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部。教师在 2023 年海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4 项。
课程建设成果在校内落地生根,为省内外高校共享。
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按照“本科层次”“职教类型”的特征,明确入学制度、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标准、课程体
系、条件建设、质量标准、组织制度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与普通本科的区别,及时开展制度创新,制定了教育
教学体系建设和管理系列文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更新教育理念,持续执行 ISO 质量管理
体系和船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符合职业本科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持续发布学校《教育教学质
量年度报告》,建立专业和课程评价机制,改革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开展工程类专业认证准备工作,
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增加学业挑战度、课程难度、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把人才培养水平和
质量作为评价各教学单位的首要指标,为持续提升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铺就成长之路,首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当好学生的引路
人,做“有温度”的学生工作,为学生赋能,铺就学生成长之路。成立大学生就业驿站,领导访企拓岗,分
批分类开展团体职业辅导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开展重点群体就业精准帮扶,
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机制和就业专项经费,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获批海南省人社部门“海南(青
年)公共创业孵化基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召开多场次、多行业的线上线下就业招聘
会,推荐毕业生留琼就业创业。2022 年首届本科毕业生 292 人,2023 届本科毕业生 3222 人,就业率均超过
90%;其中考取硕士研究生 38 人,参军 17 人,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208 人,留海南就业 1550 人,留琼率
66.16%;进入全国 500 强和海南 100 强企业工作 546 人,实现了社会、家长、学生、用人单位满意。
搭建科研平台,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学校发挥海南自贸港国际航运发展与物权数字化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海南省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药食同源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海南省老年健康管理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海南海科石油化工产品检测中心等省级科
研推广平台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如靳学远教授的海南省科技部门 2021
年重点研发项目“冻干重组火龙果果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已进入中试;苏明副教授研发的爬树
机器人项目获得发明专利,为企业产品升级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近 3 年,学校企业技术服务收入 2600 万元,
社会培训 5 万余人次。
“岗课赛证”融合,培养未来“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学校按“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使毕业生能够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
果转化,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能够解决较复杂问题和进行较复杂操作”的培养要求,推
广“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学校建立人人参赛的机制,形成良好的技能文化氛围;将职业技能等级
证书所规定的职业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等
纳入教学内容。实行课程成绩置换,建立引导和激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机制。增强课
程对应工作岗位职业技能证书的社会适应性和对应教学实训和技能大赛、考取证书体现出的先进性、高阶性、
实践性。增强职业本科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新技术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竞赛能力、外语能力和协作
意识。近 4 年,学校投入 1.39 亿元新增、更新、升级实验实训设备设施作为条件保障。
2019—2023 学年,学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获奖共计 2384 项,其中国际级别 39 项、国家级别 749
项、省级 1596 项。本科学生作品连续两届走进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一批学生登上国际竞赛舞台。
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