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师俱乐部》2024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24-3-1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总师俱乐部》2024年第1期

新棉花标准:提升产品品质与行业竞争力白 丁 (本刊评论员)卷首语2023 年 9 月 8 日,我国最新修订的《棉花第 1 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 2024年 9 月 1 日起实施。作为我国棉花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标准,新标准的修订旨在适应棉花产业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提升棉花质量,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1 新标准产生的背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棉花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大宗农产品和纺织工业原料,其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23 年我国棉花产量达到 585.5 万吨,而棉花消费量达 790 万吨。其中锯齿加工细绒棉占据了我国棉花产量的绝大部分,占比超过 98%。然而,随着棉花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其中,机采棉的普及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过去十年间,机采棉在全部棉花产量中的占比由 8.3% 迅速提高到 85.7%,这无疑对棉花的质量和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新疆地区作为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占比也在逐年上升,由 42.7% 提升到了 91%。而且随着棉花种植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棉花的品质... [收起]
[展开]
《总师俱乐部》2024年第1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1

二零二四年第一期

第11页

本期广告目次

序号 厂家

240101 江苏精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40102 苏州长风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240103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

240104 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40105 江阴市通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240106 瑞士洛菲兄弟有限公司

240107 青岛艾菲特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240108 江苏中晖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240109 浙江浩铭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240110 纺织大学堂

240111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240112 无锡市兰翔胶业有限公司

240113 纺织大学堂

240114 征稿启事

240115 江西明晟纺配器材有限公司

240116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位置

封面

封二

前插 1

前插 2

前插 3

前插 4

前插 5

前插 6

前插 7

前插 8

卷首语前页

目录页前页

目录页(左侧)

目录页(右侧)

封三

封底

第13页

新棉花标准:提升产品品质与行业竞争力

白 丁 (本刊评论员)

卷首语

2023 年 9 月 8 日,我国最新修订的《棉花第 1 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 2024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作为我国棉花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标准,新标准的修订旨在适应棉花产业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提

升棉花质量,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新标准产生的背景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棉花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大宗农产品和纺织工业原料,其产量和

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23 年我国棉花产量达到 585.5 万吨,而棉花消费量达 790 万吨。其

中锯齿加工细绒棉占据了我国棉花产量的绝大部分,占比超过 98%。

然而,随着棉花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其中,机采棉的普及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

在过去十年间,机采棉在全部棉花产量中的占比由 8.3% 迅速提高到 85.7%,这无疑对棉花的质量和加工工艺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新疆地区作为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占比也在逐年上升,由 42.7% 提升到了 91%。

而且随着棉花种植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棉花的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高品质棉花的占比也由原来的 11% 提高到目

前的 31%。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我国棉花生产布局的调整,也对棉花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针对这些新趋势、新要求,新标准的修订应运而生。新标准在内容结构上与 2012 版标准有机衔接,确保了标准

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而在核心指标上,新标准与国际棉花分级标准保持一致,有利于提升我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

2 新标准的主要变化

棉花新标准的主要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相较于旧标准,新标准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更加关注实际操作和

具体应用,以推动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棉花检验指标体系引入了短纤维率

新标准引入了多项检验指标,如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异性纤维、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短

纤维率等,以全面评估棉花质量。其中,我国率先引入的短纤维率指标是此次修订的核心技术变化之一。短纤维率(棉

纤维中短于 16mm 的纤维质量或根数占纤维总质量或根数的百分率)是影响纺纱成本和成纱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由

于检验难度较高,国际上尚未有成功将短纤维率纳入棉花检验指标体系的先例。因此,这一指标的引入有助于解决由

于机采棉短纤维率高导致的成纱质量降低、纺纱成本增加的问题,并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棉花的品质和竞争力。

2.2 优化了颜色分级图的等级级距

新标准对颜色分级图的等级级距进行了优化,反射率 Rd% 指标的坐标值范围由原来的 45-85 扩展到 40-90,以

适应棉花质量提高的现状,更加符合棉花颜色分布状况的统计数据和仪器检验精度的要求,不仅提高了分级图的准确

性,还使得颜色分级更加精细,从而更好地满足了纺织行业的需求。

2.3 提高了棉花轧工质量分级要求

随着纺织企业对棉花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棉花轧工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为此,新标准提高了中档棉

花实物标准的底线水平,同时不再制作“差档”实物标准,以促进棉花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2.4 从严设定棉花标准含杂率

新标准对含杂率、回潮率、公定重量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机采棉含杂率(包括沙土、枝叶、铃壳、

虫屎、棉籽等各种类型)普遍较高的问题,新标准采取了从严设定的策略,将标准含杂率定为 2.5%。

第14页

纺织 导读 自由 开放

2.5 改进了棉花含杂率检测方法

在含杂率检验方法上,由原来的人工机械式检测改为全自动检验,以提高检验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引导机采棉

加工工艺的优化,提升整体质量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检验效率,使得大规模生产的在线质量控制成为可能。

2.6 关注异性纤维

异性纤维(如化学纤维、毛发、丝、麻、塑料膜、塑料绳、染色线等)问题也是新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降

低异性纤维对棉花质量的影响,新标准明确了异性纤维的定义,并区分了塑料膜类异性纤维和其他类异性纤维。同时

引用了 GB/T41690—2022《原棉异性纤维定量试验方法手工法》国家标准进行异性纤维的定量试验方法,以降低异

性纤维对棉花质量的影响,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7 调整了检验取样规则

在抽样规则方面,新标准也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将原来的每 10 包抽 1 包的规则改为梯级抽样规则,每批数量越

多随机抽取的样品越多,规定 50 包以上、100 包及以下抽 18 包,100 包以上、200 包及以下抽 20 包,200 包以上

每增加 50 包(不足 50 包按 50 包计)加抽 1 包,从而提高了样品的代表性。

2.8 增加了二维码棉包标志形式

引入了二维码棉包标志形式,通过在每一个棉包上加印二维码,使每一个棉包都有了唯一的身份标识,能够精准

地追踪其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实现了对棉花质量的全程追溯,确保了棉花来源的可靠性以及

品质的稳定性。这种追溯机制不仅有助于提高棉花质量监管的效率,还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对棉花产品的信任度。

3 新标准对棉花产业链相关方的要求

在棉花产业的标准实施与消费促进方面,新标准为棉农、加工企业、检验机构、纺织企业、棉花贸易商等各方设

定了更为严格和具体的责任与义务。

3.1 棉农

在新标准下,棉农要更加注重选择优质棉花品种,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确保棉花的品质和纯净度。

尽可能降低杂质和异性纤维的混入,这既是对自身利益的保障,也是对整个棉花产业链的贡献。

3.2 棉花加工企业

棉花加工企业要不断优化棉花加工工艺,提高异性纤维挑拣和控制能力,提高排杂效率,避免过度损伤棉纤维,

降低短绒率,从而确保加工出的棉花质量符合新标准要求。

3.3 检验机构

检验机构应注意新引入的检验指标、新的检验方法,根据新标准要求的皮棉抽样数量的变化,做好检验技术培训

和检验能力提升工作。

3.4 纺织企业

纺织企业要关注新引入的检验指标和检验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配棉工艺。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棉方案来提高产品

质量及其稳定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3.5 棉花贸易商

棉花贸易商应关注新标准对交易定价系统的影响,与各方加强沟通与协作,以应对新标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3.6 纺织品消费者

随着国产棉花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纺织品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对舒适、安全、环保棉纺产品的消费需求。

4 结语

棉花新标准的发布,将促使棉花加工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推动整个产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

展,对于提升我国棉花的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16页

目 录

2024 第 1 期 ( 总第六十九期 )

卷首语

新棉花标准:提升产品品质与行业竞争力

行业发展

总工秀技台

棉纱毛羽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清梳联普梳针织纱质量控制实践与探讨

成纱条干 CVb控制措施探析

涡流纺胶辊国产化替代的实践

采用细旦 G100纤维生产高支纱的实践

开清棉工艺设计与效能提升浅谈

降低精梳工序落棉率的工艺措施

清梳联自动控制系统的探讨

理论与实践

新品看台

涤纶 /羊毛赛络纺针织纱的生产实践

涡流纺莱赛尔 /玉石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实践

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书写新型工业化的锦绣篇章

上海国际纺机展新技术解读

孙瑞哲( 01 )

缪定蜀( 08 )

邵国东 吉宜军 崔益怀 阙玉生 周爱霞 ( 14 )

嵇昌庭 ( 21 )

归玉成 刘 福( 30 )

陈玉峰 ( 22 )

刘宝贵 ( 39 )

刘建林 陈建石 周露霞 (43 )

李竹青 (46 )

王学元 (50 )

张庆军 ( 33 )

赵玉辉 陈洪奎 ( 37 )

白 丁

提高 JC9.7tex成纱指标的正交试验

郭育新 葛祥瑾 师逸恒 张瑞军( 55 )

第17页

纱线质量信息化管理

异常波谱的分析及控制措施

李延安 王志洪 郑彦华 陈小卫 王亚西 (61)

程桂芳 侯月云 杨效青 ( 58 )

它山石

提升莱赛尔涡流纺纱生产效率的实践

纯棉针织用纱的质量控制

钢丝圈在实际生产中的选配与应用

色纺纱与半精纺纱的特点

钢领钢丝圈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单锭检测系统试用体会

提高涡流纺生产效率的实践

张建明 (68 )

徐 旻 (69 )

高延新( 67)

李秋英 章友鹤( 71)

( 75)

刘宽武 王志洪 张 红( 64 )

刘宝贵 王志洪 李延安( 66 )

热点新闻

基础知识

新型纤维

《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解读

国家五部门发布行动计划,提出企业建立标准化总监制度

新版棉花强制性国标 GB 1103.1-2023发布

形状记忆纤维

高收缩纤维

导电纤维

( 81 )

( 80 )

( 76 )

( 77 )

( 78 )

( 79 )

第18页

1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纺织行业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兼顾短期之“形”和

长期之“势”,在产业现实、时代潮流、国家战略的框架

下审视现状条件、把握趋势特征、理清规律方向,探索方

法路径。

1 纺织新型工业化的现实基础与当前情况

1.1 纺织新型工业化的现实基础

中国纺织工业与时代同频,以创新为引。

1.1.1 稳字当头,纺织行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支柱产业

中国纺织制造产业能力与贸易规模稳居世界首位。

2013 至 2022 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从 4850 万吨提升

到超过 6000 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 50% 以上。

纤维生产品种覆盖面最广,高性能纤维总产能占世界比

重超过三分之一。2020-2022 年,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连

续三年保持在 3000 亿美元以上,对世界纺织品服装出

口总额的增长贡献率超过 50%。

1.1.2 实处见效,纺织行业是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

的基础产业

在 人 均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1 万 美 元 时, 我 国 人 均 纤

维消费数量和结构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 2-3 万美元时的水平。行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

99.8%。行业直接就业人口超过 2000 万。

1.1.3 高端引领,纺织行业是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

的优势产业

过去十年中国纺织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

接投资金额达 60 亿美元,约占行业对全球投资比重的

50%。从 2000 年到 2021 年,全世界人均纺织产品消

费量从 9.2 千克增加到 15.2 千克,中国对增量的供给

贡献率为 83%。

聚焦“科技、时尚、绿色”,产业内涵更加丰富。

创 新 能 力 不 断 提 升。 纺 织 行 业 研 发 投 入 强 度 从

2012 年 的 0.46% 提 升 到 2022 年 的 1.02%。2022 年

纺织行业规上企业 R&D 经费 535.1 亿元,增长 3.82%,

在 29 个制造业中位居第 13 位;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

102 家,占总数的 5.6%。截至 2022 年底,我国纺织

行业有效专利总量达 30.4 万件,12 项中国纺联金奖专

利近二年累计新增利润 7.8 亿元。行业关键技术与前沿

技术取得新突破,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的国产化率已超

50%。

产业体系持续完善。2022 年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就

绪率达 14.6%,高于全国 13.1% 的平均水平;智能制

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 50%。纺织行业生产设备数字

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 53.6% 和 46.1%,

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书写新型工业化的锦绣篇章

孙瑞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编者按:2023 年 12 月 19 日,2023 年中国纺织大会在武汉隆重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会上作了

主旨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纺织行业的现状与挑战,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将报告的内容进行部分删减整理

刊出,以飨读者。

行业发展

第19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2

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 2.8 和 1.9 个百分点。2022 年,

我国循环再利用化纤产量超过 500 万吨。

产业组织更加集约。目前,中国纺联在全国试点

的纺织产业集群有 210 个,覆盖企业总户数超过 20 万

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6 万户。在 2023 年《财富》

世界 500 强中,有 6 家涉纺企业入选。世界品牌实验

室 2023 年度《世界品牌 500 强》排行榜有 4 家纺织企

业入选。

1.2 纺织行业当前运行情况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三季度纺织行业综合

景气指数达到 55.9%,为 2022 年以来的较高水平。前

三季度,纺织业、化纤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76.4% 和

83.8%,均高于同期工业水平。1-10 月,全国规上纺织

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3.2%。1-11 月,纺织业增加值

同比下降 0.8%,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均有

收窄;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织纺织品类零

售额达 12595 亿元,累计同比增长 11.5%,增长率在

16 类商品中排第 2 位。1-10 月,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

额同比增长 7.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 2.3 个百分点。

经合组织报告预测,2023 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率为 2.9%,2024 年将放缓至 2.7%。未来的不确定

正在削弱全球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1-11 月,我国纺

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 2685.6 亿美元,同比减少 8.9%。

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为 1233.6 亿美元,同比减少

9.2%;服装出口金额为 1452.3 亿美元,同比减少 8.6%。

另一方面,行业正处在产业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

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依

然存在。1-10 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减

少 2.5%,利润总额同比减少 5.5%。1-11 月,纺织业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减少 0.9%。

2 纺织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

2.1 纺织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

2.1.1 融入全球经济,新型工业化是全球发展的工

业化

据全球贸易观察数据测算,2010-2022 年,全球中

间品出口额增长 83.8%,占全球出口比重从 50.9% 升

至 57.5%。

一是地缘政治下的工业化。2022 年,全球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的限制措施同比增长 14%。受涉

疆法案影响,2010-2022 年,中国棉制服装产品在美国

进口市场份额占比从 33.9% 降至 12.9%。

二是格局调整下的工业化。2018 年到 2022 年,中

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进口份额占比由 36.6% 急剧

下降到 24.7%;在欧盟市场进口份额占比由 33.2% 下

降到 32.3%;在日本市场进口份额中的占比从 57.8%

下降到 55.4%。同时,越南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进口

份额占比由 11.7% 上升到 14.9%;孟加拉国纺织品服

装在欧盟市场进口份额占比由 14.3% 上升到 15.9%。

三是价值共创下的工业化。截至 2023 年 8 月,世

界贸易组织累计收到 595 份关于区域贸易协定(RTA)

的通报,361 个 RTA 正在生效。到 2030 年,共建“一

带一路”将使全球贸易增长 1.7% 至 6.2%。

2.1.2 融入知识经济,新型工业化是创新驱动的工

业化

技术创新在 21 世纪之前的 20 年间年增长率达到

13%,2020 年专利占前 20 年专利总和的 12%。

首先,在跨界融合中,科技创新塑造新的产业边界。

当今全球较为成熟的 5500 多个学科领域中,接近

半数具有交叉融合性质。

其次,在前瞻布局中,科技创新构筑新的时空体系。

新型工业化是技术—市场—产业三维框架中的工业

化,提升现实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产业

知识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正反馈。

第一,要知识强基,基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23 年 GII 排名第

12 位,2022 年专利申请量占到全球的 47%,但纺织等

领域的技术焦点所占份额很少。

第二,要资本赋能,科技金融激活创新资源

2022 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 3 万亿

元,稳居世界第二。截至今年 9 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2.6%。单子基础研究方面我国总体

投入强度为 6.3%,远低于英美 15% 的水平。纺织行业

创新资本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

第三,要市场驱动,成果转化实现价值创造

行业发展

第20页

3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有研究表明,中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在 30% 左右,

其中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 16.9%,产业化率仅为

3.9%。而美国、日本、德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达到

80%。

2.1.3 融入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是实数融合的工

业化

2022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到 50.2 万亿元,

占 GDP 比重上升至 41.5%。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

已超 1.2 万亿元。

预计 2023 年我国 AIGC 市场规模约 170 亿元。麦

肯锡预测生成式 AI 在未来 3-5 年内可为时尚行业增加

1500-2750 亿美元的营业利润。但美欧日制造企业 AI

应用普及率达到 28-30%,而中国仅为 11%。

第一,要发掘数据价值。2022 年全球数据量暴

增到 80ZB;麦肯锡预计 2025 年数据跨境流动对全球

GDP 的贡献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截至 11 月底,各试

点地方数据知识产权已登记数量超过 3000 件,质押登

记融资金额达到 17 亿元。

第二,要关注规则变化。截至 2022 年 7 月底,全

球包含数字贸易的全面协定已达 120 个,涉及约 70%

的 WTO 成员。

2.1.4 融入绿色经济,新型工业化是责任导向的工

业化

预计 2021-2027 年间欧盟总预算的 32.6% 将用于

应对气候变化支出,德勤调研显示,超过 60% 的消费

者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溢价。

一是化解资源约束,循环经济成为重要模式。据

测算,到 2030 年全球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 4.5 万

亿美元的额外经济产出。2022 年废旧纺织品回收规模

达到 37067.7 万吨,相比 2018 年回收规模增加 4909

万吨。世界经合组织(OECD)报告预测,2030 年,

OECD 国家在生物制造方面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在生物经

济中的贡献率将达到 39%。

二是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成为必然选择。截至

2023 年 9 月,已有 150 多个国家作出碳中和承诺,覆

盖全球 80% 以上的 CO2 排放量、GDP 和人口。2022

年世界绿色进出口总额达 8.84 万亿美元,全球绿色贸

易总额在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长率为 0.85%,绿色贸易

规模占比稳定在 20-23%。

2.2 纺织新型工业化的中国特色

2.2.1 以人为本是纺织新型工业化的价值航标

国际劳工组织预测,2023 年全球就业仅增长 1%,

不到 2022 年水平的一半。在国内,2022 届高职毕业

生工作半年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只有 63%,远低于本

科毕业生的 74%。纺织行业是重要的就业载体,全球

每 8 名劳动者就有 1 名从事纺织相关工作。

2.2.2 区域联动是纺织新型工业化的空间优势

纺织行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具有易切入、潜力

大的属性,是弥合宽领域、多层次发展势差的有效途径。

区域联动发展是行业新型工业化的特色和优势所在。

首先是东西平衡联动。2023 年年上半年,新疆纺

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 60.8%。

其次是流域协同联动。国家正以长江经济带战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区域重大战略

为重点,加快推动沿江、沿河省市的协同发展、错位

发展、联动发展。

第三是城乡融合联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2.2.3 文化自信是纺织新型工业化的精神支柱

价值创造来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

在广阔的时空维度下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

赋能设计、创造体验、塑造品牌是行业实现新型工业

化的重要方向。

价值创造来自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转化。把握

新经济、新平台的发展机遇,以内容与产品的统一强

化文化的经济价值转化力,是行业推动新型工业化的

重要途径。

2.2.4 要素流动是纺织新型工业化的活力源泉

生产要素是产业发展的基本构成,是影响生产力

发展的底层性、根本性规定。

3 纺织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与探索实践

3.1 以价值高端和发展高效为核心的体系调整

融入新产业变革,行业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以

高端化、融合化、智能化为方向持续推进结构体系升

级和关键创新。2022 年纺织行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到

1.02%;规上企业 R&D 经费增长到 535.1 亿元,在 29

个制造业中位居第 13 位。

行业发展

第21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4

3.1.1 材料创新

纤维材料正在加快向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柔

性化方向发展。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

维等高性能纤维实现国产化,性能质量稳步提升;阻燃、

保温、导电、光导、抗菌、变色、防辐射等多功能纤维

快速发展;聚乳酸、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等生物基

化学纤维的研发、制造、应用水平持续提升;智能纤维、

纳米纤维宏量制备、3D 打印材料等前沿领域深入探索。

3.1.2 制造创新

从线、带、绳、缆等一维加工技术,织、染、印花、

涂层等二维加工技术,到复合材料三维编织、纤维 3D

打印等三维加工技术,加工工艺以高速度、高效率、

高精度为方向快速迭代、持续升级。

3.1.3 产品创新

材料、工艺、装备的系统性创新推动着产品的科

技感、体验感、价值性、功能性持续提升。可变色服装、

功能性服装等大量涌现;技术集成、场景延展开辟新

领域新赛道。

3.1.4 平台创新

(1)5G+ 工业互联网平台重构制造生态。

(2)AI 平台引领研发设计范式转变。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

78.3%,生成式 AI 正在高速渗透。

(3)营销渠道加速融合。2023 年“双十一”全网

销售额达 11386 亿元,其中服装 1370 亿元占 14%。

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兴趣电商崛起。2022 年 SHEIN

营收实现 2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54%。

3.2 以区域协同和集群发展为内容的空间布局

3.2.1 表现为基于要素创新的产业布局调整

2022 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 1.8 万亿元,

中西部算力设施占到全国 39%;在工信部发布的国家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西部地区大数据基地占

其总体基地数的 4.9%,是全国水平的 1.8 倍以上。

截至 2022 年,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 4075 万千瓦,

占全省电力装机的 91.2%,连续 6 次刷新全清洁能源

供电世界纪录。能源资源成为西部产业后发优势的重

要构成。

3.2.2 表现为梯度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赛迪研究院选出 7 家“蓝鲸集群”,代表着全球

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最高水平,产业辐射 170 多个国

家及地区,创新成果占全球的 1/4,合计经济体量超 4

万亿美元。中国纺织有条件打造时尚的“蓝鲸集群”。

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力。英国《2023

自然指数 - 科研城市》显示,进入全球科创中心前 20

强的中国城市有 10 个,绝大部分为纺织集群的中心城

市。“2023 中国科技创新中心 100 强”榜单中,96 个

城市分布于大城市群地区。“数字百强市”榜单中,山东、

江苏、广东三大纺织强省占总榜单的 39%。

另一方面,提升周边特色集群的支撑力。集群经

济和小镇经济是纺织产业最鲜明的特征,是产业发展

的底座和基石。2022 年 54 个“千亿县”,绝大多数

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9 个新增的县域中有 6 个将纺

织服装作为主导产业。

3.3 以产品提质和品类创新为重点的市场创新

新生活观、文化观转化为新时尚观、消费观。行

业市场创新与品牌实践深入发展。

3.3.1 制造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优质制造、专业集群正在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

形成品牌优势。

3.3.2 观念创新推动品类创新

中国青年对“使用循环可再生材料”的关注度高

达 61%。

3.3.3 文化自信孕育时尚自信

2023 年新中式服饰的市场规模达 10 亿级,近三

年来相关产品 GMV 增速超过 100%。《2023 国潮品牌

年轻消费洞察报告》显示,高达 78.5% 的消费者更青

睐国产品牌。

3.4 以绿色发展和人权保障为落点的价值实践

中国纺织行业企业关注理念与规则的变化,正在

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产业特色的 ESG 体系,责任

实践获得市场的认可。

3.4.1 可持续创新实践

纺织行业推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降碳、减污、

扩绿、增长”一体发展。在材料领域,2022 年,我国

循环再利用化纤产量超过 500 万吨。

3.4.2 绿色资产化

中国纺织行业正在提升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

水权、排污权等转变为绿色资产的能力,全力塑造新

第22页

5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的竞争优势。

4 纺织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与主要原则

纺织新型工业化既遵循工业化的一般趋势,也体现

产业新的内涵。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过去的经验看现在,

也不能简单地用国外的发展看中国。行业需要在普遍性

与特殊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中,把握新型工业化

的基本规律原则。

4.1 坚持发展实体经济,防止脱实向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

造业”。制造业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是整个经济的基本面、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劳动力就业

的主阵地,是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场景最丰富、创新

影响最广泛的领域。即便在美国,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

不足 20%,但 70% 的技术创新与之相关。14 多亿人口

的生计决定了中国纺织只看微笑曲线两端不可取,“去

制造化”的道路走不通。国际上一些国家的发展弯路也

警醒我们,制造业如果失去规模优势和体系优势,就会

丧失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

持制造的基础地位不动摇。

4.2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不能贪大求洋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产业间存在竞争关系。一些地

方“贪大求洋”“喜新厌旧”,背离发展实际将传统制

造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这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形

式主义、形象工程。“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

而在于怎样生产”。三次产业间是有机整体,不存在高

低之分。从全球看,产业已进入生态体系和价值网络的

竞争阶段。没有高度发达的制造很难产生高度发达的服

务。Shein、Temu 在全球范围的成功根本上得益于产品

的高性价比,得益于国内制造的有力支撑。要坚持三次

产业融合发展,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理解产业间的共生关

系,避免割裂对立,切实推动纺织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演进。

4.3 适应极化分布特征,兼顾效率公平

未来已来,但分布并不均衡。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演进,

在多个维度上拉大差距、形成鸿沟。科技创新资源和成

果呈现高度极化的特征,先发优势、马太效应明显。数

据显示,全球创新百强机构贡献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技

术创新,其中三分之二的公司来自美国和日本。在数字

经济领域,平台经济与网络效应,使得一家独大、赢者

通吃成为常态。市场份额第一的机构,往往超过第二三

名份额的总和。数字能力相对弱势的一方存在价值链低

端锁定的风险。从资金、数据、信息基础设施等维度看,

人工智能的机会将更多属于大型科技公司。我们既要把

握关键点,集中力量办大事,根据极化的特征分配资源,

也要关注公平,找到弥合差距包容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4.4 推动开源开放发展,不能闭门造车

全球化、开放性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产业已

成为复杂系统。传统的认知观念和理论框架不断被突破,

新的认知与未知加速形成。发展呈现非对称和无规则性、

多样化与不确定性。单纯依靠行业知识解决行业问题可

能不再是最优解,更多要以跨界视野、开源创新实现突破。

研究显示,开放性平台能比封闭式平台创造高 1000 倍的

价值。成立于 2016 年的 AI 开源社区 Hugging Face,实

现涌现式发展,估值达到 45 亿美元。要在新型工业化的

建设过程中把握新机遇,需要开源开放,整合全球资源,

开展跨界合作。

4.5 适应知识生态调整,把握传播规律

当前产业所处的信息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知识

膨胀、资讯涌流,多模态信息以指数级的增长冲击着我

们的知识体系、挑战着我们的认知能力。信息过载已成

为客观现实,真相的认知过程变得更为崎岖。特别是人

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信息茧房、算法偏见等问题日渐突

出,AI 幻觉、合成信息等现象更加普遍。有研究发现,

Twitter 上超过五分之一与中国相关的推文疑似由机器人

发布。在算法深度融入媒体的时代,产业需要在日渐增

多的“噪声”中发掘有价值的市场信息,需要在注意力

经济的语境下获得更多关注,形成有效链接。以信息支

持决策,以内容创造价值,行业既要掌握市场变化、洞

悉人心所向,也要掌握传播规律,了解算法逻辑。

4.6 发掘产业文化属性,推动价值实现

新型工业化是制造与文化融合的产业形态,既遵循

工业发展规律,也遵循文化演进规律。不同于以往片面追

求利润和效率的发展模式,新型工业化更有温度,更讲

体验。文化的融入能将工业品变为工艺品,延长产品周期,

提升价值含量。因此我们要从文化视角推动产业发展。

要充分把握文化的生态属性。比如,IP 能衍生出众多产

品组合和产业场景。在 2023 年全球顶级授权商排行榜中,

排名前五的时尚品牌的授权商品总收入达到420亿美元。

第23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6

要充分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蕴含着价值判断,

影响着消费决策和未来发展。比如可持续和负责任已经

覆盖原料、生产、产品、营销、品牌等整个价值链。近

期国家对于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的整治也体现了这一特征。

推进新型工业化,实力与魅力要统一,颜值与价值要统一、

利益与意义要统一。

5 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推进纺织新型

工业化实践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当前更面向未

来,就如何开展明年经济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会议将“以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明年九项重点

工作任务之首,为行业下一阶段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2 月 5 日,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督管理

总局四部门印发《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

2025 年)》,为行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我们要深刻

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

识,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

准确理解政策取向,将行业的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部署和各项工作要求上。坚

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科学有效的方法,

奋发有为的状态,推进行业新型工业化实践。

5.1 固本兴新,完善产业体系

5.1.1 夯实基础,提升现实生产力

制造环节是产业的价值中枢、创新基石。发展先进

制造能力,强化产业的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

先发优势。锻长板、补短板,持续完善从纤维材料生产、

纺织染整加工、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全产业链制造体系。

推动制造环节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加强质量

支撑和标准引领,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完善工业互

联网、大数据中心等行业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智能制造;

打造绿色工厂,探索绿色制造新模式。增品种、提品

质、创品牌,推进工业设计发展,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推进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完善创新设计生态。

5.1.2 锚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

新,探索以新型举国体制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充分

发挥创新平台和联盟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协作。将颠

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置于战略高度,培育催生新产业、

新模式、新动能,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发展

应用。找到行业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点。以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用纺

织品为重点,推动万物可织、产业融合,强化与国防

建设、大健康、生物经济、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行业创业

投资、股权投资。

5.2 提质增效,拓展市场消费

5.2.1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

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培育壮大消费,大

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纺

织行业在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运动、国货“潮品”

等领域的新消费增长点。推动产业与市场对接。持续完

善展会生态、提升展会能级,扩大影响。顺应消费升级

大势,以高效优质的产品供给满足个性化、多元化消费

需求。借助平台经济,打造消费新场景,丰富消费体验;

深耕下沉市场,激活县乡消费活力。充分利用政府在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

领域的支持政策,以有效投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5.2.2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拓展行业中间品贸易、

服务贸易。持续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创新贸易业态,

发展跨境电商,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要巩固好美欧、

日韩等传统市场,积极拓展中亚、东盟、非洲等新兴

市场,打造多元化出口格局。把握支持高质量共建“一

带一路”行动的重大机遇,打造行业“走出去”的标

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用好国际展会等平台,

组织企业走向国际。持续深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扩大朋友圈;不断增进与跨国公司、外国商协会的常态

化联系,稳定外资企业的信心与预期,推动“投资中国”

在纺织行业落地落实。积极应对国际环境与地缘政治

的变化,做好风险监测和预警。

5.3 内通外达,优化空间格局

5.3.1 在城乡融合中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做强集群经济,

推动“纺织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把发展先

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在专业化、差异化、

特色化上下功夫。借助行业活动、论坛等平台,引导

第24页

7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各类要素向集群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与创新要素分

布、新兴业态发展相耦合,培养选树新材料、数字经济、

大健康等具有更高附加值和引领力的新型纺织产业集

群。找到产业与“三农”工作结合点,学习运用“千万

工程”经验,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补链条、

兴业态、树品牌。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建设水平和治

理水平提升,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5.3.2 在区域协调中,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把握各省市重视产业发展

的政策东风,加强产业转移承接与区域发展战略联动,

加快构建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东部地区围绕优质制造、科技创新、

时尚品牌,不断提升引领力、贡献力;中西部地区将区

域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充分挖

掘贵州、广西、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和非遗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平衡好本土发展和国际转移关系,在充分参与全球产

业分工与合作的同时,增强优质产业链的根植性和完

整性,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5.4 德业竞进,涵养内生动力

5.4.1 推动责任发展

企业要在市场化、全球化进程中,将企业社会责

任纳入生产体系、价值体系、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治

理能力。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确保就业稳定。进一步

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权益,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安全生产、全面发展。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契约精

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企业更要敢闯、敢干、

敢担风险,推动形成大中小融合、产业链协同的产业

生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对产业链节点

有控制力的“单项冠军”企业。

5.4.2 加快低碳转型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

应链。加快优化新型用能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

高效利用。强化绿色创新,打造绿色供应链,推动形成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构建废旧纺织品服装资源循

环利用体系,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优化行业绿色发展

服务平台,丰富绿色发展的工具和方法。打造集碳足迹

核算、信息披露、认证、碳标签等服务为一体的行业碳

达峰碳中和服务平台。推动纺织绿色低碳产业标准和

认证体系建设完善。建立并持续完善行业 ESG 信息披

露体系、ESG 绩效评估体系和 ESG 能力提升支持体系。

5.5 光前裕后,推进认知工程。

“人类用隐喻思考,通过故事学习。”在市场与

行业的衍变中,如何在故事中找到未来,在常识中找

到依归,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面对外部环境的风

吹雨打,面对自我更新的痛苦挣扎,行业应该以改善

预期和树立信心为切入点,加强产业宣传和舆论引导,

讲好行业故事,以行业站位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5.5.1 强化研究能力,理清形势方向

面对千头万绪,要将行业调研和统计分析作为基本

工作方法和重要决策依据。针对行业当前面临的共性问

题、基础问题、关键问题,要常态化、多样化开展企业、

集群和市场调研行动。增强对市场变化、科技趋势与

全球形势发展的系统性研究、针对性剖析。统筹当前

形势与长远发展,面向未来开展战略研究。通过生动

具体的行业叙事,引导人们看到认识一个真实的纺织,

未来的纺织,推动行业走出困局,实现变革。

5.5.2 强化宣传能力,营造产业氛围

在多形式展现行业应对外部挑战的创新实践的同

时,要多渠道展现行业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价值贡献。做

好行业宣传工作,推动社会对纺织、世界对中国纺织的

认知重启。讲好行业故事,形成一批现象级的科技、时

尚、绿色产品和实践,打造一批全球影响的大师、大牌、

大事,以创新的高度来重新建立行业社会认知的高度、

社会影响的高度。要正视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等

行业发展成就被划归到其他领域的现实问题,要强化

全产业链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对产业发展、社会认知、

商业和时尚话语权的推动作用。实事求是、认真梳理,

重新定义我们的行业内容和价值。引导预期、构建信任、

提振信心、坚定信念,树立信仰,营造更加健康的产

业环境,为行业更高质量发展蓄势、鼓劲。

6 结语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中,在中国式现

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的事业前景开阔,无限光明。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让我们努力抓

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

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厚积薄发,集腋成裘,携手共创

行业新型工业化的锦绣未来。

第25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8

ITMA ASIA+CITME 2022 上海国际纺机展成功举办

的过程确实不易。在经历了疫情的严重困扰和磨难之后,

在行业承受压力、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展会在延迟

一年多后最终得以举办,给行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在这后疫情时代,纺机展能为纺织企业带来什么

呢?据相关报道,本次纺机展上的签单数量明显高于往

届,显示了纺机产品的强大吸引力和市场需求。

1 自强、自信、智慧、负重的纺机企业

我国纺机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百年变局,挑战与

困难。然而,行业内的企业却以倔强、智慧的姿态,承

载着历史赋予的使命,齐心协力,以创新为动力,助力

纺机与纺织企业共同前行。

在纺机展上,我国纺机企业展现出了发愤图强、精

研不辍的决心与勇气,致力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自动化、

智能化解决方案及服务,深度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为

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尽管与国外大牌纺机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但我国

纺机企业在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领域正在厚积薄发。

特别是在智能细纱机自动落纱长车的研发方面取得了里

程碑式的跨越。

我国纺机企业在纺织现代化科技攻关方面,如同军

队打仗一般形成了合力,各路纵队各负其责。第一纵队

由纺机行业中主机生产企业组成,负责主机及数字化智

能生产线的研发。如经纬纺机、赛特环球、天门纺机、

贝斯特、同和纺机等企业,他们展示了一流的高端智能

化、自动化的纺机产品,并标配精细化管理 e 软件、

ERP/MES 软件以及具有远程传递生产信息等功能的数

字化、信息化系统。

第二纵队由中小科技型纺机企业组成,他们肩负着

为纺织企业进行设备现代化改造及弥补生产短板的任

务。如江阴凯业、浙江浩铭、安徽松宝、杭州凯悦、南

通金轮、河南白鲨、重庆金猫、南通金驰、福建佳宇、

无锡二橡胶、盐城海马等,他们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

解决了纺织企业在质量管理和生产用工等方面遇到的一

些难题。

第三纵队则由拥有智能电子高端技术人才的公司组

成,他们专注于智能化辅机、关键智能元器件与软件技

术攻关的研发任务。包括双清智能、智目智能、汇川科

技、凯锐电子等公司,他们凭借着科技创新的力量,为

纺织行业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

摘要:为推动我国纺机行业与国际接轨,纺机厂积极投入研发力量,再次为国际纺机展增添了亮点。在主机、辅机、

器材以及设备改造方面,纺机行业三大纵队齐心协力,成功解决了近几年来困扰纺织企业的两大难题。上海国际纺机展

展出的高端高速细纱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等创新产品,不仅展现了纺机行业的实力和水平,还处处透露出创意

和科技。“数字 + 智能 + 绿色”将成为纺机行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端纺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精细化;机器人

上海国际纺机展新技术解读

缪定蜀

(苏州市纺织工程学会)

第26页

9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这些公司的技术实力不可小觑,拥有清华、北大或

世界名校的高材生以及海归博士、硕士等高素质人才,

如微埃智能拥有两名国际水准的 AI 算法科学家和一名

流体力学专家。这些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年轻且充满活

力,致力于采用跨界新技术解决纺织行业的技术难题,

如利用智慧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检测异纤,其高端图

像储存分辨率达到卫星厘米级。

曾有两大难题一度困扰着棉纺企业:

一是棉花因含有地膜、透明无色等异纤而无法做高

档高附加值产品的问题。卓目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攻克

了这个难题,他们的异纤检测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且采用一线两机方案能够做到包漂包染,使产品附加

值大幅提升。

二是络筒工序的减人改造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我

国很多纺织企业还在使用纱库式自络,导致用工高的矛

盾越来越突出。前期纺机对自络投纱设计了几个改造方

案,但因为对预期的机构复杂性认识不足,故障率较

高,无法满足纺织企业的要求。直到托盘式改造被用

户接受后,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然而,由于国情复杂,

有些纺织企业并不接受托盘式改造,直到插纱机器人的

出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记得在上届纺机展上,深圳微

埃智能演示了工业机械手抓管纱投喂给自动络筒机的

技术。他们的机械手可以像挡车工一样自主巡回投纱,

涉及人工智能手眼系统、算法、图形界面、机器人逻

辑控制模块等多个技术领域。

三个纵队的三股力量共同加快了我国棉纺行业的

技术升级与改造。在解决纺织企业用工、质量、成本、

效率等生产瓶颈问题方面,吸取了国外先进技术的精

髓,创造性地研发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的物美价廉、

使用简便、维修便捷的纺机产品,受到了纺织企业的

一致好评。

2 棉纺高端主机的创新

2.1 高端细纱机技术突破

在高速细纱机自动落纱长车的研发方面,我国与国

际领先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起步较晚且面临着诸多挑

战。然而,我国纺机制造企业并未因此气馁,自 2010

年起,以经纬、同和、贝斯特、华方等为首的纺机厂,

怀着为纺织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

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决心,在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解决了细纱机高速运转过程

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本届展会上展示的细纱机长车

焕然一新,为我国纺机制造业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

经纬 JWF1590 型细纱机以其时尚的外观造型和电

锭超高速技术引领潮流,最高转速达到 25000 转 / 分钟。

现场生产 JC40S 品种,锭速 22000rpm 左右,能够稳

定地生产出高质量的细纱。此外,还采用了智能双侧负

压系统,预计可以节能约 25%。同时,数字化集中控

制系统的应用,使响应速度提升 80%,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和的 TH698 全电子牵伸细纱机,以其流畅的外

表和现代色调、线条的美感让人印象深刻。在展会现

场纺纱,锭速已达到 26500 转 / 分钟,展现出高锭速

低能耗的优势,吨纱可以节能 3-5% 左右。

贝斯特推出新一代 BS56 系列特长智能型细纱机,

最长达 2448 锭,采用了独特的箱体车头、智能化的控

制系统、传动路线优化和集落系统等技术,使运转更加

稳定可靠。强化的主轴传动系统和膜片联轴器则兼顾了

精度和强度的要求,为生产高质量的细纱提供了保障。

江阴华方成功研发出具有电子牵伸、电子升降、

集聚纺、自动落纱、单锭式电锭驱动等功能的高端智

能毛纺细纱机 HF1588JL,不仅适用于生产纤维长度

为 45-65mm 的半精纺纱线,而且也可以生产高模量

高强度的差别化纤维,牵伸更柔性,不易出硬头,质

量更稳定。还能适应多种纤维的纯纺或混纺,如羊毛、

羊绒、丝、涤纶、腈纶、芳纶、天丝、莱赛尔等,可

纺各种花式纱线,如竹节纱(大肚纱)、松紧纱、赛

络纺纱、包芯纱等。

2.2 节能高产梳棉机的创新

青岛宏大 JWF1217 型梳棉机,门幅 1500mm,

具有独特的创新思路。除采用了棉层喂入、主梳理区、

机架结构、整机隔距调整和机上磨针等新技术和新工艺

外,还在锡林传动系统进行了重大改进。我国 A186 系

列梳棉机因锡林负荷较重,需要通过摩擦离合器和三

角带对锡林进行转动,机构复杂,需要定期维护。新型

梳棉机普遍采用电子刹车与平皮带传动形式。有人曾试

图甩掉皮带传动,但由于锡林直径大,负荷重,启动电

流大,导致电机发热甚至烧毁,最终放弃。而青岛宏大

研发了电机与锡林轴直联的传动方式,无需传动皮带,

解决了宽幅大直径重负荷高速条件下开关车时间较长

第27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10

的难题。通过智能电子软件系统来控制锡林启动电流,

启动过程电流平稳上升,可以比传统的传动方式节约

5% 的电能。

3 致力于攻克纺纱企业技术革新中面临

的难题

3.1 短车集落改造技术日趋成熟

南通金驰、盐城海马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细

纱平移式、外摆倾斜纱管座式落纱改造,受到了广泛

的欢迎。其中,平移式集体落纱改造技术的特点是不

受中墙板跨度大小的影响,原细纱机结构保持不变,

可以在一些老厂短车窄车弄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落纱

动作快捷可靠,故障率低,尤其在用工较高的中低支

纱品种上更显优势,已经被市场所接受。

纺织企业进行集体落纱改造也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是在进行集落改造的同时,应同步进行电子升

降系统的改造,以有效提高细纱的卷绕密度,提升管

纱卷装容量。经比较,电子升降改造后管纱卷装容量

可以增加 17% 左右,能够有效减少落纱次数,提高机

台的运转效率,同时设备改纺的工作量也大大降低。

二是最好使用正规的铝杆锭子。铝杆锭子的纱管

壁本身较薄,在纺低支强捻纱时,纱体向心压力较大,

容易把纱管收紧,造成纱管变形,如果使用的铝杆锭

子质量不良,在落纱拔纱时部分纱管容易无法拔出,

必须人工拔管,这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还会增加员

工的工作量,与减少用工的初衷相违背。

3.2 纱库式络筒改造实现市场化

在前几年,纱库式络筒及自动投纱技术改造虽然

经过两届纺机展的尝试,凯业、松宝、长荣、天孚、

微埃等企业也先后研发了 4-5 代产品,但始终未能实现

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然而,近两年来,这种改造模式

逐渐得到了纺织企业的认可。在本届纺机展上,深圳

微埃和上海天孚的展台人气高涨,签单数量猛增。

目前,纱库式自动络筒机的技术改造模式主要分为

两种:去掉纱库与保留纱库,即托盘式形式和机器人

插纱形式。具体选择哪种形式,需要根据纺织企业的

实际情况,包括产品品种、机型、场地等因素进行考虑。

托盘式改造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经过多年实践证

明比较成熟的技术,管纱找好纱头后直接送至自络退绕

工作锭位上,路线简洁,彻底抛弃了原有纱库。从改

造的角度看,目前保留下来的纱库使用年限长达 10 年

左右,已经进入故障高发期。有实力的企业选择淘汰

纱库,选用托盘式改造,喂入振动圆盘 + 找头生头模

块,直接水平输送至工作点。如果托盘机头空间充足,

可以配置多个找头模块,并可配置专门针对人工落纱

成形较差、找头较难的重复找头模块。相对而言,托

盘式对不同纤维品种适应性、高支纱的找头及生头具

有一定优势。然而这种改造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

不能满足部分纺织企业坚持单锭拆卸下来维修的方式。

托盘式自络是多锭组合模块拼接,只能在车上进行逐

锭检修。

插纱机器人由于技术上的突破,实现了人机协作,

它具备人类的思考判断能力,正在逐渐替代人工操作,

受到纺织企业的青睐。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纺织企业自络工序本身机台配备紧凑,保留

纱库的改造不会造成停产,不占用车头空间。

二是满足部分企业坚持单锭拆卸下来去保全室保

养(特别是村田自络)的要求。

三是插纱机器人可以灵活地在多品种、多机台之间

调动,1 台机器人可以看管 3-4 台车。然而,鉴于插纱

机器人受位置限制,难以增加找头、生头模块,尤其是

生产成形差、纱支细、差别化纱线时找头效率容易受

到影响。建议在 40 支以下偏粗的品种(如 10S

-30S 纯棉、

纯涤、涤棉混纺纱)上使用,以使其更好地发挥效能。

3.3 细纱短车改为长车

金驰 JC-XLL 细络联系统可以实现单台或多台细纱

机串并联后与自络直接连接,并将满纱的管纱经输送轨

道持续输送到络筒机上进行络纱。同时,络筒机上的空

纱管可以通过输送轨道转插到细纱机管纱托盘上备用。

根据用户指定的要求,该系统可以将 2-3 台细纱机串联

后改造为拥有长车集落功能的细纱机。

3.4 细纱成形数字化改造

细纱成形的数字化改造项目已成为细纱短车改造

的重中之重。将机械凸轮式管纱成型技术改造成电子

控制的管纱成型技术已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如凯业纺

机研发的 KYDZ100 电子成型系统,通过数学建模和增

加算法来控制纱管成型过程,可以显著减少脱圈、小

尾纱等现象,降低落纱后的开车断头率,进而提高自

第28页

11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动络筒机的生产效率。此外,该系统还可与车间的数

字化系统连接,以便上传相关数据。

3.5 专用AGV机器人大显身手

赛特环球机械公司致力于研发并运用 AGV 机器人,

它们采用 SLAM 导航技术,被纺织厂广泛应用于完成

清洁、夹包、叉车和条筒搬运等任务,极大地缓解了

纺织企业在招工难问题上的困境。

AGV 机器人具有强大的交通调度系统,能够构建

精准的 SLAM 场景地图,并具备条筒智能位置识别功能,

能够实现多台调度,并具有高精度的导航和取货定位

能力,精度达到毫米级别,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托盘

搬运任务,并且能够与 MES 等上位管理系统进行对接,

实现数据统计。

4 智能化亮点精彩纷呈

4.1 并条机实现“智并联”功能

天门纺机已成功研发出新一代 T2、T3 系列并条机,

具备一控多轴多台及产线联动等功能。通过对并条机

的牵伸“轴”、机“台”、生产“线”的智能控制,

实现了智能在线检测与数据管理云平台技术的完美结

合,并条机具备两眼完全独立的特点,包括喂入、传动、

吸风、控制系统等,不再受以单机为单元模式的束缚。

同时,两眼可以配以不同的牵伸配置、隔距、运转速

度及牵伸比,台与台之间条筒互换,头道与二道互换。

此外,应用系统集成的在线工具包、工艺包,可为工

艺诊断与优化提供技术支持,为全产线提供质量保障。

如根据质量要求,改变顺牵伸或逆牵伸变得易如反掌。

新品翻改、定量调整、生产管理等一键即可轻松完成,

这标志着并条机“智并联”时代的开启。

4.2 智能粗纱自停装置

日照品特裕华推出的智能粗纱自停装置,去除了现

有的通讯导轨,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积花和挂花现象的

发生,不仅提升了视觉美观度,更增强了清洁的方便性。

智能粗纱自停装置内置了芯片感应器,具备自动监测

粗纱自停状态的功能,如过流、过压、停锭以及不工

作等状况,并在出现故障时及时发出报警提示。

4.3 多仓火花探测和熄灭的人性化

在清花工序工作过的业界同仁都会深有体会,原

来多仓发生火警时,只能选择用水管向多仓喷水来控

制火势,这样虽然可以控制火势,但会导致原料被淋

湿而无法本支回用,造成浪费。

为此,安普科技研发了新型灭火系统,当多仓发生

火警时,它可以在 30 秒内向多仓灌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来控制火情,并迅速关闭“插板阀”和“KFM 排杂机构”,

以防止二氧化碳流出和空气进入,防止爆燃现象的蔓

延。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火势,而且不会造成任何

原料的浪费。同时,利用物联网模块,可以在发生火情

的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确保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种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灭火效率,有效减少企业

的损失。

4.4 单锭监测功能强大

浙江浩铭与杭州凯悦在单锭监测功能扩展、使用

寿命及可靠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发与优化,通过精

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使值车工在巡检时能够目标明确、

高效操作,显著提高看台数量。

浙江浩铭的单锭监测软件通过边缘多维算法,实

现了实时更新,打破了传统信息孤岛现象,使生产与

数字化管理信息得以共享。其功能模块包括单锭检测、

牵伸检测、主轴检测、落纱检测、电源检测以及温湿

度监测等。

杭州凯悦则成功研发出专制线圈的电磁式传感器,

无需额外电源补给,性能稳定可靠,解决了光电传感器

能耗受纱线支数影响较大的问题,传感头的耐用性达

到了每年万分之一以内的损坏率,单锭监测功能扩展

到了 15 项,为纺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单锭监测不仅局限于检测断头,结合粗纱自停装

置还可减少粗纱浪费,使回箱花的数量减少 50% 以上,

降低了人工巡查时间,提高了机台及工人的生产效率。

同时有效消除了绕花现象,减少了胶辊损伤。通过发

现弱捻锭子并进行针对性维修,使得管理更为简单化,

有利于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4.5 自动换管松筒机

江苏英迈杰首次展示的 04SSA-N 自动换管式松筒

机,遵循了松筒工艺原则,有效解决了以往自动化程

度低、生产效率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英

迈杰的并纱机也在原有自动换管的基础上提升了换管

的稳定性和电子切刀的切断效率,使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更有保障。

4.6 高端匀整装置高精度高可靠性

第29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12

青岛华丞致力于自调匀整系统的研发,配置智能

数学模型,选用 TI 公司芯片作为匀整器关键核心部件,

确保系统 9000 小时无故障运行,能适应各种原棉和化

纤原料,可以显著改善条子重不匀现象,内不匀小于

1.2%,外不匀小于 2.0%,并具备棉层自动修复功能和

生条条重量偏差报警功能,以确保条子质量的稳定性。

针对进口梳棉机(如特吕 DK760、DK903)以及

老旧梳棉机,青岛艾菲特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

化电气升级改造,以减少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并降

低维修保养成本。

天门纺机在并条机上加装了高端匀整装置,实现

了高速条件下的精确匀整。中支纱 5 米棉条的重量偏

差控制在 ±0.20g,二并重量偏差控制在 ±0.15g;匀

整范围在 25% 以内,控制重量 1% 以内。

5 高端高速纺纱器材

5.1 高耐磨长寿命针布

金轮针布推出了全新的“太锐克”品牌针布,采用

独特的齿形设计,具备复合涂层高耐磨特性。经过实

际测试,针尖对纤维的控制能力显著增强,较同类产

品提高了 20% 以上。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生条质量指

标改善 10% 以上。纤维通过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 50%

以上,有利于减少成纱棉结。

针对机采棉细小杂质较多的特点,金轮秉承“柔

性梳理、减少落棉、降低成本”的原则,研发出个性

化的高密针布。如在生产 JC200S 及以上的产品时,可

以配置超高密盖板针布 BH-680、TH-750 以及配套的

高密固定盖板 DQ860、DQ900、DQ960,加大了针齿

的横向密度,有利于单纤维的充分梳理,防止因漏梳

而产生的结杂,从而使成纱 IPI 指标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5.2 800米线速的并条胶辊

无锡二橡胶专注于高速耐磨胶辊的开发,他们研

发的 WRC-TB800 并条胶辊具有适用品种广,抗绕和耐

磨损性能卓越的特点,能够适应 800 米 / 分钟以上的

高速并条机。

5.3 满足高速低发热的胶圈胶辊

福建佳宇致力于研发高速耐磨长寿命胶辊胶圈,

并在高强新型材料和特殊涂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成功开发了适应紧密纺或赛络紧密纺无动程的 WDC68

聚氨酯胶辊及其配套的 WD01 丁氰橡胶胶圈,可以适

应 450-550m/min 高速的涡流纺 V85 丁氰胶辊及配套

的 V01 胶圈,使用寿命比原来提高了 1-2 倍。

5.4 高速、高寿命、耐高温纱管

无锡飞马推出了国内首家无 HALF 线纱管,改变了

传统的模具夹合注塑工艺,实现了一体成型,振幅性能

远优于国家标准,有助于在高速运转时降低断头率,并

增加锭子的使用寿命。通过在锭子三颗弹珠位置加装耐

磨损耐高温的胶木芯,使纱管适应 22000-25000rpm

的高速运转,且振幅很小,有效延长了锭子的使用寿命。

浙江泓兴提供各种纱管,其中包括高速、高寿命、

耐高温的染色用纱管。

5.5 双弹性高速锭子

河南二纺机推出的新型 YD8100 双弹性高速纺纱锭

子,锭胆采用双层级缓冲减振阻尼结构,实现了独特

的缓冲吸振和节能降噪效果。在 20000-25000rpm 的

高速条件下,锭子运行稳定。通过特殊的密封专利结

构设计,解决了传统锭子密封效果差的难题,换油周

期可以延长到 12-18 个月。

5.6 高端传动带性能优异

济南天齐研发的聚酯和芳纶节电龙带 NYCO,选用

高模量强力编织织物作为强力骨架层,采用特种超轻

高聚物弹性体作为粘结过渡层。采用环保热熔齿型接

头方式,接头平整,轻薄柔软、弯曲耗能小、尺寸稳

定性好,适用于短纤倍捻机、超长细纱机、转杯纺纱机、

包覆纺纱机等高档纺织设备。与尼龙片基龙带相比,

可以实现 7-15%的节电率。

6 “数字+智能+绿色”引领纺机未来

本次展会的主旨是“数字 + 智能 + 绿色”,以数

字化促进降耗降本,以智能化提高质效,以绿色开拓

新兴市场。在当前全球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我国

纺机制造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策略,让有限的资源创造

更大的价值,减少资源投入,实现资源再利用,并重

视质量管控及预测性数字化智能解决方案。

欧洲纺机厂商数字化和绿色标签的机器发展进程

正在加速。在本次展会上,立达展示了高速高效的纺

纱机器、自动化的纺纱流程、数字化的纱厂监控系统、

差异化的纺纱方式以及可持续纤维的应用,再次展现

第30页

13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了纺机行业老大的风采。而意大利纺机厂商则侧重于

减少能源消耗和原材料使用,开发了绿色标签项目等,

创新思路令人耳目一新。

在信息技术方面,我国纺机行业通过近 10 年的努

力,推动了 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机器人、大数

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在纺织行

业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产业模式。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交融得到了强化,专家大数据

库让纺纱更加智能化,纺织智能制造势不可挡。模块

化设计、工艺电子化、机电软管一体化、MES/ERP 信

息化等已成为高端纺机设备的标配。同时,纺纱厂在

上料、生头、落纱、换筒和码垛等功能上均实现了设

备的自动化,工序之间设备互联、信息互通已成为现实。

各种联机模式(如梳并联、并并联、并粗联、粗细联、

细络联、粗细络联等)正在逐步实现,深刻地改变了

纺机制造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7 结语

本届上海国际纺机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创新

和活力的行业景象。从高端高速纺纱器材到数字化、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再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纺

机行业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纺机行业一定能够实现纺机强国

的目标。希望业界同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改革

步伐,为在下一届上海国际纺机展上有更加的精彩表

现而努力。

我们期待着下一届上海国际纺机展,我国纺机企

业能够给行业同仁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创新,共同推动

我国纺机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上接第 21 页) 5 涡流纺

涡流纺车速控制在 500m/min,选用耐磨性好的

前皮辊,有效控制条干不匀率,提高涡流纺的运行效率。

涡流纺主要工艺参数见表 4,成纱质量见表 5。

6 温湿度控制

涡流纺对车间温湿度非常敏感,因此要加强空调

管理工作,保证车间相对湿度稳定在 55-60% 之间。

7 结语

莱赛尔与玉石纤维混纺纱的市场适应性较强,成

纱质量指标满足客户的要求。这次产品开发成功,为

我公司今后开发更多的新型纤维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技

术支持。

表 3 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项目 头并 二并 末并

并和根数(根) 6 7 7

定量(g/5m) 27 26 24

车速(m/min) 260 260 450

表 4 涡流纺工艺参数

表 5 成纱主要质量指标

项目 参数

纺纱速度(m/min) 500

T.D.R 121

M.D.R 25

B.D.R 2.0

喂入比 0.98

卷曲比 1.03

纺锭型号 C1

喷嘴气压(MPa) 0.57

项目 参数

条干(CV%) 8.56

-50% 细节(个 /km) 0

+50% 粗节(个 /km) 1

+200% 棉节(个 /km) 1

单纱强力(cN) 932.4

单强 CV(%) 6.86

第31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14

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棉纺织企业正在逐

步转型,将研发重点转向新型原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美观和舒适上,

更趋向于将自然、环保、养生等因素融入其中,通过将

不同功能的纤维原料按不同比例混和搭配纺纱,可以充

分发挥原料性能的互补优势,开发出风格各异的产品,

为服饰产品设计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并满足不同用户

对纺织面料性能的需求。这有助于提高纺织企业对市场

变化的快速适应性。

1 开发涤纶羊毛混纺针织赛络纺纱

我公司通过深入的纺纱工艺试验研究,成功开发出

涤纶羊毛混纺赛络纺针织纱。这一创新技术极大地改善

了纱线的毛羽和条干,使成品面料纹路清晰、光泽好、

不易起球、抗皱性强等优良服用性能,完全满足了消费

者对服装面料保暖性与舒适性以及布面风格的要求。

目前,我们已开始为客户批量生产该纱线品种,产

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这使我公司获得了较高

的产品附加值。

2 原料性能特点及产品用途

2.1 羊毛纤维

羊毛纤维是天然的蛋白质纤维,具有弹性好、吸湿

性强、保暖性好、手感柔软、光泽自然、不易沾污等特

性。保暖性极佳,羊毛产品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保温性,

是保暖性服饰产品最为理想的原料,多用于秋冬季节的

服装。

2.2 涤纶纤维

普通涤纶存在吸湿能力低、染色性能差、容易积聚

静电、易起毛等缺点,采用羊毛与涤纶混纺,较好地实

现了纤维纺纱性能差异互补的问题。

2.3 产品用途

涤纶羊毛混纺纱将两种性能截然不同的原料混纺在

一起,赋予了面料独有的特性,涤纶纤维具有较高的强

度和良好的弹性,使面料不易起皱变形,而羊毛纤维则

赋予了面料柔软和温暖的触感。产品多用于高档服饰,

如保暖内衣、羊毛衫、羊毛外套、围巾等时尚产品。

2.4 原料性能

原料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见表 1。

涤纶 / 羊毛赛络纺针织纱的生产实践

邵国东 吉宜军 崔益怀 阙玉生 周爱霞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摘要:介绍了羊毛、涤纶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对羊毛纤维进行预处理,改善纤维的可纺性,研究了不同混和方

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探讨了各工序纺纱工艺和关键技术措施,指出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效解决生产中成卷、

成条困难、意外伸长大、静电严重,粘、缠、挂、堵等生产难题,成功纺出涤纶 / 羊毛 90/10 14.8tex 赛络纺纱线,质

量满足了客户布面染色、纱疵、风格等要求,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差异化产品的竞争力。

关键词:羊毛;涤纶;性能;预处理;混和方式;赛络纺;工艺措施

第32页

15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表 1 原料物理性能指标 原料 涤纶 羊毛

细度 1.33dtex 17.8μm

长度(mm) 37.6 34.5

断裂强力(cN) 8.18 4.7

断裂强度(cN/dtex) 6.13 2.49

回潮率(%) 0.56 12.3

断裂伸长率(%) 26.01 42.5

含油率(%) 0.1 0.58

3 纺纱工艺流程

3.1 不同纤维纺纱常用工艺混和方法

传统的混纺纱混纺工艺流程有盘混法和条混法两

种,可以在开清棉阶段就进行纤维混和(盘混法);

也可以两种纤维分别经开清棉、梳棉制成生条后在并

条机上混和(条混法)。两种混纺工艺流程如下:

3.1.1 盘混法

(A 纤维 +B 纤维)开清棉→梳棉→一并→二并→

粗纱→细纱→络筒

3.1.2 条混法

(A 纤维)开清棉→梳棉→ A 生条

(B 纤维)开清棉→梳棉→ B 生条

A 生条 +B 生条→混一→混二→混三→粗纱→细纱

→络筒→成件

3.1.3 两种混和方法的优缺点

盘混和条混两种方法各自具有一定的优缺点。盘混

时原料在清花按比例进行混合、成卷,再经过梳棉、并

条等工序,生产流程简单。当某种纤维的可纺性较差时,

可以与其他纤维进行棉包混和生产,从而改善纤维的

可纺性。但当纤维的特性差异较大、原料包松紧不一

致时,容易造成混纺比例不稳定,易形成布面染色横条。

而且对于性能差异较大的纤维,在各工序的工艺配置

上,如针布选配、工艺隔距设置等也很难实现两者兼顾,

影响加工质量。

条混时原料在清花、梳棉分别单独加工生产,形成

生条,然后在并条按比例进行混和。对于性能差异较

大的纤维,清梳工序可以根据纤维各自的特点分别制

定不同的加工工艺,从而提高加工质量,也能够更加

准确地保证纤维混纺比例。但一些可纺性较差的纤维

生产难度会增大,为保证混合均匀度,往往需要采用

三道并条,会使得生产流程延长,管理难度增加,用工、

用电等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和纤维

特性,合理选择混和方法。在保证生产效率和降低成

本的前提下,兼顾纤维混和的均匀性和成纱质量,以

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纤维

混和技术水平,减少疵点,提升产品竞争力。

3.2 低比例羊毛纤维不同混和方法的对比试验

棉纺常用羊毛和其他纤维进行混纺,混和比例一

般小于 50% 以下,我公司开发的产品涤纶比例采用

90%,羊毛比例采用 10%,对于低比例的纤维混纺,

为确保混纺比例的准确性,保证混纺成分均匀,与客户

的样品布面效果一致,确定实施五种纺纱技术方案进行

跟踪对比,快速试制小样,对成纱综合质量、混纺比例、

布面效果进行分析对比,五种纺纱技术方案如下:

3.2.1 方案A

涤纶与羊毛纤维分别单独制成生条,涤纶生条采

用预并工艺,混并采用三道并条进行混和。

3.2.2 方案B

涤纶与羊毛纤维分别单独制成生条,涤纶生条不

采用预并工艺,混并采用三道并条进行混和。

3.2.3 方案C

涤纶纤维与羊毛纤维直接按混纺比例称重排包,在

清花混和成卷,制成混和生条,再经过三道并条进行混和。

3.2.4 方案D

涤纶纤维与羊毛纤维直接按混纺比例称重后人工

拌合,打包成件在清花上圆盘,经清梳流程制成混和

卷和混和生条,再经三道并条进行混和。

3.2.5 方案F

涤纶纤维与羊毛纤维直接按混纺比例称重后人工

拌合,打包成件在清花上圆盘,经清梳流程制成混和

卷和混和生条,再经两道并条进行混和。

3.3 低比例羊毛纤维不同混和试验方案快速试

纺质量

采用五种工艺混和方案试纺成纱的质量指标对比

情况见表 2。

在快速试制过程中,羊毛纤维单独生产,存在清

花成卷困难、梳棉棉网因静电易缠绕等难题,两种纤

维混和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生产,生活正常,筒

纱质量数据及试织布面效果较好。

第33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16

表 2 五种工艺混和方案的筒纱质量指标

项目

试验方案

A B C D F

条干(CV%) 12.64 13.05 12.23 12.05 12.12

-50% 细节(个 /km) 11.8 18 7 5 6

+50% 粗节(个 /km) 30.8 32.8 18.3 13.5 15.5

+200% 棉结(个 /km) 56.8 52.8 31 26 23

毛羽(H) 3.9 3.97 3.75 3.58 3.61

单强(cN) 486.7 464.1 488.4 501.6 498.3

切疵(个 /100km) 7.2 6.8 5.6 5.2 5.3

测试混纺比(%) 90.3/9.7 90.5/9.5 89.5/10.5 90.2/9.8 89.7/10.3

纱疵(个 /100km)

A1 129 102 81 62 59

A2 9 7 6 2 1

B1 54 30 28 22 20

B2 8 9 7 2 1

C1 18 11 12 5 3

C2 0 2 1 0 0

D1 0 0 0 0 0

D2 0 0 0 0 0

E 0 0 0 0 0

F 8 7 5 4 3

G 0 0 0 0 0

HI 62 83 58 55 49

I1 0 0 0 0 0

布面效果:方案 A 与方案 B 差异较小,但与客户

布样染色要求差异较大,方案 C 布面羊毛纤维分散较

均匀,与客户布样最接近,基本能够满足羊毛低比例

混纺纱布面效果的要求,方案 D 与方案 F 成纱条干好,

混和均匀度效果好,方案 F 经两道并条,纱疵少、用工省,

节能优于方案 D,经客户试用,综合质量及布面效果风

格都得到了确认。经过反复论证,为保证提高混和效果,

提高成纱品质,减少布面纱疵,确定采取经过客户确认,

以“盘混为主,条混为辅”的方案 F 进行生产,具体

工艺流程为:

人 工 称 重 预 混 和 → 打 包 成 件 → FA002C 圆 盘 抓

棉 机 → FA035B 混 棉 机 → FA106A 开 棉 机 → FA161

给 棉 机 → A076E 成 卷 机 → FA201B 梳 棉 机( 匀 整)

→ JWF1310 并 条 机( 两 道 ) → JWF1415 粗 纱 机

→ EJM128K 细纱机→ AUTOCONERX5 自动络筒机。

4 各工序工艺配置及主要技术措施

考虑到羊毛纤维带有卷曲,羊毛表面覆盖着鳞片,

牵伸摩擦阻力较大,开松、梳理过程中容易拉断,为

减少羊毛损伤,在生产时须对羊毛进行预处理,加入

适量的和毛油,以降低羊毛的摩擦系数,减少摩擦阻力,

防止产生静电现象。

预处理方法:把 0.5% 的 FX-903N 环保和毛油和

适量的水,加入加油装置的容器内进行混和,搅拌 30

分钟后加入 0.8% 的 FX-AS18 抗静电剂进行搅拌混和,

堆仓养生 24 小时,让羊毛充分吸收和毛油和抗静电剂,

达到所需的均衡上机回潮率。在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

油、料同步,由人工按原料比例层层铺散,注意混和

均匀,比例准确,做到油水分散均匀,避免出现干湿

不匀的现象。原料上机回潮率为 13% 左右,使纤维具

有较好的柔软性。

4.1 开清棉

针对涤纶纤维原料含杂疵少、羊毛纤维强力低且

开松时易损伤的特点,清花工序应遵循“短流程、少

抓勤抓、多松少打、轻薄抓取、柔和开松、减少落棉”

第34页

17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的工艺原则。具体措施:

(1)将 FA002C 抓包机打手伸出肋条距离调整为

2.5mm,同时提高小车运转速度,以实现精细抓取,

抓棉小车运转效率保持在 90% 以上。

(2)适当降低开清棉各单机的打手速度,FA035B

混开棉机跳过豪猪打手,并将两只平打手的速度分别

设定为 320r/min 和 370r/min。

(3)FA106 开棉机采用梳针打手来替代传统的豪

猪打手,打手速度控制在 450r/min 左右,并将打手到

尘棒之间的隔距控制在 10-12mm 之间,进一步减小尘

棒隔距,从进口至出口依次为 8mm、8mm、6mm。

(4)FA161 型振动给棉机加大中棉箱的存棉量,

以确保均匀输出,改善棉卷不匀现象。

(5)A076E 成卷机适当加大综合打手针尖到天平

罗拉的距离,以减少纤维损伤。同时提高风扇速度,

以利于输棉畅通并保证凝棉、剥棉均匀。将打手到尘

棒的隔距控制在 10-12mm 之间,尘棒之间的隔距为

6mm。综合打手速度控制在 800r/min 左右,风扇速

度控制在 950r/min 左右。

(6) 棉 卷 定 量 控 制 在 420g/m, 棉 卷 长 度 为

36m,重不匀率控制在 1.2% 以内。

4.2 梳棉

根据混和后纤维较为蓬松、羊毛的杂疵较少且价格

昂贵的特性,梳棉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梳理效果和混和

均匀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纤维的损伤和损失。在设备

方面,盖板针布的密度不宜过高,宜选用每平方英寸

360 齿左右的齿密,以减少纤维的损伤。道夫则应采用

齿侧带有两道斜纹的针布,以增强纤维的转移能力,

提高一次性分梳效果,并减少返花现象。

在梳棉工序,我们坚持“中定量、低速度、大隔

距、快转移、少损伤”的工艺原则,以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原料损耗。为了实现预期的工艺目标,采取了一

系列具体措施。

(1)适当降低锡林和刺辊的转速,以减少对纤维

的损伤。同时,我们选用了较大的锡刺比,将锡刺比

调整为 2.45:1,以增强纤维从刺辊向锡林转移的能力,

避免刺辊返花现象。

(2)采用弧形封闭式小漏底,以减少小漏底区域

的落棉量。适当缩小漏底入口到刺辊的隔距,以控制

锡林刺辊三角区的气压,降低刺辊低压罩落棉,降低

生产成本。

(3)为减小刺辊对纤维的分梳力,减少纤维的损

伤,通过在给棉板下方垫铁板的方式适当抬高给棉板,

使纤维分梳工艺长度达到了 32mm。

(4)在轧光辊前面加装了胶圈导棉装置,以利于

于纤维顺利成条。

(5)严格管理车间的相对湿度,将相对湿度的波

动范围控制在 60-65% 之间。梳棉机的主要参数及质量

指标见表 3。

4.3 并条

针对羊毛纤维长度长、比电阻较大、静电现象严

重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提高并条工序的相对湿度,以降低静电现象。

(2)适当降低车速,放大罗拉隔距,以减少生产

过程中的缠绕和堵条现象。

(3)采用新型石墨烯胶辊,并进行双组分涂料处

理,以提高胶辊的硬度、耐磨性、耐油性、抗静电性

能和弹性。

(4)定时使用抗静电剂清理胶辊表面,以减少静

电积聚现象。

(5)采用新型防漏疵圈条器,出条速度控制在

280m/min 左右,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和棉条内

在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我们采用“顺牵伸”

的工艺,头并采用较大的后区牵伸倍数,以有效伸直

前弯钩纤维,末并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主牵伸

较大的牵伸倍数,以有利于伸直后弯钩纤维。

主要工艺参数:熟条干定量 22g/5m,罗拉表面隔

表 3 梳棉主要工艺参数及质量指标

项目 参数

生条干定量(g/5m) 18

刺辊转速(r/min) 630

锡林转速(r/min) 300

道夫转速(r/min) 16

盖板速度(mm/min) 74

锡林 - 刺辊隔距(mm) 0.25

锡林 - 盖板隔距(mm) 0.3、0.28、0.25、0.25、0.28

锡林 - 道夫隔距(mm) 0.15

生条重量不匀率(%) 2.5

条干(CV%) 4.3

第35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18

距 10×18mm,罗拉中心距 50×53mm。熟条重量不

匀率 0.8% 左右,条干 CV% 值 2.35% 左右。

4.4 粗纱

粗纱工序的重点在于确保细纱条干的均匀性,尽量

减少粗细节。由于涤纶纤维细度较细,须条截面内的纤

维根数较多,抱合力和摩擦力较大,因此应适当偏小

控制粗纱捻度,以避免细纱出硬头,从而提高细纱生

产效率。同时,应减小粗纱卷装直径,以避免因纤维

表面光滑而导致的粗纱冒纱和脱圈现象,减小粗纱退

绕时的拖动张力,并降低意外伸长。要适当加大摇架

压力、降低出条速度,关注粗纱条光洁度,注意喇叭口、

集束器、锭翼、压掌等须条通道的清洁工作。

赛络纺纱线容易出现细节偏多、断头率高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纤维散失引起的。因此,控制纤维散失是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与同纱支普通环锭纺纱线相比,

粗纱捻系数应适当增大,粗纱定量应偏小掌握。在中

钳口处,须条由宽变窄,而粗纱定量的减小可以降低

快慢速纤维的比例和牵伸倍数,从而减小须条由宽变

窄的幅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主牵伸区纤维变速

过程中边缘纤维的散失。

适当增大前胶辊的前移量,以减小加捻三角区的长

度和前罗拉反包围弧的长度,以使原本无法有效捻入加

捻点的短纤维顺利捻入,减少散失纤维的数量。但前胶

辊前移量过大也会降低前钳口压力,影响钳口握持力,

这一点在实际调整时需要注意。

赛络纺是在细纱机喂入两根粗纱,粗纱定量要偏

轻掌握,以减轻细纱的牵伸负担,降低细纱机的总牵

伸倍数,有助于减少纤维在牵伸运动中的移距偏差,

从而改善纱条均匀度,提高成纱质量。另一方面,由

于粗纱定量轻,粗纱机的牵伸负担也会加重。因此需

要加大主牵伸倍数,总牵伸倍数也要比同支数的普通

环锭纺纱大一些。

由于涤纶纤维占比较高,在粗纱工序中容易出现

牵伸不开的现象,形成粗节纱疵。因此,粗纱宜采用“大

隔距、重加压、中定量、小张力、小捻系数”的工艺原则。

我们采用 SKF 摇架和进口 J-490 胶辊,以提高牵伸握

持力和牵伸过程中的抗绕能力,适应大牵伸力的要求。

粗纱主要工艺参数及质量指标见表 4。

4.5 细纱

在细纱生产过程中,由于涤纶的长度长且摩擦系数

大,容易产生静电。因此应遵循“较大的后区罗拉隔距、

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重加压、低车速”的工艺原则,

以提高纤维间的抱合力,改善条干均匀度,减少粗细节,

降低细纱断头。适当放大罗拉隔距,减小牵伸力,增大

摇架压力,以利于保持足够的握持力与牵伸力相适应,

确保纤维在牵伸过程中运行稳定。

在卷绕部分,由于涤纶与钢丝圈的摩擦因数较大,

气圈凸形膨大,因此应偏重选择钢丝圈重量。

在赛络纺工艺中,两根粗纱的间距是非常重要的

工艺参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两根粗纱间距的增大,

赛络纺纱线毛羽的减少趋势更明显,尤其是捻幅的叠加

使得纱线毛羽减少、强力增大。但随着粗纱间距的增大,

条干和细节也更易恶化。

赛络纺纱的捻度要比同纱支的普通环锭纺单纱大

5-8%,捻度的增大会使更多的捻回越过阻捻点传递到

加捻三角区,使加捻三角区的长度减小,加捻三角区

处两根须条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捻度,可有效减少边缘

纤维的散失、细节和断头。

为保持牵伸区内两根粗纱间距的一致性,要将喂入

喇叭口改为双孔导纱喇叭口。横动导纱装置变为固定导

纱。要加装粗纱断头自停装置,防止单根粗纱喂入现象。

赛络纺纱线强力高、耐磨性好、表面光洁、毛羽少。

更适合于纺高支纱,并在提高纱线强力,提高后道工

序生产效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确保赛络纺的股

线风格,双口喇叭间距偏大为宜。我们在细纱工序采

表 4 粗纱主要工艺参数及质量指标

项目 参数

粗纱干定量(g/5m) 4

锭速(r/min) 950

粗纱捻系数 65

罗拉隔距(mm) 12×30×40

罗拉直径(mm) 28×28×25×28

后牵伸(倍) 1.3

总牵伸(倍) 10

钳口隔距(mm) 6.5

前罗拉速度(r/min) 300

粗纱重量不匀率(%) 0.7

条干(CV%) 4.01

粗纱伸长率(%) 0.89

第36页

19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取的主要措施有:

(1)在保证纤维不被拉断、不会出现硬头的前提

下,前区隔距偏小设置,以更好地控制纤维的变速运动,

改善纱线条干均匀度。

(2)后区牵伸倍数偏小设置,以将牵伸负荷集中

到对纤维控制能力较强的前区,减少细节的产生。

(3)为更好地突出布面的风格,同时保持羊毛纤

维的手感,捻度偏小掌握,以降低纤维的抱合紧密度,

更好地体现羊毛的天然弹性和纱线的丰满度。

(4)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适当偏低控制车速,

以降低细纱千锭时断头数,提高生产效率。

(5)选用双组份涂料对胶辊进行表面处理。以提

高胶辊的耐磨性,延长胶辊的使用寿命。

(6)选用镀铬钢领或合金钢钢领,以保证长时间

运行的稳定性。

经反复试验,细纱主要工艺参数见表 5。

4.6 络筒工序

要加强电子清纱器的检修,确保其正常工作,电

清具有长细节检测功能,可以有效防止因单一粗纱喂

入而产生的单股纱纱疵。

在设定电子清纱器的清纱门限时,要结合原纱质

量、设备运行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果门限设

定得太松,可能会漏过一些有害纱疵;如果门限设定

得太严,可能会将一些危害较小的纱疵转换为接头,

从而影响原纱质量和布面风格。因此,需要根据切下

的疵点和布面质量情况来合理设定。

络筒电清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切除棉结和短粗纱。

为了优化捻接参数并保证接头外观质量,筒纱捻接强

力应达到平均强力的 80% 以上。络筒速度应控制在

1100m/min。

在电清工艺参数方面,N、S、L、T 等参数需要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S 参数和 T 参数中的

H1、H2、H3、H4、H5 和 H6 等 辅 助 点 要 根 据 具 体

机型和工艺要求进行设定。此外,还需要关注 Cp、

Cm、CCp、CCm、PC 等参数的设置。在捻接参数方面,

退捻代码、第一次加捻、停顿时间和第二次加捻等参

数也要优化设定,以确保接头外观质量,提高筒纱捻

接强力,从而提高原纱质量和布面风格。络筒工序的

主要工艺参数见表 6。

表 5 细纱主要工艺参数

表 6 络筒主要工艺参数

项目 参数

前罗拉速度(r/min) 230

总牵伸(倍) 50

后牵伸(倍) 1.3

罗拉隔距(mm) 21×40

罗拉直径(mm) 25×25×25

罗拉中心距(mm) 46×65

钳口隔距(mm) 3.0

喇叭口中心距(mm) 6

前皮辊前冲(mm) 0-2

摇架压力(N/ 双锭) 160×100×140

设计捻系数 320

钢领直径(mm) 42

前胶辊硬度(邵氏度) 65±3

锭速(rpm) 15000

项目 参数

N(%) 220

S(%×cm) 150×1.5

H1(%×cm) 150×1.2

H2(%×cm) 130×2.0

H3(%×cm) 120×2.5

H4(%×cm) 110×4.0

H5(%×cm) 90×5.0

H6(%×cm) 60×12

L(%×cm) 45×15

T(%×cm) -30×10

H1(%×cm) -55×0.1

H2(%×cm) -45×1.0

H3(%×cm) -40×2.0

H4(%×cm) -36×4.0

H5(%×cm) -35×8.0

H6(%×cm) -32×9

Cp(%) 25

Cm(%) -25

C(m) 2.0

CCp(%) 20

CCm(%) -20

C(m) 1.2

PC(%) 30

PC(m) 1.2

间距(cm) 10

PC(个) 30

退捻代码 4

第一次加捻 5

停顿时间 4

第二次加捻 5

第37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20

5 成纱综合质量

通过优化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并采取相应的技术

措施,我公司开发的涤纶 / 羊毛纤维赛络纺系列品种纱

线成纱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布面质量效果满足了用户

要求。筒纱主要质量指标见表 7。

6 涤纶羊毛纱生产注意的其他问题

(1)由于羊毛纤维具有较大的起静电性和较高的

长度离散度,且纤维细度较粗,在纺纱过程中容易导

致短毛散失并形成疵点。因此,我们要求每道工序每

班进行 1-2 次的清洁工作,特别是要加强须条通道的清

洁工作。在并粗工序中,对棉条包卷的要求是纤维松

散、平直、均匀,内部松散而外部紧实,搭接长度适中,

须条截面内的纤维数量与原棉条保持一致。

(2)羊毛纤维含有油剂,为了避免通道油剂积聚

导致成纱条干恶化,要定期对各工序纺纱通道部位使

用热水进行清洁,以确保通道的光洁度,从而减少和

控制成纱疵点的产生。

(3)在各道工序中,采用抗静电且硬度略高的胶

辊,以避免因毛条静电作用而产生绕罗拉、绕胶辊的

现象。

(4)由于涤纶具有较高的强力,加之赛络纺纺纱

结构的影响,产品对空气捻接器捻接头刀片的损伤较

大,因此要加强对空气捻接器捻接头质量的监控,并

定期对捻接质量进行检查,以防止发生捻接处脱头的

现象。

(5)在各工序中,空调的相对湿度要偏大掌握,

一般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75% 以上。

7 结语

在棉纺设备上纺制纯羊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

是在清花工序中容易出现成卷困难,梳棉工序在梳理的

过程中经常出现缠、带、断现象。为了在棉纺设备上生

产羊毛混纺纱线,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原料助剂对原料

进行合理的预处理,各工序应保证相对湿度的稳定性。

生产涤纶羊毛混纺纱,混合均匀度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在人工预混时,要严格控制每种原料的比例

和混和方法。针对原料的特性,各工序应优选纺纱专

件器材,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配置合理的工艺参数,

以提高羊毛混纺纱线的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表 7 成纱主要质量指标

项目 参数

条干(CV%) 12.01

-50% 细节(个 /km) 4

+50% 粗节(个 /km) 10.5

+200% 棉结(个 /km) 21.0

毛羽(H) 3.50

单强(cN) 505.8

切疵(个 /100km) 4.8

测试混纺比(%) 89.8/10.2

纱疵(个 /100km)

A1 55

A2 3

B1 18

B2 2

C1 4

C2 0

D1 0

D2 0

E 0

F 3

G 0

HI 51

I1 0 李梅,张会青,腈纶/莫代尔/丝光羊毛赛络留白纺纱实

践[J]、棉纺织技术,2018,46(12):57-58

李梅,王秀燕.精梳棉/粘胶/毛混纺纱的开发[J]、上海纺

织科技,2006,34(11):37-38.

沃光辉,赵荣华,羊毛多组分纤维混纺纱的开发,总师

俱乐部,2016,21:19-21

李建国,宋丽梅,羊绒锦纶混纺纱线的生产实践[C]、

2015棉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暨色纺纱开发研讨会论文

集.中国纱线网,2015,12:201-202

郑舒娅,高支毛纺纺纱技术研究与工艺探讨[J]、轻纺工

业与技术,2011,40(3)17-20

谢家祥.赛络纺纱线性能分析及工艺实践[J].纺

织器材,2020,47(5):34-36.DOI:10.3969/

j.issn.1001-9634.2020.05.011.

第38页

21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喷气涡流纺取消了高速回转机件,借助高速回转的

气流对须条进行加捻,属于半自由端纺纱工艺,纺纱流

程短,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为适应市场需求,我公司开

发了莱赛尔 / 玉石纤维 70/30 15S 涡流纺纱。

1 原料的选配

为保证混纺纱线良好的性能,我们对原料进行了优

选,选用赛得利(常州)1.33dtex×38mm 的莱赛尔、

金太阳 1.67dtex×38mm 的玉石纤维。纤维的主要指

标见表 1。

2 纺纱工艺流程

2.1 莱赛尔生条

BO-A 往复式抓棉机→ MX-U6 多仓混棉机→ CL-C1

精开棉机→喂棉箱→ TC-5 梳棉机。

2.2 玉石纤维生条

BO-A 往复式抓棉机→ MX-U6 多仓混棉机→ CL-C1

精开棉机→喂棉箱→ TC-10 梳棉机。

2.3 条混

FA313B 头道并条机→ FA313B 二道并条机→特吕

TD-8 末道并条机

3 清梳联

开清棉应遵循“勤抓少抓、多松少打、早落少碎”

的工艺原则,尽量减少纤维的损伤,实现柔性开松和柔

性梳理。

梳棉采用“柔性梳理、充分转移”的工艺设计思路,

既要充分梳理纤维,又要避免纤维损伤。梳棉主要工艺

参数见表 2。

4 并条

为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提高混和均匀度,采用三

道并条,头并主要解决纤维伸直度和前弯钩问题,二并

主要优化条干,末并采用自调匀整装置,以改善熟条的

重量不匀率。主要工艺参数见表 3。

涡流纺莱赛尔 / 玉石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实践

嵇昌庭

(苏州普路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表 1 纤维的主要指标 表 2 梳棉主要工艺参数

项目 莱赛尔 玉石

回潮率(%) 11.4 0.48

干断裂强度(cN/dtex) 4.59 6.19

细度(dtex) 1.33 1.67

长度(mm) 38 38

梳棉工艺项目 莱赛尔 玉石纤维

生条定量(g/5m) 27.5 23.5

锡林转速(r/min) 420 420

刺辊转速(r/min) 1080 1080

出条速度(m/min) 160 160

盖板速度(mm/min) 160 160

锡林 - 盖板隔距(英丝)10、9、9、9、9、9 14、13、13、

12、12、12

(下转第 13 页)

第39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22

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针织用纱的质量要求越

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清梳联工

序要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和选配针布,以提高纤维的梳理

强度,减少棉结和杂质,降低短绒增长率。

1 普梳针织纱质量控制的难点和思路

1.1 普梳针织纱的质量要求

(1)纱线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性,以利于编织

过程中弯曲成圈并减少纱线断头。

(2)纱线应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易于弯曲和扭转,

使织物的线圈结构均匀、外观清晰美观,同时减少断头。

(3)纱线应具有合理的捻度,捻度过大纱线柔软

性变差,易扭结而造成织疵,弹性变小,线圈易歪斜;

捻度过小,织造时断头增加,且纱线膨松,织物容易起

毛起球。

(4)纱线条干均匀度好、纱疵少。针织是多路成

圈系统同时进纱成圈,要求各路之间纱线的粗细差异要

小。纱线上的粗节不能顺利通过针孔,易造成布面横条、

云斑;细节会造成纱线强力弱环,引起织造断头。

(5)纱线毛羽少。毛羽少表面光洁,毛羽多纱线

对机件的磨损严重,车间飞花多,布面差异大。

1.2 普梳针织纱质量控制的难点

由于普梳针织纱不经过精梳的进一步梳理和排除短

绒,生条中的棉结、短绒、杂质、白星、纤维伸直状态

等会对纺纱过程中的牵伸、加捻等造成一定的影响;致

使成纱纱疵较高,条干恶化、强力不匀等受到影响,在

针织布面上体现出条干横档、黄白、疵点等。因此,在

相同配棉条件下,普梳针织纱线质量控制存在一定的难

度。普梳针织纱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见表 1。

清梳联普梳针织纱质量控制实践与探讨

陈玉峰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

摘要:普梳针织纱因没有经过精梳工序,生条中短绒、棉结、杂质以及纤维伸直平行度影响牵伸加捻,易出现棉结高、

细节多、强力不匀大、布面染色起横等问题;实践中,采取优化清梳联设备流程、优化各单机工艺、合理选配针布、加

强原料管理和回花使用等措施,有效稳定和提高了普梳针织纱的质量。

关键词:普梳;针织纱;棉结;梳理;加捻;牵伸分配;工艺;质量

表 1 普梳针织纱线质量控制要求

(GB/T398-2018)棉本色纱

线 普梳针织棉纱控制标准

1 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2 线密度变异系数(%) 线密度变异系数(%)

3 单纱断裂强度(cN/tex) 单纱断裂强度(cN/tex)

4 线密度偏差率(%) 线密度偏差率(%)

5 条干变异系数(%) IPI 常发性疵点(140,-40%)

6 +200% 千米棉结(个 /km) +200% 千米棉结(个 /km)

7 捻度变异系数(%) 捻度变异系数(%)

8 十万米纱疵(个)

A3+B3+C3+D2

十 万 米 纱 疵( 个)A1,A2,

B1,B2

9 毛羽 H 值

10 DR%

11 总切疵

12 异性纤维(包漂白,染色)

13 黑板棉结粒数和黑 板棉结杂质总粒数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40页

23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2 普梳针织纱清梳联工序质量控制思路

普梳针织纱清梳联工序要重点控制梳理疵点,棉

结清除率 85% 以上,杂质清除率 98% 以上,生条中

短绒含量控制在 14.5% 以内,满足后工序牵伸和成纱

质量要求。

2.1 原料及操作管理

在原棉的选配和管理上,为更好地掌握原棉的品

质,从而在原料层面保证产品质量,以马值、整齐度和

长度三个物理指标为主要依据对原棉进行分类,保证

主体成分不少于 70%,同时合理控制回花的回用比例,

以减少因接批质量波动而引起布面横档、色差等问题。

2.2 系统工艺优化

在清梳工艺设计方面,遵循“清棉梳理化、梳棉

精梳化”的原则。采取开清工艺承担去除杂质和短绒

的主要任务,梳理工艺精梳化的措施,以提高成纱质量,

满足针织工艺的要求。

2.3 设备流程优化

在清梳设备的配置上,采用“多梳少打、以梳代打”

的配置方式,通过优化设备流程来提高开松效果,少

用轴流、多用豪猪,减少棉束翻滚造成的束丝,提高

开松效果,以保证除杂效率并减少纤维损伤。在精清

设备方面,减少刀片数量,更多地采用梳针和锯齿预

分梳结合的方式,以提高纤维三度。在设备管理方面,

严格控制段差、台差、眼差和锭差等指标,以控制成

纱不匀率。

2.4 相对湿度管理

在相对湿度控制方面,原棉回潮率控制在 7%,保

证流程中原料的吸放湿平衡,以达到稳定产品质量和

强力的目的。

2.5 关键器材优化

排杂转移结合,保证梳理质量,重点排除带纤维

籽屑、未成熟纤维。

3 普梳针织纱质量控制措施

3.1 加强原棉管理工作

普梳针织纱配棉管理,是稳定成纱质量、减少布

面色差的关键。管理原则是:主体明确,精准配棉,

有序调整,控制回花用量。

3.1.1 精准配棉

精准配棉是纺好高品质棉纱的关键,以内定原棉

指标为依据,精挑细选,除了要严格控制原棉的批次、

长度、马值、断强等品质指标外,还要进行逐包分拣,

保证配棉等级的可持续性和一致性。

3.1.2 主体明确

选配好原棉,以马值、整齐度、长度三项物理指标

进行分类排队,保证配棉主体成分占到 70% 以上,整

齐度小于 80.5% 的原棉不能作为主体配棉;四年期以

上的抛储棉,要以二次检验指标为主,以减少质量波动。

3.1.3 有序调整

按照分类排队的措施,进行唛头配棉,重点分清

原棉品质,唛头 7 队以上,每月调整控制在 40%,每

次调整 10% 以内,马值上下批次差异控制在 0.35 以内,

整齐度上下批次差异控制在 ±0.5 以内,长度上下批次

差异控制在 0.5 以内。

3.1.4 合理回用回花

目前,由于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细纱采用集

体换纱等原因,产生的回花比例比传统生产流程增加

5-8%,给回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保证产品质量,

普梳针织纱的回花回用量应控制在 5% 以内,以减少

对成纱强力、毛羽以及染色起横的影响。前道工序的

回花(如清梳回花、回卷)可以本支回用或降支使用。

需要经过处理的再用棉(如:噎车造成的索丝、粗纱头、

风箱花、车肚、斩刀等)只能用于质量要求不高的品种。

在正常品种中,回花的回用量应控制在 3% 左右,最多

不能超过 5%。

3.1.5 合理控制高含糖棉使用

普梳针织纱必须重点控制偶发性纱疵。高含糖、

棉蜡大的原棉在生产中易出现粘缠挂绕等问题,需要

采用 1-3% 的消糖剂进行处理后再使用。

3.1.6 合理控制原棉回潮率

原棉回潮率要控制在 7%,原棉回潮率过低时要适

度加湿,原棉回潮率超过 8% 时要合理放湿,保证流程

中吸放湿平衡,从而稳定成纱质量。

3.2 清梳联设备流程的优化措施

短绒和棉结是影响普梳针织纱质量的主要因素,

因此,加强对短绒的排除和对棉结增长率的控制,控

制增长和加大排除相互结合是清梳流程优化的关键。

3.2.1 普梳针织纱老工艺流程

第41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24

JWF1012 抓 棉 机 → FA126 重 物 落 杂 → FA113C

单 轴 流 → FA028 多 仓 混 棉 机 → FA109 精 清 棉 机 →

异 纤 机 → FA051 除 微 尘 设 备 → JWF1172 喂 入 棉 箱

→ JWF1204 梳 棉 机 → JWF1310 并 条 机 → JWF1312

并条机(自调匀整)→ JWF1463 粗纱机→ FA506 型细

纱机→№ 21C-S 自动络筒机。

在该工艺流程中,各工序棉结、短绒的增长规律

见表 2。

表 2 棉结短绒在老流程中的变化规律

表 3 普梳针织纱传统流程开松质量要求对比

部位 棉结(粒 /g) 纤维棉结大小(um) 纤维棉结(粒 /g) 16.5mm 短纤维(w,%) 备注

原棉 214 659 18 17.5

抓棉机 195 645 15 16.6 打手速度增加

开棉机 208 643 17 14.9 单轴流

混棉机 225 655 19 17.1 梳针加除尘刀

清棉机 303 661 18 16.0 三刺辊开棉机

除微尘设备 326 664 20 16.8

喂棉箱 333 658 19 17.1

梳棉机 68 582 3 14.5

并条机一并 39 573 4 13.8

并条机二并 38 573 2 13.6

粗纱机 39 606 5 13.0

从表 2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棉结从原棉到棉箱呈

增长趋势,梳棉排除效果最为明显,后工序的牵伸能

够提高纤维伸直度,打开假性棉结;棉结体积随开松

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经过梳理后减小;纤维棉结随

开松逐步增加,梳棉排除最为明显,而后保持稳定;

短绒在开松流程呈增加趋势,经过梳理后不再增长,

随伸直度提高呈减少趋势。

根据棉结和短绒的增长规律,清梳联的设备流程应

尽量采用“多梳少打、以梳代打,少用轴流、多用豪猪,

少用刀片、多用梳针,大角度梳针、锯齿预分梳结合”

的工艺思路,以提高纤维三度,保证成纱质量。在设

备配置时,尽可能要求清棉开松实现梳理化。普梳纱

工艺流程具体的开松质量要求见表 3。

项目 传统开松质量要求 普梳针织纱开松梳理质量要求

抓棉机开松棉块质量(mg) 30-70 25-45

开棉机开松棉块质量(mg) 30-40 20

混棉机开松棉块质量(mg) 25 15

精清机开松棉块质量(mg) 3-5 1-2

异性纤维设备 无 检出率 85%

棉箱纤维质量(mg) 3-5 0.3-1.0

梳棉机纤维状态 单纤维 单纤维且伸直度提高到 95% 以上

从表 3 可以看出,普梳针织纱各单机的开松、梳

理效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抓棉机、开棉机、

混棉机和精清机具备更高效的开松能力,最终喂入梳

棉机的棉束平均重量在 0.3-1mg。而且要求增加异性

纤维清除设备,异纤检出率要做 85% 以上。同时要求

梳棉机梳理后的纤维伸直度提高要达到 95% 以上,以

保证生条具有更加优良的纤维结构状态,为后工序顺

利牵伸奠定良好的基础。

3.2.2 新工艺流程

按照工艺原则要求,配置的新型工艺流程为:

JWF1018 往 复 抓 棉 机 → JWF1008 重 物 落

杂 → JWF1104 开 棉 机 → JWF1026 多 仓 混 棉 机

→ JWF1116 精 开 棉 机 → 异 纤 机 → JWF1116 精 开 棉

机→异纤机→ JWF1176 喂入棉箱→ JWF1214 梳棉机

→ JWF1310 并条机→ JWF1312 并条机(自调匀整)

→ JWF1463 粗纱机→ FA506 型细纱机→№ 21C-S 自

动络筒机。

在新流程中,棉结、短绒的变化规律见表 4。

第42页

25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3.2.3 两种流程成纱质量对比

分别采用两种工艺流程生产 C14.6tex 品种,成纱

质量指标情况对比见表 5。

从表 5 的对比数据可知:新工艺流程提高了开松

和精清效果,减少了棉流的翻滚,实现了清梳梳理化,

成纱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3.3 清梳联各单机工艺优化

3.3.1 开清工艺优化

清梳联开清工艺原则:渐进开松,充分暴露,实现

开松充分、排除杂质,控制束丝、短绒、棉结增长最小化。

(1)抓棉机工艺设计原则:高速度,强开松,少抓、

快走、轻抓、少揉。即打手伸出肋条距离小(-2~0mm),

行走速度 16m/min 以上,打手速度控制在 1000r/min

以上,尽可能的把棉块开松成 0.3mg 以下的小块,以

开松充分、少损伤纤维为主要原则。

(2)开棉机工艺设计原则:采用单轴流,角钉长

度短,打手速度适中,快转移,尘棒大角度,提高开

松除杂效果,同时加大转移速度,减少揉搓造成的索丝。

(3)多仓混棉机工艺优化:小压力(380Pa 以下),

轻打击(400r/min),多扯松(加快帘子速度),减

少揉搓。多仓采用小换仓压力,减少棉层密实度,以

利于后道开松。薄棉层,加大喂入速度,提高开松效果。

(4)精清机工艺优化:速度适度、紧隔距、薄喂

给、多梳少打、快输送、减少落棉,加强对棉层的穿刺,

提高开松效果。

(5)清梳联喂棉箱工艺原则为;薄喂给保证开松

度,高速度提高开松效果;使喂入后部筵棉的棉块体

积小,减轻梳棉机的梳理负荷。机采棉可以适度高速,

增加对纤维的开松效果,一般控制在 600-900r/min,

工艺优化具体情况见表 6。

3.3.2 开清工艺优化效果

生产 C18.2tex 品种,开清工艺优化前后的成纱质

表 4 棉结短绒在新流程中的变化规律

部位 棉结(粒 /g) 纤维棉结大小(um) 纤维棉结(粒 /g) 16.5mm 短纤维(w,%) 备注

原棉 238 710 22 17.8

抓棉机 245 683 21 16.1 打手速度增加

开棉机 239 632 19 13.9 改用平进平出

混棉机 275 626 25 14.1 给棉改用 400mm 开

松辊

清棉机(一) 323 619 21 14.8 梳针加除尘刀

精清机(二) 335 617 23 14.7 梳针加除尘刀

喂棉箱 369 643 17 14.0 高开松辊速度

梳棉机 56 582 3 13.1

并条机一并 37 580 2 12.1

并条机二并 40 575 1 11.6

粗纱机 38 532 2 11.0

表 5 两种流程成纱质量指标对比

表 6 清梳联开清工艺优化

项目 老流程 新流程

条干(CV%) 13.54 13.45

-50% 细节(个 /km) 2 1

+50% 粗节(个 /km) 178 73

+200% 棉结(个 /km) 1227 830

+280% 棉结(个 /km) 198 106

强力(cN) 230 235

项目 工艺 传统工艺 针织纱工艺

抓棉机

打手速度(r/min) 950-1000 1100-1350

肋条伸出打手距离(mm) 0-4 -2~-6

打手行走距离(m/min) 12-16 16-19

每次下降距离(mm) 18 10-12

开棉机

打手速度(r/min) 830 650

打手 - 尘棒隔距(mm) 8 5

打手角钉直径(mm) 12 6

打手角钉长度(mm) 20 10

多仓

混棉机

打手速度(r/min) 360 580

换仓压力 /(Pa) 460 330

梳棉帘速度(m/min) 26 30

精清机

打手速度(r/min) 460 670

打手 - 给棉罗拉隔距(mm) 3.2 1.8

预分梳板 - 打手隔距(mm) 2.5 2.0

给棉箱 打手速度(r/min) 460-680 840-1400

第43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26

量指标对比见表 7。

3.3.3 梳棉机工艺优化

梳棉工序主要以排除细小杂质、带纤维籽屑、棉结

为主,同时控制短绒增长率。工艺设计思路:刺辊速

度偏低控制,减少纤维损伤;锡林速度偏高掌握,以

利于控制和梳理纤维,加大离心力增强排杂效果,减

少纤维损伤;盖板采用较低的速度,保证盖板针布携

带纤维的梳理时间;给棉板 - 刺辊隔距一般采取中隔距

(0.30-0.50mm),使梳理和保护纤维相互结合;预

分梳板 - 刺辊隔距偏紧掌握,以有利于开松,一般控制

在 0.50-0.60mm;前固定盖板到锡林的隔距偏紧控制

对梳理质量有利,一般采用 0.18-0.25mm;前棉网清

洁除尘刀到锡林的隔距以提高除杂效果为主,一般控

制在 0.25-0.30mm;锡林到盖板隔距要求准且紧,一

般控制在 0.13-0.18mm;机台负压控制在 -920Pa 以上,

以利于机采棉杂质和微尘的收集和排除。梳棉机各部

位的速度见表 8,梳理隔距见表 9,气流工艺见表 10,

除杂工艺见表 11,牵伸转移工艺见表 12。

表 7 清梳联开松工艺优化质量指标对比

表 8 梳棉机速度优化对比

表 9 梳棉机梳理隔距优化对比

表 10 梳棉机气流工艺优化对比

项目 老工艺 新工艺

条干(CV%) 12.1 11.7

-50% 细节(个 /km) 0 0

+50% 粗节(个 /km) 78 39

+200% 棉结(个 /km) 834 531

+280% 棉结(个 /km) 106 53

强力(cN) 260 271

项目 传统梳理速度 针织纱工艺

刺辊速度(r/min) < 930 600-900

锡林速度(r/min) 300-430 400-700

盖板速度(mm/min) > 200 < 280

道夫速度(r/min) 20-40 40-100

棉箱打手速度(r/min) < 800 > 1000 以上

化对比项目 传统隔距 针织纱工艺

给棉板 - 给棉罗拉(mm) 0.25-0.30 0.15-0.25

给棉罗拉 - 刺辊(mm) 0.50-1.0 0.3-0.5

刺辊除尘刀 - 刺辊(mm) 0.50-0.60 0.25-0.30

预分梳板 - 刺辊(mm) 1.0-1.2 0.5-0.6

刺辊 - 锡林(mm) 0.25 0.2

后固定盖板 - 锡林(4-6 点)(mm) 0.25-2.0 0.50-2.0

盖板 - 锡林(6-10 点)(mm) 0.20-0.35 0.13-0.18

前固定盖板 - 锡林(4-6 点)(mm) 0.30-0.40 0.18-0.25

项目 传统工艺 针织纱工艺

前上罩板 疏导气流 同进同出→进口小出口大,加大排杂,分配落棉

前下罩板 控制气流 进大→进大出小,控制气流散热,提高转移,减少落网

后上罩板 控制落棉 同进同出→进小出大,排杂加控制气流,增减落棉

后下罩板 控制飞花 进大→进大出小,减少梳理区正压,降低落棉

大漏底工艺 减少飞花 进大出小,提高除杂加控制正压

小都漏底工艺 减少堵塞 气流疏导,减少堵塞,提高除杂效率

盖板 - 锡林(6-10 点)(mm) 0.20-0.35 0.13-0.25

前固定盖板 - 锡林(4-6 点)(mm) 0.30-0.40 0.18-0.25

第44页

27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3.3.4 梳棉工艺优化效果

生产 C14.6tex 品种,工艺优化前后成纱质量指标

对比情况见表 13。

3.4 关键器材选配

针布配置增加梳理强度,减少纤维损伤,提高棉结、

杂质清除率,重点排除叶杂、带纤维籽屑等质量较轻

的杂质。

3.4.1 锡林针布

要求锡林托持纤维不沉入齿底,以利于锡林盖板

间交替分梳,选配针高矮、齿深浅、齿尖薄、高齿密、

大工作角的针布,以有效增加横向梳理效果,打破纤维

的横向联系,有效提升纤维的伸直度、分离度和平行度;

针高 1.6-2.0mm,齿深 0.4-0.35mm,齿密 950-1100

齿 /(25.4mm)2

,工作角 40-50°,齿形为 CS 齿型、

DS 齿型、NCS 齿型、双驼峰、双锋等异形背针布。典

型型号:AC2035×01740,AC1840×01640DS,锡林

针布的特点见表 14。

表 13 清梳联开松工艺优化质量指标对比

表 11 梳棉机落棉工艺优化对比

表 12 梳棉机气流牵伸优化对比

表 14 锡林针布的特点

项目 老工艺 新工艺

条干(CV%) 13.6 13.1

-50% 细节(个 /km) 7 2

+50% 粗节(个 /km) 163 109

+200% 棉结(个 /km) 1123 987

+280% 棉结(个 /km) 198 129

强力(cN) 192 206

项目 传统工艺 针织纱工艺

刺辊 - 除尘刀 除杂 小隔距,高刀,-6mm,95°改为 +10mm,90°。低刀,大角度,

紧隔距,合理布置落杂空间

刺辊 - 落杂区 落杂 降低落棉的关键工艺。合理分配落杂区,控制落杂率,提高除杂效率,

由传统的大落大排改为一区小、二区大、三区合并

锡林 - 棉网清洁器 除杂 除微尘,下泄气流,散热降温,利用开清除杂的结构原理,降低落

棉率,提高除杂效率,由 1.5/0.4mm 改为 2.0/0.4mm。

项目 传统工艺 针织纱工艺

刺辊 - 给棉罗拉 厚棉层,多喂给 棉层适度,加大牵伸比,控制在 150 倍以上

锡林 - 道夫 转移,紧隔距 合理隔距,合理牵伸比,合理针布选配,保持伸直度,适度隔距,

稳定转移曲线

锡林 - 刺辊 转移梳理 合理牵伸比,一般掌握在 1.58-2.6,高转移,

道夫 - 剥棉罗拉 大张力转移 适应高速,利用气流剥棉,减少缠绕,提高伸直。牵伸比 0.98-1.027,

稳定转移曲线,减少棉网波动

技术措施 创新点 具体内容

大工作角度 提高梳理效果 大角度,强控制,角度增加到 40-50°

适度密 增加梳理效果 齿密由 800 齿 /(25.4mm)2 增加到 900 齿 /(25.4mm)2 以上

浅齿深 提高转移效果 浅齿深防嵌杂,适应多种纤维,齿深由 0.39mm 减少到 0.36mm

高兼容 适纺各种纤维 采用负底角齿,提高转移能力,兼顾各种纤维提高适纺范围

高耐磨 表面涂层 增减润滑和减磨结合,针布周期 1400 吨以上

3.4.2 道夫针布

(1)传统道夫针布存在的问题:落棉网,绕道夫,

转移率低,纱疵多。

(2)创新方向:强控制,高转移,保证纤维伸直度,

减少绕花。

(3)具体措施:控制纤维能力强,提高转移率,

齿深深、侧面带横纹;针高 4.0-5.0mm,齿深 2.1-2.4mm,

齿密 320-500 齿 /(25.4mm)2

,工作角 30-45°,齿形

弧形齿加横纹。角度加大,提高控制纤维的能力,基部

减薄,控制纤维在齿隙间的左右运动,提高伸直效果,

齿深加深,增加容纳纤维量,齿密增加,提高对纤维控

制能力,直齿形提高转移效果,保证纤维伸直度。典型

型号:AD4030×02070,AD4040×01960,道夫针布

的特点见表 15。

第45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28

表 15 道夫针布的特点

表 17 固定盖板针布特点

表 18 活动盖板针布特点

表 16 刺辊针布的特点

技术措施 创新点 具体内容

强控制 齿密齿深控制,去横纹 高齿密、大齿深,齿密增加到 320-500 齿 /(25.4mm)2

,齿深 2.4mm

高转移 直齿形,提高转移 大角度,深齿深,角度增加到 30-45°

保伸直 减少纤维左右运动 控制前后、左右运动,基部减薄到 0.65-0.70mm

减少绕花 增大齿距 减少纤维间勾结和联系,齿距控制在 1.9-2.2mm

技术措施 创新点 具体内容

减少嵌杂 浅齿深,缎纹植针形式 直线式改为缎纹式,增加横向拦截功能减少嵌杂

提高梳理度 加大角度 大角度,高齿密,由 5°增加到 10-25°,提升梳理效果

减少摩擦 改用踵趾差 采用进口大、出口小的漏斗梳理方式,提高梳理效果,踵址差 0.20mm

减少纤维损伤 大齿距薄基部 齿距由 1.5mm 增加到 3.0mm 以上,减少纤维损伤

技术措施 创新点 具体内容

强控制 增加底布厚度 底布厚度由 2.8mm 增加到 3.2mm,增强控制力

低针高 盖板材质,降低针高 针高由 8.0mm 减少到 7.5mm,增加抗拉能力

横向密 增加拦截梳理 横向针尖距由 0.60mm 减少到 0.317mm,增加拦截功能

直齿尖 改变齿尖结构 圆弧变为直尖,增加穿刺,提高梳理效果

落棉多 大角度、高密度、低落棉 角度加大到 69-80 度,减少落棉,齿密 520-600 齿 /(25.4mm)2

,提高梳理效果

技术措施 创新点 具体内容

大角度 加大角度 角度由 0-5°增加到 10-30°

梳针齿 减少横向齿密,加大齿距,适应高速 齿密由 40 齿减少到 26 齿以下,加大对纤维保护,

周期短 表面处理 DN 处理,提高表面光洁度,减少纤维损伤

3.4.3 刺辊针布

(1)传统刺辊针布存在的问题:损伤纤维多。

(2)创新方向:减少损伤,降低疵点。新型刺辊

针布大角度,高齿密,提高开松效果;针高 5.0-5.6mm,

齿深 1.9-2.35mm,齿密 60-110 齿 /(25.4mm)2

,工

作角 10-30°。

(3)具体措施:大角度,梳针齿形。典型型号:

AT5223×40T,AT5010×03621VCS,刺辊针布的特点

见表 16。

3.4.4 固定盖板

(1)传统固定盖板针布存在的问题:梳理效果差,

嵌杂多,损伤纤维。

(2)创新方向:提高梳理,减少嵌杂。

(3)具体措施:采用浅齿深、小角度、高齿密、

梳理和提升组合,减少纤维损伤,减少嵌杂,便于维

护;前固定齿密 500-950 齿 /(25.4mm)2

,后固定盖

板 260-320 齿 /(25.4mm)2

, 踵 趾 差 0.25mm。 大

角度提高梳理效能,浅齿深提高转移能力,减少嵌杂,

高密度、缎纹排列提高梳理效果,加大纵向齿距减少

纤维损伤。典型型号:160-860 齿 /(25.4mm)2

,踵

址差 0.20mm,见表 17。

3.4.5 活动盖板

(1)传统盖板针布存在的问题:落棉多,嵌杂多,

质量不稳定。

(2)创新方向:降低落棉,稳定质量,减少切疵。

(3)具体措施:针高矮、横向密度增加、小角度,

加强对带纤维籽屑、棉结、短绒的收集和排除;针高

7.5mm, 齿 密 520-600 齿 /(25.4mm)2

,工作角

69-80°,横向针尖距 0.37-0.22mm。底布加厚,增加

针齿握持能力,减少形变,稳定质量,横向加密,加

强对杂质和并丝的排除,齿尖斜磨,增加锋利度,提

高质量,角度加大,提高释放能力,降低落棉。典型

型号:MCH60、MCH55、见表 18。

第46页

29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3.4.6 针布选配优化效果

通过针布的合理选配,锡林采用大齿密、托持型,

盖板采用横向密、加大拦截,道夫采用高齿密、大角

度,刺辊采用大角度、方钉型,固定盖板采用踵址差、

高齿密、大齿距的系统配置,生产 C14.6tex 品种,成

纱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具体质量指标见表 19。

4 结语

(1)普梳针织用纱应具有条干好,粗细节少、毛

羽少、强力高、捻度低、纱线柔软等特征。因此,在

清梳联工序需要实现棉结清除率 85% 以上、杂质清除

率 98% 以上、生条短绒含量控制在 14.5% 以内的质量

要求,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2)在实际生产实践中,清梳联工序采取系统的

人、机、料、法、环控制措施,通过加强原料管理、

设备流程优化、单机工艺参数优化,提高操作技能以

及梳理针布的合理选配,增加了纤维的梳理强度,提

高了棉结、杂质清除率,降低了短绒增长率,成纱质

量提升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2]

[3]

[4]

表 19 针布配置及产品质量指标对比

项目 传统针布配置 改进后针布配置

锡林针布 AC2030×01740 AC1840×01640DS

道夫针布 AD4030×01890 AD4030×01890

盖板针布 TPT45 MCH60

刺辊针布 AT5010×05030V AT5010×03621VCS

前固定盖板 430,550 550,660,760

后固定盖板 90,140,240 260,320,400

生条棉结

(粒 /g) 65 35

16.5mm 短 绒 率

(%) 15.6 14.1

棉结清除率(%) 82 88

杂质清除率(%) 97 99.5

条干(CV%) 14.1 13.5

-50% 细节

(个 /km) 3 0

+50% 粗节

(个 /km) 108 65

+200% 棉结

(个 /km) 159 110

管间 CVb(%) 3.0 2.1

(苏)И.Г.鲍尔茹诺夫等著;梅自强译.棉与化纤纺纱

工程(上册)[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9:90-96.

陈玉峰 陆振廷.梳理锡林针布进步及发展方向 [J].纺织

导报,2018,(1):18-23.

陈玉峰.喷气涡流纺纱梳理针布的选配[J].棉纺织技术,

2019,47(2):55-59.

曹继鹏. 梳理针布的设计与选配[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

社,2016:20-30.

(4)气圈破裂环的位置过高或导纱距离偏大,会

使管纱退绕时受到的摩擦力增加,进而使毛羽数量增

加。因此,应合理调整气圈破裂环的位置和导纱距离。

(5)筒纱卷装容量对棉纱毛羽也有一定影响。如

果卷装容量过大,筒子重量增加会导致筒子与槽筒的

摩擦力增大,从而增加毛羽数量。

(6)当管纱退绕到小纱时,络纱过程中的毛羽增

长率会增大。而大纱退绕气圈时较小、张力较小、摩擦

较轻,摩擦纱段较短,所以毛羽增长率较小;而小纱退

绕时气圈变大、退绕张力增大、摩擦加剧,摩擦纱段不

断增大,毛羽增长率也会增大。因此,可以使用络筒

机的 VSS 等功能,适当降低小纱时的退绕速度和张力,

以稳定毛羽增长率。

(7)温湿度对自络毛羽增长率的影响也较大。适

当增加自络工序的相对湿度可以减少车间飞花,并降

低筒纱毛羽数量。

5 结语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确保成纱毛羽的稳定性,除了

对各工序的工艺配置进行优化外,还必须从操作管理、

挡车工质量意识培养等多个方面着手加大管理力度。

只有当全体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产品质量问题,并配合

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

(上接第 32 页)

第47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30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客

户对棉纱的毛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棉

纱质量标准中还没有对毛羽指标的考核,因此很多企业

对棉纱毛羽指标不够重视。但是棉纱毛羽的均匀性和稳

定性对织布厂的生产效率和坯布质量,乃至印染效果都

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很多织造企业使用无梭织机,织造

过程中梭口小、张力大、速度高,如果纱线毛羽问题严

重,就容易引起经纱阻挡断头,织造效率降低。可以说,

控制棉纱毛羽非常关键。另外棉纱毛羽还会在下游各工

序中因摩擦脱落而形成飞花,导致环境污染,危害员工

的身体健康。

1 毛羽的分类

根据纤维伸出纱线基体的形态差异,棉纱毛羽可划

分为端毛羽、圈毛羽和浮游毛羽三类;按照毛羽的方向

又可以分为头向毛羽、尾向毛羽、双向毛羽、圈向毛羽

和乱向毛羽等。通常,长度在 0.5-1mm 之间的毛羽占

总量的 60% 左右,长度在 1-3mm 之间的毛羽占总量

的 35% 左右,而长度超过 3mm 的毛羽仅占总量的 5%

左右。棉纱是由纤维捻合凝聚而成的,因此在目前的生

产条件下,有纤维部分伸出纱体形成毛羽是不可避免的。

但毛羽长度超过 3mm 会严重干扰后道的生产过程,影

响纱线及其最终产品的外观、手感和使用性能。如毛羽

容易在纱线之间形成缠结,导致在织布过程中纱线无法

顺利通过经停片、综眼和筘齿,造成开口不清或断头数

量增加等问题。

2 棉纤维性质对毛羽的影响

棉纱毛羽的产生与棉纤维的长度、成熟度、短绒率

和细度等指标密切相关。毛羽主要是由纱线中纤维的头

尾端外露而形成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1)纤维越细,纱线截面积内的纤维根数就越多,

纤维头尾端的数量也相应增加,就容易导致毛羽数量增

多。

(2)纤维长度越短,短绒率越高,纤维的头尾端

数量增多,而且短纤维在牵伸过程中不容易被有效控制,

容易伸出纱线主体形成毛羽。

(3)纤维的成熟度过高,天然卷曲数减少,棉纤

维的扭转刚度和挠曲刚度就会增大。在纤维加捻的过程

中,刚度大的纤维不易附着在纱线主体内,容易伸出纱

体形成毛羽。但如果纤维的成熟度过低,纤维强度降低,

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而形成短绒,增加了纤维头

尾端的数量,也会造成毛羽增多。

(4)纤维的平行度和整齐度对毛羽的影响也非常

大。平行度和整齐度差的纤维,纤维在须条中的排列结

构较为紊乱,更容易伸出纱体形成毛羽。

为此,我公司目前主要选用新疆长绒棉、皮马棉等

原料。这类原棉的成熟度高,棉纤维的强力好,纤维粗

细均匀,长度达到 37 毫米。纱线单位长度内纤维数量

减少,且长而细的纤维容易受到加捻扭矩和纤维间摩擦

棉纱毛羽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归玉成 刘 福

(山东聊城大生纺织有限公司)

第48页

31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力的作用,使生产出来的棉纱更加光滑,毛羽数量较少。

3 配棉工艺对毛羽的影响

配棉工艺不当会直接影响成纱毛羽的数量。如果成

熟度低、短绒含量高的棉包使用比例超过 15%,回花

的使用比例超过 7% 等,会造成成纱毛羽较多。尤其值

得注意的是,回花经过二次打击后会形成 40% 的短绒,

而粗纱头经过打击后形成的短绒含量更高达 60%。因

此,配棉中要严格控制这类回花的使用比例,否则配

棉中短绒过多,会导致成纱产生大量的毛羽。

4 前纺工艺产生毛羽的原因

4.1 清花

在打击点较多的情况下,清花工序的开松效果会

更好,但也会产生更多的短绒,从而在成纱中产生更

多的毛羽。因此,打手速度需要进行反复试验才能确定,

特别是握持打击的打手速度,更需要慎重选配。

清花工序还要注意温湿度的合理控制。过高或过低

的温湿度都不利于对毛羽的控制。过高的温度会使成

纱棉结增加,而过低的温度则会使纤维短绒增加,进

而导致成纱毛羽增加。因此,要掌握温度和湿度的平衡,

以确保成纱质量的稳定性。

4.2 梳棉

梳棉工序以排除短绒和棉结为主,同时也会产生一

定数量的棉结和短绒。短绒排除率直接影响到成纱毛羽

的数量。当梳棉短绒排除率较低时,成纱毛羽数量就

会较多。一般来说,由于普梳纱不经过精梳工序,须

条中的短绒含量较高,因此毛羽比精梳纱多 30-40%。

精梳可以排除大量的短纤维,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

因而精梳纱毛羽的数量大幅减少。

4.3 并粗

经过两道并条时成纱毛羽比只经过一道并条时少,

这是因为经过二道并条后,须条中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得

到了改善,有利于减少毛羽。另外,并条后区牵伸采

用头并大、二并小的配置也有利于纤维伸直。而二道

并条采用集中前区牵伸的工艺更有利于减少纤维弯钩。

粗纱条表面不光滑也会导致毛羽增多。因此:

(1)适当加大粗纱捻系数可以有效减少成纱毛羽。

(2)粗纱机的棉条通道不光滑也会导致成纱毛羽

增多。

(3)在工艺配置上,采用“增加粗纱捻系数、减

小后区牵伸倍数、放大后区罗拉中心距、减小后区牵

伸倍数”的思路,可以降低须条在后牵伸区中纤维的

扩散程度,提高须条进入前牵伸区时的紧密度,从而

有效降低成纱毛羽。

(4)粗纱前皮辊前冲 3mm,以加强对粗纱加捻

三角区纤维的控制,使粗纱须条更加光滑,可以有效

降低成纱毛羽。

(5)选择适宜的喇叭口口径及集棉器开口尺寸也

是减少毛羽的关键因素。一般应该选择较小的口径和

开口尺寸。

4.4 细纱

细纱是纺纱的关键工序,其纺专器材的优劣对成

纱毛羽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

(1)钢领直径不精确,圆整度、平整度不良,或

有波纹、毛刺、凹凸不平与表面不光洁,钢领板不平

或走动变形,上下运动不垂直,会造成纺纱张力的起

伏波动与摩擦效应增加,导致纱线毛羽增加。

(2)钢丝圈与钢领配合不良、钢丝圈挂花,会造

成纱线毛羽显著增加。

(3)导纱钩起槽,对纱条的摩擦力增大,也会使

毛羽增加。

(4)胶辊胶圈硬度过大,静电积聚,会导致缠绕

严重,增加毛羽;胶辊的硬度适当降低,可以改善棉纱

毛羽状态。在生产中,我们采用了 WRC-963 双层表面

不处理胶辊,并配以内花纹胶圈。因为内花纹胶圈内层

有细小花纹,所以加强了胶圈与罗拉的啮合,减少滑溜,

增强了有效驱动,胶圈运动灵活,在牵伸过程中有利于

对纤维的控制,对边缘纤维的控制力加强,减少了浮

游纤维头端伸出棉条的几率,进而减少了毛羽的形成。

(5)锭子对钢领中心不准,造成纺纱张力波动而

使纱线毛羽数量增加。

(6)细纱集合器能收拢纱条边缘纤维,使纱条结

构紧密、光滑,从而减少毛羽,但若集合器的开口过小,

则会使棉须条因受到较大的摩擦力而变毛糙,增加棉

纱毛羽。

(7)纱线对导纱钩的包围弧过大,会影响捻度的

传递,纺纱段捻度减小,毛羽会增加。

第49页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中国最大的纺织技术交流平台 32

(8)导纱杆有锈迹或毛刺使粗纱条产生毛条,进

而使纱线毛羽增加。

(9)细纱锭速也是影响毛羽的重要因素,在纺纱

号数和配棉工艺一定的情况下,棉纱毛羽数量随锭速

增加几乎成正比例增加。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合理选

择细纱锭速,妥善处理细纱产量与质量的矛盾,使产

品质量与产量处于最优化的平衡状态。

(10)车间温湿度条件同样是影响毛羽的重要因

素,当车间高温低湿时成纱毛羽会急剧增加,试验表明,

细纱车间的相对湿度低于 50% 时,成纱毛羽会急剧增

加。

(11)细纱机加捻部分的工艺条件与设备状态不

良,纱线受到刮擦,会损伤纱线表面纤维排列结构,

使毛羽增加。在加捻过程中,外来飞花和短绒附着于

纱体而部分捻入纱体中,也会形成毛羽。

(12)适当放大后区罗拉中心距,减小后区牵伸

倍数,对减少毛羽有利。因此,在制定细纱工艺参数时,

在考虑设备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前区罗拉中心距,

减小胶圈钳口至前罗拉握持点的距离,同时加大后区

罗拉距离,以提高对纤维的控制力,有利于减少毛羽。

4.5 络筒

络筒工序是纺纱的最后一道环节,除了改变棉纱

的卷装形式和质量外,还可以切除纱线上的粗细节等

疵点。但如果络筒工艺设置不当,也可能会导致棉纱

毛羽数量大幅度增加。我们的生产实践表明,管纱经

过络筒后,毛羽数量会增加 50-150%,有的甚至高达

250%。而且纱线支数越高,毛羽增加也会越多。这是

因为在络筒过程中,纱线会与络筒机的相关部件发生接

触、碰撞和摩擦,导致原来已经被包裹在纱线内部的

纤维端部露出,形成新毛羽,或者将棉纱上原来的短毛

羽擦刮成长毛羽。络筒工序影响毛羽增长率的部位有:

4.5.1 槽筒

老式的络筒机采用胶木槽筒,耐磨性较差,使用

过程中表面易起沟槽,导致棉纱毛羽大幅增加,而自

动络筒机采用的是金属槽筒,具有消除静电的功能,

并且表面光滑,不易在槽筒表面形成沟痕,因此可以

显著降低棉纱毛羽增长率。

4.5.2 络纱通道

在络筒机的络纱通道上的部件上有毛刺、凹槽、

破损,或者与纱线的接触面不光洁,纱线在运行过程

中就会受到较大的摩擦并产生静电,从而导致棉纱毛

羽大幅增加。正常情况下,张力器碗是稳定地转动的,

但如果张力器转动不灵活,甚至长时间不转动,此时

棉纱受到的摩擦力变大,纱线毛羽会大幅增加。

4.5.3 断头抬起装置

纱线断头后,筒纱应立即脱离高速旋转的槽筒。否

则筒纱与槽筒产生摩擦作用会严重损伤纱线,使毛羽

增加。接头后筒纱下降过快,接触槽筒时的冲击力过大,

也会使棉纱受到损伤,毛羽数量增加。

4.5.4 纸管与槽筒的配合

当大小夹头位置出现偏差时,纸管与槽筒接触不

良,筒纱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跳动,筒纱与槽筒之间的

滑移较大,会使棉纱的毛羽数量明显增加。

4.5.5 大吸嘴与筒纱间距

大吸嘴与筒纱的间距过大,大吸嘴无法有效吸附

纱线,影响生产效率;间距过小,大吸嘴与筒纱之间

容易产生摩擦,吸力过大,也容易吸毛纱线。因此,

要定期检查、调整大吸嘴与筒纱的间距。

4.5.6 锭脚位置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锭脚处于正确的位置,

否则管纱退绕过程中气圈不正,纱线与气圈破裂器之

间的摩擦力增加,从而产生较多的毛羽。

4.5.7 络筒次数

生产实践表明:第一次络筒后,筒纱毛羽比管纱

增加 2.8 倍,第二次络筒(筒纱回倒)增加 3.8 倍,第

三次增加 4.8 倍。络筒纱次数越多,毛羽增加越多,因

此应尽量减少倒筒次数。

4.5.8 优化工艺参数

(1)提高车速会导致纱线与槽筒之间的摩擦力增

加,进而导致纱线毛羽数量的增多。在一定的速度范围

内,筒纱毛羽的数量基本上与络纱速度成正比。但当

车速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络纱张力会增大并趋于稳定,

这使得纱线在运动过程中的偏斜程度减轻,从而减少了

纱线与络纱部件的碰撞机会和碰撞力度。因此,当络

纱速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筒纱毛羽数量会有所下降。

尽管自动络筒的设计速度可以达到 1800m/min,但在

实际生产中通常选择 1100m/min 左右,不建议追求过

高的速度。

(2)络纱张力增大,纱线与络纱通道各部件的摩

擦力增大,会使棉纱毛羽变长、增多。因此,应保持

适当的络纱张力。

(3)预清纱器隔距过大,无法起到清纱作用;隔

距过小,纱线会一直与预清纱板接触摩擦,会导致毛

羽大幅增加。因此,应合理选择预清纱器隔距。

(下转第 29 页)

第50页

33 2024 年 1 月(总第 69 期)

精梳落棉率与产品质量关系密切,对精梳条的内在

结构(如纤维分离度、伸直度、平行度及短绒率等)具

有重大影响。合理控制精梳落棉率不仅有助于排除部分

短绒,提高纤维整齐度,还有助于减少棉结、杂质等疵

点,改善条干 CV 值,提高纱线强力。不同品种的精梳

落棉率及短绒去除率参考控制标准见表 1。

1 原棉品质对落棉率的影响

在选择原棉时,应根据客户的质量要求合理选择品

级、长度、细度、含杂、强力等指标适宜的原棉,减少

因原棉品质变化造成的产品质量波动。

在配棉过程中,要关注各配棉成分短绒率、棉结、

杂质和不成熟纤维等指标的分布情况。根据每包原棉的

质检数据,按照工艺要求逐一进行排队,为合理配棉提

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原棉质量指标的变化对精梳工艺的影响很大。如果

原棉的短绒率较高、纤维整齐度较差,会造成精梳落棉

率增加。我公司在纺制低配和高配两种配棉的 JC60S 品

种时,对 16mm 以下短绒率不同的精梳条对成纱质量

的影响进行了跟踪对比试验,见表 2。

降低精梳工序落棉率的工艺措施

张庆军

(东营市宏远纺织有限公司)

表 1 精梳落棉率及短绒去除率参考控制标准

表 2 不同短绒率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序号 品种 精梳落棉率(%) 短绒去除率(%)

1 半精梳纱 12-15 60

2 全精梳纱 17-21 70

3 高支精梳纱 20-24 76

项目 低配品种 高配品种

试验序号 1 2 3 4 1 2 3 4

落棉率(%) 12 15 17 19 12 15 17 19

精梳条含短绒率(%) 17.8 15.2 13.6 10.2 12.1 10.8 8.2 6.6

条干(CV%) 14.2 13.7 13.2 13 13.4 13.3 13 12.6

-50% 细节(个 /km) 21 19 15 10 18 15 10 7

+50% 粗节(个 /km) 78 65 54 35 65 46 32 12

+200% 棉结(个 /km) 122 96 75 32 98 86 74 63

强力(cN) 169.6 171.5 173.2 174.6 176 178 185 187

断强(cN/tex) 15.1 17.4 18 18.6 17.9 18.2 18.5 18.8

从表 2 中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在落棉率为 12%

时,精梳棉条短绒率低配棉时为 17.8%,高配棉时为

12.1%,短绒率相差 5.7%,条干 CV 值相差 0.8 百分点,

其它各项指标也都相差较大。随着精梳落棉率的增加,

成纱各项质量指标都有明显提高。

2 工艺隔距对落棉率的影响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