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期电子刊

发布时间:2024-3-1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4年第1期电子刊

H14b:环境原因会对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产生负向显著影响;H14c: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会对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产生负向显著影响;H14d:个人特质会对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产生负向显著影响;H14e:人情维护会对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产生负向显著影响。1.2.5 人格特质的调节作用人格特质理论引自心理学领域,且后续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成果颇丰。关于人格特质理论维度的划分,Eysenck提出人格类型论,通过因子分析将人格特质分为倾向内向或外向、神经质、精神病质等3个维度[5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五大人格特质,即外向性、开放性、亲和性、神经质和负责性[60]。在五大人格特质对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大多数研究应用在组织行为学领域,如探究其对知识分享的影响[61]。此外,范哲等学者发现,除神经质人格特质人群与信息分享的不同行为均无显著关系外,其他4种人格特质对虚拟社区信息分享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62];陈楠在研究大五人格的调节作用时,发现神经质和开放性人格特质在信息类型与转发意愿的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63];有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大五模型的外向性和开放性与社交媒体使用呈正相关,而神经... [收起]
[展开]
2024年第1期电子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1页

H14b:环境原因会对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产生负向显著影响;

H14c: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会对分享美食照片

的行为意图产生负向显著影响;

H14d:个人特质会对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产生负向显著影响;

H14e:人情维护会对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产生负向显著影响。

1.2.5 人格特质的调节作用

人格特质理论引自心理学领域,且后续与其他

领域的交叉研究成果颇丰。关于人格特质理论维度

的划分,Eysenck提出人格类型论,通过因子分析将

人格特质分为倾向内向或外向、神经质、精神病质等

3个维度[5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五大人格特

质,即外向性、开放性、亲和性、神经质和负责性[60]。

在五大人格特质对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大

多数研究应用在组织行为学领域,如探究其对知识

分享的影响[61]。此外,范哲等学者发现,除神经质

人格特质人群与信息分享的不同行为均无显著关系

外,其他4种人格特质对虚拟社区信息分享行为会

产生不同的影响[62]

;陈楠在研究大五人格的调节作

用时,发现神经质和开放性人格特质在信息类型与

转发意愿的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63]

;有学者通过调

查发现大五模型的外向性和开放性与社交媒体使用

呈正相关,而神经质则是负相关的预测因子,控制着

社会人口统计学和生活满意度[64]。关于人格特质

调节作用在餐饮领域的应用,毛佩娟等学者证实了

开放性特质会正向调节餐厅环境气氛与顾客满意度

间的关系,而亲和性特质会负向调节餐厅环境气氛

与顾客满意度间的关系[65]

;杨媛发现,餐厅外向性

人格在动机与分享意图间的 调 节 作 用 不 显 著[66]。

此外,自我决定理论已经证实社会环境中存在3种

基本的心理需要[35]68,动机是由需要产生,而人格可

以调节个体的需要,也会使动机表现出个体差异,这

种个体差异因素在自我决定动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由此可见,在餐饮领域还没有将人格特质作为

调节作用,进而验证在自我决定理论内部动机的基

础上,对分享行为意图影响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五大人格特质对游客在社交媒体上

分享美食照片的调节效应。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15a:外向性正向调节了餐厅体验和障碍因素

与游客分享美食照片行为意图间的关系;

H15b:亲和性正向调节了餐厅体验和障碍因素

与游客分享美食照片行为意图间的关系;

H15c:负责性正向调节了餐厅体验和障碍因素

与游客分享美食照片行为意图间的关系;

H15d:神经质正向调节了餐厅体验和障碍因素

与游客分享美食照片行为意图间的关系;

H15e:开放性正向调节了餐厅体验和障碍因素

与游客分享美食照片行为意图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假设,本研究建立的概念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概念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案例地选择

本文案例地选择了上海和广州两个城市,两地

美食众多、体验性餐厅多,且注重营造氛围和服务,

老字号餐厅种类较为丰富[67-68]。同时,由于老字号

餐厅吸引打卡游客较多,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

了到上海和广州老字号餐厅体验的游客。

2.2 量表设计

为了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文的研究变量

借鉴已有成熟量表。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

一部分为相关潜变量测量,第二部分是游客基础信

息,研究变量测量题项均用 Likert5分量表测量,回

答从“非常不同意”(1)到“非常同意”(5)。其中关于

餐厅体验的变量主要来源于Jeong等学者和 Kim

等学者的研究成果[48]362[69],障碍因素变量主要来源

46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52页

于 Miller等学者和 Sun等学者的研究成果[70-71],

积极的电子口碑动机变量来源于Jeong等和 Hennig-Thurau等学者的研究成 果[6]46[48]362,分 享 美 食

照片 的 行 为 意 图 来 源 于 Hur 等 学 者 的 研 究 成

果[3]177,人格特质题项来源于等 Dedeoglu等学者的

研究成果[72]。根据国内的语言表述,对研究变量进

行适当修正,在发放正式问卷前,选取了小规模样本

进行了预测试,确保问卷的表述清晰易懂且题目合

理有效,经过预测试后最终确定正式问卷。

2.3 数据收集

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和广州老字号餐厅体验的游

客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7名

受培训的志愿者,在老字号餐厅门口进行拦截式调

查,通过问卷收集验证本研究的理论假设。问卷调

查时间为2021年10月1日至7日,调查地点包括

上海城隍庙和广州老字号一条街。调研对象为老字

号餐厅的用餐游客,并请其完成自填式问卷。最终

共发放 问 卷 500 份,有 效 回 收 439 份,有 效 率 达

87.8%,达到问卷回收指标80%。

2.4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上海和广州老字号餐厅线

下实地调研收取。在问卷收集后录入数据,研究数

据采用功能强大的结构方程建模工具 AMOS24.0

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检验所

提出的理论模型和假设路径是否成立,同时得出本

研究假设的因果检验结果。

3 研究结果

3.1 样本描述性统计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得到样本社会人口特征信

息如表1所示。

表1 社会人口特征

47

刘雨菲等:游客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美食照片的机制研究 理论探索

第53页

样本中调查对象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年龄以20

~29岁的年轻群体居多;教育水平整体较高,大多

在本科、研究生及以上;职业覆盖了不同领域,整体

收入在中等水平左右;关于社交媒体属性的数据结

果显示,整体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年限较长,使用时

长在1~2小时和4小时以上的人数居多。

由样本基本信息可以看出,本研究具有一定的

针对性和普适性。

3.2 信度、效度分析

为了确保模型拟合度评价和假设检验的有效性,

我们对调研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分析。信度主要

指问卷的精确性,反映了问卷测量内部的一致性,而整

体量表通过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α)检验信度,结

果显示为0.71,表明具有相对较高的信度[73]。

根据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可见,KMO值为0.855,

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test)的显著性概率为

0,依据吴明隆的判定标准,大于0.8说明该量表很

适合做因子分析[74]24。且研究中测量题项的内容均

来自成熟量表,保证了较高的内容效度。因此,本文

借助 Amos软件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的适配度

指标CMIN/DF=1.641,小于3的标准,近似误差均

方根 RMSEA=0.038,小于0.08,适配理想,其中比

较拟合指数 CFI、相对拟合指数 TLI、增值拟合指数

IFI均在0.9以上,依据吴明隆的标准[74]24,理论上具

备较好的拟合优度,各项指标可以被接受。如表2所

示,通过指标结果发现,各项因子载荷高于0.5,各变

量的组合信度高于0.8,平均方差提取值 AVE 值在

0.57~0.77,均高于0.5,说明收敛效度较优。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48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54页

如表3所示,通过区别效度检验,表中的各变量

的对角线 上 面 的 数 值 为 该 变 量 的 AVE 值 的 平 方

根,其他数值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系数,相关系数

的绝对值均小于0.5,且均小于对角线上 AVE值的

平方根,说明本研究的测量量表的区分效度理想。

表3 区别效度检验

变量 SF SS SA SP SI IS IE IP IM SC SJ SH PI

SF 0.835

SS 0.315

◇ 0.789

SA 0.031 0.043 0.768

SP 0.127

* 0.004 0.105

※ 0.761

SI -0.308

◇ -0.132

* -0.073 -0.155

※ 0.795

IS -0.084 0.065 -0.091

* -0.055 0.051 0.873

IE -0.034 -0.037 -0.149

◇ -0.080 0.382

◇ -0.001 0.770

IP -0.044 0.002 -0.086 -0.007 0.044 0.130

* -0.001 0.846

IM -0.048 -0.027 -0.016 -0.110

* 0.045 0.094 0.024 0.107

* 0.834

SC 0.393

◇ 0.305

◇ 0.223

◇ 0.247

◇ -0.315

◇ -0.243

◇ -0.201

◇ -0.269

◇ -0.125

※ 0.764

SJ 0.298

◇ 0.168

◇ 0.188

◇ 0.278

◇ -0.289

◇ -0.231

◇ -0.078

* -0.216

◇ -0.138

※ 0.087

* 0.807

SH 0.332

◇ 0.150

◇ 0.160

◇ 0.212

◇ -0.239

◇ -0.159

◇ -0.113

** -0.168

◇ -0.072 0.253

◇ 0.075

* 0.785

PI 0.431

◇ 0.276

◇ 0.240

◇ 0.376

◇ -0.384

◇ -0.332

◇ -0.251

◇ -0.251

◇ -0.174

◇ 0.484

◇ 0.392

◇ 0.374

◇ 0.848

注:◇ p<0.001,※p<0.01,*p<0.05;表格中对角线加粗数字为相应变量的平均提取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3.3.1 假设检验结果

本研 究 得 到 结 构 方 程 模 型 的 适 配 度 指 数 为

CMIN/DF=1.832,小于3的标准;RMSEA=0.044,小

于0.05,适配理想。相关指标如 CFI=0.927;TLI=

0.922、IFI=0.927,均大于0.9,其他指标均在0.8~

0.9,各项指标可被接受,具备较好的拟合优度。理论

模型的标准化系数估计值及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理论模型拟合结果和假设检验

假设 Estimate SE CR p 结论

H1a:食物质量→关心他人 0.118 0.028 4.279 *** 支持

H1b:食物质量→表达积极 0.083 0.026 3.163 0.002 支持

H1c:食物质量→帮助餐厅/公司 0.124 0.027 4.522 *** 支持

H2a:服务质量→关心他人 0.287 0.045 6.397 *** 支持

H2b:服务质量→表达积极 0.128 0.040 3.197 0.001 支持

H2c:服务质量→帮助餐厅/公司 0.109 0.041 2.681 0.007 支持

H3a:氛围→关心他人 0.192 0.045 4.288 *** 支持

H3b:氛围→表达积极 0.243 0.044 5.476 *** 支持

H3c:氛围→帮助餐厅/公司 0.180 0.044 4.071 *** 支持

H4a:价格公平性→关心他人 0.222 0.055 4.028 *** 支持

49

刘雨菲等:游客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美食照片的机制研究 理论探索

第55页

续表4

假设 Estimate S.E C.R P 结论

H4b:价格公平性→表达积极 0.209 0.053 3.927 *** 支持

H4c:价格公平性→帮助餐厅/公司 0.180 0.054 3.344 *** 支持

H5a:关系原因→关心他人 -0.107 0.035 -3.014 0.003 支持

H5b:关系原因→表达积极 -0.170 0.035 -4.840 *** 支持

H5c:关系原因→帮助餐厅/公司 -0.104 0.035 -2.967 0.003 支持

H6a: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关心他人 -0.186 0.038 -4.855 *** 支持

H6b: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表达积极 -0.167 0.037 -4.539 *** 支持

H6c: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帮助餐厅/公司 -0.110 0.037 -2.979 0.003 支持

H7a:环境原因→关心他人 -0.158 0.048 -3.293 *** 支持

H7b:环境原因→表达积极 0.059 0.45 1.295 0.195 拒绝

H7c:环境原因→帮助餐厅/公司 -0.053 0.046 -1.139 0.255 拒绝

H8a:个人特质→关心他人 -0.175 0.036 -4.812 *** 支持

H8b:个人特质→表达积极 -0.125 0.034 -3.617 *** 支持

H8c:个人特质→帮助餐厅/公司 -0.106 0.034 -3.016 0.003 支持

H9a:人情维护→关心他人 -0.053 0.039 -1.354 0.176 拒绝

H9b:人情维护→表达积极 -0.080 0.038 -2.095 0.030 支持

H9c:人情维护→帮助餐厅/公司 -0.020 0.039 -0.518 0.604 拒绝

H10:关心他人→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204 0.053 3.866 *** 支持

H11:表达积极→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240 0.052 4.623 *** 支持

H12:帮助餐厅/公司→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240 0.053 4.530 *** 支持

H13a:食物质量→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055 0.024 2.285 0.022 支持

H13b:服务质量→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137 0.038 3.560 *** 支持

H13c:氛围→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205 0.042 4.892 *** 支持

H13d:价格公平性→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082 0.048 1.722 0.085 拒绝

H14a:关系原因→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055 0.031 -1.788 0.074 拒绝

H14b: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164 0.034 -4.835 *** 支持

H14c:环境原因→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168 0.040 -4.198 *** 支持

H14d:个人特质→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059 0.031 -1.871 0.061 拒绝

H14e:人情维护→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 -0.054 0.032 -1.692 0.091 拒绝

注:***p<0.001,当p<0.05时结果为支持,当p>0.05时则为拒绝。

从结果中发现,餐厅体验的食物质量、服务质

量、价格公平性、氛围等4个维度会对积极的电子口

碑3因素产生正向显著的影响,即验证了以往对于

餐厅体验中食物质量、服务质量和氛围对积极电子

口碑的影响路径的研究结果[48]364,同时补充发现了

价格公平性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说明了在国内背景

下各年龄段人群的餐厅体验对积极电子口碑的影响

研究,也发现了价格公平性会对游客关心他人、表达

积极、帮助餐厅/公司的电子口碑产生影响。同时,通

过研究发现,在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中,只有食

物质量、服务质量、氛围会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即价格

公平性不会对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产生显著影

响。

Oliveira在研究旅行体验分享的障碍因素时,

50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56页

仅发现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是显著负向因素,本文

进一步发现并验证了餐饮领域其他障碍因素的作

用,同时也探究了障碍因素通过积极的电子口碑对

分享行为意图产生的中介作用,即在障碍因素中关

系原因、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个人特质因素会对积

极的电子口碑3因素产生负向显著影响,除此之外

仅有环境因素对关心他人的动机、人情维护对表达

积极的电子口碑动机产生负向显著影响。而对于分

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仅有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环境因素会对其产生直接显著的负向影响,丰富了

Oliveira等学者关于障碍因素对分享行为意图在餐

厅领域的影响研究[26]11。

3.3.2 中介效应检验

为检验餐厅体验和障碍因素对分享美食照片行

为意图的影响,结合 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检验,

所有样本重复抽取5000次,置信区间设置为95%。

借助 Amos软件得到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中介效应检验

直接效应路径 直接效应值 直接效应置信区间 间接效应路径 中介效应值 间接效应置信区间

食物质量→

行为意图

0.050 (-0.04,0.108)

食物质量→关心他人→行为意图 0.023 (0.008,0.045)

食物质量→表达积极→行为意图 0.018 (0.005,0.039)

食物质量→帮助餐厅/公司→行为意图 0.029 (0.013,0.056)

服务质量→

行为意图

0.138 (0.050,0.229)

服务质量→关心他人→行为意图 0.059 (0.025,0.101)

服务质量→表达积极→行为意图 0.031 (0.011,0.062)

服务质量→帮助餐厅/公司→行为意图 0.026 (0.006,0.058)

氛围→

行为意图

0.204 (0.113,0.309)

氛围→关心他人→行为意图 0.039 (0.016,0.073)

氛围→表达积极→行为意图 0.058 (0.029,0.098)

氛围→帮助餐厅/公司→行为意图 0.043 (0.016,0.086)

价格公平性→

行为意图

0.066 (-0.50,0.181)

价格公平性→关心他人→行为意图 0.043 (0.015,0.089)

价格公平性→表达积极→行为意图 0.05 (0.019,0.102)

价格公平性→帮助餐厅/公司→行为意图 0.042 (0.016,0.087)

关系原因→

行为意图

-0.040 (-0.121,0.046)

关系原因→关心他人→行为意图 -0.019 (-0.047,-0.002)

关系原因→表达积极→行为意图 -0.042 (-0.082,-0.017)

关系原因→帮助餐厅/公司→行为意图 -0.024 (-0.057,-0.003)

个人隐私和

信息安全→

行为意图

-0.163 (-0.241,-0.087)

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关心他人→行为意图 -0.038 (-0.069,-0.016)

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表达积极→行为意图 -0.039 (-0.071,-0.017)

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帮助餐厅/公司→行为意图 -0.026 (-0.053,-0.008)

环境原因→

行为意图

-0.168 (-0.267,-0.073)

环境原因→关心他人→行为意图 -0.031 (-0.072,-0.007)

环境原因→表达积极→行为意图 0.02 (-0.008,0.06)

环境原因→帮助餐厅/公司→行为意图 -0.01 (-0.046,0.016)

个人特质→

行为意图

-0.058 (-0.133,0.009)

个人特质→关心他人→行为意图 -0.035 (-0.066,-0.014)

个人特质→表达积极→行为意图 -0.029 (-0.057,-0.011)

个人特质→帮助餐厅/公司→行为意图 -0.025 (-0.051,-0.01)

人情维护→

行为意图

-0.048 (-0.111,0.014)

人情维护→关心他人→行为意图 -0.009 (-0.03,0.005)

人情维护→表达积极→行为意图 -0.018 (-0.046,0)

人情维护→帮助餐厅/公司→行为意图 -0.004 (-0.026,0.017)

51

刘雨菲等:游客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美食照片的机制研究 理论探索

第57页

根据偏差校正(bias-corrected)区间估计,若间

接效应95%的置信区间上下界不含0,则中介效应

显著;若包括0,则没有中介效应[75]。本文进一步探

索了餐厅体验因素对行为意图的直接影响和以积极

电子口碑作为中介对行为意图的影响。食物质量、

价格公平性对行为意图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而中介

效应显著,说明在餐厅体验对行为意图影响中,积极

的电子口碑存在完全中介效应;服务质量和氛围对

行为意图的直接效应显著,同时通过中介效应结果

也显著,则3个动机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障碍因

素中关系原因、个人特质、人情维护对行为意图的直

接效应不显著,而关系原因和个人特质的中介效应

显著,则关心他人、表达积极和帮助餐厅/公司起到

了完全中介效应;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环境对行为

意图的直接效应显著,在间接效应中,3个动机对个

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与行为意图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而仅有关心他人动机在环境因素与行为意图中起到

部分中介作用。对比已有研究,本文进一步探究了

分享意图的整体机制研究,并发现了在餐饮领域游

客的体验感受对美食照片分享行为的直接影响。

3.3.3 调节效应检验

最后,分别测试五大人格特质的外向性、亲和

性、负责性、神经质、开放性在餐厅体验、障碍因素对

分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产生的调节效应,其结果

如表6所示。

表6 调节效应结果

人格特质 DF CMIN p

外向性 22 20.417 0.557

亲和性 22 26.864 0.216

负责性 22 18.690 0.664

神经质 22 20.700 0.539

开放性 19 32.748 0.026

根据结果发现,只有开放性对其调节效应显著,

即 H15e得到验证。以往研究多针对餐厅领域顾客

人格特质对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本文验证了餐厅领

域内外部动机对分享美食照片行为意图的调节作

用,进一步丰富了人格特质在餐饮领域的应用。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在餐厅领域的情景

下,探讨了餐厅体验和障碍因素通过积极的电子口

碑动机对分享美食照片行为意图的影响,丰富了游

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美食照片行为意图整体的形成

机制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探究游客分享美食照片的影响机制,发

现了关心他人、表达积极和帮助餐厅/公司3个积极

电子口碑的中介作用,同时餐厅体验的4个维度验

证了以往的研究结果,还发现了价格公平性对电子

口碑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证实了餐厅

体验中食物质量、服务质量、氛围会对分享行为意图

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因此餐厅不仅应注重食物质量、

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包括营造就餐环境氛围和确定

合理的价格。

(2)在障碍因素中,相比于旅行体验仅发现个人

隐私和信息安全是唯一障碍因素而言[26]9,本文聚

焦餐饮领域,在验证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现环境因素对行为意图的直接影响。作为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美食照的主要障碍因素,与以往

关于社交网络的风险、信任和隐私问题研究[76]得到

了相似的结论,社交媒体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已受

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保护消费者安全隐私、注重

网络环境的维护、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也是关键的

任务。

(3)本文进一步验证了积极的电子口碑对分享

行为意图的显著影响,从体验感受到电子口碑动机

再到行为意图的研究,丰富了餐饮领域的社交媒体

照片分享行为整体机制探索。

(4)通过引入人格特质的调节作用,首次发现了

外向性人格特质在餐饮领域关于餐厅体验、障碍因

素对分享行为意图的调节效应。

4.2 理论与实践意义

4.2.1 理论贡献

(1)本文通过自我决定理论构建和验证模型框

架,发现了服务体验环境对游客的影响,以及通过电

子口碑的中介作用影响行为意图,进一步验证了餐

饮领域“环境因素—内在心理需要—个体行为”影响

链条[77],同时本文借鉴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人类动机

和人格特质,在学者验证该理论外部动机内化过程

的基础上[78],也丰富了关于自我决定理论整体机制

的研究。

(2)不同于以往文献仅关注餐饮领域单一的积

极驱动因素,或在旅游业分享中障碍因素的研究,本

文整体分析电子口碑的动机和产生的影响,特别是

52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58页

从餐厅体验和障碍因素的正负两方面进行探究,扩

展了旅游和餐饮业电子口碑影响机制研究,同时发

现和验证了在餐饮领域对于电子口碑障碍因素的研

究,其中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环境因素是游客在社

交媒体上分享美食照片的主要障碍因素,推动了关

于餐饮领域的社交媒体照片分享行为影响机制的理

论研究。

(3)将心理学中的人格特质引入模型当中,相比

于过去在餐饮领域某些人格特质的直接作用研究,

本文以五大人格特质作为调节变量,发现了外向性

人格的调节作用,可见外向性的游客更容易产生分

享美食照片的行为意图,也为后续的学者将人格特

质作为外部动机的调节变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4.2.2 实践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餐饮管理的实践具有一定的

启示:

(1)在餐厅体验维度中氛围对分享美食照片的

行为意图相关系数最大。对经营者而言,关注就餐

环境氛围能够直接显著提高游客分享的行为,同时

也应注重服务质量和食物品质的提升,从而使游客

更容易分享美食照片,提升餐厅的电子口碑。

(2)应注重对游客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保护

和社交媒体环境的塑造,二者作为障碍因素会显著

降低游客的分享行为意图,这方面还需要媒体、社

会、政府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

(1)在数据来源上,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择了

餐饮领域中的老字号企业,未来可以抽取非老字号

餐饮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如关注网红餐厅等其他类

型企业,探讨本研究得出的模型对于餐饮类企业的

普适性价值。

(2)在数据分析上,本研究仅采用了问卷调查

法,未来可以考虑使用在线评论数据、利用自然语言

处理等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情感态度的深度挖掘。

(3)在结构方程分析模型构建上,由于二阶模型

的研究受限,仅采用一阶模型分析,未来可以考虑将

不同影响因素归类于二阶模型进行分析讨论。

(4)本研究只针对了积极电子口碑的中介作用,

未来可以探索负面电子口碑对游客行为意图的影响

机制。

此外,除了聚焦餐饮领域的社交媒体分享行为

研究,未来还可以考虑研究民宿、景区等领域对游客

使用社交媒体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 BERGERJ.Beyondviral: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

intheinternetage[J].Psychologicalinquiry,2013(4):

293-296.

[2] XIANGZ,GRETZELU.Roleofsocialmediainonline

travelinformation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

2010(2):179-188.

[3] HURK,KIM TT,KARATEPEO M,etal.Anexplorationofthefactorsinfluencingsocialmediacontinuanceusageandinformationsharingintentionsamong

Koreantravellers[J].Tourism management,2017

(12):170-178.

[4] WESTBROOKRA.Product/consumption-based affectiveresponsesandpostpurchaseprocess[J].Journal

ofmarketingresearch,1987(3):258-270.

[5] SUNDARAM DS,MITRA K,WEBSTER C.Wordof-mouthcommunications:amotivationalanalysis[J].

Advancesinconsumerresearch,1998,25:527-531.

[6] HENNIG-THURAU T,GWINNERKP,WALSH G,

etal.Electronic word-of-mouthviaconsumer-opinion

platforms:what motivates consumers to articulate

themselvesontheInternet? [J].Wileysubscription

services,inc.awileycompany,2004(1):38-52.

[7] LIH Y,ZHANGLY,HSUCHC.Researchonusergeneratedphotosintourismandhospitality:asystematicreview and wayforward[J].Tourism management,2023,96:104714.

[8] PENGYZ.Howspatialproximitymattersintheencountersbetweenstrangers:urban Chineseyoungadultsandtheiruseofwechat[J].Thejournalofcommunicationandmediastudies,2017(2):1-16.

[9] 杨莉莉.美食社交摄影:自我呈现与图像证据[J].中国

摄影,2021(4):55-57.

[10] 秦萧,甄峰,朱寿佳,等.基于网络口碑度的南京城区

餐饮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大众点评网为例[J].地

理科学,2014(7):810-817.

[11] YONGJ,TONG E,LIU J.Whenthecameraeats

first:exploringhowmeal-timecellphonephotography

affectseating behaviours[J].Appetite,2020(1):

104787.

[12] HAJ,JANGSCS.Effectsofservicequalityandfood

quality:themoderatingroleofatmosphericsinanethnicrestaurantseg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

hospitalitymanagement,2010(3):520-529.

53

刘雨菲等:游客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美食照片的机制研究 理论探索

第59页

[13] MALIK A,DHIRA,NIEMINEN M.Usesandgratificationsofdigitalphotosharingonfacebook[J].

Telematicsandinformatics,2016(1):129-138.

[14] GOLDBERGLR,JOHNSON J A,EBER H W,et

al.Theinternationalpersonalityitempoolandthefutureofpublic-domainpersonalitymeasures[J].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2006(1):84-96.

[15] 董大海,刘琰.口碑、网络口碑与鼠碑辨析[J].管理学

报,2012(03):428-436.

[16] LIUIL,CHEUNGC M,LEE M K.Usersatisfaction with microblogging: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versussocialnetworking[J].Journaloftheassociation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15(1):

56-70.

[17] CHEUNGC M,LEE M K.Whatdrivesconsumerto

spreadelectronicword-of-mouthinonlineconsumeropinionplatform[J].Decisionsupportsystems,2012

(1):218-225.

[18] LEE M K,CHEUNG C M,LIM K H,etal.Understandingcustomerknowledgesharingin web-based

discussionboards:anexploratorystudy[J].Internet

research,2006(3):289-303.

[19] 张圣亮,钱玉霞.消费者电子口碑传播动机探析:基于

网络型虚拟社区的实 证 研 究[J].管 理 现 代 化,2014

(3):25-27.

[20] NUSAIRK,BILGIHAN A,OKUMUSF,etal.GenerationYtravelers'commitmenttoonlinesocialnetworkwebsites[J].Tourism management,2013(4):

13-22.

[21] CAITL,ANDREW T S.Athematicexplorationof

digital,socialmedia,and mobile marketing:research

evolutionfrom2000to2015andanagendaforfuture

inquiry[J].Journalofmarketing,2016(6):146-172.

[22] MOORESG,LAFRENIEREKC.Howonlinewordof-mouthimpactsreceivers[J].Consumerpsychology

review,2020(1):34-59.

[23] BARASCH A,ZAUBERMAN G,DIEHL K.How

theintentiontosharecanundermineenjoyment:photo-taking goalsand evaluation ofexperiences[J].

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2018(6):1220-1237.

[24] CHUNGJ,JOHARG V,LIY Y,etal.Miningconsumerminds:downstreamconsequencesofhostmotivationsforhome-sharing platforms[J].Journalof

consumerresearch,2022(5):817-838.

[25] LIYY,XIEY.Isapictureworthathousandwords?

Anempiricalstudyofimagecontentandsocialmedia

engagement[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2020

(1):1-19.

[26] OLIVEIRAT,ARAUJO B,TAM C.Whydopeople

sharetheirtravelexperiencesonsocialmedia? [J].

Tourism management,2020,78:104041.

[27] 戴世富,韩晓丹.社交化背景下口碑营销在出版社品

牌形象塑 造 中 的 应 用 [J].中 国 出 版,2015(15):57-

60.

[28] YANGY,WANGX,GUANT,etal.A multi-dimensionalimagequalitypredictionmodelforuser-generatedimagesinsocialnetworks[J].Informationsciences,2014,281:601-610.

[29] WONGIA,LIU D Q,LIN,etal.Foodstagramming

inthetravelencounter[J].Tourism management,

2019,71:99-115.

[30] SHELDON K M.Theself-determinationtheoryperspectiveonpositivementalhealthacrosscultures[J].

Worldpsychiatry,2012(2):101-102.

[31] MASLOW A H.Atheoryofhuman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review,1943(4):370-396.

[32] DECIEL,RYAN R M.Thegeneralcausalityorientationsscale:self-determinationin personality[J].

Journalofresearchinpersonality,1985(2):109-134.

[33] HARIRI-AKBARIM,SHOKRVASH B, MAHMOODIF,etal.Conversionofextrinsicintointrinsic

motivationandcomputerbasedtesting (CBT)[J].

BMCmedicaleducation,2018(1):1-8.

[34] RYANR M,DECI E L.Self-Determinationtheory

andthefacilitationofintrinsicmotivation,socialdevelopment,and Well-Being[J].Americanpsychologist,2000(1):68-78.

[35] 耿瑞利,申静.不同文化视域下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

享行为动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1):60-

81.

[36] 王冰,吴剑琳,古继宝.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社交网络

用户持续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4):74-80.

[37] ISLAM A,MÄNTYMÄKIM.Dualityofself-promotiononsocialnetworkingsites[J].Informationtechnology&people,2019(2):269-296.

[38] 杨珊,蒋晓丽.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 UGC生产动机的

模式与演进探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2):35-40.

[39] 刘海燕,闫荣双,郭德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近展—自

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2003(6):1115-1116.

[40] 刘丽虹,张积家.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应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3-59.

[41] ZHANG H M,YANG YJ,BILLT B.Theeffectsof

54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60页

photo-sharing motivationontouristwell-being:The

moderatingroleofonlinesocialsupport[J].Journalof

hospitalityandtourism management,2022,51:471-

480.

[42] KOTERA Y,TATLORE,FIDO D,etal.Motivation

ofUKgraduatestudentsineducation:self-compassion

moderatespathwayfrom extrinsic motivationtointrinsicmotivation[J].Currentpsychology,2021(12):

11-14.

[43] PIERSONBJ,REEVEW G,CREEDPG.Thequalityexperience'inthefoodserviceindustry[J].Food

qualityandpreference,1995(3):209-213.

[44] 范秀成,李建州.顾客餐馆体验的实证研究[J].旅游

学刊,2006(3):56-61.

[45] PANTELIDISIS.Electronicmealexperience:acontentanalysisofonlinerestaurantcomments[J].Cornellhospitalityquarterly,2010(4):483-491.

[46] ZHANGZQ,YEQ,LAW R,etal.Theimpactofeword-of-mouthontheonline popularity ofrestaurants:acomparisonofconsumerreviewsandeditor

reviews[J].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0(4):694-700.

[47] JUNGJM,SYDNORS,LEESK,etal.Aconflictof

choice:howconsumerschoosewheretogofordinner

[J].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management,

2015,45:88-98.

[48] JEONGE H,JANGSC.Restaurantexperiencestriggering positiveelectronic word-of-mouth (eWOM)

motiva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1(2):356-366.

[49] HAN H,BACK KJ,BARRETT B.Influencingfactorsonrestaurantcustomers'revisitintention:The

rolesofemotionsandswitchingbarriers[J].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9(4):

563-572.

[50] YENDA,BARNESBR,WANGCL.Themeasurementofguanxi:introducingtheGRXscale[J].Industrialmarketingmanagement,2011(1):97-108.

[51] 汤云云,金泉,彭建.基于电子口碑的民营高星级酒店

顾客满意度研究:以滁州金鹏广场酒店为例[J].滁州

学院学报,2017(5):75-78.

[52] 高宝俊,孙含琳,王寒凝.在线评论对酒店订满率的影

响研究[J].旅游学刊,2016(4):109-117.

[53] VERMEULENIE,SEEGERS D.Triedandtested:

theimpactofonlinehotelreviewsonconsumerconsideration[J].Tourism management,2009(1):123-

127.

[54] 庞璐,李君轶.电子口碑对餐厅在线浏览量影响研究

[J].旅游学刊,2014(1):111-118.

[55] ZHANGTT,BEHZAD A O,CIHAN C.Generation

Y'spositiveandnegativeeWOM:useofsocialmedia

and mobiletechnology[J].Internationaljournalof

contemporaryhospitalitymanagement,2017(2):732-

761.

[56] GrechiD,OssolaP,MerkleT.eWOM anddocility:

therestaurantdecision-makingprocess[J].Internationaljournalofbusinessandmanagement,2017(9):

247.

[57] 陈莹盈,林德荣.强关系网络移动社交平台旅游分享

行为研究:基于微信与 QQ 用户的资料分析[J].旅游

学刊,2020(4):89-103.

[58] ARICAR,COBANOGLU C,CAKIR O,etal.Travel

experiencesharingonsocialmedia:effectsoftheimportanceattachedtocontentsharingandwhatfactors

inhibitandfacilitateit[J].Internationaljournal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22 (4):

1566-1586.

[59] EYSENCK HJ.Dimensionsofpersonality:thebiosocialapproachtopersonality[M].New York:Springer

ScienceandBusinessMedia,1991:87-103.

[60] MCCRAERR,JONH O P.Anintroductionofthe

five-factormodelanditsapplications[J].Journalof

personality,1992(2):175-215.

[61] 沈国祥.团队成员人格特质组成、知识分享与团队效

能[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62] 范哲,刘奔.用户人格特质对虚拟社区信息分享行为

的影响研究:以基本心理需要为中介变量[J].现代情

报,2019(11):69-79.

[63] 陈楠.关系类型和信息类型对社交网络用户转发意愿

的影响研究:基于权力距离和大五人格调节效应的分

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8.

[64] CORREAT,HINSLEY A W,DE ZÙÑIGA H G.

Whointeractsontheweb? Theintersectionofusers'

personalityandsocialmediause[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10(2):247-253.

[65] 毛佩娟,江芮琦,许含笑.用餐环境重要吗? 探讨环境气

氛与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之关联性:兼论顾客人格特质

之调节效果[J].观光旅游研究学刊,2019(2):1-20.

[66] 杨媛.社交网站用户食物拍照分享的行为意向研究

[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67] 李劼.“出圈”的老字号如何走好下一步? [N].南方

日报,2021-12-17(A13)

[68] 李诗媛,夏文婧,刘沛,等.老字号餐饮企业客户满意

度研究[J].市场周刊,2019(05):63-66.

55

刘雨菲等:游客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美食照片的机制研究 理论探索

第61页

[69] KIM D H,JANGSC,ADLER H.Whatdrivescafé

customerstospreadeWOM?:examiningself-relevant

value,qualityvalue,andopinionleadership[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temporaryhospitalitymanagement,2015(2):261-282.

[70] MILLERRS,LEFCOURT H M.Socialintimacy:an

importantmoderatorofstressfullifeevents[J].Americanjournalofcommunitypsychology,1983(2):

127-139.

[71] SUN N,RAUPP,MAL .Understandinglurkersin

onlinecommunities:Aliteraturereview[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14,38:110-117.

[72] DEDEOGLUBB,BILGIHAN A,YEB H,etal.The

impactofservicescapeonhedonicvalueandbehavioralintentions:Theimportanceofpreviousexperience

[J].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management,

2018,72:10-20.

[73] HAIRJF,BLACK W C,BABINBJ,etal.Multivariatedataanalysis[M].Uppersaddleriver:pearson

prenticehall,2006:576-590.

[74]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OMS实务进阶[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75] 温忠麟,叶宝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竞争还

是替补? [J].心理学报,2014(5):714-726.

[76] FOGELJ,NEHMAD E.Internet social network

communities:risktaking,trust,andprivacyconcerns

[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2009(1):153-

160.

[77] 张剑,张微,宋亚辉.自我决定理论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评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31-137.

[78] 李晓明,张辉.顾客品牌契合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自

我决定理论视角[J].旅游学刊,2017(7):57-68.

ResearchontheMechanismofTouristsSharing

FoodPhotosthroughSocialMedia

LiuYufei,HuangTao,LiYunpeng

(CapitalUniversityofEconomicsandBusiness,Beijing100070,China)

Abstract:Inthesocialmediaage,consumerstendtopostandshareimagesoftheirmealswiththeirsocial

circles.However,thereislittleresearchonthemotivationsandfactorsinfluencingtourists'sharinginthe

restaurantindustry.Inthispaper,self-determinationtheoryisusedtobuildamodelofthemechanisminfluencingtourists'sharingoffoodphotosonsocialmedia.Thestudyselectstouristsvisitinglongpopular

restaurantsasresearchobjects,andexploresthemechanismofrestaurantexperienceandobstaclefactorsto

tourists'sharingoffoodphotos.Italsolooksatthemediatingeffectofpositiveelectronicword-of-mouth

andteststhemoderatingeffectofpersonalitytraits.Theresultsofthisstudyshowthatdifferentdimensionsofrestaurantexperienceandobstaclefactorscanaffectmotivationtopostpositivelyandaffecttourists'intenttoshare.Thestudyalsonotedthatextraversionpersonalitytraitsplayamoderatingrole.Theoretically,thisstudyillustratesthechainofinfluenceofself-determinationtheoryintherestaurantfield

andenrichesthestudyofoverallbehavioralmechanisms.Inaddition,subsequentscholarswillbeableto

studypersonalitytraitsandusethemasthemoderatingvariableofexternalmotivationtoprovideanewinsights.Practically,thestudyenablesrestaurantmanagerstohaveadeeperunderstandingoftourists'behaviormechanisms,whichwillhelpthemprovidebetterservicesfortouristsandexpandthereputationand

influenceoftherestaurantindustryonsocialmedia.

Keywords:social media;restaurantexperience;obstaclefactors;sharingbehavior;electronic word-ofmouthmotivation

[责任编辑:连云凯]

56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62页

2024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401006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互联网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

———基于供需结构视角

赵丽红1,袁惠爱2

(1.西藏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 拉萨850000;2.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127)

[摘 要]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之一,能否借助互联网

以及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学界重点关注的内容。文章从供需角度分

析了互联网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在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

步利用我国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促进了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水平,且更有利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中低程度的省份;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

互联网能通过“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多元化”“消费升级”等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异

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对中西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互联网基础层对西部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最为显著,而互联网应用层对中部地区促进作用明显。以上结论为构建基

于互联网的系统化旅游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精准把握消费需求

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交易成本;产业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4)01-0057-12

0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旅游业的高质量

发展是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国家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推动高质量

发展需要加快转变文化和旅游发展方式,深入推进

大众旅游、智慧旅游、“旅游+”和“+旅游”,努力实

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主要研究成果有:(1)关于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和外延,结合旅游业发展特性,基

于经济高质量内涵,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系统

性[1],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维度研

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2-3]

;或者从发展动力、

发展方式、旅游产业结构以及制度建设、利益均衡等

方面展开[4-5],构建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主体的系

统性指标体系,比如从旅游发展动能转换、旅游发展

方式转变和结构升级、注重旅游与生态社会协调性

出发构建指标体系,从微观旅游主体动力转变、中观

旅游产业质量提升以及综合效能发挥出发构建指标

体系[6]93。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7-8],这不仅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也契合了现代化背景

57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西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2020-

GSP-B032)资助。

[收稿日期]2023-02-14;[修回日期]2023-11-08

[作者简介]赵丽红(1989-),女,山西晋中人,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经济、产业经济,

E-mail:ttlihong89@163.com;袁惠爱(1990-),女,甘肃庆阳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

经济、产业经济,E-mail:yuanhuiai@126.com。

第63页

下旅游业的发展趋势。(2)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的影响因素,探讨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业发展具有

的基础性作用[9],要优化要素结构,把握制度环境变

化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注重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机制的建立[10],强化科技在旅

游产品创新、旅游消费以及提升旅游效率等方面的

作用[11-12]。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技术在

旅游业中得以大规模运用,成为影响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的又一主要因素[13]101。(3)关于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的路径研究,从动力方面加强创新赋能,培育旅

游市场内生动力;从效率方面构建旅游产业完整链

条,立足消费需求提供高质量旅游产品,深化文旅融

合,并且从制度设计、完善旅游治理以及发展战略选

择上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14-15]。

总体上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强调要转

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发挥互联网对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要促进旅游业同相关产业协

同发展,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研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不能忽视互联网的重要

作用。各个国家都把互联网的发展放到核心战略层

面,作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互

联网发展速度之快、对经济增长贡献之大引人瞩目,

从行业发展到基础服务再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2022年底,我国网民

规模达到10.6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

5G 用户达5.61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1/3,

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16]。随着信息技术的不

断发展,互联网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在不断深入,

相关研究主要从互联网与旅游业的发展效率[17]、互

联网与旅游业产业融合[18-20]以及产业链拓展[21]、

互联网与旅游企业转型[22]、商业模式[23]等多维度

展开。关于互联网是否促进旅游业效率提升:一种

观点从交易成本出发,认为互联网对旅游业效率提

升具有积极影响[24-25]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较高的

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会带来 更 多 的 负 面 效 应[26]。

而互联网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则主要从要素结

构的变动、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旅游业密集度以及行

业竞争性、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27],同时智慧

旅游[28]、数 字 旅 游[29]等 研 究 内 容 也 在 不 断 深 化。

目前,研究互联网对旅游业高质量影响的文献还比

较少,主要侧重于从效率角度进行分析,忽视了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内涵。当前,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既要

考虑互联网对旅游发展动力和发展效率的影响,也

要考虑互联网对游客获取高质量旅游服务的重要作

用。因此,从供需角度出发,聚焦互联网对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影响,探索其中的机制以及影响效果具有

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中国 2011—2019

年省级层面互联网与旅游统计数据,对互联网是否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从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角度探索互联网对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的作用机制,并给出政策建议。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体现在:(1)已有研究着重

强调互联网对旅游业效率提升的影响,而本文从更

加全面和综合的视角构建了互联网与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的分析框架。(2)尽管已有文献分析了互联网

对旅游业的影响机制,但从供给需求角度研究这一

问题能够更深入地挖掘旅游不同环节、不同部分高

质量发展的内涵。结合理论分析,本文探讨了互联

网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验证

了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扩大产业关联

和促进消费升级的中介作用,最后提出了互联网促

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互联网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

以及网络效应等4个维度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释

放发展动能,提高发展效率[30]。要实现互联网赋能

传统产业,就要通过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创新旅游

产品内容、优化企业组织、转变商业模式、增强产业

关联。此外,通过发挥互联网的平台效应提高服务

质量,从而促进消费升级,创造出新的价值和新的经

济增长点[31]。根据学术界对互联网作用于实体经

济的机制分析,结合旅游业发展特点,本文拟从供给

侧和需求侧出发,探索互联网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的作用机理(图1),并提出相关假设。

图1 互联网发展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58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64页

1.1 供给侧下互联网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互联网通过创新驱动提升了传统产业竞争

力[32],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33]。互联网

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高速传播与整合信息。从行业

层面看,互联网通过技术创新指引了未来旅游发展

的新方向,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内

容,拓展了旅游的边界。从微观主体上看,互联网在

传统旅游企业中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线上

旅游运营商运用互联网技术将物流、人流、资金流和

信息流整合集成管理,简化了交易手续;传统旅游服

务提供者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此外,互联网

在自驾游服务系统、智能导航系统、旅游服务质量评

价系统、客流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发挥着基础性作

用,极大地缓解了旅游业对信息化水平日益增长的

要求与旅游信息智能化水平落后的矛盾,从而提高

了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

(2)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

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34],并通

过长尾效应降低搜索成本,进一步扩大对服务业的

需求[35]。在既定的合作剩余约束下,要实现利益分

割 达 到 剩 余 最 大 化,需 要 耗 费 一 定 的 社 会 性 成

本[36],而互联网不仅放松了既定的约束条件,还降

低了所耗费的有形和无形的成本。在互联网下众多

新型商业平台的蓬勃发展,摆脱了时空束缚,从而在

无限延展的经济形态下获得价值增值[37]。互联网对

旅游业供给体系的推动作用呈现典型的信息拉动型

特征,旅游企业基于信息和任务导向形成新的合作模

式[38-39],从而不断提高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在互联网的链接下,实体经济天然地具有关联

广泛、虚拟化和柔性化的特征,资源配置在空间上延

伸,产业发展向着虚拟聚集转变。基于需求差异性,

互联网聚集游客和旅游服务人员于一体化平台,共

同推动个性化和多样化旅游服务;同时,旅游和相关

行业的融合不断扩展和加深,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

旅游内容和供给。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以及旅游从业

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共同驱动了旅游业质量的

提升。从供给侧来看,互联网促使旅游业和其他行

业之间、旅游企业之间边界逐步模糊,进而使得虚拟

化和柔性化特征成为企业价值新的增长点,构建了产

业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新格局;从需求侧来看,游客

能够畅通地表达和定义自身需求,激发了多样的旅游

形式,游客同时也是丰富精彩的旅游内容的创作人,

由此形成了以旅游者为核心的生产、销售、消费多元

化互动参与模式、多元化旅游业供给体系[40]。

假设1:互联网通过提高技术创新、降低交易成

本、增加产业多元化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2 需求侧下互联网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就需求侧而言,互联网能够促进消费升级、推动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移动搜索能有效降低消费者的

搜寻成本[41],提高游客出行量。互联网的信息传播

更加透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抑制消费的因素被

减少,旅游中存在的距离衰减效应在互联网的作用

下被削减,极大地刺激了旅游需求。消费者选择内

容增加,选择渠道向着多对多的网状结构转换,可以

获取更丰富的产品信息,进一步通过智能筛选为游

客匹配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由于搜索成本的

降低,旅游消费大众化和日常化,交易效率得到提

高,加上互联网长尾效应,促使旅游产品价格降低,

刺激了旅游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消费的认知

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消费内容不断升级,消费习惯

逐渐互联网化和智能化。在收入不断提高的背景

下,对旅游服务的要求呈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再到

精的不断递进的过程。消费升级促使旅游业不断向

高质量方向发展。

假设2:互联网通过激发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

级,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 研究设计

2.1 模型设定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思路,为了准确识别互联网

发展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文首先构建了

如下计量模型:

Dtravel,it =α0 +α1Dinternet,it +λXit +ui +ut +εit,

(1)

其中,Dtravel,it 表示t时期i省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

平;Dinternet,it,表示在t 时期的i 省份互联网发展水

平;Xit 为其他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层面

的控制变量集合;ui 表示各个省份不随时间变化的

未观察因素,用来控制地区固定效应;ut 用来控制

时间固定效应;εit 为随机扰动项。本文关注的核心

系数是α1,它的方向和大小反映了互联网发展水平

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方向和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基本计量模型主要考察了

互联网发展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条件期望的影响,

其本质是一种均值回归,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为

59

赵丽红等:互联网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基于供需结构视角 理论探索

第65页

准确刻画条件分布完整的统计特征,有效捕捉互联

网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极值区域的影响效果,本文

进一步构建了如下分位数回归模型:

Dtravel,it(τ)=β0(τ)+β1(τ)Dinternet,it +

δ(τ)Xit +ui +ut +εit, (2)

其中,τ(0<τ<1)表示条件分布的不同分位点,分

别为0.1、0.25、0.5、0.75、0.9;核心系数β1(τ)揭示

了互联网发展水平在不同分位点对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的边际影响。

2.2 变量说明

(1)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是本文的核心变量之

一。为了能够准确衡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

仅要把握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紧扣新发展理念,

还需要一套有效可行的指标体系来测度旅游高质量

发展水平。目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主要

从3个角度进行构建:1)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进行

指标筛选[42]

;2)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

结合目前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目标,从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生态效益等角度[43]出发构建一套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指标体系;3)按照旅游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旅

游系统的不同发展要素确定指标体系,比如按照旅

游供给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效应[44]或者

按照旅游服务质量、资源质量、环境质量等[45]进行

测度。就现有研究来看,采用新发展理念构建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文献占据主要地位,因此

整理各个指标体系内在差异并考虑数据可得性,基

于本文研究内容,采用“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旅游经

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表1),运用熵值法计算指

标。该套指标包含5个分项指数,22个具体指标。

该指标既能反映当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维

度,同时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

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表1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维度 指标 变量 单位 属性

创新发展

创新投入 R&D经费支出/GDP % +

科技产出 万人拥有旅游专利数 个/万人 +

人力资本 旅游院校学生 万人 +

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协调水平 旅游产业占第三产业比重 % +

旅游与城市协调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总收入 / +

旅游与乡村协调水平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旅游总收入 / +

绿色发展

旅游生产环境 绿化覆盖面积、公园绿地面积 公顷 +

废水排放量 (旅游总收入/GDP)×废水排放总量 万吨 -

废气排放量 (旅游总收入/GDP)×废气排放总量 万吨 -

垃圾清运能力 垃圾清运量 万吨 +

垃圾处理能力 垃圾处理率 % +

开放程度

旅游外汇 旅游创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 % +

入境游客 入境游客人数 万人次 +

涉外接待能力 外商投资星级饭店数 家 +

外资利用能力 利用外资程度 万美元 +

共享发展

基础设施完善程度 旅游固定资产投资额 万元 +

旅游服务条件 旅游从业人员数量 人 +

旅游接待条件 旅行社数 个 +

饭店住宿设施 旅游饭店数 个 +

旅游景区 A 级以上旅游景区数 个 +

旅游文化资源 万人拥有博物馆数 个/万人 +

旅游交通条件 铁路、公路客运量 万人次 +

60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66页

(2)互联网发展水平

在现有研究中,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度量指

标并未统一,衡量指标种类较多,包括互联网使用情

况、投资水平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等。然而,本文不仅

关注互联网在旅游供给侧单方面的作用,也关注互

联网在连接游客和旅游服务提供商之间的重要作

用,因此,借鉴李伟庆等学者的研究[46],本文构建了

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应用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

来反映互联网发展水平,其中互联网基础设施具体

指标包括电子信息软件固定投资、移动电话基站数

和光缆线路长度,互联网应用程度包括互联网宽带

接入端口数、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每千人拥有域

名数、每千人拥有网站数和IPV4/IPV6地址数。

(3)控制变量

从地区层面的控制变量看,影响服务业以及旅游

发展的因素包括政府公共服务投入水平、人力资本因

素、创新因素和制度环境因素等方面。针对政府公共

服务投入水平,本文采取政府预算收支比来表示;人力

资本水平采用研发人员占就业人数的比重来表示;创

新因素采用有效发明专利来衡量;制度环境因素包括

房地产固定投资额占比(用房地产固定资本投资额占

GDP比重来衡量)、对外开放水平(用进出口总额占

GDP比重来衡量)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用泰尔指数来

衡量),其中泰尔指数借鉴干春晖等学者的方法[47],计

算公式如下:

lTL =∑

n

i=1

Yit

Yt

ln

Yit

Lit

Yt Lt , (3)

式中,lTL 表示泰尔指数,Yit 表示t时期i产业产出,

Lit 表示t时期i产业劳动力。lTL=0,说明产业结构

正处于均衡状态,lTL 值越大则表示产业结构合理化

水平越低。

2.3 数据说明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来自我国3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由于受可比性和

数据可得性的影响,西藏及港澳台地区未包含在内。

数据采集于国家统计局、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以及中

国知网大数据研究平台等,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

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

年鉴》以及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基准回归结果

本文在基准回归部分采用最小二乘法、固定效

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差分 GMM 和系统 GMM

对互联网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检验,

通过加入个体效应、时间效应进行面板回归时,发现

引入年度虚拟变量进行时间效应回归时的联合统计

量F 非常不显著,故选择含有个体效应的面板模型

继续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基准回归结果

变量

被解释变量travel

混合 OLS 固定效应 随机效应 差分 GMM 系统 GMM

(1) (2) (3) (4) (5)

internet

0.026

** 0.023

*** 0.033

*** 0.014

* 0.014

***

(0.012) (0.007) (0.011) (0.008) (0.004)

L.travel

0.707

*** 1.014

***

(0.248) (0.063)

AR(1)

-1.767 -2.448

[0.077] [0.014]

AR(2)

0.154 0.155

[0.878] [0.877]

Hansen [0.442] [0.559]

控制变量 是 是 是 是 是

个体效应 否 是 否 否 是

Hausman检验

23.941

***

[0.001]

_cons

0.053

*** 0.018

** 0.026

*** 0.001 0.004

*

(0.007) (0.007) (0.007) (0.005) (0.002)

N 270 270 270 210 240

R

2 0.832 0.423 0.521

注:L.travel代表旅游业高质量滞后一期,AR代表自相关检验;_cons代表常数项;* 、** 和*** 分别表示在10%、5%和1%显著

水平上显著;小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中括号内数值为p 值;由于篇幅限制,未展现控制变量的结果;空格表示无此项。

61

赵丽红等:互联网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基于供需结构视角 理论探索

第67页

表2的列(1)是采用最小二乘法的检验结果,从

中可见,在不控制地区效应的基础上,互联网的参数

拟合值为0.026,且通过了5%的统计显著性检验,

表明互联网发展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

进作用。表2的列(2)和列(3)是将估计方法更换为

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后的检验结果,不难

发现,互联网的拟合系数依然为正,且通过1%的显

著性水平。针对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选

择,采用 Hausman检验,发现p 值为0.001,在1%

的显著性水平拒绝了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量无关的

原假设,说明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是最优

最稳健的。从拟合系数来看,互联网发展水平每提

高1单位,旅游业发展会提高0.023个单位。鉴于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有可能受到过去的影响,存在动

态效应,在列(4)和列(5)中使用了差分 GMM 和系

统 GMM 进行回归,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显著。

作为一致估计,GMM 需要扰动项不存在自相关,从

检验扰动项的差分结果 AR(1)、AR(2)可以看出,

存在一阶自相关,不存在二阶自相关,表明两个模型

均可以使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过去的变化会

影响到当期的发展水平,此时解释变量互联网的拟

合系数均为0.014,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3.2 分位数回归结果

分位数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模型(1)着

重考察的是互联网发展水平在均值区间对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但如果互联网下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不是对称分布,该回归很难反映整个影响的

全貌,同时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事实上,互联网

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可能呈非线性。为了准

确刻画互联网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非对称影响,

有效捕捉互联网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分布的尾部特

征,本文利 用 面 板 分 位 数 回 归,分 别 估 计 在 10%、

25%、50%、75%、90%分位点上互联网对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的影响。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知,互联网

发展水平除在75%分位数外的拟合系数均显著为

正,说明互联网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各分位点都具

有显著影响。75%分位点上标准误较高,估计较不

准确。并且,整体上互联网的系数拟合值大小随分

位数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增加

互联网供给对旅游业发展处于中间层次的省份影响

高于旅游业发展低的省份,对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

的省份影响最低。

表3 分位数回归结果

变量

被解释变量travel

10%分位点 25%分位点 50%分位点 75%分位点 90%分位点

(1) (2) (3) (4) (5)

internet

0.035

*** 0.034

*** 0.039

*** -0.014

** 0.024

***

(0) (0) (0.0003) (0.0030) (0.0003)

控制变量 是 是 是 是 是

个体效应 是 是 是 是 是

N 270 270 270 270 270

注:* 、** 和*** 分别表示在10%、5%和1%显著水平上显著;小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由于篇幅限制,

未展现控制变量的结果。

3.3 内生性解决

缓解内生性问题是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本文关注的主题出发:一方面旅游业的大规模发

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

展也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另一方面,影响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较多,目前数据所涉及的控

制变量难以防止遗漏变量的产生。由于可能存在潜

在的反向因果和遗漏变量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面板

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问题,识别互联网对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净效应。

对于工具变量的选择,按照上文将互联网分为

基础设施和应用层等两个部分。互联网在中国的发

展历程中,邮局布局是最初影响互联网发展应用的

关键因素,因此参考黄群慧等学者的做法[48]选取每

百万人邮局数量的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之一;互

联网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计算机的普及,因此借

鉴钞小静等学者的做法[49],采用每万人微型电子计

算机生产数量的历史数据作为地区互联网发展指数

62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68页

的另一工具变量,通过乘以对应年份的信息传输、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固定投资额为截面数据赋予时

间趋势,采用 GMM 面板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检

验,满足了相关性和排他性要求。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内生性问题检验结果

变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 (2)

Internet

0.035

***

(0.014)

每百万人邮政营业网点

6.90e-06

***

(1.59e-06)

每万人 微 型 电 子 计 算 机 生

产数量

2.15e-06

**

(9.90e-07)

Kleibergen-PaaprkLMstatistic

18.119

[0.000]

Cragg-Donald Wald F statistic

18.793

Kleibergen-Paaprk WaldF

statistic

12.409

Stock-Yogo weak ID test

criticalvalues

5%:13.91

10%:9.08

HansenJstatistic

1.172

[0.278]

控制变量 是 是

个体效应 是 是

N 240 240

注:* 、** 和*** 分别表示在10%、5%和1%显著水平上显

著;小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中括号内数值为p 值;由

于篇幅限制,未展现控制变量的结果。

从第一阶段的拟合结果可见:每百万人邮局数

量、每万人微型电子计算机生产数量的拟合系数均

显著为正,并且通过了弱工具变量检验、过度识别检

验与不可识别检验。综上理论阐述与实证结果可

知,每百万人邮局数量、每万人微型电子计算机生产

数量是同时符合相关性与外生性要求的合意工具变

量。在第二阶段中,互联网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

拟合结果同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在使

用每百万人邮局数量、每万人微型电子计算机生产

数量作为工具变量的情况下,互联网对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的正向作用仍然稳健。

3.4 稳健性检验

鉴于核心变量中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互联网发

展的衡量指标还在完善中,因此在稳健性检验部分

替换了两个变量的指标体系,并且更换了时间区间

进行重新回归。基准回归中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

标包含了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指标体系相对泛化,因此替换的指标聚焦于旅

游业核心部分发展情况,以检验互联网发展对旅游

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指标包括 A 级景区指标(景区

总数、接待人数、营业收入、景区从业人员)、星级饭

店指标(星级饭店个数、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星级饭

店从业人员)、旅行社指标(旅行社个数、从业人员

数)、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运用熵值法对上

述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得出新的旅游业发展质量指

数。互联网发展水平选择了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

相关从业人员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指标作为互联网

发展衡量指标,其中互联网普及率采用每百人互联

网人数代理,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采用计算机服务

和软件业从业人员占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代理,移动

互联网用户数采用每百人移动电话数代理。采用熵

值法计算互联网发展指数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变量

更换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指标

更换互联网

发展指标

改变样本

区间

(1) (2) (3)

Internet

0.194

***

(0.063)

0.025

**

(0.010)

Internet_1

0.013

***

(0.008)

_cons

-0.086

(0.051)

0.021

***

(0.004)

0.020

***

(0.002)

控制变量 是 是 是

个体效应 是 是 是

N 270 270 210

R

2 0.297 0.262 0.436

注:* 、** 和*** 分别表示在10%、5%和1%显著水平上显

著;小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由于篇幅限制,未展现控

制变量的结果。

从更换互联网发展指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

标及改变样本区间的估计结果来看,互联网对旅游

63

赵丽红等:互联网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基于供需结构视角 理论探索

第69页

业发展质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本文的核心

结论是稳健的。

3.5 机制检验

互联网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提高产业多元化以及促进消费升级间接影响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即公式(4)和公式

(5)的构建来验证上述作用机制:

Dmed,it =κ0 +κ1Dinternet,it +κ2Xit +οit, (4)

Dtravel,it =γ0 +κ1Dinternet,it +γ2medit +κ3Xit +πit,

(5)

其中,Dmed,it 表示互联网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

中介变量。研发投入(rd)的增加,能够反映旅游业

在生产环节的创新投入;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

业的融资范围大大扩展,融资能力提升,融资壁垒降

低,使旅游供给部门之间无缝连接,本文采用数字普

惠金融指数(dfi)作为代理变量来衡量互联网下的

交易成本,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越大,说明交易成本越

低;旅游业多元化(idi)发展能够有效反映旅游产业

关联度,多元化程度的提高说明旅游业的前后向产

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带动作

用更强,通过使用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来

反向衡量产业多元化,该数值越大,旅游业多元化程

度越弱,反之则旅游业的多元化程度越强;消费升级

(cu)能够释放内需活力,是旅游市场提效增质的新

动力,互联网技术发展使得吃、游、购等能够实现一

站式解决,激发消费欲望,增强旅游购买力,据此,通

过旅游消费与总消费支出占比衡量旅游消费升级。

对公式(1)、(4)和(5)进行联合估计,根据系数

的大小和正负判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若公式(4)

中互联网和公式(5)中中介变量的拟合系数均显著

为正,则中介变量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若公式(5)

中互联网的拟合系数未通过显著检验,而中介变量

的拟合系数显著为正,则说明中介变量发挥了完全中

介作用。此外,考虑到内生性问题造成的结果偏误,

参照上文做法使用每万人微型电子计算机生产数量

作为工具变量进行2SLS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机制检验

变量

机制1 机制2 机制3 机制4

(1) (2) (3) (4) (5) (6) (7) (8)

internet

0.011

***

(0.004)

-0.010

(0.007)

1.156

**

(0.495)

0.018

*

(0.009)

-0.110

*

(0.060)

0.024

***

(0.009)

0.060

*

(0.030)

0.018

**

(0.008)

rd

0.553

***

(0.151)

dfi

0.002

**

(0.000)

idi

-0.006

**

(0.002)

cu

0.088

*

(0.047)

_cons

0.016

***

(0.002)

0.014

***

(0.004)

4.769

***

(0.124)

0.007

***

(0.000)

0.136

***

(0.030)

0.014

***

(0.005)

0.136

***

(0.004)

0.008

(0.007)

控制变量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N 270 270 270 270 270 270 270 270

R

2 0.449 0.075 0.086 0.316 0.079 0.288 0.236 0.293

SobelZ

3.051

***

[0.002]

-2.502

**

[0.012]

-2.769

***

[0.006]

2.231

***

[0.013]

注:* 、** 和*** 分别表示在10%、5%和1%显著水平上显著;小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中括号内数值为p 值;由于篇幅限

制,未展现控制变量的结果。

64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70页

表6中,Sobel所对应的p 值均小于5%,表明

所有中介变量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均发挥了中介作

用。在列(1)和列(2)中互联网对研发投入系数为

0.011、研发投入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拟合系数为

0.553,均显著,但列(2)中互联网通过研发投入作为

中介时,对于旅游业高质量的拟合系数并不显著,说

明研发投入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完全中介效

应。列(3)和列(4)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检验结

果,在列 (4)中,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拟合系 数 为

0.002,交易成本的降低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并非以

直接促进为主,而是通过带动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发

展环境导致的。列(5)和列(6)为产业多元化程度的

检验结果,互联网发展对产业多元化程度、产业多元

化程度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均是显著的负向效应,

证明了互联网促进旅游产业多元化从而推动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的假设,多元化作为互联网影响旅游重

要的机制之一,随着产业边界模糊,产业融合加深,

游客对旅游的消费多元化,进一步激发旅游产业关

联延伸,形成良性循环。列(7)和列(8)为消费升级

的检验结果,证明互联网能够促进游客的旅游消费、

提高旅游收入、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本部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角度分析,发现互联网

发展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增

加产业多元化程度和刺激消费需求,从而促进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研发投入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

作用明显,增加研发投入不仅能提高旅游创新程度、

提高运营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整体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从而带来全面正向的影响;交易效率的影响比

较微弱,原因是用当前的指标并不能很好地衡量交易

成本;产业多元化和消费升级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

中介效应正向且显著,随着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融合

向纵深推进,这种效应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3.6 异质性分析

中国旅游业发展受制于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区

域基础设施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据此,进

一步考察互联网发展及互联网各构成部分对不同区

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由表7的列(1)到列

(3)可见,互联网发展对于东部、中部、西部的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影响效果呈

现西部>中部>东部的态势,这是随着经济的持续

发展,东部地区旅游业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应用发

展水平较高,而西部相比于东部和中部的互联网基

础设施以及应用发展较为薄弱,互联网水平的提高

对于西部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大的边际效

应。从互联网的各部分回归来看,互联网基础层对

于西部旅游业发展影响最为显著,中部次之、东部最

后,与互联网整体水平的促进效果保持同步变化趋

势;互联网应用层面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中

部的影响高于东部,对西部现阶段并未产生影响,说

明西部目前互联网发展主要发挥作用的是基础层

面。综合来看,未来互联网可以加大应用层面的建

设,为西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

表7 异质性检验结果

变量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 中部 西部

(1) (2) (3) (4) (5) (6) (7) (8) (9)

internet

0.018

**

(0.006)

0.020

*

(0.009)

0.055

**

(0.019)

互联网基础设施

0.009

*

(0.004)

0.035

***

(0.008)

0.043

**

(0.014)

互联网应用层

0.012

**

(0.005)

0.015

*

(0.006)

0.017

(0.044)

_cons

0.047

***

(0.006)

0.020

***

(0.003)

0.011

*

(0.005)

0.042

***

(0.042)

0.021

**

(0.006)

0.013

***

(0.002)

0.048

***

(0.006)

0.022

**

(0.006)

0.015

**

(0.005)

控制变量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个体效应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N 117 54 99 117 54 99 117 54 99

R

2 0.508 0.744 0.467 0.486 0.70 0.44 0.497 0.729 0.405

注:* 、** 和*** 分别表示在10%、5%和1%显著水平上显著;小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由于篇幅限制,未展现控制变量的结果。

65

赵丽红等:互联网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基于供需结构视角 理论探索

第71页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文章采用我国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在明确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在供需视角下通

过理论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互联网对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主要结论有:

(1)互联网发展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

的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发展水平每提高1%,旅游

业发展会提高0.023%。同现有的互联网对旅游业

发展效率的研究结论[50]82一致,均为促进作用,但

是本文中互联网的系数更小,原因在于旅游业高质

量发展不仅仅衡量旅游发展效率,同时还与旅游业

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关,因此更契合新时代下

旅游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分

位数回归结果可知,互联网发展对旅游业高质量发

展的影响随着分位数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

趋势,即互联网发展对于旅游业发展中低水平省份

的影响空间更大。

(2)互联网发展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

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互联网发展能够显著促

进东部、中部、西部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对西

部的促进作用最高,中部次之,对东部地区促进效应

最小。这是由于东部地区信息技术发展和创新的环

境成熟,互联网的应用发展水平较高,与旅游业融合

发展中互联网的促进作用已经达到并有可能超过最

优区间。而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互联网对旅游业

发展的规模效应及长尾效应才逐步展现,未来还有

较大的发展空间。从互联网发展各部分构成来看,

互联网基础设施对于西部旅游业更高质量发展具有

更强烈的促进效应;互联网应用层面对于中部影响

高于东部,对西部现阶段并未产生影响。中西部地

区地理位置以及旅游配套设施虽相对落后,但中西

部地区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区,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

可以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快景区建设进程,促进

开发与利用本地民俗文化,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

作用明显,能更显著地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而东部

地区互联网基础相对雄厚,旅游业发展程度也相对

较高,互联网基础设施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空间相对较小。就互联网应用层面来看,中部地区

较多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相对西部地区有更好

的基础设施水平、充足的人力资本以及更成熟的技

术培育环境,因此对互联网的应用更容易大规模开

展并且进一步创新,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3)现阶段,互联网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

升技术创新水平、扩大产业关联等供给端与促进消

费升级的需求端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

4.2 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结合互联网推动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1)互联网发展重点因区域而异,东部要加强互

联网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为代

表的数字经济层面的高端运用,中部和西部要继续

建立和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尤其是对于旅游资源

是当地优势资源的地区,可以适当引导互联网向更

高层面发展应用,从而依托互联网络构建完善的旅

游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优化旅游服务链条,完善旅

游服务,提升旅游效率,创造有利环境,扩大互联网

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

(2)有效利用互联网对旅游业质量提升的作用

渠道。加大互联网核心技术创新是关键,政府部门

要加大对互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通过政

策资金向信息技术研发投资倾斜来鼓励企业创新;

通过有序规范透明的旅游产业扶持和发展政策,为

不同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对接旅游业创造有利

的政策环境,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推动旅游产业

的纵向延伸、横向扩展,发展特色旅游。通过互联网

平台下畅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整合相对充裕

的文化要素、生态资源,对接旅游新产品,并通过政

府与旅游企业共建数字基础设施,以最低的成本满

足游客对旅游的多元化需求,实现旅游的共建共享,

带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3)发挥好需求侧的拉动作用。互联网下大数

据的搜集解构和应用对把握游客旅游心理诉求、明

晰旅游消费趋势有天然的优势,这也是旅游企业创

新旅游产品的关键。同时,互联网柔性化特征让游

客成为创作人,增强旅游供给端和消费端互动,为旅

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从而使旅游业高

质量发展契合消费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何建民.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文化和

旅游发展的新问题、新机遇与新方向[J].旅 游 学 刊,

2021(2):1.

66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72页

[2] 孙晓,刘力钢,陈金.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

[J].统计与决策,2021(17):126-130.

[3] 王兆峰,谢佳亮,吴卫.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2(3):

172-181.

[4] 戴斌,李鹏鹏,马晓芬.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动

能与任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

(1):1-8.

[5] 张洪昌.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制度

创新[J].当代经济管理,2019(9):60-66.

[6] 魏敏,李书昊,徐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省际旅游

竞争力再测度:基于 PROMETHEE 方法[J].商业研

究,2020(2):91-100.

[7] 谭志喜,孙根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旅游资源福

音论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9(5):108-115.

[8] 王一鸣.百年大变局、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J].管理世界,2020(12):1-13.

[9] 赵剑波,史丹,邓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经济

与管理研究,2019(11):15-31.

[10] 刘英基,韩元军.要素结构变动、制度环境与旅游经济

高质量发展[J].旅游学刊,2020(3):28-38.

[11] 宋子千.科技引领“十四五”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旅

游学刊,2020(6):10-12.

[12] 杨勇.互联网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了吗?:基于我国省

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20(1):32-

46.

[13] 陈琳琳,徐金海,李勇坚.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的理论机理与路径探索[J].改革,2022(2):101-

110.

[14] 张洪昌.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逻辑与制度

创新[J].当代经济管理,2019(9):60-66.

[15] 何建民.新时代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统与战略研

究[J].旅游学刊,2018(10):9-11.

[16] 国 家 互 联 网 信 息 办 公 室.数 字 中 国 发 展 报 告 (2022

年)[R].北京: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3.

[17] 程玉,杨勇.互联网发展对旅游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23(1):38-55.

[18] 史皓.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研

究:评《旅 游 新 论:互 联 网 时 代 旅 游 业 创 新 与 实 践》

[J].林产工业,2021(4):118.

[19] 周琳,刘懿锋.旅游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研究[J].

理论探讨,2019(6):114-117.

[20] 刘冰洁,赵彦云,李倩.互联网对文旅融合的影响及其

空间效应[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2):217-224.

[21] 粟琳婷,粟维斌.“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链

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1(11):117-118.

[22] 刘运国,赖婕,柴源源.互联网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

影响研究:基于途牛旅游网与众信旅游的对比[J].财

会通讯,2021(18):3-12.

[23] 李雪.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旅游企业商业模式动力机制

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8):122-124.

[24] BETHAPUDIA.TheroleofICTintourismindustry

[J].Journalofappliedeconomicsandbusiness,2013

(4):67-79.

[25] 杨勇.互联网促进旅游产业动态优化了吗? [J].经济

管理,2019(5):156-170.

[26] 王龙杰,曾国军,毕斗斗.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空

间溢出效应[J].地理学报,2019(2):366-378.

[27] 戴克清,苏振,黄润.“互联网+”驱动中国旅游产业创

新的效率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9(7):87-93.

[28] 乔向杰.智慧旅游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旅游学

刊,2022(2):10-12.

[29] 魏翔.数字旅游: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J].旅游

学刊,2022(4):10-11.

[30] 郭家堂,骆品亮.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

作用吗? [J].管理世界,2016(10):34-49.

[31] 欧阳日辉.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技术革命如

何孕育新型经济社会形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10):25-38.

[32] 李晓华.“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基础[J].经

济纵横,2016(3):57-63.

[33] 韩先锋,宋文飞,李勃昕.互联网能成为中国区域创新

效率提升的新动能吗[J].中 国 工 业 经 济,2019(7):

119-136.

[34]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

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6):3-10.

[35] 卢福财,徐远彬.互联网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基于交易 成 本 的 视 角 [J].当 代 财 经,2018(12):92-

101.

[36] 吴意云,史晋川.交易成本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3

(3):42-47.

[37] 冯华,陈亚琦.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环

境下的时空契合分析[J].中 国 工 业 经 济,2016(3):

99-113.

[38] 郑四渭,方芳.虚拟集群式旅游供应链模型构建研究

[J].旅游学刊,2014(2):46-54.

[39] 王如玉,梁琦,李广乾.虚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

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空间组织新形态[J].管理世界,

2018(2):13-21.

[40] 马跃如,余航海.“互联网+”背景下社群旅游的兴起、

特征与商 业 模 式 构 建 [J].经 济 地 理,2018(4):193-

199.

[41] DAURER S,MOLITOR D,SPANN M.Measuring

67

赵丽红等:互联网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制与路径———基于供需结构视角 理论探索

第73页

individualsearchcostsonthe mobileinternet[C].

Conference:20thEuropeanconferenceoninformation

systems(ECIS),2012:34.

[42] 李志远,夏赞才.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测度及失配度时空格局探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

科学版),2021(4):33-42.

[43] 时朋飞,曹钰晗,龙荟冰,等.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水平测度、空间分异及障碍因子诊断[J].经济地理,

2023(2):201-210.

[44] 龙志,曾绍伦.生态文明视角下旅游发展质量评估及

高质量发展路径实证研究[J].生 态 经 济,2020(4):

122-128.

[45] 袁惠爱,赵丽红,岳宏志.数字经济影响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3(5):16-31.

[46] 李伟庆.“互联网+”驱动我国制造业升级效率测度与

路径优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8-29.

[47]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

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4-16.

[48] 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

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

(8):5-23.

[49] 钞小静,廉园梅,罗鎏锴.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财贸研究,2021(10):1-13.

[50] 刘震,杨勇,程玉.互联网能否驱动旅游业效率提升?:

影响机制与经验证据[J].旅游学刊,2022(9):77-91.

TheLogic,MechanismandPathoftheImpactofthe

Internetonthe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

———BasedonthePerspectiveofSupplyandDemandStructure

ZhaoLihong

1,YuanHuiai

2

(1.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TibetUniversity,Lhasa850000,China;

2.SchoolofEconomics& Management,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127,China)

Abstract:TheInternethasdevelopedintooneofthekeyenginesofChina'sindustrialtransformationand

structuralupgradingagainstthebackdropofthedigitaleconomy.WhethertheInternetcanbeusedand

howtorealize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throughtheInternethasbecomeakeyconcern.

ThispaperanalyzestheinfluencemechanismofInterneton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from

theperspectiveofsupplyanddemand.Onthebasisofconstructinganindexevaluationsystemtomeasure

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leveloftourism,thispapermakesanempiricalanalysisusingtheprovincial

paneldatafrom2011to2019inChina,anddrawsthefollowingconclusions:TheInternethassignificantly

promoted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leveloftourism,andevery1%increaseinthedevelopmentlevelof

Internetwillincrease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leveloftourismby0.023%;ThetestresultsofintermediarymechanismshowthattheInternetcanpromote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through

innovation,reducingtransactioncosts,improvingindustrialdiversificationandupgradingconsumption;

HeterogeneityanalysisshowsthattheinfluenceoftheInterneton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

inthecentralandwesternregionsisgreaterthanthatintheeasternregion.ThebasiclayeroftheInternet

hasthemostsignificantinfluenceon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inthewesternregion,while

theapplicationlayeroftheInternetplaysanobviousroleinpromotingthecentralregion.Theaboveconclusionsprovideausefulreferenceforbuildingasystematictourismsupportsystemandservicesystem

basedontheInternet,acceleratingthedeepintegrationoftheInternetandtourism,andaccuratelygrasping

consumerdemand.

Keywords:Internet;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transactioncosts;industrialdiversification

[责任编辑:连云凯]

68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74页

2024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401007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三方演化博弈视角下乡村旅游投资开发

参与主体合作行为策略研究

沈国琪

(湖州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工商资本参与地方乡村旅游开发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投资方与地方基层

政府、村集体达成良好的合作是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成功的关键。文章结合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不

同主体的有限理性,建构了工商资本、基层政府和村集体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以浙江省安吉县

HSW 村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显示:工商资本、地方基层政府、村集体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存在4

个动态演化路径达到均衡状态,这些路径对应不同主体各自的策略选择;工商资本在进行“独立经

营”或“村企合作”的投资模式选择时,对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的策略选择的反应较快、演化路径较敏

感,而基层政府及村集体受其他主体影响较小,因而这两者策略选择时达到稳定状态相对较缓慢,

演化路径比较平稳;由于“损失厌恶”心理及信任基础不足,地方基层政府在选择不利于自身短期收

益的“积极支持”策略时需要更长时间,在制定有利于自身短期收益的“规范引导”策略时则比较迅

速,因此工商资本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必须明确投资的长期性和阶段性;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地

方基层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当工商资本选择“独立经营”时受地方基层政府“积极支持”策略的影

响较小,而选择“村企合作”策略时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工商资本选择投资模式时必须考虑地

方对投资模式的倾向性。文章最后从利益均衡、社区融入、风险控制等视角为工商资本顺利进行乡

村旅游项目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工商资本;乡村旅游投资;策略选择;演化稳定;社会嵌入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4)01-0069-11

0 引言

旅游开发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共同

富裕的关键抓手,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推进,投资

不足逐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因此如何吸引更

多的工商资本进入乡村旅游,变得非常关键。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以及各部委单独或联合出台的关于促进

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文件中,都直接或

间接地提出要调动工商资本,撬动和引导更多外部

资源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而因为参与主体利

益冲突以及风险预测和控制不足导致乡村旅游投资

项目严重亏损的情况逐渐增多,使得工商资本的进

入顾虑重重。因此,在考虑投资规模、投资政策与环

境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探讨乡村旅游投资开

发参与主体的策略选择以及多方博弈策略演化的机

69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乡村旅游多元开发主体共生发展机制研究”(19BGL140)资助。

[收稿日期]2023-03-12;[修回日期]2023-11-08

[作者简介]沈国琪(1973-),男,浙江湖州人,博士,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

旅游开发、旅游经济统计,E-mail:01935@zjhu.edu.cn。

第75页

理,分析演化稳定路径,对于吸引更多工商资本进入

乡村旅游开发领域、保障项目规范运作、减少投入风

险、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农村休闲旅游项目投资的研究,学界

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展开:

(1)关于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参与者之间的利益

冲突

研究重点是各市场主体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乡

村旅游发展中因其诉求不同所引发的利益冲突。国

外有学者通过对 Malta地区的旅游发展与当地水土

资源严重短缺而产生的矛盾开展了实证研究,提出

管理者必须通过利益相关者间的相互协调来解决旅

游发展中的矛盾[1-2]。也有学者认为,增加贫困人

口平等参与旅游扶贫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

的持续性发展[3]。从受益主体视角来看,投资企业

会把“谁投资谁受益”作为旅游开发的当然原则,因

此产生了普通村民对乡村发展控制力的丧失、利益

分配打折扣等一系列问题[4-5]。在乡村旅游中还存

在“扶强不扶弱”的现象,这也是利益冲突的原因之

一[6]。

(2)关于乡村旅游投资风险的研究

从目前来看,违法用地是乡村旅游投资开发主

要的风险源,投资者应从风险避免、风险减小、风险

转移、风险保持或接受等4个方面深入研究乡村土

地旅游化 流 转 的 管 理 工 具,以 尽 量 降 低 投 资 的 风

险[7]。乡村旅游投资开发与其他类型的投资一样存

在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环境风

险和金融风险等,投资者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以减少风险、增加营利的概率[8-9]。从环境保护的

角度来看,乡村旅游投资开发过程中,存在地方旅游

接待过载的问题,这也导致了环境退化等现象的发

生,地方政府应该帮助农户充分认知生态风险,并采

用技术手段监控,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10]

;同时

对于基层政府而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隐藏着认

知偏差、投资和环境约束等风险制约,应该从强化政

府预算约束、抑制投资冲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

面来降低风险[11]。

(3)关于乡村旅游投资开发模式的研究

从要素层面来看,通过完善乡村旅游生产要素

合理配置和形成多产业融合的资源开发方式,可以

实现区域内互动发展,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

发[12]。另外,乡村旅游开发也应从关心民生的角度

出发,采取 生 态 环 境 与 旅 游 经 济 相 协 调 的 开 发 模

式[13]。从规划角度来看,农村旅游资源应整体统一

规划、合理分类,引入“政府+市场”的配合机制,并

在此基础上形成“村集体”“政府+企业+农户”“农

户自主经营”和“公司制”等4类农村旅游产品开发

类型[14-15]。而“互联网+”和传统乡村旅游业融合

的新模式,让各受益人群都能够从中获益,更关键的

是,这个模式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搭建起了一座综

合旅游信息系统,为我国更科学、更合理地规范和发

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石[16]。

(4)关于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博弈的研究

从合作 博 弈 的 视 角 出 发,投 资 主 体 可 以 利 用

Shapley值法探讨合作中利益分配的问题,得出超

越Shapely值的合作博弈“宗系解”,从而为投资合

作提供更好的利益分配模式[17]

;从演化博弈层面分

析,应该重新界定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进而可

以从动态的视角探讨不同条件下各均衡点的稳定性

以及不同利益主体的策略演化趋势[18]

;也有学者通

过分析演化博弈模型,发现政府补贴力度和成本分

担比例将影响主体策略选择,进而影响博弈演化系

统稳定[19]

;还有学者从各主体协调治理乡村旅游发

展机制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博弈

行为展开研究[20]。

通过文献整理,笔者发现已有研究主要从乡村

旅游投资参与主体利益冲突、投资风险来源、投资策

略选择以及投资主体合作博弈等视角展开了探索,

并分析了利益冲突原因和风险来源,提出了利益相

关者相互协调以及如何进行有序开发等建议,这对

于剖析乡村旅游多主体投资合作意义明显。但是从

研究视角来看,现有研究角度趋于宏观,忽视了对工

商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项目之前策略的选择和地方基

层政府、村集体战略选择适宜性的评估,进而忽视了

投资方、地方基层政府、村集体三方利益诉求契合情

况对乡村旅游投资从“有意向”到真正落地的整体影

响,对企业投资乡村旅游发展无法起到有效的指导

作用;同时,现有研究多数是主体两两之间双方策略

博弈,如村集体与投资方、投资方与基层政府、村集

体与基层政府之间,鲜见三方主体决策行为互动下

的利益演化博弈分析。本文尝试利用演化博弈思

维,构建三方利益博弈动态模型,分析乡村旅游投资

中工商资本、基层政府与村集体的策略行为选择,并

试图解决以下问题:第一,为了让工商资本从“有意

向”到“真投资”,地方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的策略行为

对工商资本决策存在哪些影响,其内在机理是什么。

70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76页

第二,基于地方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策略行为选择,工

商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项目时应从哪些方面来降低投

资风险,考虑的主要因素应该有哪些。本研究有助

于拓宽乡村旅游投资研究视野,并为提升地方吸引

乡村旅游外来资本投入、提高乡村旅游投资项目稳

定性提供参考。

1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1.1 演化博弈理论

演化博弈与传统博弈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参

与方完全理性的必要假设,信息也无须完备[21-22]。

在乡村旅游投资项目中,由于利益关系,工商资本和

当地基层政府、旅游地村集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

突和对抗,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工商资本在

进行乡村旅游投资项目决策时,虽然可以根据当地

基层政府和旅游地村委会的策略作出自己的选择

(可以选择投资或不投资;若选择投资,以什么样的

方式进行投资等),但同时工商资本自己的战略决策

调整(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也可能改变其他两方原

先的行为策略,由此产生了一种动态循环,从而导致

三方博弈演变过程的产生。因此,利用演化博弈方

式研究乡村旅游三方权益主体的博弈平衡策略,有

较好的契合性。

1.2 投资参与主体界定

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的投入主体主要是工商资

本、地方基层政府和村集体。

(1)工商资本进入乡村旅游领域,其主要目的是

为资本寻求出路,谋求综合收益最大化,如扩展旅游

市场、延伸产业链、抢占市场份额等。

(2)地方基层政府对乡村旅游资源具有直接的

拥有权,也是规则、标准的制定者,同时履行监督职

能,其目标除经济效益以外,在担当地方利益的拥护

者及规范的制定者时,其利益诉求还包含了创造就

业机会、提升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的公共服务设

施水平以及获得投资方其他方面支持等。

(3)村集体是乡村旅游资源的直接提供者,获取

租金回报、学习先进的运营管理技能、获得较多的就

业机会等是其基本利益诉求,以此提升本村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等。

1.3 模型假设

乡村旅游投资方的选择会偏向旅游资源丰富、

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且村集体渴望工商资本参与

开发、周边旅游消费市场较成熟的地方,这种投资方

式除利益诱惑因素以外,还通常伴随着当地政府部

门的招揽和扶持。据此,在建立乡村旅游资本的投

入主体行为选择博弈模型以前,作出相应的假设。

假设1:乡村旅游投资者、地方基层政府和旅游

地村委会(村集体的代言者),往往在有一定合作意

向的基础上,形成了博弈战略。

假设2:三方博弈是有限理性主体之间的非对

称博弈,各博弈主体都有2种策略选择的可能,且每

个选择都有一定的概率。

地方政府的政策可以选择“积极支持”或“规范

引导”,分别指地方政府在旅游项目开发活动过程

中,所采取的减免税收费等措施或实施环境、股权等

规范约束。其中,选择“积极支持”策略的概率为x

(0≤x≤1),“规范引导”策略的概率为1-x。乡村

旅游投资方(工商资本)可以选择“独立经营”或者

“村企合作”的模式,“独立经营”主要指通过长期租

赁旅游资源自主经营,“村企合作”则是工商资本通

过资本投入、技术输入、经营管理等方式,与旅游地

村集体合作发展,共享收益,共同承担经营风险。选

取“独立经营”模式的概率设定为y(0≤y≤1),“村

企合作”策略的概率为1-y。旅游地村委会可以选

用“长期租赁”的模式(此时工商资本采取独立经营

策略)和“村企合作”的模式,以达到收取租金或学习

先进运营管理技能和就业的目的。选择“长期租赁”

模式的概率设定为z(0≤z≤1),“村企合作”策略选

择的概率为1-z。如图1所示。

假设3:不同的模式收益也不同。

三方不同模式下的收益函数如下:(1)地方基层

政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前来自税收的基本收益为

RG ,开发合作的机会成本设定为CG ,假如选择“积

极支持”政策,则要承担相应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

成本CG0 ;如果实施“规范引导”的策略,则可获得一

部分经济利益(环境补偿税)RG0 。此外,在工商企

业与村委会协商合作时,将地方基层政府取得的社

会与生态环境效益设定为Ri(i表示4种模式组合,

i=1,2,3,4)。(2)工商资本需支付搜寻其他投资信

息的成本费用Cci,当选择“独立经营”模式时,工商

资本按照投入后占地规模L 与 km

2 均收益r 获得

总收益;此时需要支付租金、人力、税额以及日常经

营流动资金等成本支出CE1 。当选择“村企合作”模

式时,工商资本的利润分成为α,α∈[0,1];付出的

投资CE2 。(3)旅游地村委会固定信息资料搜集花

71

沈国琪:三方演化博弈视角下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参与主体合作行为策略研究 理论探索

第77页

费为Cvi。当采用“长期租赁”策略时,获得的利益

主要为土地租金收益RV ;当选择“村企合作”时,收

益为(1-α)*L*r。三方演化博弈收益函数的相

关参数及含义具体见表1。

图1 乡村旅游投资参与三方主体策略选择

表1 三方演化博弈收益函数的相关参数及含义

参数 含义 单位

RG 乡村旅游投资之前地方基层政府对乡村旅游地的基础税收 元/km

2

CG 地方基层政府引进乡村旅游投资的机会成本 元

L 工商资本在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投资占地规模 km

2

r 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旅游的km

2 均收益 元/km

2

α 工商资本和旅游地村集体都选择村企合作策略时工商资本的收益分配占比 %

RV 村集体出租土地所获得的租金收益 元

CE1 工商资本“独立经营”策略下支付租金、人力、税额以及日常经营流动资金等成本支出 元

CE2 工商资本“村企合作”策略下支付租金、人力、税额以及日常经营流动资金等成本支出 元

Cvi 旅游地村集体在不同策略下信息搜集支付成本 元

Cci 工商资本在不同策略下信息搜集支付成本 元

CG0 地方基层政府在“积极支持”策略下对乡村旅游投资企业税收的减免额度 元

RG0 地方基层政府在“规范引导”策略下对乡村旅游投资企业税收的增收额度 元

R1 (独立经营,长期租赁)策略选择时,地方基层政府实施“积极支持”策略的收益 元

R2 (村企合作,村企合作)策略选择时,地方基层政府实施“积极支持”策略的收益 元

R3 (独立经营,长期租赁)策略选择时,地方基层政府实施“规范引导”策略的收益 元

R4 (村企合作,村企合作)策略选择时,地方基层政府实施“规范引导”策略的收益 元

72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78页

1.4 三方博弈收益矩阵构建

在条件假设下建立三方的收益矩阵,以三方行

为组合(积极支持、独立经营、长期租赁)来举例说

明,即当地基层政府采取“积极支持”政策、工商资本

采取“独立经营”模式、旅游地村集体(村“两委”)采

取“长期租赁”行为时,当地基层政府的收益函数是

RG -CG0 -CG +R1;工商资本的收益函数是L*r

-CE1 -RG -Cci -RV +CG0 ;旅游地村集体(村委

会)的收益函数是RV -Cvi。具体见表2。

表2 三方博弈收益矩阵

乡村旅游投资

参与主体

三方博弈策略

工商资本

独立投资(y) 村企合作(1-y)

乡村旅游地村集体 乡村旅游地村集体

长期租赁(z) 村企合作(1-z)长期租赁(z) 村企合作(1-z)

地方

基层

政府

积极支持

策略x

规范引导

策略

(1-x)

RG -CG0 -CG +R1 RG RG RG -CG0 -CG +R2

L*r-CE1 -RG -Cci -RV +CG0 -Cci -Cci aL*r-CE2 -Cci -RG +CG0

RV -Cvi -Cvi -Cvi

(1-α)L*r-Cvi

RG -RG0 -CG +R3 RG RG RG +RG0 -CG +R4

L*r-CE1 -RG -Cci -RV +RG0 -Cci -Cci aL*r-CE2 -Cci -RG -RG0

RV -Cci -Cvi -Cvi

(1-α)L*r-Cvi

2 研究方法

2.1 演化稳定策略探讨

2.1.1 地方基层政府模式选择的演化稳定策略探讨

假定地方基层政府采取“积极支持”行为时的平

均预期收益为G1,采取“规范引导”行为时的平均预

期收益为G2,平均预期收益为G12。则:

G1 =yz(RG -CG0 -CG +R1)+

y(1-z)(RG)+ (1-y)z(RG)+

(1-y)(1-z)(RG -CG0 -CG +R2), (1)

G2 =yz(RG -RG0 -CG +R3)+

y(1-z)(RG)+ (1-y)z(RG)+

(1-y)(1-z)(RG -RG0 -CG +R4), (2)

G12 =xG1 + (1-x)G2. (3)

由上述(1)、(3)式可以得出,地方基层政府模式

选择的复制动态方程如下:

f1 =x(1-x){yz[-2(CG0 +RG0 )+

R1 +R2 -R3 -R4]-y(-CG0 -RG0 +

R2 -R4)-z(-CG0 -RG0 +

R2 -R4)-CG0 -RG0 +R2 -R4}. (4)

2.1.2 工商资本模式选择演化稳定的策略探讨

假定乡村旅游投资企业采取“独立经营”“村企

合作”模式时的预期收益为 E1、E2,平均预期收益

为E12。则:

E1 =xz(L*r-CE1 -RG -Cci -

RV +CG0 )+x(1-z)(-Cci)+

(1-x)z(L*r-CE1 -Cci -RG -RV -

RG0 )+ (1-x)(1-z)(-Cci), (5)

E2 =xz(-Cci)+x(1-z)(αL*r-CE2 -

Cci -RG +CG0 )+ (1-x)z(-Cci)+

(1-x)(1-z)(αL*r-CE2 -

Cci -RG +RG0 ). (6)

工商资本决策行为的平均期望收益为:

E12 =yE1 + (1-y)E2. (7)

复制动态方程为:

f2 =y(1-y){2xz(CG0 +RG0 )-

x(CG0 +RG0 )+z[(1+α)L*rCE1 -CE2 -2RG -RV -2RG0 ]-

αL*r+CE2 +RG +RG0 }. (8)

2.1.3 村集体模式选择演化稳定策略探讨

假定村集体选择“长期租赁”“村企合作”模式时

的平均预期收益为 O1、O2,整体平均预期是 O12。

则有:

O1 =xy(RV -Cvi)+x(1-y)(-Cvi)+

(1-x)y(RV -Cvi)+(1-x)(1-y)(-Cvi),

(9)

73

沈国琪:三方演化博弈视角下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参与主体合作行为策略研究 理论探索

第79页

O2 =xy(-Cvi)+x(1-y)[(1-α)L*rCvi]+ (1-x)y(-Cvi)+ (1-x)(1-y)·

[(1-α)L*r-Cvi], (10)

村委会决策行为的平均预期收益为:

O12 =zO1 + (1-z)O2. (11)

复制动态方程为:

f3 =z(1-z){y[RV + (1-α)L*r]-

(1-α)L*r}. (12)

2.2 演化博弈均衡分析

2.2.1 演化博弈均衡点求解

乡村旅游地所在基层政府部门、工商资本和乡

村旅游地村集体三方模式选择决策的复制动态方程

构成的三维动态系统如下:

f1 =x(1-x){yz[-2(CG0 +RG0 +R1 +R2 -

R3 -R4]-y(-CG0 -RG0 +R2 -R4)-

z(-CG0 -RG0 +R2 -R4)-CG0 -

RG0 +R2 -R4}

f2 =y(1-y){2xz(CG0 +RG0 )-x(CG0 +

RG0 )+z[(1+α)L*r-CE1 -CE2 -2RG -

RV -2RG0 ]-αL*r+CE2 +RG +RG0 }

f3 =z(1-z){y[RV +(1-α)L*r]-

(1-α)L*r}. (13)

?

?

?

????????

????????

设fi(i=1,2,3)=0,对上式进行求解运算后,

得到E1(0,0,0),E2(1,0,0),E3(0,1,0),E4(0,0,

1),E5(1,0,1),E6(1,1,0),E7(0,1,1),E8(1,1,1)

等8个纯策略均衡点。

2.2.2 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先建立雅可比矩

阵,得出在所有纯策略均衡位置变量的特征值大小,

然后再通过正负来判断在所有纯策略均衡位置下是

否为进化稳定点。分别对f1、f2 以及f3 求关于x、

y 和z 的偏导,结合条件分析,得到 E1(0,0,0)、E2

(1,0,0)、E7(0,1,1)、E8(1,1,1)为模型的演化平衡

点,所以只需要对这4个点进行数值探讨。其中:

(1)平衡点E1(0,0,0)对应三方参与主体最终

演化的行 为 组 合 是 (规 范 引 导、村 企 合 作、村 企 合

作),其动态演化最终的均衡状态取决于其特征值

λ1=R2 -R4 -CG0 -RG0 <0 和λ2 =CE2 +RG +

RG0 -rLα<0是否同时成立,即当工商资本与乡村

旅游地村集体在“村企合作”行为下,地方基层政府

采取“规范引导”行为所获得的收益与增加税收获得

的收益总值超过采取“积极支持”行为所获得的收益

与减免税费的差值,并且工商资本采取“村企合作”

行为时的收益远超地方基层政府在“规范引导”模式

下所支出的费用时,无论参与三方最初选择何种模

式,最终必定演化为前面所述的平衡策略组合。

(2)平衡点E2(1,0,0)的演化行为组合为(积极

支持、村企合作、村企合作),当地方基层政府在“规

范引导”行为下获取的收益总值不超过“积极支持”行

为下获取的收益总值,表现为λ1 =R2 -R4 -CG0 -

RG0 <0,且工商资本采取“村企合作”模式时的收益

总值超过地方基层政府在“积极支持”行为下的总支

出,表现为λ2 =CE2 +RG +CG0 -rLα<0时,三方

主体最终会演化成(积极支持、村企合作、村企合作)

的行为结果。

(3)平衡点E7(0,1,1)的演化行为组合为(规范

引导、独立经营、长期租赁),如果地方基层政府采取

“积极支持”行为所得到的收益总值没有超过“规范引

导”行为所得到的收益总值,表现为λ1 =R2 -R3 -

CG0 -RG0 <0,且工商资本采取“独立经营”行为时的

总收益大于地方基层政府在“规范引导”行为下的总

成本,即λ2=CE1 +RG +RV +RG0 -rL<0时,三方

行为组合最终会演化为(规范引导、独立经营、长期

租赁)。

(4)平衡点E8(1,1,1)的演化行为组合是(积极

支持、独立经营、长期租赁),当地方基层政府采取

“规范引导”行为得到的收益总值不超过“积极支持”

行为带来的总收益,表现为λ1=-R1+R3+CG0 +

RG0 <0,并且工商资本采取“独立经营”行为时带来

的收益总值超过地方基层政府在“积极支持”行为下

的总支出,表现为λ2=CE1 +RG +RV -CG0 -rL<0

时,三方的行为组合最后演化状态为(积极支持、独

立经营、长期租赁)。

3 结果与分析

3.1 参数赋值

2020年4月,在浙江省安吉县 LF街道的积极

支持策略下,浙江安吉半日村文化休闲有限公司投

资位于 LF街道西北部的 HSW 村,最后通过“村企

合作”的 模 式,设 置 弹 性 收 益 分 成 比 例 (40% ~

80%),成功打造了民宿聚集村落———小瘾半日村。

截至2020年12月,70余幢民宿已相继开工建设,

2021年10月开始对外运营,已成为该县内最大的

74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80页

乡村民宿集聚村落,是一个极佳的生态旅游项目。

该项目从投资意向到投资执行,针对不同的投资规

模、政策支持程度、收益分成比例等因素,投资方、

LF街道、HSW 村集体经过多次博弈,最终达成投

资合作,较为贴切地演绎了动态博弈演化到稳定策

略形成的路径,具有较好的典型性,这也是笔者选择

该案例进行演化博弈分析的主要原因。笔者利用对

半日村文化休闲有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走访、调查

所获取的基本数据,并结合当前对乡村旅游项目投

资、投入的基本情况,对模型参数范围内作出以下假

定:项目基础投资税费收益为RG ∈[10,80](万元),

地方基层政府在“积极支持”策略下对乡村旅游项目

投资税收的减免额度为CG0 ∈[30,60](万元),在“规

范引导”行为下增加的税收为RG0 ∈[15,25](万元),

旅游项目涉及地域范围S=0.107km

2,单位面积获利

r∈[15000,45000](万元/km

2),村集体租赁土地租

金收益RV ∈[45,105](万元/km

2),企业利润占比α

∈[40%,80%]。在对模型参数选择范围基本确定

的条件下,根据实际要求对主要参数作出如下选择:

各参数的最初值分别为CG0 =30,RG0 =30,α=0.4,

S=0.107,r=30000,CE1 =100,RV =550,RG =

50,CG =50,Cvi =50,Cci =50。同时,将各行为可

能性概率初值设定为0.5,结合 MATLAB 软件对

其行为选择的演化展开模拟仿真研究,分析乡村旅

游项目投资参与三方行为选择的演化博弈路径。

3.2 参与三方演化稳定状态的二维演化路径

在前述模型已有基本参数值固定的基础上,根

据地方基层政府、村集体不同政策供给,设定其他参

数(自身收益、成本、收益分成比例等)。令R1=30,

R2=30,R3=200,R4=1000,CE2 =50,E1(0,0,0)

的演化路径如图2(a)所示;令 R1 =200,R2 =200,

R3=30,R4=30,CE2 =50,E2(1,0,0)的演化路径

如图2(b)所示;令R1=30,R2=30,R3=200,R4=

200,CE2 =500,E7(0,1,1)的演化路径如图2(c)所

示;令R1 =200,R2 =30,R3 =30,R4 =200,CE2 =

500,E8(1,1,1)的演化路径见图2(d)。

(a)E1(0,0,0) (b)E2(1,0,0)

(c)E7(0,1,1) (d)E8(1,1,1)

图2 演化路径

75

沈国琪:三方演化博弈视角下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参与主体合作行为策略研究 理论探索

第81页

如图2(a)所示,乡村旅游投资方“独立经营”选

择的演化路线先升后降,开始时演变速率较慢,随着

地方政府与所在村集体向“规范引导”模式与“村企

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投资方行为调整的进度也

越来越快,最终在t=0.03时达到了三方平衡状态

(规范引导、村企合作、村企合作)。这说明在发展初

期,乡村旅游地基层政府对安吉半日村文化休闲有

限公司的信任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损失厌恶”心

理倾向,采取“规范引导”模式,安吉县 HSW 村村集

体虽然着意于“村企合作”的模式,但“长期租赁”模

式意愿下降并不显著,可发现此时基层政府(LF 街

道)、HSW 村村委与安吉半日村文化休闲有限公司

之间并未建立起诚信伙伴关系。投资方基于扩大市

场、快速收益等目的,进入安吉县 LF街道也趋向风

险规避,进而采取“独立经营”的模式;同时,由于地

方的政策态度倾向对于投资方是否真正落实投资产

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地方基层政府一开始采取“规范

引导”的模式,投资方可能会认为投资壁垒被提高,

从而选择“独立经营”的方式,甚至会有放弃投资的

可能性。

如图2(b)所示,投资方的“独立经营”模式的演

化路线先升后降,但地方基层政府采取“积极支持”

模式的可能性上升程度却更小,此时呈现更长期的

时间演化,即t=0.06时达成三方策略均衡(积极支

持、村企合作、村企合作)。这是由于在发展初期,安

吉半日乡村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就与 HSW 村民率先

进行了“村企合作”状态的想法,但是由于旅游资源

开发投资特点及旅游行业本身的弱质性极易造成投

资项目运作失利,因此地方基层政府为规避风险,对

于安吉半日文化休闲公司与 HSW 村集体是否能够

长期稳定合作持观望态度,伴随着项目合作的不断

加深以及相互之间的持续了解,地方基层政府最终

会采取“积极支持”的模式。

如图2(c)所示,地方基层政府与投资方的演化

路线在0.008≤t≤0.01内无限接近0和1,二者在

达到平衡的时点具备一致性;而 HSW 村集体的演

化路线先是下降而后上升,并在0.01≤t≤0.03内

实现三方稳定均衡组合(规范引导、独立经营、长期

租赁)。在发展初期,HSW 村集体可以基于对 LF

街道的信任背书而偏向于选择“村企合作”策略,但

随着地方基层政府的“规范引导”策略与投资方的

“独立经营”策略逐渐达到均衡状态,HSW 村集体

在较短时间的博弈后会迅速转向“长期租赁”的战

略,从而通过较长时间的发展获得平衡。

如图2(d)所示,投资方以“独立经营”策略迅速

达到均衡,HSW 村集体在经过短暂的“村企合作”

意向后,迅速转变策略并紧随其后以“长期租赁”的

战略迅速实现了平衡,而当地基层政府也和村集体

有着同样的发展路径,并经过了更长期的发展后才

建立稳固的战略平衡(积极支持、独立运营、长期租

赁)。可以发现,LF 街道 HSW 村民集体在发展初

期,选择“长期租赁”政策概率的减少幅度远小于当

地基层政府,并更快地实现均衡,这也代表了村民集

体对半日村文化休闲企业战略选择的发展途径更加

灵活,反应也更加快捷;但由于地区基层政府作为乡

村旅游投资规则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往往需要更长

的时间来权衡可能产生的结果,使得当地基层政府

达到战略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会更长。

3.3 共同参与主体演化稳定的三维演化路线

图3是三方主体进行博弈行为选择的三维演化

路线图。我们能够发现,当地方基层政府 LF街道、

半日村文化休闲有限公司、HSW 村不同行为方案

选择x,y,z 的初始概率均为0.5时,三方主体将各

自沿着4条路线朝着均衡点 E1(0,0,0),E2(1,0,

0),E7(0,1,1),E8(1,1,1)的方向发展。E1(0,0,

0)点三方参与主体达到发展稳定状态(规范引导、村

企合作、村企合作)的时间较为一致,E7(0,1,1)点

达到稳定状态(规范引导、独立经营、长期租赁)的时

间也较为一致,而在E2(1,0,0)演化路径上,当地方

基层政府 LF街道选择“积极支持”行为的概率趋近

于0.6时,半日村文化休闲有限公司与 HSW 村此

时已经发展到趋同的稳定策略(村企合作、村企合

作),而在E8(1,1,1)演化路径上,当地方基层政府

选择“积极支持”行为的概率趋近0.6时,半日村文

化休闲有限公司与 HSW 村已经达到各自的策略

(独立经营、长期租赁)。这就意味着,如果半日村文

化休闲有限公司在选用“独立经营”战略时,无须过

多考虑地方基层政府部门策略选择对其 HSW 村乡

村旅游项目投资的影响,而在选用“村企合作”战略

时,必须兼顾地方基层政府选用“积极支持”战略的

概率大小,若地方基层政府部门选用“积极支持”战

略的概率较大,则半日村文化休闲有限公司选用“村

76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82页

企合作”战略时更能降低经营风险,使得安吉县 LF

街道 HSW 村的投资项目更有保障。

图3 均衡演化点E1,E2,E7,E8 的三维演化路径

4 结论与对策

4.1 研究结论

本文构建了由工商资本、地方基层政府和村集

体三方主体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了影响各主

体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演化敏感度,并以浙江

安吉半日村文化休闲有限公司在安吉县 LF 街道

HSW 村进行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作为案例进行了

仿真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基层政府、工商资本和乡村旅游投资地村集

体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存在4个演化路径可以达到均

衡状态,与演化路径相对应,三方主体的策略选择分

别为(规范引导、村企合作、村企合作)(积极支持、村

企合作、村企合作)(规范引导、独立经营、长期租赁)

(积极支持、独立经营、长期租赁);特征值能否同时

满足特定的条件以及复制动态方程的参数变动决定

着模型动态演化的最终均衡状态,即三方博弈均衡

受工商资本的投资额度大小、平均收益程度、项目管

理水平(成本等因素),基层政府支持力度大小,乡村

旅游项目所在村集体的收益分配占比等多种因素的

共同影响。

(2)以半日村文化休闲有限公司为例进行的二

维演化结果表明:工商资本无论选择“独立经营”还

是“村企合作”,面对地方基层政府和村集体的不同

选择时变化反应较快,能够快速达到稳定状态,演化

趋于敏感;而地方基层政府要达到均衡状态则比较

缓慢,演化路径在3个参与主体中最为平稳,其选择

不同策略时受到工商资本与村集体的影响相对较

小。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工商资本在乡村旅游项

目开发过程中若要降低风险,必须具备较高的市场

感知灵敏度和快速反应能力。

(3)以半日村文化休闲有限公司为例进行的三

维综合演化结果表明:由于受“损失厌恶”等心理因

素的影响,使得地方基层政府在选择不利于自身短

期收益的“积极支持”策略时会犹豫不决,但在选择

有利于自身短期收益的“规范引导”策略时显得果断

而迅捷,这对于工商资本投入于乡村旅游开发的前

期博弈中自证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非常有必要;

同时,由于风险规避的心理的存在,工商资本在选择

“村企合作”策略以及村集体在选择“长期租赁”策略

时均呈现犹豫不决状态。当工商资本选择“独立经

营”策略时,地方基层政府的“积极支持”策略对其影

响甚小,而选择“村企合作”策略时,地方基层政府

“积极支持”策略对其影响很大,此时需要对地方基

层政府的策略选择行为进行预研和预判。

4.2 对策建议

对如何使得工商资本在降低其投资风险的同

时,又能顺利进行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本研究提出

如下对策建议:

(1)全面关注当地基层政府、村集体的收益预

期,以达成三方协作共赢的总体目标。投资方在参

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要秉承合作共赢的理

念,为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让地方基层

政府与村集体通过旅游项目投资开发达到预期的经

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充分考虑当地基层政

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村集体决策的基础上,投资者

在设定利润分成比率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弹性,尽量

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信息科技手段等来提高

投资者在旅游发展项目中投资的利润,并通过优化

投资者的成本、利润来调整三方的行为选择。最后

促使当地基层政府更偏向于选择“积极支持”的策略

行为。

(2)项目投资方应积极采取社会嵌入等渠道来

获取政府部门、村民集体等多方位的支持,并在较短

期达到稳定均衡状态。乡村旅游开发投资项目的三

方博弈主体之间能够迅速达到平衡状态是项目投资

77

沈国琪:三方演化博弈视角下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参与主体合作行为策略研究 理论探索

第83页

方减少风险的关键所在,而通过嵌入社区的手段与

乡村旅游项目社区构建起相对完善的社区联盟机

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外来者劣势”的局面,为

乡村旅游项目投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措施

包括:一是投资方主动贯彻本土化运营策略,在材料

采购、产品供给、员工招募等方面尽最大可能融入本

土市场结构中,同时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就业机

会,从而规避当地政府的“损失厌恶”心态,以此降低

进军本土市场的难度和政策风险;二是创新投资政

策、整合旅游领域资金来源、积极借助自媒体等新闻

媒介的传播能力,提高投资者在当地的知名度;三是

强化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村集体、社区民众的交流,借

助公益活动等模式,适度回馈本地社区,减少参与壁

垒,提高博弈三方决策速度与效率。

(3)完善风控预案,尽最大可能降低信息不对称

所带来的风险。投资方要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警示制

度、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制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异地

化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根据当地

基层政府、村集体不同的行为选择,及时准备各类预

判与措施。同时,可通过向上一级政府部门咨询,寻

求指导,多渠道掌握有关信息资料,在公平、透明的

原则下达成项目投资共识,在减少经营风险的同时

建立利益共同体,迅速达到稳定局面。

参考文献

[1] BUCKLEYR.Testingtakeupofacademicconceptsin

aninfluentialcommercialtourism publication [J].

Tourism management,2008,29:721-729.

[2] KIMA K,WEILER B.Visitors'attitudestowardsresponsiblefossilcollectingbehavior:anenvironmental

attitude-based segmentation approach [J].Tourism

management,2013,36:602-612.

[3] HOLDEN A.Theenviroment-tourismnexusinfluence

ofmarketethic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9

(3):373-389.

[4] 王德刚.文化自信、利益均衡是确立乡村旅游伦理关系

的基础[J].旅游学刊,2014(11):9-11.

[5] 李秋成,周玲强,范莉娜.社区人际关系、人地关系对居

民旅游支持度的影响:基于两个民族旅游村寨样本的

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3):75-84.

[6] 马耀峰,张春晖,薛华菊,等.中国旅游业“十三五”规划

须关注的几个问题[J].旅游科学,2016(1):16-24.

[7] 许恒周,牛坤在,王大哲.农地确权的收入效应[J].中

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10):165-173.

[8] 王磊,杨晓霞,向旭,等.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评价研究:

以重庆市城口县河鱼乡为例[J].生态经济,2019(4):

140-145.

[9] 贾薇.民间金融支持乡村旅游融资的必要性、风险与对

策[J].农业经济,2020(8):96-97.

[10] 肖轶,尹珂.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户生态风险认知对其

参与保护意愿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4):243-249.

[11] 兰虹,肖雅丽,赵佳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

析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

17-23.

[12] 彭夏岁,许亦善.基于多产联动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

模式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 垦 大 学 学 报,2014(1):

105-108.

[13] 郭向阳,穆学青,丁正山,等.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

济协调效应及动态关系:以曲靖为例[J].经济地理,

2020(7):231-240.

[14] 李爱兰.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生态旅游规划探

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213-217.

[15] 崔杰,赵景惠.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及其深度开发

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24):159-160.

[16] 朱莉莉,刘非,柯志伟.“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发

展模式研究:以安徽省黄山市“农家乐”为例[J].商场

现代化,2017(13):147-149.

[17] 胡石清.社会合作中利益如何分配?:超越夏普利值的

合作博弈“宗系解”[J].管理世界,2018(6):83-93.

[18] 丹巴,陈楷健,朱思颖.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的演

化博弈分析[J].农村经济,2019(12):137-144.

[19] 周晓阳,赵凡,刘莹,等.政府补贴和成本共担如何影

响平台和企业策略选择:基于三方演化博弈[J].控制

与决策,2022(2):293-302.

[20] 吴有进.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研

究[J].农业经济,2021(12):58-59.

[21] 马晓龙,陈泠静,尹平,等.政府在推动乡村旅游投资

中的作用:基于动态博弈的分析[J].旅游科学,2020

(3):19-31.

[22] 王亚萌,田应东,杜盼盼,等.演化博弈视角下海外耕

地投资参与主体合作 行 为 策 略[J].资 源 科 学,2021

(9):1849-1862.

78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84页

ResearchontheCooperativeBehaviorStrategyof

RuralTourismInvestmentandDevelopmentParticipantsfromthe

PerspectiveofTripartiteEvolutionaryGame

ShenGuoqi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zhouUniversity,Huzhou313000,China)

Abstract:Theinputofcommercialcapitalinlocalruraltourismdevelopmentmayeffectivelypromotethe

implementationof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Thecooperationamonginvestors,localgovernments,and

villageisthekeytothesuccessofruraltourismprojectdevelopment.Thispaperconstructsatripartiteevolutionarygamemodelofindustrialandcommercialcapital,grassrootsgovernmentandvillagecollective,

andtakesHengshanwuVillageasanexampleforsimulationanalysis.Theresultsshowthat:(1)thereare

fourdynamicevolutionpathsinthetripartiteevolutionarygamemodelofindustrialandcommercialcapital,localgrassrootsgovernmentandvillagecollective,whichcorrespondtotherespectivestrategicchoices

ofdifferentsubjects;(2)whenindustrialandcommercialcapitalchoosestheinvestmentmodeof\"independentoperation\"or\"village-enterprisecooperation\",itrespondsfastertothestrategicchoicesofgrassrootsgovernmentsandvillagecollectives,andtheevolutionpathismoresensitive,whilegrassrootsgovernmentsareleastaffectedbyindustrialandcommercialcapitalandvillagecollectives.(3)duetothe\"lossaversion\"psychologyandinsufficienttrustfoundation,localgrassrootsgovernmentsarehesitanttochoosea

\"positivesupport\"strategythatisnotconducivetotheirownshort-termgains,andtheyaremoredecisive

andrapidwhenformulating\"normativeguidance\"strategiesthatareconducivetotheirownshort-termreturns,soindustrialandcommercialcapitalmustconsiderthestabilityandlong-termnatureofinvestment

whendevelopingruraltourismprojects;(4)Thesupportoflocalgrassrootsgovernmentsinthe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projectsisveryimportant.Whenindustrialandcommercialcapitalchoosesthestrategyof\"independentoperation\"or\"village-enterprisecooperation\",theformerislessaffectedbythe\"active

support\"strategyofthelocalgrassrootsgovernment,whilethelatterisgreater,sotheindustrialandcommercialcapitalmustconsiderthelocalpreferencefortheinvestmentmodelwhenchoosingtheinvestment

model.Thepaperputsforwardsuggestionsforthesmooth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projectsbyindustrialandcommercialcapitalfromtheperspectivesofinterestbalance,communityintegration,andriskcontrolplans.

Keywords:industrialandcommercialcapital;investmentinruraltourism;strategyselection;stableevolution;socialembedding

[责任编辑:连云凯]

79

沈国琪:三方演化博弈视角下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参与主体合作行为策略研究 理论探索

第85页

2024年1月

第17卷 第1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401008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创新驱动视域下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及发展路径研究

———以桂林市为例

万春花,张 燕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摘 要]创新驱动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研究以创新驱动为视角,以桂林为案例地,运

用熵值法、标杆比较法与综合评价法构建世界级旅游城市指标体系,并引入障碍度模型探寻桂林打

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制约因素。结果显示:(1)与标杆值对比可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等

级处于发展阶段,未来进步空间较大,且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中诸多要素创新程度不均衡,相

对差异较大;(2)2012-2021年桂林旅游发展水平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发展趋势,2020年进入

创新发展阶段,城市文化创新、城市旅游创新、城市环境创新与城市生活创新上升趋势明显,而城市

形象创新处于低位且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表明城市旅游形象创新不足是制约桂林旅游创新发展水

平的短板;(3)城市旅游创新和城市形象创新对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障碍度最大,文化及相

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旅游总收入增长、旅游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贡献度、旅游产

品创新、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国际会议会展数量等是阻碍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主要因

素。基于评价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驱动;世界级旅游城市;发展路径;桂林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4)01-0080-13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桂林,赋予桂

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大使命。同年12月,国

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支持桂

林等地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打造一批重点旅游城

市、特色旅游地。自2012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

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起,桂林旅游发展上升为国

家战略,旅游工作创新不断,“十三五”期末,桂林国

际旅游胜地基本建成,为建成世界级旅游城市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桂林地处欠发达地区,自身综

合实力相对较弱,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旅游新业态发

育较为缓慢、城市发展质量有待提高、高品质的服务

设施和公共空间缺乏、创新动力不足等成为制约其

发展的短板。因此,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桂林亟须

跳出资源驱动的老路子,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格调

品位,升级传统旅游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方式,

营造主客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

80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高质量建设的内涵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

(22AGL001)、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中文旅赋能的路径与对策研

究”(2021QGRW010)、广 西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专 项 资 金 项 目 “漓 江 流 域 景 观 资 源 生 态 产 业 化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与 示 范”(桂 科

AA20161002)共同资助。

[收稿日期]2023-03-12;[修回日期]2023-06-07

[作者简介]万春花(1999-),女,重庆开州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目的地

管理,E-mail:1402745753@qq.com;张燕(1981-),女,广西南宁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空间经济与生态旅游,E-mail:jasminyan@126.com,通信作者。

第86页

城市。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

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

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十

四五”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标志着我国旅游发展

方式发生了重大调整,即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以及旅游

业面临的资源与市场不对等、投入与产出不相符的

困境,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持续增加要素有效供给,是

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从创

新驱动的视角切入,以桂林为案例地,构建世界级旅

游城市指标体系,评价和衡量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

建设实况,以找出桂林旅游业发展的短板,为推进桂

林旅游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桂林未来旅游城

市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1 研究综述

1.1 世界级旅游城市

世界级旅游城市作为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和城

市更新升级的新命题,其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尚处

于起步阶 段,现 有 前 期 研 究 基 础 多 来 源 于 世 界 城

市[1-2]、全球城市[3]、世界旅游城市[4]、国际旅游城

市[5-6]的相关成果。通过梳理发现,国内外关于世

界级旅游城市研究,大致可以分为4类:一是概念探

讨,但依然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Ashworth 等认

为世界级旅游城市是在全球范围内依赖于旅游的城

市,例如威尼斯或巴斯[7]

;宋金平等认为,世界级旅

游城市具有世界性和旅游城市的属性,但并非两者

简单相加[8]。二是特征研究,主要是为评价体系研

究奠定基础。例如,Edwards等提出便利互联机场、

优质旅游服务、多样化住宿设施和各种娱乐选项是

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特征[9]

;Alastair等总结出门户、

影响力、影响性、都会性、公认性等世界旅游城市的

5个基本特征[10]。三是评价体系相关研究。学者和

专业机构基于不同视角在世界旅游城市相关指标体

系的构建上积极尝试,但尚未形成权威、系统的评价

指标体系,如专业机构发布的《旅行与旅游业竞争力

指数》《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指数》,前者以国家和地区

为评价对象,其指标体系侧重于对旅游目的地综合

环境因素的影响,后者可评价与比较全球范围内不

同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和发展进程。Henderson探

讨了全球性城市与国际旅游业之间的关系,确定了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支持、交通、预期寿命、社会

自由等关键变量[11]

;李娜[5]和朱梅等[6]171 构建国际

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前者从国际旅游业发展水

平、国际旅游保障体系和国际旅游环境3个维度构

建,后者从城市旅游业国际竞争力体系和城市环境

国际化支持力体系两方面构建;于萍从地理学的视

角,构建了包括旅游资源及吸引力指标、旅游基础服

务水平指标、旅游外围服务指数、旅游通道特征指标

以及旅游主体(游客)特征指标等在内的旅游城市世

界性的指标评价体系[12]

;章杰宽构建了包含旅游宏

观经济、旅游接待水平、城市旅游国际营销、旅游人

力资源、国际交流情况、公共设施、政府及居民支持

力度、旅游资源吸引力和生态环境等9个维度的52

个评价 指 标 的 桂 林 世 界 级 旅 游 城 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13]118。与国外学者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世界旅

游城市的界定标准更高,强调旅游产业的突出贡献

和重要性。四是建设路径研究。张凌云等[14]和魏

士洲[15]通过北京与东京、纽约、伦敦、巴黎的对比,

分析北京建设世界旅游城市的差距,进而提出提升

策略。

综上可见,已有研究对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定义

还有争议且研究聚焦于评估体系研究。评估体系上

缺乏从某个视角切入构建,多以经济类、旅游类、酒

店与会议类、文化类、交通类、环境类等综合性指标

构建为主[16]

;研究方法中也存在局限性,具体表现

为获得指标权重的方法多为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

法,受专家的主观影响较大,指标权重因专家团队背

景差异存在显著不同,但在建设路径研究方面,众多

学者认为,可行的路径是:锚定一个“世界级旅游城

市样本群”加以对标。

1.2 创新驱动

广义的创新驱动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制

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17]。

在旅游领域,郭峦认为,“旅游创新”是服务于旅游产

业发展的一切创新活动[18]

;黄成认为,创建国际旅

游城市过程中要把创新作为发展新动力,重点推动

战略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营销创新、体制创新

等[19]。庞铁坚认为,创新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

关键点[20]。从旅游创新要素来看,江金波等归纳出

酒店业、餐饮业、景区、旅行社以及其他旅游要素创

新是主要研究领域集中点[21]。从旅游创新评价研

究来看,国内外开始从企业旅游创新研究转向区域

旅游创新研究。王毅等[22]614、江金波等[23]1753、张佳

81

万春花等:创新驱动视域下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及发展路径研究 理论探索

第87页

仪[24]68 基于“环境或基础-投入-产出-效果或潜

力”框架,构建创新人员及机构、旅游市场创新、经济

基础、创新经费、知识产权等5个维度的区域旅游创

新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区域旅游创新综合发展水平

以及协调发展水平。周成构建了旅游人才知识、科

学技术、资源市场、管理机制、景区企业、环境绩效等

维度的区域旅游创新能力评价体系[25]

;从旅游驱动

机制来看,田敏等从需求、供给、营销和扶持4个方

面构成了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26]。刘佳

等构建由技术创新主导,由基础设施辐射、城市化集

聚、经济带动诱发,由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环境管

制、创新引领驱动的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绿色创

新效率空间分异演化的形成机制框架[27]。可见,已

有研究多集中于旅游要素创新、区域旅游创新能力

评价研究,旅游驱动机制研究较少。区域旅游创新

能力评价上缺乏非技术创新的研究,多偏重技术创

新研究,展开以科研投入和知识产权为指标的旅游

业创新测量,因而缺乏评估旅游创新能力的普适性。

但研究方法从质性研究转变为以构建评测模型为主

的量化研究。

由上可知,国内外学者及专职机构在对世界级

旅游城市与旅游创新能力的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较

为丰富,但城市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驱

动作为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内生增长动力,两者相结

合的研究成果甚少。基于此,本文拟从创新驱动的

视角出发,以桂林为例,运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

构建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借助标杆对比

分析与综合评价分析检验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的差距,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桂林世界级旅游

城市建设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诊断,旨在找出桂林

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桂林世

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方向,并提出建设与提升策略。

2 创新驱动视域下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

体系构建

2.1 分析框架

世界级旅游城市为旅游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

在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传播、人类居住、国家品牌形

象塑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全球影响力、吸引力、辐射

范围,同时也是世界性旅游生产要素聚集和调控配

置的战略管理中心[28]66。创新驱动 是 一 种 综 合 创

新,是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战

略创新和文化创新所发生的综合协同作用[29]。宋

瑞认为创新驱动是中国旅游的必然选择,中国旅游

发展的驱动就必须转到创新上来,转变到提升效率、

质量、品质上来[30]。据此,结合陈伍香[28]66 对世界

级旅游城市定位的认识和创新驱动内涵,本文认为:

城市文化创新是世界级旅游城市创新的驱动原动

力,包括文化资源丰度、文化艺术氛围和文化创新绩

效,是旅游城市文化辐射力增强的体现;城市旅游创

新是驱动方式,通过渐进式、建构式创新,促进旅游

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包括旅游产业升级、产业

科技研发和产业深度融合;城市环境创新是驱动基

础,通过完善城市设施和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公共空

间质量;城市生活创新是驱动方向,是居民获得感和

幸福感增强的表现;城市形象创新是驱动成果,是城

市旅游影响力扩大的重要体现(图1)。

图1 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要素的创新驱动机制

2.2 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科学性与可采集性相结合、简明性与可比

性相结合、特色指标与通用指标相结合原则,基于以

上建构的创新驱动视域下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分析

框架及内涵,本文通过参考众多文献,并结合桂林旅

游发展现状,提炼对应指标,构建出创新驱动视域下

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体系(表1)。其中,城市

文化创新,用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代表文化资源丰

度,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代表文化艺

术氛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

重代表文化创新绩效;城市旅游创新,从旅游业绩竞

82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88页

表1 创新驱动视域下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及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值) 参考文献

A1城市

文化创新

B1文化资源丰度

B2文化艺术氛围

B3文化创新绩效

C1百万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0.0125) [31]

C2百万人拥有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数量(0.0126) [32]

C3百万人拥有博物馆、文化馆及艺术馆数量(0.0315) [31]

C4百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0.0133) [31]

C5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0842) [31]

A2城市

旅游创新

B4旅游产业提升

B5产业科技研发

B6产业深度融合

C6旅游总收入增长率(0.0178) [6]

C7旅游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贡献度(0.0189) [6]

C8入境过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数(0.0154) [6]

C9品牌景区数量(0.0213)

C10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数量(0.0389)

C11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0.0653)

C12旅游产品创新指数(0.0144) [13]

C13旅游业 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0187) [22]

C14国家社会科学旅游课题数量(0.0138) [24]

C15百万人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数量(0.0114)

C16百万人拥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数量(0.1203)

C17旅游类在线平台数量(0.048)

C18百万人拥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数量(0.048)

A3城市

环境创新

B7城市设施完善

B8生态环境优美

C19国际航线数量(0.0144)

C20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0.0295) [6]

C21高铁线路覆盖量(0.0095) [33]

C22城市建成区道路网密度(0.0145)

C23旅游景区厕所密度(0.0205) [13]

C24万人拥有住宿设施数量(0.0106)

C25万人拥有美食场所数量(0.0267) [13]

C26万人拥有购物场所数量(0.0174)

C27城市空气质量(0.0072) [34]

C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0.0162) [13]

C29环境规制强度指数(0.0075) [34]

C30万人绿色专利申请量(0.0067) [34]

A4城市

生活创新

B9居民共享共富

B10居民生活幸福感

C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0.017) [6]

C3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0.0119) [35]

C3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0.01)

C34人均预期寿命(0.0116) [36]

C35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0.0155) [37]

C36交通事故伤亡人数(0.0055) [6]

A5城市

形象创新

B11城市形象宣传

B12游客满意度

C37国际营销创新效果(0.0167) [13]

C38国际会议会展数量(0.0842) [13]

C39国际重大活动与赛事数量(0.0079)

C40网络关注度(0.0183) [36]

C41游客综合评价满意度(0.0144) [36]

注:含“(百)万人拥有”字样的三级指标,均是对于常住人口而言;C9借鉴迈点品牌指数;C14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

度项目、青年项目与西部项目三者相加而得;C24由星级饭店数量表征;C25、C26通过美团平台上搜索相应关键

词抓取整理而得;C37通过谷歌趋势平台上搜索“桂林旅游”整理而得。

83

万春花等:创新驱动视域下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及发展路径研究 理论探索

第89页

争力和旅游产品创新两方面来反映旅游产业提升,

从旅游专业研究和产业科技创新投入两方面来反映

产业科技研发水平,从旅游与文化、智能技术、中医

药健康的融合程度来反映产业深度融合情况;城市

环境创新,从交通体系、旅游设施、旅游住宿体系、餐

饮体系、日常购物场所、设施创新等维度来反映城市

设施完善程度,从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绿化状况、城

市环境规制、城市绿色专利申请量来反映生态环境

美化情况;城市生活创新,从经济发展和城乡区域协

调来反映居民共享共富,从健康水平、公共医疗服务

和安全来反映居民生活幸福感;城市形象创新,城市

形象宣传和游客满意度方面已形成惯常指标,采用

可量化且认可度较高的指标作为三级指标。

2.3 评价过程

2.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于世界级旅游城市前期研究基础使用主观赋

权法的研究方法较多,受专家的主观影响较大,故文

章采用客观的熵值法赋予指标权重,与其他方法相

比较,熵值法具有减少指标间信息重叠、克服人为确

定权重的主观性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综合、全面、客

观的 测 评 方 法[38]。其 算 式 与 计 算 步 骤 参 考 文 献

[39]52,最终得到创新驱动视域下桂林世界级旅游

城市指标权重(表1)。

2.3.2 综合评价的计算

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与标杆值对比分析得

到的综合得分,本文先借鉴章杰宽的方法[13]122,对

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取线性加权计算,其

算式为:

F =∑

n

i=1

(wici),∑

n

i=1

wi =1. (1)

式(1)中:c 代表指标的标准化值,w 代表指标

权重,F 为综合评价得分。

2012-2021年桂林旅游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

计算步骤如下:(1)极差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

理;(2)借鉴文献[40]对指标权重的处理[40]1285,计算

各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以及最终综合得分F

'。F、F

'

的区间在[0,1]。通过相关查阅文献并考虑中国旅

游型城市发展现状,综合评价标准如下:(0.75,1],

成熟阶段;(0.5,0.75],发展阶段;(0.3,0.5],参与

阶段;(0,0.3],探索阶段。

2.3.3 障碍度模型分析

系统的协调发展是系统内部的各要素相互影

响、相 互 促 进,从 而 形 成 由 低 级 到 高 级 的 演 化 过

程[41]。可见,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建设与其内部的各

要素也存在密切关系。为诊断制约桂林世界级旅游

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提供定量依据,文章借鉴相关研究[36]169,引入障碍

度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3个指标实现上述目的,

分别是:因子贡献度Uj,代表三级指标在总指标中

的权重;指标偏离度Ij,代表三级指标与总目标之

间的差距;障碍度 Mj、Nj、Mj 代表三级指标的障

碍度,Nj 代表一级指标的障碍度。其算式为:

Uj =wiwij, (2)

Ij =1-rj, (3)

Mj =

Uj ×Ij

43

j=1

Uj ×Ij

, (4)

Nj =∑Mj. (5)

式(2)-(5)中:wi、wij 分别代表第i个一级指

标权重及第i 个一级指标中第j 个三级指标权重,

rj 代表三级指标采用极差法得到的标准化值。

2.4 标杆值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北京与上海的平均值、已有文献的参

考值作为标杆值,基于以下考虑:(1)相较于国外世

界级旅游城市,国内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数据收集难

度较小、数据口径较为统一且数据完整性较好。(2)

2016 年 起,权 威 评 价 机 构 世 界 旅 游 城 市 联 合 会

(WTCF)每年发布《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根据

其公布的2019年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排行榜综合排

行前10名城市中,北京与上海的综合排名分别位列

第5和第9,是除香港以外我国排名最高的两个城

市。(3)北京、上海与桂林均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

旅游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上海在世界旅游

目的地建设中成效显著。(4)参考目前学界基本达

成共识的相关指标体系[6]172-173,[13]118-119。

数据来源于相关机构或部门官方网站公布的

《统计公报》《广西统计年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广西科技统计数据》等统计资料、规划与报告。对

于指标缺失数据,本文采用均值插补法与平均增长

率的方法进行补充。

3 结果与分析

3.1 世界级旅游城市标杆值对比分析

经过测算,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价

结果为0.6881,等级处于发展阶段,未来仍有较大的进

步空间,需全方位提升。从总体上来看,三级指标标准

化得分参差不齐,体现了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中

诸多要素创新程度的不均衡,相对差异较大(表2)。

84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90页

表2 与对标城市比较的桂林旅游业发展现状

指标 权重 标杆值 得分 属性 标准化得分 最后得分

百万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 C1 0.0125 5.1517项* 1.2131项 + 0.2355 0.0029

百万人拥有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数量 C2 0.0126 0.2576个* 2.2241个 + 1 0.0126

百万人拥有博物馆、文化馆及艺术馆数量 C3 0.0315 9.2148个* 9.705个 + 1 0.0315

百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C4 0.0133 324.0075万册* 104.6301万册 + 0.3229 0.0042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C5 0.0842 8.55%* 2.79% + 0.3263 0.0275

旅游总收入增长率 C6 0.0178 7.76%* 31.24% + 1 0.0178

旅游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贡献度 C7 0.0189 12.81%* 532.39% + 1 0.0189

入境过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数 C8 0.0154 3.5天** 2.7天 + 0.7714 0.01188

品牌景区数量 C9 0.0213 50个* 16个 + 0.32 0.0068

国家 AAAAA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数量 C10 0.0389 6.5个* 5个 + 0.7692 0.0299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 C11 0.0653 4.5个* 2个 + 0.4444 0.0290

旅游产品创新指数 C12 0.0144 10%** 8.89% + 0.8890 0.0128

旅游业 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C13 0.0187 77.64%* 71.96% + 0.9268 0.0173

国家社会科学旅游课题数量 C14 0.0138 2项* 8项 + 1 0.0138

百万人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数量 C15 0.0114 0.7866个* 0.6066个 + 0.7712 0.0088

百万人拥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数量C16 0.1203 0.2576个* 0.2022个 + 0.7849 0.0944

旅游类在线平台数量 C17 0.0480 1个* 1个 + 1 0.0480

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数量 C18 0.0480 0.1087个* 0.2022个 + 1 0.0480

国际航线数量 C19 0.0144 10条** 7条 + 0.7 0.0101

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 C20 0.0295 30标台** 10标台 + 0.3333 0.0098

高铁线路覆盖量 C21 0.0095 5.5 9 + 1 0.0095

城市建成区道路网密度 C22 0.0145 7.2km/km

2 8.4km/km

2 + 1 0.0145

旅游景区厕所密度 C23 0.0205 4** 5.87 + 1 0.0205

万人拥有住宿设施数量 C24 0.0106 0.0934个* 0.0972个 + 1 0.0106

万人拥有美食场所数量 C25 0.0267 3.9182个* 4.3234个 + 1 0.0267

万人拥有购物场所数量 C26 0.0174 0.3067个* 0.1033个 + 0.3368 0.0059

城市空气质量 C27 0.0072 100%** 94.2% + 0.9420 0.0068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C28 0.0162 20m

2** 12.21m

2 + 0.6105 0.0099

环境规制强度指数 C29 0.0075 90.92%* 97.53% + 1 0.0075

万人绿色专利申请量 C30 0.0067 3项* 0.35项 + 0.1167 0.000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C31 0.0170 142280万元** 46726.78万元 + 0.3284 0.0056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C32 0.0119 88.43%* 53.42% + 0.6041 0.0072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 C33 0.0100 2.3* 2.14 - 1 0.01

人均预期寿命 C34 0.0116 83.29岁* 80.61岁 + 0.9678 0.0112

万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C35 0.0155 63.6张* 57.62张 + 0.9060 0.0140

交通事故伤亡人数 C36 0.0055 2623人* 363人 - 1 0.0055

国际营销创新效果 C37 0.0167 44.28* 22.49 + 0.5079 0.0085

国际会议会展数量 C38 0.0842 8个** 2个 + 0.25 0.0211

国际重大活动与赛事数量 C39 0.0079 14个** 11个 + 0.7857 0.0062

网络关注度 C40 0.0183 4946.94* 5447.63 + 1 0.0183

游客综合评价满意度 C41 0.0144 100%** 81.07% + 0.8107 0.0117

综合得分 0.6881

注:鉴于疫情影响,数据缺失较多,C6、C7、C13、C19、C39、C41以2019年的数据为基准,进行估算;*表示标杆值来源于北京与上海的

平均值,**表示标杆值来源于已有文献。

85

万春花等:创新驱动视域下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及发展路径研究 理论探索

第91页

3.1.1 城市文化创新分析

桂林百万人拥有历史文化名村名镇(C2,1分)

及博物馆、文化馆及艺术馆(C3,1分)数量标准化得

分超过了标杆值,但百万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C1,0.2355分)、公共图书馆藏书(C4,0.322

9分)数 量、文 化 及 相 关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GDP 比 重

(C5,0.3263分)的得分均较低,表明桂林文化资源

内涵与文化表达场所存在联动性不足的现象,文化

资源的利用不足,导致桂林文化产业创新链条纵向

延伸能力与创新活力受到约束,进一步制约了文化

产业创新发展质量。

3.1.2 城市旅游创新分析

在旅游产业提升方面,桂林旅游总收入增长率

(C6,1分)、旅游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贡献度(C7,

1分)、入境过夜游客人均停留天数(C8,0.7714分)、旅

游景区和度假区品质(C10,0.7692分)及旅游产品

创新指数(C12,0.8890分)较高,但品牌景区影响

力(C9,0.32分)、全域旅游发展水平(C11,0.4444

分)得分均不高,说明目前桂林旅游经济成就已非常

突出,在旅游景区品质和旅游产品创新有保证的情

况下,品牌网络影响力和全域旅游发展效应未能显

著提升;在产业科技研发方面,桂林旅游产业科技创

新投入(C13,0.9268分)、学术研究(C14,1分)成

绩显著;在产业深度融合方面,桂林旅游与文化产业

(C15,0.7712分)、夜间文化(C16,0.7849分)、智

能技术(C17,1分)、中医药健康(C18,1分)融合程

度高。综合来看,桂林旅游品牌景区创新发展除自

身品质以外,还需品牌整合、品牌运营与品牌保护等

方面的渐进式创新来推动。且桂林核心区域与周边

及稍远县域的合作创新耦合度不高,造成多数到桂

林的游客仅游览核心区域而忽略周边县域,亟须进

一步优化桂林全域合作创新的旅游发展格局,共享

创新扩散的积极效应,提高创新效率。

3.1.3 城市环境创新分析

桂林的城市设施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国际航

线数量(C19,0.7分)、公交服务能力(C20,0.3333

分)、购物场所(C26,0.3368分)等方面;同时在生

态环境方面也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人均公园绿地

面积 (C28,0.6105 分)和 万 人 绿 色 专 利 申 请 量

(C30,0.1167分)。这综合反映目前桂林旅游创新

发展承载力需依靠交通和购物场所等基础设施来支

撑,同时绿色环境创新格局未形成的局面,导致城市

公共空间质量提升缓慢及创新发展要素集聚能力衰

减。如何通过优化城市设施的供给结构和生态供

给,强化创新要素流动,推动城市环境创新发展,真

正把桂林建成主客共享的现代化城市新空间,需要

重点思考。

3.1.4 城市生活创新分析

在居民生活幸福感方面,桂林在健康水平(C34,

0.9678分)、公共医疗服务(C35,0.9060分)与交通

安全(C36,1分)方面贡献显著;在居民共享共富方

面,虽然桂林城乡收入差距(C33,1分)小,但存在着

相应问题,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C31,0.3284分)

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C32,0.6041分)的得分均不

高,缘于桂林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并日益成熟,农民收

入增长较快,城镇化水平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

距表现出缩减作用,但旅游发展难以反哺经济社会

发展,居民共同富裕的创新物质基础弱[42]。

3.1.5 城市形象创新分析

桂林旅游发展过程中注重游客满意度,从极高

国内网络舆情热度(C40,1分)、较高国内游客满意

度(C41,0.8107分)可知,但在城市形象宣传上存在

短板,主要体现在国际营销创新效果(C37,0.5079

分)不明显、国际会议会展数量(C38,0.250 分)不

多。这说明桂林尚未形成创新化、国际明星化的旅

游形象,导致入境旅游流规模小,且其在国际营销创

新等方面后劲不足,陷入恶性循环。

3.2 创新驱动视域下桂林旅游发展水平分析

本文进一步对桂林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以

探究其旅游发展演变特征和趋势。运用综合评价法

对2012-2021年创新驱动视域下桂林旅游发展水

平进行分析(图2)。总体来看,桂林旅游发展水平

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即2012-2014年处

于大幅上 升 状 态,2015-2016 年 处 于 大 幅 下 降 阶

段,2017-2021年处于上升阶段,且2020年进入创

新发展阶段。对应5个维度的发展水平而言,城市

文化创新、城市旅游创新、城市环境创新与城市生活

创新上升趋势明显,而城市形象创新始终处于低位

且呈持续下降趋势,表明桂林旅游形象长期缺乏创

新,对旅游发展产生累积性的负面影响,进而难以驱

动整体的质量提升。

城市文化创新呈波动上升趋势,2014-2016年

呈现下降状态,揭示出文化创新资源内涵建设不足

及其与文化艺术氛围的不协调创新发展问题,直到

2017年逐渐回暖,2018年全域旅游发展时期达到顶

峰。这段时期,桂林既持续开展“寻找桂林文化力

86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92页

量,挖掘桂林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程,又

整合文化资源建成正阳东西巷、“一院两馆”、万达广

场等文旅融合标志性项目,推动文化内核创造性转

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了城市的原动力效应。

图2 创新驱动视域下桂林2012-2021年旅游发展水平

城市旅游创新始终保持上升的趋势,表明旅游

产业的品质性、创新性与科技研发效应逐渐加深,且

愈发重视多产创新融合发展。例如,桂林以“全域旅

游”为契机,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秀峰区、灌阳县、

全州县、临桂区先后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围

绕“大健康”推出“中医药特色服务+文旅”“康复疗

养+文旅”等创新融合发展模式。

城市环境创新呈平稳上升趋势,表明随着旅游

的高质量发展,桂林基础设施逐渐完备、绿色创新发

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效应逐渐释放。如桂林启动

“旅游厕所建设提升实施方案”与“引进绿色公交”

后,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城市创新发展要素集聚能力显著提升。但需注意的

是:桂林国际运输体系与住宿设施还不健全,导致潜

在国际市场需求与现实优质供给的不平衡,进一步

制约了桂林创新的国际化发展。

城市生活创新攀升显著,表明桂林民生质量水

平逐渐加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逐渐上升。如

桂林推动乡村“形、实、魂”协同发展,形成桂林特色

创新的乡村振兴之路,逐渐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贫

富差距,以 及 《桂 林 市 建 设 健 康 城 市 (2017—2020

年)行动方案》出台,桂林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进

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进

民生福祉。

城市形象创新处于低位且有降低趋势,城市创

新开放合作格局尚未成型。桂林举办“两会一节”、

国际马拉松赛、资源漂流世界杯等重大国际创新活

动对桂林创新国际影响力有一定的提升力,但收效

不大,城市国际形象对海外宣传未达到相应水平,相

反国内关注度与满意度逐年上升,说明桂林区域开

放合作创新与对外开放合作创新的不平衡。

3.3 创新驱动视域下桂林旅游发展障碍度分析

应用障碍度模型,对阻碍桂林旅游发展的主要

因素进行测度,一级指标障碍度值的动态演变如图

3所示,障碍度排名前八位的障碍因素如表3所示。

由图3可知,城市旅游创新由2012-2020年的

第一障碍因素下降为2021年的第三障碍因素,说明

桂林旅游创新发展由“量”向“质”的转化趋势;城市

形象创新由2012-2017年的第四障碍因素上升为

2018-2020年的第二障碍因素,再上升为2021年

的第一障碍因素,说明在旅游探索参与阶段,城市形

象宣传和游客满意度的平衡都要兼顾,引致桂林形

象良性拉力效应相应较强,而后期的不平衡兼顾则

引致外推效应;城市文化与环境创新的障碍度呈波

动上升趋势,也需重点关注;城市生活创新障碍度呈

波动小幅度下降趋势。

87

万春花等:创新驱动视域下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及发展路径研究 理论探索

第93页

图3 2012-2021年桂林旅游发展水平一级指标障碍度演变

表3 创新驱动视域下桂林旅游发展的障碍因素

年份

主要障碍因素排序(障碍度/%)

1 2 3 4 5 6 7 8

2012 C16(21.66) C11(11.76) C17(8.64) C18(8.64) C10(7.01) C5(5.17) C9(3.61) C13(3.37)

2013 C16(21.87) C11(11.87) C17(8.72) C18(8.72) C10(7.07) C5(5.22) C9(3.87) C13(3.35)

2014 C16(21.79) C11(11.83) C17(8.69) C18(8.69) C10(7.05) C5(5.20) C38(4.77) C9(3.63)

2015 C16(21.72) C11(11.79) C17(8.66) C18(8.66) C10(7.03) C5(5.18) C38(4.76) C9(3.62)

2016 C16(22.28) C11(12.09) C17(8.89) C18(8.89) C10(7.21) C5(5.32) C38(4.88) C6(2.95)

2017 C16(25.65) C11(13.92) C17(10.23) C18(10.23) C5(6.12) C38(5.62) C10(4.15) C12(3.07)

2018 C16(36.32) C11(19.71) C38(7.95) C10(5.87) C20(3.23) C14(2.79) C7(2.68) C8(2.32)

2019 C16(45.00) C11(12.21) C38(9.85) C14(4.31) C7(3.75) C6(3.63) C13(2.65) C19(2.16)

2020 C16(47.01) C5(11.22) C38(10.29) C20(4.60) C6(4.52) C14(3.61) C12(3.37) C37(1.90)

2021 C5(26.54) C38(24.35) C6(10.69) C12(8.21) C20(6.40) C37(4.83) C24(3.90) C40(3.51)

由表3可知,品牌景区数量(C9)、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数量(C10)、国家全域旅游示

范区数量(C11)、旅游业 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C13)、百万人拥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

游消费 集 聚 区 数 量 (C16)、旅 游 类 在 线 平 台 数 量

(C17)、百万人拥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数量(C18)障碍度总体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但到

某个时间节点后突然下降不再成为障碍因子[43],说

明桂林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产生了较为稳

定的共生利益群体,推动了桂林旅游迈向更高质量

发展阶段。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C5)和国际会议会展数量(C38)障碍度呈现上

88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94页

升趋势,反映了桂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较为滞后,以

及对外交流平台受到限制,制约城市创新开放合作

格局的成型,束缚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桂林在旅游总收入增长(C6)、旅游

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贡献度(C7)、旅游产品创新

(C12)、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C20)障碍度存在

上升空间,且多来源于外部因素的制约,表明创新驱

动视域下桂林旅游发展水平越高,则越会受到城市

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宣传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阻

力因子呈现由内部资源优势向外部环境协调转化的

过程[44]1932。由此可知,创新驱动视域下桂林世界级

旅游城市的建设应从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旅游总收入增长、旅游业对地区生产

总值综合贡献度、旅游产品创新、万人公共交通车辆

拥有量、国际会议会展数量等方面采取措施。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以创新驱动为视角,以桂林为案例地,运用

熵值法、标杆比较法与综合评价法构建世界级旅游

城市指标体系,并引入障碍度模型探寻桂林打造世

界级旅游城市的制约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从标杆值对比分析来看,桂林世界级旅游城

市建设的等级处于发展阶段,未来仍有较大的进步

空间,且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在产业科技研发、

产业深度融合、居民生活幸福感、游客满意度等方面

的创新水平已达到一定的水准,而文化资源丰度、文

化艺术氛围、文化创新绩效、旅游产业提升、城市设

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居民共享共富、城市形象宣

传等方面的创新程度还有待提升,表明桂林世界级

旅游城市建设中诸多要素创新程度不均衡,相对差

异较大。因此,桂林需要针对不同创新要素采取差

异化管理,积极引导各要素关系呈良性发展,以求实

现创新要素多元互动,以及区域间的创新要素均衡

发展。

(2)从旅游发展水平分析来看,2012-2021年

桂林旅游发展水平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

2020年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对5个维度的发展水

平而言,城市文化创新、城市旅游创新、城市环境创

新与城市生活创新上升趋势明显,而城市形象创新

处于低位且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主要由于城市形象

的海外宣传创新未达到相应水平和区域合作创新与

对外开放合作创新的不平衡,对旅游发展产生累积

性的负面影响,进而难以驱动整体的质量提升。在

桂林未来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应持续推进区

域合作创新和对外开放合作创新以增进二者的适配

性,促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创新开放合

作格局;另一方面,需塑造世界级城市品牌,创新城

市形象营销与展示渠道,稳步提升城市形象宣传实

效。

(3)从障碍度分析来看,城市旅游创新和城市形

象创新对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障碍度最大,

从具体指标上看,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

产总值比重、旅游总收入增长、旅游业对地区生产总

值综合贡献度、旅游产品创新、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

有量、国际会议会展数量是制约桂林世界级旅游城

市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同时还发现,创新驱动视

域下桂林旅游发展水平越高,则越会受到城市基础

设施、城市形象宣传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大,主要阻

力因子呈现由内部资源优势向外部环境协调转化的

过程。对此,桂林需注意规避不利发展因素的影响,

在新发展阶段,着重提升城市文化创新、城市环境创

新及城市生活创新水平,同时强化旅游与关联业态

融合创新,优化全域合作创新的旅游发展格局,推动

旅游高质量发展。

4.2 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文化创新赋能,提升城市内涵。一是塑造创

新文化形象。充分挖掘桂林历史文化名村名城、民

族传统的文化底蕴,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打造桂林文

艺创作品牌和传统艺术品牌,并打造文化遗产保护

开发的“桂林样板”,强化文化遗产资源的创造性转

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二是创新营造文

化艺术氛围。引入数字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数字博物

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文化展示载体,创新

文化表达方式,创新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历史

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三是深化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产

资源与特色民族风俗,将文化元素融入演艺、创意、

节庆会展、动漫等产业,整合创新资源,打造文化特

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89

万春花等:创新驱动视域下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及发展路径研究 理论探索

第95页

以及充分借助现代化科技创新发展的势头,推动5G

文化旅游场景化创新发展,创造极致体验新空间。

(2)产业创新驱动,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一是

渐进式、建构式创新旅游吸引物。实施世界级、国家

级旅游景区建设工程,着力提升桂林旅游品牌影响

力,升级打造世界级山水旅游品牌、高品质旅游休闲

度假品牌,形成“1+N”山水旅游品牌集群。并培育

一批地域文化鲜明、主题资源突出、度假产品齐备、

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吸引物,向世界游客讲

好“桂林故事”;二是创新发展“旅游+”和“+旅游”

产业融合模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

思维,不断挖掘和盘活潜在旅游资源,以融合创新为

动力,强化旅游与健康、文化、科技、农业以及关联业

态融合创新,并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创造新价

值、催生新业态,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产生新的竞争

优势;三是优化全域合作创新的旅游发展格局。强

化桂林市城区核心地位,更好发挥阳朔县对周边的

旅游创新辐射作用,构建“一带四区”发展空间新格

局,依托文化场馆、高速公路、铁路等构建“旅游三

圈”,加强城市核心区域创新、桂林区域统筹创新以

及“粤桂湘黔滇”之间的稳定合作创新格局,并积极

探索适合彼此的合作创新模式,推动桂林全域旅游

合作创新发展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同时,优化数字

格局下旅游的共生环境,合理配置区域间的旅游创

新资源,促进区域间相关产业创新对旅游创新的支

撑拉力效应[23]1759。

(3)优化基础供给,提高城市环境创新。一是提

升交通枢纽功能,强化创新要素流动。通过政策性

措施提升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航线辐射能力和通达能

力,加快构建内外协同的铁路网络,完善区域内高速

公路网络布局,合理布局“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系

统,形成互联互通、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化基

础设施网络,提升创新要素流动的便捷度、幅度,加

速创新扩散和溢出;二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体系,增

强城市创新发展要素集聚能力。以国际高端化、蕴

含桂林特色鲜明文化、多元化等标准培育桂林高质

量旅游住宿体系,以“吃在桂林”餐饮品牌、美食街区

等创新手段不断深化桂林餐饮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以主客共享理念完善城市日常购物场所,提高国际

化接待水平,营造完善与便利的城市商业环境。再

借助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增强创新发展要素集聚

力,进而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4)创新城市未来生活,创建主客共享新空间。

一是推动文旅富民惠民,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加

快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水平,积极引导公共

文化场所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普及活动,推进实施

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日、旅游一卡通、电子消费券、旅

游年卡等创新措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实惠,以及提升

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水平并赋能乡村振兴,实现人

民共富;二是创新消费空间,塑造独特的“山水城市”

风貌。融合创新多元消费业态,激发地标性国际商

圈、特色商业街区和夜间经济聚集区的消费活力,营

造高品质消费新空间,加快建成富有桂林特色的世

界级旅游城市消费中心。同时,围绕“山水城市”建

设,创新融合城市与旅游功能,强化“城在景中、景在

城中、城景交融”的城市特质,构建桂林世界级旅游

城市新空间。

(5)形象营销推广创新,扩展国际影响力。一是

加强区域创新协作和对外创新开放合作。桂林要积

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

区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

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积极融合

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创新资源集成,强化资源共享、

客源互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创新开放

合作新格局;二是创新城市形象营销与展示渠道。

着眼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

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客源市场,并

在巩固传统媒体营销的基础上,创新多元化营销渠

道。同时,扩大开放创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城

市形象推广,提升桂林的世界影响力。依托联合国

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

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品牌和资源世界

漂流锦标赛、桂林马拉松赛等国际赛事的辐射效应,

促进城市形象宣传路径得到有效创新。

参考文献

[1] 谢守红,宁越敏.世界城市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

展,2004(5):56-66.

[2] 杨勃,王茂军,王成.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热点变迁及

主题判别:基于 WOS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J].人文

地理,2019(5):26-35.

[3] PARNREITERC.Globalcitiesin GlobalCommodity

Chains:exploringtheroleofMexicoCityinthegeog90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第96页

raphyofglobaleconomicgovernance[J].GlobalNetworks,2010(1):35-53.

[4] MAITLANDR,NEWMANP.WorldTourism Cities:

DevelopingTourism OfftheBeatenTrack[J].Taylor

andFrancis,2014(5):7-12.

[5] 李娜.国际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

学,2006.

[6] 朱梅,魏向东.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

用研究[J].经济地理,2011(1):170-176.

[7] ASHWORTH G,PAGESJ.Urbantourismresearch:

recentprogressandcurrentparadoxes[J].Tourism

management,2011,32(1):1-15.

[8] 宋金平,于萍,王永明.世界旅游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

践[M].南京: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55-58.

[9] EDWARDSD,GRIFFIN T,HAYLLA B.Urban

tourismresearch:developinganagenda[J].Annalsof

tourismresearch,2008,35(4):1032-1052.

[10] ALASTAIR M,MAXIM C.Worldtourism citiesa

systematicapproachtourbantourism[M].London:

Routledge,2021,152-156.

[11] HENDERSONJ.TransportandTourism Destination

Development:AnIndonesianPerspective[J].Tourism

andHospitalityResearch,2017(3):199-208.

[12] 于萍.旅游城市世界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特区经

济,2017(9):57-59.

[13] 章杰宽.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J].旅游论坛,2021(5):117-125.

[14] 张凌云,程璐.北京旅游业在建设世界城市中的优势

与不足:北京与巴黎等世界四大城市旅游发展差异比

较[J].北京社会科学,2010(5):41-50.

[15] 魏士洲.会展经济发展对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影响研

究[J].江苏商论,2011(5):113-116.

[16] 庞雪.世界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17] 张霄宇,柴慧敏.国内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论研究

综述[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3):40-45.

[18] 郭峦.旅游创新的概念、特征和类型[J].商业研究,

2011(12):181-186.

[19] 黄成.景德镇市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对策研究[D].

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6.

[20] 刘倩.创新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关键点[N].桂

林日报,2021-12-02(01).

[21] 江金波,唐金稳.国外旅游创新研究回顾与展望[J].

经济地理,2017(9):215-224.

[22] 王毅,陈娱,陆玉麒,等.中国旅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的时空动态和驱动因素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19(5):613-624.

[23] 江金波,唐金稳.珠江三角洲旅游创新的协调发展研

究:基于二象对偶理论视角[J].地理研究,2018(9):

1751-1761.

[24] 张佳仪.中国旅游产业创新与IP发展研究[J].中国

旅游评论,2020(3):65-73.

[25] 周成.区域旅游创新研究:要素解构、能力评价与效率

测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26] 田敏,刘晓燕.基于文化模式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及

开发路径探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2014(5):33-35.

[27] 刘佳,徐文强.碳排放约束下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

绿色创新效率时空分异与形成机制[J].资源开发与

市场,2022(5):538-545.

[28] 陈伍香.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四宜”模式构建

与路径优化[J].社会科学家,2023(1):65-72.

[29] 任 保 平,郭 晗.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的 创 新 驱 动 机 制

[J].学术研究,2013(2):69-75.

[30] 宋瑞.创新研究视角下的中国旅游发展[J].社会科学

家,2022(6):9-14.

[31] 蒋正峰,陈刚,尹涛.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比较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18):105-112.

[32] 闵祥晓.珠三角城市群视角的中山市文化旅游竞争力

评价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12):49-54.

[33] 陈倩,程晓曼,高翔.高铁建设与沿线企业发债成本

[J].上海商学院学报,2021(1):57-75.

[34] 段德忠,夏启繁,张杨,高鑫.长江经济带环境创新的

时空特 征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J].地 理 科 学,2021(7):

1158-1167.

[35] 胡豹,黄莉莉,许佳凤.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成

效评价 与 机 制 创 新 [J].浙 江 农 业 科 学,2022(10):

2183-2188.

[36] 邵超峰,高俊丽,赵润,等.基于 SDGs及旅游竞争力

指数的旅游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以桂林市为例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2):162-176.

[37] 李琳,曾伟平.中国城市公共健康水平的时空演化及

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22(10):2760-2776.

[38] 李绍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展水平测度及障 碍 因 素 分 析[J].南 方 农 机,2023

(9):93-99.

[39] 田少华,窦学诚,龚大鑫.甘肃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

合协调关系测度[J].科技与经济,2022(1):51-55.

[40] 王倩倩,孙梦阳,关海怡.亲子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

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珠海横琴为例[J].资源开发与

91

万春花等:创新驱动视域下世界级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及发展路径研究 理论探索

第97页

市场,2022(11):1281-1286+1295.

[41] 赵书虹,白梦,阮梦枝,等.云南省旅游资源与生态安

全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分析[J].地

理科学,2021(3):493-503.

[42] 张琦,曹蔚宁,延书宁.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

的空间异质性: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

112-123.

[43] 李秋雨,朱麟奇,王吉玉.全域旅游背景下吉林省旅游

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J].地理科

学,2020(6):948-955.

[44] 张新成,高楠,王琳艳,李锦敬.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与培育路径研究:以红色旅游城市为例

[J].干旱区地理,2022(6):1927-1937.

EvaluationSystemandDevelopmentPathofWorld-class

TourismCityfromthePerspectiveofInnovationDrive

———TakingGuilinasanExample

WanChunhua,ZhangYan

(Schoolof History,CultureandTourism,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541000,China)

Abstract:Innovation-driventourismisaninherentrequirementfor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ourism.

FromtheperspectiveofdriversforinnovationandtakingGuilinasacasestudy,thispaperusesmethods

suchasentropy,benchmarkingandobstacledegreemodeltoevaluatethecityasaworld-classtourismcity

andexplorethedevelopmentconstraints.Theresultsshowthat:Comparedwiththebenchmarkvalue,Guilinisinthedevelopmentstageforaworld-classtourismcity;From2012to2021,thetourismdevelopment

levelofGuilinshowedan\"upward-downward-upward\"trend,anditenteredthestageofinnovativedevelopmentin2020.Theurbanculturalinnovation,urbantourisminnovation,urbanenvironmentinnovation

andurbanlifeinnovationshowedanobviousupwardtrend,whiletheurbanimageinnovationwasatalow

levelandshowedacontinuousdownwardtrend.ItshowsthatthelackofinnovationofurbantourismimageisthedisadvantageofrestrictingGuilin'stourisminnovationanddevelopmentlevel;UrbantourisminnovationandurbanimageinnovationarethebiggestobstaclestoGuilin'sworld-classtourismcityconstruction.TheproportionofaddedvalueofcultureandrelatedindustriesinGDP,thegrowthoftotaltourism

revenue,thecomprehensivecontributionoftourismtothegrossregionalproduct,tourismproductinnovation,thenumberofpublictransportvehiclesownedby10,000people,thenumber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sandexhibitionsarethemainfactorshinderingtheconstructionofGuilinasaworld-classtourismcity.Basedontheevaluationresults,thispaperproposeddevelopmentpathsandperformancemeasures.

Keywords:innovationdriven;world-classtouristcity;developmentpath;Guilin

[责任编辑:吕观盛]

92

旅 游 论 坛 2024年 第17卷 第1期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页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