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成长在中职系列丛书 同步训练与测试 语文基础模块上

发布时间:2022-6-0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伴你成长在中职系列丛书 同步训练与测试 语文基础模块上

知生,焉知死.”显然,他采取了回避的态度,顾左右而言他.所以,我们应该允许自己不明白,宽容别人的不明白.其实对生活有困惑,甚至做过一些糊涂事,也没什么大不了,关键是多总结经验,总被一个地方的一块石头绊倒,实在不应该;再就是要多向书本和他人学习,其实学习过程和倒过来活还真有些相像.⑧尽量明白一些是必要的,对普通人来说,完全做到知进退、明荣辱,既能看清大势又能注重细节,既能看得透又能看得开,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能有些苛刻,但是保持理性,明辨是非,有做人的底线,这样就算是活得明白.⑨古典小说中,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时,潜台词则是“老兄是个明白人啊”,那后边多半是个坑.现实生活中被夸为明白人,通常是让你做些让步,如果不是原则问题,让一让也无妨.但懂得让步,只是做得明白,未必是活得明白.反之,坚持原则的人,则是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了.(选自«做人与处世»2020年第4期,有删改)15.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16.作者认为“坚持原则的人,则是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了.”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活得明明白白”的方法? (答出两点即可)(4分)... [收起]
[展开]
伴你成长在中职系列丛书 同步训练与测试 语文基础模块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知生,焉知死.”显然,他采取了回避的态度,顾左右而言他.所以,我们应该允许自

己不明白,宽容别人的不明白.其实对生活有困惑,甚至做过一些糊涂事,也没什

么大不了,关键是多总结经验,总被一个地方的一块石头绊倒,实在不应该;再就是

要多向书本和他人学习,其实学习过程和倒过来活还真有些相像.

⑧尽量明白一些是必要的,对普通人来说,完全做到知进退、明荣辱,既能看清

大势又能注重细节,既能看得透又能看得开,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能有些

苛刻,但是保持理性,明辨是非,有做人的底线,这样就算是活得明白.

⑨古典小说中,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时,潜台词则是“老

兄是个明白人啊”,那后边多半是个坑.现实生活中被夸为明白人,通常是让你做

些让步,如果不是原则问题,让一让也无妨.但懂得让步,只是做得明白,未必是活

得明白.反之,坚持原则的人,则是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2020年第4期,有删改)

15.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6.作者认为“坚持原则的人,则是真正活得明明白白了.”除此之外,你认为还

有哪些“活得明明白白”的方法? (答出两点即可)(4分)

17.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 ( )(3分)

A.诸葛亮和管仲、商鞅一样,都有不明白的时候,诸葛亮在人才培养方面不

明白,管仲、商鞅则是对死后的事没有安排明白.

B.郑板桥和王翦、巴菲特一样,都是看似糊涂,实际上却是再明白不过的人.

C.作者认为明明心里明白,却揣着明白装糊涂地忽悠他人,这样的人无疑是

骗子.

D.作者认为有的人之所以没有活明白,是因为时空的无限和人的生命的短暂.

— 95 —

五、语言运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8.仿照例句,再写出另一种植物的内涵.

例句: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是跳动的音符,奏出命运的倔强与坚强.

六、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分)

如果学校安排你去采访深圳“舞麒麟”的传承人之一张爷爷,采访前,你要拟一

个采访提纲,在采访提纲中,你会拟哪些采访问题? (写出三个即可)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30分)

«曾国藩家风»中有关于学习之道的论述:“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

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

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学习如此,做事立业何尝不是如此.在“有志”“有识”“有恒”中,你认为哪一个更重

要?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 96 —

第52页

— 97 — — 98 —

第53页

第六单元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画帖

请帖

服服帖帖

B.悄

然 悄悄

无声息

C.屏

蔽 屏

幕 屏

息凝神

D.弯曲

线 是非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污涩 嗔怪 妄下断语

B.静谧 惩戒 大相径庭

C.蜷伏 蹒跚 畏罪潜逃

D.怂恿 迷罔 提心掉胆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新历史小说不为“正史” ,对历史事件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敢于

历史,体现出“虚”的风格.这一点在二月河的历史小说中有所 .

“博考文 ”一一将“实”与“虚”按照合理的比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便是二月

河历史小说创作的价值所在.

A.拘囿 重构 体现 言必有据

B.拘泥 虚构 表现 言必有物

C.拘泥 虚构 表现 言必有据

D.拘囿 重构 体现 言必有物

4.下列各项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学习«背影»这篇课文,使我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言论的书.

C.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童年,探索一下她的成长痕迹吧.

D.这篇小说在给我们带来笑声的同时也令我们深思.

— 99 —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的一项是 ( )

A.请你们查找一下含有这两个字的成语,看看里面的“本”“末”是什么意思?

B.登上“和平”号后,我重复了这项举动好几次.

C.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D.«马可福音»的作者成了威尼斯的守护神,其标志为狮子.

6.下列各项中,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B.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对偶)

C.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拟人)

D.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

盖天空下的隐蔽? (比喻)

7.下列各项中,画线句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阳和启蛰,欣欣向荣.(甲)我是高一新生代表,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发言.(乙)

当我踏入学校的大门,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我

感到自己无比幸运.(丙)同学们,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明天将从这里起步,向上

的道路必然充满荆棘,但我相信,风华正茂的你们定能乘风破浪,直济沧海.(丁)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

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

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

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具备“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

柳公权等.

— 100 —

第54页

二、诗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9.这首词上阕出现了哪些意象? 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图景?

10.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景色? 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

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

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

高而

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

舆马者,非利

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

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吾尝跂

而望矣 跂:踮起脚

B.假

舆马者 假:利用

— 101 —

C.锲

而不舍 锲:雕刻

D.而绝

江河 绝:断绝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

的一项是 ( )

例句:吾尝终日而

思矣

A.吾尝跂而

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而

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

二螯

D.登高而

13.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

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

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

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

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都

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

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

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

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

— 102 —

第55页

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

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

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

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

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

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

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

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

“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

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

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

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1997年7月

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又从海上去.

14.下列对这则新闻中时间的描述,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 )

A.在这篇新闻中,时间精确到分秒,且衔接非常紧密.

B.这篇新闻以具体的时间来记录事情,每一个事件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

历史.

C.这篇新闻的时间衔接紧密,体现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各个环节都

是按既定的程序进行的.

D.这篇新闻如此安排内容,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103 —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中的两个“最后”强调米字旗再也不会升起,宣告英国对香港150

多年统治的终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B.文中有两处写到了“雨”,这主要是为了烘托告别仪式冷清、凄凉的气氛,

表现英国殖民者即将离开香港时的狼狈之态.

C.文中把“不列颠尼亚”号英国皇家游轮和巨幅紫荆花图案联系起来作为告

别仪式的背景,暗示了英帝国主义的没落.

D.文章在新闻事件的叙述中引入相关的背景资料,引导读者体会香港回归

的历史内涵和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意义.

16.文章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标题,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

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

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

有功夫.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

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

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

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

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

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

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

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

— 104 —

第56页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候,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

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

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

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

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

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

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

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郿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

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恋爱了,在家写情

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

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

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到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

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

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

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

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

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

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

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

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

不满.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

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

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

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⑥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

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

⑦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 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

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

— 105 —

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⑧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

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另外,

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17.文中第②段和第③段写的只是“我”父亲的事情,并未涉及父与子两方面的

内容,这是否与文题相悖? 请简要分析.

18.第⑦段中两处“没大没小”各是什么意思? 请简要概括.

19.本文最后一段,“而且,可恶!”中的逗号是否可以删去? 请结合文章简要

分析.

20.下列各项中,属于本文的语言特色的一项是 ( )

①朴素平淡 ②形象生动 ③绚丽飘逸

④韵味无穷 ⑤流畅自然 ⑥婉约细腻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④⑤ D.④⑤⑥

四、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

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

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什么呢? 请以“晒出我的 ”

— 106 —

第57页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④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107 — — 108 —

第58页

第七单元测试卷 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

的一组是 ( )

A.贻

误(yí) 自诩

(xǔ) 冠冕

(miǎn)

B.鳟

鱼(zūn) 荒谬

(miù) 廊庑

(wǔ)

C.脑髓

(suǐ) 吝

啬(lìn) 谄

媚(xiàn)

D.嗟

乎(jiē) 句读

(dòu) 老聃

(d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夙愿 诅咒 纷繁芜杂

B.倾诉 靶子 残羹冷炙

C.轮廓 琢磨 眼花瞭乱

D.阿谀 困惑 巫医乐师

3.下列各项中,没有

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图书馆里安静得仿佛掉根针都能听见.

B.西湖,仿佛半睡半醒.

C.我的心情还像前几天一样无法平静.

D.故宫博物院是我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我只想鼓吹我们再 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②这种奖赏,不要 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

③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

衰亡.

A.吝啬 误解 以至 B.吝惜 曲解 以至

C.吝惜 误解 以致 D.吝啬 曲解 以致

5.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引来金光四射、雍容华贵、仪态万千的千手观音,她

们举手投足,无不千人一面

,给人们呈现出安然祥和的美好心境.

B.制片方透露,这档节目的完成版本与最初的设想有所偏离,更多的笑料是

来自导演对当下热门事件的调侃,这让该片的剧情变得扑朔迷离

.

— 109 —

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

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

D.漫步于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

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

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6.下列各项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

A.“五四”新文化运动促成了一大批追求自由、平等和现代精神的中国新

女性.

B.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对传统文化要动脑子、有眼光,自己去“拿来”.

C.但是,如果反对这旧宅子的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不敢徘徊走进门,

是孱头.

D.有人说,掘起了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

A.«反对党八股»是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

B.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阿

Q 正传».

C.«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作者梁思成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D.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8.议论文的三要素不包括

( )

A.论点 B.论据 C.论证 D.结论

9.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不包括

( )

A.严密 B.准确 C.鲜明 D.运用修辞

10.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议论文的论点是议论文的中心,它集中反映了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

主张.

B.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C.“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

成分.

D.议论文中,可以有叙述、说明等表达方式.

二、书写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书写4分,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1.请将下面这首诗,用规范、工整的楷书书写在答题线上.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110 —

第59页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三、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14.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这首诗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分)

(2)翻译文中画线部分.(3分)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

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

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

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

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

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

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

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

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

— 111 —

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

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

“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

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

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

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5.文中画线句“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的含义是什么? (4分)

16.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

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分)

1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选文第一、二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

行径,目的是引出“拿来主义”.

B.“抛给”与“抛来”有着本质的不同:“抛给”是没有目的的,不带有侮辱的意

味;“抛来”是有目的的,有侮辱的意味.

C.“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的原因,正是那些洋货“是‘送

来’的,而不是‘拿来’的”.

D.节选部分着重揭露“送去”的本质和“送来”的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

的界限,提出“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

五、语言运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8.揣摩“写得好”的不同语境,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

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

表达的是“嘲讽”:

— 112 —

第60页

六、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少年的时候,我疯狂地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地让任

何人带我走,因为我学会了自己走.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要求:以“自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 113 — — 114 —

第61页

第七单元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

的一组是 ( )

A.滥

用(làn) 可憎

(zēng) 寅支卯

粮(mǎo)

B.大度

(dù) 自诩

(xǔ) 安土重

迁(zhòng)

C.孱

头(càn) 剔

除(tī) 冠

冕堂皇(guān)

D.脑髓

(suǐ) 句读

(dòu) 六艺经传

(chu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真谛 精粹 蛛丝马迹

B.坐落 崛起 礼上往来

C.斐然 博弈 一张一弛

D.妨碍 浮躁 流光溢彩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 的散文风格,表明我们的文学已经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

②中国古代诗词,在简练的语句中蕴含精辟的见解和深奥的哲理,发人深省,

启人 .

③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 情况,才能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A.万紫千红 神智 沟通

B.姹紫嫣红 神志 勾通

C.万紫千红 神志 沟通

D.姹紫嫣红 神智 勾通

4.下列各项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我国航天事业

取得了巨大突破.

B.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

神渗透进日常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C.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国家抗灾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这个国家经济实

— 115 —

力的雄厚.

D.据统计,约近百分之八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

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有句成语,叫作“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诽谤,也可

以将真相埋没.

B.古时候,河西三郡(凉州、甘州、肃州)都是边塞地方,常有战争.

C.你们两人都想去,我也不知道谁该去谁不该去?

D.图形文字与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原始

绘画不是.绘画要求传情,表达逼真,而图形文字只要求达意明确.

6.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不同于

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B.洱海,这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

7.下列各项中,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

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 , , , , .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

世及生活习惯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①⑤④②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③②④① D.④⑤③①②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

A.“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 116 —

第62页

B.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檄文是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D.«师说»的作者是韩愈,他还写了«马说»和«捕蛇者说».

二、诗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① 边,寂寞开无主②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 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 群芳妒,零落⑤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 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9.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 的品质.

10.“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

“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张之万之马

尚书① 之万,畜

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

来买,公不许

.固② 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

之,询其故,曰:

“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

马.比

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 ①尚书:职官名称.②固:坚持.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畜

一红马 畜:养

B.公不许

许:答应

C.之万怪

之 怪:责怪

D.比

公乘之 比:等到

— 117 —

1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A.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

B.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而且要学会用人

C.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驾驭千里马

D.要善于发现人才

13.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此马愿从主也.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

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

的.那么,怎么办呢?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

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

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

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

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

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

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

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

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

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4.第一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

A.举例论证 B.举例和比喻论证

C.举例和类比论证 D.比喻论证

15.对以下句意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 118 —

第63页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B.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C.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D.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有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才会成为新文艺.)

16.选文第一段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说

明“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做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拿来与送来

林默涵

①近来,很有些人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

代主义、存在主义等作辩护.其实,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

②“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自从帝国主义者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

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片烟,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

国出现了许多面黧肌瘦的“大烟鬼”.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较有识见的官吏,也

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

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然而,帝国主义者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

非接受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止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

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烧了.

③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德国的废枪炮,

法国的香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

就使清

醒的人们,对于洋货产生了恐怖.鲁迅先生说:这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

“拿来”的缘故.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

④“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既不

是盲目地乱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

来主义”.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方一个穷青年,由于某种

— 119 —

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对宅子里的东西就要区别对待,看见有营养的东西,可以拿

来吃掉;看见鸦片当然不必丢进茅厕,可以送到药房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

地自己也躺下来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就是废物了.

⑤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

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

我们更要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四化”建设之用,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没

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当作奇货搬进来.我们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沉着,勇敢,有

辨别,不自私”,才能从复杂纷繁的外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才

是真正实行鲁迅所主张的“拿来主义”.

⑥现在,还有没有“送来”的东西呢? 还是有的.比如,淫秽书刊和黄色录像带

之类,就是别人极力要“送来”的,其毒害程度不亚于鸦片烟.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

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但若浑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

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是十足的废物了.

17.用一句话归纳第②段的中心意思.

18.第③段“这

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产生了恐怖”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

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归纳.

19.根据第④段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定义.

20.第②段中有两个“鸦片战争”,前一个用引号,后一个没有用,这是为什么?

( )

A.前一个加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B.前一个加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C.前一个加引号表示强调突出

D.前一个加引号表示讽刺或否定

四、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5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

— 120 —

第64页

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

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

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

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

“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

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一丁点瑕疵.

要求:请自 选 角 度,以 “工 匠 精 神”为 话 题 写 一 篇 文 章,文 体 不 限,不 少 于

500字.

— 121 — — 122 —

第65页

第八单元测试卷 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泄露

(lòu) 纤

维(xiān) 框

架(kuāng) 量

体裁衣(liàng)

B.栖

息(qī) 友谊

(yí) 旋

涡(xuán) 乘

人之危(chéng)

C.桂冠

(guàn) 熨

帖(yù) 撇

开(piē) 休戚

相关(qī)

D.粘

住(zhān) 召

集(zhào) 骠

骑(piào) 一蹴

而就(c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辟如

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

苍凉.

B.这条街道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座落

在伦敦西区的一条

新式街道.

C.苏炳添在打破全国纪录的同时,完成了中国几代“飞人”突破十秒大关的

夙愿

.

D.微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养身

秘方、产品广告等帖子充斥的朋友

圈却让人反感.

3.下列各项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相看白刃雪纷纷,死杰从来岂顾勋!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

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②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

充满快乐.

③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 是触犯了党纪国法, 要依法

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染 姿态万千 只要??就

— 123 —

B.熏陶 姿态万千 只有??才

C.熏染 五彩缤纷 只有??才

D.熏陶 五彩缤纷 只要??就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A.春雨淅 沥,雾 气 弥 漫.朦 胧 之 中 的 雁 荡 山 若 隐 若 现,如 诗 如 梦,秀 色

可餐

.

B.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江河日下

,有的甚至宣告倒闭.

C.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名目繁杂,有谦称、敬称、雅称、俗称、婉称、

绰号等,可谓琳琅满目

.

D.在当地的一所高中女校里,我认识了明年就要考大学的三位女生,她们的

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古老的汉字以它独特而智慧的方式解决了现代化信息处理的难题,踏着

青春的步伐活跃在现代生活中.

B.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土人情,享

受审美乐趣,陶冶高尚情操.

C.三湘大地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素有“炎舜故里、屈贾之乡”和“惟楚有

才,于斯为盛”的美誉.

D.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形成的.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

A.«诗经»原称«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

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庄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的散文擅长用寓

言故事说明道理,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它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D.新诗是五四运动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的,

“新”在用白话文写诗,比较适合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8.下列不属于

书面语体的一项是 ( )

A.政论语体 B.科技语体 C.文学语体 D.公文语体

— 124 —

第66页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

B.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

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

电视.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

增色

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

,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

要求.

10.某校学生会以宣传画形式向全校学生发出“不带手机入校园”的倡议,并在

每张海报上都写了一句提示语,其中最得体的一项是 ( )

A.严禁手机入校园,违者收缴并销毁.

B.亲,今天你带手机了吗?

C.莫让手机变手雷,“引爆”课堂众生烦.

D.老师讲得天花乱坠,你看手机津津有味,面对考试欲哭无泪.

二、书写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书写4分,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1.请将下面这首诗,用规范、工整的楷书书写在横线上.

燕歌行并序(节选)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2.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

13. ,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三、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1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静 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125 —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纪念傅雷

施蛰存

①1966年9月3日,是傅雷和夫人朱梅馥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今年今天,正

是20周年纪念.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时间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俗话

说:“秀才人情纸半张.”我连这半张纸也没有献在老朋友灵前,人情之薄,可想而

知.不过,真要纪念傅雷夫妇,半张纸毕竟不够,而洋洋大文却也写不出,于是拖延

到今天.

②现在,我书架上有十五卷的«傅雷译文集»和两个版本的«傅雷家书»,都是傅

敏寄赠的;还有两本旧版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是傅雷送给我的,有他

的亲笔题字.我的相册中有一张我的照片,是1979年4月16日在傅雷追悼会上,

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这几年来,我就

是默对这些东西,悼念傅雷.

③1939年,我在昆明江小鹣的新居中,遇到滕固和傅雷.这是我和傅雷定交的

开始.可是我和他见面聊天的机会,只有两次,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和滕固吵翻了,

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傅雷的“怒”.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

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从此,和他谈话时,不能不提高警惕.

④1943年,我从福建回沪省亲,在上海住了五个月,曾和周煦良一同到吕班路

(今重庆南路)巴黎新村去看过傅雷,知道他息影孤岛,专心于翻译罗曼?罗兰.这

— 126 —

第67页

一次认识了朱梅馥.也看见客堂里有一架钢琴,他的儿子傅聪坐在高凳上练琴.

⑤我和傅雷的友谊,只能说开始于解放以后.那时他已迁居江苏路安定坊,住

的是宋春舫家的屋子.我住在邻近,转一个弯就到他家.50年代初,他在译巴尔扎

克,我在译伐佐夫、显克微支和尼克索.这样,我们就成为翻译外国文学的同道.

因此,在这几年中,我常去他家里聊天,有时也借用他的各种辞典查几个字.

⑥可是,我不敢同他谈翻译技术,因为我们两人的翻译方法不很相同.一则因

为他译的是法文著作,从原文译,我译的都是英文转译本,使用的译法根本不同.

二则我主张翻译只要达意,我从英文本译,只能做到达英译本的意.英译本对原文

本负责,我对英译本负责.傅雷则主张非但要达意,还要求传神.他屡次举过一个

例.他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一场有一句“静得连一个老鼠的声音都没有”,

但纪德的法文译本,这一句却是“静得连一只猫的声音都没有”.他说“这不是译

错,这是达意,这也就是传神”.我说依照你的观念,中文译本就应该译作“鸦雀无

声”.他说“对”.我说不行,因为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 话 中 不 用 猫 或 鸦 雀 来 形

容静.

⑦傅雷有一本«国语大辞典»,书中有许多北方的成语.傅雷译到法文成语或

俗话的时候,常常向这本辞典中去找合适的中国成语俗话.有时我去看他,他也会

举出一句法文成语,问我有没有相当的中国成语.他这个办法,我不以为然.我主

张照原文原意译,宁可加个注,说明这个成语的意义相当于中国的某一句成语.当

然,他也不以为然.

⑧1958年,我们都成为第五类分子,不便来往,彼此就不相闻问.不过,有一段

时候,朱梅馥和我老伴都被居委会动员出去办托儿所,她们俩倒是每天在一起,我

因此便间接知道一些傅雷的情况.

⑨1961年,大家都蒙恩摘除了“帽子”,可以有较多的行动自由,于是我又常去

看他.他还在译书,而我已不干这一行了,那几年,我在热衷于碑版文物,到他那里

去,就谈字画古董.他给我看许多黄宾虹的画,极其赞赏,而我却又有不同意见.

我以为黄宾虹晚年的画越来越像个“墨猪”了.这句话又使他“怒”起来,他批评我

不懂中国画里的水墨笔法.

⑩1966年八月下旬,我已经在里弄里被“示众”过了.想到傅雷,不知他这一次

如何“怒”法,就在一个傍晚,踱到他门口去看看.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

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我就踱了回家.大约在九月十日左右,才知道他们两夫

妇已撒手西归,这是怒庵的最后一“怒”.

— 127 —

???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是可

以理解的,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在那一年,朋友中像傅雷

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不过,朱梅馥能

同归于尽,这却是我想象不到的,伉俪之情,深到如此,恐怕是傅雷的感应.

???傅雷逝世,其实我还没有了解傅雷.直到他的家书集出版,我才能更深一步

的了解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

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

然而傅雷成功了.

???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孔

子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

累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

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傅雷之死,完成了他的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

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选自«施蛰存散文»,有删改)

15.傅雷别号“怒庵”,文中三次写其“怒”,请分别概括三“怒”的主要内容.(4分)

16.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7.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质朴无华 B.生动形象 C.言简意丰 D.饱含深情

五、语言运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8.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

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 ,

.

— 128 —

第68页

六、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1)~(2)题.

(1)假如你是«朗读者»的主持人,本期嘉宾是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她将

以“青春”为主题进行朗读,请为郎平的出场写一段主持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

辞手法,150个字以内.(10分)

(2)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

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季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

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朗读者»七期卷首语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书写工整规范;③文中不

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0分)

— 129 — — 130 —

第69页

第八单元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踟

蹰(zhí) 笨拙

(zhuó) 鲜

为人知(xiǎn)

B.暧

暧(ài) 殷

红(yīn) 自怨自艾

(ài)

C.肖

像(xiào) 吐哺

(bǔ) 莘

莘学子(shēn)

D.三匝

(zhā) 逶

迤(wēi) 瞠

目结舌(ch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嘈杂 制裁 轻而易举 B.默契 决别 眼花缭乱

C.娴熟 幅射 顾名思意 D.藉贯 荣膺 一泄千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走进桃花源,看到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

了.

B.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

,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

,历历在目.

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

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

和艺术性.

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

诗歌朗诵.

C.湖北省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

化自信.

D.武汉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

理系统.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

A.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

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B.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

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是雪、月、梅冬宵三友,会合

在一道,伴着阵阵酒香,别有风味.

C.我们的战士吵个不休:“这么远的距离,冲锋枪可打不着??”大家看着我

们:“狙击手过来了.现在就请她们打吧??快打呀! 姑娘们.”

— 131 —

D.美国的富兰克林逝世后,人们为他写下这么一个墓志铭,从霹雳里取得电

流,从暴君中取得民主.这两句碑文概括了他一生中的两大辉煌事业.

6.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不同于

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初生牛犊不怕虎. D.不为五斗米折腰.

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科技创新慢不得,也急不得.要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离不开宽松、理性的社

会环境.一方面,( ),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另一方面,科技创新风险

很高,失败是正常的.对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有一个正

确的认识,不能拔苗助长.

A.由于一项重大成果从理论到实际应用,需要一个过程

B.需要一个过程,一项重大成果从理论到实际应用

C.一项重大成果从理论到实际应用,需要一个过程

D.从理论到实际应用,一项重大成果需要一个过程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

A.«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歌;“雅”分为大雅

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B.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尚书»«孟子»;“五经”包括«诗经»

«论语»«礼记»«周易»«春秋».

C.歌行体是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

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

D.“乐府”是指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旧诗体,如«木

兰诗».

二、诗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 132 —

第70页

10.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范 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式谓元

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

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

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 邪?”对曰:“巨卿信

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

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

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② 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

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

丧已发引,既至圹③ ,将窆④ ,而柩⑤ 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

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

言曰:“行矣元伯! 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遂留止冢次,

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 ①审:确实.②岂:大概,或许.③圹(kuàng):墓穴.④窆(biǎn):落葬下棺.⑤柩

(jiù):棺材.

11.下面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乃共克

期日———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克”为“约定”之义.

B.具以白

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

———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士”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

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

的一项是 ( )

A.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两人均是信义之人.

B.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

C.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了范张情谊之深.

D.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

13.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33 —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

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

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

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

运动.

②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

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

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

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

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

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

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

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

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

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

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

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

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

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

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

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

的精神价值吧.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从现在的网络阅读说起,指出其失重感,从个人的经验角度,提

出了“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的观点.

— 134 —

第71页

B.本文第②③段列举“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深受感动、一位

亲人下放乡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的事例,证明了中

心论点.

C.作者认为,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在于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

量,有时却在于它的“轻”,在于阅读心境的解放.

D.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

证和比喻论证,道理讲述得非常透彻,能让读者信服.

15.下列不属于

第⑦段中“‘无用’的阅读”的一项是 ( )

A.只是因为喜欢,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一位青年依靠着田野上

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B.铁凝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出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扉页上的题记,

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C.歌手李健闲暇时会读古诗,他几乎不读畅销书,读古诗让他享受到了读书

的乐趣.

D.家长强迫孩子读四大名著,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写作技巧,获得作文高分.

16.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 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①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

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②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

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

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③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

些啥.

④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

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⑤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

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⑥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

— 135 —

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

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

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

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 ??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

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

的补偿吧.”

⑦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

收! 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 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

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⑧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

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⑨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

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

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⑩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地向

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

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

式,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 他要

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

或小的果实.

17.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8.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19.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 136 —

第72页

20.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A.本 文 主 要 故 事 情 节 可 以 概 括 为 挑 种 种 地———议 种 瘪 种———种 下 瘪

种———给儿新生.

B.本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各方面的描写塑造了农民父亲的形象.

C.农民对待瘪种子的态度就像对待儿子的态度一样是厌恶和抛弃的,但是

后来他被城里人的态度感动,不仅没有收城里人的钱,反而用更加智慧

和温暖的方式对城里人的儿子进行鼓励.

D.本文文字浅显,内涵丰富,发人深思.

四、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1.艾青有一首小诗«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

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呢? 请任选其中一个词语作为题目,写一篇

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

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37 — — 138 —

第73页

期末测试卷 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

的一组是 ( )

A.惦

记(diàn) 穿梭

(suō) 昏

蛋(hūn) 弃甲曳

兵(yè)

B.凫

水(fǔ) 纶

巾(ɡuān) 饿殍

(piǎo) 残羹冷炙

(zhì)

C.嫉

恨(jí) 百舸

(ɡě) 颀

长(qí) 冠

冕堂皇(ɡuān)

D.自诩

(xǔ) 跬

步(kuǐ) 塑

像(sù) 针砭

时弊(b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窒闷 磕头 蛟龙 迫不急待

B.弩马 喟然 寥廓 一筹莫展

C.黯淡 向禺 一蔸 蹑手蹑脚

D.晌午 哂笑 孱头 锲而不舍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 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②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只要 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

人工杂交水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 而 大 幅 度 提 高 水 稻 的

产量.

③现在是在战争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 些.

A.启示 探索 精粹 B.启事 探索 精炼

C.启示 摸索 精粹 D.启事 摸索 精炼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驾驶员应该提高警惕,防止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新

产品.

C.他不但会认字写字,而且能读书作文.

D.高中时代的那些同学愉快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

A.天上下得分不清是雨,是雪,还是雪粒子?

B.多美呀! 这使人流连忘返的景色!

— 139 —

C.俗话说:“若要甜,加点盐.”高明的厨师是很懂得这个技法的.

D.展厅里,一幅油画作品“向日葵”吸引了无数观赏者的眼球.

6.下列各项中,对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手无寸铁,面对猖狂的歹徒,只能选择智取.(夸张)

B.心里的那片乌云怎么也去不掉.(比喻)

C.她高兴地嘴角上翘,变成一弯月牙儿.(拟人)

D.我们要多读一点儿曹禺.(比喻)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

A.«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作品,抒发了对爱人的真挚

感情,歌颂了纯洁、奉献的爱情.

B.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

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

的杂感、随笔、短评、札记等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C.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末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

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一书为荀况及其弟子

所著.

D.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其创作的«三国志通

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艺术成就很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

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8.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方式很多,倾听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以下

不属于

倾听的注意事项的一项是 ( )

A.专注认真 B.听完整 C.听明白 D.随意听

9.某报同时举办两个征文活动,需要写 ( )

A.一个启事 B.两个启事 C.一个托事条 D.两个托事条

10.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以下不属于

通讯的特点的一项是 ( )

A.如临其境 B.如经其事 C.艺术加工 D.如见其人

二、书写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书写4分,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1.请将下面这首诗,用规范、工整的楷书书写在横线上.

短歌行(节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140 —

第74页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12.岂曰无衣? .王于兴师, .与子同仇!

13.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

三、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1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

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和周瑜进行比较? 请简要分析.(4分)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 请简

要分析.(3分)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

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

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

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 141 —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②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③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④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

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

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5.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说“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

了”,既是“有趣”,又为什么“可惜”?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16.作者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里的句子的用意是什么? (4分)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里的句子反映了作者对青春快乐、自由美好的

憧憬.

B.在结构上,第④段照应开头,结束全文.“我”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又回到自

家门前,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在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

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是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

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

C.文中的«西洲曲»本是用来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在此借

用它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委婉含蓄.

D.作者忆起江南采莲的旧俗,最终“归家复回现实”,他在寻求内心短暂安宁

的同时,并未真正忘却现实的烦闷.

五、语言运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8.请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 .

— 142 —

第75页

六、写作(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1)~(2)题.

2021年5月,一则网络视频引起众人愤慨.一群人打开成箱的乳制品,把瓶盖

留下后将牛奶倒入水沟中,满地都是被丢弃的牛奶空瓶,身后还垒着近半人高的乳

制品墙.有网友辨认出,被倾倒的是用于为爱奇艺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投票的蒙

牛真果粒饮料.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0分)

(2)请根据所给材料,对这则新闻写一则短评,自拟题目,不少于500字.(30分)

— 143 — — 144 —

第76页

期末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执拗

(niù) 鞭笞

(chī) 睚眦

必报(zī)

B.皓

月(hǎo) 揣度

(duó) 咬文嚼

字(jiáo)

C.贪婪

(lán) 札

记(zhá) 载

歌载舞(zài)

D.解剖

(pōu) 鞭挞

(tà) 称

心如意(chè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寒暄 岔路口 世外桃园 B.和谐 挖墙角 民生凋敝

C.感慨 度假村 越俎代庖 D.寂廖 大拇指 大声疾呼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高雅艺术熏陶,而高雅艺术创造更需要现代化城市的

扶持,这已是无可 的事实.

②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

③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 离开学校呢?

A.质疑 中止 径自 B.质疑 终止 径直

C.置疑 中止 径直 D.置疑 终止 径自

4.下列各项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

A.目前财政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

B.一些酒店还在设置最低消费门槛,主要原因是利欲熏心造成的.

C.通过这次强化训练,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D.我国棉花的生产,不仅能自给,还能出口国外.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的一项是 ( )

A.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B.曾几何时,“不怕路长,只怕志短”的谚语流行全校.

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

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

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6.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不同于

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那蚊子吃饱喝足之后翩翩起舞,好不自在.

— 145 —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醒来.

C.每一树梅花都是一首诗.

D.一排排水杉倒影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7.将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要求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 )

A.荀子和孟子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是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

B.«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寄托了吴承恩济世匡时的愿望,也

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

C.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有«日出»«北京人»等.

D.欧?亨利是法国伟大作家,以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

等闻名于世.

二、诗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请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10.作者在这首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意境?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有樵者

,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

嵌空① 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

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

行而入,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乃

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② 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

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 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 146 —

第77页

【注】 ①嵌空:深陷的样子.②窒:堵住.③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有樵者

,山行遇虎 樵者:打柴的人

B.穴故

嵌空而缭曲 故:原本,本来

C.遂蛇

行而入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D.乃

反出穴外 乃:表转折,却

1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两穴并聚柴以焚之”中的“以”相同的

一项是 ( )

A.樊哙侧其盾以

撞. («鸿门宴»)

B.余船以

次俱进. («赤壁之战»)

C.以

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D.作«师说»以

贻之. («师说»)

13.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乃反出穴外.

.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微公益”折射的社会管理之道

何小手

一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队伍,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

化平台上,汇成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

“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人们

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

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微公益”改变了这

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

“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客.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

会,公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

台,成就了组织手段.

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

聚,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

“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

— 147 —

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

至是寓慈善于乐的参与方式.“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

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

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味

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渠

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机构的规

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化不足的现状

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微公益”不会取代

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对公

民对慈善的热情参与,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

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

14.下列对“微公益”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是一种集公众点滴之爱汇成爱心洪流的自下而上的新型慈善模式.

B.不赞同“达则兼济天下”,强调善举的有无,而不追求捐款的多少.

C.以互联网为情感载体和宣传平台,具有反应即时、传播快速的特点.

D.倡导重在参与的理念,为公众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了方便轻松的方式.

1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传统观念中的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捐资数额成

为衡量境界高低的标准.

B.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微公益”就会及时跟进,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从而

改变社会弱者的命运.

C.“微公益”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也因其倡导的理念为现实社会

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D.“微公益”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草根的“微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公

益”的力量是微弱的.

16.应如何改进“微公益”,才能使它有更长远的发展? 请简要回答.

.

— 148 —

第78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 遥

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

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

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

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

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

50年代,被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

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

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

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

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拥满了各地浸流下来的匠人和

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的街道通过

老桥延伸过来,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下,和那条南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

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

群山包围的城市了.他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

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

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 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

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

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

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穿戴破烂的人.

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简单的行李;有的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錾、方尺、曲尺、墨

斗.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干脆枕着行李睡

在人行道上.孙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

待人来买他的力气.

他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他不熟练地

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盖卷抽起来.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

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影中.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

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

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现实的景象消失

— 149 —

了.他通过心灵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

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山.

“唔??”他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

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

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

他久久地闭着眼睛,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那么,返 回 双 水 村 吗? 这 很 容 易,明 天 早 晨 买 一 张 汽 车 票,大 半 天 就 回 去

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

“不!”他喊叫说,睁开了眼睛.周围有几个人在看他,脸上显出诧异的神色.

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

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

桥头开始了.

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

他没想到聚在东关“找工作”的人这么多.每当一个包工头,嘴里噙着黑棒烟

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很快就被一群揽工汉包围了.包工头就像买牲畜一样打量着

周围的一圈人,然后挑选几个人带走.带走的人就像参加了工作一样高兴;没被挑

上的人,灰心地又回到自己的铺盖卷旁边.

当又一位嘴噙黑捧烟的家伙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孙少平毫不犹豫地跟随众人,

挤到了他的跟前,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选拔.

这人扫视了一下周围,说:“要三个匠人!”

“要不要小工?”有人问.

“不要!”

那些匠人便带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把赤手空拳的小工攉在一边,纷纷问包工

头:“一个工多少钱?"

“老行情! 四块!”

所有的匠人都争着要去,但包工头只挑了其中三个身体最好的带上走了.

孙少平只好沮丧地退回到砖墙边上.

麻雀山后面最后一缕太阳的光芒消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都亮了———

黑夜即将来临.

孙少平仍然焦急地立在砖墙边上,看来这工不好上! 至少今天是没有任何希

望了!

— 150 —

第79页

17.小说前面三段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赏析.

18.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探究孙少平性格特点.

19.«平凡的世界»曾获茅盾文学奖,有人评论说“孙少平对奋斗者而言,无疑具

有‘灯塔效应’”.孙少平的奋斗精神对人们具有哪些启发.

2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的景物描写映射了孙少平的心

情: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初来乍到的孤单和恐慌.

B.小说中的心理独白,既揭示了孙少平初到黄原城时复杂、矛盾的心理活

动,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又自然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小说精于细节描写,令人身临其境,如对嘴里噙着黑棒烟的包工头挑选揽

工汉的描写,就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带给了读者逼真的感受.

D.小说在塑造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回避现实,而是如实描写了孙少

平揽工的艰难,体现了底层奋斗者的艰辛,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四、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1.请以“从此,我(他/她)不 再 ”为 题,写 一 篇 不 少 于 500 字 的 记

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自卑”“害怕困难”等词

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0分)

— 151 — — 152 —

第80页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A

一、选择题

1.B 2.D 3.B 4.A 5.D 6.A 7.A 8.D

9.B 10.A

二、书写填空题

11.抄写:

沁园春?长沙(节选)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2.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13.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三、诗歌阅读

14.(1)“万类”由近及远,将秋天中所有富有生机的景

物摄入笔下,彰显出一种宏伟的气魄;“霜天”渲染出

一种苍凉的气象;“竞”突出了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种

向上的力量,意境开阔,为人赞赏.

(2)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全

都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

浪,争先恐后.

四、现代文阅读

15.一“震”一“吮”,寥寥数笔,不仅惟妙惟肖地描写了

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一个不经意

的、习惯性的动作,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

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

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

16.因 为 水 生 外 出 开 会,会 带 回 来 党 组 织 最 新 的 消

息.水生很晚才回家,说明斗争形势严峻,水生嫂为

自己的丈夫担心,所以必须等到水生回来才能放心.

17.C

五、语言运用题

18.示例: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发生”的欣喜.

六、写作

19.(1)【写作提示】 仔细阅读并分析材料,需要针对

所给材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求职信的格

式和内容完成写作.注意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及校

名,200字左右.

(2)【写作提示】 仔细分析材料,结合材料内容,联系

实际,从“民族自信”的角度来进行写作,要求不少于

500字.文体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散文,主题一

定要突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单元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D 2.C 3.C 4.B 5.A 6.B

7.乌鸦的翅膀怎么能够挡住太阳的光辉呢?

8.C

二、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9.有山、林、江、舸、鹰、鱼.

10.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

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是

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

天竞自由”与被压迫的人民(词中未点明)是暗对.

(二)文言文阅读

11.A 12.B 13.民众侍奉他们的国君,热爱他像热

爱父母一样,敬仰他如对日月一样.

三、现代文阅读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14.B 15.C 16.那就是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管

住人们乱扔垃圾之手的同时,进行资源的回收再利

?

?

?

?

?

?

?

?

?

?

?

?

?

?

?

— 153 —

用,让“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成为人们都懂得的科

学概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7.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

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

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18.(1)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2)情景相生,掌握人物的精神面貌.

(3)为故事情节展开作铺垫.

19.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水生嫂编织苇眉子的状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20.C

四、写作

21.【写作提示】 仔细分析材料,可以从“智慧、简单、

勇气”中任选一个为话题写作,也可以任选其中两个

话题写作,还可以三个全写.可以举名人事例,也可

以举学过课文中的事例,也可以通过小事来发表议

论,文体不限,500字以上.

?

?

?

?

?

?

?

?

?

?

?

?

?

?

?

第二单元测试卷 A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B 6.B 7.D 8.D

9.D 10.A

二、书写填空题

11.抄写: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

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

树枝间做窠,鸣叫.

12.芬芳 忧愁

13.静默 颓圮

三、诗歌阅读

14.(1)苦闷、低落

(2)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 追求理想的复杂而矛盾

四、现代文阅读

15.荷叶→荷花→荷香→微风吹拂下荷塘的颤动→

荷波→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16.第①段的观察角度是:月色下的荷塘.第②段的

观察角度是:荷塘上的月色.

17.B

五、语言运用题

18.示例:路旁的野花,晨光晚霞寂寞生长.凄苦的风

雨也影响不了它舒展身姿,那是因为有匆匆的行客欣

赏她的芳姿.

六、写作

19.(1)示例:«青花瓷»是一首中国风歌曲,它的离愁

别绪被描写得婉转细腻,意蕴含蓄而别有韵致,仿佛

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回味.论意境,«青花瓷»宛如

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图,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

白衣素袂、裙带纷飞;论词句,«青花瓷»是一幅笔端蕴

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

有千千结;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

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

意;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

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

新流畅.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

中国风分外动人.

(2)【写作提示】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

材料,从材料中提炼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

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此材料有两段,

第一段说的是天青色瓷器的由来,第二段是审题的重

点,关键句为“在青瓷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

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过天青

的陶瓷极为珍稀”,珍稀的天青色并不是那么容易形

成的,开炉的瞬间,必须是阴雨天,才能造就这天下少

有的美色.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人不可能随随

便便成功,除了自身主观努力外,还需借助一些外部

因素,如机遇等.有了机遇而能把握住,这是成功的

必要条件之一.还有,成就一番事业,有时需要诸多

条件,当这些条件尚不具备或不成熟时,切不可急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4 —

第81页

冒进,正确的做法是静下心来,慢慢等待,等待时机的

到来.历史上曹刿论战、勾践卧薪尝胆的例子莫不如

此.据此,此材料最好的立意为:等待时机(机遇),铸

就成功.另外,如果立意为“等待??”“把握机遇”等

也符合题意.

?

?

?

?

?

第二单元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A 2.A 3.C 4.D 5.C 6.C 7.B 8.A

二、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9.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0.美在朦胧,美在印象,美在想象.«雨巷»为我们搭

建美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一把油纸伞,一条石板路,

一段篱笆墙,一枝苦丁香.悠长的小巷,如丝的细雨,

轻轻的叹息.戴望舒就在这诗情画意的色彩组合之

中,小心翼翼地托出了想象中美的女神.读«雨巷»,

无异于美酒在手,橄榄在口.

(二)文言文阅读

11.A 12.D

13.恰巧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就逃亡投降

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

三、现代文阅读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14.D 15.D

16.“匠”随着时代发展具有了新的含义,演变为心思

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而这种精神改变

着世界.坚守工匠精神有着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

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 市 场 风 尚.

发扬工匠精神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我们不必人人成

为工匠,但我们应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工匠精神

的概念并不局限于人,有工匠精神的个体可以是人、

企业,也可以是国家、民族,甚至是一个时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7.原句在“白雨”前加了修饰语“细得同粉也似的”,

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写出了白雨细、密 的 特 点;在

“背景”前用“淡得几不成墨的”来修饰,更形象地写出

背景的特点,更有色彩感和画面感.原句“你说还够

不够悠闲?”用问句表达,让读者更有参与感,与陈述

语气相比,更有趣味.

18.示例:①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②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19.河流边三五人家、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杂木树林、

粉也似的白雨、乌篷小船、喧哗的酒客、垂暮的天、窗

中灯光.这 些 景 色 表 现 出 秀 美 迷 人、洒 脱 悠 闲 的

特点.

20.B

四、写作

21.【写作提示】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无疑是“风景”.关于“风景”,

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风景,即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

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

的可供人 观 赏 的 景 物.我 们 也 可 以 理 解 为 人 文 风

景,即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足以令人感动、使

人的心灵受到教化的事物,比如落日余晖中老两口

相互搀扶、蹒跚前行的身影,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挥

汗如雨、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的身影??我们还可

以取风景的比喻意义或者象征意义,象征生活中所

有的美好事物,比如亲人无私的关爱、家乡淳朴的人

情、信守承诺的美德、永不言败的信念、永不停止的

追求等.在这个层面上立意时,要注意与“风景”联

系起来,写出能体现出这些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

行为或场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5 —

第三单元测试卷 A

一、选择题

1.B 2.A 3.C 4.D 5.B 6.D 7.A 8.D

9.B 10.C

二、书写填空题

11.抄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 流 人 物.故 垒 西 边,人 道

是,三国周郎赤壁.

12.示例:我是植物,我被春天翻译成花朵;我是花朵,

我把秋天翻译成果实.

三、诗歌阅读

13.原因:同仇.

成语:同仇敌忾.

14.全诗以普通士兵自问自答的口吻表现了士兵们

豪爽、乐观、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同仇敌忾、勇敢无畏

的爱国热情.

四、现代文阅读

15.①表达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情节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

③人物上: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

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

④主旨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

修,心中断桥难修.

16.①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

为群众办事.

②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

后主动辞职.

③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做安排,修桥计划

周密.

17.B

五、语言运用题

18.示例:我喜欢«促织»,其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奇幻

的故事情节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生动表明了封建官

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的苦难之上,引人深思.

六、写作

19.示例:我最喜欢的一道美食是热干面.热干面是

武汉最出名的小吃之一,通常配以萝卜丁、酸豆角、香

葱、蒜末、花生米等小食增味.因地区不同,所添加的

酱料也有所不同,武汉地区人民多喜欢添加芝麻酱来

给热干面增香.早晨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一

整天都会充满活力!

20.【写作提示】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所填写的词

语是题目的关键所在,是“味道”的来源,所以要仔细考

虑所填的内容,使文章立意更新颖,易于写作.学生从

这个角度出发,所填词语应该围绕生活、学习这两个方

面.因此,所填写的词语可以是生活、学习;可以是表

示地点的词语,例如:家、校园、课堂等;可以是具体的

事物,例如:书、雨伞等;亦可以是表示情感的词语,例

如:关爱、幸福等等.这样,依据所填写的词语进行立

意即可.其次,“味道”需要通过体验获得,是情感表达

的归宿,甚至是主旨的体现.这样的作文,可以写成记

叙文或叙述散文、抒情散文.例如,所填写的词语是

“爱”,就可以从叙述父母关爱自己的生活点滴着手,从

中体味到家的味道是“温馨、幸福”.例如,在学校,通

过叙述自己在学习方面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帮助的

典型事件使你从中感受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单元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A 2.C 3.D 4.B 5.B 6.D 7.A 8.C

二、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9.陡峭的山岩耸入高空,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江

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

10.形象:英俊潇洒、儒雅从容、年少有为.

情感:表达诗人对周瑜的仰慕、赞叹之情,同时用周瑜

与自己作比,流露出自己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

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

?

?

?

?

?

?

?

— 156 —

第82页

(二)文言文阅读

11.C 12.A

13.当他充当里正,受到杖击的责罚时,哪里想到自

己会有这种境遇呢?

三、现代文阅读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14.C 15.A

16.生态产品是有别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具有非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

共享的,满足人民需求的特殊公共产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7.唐歪不愿发放民工工资,他设计让妻子伪装成孕

妇,制造自己携款离家出逃、房子被查封的假象欺骗

民工.民工上门追讨工资不得,却凑钱资助唐歪的老

婆,唐歪深感惭愧,最终选择发放工资.

18.让老婆扮成孕妇;让老婆对民工撒谎称他携款出

逃且自己无人依靠;将家中搬空,制造成被查封的假

象;自己躲藏起来.

19.示 例:这 些 民 工 讨 不 到 应 得 的 工 钱 却 还 来 资 助

我,我却联合唐歪欺骗他们.我们夫妻真是太对不起

他们了,也对不起天地良心.

20.B

四、写作

21.【写作提示】 材料的中心意思是“金无足赤,人无

完人”.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

处,所以我们要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而不是在他人

的长处面前自惭形秽,要对自己有信心.学生在审题

时要根据天后说的话,抓住这个中心意思,紧贴材料

来进行选材与写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单元测试卷 A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5.C 6.B 7.B 8.C

9.D 10.C

二、书写填空题

11.抄写:

我愿意是急流(节选)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指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地攀援上升.

12.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13.一尊还酹江月

三、诗歌阅读

14.(1)表达了作者对恋人的相思之情.诗人恨不得

此刻身上长出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飞到爱人身边,

表达了他此刻对恋人相思之切.

(2)这句用了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此刻的孤独和

寂寥.诗人在这里借“分曹和射覆”表现宴会时的热

闹.在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

觥筹交错,其乐融融.诗人在此着力描 绘 宴 会 的 热

闹,实际上是用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寂寥.

四、现代文阅读

15.第①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阴沉和苍凉,为

下文主人公孙少平的出场渲染了凄楚的气氛.

16.“扭头瞧了瞧”“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

表现了他有很强的自尊心;“将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

舀”表现出他的节俭和贫困.

17.作者描写孙少平身形瘦弱,脸色黄瘦,两颊塌陷,

衣着破旧不堪,这些反映了他家境的贫寒.打饭时最

后一个去饭场反映了孙少平自卑的心理.打饭时瞧

了瞧周围空无一人才打起剩菜汤反映了孙少平自尊

心强的特点.

五、语言运用题

18.示例:人生的岁月,是漫天繁星;漫长的生活是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7 —

座花园.亲爱的朋友,愿你永远拥有其中最耀眼的星

光,最灿烂的花!

六、写作

19.(1)【写作提示】 本题考查应用文中慰问信写作,

注意慰问信的格式.

(2)【写作提示】 分析作文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在材

料对写作的切入角度有所提示,如“深刻地表现出了

普通人所具有的人性美,表现出了富有当时社会特色

的人性情感和人间真情”.根据材料提示,我们可以

从普通人所具有的人性情感和人间真情的角度着手,

从小说中寻找人物,对人物进行人性美的提炼,表达

自己对人性美的理解.

?

?

?

?

?

?

?

?

?

?

第四单元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B 2.D 3.C 4.C 5.B 6.A 7.A 8.D

二、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9.表达了作者寻访被阻后的怅惘和强烈的憧憬.

10.笙声与花的相同点是热烈、明丽、欢快.

(二)文言文阅读

11.D 12.D

13.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

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

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三、现代文阅读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14.B 15.C

16.第一段举出路遥获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老师的反应和“我”明确的文学创作冲动.第二段从

县中的后山上,进行所谓的精神会餐到1992年路遥

病重后,我先后两次跑到医院去探视;第四段我在延

大任教时研究路遥,在学校支持下筹建路遥文学馆,

搜集整理路遥著作并参与«路遥全集»«路遥精品典藏

纪念版»的编辑工作;第五段产生撰写«路遥传»的念

头并下定决心的过程.以上内容都表达了我对路遥

的向往、追寻、尊重与关心.

(二)文学类本文阅读

17.运用了细节描写,这样描写表达了父亲的此刻犹

豫与不舍的心情.

18.原因:孙少平迫切地想要父亲同意自己出去闯荡

的想法和父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爱的感动.

19.本文语言表达朴素自然,真切平实.

20.孙玉厚是一位勤劳质朴的农民,也是一位尊重和

体贴(爱)孩子、通达明理的父亲.

四、写作

21.【写作提示】根据材料,作文要反映出中华传统精

神或时代精神.根据材料中“京东3246名快递员共

同奔赴上海”可提炼出儒家“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

根据材料“新疆小伙跨越5000公里前来支援上海”可

提炼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代精神,根据刘小

莉的事例还可提炼出“舍小家为大家”的时代精神.

注意在写作前认真阅读材料,紧扣材料内容,提炼材

料精神进行写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期中测试卷 A

一、选择题

1.C 2.C 3.C 4.A 5.A 6.D 7.C 8.C

9.B 10.B

二、书写填空题

11.抄写: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

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

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1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风华正茂

1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

?

?

?

?

?

?

?

?

?

— 158 —

第83页

三、古诗文阅读

14.(1)本诗叙说了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

际,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到“王于兴

师”的号召,便立刻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

同杀敌.全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

高昂士气和英雄气概.

(2)本诗使用了赋(铺陈排比)和重章叠唱的手法.在

内容上,本诗采用赋(铺陈排比)的手法,在重章叠唱

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

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在形式

上,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回环 往 复,一 唱

三叹.

四、现代文阅读

15.①跋涉途中的灯(平房灯、雪夜灯),寓指光明和温

暖,给人带来勇气和希望.②人情之灯(姐姐灯、情人

灯、恩人灯),寓指亲情、爱情、友情,给人带来关怀与

慰藉,给人带来生活的信心.

16.深刻意蕴:①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人间永远

有温暖和希望.②无论现实多么黑暗,民族遭遇多大

灾难,都应该充满信心,迎接胜利.

艺术效果:①与前文照应,结构浑然一体.②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和必胜的信念,意味深长,

给人留下了思考空间.

17.C

五、语言运用题

18.示例: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石像,而是绵延

千里路轨下的一颗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

全部的力量.

六、写作

19.(1)【写作提示】 本次作文以“2035年”这一关键

年为话题,要求以书信体的形式写出对自己的寄语.

写作时要明确2035年对国家、对个人的重要意义,紧

扣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

教育”的发言,突出强国与青年学子的关系.同时在

写作中,要注意书信格式,行文规范.

(2)【写作提示】 本次作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

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为材料,以“强国靠青年,未来应

寄予青年”为切入点,得出本次作文应紧扣青年学生

的爱国、强国情怀.在写作时,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

上的相关素材,写出自己的感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期中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D 2.C 3.A 4.B 5.D 6.B 7.C 8.C

二、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9.这三句写出了赤壁景色雄奇壮观的特点,让人联

想到了三国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和赤壁之战惊险激

烈的斗争场面,为后文英雄出场渲染了气氛,提供了

环境背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10.①由英雄衬托英雄,用“千古风流人物”以及赤壁

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来衬托周瑜,突出周瑜在作者心

中的重要地位.②由美人衬托英雄,词中“小乔初嫁

了”一句,用美貌的小乔衬托周瑜英雄年少、才华横

溢.③用英雄反衬自己,周瑜“雄姿英发”,少年得志,

建功立业,而作者认为自己功业无成却“早生华发”,

在相互的映衬中,作者不禁生出无限的感慨.

(二)文言文阅读

11.D 12.A

13.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

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

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三、现代文阅读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14.D 15.B

16.作者以落日为标题有象征意义.日本的国旗是太

阳旗.落日,寓示日本投降,表达了日本殖民统治的

结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7.①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为后文情节展开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9 —

造出恬静、充满诗意的氛围.② 为人物活 动 提 供 背

景,烘托人物形象.本文主人公水生嫂就是在这样的

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淳朴、善良的

形象.③情景相生,为点 染 文 章 的 意 境、主 旨 服 务.

文中描绘的景色都是人物眼中的景色,也都充溢着人

物心中的情感.在水生嫂眼中家乡是如此美好,这样

美好的家乡岂容他人侵犯? 为后文人们为保家乡,拼

死战斗的主旨作下铺垫.

18.细节: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

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一细节

写出了水生参军,明天将离家到大部队上,出乎水生

嫂的意料,内心感到震惊,所以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

了一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 大 义 的 女

子,所以她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

迅速平复了自己的情绪,因为她不想让丈夫看出她的

软弱,综上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水生嫂深明大义、坚强

的性格特点.

19.“你总是很积极的”既包含水生嫂对丈夫的埋怨,

又包含对丈夫的赞扬.埋怨的是丈夫报名参军,丢下

家丢下自己;但水生嫂爱丈夫,爱自己的家,因此更恨

敌人.因此得知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时,语气中又有

对丈夫积极、勇敢的赞扬与自豪.

20.C

四、写作

21.【写作提示】 本次作文以时事热点冬奥会为素

材,以习总书记的赛前动员语“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

是值得的”为切入点,得出本次作文应紧扣“拼搏值

得”“爱拼才会赢”等关键词.同时在写作时,还要注

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切忌空发议论、泛泛而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单元测试卷 A

一、选择题

1.D 2.B 3.D 4.C 5.A 6.B 7.D 8.C

9.C 10.D

二、书写填空题

11.抄写: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2.(1)马作的卢飞快 (2)春花秋月何时了

13.(1)便引诗情到碧霄 (2)一览众山小

三、诗歌阅读

14.B

15.①生活凄苦,事业无成.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

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心愁苦.②执着追求理

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

一展平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排遣满

腹愁绪.

四、现代文阅读

16.单纯是你心灵的屏障,因为拥有单纯的个性,我

们才知道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尝试,也需要历练;因为

拥有单纯的个性,我们才会留下许多青春的岁月,不

让外界污染.

17.示例:你的理想是一堵墙,青春拥有改变世界的理

想,不像迟暮的人总着眼于现实,你可以畅想远大、不

着边际的未来,你也有资本这样畅想:人总要有梦想

的,万一实现了呢?

18.B

五、语言运用题

19.他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

代表,他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

典范,他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

符号.

六、写作

20.【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要求写作感谢信的材料作

文题,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感谢信的格式,即标题、称

谓、正文、结语和署名,这五个部分缺一不可.另外,

感谢信的正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选材:选择抗

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可以是个

人,也可以是团体,以书信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赞

美和敬意;②构思:描述他们的英雄事迹,表现这些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0 —

第84页

迹的重要影响,表达自己的感激、赞美和敬仰之情;③

表达: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1.【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曾子的话,二是寓言故事,二

者的中心话题是“负重前行”.前者强调读书人必须

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的社会责任重

大,要走的路很长.后者也是强调负重前 行 的 重 要

性.题目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

体进行写作,若写议论文,要有明确的观点、清晰的论

证思路;若写记叙文,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

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在叙事中恰当地

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参考立意:(1)负重前行,任重道远;(2)人生需要负

重;(3)负重的生命.

?

?

?

?

?

?

?

?

?

?

?

?

第五单元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C 2.A 3.D 4.A 5.B 6.B 7.A 8.D

二、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9.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

水,生动贴切.② 运用叠词,“冉冉”“涓涓”,节 奏 优

美,音韵和谐.③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微香”既指

花香,也暗指诗人的高尚品格;“泪”既指露珠,也暗指

诗人悲苦的身世,语言表达含蓄、形象.

10.本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借

咏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并

以菊花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孤芳自赏的寂寞,以

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和无奈.

(二)文言文阅读

11.D 12.B

13.(王敬则)就从墙上把首级抛进去,太祖找来水,洗

后进行验视,看完,才穿上戎装出门.

三、现代文阅读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14.A 15.D

16.公元前8500年前,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随后传

到印度,后来印度籼稻又传回中国;3000年前开始传

到朝鲜、越南;11世纪起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2000

年前传到日本;随后陆续传到西亚、欧洲等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7.①渲染喜庆的气氛,通过小场景体现大环境,展

现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间世相;②推动情节发展,

引出下文唐向阳接受采访的内容;③烘托人物情感,

反衬周秉昆、老邵等的悲凉心情;④有利于塑造人物

形象,表现人物思想,让周秉昆、唐向阳等人在一定环

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⑤暗示主题,将作者的倾向在

具体的场面描写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答出两点即可)

18.①郑娟从企业盈利、为人处事的角度来看,认为唐

向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投资决策英明,迅速盈利,

顺应了市场经济大潮;而周秉昆与郑娟的立场、价值

取向不同,他认为开书店是为这个时代做件好事,书

店自有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极力想让这条街上唯一的

一家书店保留下来.②二人心态不同,周秉昆为没能

实现水自流的遗愿和老邵的心愿而伤感,同时也为昔

日好友唐向阳的思想变化而心生不满,倍感失望.

19.①本文采用平民视角,不耍花招,不耍滑头,如实

地呈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围绕崇文书店被改

造的命运展开故事情节,现实主义色彩浓厚.②本文

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场面描写等手法塑造周秉昆、邵

敬文、孙赶超等人物形象,闪现出人性真善美的光亮.

③本文语言平实、质朴、自然,选用平常的字眼直接陈

述,显得真切、平易近人,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与«平凡

的世界»有某种相通的地方.(答出两点即可)

20.B

四、写作

21.【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

与期望;(2)家庭、社会对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预期;

(3)在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的期望往往会有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1 —

差.题目要求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谈看法时应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首先从个

人的角度分析材料,指出人的角色定位与期望的特

点,强调“每个人”;然后从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角

度,指出家庭、社会对个人的角色定位的影响;最后引

向对现实的关注,正视个人与家庭、社会期望之间存

在的落差,并思考如何对待这种落差.题目对人文情

怀的考查思路非常明显,体现了对个体生命与社会担

当意识的辩证思考.

立意角度:(1)正 视 自 己,肩 负 期 望,做 好 自 己;

(2)正视落差,善于化解,成就自己;(3)正视环境,把

握方向,塑造自己.

?

?

?

?

?

?

?

?

?

?

第六单元测试卷 A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C 6.B 7.D 8.A

9.C 10.D

二、书写填空题

11.抄写: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 不 知 勤 学

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2.非曰能之 愿学焉

13.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三、诗歌阅读

14.(1)A

(2)一个“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

的夜雨 景 象,又 表 现 出 诗 人 绵 绵 深 重 的 愁 思.(或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

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

思,“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四、现代文阅读

15.比喻论证,用手电筒比喻自己不明白却强求别人

明白的人,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这种人“专照别人,从来

不照自己”的特点.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16.①对事情的发展要有一定的预见性;②尊重规律,

与时俱进;③要求别人明白,自己首先要明白;④保持

理性,明辨是非,有做人的底线.(答出一点得2分,

最多得4分)

17.D

五、语言运用题

18.示例:一丛丛微绿的小草是无声的昭示,绽放着

生命的不屈与自信.

六、写作

19.示例:①张爷爷,请问深圳舞麒麟有哪些特色? ②张

爷爷,请问深圳舞麒麟发展现状怎么样? ③张爷爷,我

们要如何去继承发展舞麒麟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20.【写作提示】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能

力.本则材料从«曾国藩家风»中的学习之道谈起,论

述了“有志”“有识”“有恒”三者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审题时注意从三者中选出更重要的一项的题干要求,

并且可以延伸至做事立业方面.如果从志向的角度

谈,就要聚焦在目标对于行动的重要性上;如果从见

识的角度谈,就要聚焦在对偏执狭隘和兼收并取的讨

论上;如果从恒心的角度谈,就要聚焦在水滴石穿,做

事需要耐心上.无论从任何角度,都要结合例证进行

说理,使文章结构环环相扣,论述有理有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单元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D 2.D 3.A 4.D 5.A 6.B 7.B 8.B

二、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9.诗中意象: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从视

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

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

静、淡远的春景.

10.诗歌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的手法.第

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

?

?

?

?

?

?

?

?

— 162 —

第85页

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第三、四句写涟漪微起,

惊动了沙 洲 上 的 水 鸟,水 鸟 掠 过 堤 岸 飞 去,写 出 了

“动”,而西湖愈显幽静.

(二)文言文阅读

11.D 12.C

13.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

里之远;不 积 累 细 小 的 流 水,就 没 有 办 法 汇 成 江 河

大海.

三、现代文阅读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14.A 15.B

16.文章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标题,一语双关,表

面上是写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皇家游

轮的离开,是对新闻事实的描述;实际上还有另一层

意思,英国 的 全 称 为 “大 不 列 颠 与 北 爱 尔 兰 联 合 王

国”,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皇家游轮的

名字为“不列颠尼亚”,在新闻中,这艘邮轮就成了英

国的象征.所以,“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开,代表着英

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终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7.不相悖.文中第②段和第 ③ 段侧重刻画了父亲

随和亲切、热爱生活的特点,只有这样的父亲才会跟

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才能被孩子认同和接受.

这样写奠定了父子如兄弟的感情基础,为后文写父子

情如兄弟的内容做铺垫.

18.结合“我 的 孩 子 有 时 叫 我 ‘爸’,有 时 叫 我 ‘老 头

子’! 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可知第一处“没大没小”

的意思是亲家母批评孩子没有教养,不分辈分.结合

“父母叫人敬畏”,可知第二处的意思是家庭关系应该

平等、民主、尊重.

19.不能,逗号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结合“一个想

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

可知“而且,可恶!”突出了作者对想用自己的理想模

型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的强烈谴责,逗号删去则削弱

了表达的效果.

20.C

四、写作

21.【写作提示】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晒”.材料

指出“晒”是“分享”,如此,“晒出我的”也可以理解为

“分享我的”.然后再明确横线上补充的内容.材料

中有三个简短的提示:“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

真挚的情谊”,从中可提炼出“友情”或“友谊”;“晒一

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从中可提取出

“个性”或“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横

线上还可以是读某本书的感受,听某首歌的心得,喜

悦、幸福、快乐或悲伤、痛苦等.可以“晒”的内容有很

多,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独到、收获最大的经

历或往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本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晒出我的“幸

福”.这是广义的“幸福”,包 括 喜 悦、快 乐、惬 意、温

馨、满足、甜蜜、得意等方面的情绪、感受;②晒出我的

“感悟”,主要指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所得,包括对生活

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自己某些经历的反思、对社

会上某些现象的批判等;③晒出我的“珍藏”,首先是

珍贵的、重要的,其次是很少公开的,如自己一段刻骨

铭心的、很少与人谈及的往事,一本自己最喜欢、时常

翻阅的好书,一首自己最喜欢、百听不厌的老歌,一份

亲人、朋友送的纪念品等;④晒出我的“糗事”,如一段

让自己尴尬的出丑经历,一个让自己哭笑不得的镜

头,或自己一些荒唐、离奇、怪异的疯狂的举动,晒出

来可能会有别样的感觉或感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单元测试卷 A

一、选择题

1.C 2.C 3.C 4.A 5.B 6.B 7.B 8.D

9.D 10.C

二、书写填空题

11.抄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

?

?

?

?

?

— 163 —

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

解矣.

1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1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三、古诗文阅读

14.(1)深秋季节.全诗透露出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2)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的渡口又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四、现代文阅读

15.这一句话是反语,表明用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

么进步,而是媚外求荣愈演愈烈的一种表现.

16.尼采的“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与中国的“送去主

义”一样,都是荒谬的.作者举尼采的例子是用来证

明分论点的,即自诩富有的“送去主义”是没有好结果

的,尼采发疯就是一个典型.

17.B

五、语言运用题

18.这篇文章是写得好,好得连作者自己都不知所云.

六、写作

19.【写作提示】 材料可以分为两层:一是少年的时

候喜欢“带我走”,也就是跟人走;二是现在再也不会

任性地让任何人“带我走”,也就是学会了自己走.将

少年时期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进行对比,说明了人在

成长的过程中由“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少年的时

候喜欢“带我走”是对的,人在成长的时候,只有跟人

走,才能在他人的引导下,接触更多未知的东西,才能

不断地成长;长大后,就不应一味地跟人走了,应当有

自己的主见,自立方能自强.写作时,可以着眼于少

年,也可以着眼于“现在”,还可以着眼于从少年到成

年的成长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单元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D 2.B 3.A 4.B 5.B 6.A 7.C 8.D

二、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9.落寞凄清 不慕名利 高洁坚贞

10.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

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揭示了被

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二)文言文阅读

11.C 12.B

13.原来是这匹马希望跟随主人.

三、现代文阅读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14.D 15.B

16.“占有,挑选”,即以科学分析的态度,去其糟粕,取

其精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7.“送来”的悲惨结果.

18.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送来”各种东西.

19.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根据需要,有辨别、有选择地

自己来拿,可被称作拿来主义.

20.A

四、写作

21.【写作提示】 材料围绕“工匠精神”展开,可提取

关键词为“爱”“专”“精”,工匠精神表现为对所从事专

业的热爱、专注和精益求精.可从“精益求精”“耐心

专注”“乐业敬业”等角度来阐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八单元测试卷 A

一、选择题

1.D 2.C 3.A 4.D 5.C 6.D 7.B 8.C

9.A 10.C

二、书写填空题

11.抄写:

燕歌行并序(节选)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

?

?

?

?

— 164 —

第86页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2.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13.空山新雨后 明月松间照

三、诗歌阅读

14.(1)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

情的女子.“姝”“爱 而 不 见”表 现 了 女 子 的 美 丽、调

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

的追求大胆直率.

(2)彤管鲜艳又光亮,喜爱你的美丽.

四、现代文阅读

15.第一怒:在昆明,和滕固吵翻,怒回上海.第二怒:

在上海,和作者因对黄宾虹晚年画作意见不同而发

怒.第三怒: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

16.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蕴含了作者对傅雷崇高的敬

意和深深的怀念,他希望傅雷刚直不屈、坚持真理的

品德能在知识分子间传承.

17.B

五、语言运用题

18.示例:雄鹰在蓝天翱翔 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六、写作

19.(1)示例:我们把时针拨回洛杉矶奥运会女排摘金

的场景:“胜利了! 胜利了! 是梦吗? 这是梦吗? 我

只感觉我们场上六个队员是那么默契,那只球是那么

听话,任我们随心所欲,站在球场的中国队告诉人们:

她们无所畏惧.”在美好的青春年华,一群姑娘们在她

们教练的带领下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这就是本期

嘉宾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欢迎郎指导围绕“青

春”与我们交流.

(2)【写作提示】 告别的可以是一种美好的事物,也

可以是一种不好的事物:陋习、坏习惯等;可以是你的

告别,也可以是别人的告别;可以是人与人的告别,也

可以是人与物的告别,以上思路都可以 写.写 告 别

时,一定要写到告别时的所思所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八单元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C 2.A 3.C 4.C 5.B 6.D 7.C 8.B

二、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9.山 中 树 木 茂 盛,掩 盖 了 人 们 活 动 的 痕 迹,正 所 谓

“空”,这和“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

“空”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

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

以想见.

10.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

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高洁

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二)文言文阅读

11.D 12.D

13.范式忽然觉醒,悲叹哭泣,(把这件事)详细地报告

太守,请求让自己去奔丧.

三、现代文阅读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14.D 15.D

16.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选择有精神内涵

的阅读内容.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7.文中的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的父亲.

18.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城里人为

了照顾儿子自尊心的用心良苦;详细交代了故事背

景,推动下文情节发展,照应文题中的“弱种子”.

19.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文题告诉读

者即使有缺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

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结果.

20.B

四、写作

21.【写作提示】 虽是二选一的命题,但题目之间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5 —

存在密切的思辨性,“出发”即“到达”,“到达”是“新的

出发”.这个作文 题 目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事 物 之 间 的 关

联,落实了“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语文核心素养.

从命题角度来看,“出发”和“到达”既贴近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蕴含哲思,易于学生抒发独有的

情思、情理.

学生既可从生活小事、生活细节入手抒写对“出

发”或“到达”的理解,也可以从青春成长的角度呈现

“出发”或“到达”的内涵.这样的作文题目既让考生

有抒写生活的热情,又为考生展现才情提供了广阔的

空间.

?

?

?

?

?

?

?

?

?

?

期末测试卷 A

一、选择题

1.B 2.D 3.A 4.D 5.C 6.B 7.C 8.D

9.B 10.C

二、书写填空题

11.抄写:

短歌行(节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12.与子同袍 修我戈矛

13.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

三、诗歌阅读

14.(1)词人分别从年龄、外貌、生活、际遇四个方面和

周瑜做了比较:周瑜34岁,英俊儒雅,家庭美满幸福,

功成名就;苏轼当时47岁,早生华发,家庭屡遭不幸,

虽有抱负,但壮志未酬.

(2)苏轼抒发情感是复杂的,既有追慕英雄渴望建功

立业的豪迈,又有壮志难酬的愤慨,还有“风流人物”

也被历史长河淘尽的解脱旷达.

四、现代文阅读

15.“有趣”是因为采莲是热闹的、自由的、美好的,“可

惜”又从热闹的采莲盛况返回到了灰色的现实,无奈

之情溢于言表.

16.«采莲赋»和«西洲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都是赞

美爱情、歌颂青春.作者由眼前的荷塘想起诗歌里的

采莲,表达对那个热闹的、自由美好的、多情的世界的

憧憬,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否定.

17.C

五、语言运用题

18.示例: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

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图画,应该多一些亮丽

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六、写作

(1)示例:2021年5月,一群人随意在水沟倾倒蒙牛

真果粒 饮 料,为 给 爱 奇 艺 选 秀 节 目 «青 春 有 你 3»

投票.

(2)【写作提示】 对人和事物进行简短的评论,是新

闻评论.短评写作要注意:首先,开门见山,旗帜鲜明

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其次,写短评必须抓重点,抓中

心,抓要害,细枝末节最好不要涉及.最后,语言要简

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材料聚焦“追星”“偶像”“打投”等话题,要求考生

以“为节目投票倒牛奶”这一事件,引起人们对粉丝疯

狂追星行为的热议为切入点,再结合材料中语句“近

半人高的乳制品墙”,围绕“浪费”“违法”“青少年价值

观引导”“追责商家平台”“娱乐圈规范”等角度写作.

参考立 意:① 一 粥 一 饭,来 之 不 易,不 容 糟 蹋.

②最应该倒掉的,是一味“消费”青少年的商业算计,

是某些走入歧途的选秀模式,是乱象选出的“饭圈”文

化.③别为了高人气而伤害社会风气,那种剑走偏锋

的秀,当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6 —

第87页

期末测试卷B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C 2.C 3.D 4.C 5.A 6.C

7.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8.D

二、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9.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

的姑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

渔人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10.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

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这是一幅空山

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

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

11.D 12.D

13.没想到曲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到光亮,他竟然

走出了山洞.

三、现代文阅读

(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14.B 15.B

16.①应加强“微公益”机构的规范管理,走专业化道

路,与传统公益互相补充.②政府应为“微公益”建立

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7.①内容上写黄原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是

一个热闹的集市,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代人

物活动的场所.②结构上为下文写人员集中熙来攘

往的热闹场景做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③形象塑造

上,铺叙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和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置身繁闹中的

孤独寂寞、恐慌不安.④写作效果上,按照空间顺序

介绍自然环境,交代具体细致,便于读者身临其境联

想和想象,感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印象深刻,增强

吸引力和可读性.

18.孙少平是中国农民子弟个人奋斗的形象.他代表

着像他一样出身于农村而又不安于现状,向往现代文

化的农村知识青年,拥有梦想和追求.尽管不知道外

面等待他的是什么,他总是在不断地顽强拼搏着,在

黄原城揽工是不易的,可他没有自暴自弃,由此体现

了孙少平与命运抗争而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他在城

市闯荡人生,挑战困难,离开温馨的家庭赤手空拳的

闯入陌生的城市,去开辟新的天地.在他的身上,我

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忍的奋斗者形象.

19.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灯塔效应,启示我们:一

个人要想摆脱自己的生存困境,在生活上获得新生,

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自我觉醒,对生活充满希望.

20.A

四、写作

21.【写作提示】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既有一定的审

题要求,又有自主选材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写作的

时候抓住两点:第一点注意“我(他/她)”要求写人,第

二点“从此”“不再”要求有具体的事件过程,尤其“不

再”一词,强调了应该把人物事件写得曲折有变化.

命题者对作文题目中横线上可填写词语的列举,能有

效帮助考生迅速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和生活体验,选择

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7 —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图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