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幻动态》2023年季刊第1期

发布时间:2023-11-0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世界科幻动态》2023年季刊第1期

世界科幻动态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49注:文中图片均来自作者自摄。艺术家在工作坊 无障碍卡片和徽章做出一个选择就要面临“死亡”或者回到起点的风险,在反复的尝试中维持生命并在地图中寻找出路是游戏的终极目标。约翰 · 罗伯逊同时扮演着模拟玩家、NPC和主持人的角色,以惊人的喜剧互动天赋和奇妙创新的概念为从50后到10后的观众提供了惊险刺激的沉浸式游戏体验。“24 小时前我从未听说过约翰 · 罗伯逊,现在我无法忘记他的声音。”这种独树一帜的表演从交互式YouTube系列节目中脱颖而出,陆续衍生出适合各个年龄段参与的节目,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超过400场现场表演,并成功发布了真正的电子游戏版本(玩家可以为自己挑选副本,使游戏尽可能大、奇怪且危险)。这次大会还邀请到了各领域的艺术家,开设线下或虚拟艺术展,可以与艺术家互动学习的工作坊和手工制作会议。为了给所有的参与者提供舒适的体验和传达需求的便利,大会还制作了各种无障碍卡片、无障碍椅,并提供助听器等工具。如果想与感兴趣的人物交谈,茶室、酒吧和桌游休息室时刻开放。目 前,2... [收起]
[展开]
《世界科幻动态》2023年季刊第1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世界科幻动态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49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作者自摄。

艺术家在工作坊 无障碍卡片和徽章

做出一个选择就要面临“死亡”或者回到起点

的风险,在反复的尝试中维持生命并在地图中

寻找出路是游戏的终极目标。约翰 · 罗伯逊同

时扮演着模拟玩家、NPC和主持人的角色,以

惊人的喜剧互动天赋和奇妙创新的概念为从50

后到10后的观众提供了惊险刺激的沉浸式游戏

体验。

“24 小时前我从未听说过约翰 · 罗伯逊,

现在我无法忘记他的声音。”这种独树一帜的

表演从交互式YouTube系列节目中脱颖而出,

陆续衍生出适合各个年龄段参与的节目,目

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超过400场现场表

演,并成功发布了真正的电子游戏版本(玩家

可以为自己挑选副本,使游戏尽可能大、奇怪

且危险)。

这次大会还邀请到了各领域的艺术家,开

设线下或虚拟艺术展,可以与艺术家互动学习

的工作坊和手工制作会议。为了给所有的参与

者提供舒适的体验和传达需求的便利,大会还

制作了各种无障碍卡片、无障碍椅,并提供助

听器等工具。如果想与感兴趣的人物交谈,茶

室、酒吧和桌游休息室时刻开放。

目 前,2024年 的Eastercon已 在 筹 备 中,

名为Levitation 2024,计划于24年3月29日到4

月1日在德福国际中心(Telford International

Centre)和线上同时举办。会议邀请的荣誉嘉

宾有知名艺术家杰基 · 伯恩斯(JackieBurns)

和三位科幻奇幻小说家吉纳维夫· 科格曼

(Genevieve Cogman), 米 歇 尔 · 萨 格 拉

(Michelle Sagara, 也 写 作MichelleWest

米 歇 尔 · 韦 斯 特)以 及 泰 德 · 汤 普 森(Tade

Thompson)。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https://

eastercon2024.co.uk/查看相关信息或注册。

作者:周天行,伦敦大学学院研究生在读,沉浸式纪实叙事专业。

第52页

Science Fiction Scene 科幻现场

50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在技术的浪潮袭来之际,城市与人发生了

怎样的改变?香港这座大都会又是如何以艺术

的语言来探索这些新的变化与新的边界? 2022

年,香港艺术界推出了一系列与科学、技术以

及人的议题密切相关的艺术展览,这些跨越了

不同媒介、区域、多种感官知觉的展览与作品

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来的愿景进行发问 :人、

自然、城市在技术的介入之下发生着怎样的变

化?本文从笔者在香港的看展经历与感受切

入,借此窥探香港艺术界如何关注这些重要而

日益迫近的问题。

一、“艺术·科技,创造无限可能”主题系列

展览

“艺术 · 科技,创造无限可能” 主题系列展

览由香港艺术发展局策划,包括“感官编码” “激

发的细胞连在一起”“虚空之地”三个分展览,

展期从2022年7月30日持续到10月24日。

“感官编码”展览由媒体艺术家林欣杰策

划,以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所提出的“第二层

皮肤”为线索来策展,即在电子时代,技术已

经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之中,它不再

只是工具,而已经内在于人的身体,成为我们

的延伸、我们的皮肤。就笔者的参观体验而

言,“感官编码”这一展览最宝贵的地方在于给

艺术家机会去尝试以编码的方式创作,同时还

给他们不被限制地运用多种不同的媒介创作的

机会。具体来说,当我们行走在展厅当中,就

可以感受到媒介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展览

用图像来呈现声音,将声音转换成视觉,用雕

塑来展示无形的数据。媒介与我们的感官一同

发生着变化,我们的感知也在参观的过程中不

断丰富、不断延伸,笔者感知到一种独特的经

验——以耳朵体验视觉,以眼睛体验声音。观

众能够从“感官编码”这一艺术实践中感受到

其希望打破常规的感官范式的目的,以多感官

的体验取代传统单一的感官知觉的维度。

在由策展人梁基爵策划的“激发的细胞连

在一起”展览中,观众可以由此来思考人类大

脑与信息及记忆的关系。这一展览以记忆为核

心理念,汇集了关于香港、特别是湾仔地区的

香港艺术展览中

对于科幻议题的探索

李锦华

由 NATP 艺术团体创作的,融合了视觉和听觉的跨媒介艺术作品

《进入虚空》(INTO THE VOID)(图片来自 arts-tech 官网)

第53页

世界科幻动态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51

文字材料、声音素材、民间故事、口头轶闻以

及网络上的数据。这一艺术展览为我们呈现了

一个在虚构和现实之间突破了边界的关于香港

的记忆空间。参观者在参观这一展览后会更加

了解香港的建筑空间——这一展览关注香港传

统建筑材料与现代科技的交融,对于唤起大众

对旧日香港建筑的历史记忆与珍视有着重要的

意义。本展览由4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共

同策划,分别通过声音媒介、游戏媒介、数码

媒介和影像媒介来探索关于记忆的数据,并借

助不同的媒介与技术来阐述科技、记忆与未来

之间的关系。

“虚空之地”由新媒体艺术家曲渊澈策划。

艺术家受到了2011年起香港政府发起的市区

重建计划、推动文物保育及地区活化的规划的

启发——尤其是过去几年香港观塘、北角等地

对旧区的重建工作,都让香港在物理意义上变

换了模样,由此策划出了这一展览。参观者在

这一展览现场,能够感受到在这些空间的新旧

变化之间仍然有着一些恒定的内核,这与策展

人希望参观者体会到个体需要在这样变化的时

代当中把握到一些确定性的目的相吻合。“虚

空 之 地”展 览 以 齐 格 蒙 特 · 鲍 曼(Zygmunt

Bauman)对于现代性的研究为灵感,以现代

化的强迫性流动过程为线索,使参观者直面当

下人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的现实,同时对

人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的变化产生反思。

二、万物有灵论(Hylozoism):艺术与科

技艺术展

从2022年12月3日到2023年4月2日,香港

知专设计学院推出了“万物有灵论 :艺术与科

技艺术展”。本展览由邝佳玲(Joel Kwong)和

林欣杰共同策划,邀请到包括生活建筑系统小

组(Living Architecture Systems Group)/

菲 利 普 · 比 斯 利(Philip Beesley)、 林 欣 杰、

鲍霭伦、坂本龙一及真锅大度等艺术家参与。

参观者可以通过这一展览,更好地思考艺术与

科技的共生,体会策展人希望打破人类中心主

义的希冀,关注人类与自然的互动,最终呈现

一个由人类和机器共同创造的新生态愿景。

“万物有灵论”这一展览主张世界上所有的

事物都拥有其独特的精神本质。这是一种独特

的哲学。在当前时代,技术毫无疑问已经与人

类生活深刻地交织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一种新的自然。这种新自然不仅是由花草等植

物组成的,而是颠覆性地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生

态。笔者在参观这一展览的过程中,也在不断

思考本展览希望展示在这一新自然的环境中的

世界、地球和人之间的关系。在艺术和技术的

背景下,人类和技术的介入将会对自然产生什

么影响?

如同五行观念一般和谐,展览中的5件艺

术作品呈现了一种新的自然。这种自然伴随着

一种共生的概念——宛如一个无尽的循环,人

与自然互利共存。参观者进入展厅,就可以从

传统的自然美景一直欣赏到策展人设想的新

自然,体会到未来艺术和技术更深层的交融互

动,进而进一步想象未来人与自然的全新的互

动关系。

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由坂本龙一与真锅大

度共同创作的作品——《感应流2022——无法

看到,无法听到》(Sensing Streams 2022 -

invisible, inaudible)。该装置作品用一根天

线收集电磁波,利用探测感应,通过一个巨大

的高清屏幕和扬声器,使数据实时可见和可听,

《感应流 2022——无法看到,无法听到》

(图片来自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官网)

第54页

Science Fiction Scene 科幻现场

52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让人类无法察觉的电磁波变得可见和可闻。其

特别之处在于参观者可以使用控制器改变波长

频率,充分参与互动。在电磁波已经成为基础

设施的隐形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这件作品让

我们关注到日常中往往被忽视的众多电磁波的

流动与变化,同时也借此机会反思智能设备对

于当代人生活的深度介入与影响。

三、人类一号

《人类一号》(HUMAN ONE)是艺术家迈

克 · 温科尔曼 (Mike Winkelmann)的个人作

品(艺名为Beeple),2022年12月9日起至2023

年4月30日在香港M+文化博物馆焦点空间展

出。温科尔曼创作了一个结合视觉、听觉的动

态录影雕塑——《人类一号》。这一作品结合了

虚拟数码元素与雕塑实体,希望能够展示在互

联网的赛博虚拟空间中生存的人类状态。这一

作品的形态预示着当代人类的数字生活和现实

生活之间的边界日渐消失,二者越来越趋同,

甚至合一。

温科尔曼把在互联网上发现的元素与创意

材料结合,并不时地根据灵感改变远处的景观。

对于创作者来说,《人类一号》是一件结合了数

码和实体形式的艺术作品(并且这一作品始终

处于变化中),展示了一个在互联网上的虚拟

“元宇宙”中诞生的人类。

笔者在参观这一展览时,注意到本装置被

置于一个拥有4个LED屏幕的不停旋转的箱子

里,身着太空服的“人类一号”在不断变化的

虚拟景观中行走。在变化的背景中,“人类一号”

始终在不断地行走,穿过虚拟空间中的不同风

景,有的是在地球上常见的景观与气候,有的

则类似于外星的环境,但无论是在酷暑烈日下,

还是在大雨中,他都在不停地行走。

在这些元宇宙中诞生的风景里,不禁让我

们产生思考 :“人类一号”的终点究竟在何处?

“人类一号”无法停止,也没有目的地的旅程使

得参观者反思人类无止境的进步主义。

事实上,对于未来与技术等与科幻密切相

关的议题,香港艺术界的关注远远不止这三个

展 览/作 品。 例 如, 在2020年, 香 港M+文 化

博物馆就推出了“建筑城市”(“Archigram城

市”活动,其中收藏了建筑档案(Archigram)

档案这一由约两万件来自逾二百个项目的物件

组成的作品。这一作品旨在呈现艺术家对于未

来城市的思考与探索,如“行走的城市”主题

(The walking theme)打破了城市的固定性,

探索城市以移动建筑的形式来创造全新的临时

空 间、 活 动、 场 景。“插

接”主题(The plugging

theme)则探讨了大型基

础设施的问题,艺术家设

想的未来的城市完全自给

自足,由可以扩展与改变

的建筑单元插接而成。“漂

浮”主 题(The floating

theme)是设想了在海面

上或海中建造城市的创作。

这一主题不仅包括在水上

建造大城市的宏大计划,

也包含另一些艺术家希望

在海中建设更多独立的建

筑个体和游牧结构的想法。

《人类一号》屏幕呈现的不断变化的场景

(图片来自 The Crypto Times 官网)

第55页

世界科幻动态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53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香港艺术界对于科学、

技术等与科幻密切相关的议题始终非常关注。

香港近期与科幻相关的艺术展览呈现出两个特

点 :其一是强烈的在地性——即从香港这座城

市的历史记忆与空间变化入手,讨论技术变化

与香港之间的关系 ;其二是参与的展览倾向于

从具体的感官经验来探索技术与艺术的问题,

如本文提到的“感官编码”从视觉、听觉甚至

多感官知觉之间的互动来思考展览的主旨,这

也使得参观者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形成一

种知觉实验的特征。

2023年,香港艺术界迎来许多关切科幻

议题的艺术展览,如艺术家佐埃 · 马登(Zoë

Marden)的艺术个展“成为生物 :神话、雕

像与人——”(Becoming Creature—— The

Chthonics, the Statue and Man), 这 是

一 个 沉 浸 式 多 媒 体 艺 术 装 置 展 览。 这 一 展

览以美国知名科幻研究学者唐娜· 哈拉维

(Donna Haraway)的理论为灵感来源,希望

设想一种全新的充满着张力与矛盾的生命形

态——“生成生物”。这些艺术家设想中的生

物来源于一个虚构的时空——“资本人类世”

(Chthulucene),这一时空是以对“人类世”

(Anthropocene)和 “资本世”(Capitalocene)

这两个人类进化的概念框架质疑为基础而创作

的。艺术家希望以“资本人类世”来引导人们

在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时,进行全新的思考,也

希望重新创造一个以自我反思、去人类中心化、

打破二元对立边界和共情的认知为基础的全新

的世界。

插接城市示意图(图片来自虚拟设计节官网)

作者:李锦华,南方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媒

介与技术。

第56页

Annual Reviews 年度盘点

54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2023年 国 际 阿 拉伯 小说 奖(International

Prize of Arabic Fiction / )

公布入围决赛圈的16部小说名单,其中包括

一部来自埃及的科幻反乌托邦小说——艾哈迈

德 · 阿卜杜 · 拉提夫( )的《提线城市

中丹尼尔的多重时代》( )。

小说的故事设定在一座无名的幻想城市,城中

的居民如同提线木偶一样生活着。作者采取倒

叙的手法,在小说开头描绘一幅可怖的景象 :

惨遭割喉的人们赤裸地躺在一座喷泉周围,排

成花朵的形状。丹尼尔是其中的特例,他虽然

遭到枪击,但是依然有衣服蔽体。随后作者开

始解释一切的缘由,讲述丹尼尔如何沦落到这

般境地。随着故事的展开,若干个丹尼尔陆续

出现,每一个丹尼尔都有属于自己的编号,他

们分别代表着丹尼尔人生的不同阶段。全书一

共出现至少4个丹尼尔。作者试图通过讲述他

们的故事来揭露这座城市的等级划分和高压统

治。丹尼尔4号是开头出现的这具尸体,丹尼

尔3号在远处观察到这具尸体的异常,并从他

的身边捡到一个文件包,通过阅读包中的资料

他知道了丹尼尔2号的故事。丹尼尔2号是一

位公务员,他在一座机密档案馆中工作,在这

里他读到丹尼尔1号的资料。作者在这里交代

了丹尼尔1号生活在天启洪水发生之前的时代,

也就是在人们变成提线木偶之前。丹尼尔1号

的故事主要讲他如何在少年时代遭到学校老师

的侵犯,随后他如何找到机会为自己复仇以及

在这期间他的心理活动。国际阿拉伯小说奖评

委会认为这部作品语言风格独特,重复的话语

和标点符号的省略都为丹尼尔2号的叙述增添

诡异的氛围,更好地刻画了这场梦魇。

《提线城市中丹尼尔的多重时代》的作者

艾哈迈德 · 阿卜杜 · 拉提夫是一位埃及小说家、

译者、记者和研究者,1978年生于埃 及 开罗,

目前居住在西班牙马德里。他从2010年开始小

说创作,发表处女座《钥匙工匠》( )。

2018年 凭 借 小 说《土 堡 垒》( )第 一

次入围国际阿拉伯小说奖长名单,该小说于

2022年

阿拉伯科幻小说阅读推荐

马琳瑶

图 1 《提线城市中丹尼尔的多重时代》封面

(图片来自国际阿拉伯小说奖官网)

第57页

世界科幻动态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55

2019年 被 翻 译 成 西 班 牙 语 出 版。2021年 出

版 短 篇小说 集《马克 · 扎 克伯 格 和 他 的 传 奇

鸟》( ), 获 得 埃

及Sawiris文 化 奖(Sawiris Cultural Award/

)。阿卜杜 · 拉提夫在谈及《提

线城市中丹尼尔的多重时代》的创作历程时表

示,这部小说总共耗时3年完成,最初的创作

灵感来自他在埃及开罗的亲身经历。2019年他

在街头行走时萌生了提线木偶人的想法,他问

自己是否有一股不可见的神秘力量在推动人们

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他还在小说中融合了自

己童年时期的残酷经历。《提线城市中丹尼尔

的多重时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第二部值得一读的阿拉伯科幻小说同样来

自埃及,即艾哈迈德 · 阿卜杜 · 法塔赫 · 萨拉赫

( )的《零号旅行者》( )。

这位作家出生于1978年,2001年本科毕业于埃

及艾因夏姆斯大学的医药学院,之后又获得医

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前往巴西学习人工智能

技术。他在科学刊物上时常有关于化学和人

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发表,《零号旅行者》是他

创作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物

理 学 家 史 蒂 文 · 温 伯 格(Steven Weinberg)

1977年发表的探讨宇宙大爆炸的作品《宇宙

的 起 源 :最 初 三 分 钟》(The First Three

Minutes: A modern View of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零号旅行者》讲述的是关于

时间旅行但又不止于时间旅行的故事,也被阿

拉伯图书博主“图书星球”(BOOK- PLANET)

选为2022年最佳阿拉伯科幻小说。在小说的开

头,主角艾哈迈德在失忆后惊醒,发现自己出

现在公元前1世纪,一个自己不曾经历过的时

空,他彻底忘记了过去20年的人生经历。在这

个陌生的时空里,他发现自己竟然是另外两个

交战时空共同的通缉犯,这两个时空利用时间

分叉点从事不可告人的地下活动。艾哈迈德试

图在这个陌生的时空中找到自己新的身份,同

时他还试着恢复自己过去的记忆。他发现双方

已经持续火拼了一个世纪,只是为了找到“零

号旅行者”,因为一切都因他而起并且会被他

终结。在艾哈迈德所处的古代时空之外,作者

还设定了1911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空和未来

世界时空。如果说《宇宙的起源 :最初三分钟》

解释了一切的源头,那么《零号旅行者》展现

的则是时空轮回中最后的三分钟。

瓦利德·阿兹米( )的《赶鸽子的人》

( )被图书博主“咖啡书”(Bookaffe)

评为2022年最佳阿拉伯科幻小说。这部小说是

作者的处女作,它结合了科幻小说和侦探小说

两种类型,是第一部以物理学为主题的阿拉伯

科幻小说,讲述了国家安全部门的探员调查一

起能源实验室疑案的经过。小说的开头讲述这

间实验室所有者的故事,随后引出核心案件,

即在实验室周围发现的离奇死亡者的尸体。国

家安全局警探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遇难者的死亡

和实验室中进行的操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实验室中有三位来自不同社会、宗教以及家庭

背景的青年,他们因为对科学的共同热情而聚

集在一起,希望将自己的实验运用在日常生活

中。他们操作强子对撞机,使原子粒子加速

碰撞,直至分解成更小的粒子,当这些粒子是

相反的物质时,这种碰撞将会产生出巨大的电

图 2 《零号旅行者》封面(图片来自好读网)

第59页

世界科幻动态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57

的终结还是整个世界的灭亡?

以上几部可以说是2022年阿拉伯科幻小说

的代表作品,既有科学幻想也有奇幻故事,还

有反乌托邦这一分支上的佳作。在2000年后的

第四次阿拉伯科幻浪潮中,埃及科幻作家在借

鉴西方科幻的基础上开始创作具有阿拉伯世界

特殊烙印的科幻小说。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

沉淀之后,埃及作家仍然是阿拉伯科幻小说创

作的主导力量。阿拉伯文学近年来有两大新兴

创作方向 :一是历史小说 ;二是以反乌托邦题

材为主的推想小说。这两个方向都对阿拉伯科

幻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上文中介绍的《提

线城市中丹尼尔的多重时代》和“镜中破晓”系

列便分别属于这两种类型。值得关注的是阿拉

伯科幻小说已经开始注重自然科学知识在推动

小说情节发展上可以发挥的作用,也就是说阿

拉伯“硬科幻”也开始得到创作者们的重视。另

外引起笔者注意的还有阿拉伯科幻小说中呈现

出的多元类型小说的杂糅性,如《赶鸽子的人》

就是科幻小说和侦探小说的有机结合。虽然我

们很遗憾没有办法在有限的信息渠道中获得更

多优秀阿拉伯科幻小说的相关信息,但总体来

看,阿拉伯科幻仍然处在发展阶段,随着艾哈

迈德 · 阿卜杜 · 法塔赫 · 萨拉赫这样自然科学

背景出身的创作者的加入,阿拉伯科幻一直以

来较为薄弱的科学技术环节得到支持,让人们

对2023年的阿拉伯科幻小说创作充满期待。

图 5 《镜中破晓:灰烬季节》封面(图片来自好读网)

作者:马琳瑶,索邦大学文学院阿拉伯研究博士在读。

第61页

世界科幻动态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59

科幻元素之间的关系?

马克 · 比尔斯伯勒 :我对科幻小说的定义

是,它们往往是基于科学、却又似是而非的想

象与推测。就科幻概念而言,我个人更喜欢多

元宇宙,但这是一个广泛的写作领域,每个人

对此都有不同的品味。

我很喜欢那种把不同科幻元素交织在一起

的小说,但这往往会导致一个问题,即叙事结

构和故事线模糊,成为了“大杂糅体”。换句话

说,小说元素复杂一些固然是好事,但把故事

讲清晰这件事情实际上更为重要。

记者 :能推荐一些您最喜欢的国外或本

土科幻作品吗?

马克 · 比尔斯伯勒 :在众多非英国的科幻

作家里,我最喜欢的是波兰科幻作家斯坦尼斯

拉夫 · 莱姆(Stanislaw Lem)的《明星日记》

(The Star Diaries,1968)以及法国科幻作家

皮埃尔 · 布尔(Pierre Boulle)的《人猿星球》

(La Planète des singes,1963)。前苏联科幻

作家斯特鲁伽茨基兄弟(Strugatsky)合著的

《路边野餐》(Пикникнаобочине,1972)也

值得一看。

对个人而言,在本土英国科幻作家里,艾

德里安 · 柴可夫斯基(Adrian Tchaikovsky)

《时 间 的 孩 子》(Children of Time,2015)、

阿拉斯泰尔 · 雷诺兹(Alastair Reynolds)的

《启示空间》(Revelation Space,2000)或彼

得 · F. 汉密尔顿(Peter F. Hamilton)的《现

实 功 能 障 碍》(The Reality Dysfunction,

1996)可能是外国读者了解英国科幻现状较好

的切入点。

关于英国科幻

记者 :您创办过一家科幻出版社,叫怀

尔德之血出版社(Wyldblood Press),该出版

社引进了哪些国家的科幻小说?此外,英国

的版权管理有无特别之处?

马克 · 比尔斯伯勒 :我有一位搭档叫桑德

拉 · 戴 维 斯 · 贝 克(Sandra Davies Baker),

我们2013年在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获得了创意写

作硕士学位,后来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

发,我们一起在居家隔离的时候建立了这家出

版社。桑德拉目前是一位英语老师,所以她擅

长进行编辑工作,相对而言,投递给她的稿件

会更难过稿。

目前英国的科幻小说通常是翻译引进的非

英语书籍为多,原创的较少,相对而言中国作

家刘慈欣特别受欢迎。和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出

版界一样,英国在出版方面的政策没有特别之

处,有关限制与欧洲的标准一致,而非美国。

记者 :您怎样看待英国的读者、作家与

编辑之间的关系?

马克 · 比尔斯伯勒 :英国的读者、作家与

编辑之间会有很多交叉和互动点,经常通过英

国科幻协会会议、科幻研讨会、科幻杂志还有

其他媒介去讨论某一问题。事实上,英国科幻

协会每个月都会在伦敦举办一次酒吧聚会,苏

格兰科幻杂志《无穷海岸线》(Shoreline of

Infinity)也会定期举办“逃离地平线”(Escape

Horizon)线下科幻晚会。该活动首次举办时

间是2015年8月26日,邀请出版商编辑、作者

以及读者一起相互交流,对下期杂志进行预告,

会上还有科幻歌曲演奏,乐队狂欢,以及诗歌

朗诵、艺术品销售和假面舞会等活动。

记者 :英国科幻小说有何独特之处?近

年来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科幻作家出现?每年

有多少科幻小说出版?

马克 · 比尔斯伯勒 :英国科幻小说往往

是 以 人 物 为 基 础 的, 而 这 里 大 多 有 所 成 就

的作家都倾向于创作文学性很强的科幻小

第62页

I nterviews 人物专访

60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说,近期值得关注的科幻作家有艾玛 · 纽曼

(Emma Newman)1

、加雷斯 · 鲍威尔(Gareth

Powell)2

和克里斯·贝克特(Chris Beckett)3

自从自费出书这一做法在英国日益普及,

显然不可能去精确回答,目前英国每年大约有

上千本科幻书籍出版。这些书籍在绝大多数情

况下都是小批量出售,带来的收益可以勉强支

撑这些作家的生活开支,但不足以支持其进行

全职写作。

记者 :众所周知,英国最著名的科幻杂

志是《新世界》(New Worlds),它目前的存续

状况怎么样?英国目前有哪些科幻杂志?

马克 · 比尔斯伯勒 :《新世界》最后一次出

版是1997年,它自1970年创刊以来一直是间

歇性出版。目前英国最重要的科幻杂志是《区

间》(Interzone),该刊物自20世纪80年代创

刊以来就一直在连续出版。

此外,英国的专业科幻杂志除了上文提

到 的《无 穷 海 岸 线》外, 还 有《无 穷 的 科 斯

马 斯》(Cossmass Infinities)和《秒 差 距》

(ParSec)。英国科幻协会也定期出版四种内

刊,《英国科幻协会评论》(BSFA Review)收

录对各种小说的前沿评论,《裂变》(Fission)

是该协会针对各国科幻奇幻小说所制作的年

度选集。《焦点》(Focus)创刊于1979年,主

要刊登英国科幻小说的评论文章,零散刊登

一些诗歌和小说。《矢量》(Vector)创刊于

1958年,刊发科幻论文,关注世界各国科幻

的发展情况,每年出版2至3期,也对英国主

流科幻大会进行报道。此外,还有许多面向

非付费市场的粉丝杂志。

记者 :英国有没有科幻展览及科幻大会?

它们一般是如何运作的?

马克 · 比尔斯伯勒 :英国有很多科幻大会,

也有许多大型漫画展览。但新冠肺炎的大流行

毫无疑问也会影响上座率,最近的活动主要是

线上与线下混合进行。这些活动往往会由经验

丰富且热爱科幻的粉丝根据自己过去的举办经

验进行组织,通常是为期三天的讨论会、小组

对谈、演讲以及专门为出版社提供的“商人房

间”(Dealers Room),主要用来出售书籍、

周边和漫画。

演讲嘉宾往往是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大会为粉丝和作家提供的相互交流机会也很重

要。部分城市的餐饮和住宿都很便宜,而且种

类很丰富。但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对我们的影响

很大,比如新西兰这届大会是在线上进行的,

我们这边的大会也一样很难在线下举办。

记者 :英国有科幻迷群体和大学科幻社

团吗?英国科幻迷最常用的线上交流方式是

哪类软件?

马 克 · 比 尔 斯 伯 勒 :当 然 有。 英 国

科幻迷社群每年举办一次英国科幻年会

(Annual British national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统称Eastercon),英国的科幻

同人圈非常活跃,许多高校都有科幻社团,利

物浦和伦敦等大都会城市都有很浓郁的科幻传

统,也有许多科幻研究中心。

1

纽曼 2015 年凭借《一个女人的地方》(A Woman's

Place)获得英国幻想协会最佳短篇小说奖,2017 年凭

借《阿特拉斯之后》(After Atlas)入围阿瑟·克拉克

奖,2020 年凭借《星球陨落》系列作品(The Planetfall

series)入围雨果奖最佳系列作品奖。

2

鲍威尔 2004 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出版 3 种长篇科幻

系列作品,2 本个人短篇小说集,曾凭借《猕猴》(Ack-Ack

Macaque,2013) 和《 战 争 余 烬》(Embers of War,

2019)获得过两次英国科幻协会最佳科幻小说奖,《猕猴》

在 2016 年曾入围星云奖。

3

贝克特 1990 年开始科幻创作,出版 9 本长篇科幻小说

和 3 本个人短篇科幻作品集,作品多次入围英国科幻年

选,2012 年凭借《黑暗伊甸园》(Dark Eden)获阿瑟·克

拉克奖。

第63页

世界科幻动态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61

这些年来,推特(Twitter)一直是科幻迷

在社交媒体方面的首选平台,但最近推特公司

内部发生了矛盾,这很可能会对英国科幻迷产

生一些影响。此外,WhatsApp在英国科幻社

群中也很受欢迎。

记者 :您觉得英国科幻迷/粉丝社群发展

到现在,成员年纪是越来越年轻还是在逐渐

变老?

马克 · 比尔斯伯勒 :英国的科幻大会上往

往会出现很多白发老人,但这些与会者并不一

定是科幻读者。随着科幻在其他线上媒体(如

电影、电视、游戏、漫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年轻一代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依靠纸质读物才能

进入科幻领域。另一方面,英国漫展出席率极

高,其参与者往往更倾向于年轻人,但说实话,

让英国的年轻人看书在目前而言仍然是一件比

较费劲的事情。

记者 :从您的感受上看,英国科幻界与

其他国家的互动频率高吗?未来有没有可能

和其他国家进行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马克 · 比尔斯伯勒 :“科幻串联”在与非英

国科幻的交流方面做了许多贡献,英国科幻协

会也一样,其旗下的期刊往往更关注其他国家

的科幻情况。互联网的出现让一切都有了可能

性,而像英国科幻协会这样代表性与自发性兼

具的组织则为与更多国家的互动提供了载体,

具有提供协调机制、联络点以及战略方向的

作用。

采访者:河流,粉丝科幻杂志《零重力报》主编,主要进行以高校科幻社团和粉丝杂志、组织为代表

的粉丝社群历史资料整理及介绍。

第64页

行业洞见

62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I nsights

人工智能视阈下科幻产业的

特征、风险与发展路径

王嘉诚

近年来,无论是元宇宙概念的爆火,还是

ChatGPT的横空出世,都表明了人工智能正以

强势的姿态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在人工智能

极速发展过程中,科幻产业也迎来了井喷式的

发展。在内容创作方面,借由ChatGPT等技术,

创作者可以迅速获得内容大纲与文体,从而提

高创作效率 ;在创作模式方面,由于区块链等

技术的成熟,科幻数字藏品、非同质化通证1

(Non-Fungible Token, 简称 :NFT)产品成

为当下科幻产业发展的热点 ;在虚拟消费方面,

元宇宙技术为消费者创造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的消费模式。

然而科幻产业或许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人

工智能创作仅是大量数据的堆积,有着内容同

质化的风险,科幻创作所追寻的“新奇”特征

反而被抹杀。在内容同质化的影响下,大量雷

同文章致使创作者版权权益受到侵犯。而虚拟

消费的风险也逐渐威胁着科幻消费者,致使消

费者无法保证自身财产的安全。

可以看出,在人工智能的影响下,科幻产

业面临着大变局。只有把握人工智能时代科幻

产业的发展规律,明确科幻产业发展优势与问

题,提出相关发展规划,才能让科幻产业更有

序、健康地发展。

一、人工智能视阈下科幻产业的特征

人工智能视阈下科幻产业的特征体现在创

作高效化、产品数字化、消费虚拟化三个方面。

人工智能的高算力、强输出性提高了创作者的

创作效率,创作者可以通过智能提纲等辅助功

能,减少创作所消耗的时间。人工智能、区块

链技术形成以节点、数据为核心的NFT文艺创

作模式,数字科幻产品将成为未来主要发展趋

势之一。同时,这一创作模式逐渐走向虚拟层

面,形成人机、人际交互的科幻元宇宙,为消

费者提供共享的创作、娱乐消费环境。

(一)创作高效化

ChatGPT的 兴 起 揭 露 了 一 个 事 实 :由

人 工 智 能 生 成 内 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ive Content,简称AIGC)软件所引

领的时代已到来。据西米勒网络(Similarweb)

显 示,2023年1月,ChatGPT日 活 动 约1300万

人,每人约产生1000字左右的字符量,日生

成字数达130亿字,仅1月份就积累了一亿活

跃用户[1],其中的日字符生产量足以和千年以

来所产生的字符总数相比。超强的算力为科幻

创作者提供了更为快捷的写作方式,科幻创作

者无需再对错字、架构等进行回溯,大大节约

1

非同质化通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具有唯一性、不可

复制性的可信数字权益凭证。

第68页

行业洞见

66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I nsights

(MidJourney)绘图软件第五代版本可以在几

分钟内根据算法生成创作者想要的图片,仅仅

依靠几个关键词,普通用户就能堪比培训已久

的原画师。桌游公司的CEO杰森 · 艾伦(Jason

Allen)便使用中途之旅创作了《太空歌剧院》

(Théatre D'Opéra Spatial),仅通过输入题材、

光线、场景等关键词,就创造了一幅精美绝伦

的太空歌剧画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

术比赛中独占鳌头[11]。然而在创作过程中,创

作者无法分辨哪些数据是公共的,哪些受到法

律保护,以至于更容易侵权,而科幻作家们自

然就无法保证其版权的安全性。倘若科幻创作

者不清楚版权界限,肆意运用人工智能软件生

成NFT等作品,则会导致科幻生态链的崩溃。

(三)科幻虚拟消费波动过大导致用户权

益受损

与实体经济不同,虚拟经济以数据为核心,

无法依据土地等资源进行合理定价,具有极大

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市场波动。其中,较为

著名的例子就是元宇宙地产。与实体地产行业

不同,元宇宙地产在开发过程中不必考虑资源

消耗等因素,消费者则可以在元宇宙平台开设

公司、集会娱乐或者交易商品。但在这一过程

中,由于虚拟经济无法像实体产业一样对相关

环节的损耗进行定价,因此市场极易出现波动,

近期元宇宙股价的暴跌就揭示了这一潜在危

险。据元宇宙分析平台WeMeta报道,在2017

年,元宇宙成交价中位数还处于较为不起眼的

价格,为每平方米20美元。在2021年元宇宙概

念爆火后,成交价激增到每平方米6000美元。

元宇宙销售平台巨头非同质化(Nonfungible)

网站相关数据显示,分散之地的总交易量已逾

2.3亿美元,创下了13亿美元的市场份额。但

在一年之后,由于受疫情、冲突、国际市场动

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地产成交价中位数从

2022年的45美元瞬间跌至2023年的5美元,下

跌近90%,七日交易量仅约10万美元。在2022

年,相关数据显示分散之地平台的全球日活跃

用户超过1200人,另一元宇宙地产巨头沙盒平

《太空歌剧院》(Théatre D' Opéra Spatial)(2022)

第69页

世界科幻动态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67

台数据显示其日活跃用户高于8800人,呈现良

好发展态势。然而仅在一年之后,两者的用户

量与市场份额均遭遇了滑铁卢。到2023年4月7

日为止,平台活跃用户仅剩100多人[12]。

这一现象更加警醒科幻产业从业者。科幻

元宇宙的市场价格与发展规律难以把握,极易

造成消费者出现财产损失、破产等情况。在未

来开发科幻元宇宙市场时,要防范其潜在的市

场波动风险。

三、科幻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在人工智能爆发的时代,科幻产业更应与

时俱进,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加强与人工智

能的结合,同时也要防范风险,通过完善科幻

内容创新机制、加大科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规范相关科幻市场等方法,建立健康有序发展

环境。

(一)完善科幻内容创新机制

首先,要坚持建设以科幻创作者为主体的

创作市场。科幻创作是针对人的创作,而非

机器的数据集合。因此,应坚持培育具有人

文素养的科幻创作者,形成以人为主的科幻

创作旨归。

其次,坚持培育创作者的科幻创新思维。

在以人为主的基础上,应对相关创作者进行人

工智能等方面的培训,节省创作时间,提高创

作效率,激发创作灵感。在另一方面,人工智

能技术也能够降低科幻创作门槛,使刚入行的

创作者学习相关知识。应加强学校、企业与社

会组织三方面的交流,形成科幻创作的专业化

与范围的扩大化。对内可以依托学校进行相关

方面的培训,通过开设人工智能与科幻研究、

科幻创作、科幻脚本撰写、科幻电影拍摄等课

程,来激发学生的科幻创意思维。同时也要注

重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结合,加强科幻IP产业

链建设,形成完善的开发模式。在社会层面上,

社会组织可以开设公益或收费性质的科幻课

程,通过人工智能写作软件进行辅助,吸收更

多科幻人才,最终实现科幻教学、科幻市场与

社会效益的多方诉求。

(二)加大科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目前较多问题集中在科幻版权侵权与人工

智能的权责方面。因此,区分科幻公共数据资

源、加强人工智能权责归属的研究是当下需要

聚焦的地方。一是与版权方进行合作,建立完

善的数据库,将科幻版权进行分类,并与科幻

公共资源进行区分。二是尽快推动人工智能版

权法案,依托人工智能权责法案,明晰人工智

能、创作者、创作内容的区别,设立相关权责

边界。

在技术方面,完善人工智能辅助的作用。

当前科幻产业的线下投放市场较为复杂,存在

多种传播形式并存的局面,审核力度较弱,侵

权事件频发。因此应建立严格的人工智能审核

机制,可依据数据库,通过审核词条、话题频

次等方式,对创作者进行提醒、警告等,告知

相关内容是否涉及侵权,建立较为灵敏的反应

机制。同时也应注意,要确保审核制度与作者

创作的自由权相结合,在保护创作者版权的基

础上,给予创作者自由创作的环境。

(三)规范科幻元宇宙市场

在市场方面,应建立科幻虚拟消费的合法

监管机制。目前,由于科幻元宇宙尚未完全形

成,因此学界相关对策与方案仍处于探索之中。

有学者提出,针对元宇宙等虚拟市场的波动性

问题,初期元宇宙建设应以政府为主导,引导

企业制定区块链与元宇宙技术标准。待元宇宙

市场成熟之后,建立一系列法律与监管技术,

将元宇宙金融与市场监管相结合,最后与企业

协同推动元宇宙技术发展,形成完善的元宇宙

市场[13]。

因此,在建设科幻元宇宙过程中,我们可

以参考过往案例,一是确立与科幻元宇宙相关

的法律政策,如明确元科幻宇宙市场的交易准

则,形成合理消费环境。二是确立科幻元宇宙

第70页

行业洞见

68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I nsights

的金融监管机制,如规定元宇宙代币与各国货

币的兑换原则,并严格按照相关汇率执行商品

交易。只有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消费者才能

进行更自由、更全面的消费。

四、结语

人工智能与科幻的关系历来是科幻研究所

探讨的议题。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人工智能

也逐渐介入科幻产业,不仅提高了科幻创作效

率,促成科幻产品的数字化,也使得科幻文化

消费走向虚拟化。然而,人工智能的介入也引

发了科幻产业的新问题。人工智能看似降低了

创作门槛,为大量用户提供便利的创作条件,

实则产生了更多无用的数据堆积,其推荐机制

也让用户陷入信息茧房之中,形成创作者、消

费者的圈层化。人工智能与使用者权责界限不

明晰,造成大量侵权事件。

在元宇宙中,虚拟消费的风险正威胁用户,

从而让用户的财产权益受损。因此,只有完善

科幻产业创作机制,加大科幻知识版权保护力

度,规制元宇宙市场运行机制,形成人工智能、

科幻人才、科幻市场的有机结合,才能不断完

善科幻产业生态,让科幻产业走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BT 财经 . 为什么大模型接下来要看中国? [EB/OL].

(2023-05-10)[2023-05-10].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765470343064133040&wfr=spider&for=pc.

[2] 新浪 . 谷歌又炫技:派个 AI,帮科幻大师刘宇昆把

小 说 写 了 .[EB/OL].(2022-11-03)[2023-04-21].https://

finance.sina.com.cn/tech/csj/2022-11-03/docimqqsmrp4716834.shtml.

[3] 齐添资 . 浮泛无根的乌托邦—— 科技与艺术视域下

的“元宇宙”[J]. 世界美术 ,2022(4):21-25.

[4] 文旅中国 .NFT:艺术品的颠覆者? [EB/OL].(2021-

12-26)[2023-04-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720183529631652426&wfr=spider&for=pc.

[5]Peter Ludlow, Mike Godwin. High Noon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 : Conceptual Issues in

Cyberspace[M], Cambridge, Mass: A Bradford

Book,1996, 421.

[6] 去中心化金融社区 . 元宇宙很火,这九个相关项目

不 容 错 过 [EB/OL].(2021-11-01)[2023-04-25].https://

web.panewslab.com/zh/articledetails/D78500367.

html.

[7] 凤凰网 . 中文在线:“RESTART 重启宇宙”首轮数

字资产售罄 [EB/OL].(2023-03-17)[2023-04-20].https://

finance.ifeng.com/c/8OEUbb914Gk.

[8] 李景平 . 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文化产业的问题及风险

防范 [J]. 深圳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5):59-

68.

[9] 央 视 网 . 因 侵 犯《 三 体》 音 频 著 作 权, 法 院 判 定

荔 枝 APP 赔 偿 500 万 [EB/OL].(2022-09-14)[2023-

04-19].https://tech.cnr.cn/techph/20220914/

t20220914_526009016.shtml.

[10] 凤凰网 . 因改编剧本杀侵权 三体宇宙诉腾讯动漫等

索赔 300 万 [EB/OL].(2023-02-24)[2023-04-20].https://

tech.ifeng.com/c/8Nf7N3wWB6o.

[11] 红 星 新 闻 . 当 AI 的 作 品 获 得 了 人 类 艺 术 比 赛 大

奖 ……[EB/OL].(2022-09-09)[2023-04-20].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743477582507521137&wf

r=spider&for=pc.

[12] 证券时报 . 崩盘!暴跌近 90%,林俊杰元宇宙“炒

房”血亏;虚拟地产曾经很热,不到一年就降温了 [EB/

OL].(2023-04-09)[2023-04-15].https://baijiahao.baidu.

com/s?id=1762675174965524431&wfr=spider&for=pc.

[13] 邓 建 鹏 . 元 宇 宙 金 融 规 制 理 论 [J]. 财 经 法

学 ,2022(5):35-53.

王嘉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与文化

产业管理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幻研究中心

“起航学者”。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与科幻

产业。

本文为中国科幻研究中心2023年度研究项

目“国内科幻文旅园区运营机制及影响因素研

究”(项目号 :230105KH06)项目成果。

第74页

行业洞见

72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I nsights

时期从科幻游戏当中诞生并走向兴盛。1992年,

西 木 工 作 室(Westwood Studios)根 据 同 名

科幻小说改编的游戏《沙丘II》(Dune II: The

Building of a Dynasty)问世,游戏依据《沙丘》

原著展开剧情,玩家需要在不同的地图当中即

时进行资源采集、选择兵种、组建并部署部队

等一系列行动,根据敌方反应,综合决策以取

得战役胜利。正是在这款科幻游戏当中,即时

战略这一游戏类型的诸多核心概念得以确立,

对当今的策略游戏市场以及电子竞技运动均产

生决定性的影响。在这之后,西木工作室又推

出《命令与征服》(Command & Conquer)及

《红 色 警 戒》(Command & Conquer :Red

Alert)系列即时战略原创科幻游戏。《命令与

征服》系列基本剧情为“Nod兄弟会”与“GDI

全球防卫组织”围绕外星陨石“泰伯利亚”矿物

展开的争夺战争,而《红色警戒》系列则是在“爱

因斯坦制造时间机器,穿越并杀死希特勒,苏

联发动二战”的故事背景基础上,叙述苏联与

盟军5

的战争。在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之下,这

两部互有联系、平行发展的游戏系列以其过硬

的玩法、丰富多样的剧情选择,成为迄今为止

最畅销的即时战略游戏之一,为无数同类游戏

立下标杆。1998年,暴雪娱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在其先前推出的奇幻类即时

战略游戏作品《魔兽争霸》(Warcraft)系列的

经验基础上,开始制作并发行著名的科幻类即

时战略游戏《星际争霸》(StarCraft)系列。该

系列游戏以星际空间为背景,玩家可以在“人

族”(Terran)、“虫族”(zerg)和“星灵(protoss,

或译神族)”这三个拥有各具特色的兵种、单位

的种族当中选择阵营战斗。由于游戏支持多人

联机对战,加之出色的游戏平衡性,《星际争霸》

在新世纪成为即时战略类电子竞技的代表性游

戏。九十年代还有许多其他诸如《家园》(Home

world)、《星云战记》(Mankind)等优质策略

类科幻游戏,前者被认为是史上第一款真3D

游戏,后者则是网络游戏的先驱之一,这些游

戏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后来的科幻游戏设计理

念,推动了游戏形式的革新。

在许多经典日式科幻角色扮演(RPG)游

戏如《最终幻想》系列不断推出续作的同时,欧

美也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许多新生的优秀科

幻角色扮演作品,其中黑岛工作室(Black Isle

Studios)开发的《辐射》(Fallout)系列最具

有代表性。该系列以石油枯竭引发核战之后的

世界为背景,玩家需要扮演避难所中的幸存者,

在充满辐射的废土世界冒险生存。由于该系列

对核战后世界面貌丰富详实的刻画,以及对人

类中心主义、科技伦理等诸多经典科幻命题的

深度探索,《辐射》已经成为当代“废土”题材

科幻游戏公认的典范之作,其中“核战之后的

世界用瓶盖作为货币”等设定在当代众多科幻

创作当中得到致敬。该时期众多大型电子游戏

开发商日益重视游戏的剧情叙述,角色扮演元

素也融入到动作、冒险、策略及许多其他类型

的科幻游戏当中。卡普空(CAPCOM)旗下的

游戏《生化危机》(Biohazard/Resident Evil)

系列作品在情节设计方面格外成功。游戏中,

由于保护伞公司研究出的“T病毒”泄露,浣熊

市居民几乎尽数被感染并变成可怕的丧尸,玩

家需要操作主人公一边逃避追杀、对抗丧尸,

一边调查事件的真相。这款游戏作品不仅开启

了恐怖惊悚类游戏的全新时代,也凭借极其丰

富的故事内核被改编为一系列好莱坞科幻大

片,取得出色的票房成绩。

三、进入次世代6

:跨平台产业生态日益成型

新世纪以来,在个人电脑、游戏机以及手

机等电子产品高速迭代的基础上,游戏平台生

态逐步成型,游戏市场总体指向一种稳固的繁

荣期。在这种背景下,电子游戏厂商多紧随游

5

指《红色警戒》中与苏联敌对的“欧洲同盟国”阵营。

6

“次世代”是翻译自英文“Next Generation”的一个

日语说法,意为“下一代”,游戏业界常用“次世代”

形容 2000 年以来的新一代家用游戏机与游戏作品。

第80页

Countries 各国巡礼

78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约鲁巴文化而受到称赞,同时它作为一部囊括

了非洲未来主义(Africanfuturism)、赛博朋

克(cyberpunk)、生物朋克(biopunk)等多

种特质的作品,视作对“复合体裁”的勇敢尝

试。在整体风格上,M.R.凯莉(M.R.Carey)称,

“《玫瑰水》的迷人之处在于,从它身上能看到

某种《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和《降临》

(Arrival)的回声,但与此同时,它又令人惊叹

地自成体系,未受制于任何已有的作品”。

2018年诺默奖由尼日利亚裔美国小说家

托奇 · 奥耶布奇(Tochi Onyebuchi)《夜兽》

(Beasts Madeof Night)摘得。次年,尼日利

亚女作家阿葵 · 音麦吉(Akweake Emezi)《淡

水》(Freshwater)获得该荣誉,该故事将非裔、

幻想与女性等问题结合在一起,讲述了出生在

尼日利亚南部的女主角阿达(Ada)的个人成长

历程,其中包括她去美国读书后的改变。2020

年,诺默奖颁给了被称为“神朋克”(godpunk)

的作品《大卫 · 莫戈,猎神者》(David Mogo,

Godhunter),这是尼日利亚作者苏伊 · 戴维

斯 · 欧康巴(Suyi Davies Okungbowa)的处

男作。2021年诺默奖的获奖作品是尼日利亚女

作者阿葵 · 伊迈蒂(Akwaeke Emezid)的《维

克 欧 吉 之 死》(The Deadof Vivek Oji), 故

事被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尼日利亚的东南部,

以一场死亡拉开有关身份、性别等自我认同

相关的议题。对死亡主题的选择延续到了次

年,2022年《死亡图书馆》(The Libraryofthe

Dead)获 奖, 这 也 是 非 尼 日 利 亚 裔 作 者 首

次 获 得 诺 默 最 佳 小 说 荣 誉, 作 者T.L.胡 初

(T.L.Huchu.)来自津巴布韦,他为读者带来

了一个涉及少女、魔法、跨越死亡之信息传递

等元素的冒险故事。

显然,尼日利亚这个位于非洲西部,地

处大西洋几内亚湾北岸的国家,在诺默奖中

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同绝大部分西非国家曾作

为法属殖民地的近代史身份略有差异,尼日

利亚在16世纪中叶遭到英国入侵,于1914年

正式沦为英国殖民地,以英语为官方语言。[4]

1986年,沃莱 · 索因卡(Wole Soyinka)获诺

贝尔文学奖,此后还出现了钦努阿 · 阿契贝

(Chinua Achebe)、奇玛曼达 · 恩戈兹 · 阿迪

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等具有世

界影响力的天才作家,在这些书写者的作品中

均不同程度地表现了“部落传统”与“西方文明”

的双重性。截至目前,大部分诺默最佳小说奖

的获奖作品基本延续着以尼日利亚文学为代表

的非洲现代文学中的双重传统,文化冲突、身

份认同、边缘化等问题被细腻而富有创造性地

呈现出来。与此同时,它们作为尼日利亚、非

洲文学的新势力,在接续跨越时间性之主题的

基础上,与传统更侧重现实/魔幻现实性的文学

表达拉开距离,在推想、科幻题材独特的超越

性助力下,直面非洲文学无可逃避的“殖民语

言之伤”,找到从异质性进入未来建构的路径,

变创口为窗口。

二、从非洲到未来

历史上,非洲长期缺席有关未来的话语实

践。人们一般认为科幻是同未来表述紧密相连

的文学体裁,以非洲为主题的科幻作品的出现,

或为改变这一局面提供了契机。但塔德 · 汤普

森指出,“在科幻小说中,非洲人总是在重要

环节被‘抹除’,他们总是以原始的、野蛮的、

具有民间智慧的‘神奇黑人’出现,他们的存在

只是为了帮助白人主人公踏上旅程”。[5]尽管他

怀有超越一切二元对峙,书写任何事物的愿望,

但现实总是不断地提醒,分别仍未被破除。汤

普森所提到的,由种族差异所引发的叙事问题,

近年来也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文化作品

与学术研究投身于对非洲在世界工业化、现代

化中双重身份的表现与分析。例如,2018年由

彼得 · 法雷利(Peter Farrelly)执导,改编自

真实事件的电影《绿皮书》(Green Book),该

片采用了在盎撒政治传统中具有意见征询符号

意义的 “绿皮书”作为标题,通过讲述非裔艺

术家的个人生活经历,将种族身份、文化归属,

甚至包括性取向在内的“边缘-中心”问题呈现

第81页

世界科幻动态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79

在观众面前。而作为纸浆文学重要类型之一的

科幻小说,在面对经典化的文学传统时,也常

居于相同的处境。

马克 · 戴里(Mark Dery)在1990年发表

的《黑 人 面 向 未 来》(Black to the Future :

Interviews with Samuel R. Delany,

GregTate, and Tricia Rose)一文中创造了

“非洲未来主义”(Afrofuturism)用以标识、

表征、对抗这一现象。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作

者引用了乔治 · 奥威尔(George Orwell)写于

1984年的经典科幻作品《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中的名言“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

来 ;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6]紧接着便立

即提出了下列问题 :为什么科幻的非裔美国人

那样少? [7]在对该问题的探讨中,戴里用“非

洲未来主义”指代一种“以非裔美国人为主题,

将其关切放置于20世纪以来的技术文化背景之

下的文化尝试”。[8]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非洲

未来主义的概念引发了一种令人不安的矛盾:

一个历史曾被他者刻意擦除,如今又为寻回清

晰历史脉络而费尽心血的团体,还能想象可能

的未来吗?”[9]

在对谈中,塞缪尔 · R · 德兰(Samuel R.

Delany)表示,“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深刻地

发现,科幻小说最有力、最与众不同的一个方

面就是它的边缘性,当在边缘地带运作时,它

是最诚实,最有效的”。[10]很明显,非洲未来

主义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非裔人群在未来话语

权的缺席现象之上的。在这个意义上,非洲

未来主义一方面基于资本全球化以来的社会背

景,同时也侧面点明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

注科学技术之影响以及社会走向的未来学研

究中所蕴含的权力构成。在这个意义上,非

洲未来主义所接续的是与权力相关的“未来学

(futurology)”研究传统。相反,非洲未来主

义虽以意大利艺术家马里内蒂(Marinetti)所

提出的“未来主义(futurism)”作为概念的后

缀,但二者在直接的思想内涵与精神指向上却

有较大差异。

“非洲未来主义”概念问世后,越来越多

的学者关注到非裔对未来的表达。2000年,社

会 学 研 究 者 内 尔 森(Alondra Nelson)创 办

了 非 洲 未 来 主 义 网 站(www.afrofuturism.

net),网站能有助于读者迅速建立起有关非洲

未来主义风格的印象。在众多研究者中,美国

科幻研究学者莉莎 · 亚萨克(Lisa Yaszek)持

续关注非洲未来主义问题,是非洲未来主义先

驱学者之一,她的研究既对非洲未来主义之出

现、演变、拓展等历程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梳

理,又有关于具体文本的细读实践。2005年,

她在《对拉尔夫 · 埃里森〈看不见的人〉的非洲

未来主义解读》(An Afrofuturist Readingof

Ralph Ellison's InvisibleMan)一 文 中, 对

美国著名非裔小说家拉尔夫 · 埃里森(Ralph

Ellison)的经典作品《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又名隐身人)进行了科幻式的解读,尽

马克·戴里的《黑人面向未来》一文收录于《火焰战争:网络文

化的话语》一书中,配图为《火焰战争》封面

(图片来自杜克大学出版社官网)

第82页

Countries 各国巡礼

80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管埃里森本人称“科幻小说是

我最不希望写的东西”,但亚

萨克仍然强调“《看不见的人》

从小说开篇便展开了关于技

术、艺术、种族可能性的讨论,

小说中的隐喻也指向了技术

控制下的反乌托邦未来”。[11]

这无疑为科幻式解读打开了

空间。

与此同时,作者埃里森

对自己作品的理解及其在整

个美国文学界的定位,恰恰

体现了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的

非洲未来主义的叙事形式。

次年,在《非洲未来主义、科

幻小说、关于未来的历史》(Afrofuturism,

Science Fiction, and 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中,亚萨克继续讨论《看不见的人》,

在梳理了非洲未来主义可能的叙事传统及其与

科幻日益密切交织的基础上,指出“非洲未来

主义不仅在美学上,而且在其政治使命方面已

经演变成一种连贯的模式……作为一种流行的

审美运动,它以‘与异类相遇’和‘穿越时空’

等看似荒诞的比喻为中心,以新的方式将非

裔的体验带入生活之中……如其名字所示的那

样,非洲未来主义不仅是对过去的历史的复兴,

也是对未来的历史的复兴”。[12]2007年4月《科

幻研究》(Science Fiction Studies)推出了“非

洲未来主义”特刊,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亚萨克

的分析模式,着重挖掘此前未被划分为科幻的

经典非裔作品呈现出的“异化”(alienation)、

“变形”(transfiguration)等科幻特质。

上述研究关注到非洲被忽视的情况,并意

识到其在作为欧美现代文化补集方面所具有的

重要的价值。但在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奈迪·奥

克若弗(Nnedi Okorafor)看来,由戴里提出

的非洲未来主义(Afrofuturism)将大多数人

的目光投射到在移居到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

的非裔作者的书写,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将非

裔书写从作为整体的非洲摘除,成为一个被提

起端详的碎片。作为一个在身份上完全符合戴

里意义上非洲未来主义(Afrofuturism)之定

位的作者,无论奥克若弗是否愿意,她总是同

这个标签捆绑在一起,但这个名词却始终无法

准确代表她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了挣脱被不恰

当定义的束缚,奈迪 · 奥克若弗在2019年10月

19日提出了新的未来主义(Africanfuturism)

概念。奥克若弗强调,这两个概念都承认非洲

大陆上的黑人和散居海外的黑人存在血缘、精

神、历史和未来的连接。不同之处在于,新的

非洲未来主义(Africanfuturism)更具体、更

直接地根植于非洲文化、历史、神话与价值体

系,并由非洲本土向黑人散居地辐射。它首先

扎根于非洲,并由此面向未来,它拒绝任何意

义上的西方中心主义及其特权。[13]奥克若弗

呼吁建立真正以非洲为中心,并由非洲向四周

辐射,承担传播、沟通功能的文化谱系的行动

很快得到响应。在2019年到2020年间,越来

越多的非洲作者开始抵制戴里的非洲未来主义

(Afrofuturism)概念,并以新的非洲未来主义

(Africanfuturism)标识自身。颁发诺默奖的

非洲推想协会也参与其中,支持拥抱具有更宽

泛非洲未来内涵的新概念。

Nnedi Okorafor 的插画形象(图片来自极客非洲 Geek Afrique 官网)

第83页

世界科幻动态 WORLD SCIENCE FICTION FRONTIER

世界科幻动态 2023.01 81

参考文献

[1] African Speculative Fiction Society.About US[EB/OL].(2016-8)[2023-8-31].https://www.africansfs.com/aboutus

[2] African Speculative Fiction Society.About Nommos[EB/OL].(2023-8-4)[2023-8-31].https://www.africansfs.

com/about-nommos

[3] Geoff Ryman.TadeThompson [EB/OL].(2017-3-1)[2023-8-31].http://strangehorizons.com/nonfiction/100african/tade-thompson/

[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外 交 部 . 尼 日 利 亚 国 家 概 况 [EB/OL].(2023-8)[2023-8-31]https://www.mfa.gov.cn/web/

gjhdq_676201/gj_676203/fz_677316/1206_678356/1206x0_678358/

[5] Geoff Ryman.TadeThompson [EB/OL].(2017-3-1)[2023-8-31] http://strangehorizons.com/nonfiction/100african/tade-thompson/

[6] (英)奥威尔著 . 董乐山译 . 一九八四 [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2.

[7] Mark Dery.1994.“Black to the Future:Interviews with Samuel R. Delany, GregTate, and Tricia Rose” In

Mark Dery eds.Flame Wars The Discourse of Cyberculture.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pp. 179.

[8] Mark Dery.1994.“Black to the Future:Interviews with Samuel R. Delany, GregTate, and Tricia Rose” In

Mark Dery eds.Flame Wars The Discourse of Cyberculture.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pp. 180

[9] Mark Dery.1994.“Black to the Future:Interviews with Samuel R. Delany, GregTate, and Tricia Rose” In

Mark Dery eds.Flame Wars The Discourse of Cyberculture.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pp. 180.

[10] Mark Dery.1994.“Black to the Future:Interviews with Samuel R. Delany, GregTate, and Tricia Rose” In

Mark Dery eds.Flame Wars The Discourse of Cyberculture.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pp. 182.

[11] Lisa Yaszek.An Afrofuturist Reading of Ralph Ellison's Invisible Man[J].Rethinking History,Volume9,

2005-Issue2-3,pp297-311.

[12] Lisa Yaszek.Afrofuturism, science fiction, and 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J].Socialism and Democracy,Volume2

0,2006(11),pp41-60.

[13] Nnedi Okorafor.Africanfuturism[EB/OL].(2019-10-19)[2023-8-31]http://nnedi.blogspot.com/2019/10/

africanfuturism-defined.html

作者:王瑾,北师大文艺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叙事学、科幻文学。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免费电子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