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2023年第23期

发布时间:2023-12-0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2023年第23期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47六、种地“课代表”底气何在?看到北大荒越来越逼近“天花板”的好成绩,也有人提出疑问,堪称种地“课代表”的北大荒,还有提升空间吗?行走黑土沃野,记者发现,对于北大荒而言,学无止境,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再到“惠种地”,远无止境!怎样让“种地”更系统化、更精细化、更绿色化、更信息化、更智能化,以及更省事、更省钱,“种好地”的空间大着呢!习近平总书记 5 年前的谆谆嘱托言犹在耳,句句直指要害,“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绿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不断提高”,激发出了北大荒人的无穷动能。“我这些玉米都是经过‘健身’的,扛过两次台风、一次强降雨都没事。”极端天气下,八五四农场种植户隋桂霞的 2300 亩玉米高产示范田,今年依然丰产在望。秘诀何在?记者看到,地里的玉米只有一米多高,玉米穗的位置比普通玉米矮了近 20 厘米,根系却格外粗壮,像八爪鱼一样紧紧抓牢土地,用手摇晃,纹丝不动。隋桂霞告诉记者,这些玉米都经过拔节期矮化作业,营养能更多供... [收起]
[展开]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2023年第23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47

六、种地“课代表”底气何在?

看到北大荒越来越逼近“天花板”的好成绩,也

有人提出疑问,堪称种地“课代表”的北大荒,还有

提升空间吗?

行走黑土沃野,记者发现,对于北大荒而言,学

无止境,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再到“惠种地”,远

无止境!怎样让“种地”更系统化、更精细化、更绿

色化、更信息化、更智能化,以及更省事、更省钱,“种

好地”的空间大着呢!

习近平总书记 5 年前的谆谆嘱托言犹在耳,句句

直指要害,“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绿

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农

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不

断提高”,激发出了北大荒人的无穷动能。

“我这些玉米都是经过‘健身’的,扛过两次台

风、一次强降雨都没事。”极端天气下,八五四农场

种植户隋桂霞的 2300 亩玉米高产示范田,今年依然

丰产在望。秘诀何在?记者看到,地里的玉米只有一

米多高,玉米穗的位置比普通玉米矮了近 20 厘米,根

系却格外粗壮,像八爪鱼一样紧紧抓牢土地,用手摇

晃,纹丝不动。

隋桂霞告诉记者,这些玉米都经过拔节期矮化作

业,营养能更多供给果穗而不是玉米秆,还更抗旱、抗

倒伏,就像“健身”一样。

正是这样一块块高产稳产的粮田,让北大荒这个

“中国饭碗”更加稳固坚实。其背后,是 5 年来的全

面升级。

向科技精准“滴灌”升级。种地有标准体系,以

同步变量侧深施肥、水稻旱平免提浆等 20 余项先进

适用技术为核心,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全程操作规

程,主要农作物标准化覆盖率达 100%。技术推广有

完整体系,“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层层引领,让

专家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大田产量。

向守护黑土地“健康”升级。对北大荒人来说,黑

土地是“饭碗”、是命脉。怎样守好这片沃土,让黑

土地更给力?实施“六个替代”和“六个全覆盖”,大

力推广大垄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保护性

耕作,每年 4000 多万亩耕地全部实现“黑色越冬”。

这套能落地、接地气、稳定有效的黑土地保护模式,让

耕地通透性越来越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 5 年来提

高 3 个百分点。

向大食物观指引下的高质量供给升级。根据不同

农场特点,“一场一业”“一场一特”规划建设高端

大米、酒用高粱、寒地果蔬生产保供等基地。2022

年,集团粮食总产量达 451.3 亿斤,比 2017 年增长

了 32.5 亿斤,相当于新增一座千万人口级别城市的

全年口粮供应能力,同时累计生产食用油 210 万吨,够

全国 14 亿多人足足吃上 21 天。

向做强种业“芯片”升级。5 年来,北大荒垦丰

种业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成为唯一承担水

稻强优势和玉米、大豆补短板 3 项任务的国家农作物

种业阵型企业,优质新品种“龙垦 2021”水稻、“龙

垦 3092”大豆更是快速获得市场认可。

一次次农业升级,让北大荒的核心竞争力始终位

列世界第一阵营。而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的代际进

化,给北大荒带来的则是整体发展升维。

5 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七星农场稻田边和几位

农机手亲切交谈。“我是当时几名农机手中最年轻的

一个,现在总书记的话依然印在我的心里。”今年 35

岁的陆向导是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区的农机副

主任,他参与和见证了北大荒的智能化升级,“现在

耕种管收全程智能机械化,农机可以自动避障,田间

转移作业可以全自动,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也

都依据智能决策。”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千万亩水稻生

产用“6 个 10 天”就能高标准完成,浸种催芽、秧田

播种、搅浆整地、机械插秧、收获、秋整地 6 个生产

环节都只用 10 天。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 通讯,我们把这

些高精尖的技术都应用到农业上来,力求打造一个智

慧农业大脑,建立精准的农机作业模型。”北大荒智

第52页

48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慧农业农机中心主任孟庆山说起农机,话匣子就停不

住:“不仅要让驾驶员从车上下来,还要能离开现场,不

仅要一部手机能种地,还要一个人能远程管控一个作

业机群。”

5 年来,北大荒先后启动建设两批共 20 个数字农

场,核心示范总面积 30.4 万亩,辐射带动面积 236

万亩。通过线上平台,垦区作物分布、施肥处方、水

利设施可以“一图观家底”,农地、农贷、农险等 11

项服务功能可以远程操作,农户用农机也有了“滴滴

打车”,可以在线上的信息化平台调度。精密复杂的

系统,创造出了一个“云上北大荒”。

从升级到升维,发挥集团化作战组织优势、科技

到位率和集成度高优势,北大荒现代农业发展仍“大

有潜力、大有可为”。

金秋时节,在乌苏里江和挠力河交汇处,八五九

农场被温柔环抱。稻梦乌苏农乐园里,占地 13.3 万

平方米的“福稻八五九”,是今年全国单体最大的一

幅稻田画。画面中,童话中的马良挥动“神笔”绘制

北大荒沃野千里的壮美画卷,正如画外的智慧农业对

北大荒“会种地”的一笔点睛。

七、当“种地”变成服务

“统”和“分”,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绕不

开的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骨干,北

大荒有必要率先回答好这个问题。

为此,在集团化、企业化改革中,北大荒集团组

建了子公司农服集团,构建“集团 + 区域农服中心 +

农户”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力求在“分”的

基础上做好“统”的文章。

由此而带来的深刻变化,八五一〇农场的农机手

王德生有着直观的感受。50 多岁的王德生种了一辈子

地,自己搞过流转,也曾出国种地,但他怎么也想不

到,种地还能成为生意,种自己家的地,还能再赚一

份服务费。

变化源于八五一〇农场推行的模拟股份制经营模

式。2020 年起,农场将一些分散经营的土地试点为股

份田,由农场技术人员统一经营,农户自愿参股、利

益共享。王德生既是首批“股东”之一,又是其中一

块股份制田块的机耕组组长,除了入股田地的分红

外,自己做农机服务还能再赚一笔服务费:“2020 年

每个人分红 7000 多元,2022 年就增加到了 1.5 万元。

除了分红,去年我自己做农机服务还赚了 6 万多元。”

与模拟股份制相比,八五六农场探索的规模家庭

农场更像是一种“升级版”。

“每个规模家庭农场都有一位场长,生产经营由

场长决策,但各环节要进行公示,同时由家庭农场的

监督小组进行监督。管理区配合调配农资机车,不直

接参与规模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活动。”吕向民就是

其中一个规模家庭农场的场长。1996 年从吉林舒兰

来到北大荒种地的他,早就以技术好而小有名气。今

年虽然是规模家庭农场成立第一年,但吕向民很有底

气,因为 1700 多亩优质粳稻早就签了订单,每斤收

购价 1.75 元,再加上节约的人工机械等成本,预计

每亩可实现综合增效 515 元。

通过新型农业服务业的“统”,北大荒还有许多“王

德生”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组合成现代农业的“作

业编队”;有许多“吕向民”登上更广阔的舞台,给

土地和种植户带来更高的效益,让“谁来种地”的问

题有了答案。

“作业编队”之外,北大荒还有一支“专家编队”,为

“作业编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不只有从

种到收的技术支撑,还包括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粮食

销售等 10 项内容,涵盖了种植户在全产业链上的各

种需求。

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支部书记杨坤就是

“专家编队”的一员。她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水稻测土

配方施肥建议卡:“每年我们都会到田间采集土壤,通

过 10 多个项目的检测,给每块地出一张建议卡,农

户只需‘照卡施肥’。”科技园区、科技服务中心……

北大荒几乎每个农场都有这样的“专家编队”,成为“作

业编队”的强力支撑。

除了生产方式上的“统”与“分”,北大荒还在

产业链上下游发挥“统”的聚合效应。

每年,北大荒 4000 多万亩耕地都需要大量农

第53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49

资,生产出大量农产品。但过去小农户的“零敲碎打”

在市场上往往处于弱势,如今通过集团统一供应、统

一经营,数量成为话语权,让更多农户能优价用上优

质肥。

“2022 年初,国内肥料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大

幅上涨,但我们的肥料都已早早地足量发到农户手

里。”北大荒集团农业社会化服务办公室专员刘再奇

说,2019 年以来,农业投入品集团化运营累计为农

户节约成本 3.2 亿元,切实保障了集团农业投入品的

充足稳定供应,充分发挥了肥料“蓄水池”和价格“稳

定器”的作用。

八、走出北大荒

如果说,北大荒人曾用半个多世纪走出荒凉、走

向富庶,实现了“一次创业”;今天,北大荒人正从

空间上第二次走出北大荒,以新型社会化服务带动更

多区域“种好地”,奔赴“二次创业”征程。

中国只有一个北大荒,但北大荒不只是自己的北大

荒。要打造农业航母,北大荒不只要做好自己的“统”

和“分”,还要帮助更多地方解决好“统”和“分”的问题,把

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整合为农业航母“战斗群”。

2016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调研时

就强调,要发扬北大荒精神,加强垦地合作,增强对

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走出去,是国家战略的考

量,也是农业的现实需要,那就必然是北大荒的责任

所系。

无论是“双控一服务”,还是规模家庭农场、模

拟股份制,都可以视为北大荒在内部小范围的试水,当

一个个“北大荒模式”成熟后,就可以复制平移到更

多地方。

当然,也有人担心,这种大规模大面积上“长”

出来的种地能力,在其他地区适用吗?

事实证明,大有大的种法,小有小的技术。

在 2000 多公里外的安徽小岗村,从 700 亩地开

始,北大荒人拿出格田改造方法,改造后田块面积平

均达到 27 亩,最大 46.8 亩,让小岗村也能实现无人

驾驶插秧;在中国农垦事业发源地陕西延安南泥湾,北

大荒人示范种植水稻 400 亩,选用“基础设施改造升

级、先进农技措施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因地试验”的

种植方案,在盐碱地成功种出优质稻,让南泥湾水稻

实现“三连丰”,最高亩产达 1240 斤。

几年下来,“北大荒标准”已经成了品牌。据测

算,按照“北大荒标准”全程托管的土地,与农民自

种土地相比,黑龙江省内,大豆、玉米、水稻亩增产

分别为 50 斤、200 斤、120 斤;黑龙江省外,小麦、玉

米亩增产均在 100 斤以上,水稻、青稞亩增产均在

120 斤以上,亩效益提高 200-300 元。

从小岗村到南泥湾,从黑龙江到陕甘宁、云贵川

直至西藏,26 家区域农服中心由点到面,农业社会化

服务面积从最初的 1080 万亩次逐年增加到 5270 万亩

次、7800 万亩次,带动小农户 350 万户,实现粮食

增产 21.52 亿斤,按年人均口粮消费 150 公斤计算,可

满足 717 万人一年的口粮。增收 25.83 亿元,降低

生产成本 1.1 亿元,节本增效 26.93 亿元,每户增收

770 元。

其中,北安分公司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是北

大荒在全国成立的第一家区域农服中心。目前已开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 460 万亩,实现大豆亩增产 90 斤、玉

米亩增产 200 斤的好成绩。

“服务”,是北大荒集团组建区域农服中心的职

能定位。不与政府抢资源、不与大户争地、不与农民

争利、带动不代替,要为更多小农户做好服务,为端

牢“中国饭碗”做好服务。帮助种不了、种不好、自

己种地不合算的农民种好地,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

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粮。

北大荒走出北大荒,带来的制度和技术的正外部

性还在持续显现。在王守聪看来,走出北大荒,开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这是集团打造农业航母、发挥在农

业强国建设中战略作用的重要方向,“现代化农业服

务业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连接器、小生产和大市场

的转换器,通过北大荒强大的农业服务和科技体系,能

充分释放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统’的功

能,又让农民种地更省事、更赚钱、全面参与决策和

监督,是一把破解‘大国小农’难题的金钥匙。”

第54页

50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九、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1947 年 6 月 13 日,当 18 位垦荒战士来到北大

荒,点燃“第一把火”、拉动“第一把犁”、建设第

一批农场时,他们不会想到,这竟会成为一道分水

岭,分隔开了北大荒的前世与今生,分割出了“大荒”

与“大仓”。他们更不会想到,这个苦寒蛮荒之地,有

朝一日会成为“中国饭碗”的缩影。

但他们清楚地知道,要为祖国多打粮食,这是使

命,是他们的“天职”。于是,在桀骜凶险的黑土地上,他

们开荒播种,向一切不可能之地要一切可能。为国种

地,为国打粮,为国建仓,这是刻在北大荒人基因里

的执念。

“粮食”,是北大荒开发史上最密集的关键词。“向

荒原要粮!”“在北满创办一个粮食工厂”“在这里

办农场,为国家多生产些粮食!”“新中国的荒地都

包给我干吧!”“以后要母鸡下蛋,越办越多!”“一

定要让北大荒彻底变个样!”“要出粮食、出经验、出

人才”……百万垦荒大军从四面八方奔赴北大荒,创

造了人类垦荒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开发建设之初,作为拓荒者,北大荒响亮回答了

“如何通过兴办‘粮食工厂’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的历史之问。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作为探路者,饮

冰卧雪、人拉肩扛向亘古荒原进军,响亮回答了“社

会主义新中国能不能建成大型国有农场”的人民之问。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改革者,北大荒“分得彻底、统

得到位”,成为独具特色的“世界农都”,响亮回答

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世界之问。

北大荒人响亮回答了历史之问、人民之问、世界

之问。不仅产得出、供得上,更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

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在最困难时期,北大荒人宁

可自己挨饿,也要节衣缩食,把最好的粮食交给国

家、支援灾区。

在烟波浩渺、横无际涯的兴凯湖畔,坐落着北大

荒开发建设纪念馆。遵照王震将军生前心系为国种

粮、死后还要为国站岗的遗愿,他的部分骨灰被埋在

这里。纪念馆里,记载着八五三农场一名普通粮食保

管员孔德喜的故事。1960 年,孔德喜日夜看管着山

一样的粮堆,自己一粒没动,结果饿晕在粮堆旁。三

年自然灾害时期,北大荒人共向国家交售粮豆 56.59

万吨。

每当国家发生重特大灾害时,在灾区人民亟待救

援的关键时刻,北大荒人总是识大体、顾大局,迅速

为灾区输送粮食,提供最安心实在的支援。2003 年,北

大荒米业 48 条生产线全线启动,支援北京市民抗击

“非典”;2008 年汶川地震,北大荒火速驰援,48

小时加工发运 2400 吨大米;2010 年,西南五省区大

旱,北大荒向灾区紧急调运大米 2400 吨;2020 年,新

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辆辆粮食专列从东北驶向武

汉,2022 年驰援北京、吉林、上海等地,有效平抑

了粮油市场波动。

一切为了中国粮食,一切为了中国饭碗。76 年

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 10022 亿斤,商品粮累计达

到 8545 亿斤。

作为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

水平的“国家队”“王牌军”,北大荒因粮而生,因粮

而兴,亮点是粮食,核心是粮食,发展是粮食,政策是

粮食,地位是粮食,出发点是粮食,落脚点还是粮食。

一部北大荒史,就是一个“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的生动注脚。

十、是什么缔造了北大荒奇迹?

时隔 5 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再次到黑龙江考

察。他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并

再一次针对现代农业、黑土地保护和发展农业科技作

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北大荒

人在稳粮强农之路上不断奔跑、不断超越、不断创造。

76 年来,北大荒除了生产物质食粮,还创造出北

大荒精神、北大荒标准、北大荒品牌、北大荒范式等

一系列非物质产品,缔造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最坚实的板块。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造就了“北大

荒奇迹”乃至“中国农业奇迹”?北大荒贡献了什么?

历史和事实一再证明,北国荒原悠悠千万年的沉

第55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51

寂,只有在一个以人民为初心的政党坚强领导下,背

靠一个稳定强大的国家,汇聚各类人力资源集团化作

战,才能被打破、被唤醒、被激活,迸发出无穷力量。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坚强的政治优势、强大的组织和

动员能力,北大荒今天会是什么样?

某种程度上,北大荒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处

理好“统”与“分”、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政府与

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其改革创新的精髓。

首先是“统”与“分”的结合。改革开放之初,黑

龙江垦区在人均耕地资源、人均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

化水平上均居全国首位,这与农村地区大为不同。在这

样的基础上,北大荒新经营体制创建不可谓不艰难。到

底什么样的体制更适合垦区?“过河”的“桥”或“船”

在哪里? 1983 年至 1996 年的十余年间,北大荒的改革

异常痛苦,直到新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了农民与土地的关

系,充分体现集中与分散,充分调动了大农场和小农场

的两个积极性,垦区才迎来了跨越式发展。

其次是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结合。深化现代农业

制度改革,创建国有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

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四位一体”经营共同体,更好

发挥国有经济主体的组织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农民增

收。第三是政府与市场结合。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

化改革,通过政企、事企、社企分开,使农垦真正成

为市场主体,从而更好专注于自己的主业,铸造大国

重器。第四是中央与地方结合。通过厘清中央和地方

职责,北大荒建设国家农业航母的体制更加顺畅。

除了改革利器,科技是另一把利器。在北大荒发

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垦区都将科技引领放在第一位,与

最先进的农业科技及农机装备保持同步。北大荒开发

的起始点,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起始点;而

北大荒发展到今天,既充分集成和利用最前沿农业科

技成果,又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农业科技及装备

提供着丰富的应用场景。

让这两把利器发挥出最大功效的,正是宝贵的精神

财富和可爱的北大荒人。从 1947 年开始,14 万复转官

兵、20 万内地支边青年、10 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地

方干部、54 万城市知识青年组成的拓荒大军,用汗水、泪

水,乃至鲜血和生命,建成了“北大仓”,培育和锻造

了北大荒精神。而今,北大荒依然拥有丰富的、高质量

的人力资源,并源源不断吸引来各类专门人才,组成了

一支特别有战斗力、充满生机活力的生力军。

其实,对于几乎所有北大荒人来说,北大荒原本

都是异乡。而最终,北大荒却成了人们“离不开”“葬

我身”的家乡,成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

子孙”的故乡。

在北大荒采访,记者发现,不管走到哪里,不管

遇见哪位北大荒人,他们身上都洋溢出一种由内而外

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潜台词里都是,“我可以”“我

们能”“我们行”! 76 年来,他们一步步把看似不

可能变成了一个个可能,把一个个困难变成了最后的

胜利、最终的奇迹。

从更大层面而言,“北大荒奇迹”正是“中国农

业奇迹”的突出代表。北大荒用实践检验并证明了社

会主义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用事实论证了中

国能够很好地把政府与市场、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起

来,用数据为“中国碗装满中国粮”提供了底气、支

撑和自信,并为未来中国稳粮强农之路提供了“北大

荒范式”。

“啊,北大荒我的北大荒,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

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即

使明朝啊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这首被

北大荒人称为“垦歌”的《北大荒人的歌》,如同从

历史深处传递的精神火炬,多年来一直在黑土地上传

唱。爱国爱垦爱场,成为北大荒人的精神标识。

这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

江九曲回环,乌苏里江温婉恬静,丰沛的江河水在平

原深处幽然相会,滋润着良田万顷,养育着亿万国人。

穿越时空,那个声音仿佛在北大荒人心头回响,仿佛

在历史的天空回荡——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北大荒农业航母启航!

——农民日报

第56页

52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第57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53

第58页

54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价格周报 WEEKLY REPORT OF PRICE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

发展战略研究

一、前言

农业大数据是大数据理念、技

术和方法在农业领域的实践 。进

入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后,农业

大数据及智能分析技术已经发展

成为农业从业者发现新知识、创

造新价值、提高生产能力的新型

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也是国家重

要的新型战略资源。通过不断转

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管

理服务手段,农业大数据可为农

业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与发展提供

新动力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指

为农业农村提供信息化公共服务

的信息基本硬件、应用终端与基

础装备,主要包括农业数据获取

设施、农业数据存储与算力、农

业农村网络通信、农业信息应用

终端、农业信息化融合基础设施

等。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

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建

设智慧农业的根本前提,起着类

似桥梁和基石的重要作用。

从全球范围看,“新基建”

正推动新一轮信息革命,众多国

家纷纷将发展大数据、第五代移

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和基础设施作为战略部署的优先

行动方向;如美国推出了“大数

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国家宽带

计划”“连接美国基金”等战略

计划,英国推出了“农业技术战

略”,德国发布了“工业 4.0”“数

孙九林 1 2 李灯华 3 4 许世卫 3 4 吴文斌 5 杨雅萍 1 2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4. 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第59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55

价格周报 WEEKLY REPORT OF PRICES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字议程(2014—2017)”“数字

战略 2025”等,日本推出了“未

来投资战略”。近年来,我国高

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农业大数据与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先后

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

施方案》《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

纲要》《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

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

2025 年》等。《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

据中心体系,建设若干国家枢纽

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加快发

展智慧农业。系列文件和重大决

策部署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我

国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

发展。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内研究

人员在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平台

架构、应用实践等方面开展了系列

研究。整体来看,我国农业大数据

技术与应用发展较快,“天空地”

大数据获取、大数据建模分析预

测、数据驱动智慧决策等取得较大

进展,大数据应用正向农业全产业

链全过程覆盖。

二、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

设施建设的发展现状

(一)适农信息监测技术、传

输技术、计算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农

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宽带乡村”等战略的

深入实施,我国农业信息化基础

设施在数据获取能力、数据资源

建设、数据算力、农业农村网络

通信、应用终端等方面的发展取

得重要成就。

农业数据监测技术水平不断

提升。我国首颗农业高分观测卫

星已于 2018 年成功发射入轨并

投入应用,打破了高分辨率对地

观测数据长期依赖国外供应商的

局 面。 在 地 面 物 联 网 传 感 器 方

面,产生了一批低成本、实用化

的农业传感器,品类覆盖气象、土

壤、水体、植物生命信息、生理

生化信息、动物行为识别等,在

农业信息监测和数据获取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天空地”数字农

业技术逐步形成,综合采用航天

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建

立了一体化观测系统,实现农业

信息的高精度、立体化、时空连

续获取 。国家农业大数据采集体

系建设不断完善,充分利用物联

网、智能设备、移动互联网等信

息化技术采集农业农村数据,提

高了数据采集效率和质量。农业

基础数据库逐渐建立完善,实现

了农业基础调查数据的集中统一

管 理。 农 产 品 市 场 信 息 平 台 形

成 了 农 业 大 数 据 资 源 池, 汇 聚

粮、棉、油、糖、畜禽产品、水

产品、蔬菜、水果等 8 大类 15 个

重点农产品的全产业链数据,每

天 新 增 数 据 超 过 1×105 条, 累

计 接 入 各 类 农 业 数 据 约 2×109

条,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数

据的汇聚中心 。

农业农村网络设施不断完善。

我国已初步建成泛在、安全、绿

色的宽带网络环境,基本实现“城

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

入村”,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

的时代正在到来。农村互联网普

及 率 稳 步 提 升, 截 至 2020 年 年

底,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

为 55.9%,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

率为 79.8%,城乡互联网普及率

的差距大幅收窄 。全国行政村开

通光纤、第四代移动通信(4G)

的比例均超过 98%,实现了覆盖

水平全球领先的农村网络 。 农

村宽带接入用户快速增长,截止

2020 年年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

总 数 达 1.42×108 户, 同 比 增 长

5.3%,相应用户占互联网接入用

户总量的 29.3% 。全国有线电视

网络整合和广播电视 5G 建设一体

化发展,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

户户通。

农业计算能力不断提高。经

过多年的持续积累,我国在人工

智能(AI)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国

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

权量已居世界前列,部分方向的

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自

适应自主学习、直觉感知、综合

推理、混合智能、群体智能等初

步具备跨越发展的能力,智能监

控、生物特征识别逐步进入实际

应用,新型高效算法推动 AI 创

新创业日益活跃 。随着农业与

AI 技术的深入融合,高性能算

法和智能模型不断创新研发,在

农业生产、流通、市场等全产业

链各环节智能决策中得到高效应

用。农业大数据计算更加注重从

第60页

56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价格周报 WEEKLY REPORT OF PRICE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海量数据中寻找相关关系并进行

预测分析,农业数据处理正从传

统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统计

分析向智能分析预警模型系统演

进。

农业“新基建”拉开序幕。

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

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农业新

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北

斗、5G、物联网、农业专用传感

器、智能装备加速在农村应用布

局,推动智慧农业加速发展。5G

发展进入全面深入落实阶段 ,各

地开始重视 5G 在农业领域的融

合创新与应用发展,涌现了基于

5G 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运营模

式创新实践;如陕西省杨凌示范

区积极推动 5G 信息化建设,依

托 5G 技术建成农业大数据管控

中心、基于物联网下的农业生产

运营管控体系;江苏省南京国家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中国

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

司合作,计划 3 年内实现区域内

“5G+4G”全覆盖,为农业技术

创新注入数字新动能。5G 赋能信

息进村入户,“5G+”益农云电

商直播、“5G+”智慧养殖、“5G+”

智慧种植、5G 智慧农机等亮点内

容频现。此外,乡村传统基础设

施数字化转型加速,农村电网、智

慧水利、农村物流、农机装备等

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全国水利

一张图、全国农村公路基础属性

和电子地图数据库建成,农机装

备数字化步伐提速,北斗终端应

用不断扩展。

(二)农业信息标准化、获取、分

析处理、管理等技术取得突破,农

业大数据建设成效显著

我国农业大数据正处于长期

持续增长的历史阶段,农业资源

(如大气、土壤、水、生物质等)、农

业环境(如气象、水文、土壤水

分、温湿度等)、农业作物(如

作物长势、产量、病虫害等)、农

业过程(如育种、施肥、收割、运

输、销售等)等诸多方面正在持

续产生海量数据资源。

一是建立了完整的大数据标

准化框架。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大

数据快速分析应用的基础保证,也

是农业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

择 。2014 年,全国信息技术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大数据标准

工作组,负责制定、修改和完善

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提出该体

系应该包括基础标准、数据标准、技

术标准、平台 / 工具标准、管理标

准、安全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等 7

个类别 。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广泛

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

业大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实际情

况及需求,形成了农业大数据标准

化框架建议 。据统计,农村农业

部发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累计达到

6575 项,涉及农业基础、农业机

械、工艺技术、环境要求、产品标

准、等级规格、食品安全、质量检

测、疾病防控、标签标志等类别,为

农业大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过程

提供了方法指导。

二是发展了有效的数据管理

规范和多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自 1994 年金农工程启动建设以

来,经过多年发展和完善,我国

已初步形成多级农业大数据体系。

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

进农业大数据发展,围绕农业资

源环境、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

场运行等,先后建立了 23 套统计

调查制度(合计报表 300 多张,指

标 5×104 个);建设形成以主要

农产品产量、价格、进出口、成

本收益等为主题的 18 个数据集

市,日更新量约为 3×105 条 。

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在组织建设农

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全国平台。

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整合集成了

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种

业管理数据,同步汇集了品种审

定、登记、保护、推广等行业数

据。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集合

了全国基层农业技术员 2.4×105

名, 平 台 总 请 求 量 超 过 3×109

条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建设

了农业大数据统一管理平台,上

线运行动物疫病监测、土壤资源

管理、农产品质量溯源、农情调

度、农机购置等农业信息服务系

统 20 余 个。 渤 海 粮 仓 科 技 示 范

工程大数据平台具有海量数据来

源多样性、多因子综合分析决策

等功能,有效指导项目区的粮食

生 产 管 理 和 决 策 过 程, 覆 盖 30

个 县、1.5×107 亩 粮 田(1 亩

≈ 666.67m2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信息研究所研建了中国农产

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涵盖重要

农产品生产、流通、市场全产业

链的大数据资源,支撑农业市场

第61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57

价格周报 WEEKLY REPORT OF PRICES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监测预警工作,逐年发布《中国

农业展望报告》。

三是形成了系列农业大数据

技术应用模式。农业大数据与互

联网、云计算、AI 等信息技术融

合,改变传统农业模式,促进智

慧农业发展。在农业高效育种方

面,应用大数据挖掘、人工神经

网 络、 深 度 学 习 等 AI 技 术 与 现

代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发

掘优异基因,加快育种全链自主

创新。在农业生产管理方面,对

生产过程中采集的环境因子、动

植物生长等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处

理,实施科学精准控制,优化农

业生产,达到提高效率、增加收

益的目标。在农产品市场监测方

面,大数据支撑的农产品全产业

链信息的采集、分析、发布、服

务技术体系,为农业生产经营主

体提供了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促

进农产品的产销精准对接。在乡

村管理服务方面,农业大数据与

共享经济结合,通过“互联网 +”

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交

换,将农村资源与乡村旅游消费

需求进行最大化、最优化精准匹

配,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

高质量发展 。此外,智能决策系

统、信息推送服务、移动智能终

端等数据服务软硬件载体和相关

大数据服务应用,在农业领域逐

渐深入推广。

三、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

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依然

薄弱

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虽然取

得系列重要成就,但仍面临着农

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

数字化发展差距依然明显、种养

基地信息化基础设施缺乏、传统

基础设施与信息化融合不够等问

题。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光纤

宽带用户的普及率和接入速度仍

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网民占比偏

低。截至 2020 年年底,我国城乡

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仍有 23.9

个百分点,城乡数字鸿沟尚未消

除。本研究发放的问卷调查数据

显示,种养殖基地开通光纤宽带

的比例为 27.2%,使用农户信息

化终端来监测或控制农作物种植

生产的比例约为 13.6%,认为种

植基地网速不能满足农业应用需

求状况的比例为 19.7%。农户通

网比例不高、种养殖基地通光纤

宽带比例偏低、网络信号不佳等

问题制约了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广

应用。

(二)农业数据获取、分析、应

用与共享能力不足

数字资源分散,“天空地”

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不强、覆盖

率低。国产化传感器技术与世界

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

中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技术

产品严重短缺。农业数据分析应

用能力不足,数据要素价值发挥

依然存在较大限制,很多农业大

数据监测平台仍然停留在数据采

集、粗加工、现象展示的层面;尤

其在农业农村的“最后一千米”,直

接与小农户对接的基层农业服务

企业通常不具备大数据平台研发

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农

业数据共享壁垒依然较多,共享

严重不足,数据较多被作为个人

或部门财富保护起来,因数据独

占或垄断导致开发利用水平仍较

低。农业数据共享的法律保障机

制不健全,涉农部门大多遵循“于

我有利、数字谨慎”的原则,拒

绝重要农业数据的开放共享,导

致已经共享的农业数据价值要素

低,难以满足智慧农业目标需求。

第62页

58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价格周报 WEEKLY REPORT OF PRICE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三)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始创

新能力不足

农业物联网生命体感知、全息

信息高通量获取、AI 芯片等核心

技术原始创新不足。高端计算芯

片和技术标准依然被国外垄断,短

期内不易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在

芯 片 设 计 和 制 造、 大 型 工 业 软

件、移动操作系统(OS)基础软

件等方面存在“卡脖子”现象,较

多技术是买来的,“加工”“包装”

后的“穿马甲”现象明显。新型

计算平台、分布式计算架构、大

数据处理、分析与呈现等与世界

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前瞻性

技术研发处于跟随状态,大数据

核心技术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力整

体较弱 。农业大数据关键技术创

新离不开这些基础性信息技术的

突破发展。发达国家对关键技术

进行封锁,核心技术难以买到;我

国采用的基础技术装备较多来自

外购,自主研发难度大,因此需

持续加大对农业大数据的基础研

发投入力度。

(四)专业人才队伍规模有待

壮大

农业大数据高级专业人才缺

乏。尽管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涉农

数据,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数据处

理、分析、挖掘人员,大量数据

处于“沉睡”状态,尚未实现更

深层次的应用。大数据与农业跨

界复合型人才缺乏,计算机人才

不懂农业,农业人才不懂信息技

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具备学科

交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稀

缺。基层信息队伍不足,缺少专

业、定期的业务培训,缺乏必要

的经费支撑;队伍不稳定,从事

相关工作的人员在数量、素质方

面都未能满足新时期信息化发展

要求。

四、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

设施的发展目标与路线图

(一)发展目标

立 足 国 情、 农 情 和 现 实 需

要,推动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

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基础设

施体系整体实现国产化替代,城

乡网络差距基本消减,形成万物

互联、人机交互、“天空地海”

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农业关键核

心数字化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建

成农业数字经济体系;逐步建成

全国性的数据共享交换网络,实

现一体化和标准化的数据共享;不

断深化和创新农业大数据应用,建

成“天空地海”一体化数字农业

系统;形成政府和市场共建共享

的农业大数据产业基地和产业应

用生态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业

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路

线图如图 1 所示。

2025 年目标

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体

系建立健全,基础数据资源体系

基本建成。“天空地海”一体化

观测网络、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

中心基本建成,初步形成全国农

业农村数字资源全景图,实现数

据资源开放共享并有力支撑智慧

农业各场景应用。全国行政村开

通宽带实现 100% 覆盖,5G 创

新应用落地,城乡“数字鸿沟”

明显缩小。农业信息应用终端的

应用比例大幅提高,农村互联网

普及率达到 70%,农业物联网

技术应用比例达到 25%,村级

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 90%。

乡村信息服务和数字治理体系建

立健全。

形成农业大数据标准化技术

和数据交换机制体制,建成全国

一体化的数据共享交换网络。强

化 标 准 规 范 体 系 建 设, 建 立 农

业数据标准规范与安全保障体

系,推动农业数据管理智慧化、制

度化。构建“1+N”的数据共享

模式,即建设 1 个农业大数据总

中心,N 个分数据服务中心、N 个

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打破农业领

域的行业数据壁垒,实现农业业

务部门内部、外部,横向、纵向

的数据共享,让数据更好地为农

业相关主体服务。建设农业大数

据 应 用 示 范 基 地, 丰 富 农 业 生

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向的

大数据创新应用。

2035 年目标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整

体实现国产化自主可控,乡村

5G 深化普及,第六代移动通信

(6G)网络创新应用,城乡网

络差距基本消减,有力支撑智慧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类

脑计算、生物特征识别、数字孪

生、仿真模拟等关键核心技术及

第63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59

价格周报 WEEKLY REPORT OF PRICES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产品取得突破并大量应用。信息

终端在服务农民进行生产、经

营、 管 理、 生 活 等 方 面 发 挥 显

著作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85%,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比例

达到 35%,村级信息服务站实

现全覆盖。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

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实现。

农业关键核心数字化技术实

现重大突破,建成农业数字经济

体系。农业数据基本实现标准化

和一体化共享。“天空地海”一

体化数字农业系统建成,农业全

要素、全领域、全过程的数字化

管理基本实现,农业农村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生产、流通、市

场、加工等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

融合,农业大数据应用不断深化

和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新

业态、新模式丰富多样。大数据

应用产品不断丰富,农业大数据

定制服务模式普及。

2050 年目标

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

在的新一代农业农村信息网络,形

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空

地 海” 一 体 化 的 网 络 空 间, 为

跻身世界智慧农业强国奠定重

要基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5%,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比例

达到 50%。农业农村信息终端和

农业机器人支撑智慧农业大规模

深入应用。

农业生产、流通、市场全链

条全面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管

理。打造政府和市场共建共享的

农业大数据产业基地,吸引农业

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入

驻,形成农业大数据产业应用生

态圈。

(二)重点任务与技术路线

2025 年前

以数字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工程为牵引,构建新一代农业信

息化基础设施体系。综合利用天

基遥感、空基、地基及海洋平台

等多元感知体系构建全国农业农

村信息标准化监测体系,统筹利

用城乡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

设施,搭建统一开放共享的国家

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农业

农村 5G 网络、数字化基础设施等

农业新基建部署,统筹推动 5G 建

设向有条件的重点乡镇和农业园

区延伸覆盖,开展 5G 网络在乡村

图 1 农业大数据智能与信息服务技术路线图

第64页

60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价格周报 WEEKLY REPORT OF PRICE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试点布局和创新应用,大幅度缩

小城乡数字鸿沟。

在农业大数据技术研发与应

用方面,建立农业数据标准规范

与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农业数据

管理智慧化、操作制度化;构建

农业全产业链数据采集指标、获

取方法、分析模型、发布制度等

农业数据标准体系,整合汇聚涉

农部门数据,构建与新时期农业

发展相适应的农业大数据资源中

心。实施数据驱动型农业智能分

析模型 / 工具研发专项,研制农业

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专用工具,发

展基于农业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模

型、农业大数据高性能算法,建

成若干数据驱动型智能分析决策

系统。

2026—2035 年

着力攻克农业先进传感器、农

业 AI 芯片、农业高性能模型及算

法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人机交

互、生物特征识别、类脑计算等

难题,显著提升农业大数据算力。

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农

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确保农

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的信息安

全。构建覆盖全国全域的农业农

村数字资源全景图,实现全国农

业农村资源数字化。实施“5G+”

农业农村应用示范工程,深化普

及 5G 网络的乡村覆盖,建立 5G

支撑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研究

布局 6G 网络的乡村试点和创新

应用,促进城乡网络差距基本消

减。加强信息终端和农业机器人

的产业化应用,促进其发挥显著

作用。着力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

率、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比例,确

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

建设“天空地海”一体化数

字农业系统,推进农业全要素、全

领域、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建

设一体化的农业农村数据共享机

制,推进数据开发共享,不断深

化和创新农业大数据应用。构建

“1+N”数据共享模式,发展农

业大数据共享交换及服务平台,打

破农业领域的行业数据壁垒,彻

底解决数据标准不一、各部门自

建小数据中心导致的资源浪费现

象。攻克数据智能计算、分析挖

掘、深度学习、数据可视化等关

键技术,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

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培育

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新业态、新

模式。建设农业大数据应用示范

基地,将大数据与现代农业发展

深度融合,围绕农业生产过程管

理、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农

产 品 安 全 管 理、 农 产 品 交 易 流

通、农业市场和消费的监测及预

测、农业创新服务等方面,丰富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

方向的大数据创新应用。

2036—2050 年

构建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

空地海”一体化的农业农村网络

空间,建设集卫星通信、地面通

信、海洋通信于一体的农业农村

通信网络,为我国跻身世界智慧

农业强国奠定重要基础。突破农

业智能计算技术和算法,推动农

业大数据算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研制国产化替代的适农场景的 AI

芯片,推动智能芯片在农业农村

广泛深入应用。建设高速、移动、安

全、泛在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

设施,实现乡村生产生活区网络

无缝覆盖。通过实施农业农村万

物互联工程,打造人 – 机 – 物全

连接的农业通信数字世界,推动

农业农村信息智能终端在空间通

信、智能交互、混合现实等场景

的应用,支撑智慧农业大规模深

入应用。

推进农业生产、流通、市场

全链条的数字化、智慧化管理。

建设农业大数据产业基地,打造

农业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围绕农

业生产全过程管理、农业资源与

生 态 环 境 管 理、 农 产 品 全 链 条

安全管理、农产品交易流通、农

产品市场监测预测、农业信息服

务等,开发农业智慧生产、农业

灾害监测防控、农业全产业链信

息监测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系列化的大数据应用产品。建设

政府和市场共建共享的农业大数

据产业基地,通过农业大数据产

业基地的运营,快速形成产业集

群,完善农业大数据产业生态圈。

五、对策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总体布

局,谋划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大

第65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61

价格周报 WEEKLY REPORT OF PRICES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数据中长期发展的底盘性工作路径

面向建设智慧农业强国需求

和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加强顶

层设计,深入谋划农业信息化基

础设施与农业大数据中长期发展

的底盘性工作路径;注重因地制

宜、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建议

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农业科

研院所、企业、运营商参与,成

立国家级农业大数据联盟,共同

研究制定农业大数据的顶层设计

和实施规划。研究农业大数据标

准体系,从数据共享、数据存储、数

据治理、法律法规保障等方面进

行系统设计和统筹,为农业大数

据应用构建基本底盘。统筹城乡

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资

源,统一规划农业新基建与城市

网络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的信

息化基础设施。建立推动农业信

息化基础设施更新换代、健康发

展的综合性政策体系。

(二)加强技术攻关投入,突

破农业大数据关键核心共性的“卡

脖子”技术

建议加强农业大数据基础研

究,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

关,实施农业大数据关键核心技

术攻关工程,完善农业大数据科

技力量的战略布局。针对农业数

据获取、分析、应用等关键环节,重

点开展大数据获取、海量数据存

储、数据清洗、分析挖掘、大数

据可视化、大数据智能、大数据

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

方向的研发,加强农业生产、流

通、市场全产业链的信息智能决

策系统研发,形成国际先进的农

业大数据技术体系。加强原创性

模型、先进算法的研发力度,构

建农业大数据模型开发平台,开

展动植物生长模型、农产品市场

模型等关键性机理模型与分析预

警模型研发,提升大数据支撑的

农业信息监测预警效能。推动形

成农业大数据应用的市场化机

制,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农业大数

据增值性、公益性技术创新与服

务应用。

(三)强化体制机制协同创

新,有效解决数据共享、数据服务

等难点痛点问题

构建农业大数据资源共建共

享机制,推进政府主导、市场化

等多类型机制,从数据确权、共

享机制、法律法规保障等方面统

筹规划,解决涉农管理部门之间

数据壁垒严重、数据资源意识淡

薄等迫切问题。在数据资源建设

方面,注重农业基础性数据与日

常数据的采集,出台长期稳定的

数据采集配套补贴和平台设施维

护政策。构建参与各方的利益联

结机制,探索政府和社会主体合

作建设农业大数据的有效途径;通

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模式、服务外包等多种模式,引

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业大数据

建设。充分尊重农业大数据产出

主体、服务主体和应用主体的地

位,加快推进农业大数据交易市

场化机制。完善数据利益分配机

制,建立数据产权确权、数据价

值核算、数据交易体系和规范,有

效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市场化

运作水平,推动农业大数据成果

商品化。

(四)强化高水平人才队伍建

设,促进我国农业大数据技术走向

世界前列

一是构筑农业大数据多层次

人才体系,建立农业大数据共性

技术研发 – 关键技术突破 – 推广

应用于一体,老中青相结合、多

专业人才协同的农业大数据人才

队伍。二是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培

育农业大数据专业型和复合型人

才;搭建高水平人才培养选拔平

台,着重培育和支持农业大数据

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设;针

对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

求,锻造人才团队硬本领,提升

重大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战略

前沿的谋划能力、产业实际问题

的解决能力。三是加强基层信息

员队伍的大数据知识培训,充分发

挥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管理服务

方面的作用。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

作,建立人才跨界跨域灵活交流的

合作机制;建立农业大数据人才智

库和“产学研”联盟制度,鼓励常

态化的创新成果交流和人才交流机

制,为农业大数据创新与应用持续

提供内生驱动力。

——农业工程科学

第66页

62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每一个陕西人,在向外地朋友介绍家乡的柿子、石

榴、猕猴桃时,几乎都遭到过对方的灵魂质疑:“啥?

你们那不是黄土高坡么?咋还长水果呢?”

首先,陕西大得很,根本不全是黄土高原好嘛!

其次,陕西的水果产量和“果篮子”山东在伯仲之间,如

果看种植面积,那更是多年处在全国前列,在 2022

年已经达到了 1752.23 万亩,比两个上海市还大。

她的南部是气候温润的秦巴山区,秦岭南北盛产

的猕猴桃、汉中的城固蜜桔、安康的白河木瓜……水

灵灵的陕南水果,塑造出一派“北国江南”的风情。

中间则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临潼的石榴、富平的

柿子、大荔的西瓜、户县的葡萄、阎良的甜瓜……渭

水滋养的缤纷鲜果,化作了八百里秦川的甜美。

到陕北,印象里厚重沧桑的黄土高原,是中国红

枣和苹果的主产区,贡献了全国超过四分之一的苹果

产量。千沟万壑中的果树,挺起了大西北的“腰杆子”。

从陕南、关中到陕北,陕西的“水果带”,铺成从黄土高原甜到秦岭南北! 中国最低调的水果大省,

了一条南北绵延 878 公里、跨过 8 个纬度、穿越三大

气候带的“甜蜜之路”。

陕南:秦岭的馈赠

众所周知,陕西,看起来就像是“三个省”——

她南北狭长,北接内蒙古、南连四川,跨越了中

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大气候带,又被秦岭和北山

划分成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差异巨大的地理板块。

气候的复杂,也塑造了丰富多样的陕西水果,如

果说山东是“大果篮”,那么陕西,更像是个汇集南

北的“水果摊”。

假如要选择一种水果,象征陕南山地的气候特

色,那么橘子“当仁不让”。

陕西不止有水果,还多滴很!制图 /monk

第67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63

农产品地理

GEOGRAPHY

都说“橘生淮南”,秦岭 - 淮河一线分割中国地

理的南北,汉中处于秦岭之南,毗邻“柑橘大省”四

川,在位置和气候上都接近四川盆地——

几乎每一个汉中人小时候都吃过四川橘子,而汉

中本地也生长着甘甜多汁的橘子:城固蜜桔。

城固在汉江沿岸,南、北为秦巴山地和丘陵区,中

部江河经行之处,形成了平坦而肥沃的“坝子”,土

壤疏松、土层深厚,加上当地气候温和湿润,特别适

合柑橘的生长。这里孕育出的城固蜜桔,细腻无渣、风

味浓郁,在口感上足以和南方橘子一较短长。

而顺着汉江南下,在安康市的瀛湖之畔,竟然还

生长着枇杷。

瀛湖号称“陕西千岛湖”,属于西北五省中最大

的人工绿色淡水湖,同样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的重要水源地,远看一片烟水迷濛,湖中岛屿如云,环

境简直不亚于江南烟雨中的太湖。

正如苏州太湖上的东、西二山,安康瀛湖周边也

产茶叶、种蚕桑、长枇杷,孕育出来的瀛湖枇杷丰润

多汁、口感清甜,果肉细腻无渣。

《诗经》里走出的猕猴桃

如果说汉江的滋养,孕育了汉中、安康等地“北

国江南”的水果风情;那么秦岭,则赋予了这片土地

古老的水果文化,其中最为传奇的,即是猕猴桃。

很多人都以为,猕猴桃是一种“进口水果”。

事实上,这种看似“洋气”的水果,原产地就在

中国,被新西兰人以国鸟——奇异鸟命名的“奇异果”

(美味猕猴桃),正是中华猕猴桃的一个变种。早在

2500 多年前的《诗经》当中,先民们就记录了这种枝

蔓“婀娜”的水果:

“苌楚”,即是古人对于猕猴桃的称呼。在今天,中

国的猕猴桃主要产于秦岭南北坡,中国人每吃两个国

产猕猴桃,就有一个来自陕西。

西安周至、宝鸡眉县是中国的猕猴桃主产区,眉

县还盛产近年来流行的“红心猕猴桃”;商洛的商南,培

育出了细腻多汁的“秋香”猕猴桃,汉中的佛坪县位

于秦岭山间,这里有口感独特的秦岭野生猕猴桃……

而在陕南山地,秦岭孕育的古老水果又何止猕猴桃?

《诗经·卫风》里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能

在陕南的安康找到原型,这里盛产的白河木瓜,并非

是外来的“番木瓜”,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光皮木

瓜”,光洁如玉,色香俱全;造型独特、形如藤蔓的

旬阳拐枣,则是另一种《诗经》里走出的古老水果,小

雅里说“南山有枸(jǔ)”,指的即是秦岭(古称南山)

所产的枳椇(拐枣),安康旬阳的拐枣,产量占据全

国的 80%,入口酸涩,回味甘甜。

只能说不愧是陕西,连吃水果的历史都这么厚重。

关中:水果的盛世

关中平原,陕西的 C 位;西安,关中平原的 C 位。

八百里秦川坐拥着整个西北最深厚的底蕴、最肥

城固桔园镇基地,北依秦岭,东邻湑水河 , 是北亚

热带最大的桔柑生产基地之一。摄影 / 邱会宁

第68页

64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沃的土壤、最发达的渭河水系,《尚书·禹贡》称之为

“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同样,这里也孕育着

整个陕西省最丰富而甜蜜的瓜果。

假如水果界也有“盛唐”,那么一定在西安。

西安,水果的“盛唐气象”

立秋之后,几乎每个西安人,节假日都多了一项

保留活动:摘水果。西安的水果,分布在主城区以外

的各个区县,每一个地方都有几样拿得出手的代表

之作;而且从入秋之前到来年开春,时令鲜果接连不

断,看着日历就能规划出一场小半年的甜蜜之旅。

俗话说“秋后一伏”,天气尚热。西安人消暑的“水

果圣品”,除了来自渭南的大荔西瓜,还有本地的户

县葡萄,尤其是西安本土 7 月上市的“户太 8 号”,果

粒几乎有乒乓球大小,深紫的外皮上裹满了厚厚的果

粉,堪称长安城里“秋天的第一份甜蜜”。

此后,高陵区的泾渭鲜枣发动秋天的水果攻势,在

8 月中旬即可上市,其后梨枣、冬枣、霜红枣、雪枣先

后成熟,鲜食枣供应期从入秋一直持续到十一月下旬。

9 月的西安,迎来各路水果的鼎盛时代——阎良

的酥梨鲜嫩多汁,入口即化,如同咬下一口深秋的甘

爽;骊山下的石榴鲜红如火,回民街上每一位卖石榴

汁的摊贩,都号称自己家用的是临潼石榴。

而火晶柿子早已跟着《长安十二时辰》出圈,被

生动地称为“一窝蜜”,含糖量达到 16.9%,而且果

肉软糯,只需要插根吸管进去吸吸吸,就能成功获得

“天然甜点”的体验。等到火晶柿子做成的柿饼吃完,冬

天也就差不多熬过去了。老秦们擦擦嘴,又开始期待

2 月去长安区摘草莓,4 月到阎良吃甜瓜,清明过后

到白鹿原上寻樱桃了……

渭南,大西北的小甜甜

然而即便是生在“瓜果天堂”的西安人,对渭南

的水果也要垂涎欲滴。

相比于西安,渭南处在八百里秦川最开阔的地

带,渭河在此吸纳北洛河,一同奔流入浩荡黄河,也

在渭南境内形成了大块的冲积平原,依山傍水、平原

广袤,种植水果的环境也更加优渥。

因此在西安城里有的水果,几乎都能在渭南找到

名气更大的“升级版”——

西安有高陵冬枣,渭南有大荔冬枣;西安有阎良

的酥梨和甜瓜,渭南蒲城酥梨、高石脆瓜;而比临潼

火晶柿子更有名的,则是渭南的富平柿子。

中国幅员辽阔,柿子在全国有 300 个左右的不同

品种,但富平尖柿,是公认最适合做柿饼的品种——

刚一成熟,外表就像一颗颗金色的小灯笼,里面流淌

着溏心的果肉,甜美熟腻,呼之欲出。

富平人遵循着自然节气,只用霜降后采摘的柿子

当原材料——只有温度足够低,柿饼表面才能结出诱

人的糖霜。再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用风与阳光的力

量将其变成“饱经风霜”的柿饼,这个过程被当地人

成为“吊柿子”。

西安,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水果代表作。

 制图 /monk

第69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65

农产品地理

GEOGRAPHY

“吊”好的柿子,像是一枚煎得恰到好处的溏心

蛋,内里璀璨金黄、浓郁饱满,外表如霜如雪、甜美

动人。一口,就能让整个大西北“沦陷”为温柔乡。

陕北:黄土的逆袭

相比于陕南和关中,千沟万壑的陕北给人的印象

更为深刻而猛烈的。

她一度塑造了中国人对于陕西的“刻板形象”——

家住黄土高坡、处处是窑洞、缺水干旱、要戴白羊肚

手巾防沙、山高沟深对话基本靠喊……在这样的环境

中,喜温、耐旱的苹果和枣成为了当地农业的主力。

榆林,红枣的力量

枣,不仅是水果,同样也是粮食。

《战国策》里说“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细作,枣

粟之利,足食于民”,黄土高原地区土层疏松,容易

水土流失,自古以来耕种困难。在从前的饥荒岁月,枣

成为了当地人抵御饥饿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黄河流域的陕、晋交界地带,是中国最早种

植枣树的地区之一。位于榆林东部,与山西隔河相望

的泥河沟村有“天下红枣第一村”的称号,这里保留

着 1100 余株千年枣树,牢牢扎根在黄土之中,俯瞰

着千沟万壑、黄河奔流。

黄土高原土层良好的透气性,同样赋予了枣树优

渥的生长环境。

例如陕西红枣的主产区,榆林清涧,枣树主要栽种在

黄河与无定河两岸,土壤疏松,枣树也根系发达、植

株健壮,加上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清涧红枣核

小肉多,而且果味特别浓郁。

延安,苹果的担当

更加适应当地气候的,则是陕西的苹果。

作为全国五大苹果产区之一,黄土高原是其中唯

一符合最适宜区 7 项指标要求的苹果优生区,2022 年

陕西苹果产量 1302.71 万吨,位居全国第一。而且区

域昼夜温差大,果品蓄糖量高,风味更浓郁。

陕西苹果中的老牌“王者”是洛川苹果。如果说山东

烟台苹果,靠的是温润季风气候带来的绵长积累,陕

西的洛川苹果,则具备高原上昼夜温差带来的鲜甜风

味,堪称一时瑜亮。

而再往南,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交界之处的咸阳,同

样是“苹果大市”,苹果产量在省内仅次于延安;往

西的宝鸡千阳苹果则凭借农业技术,后来居上,搭载

着神舟十二号飞船,一跃成为了“太空苹果”……

更为可贵的是,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沟壑之间的

果树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防风治沙的“卫士”。近

千万亩的苹果林,成为全省提高森林覆盖率的一大助

力,从某种角度来说,也“重塑”了黄土高原,染绿

了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是属于陕西水果的性格,不

止甜美,更有担当;这也像是陕西人的性情,柔情似

水,也兼济天下,胸怀四方。

——地道风物

第70页

66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随着秋冬季节的临近,在许多动植物都选择蛰伏

起来以便度过寒冷气温的时候,一个庞大的水果家族

选择站出来,迎难而上,以一己之力支撑起了整个沉

闷的秋冬,它就是——柑橘属。

读过《百年孤独》或者《红楼梦》的人都曾一度

止步于理解书中过于混乱的人物关系,柑橘属便是这

样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水果家族,准备好一探

究竟了吗?

柑橘从哪儿来?

柑橘属及相关属属于芸香科的被子植物柑橘亚

科,广泛分布于季风区,从巴基斯坦西部到中国中北部

和南部,横穿东印度群岛到澳大利亚东北部,是世界上

最普遍种植的水果之一,但该属的起源却一直难以捉摸。

为了寻根溯源,西班牙巴伦西亚农业研究所的

Manuel Talon 和他的小伙伴们对 58 种野生和人工

培育的柑橘属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柑

橘物种的起源中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山麓,该

地区包括印度阿萨姆东部、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

部等地区。近 800 万年前,随着季风区域降雨的骤

然减弱和气候逐渐干燥,柑橘属便借此机会迁移至

各个地区。

史上最“乱”

水果家族

第71页

Agro-Supplies & Demands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67

掌管柑橘属的三大元老

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为培育,柑橘属逐渐庞

大,成为了一个内部成员关系极其“混乱”的家族,我

们市面上常见的橘子、柑、柚、枸橼、甜橙、酸橙、金

橘、柠檬等水果都是柑橘属家族的成员。经过漫长的

溯源分析,植物学家最后公认香橼、柚和宽皮橘为柑

橘家族的三大元老,即原始种。

香橼,在《异物志》中被称为枸椽,在我国已

有 2000 多年的种植历史,被认为是这三元老中年纪

最大的。由于它们的果皮厚度通常占有果实的一半之

多,可食用部分少,因此常用做中药,很少进入水果

市场受到大家关注,有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的作风。颇负盛名的佛手便是香橼的一个栽培变种,除

了形状似手指外,其他部分与香橼无较大差异。

再来说说柚子,又名文旦、香栾和内紫等,口味

香甜多汁。作为体型最大的柑橘类水果,其果实直径

通常可达 25 厘米,在中国已有 3000 多年栽培历史。

因为个头大,水份足,方便储藏等特点,人们常把柚

子比作天然的水果罐头。

至于宽皮橘,果如其名,皮松而薄,极易与果肉

剥离,其在我国种植历史与柚子相差无几。宽皮橘还

易受环境影响而导致自身变种。

柑橘属混乱的前世今生

基于柑橘属的三大原始种,将家族中任意两种水

果拉来配对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品种,这些后代还能跟

其他柑橘属植物再度结合,从而产生更多的变异。

错综复杂的柑橘属家族

由图可以看出,在第一代杂交过程中,宽皮橘和柚

子杂交出了橙(分为甜橙和酸橙,酸橙如今多用于育

种);香橼和柚子杂交出来了檬,即我们平时常见的青柠。

第二代杂交过程中,甜橙和柚子回交得到了葡萄

柚(其果实体型较小,在枝梢上呈串状葡萄密集分

布,但果肉形状又与柚子相同,故得此名);宽皮橘

和甜橙回交得到了柑;酸橙与香橼回交得到了柠檬,柠

檬和青柠都以极酸的口感著称,一脉相承了“父亲”

香橼的酸性基因,可真是“同父异母”的好兄弟。

第三代、第四代……第 n 代的杂交过程仍在继

续,例如柑经过气候水土演变影响以及科研人员根据

环境、口感需要进行的定向培育,产生了椪柑、温州

柑橘属的起源和传播路径

左图为香橼,右图为佛手(左图来源:flickr,右图来源:

wikipedia)

第72页

蜜柑、丑橘和耙耙柑等性状更为优良的品种。

柚则产生了沙田柚、蜜柚、金香柚及晚白柚等一百多种口感风味

独具地理特色的品种。号称橙子界的“爱马仕”的品种——“爱媛 38

号”,其实就是第三代杂交种的南香与西之香再次杂交产生的一个新

的品种,其果皮如宽皮橘般柔软易剥,口感像橙子般却入口无渣,绵

软的果汁包裹着果冻般的果肉,入口即化,酸甜可口。

当然,科学家们想要捋清柑橘属家族里面的弯弯绕绕,还是得靠

现代技术!

近十年来已经有不少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尝试构建柑橘属关

系网络和柑橘基因组变异数据库。例如,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

2012 年率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甜橙基因组图谱的构建工作,研究人

员推断甜橙起源于母本柚和父本柑橘的回交杂交。

甜橙您好,您的身份证已经制作完成!

研 究 员 Wu Guohong albert 在 2018 年 和 2021 年 绘 制 了 柑 橘

属主要成员的遗传系谱图,初步揭开了柑橘属家族的神秘面纱,让人

们看到了作物杂交的无限可能。

柑橘属的家谱复杂得一时间让人难以理清,其原因在于植物界中

的生殖隔离并没有动物界那么难以逾越,再加上柑橘属的种质资源丰

富、遗传多样性高的原始特性以及人为选育,才促成了柑橘属家族如

今这般极具蓬勃生命力的开枝散叶。

其背后复杂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生物演变过程,或许比柑橘属

系谱本身更为迷人。

正值时令,了解完柑橘属的家族秘史,你有没有大吃一“斤”呢?

——万物杂志官

第73页

《蔬之史话》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天柱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张德纯共同主笔,北京

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王庆娟绘图,中农富通团队参与编辑,汇集了 100 种市场上常见、消费

量较大的蔬菜,对它们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编辑成《蔬之史话》,以飨读者。

本书自蔬菜的起源讲起,分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介绍蔬菜种类,历史

脉络清晰,引经据典,介绍了中国蔬菜发展历。又按 14 个大类,100 种蔬菜,对其发展历史展

开详细介绍,并配 100 张手绘插图栩栩如生,让读者更深刻了解每一种蔬菜演变历史的同时,

更能进一步了解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科学技术成就,增强对中华民族灿烂的物质

文明、精神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卓越贡献的认识,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和自豪感,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砥砺前行。

好书推荐

第75页

该书由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张天柱教授主编,主要从农业嘉年华温室内部景

观施工入手,系统总结了农业嘉年华温室景观施工建设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多年大型

项目的施工经验,总结了相关技术规范与流程。同时,对农业嘉年华温室景观施工工艺及特点

进行了详细论述,各分部工程进行了释义和分类,通过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说明,重点阐述景

观施工的原则及方法等,规范了农业嘉年华温室景观相关施工管理。

致力于打造一个突出农业主题,体现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教育、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

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体,为各界农业嘉年华项目的投资建设者、工程施工单位提供参考。

《农业嘉年华温室景观施工技术》

好书推荐

第77页

北京富通大潮来扎根市场,在新发地市场汇聚 8500 家商家资源,

可为您对接 85 位年销售额过亿的批发大王以及百余位百强商户,实现

产品定向采购、精准销售。在 2021 年,大潮来将合作入驻首农黑庄户

市场,搭建更大的产销对接平台。

富通大潮来在北京拥有百余家高端社区资源,可与各县域政府及企事

业单位联合开展特色农产品进社区推广活动,可助力农产品从产地直接对

接给终端消费者,可实现熟人拼团,以高复购率、 刚性需求、快速扩张,

助力农产品流通销售更高效。

第80页

了不同国家最典型案例经营管理的主要措施。

通过本报告,政府管理人员、相关企业从业者等行

业人员可以充分了解我国目前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项目

建设的情况,掌握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建设

主体的主要做法及优势,把握未来我国农产品仓储保鲜

冷链建设发展趋势。

(更多详细内容请阅读《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

设研究报告(2021)》)

中国农产品如何提高竞争力?新时代的农产品流通

体系怎样发展?“十四五”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重点

是什么?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研究报告(2021)》

围绕近两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建设支持政策和建设项

目进行研究。对我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建设的背景及

政策进行阐述,并结合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各环节

的相关政策,分主体、分环节对我国农产品产地设施、

农产品仓储保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农产品零售冷链等

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分析。

报告梳理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过程中,涉

及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及企业等主要经营

主体,分析各类主体参与农产品冷链建设的定位及经营

模式等。

亮点一:报告分析了我国蔬菜、水果、肉制品、水

产品四大类重点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涉及产地保鲜、

仓储、物流、销售各环节,分析各类项目功能定位、建

设内容、运营模式等,以案例分析总结各环节冷链建设。

亮点二:报告解读了目前我国农产品产地冷链六大

类主体的发展情况,涵盖涉及田头市场、产地仓、农产

品物流园、农产品批发市场、生鲜超市、生鲜电商等,

结合第一手的调研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亮点三:报告借鉴了日本、美国、荷兰五大发展模式,

主要总结了各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在政策扶持、经营

模式、技术设备、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介绍

欢迎订购

扫码进入

三农知识

行业报告

76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 Agro-Supplies & Demands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

建设研究报告(2021)》

发布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

中农富通智库 · 乡村产业发展研究院

定价:6800 元

第82页

中农富通农业商学院、国际农学院

中农富通农业商学院、国际农学院是中农富通公司旗下的两个三农精英培训机构,成立于 2017 年,由中国农业大

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中农富通公司首席专家张天柱担任院长。学院遵循创新理念办学的原则,体制机制独特

灵活,开创农业高端人才培训新模式,是一个培养“三农精英人才”的“黄埔军校”,已开展近 140 场培训考察,为

近 2 万人提供专业培训。学院研究和开发的课程非常贴近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致力于为学员打造“政策 +

产业 + 乡村 + 管理”的复合式知识结构和卓越能力,短期协助各级学员解决实际的决策和经营管理问题,长期以“培

养三农精英、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开辟中国“三农”教育新篇章。

培训采取“理念学习 + 实例研讨 + 咨询服务”的教学方式,两个学院的培训课程及培训对象各有特色。其中,农

业商学院培训侧重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及经营管理,主要面向各地政府系统的农业农村部门主管领导、农业企业、农

业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及高层管理人员等;国际农学院培训侧重于现代农业专业技术,主要面向农业

工程建设、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领域的农业工程师、农业经济师、生产管理人员、农技推

广人员及其他立志于投入到现代农业建设的各行业人员。

我们的优势

发布 30 余个行业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影响及建议》系列研究 报 告

《中国农业嘉年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农业公园发展研究报告》

《农业产业强镇发展研究报告》《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农民丰收节研究报告》《中国肉牛产业投资研究报告》

《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研究报告》《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报告》《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研究报告》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宠物食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报告》 ……

拥有正式出版专业著作和技术成果汇编 40 余册,且每年增加 3 册以上

依托百年学府积淀,36 年发展历程和从业经验

行业深度研究

和总结提升

自主创新持续发力

汇聚行业尖端人才

近 1000 名以硕博为主的实战经验丰富的精英

实操经验丰富

截止目前已获批专利 700 余项,持续农业科技创新输出

服务国内外 700 余个精品项目

培训项目管理

系统完善

国内外 1000 余位政、产、学、研资深专家

集成创新超过 600 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

需求调研

培训设计

资源整合

教学实施

评价反馈

通过专题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委托单位培训需求、教学方法等进行深入了解,

发现当前发展痛点和难点,提出专业的培训建议。

围绕委托单位需求,反复商讨,根据 5W2H 原则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采取讲授、案例、研讨、体验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学、学员管理、后勤协调联动、

有效衔接,充分保障培训实施效果。

培训期间,学员通过手机二维码在线评价与留言。

培训结束后,形成全面系统、详实丰富的培训报告。

根据培训计划,匹配讲师资源、现场教学资源、后勤保障资源。

深耕行业多年

第83页

定制农业培训考察,就找中农富通

详情咨询: 巩老师(18710120336)

邮 箱:znfuda01@163.com

网 址:www.agricarnival.com

农业园区运营管理 农业嘉年华官网 扫码即可了解培训动态

高素质农民培训

经营管理、专业生产、技能服务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乡

土人才,打造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业技能人才。

乡村振兴干部培训

政策解读、国际农业发展趋势、乡村振兴策略培训,全面提升

干部队伍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村两委书记培训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乡村建设、现

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培训,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发展经济能

力强、改善民生能力强、综合协调能力强的基层管理干部。

农业企业培训

经典 MBA 管理课程为基底,紧密结合涉农企业经营与管理实

践,典型案例现场剖析,农业行业标杆企业实地考察学习,深

度交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

政策解读、农民合作社管理方法、家庭农场运营方式培训,同

行先进经验学习,各地有效做法交流,提升农民合作社与家庭

农场规范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农技人员培训

现代农业领域的产业发展及专业技术培训,强化针对性和实用

性,加速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有效提升农技队伍实践工作能力

和综合素质。

培训范围

刘经理 15811564620

中农富通科技园

第84页

做现代农业 找中农富通

富通大潮来 让农产品飞起来

网址:www. zhongnongfutong.com

业务咨询:010-62392460/15811564620

《现代农产品销售与消费》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金码大厦 B座17 层

邮编:100083

投稿邮箱:ftxinxi@163.com

中国南和

设施农业产业集群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