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烛之武说理步步深入,句句打动对方,处处为秦晋着想,表现出高超的外交
才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中国历史上对吏治的重视程度,在世界历史上似乎绝无仅有。吏治的成败涉及
王朝的兴亡,古代中国似乎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官吏的定位。
中国古代的官吏是“行君之命而致之于民也”,即奉皇帝之命管理和统治民众,对皇
帝负责而不是对民众负责。做官的只是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人民负责,是牧民之官,
把民众当畜群一样牧养,而不是公务员、公仆。
也因此,中国古代吏治最高最好的指导思想是儒家的“民本”(而非近代的“民
主”)、“仁政”。唐太宗对此理解应该是最深刻的,并且努力地去付诸实施,他反复讲
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语出《荀子·王制》,《吕氏春秋》
亦有记载)、“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
国亡。”(《资治通鉴》武德九年)就是基于这种儒家的“民本”思想,也是中国封建统治
者进步思想的极限和局限。“贞观之治”是它的成果,也是中国古代吏治的一个高峰。
这是封建政治所能达到的极限,也是当时人们所企盼的“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然
而这要在种种条件凑合下才能出现,是一种特殊情况。绝大多数的皇帝和官僚是做
不到的或者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总体来说,中国的吏治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
产物,它的成败从根本上说不是由这个制度自身所能决定的,而它的根本改革,也只
能在这个制度根本变革的条件下才能做到。日本明治维新、君主立宪是在19世纪60
年代。清朝宪政,经过戊戌维新的挫折,直到20世纪初年才开始进行,可是步子很慢,
窒碍甚多,不仅晚了,而且也做不到了。没有几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被推翻了。这里
原因很多,但不能不考虑到,日本历来专制不强,又是从300年的幕府制进行改革,是
以加强天皇的作用和权威相号召来实行立宪的,而中国的宪政,则是要削弱君主专制,
要改变中国几千年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靠这个政权自己来变革,不仅是个
步子慢的问题,恐怕是根本做不到的,这也是没几年后就爆发了辛亥革命的原因。
(选自宁可《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和借鉴》,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中有关中国古代“吏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吏治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高于其他所有国家。
B. 吏治是否成功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
C. 吏治要求官吏把听从皇帝之命放在第一位。
D. 吏治最高最好的指导思想是儒家的“民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