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心似白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东西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49 回家后查找资料,这座桥长 47 米,宽 3 米,建于清康熙年间。 吴中蕃墓 (106°34′22.18″, 26°26′35.66″) 最后我们来到了天河潭景区,这里已经下班,我们沿大道进入景区。 沿景区栈道前行,途中有一院落,是原贵阳“梦草园”的复制品。 到达最高处的弧形观景台,背对观景台看到有一块石碑,是吴中藩先生生平及墓葬的简介。 过石碑继续前行,有一米宽的石板路。 前行百米左右,右侧十余米外又有石碑呈现,我们右行来到石碑旁。是“徽籍黔派廿二世祖公妣刘太宜人祭祀碑”。不远处有一座石围墓,直径约三米,前面的石刻很精美。 前行数米是吴中藩先生墓,墓上长满了荒草,只有一块不大的墓碑,不远处有一块现代石碑,为“吴中藩先生墓简介”,十米外还有两块文保碑。改哥拔掉了墓前的荒草。 走回观景台,俯瞰了景区的美丽景观,向从没来过的呈思介绍了天河潭景区的情况。 返回景区前端的“贵阳故事”仿古街区,这里有许多贵阳老建筑的复制品,其中有“虎峰别墅”“天主教堂”“王伯群旧居”“老百货大楼”“省政府大楼”“省政府大礼堂”、“金桥饭店”“醒狮路圆弧形楼”“周西成祠”“贵阳...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心似白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东西
文本内容
第51页
花溪石板、湖潮之行
49
回家后查找资料,这座桥长 47 米,宽 3 米,
建于清康熙年间。
吴中蕃墓
(106°34′22.18″, 26°26′35.66″)
最后我们来到了天河潭景区,这里已经下班,
我们沿大道进入景区。
沿景区栈道前行,途中有一院落,是原贵阳
“梦草园”的复制品。
到达最高处的弧形观景台,背对观景台看到
有一块石碑,是吴中藩先生生平及墓葬的简介。
过石碑继续前行,有一米宽的石板路。
前行百米左右,右侧十余米外又有石碑呈现,
我们右行来到石碑旁。是“徽籍黔派廿二世祖公
妣刘太宜人祭祀碑”。不远处有一座石围墓,直
径约三米,前面的石刻很精美。
前行数米是吴中藩先生墓,墓上长满了荒草,
只有一块不大的墓碑,不远处有一块现代石碑,
为“吴中藩先生墓简介”,十米外还有两块文保
碑。改哥拔掉了墓前的荒草。
走回观景台,俯瞰了景区的美丽景观,向从
没来过的呈思介绍了天河潭景区的情况。
返回景区前端的“贵阳故事”仿古街区,这
里有许多贵阳老建筑的复制品,其中有“虎峰别
墅”“天主教堂”“王伯群旧居”“老百货大楼”
“省政府大楼”“省政府大礼堂”、“金桥饭店”
“醒狮路圆弧形楼”“周西成祠”“贵阳骑楼街”
等。还有当年贵阳大十字的“交通岗亭”。
街心处曾经建有原贵阳市区的“铜像台”,
上面有原省长周西成的塑像,但不知道什么时候
被拆掉了,种了一棵树。这个景区对一位为贵州
近代社会有过杰出贡献的故人都不能包容,令人
叹息。
另一面墙上曾经有贵阳“文通书局”字样,
现在也变成了砖雕版的“为人民服务”。
华灯初上,一些建筑物上面呈现彩灯轮廓。
我们匆匆吃了点东西,于八点钟向下来到人
工湖边,这里已经开始了一场历时半个小时的音
乐喷泉,叫做“天星湖水秀”。
色彩艳丽而飘逸的水柱在夜空中开始热舞,
歌声或乐曲引导着不断变幻的水柱,时而飞舞,
时而直冲云霄,非常美丽。这是我第一次观看此
类表演。
驱车返回贵阳,在数周的阴雨后我们抓紧时
间完成了车田河沿线的半日游。
图:贵阳改哥 / 文:贵州游侠
第52页
2019-7-28
50
金山村-金山洞之行
日期:2019 年 7 月 28 日
同行者:贵州游侠、贵阳改哥、李俊辰、皮皮普
行程:约 160 公里
游记:
月亮屯古营盘
(106°43′22.701″, 26°31′42.005″)
周末一早,我先后接上微信群中的贵阳改哥、
李俊辰、皮皮普,驱车前往花溪方向。出城不远,
改哥叫我右转,沿战备路前行一段,到达一座废
电视机、洗衣机回收场。停车后,沿小路向山垭
口走去,路上的杂草已经把路面遮盖,我们探索
前行,抵达古营盘前。有网友告诉改哥这座营盘
叫做“月亮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营盘的平面
呈圆形或月牙形。
这座营盘的石墙很高,中间是石拱门,还有
第53页
金山村-金山洞之行
51
十分简陋的木门。从营盘中分布的窝棚分析,以
前在这个营盘中可能聚集了不少“丐帮”的流浪
汉。
这个营盘的墙很厚,拱门还保持完整,但门
顶上的部分已经坍塌,在营盘外面有许多拱券用
的石料,估计是滚到外面了。据网友说原来还有
门额石匾,但我们仔细寻找都没有看到。
营盘内部的另一侧也有许多“棚户”,其中
一座还较大,我猜测可能还有人居住,但营盘中
树木杂草太茂密,不易过去,我们就没有过去。
金家山寨门
(106°38′31.458″, 26°30′53.493)
驱车沿贵安大道转去金竹镇的大道,在镇上
右转来到了金家山寨,停车后沿向上的公路来到
了外寨门,这是一座下面以石料砌筑,上面是砖
拱的门洞,顶部嵌有金色“金家山”阳刻大字。
外墙面的红砖好像是后来维修时更换的,而拱洞
和寨门里面则全部是古老的大砖和青砖。原有的
木门楼已经无存。
走上约二十米,右侧又有一座门楼,这座门
楼很精美,估计是近年修复的。门洞比外面的小,
但更加精致。门洞前面有宽敞的平地,前后都有
“美人靠”,两侧各有一副“夹旗石”,左侧还
有一块古碑。
门洞两侧上方石墙上有 T 字形凹槽,其下有
门栓孔,T 形凹槽应该是安装木制横梁,在横梁上
面设置门轴孔。
走到第二道寨门内,发现这一边的门楼是砖
砌的,分别有门窗,中间是四方形空洞,栏杆内
立有一块石碑。我们在侧面走上寨墙,发现是一
块古碑,上面有“巡抚部院糜示”背后有一些较
大的小字,内容提及贡院的费用等,我估计是古
代贡院费用的一些规定。落款为道光二年六月。
墙壁前还有另一块古碑。
刚在微信中把古碑的前面发出去,群中的宋
大勇就说这个碑应该是什么内容,而且发布的时
间应该是道光二年的六至九月,与碑文基本吻合,
真是厉害。
摆勺古桥
(106°37′39.103″, 26°30′0.40469″)
前行来到了摆勺村,我曾经于十年前到过这
个村,村口有一座古石拱桥,村中有一个四合院
古民居。
我们先看到了路右面的古桥,两侧的古石板
路还有原来的模样。古桥虽然不大却非常精致。
此前这里没有一户人家,现在已经有了许多户,
第54页
2019-7-28
52
当年我远远就看到了位于路旁约二十米处的古
桥,现在大家是在房屋之间看到的。
退回一段向上行驶,有石阶梯出现,应该是
从古桥过来向上的道路,改哥等二人沿阶梯走上
去看了看,的确是古道,有一段石板阶梯还比较
完整。
摆勺李氏民居
(106°37′32.808″, 26°30′2.2973″)
驱车向对面的山上驶去,来到了位于大寨的
“李氏四合院”,这里有精致的八字门楼,门楼
上面有精细的木雕,但现在左侧已经被拆毁建了
新房,院内方形石板斜铺,左侧石台阶上面的木
楼依旧,右侧的木楼也还屹立着,只是正面的“牌
坊形”照壁摇摇欲坠。从牌坊旁边的小拱门进入
后院,发现这里的房屋也还存在。
退出大门走过一段,又有一座古老的四合院,
前面有宽阔的石台,估计是原来的院子,门楼下
有精美的石雕,八字墙上曾有船形的的泥塑。
沿很宽很长的阶梯向上,院落中的正房是建
造在精制石基础上面的二层木楼,门窗上有木雕。
吴家墓地的石狮子
在市政大道行驶,皮皮普说发现右侧有古石
雕,前面路旁有“观景台”标志,于是我们到附
近停车寻觅。
在这里看到了一座很大的吴氏墓地,此地距
离黔中诗人吴中藩故居不远,可能正是他家的墓
地。墓区有石墙围着,在两侧墙角上,都有一个
雕刻精美的古石狮子,这就是皮皮普在行车中看
到的古石雕。
芦荻村车田河 S 湾
前行有大桥跨过,桥下幽绿的河水呈现“S”
形,水旁有人垂钓。
桥旁有砂石路右转,我们沿路前行寻找“观
景台”一直走到一个小村庄附近,山势明显变矮,
不可能有观景台,于是退回上车,估计曾经计划
修建一座观看“S”形水道的观景台,而立了牌子
却没有修建观景台。
第55页
金山村-金山洞之行
53
芦荻吴中藩故居
(106°33′37.473″, 26°26′26.738″)
来到了位于贵阳市著名风景区“天河潭”附
近的芦荻村,,村委会对面有一座二层木楼,就
是所谓的“吴中藩故居”。门楼上方悬挂着“响
怀堂”牌匾,两侧有对联一副。房屋前面还好,
但顶部已经多处见天,已经有几处坍塌。
木楼前面有通长的走廊,所有的木窗都是精
美的木制窗棂。
侧墙是贵州古建筑中常见的“木柱镶嵌薄石
板”结构。
吴中藩系明末清初人士,但房屋建筑像是民
国时期的样式,我估计是后人在原址修建的。
龙山吴中蕃故居
(106°34′47.575″, 26°24′51.376″)
前行来到了龙山村,村口有几棵古树,古树
上有寄生的藤类植物,上面长着一些很像香瓜的
果实。在此休息的村民告诉我这就是“八月瓜”,
我知道八月瓜是一种深山中的美味野果,一般于
阴历八月成熟,却从来没有吃过。
路旁有石头雕琢的古老的寨门石柱。
前行不远有一座很大的荷花池,对面就是吴
中藩的故居。
故居的门开在院落一角,是一座木制门楼。
景点牌介绍:吴中藩,字滋大,晚年别号今
是山人,与明末万历 46 年(1618 年)生于贵阳城
西梦草池,卒于公元 1695 年。吴系明崇祯 15 年
举人,年仅 23 岁,青年时曾经漫游吴越等地,正
踌躇满志,想一展宏图时,明朝灭亡,清兵入主
中原,他抱定“守节奉明”之志,此后曾经在偏
安于贵州安龙的南明小朝廷里做官,后来却因劝
阻永历帝迁都昆明而被罢免,回到贵阳隐居于党
武真龙山,清王朝知他是一位有影响的名士,先
派其昔日同窗张占魁持云南知府任命公文,劝说
他归顺清朝,后又派云贵总督甘文焜登门游说,
均被拒绝。
吴三桂镇守云南时也派人携檄文前往真龙
山,征召吴中藩辅佐反清复明,他欣然前往,曾
在云南任总理部曹,但发现吴三桂有自立为王的
野心后,即脱离了吴三桂回到贵阳。后吴三桂又
两次派人逼他出山,为避吴三桂,他搬到密林中
的芦荻村隐居,虽身处贫困潦倒,也不为名利所
获,不为权势所动,只身一人到镇宁土门寨教书,
终逝于土门寨并安葬于彼。
吴中藩是明末清初贵州著名的诗人,一生诗
作 1091 首,其中反映社会残破、关注民生疾苦的
诗篇,是他诗作的精粹,其游历西南、江南等地
的吟咏,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家乡秀
美山川的无限热爱。
水塘对面有一棵古老沧桑的树木。
大家都对龙山村优美整洁的环境深有好感。
萝卜井
第56页
2019-7-28
54
(106°35′0.90008″, 26°24′59.429″)
出村,过正在修建的贵阳环城铁路,就看到
了一块半月形的古井,半月形古井的水源来自数
米后的一口方形水井,水质很好,水量较大,一
棵古树盘踞在井旁的石坎上。这口井叫做“萝卜
井”旁边的村子也叫这个名字。
盖冗营盘
(106°34′10.496″, 26°25′20.788″)
驱车来到了盖冗村,改哥根据卫星地图带大
家走到村子另侧的山下,这座山不高,但山上的
植被十分茂密。
大家沿一条上山的小路向上,半路上改哥和
李俊辰先去探路。他们走了一会儿过后,声音出
现在我们正上方,叫我们不要上去了。
我和皮皮普等了一会,估计他们会另寻一条
下山的路回来,就向停车场方向走去,刚走到大
山的另端,就与他们会合了,从他们的相片中看
到山上营盘的墙是用此地极多的片石垒砌的,高
度尚可,但没有营门了。
松柏山大桥
(106°34′30.735″, 26°24′34.69″)
来到曾经是贵州最好公路的花溪至磊庄机场
公路中的松柏山大桥。沿桥旁的石阶小路来到了
河边,发现大桥原来是一座巨大的石拱桥。其中
主跨十分巨大,其他地方都是大小不一的小拱,
使得大桥的自重得以减少,大桥看上去非常精美。
改哥回家后查到此桥开建于 1958 年 10 月,次年
12 月竣工。为贵州省桥梁公司创建后修建的第一
座桥梁,全长 199 米,采用吊安钢拱支架施工工
艺,是当时全国最大跨径的单孔石拱桥。
我们走上公路,来到另侧停车,这里有一座
直径约六七米的六角石亭,石亭的柱子都是精制
石料砌筑的圆形柱子,顶上是仿石的水泥顶,形
态非常美丽。石亭也是和大桥同时修建的。
摆贡村水井
(106°35′51.13″, 26°24′9.9129″)
驱车前行到达了摆贡村,没想到村外路旁居
第57页
金山村-金山洞之行
55
然有一口古井。到村中停车,发现有“地球第一
村”的牌子,认为应该很有看头。
摆贡财泉
(106°35′39.311″, 26°24′2.7868″)
这里是英国前首相捐资的项目。但走遍全村
除了有一些整洁的石板道路外,并没有什么值得
看的景点,只有一口从岩缝中开凿巷道形成的古
井。叫做“财井”。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地球第
一村”的称谓。
村中也有一些石板镶嵌的老房子。
茅草营盘六角石塔
(106°33′33.977″, 26°23′54.811″)
来到了茅草村,改哥在卫星地图中发现这里
一座曾经的营盘顶部中央有一座庞大的六角塔,
我们在他发的照片中看到也觉得很奇特。
我们把车停在山下,沿新修筑的盘山公路向
上,途中可以看出曾经有石阶通往山顶,还看到
公路旁断断续续的营盘石墙。
到达山顶,有一栋正在扩建的民居砖楼,石
塔坐落在一个高处地面一米许的天然平台上面平
台有十度左右的倾斜。
石塔现有四层,正在修建房屋的年轻人告诉
我们,塔原来遗存两层多,他按原样修复了三、
四层,问到是何时修建的,他说有六、七十年了。
问及为何修建这座塔,他说对面平坝县的沙坝村
也修建有一座石塔,这里的百姓就修了一座遥相
呼应。
年轻人还在房屋和石塔之间修建了一个不小
的游泳池,池边还用防腐木修建了步道。看来他
还是很有品味的。
我们总觉得修建这座石塔的原因和资金来源
是一个迷。
掌克大井
(106°34′43.693″, 26°20′41.383″)
向马铃乡方向行驶,右转向上来到了掌克村,
这里有一座章氏祠堂,我曾经于十年前来看过。
在村中停车步行,村里有一座大水塘,中间架设
了一座桥,池塘一侧有一口古井。
他们向村民询问,得知叫做“大井”。池塘
对面有较宽的石板阶梯,开始处好像曾经有一座
八字门楼。向上的古阶梯有些狭窄了。
张氏祠堂(宁远宗祠)
(106°34′41.453″, 26°20′43.681″)
第58页
2019-7-28
56
向上走,来到了村路旁的祠堂,这座祠堂前
面是一座石拱门,两侧有厢房的封火墙。进入是
一座四合院,十年前来时正房和两座厢房还相当
完好,如今屋顶皆无,摇摇欲坠。
最后从古老的石墙间走回停车处。
摆古大桥
(106°32′40.831″, 26°19′14.615″)
前行来到了摆古村,我告诉他们古桥在右侧
的田野中,他们在一闪而过的房屋空隙中看到了
古桥,原来这一带根本没有房屋。
在花溪通往安顺的高速公路大桥下停车,向
古桥走去,大桥下面有两根并列的涵管,其中一
根是黄水,另一根是清水,虽然清水的水量明显大
于黄水,还是免不了同流合污,成为了黄水。二
水汇合后向古桥奔去。
靠近古桥约 20 米处,另一较大的河道与涵管
的水流汇合,汇合处泾渭分明。
走上古桥,这座不大的古石拱桥建造却很精
良。现在的桥上铺设了水泥,还用水泥建造了栏
杆。
古桥两侧原来的石砌古驿道已经变成了水泥
路面。
我仔细观看,看到了十年前没有看到的刻字:
在桥拱最高处,有竖刻的五个字“汤德祥魏氏”,
不知道是捐资者还是工匠的名字,改哥拨开桥拱
中的杂草后,我仔细拍摄了下来。
摆古营盘
(106°32′52.804″, 26°19′8.821″)
走回停车处,改哥打开手机观察卫星地图,
从中可以看到摆古营盘较圆,一圈营墙都十分完
好。按改哥的指引沿对面大桥下面的施工用的水
泥路向上,从高速公路旁走出,继续前行,他们
在前面已经看到了右侧山巅的石墙及石拱门。
石拱门较为单薄,只剩下一圈拱券,但两侧
的石墙仍然较高。
迂回着来到了拱门前,发现营盘内左侧一半
栽种了玉米,有人用铁丝网拦了不到一米高,其
间还插了许多树枝。
大家不想破坏铁丝网,但我还是想进去看看,
因为以我的经验来看,对面可能还有一个石门,
我不想错过了。
于是我估摸着铁丝网的高度,让他们用我的
多用拐杖压住铁丝。我的一只腿先迈进去,够着
了地面,然后再把另一只腿也迈人。大家看到本
老先生都进去了,于是一一进入。
第59页
金山村-金山洞之行
57
走上城墙,看到左侧一段营墙非常高大,而
且呈波澜起伏的形态,形同垛口,这样可以在低
矮处打击敌人。一些地方还有枪眼。
栽种玉米的地方长势良好,非常密集,没有
栽种的一半荒草密布,我提醒走着前面的用拐杖
击打草丛,打草惊蛇。并探好每一步,防止跌落
天窗,小李用折叠镰刀割去荆棘,大家一步步走
到了对面,最后走在前面的小杨发现了另一个门
洞。这个门洞没有直接设在墙中,而是设置在与
墙呈一定角度的拐角处,我们分析是为了让山下
的人看不到这里还有门洞。
此门比前面的门还有狭窄一些。上面也是只
有拱券,其余的石块已经坍塌到了门内,我们估
计是人们为了阻止牛马进入啃食庄稼而将门洞封
闭。向下看已经看不出有曾经有路的痕迹。
从原路返回,将门洞中拨开的树枝予以复原,
向下走回停车处。
燕楼魏家院井
(106°36′57.892″, 26°19′36.398″)
来到了燕楼乡,从街上向另侧驶去,行驶中
他们看到场坝上有一座亭子,就下车走去,我到
前面找地方停车。随后我也向他们走去的方向追
赶过去。
一座亭子盖在一个大型方井上面,大井周边
还有井台,井台低于地面不到一米,水质较为清
澈,一角有小水沟排出接近井面的水。一圈都是
古老的料石修建的。这里叫做“魏家院井”。
燕楼汪家院井
(106°37′2.932″, 26°19′41.033″)
前行约两百米,有另一大井,叫做“汪家院
井”.
从此前行有汪氏祠堂,我以前曾到过,当时
已经相当破败,估计现在已经无存。
金山洞
(106°37′53.973″, 26°19′38.349″)
驱车沿通往城区方向的市政大道前行右转,
来到了与著名古堡“公牛屯”相对的金山洞,这
里我十年前还是从燕楼街上沿土路到达的,现在
酷似高速公路的市政道路在距离金山洞约 50 米处
掠过。
金山洞实际上是一座从公牛屯看似金字塔般
的山,在近处看却少了一角。
这里传说是夜郎王的粮库所在地。山下有一
些岩厦,其间有一些岩画和摩崖石刻。
我们停好车,看到公路与山之间是一片低矮
第60页
2019-7-28
58
的洼地,怕遇到沼泽地,就向左行,这里有一条
与公路平行的约两米宽的砂石路,我们在上面走
了大约十米,就对着金山洞方向从草丛中行走,
其中有一段是在石头垒砌的田埂上小心走过。
来到文保碑处,前行还有一套同样的精致的
碑体材料,散发废弃在路上。我们迈过去不远就
到达了洞口。洞口有几处红色岩画和红色文字,
其中一幅文字是“毛主席语录”,我们在凸凹不
平的岩壁上找到了两处石刻,都是不到十厘米见
方的小字,基本上读不出来。
天色已经暗淡,我们迅速离开,依托仅有的
光线,从草丛中寻路返回公路,再晚几分钟就难
以在草丛中行走了。
驱车到达青岩古镇的北门外,已经快九点了,
这里仍然很热闹。我们在此吃了一些特色小吃当
做晚餐,然后驱车返回贵阳。这紧张的十多个小
时,虽然随时挥汗如雨,到处荆棘丛生,遭遇蚊
虫叮咬,但相同的志向,共同的爱好,使得我们
感觉非常充实快乐。
图:贵阳改哥、贵州游侠 / 文:贵州游侠
第61页
2019-8-3
59
孟关、水场之行
日期:2019 年 8 月 3 日
同行者:贵州游侠、贵阳改哥、宋大勇
行程:约 94 千米
游记:
小河烈士墓
周末与“贵阳史地爱好者”群的二位好友外
出寻古,首先来到了小河浦江广场,准备去看
这里的烈士墓,但看到已经被施工挡板遮盖起来,
估计不妙,可能要被迁移了,大家纷纷感叹对此
实在是难以理解。
红艳村古寨门
前行来到了红艳村,这里原有一座古寨门,
坐落在一棵古树旁,按卫星地图来到现场,发现
这里成为了区残疾人康养中心,古树仍在,寨门
无影。
陈亮桥遗址
(106°42′27.971″, 26°26′11.346″)
来到了陈亮村,村口有一条小河,叫做“小
黄河”,这里原有一座古石拱桥,叫做“陈亮桥”,
第62页
2019-8-3
60
前些年有关部门将这一段河道裁直加宽,竟然把
一座美丽的石拱桥拆掉了,只留下原来岸边的一
棵大树,现在成为了一个孤岛中的大树了。
陈亮村古水碾
沿河岸下行,数百米后向右转回村子方向,
发现了房屋后面的原河道,古老的水碾房就在一
座现代房屋的后面。
从房屋之间走向古河道,发现有一座古石梁
桥,但桥面已经成为水泥的了。
桥的下游数米是一座长石条搭建的古水坝,
再下游就是古水碾遗址。
水坝现在只有一半屹立,水碾的下方是一座
石拱桥,原来的水碾应该位于拱桥中央部位,一
侧是一座两米高石料房屋,其上是红砖墙。另侧
的红砂石墙上镶嵌有一块石刻,为一花瓶。墙角
立着将近一米直径的碾轮。
刘清故居
从村中走向陈亮桥方向,改哥向一伙卖菜的
大妈询问刘清故居,得知已经被拆毁了。
刘清,曾任清朝山西巡抚、山东盐运使、云
南布政使、曹州总兵等。一生清廉,抑制豪强、
平反冤狱,在所在之处都被称之为“青天”,连
被他追剿的“白莲教”将士都不愿与其交战。嘉
庆帝曾经为其题诗,山东蓬莱阁的修复也出于刘
清之手。
我们走到公路桥旁,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妈追
了过来,说她画了一些村中的古建筑图画,请大
家去她家看看,还说了一句令人不敢相信的话:
“我喜欢文物古迹!”于是我们就随其到了他家
中,我们在客厅坐下,她进去寻找,我们和他的
老伴聊了起来,老人家也很有学问,给我们讲了
一个故事:当年刘清返家时,皇帝派官员来找他,
来人在村口遇到其貌不扬而未穿官服的刘清,非
常不礼貌地向其询问刘清的住址,刘清不动声色
地告诉了他,然后沿村中小道返回家中,穿好官
服等待。不一会官员来到了刘府,向刘大人禀报
了皇帝的旨意,刘清接旨后说皇上非常喜欢吃他
家小石磨推出的豆腐,让官员背着小石磨回京。
给了他一个教训。
老人家还给我们背诵了贵州花溪人,皇帝老
师周渔潢的一幅对联。
此时大妈找出了她的好几幅绘画给我们看,
其中有村中原来的一些亭阁的绘画,还有她在外
出时的写生。她说从小就喜欢画画和文物古迹,
但没有得到读书,虽然看上去她的画如同小学低
年级学生的作品,但一幅幅都画得十分仔细,尤
其是贵州石板房的墙壁,每一条石缝都像照片一
样细腻如真。
赵文彬公馆
大妈带我们来到了“赵公馆”这是一座较高
规格的四合院,但部分已毁,房屋的窗户有精细
的木雕。门当石的雕刻也十分精细。
第63页
孟关、水场之行
61
离开大妈家时,他的老伴悄悄地对我指了指
大妈,又指了指自己的头,然后摇了摇头,意思
是说大妈的精神有问题。但我们大家觉得大妈的
言谈举止没有一丝一毫的错乱,思维也十分正确,
估计是大妈热爱绘画和喜爱文物古迹的行为,在
这个偏僻的小村庄不为大家所理解,和其他农村
老媪的行为举止不相雷同,所以被认为头脑有问
题。我们则认为是社会和愚昧埋没了一个才女。
清水桥
(106°42′32.606″, 26°25′52.382″)
前行去寻找一座古桥,这座桥叫做“清水桥”
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坐落在距离两侧巨石夹峙的
古关隘“水口关”不远处,我们在新旧两条公路
上来回寻觅,终于找到了在两条公路中间的古桥。
古桥曾经作为公路桥使用,在新的公路开通后就
成为了一片待建的工地,不知道还能挺立多久。
梨花寨回龙井
(106°43′31.256″, 26°25′46.009″)
前行来到了犁花寨,这里有一座廻龙寺和一
口廻龙井。
我们停车后就看到了面对寺庙右前方的古
井,这口古井很大,水是从石头缝隙中流出的,
井旁有一块古碑。
后面有一棵横卧的 300 年古樟,估计是在早
年倒下,但没有死亡尽管所有的主干都空心了,
现在仍然枝繁叶茂。
回龙寺
(106°43′32.028″, 26°25′47.477″)
来到对面的廻龙寺,除了石料基础和台阶外
都是新的建筑,估计这是原来的大殿的位置,而
庙门和两厢都已经无存。
院子里有一棵直径近半米的古紫薇树,树身
上长了许多树瘤。
从大殿和旁边的墙壁间我们看到了大殿一侧
有一块古碑,我们把相机伸进去进行拍摄。石碑
是古老的,上面有“承先起后”大字,还有许多
小字,题头为“重建廻龙寺碑记”,落款为咸丰
八年,是那个时候重建时的记载。
付官大穿洞题壁
(106°43′33.399″, 26°26′57.115″)
前行来到了玉蝶电线厂对面的十一驾校。我
第64页
2019-8-3
62
们把车停放在学校门口的路旁,然后大摇大摆地
走进去了。
学校院子的一侧是一溜高山,左侧靠近公路
的一座要矮许多,在山的中部有一个穿洞,叫做
付官大穿洞。在公路和学校中都可以看到洞口,
但由于后洞口较高,不易看出是穿洞。
来到路口,看到有整齐的石板阶梯通往洞口,
但路的起始处被一道钢管门给锁住了,改哥问我
爬不爬,我认为既然修通了上山的阶梯,就应该
给大家观赏,于是坚决地说,爬!
于是大家先后从钢门上面翻越进去,然后攀
登约 200 级到达洞口。
洞口前面有较大的平台,后面是垮塌下来的
石块,所以后洞口较高。后洞口有两个。
平台靠近石块处有一块巨石,前面有一小神
像。我们没有细看。
向上攀爬,想找到资料中记载的数幅古代题
字。但宋大勇爬到后洞口也没有找到。
岩壁上和顶上都有许多攀岩运动者所安装的
壁钉和绳套。
我们还在洞道中部寻找,宋大勇已经下到了
平台,很快就在神像所在的巨石上找到了题字。
我们迅速下来。观赏了这些古代题字,这些题字
很小,都是黑色的,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了,其中
有 1983 年补写的一幅。
向洞外望去,洞口像一个硕大的桃子,外面
的厂房等建筑,显示了现代社会的气息。石阶旁
有一串串果实,宋大勇说是“八月瓜”,但和我
们上周在龙山村看到的不一样,可能是品种不同
吧。
\
从钢门上面重新翻越出去,上车继续前行。
麦头山营盘
第65页
孟关、水场之行
63
(106°44′46.379″, 26°26′0.8212″)
驱车来到一座大山旁,在岔道停车,改哥说
营盘就在这座大山上,我们步行前往,到大山的
另端沿砂石小公路向上走去,在半山处有一房屋,
窜出恶犬扑向我们,于是一边捡木棒自卫,一边
呼叫主人。一位胖胖的小伙子出来喝住恶犬,告
诉我们从屋后迂回向上。
我们绕过房屋,恶犬仍然不依不饶,无奈我
们人手一根木棒,于是只敢远远狂吠。
沿明显的小路前行,山顶有移动公司的铁塔,
估计是他们巡视时砍去了杂草和灌木。
顶着烈日攀爬,最终到达了营盘,这座营盘
的墙还是较高较厚的,但门洞上面已经没有了拱
石。向上看,铁塔周围有栏杆,就没有上去。
水场三孔古桥
(106°46′52.235″, 26°23′21.826″)
驱车前行来到了与孟关乡相邻的龙里县水场
乡,这里正在修建一条高标准的市政道路,我们
驱车在路基上走了一段,看到了左侧的龙滩水库
大坝,然后返回右转,来到了水场乡的高沟村,
沿水库下游的小河上溯。
路旁出现了一座三孔古石拱桥,桥身被灌木
覆盖,桥面还是乱石铺设的。
高沟瀑布
(106°47′48.626″, 26°23′26.075″)
来到了高沟瀑布上游停车,走下河谷,发现
这里已经和我十年前来时大不一样了,此前曾经
蓄过水,大约二十米高处为最高水位线,以上绿
树婆娑,以下枯枝败叶,一片土黄色,瀑布水量
不大。我们在今后难以到达的水库底部瀑布前合
影留念。
上板城市公园
返回上板村,在小广场停车,旁边有木牌坊,
上书“上板城市公园”,改哥说营盘应该就在这
个山上。沿阶梯向上,不远处向两侧分路,我们
左行。绕山半圈,途中古树古藤不断呈现,还是
有些看头的。一路前行到达山顶,一路上都没有
看到营盘的石墙,说明不在这里。*
山顶只有一个亭子和一个没有水的卫生间。
有三条路通往山下,于是我们在亭子中吃了西瓜
后,分头从没有走过的路下山。我们在山腰处汇
合,不远处就与另一条道路汇合了。
沙冲森林公园
第66页
2019-8-3
64
向关山村方向行驶,有一段路况很差,却有
许多大货车和水泥罐车通过,导致严重缓行。
过了烂路,道路变好,我们快速行驶到了“沙
冲森林公园”,我感觉这类公园不会有什么景色
和看点,就在车上休息。他们二人则带着对讲机
上山。
天上不时有飞机掠过,我看时间是间隔三分
钟一趟,都是向同一方向飞行的,说明贵阳机场
的客流量还是很大的。
关山猫洞坡遗址
(106°47′22.13″, 26°27′28.671″)
我们驱车来到了关山村,向村民打听到前行
的路线,到达附近时看到了洞口就在陡峭岩壁的
正中。
但找不到上去的路,我们返回一段,遇到一
位少年,得知对着一座房屋走然后从左侧前行就
能够到达上山的小路,询问得知因外出打工的人
较多,已经多年没有人上去跳花场了(当地苗族
有过年期间在洞口跳舞、吹芦笙、祭祀祖先的习
俗)。
到达山脚,即看见了文物保护碑,上山的小
路就在左侧,坡度不大,但小路被植物严密覆盖,
估计上山难度较大,而且此时天色已晚,决定等
冬天再去。
头上不时有飞机飞过,宋大勇注意观察看到
每架飞机的起落架都放下来了,说明这里靠近贵
阳龙洞堡机场,马上就要降落。
石板寨石拱桥、水井
(106°46′27.651″, 26°26′55.995″)
前行来到了石板寨,村口就有一座石拱桥,
桥虽然小但建桥石料非常巨大,两侧有阶梯上下。
桥旁有一口古井,旁边的河道中有水牛在游泳。
玉皇阁遗址
(106°46′29.93″, 26°27′6.2499″)
第67页
孟关、水场之行
65
前行一百多米,改哥说这里有一座玉皇阁遗
址,向村民打听后我们沿小路前行约一百多米,
玉皇阁在左侧的高处,我们进入遗址仔细查看。
正殿高出院坝近一米,有五级石阶,石阶两
侧有抱鼓和石狮子。正殿两端都有高一米五的精
制石墙遗存,四个粗大的石柱础放置在基础之上。
右侧有“永垂不朽”石碑,落款为“大清光绪二
十九年”。
左厢房残存,但看样式不是玉皇阁的遗存。
走下去,对面稻田中有一巨石,酷似一艘小船,
石板小路通往对面的寨子。
石龙村续嗣桥
(106°46′37.268″, 26°27′20.135″)
我们继续前行到达石龙村大寨,绕到村外看
到有一座石梁桥,对面的石板路就通往我们刚刚
看过的玉皇阁前的石船。
返回一段,沿石板小路向公路右侧走,不远
处就有一座石拱桥,其形状大小与石板寨的相似,
但桥面较窄。这座桥叫做“续嗣桥”,大约建桥
者希望有子孙接续香火。桥边有碑。
过桥沿宽阔的古道前行,古道有两百米宽达
一米五,是在田地中用巨石堆砌起来的。
桂花桥
(106°46′34.7″, 26°27′13.144″)
走到桂花桥头,这里也有一块古碑,但被埋
没了大部分,只能看到一个“寿”字和一个“脩”
字。此桥也与前面两桥十分相似,可能三座古桥
均为一位工匠所建。
谷立工农桥
(106°46′23.112″, 26°28′21.47″)
天色已经暗淡,我们沿古道走回停车处,开
车返回贵阳。经过谷立村,路边有一座工农桥。
改哥看到地图中有一条近路通往南明区方
向,我们就沿此路前行,谁知走了一段后进入了
十分难走的泥路,好在是干的,只是十分崎岖,
有的地方还误入歧途,走了许久才重新返回现代
公路。
第68页
2019-8-3
66
时间已晚,就没有寻找地方吃饭,大家吃了
一些带去的糕点和牛奶,权当晚餐,安全返回家
中,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周末。
游览行程和照片发布在微信群后,因故未能
同行的呈思又发出了“想哭”的感叹。
图:贵阳改哥 / 文:贵州游侠
*注:当天晚上贵阳改哥查明,上板村屯脚营盘位
于上板城市公园西南方的另一座小山上,从营盘
东侧山脚经过的高架桥即名为营盘山大桥。
周末,与几位同好一起到花溪区陈亮村访古。
大概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那附近的文物古迹
全都成了自生自灭的弃儿,现状令人堪忧:村西
头的陈亮桥并没有碍着谁,却被拆掉了,原先位
于桥头的“风水树”被新开挖的人工河道围成一
座孤岛;村子北面的古水碾房,仅存临水面的圆
拱还能看出水碾的功能,上半部分的水泥楼房也
已无人居住,大概即将面临拆迁;村子南侧的如
意桥,从卫星照片上就可以看出,已被新修的大
道覆盖。大马路对面,几十层楼的安置房小区拔
地而起,似乎昭示着这座从明朝洪武时期的屯堡
延续至今的古村落即将从地图上消失。
根据资料显示,村子里应该有个乾隆时期的
大官刘清(官至总兵、巡抚、刑部员外郎)的故
居,是一座非常有文物价值的清代老宅。我们沿
着主干道逛了一圈,走到村口自发形成的小菜场
处,向几名长者询问后,得知刘清故居已经被拆
除改建为水泥小楼,连地基或石台阶都没能留下,
于是悻悻地过桥走回河对面的停车场,准备带着
遗憾离开。
这时有个清瘦的老太太追了过来,热情又略
带腼腆地问我们要不要去她家看画,说画的是陈
亮村的老房子。第一反应还以为她打算向我们推
销什么东西,遂问之是谁画的?她自豪地说“是
我画的”,惊奇之下又问她是什么职业,答曰“卖
菜的”,更觉得不可思议。由于这次出游行程安
排得比较紧凑,本来并不愿把时间花在这种节外
生枝的事上,没想到老太太又补充道,村里还有
座赵公馆没有被拆掉,一会看完画可以带我们去。
我们本来就是来访古的,这下不仅无法拒绝,反
而觉得有些庆幸了。
老太太先回到菜场,请旁边摊位的人替她守
摊,三言两语交代了几句什么菜什么价,然后便
领着我们穿过屋檐不断滴水的巷道,左拐右拐终
于来到她家。这应该是一栋属于“棚改”对象的
自建房,很小的院子里别无他物。
老太太并未问及我们是何职业,来此有何目
的,途中却先作了一番自我介绍:她姓岳,今年
71 岁(由于精神矍铄并不显老),自称岳飞家族
的后人,是从龙里水场乡嫁到陈亮村来的。小时
候很想去上学,但由于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她的
家庭没有好好供她念书,13 岁才开始认字。一直
特别喜欢画画,现在卖菜之余的时间,都用来画
画了。并且她“特别喜欢文物古迹”(注意这是
原话,我们这几年走了很多乡村,之前从未听到
过这样的措辞),因为陈亮村的很多老房子都没
有了,她就凭记忆画出来。也就是说,她准备展
示给我们的那些画,其实是珍贵的图像史料。
进了家门,岳老太一头扎进房间找东西,我
们只好先落坐客厅,与这家的男主人赵老伯聊几
句。三言两语便可感觉出,这位老伯很有文化,
说的都是书上没有写的口述历史,例如亮村原先
第69页
孟关、水场之行
67
有三架牌坊(其中一架就是刘清家的),可惜在
“文革”时期都被毁掉了。听我们想找刘清故居,
他就把关于刘清的典故娓娓道来,说了一个挺有
教育意义的故事:大意是说有一个骄横跋扈的钦
差到陈亮村的府上来找刘清,恰好在村口遇到着
便服的刘大人,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老农,就很
没礼貌地问路。刘清给他指路之后,抄近路回到
家立即换上官服出来接待,钦差根本想不到,当
然也没认出他来。等钦差办完事要走的时候,刘
清想了个点子惩罚他的无礼,便说皇上曾经称赞
陈亮村的豆腐好吃,是因为这里的磨子磨得细,
要让钦差背一副磨盘回去给皇上磨豆腐……
真没想到这一位也是卧虎藏龙,不仅能将陈
亮村的故事说得头头是道,聊到周渔璜也算是同
时代的贵阳名人,竟能将周渔璜的对联随口背诵
出来,听得我们目瞪口呆。
我们正自愧不如,不知如何接话了,岳老太
终于拿着一叠旧纸出来,原来是在里边好一阵翻
箱倒柜,找出一堆她的画作拿给我们看。这些画
都是用单色的水彩笔画在薄纸上的,一看就知道
肯定没有经过专门的绘画训练,并且图注中有不
少错别字,如我们预期的果然符合小学五年级学
历。但是画的主题确实都是陈亮村各式各样的古
建筑,以及岳老太去过的一些地方的文物古迹,
例如青岩的石牌坊,还有京剧角色扮相的岳飞。
仔细观察这些白描手法的线条,不难发现作者的
一丝不苟,比如石墙上每一个石块的缝隙,都细
致地勾画出来了。
看完画,岳老太如约带我们去拍摄陈亮村保
留的最后一栋古建筑——赵文彬公馆。离开屋子
的时候,她的丈夫却悄悄在背后向贵州游侠指了
指她,又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意思大概是觉得
她“脑筋有问题”。改哥是这么理解的:这其实
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灵魂,从小就充满了学习的热
情,却因为出生的时代和自己的性别被埋没了才
华,无法良好地发挥潜质,并且因为与众不同的
兴趣爱好被旁人看作另类,甚至不被自己的家人
所理解。
年龄这么大的业余爱好者,又没有受过太好
的教育,却和我们一样热爱家乡的古迹,并且能
够凭记忆把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画出来,实在令
人敬佩。
图 / 文:贵阳改哥
第70页
2019-8-10
68
清镇、站街、卫城、大关之行
日期:2019 年 8 月 10 日
同行者:贵州游侠、贵阳改哥、天道酬勤
行程:约 250 千米
游记:
圣泉
(106°40′26.055″, 26°35′42.708″)
汇合后沿北京西路往清镇方向行驶,顺路去
看了贵阳第一名泉——圣泉。
珍珠泉
(106°37′40.358″, 26°36′3.2561″)
路过堪称“贵阳第二名泉”的珍珠泉,拐入
停车场稍作逗留。铁门紧闭,未能进入。
张端旺墓石牌坊
(106°29′4.7692″, 26°33′5.4514″)
本打算走观清大道,到岔路口时顾着聊天,
错走成了沪昆高速,于是大家商量,干脆将错就
第71页
清镇-大关之行
69
错,到清镇东山游览。
途中远眺了“西天一柱”云峰山和“石秀才”。
在清镇东山脚(原东门桥乡窑厂村),有张
端望墓和石牌坊。
从公路旁的小路进入,不到百米,前面就是
石牌坊了。
该牌坊较为简单,四柱三门,柱上原都有石
狮子,只有一个不在了,我们在牌坊前面数米处
的草丛中看到了掉下来的石狮子。
牌坊两面都有大字,门柱上有对联。
牌坊两侧各有一根华表,面对牌坊右侧的已
经倒了下来,成了两截,但华表下面的座子和华
表都很粗大。左侧的仍然站立。
牌坊下有两块石碑。
张端望墓在石牌坊后面约 20 米处,墓的直径
两米多,有不完整的弧形石料墓围。墓碑较高,
上部有盘龙雕花,较为精细。
张端望在乾隆年间曾任河南布政使。
巢凤寺
(106°28′49.648″, 26°33′13.099″)
前行不远,有路向山上延伸,驱车来到了巢
凤寺大门外的停车场。
走人寺庙大院,有新建的殿堂,左侧传来诵
经声,喜爱佛教的小李对此较为熟悉,就向诵经
处走去,我们则沿着笔直石壁前的阶梯向上走去。
石壁很像是密集的石林,许多古树从石壁中
挣扎着长出。有的直径接近一米。
踏上石阶,一个音符响起,一个人一步步走
过一段石阶,一段宗教音乐就会奏响。山下有介
绍,为某君一家人捐献巨款修建的。
走上去,有半圆形阶梯通往大殿,造型较为
精美,回来后他们找出闻一多当年画的图,模样
基本上相同,只是现在太过豪华了。
近十年来修复的寺庙居然是县级文物保护单
位。
大殿前面的院子之间,有一块天然的巨石,
上面长了几棵不算大的树木,这就是此寺名称的
来源,叫做“巢凤石”,侧面有介绍,好像是曾
经有凤凰在石上为巢。我没有闲心细看。
第72页
2019-8-10
70
大殿前有一块古碑,上面只有一个“巢”字。
寺庙中只有这块碑是古老的,其他连基础都
没有一丝一毫的古迹了。
放生池中有许多红色鲤鱼。向下看是清镇市
林立的楼房。
花桥回龙寺
(106°27′18.496″, 26°35′23.165″)
前行来到了萝卜哨村,这里有一个很高档的
老年康养机构。
询问后从村后绕过,对着市政大道旁的一座
山行驶,此山旁边不远处有一座石岩,形态较为
险峻,有一棵古树,树上挂有一些红布条,好像
还有岩洞。
前行不远有一个碎石铺设的停车场,我们停
车后没有发现有上山的小路。返回行驶,上了高
高在上的市政路,停车后观察发现停车场旁的高
处有小路通往山顶方向,而且市政路也有路到达
停车场。
我们重新到停车场停车,在小路方向拨开杂
草,跨上一米高的土坎,走入小路。
前行看到右侧是笔直的岩壁,下面有一堆石
块好像是一座坟墓。
沿路向上,是乱石铺设的石阶小路。来到山
顶,有很长的石砌堡坎。
山门设在左侧,估计也是“非法宗教场所”
被一堵白墙完全挡住了,但墙角有一张方桌,看
上去常常有人从此翻越过去。
改哥与天道酬勤登上方桌,墙内有一棵树木,
很方便地进入院内,我没有进去。
两位在院内盘桓许久,寻找资料中的一块诗
碑,最终却一无所获。院内只有一座老建筑。重
新翻越出来。我们沿途仔细寻找也没有看到有石
碑的痕迹。
资料中说此诗碑在二点五米之上,大家百思
不得其解。
向下走,二位右转去查看那个有古树的石峰,
我则左转来到了岩壁下,此时我觉得二点五米之
上应该是在岩壁中,所以仔细查看,一直到无法
前行处,都没有看到有石刻或者嵌碑的痕迹。
晴空中突然落下了不小的雨点,他们就快速
撤回来了。也没有到达石峰。
站街桂花井
(106°22′10.761″, 26°38′9.9229″)
前行到达老城村,询问“城门洞”被告知向
右侧走,我们就停车步行前往,最后走出了村子,
再询问得知就在脚下,原来这个地方的地名叫“城
门洞”,却早已经没有石门了。我们问到另一个
方向还有一座西门尚存,就返回停车处,开车前
往。
过了一座铁路涵洞,有左右两条道路,我们
向右侧行驶到道路终点。
调头行驶,再向村民询问威武所遗址,得知
要前行右转到村中。正待前往,村民告诉我们旁
边有一口千年古井桂花井,正是我们稍后要寻找
第73页
清镇-大关之行
71
的古井。却得来全不费工夫。
此井有数米见方,料石砌就,井中有一块天
然巨石。现在水质已经被污染。
威武所大西门
(106°22′5.7202″, 26°38′20.313″)
询问村民得知山半腰有一座“大西门”,即
威武所遗址的西城门。
谢过村民前行,绕到村子中央,村委会附近,
道路十分狭窄,向左九十度转弯处的右侧就有一
座不高的石拱门,两侧已经没有多少石墙了,拱
门的石料间被水泥勾缝。他们下车拍照,我对这
座经过勾缝的石门没有兴趣。就前行调头。
这座城门叫做“威武所城门”,奇怪的是一
般城垣都是围着一个平坝子,而这座城门里面不
远处就是陡峭的山峰,小西门也在半山腰,因此
这个“城”倒像是一个营盘。而前面去寻找的“城
门洞”则像是一个关隘哨所。
银桥村仙人桥
(106°23′57.42″, 26°43′0.47047″)
返回大道继续前行,在到达卫城镇前右转银
桥村,过银桥村后继续行驶一段,到后寨,在一
座公路桥上看到右侧数十米处的“天生桥”,当
地人叫做“仙人桥”。此桥跨越十五米,呈石拱
桥状,拱高 12 米。
桥上树木茂密,我们询问后过桥停车沿小路前
行,绕过天生桥后发现小路消失,向桥的另侧看
去是低矮的洼地,灌木茂密,要去桥下很困难。
从对面的人家进入似乎还好走些。我们返回公路
桥,路人告诉我们桥下有洞,通往下游的村子。
但由于极少有人走,难以下去。此时烈日当空,
酷热难耐,我们就没有下去了。
干沟地母庙
(106°21′34.783″, 26°44′15.246″)
返回大路继续前行,在一座小山处右转,有
小停车场。沿阶梯向上,半路有一座小庙,供奉
着的大约是济公和尚,他光着脚,前面有信徒奉
献的各种各样的新鞋,估计有十多双。
继续向上,有一座小土地庙,与众不同的是
庙门有水泥修建的栏栅,把土地公婆关在了里面。
不知道如此作为让土地爷如何行政?
据说 1935 年蒋介石在前往大定部署阻击红军
时,途中曾在此庙中休息。
第74页
2019-8-10
72
黄家洞遗址
(106°21′53.303″, 26°45′8.8753″)
返回公路前行,右转来到一处老厂矿区域。
这里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我们在厂门口停车,向
左侧的一座孤立的石山走去,这是一座有多个洞
口的空山,还有一幅古人的岩画,现在是贵阳市
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洞口呈门形,长数米就是对面的洞口。
左侧的一个洞内有许多长木棒。
我们向左面走,靠近另侧的洞口,洞口外一
块倾斜的岩石下面有一个古代岩画,面积不大。
也不算清晰。不远处还有一个现代人凿写的“天”
字,直径大约 5 厘米。
来到穿洞中,这里凉风习习,十分凉爽,比
空调还舒服。
从另一侧的洞口出去,此时工厂的值班人员
走了过来,交谈中得知前面的工厂叫做“清平刃
具厂”,是 011 基地的厂,早已经搬走了。这个
厂我曾经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过。
走入有木棒的穿洞,那位值班师傅告诉我们
木棒是村中原来抬棺木用的。
走入这个洞中,看到此洞四通八达,有许多
洞口。
我们谢过这位师傅,开车绕过污水处理厂,
来到厂后面的公路旁,这里有一座古石拱桥,石
拱较为单薄,桥面上有水泥敷设的桥面,上面有
较大的鸡脚印,不知是什么动物的脚印。
污水处理厂另侧有古墓群。
新桥村石拱桥
(106°22′5.4885″, 26°45′19.632″)
八仙洞
(106°08′28.556″, 26°51′28.47″)
上高速公路跨过高大的“鸭池河大桥”来到
了毕节市的黔西县境内。
下高速后沿连接老省道的公路到达原来毕节
到贵阳的必经之路,向贵阳方向行驶一段右转,
进入通往“八仙洞”的专用公路,奇怪的是路口
没有任何指向景区的路牌。
第75页
清镇-大关之行
73
行走不到一公里,到达停车场。步行沿石阶
路曲折向下到达洞口。
有一浙江老太负责管理,每人 60 元。她告诉
我们洞内的道路,说可以从下洞出来,但要在下
洞口给她打电话,她来开门。
洞口不大,而且中间还有巨大的钟乳石档路。
老太给我们开了门。我们从侧面的小门进入。进
入后发现此洞的钟乳石很漂亮。前行有很深的向
下的洞穴,高大的钟乳石柱子从上到下,有几十
米高,沿阶梯蜿蜒向下,一路上都有高达二十多
米的钟乳石柱。此洞的钟乳石与其他洞穴的不太
一样,有酷似水牛皮一样的褶皱。前行一些黄色
的钟乳石密布。一些灰色的钟乳石如同动物的脊
柱。一片钟乳石呈现“葡萄”状。大片的“梯田”
呈现在缓坡上。钟乳石“独山”立于路旁。“灵
芝”般的钟乳石在地面生长。单薄的钟乳石就像
是猪耳朵。
前行一座大厅中都是较为洁白的钟乳石,其
单薄而花型多样,美不胜收。洞顶上布满了细细
的“鹅管。”转至另一大厅,这里的钟乳石也十
分密集。这个溶洞面积不大,上下却很深,钟乳
石柱高大而很多,还是值得一游的。
从下洞走出,左侧是东风电站的大坝,右侧
是高高在上的鸭池河大桥,景色宜人。
(八仙洞洞道走向示意图 贵阳改哥绘)
大关盐号
(106°09′40.397″, 26°53′9.6259″)
驱车向黔西县城方向行驶,不远就到达了大
关镇,这里有一座古盐号遗址。
停车后走向古建筑,白色围墙上有多幅红军
经过此地的介绍。
围墙中有多栋当年用于屯盐的木质库房,另
侧是高大封火墙围着的古盐号。广场中有泥塑挑
夫等人物。
走到盐号正面,是一座二层木楼,门上挂有
“协兴隆”盐号招牌。上面有“开仓放盐、打土
豪分田地,红军万岁”标语。
此时天色已经暗淡,我们驱车回到卫城镇,
品尝了一顿段家辣子鸡火锅后返回贵阳。
图:贵阳改哥 / 文:贵州游侠
第76页
2019-8-17
74
乌当下坝、谷龙之行
日期:2019 年 8 月 17 日
同行者:贵州游侠、贵阳改哥、呈思、宋大勇
行程:约 95 千米
游记:
2019 年 8 月 17 日,由我组了个“局”,引领
几个群友前往我的故乡——喇平,走了一遭。我
虽组局,但其实很省心,路线全被贵阳改哥此前
一天用卫星地图完全安排好了,我跟着走就是了。
只是在一些卫星地图上看不出来的岔路口决定往
左、还是往右走时,才体现出我其实是个当地人。
因思志趣之游,实为人生一大快事,且夫故里之
行岂可无记。乃成游记四篇,以途次为序,编目
记述于后云。
宋二寨川主庙
(106°54′42.016″, 26°43′27.642″)
我们一行是四人,贵州游侠驾车,贵阳改哥
在副驾驶位上导航。以呈思尚未游幸之故,我们
先去宋二寨中的川主庙走了一回。
因见在破败的大殿的正面支起了许多加固的
木撑,我们颇感欣慰——看来这庙又能撑些时间
了。风闻这大殿不定会在哪阵风中坍塌,所以,
我们都纠结着不敢阑入。
第77页
乌当下坝、谷龙之行
75
谷汪孙氏祠堂
(106°55′2.7185″, 26°43′35.444″)
出宋二寨,我们又去举步之遥的谷汪寨,看
了民国年间的孙氏祠堂。这谷汪寨以孙、宋二姓
为主,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纸钱生意。大概因“钱”
生钱较简便的缘故,谷汪一寨历来都是下坝乡富
庶之区。
孙氏祠堂中供奉着两通牌位,上面详列其一
世祖至十世祖考、妣的姓氏,从中可知孙、宋二
姓是世代姻亲关系。出谷汪寨,我们便沿着 1958
年建成通车的 X132 县道直奔喇平。
“万民沾恩”碑
(106°57′28.543″, 26°44′20.634″)
我们一行几人,顶着中午火辣辣的烈日,从
清道光年间,记录时任署理贵州巡抚糜奇瑜禁绝
贡院事务摊派的“万民沾恩”碑处,一路攀谈着,
经喇平小学,向“喇平宣抚司”衙门遗址缓步走
去。
在记事的主要内容上,那通“万民沾恩”碑,
与前两周改哥他们在阿哈湖畔金家大寨中发现的
“巡抚部院糜示”碑刻,是一样的,这两通石碑
当时被我呼为“姊妹碑”。
我们判断,糜奇瑜当时发出的公文,通行全
省,而将上级来文镌立石碑,也是“以文件执行
文件”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上官非常喜欢的
一种形式。所以,在贵阳范围、乃至全省范围内,
一定还会有糜奇瑜同时期的、相同记事内容的石
碑。
我提出个疑问,说:“查糜奇瑜宦迹,他在
贵州当布政使最多一年半时间,他署理贵州巡抚
最多也只三个月。然而,清道光《贵阳府志》却
记载,当时,在我们喇平,为他建得有祠堂。他
在贵州的任职,来去匆匆,能有那么大的政绩?”
呈思说:“有道理,会不会是座‘淫祀’?”
我实在忍俊不住,朝他嗔骂道:“淫你个头!换
个词儿不好吗?”
贵阳改哥说:“那碑额题‘万民沾恩’,可
见,他在任虽短,但其禁绝贡院事务摊派的措施,
雷厉风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苏解了民困,百姓
心存感念,造座祠堂,未为不可。”
我尚待反驳,贵州游侠接茬改哥说:“为官
一任,哪怕来去匆匆,但凡对地方上有一恩一情,
老百姓都给你记得好好的!”
我点头默然。贵州游侠又说:“那上面说,
当时贵筑县吏宋连升等借维修贡院,大搞勒索和
摊派,你查过没有,是你祖上哪一位先祖?”
说完,游侠先不怀好意的笑了。我说,吏目
是明清时期各级衙门里的低级贱役,现在一旦出
了事,都说是“临时工”干的——你懂的!
游侠说:“你不要环顾言它嘛!”
我说:“这个问题我早就查过。三点:一,
族谱显示,我族有清一代并无叫宋连升者;二,
若此人是喇平人,宋氏势大,此石碑焉能完好至
今?三,此人恶名被钉在了这块石碑上,若为族
第78页
2019-8-17
76
中之人,在地方上应该会有口碑相传。”
见我一副外交部发言人的官方口吻,游侠拍
着我的肩旁说:“是又何妨?哪个族中无奸臣,
哪个族中无孝子?俱往矣,未必今人还要为过去
的人背书?我才不去背那个历史旧账呢!”
我拍手称快,心里压力一扫而光。
喇平宣抚司衙门遗址
(106°57′22.923″, 26°44′22.816″)
说话间,一行人来到“气象辉煌”的喇平宣
抚司衙门遗址地。
乾隆年间巡抚贵州的爱必达在其《黔南识略》
中记载:“旧有土司曰‘喇平’,乾隆二十八年,
土司宋维新因病辞退,承袭无人,随裁。”
其实,喇平族大,哪里会承袭无人?改土归
流是真。
族谱记载,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 年)
宋锡华受封为喇平宣抚使,那么,直到清乾隆二
十八年被裁撤,喇平宣抚司存世 610 年。
宋氏老谱上,记宋锡华以后的历代先祖出生
地,皆曰“于某年某月某时生于本司衙”。我很
怀疑,那“本司衙”,即我此时所在的“此司衙”。
改哥痛心疾首的说:“对贵阳历史影响这么大的
一个遗址,竟然没有列保,连‘三普’成果上都
没有记载。”**
因衙门遗址旁边正在大兴土木,从遗址地上
掘出一段生铁水管,扣之,“当当”有声。我遂
蹲下身子,用手擦拭水管上的泥土,作仔细辨认
状,道:“大宋——绍——兴三十年……敷——
设。”
我随即起身,向贵阳改哥讨好地道:“看来,
我们喇平百姓用自来水的历史,还得往前捣啊!”
贵州游侠、贵阳改哥、呈思皆破口大笑。
巴喇谷
(106°58′18.889″, 26°45′13.645″)
我们一行四人,沿着峡谷一线,溯谷中山泉
而上,直到猴儿田。一路涧水叮咚,翠竹成荫,
美不胜收。
来到谷中一处,彩蝶纷飞,蜻蜓漫舞,我和
改哥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胡青牛所居的‘蝴
蝶谷’。”说罢,两人哈哈大笑,声震峡谷。
谷中的竹子皆吸饱了水分,翠色逼人而来。
清风浮过,绿浪涌动,蔚为壮观。路遇一个从打
磨冲里面沿峡谷独行的当地人,我问他:“这些
竹子敢怕都是野生的吧?”
那人摘下口中衔着的旱烟袋,谦卑而和蔼地
笑道:“哪来那么多野生的哟,每一棵都有主的!”
果然,我们再往沟里走,看见河谷两边,凡稍微
平整一点的地方,就会有座水碾。那水碾的旁边,
又一定傍着一座窑子。我笑道:“那不是抄纸的
会有鬼!”游侠嘀咕道:“奇怪,抄纸和烧瓷两
不误。”
我忙说:“不然,竹节在水碾碾轧之前,必
经石灰水泡煮,此老祖宗不二法门也。”刚说完,
就听呈思惊呼:“你们这里的土质怎么是白色
第79页
乌当下坝、谷龙之行
77
的?”原来他一路捡拾谷中游人扔弃的垃圾,发
现了窑子旁边土质的异样。我向游侠笑道:“那
就是石灰了!”
因见那些水碾东倒西歪的,我向谷中一位专
心垂钓的青年询问缘故。许是担心我惊了鱼儿咬
钩,他盯着浮漂,头也不抬,朝我频频摆手,不
耐烦地道:“你们这些贵阳人,没事就爱乱窜,
还问些憨话——竹子是野生的,这碾子也是野生
的。今年那么大的雨水,哪架碾子经受得住嘛!”
见我被那青年一通奚落,游侠他们都朝我掩口而
笑。我不以为意,心想,这峡谷幽深狭窄,附近
山脉每年春夏之交的山洪都得借它过洪,往谷外
的南明河倾泻,当地农人每年为修复这些水碾付
出的辛劳又不知凡几了。想明此节,那青年对我
抛撒的情绪便不再萦绕胸怀,反倒滋生出一种愧
疚的心理来。
来到一处岔路,游侠说:“不走重复路!”
遂率先冲到前面,引领大家沿着一条沟渠走去。
这沟渠,原是从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一道“天
渠”。站在渠上南向而望,峡谷最窄处,宽只怕
不足三米。又北向而望,谷底那一线山泉,银白
如链,沿着犬牙差互的峡谷蜿蜒流淌,顿觉头晕
目眩。
好几处沟渠乃直接将巨岩凿空而成,当年开
凿时留下的一路路錾子的痕迹历历在目。我们需
将躯体弯折成九十度才能通过,巨岩之外,便是
无遮无档的万丈深渊。当我的躯体以九十度的姿
态通过时,心里分明是在向这段天沟致敬。萦绕
在心里的一个问题是,前人究竟凭借怎样的智慧
和勇气,才能在这绝壁上立足和开凿。
游侠安全通过后,举起他的单反朝巨岩上的
天渠按下了快门。他驻足凝视良久,说:“饿肚
子的感觉,能促使中国的老百姓干出一切伟大的
工程!”说完,转身走去。我跟在后面,见他频
频以手拂面,似有拭泪之状。我本想说点什么,
终究觉得,此刻的沉默恰到好处。
来到一处,茂密的灌木丛中开了一孔,远景
如窗。我莫名惊诧,那“窗”里的景致,不偏不
倚,正是河对岸龙里县境外婆的家。我被“粘”
那里一动不动,游侠说:“拍一张吧!”我说:
“不拍了,再好的镜头,也拉不近这么远的景,
我该去看看老人家了——不孝啊!”说完,我竟
有些哽咽起来,忙夺路率先走去。
呈思说:“这么小的沟,如何能叫‘大沟水’?”
我几乎笑出眼泪来,说:“能有这么一沟水,就
是一方百姓的造化了。三四十年前,田坝上能通
上这么一沟水的地方,男人好找媳妇。田坝上不
通水的地方,好嫁姑娘。”
改哥说:“绕半天,你还是没说清楚。”
我构思了一下,说:“种田人说的‘大沟’,其
实是直达水源地的主干沟渠,沿途还会有许多支
干沟渠附着在主干沟上分水,支干沟上又附着若
干通达田间地头的沟渠……”
不等我说完,呈思将手掌比了一个切刀的动
作,道:“你的意思是,如果我现在把这沟水截
断,一个小时后,整个喇平大坝就会断流?”我
大吃一惊,我从来没有这样考虑过这个问题,遂
点头道:“你丫够狠的,好在那坝子里已好多年
不种谷子了!”说归说,一路上,我还是将沟里
面稍微大一点的石子尽量地往外捡。***
沿着“天渠”走到谷口已是夕阳斜照,站在
渠上临渊西北而望,脚下通往喇平的 X132 县道,
沿着南明河斗折蛇形,路的尽头,残阳如血。
图:贵阳改哥 / 文:宋大勇
第80页
2019-8-17
78
*注:此文节选自宋大勇《桑梓纪行记》,有较大
幅度删改。原文属于在游记基础上演绎的文学故
事,文中人物的诸多言论举止当日实际并未发生
过。
**注:此处为误记,贵阳改哥原话是说喇平“万
民沾恩”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它默默
无闻的姊妹碑——内容相似的金家山“巡抚部院
糜示”碑非但没有被列保,甚至可能都没有纳入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视野。
***注:此段纯属戏言,实际情况是呈思发现猴耳
田附近的一处水渠被树叶渣滓堵塞了,便俯身清
理干净疏通了水渠。
(呈思在疏通水渠)
看点补遗:
普渡桥
下坝古道
宋二寨井
谷汪土地庙
第81页
2019-8-17
79
贞女墓
白水河桥摞桥
谷庚村岩头上躲匪洞
养牛坡小拱桥
喇平回龙寺遗址
走马转阁楼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