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来源期刊
双月刊 2008年创刊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桂林旅游学院
学术支持: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
协同创新中心
编辑出版:《旅游论坛》编辑部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来源期刊
双月刊 2008年创刊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桂林旅游学院
学术支持: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
协同创新中心
编辑出版:《旅游论坛》编辑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旅游论坛》编辑委员会
主 任:林春逸
副 主 任:杨莎莎 保继刚
顾问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 波 马 勇 王 宁 田 里 孙九霞 李丰生 邱汉琴 谷慧敏
吴必虎 肖洪根 张河清 张凌云 林德荣 罗秋菊 姚延波 徐红罡
黄震方 黄松山 谢彦君 戴 斌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 凌 马晓龙 王 辉 王 莎 王亚娟 文 彤 左 冰 白 凯
厉新建 刘 俊 刘 佳 刘军胜 刘 逸 吕兴洋 李春晓 李咪咪
李 山 李师娜 李艳凝 李 渊 陈钢华 陈志钢 宋 瑞 吴晨光
吴茂英 金 鑫 杨晶晶 杨兴柱 杨 懿 杨 勇 余意峰 张朝枝
张宏磊 张骁鸣 孟 芳 赵书虹 赵 磊 郑丹妮 查建平 高元衡
翁时秀 梁增贤 曹芳东 黄琢玮 黄潇婷 章杰宽 曾国军 粟路军
谢朝武 谢 霞
秘书长:吕观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旅游论坛》编辑部
主 编:杨莎莎
执 行 主 编:保继刚
常务副主编:吕观盛
执行副主编(按姓氏笔画排序):
刘 逸 陈钢华 赵 磊 翁时秀 梁增贤 章杰宽
编辑部主任:吕观盛
编 辑:吕观盛 连云凯 伍燕琼 吴宇玲
地 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良丰路26号桂林旅游学院旅齐楼211室
邮 编:541006 电 话:0773-3691702
编辑部网址:http://gllylt.cbpt.cnki.net
电 子 邮 箱:lylt1998@163.com
第16卷 第6期(总第94期)双月刊 2023年11月25日出版
目 次
理论探索
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与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79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 冀雁龙,夏 青(1)
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董彬彬,丁雨馨,吴问津(13)
肢体残障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探究 ………………………… 陶长江,张骁鸣(24)
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 朱 玺,刘 敏(40)
浙江省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产品偏好研究———基于陈述性偏好与显示性偏好
……………………………………………………………………… 宋张平,孟明浩,张友仲,顾晓艳(55)
基于旅行生涯模式理论的城郊旅游动机研究 ……………………… 林敏慧,黄玉兰,洪 旎,廖佳雨(66)
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特征及形成机制———以江西婺源为例 ………………… 龚晶晶,唐文跃(79)
遗产型村落旅游空间正义性测度及制度增权路径———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安徽西递村民感知研究
………………………………………………………………………………… 尚会蝶,王维艳,邹 银(91)
基于空间感知规律的厦漳泉旅游形象对比研究 ……………………………………… 罗婉璐,王武林(102)
研究进展
计划行为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回顾 ……………………………………………… 郭 峦,田 园(110)
其 他
《旅游论坛》变更刊期公告 ………………………………………………………… 《旅游论坛》编辑部(封二)
《旅游论坛》第16卷总目录 ……………………………………………………………………………… (Ⅰ)
刊名题词:钱其琛(国务院原副总理)
期刊基本参数:CN45-1363/K*2008*b*A4*120*zh*P*$15.00*1000*10*2023-11-25
Nov.,2023 TOURISM FORUM Vol.16 No.6
CONTENTS
ResearchontheMechanismandEffectofInternetonTourismEconomicDevelopment:
EmpiricalTestBasedonPanelDataof279CitiesinChina …………………… JiYanlong,XiaQing(1)
ResearchontheInfluencesofBenignandMaliciousEnvyonTravelIntention
———A ModeratedMediatingModel ………………………… DongBinbin,DingYuxin,Wu Wenjin(13)
TheInfluenceofHeterogeneousCharacteristicsofPeoplewithPhysicalDisabilitiesonTravelBarriers
andItsActualCauses ……………………………………………… TaoChangjiang,ZhangXiaoming(24)
ResearchonInfluencingFactorsofNightTourismSatisfactioninTourismandLeisureBlocks
…………………………………………………………………………………………… ZhuXi,LiuMin(40)
EcotourismProductPreferenceofNaturalProtectedAreasinZhejiangProvince:
AStudyBasedonStatedPreference(SP)andRevealedPreference(RP)
……………………………………… SongZhangping,MengMinghao,ZhangYouzhong,GuXiaoyan(55)
AStudyofSuburbanLeisureMotivationBasedonTravelCareerPatternTheory
……………………………………………………… LinMinhui,HuangYulan,HongNi,LiaoJiayu(66)
CharacteristicsandtheFormationMechanismofResidents’RelativeDeprivationinRuralTourist
Destination:TheCaseofWuyuan ……………………………………… GongJingjing,TangWenyue(79)
TheJusticeMeasurementandInstitutionalEmpowermentPathofHeritageVillageTourismSpace
———ResearchonthePerceptionofXidiVillagersinAnhuifromthePerspectiveofSpaceProduction
…………………………………………………………………… ShangHuidie,WangWeiyan,ZouYin(91)
ComparativeStudyonTourism DestinationImagesinXiamen,ZhangzhouandQuanzhouCitiesBased
onSpatialPercepcionLaw ………………………………………………… LuoWanlu,WangWulin(102)
ReviewontheApplicationofTheoryofThePlannedBehaviorinTourism Research
…………………………………………………………………………………… GuoLuan,TianYuan(110)
2023年11月
第16卷 第6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6064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与效应研究
———基于中国279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冀雁龙1,2,夏 青1
(1.山西大同大学 云冈学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2.新疆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 要]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9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
模型检验了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并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两个维度探究作用路径。
研究发现: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差异性。具体而言,在选定20、50和
80分位点上,互联网对旅游经济提升效应随分位点的提高而递增。互联网的旅游经济效应会因地
理位置、城市等级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路径分析表明,互联网通过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促进旅游
经济发展,但当前要素结构存在扭曲,产业结构在其中发挥遮掩效应。此外,技术创新是互联网促
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互联网;旅游经济发展;异质性;分位数回归模型;中介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6-0001-12
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汇收入等方面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长期发展,中国旅游经
济规模持续扩大,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和社会就
业综合贡献率均超过10%
① ,旅游产业的战略性支
柱地位愈加显著。然而,旅游经济粗放式增长、旅游
产业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突出,体现出中国旅游产
业转型升级中的不足。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着力完善
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强国建设,努力实现旅游
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
全的发展”② 。可见,探究旅游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
新驱动力,促使旅游经济粗放式增长转向内涵式发
展,已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难题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平台经济、共享
经济、分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互联网+”已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旅游产业而言,互联
网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旅游者的行为,也提升
了旅游者的动态需求,进一步助推了旅游产业动态
优化[1]。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
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互
联网+旅游”融合更加深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
技术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③ 。可见,互联
网对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在
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精准评估互联
1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平衡发展的影响:基于地区、产业、城乡视角的研究”
(71964032)、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重点基金项目“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方向、内容、路径阐
释”(SSKLZXKT2022025)共同资助。
[收稿日期]2023-02-19;[修回日期]2023-04-12
[作者简介]冀雁龙(1989-),男,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教师,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
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增长,E-mail:jiyanlong1989@163.com;夏青(1993-),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
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管理,E-mail:1078374367@qq.com。
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厘清互联网促进中
国旅游经济发展的路径,对于推进互联网与旅游产
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都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现有研究围绕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展开了大量
的讨论。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有助于实现要素积累,进而
驱动经济增长[2-3]。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动
力,互联网通过技术扩散降低交易成本,具有显著的
网络外部性特征[4-5]。在 实 证 研 究 方 面,Czernich
等、Celbis等、Jung等分别使用以 OECD 的25个国
家面板数据、阿拉伯和中东93个国家、土耳其26个
地区为研究样本,发现互联网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
显著的促进作用[6-8]。国内学者韩宝国和朱平芳、
冯苑等、李峰等分别以宽带渗透率、“宽带中国”城市
试点、综合指标衡量互联网发展,证实了互联网具有
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加快区域经济收
敛等积极作用[9-11]。
旅游经济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关于
该问题的研究,存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集中于旅
游发 展 对 整 体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继 Copeland、
Hazari等的开拓性研究[12-13],形成主流的旅游导向
型经济 增 长 假 说 (tourism-ledgrowthhypothesis,
TLGH),国内学者也采用面板协整、一般均衡等方
法证实了该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14-15]。二是考察
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因素。国外学者从教育、环境
等角度探讨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16-17],而国
内学者较多从社会经济因素探讨对旅游经济发展的
影响,例如高铁网络、数字经济、财政投资、制度质量
等[18-21]。沿着第二支的研究进路,随着信息技术对
传统产业影响的不断加深,互联网与旅游经济发展
的关系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现有文献对互联
网的旅游经济效应尚存在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
互联网有助于旅游经济的发展。Srivastava和 Dhar
发现,当员工技能、思维与互联网技术相匹配时,互
联网才会促进旅游企业绩效的 提 升[22]
;Betapudi、
Law 等认为互联网通过降低旅游产业交易成本、推
动旅游产业流程再造,有助于旅游发展[23-24]
;杨勇
发现互联网显著提升了旅游产业规模,并分别从供
给与需求端提升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25]
;刘震等
指出,互联网激发了市场活力并带动了区域旅游经
济的发展[26]。部分学者发现,互联网发展,可能对
旅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印证了在旅游经济领域存
在“索罗悖论”或“生产率悖论”,该观点自 Solow
[27]
提出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之后,有学者基于不同旅
游企业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28-29]。有学者认
为,互联网可能对旅游经济产生非线性影响。例如,
Adeola和 Evans以非洲国家为研究对象,发现互联
网对非洲国家旅游业发展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 U
型关系[30]196;罗蓉等基于消费者的视角,发现家庭
旅游消费随互联网使用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
倒 U 形关系[31]。因此,国内外较多研究证实了当
互联网规模跨越某一阈值后,其边际效应会持续增
大[32-33],这种互联网的非线性作用被称为“网络效
应”或“梅特卡夫法则”。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为深入考察互联网与旅游
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借鉴,但尚未得到统一结论,
且鲜有文献讨论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影
响效应,也较少涉及互联网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作
用路径。本文的贡献在于:(1)基于地级市层面数
据,构建“互联网—旅游经济发展”理论分析框架,为
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城市层面证据,
丰富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2)
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互联网对旅游
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效应,与以往文献利用固定
效应估计平均效应不同,并进一步验证互联网的“网
络效应”在旅游产业的适用性。同时,分别从地理位
置与城市等级的视角对互联网的旅游经济效应进行
异质性分析,分析了异质性特征对于实证结果的影
响大小。(3)基于互联网的特征与旅游经济发展的
内涵,探寻互联网通过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促进旅
游经济的发展,系统揭示了互联网影响旅游经济发
展的机制“黑箱”。
2 研究假设
依据结构经济学理论,旅游经济发展受到结构
性问题的制约[34]。借鉴蒋瑛等的做法[35],使用旅
游增长极限的行动逻辑框架系统揭示旅游经济的结
构性增长问题。该框架认为,旅游增长极限关键在
于旅游需求极限、旅游供给极限以及旅游供给与需
求的关系。其中,旅游需求极限取决于旅游消费规
模与市场规模,旅游供给极限取决于旅游产业生产
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能力,而旅游需求极限又决定了旅游供给极限。同
时,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在于旅游供需极限的
突破与均衡[36]。因此,在旅游增长极限视角下,突
破旅游供需极限与实现旅游供需均衡需要一个强大
的外力,以突破旅游供需极限、解决旅游供需失衡等
问题。适逢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通过
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信息流动、要素配
置、降低成本与技术创新[37],释放了对经济、社会、
生态的多重价值,促使了经济结构转型及生活方式
转变。因此,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渗透到旅游全产业
链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市场匹配等各个环节,有
助于突破旅游增长极限的制约,实现旅游供需的平
衡,从而对旅游经济发挥出综合性提升效应。
具体而言,互联网对旅游经济效应的影响表现
如下。(1)互联网效应的基础:高信息特征。互联网
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和手段,通过广泛应用不断影
响旅游者的行为与习惯,刺激其形成新的旅游动机
并促进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同时,借助互联网,旅游
者广泛接收各种信息要素,在凸显旅游者动态需求
的基础上,解决旅游发展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旅游
服务匹配更加高效[38]。(2)互联网效应的动力:高
集约特征。互联网通过整合广泛的资源,形成旅游
产业多元化供给。在此基础上,互联网技术有助于
旅游商业 信 息 高 度 整 合,提 高 旅 游 产 业 效 能[39]。
同时,借助互联网应用,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强、关联
度高、涉及面广的产业属性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将经
济社会环境中的大量资源及时、充分地融入旅游产
业中,提升旅游产业内容的多元化水平。(3)互联网
效应的核心:高技术特征。互联网技术转化为生产
力的过程,是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发力点[40]。这不
仅有利于解决旅游产业供需错配现象、区域旅游资
源禀赋分布不均和居民出游率失衡的问题,也有利
于提高旅游者动态需求的能力,提升旅游产业满足
旅游者动态需求的能力,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
级。因此,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旅游经济具有新的增
长动能,并随着互联网与旅游产业的不断融合,旅游
产业呈现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特征,从而破解
了“索洛悖论”。因此,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1:互联网能够显著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除互联网对旅游经济的直接影响以外,结合本
文的研究目的,互联网可能从以下两条路径影响城
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第一条路径是互联网发展能
够打破资源错配困境,加快要素流动、技术溢出匹配
度[41],有助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发挥结构效
应实现旅游产业效率提升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
动旅游经济的发展。(1)互联网加快了信息传递的
速度,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
要素流动的壁垒,提高了要素流动的时效性,而要素
流动是经济增长与结构升级的基础[42]。(2)互联网
发展催生的平台经济有利于整合要素资源,在降低
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要素禀赋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效
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3)互联网技术促进产业的
规模化发展,产业的规模化与标准化发展加速了区
域内要素再配置,从而有助于要素结构的升级。此
外,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
结构升级必定对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产业结构合
理化引发的要素资源在产业间均衡配置,显著提升
了旅游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增长要素数量,为旅游
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保障,持续增强了旅游
产业的边际生产力。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直接推
动旅游产业技术的进步,使得旅游产业向知识密集
型转变,加快了旅游产业发展方向的转型[43]。
第二条路径是互联网具有通用性技术的特征,
导致技术革命的步伐日益加快[44]。换言之,互联网
发展所具有的技术效应,引发旅游产业生产范式的
变革,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1)互联网有助于突
破时空限制,加快信息传播和扩散,加速知识积累和
外溢,扩大资源约束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加快旅游产
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同时,互联网技术与旅游产业
传统要素催生的数字要素,能打破原有要素禀赋的
约束,有效拓展技术创新边界[45]。(2)互联网有效
提升旅游产业人力资本水平,即互联网的应用拓宽
了旅游产业劳动者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式与渠道,
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本质
量。(3)互联网应用塑造高效创新网络,加强旅游
者、旅游企业与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加速技术集成
与扩展,推动旅游产业技术的进步。在互联网促进旅
游产业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旅游产业逐步完成由要
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促使旅游经济由粗放式增
长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因此,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2:互联网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技
术创新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互联网除了能够打破“索洛悖论”,还可能对旅
游经济发展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具有
显著的网络效应,即互联网规模跨越某一阈值后,其
旅游经济效应会逐渐增大。从旅游需求角度来看,
3
冀雁龙等: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与效应研究 理论探索
在互联网时代,不同信息在旅游者之间实时传递,旅
游者之间积极的连锁式反应会促使潜在的旅游动机
转变为有效的旅游需求,形成旅游产业增长的动力。
从旅游供给角度来看,互联网发展塑造的平台经济,
其高集约的特征提升了旅游聚集的整体价值,吸引
了更多的企业与生产要素的融入,不断扩大了旅游
供给极限的边界[46]。从旅游供需均衡角度来看,基
于互联网的高信息特征,加快旅游产业由封闭的自
循环模型转向开放的融合发展模式,形成旅游供需
循环式互动的路径,增强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内生性
动力。因此,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可
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
非线性关联,该结论得到了 Adeola和Evans的研究
证实[30]198。因此,提出假设如下:
假设3: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积极
的非线性影响。
具体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机理
3 研究设计
3.1 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固定效用模型来考察互联网对旅游经
济发展的影响:
tourismit =α0 +α1internetit +α2Xit +μi +γt +εit.
(1)
其中,下标i表示城市,t表示年份;tourism 为被解
释变量旅游经济发展;internet为核心解释变量互联
网发展水平;X 为一系列控制变量;α0、α1、α2 为待估
系数,α1 反映了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平均
效应;μ为不可观测的个体效应;γ为时间固定效应;
ε为随机误差项。
根据互联网的网络效应,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
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为了检验这种阶段性特
征,考察互联网与不同阶段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本
文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固定效应模型对互联网的异质
性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模型中的
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ecenteredinfluencefunction,
RIF)表示为:
RIF(tourismit,qτ)=qτ +
τ-I(tourismit ≤qτ)
ftourismit(qτ)
.
(2)
其中,RIF(·)为再中心化影响函数;qτ 为旅游经济
发展在第τ 个分位点的无条件分布,I(tourismit ≤
qτ)为一个区分旅游经济发展比τ 大还是小的二元
变量,ftourism(qτ)表示qτ 估计的旅游经济发展的概
率密度函数。之后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双向固定效应
模型估计模型(2)。
除模型(1)、模型(2)体现的总效应及阶段性效
应以外,为了检验互联网通过某些中介变量影响旅
游经济发展的作用路径,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构建
中介效应模型:
Mit =β0 +β1internetit +β2Xit +μi +γt +εit;
(3)
tourismit =γ0 +γ1internetit +γ2Mit +
γ3Xit +μi +γt +εit. (4)
其中,M 为中介变量,分别是产业结构(ind)、技术
创新(tech);β1*γ2 表示中介效应;其它变量与模型
(1)相同。
3.2 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旅游经
济发展(tourism),旅游收入是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借鉴赵磊[47]35 的做法,使用人均旅
游总收入来衡量。
(2)解释变量。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互联网
发展水平(internet),借鉴施炳展和李建桐[48]的做
法,使用互联网普及率指标来衡量互联网的发展水
平,即通过各地使用互联网的网民与总人口数之比
进行计算。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经济发展、外商投资、
金融发展以及环境规制作为控制变量。其中,经济
发展(pgdp)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外商投资
(fdi)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衡量;金融发展(fin)使用
金融机构存款与贷款余额之和衡量;环境规制(env)
使用工业固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衡量。
(4)中介变量。本文的中介变量主要包含产业
结构变动(ind)和技术创新(tech)。其中,借鉴童昀
等[49]的做法,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城市生产总值比
重作为产业结构代理变量,以科技支出表示城市技
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术创新能力。
3.3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
本,时间区间为2006-2019年,分析各变量的含义
和描述性统计(表1)。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
年鉴》④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⑤ 、EPS数据平台
以及各地级市的国民经济与统计公报。对于上述数
据中出现的缺失值,使用插值法手动补齐。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变量类型 变量符号 变量名称 样本数 代理变量 均值 标准差
被解释变量 tourism 旅游经济发展 3906 人均旅游总收入 0.6941 0.9056
解释变量 internet 互联网发展水平 3906 互联网的网民与总人口数之比 1.6800 1.6291
控制变量
pgdp 经济发展 3906 人均 GDP 4.2683 3.2386
fdi 外商投资 3906 外商直接投资总额 7.9925 19.2772
fin 金融发展 3906 金融机构存款与贷款余额之和 5.7519 14.1216
evn 环境规制 3906 工业固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0.8020 22.6801
中介变量
ind 产业结构变动 3906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0.4849 11.9650
tech 技术创新 3906 科技支出 2.9667 11.5486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基准回归分析
在对2006-2019年中国城市样本进行基准回
归之前,先对各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
示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的均值为2.27,远小于经验
法则的临界值,表明各变量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
性。之后,面板设定 F 检验、Breush-PaganLM 检
验结果分别表明固定效应回归与随机效应优于混合
效应回归,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回归优
于随机效应回归。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
准回归,并为了消除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因素的影
响,最终选用时间与个体双固定效应作为基准回归
模型(表2)。其中,第一列和第二列分别为未加入
控制变量、加入控制变量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第三
列为加入控制变量的双向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总体
来看,互联网的回归系数为正,通过1%显著性水平
检验,表明互联网正向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同时,当
互联网发展水平提升1%,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提升0.1640%。因此,不论是经济学意义还是统计
学意义,互联网都显著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假设1
得以验证。
表2 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估计结果
变量 tourism(1) tourism(2) tourism(3)
internet 0.2073
*** (0.0113) 0.3193
*** (0.0098) 0.1640
*** (0.0116)
pgdp - 8.30e-06
*** (5.91e-07) 6.34e-06
*** (6.40e-07)
fdi - 3.21e-08(9.96e-08) 1.89e-07
** (9.36e-08)
fin - 8.73e-10
*** (1.42e-10) 5.56e-10
*** (1.34e-10)
env - -0.0004(0.0005) 0.0004(0.0004)
常数项 0.0280(0.0269) -0.2113
*** (0.0450) -0.1156
** (0.0464)
时间效应 No No Yes
个体效应 Yes Yes Yes
F 检验 18.29
*** 16.60
*** 17.32
***
Breusch-PaganLMtest - 6204.86
*** -
Hausman检验 - 17.51
*** -
N 3906 3906 3906
注:()内为稳健标准误,*** 、** 和* 分别表示在 1%、5%和 10%水平上显著,下同。
5
冀雁龙等: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与效应研究 理论探索
4.2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在互联网与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基准回归时,模
型中可能存在互联网与旅游经济发展的互为因果关
系、变量的测量误差与遗漏变量等问题,导致基准回
归中存在一些内生性问题,致使基准回归结果不准
确。因此,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twostageleast
square,2SLS)对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处
理。本文参照 Bartik的做法[50],使用互联网发展水
平的滞后一期(l.internet)与其一阶差分(d.internet)的乘积(l.internet* d.internet),构造“Bartik
instrument”,作为第一组工具变量(iv1)。同时,按
照赵磊选取工具变量的惯例[47]35,使用互联网发展
水平的滞后二期作为第二组工具变量(iv2)(表3)。
可见,工具变量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
且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显著为正,与基
准回归结果相一致。
表3 内生性检验
变量 tourism(1) tourism(2) tourism(3) tourism(4)
internet -
2.4403
***
(0.2692)
-
0.2542
***
(0.0272)
iv1
0.3891
***
(0.0566)
- - -
iv2 - -
0.9452
***
(0.0462)
-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时间效应 Yes Yes Yes Yes
个体效应 Yes Yes Yes Yes
Kleibergen-PaaprkLM 统计量 - 41.565
*** - 140.992
***
Cragg-DonaldWaldF统计量 - 182.348 - 7684.417
Kleibergen-PaaprkWaldF统计量 - 47.136 - 418.402
N 3627 3627 3348 3348
本文进行稳健性检验(表4):(1)旅游经济发展
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影响具有持续性,为了更
好地捕捉这种变化,本文使用系统 GMM 对动态面
板数据进行估计。由表4的(1)列可知,回归结果依
旧稳健。(2)为了缓减指标构建方式带来的估计误
差,使用“宽带中国”实施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双重差
分法进行实证检验。表4的(2)列为双重差分的估
计结果,该设定使用了同前文完全不一样的识别策
略,结果依旧稳健。(3)本文尝试替换核心被解释变
量旅游经济发展,使用旅游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值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替代变量,回归结果如
表4的(3)列所示,回归结果依旧稳健。(4)为了检
验离群值是否对估计结果产生实质性影响,本文分
别剔除直辖市与对样本数据进行上下1% 的 Winsorize缩尾处理,估计结果如表4的(4)列和(5)列
所示,说明数据的极端值并未改变基准回归结果。
表4 稳健性检验
变量
更换回归方法
(1)
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2)
替换核心被解释变量
(3)
删除直辖市
(4)
上下1%缩尾
(5)
l.tourism
1.0800
***
(0.0296)
- - - -
internet
0.0609
***
(0.0203)
0.0871
***
(0.0303)
0.0494
**
(0.0018)
0.1679
***
(0.0119)
0.1325
***
(0.0102)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Yes
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续表4 稳健性检验
变量
更换回归方法
(1)
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2)
替换核心被解释变量
(3)
删除直辖市
(4)
上下1%缩尾
(5)
时间效应 Yes Yes Yes Yes Yes
个体效应 Yes Yes Yes Yes Yes
常数项
1.5214
***
(0.3780)
-0.0710
(0.0475)
0.0583
***
(0.0084)
-0.1172
**
(0.0465)
-0.1457
***
(0.0394)
AR(2)-p 值 0.6430 - - - -
Hansen-p 值 0.1630 - - - -
N 3069 3906 3906 3850 3906
4.3 非线性影响检验
继线性效应分析后,本文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固定
效应模型检验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影响
效应(表5)。结果表明,在选定的3个分位点上,互联
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回归系数存在显著差异性,在
20、50和80分位点上互联网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
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且估计系数从20分位点的
0.0204增长到80分位点的0.2996,反映了互联网
的旅游经济效应随着分位点的提高而增强。换言之,
处于旅游经济发展较高水平的省份,互联网的促进效
应会更强。上述结论既支持假设1,又验证了假设3。
换言之,既验证了互联网的旅游经济提升效应的存
在,又表明了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阶段
性的网络效应。此外,随着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互
联网的积极影响更加明显。一方面,互联网与旅游产
业具有良好的耦合性,互联网对旅游产业的赋能效应
愈加明显,而旅游产业为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应用场
景;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旅游”的深入发展,旅游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
表5 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分位数回归结果
变量
tourism
20分位点 50分位点 80分位点
internet
0.0204
***
(0.0069)
0.0767
***
(0.0124)
0.2996
***
(0.0224)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时间效应 Yes Yes Yes
个体效应 Yes Yes Yes
常数项
0.0847
***
(0.0224)
0.1710
**
(0.0624)
0.3674
***
(0.0796)
N 3906 3906 3906
4.4 异质性检验
本文将样本分为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地区考
察的地区异质性进行估计(表6)。结果表明,与东
部、西部地区相比,互联网的旅游经济效应在中部地
区更为显著。就分位数模型的回归结果而言,互联
网的旅游经济效应在三大地区与全国样本相一致,
均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趋势,并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的旅游经济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
次之、西部最弱。一方面,相较于西部地区,互联网
基础设施在东部、中部地区较为完善,互联网效应更
有助于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部地区
互联网的旅游经济效应最为显著,也表明了中部地
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为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更为
广阔的场景,且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互联网发
展对旅游全产业链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表现出典
型的“中部崛起”特征。
本文将样本进一步按照行政级别划分为高行政
等级城市与低行政等级城市,考察存在的城市等级
异质性(表7)。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互
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市等级异
质性,互联网的旅游经济效应在低行政等级城市更
为明显。就分位数模型的回归结果而言,互联网的
旅游经济效应在低行政等级城市的边际效应递增趋
势更为明显。可见,随着城市的行政等级上升,互联
网的旅游经济发展效应呈递增趋势,这可能是因为
城市的行政等级上升,城市规模会随之扩大,相应的
人口数量也会随之增加,造成城市资源紧张,导致对
旅游发展的挤出效应,互联网的赋能效应则明显减
弱。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游客的定制
化、个性化旅游的需求增强,会增强低行政等级城市
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带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囿
7
冀雁龙等: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与效应研究 理论探索
于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尚处于规模经济的上升期,
更能够突出互联网的旅游经济效应的边际效应递增
特征,这是对互联网发展的“网络”在旅游产业适用
的最好体现。
表6 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分地区估计结果
地区 变量
tourism
20分位点 50分位点 80分位点
FE
东部
internet
0.0233
**
(0.0081)
0.0832
***
(0.0129)
0.2587
***
(0.0222)
0.1324
***
(0.0143)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N 1400 1400 1400 1400
中部
internet
0.0343
*
(0.0140)
0.1349
***
(0.0222)
0.7334
***
(0.1177)
0.4122
***
(0.0305)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N 1400 1400 1400 1400
西部
internet
0.0333
**
(0.0134)
0.0870
***
(0.0283)
0.1366
**
(0.0595)
0.1106
***
(0.0241)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N 1106 1106 1106 1106
表7 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分城市等级估计结果
地区 变量
tourism
20分位点 50分位点 80分位点
FE
高行政等级
城市
internet
0.0547
***
(0.0178)
0.1120
***
(0.0272)
0.1785
**
(0.0637)
0.0931
***
(0.0179)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N 700 700 700 700
低行政等级
城市
internet
0.0144
**
(0.0051)
0.0688
***
(0.0125)
0.3167
***
(0.0280)
0.2151
***
(0.0149)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N 3206 3206 3206 3206
4.5 作用路径分析
分析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作用路径
(表8),产业结构变动的路径检验结果见表8中的
第二列和第三列。由第二列可知,互联网对产业结
构变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互联网并不能通
过加快要素的流动、推动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及
提高要素禀赋的集聚,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三列数据同样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显著抑制旅游
经济发展,与研究假设2相左,但却符合当前中国发
展的实际情况。究其原因,由于中国要素市场相对
滞后,使得要素无法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合理化配置。
一方面,互联网的典型特征会通过加快要素的流动
促使要素资源的错配,加剧了要素市场扭曲,导致互
联网发展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整个要素市
场扭曲也会波及旅游产业,导致旅游分行业的要素
配置效率下降、要素配置成本上升、要素资源闲置等
问题,旅游产业陷入难以转型升级的困境,证实了现
阶段中国要素市场因存在“扭曲配置”而诱发经济负
面影响的学术观点[43,51]。因此,当考虑产业结构变
动路径时,基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产业
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结构变动在互联网影响旅游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遮掩
效应。技术创新的路径检验结果见表8中的第四列
和第五列。由第四列可知,互联网对地区技术创新
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表明互联网发展所具有的高
技术效应。同时,由第五列可知,互联网、地区技术
创新均显著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表明技术创新的
中介效应明显。由上述可知,互联网发展有助于地
区技术的创新,其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技术
溢出效应,并随着“互联网+旅游”战略的不断深入,
逐步实现旅游产业由要素驱动的粗放式增长向创新
驱动的内涵式发展,不断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验证
了假设2。此外,Sobel检验同样证实了以上结论,
并明确测算出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比。
表8 作用路径回归结果
变量
产业结构变动路径
ind tourism
技术创新路径
tech tourism
internet
-0.0471
***
(0.0038)
0.2149
***
(0.0093)
0.3579
***
(0.0180)
0.2356
***
(0.0101)
ind -
-0.6925
***
(0.0383)
- -
tech - - -
0.0328
***
(0.0086)
控制变量 Yes Yes Yes Yes
常数项
3.7836
***
(0.0164)
2.7500
**
(0.1503)
1.5097
***
(0.0791)
0.0926
**
(0.0444)
Sobel检验 13.20% 4.75 %
N 3906 3906 3906 3906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
展,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于旅游
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互联
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线性与非线性影响效应及其作
用机理,利用2006-2019年中国279个城市的面板
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互联网对旅游
经济发展的线性影响效应,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固定
效应模型检验了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动态非线
性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异质性分析与作用路
径验证。结果显示:(1)互联网显著促进旅游经济发
展。具体而言,互联网发展水平提升1%,城市旅游
经济发展水平提升0.1640%,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
性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从实证上破解了
“索洛悖论”。(2)面板分位数回归发现,互联网的旅
游经济发展效应随着分位点的提高而递增,表现为
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验证了互联网的网络
效应在旅游产业的适用性。(3)从地理位置与城市
行政等级异质性分析上看,互联网发展对东中部城
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及边际效应递增作用更加显
著,西部地区最弱;低行政等级城市的互联网对旅游
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强于高行政等级城市,随着城
市行政等级的上升,互联网的促进作用则逐渐减弱。
(4)由中介效应模型回归可知,互联网可以通过产业
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这两个途径来促进旅游经济的
发展。然而,当前要素市场扭曲导致产业结构变迁
主要发挥遮掩效应。同时,互联网具有显著的技术
溢出效应,从而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5.2 建议
本文的研究证实,从旅游经济视角来看,互联网
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赋能作用。根据以上结
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提高各地区互联网的发
展水平,推动互联网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一方
面,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相关基础性
9
冀雁龙等: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与效应研究 理论探索
服务,在不断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引
导和推广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互联网的渗透率与普
及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互联网相关产业,推动其发
展进程。另一方面,不断拓展互联网与旅游产业的
高质量融合,推动“互联网+旅游”成为区域旅游经
济发展的新动力。(2)在推动“互联网+旅游”发展
的政策制定时,应注意地理位置与城市等级的差异。
当前,中国地理区位以及城市等级的差异性较为明
显,导致互联网的旅游经济发展效应存在显著差距,
因此在制定互联网发展战略时,应因地制宜地制定
差异化的“互联网+旅游”策略。具体而言,要注重
地区间资源合理化配置,西部城市、低行政等级城市
应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效应
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东中部城市、高行政
级别城市则应该加大互联网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力
度,持续释放互联网带来的经济红利。(3)充分激发
互联网的经济影响,强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的旅游
经济效应。一方面,拓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借助互
联网技术进行产品创新与跨界经营,刺激居民消费,
促进城市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弥补旅游产
业自身创新能力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继续推进
产业结构升级,依靠市场机制调节要素配置扭曲错
配,实现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从而为互联网发挥结构
效应,不断为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注释
①《2018年全国旅游 工 作 报 告》.http://travel.china.com.
cn/txt/2018-01/09/content_50205965.htm.
②国务院印发 《“十 四 五”旅 游 业 发 展 规 划》.http://www.
gov.cn/xinwen/2022-01/20/content_5669507.htm.
③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市场监管
总局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
意见(文 旅 资 源 发 〔2020〕81 号)http://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20-11/30/content_5566046.htm.
④《中国统计年鉴》.https://www.stats.gov.cn/sj/ndsj/.
⑤《中国 城 市 建 设 统 计 年 鉴》.https://www.mohurd.gov.
cn/gongkai/fdzdgknr/sjfb/tjxx/jstjnj/index.html.
参考文献
[1] 杨勇.互联网促进旅游产业动态优化了吗? [J].经济
管理,2019(5):156-170.
[2] RÖLLERL H,WAVERMAN L.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andeconomicdevelopment:asimultaneousapproach[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1(4):
909-923.
[3] KOUTROUMPISP.Theeconomicimpactofbroadband:evidencefrom OECDcountries[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change,2019(148):1-8.
[4] JIMÉNEZ M,MATUSJA,MARTÍNEZ M A.Economicgrowthasafunctionofhumancapital,internet
and work[J].Appliedeconomics,2014(26):3202-
3210.
[5] HARBG.Theeconomicimpactoftheinternetpenetrationrateandtelecominvestmentsinarabandmiddleeasterncountries[J].Economicanalysisandpolicy,
2017(12):148-162.
[6] CZERNICH N,FALCK O,KRETSCHMERT,etal.
Broadbandinfrastructureandeconomicgrowth[J].The
economicjournal,2011(552):505-532.
[7] CELBISM G,DE CROMBRUGGHE D.Internetinfrastructureandregionalconvergence:evidencefrom
Turkey[J].Papersinregionalscience,2016(2):1-23.
[8] JUNGJ,LÓPEZ-BAZO E.Ontheregionalimpactof
broadbandonproductivity:thecaseofBrazil[J].Telecommunicationspolicy,2020(1):1-14.
[9] 韩宝国,朱平芳.宽带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J].统计研究,2014(10):49-54.
[10] 冯苑,聂长飞,张东.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创新能
力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21(11):2089-2100.
[11] 李峰,王科,赵毅.互联网发展与区域经济收敛:基于
空间计量 的 分 析 [J].工 业 技 术 经 济,2022(3):145-
152.
[12] COPELANDBR.Tourism,welfareandde-industrializationinasmallopeneconomy[J].Economica,1991
(232):515-529.
[13] HAZARIB,SGRO P.Tourismandgrowthinadynamic modeloftrade[J].Journalofinternational
trade&economicdevelopment,1995(2):243-252.
[14] 邓淇中,王慧琴.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
异研究[J].旅游论坛,2011(2):54-58.
[15] 毛丽娟,夏杰长.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
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
71-79.
[16] VADUVAS,ECHEVARRIA-CRUZ S,JOSEPH T
J.TheeconomicandsocialimpactofauniversityeducationuponthedevelopmentoftheRomaniantourism
industry[J].Journalofhospitality,leisure,sport&
tourismeducation,2020(27):1-10.
[17] ALIRAZASA,QURESHIM A,AHMED M,etal.
Non-linear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economic
10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growth,urbanization,andenvironmentaldegradation:
evidencefromsmoothtransitionmodels[J].Environmentscience&pollution research,2020 (2):1426-
1442.
[18] 蒋桂莉.高铁网络视域下旅游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其
影响因 素 研 究:以 浙 江 省 为 例 [J].旅 游 论 坛,2022
(1):37-49.
[19] 冀雁龙,李金叶.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
响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6):13-18.
[20] 周诗涛,郭春林.财政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
响研究[J].财会通讯,2020(16):153-156.
[21] 刘瑞明,毛宇,亢延锟.制度松绑、市场活力激发与旅
游经济发展:来自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证据[J].经济
研究,2020(1):115-131.
[22] SRIVASTAVA AP,DHARRL.Technologyleadershipand predictingtravelagentperformance[J].
Tourism managementperspectives,2016(20):77-86.
[23] BETHAPUDIA.TheroleofICTintourismindustry[J].Journalofappliedeconomicsandbusiness,
2013(4):67-79.
[24] LAW R,BUHALISD,COBANOGLUC.Progresson
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inhospitalityandtourism[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temporaryhospitalitymanagement,2014(5):727-750.
[25] 杨勇.互联网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了吗?:基于我国省
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20(1):32-
46.
[26] 刘震,杨勇,眭霞芸.互联网发展、市场活力激发与旅
游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的分析[J].旅 游 科
学,2022(2):17-43.
[27] SOLOW R M.We'dbetterwatchout[J].TheNew
Yorkreviewofbooks,1987(7):36.
[28] 杨勇.集聚密度、多样性和旅游企业劳动生产率:兼对
产业聚集理论观点的 拓 展 研 究[J].财 贸 经 济,2015
(2):148-161.
[29] 熊伟,骆雅洁.高星级酒店业的信息技术“生产率悖
论”研究;基于广州案例[J].旅游学刊,2012(4):71-
81.
[30] ADELA O,EVANS O.Digital tourism: mobile
phones,internetandtourismin Africa[J].Tourism
recreationresearch,2019(2):190-202.
[31] 罗蓉,彭楚慧,鲍新中.互联网使用与家庭旅游消费:
基于信息渠道的中介 效 应 分 析[J].旅 游 学 刊,2022
(4):52-66.
[32] KOUTROUMPISP.Theeconomicimpactofbroadbandongrowth:asimultaneousapproach[J].Telecommunicationspolicy,2009(9):471-485.
[33] 郭家堂,骆品亮.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
作用吗? [J].管理世界,2016(10):34-49.
[34] 刘春济,冯学钢,高静.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
经济增长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4(8):37-49.
[35] 蒋瑛,刘琳,刘寒绮.智慧旅游建设促进了旅游经济高
质量发展 吗?:全 要 素 生 产 率 视 角 下 的 准 自 然 实 验
[J].旅游科学,2022(2):44-62.
[36] 梁增贤,保继刚.大城市旅游结构性增长的驱动力:基
于广州和西安的比较研究[J].人 文 地 理,2014(5):
127-133.
[37] HARRISM H.Istherevolutionnowover,orhasitjust
begun? Ayearoftheinternetinhighereducation[J].
Theinternetandhighereducation,1998(4):243-251.
[38] BIEGERT,LAESSERC.Information sources for
traveldecisions:towardasourceprocess model[J].
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04(4):357-371.
[39] 袁晶,张彰.“互联网+”思维下智慧旅游平台优化探
讨:以江西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8(12):143-147.
[40] 叶光辉,徐彤,毕崇武,等.基于多维度特征与 LDA 模
型的城市旅游画像演化分析[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
现,2020(11):121-130.
[41] 李晓慧.互联网发展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
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7):101-105.
[42] 张幼文,薛安伟.要素流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机
理[J].世界经济研究,2013(2):3-8.
[43] 赵磊,唐承财.产业结构变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来
自中国的 经 验 证 据 [J].资 源 科 学,2017(10):1918-
1929.
[44] 谢莉娟,陈锦然,王诗桪.ICT 投资、互联网普及和全
要素生产率[J].统计研究,2020(9):56-67.
[45] BASUS,FERNALDJ.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asageneral-purposetechnology:evidencefrom USindustrydata[J].Germaneconomic
review,2007(2):146-173.
[46] 程立茹.互联网经济下企业价值网络创新研究[J].中
国工业经济,2013(9):82-94.
[47] 赵 磊.旅 游 发 展 与 经 济 增 长:来 自 中 国 的 经 验 证 据
[J].旅游学刊,2015(4):33-49.
[48] 施炳展,李建桐.互联网是否促进了分工:来自中国制
造业企业的证据[J].管理世界,2020(4):130-149.
[49] 童昀,刘海猛,马勇等.中国旅游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
的影响 及 空 间 溢 出 效 应 [J].地 理 学 报,2021(10):
2504-2521.
[50] BARTIKTJ.Howdotheeffectsoflocalgrowthon
employmentratesvarywithinitiallabormarketconditions? [R].Upjohninstituteworkingpaper,2009:
9-148.
[51] 罗德明,李晔,史晋川.要素市场扭曲、资源错置与生
产率[J].经济研究,2012(3):4-14.
11
冀雁龙等:互联网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与效应研究 理论探索
ResearchontheMechanismandEffectof
InternetonTourismEconomicDevelopment:
EmpiricalTestBasedonPanelDataof279CitiesinChina
JiYanlong
1,2,XiaQing
1
(1.SchoolofYungangology,ShanxiDatongUniversity,Datong037009,China;
2.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XinjiangUniversity,Urumqi830046,China)
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modernserviceindustry,tourismindustryhasmadeeconomicgrowth,
andthedevelopmentofInternethasbecomeanimportantengineofeconomicandtourismindustry.Itisof
grea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oresearchtheimpactoftheInternetonthedevelopmentof
tourismeconomy.
Basedonthepaneldataof279citiesinChinafrom2006to2019,thispaperusesthetwo-wayfixed
effectmodelandthepanelquantilemodeltoempiricallytesttheimpactoftheInternetonthedevelopment
oftourismeconomy,andexplorestheactionpathfromthetwodimensionsofindustrialstructureand
technologicalinnovation.ThestudyfoundthattheInternethasasignificantpositiveimpactontourismeconomicdevelopment,buttherearedifferences.Specifically,attheselected20,50and80quantiles,the
promotingeffectofInternetontourismeconomyincreaseswiththeincreaseofquantiles.ThetourismeconomiceffectsoftheInternetwillbeheterogeneousduetodifferentgeographicallocationsandcitylevels.
FurtherpathanalysisshowsthattheInternetpromotesthedevelopmentoftourism economythrough
structuraleffectandtechnicaleffect,butthecurrentfactorstructureisdistorted,andtheindustrialstructureplaysamaskingeffectinit.Inaddition,technologicalinnovationisanimportantchannelfortheInternet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ourismeconomy.
Thecontributionsofthispaperareasfollous:Firstly,basedonthedataofprefecture-levelcities,the
theoreticalanalysisframeworkof“Internet-tourismeconomicdevelopment”isconstructed,whichprovides
urban-levelevidencefortheimpactoftheInternetonthedevelopmentoftourismeconomy.Secondly,the
unconditionalquantilefixedeffectmodelisusedtoinvestigatethenonlineareffectoftheInternetonthe
developmentoftourismeconomy.Differentfromtheaverageeffectestimatedbythefixedeffectinthe
previousliterature,theapplicabilityofthe“networkeffect”oftheInternetinthetourismindustryisfurtherverified.Atthesametime,theheterogeneityoftourismeconomiceffectsoftheInternetisanalyzed
fromtheperspectiveofgeographicallocationandcitysize,andtheinfluenceofheterogeneityontheempiricalresultsisanalyzed.Thirdly,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Internetandtheconnotationoftourism
economicdevelopment,thispaperexploresthattheInternetpromotesthedevelopmentoftourismeconomythroughstructuraleffectandtechnicaleffect,andsystematicallyrevealsthe“blackbox”ofthemechanismoftheInternetaffectingthedevelopmentoftourismeconomy.
Keywords:Internet;tourismeconomicdevelopment;heterogeneity;quantileregressionmodel;mediating
effect
[实习编辑:伍燕琼;责任编辑:连云凯]
1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2023年11月
第16卷 第6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6065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董彬彬,丁雨馨,吴问津
(厦门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近年来,国外旅游研究开始关注嫉妒情绪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然而目前学界对其内在作用
机制的讨论相对不足。其中,特别缺乏从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两个维度对旅游意愿的影响进行深
入剖析与比较的研究。文章基于平衡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对目的地旅
游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善意嫉妒正向影响旅游意愿,而恶意嫉妒对旅游意愿没有
直接影响;目的地态度在善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恶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起
完全中介作用;钦佩性自恋负向调节了目的地态度在善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正向调
节了目的地态度在恶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善意嫉妒;恶意嫉妒;钦佩性自恋;目的地态度;旅游意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6-0013-11
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
信息的途径和进行交流的性质,这种变化同样发生
在旅游业,具体表现在从根本上重塑了游客产生旅
游动机、获取旅游信息、作出旅游决策和获得旅游体
验的方式[1]。微信作为国内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之
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倾向于选择在微信朋友圈上
分享他们的旅游照片与经历,从而导致观看者进行
社会比较,进而产生嫉妒心理[2]363。为了弥补这种
心理,人们极有可能通过消费来进行自我提升[3],所
以社交媒体分享的旅游内容对潜在旅游者进行与旅
游相关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携程集团董
事长梁建章于疫情期间直播推广高星级酒店,累计
成交总额超11亿元,获得直播带货的巨大成功。因
此,理解社交媒体上的旅游经验分享与旅游消费意
愿之间的内在机理,对于旅游企业有针对性地利用
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产品营销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有
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外旅游领域开始对嫉妒与旅游行为
意向的关系进行了探索[4]69,且已有研究探讨了善
意嫉妒对旅游意愿的直接影响[2]363。然而,嫉妒存
在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两个维度,恶意嫉妒是否会
对旅游意愿产生影响有待进一步考察。而且,从善
意嫉妒和恶意嫉妒两个视角对旅游消费意愿作用机
制的相关研究尚不充足,学界更是缺乏对两种嫉妒
13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景区经营权价值评估模型与方法研究”(71774135)和国
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202106310059)共同资助。
[收稿日期]2022-08-09;[修回日期]2023-01-16
[作者简介]董彬彬(1995-),女,河南安阳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消费者行为,
E-mail:xuniansu@163.com;丁雨馨(1995-),女,江苏连云港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旅游消费者心理与行为,E-mail:yuxinding19@126.com,通讯作者;吴问津(1992-),男,安徽芜湖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201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体验与旅游哲学,E-mail:wenjinwu2022@126.com。
进一步比较和区分的探索。此外,用户在面对社交
网站上的帖子时,产生的善意嫉妒对品牌态度有积
极作用[5]11,而目的地态度是游客进行目的地决策
的有效预测因素[6],所以本文引入目的地态度作为
嫉妒与旅游消费意愿之间的中介变量。研究发现,
自恋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与社交媒体的使用息
息相关[7]。由社交媒体信息分享所诱发的嫉妒,很
可能受人们自身自恋程度的调节,进而影响他们对
目的地态度的变化。而钦佩性自恋作为以自我提升
为特征的自恋形式[8]1030,会在人们与他人进行社会
比较后,认为自身弱于他人时对目的地态度产生重
要影响。因此,结合平衡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本文
引入目的地态度作为中介变量、钦佩性自恋作为调
节变量,探讨社交媒体旅游经验分享背景下的善意
嫉妒和恶意嫉妒对旅游意愿的影响机制,旨在从理
论上拓展嫉妒和旅游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相关研究。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在社交媒体通过照片、短视频以及文字等形式
分享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想,已成为个人获
得高质量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4]64。进一步的
研究表明,游客这样做主要是因为社交媒体能够向
他人展示理想化的自我,从而满足了个人的自尊需
求[4]65。在心理学中,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将自己作
为一个对象的想法和感受的总和。自我是通过与他
人的社会互动而构建的,个人在这些互动过程中不
断地重塑自我。这些社会互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
解自己,从而作出最适合他们的决定和选择[9]。
他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旅游体验会引起个体进
行向上的社会比较[10]185。社会比较是通过比较自
己和他人从而得到自我评价的过程[2]356。当自己弱
于被比较对象时,个人会进行向上的社会比较[11]。
具体而言,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用
户倾向于宣传自己的积极方面以传达某种优越感,
因此社交媒体上展示的他人的美好一面会刺激个体
进行向上的社会比较,这可能会激发进行比较者的
旅游欲望,这也是自我评价维护的结果[12]。向上的
社会比较会引起个体的情绪反应,其中就包括嫉妒。
嫉妒的研究存在负面视角、整体视角和分类视
角[13]。负面视角将嫉妒视为纯消极的存在,认为它
的产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行为倾向。整体视角认为
嫉妒本身可能使人痛苦和产生负面想法,但是其所
产生的行为倾向却不一定是消极的,反而有时会伴
随着积极的行动意向。分类视角与整体视角有相似
之处,但其在嫉妒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方面进行了
更多的拓展。该视角认为嫉妒存在两种不同的类
型———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它们都是因为与别人
进行社会比较处于下风而产生的,但是它们产生后
的行为倾向并不一致[14]。本文采取分类视角探讨
嫉妒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因为只有在此视角
下嫉妒既有正面维度又有负面维度,并且两种维度
都可以通过行为取向的不同进行区分与测量。
具体来说,产生善意嫉妒的个体渴望拥有他人
拥有的东西;产生恶意嫉妒的个体希望他人失去比
较优势[15]426。这两类嫉妒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生
嫉妒的环境以及个体对嫉妒的反应。当他人由于努
力、才智或坚持而获得成功时,善意嫉妒会被诱发,
激励个体向被嫉妒者看齐[16]985,并伴随着提升自我
的行为 倾 向[17]285。然 而,当 他 人 的 成 功 是 由 于 机
会、捐赠或裙带关系而获得时,恶意嫉妒则会发生,
此时个体会试图“降低”被嫉妒者的水平[17]285。因
而恶意嫉妒会导致个体诋毁对方、产生敌意以及贬
低对方的成就[15]426。
近年来,学者将嫉妒引入旅游领域,从嫉妒视角
解释社交媒体经验分享所带来的影响。其中,最为
重要的影响是旅游嫉妒是否会使嫉妒者产生对相关
消费对象的消费意愿或者产生对这些对象态度上的
变化。例如,自尊较低的消费者,在看到与他们有着
某些相似特征的人在分享奢华的旅游经历时,由于
对经验分享者产生的善意嫉妒,而刺激其产生去同
一目的地参访的意愿[2]363。再如,在酒店在线评论情
境下,面对不同的吹嘘类型,善意嫉妒会促使消费者
渴望类似的体验,从而导致积极的品牌评估[18]6。
在本研究中,平衡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被用来
解释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经由目的地态度对旅游意
愿的作用。平衡理论主张人们具有追求稳定关系和
认知一致的倾向[19]1-19。当个体发现自己与喜欢的
人对某一事物有相同的看法时,或者发现自己与讨
厌的人对某一事物有相反的看法时,个体的心理状
态是平衡的。因此,人们会倾向于与自己认同的人
1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对某一事物持有相同的看法,与自己讨厌的人对某
一事物持有相反的看法[10]186。产生善意嫉妒的个
体在某种程度上认同被嫉妒者,而产生恶意嫉妒的
个体会在某种程度上不认同被嫉妒者,甚至对其产
生厌恶心理[15]425-426,所以不同嫉妒类型对由被嫉
妒者分享的目的地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
对此,我们用计划行为理论来诠释目的地态度
和旅游意愿间的联系。在心理学中,计划行为理论
将个人的信念和行为联系在一起,能够很好地解释
个体的决策行为,因此对旅游者的旅游决策有着较
强的预测作用[20]。该理论支持行为态度会驱动行
为意愿,从而产生个人行为[21]。
自恋是一种独特的、伴随着积极且夸张的自我
概念[22]。自 恋 者 极 为 关 心 自 己 是 否 处 于 优 势 地
位[23],当其进行社会比较后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而产
生嫉妒后,自恋程度高的人群与自恋程度低的人群
将会有不同的态度表现。Back等认为,自恋有钦佩
性自恋和竞争性自恋之分[8]1015-1016。其中,钦佩性
自恋是一种以自我提升为特征的自恋形式,被认为
是由对成功和伟大的希望所驱动的,会引发自信、支
配和表达的行为反应,进而产生积极的社会结果;竞
争性自恋是一种以自我保护为特征的对抗型自恋,
被认为是由对失败的恐惧所驱动,竞争性自恋者将
专注于重新获得和捍卫高于他人的地位,并伴随敌
意、烦恼和攻击[24]。社交媒体上旅游经验的分享会
因为向上的社会比较而产生嫉妒,这种情绪与恐惧
失败无关,所以在此特定情景下更容易产生钦佩性
自恋而非竞争性自恋,因此本文仅考察钦佩性自恋
(图1)。
图1 概念框架
1.2 提出假设
1.2.1 旅游嫉妒与旅游意愿
先前的研究表明,当善意嫉妒被诱发,会提升嫉
妒者对被嫉妒者拥有的产品的购买意向[16]994。当
面对社交媒体上他人旅游经验分享引发的善意嫉妒
时,人们很可能愿意去朋友提到的同一个目的地旅
游,即善意嫉妒很可能引发对目的地的旅游意愿。
然而,当潜在消费者面对他人分享的在高端酒店住
宿的照片从而引发恶意嫉妒时,他们会通过降低在
这类酒店的住宿体验来减轻不愉快的感觉,从而降
低对酒店品牌的购买意愿[25]。所以当他人分享的
旅游经验引发恶意嫉妒时,人们可能会对类似旅游
目的地表现出较低的访问意愿。
H1:善意嫉妒正向影响旅游意愿;
H2:恶意嫉妒负向影响旅游意愿。
1.2.2 目的地态度的中介作用
目的地态度,是指旅游者在对旅游目的地有一
定 的 了 解 后,对 旅 游 目 的 地 喜 欢 或 不 喜 欢 的 程
度[26]。根据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的定义[15]426 以及
平衡理论[19]295-298,当看到他人分享的旅游信息时,
产生善意嫉妒的个体会倾向于认同分享者的观点,
从而对所分享的目的地持正面态度;而产生恶意嫉
妒的个体则会倾向于不认可分享者的观点,从而对
所分享的目的地持负面态度。此外,Wang还发现
面对社交网站上的帖子时,用户产生的善意嫉妒对
品牌态度有正向影响[5]11。然而,拥有恶意嫉妒的
潜在消费者倾向于对品牌产生消极态度。
H3:善意嫉妒正向影响目的地态度;
H4:恶意嫉妒负向影响目的地态度。
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态度会正向影响其
旅游意愿[27]。Huang认为对目的地秉持积极旅游
态度的游客,更有可能访问该目的地[28]。再进一步
结合计划行为理论[29],对行为的态度越积极,个体
实施行为的意愿就越强烈。因此,目的地态度很可
能会对个体关于某个目的地的旅游意愿产生正面
影响。
H5:目的地态度正向影响旅游意愿。
Ferreira发现,处于善意嫉妒的人倾向于对企
业品牌持积极态度,会减少对竞争性品牌的选择,而
做出选择原有企业品牌的决策;而处于恶意嫉妒的
人会倾向于对企业品牌持消极的态度,更可能选择
竞争性品牌[30]。也就是说,品牌态度中介了善意嫉
妒和恶意嫉妒对品牌选择的影响。再根据假设3、
假设4和假设5,善意嫉妒正向影响目的地态度,恶
15
董彬彬等: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意嫉妒负向影响目的地态度;而目的地态度极有可能
对个体关于某个目的地的旅游意愿带来积极作用。
H6:目的地态度在善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起
中介作用;
H7:目的地态度在恶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起
中介作用。
1.2.3 钦佩性自恋的调节作用
钦佩性自恋与稳重的、不努力的作风相联系,即
人们相信,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会受到重
视[31]4,6。钦佩性自恋的个体通过自信、主导和富有
表现力的行为反应来实现其独特性[8]1014。钦佩性
自恋与低焦虑和高幸福感成正相关,钦佩性自恋越
高,焦虑程度越低,幸福感越高[31]22。因此,当感受
到社交媒体旅游经验分享内容引发的善意嫉妒时,
钦佩性自恋较高的个体认为自己靠作风稳重才能得
到重视,他们会更自信,焦虑程度较低,幸福感较高,
去不去旅游目的地不会显著影响自己的被重视程
度。因此,钦佩性自恋较高的个体很可能不那么看
重这种善意嫉妒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反而不会轻易
因为善意嫉妒产生积极的目的地态度。
H8:钦佩性自恋越高,善意嫉妒对目的地态度
的正向影响就越弱。
钦佩性自恋的个体希望自己变得成功和伟大,
他们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夸大的自我[32]。为了满足
理解和控制环境的需要,人们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行
为展开分析,推演出这些行为发生的原因,且归因方
式会影 响 到 以 后 动 机 和 行 为 方 式 的 强 弱[19]79-124。
当在面对社交媒体旅游经验分享内容引发的恶意嫉
妒时,因为要维护自我的优势地位,个体倾向认为他
人的成功是由于机会、捐赠或裙带关系,而非他人自
身的能力。此时,产生恶意嫉妒的个体可以通过否
认或贬低被嫉妒者拥有的成就,说服自己认为被嫉
妒者并不具备相对优势[5]7。因此,个体的钦佩性自
恋程度越高,面对社交媒体旅游经验分享内容引发
的恶意嫉妒时,越会归因为他人没有通过自身能力
来获得优势地位,会越发认为他人的成功不值得被
认可,产生更多敌意,从而导致更差的目的地态度
(图2)。
H9:钦佩性自恋越高,恶意嫉妒对目的地态度
的负向影响就越强。
图2 研究模型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2.1 研究设计与流程
在设计问卷之前,本研究邀请了9名受访者进
行半结构化访谈,用以确定善意和恶意嫉妒的诱发
形式。结果显示,当人们看到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分
享的旅游信息时,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善意嫉妒,并且
极有可能产生想去同一旅游目的地的愿望。然而,
如果分享的形式令人反感,或者分享者是他们讨厌
的人,人们很可能产生恶意嫉妒。因此,我们使用两
种不同的分享内容来分别诱发善意嫉妒和恶意嫉
妒:一种是表示愉快旅行体验的内容[2]363;另一种是
以抱怨来掩饰自夸的内容,如厌倦的风景、感到浪费
了时间[18]5。
为了确保分享的照片有足够吸引力诱发嫉妒,
本文按照如下流程选取背景图片。首先,10名学生
被邀请参与确定旅游目的地的调研,结果表明,在云
南、青海和西藏这3个给定的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
中,云南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其次,从马蜂
窝平台上的游记中选出10张游客拍摄的云南风景
照片。最后,通过对10名参与者的调研,筛选出最
受欢迎的3张云南旅游图片作为研究材料。此外,
由于嫉妒源于社会比较,在具有某些相似特征的群
体中更有可能发生[2]363。因此,我们选择能够为群
体内部成员提供信息分享的微信朋友圈作为本次的
研究背景,并将两段不同的文字材料与3张相同的
云南风景照片材料相结合,最终形成两种微信朋友
圈分享内容。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3个阶段。首先,参与者被
分配观看至少10s的由问卷星企业版随机选择的一
种微信朋友圈分享内容。其次,参与者完成关于心
1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理状态和行为意向的测量题项。最后,参与者填写
相关人口统计信息。
2.2 量表设计与预测试
本研究采用经检验过的成熟量表来测量构念。
在调研之前,邀请3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博士生,通过
翻译—反向翻译的方法,在中英文量表之间检验语
言对等性。在预测试阶段收回64份问卷,所有构念
的 Cronbach'sα均超过0.7(介于0.89到0.97之
间),表明所选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
性。此外,真实性和可理解性的均值分别为5.66和
5.89,表明刺激材料被认为是真实且可理解的。
善意 和 恶 意 嫉 妒 参 考 了 Lange 等[17]288 以 及
Niels等[15]422 的5题项量表。其中,“我希望可以替
代 A 去这个地方”这一题项被试人群反应在旅游情
境下难以理解,且预测试中恶意嫉妒的信度有所降
低(删减前的 Cronbach'sα为0.87,删减后的 Cronbach'sα为0.91),所以此题项在正式调研阶段被删
除了。本研究采用李克特6点量表对善意和恶性嫉
妒进行测量,评分范围从1分“非常不同意”到6分
“非常同意”。目的地态度 采 用 MacKenzie等 的 4
题项量表[33]。旅游意愿采用 Zhang等的3题项量
表[34]。钦 佩 性 自 恋 采 用 Back 等 的 9 题 项 量
表[8]1017-1018。本文采用7点李克特量表来测量目的
地态度、旅游意愿和钦佩性自恋。控制变量包括人
口统计信息,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月收入、
访问云南的频率、微信使用频率及去云南旅游对自
身的重要程度。
2.3 数据收集
本研究参照 Liu等[2]360 的数据收集方式,采用
在线调查以实现对被访者较大程度的匿名保护以及
调查员较小的干预程度,以降低填答者在测量旅游
嫉妒时的敏感度。具体来说,本文通过方便抽样的
方式在营销研究室(一个消费者行为和营销研究的
数据收集平台)和高校百度贴吧(厦门大学、武汉大
学等)收集所有数据,参与者通过手机或电脑填写问
卷。样本的年龄在18~40岁之间,这类群体熟悉社
交媒体,更容易相信研究情境的真实性及能够更好
地理解研究内容。填答问卷前,受访者被告知调查
数据的收集是完全匿名的,只用于研究,答案没有正
确或错误之分,这有利于降低参与者对自我言行美
化、受社会道德约束等因素的考虑,因此更可能表达
出他们的真实想法。作为回报,我们奖励每位参与
者2元人民币。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800份,由于
某些参与者没能正确回答两个注意力的测试问题、
实际回答时间较短(小于180s),其中191份答案被
剔除。本研究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09份,有效率为
76.13%。样本分布详情见表1。
表1 人口统计信息(N=609)
类型 分类 频次 百分比/%
组别
普通的分享 291 47.78
以抱怨来掩饰自夸的分享 318 52.22
性别
男 268 44.01
女 341 55.99
年龄/岁
18~24 186 30.54
25~30 289 47.45
31~36 92 15.11
37~40 42 6.90
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下 53 8.70
专科 106 17.41
本科 368 60.43
硕士及以上 82 13.46
职业
学生 171 28.08
工作人员 405 66.50
家庭主妇 23 3.78
其他 10 1.64
月收入/元
<3000 153 25.12
3000~4999 109 17.90
5000~7999 170 27.91
8000~9999 102 16.75
10000~11999 50 8.21
≥12000 25 4.11
刷朋友圈
频率
很少 65 10.68
一般 184 30.21
经常 360 59.11
去过云南
的次数
0 301 49.42
1 224 36.78
2 42 6.90
>2 42 6.90
17
董彬彬等: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3 数据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研究中所有变量都由相同参与者在相同时
间点填写,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共同方法偏差的影
响。为确保题项的有效性,在正式分析之前,本文采
用 Harman单因素检验对数据中是否存在共同方法
偏差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有4个因素的特征值
大于1,第一个因素只能解释总方差的37.62%,远远
小于50%,表明共同方法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3.2 信效度分析
表2显示了由SPSS23.0和 AMOS23.0计算
出的信效度结果。各题项的标准因子载荷系数(范
围为0.6~0.97)大于0.5,并在0.001水平上显著。
各变量的 Cronbach'sα 值(范围为0.84~0.93)均
大于0.80,信度较好。所有 构 念 的 组 合 信 度 值 为
0.91~0.93之间,均超过0.90。所有变量的平均方
差提取(AVE)值均高于0.5(范围为0.58~0.83),
具有收敛效度。如表3所示,每个构念的 AVE 值
的平方根都高于其自身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支
持了区分效度。综上所述,本研究的标准因子载荷、
Cronbach'sα、组合信度、平均方差提取均在各自的
推荐阈值范围内,说明本研究使用的量表具有良好
的信度和效度。
表2 量表的测量信度和聚合效度
构念 题项
标准因子
载荷
克朗巴哈
系数
组合
信度
平均方差
提取
我有些羡慕 A,我要努力,争取将来能够获得类似的旅游机会 0.81
我觉得 A 过得比我好,我想要提升自己 0.74
善意嫉妒
对 A 去这个旅游地的羡慕,能够激励我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0.89
0.92 0.91 0.69
我想通过努力,像 A 一样去类似优质的景区旅游 0.87
看到 A去了这么好的旅游地,我试着自己去实现获得类似
旅游机会的目标
0.87
我希望 A 以后少去这样的旅游地 0.60
恶意嫉妒
我对 A 怀有一丝敌意 0.83
0.84 0.91 0.72
我有点不喜欢 A 0.97
我有点反感 A 0.95
我觉得去这个地方旅游是令人愉快的 0.87
目的地态度
我喜欢去这个地方旅游 0.87
0.93 0.93 0.77
我支持去这个地方旅游 0.90
我对去这个地方旅游的态度是积极的 0.87
我打算将来去云南游玩 0.91
旅游意愿 我想要去游览云南 0.90 0.93 0.93 0.81
我很可能将来会去云南游玩 0.89
我是出色的 0.75
我会出名的 0.75
我值得被别人当作偶像来崇拜 0.69
我有向别人展示自己很特别的倾向 0.68
钦佩性自恋 我会享受自己的成功 0.67 0.92 0.91 0.56
作为一个卓越的人而存在,让我从中得到很多能量 0.73
大多时候,我可以在对话中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0.84
我会通过展示我的优秀,设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0.79
在与人交往时,我大都表现得游刃有余 0.82
1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表3 相关性与区分效度
变量 1 2 3 4 5
善意嫉妒 (0.69)
恶意嫉妒 -0.10
* (0.72)
目的地态度 0.66
** -0.17
** (0.77)
旅游意愿 0.65
** -0.12
** 0.70
** (0.81)
钦佩性自恋 0.37
** 0.057 0.38
** 0.37
** (0.56)
均值 4.93 2.93 5.88 5.99 5.02
标准差 0.96 1.16 1.04 1.06 1.09
注:N=609;* 表示p<0.05,** 表示p<0.01,对角线括号内为各变量的 AVE平方根。
3.3 假设检验
3.3.1 主效应与中介效应
本文采用极大似然法计算研究模型的拟合指标,
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拟
合良好(卡 方 自 由 度 比 值 为 1.76;比 较 拟 合 指 数
0.99;拟合优度指数为0.97;近似误差的均方根为
0.04)。图3显示了本模型的路径系数。具体地,善
意嫉妒对 旅 游 意 愿 有 显 著 的 正 向 影 响 (β=0.34,
p<0.001),证实了假设 H1;恶意嫉妒与旅游意愿
的关系不显著(β=-0.12,p>0.05),因此假设 H2
被拒;善意 嫉 妒 对 目 的 地 态 度 有 显 著 的 正 向 影 响
(β=0.69,p<0.001),假设 H3得到支持;恶意嫉
妒对目的地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 -0.12,
p<0.001),假设 H4得到支持;目的地态度对旅游
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9,p<0.001),假设
H5成立。
注:**表示P<0.001。
图3 模型路径系数
此外,本文基于Bootstrapping方法(5000次),
通过SPSS23.0,使用 PROCESS模型4来检验两
种类型的嫉妒和旅游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善意嫉
妒通过目的地态度对旅游意愿的间接影响为0.43,
95%置信区间为[0.07,0.18]。置信区间没有包含
零,所以支持假设 H6。同样地,恶意嫉妒通过目的
地态度对旅游意愿的间接影响为-0.06,其95%置
信区间为[-0.06,-0.02],支持假设 H7。综合结
构方程模型结果,目的地态度在善意嫉妒与旅游意
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恶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
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3.3.2 调节效应
表4显示了基于SPSS23.0得到的钦佩性自恋
的调节结果。善意嫉妒对目的地态度的影响在不同
的钦佩性自恋水平上表现出显著差异(β=-0.08,
p <0.01),假设 H8成立。恶意嫉妒对目的地态
度的影响在不同的钦佩性自恋水平上表现出显著差
异(β=0.08,p < 0.01),假设 H9成立。此外,基
于 Edwards等学者的调节-中介程序[35],验证了钦
佩性自恋在善意嫉妒与目的地态度的作用关系中存
在调节效应(被调节的中介指数为-0.03;95%置信
区间为[-0.06,-0.0001])和钦佩性自恋在恶意嫉
妒与目的地态度的作用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被调
节的 中 介 指 数 为 0.03;95% 置 信 区 间 为 [0.01,
0.07],不包括0),所以进一步支持了假设 H8和假
设 H9。
19
董彬彬等: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表4 层级回归结果
变量 目的地态度
控制变量
性别 0.04 0.06
年龄 0.05 0.07
文化程度 -0.03 -0.12
*
职业 0.03 0.08
月收入 0.01 0.01
刷朋友圈频率 0.06 0.07
去过云南次数 -0.02 -0.07
云南重要程度 0.36
** 0.50
**
自变量
善意嫉妒 0.42
**
恶意嫉妒 -0.15
**
调节变量 钦佩性自恋 0.03 0.08
*
交互项
善意嫉妒×钦佩性自恋 -0.08
**
恶意嫉妒×钦佩性自恋 0.08
**
F 72.16 48.24
ΔF 7.55 7.84
R
2 0.57 0.47
ΔR
2 0.01 0.01
注:N=609;* 表示p<0.05;** 表示p<0.01。
4 研究结论、建议和局限
4.1 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社交媒体旅游经验分享的背景下,
探索了以目的地态度作为中介变量、钦佩性自恋作
为调节变量的善意和恶意嫉妒对旅游意愿的影响机
制。总的来说,本文理论贡献主要有4个方面:第
一,本文研究了旅游者生成内容如何影响信息接收
者的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愿,不仅加深了学界对其
的认识,而且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旅游者情
感、认知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二,前人关于旅
游嫉妒的研究不是将嫉妒作为一个笼统的、整体的
概念来考察[10]184,就是在嫉妒分类视角的基础上仅
重视善意嫉妒的作用[2]365,而本研究同时关注两种
不同类型的嫉妒对于潜在旅游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是对社交媒体中有关旅游嫉妒研究话题的深入扩
展;第三,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的嫉妒对内容接
受者的目的地态度的不同影响,本研究引入了钦佩
性自恋作为调节变量,强调了相关人格特质变量在
旅游嫉妒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第四,本研究还对平衡
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契合性给予了证明。计划行
为理论在旅游领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实践,而以平
衡理论为基础的旅游研究相对较少。以社交媒体上
的旅游嫉妒为契合点、目的地态度为中介变量,本研
究结合这2种理论进一步深入探究了影响消费者旅
游意愿的内在机制,一方面拓展了平衡理论在旅游
领域中的运用,另一方面提供了实证证据以加强平
衡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联系基础。
本文具体研究结论与讨论如下:
(1)善意嫉妒、目的地态度与旅游意愿。首先,
本文发现善意嫉妒正向影响旅游意愿,与国外有关
研究背景下善意嫉妒会对旅游意愿产生积极的直接
影响的结论相符[2]363,说明此结论具有跨文化的普
适性。其次,本文还发现目的地态度在善意嫉妒与
旅游意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目的地态
度可以作为间接变量,在善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
搭建桥梁。因此,在社交媒体旅游经验分享情形下,
人们被诱发的善意嫉妒既可以对旅游意愿产生直接
的积极作用,也可以通过正向影响人们对目的地的
态度间接地提高其旅游意愿,此发现拓展了善意嫉
妒在旅游消费者决策领域的相关研究。
(2)恶意嫉妒、目的地态度与旅游意愿。本研究
发现,恶意嫉妒负向影响目的地态度,目的地态度在
恶意嫉妒与旅游意愿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已有研究对恶意嫉妒的关注点在于被嫉妒的人的本
身而不是作为改善结果的工具[17]285,且本文结果验
证了前人研究中认为的恶意嫉妒可能会产生负面影
响的观点[15]427,因此本文发现的恶意嫉妒具体的负
向作用拓展了相关研究,且补充了旅游领域对恶意
嫉妒的研究。此外,目的地态度完全中介了恶意嫉
妒对旅游意愿的负向影响,揭开了恶意嫉妒与旅游
意愿之间的“黑箱”,表明目的地态度作为其中不容
忽视的变量,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3)钦佩性自恋、两种嫉妒与目的地态度。第
一,钦佩性自恋负向调节善意嫉妒与目的地态度之
间的关系。第二,钦佩性自恋正向调节恶意嫉妒与
目的地态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在低钦佩性自恋
群体中,善意嫉妒对目的地态度的正向作用得以加
强,而恶意嫉妒对目的地态度的负向作用得以削弱,
20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从而有助于更好地产生旅游意愿。但是前人研究认
为,钦佩性自恋与自信及更强的表达有关,一般伴随
着积极的社会结果[8]1030-1031,与本文研究结论不一
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本文研究背景为旅游
嫉妒,无论善意嫉妒还是恶意嫉妒,其本质上都是负
面心理,后续伴随着补偿的心理与行为动机,而高钦
佩性自恋群体有着更高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判断,相比
低钦佩性自恋群体,他们更难以被社交媒体内容所诱
导而改变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态度和行为意愿。
4.2 管理启示
第一,旅游目的地营销机构应鼓励游客在社交
媒体上进行旅游经验的正面分享,意在诱发观众的
善意嫉妒,谨慎使用激发恶意嫉妒的营销方式。旅
游企业一方面应该对社交媒体上的旅游经验分享内
容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适当的营销手段引导游客
积极地分享他们的有趣经历,从而引发看客的善意
嫉妒,进而提高潜在旅游者的访问意愿。另一方面,
恶意嫉妒会对旅游决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旅游企
业需要把握营销分寸。
第二,旅游营销部门要充分重视并通过实施行
动来提升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态度。通过广告宣
传、举行节庆活动、邀请名人代言等方式增加目的地
曝光度,向游客塑造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从
而提高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此外,相关旅
游公关部门也应警惕负面新闻对旅游目的地所带来
的相关负面评价,需要做好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
事件。
第三,旅游目的地营销机构应重视目标顾客人
格特征方面的差异,对低钦佩性自恋的群体进行精
准营销。社交媒体可以为自恋者或者潜在自恋者的
关注、点赞等技术表达方式提供便利,因此社交媒体
可以为自恋群体营造一个自由展示的空间。旅游营
销部门在利用社交媒体旅游经验分享内容对旅游目
的地进行推广时,应针对低钦佩性自恋的群体,规避
学历过高等自我意识过强的群体,使得营销结果更
具有效性。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通过未来研
究来进一步完善。第一,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法,依
照可获得性和便利性原则采取了线上的方便取样来
收集数据,未来可以运用实验法、随机抽样等方式提
高数据收集的内部效度和科学性。第二,本文仅采
取图文分享形式来诱发嫉妒心理,未来可以通过直
播的方式来加强受访者的沉浸感和参与度,以更好
地刺激情绪的生成。第三,本文社交媒体背景选择
的是18~40岁的活跃群体作为研究样本,未来可以
扩大样本的年龄区间,使得嫉妒研究结果更具普适
性。第四,分享者与被分享者的关系会影响嫉妒类
型的产生,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第五,本文对
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相对简单,仅运用其中的行为
态度对行为意向的预测作用,未来建议将主观规范
和感知行为控制纳入研究模型,使得研究更为深入、
理论框架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 贾衍菊.社交媒体时代旅游者行为研究进展:基于境
外文献的梳理[J].旅游学刊,2017(4):117-126.
[2] LIU H B,WU L,LIX R.Socialmediaenvy:how
experiencesharingonsocialnetworkingsitesdrives
millennials'aspirationaltourism consumption [J].
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19(3):355-369.
[3] VIGNERONF,JOHNSONL M.Areviewandaconceptualframeworkofprestige-seekingconsumerbehavior[J].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review,
1999(1):1-14.
[4] TAYLORDG.Puttingthe\"self\"inselfies:hownarcissism,envyandself-promotion motivatesharingof
travelphotosthroughsocialmedia[J].Journaloftravelandtourism marketing,2020(1):64-77.
[5] WANGT,MAIXT,THAITD H.Approachoravoid? Thedualisticeffectsofenvyonsocialmediausers'behavioralinten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021,60:1-15.
[6] LEET H.Astructuralmodeltoexaminehowdestinationimage,attitude,and motivationaffectthefuturebehavioroftourists[J].Leisuresciences,2009
(3):215-236.
[7] MCCAINJL,CAMPBELL W K.Narcissismandsocialmediause:ametaanalyticreview[J].Psychology
ofpopularmediaculture,2018(3):308-327.
[8] BACK M D,KÜFNER A C P,DUFNER M,etal.
Narcissisticadmirationandrivalry:disentanglingthe
brightanddarksidesofnarcissism[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13(6):1013-1037.
[9] SMITH ER,MACKIED M,CLAYPOOL H M.Socialpsychology:fourthedition[M].New York:psy21
董彬彬等: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chologypress,2014.
[10] HAJLIN,WANG YCTAJVIDIM,Travelenvyon
socialnetworkingsites[J].Annalsoftourism research,2018,73:184-189.
[11] FESTINGEL.Atheoryofsocialcomparisonprocesses[J].Humanrelations,1954(2):117-140.
[12] KERRG,LEWISC,BURGESSL.Braggingrights
anddestinationmarketing:atourismbraggingrights
model[J].Journalofhospitalityandtourism management,2012(1):7-14.
[13] 刘得格,朱伟春,李文东,等.组织行为学领域妒忌
研究的不同视角、分歧和未来方向[J].心理科学进
展,2019(10):1780-1792.
[14] VANVN.Envyanditsconsequences:whyitisusefultodistinguishbetweenbenignandmaliciousenvy
[J].Socialandpersonalitypsychologycompass,2016
(6):337-349.
[15] NIELSV,ZEELENBERG M,PIETERSR.Levelingupanddown:theexperiencesofbenignandmaliciousenvy[J].Emotion,2009(3):419-429.
[16] NIELSV,ZEELENBERG M,PIETERSR.Theenvypremiuminproductevaluation[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2011(6):984-998.
[17] LANGEJ,CRUSIUSJ.Dispositionalenvyrevisited:unravelingthemotivationaldynamicsofbenign
andmaliciousenvy[J].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015(2):284-294.
[18] CHEN F,LIU S Q,MATTILA A.Braggingand
humblebraggingin onlinereviews[J].Annalsof
tourismresearch,2020,80:1-12.
[19] HEIDER F.Thepsychologyofinterpersonalrelations[M].Hoboken:johnwiley&sonsInc,1964.
[20] 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
进展,2008(2):315-320.
[21] AJZENI.Fromintentiontoactions:atheoryof
plannedbehavior[M]//KUHL J,BECKMAN J.
Actioncontrol:from cognitionto behavior.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5.
[22] CAMPBELL W K.Narcissismandromanticattraction[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
1999(6):1254-1270.
[23] CAMPBELL W K,MILLERJD.Thehandbookof
narcissismandnarcissisticpersonalitydisorder[M].
Hoboken:johnwiley&sons,Inc,2011.
[24] LECKELT M,KÜFNER A CP,NESTLERS,et
al.Behavioralprocesses underlyingthe decline of
narcissists'popularityovertime[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15(5):856-871.
[25] FENG W,YANG M X,YUIY,etal.Whenpositivereviewsonsocialnetworkingsitesbackfire:the
roleofsocialcomparisonand maliciousenvy[J].
Journal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 management,
2021(1):120-138.
[26] 蔡礼彬,吴楠.旅游网站创意对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
响:基于效果层次模式[J].旅游学刊,2017(8):25-
37.
[27] 刘卫梅,林德荣.旅游城市形象和情感联结对旅游意
愿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8(8):95-103.
[28] HUANGSS,VANDERVEENR.Themoderation
ofgenderandgenerationintheeffectsofperceived
destinationimageontouristattitudeandvisitintention:astudyofpotentialChinesevisitorstoAustralia
[J].Journalofvacation marketing,2019(3):375-
389.
[29] AJZENI.Thetheoryofplannedbehavior[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
1991(2):179-211.
[30] FERREIRA K,BOTELHO D.(Un)deservingness
distinctionsimpactenvysubtypes:implicationsfor
brandattitudeandchoic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21,125:89-102.
[31] GROVEJL,SMITH T W,GIRARDJ M,etal.
Narcissisticadmirationandrivalry:aninterpersonal
approachtoconstructvalidation[J].Journalofpersonalitydisorders,2019(6):751-775.
[32] ZEIGLER-HILLV,VRABELJK,MCCABEG A.
Narcissismandthepursuitofstatus[J].Journalof
personality,2019(2):310-327.
[33] MACKENZIESB,LUTZRJ,BELCH G E.The
roleofattitudetowardtheadasamediatorofadvertisingeffectiveness:atestofcompetingexplanations
[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86(2):130-
143.
[34] ZHANG H,GURSOY D,XU H G.Theeffectsof
associativeslogansontourists'attitudesandtravelintention:themoderatingeffectsofneedforcognition
andfamiliarity[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17
(2):206-220.
[35] EDWARDSJR,LAMBERT LS.Methodsforintegratingmoderationand mediation:ageneralanalyticalframeworkusingmoderatedpathanalysis[J].
Psychologicalmethods,2007(1):1-22.
2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ResearchontheInfluencesofBenignandMaliciousEnvyonTravelIntention
———AModeratedMediatingModel
DongBinbin,DingYuxin,Wu Wenjin
(SchoolofManagement,XiamenUniversity,Xiamen361005,China)
Abstract:Recently,therelationshipbetweenenvyandbehavioralintentionhasstartedtobeexploredin
tourismfield.Althoughthereissomeresearchoverenvyanditseffects,littleisknownaboutthemechanismfrom benignand maliciousenvytotravelconsumptionintention,especiallyfordistinguishingand
comparingthemfurther.Inordertotheoreticallyexpandtheresearchonenvyandtravelconsumerdecision-making,combiningthebalancetheoryandplannedbehaviortheory,thispaperanalysestheeffectsof
benignandmaliciousenvyontravelintentionanditsinternalmechanism.Specifically,destinationattitude
isthemediatingvariablebetweenenvyandtravelintention,andnarcissisticadmirationisthemoderating
variableofenvyondestinationattitude.Moreover,fortourism enterprises,understandingtheinternal
mechanismbetweenenvyinducedbytravelexperiencesharingonsocialmediaandtravelintentionisnot
onlybeneficialtomaketargeteduseofsocialmediaplatformsforproductmarketing,butalsoofvitalpracticalsignificancetocopewiththeimpactoftheCOVID-19pandemic.
Basedontwoscenario-basedsurveyswithtotalsampleof609respondents,thisstudyappliestheanalysesof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mediationandmoderation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twotypesof
envyontravelintention.Theresultsshowthat:Benignenvyispositivelyrelatedtotravelintention,while
maliciousenvyhasnodirecteffectontravelintention;Destinationattitudepartiallymediatestherelationshipbetweenbenignenvyandtravelintention,whileitcompletelymediatestherelationshipbetweenmaliciousenvyandtravelintention;Narcissisticadmirationnegativelymoderatestherelationshipbetweenbenignenvyanddestinationattitude,whileitpositivelymoderatestherelationshipbetweenmaliciousenvy
anddestinationattitude.
Therearefourtheoreticalcontributionsinthispaper.First,thisstudydeepenstheacademicunderstandingofhowthecontentfeaturesgeneratedbytouristsaffectdestinationattitudeandtravelintentionof
contentrecipients,providinganewperspectivefortourists'emotion,cognitionandbehaviorinthecontext
ofmobileInternetera.Second,thisstudyfocusesontheinfluenceoftwodifferenttypesofenvyonpotentialtourists'purchaseintention,whichisanin-depthextensionoftheresearchtopicoftravelenvyonsocial
media.Third,inordertofurtherexplorethedifferenteffectsoftwotypesofenvyondestinationattitude
ofcontentrecipients,thisstudyintroducesnarcissisticadmirationasamoderatingvariable,andfurther
explainstheimportantrolesofrelatedpersonalitytraitvariablesinthestudyoftravelenvy.Fourth,this
studyprovesthecompatibilityofthebalancetheoryandplannedbehaviortheory.Ontheonehand,itexpandstheapplicationofbalancetheoryinthefieldoftourism.Ontheotherhand,itprovidesempiricalevidencetostrengthenthefoundationoftheconnectionbetweenthebalancetheoryandplannedbehaviortheory.
Keywords:benignenvy;maliciousenvy;narcissisticadmiration;destinationattitude;travelintention
[实习编辑:吴宇玲;责任编辑:吕观盛]
23
董彬彬等: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 理论探索
2023年11月
第16卷 第6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6066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肢体残障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探究
陶长江,张骁鸣
(中山大学 旅游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分析肢残人士自身的异质性对其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是对当前肢残人士出游
障碍研究的理论反思,也是促进满足该群体出游的现实需求。文章基于出游障碍理论,采用两个阶
段混合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肢残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再通过对30人的访
谈,剖析了存在影响的实际成因。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已婚状况等人口统计特
征显著影响其出游障碍,成因是肢残人士在身体机能、社会公平感知、自信心和出游陪伴等方面的
不同;残障严重程度、残障年限和残障原因显著影响其出游障碍,成因是无障碍环境、肢残人士身心
状况和社会关注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研究建议,进一步构建由政府主导,社会机构、旅游业界、
教育界和肢残者家人等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网络,有针对性地缓解肢残人士的出游障碍,促进肢残
人群的平等出游。
[关键词]肢体残障人士;出游障碍;异质性;影响;成因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6-0024-16
缓解残障人士的出游障碍,不仅有利于体现社
会正义、公平和权利[1],也有助于增进残障人群的福
祉和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发展[2]。我国有世界上最大
的残障人群,共有各类残障人士8502万① 。因此,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通过颁布法律、法规,
出台系列规范、标准② ,以保障残障人士同等的出游
权利,并不断改善无障碍环境,满足其出游需求。出
游似乎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③ ,但在出游权利得到
基本保障、无障碍环境逐步改善的当下,却仍难见残
障人士出游。出游障碍理论认为,残障人士出游主
要受到3类因素的约束,即自身的内在障碍、社会的
结构障碍和人际障碍[3],如果能消除这3类障碍,残
障人士也能像普通大众一样出游。出游障碍理论从
宏观和理论层面为残障人士少有出游的现象提供了
一种解释,但在中观和操作层面上,还需要探索残障
人士自身的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
背后的实际成因。对该问题的探索,一方面是对该
领域当前研究的反思,因学界多基于失能的社会模
式,强调残障人士出游之所以存在障碍主要是受到
社会的约束,而这样的视角,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残障
人群自身因素对出游障碍的可能存在的影响;另一
方面,研究该问题有助于揭示残障人士难以出游的
真实原因,以及解释残障出游者为何存在群体差异。
残障人士的异质性,是残障人士因为身体和经
济制约等因素造成的与健全者的差异[4]1214,由于异
质性本身不可直接测量[5]41,学术研究中通常用人
24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融合媒介环境学视角的日常生活空间体验研究”(42171221)资助。
[收稿日期]2022-05-29;[修回日期]2022-11-25
[作者简介]陶长江(1982-),男,重庆潼南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无障碍旅游,E-mail:
taochj3@mail2.sysu.edu.cn;张骁鸣(1979-),男,重庆荣昌人,博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旅游现象学、旅游符号学、旅游休闲与人的发展等,E-mail:zhangxm3@mail.sysu.edu.cn,通讯作者。
口统计特征和残障特征引起的差异来指代。残障人
士的异质性既体现在残障人与健全者之间[6],也体
现在视力、肢体等不同残障类型的人群之间[4]1214。
肢体残障(以下简称肢残)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
构、功能损 伤 造 成 四 肢 残 缺 或 四 肢、躯 干 麻 痹 (瘫
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
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④ ,根据损伤造成的功能障
碍严重程度依次分为1-4级。在残障人士异质性
及肢残群体的相关议题方面,国外已有较多相关研
究,但仍有3点不足:(1)对残障人士的异质性缺乏
系统考查。目前研究较多关注人口统计特征,较少
分析残障严重程度和残障原因、残障年限对残障人
士出游的影响。(2)对肢残群体的特殊性研究不足。
整体而言,肢残人士的视力、听力等感官功能不受
限,但需借助拐杖、义肢、轮椅等助行设备实现移动,
与其他类型的残障人士相比,他们具有独特的身体
和心理特征[7]。(3)残障群体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
影响研究缺乏关注。目前学者较多关注残障人士的
异质 特 征 对 出 游 决 策、旅 游 偏 好、旅 游 体 验 的 影
响[8],而在一定程度上厘清残障者的出游障碍问题,
是开展旅游偏好、旅游体验研究的基础。与国外相
比,国内对残障旅游的研究也存在不足⑤ ,如出游障
碍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对国外出游障碍的研究成果综
述[9]127-137 和直接应用出游障碍理论开展的实证研
究[10-11]。此外,有学者认为,东西方国家人群对残
障的感觉不同,文化差异是理解残障游客行为特点
的重要因素[12]225,应开展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残障游
客研究[13]。
鉴于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研
究情境,本文以出游障碍理论为基础,采用混合研究
的方法,以中国肢残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肢残
人士的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以及存在这种影响
的实际成因。聚焦肢残人士有两个原因:(1)残障群
体的异质性复杂,比如肢体、视力、言语、智力等不同
残障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聚焦肢残人士的异质性,
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研究逻辑,有助于该领域的深
入研究。(2)我国有2472万肢残人士,是全国人数
最多的残障类型(约占整体的1/3),也是现实中出
游最多的残障人群,研究肢残群体具有一定的典型
性和代表性。对研究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对话国外
研究,深化肢残人士出游障碍研究;理解肢残人士出
游障碍的实际成因,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出游
障碍,促进肢残人群的平等出游。
1 文献回顾与述评
1.1 出游障碍理论与肢残群体的出游障碍
出游障碍理论形成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是Smith、Darcy、Mckercher等学者基于失能 社 会
模式的理念[14-16],在借鉴休闲约束理论的基础上逐
步提出的。在失能的社会模式(socialmodelofdisability)下,残 障 是 个 体 的 损 伤,但 更 是 社 会 的 建
构[17],有障碍 的 经 济、社 会、文 化 共 同 建 构 了 残 障
人[18],从而使残障人暴露于不友好的社会态度中,
这种态 度 公 开 或 隐 蔽 地 限 制 了 他 们 参 与 社 会 活
动[19]60。基于该理念,Smith最先将休闲约束理论
运用于残障人士研究,认为残障人参与休闲旅游活
动面临内在、环境和互动障碍,并对障碍所包含的指
标逐一做了详细的阐释[14]381。Darcy、Mckercher等
分别在沿用Smith的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指标
做了修正和重新归类,提出残障人群出游主要面临
内在障碍(intrapersonalbarriers)、结构障碍(structuralbarriers)和人际障碍(interpersonalbarriers)。
由于 Darcy的分类更具有操作性,得到了更多学者
的赞成和引用,如 Lee等的研究[20]。
依据出游障碍理论,残障人群难以像普通大众
一样出游,主要是因为社会对残障人的建构和约束,
这种约束表现为内在障碍、结构障碍和人际障碍3
类障碍。其中,内在障碍与残障者自身有关,包括残
障水平、旅游兴趣、出游知识等;结构障碍由旅游产
业系统因素造成,如旅游价格、无障碍设施、旅游产
品类型等;人际障碍源自残障人士与社会的人际交
往,包括公众、游客、旅游服务人员的不友好态度等。
出游障碍理论较全面解释了残障人士难以出游的原
因,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后续研究进一步讨
论了上述3类障碍对残障群体出游的影响差异。有
学者认为,个人内在障碍是残障者参与旅游的最重
要约束因素[21-22]
;也有学者认为,结构性和人际性
因素是影响残障人出游的最大障碍[20,23]。在实证
研究方面,国外一些学者借助该理论讨论了肢残人
士在不同旅游场景中的障碍体验,如航空旅行中的
各种不便[4]1215,酒店住宿中遭遇的服务失败[24]461,
网上使用 Airbnb的障碍[25],以及对旅游景点间的
无障碍通道的使用体验[26]5 等。出游障碍理论为认
识我国肢残人群出游障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理论工
具,但由于社会背景和文化的差异[12]225,我国的肢
残人士在出游障碍的表现上是否也有类似结论尚待
研究。更重要的是,若运用该理论只能开展定量研
25
陶长江等:肢体残障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探究 理论探索
究,无法解释不同肢残人士存在出游障碍差异的真
正原因。
1.2 肢残人士异质性及其影响研究
1.2.1 残障人士的异质性
顾客异质性是指顾客彼此间的差异性[5]42。顾
客异质性是一个潜变量,无法直接观测和衡量,学术
界的普遍做法是借助影响顾客异质性的人口统计学
等因素加以直接观测[19]60。异质性带来的个体需求
多样性对服务行业提出了挑战[27],以不断满足个性
化、多样化需求为宗旨的旅游业,更关注顾客的异质
性。残障人士是游客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残障人
士的异质性,是残障人士因为身体和经济制约等因
素而造成其与健全者的差异[4]1214,通常用残障特征
和人口统计特征等因素造成的差异来指代。其中,
残障原因、残障时间、残障等级等残障特征与残障者
身体状况有关,受教育程度、就业、个人收入、婚姻状
况等人口统计特征与残障者的经济制约有关。异质
性使残障人士的旅游需求和体验异常复杂,这种异
质性既体现在残障人与健全人之间,如残障人参加
假 期 旅 行 时 获 得 的 生 活 满 意 度 水 平 高 于 健 全
人[6]524;也体现在不同残障类型群体之间,如肢体和
视力残 障 游 客 在 旅 游 需 求 和 行 为 上 差 异 较 为 明
显[4]1214。然而,当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肢残
这一残障类型群体的异质性。与其他残障群体相
比,肢残人士由于身体的损伤部位和功能差异,其身
体损伤程度较为明显[28],这导致他们会有不同的需
求、能力和心理特征[7]31,进而对机场服务[4]1215、酒
店住宿[24]456 和景点的无障碍通道服务[26]3 等与其
他残障人有较大的区别。
1.2.2 肢残人士异质性的影响
目前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在人口统
计特征影响的研究上,年龄、生活陪伴、居住地显著
影响肢残者的出游障碍,性别、受教育程度对肢残者
出游障碍没有显著影响[15]277,而个人收入对肢残人
士出游障碍存在显著影响[15]277 和不显著影响[29]两
种争论。(2)在残障特征的影响上,Darcy通过定性
分析表明残障严重程度会显著影响澳大利亚肢残人
士的旅游需求和出游障碍[15]277;Bi等通过定量分析
指出残障等级正向显著影响中国肢残人士出游的结
构和人际障碍,但助行设备使用情况对其无显著影
响[29]214。同时,还有少量研究关注了肢残人士的残
障年限、残障原因对旅游活动的影响,认为肢残人士
在旅游决策过程中是否为意见领袖与残障年限无
关,非先天性肢残者对旅游的满意度要低于先天性
肢残人士[30]108。这表明,当前研究就肢残者的个人
收入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且多关注到
人口统计特征对出游障碍的影响,欠缺有关肢残者
的残障原因、残障年限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分析。
综上可知,一方面,异质性是理解肢残人士出游
障碍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当前西方有关肢残人士异
质性对出游障碍的研究较碎片化、缺乏系统性,且在
一些研究结论上存在争议,有待采用不同于西方的
肢残群体样本作进一步全面、系统的探索。另一方
面,出游障碍理论可全面解释肢残群体出游面临的
内在、结构和人际障碍,但该理论的一个重要不足是
无法直接识别障碍背后的实际成因,当前的定量研
究只涉及描述障碍的影响层面,为深入认识肢残群
体的出游障碍,有必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其影
响背后的实际成因。
2 研究设计
2.1 总体思路与调研设计
借鉴以往学者的做法[31],本研究采取两阶段混
合研究方法,先收集量化数据,并采取定量研究,再
为解释定量分析发现,收集质性数据,采用定性分析
方法[32-33]。具体的操作如下:先采用问卷调查肢残
人士的出游障碍,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问卷数据,检验
肢残人士的各异质性特征对出游障碍影响的显著性
及影响的表现,从总体上厘清影响“是什么”。之后采
用开放式访谈肢残人士出游中遭遇的障碍,运用质性
方法分析访谈资料,从个体层面的具体情境中呈现异
质性因素造成影响的实际成因,即剖析“为什么”。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肢残者
的个人信息和残障状况,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
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就业状况、余暇时间、居住
地、婚姻状况和生活陪伴;残障状况包括年限、原因、
等级、是否需要助行设备。问卷第一部分的调查指
标来源于前人研究[4]1215,但需说明的是,残障年限
和残障原因是重要的特征[30]7,因此在残障状况调
查中增设这两个题项,题项下属选项是经与多名肢
残人士讨论后最终确定的。问卷第二部分是依据出
游障碍理论构建的成熟量表。采用 Darcy提出关于
出游障碍的维度,综合学者的观点[20]570,拟定3类
共15项指标,以李克特5分量表进行测量。人际障
碍包括担心给他人带来麻烦等7个因素;结构障碍
包括旅游费用太贵等4个因素;内在障碍包括健康
状况不适于旅游等4个因素。
2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开放式访谈围绕肢残人士出游障碍的经历展
开,鼓励被访谈者自由阐述,讲述旅游决策、旅游过
程中遭遇障碍的经历。在倾听被访谈者叙述的过程
中,穿插询问被访谈者的致残原因、致残时间、残障
严重程度以及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就业、收入等
人口统计特征信息。
2.2 数据的收集
2.2.1 问卷调查与样本数据
在2019年9-10月开展预调研。研究者以志
愿者的身份参与本地残联的入户调研,共收集51份
有效问卷。通过调研现场询问肢残者和后期对量表
的信效度检测可知,量表指标表述清晰、易懂、无歧
义,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在2019年
11月-2020年1月开展正式调研。采用已在残障
旅游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滚雪球法[34]获取调查
对象,以现场调查为主、网上调查为辅的方式,共开
展了6次调研,回收346份有效问卷(表1)。4次线
下调研是在参与肢残群体的活动现场完成,2次线
上调研是请熟悉的4名肢残人士将问卷星问卷发送
残友微信群。在被访谈者样本中,男女比例相当,超
过90%被访谈者为18~55岁,近70%的被访谈者的
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下,41.8%的被访谈者的已就
业,近70%的被访谈者的个人月收入低于3500元。
被调查者来自全国,超过85%的被访谈者的休闲时
间充裕,已婚、未婚比例接近,绝大部分被访谈者选
择与亲人一起生活。在残障特征方面,以极重度(一
级)和重度(二级)为主,60%以上的被访谈者需要助
行设备;超过90%的被访谈者残龄在7年以上,其
中1/4的残龄在 20 年以上;5 类致残原因均有分
布。整体看,调研样本特征丰富,分布较为均匀,符
合研究要求。
表1 样本基本信息(N=346)
27
陶长江等:肢体残障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探究 理论探索
2.2.2 开放式访谈与受访者概况
围绕出游中的障碍经历,对肢残人士采取开放
式深度访谈。开放式访谈避免了研究者强加的框
架,使新想法和新信息的产生成为可能,其目的是采
用残障人自己的语言洞察他们旅游体验的本质[35]。
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除必要的追问外,不
会打扰被访者,努力做好倾听者和记录者。访谈个
案数的确定采取最大差异信息饱和法[36],共访谈了
30位肢残人士(表2)。在访谈样本的选择上,从人
口统计特征和残障特征(障碍严重程度、致残年限、
致残原因)上尽可能多样化,在访谈到第25位肢残
人士时开始没有新信息出现,另外5位肢残人士作
为内容饱和度检验样本。在30位被访谈者中,有5
位被访谈者是现场问卷调查后经沟通愿意进一步接
受访谈,有25位被访谈者是通过熟悉的肢残朋友推
荐的。所有访谈都在2020年2月-2020年5月采
用方便被访谈者的方式开展,采取入户、在被访谈者
工作场所和共同约定茶楼访谈的人数分别是21人、
6人和3人。因肢残人士语速和残障造成的言语障
碍差 异 (FF 和 CY),访 谈 时 间 有 长 有 短 (45~
210min),经被访谈者同意,对访谈做了录音,整理
出核心访谈文本19万余字。
表2 深度访谈信息一览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受教育程度 残障等级 残障原因 残障年限 残障状况
1 SNC 男 51 初中 一级 意外 8 双腿截肢,使用轮椅
2 YHX 女 26 未上学 一级 车祸 23 高位截瘫,使用轮椅
3 XYT 男 44 小学 二级 因病 36 小儿麻痹致残,使用轮椅
4 HJX 男 44 初中 二级 因病 33 药物使用不当致残,不使用轮椅
5 ZL 女 33 高中 二级 车祸 13 左手截肢,不使用义肢
6 LWJ 女 21 大学(在读) 二级 因病 20 腿脚不方便,不使用轮椅
7 ZZJ 男 35 高中 二级 意外 13 不完全截肢,可以行走
8 FF 女 35 初中 一级 车祸 8
大脑损伤、记忆力不好,说话费劲,手脚受伤、使
用轮椅
9 ZHH 女 41 初中 二级 地震 11 左大腿高位截肢,使用义肢
10 CY 女 39 小学 二级 因病 38/8
脑瘫(38年)和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8
年),使用轮椅
11 ZX 女 19 大学(在读) 三级 地震 11 小腿受伤,使用义肢
12 TX 男 40 高中 一级 意外 13 工伤,右腿截肢,使用义肢
13 LX 女 60 高中 二级 意外 9 大腿高位截肢,使用轮椅
14 LR 男 48 初中 一级 地震 11 工伤,双腿截肢,使用义肢
15 ZJ 男 29 大专 二级 因病 20 脊髓损伤(大小便失禁),使用轮椅
16 ZD 女 34 大学 二级 地震 11 脊髓损伤(大小便失禁),使用轮椅
17 ZJ2 女 29 高中 二级 地震 11 左臂肌肉坏死而截肢,不使用义肢
18 LYX 女 32 高中 一级 意外 10 双腿截肢,装有义肢,使用单拐
19 ZXM 男 43 初中 一级 意外 15 脊髓损伤(大小便失禁),使用轮椅
20 MMY 男 46 大专 三级 因病 36 小儿麻痹症致残,右腿无力,使用单拐
21 MG 男 42 大学 四级 地震 11 右手部分截肢,使用义肢
22 TYJ 男 28 大专 一级 地震 11 脊髓损伤,使用轮椅
23 CZG 男 55 初中 三级 因病 42 小儿麻痹致残,不使用拐杖
24 YB 男 45 初中 四级 意外 11 右腿因工意外受伤,但不需助行设备
25 LXA 男 41 高中 一级 地震 11 工伤,脊髓损伤(大小便失禁),使用轮椅
26 YL 女 40 大专 一级 地震 11 双腿截肢,使用轮椅
27 HG 男 46 高中 二级 地震 11 右手胳膊不能正常举起
28 GT 男 26 初中 一级 因病 7 脑膜炎致残,腰以下无力,使用轮椅
29 HL 女 45 中专 一级 地震 11 双腿及左臂截肢,使用轮椅
30 XL 女 29 硕士 二级 意外 12 意外导致左小腿截肢,使用义肢
2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3 结果与分析
3.1 出游障碍量表的检验
对问 卷 数 据 做 信 度 检 验,量 表 Alpha系 数 为
0.969,表明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再通过 KMO 样
本测度和 Bartlett球形检验对量表做效度检验,结
果显示:KMO 值为0.919,近似卡方值为2774.21,
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0.000(<0.05),
说明数据各变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适合做探索性
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法的主成分分析,15项指
标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75%,之后采用具有 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在5次迭代后收敛,
15个指标共形成了3个主成分,根据以往研究分别
命名为人际障碍(F1)、结构障碍(F2)和内在障碍
(F3)。人际障碍(F1)包括7个观测变量:担心给他
人带来麻烦(F11)、担心陌生人轻视自己(F12)、担
心成为公众其他人注视的焦点(F13)、家人或朋友
陪同 出 游 有 困 难 (F14)、担 心 别 人 过 分 的 亲 切
(F15)、担心旅游服务人员的偏见(F16)、与陌生人
交流总感觉不舒服(F17);结构障碍(F2)包括4个
观测变量:旅游费用太贵(F21)、担心没有合适的交
通工具 (F22)、担 心 没 有 合 适 的 旅 游 线 路 和 服 务
(F23)、旅 游 地 设 施 使 用 不 方 便 (F24);内 在 障 碍
(F3)包 括 4 个 观 测 变 量:健 康 状 况 不 适 于 旅 游
(F31)、没有兴趣外出旅游(F32)、缺少旅游经验或
相关知识(F33)、担心需要独自活动(F34)。均值分
析结果显示,肢残者认为出游最大障碍首先是人际
障碍(F1)(均值为3.188),尤其担心给他人带来麻
烦和旅游服务人员的偏见;其 次 是 内 在 障 碍 (F3)
(均值为2.609),集中体现为缺乏外出旅游的经验;
最后是 来 自 旅 游 行 业 的 结 构 障 碍 (F2)(均 值 为
2.577),主 要 是 旅 游 费 用 太 贵、旅 游 服 务 设 施 不
方便。
采用 Amos21.0做验证性因子分析,并根据输
出结果修正量表。参考标准化因素负荷量(FL)>
0.6以及模型拟合度指标的标准,即同时满足卡方
自由 度 比 值 (χ2/df)<3,拟 合 优 度 指 数 (GFI)>
0.9,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0.9,比较拟合
指数(CFI)>0.9,Tucker-Lewis指数(TLI)>0.9,
近似误差的均方根(RMSEA)<0.08,删除构面不
合适的题目,由于观测变量“担心陌生人轻视自己
(F12)”的标 准 化 因 素 负 荷 量 <0.6,故 予 以 删 除。
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发现,每个题项的标准化因素
负荷量(std.)>0.6,题目信度(SMC)>0.36,组成
信度(CR)>0.7,平均变异数萃取量(AVE)>0.5,
表明题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收敛效度。AVE 开根
号值大于构面之皮尔森相关,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
区别效度(表3和表4)。
表3 研究构面的信度与收敛效度分析
构面 题目
参数显著性估计
Unstd. S.E. z-value P
题目信度
Std. SMC
组成信度
CR
收敛效度
AVE
F1 F11 1.000 - - - 0.649 0.421 0.862 0.557
F13 1.060 0.096 11.423 *** 0.745 0.555
F14 1.009 0.085 11.880 *** 0.773 0.598
F15 1.009 0.085 11.880 *** 0.773 0.598
F16 1.171 0.097 12.051 *** 0.789 0.623
F17 1.035 0.088 11.717 *** 0.759 0.576
F2 F21 1.000 - - - 0.812 0.659 0.884 0.718
F22 1.075 0.061 17.831 *** 0.873 0.767
F23 1.095 0.061 17.831 *** 0.888 0.789
F24 1.048 0.061 17.274 *** 0.840 0.706
F3 F31 1.000 - - - 0.683 0.466 0.848 0.528
F32 1.043 0.098 11.998 *** 0.692 0.479
F33 1.072 0.086 12.486 *** 0.754 0.569
F34 1.127 0.073 11.492 *** 0.755 0.570
29
陶长江等:肢体残障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探究 理论探索
表4 收敛与区别效度分析表
构面 AVE
皮尔森相关与区别效度
F3 F2 F1
F3 0.528 0.727
F2 0.718 0.653 0.847
F1 0.557 0.719 0.603 0.746
注:对角线黑体字为 AVE 开根号值,下三角为构面之
皮尔森相关。
3.2 肢残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成因
对问卷数据采用定量分析,以肢残人士的人口
统计特征和残障特征为自变量,因子分析得到的内
在障碍、结构障碍和人际障碍3类出游障碍为因变
量,分别做独立样本 T 检验(自变量为性别和是否
需要助行设备)和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其余的自变
量),以检验差异显著性和显著度(表5和表6)。同
时,对访谈资料采用文本分析,从被访者的材料中探
索造成影响显著性的实际成因。综合分析发现,除性
别、生活陪伴以外,其余自变量均对肢残人群出游障
碍存在显著影响,且产生影响的真正成因各异(表7)。
表5 残障特征的多元显著效应(p<0.05)
变量 Pillai's跟踪 F 值 自由度 自由度误差
残障等级 0.072 2.134 4 1047
残障年限 0.082 1.626 6 1035
残障原因 0.106 2.550 5 1041
表6 残障特征对出游障碍的多元方差分析
因变量 自由度 自由误差 F 值 自变量 均值
95% 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残障等级
一级 0.303 0.108 0.498
F2 4 1047 3.457
二级 -0.104 -0.273 0.064
三级 -0.112 -0.347 0.124
四级 -0.191 -0.465 0.084
残障年限/年
<1 0.376 -1.005 1.758
1~3 0.681 -0.296 1.658
4~6 0.428 -0.189 1.046
F2 6 1035 1.976 7~9 -0.131 -0.282 0.021
10~14 -0.113 -0.355 0.13
15~19 0.225 -0.317 0.767
≥20 0.193 -0.012 0.398
残障原因
先天因素 0.156 -0.263 0.575
后天引发:疾病 0.170 -0.061 0.401
F2 5 1041 4.185 后天引发:车祸 0.502 0.125 0.879
后天引发:意外人为损伤 0.343 -0.049 0.735
后天引发:地震 -0.192 -0.326 -0.058
先天因素 -0.201 -0.625 0.223
后天引发:疾病 0.321 0.087 0.555
F3 5 1041 2.866 后天引发:车祸 -0.034 -0.415 0.347
后天引发:意外人为损伤 -0.171 -0.568 0.226
后天引发:地震 -0.085 -0.22 0.05
30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表7 肢残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成因
注:“↗”和“↘”表示随自变量增加/增多/提高/增强,因变量分别呈现显著正向和负向影响;“———”表示无显著影响。A 代
表对问卷的定量分析结果,B代表对访谈资料文本分析结果。
3.2.1 人口统计特征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成因
(1)年龄影响出游兴趣、出游信心和身体机能,
进而对3类出游障碍产生显著影响(图1)。一是随
年龄的增长,出游的内在和结构障碍趋于增多。相
比大众群体,出游对肢残人士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年轻时,出游的兴趣更大,希望能“多出
去见识一下”(LWJ),有足够信心而不关心旅途中可
能遇到的障碍,甚至“完全没想过出游中有没有困
难”(ZXM)。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和 身 体 机 能 的 衰
退,出游将变得更加困难,虽然心想出去,但是“身体
不允许”(LX)。二是年龄影响出游的人际障碍,两
类肢残者(18岁以下和46~55岁)面临较为严重的
人际障碍。残障是对人生进程的破坏,对青少年而
言,“大好人生还未开始就突然跌入谷底,心理上会
有巨大的落差”(ZJ),这类肢残者通常表现为不愿意
跟人交流,害怕他人的眼光和谈论;中年的肢残者因
身体机能的下降,对旅途中需要帮助存在顾虑,因
“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CZG)而可能选择不出游。
而青年人的想法则不同,在出游时会遭遇异样的眼
光,“你盯我两眼,我就盯回去,我盯到你不好意思来
盯我……有可能是因为我年轻,年长的人可能反应
又不同”(ZJ2)。
31
陶长江等:肢体残障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探究 理论探索
图1 年龄对出游障碍的影响
(2)受教育程度影响社会公平的感知和追求,进
而影响出游的内在障碍和人际障碍。定量分析显
示,受教育程度负向影响出游内在障碍,访谈资料不
仅证实了该结果,而且也表明了受教育程度正向影
响人际障碍。平等、有尊严地出游,是残障人群对社
会公平的感知。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关注社会
公平,同时其所感知到的社会公平感越低[37]。受教
育程度影响社会公平感的追求和感知,从而导致受
教育程度越高的肢残者一方面积极追求社会的公
平,有较少的内在出游障碍。同时,由于社会大众对
肢残者普遍缺乏了解,不适宜的言行强化了肢残者
对社会公平的缺失感,这又导致肢残者面临更多的
人际出游障碍。两位在读的肢残大学生认为,肢残
者与大众平等、出游目的跟常人无异,“我们只是肢
体上受伤,并不意味着我们心理上有伤……平常人
旅游是放松身心,我们也都是那样”(ZX);在旅游中
与他人接触时,“别人如果一直强调你腿不方便,我
要照顾你,我就不太喜欢这样”(LWJ)。
(3)个人收入影响自信心和旅游服务的选择自
由度,从而负向影响出游结构障碍和人际障碍。方
差分析表明,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人际障碍会减
少。访谈资料不仅反向解释了这一结果,并发现个
人收入增加也有助于减少出游的结构障碍。一是收
入是出游的经济保障[12]217,“出去旅游,什么都需要
经济支撑”(TYJ),较好的收入会使肢残者有更多的
出游选择,享受更好的出游服务,“比如你经济条件
允许,还可以找知更鸟出国旅游”(ZJ2)。二是低收
入会消减旅游中人际交往的信心,“出游最大的问题
就是经济……就算出去了,别人买东西,你要不要
买,别 人 吃,你 要 不 要 吃 …… 我 会 觉 得 不 好 意 思”
(YHX)。
(4)婚姻状况影响日常陪伴、出游陪护和出游花
费,进而对3类出游障碍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定
量数据发现,出游的结构障碍方面,离异者>已婚者
>未婚者>丧偶者。婚姻意味着夫妻双方共同承担
家庭责任,综合考虑家庭支出和出游花费,往往导致
已婚者的出游结构障碍大于未婚者,“以前的钱是自
己用,现在的钱要供很多人用”(CZG)。同时,已婚
者因得到伴侣的陪伴和鼓励,出游的内在障碍和人
际障碍少于其他群体。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
帮助肢残者走出心理阴霾、提升自信。例如,HL刚
截瘫时曾想自杀,她有活下去的勇气只因她老公说
无论 HL变成啥样,都不会嫌弃她;ZD 说她之所能
走出来,全靠老公陪伴和鼓励。二是伴侣作为出游
中的陪护,有助于减缓肢残者出游时遭遇的人际障
碍。如 MMY 和 LXA 都说,老婆对他们的帮助特
别大,出游陪伴也都是老婆。MMY 还特别强调,他
老婆患上网球肘就是陪同出游搀扶他导致。
(5)就业状况影响个人自信心、旅游消费能力和
社会融入能力,从而影响出游的3类障碍。多元方
差分析发现,就业状况对出游的3类障碍均有显著
的影响,在出游障碍表现中:就业者<未就业者。就
业不仅为肢残者出游提供资金支持,还可增强其自
信心、帮助其融入社会[38],进而缓解出游障碍。正
如3位受访者所言,就业“能够充实自己,还能实现
经济上的独立”(ZXM);就业甚至直接影响能否出
游,“正是因为有了工作才能在30岁去了三亚,那是
我平生第一次出游”(CY),“如果不去挣钱,无法支
3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撑你下一次的旅行”(ZJ2)。
(6)闲暇时间反映就业情况,影响个体心理状
态,从而影响出游的3类障碍。定量分析表明,闲暇
时间为周末、法定假日和带薪假期的肢残者在3类
出游障碍上无明显差异,但每日闲暇者所遭遇的出
游障碍显著大于以上人群。进一步采用相关分析,
发现闲暇时间与就业状况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为0.349;交叉列表分析发现,每
日闲暇者多为未就业者。这表明,就业的肢残者更
容易出游,尽管闲暇时间被压缩,但总体的出游障碍
仍明显小于未就业者。此外,过度的闲暇时间会导
致肢残者过于关注自己的身体障碍,徒增心理压力,
这可能会增加其出游的内在障碍和人际障碍。对
ZHH 和 YL的访谈从正反两方面正好说明了这点。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天天闷在家里,免不了东
想西想……”(ZHH),而开旅行社的 YL 正好相反,
“一天到晚都忙旅游团的事,都快忘记自己是个残疾
人了”(YL),说完哈哈大笑。
(7)不同地区的残障者面临着不一样的出游人
际障碍,其实际成因在于社会态度的差异。在出游
人际障碍方面,国内港澳台地区<四川省各区、市
(包括成都)<国内其他地区。这是因为港澳台地区
无障碍旅游发展早,无障碍环境相对完善,社会大众
对肢残者出游的接受度更高,如 HL 多次提到台湾
民宿为他们单独搭建无障碍卫生间,台北故宫博物
院工作人员提供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交叉分析发
现,四川省的肢残者多因汶川地震所致,访谈中 ZJ、
ZJ2、YL、HL 等表示,地震致残者得到了政府和社
会的各类关心和帮助,社会大众对他们也没有那么
多歧视眼光,反而觉得他们出游了不起。社会大众
的理解和特别关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震致残人
士出游的人际障碍。
3.2.2 残障特征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成因
(1)对无障碍出游环境的依赖程度差异,导致残
障等级显著影响出游的结构障碍。方差分析表明,残
障等级对出游结构障碍有显著影响,表现为一级>二
级>三级>四级(表6~表7)。独立样本 T 检验显
示,需要助行设备者>不需要者(F=10.143,Sig=
0.002,均值分别为0.179和-0.284)。出游最基础
的是行走能力,残障等级和使用助行设备情况差异会
导致对无障碍出游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例如,一、
二级肢残者多是因截肢、截瘫、脊髓损伤等必须使用
轮椅的人群,“他们对出行的要求高”(MMY),“无
障碍通道和厕所作用很大”(ZZJ)。不达标的无障
碍卫生间、没有无障碍通道等是一、二级肢残者描述
出游中面临最多的障碍,“上厕所,他们还可以穿假
肢,我们完全没办法”(ZJ);“山山水水,我们坐轮椅
的肯定是去不到,拄拐杖的都还好”(ZXM)。而对
于三、四级的肢残者,对拄拐、使用义肢者,“活动能
力、行走能力要好一些”(MMY),其面临的障碍会
相对少很多;“我出门还是很方便……住宿方面只要
不是青旅上铺,除此没什么特别的要求”(XL);“我
这个手对出游几乎不影响……出去耍,我开车的时
间比较多,一个手也能开”(MG)。当前,国内的无
障碍环境还不够完善,一些景点和住宿点没有无障
碍通道,轮椅使用者难以进入,如 GT 谈到的北京故
宫,LWJ提到的贵州千户苗寨、云南大理古城和洱
海边的客栈等。
(2)残障年限影响肢残者对残障身体的接受度
和整个心理状态,叠加年龄因素,从而影响3类出游
障碍。具体表现为残障年限对出游结构障碍的影响
呈现“U”型结构,并负向影响内在障碍和人际障碍。
第一,方差分析显示,随残障年限的增长,肢残人士
面临的结构障碍呈现“U”型结构,即残障6年内(尤
其是1~3年)和15年以上的人群大于残障7~14
年的人群(表6~表7)。残障年限较短的肢残人士,
出游面临较多结构障碍,有两个原因:一是未完全习
惯残障的身体,如行走时身体不协调(拐杖和义肢使
用者)和轮椅的不熟练使用等因素,会强化出游遭遇
的结构障碍感知。一般来说,习惯身体的残障状态
需要1~3年,如 GT 所说的至少一两年,YB讲需要
3年左右。二是身体功能受损导致的不便和疼痛,
叠加旅途奔波所带来的疲惫和劳累,会增加结构障
碍的感知。例如,多数截肢者(因交通事故、人为意
外或地震致残)会终身伴有幻肢疼,“刚开始时疼得
整晚睡不着……现在已经习惯,仿佛它就是你身体
的一部分”(ZJ2)。而残障15年以上的也有更多结
构障碍,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致使身体机能下
降,对肢残者的出行“雪上加霜”。Shaw 等的研究
也表明,年龄在客观上加重了障碍程度[6]。第二,不
可逆的残障给肢残者的心理造成终身影响,这种心
理会受残障时的年龄和残障年限的影响,进而对出
33
陶长江等:肢体残障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探究 理论探索
游内在障碍和人际障碍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说
像我们小时候受伤,感觉不是很大……这么多年,早
已习惯,但如果像16到40岁突然受伤,心理上会有
很大落差”(CY)。心理影响的具体表现在随残障年
限的增长,肢残者会历经“愤怒—沮丧—无可奈何—
接受现实—慢慢习惯”的心理过程,出游的内在障碍
得以逐渐消融。“时间能冲淡一切”(YB);“最开始
没想过(残障)那么严重,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想开、
习惯了”(GT)。当残障年限增加,肢残者习惯障碍
事实时,会以“无所谓”(YL)、“他们说一说又不能改
变啥”(ZJ)的心态面对普通大众好奇或不适当的谈
论,甚至不畏惧异样眼光,在出游中以主动心态寻求
他人的帮助,此时出游中的人际障碍也得以缓解。
“有人主动出来帮你,之前就觉得是别人的世界,我
不要你管;现在自己滑轮椅,需要时还主动找别人帮
忙……以前脸皮薄,现在就开始主动(寻求帮助)”
(YL)。
(3)残障原因影响个人收入、身体功能水平和社
会关注度,进而显著影响出游的内在障碍和结构障
碍。在出游的内在障碍和结构障碍的整体表现上,
后天因素致残者>先天因素致残者(表5和表6)。
其原因在于先天和后天因素致残的差异,后天致残
者需要时间调整身心以适应残障的状态。将后天致
残因素进一步细分发现:相对于突然致残因素(如意
外损伤、车祸、地震等),后天缓慢致残因素(如疾病
等)会带来更多内在障碍;相对于不可抗拒因素(如
地震、疾病等),人为因素(如车祸、意外损伤等)致残
者会遭遇更多的结构障碍,主要有3个原因导致这
种差异:一是致残原因不同导致收入差异,进而影响
结构障碍。国内医疗体系尚待完善,因病致残者多
为家庭经济困窘,相对而言,地震致残者或因公意外
致残者收入更有保障。地震致残者有国家补助,被
其他致残者认为“待遇好”(ZXM);LXA 在上班期
间遭遇地震被认定为工伤,从2009年开始每个月可
领到国家补贴近3000元;“我是工伤,经济方面没
那么大压力,有些其他原因造成的伤残,家里收入低
的群体牢骚满腹”(LR)。二是致残原因不同导致身
体功能水平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内在障碍和结构障
碍。例如,都使用轮椅的三类肢残者,其身体功能水
平大致表现为脊髓损伤者<高位截肢者<小儿麻痹
患者。小儿麻痹症患者常在中老年时期出现并发
症,多表现为腿脚无劲需要坐轮椅,其他身体功能不
受太大影响;高位截肢者残端常伴有患肢疼,大小便
正常,出行必须使用轮椅;脊髓损伤者虽有腿脚,但
腰无力,且腰以下部位无知觉,大小便失禁。3位被
访者的描述可表明出游障碍中的差异。小儿麻痹患
者 XYT 说,“他们(脊髓损伤)爬坡就不行……稍微
有些坡,腰就支撑不起来……我们腰上有力”;脊髓
损伤者ZXM 谈到,“我们和截肢的还不一样,比如
YL,她没有脚,她哪儿都正常(指大小便),我有脚,
但我哪都不正常”;脊髓损伤者 LXA 提到,“因下半
身无法动弹,最多坐5小时轮椅就得休息,躺一两个
小时再走”。三是致残原因不同,社会的关注度存在
差异,进而影响内在障碍,“地震受伤的和先天的或
者疾病受伤的完全不一样。他们很多从小非常的自
卑,不愿意走出来,不愿意去挑战自己……我们受到
全 世 界 的 关 注 …… 我 们 更 多 是 接 受 别 人 的 爱”
(ZJ2)。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残障人在旅游研究领域中是一个有关社会公
平、权利的话题[39]。聚焦肢残人士出游障碍并探索
其实际成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障碍,有利于
肢残人士的公平、权利的实现。被学术界广泛应用
的出游障碍理论,尽管可以在整体上描述肢残人士
出游可能面临的障碍,但无法解释存在具体障碍的
实际原因;而不假思索地借助失能的社会模式来理
解肢残人士的出游障碍,可能存在过多强调社会对
肢残者出游约束的误区,而忽视来自肢残者自身因
素的影响。社会大众常将肢残人士视为同质人群,
认为相似的身体功能损伤状态(表现为拄拐、推轮椅
等),会导致相似的出游障碍。而研究表明,肢残人
士是异质人群,不同人口统计特征和残障特征的肢
残者,在出游障碍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其背后还有
更深层次的成因。
(1)年龄、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和已婚状况等
人口统计特征对出游障碍有显著影响,产生显著影
响的实际成因是肢残者的身体机能、社会公平感知、
自信心和出游陪伴等的不同。1)随着年龄地增加,
因残障身体机能的衰退而加大出游的内在和结构障
3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碍。同时,青少年因肢残有更大的心理落差,而中年
人因机能衰退和人际交往的顾虑,将面临更多的出
游人际障碍。2)受教育程度影响社会公平感的追求
和感知,从而导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肢残者有更少
的内在障碍和更多的人际障碍。3)个人收入高低、
就业与否均负向影响出游障碍。就业是最核心要
素,就业通过提高个人收入、增强信心、有助于社会
交往等减少肢残者出游面临的内在障碍、结构障碍
和人际障碍。同时,就业还能消解肢残者的闲暇时
间,有效减少闲暇时间过多导致的各类出游障碍。
4)已婚肢残者因有爱人的持续陪伴和鼓励,有助于
提高自信、减少顾虑,表现出更少的内在障碍和人际
障碍。因已婚带来家庭财务责任进而增加的出游结
构障碍,可以通过就业、提高收入等得到缓解。婚姻
状况、就业情况、闲暇时间对出游障碍的影响,是本
文的新发现;有关年龄、个人收入对出游障碍的影响
支持并深化了 Darcy
[15]277 的结论,但同时个人收入
和受教 育 程 度 对 出 游 障 碍 的 影 响 结 论 分 别 与 Bi
等[29]214 和 Darcy
[15]277 的研究发现相反。
(2)残障严重程度、残障年限和残障原因均对出
游障碍有显著影响,产生显著影响的实际成因是无
障碍环境、肢残者身心状况和社会关注度的差异。
1)残障严重程度正向影响出游结构障碍,其原因是
残障等级越高则需要助行设备的肢残者对出游环境
依赖程度越高。该发现深化了 Darcy
[15]277 的研究
结论,与 Bi等[29]214 的观点不完全吻合。2)残障年
限负向影响出游内在障碍和人际障碍,对结构障碍
的影响呈现“U”型。残障年限影响肢残者身心状
态,随着残障年限的增加,肢残人士逐渐接纳自己的
残障身体,从而减少出游的内在障碍,并且通过调节
消极和被动心态进而缓解了人际障碍。同时,综合
考虑年龄造成的叠加障碍影响,残障6年内和15年
以上的两类人群出游面临更多的结构障碍。3)残障
原因影响出游的内在障碍和结构障碍,后天人为因
素致残者因收入和身体功能水平差异会遭遇更多的
结构障碍,后天缓慢因素(如疾病等)致残者因缺乏
社会关注而要面对更多的内在障碍。
4.2 研究讨论与建议
4.2.1 研究讨论
有关残障群体的研究在旅游学术界仍处于相对
边缘的地位[40],而旅游学者的责任就是通过研究,
倡导人的尊严、平等权利和社会的公正,促进积极的
社会变化[41]。从国内外残障旅游的研究脉络来看,
国外是从最早笼统研究全体残障群体到逐渐细分研
究肢体、视力、智力等单一残障类型人群[9]135,而国
内旅游学者对残障人群的研究关注较少,关于肢残
人群的出游障碍未展开深入探索。本文深化了残障
严重程度和人口统计中的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对
出游障碍的影响研究,与 Darcy和 Bi等的文献形成
对话,并初步发现残障原因、残障年限、婚姻状况、就
业等对出游障碍存在多种影响。同时,就肢残的11
个异质性特征对出游障碍存在显著影响的成因做了
探索,推进了对出游障碍理论本身的研究,是对失能
社会模式理念运用的反思。残障群体本身具有不规
则性、复杂性,分析肢残人群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
响,有助于通过局部研究揭示整体,即残障人士出游
这一复杂现象背后隐藏的层次性和规律性。尽管如
此,但相比其他游客,残障人士的旅游休闲决策要复
杂得多,本文只是对肢残人士出游障碍的一个探索。
同时,国内无障碍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包容性增
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出游。在国内,肢残
人士是人数最多和出游最多的残障人群,如国内服
务于肢残团队出游的最大组织“生命之歌”,是由脊
髓损伤者吴丽红于2005年创建的,目前在中国和马
来西亚已成立超过34个分站,累计组织近5万肢残
人士实现国内外旅游。因此,要满足庞大肢残群体
的出游需求,分析肢残群体本身的异质特征对出游
障碍的影响,尽快破解开发该细分旅游市场的难点
是当务之急。
4.2.2 建议
缓解肢残者的出游障碍,需针对其异质性造成
内在障碍、结构障碍和人际障碍的实际成因着手,基
于研究结论,建议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机构、旅
游业界、教育界和肢残者家人等共同参与的社会支
持网络。
(1)政府可从3个关键点发力:1)进一步落实就
业、创业优惠政策,提高肢残人士的就业率。就业和
创业,不仅可消解掉“无益”的闲散时间,还可以提高
肢残者的经济收入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为肢残者出
游提供物质基础和心理条件。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加
大提供电商、广告策划、市场营销、手工艺创作等方
向的就业和创业培训;监督企业保障肢残人士的真
35
陶长江等:肢体残障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探究 理论探索
实就业,而非由缴纳残保金来代替。2)落实与监督
无障碍环境建设,减少肢残者出游的外部障碍。随
着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
法》的正式实施,当前政府行政的重点是“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道路无障碍设施严格按
标准建设,邀请肢残代表全程参与建设和验收,确保
设施和服务实现真正“无障碍”。同时,监督建筑物
和旅游景点的无障碍设施(尤其是通道和厕所)的通
用设计与改造,并对不符合要求的采取领导问责、限
期整改甚至停业整顿等措施。3)培育公益机构和肢
残社群组织,倡导社会媒体给予关注。为公益和合
法肢残社会组织成立、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呼吁社
会媒体给予肢残人士多方面的关注,倡导社会力量
的帮扶。
(2)公益机构、志愿者组织和社区等可着力于:
1)走近并聚焦两个年龄阶段(18岁以下、46~55岁)
和两类致残原因(后天因病和人为意外)的肢残人士
的身心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保健训练和心理
疏导。2)组织近郊出游,锻炼肢残者出游中的身体
照顾能力,减少出游顾虑。3)关注肢残者的婚姻与
家庭,对已婚家庭出游中的陪护提供心理和技术指
导,对未婚或离异者给予情感关怀,提供相应咨询和
服务。对旅游业界和教育界而言,旅游业需要提供
适宜的交通、旅游线路和符合要求的无障碍旅游设
施,并培训员工对肢残游客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教育
界应重视残障旅游教育,开设理论和实践课程,鼓励
旅游专业学生参与社会服务,让未来旅游从业者提
前做好服务肢残游客的准备。肢残者家庭和相关社
群方面,家人应积极支持和鼓励肢残人士出游,如鼓
励其报名“生命之歌”组织的旅游活动,并尽可能陪
伴出游。不同的社群组织,如中国脊髓损伤论坛、少
数派说、残障知音、残障之声等,可以利用线上交流、
线下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肢残人士正确看待
残障和社会态度,并邀请肢残旅游达人分享出游经
历,帮助肢残人士消除顾虑,树立出游信心。
6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本文仍有以下不足:(1)以往研究表明,残障类
型影响出游障碍,受限于问卷样本和访谈资料,论文
只关注到肢残人士,未来应加强对智力、言语、视力、
精神等障碍人群的出游障碍研究。(2)肢残者的性
别、生活陪伴对出游障碍的显著影响并未得到证实,
未来可对女性肢残者的出游障碍、家人对肢残者出
游的影响展开主题讨论。(3)研究发现,年龄、婚姻
状况、残障年限、残障原因显著影响肢残者出游障
碍,研究虽利用访谈文本作了阐释,但分析深度不
够,未来可采用民族志、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做更
深入的探索。(4)研究只是从异质性的角度初步探
索了肢残人士出游障碍存在的差异及其成因,对于
显著性影响及其成因的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注 释
①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
同残疾等级人数[EB/OL].https://www.cdpf.org.cn/
zwgk/zccx/cjrgk/15e9ac67d7124f3fb4a23b7e2ac739aa.
htm,2021-12-16.
②如199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2008
年和 2018 年 修 订,2008 年 加 入 联 合 国 《残 障 人 权 利 公
约》,2013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21年制定
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2021年通
过《“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等。
③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报道,2019年国内
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粗略计算,全国人均出游超4次。
资料来源:https://www.mct.gov.cn/whzx/whyw/202003/
t20200310_851786.htm,2021-12-16.
④中国残 疾 人 联 合 会.残 疾 人 分 类 与 分 级 [EB/OL].https://www.cdpf.org.cn//hdjl/gjflfg1/zzjslzc/2b2e58504
e1e41879a9907b00c7d47a0.htm.2022-4-26.
⑤2021年11月8日,研究者在中国知网输入残疾人旅游、残
障旅游等为主题和关键词查询,显示核心期刊相关论文9
篇,算上旅游类期刊发表的论文(旅游论坛/桂林旅游专业
学校学报3篇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篇),共13篇。
参考文献
[1] TAZIMJ.,JAMESH.Justiceandethics:towardsa
newplatformfortourismandsustainability[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2021(2-3):143-157.
[2] ANDREIA M,CELESTE E,EUGENIA D .The\"
why\"and\"whatfor\"ofparticipationintourismactivities:travelmotivationsofpeoplewithdisabilities[J].
Currentissuesintourism,2023(6):941-951.
[3] KONG W H,LOIKI.Thebarrierstoholiday-taking
forvisuallyimpairedtouristsandtheirfamilies[J].
Journalofhospitalityandtourism management,2017
36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9):99-107.
[4] CHANGYC,CHENCF.Identifyingmobilityserviceneedsfordisabled airpassengers[J].Tourism
management,2011(5):1214-1217.
[5] 贾新明,田澎.顾客异质性对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的
影响[J].管理科学,2009(4):41-49.
[6] PAGÁNR.Thecontributionofholidaytripstolife
satisfaction:thecaseofpeople withdisabilities[J].
Currentissuesintourism,2015(6):524-538.
[7] TUTUNCU O.Investigatingtheaccessibilityfactors
affectinghotelsatisfactionofpeoplewithphysicaldisabilit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management,2017(65):29-36.
[8] BENNETTR, VIJAYGOPAL R, KOTTASZ R.
Willingnessofpeoplewithmentalhealthdisabilitiesto
travelindriverlessvehicles[J].Journaloftransport&
health,2019(3):1-12.
[9] 陶长江.境外残障旅游与无障碍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J].旅游学刊,2020(3):127-142.
[10] 柴寿升,张道远,郑玮.国民旅游公平视角下的弱势群
体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论坛,2017(1):10-21.
[11] 陈楠,乔光辉,张云耀.基于无助理论的残疾人旅游
障碍与旅游参与意图关系研究:结构方程式模型的应
用[J].旅游学刊,2009(9):47-52.
[12] PORIA Y,REICHEL A,BRANDT Y.Theflight
experiencesofpeoplewithdisabilities:an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10(2):216-
227.
[13] GRÖSCHL S.An exploration of HR policiesand
practicesaffectingtheintegrationofpersonswithdisabilitiesinthehotelindustryinmajorCanadiandestina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7(3):666-686.
[14] SMITH R W.Leisureofdisabledtourists:barriers
toparticipatio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7
(3):376-389.
[15] DARCYS.Disablingrourneys:thetourismpatterns
ofpeoplewithimpairmentsinAustralia[C]//BraithwaiteR W,Braithwaite R L.Cauthe:ridingthe
waveoftourismandhospitalityresearch.Proceedings
oftheCAUTHEconference,lismore:southerncross
university,2003:271-279.
[16] MCKERCHERB,PACHER T,YAU M K,etal.
Travelagentsasfacilitatorsorinhibitorsoftravel:
perceptionsofpeoplewithdisabilities[J].Tourism
management,2003(4):465-474.
[17] DARCYS.Marginalisedparticipation:physicaldisability,highsupportneedsandtourism[J].Journalof
hospitalityandtourism management,2002(1):61-72.
[18] RICKLYJM,HALPERN N,HANSEN M,etal.
Travellingwithaguidedog:experiencesofpeople
withvisionimpairment[J].Sustainability,2021(5):
2840.
[19] MCKERCHERB, DARCY S.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totravelby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J].
Tourism managementperspectives,2018(4):59-66.
[20] LEEBK,AGARWAL S,RIM H J.Influencesof
travelconstraintsonthepeoplewithdisabilities'intentiontotravel:Anapplicationofseligman'shelplessnesstheory[J].Tourism management,2011(3):
569-579.
[21] DEPASCALEA,MELEDDU M,ABBATET,etal.
Isthereagendergapinthepropensitytotravelof
peoplewithdisabilities? [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23(3):517-539.
[22] KONG W H,LOIKL.Thebarrierstoholiday-taking
forvisuallyimpairedtouristsandtheirfamilies[J].
Journalofhospitalityandtourism management,2017
(9):99-107.
[23] SMALLJ,DARCYS,PACKER T.Theembodied
touristexperiencesofpeoplewithvisionimpairment:
managementimplicationsbeyondthevisualgaze[J].
Tourism management,2012(4):941-950.
[24] KIMSE,LEHTO XY.Thevoiceoftourists with
mobilitydisabilities:insightsfrom onlinecustomer
complaintwebsit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temporary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2(3):451-
476.
[25] RANDLE M,DOLNICAR S.Enablingpeople with
impairmentstouseairbnb[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9(76):278-289.
[26] SANTAANA-SANTANASB,PEÑÀ-ÀLONSO C,
ESPINOEPC.Assessingphysicalaccessibilityconditionstotouristattractions.Thecaseofmaspalomas
CostaCanariaurbanarea(GranCanaria,Spain)[J].
Appliedgeography,2020(125):102327.
[27] GREWALlR,MURALICC,CITRIN A V.Customersatisfaction heterogeneity and shareholdervalue
[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2010(4):612-
626.
37
陶长江等:肢体残障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探究 理论探索
[28] GILLOVICB, MCLNTOSH A, COCKBURNWOOTTENC,etal.Experiencesoftouristswithintellectualdisabilities:a phenomenologicalapproach
[J].Journalofhospitalityandtourism management,
2021(48):155-162.
[29] BIY H,CARDJA,COLES T.Accessibilityand
attitudinalbarriersencounteredbyChinesetravellers
withphysicaldisabilit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
tourismresearch,2007(3):205-216.
[30] RUMMELA M.Travelbypeoplewithphysicaldisabilities:adiffusionstudyfocusedonopinionleadership[D].EastLansing:MichiganStateUniversity.
2008.
[31] KHOO-LATTIMOREC,MURAP,YUNGR.The
timehas come:a 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 of
mixedmethodsresearchintourism[J].Currentissuesintourism,2017(13):1531-1550.
[32] NORMAN,K.DENZIN,,YVONNA,S.LINCON.
质性研究手册2:研究策略与艺术[M].朱志勇,韩倩,
邓猛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
[33] CRESWELL,CLARK.混合方法研究导论[M].李敏
谊,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34] PORIA Y,REICHEL A,BRANDT Y.Dimensions
ofhotelexperienceofpeoplewithdisabilities:anexploratorystudy[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temporaryhospitalitymanagement,2011(5):571-591.
[35] SEDGLEYD,PRITCHARD A,MORGAN N,et
al.Tourismandautism:journeysofmixedemotions
[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7(66):14-25.
[36] 潘绥铭,姚星亮,黄盈盈.论定性调查的人数问题:
是“代表性”还是“代表什么”的问题:“最大差异的信
息饱和法”及其方法论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10
(4):108-115.
[37] 郑功成.中国社会公平状况分析:价值判断、权益失衡
与制度保障[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2-11.
[38] 陶长江,陈俐雯,杨钰琳,等.残障人士在景区就业有
可能性吗?:基于游客对旅游景区残障员工的态度研
究[J].热带地理,2022(3):457-468.
[39] JANAT,HIGHAMJ.Justiceandethics:towardsa
newplatformfortourismandsustainability[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2021(2-3):143-157.
[40] DEVILEE,KASTENHOLZ E.Accessibletourism
experiences:thevoiceofpeoplewithvisualdisabilities[J].Journalofpolicyresearchintourism,leisure
andevents,2018(3):265-285.
[41] RICHARDSV, PRITCHARD A,MORGAN N.
(Re)envisioningtourismandvisualimpairment[J].
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0(4):1097-1116.
TheInfluenceofHeterogeneousCharacteristicsofPeoplewith
PhysicalDisabilitiesonTravelBarriersandItsActualCauses
TaoChangjiang,ZhangXiaoming
(SchoolofTourism Management,SunYat-senUniversity,Zhuhai519000,China)
Abstract:Researchonpeoplewithdisabilitiesisatopicofsocialequityandrightsinthefieldoftourismresearch.Itisacommonsensethattravelisanequalrightforallpeople,however,onlyafewpeoplewith
physicaldisabilities(PWPDs)inChinacangoouttravelduetointrapersonal,structuralandinterpersonal
barriers.Correspondingly,itisimportanttoanalyzetravelbarriersofPWPDsanditsactualcauses.Not
onlyitcontributestorethinkingonthecurrentresearchontravelbarriersofPWPDs,butalsoitisthe
rightwaytofindtheeffectivemethodstoaddressPWPDs'travelconstraints.ThePWPDswereconventionallytreatedasahomogeneousgroup,representedasimilarstateintermsofbodyfunctionimpairment
(crutches,wheelchair,etc.),andinevitablywereviewedashavingsimilartravelbarriers.However,this
studyshowedthatPWPDsdifferin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andphysicaldisabilityconditions,andthus
travelbarriersandcausesvary.Basedonthereflectionoftheinsufficientexplanatorypowerofthetravel
38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disabilitytheoryandtheunderstandingofthesocialmodelofdisability,thisstudyadopteda mixedresearchmethodandanalyzedtheimpactof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anddisabilitycharacteristicsofPWPDsontravelbarriers.StudyOneisaquantitativeresearch,whichcollectedatotalof346surveyresponses.Inthisstudy,thefactorsinfluencingtraveldisorderswerediscussedusingExploratoryFactorAnalysis(EFA),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 (CFA)and ANOVA.Study Twoisaqualitativeresearch,
whichconductedandanalyzed30semi-structuredinterviews.Theresultsshowthat,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suchasage,educationlevel,employmentsituationandmarriedstatushavesignificantimpactson
travelbarrierscausedofphysicalfunction,socialjusticeperception,self-confidenceandtravelcompanions
ofPWPDs.Besides,theseverityofdisability,thedurationofdisabilityandthecausesofdisabilityallhave
asignificantimpactonthetravelconstraintsresultedfromtheaccessibleenvironment,socialattention,
andphysicalandmentalconditionofthePWPDs.Itisnecessarytoreducetheinternal,structuralandinterpersonalbarrierstoalleviatethetravelbarriersofdisabledpeople.Basedontheresearchconclusions,
thisstudysuggestsbuildingagovernment-ledsocialsupportnetworkwiththeparticipationofsocialinstitutions,tourismindustry,educationinstitutionsandfamilymembersofthePWPDs.Preferentialpolicies
foremploymentandentrepreneurshipshouldbeappliedtoincreaseemploymentopportunitiesforpeopleof
physicaldisability.Theexternalobstaclesneedtoberemovedbyimplyingandsupervisingtheconstruction
ofaccessibleenvironment.Morewelfareorganizations,mutilationcommunityorganizations,andsocial
mediashouldbefostered.Whileappropriatetransportation,appropriatetravelroutesandeffectivetravel
servicesneedtobesuppliedbythetourismindustries,relevantcoursesandprogramsshouldbedeveloped
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toprepareforthehumanresourcesandworkfoceforimprovedserviceto
touristswithphysicaldisabilities.
Keywords:peoplewithphysicaldisabilities;travelbarriers;heterogeneity;impact;actualcauses
[实习编辑:伍燕琼;责任编辑:连云凯]
39
陶长江等:肢体残障人士异质性对出游障碍的影响及其实际成因探究 理论探索
2023年11月
第16卷 第6期
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2306067
http://gllylt.cbpt.cnki.net
【理论探索】
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朱 玺a,刘 敏b
(北京联合大学 a.应用文理学院;b.旅游学院,北京 100101)
[摘 要]昼夜变化带来城市景观与活动的多样性,由此作为城市旅游核心区的旅游休闲街区成为
夜间旅游体验的集中区。研究运用 Kano模型,选择西安大唐不夜城、杭州清河坊、北京南锣鼓巷3
个典型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构建设施、服务、体验和项目4个层次的指标设
计,分析夜间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并进行案例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
具有大众化和年轻化的特征;(2)部分满意度影响因子具有共同 Kano属性,其中价格、噪音、拥挤
程度为逆向因子,照明亮度和背景音乐为无差别因子,交通、安全、卫生、休憩等设施与服务水平为
期望因子。(3)满意度提升应从夜间特性、街区自身文化特点和夜游人群喜好等综合考虑。研究据
此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氛围营造、发展特色项目等相关建议,以期对旅游休闲
街区的夜间旅游满意度的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夜间旅游;旅游休闲街区;满意度;影响因素;Kano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23)06-0040-15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
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她认为,人与人、人与
空间的互动产生了城市多样性和活力,而在成功的
街道中人流必然在不同的时段内出现[1]。在空间角
度上,街区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单元[2]43,是开放型带
状空间,为城市提供生活服务,与居民和游客产生互
动。在时间角度上,昼夜变化的节奏促使人流变化,
是城市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昼夜变化是非人为营造
的二元情境,具有不同的特点,人在昼夜的不同时间
特征下产生不同的活动需求和旅游体验[3]。Huang
等运用实验法验证了人对同一景观在昼夜不同情境
下有不同的感知[4]。主观原因可能是光照对机体行
为的昼夜节律有重大影响[5]。机体在白天新陈代谢
较快、交感神经较为活跃,适合工作和学习,在夜晚
机体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令人感到更放松、更
自由。客观原因是夜间光线昏暗、视线模糊,夜间景
观依靠灯光打造,黑暗和照明可以增强一个人的美
学印象[6],容易营造出“越夜越美丽”的氛围。除了
光照,气候也是夜间旅游的驱动因素[7]45。
夜间旅游,是指从日落到第二天太阳升起期间,
游客和本地居民在城市范围内,以旅游休闲为目的
而进行的各类活动的总称[8]。夜间旅游是城市休闲
经济的延长线,改变了传统的出游模式和旅游资源
配置方式,为区域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9]。与此同
40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精准扶贫战略下景区周边社区的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研究”(18YJAZH057)和北京学高精尖学科学生创新项目成果(BJXJD-GJJKT2022-YB06)的共同资助。
[收稿日期]2023-06-02;[修回日期]2023-08-14
[作者简介]朱玺(1998-),女,回族,河南信阳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
理,E-mail:798893890@qq.com;刘敏(1978-),女,内蒙古额济纳旗人,博士,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
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休闲街区,E-mail:ejina@163.com,通讯作者。
时,也存在着开发不合理、运营同质化、管理不规范、
设施不完备、业态不新颖等问题,因无法满足日渐丰
富的夜间旅游需求,导致区域活力丧失,空间资源浪
费[10]。旅游体验及满意度研究在识别访客感知和
需求,促进 区 域 旅 游 提 质 发 展 等 方 面 起 到 关 键 作
用[11]45。昼夜变化下的游客行为特点和环境感知具
有差异性,夜间旅游体验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
旅游休闲街区成为快速生活节奏下城市休闲旅
游的重要场地,是城市形象与地域特色集中展示的
窗 口,也 是 促 进 城 市 高 水 平、高 质 量 发 展 的 载
体[12]243。为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
“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
有关任务要求,《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行业标准
(LB/T082-2021)(以下简称《旅游休闲街区等级
划分》)2021年颁布实施,其中多条涉及夜间旅游相
关内容[13]2。首批54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中有
30家被认定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第二批
57家中有23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
休闲街区为夜间活动提供了场所,承载越来越多的
夜间休闲、消费和旅游等需求[14]90。因此,构建满意
度影响因素体系,使用 Kano模型测度识别访客满
意度和期望,对于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可持续、高
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1.1 旅游休闲街区
街区(Block)是基本的城市结构单元和生活空
间,通常是由若干条街道围成的区域[2]44。其英文
单词可拆解为 Business(商业)、Liefallow(休闲)、
Open(开放)、Crowd(人群)、Kind(亲和)[15]。其中,
旅游休闲街区(tourismandleisureblock)作为街区
的一类,综合了商业街区、特色街区、文化街区和休
闲街区的功能和特点,是未来街区发展和城市规划
的方向之一,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定义以及标
准化的分类。《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行业标准将
其定义为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具备旅
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观光、餐
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能满足游客和本
地居民游览、休闲等需求的城镇内街区[13]1。国外
研究关注的是旅游休闲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
置[16-17]。国内目前以“旅游休闲街区”为专有名词
的研究较少,大多是从其他相近定义,如“城市休闲
街区”“旅游特色街区”等进行描述,因此对旅游休闲
街区的概念进行了探讨(表1),研究集中在业态研
究[18-19]、现状 及 对 策[20-22]、空 间 与 活 动[14]86,[23]等
领域,而昼夜变化下的旅游休闲街区、旅游休闲街区
满意度等的研究较少。
表1 不同文献对旅游休闲街区的概念界定
责任者 概念
杨萍芳等
旅游休闲街区是集旅游、休闲功能为一体,既是当地居民业余休闲活动场所,又是吸引外地
游客来此观光、购物、体验的集“食、住、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娱乐区[24]
宋长海
城市休闲街区是指在城市发展历程中,充分利用其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围
绕人们的休闲需求(包括当地居民的日常游憩需求和外来游客的旅游需求),经营主体明
确、主题特色鲜明、业态配置较为齐全、公共设施服务供给完善、区域边界清晰,具有市级及
以上市场影响力的城市开放空间[25]
《旅游休闲街区
等级划分》
旅游休闲街区具有鲜明的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公共服务等功
能,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业态,能够满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览、休闲等
需求的城镇内街区[13]1
赵克苏等 旅游休闲街区是满足本地居民休闲需求以及外来游客观光游览的公共空间[26]
莫彩云等 旅游休闲街区是兼顾主客需求、文化特色鲜明、多元业态融合、时空开放共享的街区[12]244
张馨瑞
旅游休闲街区需要包含3个特征:休闲旅游是其基本功能,能够提供休闲旅游类的服务与
产品;能够满足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休闲、游览、购物等需求;街区是其空间存在形式[27]
41
朱 玺等: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理论探索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将旅游休闲街区定义为:能
满足外地游客与当地居民生活、休闲、旅游等需求,
经营完善、业态丰富、特色鲜明的城镇公共街区。旅
游休闲街区区别于其他街区的特征在于:第一,旅游
休闲街区拥有齐全的功能、完善的设施以及丰富的
业态,能够满足访客多层次、多类别的需求;第二,旅
游休闲街区是能够集中体现当地文化与特色、展示
区域地方性的城镇空间;第三,旅游休闲街区通过与
人的互动,让人产生休闲放松、满意和愉悦的体验。
1.2 夜间旅游
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是指有机体生命
运动以24h左右为周期的规律性变化[28]。这些变
化体现在人的主观感受(困倦、疲惫程度)[29]、生理
指标(血压、体温)[30]、行为(注 意 力、记 忆 力、执 行
力)[31]以及认知能力[32]上,并且不同指标对昼夜节
律的敏感度存在差异[33]。段义孚在《浪漫地理学》
中提到电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城市的基本自然节奏,
也就是昼夜的节律性,特别是电灯使公共活动不再
依赖太阳,城市开始有了夜生活[34]。光环境不仅对
人体生理、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类相关行
为的选择,并对不同空间的塑造力也起作用[35]。因
此,昼夜变 化 突 出 了 夜 间 旅 游 在 时 间 序 列 上 的 特
殊性。
夜间旅 游 (nighttourism)一 词 由 “夜 间 经 济
(Night-timeEconomy)”延伸而来,是为了解决 20
世纪的英国城市夜间空心化问题而提出[36]。夜间
经济除了与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服务业有关,具有经
济属性,还与日常生活活动和社交等有关,具有社会
属性[37]。夜间经济与城市旅游的融合发展,使得夜
间旅游作为延长传统旅游时间的新型旅游形式逐渐
兴起,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也逐渐从夜间消费群体探
究、夜间犯罪等社会问题与治安管理研究转向夜间
休闲旅游的研究[38]。夜市等夜间休闲场所成为夜
间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提供购物、娱乐、地方
美食等休闲活动,向游客展示地方魅力,为游客提供
地方文化体验[39]。
从空间上,街区不仅是外地游客的旅游空间,也
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40]。从时间上,昼夜变化下
的夜间旅游融合了夜晚的独特氛围和旅游的休闲属
性。由于夜间旅游的时间特殊性以及活动休闲性,
旅游休闲街区成为夜间旅游的主要活动场所[14]90。
集聚型、综合型的消费是夜间经济发展的趋势[41]。
旅游休闲街区作为开放型带状空间,其业态的丰富
性、经济活动的集聚效应、与现代科技结合而产生的
幻境感,对夜间旅游人群具有吸引力,使人感到自由
和放松。夜游人群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下会产生特殊
的体验,因此旅游休闲街区的夜间旅游具有一定的
研究意义。
1.3 满意度研究方法与影响因素
体验经济时代,满意度影响着游客的口碑、忠诚
与重访[42]。由于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的
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需要从其他相似的研究中寻找
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如表2所示,目前
相关满意度研究采取的方法大多为IPA 分析法与
结构方程模型,这些方法可以识别出满意度的影响
因素,但他们的缺陷在于无法给出更为具体的改进
顺序。为了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尝试使用 Kano
模型进行满意度研究,以期得到更精细的改进方案。
表2 街区及夜间旅游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 责任者 研究案例 方法模型 核心评价因素
街区
满意
度
李慧 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 网络文本分析 6要素:风景、环境、基础、价格、文化、意愿[43]30
李渊等 成都市宽窄巷子 结构方程模型
5维度:设施与管理、文化氛围、环境风貌、商业
配套、可达性感知[44]131
罗秀等 成都市锦里 IPA 分析法
7要素: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服
务[45]96
李胜等 北京市北京坊 结构方程模型
8潜变量:感知质量、感知价值、顾客期望、顾客
满意、顾客忠诚、顾客抱怨、街区形象、特色空
间和业态[46]82
杨璐等 福州市三坊七巷
结构方程模型
与双因素理论
9因子:保健因素(通达性、街区环境、管 理 服
务、基础设施)和激励因素(景观质量、文化氛
围、文娱活动、商品特色、美食文化)[47]85
42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表2(续)
相关研究 责任者 研究案例 方法模型 核心评价因素
夜间
旅游
满意
度
郭峦等 桂林市
统计分析法和
IPA 分析法
3维度:城市夜间整体环境、夜间产品和服务、
公共基础设施[11]46
杨淑梅等 重庆市磁器口古镇 IPA 分析法
5要素:夜间旅游服务设施、夜间旅游产品、夜
间旅游环境、夜间旅游活动、夜间旅游服务与
管理[48]68
鄢志武等 武汉市 修正IPA 分析法
8维度:旅游灯光、旅游交通、旅游餐饮、休闲游
览活动、旅游服务、旅游购物、基础设施、整体
氛围[49]219
卢松等 芜湖方特梦幻王国
IPA 分析法与
因子分析法
4维度:体验、设施、服务、项目[50]75
李潇 城市滨江公园
IPA 分析法与
德尔菲法
7要素:空间、环境、照明、水体、社会、心理、管
理[51]36
姜尧 桂林市
模糊综合评价法
IPA 分析法
8因子:交通、灯光、餐饮、休闲游乐、购物、公共
设施、服务、总体氛围感知[52]15
1.4 Kano模型在旅游及游客满意度的应用
Kano模 型 是 东 京 理 工 大 学 教 授 狩 野 纪 昭 于
1984年根据双因素理论提出的、用于测度顾客满意
度的模型[53]。在中国知网检索以“Kano模型”为关
键词,检索到文献总数2584篇,且近10年来发文
数逐年攀升。研究相关主题包括“用户需求”“服务
质量”“QFD(质量功能展开)”“满意度”等。研究涉
及学科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企业经济、工业通用技
术与设备、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等。其中“旅
游”排在第十位,相关发文量有103篇,研究领域包
括乡村旅游[54-55]、智慧旅游[56-57]、冰雪旅游[58]等,
研究内容有服务设计、需求分析、满意度提升、产品
研发等。Kano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识别访客
当下的满意度,通过划分满意度影响因子属性,绘制
满意要素敏感度矩阵图,为满意度提升提供具体的
顺序及线路图[59],因此选取 Kano模型作为研究方
法,为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的测度提供更
科学、具体的思路。
综上所述,旅游休闲街区是城市旅游的重点区
域,而昼夜变化使夜间旅游成为重要旅游体验时段,
满意度是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的重要研究内容。
小尺度街区层面的满意度主要集中在设施(尤其是
灯光)和服务方面;但较大尺度城市层面对旅游休闲
街区这个夜间旅游典型空间的关注不足。因此,本
文构建了“特定时空情境下的4个层次”的逻辑思路
(图1)。在特定时间(夜间)和特定空间(旅游休闲
街区)组成的情境下,通过测度设施、服务、体验和项
目4个层次,运用 Kano模型,将3个案例地进行对
比,最终得出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影响指
标体系以及对应的提升策略,以期为旅游休闲街区
夜间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昼夜多样性提升提供
参考。
图1 研究框架
43
朱 玺等: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理论探索
2 研究设计
2.1 案例地选取
研究选取西安大唐不夜城、杭州清河坊、北京南
锣鼓巷作为案例地,详细情况见表3,主要基于以下
考虑:(1)现有研究的不足。现有研究多以单个街区
为例,针对多个街区的对比研究较少,不利于得到共
识性结论。(2)城市典型性。西安、杭州、北京是我
国六大古都中的三个,城市历史悠久,因此发育出相
应的具有历史传统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街
区。根据《“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旅游休闲空
间和夜间经济的相关要求[60],西安、杭州、北京属于
旅游枢纽城市,旅游休闲街区的科学设计布局需要
进行探究,并引导面向未来的高水平、高质量开发。
(3)街区典型性。大唐不夜城、清河坊、南锣鼓巷均
为所在城市中较为著名的旅游休闲街区,是城市文
化的缩影,能够充分展示所在城市的特色,具有典型
性和代表性。(4)资源可获取性。案例地旅游开发
较成熟,旅游资源聚集度高,旅游知名度较高,访客
较多,相对开放,数据可获取性较高,在数据收集方
面占有优势。3 个街区的比较分析除了能够 验 证
Kano模型对于满意度测量的适用性,还能够更清晰
地体现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异同以及作用效果,从而
总结出更客观具体的规律性结论,并为旅游休闲街
区夜间旅游访客体验的提升提供引导。
表3 案例街区基本情况
旅游休闲街区名称 西安大唐不夜城 杭州清河坊 北京南锣鼓巷
所在地区 西安市曲江新区 杭州市上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
四至范围
北起小 寨 东 路、南 至 雁 南 三 路、
西至慈恩西路、东至慈恩东路
北至 西 湖 大 道、南 至 鼓 楼、西 至
吴山广场、东至中河中路
北至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
大街、西 至 地 安 门 外 大 街、东 至
交道口南大街
占地面积/m
2 650000 136600 62400
总长度/m 2100 1800 787
内涵依托 唐文化与现代流行 宋文化与市井民俗 胡同文化与老北京特色
2020年国庆期间
客流量/万人次
264.73 94.55 61.5
建成时间 2009年9月建成开放
河坊街建成于隋朝,南宋御街建
成于南宋
元大都同期
改造经历
2018年 10 月 全 面 启 动 改 造 提
升,2019年元旦完成提升并全面
对外展示
2001年 清 河 坊 保 护 改 造,2009
年南宋御街更新改造
2016年 12月 20日,《南锣鼓 巷
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导则》发
布执行,重点恢复居住功能
所获称号
全国示范步行街、第一批国家级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
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级旅
游休闲街区、AAAAA 级景区
全国示范步行街、中华老字号第
一街、中 国 历 史 文 化 名 街、中 国
历史文化街区、国家级旅游休闲
街 区、省 级 高 品 质 步 行 街、
AAAA 级景区
北京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
美国《时代》周刊挑选为亚洲 25
处你不得不去的好玩儿的地儿、
《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
名录(街巷胡同类第一批)》
周围 AAAAA 级
景区
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 西湖风景名胜区 故宫博物院、恭王府
运营管理
机构类型
西安曲 江 大 唐 不 夜 城 文 旅 发 展
有限公司(企业)
杭州南 宋 皇 城 小 镇 管 理 委 员 会
(政府)
北京市 东 城 区 人 民 政 府 交 道 口
街道办事处(政府)
2.2 影响因素体系
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以及访谈,最终确定了
A 设施、B 服务、C 体验和 D 项目共4个层次的21
个影响因素指标(表4)。刘爱利等认为,旅游声景
对街区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61-63]114,36,1138,声景和
夜间旅游是场所营造的关键,但鲜有文章将声景与
夜间旅游结合,因此将声景纳入影响满意度的指标,
具体表现为 A9噪音与 A10背景音乐。
44
旅 游 论 坛 2023年 第16卷 第6期
表4 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体系
要素层 因子层 描述 文献依据
A 设施
A1交通
交通 的 便 捷 程 度、有 序 性、通 达
性
郭峦等[11]46、罗秀等[45]96、李胜等[46]82、杨璐等[47]85、杨淑梅
等[48]68、鄢志武等[49]219、卢松等[50]75、李潇[51]36、姜尧[52]15
A2照明亮度 灯光明暗是否适宜
郭峦等[11]46、杨淑梅等[48]68、鄢志武等[49]219、卢松等[50]75、李
潇[51]36、姜尧[52]15
A3照明美观度 亮化景观是否具有美感
郭峦等[11]46、杨淑梅等[48]68、鄢志武等[49]219、卢松等[50]75、李
潇[51]36、姜尧[52]15
A4安全保障
监控、巡 逻、安 保、设 施 养 护、急
救设备
郭峦 等[11]46、鄢 志 武 等[49]219、卢 松 等[50]75、李 潇[51]36、姜
尧[52]15
A5价格水平 产品及服务等项目的价格高低
李慧[43]30、罗 秀 等[45]96、李 胜 等[46]82、鄢 志 武 等[49]219、卢 松
等[50]75、姜尧[52]15
A6导览 指示系统是否完善
郭峦等[11]46、李渊等[44]131、罗秀等[45]96、杨淑梅等[48]68、鄢志
武等[49]219、卢松等[50]75、李潇[51]36、姜尧[52]15
A7卫生 道路、场景、食品等的卫生状况
郭峦等[11]46、李渊等[44]131、罗秀等[45]96、李胜等[46]82、杨淑梅
等[48]68、鄢志武等[49]219、卢松等[50]75、李潇[51]36、姜尧[52]15
A8休憩 休憩设施密度的合理性
郭峦等[11]46、李渊等[44]131、鄢志武 等[49]219、卢 松 等[50]75、姜
尧[52]15
A9背景音乐
水声、钟声、歌舞声等是否丰富、
是否适宜
刘爱利等[61]114、邓志勇等[62]36、刘爱利等[63]1138
A10噪音
噪声是否超标、是否令人感到不
适
郭 峦 等[11]46、刘 爱 利 等[61]114、邓 志 勇 等[62]36、刘 爱 利
等[63]1138
B服务
B1服务态度
服务人员是否礼貌热情、细致周
到
郭峦等[11]46、李胜等[46]82、杨淑梅等[48]68、鄢志武等[49]219、姜
尧[52]15
B2服务技能 服务人员是否专业、有效率
郭峦等[11]46、罗 秀 等[45]96、李 胜 等[46]82、鄢 志 武 等[49]219、姜
尧[52]15
B3投诉处理
投诉是否方便、解决的时效性与
合理性
鄢志武等[49]219、姜尧[52]15
C体验
C1本地特色 产品中的当地民俗风情 鄢志武等[49]219、卢松等[50]75、姜尧[52]15
C2拥挤程度 空间大小与客流量比例是否合理 郭峦等[11]46、李渊等[44]131、杨淑梅等[48]68、李潇[51]36
C3文化内涵 产品中的文化性
李慧[43]30、罗 秀 等[45]96、李 胜 等[46]82、杨 璐 等[47]85、鄢 志 武
等[49]219
C4参与感 是否有互动环节及参与性 卢松等[50]75
D项目
D1观光类项目
以观看夜间城市景观为主、兼有
某自然景观,对照明等硬件设施
依赖性强
卢松等[50]75
D2演艺类项目
以演艺活动为主,有特定舞台空
间,观 赏 性 突 出 的 动 态 产 品,参
与性弱
卢松等[50]75、李潇[51]36
D3节事类项目
以传统节日期间的观赏、文化体
验为主
杨璐等[47]85、杨淑梅等[48]68、卢松等[50]75、李潇[51]36
D4体验类项目
游客 亲 身 参 与,规 模 较 小,分 布
较广泛,以品尝小吃、民俗体验、
购物、娱乐为主
杨淑梅等[48]68、卢松等[50]75
45
朱 玺等: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