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5cm×124cm 2015年统构图之中,较好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和对场景的感悟。理山石、树木、水面等,书法用笔,积点成林,淡水墨晕染,意境深邃。其间装饰局条有规则相隔,但意境相连。整体气息畅通,将当代意识融入传整幅图是分组而作,由小图组合而成的作品。其立意新颖,构图巧妙,六幅小图各自独立成章,笔墨清晰,浓淡适宜。每一幅小图中,以不同笔墨处杜政民【水墨彭城】
02138cm×138cm 2021 年 杜政民【云龙山深远趣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云龙山虽没有五岳之雄奇,也没有太行之险峻,但山中草木茂盛,巨石峻峭,林壑幽美,古木参天,文迹累累,无处不是可游可品,是赏景写生之佳地。作者多次入山中写生,综合思考后以中国画四条屏组合方式,构成一幅云龙山的剖面图。每一屏为山中一境界,充分展现云龙山的深、远、趣、幽,整图气势宏大,水墨韵浓,多以墨点堆积成山之主体,浑厚华滋,亭房楼阁嵌于其中。四屏以白色局条装饰相连,为一整体,构图奇特,彰显出作者在山水创作中驾驭笔墨、处理章法的能力。
03杜政民【入山方知水墨韵】46cm×69cm 2020 年 以显画面格调不俗。图中点景之人物犹进入烟云深处,陶醉于美妙自然之中。有弹性之美。树的叶根枝干一气呵成,毫无迟疑,干脆利索。远处淡墨一抹,是云?是山?给观者无限想象。整图意境悠然,浓淡相间,用水之妙,这幅作品是作者在云龙山山口处写生而成,其以浓重焦墨写出巨石处几株古树老松,石阶、古木、巨石皆以篆隶书法之用笔写出,线条刚劲有力并富
04138cm×69cm 2024年入密林,灌木丛幽,隐秘之中的利济亭悠然而出,通向山顶的石阶小道则引人入胜境。干笔皴擦山体,肌理丰富,再以淡墨多次晕染,用墨浓淡相间,浑然一体。山体中几处留白则巧妙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作者以聚焦方式将利济亭嵌励了无数后人以为百姓分忧解难而不懈努力、积极进取。该图以斜右上取势构图,笔墨松散,看似平淡,实则笔松空灵。作者以焦墨写出山石树木,这幅作品是作者在云龙山山口另一处的写生创作。﹃利济亭﹄始建于光绪年间,是彭城杨文一等五义士为方便行人休憩而捐资兴建的。其数百年来激杜政民【过利济亭】
05杜政民【入门即是放鹤地】46cm×69cm 2021 年 中后景为大部分中灰色的山门建筑及树丛,如此使作品柔和清新。此外,树的曲线同山门建筑的直线对比和谐,增加了画面的优美感。在云龙山山顶的山门处,给人感觉为登山至此,入门即豁然开朗。古木参天,亭廊悠悠,画意幽然而生。笔墨处理上,前景以少量的黑色绘树干叶冠,
0669cm×69cm 2020 年 杜政民【放鹤亭记】宋代文豪苏轼有一文《放鹤亭记》,使云龙山名扬天下,此幅《放鹤亭记》则以笔墨诠释了苏轼对场景的描写。其构图奇险,用大片深重积墨表现山之主体,郁郁葱葱,放鹤亭隐于山顶翠绿之间,留白及远山设置又进一步彰显了优美文辞——“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该图也是作者的得意构图之作。
0734cm×34cm 2022 年 杜政民【云龙湖畔春讯来】该作品为云龙湖畔一处特写景色。湖边水榭前,几株枝干曲折优美的杂树,经过严冬而待生机勃发,树干间几朵迎春花已渐露春色。透过厅廊观远山近水,清新无比。画作整体构图饱满,笔墨精湛,中灰基调中以重墨色的树干破之,层次深远,可见是一幅精心组织素材创作的佳作。
08杜政民【远山近水情无尽】210cm×138cm 2022 年 呼应,湖面三两成群的水鸟憨态可掬,更显水面宁静。整幅画面动静和谐,生气灵动。 之鸟,继而续之。作品以深远、平远之法处理画面,构图开阔明朗,主调黑白灰关系明确,景物安排组织得当。左侧的书法同右侧的散群飞鸟对比初春,云龙湖的远山近水略显安闲明艳之态。远山起伏俊美,近水平静优雅,数群水鸟不时在天空翱翔,忽而钻入水中,溅起片片水花,又惊动水面
0950cm×25cm 2021年和山顶之塔均处在画面黑白对比强烈之处。整体视觉顺序清晰,主次关系明确。这幅作品的构图以高远法仰视金山一角,在大面积的山体上用点和线积墨的绘画语言,以焦墨干笔而成,水墨晕染,草木苍翠,浑厚华滋。山脚亭榭杜政民【金山叠翠】
10杜政民【春到彭园】46cm×69cm 2022 年 娜多姿。构图以枝条飘动的斜线取势,疏密有致 , 具有生动、活跃的动感。用色以淡赭墨水晕染出初春的公园景色。在阳春三月的一个傍晚,作者于彭祖园中感看到一排建筑掩映在林木丛中,感受到了强烈的画面感。画面中,几棵还没有出叶的杂树,枝条飘逸,婀
1150cm×25cm 2022年灵深远。大彭阁立于山道尽头,整体画面给人以沉着、稳定、庄重之感,再现了大彭阁崇高、肃穆之态。这幅作品采取垂直线构图形式,以大写意笔墨,将通往大彭阁山道两侧的树林表现得郁郁葱葱,浓淡干湿并用,再以淡墨水渲染,树丛挺拔林立,空杜政民【彭祖园中大彭阁】
12100cm×50cm 2022年有感而发。这幅作品在构图上为中国画传统的﹃位于云龙公园知春岛的燕子楼, 两面临水, 与古木为邻, 掩映在树木花丛之中, 飞檐翘角形如飞燕, 造型别致。 自唐以来, 历代多有文人骚客触景生情,S﹄形构图,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流动活波感和曲线韵律,使画面优雅美观。笔墨处理以浓重墨色画出燕子楼前后树丛,几株淡墨古树与燕子楼的飞檐呼应。此外,湖面和远山也衬托了燕子楼的形态之美。杜政民【燕子楼空佳色长留】
13138cm×69cm 2021年幅写生图都具有完整的构图,可独立成画,整体又排列组合成完整作品,虚实得当,浓淡适宜,气韵生动。有序;也有香荷田田,水波涟涟,水禽咯咯;还有灌木簇拥,桥廊相连,曲径通幽。作者对景写生,墨韵情生对多幅写生作品进行再创作,其中每一潘安湖是徐州著名的湿地公园,是在采煤塌陷区形成的自然景观地。其间一步一景,步移景易:有芦苇、蒲草虚实相生,变化丰富,层层叠叠,聚合杜政民【印象潘安湖】
1469cm×46cm 2022 年品水墨淋漓,亭前古木茂盛,以曲折用笔勾勒线条,骨力劲挺,浓淡墨点,近远树冠为之,复以水墨渲染,墨韵趣味由此而出。﹃快哉亭﹄处树木成荫,楼台亭榭,静谧自然,一直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据说李可染先生当年就是在这里跟着乡贤钱食芝老先生学习绘画。该作杜政民【疏林烟云中 翠锁快哉亭】
15100cm×50cm 2022年式布置画面,给人以平静、稳重、安宁的美感。史的厚重感。此外,地下城墙还给地上建筑带来浓郁的古典气息。作者由此迁想妙得,选取明清建筑群和地下明代城墙为创作素材,用水平线构图形﹃回龙窝﹄是自清代延续至今的居民点,是典型的徐州传统古民居、旧建筑。在画作中,下方为一段明代的古城墙,使画面既有线条的美感,又有历杜政民【品味回龙窝】
16100cm×50cm 2022年皆萦绕着李可染大师的书画气息。这幅作品为侧斜三角形构图形式,画面既有运动之势,又有庄重、静穆、稳定的感觉,展现出闹境中一处幽静之地。李可染先生旧居为一座旧式的四合院,也是典型的徐州古民居代表,居所伴有曲折缠绕的紫藤和婆娑弄影的翠竹,入门即有诗情画意。细品院内物象,杜政民【李可染先生旧居】
17100cm×50cm 2022年画面增添了趣味。后的遗存。这幅作品呈斜长方形构图形式,数百间古民居依山体而建,向山顶延伸,带给观者无限遐想。此外,其笔墨浓淡相间,上方几处淡墨也给﹃户部山﹄是位于古徐州城南高地的山丘,其上有古风浓厚、鳞次栉比的明清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四合院承载着徐州千百年的沧桑,也是徐州古城最杜政民【户部山一隅】
1865cm×45cm 2020 年物的转换过程中,主要在取舍、布置与笔墨关系的处理上动脑筋。这幅作品主体画面呈﹃国画写生,一定要对景行创作之态。如何将所见之景经笔墨转化为创作作品,便是古人所说的﹃迁想妙得﹄的过程。在眼中之物、心中之物、手中之S﹄形构图,笔墨处理上,以浓重墨色将前景数株古松疏密写出。风云阁、亭、廊掩映于松荫内。前景留出空白画面,和右上延伸的空白面形成大的画面开合关系,使整个画面节奏统一,安稳和谐,主题突出。杜政民【戏马台上听松声】
19100cm×50cm 2022年写枝条树干,随意点染淡绿附于其上,又以淡墨写出钟鼓楼,其势挺拔安稳。整体画面和谐舒适,且给人以春意盎然之感。呻吟之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的情感展现。这幅作品是作者对﹃古彭﹄当年最高建筑的描绘,以直上长方形构图取势,前景置几株老树,以篆书笔法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画家将其性情之真注入画面,故创作出的作品能使欣赏者感受到画家的性情所在,既不是装腔作势的﹃吼叫﹄,也没有无病杜政民【春润钟鼓楼】
20145cm×122cm 2022 年 杜政民【九里山色】这幅作品为作者用写生稿而创作。构图大开大合,主体山势以斜长方形构图,山势挺拔俊秀。山体草木以积墨、积彩结合而成,层层叠叠,厚重无比。亭台楼阁巧妙嵌于茂密丛林之中,更显画面幽静。此外,白色局条分割了画面,增强了画面的整体统一之感,又极具装饰构成意识,彰显了画面的当代感。该图为作者继承了国画山水创作的传统并立意于当代的感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