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旅》2023年04期

发布时间:2023-11-2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四川文旅》2023年04期

政策导读《条例》充分考虑了特定人群的门票减免需求,明确提出,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残疾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等实行门票及相关服务费用减免,对未成年人实行免收门票费用等多种方式优惠。此外,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出游需求,《条例》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景区内的标识标牌、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无障碍设施等进行一体化规划;旅游经营者应当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备和辅助器具,标注指引无障碍设施,收集和提供无障碍旅游信息,为残疾人、老年人旅游提供无障碍服务;鼓励景区设置洗手台、直饮水设备等便民服务设施。对“停车难”“入厕难”等问题,《条例》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国省道、农村公路沿线合理设置厕所、停车带、观景台、驿站、自驾车房车营地、加油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服务设施。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法定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开放停车场所、厕所,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亮点五:讲秩序 加强旅游监督管理《条例》对在线旅游、私人民宿、私设“景点”等旅游业热点现象进一步予以明确:加强在线旅游经营监督管理,规范在线旅游... [收起]
[展开]
《四川文旅》2023年04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政策导读

▲红豆相思谷景区爱情主题旅游廊道

规条文上充分体现注重促进发展的修订本意。

对于旅游发展的资金来源及基础设施建设,《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自身财政承受能力,

安排资金支持旅游发展。对涉及旅游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环境卫生、供水供电、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配

套设施的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亮点二:新业态 鼓励多种形式的旅游新业态经营

《条例》明确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发展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城镇和乡村居民可以利用

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为旅游者休闲度假、游览观光或者体验乡村生活等提供服务;鼓励依托山地资

源优势,发展山地越野、登山、攀岩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户外运动项目;鼓励中医药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服

049

第5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务产品,发展健身康体、特色医疗、疗养休养等旅游业态;支持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

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大型农场等,建设研学基地(营地)。

同时,《条例》也对热度很高的“研学游”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前,应当公开活动路线、

课程内容、收费标准等,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亮点三:促融合 资源优势与旅游融合发展

在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根据《条例》,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公共

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科技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等成为旅游目的地;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挖掘和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优势,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红色旅游品牌,

推动长征精神、苏区精神、红岩精神、两路精神、三线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

神等传承弘扬。

亮点四:有温度 特定人群享受更多便利

▲山林间的民宿

050

第53页

政策导读

《条例》充分考虑了特定人群的门票减免需求,明确提

出,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残疾人、

老年人、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等

实行门票及相关服务费用减免,对未成年人实行免收门票费

用等多种方式优惠。

此外,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出游需求,《条

例》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景区内的标识标牌、

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无障碍设施等进

行一体化规划;旅游经营者应当配备必要的无障碍设备和辅

助器具,标注指引无障碍设施,收集和提供无障碍旅游信息,

为残疾人、老年人旅游提供无障碍服务;鼓励景区设置洗手

台、直饮水设备等便民服务设施。

对“停车难”“入厕难”等问题,《条例》也提出了解

决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国省道、农村公路沿线合理设

置厕所、停车带、观景台、驿站、自驾车房车营地、加油站、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服务设施。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机关、

企业事业单位在法定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开放停车场所、

厕所,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亮点五:讲秩序 加强旅游监督管理

《条例》对在线旅游、私人民宿、私设“景点”等旅游

业热点现象进一步予以明确:加强在线旅游经营监督管理,

规范在线旅游经营秩序,构建在线旅游平台经营者、平台内

经营者与旅游者之间的良性产业生态,引导在线旅游平台经

营者与旅行社、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等相关经营

者协同发展。

根据简化程序、便民利民、确保安全的原则,按照各自

职责对城镇和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从事旅游

经营进行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四川省政府制定。

单位或者个人未依法取得相关许可及证照,不得在特定

的场所或者区域开展旅游经营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

院决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条例》还明确了俱乐部、车友会、教育机构、培训中

介机构以及其他召集旅游者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

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

亮点六:重安全 建立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旅游安全,重于泰山。《条例》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所辖区域内

的旅游安全风险进行检测评估,建立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

051

第5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制度,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牌;及时、准确地向旅游经营者、旅游

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发布旅游安全警示信息;景区应当向社会公布景

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

《条例》对旅游者也提出了安全要求:提高旅游安全意识,

遵守旅游安全规定,不得擅自进入危险区域;遇到突发事件或者旅

游安全事故时,旅游者应当对有关部门、机构或者旅游经营者采取

的安全防范和应对措施,予以协助和配合。

此外,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遭遇危险时,有权请求旅游

经营者、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及时救助;旅游者接受救助后,

应当支付依法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亮点七:国际范 体现四川特色凸显巴蜀文化

《条例》提出,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应当对接国际标准,体现

中国特色,凸显巴蜀文化,丰富国际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四

川旅游和巴蜀文化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

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同时,《条例》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保护皮洛、宝墩、三星堆、金沙等中华民族符号,建设中华文明物

化标识。鼓励依托考古遗址公园、考古研究基地、考古工作站和考

古发掘工地等场所开展考古旅游。

《条例》结合四川的文化资源明确了该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

展的方式,如,深入挖掘古蜀文明、巴蜀文化等文化元素和内涵,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明确该省旅游业发展要将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融入景区,展现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促

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亮点八:数字化 建立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条例》修订与时俱进,结合四川“智游天府”官方平台建

设相关经验,对文化和旅游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

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旅游信息化

建设,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的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旅

游信息共享与服务机制,监测旅游实时数据,依法保护旅游者个人

信息安全,无偿向旅游者提供景区、食宿、交通、购物、气象、厕所、

旅游线路、医疗急救、客流量预警等线上全域导览信息。

同时,《条例》还要求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应当具有预约、

查询、消费警示、投诉、建议等旅游服务功能和预警信息发布、智

慧调度等管理功能,提升旅游服务、旅游营销和旅游管理的智慧化

水平。

052

第55页

政策导读

▲ 1227 特色街区夜色

053

第5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054

第57页

案例解析

▲隋建国《虚空现形——每一个人都是在场者》 □文/余如波成都双年展用开放的艺术家之眼观看世界 2023

055

第5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 2023 成都双年展展厅

双手捏成的泥塑,通过 3D 打印放大成 9 米 ×6.5 米

×7 米的庞然大物,行走其下,艺术家的掌纹清晰可见……

在 2023 成都双年展“瞬间永恒”板块,著名雕塑家隋建国

的作品《虚空现形——每一个人都是在场者》震撼着观众。

22 个国家和地区的 235 位艺术家,476 件艺术作品,24

个平行展……近日,“时间引力——2023 成都双年展”在

成都市美术馆举行,将持续开放长达 4 个月。九大展览板块

中,徐冰、隋建国、周春芽、何多苓、张晓刚、丁乙、大卫·霍

克尼、蒂姆·乌尔里希、白南准等中外顶尖艺术家,为观众

献上一场艺术盛宴。

“2023 成都双年展参展艺术家以各自不同的创作视角

和表现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与过去完全不同的

双年展。”本届双年展艺术总监、著名艺术史学家吕澎表示,

“时间引力”意味着无限性和开放性,将为观众呈现艺术家

看世界、看艺术、看人生的全新视角,展现“时间”与“社

会现实”之间的紧密关联。

科技赋能

拓展思考和探索的边界

2023 成都双年展最重要的板块之一“瞬间永恒”,汇

聚了一大批中外艺术名家的代表作。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作

品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将现代科技手段引入创作中,赋

予作者全新的表达方式,从而具有了一定的艺术史意义。

韩国艺术家白南准是影像艺术的先驱之一,他的参展

作品《无题》创作于 1996 年,由老式电视机柜、单通道影像、

丙烯酸涂料、玩具机器人共同构成。上世纪 60 年代,电子

影像在生活中日渐普及,白南准将电视带入艺术世界,视之

为带有触感的多元感官媒介和题材,传达电子技术发展将给

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

“瞬间永恒”板块的另一位参展艺术家大卫·霍克尼,

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尽管年事已高,他

却始终没有停止艺术探索,更在 78 岁时开始尝试用 iPad 作

画,用前沿的创作方法表达艺术感受。本届双年展展出其

056

第59页

案例解析 案例解析

2011 年的系列作品《春至》,描绘了英国东约克郡沃得盖

特地区从冬天到春天渐变的景色。

2023 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

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数字艺术的创作构建了

新的“时空”平台,数字景观下的艺术有着新的关于时空价

值的思考。本届双年展上,艺术家的相关探索令人大开眼界。

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异军突起和快速迭代备受

关注,并对全球的文化内容生产和艺术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法国艺术家朱斯蒂娜·埃马尔的作品,聚焦人类存在与科技

之间逐步建立的新联系,其中广泛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她的

参展作品《超级生物》是一件由机器玻璃雕塑组成的反应式

装置,悬挂在不锈钢架上,通过环境传感器对观众的动作作

出反应,从而发光、发声,仿佛一个具有“集体智慧”的生命。

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不仅拓展了艺术家思考和创作的

边界,还不断增强着作品的互动性。参观过程中,现场观众

也能成为作品的“创作者”。

奥地利艺术家克丽斯塔·佐梅雷尔、法国艺术家劳伦·米

尼奥诺共同创作了大约 40 个互动式作品,此次参展的《飞

蝇人生》也不例外。观众路过时,一款可以捕捉动作轨迹

的软件开始工作,将动作数据转化为苍蝇的影像投射在屏幕

上,而当人们静止不动时,这些苍蝇就会飞走,通过图像变

换展现人们日常生活的喧嚣。

葡萄牙艺术家迈克尔·比利茨基、捷克艺术家卡米拉·B.

里希特的《哥伦布 2.0 系列》颇受孩子们喜爱。作品将在线

新闻转化为信息波,在墙面上投影形成一种虚幻的动态波浪

状立体文字空间,让人联想到波涛起伏的海洋。观众可操纵

金色船舵,在信息海洋中遨游,体验无限的“信息海啸”和

不同语言之间想象的边界。

这些饱含科技元素与互动特征的作品,大都位于本届

双年展“存在遥望”板块。“未来的未知性令人兴奋,也让

人恐惧,既代表着出现积极变化的可能性,也蕴藏着潜在的

危险。”该板块策展人、德国艺术史学家菲利普·齐格勒表示,

艺术家以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现在的见地和对未来的预测,

启迪思考未知的新方式。

传统再造

用创新转化展现“不确定性”

2023 成都双年展中,徐冰的“英文方块字书法”系列

无疑是焦点之一。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

方面公认的重要观念艺术家,他始终以极具突破力的艺术创

作拓展着艺术的边界。与他另一代表作“天书”不同,“英

文方块字”并非“伪文字”,而是可以阅读的“真文字”。

具体而言,徐冰先以中国传统书法的形式重新书写 26

个字母,用这些充满东方美学风格的字母组合成不同的单

词。如此一来,英文单词就拥有了汉字的外形,将它们连缀

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乃至一篇完整的文章。现场展

出的作品《桃花源记》,就是以这种“英文方块字”来书写《桃

花源记》英译本的成果。

展厅里还专门搭建了一间教室,摆上桌椅板凳和毛笔、

水写习字本,让观众也体验一把。“在东西文化交流、沟通

之外,打破固有思维,找到新角度,是这个作品的价值所在。”

成都大运会期间,前来参观的波兰运动员亚历山大说。

通过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创新转化,展现对当下社会文

化的探索和思考,成为本届双年展“未来考古”板块的一大

潮流。“这一主题的有趣之处在于不确定性,‘未’与‘古’

所形成的张力更增强了此中的意味。”该板块策展人、北京

画院院长吴洪亮表示,中国人历来“好古”,而我们每一次

的回望,其实都是指向未来的。

其中,“汉字”和“书法”成为重要的载体和创新点。

在作品《书非书》中,艺术家施慧以另一种“线条的艺术”

纤维重新思考书法,她从“结绳记事”的典故中获得灵感,

将一个个棉线拧成的绳结钉在黑色墙面上,形态各异。另一

件作品《一千年以后》,乍一看是一堆随意摆放的白色巨石,

实际上这些用纸浆打造的“巨石”上,镶嵌着来自书法或古

籍的文字,用亲切的视觉美感唤起观众对历史的回顾思考。

说到中西交融、古今混搭,除了徐冰的“英文方块字

书法”系列,艺术家徐累的作品《世界的重屏》也是一例。

它以五代名画《重屏会棋图》为灵感,将中国古代的琴棋书

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实验、阿拉伯文化的经院器具、

日本和朝鲜的书屋陈设等一并纳入画中,组成了迷宫般的框

架和曲折离奇的场景。

有批评家评价道,“它们彼此映照,而又相互穿越。

时空的平行与交错,景象的叠印与呼应,无不呈现出人类在

追求知识的进程中东方与西方从未间断的交流、影响与文化

投影,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人传统及世界文化流变的观照。”

聚焦本土

寻找地方经验的当代表达

在当代艺术创作上,成都是国内的一块“高地”,聚

057

第6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058

第61页

案例解析

集着一大批优秀艺术家。成都双年展已有 20 余年办展历程,为城市

艺术环境和品质的提升带来持久的文化滋养,也成为繁荣成都本土

艺术创作的重要引擎。因此,本土艺术家的积极参与,以及参展作

品中对本土社会文化的呈现和思考,也成为本届双年展的一大焦点。

“瞬间永恒”板块中,何多苓和周春芽分别带来了一“老”一“新”

两件作品。何多苓 1986 年创作的《带阁楼的房子》,是源于契诃夫

同名小说的 44 张连环画;周春芽的《临江仙》则是 2023 年全新创

作的纸上丙烯作品,高 1.1 米、宽近 5.5 米,通过将一起寻古访胜的

好友们入画,表达心中对“理想国”的向往。

还有不少艺术家,则从成都的历史和当下之中,发掘创作资源

并完成别开生面的作品。

杜甫就是不少创作者“回望”的对象。艺术家朱金石是中国抽

象和装置艺术较早的践行者,他的《杜甫塔》直径 3.5 米、高 12 米,

内部由钢架搭成,外部覆以宣纸,如同一根支撑美术馆的立柱,向

成都历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致敬。

艺术家漆澜熟读传统经典,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也是杜

甫忠实的“粉丝”。“我热爱杜甫,一直想创作一个向杜甫致敬的系列,

这次展览是一个难得的机缘。”为了配合本次展览的文化在地性的

主题,漆澜专门创作了一组《致杜甫》系列作品,包括《花重锦官城》

《人日寄草堂》《晓看红湿处》3 幅综合材料绘画。

“我长期阅读杜甫诗集,研习过多家的注本,并有大量的札记、

批注。”漆澜挑选出一些,配合作品并置展示,让二者交互、融合。

“更能传达出文化在地感和亲和力,也希望引发更多观众对杜甫以

及传统诗文的关注和热爱。”

一些艺术家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资源,一些则选择直面当下的社

会语境。北京画院专职画家、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魏葵就是后

者代表。

本届双年展,魏葵选择成都曹家巷工人村作为创作灵感和来源,

20 多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容丰富:一块象征工人村建筑特征的红砖、

安装于墙上的一扇老木门、一面用仿制的楼道镂空砖堆砌的墙面和

对应的水墨作品,长约 29 分钟的手机影像作品以及类似于坝坝电影

的影像播放空间。

展览开幕当天,魏葵将几张从曹家巷淘来的竹椅搬到展厅里,

放在他的影像作品前,吸引了不少观众在此歇脚。“曹家巷工人村

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是坚韧厚重又充满烟火温情的平民生活史,有

着对时代郑重的回音和热望。”他表示,近年来自己思考最多的一点,

就是艺术的“社会功用性”——艺术家如何在保持艺术独立性的前

提下,用毕生积累参与到社会创新中,与民生、人文关怀等社会文

化活动交织共生。

059

第62页

060

▲乐山大佛景区手语讲解志愿者服务站

为文明旅游 乐山大佛景区:“品质革命”

贡献智慧和力量□文/白骅

第63页

案例解析

061

第6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时值暑假,记者来到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大佛景区,只

见一群身穿马甲、头戴白帽的“心连心志愿服务者”顶着烈

日活跃在景区各处。他们向往来游客宣传安全出行,提供道

路引导等服务,让旺季的大佛景区秩序井然。

近年来,乐山大佛景区积极推进文明旅游,大力倡导

文明新风,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四川省“金熊猫”先进

集体、四川省旅游景区满意度 50 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

位等荣誉。今年 5 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文明

旅游示范单位,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跻身其中。

据了解,2021 年,乐山大佛景区按照《文明旅游示范

单位要求与评价》相关规定,成立了以景区党工委书记、管

委会主任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乐山大佛

景区创建国家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工作方案》《创建国家级文

明旅游示范单位任务分工表》,将文明旅游工作纳入年度绩

效考核,从制度上有力保障了文明旅游工作的落实。

为了提升文明服务,乐山大佛景区组建了志愿服务队

伍——“心连心志愿服务岗”,设置了 30 多个服务点。景

区 657 名干部职工化身“心连心志愿服务者”,身穿“景区

绿”、臂戴红袖章、胸前佩党员徽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游客“看得见、找得到、问得清”。此外,景区还有“巾

帼文明岗”“文明劝导员”“森林防火巡查员”等服务岗位。

每到旅游旺季或节假日,这些志愿者都会在景区内积

极宣传文明旅游,向游客发放文明旅游手册,并对不文明旅

游行为进行及时劝阻和正确引导。他们还在游客中心设立旅

游不文明行为曝光栏,以此督促游客形成文明旅游的良好行

为习惯。

在文明经营方面,乐山大佛景区与相关部门采取联防

联治,实行网格化管理,持续打击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宣传、

欺客宰客、强迫诱导消费等违法现象,确保景区商户文明经

营与服务,切实保障游客权益。

为了进一步树牢文明旅游理念,统一服务标准、规范

服务流程,2022 年以来,乐山大佛景区先后派 30 人次参加

志愿服务、文旅提升等省市专题培训,并组织开展现场管理、

假日志愿服务、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消防演练、安全生产、

文明经营等业务培训 20 余次,有效提升了文明服务的质量

和水平。

▲乐山大佛景区志愿者为游客服务

062

第65页

案例解析

▲乐山大佛景区志愿者为游客服务

为了让文明旅游更加深入人心,乐山大佛景区还通过

积极发动、广泛宣传,在景区内外营造良好的文明旅游氛围。

自开展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以来,乐山大

佛景区先后印制了 30 多种宣传画册、明信片、科普读物等,

其中大多涉及文明旅游内容。在佛头平台、桫椤沟等游客集

中区域,景区设置了 LED 显示大屏,滚动播放各类重要信

息和温馨提示,大力倡导文明旅游。

为了调动广大游客重视文明旅游、参与文明旅游,乐

山大佛景区还创新开展“大佛守护人”评选招募活动。2019

年以来,景区已累计评选招募“大佛守护人”1217 人,并

采取门票减免、邀请参加文明旅游宣传推广等奖励和鼓励措

施,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文明形象和游客的参与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乐山大佛景区倡导文明旅游的工作不

仅停留在景区内部,还积极“走出去”。景区成立了党员流

动服务队,主动走出景区,将文明旅游宣讲工作延伸到公交

摆渡车上、厂矿企业门口、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地,真正做到

游客在哪里,文明旅游、文明服务就跟到哪里。

“文明旅游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乐山大

佛景区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核心要件和有力支撑。”乐山

大佛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将严格按照文化和旅

游部要求,以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为契机,常

抓不懈做好各项工作,为推动景区文明旅游“品质革命”贡

献智慧和力量。

专家点评:

文明旅游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乐山大佛景区

通过强化制度保障、提升文明服务、营造文明氛围等手段,

不断将文明旅游工作走深走实,既获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也带动了周边相关旅游企业的文明旅游发展,对促进旅游行

业形成文明风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全国旅

游标准化试点专家 张佑印)

063

第6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讲好四川故事,

推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

□文 / 吴梦琳 余如波

064

第67页

专题研究

▲锦江剧场

065

第6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066

第69页

专题研究

今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前往

古柏蜿蜒的翠云廊和璀璨神秘的三星堆,对保护自

然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等作出重要指示,“把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的谆谆话语里无不体现着对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邃思考。

把殷殷嘱托转化为强大动力,如何进一步加快

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发展具有“川派”特色的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展示古蜀文明、巴蜀文

化的灿烂辉煌如何担当新作为?

围绕这一话题,记者对话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

长、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戴允康,峨眉电影集团党委

书记、董事长韩梅,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巴蜀文

化研究中心教授王川,谈目标认识和落地举措。

谈认识

深刻认识古蜀文明在构筑中华文明“多

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期间,前往翠云

廊、三星堆,深切关怀自然遗产保护、文物保护修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工作,如何认识其中的丰

富内涵?

戴允康: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来川视察作出一

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保护自然遗产、加强生态文

明建设,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在川视

察期间,总书记详细了解了翠云廊古蜀道及古柏保

护、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和古蜀文明研究的相关情

况,作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

展现了 4000 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

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

力的考古实证”“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

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

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

更大成绩”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文化和旅

游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文

旅文物工作者备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学思践悟笃

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从中吸取能量,更好

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信心和决心。

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底蕴

深厚、文化遗存璀璨,现有 5 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翠云廊拦马墙

067

第7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068

第71页

专题研究

262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00 多处非遗资源点,

数量、等级均居全国第一方阵,这些文化遗产在巴蜀

大地融合共生、交相辉映,每一项都承载着四川人民

历史记忆、文化记忆、精神记忆,实证着巴蜀文化发

展脉络,是推动巴蜀文化走向辉煌的重要宝藏。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巴蜀大地上交织的以皮洛遗址

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以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

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以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为代表

的巴文化以及蜀汉三国文化、藏羌彝民族文化、长江

黄河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等都是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充分认识到巴蜀文化承载着

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我们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不竭源泉。要肩负起新时代新的

文化使命,以自信自强的心态和姿态,以守正创新的

正气和锐气,在艺术创作演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

扬、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四川文化软实力

和巴蜀文化影响力。

王川:巴蜀文化是 5000 年中华文明“五个突出

特性”体现最为充分的地域文化之一。巴蜀文化是指

从古至今巴蜀地区范围内生活的各族人民所共同创造

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巴蜀地区有着 5000 年文明史和 3000 年的“巴”“蜀”

命名史,成都地区有着 3000 多年的建城史、建都史

和至少 2300 年命名史,巴蜀合称首次出现在西汉刘

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的《秦策一》,有着

至少 2000 年历史。

在不断的交流发展中,巴蜀大地因其独特的自然

地理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源远流长、从

未中断,表明巴蜀文化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守正创新、

敢于突破,表明巴蜀文化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维护统

一、融入主流,表明巴蜀文化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开

放包容、海纳百川,表明巴蜀文化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团结友爱、和平共处,表明巴蜀文化具有突出的和平

性。可以说,巴蜀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是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形成的丰厚滋养,而且是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的缩影。

▲探访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069

第7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谈举措

立足资源,统筹推进传承转

化和创新发展

记者:基于丰富的巴蜀文化资源,

在多元开展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做了

哪些尝试?有什么成果?

戴允康: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大

普查数据显示,四川共有六大类文化

资源 305.7 万余处,川剧、蜀绣、彩灯

传承千年,川菜、川酒、川茶名扬四海,

青铜神树、太阳神鸟等都是国之瑰宝,

也是繁荣文化事业与发展文旅产业的

优势所在。

近年来,我们深入挖掘巴蜀文化

的时代价值,大力推动巴蜀文化繁荣

兴盛,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

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我们加强巴蜀文化保护性传承,

不断激活巴蜀文化生命力。深度参与

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革命

文物保护、中华古籍保护等国家重大

工程,实施巴蜀文脉赓续工程、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推进皮洛、

三星堆、城坝、罗家坝、江口明末古

战场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加快长征、

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

积极推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联合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

系,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厚植历史根

基、提供历史滋养。

我们加强巴蜀文化创造性转化,

不断增强巴蜀文化生产力。加强巴蜀

文化的研究阐释和价值转化,从巴蜀

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

汲取养分,创作出川剧《草鞋县令》、

话剧《苏东坡》、四川扬琴《蜀道》

等一批弘扬时代正气、彰显中国风格、

讴歌四川发展成就的精品力作。

我们加强巴蜀文化创新性发展,

不断提升巴蜀文化竞争力。大力推动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

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叫响一批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天府旅

游名县。把巴蜀文化经典性元素和标

志性符号纳入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打

造一批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古

镇村落、特色街区等,把文化记忆镌

刻在巴蜀大地的各个角落。

我们加强巴蜀文化广泛性传播,

不断扩大巴蜀文化影响力。围绕“安

逸四川”核心形象,以古蜀文化、三

国文化、三苏文化、大熊猫文化等为

重点,以数字化、艺术化手段创新交

流形式,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高规

格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活动,让巴

蜀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韩梅: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更

加热爱自己的文化,社会普遍对中华

文化发自内心地崇敬、从精神深处认

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文

化归属感、自豪感显著增强。峨影集

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结合时代特点

和要求,根植巴蜀文化,依托电影艺

术形式,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时代

感。以精品创制“金顶计划”为牵引,

突出以藏羌彝文化为重点的民族文化、

以红军长征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以三

星堆历史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为重点的巴蜀文化、以大熊猫为重点

的生态文化“四大”创作方向,从作

品创作型升级为创制平台型,努力创

作更多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传播中

华文化精神、反映人民审美追求的多

类型、“小而美”、“小正大”的电

影精品,创制了一批影视佳作,集团

的电影创制进入成果转化期。2021 年,

峨影历时 14 年再次站上金鸡百花奖领

奖台,作为第一出品方的《随风飘散》

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并获得

其他 3 项提名,作为主出品方的《我

的父亲焦裕禄》获得 4 项提名。出品

作品《邓小平小道》获第 35 届中国电

影金鸡奖评委会最佳编剧、最佳女配

角提名。《我的父亲焦裕禄》上榜第

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入选作品。

谈目标

以高度文化自觉,打造“川

派”特色文化事业和产业

记者:下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

造“川派”特色文化事业和产业如何

做?

戴允康:下一步,我们将认真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

指示精神,聚焦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

设,深入挖掘四川文化遗产资源,全

面加强保护利用和传承弘扬,加快发

展文化旅游产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

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多文旅力量。

一是着力加强考古发掘和研究阐

释。以更大力度推进考古发掘。围绕“考

古中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等重

大项目,继续实施三星堆遗址系统考

古,持续推进皮洛、江口明末古战场

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按照世界一流

考古机构标准加快建设“三星堆考古

与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积极推进“青

藏高原皮洛考古研究中心”建设。全

力推动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

加强蜀道保护研究和沿线古树名木保

护。

二是着力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加快推动博物馆建设,包括四川中国

白酒博物馆、大蜀道博物馆、亚丁村

博物馆等一批重点博物馆,推动三苏

祠博物馆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协同

070

第73页

专题研究

推进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推进川渝

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系统谋划文创发展,积极筹备文

化和旅游创意发展大会,推进文创产品交易、文旅 IP 授权、

孵化平台建设,以文创产品开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

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

三是着力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完成并推动实施

古蜀文化、三国蜀汉文化、三苏文化等 8 个优秀传统文化专

项规划。传承非遗文化,实施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打造川

剧“天天有戏看”活动品牌和川剧“戏窝子”戏曲街区。实

施古籍文献保护研究利用工程,抓好古籍资源普查、存藏条

件改善、整理出版与数字化、人才培育、开发利用等重点项

目。

四是着力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以第三届四川艺术节为

抓手,组织展演戏曲、话剧、舞剧、歌舞剧、音乐剧等省内

外优秀剧目 55 台,创演音乐剧《三星堆》、话剧《苏东坡》、

曲艺剧《玉石调羹》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加大高质量文化

产品供给。全力打造一批沉浸体验式文旅消费集聚地,推出

一批亲子研学等新产品新业态。

王川:将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文化知

识和历史自觉,大力发挥巴蜀文化的创造性、想象力,增强

川剧、川酒、川茶、川医、川药、川方、川菜、蜀锦、蜀绣

等川产特色农副产品、非遗文化、丰富民族文化等川派文化

的品牌标识,大力挖掘四川历史名人的文化内涵、深度归纳

百年党史中的四川印记,打造四川魅力独具的文化名片,增

强川派传统文化吸引力,打造“川派”特色文化事业和产业,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四川高质量发展

增添新的动力与内涵。

韩梅:聚焦振兴四川影视,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发扬“团结协

作、守正创新”的峨影精神,努力践行“创作为本、产业为

基”的工作理念,把握金熊猫奖落户四川重大机遇,全面落

实“1+X”创作思路(每年至少创制 1 部主旋律电影、X 部

商业电影)、“1+N”产业布局(以“峨影·1958 国际电

影创意孵化园”为主基地的“1+N”影视拍摄产业基地集合),

创作生产一批电影精品,搭建优势要素聚合平台,切实提升

服务新时代、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

紧紧围绕省委做大做强四川影视产业的目标,牢记国

企使命,发挥龙头作用,推进重点任务,持续推进电影精品

创制。瞄准国际 A 类电影节和国家级重点奖项,创制一批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影视精品,不断提升“四川造”

电影知名度。按照“金顶计划”安排,以樊锦诗为人物原型

的《吾爱敦煌》、讴歌志愿服务精神的《你是我的英雄》、

藏族题材电影《旺姆的夏天》、彝族题材电影《阿莫阿依》

《拾光少年》等一批与人民情感同频共振的现实主义新作将

于年内上映;重大历史题材电影《苏东坡》、人民政协成立

75 周年献礼电影《伟大的战线》、反映涉藏地区的《永不

失联的爱》、以泸定地震逆行者为原型的《荒野救援》、讲

述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的《李庄宝藏》、承载生态文化新

表达的《P 计划》等一批片子正在筹备或拍摄中。

071

第7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峨眉三峰

072

第75页

专题研究

迈向国际旅游城市,

□文/胡俞志王君秀吴梦琳杨艺茂

四川这5个城市“拼什么”?

073

第7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随着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

行,四川再次吸引世界目光。这是我国西部地区首

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同时这也是一次更大

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旅游开放合作,一系

列文旅交流活动,让来自世界各地参会代表、游客

等更深感受到安逸四川。

此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建设世界重

要旅游目的地规划(2023—2035 年)》(以下简称《规

划》),提出四川将围绕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

蜀韵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一省四地”。

根据《规划》,将以成都建设世界旅游名城

为引领,实施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工程,支持乐山、

宜宾、自贡、南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什么是它

们?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它们又“拼什

么”?

《规划》编制组相关负责人解释,根据相关

国际行业组织等制定的一些相关标准,优先培育文

化特色鲜明、旅游休闲消费旺盛、生态环境优美的

国际旅游城市,提高城市能级。

《规划》中提到,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中,

主要包括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完善国际化建设

标准指引,统筹城市资源利用,强化政策支持、要

素保障,优化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完善公共

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同

时依托商业中心区、旅游景区、公共文化设施、历

史文化街区和文体娱乐功能区等,培育一批汇集文

创商店、特色书店、剧场院线、文化娱乐场所、博

物馆、美术馆等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一

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一批国

家级和省级旅游休闲城市、街区。

近日,记者采访成都以及乐山、宜宾、自贡、

南充文旅系统相关负责人,看这些城市计划如何完

成这份“答卷”。

成都:放眼世界、对标国际,发挥极

核引领

大运会开幕以来,“成都”再次成为焦点。

除了赛事本身,围绕大运推出的城市文化展示交流、

城市文化体验等成为来自世界各地媒体、网友关注

的热点。

074

第77页

专题研究

▲成都夜色

075

第7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在四川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布局中,成都

具有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作用,青城山—都江堰、金沙遗址、

大熊猫等“城市名片”享誉世界。根据《规划》,以成都发

展极核为引领,对标国际一流,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引领全

省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雪山

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整体城市形象,成都近

期将重点围绕“促消费,实施深化文旅融合行动”“扩影响,

实施创建高等级品牌行动”“夯基础,实施提升产业能级行

动”等,发挥旅游都市型、国际化和综合性的极核优势,培

育具有国内国际引领性的新产品新业态,加快推进世界旅游

名城建设。

成都已拥有宽窄巷子等 5 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

区,“夜游锦江”入选全国 20 个沉浸式文旅新型业态示范

案例,将积极推进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必游” “必

看” “必购”“必吃”旅游消费场景。

放眼世界、对标国际,重点聚焦产品供给激发消费潜

力、聚焦品牌创建增强城市影响力、聚焦重大项目提升产业

能级。借力大运会落地成都,结合暑期、秋季等关键节点,

发布系列暑期秋季成都文旅线路产品,进一步引导推出入境

游文旅产品、文化民俗体验等,加速入境旅游市场恢复。

“我们正在积极争创首批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

展聚集区,同时加快三星堆—金沙遗址联合申遗。”该负责

人介绍,同时持续赴外开展集中精准招商,力争全年签约引

进高质量重大文旅项目 30 个。加快推进天府国际动漫城、

城厢天府文化古镇等在库文旅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文旅

投资 400 亿元以上。

乐山:夯实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核心支撑

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到世界

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从“十里烟火气”犍为罗城古镇到

“中国百慕大”峨边黑竹沟国家森林公园;从“侏罗纪公园”

五通桥桫椤峡谷到“地质天书”金口河大峡谷,乐山凭借旅

游资源禀赋和品牌影响力,旅游经济总量持续稳居全省第二

位,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规划》中共提及乐山 16 处,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大峨眉世界旅游目的地集聚区等

076

第79页

专题研究

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明确支持乐山打造世界遗产旅游

福地、世界康养度假胜地、世界研学旅游高地。

对标《规划》,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

总规划师刘晓芳介绍,目前乐山形成了大渡河风景旅游道基

本建成、峨秀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 个天府旅游名县等成

果。“接下来乐山将着力擦亮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景区招

牌,加快乐山大佛南游客中心、峨眉南山旅游综合开发,为

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同时利用好‘大峨眉’旅游圈的发

展优势和‘小凉山’旅游圈的资源禀赋。”

其中,将夯实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核心世界级旅游

景区,做强“大峨眉”旅游圈、做靓“小凉山”旅游圈,充

分发挥核心景区支撑力,让乐山有景可观;打造乐山数字文

旅新模式,建立多元产权、竞争市场,充分发挥智慧旅游驱

动力、全民创业就业内生力,建立多元产权、竞争市场,让

文旅要素产品星罗棋布,实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让乐山有

地可耍。

宜宾:擦亮“万里长江第一城”名片

宜宾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金沙江与岷江在此

汇流,长江在这里“始称”长江。

人类文明因水而生,伴水而兴。长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于“长江首城”宜宾来说,也正是文旅

发展先天禀赋。

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之一、长江国际黄金

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宜宾围绕“长江第一城”打

造了长江零公里起点处、魅力三江六岸旅游休闲带等长江文

化标识,依托冠英古街、五粮液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吸

引物形成了城市旅游核心,以蜀南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李庄古镇等高等级文旅融合品牌拓展了

城市旅游休闲外延空间,初步构建了城乡融合的旅游休闲空

间格局。

在旅游产品体系方面,形成了以三江游轮为代表的水

上旅游休闲产品,以赵一曼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品、

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为代表的会展旅

游产品等,初步形成多元化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标

《规划》,下一步将凸显宜宾特色,塑造“长江首城,宜人

▲三江口全景

077

第8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宜宾”的国际旅游名片,进一步彰显宜宾文化旅游品牌内涵,树立国际文化旅游

品牌形象。

同时,突出城乡融合,围绕“长江文化、酒竹茶文化、红色文化”特色,依

托蜀南竹海、兴文石海、五粮液酒海、李庄古镇等高等级文旅融合品牌,将宜宾

打造成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以更开放、更包容的

姿态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

自贡:让四张名片“照亮”全域旅游格局

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方特恐龙王国、

自贡恐龙博物馆探秘馆等当地精品文旅项目火爆出圈,自贡彩灯也相继点亮冬奥

会、第五届进博会和成都大运会,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

出口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一批国省级文旅品牌

实现突破,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力构建全域全季全时全人文旅市场格局,是自贡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谋划

之路。持续擦亮“江姐故里”“千年盐都”“中国灯城”“恐龙之乡”四张名片,

将打造恐龙博物馆群落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搭建世界恐龙化石、国际恐龙科研科

普中心,加快盐业历史博物馆新馆建设,打造以旭水—釜溪—沱江为纽带的盐系

生活走廊,并以中华彩灯大世界为核,釜溪、沱江沿岸彩灯小镇为线,形成“光

临奇妙夜”全域夜游品牌。

“ 今 年 1—6 月, 我 市 游 客 接 待 量 超 635.32 万 人 次, 门 票 收 入 达 到 了 ▲印象嘉陵江

078

第81页

专题研究

▲自贡市大安区恐龙博物馆

16354.45 万元,相比往年近翻倍增长,其中重头戏中华彩灯

大世界今年亮灯以来累计接待游客和门票收入也创历史新

高。”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陈金洪告诉记者,

接下来,不仅要整合优势资源创建自贡恐龙国家级旅游度假

区,打造“世界恐龙之乡”,还要集中精力实施“自贡灯会

百城行”“中国彩灯亮百国”,力争到 2025 年国内灯展达

200 场以上,海外灯展恢复到 100 场以上,以此全力加快建

设国际旅游城市。

南充:再现“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

南充地处嘉陵江沿线,红色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

生态文化、春节文化交织。唐代画家吴道子游历蜀地,一日

画就三百里嘉陵风光,留下《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成为

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段传奇,也是南充山柔水美的生动写照。

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

设国际旅游城市过程中,立足禀赋,重点推动“大嘉陵江”

等文旅精品线路,建设嘉陵江南充段旅游风景道,联通沿江

县(市、区),植入文娱、研学、消费、休闲等综合场景,

打造全国最大的江畔露营基地,举办嘉陵江马拉松等国际比

赛,形成“可游、可玩、可购、可闲”的复合生态,再现“嘉

陵江三百里风光图”。

同时,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嘉陵江江上旅游,

分段开通嘉陵江主题航线、特色航线、风情航线和水上巴士,

开发水上运动产品,形成“嘉陵江水上旅游度假区”。

对标“文化特色鲜明、旅游魅力出众、文旅消费旺盛”

等,围绕阆中古城、蓬安相如故城等推出创新“国风体验”,

举办汉服巡游、国风集市、雅事体验等活动,形成镜头引爆。

促进“月光消费”,建设国际美食夜市、文创潮流夜市等

夜间消费场景,新创建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

区。

079

第8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唐家河大草堂

080

第83页

专题研究

“夏日旅游业态重塑避暑+”产业链迎来机遇

□文/查建平

081

第8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截 至 6 月 30 日, 今 年 我 国 平 均 高 温( 日 最 高 气 温

≥ 35℃)日数为 4.1 天,比常年同期(2.2 天)偏多 1.9 天,

为 1961 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与往年同期相比,华北东部、

华东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南部及新疆南部、内蒙古西

部等地偏多 5-10 天,局部地区偏多 10 天以上。气候是重

要的旅游资源,气候变化导致的持续高温天气是影响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对旅游业的适应和应对形成新的

机遇与挑战。

夏日旅游业态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

避暑旅游市场持续升温。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和夏季炎

热天气的长时间持续,游客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海拔较高或气

候较凉爽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避暑旅游正成为中国夏日

旅游经济的聚焦点。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对传统高温城市

避暑旅游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传统高温城市的

整体出游意愿达到 94.6%,受访者中 38.4% 的居民计划出游

2 次,35.1% 的居民计划出游 3 次;途牛旅游网数据显示,

选择国内长线游的游客以避暑纳凉为主,如云南、新疆、青

海、甘肃、内蒙古等目的地,且以“避暑”“暑假”“清凉”“溯

溪”为主题的出游产品预订量亦在不断攀升,彰显了避暑旅

游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全国

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指出,中国避暑旅游及相关市场规模业

已达 1.2 万亿至 1.5 万亿元。截至目前,各地区纷纷出台避

暑旅游优惠政策,以优质产品、特色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创

新推出众多个性化深度旅行产品,以‘避暑 +’思路,丰富

新产品、新业态,并加强对新项目规划布局、产品体系、设

施建设、保障措施的统筹,着力打造一批市场广泛认可的避

暑旅游目的地。

暑期旅游市场结构和出游偏好发生变化。避暑旅游大

数据分析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是避暑旅

游高消费人群的主要输出地,重庆、成都、杭州、苏州等暑

期高温城市消费者的避暑需求明显,亦是暑期出游人群的主

要来源地;避暑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避暑游客主要来自省

内及周边地区,以中、短程为主,譬如黑龙江、云南、山

东、四川等,而经济相对发达且天气炎热的地区游客则以长

途远游为主,譬如广东、浙江、北京、江苏等;游客对于避

暑旅游时间长度的选择呈现集中化趋势,过半游客选择 5-7

082

第85页

专题研究

天短期度假,且出游花费意愿较高;青年群体逐渐成为远

途避暑旅游受众主力军,年轻化、高学历的目标市场特征,

将给避暑旅游目的地带来全新的挑战,推进旅游目的地朝着

创新、优质、深度方向不断优化改进旅游产品和服务;在避

暑旅游目的地选择上,游客决策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气候适应

性,其次是出游花费、避暑资源吸引力、交通便捷性、旅游

配套设施完善度。同时,与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相伴的往往

是灾害性、极端性天气频发,加大了游客安全风险,对旅游

目的地安全风险防控、气象服务及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形成了

压力与挑战。

以“避暑 +”模式为引领的多业态融合趋势初步显现。

在老龄社会发展、中产阶层增加、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等

因素叠加影响下,避暑旅游坐拥老人、学生、教师和高温城

市的数亿游客基础,推动供应端“避暑旅游 +”链条不断延伸,

逐渐与康养度假、户外休闲、城市旅游、研学旅行、亲子旅

游、夜间经济等融合,形成多种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成为推动部分地区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和引擎。

尽管如此,避暑旅游尚处于概念导入到商业实践的过程中,

全国范围内品牌化、专业化的市场主体、平台及相关产业生

态圈尚未成型,具有示范意义的避暑旅游目的地还在培育过

程中,其经济联动效应未能得到充分释放。

避暑旅游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避暑旅游具有明

显的旅居特征,避暑旅游目的地游客停留时间较长,有的甚

至长达数月之久,因而避暑旅游者更像是旅游目的地的短期

居民。然而,当前暑期旅游资源开发仍聚焦于观光产品和浅

层次度假产品,自然优势与人文优势缺乏必要联系和结合,

专项避暑旅游产品开发明显不足,公共服务与辅助设施设备

亦亟待完善。以避暑旅游老年客户群体为例,随着老年人观

念的变化和国家社保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来自一、二线高温

城市的退休老人到乡村避暑度假时间往往长达一两个月,但

面向大众的避暑旅游需求的有效供给不足,难以从游客的异

地生活出发,为避暑游客营造便利化的异地生活场景。同时,

典型的避暑旅游目的地通常存在季节性断档,夏季高温人满

为患、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负荷大、价格虚高、服务质量及

游客满意度严重下滑,其他淡季则接待量小、管理和维护成

本居高不下,季节性供需矛盾凸显。

▲蜀南竹海

083

第8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避暑旅游产品体系

发展气候适应型旅游业。发展气候适应型旅游业是推动

避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气候适应型旅游业是

指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季节性变化,灵活调整旅游产品和服

务,满足游客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需求和体验,实现目的地

避暑旅游弹性供给。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举措,推动“气

象 + 旅游”融合发展。一方面,培育“气象+旅游”融合

发展产品。利用气象数据和预测信息,开发气象主题旅游产

品;科学利用气候变化的机遇,发掘潜在的气候资源;合理

开发多种气温敏感型旅游新业态,并通过与气象紧密结合,

增加旅游活动的趣味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建立大数据后

台,助力“气象+旅游”融合。建立气象预报预警系统,提

084

第87页

专题研究

高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

实施温湿度指数、寒冷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人体舒

适度指数等旅游目的地气候舒适度指数发布制度,为游客提

供个性化的旅游推荐和服务,并通过大数据平台,有效地挖

掘旅游气候资源,创新旅游气象服务机制,提升标准化水平

和预警预报能力,促进气象与旅游融合发展。

妥善处理淡旺季关系。典型的避暑旅游目的地通常在

淡旺季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断档,因而发展

避暑旅游要处理好淡旺季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确保夏季的

旺季恒旺。要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采用分享经济等整合社会

资源,有序共享旅游目的地公共资源,盘活盘优闲置农房,

满足市场需求,充分占领旺季市场份额。其次,要加强夏季

▲蜀南竹海

085

第8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市场综合整治,规范市场秩序,稳定

价格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卫生,提高

服务质量。最后,要加强淡季产品开

发和营销。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强产品

开发,补短板,以文化赋能,打造特

色产品,加大营销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提升服务水平,想方设法吸引客源、

巩固客源、扩大客源,强化淡季与旺

季间的能量互动转化,实现淡季不淡。

注重社交休闲环境的营造。把握

避暑游客的旅居特征,充分考虑城市

游客正常的社交休闲需求,注重社交

休闲环境的营造。为此,一方面,要

尽量开放更多的公共生活空间,组织

丰富多彩的社交休闲活动,实现避暑

旅居与当地生活联动,让游客在好山

好水好环境里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

充分享受避暑的乐趣。另一方面,以

兴趣社交型户外休闲活动为切入点,

如骑行、露营野餐、飞盘、徒步、溯溪、

桨板等户外活动,打造一批布局合理、

特色鲜明的避暑旅游示范点,通过以

点带面,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多元化、

多层次避暑旅游产品体系。

延伸“避暑 +”产业链。发展避

暑旅游不仅是对需求的深耕,更是对

潜力的深度挖掘。要从时间和空间寻

找动力,充分整合旅游及相关资源,

开发多元化的避暑旅游产品,提供全

链条服务,增加游客的选择和体验。

一方面,以避暑旅游为导流,大力发

展度假、康养等核心产业和避暑会展、

避暑总部经济等组成的延伸产业,加

强旅游目的地的有效供给,培育旅游

发展的新动能。另一方面,培育一批

资源价值彰显、市场广泛认可的避暑

旅游目的地,如“天然空调”达古冰

川、“乐享夏天”雅安避暑游、“六

度清凉”峨眉山、达州避暑“凉”计,

形成一批品牌支撑度高、资源整合力

强的避暑旅游新业态,如避暑 + 康养、

避暑 + 研学、避暑 + 夜游、避暑 + 节庆、

避暑 + 赛事、避暑 + 文创等等。

完善应急处理制度。完善应急处

理和游客安全管理制度对于避暑旅游

发展至关重要。其一,完善旅游目的

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应急处置,增加

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提示。这意

味着提供更详细的天气预报,包括温

度、湿度、降雨量等信息,以帮助游

客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并采取相应的

防护措施。建立完善的游客安全管理

制度,包括游客信息登记、游客人身

安全保障、游客保险和医疗援助等措

施。其二,加强旅游景区的监测和预

警系统。识别并评估气候敏感型旅游

资源的潜在风险,对于气候敏感型旅

游资源,如古树名木、桥梁、村落、

古建筑、遗址遗迹等,进行风险评估

工作。通过科学的评估,识别潜在的

风险因素,并采取人工干预措施进行

保护。(作者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

游考古)学院教授)

086

第89页

专题研究

087

第9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08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