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报考指南

发布时间:2023-6-0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西北工业大学报考指南

47 学院及专业介绍计算机学院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1521招⽣专业(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拔尖基地班)计算机类⼀、学院概况西北⼯业⼤学计算机学院是⼀个集教学、科研于⼀体的研究型学院。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较早在全国⾼校中开设的专业之⼀。学院曾成功研制出我国第⼀台机载计算机、第⼀台微程序控制的⼩型通⽤计算机、第⼀块航空⼤规模专⽤集成电路芯⽚、第⼀个⼯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曾获全国科学⼤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国家级奖励。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程两个⼀级学科,计算机应⽤技术是西部地区第⼀个、西北地区唯⼀的计算机重点学科。在2022年全国第五轮⼀级学科整体⽔平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成绩优异,取得历史性突破;2022年上海软科学科排名全国第7(前2 . 5%);最新ESI学科排名进⼊全球前0.977‰。学院现有智能计算架构与系统芯⽚、⼈机物融合智能计算、⼤数据管理与分析、智能感知与媒体计算、系统测控仿真与信息存储、复杂软件系统、计算机⽹络与智能决策等7个优势⽅向。建有空天地海⼀体化⼤数据应⽤技术国家⼯程实验室、移动平台环境感知及... [收起]
[展开]
西北工业大学报考指南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47

学院及专业介绍

计算机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1521

招⽣专业(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拔尖基地班)

计算机类

⼀、学院概况

西北⼯业⼤学计算机学院是⼀个集教学、科研于⼀体的研

究型学院。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较早在全国⾼校中开设

的专业之⼀。学院曾成功研制出我国第⼀台机载计算机、第⼀台

微程序控制的⼩型通⽤计算机、第⼀块航空⼤规模专⽤集成电

路芯⽚、第⼀个⼯程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曾获全国科学⼤会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国家级奖励。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程两个⼀级学科,计

算机应⽤技术是西部地区第⼀个、西北地区唯⼀的计算机重点

学科。在2022年全国第五轮⼀级学科整体⽔平评估中,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学科排名成绩优异,取得历史性突破;2022年上海软科

学科排名全国第7(前2 . 5%);最新ESI学科排名进⼊全球前

0.977‰。

学院现有智能计算架构与系统芯⽚、⼈机物融合智能计算、

⼤数据管理与分析、智能感知与媒体计算、系统测控仿真与信息

存储、复杂软件系统、计算机⽹络与智能决策等7个优势⽅向。建

有空天地海⼀体化⼤数据应⽤技术国家⼯程实验室、移动平台

环境感知及空天应⽤国际联合研究中⼼、⽆⼈航⾏实时智能感

知与计算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云计算及其应⽤技术国家地⽅联

合⼯程中⼼等4个国家级平台及10个省部级平台。建有计算与艺

术、仿⽣芯⽚、脑科学与类脑计算等3个交叉研究中⼼。

近五年来,学院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

进步奖8项。先后承担并完成了⼀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项⽬、国家⾃然科学基⾦重点项⽬、国防预研项⽬、国防基础科研

计划项⽬等各类国家级科研项⽬。学科注重协同创新和融合,形

成了智能计算架构及系统芯⽚、⼈机物融合智能计算、⼤数据管

理与分析、智能感知与媒体计算、系统测控仿真与信息存储、复杂

软件系统、计算机⽹络与智能决策等特⾊与优势学科⽅向。

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程、数据科学与⼤

数据和⼈⼯智能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流专业2个,省级⼀

流专业2个,1个通过⼯程教育专业认证,另建有国家级教学基地

1个(计算机拔尖基地2.0)。编著出版我国第⼀部《⼈⼯智能导论》

和《数字图像处理》教材。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流课程5⻔,省级⼀流课程6⻔,

省级精品课程6⻔,与华为共建“智能基座”课程9⻔;⼊选国家级

规划教材12部,省级优秀教材3部,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

学⽰范中⼼1个。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50⼈,其中正⾼39⼈,副⾼100⼈。师资

队伍中有两院院⼠(双聘)3⼈,国家级⾼层次⼈才8⼈,国家级特

聘专家4⼈,国家级⻘年⼈才14⼈,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5⼈,

国防有突出贡献中⻘年专家1⼈,国防专家10⼈以及其他省部级

⼈才25⼈。学院教师⼤多具有海外求学、⼯作或访学经历,近年来

还从美国、⽇本、德国、法国、澳⼤利亚、加拿⼤、新加坡等国家引

进数⼗名海外优秀⼈才。

西⼯⼤计算机学院研制国内第⼀台机载⽕控计算机

杨学军等⼗多位院⼠担任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科特⾊

计算机学院坚持将历史传承与技术发展相融合,结合云计

算、物联⽹、⼤数据、⼈⼯智能等新信息技术下国家重⼤战略需

六⼗多年来,西北⼯业⼤学计算机学院坚持以科学技术前

沿和国家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引领型”计

算机领军⼈才和建设国际和国内⼀流的⾼⽔平学科为发展⽬

标,推出“2035全球战略”,致⼒于将本学科打造成为计算机领域

⾼层次⼈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基地,⽀持国防科技建设及“⼀带⼀

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52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48

软硬结合,系统特⾊持续传承

强化基础,⿎励学科交叉融合

群智计算领域研究位列全球第⼀

平台筑基,国防特⾊优势显著

求,注重军⺠融合,围绕创新研究及⼯程技术开发,形成了多个特

⾊⽅向。

学院周兴社教授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教育奖

四、优秀校友代表

计算机学院以服务国家信息强国战略为⼰任,提出“⼤类培

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本科⼈才培养理念,以及“注重通识+重

课⼤课+学科交叉+本硕贯通”的特⾊⼈才培养体系,形成“计算

机类”1个⼤类、1个计算机科学拔尖基地班、4个专业、6个课程群

三、⼈才培养改⾰

主要学科⽅向包括计算系统结构与芯⽚、⼈机物融合智能

计算、⼤数据存储与管理、智能感知与媒体计算、影像分析与机

器学习等,形成“硬件-软件-数据-算法”体系化学科结构,传承和

创新系统特⾊,在抗辐射系统芯⽚、群智感知、⼤数据⾼效存储

等⽅⾯具有优势;获国家技术发明⼆等奖1项,教育部、陕西省科

学技术⼀等奖10项。

开展“计算+数据”的基础理论与应⽤技术前沿创新研究,在

智能芯⽚设计、⼈机物融合智能计算、⼤数据管理与分析、媒体

计算与⼈⼯智能应⽤等⽅⾯取得创新性成果。据微软学术统计,

在“群 智 感 知(C r o w d S e n s i n g)”这 ⼀ 研 究 领 域 的“To p

Institutions”排名中本学科位列全球第⼀。根据CS Ranking,⼈

⼯智能⽅向本学科全球排名11。建⽴院级⼈才特区和交叉研究

中⼼,形成由计算机科学、数学、⽣物医学、艺术等多学科交叉融

合的研究⽅向,逐步形成学科新的增⻓点。

依托“空天地海⼀体化⼤数据应⽤技术”国家⼯程实验室等

国家和省部级平台建成科研攻关⼤平台,承担了空间⽬标检测、

航空操作系统等30余项国防973、武器装备型号等国防重⼤项

⽬,成果应⽤于某型⽆⼈机,参加了国庆70周年阅兵及建军90周

年庆典仪式;获国家技术发明⼆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等奖

2项。

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院不断改⾰和完善⼈才培养⽅案和课程

体系,通过软硬系统并重,科教深度融合,双创实践驱动,国际协

同创新,培养学⽣思辨能⼒、系统能⼒和交叉创新能⼒,形成“三

位⼀体”⼈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及物联⽹专业获批国家⼀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拔尖

学⽣培养基地⼊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培养计划2.0基地,获

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多名教师获CCF杰出教育

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全国⾼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陕西省教

学名师等称号。

近3年来,专业学⽣100%参与科研训练,持续参加10余种

国际及国家级赛事,获国际⼀等奖22项,全国⼀等奖110余项。

学院设⽴海外访学资助计划、发起“⼀带⼀路”智能物联⽹国际

合作联盟、成⽴全球IT胜任⼒发展中⼼,为学⽣提供全⽅位国际

交流⽀持,近5年来派遣200余名学⽣参加海外夏令营等短期国

际交流,学⽣⾜迹遍布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新加坡、⽇本、澳

⼤利亚等国家,极⼤拓展了学⽣国际视野,提升了学⽣全球胜

任⼒。毕业学⽣具有⼯程创新能⼒和国际竞争⼒,得到社会的

普遍认可。

毕业⽣主动投⾝经济建设主战场,特别是在中国航空计算

研究所、航天计算研究所和华为、中兴等名所名企中担任所⻓/副

所⻓/总师/副总师和技术⾼管的校友,占三分之⼀以上;30余位

院友成⻓为将军、国防科研院所所⻓及总师;10余位成⻓为西部

⾼校计算机院⻓/系主任。

第53页

49

学院及专业介绍

五、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拔尖基地班”依托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培养

计划2.0基地,培养数理基础与专业知识扎实、能够设计中国⾃⼰

的计算机芯⽚、操作系统、数据库、智能系统等,解决“卡脖⼦”问

题的智能时代计算机系统拔尖创新⼈才。“计算机科学拔尖基地

班”秉承康继昌先⽣“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师

引领、开放式、国际化”为总体思路,采⽤“全程化导师引领、全科

式基础强化、全球化视野塑造”等⽅式开展⼈才培养。

基本概况: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拔尖基地班)

基本概况:

(二)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全英文授课专业)

基本概况:

(三)计算机类:物联网工程

基本概况:

(四)计算机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基本概况:

(五)计算机类:人工智能

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具备厚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极

强的系统创新实践能⼒,⼴受⽤⼈单位的欢迎,主要就业单位包

括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华为、阿⾥、百度、腾讯、美团、字节跳动

等领军IT企业、⾦融机构、证券业、以及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等,

从事的⼯作有计算机学科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技术攻坚或

企业管理等。

深造与就业⽅向:

撰稿|郭斌审核|尚学群

应⽤等核⼼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课程和科研实践培养对新型

数据应⽤具有深刻理解,并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实

践能⼒。

友谊校区⽼图书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国家“双万计划”⼀流本科专业建设

点。为培养跨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能⼒和领域快速变化的适应能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径与特⾊⽅向相结合”的原则,在

对学⽣进⾏培养的全过程中体现了“软硬结合、注重系统、强化

实践”的特⾊,努⼒造就适应国家⼯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和数字化

建设需求、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以及计算机应⽤技术的研究

与开发,具有国际竞争⼒的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研究与⼯

程技术的“复合型、引领型、创新型”⼈才,适应国家信息领域和

相关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需要。

⼈⼯智能专业⽴⾜现实,⾯向未来,注重与我校优势领域相

结合,重点关注智能感知、⼤数据智能、图像处理、语⾳识别等⽅

向,并通过这些⽅向进⼀步⽀持航空、航天、航海、材料、⽣物医

学等具体应⽤领域的需求。培养⽅案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为基础,体现“软硬结合、注重系统、强化实践”的传统特⾊,构建

“厚基础、宽⼝径、特⾊⽅向结合”的课程体系,适应国家信息领

域和相关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需要。

物联⽹⼯程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批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

关本科专业,获批国家“双万计划”⼀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校为

教育部批准⾸批设⽴物联⽹⼯程专业的学校,近年来在国内率

先推动智能时代物联⽹⼯程专业课程体系改⾰。本专业培养能

够系统掌握物联⽹的相关理论、⽅法和技能,具备计算机科学、

新型⽹络技术、智能感知、边缘计算、嵌⼊式智能等信息领域宽

⼴的专业知识和能⼒,能胜任物联⽹相关技术研发及智能物联

⽹系统创新设计的⾼层次复合型⼈才。

数据科学与⼤数据是⼀个软硬件结合、兼顾数据科学理论

与应⽤、以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科学与⼤数据技术为特⾊的

宽⼝径专业。采⽤了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融合了计算机、应

⽤数学和信息系统等知识体系,形成了反映专业内涵的核⼼课

程。在课程设置⽅⾯,强化应⽤数学训练,注重⼤数据系统理念

和能⼒培养,注重应⽤,实践设计思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业理论学习基础上,特别突出⼤数据采集、存储与管理、分析与

第54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50

软件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1207

招⽣专业(类)

软件⼯程

⼀、学院概况

西北⼯业⼤学软件学院是经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于2001年12⽉批准成⽴的⾸批35所国家级⽰范性软件学院之

⼀,2012年⾸批获得教育部软件⼯程⼀级学科博⼠点,2017年获

批陕西省软件⼯程“⼀流”专业,2019年软件⼯程专业⼊选⾸批

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现为教育部卓越⼯程师培养计

划和国际化⼯程型软件⼈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单位,拥有国家

外专局国家软件⼈才国际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教育部和科技部

Linux技术培训与推⼴中⼼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才培养和科研平

台11个。承担教育部质量⼯程特⾊专业⽅向建设点3项,国家级双

语教学⽰范课程2⻔,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改⾰项⽬12项。

学院紧密围绕国家重⼤战略,针对⼤型⼯业软件“卡脖⼦”

问题,与科研院所和著名企业建⽴了联合技术攻关团队,产学研

⼀体化开展国家急需⾼端创新⼈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辐射

互联⽹软件、数据科学与智能服务、智能媒体计算、⼤型⼯业软

件关键技术等领域,具有显著特⾊。2021年获批国家⾸批33所特

⾊化⽰范性软件学院之⼀。

建院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业急需的软件⼯程型⼈才

8000余⼈,建设形成了国际化⼯程型的软件⼈才培养模式以及

校企全过程深度融合的软件⼯程实践教学体系,特⾊突出、成效

显著。其中,“国际化⼯程型软件⼈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

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等奖,“校企全过程深度融合的软件⼯

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等奖,

2019年我院当选国家⽰范性软件学院联盟副理事⻓单位等。

⼆、学科特⾊

西北⼯业⼤学软件⼯程学科由创建于1958年、西部第⼀个、

西北地区唯⼀的计算机国家重点学科发展⽽来。学科历经60余

年建设与发展,形成软件⼯程理论与⽅法、领域软件⼯程与技

术、媒体智能计算与服务、数据管理与分析等特⾊学科⽅向。学

科在⼈才培养⽅⾯具有特⾊,打造了产学研合作的国际化⼯程

型软件⼈才培养体系,2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学科在国防和

⼯业领域软件具有特⾊,拥有国家和省部级平台11个,形成了软

件理论研究与⼯程技术并重、⾯向国防武器装备与⼯业软件发

展的科研优势。学科围绕国家战略和软件产业发展需求,培养

“厚基础、国际化、⼯程型”具有家国情怀的软件⼯程拔尖创新⼈

才,⽀持国防基础软件和⼯业软件⾃主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和领

域科技。

三、⼈才培养改⾰

(1)⽴⾜“国防特⾊、学科前沿、产教融合、多元培养”创新课

程体系。围绕培养学术型、⼯程型、复合型⾼素质多元化⼈才要

求,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软件⼈才创新实践属性,与军⼯院所合

作,将GJB5000A军⽤软件开发标准及规范、软件架构等内容融

⼊课程体系,聘请42位优秀海内外教师建设22⻔学科前沿课程,

与华为等企业共建“鸿蒙 OS”“云计算”等14⻔专业课。坚持推进

产学研协作,先后与深圳国家软件园、西安国家软件园、华为技

术公司、中软国际、神州软件等国内⼤院⼤企合作建⽴了⼯程型

软件⼈才培养产学联盟。

(2)新⼯科实践教学平台。学院注重⼈才培养平台建设,学

院建⽴了“国家软件⼈才国际培训(西安)基地”、“国家Linux技

术培训与推⼴中⼼”、“陕西省动漫教育基地”、“软件⼯程实验教

学⽰范中⼼”等实践教学平台。学院拥有国家部委主导国际⼤企

业合作(6家)、⾏业优势企业合作(16家)+校企联合前沿技术实

践企业(22家)合作形成的三级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平台。

(3)新⼯科⼈才创新创业能⼒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实验室构

成校内⼯场,⽀持课程建设合作型和创新技术带动型教学模式。

实训基地和毕设基地,构成校外⼯⼚,⽀持综合⼯程体验型和企

业项⽬协同型教学模式,形成校企和学⽣共赢的校企⼈才培养全

过程深度融合的⼈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新模式。⽰范性软件学院

联盟主办的“全国⼤学⽣软件创新⼤赛”,⾃15届起由西北⼯业

⼤学软件学院永久承办,学⽣近三年先后参加各类专业学科竞赛

达370多⼈次,在中国“互联⽹+”⼤学⽣创新创业⼤赛、“中国软

件杯”⼤学⽣软件设计⼤赛、挑战杯、全国机器⼈⼤赛等各类竞

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竞赛奖项500余⼈次。

软件学院楼

第55页

51

学院及专业介绍

(4)国际化联合培养项⽬的实施。实施“多途径国际联合培

养项⽬”和“国际学术活动⽉和暑期国际学堂项⽬”建设,构建了

学院国际化学习氛围和交流环境,形成定期师资队伍国际交流

与合作的模式。学院与英国剑桥⼤学、新加坡国⽴⼤学、新加坡

南洋理⼯⼤学、澳⼤利亚悉尼⼤学、伦敦⼤学学院、法国巴黎电

⼦计算机⼯程学院等国际⾼校开展国际交流及联合研究⽣培养

项⽬、寒暑假短期交流项⽬等合作。学⽣可赴外参加联合培养、

短期访学、开展创新实验、参加国际会议及国际竞赛。学院聘请

4名全职外籍教师和30余名来⾃国外知名⾼校的兼职外籍教师,

每年为学⽣开设约30余⻔全英⽂专业课程、暑期国际学堂,并开

展国际学术⽉活动,为学⽣提供与国际⾏业学者、专家进⾏前沿

学术交流的平台。

四、师资⼒量

学院坚持以⾼⽔平、多元化、国际化为特⾊的师资队伍建设

理念,现有教职⼯82⼈,其中专任教师56⼈,其中国家级⾼层次

⼈才2⼈,教授7⼈,副教授30⼈,外籍教师4⼈。专任教师博⼠率

100%,海外博⼠学位教师占⽐30%,⻘年⻣⼲教师占⽐75%,师

资队伍结构良好。围绕国家“特⾊化⽰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

学院坚持“专、兼、聘、⽤”的多模式⼈才引⽤机制,建有包含讲座

教授、特聘教授、企业教师、海外授课教师等在内的兼职聘⽤教

师队伍95⼈,师资⼒量雄厚。

五、专业介绍

软件⼯程以培养“厚基础、⾼认知、国际化、复合型、⼯程创

新型”软件⾼质量⼈才为⽬标,注重塑造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

度、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沟通协作的团队意识等综合素养。建

⽴“软件理论教学与⼯程实践教学结合,软件⼯程⽅法与典型⼯

程应⽤结合”为特⾊的培养⽅案,为学⽣构建层次化、递进式的

软件⼯程知识体系。

学院结合学科优势与⾏业需求,开展⾯向领域的软件⼈才

培养,建设下述4个专业⽅向。学制4年,授予⼯学学⼠学位。

互联⽹系统开发专业⽅向将最新形态互联⽹软件系统研制

的基础理论与⼯程理念并重,以层次递进的⽅式培养学⽣“设

计、开发⼤型复杂互联⽹软件、计算机系统软件、⾯向国家急需

的核⼼⾃主可控软件”的⼯程能⼒。在软件⼯程专业核⼼课程的

基础上,通过软件架构、模型驱动的软件设计、Web应⽤系统开

发技术与实践、软件项⽬组织与管理、⾯向服务的系统设计等课

程的学习,进⼀步提升互联⽹软件开发先进⽅法和⼯程管理的

理论⽔平。

(一)互联网系统开发

基本概况:

数据科学与智能服务专业⽅向是涉及数据科学与智能相关

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其应⽤涵盖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与可视

化、云计算、⼈⼯智能等⼗分⼴阔的领域。重点培养学⽣将⼤数

据分析与处理、知识发现、智能算法、深度学习、分布式计算技术

等应⽤于现代服务领域,以提升其整体智能⽔平和⾃动化能⼒。

使学⽣能理解数据科学、⼈⼯智能产业链的运作机制,培养其在

社会智能化、⼯业智能化等应⽤领域的智能化软件规划、建模、

设计和开发的能⼒。

(二)数据科学与智能服务

基本概况:

智能媒体计算专业⽅向⾯向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媒体相关

技术等具体领域应⽤,旨在培养能从事数字媒体相关内容如虚

拟现实、图像⽬标检测、图像⽬标识别与图像⽬标跟踪、游戏技

术开发等软件⼈才,智能媒体计算专业的毕业⽣深受图像图像

处理、影视、电⼦游戏、⼴告、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业

的欢迎。

(三)智能媒体计算

基本概况:

第56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52

⼤型⼯业软件专业⽅向针对⼤型⼯业应⽤设计和开发,培

养集软件⼯程技术、⼯业知识、系统设计和数据分析于⼀体的学

科交叉能⼒。本专业⽅向重点培养学⽣将基于模型的系统⼯程、

复杂系统体系结构、软件⼯程技术、系统设计⽅法等应⽤于复杂

⼯业领域,以提升其整体信息化和智能化⽔平。使学⽣能理解⼯

业领域软件、智能设计、制造等产业⽣态,培养对不同领域⼯业

软件问题具有全局规划能⼒的系统总架构师⼈才,以及利⽤先

进的软件技术来改进和优化⼯业⽣产过程的⾼质量⼈才。

(四)大型工业软件

基本概况:

学院本科⽣近五年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主要具有就业领域

⼴泛、就业薪酬可观、就业质量优良、社会满意度⾼的特点。国内

升学、出境深造、互联⽹企业、软件公司、⾦融机构、科研院所、国

防部⻔、国家机关单位等均为就业优先去向。华为、中兴、百度、

腾讯、中国银⾏、⼯商银⾏、建设银⾏、战略⽀援部队、中国电⼦

科技集团等⽤⼈单位连续多年将学院作为⼈才招聘重点单位。

近年来,软件⼯程专业毕业薪酬稳居⾼薪榜前列。后期薪资涨幅

空间⼤。软件学院本科⽣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厚积薄发的创造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获得了就业市场的认可。

深造与就业⽅向:

六、优秀校友代表

孙勇

吴⼩⽂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信息与电⼦专业总师

中航⼯业昌河⻜机⼯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级⼯程师

李瑞军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原 501所)星载软件技

术研究室副主任、⾼级⼯程师

刘冰 航空⼯业集团第六⼀五研究所副总设计师

王道彬 西部战区机关某局副处⻓、正团职主任

古清⽉ 第⼗三届全国⼈⼤代表,空军⼯程⼤学装备管理与

⽆⼈机⼯程学院讲师

曹俊 上海邦定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CEO

李佳 陕西省⼈⼤代表,西安华煜⿍尊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创始⼈

撰稿|⻢春燕审核|郑江滨

第57页

53

学院及专业介绍

⽹络空间安全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95027

招⽣专业(类)

计算机类(⽹络安全)

⼀、学院概况

西北⼯业⼤学是我国最早开展信息安全相关专业⼈才培养

的⾼校之⼀。2000年成⽴了“信息对抗”本科专业;2002年在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级学科下⾃设“⽹络与信息安全”⼆级学科博⼠

点,⾸批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学⽣毕业,开展研究⽣培养⼯作;

2 0 0 7年信息对抗专业被教育部评为信息安全类特⾊专业;

2011年成⽴西北地区唯⼀的国家保密学院;2016年⾸批获得国

家⽹络空间安全⼀级学科博⼠点;2018年成⽴⽹络空间安全学

院;2019年获批⽹络空间安全博⼠后科研流动站;2020年信息安

全专业⼊选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络空间安全

专业⼊选陕西省⼀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科特⾊

⽹络空间安全学科是综合计算机、通信、电⼦、数学、管理、

法律和教育等学科,并发展演绎⽽形成的交叉学科。学院⾯向国

家⽹络空间安全战略需求,在系统软硬件安全、⼯业控制与物联

⽹安全、⽆⼈系统安全、⼈⼯智能安全等领域形成特⾊优势。

⽹络空间安全学院设⽴了信息安全、⽹络空间安全、保密技

术三个本科专业,致⼒于培养忠诚爱国、追求卓越的⽹络空间安

全领域领军⼈才,使学⽣具备过硬政治素质、扎实专业基础、强烈

创新精神和意识、全球视野与持久竞争⼒,德智体美劳全⾯发展。

三、⼈才培养改⾰

⽹络空间安全学院在传承20余年信息安全专业⼈才培养历

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了“厚基础、强系统、重实战、拓交叉”的⽹

络空间安全特⾊⼈才培养体系。

学院⽬前在校本科⽣497⼈,硕⼠⽣259⼈,博⼠⽣75⼈。学

院培养了⼀批⽹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领军⼈才,近70%本科⽣继续

深造,⼤量毕业⽣在⽹络安全领域成为⾏业⻣⼲。

四、师资⼒量

通过多元化的⼈才引育政策,本学科已形成⼀⽀以杰出学

者和⾼⽔平学科带头⼈为核⼼的师资队伍,现有师资64⼈,其中

正⾼级35⼈,欧洲科学院院⼠1⼈次、国家级⼈才称号获得者

16⼈次,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柔性引进国家级⼈才11⼈,其中

包括中国⼯程院院⼠、军委科技创新特区⽹安领域⾸席、国防科

⼯集团⽹安领域⾸席、IEEEFellow、国家杰⻘等专家。

五、专业介绍

2020年,信息安全专业⼊选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

⽣主要学习以信息安全存储、传输与处理为主的信息安全理论

与安全保障技术,将在基础理论、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与⼯程实

践等⽅⾯得到全⾯训练,具备解决信息安全领域复杂⼯程问题

的能⼒。本专业着重培养学⽣在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密码学、软

硬件系统安全、⽹络安全、应⽤安全等⽅⾯可持续发展的能⼒,

通过⿎励学⽣⼴泛参与⾼⽔平学科竞赛、⾼阶科研训练等创新

活动,培养信息安全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程应⽤

的领军⼈才。

(一)信息安全

基本概况:

第58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54

信息安全专业⻓期与国内信息安全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与绿盟、奇安信、中电30所、启明星⾠、效率源、信安世纪等多家

企业建⽴合作关系,为⾼年级同学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毕业后可

在各级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院校及互联⽹⾏业从事信息安

全相关研究、软硬件设计及开发、信息安全管理等⽅⾯的⼯作。

本专业毕业⽣专业基础扎实,⼯程实践能⼒强,在⽤⼈单位中具

有良好声誉,⼴受好评,供不应求。

深造与就业前景:

2021年,⽹络空间安全专业⼊选省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空间。⽹络空间安

全是⽀撑国家政治、经济、⽂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关系到国

计⺠⽣的各个⽅⾯,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主要学习以⽹络空间安全为主的⽹络安全理论、攻防

技术,将在基础理论、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与⼯程实践、安全防护

与管理等⽅⾯得到全⾯训练,具备系统分析、综合集成、⼯程实

践等⽅⾯的基本能⼒。本专业着重培养学⽣在⽹络空间安全基

础理论、密码学、信息内容安全、⼈⼯智能安全、⽹络空间治理等

⽅⾯可持续发展的能⼒,通过⿎励学⽣⼴泛参与⾼⽔平学术和

科技竞赛、⽹络攻防演练等创新活动,培养⽹络空间安全领域领

军⼈才。

(二)网络空间安全

基本概况:

⽹络空间安全专业与中央和各级⽹信部⻔、国防科研院所、

安全类企业等开展了⻓期稳定校企合作,为本专业⾼年级学⽣

提供实践、实习机会。本专业毕业⽣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系统全⾯的⼯程实践锻炼,熟悉、了解⽹络空间安全学科前沿进

展、法律法规,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掌握科

学思维⽅法和科学研究⽅法,可在政府机关、国家安全部⻔、互

联⽹、通信、⾦融、能源等⾏业从事⽹络空间安全领域科学研究、

技术研发以及⽹络空间治理等类型⼯作。

深造与就业前景:

保密技术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根据国家保密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下

国家对保密专业⼈才的迫切需求,⾯向涉密信息系统,开展保密

防护与保密检查技术⼈才培养。本专业综合了计算机、通信、电

⼦、数学、物理、管理、法律和教育等领域知识,致⼒于培养掌握

保密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法和技能,知识、能⼒、综合素养

全⾯发展,能够在国家机关、国防科技事业和国⺠经济建设中从

事保密领域相关⼯作,具备健康体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

新思维和持久竞争⼒,德智体美劳全⾯发展,具有领军潜质的卓

越⼈才。

(三)保密技术

基本概况:

保密技术专业毕业⽣可在国家保密⾏政管理部⻔、国家⾏

政机关、军⼯企事业单位、国防科技⼯业和信息产业等部⻔从事

各类信息安全与涉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研究、教学、管理等

⼯作。

深造与就业前景:

撰稿|刘志强审核|张盛兵

⻓安校区启真湖

第59页

55

学院及专业介绍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1697

招⽣专业(类)

⼀、学院概况

数学与统计学院前⾝是1957年学校创建的数学⼒学系,

1979年调整为数理⼒系,1987年调整为应⽤数学系,2003年与

应⽤物理系、化学⼯程系合并成⽴理学院,2019年成⽴数学与统

计学院。经过六⼗余年的发展与积淀,坚持“重基础、强应⽤、求

创新、积素养”和服务国防战略需求的发展思路,已建成科研实

⼒雄厚、国防特⾊鲜明、⼈才培养体系完整的数学学科。2020年,

开设数学类强基计划基础科学班,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战

略需求的数学学科拔尖⼈才。

三、师资⼒量

学院坚持“⼈才强院”战略,坚持师德师⻛第⼀标准,不断加

⼤⼈才引进和培育⼒度。现有教职⼯118⼈,其中教授27⼈,副教

授6 5⼈,博 ⼠ ⽣ 导 师3 5⼈,硕 ⼠ ⽣ 导 师6 9⼈ ;师 资 队 伍 中

98.9%具有博⼠学位,87.6%拥有⼀年以上海外经历;拥有院⼠

3⼈(含双聘),国家级⾼层次⼈才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3

⼈,洪堡学者3⼈,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特⽀计划领军⼈才、

陕西省杰出⻘年科学基⾦获得者等省部级⼈才13⼈。

四、科研实⼒

学院坚持“科学问题导向,应⽤问题驱动”的科研发展思路,

将国际数学学科前沿与国防重⼤应⽤相结合,形成了分析与⼏

何、科学⼯程计算、随机动⼒系统、图论与博弈论等优势学科⽅

向,为建设世界⼀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五年,承担国家

杰出⻘年科学基⾦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然科

学基⾦国际合作重点项⽬5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100余项;

科研经费总数达7000余万元。先后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

教育部⾃然科学奖⼆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5项,其他省部

级奖项6项。

学院以国防和⼯程技术领域中的重⼤问题为牵引,开展问

题驱动的⾼⽔平数学基础理论创新及其应⽤研究,解决“卡脖

⼦”技术攻关中的数学前沿问题,协同创新、协同育⼈、服务社

会,为数学强国贡献⼒量。

学 院 创 办 ⾼ 等 教 育 数 学 类 专 业 期 刊《 ⾼ 等 数 学 研 究 》

(1957年),主办国际SCI期刊Int. J. Numer. Anal. Model.。近五

年,在J. Math. Pure. Appl.,Adv. Math., J. Combin. Theory

Ser.B,SIAM系列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平学术论⽂600余篇。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数学(强基计划)

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计划)

数学类

⼆、学科特⾊

学院现有数学与应⽤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3个本科

专业,其中数学与应⽤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获批国家级⼀

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统计学专业获批陕西省⼀流本科专业建设

点;2011年获批数学⼀级学科博⼠点,2013年设⽴数学学科博⼠

后流动站,2022年获批应⽤统计专业学位硕⼠点;建有空天领域

复杂性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动⼒学与控制⼯信部重

点实验室、运筹优化与⼈⼯智能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数学

与交叉科学研究中⼼、计算科学研究中⼼和4个国际联合研究中

⼼/实验室,具备系统完备的⼈才培养体系。

五、⼈才培养

学⽣参加创新实践竞赛获奖

学院坚持全⾯推进素质教育和价值引领,培养数学基础扎

实、综合应⽤能⼒突出的创新型数学拔尖⼈才。近年来,获国家

级教学成果⼀等奖1项,⼆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霍英东

教育教学奖1项;获批国家级⼀流课程6⻔;获陕西省优秀博⼠学

位论⽂15篇。2022年荣获陕西⾼等学校本科教学管理⼯作先进

集体、陕西省研究⽣教育与学科建设管理⼯作先进集体称号。

第60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56

学院先后与英国格拉斯哥⼤学、英国赫瑞-⽡特⼤学、英国

拉夫堡⼤学、英国布⾥斯托⼤学、荷兰特温特⼤学、法国贡⽐

涅技术⼤学、法国雷恩⼤学以及(外)蒙古科技⼤学签订培养

和双边合作协议。聘请3名国外院⼠和8名教授担任顾问教授和

讲座教授,其中BroersmaHaitzeJouke教授获“三秦友谊

奖”。近五年开设国际暑期课程21⻔,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0余

场。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匈⽛利等10余个国家的国际

知名⾼校建⽴了⻓期有效的科研交流和本科⽣、研究⽣联合培

养合作关系。近五年派出近60名博⼠研究⽣赴境外学习交流,

并招收30余名国际留学⽣攻读博⼠学位。学院先后获批国家⾃

然科学基⾦重点国际合作项⽬1项,创新型⼈才国际合作培养项

⽬1项(连续⽴项),科技部引智项⽬4项。学院⾯向本硕博开

设43⻔全英⽂数学课程,其中两⻔⼊选教育部⾸批⾼校在线教

学国际平台。

六、国际交流

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学⽣

七、优秀校友代表

崔俊芝

何国威

徐晓明

周国强

孙庆⺠

梁华

杨健夫

唐⼩⻁

徐济超

中国⼯程院院⼠、计算数学/计算⼒学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流体⼒学专家

沈⻜公司专务、沈⻜企管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中国航空⼯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建⽂宣部部⻓

中国航空⼯业集团、⺠机国合部副部⻓

统计学家、美国华盛顿⼤学教授

江西省数学会理事⻓

杰⻘、国家级领军⼈才

杰⻘、河南省⼈⼤常委会副主任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战略需求,

有志向、有兴趣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数学

类“强基计划”采⽤“3+1+X”本研贯通、动态进出、定制培养、协

同育⼈的培养模式,构建个性化、国际化、导师制、项⽬制的培

养特⾊。

依托两个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数学、信

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优势资源,聚焦⾼端芯⽚与软件、智能科技、

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对于数学的强烈需

求,⾯向科学计算理论与⽅法、⽹络⼤数据与⼈⼯智能、复杂系

统动⼒学与控制、统计与复杂性科学、计算⼏何与图像信息处

理等国际科技前沿,致⼒于为数学和国防科技领域培养“数理

基础坚实、实践能⼒突出、专业思维宽⼴、综合素养深厚”的⾼

层次创新型数学拔尖领军⼈才。

强基计划介绍: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信息与计算科学(强基计划)

培养⽬标:

(二)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

深造与就业前景:

⼋、专业介绍

学院建有数学实验教学中⼼、数学建模创新实践基地、数学

能⼒创新实践基地,⽀持学⽣参加⼤学⽣创新创业训练项⽬、学

科竞赛和实习实践活动,培养科研意识和创新实践能⼒。近三年

获批⼤学⽣创新创业训练项⽬68项,其中国家级22项。在全国⼤

学⽣数学竞赛中获奖140余⼈次,在国际、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

获奖1500余⼈次。

学院开设“强基计划”基础科学班以及三个本科专业,具体

介绍如下:

本专业着⼒培养数理基础厚、专业适应⾯⼴、⾃我学习能⼒

强、发展潜⼒⼤的创新型数学与应⽤数学拔尖⼈才。

本专业以“基础扎实、服务国防”为特⾊,为学⽣设计合理的

培养⽅案;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专业知识,突出的数学建

模、计算编程及创新实践能⼒的拔尖⼈才。⼤学第⼀年按照数学

类培养,第⼆年开始结合数学与应⽤数学专业要求,培养学⽣深

厚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

毕业⽣可继续攻读数学类专业和⼯程、计算机、管理、经济

第61页

57

学院及专业介绍

培养⽬标:

(三)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

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

深造与就业前景:

培养⽬标:

(四)数学类:统计学

省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优势与特⾊:

深造与就业前景:

撰稿|郭千桥审核|聂⽟峰

等相关专业的硕⼠研究⽣学位。毕业⽣也可选择科技、教育、国

防、经济和⾦融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和管理等相关⼯作。

本专业在培养过程中,依据专业培养⽬标,以统计理论与⽅

法为核⼼,要求学⽣掌握相关统计类基础课程;以数据分析和处

理能⼒为牵引,要求学⽣掌握先进统计技术与⽅法;以统计试验

和创新实践课程为载体,提升学⽣统计实践和创新能⼒。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数学思维和计算思维,掌

握信息与计算科学中的基本理论与⽅法,具备数学应⽤及计算

实践能⼒,能有效解决科学与⼯程计算、数据信息处理中关键问

题的专业⼈才。

本专业通过数学类基础课程培养数理思维,利⽤信息、计算

类课程培养计算思维,设置丰富的计算实践环节强化实践能⼒,

开设学科拓展课程拓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本专业分计算和

信息两个⽅向开展学⽣个性化培养,计算⽅向培养数学与物理、

⼒学、材料相结合的数学应⽤与计算能⼒,信息⽅向培养数学与

图形、图像信息相结合的数学应⽤与信息处理能⼒。

毕业⽣可继续攻读数学类专业和计算机、信息、控制、航空

宇航、管理、⼯程等相关专业的硕⼠研究⽣学位,可选学科、专业

范围宽。毕业⽣也可选择在科研机构、⾼等学校和⾼新技术企业

从事和信息与计算科学密切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研发、⾏政

管理等⼯作,就业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统计学和数学基础,卓越的数学和统计

思维能⼒,牢固掌握统计学⽅法和理论,具有⼀定统计实践经验,

能解决国⺠经济和⼯程技术中相关问题的⾼级统计学专⻔⼈才。

毕业⽣可继续攻读统计学、经济学、管理科学、数学、⼯学、

⼤数据、⼈⼯智能等相关专业的硕⼠研究⽣学位。毕业⽣也可选

择在经济、⾦融、统计、科技等⾏业从事统计计算、统计分析、统

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等⽅⾯的开发、应⽤和管理⼯作,或在科

研、教育部⻔从事研究和教学⼯作。

第62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58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0779

招⽣专业(类)

⼀、学院概况

物理科学与

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以理为主、理⼯结合的国际化研究

型学院。前⾝为1987年创建的应⽤物理系。2003年应⽤物理系与

应⽤数学系、化学⼯程系合并为理学院。2019年11⽉,物理科学

与技术学院正式成⽴。

学院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学、光学⼯程3个学科和材

料物理、应⽤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程3个本科专业。聚焦物

理科学与技术国际前沿和国家重⼤需求,培养具有深厚物理基

础、德智体美劳全⾯发展的拔尖创新⼈才。

⼆、师资⼒量

学院现有教职⼯108⼈,其中教授、研究员35⼈,副教授、副

研究员和⾼级⼯程师46⼈。拥有中国科学院院⼠、教育部国家级

⼈才特聘教授、国家⾃然科学基⾦杰出⻘年基⾦获得者、万⼈计

划领军⼈才、国家级⻘年⼈才、省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和省部级

⼈才20余⼈,以及国家⾃然科学基⾦委创新群体、陕西省优秀教

学团队等⾼⽔平科研与教学团队,建成了⼀⽀实⼒雄厚的⾼素

质教师队伍。

三、学科特⾊

学院主持完成的国家⾃然科学基⾦重⼤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专项

基于静电悬浮的⾦属材料快速凝固实验系统

四、⼈才培养

我院本科⽣在⽇本参加国际交流活动

应⽤物理学(强基计划)

物理学类

学院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学和光学⼯程3个学科硕⼠

点、博⼠点及博⼠后流动站。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国家“双⼀流”建

设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学为⼯信部重点学科,且进⼊ESI全

球学科排名前1%;光学⼯程为陕西省⼀流学科。

学院以发展应⽤物理为特⾊,建有超常条件材料物理与化

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空间凝聚态结构与性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信息技术

重点实验室、陕西液体物理研究中⼼、光场调控与信息感知⼯业

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实验教学⽰范中⼼、西安市国际

合作基地。主要开展空间材料物理与化学、智能材料物理、超声

材料科学与技术、液体与薄膜物理、微纳光⼦学与信息光学等

5个学科⽅向的研究。获批我校⾸个国家⾃然科学基⾦“基础科

学中⼼”项⽬,先后承担国家⾃然科学基⾦创新群体项⽬、重⼤

项⽬、重⼤科研仪器研制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200余项

科研项⽬。获得国家⾃然科学⼆等奖、国家技术发明⼆等奖、省

部级科技奖励⼀等奖近20项奖励。

学院遵循“厚基础、宽⼝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特⾊,旨

在培养具有深厚数理基础、德智体美劳全⾯发展的拔尖创新⼈

才和领军⼈才。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

成果特等奖1项、⼀等奖3项、⼆等奖多项。2023年,学院获批陕西

省⾸批基础学科拔尖学⽣培养基地。

学院坚持全⾯推进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化培养。所有实验室

均向本科⽣开放,学⽣可根据个⼈兴趣爱好⾃主选题开展研究。

同时,积极推进⼈才国际化培养,与多所海外知名⾼校签订了联

合培养协议,每年有30余名学⽣在国家留学基⾦委或学校的资

助下公派留学、访学交流和开展创新实验项⽬。

第63页

59

学院及专业介绍

五、优秀校友代表

王⼩⼒ 原西安交通⼤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

刘运全 北京⼤学教授

⾼⼦伟 延安⼤学校⻓教授

赵晨威 西安市第⼗四届政协委员

渠⻓振 河南航投副总经理

六、专业介绍

培养具有坚实物理基础和材料物理专业知识技能,能够在

材料、信息、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科研、应⽤、管理等⼯作

的拔尖创新⼈才。

培养⽬标:

(一)物理学类:材料物理

专业特⾊:

培养⽬标:

(二)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

专业特⾊:

培养⽬标:

(三)物理学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专业特⾊:

我院教师为学⽣演⽰讲解光场调控实验

培养⽬标:

(四)应用物理学(强基计划):物理类强基计划招生

专业特⾊:

学院毕业⽣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好。主要深造⾼校和科研

院所包括清⼤、北⼤、浙⼤、复旦、上交⼤、南⼤、中科⼤、西⼯

⼤、中科院物理所等等;就业单位包括中航⼯业、中国航天、中电

科、中船重⼯、华为、三星、腾讯及政府部⻔、部队、⾼校事业单位

等等。

深造与就业前景:

撰稿|侯泉⽂宋坤审核|翟薇

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陕西省特⾊专业。本专业以

空间材料科学、智能材料物理、低维材料物理、超声材料科学与

技术等学科前沿⽅向为引领,使学⽣掌握材料科学基本原理与

技术、以及坚实的物理学理论与⽅法,具备在材料物理科学技术

领域开拓创新的能⼒。

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N本硕博贯通培养模

式,定制化荣誉课程体系,⼀⼈⼀博导的本科⽣导师制,研教协

同的育⼈模式,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特⾊培养全⾯提升学⽣的

基础学科素养、创新实践能⼒和国际视野。

致⼒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掌握扎实的物理数学基础知识、

具备独⽴科学精神、创新能⼒、国际合作能⼒和团队领导能⼒,

能够在引领⼈类⽂明发展进步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重⼤科

学、⼯程技术领域(如空间站材料物理、三航、国防等等)从事基

础研究和应⽤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总师等各类领军⼈才。

2020年开始招⽣,应⽤物理学专业。

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陕西省特⾊专业。以国防及

信息领域的需求为导向,将光场调控与信息感知、微纳光电⼦器

件、激光技术等前沿理论融⼊理论教学、实践实训等培养过程,

为国防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了⼤量优秀⼈才。

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学理论基础和应⽤物理实验技能,能从

事与航空航天、信息、能源等领域中应⽤物理相关的科研、开发、

管理等⼯作的拔尖创新⼈才。

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部重点专业、陕西省名

牌专业。本专业以空间应⽤物理、智能物理器件、凝聚态物理等学

科前沿为引领,以国防应⽤为背景,使学⽣掌握坚实的物理理论

知识及实践应⽤能⼒,培养了⼤量优秀的国防领域应⽤物理复合

⼈才。

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以光、机、电、算⼀体化为特征

的专业知识,能从事与光电信息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

等⼯作的拔尖创新⼈才。

第64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60

化学与化⼯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1657

招⽣专业(类)

化学类(强基计划)

材料类(新材料与化⼯试验班)

⼀、学院概况

西北⼯业⼤学化学与化⼯学院源于1957年学校创建的化学

纤维及塑料专业,是我国⾸批开展⾼分⼦科学与⼯程科学研究

和⼈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原航空航天⼯业部⼯程塑料应⽤

研究室就建在我校。先后历经材料系⾮⾦属材料科学与⼯程和

普通化学专业、化学⼯程系、理学院应⽤化学系等发展阶段,形

成了以化学、化⼯以及⾼分⼦材料等学科为主的⼈才培养体系,

建成了多个⾼⽔平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化学与化⼯学

院秉承我校“公诚勇毅”校训、“三实⼀新”校⻛,坚持“以学⽣为

根、以育⼈为本、以学者为要、以学术为魂、以责任为重”的办学

理念,依托学校三航、材料、机械等优势⼯科,瞄准国家军⺠重⼤

需求,努⼒建设以化学前沿基础科学问题为引领、以化⼯和⾼分

⼦材料应⽤基础研究为主攻⽅向的理⼯融合、多学科交叉的⾼

⽔平研究型学院。

⼆、学科特⾊

学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需求,与我校特⾊优势

⼯科群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智能与功能⾼分⼦、功能有机分

⼦、清洁能源与催化、选择性识别与分离科学等特⾊学科⽅向。

设有化学⼀级学科博⼠点,材料学、材料加⼯⼯程⼆级学科博⼠

点,材料与化⼯⼯程博⼠点;化学⼯程与技术⼀级学科硕⼠点,

材料学、材料加⼯⼯程⼆级学科硕⼠点,材料与化⼯⼯程硕⼠

点。设有分⼦科学与⼯程(化学类),⾼分⼦材料与⼯程、化⼯⼯

程与⼯艺等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分⼦化学与物理和物理化学

为⼯信部重点学科,化学学科2011年进⼊ESI前1%,2023年排名

1.625‰。建有特种功能与智能⾼分⼦材料⼯信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分⼦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市功能有机多孔材

料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功能⾼分⼦吸附分离⼯程技术研究中⼼

和陕西省化学实验教学⽰范中⼼,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建

有超常条件材料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国家“211”

“985”“双⼀流”等建设的⽀持下,学院建成了拥有⼤型先进仪器

设备的院级共享测试平台,为⾼⽔平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平台

⽀撑。

本科⽣获第⼀届全国⾼分⼦材料创新创业⼤赛⼤奖

三、⼈才培养改⾰

学院以国际⼀流化学、化⼯和材料学科的教学体系为参照,

注重⼈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改⾰和创新。通过“教学与科研实践、科

学问题与项⽬紧密结合”全⽅位素质教育模式,提升学⽣创新实

践能⼒,培养能在化学、化⼯、材料及能源领域,尤其是在⾼端芯

⽚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从

事基础研究、设计研发、制造与应⽤、教育教学、管理决策等⼯作

的引领未来的领军⼈才。

在学校设⽴的各种奖学⾦基础上,学院专⻔设⽴了“阳光星

睿”和“柯盛新材”等专项奖学⾦,⽤以奖励学院学习成绩优异、

科研创新能⼒突出、积极投⾝社会公益事业的学⽣,提⾼学⽣综

合素质,培养⾼⽔平拔尖创新⼈才。

学⽣赴加拿⼤英属哥伦⽐亚⼤学参加暑期交流

四、师资⼒量

依托学校“翱翔⼈才⼯程”、⻘年教师培训班等平台,构建⻘

年教师成⻓⽀持体系,建设层级合理的⼈才梯队。现有教职⼯

148⼈,其中:教授40⼈,副教授48⼈,⼯程技术⼈员13⼈。国家级

⼈才7⼈,省部级⼈才⼊选者20⼈次,省部级团队2个。

第65页

61

学院及专业介绍

国家级领军⼈才张秋禹教授科研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等奖

五、优秀校友代表

陈坚

陈⻓春

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贵州⼤学原党委书记、校⻓

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党组成员、机关

党组书记、办公厅⼀级巡视员

王⻬华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博⼠⽣导

师、国家杰出⻘年基⾦获得者

邹德春 北京⼤学教授、博⼠⽣导师、中国化⼯学会理事、国家

杰出⻘年科学基⾦获得者

李忠明 四川⼤学教授、博⼠⽣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杰出⻘年科学基⾦获得者

郭宝春 华南理⼯⼤学、国家杰⻘、院⻓

楚海涛 中国贵州航空⼯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

理、党委书记

⾼⽉静 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国务院享

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罗贺斌 福建蓝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蓝海⿊⽯科

技有限公司等公司法定代表⼈

寇晓康 南⼤环保董事、西安蓝朔董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专家、陕西省三秦⼈才

杨贵俭 陕西省建筑材料⼯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六、专业介绍

强基计划的化学类(分⼦科学与⼯程)专业结合了化学与化

⼯学院⻓期以来服务国防军⼯的专业优势,⾯向国家发展中关

于新材料和新⼯艺的重⼤卡脖⼦难题和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

围绕智能与⾼性能材料、能源与催化、绿⾊化学过程等国际前沿

科学问题及国防技术领域重⼤战略需求,以新⼯科建设为契机,

培养具有坚实化学理论基础、实践能⼒、独⽴科学精神和创新思

维能⼒,未来能在国⺠经济主战场和国防科技领域从事化学基

础研究和重要功能材料研发的“理⼯复合型”领军⼈才。

强基计划介绍:

(一)化学类(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的课程培养体系采取课程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

的⽅式进⾏拔尖⼈才培养。建⽴了以院⼠领衔的⾼阶性、创新

性、挑战度的专业课程,进⼀步提升⾼层次化学类⼈才培养的⽔

平。深化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讲授深度,凸显注重化学基础、强化

化学创新思维的理念。进⼊强基计划的学⽣,实⾏“3+1+N”的

“本博”或“本硕”衔接⼈才培养模式,⿎励选择“本博”模式,也

就是本科结束直接攻读博⼠学位。“3+1+N”中的3是本科强基学

习年限,1则是本科阶段本博或本硕衔接学习年限,N是所在学科

的博⼠或硕⼠学习年限。

特⾊培养:

(a)为每位学⽣配备国内外双导师,联合指导学业。国内导师均

为正教授,国外导师来⾃于领域内的知名国际学者。接受最好学

业指导的同时,提升学⽣的国际化⽔平;

(b)设⽴强基计划创新专项奖助⾦,⽤以⽀持学⽣在学业导师指

导下进⾏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挑战度实践、参与重⼤科研任

务等⽅⾯的⼯作。确保有意愿的所有学⽣均参与⼤学⽣创新创

业计划训练项⽬,优选部分同学参加学术⾼峰体验计划项⽬;

(c)设⽴强基计划学业专项奖助⾦,实现对强基计划学⽣全覆

盖,在学校奖助学⾦评选中对强基计划学⽣进⾏倾斜。同时,在

学校设⽴的各种奖学⾦基础上,学院还专⻔设⽴了“阳光星睿”

优才奖学⾦和“阳光星睿”恩才奖学⾦;

(d)设⽴强基计划国际交流专项奖助⾦,资助学⽣赴海外知名⾼

校和机构开展交流学习、实习实践、科研训练等。每年暑假,开设

暑期国际学堂,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为学⽣开设国际化课程;

(e)符合条件的强基计划学⽣均享受免试攻读研究⽣的政策。

激励制度:

第66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62

陈凯杰教授团队《Science》杂志发表重要科研成果

毕业⽣可报考包括本校在内的国内外名校的⾼分⼦化学与

物理、材料学、材料加⼯⼯程、⽣物医学⼯程和材料⼯程等相关

专业的硕⼠研究⽣。毕业⽣就业实⾏双向选择,可选择航空、航

天、航海、⽯油、医药、化⼯、能源、新材料领域等科研院(所)和企

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应⽤开发和技术管理⼯作。

深造与就业前景:

致⼒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掌握化⼯基础与专业

知识、⼴博学识、创新精神、追求卓越,具备较强⼯程实践能⼒和

管理能⼒,以及综合运⽤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化学⼯程问

题的能⼒,能按照社会需求、国防建设在化学⼯程、化学⼯艺、能

源和材料等领域、⾏业从事⼯程设计、技术开发、⽣产技术管理

和科学研究的领军⼈才。

毕业⽣可报考包括本校在内的国内外名校的化学⼯艺、应

⽤化学、化学⼯程和⾼分⼦化学与物理等相关专业的硕⼠研究

⽣。毕业⽣就业实⾏双向选择,可选择科研院(所)、航空、航天等

企事业单位、⼤专院校、化⼯开发与设计部⻔、化⼯企事业单位

及有关⾼新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艺和设备设

计、⽣产技术及经营管理⼯作。

深造与就业前景:

撰稿|张宝亮审核|张秋禹

⾼分⼦材料与⼯程专业是国家级⼀流专业建设点、陕西省名

牌专业、特⾊专业,建有“超常条件材料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

验室”和“陕西省⾼分⼦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撑平台,形

成了化学基础研究与国防⼯程应⽤相结合的专业特⾊,主要包括

⾼性能树脂基体、功能⾼分⼦材料、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等的

设计、合成、制备、改性与成型加⼯等研究与应⽤。

培养具备扎实的⾼分⼦化学、⾼分⼦物理、⾼分⼦材料以及

⾼分⼦成型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

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

⼒和实践能⼒,能在通⽤⾼分⼦材料、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

能和功能⾼分⼦、⽣物医⽤材料、⾼分⼦材料成型加⼯等领域从

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服务⼯作的宽⼝径、通⽤型⾼

级⼯程科学与技术⼈才。

(二)材料类(新材料与化工试验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基本概况:

化学⼯程与⼯艺专业为陕西省特⾊专业,陕西省⼀流专业建

设点,⽴⾜我校三航特⾊,⾯向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及国防重⼤

需求,形成了以绿⾊化⼯发展为理念,注重化⼯同新材料、新能源

交叉融合的专业特⾊。主要围绕绿⾊能源化⼯、⼆氧化碳循环再

利⽤、精细化学品先进合成及材料化⼯等⽅向开展研究。按照“给

通才制定规则,给天才留出空间”的原则,因材施教。

(三)材料类(新材料与化工试验班):化学工程与工艺

基本概况:

第67页

63

学院及专业介绍

⽣命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60769

招⽣专业(类)

⽣物技术(⽣命科学试验班)

⼀、学院概况

⽣命学院的前⾝“⽣命科学院”成⽴于2004年4⽉,2010年

3⽉正式更名为“⽣命学院”。学院的发展定位是:以国家航空、航

天和航海领域重⼤需求为牵引,以⽣命科学主流学科为⽀撑,将

基础学科与技术、⼯程学科交叉融合、基础研究与应⽤研究相贯

通,旨在建成学科特⾊鲜明、国际知名、国内⼀流的⾼⽔平⼈才

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命学院拥有两个⼀级学科学位授权点 ⽣物医学⼯程

⼀级学科博⼠点和⽣物学⼀级学科硕⼠点;⼀个⼯程硕⼠专业

学位授权点 ⽣物技术与⼯程;⼀个本科专业 ⽣物技术;

⼀个国防特⾊学科 空间⽣物科学与技术。同时依托我校“航

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材料学”⼀级学科招收博⼠研究⽣;以及

在“⽣物医学⼯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材料学”博⼠后

流动站招收博⼠后研究⼈员。

学院下设两个专业系:⽣物医学⼯程系、⽣物学系;拥有⼀

个⾸批原国防科⼯委重点学科实验室 “空间⽣物实验模拟技

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个教育部⼯程研究中⼼ “空天

特殊环境⽣物诊疗与防护技术装备”,⼀个西安市特种医学与健

康⼯程重点实验室;⼀个省级实验教学⽰范中⼼ “陕西省⽣

命科学实验教学⽰范中⼼”和⼀个省级“⽣物技术专业国际化⼈

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两⻔国家级⼀流本科课程。学院拥有设备

总值6000余万元,承担包括“载⼈航天⼯程-空间站项⽬”、“载⼈

航天⼯程-⾸艘货运⻜船(HYC-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本科⽣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创新实验

“国家科技⽀撑计划”、“军委科技委项⽬”及“国家⾃然科学基

⾦”等在内的5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是国内外“特殊环境

⽣物学与⽣物医学⼯程”领域颇具影响⼒的科学研究基地和⼈

才培养基地。

学院注重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作,已与德国空间局(DL

R)、美国哈佛⼤学、美国普渡⼤学、美国⻙恩州⽴⼤学、美国德克

萨斯⼤学健康科学中⼼、美国加州⼤学戴维斯分校、美国西奈⼭

医学院、澳⼤利亚悉尼⼤学、加拿⼤⻨克⻢斯特⼤学、英国伦敦

玛丽⼥王⼤学、英国布⾥斯托⼤学、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学、

德国柏林⼤学、德国柏林⾃由⼤学、俄罗斯空间⽣物医学研究所

等多家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在空间⽣物学与⽣物技术、航天医学

与⼯程和⽣物物理学等领域的⼈才培养、联合研究、平台共享等

⽅⾯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与交流。学院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学术

声誉和地位。

赴加拿⼤多伦多⼤学科研训练

⼆、学科特⾊

结合西北⼯业⼤学航空、航天、航海⼯程技术教育与研究特

⾊,开展⾯向“三航”、特殊条件与环境的相关⽣物学与⽣物技

术、特种医学与医学⼯程研究。⾯向国际化⼈才培养需求,开设

⽣物技术全英⽂专业,授课过程中全程采⽤国际通⽤教材,全英

⽂授课,并提供多层次国际交流与学习机会,重在培养学⽣的全

球化视野、缜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

赴波⼠顿进⾏IGEM项⽬答辩队员合影

第68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64

三、⼈才培养改⾰

本着“以学⽣为根”的教育理念,把培养学⽣放在第⼀位,教

研融合、理⼯结合,强基础,重特⾊,以提⾼学⽣综合素质和能⼒

为⽬标,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才培养模式。重视课程教学,加

强课程思政,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打造“⾦课”课程群。重视国

际交流与联合培养,与⽐利时布鲁塞尔⼤学的“4+2”本硕联合培

养、与英国布⾥斯托⼤学的“3+1”本硕联合培养、与加拿⼤⻨克

⻢斯特⼤学开展学分交换和本科⽣国际交流项⽬、本科⽣出国

参加学术交流与国际⽐赛、聘请国外客座教授、开设全英⽂授课

等,开拓学⽣的国际化视野,提⾼国际化⽔平。学院成⽴西北⼯

业⼤学学⽣全球胜任⼒发展指导中⼼,致⼒于提升学⽣的国际

视野、⽂化⾃信和全球胜任⼒,⾯向全球招收本科、研究⽣层次

留学⽣。注重学⽣的实践与科研能⼒培养,从⼤⼀开始实⾏本科

⽣导师制,设有⼤量的⼤学⽣创新创业项⽬,培养学⽣的创新能

⼒;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与深圳华⼤基因学院建⽴“2.5+1.5”本科

⽣⼈才培养项⽬,建⽴6个校外实践基地。

四、师资⼒量

⽬前共有教职⼯92⼈,专任教师58⼈,其中教授15⼈(含国

际宇航科学院院⼠1⼈、国家杰出⻘年基⾦获得者1⼈、教育部新

世纪优秀⼈才2⼈、优秀⻘年科学基⾦获得者1⼈、国家⻘年⼈才

1⼈、陕西省“⻘年百⼈”1⼈),副教授34⼈,研究⽣导师52⼈,其

中博⼠⽣导师20⼈,国外⾼⽔平⼤学和科研院所讲座教授14⼈。

五、专业介绍

⽣命学院现有⼀个⽣物技术本科专业(包括⼀个全英⽂授

课国际班)。学制3-6年,按照完全学分制管理机制,实⾏弹性学习

年限。授予理学学⼠学位。

本专业⾯向国⺠经济和国防领域重⼤需求,培养掌握扎实

的⽣命科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熟悉⽣物科学

和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在⽣产实践中的应

⽤,了解⽣物科学和技术学科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交叉应⽤的

领军⼈才。

(一)生物技术

基本概况: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在⽣物技术⼈才培养中的核⼼地位,实

验实践课程学时占到专业课程总学时的60%以上,同时开设与计

算机、材料、“三航”等学科交叉课程。部分课程学⽣可选择全英

⽂授课,提供国际化交流平台与资助,培养学⽣的国际化视野与

学业⽔平。

专业特⾊: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学⽣为导向,全英⽂授课,培

养具有扎实英语基础、系统⽣物技术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创新型

国际化⼈才。通过国际化教学,多层次国际交流,使学⽣具有全

球化视野、缜密科学思维和较强创新能⼒,具备在国内外攻读研

究⽣的潜质和从事科技开发的能⼒。

(二)生物技术 (全英文授课)

基本概况:

根据⽣物技术国际化⼈才需求,开设⽣物技术国际班,⾯向

全球招⽣。2022年招收国际学⽣20⼈,同时选拔国内优秀学⽣加

⼊,中外学⽣混合编班,采⽤全英⽂授课,通过国际化教学模式

和⽂化学术交流,开拓学⽣国际化视野、培养其跨国界⽂化竞争

⼒与合作能⼒。

专业特⾊:

毕业⽣继续在国内顶尖⼤学和科研院所攻读本专业及相关

专业的硕博⼠学位,或出国深造。未来主要就业⽅向:在教学科

研机构及与专业相关的⼯业、医药、⻝品、环境等⾏业的企业、事

业和⾏政管理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政管理等

⼯作。

深造与就业前景:

撰稿|⽜卫宁审核|尹⼤川

第69页

65

学院及专业介绍

⽣态环境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1768

招⽣专业(类)

⽣态学(⽣态⽂明交叉试验班)

⼀、学院概况

⽣态环境学院本科⽣西双版纳综合实践学习

西北⼯业⼤学⽣态环境学院于2019年11⽉正式成⽴,其前

⾝为2015年4⽉成⽴的⽣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学院以服务国

家新时代“五位⼀体”总体布局和⽣态⽂明建设战略⽬标为⼰

任,建设具有中国特⾊西⼯⼤⻛格的世界⼀流⽣态环境学院为

⽬标,为国家培养⾯向全球⽣态环境治理和⼈类可持续发展,具

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科学精英和领袖⼈才。

近年来,学院快速蓬勃发展。在⼈才培养⽅⾯,构建了完整

的本科、硕⼠和博⼠培养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汇聚国内

外⽣态环境领域的优秀师资,包括4名国家级领军⼈才(其中3位

国家杰⻘获得者、1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国家级⻘

年⼈才(其中1位国家优⻘获得者);在学科建设⽅⾯,形成了动

物⽣态学、⽣态系统⽣态学、植物⽣态学、修复⽣态学四个学科

⽅向;在科研成果⽅⾯,近5年来发表了⼀系列有重⼤国际影响

⼒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4篇),Cel(l 2篇),ScienceAdvances,

Nature Genetics,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Nature

Communi cations , PNAS, Global Change Biolog y,

Ecology等综合和专业顶级刊物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出版学

术专著3部。

⼆、专业介绍

⽣态⽂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计,是构

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西北⼯业⼤学⽣态环境学院⽣

态学本科专业,将⽣态学与环境科学和⽣物学、⼯学等深度融

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新时

代“五位⼀体”总体布局为战略⽬标,致⼒于培养⾯向全球⽣态

环境治理和⼈类可持续发展,具有家国情怀,服务于国家⽣态⽂

明建设和⼈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科学精英

和领袖⼈才。

基本概况:

(一)生态学(生态文明交叉试验班):生态学

学院按照“激发家国情怀,注重⼤师引领,创新学习⽅式,提

升综合素养,促进学科交叉,深化科教融合,突出国际合作”的总

体思路,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为重点,打造⽣态⽂明

建设拔尖创新⼈才培养⾼地。

培养特⾊与优势:

学⽣毕业后,可在⽣态学、⽣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程等相

关领域继续深造或从事具体⼯作。就继续深造⽽⾔,学⽣可选择

本校“本-硕-博”⼀体化贯通式培养体系,也可保送或报考如北京

⼤学、清华⼤学、中国科学院各相关研究所等国内外著名研究机

构继续攻读博⼠学位。就业⽅向,毕业⽣可选择环保、规划等政

府职能部⻔或相关⽣物技术公司⼯作。

深造与就业前景:

撰稿|舒凯审核|邱强

⽣态环境学院本科⽣秦岭综合实践学习

第70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66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1783

招⽣专业(类)

⼀、学院概况

西北⼯业⼤学管理学院具有较悠久的办学历史。上世纪

50年代西北⼯业⼤学即设⽴“企业组织与计划教研室”。1990年

经原国家航空航天⼯业部批准,管理系与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

⼼合并成⽴管理学院。

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管理学⻔类中管理

科学与⼯程、⼯商管理⼀级学科群为核⼼,包含众多⼆级学科⽅

向,从学⼠、硕⼠(含专业学位)到博⼠的多层次学科体系。在教

育部最新⼀轮学科评估中,管理科学与⼯程进⼊⾼峰⾼原学科,

在泰晤⼠⾼等教育(THE)发布的学科评级中,⼯商管理评为A-。

近年来,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流课程1⻔,

省级⼀流课程2⻔,省部级教改项⽬50余项,国家级优秀教材1

部,省级优秀教材3部。承担国家⾃然科学基⾦项⽬和国家社科

基⾦项⽬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重⼤项⽬2项,国家⾃然科

学基⾦重点项⽬1项。学院教师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服务国

防科技⼯业发展,承担C919⼤⻜机、神光3号激光装置、某新型战

机等⼀⼤批重⼤管理咨询项⽬。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程类(管理试验班)

⼯商管理类(管理试验班)

⼯商管理(⾼⽔平运动队)

⼆、学科特⾊

学院主动定位在夯实管理学科建设共性基础上形成⾃⼰的

特⾊,即依托国防科技⼯业发展进⾏学科建设,以国防科技⼯业

和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为国⺠经济建设和国防

科技⼯业服务,解决国⺠经济以及国防科技⼯业发展中重⼤、复

杂的实际管理问题。

三、⼈才培养改⾰

学院坚持落实⽴德树⼈根本任务,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

合改⾰,建⽴了以持续提⾼⼈才培养质量为核⼼,以思想价值引

领、培养⽅案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质保体系优化

为抓⼿的⾯向学⽣培养全⽣命周期的“五位⼀体”培养体系。

四、师资⼒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2⼈,其中教授31⼈,副教授51⼈,讲师

10⼈,含外籍教师1⼈。国家级各类⼈才近10⼈次,省部级各类⼈

才10余⼈次。学院还聘请了⼀⼤批国内外著名⼤学的学者和企事

业单位的专家为兼职或讲座教授,形成了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

国内外著名⼤学学者及企事业单位知名专家为辅的师资队伍。

五、优秀校友代表

学院⼤批优秀校友成为各⾏各业领军⼈物和栋梁⼈才,有以

⻩强、李群等为代表的省部级、厅局级领导⼲部,有以李⼴兴和张

亚平等为代表的国家⼤中型企业⾼层管理者。此外,学院还为政

府、企事业单位提供继续教育等服务,是政府委托的我国中⼤型

企业⾼级管理⼲部的培训基地。

六、专业介绍

管理⼤类下设⼯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管理、

市场营销、会计学及会计学(ACCA⽅向)等专业⽅向。

新时代企业⾼质量发展研究中⼼揭牌成⽴

复杂装备研制系统⼯程论坛

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在中国特⾊的项⽬

管理知识体系、企业项⽬管理能⼒认证标准、企业项⽬管理、国

际项⽬经理资质认证(IPMP)等⽅向具有明显优势。本专业为“陕

基本概况: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专业

第71页

67

学院及专业介绍

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管理理论与信息技

术并重,在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向具有突出优势。

本专业为“陕西省特⾊专业”,已⼊选教育部⼀流本科专业建设

“双万计划”,是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基本概况: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

融合,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的培养,在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

式创新、运营管理、⼈⼒资源管理等⽅⾯形成了独有特⾊。本专业

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陕西省特⾊专业”,已⼊选教育部⼀流

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基本概况:

(三)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

与科研能⼒培养并重,强化数理基础培养,在财务决策、⾦融市

场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会计等⽅向特⾊鲜明。本专业已⼊

选教育部⼀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国家级⼀流本科专

业建设点。

基本概况:

(四)工商管理类:会计学专业

西省特⾊专业”,已⼊选教育部⼀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是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

与科研能⼒培养并重,强化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的培养,突

出定量分析⽅法和分析⼯具在营销中的应⽤,在国际市场营销、

营销模式创新等⽅向形成独有特⾊。

基本概况:

(五)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

本专业将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与CPA(中国注册会计师)

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理基础与商业思维

相融合,满⾜国内外各类单位对管理、商业数据分析、财务会计

等⼈才需求。本专业开设全英⽂课程,培养国际化会计拔尖创新

⼈才。

注:会计学(ACCA⽅向)专业为⼊校后选拔,学⽣除了住宿费

与学费之外,还需⼀次性缴纳3.8万元的培训费。

基本概况:

(六)工商管理类:会计学(ACCA方向)专业

(1)深造前景

在本校或国内外著名⾼校攻读硕⼠、博⼠学位,成绩优秀者

享有推荐免试资格,免试在本校或国内著名⾼校攻读硕⼠、博⼠

学位。

(2)就业前景

毕业⽣在⼤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咨询机构等单位就业具

有明显竞争优势。⼯程管理专业毕业⽣适于从事⼯程/项⽬管理

或相关管理⼯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适于从事数

据分析、知识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开发、咨询和运⾏管理⼯作。⼯

商管理专业毕业⽣适于从事战略规划、⼈⼒资源、⾏政事务等组

织管理⼯作或⾃主创业。市场营销专业毕业⽣适于从事国际国

内贸易、市场营销策划和管理研究⼯作或⾃主创业。会计学专业

毕业⽣适于从事会计管理与审计、⾦融、商业数据分析、咨询等

领域的⼯作。

深造和就业前景:

撰稿|陈琳审核|⻋阿⼤

第72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68

公共政策与

管理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1908

招⽣专业(类)

经济与贸易类(国贸、法学、⾏管)

⼀、学院概况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前⾝是1983年成⽴的社会科学部。

1984年社会科学部调整为社会科学系。2003年7⽉,社会科学

系、外语系和思想品德教研室合并成⽴⼈⽂与经法学院。2021年

1⽉,⼈⽂与经法学院更名为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学院现下设

公共管理系、经济学系、法学系和MPA教育中⼼4个教育教学单

位,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政管理3个本科专业,拥有

公共管理、应⽤经济学、法学3个⼀级学科硕⼠学位授予点和公

共管理(MPA)专业硕⼠学位授予点。

学院建有教育部“⼤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模拟法庭、社会

科学仿真实验室、商务政务实验室、⽂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创

新创业中⼼、实习实践基地等教学平台,先后获批建设成⽴了中

国科协“科普中国”共建基地、陕西省科技安全⻛险防控软科学

基地、全球治理国际研究中⼼、国家治理协同创新研究中⼼、三

航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碳达峰碳中和技术与政策研究中

⼼等,为⾼素质⼈才培养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楼

⼆、师资⼒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其中教授16⼈,副教授27⼈,具有

博⼠学位的教师56⼈,博⼠⽣导师7⼈,硕⼠⽣导师45⼈,其中国

家“万⼈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才1⼈,陕西省“特⽀计划”哲

学社会科学领域领军⼈才1⼈,教育部⾼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1⼈,陕西省⾼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2⼈、委员2⼈,

宝钢优秀教师1⼈,陕西省⾼等学校教学名师1⼈。

美国、英国、墨西哥、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位知名学者

为学院客座教授或在学院兼职任教。1999年诺⻉尔经济学奖得

主、欧元之⽗蒙代尔教授受聘为荣誉教授,世界知名刑事鉴识专

家李昌钰博⼠受聘为名誉教授,多位来⾃政府管理部⻔、企事业

单位的专家受聘为校外导师。

三、学科特⾊

学院⽬前建设有应⽤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三个⼀级硕⼠

学位授予点。应⽤经济学学科积极对接“⼀带⼀路”倡议等国家

战略需求,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国防科技产业发展等特⾊学科

⽅向。法学学科结合国家法治建设需求,注重科技与法律交叉融

合,形成了以⼈⼯智能与⼤数据法学为代表的特⾊学科⽅向。公

共管理学科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碳达峰碳中

和等时代命题,紧紧围绕学校国防特⾊、地⽅政府需求,在军⺠

协同创新政策、能源与环境政策等⽅向具有鲜明特⾊。

四、国际合作

学院学⽣赴美国⿇省理⼯学院(MIT)开展海外冬令营活动

学院注重国际化⼈才培养,获批国家留学基⾦委“⼀带⼀

路”国际公共⾏政与管理硕⼠项⽬,与美国、⽐利时、新西兰、澳

⼤利亚、韩国、⻢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知名⼤学签署了“3+2”、

“4+1”联合培养项⽬或国际交流合作项⽬协议。学院每年举办

“国际暑期学堂”,邀请来⾃⽐利时、英国、⽇本等海外院校名师

来校授课。学院学⽣出国学习⼀直保持较⾼⽐例,每年都有多名

学⽣获国家留学基⾦委资助出国留学,学院每年组织学⽣赴美

国、英国、哈萨克斯坦等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每年招收30余

名留学⽣,举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学院承担了“⼀带⼀路”国际

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机制研究与能源法律合作等多项国际科研合

作项⽬,多位教师担任国际期刊的编委。

第73页

69

学院及专业介绍

五、⼈才培养

学院实施⼤类招⽣、⼤类培养,坚持“宽⼝径、厚基础、有专

业”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

军⼈才。实⾏完全学分制,激发学⽣潜能,“为天才留出空间,为

通才制定规则”;实⾏本科⽣导师制,为每位本科⽣配备导师进

⾏学业指导,重视学⽣个性化发展。坚持“价值塑造、能⼒培养、

知识传授”三位⼀体⼈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综合素质培养。学

院⾼度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持续提

升教学质量,先后获批陕西省⾼等学校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

流课程2⻔、省级⼀流课程2⻔,获得国家教学创新竞赛⼆等奖

1项、省教学创新竞赛⼀等奖2项。

“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学⽣温昌浩

六、专业介绍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政管理

三个本科专业,分别授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学⼠学位。

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注重培养学⽣扎实

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国际经贸业务操作能⼒、商务谈判

和沟通能⼒,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能、较强国际贸易实际

能⼒,能胜任从事经济学研究或对外经济和贸易⼯作的拔尖创

新⼈才。

培养⽬标:

(一)经济与贸易类(国贸、法学、行管):国际经济与贸易

毕业⽣可选择在本校或国内外著名⾼校的国际经济贸易、

国际⾦融等⽅向继续攻读硕⼠、博⼠学位,成绩优秀者具有推荐

免试资格,也可选择在政府、⼤中型企事业单位、对外经济贸易

部⻔、海关和商检机关、驻外商务机构、驻外使领馆、各类⾦融机

构、跨国公司等就业。

深造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强调扎实理论基础和实务能⼒并重,注重学⽣创新

意识和思维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过硬的综合素养、坚实的法学

理论基础和创新实践能⼒,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未来社会

发展的需要,融法律、科技、经管知识于⼀体的复合型卓越法律

⼈才。

基本概况:

(二)经济与贸易类(国贸、法学、行管):法学

毕业⽣可选择在本校或国内外著名⾼校的法学、政治学、⾏

政管理及相关学科攻读硕⼠、博⼠学位,成绩优秀者具有推荐免

试资格,也可选择在政府、公安、检察院、法院、⾦融证券监管机

构、公司企业法务及知识产权部⻔等单位就业。

深造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和公

共精神,掌握⾏政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法,拥有较⾼的理论

素养及实践技能,能够胜任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从事管理⼯作以及科研⼯作的拔尖创新⼈才。

培养⽬标:

(三)经济与贸易类(国贸、法学、行管):行政管理

毕业⽣可选择在本校或国内外著名⾼校攻读公共管理、政

治学等学科硕⼠和博⼠学位,成绩优秀者具有推荐免试资格,也

可选择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政策研究部⻔等单

位就业。

深造和就业前景:

撰稿|谢丹李娜审核|刘晨光

第74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70

外国语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0908

招⽣专业(类)

外国语⾔⽂学类

⼀、学院概况

西北⼯业⼤学外国语⾔⽂学学科历史悠久。学校为西北地

区最早(1984年)拥有“外国语⾔学及应⽤语⾔学”⼆级学科硕⼠

授予权的理⼯类⾼校。2011年获外国语⾔⽂学⼀级学科硕⼠学

位授予权,下设⽐较⽂学与跨⽂化研究、外国语⾔学及应⽤语⾔

学、翻译学及国别与区域研究4个主⼲学科⽅向,与瑞典卡尔斯

塔德⼤学联合培养博⼠⽣,2021年设“国外⻢克思主义”⼆级学

科博⼠点,⽬前正在进⾏“外国语⾔⽂学”⼀级学科博⼠点申建

⼯作。学院拥有英语、德语2个本科专业和英语辅修专业、国际交

流与传播、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2个微专业,并为全校提供英、

德、俄、⽇、法、阿6个语种的公共教学。学院设有外国语⾔⽂学

系、⼤学英语教学部、研究⽣公共外语教学部3个系部,及“⼀带

⼀路”跨⽂化研究所和联合国研究与教学中⼼,另建有教育部⾼

层次国际化⼈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学院成⽴沉浸式外语智慧

教育中⼼,拥有同声传译、⼝笔译、语料库、虚拟仿真语⾔实训等

多媒体语⾔实验室10余间,为专业及全校⼈才培养起到积极的

⽀持作⽤。

外国语学院国际化社区

⼆、师资⼒量

学院师资⼒量雄厚,学缘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98⼈,包

括教授14⼈、副教授66⼈。国家级⼈才讲座教授1⼈,教育部及陕

西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宝钢奖教⾦获得者4⼈,全国⼯程

硕⼠英语专家组成员1⼈,陕西省⼈⽂英才计划1⼈,陕西省教学

名师3⼈,陕西省优秀外籍教师1⼈,三秦友谊奖获得者1⼈等,每

年有来⾃美、德、英等多个国家的10多位外籍教师任教。

三、学科特⾊

⽴⾜三航特⾊和⼯科背景,突出⼈⽂优势,培养服务科技强

国、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构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新⼈。坚持

新⽂科教育理念,引导学⽣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化,以跨

学院、跨学科、跨⽂化模式培养⼀流外语⼈才。近两年软科排⾏

榜中,外国语⾔⽂学学科在全国625所外语院校中排名前30%。

四、⼈才培养改⾰

在⼤类培养背景下,学院以“厚基础、宽⼝径、重实践、求创

新”为培养特⾊,致⼒于打造⾼端国际化外语⼈才和具有国际视

野的新⽂科领军⼈才,专业发展迅猛,英语、德语专业已分别⼊

选国家级、省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院荣获国家级

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国家级及陕西省优秀教学团

队3个;建有多⻔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流课程。以模拟联合

国等为代表的第⼆课堂活动带动学⽣参与国内外各级各项英语

赛事,为⾼层次国际化⼈才培养起到重要⽀撑作⽤。学院与美、

英、德、澳等多个国家的教育或研究机构建⽴了交流与合作关

系,2018年公派本科⽣留学项⽬位列全校前⼆。2023届本科⽣深

造率57.6%,远超同类外语专业及院校⽔平。

学⽣模拟联合国活动

五、专业介绍

英语专业发挥学校⼯科优势学科资源,培养具有跨⽂化交际

能⼒、创新能⼒、实践能⼒、⾃主学习能⼒;英语语⾔基本功过

硬、专业知识过硬、⽂化素养过硬;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及开阔国际

视野的“精外语-懂科技-通国际”的国际化多元复合型外语⼈才

和新⽂科领军⼈才。

基本概况:

(一)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

第75页

71

学院及专业介绍

英语专业培养突显国际化、跨学科性和精英化,采⽤“英语

+”多元复合型⼈才培养模式。通过“核⼼+⽅向”菜单式显性课程

与个性化第⼆课堂结合的课程体系、国际化的“五维”评估体系和

“问题—探索—结论”的教学⽅法,培养以⼈⽂精神与科技创新为

导向的“⼀精多会”、“⼀专多能”⾼素质外语⼈才。英语专业师资

⼒量雄厚,国际化程度⾼。其中,陕西省教学名师1⼈,省级教学

团队1个,荣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搭建了4个本科⽣国

际交流平台。

专业特⾊:

本专业就业率⾼、专业相关性强,就业领域宽。可选择在政

府、企事业单位及⾼校⼯作,也可通过推免保研、考研或申请留学

等途径继续深造。

深造与就业前景:

德语专业发挥学校⼯科优势学科资源,树⽴国际化、多元化

⼈才培养⽬标,围绕“⼀个基础,两种素养,四种能⼒”,即扎实的

语⾔基础,宽厚的⼈⽂素养与跨学科知识素养,优秀的⽂学赏

析、跨⽂化交际、国情研判、思辨创新能⼒,培养具有深厚的家国

情怀及⼴阔的国际视野、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科

精英⼈才。

基本概况:

(二)外国语言文学类:德语

德语专业突显“德语+”跨学科⼈才培养模式,构建学⽣语⾔

能⼒、⼈⽂和⾃然科学素养并重的复合型知识体系,以“⽅向核⼼

+选修”课程菜单培养学⽣的跨⽂化交际能⼒和学术研究能⼒,

⾼年级相关专业课程实现“本—硕”贯通。本专业拥有⼀⽀⾼⽔平

国际化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并建有4个国际合作平台,

并与国内多家德企建⽴实践基地。

专业特⾊:

本专业毕业⽣就业⽅向⼴阔。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及⾼校

⼯作,也可通过推免保研、考研或申请留学等途径继续深造。

深造与就业前景:

撰稿|周爽李利敏审核|孔杰

德语专业学⽣于德国卡塞尔⼤学开展德国⺠间⽂化课堂

第76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72

西北⼯业⼤学

伦敦玛丽⼥王⼤学

⼯程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1979

招⽣专业(类)

材料科学与⼯程(中外合作办学)

⾼分⼦材料与⼯程(中外合作办学)

⼀、学院概况

西北⼯业⼤学伦敦玛丽⼥王⼤学⼯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

准,由西北⼯业⼤学(“211⼯程”、“985⼯程”建设⾼校,世界“⼀

流⼤学”建设⾼校)与英国伦敦玛丽⼥王⼤学(2022/23年U.S.

NEWS世界⼤学排名第100位、全英第11位,2021年REF科研质量

与科研成果全英第7位)于2016年5⽉合作成⽴的⾮独⽴法⼈中

外合作办学机构。

学院坚持落实⽴德树⼈根本任务,坚持以学⽣为根、以育⼈

为本的办学理念,服务国家“⼀带⼀路”倡议,充分利⽤中英教育

资源,借助⾼⽔平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为学⽣提供优质的⾼等教

育。借鉴英国⾼等教育培养创新型本科⼈才的先进理念,整体引

进英⽅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模式,依托双⽅优质师资进⾏

合作办学,采⽤国际化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

规则,具有坚实的⾃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程专业基础和⼈

⽂基础,专业竞争⼒强、综合素质⾼,能够进⾏跨国学习、⼯作并

具备终⾝学习能⼒的复合型创新⼈才。完成学业的学⽣有能⼒在

世界名校深造攻读学位或就职于全球知名企业和国际组织。

⼆、学科特⾊

学院依托西北⼯业⼤学国家“双⼀流”重点建设学科的材料

学科,借鉴英国⾼等教育创新型本科⼈才培养理念、教育模式,

采取“4+0”模式,学⽣⼊学时同时在中英两校注册,获得双学籍,

共享两校教育资源,本科毕业设计(论⽂)由英国导师和中国导

师共同指导,达到两校毕业标准后将获得西北⼯业⼤学本科毕业

证书、学⼠学位证书以及伦敦玛丽⼥王⼤学学⼠学位证书。

三、⼈才培养改⾰

学院实施“⼀芯三擎”发展战略和“四⼒融合”⼈才培养模

式,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教学研究与学⽣发展双向推进。学院

相继成⽴了国际教学研究中⼼(ICT L)、学⽣国际发展中⼼

(SIDC)、中英先进材料与结构联合研究院(JRI)。ICTL 探究国际

⼯程教学⽅法和模式创新,推进⼯程教育教学改⾰;SIDC旨在落

实学⽣综合能⼒提升及职业发展规划,培养全球胜任能⼒;JRI

充分利⽤海外增量资源,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建⽴国际化⼈才培

养⻓效机制,助⼒学校世界⼀流学科的建设。学院完善了以提升

本科⽣“政治鉴别⼒、学习能动⼒、创新创造⼒、全球胜任⼒”为

核⼼⽬标的“四⼒融合”⼈才培养模式,融合英⽅的终⾝学习能

⼒和批判性思维,中⽅的价值塑造、能⼒培养、知识传授的理念,

开创了党建引领的全⽅位思政育⼈新格局,形成了以学习⼒为本

的⼈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以创新⼒为根的课程与科研育⼈新机

制,搭建了以胜任⼒为要的综合育⼈新框架。

2018年学⽣赴英参加伦敦玛丽⼥王⼤学暑期学校

学院借鉴英国⾼等教育培养创新型本科⼈才的先进理念,

除思政和体育以外的所有课程均采⽤全英⽂、多元化授课模式,

融合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案例学习、综合运⽤、开放实验等多种

教学⽅法,由“讲3、学2、考1”的传递-接受式教学向“讲1、学2、考

3”的⾃学-辅导式教学转变,重点培养学⽣⾃学、问题解决和动⼿

实践的能⼒,激发学⽣的内在动⼒,挖掘其对知识的兴趣,培养

学⽣终⾝学习能⼒和职业竞争⼒。

2023年2⽉学⽣赴北京参加第23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系列活动

中⽇⻘年研讨会

第77页

73

学院及专业介绍

学院坚持综合育⼈导向,助⼒学⽣提升国际视野,构建国际

学术社交⽹络。学院与英国驻华使馆开展创业就业能⼒活动、与

校⼯程实践训练中⼼合作成⽴创新实践基地,全⽅⾯提升学⽣综

合素质,创办“全球胜任⼒沙⻰”活动,邀请来⾃⽜津⼤学、剑桥

⼤学、帝国理⼯学院等世界⼀流⼤学学者来院与学⽣进⾏⾯对⾯

创新创业教育和学术交流50余场。学院与⿇省理⼯学院、剑桥⼤

学、东京⼤学、德国亚琛⼯业⼤学、新加坡南洋理⼯⼤学、世界劳

⼯组织等合作,提供⾼⽔准的寒暑期交流项⽬,开展海外研学超

500⼈次,保证每名学⽣都有出国机会,达到相关标准的学⽣,更

可赴伦敦玛丽⼥王⼤学进⾏交流学习。

2019年学⽣赴美参加⿇省理⼯学院寒假学校

学院⼤⼒⽀持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进⾏

专业指导,促进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学⽣创新创业教育⼯作成绩

突出,在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中位居前列。截⽌2023年

5⽉,学院本科⽣参加国家级、省级⼤创项⽬、“互联⽹+”、“挑战

杯”、“光威杯”和“三航杯”等创新创业项⽬累计达584⽀团队、

2447⼈次,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国际级竞赛奖项90项、国家

级竞赛奖项76项、省级竞赛奖项138项,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

657⼈次,⼤创项⽬⽴项数量保持全校第⼀。学院本科⽣参与发

表学术论⽂198篇,申请并获授权发明专利105项;作为团队负责

⼈在第⼋届互联⽹+⼤学⽣创新创业⼤赛中获得国际项⽬⾦奖

1项、银奖1项、铜奖4项,为学校在互联⽹+国际赛道历史上⾸次

夺⾦。

学院学⼦“DISAIG—智能玻璃集成化动态调控系统”

项⽬获第⼋届“互联⽹+”⼤赛国际赛道⾦奖

四、师资⼒量

学院汇集国内外⾼⽔平优秀师资,由西北⼯业⼤学、伦敦玛

丽⼥王⼤学国际化教学团队及国际专家组成,共计105名,其中

英国皇家⼯程院院⼠1⼈、中国国家级领军⼈才5⼈、国家级⻘年

⼈才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2⼈、陕西省⻘年⼈才1⼈。教师

任教期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

奖4项、⼀等奖2项,全国⾼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精英赛⾦

奖1项,宝钢教育基⾦优秀教师奖⼀等奖2项。

从⼤⼆开始,学院为每名学⽣配备学术导师,累计300余名

本科⽣导师全⽅位对学⽣进⾏个性化指导。营造氛围、整合资

源、搭建平台,依托⾼⽔平、负责任的本科⽣导师队伍,践⾏科研

育⼈,促进学⽣在创新创业、学术竞赛、科学研究等多⽅⾯发展,

提升学⽣综合素养和创造能⼒。

五、优秀校友代表

范峻丞 2021届⾼分⼦材料与⼯程专业本科毕业⽣

剑桥⼤学仿⽣光⼦学课题组硕⼠毕业,并顺利⼊读剑桥⼤学⼯程系的博⼠项⽬。

康博淳 2021届材料科学与⼯程专业本科毕业⽣

伦敦⼤学学院材料科学与⼯程专业硕⼠毕业,并获得全额奖学⾦顺利⼊读⾹港理⼯⼤

学博⼠项⽬。

李瑞祥 2021届材料科学与⼯程专业本科毕业⽣

英国华威⼤学化学系⾼分⼦科学专业硕⼠毕业,获得2022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奖学⾦

并顺利⼊读伦敦玛丽⼥王⼤学博⼠项⽬。

任万君 2021届⾼分⼦材料与⼯程专业本科毕业⽣

新加坡国⽴⼤学材料科学与⼯程专业硕⼠毕业,获得2022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奖学⾦

并顺利⼊读伦敦⼤学学院化学专业博⼠项⽬。

朱禛康 2022届⾼分⼦材料与⼯程专业本科毕业⽣

帝国理⼯学院⽣物化学传感器课题组在读硕⼠,已获得⽜津⼤学⼯程系博⼠录取。

张誉 2022届材料科学与⼯程专业本科毕业⽣

清华⼤学深圳国际研究院清华-伯克利精准医疗专业在读硕⼠。

包奕江 2022届材料科学与⼯程专业本科毕业⽣

直博推免⾄北京⼤学纳⽶科学与技术(化学)专业。

张思捷 2022届⾼分⼦材料与⼯程专业本科毕业⽣

直博推免⾄西湖⼤学材料科学与⼯程专业,现为⻩嘉兴教授课题组成员。

六、专业介绍

学院开设的材料科学与⼯程专业、⾼分⼦材料与⼯程专业

依托西北⼯业⼤学材料学科群、化学学科群和伦敦玛丽⼥王⼤学

材料专业。西北⼯业⼤学材料学科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2017和

第78页

学院及专业介绍

74

2023年春季学期实验课程

2022年两次⼊选国家“双⼀流”重点建设学科,2021和2022年连

续两年蝉联中国软科最好学科全国第⼀名,2023年ESI排名进⼊

0 . 3 1‰。西北⼯业⼤学化学学科具有⼀级学科博⼠授予权,

2023年ESI 排名已超过全球前2‰;⾼分⼦化学与物理学科为⼯

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程专业、⾼分⼦材料与⼯

程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伦敦玛丽⼥王⼤学

材料专业是其最有影响⼒的学科专业之⼀,围绕材料组织、结

构、性能关系及材料设计、成型、应⽤等全流程为学⽣提供精英

素质教育和卓越专业教育,在全英排名第4,并多次被英国政府评

为5星级。

材料是⼈类赖以⽣存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与⼯程是百业之

基,奠定了航空航天、海洋⼯程、新能源、信息技术、可再⽣资源、

智能制造等领域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是⼀个涉及材料

学、⼯程学、物理、化学等⽅⾯的宽⼝径、厚基础专业。

基本概况: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080401H)

⾼分⼦材料是材料与软物质科学的前沿交叉学科,奠定了航

空航天、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命科学、健康与医疗、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等领域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分⼦材料与⼯程

专业是⼀个涉及化学、材料、⼯程学等⽅⾯的宽⼝径、厚基础的热

⻔⼯科专业。

基本概况:

(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080407H)

凭借国际化⼈才培养平台的优势,学院毕业⽣拥有⼴阔的发

展前景,既可在国内外⼀流⼤学和科研机构深造,探究材料的本

源和性质,研发新材料以满⾜国家迫切战略需求,也能够任职于

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在航空、航天、航海、光电及新能源领域

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

学院2021、2022届毕业⽣共计466⼈,总体深造率为80.3%。

其中,出国(境)深造占43.6%,国内升学(含保研)占36.7%,进⼊

QS排名前100⾼校深造的学⽣⽐例占出国(境)⼈数的90%,主要

集中于剑桥⼤学、⽜津⼤学、帝国理⼯学院、伦敦⼤学学院、新加

坡南洋理⼯⼤学、新加坡国⽴⼤学、瑞⼠苏黎世联邦理⼯学院等

世界⼀流⾼校。98%的国内升学学⽣成功进⼊“双⼀流”⾼校深

造,其中多名学⽣进⼊西北⼯业⼤学、清华⼤学、北京⼤学、复旦

⼤学、上海交通⼤学、南京⼤学、浙江⼤学、中国科学院⼤学、西

安交通⼤学等⾼校。同时,部分同学结合个⼈兴趣成功考⼊北京

师范⼤学、上海财经⼤学等⾼校进⾏法律、经济、计算机、翻译等

⽅⾯跨专业深造。就业去向包括中国船舶重⼯集团公司、昌河⻜

机⼯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科技集团公司第⼗⼀研究

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及政府类机关等。

深造与就业前景:

撰稿|张涵程茵审核|范晓丽

第79页

75

历年分数

省份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理工 文史 理工 文史 理工 文史

最低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最高分

安徽 627 631 641 586 586 589 634 637 648 628 628 630 647 649 665 602 603 606

北京 641 645 658 625 627 628 634 638 648 616 618 619 634 637 649 625 627 628

重庆 611 624 647 583 584 586 637 651 670 610 611 612 636 642 667 602 605 608

福建 627 632 646 595 596 598 629 633 651 595 596 599 631 635 643 600 600 601

甘肃 583 589 605 / / / 595 600 619 / / / 604 610 626 / / /

广东 625 631 645 586 588 590 622 629 645 599 601 604 623 629 674 586 588 590

广西 616 624 644 606 608 610 609 617 635 / / / 627 632 651 / / /

贵州 601 606 611 616 617 618 593 600 608 635 636 636 618 623 634 619 620 620

海南 721 727 741 688 689 689 706 711 724 680 684 685 696 706 722 675 682 694

河北 613 625 644 606 608 612 628 636 652 610 613 619 660 664 674 619 621 622

河南 627 632 653 591 592 597 645 648 659 627 628 629 659 663 679 615 620 623

黑龙江 586 590 610 549 550 551 595 601 618 578 579 579 632 635 639 582 584 586

湖北 610 614 626 589 591 593 632 635 656 616 617 618 630 633 641 591 592 593

湖南 615 619 630 586 589 596 623 627 638 597 600 602 634 638 661 618 620 621

吉林 602 608 625 550 552 553 598 610 626 562 563 563 628 634 647 580 582 584

江苏 618 622 632 582 584 590 605 609 619 591 594 598 395 397 406 378 381 385

江西 606 610 616 584 585 586 624 627 634 618 619 620 630 632 638 595 596 597

辽宁 634 642 654 598 603 610 643 651 664 617 619 623 647 650 656 622 625 627

内蒙古 579 599 617 519 541 562 561 611 629 587 589 591 619 626 638 611 612 612

宁夏 552 559 573 551 555 558 558 568 584 580 581 581 549 591 611 596 598 599

青海 540 548 559 / / / 545 552 576 / / / 551 557 568 / / /

山东 615 627 645 602 609 617 618 628 648 609 614 620 636 646 660 625 632 643

山西 602 606 627 567 570 575 609 616 638 596 598 602 629 635 650 586 589 591

陕西 596 609 647 575 580 590 600 614 652 601 605 616 611 623 662 618 622 628

上海 563 566 569 556 557 557 556 558 565 541 545 549 552 553 560 / / /

四川 640 646 667 592 594 601 640 646 672 595 596 597 648 653 668 585 586 588

天津 666 674 685 653 655 657 660 667 689 651 652 652 661 665 684 657 659 660

西藏 609 609 609 541 544 547 588 595 602 565 565 565 638 638 638 577 577 577

新疆 566 570 577 523 528 531 584 588 597 558 561 563 604 610 630 567 569 571

云南 641 647 674 635 636 636 630 634 648 625 626 626 650 655 671 621 624 626

浙江 643 649 656 643 646 648 637 643 662 640 643 645 640 647 654 646 648 653

2020-2022年分省录取分数统计

对于“3+3”⾼考综合改⾰省份,“理⼯”参考分数为我校选考科⽬要求为物理的专业所对应分数,不含⽣物技术(⽣命科学试验班)、⽣态学(⽣态⽂明交叉试验班)和建筑学等

其他选考科⽬要求的录取分数,“⽂史”参考分数为我校不限选考科⽬要求的专业所对应分数。

对于“3+1+2”⾼考综合改⾰省份,“理⼯”参考分数为我校选考科⽬要求为“⾸选物理,⽆再选科⽬要求”的专业所对应分数,不含⽣物技术(⽣命科学试验班)和⽣态学(⽣态⽂

明交叉试验班)等其他选考科⽬要求的录取分数,“⽂史”参考分数为我校“⾸选历史,⽆再选科⽬要求”的专业所对应分数。

我校各科类和各选考科⽬要求的详细录取分数⻅西北⼯业⼤学本科招⽣信息⽹(zsb.nwpu.edu.cn)。

1.

2.

3.

注: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