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黄河之滨也很美
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
炎炎夏日,兰州清凉,黄河之滨也很美。7 月 23 日—27 日,“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圆满举办,全国近百家
媒体的社长、总编和记者代表 160 多人,对发展中的兰州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访”。他们深入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兰州高新
区、永登县等地,围绕“工业兰州”“创新兰州”“文化兰州”“生态兰州”“山水兰州”开展主题采访,用精彩的笔墨和镜头聚焦
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闪光点,共同讲好兰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的精彩故事。
05-08 遂宁新闻网:http://www.snxw.com 责编:杨俊 王春艳 版式编辑:席静 杨杰 校审:马力 2023 年 8 月 3 日 星期四
兰州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兰州要在保持黄
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
在兰州视察时,对这座城市提出了殷切期望。
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批示精神,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
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生
态环境日益改善,“黄河之滨也很美”已成为兰
州靓丽的城市名片。
2012 年 4 月 20 日,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实
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整体战攻坚战,明确了“一
年全面攻坚、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改善”的
总体目标,以工业、燃煤及面源、机动车尾气、二
次扬尘污染治理和林业生态增容减污为重点,
力争 3 年使兰州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
出城入园、驻厂监察、停产减排、煤改气
……一系列组合拳打出,污染降下来了,空气变
得清新起来,天更蓝了。至 2022 年,环境空气质
量连续 9 年持续改善,兰州正式迈入全国空气质
量达标城市行列。
从“污染排名前列”到“空气质量达标”,兰
州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探索了好的经验,
并在京津冀地区推广。
怀着改善生态、美化家园的迫切愿望,兰州
人民背冰挑水,上山植树,历经数十载努力,现
今的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 62 万亩,成活各类
树木 1.6 亿株,常见的脊椎动物达 76 种。创造了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绿色奇迹”。
根据《2021 年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
数报告》,兰州市水质清净指数在全国 36 个重点
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 336 座地级及以上城市
水质状况系统评估中,兰州市位列“中国十大水
质清净之城”第八位。
兰州将以责无旁贷的精神、义不容辞的担
当,切实扛起责任、担起使命,保护好母亲河,让
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7 月的金城,花开成海,游人如织。信步黄
河风情线上,中山桥,长虹卧波;白塔山,层峦叠
翠;金城关,倚岩百丈峙雄关;黄河楼,纵观古今
成须臾;黄河母亲,波涛万里入襟怀;悠悠水车,
相辉映下
吟唱岁月追段续……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
,兰州,这座山水之城正在徐徐展开一
幅壮丽画卷,奏响“诗和远方”的优美乐章,喜迎
来自天南海北的八方宾朋。
兰州,这座山水之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
彰文”的基本原则,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
合,深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沉浸式
文旅新业态,从观赏性、故事性、互动性、艺术性
等多个维度,增强游客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今年以来,黄河两岸、南北两山、河口青城
两大古镇人头攒动,水墨丹霞、兰州老街、李家
庄田园综合体等景区热度持续提升,皋兰山上、
白塔山下、兴隆山里,人气快速回升,正宁路、大
众巷、南关民族风情、黄河食渡等夜市烟火升
腾,黄河游船鸣笛清脆,“夜游黄河”的品牌魅力
与日俱增,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文
化与文明的交织相融、同频共振,让古老金城在
依山傍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兰州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
12 个工业中心城市之一。经过 70 多年持续
调整发展,兰州工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张,企
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化
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生物医
药等为支柱且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
按照规划,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兰州将
以聚焦重塑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主线,统筹
推进强工业行动,并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着
力打造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
息(大数据)4 个千亿级和有色冶金、建材、烟
草、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轻工及食
品 7 个百亿级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同时,
兰州将坚持推进产业高端发展,积极引导人
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石油化工、新材
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有色冶
金、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食品及轻
工产业、公共安全等产业集聚,并加快企业
扩容升级,促进产业链延伸,让工业转型升
级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3 年是强工业行动实施的关键一年。
为攻坚突破大项目,兰州市将持续推进156个
强工业项目,并在继续壮大规上企业规模的基
础上,落实专家问诊、精准推送、特事特办、新
政不来即享等措施,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30户以上。同时,兰州市将继续深化工业互
联网平台和数据治理应用,重点在兰州新区精
细化工园区、树屏食品产业园开展中小企业数
字化转型试点工作,并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
展,发挥兰石化、生物所等37户企业“链主”作
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构建大中小
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
在不断加强壮大自己的同时,兰州市将
继续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和兰州—西
宁城市群建设政策机遇,深入贯彻“三抓三
促”行动部署要求,坚持立非常之志、谋非常
之策、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招,攻坚推进强
工业行动。 (全媒体记者 杨晶 陈小平)
创新兰州
全力做好强省会行动“主力军”
实施强省会行动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贯彻黄
河国家战略、立足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作出
的重大部署,也是甘肃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打造核
心增长极、赢得战略主动的重大抉择。
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一直以来都是辐射大西北
的区域枢纽和经济中心,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
战略基地。强省会行动要求兰州全面提升省会首位
度和贡献率,增强省会兰州的区域引领力、全省辐射
力。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兰州正在最大限度地激活强
省会行动的资源潜力,看齐一流、抬高坐标、担当作
为,力争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兰州产业发展在全省较为领先,已经建成一批具
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建立了贯穿产业
链、创新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未来,兰州将持
续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装备
制造、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为重
点,开展融合应用示范,并发挥兰州新区、兰白国家自
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的带动作用,强化关键技术研发
和成果应用,促进产业和科技对接,推动重大产业创
新工程,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创新中心。此
外,兰州将从总量增长、质量提升、产业集聚和创新驱
动出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信息技术、高端
制造、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产
业,形成一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为推进强省会
高质量发展给予有力产业支撑。
今年以来,兰州围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
年行动,推出了 11 项专项行动和 313 项攻坚举措,建
立完善了“1+18+8”攻坚突破年政策体系,着力为全市
营商环境夯基础、强动能。同时,兰州市还出台了 172
件营商环境领域政策文件,推出 523 项改革措施,积
极构建体系健全、机制有效、措施精准的政策体系,并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在服务事项和政策力度上做
“加法”,在办事环节和提交要件上做“减法”,在政务
效能上做“乘法”,在简政放权上做“除法”,对标全国
第一批创新试点城市,推出创新改革事项 157 项,先
行开展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
近年来,通过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不懈努
力,兰州基本建成了文化活动阵地随处可达、公
共文化服务随时享受、市民文化生活丰实充盈
的良好文化生态,也因此成就了这座开放包容、
更具活力、更显魅力、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和
“宜居都市”。
兰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
的文化,随着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文
部分
化需求早已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在兰州人的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
以欣赏到多种不同的文化表演,有戏曲、音乐,
还有舞蹈、绘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开始被
人们免费或低价拥有。
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
计划开展的演出活动达 700 余场次,包括经典
舞剧《大梦敦煌》、内容丰富的秦腔展演、格调
高雅的音乐会等。同时,还有本土创排的甘肃
首部原创交响组曲《南梁颂》、民族歌剧《西风
烈》、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等一系列红色
文艺作品推陈出新。此外,还先后推出了歌剧
《图兰朵》、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歌剧《卡
门》等精品剧目。
2023 年,大西北旅游异常火爆。无数次
在短视频里看到成群结队的游客乘骑“沙漠
之舟”,气势如虹,蔚为壮观,一直很向往。没
想到,很快就有一个出行的机会,去真切感受
大西北的异域风情。
7 月 23 日,大暑,四川盆地中部酷热如蒸
笼。我收拾行囊,飞往兰州参加中国报业协
会党报分会的年会。
暑 期 出 行 ,没 有 太 多 的 行 李 ,就 一 个 背
包,但出行的人实在太多,挤上飞机时,已是
汗流浃背,身上黏黏的,活脱脱一个疲于奔命
的中年油腻男形象。
我是 3 点多上的飞机,飞机爬行后在平流
层飞行了约 10 多分钟,就听见广播里说,飞机
开始下降高度,举目俯视,只见晴空万里之
下,戈壁滩上,沟壑纵横寸草不生,满目荒凉,
有长河落日,也有大漠孤烟。
出了机场,也是晴天,但在阴凉处唯觉两
腋习习清风,抛去了在四川时那种黏黏的油
腻感,令人神清气爽。
让 我 惊 奇 的 是 ,走 出 机 场 ,便 到 了 兰 州
新区,眼前突然一亮,惊叹于荒凉的戈壁滩
上 突 然 出 现 的 繁 华 。 周 围 全 是 干 旱 贫 瘠 的
黄土丘陵山地,灰蒙蒙的。而兰州新区就像
荒 原 上 的 绿 洲 ,有 良 田 、花 海 、湖 泊 、湿 地 、
绿道,建起了大学城、文旅城、医药城等。据
说,这是兰州人通过上百年的努力,终将大
通河的水引入秦王川,创造了人定胜天的绿
色奇迹。
一路上一直惊奇不断,惊喜不断。我们
雨
在 赶 往 市 城 区 的 高 速 路 上 遭 遇 了 一 场 暴
。负责接机的师傅说,兰州很少有这样的
大 雨 ,不 会 下 太 久 。 果 然 ,10 多 分 钟 后 ,雨
就停了,一道彩虹悬挂在公路一侧,犹如一
座天桥,来得粗暴而又真实。
在随后几天的采风活动中,更是重新改
变了我对兰州的认知。印象中的兰州,是西
北老城市,是一个老工业基地。但通过几天
的走访,却发现这座老城市焕发出新活力,老
工业基地焕发出新发展动能。我们走进兰州
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西脉记忆金属产业
园,看到的是迅猛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中医药、现代医药器械在这里已形成产
业集群,走出国门、造福人类。
让人惊奇的是,寸草不生的大漠黄沙里,
还隐藏着一个个热烈娇艳的玫瑰园。这迎风
绽放的玫瑰,属于食药兼用型的高原天然玫
瑰品种,能够适应当地环境,还是兰州市的市
花。当地人民对沙漠玫瑰视若珍宝,用花瓣
酿制花酱、炮制花茶,沙漠玫瑰融入了他们生
活的方方面面。
大 概 每 一 个 爱 读 书 的 人 对《读 者》都 不
会陌生。我们经过读者大道,来到甘肃《读
者》集团,就像走进了神圣的殿堂。这种心
情 就 像 粉 丝 见 到 倾 慕 多 年 的 偶 像 。 以 一 份
杂志的名字命名一座城市的一条道路,世上
并 不 多 见 。 令 人 惊 奇 的 是 ,40 余 年 的《读
者》杂志一直保持着长久的生命力,赢得一
代又一代的读者。文精图美,启迪思想,开
阔视野,这是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一楼展馆
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读《读者》的孩子都不
会变坏。
让我惊奇的是,穿梭于兰州市大街小巷
的出租车有四个色系,争奇斗艳,据说是兰州
新晋“网红”。深入了解了一下,四个色系分
别是黄河黄、云山蓝、玫瑰红、橄榄绿,分别
代表兰州特色城市文化。四个文化符号随着
出租车游走于兰州大街小巷,向广大市民和
的活力生机
过往旅客展示着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蓬勃
。
中山桥,横跨黄河的第一座铁桥,是兰州
人的骄傲,我以为会是左宗棠牵头修建的,但
并不是,修建者是接替左宗棠的后任甘陕总
督。在羸弱不堪的清末,能建起一座桥,还能
延续使用至今,当然值得致敬。站在中山桥
上任清风拂面,看风云变幻,仿佛能忘记一切
烦恼……
我用脚步丈量了这座古老的铁桥,他如
西北汉子般的坚固结实,过往的游人都会不
自觉地摸一番桥上的铆钉,像抚摸西北汉子
的腹肌一般,坚实而苍凉,令人啧啧称赞。
夕阳西下,我沿着河堤步行,从中山桥走
到黄河母亲雕塑。一座座的水车嘎吱嘎吱转
动,一排排缆车横江而过,翻涌的河面与金黄
色残阳交相辉映,此时的兰州披上了悠闲的
面纱。河堤边,可以在躺椅上安逸小憩,一壶
三炮台盖碗茶可以无限量续杯。河堤下,大
人小孩在黄沙滚滚的黄河里戏水游玩。我也
想加入“戏水黄河”的人群中去,想赤脚淌一
下黄河水,光着脚丫感受到黄河水的凉爽;想
捧 一 把 黄 河 水 ,清 洗 一 下 脸 上 和 心 里 的 污
垢。同行的一个老同志却拉住我问到:安全
吗?怎么不给河堤加上铁丝网?
唉,还是没能去零距离接触,留下了些许
遗憾。我想,要是没有那十几只随波起伏的
羊皮筏子,要是水不那么黄,兰州就像一个海
滨城市。
到兰州,当然要吃一次兰州拉面。令人
惊叹的是,如今的兰州拉面馆都装修得富丽
堂皇。我走了几条街,看到一家面馆门口有
成摞成摞用过的空碗,感觉有这么多人来吃,
应该错不了,寻迹走了进去。8 块钱一碗的
牛肉面,80 元一斤的牛肉。汤是老汤,非常
浓郁,加上香喷喷的辣椒,确实美味。面条吸
饱了汤汁,柔韧爽滑,面体劲道。更精彩的
是,牛肉泡在汤里数秒后捞出,软嫩鲜香,有
弹性、有嚼头。
夜市里,30 元一大把的羊肉串和 10 元钱
一瓶的黄河啤酒,商家都是明码标价,非常值
得拥有。这些都演绎着市井烟火气,给人一
种浓浓的幸福感、获得感,就像中山桥下流淌
的黄河水,不求被人重视,却安静地延续着平
淡低调的存在。
要问兰州之美,美在一碗面——兰州牛
肉面,美在一条河——黄河,美在一座桥——
中山桥,美在一本书——《读者》杂志。
盛夏兰州之美,流淌在甘冽的五泉中,飘
荡在大河的深流里,变幻在五彩的铁桥上,印
刻在吱呀的水车上,融化在舒爽的夏风中。
(全媒体记者 陈小平)
兰州惊奇 ——“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见闻 生态兰州
河清树绿的现代化兰州分外妖娆
山水兰州
吟唱“诗和远方”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新业态
文化兰州
文化传承和繁荣成就兰州文化自信
工业兰州
壮大优势产业重振兰州雄风
)新华社。 (兰州牛肉面在传承中创新
兰石集团生产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兰州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吸引
多类候鸟来黄河边栖息。
。兰州湿地公园
嘉宾在《读者》出版集团互动打卡。
黄河楼。
兰州水车。
兰州水墨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