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杂志》2024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24-4-2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湖南中医杂志》2024年第4期

HUNAN ZHONGYI ZAZHI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2024 年 4 月 28 日出版1985 年创刊月刊 公开发行目  次主  管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  办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编委会主任秦裕辉主  编葛金文社  长 张尚华副 主 编 蔡铁如编辑部主任 王红梅本期责任编辑 徐 琦编辑出版 《湖南中医杂志》编辑部地  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华路142号邮政编码410013电话/传真0731-88888572电子信箱hnzy188@188.com网  址http://www.hunanzyzz.com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3-770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43-1105/R总 发 行 国内:湖南省长沙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42-71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邮发代号 BM1102印  刷 湖南省长沙建华印务有限公司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湘工商广字〔128〕号定  价 每期 12 元,全年 144 元临床论著熊氏十味温胆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8例………………………………… 袁 玥,谢雪姣(1)息痛贴剂治疗偏头痛瘀血阻络... [收起]
[展开]
《湖南中医杂志》2024年第4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HUNAN ZHONGYI ZAZHI

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2024 年 4 月 28 日出版

1985 年创刊

月刊 公开发行

目  次

主  管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  办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编委会主任

秦裕辉

主  编

葛金文

社  长

 张尚华

副 主 编

 蔡铁如

编辑部主任

 王红梅

本期责任编辑

 徐 琦

编辑出版

 《湖南中医杂志》编辑部

地  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华路142号

邮政编码

410013

电话/传真

0731-88888572

电子信箱

hnzy188@188.com

网  址

http://www.hunanzyzz.com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3-770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43-1105/R

总 发 行

 国内:湖南省长沙市邮政局 

邮发代号42-71

 国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邮发代号 BM1102

印  刷

 湖南省长沙建华印务有限公司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湘工商广字〔128〕号

定  价

 每期 12 元,全年 144 元

临床论著

熊氏十味温胆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48例………………………………… 袁 玥,谢雪姣(1)

息痛贴剂治疗偏头痛瘀血阻络证41例临床观察

………………………………… 黄剑涛,车雄宇,龚秋玲(6)

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慢性肝衰竭30例 

… 覃绿星,刘 静,陈 淋,韦宛华,齐建华,张海英(10)

糖肾康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30例临床观察

… 王吉磊,刘世宾,宿 晶,郑汝吏,司廷林,高建东(14)

八段锦联合G-EO康复机器人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

障碍30例 …………………… 卢春夏,郑幼珍,莫仙容,  

谢胜华,董 奎,王春燕(18)

证治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治疗阴虚证的用药规律 

……………………… 李 娟,唐东昕,吴文宇,杨 柱(22)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何永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

……………………… 邓 宇,李梦蕾,丁 宁,赵 亮,  

何永恒,刘皓辰,张沂婧(27)

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探析

…………… 万玉凯,杨羽静,邱俊琛,黄云城,秦冬杰,  

张志辉,刘 洋,王颖仪,老膺荣,徐福平(32)

名医经验

伍大华从虚论治老年不寐经验 … 王馨苑,伍大华,姚 婷(38)

李平从痰热论治冠心病合并失眠经验

………………………………… 薛 莲,李 平,杨 阳(42)

郝微微运用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 刘玉婷,郝微微,温红珠(45)

郭俊杰从气机升降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 马斌鸿,张博超,郭俊杰(48)

何常春运用针刺从气论治内科杂症经验… 李 睿,何常春(51)

秦裕辉运用四物补肝散加味治疗眼病经验

………………………………… 付美林,颜家朝,秦裕辉(55)

王凡谈针刀临床道法术(二)——循道立法

………………………………… 肖晓玲,尹旭辉,王 凡(57)

中医伤科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骨疽拔毒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急性

 创伤性滑膜炎45例

…………… 张皖浩,张 安,周廷龙,朱 磊,江树连(60)

期刊基本参数:CN43-1105/R*1985*M*16*212*zh*p*¥12.00*3000*46*2024-4

第4页

针推医学

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五音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40例…………………………………… 何雅琪,胡 双(64)

头针联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42例…………………………… 夏吉锋,尹贵锦(68)

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CT引导关节腔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炎30例 …………………… 钟 敏,施 震(72)

医案医话

陆定波采用辛甘化阳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验案1则 ………………………………… 桑雪莹,陆定波(77)

田建辉基于“通以治癌”辨治卵巢癌验案1则 ………………………… 张 龙,田建辉,姚嘉良,杨 蕴(79)

朱明芳从脾论治过敏性紫癜验案2则 ………………………………………………………… 邬清婷,朱明芳(81)

针灸治疗腮腺肿瘤切除术后面神经损伤验案1则 … 韦雪兰,张 婷,张 薇,杨 珣,邰 萱,吴高鑫(84)

膏摩联合针刺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肿胀验案1则 ……………… 张田田,李华东,乔英杰,薛 琨(86)

针药联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验案1则 ………………………………………… 王金枝,周晓莉,钱佳利(88)

医学护理

中药膏摩干预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便秘28例

……………………… 张翠利,赵亚红,孔令新,王艳云,刘 昆,马新童,田朝阳,李 聪,赵 颖(90)

痔清消保留灌肠干预热毒伤络型放射性直肠炎43例

…………………………………………… 肖菊花,袁 欢,景奕瑄,吴琴静,唐 蓉,谭晓茜,彭小玉(94)

中药塌渍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滤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杜贵鹃,韩二环,吴松梅,张艺伟,宋 瑞(98)

岐黄随笔

基于精气神理论探析心与神明的关系…………… 唐逸岚,喻正科,万钰铃,赵 启,朱筱婧,陈志红(102)

从气血不足论治慢性肾脏病肌少症……………………………………………… 吴 蔚,吴 强,钟少艺(106)

导气针法的演变及当代应用……………………………………………………… 蒲炳宇,高烽笑,王 健(109)

文献研究

基于CiteSpace对地黄饮子的可视化分析………… 张雯霞,谢 瑶,韩 萍,徐文婷,吕建红,黄 静(114)

基于CiteSpace对天麻钩藤饮的可视化分析……… 何姣凤,冯 进,黄运华,钟 贝,黄 河,邓婷婷(120)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对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可视化分析

……………………………………………………………… 李双霜,谭天颖,曾兴琳,岳廷会,陈小朝(127)

我国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李青峰,杨土保(134)

实验研究

降气平喘方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中ADAM33和ETS-1表达的影响 …… 贺思雨,朱沁泉,张 涤(141)

中药方剂治疗阴道炎的药效与毒性实验研究…… 惠丹丹,陈伊萌,李云祥,张艳茹,周家豪,梁引库(147)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防治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郑红波,陈 聪(153)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干预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李勇志,郑 玉,刘森浩,唐嘉璐,李超威(161)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真武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尚宗杰,张少崇,王春芳,杨洪涛(168)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宣阳温通汤治疗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

…………………………………………………………………………………… 叶正贤,蔡黎明,邓 旭(177)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通脉糖眼明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 李尚威,吴 青,周 杰,梁 凡(184)

文献综述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脏疾病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凌晓瑜,高月求(193)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情绪障碍的研究概况 …………………… 唐 琦,吴云川,桑佳佳,王伟健(199)

旋覆花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刘雪楠,宋耀鸿(203)

管理研究

青年中医药科技人员科研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周琦人(208)

稿约……………………………………………………………………………………………………………… (212)

广告………………………………………………………………………………………………… (封2、封3、封4)

第5页

HUNAN ZHONGYI ZAZHI

Volume 40, Number 4(Issue 302)

Apr. 28th, 2024

Founded in 1985

Published monthly

MAIN CONTENTS

Responsible Institution

Health Commission of Hunan Province

Sponsor

Hunan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Editorial Board Director

QIN Yuhui

Editor-in-Chief

GE Jinwen

President

ZHANG Shanghua

Associate Editor-in-Chief

CAI Tieru

Editorial Director

WANG Hongmei

Responsible Editor for this issue

XU Qi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Editorial Department,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dress

No.142 Yuehua Road, Changsha, Hunan

Zip code: 410013

Tel/Fax:0731-88888572

E-mail:hnzy188@188.com

Website:http://www.hunanzyzz.com

ISSN 1003-7705

CN 43-1105/R

Distributor

Domestic: Changsha Post Office, Hunan Province,

Postal distribution code: 42-71

Overseas: 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Corporation, Postal distribution code: BM1102

Printing

Changsha Jianhua Printing Co., Ltd.

Advertisement Permit

Advertising License No.128

Price

¥12/issue, ¥144/year

Clinical effect of Xiongshi Shiwei Wendan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a with lower limb atherosclerosis: An analysis of

48 cases ……………………… YUAN Yue,XIE Xuejiao(1)

Clinical effect of Xitong patch in treatment of migraine with blood

stasis obstructing the collaterals: An analysis of 41 cases

………… HUANG Jiantao,CHE Xiongyu,GONG Qiuling(6)

Clinical effect of Jiawei Yinchen Sini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related chronic liver failure with Yang deficiency

and stasis toxin: An analysis of 30 cases

…………………QIN Lyuxing,LIU Jing,CHEN Lin,et al(10)

Clinical effect of Tangshenkang granules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 analysis of 30 cases

………………… WANG Jilei,LIU Shibin,SU Jing,et al(14)

Clinical effect of Baduanjin exercise combined with G-EO

rehabilitation robot in treatment of dyskinesia due to

Parkinson’s disease: An analysis of 30 cases

…… LU Chunxia,ZHENG Youzhen,MO Xianrong,et al(18)

Medication rule of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Liu Shangyi

in treatment of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A study based on data mining

………………LI Juan,TANG Dongxin,WU Wenyu,et al(22)

Medication rule of He Yongheng in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 study based on data mining

……………… DENG Yu,LI Menglei,DING Ning,et al(27)

第6页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medication rule of anti-aging prescriptions in Chinese medical classics

…………………………………………………………… WAN Yukai,YANG Yujing,QIU Junchen,et al(32)

Effect of Jiangqi Pingchuan prescrip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33 and 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 1 in 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 of rats with asthma

………………………………………………………………………… HE Siyu,ZHU Qinquan,ZHANG Di(141)

Pharmacodynamics and toxicity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in treatment of vaginitis: An

experimental study ……………………………………… HUI Dandan,CHEN Yimeng,LI Yunxiang,et al(147)

Mechanism of action of modified Gualou Xiebai Guizhi decoction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A

study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ZHENG Hongbo,CHEN Cong(153)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rtemisia capillaris in intervention of liver fibrosis: A study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 LI Yongzhi,ZHENG Yu,LIU Senhao,et al(161)

Mechanism of action of Zhenwu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 study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SHANG Zongjie,ZHANG Shaochong,WANG Chunfang,et al(168)

Mechanism of action of Xuanyang Wentong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with kidney-Yang

deficiency: A study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 YE Zhengxian,CAI Liming,DENG Xu(177)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ongmaitangyanming capsules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A study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 LI Shangwei,WU Qing,ZHOU Jie,et al(184)

本刊特约编委单位、特约编委名单  

特约编委单位    特约编委 单位地址 网  址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何永恒(院长) 长沙市麓山路58号 http://www.zyyfy.com

湖南国华制药有限公司     朱立华(总经理) 长沙市岳华路142号 http://www.guohuapharm.com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周锦颢(校长) 株洲市芦淞区芦淞路136号 http://www.hntcmc.net 

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沈帆顺(董事长) 长沙市麓松路828号 http://www.hncgjh.com

长沙颐而康颈肩腰腿痛医院   李护国(院长) 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585号 http://www.yeahcomeyy.com/index.html

湘乡起蛟中医医院       周起蛟(书记) 湘乡市经开区黄金大道002号 http://www.xxqjyy.cn

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罗尧岳(书记) 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教园学士路300号 http://hlxy.hnucm.edu.cn

第7页

●临床论著●

引用:袁玥,谢雪姣 . 熊氏十味温胆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8 例[ 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

(4):1-5.

熊氏十味温胆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8 例

袁 玥1

,谢雪姣2

(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5)

[摘要] 目的:探讨熊氏十味温胆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LLAS)的临床疗

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96 例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 LLAS 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各 48 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熊氏十味温胆汤。 比较 2 组治疗前后的心

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下肢动脉彩超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7. 91%(47 / 48),高于对照组的 83. 33%(40 / 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 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血脂指标、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下肢动脉彩超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均 P<0. 05)。 治疗过程中 2 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熊氏十味温胆汤治疗稳

定型心绞痛合并 LLAS 疗效佳,安全性高,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痰瘀互结型;熊氏十味温胆汤

[中图分类号]R259. 4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01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J30510);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研究生课题(2022XC167,2022CX168)

第一作者:袁玥,女,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通信作者:谢雪姣,女,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E-mail:wangkaiyueyue@ 163. com

Clinical effect of Xiongshi Shiwei Wendan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a

with lower limb atherosclerosis:An analysis of 48 cases

YUAN Yue

1

,XIE Xuejiao

2

(1.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Hunan,China;

2.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5,Hun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iongshi Shiwei Wend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a with lower limb atherosclerosis (LLAS). Methods: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with LLAS and

the 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with 48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and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Xiongshi Shiwei Wendan deco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angina pectoris symptom sco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yndrome score,quality of life,blood lipid parameters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triglyceride [TG]),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hemorheological indices (low-shear blood viscosity,high-shear blood viscosity,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es,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The treat-

·1·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8页

ment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overall respons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97. 92% ( 47 / 48 ) vs 83. 33%

(40 / 48),P<0. 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improvements in angina

pectoris symptom score,TCM syndrome score,quality of life, blood lipid parameters, hs -CRP, hemorheological indices

( low-shear blood viscosity,high-shear blood viscosity,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es after treatment (all P<0. 05).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either group during treatment. Conclusion:Xiongshi Shiwei Wendan decoction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and a favorable safety profile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a with LLAS,with a better clinical effect tha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lone.

[Keywords] stable angina;lower limb atherosclerosis;syndrome of intermingled phlegm and blood stasis;Xiongshi

Shiwei Wendan decoction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

升高,心血管病病死人数仍占中国城乡居民总病死人

数的首位[1-2]

。 诸多研究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lower limbs atherosclerotic plaque,LLAS)与冠状动

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之间具有极为

密切的联系[3-5]

。 目前,LLAS 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

脂肪浸润机制、血栓源机制、平滑肌细胞克隆机制以

及损伤反应机制[6-7]

,但近年来学者发现公认动脉壁

损伤及血管流变学的改变是其发生的关键因素[8]

中医学认为,稳定型心绞痛合并 LLAS 患者的主要病

理改变为痰浊及瘀血,痰浊瘀血相互胶结,血络不行,

应治以益气养血、化痰祛瘀[9]

。 十味温胆汤首载于

《世医得效方》,为治疗心虚胆怯、痰浊内扰的代表

方,熊氏十味温胆汤是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在此方基

础上酌加益气养血、化痰祛瘀药物化裁而来,是其用

于治疗胸痹心痛的基本方[10-11]

。 本研究观察熊氏十

味温胆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 LLAS

的临床疗效,以期揭示 LLAS 与 CAD 的关联性,深度

挖掘中医药治疗 CAD 合并 LLAS 的优势,为熊氏十

味温胆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将 2022 年 8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96 例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 LLAS 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每组 48 例。 治疗组中,男 25 例,女 23 例;年龄

58~75 岁,平均(68. 72±8. 82)岁;病程 8 ~ 14 年,平

均(5. 23±2. 13)年。 对照组中,男 26 例,女 22 例;

年龄 54 ~ 75 岁, 平均(68. 31 ± 8. 79) 岁;病程 8 ~

15 年,平均(5. 17±2. 06)年。 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

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L20210812024)。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稳定型心绞痛符合《稳定

性冠 心 病 诊 断 与 治 疗 指 南》

[12] 中 的 有 关 标 准。

LLAS 符合《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

[13] 中

相关 Fontaine I 期标准。

1. 2. 2 中医辨证标准 符合《中医内科学》

[14] 与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5]中痰瘀互结型的辨

证标准。 主症为胸口憋气、疼痛或胸闷;次症为喉中

咳痰、口唇或/ 及指甲暗淡或紫暗,皮肤不温,皮肤或

黏膜色淡白不荣或紫暗;舌脉暗紫、暗红或紫暗,或瘀

斑瘀点,苔黄腻或厚腻,脉沉或沉涩或弦涩。 存在主

症以及 2 项以上次症即可辨证为痰瘀互结证。

1. 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

辨证标准;2)年龄 35~80 岁,依从性良好;3)既往无

过敏史;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伴有

严重的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3)伴有精神障碍

或自身免疫缺陷疾病;4) 伴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冷损伤血管病、大动脉炎等疾病;5)伴有严

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6)合并严重

下肢动脉病变,如坏疽等;7)患有恶性肿瘤。

1. 5 脱落标准 1)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

应,需要停止治疗;2) 因其他原因无法完成长期

随访。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参照《中国冠心

病合理用药指南》

[16]

,严格脂类摄入,体质量控制,劳

逸适量,禁烟禁酒等。 予口服普萘洛尔片(华中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42022488,规

格:10 mg / 片)、硝酸甘油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11021022,规格:0. 5 mg / 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

文号:国药准字 HJ20160685,规格:100 mg / 片)、阿托

伐他汀钙片(乐普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

药准字 H20163270,规格:20 mg / 片)治疗,并根据病

情需要,酌情给予促血液循环药物。

·2·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9页

2.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熊氏十味温胆

汤治疗。 方药组成:丹参 30 g,西洋参 10 g,远志

10 g,炒酸枣仁 30 g,竹茹 10 g,法半夏 9 g,茯苓

10 g,陈皮 10 g,枳实 10 g,炙甘草 10 g。 水煎取汁

300 ml,分早晚服用 150 ml。

2 组均治疗 12 周。

3 疗效观察

3. 1 观察指标 1)心绞痛症状积分。 参考《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5] 中关于心绞痛的症状

积分标准,于治疗前后对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

间、疼痛程度以及硝酸甘油服用量进行评分。 2)中

医证候 积 分。 参 考 《 中 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15]中相关中医证候积分标准,于治疗前、治疗

后 15 d 对胸闷、胸痛、喉中咳痰、胃脘痞闷、大便软

溏等情况,根据无、轻、中、重,分别对应积分为 0、1、

2、3 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症状越严重。 3)生活质量

评分。 采用“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17]

,从情

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 4 个方面

进行评估,每项 100 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

越好。 4) 总胆固醇( TG)、三酰甘油( TC)、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 5)血液流变学指标。 分

别于治疗前后早晨 7 时采集 2 组患者静脉血液,待

其凝固后以离心半径 15 cm、转速 3000rpm 进行离

心,收集上层血清,于全自动血流变仪中采用凝固

法以及免疫比浊法检测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

度、血小板聚集率指标。 6) 下肢动脉彩超检测情

况。 于治疗前后通过彩超检查下肢股动脉内-中膜

厚度(FA-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APA)、颈

动脉斑块总积分 ( Crouse 积分)、 评测踝肱指数

(ABI)情况。 7)安全性评价。 记录 2 组患者是否出

现恶心呕吐、便秘、头晕或乏力等不良反应情况。

3. 2 疗效标准 参考《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

效评定标准》

[18] 中相关标准进行评价。 痊愈:症

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

95%,相关理化指标应正常或基本正常;显效:症状、

体征明显改善,95% >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70%,

相关理化指标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有好转,

7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相关理化指标有

相应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好转,中医证候积

分减少率<30%,相关理化指标无改善。 中医证候

积分减少率 =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

证候积分) /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

3.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 0 统计软件进行

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

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 ?

2 检验。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结果

3. 4.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7. 92%,对照组为 83. 3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 05)。 (见表 1)

表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48 31(64. 58) 13(27. 08) 3(6. 25) 1(2. 08) 47(97. 92)

对照组 48 24(50. 00) 9(18. 75) 7(14. 48) 8(16. 67) 40(83. 33)

?

2 值 6. 582

P 值 0. 011

3. 4. 2 2 组心绞痛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

疗前,2 组心绞痛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2 组心绞痛症

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且治疗组低于对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见表 2)

表 2 2 组心绞痛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心绞痛症状积分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组 48 治疗前 13. 94±3. 42 33. 96±6. 85

治疗后 5. 75±2. 20

ab

13. 34±4. 37

ab

对照组 48 治疗前 13. 75±3. 32 33. 63±6. 58

治疗后 8. 92±2. 36

a

20. 57±5. 23

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 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

较,

bP<0. 05。

3. 4. 3 2 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 组情绪

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分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2 组各项评分均增

加,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见表 3)

表 3 2 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情绪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治疗组 48 治疗前 72. 23±8. 02 72. 71±8. 82 71. 34±7. 76 73. 86±8. 58

治疗后 87. 25±9. 21

ab

87. 23±9. 47

ab

89. 20±9. 17

ab

86. 42±9. 74

ab

对照组 48 治疗前 72. 34±7. 86 72. 17±8. 26 71. 63±8. 03 72. 48±8. 69

治疗后 76. 08±8. 32

a

78. 85±8. 67

a

80. 34±9. 05

a

79. 04±9. 15

a

注:与 本 组 治 疗 前 比 较,

aP < 0. 05; 与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比

较,

bP<0. 05。

3. 4. 4 2 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2 组 TG、

TC、hs-CRP、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小

板聚集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

后,2 组各项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见表 4)

第 4 期 袁 玥,谢雪姣:熊氏十味温胆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8 例 ·3·

第10页

表 4 2 组实验室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TG/ pg·ml

-1

TC/ pg·ml

-1

hs-CRP / mg·L

-1 全血低切黏度/ mPa·s

-1 全血高切黏度/ mPa·s

-1 血小板聚集率/ %

治疗组 48 治疗前 4. 47±1. 10 1. 83±0. 78 69. 94±24. 09 17. 16±4. 05 6. 85±1. 34 59. 25±4. 97

治疗后 3. 71±0. 73

ab

1. 07±0. 38

ab

17. 26±4. 02

ab

9. 72±2. 08

ab

4. 32±0. 63

ab

38. 58±3. 52

ab

对照组 48 治疗前 4. 52±1. 08 1. 86±0. 83 70. 13±22. 14 17. 06±3. 89 6. 93±1. 28 59. 93±5. 23

治疗后 4. 12±0. 90

a

1. 58±0. 53

a

32. 86±7. 26

a

14. 27±3. 15

a

5. 47±0. 71

a

48. 26±4. 52

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 05。

3. 4. 5 2 组治疗前后 LLAS 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

前,2 组 FA-IMT、APA、Crouse 积分、ABI 水平无明

显差异(P>0. 05),治疗后 2 组各项指标均降低,且

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见表 5)

表 5 2 组 LLAS 相关指标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FA-IMT/ mm APA/ mm

2 Crouse 积分/ 分 ABI/ 分

治疗组 48 治疗前 1. 43±0. 10 64. 22±24. 96 5. 28±0. 67 0. 85±0. 11

治疗后 1. 15±0. 07

ab

41. 02±11. 69

ab

4. 07±0. 64

ab

0. 50±0. 08

ab

对照组 48 治疗前 1. 41±0. 12 64. 97±25. 14 5. 35±0. 63 0. 83±0. 09

治疗后 1. 28±0. 09

a

51. 96±18. 64

a

4. 75±0. 86

a

0. 62±0. 06

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 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

较,

bP<0. 05。

3. 4. 6 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

2 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4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AS)属于周身性的血管内皮损

害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CAD 为当

前我国也是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有

研究显示中国 CAD 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正逐年升高,

分别 超 过 同 时 期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的 16. 8% 与

21. 4%

[19]

。 现阶段对 CAD 及 AS 的临床治疗更多

的是选择西药治疗,虽然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相关

临床症状,但依然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并对于部分

症状的改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探索治疗 CAD 及

AS 的临床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

意义。 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目前已被证实 AS

可累及或损害周身血管系统的血管内皮并持续进

展,Eghtedar B 等[20]研究表明上述血管的损伤均存

在动脉壁损伤及血管流变学的改变,最终形成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经查阅文献,当前研究者更加关注

CAD 与颈部 AS 的联系,而对 CAD 与 LLAS 的相关

性研究鲜见于文献。

在 CAD 合并 AS 疾病的临床评价指标上,Dong

L 等[21] 最新研究显示 FA-IMT、APA、Crouse 积分、

ABI 等指标与 CAD 疾病以及 AS 的发生发展存在紧

密的关联性,对评价 CAD 合并 AS 疾病具有重要价

值。 Mortensen M B 等[22]研究表明 CAD 合并 AS 患

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 ABI 评分呈正相

关。 Shali S 等[23]发现 FA-IMT 能够较为客观地对

患者冠脉疾病以 AS 进展情况进行评价。 Inoue K

等[24]研究显示 hs-CRP 是 CAD 患者 AS 发生发展

的重要预测因子,可有效预测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

不良事件发生与预后,TG、TC 等血脂指标对心血管

系统存在明显的炎性诱导作用。 Tsioufis P 等[25] 研

究显示,CAD 合并 AS 疾病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全

血高切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较

健康人群明显升高,并随着疾病的进展呈正相关关

联,三者水平的升高可作为 CAD 合并 AS 疾病的独

立高危因素及重要预后预测因素。

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应归属于中医学“胸

痹”的范畴,可以“阳微阴弦” 作为概括,“阴弦” 可

认为该病由痰浊、瘀血等阴寒实邪作祟,《圣惠方·

卷二十》载:“邪毒之气……故令心腹刺痛也”,认为

其病机为痰浊、瘀血、毒邪互结;阳气虚微,形成恶

性循环。 中医学无与 LLAS 相应病名,根据其临床

表现和疾病特点,可将其纳入于“痹” “脉痹” 等范

畴,其中《灵枢·五脏生成》有载:“脉涩曰痹”,外邪

侵袭,痰浊、瘀血、毒邪阻滞脉络,加之正气衰微,脾

失健运,因此“血泣而不流”,发为脉痹;同时《 素

问·痹论》有载:“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

诸多中医典籍均有记载胸脉二痹的联系,如四肢脉

痹日久不除,正气持续遭受阴寒实邪损伤,正气衰

微,脏腑损伤,终致传舍于心。

十味温胆汤由半夏、枳实、陈皮、白茯苓、酸枣

仁、炙远志、五味子、熟地黄、人参、炙甘草、生姜五

片及大枣一枚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因惊吓导致的失

眠多梦、心悸短气等症状。 熊氏十味温胆汤则在原

方基础上去除熟地黄、五味子等可能滋生痰湿的中

药,将人参易为西洋参,以增强益气养阴的功效。

同时,加入了丹参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

效果。 《金匮要略》 指出,胸痹的病机为“ 阳微阴

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过盛,导致阴阳失

·4·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11页

调,痹阻胸阳,引发心痛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疼痛

多与气血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熊氏十

味温胆汤中的西洋参和丹参既能补充气血,又能够

活血化瘀,从而有效地缓解胸痹心痛等症状。 同

时,还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

标本兼治的效果,使其成为治疗胸痹心痛的独特基

础方剂,针对 CAD 合并 LLAS 的病因病机,从“络以

通为用”角度进行防治,效若浮鼔。

本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7. 92%,

对照组为 83. 33%;治疗组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

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TG、TC、hs-CRP、血液流

变学指标、LLAS 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熊氏

十味温胆汤对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 LLAS

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可缓解心绞痛

临床症状,逆转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管

流变学,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这也凸显了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合并

LLAS 的突出优势。

参考文献

[1] ARAKI M,PARK S J,DAUERMAN H L, et 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J] . Nat Rev Cardiol,2022,19(10) :684-703.

[2] GOLUB I S,TERMEIE O G,KRISTO S,et al. Major global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guidelines[ J]. JACC Cardiovasc Imaging,2023,16

(1):98-117.

[3] FENG X T,ZHANG Y,DU M,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iagnostic biomarker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in peripheral immune landscape

from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J Transl Med,2022,20(1):399.

[4] NELSON K,FUSTER V,RIDKER P M. Low-dose colchicine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CC review topic

of the week[J]. J Am Coll Cardiol,2023,82(7):648-660.

[5] GOLDSBOROUGH E,OSUJ N,BLAHA M J.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A 2022 update[ J].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22,51(3):483-509.

[6] LUP C Y,RUAN Y W,SUN P X,et al. The role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 J].

Front Biosci (Landmark Ed),2022,27(12):329.

[7] GAWAZ M,GEISLER T,BORST O. Current concepts and novel

targets for antiplatelet therapy[J]. Nat Rev Cardiol,2023,20(9):

583-599.

[8] MEZQUITA A J,BIAVATI F,FALK VOLKMAR,et al. Clinical quantitative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maging: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quantitative cardiovascular imaging

study group[J]. Nat Rev Cardiol,2023,20(10):696-714.

[9] 荆晓朔,林轶,唐金保,等. 中医药影响 TGF-β/ Smads 信号通

路防治冠心病研究进展 [ J]. 中国中医急症,2023,32 ( 11):

2056-2059.

[10] 张逸之 . 熊氏十味温胆汤治疗痰气瘀阻证不稳定型心绞痛

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3.

[11] 肖刘成,范崇源,曾思宇,等. 配伍对十味温胆汤中丹参特征

图谱的比较研究 [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

(10):104-106.

[1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

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编辑委员会.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

管病杂志,2018,46( 9) :680-694.

[13]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 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

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14] 吴勉华,王新月.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21.

[15] 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2002.

[16]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 . 中国冠心病合理用药

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17] 吕青云,张晓楠,江思璇,等. 中文版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

的维度分析 [J]. 现代预防医学,2023,50 (7):1267-1272.

[18] 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J]. 中国药事,1987,1

(2):71-74.

[19] LIU Z R,WANG H C,YANG Z K,et al. Causal associations betwee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J]. Cardiovasc Diabetol,2023,22

(1):236.

[20] EGHTEDAR B,ROY S K, BUDOFF M J. Anti - inflammatory

therapeutic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Cardiol Rev,2023,

31(2):80-86.

[21] DONG L,LIU J,QIN Y,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nd the severity of angiographic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H - type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lin Exp Hypertens,2023,45(1):2228517.

[22] MORTENSEN M B,DZAYE O,BOTKER H E,et a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s predominantly 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evidence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The western denmark heart registry[ J].

Circulation,2023,147(14):1053-1063.

[23] SHALI S,LUO L F,YAO K,et al. 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atherosclerotic target lesion failure among young adults[ J]. Cardiovasc Diabetol,2023,22(1):283.

[24] INOUE K,SEEMAN T E,HORWICH T,et al. Heterogeneity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A machine-learning approach in the

MESA study[J]. Circulation,2023,147(2):132-141.

[25] TSIOUFIS P,THEOFILIS P,TSIOUFIS K,et al. The impact of

cytokines in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Current therapeutic

approaches[J]. Int J Mol Sci,2022,23(24):1-14.

(收稿日期:2023-11-29)

[编辑:王红梅]

第 4 期 袁 玥,谢雪姣:熊氏十味温胆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48 例 ·5·

第12页

引用:黄剑涛,车雄宇,龚秋玲 . 息痛贴剂治疗偏头痛瘀血阻络证 41 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6-9,26.

息痛贴剂治疗偏头痛瘀血阻络证 41 例临床观察

黄剑涛,车雄宇,龚秋玲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湖南 常德,415000)

[摘要] 目的:观察息痛贴剂对瘀血阻络证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

化氮(NO)的影响。 方法:经由随机途径将 135 例患者分为 3 组,每组各 45 例。 对照 1 组采用息痛贴剂治

疗,对照 2 组采用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治疗组采用息痛贴剂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疗程均为 1 周。

比较 3 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PIS)进行评价]及血清 CGRP、NO 水平,比较 3 组止痛

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评价综合疗效。 结果:观察过程中脱落 14 例,其中治疗组 4 例、对照 1 组 5 例、对照

2 组 5 例,最终完成研究方案者 121 例。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7. 80%(36 / 41),对照 1 组为 82. 50%(33 / 40),

对照 2 组为 62. 50%(25 / 40),治疗组及对照 1 组均高于对照 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或 P<0. 05)。

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 1 组血清 CGRP、NO 水平及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 2 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与对照 1 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息痛贴剂对偏头痛患

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缩短止痛起效时间、延长止痛持续时间,其镇痛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 CGRP、NO

的活性有关。

[关键词] 偏头痛;瘀血阻络证;息痛贴剂;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中图分类号]R255. 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02

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重点项目(2021039)

第一作者:黄剑涛,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

通信作者:车雄宇,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E-mail:13973631920@ 126. com

Clinical effect of Xitong patch in treatment of migraine with blood stasis

obstructing the collaterals:An analysis of 41 cases

HUANG Jiantao,CHE Xiongyu,GONG Qiuling

(Changde firs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Changde 415000,Hun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itong patch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with

blood stasis obstructing the collaterals and its effect on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and nitric oxide

(NO). Methods:A total of 135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1,control group 2,and treatment

group,with 4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1 received Xitong patch,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 received rizatriptan benzoate,and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Xitong patch combined with rizatriptan benzoate,with a course of treatment of 1 week.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of pain

based on numerical pain intensity scale (NPIS) and serum levels of CGRP and NO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s

well as the onset time and duration of pain-relieving treatment,and overall response was evaluated. Results:A total

of 14 patients were lost to follow-up,with 4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5 in the control group 1,and 5 in the

control group 2,and finally 121 patients completed th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overall respons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s 1 and 2 [ 87. 80% ( 36 / 41) vs 82. 50% ( 33 / 40) and 62. 50%

(25 / 40),P<0. 01 or P<0. 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1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serum levels of CGRP and NO and onset time and duration of pain-relieving treatment (P<0. 05),

·6·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13页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se indic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1 (P>

0. 05). Conclusion:Xitong patch has a good analges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migraine and can shorten the onset time

of pain-relieving treatment and prolong the duration of pain-relieving treatment,possibly by reducing the activity of

CGRP and NO.

[Keywords] migraine;blood stasis obstructing the collaterals;Xitong patch;rizatriptan benzoate

偏头痛临床主要表现为中-重度发作性搏动性

头痛,合并或未合并先兆症状,大多合并恶心/ 呕

吐、畏声畏光等表现[1-3]

。 根据 2016 全球数据研究

显示,偏头痛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

病[4]

。 其不仅自身存在危害性,还会引发其他病

症,如脑白质病变、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认知功

能下降等[5]

。 西药治疗偏头痛多存在一定不良反

应,以致患者依从性差、临床疗效减退。 中医外治

法因药物未通过胃肠道吸收,药物不会直接影响胃

肠道与肝肾功能,体现出一定的安全性。 本研究基

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创制息痛贴剂治疗偏头痛瘀

血阻络证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

关肽(CGRP)、一氧化氮(NO)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为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通过招募的偏头痛瘀血阻络证

患者,共入组 135 位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治

疗组、对照 1 组和对照 2 组,每组各 45 例,研究过程

中脱落 14 例,其中治疗组 4 例、对照 1 组 5 例、对照

2 组 5 例,最终完成研究方案 121 例。 治疗组 41 例

中,男 10 例,女 31 例;平均年龄 37. 44 岁;平均病程

(171. 98±156. 04)个月;对照 1 组 40 例中,男 8 例,

女 32 例;平均年龄 36. 88 岁;平均病程(130. 90 ±

48. 11)个月;对照 2 组 40 例中,男 10 例,女 30 例;

平均年龄 38. 55 岁;平均病程(129. 55±21. 354) 个

月。 3 组基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由常德市第一中

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审查意见号:2021 -

002-01)。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头痛分类第三

版(2018 年发布)》

[6] 及《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7]

制定。 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A. 满 足 标 准

B~D 的头痛至少发作 5 次;B. 发作持续 4 h 至 3 d

(未行干预或干预未见效);C. 头痛应满足以下 4 个

特征中的任意 2 个或以上:①偏侧分布;②疼痛为

中度或重度;③搏动性;④头痛使日常活动无法进

行或日常活动会加剧头痛(包括行走或登楼);D. 头

痛发作时伴下述症状 1 项或 1 项以上:①恶心与/ 或

呕吐;②畏声与畏光。 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A. 至少有 2 次发作符合 B ~ D。 B. 可有或无发作次

数≥2 次且完全可逆的 1 个或若干先兆症状:①感

觉;②视觉;③言语与(或)语言;④视网膜;⑤脑干;

⑥运动;C. 以下 4 项特征中满足 2 项或 2 项以上:

①1 种或 1 种以上先兆症状逐步进展≥5 min 与/ 或

2 种或若干种症状先后发生;②所有先兆症状皆持

续 5~60 min;③1 类或超过 1 类的先兆症状呈单侧

出现;④先兆伴头痛或头痛见于先兆出现的 60 min

内;D. 无更为有力的证据支持为其他 ICHD-3 的头

痛疾患,头痛致因非其他疾患。

1. 2. 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 《中医内科学》

[8] 及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9] 制定头痛瘀血阻

络证的辨证标准。 主症:偏侧头痛,反复频发,缠绵

难愈;次症:痛如锥疼如刺,痛位多固定,夜间为甚;

舌脉:脉涩或细或沉,舌红紫兼暗,常见瘀点、瘀斑

分布,苔薄白或薄黄。 主症联合 1 项或 1 项以上的

次症,参照舌脉,即可明确辨证。

1. 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

标准;2) 处 于 急 性 发 作 期; 3 ) 疼 痛 数 字 分 级 法

(NPIS)评分≥4 分;4)年龄 16 ~ 70 岁;5)认知功能

正常,能够正常阐述自身病情,临床观察期间可积

极配合,且可对自身疼痛程度做出准确评价;6) 不

存在药物滥用经历;7)磁共振检查(MR)或颅脑 CT

未检出和头痛有关的病灶;8) 自愿接受该临床试

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1)近 7 d 内进行过中药、止痛药治

疗;2)处于月经、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3)对中、西

药物所含任一成分以及贴剂敷料存在过敏反应;

4)局部皮肤破溃;5) 心、肾、肝、脑功能重度障碍;

6)临床观察过程中因故退出。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 1 组 采用息痛贴剂治疗。 息痛贴剂处

方由川芎、白芷、薄荷、细辛、全蝎、蜈蚣 6 味药按比

例配制而成,将 2. 65 kg 药材粉碎成细粉经 120 目

第 4 期 黄剑涛,车雄宇,龚秋玲:息痛贴剂治疗偏头痛瘀血阻络证 41 例临床观察 ·7·

第14页

筛选后备用;电加热至 170℃熔融 10 kg 热熔压敏胶

直至完全熔化,分次加入药粉并不断搅拌至其均匀

分散于热熔胶中,待温度下降至 100℃ 后加入氮酮

0. 2 kg,搅拌均匀后保温,上机涂料成型,滚切机上

切片,装贴膏药托,包装。 给予息痛贴剂贴敷痛侧

太阳穴及风池穴。 外敷时注意先清洁穴位皮肤,贴

敷时间 6~8 h,连用 3 d。

2. 2 对照 2 组 采用苯甲酸利扎曲普坦治疗。 苯

甲酸利扎曲普坦胶囊(四川梓橦宫药业,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 H20060352,规格:5 mg / 粒)口服,1 片/ 次,

1 次/ d,连服 3 d。

2. 3 治疗组 采用息痛贴剂与苯甲酸利扎曲普坦

联合治疗。 药物及使用方法同上。

3 疗效观察

3. 1 观察指标 1) 疼痛程度。 采用 NPIS 评分进

行疼痛程度评价,用 0~10 共 11 位数来代表不同程

度的疼痛, 疼痛程度越高评分越高[10]

。 2) 血清

CGRP、NO 浓度。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

3 组干预前后血清 CGRP 与 NO 水平进行测定。 上

述指标在治疗结束 4 d 后进行。 3)止痛起效时间及

持续时间。 观察患者经治疗后止痛起效时间与持

续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记录。

3. 2 疗效标准 采用癌痛常用评估标准[11]

,为此

次研究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CR(完全缓解):干

预后睡眠异常被完全纠正、疼痛消失、NPIS 评分降

幅>8 分;PR(明显缓解):干预后睡眠无干扰、疼痛

大幅减轻、5 分<NPIS 评分降幅达<7 分 ;MR(轻度

缓解):干预后睡眠受影响、疼痛轻微缓解、3 分<

NPIS 评分降幅<4 分;NR(无效):干预后睡眠受极

大影响、疼痛未见减轻、NPIS 评分降幅<2 分。

3.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通过 SPSS 27. 0 软件

完成。 计数数值实施秩和检验或 ?

2 检验;计量数

值的呈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 x±s),与正态分布、

方差齐性相符,行方差分析,皆采取双侧检验,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治疗结果

3. 4. 1 3 组综合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7. 80%, 对 照 1 组 为 82. 50%, 对 照 2 组 合 为

62. 50%。 3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8. 278,P = 0. 016);治疗组与对照 1 组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2 = 0. 451,P = 0. 502);治疗组与对照

2 组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2 = 6. 972, P =

0. 008);对照 1、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4. 013,P = 0. 045)。 (见表 1)

表 1 3 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41 12(29. 27) 17(41. 46) 7(17. 07) 5(12. 20) 36(87. 80)

对照 1 组 40 10(25. 00) 14(35. 00) 9(22. 50) 7(17. 50) 33(82. 50)

对照 2 组 40 9(22. 50) 10(25. 00) 6(15. 00) 15(37. 50) 25(62. 50)

3. 4. 2 3 组治疗前后血清 CGRP、NO 表达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 3 组血清 CGRP、NO 表达均

下降(P<0. 05),治疗组和对照 1 组均低于对照 2 组

(P<0. 01),治疗组于与照 1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 05)。 (见表 2)

表 2 3 组治疗前后血清 CGRP、NO 表达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CGRP / ng·L

-1 NO/ μmol·L

-1

治疗组 41 治疗前 15. 13±6. 38 213. 80±116. 32

治疗后 6. 66±4. 42 98. 94±48. 05

对照 1 组 40 治疗前 17. 13±10. 07 189. 85±71. 45

治疗后 7. 54±3. 06 93. 44±42. 98

对照 2 组 40 治疗前 16. 02±8. 60 224. 62±113. 72

治疗后 11. 21±5. 38 147. 92±81. 48

注:CGRP:治疗后 3 组整体比较,?

2 = -26. 988,P<0. 01;

治疗组与对照 1 组比较,Z = -1. 953,P = 0. 051;治疗组与对照

2 组比较,Z = - 4. 074,P < 0. 01;对照 1 组与对照 2 组比较,

Z= -3. 250, P = 0. 001。 NO: 治 疗 后 3 组 整 体 比 较,

?

2 = 15. 484,P< 0. 01;治疗组与对照 1 组比较,Z = - 0. 170,

P= 0. 865;治疗组与对照 2 组比较,Z= -3. 075,P= 0. 002;对照

1 组与对照 2 组比较,Z= -3. 041,P= 0. 002。

3. 4. 3 3 组止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

组及对照 1 组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均优于

对照 2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

与对照 1 组 组 间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5)。 (见表 3)

表 3 3 组止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x±s,h)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 持续时间

治疗组 41 0. 55±0. 15 25. 76±14. 07

对照 1 组 40 0. 60±0. 19 21. 45±7. 56

对照 2 组 40 1. 45±0. 39 11. 33±2. 82

注:起效时间:3 组整体比较,?

2 = 103. 828,P<0. 01,治疗组

与对照 1 组比较,Z = -1. 509,P = 0. 131;治疗组与对照 2 组比

较,Z= -7. 797,P<0. 01;对照 1 组与对照 2 组比较,Z = -7. 757,

P<0. 01。 止痛持续时间:3 组整体比较,?

2 = 51. 262,P<0. 01,治

疗组与对照 1 组比较,Z= -1. 031,P= 0. 302;治疗组与对照 2 组

比较, Z = - 6. 660, P < 0. 01; 对 照 1 组 与 对 照 2 组 比 较,

Z= -6. 539,P<0. 01。

·8·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15页

4 讨 论

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内

分泌、神经递质、血管因素等有关,相关学说主要涉

及免疫因素、血管源学说、多种生化因素致痛假说、

神经源学说、脑的兴奋性假说、三叉神经血管反射

学说、遗传因素致痛假说、皮层扩散性抑制学说等。

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认为体内外各类因素对三

叉神经血管系统施以刺激,随后被激活。 在脑膜

内,三叉神经主导的血管周围传入神经产生 CGRP,

此产物结合相关受体,由此释放效能。 对血管平滑

肌(VSM) CGRP 受体施以作用,CGRP 能够对血管

舒张施以介导;对内皮 CGRP 受体施以作用,CGRP

能够介导 NO 刺激内皮,由此导致血管舒张;或者经

由 NO 对 VSM 细胞施以作用,由此间接释放舒张血

管效能。 在三叉神经节(TG)内,三叉神经传入神经

生成 CGRP,经由对相应受体施以作用,使得 TG 神

经元敏化。 TG 神经元的 CGRP 会向 TG 胶质细胞

处继续扩散,将后者激活,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反之可进一步促发 TG 神经元内 CGRP,产生 TG

中神经元-Neuroglia 炎症环路。 TG 内一级神经元

终末向三叉神经尾侧核投射。 三叉神经脊束尾核

神经元纤维向丘脑投射,再向脑的高级中枢传递,

导致疼痛的出现,即偏头痛[13]

偏头痛在中医学中被称为“ 偏头风” “ 头风”

“头痛” 等,病因涉及风、虚、寒、瘀、湿、痰、热、火、

气[14]

。 课题组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提出此类偏

头痛患者应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选择具有活

血化瘀类中药拟定“息痛方”,为减轻药物经口服药

带来的胃肠道反应,按照中医穴位贴敷外治方法和

技术,研制出了息痛贴剂。 该贴剂由川芎、白芷、薄

荷、细辛、全蝎、蜈蚣等中药组成。 方中川芎可消除

血瘀、血风,且上行头目,为君药。 白芷、细辛祛风

寒除湿、通窍止痛,为臣药;加用全蝎、蜈蚣通络止

痛,促药物通经走窜和开窍活络之功效,联合薄荷

活血通络止痛、透皮引经。 上述诸药配伍,共奏活

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药理研究表明,川芎药

理效能以镇痛、细胞保护、抗凝血与抗氧化能力等

为主[15]

,在抗偏头痛方面,川芎起效部位以乙酸乙

酯部位为主[16]

。 白芷可对炎症、痉挛等相关信号途

径施以介导,发挥镇痛作用[17]

。 细辛的药理功能为

抗炎、镇痛等[18]

。 细辛所含单体甲基丁香酚也具备

明显镇痛抗炎效能,其镇痛机制和激动 γ-氨基丁酸

A 型受体与下调 NO 水平有关[19]

。 全蝎具有显著

的抗肿瘤、抗凝、镇痛抗炎等多种活性。 全蝎所含

脂肪酸(FA)可使静脉血栓的形成受抑,降低动脉粥

样硬化(AS)速度,释放抗凝血效能[20]

。 蜈蚣的药

理功能包括抗肿瘤、抗菌、抗凝、抗炎、镇痛与抗心

肌缺血等[21]

。 徐龙生等[22]报道蜈蚣水提物能明显

缓解热板、醋酸诱导的小鼠疼痛。 薄荷可对中枢神

经系统(CNS) 施以刺激,发挥发汗解热、镇静镇痛

作用[23]

。 此外,薄荷醇和薄荷脑能够增强外用皮肤

制剂的透皮渗透作用,从而有助于皮肤更为有效地

吸收利用上述药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3 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疗

效、止痛起效时间及止痛持续时间、CGRP 及 NO

表达方面,治疗组及对照 1 组均优于对照 2 组,治

疗组与对照 1 组无显著差异。 可见,息痛贴剂对

偏头痛瘀血阻络证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可

缩短止痛起效时间、延长止痛持续时间;通过检测

血清中 CGRP 及 NO 表达,其镇痛机制有可能与抑

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上 CGRP 的释放、降低 NO 浓

度,进而抑制神经源性炎症或减轻血管舒张而减

轻疼痛。 息痛贴剂基于中医理论,遵循整体观念

与辨证论治原则,参考药物自身性能,辨证施药,

贴敷相关腧穴,对穴位施以刺激,能够活血清瘀、

通络镇痛,促进相应穴位药物吸收及药物药理效

能的释放。 息痛贴剂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值得对

其进行深入开发。

参考文献

[1] YU S,LIU R,ZHAO G,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primary

headaches in china:A population -based door -to-door survey[J].

Headache,2012,52(4):582-591.

[2] 任骥,王嗣嵩,熊建平,等. 偏头痛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J]. 中

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21,11(1):31-34.

[3] 樊志丽,嵇冰 . 偏头痛的中医防治研究进展[ J]. 内蒙古中医

药,2022,41(9):141-142.

[4] GBD 2016 Disease and Injury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28 diseases and injuries for 195

countries,1990-2016: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J]. Lancet,2017,390:1211-1259.

[5] 林燕,张文,武陈涛 . 偏头痛患者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证据评

价[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1):33-38.

[6] 周冀英,贺维 . 头痛的诊断思路与方法:《国际头痛分类第三

版》的应用[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1,46(7):773-776.

(下转第 26 页)

第 4 期 黄剑涛,车雄宇,龚秋玲:息痛贴剂治疗偏头痛瘀血阻络证 41 例临床观察 ·9·

第16页

引用:覃绿星,刘静,陈淋,韦宛华,齐建华,张海英 . 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慢性肝衰竭 30 例[ J]. 湖南

中医杂志,2024,40(4):10-13,41.

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

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慢性肝衰竭 30 例

覃绿星,刘 静,陈 淋,韦宛华,齐建华,张海英

(柳州市中医医院/ 柳州市壮医医院,广西 柳州,545001)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慢性肝衰竭(CLF)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60 例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 CLF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疗法

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2 组均治疗 8 周。 比较 2 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

[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病死率,评定

综合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6. 67%(26 / 30),优于对照组的 73. 33%(22 / 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治疗组肝功能、凝血功能、MELD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0. 05 或 P<0. 01)。 病死率治疗组为 10. 00%(3 / 30),对照组为 20. 00%(6 / 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加味茵陈四逆汤可有效减轻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 CLF 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及凝

血功能,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性肝衰竭;阳虚瘀毒型;加味茵陈四逆汤

[中图分类号]R259. 7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03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2020QN021)

第一作者:覃绿星,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老年病(肝病方向)

Clinical effect of Jiawei Yinchen Sini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related chronic liver

failure with Yang deficiency and stasis toxin:An analysis of 30 cases

QIN Lyuxing,LIU Jing,CHEN Lin,WEI Wanhua,QI JIanhua,ZHANG Haiying

(Liu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 Liuzhou Zhuang Medicine Hospital,

Liuzhou 545001,Guang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Jiawei Yinchen Sin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related 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 with Yang deficiency and stasis toxin. 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CLF with Yang deficiency and stasis tox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Western medicine internal treatment,and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Jiawei Yinchen Sini deco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8 weeks for both groups.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raditional liver function (serum total bilirubin,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nd albumin),coagulation function (prothrombin time and 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Chinese medicine (TCM) syndrome score,and mortality rate,and overall response was evaluated. 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overall respons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86. 67% ( 26 / 30) vs 73. 33%

(22 / 30),P<0. 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improvements in liver function,coagulation function,and MELD score,TCM syndrome score(P<0. 05 or P<0. 01). There was no signifi-

·10·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17页

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rat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10. 00% ( 3 / 30) vs 20. 00%

(6 / 30),P>0. 05]. 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CLF with Yang deficiency and stasis toxin,Jiawei

Yinchen Sini decoction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clinical symptoms,improve liver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and

reduce mortality rate,and therefore,it holds promis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hepatitis B-related chronic liver failure;Yang deficiency and stasis toxin;Jiawei Yinchen Sini decoction

慢性肝衰竭( chronic liver failure,CLF)是指在

肝硬化基础上,缓慢出现由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

致的以反复腹水和 / 或以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

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肝脏的合成、解毒、代谢和

生物转化功能出现严重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黄

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1]

,是临床上

常见的危急重症,病死率高,预后极差。 在我国,

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衰竭是主要原因[1]

,其中

CLF 是肝衰竭的主要类型之一。 随着乙肝相关肝

衰竭的分型发展及其演变,在我国,CLF 呈增加趋

势[2]

。 目前西医针对肝衰竭的治疗,内科综合治

疗是基础,病因治疗是关键,人工肝、肝移植治疗

是有效治疗方法,但其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诸多

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 CLF 可有效改善

患者的肝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3-6]

。 加味茵陈

四逆汤是在扶阳思想指导下的以温通为主的代表

性方剂,具有扶阳解毒、化瘀泄浊、利湿退黄的功

效[7]

。 该方由茵陈四逆汤[8]

(白附片、干姜、茵陈、

炙甘草)加白术、茯苓、赤芍、大黄而成。 本研究运用

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 CLF 患者

30 例,疗效较好,并与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的 30 例作

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7 月

在柳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 CLF 患者

60 例,将其按照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和

对照组, 每组各 30 例。 治疗 组 中, 男 19 例, 女

11 例;平 均 年 龄 ( 39. 25 ± 9. 61 ) 岁; 平 均 病 程

(10. 24±2. 57)年。 对照组中,男 22 例,女 8 例;平

均年 龄 ( 40. 56 ± 8. 32 ) 岁; 平 均 病 程 ( 9. 61 ±

3. 83)年。 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柳州市中医医

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JAN-KY-006-01)。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 肝衰竭诊治指南

(2018 年版)》

[1] 中关于 CLF 的诊断标准。 在肝硬

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1) 血清总

胆红素 ( TBil) 升 高, 常 < 10 倍 × ULN; 2) 白 蛋 白

(ALB)明显降低;3)血小板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40%,或国际化标准比值( INR) ≥1. 5,除

外其他原因引起;4)有顽固性腹水或其他门静脉高

压表现;5)可有肝性脑病。 结合临床检查,符合上

述所有条件即可确诊。

1. 2. 2 中医辨证标准 符合《病毒性肝炎中医辨

证标准》

[9] 中有关阳虚瘀毒型的辨证标准。 主症:

1)身目俱黄,色泽晦暗;2)形寒肢冷;3)舌质淡胖、

舌边有齿痕, 苔白。 次症: ① 乏力; ② 腹胀纳呆;

③脉沉迟。 具备所有主症,或具备主症 1) 和次症

2 项即可明确辨证。

1. 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

辨证标准;2)有乙肝肝硬化发病基础;3)自愿参加

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1)年龄 18 ~ 65 岁;2)妊娠期或哺

乳期妇女;3) 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由其

他病毒感染导致;4)有心血管、肾脏等严重原发性

疾病;5)合并有精神疾病;6)其他肝炎所致的肝衰

竭;7)合并其他严重传染病(如肺结核、艾滋病等)

或者原发性肝癌、其他癌转移等;8)过敏体质;9)依

从性差。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组 给予西医综合治疗。 1) 基础治疗。

①保肝降酶。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51942,

规格:10 ml ∶ 50 mg) 静脉滴注,100 mg / 次,1 次/ d。

②退黄。 注射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浙江海正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103110,规

格:0. 5 g / 支)静脉滴注,1 g / 次,1 次/ d。 ③改善肝

脏微循环。 前列地尔注射液(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

限公 司, 批 准 文 号: 国 药 准 字 H20094203, 规 格:

2 ml ∶10 μg)静脉推注,10 μg / 次,1 次/ d。 ④促进

肝细胞再生。 促肝细胞生长素(广州一品红制药有

限公 司, 批 准 文 号: 国 药 准 字 I20055014, 规 格:

第 4 期 覃绿星,刘 静,陈 淋,等: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慢性肝衰竭 30 例 ·11·

第18页

120 mg / 支)静脉滴注,120 mg / 次,1 次/ d。 2) 对症

治疗。 ①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营养支持:适量摄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优质蛋白

质食物。 ②对符合输血要求的,予输同型红细胞、

冰冻血浆、血小板等对症支持治疗。 ③抗感染治

疗,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抗感染治

疗。 ④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⑤当血

清白蛋白<25 g / L,予输注人血白蛋白治疗。 ⑥针

对常见并发症如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

综合征等,采用对症治疗。 ⑦需抗病毒治疗的,予恩

替卡韦分散片(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

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100019,规格:0. 5 mg / 片) 口

服,0. 5 mg / 次,1 次/ d。 3)特殊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必要时可采用人工肝或者肝移植治疗。

2.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茵陈四

逆汤治疗。 方药组成:茵陈 30 g,白附片( 先煎)

30 g,白术 15 g,干姜 10 g,茯苓 15 g,赤芍 15 g,大

黄(后下)5 g,炙甘草 5 g。 本方由柳州市中医医院

煎药室统一煎制,每天 1 剂,每剂煎汁 100 ml,分早

晚饭后 30 min 温服。

2 组均治疗 8 周。

3 疗效观察

3. 1 观察指标 1)肝功能。 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酶(AST)、ALB 水平。 2)凝血功能。 于治疗前后检

测凝血酶原时间( PT)、PTA 水平。 3) 终末期肝病

模型 ( MELD) 评 分[11]

。 MELD 评 分 = 3. 78 × ln

(TBil)+11. 2×ln(INR)+9. 57×ln(Cr) +6. 43。 4)中

医证候 积 分。 参 照 《 中 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10]中的有关标准,于治疗前后观察乏力、纳差、

腹胀、身目发黄、胁肋疼痛、肝脾肿大、恶心呕吐、大

便稀溏、嗳气、畏寒肢冷、面色晦暗症状,按无、轻、

中、重度分别计 0、1、2、3 分。 5)病死率。

3. 2 疗效标准 参照《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 年

版)》

[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0] 制定。

临床治愈:乏力、纳差、腹胀、出血等临床症状及黄

疸、腹水等体征基本消失,肝性脑病消失,TBil<2×

ULN,ALT / AST≤1. 5 正常值上限,PTA>60%;显效:

乏力、纳差、腹胀、出血等临床症状减轻,黄疸、腹水

等体征减轻; TBil、ALT、AST 下降率 ≥50% 以上,

60%≤PTA<50%;有效:乏力、纳差、腹胀、出血等临

床症状有所好转,黄疸、腹水等体征较前有所改善,

ALT、AST、TBil 降低 25%以上,50%≤PTA<25%,且

稳定 1 周以上;无效:乏力、纳差、腹胀、出血等临床

症状及黄疸、腹水等体征加重,TBil、ALT、AST、PTA

等指标加重;患者病情恶化。

3.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 SPSS 22. 0 软

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采用 t 检验,

非正态性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

以率(%)表示,采用 ?

2 检验。 P<0. 05 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3. 4 治疗结果

3. 4.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6. 67%,高于对照组的 7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见表 1)

表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30 8(26. 67) 14(46. 67) 4(13. 33) 4(13. 33) 26(86. 67)

对照组 30 2(6. 66) 9(30. 00) 11(36. 67) 8(26. 67) 22(73. 33)

?

2 值 9. 287

P 值 0. 026

3. 4. 2 2 组肝功能比较 治疗后,2 组 TBil、ALT、

AST 水平均降低,ALB 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的改

善幅度优于 对 照 组,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5)。 (见表 2)

3. 4. 3 2 组凝血功能、MELD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

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 PT 水平、MELD 评分、中医证

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TA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或 P<0. 01)。 (见表 3)

表 2 2 组肝功能比较(x±s)

组别 例数

TBiL / μmol·L

-1

治疗前 治疗后

ALT / U·L

-1

治疗前 治疗后

AST / U·L

-1

治疗前 治疗后

ALB / g·L

-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111. 36±11. 67 51. 94±7. 20 151. 71±53. 22 70. 83±23. 80 168. 88±51. 94 71. 57±16. 81 26. 48±3. 27 32. 45±3. 60

对照组 30 116. 77±10. 25 64. 73±9. 66 176. 81±48. 78 86. 98±24. 87 169. 93±46. 25 86. 19±23. 82 27. 59±2. 26 30. 13±2. 83

t 值 -1. 906 -5. 811 -1. 904 -2. 570 -0. 082 -2. 746 -1. 527 2. 773

P 值 0. 062 <0. 01 0. 062 0. 013 0. 935 0. 008 0. 133 0. 008

·12·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19页

表 3 2 组凝血功能、MELD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PT / s

治疗前 治疗后

PTA/ %

治疗前 治疗后

MELD 评分/ 分

治疗前 治疗后

中医证候积分/ 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23. 85±2. 24 18. 45±4. 44 30. 41±2. 95 50. 92±5. 58 23. 01±6. 44 18. 02±3. 59 28. 28±3. 95 11. 68±3. 47

对照组 30 24. 60±1. 58 21. 50±5. 21 31. 24±3. 09 43. 17±4. 26 25. 49±5. 06 22. 11±5. 74 27. 63±5. 64 14. 17±2. 16

t 值 -1. 484 -2. 439 -1. 054 6. 042 -1. 664 -3. 311 0. 517 -3. 334

P 值 0. 144 0. 018 0. 296 <0. 01 0. 101 0. 002 0. 608 0. 002

3. 4. 4 2 组病死率比较 病死率治疗组为 10. 00%

(3 / 30),低于对照组的 20. 00%(6 / 30),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4 讨 论

据 WHO 报道,2019 年,全球一般人群 HBs Ag

流行率为 3. 8%, 约有 150 万新发 HBV 感染者,

2. 96 亿慢性感染者,约有 82 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

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等疾病[12]

CLF 发病机制多与宿主、病毒、毒素、代谢等因素相

关。 而在我国,HBV 感染是导致肝衰竭的首要原

因。 目前 CLF 主要以早诊断、早治疗、病因治疗和

综合治疗为主,同时积极防治并发症。

CLF 属于中医学“ 黄疸” “ 阴黄” “ 积聚” 等范

畴。 CLF 有慢性肝病基础,久病则容易导致机体阳

气损耗,其中脾阳虚、肾阳虚较为常见,故本病治以

扶阳为法[13]

。 笔者研究发现,肝硬化相关性的肝衰

竭多存在共性,即阴成形太过,阳化气不足[14]

。 阳

不足是导致肝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CLF 的

病机为毒浊致伤于肝,毒浊交织,脾失健运,阳气衰

微,运化无力,以致血行不畅、水湿内停、阳损及阴、

阴阳俱虚[15]

。 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临床上阳虚瘀毒

证较为常见。

清代医家·郑钦安《医法圆通》 :“一气赢缩,

病即生焉”

[16]271

,此一气乃坎中一阳。 《 医理真

传》载:“坎为水,属阴也,血也,而真阳寓焉。 中一

爻,即天也。 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

于二阴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

子也……实为坎中之一阳。”

[16]16 扶阳学派传人卢

崇汉教授认为:“治病就是治气,治气就是坎中这

一阳气,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17] 所以扶阳学派

在治病立法上强调对人体坎中一阳的温扶,重视

对人体生命之根的调治,从根本上抓住病机,认为

坎中一阳的虚损是导致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治

以扶阳为主,兼以解毒化瘀、利湿退黄,方用加味

茵陈四逆汤。

加味茵陈四逆汤中茵陈可利湿退黄,其“味苦

微寒,启菀陈,动微阳,通纤维,达肌腠”

[18]

;附片大

温肾水,启发生机,使坎阳鼓荡大气上升为主;干姜

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

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白术益土补虚建中,通脾

胃、理中宫、调运化、转枢纽、化浊分清、引阴交阳;

茯苓渗淡之品,平淡之性,化太阳之气,行太阴之

湿;赤芍化毒中之燥、清毒中之郁;大黄清泄湿热、

活血化瘀解毒;炙甘草通阴达阳、引阳入阴,导药归

上归下,强助运化之气机;白附片、干姜温扶水土之

阳气、散寒化气,体现扶阳之意;茯苓、白术健脾益

气、利湿;赤芍活血化瘀、疏解肝郁;大黄清泄湿热、

活血化瘀、通腑泻浊;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寒温

并用,使阳气散布,寒湿退,恢复人体“内阳外阴”的

阴阳本体结构[19-20]

,疾病自愈。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6. 67%,高于对照组的 7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治疗后,治疗组凝血功能、肝功能和中

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 05 或 P<0. 01)。 病死率治疗组为

10. 00%,对照组为 20. 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 05)。 表明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 CLF

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

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

年版)[J]. 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4):3897-3904.

[2]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

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

年版)[J].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3,1(4):193-202.

[3] 吴聪. 基于炎症因子角度观察补阳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肝衰

竭(阴黄证)的临床研究 [D] .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1.

[4] 陈向明,李钊成. 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临床

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6):50-51.

(下转第 41 页)

第 4 期 覃绿星,刘 静,陈 淋,等: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阳虚瘀毒型乙肝相关慢性肝衰竭 30 例 ·13·

第20页

引用:王吉磊,刘世宾,宿晶,郑汝吏,司廷林,高建东 . 糖肾康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 30 例临床观察[ 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14-17.

糖肾康颗粒治疗

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 30 例临床观察

王吉磊,刘世宾,宿 晶,郑汝吏,司廷林,高建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250001)

[摘要] 目的:探讨糖肾康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Ⅲ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

集糖尿病肾病Ⅲ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 对照组采用西医

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糖肾康颗粒,2 组均治疗 8 周。 观察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空腹血糖(FPG)、餐后 2h 血糖(2hPBG)、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ACR)、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

胞介素-6( IL - 6)、胱抑素 C( Cys -C) 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6. 67%

(26 / 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3. 33%(16 / 30);且治疗组尿 ACR、hs-CRP、IL-6、Cys-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 05);2 组不良发生率均为 9. 99%(3 / 30)。 结论:糖肾康颗粒治疗 DKD 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疗效颇

佳,可有效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Ⅲ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糖肾康颗粒

[中图分类号]R259. 8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04

基金项目:山东省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2021〕45 号);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21Q102)

第一作者:王吉磊,男,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

Clinical effect of Tangshenkang granules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An analysis of 30 cases

WANG Jilei,LIU Shibin,SU Jing,ZHENG Ruli,SI Tinglin,GAO Jiandong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01,Shan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angshenkang gran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kidney

with stage Ⅲ disease (DKD)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DKD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and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Tangshenkang granules in addition to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8 weeks for both groups.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yndrome score,fasting plasma glucose,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urinary microalbumin/ creatinine ratio (ACR),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interleukin-6 (IL-6),cystatin C (Cys-C),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overall respons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6. 67% (26/ 30) vs 53. 33% (16/ 30),P<

0. 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ACR,hs-CRP,IL-6,and Cys-C

(P<0. 05).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s in both qroups were 9. 99% (16/ 30). Conclusion:Tangshenkang granules have a marked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DKD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proteinuria,improve renal function,and reduce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 Keywords] diabetic kidney disease;stage III;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Tangshenkang granules

·14·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21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

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硬

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

尿,随着蛋白尿程度加重,可逐渐发展至肾功能衰

竭,如不积极治疗,其发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

平均时间为 7 ~ 10 年[1]

,DKD 的早期积极干预,可

以逆转或延缓病情进展。 西医治疗 DKD 的主要药

物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钠-葡萄

糖协同转运蛋白 2(SGLT-2)抑制剂、第 3 代盐皮质

激素受体拮抗剂等。

糖肾康颗粒为我院高建东教授的经验方,高教

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山

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其认为糖尿病肾病Ⅲ期多属

正虚邪实,正虚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邪实以瘀血、

湿热常见,临床以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化

裁,创立糖肾康颗粒,疗效颇佳。 本研究观察在西

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肾康颗粒对 DKD Ⅲ期

患者血糖、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ACR)、胱抑素

C(Cys-C)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21 年 11 月 1 日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及

门诊就诊的 60 例 DKD Ⅲ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 治疗组

中,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 34 ~ 65 岁,平均(52. 3±

2. 81)岁;病程 6 ~ 19 年,平均(11. 2±2. 29) 年。 对

照组中,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 32 ~ 65 岁,平均

(51. 8 ± 3. 12 ) 岁; 病 程 5 ~ 16 年, 平 均 ( 10. 6 ±

2. 13)年。 2 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1. 2. 1 西医诊断标准 1)符合《中国糖尿病肾病防

治指南(2021 年版)》

[2]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糖尿病

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30 mg / g<ACR<300 mg / g)

或大量白蛋白尿(ACR>300 mg / g),且 1~6 个月连续

多次检测尿标本中,2 次检查异常,或 3 次以上检测

的平均值异常;排除引起蛋白尿的原发性肾脏疾病或

其他继发性肾病方可诊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或 1 型糖尿病病程超过 10 年且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是

可作为 DKD 的诊断线索。 2)符合丹麦学者 Mogensen 提出的 DKD 分期中的Ⅲ期[3]分期标准:隐性糖尿

病肾病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持续在 30 ~

300 mg / 24 h、或随意尿 ACR 30 ~ 300 mg / g,6 个月

内的不同时间测定 3 次,至少 2 次达到上述标准,病

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GFR

轻度升高或在正常范围。

1. 2. 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

[4] 拟定 DKD 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辨证

标准。 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肢体麻木,腰痛

固定或刺痛,疼痛夜甚。 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

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溲赤便秘,心悸失眠,肌肤

甲错,口唇紫暗。 舌脉:舌红少津或者舌淡暗,有瘀

斑或瘀点,苔薄或花剥,舌下络脉青紫迂曲,脉细数

无力或者沉弦、沉涩。 具备上述主症 3 项及以上,

和(或)次症 3 项及以上者,结合舌苔脉象,即可明

确辨证。

1. 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

标准, 以及 DKD Ⅲ 期的分期标 准; 2) 年 龄 30 ~

70 岁;3)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1)合并原发性及其他继发性肾脏

病;2)合并严重心脏疾病或肝功能异常;3)合并神

经系统疾病或智力障等精神疾病;4)有全身感染性

疾病;5)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6)近 2 个月内服

用过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药物;7)妊娠或哺乳期

妇女。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包括生活方式干

预、降糖(不包括 SGLT-2 抑制剂)、抗栓、调脂、降压

(不包括 RAS 抑制剂)等治疗。 控制空腹血糖(FPG)<

8. 0 mmol/ L,餐后 2 h 血糖(2 h PBG)<13. 0 mmol/ L,

血压<140/ 90 mmHg(1 mmHg≈0. 133 kPa)。

2.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肾康颗粒治

疗。 药物组成:生黄芪 30 g,山茱萸 15 g,太子参

15 g,茯苓 20 g, 生山药 20 g, 生地黄 15 g, 当归

15 g,丹参 15 g,牡丹皮 12 g,白花蛇舌草 20 g,莲子

肉 15 g,石韦 20 g,水蛭 3 g,桑寄生 15 g。 颗粒由山

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 1 剂/ d,

用 400 ml 开水冲泡,早晚餐后 30 min 服用。

2 组均治疗 8 周。

3 疗效观察

3. 1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4] 中相关症状及体征,根据

第 4 期 王吉磊,刘世宾,宿 晶,等:糖肾康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 30 例临床观察 ·15·

第22页

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 0、1、2、3 分,舌、脉象按

无、有症状分别计 0、2 分。 2) 实验室指标。 观察

2 组治疗前后 FPG、2 h PBG、尿 ACR、超敏 C 反应蛋

白( hs - CRP )、白细胞介素 - 6 ( IL - 6)、胱抑素 C

(Cys-C)。 4)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出现的乏力、胃

肠道不适、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

3. 2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

[4]中相关标准拟定。 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 =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 / 治

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 尿 ACR 下降率= (治疗

前尿 ACR 值-治疗后尿 ACR 值) / 治疗前尿 ACR

值×100%。 显效: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70%;尿

ACR 下降率≥50%或恢复正常。 有效:中医证候积

分下降率≥30%,且< 70%;尿 ACR 下降率< 50%。

无效: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率<30%,或增加;尿 ACR

未见改善。

3.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 0 统计软件分析

数据。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

2 检验;计量

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治疗结果

3. 4.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6. 67%,优于对照组的 53. 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见表 1)

表 1 2 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30 10(33. 33) 16(53. 33) 4(13. 33) 26(86. 67)

对照组 30 5(16. 67) 11(36. 67) 14(46. 67) 16(53. 33)

?

2 值 4. 72

P 值 0. 03

3. 4. 2 2 组血糖以及尿 ACR 比较 2 组治疗前

FPG、2hPBG、尿 A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 2 组尿 ACR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

治疗组低于对 照 组,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5)。 (见表 2)

表 2 2 组血糖以及尿 ACR 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FPG/ mmol·L

-1

2 h PBG/ mmol·L

-1 尿 ACR/ mg·g

-1

治疗组 30 治疗前 7. 83±0. 81 12. 81±1. 12 193. 02±20. 35

治疗后 7. 85±0. 72 12. 63±1. 04 109. 74±11. 63

ab

对照组 30 治疗前 7. 86±0. 76 12. 73±1. 06 186. 81±19. 06

治疗后 7. 82±0. 68 12. 80±0. 97 152. 30±13. 72

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 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

较,

bP<0. 05。

3. 4. 3 2 组炎症因子及 Cys-C 水平比较 2 组治

疗前 hs-CRP、IL-6、Cys-C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后治疗组 hs-CRP、IL-6、Cys-C 水

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 05),且其下降幅度均大

于对照组(P<0. 05);对照组仅 Cys-C 水平较治疗

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见表 3)

表 3 2 组炎症因子及 Cys-C 水平比较(x±s)

组别 例数 时间节点 hs-CRP / mg·L

-1

IL-6 / ng·L

-1

Cys-C/ mg·L

-1

治疗组 30 治疗前 8. 18±0. 84 20. 68±3. 70 1. 65±0. 20

治疗后 4. 26±0. 48

ab

11. 55±2. 28

ab

0. 83±0. 11

ab

对照组 30 治疗前 8. 13±0. 82 20. 82±3. 73 1. 63±0. 23

治疗后 8. 20±0. 87 19. 60±3. 68 1. 29±0. 16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 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

较,

bP<0. 05。

3. 4. 4 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不良反应总

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 9. 99%,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 05)。 (见表 4)

表 4 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乏力 胃肠道不适 皮疹 总发生

治疗组 30 1(3. 33) 1(3. 33) 1(3. 33) 3(9. 99)

对照组 30 2(6. 66) 1(3. 33) 0 3(9. 99)

?

2 值 0. 12

P 值 0. 75

4 讨 论

目前,DKD 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主要与

遗传、高血压病、糖尿病、血流动力学异常、氧化应

激、炎症反应、血管活性物质代谢紊乱等有关[5]

诸多证据表明,免疫细胞介导慢性炎症参与了 DKD

的发生和发展[6]

中医学认为 DKD 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

阴两虚,以脾肾两脏的气阴两虚最为常见,标实多

为瘀血、湿浊阻滞[7-9]

。 《灵枢·本脏》载:“脾脆则

善病消瘅易伤”,《灵枢·五变》载:“血气逆留, 皮

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

瘅”。 《圣济总录》 载:“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

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能为水肿。” 脾

气亏虚是消渴病主要病因之一,也是 DKD 的病理基

础。 脾气亏虚,湿浊内蕴,郁而化热,进而耗气伤

阴,气机不利,脉络不畅,而致水湿、痰浊、瘀血内

生,脾失运化、肾失开阖,困遏脏腑,肾体内伤,蛋白

从尿中流失,病程日久故见肌酐升高。

糖肾康方中黄芪、太子参益气活血养阴,气旺

则血行,瘀去则络通,共为君药。 山茱萸、山药、茯

·16·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23页

苓、莲子肉、桑寄生健脾补中、涩精固肾、健脾运、资

化源,使肾有所藏,补益先后天之本共为臣药。 生

地黄、牡丹皮、丹参、当归、水蛭活血化瘀通络,白花

蛇舌草、石韦清热解毒、利湿祛浊兼具佐使之用,使

留着于肾脉的瘀血、湿浊去除,而生新血。 全方配

伍,共奏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活血通络、清热利湿

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提取物具有抗氧化

应激、改善微炎症系统及抑制肾小球系膜的增生、

抗肾纤维化的作用[10]

。 山茱萸可通过调节糖脂代

谢、改善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足细胞来

改善 DKD 的病理改变[11]

。 生地黄有抗氧化与脂质

过氧化损害,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 hs-CRP、IL-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并抑制炎性通路表

达而具抗炎效应[12]

。 牡丹皮多糖组分能降低 DKD

大鼠的血糖、血肌酐以及尿蛋白水平,并可以减轻

氧化应激损伤[13]

。 桑寄生中的槲皮素能通过多种

信号通路缓解 DKD 的症状,延缓 DKD 的进程[14]

石韦中的黄酮组分能改善 DKD 病理及减轻 IL-6、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

从而减轻炎症反应[15]

。 水蛭及其提取物可通过抑

制凝血酶活性,减少足细胞损伤,并可以抑制 IL-6

等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缓

肾脏纤维化[16]

。 白花蛇舌草可通过多靶点影响

TNF 等信号通路,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 TNF-α

和 IL-6 这 2 种炎症介质的生成有关[17]

。 早期临床

研究证实,经糖肾康颗粒口服干预后,DKD 气阴两

虚兼血瘀证患者的 DKD 相关损伤指标会明显降

低,如降低了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 Scr),升

高了尿渗透压,改善肾脏血流,明显减轻了其临床

症状[18-20]

本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6. 67%,

高于对照组的 53. 33%,尿 ACR、 hs - CRP、 IL - 6、

Cys-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 在用药安全

性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

糖肾康颗粒不增加用药风险。

综上所述,糖肾康颗粒治疗 DKD Ⅲ期气阴两

虚兼血瘀证的疗效颇佳,能显著减轻蛋白尿、降低

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肾功能,且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路建饶,易扬,刘文瑞,等. 益肾泄浊方内服外用治疗Ⅳ期糖尿

病肾病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8,29

(5):1137-114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 . 中国糖尿病肾

脏病防治指南(2021 年版) [ 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

41(4):388-410.

[3] MOGENSEN CE. Microalbuminuria predicts clinica proteinuria and

early mortality in maturity-onset diabetes[J]. N Engl J Med,1984,

310(6):356-360.

[4] 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02:156-162,233-237.

[5] 田冬琴,刘开翔,谢席胜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

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 10):

931-934.

[6] 王珍,王梦迪,刘笑慈,等. 王耀献教授从热邪论治糖尿病肾病

经验[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5):79-380.

[7] 张勉之,张大宁 . 张大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 J]. 中

华中医药杂志,2016,31(8):3141-3143.

[8] 孙富萌,李林,张宗礼 . 张宗礼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经

验[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9):96-97.

[9] 吕景霞,王德惠,刘文峰 . 刘文峰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经

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17,33(2):23-25.

[10] 宋建波,廖晖,李元平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糖尿

病肾病作用机制[J]. 中草药,2020,51(11):2988-2996.

[11] 柳洋,王丽 . 山茱萸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概况[ J]. 中医药临

床杂志,2022,34(9):1778-1782.

[12] 张璇,姜睿斌,薛松研,等. 生地黄及其配伍防治糖尿病肾病

微炎症状态的药效机制分析[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30(35):3975-3977,3982.

[13] 张萌,杨立诚,陈娟,等. 牡丹皮多糖组分对糖尿病肾病大鼠

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2022,47(3):

713-720.

[14] 李旦,江渊远,黄晨曦,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

究桑叶-桑寄生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J]. 中国医院用药评

价与分析,2023,23(1):1-8.

[15] 刘绪林,刘文萍,王丽丽,等. 石韦黄酮组分改善糖尿病肾病

病理及减轻炎症反应作用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2018,43

(11):2352-2357.

[16] 唐冠兰,王振刚,滕晓洁,等. 水蛭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与

应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4):57-59.

[17] 李曼,张露蓉,金顺琪,等. 白花蛇舌草抗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

分析及实验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22,17(18):2535-2540.

[18] 王吉磊 . 糖肾康颗粒对糖尿病肾病肾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

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19] 吴越 . 糖肾康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尿渗透压影响的临床研

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0] 宿晶,高建东 . 糖肾康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 30 例疗效观

察[J]. 山东中医杂志,2010,29(6):372-373.

(收稿日期:2023-11-19)

[编辑:王红梅]

第 4 期 王吉磊,刘世宾,宿 晶,等:糖肾康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 30 例临床观察 ·17·

第24页

引用:卢春夏,郑幼珍,莫仙容,谢胜华,董奎,王春燕 . 八段锦联合 G-EO 康复机器人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30 例[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18-21.

八段锦联合 G-EO 康复机器人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30 例

卢春夏,郑幼珍,莫仙容,谢胜华,董 奎,王春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 南宁,530021)

[摘要]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 G-EO 康复机器人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

法:将 60 例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 2 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

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 G-EO 下肢康复机器人和八段锦治疗,疗程均为 4 周。 比较 2 组治疗

前后 MDS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第三部分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Berg 平衡

量表(BBS)评分、GE-O 康复机器人评定参数(包括步长和步速)。 结果:2 组 MDS-UPDRS 第三部分评分、

TUGT 结果、BBS 评分、步长、步速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或P<

0. 01)。 结论:八段锦联合 G-EO 康复机器人可以较好地改善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躯体活动的灵活

性、协调性,提高平衡及步行能力。

[关键词] 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八段锦;G-EO 康复机器人

[中图分类号]R277. 712. 5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05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自筹经费科研项目(GXZYZ20210251);广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

(GZSY23-70)

第一作者:卢春夏,女,主管治疗师,研究方向:康复治疗

通信作者:郑幼珍,女,初级治疗师,研究方向:康复治疗,E-mail :1434420686@ qq. com

Clinical effect of Baduanjin exercise combined with G-EO rehabilitation robot in treatment of

dyskinesia due to Parkinson’s disease:An analysis of 30 cases

LU Chunxia,ZHENG Youzhen,MO Xianrong,XIE Shenghua,ZENG Yiqi

(Jiangbin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530021,Guang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aduanjin exercise combined with G-EO rehabilitation

robot in the treatment of dyskinesia due to Parkinson’s disease. 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dyskinesia due to Parkinson’s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and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Baduanjin exercise and the treatment with G-EO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4 weeks for both

groups.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MDS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Part III (MDS-UPDRS

III) score,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 results,Berg Balance Scale (BBS) score,and GE-O rehabilitation robot parameters,including step length and step spe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both groups ha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MDS-UPDRS III score,TUGT results,BBS score,step length,and step speed,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s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P<0. 05 or P<0. 01). Conclusion:Baduanjin exercise combined with G-EO

rehabilitation robot can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and coordination of body activity and the balance and walking abilities in patients with dyskinesia due to Parkinson’s disease.

[Keywords] Parkinson’s disease;dyskinesia;Baduanjin exercise;G-EO rehabilitation robot

·18·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25页

帕金森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

慢性退化性疾病,对运动神经功能影响较大,患者

常出现颤抖、肢体僵硬、躯体少动、平衡障碍和步态

异常等症状[1]

,在患病的过程中逐渐丧失生活能

力。 目前帕金森病无法治愈,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

的主要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缓解症状,

延缓疾病,但也存在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2]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提出,每天有效的运

动康复有利于提高患者各种运动功能[3]

。 目前临

床上多采用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经颅磁电

刺激、虚拟现实等改善 PD 的运动症状,有一定治疗

作用[4-7]

。 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八

段锦联合 G-EO 康复机器人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

能障碍患者 30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12 月至 2023 年 6 月

在我院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 60 例,采用数字表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 治疗组

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年龄 54~77 岁,平均(66. 70±

6. 73)岁;病程 1 ~ 12 年,平均(5. 93±2. 34) 年。 对

照组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年龄 54 ~ 78 岁,平均

(66. 57 ± 6. 82) 岁; 病 程 2 ~ 10 年, 平 均 ( 5. 23 ±

2. 39)年。 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

(2016 版)》

[8] 中的相关标准。 主要表现为静止性

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

状及嗅觉减退、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1. 3 纳入标准 1)临床诊断为 H&Y 1 ~ 4 级的帕

金森病患者;2)年龄≥18 岁,≤80 岁;3)采用 MDS

统一帕金森病的评定量表(MDS-UPDRS)第三部分

评定有运动功能障碍者;4) 身高≤200 cm,体质

量≤75 kg;5)生命体征稳定;6)患者及家属均签署

知情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1) 合并下肢骨折、静脉血栓或其

他系统严重疾病;2)有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3)配

合差,不能坚持康复治疗。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组 进行常规康复治疗。 常规康复治疗

包括预防关节挛缩的关节活动范围(ROM)训练、步

行训练、纠正前屈位的姿势矫正训练、平衡垫训练,

及为预防因胸廓活动受限引起肺功能障碍的呼吸

训练。

2.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八段锦联合

G-EO 康复机器人治疗。 1)八段锦。 ①场地:选择

在治疗区人员走动较小的固定区域。 ②向患者讲

解八段锦的作用、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③采用国

家体育总局 2003 年颁布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共

10 个动作,包括预备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

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

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

七颠百病消、收势。 患者在主治疗师和辅助治疗师

的带领下每天练习 1 次,每次约 30 min,4 周为 1 个

疗程。 ④每次训练辅助治疗师对患者动作掌握情

况要进行观察评估,对错误动作给予及时纠正及强

化,并给予安全性保障。 2)应用瑞士 Reha Technology 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型号:G-EO)进行下肢康复

治疗。 治疗流程:①向患者讲解 GE-O 下肢康复机

器人使用步骤、注意事项、目标效果。 ②放下 GE-O

控制面板,患者可步行或者坐轮椅到控制面板上;

穿戴悬吊背心并系好安全带;固定患者下肢于足踏

板,可根据患者下肢功能实际情况选择长短足踏

版;检查安全带及其他装置是否固定到位;收起控

制面板,根据患者功能障碍选择合适模式,设置步

频、步 速、 步 长 和 时 间 等 参 数, 启 动 机 器。 每 天

1 次,每次 30 min,4 周为 1 个疗程。 ③通过步行数

据分析逐渐调整运动方案,引导患者完成正常步行

周期,调整整体姿势和控制,逐渐优化步行训练。

3 疗效观察

3. 1 观察指标 1) MDS -UPDRS 第三部分评分。

MDS-UPDRS 可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全面和详细的

评定,第三部分是评价帕金森病的运动功能。 此部

分共 18 个问题,最高分 132 分,包括言语、面部表

情、僵直、对指试验、手部运动(握拳试验)、手部旋

前旋后(轮替试验)、脚趾拍地运动、腿部灵活性、从

椅子上站起来(站立平衡试验)、步态、冻结步态、姿

势的稳定性、姿势、全身自发性的运动(身体动作迟

缓)、手部的姿势性震颤、手部的动作性震颤、静止

性震颤的幅度和静止性震颤的持续性。 每一问题

得分为 0 ~ 4 分,分值越高说明运动功能受损越严

重。 2)“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 患者坐于

有靠背的椅子上,测试者发出“开始”指令后站起并

第 4 期 卢春夏,郑幼珍,等:八段锦联合 G-EO 康复机器人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30 例 ·19·

第26页

行走 3 m 过标记物后返回坐下,测试者记录患者背

部离开椅背到再次坐下(靠到椅背) 所用时间。 所

用时间越短表示平衡功能越好,跌倒风险越低。

3)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 BBS 包括转移、无支

持闭目站立、站立位从地面捡起物品等 14 项目,每

个项目 0 ~ 4 分,总分为 0 ~ 56 分,评分越高表示平

衡功能越好。 4)GE-O 康复机器人评定参数,包括

步长(正常值参考:50 ~ 80 cm)、步速(正常值参考

62~72 m / min)

3.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 0 统计学软件对

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对连续性变量进行正态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均数 ±标准差( x±

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M( P25,P75)] 表示,分类变量以频率及百分比

(%)表示。 组间比较中,连续性变量采用 t 检验或

Mannwhitney-U 分析,分类变量采用 ?

2 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3 治疗结果

3. 3. 1 2 组治疗前后 MDS-UPDRS 第三部分评分比

较 2 组治疗前 MDS-UPDRS 第三部分评分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 2 组评分较治疗前均

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或 P<0. 05),

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 (见表 1)

3. 3. 2 2 组治疗前后 TUGT 结果比较 2 组治疗前

TUGT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治疗后

TUGT 结果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 01 或 P<0. 05),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

P<0. 05)。 (见表 2)

表 1 2 组治疗前后 MDS-UPDRS 第三部分

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组 30 55. 13±15. 20 39. 17±12. 17 -4. 41 <0. 01

对照组 30 54. 40±14. 16 46. 53±13. 55 -2. 20 0. 03

t 值 0. 19 2. 17

P 值 0. 85 0. 03

表 2 2 组治疗前后 TUGT 结果比较[M(P25,P75,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Z 值 P 值

治疗组 30 40. 00[28. 00,87. 25] 20. 50[12. 00,41. 75] -3. 43 <0. 01

对照组 30 44. 50[26. 75,73. 00] 29. 00[15. 00,61. 25] -2. 16 0. 03

Z 值 -0. 09 -2. 08

P 值 0. 93 0. 04

3. 3. 3 2 组治疗前后 BBS 评分比较 2 组治疗前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 组治疗后 BB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 01 或 P<0. 05),治疗组 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 05)。 (见表 3)

表 3 2 组治疗前后 BBS 评分比较[M(P25,P75),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Z 值 P 值

治疗组 30 30. 00[22. 00,45. 00] 49. 00[37. 75,55. 25] -4. 33 <0. 01

对照组 30 37. 50[24. 00,43. 50] 44. 00[30. 75,50. 00] -2. 56 0. 01

Z 值 -0. 81 -2. 44

P 值 0. 42 0. 03

3. 3. 4 2 组治疗前后步长、步速比较 2 组治疗前

步长、步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

后 2 组步长、步速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均 P<0. 01),治疗组步长、步速高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 05)。 (见表 4)

表 4 2 组治疗前后步长、步速比较[M(P25,P75)]

组别 例数

步长(cm)

治疗前 治疗后

Z 值 P 值

步速(m / min)

治疗前 治疗后

Z 值 P 值

治疗组 30 36. 50[27. 00,42. 25] 45. 00[36. 60,52. 00] -3. 55 <0. 01 44. 50[35. 50,60. 00] 60. 00[51. 75,69. 50] -4. 79 <0. 01

对照组 30 34. 50[25. 00,40. 00] 40. 50[31. 00,45. 25] -2. 72 <0. 01 46. 50[35. 00,56. 50] 53. 00[40. 75,64. 25] -4. 81 <0. 01

Z 值 -0. 96 -2. 59 -0. 08 -2. 45

P 值 0. 34 0. 01 0. 94 0. 01

4 讨 论

帕金森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运动功能逐渐下

降,直至生活不能自理[9]

,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帕金森

病患者 250~300 万,年发病率为 797/ 10 万[10]

。 帕金

森病运动康复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运动症状,提高

生活自理能力,延长药物有效期[11]

。 不少学者认为

规律练习八段锦可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12-13]

,下肢

机器人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均

有积极影响[14-15]

,但八段锦联合 G-EO 康复机器人

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干预研究较少。

八段锦功法除去基本预备姿势和收工,共有 8 段,

分别是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

·20·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27页

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

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和背后七颠百病消,

每一个功法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如“双手托天理

三焦、可通过全身缓慢、协调向上用力,纵向牵拉

身体各部经络以及软组织,改善 PD 患者肌肉僵硬

状况;“左右开弓似射雕” 通过左右式对等次数和

强度的练习,有效拉伸全身肌肉,协调软组织状

态,调动经络气血,纠正 PD 患者异常姿势;“攒拳

怒目增气力”整节动作配合身体的侧转和起落,可

加强全身筋骨的协调平衡,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对

上肢运动功能也有积极影响[12]

。 八段锦动作简

单,但活动量大,且要求全身各个关节、肌肉都要

参与进来,因此能够促进肌肉和关节的运动。 通

过运动能够增加肌肉力量,改善骨骼系统功能。

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着运动迟缓、平衡能力差、步行

速度慢、上肢震颤等问题。 而通过八段锦的练习,

可以改善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四肢的活

动能力,改善肢体痉挛、僵硬等症状[16]

。 部分早

中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即有步长缩短,步速下降,步

行节律紊乱等慌张步态的出现,逐渐发展到步行

启动困难,行走、转身或是跨越障碍物困难,表现

为典型的冻结步态。 下肢康复机器人有多种步态

训练模式,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可根据训练的运

动参数以及反馈的分析报告对康复治疗方案进行

调整与优化,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经

过大量的重复性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中枢神经系

统在结构功能上的代偿和功能重组,下肢自身承

受的重量和平衡功能逐渐训练至正常状态,GE-O

下肢康复机器人还可以易化帕金森病患者下肢的

动作启动,引导帕金森病患者以正确的运动模式

行走,同时通过视听觉刺激和足底输入感觉刺激

强化患者的运动控制,从而有效改善其平衡能力、

慌张步态或冻结步态[14-15]

本研究中 2 组患者 MDS-UPDRS 第三部分评

分、TUGT 结果、BBS 评分、步长、步速均较治疗前有

所改善,表明常规的康复训练对帕金森患者的异常

步态、姿势、躯体运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平衡能力

等均有一定疗效,加入八段锦联合 G-EO 康复机器

人训练则临床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珍珍,陈陪能 . 帕金森健康操联合呼吸调节训练对帕金森患者

运动功能的影响[J]. 慢性病学杂志,2022,23(9):1427-1429.

[2] CHAUDHURI K R,HEALY D G,SCHAPIRA A H. Non -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J].

Lancet Neurol,2017,5(3):235-245.

[3] 宋鲁平,王强 . 帕金森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国康复理

论与实践,2018,24(7):745-752.

[4] 朱书月,叶小青,彭娟娟,等. 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康复的研究现

状[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1,42(3):182-185.

[5] 于楠,王佳贺 . 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 J]. 实用老年医学,

2019,33(8):745-748.

[6] 徐水婷,胡玉英 . 帕金森病的中西医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J].

中国康复,2022,37(2):113-116.

[7] 董仁卫,赵美丹,夏青,等. 帕金森病康复治疗新技术研究进

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3,21(4):125-129.

[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

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 .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版) [ 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6,49(4):268-271.

[9] 李瑞明,李宁宁,宋振玉,等. 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

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3,30

(4):31-35.

[10] MA CL,SU L,XIE JJ,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Neural Transm(Vienna),2014,121(2):123-134.

[1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

帕金森病治疗指南( 第三版) [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

6:428-433.

[12] 魏娜,刘凤春,李翠景,常红 . 八段锦运动疗法在改善帕金森

病患者运动功能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

(1):27-30.

[13] 梁依蕾 . 运用“阴阳平衡”理论提高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

功效[J]. 中华武术(研究),2019,8(11):94-97.

[14] 蒲明辉,余蔚,夏凯,陈琳,潘海鸿 . 适应个体差异的下肢康

复机器人步态规划与实现[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

26(12):1464-1470.

[15] 林在龙,傅雄伟,余朝伟,李辉,李岩,傅建明,孙亚,李小龙,

柏和风 . Flexbot 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虚拟现实训练对帕金

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J]. 浙江医学,2021,

43(4):405-408+413.

[16] 陈晓明,胡彩凤 . 浅析八段锦对帕金森病的预防治疗作

用[ J] . 三峡大 学 学 报: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2010, 32 ( S1 ) :

193-195.

(收稿日期:2023-11-13)

[编辑:徐琦]

第 4 期 卢春夏,郑幼珍,等:八段锦联合 G-EO 康复机器人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 30 例 ·21·

第28页

●证治规律●

引用:李娟,唐东昕,吴文宇,杨柱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治疗阴虚证的用药规律[ J]. 湖南中医杂志,2024,

40(4):22-26.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

治疗阴虚证的用药规律

李 娟,唐东昕,吴文宇,杨 柱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550001)

[摘要]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阴虚证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 月 1 日刘教授门诊治疗阴虚证的医案,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 V2. 1 分析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治则治

法、用药频次等。 结果:纳入 6300 则医案,阴虚证多见于 50~59、40~49、60~69 岁 3 个年龄段;中医证候出现频

次排名前 3 位的中医诊断为肺积、肠蕈、乳岩;西医诊断出现频次排名前 3 位的疾病为肺癌、肠癌、乳腺癌;中医

证型出现频次排名前 3 位的为肝肾阴虚证、阴虚毒热证、阴虚燥热证;治则治法排名前 3 位的依次为补益肝肾、

养阴清热解毒、滋润润燥;使用频次>480 次排名前 10 位的中药分别是醋莪术、醋鳖甲、冬凌草、山茱萸、葎草、酒

黄精、猫爪草、百合、炒芥子、醋龟甲; 通过对中药药对关联分析,药物同现频次>1880 次的药对共 20 组,3 味药

核心组合 8 组,得到 4 个新处方。 结论:通过挖掘分析得出刘教授治疗阴虚证的核心药物、治则治法及临证思

路,总结出“补益肝肾”的核心治疗法则。

[关键词] 阴虚证;数据挖掘;用药规律;刘尚义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06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等学校中医药民族医药防治肿瘤医学转化工程研究中心(黔教技〔2023〕037 号);贵州省科技计划项

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20〕5013);贵州省中医肿瘤传承与科技创新人才基地计划项目(黔人领发〔2018〕3 号)

第一作者:李娟,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疾病

通信作者:杨柱,男,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Email:Yagnzhu20150426@ 163. com

Medication rule of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Liu Shangyi in treatment of

Yin deficiency syndrome:A study based on data mining

LI Juan,TANG Dongxin,WU Wenyu,YANG Zhu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550001,Guizhou,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tion rule of 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Professor

Liu Shangyi in the treatment of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Methods:Medical record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with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who were treated at the outpatient service of Professor Liu from January 1,

2018 to January 1,2023,and Cloud Platform of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l Records V2. 1 was used to analyz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diagnosis,Western medicine diagnosis,TCM syndrome types,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and frequency of medication. Results:A total of 6300 medical records were included.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was more common in the three age groups of 50 - 59 years, 40 - 49 years, and 60 - 69

·22·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29页

years. The top three TCM diagnoses based on TCM syndrome were lung accumulation, colorectal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and the top three Western medicine diagnoses were lung cancer, intestinal cancer, and breast

cancer. The top three TCM syndrome types were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Yin deficiency and heat-toxicity

syndrome,and Yin deficiency and dryness-heat syndrome. The top thre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were

tonifying the liver and the kidney,tonifying the kidney and nourishing Yin,and nourishing Yin,clearing heat,and

detoxicating. The top ten TCM drugs in terms of frequency of use were vinegar-processed Curcuma zedoaria,vinegar-processed turtle shell,Rabdosia rubescens,Comus officinalis,Humulus scandens,wine-processed Polygonatum sibiricum,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lily,fried Semen Sinapis,and vinegar-processed tortoise shell (with

a frequency of >480 times) . 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TCM drug combinations obtained 20 drug combinations

with a co-occurrence frequency of >1880 times,as well as 8 core combinations with 3 drugs and 4 new prescriptions. Conclusion:Data mining analysis obtains the core drugs,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and clinical

practice thinking of Professor Liu in the treatment of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summarizes the core treatment

principle of tonifying the liver and the kidney.

[Keywords] Yin deficiency syndrome;data mining;medication rule;Liu Shangyi

刘尚义教授系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贵州省名

老中医,擅长诊治恶性肿瘤等疑难杂病。 刘教授熟

读中医经典,擅用经方,但不拘泥于经方,对疾病诊

治有独到见解,如其将“引疡入瘤,从膜论治”的观

点运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1]

。 本研究通过挖

掘与分析刘教授治疗阴虚证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

医药治疗阴虚证的组方配伍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收集 2018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1 月 1 日刘教授门诊接诊的阴虚证患者的病历

资料。

1. 2 纳入标准 1)病案一般资料完整,包括姓名、

性别、年龄、诊次、病史、症状、舌苔脉象、诊断、证

型、治则治法、处方用量及服用方法;2)患者符合阴

虚证的辨证标准:症状包括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

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或少津、脉细数等[1]

1. 3 排除标准 1)中药用法为外治法;2)患者依

从性差,拒绝服用中药。

1. 4 中药名称规范 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典·一部》

[2]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如“大云”规

范为“肉苁蓉”,“山萸肉”规范为“山茱萸”。

1. 5 数据分析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 V2. 1 软件

平台进行分析。 将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中的数据

批量加入分析池,然后选择“数据挖掘与分析”模块

对医案的基本信息、诊断、证型、治则治法、药物、用

量等进行整理,并对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

型、治则治法、用药频次等进行分析。

2 结 果

2. 1 一般资料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病案 6300 则,

患者 6300 例,其中男 2310 例,女性 3990 例。 好发

于 50~ 59、40 ~ 49、60 ~ 69 岁 3 个年龄段,分别占

27. 60%、22. 84%、18. 53%。 (见表 1)

表 1 年龄段分布

年龄/ 岁 频次/ 次 频率/ % 年龄/ 岁 频次/ 次 频率/ %

0~ 9 9 0. 14

10~ 19 34 0. 54

20~ 29 160 2. 54

30~ 39 706 11. 20

40~ 49 1439 22. 84

50~ 59 1739 27. 60

60~ 69 1168 18. 53

70~ 79 748 11. 89

80~ 89 266 4. 22

90~ 99 7 0. 11

100 以上 24 0. 38

2. 2 中医诊断分析 对 6300 则医案进行中医诊断

模块分析,出现频次≥80 次的共显示 13 种疾病,其

中出现频次排名前 3 位的疾病为肺积(10. 65%)、

肠蕈(10. 37%)、乳岩(8. 50%)。 (见表 2)

表 2 中医诊断分析(频次≥80 次)

中医病名 频次/ 次 频率/ % 中医病名 频次/ 次 频率/ %

肺积 671 10. 65

肠蕈 653 10. 37

乳岩 536 8. 50

积滞 470 7. 46

带下 430 6. 83

虚劳 318 5. 05

癥瘕 201 3. 19

不寐 184 2. 92

眩晕 166 2. 63

瘿病 159 2. 52

肝积 110 1. 75

消渴 88 1. 40

反胃病 80 1. 27

2. 3 西医诊断分析 对 6300 则医案进行西医诊断

模块分析,出现频次>90 次的共显示 10 种疾病。 其

第 4 期 李 娟,唐东昕,吴文宇,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治疗阴虚证的用药规律 ·23·

第30页

中出现频次排名前 3 位的为肺癌( 8. 10%)、肠癌

(7. 59%)、乳腺癌(7. 42%)。 (见表 3)

表 3 西医诊断分析(频次>90 次)

西医疾病 频次/ 次 频率/ %

肺癌 511 8. 10

肠癌 479 7. 59

乳腺癌 468 7. 42

宫颈癌 323 5. 12

慢性疲劳综合征 206 3. 26

失眠 145 2. 30

宫颈癌 134 2. 12

眩晕 125 1. 98

糖尿病 94 1. 49

恶性肿瘤 91 1. 44

2. 4 中医证型分析 6300 则医案中中医证型出现

频次排名前 3 位的有肝肾阴虚证(54. 58%)、阴虚

毒热证(8. 45%)、阴虚燥热(4. 68%)。 (见表 4)

表 4 中医证型分析(频次≥28 次)

证型 频次/ 次 频率/ % 证型 频次/ 次 频率/ %

肝肾阴虚证 3594 56. 96

阴虚毒热证 533 8. 45

阴虚燥热证 364 4. 68

阴虚内热证 332 4. 39

阴虚火旺证 224 3. 55

肾阴虚证 264 3. 47

阴虚津亏证 197 3. 12

阴虚阳亢证 118 1. 87

心肝阴虚证 50 0. 79

肺肾阴虚证 49 0. 78

心肺阴虚证 30 0. 48

胃阴虚证 28 0. 44

2. 5 中医治则治法分析 6300 则医案中治则治

法出现频次排名前 3 位的有补益肝肾(54. 58%) 、

养阴 清 热 解 毒 ( 8. 45%) 、 滋 阴 润 燥 ( 4. 68%) 。

(见表 5)

表 5 中医治则治法分析(频次≥28 次)

治则治法 频次/ 次 频率/ % 治则治法 频次/ 次 频率/ %

补益肝肾 3594 56. 96

清热养阴解毒 533 8. 45

滋阴润燥 364 4. 68

滋阴清热 332 4. 39

滋阴降火 224 3. 55

滋养肾阴 264 3. 47

滋阴生津 197 3. 12

滋阴助阳 118 1. 87

滋养肝心 50 0. 79

滋养肺肾 49 0. 78

滋养心肺 30 0. 48

滋阴益胃 28 0. 44

2. 6 高频使用频次分析 使用频次>480 次的高频

中药排名前 10 位分别是醋莪术、醋鳖甲、冬凌草、

山茱萸、葎草、酒黄精、猫爪草、百合、炒芥子、醋龟

甲。 (见表 6)

2. 7 中药分析药对关联分析 采用互信息法对药

物进行关联度分析,药物同现频次>1880 次的药对

共 20 组。 (见表 7)

表 6 高频中药使用频次分析(频次>480 次)

序号 中药

频次 /

百分比 /

%

平均剂量/

g

最小剂量/

g

最大剂量/

g

标准差

1 醋莪术 4018 63. 68 10. 01 6. 00 20. 00 0. 47

2 醋鳖甲 3867 61. 28 19. 93 2. 00 20. 00 0. 90

3 冬凌草 3813 60. 43 19. 93 2. 00 30. 00 0. 87

4 山茱萸 2720 43. 11 19. 76 6. 00 20. 00 1. 51

5 葎草 2132 33. 79 19. 92 10. 00 30. 00 0. 92

6 酒黄精 2058 32. 61 19. 93 10. 00 20. 00 0. 64

7 猫爪草 1727 27. 37 16. 66 10. 00 20. 00 4. 71

8 百合 1524 24. 15 19. 86 10. 00 30. 00 1. 17

9 炒芥子 1505 23. 85 19. 66 10. 00 20. 00 1. 74

10 醋龟甲 1349 21. 38 19. 84 10. 00 30. 00 1. 31

11 玉竹 1320 20. 92 19. 60 2. 00 30. 00 2. 01

12 干石斛 1284 20. 35 19. 70 10. 00 24. 00 1. 79

13 生地黄 1056 16. 74 20. 68 10. 00 30. 00 3. 18

14 盐知母 907 14. 37 13. 02 10. 00 20. 00 3. 17

15 炒葶苈子 854 13. 53 19. 94 10. 00 20. 00 0. 63

16 黄柏 748 11. 85 10. 04 10. 00 20. 00 0. 64

17 草豆蔻 740 11. 73 9. 31 6. 00 20. 00 1. 63

18 白头翁 692 10. 97 19. 55 2. 00 30. 00 2. 00

19 桑椹 682 10. 81 19. 97 10. 00 20. 00 0. 54

20 酒炒水蛭 634 10. 05 5. 97 3. 00 10. 00 0. 52

21 白附片 619 9. 81 10. 01 6. 00 20. 00 0. 47

22 炒酸枣仁 605 9. 59 19. 94 10. 00 30. 00 2. 14

23 酒黄连 595 9. 43 5. 97 3. 00 10. 00 0. 41

24 当归 579 9. 18 16. 74 6. 00 30. 00 4. 80

25 法半夏 577 9. 14 9. 09 6. 00 18. 00 0. 64

26 川芎 575 9. 11 10. 07 6. 00 20. 00 1. 01

27 砂仁 568 9. 00 6. 07 2. 00 60. 00 2. 32

28 胆南星 511 8. 10 10. 17 3. 00 20. 00 1. 47

29 天麻 501 7. 94 18. 6 10. 00 20. 00 3. 47

30 麸炒苍术 483 7. 65 10. 52 6. 00 18. 00 1. 96

表 7 中药药对关联分析(频次>1880 次)

序号 中药 A 中药 B 同现频次/ 次 序号 中药 A 中药 B 同现频次/ 次

1 醋莪术 醋鳖甲 3842

2 醋鳖甲 醋莪术 3842

3 冬凌草 醋莪术 3626

4 醋莪术 冬凌草 3626

5 冬凌草 醋鳖甲 3594

6 醋鳖甲 冬凌草 3594

7 冬凌草 葎草 2089

8 葎草 冬凌草 2089

9 葎草 醋莪术 2071

10 醋莪术 葎草 2071

11 葎草 醋鳖甲 2066

12 醋鳖甲 葎草 2066

13 山茱萸 醋莪术 1982

14 醋莪术 山茱萸 1982

15 山茱萸 醋鳖甲 1957

16 醋鳖甲 山茱萸 1957

17 冬凌草 山茱萸 1929

18 山茱萸 冬凌草 1929

19 山茱萸 酒黄精 1880

20 酒黄精 山茱萸 1880

·24·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31页

2. 8 药物核心组合聚类分析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

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

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照相关度与惩罚度约

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 3 味药核心组合

8 组 。 (见表 8)

表 8 药物核心组合聚类分析

序号 药物组合 频次/ 次

1 醋鳖甲、醋莪术、冬凌草 3594

2 醋鳖甲、醋莪术、葎草 2066

3 冬凌草、酒黄精、山茱萸 1880

4 猫爪草、醋鳖甲、醋莪术 1646

5 冬凌草、猫爪草、葎草 1541

6 冬凌草、干石斛、玉竹 1265

7 醋龟甲、盐知母、生地黄 862

8 醋鳖甲、酒黄精、桑椹 567

2. 9 高频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在上述药物核心组

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

4 个新处方。 (见表 9)

表 9 高频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序号 新方组合

1 醋鳖甲、醋莪术、冬凌草、猫爪草(甲术二草汤)

2 醋龟甲、黄柏、盐知母、生地黄(大补阴丸)

3 酒黄精、桑椹、干石斛、玉竹

4 醋鳖甲、醋莪术、冬凌草、酒黄精、山茱萸

2. 6 药对分析 对医案进行药对分析,排名前 3

位依次为醋鳖甲、莪术;醋莪术、冬凌草;醋鳖甲、冬

凌草。 (见表 10)

表 10 药对分析(排名前 30 位)

序号 药物组合 频次 / 次 序号 药物组合 频次 / 次

1 醋鳖甲、醋莪术 3842

2 醋莪术、冬凌草 3626

3 醋鳖甲、冬凌草 3594

4 冬凌草、葎草 2089

5 醋莪术、葎草 2071

6 醋鳖甲、葎草 2066

7 醋莪术、山茱萸 1982

8 醋鳖甲、山茱萸 1957

9 冬凌草、山茱萸 1929

10 酒黄精、山茱萸 1880

11 醋莪术、猫爪草 1677

12 酒黄精、醋莪术 1660

13 酒黄精、醋鳖甲 1650

14 猫爪草、醋鳖甲 1646

15 酒黄精、冬凌草 1628

16 冬凌草、猫爪草 1541

17 干石斛、玉竹 1265

18 炒芥子、醋莪术 1141

19 炒芥子、醋鳖甲 1097

20 葎草、山茱萸 1063

21 冬凌草、炒芥子 1053

22 酒黄精、葎草 898

23 百合、醋莪术 873

24 醋龟甲、盐知母 871

25 冬凌草、百合 865

26 百合、醋鳖甲 865

27 醋龟甲、生地黄 862

28 山茱萸、百合 856

29 冬凌草、葶苈子 801

30 葶苈子、醋莪术 800

2. 11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对 30 味高频中药使用

欧式距离、最长距离法、圆形竖向聚类图聚类分析,

得出谱系图,可聚类为以下药物:1)玉竹、石斛(益

气养阴);2)黄柏、知母、生地黄、龟甲(养阴);3)黄

精、山茱萸(补益肝肾);4)鳖甲、莪术、冬凌草、葎草

(化瘀消癥);5)白附片、胆南星、川芎(温阳化痰通

络)。 (见图 1)

图 1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 论

刘教授将葛氏疡科理论及方法融会贯通,推陈

致新,大胆运用于肿瘤及各类疑难杂症,最终形成

“疡科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及“引疡入瘤,从膜论治”

学术思想[3]

。 “膜” 字在篆文中拆分为非肉进行造

意,表示与肌肉组织不同,表现为薄层保护组织。

《类经》载:“膜,犹幕也,凡肉理脏腑之间,其成片联

络薄筋,皆谓之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广

韵》《广雅》也有“膜” 的相关描述。 刘教授将“膜”

的病位归纳为“膈肌、胸膜、腹膜、筋膜、宫腔”等,体

现“异位同治”,并提出 “肤膜同病” “从膜论治”的

观点[3]

。 本研究通过对刘教授 6300 则阴虚证医案

的中医诊断模块分析得知,中医证型主要为肝肾阴

第 4 期 李 娟,唐东昕,吴文宇,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治疗阴虚证的用药规律 ·25·

第32页

虚、阴虚毒热、阴虚燥热证;高频药物主要为醋莪

术、醋鳖甲、冬凌草、山茱萸、葎草、酒黄精。 其中醋

莪术归肝、脾经,性温,味辛、苦,可行气破血、消积

止痛,用于治疗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醋

鳖甲归肝、肾经,性微寒,味咸,可滋阴潜阳、软坚散

结、退热除蒸,用于治疗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

内动、经闭、癓瘕、久疟疟母。 以上两味相伍,共奏

消癥散结、滋阴潜阳功效[4-5]

。 冬凌草性微寒,味

苦、甘,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咽喉肿痛、感冒

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风湿关节痛、蛇虫咬伤,同

时,对食管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直肠癌具有一

定缓解作用。 山茱萸归肝、肾经,性微温,味酸、涩,

可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

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

消渴。 葎草性寒,味甘、苦,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用于治疗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

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

外用可治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 酒黄精归脾、

肺、肾经,性平,味甘,可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

肾,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

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冬凌草与葎草互为对

药,与鳖甲-莪术药对同用,作为处方基石,随症加

减,四味药兼而体现了消、清、补三法,也充分体现

了刘教授治疗恶性肿瘤“阴阳双消、滋阴起亟”的理

念[5]

。 黄精、山茱萸互为对药可补益肝肾[6-8]

。 综

合以上结果提示,刘教授治疗阴虚证,特别是肝肾

阴虚证,常用醋莪术、醋鳖甲、冬凌草、山茱萸、葎

草、酒黄精等,总结出其“补益肝肾”的核心治疗法

则。 本研究得出的阴虚证所用药物及相关药对正

体现其以上学术观点。

参考文献

[1] 朱文锋. 中医诊断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8.

[2]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3] 唐东昕,杨柱,刘尚义. 刘尚义“引疡入瘤、从膜论治”学术观点在

肿瘤诊治中的应用[J]. 中医杂志,2016,57(20):1732-1734.

[4] 卫蓉. 刘尚义教授巧用对药抗肿瘤的体会[ J]. 贵阳中医学院

学报, 2011,33(4):2-4.

[5] 韩睿. 浅析刘尚义教授肿瘤治法之“阴阳双消、滋阴起亟”[J]. 中

医药息,2013,12(4):75-78,43.

[6] 陈云云. 刘尚义治疗恶性肿瘤经验[ J]. 中医杂志,2010( S1):

109-110.

[7] 杨柱. 刘尚义临床常用中药百味选[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209-210.

[8] 唐东昕. 刘尚义常用药对辨析与临证应用[M]. 北京:科学出

版社,2016:103-106.

(收稿日期:2023-11-23)

[编辑:王红梅]

????????????????????????????????????????????

(上接第 9 页)

[7]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

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专委会. 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10):721-727.

[8] 周仲瑛,蔡淦 . 中医内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306-308.

[9] 郑筱萸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02:77-85.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 年版)[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8,23(10):937-944.

[11]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国

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等. 癌症相关性疼痛评估中

国专家共识 ( 2023 版) [ 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3, 29

(23):881-886.

[12] 肖俐,何秀兰,刘传波,等. 中医外治法缓解癌性疼痛概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7(17):12-14.

[13] 卢姿含,王青,马涛,等. 偏头痛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降钙素

基因相关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0,36(7):889-893.

[14] 蒋品媛,刘松林,周贤,等. 梅国强教授运用柴胡类方辨治偏

头痛临证经验[J]. 中医药导报,2022,28(7):148-150.

[15] 张晓娟,张燕丽,左冬冬 . 川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

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20,37(6):128-133.

[16] 陈玲,马俊,唐艺,等. 川芎抗偏头痛作用的有效部位筛选及

指纹图谱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1):80-85.

[17] 吉庆,马宇衡,张烨 . 白芷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J]. 食品与药品,2020,22(6):509-514.

[18] 吴昊,温晓茵,颜鹏,等. 细辛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4):186-195.

[19] 杨华,徐风,万丹,等. 甲基丁香酚镇痛抗炎作用及机制研

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7,28(3):292-297.

[20] 杨志欣,汲丽丽,刘慧,等. 全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进展[J]. 中南药学,2020,18(9):1523-1529.

[21] 汲丽丽,吕邵娃,杨志欣 . 蜈蚣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J]. 特产研究,2020,42(4):75-84.

[22] 徐龙生,冯勤丽,张小平,等. 蜈蚣全蝎散镇痛效应及毒副作

用实验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3):346-348.

[23] 蓝培元 . 薄荷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医

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7):208-209.

(收稿日期:2023-11-13)

[编辑:徐琦]

·26·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33页

引用:邓宇,李梦蕾,丁宁,赵亮,何永恒,刘皓辰,张沂婧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何永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 J]. 湖南

中医杂志,2024,40(4):27-31.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何永恒治疗

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

邓 宇1

,李梦蕾2

,丁 宁3

,赵 亮4

,何永恒4

,刘皓辰1

,张沂婧1

(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2.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吉安,343006;

3. 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湖南 长沙,410082;

4.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 长沙,410006)

[摘要]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何永恒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 2022 年

9 月 1 日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何教授门诊诊治的 FC 患者病案资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V3. 0 进行辨证分型

统计,对使用药物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 结果:纳入医案 174 则,患者 174 例。 辨证

分型频次以气滞秘、热积秘、阴虚秘为主;共涉及中药 82 味,药物使用频次前 3 位者依次为白术、火麻仁、枳壳;

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多归脾、胃、大肠经;药物功效频次排名前 5 位者为补虚、理气、

清热、泻下、利水渗湿。 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白术、白芍、火麻仁、苦杏仁、枳壳、厚朴、决明子”为核心药物的组

方。 聚类分析发现 5 组药物核心组合。 结论:何教授治疗 FC 强调行气导滞、清热利湿为核心治则,确定了“白

术、白芍、火麻仁、苦杏仁、枳壳、厚朴、决明子”的核心组方,为临床治疗 FC 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何永恒

[中图分类号]R256. 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374462);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基金项目(C202304138307);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一

般项目(B2023105);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2022CX194)

第一作者:邓宇,男,202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

通信作者:何永恒,男,教授,博士后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E-mail:2320990685@ qq. com

Medication rule of He Yongheng in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A study based on data mining

DENG Yu

1

,LI Menglei

2

,DING Ning

3

,ZHAO Liang

4

,HE Yongheng

4

,LIU Haochen

1

,ZHANG Yijing

1

(1.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Hunan,China;

2. Ji’an College,Ji’an 343006,Jiangxi,China;

3. School of Biomedical Sciences,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Hunan,China;

4. Huna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angsha 410006,Hunan,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tion rule of Professor He Yongheng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FC) based on data mining. Methods:Medical record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with FC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at the outpatient service of Professor He from September 1,2022 to September 30,2023,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V3. 0 was used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yping. The drugs used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frequency,nature,taste,and meridian entry,and association rule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also performed. Results:A total of 174 medical records were included,involving 174 patients in total.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yping,Qi stagnation constipation,heat stagnation constipation,and Yin deficiency constipation. A total

of 8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ugs were involved,and the top three drugs in terms of frequency of use were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Fructus Cannabis,and Fructus Aurantii. Most drugs had a warm,cold,or neutral nature and a

·27·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34页

bitter,sweet,or pungent taste,and they mainly entered the spleen,stomach,and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s. The top five

functions were tonifying deficiency, regulating Qi, clearing heat, purgating, and promoting diuresis and draining dampness. The association rule analysis obtained the prescriptions with the core drugs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Radix

Paeoniae Alba,Fructus Cannabis,Semen Armeniacae Amarum,Fructus Aurantii,Magnolia officinalis,and cassia seed. The

cluster analysis obtained 5 core drug combinations. 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FC,Professor He emphasizes the core

treatment principle of moving Qi and guiding stagnation and clearing heat and promoting diuresis and determines the score

prescriptions of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Radix Paeoniae Alba,Fructus Cannabis,Semen Armeniacae Amarum,

Fructus Aurantii,Magnolia officinalis,and cassia seed,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FC.

[Keywords] functional constipation;data mining;medication rule;He Yongheng

功能性便秘(fun ctioral constipation,FC)是指缺

乏器质性病因,没有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又排除

肠易激综合征的慢性便秘。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排

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1]

本病属于中医学“便秘” “脾约” “积聚”等范畴。 随

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饮食结构

的调整、社会精神压力的提高,我国 FC 发病率逐年

升高。 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 FC 的

患病率约为 4% ~10%

[2]

。 本病病情易反复,迁延不

愈,患者常伴有情绪焦虑症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

影响,患者能够诱发肠道疾病,最终产生肛裂、结肠

肿瘤等肛门直肠良恶性病变。 FC 发病机制复杂,

治疗方案缺乏特异性。 中医药治疗 FC 疗效颇佳,

且不良反应少。 现笔者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何教授

治疗 FC 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 FC 提供新

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选取 2022 年 9 月 1 日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于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何教授处就诊

的 FC 患者的病案资料。 本研究已获湖南省中西医

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40)。

1. 2 纳入标准 1)患者符合 FC 的中医诊断标准;

2)患者治疗前 1 个月未进行其他干预疗法;3)随访

时间达 4 周及以上;4)病历信息内容完整,包括患

者的姓名、 年龄、 性别、 中医辨证分 型 以 及 处 方

用药。

1. 3 排除标准 1)患者合并有肠道器质性病变或

有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2)患者合并有全身一个

或多个系统严重原发病;3) 患者有肿瘤、结核等消

耗性疾病;4)患者处于妊娠、哺乳期。

1. 4 术语规范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

部》

[3]和《中药学》

[4]

,对纳入处方中的中药名称进

行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如将“麸炒枳壳” 规范为

“枳壳”;“麸炒白术” “土炒白术” 规范为“白术”;

“燀苦杏仁”规范为“苦杏仁”;“熟大黄”规范为“大

黄”;“麸炒泽泻”规范为“盐泽泻”等。

1. 5 数据分析 由双人双数将规范后的数据依次

录入 Microsoft office 中的 Excel,建立“功能性便秘

患者”的医案数据库,以确保数据无误。 通过中医

传承辅助平台 V3. 0 中的“统计分析” 功能对患者

年龄、性别、中医辨证分型以及处方中药的功效、

归经、四气五味频次进行统计。 在“关联规则” 中

设置相应的支持个数及置信度后得到用药关联规

则、用药模式、网络拓扑展示图;在“聚类分析” 中

设置适当的 K 值得到药物核心组合以及相应的网

络展示结果。

2 结 果

2. 1 检索结果 最终纳入 174 则医案,共 174 例患

者。 其中男 80 例,女 94 例;年龄 21 ~ 89 岁,平均

(58. 89±14. 44)岁。

2. 2 辨证分型频次分析 纳入的 174 例患者按中

医辨证分型共分为 7 类:气滞秘、热积秘、阴虚秘、

气虚秘、阳虚秘、血虚秘、寒积秘,其中实秘患者多

于虚秘患者。 (见表 1)

表 1 辨证分型频次分析

序号 证型 频次/ 次 百分比/ %

1 实秘-气滞秘 68 39. 08

2 实秘-热积秘 42 24. 13

3 虚秘-阴虚秘 22 12. 64

4 虚秘-气虚秘 16 9. 19

5 虚秘-阳虚秘 12 6. 89

6 虚秘-血虚秘 8 4. 59

7 实秘-寒积秘 6 3. 44

2. 3 高频药物频次分析 174 则医案中共使用中

药 82 味,其中使用频次≥20 次的药物共 27 味,排

名前 8 位的依次为白术、火麻仁、枳壳、白芍、苦杏

仁、厚朴、三七、决明子。 (见表 2)

·28·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35页

表 2 高频药物频次分析(频次≥20 次)

序号 药物 频次 / 次 频率 / % 序号 药物 频次 / 次 频率 / %

1 白术 143 82. 18 15 当归 40 22. 99

2 火麻仁 120 68. 97 16 地龙 40 22. 99

3 枳壳 115 66. 09 17 大黄 40 22. 99

4 白芍 113 64. 94 18 生地黄 34 19. 54

5 苦杏仁 105 60. 34 19 槟榔 33 18. 97

6 厚朴 105 60. 34 20 沉香 32 18. 39

7 三七 87 50. 00 21 升麻 32 18. 39

8 决明子 86 49. 43 22 党参 27 15. 52

9 泽泻 78 44. 83 23 桃仁 24 13. 79

10 木香 46 26. 44 24 赤芍 23 13. 22

11 川牛膝 44 25. 29 25 川芎 23 13. 22

12 乌药 43 24. 71 26 黄柏 21 12. 07

13 甘草 42 24. 14 27 红花 20 11. 49

14 茯苓 41 23. 56

2. 4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82 味中药中药性

以温765 次(43. 00%)、寒657 次(36. 93%)、平 333 次

(18. 72%) 为 主; 药 味 以 苦 1180 次 ( 39. 92%)、 甘

900 次(29. 92%)、辛 557 次(18. 52%)为主;归经以脾

1130 次 ( 23. 42%)、 胃 875 次 ( 18. 14%)、 大 肠 经

637 次(13. 20%)为主。 (见图 1~3)

2. 5 药物功效分析 将 82 味药物进行功效类别分

析,共 17 类,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 5 位的依次为补

虚 400 次(22. 48%)、理气 270 次( 15. 18%)、清热

209 次(11. 75%)、泻下 161 次(9. 05%)、利水渗湿

141 次(7. 93%)。 (见表 3)

图 1 药物四气雷达图

图 2 药物五味雷达图

图 3 药物归经雷达图

表 3 药物功效分析

序列 功效 频次/ 次 频率/ % 序列 功效 频次/ 次 频率/ %

1 补虚 400 22. 48 10 平肝息风 41 2. 30

2 理气 270 15. 18 11 解表 40 2. 25

3 清热 209 11. 75 12 驱虫 33 1. 85

4 泻下 161 9. 05 13 收涩 11 0. 62

5 利水渗湿 141 7. 93 14 温里 9 0. 51

6 活血化瘀 129 7. 25 15 安神 2 0. 11

7 化湿 118 6. 63 16 消食 2 0. 11

8 化痰止咳平喘 112 6. 30 17 祛风湿 1 0. 06

9 止血 100 5. 62

2. 6 关联规则分析 设置支持度个数为 80,置信

度为 0. 95,得到常用药物组合 20 组(见表 4);关联

规则分析得出药物组合模式 11 组(见表 5);核心药

物共 7 味:白术、白芍、火麻仁、苦杏仁、枳壳、厚朴、

决明子,药物关系网络拓扑图见图 4。

表 4 药物组合分析(支持度= 80,置信度= 0. 95)

序号 药物 频次/ 次 序号 药物 频次/ 次

1 火麻仁,枳壳 112 11 白术,白芍 94

2 火麻仁,白芍 102 12 白术,枳壳 94

3 火麻仁,厚朴 102 13 白术,厚朴 87

4 白芍,厚朴 102 14 白术,苦杏仁 87

5 白芍,苦杏仁 101 15 火麻仁,决明子 83

6 枳壳,白芍 101 16 白芍,决明子 82

7 枳壳,厚朴 101 17 厚朴,决明子 82

8 火麻仁,苦杏仁 101 18 枳壳,决明子 82

9 枳壳,苦杏仁 100 19 苦杏仁,决明子 81

10 白术,火麻仁 99 20 厚朴,苦杏仁 80

表 5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序号 关联规则 置信度 序号 关联规则 置信度

1 厚朴→火麻仁 0. 97 7 厚朴→枳壳 0. 96

2 厚朴→白芍 0. 97 8 决明子→白芍 0. 95

3 枳壳→火麻仁 0. 97 9 决明子→厚朴 0. 95

4 决明子→火麻仁 0. 97 10 决明子→枳壳 0. 95

5 苦杏仁→白芍 0. 96 11 苦杏仁→枳壳 0. 95

6 苦杏仁→火麻仁 0. 96

第 4 期 邓 宇,李梦蕾,丁 宁,等: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何永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 ·29·

第36页

图 4 药物关系网络拓扑图

2. 7 药物聚类分析 设置聚类个数(k 值)为 5,经

过多次反复运算后最终获取核心药物组合 5 组。

(见表 6,图 5~6)

表 6 核心药物组合分析

组别 核心药物组合

C1 泽泻,白术,苦杏仁,决明子,厚朴,火麻仁

C2 火麻仁,枳壳,苦杏仁,厚朴,大黄,白芍

C3 甘草,白术,火麻仁,枳壳,茯苓,党参

C4 木香,白术,三七,槟榔,升麻,乌药

C5 薏苡仁,川牛膝,黄柏,三七,白术,苍术

图 5 药物聚类分析图(k-means 算法+聚类)

图 6 药物聚类分析图(k-means 算法+回归模拟)

3 讨 论

FC 是指由肠道运动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常见

的排便障碍,临床以排便困难、排便量少、排便频率

减少或不规律等症状为特征,临床常见慢传输型便

秘和正常传输型便秘。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

见》

[5] 中指出,FC 的治疗在临床上以乳果糖、蒽醌

类、酚酞、聚乙二醇等不同类型的泻药为主。 但具

有明显的依赖性,并且部分药物对胃肠道有强刺激

性,反复使用会出现顽固性便秘等不良反应。 FC 病

位在大肠,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等密

切相关,临床分为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

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其中以肠道实热证

及肠道气滞证较为常见[6]

何教授认为本病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慢性疾病,

其主要病机是肠胃积热所致大肠传导失职,腑气不

下,故临床上多见实热证及气滞证患者。 其治疗本

病以行气导滞、清热利湿为主,故所使用中药的药

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多苦、甘、辛,多归脾、胃、

大肠经。

通过关联规则分得到核心药物共 7 味:白术、

白芍、火麻仁、苦杏仁、枳壳、厚朴、决明子。 何教

授遣方重用白术、枳壳,二药联用可加强行气导滞

·30·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37页

之效。 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之功效[3]

。 何教授认为,FC 患者除排便

困难外,气滞秘以及热积秘等实秘患者亦伴有胁

肋部、下腹部胀痛等不适,故应用白芍,不仅可行

其通便之效,亦取其缓急止痛之功。 火麻仁可正

本清源以补本虚。 苦杏仁入大肠经,其效润肠通

便、降气止咳平喘[3]

。 苦杏仁中包含的脂肪油成

分可改善黏膜上肠内容物的润滑程度,从而起到

通便作用[7]

。 此外,通过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应

用苦杏仁可通过其宣肺止咳之效,表里同治以通

肠腑。 厚朴功以行气除满、燥湿消痰[3]

,临床上常

用以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其主要成分厚朴

酚能推进肠蠕动,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

发挥治疗 FC 的作用[8]

。 决明子性微寒,咸甘苦,

归大肠经,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之功,可治肠燥

便秘,能够加强对肠道的濡润作用[3]

。 常与他药

联用加强其泄下降浊的功效。 何教授认为,苦杏

仁、厚朴、决明子三药同入大肠经,均有润肠通便

之效。 此外,本组方中取厚朴行气、苦杏仁降气、

决明子清热之效,以清上焦实热,行中焦之气,调

补中、上二焦。 此方组临床治疗中使用频次高,体

现了何教授的治疗经验和思路。

此外,研究结果中以白术、枳壳、火麻仁为主,

与白芍、苦杏仁、厚朴、决明子形成的高频组合中所

含药对“火麻仁、枳壳、苦杏仁、厚朴、白芍”均来源

于《伤寒论》经典名方“麻仁丸”,本方亦收录入《中

国药典》。 此外,白术、厚朴的药对亦来源于中医典

籍《外台秘要》,为治疗便秘的经典名方白术散。 何

教授临证用方基于经典,并随症加减。 如因阴虚导

致的大便干燥、形状硬等症状,加用滋阴润燥药物,

如麦冬、沙参、芦根等;因瘀血阻滞导致的大便干

燥、排便困难等症状,可选用活血化瘀药物,如当

归、川芎、桃仁等。 何教授辨证施治,体现了其化裁

古方、守正创新的临证思维。

基于聚类分析结果分析的 5 组核心药物组合,

其中 C1 “泽泻、白术、苦杏仁、决明子、厚朴、火麻

仁”、C2“火麻仁、枳壳、苦杏仁、厚朴、大黄、白芍”为

核心的药物组合,符合上文中药物关联规则的用药

规律。 而 C3 “ 甘草、白术、火麻仁、枳壳、茯苓、党

参”药物组合来源于四君子汤,本方作为《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经典方,具有益气健脾之效,与枳壳、火

麻仁共同形成核心药物组合。 C4“木香、白术、三

七、槟榔、升麻、乌药”来源于《济阳纲目》中的治疗

便秘-气虚秘名方三和散,其中木香行气止痛、健脾

消食;白术甘缓补中、健脾益气;槟榔有降气行水之

效,亦可减轻如蛔厥引起的非功能性的肠道便秘症

状;加乌药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升麻解表升阳、清

热解毒;联合三七活血止血、消肿止痛,对气滞秘以

及气虚秘等不同性质便秘均有一定的效果。 C5“薏

苡仁、川牛膝、黄柏、三七、白术、苍术”药物组合中,

苍术、川牛膝、薏苡仁、黄柏四药则出自名方“四妙

散”,来源于清代医家张秉承所著的《成方便读》。

其中苍术燥湿健脾,除湿邪之来源;黄柏除肝肾之

湿热;薏苡仁入阳明胃经祛湿热而利筋络;牛膝补

肝肾兼领诸药之力。 四药合用重祛湿除热之效。

对热积秘可辨证施治,临证加减。 本文通过对何教

授的遣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可为临床治疗 FC 提

供参考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军祥,陈誩,柯晓 . 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017 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18-26.

[2] JIANG Y,TANG Y,LIN 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rimary constipation subtype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 J]. J Clin

Gastroenterol,2020,54(7):626-632.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4] 王建 . 中药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5] 陈旻湖 .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J]. 中华消化杂志,

2019,39(9):577-598.

[6] 张声生,李乾构,时昭红 .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J]. 北

京中医药,2011,30(1):3-7.

[7] 赵玉升,胡杰,吴佳姝,等. 苦杏仁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

展[J]. 中医药导报,2021,27(3):175-180.

[8] 王颖,陈文强,邓百万,等.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药理作用及提

取合成研究进展[ 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8,34(2):58-64,78.

(收稿日期:2023-11-03)

[编辑:王红梅]

第 4 期 邓 宇,李梦蕾,丁 宁,等: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何永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 ·31·

第38页

引用:万玉凯,杨羽静,邱俊琛,黄云城,秦冬杰,张志辉,刘洋,王颖仪,老膺荣,徐福平 . 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

药规律探析[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32-37.

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探析

万玉凯1

,杨羽静1

,邱俊琛1

,黄云城2

,秦冬杰1

,张志辉1

,刘 洋1

,王颖仪1

,老膺荣3

,徐福平3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405;

2.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 海口,570102;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51012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智库·数字图书

馆中具有驻颜功效的中医古籍处方,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对筛选出的方剂剂型、辅料、送服介质、送

服温度等进行频次统计,归纳总结用药规律。 结果:最终纳入 112 首古籍处方,涉及 282 味中药。 高频中药

以温性、甘味的补虚药为主,归经以肾经为主;剂型以丸剂为主;使用辅料总频次为 123 次,其中蜂蜜、酒、麦

芽最为常见;送服介质共 21 种,总频次达 159 次,其中频次最高的为酒(82 次);送服温度以温服为主。 通过

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可以得出聚类方 3 组及药对组合 15 对。 结论:驻颜处方多见以补虚药为主,尤以补肝肾

药物相对较多,且以温酒丸剂内服效果较佳。

[关键词] 驻颜处方;中医古籍;数据挖掘;内服法;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08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B1212100007);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A03J0736);广东省中医院颜德馨

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中医二院〔2014〕89 号-6)

第一作者:万玉凯,男,2020 级本科生

通信作者:徐福平,男,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治未病,E-mail:xufuping163@ 163. com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medication rule of anti-aging prescriptions in Chinese medical classics

WAN Yukai

1

,YANG Yujing

1

,QIU Junchen

1

,HUANG Yuncheng

2

,QIN Dongjie

1

,ZHANG Zhihui

1

,

LIU Yang

1

,WANG Yingyi

1

,LAO Yingrong

3

,XU Fuping

3

(1.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Guangdong,China;

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Haikou 570102,Hainan,China;

3.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12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medication rule of anti-aging prescriptions

in Chinese medical classics. Methods:The prescriptions with anti-aging function in Chinese medical classics were

collect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iku Digital Library,and Microsoft Excel 2016 was used for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dosage form of prescriptions,excipients,medium for oral administration,and temperature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to summarize the medication rules. Results:A total of 112 prescriptions were included,involving 28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ugs in total. The drugs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use were mostly deficiency -tonifying

herbs with a warm nature and a sweet taste,and the drugs mainly entered the kidney meridian. Most prescriptions

had a dosage form of pills. The total frequency of use of excipients was 123 times,with honey,wine,and malt as the

most common excipients. There were 21 media for oral administration,with a total frequency of 159 times,among

which wine had highest frequency of 82 times. Most drugs were taken at a warm temperature. The cluster analysis

·32·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39页

and the association rule analysis obtained 3 clusters and 15 drug combinations. Conclusion:Deficiency -tonifying

herbs are mainly used in anti-aging prescriptions,especially the drugs for tonifying the liver and the kidney,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ills with wine at a warm temperature has a relatively good effect.

[Keywords] anti-aging prescriptions;Chinese medical classics;data mining;oral administration;medication rule

驻颜,又名“驻色”,释义为“容颜常驻”,是传统

中医延缓皮肤衰老的一种特色技术。 在中医理论

中,“容颜常驻”离不开人体的精、气、血等精微物质

的充盈和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转[1]

。 当人体的精、

气、血不足时,会出现虚弱疲倦、精神萎靡、容颜枯

槁、面色失去光泽等外在表现。 恰如《素问·上古

天真论》 中 “ 女子五七, 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

堕……男 子 六 八, 阳 气 衰 竭 于 上, 面 焦, 发 鬓 颁

白”

[2]的记载。 此外,《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也提

到了五脏与容颜的关系:“心者,其华在面,其充在

血脉……肾者,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当任一脏腑

生理功能出现紊乱时,都会带来容颜的改变。 以肝

为例,当其出现“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失调时,则

会带来“面尘脱色,为肝木失荣……以肝木藏血而

华色,木荣则阳火发露而光华,木枯则阴水郁堙而

晦黑”等容颜衰败的表现[3]

容颜衰老的病机相对复杂,常由精气血的亏虚

和外邪引起,对此可以采用填精、益气、补血以及消

散邪气的方法来对症治疗,以调养脏腑,使气血上

顺而达到驻颜的效果。 中医在驻颜方面不会过于

专注外部涂抹养护,首在强调调养人体内在机制,

使人体自身气血调和,脏腑安康,以葆青春之色。

在驻颜药物选取上,通常会运用鹿角、肉苁蓉、山

药、薏苡仁、牛膝、秦艽等补益气血以达到“助五脏,

调六腑,久服驻颜不老” 的效果[4]

。 现代研究也发

现,此类驻颜中药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

线粒体 DNA、提高机体免疫及调节内分泌等作用来

延缓皮肤衰老的进程[5]

,从而达到驻颜的目的。

目前,相较于现代医学驻颜药物研究中面临的

诸如临床疗效暂未明确、安全性较低、研发成本过

高等的问题[6]

,中医药在驻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和用药特色。 药物组成明确、主治功效信息完备等

优点,使古籍中的驻颜中药处方在现代药物研究中

显现出一定的潜在价值。 但古籍中记录的驻颜方

剂、方法繁多复杂,缺乏系统整理研究,其内服方法

和用药规律也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挖掘古

籍驻颜方剂的内服方法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提

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

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发的中医智库·数字图书

馆(http: / / www. zhongyigen. com)。

1. 2 纳入标准 1) 主治以“驻颜” “驻色” “留颜”

“守貌”“延颜” 等为关键词的中药处方;2) 方剂信

息完整,方药组成、药物剂型、炮制方法及内服方法

记录完备。

1. 3 排除标准 1) 处方的药物组成相同,剂量不

同,只取其一; 2) 处方信息不完整, 药物组成不

明确。

1. 4 中药名称规范 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典·一部》

[7]及《中药学》

[8]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

处理,如将“水鸡头”统一为“芡实”,“牡蒙”统一为

“紫参”,“川椒” “汉椒”统一为“蜀椒”等。 对于参

考图书中均无记载的药物,保留古籍处方中的中药

名进行统计。

1. 5 数据分析 将规范化后的方药名称、方剂剂

型、辅料(方剂制备过程中添加的辅助中药)、服用

过程中的送服介质、送服温度,以及组方药物等录

入 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形成驻颜古籍处方内

服法及方剂数据库。一方面使用 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对数据库中的方剂剂型、辅料、送服介质、

送服温度进行频次统计;另一方面将组方中药组成

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 2. 3. 7),并运用该平台的

数据挖掘功能对录入的方剂中药组成进行频次统

计、属性分析,并利用该平台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关

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

2 结 果

2. 1 检索结果 共纳入 112 首方剂,涉及药物

282 味。

2. 2 高频中药分析 282 味药物中使用频次≥

19 次的中药 11 味,其中补虚药 7 味,温里、活血化

瘀、利水渗湿、清热药各 1 味。 (见表 1)

2. 3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对 282 味中药的

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析,其中,四气以温、平、微

温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多归肾、肝、脾经。

(见表 2)

第 4 期 万玉凯,杨羽静,邱俊琛,等: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探析 ·33·

第40页

表 1 高频中药分析(频次≥19 次)

中药 类别 频次/ 次 频率/ %

牛膝 活血化瘀药 33 63. 46

熟地黄 补虚药 33 63. 46

肉苁蓉 补虚药 29 55. 76

白茯苓 利水渗湿药 25 48. 07

菟丝子 补虚药 25 48. 07

枸杞子 补虚药 22 42. 30

生地黄 清热药 21 40. 38

附子 温里药 21 40. 38

巴戟天 补虚药 19 36. 53

当归 补虚药 19 36. 53

山药 补虚药 19 36. 53

表 2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属性 分类 频次/ 次 频率/ %

四气 温 334 30. 14

平 194 17. 51

微温 158 14. 26

五味 甘 565 50. 99

辛 370 33. 39

苦 298 26. 90

归经 肾 533 48. 10

肝 407 36. 73

脾 343 30. 96

2. 4 剂型分析 112 首方剂中出现的剂型主要有

丸剂、散剂、膏剂、酒剂、汤剂 5 种。 其中出现频次

最高的为丸剂(86 次),其次是散剂(10 次)。 (见

表 3)

表 3 剂型分析

剂型 频次/ 次 频率/ %

丸剂 86 76. 79

散剂 10 8. 93

膏剂 8 7. 14

酒剂 5 4. 46

汤剂 3 2. 68

2. 5 辅料分析 112 首方剂中使用的辅料(制备过

程中添加的中药) 出现的总频次为 123 次,排名前

5 位依次是蜂蜜(补虚药)、酒(活血化瘀药)、麦芽

(消食药)、大枣(补虚药)、酥(补虚药)。 (见表 4)

2. 6 送服介质分析 112 首方剂的内服方法中包

含的送服介质共有 21 种,总频次达 159 次。 为方便

分析统计,将除“牛乳”外的频次≤2 次的介质均归

为“ 其 他” 类 别。 使 用 频 次 排 名 前 5 位 的 是 酒

(82 次)、盐汤(25 次)、米汤(7 次)、粥(4 次) 和牛

乳(2 次)。 (见表 5)

表 4 辅料分析(前 5 位)

中药 类别 频次/ 次 频率/ %

蜂蜜 补虚药 39 31. 71

酒 活血化瘀药 30 24. 39

麦芽 消食药 13 10. 57

大枣 补虚药 11 8. 94

酥油 补虚药 4 3. 25

表 5 送服介质分析(排名前 5 位)

送服介质 频次/ 次 频率/ %

酒 82 51. 57

盐汤 25 15. 72

米汤 7 4. 40

粥 4 2. 51

牛乳 2 1. 25

其他 39 24. 52

2. 7 送服温度分析 112 首方剂送服温度中最多

的为温(62 次),冷(1 次),不详(49 次)。 (见表 6)

表 6 送服温度分析

送服温度 频次/ 次 频率/ %

温 62 55. 36

冷 1 0. 89

不详 49 43. 75

2. 8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对 10 味高频的中药进

行聚类分析,距离类型选择“欧氏距离” ,聚类方法

选择“ 最长距离法” ,得到横向聚类谱系图,得到

3 组药物 组: 1) 熟 地 黄、 当 归; 2) 白 茯 苓、 附 子;

3)牛膝、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枸杞子、生地黄。

(见图 1)

2. 9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

台的关联分析功能对组方中药进行筛选分析,其中

支持度表示的是药对在所分析的药方中出现的概

率,置信度表示的是药对中一种中药出现在药方

中,另一种药同时出现的可能。 提升度越高,表示

药对的相关程度越大。 分析过程中设定支持度≥

11%,置信度≥70%,结果中提升度均>1,按支持度

从高到低的配伍有:肉苁蓉→牛膝,五味子→肉苁

蓉,当归→熟地黄,巴戟天→肉苁蓉,五味子→熟地

黄,山茱萸→菟丝子,山茱萸→山药,山茱萸→肉苁

蓉,山茱萸→五味子,人参→熟地黄,杜仲→肉苁

蓉,远志→肉苁蓉,远志→牛膝,天冬→熟地黄,白

术→熟地黄。 其中,置信度最高的是天冬→熟地

黄。 (见表 7)

·34·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41页

图 1 高频药物系统聚类谱写图

表 7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支持度≥11%,置信度≥70%)

序号 前项 后项 支持度/ % 置信度/ % 提升度

1 肉苁蓉 牛膝 19 72 2. 52

2 五味子 肉苁蓉 13 79 3. 05

3 当归 熟地黄 13 74 2. 51

4 巴戟天 肉苁蓉 13 74 2. 86

5 五味子 熟地黄 13 74 2. 51

6 山茱萸 菟丝子 11 71 3. 18

7 山茱萸 山药 11 71 4. 19

8 山茱萸 肉苁蓉 11 71 2. 74

9 山茱萸 五味子 11 71 4. 19

10 人参 熟地黄 11 71 2. 41

11 杜仲 肉苁蓉 11 75 2. 90

12 远志 肉苁蓉 11 80 3. 09

13 远志 牛膝 11 80 2. 80

14 天冬 熟地黄 11 86 2. 92

15 白术 熟地黄 11 73 2. 48

3 讨 论

“驻颜”最早见于唐代《钱草本》,但人们对于容

貌仪表的重视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初见端倪[9]

。 与

西医通过美容手术改变样貌不同,中医更重视通过

方药内治来改善阴阳平衡及人体状态,从而保持姣

好颜貌。 然而,驻颜中医典籍繁多,缺乏整理研究

和规范标准,相关方剂良莠不齐,限制了临床应用

和发展。 因中医系统中容颜衰老的病因病机复杂,

所用方剂各异,为清晰归类不同的驻颜方,本文运

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驻颜处方的服法及用药规律,

为现代美容驻颜类中成药开发提供数据参考。

通过对高频中药使用频次的分析,发现高频中

药以补虚药为主,其中以熟地黄、肉苁蓉、菟丝子使

用频次最高。 熟地黄作为“大补五脏真阴”的要药,

可以有效改善人体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的问题。 肉

苁蓉和菟丝子可补肝肾、益精血,在提高人体免疫

力和抗衰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现代研究表明

肉苁蓉中的提取物文苯乙醇苷能够显著抑制 TYR、

TRP-1 基因的转录水平,并能下调 TYR、TRP -1 和

TRP-2 的蛋白表达,能够达到、抗衰老、抗氧化等功

能的效果[10]

。 此外,高频药物种类也涉及活血化瘀

药、利水渗湿药等,同样可以有效调节人体五脏平

衡,协助发挥驻颜功效。 其中以牛膝为例,其可以

促进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的活性,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具有延缓衰

老的功效[11]

。 在属性分析中,温性药物的使用频次

最高,这与前文温性药物“肉苁蓉、菟丝子” 等的分

第 4 期 万玉凯,杨羽静,邱俊琛,等: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探析 ·35·

第42页

析相契合;五味中甘、辛味的中药使用频次最高,其

中甘能补益,和缓,滋养补虚,辛能发散、行气血,均

具有补益养颜的作用;归经中,肾经药物使用最多。

药物剂型对中药疗效的影响不容忽视,它是调

节方剂药物动力学的重要途径[12]

。 通过分析处方

剂型的数据,发现以丸剂、散剂和膏剂为主的高频

剂型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丸剂常使用蜂蜜、酒等作

为黏合剂,将药物凝练成固体,具备药味浓浊、药效

主要集中在中下焦而不发散等特性。 这种剂型具

有吸收缓慢但药力持久、易于服用和携带等优点,

专于补益肝肾、脾胃,充盈人体肝血与肾精,并辅助

调理后天之本,使药物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缓慢且

持久地释放有效物质作用于人体,达到驻颜目的。

因此,丸剂在驻颜处方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且运用

灵活。 散剂是将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

状制剂,一般用汤或酒送下。 与汤剂相比,散剂的

药效更为浊厚,但其药力持久性和便利性不如丸

剂。 这种剂型常用于容颜衰老程度较轻、服用时间

较短的患者。 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去

渣而制成的剂型。 与其他剂型相比,膏剂的制作工

艺较复杂且发展较晚,因此在驻颜方面的使用相对

较少。

通过对辅料的频次统计,发现高频辅料以补虚

药为主。 排名前 5 位的辅料中,除酒外均为甘味

药,药性较平,可发挥调和寒热、调和补泻、调和表

里及增强补益的药效。 《本草纲目》记载蜂蜜“可以

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13]

。 大枣有

“和百药,益五脏;祛邪气,悦颜色”之功。 酥油具有

重、凉、腻、钝、柔等特性,在制备蜜丸时加入酥油或

用酥油做药引,可增强原方剂的功效[14]

。 此外,酒

性辛温,可活血通络、驱邪辟恶、提效引经,并可减

少原方剂药物组成中的毒性,同时作为溶媒可溶解

和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消除药材中的异味,增

强药物的疗效。 现代药学研究也表明,多种中药的

有效成分在乙醇溶液中能够更好地析出[15]

。 综上

所述,在方剂制备过程中添加此类药物不仅可以缓

解原方剂中药物的毒性、调和诸药、提效引经,使方

剂更好地成型,还可以协助起到通血脉、行药势、增

药力的效果,使驻颜方剂更好地发挥补虚润燥、生

肌敛疮、调和阴阳的功效。

送服介质在药物治疗中发挥关键的辅助作用,

能够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疗效。 对高频送服介质进

行分析,可以发现,酒、盐汤是主要的送服介质,米

汤、粥和牛乳也较为常见。 如前所述,酒为“水谷之

精,熟谷之液”,酒性温热而剽悍滑利,能够宣通血

脉,促进气血运行[16]

,而血脉通畅不仅有利于驻颜

本身,也能够让驻颜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盐汤即

盐水,盐味咸甘性寒,《本草纲目》提出“盐为百病之

主,百病无不用之”。 五行理论中“咸入肾属水”,盐

汤作为送服介质可以将驻颜药药气引入肾内[17]

,并

滋肾水,从而提高驻颜效果。 米汤是米经过煮熟后

去滓所留下的液体,细腻浓稠如膏状,味甘性平,功

于滋补,能够补肾健脾益阴。 补益脾肾有利于稳固

五体根基,濡养官窍神使,从而加强驻颜效果。 粥,

性温味甘,归肺脾胃经,有温脾暖胃、益气生津、养

益脾胃之功。 牛乳,味甘,性微寒,归心肺胃经,有

补益心肺、清热润燥之效。 现代研究表明牛乳具有

调节肠道功能、抗氧化、促进肌肉骨骼生长及降血

压血糖等作用[18]

,印证了牛乳本身便有美容驻颜作

用,与药同服,驻颜事半功倍。

此外,服药温度的不同对药物疗效的发挥有着

重要的影响,温服能够协助发挥更好的疗效。 本次

统计分析也证实了这一观点,高频服药温度为温

服,与一般认为温服疗效更好的观点相符。 因此,

在应用驻颜方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送

服介质和服药温度, 以最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药 物 的

疗效。

通过对组方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第 1

组中药为熟地黄、当归,二者在当归地黄饮中出现,

合用能够发挥益精补血、活血补虚的作用。 第 2 组

为白茯苓、附子,其中白茯苓温补脾肾、利水益气健

脾、宁心安神;附子温阳益肾、温经散寒,二者在肾

气丸中共同出现,具渗毒的功效,合用可以达到驻

颜的效果。 第 3 组为牛膝、肉苁蓉、菟丝子、巴戟

天、枸杞子、生地黄,其加减可组成补肾丸,具有调

补阴阳、补阳养阴、滋补肝肾之效,共用能增强免

疫、抗衰老。 在组方中药的关联规则分析中,可以

发现所得规则均为正向规则。 其中,置信度从高到

低的 4 个药对分别为天冬→熟地黄、远志→肉苁

蓉、远志→牛膝和五味子→肉苁蓉。 这些药对在驻

颜处方中具有重要的功效。 第一个药对中,天冬养

阴润燥、清肺生津,与熟地黄合用具有养阴润燥和

·36·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43页

补血滋阴的功效。 第二个药对中,远志安神益智、

解毒消肿[19]

,与肉苁蓉合用可以发挥交通心肾、补

肾阳、益精血等作用。 第三个药对中牛膝具有活血

逐瘀、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与远志合用同样具有

延缓衰老的作用。 第四个药对中,五味子具有较好

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抗氧化和免疫活性[20]

,与肉苁

蓉在肉苁蓉汤中共同使用,可以有效治疗脱营,虚

劳耗竭,形体日减等症。

综上,驻颜用方多以丸剂为主,主要添加甘、平

类药物作为辅料以调和药性,提高药效;多选择温

酒送服,以促进药物吸收;内服中药多用温、平性及

甘、辛味的药物,药物归经多以肾、肝经的“补虚类”

的药物为主,治法多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同时配

合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等方法辅助治疗,同时注重

补益肝、脾、肾三脏。 在临床选用驻颜方剂过程中,

医师可借鉴本研究中对中医古籍驻颜用方的用药

规律分析结果,参考其中的驻颜组方核心药等内

容,并根据临床实际辨证加减,以更好地达到驻颜

的效果。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 仅对驻颜组方

的内服法及内服药物进行了规律分析,未涉及对外

用法及外用处方的规律进行探讨分析。 此外,所选

择的资料未能涵盖古今所有驻颜中药处方,因此所

得规律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颇,所得结论也需经过临

床检验。

参考文献

[1] 梁华 . 天真驻颜丹抗皮肤老化作用的实验研究[D]. 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

[2] 佚 名 . 黄 帝 内 经 · 素 问 [ M].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12:154.

[3] 黄元御 .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中·金匮悬解[M].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991:446.

[4] 李翊 . 中医 “ 驻颜” 理论研究 [ D]. 北京: 中国中医科学

院,2020.

[5] 王新敏,周伟成,黄丽珍,等. 中药抗皮肤衰老作用与应用研究

进展[J]. 药学学报,2023,58(5):1093-1102.

[6] 欧春凤,夏黎明,夏晓初,等. 皮肤抗衰老医学美容方法和发展

趋势[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0(11):694-697.

[7]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8] 唐德才,吴光庆 . 中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9] 李翊,于智敏 . “驻颜”概念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26(5):577-579.

[10] 吴亚男,于英杰,耿宏侠,等. 肉苁蓉美白霜处方优选及质量

评价[J]. 亚太传统医药,2022,18(4):71-75.

[11] 牛林强,吴丽林,易腾达,等. 牛膝性味功效及用药禁忌考

证[J]. 中医药学报,2022,50(12):90-96.

[12] 颜隆 . 宋代方剂剂型的历史研究[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

院,2014.

[13]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M]. 4 册 .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7:865-866.

[14] 萨日娜,海银梅,萨仁格日乐 . 用蒙医理论浅析油类的功效

与应用[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6(4):26.

[15]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N]. 中国中医药报,2003-

01-08.

[16] 丁艳,郑小伟 . 浅析《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酒之论[ 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3):219-221.

[17] 刘锋,周宜,徐姗姗,等. 论《黄帝内经》之“咸入肾” [ J]. 辽宁

中医杂志,2013,40(10):1996.

[18] 张赟彬,许静,魏蒙月,等. 古今文献中牛乳功效的对比研

究[J].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1(4):245-248.

[19] 刘大伟,康利平,马百平 . 远志化学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2,39(1):32-36.

[20] 李智,李汶泽,倪秀一,等. 五味子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对心

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药物评价研究,2023,46

(8):1827-1832.

(收稿日期:2023-10-29)

[编辑:王红梅]

第 4 期 万玉凯,杨羽静,邱俊琛,等:中医古籍中驻颜处方的内服法及用药规律探析 ·37·

第44页

●名医经验●

引用:王馨苑,伍大华,姚婷 . 伍大华从虚论治老年不寐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38-41.

伍大华从虚论治老年不寐经验

王馨苑1

,伍大华2

,姚 婷2

(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2.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 长沙,410006)

[摘要] 介绍伍大华教授从虚论治老年不寐的临证经验。 伍教授认为老年不寐病机总属为阴阳失调,

以虚为主,虚实夹杂,可辨为心肾不交证、气血两虚证、肝郁血虚证、胃失和降证。 治法以补虚为本,以养心

安神、滋阴补肾、养血疏肝、益气健脾,祛邪为标,兼以降火、化痰、和胃、解郁等,杂合以治,常获良效。 并附

验案 2 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 不寐;老年;从虚论治;名医经验;伍大华

[中图分类号]R256. 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09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23RC3215)

第一作者:王馨苑,女,2021 级硕士研究生,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病

通信作者:伍大华,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脑病,E-mail:893049352@ qq. com

失眠,又称“不寐”,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

疾病,临床上以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

间减少为主要表现。 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

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则彻夜不寐[1]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每年约有 30%的人出现失

眠症状,并与年龄呈正相关性[2]

,我国现处于快速

老龄化阶段,据统计数据,40% ~ 70%的老年人存在

失眠问题。

伍大华教授现任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

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刘祖贻国医大师、湖南省

名中医周慎和程丑夫等名师,博览百家,衷中参西,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 30 年,学验俱丰。 笔者(第一

作者)自 2021 年 9 月开始跟师坐诊,学习伍教授治

疗不寐的临床思路,发现其善于从虚论治老年不

寐,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减少

中途醒来次数,提升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减少

镇静安眠药物的使用,可改善心烦、心慌、口干、口

苦等伴随症状,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不寐”一词首次出现于《难经·四十六难》:

“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

精,夜不得寐也。 故知老人不能寐也”,阐述了老年

人系因气血虚衰、营卫失常而导致不寐,且相较于

血气盛、营卫调之少壮者,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失眠。

《灵枢·邪客》 论述:“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

阴,阴虚,故目不瞑”,提出阴阳失衡是不寐的发病

机制。 伍教授认为,老年患者五脏六腑精气日渐衰

竭而失于濡养,多属气血亏虚,营卫失常,难于相

会,则辗转反侧不得安睡。 受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等因素的影响,结合老年人阴阳气血失

调、脏腑津液亏虚的生理特点[3]

,老年不寐病机总

属阴阳失调,以虚为主,虚实夹杂。 伍教授认为治

法以补虚为本,治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肾、养血疏

肝、益气健脾、祛邪为标,兼以降火、化痰、和胃、解

郁等,杂合以治,其疾可愈。 老年人脏腑功能出现

衰减,会在各个脏腑表现出其相应的病机特点。 心

藏神,心失所养,则心神不宁。 肝阴亏损,疏泄失

度,气郁化火,相火妄动,心君乱而不主,则气血逆

乱,魂扬在外,神动而不寐。 《景岳全书》中提出若

平日思虑过度,会导致脾血日渐有损,心神失养而

·38·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45页

不寐。 由于老年人体虚衰老,精血亏少,临床上以

肾阴不足、阳不能入于阴所致不寐居多。 老年人脾

胃运化能力较弱,易酿湿生痰化热,上扰心神而致

不寐。 因此,伍教授临床多从心、肝、脾、肾、胃论

治,可辨为心肾不交证、气血两虚证、肝郁血虚证、

胃失和降证。

2 辨证论治

2. 1 心肾不交证 《景岳全书·不寐》中提出:“其

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老年

人营卫失常,昼夜节律紊乱,导致阴血亏耗,心火内

生。 壮火食气,火热极易耗伤人体阴液,邪热久羁

灼伤肾阴,肾阴下虚。 心火过盛于上,而肾水独寒

于下,水亏火旺,扰乱心神而不寐。 临床症见:面色

潮红,咽干口燥,心慌心悸,虚烦不安,不思饮食,大

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以益肾滋阴,交

通心肾。 方予益肾镇魂汤加减,处方:熟地黄 30 g,

山茱萸 10 g,党参 10 g,白术 10 g,首乌藤 30 g,酸枣

仁 30 g,龙骨 30 g,珍珠母 30 g, 黄连 3 g, 肉桂

1. 5 g,山楂 15 g。 熟地黄益精填髓、滋阴补血,为

君药;山茱萸固虚脱、补肝肾、涩精气,党参补气固

脱、生津安神,白术健脾益气、利水燥湿,均为臣

药;君臣相伍,能补真阴之不足,兼顾肝脾。 佐以

黄连,其性苦寒,入心经,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制约心火;轻用肉桂,主入肾经,可补火助阳,使寒

而不遏,以壮肾水。 加首乌藤、酸枣仁养血滋阴安

神;龙骨、珍珠母重镇安神;山楂和胃助运。 诸药

合用,以补为主,以肾为要,共奏滋补肾阴、清心降

火、交通阴阳之功。 随症加减:多虑者,加郁金、石

菖蒲解郁化痰开窍;口苦多饮者,去肉桂。 伍教授

擅用黄连配伍肉桂,二药参合,寒热并用,并有调

和阴阳、交通心肾之妙用,善治阳不入阴而致不

寐者。

2. 2 气血两虚证 《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思

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 脾虚则气血生化无

源,精微无法上供于心,化赤功能减退,心血亏少,

不能滋养心神,进而神明失养可致不寐。 老年人膝

下子女异地久居难聚,以致思儿念女;或伴侣辞世,

触景伤情,过多思虑可伤脾耗血。 且因现代生活水

平逐渐提升,老年人之饮食多偏重于肥甘厚味,此

种饮食方式易于伤及脾胃,致脾虚失运,气血乏源,

不能资助于心,心失所养则寤寐难安。 临床症见:

心悸,心神不宁,多梦易醒,头昏倦怠,少气懒言,面

色少华,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以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予归脾汤加减,处方:龙眼

肉 10 g,炒酸枣仁 30 g,炙黄芪 15 g,熟地黄 12 g,白

术 10 g,当归 10 g,人参 10 g,远志 8g,茯神 10 g,木

香 6 g,炙甘草 6 g。 方中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安

神,炙黄芪益气补中、生津养血,共为君药;臣以炒

酸枣仁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熟地黄大补血虚不足,

白术和中益气、健运脾胃,当归补血活血,人参补脾

益肺、复脉固脱;人参、白术皆为补脾益气之要药,

君臣合用,健脾养心之功益著。 佐以远志安神益

智、祛湿消肿,茯神渗湿利水、健脾养心,木香理气

醒脾、防补药之滞,炙甘草益气补中、阴阳共调。 全

方共奏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功,心脾得补、气血得

养则神安。 随症加减:思虑过度者,加郁金、合欢皮

解郁安神;脘闷纳呆、便溏不爽者,重用白术,加陈

皮、半夏以祛痰理气化湿。 伍教授擅用当归与龙眼

肉配伍,两者合用加强补心脾之气的功效,复二脏

生血、统血的功能,脾旺则能生血,血足则能养心,

故可安神。

2. 3 肝郁血虚证 《普济本事方》载:“平人肝不受

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 肝藏血,血舍

魂,肝血不足,则魂不归肝而不寐,肝主疏泄,调畅

情志,与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对睡眠起着重要的调

控作用[4-5]

。 部分老年人身旁无人陪伴,缺少交流、

倾诉的对象和机会,情绪郁积心中,不得宣泄,常有

抑郁之感。 老年人往往有多种基础疾病共存,相较

于青壮年,更易过度关注自身健康的情况,因此倍

感焦虑,久之则疏泄不当致肝郁,并肝血亏虚。 临

床症见:入睡难,早醒,思虑多,易急躁,头晕眼花,

不思饮食,大便溏,舌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细。

治以疏肝解郁,养血安神。 方用逍遥二仙散加减,

处方:北柴胡 10 g,白芍 10 g,当归 10 g,郁金 10 g,

茯神 10 g,炒白术 10 g,甘草 5 g,仙茅 10 g,淫羊藿

10 g,巴戟天 10 g,女贞子 10 g,墨旱莲 10 g,黄连

5 g,合欢花 10 g。 逍遥二仙汤加减中北柴胡疏肝解

郁,使肝郁得以舒畅,为君药;白芍、当归养血滋阴

柔肝,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臣药。 佐

以郁金疏泄郁遏之气,炒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化湿;

第 4 期 王馨苑,伍大华,姚 婷:伍大华从虚论治老年不寐经验 ·39·

第46页

茯神其性温补,可宁心养神;仙茅、淫羊藿、巴戟天

共用以增强补肾助阳之效;女贞子、墨旱莲相须为

用,滋补肝肾之阴;少入黄连以泻火除烦;合欢花和

心志,理气解郁。 全方共奏理气疏肝、益气健脾、滋

阴补肾、解郁安神宁心之功,使肝郁得疏、血虚得

养,血和则肝和,则魂有所舍。 随症加减:若肝郁化

火、五心烦热者,加牡丹皮、栀子解郁除烦、清热凉

血;胸脘痞闷者,加枳实、法半夏化痰降逆。 伍教授

擅长运用女贞子配伍墨旱莲,此为二至丸组成,女

贞子滋阴补肾,养肝明目;墨旱莲养肝益肾,共奏补

益肝肾、强健筋骨、乌须黑发之功,临床常用于顽固

性失眠伴有脱发、白发的患者。

2. 4 胃失和降证 《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

和则卧不安”,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导致

痰浊内生,食物滞留无法消化,痰食内扰造成不寐。

《张氏医通·不得卧》论述其原因为“脉滑数有力不

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老年人脾胃运化能力较弱,若恣食肥甘厚味、辛辣

刺激之物,助湿酿痰,痰郁热生,可致痰热夹杂;此

外,痰热留滞在脾胃中焦,堵塞气机升降之枢纽,现

痰热相扰,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气机不

畅,故不得安眠。 临床症见:夜不能寐,易惊醒,体

困乏力,昏沉晕眩,脘腹痞胀,纳呆呕恶,嘈杂,嗳腐

吞酸,大便溏或黏滞,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白厚腻,

脉弦滑数。 治以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安神。 方予黄

连温胆汤加减,处方:法半夏 10 g,竹茹 15 g,陈皮

15 g,枳实 10 g,石菖蒲 10 g,茯苓 15 g,黄连 10 g,甘

草 15 g,生姜 5 g,夜交藤 30 g,合欢皮 15 g,酸枣仁

20 g。 君药法半夏辛开苦降,功擅燥湿化痰,可消除

痰浊,又能助脾胃气机升降;臣以竹茹清热化痰、开

郁除烦;与半夏一温一凉,共奏化痰和胃,清热除烦

之效。 陈皮理气健脾,助半夏化痰、理气,两药合用

助痰消气顺。 枳实功能理气消滞、通痞化痰,与陈

皮亦为一温一凉,共奏清热化痰、理气畅中之功,与

竹茹共为臣药。 石菖蒲豁痰开窍醒神,和法半夏配

伍增强化湿开胃之功,合欢皮愉悦心情,夜交藤、酸

枣仁养心安神,黄连清心除烦。 茯苓功能健脾渗

湿,使脾胃健而痰自消,益心脾而宁心神。 兼加生

姜健胃和中,并制半夏之毒;甘草缓中补虚,调和诸

药。 全方温凉兼进,不寒不燥,使痰浊消散,令胆无

邪扰,复胆安宁则寐安。 此证以痰火扰乱心神为

标,脾胃虚弱运化不能为本,必先清化痰热,宣通上

下,使清气升、浊气降,并兼顾健脾和胃,方中甘味

之品可补脾气之亏虚,使气血生化有源,化生营气,

以营养意,则病可愈。 随症加减:若心热烦甚者,加

栀子、豆豉以清热除烦;饮食停滞、嗳腐吞酸、脘腹

胀满者,加焦山楂、神曲、炒麦芽以消食导滞和中。

伍教授擅用枳实、竹茹配伍,二药伍用,相得益彰,

和胃降逆、清热化痰之功增强,广泛应用于痰热内

扰型失眠。

3 典型病案

案 1:左某,女,63 岁,2021 年 11 月 22 日初诊。

主因睡眠障碍半年余于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脑

病科门诊就诊。 患者半年前与亲人争吵后出现易

醒,入睡 1 ~ 2 h 后无法再次入睡,睡眠欠佳,感心

慌,胸闷,口干,口苦,日间精神欠佳,偶有头晕,脱

发严重,无潮热汗出等不适。 纳可,二便调。 舌暗、

苔黄厚,脉细。 伍教授结合患者舌脉及症状体征,

诊断为不寐,肝郁脾虚、心神不宁证。 治以疏肝解

郁、养心安神之法,方选逍遥二仙散加减,处方:当

归 10 g,白芍 10 g,柴胡 10 g,茯苓 15 g,白术 10 g,

甘草 3 g,黄连 10 g,淫羊藿 10 g,麦冬 10 g,首乌藤

10 g,酸枣仁 10 g,百合 10 g,女贞子 10 g,墨旱莲

10 g,龙骨 30 g,生牡蛎 30 g,建曲 30 g。 7 剂,水煎

服,每天 1 剂,分早晚温服。 11 月 29 日二诊:诉服

药后睡眠障碍较前好转,偶有头晕,咳嗽,胸闷,口

干,口苦。 纳一般,二便调。 舌暗淡、苔偏黄,脉细。

前方去黄连、淫羊藿,加石斛、桔梗,煎服法同前。

1 个月后随访,患者入睡可,睡眠时间延长,未诉头

晕、胸闷、咳嗽、脱发减少。

按语:此案患者由于和家人争吵后情绪不畅,

日久致肝气郁滞,气行郁滞则血行亦不畅,日久血

虚魂伤,予以逍遥二仙散加减,舒畅气机使肝气得

以条达,健脾实土以防木郁不达所致脾虚。 酸枣仁

酸甘而平,能补阴血而宁心,故为安神要药,与首乌

藤合用,养心安神之功倍增。 白术、茯苓健脾补气,

使营血生化有源。 二诊时患者郁热已消,去黄连、

淫羊藿。 肝藏血,血舍魂,肝血不足,则魂不归肝而

不寐,予上方加石斛养阴血,桔梗清肺止咳。 肝气

疏泄得当,则肝血滋润,魂有所归。

·40·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第47页

案 2:石某,女,67 岁,2022 年 3 月 6 日初诊。 主

因睡眠障碍 10 年余,加重 1 周于我院脑病科门诊就

诊。 现症见: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入睡十余分钟至

1 h 即醒,醒后难以入睡,彻夜反复,共可入睡 3~4 h。

白天精神差,头痛头晕,胀痛不适,夜间思虑较甚,自

觉心慌心悸烦躁,腰膝酸痛。 纳差,食欲欠佳,口中无

味,二便调。 入睡困难时自服“安定”后可改善。 舌

红、苔少偏黄,脉细。 伍教授结合患者舌脉及症状体

征,诊断为不寐,心肾不交证。 治以益肾安神、交通心

肾之法,方选益肾镇魂汤加减,处方:熟地黄 10 g,山

茱萸 10 g,山药 10 g,郁金 10 g,石菖蒲 15 g,合欢花

10 g,首乌藤 30 g,酸枣仁 30 g,生牡蛎 30 g,生龙骨

30 g,麦冬 10 g,五味子 5 g,建曲 10 g,茯神 30 g,百合

10 g。 7 剂,水煎服,每天 1 剂,分早晚温服。 1 个月

后随访,患者可不服用安眠药入睡,入睡时长 4~5 h,

心慌心悸改善,纳可。 嘱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

适当运动,忌服浓茶、酒精、咖啡等刺激食物。

按语:此案乃因心肾亏虚所致,故主以熟地黄、

山茱萸、山药“三阴并补”,滋补肝肾,固涩精气,酸

枣仁、首乌藤养心安神,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

石菖蒲、郁金解郁开窍,建曲和胃助运。 心火下交

于肾,助肾阳以温暖肾水,可抑制肾水过寒。 肾阴

上奉于心,助心阴制约心阳过亢,则心肾相交,阴阳

平衡,水火既济。

4 结 语

老年不寐为常见病、多发病,其严重影响生活

品质,且长期不寐是导致心血管等疾病的潜在诱

因,当引起充分重视。 老年不寐之病因,非同于主

观情志之疾患,更根源于年老体质的改变,所以若

其治法与青、中年之失眠相同,则疗效多不满意。

伍教授治疗老年不寐以补虚为主,进行个体化治

疗,从脏腑论治,擅用药对,并合理选用安神药,临

床效果显著,对长期不寐者疗效甚佳。

参考文献

[1] 张伯礼,薛博瑜,唐农,等.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2.

[2] VARGAS I,NGUYEN A M,MUENCH A,et al. Acute and chronic

insomnia:What has time and / or hyperarousal got to do with it[J].

Brain Sci,2020,10(2):71.

[3] 姚文强,张擎,韩旭 . 老年失眠特点与证治[ J]. 中医学报,

2021,36(10):2055-2058.

[4] 武艳慧 . 论疏肝法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9(8):11-12.

[5] 朱杏,伍大华,谢瑶 . 伍大华运用逍遥散治疗脑病验案举

隅[J]. 湖南中医杂志,2022,38(5):68-70.

(收稿日期:2023-11-22)

[编辑:韩晗]

????????????????????????????????????????????

(上接第 13 页)

[5] 李继科,王玥莲,叶庆,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

竭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16,34(7):100-102.

[6] 毛德文,唐农,陈月桥,等. 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

黄证的临床研究[ 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5 ( 2):

74-76.

[7] 覃绿星. 加味茵陈四逆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毒证)

的临床观察[D]. 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

[8] 段富津 . 方剂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2.

[9] 李秀惠,杨华升,李丰衣,等.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 J]. 临

床肝胆病杂志,2017(10):1839-1846.

[10]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2002:148.

[11] KAMATH P S,KIM W R.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J]. Hepatology,2007,45(3):797-805.

[12] WHO. Global progress report on HIV,viral hepatiti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2021. Accountability for the global health

sector strategies 2016 - 2021:Actions for impact [ M].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1.

[13] 毛德文,唐农,王娜,等. 肝衰竭中医证候研究概述及扶阳疗

法初探[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48-51.

[14] 覃绿星,周晓玲,唐农,等. 基于扶阳思想探讨慢加急性肝衰

竭病 机 及 治 法 [ J ] . 山 东 中 医 杂 志, 2019, 38 ( 11 ) :

1010-1013.

[15] 蒋琴,邱华,毛德文,等. 浅析毛德文运用“截断逆转”法、“扶

阳培土”法、“通腑开窍” 法论治肝衰竭[ J]. 辽宁中医杂志,

2019,46(10):2043-2046.

[16] 郑钦安 . 医学三书[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17] 刘力红,孙永章 . 扶阳论坛[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25.

[18] 卢铸之,卢永汉,卢崇汉 . 卢氏药物配合阐述[M]. 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188.

[19] 唐农 . 论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理论与扶阳学派核心思想

的贯通[J]. 中医杂志,2017,58(23):1981-1984.

[20] 唐农 . 论人体阴阳的本体结构及由此对桂枝汤与四逆汤的

基本解[J]. 广西中医药,2014,37(4):1-4.

(收稿日期:2023-09-10)

[编辑:王红梅]

第 4 期 王馨苑,伍大华,姚 婷:伍大华从虚论治老年不寐经验 ·41·

第48页

引用:薛莲,李平,杨阳 . 李平从痰热论治冠心病合并失眠经验[J]. 湖南中医杂志,2024,40(4):42-44.

李平从痰热论治冠心病合并失眠经验

薛 莲1

,李 平2

,杨 阳2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0;

2.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

[摘要] 介绍李平教授从痰热论治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经验。 李教授认为痰热是诱发冠心病合并失眠

的关键因素,病机基础是脾失健运,酿生痰湿,病情发展,逐渐致肝脾不调,气机郁滞,日久化火,痰火灼心,

形神俱病,痰热扰心是核心病机。 其在治疗上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调脾护心,确立了醒脾化痰、疏肝理气、清

心安神的治疗原则,用药常以连夏宁心方为基础方加减,疗效颇佳。 附验案 1 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 冠心病;失眠;痰热扰心;名医经验;李平

[中图分类号]R259. 414,R256. 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08/ j. cnki. issn1003-7705. 2024. 04. 010

第一作者:薛莲,女,2021 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

通信作者:杨阳,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 E-mail:zsp0501@ sina. com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由于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居

首位的复杂性疾病[1]

。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其

特征是反复开始维持睡眠或清晨醒来仍存在非恢复

性睡眠的感觉[2]

。 多项研究显示,失眠是诱发心血管

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3-4]

,特别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

因素[5]

。 失眠不仅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还会加重冠心

病心绞痛,造成恶性循环,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6]

国内外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中,失眠的患病率达

20% ~60%,60 岁以上老年人多见[7]

。 目前西医治疗

冠心病合并失眠以心血管病基础用药联合镇静催眠

类药物为主[8]

,不良反应多,药物依赖性强。 中医学

将冠心病合并失眠归属于“胸痹” “不寐”等范畴,中

医药通过多靶点、多维度治疗此类疾病,具有独特

优势[9]

李平教授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潜心从事心系病

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年。 李教授关注患者多

病共存状态,观察现代人多过食肥甘、忧思多虑,助生

痰热,遂提出“痰热”是诱发冠心病合并失眠的关键

因素,治疗上注重醒脾疏肝清心。 现将李教授治疗冠

心病合并失眠之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 1 病理基础———脾失健运,酿生痰湿 《素问·

至真要大论》载:“饮发于中”,《景岳全书·痰饮》云:

“水谷不化而停为饮者,其病全由脾胃;无处不到而

化为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为水液输布和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胃

健运如常,受纳腐熟水谷,化生精微,散布周身,气血

津液充盈,五脏运行如常;若脾胃失和,运化失调,则

聚湿生痰,痹阻血脉,引发疾病。 《素问·至真要大

论》载:“民病饮积胸痛”,进一步指出痰饮内停,痹阻

心脉,不通则痛而引发胸痹。 《素问·逆调论》 载:

“胃不和则卧不安”,提出脾胃失和,痰浊停聚,气血

运化失常,不能上奉于心,心神难安,神明不安而不

寐。 “痰”是形成“痰热”的前提条件,痰不仅是致病

因素,也是病理产物。 现代生物学角度认为,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生与“痰浊”关系密切,蕴含着从“无形”

变为“有形”的发展规律[10]

。 李教授提出脾为生痰之

源,脾虚生痰是冠心病合并失眠的致病基础。

1. 2 病情发展———肝脾不调,气机郁滞 《杂病广

要·诸气药》载:“夫五脏六腑,阴阳升降,非气不生”

“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

判”,皆提出五脏六腑的功能协调,气血津液的相荣

相生,均有赖于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 脾为中焦

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之升清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

正常,肝之气机调畅亦需脾运化有序[11]

。 《杂病广

要·诸气药》载:“气滞则痰滞,气行则痰行”,现代人

多精神压力大,肝失条达,不能助脾运化,气无力推动

布散津液,痰湿壅滞,气血无法上荣于心,可引发胸痹

·42·

第 40 卷第 4 期

2024 年 4 月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40 No. 4

Apr. 2024

第49页

心痛。 《保婴撮要·心脏》载:“肝气通则心气和,肝

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指出肝

主疏泄,调控一身气机,散而不郁,推动心血运行畅

达,濡养周身脏腑。 若肝气横逆中焦,土壅木郁,致脾

不升清,胃不降浊,痰湿停聚,上扰心神,则可出现心

慌、胸闷、失眠等表现。

李教授认为胸痹合并不寐为并病,病位重责于

心,与肝、脾两脏相关,胸痹与不寐既可互为因果,又

可相兼为病。 《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 云:“思

者,心之神明,思而弗遂则忧,忧思不已,心神明内扰,

而往来憧憧,故伤心”,七情失调,肝郁脾虚,可致气

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日久暗耗心

血,则夜卧难眠。

1. 3 核心病机———日久化火,痰热扰心 《素问·

灵兰秘典论》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

血脉,心主神明,脾胃运化如常,则心血充养,肝气舒

畅调达,则脉道流利,血液濡养周身,脏腑功能有条不

紊,阴阳之气相顺接,寤寐如常。 《素问·至真要大

论》载:“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 “火

热受邪,心病生焉”,均提出火热之邪推动了少阴心

病的发展。 《圣济总录·脏腑总证》载:“大抵心属火

而恶热,其受病则易以生热”,《杂病广要·惊悸》载:

“怔忡者……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阐明心主火易

生热,火为阳邪,其性炎上,心居高位,最易受火邪侵

袭,痰因火动而引起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 《杂病

广要·癫狂》言:“心火独盛,阳气有余,神不守舍,痰

火壅盛而然”,提出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气滞痰凝,

日久化火,上犯于心,痰火胶着,故心神不安出现失眠

多梦。 李教授提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会影响

心神,痰热扰心是脉损及神的关键病机,痰火灼心,心

神不宁,最终形神俱病。

2 治则治法

2. 1 醒脾化痰 李教授领会贯通路老“持中央,运

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

认为治疗心系病证时不能仅以“攻逐、破散、疏通”治

其胸闷、胸痛之标,还要“调脾护心” 疗其不通之因。

现代人常以酒为浆,过食厚腻,脾胃运化失衡,临床多

为脾土困于痰湿,而少脾胃虚损羸弱。 故李教授少用

单纯健脾益气之品,以防闭门留寇助生痰热,亦少用

“清心化痰” 药,以防苦寒辛燥伤及脾胃。 其多以茯

苓、薏苡仁、甘草健脾和胃、淡渗利湿,《证类本草》

载:“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惊邪,恐悸,利小便,

膈中痰水,久服安魂养神”,痰由湿聚,湿祛则痰消,故

用茯苓平补脾胃,利湿行水,亦可安神;豆蔻、陈皮、藿

香、石菖蒲等醒脾行气、化痰开郁,陈皮燥湿化痰兼顾

行气,气行则痰消,石菖蒲芳香走窜、醒脾开胃,上行

养心开郁,下行理气化痰。 《本草从新》言石菖蒲“辛

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开胃

宽中”。 李教授临床多强调醒脾而非补脾,所用药物

轻灵不滋腻。

2. 2 疏肝理气 李教授认为清热降浊,调气在肝,肝

气调畅,血脉流利,痰热得消,心气乃和;而通达气机

不可过用柴胡,以防升散力强而伤肝之阴,意在“平

顺肝气”,肝畅脾健则气顺痰消,用药多选木香、延胡

索、川楝子、郁金、枳壳等。 木香气味浓烈,专通脾胃

肝胆之气,疏肝助行气解郁,理脾助升清降浊,《本草

求真》载:“木香专入肝脾,味辛而苦,下气宽中,为三

焦气分要药”,木香不宜用量过大,以免耗气伤阴。

李教授常用金铃子散治疗胸胁胀痛、口苦眠差、舌苔

黄腻的患者。 方中川楝子性寒味苦,入气分,可疏肝

泻热、行气止痛;延胡索性温味辛、苦,入血分,可活血

行气止痛。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铃子散能够降低

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抗炎镇痛的目的[12]

。 郁

金气辛、味苦,性寒,入肝、心二经,其入心可助活血破

血行气之力,气味芳香可豁痰开窍醒神。 冠心病合并

失眠患者多病程较长,生活质量下降,情志不遂,故用

郁金清心解郁、疏肝止痛。

2. 3 清心安神 李教授在临证中注重整体观,强调

心血管疾病一方面从心主血脉的角度考虑病位在心,

痰、热等致病因素相互掺杂,互为因果,引发疾病;另

一方面要以人为本,兼顾心主神明之精神情志活动及

睡眠的异常。 李教授以“心主神明-血脉” 为指导思

想,紧扣“痰”“热”两个致病因素,抓住痰热扰心关键

病机,在黄连温胆汤、小陷胸汤的基础上化裁凝练,独

创连夏宁心方。 连夏宁心方由姜半夏、黄连、陈皮、茯

苓、竹茹、枳壳、首乌藤、郁金、石菖蒲 9 味药物组成。

半夏辛温,性燥,祛痰化浊、降逆和胃,《本草从新》谓

其“治痰湿之主药”;黄连苦寒清心、解毒除烦。 陈皮

助姜半夏理气降逆兼具燥湿之功,又与茯苓共奏健脾

和胃化痰之效;体现出治病求本,顾护脾胃以治生痰

之源。 竹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兼治

肺中标实之痰。 首乌藤、郁金、石菖蒲同归心、肝经,

清心除烦、疏肝解郁又可安神助眠;枳壳配郁金、石菖

蒲宣畅气机,理气宽中。 诸药相合,标本兼顾,共奏清

第 4 期 薛 莲,李 平,杨 阳:李平从痰热论治冠心病合并失眠经验 ·43·

第50页

热化痰、健脾开郁、宁心安神之功。

心主生血、行血,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肝为心之

母,心为脾之母,三脏母子联系紧密,生理功能相辅相

成,病变机理相互影响,故李教授提出治疗冠心病合

并失眠应以“化湿祛痰在脾,调气清热在肝,安神去

火在心”为法,标本兼顾。

3 典型病案

患者,男,70 岁,2021 年 11 月 4 日初诊。 主诉:

阵发性胸闷、心慌伴多梦眠差 10 年,加重 2 周。 现病

史:患者 10 年前因情绪激动出现胸闷、气短就诊于安

贞医院,诊断为冠心病,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

托伐他汀钙片、参松养心胶囊。 2 周前因饮凉啤酒后

出现胸闷、心慌,多梦眠差,梦中大声喊叫数次。 现症

见:神色疲惫,胸闷气短,活动后心慌,双足踝红疹瘙

痒,入睡困难伴多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

查心电图结果示:Ⅱ、Ⅲ、aVF 导联 T 波低平,ST 段压

低。 西医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失眠。 中医诊

断:胸痹,不寐,痰热扰心证。 治法:清心化痰、镇惊安

神。 处以连夏宁心方加减:黄连 9 g,姜半夏 9 g,茯苓

12 g,陈皮 12 g,炒白术 12 g,郁金 9 g,石菖蒲 15 g,首

乌藤 30 g,生龙骨 30 g,生牡蛎 15 g,泽泻 9 g。 14 剂,

水煎服。 11 月 18 日二诊:患者胸闷气短、心慌症状

明显好转,睡眠可持续 4 ~ 6h,少梦,出现 1 次梦中叫

喊,大便干燥缓解,双足踝红疹痒甚,余症状好转。 原

方生龙骨改为 45 g,加薏苡仁 15 g、白鲜皮 12 g、地肤

子 12 g。 14 剂,水煎服。 12 月 10 日三诊:患者诉已

无心前区不适症状,眠安少梦,再无梦中喊叫,双下肢

红疹逐渐褪去,随诊至今诸症向愈。

按语:患者喜饮凉啤酒,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酿

生痰湿,壅遏于中,脾失健运,胃失和降,郁热化火,夹

痰上燔心血,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故出现胸闷气短、

心慌、多梦少寐;痰积郁热,随动而迷乱,心神无主,痰

热壅盛,上蒙心窍,痰火灼心,燥扰难安,故夜间梦中

大声喊叫。 四诊合参,病位主要在心,兼及肝脾,病性

为虚实夹杂,辨证为痰热扰心证,予连夏宁心方加减

治疗。 方中黄连配姜半夏清心泻热而不伤胃,姜半夏

得黄连化痰降逆而减燥,两药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清

心化痰降逆和胃。 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且宁心安神,

陈修园强调“痰之本,水也,茯苓制水以治其本;痰之

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 患者喜饮啤酒,久伤

脾胃,加白术可增强健脾利湿之效,体现出治病求本

的治疗原则。 中焦枢机不通,肝气郁滞,引痰火上逆

于心;郁金行气清心,解郁安神。 痰热扰心,心神无

主,梦中喊叫,燥热不宁,故重用首乌藤、生龙骨镇心

安神。 泽泻甘寒泄热,行痰饮而利水湿,引痰火从小

便而出。 二诊患者主症减轻,下肢红疹瘙痒明显,此

为痰火得清,湿热下行;重用生龙骨加强重镇安神之

力,白鲜皮、地肤子相兼为用,祛风解毒、清热燥湿力

显。 三诊患者痰热得清,心神得养,脾胃得和,诸症

得消。

李教授结合当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

变、精神压力大等特点,提出“痰热”是冠心病合并失

眠的致病因素,治疗上注重调脾疏肝、清心安神,充分

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 1] ANDERSEN ML,POYARES D,TUFIK S. Insomnia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J]. Sleep Sci,2021,14(1):1-2.

[2] JANSEN PR,WATANABALE K,STRINGERET S,et al. Genome -

wide analysis of insomnia in 1,331,010 individuals identifies new risk

loci and functional pathways[J]. Nat Genet,2019,51(3):394-403.

[3] ZHENG B,YU CQ,LV J, et al. Insomnia symptom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mong 0. 5 million adults:A 10-year cohort[J]. Neurology,2019,93(23):2110-2120.

[4] YUAN S,MASON AM,BURGESS S,et al. Genetic liability to insomnia in relation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study[J]. Eur J Epidemiol,2021,36(4):393-400.

[5] FROJD LA,MUNKHAUGEN J,MOUM T,et al. Insomn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J]. J

Clin Sleep Med,2021,17(5):931-938.

[6] 王喜红,赵平,郭树领,等. 帕罗西汀对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的

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

(4):662-668.

[7] SONG CX,ZHANG R,LIAO JQ,et al. Sleep quality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the 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 [ J]. Aging ( Albany NY), 2020, 12

(24):25005-25019.

[8] 闫雪 . 睡眠与心血管疾病[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

(1):39-42.

[9] 李娜,张明雪 . 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病机与治疗概况[ J]. 辽宁

中医杂志,2022,49(1):217-220.

[10] 刘继东,张哲,贾连群,等. 从现代生物学角度探讨动脉粥样

硬化“痰浊-痰结-痰瘀” 病机演变规律[ J]. 中华中医药学

刊,2021,39(2):109-112.

[11] 李乐,杨叔禹 . 杨叔禹从肝脾论治失眠经验[ J]. 中医杂志,

2022,63(23):2218-2222.

[12] 王翠芳,杨建云,肖炳坤,等. 复方中药金铃子散及其单味药

镇痛抗炎作用的比较[ 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8( 24):

209-212. (收稿日期:2023-12-23)

[编辑:徐琦]

·44· 2024 年第 40 卷第 4 期(总第 302 期)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籍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