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医药》2023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23-12-0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江苏中医药》2023年第12期

临证撷粹47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1.3 肾精不充,下焦水停 《类经》[11]言:“膀胱与肾为表里,所以藏津液,水泉不止而遗溲失禁,肾脏之失守也。”肾居下焦,与膀胱相表里,为津液代谢之关口。膀胱中尿液的正常排出有赖肾气的温煦气化。精能化气,若肾精充足则肾气旺盛,故可升清降浊,将下焦膀胱之津液上蒸于全身,让糟粕自尿道排出体外。若肾精亏虚,气化不足,则下焦决渎失常,致使津液不能上达于全身,糟粕不能下排出体外,停滞于下焦膀胱。肾精不充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主症为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尤以夜尿为多,伴有排出无力、射程缩短,或小便自行流出而不能控制等表现,亦可见下肢水肿、神气怯弱、畏寒肢冷、腰膝冷而酸软无力等肾阳不足之象,临证时需明确病位、病势及病性,与水肿等疾病相鉴别。2 治疗原则——恢复三焦气化2.1 宣发肺气,启闭以开上焦 《温病条辨》[12]载:“肺经通调水道,下达膀胱,肺痹开则膀胱亦开……”对于因六淫外感或内伤所致痰饮、水湿等病邪闭肺导致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宜宣发肺气,启闭以开上焦,方选五苓散(《金匮要略》)化裁。张仲景[13]言:“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 [收起]
[展开]
《江苏中医药》2023年第12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临证撷粹

47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1.3 肾精不充,下焦水停 《类经》[11]言:“膀胱与

肾为表里,所以藏津液,水泉不止而遗溲失禁,肾脏

之失守也。”肾居下焦,与膀胱相表里,为津液代谢

之关口。膀胱中尿液的正常排出有赖肾气的温煦气

化。精能化气,若肾精充足则肾气旺盛,故可升清降

浊,将下焦膀胱之津液上蒸于全身,让糟粕自尿道排

出体外。若肾精亏虚,气化不足,则下焦决渎失常,

致使津液不能上达于全身,糟粕不能下排出体外,停

滞于下焦膀胱。肾精不充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主症为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尤以夜尿为多,伴有排

出无力、射程缩短,或小便自行流出而不能控制等表

现,亦可见下肢水肿、神气怯弱、畏寒肢冷、腰膝冷而

酸软无力等肾阳不足之象,临证时需明确病位、病势

及病性,与水肿等疾病相鉴别。

2 治疗原则——恢复三焦气化

2.1 宣发肺气,启闭以开上焦 《温病条辨》[12]载:

“肺经通调水道,下达膀胱,肺痹开则膀胱亦开……”

对于因六淫外感或内伤所致痰饮、水湿等病邪闭肺导

致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宜宣发肺气,启闭以开上

焦,方选五苓散(《金匮要略》)化裁。张仲景[13]言:“脉

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

主之”,脉浮、微热消渴皆为津液输布失常,无法上呈

所致。五苓散方中猪苓、泽泻直达膀胱而通利水道;

白术健脾化湿,茯苓健脾渗湿,二药合用,运中焦以开

上焦,亦“消痰水”;桂枝辛温宣散,有发汗启闭、助上

焦气化之功。本方应用妙在方后注“多饮暖水,汗出

愈”,热饮可增桂枝辛温发汗之力,此言点明本方发汗

以利小便之机理。兼夹风邪者,加荆芥、防风、紫苏叶

等以疏风解表;兼夹寒邪者,加麻黄、葛根、细辛等以

辛温散寒;兼夹痰浊者,加瓜蒌、皂荚、枳壳等以理气

化痰;兼夹瘀血者,加桃仁、赤芍、红花等以化瘀通络。

2.2 健运脾气,转枢以通中焦 《黄帝内经素问集

注》[14]言:“脾气实则经溲不利,盖土气盛实,则克制

其水而不流。”“实”为阻塞、壅滞之意,对于脾气运

化不及导致水湿、痰饮等邪气内壅,下阻尿窍而致的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宜健运脾气,转枢以通中焦,

方选栝楼瞿麦丸(《金匮要略》)化裁。方中重用薯

蓣三两以滋养脾气,为君药,《神农本草经》[15]21言其

“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

气力,长肌肉”;天花粉(即栝楼根)生津止渴,《医学

衷中参西录》[16]言其“能润肺,化肺中燥痰”,可入中

上二焦,化痰饮而生津液,茯苓健脾气、利水饮,二药

合用助薯蓣健脾生津以利小便,共为臣药;附子偏走

下焦,温通肾阳而助膀胱气化以利小便,为佐药;《神

农本草经》[15]78言瞿麦“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

可引诸药直入三焦而通利水道,故为使药。兼夹痰

浊者,加法半夏、陈皮等以理气化痰;水湿重者,加泽

泻、车前子等以利水渗湿;脾虚甚者,加太子参、黄芪

等以益气健脾。

2.3 充益肾气,蒸化以利下焦 《医宗必读》[17]言:

“有大虚者,非与温补之剂,则水不能行,如《金匮》

肾气丸及补中益气汤是也。”对于肾气亏虚,蒸化失

常而水湿内停下焦导致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宜

充益肾气,蒸化以利下焦,方选八味肾气丸化裁。方

中干地黄填补肾精为君,《名医别录》[18]言其“补五

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薯蓣、山萸肉

善强阴、益精,助地黄补肾强精,共为臣药。泽泻、茯

苓直走下焦而通利水道;《神农本草经》[15]90言牡丹

皮“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通过活血消瘀以助地黄

等药填补肾精、充益肾气,亦使全方补而不滞。以上

三药相互配合,灵动不滞,共为佐药。桂枝、附子辛

温可蒸腾肾精助膀胱气化以通下焦,共为使药。兼

脾虚者,加人参、白术等以健脾益气;肾阳虚甚者,加

巴戟天、菟丝子等以温肾助阳;兼夹痰浊者,加芡实、

法半夏等以益气化痰;兼夹水湿者,加生薏苡仁、猪

苓等以利水渗湿。

3 验案举隅(郭军主诊)

王某,男,68 岁。2023 年 3 月11日初诊。

主诉:排尿不畅伴夜尿 3 月余,加重 6 d。患者 3

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不畅及夜尿频繁,近

6 d逐渐加重。刻诊:尿频,尿急,尿流变细,排尿分

叉、中断、无力,夜尿 4~5 次,畏寒肢冷,下肢无力,少

腹连及会阴部不适,入睡困难,夜卧易醒,大便偏干,

舌暗、苔白,脉沉细,尺脉无力。患者既往体健,平素

喜久坐。前列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前列腺增生伴钙

化斑。肛门指检示前列腺横向增大,表面光滑,边缘

清楚,质地中等硬度而有弹性,中央沟变浅。西医诊

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断:癃闭(肾阳亏虚

证)。治以温阳化气。予八味肾气丸加味。处方:

熟地黄 30 g,生山药15 g,山萸肉10 g,巴戟天

10 g,怀牛膝 15 g,乌药10 g,茯苓 30 g,泽泻 9 g,牡

丹皮10 g,肉桂 3 g,制附片 3 g(先煎),车前子15 g,

路路通15 g。14 剂。每日1 剂,水煎,早晚分服。嘱

避免久坐,适度运动,睡前 1 h避免饮水,勿食生冷油

腻食物。

2023年 3月26日二诊:患者尿频尿急明显好转,

畏寒肢冷减轻,排尿渐畅,夜尿 3次左右,会阴、少腹

胀满疼痛感减轻,下肢无力好转,但仍觉排尿无力,

偶有中断,夜寐不佳,大便偏干,舌脉同前。予初诊

方加鹿角片6 g、肉苁蓉30 g、炒酸枣仁18 g、小茴香

第52页

临证撷粹

48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6 g,生山药增量至 30 g,怀牛膝增量至 30 g,14 剂。

2023 年 4 月10日三诊:患者尿频尿急消失,会

阴、少腹偶有胀痛感,尿无力及尿分叉好转,夜尿 2

次左右,体力较前增加,夜寐转佳,大便正常,舌暗、

苔白腻,脉沉细。予二诊方去牡丹皮,加陈皮 6 g、藿

香 6 g(后下),14 剂。

2023 年 4 月24日四诊:患者排尿通畅,夜尿 1

次,余症悉减,未见明显不适。继予三诊方 14 剂善

后,嘱不适随诊。

后电话随访,患者排尿正常,症状未再反复。

按:本案患者为中老年男性,肾精亏虚致膀胱气

化乏源,加之喜久坐、运动较少,日久下焦通利失常,

故见尿流变细、分叉、中断、无力等排尿异常症状;

肾阳不足,膀胱失约则见尿频、尿急、夜尿多;阳气亏

虚不能温煦肌肤则见畏寒肢冷;肾主骨生髓,肾精不

足则骨失髓养,骨骼不坚,故见下肢无力;肾精亏虚,

肝血化生不足,魂失所藏,故见入睡困难、夜卧易醒,

夜尿频繁亦会影响睡眠质量;精血亏虚,肠道失于濡

养,故见大便干燥;肾阳不足,下焦气化失常则见少

腹连及会阴部不适;舌暗苔白、脉沉细、尺脉无力均

为肾精亏虚、肾阳不足之象。辨为肾阳亏虚证,治以

温阳化气,方选八味肾气丸加味。方中熟地黄、生山

药、山萸肉三药补益肝肾、健运脾气而治本;巴戟天

温补肾阳,怀牛膝强筋壮骨,两药合用增补肾之力;

茯苓、泽泻、车前子、路路通四药合用健脾利水,通利

下焦而治标;牡丹皮活血化瘀,奏通利之功,亦使诸

药补而不滞;乌药气温,入下焦而行气;小剂量肉桂、

制附片引药下行,少火生气,温阳而助气化。二诊时

患者排尿较前通畅,加大生山药、怀牛膝用量,同时

加鹿角片增强补肾健脾、强筋壮骨之力,肉苁蓉填补

肾精、润肠通便,炒酸枣仁养血助眠,小茴香温通下

焦。三诊时患者诸症渐愈,查舌苔白腻,虑滋补之药

有碍胃之嫌,故加陈皮、藿香以健脾化湿而助运化,

去牡丹皮防苦寒伤胃。

4 结语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程长,其排尿异常呈进行

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病本在于

三焦气化失常,而肺、脾、肾分居上中下三焦。若肺

气不宣致使上焦郁闭,除有排尿异常表现外,亦可见

呼吸喘促、咳嗽、咽干、鼻塞等肺气郁闭之象,此时应

以宣发肺气为要;若脾气不健致使中焦失化,除有排

尿异常表现外,亦可见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少气懒

言等脾虚气弱之象,此时应以健运脾气为要;若肾精

不充致使下焦水停,除有排尿异常表现外,亦可见下

肢水肿、神气怯弱、畏寒肢冷等肾阳不足之象,此时

应以充益肾气为要。精准辨证,分而治之,如此则三

焦气化得复,癃闭自消。

参考文献

[1] LANGAN R C.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J].

Prim Care,2019,46(2):223.

[2] VOS T,FLAXMAN A D,NAGHAVI M,et al.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for 1160 sequelae of 289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

2012,380(9859):2163.

[3] 张春和,李焱风,秦国政,等.5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45.

[4] 李用粹,编著.证治汇补[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

1958.

[5] 张介宾,编著.景岳全书[M]//李智庸,主编.张景岳医学全

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1297.

[6] 李梴,著.医学入门[M].金嫣莉,何源,乔占兵,校注.北

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 :72.

[7] 丁甘仁.丁甘仁医案[M].沈庆法,点评.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20 :175.

[8] 佚名.灵枢经[M].戴铭,金勇,员晓云,点校.南宁:广西科

学技术出版社,2016 :63.

[9] 佚名.素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114.

[10] 张璐,著.张氏医通[M].李静芳,建一,校注.北京: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1995 :163.

[11] 张介宾,编著.类经[M].郭洪耀,吴少祯,校注.北京:中

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282.

[12] 吴瑭.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81.

[13] 张仲景.金匮要略[M].胡菲,高忠樑,张玉萍,校注.福

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5.

[14] 张志聪,著.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王宏利,吕凌,校

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 :201.

[15] 吴普,述.孙星衍,孙冯翼,撰.戴铭,黄梓健,余知影,

等,点校.神农本草经[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16]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

社,1974 :350.

[17] 李中梓,原著.医宗必读[M].王卫,张艳军,徐立,等,点

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56.

[18] 陶弘景,撰.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20.

第一作者:杨九天(1996—),男,博士研究生

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泌尿及男科疾病。

通讯作者:郭军,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guojun1126@126.com

收稿日期:2023-08-21

编辑:蔡 强

第53页

医案医话

49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单纯性肥胖又称原发性肥胖,其发生与遗传、饮

食和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相关,儿童肥胖绝大多数

属于单纯性肥胖[1]。国内对儿童肥胖症的筛查标准

是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判定,凡BMI大于

或等于相应性别、年龄组肥胖界值点者可判定为肥

胖[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

肥胖症的发生率逐年升高[3]。研究表明,肥胖是代谢

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

发病基础和独立危险因素[4]。肥胖患儿容易出现性

早熟[5],也是罹患黑棘皮病、2 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

压、血脂异常、月经失调等疾病的重要原因[6-9]。

徐氏儿科起源于沪上,经徐杏圃、徐小圃、徐仲

才等几代名医相传,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医术积淀,在

儿科领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灵枢·五

癃津液别》[10]记载:“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

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膏脂属津液的

一部分,由水谷所化生,流行敷布于机体,易沉积在

皮下、内脏、腹腔、大脑、生殖器中。倘若脾胃升降失

和,内生痰浊,与食湿壅塞互阻,转化失常,则致膏脂

积聚而泛溢于肌肤,发为肥胖。同时,痰浊致病范围

广泛、变幻多端,可随着气机流动停滞于全身各处,

变生如黑棘皮病、性早熟等诸多杂症。徐氏儿科针

对肥胖之本病,提出以运脾化痰散结为基本治法,拟

定运脾化痰通络方随症加减。方中苍术芳香燥烈,既

燥里湿又散外湿;姜半夏辛开苦降,温化痰湿,诚如

仲景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茯苓、生薏苡仁

健脾淡渗利湿;夏枯草、丝瓜络清热解郁、通络散结;

生山楂行气消脂;生甘草调和诸药。临证可针对并

发症进行化裁遣方,再配合饮食、运动等综合调治,

临床疗效显著,现择验案3 则介绍如下。

1 单纯性肥胖伴黑棘皮病

黄某,男,13 岁。2023 年1月20日初诊。

主诉:体质量明显增加 2 年,伴皮肤黑斑 6 月余。

患儿喜食肥甘厚腻,2 年来体质量迅速增加,身高增

长缓慢,于上海某医院查空腹及餐后 2 h胰岛素提示

高胰岛素血症,腹部B超提示脂肪肝,诊断为单纯性

肥胖,嘱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然体质量控制不佳,

于 6 个多月前出现皮肤黑斑。刻诊:形体肥胖,运动

易喘,懒动易疲,颈部和腋窝周围皮肤有增厚、粗糙、

不规则皮褶和棕色色素沉着,食欲一般,寐可,二便

调,舌红、苔腻,脉滑。查体:身高152.0 cm,体质量

72 kg,体质量指数(BMI)31.2 kg/m2 ;身形偏胖,无

特殊面容,神清,反应可。进一步完善口服葡萄糖耐

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提示糖耐量异常及

高胰岛素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检查未见明

显异常。西医诊断:单纯性肥胖,黑棘皮病,代谢综

合征。中医诊断:肥胖,黑斑;病机:痰浊内阻,侵淫

肌肤。治以运脾化痰散结,消脂降浊。予运脾化痰

通络方加味。处方:

苍术 6 g,茯苓 6 g,生薏苡仁 9 g,姜半夏 5 g,夏

枯草 6 g,丝瓜络 6 g,生山楂 5 g,大腹皮 6 g,绞股蓝

6 g,荷叶 6 g,牡丹皮 6 g,胡黄连 5 g,生甘草 2 g。14

剂。颗粒剂,每日1 剂,早晚冲服。嘱患儿每日运动

40 min,严格控制饮食。

2023 年 2 月4日二诊:患儿体质量减轻 3 kg,运

动量增加,疲劳感减轻,皮肤色素沉着好转,大便日

行 2~3 次,质稀不成形,舌红、苔薄白,脉滑。予初诊

方去胡黄连,加葛根 6 g、淮山药 6 g,14 剂。

2023 年 3 月2日三 诊:二 诊 药 服 完 后 因 故 未

运用徐氏儿科运脾化痰散结法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

验  案  3  则

石 李 姜永红 李 文 姜之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3.12.014

关键词  儿童单纯性肥胖;徐氏儿科;黑棘皮病;性早熟;闭经;运脾化痰通络方;验案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205181);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

(2021-2023)-0206-0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龙医科技创新培育计划”项目(YD202225)

第54页

医案医话

50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能及时复诊,现患儿体质量 67 kg,身高152.5 cm,

BMI 28.8 kg/m2

。皮肤色素沉着进一步减退,颈部减

退明显,空腹胰岛素检测提示正常,大便正常。继服

二诊方 30 剂。

复 诊 时 患 儿 体 质 量 59 kg,身 高153 cm,

BMI 25.2 kg/m2

。颈部皮肤色素沉着消失,腋窝处

有浅色素沉着,血脂胆固醇检测正常,继予运脾化

痰通络方化裁调治。后患者定期复诊,BMI控制在

25 kg/m2

以内,皮肤色素沉着逐渐消失,各项理化

指标均恢复正常,遂停药。

按:黑棘皮病主要病理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天

鹅绒般增厚、乳头状瘤样斑,病变部位以皮肤皱褶处

为主,如颈部、腋窝、腹股沟、指关节、腘窝表面,而肥

胖是儿童或青少年发生黑棘皮病的主要原因[11]。肥

胖相关性黑棘皮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现普遍认

为是由于肥胖产生的过量胰岛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

子-1受体相结合,进而刺激表皮角化细胞和成纤维

细胞增殖,最终导致黑棘皮病的发生[12]。本案患儿自

幼喜食肥甘厚腻膏粱之品,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膏脂、

痰浊壅滞,泛溢于肌肤,继发皮肤增厚、粗糙、色素沉

着等皮损表现;肥人多湿多痰,内湿素盛,湿盛必困肺

脾,加之湿性黏滞重浊,湿热互结,故而动则易喘、懒

动易疲;舌红、苔腻、脉滑均为痰浊湿热内阻之象。故

治以运脾化痰散结、消脂降浊,予徐氏儿科运脾化痰

通络方加味。初诊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大腹皮、牡丹皮

增清热利湿之力,加胡黄连除食积之热,加荷叶升阳

化湿、凉血消斑,加绞股蓝健脾消脂。诸药合用,使清

阳得升,膏浊得降。二诊患儿体质量减轻、色素沉着

好转、疲乏感减轻,表明湿浊渐去、膏脂得化;大便次

数多、稀溏,提示湿热去而脾虚未固,故去味苦易伤脾

阳之胡黄连,加淮山药健脾止泻、葛根升阳止泻,兼增

运脾之力。三诊患儿诸症渐消,前方继进以巩固。药

证合拍,故膏脂得降,湿浊得化,肥胖得减,黑斑得消。

2 单纯性肥胖伴外周性性早熟

钱某,女,7 岁。2023 年 2 月10日初诊。

主诉:双侧乳房硬块半年余。患儿喜食油炸快

餐食品,脾气急躁易怒,形体肥胖,半年前双侧乳房

触及硬块,于上海某专科医院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外

周性性早熟,予知柏地黄丸及大补阴丸等中成药治

疗,然体质量持续增加,乳房硬块未消失。刻诊:形

体肥胖,食欲旺盛,易饥,双侧乳房可触及硬块,有触

痛,晨起有口气,大便 2~3日一行,干结,夜寐尚可,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身高120 cm,体质量

38 kg,BMI 26.4 kg/m2

;身形偏胖,无特殊面容,神清,

反应可;双侧乳房可触及约 2 cm×2 cm大小硬块,有

触痛;外阴形态示未发育,无阴道分泌物及阴毛。查

B超提示肝脏脂肪浸润、乳腺组织发育、子宫卵巢大

小正常;性激素六项检查提示正常;腕关节骨龄检查

提示 9 岁+

,骨龄提前。西医诊断:单纯性肥胖,外周

性性早熟。中医诊断:肥胖,乳核;病机:肝火结聚,

引动天癸。治以运脾化痰散结,清肝泻火。予运脾

化痰通络方加味。处方:

苍术 5 g,茯苓 5 g,生薏苡仁 9 g,姜半夏 5 g,夏

枯草 5 g,丝瓜络 5 g,山慈菇 5 g,生山楂 5 g,柴胡 5 g,

郁 金 5 g,栀 子 5 g,牡 丹 皮 5 g,胡黄 连 5 g,生 甘 草

2 g。14 剂。颗粒剂,每日1 剂,早晚冲服。嘱患儿每

日运动 40 min,严格控制饮食。

2023 年 2 月 24 日二诊 :患儿体质量减轻 3 kg,

双侧乳核明显减小,无触痛,饥饿感减轻,大便 1~2

日一行,质软,舌红、苔薄白,脉滑数。继服初诊方

14 剂。

复诊时患儿双侧乳核进一步减小,余症皆平。

守运脾化痰通络方化裁治疗 2 个月后,患儿身高

121 cm,体质量 32 kg,BMI 21.9 kg/m2

,双侧乳核消

失,遂停药。

按:外周性性早熟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

体激素升高达到青春期水平,导致过早出现第二性征

的发育异常性疾病,但不具有性发育的完整性、程序

性过程,主要表现为女孩乳房结节、男孩睾丸容积增

大[13]。徐氏儿科认为,脾肾充盈,则天癸萌发;膏脂互

化,则天癸规律;膏脂结聚,则天癸早现。膏脂积聚于

肝经则引动肝火,肝气不舒故而脾气暴躁;痰浊阻滞

乳房,乳络不通,故有乳房硬结疼痛;痰浊郁而化火

犯胃,胃火炽盛,故而多食易饥;食积不化,阻滞中焦,

可见大便干结不通、口臭等。故治以运脾化痰散结、

清肝泻火,予徐氏儿科运脾化痰通络方加味。初诊在

原方的基础上加山慈菇消肿散结、化痰解毒以消核散

结;加柴胡、郁金入肝经以清肝火,肝气得疏则核结自

散;加栀子、牡丹皮、胡黄连增清热凉血之功。二诊患

儿体质量减轻,乳核减小,触痛消失,便秘好转,表明

脾气得健、肝气得疏,效不更方,前方继进。

3 单纯性肥胖伴闭经

王某,女,13 岁。2021 年 8 月10日初诊。

主诉:停经半年。患儿自幼形体肥胖,10 岁月

经初潮后身高增长缓慢,体质量增加迅速,半年来月

经未行。刻诊:痰多,精神疲乏,胸闷不舒,青春痘明

显,月经未行,白带多,二便调,夜寐梦多,舌红、苔

腻,脉滑。查体:BMI 29.8 kg/m2

。妇科B超、性激素

六项检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单纯性肥胖,月经不

调。中医诊断:肥胖,闭经;病机:痰火湿热壅盛,冲

任失调。治以运脾化痰散结,调理冲任。予运脾化

痰通络方加味。处方:

第55页

医案医话

51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苍术 6 g,茯苓 6 g,生薏苡仁 9 g,夏枯草 6 g,丝

瓜络 6 g,姜半夏 5 g,生山楂 6 g,绞股蓝 9 g,石菖蒲

6 g,胆南星 9 g,香附 6 g,生甘草 2 g。14 剂。颗粒剂,

每日1 剂,早晚冲服。嘱患儿每日运动 40 min,严格

控制饮食。

2021 年 8 月24日二诊:患儿体质量减轻 3 kg,

疲乏感减轻,青春痘减少,胸闷已无,白带减少,月经

仍未行,二便调,夜寐尚可,舌淡、苔薄白,脉滑。予

初诊方加怀牛膝 9 g、益母草 9 g、当归 6 g、川芎 6 g,

14 剂。

2021 年 9 月10日三诊:患儿服药 5 d后月经至,

行经 4 d,量少、色暗淡,伴腰酸,经期大便稀薄,体质

量再减轻2 kg,舌淡、苔薄白腻,脉滑。予二诊方加

覆盆子 6 g、芡实 6 g、山药 6 g,14 剂。

复诊时患儿体质量再次明显下降,诸症悉平。

守运脾化痰通络方化裁治疗 3 个月后,BMI下降至

23.5 kg/m2

,月经周期恢复正常,遂停药。

按:《女科切要·调经门》[14]言:“肥白之人经闭

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肥人多痰多

湿,痰浊积聚于胞宫,致使子宫内膜过度增殖,引起闭

经;痰湿困于脾胃,故见精神疲乏;湿阻中焦,故现胸

闷不舒;膏脂积聚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故现青春

痘;湿热下注,故白带增多;痰火扰心,故夜寐梦多;舌

红、苔腻、脉滑均为痰火湿热壅盛之象。故治以运脾

化痰散结、调理冲任,予徐氏儿科运脾化痰通络方加

味。初诊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绞股蓝健脾消脂;加石菖

蒲、胆南星清热化痰;香附为疏肝解郁、妇科调经之要

药,专治月经不调、经闭等症。二诊患儿膏脂渐消,痰

湿渐去,提示脾胃渐运;月经仍未行,考虑久病留瘀,

故加怀牛膝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当归、益母草补血活

血调经,川芎辛散温通、活血化瘀。患儿服二诊方5 d

后月经得复,张介宾[15]指出:“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

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

故加覆盆子、芡实、山药以补脾益肾,滋气血之源。

4 结语

上述 3 则验案病机皆责之于膏脂积聚、痰浊内

阻,脾为生痰之源,故以运脾化痰散结法为基本治

法。案1 皮损缘于痰浊泛溢肌肤,故予大腹皮、牡丹

皮以清热利湿,另予胡黄连增清热燥湿、消脂化浊之

功;案 2 乳核缘于肝郁痰浊结于乳络,故予柴胡、郁

金、山慈菇疏肝散结消核;案 3闭经缘于痰浊积聚胞

宫,故予石菖蒲、胆南星清热化痰,香附疏肝解郁、理

气调经。以徐氏儿科运脾化痰通络方为基本方化裁

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并发黑棘皮病、性早熟及闭经

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异病

同治之理念,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揣摩。

参考文献

[1] 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52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学龄儿童

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S].北京:中

国标准出版社,2018 :1.

[3] PAN X F,WANG L M,PAN A.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J].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21,9(6):373.

[4] 王文.肥胖少年颈围、腰围与心肺耐力及心血管疾病危

险因素的关系[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5):35.

[5] SHI L,JIANG Z Y,ZHANG L.Childhood obesity and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J].Front Endocrinol,2022,

13 :1056871.doi :10.3389/fendo.2022.1056871.

[6] EHEHALT S,WIEGAND S,KÖRNER A,et al.Diabetes

screening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choosing the right test[J].Eur J Pediatr,2017,176(1):89.

[7] 李健,吕海涛.2004—2014年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

危险因素Meta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6):

533.

[8] REUTER C P,DA SILVA P T,RENNER J D P,et al.

Dyslipidemia is associated with unfit and overweight-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Arq Bras Cardiol,2016,106

(3):188.

[9] 周心宇,杨欣.肥胖与月经异常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

妇产科杂志,2018,53(8):581.

[10] 佚名.灵枢经[M].戴铭,金勇,员晓云,点校.南宁:广西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71.

[11] 许庆玲,张淑欣,吴楚姗,等.肥胖儿童黑棘皮病严重程

度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

子杂志,2021,7(1):30.

[12] YOSIPOVITCH G,DEVORE A,DAWN A.Obesity and

the skin :skin physiology and skin manifestations of

obesity[J].J Am Acad Dermatol,2007,56(6):90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卫

办医政发(195)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

(4):390.

[14] 吴本立,撰.女科切要[M].佘德友,点校.北京:中医古籍

出版社,1999 :1.

[15] 张介宾.景岳全书[M].孙玉信,朱平生,主校.上海:第二

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782.

第一作者:石李(1982—),女,医学硕士,副

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生长发育及内分泌疾病。

通讯作者:姜之炎,本科学历,主任医师,教

授,博士研究生导师。lhjzycm@163.com

收稿日期:2023-06-05

编辑:蔡 强

第56页

医案医话

52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皮部的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皮部

论》云:“皮有分部”,“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将

全身皮肤依据十二经脉及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循行范

围划分成十二皮部。皮部位居浅表,为人体第一道

卫外屏障,能够发挥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的作用。皮

部与卫气、络脉密切相关,《素问·痹论》指出卫气

“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部分卫气循行于皮部,起

到调节腠理开阖、护卫机体的作用。络脉中循行于

皮肤表面的浮络、阳络参与皮部组成,起到渗灌气

血、濡养皮肤和抗御邪气的作用,并联络了皮部与

经络系统。针刺相应浅表皮部,可宣行卫气,疏通经

络,鼓舞正气,驱邪外出,通过“皮部-络脉-经脉-脏

腑”这一传导途径激发相应功能活动,最终达到调和

荣卫循行、通行经络气血、调和机体阴阳的目的。

付于教授将《黄帝内经》理论与多年临床实践

相结合创立了皮部浅刺法,该法以十二经皮部理论

为依据,以现代解剖、组织功能学说为支撑,有严格

的量穴标准和针刺手法。付师擅长运用皮部浅刺法

治疗眼科疾病,取穴以眼周皮部为主,浅刺至皮肤真

皮层并施加一定的行针手法,从而激发相应皮部经

气,祛邪通络,同时配合中药汤剂内服调理体质,达

到恢复眼部视物、运动等功能的目的,临床获效满

意。现将付师运用皮部浅刺针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

眼科疾病验案 3 则介绍如下。

1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侯某,男,74 岁。2022 年 2 月7日初诊。

主诉:左侧上睑下垂 2 周余。患者 2 周前无明显

诱因出现左侧上睑下垂,晨轻暮重。遂就诊于天津

医科大学总医院,查新斯的明试验示:40 min后左侧

眼裂稍大;疲劳试验示:阳性;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

(RNS)检查示: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 ;颅脑核磁

共振成像(MRI)示:无明显异常;胸腺电子计算机

断层扫描(CT)示:胸腺形态正常。诊断为“眼睑下

垂,肌无力”。患者欲寻求中医治疗,遂就诊于天津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刻下:左侧

上睑下垂,左眼平视时睑缘遮挡黑睛上 2/3,视物模

糊,劳累后左侧上睑下垂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无

复视,无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倦怠乏力,心烦焦虑,

夜寐欠安,胃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西医诊断: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上睑下垂;中医诊断:

痿病(气虚湿阻证)。治则:健脾升阳,祛风化痰。予

皮部浅刺针法行针刺治疗,并予中药汤剂补中益气

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口服。

针刺区域:左侧眼周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皮部(以

攒竹穴为中心,眉上1 cm为上界,眶上缘为下界,印

堂穴与鱼腰穴之间的带状区域)、足阳明胃经皮部(以

承泣穴为上界,四白穴为下界,两侧不超过目内外眦

的带状区域)及腹区足阳明胃经皮部(以梁门穴为上

界、天枢穴为下界的宽约5 cm的长方形区域)。针刺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施术处皮肤常规消毒,取

0.25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刺手以拇食二

指夹持针柄,将针尖垂直抵于施术部位皮肤后,运用

一定指力,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作小幅度顺时针快速

捻动进针,将针刺入皮肤真皮层,深度约2~4 mm,刺

入后施用小幅度(<90°)、高频率(120~160 次/min)

捻转手法10 s,针刺间距以10 mm为度,每个区域留

针10~12 根,留针 30 min。每日1次,每周连续针刺

5 d后休息2 d。

中药处方:黄芪 20 g,当归10 g,山药10 g,升麻

5 g,焦六神曲10 g,钩藤10 g,炒僵蚕10 g,北柴胡

10 g,郁金10 g,炒酸枣仁10 g,醋香附 10 g。10 剂。

每日1 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

2022 年 2 月17日二诊:患者上睑下垂症状稍有

好转,精神渐增,乏力好转,夜寐转安,但仍视物模

糊。予初诊方黄芪增量至 30 g,升麻增量至10 g,加

荆芥穗10 g、桑叶10 g,14 剂。针刺治疗同初诊。

皮部浅刺针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眼科疾病验案 3 则

徐 宁 1,2 黄 桃 1,2 丛 雨 1,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381 ;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81)

指导:付 于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3.12.015

关键词 皮部浅刺针法;中药内服;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麻痹性斜视;验案

第57页

医案医话

53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2022 年 3 月3日三诊:患者上睑下垂较前缓解,

左眼平视时睑缘遮挡黑睛上1/3,视物较前清晰,神

志安定。予二诊方去郁金,加杜仲10 g,14 剂。针刺

治疗同初诊。

2022 年 3 月17日四诊:患者上睑下垂症状基本

缓解,视物较清晰,能正常读书看报。予三诊方去北

柴胡,黄芪增量至 40 g,山药增量至 20 g,继服 7 剂巩

固疗效。针刺治疗同初诊。

后随访 3 个月,患者自诉视物基本正常,未见

复发。

按: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以骨骼肌波动性无力和易

疲劳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为重症肌无力的亚组分类之一,临床表现为眼外肌无

力,其他肌群肌力正常,常以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

垂和/或复视为主要症状。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可归属

于中医学“胞垂”“睢目”“痿病”等范畴。《诸病源候

论·目病诸候》[2]载:“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

于睑肤之间”,指出本病因正气不足、风邪客睑所致。

本案患者为老年男性,脏腑功能减退,脾胃虚弱,

清阳不升,风痰阻滞经络,睑肌痿废无力而下垂。脾

主肌肉,司睑开合,《兰室秘藏·眼耳鼻门》[3]曰:“夫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胃运化

的水谷精微可以充养胞睑及目睛,《灵枢·终始》载:

“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浅刺又能起到补益作

用,故取腹区足阳明胃经皮部行浅刺针法,可健脾补

中、升发清阳,恢复上胞提举功能,缓解视物模糊症

状。张志聪言:“太阳主表,为诸阳主气”,太阳为诸阳

之首,浅刺其皮部可达祛邪外出之功,以治疗邪气在

表,故浅刺患侧眼周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皮部、足阳明

胃经皮部,可祛风邪外出,疏通局部经络气血。中药

汤剂方中黄芪、山药相配,健脾益气;升麻引药入阳明

经,升举脾胃清阳;当归养血;焦六神曲健胃和中;钩

藤、炒僵蚕息风化痰;北柴胡、郁金疏散风邪、清泻郁

热;炒酸枣仁安神;醋香附调畅气机。针药合用,共奏

健脾升阳、祛风化痰之效。二诊时,患者上睑下垂症

状稍好转,但仍视物模糊,故增加黄芪、升麻剂量,着

重健脾升清、益气补中,以运化水谷精微,充养睑肌;

加荆芥穗、桑叶轻清疏散风邪;继予皮部浅刺法治疗,

以配合中药健脾扶正、散风祛邪。三诊时,患者上睑

下垂较前缓解,视物较前清晰,神志安定,故去清泻郁

热之郁金,加杜仲补益肝肾;针刺法同前。四诊时,患

者上睑下垂基本缓解,可正常读书看报,故去疏散外

邪、调和营卫之北柴胡,黄芪、山药增量重在培补脾

土;针刺仍以健脾补中为法,巩固疗效。

2 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

成某,女,77 岁。2021 年 4 月15日初诊。

主 诉:双 眼 视 物 重 影 4 d。 患 者 4 d前 无 明 显

诱因出现视物成双,遂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四六四医院,查颅脑MRI未见明显异常。3 d前就诊

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专科检

查示:左眼外展受限,右眼晶状体皮质不均匀浑浊,

双眼结膜轻度充血,双眼眼底模糊可见部分网膜;

复视像:水平复视,左上方物像分离大,周边物像为

左眼;红玻璃试验:阳性。诊断为“左眼外展神经麻

痹,老年性白内障”,予银杏叶提取物片、甲钴胺片口

服,药后患者视物重影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患者为

求针灸治疗,遂至付师处就诊。刻下:视物昏花,视

一为二,睁眼时眩晕,乏力疲倦,心烦,纳可寐安,二

便调,舌淡、苔白腻,脉滑。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

20 余年,现长期规律口服降糖药及皮下注射胰岛素

控制血糖。查体:左侧眼球为内收位,不能外展,向

内、向上、向下运动正常;右侧眼球运动未见明显异

常。西医诊断: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2 型糖尿

病;中医诊断:视歧(风痰阻络证),消渴(气虚湿阻

证)。治则:息风化痰,益气祛湿。予皮部浅刺针法

行针刺治疗,并予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加减口服。

针刺区域:左侧眼周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皮部、足

阳明胃经皮部。具体针刺操作方法及频次同案1。

中药处方:钩藤10 g,天麻 10 g,炒僵蚕10 g,炒

酸枣仁 20 g,醋香附 10 g,木瓜 10 g,升麻 5 g,黄芪

10 g,陈皮10 g,麸炒薏苡仁10 g,石菖蒲10 g。7 剂。

每日1 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

2021 年 4 月26日二诊:患者复视程度明显减

轻,左眼外展情况改善。效不更方,继予初诊方 7

剂。针刺治疗同初诊。

2021 年 5 月6日三诊:患者左侧眼球各方位运

动自如,视物重影症状消失,眼位基本正常。效不更

方,继予初诊方 7 剂。针刺治疗同初诊,巩固疗效。

后随访 3 个月,未见复发。

按: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属于糖尿病性单神

经病变[4],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以

复视、重影为主要症状,常伴视物模糊、头晕头痛等。

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可归属于中医学“视歧”“风

牵偏视”等范畴。

本案患者证属风痰阻络证,其病机考虑为久患

消渴之疾,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津液输布不利,聚湿

成痰,复感风邪,风痰结聚,阻滞目络,日久致使眼肌

痿软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脾胃失调为病之本,痰聚

阻络、筋脉弛缓为病之标。皮部浅刺针法能够加速

外展神经麻痹和眼外直肌瘫痪的恢复,对于本病复

视、重影症状具有较好疗效。《灵枢·经筋》云:“太

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两经与眼目关系密切,

第58页

医案医话

54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故取患侧眼周部的足阳明胃经皮部、足太阳膀胱经

皮部浅刺,以激发经气,通畅目络。足阳明经皮部又

能激发胃经经气,蕴生气血,濡养眼目局部肌肉经络。

中药汤剂方中天麻、钩藤、炒僵蚕平肝息风、化痰定

眩;炒酸枣仁安神;醋香附辛散调理气机,通十二经

气分;升麻、黄芪配伍,健脾补气,兼能升发脾胃清

阳;麸炒薏苡仁利湿;陈皮理气燥湿;木瓜、石菖蒲化

湿和胃。针药合用,共奏息风化痰、益气祛湿之功。

二诊时,患者复视及左眼外展症状明显好转,故继予

初诊治疗方案巩固疗效。后随访,患者诸症消失,未

见复发。

3 麻痹性斜视

潘某,男,48 岁。2021 年 2 月25日初诊。

主诉:复视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月余。患者

2020 年11月23日晚不慎摔倒,继而出现视物模糊重

影、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等症,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

医院,查颅脑CT示脑干出血,遂收治入院,予降脂、控

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等方法治疗,经治后病情平稳。

患者为求中医康复治疗,遂转院至天津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中医治疗以中药内服联合针

刺,西医治疗以降脂、控制血压、改善脑代谢等方案

为主。经治病情平稳后予出院,但仍遗留视物模糊重

影、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等症。患者为求继续针刺治

疗,遂至付师处就诊。刻下:神清,精神可,视物模糊

重影,语言不利,持续左侧肢体不利,纳可寐安,二便

调,舌暗红、苔少,脉弦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

查体示:左侧上肢肌力3级,下肢肌力3级,左侧霍夫

曼征阳性。西医诊断:脑出血,麻痹性斜视;中医诊

断:中风中经络(阴虚动风证),视歧(风痰阻络证)。

治以滋阴息风、化痰通络。予皮部浅刺针法行针刺治

疗,并予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合生脉饮化裁口服。

针刺区域:患侧眼周部的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

胃经皮部及左侧肢体相应的阳经皮部(上肢:以肩髃

穴为上界、合谷穴为下界的宽约半横指的条状手阳明

大肠经皮部区域;下肢:以膝阳关穴-委中穴水平为

上界、悬钟穴-跗阳穴水平为下界的宽约一横指的条

状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皮部区域)。针刺操作

方法:患侧眼周部皮部浅刺操作方法及频次同案1 ;

左侧肢体相应阳经皮部浅刺针刺深度可适当增加至

0.5~1.0 cm,针刺间距可增加至2~3 cm,隔日针刺1次。

中药处方:钩藤10 g,天麻 10 g,炒僵蚕10 g,麦

冬 20 g,酒五味子 3 g,陈皮10 g,木瓜 10 g,升麻 5 g,

炒决明子15 g,炒薏苡仁 20 g。14 剂。每日1 剂,水

煎,早晚饭后温服。

2021年3月11日二诊:患者诉视物模糊重影稍减

轻,左侧肢体无力好转,语言不利症状好转。予初诊方

加石决明20 g、炒酸枣仁20 g,14剂。针刺治疗同初诊。

2021 年 3 月25日三诊:患者自诉视物模糊好转,

复视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改善,左侧肢体无力改善,

能自行拄拐走进诊室。予二诊方石决明增量至 30 g,

加杜仲10 g、续断 10 g,14 剂。针刺治疗同初诊。

2021 年 4 月8日四诊:患者自诉视物较为清晰,

不伴复视,余症同前,自行拄拐走进诊室。予三诊方

加槲寄生 20 g、黄芪10g,14 剂。针刺治疗同初诊。

后随访 3 个月,复视症状未见复发。

按:卒中后复视属于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根据病位不同可分为核上性(大脑皮质眼球同向运动

中枢、脑桥侧视中枢及其传导束)、核间性(脑干内侧纵

束)、核性(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眼肌麻痹[5],病变主

要引起的临床症状为复视、眼肌麻痹及瞳孔改变。

本案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素体肝阳偏

亢,肝肾亏虚,又仆倒损伤脑脉,致气血逆乱,血溢脉

外而发为中风。患者出现视物模糊重影症状,系脑干

出血导致颅神经损伤所致,属于中医学“视歧”“中风”

等范畴。治疗当以滋阴息风、化痰通络为主。皮部浅

刺针法能够改善视物重影症状,对于肢体不利、语言

不利等中风后遗症也有较好疗效。针刺取患侧眼周部

的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皮部及左侧肢体相应阳

经皮部。《灵枢·经别》载:“足阳明之正……还系目系,

合于阳明也”,足阳明经别上行联系目系与本经相合,

浅刺胃经皮部可以充养睑肌及眼带(眼外肌),使眼目

得以濡养;《灵枢·寒热病》云:“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

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足太阳膀胱经之直行者连属

目系,浅刺膀胱经皮部可以通畅局部络脉,疏通气血,

濡养眼目;患者属于痉挛性瘫痪,阳缓而阴急,治疗取

患者左侧肢体相应阳经的皮部浅刺,调和阴阳,疏通经

络气血,从而使患肢肌张力恢复平衡。中药汤剂方中

钩藤、天麻、炒僵蚕平肝潜阳、息风化痰,共为君药;麦

冬、酒五味子滋阴清热、壮水涵木;陈皮、木瓜理气;升

麻引药上行;炒决明子清肝热,兼能润肠通便;炒薏苡

仁舒筋缓急。针药并用,共奏滋阴息风、化痰通络之

效。二诊时,患者自诉视物模糊重影稍减轻,以滋阴息

风为重,加石决明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助钩藤、天麻、

炒僵蚕以增强平肝息风之力;炒酸枣仁安神。三诊时,

患者诸症较前改善,增加石决明用量,并加杜仲、续

断,加强补肝肾、益精血之功以治本。四诊时,患者复

视症状消失,加槲寄生补益肝肾、黄芪健脾补中以固

本,纠正患者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的体质。

4 结语

眼科疾病中以睑肌或眼外肌无力为主症者,其病

性多属本虚标实。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为本,邪气

侵袭、风痰阻滞眼络为标。付师临证常以皮部浅刺针

第59页

医案医话

55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法为主治疗:取足阳明胃经皮部浅刺以补脾胃,升发

清阳之气以温煦、濡养眼络,恢复胞睑及眼带之职;取

眼周足太阳膀胱经皮部浅刺以疏散外邪,通畅眼络,

起到标本同治之效[6]。同时配合中药汤剂,付师常以

天麻钩藤饮化裁,以天麻、钩藤、炒僵蚕为主药,息风

化痰通络,并治眼科疾病常见兼症之头痛、眩晕等。

风邪偏重者,加荆芥穗、桑叶等祛风解表;邪气盛实、

郁热内结者,加北柴胡、郁金;气虚者,加黄芪;阴虚

者,加麦冬、五味子;肝肾不足、阴虚风动者,用石决明

平肝息风,并加杜仲、续断补肝肾固本;若患者脾虚升

提无力,可合用补中益气汤化裁,以大剂量黄芪配少

许升麻,并加山药、六神曲等健脾助运。针药协同,中

药汤剂既能助皮部浅刺扶正气、益脾胃,恢复脾胃主

肌肉之职,使眼睑开阖及目珠转动灵活,又能协助针

刺祛邪气、息风化痰、通畅眼络。同时,中药汤剂还可

根据患者病机的邪正盛衰、阴阳虚实之不同,辨证施

治,并调理患者体质。针药并用,收效颇佳。

参考文献

[1] GILHUS N E,VERSCHUUREN J J.Myasthenia gravis :

subgroup classification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J].

Lancet Neurol,2015,14(10):1023.

[2] 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M].黄作阵,点校.沈阳:辽宁科

学技术出版社,1997 :134.

[3] 李杲,原著.兰室秘藏[M].刘更生,臧守虎,点校.天津:天

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7.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20年版)[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41(5):

482.

[5] 张馨丹,杨铭.针灸治疗卒中后复视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9,8(2):67.

[6] 支佳羽,李盾,丛漉彦,等.付于皮部浅刺针法理论探析

[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3):87.

第一作者:徐宁(1997—),女,医学硕士,研

究方向:针灸临床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付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

究生导师。happyfu1970@163.com

收稿日期:2023-04-20

编辑:吴 宁 张硕秋

临床疾病纷繁复杂,病因多端,病证兼夹,迁延

难愈,常有因医者学术不精、经验不足而致失治误

治。柴瑞霭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数十载,辨证尤为精准,愈人

无数,妙案颇多。诸多因前医反复诊疗而疗效不佳

者,求治于柴师得愈。柴师辨证之法不落俗套,遣方

用药多出奇制胜,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兹

取柴师辨治误治病验案 3 则介绍如下,虽不能尽言

柴师辨治理法之妙,亦能管窥一斑。

1 阴缩案

李某,男,24 岁。2016 年10 月25日初诊。

主诉:前阴内缩12 年。患者12 岁时因异常愤怒

而突发前阴内缩,12 年来阴茎及阴囊大部分时间处

于缩入腹中的状态,唯下蹲时缓解。恰逢适婚之年,

患者饱受阴缩之苦,于多处求方诊治,先后服用黄连

解毒汤、全鹿丸、柴胡桂枝干姜汤、八味肾气丸等汤

药,收效甚微,遂来柴师处就诊。刻诊:颜面赤红,阴

茎及阴囊缩入少腹,紧张时尤甚,四肢厥冷以炎夏最

重,胸肋和丹田闷胀憋堵,大便溏滞,小便无力,舌质

深红、苔白根腻,脉沉弦滑数。西医诊断:前阴内缩;

中医诊断:阴缩(阳郁证)。治以疏肝解郁,和胃化

湿。予四逆散合平胃散化裁。处方:

柴胡15 g,炒白芍15 g,炒枳壳15 g,苍术15 g,

厚 朴15 g,陈 皮15 g,甘 松 10 g,薤 白15 g,炙 甘 草

柴瑞霭辨治误治病验案 3 则

唐孟杰

(北京市石景山区五里坨医院,北京 100043)

指导:柴瑞霭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3.12.016

关键词 误治;阴缩;肺痿;泄泻;痢疾;四逆散;平胃散;柴瑞霭;验案

第60页

医案医话

56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10 g。10 剂。每日1 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2016 年11月8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大量排

气,日矢气数十次,阴缩及四肢厥冷好转大半,全身

温暖轻盈,大便溏,小便较前有力,胸肋闷胀憋堵感

仍重。予初诊方去甘松,加木香10 g、砂仁10 g(后

下),7 剂。

2016 年11月15日三诊:患者诸症基本痊愈,只

觉腹胀。予三仁汤加减以治本,处方:苦杏仁15 g、

白豆蔻10 g、生薏苡仁 30 g、厚朴15 g、清半夏15 g、

淡 竹 叶10 g、滑 石 粉 15 g(包 煎)、通 草10 g、薤 白

15 g、甘松 10 g,7 剂,每日1 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服完三诊方后,患者诸症皆愈。

按:阴缩是以突然起病,阴茎内缩伴小腹拘急、

疼痛剧烈为特征的一种男科病,发病以青壮年居多[1]。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2]12言:“肝脉……微大为肝

痹,阴缩,咳引小腹。”《灵枢·经筋》[2]41又言:“足厥

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伤于

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阴缩之证大多由

肝而发,肝寒证和肝热证均能导致阴缩。《素问·至

真要大论》又言:“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开窍于

前后二阴”,可知阴缩之肾阳虚者亦不在少数。本病

多以肝经寒凝、肝经热结、肾阳虚衰等证论治。观本

案患者前医之诊治思路,皆不能准确认识病机:或见

其面赤舌红以热盛为由,开大队寒凉之辈诸如黄连

解毒汤伐其脾胃;或见其炎夏仍四肢厥冷而以阳虚

为由列大队温补之品诸如全鹿丸,实则火上浇油;或

见其肋胀便溏而予治疗胆热脾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投石肝脾,然是隔靴搔痒;或见其阴茎及阴囊上缩入

少腹辨为肾阳亏虚、命门火衰用八味肾气丸,却收效

甚微;等等。柴师虑其幼时因发怒而起病,每情绪紧

张则阴缩更甚的特征,以肝气郁结立论。肝气郁结,

气机不利,故兼见两胸肋闷胀憋堵;阳气内郁,不能

外达四肢而见四肢厥冷。此处的四肢厥冷非全身阳

气不足,实乃阳郁于内而致的四末阳气分布不均。阴

茎阴囊亦为末端,阳气不达而阴茎阴囊因寒收引于上

腹,故而阴缩。大便溏、舌根腻表明湿郁重,使阳郁

更甚,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言:“湿热不攘,大

筋短,小筋弛长,软为拘,弛长为痿。”柴师辨为阳郁

证,初诊运用四逆散合平胃散化裁以疏肝解郁、和胃

化湿,达宣达阳气、宣畅气机之目的。方中柴胡引经

入肝胆,疏肝解郁;炒白芍养血柔肝,调和肝脾;炒枳

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炙甘草调和诸药。四药合力,

使郁遏之气机得以疏泄,以解阳郁。苍术燥湿健脾,

厚朴行气除满,陈皮理气和胃,三者共奏燥湿运脾、

行气和胃之功,以消湿郁。甘松和薤白配伍为全方

画龙点睛之笔:薤白通阳散结为治疗胸痹要药,功主

通胸阳之闭结[3]233,柴师善用薤白通全身之阳而散周

身之结,行肝胃之气以导胃肠之滞;甘松为开郁醒脾

要药[3]234,既行久郁之肝气,又醒被乏之脾胃,用之甚

妙。二诊时患者全身温暖轻盈,表明阳郁大减;胸肋

闷胀、憋堵感仍重,舌仍腻,虑甘松行气之力弱故去

之,加木香、砂仁增行气燥湿之功。三诊时患者肝郁

已消,只觉腹胀,盖因脾胃被肝久伐而现湿热之本,故

以三仁汤加减善后。方中苦杏仁宣上焦肺气,白豆蔻

畅中焦之脾气,生薏苡仁渗下焦湿热,三仁从三焦分

消湿邪;厚朴、清半夏化湿除满;淡竹叶、滑石粉、通

草清利湿热;薤白、甘松继收通阳开郁之功。药证合

拍,诸症得愈。

2 肺痿案

徐某,男,24 岁。2017 年 6 月27日初诊。

主诉:咳嗽、吐泡沫痰1 年余。患者于 2015 年

10 月外感风寒,逐渐出现咳嗽不止、吐白色泡沫状唾

液、咽有哽塞感等症状。于多处求医,先服小青龙汤

合半夏厚朴汤但白色唾液不减反增,后服止嗽散而

咳嗽反加重,遂来柴师处求诊。刻诊:两颧微红,咽

喉干痒,咽有哽塞感,咳嗽少痰,唾液呈白色泡沫状,

手脚心和额头易汗出,平时疲惫乏力,小便频,大便

干稀不调,舌体偏大质红、苔黄薄腻,脉弦细数。西

医诊断:咳嗽;中医诊断:肺痿(阴虚证)。治以养阴

化痰。予麦门冬汤加减。处方:

麦 冬 60 g,西 洋 参 10 g,清 半 夏10 g,苦 杏 仁

10 g,桔梗 10 g,枇杷叶15 g,炙甘草10 g,大枣 5 枚。

6 剂。每日1 剂,水煎,分早晚温服。嘱患者避风寒,

调饮食,少食阳热伤阴之物,多食清凉柔润之品。

2017 年 7 月3日:患者白色泡沫状唾液明显减

少,咽中哽塞感消失,咳嗽减。继服初诊方 6 剂。

2017 年 7 月9日:患者白色泡沫状唾液、咽中梗

塞感、咳嗽均消失,停药。

随访 1 年,患者诸症未再复发。

按:《临证指南医案·肺痿》[4]言:“肺热干痿,则

清肃之令不行,水精四布失度……其津液留贮胸中,

得热煎熬,变为涎沫,侵肺作咳,唾之不已。故干者

自干,唾者自唾,愈唾愈干,痿病成矣。”肺主通调水

道,肺热叶焦,痿废不用,饮食游溢之精气不能四布,

故聚之为浊唾涎沫,发为肺痿。患者咳吐白色泡沫

状唾液为肺燥阴虚下水津四布失度所致,辨为肺虚

有热、津少之证,前医误辨为内有阴气凝聚、聚水为

饮的痰饮证,故服用小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后唾液

不减反增;咽喉不利属肺燥津干的表现,前医将其误

认为痰气交阻而成的梅核气,故服用止嗽散后咳嗽

反而加重。柴师认为,本案患者初得感冒之时,过用

温散之品伤及肺脏津液,虽感冒痊愈,但致肺痿,水

第61页

医案医话

57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津四布失度,哽于咽中,故有咽中哽塞感、咳嗽少痰、

唾液呈白色泡沫状等症;肺脏阴虚,内生虚热,导致肺

气耗散,故见两颧微红、手脚心和额头易汗出、平时

疲惫乏力。《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

治》[5]言:“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

汤主之。”柴师辨为阴虚者,方选麦门冬汤加减养阴化

痰。方中以大剂量麦冬专功养阴清热;西洋参代替人

参,增益气养阴之力;清半夏、苦杏仁降逆下气,兼化

唾液;桔梗利咽;苦杏仁、枇杷叶降逆止咳;炙甘草、

大枣培土生金。患者服药后,津液四布得复,故唾液

大减,咽干消失,咳嗽悉平。方证对应,起效甚快。

3 泄泻转痢疾案

康某,男,10 岁。2017 年 3 月14日初诊。

主诉:腹泻 4 个月。患儿 4 个月前出现腹泻,严

重时一日泻十余次。刻诊:脐上痞结,按之疼痛,恶

心干呕,水样稀便,现腹泻一日4 次,泻后甚感疲惫,

舌淡红、苔白根微腻,脉沉弱。西医诊断:非感染性

腹泻;中医诊断:泄泻(脾虚证)。治以益气健脾止

泻。予七味白术散加减。处方:

藿香10 g(后下),炒白术15 g,茯苓15 g,太子

参 15 g,木香 6 g,葛根15 g,炒鸡内金10 g,清半夏

6 g,车前子10 g(包煎),砂仁 6 g(后下),鲜生姜 6 片。

7 剂。每日1 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2017年5月23日复诊:患儿初诊药后腹泻减轻,

气力增加,后因上学不便来诊,2 个月来均由母亲代述

病情,总以健脾止泻为法续治,然渐觉此法疗效不显,

柴师困惑不已,遂嘱其带儿来诊。观患儿体瘦面黄,

一派脾虚之象,柴师细询证候,虽经治疗病情好转,但

腹痛腹泻未能尽愈。柴师按照四诊顺序切诊到腹时,

发现脐下少腹按之疼痛并有拘急欲便之感。再仔细

询问,得知患儿里急后重,便夹白脓,便时肛门灼热,

大便臭秽,并伴呕吐,大便排出则舒。柴师辨为湿热

痢疾,治以清热燥湿,予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处方:

葛根15 g、黄芩10 g、黄连10 g、清半夏6 g、木香6 g、

炙甘草5 g,5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患儿服药后诸症好转,后继以健脾理气法调治

善后,终得痊愈。

按:严用和[6]言:“今之所谓痢疾者,即古方所谓

滞下是也”,李用粹[7]又言:“无积不成痢”,故痢疾治

疗应以通为用,不可过早温补涩肠。初诊柴师根据

患儿呕吐腹泻,腹泻后疲惫,舌淡红、脉沉弱等一派

脾胃虚弱、津虚内热之象,辨其为脾虚泄泻,予七味

白术散化裁以健脾益气、和胃生津。然患儿病初之

时确为脾虚泄泻病,但因病程日久,转为痢疾。其母

代述之证,所言不虚,确为脾虚之表象,但为何投之

不效?实为古人所言“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因患儿未亲往就诊,柴师无法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以

及时发现证候之变化,故而投之无效。患儿初诊时,

腹诊脐上痞结,按之痛,可见有脾虚不化、胃积成痞,

病程日久,再次腹诊则脐下按痛并有欲便之感,为大

肠湿热积滞渐增而倾刮脂液所致,故复诊见痢下白

脓;湿热积滞阻于肠道,日久化热故见肛门灼热、大

便臭秽;湿热积滞阻碍肠道气机,故见腹痛呕吐、里

急后重、排出则舒。柴师辨为湿热痢疾,改投葛根黄

芩黄连汤加味。方中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

利;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利;兼见呕吐加清半夏,

见里急后重加木香。辨证准确,方药相应,故痢疾好

转。本案患儿大便之疾,先为因虚而补,再到体质阳

化致实,后又为虚,整个过程中,证在时时变化。而

证为一段时间内对当下疾病的性质概括,这个性质

会因人因地因时而不断变化,故虚实寒热的辨证不

能拘于患者一时之状态,需时刻机警,随证治之。

4 结语

纵观柴师辨治误治病验案 3 则,患者病情错综

复杂,但治愈之方却平淡无奇,均为临床常用之经

方,柴师却能寥寥几剂治愈“痼疾”,实为中医辨证论

治之精妙。柴师常言,临证非药物稀奇而效佳,非药

猛价昂而力雄,非处方另类而效殊,辨证准确才是获

得奇效的关键所在。而辨证准确的前提是望闻问切

四诊的娴熟运用,需着眼于患者的证、舌、脉和各项

体征,通过四诊探求病理机制,溯本求源,进而确定

治疗原则,最后方能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

[1] 王明辉,金杰辉,王风雷.中西医对缩阳证的诊治辨[J].中

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804.

[2] 佚名.灵枢经[M].戴铭,金勇,员晓云,点校.南宁:广西科

学技术出版社,2016.

[3] 钟赣生,主编.中药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4] 叶天士,原著.临证指南医案[M].华岫云,编订.北京:华

夏出版社,1995 :113.

[5] 张仲景.金匮要略[M].胡菲,高忠樑,张玉萍,校注.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9.

[6] 严用和,撰.王道瑞,申好真,重辑.重辑严氏济生方[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66.

[7] 李用粹,编著.证治汇补[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

1958 :421.

第一作者:唐孟杰(1992—),女,医学硕士,

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经方的临床应用。

通讯作者:柴瑞霭,本科学历,主任医师,教

授。zgruogu@126.com

修回日期:2023-11-04

编辑:蔡 强

第62页

治法方药

58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近代中西医汇通医家张锡纯治学严谨,重视实

践,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是其多年临证经

验的总结,衷中参西,见解独到,该书被称为“医书中

第一可法之书”。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

经,历代医家认为其为少阳证之主药,可入少阳疏散

半表半里之邪。张锡纯对柴胡有独特见解。

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柴胡解》[1]447中云:“柴

胡味微苦,性平,禀少阳生发之气。其气于时为春,

于五行为木,故柴胡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

且认为柴胡不光为少阳药,亦为阳明药,可去饮食积

聚,推陈致新。本文基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分析张

锡纯临床运用柴胡的思路及配伍规律,以期为现今

临床提供参考。

1 柴胡之运用特色

1.1 理肝胆而除中满 《神农本草经》[2]云:“柴胡……

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张锡纯认为心与小肠相表

里,柴胡乃肝胆之药,依据五行相生相克之道,以柴胡

疏肝之木助小肠之火,而助小肠受承化物之功,以消

中满,并有“柴胡实亦为阳明之药,而兼治少阳也”[1]179

之论。张锡纯治疗气郁成臌胀者,自拟“鸡胵汤”,方

中以柴胡佐陈皮,升降相济,并与善消瘀积之鸡内金

相配,共调气血,化中焦凝滞。张锡纯对人体中焦气

机之升降尤为重视,且尤善运用中药相反相成之配伍

规律[3],如柴胡配陈皮、厚朴等,一升一降,理中焦气机

而除胀满,代表方剂如培脾疏肝汤。《医学衷中参西

录·柴胡解》中记载一胁痛伴大便七八日未行之患者,

前医予大承气汤后大便未行且胁痛更剧,但张锡纯诊

其脉象弦而有力,辨为肝火炽盛证,投以金铃泻肝汤

加柴胡、龙胆草,服后大便通下,胁痛转愈[1]449。

1.2 升大气而挽下陷 张锡纯[1]541谓:“汉唐以下诸

书,但知注重元气,不知注重大气”,故创大气下陷论

弥补了前人之不足。张锡纯认为,大气下陷者,或可

寒热、咽干、胸闷、怔忡、神昏健忘、知饿或不饿,甚则

重者“不病而猝死”[1]157,慨言“大气之关于人身者,

何其重哉”[1]157。其创立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

大气下陷方》),方中以柴胡一钱五分引下陷之大气自

左上升,以黄芪六钱为主补气兼升气,以知母三钱取

其凉润反佐黄芪之热性,以升麻一钱引大气自右上

升,配以桔梗一钱五分载诸药上行胸中,此方广泛应

用于危急重症,意义重大。《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

科方》记载,张锡纯以固冲汤治疗一例血崩患者,不

效,后又加柴胡二钱,一剂即愈,即叹柴胡为治崩之

要药[1]331。张锡纯治气郁下陷之阴挺,用柴胡配伍黄

芪、川芎,疏肝兼以补气,代表方剂如升肝舒郁汤。

1.3 解少阳寒热之邪 寒热者少阳也,柴胡为足少

阳主药,其可入少阳枢机而透邪从膈转出。《伤寒

论》[4]47言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

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张锡

纯对此有独到理解,认为小柴胡汤虽非汗剂,因医者

误下后聚于胁下之邪散漫于手少阳三焦,少阳为游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柴胡应用探讨

孔维远 1,2 朱翠玲 2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诊疗中心,河南郑州 450003)

摘  要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应用柴胡灵活广泛,认为柴胡具有理肝胆而除中满、升大气而挽下陷、解少阳

寒热之邪、交通三焦利小便、入少阳提疟透膈等功效,并提出柴胡的用量应根据治疗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书中记载了

张锡纯创制的柴胡新方,包括升麻黄芪汤、鸡胵汤、气淋汤、升陷汤、理郁升陷汤、培脾疏肝汤、通变大柴胡汤、加味小柴胡

汤、玉烛汤、升肝舒郁汤,可治疗多种疾病,如癃闭、淋浊、大气下陷、伤寒、疟疾以及女科阴挺、崩漏、热入血室等。在柴胡

的配伍方面,张锡纯用其配伍薄荷增强和解少阳之功,配伍石膏以上下分消少阳阳明热邪,配伍鸡内金可治疗肝积、臌胀、

疟母,配伍黄芪、升麻可添升陷之力。同时,《医学衷中参西录》也记载了临床慎用、忌用柴胡的情况。张锡纯运用柴胡治疗

疾病经验丰富、观点独特,对现今临床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柴胡;配伍;禁忌证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国中医药科技中医便函〔2022〕152号)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3.12.017

第63页

治法方药

59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部,“所谓游部者,其手足二经,一脉贯通,自手至足,

自足至手,气化游行而毫无滞碍也”[1]551,手足少阳相

贯彻,故仍投以小柴胡,引其散漫于三焦之邪外达经

络作汗而解,再者因误下,而致汗出无力,有正气不

能胜邪气之势,故正邪相争,出现“蒸蒸而振”,再作

汗而解。

1.4 交通三焦利小便 《素问·灵兰秘典 论》[5]49

云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张锡纯认为“三

焦之气化不升则不降”[1]94,盖有因三焦气机下陷而

致小便不利者,用柴胡不仅可升足少阳,亦可升手少

阳,其治疗小便滴沥不通,偶因呕吐咳逆,或侧卧欠

伸,可通少许者,可用升提药,提正胞系而通利小便,

代表方剂为《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癃闭方》中的升麻

黄芪汤,由生黄芪五钱、当归四钱、升麻二钱、柴胡二

钱组成,主治转胞。张锡纯认为,小便不利而成水肿

者,其证有虚有实,然实证居少,虚者居多。其中虚

者当辨其阴虚阳虚,阳虚者可重用补气升提之药,如

黄芪、升麻、柴胡等,阴虚者当重用滋阴之品,若阴虚

者利水则伤其阴,阳虚者利水亦伤其阳,治病需究其

根本,不可惯用利水之品。

1.5 入少阳提疟透膈 张锡纯治疗疟疾,无论阴虚、

燥热、气虚、暑热、脾胀等,皆于方中加入柴胡。其认

为疟疾虽不局限于一经,但究其根本是以足少阳为疟

疾伏藏之处,故宜用柴胡和解之。柴胡因其升发之性

可透疟邪从膈而出,有人认为病疟若属阴虚者不宜用

柴胡而以青蒿代之,但张锡纯谓“青蒿无斯力也”[1]281。

若阴虚者,多以滋阴药佐之,如重用生地黄、熟地黄;

气分热胜者,可佐以生石膏、知母;气虚者,重用人参、

黄芪。而方中无一不用柴胡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

疟疾方·加味小柴胡汤》中治疗一人得温病,其人舌

苔黄厚,脉象洪长,并间日一作寒热,张锡纯辨其为热

入阳明且兼疟也,且得知此人平素嗜好鸦片,故其病

虽实,体格素虚,遂投以白虎加人参汤以麦冬易知母、

山药代粳米,并加少量柴胡,两剂即愈[1]282。

2 柴胡之用量特色

张锡纯取柴胡之升陷之力治疗大气下陷引起的

胸闷或妇女阴挺时,常用至一钱半,约相当于现代度

量的 4.5 g,如“升陷汤”[1]154、“理郁升陷汤”[1]174、“培

脾舒肝汤”[1]179、“玉烛汤”[1]322、“升肝舒郁汤”[1]344 ;

取柴胡之疏肝升提之力治疗癃闭、气淋等,常用至二

钱,约相当于现代度量的6 g,如“升麻黄芪汤”[1]94、“鸡

胵汤”[1]97、“气淋汤”[1]106 ;取柴胡之和解退热之力治

疗疟疾、伤寒温病等,常用至三钱,约相当于现代度量

的9 g,如“通变大柴胡汤”[1]217、“加味小柴胡汤”[1]281。

3 含柴胡之新方分析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的张锡纯所创之柴胡新

方如升麻黄芪汤、鸡胵汤、气淋汤、升陷汤、理郁升

陷汤、培脾疏肝汤、通变大柴胡汤、加味小柴胡汤、玉

烛汤、升肝舒郁汤等,可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癃闭、淋

浊、大气下陷、伤寒、疟疾以及女科阴挺、崩漏、热入

血室,应用广泛,现分析其中 6 方如下。

3.1 升陷汤 药物组成:生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

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主治胸中

大气下陷者,气短不足以息,甚则喘息,或气息将停,

危在顷刻。大气下陷者,其兼证病状种种,或寒热往

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脉象沉

迟微弱,关前尤甚。方中生黄芪补气兼升气,有与胸

中大气同气相求之妙用;柴胡、升麻相配,取其引下

陷之气自少阳与阳明上升之功;桔梗作药中之舟楫,

引药力上达胸中;知母可制黄芪之温燥。诸药合用,

共奏升举大气之效。气虚极者可加人参,或加山萸

肉以防气之涣散。中气下陷者寒热时作为何?张锡

纯[1]155谓:“盖胸中大气即上焦阳气,其下陷之时非尽

下陷也,亦非一陷而不升也。当其初陷之时阳气郁

而不畅则作寒,既陷之后阳气蓄而欲宣则作热。”

3.2 通变大柴胡汤 药物组成:柴胡三钱、薄荷三钱

(若治伤寒,以防风易薄荷)、知母四钱、大黄四钱。主

治伤寒温病,表证未罢大便已实者。此方遵《伤寒论》

大柴胡汤之方理,治少阳阳明同病。方中柴胡,取其和

解少阳之功解表退热,且可防表证未解时用降下之药

而致邪气下陷,配伍大黄泻阳明腑实之热,其余诸药可

随证加减。《医学衷中参西录·治伤寒方·通变大柴胡汤》

中治疗一青年,症见头痛恶寒,心中发热,呕吐黏涎,至

暮尤寒热交作,眩晕,心中之热亦甚,脉浮弦,重按有

力,大便五日未行,予此方加生石膏六钱、芒硝四钱,后

大便二次,上半身微见汗,诸症皆见轻[1]217。

3.3 加味小柴胡汤 药物组成:柴胡三钱、黄芩三

钱、知母三钱、潞参三钱、鳖甲三钱(醋炙)、清半夏二

钱、常山钱半(酒炒)、草果一钱、甘草一钱、酒曲三钱、

生姜三钱、大枣两枚(捭开)。主治久疟不愈,脉象弦

而无力。方中柴胡,取其和解少阳之力,且可入少阳

游部,以其升发之性上提疟邪自膈而出,达到和解截

疟之功;黄芩、知母清阳明之热;草果、生姜祛太阳之

寒;清半夏、常山豁痰;酒曲消食;疟久气虚,用潞参

扶正祛邪;鳖甲消胁下之痞积;甘草、大枣缓常山猛烈

而不至瞑眩。诸药合用,善治久疟不愈之病症。

3.4 升麻黄芪汤 药物组成:生黄芪五钱、当归四

钱、升麻二钱、柴胡二钱。治“小便滴沥不通,偶因

呕吐咳逆,或侧卧欠伸,可通少许,此转胞也。用升

提药,提其胞而转正之,胞系不了戾,小便自利”[1]94。

张锡纯认为小便不利,尤其有呕吐咳逆后小便可通

利少许者,用此方升提气机,胞系提转而小便即可通

第64页

治法方药

60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矣。张锡纯在方中用柴胡,主要取其升举之性,以达

到升阳举陷、转正胞系之功。

3.5 鸡胵汤 药物组成:生鸡内金四钱、白术三钱、

生杭芍四钱、柴胡二钱、广陈皮二钱、生姜三钱。主

治气郁成臌胀,兼治脾胃虚且郁,饮食不能运化。张

锡纯认为,脾若失其所司,津液气化凝滞而起臌胀

者,当理其脾胃,而脾内之血成瘀者,非草木之根所

能消矣,故用能消瓦石铜铁之生鸡内金化有形之邪;

佐以柴胡取其推陈致新之力,与广陈皮并用,共奏理

气之功,气机一升一降,达到理气解郁之效。

3.6 升肝舒郁汤 药物组成:生黄芪六钱、当归三

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乳香三钱、没药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主治妇女阴挺,亦可治肝气虚弱,郁

结不舒。肝主筋,脉络阴器,肝又为肾行气,故妇女

阴挺之病症与肝气郁结而下陷密切相关。张锡纯用

柴胡,不仅可升举下陷之气,还有疏肝解郁之效;生

黄芪补气且升气;川芎行气;当归与乳香、没药同用

养肝通络;佐以凉润之知母可防生黄芪之性热。诸

药合用,共奏升肝舒郁之功。

4 柴胡之配伍特色

4.1 柴胡配薄荷 少阳证之寒重于热,常因医者误

下而致里虚,或其本虚者,无力提邪透膈而出[6]。薄

荷味辛,可散外感之邪,盖运用小柴胡汤时常加薄荷

叶两钱,是借薄荷之力引足少阳入手少阳,散邪于游

部作汗而解,此即“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

发热汗出而解”[4]59,配伍薄荷可增强汗解之力。对

于温病表证未尽而兼大便不通者,张锡纯所创之通

变大柴胡汤,亦用柴胡配薄荷以防大黄泻下而致表

证入里成结胸,或成下利不止,盖其运用薄荷防邪之

内陷、柴胡防邪之下陷也。

4.2 柴胡配石膏 柴胡上引邪出,石膏逐热下降,上

下分消,主治温病小柴胡汤证者,亦多用于治疗疟疾兼

阳明证者。温病小柴胡汤证者多兼呕吐黏涎,张锡纯

认为此为少阳传经太阴而少阳之火与太阴之湿相合,

常于方中加入石膏清少阳之火,使黏涎自小便排出。

其善用生石膏,在治疗疟疾兼阳明实热者,常加数两石

膏于治疟剂中莫不奏效。《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

中记载以重剂白虎汤加柴胡三钱治疗一疟疾兼阳明热

盛者,症见“疟疾间日一发,热时若燔,即不发之日亦觉

表里俱热。舌燥口干,脉象弦长,重按甚实”[1]383,服后

即觉清爽,翌日前方加生姜三钱,温疟即愈。冬冷多温

病,夏热多疟疾,因夏日过热,人身有伏暑,至秋为薄寒

激发,而发作疟疾,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论伏暑成疟

治法》中,曾治一少年疟疾,初服金鸡纳霜(即盐酸奎

宁)愈疟三次,又反复,其脉左右皆弦长有力,辨为疟

疾兼有伏暑之热,予白虎汤,重用生石膏二两,加柴胡、

首乌各二钱,一剂即愈[1]739。张锡纯用白虎汤解伏暑,

又加柴胡清少阳热,久病易虚,首乌可补其虚,扶正祛

邪并行,少阳阳明并治,疟病即愈[1]739。

4.3 柴胡配鸡内金 张锡纯谓鸡内金“为消化瘀积

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1]494,并指出“无论何

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1]494

。柴胡疏肝理

气去积聚,鸡内金消化瘀积健补脾胃,二药相伍,善

消中焦之胀满,常用于治疗肝积、臌胀、疟母。如在

鸡胵汤中,以柴胡助鸡内金直入脾之血脉消瘀,再加

白术、陈皮、生白芍、生姜,治疗脾胃虚弱失于运化津

液而成臌胀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诸湿

肿满,皆属于脾”[5]482。张锡纯治疗一肝积患者,症

见左胁下三寸硬积,伴疼痛、纳差、呃逆短气,用生鸡

内金三两和柴胡一两共为末,日三次,每次一钱半,

旬余愈[1]495。

4.4 柴胡配黄芪、升麻 黄芪为补气之主药,既善补

气又善升气,升麻善升阳举陷,此二味与柴胡相配,可

增强升提之功。在张锡纯所创之新方中,柴胡和黄芪、

升麻配伍多次出现,常用于治疗气虚甚或气陷所致的

各类病症,如升麻黄芪汤、气淋汤、升陷汤、升肝舒郁

汤等,可用于治疗小便不通、胸闷、妇女阴挺等,其中最

具代表意义的当是其所创主治胸中大气下陷证之升陷

汤。张锡纯所开创的“大气论”意义重大,其认为《内

经》所谓之宗气即胸中大气,大气根源于先天元气,充

实于胸中,靠水谷及自然界之气得到充养。其功能贯

心脉,行呼吸,并能上达脑髓,作用于全身,主人一身之

气化。气陷者,呼吸短气者,心中怔忡者,淋漓大汗者,

神昏健忘者,声颤身动者,寒热往来者,胸中满闷者,必

须以黄芪配柴胡、升麻,大力升提之。

5 柴胡之使用禁忌

柴胡乃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之妙品,然临证应用

仍有所忌,笔者总结张锡纯临证运用柴胡禁忌证如下,

足见其用药之严谨:(1)柴胡不仅可提升肝气,亦可上

提胃腑之气,因此吐血或脑充血者忌服,可以生麦芽

代柴胡,疏肝而不碍胃气之降;(2)上盛下虚或本虚之

人,不能任用柴胡以升提,需慎用;(3)少阳证兼体虚

者可用茵陈代柴胡;(4)治疗肝气横逆犯胃,既需疏肝

之郁结,又需降胃者,可以桂枝易柴胡;(5)病在厥阴,

亦可能先寒后热,症状似疟,但实际辨证为肝气虚极

将脱者,不可用柴胡,可以重剂量山萸肉补敛之。

6 结语

张锡纯认为,柴胡除可升阳举陷、和解少阳、疏肝

解郁、截疟外,亦可去饮食积聚、推陈致新、通利大小

便,创制了一些包含柴胡的新方,以治疗癃闭、淋浊、

大气下陷、伤寒、疟疾以及女科阴挺、崩漏、热入血室

等,并善于运用柴胡配伍他药以增强或扩展疗效。

第65页

文献研究

61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值得注意的是,张锡纯不拘泥于运用柴胡上升

之功效,还将柴胡运用于重剂泻下药仍难治愈之大

便不行的案例中,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的配

伍柴胡治疗大便不通、小便不利等医案,颇具效验,

对现今之临床辨证施治亦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笔者

受其用柴胡治疗大便不通案例之启发,查阅文献数

据库,发现有研究者对柴胡或柴胡皂苷在肠道中的

代谢吸收做了相关综述[7-8],但柴胡对人体肠道的调

节作用仍不明确,柴胡是否能够改善肠道功能,柴胡

如何参与肠道调节,其真正产生作用的是哪种代谢

产物,其调节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尚有待进一步研

究,以为拓展柴胡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

[2] 吴普,述.孙星衍,孙冯翼,撰.神农本草经[M].南宁:广西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18.

[3] 阳晓,魏毅.张锡纯运用药物异类相使配伍经验浅析[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15(3):6.

[4] 张仲景,述.王叔和,撰次.伤寒论[M].钱超尘,郝万山,整

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 何文彬,谭一松,主编.素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1996.

[6] 方奕芬,叶玺,何皓颋.张锡纯运用薄荷撷菁[J].中国中医

基础医学杂志,2019,25(11):1585.

[7] 王一飞,郝琨,王广基,等.柴胡皂苷类物质体内代谢研

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6):2621.

[8] 宋登鹏,王雪芹,王永慧,等.柴胡皂苷类化合物体内

代谢途径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

2019,42(7):1460.

第一作者:孔维远(1997—),女,硕士研究生

在读,中医内科学专业(心血管疾病方向)。

通讯作者:朱翠玲,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博士

研究生导师。zhudaifu666@126.com

收稿日期:2023-05-16

编辑:张硕秋

女性月经状况取决于肾气的盛衰[1],月经的产生

在于气血充盈,而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则导致冲

任失调,《景岳全书·卷卅八·经不调》曰:“经血为

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

也,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

宣布于肺,施泄于肾”[2]820,经血的生、化、统、藏与五

脏密切相关,因此月经病的发生与五脏的失调有重

要关系。《竹林寺女科秘传》又名《济阴至宝录》,此

书对于中医妇科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有着独到之处,

部分方剂沿用至今。书中认为月经病的产生主要与

五脏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气血虚弱、复感寒热等相

关,由此导致气血不和、脏腑损伤、冲任失调。肾为

先天之本,肾气化生他脏之气,则五脏失调所致月

经病皆与肾有关。本文将《竹林寺女科秘传·月经

《竹林寺女科秘传》从肾与他脏关系论治月经病探析

伍娟娟 1 肖婷婷 2 赵继尧 2 刘 锐 1

(1.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 530012;2.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

摘  要  《竹林寺女科秘传》记载了40个月经期病症的诊疗,从症入手,以症辨脏。女性月经状况取决于肾气的盛衰,

《竹林寺女科秘传》认为,月经病的产生主要与五脏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气血虚弱、复感寒热等相关,由此导致气血不和、

脏腑损伤、冲任失调。且书中强调从肾与他脏之关系入手治疗月经病:肝肾同源,治以补肾调肝、填精藏血;先后天互资,治

以温肾健脾、调理冲任;心肾相济,治以通利心气、补肾宁心调经;金水相生,治以温补肺肾、调畅气机;五脏一体,治以五脏

同治、气血共调。书中对肾与他脏之关系,及其关系失调所致月经病的症状、治法、方药等做了记录,以验方方式将其脏腑

理论融于书中,为后世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之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月经病;《竹林寺女科秘传》;肾气;五脏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2020年自筹经费科研课题(GZZC2020109);广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博士科研

启动基金项目(2019BS039)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3.12.018

第66页

文献研究

62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四十症》从肾与他脏关系探讨月经病的病因病机、理

法方药之思路介绍如下。

1 肝肾同源,治以补肾调肝、填精藏血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之间互滋互制,肝气

郁滞则气机不畅,肝郁亦导致肾郁,肾郁而致气不

通,故人体气机紊乱致经乱,则可出现月经后期、月

经先后不定期、经行胁痛、倒经等月经病。

《竹林寺女科秘传》[3]2记载 :“经来如屋漏水,

头昏目暗……恶心吐逆,先用理经四物汤,次用内补

当归丸。”此病为月经后期,且经量多,病机为冲任

失衡,经血失调,又见恶心呕吐,乃肝气上逆所致。

治疗则先用理经四物汤,方中川芎、白芍、柴胡、香

附、当归等疏肝解郁、养血调经,次用内补当归丸,

方中当归,归肝经,补血活血调经 ;肉苁蓉、熟地黄

补肝肾、益精血,川续断、山萸肉、阿胶归肝肾经,补

肝肾调血脉 ;且予花类药材蒲黄止血祛瘀[4]。肾主

封藏,使肝之疏泄有度。肝失疏泄则气机失畅,郁

而化火,火邪灼阴耗精,损及肝阴,乙癸同源,久病

及肾,以致肝肾阴亏,疏泄与封藏相反相成,则用补

肾调肝法以调节女子月经使其正常来潮。故《竹林

寺女科秘传》治疗月经病在疏肝理气的同时多加补

益肝肾之品[5]。

《竹林寺女科秘传》[3]9载:“经来胁气痛,如痞一

块在胁内,其血淡黄色。此症宜治块为先,用四物元

胡汤,立愈。”此病为经行胁痛,病机多为肝肾失养、

气血不通,方选四物元胡汤。方中予味厚滋腻之熟

地黄,合当归、白芍共奏补虚养血、柔肝止痛之效,川

芎、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沉香温中暖肾纳气,佐熟

地黄填精益髓。书中认为肾精亏虚,可加重肝血之

亏虚,导致气血不通,瘀滞肝内,故予补肾以治肝病

之源,精血同调,因此治以疏肝理气、补肾养血,从而

使胁痛消失,经色复常[6]。

肾气不足亦致肝气上逆,书中所记:“逆经上

行,此症经从口鼻中出,因过食椒、姜、热毒之物所

致,用犀角地黄汤数贴。”[3]11此病为经行衄血,发病

机理为火热炎上,冲脉上逆致阳络损伤,病机为肝

经郁火。书中认为血病当以苦甘之药,以助阳气、生

阴血,予以滋肾清肝法。犀角地黄汤方中犀角、牡丹

皮、黄芩、生地黄清肝热滋肾阴,枳实、紫苏梗疏肝

理气,百草霜止血清火。肾精不足,易致肝气升发太

过,滋水以涵木,滋肾养肝,益冲任之源,源盛即经

血通畅,以防经血上逆。

因此,《竹林寺女科秘传》认为肝藏血、肾藏精,

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且相互转化滋生。肝藏血,下

行胞宫为血海,“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抑,

则血脉得畅”[7]。肝气条达而气血充盛,血海方蓄溢

有度,而女性常多思多虑,易被情绪左右,常生抑郁、

愤怒[8],现代女性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致形成肝

火旺盛而肾阴不足,肝气不畅[9],因此产生月经先期、

月经先后不定期、崩漏、倒经等一系列月经病。气足

则血旺,气结而血瘀,妇女多气有余而血不足,因此

《竹林寺女科秘传》认为治疗月经病当予调补肝肾

法,从而使气血调和,用药多予白芍、熟地黄、当归、

川芎、柴胡、山萸肉等。

2 先后天互资,治以温肾健脾、调理冲任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肾方能司天癸

开阖,元气根于肾,元气盛则脾健旺。经水由水谷精

微转变而成,脾运化水谷精微,将其不断输送至肾

脏以充养先天使经水通畅[10]。若脾气结,无源化生

气血,后天则不能滋养先天,则肾不能滋以致月经先

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呕吐等月经病。

《竹林寺女科秘传》[3]1言:“月经前期,其症经前

血来如胆水,五心作热,小腹腰痛,面色痿黄,不思饮

食……先用黄芩散,后用调经丸。”本病病机主要为

脾肾气虚与血热,治疗予黄芩、知母、天花粉清热,茯

苓、砂仁、香附健脾理气,补养后天之本,脾为气血之

源,以养肾中精气,调理冲任,安宁血海,方能使月经

周期规律,经水正常。

《竹林寺女科秘传》[3]2中记载:“经来或前或后,

此症因脾土不胜,由此血衰,经水或在后。次月饮食

多进,经水又在前……当服紫金丸。”此病为月经先后

不定期,病机为脾肾虚衰,致气血失衡、血海蓄溢失

常。紫金丸方乌药温肾,陈皮、高良姜、枳壳、砂仁等

理气健脾,脾旺则血匀气顺[11],调养脾胃,先天健,精

得盛。书中认为治疗月经病时常用补益气血之品,易

滋腻碍胃,故健脾温肾之时可酌加理气药物,使补而

不腻,同时温煦肾阳、滋养肾阴,阴阳调和[12],使补益

气血之力增强,且不碍脾胃,经水方可正常运行。

《竹林寺女科秘传》[3]12中记载:“经来常呕吐,

不思饮食,宜用丁香散。”此病为经行呕吐,多因脾肾

阳虚,饮停胃中,清气下陷,浊气上逆。丁香散方中

丁香温中止呕、补肾助阳,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

加强丁香温中、滋补肾阳之功效,白术补益脾气,助

丁香、干姜之效,故调和脾胃,资生化源兼以补肾阳,

引浊气下行,助脾胃分清化浊[13]。

脾失健运,则水湿内生、肾虚水泛,“经来遍身

浮肿,此因脾土不能克化,故变为肿,宜用木香调胃

散”[3]13。此病是经行浮肿,病机为脾肾阳虚,水湿不

化。木香调胃散方中木香、陈皮、山楂、砂仁健脾理

气、温中化湿,木通、车前子、大腹皮温肾利水消肿。

第67页

文献研究

63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脾肾功能失司,则水液代谢障碍,“土能制水”,因此

脾肾两脏协调共作,主司津液代谢的协调平衡,肾气

蒸化及肾阳温煦推动脾脏运化水饮,脾气及脾阳协

助肾脏主水。故《竹林寺女科秘传》中将温肾健脾

法用于经行浮肿的治疗。且《竹林寺女科秘传》重

视健脾和胃、培补后天以滋养先天,故健脾同时佐以

补肾,可奏补益冲任之效[14]。

张景岳言:“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

养肾气以安血之室”[2]821,“凡欲念不遂,沉思积郁,心

脾气结,致伤冲任之源,而肾气日消,轻则或早或迟,

重则渐成枯闭”[2]825。脾气升清降浊,同胞宫藏泄功

能相关,肾阴不足,脾气亏虚,阴阳转化失调,从而可

导致月经病之发生[15]。

因此《竹林寺女科秘传》认为脾肾不足可致冲

任亏损,故治疗月经病当健脾益肾、调理冲任,以后

天助先天,脾肾互济,先后天互资,脾运强健以资生

血之源,肾气得盛以安血之室,月经方可正常来潮。

故治疗用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又善用阿胶等滋补

之品,补肾多选用温而不燥之品,从而气血调和,冲

任通畅。

3 心肾相济,治以通利心气、补肾宁心调经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充在血脉。其中胞

脉络属于心,却落于胞宫之上,与肾联系紧密,故胞

宫为心肾接续之关。《竹林寺女科秘传》[3]6中记载:

“经来臭如夏月之腐,此系身衰血弱,更伤热物所致。

旧血少,新血不接……宜用龙骨丸立效。”此病病机

为素体虚弱感受热邪所伤,故新旧血不接,导致经

来臭如腐肉。治疗予当归、白芍补血调经,龙骨、牡

蛎、海螵蛸、茯苓潜阳补阴、安神宁心,心藏神,肾藏

精,精化气生神,为气、神之基,神能统摄驭气,为精、

气之主。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心

肾相交,全凭升降,心气之降则赖肾气之升,因此书

中认为心气通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则阴阳平

衡。《竹林寺女科秘传》中多用制心阳、滋心阴、温肾

水、资肾阳之品治疗月经病,使旧血除、新血生,经水

始作。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曾提出“心-肾-子宫轴”

的学术观点[16],这与《竹林寺女科秘传》中认为心肾

不交的本质在于心肾之间阴阳、水火的动态平衡失

调相合,故调治心肾以平衡脏腑阴阳在月经病的诊

疗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竹林寺女科秘传》认为心主血,津液奉心化赤,

肾藏精,精血相互资生、转化,人之有生,心为之火,

居上,肾为之水,居下。心火上行,心气停结,心血不

得下达于胞宫,妇人以血为本,经水又为血所化,肾

水平衡心火,肾水不足则心火不平,月事不下,故心

肾不调可致月经不能正常来潮。书中治法采用通利

心气、补肾宁心调经,多选用当归、白芍、龙骨、牡蛎

等,使阴阳消长,经水充盈,月事以下。

4 金水相生,治以温补肺肾、调畅气机

肺属金,肾属水,肺为肾之母,肺肾二脏在生理

上互相滋生,病理上互相影响。《灵枢·营卫生会》云:

“……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

身”[17],肺肾乃金水相生,母病可及子,柴嵩岩教授曾

提出“补肺启肾”的理论[18],这与《竹林寺女科秘传》

所认为的补肺以滋肾水、宣肺以温肾阳相合。

《竹 林 寺 女 科 秘 传》[3]3中 载:“血 虚 发 热,此

症 …… 月 水 不 行,五 心 发 热,目 暗 头 昏,咳 嗽 生

痰……先用逍遥散止其热,次用紫菀汤止其嗽。”此

病为血虚发热,致经行咳嗽,病机为素体亏虚,而生

虚热,虚火灼肺致经行咳嗽。治疗以贝母、紫菀、紫

苏子、苦杏仁、桑白皮、桔梗、款冬花宣肺止咳,当归、

龙胆草、石莲肉益肾调经。书中认为肺肾共主呼吸,

肺司呼吸,肺气肃降,吸清气下纳肾,肾纳清气,故用

清热补肺益肾之法除热止咳调经。

“经来饮食后即吐,此症痰在心胸……先用乌梅

丸化去痰涎,后用九仙夺命丹。”[3]13此病病机为痰饮

停留于胸膈,上迫于肺,肺失肃降,故予乌梅、淡豆

豉、厚朴敛肺,茯苓入肾经渗湿利水以消水饮。

“经来咳嗽,此症喉中出血,乃肺燥金枯。即用

茯苓汤,去其咳嗽,须用鸡苏丸,除根。”[3]15此病为经

来咳嗽,病机多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灼肺伤络,以

致咳嗽喉中出血,故予前胡、半夏、紫苏梗、紫苏子、

桑白皮、萝卜子等润肺止咳,人参补气温肾。《竹林

寺女科秘传》中运用补金以滋肾水法,大有丹溪“提

壶揭盖”之意。

《竹林寺女科秘传》中所记载的在月经前后及经

期发生的月经性肺系疾病,以肺系症状为主要表现,

其认为肺气虚致肾气亏,肺失肃降,气机失常,肾失

摄纳,现代医学证实肺脏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与月

经关系密切[19]。书中认为肺肾阳虚是其主要病机,

治以补肾温阳,多选用贝母、紫苏子、苦杏仁、桑白皮

等温补肺肾、化痰止咳、调畅气机,从而贯注血脉以

助血行。

5 五脏一体,治以五脏同治、气血共调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而心又

通过胞脉与胞宫相连,心气通于肾,心肾相交、水火

既济,经水通畅;肝藏血,主疏泄,月经以血为用,肝

血下达冲任,调节血量,司血海之定期蓄溢;脾气健

运,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防止血液溢出脉外,固

摄子宫;肺主气,朝百脉主治节,输精微下达胞宫,调

第68页

文献研究

64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节气血之运行;肾为气血之根,相系胞宫,胞宫司月

经。故五脏均与月经密切相关[20]。

《竹林寺女科秘传》[3]14中记载:“经来痢疾,或

前或后,此症月水将临,伤食椒、姜、鸡肉热毒之物,

至五脏变作痢疾。诸药无效,宜用甘连汤三贴,如

神。”本病病机多为饮食之伤,伤及五脏,故治疗予甘

草、川连、干姜三药共入心、肝、脾、肺、肾经,五脏同

调,则冲脉气血畅达,经事如期。

“血山崩,若初起者,宜用十灰丸。崩久体虚者,

宜用鸡子汤。如小腹痛,用加味四物汤,服之愈。”[3]17

此病因五脏失和,则阴阳失衡、冲任损伤,经血失常,

而致崩漏,治疗予十灰丸凉血止血,鸡子汤、加味四

物汤补血养血。全方有助协调五脏,使气血调和,血

海适满,月事方能如常。

血属阴,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血生于

心,藏于肝,统于脾,流行升降,灌注八脉,如环无端。

《竹林寺女科秘传》认为若心神不宁、肺失宣发、肝

失条达、脾失健运、肾失封藏则气血不调、冲任失司,

月经诸病由此而生。

6 结语

《竹林寺女科秘传》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他脏

共同调摄女子月经,五脏相通,同五行、四时、五味相

应,五脏之间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五脏经

脉相连,互根互用,互滋互制,并于遣方用药时加以

强调。心、肺在书中虽有叙述,但其致病机理多为月

经病与内科疾病的夹杂,在妇科临床并不多见。书

中对月经病中肾与肝、脾二脏之关系及其关系失调

所致月经病的症状、治法、方药等做了着重记录,以

验方方式将其脏腑理论融于其中,为后世妇科医家

治疗月经病之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 姜德友,王金贺,韩洁茹.龙江医派杰出医家王维昌辨治

妇科疾病学术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

(3):337.

[2] 张介宾,著.景岳全书[M].赵立勋,主校.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91.

[3] 竹林寺僧,撰.竹林寺女科秘传[M].董少萍,整理.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 朱贤慧.《竹林寺女科秘传》花类中药材的应用特色[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629.

[5] 陈光盛.竹林寺女科流派传承及学术特色[J].中华中医药

杂志,2014,29(2):353.

[6] 余凯,钱俊华,庄爱文.浙派妇科刍议[J].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报,2019,43(7):664.

[7] 唐宗海,著.血证论[M].魏武英,曹健生,点校.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990 :7.

[8] 贾亦非,裴丽.妇人郁证古文献考略[J].江苏中医药,

2021,53(3):72.

[9] 余凯,庄爱文.浙派妇科治疗郁证特色探究[J].浙江中医

杂志,2019,54(11):848.

[10] 姜德友,周岚,和鹏飞,等.崩漏源流考[J].吉林中医药,

2021,41(6):833.

[11] 张明明,王凤兰,陆雪秋,等.《竹林寺女科证治》月

经病之周期异常初探[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6,40(4):56.

[12] 郑玮琳,梁雪芳,陈延.浅议从肝脾肾论治月经失调[J].

江苏中医药,2015,47(5):8.

[13] 汤思笛,张翼宙.浅述浙派中医妇科安胎特色与经验的

传承发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9,54(5):354.

[14] 张舒清,雷磊.《竹林寺女科秘传》论治月经病症的学

术思想[J].中医药导报,2021,27(11):155.

[15] 李全,赵小萱,曹雯雯,等.《竹林寺女科证治》崩漏论

治特色及用药规律数据挖掘[J].中国医药导报,2020,

17(28):121.

[16] 郭倩,谈勇.夏桂成心肾观在妇科临床的应用[J].中医杂

志,2019,60(17):1456.

[17] 佚名.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53.

[18] 华苓,佟庆.柴嵩岩治疗闭经的学术思想探讨[J].北京中

医药,2009,28(6):413.

[19] 夏洪涛,李卫青,李巨奇.从“肺肾阳虚”辨治月经性肺

系疾病[J].中医学报,2015,30(10):1407.

[20] 伍娟娟,邓海婷,尤昭玲.《傅青主女科》从肾与五脏关

系论治妇科疾病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9,51(4):

14.

第一作者:伍娟娟(1978—),女,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妇科。

通 讯 作 者:刘 锐,医 学 博 士,主 任 医 师。

rjrui@126.com

收稿日期:2023-04-07

编辑:傅如海

第69页

文献研究

65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妇科经带胎产的病理,与脏腑功能异常、气血不

调、冲任督带失司等有密切联系[1]。由于女性生殖生

理的特殊性,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可损伤冲任督

带,引起胞宫出现经带胎产等病[2]。李时珍在《奇经

八脉考》中言:“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

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3]1奇经八脉功能正常亦

可反映出十二正经气血之充盈。叶天士在论治月经

病时亦擅长使用奇经理论,“思经水必诸路之血,贮

于血海而下。其不致崩决淋漓者,任脉为之担任,带

脉为之约束。纲维跷脉之拥护,督脉以总督其摄”[4]。

张简斋(1880 —1950)是金陵名医,当代金陵医

派的奠基人,有“南张北施(施今墨)”之称。张氏出

身中医世家,三代行医,师承孟河医派,融汇诸家学

说,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擅长治疗内外妇儿诸

科杂病。《张简斋医案》[5]中共有妇科病证90例,其中

月经病56例。《张简斋医案》中多处提及奇经、冲任、

奇经八脉、阳维脉、阴维脉等,反映出简斋先生不仅

擅长脏腑气血辨证,亦崇尚调补奇经。本文收集整理

《张简斋医案》中涉及从奇经八脉论治月经病的医案,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探析其论治月经病的特点。

1 冲任亏虚,以温法治之

《素问·上古天真论》言:“二七而天癸至,任脉

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点明了冲任脉与月经的

关系。临床观察可知,月经病中冲任合病较为多见。

冲脉具有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调节气机等功

能,与肾、肝、胃关系密切。冲脉实证,由于冲脉气机

上逆,多见逆气或里急,可症见呕逆、咳呛、喘逆、少

腹拘急疼痛、胸脘疼痛等。冲脉虚证,血海亏虚,多

见经量减少、经期延迟甚则闭经等血虚诸症[6]。《难

经·二十九难》[7]16中记载:“任之为病,其内苦结,

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任脉为病,可见痛经、闭

经、妊娠腹痛等症。

《张简斋医案》王右案载:“冲任不和,月事不调,

过缩不一。行时以及先后腹俱作痛。腰肢酸楚。色

黑夹块,量少”[5]166,此案可见冲脉气逆血瘀,简斋先

生治疗予“调冲任,和气血”之法。方选黄芪建中加

当归汤益气生血、调中助运,合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

和胃、助运理气,佐以桑寄生温补冲任,使血海充盈。

严右案载:“气虚血少,冲任作用失司,灌输不及。经

越两月方见,色淡量少,腹痛,脉小”[5]164,此案冲任

脉气血亏虚证,治以“益气生血,佐以调化”,方选黄

芪建中加当归汤益气生血,调中助运,合二陈汤健脾

理气,助运后天之精,佐以姜炭温经回阳通脉,酸枣

仁养血生津。杨右案载:“心脾二阳不足,蒸化力弱,

影响冲任分泌……见时腹痛,神倦纳少,近日大便常

澹,脉小”[5]164,可知冲任阳虚,治疗上简斋先生直言

予“温和助气,以资生化,徒云补血无益”。方用桂枝

汤温阳化气,二陈汤加减燥湿健脾,加辛甘温润之巴

戟天、桑寄生温补冲任阳气,当归活血补血。

在《张简斋医案》中可见冲任为病,冲任亏虚,

气行不畅,脉道瘀滞,临床中以虚为主,兼有实证或

虚实夹杂。妇女多见腰膝酸软,月经愆期量少,色紫

暗夹块,甚至闭经,腹部有瘕聚癥积。简斋先生擅长

“以法类证”,治疗予“温法”为主,是以温和助阳之

品达到温经散寒、养血活血之效。具体如:辛通温散

法、调中法、益气生血法,多选黄芪建中加当归汤、柴

胡疏肝散、二陈汤、桂枝汤加减,其中当归、川芎补冲

脉之血,巴戟天充盈冲脉之气,桑寄生温补冲任等。

2 督脉阳虚,以和法治之

冲任督三脉一源三歧,皆起于胞宫,月经病中冲

《张简斋医案》从奇经八脉论治月经病探析

柯婧怡 张工彧 陈 璇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23)

摘  要  张简斋先生是金陵医派的奠基人,《张简斋医案》中共收录妇科病证90例,其中月经病56例。从病案分析可

知,简斋先生擅长从奇经八脉角度辨治月经病,病机可归纳为冲任亏虚、督脉阳虚、带脉失约、维脉失衡、跷脉痹阻。简斋

先生临证治疗月经病时,重视病因病机的辨别,擅长脏腑气血辨证,多从肝、肾、脾胃入手,使用温法、和法、固法、养法等,

同时重视调补奇经。

关键词 张简斋;金陵医派;月经病;奇经八脉;《张简斋医案》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3.12.019

第70页

文献研究

66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任督三脉合病较为多见,临床中督脉阴血虚、阳虚证频

发。《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阳

虚损,固摄失司,易表现为腰腿部酸痛如坠等症状。

如简斋先生治疗童右案:“经事过时而至。行先

乳房作胀,腰腿酸楚。既见量少,色黑,腹胀不痛。脉

弦小”[5]162,此案症见督脉阳虚寒凝,治以“温通和营”,

方选桃红四物汤合芎归胶艾汤加减,配合巴戟天温肾

壮督。又如忻右案:“经事淋漓四旬未净,色浓量多,

腹或微痛,腰酸,脉弦小数”[5]164,此乃奇经阴损而致阳

气上浮,气郁化火,迫血妄行所致,当取通阳摄阴之

法,以养阴清热为主,少佐温养之品,方选四物汤和营

养血,二陈汤健脾理气,丹皮炭、栀子炭、藕节炭清热

凉血,桑寄生固涩奇经。另一童右案:“经行已三日,

色黑量少。腰酸腹胀。头眩”[5]163,显示其阴血亏虚为

主,阳气浮越出现头眩,治疗予“疏化和营调经”,方选

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理气通络,当归、泽兰活血调经,

桑寄生温阳通督。王右案:“风木内乘,上则头眩耳

鸣,下则带多,腰楚,颊车时作酸痛,大便三日未解,脉

虚弦”[5]178,本案久病阴气不足、阳气浮越,出现督带

阴虚阳亢,上亢下虚,治以“和养摄化”。方选二陈汤

化裁健脾燥湿止带,四物汤和营养血,加羌活、防风祛

风通络,加天麻、白蒺藜、池菊、蛤壳平抑肝阳。

在《张简斋医案》中督脉为病,以阴血亏虚、阳虚

多见,妇女临床多见肩背腰脊部酸楚胀痛、小腹坠胀冷

痛、脊背冷感明显等症。简斋先生针对此病多予“和

法”为主,通过和解或调和手段以消除病邪。具体方

法如:温通和营法、疏化和营法、和养摄化法,多选用四

物汤、桃红四物汤、芎归胶艾汤、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化

裁,配合桑寄生温阳通督、巴戟天温肾壮督等。

3 带脉失约,以固法治之

《奇经八脉考》中李时珍引杨上善言:“带脉总

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3]99,引《黄帝

内经明堂》言:“带脉二穴,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

状,妇人少腹痛,里急瘈疭,月事不调,赤白带下,可

针六分,灸七壮。”可知带脉出现弛缓,提携功能失

常,容易导致月经失调,经血崩漏妄行。崩漏妄行与

任脉、带脉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初期带脉失约,冲任不固,日久致阴气不足、阳

气浮越,出现冲任阳虚之症,当治以“益气以培生阳,

温摄以固下真”[4]。因此冲任督带气陷不固者,当治

以升阳固摄。谢右案:“经漏月余之久,色鲜,腹部虽

无所苦,头脑却觉眩痛,心悸亢进,脉象虚弦”[5]161,简

斋先生考虑“有年下虚,气失固摄”。治疗上予“补

固,佐以镇摄”,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党参炭、

蒲黄炭、地黄炭止血化瘀,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

阿胶生精补血,桑寄生、震灵丹补脾肾固冲任,牡蛎、

龙骨、龙齿先煎以重镇下达、潜阳固摄。简斋先生在

治疗汤右冲任不足案时,因患者“平素经行不一,日

前涌见如崩,经治较减。心悸,腰痛,脉弦小”[5]159,考

虑带脉失约,“冲任奇脉不足,气失固摄之能”。治以

“益气摄血”,予当归补血汤益气补血,加上阿胶血肉

有情之物填补奇经,配合地黄炭、蒲黄炭、黑姜炭止

血化瘀,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二陈汤健脾助运。服

药后症状大减,仍有“肝胃未和,脘闷纳呆,间时作呕,

脉虚弦”,治疗继续原法,加用吴茱萸疏肝和胃,黍米、

谷芽先煎以顾护脾胃。

张简斋先生博采叶香岩等吴门医派之所长,在其

治疗病案中亦有所体现。《叶天士医案》曰:“滋填阴

药,必佐介属重镇。”[8]李右案中“高年腹痛漏经,连服

温固奇经,佐以和胃之剂,诸证大减,痛平八九,红止,

仍有少量白液,纳食稍甘,脉弦亦和”[5]157,对于下焦

阴亏、奇经不固之证,简斋先生点明“药既应手,治循

前法”。治疗上予四物汤养血活血,鳖甲滋阴,牡蛎潜

阳,龟鹿二仙胶调补奇经,补养阴阳精血。同时佐以

二陈汤、黍米、谷芽健脾和胃,川楝子疏肝理气。

在《张简斋医案》中带脉为病,带脉失约,血不循

经,而至下脱,发生崩漏。临床中多见妇女以崩漏为主

症。简斋先生治疗多以“固法”为主,是巩固、牢固之

意。具体如:益气摄血(固摄法)法、温固奇经法,多

选用四物汤、龟鹿二仙胶、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加

减,其中阿胶生精补血,桑寄生、震灵丹补脾肾固冲任,

牡蛎、龙骨、龙齿固托带脉,鳖甲补养冲脉之血,吴茱

萸填补冲脉之气,等等。在以上几个医案中体现了张

简斋先生晚年形成的煎药特色:黍米、谷芽或牡蛎、小

麦等先煎取汁代水煎药,以顾护脾胃。

4 维脉失衡,以温法治之

《难经》之“阴维为病苦心痛”[7]16,“心痛”是指胃

脘胸腹部位多种病症的概括。阴维脉为病,苦人体

里、阴之病痛[9]。“阳维为病苦寒热”这一病候,是三

阳经所共有的病症。阳维起于诸阳之会,它联络各阳

经通向督脉,所以阳维可主三阳经的寒热病症[9]。

阴维脉联络各阴经通向任脉,任脉疾病亦会反

向影响阴维脉气血流通,在月经病中表现的症状以

腹痛、腹胀多见。张简斋先生治疗痛经以温法为主,

兼以疏和。徐女案中“经以时下,左腹作痛,久久不

已,经前尤甚,经后稍减,甚则牵及右腹,痛处胀而且

硬,脉沉弦”[5]158,方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柴胡疏

肝散加减,桂枝汤温阳和营,佐以巴戟天温补奇经。

在“奇经八脉不足,固摄无权”的彭右案中,简斋先

生指出“经事当净之年,去岁突然涌崩。继则缓,漏

不止。昨服药后,红见较多,腹部胀坠且痛,牵及后

阴,更衣坠迫,脉虚弦。拟以叶氏温调奇经法”[5]160,予

第71页

文献研究

67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胶艾汤合四物汤养血和营,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益精

补血、止血化瘀,牡蛎、震灵丹滋阴潜阳、调补冲任奇

经,辅以小茴香理气通络,菟丝子补益肝肾。

阳维脉维络诸阳经,维护调节一身卫气之循行,

若体虚气血久亏导致阳维脉虚,出现卫气温煦功能失

常,可表现为恶寒发热外感热病或寒热往来等表证[10]。

叶天士将久病气血亏损或产后体虚苦寒热者,归于阳

维病。在徐右案中“经闭年余,肢体羸瘦,脘胁胸腹不

时串痛,大便溏结不一,间时蒸热,夜卧自汗,脉细小

有数意”[5]179,简斋先生直言患者是“干血房之象”,故

出现卫表不固诸症,需“补气养阴”。治予益气补血之

黄芪建中加当归汤,配鳖甲滋阴,牡蛎潜阳敛汗,小麦

益气止汗,银柴胡清虚热,桑寄生补益肝肾,合欢皮安

神宁心,佐以橘络行气通络。萧右案中“产后四月,维

虚冲弱,为热为咳。经治小愈,未久稍感寒热,又复腰

酸。昨晚自汗,脉小数”[5]173,治予调和营卫法,治疗予

益气补血黄芪建中加当归汤,配鳖甲滋阴,银柴胡清虚

热,桑寄生补益肝肾,沙参益气养阴,桔梗宣肺止咳,

首乌藤安神活血,佐以橘络行气通络。

在《张简斋医案》中维脉为病,简斋先生治疗阴

维脉以“温通法”为主,阳维脉以“养法”为主,是供

给、保护之意。具体方法有:调和营卫法、补气养阴

法、叶氏温调奇经法(海腥润养法),方选柴胡疏肝

散、黄芪建中加当归汤、胶艾汤、四物汤、四乌贼骨一

藘茹丸加减,其中黄芪、白芍、桂枝为阳维脉主药,当

归、川芎为阴维脉主药。

5 跷脉痹阻,以疏法治之

跷脉为病,阳气不入于阴跷则见不寐,阴气不出

阳跷则见嗜睡。王叔和《脉经》曰:“寸口脉前部左

右弹者,阳跷也。动苦腰背痛,叉为癫痈僵仆羊鸣,

恶风偏枯、痹、身体强”,提示跷脉为病,肢体活动不

利与其关系密切。

陆右案:“平素经事不准,则先腹胀,四心作热,

大便常艰。近因下焦受风,遍身骨节酸痛,夜寐不

实,头眩,脉沉小而濡”[5]162,可见阳气气盛,营阴不

足,阳不入阴,治以“疏和托化”。方选疏风和解九味

羌活汤加减,配合黄芪益气固表,熟地黄、当归、白芍

滋养营阴,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白蒺藜平肝潜阳。

杜右案中“一身悉痛,连及头部,肌肤若有蚁行,腹

内动气,不痛,肌肤消削,心悸,失眠,便结而难,经停

带多”[5]166,考虑患者“气贫血弱,濡布不及”。治疗上

予益气补血四物汤合玉屏风散加减,配合天麻平肝

潜阳,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阿胶珠养血填精,桑寄

生补益肝肾,穞豆衣滋阴益肾,桑枝祛风通络,火麻

仁润肠通便。

在《张简斋医案》中跷脉为病,阳跷脉多以“疏

和托化法”为主,阴跷脉多以“益气补血法”为主,常

选用九味羌活汤、四物汤、玉屏风散化裁。

6 结语

《张简斋医案》中涉及治疗妇科病的医案多次提

及“冲任”“奇经八脉”“维脉”“奇经”等,叶天士言

“肝肾一病,必留连及奇经八脉”,根据奇经隶属不同

脏腑及其脏腑功能表现,简斋先生多从肝、肾、脾胃

入手,擅长使用温法、和法、固法、养法等,兼顾不同

奇经病变症状使用相应药物通补奇经。妇人气血失

调是月经病的重要病机,从以上列举的医案可以看

出,简斋先生在治疗月经病时更多以调补冲任气血

为主,多选用黄芪建中加当归汤、四物汤、柴胡疏肝

散等益气养血、疏和调气,同时灵活选用奇经八脉归

经专药填补奇经。本文从奇经八脉在月经病中的病

理反应来探讨张简斋先生辨治妇科疾病中调补奇经

的用药特点,望提供新角度以助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近年来女性妇科疾病普查中显示目前月经病发病率

位居前列,中医在月经病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经

验和优势,不同医家对治疗月经病的临证思路、辨证

规律及治法方药都有其价值。本文探讨张简斋在治

疗月经病上的治疗特色,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董陆.试论冲任督带与妇科生理病理的关系[J].浙江中医

学院学报,2003,27(4):15.

[2] 马宝璋,主编.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7 :24.

[3] 孙朝宗,孙震,编著.《奇经八脉考》笺注[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13.

[4] 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3.

[5] 邹伟俊,编著.张简斋医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2012.

[6] 陈晴玥,许小凤.《临证指南医案》奇经论治月经病探析

[J].中医药导报,2020,26(1):90.

[7] 秦越人,著.难经[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

[8] 叶天士,撰.叶天士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1999 :32.

[9] 高希言,王栋斌,王鑫,等.对维脉病候的探讨[J].上海针

灸杂志,2015,34(6):572.

[10] 李静,呼永河,钟梁,等.“湿入维脉”理论的探讨[J].西

南国防医药,2013,23(3):312.

第一作者:柯婧怡(1991—),女,硕士研究生

在读,中医医史文献专业。

通讯作者:陈璇,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

生导师。myrh_2002@njucm.edu.cn

收稿日期:2023-07-07

编辑:傅如海

第72页

实验研究

68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

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临床

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1]。流

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约有 6.5 亿人受到KOA的影

响,其中年龄在 40 岁以上者约占 22.9%[2]。KOA引

起的膝关节不稳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不

便。因此,探索科学、有效、多样的KOA治疗方案并

研究其具体作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有效降低KOA患者体内

炎性因子水平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膝关节功能

状况[3]。有实验显示,不同产地和存储期限灸材均可

有效降低KOA模型大鼠膝关节肿胀程度、软骨组织

细胞病变程度和曼金(Mankin's)评分[4]。明代《针

灸大成》记载:“犊鼻,主膝中痛不仁”,一项对近 20

年临床针灸治疗KOA文献的复杂网络分析也发现,

犊鼻是临床治疗KOA选穴中最核心的腧穴[5]。目前

研究发现,影响KOA发生和发展的信号通路有十余

条,其中Wnt信号通路是与炎性反应相关的信号通

路之一[6]。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

通路在骨骼、软骨及滑膜组织中起着直接调节作用,

在软骨细胞的不同生长阶段均发挥重要调控作用[7]。

研究发现,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够

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并抑制其细胞凋亡[8]。本研究制

作KOA兔模型,并予艾灸犊鼻穴干预,观察其干预效

果,并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角度探讨艾灸犊鼻

穴治疗KOA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雄性普通级新西兰兔 24 只,3 月龄,

体质量 2.2~2.5 kg,购自邳州市东方养殖有限公司,

合格证号:SCXK苏 20170002。兔分笼饲养,室温

艾灸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 Wnt 信号通路

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张宪基  汪宗保  王科文  李  鑫  李德坤  单自亮  姚长风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安徽合肥 230038)

摘  要 目的:基于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艾灸干预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兔的可能作

用机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艾灸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兔采用右膝关节腔内

注射木瓜蛋白酶水溶液的方法制作KOA模型。造模成功后,艾灸组兔每日予艾条悬灸右膝犊鼻穴20 min,连续治疗21 d ;

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次日,各组兔麻醉后心脏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

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各组兔右膝关节股骨端软骨,采用苏木精-伊

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的组织形态,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

应(qPCR)法分别测定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中Wnt信号蛋白-3α(Wnt3α)、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

酶-13(MMP-1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TNF-α的表达,并分

析其积分光密度(IOD)。结果:模型组兔血清IL-1β、TNF-α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艾灸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

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明显变性,软骨组织损伤严重;艾灸组兔膝关节软骨结构较为完

整,软骨细胞数目较多且分布较均匀,细胞形态较为正常。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中Wnt3α、β-catenin、MMP-13蛋白

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艾灸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中上述指标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

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IL-1β、TNF-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艾灸组兔膝关节

软骨组织上述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艾灸犊鼻穴可下调KOA模型兔血清及软骨组织中炎性因子的

表达,有效缓解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艾灸;犊鼻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炎性因子

基金项目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508085MH165);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AHWJ2021b052);安徽

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0kfkc289)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3.12.020

第73页

实验研究

69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24℃,饮食自由。本实验中对动物的处理均符合国

家科学技术部颁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

意见》,且经安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

批通过(AHUCM-rabbits-2022056)。

1.2 主要试剂 木瓜蛋白酶(批号:517S021,北京

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试

剂盒(批号:GR20220119,武汉基因美生物科技有

限 公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试剂盒(批

号:GR20220426,武汉基因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RNA提取试剂盒(批号:3505080,美国生命技术公

司);荧光染料(批号:05229413,苏州近岸蛋白质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反转录试剂盒(批号:AL21115A,

北京宝日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IPA细胞裂解液

(批号:09271919023,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PAGE胶促凝剂(批号:1020F024,北京索莱宝

科技有限公司);PBS缓冲液粉末(批号:19022401,

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VDF膜(批号:

R7SA9081E,美国密理博公司);山羊抗兔IgG(批号:

20270051,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木素

染液(批号:09232110,安徽欣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主要仪器 JW3021HR离心机(安徽嘉文仪器

装备有限公司);DNP-9052BS-Ⅲ电热恒温箱(上

海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YB-7LF生物组织包

埋机(湖北孝感市亚光医用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PIKOREAL 96 荧 光 定 量PCR仪(美国 赛 默 飞 世 尔

科技公司);EPS300 电泳仪(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

司);VE-180 电泳 槽(上 海 天能 科 技 有限 公司);

VE-186 转膜仪(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造模 24 只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

组、艾灸组,每组 8 只。采用木瓜蛋白酶水溶液膝关

节腔注射的方式制作KOA模型,于实验开始的第1、

4、7 天向模型组和艾灸组兔右膝关节腔内注射 2%木

瓜蛋白酶水溶液 0.5 mL,并于首次药物注射后第14

天对造模兔右膝关节进行膝骨性关节病病情程度指

数(Lequesne MG)评级,总分大于 4 分即为造模成

功[9]。模型组、艾灸组所有兔均造模成功。

2.2 干预方法 造模成功后,即首次药物注射后

第15 天开始,艾灸组悬灸兔右膝“犊鼻”穴,穴位定

位参照《实验针灸学》[10],艾条距兔皮肤约 3~5 cm,

20 min/次,每日1 次,连续艾灸 21 d。空白组、模型组

正常饲养,不作其他任何处理。

2.3 样本采集 干预结束后次日,各组兔麻醉,心

脏采血取动脉血5 mL,静置,离心分离血清,-80 ℃

冰箱保存备用于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取

各组兔右膝关节股骨端软骨,经固定、脱钙、脱水、

透明、石蜡包埋、切片等操作后备用于苏木精-伊

红(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使用。取各组兔右膝

关节胫骨平台软组织,置于液氮中,转入-80℃超

低温保存以备用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法、蛋白免疫印

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使用。

2.4 指标检测

2.4.1 ELISA法 测 定 兔 血 清 中IL-1β、TNF-α含

量 取-80℃保存备用的各组兔血清,按照ELISA试

剂盒检测说明书,在样品孔和标准孔分别加入血清

和标准品各 50 μL,于各孔再加入 50 μL酶标记抗

体,封好后放置于 37℃恒温箱中反应 30 min ;反应结

束后,充分弃尽液体,洗涤液清洗,并扣干;在各孔中

加入显色试剂,37℃避光反应10 min ;各孔加入终止

液 50 μL,终止显色;使用酶标仪 450 nm波长测定各

孔的吸光度值,绘制标准品线性回归曲线,计算各组

兔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

2.4.2 HE染色法观察兔膝关节软骨病理形态 取各

组兔右膝关节软骨组织石蜡切片,置入干燥箱 66 ℃

烤片 20~30 min,常规脱蜡复水,苏木素染液染色

2~5 min,1%盐酸酒精分化,饱和碳酸锂溶液蓝化,

95%乙醇脱水 2 min,伊红染液染色,常规脱水透明,

树胶封片,显微镜观察结果。

2.4.3 qPCR法检测兔软骨组织中Wnt信号蛋白-3α

(Wnt3α)、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 取-80 ℃冻存的各组兔膝关节软骨

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软骨组织的总RNA,逆转录

得到cDNA。用RT-PCR进行PCR反应,甘油醛-3-磷

酸脱氢酶(GAPDH)作内参基因,引物序列见表 1。

2-△△Ct计算各指标mRNA的相对表达量,△△Ct=(Ct

实验组目的基因-Ct实验组内参)-(Ct对照组目的

基因-Ct对照组内参)。

表1 引物序列

基因 扩增子长度/bp 正向引物(5'→3') 反向引物(5'→3')

GAPDH 96 CTCTTCACAGTTTCCATCCC GTTGCTGTCGAGACTTTATT

MMP-13 119 GGCTCCTAGGCAAGTACAAT GTGTACGCCCATCAGGATAA

Wnt3α 98 TCCTGACAAGCCCGAAAGTC AGGAAGTTTGCCCGCGA

β-catenin 113 TCGTCCTTTAGGAGTAACAATACA TTAACAAGCAAGGCTAGGGT

2.4.4 Western blot法检测兔软骨组织中Wnt3α、

β-catenin、MMP-13蛋 白 表 达 取-80 ℃ 冻 存 的

各 组 兔 膝 关 节软骨 组织,加入RIPA裂 解液 裂 解,

12 000×g离心15 min,收 集上清液;配制凝 胶,上

样,电泳,转膜至PVDF膜,室温封闭2 h ;加一抗,4℃

第74页

实验研究

70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孵育过夜,洗涤液(PBST)洗涤;加二抗,室温孵育

1.2 h,洗涤液洗涤;通过ECL发光试剂盒检测蛋白,使

用Image J软件进行胶片条带分析,计算相对表达量。

2.4.5 免 疫 组 化 法 检 测 兔 软 骨 组 织 中IL-1β、

TNF-α的表达 取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石蜡切片

置入干燥箱,66 ℃烤片 20~30 min,常规脱蜡至水,

抗原修复,缓冲液封闭;加一抗,37 ℃孵育60 min,

PBS-T冲洗;加二抗,37 ℃孵育 30 min,PBS-T冲洗;

DAB显色,复染,脱水透明,封片,显微镜下采集数据

及图片。用IPP 6.0 软件分析样本中TNF-α、IL-1β

的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值。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均

值±标准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

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兔血清IL-1β、TNF-α水平比较 模型组兔

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

艾灸组兔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见表 2。

表2 各组兔血清IL-1β、TNF-α水平比较(x

-

±s) 单位:pg/mL

组别 动物数/只 IL-1β TNF-α

正常组 8 26.78±5.61 11.41±2.27

模型组 8 135.30±10.93* 64.71±7.77*

艾灸组 8 99.05±11.29# 43.77±4.48#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与模型组比较,#P<0.05。

3.2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形态比较 HE染色

结果显示,正常组兔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平整,软骨

结构清晰,软骨细胞数目多、形态自然且分布均匀,

基质染色均匀,细胞排列整齐,潮线识别度清晰,软

骨内未见血管、神经及纤维增生。模型组兔膝关节

软骨表面粗糙不平,软骨结构紊乱,软骨细胞数目少

且分布紊乱、形态异常,潮线不可见。艾灸组兔膝关

节软骨表面局部表现粗糙,软骨结构较为完整,软骨

细胞数目较多且分布较均匀、形态较为正常,潮线模

糊可见。见图1。

图1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HE,×200)

3.3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中Wnt3α、β-catenin、

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 模型组兔膝关节

软 骨 组 织Wnt3α、β-catenin、MMP-13 mRNA相 对

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艾灸组兔膝关

节 软 骨 组 织Wnt3α、β-catenin、MMP-13 mRNA相

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见表 3。

表3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中Wnt3α、β-catenin、MMP-13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x

-

±s)

组别 动物数 /只 Wnt3α β-catenin MMP-13

正常组 8 1.05±0.30 1.02±0.20 1.02±0.20

模型组 8 1.79±0.05* 1.85±0.17* 2.00±0.08*

艾灸组 8 1.58±0.04# 1.52±0.07# 1.70±0.09#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与模型组比较,#P<0.05。

3.4 各 组 兔 膝 关 节 软 骨 组 织Wnt3α、β-catenin、

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 模型组兔膝关节软

骨组织Wnt3α、β-catenin、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

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艾灸组兔膝关节软骨组

织上述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

见图2、表 4。

图2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Wnt3α、β-catenin、MMP-13蛋白电泳图

表4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Wnt3α、β-catenin、MMP-13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x

-

±s)

组别 动物数/只 Wnt3α β-catenin MMP-13

正常组 8 0.44±0.04 0.34±0.02 0.35±0.01

模型组 8 0.93±0.20* 0.92±0.02* 0.97±0.09*

艾灸组 8 0.78±0.03# 0.68±0.05# 0.73±0.04#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与模型组比较,#P<0.05。

3.5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IL-1β、TNF-α蛋白表达

比较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兔膝关节软骨表

面完整,软骨组织中几乎未见棕色颗粒,即IL-1β、

TNF-α蛋白呈弱阳性表达。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表

面粗糙,棕色颗粒较多,即IL-1β、TNF-α蛋白呈强

阳性表达。艾灸组兔膝关节软骨表面较平滑,棕色

颗粒相对较少,即IL-1β、TNF-α蛋白呈中等阳性表

达。见图 3、图 4。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TNF-α、IL-1β蛋白表

达IOD值统计结果显示: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IL1β、TNF-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艾

灸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IL-1β、TNF-α蛋白表达显

著低于模型组(P<0.05)。见表 5。

第75页

实验研究

71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图3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IL-1β免疫组化表达(×200)

图4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TNF-α免疫组化表达(×200)

表5 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IL-1β、TNF-α蛋白表达(IOD值)比较(x

-

±s)

组别 动物数/只 IL-1β TNF-α

正常组 8 1.01±0.14 1.05±0.18

模型组 8 4.07±0.34* 7.23±0.36*

艾灸组 8 3.27±0.27# 6.00±0.28#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 ;与模型组比较,#P<0.05。

4 讨论

骨科临床的常见疾病KOA主要由外伤、肥胖和

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其病理生理表现主要体现在

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6]。随

着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以及KOA发病呈年轻化

趋势,KOA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目前,KOA主要采

用药物治疗,并辅以膝关节锻炼,以提升患肢肌力与

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11]。但是,非甾

体类抗炎药和止痛药等易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导

致患者依从性差[12]。因此,寻找科学有效治疗KOA

的方法变得十分迫切。

KOA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

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可见痹证与风

寒湿三邪密切相关。艾灸是一种将艾绒点燃后置于

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其燃烧后所产生的挥发物和

热量透过皮肤组织,通过经络传入机体,作用于机体

的过程,可温经通络、活血通痹,不仅安全性高、价格

低廉,还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少等优点,故艾灸也

被广泛应用于KOA的治疗之中。研究表明,艾绒燃

烧时具有热辐射和远红外辐射效应,可改善血液循

环并通过红外辐射共振作用使异常细胞产生共振,

从而活化组织细胞,改善组织代谢环境[13]。本研究

选用的犊鼻穴归属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位于髌

韧带外侧凹陷中,具有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消肿止

痛的作用。膝关节处皮肤薄,皮下组织少,股动脉、

腘动脉、胫前动脉、股深动脉等分支在此处构成动

脉网,为膝关节周围组织提供丰富的血供。艾灸通

过上述两个效应可促进膝关节动脉网功能的恢复,

从而改善周围组织代谢平衡,延缓软骨破坏和KOA

进展。

研究证实,关节软骨是没有血管和神经的结缔

组织,由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CM)组成[14],其

中ECM的主要成分为Ⅱ型胶原蛋白和聚蛋白多糖。

KOA患者软骨退变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膝关节软

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之间平衡失调、软骨基质过度

降解等导致的[15]。TNF-α、IL-1β是常见且重要的

炎性因子,共同参与了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的破坏,

均能诱导软骨细胞的早期凋亡[16]。两者在KOA患者

的软骨中均存在过度表达的现象,且两者在KOA患

者血清和关节滑液中含量均明显升高,其含量与病

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6-18]。本研究结果显示,艾灸

组兔血清及膝关节软骨中IL-1β、TNF-α表达均明

显低于模型组,说明艾灸可缓解KOA兔的关节炎症

反应。

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发生发展过程

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会异常激活,从而导致

ECM降解和软骨细胞凋亡等发生[19]。Wnt信号激活

后,会与其受体相结合并活化信号蛋白,从而抑制

β-catenin的泛素化和降解,β-catenin分泌因此增

加,Wnt进而与转录因子结合,从而激活基质金属蛋

白酶(MMPs)等下游基因的表达,促使软骨破坏[20]。

β-catenin作为具有转运功能的Wnt信号通路下

游因子,在软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中起着重要

作用。研究证实,KO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β-catenin

表达水平升高,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21]。而Wnt3α

在OA的发展中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监测

OA病程的指标[22]。MMP-13 则是MMPs家族中的一

员,参与了软骨细胞、蛋白多糖、胶原蛋白的降解过

程,ECM由此受到破坏且其正常合成被抑制,使关

节软骨肿胀,抗外力能力下降,促使软骨退行性改

变,阻止软骨修复,并推动OA的发生发展[23]。研究表

明,在KOA患者关节液、血液和软骨中MMP-13 表达

量均异常升高,同时也表明关节液中MMPs的表达水

平可作为间接判断患者软骨组织病变程度的指标之

一[24]。本研究结果显示,艾灸组兔膝关节软骨组织

Wnt-3α、β-catenin、MMP-13 mRNA及蛋白的表达

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且软骨表面较平滑,软骨组织结

构相对完整、清晰,软骨细胞数目相对较多,形态较

正常且分布较均匀,提示艾灸可能通过对KOA兔膝

关节软骨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表达的

抑制作用以延缓KOA兔软骨破坏进展。

综上,艾灸能够改善KOA兔膝关节软骨破坏,抑

制血清及软骨中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

第76页

实验研究

72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下调软骨中Wnt-3α、β-catenin、MMP-13 mRNA及

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延缓KOA进展的目的,说明艾

灸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

疗KOA的作用。下一步拟通过检测关节液、滑膜中

相关因子的表达以进一步探究艾灸改善KOA的机制

研究。同时,艾灸具有热效应、辐射效应、挥发物效

应等多效应的治疗特点,今后可进一步探讨艾灸在

改善KOA中具体发挥效应及具体有效成分的占比,

为研发出新型艾灸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膝骨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2023年版)[J].中医正骨,2023,35(6):1.

[2] CUI A Y,LI H Z,WANG D W,et al.Global,regional

prevalence,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in population-based studies[J].EClinicalMedicine,2020,

26(29/30):100587.doi:10.1016/j.eclinm.2020.100587.

[3] 伏玉龙,郭珈宜,李峰,等.灸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进

展[J].中医药通报,2023,22(4):65.

[4] 孙建辉,霍海如,李小芹,等.不同产地、不同储存期灸材

对膝骨关节炎的药效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

(17):4065.

[5] 王瑞涵,薛平聚,邢海娇,等.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腧穴配伍规律的复杂网络分析[J].针刺研究,2022,47

(1):65.

[6] 王迷娜,刘璐,赵洛鹏,等.膝骨关节炎炎性因子及信号

通路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20,33(4):388.

[7] USAMI Y,GUNAWARDENA A T,IWAMOTO M,et al.

Wnt signaling in cartilage development and diseases :

lessons from animal studies[J].Lab Invest,2016,96

(2):186.

[8] LIU J Q,XIAO Q,XIAO J N,et al.Wnt/β-catenin

signalling :function,biological mechanisms,and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J].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2022,7

(1):3.

[9] KITOH Y,KATSURAMAKI T,TANAKA H,et al.Effect

of SL-1010(sodium hyaluronate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on experimental osteoarthritis induced by

intra-articularly applied papain in rabbits[J].Nihon Yakurigaku

Zasshi,1992,100(1):67.

[10] 林文注,王佩.实验针灸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9 :288.

[11] 孙明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分期治疗[J].中国组织工

程研究,2015,19(48):7843.

[12] 孙小琴,徐兰凤.近10年骨性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综述

[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2):46.

[13] 洪文学,蔡建红,景军.艾灸的热辐射光谱特性研究[J].

应用光学,2004,25(4):1.

[14] GOLDRING S R,GOLDRING M B.Changes in the

osteochondral unit during osteoarthriti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cartilage-bone crosstalk[J].Nat Rev

Rheumatol,2016,12(11):632.

[15] MESSINA O D,VIDAL WILMAN M,VIDAL NEIRA

L F.Nutrition,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metabolism[J].

Aging Clin Exp Res,2019,31(6):807.

[16] KAPOOR M,MARTEL-PELLETIER J,LAJEUNESSE D,

et al.Rol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osteoarthritis[J].Nat Rev Rheumatol,2011,7(1):33.

[17] 郑剑平,利春叶.白细胞介素-1在骨性关节炎的水平及

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5.

[18] 蒋 太 军.骨 性 关 节 炎 膝 关 节 液 及 血 清 中MMP-9、

TNF-α水平检测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

(4):380.

[19] BLOM A B,BROCKBANK S M,VAN LENT P L,et al.

Involvement of the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 experimental

and human osteoarthritis :prominent role of Wnt-induced

signaling protein 1[J].Arthritis Rheum,2009,60(2):

501.

[20] DE SANTIS M,DI MATTEO B,CHISARI E,et al.The

role of Wnt pathwa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OA and i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J].Biomed Res Int,2018,2018 :

7402947.doi :10.1155/2018/7402947.

[21] 代龙金,邓紫玉,尹昭,等.β-连环蛋白与膝骨关节炎

相关性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2):

120.

[22] DELGADO-CALLE J,AROZAMENA J,CASAFONT I,

et al.Wnt activity,osteocytes and sclerostin expression

in hip fractures and osteoarthritis[J].Bone,2011,48 :

S138.

[23] MEHANA E S E,KHAFAGA A F,EL-BLEHI S S.

The rol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osteoarthritis

pathogenesis :an updated review[J].Life Sci,2019,

234 :116786.doi :10.1016/j.lfs.2019.116786.

[24] HU Q C,ECKER M.Overview of MMP-13 as a promising

t a r g e t f o r t h e tr e a tme n t o f o st e o a rt h ritis[J].

Int J Mol Sci,2021,22(4):1742.

第一作者:张宪基(1999—),男,硕士研究生

在读,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骨与关节疾病。

通讯作者:姚长风,医学博士,教授。yaochang

fengxx@163.com

修回日期:2023-07-16

编辑:吴 宁

第77页

综    述

73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

疾病引起脑区低灌注,以语言、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的

障碍及记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1]。目

前全球约有5000万例痴呆患者,2050年痴呆患者数

将达1.52亿[2],而中国VD患者约占全球VD患者总数的

25%[3]。V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集中在炎症

反应、胆碱能系统受损、神经元凋亡、氧化应激、神经

元细胞钙超负荷、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和生化代谢

障碍等方面[4-5]。VD复杂的发病机制也导致了其尚无

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治疗该病大多参照阿尔兹

海默症,但VD是目前唯一公认可以防治的痴呆疾病,

及早进行有效防治或有可逆性[6]。VD可归属于中医学

“痴呆”范畴,治法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填精益髓为

主。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调

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丹参酮是从丹

参根部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为丹参中含

量最丰富的脂溶性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

参酮ⅡA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血

栓、抗凝血、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7-8]。本文通过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对丹参酮ⅡA治疗VD的作用机制研

究,以期为VD的防治以及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1 降低神经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V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与

脑组织损伤、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等有关[9]。活化

的神经胶质细胞是主要的中枢神经细胞类型,脑组

织灌流不足,会引起神经胶质细胞活化,产生炎性介

质,启动炎症因子次联级反应,导致神经炎症和神经

变性。而丹参酮ⅡA能通过降低胶质细胞活化、抑制

炎症通路激活、减少炎症因子释放等降低神经炎症

反应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WANG Y P等[10]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能够抑

制BV2 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降低神经炎症反应,从

而发挥潜在的脑缺血保护作用。ZHOU L等[11]研究

发现,丹参酮ⅡA可以减少脑缺血引起的星形胶质

细胞活化标志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来降低脑缺血区域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发挥神

经保护作用。YANG X等[12]对脑缺血损伤后丹参酮

ⅡA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发现丹参酮

ⅡA能够通过阻断缺氧诱导因子-1α/细胞衍生因子

1 信号通路,抑制缺血性损伤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

增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内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神经

元损伤。核因子-κB(NF-κB)是多条炎症信号通

路的共同作用靶点,FANG C Z等[13]研究表明,丹参

酮ⅡA可降低Toll样受体 4(TLR4)介导的NF-κB表

达,减轻对下游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发挥抗神经

炎症的作用。WANG J G等[14]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

能明显减少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生成,降低NF-κB

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同样,

SONG Z B等[15]研 究 表 明,丹 参 酮ⅡA可 通 过 抑 制

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调节小胶质

细胞M1/M2 极化,减少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

细胞介素(IL)-1β和IL-6,发挥抗神经炎症作用。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增强,一氧化氮

(NO)含量增多,使得炎性损伤加重。有体外实验表

丹参酮ⅡA 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 颍 1 高伶俪 1 王 莎 1 徐 冰 2

(1.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2.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VD发病机制

复杂,虽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却是目前唯一公认可防治的痴呆疾病,及早进行有效防治或有可逆性。丹参酮ⅡA是

从中药丹参根部分离提取出来的亲脂性二萜类化合物,能通过降低神经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少钙离子内流、调节神经递质代谢、降低Aβ蛋白水平等方面在VD治疗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然

而,丹参酮ⅡA存在水溶性差、固体制剂难以吸收等问题,未来应侧重于丹参酮ⅡA的剂型设计研究以及临床试验,进一步

开发和推广丹参酮ⅡA类药物,以期为VD患者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丹参酮ⅡA ;作用机制;综述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20JS036)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3.12.021

第78页

综    述

74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明,丹参酮ⅡA能显著降低缺血区域 24 h后iNOS表达

和NO含量,降低神经细胞的炎症反应[16]。

2 降低氧化应激损伤

氧化应激损伤是发生VD的病理基础,在缺血缺

氧状态下,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减弱,氧自由基难以清

除,会加速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细胞内蛋白质和遗传

物质损伤,最终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

引起患者神经功能进一步损害[17-18]。丙二醛(MDA)

是脂质过氧化产生的最终代谢物,其含量越高,细胞

损伤的程度越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是体内的抗氧化酶,可清除细胞

中活性氧(ROS),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丹参酮

ⅡA能增加抗氧化酶水平,抑制MDA含量,增加脑组

织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组织损伤。

李洁等[19]用丹参酮ⅡA预处理双侧颈总动脉结

扎(BCCAO)大鼠模型和过氧化氢诱导的原代星形

胶质细胞的氧化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处理组SOD及

谷胱甘肽活性水平增加,ROS引起的代谢功能障碍得

到明显改善,提示丹参酮ⅡA能显著降低BCCAO引起

的氧化应激反应,逆转氧化损伤,减轻认知功能障碍,

发挥神经保护作用。KONG D Y等[20]研究发现,丹参

酮ⅡA可降低缺血小鼠脑内ROS含量,增强海马神经

元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作

用。叶明灯等[21]用丹参酮ⅡA的结构类似物丹参酮B

预处理VD模型小鼠,结果显示丹参酮B可增强低密度

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的表达,激活LRP6/

肿瘤病毒整合位点1/β-连环蛋白通路,降低VD小鼠

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MDA水平,增加SOD以及GPX

活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VD小鼠认知障碍。何

治等[22]用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缺血再灌注模型大

鼠,结果显示大鼠额叶和顶叶皮层SOD、GPX活性升

高,MDA含量下降,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神经功能缺

损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张海云等[23]研究结果

显示,丹参酮ⅡA能降低ROS和MDA的生成,上调SOD

水平,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

杨恒等[24]研究表明,运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奥拉

西坦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较仅服用奥拉西坦的

对照组血清MDA水平更低,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更高。

3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脑血管疾病发生后,脑组织血液循环异常,神

经元(尤其是海马区)被破坏,最终导致神经细胞凋

亡,是引起痴呆症状的主要原因。细胞凋亡基因及

相关蛋白共同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

酸蛋白酶 3(caspase-3)在细胞凋亡中发挥关键作用,

活化的caspase-3 能够激活激酶级联反应,促进细胞

发生凋亡[25-26]。

王媛婕等[27]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可通过降低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 表达水

平抑制神经细胞凋亡。B细胞淋巴瘤-2 相关X蛋白

(Bax)为促凋亡蛋白,通过损坏线粒体膜促进细胞

凋亡;B细胞淋巴瘤 2(Bcl-2)蛋白为抗凋亡蛋白,

通过保持线粒体膜的完整性抑制细胞凋亡,两者共

同调控细胞凋亡[28-29]。CHEN Y L等[30]用丹参酮

ⅡA处理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此过程大鼠缺血皮

层中caspase-3 的表达显著降低,Bcl-2 蛋白的表达

显著增加,证实了丹参酮ⅡA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的作用。ZHANG L等[31]采用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处

理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果表明丹参酮

ⅡA可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 蛋白的表

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且与阳性对照组丹参注射

液相比,丹参酮ⅡA可使神经细胞凋亡减少,病理损

伤减少。KONG D Y等[20]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

细胞联合丹参酮ⅡA能上调VD大鼠海马区Bcl-2 蛋

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改善VD大鼠空间学习

记忆能力,其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

细胞治疗。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

路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c-Jun N-末端激

酶(JNK)以及p38 激酶这 3 条途径,是调控细胞增

殖与凋亡的重要通路,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生物学过

程[32],JNK和p38 激酶的激活可以诱导细胞凋亡。郝

红等[33]研究表明,与丹参酮ⅡA结构相似的隐丹参

酮可通过抑制神经元细胞中JNK/p38 MAPK信号通

路,降低凋亡蛋白Fas、caspase-3 和Bax的表达水平,

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

4 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

血脑屏障(BBB)由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的

紧密连接、完整基底膜、周细胞、血管周围星形胶质

细胞足突组成,能阻碍神经毒性物质、炎性因子等进

入中枢神经系统[34-35],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

稳态至关重要。在脑组织缺血、缺氧等情况下,脑组

织诱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上调。

WEEKMAN E M等[36]研究表明,MMP-9可降解阻止血

管渗漏的紧密连接蛋白,使BBB受损,导致其完整性破

坏,通透性改变,允许有害大分子物质自由出入中枢神

经系统,引起神经细胞损伤,认知功能下降。因此,降

低MMP-9水平可减轻VD大鼠因基底膜蛋白降解导致

的BBB损害,保护BBB的完整性,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郝海平等[37]用丹参酮ⅡA预处理过氧化氢诱导体

外培养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结果显示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下

调,并能阻止紧密连接蛋白ZO-1及闭合蛋白的解离

与降解,起到保护BBB完整性的作用。同样,丹参酮

第79页

综    述

75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ⅡA磺酸钠可以降低MMP-9信号传导来保护神经及

BBB的完整性[38]。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在调节BBB

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中起到关键作用[39]。温雅等[40]研

究发现,大剂量丹参酮ⅡA可显著上调大鼠脑组织中

claudin-5蛋白和基因表达,保护BBB的完整性,减小脑

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WANG L N等[41]研究也表

明,丹参酮ⅡA可以增加大鼠脑毛细血管中claudin-5

蛋白的表达以促进BBB完整性。此外,SUDDUTH T L

等[42]研究提示,受损血管周围的神经炎症反应会进一

步激活MMP-9,导致BBB渗漏,与VD的形成密切相关。

而丹参酮ⅡA可以降低缺氧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

MMP-9、IL-1、IL-2、TNF的表达来保护BBB完整性[43]。

5 减少钙离子内流

细胞内的游离钙离子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

使,脑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下,钙离子通道

释放,钙离子内流,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触发一系列

下游反应,包括胱天蛋白酶激活、ATP合成障碍、钙

离子依赖性蛋白酶和核酸内切酶的激活等,最终导

致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44]。

王金华等[45]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能够降低脑缺

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膜上L型钙

离子通道的mRNA表达,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起到减

轻细胞内钙超载的作用。刘家军等[46]也发现,丹参

酮ⅡA能阻止钙离子内流,发挥细胞保护作用。N-甲

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通道是重要的钙离

子通道[47]。林翔等[48]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能通过降

低NMDA受体结合力、受体含量及NR1亚基的表达,

提高NR2亚基表达,从而降低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减

少钙离子内流,减轻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素

(ET)属血管源性收缩因子,位于血管平滑肌上,被激

活后可引起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加速钙离

子内流。唐超[49]在体外诱导脑血管内皮细胞产生ET,

发现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抑制ET转换酶的生成降低

ET的含量,从而减少钙离子内流,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6 调节神经递质代谢

中枢胆碱系统主要与学习记忆认知有关,有研

究认为,VD认知障碍与中枢胆碱能的缺乏相关[50]。

乙酰胆碱(Ach)是中枢胆碱系统重要神经递质之

一,主要作用是参与学习和记忆。Ach减少是中枢神

经系统老化,学习和记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既往有研究发现,丹参酮ⅡA在体外对乙酰胆碱

酯酶(AchE)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对Ach的

降解[51]。孔德燕[52]用丹参酮ⅡA预处理VD模型大鼠,

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能提高VD大鼠脑组织胆碱乙

酰转移酶活性,催化Ach生成,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

忆功能。谷氨酸(Glu)是大脑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

递质,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下时,Glu释放增加,

过量Glu可对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性毒性,促使NMDA

受体活化,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起神经细胞损

伤[53]。蔡青等[54]用丹参酮B钠盐处理缺血再灌注损

伤模型大鼠,发现脑缺血再灌注会使海马区Glu水平

升高,而丹参酮B钠盐可以降低Glu含量而对抗脑缺

血再灌注损伤。

7 降低Aβ蛋白水平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VD大鼠海马区Aβ阳性细

胞数目增多,Aβ蛋白及Aβ mRNA表达增加,海马

CA1区和CA3区Aβ蛋白沉积明显增多[55],Aβ蛋白可

能参与VD的发生。

研究显示,丹参酮ⅡA能够通过降低β-分泌酶1

水平从而减少Aβ蛋白的产生,同时上调Aβ降解酶的

蛋白表达,抑制β-分泌酶活性,促进Aβ蛋白降解[56]。

此外,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纤维状Aβ形成和促进其解

聚的功能,从而抑制Aβ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

发生,进一步保护神经元,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57]。

8 结语

综上,VD作为唯一可防治的痴呆疾病,进行早

期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而丹参

酮ⅡA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对VD的治疗作用。此外,

丹参酮ⅡA还有抗细胞自噬、促血管再生、减少铁死

亡等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同许多

植物化学物质一样,丹参酮ⅡA水溶性差、固体制剂

难以吸收,这是药物开发的一大挑战。当前,临床应

用中已经开发了一些药理学策略来促进丹参酮ⅡA

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如丹参酮ⅡA磺酸钠。也有研

究表明,通过纳米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改善丹

参酮ⅡA的水溶性以及增加其生物利用度。故未来

的研究方向应侧重于丹参酮ⅡA的剂型设计以及临

床试验,以期为VD患者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

参考文献

[1] SMITH E E.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epidemiology of

vascular dementia[J].Clin Sci,2017,131(11):1059.

[2] 俞羚.阿尔茨海默病的管理[J].健康世界,2022(12):40.

[3] LI F Y,QIN W,ZHU M,et al.Model-11based projection

of dementia prevalence in China and worldwide :2020-

2050[J].J Alzheimers Dis,2021,82(4):1823.

[4] SINHA K,SUN C C,KAMARI R,et al.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pathophysiology-based neuroprotective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J].Drug Discov

Today,2020,25(4):793.

[5] WASHIDA K,HATTORI Y,IHARA M.Animal models

of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from mouse to

primate[J].Int J Mol Sci,2019,20(24):6176.

[6] 廖少君,尤劲松.血管性痴呆辨证论治的研究概况及思

第80页

综    述

76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2):1599.

[7] GUO R,LI L,SU J,et al.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tanshinone ⅡA in related diseases[J].Drug

Des Devel Ther,2020,14 :4735.

[8] 吴筱霓,刘伟,何玉华,等.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中国药业,2020,29(21):93.

[9] 杨小钰,黄海红,谌泽芳,等.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

研究进展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思路[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21(12):95.

[10] WANG Y P,YANG L,YANG D L.Tanshinone ⅡA rescued

the impairments of primary hippocampal neurons

induced by BV2 microglial over-activation[J].Neurochem

Res,2015,40(7):1497.

[11] ZHOU L,BONDY S C,JIAN L,et al.Tanshinone ⅡA

attenuates the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induced increase

in levels of GFAP and of caspases-3 and-8[J].

Neuroscience,2015,288 :105.

[12] YANG X,YAN J,FENG J.Treatment with tanshinone

ⅡA suppresses disrup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reduces express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and

chemokines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J].

Eur J Pharmacol,2016,771 :18.

[13] FANG C Z,XIE L L,LIU C M,et al.Tanshinone ⅡA

improves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through

TLR-4-mediated NF-κB signal pathway[J].Mol Med

Rep,2018,18(2):1899.

[14] WANG J G,BONDY S C,ZHOU L,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Tanshinone ⅡA against infarct size and increased

HMGB1,NFκB,GFAP and apoptosis consequent to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Neurochem

Res,2014,39(2):295.

[15] SONG Z B,FENG J J,ZHANG Q,et al.Tanshinone

ⅡA protects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by regulating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polarization via

NF-κB pathway[J].Front Pharmacol,2 0 2 1,1 2 :

641848.doi :10.3389/fphar.2021.641848.

[16] DONG K N,XU W,YANG J,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Tanshinone ⅡA on perman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mice[J].Phytother Res,2009,23(5):608.

[17] ISLAM M T.Oxidative stress an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link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J].Neurol Res,

2017,39(1):73.

[18] LUCA M,LUCA A.Oxidative stress-related endothelial

damage in vascular depression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beneficial effects of aerobic physical exercise[J].

Oxid Med Cell Longev,2019,2019 :8067045.doi :

10.1155/2019/8067045.

[19] 李洁,毛宇,蒋可欣,等.丹参酮ⅡA通过改善线粒体功

能和氧化应激减轻大鼠认知障碍[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21,47(1):48.

[20] KONG D Y,LUO J F,SHI S L,et al.Efficacy of

tanshinone ⅡA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eatment of

learning and memory impairment in a rat model of

vascular dementia[J].J Tradit Chin Med,2021,41(1):133.

[21] 叶明灯,汪晶莹,周源,等.丹参酮B调控LRP6/Wnt1/

β-catenin通路对血管性痴呆性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2,38(2):255.

[22] 何治,潘志红,鲁文红.丹参酮ⅡA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

经保护作用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4):1883.

[23] 张海云,韩伟东,刘海梅,等.丹参酮ⅡA对急性肺损伤

小鼠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

2020,42(6):491.

[24] 杨恒,张晶,罗明建,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

奥拉西坦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血清炎性

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21,

44(7):1478.

[25] GREGORASZCZUK E L,RAK-MARDYŁA A,

RYŚ J,et al.Effect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on

caspase-3 activity,as a key biomarker for apoptosis

in ovarian tumor cell cultured as monolayer.A pilot

study[J].Iran J Pharm Res,2015,14(4):1153.

[26] HENTZEN N B,MOGAKI R,OTAKE S,et al.

Intracellular photoactivation of caspase-3 by molecular

glues for spatiotemporal apoptosis induction[J].

J Am Chem Soc,2020,142(18):8080.

[27] 王媛婕,刘彦慧,廖瑞雪.丹参酮ⅡA对新生大鼠缺血缺

氧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31(3):443.

[28] ESTAPHAN S,ABDEL-MALEK R,RASHED L,et al.

Cimetidine a promising radio-protective agent through

modulating Bax/Bcl2 ratio :an in vivo study in male

rats[J].J Cell Physiol,2020,235(11):8495.

[29] ZHAO D X,ZHANG M L,YUAN H P,et al.Ginsenoside

Rb1 protects against 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by downregulating the Bax/Bcl-2 ratio

and caspase-3 and p-Ask-1 levels[J].Exp Mol Pathol,

2018,105(3):229.

[30] CHEN Y L,WU X M,YU S S,et al.Neuroprotective

capabilities of Tanshinone ⅡA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via anti-apoptotic pathway in rats[J].

Biol Pharm Bull,2012,35(2):164.

[31] ZHANG L,GAN W D,AN G Y.Influence of Tanshinone

ⅡA on heat shock protein 70,Bcl-2 and Bax expression

in rats with sp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Neural

Regen Res,2012,7(36):2882.

[32] YOU Z,LIU S P,DU J,et al.Advancements in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and MAPK-targeted therapies for

ameloblastoma :a review[J].J Oral Pathology Medicine,

2019,48(3):201.

[33] 郝红,李方,王志,等.隐丹参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

第81页

综    述

77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

37(3):250.

[34] TANG M,RICH J N,CHEN S C.Biomaterials and 3D

bioprinting strategies to model glioblastoma and the

blood-brain barrier[J].Adv Mater,2021,33(5):

e2004776.doi :10.1002/adma.202004776.

[35] XU H,ZHANG Y M,SUN H,et al.Effects of acupuncture

at GV20 and ST36 on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aquaporin 4,and aquaporin 9 in

rats subjected to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

PLoS One,2014,9(5):e97488.doi :10.1371/journal.

pone.0097488.

[36] WEEKMAN E M,SUDDUTH T L,PRICE B R,

et al.Time course of neuropathological events in

hyperhomocysteinemic amyloid depositing mice reveals early

neuroinflammatory changes that precede amyloid changes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J].J Neuroinflammation,

2019,16(1):284.

[37] 郝海平,王广基,崔楠,等.丹参酮ⅡA对血脑屏障的保

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C]//中国药理学会.中国药理学会

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

集.2007 :22.

[38] JI B Y,ZHOU F,HAN L J,et al.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 enhances effectiveness rt-PA treatme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ssociated with

ameliorating blood-brain barrier damage[J].Transl Stroke

Res,2017,8(4):334.

[39] LV J M,GUO X M,CHEN B,et al.The noncompetitive

AMPAR antagonist perampanel abrogates brain endothelial

cell permeability in response to ischemia :involvement of

claudin-5[J].Cell Mol Neurobiol,2016,36(5):745.

[40] 温雅,祝春华,王力娜,等.丹参酮ⅡA保护脑梗死大鼠

血脑屏障的机制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

(8):869.

[41] WANG L N,ZHANG X J,LIU L L,et al.Tanshinone

ⅡA down-regulates HMGB1,RAGE,TLR4,NF-kappaB

expression,ameliorates BBB permeability and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and protects rat brains against focal

ischemia[J].Brain Res,2010,1321 :143.

[42] SUDDUTH T L,WEEKMAN E M,PRICE B R,et al.

Time-course of glial changes in the hyperhomocysteinemia

model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VCID)[J].Neuroscience,2017,341 :42.

[43] ZHANG W J,FENG J,ZHOU R,et al.Tanshinone ⅡA

protects the human blood-brain barrier model from

leukocyte-associated hypoxia-reoxygenation injury[J].

Eur J Pharmacol,2010,648(1-3):146.

[44] SZYDLOWSKA K,TYMIANSKI M.Calcium,ischemia

and excitotoxicity[J].Cell Calcium,2010,47(2):122.

[45] 王金华,刘佩芳.丹参酮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

神经元L-型钙通道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8,15(6):442.

[46] 刘家军,李小燕,杜成芬,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

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间液钙离子与心功能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16,20(4):643.

[47] HURIA T,BEERAKA N M,AL-GHAMDI B,et al.

Premyelinated central axons express neurotoxic NMDA

receptors :relevance to early developing white-matter

injury[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15,35(4):543.

[48] 林翔,王荣茂,刘蔚楠,等.丹参酮ⅡA对大鼠脊髓神

经细胞NMDA受体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

(23):1.

[49] 唐超.丹参酮ⅡA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系统的

影响[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8.

[50] KIM J H,JUNG A H,JEONG D,et al.Selectivity of

neuromodulatory projections from the basal forebrain

and locus ceruleus to primary sensory cortices[J].

J Neurosci,2016,36(19):5314.

[51] ZHOU Y Q,LI W Z,XU L,et al.In Salvia miltiorrhiza,

phenolic acids possess protective properties against amyloid

β-induced cytotoxicity,and tanshinones act as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J].Environ Toxicol Pharmacol,

2011,31(3):443.

[52] 孔德燕.丹参酮ⅡA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

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J].实用

医学杂志,2013,29(17):2797.

[53] 李海琦,刘海贝,周海燕,等.NMDAR在血管性痴呆中

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9):1564.

[54] 蔡青,张伯礼,黄淑芸,等.丹参酮B钠盐对局灶性脑缺

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天津

中医药,2010,27(6):486.

[55] ZHOU C C,GAO Z Y,WANG J,et al.Lead exposure

induces Alzheimers’s disease(AD)-like pathology and

disturbes cholesterol metabolism in the young rat brain[J].

Toxicol Lett,2018,296 :173.

[56] ZHANG D P,LU X Y,HE S C,et al.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 protects against Aβ-induced cell toxicity

through regulating Aβ process[J].J Cell Mol Med,

2020,24(6):3328.

[57] WANG Q M,YU X,PATAL K,et al.Tanshinones inhibit

amyloid aggregation by amyloid-β peptide,disaggregate

amyloid fibrils,and protect cultured cells[J].ACS Chem

Neurosci,2013,4(6):1004.

第一作者:王颍(1999—),女,硕士研究生在

读,中西医结合专业(脑血管方向)。

通讯作者:徐冰,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

士研究生导师。Xu1623953898@163.com

收稿日期:2023-04-20

编辑:吴 宁 张硕秋

第82页

综    述

78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荆芥是唇形科植物荆芥属(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地上部分,盛产于江苏、江西、甘肃、四川等

地,其干燥茎叶和花穗常为用药部位[1],与藜科植物

土荆芥、藏荆芥不同。经考证,荆芥之名首见于《吴

普本草》,原名假苏,别名四棱杆蒿、线荠,始载于《神

农本草经》[2],书中言其“味辛,温。主寒热,鼠瘘,瘰

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蓂”。《玉

楸药解》[3]言其“散寒发表,泄湿除风。治鼻口㖞斜、

肢体痿痹、筋节挛痛、目弦头旋之证,消疮痍疥癞,

痔瘘瘰疬,除吐衄崩漏,脱肛阴㿗”。《雷公炮制药性

解》[4]载其“主结气瘀血,酒伤食滞,能发汗,去皮毛

诸风;凉血热,疗痛痒诸疮。其穗治产晕如神。陈久

者良”。中医古籍多论述荆芥以“花实成穗者”为佳,

表明荆芥穗功同荆芥,在祛风邪、治产后病等方面效

果更佳[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荆芥主要含有挥发

油类、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6],其中

挥发油类是荆芥最主要的化学成分,而挥发油含量

荆芥炭<荆芥梗<荆芥<荆芥穗[7],这些成分具有抗

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止血等

作用。笔者查阅并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荆芥的药

理作用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抗炎

荆芥挥发油是荆芥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成分,

其中萜类化合物抗炎作用较为显著。SHAN M Q

等[8]证实了经荆芥蒸馏挥发油处理后的胸膜炎SD大

鼠渗出液中白细胞和蛋白质水平均下降,髓过氧化

物酶、丙二醛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

胞介素(IL)-1β水平也有所下降,该挥发油也能减

弱增厚的肺膜,缓解间质性水肿,减少炎性渗出液从

而发挥抗炎作用。WANG B S等[9]证明荆芥水相提

取物的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组织一氧化氮(NO)和

TNF-α有关,提取物中胡薄荷酮、薄荷酮等能显著

降低TNF-α、IL-1β等相关炎性指标,同时也可降低

白细胞、蛋白质水平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减轻炎性损

伤。宋美芳等[10]实验研究显示,浓度为 0.025 mg/mL

的荆芥挥发油既可抑制脂多糖(LPS)刺激小鼠腹

腔巨噬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2、TLR4 mRNA的

表达,又可减少促炎因子TNF-α的产生从而发挥抗

炎作用。因TLR合成减少后,与髓样分化因子 88的

相互作用减弱而致信号传导通路受影响,可中断如

TNF-α及IL-1、IL-6、IL-8、IL-12 等多种炎症基因的

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11]。YE X W等[12]通过葡聚糖

硫酸钠诱导小鼠结肠炎造模,显示荆芥甲醇提取物中

木犀草素、圣草酚、非瑟酮、山奈酚等成分可改善小

鼠病变范围及程度,抑制有害菌群如脱硫弧菌属的过

度生长,上调有益菌,抑制硫化氢的产生,从而改善

肠道微生态,同时缓解肠道屏障的破坏,发挥抗炎作

用,荆芥可能会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

研究方向。吕红君等[13]通过LPS诱导内毒素中毒小

鼠模型,发现荆芥挥发油能明显降低组织蛋白酶B、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

达,降低肺组织NO水平,下调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荆芥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杨 东 1 雷根平 2 马 宇 3

(1.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46;2.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

3. 锦江花乡诊所,四川成都 610011)

摘  要  荆芥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之功,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黄酮类、萜类、有机

酸等,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止血等作用。目前关于荆芥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具体药理机制尚不够完善,且对于荆芥各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多只停留在水提

物或醇提物等较宽层面。因此,后续可进一步结合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荆芥;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综述

基金项目  陕西省名中医雷根平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陕中医药函〔2019〕82号);陕西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劳模)

创新工作室(陕教科文卫体工字〔2020〕41号)

doi :10.19844/j.cnki.1672-397X.2023.12.022

第83页

综    述

79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iNOS)、IL-1β mR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及小胶质细胞表面膜上P2X7 受体蛋白表达,上调E3

泛素化连接酶-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1 水平而达到

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与抑制激活NLRP3 炎症小体

有关。王凤等[14]也证实了荆芥挥发油抗炎机制与干

预NLRP3 炎症小体和影响K+

选择性通道、Ca2+通道

及溶酶体损伤有关。此外,荆芥的抗炎作用机制也

与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TLR及其介导的信号

通路转导及氧化反应相关[15]。CHOI Y Y等[16]通过

2,4-二硝基氯苯诱导BALB/c小鼠造模,证实荆芥能

抑制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TNF-α和IL-6 的分泌,

降低了诱导小鼠的表皮和真皮厚度,推测荆芥可能

是特异性皮炎的治疗药物。

2 抗菌

荆芥发挥抗菌作用与荆芥的挥发油成分和荆芥

多糖密切相关。曹阳等[17]通过模拟在细菌、霉菌、酵

母菌三种不同菌群组别下,将荆芥多糖直接作用于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观

察抑菌圈直径的变化程度从而评估抑菌能力,结果

加入荆芥多糖后随着抑菌溶液体积分数的增加,平

均抑菌能力也不断提高,且荆芥多糖对细菌的抑制

效果优于霉菌组和酵母菌组。研究表明,荆芥叶、穗

挥发油在一定程度上均能降低大肠杆菌、伤寒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增长速率,从而

抑制相应菌类的增殖达到抗菌目的[18]。BYUN M W

等[19]研究发现,荆芥乙醇提取物可以抑制LPS诱导的

白细胞分化抗原(CD)80 和CD86 的表达和促炎细

胞因子TNF-α、IL-1β、IL-6 等的产生而达到抗菌

目的。王端好[20]证实荆芥原液能破坏酵母菌和霉菌

的细胞膜完整性,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

容物外泄而起到抑菌作用。屈映等[21]研究表明,荆

芥可显著改善UC大鼠的症状和病理组织,并促进肠

黏膜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结肠黏膜水通道蛋白

(AQP)4 和AQP8的表达有关。朱梅芳等[22]证实荆芥

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

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LEE S O等[23]证实

荆芥挥发油对灰葡萄孢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 抗病毒

荆芥的水相和醇相提取物都具有明显的抗病

毒 作 用。CHEN S G等[24]通过诱导肠道病毒71型

(EV71)小鼠模型,表明荆芥水相提取物可抑制病

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干预EV71 2A蛋白酶参与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4G的裂解过程,抑制病毒诱导活

性氧(ROS)相关p38 激酶的激活,调控不均一核糖

核蛋白A1的重新定位,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底物

15 介导的膜转运过程而发挥抗病毒作用。NG Y C

等[25]实验研究显示,荆芥水相提取物能够抑制携带

人诺如病毒复制子的HG23 细胞中Ⅰ型和Ⅱ型干扰

素(IFN)mRNA的表达,加快干扰素调节因子 3的

磷酸化过程来降低病毒RNA水平,同时也能加快感

染小鼠诺如病毒-1的RAW264.7 细胞中IFN-β的转

录来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徐立

等[26]实验证明,荆芥醇提物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

小鼠死亡率具有显著保护作用,能降低感染小鼠综

合肺指数。何婷等[27]通过狗肾传代细胞实验证明,

低浓度(0.1 mg/mL)的荆芥挥发油与胡薄荷酮有抑

制H1N1 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表现在通过激活

TLR7、促进IFN-β分泌而对H1N1 有直接杀灭作用,

与激活病毒模式识别系统有关。张霞等[28]用D101大

孔树脂吸附荆芥穗提取液,并用水、不同浓度乙醇洗

脱,作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MA-104

细胞,实验证实荆芥穗水溶性部位能显著抗RSV,提

高治疗指数。邱璐等[29]将荆芥挥发油涂擦于寻常疣

及跖疣表面,有助于疣体消退,并推测其可能与直接

抗人类乳头瘤病毒有关,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4 抗氧化

荆芥的抗氧化作用与其挥发油、荆芥多糖有

关。WANG B S等[9]证明荆芥水相提取物具有清除

自由基活性的功能,由于自由基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且大部分自由基处于稳定结构,荆芥水相提取物能

够加速其还原的过程,提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

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延

缓脂质过氧化进程而发挥抗氧化作用。同时荆芥水

相提取物也能对Fe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所致脂质体

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表现在降低脂质ROS堆积,避

免细胞内氧化还原失衡,从而减缓细胞死亡。此外,

TAE K S等[30]证实荆芥甲醇提取物可以抑制自由基

和iNOS的产生,并阻断DNA氧化过程,从而达到抗氧

化目的。张乐乐等[31]证实荆芥水相提取物的抗氧化

性在 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储备液、2,2′-

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储备

液、亚铁离子与三吡啶基三嗪储备液三种体系中均

比有机相提取物的抗氧化性高,且ABTS体系中的抗

氧化活性最高。DO M H等[32]发现,荆芥提取物可以

通过抑制糖化终末产物(AGE)的形成和蛋白质交

联来改善小鼠类囊体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氧化应激,

并证实了其可以激活并调控Nrf2/ARE转导通路和减

少肾细胞中ROS的产生,抑制甲基乙二醛诱导的细胞

毒性而发挥抗氧化作用。一些稳定的自由基也可被

清除,温子帅等[33]发现荆芥多糖可清除DPPH、羟自

第84页

综    述

80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由基、超氧阴离子发挥抗氧化作用。需要注意的是,

抗氧化能力也会受到各因素影响,如温度、提取方式

等。GU M J等[34]使用紫外线B照射无毛型(HR-1)

小鼠造模,证实荆芥乙醇提取物可以减轻HR-1 小鼠

皮肤组织中的皱纹形成、表皮厚度,减缓胶原蛋白的

降解,表现为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上调金属

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同时降低透明质酸酶

(HAase)-1和HAase-2 水平,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

激酶(MAPK)的磷酸化,减少了AGE的积累及其晚

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的表达,从而减少皮肤损伤

并延缓老化。

5 抗肿瘤

肿瘤的产生与细胞不正常的凋亡和增殖有关。

荆芥提取物中多种成分具有调控细胞凋亡和增殖从

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臧林泉等[35]研究发现,荆芥挥

发油对人肺癌A549 细胞具有良好的诱导细胞凋亡

作用,甚至能对癌细胞产生直接杀伤。此外,樊佳新

等[36]研究表明,荆芥各部位(包括根茎叶及花)均能

诱导人肺癌A549 细胞的凋亡,且根和叶的促细胞凋

亡作用强于顺铂,荆芥根的药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开

发和利用。贾梦楠等[37]实验显示,不同产地荆芥穗

药材粉末经纯化后,均能明显抑制人结肠癌HT-29

细胞的增殖,减少活细胞数量,原儿茶醛、咖啡酸、木

犀草苷、橙皮苷、对香豆酸、木犀草素、异绿原酸C、

香叶木素与荆芥穗药效部位治疗结肠癌作用关联度

值较高且呈正相关,可以明确的是,荆芥穗药效部位

中的这 8 种成分可作为治疗结肠癌的潜在药效质量

标志物,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此外,过量的脂质可

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发生及定植,癌细胞能利用脂质

代谢过程扩大种植范围,克服细胞凋亡,调节基质细

胞和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治疗应答,促进复发[38],

可以推测荆芥能通过抗脂质氧化降低致癌的风险,

进而扩大荆芥抗氧化作用的运用范围。

6 免疫调节

朱瑜丹等[39]选取雄性ICR小鼠,将荆芥穗多糖作

用于体外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

并用环磷酰胺诱导建立体内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实

验证实荆芥穗多糖浓度≥200 μg/mL时能显著促进

巨噬细胞增殖,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随着荆芥穗多

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经处理 24 h后细胞数量明显

增多,细胞体积增大,且荆芥穗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实

验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增强免疫调节作用。

YOO J S等[40]实验证明,荆芥水相提取物可以减弱人

肥大细胞系HMC-1细胞的组胺释放,抑制IgE介导的

急性皮肤过敏反应。LIN Y H等[41]研究证明,荆芥水

相提取物可降低IgE刺激介导的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

病细胞(RBL-2H3)中IFN-γ、TNF-α、IL-4、IL-6、

IL-10 水平,抑制作用与提取物浓度成正相关,同时

10 μg/mL荆芥水相提取物可抑制β-氨基己糖苷酶

的释放,表明荆芥在细胞水平上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KANG H等[42]证明荆芥水相提取物可降低抗CD3 处

理小鼠的血清IFN-γ和IL-4 水平,而提高IL-2 水平。

这种差异可能与其调控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

和增强活化T细胞核因子c2 表达,并减少T细胞释放

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和Th2 细胞因子有关,从而

调节免疫反应。SHIN T Y等[43]实验表明,荆芥水相

提取物可通过抑制化合物 48/80 诱导的血浆组胺的

释放,抑制抗二硝基苯酚抗体IgE激活的大鼠腹腔肥

大细胞(RPMC)的组胺释放,选择性激活RPMC产生

的TNF-α从而减轻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达到免疫

调节作用。KANG H等[44]实验显示,小鼠口服荆芥可

显著降低IL-4、IFN-γ和转录因子T-bet的mRNA水

平,静脉注射抗CD3 抗体后,荆芥水相提取物增加了

CD69的表达,并阻止未启动的CD4 T细胞分化为Th1

和Th2 细胞以平衡免疫反应。

7 止血

中医古籍中对荆芥止血的效果有较多记载,炒

炭效果更为明显。张美龄[45]证实荆芥炭止血的物质

基础为“纳米类成分”,能显著缩短小鼠断尾出血及

肝脏出血时间,其止血机制与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

和共同凝血途径、增加血小板数量以及升高血栓素

B2、降低 6-酮-前列腺素F1α浓度有关。荆防药对联

合使用能降低UC大鼠IL-1和IL-8 细胞因子水平,调

控肠黏膜AQP4 蛋白和AQP8 蛋白的数量从而参与黏

膜修复过程以达到止血的目的[21],其止血的功能可能

与调节相关活化蛋白酶的信号传导通路、直接增加

体内血小板数量、提高血小板活化因子浓度等有关。

JEON B R等[46]证实荆芥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纤维蛋

白原与整合素αⅡbβ3的结合、MAPK和蛋白激酶B

的磷酸化,减少血小板聚集和颗粒分泌,减弱胶原介

导的糖蛋白Ⅵ信号传导,表明荆芥提取物可作为抗

血小板和抗血栓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

上述实验均未明确荆芥发挥止血作用的具体化学成

分,需进一步结合分子生物学进行研究。

8 其他作用

实验表明,荆芥内酯联合戊巴比妥钠能显著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下丘脑氧化分解平衡,增强其镇

痛作用[47]。薛志斌[48]通过制作小鼠热板、醋酸扭体模

型,证实荆芥挥发油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以上两篇

报道虽然证实了荆芥有一定镇痛作用,但具体机制尚

第85页

综    述

81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未明确。KIM J Y等[49]通过LPS诱导小鼠骨质破坏模

型,表明荆芥乙醇提取物可用于治疗破骨细胞相关疾

病,如骨质疏松症。TOHDA C等[50]通过P物质诱导小

鼠瘙痒反应,表明荆芥甲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鼠瘙

痒-抓挠反应。研究表明,荆芥水相提取物可松弛被

组胺、乙酰胆碱所诱导的豚鼠气管平滑肌而表现出

平喘的功效[51],荆芥良好的抗过敏作用在临床上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实验证明,荆芥挥发油能抑制慢性不

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小鼠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细

胞焦亡,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减轻神经炎症反

应与神经元损伤,以发挥抗抑郁的作用[52],表明荆芥

可作为调节心理状态药物的研究对象。

9 结语

近年来,随着中医中药的应用得到重视,关于

荆芥的科学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表明,荆芥含有

多种化学成分,包括但不限于挥发油类、萜类等。目

前,荆芥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抗病毒、抗氧

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而镇痛、抗菌、止血等

研究尚不够完善。药效研究多集中在挥发油类,发

挥药理作用的具体化学成分尚未能全部明确,可通

过进一步实验检测活性分子以明确有效的化学成

分。因此,后续需加强有效成分与药理机制的对应

关系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

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32.

[2] 吴普,述.孙星衍,孙冯翼,撰.神农本草经[M].南宁:广西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92.

[3] 黄元御,著.玉楸药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7 :16.

[4] 李中梓,原撰.钱允治,补订.雷公炮制药性解[M].张家玮,

赵文慧,校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106.

[5] 刘信丹,张英,吴孟华,等.荆芥和荆芥穗的本草考证[J].

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9):5144.

[6] 刘英男,牛凤菊,辛义周,等.荆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

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20,31(11):

1397.

[7] 赵立子.荆芥、柴胡种质鉴定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协

和医学院,2015.

[8] SHAN M Q,QIAN Y,YU S,et al.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volatile oil from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on

carrageenin-induced pleurisy in rat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tudy of appropriate harvesting time coupled with

multi-attribut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J].J Ethnopharmacol,2016,194 :580.

[9] WANG B S,HUANG G J,TAI H M,et al.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aqueous extracts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J].Food Chem Toxicol,

2012,50(3/4):526.

[10] 宋美芳,金沈锐,曾南,等.荆芥、桂枝挥发油对LPS体

外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2/4通路的影响[J].成都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2):56.

[11] WANG S H,ZHANG C,LASBURY M E,et al.Decreas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Toll-like receptor 2 knockout

mice is associated with exacerbated Pneumocystis

pneumonia[J].Microbes Infect,2008,10(4):334.

[12] YE X W,CEN Y X,WU K F,et al.Gas-mediated

intestinal microbiome regulation prompts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Schizonepetae spica to relieve colitis[J].Nutrients,

2023,15(3):519.

[13] 吕红君,温桃群,罗杰,等.荆芥挥发油抗内毒素中毒小

鼠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

报,2019,35(3):371.

[14] 王凤,徐锋,温桃群,等.基于THP-1细胞模型荆芥挥发

油抗炎作用的NLRP3炎症小体调控机制研究[J].中药

材,2017,40(3):689.

[15] 王凤,温桃群,桑文涛,等.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药理

作用研究现状[J].中南药学,2017,15(3):312.

[16] CHOI Y Y,KIM M H,KIM J H,et al.Schizonepeta

tenuifolia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mice[J].Phytother Res,2013,27(8):1131.

[17] 曹阳,张丽芳,贾春凤.荆芥多糖制备及对百合荆梨汁

的抑菌效果[J].食品与机械,2021,37(12):137.

[18] 苏畅,赵艳云,冯媛,等.荆芥叶及穗的抗菌效果和成分

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22,31(11):1103.

[19] BYUN M W.Schizonepeta tenuifolia ethanol extract

exert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TLR4 signaling in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macrophage cells[J].J Med Food,2014,17(3):350.

[20] 王端好.植物源抑菌剂荆芥的抑菌机制研究[J].江苏农

业科学,2019,47(3):98.

[21] 屈映,张书信,傅丽元,等.荆芥、防风对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结肠黏膜AQP4和AQP8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

杂志,2020,45(15):3719.

[22] 朱梅芳,唐宇,郑琴,等.不同提取方式对连翘、荆芥、

薄荷挥发油成分及抗菌活性的影响[J].中草药,2018,

49(12):2845.

[23] LEE S O,PARK I K,CHOI G J,et al.Fumigant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and components of Illicium verum and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and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J].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7,17(9):1568.

[24] CHEN S G,CHENG M L,CHEN K H,et al.Antiviral

activities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against enterovirus

71 in vitro and in vivo[J].Sci Rep,2017,7 :935.

[25] NG Y C,KIM Y W,LEE J S,et al.Antiviral activity

第86页

综    述

82 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2 期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uet against noroviruses via

induction of antiviral interferons[J].J Microbiol,2018,

56(9):683.

[26] 徐立,朱萱萱,冯有龙,等.荆芥醇提物抗病毒作用的实

验研究[J].中医药研究,2000,16(5):45.

[27] 何婷,陈恬,曾南,等.荆芥挥发油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

用及机制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3):51.

[28] 张霞,周长征,姚梅悦,等.荆芥穗提取物体外抗呼吸

道合胞病毒有效部位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

(3):213.

[29] 邱璐,韩庄,曹倩,等.荆芥外用对寻常疣、扁平疣及跖

疣的治疗作用初探[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

(11):1193.

[30] TAE K S,KIM S J.Inhibition of iNOS and DNA oxidation

by methanol extract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J].

Trop J Pharm Res,2012,11(3):397.

[31] 张乐乐,高子强,汪菲菲,等.荆芥提取物的抗氧化活

性及成分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43(2):49.

[32] DO M H,CHOI J,KIM Y,et al.Schizonepeta tenuifolia

reduces methylglyoxal-induced cytotoxicity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mesangial cells[J].J Funct Foods,2019,62 :

103531.doi :10.1016/j.jff.2019.103531.

[33] 温子帅,李新蕊,范忠星,等.荆芥多糖提取物抗氧化活

性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9,34(1):53.

[34] GU M J,LEE H W,YOO G,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ethanolic extract against

UVB-induced skin aging and photodamage in hairless

mice[J].Front Pharmacol,2023,14 :1176073.doi :

10.3389/fphar.2023.1176073.

[35] 臧林泉,胡枫,韦敏,等.荆芥挥发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J].广西中医药,2006,29(4):60.

[36] 樊佳新,包永睿,孟宪生,等.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荆

芥不同药用部位抗肺肿瘤药效关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

志,2017,42(9):1717.

[37] 贾梦楠,王帅,李天娇,等.基于谱效关系的荆芥穗药效

部位治疗结肠癌药效质量标志物研究[J].亚太传统医

药,2022,18(8):33.

[38] MARTIN-PEREZ M,URDIROZ-URRICELQUI U,

BIGAS C,et al.The role of lipids in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J].Cell Metab,2022,34(11):1675.

[39] 朱瑜丹,李仲昆,梁月琴,等.荆芥穗多糖的免疫调节活

性[J].医药导报,2021,40(2):187.

[40] YOO J S,KIM D,KIM S H,et al.Anti-allergic effects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on mast cell-mediated allergy

model[J].Nat Prod Sci,2011,17 :239.

[41] LIN Y H,CHEN H Y,CHIU J C,et al.Immunomodulation

effects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on the IgE-induced

allergic model of RBL-2H3 cells[J].Evid Based

Complementary Altern Med,2018,2018 :6514705.

doi :10.1155/2018/6514705.

[42] KANG H,MOON J Y,SOHN N W.Regulation of

interferon-γ,interleukin-4 and interleukin-2 by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through differential effects on

nuc l e a r f a c t o r-κB,NFATc2 and STAT4/6[J].

Exp Biol Med,2010,235(2):230.

[43] SHIN T Y,JEONG H J,JUN S M,et al.Eft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Extract on mast cell-mediated

immediate-type hypersensitivity in rats[J].Immunopharmacol

Immunotoxicol,1999,21(4):705.

[44] KANG H,OH Y J,CHOI H Y,et al.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water extract on mouse

Th1/Th2 cytokine production in-vivo and in-vitro[J].

J Pharm Pharmacol,2008,60(7):901.

[45] 张美龄.荆芥炭止血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46] JEON B R,IRFAN M,KIM M,et al.Schizonepeta

tenuifolia inhibits collagen stimulated platelet function

via suppressing MAPK and Akt signaling.[J]Biomed Res.

2019,33(4):250.

[47] BOUIDIDA E H,ALAOUI K,CHERRAH Y,et al.

Action analgésique de différents extraits non-volatils

de Nepeta atlantica ball et Nepeta tuberosa L.ssp.

reticulata(desf.)maire[J].Therapies,2008,63(4):

333.

[48] 薛志斌.一种抗炎镇痛中药活络油的制备、质量分析和

活性评价[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49] KIM J Y,BAEK J M,AHN S J,et al.Ethanolic extract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attenuates osteoclast formation

and activation in vitro and protects against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bone loss in vivo[J].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6,16(1):301.

[50] TOHDA C,KAKIHARA Y,KOMATSU K,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methanol extracts of herbal medicines on

substance P-induced itch-scratch response[J].

Biol Pharm Bull,2000,23(5):599.

[51] 卞如濂,杨秋火,任熙云,等.荆芥油的药理研究[J].浙江

医科大学学报,1981,10(5):219.

[52] 秦甜甜,黄如杨,谢红潇,等.基于NLRP3/细胞焦亡通

路研究荆芥挥发油的抗抑郁作用及作用机制[J].中草

药,2023,54(12):3878.

第一作者:杨东(1998—),男,硕士研究生在

读,中医全科医学专业(内科常见病的诊疗)。

通讯作者:雷根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

授,硕士研究生导师。leigenping2006@163.com

收稿日期:2023-06-23

编辑:张硕秋

第87页

《江苏中医药》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12 期总目次

I

2022年度江苏省中医药十大新闻揭晓 2.封二,彩插一

特约专稿

我国中医药参与健康养老服务的现状及

江苏实践探索 黄亚博,等  1.1

特 稿

重温大师题词 缅怀大家风范

——周仲瑛国医大师题词中的中医药发展观

黄亚博 12.1

政策法规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4.1

学术前沿

2022 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4.9

名医论坛

高血压病现代中医诊治思路 唐蜀华,等  2.1

中医药防治肿瘤放疗后放射性损伤述要 吴勉华,等  3.1

方证相应与“方—病—人”思维模式 黄煌  5.1

邹氏肾科对孟河医派核心学术思想

“和缓学说”的传承与发展 邹燕勤,等  6.1

免疫性不孕中医诊治思路 莫蕙,等 7.1

基于“营卫不调,五脏失和”论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悸 方祝元,等 8.1

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孕症中的

协同作用探赜 谈勇,等 9.1

立足传承,坚实江苏中医流派发展基础

——在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成立大会

专家咨询会上的发言 邹燕勤 10.1

勇于创新,推动江苏中医流派高质量发展

——在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成立大会

专家咨询会上的发言 施杞 10.3

活血祛瘀法的辨证应用 周仲瑛 11.1

思路方法

基于“脑-心-肾”轴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理及用药思路 蒋雪凡,等  1.6

基于“温潜”理论探讨抑郁症之病机与治法 滕飞,等  1.10

从玄府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万东平,等  1.13

基于“心胃相关”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

辨治 张静文,等  1.18

基于《伤寒论》探讨失眠症的六经辨治

思路 李泽惠,等  2.7

从伏风探讨复发性风湿症的辨治 王永锋,等  2.9

从六郁辨治高血压病 焦林珂,等  3.16

基于“少火生气”与“壮火食气”理论

辨治小儿遗尿 王追越,等  3.20

基于“开阖枢”理论分期辨治白癜风 董建,等  4.29

从“木郁达之”论治肉芽肿性乳腺炎 赵丹,等  4.32

基于“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论治

难治性复发性阴道炎 高聪,等  4.36

基于肝肺同调辨治桥本甲状腺炎思路探析 袁姣姣,等  5.6

从“调补宗气”论治阵发性心房颤动 孙非非,等  5.9

基于“以通为用”理论探讨大肠癌的治疗

思路 赵爽,等  6.26

运用和法治疗围绝经期汗证思路探析 田凡,等  6.29

基于“肝气通则心气和”论治冠心病思路

分析 李珍珍,等 6.33

从“土郁夺之”论治肥胖型糖尿病前期 刘伟,等 6.36

从“上守神”探讨早发冠心病之诊疗思路 王青,等 7.7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盆腔炎性疾病

后遗症的病机与证治 王玥,等 7.11

从“厥气”论治心系疾病 吴怡茹,等 8.6

从“腑以通为用”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季玉伟,等 8.9

《江苏中医药》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12 期总目次

第88页

《江苏中医药》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12 期总目次

II

基于仲景学说从外感内伤探讨背寒辨治

思路 石文娟,等 8.13

从“一气周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谭志康,等 8.16

从“五脏失和”论治缓慢型、快速型

心律失常并见 许韵,等 9.32

张仲景六经辨治“下利”思路探讨

及临证实践 臧海洋,等 9.35

基于“寒-浊-阴火”辨治恶性肿瘤 廖冬颖,等 9.39

从“土郁夺之”论治痰湿型咳嗽 薛贝,等 10.5

基于肝“体阴用阳”论治黄体功能不全 王欣哲,等 10.8

从痰、瘀、热、郁论治儿童腺样体肥大 司振阳,等 10.12

基于“府精神明,留于四脏”辨治围绝经期

失眠思路 卞旭东,等 11.6

基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理论探讨

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 王今,等 11.10

从脏气不足论治抑郁症伴失眠思路探析 韦倩倩,等 11.14

论张仲景从肝论治眩证 李健伟,等 12.19

从“五脏-五官-五体”探讨感觉异常

在抽动障碍辨治中的意义 尹沫淋,等 12.22

基于“风火相煽”理论分期辨治

亚急性甲状腺炎思路探析 郭嘉怡,等 12.26

学术探讨

王旭高治疗中风学术思想探析 扈琨,等  2.13

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从气、血、痰、郁

论治胃癌 夏宁俊,等  2.16

清末御医曹沧洲从五脏辨治咳血学术思想

探微 王畅,等 7.15

《黄帝内经》下肢诊法探析 孟圆,等 7.18

外感病“战汗”与“往来寒热”对比探微 段珊珊,等 7.22

陈士铎《辨证录》从脏腑五行生克辨治痨瘵 张振坤,等 9.24

从脉象“相乘”“相干”论仲景辨治

“纵”“横”之病 武会珠,等 9.28

医学传薪

李七一辨治自汗实证之经验 李明峰,等  1.22

余江毅分期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 谭莹  1.26

金庆江从伏邪立论分期辨治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经验撷菁 汤海林,等  1.29

牛天福分期辨治中青年高血压之经验 蔡泳源,等  1.32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仙鹤草治疗疑难杂症

思路探析 王鹤潼,等  2.19

董燕平辨治胸痹伴不寐之经验 王旭,等 2.22

黄文东基于气机升降失调治疗口臭经验

探析 李超男,等 2.25

葛惠男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之经验 佘荣荣  2.28

方祝元基于神、气、血一体同调理论治疗

冠心病合并失眠之经验 张思奇,等  3.6

李果烈运用补脾滋肾法治疗复发性口疮之

经验 张同同,等  3.10

顾维超辨治餐后低血压之经验 于一江,等 3.13

陈晓虎基于虚、瘀、水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陈红梅,等  4.11

罗陆一辨治冠心病脾实证经验探微 蔡景太,等  4.15

梁群基于急性虚证辨治脓毒症发热之经验 张时浩,等  4.18

王捷虹分期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之经验 刘奇  4.22

姚乃礼辨治溃疡性结肠炎之经验 黄昊,等  4.26

单兆伟辨治胃轻瘫综合征之经验 周元  5.13

谢晶日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之经验 张岚弛  5.16

岳仁宋基于伏邪理论分期辨治

亚急性甲状腺炎 王晶,等  5.20

钦丹萍运用“通滞”法治疗痞证之经验 张雨森,等  5.23

滕秀香辨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

绒毛膜下血肿经验 张雨晴,等  5.27

国医大师张志远从气机升降论治泄泻之

经验 田迎春,等 6.7

董其美运用酸苦平肝法辨治肥胖相关

高血压之经验 毛晨晗,等 6.11

赵进喜分期辨治痛风经验 刘江腾 6.15

李晓宁运用“牵正针法”结合透刺治疗

恢复期贝尔麻痹经验撷菁 顾雪彤 6.19

米杰辨治IgG4 相关性肾病经验探析 于菲,等 6.22

白彦萍基于“络虚受风,风伏皮络”治疗

慢性荨麻疹之经验 张维明,等 7.25

奚嘉治疗肾气不足型薄型子宫内膜型

不孕症之经验 陈曼,等 7.28

魏子孝分期辨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经验 汪金坪,等 7.31

林吉品基于“调理气机”治疗脾胃病角药

举隅 宋增杰,等 7.34

贺普仁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

银屑病之经验 王曦,等 8.19

霍介格运用虫类药治疗癌痛经验撷英 郭乃婷,等 8.22

王彦刚从脾胃辨治口腔扁平苔藓及

运用药队经验 杨洁琼,等 8.26

刘启泉基于“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论治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胸痛之经验 崔长通,等 9.8

第89页

《江苏中医药》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12 期总目次

III

方祝元分期辨治快速型心律失常之经验 熊子雯,等 9.12

申春悌分期辨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经验

探析 袁野 9.16

葛惠男治疗消化性溃疡常用角药举隅 丁早,等 9.20

王沛运用矿物药治疗肿瘤之经验 卢冬冬,等 10.16

蔡连香运用“精血”理论辨治复发性流产

经验探析 李河桥,等 10.21

刘德山分期辨治肺结节之经验 石振鹏,等 10.25

孙宏文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反流性

食管炎鳞爪 王爱民,等 10.29

杨骏基于“形神并调”运用针刺治疗

舌咽神经痛之经验 戎志豪,等 11.17

诸方受基于“命门火衰”论治骨质疏松症之

经验 曹子丰,等 11.21

牟重临运用东垣学术思想调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之经验 陈辰,等 11.24

朱维平从“少阴伏邪”论治原发性干燥

综合征之经验 王舒,等 11.27

国医大师王晞星运用柴胡温胆汤化裁辨治

克雅氏病之经验 石智尧,等 12.4

顾宁基于“形神一体观”辨治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后高血压之经验 符羽佳 12.8

任顺平从湿论治霉菌性食管炎之经验 文玉利,等 12.11

岳仁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之经验 赵恋雪,等 12.14

临床研究

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

脑卒中后偏瘫足下垂 41 例临床研究 黄春莉,等  1.36

“肠通贴”穴位贴敷对便秘患者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的干预作用研究

——附 80 例临床资料 柳冬兵,等  1.41

“参叶止咳汤”治疗风咳证 80 例临床研究 梅文星,等  2.31

160 例老年急性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者中医证型与血栓相关凝血标志物

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杨静,等  2.36

耳穴压籽联合海派儿科推拿手法治疗

儿童腺样体肥大 35 例临床研究 王赛娜,等  2.39

“黄蜀葵花半浸膏片”防治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后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

30 例临床研究 李思洋,等  3.23

“加味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

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附 46 例临床资料 顾姣,等  3.27

“清肝愈瘿汤”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毒性弥漫性

甲状腺肿心肝火旺证 30 例临床研究 倪静,等  3.31

生脉散加减对气虚阴亏型乳腺癌术后放疗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附 73 例临床资料 王婷,等 4.40

独活寄生汤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

关节炎 60 例临床研究 赵世永,等 4.44

通便膏脐部敷贴联合乳果糖治疗

晚期癌痛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

68 例临床研究 欧阳怡然,等 5.30

“仙方消解饮”治疗痰瘀滞络证

儿童腺样体肥大 50 例临床研究 叶琛琛,等  5.34

“芪黄煎剂”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

障碍的干预作用研究

——附 30 例临床资料 郭彬彬,等 6.40

鼻内镜下刺血络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

治疗变应性鼻炎 30 例临床研究 费优鹏,等 6.44

芎芷煎方治疗肝郁血瘀型偏头痛120 例

临床研究 李乐军,等 7.37

平衡火罐辅助治疗肾虚湿热型慢性

前列腺炎 46 例临床研究 高倩,等 7.42

“祛痰化瘀方”辅助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

49 例临床研究 史一丰,等 8.30

“五香流气饮加减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

治疗火郁痰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 45 例

临床研究 文妍,等 8.34

化痰散瘀汤联合火针及耳尖放血

与单用化痰散瘀汤治疗囊肿型痤疮

疗效对比研究 代昌波,等 8.38

“祛痰活血汤”联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痰瘀互结证

40 例临床研究 袁玲,等 9.43

针刺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

耳聋 46 例临床研究 李晴,等 9.48

麻杏石甘汤加味方内服联合“敷胸散”

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风热闭肺证 36 例临床研究 王店云,等 9.52

琥珀导赤汤联合膀胱药物灌注治疗

湿热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

综合征 33 例临床研究 盛一帆,等 10.32

“化痰散结膏”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结节

50 例临床研究 贲梅杰,等 10.36

“通络散”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后

周围神经损伤 55 例临床研究 丁丽佳,等 10.40

第90页

《江苏中医药》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12 期总目次

IV

竹叶石膏汤防治气阴两虚型中晚期食管癌

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30 例临床研究 任连杰,等 11.31

“乳必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 50 例

临床研究 张严锋,等 11.35

“益气健脾方”对肝郁脾虚型慢加急性肝衰竭

患者临床疗效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

影响

——附 31 例临床资料 赵强,等 12.30

“清肠化湿方”及其联合气交灸辅助治疗

大肠湿热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观察 李旻,等 12.34

临证撷粹

基于形神一体观探析阵发性房颤的治疗 胡木,等 1.45

运用调气降逆法辨治呕吐撷要 晏蔓柔,等 1.48

基于“燥毒-玄府”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撷粹 王皓,等 1.52

“分消走泄法”在治疗青少年痤疮中的运用 郭峥,等 1.55

运用经方辨治围绝经期失眠症临证撷要 郭霖霖,等 2.43

从“调肝运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戴燕娜,等 2.46

从“甘守津还”理论探讨干燥综合征的

辨治思路 马顾全,等 3.36

于氏头针从阳论治耳鸣思路探析 闫昊玥,等 3.39

分期辨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证撷要 杨阳,等 3.43

从少阳夹微饮论六味柴胡汤在咳嗽变异性

哮喘中的应用 孙放,等 3.47

围绝经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发病机制

及治疗撷要 陈坤钰,等 4.48

从“气、火、痰、瘀、虚”论治双相情感障碍 李辉,等 4.51

慢性腹泻辨治思路探析 李永静 5.38

从脾论治失眠证治分析 鞠怡,等 5.41

基于“养营和卫安神”针药结合治疗

围绝经期失眠撷要 陈坤,等 6.48

从络病论治丹毒临证撷要 段可欣,等 6.51

从虚、瘀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

撷要 谈欧 7.46

从脾论治桥本甲状腺炎临证撷要 李欣怡,等 7.49

基于“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辨治

血管性痴呆 冯秋涧,等 8.43

基于“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论治

上热下寒汗证 陈洁,等 8.46

从五脏论治小儿湿疹撷要 侯一鸣,等 9.56

类风湿关节炎六经证治撷要 周建龙 9.59

基于“久病入络”理论辨治结节性痒疹撷要 万祖霖,等 10.45

“面部三线”平衡针法为主分期辨治

周围性面瘫撷要 何宗卿,等 10.48

运用斡旋中州法治疗银屑病合并代谢

综合征撷要 王辉,等 10.52

基于“主客交”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撷要 张静,等 11.39

针药结合治疗老年痴呆伴睡眠障碍临证撷要 孙传文,等 11.42

运用和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撷要 刘江腾,等 11.45

从肾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临证撷要 谢岷株,等 11.49

基于“肾毒”理论辨治尿酸性肾病撷要 陆飞,等 12.38

基于肝脾相关理论探析慢性腰痛的治疗 朱浩铭,等 12.42

基于“三焦气化”辨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撷要 杨九天,等 12.46

医案医话

张永华从肝论治异态睡眠验案 3 则 鲁慧琳,等 1.58

蒋开平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 3 则 张磊 1.60

清热解毒法治疗妊娠期皮肤病验案 3 则 王根林,等 2.50

宋力伟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 4 则 丁娅 2.52

沈洪辨治消化道出血验案 4 则 陈丹丹,等 3.50

刘喜明基于“至虚有盛候”辨治

危急重症验案 3 则 付守强,等 3.53

《得心集医案》从脾胃辨治温病医案赏析 刘媛媛,等 3.57

刘真运用调中疏肝法辨治“双心疾病”

验案 3 则 于芳,等 4.55

运用“滋阴除湿法”治疗皮肤病验案 3 则 王亚杰 4.58

麻黄类方儿科临证验案 3 则 顾国祥,等 4.62

安效先辨治儿童鼻鼽验案 4 则 刘昆 5.46

运用经方辨治痤疮验案 3 则 黄灿,等 5.50

解毒散结汤加味治疗难治性皮肤病验案3则 王闯,等 5.53

陆曙运用参芪养心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验案 3 则 常盛,等 6.54

从肾论治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验案 3 则 董昭熙,等 6.58

经方治疗胃脘痛验案 4 则 任可,等 6.61

沈洪基于温病理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验案 4 则 熊航,等 7.52

陈学忠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痰饮证

验案 4 则 陈红霞 7.56

苁蓉牛膝汤化裁治疗儿科杂病验案 3 则 纪金梦,等 7.59

唐汉钧治疗桥本甲状腺炎验案 3 则 陈元 8.49

倪毓生运用疏肝散结汤加减分期治疗

肉芽肿性乳腺炎合并下肢结节性红斑

验案 3 则 乔楠,等 8.53

第91页

《江苏中医药》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12 期总目次

V

从“瘀热”论治肝病验案 3 则 陈亚兰,等 8.57

黄文政辨治汗证验案 4 则 唐阁,等 9.63

运用经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

心悸验案 4 则 刘凯 9.66

汪再舫运用升陷汤化裁治疗心系疾病验案

3 则 王素芹,等 10.55

三甲复脉汤化裁治疗男科疾病验案 4 则 潘明,等 10.58

“桑药汤”治疗肺系疑难病肺肝失调证验案4则 郁斌 11.53

李乃庚运用保和丸治疗儿科杂病验案3则 顾国祥,等 11.56

从湿、瘀、郁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

疼痛验案 3 则 万凌峰 11.59

运用徐氏儿科运脾化痰散结法治疗儿童

单纯性肥胖验案 3 则 石李,等 12.49

皮部浅刺针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眼科疾病

验案 3 则 徐宁,等 12.52

柴瑞霭辨治误治病验案 3 则 唐孟杰 12.55

文献研究

《傅青主女科》治疗血崩角药探析 李影,等 1.64

《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选穴规律分析 康琳玲,等 2.66

《千金方》儿科疾病诊治特点探微 李善昌,等 2.69

《温病条辨》三焦俱病辨治探析 何雨轩,等 3.60

《兰台轨范》盗汗治验撷英 孙聿萱,等 3.63

《程杏轩医案》妇科血证辨治特色探析 吕品秋,等 5.64

喉痹病名证治溯源 王慧超,等 5.67

《保婴撮要》小儿睡卧不安辨治特色探析 刘旭华,等 8.64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唇部疾病

辨治特色探析 于茜,等 8.67

旴江方书《济世碎金方》儿科疾病用药

特色探析 朱俊,等 9.73

《医学衷中参西录》肝气虚辨治特色探析 贾瑞雪,等 9.76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治痹思想探析 刘君兰,等 10.65

论《医学心悟》便秘辨治特色 周肸,等 11.66

《竹林寺女科秘传》从肾与他脏关系论治

月经病探析 伍娟娟,等 12.61

《张简斋医案》从奇经八脉论治月经病探析 柯婧怡,等 12.65

名家流派

孟河医家从燥、火、气、虚辨治便秘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探析 王梦琪,等 2.56

从“轻可去实”探讨海派中医蔡氏妇科

用药特色 王芳,等 2.59

孟河医派马培之辨治痈疽特色研究 欧志斌,等 4.64

龙砂医派经方运用特色概要 彭健,等 9.69

启海地区中医历史源流及学术特色探讨 苏奔,等 11.62

治法方药

论《儒门事亲》与《伤寒论》下法之异同 张瑞祥,等 2.63

张锡纯运用干姜经验探析 周畅畅,等 4.68

《伤寒杂病论》中含黄芩角药的配伍

及临床应用 程松,等 4.71

《医方考》湿痹三方证治探析 崔绍永,等 5.56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法的古代文献溯源 冷媛媛,等 5.59

曹颖甫对芍药的创新认识与运用探析 马雯,等 6.64

《金匮要略》之“酒”考 俞婧,等 7.61

《圣济总录·诸痹门》痹证外治七方证治

探微 李笑男,等 7.65

基于湿毒病机探讨祛湿解毒法在恶性肿瘤

防治中的应用 方妍,等 8.60

从“邪郁”“气郁”“火郁”解析小柴胡汤证

病机 万圆圆 10.61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柴胡应用探讨 孔维远,等 12.58

实验研究

“平喘汤”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

抑制哮喘大鼠气道重塑机制研究 沈王丰,等 1.67

片仔癀保护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血脑屏障的分子机制研究 高骁君,等 3.66

基于LXRα/SREBP-1c/FAS通路探讨

茵杞调脂饮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模型大鼠的治疗机制 王俐钧,等 4.74

柚皮苷调控NF-κB信号通路缓解

软骨细胞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若熙,等 5.71

从细胞侵袭与血管生成角度探究

“奇经痰瘀方”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机制 林怡然,等 6.68

“柴胡三参胶囊”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MLK3-p38

MAPK-NLRP3 信号通路的关系 杨成龙,等 7.68

基于TGF-β1/SMAD3 信号通路探讨

“易层”贴敷对膝骨关节炎模型

大鼠滑膜纤维化的干预机制 马振源,等 8.70

三子养亲汤调控TGF-β1/Smad2/3 信号

通路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上皮间质

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慧,等 10.68

第92页

《江苏中医药》2023 年总第 55 卷第 1~12 期总目次

VI

“朴实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结肠

Cajal细胞及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 赵向东,等 11.69

艾灸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Wnt信号通路

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张宪基,等 12.68

综 述

菟丝子活性成分预防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孟永丽,等 1.73

针刺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进展 陈猛,等 1.77

山慈菇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王骁,等 2.74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进展 唐丽娟,等 2.77

鳖甲煎丸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楠楠,等 3.72

芍药汤改善溃疡性结肠炎肠屏障功能

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张亚东,等 3.77

毫火针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时悦,等 4.79

乌头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王振凯,等 4.83

逍遥散及其类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研究进展 徐秋露,等 5.74

薄荷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孙文豪,等 5.78

针刺治疗肛肠病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

进展 韩小玉,等 6.73

中药单体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苏惠桃,等 6.77

四君子汤防治胃癌及对胃癌治疗相关

不良反应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刘筱瑾,等 7.74

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及药理机制

研究进展 张森,等 7.78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潘渴,等 8.75

青蒿琥酯抗结肠癌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张辰熙,等 8.79

清燥救肺汤防治非小细胞肺癌及对肺癌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纪长隆,等 9.79

钩藤有效成分防治帕金森病药理机制

研究进展 高伶俪,等 10.74

火针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进展 张金朋,等 10.78

红景天苷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机制研究

进展 王金川,等 11.74

针刺通过调控不同信号通路治疗子宫

内膜异位症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冯卓,等 11.77

丹参酮ⅡA治疗血管性痴呆作用机制研究

进展 王颍,等 12.73

荆芥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杨东,等 12.78

特别报道

2023 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

学术大会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 3.封二,彩插一

2023 年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3.彩插二

2023 长三角健康峰会暨第三届中医药博览会

成功举办 5.封二,彩插一

“江苏中医流派文化成果展”精彩亮相

2023 长三角健康峰会暨第三届中医药博览会 5.彩插二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2023 年新一届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在南京举行 6.封二,彩插一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

针灸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

10.封二,彩插一,彩插二

江苏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针灸学会

新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名单 10.彩插三,彩插四

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正式成立 10.封底

2023 全国和江苏省中医膏方学术大会

暨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大会在常州召开

11.封二,彩插一

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正式成立 11.彩插二

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中药调剂职业技能竞赛

在连云港举行 12.封二

长三角中医药健康旅游协作机制成立大会

暨长三角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研讨会在泰州召开 12.封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2.彩插三,彩插四,彩插五,彩插六,封三

沉痛悼念本刊名誉主编周仲瑛国医大师 10.封三

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1.封二,2.彩插二,4.封二,7.封二,8.封二,9.封二

江苏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针灸学会简介 6.彩插二

《江苏中医药》稿约 1.封三,3.封三,6.封三,11.封三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1.封底,2.封底,3.封底,4.封底,5.封底,6.封底,7.封底,9.封底

欢迎订阅《江苏中医药》  7.封三,8.封底,11.封底

《江苏中医药》2023年总第55卷第1~12期总目次 12.Ⅰ

第93页

Review the Master’s Inscription and Remember His Demeanor——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Inscription of ZHOU Zhongying,a Master of Chinese Medicine

……………………………………………………………………………………………… HUANG Yabo(1)

Experi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WANG Xixing in Using Modified Chaihu Wendan Decoction

for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 SHI Zhiyao,GUO Zhi,GAO Yu(4)

GU Ni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Hypertension after COVID-19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Form and Spirit”…………………………………………………………………………… FU Yujia(8)

ZHANG Zhongjing’s Treatment of Vertigo Syndrome from the Liver

……………………………………………………………… LI Jianwei,LI Chunyan,WANG Shiyuan(19)

Explo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Sensory Abnormaliti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ic Disorder from the“Five Organs-Five Senses-Five Constitutions”…… YIN Molin,YANG Jiang(22)

Clinical Study of Efficacy and Peripheral Blood Neutrophil Function on Chronic and Acute

Liver Failure Patients with Liver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Treated

by“Yiqi Jianpi Prescription”——Clinical Data of 31 Cases Attached

…… ZHAO Qiang,WANG Xi,ZHAO Rong,CHEN Xiaomei,LIANG Chongfeng,TAN Shanzhong(30)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Uric Acid Nephropath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Kidney Toxin”……………………………………………………………… LU Fei,ZHOU Enchao(38)

3 Cases of Childhood Simple Obesity Treated with Xu’s Pediatric Therapy of Promoting Spleen,

Reducing Phlegm,and Dispelling Stagnation

…………………………………………………… SHI Li,JIANG Yonghong,LI Wen,JIANG Zhiyan(49)

Application of Chaihu in ZHANG Xichun’s Intergrating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KONG Weiyuan,ZHU Cuiling(58)

Treatment of Emmeniopathy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idney and Other Organs

in Bamboo Forest Temple’s Secret on Gynecological Diseases

…………………………………………………WU Juanjuan,XIAO Tingting,ZHAO Jiyao,LIU Rui(61)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the Cartilage Wnt Signal Pathway and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Rabbi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 ZHANG Xianji,

WANG Zongbao,WANG Kewen,LI Xin,LI Dekun,SHAN Ziliang,YAO Changfeng(68)

Review of Tanshinone ⅡA in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

……………………………………………………… WANG Ying,GAO Lingli,WANG Sha,XU Bing(73)

Main Contents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ume  55   Number  12   Monthly   December   2023

Administered  by:  Jiangsu  Commission  of  Health 

Sponsored  by:  Jiangsu  Association  of  TCM

Jiangsu  Association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Jiangsu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

Edited  and  published  by:  Editorial  Board  of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tribut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

   (GUOJI  SHUDIAN),  P.O.  Box  399,  Beijing,China  (Code  No.  M1011)

Domestic  subscriptions:  Local  post  offices  (Code  No.  28-8)

Editorial  Board:  282  Hanzhong  Road,  Nanjing,  China,  210029

第94页

长三角中医药健康旅游协作机制成立大会

暨长三角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研讨会在泰州召开

[本刊讯] 11 月22日,由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徽省

中医药管理局协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林业局支持,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泰州市中医药

管理局承办的长三角中医药健康旅游协作机制成立大会暨长三角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研讨会在泰州召开。

会上,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发布了《长三角中医药健康旅游协作机制》,通过发掘长三角地区中医药文

化宝库,赋能长三角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品质化提升。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将以共建协作机制

为基础,联合遴选一批有条件、有基础、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机构(项目),引领和带动长三角中医药健

康旅游新业态发展,推出更多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服务、线路、品牌,吸引广大群众在长三

角地区体验中医药健康旅游,感受中医药文化、休闲旅游文化、森林康养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身心修养、健

康和谐,让中医药、文化旅游、森林康养等领域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江苏积极参与并推动长三角中医药健康旅游一体化协作发展进程,在此次大会上发布了《江苏省中医

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指南(试行)》,围绕治理规范化、供给品质化、参与全民化、建设示范化、效应最大化

等核心要素,形成了涵盖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方方面面的一整套指导体系。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表示,长三角地区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之

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优势,拥有较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近年

来,江苏省组织开展了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遴选,并指导泰州市作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

位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形成成果。通过此次三省一市携手共建长三角中医药健康旅游协作机制,能够充分

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区域互联、资源融通的独特优势,充分交流、共同探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合作路径、

创新路径、发展路径,倡导中医药健康旅游新理念,探索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新模式,努力为中医药高质量

发展提供新时代范本和长三角实践经验,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