总第9期《贵州水利职教》2024年第3期电子杂志

发布时间:2024-10-1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总第9期《贵州水利职教》2024年第3期电子杂志

进行水利对象知识推理) 主要包括关联关系推理*属性推理和规则推理% 关联关系推理通过已知的水利对象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他相关的关联关系)如图 & !C\" 通过河流的流入流出关系推理出水文站的上下游关系+ 属性推理通过已知的水利对象的属性推断出其他水利对象的属性) 如图 & ! Z\"通过水文站海拔推理出水位属性+ 规则推理通过水利领域的专业规则和知识进行推理) 如图 &!I\") 当水库的容量大于 8\"\"\" 且位于高风险区时推理出水库风险等级%+C, 通过河流流入流出关系推理出水文站上下游关系+Z, 通过水文站海拔属性推理出水位属性+I, 通过专业规则推理出水库风险等级图 & 水利对象知识推理!<9<$ 智能化处理智能化处理是指当水利对象实体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关系也相应地发生改变% 本研究通过将水利知识抽取与融合相关的算法与功能模块化封装)自动化更新知识图谱中变化的实体与关系) 确保知识图谱始终反映实体和关系的最新状态) 提高知识...
[展开]
文本内容
第51页

进行水利对象知识推理) 主要包括关联关系推理*

属性推理和规则推理% 关联关系推理通过已知的

水利对象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他相关的关联关系)

如图 & !C\" 通过河流的流入流出关系推理出水文

站的上下游关系+ 属性推理通过已知的水利对象

的属性推断出其他水利对象的属性) 如图 & ! Z\"

通过水文站海拔推理出水位属性+ 规则推理通过

水利领域的专业规则和知识进行推理) 如图 &

!I\") 当水库的容量大于 8\"\"\" 且位于高风险区时

推理出水库风险等级%

+C, 通过河流流入流出关系推理出水文站上下游关系

+Z, 通过水文站海拔属性推理出水位属性

+I, 通过专业规则推理出水库风险等级

图 & 水利对象知识推理

!<9<$ 智能化处理

智能化处理是指当水利对象实体发生变化时)

对应的关系也相应地发生改变% 本研究通过将水

利知识抽取与融合相关的算法与功能模块化封装)

自动化更新知识图谱中变化的实体与关系) 确保

知识图谱始终反映实体和关系的最新状态) 提高

知识图谱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 图谱构建实例及应用

$<8 目标流域概况

贵州省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 是洞庭

湖水系沅水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 自西向东贯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多个市县% !\"!! 年 ! 月)

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启动了数字孪生贵州清水江

!干流 A都匀市茶园水库至施洞水文站河段\" 先行

先试任务) 最终构建了贵州省清水江数字孪生平

台/!!0

% 平台目标流域清水江干流 !都匀市茶园水

库至施洞水文站河段\" 位于清水江上游河段) 长

约 !8\"cB) 流域面积约 :\"9\"cB!

) 流域内降水时空

分布不均) 水旱降雨等灾害频繁发生) 且影响范

围大) 危害严重) 亟需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 为

此本文基于平台的部分数据与知识进行了清水江

水利对象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

$<! 清水江水利知识图谱实例构建

$<!<8 水利数据获取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主要为贵州省清水江

数字孪生平台) 该平台集中存储了清水江干流的

大量水利业务管理数据* 动态监测数据* 自然资

源数据以及跨行业共享数据) 如图 8\" 展示了清水

江试点区域的部分空间矢量数据% 本研究首先对

各类数据进行了清洗和处理) 分析各类数据的组

成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图 8\" 清水江试点区域的空间矢量数据

$<!<! 知识图谱概念层设计

清水江知识图谱的基础数据包含了流域* 河

流* 水库* 灌区* 水文监测站* 供 !取\" 水量监

测点* 防洪对象等大量水利对象实体) 本文首先

基于目标流域的水利对象概念模型进行层级梳理)

如表 8 所示%

, #= ,

贵州水利职教

第52页

表 8 水利对象概念层级关系表

概念层级 概念名称 概念关系

顶层 水利对象时空信息知识图谱

一级 江河湖泊抽象类* 水利工程抽象类* 监测站抽象类* 其他管理对象抽象类 从属关系

二级 流域* 河流* 水库* 灌区* 水文监测站* 供 !取\" 水量监测点* 防洪对象 从属关系

在清水江水利对象实体概念层中) 每个概念

名词都代表一个概念实体) 根节点是水利对象时

空信息知识图谱) 相邻概念层级之间都是从属关

系) 即 $流域,属于,江河湖泊抽象类&% 其中一

级概念层是水利对象概念模型中的抽象类) 二级

概念层中的每个概念节点都对应一张水利对象基

础信息表) 信息表中的每一行都是一个单独的水

利对象实体) 每张信息表意味着一类的水利对象

实体集合%

本研究通过在 PJXSVQR2_6的空间分析功能和

数据分析脚本对信息表进行分析抽取出水利对象

实体之间的关系) 并在信息表中新建属性列存储

其关系% 每个实体之间都有明确的关系属性名称

规范) 如图 88 展示了部分水利对象实体的空间关

系) 其中左边是相同水利对象实体之间的空间关

系) 右边是不同水利对象实体之间的关系%

图 88 清水江部分水利对象实体关系

$<!<$ 水利知识抽取

每类水利对象都抽取成一张水利对象基础信

息表) 每个关系都通过在 PJXSVQR2_6的空间分析

功能和数据分析脚本等方式进行抽取并存储于新

建的属性列中) 如表 ! 展示了简化后的河流基础

信息表) 每一行代表流域上的一条河流实体) 并

以唯一 )U 进行标识) OEJ^j JWS和 OEJ^j DT 表示

河流之间的流入* 流出关系) 其值为唯一 DU 组成

的列表) 即流入流出关系的目标河流%

表 ! 河流水利对象基础信息表

)U 关系 8 !OEJ^j JWS\" 关系 ! !OEJ^j DT\"

8 /8$0 /=0

. . .

8# /8$0 /89) #) 8!) !0

. . .

$<!<# 水利知识图谱管理

本文在初步完善各类水利对象基础信息表的

基础上) 利用 PJXSVQR2_6数据库对结构化数据进

行存储和管理) 接着利用 3gd]RQ在 5RJ#Y数据库

中 8# 8 建立水利对象实体) 然后利用信息表中的

关联属性逐一构建实体之间的关系) 最终映射表

示为三元组的形式) 如图 8! 展示了表 ! 的映射

结果%

图 8! 河流水利对象的水利知识表示

$<$ 清水江水利知识图谱平台建设与应用

$<$<8 清水江水利知识图谱平台建设

清水江水利知识图谱平台通过利用 PJXSVQR2_6

与 5RJ#Y技术搭建空间数据库与图谱数据库) 利

用 2dQDTVMJJS框架搭建后端提供实体及其属性的增

删改查服务* 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等功能) 使用

4WR! 框架搭建平台基础页面) 并利用 3RXDWB和

7$<YX等技术提供空间数据和图谱数据的可视化)

最终平台页面如图 8$ 所示) 该页面以河流为主

线) 对空间数据和图谱数据进行了可视化与分析%

, #& ,

吴延鑫等 : 人%水利对象时空信息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为例

第53页

图 8$ 清水江水利知识图谱平台首页

$<$<! 语义搜索

在初步构建水利对象时空信息知识图谱的基

础上) 通过 3gd]RQ语言进行语义搜索具有更好的

性能和灵活性) 特别适用于处理复杂关系和图结

构分析的应用场景) 如图 8# 首先在数据库中查找

名为 $沅江& 的河流对象实体) 并返回与该河流

实体相关联的所有水利对象实体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

图 8# 沅江河流实体相关的所有实体和关系

$<$<$ 水利知识推理

水利知识推理利用预先定义的规则和逻辑关

系) 进行推理和推断) 以获得准确的结果以更好

地适应并满足水利行业的需求% 如图 89 通过两两

比较防洪区的距离是否小于 9cB) 来判断它们之

间是否存在空间上的邻近关系%

图 89 判断防洪区实体之间是否存在邻近关系

# 总结

在水利行业) 由于水利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存在大量缺乏统一整合与关联应用的多源异构数

据% 为了更好地整合与管理水利信息资源) 本研

究并构建了水利对象时空信息知识图谱%

研究首先阐述了水利对象时空信息知识图谱

的建设思路以及关键技术) 如水利知识的表示*

抽取和存储% 然后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为例进行

了图谱构建与应用的实践) 研究利用 PJXSVQR2_6

空间数据库构建了水利对象的实体信息表和实体

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半自动化抽取的方式) 将表

中的水利对象实体* 实体属性和关系填充到 5RJ#Y

数据库中% 最后) 通过搭建清水江水利知识图谱

平台) 实现了知识管理* 语义搜索和水利知识推

理等方面的应用) 为贵州省智慧水利的建设与发

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80张建云)刘九夫)金君良 <关于智慧水利的认识与思考

/K0<水利水运工程学报)!\"8&!:\"#8 AH

/!0李国英 <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

展/K0<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A9

/$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H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技术大纲

!试行\" / 10H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8

A!$<

, 9\" ,

贵州水利职教

第54页

/#0冯钧)朱跃龙)王云峰)周思源 <面向数字孪生流域的知

识平台构建关键技术/K0<人民长江)!\"!$)9#!$\"#!!&

A!$9

/90刘峤)李杨)段宏等 <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综述/K0<计算

机研究与发展)!\"8:)9$!\"$\"#9=! A:\"\"<

/:0刘宇轩)位涛)刘仲秋 <中国智慧水利研究知识图谱分

析/ K0 <水 利 信 息 化) !\"!8) ! \": \"# 8\" A89<7,)#

8\"<8&$:# hY<8:;# A&#\"9<!\"!8<\":<\"\"$

/;0陆锋)余丽)仇培元 <论地理知识图谱/K0<地球信息科

学学报)!\"8;)8&!:\"#;!$ A;$#

/=0 2DTV]CE.<)TSQJUWIDTVS]RcTJ^ERUVRVQCd]# /]DTVX) TJS

XSQDTVX/ 0Mh,60 < / !\"!8 A88 A8& 0 < ]SSdX#hh

ZEJV<VJJVERhdQJUWISXhXRCQI]hDTSQJUWIDTVA cTJ^ERUVRA

VQCd] AS]DTVXATJSh

/&0冯钧)杭婷婷)陈菊)王云峰)王秉发)张涛 <领域知识图

谱研究进展及其在水利领域的应用/K0<河海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8)#&!8\"#!: A$#

/8\"0陈述)纪勤)陈云)刘雨)朱丽萍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

水利研究进展/K0<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8!$\"#8#$ A89$

/880吴丹)王亚华)向筱茜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水利现代

化研究可视化分析/K0<水利发展研究)!\"!!)!!!#\"#

$& A#;

/8!0刘宇轩)位涛)刘仲秋 <中国智慧水利研究知识图谱分

析/K0<水利信息化)!\"!8!:\"#8\" A89

/8$0王文佳 <我国水利信息化研究热点分析与趋势展

望,,,基于 3DSR2dCIR和 4,2eDR^RQ的知识图谱分析

/K0<水利信息化)!\"!!!$\"#8 A&

/8#0冯钧)徐新)陆佳民 <水利信息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

/K0<计算机与现代化)!\"8&)\"!&\"#$9 A#\"

/890段浩)韩昆)赵红莉)蒋云钟)李豪)毛文山 <水利综合

知识图谱构建研究/K0<水利学报)!\"!8)9!!=\"#&#= A

&9= 复制

/8:0朱从飞)任柯琦)李卫政)张钰荃)田发美 <水利知识图

谱构建研究,,,以宁波市为例/K0<浙江水利科技)

!\"!$)98!:\"#9= A:!

/8;0王亮 <知识图谱技术在北江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中

的应用/K0<黑龙江水利科技)!\"!8)#&!8!\"#8=; A8&\"

/8=0曾晓玲)张弓 <基于黄河资源整合共享的知识图谱研

究和应用/K0<人民黄河)!\"!8)#$!2\"!\"#!=! A!=#

/8&0李巍)李树元 <基于大语言模型和知识图谱的数字孪

生流域知识平台设计/ K0 <海河水利)!\"!$ !8!\"#;9

A;=

/!\"026h/!8$,!\"!\")水利对象分类与编码总则H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利部公报)!\"!\"!$\")!\"!\"H

/!80-.53_) N.,*) -.53M) RSCE<`TJ^ERUVRVQCd]

RBZRUUDTV# CXWQeRgJ[CddQJCI]RXCTU CddEDICSDJTX/K0<

E000/QCTXCISDJTXJT `TJ^ERUVRCTU 7CSC0TVDTRRQDTV)

!\"8;) !&!8!\"# !;!# A!;#$<

/!!0李意)顾小林)黄瑞等 <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关键技术研

究与应用,,,以贵州省清水江干流为例/K0<中国防

汛抗旱)!\"!$)$$ ! \"$ \"##! A#: L9\"<7,)#8\"<8:=:; h

Y<DXXT<8:;$ A&!:#<!\"!!$=:<

, 98 ,

吴延鑫等 : 人%水利对象时空信息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以贵州省清水江流域为例

第55页

!\"!# 年第 $ 期 贵州水利职教

!总第 & 期\" '()*+,(-./01102,(1302 4,3./),5.607(3./),5 !工程技术!

贵州水利智库与科技成果融合创新

关键技术研究

汤亮8

\" 李梅!

\" 谯薇8

\" 王应军$

\" 蒲芷腋$

!8H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贵州 贵阳 99\"\"\"\"+ !H贵州省水利厅) 贵州 贵阳 99\"\"\"\"+

$H贵州同方知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99\"\"\"\"\"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中央% 省委% 水利部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

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 +国发 -!\"!!. ! 号,

精神\"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和要求\" 本文以水利科技成果为切入点\" 探讨了如何加强

水利科技成果与水利智库之间的联系\" 将科技成果作为智库建设的有效手段\" 提高科技创新能

力和人才队伍质量# 通过实例分析\" 提出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在智库建设中的应用方法\" 包括项

目成果的跟踪% 转化应用等\" 为智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科技成果$ 智库$ 成果跟踪$ 人才选拔$ 智库运营

\" 引言

$十四五&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

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在这一关键时期) 水利

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利

事业发展) 多次强调其重要性% 各级党委政府也

历来将水利建设作为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

重要任务%

水利人才是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

资源% 在新形势下) 贵州省水利厅制定了 '贵州

省 $十四五& 水利人才发展专项规划() 以提升

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 围绕

增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确定了目标和任务) 并

谋划了重点战略举措) 以推动水利人才体系机制

创新) 引领全省水利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为深

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

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践行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贯彻落

实 '贵州省 $十四五& 水利发展规划( 和 '贵州

省 $十四五& 人才发展规划( 的总体部署) 推动

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百姓富* 生态美的多彩

贵州新未来提供强有力支持) 加强水利科技和水

利智库建设十分必要%

8 水利科技成果对水利智库建设的支撑

作用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科技

成果对于水利智库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深入

研究科技成果在水利智库建设中的应用) 可以有

效提升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 并为经济社会持续

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科技成果是衡量科技人员科研水平的重要标

志% 科技项目的实施涉及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开

发) 所产生的成果包括技术* 专利* 论文等% 这

些成果代表了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和研发水平) 为

水利智库建设发展和智库成员遴选提供了评价

标准%

科技成果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基础% 科学研究

, 9! ,

第56页

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不断突破和迭代的过程)

通过系统收集* 整理和利用现有科技项目成果)

可以形成科研项目的基础库* 人才培养的知识库*

人才选拔的标准库) 为科研项目谋划* 人才选拔

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 水利智库与科技成果融合创新方法

!<8 思路与方法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科技发展需要) 提

高水利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利智库构建效率)

为水利行业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撑) 采用将科技

成果与人才信息融合建设的思路进行水利智库的

建设% 架构如图 8 所示#

图 8 水利水利智库建设方法总体框架

!8\"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水利行业智

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涉及对水利科

技成果数据和水利人才专家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

这些数据是水利智库建设的基础) 为智库平台提

, 9$ ,

汤亮等 9 人%贵州水利智库与科技成果融合创新关键技术研究

第57页

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支持%

首先) 建设水利科技管理平台) 实现对水利

科技成果数据的全面搜集% 水利科技成果包括研

究报告* 学术论文* 专利信息等各类科技成果%

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平台) 将这些分

散的信息整合起来) 使其方便快捷地被智库用户

获取和利用% 同时) 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

析和挖掘) 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其次) 建设人才专家信息数据库) 收集整理

水利行业优秀的科研人员* 人才专家学者信息)

为水利智库奠定基础%

!!\" 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水利行业智库建

设的重要保障和依据) 水利智库的有效运作需要

有明确的管理机制和运行规范%

管理机制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库的管

理机制涵盖项目管理* 人才专家管理* 质量管理

等方面% 项目管理需要明确科研项目的申报* 评

审* 实施和验收流程) 确保科研活动的规范性和

可控性% 人才专家管理则需要建立完善的评选*

培养和激励机制) 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水利人才专

家% 质量管理包括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审查) 以

确保智库输出的科研成果具有高质量和可信度%

此外) 制度建设还应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

水利行业智库的运作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

业规范) 确保智库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特别

是在数据共享* 知识产权保护* 隐私保护等方面)

需要依法明确相应的管理措施) 维护各方的合法

权益%

最后) 制度建设需要注重持续优化和改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 制度也需要不断

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 定期对现有制度进

行评估和调整) 完善智库的管理机制和运行规范)

提高智库的效能和影响力%

!$\" 信息化和制度建设融合应用% 信息化建

设和制度建设作为水利智库建设和运营的两大关

键要素相辅相成) 相互指引) 保障水利智库可持

续运营%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可以采用建立相关制

度指导水利信息化的建设) 如在水利科技成果和

人才专家库建设中) 建立相关的科技项目管理制

度流程* 科技成果评价制度* 人才专家评价制度

等% 通过这些制度) 就可以在信息化建设中形成

一定数据搜集和管理规范) 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

和评价模型) 对科技成果建设情况* 人才专家情

况形成一定准确* 客观的数据分析成果%

!<! 水利科技管理平台和人才专家库

!<!<8 水利科技管理平台

主要是对水利科技成果数据的搜集* 存储和

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8\" 项目管理流程# 建立科技项目管理流程)

包括项目申报* 审批* 立项* 执行* 验收等环节

的规范和流程% 这有助于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并能够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 项目成果管理# 搜集项目成果数据和情

况) 跟踪项目成果推广情况* 项目评奖情况等数

据)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明确评价指标和评

估方法% 考虑从技术创新* 应用推广* 经济效益

等多个维度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 为决策者提供

科学依据%

!$\" 数据分析#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提供决策支持

的报表* 图表等可视化工具%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

分析) 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知识共享与交流# 建立知识共享机制)

促进项目情况* 成果之间的共享) 加强水利行业

内外的合作与沟通%

!<!<! 人才专家库

主要是搜集水利领域相关人才专家信息) 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8\" 人才专家信息收集与管理# 建立人才专

家信息采集机制) 搜集水利领域相关人才专家的

基本信息* 学术成就* 研究方向等% 通过建立数

据库或平台) 对人才专家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

更新%

!!\" 人才专家分类和检索# 对收集到的人才

专家信息进行分类和标签化) 便于用户根据需求

进行快速检索和筛选% 可以按照专业领域* 研究

方向* 科研成果等维度进行分类) 并提供多种搜

索方式%

!$\" 人才专家评价和考核# 建立人才专家评

价指标体系) 对人才专家的工作质量* 学术影响

力等进行评估% 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人才专家进行

考核和激励) 提高人才专家在平台上的积极性和

, 9# ,

贵州水利职教

第58页

贡献度%

!<$ 水利智库制度

建立水利智库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 支撑水

利智库建设和运营)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8\" 科技项目管理制度% 设定明确的项目管

理流程) 包括项目申请* 审批* 实施* 验收等各

个环节) 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质

量标准) 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 科技成果评价制度% 设定科技成果的评

价标准和流程) 确保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

评价过程可以包括专家评审) 用户反馈等多个环

节) 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 人才评价制度% 设定明确的人才评价体

系) 包括人才的能力评价* 工作表现评价等) 有

助于激励人才的积极性) 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

素质%

!#\" 人才培养制度% 通过明确培养目标* 设

立具体培养计划* 建立评价机制* 提供成长机会*

设立激励机制和合理配置人才) 以培养和提高人

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系统化方式%

!9\" 数据管理规范% 制定信息数据的收集*

存储* 处理* 利用等流程规范) 避免数据的滥用

和泄露) 确保数据安全%

!:\" 数据分析和评价模型% 通过对收集的数

据进行深度分析) 可以形成一定准确* 客观的数

据分析成果) 为决策和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水利智库与水利科技成果融合创新应用

研究

水利智库与科技成果融合创新应用研究是探

索如何通过整合科技成果和水利智库) 强化智库

能力建设和能力输出) 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8 人才专家画像

通过人才专家信息与水利科技成果融合) 将

人才专家信息与水利科技管理平台数据进行融合

分析) 对人才专家进行画像) 根据一定的评价指

标和体系) 展现人才专家在科研领域的成果和贡

献% 如# 科研项目* 学术论文* 专利申请和授权*

获奖情况* 技术转化和应用推广* 学术兼职和国

际合作等情况进行考量% 对人才专家的科技成果

情况进行统一记录和评价)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人才专家团队建设

利用水利智库的资源优势) 利用数据分析手

段) 推荐组建跨学科* 多领域的创新团队% 团队

通过合作* 交流和共享知识资源) 推动水利科技

领域的前沿探索和突破性研究%

$<$ 智库知识管理

通过建立和优化水利知识库* 文档管理工具

等) 将知识资源进行分类* 标准化和数字化处理)

使其可随时检索和利用% 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和交

流机制) 促进智库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与合作)

智库知识管理可以为科技创新与水利智库融合应

用提供决策支持%

$<# 人才专家培养和使用

围绕水利人才专家的培养计划和目标) 结合

当前人才专家数据情况) 建立人才专家 $数字档

案& 和人才专家信息库) 全面掌握水利行业人才

专家数据信息%

$<9 技术咨询服务

水利智库汇集了大量水利科技成果和丰富的

人才资源) 可为水利建设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和

人才支撑服务%

# 结语

以信息化手段建设水利智库) 无疑为水利科

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水利智库中汇集的专

业人才与专业知识) 不仅可以推动科技创新迈向

更深更广) 也能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促进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 要注重通过科学的

管理制度和机制) 确保人才专家的积极性和创新

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也要注重人才专家的引进和

培养) 建立健全激励和评价体系) 让人才专家在

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并自我驱动%

总的来说) 贵州水利智库与科技成果融合创

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充满了机遇) 也面临

诸多挑战) 我们要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 不断优

化管理机制和制度) 激发人才专家的活力和潜力)

, 99 ,

汤亮等 9 人%贵州水利智库与科技成果融合创新关键技术研究

第59页

最大化地发挥水利智库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

为建设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803CJ) '<) n*]W) k<!!\"!\"\"<1RXRCQI] JT S]R)TSRVQCSDJT

J[2IDRTIRCTU /RI]TJEJVg)TTJeCSDJT CTU /CERTSMCTc DT

3]DTC<!\"!\" )TSRQTCSDJTCE3JT[RQRTIRJT ODTCTIR) 0IJ\\

TJBDIX) NCTCVRBRTSCTU )/ MWXDTRXX! O0N)M\") =;8

A=;9<

/!03]RT) 3<) 6W) 6<) n-W) M<!!\"8=\"</]R2SWUgJT OW\\

XDJT 7ReREJdBRTSZRS^RRT 2IDRTSD[DICTU /RI]TJEJVDICE)T\\

TJeCSDJT CTU /CERTSX/]DTc /CTc<PQJIRRUDTVXJ[S]R!\"8=

)TSRQTCSDJTCE3JT[RQRTIRJT 0UWICSDJT 2IDRTIRXCTU 0IJ\\

TJBDINCTCVRBRTS!)3020N!\"8=\") .SECTSDXPQRXX<

/$0KDCTV) K<) *]CTV) f<) n*]JW) 7<!!\"8&\"<3JTXSQWISDJT

J[C5R^NJURE[JQS]R)TSRVQCSDJT J[2IDRTIRCTU /RI]TJEJ\\

Vg)TTJeCSDJT CTU +WBCT 1RXJWQIRX/]DTc /CTc<PQJIRRU\\

DTVXJ[S]R!\"8&H

/#0邵天一<加强水利科研智库建设 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

/K0<<中国水利 <!\"!!!8\"\"H

/90徐晓虎陈圻 <智库是什么,,,关于智库研究的新观点

/K0<中国社会科学报)!\"88!!9\"#!8 A!&H

/:0李晶 <水利智库大家谈,,,加强水利智库建设有何重

大意义8 发展方向是什么/K0 <水利发展研究)!\"89

!&\"#8\" A89<

, 9: ,

贵州水利职教

第60页

!\"!# 年第 $ 期 贵州水利职教

!总第 & 期\" '()*+,(-./01102,(1302 4,3./),5.607(3./),5 !工程技术!

关于喀斯特地貌下李家冲河* 宋家冲河* 金钟河

$ 条河流水源点分布与水质情况比较分析!

蒋帅

!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 贵州 贵阳 99\"\"\"\"\"

摘 要% 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喀斯特地貌下李家冲河% 宋家冲河% 金钟河的水质状况\" 并分

析水源点的分布情况和水质特征# 通过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水源

点的分布进行模拟和分析# 结果显示\" 不同河流的水质存在明显差异\" 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条

件的影响程度不同# 在未测量水源点中\" 天气% 水位和仪器故障是主要原因# 综合分析表明\"

加强河流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至关重要\" 以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和水质改善#

关键词% 水质检测$ 河流$ 流量$ 环境保护

\" 引言

在当今社会)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

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中) 河流水源点的状

况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80

% 选取了某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这一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而

备受关注% 所研究地区坐落于自然环境的交汇点)

拥有众多重要的河流水源点% 这些水源点不仅是

供给周边地区农业* 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

来源) 更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养分补给

点/!) $0

% 然而)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 这一

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了来自工业排放* 农业污染以

及城市化带来的压力%

河流水源点的保护意义不仅仅在于维护地方

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更在于维护整个流域生态

平衡% 这些水源点是各类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

分) 直接影响了河流水质* 水量和生态链的稳定

性/#0

% 因此) 深入研究所研究地区河流水源点的

分布情况及其水质状况) 对于科学合理的水资源

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研究旨在为该地

区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同

时为其他地区面临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借鉴%

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 对河流水源点的深入研

究有利于为更好地理解和维护地球水资源系统的

健康做出贡献%

过去几十年来) 关于河流水源点分布与保护

的研究日益增多) 涉及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和方法%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 许多研究聚焦于水源地的定

位与评估) 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通

过空间分析和地表覆盖分类来确定水源点的位置

和周边环境特征/90

% 此外)一些研究利用水文模

型和数值模拟方法) 探讨了水源地的水文过程和

水质变化规律) 以预测和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性/:0

% 在环境保护方面) 研究人员关注水源点

受污染的机制和影响) 分析了不同类型污染物对

水源地水质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分布规律/;0

% 然而)

已有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跨学科合作

不足* 数据共享不畅和技术手段局限性等%

通过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对

某喀斯特地区河流水源点的分布及水质情况进行

了深入研究% 详细阐述了研究所采用的材料* 方

, 9; ,

作者简介% 蒋帅) 男 ) 硕士研究生 ) 中级工程师) 贵阳贵安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 市河湖保护中心党委书记* 主任 ! 0ABCDE#

9=#\":9!$9FGGHIJB\"%

第61页

法和仪器设备%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揭示了水源点的分布特征和水质状况% 研究创新

之处在于将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 为该地

区水源点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行性方案%

8 材料与方法

8<8 材料与试剂

d+试剂液 !9\"B6) 梅特勒托利多科技 !中

国\" 有限公司\"+ 溶解氧分析试剂 !8\"\"B6) 杭州

微米派科技有限公司\"% 某地河流水源点水样%

8<! 仪器与设备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k2)PQJ722 多参数水质

分析仪) 江苏盛奥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取

样器 !/RERUgTR)23,$;\"\" 全自动水质采样器) 特

勒托利多科技 !中国\" 有限公司\"+ 溶解氧电极

!k2)PQJ,7,溶解氧电极) 杭州联测自动化技术

有限公司\"+ 电导率计 !+CI] +_$\"7多参数便携

式水质分析仪) 杭州联测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无人机设备 !7K)P]CTSJB# PQJ) 深圳市大疆创新

科技有限公司\"%

图 8 采样点选取因素

ODV<8 OCISJQX[JQXRERISDTVXCBdEDTVdJDTSX

8<$ 实验方法

8<$<8 水质采样方法

在选 择 采 样 点 时) 应 考 虑 的 因 素 如 图 8

所示/=0

#

从图 8 中可以看出) 在采样点的选择中)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理分布) 选择覆盖整个研

究区域的代表性采样点) 包括上游* 中游和下游

位置) 以确保对水质的全面监测+ 人类活动影响)

避开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 如工业排放口*

城市污水排放口等) 以获取更真实的水质数据+

地形条件) 考虑地形特征) 选择易于到达且安全

的采样点) 避免在陡峭或危险的地形进行采样+

水体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 如河流* 湖泊

或水库) 采取相应的采样策略和方法) 确保采样

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对于采样时间的安排) 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图 !

所示/&) 8\"0

#

图 ! 采样时间安排因素

ODV<! 2CBdEDTVSDBRXI]RUWEDTV[CISJQX

由图 ! 内容可以看出) 采样时间的安排应考

虑的因素有) 季节变化) 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

的采样时间) 以覆盖不同季节的水质变化情况+

气象条件) 避开降雨* 暴风等恶劣天气) 选择气

象稳定的时间进行采样) 以确保采样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日变化) 考虑到日内水质的变化)

选择在相对稳定的时段进行采样) 如早晨或下午%

对于采样频率) 则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水质

变化情况的合理安排进行设置) 重要环节如图 $

所示#

从图 $ 中可以得到) 研究中采样频率设置中)

重要环节有) 常规监测* 事件监测* 实时监测%

, 9= ,

贵州水利职教

第62页

图 $ 采样频率设置重要环节

ODV<$ )BdJQSCTSXSRdXDT XRSSDTVXCBdEDTV[QRGWRTIg

研究中的采样点选取方面) 依据研究区域的

地理分布和水体类型) 选择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

的采样点% 这些采样点分布在整个研究区域的上

游* 中游和下游位置) 覆盖了不同类型的水体)

包括河流* 湖泊等% 同时) 避开了人类活动较为

集中的区域) 如工业区和城市污水排放口) 以确

保采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在采样时间安排方面) 考虑到季节变化和气

象条件) 选择了相对稳定的天气和气候条件进行

采样% 具体来说) 在每个季节的同一天进行了采

样) 以覆盖不同季节的水质变化情况) 并避开了

恶劣天气和降雨等影响%

在采样频率设置方面) 采取了定期监测的策

略) 每个季节进行一次采样) 以掌握水质的长期

变化趋势% 此外) 针对特定事件或污染源) 会增

加采样频率) 及时监测水质变化) 以便采取相应

的应对措施%

8<$<! 水质分析方法

水质分析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旨在全面了解

所研究水域的水质状况% 常规指标的测定方法包

括 d+值测定* 溶解氧测定* 电导率测定* 浊度测

定* 硝态氮测定* 亚硝态氮测定% 具体来说) d+

值测定使用玻璃电极 d+计进行% 将水样与 d+试

剂液混合) 待电极稳定后记录 d+值% d+计的工

作原理可由公式 !8\" 表示#

8GaAEJV/GL0 !8\"

其中) 表示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溶解氧测定采用溶解氧电极测定法% 将水样

置于容器中) 插入溶解氧电极) 记录电极的溶解

氧电势% 利用氧气在电极上的还原反应) 可通过

斯特克斯 A埃尔登方程计算溶解氧浓度) 见公式

!!\"#

HIa*o#!Do\"J\"!9:&\" !!\"

其中) 表示溶解氧浓度) 表示仪表常数) 表

示电极测量得到的电势值%

电导率测定中) 使用电导率计进行测定% 将

水样置于导电池间) 测量电导率) 并根据溶液中

电解质的浓度计算电导率% 电导率与电解质浓度

之间的关系可由公式 !$\" 表示#

-a#

6 !$\"

其中) 表示电导率) 为电导率常数) 表示电

解质浓度%

浊度使用浊度计进行测定% 将水样置于测量

池中) 通过光学方法测量水样中悬浮物的浓度%

浊度与水样中悬浮物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硝态氮测定采用硫酸消化 A还原 A显色法进

行% 首先) 将水样进行硫酸消化) 使硝态氮转化

为亚硝态氮+ 然后) 将亚硝态氮还原为氨+ 最后)

利用显色剂与氨反应产生显色) 通过比色法测定

硝态氮含量% 过程如公式 !#\" 和 !9\" 所示#

5,A

$ L:+L L=#A

#5+#

L L$+!, !#\" !#\"

5+L

# L!5C,+#5! L!+!,L!5CL !9\"

亚硝态氮测定采用硫酸消化 A显色比色法进

行% 将水样进行硫酸消化) 使亚硝态氮完全转化

为氨) 然后利用含有二甲基二苯胺的显色剂与氨

反应) 生成深蓝色化合物) 通过比色法测定亚硝

态氮含量% 过程如公式 !:\" 和公式 !;\" 所示#

5,A

! L:+L L:#A

#5+L

# L!+!, !:\"

5+L

# L!+!,L!3:+95!3E#5! L!3:+95!3EL$+!,!;\"

特殊测定方法包括氨氮测定* 总磷测定* 总

氮测定* 总有机碳测定% 其中) 氨氮采用亚硝酸

还原法进行测定% 将水样与含有亚硝酸钠的试剂

混合) 生成亚氨基化合物) 通过滴定计算水样中

的氨氮含量% 如公式 !=\" 所示%

5+L

# L,+A L$5C5,!#5! L$5CL L!+!, !=\"

总磷采用叶绿素 A磷钼酸比色法进行测定%

将水样与硫酸和磷钼酸试剂混合) 生成磷钼酸盐)

通过比色法测量水样中的总磷含量% 如公式 !&\"#

!5+# \"$P,# L8!NJ,$ L!8+! 2,# # !5+# \"$P,# -

, 9& ,

蒋帅%关于喀斯特地貌下李家冲河*宋家冲河*金钟河 $ 条河流水源点分布与水质情况比较分析

第63页

8!NJ,$ L!8 !5+# \"! 2,# L!8+!, !&\"

总氮测定采用 `YREUC]E法进行% 首先) 将水

样进行硫酸消化) 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 然后)

将氮转化为氨) 再用酸性溶液浓缩并中和) 最后

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计算氮含量% 该重要过

程见公式 !8\"\"#

=A5+! L!+! 2,##1A2,!5+! L!+!, !8\"\"

总有机碳测定采用干燥燃烧法进行% 首先)

将水样进行干燥) 使有机碳完全燃烧成二氧化碳)

然后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流动进入气体分

析仪器进行测定% 过程见公式 !88\"#

35++,KL,!#3,! L+!, !88\"

其中) 5代表碳原子的数量) +代表氢原子的

数量) K代表氧原子的数量%

! 结果与分析

!<8 水源点分布情况

对于李家冲河) 水源点共 !# 处) 均位于贵州

省贵阳市观山湖区) 水源点主要分布在宾阳街道*

金华集镇* 朱昌镇* 云潭街道* 上麦村* 小箐村%

水源点均为地下水) 天然出露至地表形成地表径

流) 汇入所属流域河流% 据本次普查) 李家冲河

8! 处水源点位于居民生活区域) 9 处水源点位于

自然保护区域) ; 处水源点位于建设工地区域%

其中) !# 处水源点中仅存在 8 处水源点被作为饮

用水源+ ; 处位于建设工地的水源点均存在填埋*

破坏* 引流* 污染* 非法取水等现象% 部分水源

点修建了简易保护措施) !\" 处水源点均未设置标

识* 标牌* 隔离网栏等保护措施% 主要问题包括)

中游和下游水源点存在着农药残留* 重金属污染

和有机物污染等问题) 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

成潜在威胁%

对于宋家冲河) 水源点共 !\" 处) 其中) 包括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 9 处)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

区 89 处% 水源点主要分布在贵阳市泉湖街道* 艳

山红镇* 云潭街道* 朱昌镇% 水源点均为地下水)

天然出露至地表形成地表径流) 汇入所属流域河

流% 据本次普查水源点环境情况) 宋家冲河 8\" 处

水源点位于居民生活区域) = 处水源点位于自然

保护区域) ! 处水源点位于建设工地区域% 其中)

!\" 处水源点仅存 ! 处水源点被作为居民饮用水源+

! 处位于建设工地区域的水源点均存在被填埋*

被破坏的现象) 且水源点均未设置标识* 标牌*

隔离网栏等保护措施% 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 水

源点受到农业和工业活动的双重影响) 水质较差)

存在着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对于金钟河) 水源点坐标 8; 个) 其中) 8 个

水源点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范围内) & 个水

源点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范围内) ; 个水

源点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范围内% 水源点主

要分布在观山街道* 茶园路街道* 世纪城街道*

艳山红镇* 金关街道* 杨慧街道% 水源点均通过

自流方式形成地表径流) 汇入所属流域河流% &

处水源点周围主要为居民生活区域) : 处水源点

周围为自然区域) ! 处水源点周围为建设工地%

其中) 位于居民生活区域内的 & 处水源点中仅存

在 8 处水源点被作为饮用水源+ ! 处位于建设工地

的水源点均存在被填埋* 被破坏的现象) 且水源

点均未设置标识* 标牌* 隔离网栏等保护措施%

主要问题在于) 水源点受到城市生活污水* 建筑

废水和农田排水的多重污染) 水质严重受损) 已

经超过环境负荷承载能力%

!<! 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8 水源点流量情况

研究对三条主要河流的水源点进行了流量监

测) 结果如表 8 所示#

表 8 水源点流量情况

/CZER8 /]R[EJ^XDSWCSDJT J[S]R^CSRQXJWQIRdJDTS

河流 总水源点数 测量水源点数 未测量水源点数 平均流量 !B$ hX\" 备注

李家冲河 !# !\" # \"<!8 # 个点位地势原因无法测量

宋家冲河 !\" 89 9 \"<\": 9 个点位地势原因无法测量

金钟河 8; 8# $ \"<\"; $ 个点位地势原因无法测量

从表 8 内容) 对于三条河流的水源点流量监

测情况% 未测量水源点数量相对较少) 表明研究

团队在流量监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普遍) 整

体上对水源点的监测相对全面%

, :\" ,

贵州水利职教

第64页

!<!<! 水源点水质情况

根据 ' 地 表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M$=$= A

!\"\"!\"() 对三条河流的水源点水质进行了分类发

现) 结果如图 # 所示%

图 # 水源点水质分类结果

ODV<# 3ECXXD[DICSDJT QRXWESXJ[^CSRQGWCEDSgCS^CSRQXJWQIRdJDTSX

由图 # 可知) 金钟河的水质问题较为突出)

特别是!类和\"类水源点数量较多) 需要重点关

注和治理+ 而李家冲河和宋家冲河的水质相对较

好) 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质问题) 需要及时采

取措施加以改善%

水源点水质结果如表 ! 所示% 从表 ! 中可以

看出) 李家冲河* 宋家冲河* 金钟河三条河流的

水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李家冲河的水质整体

处于中等水平) 各项指标在各类水质标准范围内)

表现相对稳定+ 宋家冲河的水质略显下降) d+值

较低) 溶解氧浓度稍有下降) 电导率和浊度略高

于李家冲河+ 而金钟河的水质表现最差) d+值较

高) 溶解氧浓度明显下降) 电导率和浊度均较高)

且硝态氮* 亚硝态氮* 氨氮* 总磷* 总氮和总有

机碳等污染物浓度均较高) 水质偏差于标准要求%

因此) 金钟河的水质受到了更严重的污染影响)

需要加强治理和保护措施%

表 ! 水源点水质情况

/CZER! -CSRQGWCEDSgXDSWCSDJT CSS]R^CSRQXJWQIRdJDTS

河流 d+值

!平均\"

溶解氧浓

度 !BVh6\"

!平均\"

电导率

!#2hIB\"

!平均\"

浊度

!平均\"

硝态氮浓

度 !BVh6\"

!平均\"

亚硝态氮

浓度 !BVh

6\" !平均\"

氨氮浓度

!BVh6\"

!平均\"

总磷浓度

!BVh6\"

!平均\"

总氮浓度

!BVh6\"

!平均\"

总有机碳

浓度 !BVh

6\" !平均\"

李家冲河 ;<! =<9 $\"\" 9<: \"<= \"<# \"<$ \"<\"9 8<! !<$

宋家冲河 :<= ;<& #9\" ;<! 8<! \"<: \"<# \"<\"= 8<9 !<=

金钟河 ;<9 :<! :\"\" =<& 8<= \"<& \"<: \"<8! ! $<9

$ 结论与讨论

研究通过对三条主要河流的水质进行监测和

分析) 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和讨论% 水质监

测结果显示) 不同河流的水质存在明显差异% 李

家冲河的水质相对稳定) 宋家冲河的水质略有下

降) 而金钟河的水质表现最差) 受到严重的污染

影响%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河流周边人

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 如工业废水* 农田农药*

城市生活污水等的直接排放) 以及自然条件的差

异) 如地形* 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天气恶劣* 水

位过高和仪器故障是导致水源点未测量的主要原

因% 这些因素影响了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未

来研究中)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考虑

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针对水质问题) 需要进一步

加强河流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特别是加

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推动生态环境恢复和水

质改善% 此外) 还需要加强公众环境意识的宣传

和教育) 提高人们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 共

同保护水环境%

参考文献%

/80梁亚旭)龚巍峥)曾端阳 <郑州黄河九五滩水源地生态

环境保护措施/K0<水科学与工程技术)!\"!$)!\"9\"#$=

A#\"<

/!0 4CQJEN) /JcCSE8 3<0eCEWCSDJT J[S]R^CSRQGWCEDSgJ[C

]DV]EgdJEEWSRU XSQRCB^DS] ^CSRQGWCEDSgDTUDIRXCTU ]RCES]

QDXc CXXRXXBRTSBRS]JUX/ K0 < 3]RBJXd]RQR) !\"!$)

$88# 8$;\"&:<

/$0姚嘉伟)李燕)罗凡等 <深圳市湖库型水源地生态环境

, :8 ,

蒋帅%关于喀斯特地貌下李家冲河*宋家冲河*金钟河 $ 条河流水源点分布与水质情况比较分析

第65页

保护和管理策略研究/K0<环境科学与管理)!\"!$)#=

!\":\"#8\" A89<

/#0 MWD6/) P]CB + /+<6DTcDTV]gUQJEJVDICE) ]gUQCWEDI

CTU ^CSRQGWCEDSgBJUREX[JQQDeRQ^CSRQRTeDQJTBRTSCEIC\\

dCIDSgCXXRXXBRTS/K0<2IDRTIRJ[/]R/JSCE0TeDQJTBRTS)

!\"!$) =9;# 89&#&\"<

/90MRCeDX2 ') -JTV456) NJXERg6N) RSCE<-CSRQGWCE\\

DSgQDXcXDT S]RNWQQCgA7CQEDTVZCXDT /K0<.WXSQCECXDCT

KJWQTCEJ[-CSRQ1RXJWQIRX) !\"!$) !;!8\"# =9 A8\"!<

/:0付素静)赵娜)张晓晴等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

境保护工程研究/K0<当代化工研究)!\"!!) !!!\"#&$

A&9<

/;0萨茹莉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保护措施探析/K0<

内蒙古水利)!\"!!)!\";\"##8 A#!<

/=0-CTV6) +CT f) *]CTVk) RSCE<)BdCISXJ[ECTU WXRXJT

XdCSDJASRBdJQCEeCQDCSDJTXJ[XRCXJTCE^CSRQGWCEDSgDT C

QRVWECSRU QDeRQZCXDT) +WCD1DeRQ) 3]DTC/K0<2IDRTIRJ[

/]R/JSCE0TeDQJTBRTS) !\"!$) =9;# 89&9=#<

/&02]DTcCQReC') 0QDTC,) /RQRX]DTCN) RSCE<.TS]QJdJVRTDI

[CISJQXC[[RISDTVS]RNJXceC1DeRQ^CSRQGWCEDSg# EReREXCTU

XJWQIRXJ[TWSQDRTSXCTU dJSRTSDCEEgSJbDIRERBRTSXDT NJX\\

IJ^BRSQJdJEDSCT CQRC/ K0 <0TeDQJTBRTSCE'RJI]RBDXSQg

CTU +RCES]) !\"!$) #9!:\"# $88$ A$8#8<

/8\"0PCDTSRQ`K) 4RTcDSRX^CQCT KK) MCWEI] +N<MEJJBXCTU

[EJ^X# 0[[RISXJ[eCQDCZER]gUQJEJVgCTU BCTCVRBRTSJT

QRXRQeJDQ^CSRQGWCEDSg/ K0 < 0IJXd]RQR) !\"!$) 8#

!$\"# R##;!<

, :! ,

贵州水利职教

第66页

!\"!# 年第 $ 期 贵州水利职教

!总第 & 期\" '()*+,(-./01102,(1302 4,3./),5.607(3./),5 !综合论坛!

(产学研训创) 多点突破

\"\"\"万家灯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与思考!

张松松\" 侯艳真\" 简菁涓\" 朱俊俊\" 李昕烨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清镇 998#8:\"

摘 要% !\"!!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强调了产教融合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8.

\" 产教融合

成为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目标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

学院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专业特色\" 与贵州万家灯火电气智造有限公司深化产教融合\" 在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 通过五个 )聚力* 在创新协同机制% 建设低碳校园% 共育教学团队%

共建实训基地% 实现科研转化% 社会服务等六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形成了产教融合工作的水

院模式\" 可为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探索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协同育人$ 绿色低碳$ 乡村振兴

8 实施背景

!\"8; 年 8! 月 8& 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

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要求构建教育和产

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 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

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 促进产教供需双向

对接/!0

% !\"!! 年 8!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改革的意见() 强调了产教融合是推进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 产教融合成为高职院校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目标协同发展的重

要途径% 这一系列意见的提出) 将产教融合上升

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学院\"

是贵州省内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类高职院校) !\"!8

年已成功入选贵州省首批 $双高计划& 建设单位)

也是贵州省第一家 $走出去& 国际化办学的职业

院校%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 深入开展产

教融合探索) 建有水利水电工程产教融合实训基

地* $双师型& 教师培训基地* 万家灯火产业学院

等多个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项目) 已逐渐形成了

产教融合工作的水院模式%

贵州万家灯火电气智造有限公司是学院深度

合作企业) 该公司建于 !\"\"& 年 8 月) 总资产超过

8!\"\"\" 万元) 净资产超过 #\"\"\" 万元) 集团公司旗

下企业 !\" 余家) 业务遍布全国主要发达省份) 拥

有一批资深高级技术人才组成的高水平管理团队%

校企双方坚持以 $产& 与 $教& 的 $真融&

$真合& 为目标) 深入开展多元化协同育人) 以技

术技能培养为基础) 强化项目实践实训结合) 共

建共享专业化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万家灯

火产业学院等项目) !\"!! 年度承担实践教学超过

88\"\"\" 人次% 双方共建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

地获贵州省 $十四五& 时期 $教育强国工程& 中

央预算内投资储备项目立项 !!\"!! 年贵州省唯一

获批高职院校\") 并开展项目建设%

! 产教融合多点突破

贵州万家灯火电气智造有限公司与学院稳定

合作 8! 年) !\"8; 年 & 月) 签订 '订单式校企合作

, :$ ,

第一作者简介% 张松松) 男) 硕士研究生)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BCDE# 9=$8$$9=8FGGHIJB\"%

第67页

协议书(+ !\"!8 年 8 月) 签订 '省级高水平公共

实训平台校企合作协议书(+ !\"!8 年 8! 月) 签订

'订单培养合作协议(+ !\"!8 年 8! 月) 双方共建

的清洁高效电力 !.+`产教融合\" 基地项目在清

镇市发展和改革局备案+ !\"!8 年 8! 月) 双方签订

'贵州万家灯火产教融合智能制造园区合作协议()

项目总预算为 8<$ 亿元) 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 年 : 月) 教育部党组书记* 部长怀进鹏

赴贵州省调研并主持召开贵州省职业教育高质量

发展座谈会% 会上) 贵州万家灯火电气智造有限

公司董事长肖棠译介绍与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发

言受到怀进鹏部长的高度赞扬# $贵州万家灯火电

气智造有限公司与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开

展的产教融合职业技术教育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

专业技术培养上成就突出%&

!<8 聚力专业共建\" 校企共生发展\" 校企

协同育人双向赋能

与贵州万家灯火电气智造有限公司开展深度

校企合作) 企业参与到电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修订* 教材开发* 教学设计* 课程设置* 实习

实训等环节) 将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 学院与

企业共建万家灯火产业学院) 对接产业* 行业人

才需求% 同时)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创新人

才培养理念) 坚持校企协同育人) 推行现代学徒

制* 订单培养等育人模式% 目前万家灯火新能源

订单班在校生人数 99 人) 采用校企双主体的方

式) 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双向赋能%

!<! 聚力一体化提升\" 打造 )产学研训

创* 产教综合体新形态

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共同建成一个校企

协同* 功能完备的产教研发中心) 包含智能制造

科研试验区* 智能机器人巡检科研试验区* 智能

无人机巡检科研试验区* 光伏新能源并网发电科

研试验区等四个试验区和八个企业协同科研工位%

通过强化真实生产* 实训教学* 科技研发* 社会

培训* 创新创业等产教综合体平台 $产学研训创&

的一体化建设) 以产助学* 以研促产) 学训结合*

训创融合) 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校企双方资源共

享* 人才培养方案共商* 实践教学体系共建) 推

动教学组织与企业生产紧密契合) 实现 $产学一

体&% 建成校企协同* 功能完备的产教科研中心)

校企共同参与) 实现 $产研一体&% 依托产业学

院*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开展技术人才特色培训

项目) 实现 $产训一体&% 积极孵化优势项目产业

化) 实现 $产创一体&%

!<$ 聚力产教全方位融通\" 构建 )三融三

通* 产业学院新机制

依托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全方位

统筹校企资源) 探索构建 $三融三通& 的运行机

制) 打通产教融合研究* 生产和教学有效结合的

$最后一公里&% $三融& 是指企业岗位需求与人

才培养目标融合* 岗位技术能力需求与教学内容

融合* 生产组织与教学组织的培养方式融合/$0

%

$三通& 是指学校与企业共营实体公司的政策打

通) 学校老师进入到实体公司的身份打通) 实体

公司资源共享与利益分配方式打通%

!<# 聚力乡村振兴\" 校企联动服务社会

发展

与贵州万家灯火电气智造有限公司共同合作

发挥专业优势) 开展社会服务) 取得显著成效)

完成院级 '光伏新能源点亮万家) 助力乡村振兴

稳发展( 科研项目) 携手在赫章县白果镇犀牛塘

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现已完成一期示范户建设工作) 示范农户光伏发

电项目年均发电量可达 8 万度左右% 在 ! 年建设

期内) 计划拓展示范户到 !\"\" 户) 并将分布式光

伏电站推广覆盖到赫章县 9\"@的村庄) 切实助力

贵州乡村振兴战略%

!<9 聚力绿色低碳行动\" 构建 )双碳* 人

才培养高地

校企双方共同发力) 积极响应国家 $双碳&

号召) 对接清洁高效电力产业链) 建设了新能源

技术实训基地* 低碳文化主题广场等) 全方位推

进 $低碳校园& 建设% 优化了校园电网能源结构)

满足学院新能源车充电* 课堂教学* 学生实习实

训等能源需求) 把保护生态* 珍惜资源* 爱护环

境融入广大师生日常学习生活) 使生态文明理念

深入人心) 实现教育教学与国家政策方向的有机

结合%

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风力光伏发电机

组) 光伏发电太阳能阵列占地面积 #=9\" 平方米)

装机容量 #=9 千瓦) 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88\" 千瓦)

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占地约 :\"\" 平方米) 设

, :# ,

贵州水利职教

第68页

置快速充电桩 # 台慢速充电桩 8 台) 其中快速充

电桩额定输出功率 8=\"c-) 慢速充电桩额定输出

功率 ;c-) 在提供充电服务的同时可满足新能源

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

$ 成果成效

$<8 创新了产业学院协同运行机制\" 推进

)$ L!* 现代学徒制式培养模式探索

产业学院已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产业学院协同

运行的有效机制) 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统一学

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链条) 构建起符合现代企业

经营理念的管理机制) 通过共建共享万家灯火专

业化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 探索实施

$$ 天在企业 ! 天在学校& 的现代学徒制式培养模

式) 解决了资本投资* 利益分配* 管理主体* 招

生就业等核心问题% 在市场化的运行模式下) 对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设置* 实训实习安排*

就业创业活动* 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突破性

的改革) 建立起校企代表构成的产业学院管理团

队/#0

) 统一对产业学院的教学管理* 薪酬分配*

社会服务* 资金预算等做出决策% 学校* 企业*

行业协会多方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对产业学院合作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进行监督和

指导%

$<! 建设了 )低碳校园*\" 服务国家 )双

碳* 行动计划

学院依托万家灯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充分

发挥学校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 启动实施 $低碳

校园& 建设行动) 构建完善与 $双碳& 目标相匹

配的学科专业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 科技创新体

系* 条件保障体系) 为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发展提

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全面提升服务经

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大力打造清洁高效电力基地的同时) 学院

还积极从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科研上拓

展巩固 $低碳校园& 建设成效) 开设新能源装备

技术专业培养新能源技术人才) 成功申报了贵州

唯一一家碳排放管理员评价基地) 同时产业学院

的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作为 $!\"!! 年贵州生态文

明教育成果展& 的核心项目面向全省职业院校进

行展示) 并在 !\"!! 年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做 $一带

一路& 零碳校园建设经验分享%

$<$ 共育了 )双师型* 教学团队\" 将 )三

教改革* 落于实处

校企双方人员互兼互聘) 并兼职兼薪) 大大

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

力) 为开展岗课融通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院

校师资进企业实践锻炼制度) 定期选派专业教师

到企业进行研修) 从事企业实际的生产活动) 提

升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已有 8\"\" 多人次教

师赴万家灯火公司进行企业岗位实践) 学院聘请

贵州企业的杨峰* 李荣两个高级工程师为兼职教

师) 企业聘请学院刘黎明* 龚寿涛* 侯艳真 $ 位

老师为产品预研和设计员) 组建一支兼职兼薪*

功能耦合的校企科研团队%

$<# 建成了多元化的实训基地\" 助力产业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现已建成实训条件优越的

多元化的实训基地) 其中风电实训中心* 光伏实

训中心* 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88\"c4智能变电站*

智慧电力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 均已全

面投入使用) 设施完善) 至 !\"!# 年 $ 月) 累计发

电超过 #$ 万度) 节约标准煤近 8;\" 吨) 减少约

#;\" 吨二氧化碳排放) 为师生充电累计 ; 万度以

上) 年承担实习实训* 中小学生职业体验* 绿色

低碳科普宣传累计达 8<9 万人次以上%

$<9 实现了产学研创用一体\" 科研创新取

得丰硕成果

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产教研发中心特色

鲜明) 产学研用一体) 以清洁高效电力为科研背

景)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 已经获得 ! 项

实用新型专利* 8 项外观专利* 8 项软件著作) 8

项发明专利已受理) 其中 $农村饮水安全智能监

测控制系统& 这项专利已完成技术转让) 实现科

研成果有效转化% 以喀斯特地貌农村绿色能源智

慧供水系统* 新型太阳能光伏板清洁电机两个科

研项目成果参加第 ;# 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获

得金奖 8 项* 银奖 8 项) 参加 !\"!!j )))3j CddED\\

ICSDJTj [JQB !JeRQXRCX\") 获金奖 8 项* 银奖 8 项%

此外以中心科研成果为基础) 在 !\"!! 年的 $挑战

杯& 和 $互联网 L& 创新创业大赛中) 孵化贵州

省金奖项目 8 项* 银奖项目 # 项* 铜奖项目 $ 项%

, :9 ,

张松松等 9 人%$产学研训创&多点突破,,,万家灯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与思考

第69页

$<: 提升了社会服务水平\" 成为节能减碳

宣传主阵地

校企双方共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分布式光伏发

电项目占地面积 !:\" 平方米) 已实现年发电量 8<$

万度以上) 在切实提升合作农户收入的同时) 可

节约标准煤超过 9<!9 吨) 减少污染物排放 $<9;

吨碳粉尘) 8$<\"& 吨二氧化碳) \"<$&# 吨二氧化硫

和 \"<8&; 吨氮氧化物)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示范

效应显著% 利用清洁高效电力生产性产教融合实

训基地为清镇中小学校学生开展节能低碳研学活

动) 进行用电安全知识培训) 科普 $双碳& 行动

意义) 参观学院 $低碳校园& 建设成果) 沉浸式

体验职业教育的特色与魅力%

# 几点思考

学院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道路上) 始终坚

持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办学主线) 积极服务区

域清洁高效电力* 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 通过产

教融合综合体实现真实生产* 实训教学* 科技研

发* 社会培训* 创新创业等各要素的实体化运作)

最大限度以产助学* 以研促产* 学训结合* 训创

结合) 打造 $产学研训创&一体化新形态) 通过

产教融合综合体实现三天在企业* 两天在学校的

$$ L!&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弥补了贵州省清镇

职教城没有产业园的不足) 走出一条职业教育产

教融合发展的新路%

学院在此产教融合案例中所展现的模式和方

法) 可在大多数工科类职业院校中推广和应用)

满足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 双师型教师培养* 实

训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 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在案例应用过程中) 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8 要实现全面协同育人必须校企共生

发展

在校企合作中) 只有本着 $优势互补* 资源

共享* 互惠双赢* 共同发展& 的原则) 持续不断

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通过共建共享生产性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 双方才能建立长期*

紧密的合作关系) 真正做到 $你中有我) 我中有

你&) 达到专业与产业对接* 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

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目的) 实现校

企双主体协同育人) 打造起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技

能型人才培养高地%

#<! 要推行真实生产环境任务式培养\" 引

企入校至关重要

在校园内如要实现类似 $$ 天在企业 ! 天在

学校& 的现代学徒制式培养模式) 推行真实生产

环境任务式培养) 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时就

需要考虑引进深度合作企业在校内设计和建设顺

应经济发展和育人需求的先进生产线) 共同设计

生产和实训任务) 将真实生产任务融入教学环节)

提升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80张喆)张科海)安亚强 <校企$八共&联合创建协同育人

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 K0 <陕西教育! 高教\")!\"!#)

! \"# \"# 9! A 9#<7,)# 8\"<8:;;$ hY<ITcD<8\"\"!

A!\"9=<!\"!#<\"#<\"88<

/!0韦宇钊 <$一体两翼&背景下现代产业学院实体化建设

研究,,,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K0<科教导

刊) !\"!$) ! !# \"# = A 8\"<7,)# 8\"<8:#\"\" h

Y<ITcD<cYUc<!\"!$<!#<\"\"$<

/$0夏新燕)郭丽冰 <新时代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路径

分析/K0<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

&9 A&= L8!#<

/#0汪慧琳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实

践 探 索 / K0 <科 技 风) !\"!8) ! \": \"# :& A;\"<7,)#

8\"<8&$&! hY<ITcD<8:;8 A;$#8<!\"!8\":\"$$<

, :: ,

贵州水利职教

第70页

!\"!# 年第 $ 期 贵州水利职教

!总第 & 期\" '()*+,(-./01102,(1302 4,3./),5.607(3./),5 !综合论坛!

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 反思性实践与

终身学习的互动路径研究!

邱达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贵阳 清镇 998#8:\"

摘 要%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的内涵% 功能及实施路径\" 发现高职院校教师成

长档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教师个人职业发展%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增强教师专业自信以及

保障教师权益四个方面# 从终身学习角度来看\" 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与终身学习具有密切联

系\" 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教师的终身学习\" 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 为实现高职院校教师

终身学习\" 需要在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个体成长和推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共同发

力\" 以期为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师成长档案$ 反思性实践$ 终身学习

\" 引言

$双高计划& 是国务院和教育部在 !\"!8 年底

发布的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

见( 中提出的 $双高计划&/80

) 是指培养造就一

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和一大

批高水平专业群% 为实现 $双高计划&) 需要打造

一支师德高尚* 业务精湛* 结构合理* 充满活力

的 $双师型& 教师队伍% $双师型& 教师队伍是

指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较高专业水平) 同时又具

有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 这是高

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

高职院校教师作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

力量) 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是推进职

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对整个职业教育

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要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

伍质量)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能

力) 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教师管理制

度% 其中)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办法%

$教师成长档案& 又称 $ 教师个人信息档

案&) 是指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为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 将其从工作实践中积累而形成的* 可以反

映其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效等方面内容的电子记

录/!0

%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 $双师型& 教师队

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0

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

队伍建设%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 专兼

结合* 相对稳定* 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 $双

师型& 专业骨干教师队伍/#0

% 近年来)一些地方

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将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纳

入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中/90

) 并不断探索实践)

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苏州职业大学将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 完善了双

师型教师聘用机制和职称评审制度% 但从整体来

看) 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诸

多不足% 如部分高职院校对 $双师型& 教师队伍

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职院校对 $双

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和具体措施+

部分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配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部分高职院校对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缺乏足

够重视% 由此可见) 建立和完善 $双师型& 教师

队伍建设机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建立和

, :; ,

作者简介% 邱达) 男) 馆员) 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事档案管理 !0ABCDE# 9&8=89\"9!FGGHIJB\"%

第71页

完善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需要从多方面

进行探索) 其中最重要* 最关键的是建立和完善

$双师型& 师资队伍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体系对

$双师型& 师资队伍进行科学评价) 可以更好地引

导和促进高职院校加强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表明) 人的学习行为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一种是行为模式学习 !.ISDeR6RCQTDTV\") 即人们

通过自己熟悉的方法或手段来获取知识* 技能或

经验) 行为模式学习强调对事物或活动进行重复

训练与模仿% 另一种是认知模式学习 !1R[ERISDeR

6RCQTDTV\") 它侧重于通过思考和反思来深化理解%

认知模式学习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

题) 分析自己的行为和经验) 从而获得更深层次

的知识和见解% 这种学习方式通常涉及自我评估*

批判性思维和元认知策略%

二者均是个体从自身已有经验中获取知识*

技能和经验的行为% 鉴于此)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

教师成长档案出发) 首先探讨高职院校教师成长

档案的内涵和功能+ 其次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成长

档案实施路径+ 最后探讨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

对终身学习的影响% 以期为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

伍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8 教师成长档案的内涵* 功能及实施路径

教师成长档案是指为适应国家教育改革发展

的需要) 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在学校主管部

门指导下) 通过个人自主申报* 学校组织审核和

社会广泛参与等形式) 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教

师成长轨迹的过程性材料% 教师成长档案是一种

特殊的人事档案) 主要记录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

育教学工作* 科研活动* 培训进修等方面的相关

资料%

教师成长档案具有三大功能# 一是激励功能)

即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和诊断) 为其改进

工作提供依据+ 二是约束功能) 即通过档案记录

对教师进行监督和管理) 从而约束和规范教师的

行为+ 三是诊断功能) 即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

评价和诊断) 并根据诊断结果提供改进建议%

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 一是自我管理) 即教师根据自身需求

和需要选择相关档案材料进行记录% 二是外部监

督) 即通过社会* 学校* 政府等外部力量对高职

院校教师成长档案进行监督% 首先) 在自我管理

方面) 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提供全面* 系统的个人

成长档案材料+ 其次) 在外部监督方面) 政府*

学校等组织可以通过设置奖励基金等方式对高职

院校教师进行奖励%

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的实施路径是 $以人

为本& $以用为本& 的理念指导下形成的一种制

度安排% $以人为本& 是指高职院校在制定相关制

度时要从 $人& 出发) 尊重个体发展需要* 尊重

个体差异性* 尊重个体自主性+ $以事为本& 是指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做到科学性和合理性%

! 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

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成

长经历的记录) 教师在档案中学习* 经历* 收获

和挑战) 推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对个人而言) 在职业生涯中) 可以通过学习

不断地完善自我% 从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来看)

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记录了自身的成长历程)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例如) 在撰写个人

发展计划时可以参考以往工作经历+ 在进行个人

总结时可以根据经验进行反思+ 在参加培训学习

时可以借鉴以往的学习成果+ 在与他人交流时可

以学习他人的长处%

对于学校而言) 教师成长档案是了解其教师

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途径) 为优化和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职院校应

深入研读教师成长档案) 全面把握教师在不同职

业发展阶段的学习规划* 学习目标与学习期望)

以准确评估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情况% 在这一过

程中) 学校应客观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采

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与优化) 确保师资队

伍建设的持续优化和发展%

!<8 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职业发展

教师成长档案是记录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各阶

段工作情况和发展情况的重要文件% 它详细* 客

观地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成果与不足)

为高职院校评估教师教学质量* 指导教师专业发

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深入分析和利用教师成

长档案) 学校能够准确掌握教师的教学水平* 业

务能力和成长轨迹) 进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

, := ,

贵州水利职教

第72页

师培训计划和发展规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高职院校逐渐认

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通

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高职院校可以更加便

捷地收集* 整理和分析教师成长档案中的信息)

提高教师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 借助

信息技术) 学校还可以实现对教师成长档案的动

态管理和实时更新) 确保档案内容的时效性和真

实性%

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教师成长档案的建设

和管理工作) 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性* 准确性和

可靠性% 此外)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成长档案

的应用和研究) 不断探索和发现档案中蕴含的价

值和规律)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教学改革

提供有力支持%

!<! 有利于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教师成长档案是对教师个人发展经历的记录)

记录了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自我的规划* 学习

目标与期望等) 为学校了解教师个人的成长历程*

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0

% 在教师

成长档案中) 可以看到不同时期学生对教师的评

价与反馈) 进而了解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与期望%

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 部分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

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未能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必

要支持%

此外) 经过学者深入调查) 高职院校师资队

伍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如教师专业能力亟

待提升* 专业结构有待优化以及兼职教师比例过

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应密切关注教师成长

档案中所反映的情况)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 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

教师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资源) 他们的专业发

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品质和公众形象% 通过

建立细致的教师成长档案) 学校可以深入了解每

位教师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情况和成长轨迹) 进

而准确识别其专业成长中的瓶颈和需求% 这些信

息对于学校优化师资结构* 提升整体教育水平至

关重要% 因此) 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教师成长

档案的建立与完善工作) 确保为教师提供具有针

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与学习机会%

同时) 高职院校还需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与

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平台) 为他们提供

更多的职业发展和学习机会% 这包括加强教师培

训*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完善激励机制等) 以激

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力)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此外) 高职院校还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

培训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 与行业企业专家保持

紧密合作) 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通过这些举措)

高职院校将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水平) 进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 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终身学习的思考

终身学习理念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产生

了积极影响) 推动了教师学习动力的提升和学习

内容的丰富% 从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和终身学

习的联系来看) 高职院校教师个人成长与终身学

习密切相关%

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终身学习) 需要在两个

方面共同发力# 一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个体成长)

即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两个

方面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个人职业发展) 这是实现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 二是推

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即从增强高职院校师

资队伍质量意识和完善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机制两

个方面推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8 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个体成长\" 增强高

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

高职院校教师个体成长) 是指高职院校教师

以满足自身职业发展需要为目的) 通过自主学习)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进而增强对教育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过程既是教师自我发现* 自我完善的过程)

也是教师不断积累职业经验* 提高职业能力的

过程%

在我国) 高职院校教师个体成长主要通过两

种途径实现# 一是高职院校管理者以个人发展规

划为导向)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高职院校教师树立

终身学习意识)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二是高职院校教师自我规划% 首先) 高职院校管

理者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

, :& ,

邱达%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反思性实践与终身学习的互动路径研究

第73页

总结和积累经验+ 其次) 高职院校管理者要积极

引导教师关注和了解国家政策法规以及行业动态

等内容+ 再次) 高职院校管理者要及时对教师进

行指导和帮助+ 最后) 高职院校管理者要帮助教

师不断拓宽教育视野)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以上举措) 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个体成长为

基础) 实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提升%

$<! 推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高

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力量) 其素

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科学的

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机制) 根据不同教师类型* 专

业类别* 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 合理配置师资力

量) 优化师资结构% 健全教师管理体制机制) 建

立与高职院校教师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师选拔*

培养* 考核和激励制度) 为高职院校教师终身学

习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机

制) 完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

技术职务评聘标准) 提高对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

能力的要求% 健全以师德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教师

职业行为规范体系)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健全高

职院校师资队伍培训制度) 建立职前培训* 在职

培训和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健全以

激励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完善

教师职务评聘标准* 方式和程序%

$<$ 推动终身学习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教师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终身教

育* 终身学习为理念)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知

识的终身更新为目的的学习形态%

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以适应职

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个体通过终身学习能够获得

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职业发展信息) 不断调整职业

发展目标和路径%

高职院校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平

台进行学习) 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研修活动) 通

过学习交流和集体研讨等方式) 提高自己的专业

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个人成长档案中记载自

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教训* 专业知识技能* 实

践教学活动等) 以此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

不断完善自我%

# 结语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 高职院校教师成长

档案与终身学习具有密切联系) 对推动高职院校

教师的终身学习* 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具

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教师成长档案记录了教师

的个人发展历程) 通过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进行规

划设计) 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个人职业发展% 另一

方面) 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为教师提供了交流

学习的平台) 通过搭建不同专业领域的交流平台)

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但同时也要

注意到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档案与终身学习之间存

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矛盾) 比如) 部分教师认为建

立个人成长档案是学校为了增加考核分数* 获取

晋升资格而做出的强制性要求) 有失公平% 因此)

我们需要在保障个人隐私安全的前提下) 完善相

关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程序* 建立合理考核机制

以及加大宣传力度) 让高职院校教师能够通过个

人成长档案实现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80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K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公报)!\"!8!$\"\"##8 A#9<

/!0张永强 <大数据视域下教师成长档案建设探索/K0<黑

龙江档案)!\"!!)!\":\"#8:# A8::<

/$0/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

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K0<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8&)!88\"#$\" A$#<

/#0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组)于志晶)刘海等 <$十二

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重大政策举措评估报告/K0<职

业技术教育)!\"8;)$=!8!\"#8\" A$!<

/90胡怡 <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

状及 对 策 研 究 / 70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7,)#

8\"<!;#:# hU<ITcD<ViX[W<!\"!!<\"\"\"\"\":<

/:0周荣丽)刘续涛 <产学研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

能力建设研究/K0<现代交际)!\"8;)!!$\"#8: A8;<

, ;\" ,

贵州水利职教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书册翻页效果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