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rong

发布时间:2024-12-2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neirong

{{`发布时间:2024-12-24`}} | 云展网企业画册制作 宣传册 其他 neirong
10 中国瓷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叹为观止的工艺和造型闻名于世界,在传播中国工艺美术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中国陶瓷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更是成为了世界工艺美术史上浓墨淡彩的一笔。一、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陶瓷是中国瓷器的开端,这个适合的彩陶和瓷器还有着很大的差别,工艺简单,质量较低。二、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以瓷器为主,此时原始瓷器开始形成,主要的产地是浙江一带。三、秦汉时期( 一 ) 由于汉代的制瓷工艺并不成熟,因此瓷器还未出现。但此时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这种原始青瓷和瓷器略有区别 ,,但也被视为是瓷器的开端,为青瓷的成功烧制奠定了基础,以“宜兴窑” 为例,该窑还烧制红陶等陶器。( 二 ) 汉代由于儒学的宗教化和神学的兴起,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因此,陶器中的彩绘陶作为明器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彩绘陶的色彩丰富,题材以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为主。四、六朝时期(-) 从六朝开始,我国工艺美术进入到“瓷器时代”,并开始向日用品转化。由于全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因此南方的工美美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浙江越窑成为了当时全国的制窑翘楚。南北方青瓷风格不同,南方秀丽轻巧,瓷色青翠,北方厚重朴... [收起]
[展开]
neirong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1

走进中国陶瓷千年史

中国的陶瓷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当时彩陶呗誉为“中华第一陶”, 展示了祖先们在陶瓷领域的非凡创造力

伊轩出版社

第2页

2

第3页

3

第4页

4

第5页

5

走进中国陶瓷千年史

中国的陶瓷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当时彩陶呗誉为“中华第一陶”, 展示了祖先们在陶瓷领域的非凡创造力

第6页

6

第7页

7

出版:视传出版社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

泉驿

邮编:111111

网址:www.youjie.com.cn

印刷:印刷有限公司

开本:1/32

148mmx210mm

印张:34

字数:自己查

版次:2024年12 月第一版

印次:2024年12月第一

次印刷

书号:ISBN

000-3-72937-234-9

定价:99.00元

质检监督电话

13404567917

第8页

8 1. 瓷器前身

2. 商周时期陶瓷工艺

3. 秦汉时期陶瓷工艺

4. 隋唐作品代表

5. 唐 时期陶瓷工艺

6. 宋 时期陶瓷工艺

目录

第9页

9

7. 元 时期陶瓷工艺

8. 明 时期陶瓷工艺

9. 清 时期陶瓷工艺

第10页

10 中国瓷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叹为观止的工艺和造型闻名于世界,在传

播中国工艺美术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中国陶瓷

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更是成为了世界工艺美术史上浓墨淡彩的一笔。

一、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期的陶瓷是中国瓷器的开端,这个适合的彩陶和瓷器还有着很大的差

别,工艺简单,质量较低。

二、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以瓷器为主,此时原始瓷器开始形成,主要的产地是浙江一带。

三、秦汉时期

( 一 ) 由于汉代的制瓷工艺并不成熟,因此瓷器还未出现。但此时已经出现

了原始青瓷,这种原始青瓷和瓷器略有区别 ,,但也被视为是瓷器的开端,

为青瓷的成功烧制奠定了基础,以“宜兴窑” 为例,该窑还烧制红陶等陶

器。

( 二 ) 汉代由于儒学的宗教化和神学的兴起,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因此,

陶器中的彩绘陶作为明器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彩绘陶的色彩丰富,题材以神

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为主。

四、六朝时期

(-) 从六朝开始,我国工艺美术进入到“瓷器时代”,并开始向日用品转

化。由于全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因此南方的工美美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浙

江越窑成为了当时全国的制窑翘楚。南北方青瓷风格不同,南方秀丽轻巧,

瓷色青翠,北方厚重朴实,瓷色青中泛黄。

( 二 ) 在装饰上,由于六朝战争不断,人民深受苦难,此时佛教的出现成为

了人们的精神寄托,使得莲花、卷花草类的植物纹开始流行,装饰手法有印

花、刻花等。

窑最具有代表性,其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而白瓷以北方的邢窑最具

代表性,其胎骨较厚,不施纹饰,十分大气,具有“类银类雪”的美

七、宋代

——中国瓷器的发展史

第11页

11

( 一 ) 宋代瓷器制作工艺更进一步,可谓是“瓷的时代“,出现

了”汝、哥、定、钧、官“五大 名窑,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成就

( 二 ) 器型种类 : 宋代陶瓷的器型种类主要有碗、盆、瓶、壶、罐。壶往往

是作为瓜棱形,碗以斗笠型最为流行,还有瓜棱形、葵花型。宋代的陶瓷

造型整体简洁优美,器皿恰当的比例和尺度使人感到“减一分则短,加

一分则长”,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

( 三 ) 装饰手法和题材 : 宋代陶瓷主要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

种装手法。刻花、印花是传统方法,绣花是用针刺出花纹,画花则为后

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的纪元。宋瓷的装饰题材,喜欢用折枝花以及飞鸟鱼

虫,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

术特色。( 四 ) 艺术成就 : 宋代突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瓷器器

型丰富多样。最受欢迎的有”梅瓶“、”玉壶春瓶“等。造型优美,典雅

含蓄,有类玉的效果。除钧窑外,主要以单色瓷为主。体现了儒家文化

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

八、元代

( 一 ) 元代瓷器中最突出的成就是成功烧制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开创了

中国瓷器由素瓷向彩瓷过度的历史新纪元。青花瓷虽然只有一种颜色,

但是通过其深浅程度

的不同,营造出了丰富的艺术效果。即简朴又华美,既繁复又同意。

它如同民间的蓝印花布一样,具有典雅的艺术特点。

( 二 ) 由于元代统治者为扩大疆域,常年征战,又是马背上的民族。

因此,元代青花瓷主要以大盘、大碗居多,装饰题材也与蒙古族有着密

切的联系,富有蒙古族特色,创造出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

九、明代

( 一 ) 明代瓷器中青花瓷的烧制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明代瓷器主

要有青花瓷和五彩瓷两大类。五彩瓷多为官窑烧制,青花瓷多为民窑烧

制,形成宫廷和民间两大工艺体系。前者严谨精巧,后者自然质朴。

(二)明代瓷器以年号作款,各具特色。从艺术风格来看,宣德浓厚,成

化清雅嘉靖逸趣,万历秀美。

第12页

12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

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有 4200 年,器类有罐和钵。原

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夔龙纹舟

瓷器前身

1980 年,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

址第三层,即龙山文化晚期文化层的遗物

中发现 20 余片青釉器碎片,胎色呈青灰

色,质地坚硬,有的断面较粗,有气孔 ;

器表施青绿色薄釉,胎釉结合较紧密 ; 器

型有罐、钵等,有的器物表面还饰有蓝纹

和方格纹。据此有人认为可以把原始青瓷

烧造时间上推至新石器时代,但也有人根

据 C14 测定,认为东下冯龙山文化晚期的

年代为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在夏代纪年

范围内,距今约 4200 年。

莲盖夔龙纹方壶

第13页

13

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早期陶器

高 56.7 厘米,口径 15 厘米

1995 年定襄县中霍村出土

盖平弧,正中一环形钮,子口。体方唇,直口,束颈,溜肩,弧腹,平

底,下接矮圈足。肩部有兽首形环耳,颈部和下腹部均置四个铺首衔环

钮。身饰细交龙纹六周,间以宽弦纹带,以圆珠纹衬底。圈足饰绹索纹。

交龙纹壶

第14页

14 商周

时期特征 : 最早瓷器诞生,青瓷的开端

工艺:制作工艺水平低下、烧造工艺不稳定,总体

比较不

成熟粗糙

代表瓷 : 原始瓷、原始青瓷

瓷器特点 : 原始青瓷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色呈灰白,胎质

硬度大

白陶器在河南豫西一带的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中皆有发现。

商代晚期是白陶器高度发展时期,其造型和纹饰多模仿同期青铜礼器。

白陶刻饕餮纹双系壶

第15页

15

白陶系指表里和胎质 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

其使用的原材料和一般的陶器也有较大的区别,它主要是用制瓷器的瓷土和高

岭土制成。

特点是由于胎料中铁的含量较陶土的铁含量要低得多 ( 均低于 2%),在氧化

焰中烧成后,其氧化铁的含量也较低,故胎质等均呈白色。

再加上独特的艺术装饰就形成我国独有的白陶。烧成温度在 1000℃左右,

而不超过商代几何印纹陶 (1150℃ ) 的烧成温度。

白陶最早岀现在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晚期,而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中

较为流行。这时,其常见的器形以鬻为最多,另有盉、斝等酒器。

白陶的制作工艺在商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其分布范围在商代中期时也从

黄河流域扩大到长江流域。

白陶器早期主要是采用手制,后来也逐渐采用泥条法和轮制。

白陶器由于采用瓷土和高岭土作原料,其胎质较一般陶器胎质更为纯净,

因此具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胎壁较薄,但质地坚硬,洁净美观的特点。故

它往往作为贵族享用之物,并藉此获得了高度的发展。特别是许多仿青铜礼器

的制器更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工艺品。

白陶工艺在商代晚期发展到顶峰,到西周时,可能是硬纹陶和原始瓷器的

发展,白陶制品就基本绝迹了。

因此,从总体上来讲,白陶器存世的数量较少。

白陶

第16页

16 彩陶

在器物的外壁或内壁画有红、黑、赭、

白等色彩,且经过烧制的陶器,称为彩

陶。

其中赭红色的主要色元素是铁,应以赭

石为原料,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往往发现赭

石和研磨器。

黑彩的主要色元素为铁和锰,原料可能

是一种含铁较高的红土。

由于色彩绘于烧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

烧后,色彩和陶胎结合紧密,不易发生脱

落。

彩绘的形式总体上可分为图案和图画两大

类。

我国各地原始社会中、后期的遗址中,

大都发现有精美的彩陶。

釉陶

釉陶是铅釉陶的简称。指在陶

器表面施有一层低温釉的陶器。这

种陶器最早于西汉时出现在我国关

中地区。自汉宣帝以后,得到较大

的发展。由于加铅,使釉的熔点降

低到 700℃左右,还使釉面的亮度

增加,平整光滑,铜铁着色剂使釉

呈现美丽的翠绿黄、褐等色,其中

以绿釉为最多。

第17页

17

秦汉时期

( 一 ) 由于汉代的制瓷工艺并不成熟,因此瓷器还未出现。但此时已经出

现了原始青瓷,这种原始青瓷和瓷器略有区别 ,,但也被视为是瓷器的开端,

为青瓷的成功烧制奠定了基础,以“宜兴窑”为例,该窑还烧制红陶等陶器。

( 二 ) 汉代由于儒学的宗教化和神学的兴起,以及厚葬之风的盛行。因此,陶

器中的彩绘陶作为明器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彩绘陶的色彩丰富,题材以神话

传说和现实生活为主。

青釉壶,西汉,2005 年阳陵陪葬墓 M601 出土。2023 年 7 月 2 日拍摄于陕

西考古博物馆。没有查到尺寸信息,目测高度三十厘米出头。

阳陵是汉景帝与皇后的合葬陵墓。阳陵有专门的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

物馆”,也是西安的几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皇帝陵墓附近会有大量陪葬

墓,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死后,会被“赏赐”葬在皇帝陵墓周围,在当时也

是一件相当荣耀的事情。

壶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青铜器,多见于商周,到汉代还兴盛了一小波,

再往后就不见了。这样造型的陶壶也多见于汉代。青铜壶多用于盛酒,所以

博物馆介绍中常常会把壶归在“酒器” 类中。当然,也可以用于盛水。从汉代

开始,多了贮藏粮食的用途。锺在汉代也会被作为随葬器物,在汉墓大量出

土。壶的器形大致是,长阔颈,凸鼓腹,大肚能容,非常能装!好用的容器。分

圆壶、方壶,圆壶横截面大致是个原型,方壶则是个圆角矩形,或者说椭方

形。商代壶,经常是圆壶,直口略束颈,下面一个球形腹。西周的壶,多见

方壶,直口、长颈、溜肩、垂腹(或者鼓腹),这样的器形,加上有弧度的

方,显得庄重而沉稳,也可能是博物馆灯光效果(哈哈)。圆壶多了些灵

动。到了汉代,圆壶叫“锺”,方壶叫“钫”。

这件壶跟“锺”及商周时的壶器形又有些区别,敞口,修长宽阔的束颈,斜

肩鼓腹,腹下内收,外撇的劝阻。肩部对称两只兽形耳。周身装饰有很多圈弦

纹,肩部一周“<”形纹,一周水波纹。通体施青釉。博物馆标记为“瓷”,

应为西汉当时的原始青瓷。端庄大气的一件西汉青瓷。

第18页

18 青釉提梁倒灌壶

寻古瓷之根源,还鉴定以本真,跟老高看故宫瓷器陶到瓷的艰难蜕变

继续前行,发现了一枚重器,西汉青瓷,青釉划花双系壶,西汉时期,依然

遵循着,上部装饰复杂,下部简洁的风格,但是此件器物,个头较大,釉水

较厚,壶撇口,长颈,溜肩,肩部对称置双系,鼓腹,平底略内凹。通体施

青釉。肩部以划花变形凤鸟纹装饰。颈、肩及腹部划有弦纹五道。

西汉青瓷 , 胎体一般呈灰白色或深灰色。其釉层普遍较厚,色调偏深,多

呈青绿或黄褐等色。装饰纹样则有弦纹、水波纹、云气纹等,壶、罐等器物

上多置双系或铺首。

第19页

19

原始瓷青釉

第20页

20 青釉提梁倒灌壶

文物名称:彩绘龙虎纹陶壶

年代:西汉 ( 公元前 202 年一公元

8 年 )出土地:1953 年河南洛阳烧

沟出土

居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陶壶扁圆形盖 , 盘形口 , 细颈圆腹 , 肩腹间有对称模制铺首 , 圈足。壶

身及壶盖彩绘各种不同的纹样 , 其中盖上彩绘青黄相间的流云纹 , 腹中上部

彩绘作奔腾状的青龙、朱雀、白虎 , 其余部位彩绘三角形纹、锯齿纹和菱形

纹等。

彩绘陶是在烧成的陶器上 , 用多种颜色描绘花纹 , 主要用作随葬明器。汉

代厚葬之风盛行 ,彩绘陶的制作极为兴盛。其纹饰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

纹及人物纹等 , 富有生活气息 , 其色彩以对比强烈的红与黄、白与黑互为主

宾 , 混合使用 , 装饰性很强。

第21页

21

高 48.2 厘米,器身有用红蓝白三色绘成灵动的符号,意指自然界的云

雾、波浪和山脉,巨龙就在期间盘旋。收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龙纹源于远古的图腾崇拜,是那些以蛇或鳄鱼等动物为图腾的部落在联并

融合过程中将各自图腾综合的结果。也有人认为,龙是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原

始社会时期人们对闪电或彩虹等自然现象做出的解释或想象。还有人认为,

龙的形象并非源于某一具体的事物,而是赖以寄托各种特定观念的形骸,是

观念的形象表述。

龙的传说和龙文化是中国的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

之一。龙,是一种幻想的动物,是殷人卜问的对象之一。古人认为它是最高

的祥瑞。故成为崇拜的百神之一。在中国古纹样装饰中,龙纹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被大量装饰在玉石、牙骨、陶瓷、织绣和服饰、景观等许多方面。在

封建时代,又将它与佛教、道教的神话结合起来,赋予新的高级神秘色彩。

尤其在宫廷艺术中,更是充满了龙的装饰。

彩绘龙纹罐

第22页

22 隋代

隋代白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晚于青瓷,是

在青瓷烧制的

基础上产生的。白瓷与青瓷的区别是白瓷胎釉的原料中含铁量甚少,其他生

产工序并无差异。

考古资料表明,白瓷的出现不是在青瓷发达的南方,而首先是在北方地区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白瓷在北朝时期已露端倪,烧制成功是在隋代。1959

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发掘的隋开皇十五年 (595) 张盛

墓,出土了一批白瓷。这种白瓷虽然还带有若干青瓷的特征 , 但较之北齐武

平六年 (575) 范粹墓出土的白瓷要好得多,胎釉中的含铁量较前减少,烧成

温度有所提高,施釉技术也有改进,从而增加了器物的白度与坚硬度。瓷器

的造型也较前大为丰富,表明器物成型技术有明显的提高。晚于张盛墓 15 年

的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 (608) 李静训墓出土的瓷器中,既有青瓷又有白瓷。

白瓷胎洁白 , 釉面光润 , 胎釉已经完全看不到白中闪黄或白中泛青的痕迹。

隋代白瓷尤以龙柄双连瓶和龙柄鸡头壶称最。双连瓶的造型奇特,制作精

致。龙柄鸡头壶仍是魏晋南北朝以来青瓷的传统器形。西安郭家滩隋大业元

年 (605) 墓出土的白瓷瓶、姬威墓出土的白瓷罐,更是隋代白瓷的佳作。以

北齐武平六年 (575) 范粹墓出土的初期白瓷为起始,到隋大业四年 (608)的李

静训墓为止,仅仅经历了短短的 30 余年,白瓷的发展就已迅速地成熟了。关于

白釉。资料里看到,根据考古出土文物显示,白釉瓷器最早出现于东汉时

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工匠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也发明了白瓷,北方

白瓷由此发端。而到了隋代,白釉中的“青色”已渐渐褪去——古代黑釉、

白釉也均出自青釉,都是从青釉演变而来的,釉料中,铁元素多一些,就会

呈黑色,而如果“克服了铁元素在呈色方面的影响”,就会有白釉——,白

度很高,所以学界认为隋代是白瓷真正烧制成功的时代。到唐代,以北方的邢

窑白瓷最为突出,与南方越窑青瓷并称“南青北白”。邢窑白瓷被唐人称

为“类银”、“类雪”,是当时的名瓷。唐末多战乱,邢窑在经年累月的纷

繁战火中渐渐衰落,而临近的定窑,则开始崭露头角,后来在北宋时期成为

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

隋朝时期,最大的创新是白瓷的成功烧制。

第23页

23

如此器形的长颈瓶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就有雏形,在唐代相当常见。如此

器形的长颈瓶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就有雏形,到唐代时邢窑层烧制过这样的

长颈瓶。也有几件银制的小长颈瓶被国内外几家博物馆收藏。西安博物院这

次临展中就有一件与此器形几乎一致的“白釉长颈瓶”。这样的长颈瓶最初应

该是随佛教传入的“净瓶”、“军持”,后来演化为如此婀娜俏丽的民间用

的长颈瓶。喇叭口,内束的细长的“天鹅颈”,丰肩,细长的鼓腹,颈肩之

间有一道凸弦纹。

这件白釉长颈瓶,喇叭口,内束的细长的“天鹅颈”,丰肩,细长的鼓

腹,颈肩之间有一道凸弦纹。周身施白釉,细碎的冰裂纹。十分漂亮!

第24页

24 隋 白瓷刻花瓶

标题:瓶子

时期:隋朝(581-618)

日期:6 世纪至 7 世纪

文化:中国

中等:有雕刻和浮雕装饰的釉面石器

尺寸:高 12 3/8 英寸(31.4 厘米);直径 5 3/4 英寸(14.6 厘米);轮辋

直径 1 7/8 英寸(4.8厘米);底座直径 2 1/4 英寸(5.7 厘米)

分类:陶瓷

来源:Belmont Towbin 基

金,2006 年登录号:2006.426

馆藏 :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

隋代白釉刻莲花蒜头净瓶

第25页

25

口沿内外及上腹部施青釉,下腹部及器底为素胎,胎质细腻精致。肩部

附贴四组双系,系间饰以贴花,肩腹部饰双弦纹、垂莲瓣贴塑及划花水

草。罐是隋代青瓷中常见的器皿,其中肩部贴附六系、八系的,一般称为“六系罐”或“八系罐”。

隋 • 八系莲瓣青

釉瓷罐【八系莲瓣

青釉瓷罐】 国家一

级文物

隋代青瓷是在南北朝时期陶瓷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隋朝在陶瓷史上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青瓷的生产出现了南北合融为一体的崭新局面,既继

承了南北朝时期的烧瓷技术与青瓷的造型,又有所提高并创造出许多新的器

形。造型主要有壶、罐、瓶、碗、高足盘等。

隋代青瓷的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胎色因产地不同而异,但以灰白色居多。

釉为青色,青中泛黄或黄褐色者也为数不少。青瓷一般是在还原焰中烧成

的,釉色不够稳定,说明当时的窑炉结构以及在掌握还原焰的技术上,还存

在着不少问题,如器表釉常有流珠现象,器外施釉不到底等。

本件莲瓣纹盖罐是瓷器走向成熟时期的一件杰出的代表性作品,一般认为

其产于湖南湘阴窑。 它的釉面玻璃质感极强,釉色青翠,充分体现了瓷器高

温釉的特点。 造型圆浑,古朴庄重,体型较大,是同类青釉瓷器中难得一见

的珍品。 先后参加过全国考古新发现展览和江苏省国宝展览。

第26页

26 隋唐

口径 12.7cm,高 25.5cm临邑

县翟家乡出土

临邑县文化旅游局

国家一级文物

八系莲瓣青釉瓷罐

第27页

27

唐代

唐代陶瓷的造型和特点

(1)造型

①陶瓷使用范围更广,,器类增多。新器型应时而生。茶具、餐具、酒

具、文具、玩具、

乐器以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装饰器,几乎无所不备。瓷制品形制多样,

造型美观大方,质量远远超出前代。

②唐代瓷器造型特点是浑园饱满,无论大件器物还是小件器物都不例外。

质量上要求更高,小中见大,精巧而又有气魄,单纯而又有变化,表现了唐

代的风格特色。

③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陶瓷制品出现了许多过去没

有见过的新样式,如跪人尊,皮囊壶,三彩塔形罐等。社会风尚也影响了瓷

器的釉色和造型,饮茶风尚促进唐代茶具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进,如器形

小而轻巧的茶碗。

④唐代的新器型和新器类,除了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审美观念,

还提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外来文化影响的新证据。如三彩凤头壶吸收了波斯

萨珊金银器造型又融合了中国本土风格,用龙凤纹作装饰。

总之,唐代,笨拙粗重的陶瓷器逐渐被淘汰,代之的是精巧优美的新型

产品,丰富多样,风格鲜明,雍容浑厚,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2)装饰

①唐代的陶瓷器多采用几条垂直的划纹,使光素的器面产生节奏感,质

朴大方,成为唐代

普遍流行的装饰。

②堆贴花工艺有了新发展。主要堆贴花卉图案,人物和鸟兽。堆贴工艺形

式优美,设计新颖,标志着唐代装饰艺术的进步。

③唐代陶瓷装饰工艺还朝着多样化途径发展,绚丽的唐三彩,挥洒淋漓的

花釉,变化巧妙的绞胎,以及丰富多彩的釉下彩,表现了唐人创造性和革新

精神,为单色釉到缤纷的彩瓷开了先河。

第28页

28 此花釉浇壶高31厘米,于1956年在河南三门峡市

陕州区唐墓出土。此壶第一美在其釉色。花釉瓷出

现于唐代,其窑口多集中在河南地区,其中鲁山段

店最为有名,史料中被称为“鲁山花瓷”。烧制

时,通过撒彩、沥粉堆线等方法在黑釉或天蓝釉上施

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花色变化莫测、绚烂斑斓。

这只花釉壶,釉色极美,堪称是花瓷中的珍品甚

至绝品了。壶身上浅蓝、深蓝、淡紫、姜黄等色彩

吞吐泼洒、流淌交融,整体效果自然生动、灿若飞

霞,颇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寻访君多方查阅,也

未能再找出第二只能与此壶釉色比肩的花釉壶。

此壶二美在其型。故宫命其为“浇壶”,根据其

长颈、硕腹、喇叭口特点,揣其与“执壶”应为一

类或为执壶的一种。壶口两侧向上微翻呈未绽之花

状,与“花釉”之“花”暗相呼应,似点睛之笔,

令人叫绝。何以想来!

长沙窑早期继承岳州窑

的特点,主要烧制青釉瓷

器,到了盛唐以后逐步由烧

制青釉褐彩,发展到烧制青

釉褐绿彩、以及白釉绿彩和

白釉褐绿彩的。

长沙窑是唐宪宗元和年

间开始烧造青瓷釉下彩的时

间一直延续到晚唐五代,盛

行达140年之久。

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瓷

是以氧化铁和氧化铜为主要

着色剂,在一件器物上常常

是几个颜色同时出现。彩绘

惯用褐色绿色或二色结合。

绘画植物、动物、人物等图

案。还有一种蓝色彩纹饰,

颜色十分鲜艳。

长沙窑瓷器中除了青瓷

釉下彩外,还有大量单色釉

器物,数量比釉下彩还多。

藏花釉浇壶

青瓷釉下彩

第29页

29

此壶 1992 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的一座唐墓中,是唐代三彩酒器

中少有的模仿动物形象的肖形酒器。该壶 高 25.3 厘米,为扁圆腹,壶体系由两

条腹部相连的鲤鱼构成,器肩部即两鱼头顶部各有一鼻,可以穿绳系提,器口

较小,被两鱼嘴共同承起。鱼尾朝下为器足。

整个器体除鱼尾处外皆施三彩釉。此壶造型设计突破了常规,巧妙地利用两

条对拥的鱼构成壶体轮廓,从侧面看,是一条躯体圆浑肥硕的鲤鱼正纵跃出水

面,使我们联想到鲤鱼跳龙门时的一搏;从正面看,又犹如两鱼相对嬉戏,争

抢食物,生活气息浓厚。且器形与鱼体的结合自然流畅,不露半点人工雕琢之

痕。

规格 : 高 25.3 厘米

年代 : 唐代

质地类型 : 瓷器

功用类型 : 酒具

收藏地 : 陕西考古

博物馆

三彩双鱼壶

第30页

30 .

宋瓷的造型比较稳重大方,没有复杂的装饰,体现了宋瓷简约、清

新、典雅的风格。造型的整体尺度和比例 \" 使人感到减一分则短,增一

分则长。\" 非常的完美。宋代的陶瓷匠师在制作器物时,能看出来运用

了实用和美观相统一的原则。他们尽可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然后才

根据器物的功能、容量、比例等方面进行结合。如梅瓶、黑釉盏和玉壶

春瓶的造型,因为梅瓶主要用来装酒,为了储存酒时不容易挥发或者进

灰尘,瓶口便设计成小口,为了节省空间和获得更大的容量,瓶身则比

较修长。它的造型就像含蓄的女孩,非常俏丽妩媚,给人一种健康、积

极向上的美感,也体现出了宋代人们独特的审美。梅瓶因为长较修长,

在宋代时又被称为 \" 颈瓶 \",也是宋代瓷窑比较常见的瓶式。宋代陶瓷

造型强调的就是朴素自然,追求自然美,表现了宋代陶瓷独特的韵味。

兔、鸭、游鱼、婴戏、花鸟、鸳鸯等也是比较常见的装饰题材。除了前

面说的主要装饰题材外,还有其他辅助的装饰纹样,比如回纹、曲带

纹、莲瓣纹、卷叶纹、蕉叶纹、水波纹、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不论在陶瓷产量和艺术质

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

就 , 故称宋代是“瓷的时代”。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各窑场在工

艺、釉色、造型和装饰诸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了各具地区特色的瓷窑体

系,不同的窑系之间相互竞争,促使名瓷的出现。定窑、汝窑、官窑、

哥窑、钧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宋瓷之美主要体现在造型设计与装饰设计上。宋瓷形神兼备的造型

语言充分体现了精湛的工艺技术,在流畅简洁的线型中将瓷器细腻微妙

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充分体现了瓷器的使用功能与造型风采。

宋瓷的装饰设计体现为瓷器的纹样、釉色和肌理,既融于造型,衬托出

优雅秀美之感,又体现出个性之美,含蓄而淡雅。宋瓷的 \" 天然去雕饰

\" 的整体风格得以呈现。

宋代

第31页

31

玉壶春瓶

观感极佳,美感经得起细致考

究,

器型与纹饰之流畅自然,好似浑

然天成。

玉壶春瓶撇口,细长颈,垂

腹,圈足外撇。胎体坚硬细腻,

造型匀称秀美,充满一种亭亭玉

立的美感,非常生动。

腹部上下两组弦纹之间饰有

缠枝莲纹,枝茎环绕,叶片舒展

翻卷,生机盎然。制作技艺高

超,剔划手法老练,线条流畅有

韧劲。在剔露出的胎体上,可看

出一条条刀痕,刀痕干脆有力,

不经意地分布在花纹四周,这是

磁州窑最为典型的风格作品。

整个玉壶春瓶上纹饰简洁明

快,线条粗犷豪放,造型立足于

生活实用,大方朴素,坚固耐

用,乡士气息十分浓厚。

圆圈纹等等。总之,不管什么样的装饰纹样,都能和器物形体完美的结合成为

一个整体。既然宋代的陶瓷造型强调的是表现朴素自然,追求自然美,表现出

宋代陶瓷独特的韵味,那么,它的装饰则

表现了浓厚的民俗、宗教和书画艺术的美学思想 ......

第32页

32 北宋玉壶春瓶可能是从唐代佛教青铜和白色器皿烧瓶发展而来的。这

种形状一直延续到南宋和元代,当时来自中国南方的瓷器版本用雕刻或

绘画装饰。北宋单色花瓶的比例因窑而异,这一例子与陕西耀州瓷器最为

接近。形状显示高品质釉的优势;这件瓷器上厚厚的、光滑的鸭蛋蓝色釉

覆盖了除足环以外的整个容器。

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是汝瓷的主要产地,在那里工作的陶工在 1086

年至 1106 年或1125 年的二十年或四十年间制作了精美的青瓷釉面瓷器。

考古学家在清凉寺挖掘出一个类似的瓶子。从他们的第一次生产,汝瓷

的地位明显优于大多数其他陶瓷,排名高于所有其他青瓷。瓶子釉面的

颜色使人联想到在中国备受推崇的古代玉器。

宋代作者描述汝釉含有粉状玛瑙,这是当地开采的清凉寺附近的窑。

这种精美的蓝色釉实际上是由于溶解的氧化铁,以及非常低水平的二氧

化钛。汝窑陶工似乎已经在小室的椭圆形窑中使用木材烧制,尽管当时

中国北方的大多数窑都是用煤烧制的。汝瓷烧得稍欠(1200-1250 摄氏

度 ),薄,灰白色的炻器坯体,带有相对较厚的青瓷釉。陶工密切监控他

们的烧制温度,在清凉寺窑址发掘的火招 [ 烧制温度探测器 ] 就是证明。

工匠们还在烧制陶瓷的匣钵上覆盖了一层耐火材料,这有助于保持内部

的温度。韩国青瓷和中国汝瓷具有化学相似的釉料,表明早期的国际技

术交流。

汝窑玉壶春瓶

第33页

33

元代瓷器在继承了宋代瓷器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特别

是在青花瓷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以下是元代瓷器的一些显著特点:

青花瓷的兴起

元代最著名的瓷器莫过于青花瓷。青花瓷以钴蓝为装饰色,绘制在瓷器

表面,然后覆盖透明釉烧制而成。元代青花瓷的花纹繁复,色彩鲜艳,

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元代青花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图案

多变,既有传统的莲花、牡丹等花卉图案,也有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等

题材。

白瓷的发展

在元代,白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代白瓷的釉色更加洁白细腻,

胎质坚固,制作工艺更加成熟。

罐等。龙泉青瓷以其独特的铁灰色釉面和稳定的品质而著称。

器型多样化

元代瓷器的器型丰富多样,除了常见的碗、盘、瓶、罐等,还有许多创

新的设计,如大型的梅瓶、玉壶春瓶等,这些器型多用于宫廷和贵族家

庭中。

装饰风格

元代瓷器的装饰风格趋向华丽,图案复杂多变,常使用缠枝莲、宝相花

等传统吉祥图案,

烧制技术

元代瓷器的烧制技术有所进步,采用了更高的烧成温度,使得瓷器更加坚

固耐用。同时,元代还出现了釉里红等新的釉色技术,丰富了瓷器的表现

力。至正型青花是元青花瓷的主要部分,现多数在外国。元代后期常见;

胎色较白, 胎体厚重,多以青白釉作为底釉,青花以进口钴料为着色剂,

称为“苏麻离青”,呈色浓重鲜艳,蓝中泛黑, 画面的局部有黑褐色的结

晶斑;以大型器为主;纹饰布局繁密,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装饰题材以

植物纹常见,比较典型的是牡丹花、莲花,常以大花大叶的形式出现,丰

满富贵,人物纹是元青花中比较珍贵的 品种,多以高士图和历史故事为题

材。

元朝

第34页

34 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外形像个蘑菇,“苗条”的身体上托着一个“大

头”,这种“碗”+ 高柄组成的高足杯,是元代常见的酒杯。

这件高足杯全身施青白釉,“大头”中隐约透着红色,仿佛涂了腮

红,“色号”——釉里红。“标准版釉里红”应该是一个图案,而这件影青

釉里红高足瓷杯却是渐变的“腮红”。据研究,或许是工匠在烧造过程

中,没掌握好火候和温度,导致色彩晕散,原本釉下彩绘的图案晕成了

一个渐变色,成了不可复制的美丽“腮红”。

“一抹青绿同粉黛 , 人间绝色是惊鸿。”

尽管这件高足杯不是标准意义上“完美”的釉里红瓷器,但是它的

出现说明元代时的瓷器烧造在呈色剂使用、烧造火候及温度控制上达到

一个新高度,它很可能是存世的釉里红瓷器中年代较早的一件。

年代:元代

尺寸:高 9.7 厘米、口径 12 厘米、足

径 4.4 厘米收藏:杭州博物馆

地址:杭州粮道山 18 号

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

第35页

35

圆唇口,短颈溜肩,鼓腹至下渐收,底挖浅圈足,沙底无釉。颈部青

花绘海水波涛纹,肩部绘转枝牡丹纹,腹部为主体纹饰,绘莲塘水

藻,鲭、鲢、鲤、鳜四种鱼畅游其间,腹部纹饰下部绘一圈菱形锦

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内部绘如意云纹和各种杂宝。

莲花又称为荷花,是佛教的象征,也是国人心中的圣洁君子,是元

明清瓷器中采用的典型装饰纹样;鱼纹是传统陶瓷装饰纹样之一,鱼

生殖繁盛,有多子多孙的寓意,又因“鱼”与“余”谐音,有着连年

有余、富贵有余的吉祥寓意。

此罐造型饱满大气,青花色调明艳,呈宝石蓝色,浓艳处偶现黑色

斑点;构图繁而不乱,纹饰间弦纹相隔,既突出了主题图案,又增加

了画面的层次感;无论细笔勾勒还是粗笔描绘,均笔意明快,率真有

力,图案写实,水草、荷花荷叶、游鱼均有种富有韵律的动感。实为

元代青花瓷中的精品。

这种大罐的器形最初见于元代,有青白瓷、釉里红、青瓷等品类,原

本应带盖,为

贮酒器或用于存装液体,在日本俗称为“酒会壺”。这个大罐的器身中

段绘莲池、鳜鱼、

时代:元,14 世纪

窑址 : 景德镇

尺寸 : 高度 :28.2cm 直径 :33.4cm 重

量:6,060g来源

馆藏 :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元青花鱼藻纹大罐

第36页

36 草鱼等内容,可以统称为鱼藻纹,是元代陶瓷器上的常见纹样,在当

时的江南地区也是一种流行的民间绘画题材。汉语中

的“鱼”和“余”二字同音通假的,包含了财富多多的吉祥意味。而

同时鱼类产籽繁衍,又被赋予了子孙繁荣的象征意义。作品整体的造

型、纹样、乃至青花发色等方面都毋庸置疑当得上是元代青花瓷器的一

件代表作品。

第37页

37

明代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特点是多方面

的,下面是一些关键特征:

造型特点

明代瓷器造型丰满、浑厚,胎体厚重,釉质滋润。器型多样,从碗、

盘、瓶、罐到各种陈设品均有涉及。弘治、正德时期的瓷器胎质精

细,釉色品种减少。

纹饰特点

纹饰比较豪放而潇洒,题材广泛,包括龙、凤、麒麟、山水、人

物、花鸟、走兽等。官窑器上常常书写有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

记款等,如永乐以后的官窑器上开始

书写年号款。

青花瓷

明代青花瓷是其瓷器中最著名的一种,永乐、宣德时期被认为是青花瓷

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使用进口料描绘,呈色浓艳,常有

氧化铁结晶、洇散现象,有如中国传统水墨画。

颜色釉瓷器

永乐、宣德时期的鲜红、祭蓝、甜白等颜色釉瓷器也备受后世称

道。宣德时期还成功仿烧汝釉、哥釉等瓷器。

鉴定要点

明代瓷器由于技术原因,不少呈色暗淡,时代特征鲜明。例如,

宣德时期的瓷器底足矮且向内斜收,不易抓起。

明代早期的瓷器如洪武时期的瓷器,其露胎处可见星点状或大片

火石红斑,这种火石红斑自元代开始出现,经明代延续到清代乾

隆以后才完全消失。

所绘龙纹不如元代凶猛,多为五爪龙。元代所绘的折枝或缠枝莲

叶纹的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到洪武时则明显缩小。

明朝

第38页

38 瓷制蒜头瓶流行于明清,以景德镇窑制品

为多见,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明清景德镇窑蒜头瓶有青花、五彩、粉彩、以

及蓝釉、酱釉等各种单色釉品种。

明嘉靖蒜头瓶是肩部有堆塑蟠螭装饰;明

成化蒜头瓶,仅口部作花瓣状,耳为随意堆

塑;明正德蒜头瓶,在瓶腹上设出戟;明万

历蒜头瓶,趋于简化,口部已无蒜头了,但

器形高大,以青花五彩为多见。清代蒜头瓶

的器形趋于轻盈秀美。

这件五彩瓷罐,天地式盖,宝珠形钮,圆唇,短颈、丰肩,圆腹,腹

下渐收,内圈足,底部书“大明嘉靖年制” 款。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

部绘蕉叶纹一周,罐盖和腹部以多色釉彩描绘出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

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成化斗彩的工艺成就基础上,又发展成了著名

的青花五彩瓷器。青花五彩秾艳热烈,填笔简朴自然,曾盛极一时。嘉靖

官窑五彩器的盛行,可能与嘉靖皇帝本人尊崇道教、深信五彩辟邪有关。

据《明史》记载,仅嘉靖三十七年(公元 1558 年),就在景德镇御窑烧造

供内廷醮坛用的瓷器 3 万件。

这件大罐的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一周,腹部绘荷花、水

藻、游鱼,整体图绘疏密有致。底部用青花楷书 \" 大明嘉靖年制”。明代

继各种单色釉成功之后,斗彩、五彩相继大放异彩,嘉靖五彩较前代更加

光影夺目。五彩纹饰多以青在为底色,再加红、黄、蓝、绿、紫五色。

不过根据图纹需要,五色不定俱全。五彩瓷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

前者亦称之为

蒜头瓶

第39页

39

五彩鱼藻纹盖罐

斗彩,是经两次烧制而成;后一种则是青花和五彩同时上釉,一次成器。

这件五彩鱼藻纹罐届青花五彩工艺,是明代影瓷中的精品。

第40页

40 清代瓷器在烧制技术和釉色配方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瓷器的

质地更加细腻,釉色更加丰富,胎体更为坚实。

釉色丰富

清代瓷器的釉色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青花、白瓷之外,还有五彩、斗

彩、珐琅彩等多种釉色。其中,珐琅彩是在康熙年间由欧洲传入的技

法,结合了东西方的艺术特色,成为清代瓷器的一大亮点。

除局部有老的使用痕迹、岁月磨损和略微掉金外、余完美全品,老器

如新。

玲珑尊撇口折沿,宽颈溜肩,黄地细描锦地,沿下环绘如意云头,渲染得

宜,立体逼真,挂缀璎珞串珠,其中四组配饰吉字,并有磬如祥蝠,且添

盛绽番莲四朵,橘红亮蓝,清新婉丽。另间饰双鱼四组,更添祥瑞,辅以

卷延洋花,异风漫溢。纵然满饰繁密,却有条不紊,井然见序。斜肩下渐

敛,器腹外层绿地红龙之间,粉青描金镂空夔纹,并缀四面浮雕开光,

妙绘丰鱼成双,畅泳柔波微浪中,穿梭落花水藻间,其中鳜鱼两相对、红鲤

同游伴,悠然自得,栩栩如生。从镂空间隙,可窥见内瓶仿明青花缠枝花

卉,朵妍各异,妙然生趣。足上加缀黄地锦纹转枝洋花,洋菊、银莲,雅

致缱绻,与颈上饰纹相呼应。内颈及器底均施松石绿彩,底松石绿釉上青

花六字“大清乾隆年制”篆款,殊为罕稀。

这件是开门到代的乾隆官窑洋彩瓷真品、精品、巨器。也可以叫清乾

隆洋彩黄地粉青透龙夹层吉庆有余玲珑尊 , 这种瓶被现在新仿的低仿的现

代仿品景德镇多的是,大概几千元一个,你可以满足一下你对此瓶虚

荣,买个假货比较比较一下我这件真乾隆本朝的东西。本件是件及其罕

见的乾隆真品,高端顶级重器,价格极其昂贵。这个还是著名器物,已

是著名名器,越是名器越是仿品多,越是偏器不漂亮的越是仿品少,真

乾隆老瓷又是名器的,就凤毛麟角。

我这个瓶和拍卖行卖了 5.5 亿的瓶一样,只是开光雕鱼略微有点区

别,手工制作难免有点区别,乾隆朝历史 60 年,这种瓶绝非在乾隆时期

只生产过一批次,可能在乾隆朝的某年又生产制造过一批次,几百年过

去了,这种瓶目前在世上寥寥无几,全世界没超过

清朝

第41页

41

五彩鱼藻纹盖罐

三五件,该器是到代的乾隆朝本朝官窑洋彩瓷真品,不是后仿的老仿,

更不是现代新仿。乾隆后的嘉庆官窑都仿不到这个水平,工艺水平达

不到如此之高。

第42页

42

第43页

43

第44页

44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