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十周年

发布时间:2024-2-0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十周年

- 49 -如今,我们讨论中山先生的遗嘱, 我们做到了什么? 蒋孝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在十几年前,我们很难去想象,中国国民党的副主席来到中山先生的故居前,与大陆方面高层的领导,一起来探讨我们一起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大陆地区台湾地区也有类似灾害的情况发生,双方都会感同身受。这是我们在过去历史的发展,两岸互相隔绝了一段时间。可是在 2009 年,国共两党启动交流平台,两岸关系到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十几年前,我们很难去想象,中国国民党的副主席来到中山先生的故居,跟大陆方面高层的领导一起来探讨我们一起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中国国民党尊为总理的孙中山先生,这在以前是认为不太可能的事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岸关系的发展,它的力道之强、触及面之广、扎根之深。在这里面,也反映出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在经济层面,它也涵盖到了社会层面,政治层面,思想层面,让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孙中山先生。我们成长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过程,对中山先生的了解是不一样的。如今,我们讨论中山先生的遗嘱,我们做到了什么?昨天我坐飞机到澳门,从澳门进关到珠海,一路过来,我的思想情绪是激动... [收起]
[展开]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十周年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 49 -

如今,我们讨论中山先生的遗嘱,

我们做到了什么?

蒋孝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在十几年前,我们很难去想象,中国国民党的副主席来到中

山先生的故居前,与大陆方面高层的领导,一起来探讨我们一起

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

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大陆地区台湾地区也有类似灾害的情

况发生,双方都会感同身受。这是我们在过去历史的发展,两岸

互相隔绝了一段时间。可是在 2009 年,国共两党启动交流平台,

两岸关系到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十几年前,我们很难

去想象,中国国民党的副主席来到中山先生的故居,跟大陆方面

高层的领导一起来探讨我们一起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中国国

民党尊为总理的孙中山先生,这在以前是认为不太可能的事情。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岸关系的发展,它的力道之强、触及面之广、

扎根之深。

在这里面,也反映出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不仅仅是在经济

层面,它也涵盖到了社会层面,政治层面,思想层面,让我们可

以一起来探讨孙中山先生。

我们成长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过程,对中山

先生的了解是不一样的。

如今,我们讨论中山先生的遗嘱,我们做到了什么?昨天我

坐飞机到澳门,从澳门进关到珠海,一路过来,我的思想情绪是

激动的。

我们现在讲,中山先生了不起。他最繁忙的一年,最了不起

的一年,是过世前的一年 1924 年。他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党

第52页

- 50 - 代表大会,我刚刚提到中山先生的遗嘱,里面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

须于最短期间促成其实现。第一次,中山先生还说要照建国大纲、建国方略和第一次

代表大会宣言。什么代表大会宣言?就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

1924 年 1 月 20 到 1 月 30 号,国民党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里有许多中国共产党员

一起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中央执委会、中央执委会委员、中央执委会候补员,就有许

多的共产党员。像陈独秀、李大钊,还有毛泽东毛主席,他是中央执委会的候补员。

因为那时候总理知道,中国要统一,就一定要团结。

我所看到的中山先生,他一生像个陀螺,不停地跑,一个没有停过的革命家。

两岸今天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可以告慰中山先生了

中山先生过世 1925 年到现在,差不多 88 年的过程里面,中国有没有改变?当

然有,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果在座现在有 88 岁的人,是走过了这整个的过程,

60 多岁的人,也走过了大部分的过程。中国不一样了,和 88 年前完全不一样了。所以,

中国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当然是有莫大的成就。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山先生政

治目标达到的过程、手段、方法,有很多讨论的空间,也有很多我们可以相互检讨的

空间。我刚刚提过,中国共产党曾经想在经济方面土地改革,大炼钢铁,三面红旗等等,

在台湾我们都很清楚。当然,详细情况如何,我们看没看得出负面效果,也可能夸大

了一些,但是并没有成功。土地改革在台湾是成功的,从 1951 到 1960,整个有机田,

都是根据总理的遗嘱进行。总理在 1894 年成立新中会,里面提出四个目标: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所以,我们两岸今天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我们都

可以告慰中山先生了。但是仅仅这样够不够?还不够。我们仍然要吸收我们今天的主

题,用中山先生的精神,继续带领我们往前走。现在两岸和平发展的这么好的环境下,

更好地发展两岸关系,振兴中华。通过这次论坛,我们可以认真思考,怎样可以更近

一步地合作、升华?今天,我想把我对中山先生还有他曾经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以及

他在第一次国民党大会提出来的“联合、联共、扶助农工”这个政策主张再一次重温。

祖国能有这样一个局面,我们应该感到自满,同时还应该更加努力。谢谢主办单位邀

请我来参加这次论坛,可以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让我们在两岸和平发展

的扎实的基础上,努力往前走,达到像中山先生所希望的统一、强大、现代化的中国。

(本文根据蒋孝严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上的讲话整理)

第53页

- 51 -

       郁慕明:

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011 年,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的座谈会上,台湾退役空军上将夏瀛洲讲了一句“国

军共军都是中国军”,台湾媒体便骂声一片,新党适时出手,翻转一面倒的舆论;同年 11 月,

大陆国务院通过平潭实验区计划,新党勇敢面对;2012 年,石原慎太郎要买钓鱼台,台

湾毫无反应,而新党却做出了政治表态。“在台湾现在的选举制度、政治气氛之下,要赢

得选票,很多话就无法说。对新党来讲,我们在意的是中国人的未来;思考的是在台湾的

我们,可以在两岸统一的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新党不追求权位,但是必须要说真话。”

郁慕明说。

作为新党主席,郁慕明始终旗帜鲜明地高举统一大旗。在选举至上的台湾政坛,郁慕

明被看做是另类,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政治主张,曾高呼“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也曾

明言“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领土”。2013 年 7 月 24 日,郁慕明在中山论坛中指出,中山

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中华的精神、统一的精神”,用 8 个字概括就是“和平统一、

努力奋斗”。他说,“这八个字更重要的是,‘述而言’,‘起而行’。当然,‘起而行’

的时候应该是一起行、两岸行、全面行、具体行。当我们坐在广东省中山市的中山纪念堂

来谈这个事情,我们都有意愿要一起行动,够不够?不够,还要两岸行。大陆在强调振兴

中华,在强调和平统一,作为现任新党主席,我的内心仍然从属于孙中山先生的党员党志。”

2012 年,新党集合了 120 名年轻人,分成三线四团到大陆。这些年轻人回台湾后,

都写了心得感想,集结后编成一本《中华儿女策马中原——2012 文史体验营纪实》。郁

慕明说,“今年我们还要组织 90 个年轻人,走北线、南线和西南线,我带队走西南线。

西南线是从昆明到腾冲,这是抗日远征军的路线,那里当年死了很多将士,有纪念碑、军

人墓。我们要让台湾的年轻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认识自己民族的根源。”

“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海峡两岸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文化是

一统的,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无一不使两岸人民间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与相互交流的强

烈愿望。我们用实际行动搭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桥梁,首当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与交流。”郁慕明说。

第54页

- 52 - 华人华人

Chinese

事件Events

学会

新规划时间Time

2014 年,2015 年,2016 年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与广州华侨医院联合推出“医

疗惠侨”活动,连续三年组织医疗团,分别走进

马来西亚、南非、泰国,为当地侨民义诊,并带

去中国医疗的最新推广。

打造一个线上线下结合“互联网 + 医疗”的海外

华人医疗平台。

照在需要她的地方 愿人文的阳光 侨时代

第55页

- 53 -人飞跃 20 小时的

中国医生

2015 年 12 月 11 日,南非约翰内斯堡当地时间

晚上 7 点,由中国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与暨南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又名广州华侨医院)组成的一行 8 人的中

国医疗义诊团,在经历了空中前前后后 18 个小时的

飞行和近 10个小时的候机、中转后,从中国抵达南非。

行李刚刚装上车,一团人还没有坐稳,接车的华

裔同胞小俞便急切地说:“因为有个突发的脑梗患者

在医院重症室迫切需要中国医生的意见,辽宁商会的

会长等已经在医疗团准备下榻的酒店等候,医生们能

不能先去看看病人再吃饭”?

“能,当然能!”以钟敬祥副院长为首的医生们

异口同声的答应……

“医疗惠侨”是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与广州华侨医

院战略合作的重头项目。该项目的第一站,选择了在

2014 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山等地举行。中国医

生专业而精湛的医学讲座和一对一的义诊谘询活动受

到当地华人的欢迎,并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被马

来西亚当地媒体称之为“一场破冰之旅”(此次医疗

谘询活动是马来西亚第一次迎来中国官方即公立医院

的专家队伍)。

“医疗惠侨”第二站选择了南非。由广州华侨医

院副院长钟敬祥等 5 位专家组成专家团,专家分别来

自中医内科、眼科、风湿类科、心血管科等不同医科。

第56页

- 54 -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在南非洲粤港澳总商会会长陈玉玲、非洲环球广域传媒集团总裁

南庚戌、南非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席韩芳、南非中国商会会长徐长斌等几位南非著名

侨领和相关社团的大力支持和当地相关侨团的协助支持下,全程组织协调。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下,通过医疗输出的形

式,一方面促进中国医疗走出去,促进国际医疗合作,推进中国与南非两国的人文

交流;一方面是遵循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与广州华侨医院共同的宗旨:最大限度地为

侨服务,为约堡当地华人华侨带来尽可能大的医疗便利。

南非,离中国 7000 多公里。在这个处于南半球的彩虹之国,居住着约 30 万

的华人华侨。

接机的车疾驰在驶往约翰内斯堡的路上,一轮红日照着非洲大地,接车的华裔

同胞小俞在车头,领着医疗队奔向下榻的酒店。

第57页

- 55 -

据说病人是来南非旅游的一位辽宁老人,刚刚下飞机,便病发了,目前正在南

非某家私立医院里,因为脑血管梗塞,导致昏迷不醒。病人的家属在南非孤立无助,

几经辗转联系到了辽宁商会。商会会长听说中国医生来义诊,已经提前等候在酒店。

一种不安的情绪,不自觉地在车子里蔓延。谁也没想到,到达南非第一站,就

碰上了这样情况严重的病人。

一到酒店,心血管专科的边宁教授与中医科的赵长鹰教授便与焦灼地在酒店等

候的南非中华辽宁商会的会长方德增汇合,十万火急地踏上了赶赴医院的路。

方先生一边开车,一边向医生们介绍病人的情况:老太太已年过七旬,与老伴

都是中国高校的退休老师,儿女也秉承书香门第的传统学有造诣,一家子都是知识

分子。俩位老人本是开开心心来旅游,但不想一下飞机后,老太太便病发,并严重

直至昏迷。

到达医院时,病人的几位家属在门口,紧紧握住了中国医生们的双手。

在与病人家属再深一步了解情况后,两位医生去看望了昏迷的病人……

经过分析,医生们都认为,因为病人脑血管阻塞的面积大,而且其阻塞的位置

比较危险,情况不容乐观。

摆在病人家属面前的两大问题,一是希望病人能够苏醒;二是在这异国他乡,

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病人的严重病情,如何能早日回到故土?

在医院的,还有一位来自中国的 80后医师,恒春堂中医门诊(南非)胡紫景医师。

他三年前就从中国来到南非,并且考取了南非注册中医及针灸医师。

另外,还有当地华人社团的一些朋友。异国

他乡,大家都在为素不相识的病中的老人做着种

种努力,同胞情深,此情此境,感人肺腑。

这一刻,大家都在为病人祈愿。

为此而奔波的方会长感慨:华人在外不容

易……这一句不容易,在这夜耐人寻味。

一个关乎南非华人华侨在当地生存发展、医

疗、治安以及文化血脉追寻的命题,悄然在我们

的南非人文医疗之旅中展开……

第58页

- 56 - 全国政协常委李崴、广州华侨医院

院长黄力谈“医疗惠侨”

2015 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会长李崴、广州华侨医院院长

黄力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邀请,在 2015 年全国两会特别策划节目“知·行 聚

焦一带一路”上,就两家单位合办的“医疗惠侨”进行对话。

以下为访谈节目实录。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关注两会访谈,今天我们请到两会演播室的嘉宾是第十二届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常委李崴先生,另一位嘉宾是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

就是广州华侨医院的院长黄力先生。我知道这次在两会期间,李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提

案是关于“医疗惠侨”的提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李崴:“医疗惠侨”的这个提案主要是为了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

的这个战略。“一带一路”的战略,是有三个目标,一个是从设施硬件建设上,第二个

是贸易方面的,第三个就是人文交流

方面的,我觉得从人文交流这一块,

我们应该包括,我们的教育的交流,

比如说我们的孔子学院,然后还有就

是医疗,中国的传统医学走出去的这

个战略,那当然还有文化、体育、艺

术等等,我们想起这个提案,主要是

我们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当初跟暨南大

学华侨医院有过一个合作项目,在去

年,我们进行过一项医疗惠侨的项目,

第59页

- 57 -

就是他们曾经走出去到了马来西亚去为当地的华侨华人服务,发现当地华侨华人对于祖

国的医疗,对于我们中国传统的中医非常的热爱,可能也因为他们有华人的血脉。有了

这个尝试以后,在这届政协大会上,我想应该呼吁,希望我们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一

带一路”的战略的时候,别忘了人文交流这一块,尤其在“医疗惠侨”的这一块,我们

希望国家要推动这一块去落实,而且也推动我们国家的那些熟悉侨务,也熟悉中国医疗

传统医疗的医院、高校,能够真正按照“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推进“一带一路”的

这个战略思想的落实。

主持人:您的这个提案当中怎样把“医疗惠侨”跟“一带一路”紧密地结合起来,

有没有具体的建议。

李崴:我的建议就是国家支持走出去,就是国家政府来支持我们的大学、医学院、

医院,尤其是像暨南大学华侨医院这些一直以来本来就是做的为侨服务的医院,能够更

好的从人、设备、物资,给他们支持,让他们能够顺利地走出去,落实“一带一路”的

这个战略。

主持人:在去年的时候,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是广州华侨医院黄院长亲自组

织专家到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当中面对面地进行医疗服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黄力:因为广州华侨医院从它创立开始就担负着两个“面向”,面向海外,面向华

侨服务的方针。在 1978 年的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廖承志先生,当时是任国侨办

的主任,他就向国家提出了在广州办一所医院,为广大的海外华侨归国看病提供方便,

当时中央采纳这个建议就成立了广州华侨医院,这个名字还是国务院直接命名的,所以

在整个中国现在只有一所广州华侨医院,这个名字是国家命名的,所以也代表了我们是

代表国家行为的为海外华侨服务的医院。30 多年来,我们一直秉承着这个方针,为广

大的海外华侨服务,当然形式有多样的,就是海外华侨回来就医,我们为归国的侨胞进

行服务。新形势下国家对侨务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我们讲“侨力为国”,但是

随着在新形势下,国家强大了,又提出“国力为侨”,因为有新的思路,所以我们就按

第60页

- 58 - 照这种思路在不断地进行接触和探索。

我最近又注意到这么一个名词,叫“侨务公共外交”,这个又是我们国家最近提出来

的,就是我们的华侨应该更多为当地的社会服务,回归当地社会,这也是爱国的体现。那

么在这个新形势下我们怎么做好为侨服务?我们想,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也是华侨的民生

问题,我们应该走出去,积极地去看,把我们的技术,把我们的想法,把我们的优势给华

侨们知道,所以我们带着这么一个思路就策划了这次行动,这个行动得到广东侨界人文学

会大力配合,因为他们长期做这个工作,在海外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有技术。确实得到了

非常好的反响。

主持人:黄院长,马来西亚当地的华人华侨朋友或者这些患者他们是怎么评价你们这

次行动的呢?

黄力:他们的评价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用了“破冰之旅”。确实出乎我们意料。

我们也深深感到海外华侨对祖国医疗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就好像他们需要教育一样。通过

这次活动,他们海外华侨体会到两点,第一个,感受到祖国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关怀,第二

个也感受到祖国医疗这几年的飞跃发展,学术水平之高,技术硬件平台之硬,是他们以前

从来不知道的。我们对外宣传祖国发展的时候,讲了很多方面,但是在医疗这一块,以前

我们是有所忽略,不是那么重视的,通过这个活动,海外华侨深深地赶到这两点,这是我

们感到非常欣慰的。

主持人:到海外提供医疗服务的你们医院的这些专家,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亲自

到海外,到华人华侨的社区,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黄力:一个,没有想到海外的医疗市场有那么的大,这是他们很深切的感受,第二个

呢,他们也感受到他们的技术是完全能够为海外华侨提供有效的服务的。以前我们就是在

家等,在国内等,这 30 几年没有间断过,有非常多的华侨来就医,但是我们没有主动走

出去,对他们的实际需求我们没有那么完整的了解。比如说马来西亚当地有很多地方性的

疾病,马来西亚人喜欢吃槟榔,它的口腔的癌就特别多,舌癌就特别多,这一些我们并不

第61页

- 59 -

了解,有条件的人回国了,没条件的人他们就没有回国,所以这次走出去,我们感觉到海

外华侨对我们医疗的需求非常大,愿望也很迫切。

李崴:我想黄院长他们这个摸索,只是在一个国家,就这一次探索就已经有很多经验,

将来我们应该怎么走出去,怎么实现“医疗惠侨”,还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这一

个也就是我提案上所说的,我觉得这件事既然是落实“一带一路”这个战略的具体行动,

国家应该在这方面给予支持。

主持人:可能有一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就是国内患者这么多,国内就医的需求量已

经很大了,为什么我们的医疗机构还要走出去提供服务?

黄力: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就是在国内医疗医院并不是说过剩的情况下为什么

还要去这么做?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高度的问题,回答也应该有很高的高度,暨南大学怎

么来的,暨南大学是在 1906 年的时候,当时的清朝清政府末期了,当时有一个大臣叫做

端芳,他到海外去巡视的时候就发现了我们的海外侨胞很想回国来读书,继续深造,他就

向当时的清政府提出了这么一个建立一所专门为华侨的学校的建议,清政府就批准了,当

时就建立了,叫暨南学堂,那个时候最开始是商科,所以暨南大学的经济学商科在全国是

非常有名的。那么当时在清政府都要垮台的情况下还想到了海外华侨,多少年以后,在

1978 年,我们的政府也想到了海外华侨的看病难的问题,我们想到的教育、看病难,实

际上都是民生问题,不光是我们国内百姓有,海外华侨也一样有。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就

建立了这么一所医院,也是专门为他们进行服务的医院,一个教育,一个医疗,这两个充

分体现了我们的国家、政府对海外华侨关注的点就抓得非常准。改革开放发展那么多年了,

我们现在有很多很多的国内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并不能说我们不去解决我们侨胞的问题,

反过来这个是相辅相成的,能解决好他们的问题,反过来能够促进我们的医疗水平的提高,

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我想这个是完全不矛盾的。暨南大学华侨医院隶属

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肩负着为海外华侨的医疗提供方便的这么一个宗旨和任务,所以在

这一点上,通过我们的历史和现状,结合着现在我们国家的最新外交的政策理念和方针,

我想它是生命力越来越强,责任感会越来越强。

第62页

- 60 - 这份提案为何如此精准关注到海外华侨华人的健康问题?要

从致公党中央文化委委员、广东省委会文体委主任、广东侨界人

文学会副会长任海鹰参加的几次“医疗惠侨”说起。

“医疗惠侨”是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与广州华侨医院战略合作

的重头项目。该项目的第一站选择了在 2014 年于马来西亚吉隆

坡、新山等地举行。中国医生专业而精湛的医学讲座和一对一的

义诊咨询活动受到当地华人的欢迎,并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被马来西亚当地媒体称之为“一场破冰之旅”。

“医疗惠侨”第二站选择了南非。任海鹰代表人文学会在几

位南非著名侨领、相关社团、当地相关侨团的协助支持下,全程

组织协调。

2017 年底,致公党广东省委会文体委召开会议,商讨拟提

交的课题。会上,任海鹰提出了她在参加“医疗惠侨”的过程中

的所见所感:海外华人看病难,想回国看病急需要绿色便捷通道

等等。一石激起千层浪,致公党员大多具有侨海背景,与广大华

一份备受关注的提案 从“医疗惠

侨”项目而引发

的《关于利用“互

联网 + 医疗”模

式为海外华侨华

人提供医疗健康

服务的提案》,

荣获全国政协

2019 年 度 好 提

案。

第63页

- 61 -

侨华人“心连心”,为了解决华侨华人们面临的难题,省委会文体委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大家一致认为,走出国门的“医疗惠侨”义诊服务效果显著。“医疗惠侨”走进马

来西亚、南非 , 开展义诊和医疗服务,是一种新思路和尝试,深受当地华人华侨喜爱。

但是能接受义诊队服务的毕竟是少数,且单次义诊时间短、费用高。中国公民按照在国

外居住时间长短,大致可分为华侨、留学生、政府部门驻外工作人员、中国企业驻外技

术工人、游客等群体,异国就医普遍存在语言、文化、经济上的困难,小病尚可靠一己

之力应付,但稍复杂的病症就会让人无所适从。

“写一份提案为更多华侨华人服务!”委员们如是说。“建立一个有效的医患沟通

渠道,让海外华侨华人得到初步诊治。建议建设针对海外华人华侨用户群的互联网医院,

通过线上诊疗平台方便华人华侨就诊吧?”委员们提议。

为了了解问题的共性,委员们通过调研和线上问卷发现,华侨华人普遍存在就医难。

有些国家医疗保险对华侨过于严苛;有些国家大幅收紧了移民的医疗福利政策;私立医

院收费高昂,就医缺乏针对华人的专科医生,治疗费用高;华人华侨在当地就医普遍面

临语言隔阂,对病症说不清。另外,还存在体质及文化区别。

省委会文体委与广东省医院协会一道赴广东云医院开展调研。双方听取了广东云医

院及广东医特专家中心的介绍,讨论了如何利用“互联网 + 医疗”模式,为华侨华人

及海外学子提供远程诊疗、健康咨询等医疗健康服务等问题。

这份由省委会文体委委员群策群力的《关于利用“互联网 + 医疗”模式 为海外华

侨华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提案》完成,被评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 2018 年度参政议

政优秀成果”,并由省委会提交致公党中央,作为全国两会的提案素材。

素材提交到致公党中央后,参政议政部、文化委对提案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修改方案。

不仅提出了市场细分的概念,还为提案增加了更为具体的操作方案。华侨华人有 6200

万,分布在世界 198 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68% 在东南亚,11% 分布在拉丁美洲,10%

在北美洲,4% 在欧洲,2% 在大洋洲,1% 在非洲,还有 4% 在亚洲其他地区,也就

是说有 4000 万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家一致认为,若在专门频道或者

针对性产品上,按照国家和地区进行内容细分,能针对不同类型国家不同情况选择服务

的菜单,做到个性化服务华侨华人,必能凝聚人心。

最终,几易其稿的提案选送全国两会,获得广泛关注。

第64页

- 62 - 特殊群体特殊群体

Special Group

事件Events

学会

新规划时间Time

2017 年至今

让公益可持续,目前正在创建“广东人文基金会”,

基金会成立后,将有专门项目帮助视障青年歌手

们争取更广大的舞台。

照在需要她的地方 愿人文的阳光 侨时代

从 2017 年开始,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很奇妙地同

时关注了两个群体。一个是视障青年歌手,他们

虽然看不见,但是音乐的旋律却总让人看到前方

的光亮;一个是聋人青年,他们听不见,也不会

说话,但是他们的巧手,却能做出香气喷喷的包

子,能画出万千色彩的装饰画。

第65页

- 63 -视障青年乐队奏响动珠江河畔

“看不见光,却向光遇见”

2022 年 6 月 4 日晚上八时,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在珠江新城广州滴水坊拉开帷幕。

一首宁静旋律的《归田》哼唱,吸引全场观众耳根。由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广州滴水坊等

主办的“向光遇见你——稻草人乐队民谣音乐会”会场座无虚席,近 100 名市民参与其中。

2017 年 1 月,7 个失明的少年在广东侨界人文学会的帮助下,举行了一场不插电的

圆梦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演出还没有开始,他们的梦已经成了所有在场人的梦……

那场音乐会之后,学会就与视障青年歌手们延续了不同的故事。

无论是阿杰“寻找越南妈妈”的个人驻唱,还是他们乐队的集体表演秀,学会与这

些视障孩子之间,成就了彼此,让这一个群体为大多数人所关注;也与更多的爱心人结缘,

如广东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王非老师,著名歌唱家崔峥嵘老师……

第66页

- 64 - 7 位视障青年组成的表演乐队

美妙的乐声,默契的伴奏,简单而温馨的会场布置,在珠江河畔的广州滴水坊,小乐手

们登台献艺,为观众献上一场听觉盛宴。

稻草人乐队是由视障青年组成的乐队,队长陈伟杰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因为感染而导

致视网膜脱落,从此眼睛只存光感,再也看不见其他。面对坎坷不平的命运,陈伟杰没有自

暴自弃,而是选择拿起音乐这件武器,学会与自我对话、与世界相处。从一开始不愿意走出

家门,到用爱与温暖去鼓舞更多的残障人士,他的人生轨迹因音乐而被彻底改写。在阿杰的

带领下,乐队聚集了一批同样是视障而热爱音乐的小伙伴。

视力的障碍阻挡不了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在本次音乐会上,稻草人乐队的小伙们以“向

光而行遇见你”为主题,以民谣曲风为特色,弹唱了许多他们自己的原创音乐和大家耳熟能

详的经典歌曲。

辛苦付出的义工和被感动的观众

一曲感人心弦的《凤凰花开的路口》将现场气氛点燃:“脑海之中有一个凤凰花开的路

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也许值得纪念的事情不多,至少还有这段回忆够深刻。”

作为一支视障青年组成的乐队,他们的逐梦之路并不平坦,但庆幸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

的人在关注、支持他们。本次音乐会的主办方之一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多年来主动传递人文

关怀,为视障青年、聋人青年等特殊群体举办了音乐会、画展、分享会等多项活动。广州滴

水坊作为此次音乐会的演出场地,多年来为稻草人乐队的各位队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平台机

会,如音乐会,如个人驻唱等。本次音乐会还得到义工招俭雯在背后的默默付出,招俭雯女

士一路来扶携乐队到各地演出,见证了这班视障孩子的成长。

真挚的演唱,获得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大家掌声不断,纷纷为孩子们的精彩演出和正能

量故事而喝彩。演出结束后,有观众在朋友圈发文回味:“这是一场很特别的音乐会,他们看

不见光,却在用心感受着光,同时也用他们纯净而温暖的声音带给这个世界一抹绚烂的光。”

音乐会上,惠仪和大家分享了他们乐队的未来计划,包括回馈社会,提醒社会大众健康

护眼、珍惜生活等等。同时,也表达了乐队对更广大舞台的向往。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

登上广州大剧院等更高规格的舞台,向世界展述他们作为视障青年热爱音乐、拥抱生活的美

好一面,并以此激励更多的同龄人特别是视障群体勇于追逐梦想。

第67页

- 65 -

聋人孩子 , 欢迎您来到

素奇葩家族的梦工场

2017 年开始,广东侨界人文学会结合广州滴水坊,为聋人青少年提供就业机会,截

至目前,已为 60 余名聋人安排就业,工作岗位包括厨师、点心师傅、绘画、手工等等。

我们为这一班“聪明的孩子”群体,专门起了一个名字:素奇葩家族——素食行业里的奇葩。

请给我一点时间,请给我一点笑容 

——来自广州滴水坊的致歉信

他是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帮助的第一位聋人。他的岗位是包子制作师傅。

这封道歉信里,是他的故事。

大家好:

我叫阿杰,广州滴水坊大家庭里的一员。店里那款叫“包罗万象”的包子是我做的,

店里的所有点心也是我做的!

你一定发现了,这两天,包子做得很丑。我看着这些我亲手捏出来的包子,感觉真是

对不起它。它们应该更漂亮、更诱人、更有气质,但可惜败在

我这双拙手里。

想说声,对不起呀,这两天来滴水坊买包子的各位哥、姐,

还有拿着从 520 开始的爱心包子券来滴水坊领免费包子的清洁

工叔、姨们,包子是丑的,但馅是如一的,还是原来的初心。

请给我一点时间。

小时候,已知道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我听不见,我说不出,

我在别人或暖或冷的目光里,自己跟自己说,给我一点时间,

我在追赶。

第68页

- 66 - 筑梦同行公益小画展 X 广州滴水坊与丽影广场的梦之旅

2019 年 3 月 8 日,一场由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广州滴水坊与丽影广场合作

举办的聪明小孩(聋哑学生)画展在丽影广场举行剪彩仪式。广东丽影商业有限

公司总经理吴泽丹、广州美术学院工委主任李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赵晓苏、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副会长、广州滴水坊负责人任海鹰等出席。

“素奇葩文创”全部由聋哑学生组成,根据他们的特长,开展绘画、手工等

工作。他们的画作或作展览,或由客人订购,或作为设计的元素,融入餐厅的各

样海报与广告设计中。

他们的画,初时以动漫人物为主,后来随着对餐厅的认识和社会阅历的增加,

开始慢慢涉猎人物、风景、佛学(小和尚)、抽象画等题材。

2019 年,素奇葩文创小组的梦想是——走进漠河,给边防战士送上自己亲

手画的画。《漠河之梦》

作为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丽影广场对本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

持。自 3 月 1 日至 3 月 19 日,丽影广场无偿将广场内一档位作为聪明小孩本次

画展的地方,为聪明小孩们打造了一个传播爱与尊重的艺术文化交流平台。

广东丽影商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泽丹在剪彩仪式上表示:

“丽影广场一直有着开拓公益、传播正能量的优良传统,多年来丽影广场组

织了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同时,作为广州滴水坊的老朋友,我们知道这是一家

素食与公益同行的餐厅,知道了这一些聪明小孩们的故事,所以我们合力举办了

第69页

- 67 -

这样一个活动,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一个群体,能从画中一起

见证、感受梦想的力量。更加希望,社会上更多的特殊孩子能

够通过这个画展,知道艺术离他们并不遥远。祝愿每一个孩子

都能在坚持与学习中,达成自己的梦想。”

画中的钟南山

他叫基神,是广州滴水坊文创小组的成员。虽然他身处一

个无声的世界,但是他的画笔,飒飒有声。

当草稿上钟南山的头像逐渐清晰时,每一位小伙伴都惊讶

了,因为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给过基神提示或指令,要他画钟

南山。

在这之前,基神是一个画画有天赋、但也爱玩手机游戏的

男孩。原来,这一场疫情,也让他开始关注社会,关心身边事。

因为身处滴水坊,基神一直在画着小和尚的系列,所以这

一幅《钟南山》,在英雄的振臂之下,还有着《西游记》四师

徒化身战疫小和尚的设计。这是基神眼中的卡通与现实。

基神创作的《白衣勇士》。他的画笔下,天使的力量穿透画纸。

《火神山,雷神山》在这场抗疫大战中,火神山、雷神山

是中国的速度。

在基神的画笔下,火神山、雷神山被拟人化,与洋溢笑脸

的小和尚一起,静坐于钟南山和老和尚的面前。这幅画色彩鲜丽,

构思浪漫奇特,引人注目。

基神自主的为抗疫创作画,吸引了羊城晚报的记者报道:

之前所画的作品,都透露出略带悲观的神情。

这里像个温床一样,孵化着他的内心向往。也因此,他的

画作绽放出了笑脸。开始关注他的人逐渐增多,结缘他作品的

人也越多——这给了他信念,也打开了他与外界交流的另一个

窗口。

第70页

- 68 - 一封家书一封家书

A Letter from Home

事件Events

学会

新规划时间Time

2012 年至今

中国第一个侨界的侨媒群,在这里诉说,一本本

侨刊的心事。

成立“侨刊编辑专委会”,为侨媒群在媒体时代

找到新的起点。

照在需要她的地方 愿人文的阳光 侨时代

第71页

- 69 -书风景这边独好

尊敬的习近平主席:

敬启者:

我,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华侨,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在卫星电

视上守望、收看了中共“十八大”和中国新一届“两会”的顺利召开

和成功闭幕。以欢欣鼓舞的心情收听了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

“圆中国梦”的伟大宣召。

一百年了,我的祖父从福建金门岛家乡携带父亲兄弟三幼儿逃离

家乡,为的是逃避日本侵略者的蹂躏和屠杀,漂洋过海到印度尼西亚

做苦力谋生。荷兰殖民地时代华侨谋生的艰难困苦,也是道不尽的血

和泪。父亲、大伯、二伯成长后,挣了钱给祖父母在金门置房尽孝外,

又在侨居地创办华文学校,艰辛地传播着中华文化。他们还集资汇款

回家乡金门岛兴建了金门岛第一所现代学校“金水学校”。

那个时代,祖父和父亲的梦想是甚么?他们的梦想是振兴中华。

千千万万海外华侨的梦想,是祖国强大,是振兴中华。

不久,祖国内战,两岸分离,印度尼西亚华侨又遭排华浪潮席卷,

火烧血洗,父亲家业财产全被暴徒放火焚烧殆尽,姐夫被暴徒砍杀

十七刀大难不死,老父亲因此气倒在床,病逝黄泉;我所就读的华文

学校全部被查封,汉字报刊、书籍被全面禁止……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起飞,国力增强,

广大海外华侨终于可以“北望祖国腰板直”,过着安定和平的日子。

他们无不称赞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伟大功德。

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和您的英明果敢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

会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圆自己的中国梦,实

踏遍青山人未老,

第72页

- 70 - 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两会”召开前,我们一群留居新西兰老华侨曾通过中国全国侨联主席林军先生向全国政协

会议提交了信函和两个建议书:“关于设立中华汉字节的建议”、“关于促请人大常委会释法汉字的

建议”,特在此向您报告:

一、敬汉字、立道德

“关于设立汉字节的建议”,我们新西兰华侨已经在 2009 年提出倡议,并得到中国各界人士的

响应,2011 年两岸学者于陜西省白水县发出设立汉字节“共同倡议书”,并于仓颉神庙树立了“中

华汉字节”纪念碑。

我为汉字和汉字文化的复兴和振兴充满信心和期待。

然而倡议设立“汉字节”,岂只为一个节日而已者?自然不是,我们的目的乃在于振兴汉字文化。

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之处,乃汉字不仅是文字符号。

汉字是汉字文化伟大的承载者。

我除了建议中国政协会议倡议设立“汉字节”外,还建议举办每年全国“公选公敬汉字活动”。

即每夏历年年初,由大众公选六个传统汉字,供普天下华人华侨同胞、华夏子女和一切热爱汉字和中

华文化的人们,共同敬仰之、书写之、学习之。我建议的首年六个汉字是:德、信、礼、义、亷、耻。

何也?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汉字不恭不敬,不但给中国造成社会“书不同文”的分裂状况,更造

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和传统道德的严重破坏。学汉字,敬汉字活动,将有助于全社会以至全民

族传统道德精神的树立和提升。

相信,如若全社会都能认识“德、信、礼、义、亷、耻”;敬仰“德、信、礼、义、亷、耻”,

那些贪官污吏何处隐藏?那些荒淫无耻的勾当何处横行?那些抄袭、假冒的行货何能流传?

二、释汉字、正视听

汉字乃伟大中华文化重要载体。人类历史凡数千年,汉字和汉字文化对亚洲汉字文化圈之伟大贡

献毋庸置疑,对人类文明之伟大贡献无可替代。

然而在目下的中国,对于“规范汉字”的解释,存在各种误导和误解。

诚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

范汉字。”然而这里所说的“规范汉字”并非“7000 个简化汉字”。

第73页

- 71 -

说“7000 个简化字被规定为规范汉字”,这只是片面之说;这样说是对“语言文字法”的误解和误导。

关于“规范汉字”,中国全国人大教体文卫委员会教育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编写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读本》,有一段很明确的论述(解释),兹抄录如下: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汉语出版物中的使用,现行规范文字的主要依据是: 

1,《简化字总表》(1986)

2,《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

3,《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 年发布,共收 3500 字)

4,《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 年发布,共收 7000 字)

5,《部分计量单位元名称统一用字表》(1977 年发布)

此外,从 1955 年到 1964 年,国家有关部门还进行了更改生僻地名字的工作,共更改了 35 个县

级以上地名中的生僻字 37 个。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1981 年至 1987 年,国家有关部门还先后

发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的基本集、第二、第四辅助集,这三个字符集均系国家标准,

共收规范汉字 21039 个。这些规范标准,都是出版物使用汉字必须严格遵循的。

除此之外,《四书》《五经》《康熙字典》《辞海》《说文解字》《现代汉语字典》等经典著作

留给我们的传统汉字,何尝不是“规模汉字”?

无论是国际法和中国国家宪法,都有保护各民族使用自己民族和国家文字的自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第 4 条第 4 款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

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2000 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第八条又重复了同样的规定: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任何拟禁止和限制对“国家标准汉字”以至传统汉字的学习、应用、传播的政策和法规,实属不

智。能早日改正之,国家幸甚。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敬爱的习近平主席:愿随您踏遍祖国青山,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共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黄乃强

                新西兰中华文化学会会长,新西兰中文“先驱报”专栏作家

                        书于新西兰

                        2013.03.22

第74页

- 72 - ——全国第一个侨媒群

“集体家书”,这是侨刊乡讯曾经最温暖的承载。然而,

时代在前行,地球变成了村,故乡已不再遥远。这份厚重的

家书,让海那边的等待,不再如饥似渴。各种媒体铺天盖地,

侨刊乡讯虽可芬芳一小群受众,悄无声息地活着,但,这样

的生存充满危机,也无法体现其新时期的意义与价值。

侨刊乡讯,何去何从?

在“大侨务”的背景下,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开始把眼界

“放大”,把志向拉长。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上,

以“侨”为核心,并渐次辐射,用真情去“铆接”五洲四海

的友谊,这就是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侨媒群痛定思痛后的——

“新闻外交”理念。

在这里,“集体家书”依然传递着故乡的问候和游子的

眷恋,“新闻外交”的理念,让侨刊,成为在中国与其他国

家之间握手的一份美好的“礼物”。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侨媒群》小史

2012 年,广东侨界人文学会成立之后,当时的主打杂

志是《侨星》杂志,这一本侨刊,从季刊到月刊,再到半月刊,

以“为全球华人而歌”,打造全球炎黄子孙共有的文化家园。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我们发觉侨情已经开始有了不一

样的变化——传统的落叶归根式的故事追溯已不合时宜,而

侨新生代对祖国、祖籍国的关注,更多在于文化认同上的信

息合作、平台合作与共建共享。侨刊,急需要崭新的定位、

从“集体家书”到“新闻外交”

第75页

- 73 -

新鲜的题材、紧扣时代的主题;侨刊,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承载着炎黄子孙集体家

书情结的载体,在媒体大军中,更需要以一种阵地的形式,抱团取暖,携手前进。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侨媒群的创建理念,得到了当时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的

肯定与支持。原中国侨联主席林军为侨媒群题写了一个情深意切的“侨”字。

我们出版了最后一期的《侨星再见》,开始出发了新的《侨时代》——

中国第一个以侨为媒的媒体群,在广东诞生!

在这里,“侨”承载的不仅是昨日之乡愁,还有新侨时代、地球村时代、人

文时代下,古今中外的人文交流。

《侨时代》,人文时代珍藏读本

《侨时代》,追溯温暖这个世界的人文记忆,挖掘社会变革之下的人文关怀。

以天地自然的角度,反映人类的命运;以人类的故事,描画时代的风景。

《侨周刊》:全媒体时代风向读本

《侨周刊》,以侨为视角,以文摘形式,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从古今中外

的全方位角度,关注人文时代下中国的发展步伐,解读影响民族命运、反映时代

进程的新闻事件,理性阐释当下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等各个领域里出

现的新事物、新风潮、新思想,集众家所长,撷精华所现。

《侨青年》:出国留学人文读本

《侨青年》关注全球留学动态,介绍世界顶尖中学、大学及研究生教育的先

进理念和人文思想,报道中国留学生归国创业和就业趋势,从人文的角度、以充

分独有的资源向中国学生提供海外留学信息,分享海外求学经验,叙述海外留学

生活。

《侨人物传记》:记录时代人物读本

《侨人物传记》,承载史命,存真求实,向海内外介绍中国各界的优秀人物,

为侨界精英、领袖人物立传,为中国人物传记的繁荣与发展鼓与呼。

第76页

- 74 - ——以《侨时代》为例

2005 年,她出生在广州。她说,要为全球华侨华人而歌。那时候,

她的名字叫做《侨星》,她要记录,侨界中每一颗闪亮的星星。2013

年,那一年,“中国梦”的标语挂满街头巷尾。那一年,海外华侨华

人总数还是官方的五千万。那一年,她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侨

时代》。

在侨的时代,她依然顽强地在媒体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定位,走了

十多年,她按时上班,只是,她渐渐感觉累了。每个人都在说,新媒

体时代已经来临,纸媒江河日下。她望着自己的背影。似乎,每一页,

每一个字,都被夕阳洒过般陈旧。但是,有人对她说,你旧得很好看,

那是岁月的静美。说话的人,来自海内海外,他们是泰国北部山区的

孤军后裔,是斐济来参加广东两会的华侨,是潮汕南侨机工的后人,

是马来西亚用钢笔手写家书、遥望中国的老人。

她望着海外六千万张脸孔,他们是那样的清晰而又充满故事。她

知道总会有一天,“中国最后一本侨刊”的故事,会有一个结局的脚

本。然而,她有一个小小的野心,在这时代里,寻找、记录这六千万

人与十四亿人口的故事,为那些曾感动人心的刹那与永恒。

做中国最后一本侨刊

因为了解侨刊的历史,因为知道纸媒与新媒体的时代内卷,《侨

时代》杂志的采编部的年青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做中国最后一

本侨刊。

做侨刊,不容易。经费难为,只有在媒体大浪潮中,努力找到自

给自养的一些机会;

一本侨刊的心事

第77页

- 75 -

做侨刊,不舍弃。无论是家书,还是新闻外交、侨务外交,我

们相信,侨刊在讲述中国故事的世界里,必有着她独特的价值与特色。

《侨时代》的努力

《侨时代》克服种种困难,成为首家上全国两会、广东省两会

采访的侨刊。数年来,采访全国两会,数度跟进广东省两会、广州

市两会;参加全球华文媒体论坛;采访百年侨团群英会;出没于全

球华人艺术节;几赴广东国际旅游节;几上留交会、各种寻根之旅

等等,为了寻找华人世界的亮点,《侨时代》用自己的视角,积极

融入。

《侨时代》在保留了“集体家书”这种基本的侨刊属性上,确

定了追求“真善美”的方向,每期以侨与人文的正面主题策划为主

打理念。于是,有了《国运面前——黄崇龄家族背影》、《老兵回家》、

《大地之子》这样记录先辈家国情怀的故事,也有着《王勋章:万

水千山纵横》、《苏丽思:鲜花背后》、《美籍华人 1820-2015》

这样记录新侨时代杰出人物风采的报道。

展望和期待

从“集体家书”到“新闻外交”,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侨媒群在

坚守中寻求突破。地球村时代,外宣是国家宣传的尤为重要的大计,

也是国家形象的基石。在中国,《侨时代》等杂志属于主流媒体与

次主流媒体之外的边缘媒体。新闻资源匮乏、经费来源不足、无法

真正融入市场(不能在书报摊售卖)……

种种前提下,《侨时代》成为中国侨刊界的一枝奇葩,良性而

健康的发展成长。未来,我们期待,能够跨界合作更多资源,用现

在形成的这一股力量,更加有底气地传递中国的声音,嫁接思乡的

情愫,链接世界的友谊。

我们将在探索中努力,在努力中探索。

第78页

- 76 - 侨时代人文中国与人文中国

The era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humanistic China

事件Events

学会

新规划时间Time

2012 年至今

从侨走向世界,因人文看见中国。从《侨

时代与人文中国》的北京系列座谈,到中

美关系研讨会、波兰文化之旅;在这里开

启亚欧大陆万里行,看见不同国度的人文,

在这里循着任老的回乡之路十年公益……

在这里,看见侨时代与人文中国。

继续侨与人文,让人文的阳光照耀在需要

她的地方。

侨时代与 照在需要她的地方 愿人文的阳光 侨时代

第79页

- 77 -国侨, 人文; 中国, 世界

这一个座谈会,名为《侨时代与人文中国》,会谈时间

不过为半天,但是每一年我们都几乎要用两三个月的时间来

筹备,因为她是这样一个座谈会,才值得那些为此而忙碌的

身影——

我们的地点与时间

《侨时代与人文中国》座谈从首届起,便选择了在北京

钓鱼台国宾馆进行,前后四届从未变更过座谈会的地址。

时间方面,座谈会每年都选择在全国“两会”期间,北

京正要春暖花开的时候。

扣住这个时间点与地点,其实也是座谈会的一个用意:

在这里紧扣时事,紧扣中国。

我们的主题

《侨时代与人文中国》的总要主题是“侨,人文,中国,

世界”,但每年,会根据实际细分出更具体的主题。

第一届《侨时代与人文中国》,主要是围绕澳洲华人梁

翰生以及双龄集团的侨背景,探讨华侨华人对中国不可磨灭

的贡献。

第二届座谈会,围绕的是“中国微商第一人”吴召国的

励志故事,向海内外传递新一代中国青年创业中的民族情怀。

第三届座谈会,以“梁思成与中国建筑”为切口,探讨

侨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其走出

——《侨时代与人文中国》北京钓鱼台座谈会

创办于 2013 年的《侨

时代与人文中国》座谈会,

从第一届的敢为天下先,到

如今第四届雄关漫步,我们

赞叹澳洲华人所代表的“中

国精神”,我们惊喜中国新

一代青年的“微商大志”,

我们向往中华建筑里美丽的

“思成与徽因”。今天,我

们站在一带一路的大道之

上,我们明白人间正道是沧

桑,我们更加拥抱人文,珍

惜人文。在这个时代,我们

一直被人文所温暖着。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

第一届副会长、孙中山文化

首倡者丘树宏

第80页

- 78 - 国门走向世界的意义。

第四届座谈会,以“一带一路 · 人文先行”为主题,既探讨民族企业的工匠精神,也

讲述民族企业家在事业发展中的家国情怀。

我们的主持人

一个优秀的座谈会主持人,可以点石成金。《侨时代与人文中国》座谈会自启动以来,

一直邀请出色的主持人。

首届座谈会上,本来作为嘉宾身份出席的央视第一代名主持陈铎老师,被现场气氛感

染,自主拿起话筒,“操起旧业”。在他的串联之下,整个座谈会如流觞曲水,一室盎然。

2015 年,在当年的《侨时代与人文中国》论坛上,陈铎老师正式接受主办方邀请,

成为该届座谈会的主持人。

2016 年,陈铎老师因事务繁忙无暇分身,经多方推荐,我们找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

主持学院综艺系主任喻梅老师担任本届座谈会的主持。

我们的嘉宾

《侨时代与人文中国》座谈自举办以来,邀请侨界、艺术界、政界等嘉宾总数达三百

第81页

- 79 -

多人。有些嘉宾已成为该座谈会的常客。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出席了第一届 《侨时代与人文中国》座谈会。林军主席现场发言说:

“侨和中国改革建设分不开,最早介绍《共产党宣言》进来的就是侨。侨务工作,应该一

要讲‘情’。我们的思路要放开,‘讲情’就要照顾各式各样特殊的侨眷。二是要推广民

间外交。《侨时代》杂志与侨有关,是民间外交的桥梁。”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围绕“人文与科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

们中国的人文更多讲究仁和礼,西方讲究科学和自由。我们现在自主创新思维欠缺,人文

和科学如何相处好,是需要关键考虑的问题。”

美国纽约统促会常务总顾问田长桉参加了第二届 《侨时代与人文中国》座谈,他说

在江门的华侨历史博物馆,他掉泪了,因为博物馆里体现出来的侨史,真是一部华侨的苦

难史,也是中国的苦难史。

中国侨联原主席庄炎林也参加了第二届的《侨时代与人文中国》座谈。他在现场深情

朗诵了自己写的《赤子之心》。

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在第四届《侨时代与人文中国》座谈中说:“一带一路,人

文要先行。在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之路上,我们要正视文化上多样性的问题。如何促进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如何让文化成为一带一路的润滑剂,如何更好地讲述好中国故事,

是我们今天所要面临的重要命题。”

中国侨联顾问唐闻生讲述自己与侨的缘分:“我父母都是江门人,家里前几代都是在

江门生活,唯独我很‘不幸’地生在美国,在北京长大,所以对广东、对侨我也是一直很

有感情……我觉得古代的丝绸之路之所以能走到那么远,就是能跟沿途的各国家地区的老

百姓都能沟通,都能交流,彼此了解,合作得很好。我听过东南亚一些老华侨规劝新生代,

说你们不要有钱了就开豪车、去高级的地方吃饭,你们要回馈于当地,要和当地打好关系,

给人帮助,这样才能融入当地,说好当地的语言。要心心相通,才能发展。所以我觉得,

人文交流非常重要。”

此外,还有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乔宗淮、中国传记文学会会长万伯翱、全国民革中央

副主席何丕洁、广东省侨联主席王荣宝、民革中央宣传部长吴先宁、北京市原检察长许海

峰、著名经济学家韩秀云、著名作家杨恒均等等。他们分别代表了自己所在的界别和岗位,

共聚一堂,齐说侨与人文。 

第82页

- 80 -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与波兰的文化交流 学会成立之前的 2011 年底,创会秘书长任海鹰等受邀访问波

兰并进行演讲,引起了波兰当地学生对广东的关注。2012 年年上

半年,一群波兰学生专门致信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希望广东能在

波兰举办一些活动,包括对广东省传统文化的介绍展览、演出和

两地大学生的交流论坛等。波兰学生的来信得到汪洋书记和林雄

常委的支持和批示。其后,活动也得到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外

办的大力协助。

同年 8 月,由全国政协常委、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会长李崴,

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创会顾问唐晓萍等带

队的广东访问团出访波兰,就两地文化交流事宜与波方进行最后

沟通协调。

2012 年 8 月,波兰当地时间 20 日下午 2 点,全国政协常委、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会长李崴与波兰格涅兹诺市长科瓦斯基共同签

署了“2013 波兰广东文化节”合作协议,确定于 2013 年 4 月格

涅兹诺每年一度的“城市节”期间,在格市举办首届广东文化节。

这也是首个广东民间社团与外国官方联合主办的广东文化节。

据史料记载,格涅兹诺是波兰开国以来的第一个首都。每年

的 4 月 23 日,格涅兹诺都会举行庆祝城市命名日的活动,其各种

音乐会、展览以及户外活动,吸引许多格涅兹诺姐妹城市的观光者。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会长李崴在接受波兰官方媒体采访时表示,

广东波兰两地的文化节将带来丰富的文化节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波兰民众分享。广东文化乃至中国文化通过这种民间外交的方式,

将可以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一群波兰学生专门致信广东省委书记汪洋

第83页

- 81 -

——中法亚欧万里行

2012 年 8 月 30 日,一个由 65 位华人华侨 15 辆越野车组成的车

队从广州塔出发,用 41 天时间横跨欧亚大陆 7 国 18000 公里,10 月 1

日抵达法国巴黎铁塔,向中法建交 50 周年致敬,向祖国 65 周年国庆

献礼。

本次“2014 人文使者——中法亚欧万里行”活动由中国华侨国际

文化交流促进会、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主办。

本 次 万 里 行, 穿 越 西 伯 利 亚, 横 跨 亚 欧 大 陆 7 国,41 天 行 走

18000 公里的,65 位来自两岸三地、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的华人华侨,

将途经五座国家首都、四座广州友城、三座广东盟州,在埃菲尔铁塔下

挥舞五星红旗,向中法建交 50 周年致敬,向祖国 65 周年国庆献礼。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珠江经济电台、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侨时

代杂志等媒体连续 45 天开设经济、文化、旅游类栏目滚动播报。

2014 的人文使者

第84页

- 82 -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协办第四届中美关系研讨会

2015 年 11 月 18-19 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美国卡特中心共同主办,广东

侨界人文学会协办的第四届中美关系研讨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

美国前总统卡特、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中国驻美国使馆临时代办吴

玺、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李强民、卡特中心首席执行官彼得斯大使、美国务院助理国务

卿帮办董云裳、全国政协常委、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会长、《侨时代》杂志社社长李崴以

及《侨时代》杂志总编任海鹰等,来自中美两国的智库、高校、商界和媒体代表 50 余

人出席了会议,主要围绕中美战略互信、经贸关系、民间外交和未来五年中美关系面临

的主要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90 岁的他,见证中美关系 36 年

我同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

2015 年 8 月 12 日,即将 91 岁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宣布,

他于本月初接受肝脏手术时发现得了癌症,将重新安排自己的时

间表以便在医院接受治疗。

吉米·卡特

第85页

- 83 -

继续推动两国在经贸、地方、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以宋庆龄、邓颖超为名誉会长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于 1954 年 5 月 3 日,多

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它代表中国人民同各国对华友好的团体和各界人士进行联系,开展相

互间交往。目前,它已和世界上 130 个国家的 550 个民间团体和组织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

关系。

李小林

生于佐治亚州的卡特 1977 年任美国第 39 任总统,1980 年竞选连任败给里根。1981

年离开白宫后,卡特和其妻子罗莎琳回到家乡,于次年在亚特兰大创立了卡特中心,并担

任埃默里大学的名誉教授。卸任后,卡特把全球旅行作为自己余生工作的一部分,他前往

世界各地促进和平、人权和公共健康,包括监督选举,2002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圭亚

那的大选是卡特中心观察的 38 个国家第 100 次海外选举。

在卡特担任总统期间,中美两国 1979 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被誉为“中美关系领路人”的卡特,2014 年 9 月再次访问中国,参加了在人民大会

堂举办的纪念中美建交 35 周年招待会和中美关系研讨会,并先后访问北京、西安、青岛

和上海。他表示,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他今生做出的最重要的政治决策。美中关系

的发展不仅为两国人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亚太地区带来了和平与发展。

卡 特 还 于 今 年 发 表 了 自 己 第 29 本 著 作《 我 这 一 生: 九 十 岁 回 忆 录》(Full

Life:Reflections at Ninety) 讲述个人故事,包括与妻子相处、与前总统们之间的关系等细节。

在本次研讨会期间,卡特亲笔签名,将自己的这本书赠送给侨时代杂志社社长李崴先

生。90 岁的他,深情地说起自己与中美两国的感情——

我同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我热爱美中两国及人民。良好的美中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

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美中两国在众多国际问题,特别是气

候变化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良好示范。我相信在相互尊重的前

提下,美中双方的任何分歧都可以得到和平解决。

第86页

- 84 - 作为该协会的第九任会长,李小林女士穿梭于五洲四海,为国交友,海外华文报纸

称她为“中国民间外交女杰”。对于中美两国交流的重要,她深有同感——

作为中美建交的见证人和亲历者,卡特总统多年来为促进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

了积极贡献。今天中美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富活力、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由于两

国之间的巨大差异,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难免。全国友协愿与中

美各界一道,继续推动两国在经贸、地方、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两国人

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美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她说,中美关系的真正活力不仅在于两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加深合作,也在于如何以

恰当方式管控分歧。中美要认识到彼此的分歧、尊重对方,增进更加深入的对话。两国

外交官与美国国会人士都有责任使中美关系“处于正确轨道”。她,是中国驻美国使馆

副馆长、公使吴玺——

吴 玺

第87页

- 85 -

中美要做大合作的蛋糕

李强民大使曾在湖南省政府中长期任职并担任省外经委副主任,2000-2001 年任驻

以色列使馆参赞、首席馆员。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总领事——

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对全世界来说都至关重要。双方应该坚持正确的战略方

向、增强战略互信、做大合作蛋糕、扩大人文交流,抓住习近平主席访美带来的宝贵机

遇,团结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李总领事还介绍了中国同美南地区在贸易

投资、教育、友城等领域交流合作情况。

李强民

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符合中美以及世界的利益

她说,自己的中文名字来自中国唐诗:“云想衣裳花想容”。她是美国务院助理国

务卿帮办董云裳——

美中两国经过不断努力建立起了建设性的双边关系。目前美中经贸关系不断发展,

两国在气候变化、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进行了有效合作。美国坚信中国的发展将

使美中两国共同受益,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符合中美以及世界的利益。

董云裳

习近平主席今年 9 月成功访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继续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

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目前中美双方正在共同努力落实习主席访美成果,并在两

军交流合作、中美商贸联委会定期会晤、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美

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下阶段双方应继续增进互信,扩大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

分歧,以创造性的思维将分歧转化为合作机遇,共同构建更牢固、更有韧性的双边关系。

第88页

- 86 - ——循着那位老人的回家路

其实,在很多广东人和生活在广东的人心中,任仲夷的名字已经根深蒂固,他,是一

种广东精神的象征。然而,提起任仲夷的家乡,很多人都因他在东北连任两地省委书记而

误以为其是东北人。

当记者把拍摄任老家乡的一叠照片拿给朋友看时,很多人纷纷提议:“我们广东人有

义务为任老的家乡做点什么!”

——任海鹰《任仲夷:想起我遥远的小村和小村的家》

十年

第89页

- 87 -

2013 年 1 月 5 日,潘东生带队的 17 人广东爱心团成员,从广州出发,开始为期两

天赴河北威县献“爱心”捐赠的行程,并参观了即将竣工的“希望小学”——威县梨园

屯务实小学,并前往任仲夷旧居,看望家中老人。

威县属于革命老区,是原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的家乡,下辖 5 镇 11 乡,1 个省级经

济开发区、522 个行政村,面积 1012 平方公里。2002 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县,2012 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我在任老身边呆过 7 年,老人家一辈子高风亮节的作风,随着他远去的日子更加

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我每次回到威县,就感觉到任老在空中俯视着我们,向我传递着

一种意志。”潘东生说:“任老率领广东的父老乡亲过上了富裕的日子,他践行着改革

开放的真理,让广东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现代化的科学成果。如今,虽然他离开了我们,

但他的精神会鞭策我们来完成他对家乡的夙愿:让威县的父老乡亲早日过上安康的日子,

让威县的孩子们有好的环境来读好书,这正是我们要完成的事。”

事实上,这不是潘东生第一次来威县献爱心——早在 2006 年,广东爱心团就成立并

第90页

- 88 -

赴威县开始爱心接力;2012 年,广东侨界人文学会成立之后,创会副会长潘东生、

创会秘书长任海鹰在这 10 年来,为任老做了许多的实事,包括编写了由中央文献出

版社出版的《岁月留迹——任仲夷画册》、在广东举办任仲夷生平图片展等等。学

会成立之后,广东爱心团从 2012 年到 2022 年,十年间,在威县、广东两地建立了

一座座爱心的桥。

2013 年,广东爱心团到威县捐资助教,为威县捐助爱心款 360 多万元;

2016 年,广东爱心团为威县村庄、公园等捐助爱心款 210 万元;

广东爱心团到任老家乡,投资 215 万元建设务实小学……

如果从学会成立之日计起,由学会牵头奔走的广东爱心团为威县捐助款计有

一千多万元,这些款项都用来支持威县的教育和公共设施。

如果这十年的坚持,要找一个理由,那就是对任老的思念与传承。

这位老人在他 92 年的人生历程里,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岁月更替,见证了新中

国的发展壮大;而他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他的思想与作风的光辉,对祖国的爱、

对家乡的大公无私与眷恋牵念,让后来人深深为之感动,而奋发直追。

看见世界,也看见中国;看见时代,也看见每一个为时代而真诚付出过的人。

这也是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左手为侨,右手人文”而砥砺前行所怀抱的初心。

愿未来路上,人文的阳光,始终照耀在需要她的每一寸地方。

第91页

学会未来 5 年的

发展规划

打造联动城市与乡村的“人文书院”,关注人文知

识传播、人文关怀传递、人文价值建设。

创建“广东人文基金会”,让学会的公益项

目和其他人文项目得以可持续性的发展。

打造“互联网 + 医疗”的海外华人医疗平台,

继续开拓与海外华人的沟通桥梁。

以新成立的“蔬食康养产业专委会”、“应

急救护产业专委会”、“青少年身心健康专

委会”等,为“健康中国”策划活动、贡献力量。

壮大发展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侨媒群,以崭新的内容

和定位,写好新老华侨集体的“一封家书”。

1

2

3

4

5

第92页

2012 2022

愿人文的阳光,照在需要她的地方

广东侨界人文学会 10 周年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