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该项目分三期开发建设,2019 年初建成投产,完成一期 300 亩项目建设,包括
2 万平米标准厂房、2500 平米办公楼、2000 平米原料仓库、5 万平米食用菌生产大
棚,完成投资约 3 亿元人民币,实现年产菌棒 3000 万棒、菌菇 2500 吨,产值 0.8
亿元,年产金线莲 4 吨,产值 1 亿元,实现年产值约 1.8 亿元人民币。2021 年全面
启动产业基地二期改扩建项目,当前已完成了二期扩建工程,厂区面积达 500 亩,
47
该项目分三期开发建设,2019 年初建成投产,完成一期 300 亩项目建设,包括
2 万平米标准厂房、2500 平米办公楼、2000 平米原料仓库、5 万平米食用菌生产大
棚,完成投资约 3 亿元人民币,实现年产菌棒 3000 万棒、菌菇 2500 吨,产值 0.8
亿元,年产金线莲 4 吨,产值 1 亿元,实现年产值约 1.8 亿元人民币。2021 年全面
启动产业基地二期改扩建项目,当前已完成了二期扩建工程,厂区面积达 500 亩,
48
香菇大棚 58 个,恒温大棚 210 个,当前已完成 100 余个大棚的种植,主要有香菇、
赤松茸等;金线莲植物工厂扩增 20000 平米,总量达 30000 平米,投产 10000 平米。
该项目总体建成投产后,年产食用菌菌棒 3000 万棒,产值约 0.9 亿元;菌菇 9000
吨,产值约 1.5 亿元;金线莲 4 吨,产值约 1 亿元;霍山米斛 2.5 吨,产值约 0.7 亿
元,总产值将达 4.1 亿元。该项目作为重点扶贫产业基地,成立至今,提供临时就
业岗位 3000 余个,每年发放工资近 600 万元,提供长年就业岗位 200 余个,培养熟
练工 100 余人,技术工人 15 人,其中带动当地 14 户贫困户常年就业,人均年增收
40000 元以上。
截止目前,为周边 5 个乡镇 2760 户 6823 名贫困人口提供产业分红 1400 余万元,
为 8 个村的集体经济增收 120 余万元,并培养菌菇经纪人和种植能人 35 人,为当地
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望仙谷教学点
望仙谷坐落于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隐于灵山山脉之中,峡谷清幽、景色怡人,
总面积 6.1 平方公里。于 2019 年 5 月正式评为国家 AAAA 旅游景区,目前已发展
为集赣家民俗、山水人文、古早农业、风味美食、休闲度假、亲子研学为一体的文
旅度假区。被誉为“悬崖民宿、绝壁神话”、峡谷里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二三
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成果,是“农文旅+特色小镇+康养”的发展模式成功探索,
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上饶的生动实践!
望仙谷有着世界罕见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1995 年,一群福建石材老板陆续
来到这里开采花岗岩板材,这个小镇的幽静、甜美逐渐被打破。到 2000 年左右,望
49
仙逐步成为江西乃至全国著名的花岗岩板材生产基地、石材之乡,最多时曾有 200
多条生产线。当时由于环保意识差以及加工工艺落后等原因,产生了粉尘污染、水
污染、农田污染、噪音污染、山体植被破坏等一系列恶劣影响。当地的居住环境堪
忧、村民的身体健康堪忧,牛奶河浇灌的生命在枯萎!望仙一度成为了极少部分人
受益,绝大部分人遭罪的地方。
随着“两山”理念逐渐传到望仙,2007 年,当地政府从乡村发展长远打算,决
定创造舒适的宜居环境,将绿水青山还给子孙后代,于是痛下决心彻底关停所有石
材企业。近些年,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在上饶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及指导下,
当地政府坚持“先保护再开发,边开发边保护”原则,同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
山转化的通道。通过科学规划,生态修复,望仙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现
在望仙的村庄干净整洁,房屋规划整齐划一,集镇热热闹闹。河道两岸绿树成荫,
泛着涟漪的湖水、掠水而过的白鹭、混着青草香的空气、花丛点缀的步道…无不令
人心旷神怡。
50
在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引进九牛文化旅游公司在此开发望
仙谷项目。秉持“复原乡村建筑,复活乡村生活,复兴乡村经济”的取向,大力推
进“故乡重生计划”。在荒废的采石场利用废弃的花岗岩设计建造浓郁赣派风格的
民宿,通过花岗岩河道,打造山谷漂流等业态,发展山谷里的生态旅游,吸引全国
各地的游客,望仙的名气不断扩大。望仙乡也由当年的“石材之乡”变成了现在的
“旅游小镇”。望仙谷自 2020 年 10 月 21 日揭幕至今,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
各地的游客,年均入园游客达 130 多万人次,单日最大接待游客量 4 万人次。综合
收入达 1.5 亿元人民币,带动周边旅游和其它产业,综合收入 5 亿元左右。景区内
店铺已超过 130 家,店铺总营业额超过 4000 万元,解决直接就业 1000 人,带动相
关就业 30000 余人,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都非常好。
51
52
叠山书院教学点
叠山书院位于弋阳县城信江东门岭山巅,是弋阳现存规模较大,建筑架构较完
整的古代书院之一,也是江南明清书院的典型代表。始建于公元 1313 年,由南宋爱
国遗臣谢叠山门生虞舜臣等人为纪念恩师所建。历经元明清三代重修扩建以及近现
代的修缮维护,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学院因地制宜布局,依山就势而造,由礼圣门、
文昌殿、明伦堂、讲经堂、藏经阁、山长室、桂花园、望江楼共 2170 平方米典型的
明清建筑组成,风格古朴、洒脱、大气,占地总面积约 7700 平方米。
叠山书院于 1987 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同时还被列入全国中小
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饶市廉政教育基地、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
53
1.礼圣门:进入书院的第一道门,俗称南大门,始建于明代景泰四年(1453
年),由广信知府姚堂主持修建。正上方“叠山书院”匾额由江西省第一任省长、
叠山书院学子邵式平于 1962 年题写。“礼圣门”匾额由谢叠山后裔、台北市海峡两
岸交流会会长谢汉儒手书。“礼圣”取“圣贤洗礼”之意,代表叠山书院崇尚圣贤
仁、礼文化,同时表示天下儒生学子从此门进去,便开始接受先贤文化熏陶,便要
读圣贤之书、行圣贤之道,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门上对联
“地位清高 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 江山常在掌中看”为南宋理学大师在福建漳
州白云岩书院为勉励天下儒生所写。
2.叠山泉:进入礼圣门,可见文昌殿前叠山泉(又称信州第三泉)石井。传说,
此井水质清冽味甘,茶圣陆羽以此井水煮泡桐木关的阴山茶(现名正山小种),饮
后赞不绝口,誉为“信州第三泉”,并写入《茶经》。
3.文昌殿:又称文昌阁,为供奉祭祀孔子和文昌帝君的场所,取“文运亨通,
教化昌盛”之意,是一般书院典型的建筑。该殿坐北朝南,总面积 248 平方米,四
榀三间。
54
4.藏经阁:藏经阁是古代书院必不可少的主体建筑。该藏经阁,是清朝时期建
筑,为道光年间县令陈桥枞修建,并增补图书 4300 多册。
5.明伦堂:“明伦”为“明人伦”之意,表明明伦堂是言明政教、道德、人文
伦理的地方,是书院讲学、祭祀、进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始建于明代天启二年
(1622 年),建筑面积 350 平方米,为六榀五间,是书院面积最大的建筑,中间供
奉谢叠山造像。在造像左右有一副对联:“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双国士、二忠臣本指在“安史之乱”中协力坚守睢阳,英勇抗击乱军长达十月之久,
先后歼敌多达 12 万之众,最终因寡不敌众,求援不得、粮尽城破,不屈而被杀的御
史中丞张巡与太守许远。在叠山书院是指江西两座爱国主义大山文天祥和谢叠山。
该对联由原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先生书写。
明伦堂前的草坪中立有一块朱熹手写的“碧落洞天”四字的石碑。据弋阳县志
记载,宋宣和初年便建有的碧落洞天书院,后朱熹在此讲学,题写了“碧落洞天”
四字,因原迹刻在山石上,为保存朱熹字迹,弋阳县委县政府便复制了一块放置叠
山书院内。
55
6.讲经堂:经明伦堂后门,通过一道跨越廊式过道直达讲经堂。为书院讲学的
主要场所。中门木柱有一副楹联:“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是清
代道光年间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书。该堂历明、清至今,屡毁屡建,今日规模是在
1997 年重新修复后、2013 年重新装修的。总面积达 274 平方米。
7.山长室:既院长室,是书院山长和主讲办公、议事、备课、就寝用房。建筑
面积为 156 平方米。处于学院较为中心的位置上,前有望江楼,前左有藏经阁、右
后为桂花园、左后为明伦堂。
8.望江楼:临信江而建,建筑高耸二层,明天启二年(1622 年)。1916 年至
1919 年,方志敏、邵式平就读叠山书院(当时名为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时,他们在
望江楼内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九区青年社”。该社发展党员近百名,多为弋阳九
区在校学生。以“铲除人间不平,和恶势力斗争”为宗旨,创办《寸铁》社论为宣
传斗争的武器。
56
9.桂花园:又名士子号舍。因院中植有古桂一株而得名,相传是 1850 年植,距
今 170 年。桂花园为三开式院落组成,整个三房建筑总面积为 549 平方米,占地面
积 940 平方米。
10.碑廊:又叫长廊,连接叠山书院三纵三横的枢纽通道,又是历代名人士子留
下墨宝篆刻的碑廊,于 2004 年重修。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分刻有精心挑选的从唐代
到近代名人近 30 篇诗歌,由当代隶书名家王祥之刻文。下部分为谢叠山诗作,由
20 余位当代书法共同书写完成。
2020 年,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为弘扬谢叠山与方志敏薪火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
围绕爱国主义教学主题,深入挖掘谢叠山和方志敏的感人事迹,大力打造该现场教
学点,研发红色微课《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通过专业讲解、现场感受、互动
参与、红色微课等方式,让学员全方位体会爱国精神内涵,汇聚爱国伟力,为全面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奋斗。中国陶瓷博物馆教学点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属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
自古以来享有“瓷都”的美称。千百年来,景德镇以其悠久的制瓷历史,精湛的制
瓷技艺,美轮美奂的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一直享誉
世界。据《陶记》、《景德镇陶录》等古籍记载,景德镇制作陶瓷始于汉代,唐至
五代,景德镇不仅生产青瓷和白瓷,还有晶莹剔透的青白瓷。宋代,景德镇“村村
57
窑火,户户陶埏”。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
瓷局、置御窑,陶瓷业的千年繁荣都凝固在展厅的一件件流传至今瓷器上。
景德镇陶瓷馆于 1953 年由郭沫若先生提议并由国家文化部事业发展局出资创建,
1955 年 9 月正式对外开放。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是在景德镇陶瓷馆基础上重新选
址建设,2015 年 10 月,改造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位于景德镇市昌江区紫
晶北路 1 号,是国内第一家大型陶瓷专题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节约型公
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
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总占地面积 5.9 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 3.2
万平方米,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区、办
公区、多功能区、库房区等组成,可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
能需求。
博物馆隐于两山之间,正立面外形中间圆形建筑仿若一件精美的陶瓷器型,两
侧建筑如一双大手,寓意“拉坯成型”;玻璃幕墙外钢护网成冰裂纹状,与陶瓷裂
纹釉相似。主体建筑共有 7 层,其建筑设计蕴含不少陶瓷元素:玻璃幕墙的花纹宛
如瓷器表面的“冰裂纹”,大厅形似窑炉的炉膛,各层之间由长长的通廊连接,其
造型仿照古代烧瓷用的龙窑。一楼大厅设有大型智能触摸屏和 12 块电子显示屏,详
细展示了 300 件馆藏珍贵文物信息。屏幕上的文物可以进行 360 度旋转,就像把文
物放在手上把玩,从不同角度欣赏。博物馆还将 10 个临时展览制作成 AR 线上展览,
让更多人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观展。
58
博物馆文物藏品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
作 3 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 500 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
表品种,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了中国陶瓷和千年瓷都的历史辉煌。此外,
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以及金石玉器、书画等,特别是王步、珠山八友等近
现代艺术陶瓷精品,更是该馆独有的藏品。所有馆藏品类丰富、学术价值和艺术价
值极高,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可靠的实物依据。
59
60
61
从 2015 年新馆开馆至今策划了近 80 个展览,其中既有配合国家领导人出席
G20、金砖峰会的“丝路瓷行--中国陶瓷文化展”这样的国际巡展,也有“盛世之
器--清代康雍乾三朝瓷器特展”、“珠山瓷韵--景德镇清末民国瓷画名家珍品展”这
样在国内博物馆之间巡回展示并形成品牌的国内巡展,还有很多由我们展陈团队自
命主题、自行策划、在馆内展出的原创展览。上饶博物馆教学点
上饶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陈列文物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江西省上饶
市行政中心东南侧文化创业公园内,馆舍占地 14000 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10000 余
平方米,展区面积 3000 余平方米。其前身为上饶市文物管理所,五十年代初,上饶
市的文物工作由市文化馆管理。1975 年市文化馆成立文物组,负责全市文物的保护、
管理和收集工作。1984 年正式成立上饶市博物馆。2019 年新馆成立并对外开放,
2020 年获评国家二级馆和上饶市党员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62
博物馆馆舍共三层,一层为观众服务区、序厅、两个临展厅、大明服饰展厅、
文创区、接待室、监控室;二楼为上饶通史陈列、上饶革命史陈列等 3 个展厅;三
楼为上饶物质文明展厅和非物质遗产 2 个展厅、古戏台、学术报告厅和部分办公室;
三层夹层为内部办公;地下一层为库房、技术设备区等。陈列展厅包括“钟灵毓秀--上饶通史陈列、文脉绵长--上饶人文陈列、物华天宝--上饶物质文明陈列、匠心独
造--上饶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热血丰碑--上饶革命史陈列”五个固定陈列展厅和
“故润芝书画展、明代服饰展”专题临展厅。
63
博物馆的文物总量达到了 5078 件,已形成了历史脉络较为完整、收藏门类较为
齐全的文物收藏体系。其中,珍贵文物数量达到了 503 件,含三级文物 445 件,二
级文物 25 件,一级文物 7 件,另外拟推荐二级文物 23 件,拟推荐一级文物 3 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7 件一级文物:瓷器类:6 件(一级文物)分
别为:原信州区博物馆馆藏 3 件元青花“茂叔爱莲”图玉壶春瓶、元青花荷莲纹玉
壶春瓶,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原上饶县博物馆馆藏 1 件南宋青白釉布袋和尚
纽熏炉、原市博物馆馆藏 2 件青花暗龙纹花卉高足杯、卵白釉敞口碗;青铜器类:1
件(一级文物)西周凤纹青铜盘(原上饶县博物馆馆藏)。
64
65
66
上饶城乡规划展示馆教学点
上饶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等美誉,王安石曾称赞
“山水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也称赞“三清天下秀”。为了展示这座城市的“信”
与“美”,上饶打造了上饶城乡规划展示馆。展示馆深入解读“大美上饶、绿色崛
起”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亲民、生态之馆。
67
上饶城乡规划展示馆坐落于上饶市城市中轴线上,造型立意来源于上饶市浑然
天成的环境要素,将形态寓意与上饶市所处的优美地理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建
筑的色彩,暗合了龟峰丹霞地貌的红色砂岩。与上饶市博物馆、上饶市档案馆组成
三组如钻石状的建筑体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水景中,形成了“山水”的意境。展示馆
展陈面积约 6500 平米,共有三层,一层为历史人文展区、二层为互动体验展区、三
层为规划解读展区。本馆以“山水精神•大美上饶”为展览主题,体现特色化、趣味
性、节约型设计原则,打造复合型城市展示馆,除展示上饶城乡规划成就外,还兼
有城市形象展示、招商引资、学术交流、科普教育及市民服务、主题展览等功能,
以原创表现手法。
68
序厅延续展馆建筑风格,将建筑外观元素导入室内,形成内外相协的空间氛围。
现代简洁的设计语汇,彰显上饶城市文化的独特蕴含。前方舒展开一轴如诗如画的
浮雕长卷,城市与山水交融、古典与现代辉映,写照上饶无与伦比的“山水精神”。
序厅天花板以上饶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为创作元素,融合历代名人留下的题咏名篇
呈现上饶深厚的人文底蕴。“初识饶信之美”特别打造一个奇幻绚丽的镜像体验空
间,美仑美奂的上饶风情,通过连续镜面反射,呈现亦真亦幻、变化无穷的视觉效
果,给观众留下梦幻般的印象。
河口、石塘、葛源、江湾都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镇。展馆以明清时期盛极
一时的水运码头河口古镇为原型,运用场景复原和多媒体影像技术相结合,再现
“万里茶道起锚地”的繁华盛景。将传统上饶赣派的住宅格局完整复刻,包括垂花
柱、雀替、柱基等古代建筑特色,营造“四水归堂”规制的江南合院。以古建遗存
为线索,探寻名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展现博大精深的人文上饶。
沿扶梯上至二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跃入眼帘。从“宜游、
宜居、宜业”三个维度,展示上饶美好的城市家园。
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的繁华盛景,上饶境内丹青名家共同绘制上饶版《清明上
河图》,以动画形式舒展开上饶四季更迭的山水影像长卷。“旅游观光列车”是上
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路线,透过车窗,观众可观赏灵山、三清山、婺源、龟峰、
黄岗山、鄱阳湖的美丽风光。车内惬意舒适,窗外风景流动,如临其境,如沐春风。
过渡区由光学镜头转换成充满科技感的影像装置,展示上饶新型工业“两光一车”
69
的发展重点,“世界光伏城”、“中国光学城”留给观众深刻印象,凸显上饶产业
的勃发之势。
本篇是全馆的核心,“山水精神,大美上饶”规划立体影像展示在这里。它运
用了物理沙盘与数字沙盘融合、LED 屏与主模型衔接,打造全国领先的城市规划演
绎系统,灯光暗场,演绎开启。有雾幕升腾,见白鹭飞鸣,山水掩映之间,城市逐
渐清晰。一道激光射出,瞬间点亮主屏,立体影像充盈视野。《飞跃上饶》是本馆
沉浸式体验影像,打破思维局限,突破常规模式,利用两层建筑空间,创新设计出
超级“U-BOX 影院”,营造超强沉浸感和惊险刺激体验。观众站立于悬空玻璃看台,
犹如置身凌空栈道,巨幅影像画面,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穿越时空的飞行之旅。
山水之城,文化之城。幸福之城,蓬勃之城。上饶城乡规划展示馆以文化立魂,
依科技为用,在层层探索与追寻中感知上饶,给广大市民营造出一个古今穿越的体
验空间,从而留住上饶记忆,展望上饶远景,成为饶城人民的会客厅。鹅湖书院教学点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
书院合称为“古代天下四大书院”。书院占地 8000 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4800 平方
米,坐南朝北,主要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基本布局为:院墙前临照塘,墙内左义门、
右义门。建筑共六进:一、头门;二、青石碑坊;三、泮池,池上有雕栏石拱桥,泮池
两各有一碑亭;四、仪门,三楹,两翼有庑廓;五、会元堂,五楹;六、御书楼。院内
设有“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辛弃疾与铅山”等固定的展览、陈列。
70
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共八百多年,几遭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尤以清代康熙五
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书院历经数百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
原状留存,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1957 年,江西省文
化厅拨款重修;1959 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
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鹅湖书院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鹅湖文化底蕴厚重,宋淳熙二年(1175 年)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会
讲鹅湖寺,各持己见,“相与讲其所闻之学”,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
会”。宋淳祐十年(1250),宋理宗皇帝为此赐名“文宗书院”,明朝景泰四年
(1453)更名为“鹅湖书院”,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康熙皇帝亲赐“穷理
居敬”牌匾及楹联以阐扬其理学奥义。
71
鹅湖之会
宋淳熙二年(1175 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
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两派争执。实质
上是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氏兄弟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
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72
会议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在
这个问题上,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
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主张多读书,
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陆氏兄弟则从
“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
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
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寻乃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
为至贤的必由之路。
会上,双方各执已见,互不相让。此次“鹅湖之会”,双方争议了三天,陆氏
兄弟略占上风,但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鹅湖之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第一次
著名的哲学辩论会。朱、陆双方辩论的“为学之方”,表现出朱熹与陆九渊、陆九
龄在哲学上的基本分歧点。
73
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教学点
江西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婺源县紫阳镇七里亭文化公园,建筑面积
3396 平方米,布展面积 2300 平方米。展馆为三层徽派风格建筑,分为《序厅》
《婺源表情》《乡村记忆》《风味春秋》《魅力手工》五个部分,通过图文、实物、
视频、互动电子游戏、现场展演等各种表现形式,在全面介绍婺源 43 项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展示了婺源三雕、歙砚、傩舞、徽剧、绿茶、灯彩、徽墨、
纸伞、徽菜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 14 项。也很好地展现了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承与保护成果。
展示馆序厅的设计源于对婺源建筑特色的印象,白墙灰瓦,栉次鳞比的马头墙
坐落在层峦叠嶂之中,用抽象的设计手法引出展览的主题,整体序厅的颜色以白色
系为主,增强了展览主题的突出性。
74
展示馆一层展示内容为“婺源表情”,主要包括:雕刻的民居、绿茶香千年、
书香的砚田和徽韵寄声腔四个单元。
雕刻的民居主要展示的内容为婺源三雕:即砖雕、木雕和石雕,展厅全方位展
示木雕梁枋、隔扇门及正堂等,充分展现婺源三雕的艺术亮点和多重价值。婺源绿
茶制作技艺利用图文来展示婺源绿茶非遗传承人的介绍和制作工艺流程等,在大型
婺源采茶背景的衬托下复原了婺源绿茶制作的工艺流程,来增加深观者的印象。书
香的砚田展示的是婺源歙砚和徽墨的制作工艺流程。本部分复原了古代私塾,并定
期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流程讲解及指导。也可拓展观者进行研墨描红等互动游戏。
徽韵寄声腔带有婺源山体造型的版面设计,此处配有点播视听机,观众可以根据自
己喜欢的角色欣赏不同的唱腔和音效。该部分还有观众穿戏服,学表演等多媒体互
动。此外还复原了徽剧戏台,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徽剧传承人的教学传习,也可不
定期观看名角演出。
75
展示馆二层主要展出内容为第二部分“乡村记忆”。其中设有“元夜灯如昼”
(灯彩)、“人神共乐舞”(傩舞)、“行走的戏文”(抬阁)三个单元。
“元夜灯如昼”(灯彩)单元以婺源灰瓦进行拼花造型,前面背景画为具有婺
源特色的灯彩乡村街道点明人们对乡村记忆的印象。“人神共乐舞”(傩舞)单元
是一种古典舞蹈和彩绘木雕相结合的艺术,人神共乐舞部分,设计了展台来展示傩
舞的开箱仪式,结合版面形式和文物展台来体现傩舞的典型动作和典型节目剧照等。
“行走的戏文”(抬阁)单元,利用半景画的方式复原半立体式宗祠,在宗祠门前
设置抬阁及豆腐架巡游场景,以此来体现婺源文化之乡的深厚底蕴。
展示馆三层:主要展示风味春秋和魅力手工两大部分内容,主要以展示、互动
为主要表现形式,增加观众直观体验,感受非遗的精神所在。
风味春秋单元中的小吃应四时部分,利用抽象的设计手法模拟婺源当地最具特
色的小吃店大门,中间利用创作民俗画的形式展示婺源小吃的制作过程。整体空间
传统与现代的设计语言碰撞在一起,去迎合更多层次的观众。风味春秋单元中的菜
肴尚原味部分,以简约的形式营造婺源的环境氛围,并突出徽菜是婺源饮食文化的
重要载体的理念,局部运用马头墙造型突出当地特色。魅力手工部分主要展示婺源
甲路纸伞制作技艺和体验工坊,小序部分以甲路纸伞造型凸显手工制作的魅力,版
面内容介绍甲路纸伞的制作工艺,设计综合展柜展台展示制作工具。设计多种体验
工坊,伞坊、纸扎坊和墨坊,工坊的造型为徽派建筑,极具当地特色,每个工坊都
有传承艺人现场演示制作和传授。观众在体验的同时还可以购买各种手工艺品。
在展厅的结尾处,设计师巧妙的利用建筑空间,复原婺源雨巷场景,人们可以
手持甲路纸伞在此留念合影,增强观者的互动性。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