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旅》2023年03期

发布时间:2023-11-2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四川文旅》2023年03期

产业聚焦数字藏品引领游客沉浸式享受都市旅游,游客可凭徽章享受两家景区内部分展览的门票优惠。结合消费新趋势,川渝创新开展文旅品牌共推。“宽洪大量”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诞生的第一对文旅“组合”,将在品牌联播、市场营销、产品互推、游客导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早在 2020 年 4 月,“宽洪大量”线上线下“隔空表白”形成热门话题,全网阅读、播放、讨论量达千万人次。2021 年以来,洪崖洞与宽窄巷子通过 5G智联技术,以视频展播、实时直播连线等方式实现更快捷的信息互通、客源互送、资源共享。“宽洪大量”互动合作取得“1+1>2”的成效。今年春节期间,洪崖洞景区接待游客 93.6 万人次,比 2019 年春节增长 36%;宽窄巷子接待游客 105.26万人次,比 2019 年春节增长 370%,双双创下开街以来节假日最高接待量。在“宽洪大量”联合推动下,“成渝网红景区游”成为游客的新选择——先在重庆登上临崖而建的洪崖洞吊脚楼,看着轨道列车穿桥而过,灯火与江岸交相辉映,再漫步于成都宽窄巷子的青砖灰瓦间,饮一盏回香醇厚的盖碗茶,观赏一场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我们在重庆洪崖洞看到成都... [收起]
[展开]
《四川文旅》2023年03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产业聚焦

数字藏品引领游客沉浸式享受都市旅游,游客可凭徽章享受两家景区内部分展

览的门票优惠。

结合消费新趋势,川渝创新开展文旅品牌共推。“宽洪大量”是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诞生的第一对文旅“组合”,将在品牌联播、市场营销、

产品互推、游客导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早在 2020 年 4 月,“宽洪大量”线上线下“隔空表白”形成热门话题,全

网阅读、播放、讨论量达千万人次。2021 年以来,洪崖洞与宽窄巷子通过 5G

智联技术,以视频展播、实时直播连线等方式实现更快捷的信息互通、客源互送、

资源共享。

“宽洪大量”互动合作取得“1+1>2”的成效。今年春节期间,洪崖洞景

区接待游客 93.6 万人次,比 2019 年春节增长 36%;宽窄巷子接待游客 105.26

万人次,比 2019 年春节增长 370%,双双创下开街以来节假日最高接待量。

在“宽洪大量”联合推动下,“成渝网红景区游”成为游客的新选择——

先在重庆登上临崖而建的洪崖洞吊脚楼,看着轨道列车穿桥而过,灯火与江岸

交相辉映,再漫步于成都宽窄巷子的青砖灰瓦间,饮一盏回香醇厚的盖碗茶,

观赏一场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

“我们在重庆洪崖洞看到成都宽窄巷子、春熙路等景点的宣传,决定领略

过重庆的立体和魔幻之后,再去感受成都的精致与闲适。”来自北京的游客陈

冲告诉记者,川渝地缘相亲、民俗相通,成都和重庆又保持着鲜明个性,这正

是成渝吸引外地游客的独特魅力。

重庆长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品牌宣传经理卢瑶表示,未来“宽洪大量”组

合将加强运营机制和运营内容支撑的合作,深入推进共建互为客源地、目的地

的营销矩阵,还将在数字文旅板块加强联动,为巴蜀文化交融与传承提供更多

元化的展示方式。

“宽洪大量”是川渝文旅品牌共推、促进文旅消费的典型案例。重庆市文

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秦定波介绍,川渝联合推出“安逸四川·大美重庆”

文旅品牌,成立西南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群推进联盟。除“宽洪大量”组

合外,川渝还策划推出“解放碑和春熙路”“点石(大足石刻)成金(金沙遗址)”

等创意主题宣传,相关重点景区实现品牌共推、游客互送。

同时,川渝联合开展“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等双城互动营销,两地

280 余家旅游景区携手开展“百万门票免费送”等优惠活动,合作启动“百万

职工游巴蜀”活动;联合参加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联合

主办“澜湄世界遗产城市对话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巴蜀文化旅游资源和新

产品、新线路。

“资足常乐”激发千年石刻新活力

“五一”假期,来自深圳的陈女士和朋友们组队,先乘飞机到重庆,再租

车开启了三天川渝石刻之旅。他们在重庆参观完大足石刻后,继续开车到四川

资阳市探访安岳石刻。

▲宽窄巷子

049

第5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这条川渝石窟石刻艺术主题游精品路线正好满足我们

的需求,两地石刻一脉相承、各具特色,集中看完后感觉更

连贯、更震撼。”陈女士说。

巴蜀大地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三星堆、金沙遗址、

大足石刻等文化遗产。如今,川渝两地正携手创新推动巴蜀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川渝地区石窟寺(含摩崖造像)数量超过全国其他省份

总和,是世界石窟艺术的丰碑。重庆大足区和四川资阳市因

丰富的石刻文化资源组成的“资足常乐”组合,为千年石刻

文化注入新活力。

去年 2 月,川渝两省市发改委印发《资大文旅融合发展

示范区总体方案》,规划范围涵盖四川省资阳市和重庆市大

足区全域。两地聚焦文化遗产联合保护、文旅消费升级、文

创产业跨界合作等领域,一批重大支撑项目陆续落地。

石窟寺文物联合保护机制日益完善。去年 6 月,川渝两

省市文物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揭牌成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

中心、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基地,围绕石窟寺文物保护与

利用开展深度合作。今年起,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与四川安

岳石窟研究院联合组建专业团队,对部分处于濒危状态的安

岳千佛寨摩崖造像开展考古调查研究和石窟数字化保护。

石刻文旅消费提档升级加速推进。大足石刻景区推出的

8K 球幕电影《大足石刻》,让游客沉浸在 360 度全景声画面

中体验石刻艺术,一经推出就引爆旅游市场。在安岳卧佛院,

当地整合周边跑马滩水库等资源,打造集石刻文化与自然生

态景观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十大主题游”精品线路中,石窟石刻艺术文化主题游涵盖了

大足、资阳在内的 13 个石刻石窟点位。

“文旅+”产业融合业态日渐成熟。地处大足区三驱镇

的大足石刻文创园内,不时传来敲打声和机器打磨声,石雕

匠人们正在精心雕琢一件件石刻艺术品。重庆市大足石刻文

创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陈介绍,越来越多川渝石雕

企业到文创园“抱团发展”,2022 年园区经营主体达到 102 户,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0 亿元,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 4.1 亿

元。

“资足常乐”是川渝联合创新巴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

生动缩影。近年来,川渝围绕文物考古调查研究、非物质文

化遗产传承利用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合作,推动巴蜀文化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050

第53页

产业聚焦

▲重庆轨道列车穿桥而过

051

第5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春熙路商圈之夜

052

第55页

产业聚焦

秦定波介绍,考古调查研究方面,川渝已联合召开钓

鱼城遗址宋元建筑考古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数十场,联合

完成“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

部分考古发掘,已启动涪江流域考古调查工作。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已入选

‘2021 年中国考古新发现’‘2021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川渝联手打造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四川省文旅厅厅

长戴允康表示,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四川段进展

顺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四川段纳入全国重点建设

区,正在合作编制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

同时,在联合实施非遗传承保护利用层面,两地已合

作成立川渝非遗保护联盟,推动平台共建、信息共享、网络

共创、人才共育,联合开展“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

等线上线下活动近百场。

“七星揽月”拓展文旅新业态

舞台上参与者争分夺秒,想方设法用长筷子将半米长的

竹笋搬入竹筐,舞台下观众屏气凝神、呼喊加油……“五一”

假期,在重庆市梁平区举行的明月山·百里竹海第八届采笋

节上,互动游戏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我来自四川开江县,假期带家人到重庆梁平游玩,

我是通过七个区县的文旅联合推介了解到这个活动的。”游

客张荣华说。

这是川渝七个毗邻区县联合推出的明月山生态旅游文

化节主题活动之一。作为川渝毗邻地区十大功能平台之一,

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涵盖重庆市梁平区、长寿区、垫江县,

四川省邻水县、达川区、大竹县、开江县七区县,被称为“七

星揽月”组合。

结合当前消费新趋势,川渝联袂创新文旅产品供给。“七

星揽月”组合以生态旅游为切入点,拓展文旅新项目、新业

态、新体验。

生态旅游业态,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铜钵河,

发源于四川达州大竹县,流经重庆梁平区、达州达川区,最

终汇入嘉陵江。曾经的铜钵河,一度因川渝行政壁垒而沦为

一条“纳污沟”。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启动建设后,川渝

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达州、梁平两地联合对铜钵河进行巡

查,合作投入 6.89 亿元实施 57 个项目,铜钵河终于重现澄

澄碧水。目前,达州、梁平两地正以铜钵河为轴心,打造川

渝合作美丽河湖生态旅游示范带。

重庆市梁平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七区县合

作实施明月山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生态环境联防

联治,联动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

净土三大保卫战,共同推进大洪河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星揽月”组合以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为统揽,

七区县共同参与举办梁平区长江三峡晒秋节、垫江县牡丹文

化节、达川区巴文化旅游节、大竹县桃花文化旅游节、开江

县荷花文化节暨小龙虾美食节、邻水橙意邻水文化旅游节等

活动,做到市场互通、客源互送。

未来,“七星揽月”组合将共同编制明月山绿色发展

示范带文旅发展规划、区域内重大项目规划,共同打造明月

山精品民宿群、明月山森林康养示范带,联合培育区域旅游

品牌,完善公共服务合作机制等。

不只是“七星揽月”组合,川渝正合作推动巴蜀文旅

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比如,川渝联合发布世界遗产、长江上

游黄金水道等主题精品线路 70 余条,推出巴蜀文化旅游走

廊十大主题游;联合承办第六届中国诗歌节、第十三届中国

西部动漫文化节、第五届川剧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川剧《江

姐》、民族歌剧《尘埃落定》等精品剧目在两地推广演出等。

2022 年两地举办近百场文化活动,线上线下服务逾 1000 万

人次。

联合开展产品创新,有效激发了巴蜀文旅活力。今年一

季度,川渝文旅市场实现“开门红”。重庆全市重点监测的

120 家 A 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 3021.9 万人次,1 ~ 2 月全

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 1517.82 万人次,同比增长 77.9%;四

川省旅游消费金额 1930.93 亿元,同比增长 8.81%。

053

第5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来源/川观新闻

文旅深度融合潮动安逸四川

054

第57页

产业聚焦▲乐山大佛

今年以来,文旅行业强势复苏,繁荣向好。四川

是文旅大省,抢抓先机积极作为,在全省全力以赴拼

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文旅

融合深入推进,创新活力、澎湃动力,展现出新风貌,

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新进展,为四川加

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作出新贡献。

055

第5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保护珍贵文化遗产

乐山打造石窟寺保护性发展新样本

四川石窟寺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是传统

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基因。

作为巴蜀石窟的重量级 IP,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通高 71

米,是现存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弥勒佛造像,于

1996 年与峨眉山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

自然遗产名录。

近年来,乐山以乐山大佛为核心,推动乐山地区石窟

寺保护利用,精心谋划“三步棋”探索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发

展的“乐山样本”。

保护,是第一步。坚持保护优先,陆续实施一批重点

文保项目,持续推进乐山大佛及附属文物保护工程实施、病

害机理研究、定期巡查保养等工作,切实保障世界遗产的原

真性和完整性。

第二步,强科研,成立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深入价

值挖掘。持续开展乐山大佛相关古籍、文献、资料的研究,

系统化梳理乐山大佛历史文脉,着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乐

山大佛学术研究体系。通过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

内知名高校合作,共同实施科研项目,为文物保护利用奠定

科学基础。

第三步,在文化展示传承上发力,实现成果孵化。实施

乐山大佛世界遗产景观提升工程,系统梳理滨江沿线景观、

风貌,协调景区设施设备,凸显乐山大佛地域环境特征、彰

显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乐山大佛博物馆建设、柿子湾崖

墓博物馆建设和麻浩崖墓博物馆改造升级等项目,丰富数字

化科普、沉浸式体验,推动文物数字化等项目成果向特色文

创产品转化;举办“看见——巴蜀石窟”乐山、资阳、大足

摄影艺术联展,联合推出巴蜀石窟艺术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产

品,打造石窟研学基地,让文物走向大众、走进生活,真正“活

起来”。

同时,积极“走出去”,近年来,先后参与组建巴蜀

056

第59页

产业聚焦

▲石椅羌寨

世界遗产联盟、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等区域性合作组

织,不断提升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乡村旅游更有活力

绵阳北川石椅羌寨的新“羌”调

位于绵阳北川的石椅羌寨,得名于村内一座天然形成

的双人石椅。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翠,一抹羌红十分亮眼。

在村里,保存有传统羌寨碉楼、祭祀台等,沿袭传统生活方

式,羌文化浓郁,被称为“云朵上的羌寨”。

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村,石椅羌寨依

托特色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了羌民俗体

验、水果采摘、茶文化研学等 7 类旅游项目,建设成为“全

国文明村镇”“天府旅游名村”等,铺出了一条文旅兴村之路。

传承羌俗亮底色。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内涵,石椅羌寨

常态化推出了迎寨仪式、舞龙巡寨、羌族祭山会、羌山恋歌

会、羌族沙朗、非遗展演、坝坝宴等文化体验互动活动,羌

寨有“羌”调,吸引远近游客,让非遗元素活态传承,也让

乡村旅游更有韵味。

农旅融合展特色。石椅羌寨耕种面积有限,但仍坚持

依山作势,因势利导,把种植果树、茶树作为重要经济来源,

同时依托 2000 余亩枇杷基地和精品苔子茶、桐子李等优良

农产品资源推进农旅融合,把“枇杷果”变成“黄金果”、

把“小茶树”变成“摇钱树”、把“小李子”变成“生态李”,

开展“3月赏花采茶节、6月瓦尔俄足节暨枇杷节、7月李子节、

冬至年猪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推动优质水果等农特产品出

川展销,带动更多人来村观光体验。

今年以来,绵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坚持以石椅

村片区示范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

以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乡村民宿等为特

色的乡村旅游,已成为绵阳文旅发展的重要组成。

在石椅羌寨,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等不断提升,小乡村

有了更多新面貌:开起了第一家特色民宿、安装了电动车充

电桩,未来也更加期待石椅羌寨的新“羌”调。

057

第6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创新夜间文旅业态

到成都市锦江区感受夜间生活美学

桨声灯影夜航船,串联起城市独特诗意烟火。今年 1—

5 月,夜游锦江累计接待游客约 100 万人次,营收超过 1000

万元,同比去年接待量增长超 600%。数字背后有何秘诀?

成都市锦江区积极推进文旅市场消费升级,突出集群

联动,探索营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在宏观

布局上,围绕“东大街火锅一条街 + 水井坊博物馆 + 十二

月市博物馆 + 夜游锦江 + 兰桂坊”主题夜间旅游线路,打

造夜游、夜市、夜展、夜秀等主题场景,探索“以旅串景、

以旅兴业、以旅兴文、以旅连片”的旅游发展模式,将夜间

游线延展到春熙路、攀成钢、东湖、交子公园四大商圈,形

成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发展氛围,打造精品夜游动

力轴线。

围绕夜游锦江,深挖锦江街巷肌理和历史文脉,精心

打造“1.314 爱情专线”、华兴街、黄伞巷等 33 条“夜市样

板街巷”,加快培育商圈潮购、街巷漫游、文艺展演、美食

品鉴等十类夜间消费业态。

同时,突出场景营造,提高夜间文旅资源供给质量,

构筑高品质沉浸式体验。开展全域景观改造。重点推出春台

市锦二期、纯阳市集等夜购场景,优化提升夜游锦江、兰桂

坊等夜游场景,让市民游客在光影斑驳、夜购时尚、夜娱繁

华中感受锦江夜间生活美学。突出彰显天府文化独特魅力,

塑造夜间文旅经济特色品牌,现全区已集聚 23 个国家级旅

游新业态品牌、30 个省级旅游新业态品牌。

夜游锦江船行悠悠,两岸河堤专门设计的多功能装置

058

第61页

产业聚焦

▲夜游锦江

艺术通过影像和光影变化,让游客随船顺流而下,一路穿越

城市美学画卷,从声光秀到曲艺坝坝茶,从码头故事到十二

月市,从十二月花到合江亭帆船秀等,既寻回成都城市记忆,

也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

提升文旅产业能级

西岭雪山文体旅深度融合玩法更多

“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流传千古的诗篇,为成都

这个雪山下的城市增添更多诗意和美感。

位于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其主峰是成都最高峰,

被誉为“成都之巅”,属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西岭雪山是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之一,也是南

方地区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冰雪旅游已经成

为西岭雪山的品牌项目。

在此核心优势资源基础上,西岭雪山围绕文、体、旅

深度融合扩宽边界,提升产业能级。

进一步强化户外体育。围绕“专业进阶 + 娱雪体验”

双向提升,西岭雪山现正以西南最大地形公园为提升抓手,

以基础滑雪人群为核心,满足发烧友的进阶需求,打造全龄

段、全客群的滑雪公园。同时积极开发体育类研学产品,并

围绕低山休闲、中山拓展、高山探险,着力打造全品类山地

运动公园。

引入更多玩法。在亲子体验、山林野趣、自然研学、户

外运动等方面持续丰富场景和体验,让春夏秋的西岭也成为

休闲度假好去处。“五一”假期,西岭雪山开展了以“云端

相伴 时光筝好”为主题的云海风筝节,日间组织风筝 DIY

059

第6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等活动,夜间点燃篝火,唱歌跳舞,在精致露营区听音乐、

围炉夜话,从早到晚景区热闹非凡、游客驻足忘返。

随着夏天到来,天气渐热,西岭雪山夏季系列活动也

将开启。20℃左右的自然温度,邀请游客感受清凉夏天。

生态资源变发展优势

雅安打造“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

日前,雅安市印发《雅安市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

要目的地实施方案(2023—2025 年)》,提出力争到 2025 年,

大熊猫文化特色文旅产品体系日趋完善,“安逸走四川·熊

猫看雅安”文旅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以大熊猫文化为特色

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更加鲜明,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

市,基本建成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

雅安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熊猫国

家公园中面积最大、占比最高、山系最全的市(州)。其中

宝兴县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被

誉为“熊猫老家”;石棉县则被称为“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

多只圈养大熊猫从这里回归自然家园;还有中国保护大熊猫

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居住着多只“明星大熊猫”。

060

第63页

产业聚焦

▲碧峰峡熊猫基地

近年来,雅安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围绕“文化 +”“旅游 +”

跨界融合思路,持续提升“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文旅品牌影响力。

同时,在文旅产业发展中,依托优美自然风景、田园风光、乡土

文化、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重点打造一批生态观光型、民族民俗型、

旅游度假型、农田景观型、农耕体验型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综

合体;积极培育一批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

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的多功能农业综合体。

▲西岭雪山滑雪场

061

第6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四川省泸沽湖保护条例(草案)》提请审议

川滇再携手

协同立法共护泸沽湖

□文 / 刘佳

062

第65页

政策导读

▲泸沽湖全貌

聚焦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

●协同立法将依法助力泸沽湖保护实现从“两治”到“共

治”、从“分治”到“合治”的跃升,推动泸沽湖保护治

理达到最佳效果。

●条例草案突出“在保护中发展和在发展中保护”的

现实要求,特别在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绿色发展等方

面作了细化规定,体现了四川特色。

●为实现川滇协同立法,条例草案与云南条例草案在

体例结构和具体内容上求大同存小异,努力实现最大公约

数,如重大制度设置、区域协作、法律责任等有关内容,

与云南条例草案基本保持一致。

5 月 23 日举行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四川省泸沽湖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

提请审议。这是四川和云南两省继赤水河保护共同立法后,

再次携手开展协同立法。

“川滇两省开展泸沽湖保护协同立法,既是落实新修

订的立法法关于开展区域协同立法要求的生动实践,也是

继赤水河流域保护云贵川三省共同立法、嘉陵江流域生态

环境保护川渝协同立法之后对跨区域地方立法工作的继续

探索,更是解决泸沽湖跨省管理难题的客观要求。”省人

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梁伟华介绍,协

同立法,将依法助力泸沽湖保护实现从“两治”到“共治”、

从“分治”到“合治”的跃升,推动泸沽湖保护治理达到

最佳效果。

063

第66页

▲泸沽湖

为何立法?协同破解“一湖两治”难题

泸沽湖是川滇两省共有的高原湖泊,南北长 9.5 公里,

东西宽 5.2 公里,湖泊面积达 50.1 平方公里(其中四川部分

31.2 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明珠”。

梁伟华介绍,近年来,泸沽湖旅游业发展迅速,有力

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与沿岸人民群众对美好

生活的需要还有不小差距。当前,泸沽湖四川片区旅游开发、

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已

不能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条例,用地方性法规

协调泸沽湖“在保护中发展和在发展中保护”,有利于统筹

解决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资源利用、灾害防治

等现实问题,有利于促进泸沽湖经济社会沿着法治化轨道高

质量发展。

另外,这也是解决泸沽湖跨省管理难题的客观要求。

由于“一湖两治”,加之川滇两省泸沽湖发展规划、保护措

施和有关标准不完全统一,导致泸沽湖管理保护出现不少新

情况、新问题,亟需通过两省协同立法予以保障。

条例草案以《凉山彝族自治州泸沽湖保护条例(草案)》

为基础,充分借鉴《云南省泸沽湖保护条例(草案)》《丽

江市泸沽湖保护条例》相关内容,加强了与环境保护法、长

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衔接,同时充分考虑泸沽湖四川片区实

际情况,体现了“不抵触、能互补、有创新、可操作”的特点。

有何亮点?细化规定体现四川特色

条例草案共十章七十二条,分为总则、保护管理职责、

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

发展、区域协作、法律责任、附则。

条例草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

第67页

政策导读

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的总体思路,

突出了“在保护中发展和在发展中保护”的现实要求,特

别在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绿色发展等方面作了细化规定,

体现了四川特色。

在资源保护方面,不仅关注自然生态,对民族民间传

统文化等相关内容也给予高度关注。条例草案提出,县人

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泸沽湖民族传统文化整体性保护,加强

对濒危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创新;对传统特色民居实行

挂牌保护,组织对具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特色的民居、场

所进行维护、修缮,维护、修缮应当保持其原貌和原有规模。

生态环境修复章节中,针对四川片区特有的草海的保

护治理,提出县、镇人民政府及泸沽湖管理机构应当对草

海湿地植物密集生长区域进行综合治理,降低植物腐烂对

水环境的影响。定期对水道进行疏浚,提升湿地水体循环

动力和自净能力,持续改善草海湿地水体水质。

条例草案还设置了绿色发展专章,提出省、自治州、

县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泸沽湖保护,建立健

全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支持

泸沽湖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为实现川滇协同立法,条例草案与

云南条例草案在体例结构和具体内容上求大同存小异,努

力实现最大公约数,如重大制度设置、区域协作、法律责

任等有关内容,与云南条例草案基本保持一致。”梁伟华说。

▲泸沽湖王妃岛

065

第6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066

第69页

案例解析□文/付远书

▲人神共舞 神秘的青铜王国四川: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博物馆力量

067

第7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随着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文博场馆日益成为游客热衷打卡的旅游

目的地。近年来,包括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三星

堆博物馆在内的文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高品质的展览、多彩的活动、

鲜活的文创以及不断创新的展览形式,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也吸引了

不少省内外游客,成为网红打卡地。通过创新文物展现形式、引进特色

临展以及博物馆教育等举措,博物馆在四川正成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

新增长点和前沿阵地。

精品展览中寻找诗与远方

5 月 17 日,2023 年“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现场揭晓了

2022 年度四川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人

神共舞——神秘的青铜王国”等 10 个展览从去年举行的数百个展览中

脱颖而出,此外还评出了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特别奖以及优胜奖。

当逛博物馆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层出不穷的展览中寻找诗与

远方,成为越来越多四川人的选择。背后,是四川陈展水平取得飞跃性

进步的结果。以“吾家东坡——苏轼题材文物特展·《苏轼书法全集》

(四十五册本)图录特展”为例,展览以《苏轼书法全集》最新成果为基础,

辅之以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丰富的藏品,分为学书历程、情牵岷峨、

文士之交,方外知音、书坛遗泽五个单元。在全面展示苏轼书法成就、

书风演变的同时,从苏轼的日常生活、交友等方面将一位有趣的情感真

挚的伟人呈现在众多观者与苏迷面前,十分生动。

在成都,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发展,博物馆展陈手法与表现形式

一直在进步。2022 年正值中国动画诞生 100 周年,成都博物馆推出“一

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动漫原画特展”。展览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

组织,《米奇与唐老鸭》《白雪公主》《铁臂阿童木》《名侦探柯南》

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 248 件世界经典动漫作品首次登陆蓉城。在

和传统意义上的“文物展”“艺术展”相比,本次展览从绘画过程中所

用到的工具入手,将“笔”这个元素融入到展览设计中,设计了本次展

览的原创 IP 形象“成小笔”,并赋予它拟人的特性,让其装扮成各种

卡通形象,点题的同时也能丰富展厅空间,巧妙规避一些版权问题。

观众参观展览也是展馆活动与观众互动的过程。2022 年暑期,“神

奇宝‘贝’——奇妙的贝类世界”特展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展出贝

类标本及相关文物 1200 余件(套)。展览在确定主题和内容、展示手

段以及向观众提供互动服务等方面,具有特色的理念和方式。展览从版

面设计、文字语言到展厅设计、社教活动等方面,均围绕科普性和教育

性进行了策划。为了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体验“赶海”的乐趣,展览还

运用到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和互动体验,如珊瑚礁下的鱼群共舞、

富含童趣的光影色调、海浪逐沙滩、波光粼粼等感官性氛围设置,让人

们宛如置身海边。观众不仅可以用海螺倾听大海的声音,还能亲手触摸

068

第71页

案例解析

▲武侯祠博物馆

069

第7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部分贝类实物,通过翻牌、拼图等物

理互动小游戏,识别、还原贝类种类

与形状,感受贝类在人类生活中的多

彩印记。

据统计,2022 年,四川全省各博

物馆围绕“一带一路”、红色基因、

巴蜀文化、民族文化、多彩文明、艺

术典藏等主题,打造了一系列高质量

展览。全年共有基本陈列 629 个、临

时展览 466 个、数字展览 205 个,丰

富了市民和游客的精神生活。

精品活动扩展服务半径

今年“五一”假期,三星堆博物

馆 接 待 游 客 9.93 万 人 次, 实 现 门 票

收入 521.8 万元,分别增长 335.2%、

329.6%。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

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重点景区门

票收入均创三年来最高。吸引游客的

不仅是各大博物馆奇珍异宝的展览,

还有使出浑身解数精心打造的文化活

动。

“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考古发

掘的过程,现在的文物修复技术真是

太神奇了!”“五一”期间,一场始

于古蜀神秘的探寻之旅,让来自全国

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三星堆,不仅青

铜大立人的展台前围满了惊叹不已的

游客,文物保护与修复馆中,新一轮

考古发掘的三星堆五号坑文物被整体

打包搬进了博物馆的实验室。游客可

以透过玻璃墙沉浸式观察修复师怎样

让 文 物 重 焕 新 生。 不 仅 如 此, 三 星

堆博物馆园区里,还有扮装古蜀人

COSPLAY 聚餐,重现用三足炊器吃“火

锅”的场景,进一步增强游玩体验。

为扩展文化服务半径,金沙遗址

博物馆在假期推出了公益活动“志愿

者带你做文创”,小朋友们在活动中

巧手涂扇,借此亲近古蜀文明;杜甫

草堂博物馆则推出了巴蜀历史名人与

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讲座,展示巴蜀历

史名人风采;成都博物馆在 4 月 29 日

至 5 月 3 日全天开放周末儿童博物馆,

还举行了“成博探秘”展厅智能探索

游等趣味纷呈的体验活动。

精品文创带动文旅消费

在今年 4 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

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由三星堆博物馆

070

第73页

案例解析

▲三星堆文创

出品的 20 款极具代表性的文创产品登

台亮相,让人爱不释手。特别是以铜

戴冠纵目面像为基础二次创作的星仔

太空摆件,电镀工艺让其更显酷炫,

询问者众多。“这是我们刚刚才上市

的一款文创产品。设计师在创作过程

中,放大了标志性的纵目凸眼,揭示

蜀人崇拜文化的神圣传统。”广汉市

三星堆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

透露,除了这款新品,三星堆系列盲

盒也有着同样高的关注度。数据显示,

近年来三星堆文创产品变现能力节节

攀升,2022 年全年销售额 2000 万元,

2023 年一季度就已达到 1500 万元左右。

在四川,文创产品日益受欢迎,

逐渐成为博物馆带动文旅消费的重要

抓手。2023 成都金沙太阳节期间,金

沙遗址博物馆推出的一大批高颜值、

超实用的文创上线,连续数日单日销

售突破 10 万元大关。不仅博物馆自主

研发的新年手链和项链、喜庆的“时

来运转”艾草福袋等大获游客青睐,

已有 3000 年历史的黄金面具、蛙形金

箔、铜鸟、龟甲等也都被做成精致的

串珠和饰品,游客可以根据个人喜好

进行自由搭配组合,亲手“DIY”一份

新年礼物。

文创产品还成为川渝地区博物馆

之间沟通的桥梁。5 月 17 日,在 2023

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

活动中,第三届“巴山蜀水”川渝博

物馆文创展正式亮相,川渝两地 35 家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在长寿区博物馆集

中亮相,来自四川博物院的“双雀图·书

案三件套”以及涪陵博物馆的神鸟香

炉都吸引众多游客关注。活动还特设

“三峡文创联盟”展区和“四川文博

文创联盟”展区,更好地展示了川渝

博物馆联盟合作、交流的成果。

071

第7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九寨沟树正瀑布

数字赋能四川文旅高质量发展 拓展消费场景、推进产业转型□来源/四川日报

072

第75页

案例解析

今年“五一”假期,四川文旅市

场持续火爆,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

入双双创下新高。

在九寨沟,游客如织但入园无

需排长队,凭借身份证即可入园;在

剑门关,全国首个实景崖壁灯光演艺

秀《剑门长歌》让游客沉浸体验穿梭

时空长河,大力拉动当地夜间经济;

在三星堆,手机智能语音讲解让游客

领略精美文物背后神奇璀璨的古蜀文

明……文旅消费新体验,得益于近年

来四川数字文旅的快速发展。在推动

文旅深度融合中,“数字引擎”被悄

然嫁接引入,赋能产业升级,培育和

扩大新消费市场,助力文化和旅游产

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 全省连“点”

为“网”

四川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景区

数量、文旅机构数量等跻身全国第一

梯队。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四川

数字文旅建设较早起步,强化顶层设

计,先后出台《关于推动全省文化和

旅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四

川省加快“智游天府”全省文化和旅

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等文

件,从省级层面大力推动全省文化和

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文旅

标准化建设,健全标准化体系,强化

定标贯标,夯实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基

础。

2020 年,“ 智 游 天 府” 平 台 上

线,作为一项实质性落地举措,提出

了“授权合作运维”方式,随着四川

文旅大数据中心、综合管理板块、宣

传推广板块和公众服务板块等建设深

入推进,通过“云 + 中台 + 应用”的

设计理念,构建了一个面向政府、企

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开放性平台,

073

第7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联通全省各地文旅“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将一个个“信

息点位”连接为一张覆盖全省的“数字文旅网络”,让信息跨区域、

跨单位、跨层级共享。

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四川文旅在大胆创新开拓的同时,

整合高校院所、社会组织、文旅企业、研究机构等力量,通过完善

规范化建设,以标准化引领行业发展。全省制定了智慧景区、智慧

城市、智慧酒店等多种标准,为全省各地数字文旅发展提供可资借

鉴的标准。

站在新起点,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以下简称“省文旅厅”)

拟出台“数字文旅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加

快实施文旅行业数字赋能提升工程,以文化和旅游大数据体系建设

为抓手,聚焦文化和旅游新技术、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治理,

推动文化和旅游生产方式、体验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和营销

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文旅行业数字化治理能力,拓展文旅公共服务

广度和深度,培育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加快文旅产业与数字经

济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今年,我省将完善《文化和旅游数据分级

分类及编目规范》,夯实全省数字文旅发展基

础。据悉,这也将是全国首部文旅行业数据“字

典”,在行业管理方面,形成文旅行业系统性、

框架式的数据信息范式,能够清晰展现文旅数

据“有哪些、从哪来”。“通过规范化建设,

将有利于形成基于数据确权后的共享应用,助

力资源数字化、数字资产化、数字产业化,以

文旅数据价值链重构,推动文旅产业不断创新。”

省文旅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

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省

文旅厅以数据为牵引,聚合川内国有文旅企业

资源共建“文旅行业云”,面向文旅企事业单

位提供存储、算力、平台、应用“一体化解决

方案”,引导文旅企事业单位“上云

074

第77页

案例解析

用数赋智”,构建“一体两翼”的数字文旅

发展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数字化转型

系统性重塑,开创政企协同、开放共享的数

字文旅新生态。

决策政令“一体部署”,产业监测“一

屏掌控”,公共服务“一码触达”,市场监管“一

键受理”,宣传推广“一站发布”,政务服

务“一网通办”……据悉,根据“行动计划”,

到 2025 年,我省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重

要领域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系

统性重塑。

拓展消费场景 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 5G 网络、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

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新技

术融入打造新场景、新应用、新业态,更多

人切身感受到数字文旅给行业带来的变革。

今年“五一”假期,全省首家穿透式自

然借景博物馆——瓦屋山大熊猫国家公园博

物馆开馆,穿透式的设计方式让游客仿佛置

身于大熊猫栖息地,可通过 AR 望远镜,从

巡护员的视角观看野生动物。

音乐演艺新场景亮点纷呈。在稻城亚丁

雪山下演绎的冒险秀《亚丁密码》,采用前

沿科技手段,将亚丁的雪域风光、当地浓郁

淳朴的民俗非遗等元素搬到舞台上,让游客

感受现实与梦幻的奇妙之旅。

科技运用让观众更能“看懂”博物馆。

在国家“互联网 + 中华文明”示范基地和全

国文物大数据中心建设中,四川省承担了试

点示范工作,做出了积极尝试。

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通过多种技术

丰富参观导览服务,开发智慧金沙导览系

统,“再现金沙”VR 眼镜、“创意金

沙”AR 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深挖遗

址和展品背后的故事,为游客开

启高品质的文化之旅。

在四川推进世界重要旅

游目的地建设中,把数字

技术应用于“吃、住、行、

游、购、娱”各个环节,围绕市场需求,科

学配置新技术、文化符号等场景要素,有效

培育一批数字文化、电竞动漫、音乐旅游、

夜间消费、沉浸式旅游演艺等新场景项目,

为拉动文化和旅游新消费提供重要支撑。

据悉,2022 年全省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

互联网文化搜索服务实现利润总额分别同比

增长 316.5% 和 229.4%。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

营造特色显著,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

城市、试点城市和消费集聚区创建为抓手,

大力发展夜游、夜集、夜展、夜食、夜秀等,

成功打造了“夜游锦江”“夜游三江”“夜

游釜溪”等夜间消费新场景。

“数字+文旅”赋能全域发展

随着文旅业态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扩展,

四川数字文旅聚焦的对象已不仅仅限于单个

的景区和文博场馆,而是持续延伸拓展,赋

能全域旅游发展。

2021 年,省文旅厅、省经信厅联合出台

《关于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的通知》,明确打造一批智慧文旅示范城市、

智慧景区、智慧文博场馆,带动和指导全省

智慧文旅建设,进一步强化推动全域数字文

旅的发展。

乐山因拥有峨眉山—乐山大佛“双遗产”,

加上烟火气蒸腾的特色小吃,一直是旅游热

门目的地。乐山将数字文旅发展链入“全域

旅游”打造中,通过搭建“一部手机游乐山”

的全域文旅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全域

文旅产业 1200 多路实时视频监控,构建全域

消费画像、游客画像,实时展示全域文旅态

势及各景区预约接待情况等信息,实现乐山

市全域智慧文旅各业务管理系统间数据的共

享和交换。

“通过完成全域文旅数据汇聚,辖区内

多个国家 4A 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全域票务预

约预订一体化,初步建立起市、县、景区三

级指挥调度中心联动的智慧化管理、数据化

共享格局。”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075

第78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相关负责人介绍。

智慧旅游作为雅安市数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

理方面按照“看得见、联得上、呼得应、调得动”和大数

据分析的旅游应急指挥监控中心的发展方向,开展以雅安

旅游云数据中心为基础,以旅游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网络

舆情分析、旅游综合监管、旅游行业管理四个子平台为核

心的旅游信息化建设。

在乡村,数字文旅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南

充的八尔湖景区充分运用 5G、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

AI 等新技术,探索“科技 + 文旅 + 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随着智慧景区建设的推进,游客可一键满足景区内景点门

票预订、在线游览、乡村农特产品购买、咨询投诉等需求。

同时,借助文旅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深度分析八尔湖

游客画像、线路热点、购物喜好等,进行精准营销,宣传

八尔湖的美景、美食、美品,扩大消费空间;利用电商平

台营销矩阵的特性,持续不断升级景区景点服务、优化文

创产品设计、提档乡村游住宿餐饮条件等,推动本地乡村

游产业持续发展。

作为天府旅游名村,巴中市南江县西厢村在推动互联

网、物联网、5G 等信息技术在乡村旅游领域广泛运用的

同时,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将雪亮工程、应急广播等与智

慧旅游平台对接,强化乡村旅游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支撑,

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智能化服务管理水平。

近年来,四川数字文旅建设加快推进,从政策措施到

运行机制,从平台建设到项目落地,从硬件技术到软件系

统,从发展战略到具体实施,实现整体谋划、分步推进、

重点打造,初步构建起“数字+文旅”的发展生态,探索

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数字文旅发展道路。 076

第79页

案例解析

▲剑门关

077

第8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文 / 戴斌

——关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几个理论问题

为旅游赋能思想

为文化培育市场

078

第81页

专题研究

▲海螺沟景区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学术共同体必须回答

而且必须要回答好的时代之问。每一位参与者都不能满足于发几篇学术论文、出两本专著、写几份折子、得几句批示,而

是要真正谋“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着力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

从大众旅游的人民性、智慧旅游的现代化和绿色旅游的未来感、文明旅游的世界观出发,系统研究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

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等重大现实课题,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们开始发展入境为主、创汇导向的旅游业。市场是现成的,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港澳台地区和

华人华侨要来中国大陆、中国内地看一看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几乎可以坐享开放的红利。要不要发展旅游的战略决心是中 079

第8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央下的,旅游系统主要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 1979 年

会见泛美航空董事长西威尔先生,和在座的民航、旅游

部门的负责同志们说:旅游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

当年 7 月,邓小平同志在黄山,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

话”。可以说,旅游业发展一起步,就是与国家战略紧

密相连。在上述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孙尚清先生

牵头,集中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力量,高质量完成了

旅游领域首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提出了“政府主导、

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1989 年旅游业第一次显现了其

脆弱性,后面虽然有所恢复,但是“黄金十年”已经过

去了。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为入境旅游时代画上

了句号,那个时代的辉煌再也不可能回来了。随之远去

的还有传统的理论研究范式:中央定下发展的基调,理

论界谋划路线图和时间表,通过文件转化为国家意志,

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加以落实。1999 年 10 月,“国庆黄

金周”标志着国民消费为基础的大众旅游时代拉开了历

史帷幕,过去二十年都处于这个时代的初级阶段。这个

阶段从实践的意义上看,有两个特征:一个是需求的视角,

就是大基数、稳增长、低消费,2019 年的国内旅游市场

规模已经超过了 60 亿人次,但是人均每次的旅游消费还

不到 1000 元,人均旅游时间还不到 8 天。另一个是供给

的视角,中央、地方、集体、民营和外资“五个一起上”,

加上这些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旅游市场主体

规模空前扩大,仅注册的旅行社就有 43800 家,执证导

游 70 多万名。总体而言,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特别

是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很弱,这次疫情就暴露

了很多问题。搞得不好,我们很可能就会落入“大众旅

游初级阶段陷阱”。

2018 年 4 月,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诗和远

方”在一起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一时成为网络热词。

一时间,媒体、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纷纷发表观点和

意见。注意,我说的是“观点和意见”,而不是“理论”,

比如“诗与远方为什么要在一起”“如何在一起”“在

一起要做什么”等学理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探讨。

似乎就是看了《美女与野兽》《青蛙王子》之类童话剧,“从

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生活”,可是经济不是童话啊!

回头看过去这五年,网上文字更多是网络写手和行业专

家的声音,学者呢?有意无意中缺席了。“有意”是指

080

第83页

专题研究

▲空山天盆

学术研究与现实热点要保持必要的距离,学者可以借助大众

传媒传播观点,但是不能都奔着网红去。“无意”则是学术

界以发表论文为导向,自我精英化,与政商两界既缺乏对话

的渠道,也缺乏理论建构的资源和互动对话的底气。一段时

间以来,意见代替了观点,观点代替了命题,命题代替了理

论,写手成为了专家,专家则以学者和理论家的身份向业界

言说。规范严谨的理论建设成了舆论主导的名利场,不管是

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有热点了,一哄而上,新的热点来了,

又一哄而去。

事情正在起变化,理论终究要回到与实践互动的应有

轨道上去。写稿写累了,夜深人静时分,很是喜欢读丰子恺

先生“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那幅画,不是繁华终将逝

去的悲凉,而是热闹散去、学问上场的喜悦。2018 年春季,

中国旅游研究院组织专门力量写了三份特别报告《美好生活

是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共同目标》《市场主体是文化和旅

游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大数据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底

层器件》,初步回答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什么、依靠谁、

做什么”等基本理论问题。沿着这个方向,过去两年我们通

过《旅游内参》(含特别报告)《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

等内刊、《中国旅游评论》和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等平台,

以及专项课题、演讲、会议、采访等渠道,回答了融合发展

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现在看来,

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特别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还理

解得不深,贯彻得不够。在讲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国

故事所需要的学理哲理道理方面,在国际旅游交流合作中,

如何更好的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世界旅游共同体建设方

面,还要下更多的功夫。

2021 年 5 月 19 日,我在浙江台州首次提出小康旅游的

概念,以及“跨越大众旅游初级阶段陷阱,走向小康旅游的

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观点。之后陆续发表了《小康旅游城

市梦》《小康旅游景区梦》《小康旅游街区梦》《小康旅游

▲燕岭仙岛

081

第8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教育梦》等公开演讲。2022 年 4 月,在嘉兴市提出保障农

村居民旅游权利,促进精神共同富裕的命题。现在看来都谈

不上是什么理论,只是对旅游市场和产业实践观察思考的初

步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学理化和体系化。学术研究和理论

建设要说清楚小康旅游的内涵是什么,指导思想怎么确立,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如何链接大众旅游和小康旅游两个

大的历史阶段的。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建设过程,也是与旅

游业发展实践紧密互动,通过思想赋能和价值引领,推进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学术研究要能够提出当代旅游发展

进程和现状的解释框架,也要敢于和善于提出未来的发展方

向,并尽可能付诸行动。

强化理论建设和实践指导能力,理论掌握群众,推动

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要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回过头看中国旅游研究院和学术共同体这些年走过的

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取得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预警、游客

满意度调查、夜间旅游、研学旅行、避暑旅游、冰雪旅游等

系统、地方和行业所认可的研究成果,从根本上讲就在于我

们坚持做大众旅游时代的思想者、旅游产业的同行者和旅游

发展理论的建构者。在原国家旅游局、文化和旅游部党组的

领导下,努力成为推动国家旅游业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独

立力量。这是一条值得走,但是并不容易走,更不容易走成

功的道路。

理论建设者应当,也可以成为高水平的旅游研究团队,

既要出规范的学术成果,也要有高水平的思想产出。现在的

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团队多是由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出来

的高学历人才,但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和成果衡量标准又有别

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传统的旅游学术成果多以专著、论文、

教材为载体,以解释世界为导向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是要成

名成家的。旅游理论研究和智库建设则是以内参、专报、数

据、内部研讨和公开演讲为表现形式,以促进国民旅游权利

的实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这个体系中,学者和研

究人员可能会出名,但是更多时候需要藏名,为旅游赋能思

想,为文化培育市场。这是繁荣和发展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

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的价值取向,不可不察也。

理论建设者应当,也可以成为高素质的旅游宣传团队,

既要向同行传播,也要向业界宣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理

论成果。一些相对成熟的阶段性成果,要有意识地发表和传

082

第85页

专题研究

播,自觉接受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检验,不断地丰富和完

善。在发表阵地和平台的选择上,不能自我封闭在传统学术

的小圈子里。规范严谨的学术论文,可以投稿给《旅游学刊》、

《旅游科学》,也可以投给《经济研究》、《文艺研究》等

学术刊物。有些有创见的理论文章也可以投给《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前线》等党内理论刊物和面向旅游业界的《中

国旅游评论》。不适合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则可以通过《旅

游内参》、《旅游内参·特别报告》、《中国文化和旅游大

数据》向决策机关和应用机构报送。

理论建设者应当,也可以成为高质量的旅游工作团队,

既要落实党组的工作部署,也要独立开展面向未来的创新项

目。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从来就不是关在书

斋里苦思冥想出来,而是市场一线和生产实践中干出来的。

创造出来的理论成果水平高不高,也不完全是提交结项报告

后由同行评出来,而是通过实践检验加以证明,经由历史积

淀而留存下来的。“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杂交水稻

之父”袁隆平、青篙素发明者屠呦呦、还有第一位获得“中

国绿卡”的阳早、寒春夫妇,无不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

上,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旅游

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从一开始就不是,将来也不可

能是为了个人的成名成家,而是用集体攻关的科研组织方式

重点解决国家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和难点问题,否则

难有大的境界和成就。

理论建设和生产实践当然是有所分工的两个领域,有

分工就有专业化,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社会分工和专

业分工的深化,让科研和理论工作可以在越来越细分的领域

深化认识、生产理论并溢出知识。但这不是我们“躲进小楼

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借口,不能动不动就把“从理

论上说如何如何”挂在嘴边,更不把理论简化为西方学者发

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成果,而是首先把自己看作实践一线

的工作者。2015 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启动了“旅游思想者”

项目,为什么要面向企业家?为什么用文言文写颁奖辞?是

因为我们想以国字号的研究平台,以庄重典雅的文字,为那

些愿意并能够为国家旅游权利而奋斗的企业家树碑立传,让

千千万万的旅游从业者享有职业的尊严。具体而言,就是以

实践的思想推动思想的实践。我们还与大业漫奇妙公司启动

了“亲子文旅实验室”项目,旅游研究机构为什么选择一家

动漫企业做合作伙伴?是因为我们想让文化领域的创作者

▲鸟敢邛池

083

第86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看到旅游市场的消费潜力,让文化产业的投资者可以看到长

期回报的广阔前景。假以时日,院司合作和持续互动完全可

能会培育出中国版的《芝麻街》,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的经典项目。这些工作可能成不了所谓的学术论文,也没法

计入某个级别的科研项目,可正是这些与市场一线紧密结合

的会议、项目和作品,让我们找到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

现实可能。也只有做了这些工作,才会发自内心地认同并带

动更多的同行者自觉践行“文之大者,为国为民”,学亦是。

积极探索政府认可、学界认同、行业满意的新时期哲

学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以及旅游智库建设新模式。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智库建设工作。

2014 年 11 月 30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 年 11 月 9 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国家高端智

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

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

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建设中国特色新

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要

精益求精、注重科学、讲求质量,切实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

水平。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不同于西方国家为特定利益群体

的代言者,也不是封建社会为帝王将相谋权术的策士,更不

是什么师爷和门客,而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服务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提供高水平的资政建言成果。

同时要有效引导舆论,开启民智,讲好新时期的中国故事。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研究院和数据中心,当然是有中国

特色的新型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获得立项资助的国家

社科重大课题的研究展开,都必须坚持服从并自觉服务于中

央关于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

理论工作者要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

旅游业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

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离不开立场、观点

和方法的支撑,旅游理论同样如此。我们必须坚持党对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的绝对领导,而不是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

想怎么发表就怎么发表,甚至主要以海外学术期刊发表为导

向。我们必须坚持以促进全体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旅游权利为

导向,而不是为了局部的、阶段性的目标为导向,更不能为

特定利益集团所捕获,为了获得其经费资助背离以人民为中

心的宗旨。旅游理论工作者要围绕文化和旅游部门、各级党

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

▲金沙遗址博物馆陈列馆穹顶

084

第87页

专题研究

展的大局,做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定促

进者,而不能为了博取个人名利而去

带节奏,更不能为了流量而语不惊人

死不休。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想人民群

众之所想,急广大业者之所急,而不

能动不动就“掉书袋”,动不动就抬

出西方某个学者怎么说的,某个国家

怎么做的,一知半解、装腔作势、吓

唬业者。我们还要坚持科学原理和数

据支撑,强调有理有据、行稳致远,

而不是张口就来,更不能为了迎合一

人一事的需要而说些经不起实践的观

点。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研究展开

的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文化和旅

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改革与创

新共同构成的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

建立在科学的基石上,这样才能有高

度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自觉,否则就可

能偏离正确的方向。

理论建设者要到市场一线去,到

产业一线去,倡导并践行“灵活机动

的调查,深入细致的研究”。要下决

心改造我们的学风、文风和作风。不

要一谈文 化,就是戏剧场的舞台艺术,

就是博物馆、美术馆的陈列作品,就

是诗歌、散文、小说、广播、电影、

电视、曲艺。这些当然是文化的表现

形式,也是文化工作的重要领域,更

要看到“以文化人”价值追求和历史

传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大同指

出: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

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

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也是增强国家认同,活化历史记忆的

有效途径,而不仅是看看异国他乡的

风景民俗这么简单。过去这些年,旅

游业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取

得了不少令人自豪的商业成就,而游

客的不文明行为、市场宣传和商业实

践中的“三俗”倾向也需要加以重视

和反思。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

民素质提升的角度,再来看“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的提法,我们对文化和旅

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会有全新的理

解。有了理论的自信,才会有行动的

自觉,才可能把上网冲浪、休闲旅游、

会议交流、走动和聊天等日常活动都

看作企业访谈一样的调查研究,而且

随机的调查和日常的研究更能够帮助

我们找到理论建设的突破口。一旦有

了想法,就要敢于,也要善于行动,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从而

实现“行动、研究、再行动、再研究,

直至完善”的预期目标。

理论建设者要加强与国际国内旅

游、文化、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

与学界、业界和政界的广泛交流。有

些学者总是在“放眼天下,舍我其谁”

和“井底之蛙,一无是处”两个极端

之间徘徊,要么瞧不起别人,要么瞧

不起自己,长此以往,可怎么行啊!

与同行交流,要有理论自信,还要有

数据支撑。体制机制创新是为了促进

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也就是

通过新机制、新动能让文化和旅游融

合从较高水平走向更高层次。这就需

要我们从质性和量化两个方面了解融

合的现状是什么样子?广大游客、市

场主体和行政主体对未来融合的核心

诉求是什么?像《旅游科学》年会这

样的学术共同体的公开论坛和内部研

讨的机制要坚持下去,每次会议都要

有记录,记录下共同走过的路和每名

同志的学术贡献,也是对历史负责的

态度吧。学术交流这件事不能局限于

学界同行之间的交流,不能见面就谈

基金申报、如何发表、如何写报告,

目的性太强,反而出不来高质量的创

新。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广

的视野,与国际国内学术界、实业界

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同仁深入交流,以

更加广泛的共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

融合。当且仅当旅游学术共同体以独

立的力量登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

时代舞台,为旅游赋能思想,为文化

培育市场,才可以在走进历史的那一

天告诉后人:我们有幸与大众旅游时

代同行,为了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旅游

权利付出了所有的才情和努力,留下

的论著及其承载的思想,请党和人民

检阅。(作者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085

第88页

□文/王眉灵

▲远眺峨眉金顶

交旅融合示范建设大峨眉先行区“打样”

086

第89页

专题研究

1—4 月,新开工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 8 个、建

成美丽乡村路项目 11 个,累计完成投资占年度目标的

32.6%……继今年 1 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大峨眉交

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后,

本月中旬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乐山

召开。会上透露的相关数据显示,大峨眉先行区建设已

实现破题开局。

据了解,上述《方案》是全国首个推进交旅融合示

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继大峨眉后,四川还将打造大九

寨、大香格里拉等交旅融合环线。这意味着,大峨眉的

交旅融合探索,将为全国、四川提供先行示范。

打造一张网

补短挖潜,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

5 月中旬,位于峨眉山市符溪镇黑桥村的乐山至西

昌高速公路冷山互通建设现场一片火热。“正进行桥梁

上部、路基附属设施等的施工。”施工现场负责人李赞

介绍。

冷山互通是乐西高速的起点,建成后将实现与乐雅

高速、峨汉高速的交叉转换。作为雅西高速的复线,乐

西高速建成通车后,峨眉至西昌的高速公路通道将由单

变双,并串联起峨眉山、乐山大佛、沙湾郭沫若故居、

沐川竹海、马边大风顶等景区景点。“这是大峨眉交旅

融合先行示范区‘五横五纵’快速转换网中第二纵线的

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五横五纵”快速转换网是由 18 条高速公路构成

的一张交通网,包含 5 条横线、5 条纵线,在《方案》

确定的“大峨眉”规划范围【含乐山、雅安、眉山三市

21 个县(市、区),具体为乐山全域,雅安雨城区、名

山区、荥经县、汉源县,眉山全域】内纵横交错,覆盖

了域内重要旅游资源,可实现主要景区间的高效连接。

“以旅为主、以交为先,以交通畅达为基石,构建

起‘快旅慢游’交通体系,才能让游客进得快、游得畅、

玩得好。”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峨眉”综

合交通网由民航、铁路、公路 3 种交通方式组成,就“快

进网”而言,当前,大峨眉域内铁路航空设施初步完善,

因此又规划了“五横五纵”快速转换网,全力加快公路

建设,补齐综合交通网络短板。

在这张快速转换网上,更多的“空白”正在填满。

087

第90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峨眉至汉源高速公路,全线仅剩大峡谷隧道的左幅还未贯

通,预计年内将全线建成通车;本月,成乐高速公路扩容项

目乐山城区过境复线段已建成通车,缩短了成都和峨眉山之

间的连接距离,该段同时也连接起乐雅高速和成乐高速,方

便路网之间的衔接转换。

此外,天眉乐高速和乐资高速力争 2025 年建成,乐山

至荥经等 4 个高速公路项目力争明年开工建设,洪雅至七里

坪等 3 个高速公路项目正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具备开工

条件。

通过快速转换网可实现快进快出,通过慢游网则可畅

游大峨眉。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域慢游网由普通

国省干线、水上航线、农村公路组成,重点打造串联 40 余

个 3A 级以上景区的“一环三带”精品慢游线,即长达 470

公里的大峨眉旅游主环线,以及大渡河旅游风景带、嘉州风

情旅游风景带、岷江山水文化旅游带;同时,一片一主题、

一线一特色、亦路亦景观,打造“万里多片”乡村旅游网。

在省级“快进慢游网”顶层设计下,三市结合各自旅

游资源禀赋,也规划了相应的“快进慢游网”。比如,乐山

要对外构建“四向五廊一机场”快进网,对内畅通“三环四

带十一网”慢游网,实现全市 4A 级景区三级及以上公路全

覆盖,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出口至 4A 级景区 30 分钟通达、

至 A 级景区 1 小时通达。

根据《方案》,到 2025 年,先行区要基本实现大峨眉

区域内“主要景区高速直达、全域慢游顺直畅达、乡村旅游

联网通达”。

拧成一股绳

突破地域行业限制,抱团发展形成合力

本次推进会还透露了新信息:年内,将确保建成 S308

088

第91页

专题研究

▲大风顶花海

洪雅县柳江至瓦屋山段、S429 洪雅县东岳至柳江段改建工

程,基本打通峨眉山与七里坪之间的瓶颈路段。

“打通‘断头路’,让景区相连。”交通运输厅规划

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峨眉山和七里坪之间虽有公路连

接,但多为农村公路,等级低、弯道多、用时长,现在升

级为省道,并将按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建设,通行安全度、

便捷度将大大提升。

此外,S104 洪雅县鲜湾村至七里坪社区段项目也已开

工建设。这条“断头路”打通后,将使洪雅和峨眉山间形

成双通道,两条通道串联成环,游客不用再走“回头路”。

两条通道能在短时间内“上线”,正是得益于《方案》

提出的“以改革为动力,推进交通、旅游跨区域跨行业无

障碍融合”。

峨眉山和洪雅两县(市)相邻,景区也相邻,但因隶

属于不同行政区划,规划发展都限于各自行政区划内。如今,

在大峨眉示范区建设推动下,两地交通设施等由省级部门

统一规划、统筹推进,破解了发展存在的痛点、桎梏。

“大峨眉区域旅游资源富集,集聚了全省 20% 的 5A 级

景区,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逾五分之一,因此,

我省把大峨眉作为先行示范区优先打造。”文化和旅游厅

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推动四川旅游从过去的“点面结合”

向“点、面、域”全面发展,加强交旅规划融合、设施融合、

服务融合、业态融合、管理融合,通过建设旅游风景道来

串珠成链、连面成域,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交通运输厅、文化和旅游厅会同乐山市、雅安市、眉

山市以及 21 个相关县(市、区)共同成立了大峨眉交旅融

合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定期组织碰头协调,并牵头

开展跨行政区域项目前期工作。

089

第92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090

第93页

专题研究

▲此生必驾 318- 金鸡关

在此次建设推进会上,省直相关部门参会者也进行了发

言,谈支持举措。省发展改革委支持成雅扩容、成都至峨眉

山、乐山至荥经等高速公路提前开展勘察设计和咨询评估,

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前期工作周期;财政厅按照《方

案》锁定的项目建设规模和重点项目投资资金需求,研究制

定筹资方案,建立“省级补助、地方自筹、社会投资”一体

联动筹资体系;自然资源厅提供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将我省

重要项目申报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所需用地计划指标均

得到保障……

开展新探索

创新建设模式,大力发展路衍经济

破题开局后,接下来将怎么走?“在项目实施上,还需

不断攻坚。”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方案》共规划建设高速公路 1100 公里,新改建普通

国省干线 630 公里、农村公路 1400 公里,建成一批客运站、

服务区等服务设施,今后3年规划完成投资额将超1100亿元。

建设如何落地,是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

目前,大峨眉区域内快速转换网中的乐山至荥经、成都

至峨眉、邛崃经芦山至荥经、G5 成雅高速扩容青龙场至对

岩段等高速公路项目正在推进前期工作和招商,力争明年开

工建设。

其中部分项目定位为旅游公路,经济效益稍差,对社会

投资人吸引力不够强,“因此,建设模式将有探索创新。”

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鼓励市县政府整合地方优势资

源,将交通项目与沿线景区、矿产、土地等资源打捆包装,

提升项目招商吸引力;鼓励各地将旅游项目开发收益增量部

分,直接或者通过税收转移支持等方式,适度反哺交通建养,

形成交旅发展良性循环。

雅安市已有行动,通过争取上级补助、申报专项债券、

社会融资、本级财政配套等多种方式,破解项目资金筹措难

题,对计划明年开工建设的邛芦荥高速等项目配置了价值

43.3 亿元的砂石、矿产等资源。财政厅也明确,对由政府引

导、市场运作的高速公路等项目,支持三市政府采用“建设—

经营—转让”BOT 方式或“BOT +资源配置”方式推进;

对验收合格的主环线旅游化养护性改造项目,采取“以奖代

补”方式,参照国省道中修的补助标准予以激励。

交通带动文旅,文旅反哺交通。一批增强游客体验感的

旅游交通产品将全新亮相。

091

第94页

四川文旅 CULTURE AND TOURISM

▲瓦屋山

峨眉山核心景区正在实施“北上南下”交通大环线建设,

将在南山片区新建一条上下山通道,改变以前只能从北山

上下的交通格局。以后,通过南山上下山通道,可通达峨

眉山的万佛顶、千佛顶,并通过千佛顶到达金顶,实现金

顶景区“一顶变三顶”。

依托这条交通环线,当地提出打造文旅康养环线,在

峨眉南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康养度假、山地运动、冰雪

旅游、观光农业产业,力争 5 年内游客量达 300 万人次,

吸引 10 万人常住康养,年综合收入达 100 亿元。

一条路“盘活”一个旅游片区,更多路衍经济(依托

道路衍生出的新业态新经济)探索即将展开。比如,将在

高速公路打造一批主题服务区,包括以“茶旅康养”为主

题的成名高速名山服务区、以“家风文化”为主题的遂资

眉高速三苏服务区等;毗邻景区的峨汉高速龙池点位,将

探索建设“开放式”高速公路服务区,带动“旅客下高速

消费”或“农民进服务区销售”;在 S308、S104 沿线景区

景点附近,建设集乡村产业加工体验、观景休闲、文化熏陶、

文旅创客等功能于一体的公路服务区,给予游客更多体验,

也带动沿线特色经济发展。

092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pdf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