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疗保障
CHONGQING HEALTHCARE SECURITY 国际经验
- 87 -
一体化改革的内容较为相似。但由于顶层设计不完善,我国的医养结合推进工作仍处于试点阶段。日本
的医疗、介护一体化改革在减轻社会养老压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医疗和介护需求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效,
也为我国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提供了以下重要启示。
1. 建立独立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已覆盖 49 个城市,但试点城市的保险资金来源并不统一。部分地区的筹
资模式为医保基金内划转,还有部分地区筹资渠道多元化,主要包括政府财政补助、医保基金、单位或
个人缴费等。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和医疗保险界限不清,导致医养服务结合难以顺利推行。建议我国
建立独立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其与医疗保险制度完全分离,采取独立的社会保险筹资模式,设
立专项保障基金,规定强制参保,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保费,依据收入水平制定缴费比例,建
立独立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 制定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自 2000 年至今,持续修订和完善医疗、介护一体化改革相关法案。我国目前仅以“医养结合机构管理
指南”“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意见”等形式出台医养结合方面的规范性政策,尚缺少与医养结合相配套的法
律和统一的评估标准,也没有医疗、护理服务提供的标准细则,因而医养结合的推行难寻法律依据。在
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实施独立筹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困难重重。另外,“十四五”规划指出
我国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也提出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嵌入式
医疗卫生服务。但我国部分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缺少规范性法律,例如,部分试点城市社区下
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的保健站的运营条例和服务规范尚不清晰,
相关配套法律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可参考日本法律先行的做法,加快制定和完善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
法律法规,促进这一养老模式良性发展。
3. 加大培养力度和出台奖励补贴政策,提升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的规模和质量
目前,我国接受正规教育的养老护理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1》显示,按照国家
标准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 1 ∶ 4 计算,我国养老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达到近 170 万[22]。部分养
老护理员仅经过短期培训即上岗,专业知识储备少,服务技能差,不利于老人获得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
我国要吸取日本相关人才数量不足的教训,提升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的规模和质量。一是增加各级学校专
业人才招生数量。建议国家出台统一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南,支持各级高校向教育厅申
报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并制定鼓励学生报考该专业的学费补贴政策。二是降低入职门槛,出台入职
补贴政策。建议我国有计划性地在各地区开展公益讲座和培训,对累积学习达到一定课时量且通过考核
的人员直接颁发初级从业证书。此外,各地可参考上海规划的 2023 年护理员入职补贴政策,按照护理员
学历,根据服务年限分阶段发放补贴资金。三是出台技能提升奖励政策。2019 年我国已将养老护理员的
职业技能等级由四个增至五个,明确了康复服务、照护评估、质量管理、培训指导等职业技能的要求。
建议我国改革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方式,增加高等级证书的考核维度和难度,同时加大奖励力
度,激励从业人员主动提升自身能力。除了上述为吸引新进人员建议采取的措施外,为防止现有养老护
理人员的流失,还需要持续优化这类人员的工作环境。
4. 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的医疗、护理一站式服务网络
我国老年人大多愿意居家养老,因此医养结合项目应重点依托社区和家庭。目前我国部分医养结合试点
地区正试行在社区内打造医疗服务圈,并获得了居民的正面评价。但从全国范围看,养老资源布局不科
学、整合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需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来解决。我国可参考日本正在建立的社区综合
照护体系,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的医疗、护理一站式服务网络。同时,在该网络中设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将其作为连接老年人与各医疗、护理服务机构的桥梁,下设咨询中心、照护管理中心及康复预防中心三
个部门,实现部门之间共享资源和信息,向社区内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一站式服务。咨询中心可由社
会工作服务中心及社区工作人员整合而成,连接政府行政部门、服务提供机构、法律援助机构等,为老
年人提供综合咨询服务; 照护管理中心可由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与照护管理人员整合而成,连接日间照料、
上门照护机构等各类护理服务机构,根据不同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帮助该群体
制定服务计划; 康复预防中心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机构等整合而成,连接康复中心、保健所、社
区医院等,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医疗、康复、疾病预防服务。此外,目前我国对慢病预防的干预仍显不足,
现有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机构在这一方面大多被动地服务。对此,我国应着眼于人民全生命周期的健
康,推动各医疗、护理机构提供的服务由疾病治疗向康复预防型服务转变,在社区内主动开展疾病预防
宣传活动、定期体检等工作,重视老年人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服务,降低重症疾病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