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2024年报考指南

发布时间:2022-6-09 | 杂志分类:校园教育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北京化工大学2024年报考指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勇担时代使命 谱写青春华章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成为北京化工大学大家庭的新成员,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你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通过四年学习,恪守立身之要、精进治学之能。立身为本,涵养报国“大志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你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勇于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承担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希望你们胸怀“国之大者”,勇担历史之重任、时代之使命,锚定国之要、心系民之需,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赛道上奋力拼搏,用实际行动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希望你们丰富学识、德性为帅、锤炼意志、行稳致远,始终保持“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精神风貌,在实干奋斗中去绽放属于你们的青春绚丽之花。治学为径,锤炼务实“真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唯勤学可广才,积小流成江海。希望你们善于学习,既要立足“领域”,做好学习规划,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养成踏实学习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持续培养善于钻研、勇于实践的能力,在博学强识、实... [收起]
[展开]
北京化工大学2024年报考指南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北京市首批 13 家高精尖创新中心之一

拥有 3 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1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9 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

2 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

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 3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生物与生物化

学、环境 / 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 6 个学科进

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2 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19 个

宏德博学 化育天工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第5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

勇担时代使命

谱写青春华章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成为北京化工大学大家庭的

新成员,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同学

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你们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通过四年学习,恪守立身之要、精

进治学之能。

立身为本,涵养报国“大志向”。“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你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要勇于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承

担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希望

你们胸怀“国之大者”,勇担历史之重任、时

代之使命,锚定国之要、心系民之需,不负韶

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赛道上奋力

拼搏,用实际行动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

行。“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希望你们

丰富学识、德性为帅、锤炼意志、行稳致远,

始终保持“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

精神风貌,在实干奋斗中去绽放属于你们的青

春绚丽之花。

治学为径,锤炼务实“真本领”。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唯勤学可广才,积小流成江海。希望你们善于

学习,既要立足“领域”,做好学习规划,认

真上好每一堂课,养成踏实学习的习惯,积极

参加各类活动,持续培养善于钻研、勇于实践

的能力,在博学强识、实践实干中打牢学识根

基;更要聚焦“新域”,敏锐把握时代脉动,

瞄准专业前沿领域,培养开拓创新思维,树立

交叉融合意识,多与不同学科专业的老师同学

交流合作,提高融合创新能力,在探索专业领

域的“未至之境”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在矢

志创新中跑出北化青年的“加速度”。“才从

苦中长,功从苦中建”。希望你们修学储能、

博而渊之、潜心好问、扎实积累,执“昂扬奋

进之笔”绘“幸福人生答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也是五四运动

105 周年。任重道远需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

希望同学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

在祖国大地上”的殷殷嘱托,始终秉持“宏德

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精神,在北化这所特

色鲜明又质朴厚重的学术殿堂中激扬青春、成

才成长,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

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

青春力量,努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的灿烂篇章。

第6页

CONTENTS

UNIVERSITY

OVERVIEW

01

INTRODUCTION TO

THE COLLEGES

02

第7页

03

CAREERS AND

FURTHER EDUCATION

04

ADMISSIONS

POLICY

2024

2024

第8页

01 学校概况

UNIVERSITY OVERVIEW

第9页

学校简介

化雨春风

工善其成

01

严楔其学

精益求精

02

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 工程”和 “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

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958 年 7 月 14 日,邓小平同志签发中

共中央文件(中发[58]574 号),同意化学工业部筹建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

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1960 年成为全

国 64 所重点院校之一,1994 年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8 年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学校经过 60 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

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

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

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学校设有宏德书院、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化学学院、数理学院、

文法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侯德榜工程师学院、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艺术与设计系等 18 个学院(直

属系)。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医

学等 10 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 8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 个二级

学科硕士点,1 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 个博士后流

动站;1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 5 个二级重点学科),2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

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 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 14 个二级重点学科),2 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

科,3 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66 个本科专业(含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2 个国家一

流专业建设点,14 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 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9 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

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 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1 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3 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 个省、

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2 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

学校建有 2 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 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中心,12 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 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3 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5 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 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 个北京市级示

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 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 个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教学实验室,1 个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

深度协同育人平台。学校图书馆中外文书刊总藏量达 193.65 万册,电子图书 258.52 万册,电子期刊 74.30 万册,已成

为以化学、化工、材料为特色的综合性馆藏文献库。

01

第10页

苍柏其人

楷模其行

03

教研一体

硕果累累

04

学校概况

NIVERSITY U OVERVIEW

学校聚集了一大批致力于

教书育人、探索真理的名

师、学者。其中,有两院

院士 8 人(含中国科学院

外籍院士 1 名、中国工程

院外籍院士 1 名),其他

国家院士 5 人,全国杰出

专业技术人才 1 人,国家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等国家高层次人才 58 人

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四青”

人才 75 人次,“973”首席科学家 8 人次,国家“万

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1 人、国家“万人计划”

教学名师 3 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

者 5 人,全国优秀教师 9 人,全国模范教师 1 人,享

受政府特殊津贴 130 人(其中在岗 26 人),“中国

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 2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7 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8 人,“首

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 5 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

学名师奖获得者 37 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

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4 个,教育部跨(新)

世纪优秀人才 65 人。

另外,学校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内的一

批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聘请了包括我国国家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内的 300 多位专家学者担任

各类名誉学衔和兼职教授。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

作。 我 校 是 首 批(2004

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

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

高校。现拥有国家级精品

课程 15 门,国家级精品

资源共享课 15 门,国家

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2 门,

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1

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

课程 25 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3 门,北京市级精

品课程 37 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22 门,北京市级

虚拟仿真“金课”1 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7 门,

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2 门,教育部双语示

范课程 5 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1 部, 普

科研显著

谱写华章

05

学校的科研工作生机勃

勃、 成 果 累 累。 一 大 批

科 研 成 果 在 Nature、

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

期刊上发表。前面提到的

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

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基地,

为学校科技工作的快速发

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

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

实践平台。2001 年以来,学校有 32 个科研项目获得

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 4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创新研究群体,6 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 个国

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 个科技部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

前列。2023 年学校科技经费破 12 亿元,获国内专利

授权 727 项,国外专利 8 项,鉴定成果 12 项。以教

师人均计,学校的科技经费、SCI 收录论文数、发明

专利和获国家科技奖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列。

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14 部,北京高等教育

精品教材 10 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 20 部;

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 1 项,全国

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竞赛一等奖 4

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8 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

等奖 11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1 项,北京市教

学成果奖一等奖 42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53 项;

国家级教学团队 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11 个。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工作,努力营造校园创新氛围。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全国、北京市级各种竞赛,

2021 年至 2023 年,我校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

创意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 RoboCup 机器人世界杯

中国赛、ICPC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高校计

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

计大赛总决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

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

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

专业人才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

“精创教育杯”创新创业竞赛等学科竞赛均取得过多

项最高奖励。

02

第11页

学校介绍

因材施教

追求卓越

06

国际交流

拓展视野

07

学校注重拔尖人才培养。

2008 年 起 开 办 了 法 学 试

验 班, 培 养 国 际 型 法 律

人才。在 2009 年创办了

工程试验班,与企业合作

培养高层次工程类创新人

才。2010 年 学 校 加 入 教

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

养计划”,充分调动校内、

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

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强

化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学习和锻炼,

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专业人才。2013 年学

校依托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教师与科研资源优势,成立

基于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班”,通过多学科

交叉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交叉拔

尖创新人才。2021 年,学校推进书院制改革,培养拔

尖创新人才,开设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只录取

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且非综合改革省份原则上考

生投档成绩应在本省(区、市)投档给我校学生成绩

的前 50%。试验班采取导师制,有两院院士、教育部“长

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资深教授担任

学生导师,作为“学术引路人”引导学生步入学术殿堂。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

流 和 合 作, 先 后 与 英、

美、德、法、澳、韩、日、

俄、 意 等 48 个 国 家( 地

区)的 163 所大学和机构

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形

成了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

项目。目前,学校已经与

19 个国家(地区)的 60

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了包

括交换学生、联合培养、攻读学位、海外暑期学校等

在内的 80 余项学生海外学习项目,2017 年学校首个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

院”开始招生。学校招收从语言生到本科生、硕士生

以及博士生的多层次的留学生。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

国际合作项目,如“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

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项目”、“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海外名师项目”等,正逐步引领我校科研团队走向

世界。

桃李成蹊

皓云彩章

08

北京化工大学建校以来,

为国家培养十九余万名毕

业生,报国人才遍布华夏

大地。在这些人才之中,

有的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

人;有的成为了省、部委

领导人;有的担当国家大

型企业的管理者;更有大

部分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经

济、科技、教育战线的栋

梁和骨干。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更多的辉煌靠

我们来创造。全国乃至全球的莘莘学子,北京化工大

学热忱欢迎你们!

(数据统计截止:2023 年 12 月 31 日)

03

第12页

学校概况

NIVERSITY U OVERVIEW

陈建峰

� 孙晓明

刘 力

宋宇飞

尹梅贞

卫 敏 石 峰 徐福建

田 明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家

04

第13页

学者风采

段 雪 谭天伟 杨万泰 陈建峰 张立群

邱介山 高正明 袁其朋 吴一弦 杨卫民 徐福建 田 明

雷志刚 孟 洪 吕 超 林彦军 秦培勇 冯拥军 张 乐

曹政才 徐 斌 刘振宇 闫寿科 何 静 余乐安 甘志华

于中振 王 峰 孙晓明 卫 敏 李 峰 苏海佳 曹达鹏

宋宇飞 初广文 汪乐余 石 峰 任钟旗 王友清 刘惠玉

05

第14页

学校概况

NIVERSITY U OVERVIEW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国家级科研机构(5 个)

化学工程与技术

涵盖二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

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材料学

化工过程机械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清洁能源学、安全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端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轮胎设计与制造工艺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

新危险化学品评估及事故鉴定基础研究实验室

危险化学品生产系统故障预防及监控基础研究实验室

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膜分离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高端机械装备健康监控与自愈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环境有害化学物质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

能源环境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先进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发动机健康监控及网络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然高分子医用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塑料机械与塑料工程研究所

省部级科研机构(29 个)

化工行业系统仿真工程技术中心

化工行业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超重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工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炼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水性聚合物合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水处理环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能源生物炼制研发中心

教育部弹性体材料节能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多级结构催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

集成电路高纯化学品制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06

第15页

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自动化

能源化学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7

第16页

NIVERSITY U OVERVIEW

学校概况

08

第17页

缤纷校园

住宿环境

学生公寓配备标准化家具及智能化用电管理系统,每间宿舍

都安装了空调和网络,每栋楼均设置了自习区、休闲区及会

客厅等公共活动空间,每层都有淋浴间可供洗澡、提供 24

小时开水的电器设备及全自动洗衣机。公寓实行全天候的门

卫值班及会客登记制度,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文明整洁、

温馨和谐的住宿环境。

后勤保障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优雅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后勤保障。食堂

餐饮中心坚持以营养、美味可口、菜品丰富为原则,呈现多

层次、多风味的格局,不断为满足广大师生的不同需求,提

供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而努力。

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始建于 1958 年,拥有逸夫图书馆和昌平校区图书馆两

座馆舍,总面积达 6 万多平方米。馆舍气势恢宏,基础平台装备完善,云服

务体系高效便捷。共有职工 42 人,具有博士 7 人,硕士 23 人,高级职称

13 人。图书馆注重加强富有学校和行业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突出数

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提升信息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学校图书经费逐年

增加,2024 年已达 1600 万元。书刊藏量 194.89 万册;电子图书 138.63 万册;

电子期刊 74.30 万册;学位论文 1185.76 万册;音视频 232649 小时。图书

馆本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具备自助服务、全时服务、泛

在服务的能力。阅览空间、研讨空间设计独具匠心,高端雅致;创客空间高

端前沿;印刷资源全部实现了 RFID 智能化管理。图书馆现已成为学校重要

的信息服务平台,有力支撑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

和文化传承工作。

1999 年通过北京市教委和北京高校图工委组织的自动化、网络化评估 A 级

标准。现为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委员馆、北京高校数字化图书馆

研究会理事馆、Balis 联合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委员馆。在行业产业有重要影

响力,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图书馆主任单位,全国化工院校信息站站长单位。

多年来持续为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发展服

务等支撑。2012 年 3 月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30)正式挂牌。2018 年

12 月学校依托图书馆成立了北京化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下称中

心),该中心 2020 年获批成为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坚

持服务与科研并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 2019 年

度全球工程前沿研究、北京京市知识产权局重点产业专利运营促进项目等项

目。近五年来申请相关科研项目近 20 项,发表相关论文 50 余篇,专著 8 本。

获得集体奖 15 项,个人 30 项。

图书馆介绍

09

第18页

NIVERSITY U OVERVIEW

学校概况

社团名称及数量

特色社团活动

截至 2024 年 4 月,我校学生社团已发展至 8 大类 85 个,覆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在充

实青年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多彩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类社团中,思想政治类社团 2 个、创新创业类社团 1 个、体育类社团 19 个、

文化类社团 26 个、学术科技类社团 9 个、志愿公益类社团 6 个、自律互助类社团 14 个、其他类

及职能类社团 8 个,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生社团文化氛围。2024 年,学校社团成

员人数达 5313 人次,各类社团年均开展活动 1200 余场,覆盖师生 30000 余人次,成为了学生展

示风采、提升个人能力、促进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和有利平台。

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发展,我校学生社团已成功打造了数个深受学生喜爱的

品牌活动,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社团嘉年华、优秀社团项目评比、优秀

社团专场等大型学生社团活动。各社团紧密围绕特色,广泛开展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各类社团活动,如学生新闻中心举办“海棠青学”品读活动,

609online 广播台举办“青春向团、声华并茂”主题配音大赛,TNT 搞笑

社开展“愚你同乐”相声专场,DID 街舞社举办“舞动青春”演出等,丰

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发挥了特长,也增强了自身综

合素质。

我校学生社团也在各级竞赛及奖项评比中崭露头角,应急救援队获评 2023

年首都高校“学生最喜爱的社团”,国旗护卫队连续多年在首都大学、中

职院校“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学组织创建中获评“优秀学生社团”称号,“绿

野仙踪”军事定向越野协会在北京市体育运动大会定向运动比赛中获得百

米定向赛第一名,电视台战“疫”进行时系列抗“疫”专题被中国青年报

评为年度优秀校园新闻专题作品。

10

第19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磨练品质的有效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我校组织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

长才干、作贡献”,每年根据社会热点问题设立不同主题,总体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城乡区域发展、精

准扶贫攻坚、科技创新创业、医疗卫生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先进文化传播、促进就业创业、志愿服务

基层等方面开展形式丰富、层次多样的实践活动。学校不断打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载体、新方式、新途径、

新领域,积极扩大活动覆盖面,不断提升活动育人实效,努力构建实践育人的创新机制和长效机制。

同学们利用社会实践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西部地区,在躬身实践中提升社会化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在社会实践中上好“大思政课”,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担当。

我校社会实践将个人实践和团队实践相结合,实践人数常年保持在 8000 余人次,社会实践团队连续多年

获得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我校多次获评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多

支队伍获得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称号。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不断努力完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整体运行

机制,修订了《北京化工大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管理条例》, 成立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设

立“星火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建立了以“挑战杯”赛事为龙头 ,“萌芽杯”、“天工杯”、

“天辰杯”等各类科技竞赛齐发展的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体系,有效地引导了师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营

造了良好的“科技北化”氛围。

学校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教”,倾力打造“一院一赛”经典品牌。近三年,参与各级各

类学科竞赛的本科生累计 42244 人次,其中,荣获国际级奖项 1746 人次、国家级奖项 10947 人次。学

校建立“培育 - 选拔 - 指导 - 孵化”全链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系,近三年,国家级立项

242 项、北京市级立项 436 项、校级立项 1102 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中,我校

近三年累计获得全国特等奖 1 项、全国三等奖 1 项,荣获北京市级奖项总计 109 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

发表学术论文 149 篇,发表获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71 件。

缤纷校园

11

第20页

NIVERSITY U OVERVIEW

学校概况 奖助体系

为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学校为学生提供“奖、贷、助、勤、减、补”六位一体联

动经济资助工作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的教育引导和能力帮扶,努力实现学校“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

济困难而失去平等的成才机会”的目标。

① 奖学金是我校全面推动创新人才培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校共设有国家级奖

学金、社会资助奖学金、人民奖学金、素质拓展竞赛奖、双培生奖学金等本科生奖学金共计 74 项,

年奖励总金额 1000 余万元。

② 助学金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无偿资助。我校助学金分为国家助学金和社会助学金,每年

近 3000 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受助金额 960 余万元;学校共设立社会助学金 13 项,年资助总

金额 160 余万元。

③ 助学贷款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学生学费和日常生活费的一种贷款形式。我校助

学贷款分为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内无息借款。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通过

申请“绿色通道”,办理缓交学费入学并获得助航基金、伙食补贴、爱心教材、生活学习用品、床

上用品、通讯礼包等十余项爱心资助项目。

④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量有偿的脑力或体力劳动来获

取合法的劳动报酬。学校每学年设立校内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近 2000 个,招聘岗位学生超过 4000 人

次,发放工资 570 余万元。

国家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

社会资助奖学金

校设奖学金

国家助学金

社会助学金

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校内无息借款

8000

5000

800-20000

300-2000

2000-4000

500-10000

最高 16000

最高 16000

1500-2000

占在校生人数的 1%

占在校生人数的 3%

按企业要求评选

占在校生人数的 44%

占在校生人数的 19%

按捐赠企业或个人意愿评选

应贷尽贷

应贷尽贷

不超过在校生人数的 1.5%

1

1

69

3

1

13

1

1

1

12

第21页

02

INTRODUCTION TO THE COLLEGES

·学院及专业设置·

◎工科试验班 ( 宏德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大数据双学士学位 )

◎工科试验班

( 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法语联合学士学位 )

◎工科试验班 ( 宏德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大数据双学士学位 )

◎工科试验班

( 先进材料 )

◎化学 ( 基础拔尖 )

◎化学

( 化学、生工双学士学位 )

◎理科试验班 ( 绿色化学 )

第22页

宏德书院

专业设置: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

法学(卓越实验班)

化学(基础拔尖)

·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英班

·生物工程高精尖班

·法学

·化学(基础拔尖班)

·化学(优培计划)

书院简介

宏德书院是在北京化工大学十余年实验班计划、交叉融合人才计

划、拔尖人才计划以及专业大类改革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基

础上,为进一步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形成更高水平的

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学校深入研究论证并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在

2021 年 9 月正式设立的首个书院,标志着学校开启了培养拔尖创

新人才新篇章。同年,“宏德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

拔尖计划 2.0。

书院以“宏才远志、德厚笃行”为院训,致力于培养宏德博学、通

专融合、中西融汇,能够引领化学、化工、材料、生物、法学等科

学领域发展,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堪当民族复兴重任

的拔尖创新人才。

“宏德博学”就是要把学生培养为志向宏大、道德高尚、学问广博、

学力深厚的人才;“通专融合”要求在突出书院素质教育特色的基

础上,与相关学院建立育人共同体,实现学科交叉基础上的差异化、

特色化人才培养;“中西融汇”指通过设置国际化课程组、开展国

际化学术研讨以及选派学生赴海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或联

合培养方式,使学生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宏德书院围绕学校“强工、厚理、兴文、重交叉”的学科

布局,在健全管理机制体制、构建多层次育人团队、优化拔尖大类

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书院制下学生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和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培养模式

(1) 宏德书院采用“三年书院管理模式”,实施“三制三化”(书院制、

双院制、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教育模式。

(2) 宏德书院学生在大一期间实施大类培养,由书院完全管理;在

第一学年末进行专业大类分流,大二和大三将按照“双院制(书院

+ 专业学院)”安排相关管理工作,学生拥有学院、书院双重身份;

大四期间将转由专业学院负责培养,更好地对接就业、深造和发展。

为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实行学生转入转

出书院机制。

(3) 宏德书院学生在大二至大三实施“双院制”培养期间,思想教育、

日常管理(第二课堂)按书院制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第一课堂)

按学院制培养模式,专业学习由学院进行安排。

培养特色

(1)书院根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专门制订了富有广度、

深度和挑战度的通专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方案,增加人文基础课、文

史哲、艺术选修课、多学科交叉深化课程、小学期各类实践课以及

融合多学科专业 project 一体的科研、学术综合训练,强化学生通

识教育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2)书院实施“工、理、法”多学科融合设置,不同专业背景拔

尖学生共驻“一站式”学生社区,着力搭建“导师引领育人平台、

文化环境育人平台、特色活动育人平台、自我管理成长平台”的“育

人四平台”建设,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4

第23页

学院介绍

·名师大讲堂

·导师微沙龙

多层次导师育人体系

(1)导师制是宏德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是书院落实“三全育人”

工作的重要载体。书院建立了以院士为主体的特聘导师、以高层次

人才(长江、“四青”人才等)为主体的学业导师、以具有丰富管

理经验干部为主体的班级导师、以杰出校友为主体的成长导师、以

优秀高年级学长为主体的朋辈导师等多层次导师育人体系。

(2)导师们定期不定期开展导师微沙龙、学术研究、竞赛指导、

课业辅导、师生座谈、个别访谈、团队活动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学

习、生活乃至人生目标的全方位指导,让同学在温馨而舒畅的气氛

中,受到教育,得到人生启迪,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发展的

路径,引导学生明确报国志向、厚植家国情怀、扎根中国大地,放

眼人类命运。

完善的师生共享社区空间

(1)辅导员和办公人员入驻书院,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一站式”

服务,构建“师生共处、同学为伴”的育人生态圈,打造书院社区

“家”文化建设。

(2)社区物理空间和设施完善,按照功能划分出学生住宿区、师

生交流区、综合办公区、学生活动区等,优化软硬件设施设备,设

置党建团建活动室、书院兴趣小组专用活动室等,开辟出师生研讨

大厅、学生作品走廊、书院宣传栏、学业导师风采展示等区域,为

师生交流、文体活动、成果展示、文化宣传、自我管理成长创造条件。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书院注重社区主题活动建设,健全党团组织、学生会、兴趣小组等

活动体系,围绕“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要求,在学生社区活动中

构建“德智体美劳”项目化集群,组织开展”真人图书馆““宏德

志愿行”“宏德学术坊”“科技竞技场”“文体活动室”“班级风

采展”“学习助教团”等主题活动,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激发学生拼搏进取、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精神,进一

步丰富书院社区“家”文化,增强书院学生凝聚力和归属感。

15

第24页

化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010-64434779

https://chem.buct.edu.cn

专业设置: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大数据双学士学位)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法语联合学士学位)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法语(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

·化学工程与工艺

·能源化学工程

·环境工程

·氢能科学与工程

建院历史

“化生万物,化成天下”。化学工程学院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核心学

院之一,其前身涵盖基本有机合成和无机化工等专业,与学校同步

创建于 1958 年。1978 年院系调整后成立化学工程系,1996 年由

化学工程系、制药与生物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研究所组

建成立了化学工程学院。现已经成为我国化工高等科技人才培养和

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位居全国著名大学同类院系一流水平行列。

学科优势

化学工程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

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

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学校唯一);“环境科学与工程”

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材料与化工”工程博士点,“材料与化

工”“资源与环境”两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设有“化学工程与技

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化学工程

与工艺、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3 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新增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形成了化工和环境学科学士 - 硕士 - 博

士 - 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名师荟萃

化学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为核心的学术

造诣深、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现有教职工 170

余人,其中工程院院士 1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

金获得者、973 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 14 人次、国家“四青”

人才 18 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1 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

者 5 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1 人。在专任教师中,博士

生导师 80 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 150 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占教师总数的 90% 以上。

办学实力

化学工程学院拥有 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 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

个省部级教学团队和 1 个省部级教学基地;3 个石化协会教学团队;

建有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建)1 个、国家级化工

过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

基地 2 个、北京市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近三年,获批国家

一流课程 5 门和北京市一流课程 / 教材 / 课件 4 门,曾获批国家精

品课程 2 门和北京市精品课程 3 门,出版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精

品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 10 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

奖 12 项。学院与美国、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的

14 所海外名校建有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为本科生出国留学打造

了一条快速便捷通道。

培养特色

学院坚持以培养“创新型科学研究人才”、“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和“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制订了不同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生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大学生 Chem-E-Car 竞赛、全国挑

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大学生化工原理竞

赛等在内的国际、国家级和省市级各类科技活动—、二等奖 30 余项。

学院不仅与多个高校建有本科 - 硕士 / 本科双学位国际联合培养项

目,还与美国陶氏化学、德国巴斯夫、新加坡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等

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此外通过定期开展国际知名学者讲堂、大

学生暑期海外实习、国际联合培养等模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和国际竞争力。

科研实力

化学工程学院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构建了具有学科前沿性和交

叉性为特征的“基础研究 - 技术创新 - 工程化应用”三位一体的创

新研究体系,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平台和基地,拥有全国高校

化工学科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基础科学中

心,合作建有“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工资源

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北

京市高校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和膜分离过程与技术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近三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等国

家级、省部级、企业及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百余项,累计科研经费到

款 6 亿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800 余篇,授

权发明专利 150 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10 余项。

专业内涵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该大类

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化工英才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

英班和生物工程高精尖班。化工英才班学生择优获取本硕或本硕博

连读机会,攻读博士学位的优秀生有前往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的

机会。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大数据双学士学位)

该双学位班于 2022 年由北京市教委批准设立,单独招生,学生达

到毕业要求后同时授予“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学士学位和“大数

据管理与应用”管理学学士学位。该双学位班的设立适应化工行业

对数据管理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流学科优势和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特色,

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工基础知识,能够熟

练使用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进行数据挖掘与应用的化工 - 大数据

复合型本科人才,未来可从事化工行业分析、助力化工生产精准运

营、企业决策与生产管理等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法语联合学士学位)

该联合学士学位班于 2024 年由北京市教委批准,与北京语言大学

联合设立,北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北语“法语专业”均入

选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础深

16

第25页

学院介绍

95.74%

49.65%

95.24%

54.76%

95.45%

45.45%

厚,优势互补。该联合学位班由北化高考招生 15 人,注册北化学籍;

北语招生 15 人,注册北语学籍。本科阶段以 1(北语)+2(北化)

+0.5(法语国家)+0.5(各自学校)的方式由两校共同培养,旨在

培养一批适应全球科技发展需求、化工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处理法

语相关国际事务的化工 + 法语复合型专业人才。学生完成毕业学分、

达到毕业要求,可获得由本科生招生入学时学籍所在高校授予的学

士学位,联合培养单位在证书上予以注明。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

式。该大类下设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氢能

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制药工程等 7 个专业。化

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等 4 个

专业归属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称化工专业)主要面向全球化学工业

向绿色化、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培养能够在化工、环保、

医药、材料等领域从事化工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化工专业

4 次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设

有两种人才培养模式。

化工卓越工程师班:2010 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着

重培养高素质化工现场工程师和设计开发工程师。卓越工程师班实

施导师制和 7 年一贯制培养。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和化工学科竞

赛平台,结合案例式和问题导入式的小班化授课模式,提升学生分

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化工技术难题的能力。

绿色化工通才班:面向化工行业发展及转型升级,培养视野宽、适

应能力强、“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创新型应用化工技术人才。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是现阶段国内外的热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学科方向

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土壤修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环境工程监测、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等。环境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设有两类人才

培养模式。

环境卓越工程师班:2010 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

施导师制和 7 年一贯制培养,独立设置培养方案,培养创新能力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环境工程现场工程师或设计开发工

程师。授课模式以小班化案例式和研讨式为主,提升学生分析和解

决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

环境工程通才班:结合学校大化工特色,着重培养化工环境保护与

治理方面的高素质环境工程专门人才。

·能源化学工程

该专业是教育部 2010 年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2020 年

全国首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我校能源化工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致力于新能源(燃

料电池、太阳能)、生物质转化、重质有机资源高效清洁转化、能

源利用中的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研发。该专业着眼于培养碳基能源低

碳化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高素质能源化工科技人才和工程项目管理

人才,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输送专门人才。

·氢能科学与工程

“双碳”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氢能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

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

指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科学与工程”

专业于 2023 年获批,聚集了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

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等优势学科师

资力量,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和资源可持续发展要求,为我

国氢能行业和能源事业的发展培育专门优秀人才,推动氢能产业从

基础理论走向工程应用。毕业生未来能够在氢能、环保、化工、教

育等领域从事制氢、储氢、运氢等工作。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学校: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

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

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

化工大学等。

境外深造学校:剑桥大学、凯斯西储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

罗格斯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英国女王大

学、伯明翰大学、东京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

加坡国立大学等。

就业单位

北京市政府、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

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

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中国石油化

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

国兵器集团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中国国际医药卫

生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烟台万

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和氏璧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

份有限公司等、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7

第26页

专业设置: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大数据双学士学位)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英班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功能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10-64437865

https://cmse.buct.edu.cn

建院历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有机系,始建于 1958 年。1978 年改名

为高分子系,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本科专业与

学科基地。1996 年与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碳纤维研究所联合组

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涵盖了高分子、金属、无机非金属和复合

材料等方向,经过 60 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材料类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科优势

学院建设的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国家重点

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211 工程”和“国家 985 优势学科

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进入“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国家一流

学科群重点建设行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进入 A 类学科。学院

依托重点学科进行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学术梯队等方面的建设与

改革,打造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

究基地。

名师荟萃

中国科学院院士1 人、工程院院士1 人、双聘院士1 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 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

金”获得者8 人次、卓青获得者2 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6 人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 人

其他各类国家级青年人才20 余人次

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4 人

北京市科技新星20 人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 人

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获得者1 人

全国优秀教师1 人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 人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2 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2 个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 个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 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2 个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 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 个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

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 个

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 个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 个

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教学实验室1 个

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本科实验教学指导教师1 人

培养特色

学院面向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工程意识与国际化视野,具备

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从事材料的设计、合成、

加工、表征、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科技和工程人才。学院以“学科

支撑、科教融合、创新实践、国际视野”为培养特色,在课程体系、

创新训练、工程实践、国际化联合培养等方面与国际一流水平全面

接轨。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和雄厚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专业资源与

学科平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

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科研创新能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设

有工科试验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英班),择优选拔,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培养能够在产业、学术和管理等方面发挥引领性作用的

精英人才。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学院提供联合

培养、海外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每年邀请国际

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学院设立多个专项

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生,2023 年发放奖学金 326

余万元,惠及 600 余名学生。2023 年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

始设立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双学士学位班(材料

科学与工程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开始单独招生,招生计划 60 人,

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后同时授予“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学士学位和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管理学学士学位。该双学位的设立适应材料

行业对数据管理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

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优势和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特色,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具有扎实的材料类

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进行研究与应用的

材料 - 大数据复合型本科人才,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样化发

展的机会。

科研实力

近三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和面上项目、

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

家级、省部级、企业及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近千项,累计科研到款近

8 亿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SCI 收录论文 2200 余篇,授权

发明专利 380 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30 余项。

专业内涵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英班、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和生物工程高精

尖班按照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进行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

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第三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进行

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按专业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

英班的建立依托学院优势学科平台,旨在为对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具

18

第27页

学院介绍

第十二届材料博览会暨第五届本硕博学术交流会

95.98%

63.06%

90.68%

34.78%

96.49%

63.16%

有强烈兴趣、并立志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

提供一个独特的学习平台。通过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设置、富有创新

性的科研实践、高水平教师的指导及多种渠道的国际化交流等手段,

力争将其培养成面向高分子材料的高端和杰出的拔尖创新人才。

◇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专业按照材料类

进行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第三学

期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

开始按专业培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国

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2016 年通过中国工程

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面向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分子材

料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工程意识与职业道德,掌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和

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组织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改性、成

型加工、功能化、表征、评价、应用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

从事基础研究、新材料研发、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和国家级

特色专业,2019 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主要针对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结构、性能和

加工应用,面向传统和新兴的多种行业,如石油化工、信息、冶金、

建材、机械、涂料、新能源、海洋、国防等,突出电催化材料、材

料腐蚀与防护、新型能源材料、材料电化学制备等特色,培养具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在金属材料、无

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

计、技术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的高

级专业人才。

·功能材料:功能材料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依

托新工科专业建设,本专业主要针对有机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和有

机/无机复合生物材料、硬组织修复材料、基因和药物载体材料、

光聚合医用材料、医用明胶及明胶基电极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

料表面改性等方面,旨在培养能在生物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成

型、性能评价及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

生产及经营管理,并且具有强的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获取信息

和使用信息能力、身心健康、素质优良、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及工程

应用型专门人才。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院校: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

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

国外深造院校: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美国阿克隆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

格拉斯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爱尔兰都柏林

大学等。

就业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

总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京东方、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材料

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航工业、中国商飞、金发

科技、比亚迪、风神轮胎、玲珑轮胎、佛塑科技、江苏恒神、东方

雨虹、中策集团、中天科技、烟台万华、波音公司、陶氏化学、巴

斯夫、杜邦、拜耳、道达尔、辉瑞制药、罗氏制药、乐普医疗、雷

诺丽特北京医疗事业部等。

王劲柳伍斯特理工学院校长

19

第28页

机电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专业设置:

自动化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安全工程

·机器人工程

010-64436716

https://mech.buct.edu.cn

建院历史

机电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化工大学建校时三大系之一的机械系,

始建于 1958 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化工过程机械、高分子材料

加工机械和化工过程自动化及仪表为特色专业的院系之一。1996

年 1 月组建机械工程学院,2000 年 3 月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毕

业生可在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兵器、能源及材料等相

关行业就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

和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科优势

学院建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

站,4 个学科硕士点,其中化工过程机械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

计及理论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安全工程是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学

院拥有 3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 1 个北京市一流专业、“新工科”

专业,建有完善的“本 - 硕 - 博”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理论研究 -

技术创新 - 工程应用”学术与科研创新体系,是“211 工程”和“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单位。

名师荟萃

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工程院院士兼职教授2 人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 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 人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 人

“全国优秀教师”1 人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5 人

北京市杰青1 人

北京市青年英才2 人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 人、青年教学名师1 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1 人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学名师1 人、青年教学名师1 人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 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材

料成型智能制造教学团队)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1 个(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团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优秀创新团队2 个(高分子材料先进制

造(英蓝)创新团队、高端机械装备健康监控与自愈化团队)

办学实力

机电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院士和长江学者为学科带

头人、富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近 160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104 人。学院设有基

础课部、工程训练中心和 4 个本科专业,其中有 3 个国家级一流本

科专业建设点,1 个“新工科”专业、北京市一流专业,学院拥有

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

级资源共享课及在线公开课、北京市优质课程、北京市课程思政示

范课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3 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

基地和京津冀地区“政 - 企 - 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基地及中

国塑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实施专业人

才培养。学院建有 4 个研究中心、3 个研究所、2 个技术工程中心,

拥有 3 个国家级科研平台,9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科研平台

与技术中心、1 个“111 计划”国家引智基地(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学院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

等国家著名大学合作办学并与国际学院资源共享,在全球化人才培

养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培养特色

高端装备和流程制造业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学院坚持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在机械、动力、能源和安全等

相关学科,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富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工程技术人才与多学科交叉的

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学院现设有卓越工程师班、高端动力装备健

康智能监控及网络化学科交叉班、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英蓝)创

新团队学科交叉班,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研究

和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有先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学院还通过暑期海外学习、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国际化课程、

111 引智项目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全球化竞争能力。

科研实力

学院拥有高端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轮胎设计与制造

工艺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系统故障预防及监控基

础研究实验室等 3 个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化工安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端机械装备健康监控与自愈化北京市重点

实验室等 9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科研平台。科研成果获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18 项,形成了流体机械

动力学设计及远程监测诊断等标志性成果。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 项目、基础加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基础研究项目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

项目经费超过五亿元。获批建设“111 计划重点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建设项目”,围绕重点研究方向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交叉学科国际合

作基地建设。开展与英、美、德、乌克兰等国合作,共同建立先进

制造交叉学科国际合作基地。

专业内涵

◇自动化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机器

人工程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按

照自动化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进行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

业,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第三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

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按专业培养。

20

第29页

首届人工自愈与装备自主健康学术论坛合影

学院介绍

97.96%

37.87%

99.27%

57.66%

99.35%

55.55%

100%

84.61%

机器人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

特色专业,2023 年通过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隶属于机械工程一

级学科,学校支撑专业之一,集计算机、智能控制和机械设计制造

于一体的专业方向,知识面宽,属于交叉学科。培养模式是以机械

设计为主体,以材料加工和智能控制为两翼构建的多学科交叉人才

培养体系。本方向面向机械工程、航天航空、车辆工程、机器人、

生物工程、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高技术领域,培养具有机械、自

动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够从事

机械设计及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

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

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支撑专业之一,2021 年通过

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隶属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有动力工

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和多学科交

叉班。本专业面向过程工业二十一世纪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机械、

工艺及控制学科交叉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路开阔、

适应能力强,掌握并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机械科学与

工程基本知识以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知晓并能

应用工艺过程及控制、安全与管理工程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能在

石油化工、能源、航空航天、冶金、轻工、制药、环保及相关领域

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监测控制、安全保障、

运行维护、管理教育等工作、有家国情怀并具有工程观、社会观、

发展观、国际视野及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科技专门人才。

·安全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支撑专业之一,北

京市重点交叉学科,隶属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拥有化工安

全教育部工程中心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系统故障预防及监控基础研究

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京津冀地区“政 - 企 - 校”专业人才培

养创新实践基地。本专业追求质量、安全、健康和环境四位一体的

本质安全,注重夯实自然科学基础,着力于工程技术与管理能力培

养;以风险辨识方法与技术、安全测试与监控、设备完整性管理、

安全法规与事故调查、现代安全管理技术体系为主线,培养具有风

险管控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可

就业于行政安全监管、消防、航天、石油、化工、能源和安全技术

服务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科技的开发与应用、风险评估、全监

测、咨询、管理及标准认证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方向为国民经济

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全与进步提供重要支撑。

·机器人工程:北京市一流专业,“新工科”专业,面向“中国制

造 2025”国家战略,为满足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领域

的人才需求,通过多层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全面掌握机

器人技术的基础理论体系,具备从事机器人领域专业知识技能,熟

知国际准则和通识规范,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国际沟通能力,富于

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就业方向上,毕

业生可申请学校合作的国外知名高校深造,或进入国内高校及科研

院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也可进入企业、研究院所成为机器人及相

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及应用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或从事相关行

业的管理及统筹工作。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院校: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

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

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国外深造院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俄亥俄州立大学、弗

吉尼亚大学、匹兹堡大学、伯克利大学等;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曼

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布拉德福德大学、利物浦大学、德国亚琛

工业大学、汉堡大学、卡尔斯鲁厄工业学院等;法国图尔工程师学

院、日本名古屋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

就业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化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

技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

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建集团、比

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21

第30页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专业设置:

自动化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人工智能

010-64434931

https://cist.buct.edu.cn

建院历史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0 年由北京化工大学原自动化系(1971 年

成立)和计算机系(1987 年成立)合并组建。学院的发展建设最

早可追溯到北京化工大学 1958 年建校时设置的“生产过程自动化”

和“自动化装置与仪表”专业。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始终秉承“宏

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在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的道路上

不懈追求,获得控制学科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在中国高校中率先

接入互联网 Internet,学院在发展建设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

秀的教师和学术成果。发展至今,学院在流程工业检测、智能控制、

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均具备了较高的影响力、很强的综合

实力和鲜明的学科交叉特色,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

工程博士研究生以及留学生等比较完备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拥

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自动化被评为国家级特

色专业;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

仪器均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入选北

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有 1 个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自动化实验

班。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学校前列。

名师荟萃

中国工程院院士2 人

国家特聘专家1 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 人

北京市教学名师3 人

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 人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 人

国家有特殊贡献专家1 人

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 个

培养特色

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显著,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

新”为宗旨,培养具有化工特色的自动化信息类新型拔尖人才和高

水平复合型人才。

科研实力

近三年来,在研国家及省部级纵向项目140 项(含专项纵向项目26

项),其中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类项目72 项(含杰出青年基金1

项);与企业合作项目300 余项;科研经费到款超过1.2 亿元;发

表科研论文1500 余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SCI、SSCI 收录)

568 篇,其中顶级(TOP)期刊学术论文259 篇;授权发明专利

113 项;各类科技奖励奖21 项,其中教育部及北京市等省部级科

技奖6 项。

专业内涵

◇自动化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和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及其自

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机器人工程专业按照自动

化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进行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

施大类培养。一年级第三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进行专

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按专业培养。

·自动化:成立于北京化工大学建校之初,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

设点,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ESI 排名全球前 1%,设有“控

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所依托的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北京市重点学科。

主要有三个特色方向:化工控制工程、控制理论及应用、智能控制

与机器人。本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形成了从本科、硕士、

博士到博士后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创办了自动化卓越工程师

实验班。

·测控技术与仪器: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对口“控制科学

与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两大一级学科,支撑贯通式人才培

养模式。专业成立于 1958 年,在面向复杂工业过程的检测与控制

方面形成鲜明的技术特色。近年来,测控专业在前沿新兴的智能检

测与软测量、智慧医学、可穿戴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建设成果,丰富

了学科内涵。在本科培养阶段,专业形成过程检测与控制、智能检

测与人工智能、信息检测及仪器三个特色方向,同时重视实践能力

培养,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重能力,高素质”培养特

色,旨在为我国测控和仪器仪表相关行业培养骨干和领军人才。

◇计算机类

实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人工智能专业大类招生,面向“新工科”的信息技术领域,进行硬

件设计、软件设计与开发、算法研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运维等信

息工程技术的培养。按照“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规划思想,学生

入学后,经过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的学习后,一年级第三学期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按照自主选择和择优原则进入相应的专业,二

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按专业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入选国家级和北京

市一流专业建设点,ESI 排名全球前 1%,并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计算机技术与智能

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在石化行业信息化应用需求系统构建、过

程工业数据挖掘、智能科学与工程、软件测试和软件可靠性、可视

计算机与网络计算等领域具有优势和特色。以“强化基础、突出能

力、注重素质、面向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

水平师资队伍为支撑,以信息科学为平台,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等优质资源为保障,形成了特色鲜明和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以计算机

22

第31页

学院介绍

科学、数理统计为基础,以“夯实基础,掌握技能;面向未来,持

续成长”为培养理念,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

挖掘、可视化等技术,推动并引领“互联网 +”、云计算、人工智能、

算法分析在各应用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

好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

从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相关的计算机类软硬件技术的研究、设计、

开发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数据工程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专业综

合改革试点项目,“遥感技术”连续多年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百

强,“Geoscience”入选 ESI 排名全球前 1% 学科。本专业培养

学生掌握电路与电子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技术、电磁波传输、

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空天探测与通信、

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等领域的多源信息获取、传输与智能处

理、组件、设备与系统开发等。特色方向包括:空天信息处理、嵌

入式电路与微系统,通信与网络技术、电波传播与无线通信等。设

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具有计算机技术与

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的招生条件。

·人工智能:是北京化工大学根据国家发展需求,2019 年申请

2020 年获批的新专业,该专业面向前沿高新技术,结合学校“大

化工”特色,以“人工智能 +” 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科基

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工智能领域专门人才,并针对

化工领域中的检测信息,以智能传感与信息系统为基础,感知、融

合、智能处理为主线,培养智能感知,信息融合、机器学习和深度

学习、智能化数据分析与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创新人才。 对口“控

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

一级学科,支撑学科交叉式人才培养模式。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院校: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北京邮

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理工

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

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国外深造院校: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凯斯

西储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美国杜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

英国莱斯特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伦敦

国王学院、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爱丁堡大

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锡根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

业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

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爱尔兰都

柏林大学等。

就业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

总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新浪、网易、

字节跳动、携程、京东、西门子、微软亚洲研究院、旷视科技、商

汤科技、京东方、上汽通用等。

95.98%

92.31%

35.90%

56.32%

100%

95.07%

51.52%

16.22%

95.00%

50.00%

23

第32页

经济管理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专业设置:

理科试验班 ( 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物流管理

工商管理类 ( 新文科经管法 )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010-64454290

https://sem.buct.edu.cn

建院历史

经济管理学院源于 1982 年成立的工业管理工程系,1997 年更名为

经济管理学院。依托北京化工大学强大的学科优势和资源实力,经

济管理学院潜心打造精品化教育,长期致力于培养具有经管学术兴

趣和创新潜质的高素质综合人才。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学院现有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

和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 (MBA)、工程管理 (MEM)

和会计学 (MPAcc) 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会

计学和工商管理三个国家级一流专业,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两个北京市一流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是我校“211

工程”和国家“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学科。目前,

经济管理学院正按照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

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

学科优势

我院依托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门类。大类招生类别分为: 理科试验

班和工商管理类两个大类。学院在理科试验班大类下设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三个专业; 学院在工商

管理类大类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

四个专业。

名师荟萃

国家级人才工程/ 计划入选者5 人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 人

办学实力

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及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团

队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学院建设了数字化、智慧型实验中心,

包括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ERP 沙盘实验室、智慧型现代化物

流实验室等近千平米实验中心。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多

次组织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选派教师前往美国、英国、加拿

大、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及访问,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开展

“3+1”、“3+1+1”、“2+2”等本科生、硕士生联合培养项目。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工商管理辅

修专业学位课程,为学生全面成才服务。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

“挑战杯”、“正大杯”、“ERP 沙盘模拟”、“互联网+”等课

外创新创业科技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院近几年学生出国深造及

考研率、就业率均位居学校前列。

科研实力

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 余项

近三年承担部委和省市级项目50 余项

近三年发表论文300 多篇,出版专著/ 教材30 余本

近三年科研经费3000 万元。

专业内涵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和数理学

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

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按照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进行大

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第三学期根据个

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按专业

培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跨现代管理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数理统计学、经济学、决策科学等学科的本科专

业,是“北京市一流专业”。本专业有国家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

等优秀教师团队。该专业结合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大数据为

背景,主要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管理能力,掌握智能化数据收集、整

理、分析处理及决策支持相关技术,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

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大数据系统研发、数据预测

分析、信息系统架构搭建、数据安全研究等工作的高端信息管理人

才。与工信部共建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是一门在“互联网+”和“大

数据”背景下开设的,以大数据的分析理论和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

应用以及大数据管理和治理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跨大数据分

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企业运作管理以及经济学的本科专业。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等优秀教师

团队。本专业聚焦我国新阶段经济发展和管理决策中的理论和实践

问题,从大数据的应用视角出发,重点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掌握大数据平台部署、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大数据隐私保护相

关技术,能够在各级企事业单位以及科研院从事大数据平台搭建与

运维、大数据预测分析、大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方法研究等工作的

高级大数据人才。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为综合多个

学科领域的新兴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计

划入选者,国外学者为学生开设国际化课程,设有多个到国外名校

留学的交换生项目。拥有先进的智慧物流综合实验室,为学生创造

优越的实习实践环境。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

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深厚的专业综合能力及知识融合能力,熟练

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系统优化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国际化中高端复合创新人才。本专业定

位于智慧供应链与大数据分析培养方向,学生将具有对各类大中型

企事业进行管理分析与决策、风险投资、管理咨询、运营与管理政

策制定等方面的卓越能力。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24

第33页

学院介绍

◇工商管理类(新文科经管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和文法学院的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专业按照工商管理类(新文科经管法)

进行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第三学期

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

按专业培养。

·会计学:会计学专业于2019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

专业建设点,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本专业依托北化雄厚的师

资力量和先进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扎实,

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突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

计、纳税、理财等专业能力过硬,能够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金

融机构及各类企业熟练从事会计、财务、审计、税务、理财等专业

工作和领导工作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类下设的本科专业,是“北京

市一流专业”,具体培养方向有公司财务、投资银行和理财规划。本

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财务和金融专业基础,掌握现代财务理论

和实际操作方法,熟悉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相关领域的专业知

识,熟悉现代资本市场,了解国内外财务、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

展,富有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专业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资金

统筹规划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财务管理和金融高端人才。

·国际贸易与经济:本专业是工商管理类下设的本科专业,于2022

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北京市一

流专业建设点,学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经

济学基础理论,通晓国际商务规则,了解金融和投资专业技能,拥

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此

外,开设极具特色的全英文高端国际商务培训项目(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rriculum, IBC)课程,目前已经培养1700多名国贸专业

学生,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和专业能力,深受师生好评。20多个国

际交流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全

校名列前位,主要就业和读研方向为经济学、贸易、金融和投资、

财管和会计等。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拥有教育部跨境电商产学研

合作基地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专业于2020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

专业 建设点,是工商管理类下设的本科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之一。本专业以培育具有时代责任感的,面向未来的一流大化工领

域管理人才为目标,以崇高理想信念为根本,以良好道德品质为前

提,以卓越学习能力为中心,培养具有先进商业理念、扎实知识体

系、持续创新能力的管理实践者。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院校: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

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重庆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

学、西安交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

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北

京印刷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

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

国外深造学校:布兰迪斯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华威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爱尔兰都柏

林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伯明翰大学、墨尔本大学、谢菲尔德大学、

都柏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利物浦大

学、利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杜伦大学等。

就业单位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化工集团、中海油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

粮集团、中移动金融、百度、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字节跳动、京东金

融等大型企业;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兴华、天健等会计师

事务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建设银行、交通

银行等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知名保险公司。

25

第34页

化学学院 COLLEGE OF CHEMISTRY

专业设置:

化学(基础拔尖)

化学(化学、生工双学士学位)

理科试验班(绿色化学)

·化学(基础拔尖班)

·化学(优培计划)

·化学 + 生物工程

·应用化学

·能源化学

·资源化学

010-64434901

https://chemistry.buct.edu.cn

建院历史

化学学院前身是 1985 年建立的应用化学系,由 1958 年建校时的

无机化工系和有机化工系中相关专业发展而来,2000 年与数理系

合并成立理学院,2019 年独立设院。现有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

分析化学系、物理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生物学系、能源化学

系、应用化学研究所、资源化学研究所、化学实验中心等二级教学

科研机构。

学科优势

化学学院涵盖“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 个一级学科,为国

家“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双

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学科2018 年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

是北京化工大学首个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近年来,化学学科ESI

排名持续稳步增长,2024 年5 月最新排名全球第40 位。化学学院

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贯彻“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方式,

打造了集本、硕、博及博士后为一体的多层次、宽领域人才培养体

系。设有“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点、“材料与化

工”工程博士学位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点及“化学”

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此外,学院构建了“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产学研融合”的创新育人平台和科学研究体系。学院拥有雄厚的师

资力量,科研和教学成果显著,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和科研发明奖共

3 项,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二等奖5 项。建有国家一

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有国家级化学拔尖

学生培养2.0 基地。

名师荟萃

化学学院拥有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高、富有奉献与合作精神、教学

与科研相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共有教师177 名,其中教

授60 人,副教授61 人,具有博士学历者139 人。包括:

中国科学院院士1 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3 人

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 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2 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 人

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 人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 人

全国模范教师1 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 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6 人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 人

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1 人

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2 人

北京市教学名师8 人(含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 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2 人

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 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 个

培养特色

化学类专业依托化学强势学科优势及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国家级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化学拔尖学生培

养基地,面向世界尖端科学和国家重大需求,以国际一流专业标

准,培养化学杰出创新人才。

构建了“强基笃实,通专兼顾,交叉融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

模式,一年级实施大类培养,二年级开始专业培养,高年级突出个性

化培养。在本科高年级中通过选拔,设立以院士、长江学者和杰出青

年学者为负责人的“学科交叉班”,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

化学(基础拔尖班)侧重学科志趣、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

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国家战略发展培养化学领域世界一流科学家

和领军人才;化学(优培计划)重点培养学生优秀的专业学习能

力和研究能力,培养交叉融通型拔尖研究人才;应用化学、能源化

学和资源化学专业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应用型创新人

才;“化学+生物工程”双学士学位专业面向社会对学科交叉领域的

需求,培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形成了阶梯式、互通式化学类专

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的兴趣培养,特长发现和生涯规划提供了

宽阔的发展空间。

以资源化学为特色,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

学生科研训练。学院教师注重科教融合,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为人

才培养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同时积极拓展校内外资源,推进内涵丰富

外延广泛的奖学育人体系,设立超分子、海岸鸿蒙、贺利氏、京辉气

体等奖学金,为化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科研实力

化学学院以资源化学为特色,围绕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

目标,以化学学科前沿思想和手段解决资源向产品转化中的重大科

学问题。直面国家重大需求,发挥学科优势,与能源、生命等学科

深度交叉融合,形成了多个特色科研方向。

化学学院支撑了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

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新危险化学品评估及事故鉴定基础

研究实验室和环境有害化学物质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部

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多级结构催化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

科研平台以及1个国家级科普基地。科研成果显著,获国家级科技奖

励3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

近五年,化学学院在Nat. Catal.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8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30余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4

项,制定行业或团体标准4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

26

第35页

58.55%

学院就业率:92.78%

学院深造率:

学院介绍

技重大专项、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15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逾1.7亿元,横向项目经费到款逾1.4亿

元;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团、西部矿业、沙特阿美

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批科研成果实施

了转化应用。

专业内涵

◇ 化学(基础拔尖)

化学(基础拔尖)进行高考大类招生,列入宏德书院培养。大一实

行统一的培养方案,第一学年末分流为化学(基础拔尖班)(以下

简称基地班)和化学(优培计划)(以下简称优培班),均实行动

态转入转出机制,采取化学学院和宏德书院共同管理的模式。

(1) 化学(基础拔尖班)

基地班依托“宏德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

学生培养计划 2.0 基地),旨在培养志趣坚定、基础扎实、有家国

情怀和国际视野、勇攀科学高峰、主动探索研究解决化学及相关学

科前沿复杂问题的领军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施三制(导师制、

书院制和学分制)、三化(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必修

跨学科基础荣誉课程,提升学科交叉能力。开设学科前沿研讨和硕

士进阶课程,提升学科深造水平。每人配备学业成长导师,开展系

列性、阶梯式、连续性的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

参加拔尖计划 2.0“线上书院”活动,开展暑期国际化交流访学。

学校在政策保障,师资配备,毕业保研等方面向基地班倾斜,不断

加大对基地班的支持力度。

(2) 化学(优培计划)

优培班旨在对化学有兴趣并立志在化学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提供一

个优秀的培养平台。课程设置厚基础,科研实践有挑战。配备优秀

师资进行教学授课、科研、实习实践和毕设指导,采取小班化研讨

性教学模式,设置荣誉必修和选修课程,高年级围绕学科深造开设

学科前沿研讨和硕士进阶课程,激励学生继续深造,将学生培养成

杰出的化学及相关领域的交叉融通研究型拔尖人才。

◇ 化学(化学、生工双学士学位)

化学 + 生物工程双学士学位专业于 2022 年由北京市教委批准设立,

属单独招生专业,依托化学和生物工程两个优势专业,面向社会对

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需求,培养具有系统性化学和生物工程基础知

识、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学生具有较

高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生物等相关

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等工作。

◇ 理科试验班(绿色化学)

应用化学、能源化学、资源化学按照理科试验班(绿色化学)进行

大类招生。

(1)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级和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

的培养,强调化学理论在新技术产品开发中的创造性应用。培养能

够进行化学基础和应用性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管理的理工融合、

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

(2)能源化学

能源化学专业是基于国家对能源化学人才的迫切需求及我校在能源

化学领域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基础,于 2021 年获批并招生的新

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依托我校“大化

工”特色,突出理工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

在能源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作的复合应用型

创新精英人才。

(3)资源化学

资源化学专业是基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以及

产业结构升级和学科高层次发展的迫切需求及我校在资源化学领域

的高水平科研教学工作基础,于 2023 年获批并招生的新专业,是

全国首个化学类特色新专业。强调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

资源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复杂问题,突出科教融

合、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在资源化学及相

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作的交叉复合应用型精英人才。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院校: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计量科学

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科院理化所、中科院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城市

大学等。

国外深造院校: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英国伯明翰大

学、帝国理工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

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美国西北

大学、华盛顿大学等。

就业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核四 Ο 四有限

公司、万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

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27

第36页

数理学院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专业设置: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金融数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应用物理学

010-64436558

https://cmp.buct.edu.cn

建院历史

数理学院由 1958 年建校时的数学、物理教研室发展而来,在 1978

年设置成立应用数理系,2000 年与应用化学系合并成立理学院。

2019 年由原理学院数学学部和物理学部组建成立数理学院。学院

具备优秀的创新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和多元的

学生培养体系,是培养理工融合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数理人才的基地。

学科优势

析天地之数,悟万物之理。数理学院涵盖数学、物理学、电子科

学与技术3 个一级学科,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金融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应用物理学共5 个本科专业。拥有数

学、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共3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运筹与

系统控制、低维材料物理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学院建有国家工科

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北京市工科数学教学基地,北京市科普基

地,北京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校级数学建模创新基地和

大学生电子创新基地。

名师荟萃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 人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青年)1 人

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 人

北京市教学名师4 人、青年教学名师1 人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 人

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 人

北京市优秀人才1 人

北京市青年英才4 人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 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1 人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 个

北京市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 个

北京市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4 人

办学实力

数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具有

开拓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125 人,博士生导师10 人,

教授20 人,副教授44 人。有国家及省部级教学基地4 个,北京市

优秀教学团队3 个,北京市教学名师5 人(含1 名青年教学名师),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 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 人等。学院科

研和教学成果显著,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 项、二等奖 3

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7 项、二等奖9 项;国家级一流课

程1 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 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 门,北

京市优质本科课程2 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1 门,教育部在线

教育中心“拓金计划”示范课程3 门;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 课件2

部。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和科研发明奖各1 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及科

技进步二等奖6 项;近三年科研到款2000 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500 多篇,授权专利20 多件。

培养特色

数理学院以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北京市工科数学教学

基地、北京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学建模创新基地和电子创

客中心等为载体,依托学校行业背景,开展多种具有“高阶性”和

“挑战度”的创新实践活动,夯实学生的数理基础,拓宽学生的国

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第一和第二课堂有

机衔接,突出理科和工科的交叉融合,集中不同学科和领域力量,

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学院注重学生的学科交叉素养,指

导学生参加各类高级别科技创新竞赛,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一专多

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科研训练,鼓励教师科研成果反哺教学,通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教授研讨课、本科生导师制和开放

实验室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学院本

科生自主研制的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小车、空气监测仪等工程实

践作品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专业内涵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应用物理学专业和经济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

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按照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

理)进行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第三

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

开始按专业培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专业成立于1987年,2022年入选北京市一流

本科专业建设点,是我校数学类的三个专业中历史最悠久、发展最

成熟、学科基础最厚实的专业;依托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二级学

科博士点,注重数学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培养具有宽厚扎

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良好的数学专业学术素养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的

创新型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科技,教育和企事业部门的工作,就

业前景广阔,出国深造和考研比例高。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2021年入选北京市一

流专业建设点,依托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二级学科博士点,瞄准

计算领域前沿动态,实现与数据科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

深度交叉融合,培养具有扎实数学理论基础,现代信息学与计算科学

专业学术素养、工程计算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毕业生主要

从事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经济等相关领域的工作,就业前

景广阔,出国深造和考研比例高。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金融数学:本专业2022年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突

出数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特色,注重培养具有深厚数学基础和经

济金融理论基础,富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金融专业人

28

第37页

新生引航 - 中国共产党党史馆参观

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融合教学改革论

北京高校联合纸桥承重大赛参赛作品

宏德讲坛师生合影

郑天和

——北京吉思威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

雷工业公司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沙伯基础实业公司董事长

——

舰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

许单单

——3w集团和拉勾网创始人、董事长

郑文洋

——华为公司南非子公司品牌总监

费振勇

——北京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张牧捷

——京东方科技集团印度子公司副总经理

97.30%

45.95%

数学与应用数学

95.00%

60.00%

信息与计算科学

90.00%

41.18%

金融数学

90.43%

35.65%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院介绍

才。毕业生主要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从事数据分析、金融衍

生产品设计、风险管理、保险精算与资产定价等方面的工作,就业

前景广阔,出国深造和考研比例高。毕业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专业2020年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瞄

准目前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需求,主要培养在光电子、战略性先

进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电子、电磁场与微波、智能传感与检测等

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按照理科试验班招生,建立 “厚理工

基础、重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前景广阔,学生出

国深造和考研比例高。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应用物理学:本专业依托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北京市物理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二级学科博士点,以物

理学实际应用为驱动,突出与工科学科交叉,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

基础、突出的科学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计算物

理、生物电子学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按理科试验

班大类招生,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重视教育与科学研究国际化,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

荷兰、韩国、日本等国家多所高校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

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建立3+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英国拉夫堡大

学建立3+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等,形成了开放发展的良好局面。

29

第38页

文法学院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

专业设置:

法学(卓越实验班)

工商管理类(新文科经管法)

·法学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法学

010-64434887

https://wfxy.buct.edu.cn

英语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建院历史

文法学院成立于 2000 年,是一所人文底蕴深厚、专业特色鲜明的

学院。经过 24 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具有绿色化工与能源行业

背景,“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特色的学院。

学科优势

法学专业具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

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具有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和MPA 专业学位授予权。英语专业具有翻译专业硕士学

位授予权。

办学实力

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显著,至2023 年底,获北京市

教学成果二等奖4 项,北京化工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 项,一等

奖1 项。

名师荟萃

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 人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1 人

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1 人

北京市优秀教育团队带头人1 人

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 人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 个(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科研实力

近 五 年, 发 表 高 水 平A 刊 论 文7 篇,CSSCI、SSCI、SCI 等 期 刊

137 篇(含A 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三报一刊发表3

篇。出版中文、英文、德文等著作91 部,其中包括世界顶级出版

社英国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出版专著1 部、德国NomosVerlag 出版社出版的德文学术专著1 部,出版高质量学术著作《中

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评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条文要

义》《博物北京》京名片系列丛书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获批国家社

科、自科基金项目5 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研究1 项,教育部

人文社科及其他项目9 项,全国教育规划项目1 项,中央其他部门

和学会社科项目16 项,北京社科基金18 项,北京市教育规划、教

委项目8 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到款累计329 万,横向科研到款

375 万。依托学院法学、公管学科和学校化工、材料、生命等优势

学科,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重点开展跨学科研究,打造特色型研究

基地和高端智库,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度,获得省部级以上部门或领

导人批示、表彰9 项,研究成果荣获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调查研究

成果一等奖、 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北京市学校美育 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民政部论坛征文三等奖。

专业内涵

◇法学(卓越实验班)

法学卓越实验班,隶属于宏德书院,该实验班服务国家“一带 一路”

倡议,遵循教育部的新文科建设指导方针,贯彻学校提出的 “兴文”“重

交”战略,与学校雄厚的工科专业交叉,融合外语师 资优势,培养

掌握绿色化工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熟悉和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涉外法治人才。

◇工商管理类(新文科经管法)

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专业和经济管理学院的财务管理、

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按照工商管理类(新文科

经管法)进行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

第三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

学期开始按专业培养。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公

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 MPA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行政

管理专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各级各类党政机关、

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领导领军潜质的行政管理专门人才,

培养了一批如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等优秀校友。本专业有优秀的师

资团队,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在政府数字化转型中以“数

字技术与公共治理”为方向,依托智慧政务实验室建设,着力培养

学生在数字时代应用政务大数据的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近几

年,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率一直居学校各专业前三位。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具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MPA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北京化工大学多学科综合性文理相融的特色学

科专业,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常态化本科生交换合作项目,为文教、

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培养具备现

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彰显中国特色和

国际化融合贯通的高级管理人才。本专业有全部为博士学位的优秀

教学科研师资团队,有学校一流专业建设平台,以社会治理与公共

服务为方向,与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合作实施“2+2”学位项目,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赴

罗格斯大学学习 2 年,修完规定学分,获得北京化工大学和罗格斯

大学两校学士学位。近三年,专业就业率和升学率均居学校专业前列。

·法学:法学专业是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

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建设专业、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

学专业拥有结构合理、高比例海外留学师资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旨在为外语基础良好且对法学(知识产权)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

供一个卓越的学习平台。通过优秀的师资团队指导、丰富的实践类

课程和第二课堂课程设置、国家级实践基地的建设,培养具有扎实

的法学功底和外语能力、兼具多学科背景知识和知识产权专长的高

30

第39页

与美国罗格斯大学师生调研养老院

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法律英语大赛

获得“外研社·国才杯”国家级二等奖

社体学生参加“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

学院介绍

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

◇英语

英语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了翻译专业硕士学位

授予权。建有“国际写作中心”,服务于学校一流大学的建设。师

资学缘及职称结构合理,所有教师均有海外六个月或以上留学背景。

建成“《英语世界》翻译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高水准的笔译实

践平台;紧抓升学率、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通过率;与英国伯明翰

大学建立了合作项目;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国王学院长期建立“交

换生项目”(学费全免)、 “2+2”合作项目(修完规定学分,获

得北京化工大学和西安大略大学两校学士学位)。英语专业培养满

足我国对外交流、经济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以及

学术研究需要的专业英语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体育

指导与管理专业是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融入我校理

工特点、办学规模小但追求精致的体育特色专业。本专业依托北京

市“和平街街道办事处”“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市第 15 中

学南口学校等多个专业实践基地,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拓展三个专

业培养方向,设置四个课程模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专业

基础课程外,通过开设《运动材料学》《冰雪运动》《国际体育概览》

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和国际化课程手段,培养适应当代社会体育发展

需要,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和国际化视野,能在社

会体育领域从事健身运动指导、科学健身咨询、群众性体育活动组

织管理和体育赛事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院校: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

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武汉

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大学、西南

政法大学等。

国外深造院校:美国波士顿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南

加州大学、美国奥本大学、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德

国海德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

杜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 学、英国爱

尔兰都柏林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等。

就业单位

中国石化集团、中国邮政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公安局、北

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

察院、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教委、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辉瑞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爱米未文化

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66.41%

35.11%

83.58% 100%

38.81% 47.62%

75.47%

37.74%

80%

42.5%

31

第40页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专业设置: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

生物工程(生工、大数据双学士学位)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

·生物工程高精尖班

·生物工程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生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010-64421335

https://life.buct.edu.cn

建院历史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 1986 年生物化工专业,1995 年与

2001 年分别设立了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专业。2003 年生命科学

与技术学院成立。2015 年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8 年首批

设立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全国共五个),2021 年设立生物

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 年新增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

授权点。

学科优势

学院面向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在绿色生物炼制、合成生物学、

生物安全、生物医学材料、生物质高值转化和制药工程与技术等方

向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是我国生物与医药

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的生物工程是国家“211 工程”

和“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

科评估中进入顶尖行列。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两个专业入选首批国

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和教育部改

革试点专业,制药工程是北京市特色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入选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安全学科方向获评北京市高精尖

学科。

名师荟萃

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

“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2 人次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 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 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1 人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 人

北京市教学名师2 人

北京高校育人标兵1 人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2 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

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7 人次

北京市科技新星7 人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获得者1 人

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 人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 人

办学实力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推动“大工程观”人才培养模式:前

两年注重学科基础、人文素养培育,后两年注重专业知识、创新思

维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使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全局理念和人文科

学素养提升贯彻始终,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多项省

部级教学成果奖。建设了包括“生物工艺学”等8 部具有学科优势

与行业特色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学院拥有北京市生物

类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特色

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专业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

点”。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先后入选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华盛顿协议》框架

下成员国之间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资格,毕业生可获得该成员国

之间相互认可的工程教育资格及工程师执业资格。

学院坚持因材施教、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

学生学科竞赛活动。通过组织萌芽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本硕

博科研训练、学科交叉班等环节,以覆盖全体学生的辐射力度,

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近四年,在北

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中,生命学院共1293 人获奖,其中一

等奖185 人,二等奖442 人,三等奖666 人;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

器大赛(iGEM)共25 人获金奖,34 人获银奖;8 人获铜奖;本科

生发表论文30 余篇。学院近几年考研与出国率>63%,就业率>

95%,均处于学校前列。

科研实力

学院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双碳”、生物安全等急需

学科领域拥有国内领先的科研实力,形成鲜明特色。生物工程学科

进入教育部顶尖学科行列,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2 个学科

ESI 世界排名进入前1%,生物安全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

科。近5 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 项,包括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到款近5 亿元;发表

高水平研究论文800 余篇,包括Nature 2 篇,Lancet 1 篇;2023

年初在半月内连续发表3 篇Cell 论文,居国内高校前列;获得专利

授权近 200 项,转化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科

技进步奖1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 项、省部级奖16 项、省部级以上

鉴定成果10 余项,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同类院系前列。

专业内涵

◇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

生物工程高精尖班、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精

英班按照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进行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

业,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第三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

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按专业培养。生工高精尖班依

托学院优势学科平台,旨在为对生物工程具有强烈兴趣、并立志在

生物工程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提供一个独特的学习平台。选派

院士、长江学者、杰青获得者等资深教授担任导师,通过灵活的课

程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科研实践及多种渠道的国际化交流等手段,

择优实行“3+1+5”本科- 博士和“3+1+3”本科- 硕士模式,培养

32

第41页

闫亚军

——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

——

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

——

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国家优青

徐正康

——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建勇

——重庆伍度造设创意农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

猛上海多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96.47%

92.39% 100%

55.53%

61.96% 62.25%

生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本科生生产实习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习

学院介绍

面向“大工程”的拔尖创新人才。

◇生物工程(生工+ 大数据双学士学位)

本双学位项目依托学校生物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

士学位授权点,并且是全国首批五个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之

一。本双学位项目面向行业对生物工程和大数据科学领域交叉人才

的需求,在生物工程专业基础上强化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分

析、处理及应用能力,培养能够解决生物工程领域大数据应用问题

的复合型人才。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

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

工程、环境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按照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

与生物医药)进行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施大类培养;一

年级第三学期根据个人意愿和择优考核原则进行专业分流;二年级

第一学期开始按专业培养。

·生物工程:国家“211 工程”和“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学科,首批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

本科专业建设点。与国内同类专业相比,本专业在绿色生物炼制、

生物资源与生物能源、生物催化、合成生物学、新型生物分离技

术、环境友好材料、生物安全核心技术等领域享有较高声誉。

·制药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划”。学生掌握较宽厚的、系统性制药工程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

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制药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

注重开拓国际视野。

·生物医学工程:面向国家“十四五”发展战略方向和行业现实需

求,重点培养在精准医学、生物医学材料、生物纳米技术、检测诊

断技术、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工程创新能

力的复合型人才。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过程所、中科院微生

物所、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山东

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

理工大学、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湖南大

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心、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

国外深造院校:帝国理工学院、明尼苏达大学、都柏林大学、纽约

州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塔夫茨大学、英国女王大学、美国佐治

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巴黎国立高等化学学校、宾夕法尼亚大

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

就业单位

中石化、中石油、国药集团、中粮集团、诺和诺德、宝洁、诺维

信、科兴生物、哈药集团、辉瑞公司、赛诺菲制药、诺华制药、天

津康希诺生物、江苏恒瑞医药、江苏正大天晴、伊利集团、北京市

市场监管局、葛兰素史克、双鹭药业、拜耳中国有限公司、罗氏制

药、华熙生物、爱美客。

33

第42页

国际教育学院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专业设置:

中美合作办学 : (3+1 模式 )

中意合作办学 : (4+0 模式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中方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

生物工程(中方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工业设计(中方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 机器人及机电系统工程

( 美方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

‖ 生物过程工程(美方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 产品与交互设计(意方专业,获学士学位)

010-64433301/010-64414720

https://sie.buct.edu.cn

建院历史

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 2011 年,是我校为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而建设的国际教育平台,主要开展教育部

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及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国际

教育学院目前共运行三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在校本科生 651

人;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在校硕士生 19 人。经过多年的

建设,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项目运

行顺畅成熟。与此同时,学院招收了来自 54 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

余名来华留学生在校学习。学院与世界知名高校建设了一批中外人

文交流项目,已与 40 余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与

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构建了强大的国际教育合作平台,营造了浓

厚的国际学术和文化氛围。

专业优势

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学院始终瞄准国家人才需求方向,通过与国

外高水平院校合作,引进其优势专业和学科、先进的教育理念、课

程体系、优秀师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资源,培养国家急需的

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结合学校的特色学科以及国家重

点发展的领域,在机器人、生物工程、工业设计等新工科和交叉学

科方向上与国外院校合作举办特色鲜明的教育项目,逐步形成了中

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品牌。

名师荟萃

学院有一支集合了我校强大的师资力量、国外合作院校的优秀教

师、国内外知名学者的高水平国际化教学团队。绝大部分教师具有

博士学位、海外留学背景和丰富的国际教学经验。学院学术总监

David G. Evans 教授是我校特聘教授、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

点实验室教授与学术委员会会员,欧盟科技人才培训项目(STFChina)顾问、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清华大学出版社与

Springer 合作出版期刊Nano Research 顾问编辑等。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特色

·国际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在以学习为中心(Learning-centered)和结果为导向(Outcomebased) 的 理 念 指 导 下, 学 院 引 进 近 百 门 国 外 专 业 课 程, 实 施

了 项 目 型(Project-based) 教 学 法、 混 合 式 教 学 法(Blended

teaching)、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研究型教学等一系

列教学创新,采用了Moodle 国际课程管理平台和先进教育技术手

段,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工程人才国际化培

养体系方法。

·强大的国际化师资团队

除本校优秀教师外,国外教师承担三分之一以上核心课程的教学工

作。年度来校授课教师数量达到四十人次以上。高水平的国际化师

资为学生源源不断地输入国际前沿学科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跨

文化交流能力。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完整的卓越创新培

养体系,建有“北化• 教育部• 巨林校外实践基地”。近三年来,学

生在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获得国际级一等奖6 项、二等奖

10 项、三等奖1 项;国家级一等奖2 项、二等奖11 项、三等奖25

项;省部级一等奖21 项、二等奖37 项、三等奖62 项;学生在国内

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2 篇,其中3 篇SCI,8 篇EI;获得国内

专利授权8 项,申请国内专利7 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2 项。除此以

外,学院大力支持和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

组织和资助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创新和实践活动,入选国创年会

大创项目3 项,入选“国创计划”十五年丛书文章2 篇。

34

第43页

98.37% 98.21%

61.43% 78.5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生物工程

100% 68.9%

工业设计

学院介绍

·国内外深造前景广阔

国际化全方位的培养使学生浸润在国际接轨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整

体外语能力强,项目课程的国际认可度高,申请国外名校硕士具有

显著优势,成功率远高于普通专业。所有专业均为交叉学科,可对

应多个硕士攻读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和深造前景。学生就业率和

出国率保持高水平,2023 年整体就业落实率为98.7%,深造率为

72.1%,出国(境)深造率为48.1%,居全校首位。

·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和社会实践

学院定期举办外国专家讲座、国际文化节、中外学生交流会、英语

角、意大利文化沙龙、暑期国际交流项目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国外

文化和锻炼跨文化沟通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国际论坛,提

高学生综合竞争力。

专业内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器人及机电系统工程(中美)本专

业为3+1 模式,即前三年在国内学习,第四年赴美国底特律大学学

习。它是我校重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底特律大学

优势专业“机器人及机电系统工程”的融合。学习设计智能系统及

智能产品的基础原理,融合机械与控制所需的传感、驱动和计算,

实现产品质量及性能的最优化。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

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工程人才,适应我国在航空、汽车、制造业、通

讯、电子及医疗等多个行业对此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可顺利衔接

国内外机器人、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学

习。毕业生享有进入外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优先权。

◇生物工程‖ 生物过程工程(中美)

本专业为3+1 模式,即前三年在国内学习,第四年赴美国纽约州立

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学习。结合我校大化工特色下的生物工程

专业优势与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

和教学方法。学习生物炼制、生物资源与生物能源、生物催化、生

物材料、新型生物分离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融合化

学工程基本课程和知识,学习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开发及利用相关的

知识技术,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具有创新与行业实践能

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可顺利衔接国内外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制药、能源、化学、化工等专业方向硕士学习。毕业生享有进入外

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优先权。

◇工业设计‖ 产品与交互设计(中意)“4+0”培养模式,即四

年课程均可在国内完成,在读期间可申请到合作大学交换学习。

100% 引进热那亚大学优势专业“产品与交互设计”的课程体系。

通过实施合作培养,使学生掌握表现基础、设计材料与工艺、人机

工程、设计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学习产品图像设计、主题设计、主

题产品图像设计等核心专业课程并进行大量设计实践。毕业生将具

有国际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知识和技能,具备在互联网、电子、

纺织、机械、仪器仪表、交通、家居、家用电器、奢侈品等众多行

业从事产品开发设计以及研究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深造单位

国外深造院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

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密歇根大

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波士顿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

校、西北大学、东北大学、佛罗里达大学、雪城大学、伍斯特理工

学院、石溪大学、斯蒂文斯理工学院、底特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

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布拉德福德大

学、巴斯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悉尼

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大学、南洋理

工大学、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

国内深造院校: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

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香港

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就业单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ABB、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理想汽车科技有限

公司、小米汽车、南航、国航、惠普公司、中国公路机械车辆有限公

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科

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

学研究院、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

35

第44页

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

Paris Curie Enginneer School / Ecole d'Ingénieur de Chimie Pékin

专业设置:

建议高考语种:英语或法语

化工与制药类(中法精英工程教育试验班)

·化学工程与工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生物工程

010-64438571

https://engineer.buct.edu.cn

学院简介

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是由北京化工大学与法国最优秀的化学工程

师院校 - 巴黎国家高等化学学校合作创办的高水平国际化工程师学

院。学院依托北京化工大学的学科优势,以“大工程观”为引领,

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手段,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引进法国先进

的精英工程师培养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中法合作院校深度教

育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开阔的

国际视野、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专

业人才。学院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批准号:

MOE11FRA02DNR20171830N),于 2017 年第一届招生。

合作院校介绍

法国巴黎国家高等化学学校(Chimie ParisTech), 又 称“ 巴 黎

高科化学学院”)创建于1896 年,位于巴黎市中心法国文化圣

地拉丁区,为巴黎高科集团(ParisTech)和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L'Université PSL(Paris Sciences & Lettres)) 的 创 始 成 员,

是法国排名最高的化学类工程师院校。学校培养了诺贝尔奖得主、

法国科学院院士、世界500 强企业创始人等知名校友,在化学、医

药、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享誉世界。

法国化学工程师院校联盟(Fédération Gay-Lussac,简称FGL)

是由巴黎、里昂、雷恩、蒙彼利埃、南希、图卢兹、波城等地20

所专长于化学及化学工程领域精英人才培养及尖端科研的法国高等

院校组成。FGL 中的5 所院校作为支持单位参与巴黎居里工程师学

院的建设,为学院提供师资支持,并为学院学生提供出国交流、学

习和实习的机会。

培养模式

学院引进法国精英工程师教育理念,以法语、英语与中文为主要授

课语言,采用两阶段培养模式:前三年为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培养

学生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外语能力;后三至四年为工程师教育阶

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理论,并通过企业实习实训锻

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对应我国教育部规定的学制,学院

前四年为本科教育阶段,后两至三年为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

培养目标

学院旨在培养满足国家大化工领域国际化工程人才需求,胜任工程

设计,具备跨学科的知识面、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精通多国语

言,胜任大型跨国公司或化工行业国际工程开发和协作,具有国际

视野的大化工领域高水平工程人才。

学历及文凭

学生在完成前三年基础阶段学习后,进入工程师阶段学习之前,必

须参加学院组织的跨阶段人才选拔与培养考核。通过学院跨阶段人

才选拔与培养考核的学生,从第四年开始进入工程师阶段,达到工

程师阶段培养要求,将获得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同时,也将获得北京

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工程师文凭(经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

会(CTI)认证,可享有法国“工程师”头衔)以及法国院校的硕

士文凭(需满足法国院校硕士文凭注册及授予要求,并缴纳一定额

度的注册费)。

未通过学院跨阶段人才选拔与培养考核的学生,可继续在学院完成

第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学生完成四年本科阶段学习后,达到北京

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要求和学士学位授予要求者,将获得北京化工大

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办学特色

先进的培养体系:引进法国优质工程教育资源,融合中外两校的专

业优势,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

为核心,严格按照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标准制定培

养方案,以达到法国工程师教育同等水平。

多元的师资团队:学院中方教师来自北京化工大学高水平师资团

队,以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获得者为核心形成的重点学科教

师队伍。外方教师方面,基础教育阶段由法国教育部派遣经验丰富

的数理化教师来华全职任教,工程师教育阶段专业课程将由法方合

作院校选派高水平教授承担。

浓厚的国际氛围:学院采取英语不断线、法语强化教学,打造中英

法三语人才。国外课程引进力度大,聘请法国优质师资授课。学生

在学习期间有机会选派至法国合作院校进行为期一学期至两年的访

学,学生如果在合作院校完成至少三个学期的访学,且成绩合格

者,将获得法国合作院校颁发的工程师文凭。

鲜明的精英教育:学院采用小班教学,理论课+ 辅导课+ 实验课多

维教学模式。邀请学术界、企业界、政界、商界知名人士到学院开

展讲座及学术交流,拓宽学生视野。

紧密的校企合作:学院与众多国际企业合作,企业人士参与学院的

规划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及科研合作,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

企业实习机会。学院同时聘请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讲授工程

实践、企业管理等课程,加强学生对工业企业的真实体验。

一流的创新平台:学院依托中法两校在化学、化工、材料及生物工

程领域的科研实力,培养学生研究及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中法

科研交流及交叉学科课题研究。

36

第45页

·中法学生文化交流营

·原法国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部部长 Frédérique VIDAL 女士与中法合作

院校校长为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揭牌

·学院接受法国教育部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专家组实地考察认证

学院介绍

学科优势

学院采用大类招生,基础教育阶段不分专业,工程师教育阶段开设

以下三个专业方向,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

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24 年1 月,相关学科化学、材料科

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生态/ 环境学等9 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居ESI 排名前1‰,化学

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工程等在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

中A 类学科取得显著突。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北京化工大学在

工艺开发、装置设计、控制操作、综合优化的理论和方法领域拥有

较强的学科优势。法国合作院校在现代化工工艺、仿真计算、工艺

模拟、绿色化工以及能源优化等领域世界领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进入

“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国家一流学科群重点建设行列。北京化工

大学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

等领域享有盛誉。法国合作院校在高分子催化合成、高性能高分子

工程材料以及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有明显的优势。

◇生物工程

本专业首批试点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

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211 工程”和国家“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

台”建设的重点学科。北京化工大学在生物炼制、生物资源与生物

能源、生物催化、新型生物分离技术、环境友好材料等领域享有声

誉。法国合作院校在化妆品、生物制品、药品研发领域成果显著。

就业前景

学院2023 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70.27%,海外深造率21.6%。随着

“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中法两国在

能源、化工、医药等领域的项目合作与技术交流不断加大,企业急

需具有中外跨文化背景的高水平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一方面,法国

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的工程师文凭企业认可度高,学生

毕业时可以获得中法院校的硕士文凭,就业优势显著;另一方面,

北京化工大学的专业优势与法国合作学校的国际声誉,有力地确保

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7

第46页

艺术与设计系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010-69771657

https://art.buct.edu.cn

专业设置:

设计学类

·产品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获奖作品:体育赛事临场救助车设计

北京化工大学 2023 年本科人才培养“一院一主题”系列论坛

艺术与设计系简介

艺术与设计系是北京化工大学独立设置的教学、研究单位,由原机电

工程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文

法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音乐舞蹈教育中心、美术书法教

育中心合并而成。学校艺术类专业按“设计学类”进行大类招生,设

有产品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 2 个本科专业,本科毕业均授予艺术学学

士学位。

学科优势

依托北京化工大学学科及行业特色与优势,面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文化引领、数字经济等国家及首都重大战略需求,以艺工融合为特色,

以可持续设计、系统服务设计、文化创意设计、未来设计等前沿领域

为专业切入点,推进与相关专业的深度融合,与时俱进地建设特色鲜

明,优势突出的设计学学科。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适应社

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

专业内涵

◇产品设计专业

产品设计专业隶属于北京化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专业本着“艺科结

合”的培养理念,依托学校的工科背景,立足时代,立大志、创特

色、倡交叉,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

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本专业是“双万计划”2021 年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在科研与教学方面,相关成果受到国家艺术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基

金支持,教师编著有高校教材45 部,专著28 部,发表论文累计300

余篇,参加国内外设计类、绘画类比赛获奖、获得荣誉称号130 余

项。本科生、研究生现已发表论文180 余篇,参与国内外设计比赛获

奖300 余项。产品设计专业目前下设产品造型设计方向和展示展览设

计方向。

产品造型设计方向: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使学生在产品造型设计、人机工程、材料工艺等方面具有较为深

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事业单位、学

校、科研单位和专业设计公司等从事与产品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

施设计相关的设计、教学和科研工作。

展示展览设计方向:展览展示设计是在国家推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蓬

勃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在空间展览

展示、品牌形象建设、现代视觉营销等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素

养。毕业生可服务于展览公司、广告公司、室内装潢公司、时尚品牌

设计机构,从事品牌形象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空间导向系统设计、

人居空间设计、文化空间设计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国家“新文科”交叉与融

合式教育创新战略要求,遵循“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

的原则,走科学、艺术、人文相融合的交叉培养之路。培养适应

智能时代发展需要,数字媒体理论基础和综合素质、创作实践能

力与学术素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兼备的动画、影视、游戏、

交互设计领域内容生产的高级复合型人才。2021 年荣膺北京市一

流专业建设点,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

的发展过程,收获丰硕成果,相关成果受到国家社科基金、教育

部人文社科基金、博士后面上基金支持,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00

余篇。师生作品入围泰国国际电影节、澳门国际电影节、国家广

播电视总局“原动力”原创动漫孵化计划,并在北京冬奥会等国

际盛会中承担重要工作。近三年,学生作品在国际比赛中斩获银

38

第47页

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设计答辩与展示

我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奖

93.33% 96.47%

40% 26.11%

产品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学院介绍

奖2 次,铜奖10 余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80 余次,省部级比赛

获奖150 余项。

数字影像设计方向:注重培养学生数字动画与数字影像创作的能

力,基于动画技法、导演基础、分镜头脚本设计、动画运动规

律、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影视产业、纪录片创作、联合创

作等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及美术修

养、能利用数字媒体设计工具进行数字艺术作品设计和创作的复

合型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可从事动画、影视相关领域内容生产的

工作。

互动娱乐设计方向:针对互动娱乐产业巨大的人才缺口,培养游

戏设计与虚拟现实可视化相关专业领域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在三

维游戏美术、游戏策划与开发、虚拟现实开发、界面设计、交互

设计方法、信息可视化设计、高级游戏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构建

学生互联网搜索能力、个性化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智能思维、数

据思维和跨界思维的未来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进入

互动娱乐产业从事游戏设计、交互设计、体验设计等相关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校外实习基地参观

国际合作办学

目前,艺术与设计系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签订了本科联合培养项

目和本科、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签订了本

科联合培养项目和本科、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与意大利热那亚大

学签订了本科和本科、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与韩国东西大学签订

本科、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国际化交流学习

平台。先后已有60 余名学生通过以上项目参与国际交换学习或留

学深造。

深造单位

国内深造院校: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

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苏州大学、北

京印刷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国外深造院校: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英国考文垂大学、英国布鲁内尔

大学、日本千叶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

院、英国北安普顿大学、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意大利热那亚大学、

韩国东西大学、韩国国民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的利兹大学、

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

英国利兹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就业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中国首

钢集团、中粮集团、中国海南航空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北京

市环卫集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市

昌平流村镇、京东、字节跳动、阿里巴巴、滴滴、链家、爱奇艺、腾

讯、新浪、百度、小米科技、学而思、高徒课堂、祖龙娱乐、云畅游

戏、英雄互娱。

39

第48页

03 深造及就业

CAREERS AND FURTHER EDUCATION

近年来毕业生

就业深造情况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根基工程。2023 年,北京化工大学认真贯彻党中央、国

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

教育部、北京市相关工作要求,坚决落实“一把手”工程,

千方百计拓展岗位资源,坚持学业职业一体化发展理念,

持续优化就业育人工作体系,多措并举推动毕业生高质量

充分就业。2023 年 12 月召开的 2024 届北京高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我校做典型经验交流;2023 年我

校作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材料化工、水利与生态环保行

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开展教育部就业育人供

需对接项目 13 项;《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荣获“北

京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二等奖”,并入选“北京高

校就业创业金课”名单;《光明日报》以《校企“双向奔赴”,

开启就业“加速跑”》为题,报道了我校 2023 届毕业生

在辅导员帮助下成功克服难关成功就业的励志故事。

市场拓展方面

我校始终把拓展就业渠道作为促就业的重要工作,持续广

泛深入挖掘就业市场,千方百计“牵线搭桥”,打通渠道、

集中资源,互利共享,举办差异化定位、特色鲜明的各类

招聘活动。全年面向 2023 届毕业生,全年共举办或参与

举办双选会 45 场(线上 20 场,线下 25 场),参会企业 0.9

万余家,提供岗位 5.5 万余个;共举办宣讲会 617 场(线

上 434 场,线下 183 场),提供岗位 1 万余个。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面

我校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全面推进“学职一

体化”纵深发展,全员合力打造精品课程,满足学生在

不同阶段的就业指导需求,为重点关注群体提供一对一帮

扶,全力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就业指导育人体系立体化发展。

2023 年,累计开展就业指导活动 120 场,为毕业生挖掘

精品网络就业指导公开课资源 120 门,累计参与毕业生超

过 6000 人次,覆盖全体毕业生。

截 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 本 科 生 总 体 落 实 去 向 人 数

3536 人,落实率达 93.03%。其中,国内升学 1616 人,

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 42.52%,其中考取本校研究

生 806 人,考取外校研究生 694 人,第二学士学位 116

人;共有 313 人选择出国出境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

8.23%。升学深造总人数为 1929 人,比例为 50.75%。

读研保研

主要升学院校: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

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华

南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

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

升学比例:19~23年:37.01%,39.76%,42.40%,43.94%,

42.52%。

留学深造

主要留学深造院校: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

学、曼彻斯特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利兹大

学、墨尔本大学等。

留学比例:19~23年:10.80%,9.31%,7.93%,7.33%,

8.02%。

就业方向

我校 2023 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40.11%)

和北京市(31.79%);2023 届毕业生在各个行业均有就

业,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39.90%),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

术服务业(15.37%)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73%);主要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

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

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华创科技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

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

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

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

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第49页

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

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

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小米科技、腾讯科技、阿里巴巴集团、中科

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潮州三环(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等。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委、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安全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税务局、北京出入境检

验检疫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

全球著名企业: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埃克森美孚、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宝洁(中国)

有限公司、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

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拜耳(中国)有限公司、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三星(中国)

半导体有限公司、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LG 集团。

国内银行、金融机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

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哈尔滨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京银行等。

研究生方向: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

留学方向:帝国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南安

普顿大学、利兹大学、墨尔本大学等。

就业分布

31.79%

40.11%

2.86%

10.26%

14.98%

41

第50页

AREERS AND CFURTHER EDUCATION

深造及就业



42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络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