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
目录习近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32023 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顺利举办.............................................7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进展如何?......................................................................13全民健身、健康服务、明厨亮灶等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前完成........................................26本市出台进一步促进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36浦东新区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发展....................................................................................45保租房要让青年人住得起,还要住得惯.........................................................................48预制菜搅动餐饮业...........................................................................................................52超八成受访大学生曾使用 AI 工具..................................................................................56
3
习近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新时代10 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表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我们都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
4
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要坚持重点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同时,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当前,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迎难而上、接续攻坚,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要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的道理所在。同时,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对人工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留下了积极作为的广阔天地。我们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
5
佳解决方案。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对于严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要严格推行禁牧休牧、禁伐限伐、禁渔休渔、休耕轮作。对于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突出问题,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则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市群,要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防止过度索取、肆意破坏,就要有明确的边界、严格的制度,做到取用有节、行止有度,这就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只有人人动手、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坚持运用好、巩固拓展好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等做法和经验。
6
要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执法监管,切实做到明责知责、担责尽责。要建立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用好绿色财税金融政策,让经营主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获得合理回报。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决不能搞“碳冲锋”、“运动式减碳”。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对于传统行业,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动有利的新局面。
7
2023 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顺利举办2023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 日,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以下简称“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在深圳召开。论坛由全国青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青年与城市协同发展”为主题,聚焦“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发展理念,邀请多领域专家围绕青年教育、青年文化、青年创新和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城市环境等多项青年议题深入研讨,并正式发布《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深圳倡议》。此次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的举办,是团中央在全面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的中期节点,对各地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展开探讨交流。第一财经作为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的承办方,在论坛期间承办了“城市新活力•共享青年发展城”主题圆桌论坛,并围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开展全方位报道。新一酱留意到,有一批城市在论坛中被频繁提及。它们或因创新的政策举措广受关注,或凭借独特的生活方式出圈,又或者依靠发展新经济吸引了大量优质人才。
接下来新一酱将精选论坛的部分内容,并结合数据上的观察,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些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深圳
发起倡议的年轻之城
8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深圳倡议》强调,“投资青年就是投资城市未来”,把青年发展作为更加优先的发展议题,把青年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把青年呼声作为更加重要的决策参考,将有限的资源要素投向更具潜力、更有活力的青年“城市合伙人”。根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深圳 20 至34 岁青年人口规模已达到682.32 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近 40%,规模与比例两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上海
丰富的活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年轻力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实践院院长张海翱和大家分享了上海保持空间活力的生动案例。他提到,上海愚园路的一个区域原本是停车场,后来改造成了一个广场,广场上设有一些故事屋,年轻人可以通过扫码将自己故事制作成明信片挂在许愿树上。张海翱同时指出,真正的“网红打卡地”,不仅仅是在生产空间,更是在培育空间,让空间持续保持活力。新一酱留意到,2022 年,上海举办了超过1300 场展演活动,这一数量领跑全国,且类型丰富多元。苏州
用有温度的举措吸引人才开幕式上,苏州市委副书记、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吴庆文分享了苏州吸引青年人的特色举措。他提到,人才体验券、校园苏州日、人才专列等一系列的贴心举措让年轻人创业更舒心;“乐居工程”“苏青驿站”“暖新十二条”“蒲公英计划”等多条有温度的政策让年轻
9
人发展没烦恼。
新一酱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苏州的创业平台和初创企业数量分别增长了 40.50%和 62.62%,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了一线城市的平均水准。
无锡
新能源和新制造吸引高技能人才城市的优势产业是吸引年轻人择业择居的重要因素。无锡的优势产业主要为新能源和新制造行业,其中,新制造集中在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的芯片等领域。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提到,无锡的高技能人才供给在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处于领先的位置。据公开数据显示,无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占比31.23%,远超长三角城市 18.12%的平均水平。
成都
喝茶吃火锅的城市烟火气李强表示,成都平均工资在全国排在中位,但流入人才速度排在前列,说明它是一座非常有烟火气的城市。根据智联招聘的调研,年轻人愿意为更惬意的生活而接受工资的降级。“我在北京拿1 万,我去成都拿 7 千,成都可以打动我,我愿意去成都。”火锅是成都烟火气的一个典型代表。据新一酱统计,截至今年3月,成都的各类火锅店总量已接近 1.8 万家,约为上海的两倍。成都的众多火锅门类中,鱼火锅最受欢迎,耗儿鱼、双椒鱼、蛙鱼等各种以鱼为主料的火锅店占据了成都火锅店总数的近三成。
10
长沙
热闹的新消费之城“长沙有一个很标准的打卡姿势:左手一杯茶颜悦色,右手一碗黑色经典的臭豆腐”。长沙新消费品牌黑色经典的创始合伙人CEO卢路成在圆桌论坛中提到,“新消费和城市间的相互包容、相得益彰,在这座城市体现得非常鲜明”。
新一酱在数据中也观察到了这一点——长沙拥有超过2000家新消费品牌门店,其中 905 家是本地原生品牌,是名副其实的新消费之城。
石家庄
体育和摇滚是城市的特色名片“石家庄是你求扩列、走花路的乐园,在这里你永远不会感到emo,反而你会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就是这座城市的YYDS,我在石家庄等着你来。”这段充满潮流用语的青年邀约,来自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宇骏。马市长在开幕式上详细介绍了石家庄在青年视角、青年需求、青年个性和青年力量四个方面所做的工作。他强调,体育和摇滚是石家庄的两张名片。
2022 年,石家庄的跑步总里程超过了1500 万公里,约为全国平均的 3 倍,在华北城市中,仅次于北京和天津。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石家庄市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活力。温州
锚定毕业生,分产业制定人才政策
11
温州市副市长王彩莲在城市对话会上详细介绍了温州的人才政策。她提到,温州一方面实施高校毕业生“510”行动计划,迭代升级社保补贴等 10 项组合政策;另一方面围绕温州“5+5”产业发展需求,分产业制定产业人才发展专项保障举措。这些政策的实施成效,在数据上也有所体现——最近五年,温州毕业生留存率的全国排名从2018 年的 62 名一路上升到 2022 年的 39 名。大理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刘亦菲和李现主演的甜剧《去有风的地方》出圈后,大理迎来了一大波的关注——今年春节期间,大理的民宿爆满,一房难求。B站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指出,过去是在大屏上,现在随着媒体变迁,在流媒体平台上,一部剧可以带火一座城市。大理的空气质量极佳,每年近 300 天的空气质量指数(AQI)都低于50。相比之下,一线城市每年这样的日子只有约 150 天,新一线城市则不到100 天。淄博
烧烤的爆火在社交平台上早已有迹可循卢雅君指出,在淄博获得“烧烤之城“的美誉之前,2023年《人生一串》上线第一集就打卡了淄博烧烤。当时,许多用户纷纷在评论区和弹幕墙许愿,希望疫情过后能够亲自去实地打卡。此外,美食UP 主“盗月社食遇记”创作的淄博烧烤视频,站内播放也已经突破了 600 万次。
截至 2023 年 3 月,淄博拥有烧烤店2400 余家,平均每万人拥有
12
5.18 家,这一数字显著高于全国 3.31 家的平均水平。
13
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进展如何?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全民健身、健康服务、明厨亮灶等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前完成市住建委、市重大办介绍,今年 2 月,上海发布了2023 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共十方面、32 项,主要聚焦老小旧远、帮困扶弱、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截至 10 月底,今年32 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均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其中 25 个项目完成量超年初计划,累计完成投资 62.6 亿元,占全年计划 114.7%。多项体育设施、健康服务点、餐饮食品“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店等项目成效显著。新建养老床位 5510 张,占全年计划110.2%;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 2598 张,占全年计划129.9%;智慧养老院建成 36 家,占全年计划120%;新增社区长者食堂 41 个,占全年计划102.5%;新增困难重残养护床位完成 500 张,占全年计划100%;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7493 户,占全年计划149.9%;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6456 户,占全年计划129.1%;
开设小学生爱心暑托班 579 个,占全年计划115.8%;新增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 2692 个,占全年计划134.6%;新增社区托育托额 5308 个,占全年计划 165.8%;新增公共(含专用)充电桩 38451 个,占全年计划384.5%;56个示范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全年计划560%;
27
完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2003 个,占全年计划250.4%;
为老旧小区内既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加装消防设施完工1000 个,占全年计划 100%;
为高层公房或售后公房实施建筑消防设施改造提升完工100栋,占全年计划 100%;
为高龄独居老人加装燃气报警器完成11.1 万户,占全年计划110.6%;
为既有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更换燃具连接软管完成54.8万户,占全年计划 109.5%;
新建示范性智慧菜场初步建成 25 家,占全年计划125%;新增餐饮食品“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店1000 家,占全年计划100%;
新增平安屋完成 1286 个,占全年计划107.2%;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 11189 名,占全年计划139.9%;支持培养企业新型学徒 11781 名,占全年计划117.8%;新建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成62家,占全年计划 206.7%;
新建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成 27 家,占全年计划135%;完成中心城区道路积水改善工程 11 条,占全年计划100%;更新投运无障碍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车500 辆,占全年计划100%;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完成 227 座,占全年计划113.5%;
28
新改建口袋公园(街心公园)建成 72 座,占全年计划120%;建成绿道约 206.3 公里,占全年计划103.2%;打造“社会大美育”课堂 113 个,占全年计划113%;推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 6675 场,占全年计划 133.5%;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31 个,占全年计划103.3%;新改建市民健身步道 80 条,占全年计划100%;新改建市民运动球场 174 片,占全年计划116%;新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671 个、市民健身驿站101 个,新改建24 个园区(楼宇)健康服务点和 50 个升级优化健康服务点,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项目徐汇区打造“日晖跃动”斜土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由市民健身驿站、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动感活力社、轻盈修身室、共享休憩间、多功能活动空间(儿童友好活动空间)、科技体育体验区等部分组成,涵盖全年龄段人群运动休闲项目。在开放服务方面,中心结合非遗项目“杨氏太极”、品牌项目“筷子操(舞)”、上海马拉松大赛等辖区特色,充分对接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体育产业等资源,力求打造“体医、体养、体校、体文、体智、体益”融合的“六位一体”社区体育文化服务点,为市民提供多元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全民健身服务。
奉贤区打造西渡社区市民健身中心,配备游泳馆、健身房、篮球馆、乒乓球馆、体质监测室等设施,与练操房等文化设施相互融合,
29
是集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社区体育为一体的综合场地。同时,社区市民健身中心与西渡公园毗邻,功能相互补充,成为附近居民运动、休闲首选去处。
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项目静安区岭南公园市民健身步道地处汾西路600 号岭南公园内部,于今年 8 月初完成全部翻新工程。该健身步道全长约500 米,周围绿树环绕,环境优美宜人。经过全面翻新工程,步道的质量和舒适度得到显著提升。此外,新增快走道,可供市民漫步、慢跑等,是居民们休闲、健身和娱乐理想场所。
嘉定区瞿门路休闲广场智能步道,位于瞿门路518 号东侧,毗邻瞿门河,全长 420 米,采用红色塑胶面层铺装。翻建完成后,配备智能化器材,市民健身前可通过互动大屏扫脸注册登录,查看步数、消耗热量、运动时长等运动数据,也可通过下载手机APP 实时获取运动数据,感受全新智能运动体验。运动结束后,步道采集的心率、呼吸频率、面部温度等数据将被记录并在大屏显示,实现全民健身大数据可视化。
新建改建市民运动球场项目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市民运动球场旧貌换新颜,采用亮丽色彩,耐磨性、弹性、防滑性良好的绿色环保材质,并配备篮球架、节能LED 灯等,为周边居民运动注入新动力。改建后的篮球场设有2片标准场地,安装球场专用灯光灯杆,设有休闲座椅,优化球场功能用房,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家门口的多元化健身需求。
30
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公共运动场于2008 年建成投入使用,于今年对三片球场破损地面进行全面翻新,并更新部分运动设施,增加监控设备和逃生门,焕然一新的运动场深受居民欢迎和好评。新建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项目长宁区联建新村市民健身苑点经翻新改造,铺设全新塑胶地面,更新健身器材并增设凉亭和多个休闲座椅,形成集休闲、娱乐、锻炼于一体的健身场所,受到社区居民喜爱。宝山区泗塘二村市民健身苑点升级为全人群市民健身苑点,分设热身拉伸区、有氧运动区、力量训练区,新设以儿童六项为基础的趣味图形训练,保留关节活动区,为社区举办小型运动会、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和儿童玩耍等多种活动模式创造场地条件,成为居民业余生活中的亮点。
新建改建健身驿站项目普陀区真如市民健身驿站位于上海西站下沉式广场内,该驿站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能力,让广大的运动爱好者有机会体验到更全面、更智能、更便捷的精品运动场景,引导市民参与健身、享受健身,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松江区市民健身驿站位于松江区体育大厦辅楼一层,设置了有氧健身区、固定力量训练区、自由力量训练区以及动感单车教室等区域。同时,依托“互联网+健身”智慧系统,打造高品质健身空间。市民可以通过扫码在线申请成为会员、预约健身时间、扫码进场健身、生
31
成健身日志等,享受信息化智慧健身服务,让运动促进健康触手可及。新建改建园区(楼宇)健康服务点升级优化健康服务点功能项目健康服务点以本市在职职工为服务对象,以适应职工提升生活健康品质新需要为基本导向,重点往产业工人集中、周边医疗设施缺乏的园区、楼宇、商圈等职工聚集区域倾斜,让职工就近就便享有公平可及的疾病预防、健康自检自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等服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广大职工的健康权益。其中,升级点位聚焦省心“代帮配药”、舒心“中医养生”、安心“健康筛查”、称心“健康讲座”等四方面,做好服务升级。
截至目前,市新建服务点共涉及园区14 个,楼宇7 个,商圈2个,建设者小镇 1 个,覆盖 2151 家企业,8.89 万名职工;升级服务点共涉及园区 30 个,楼宇 12 个,商圈 8 个,遍布覆盖10171 家企业,40.34 万名职工。
黄浦区豫园街道豫汇健康服务点,辐射周边楼宇、快递外卖等户外职工。站点定期邀请专家为职工提供健康检测、咨询等服务,及时掌握身体健康状况。依托站点场地,定期为周边职工开展健康主题讲座,并融合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咖啡吧、健身角、职工书屋等功能,向周边职工开放服务。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世纪出版园职工健康服务点位于园区活动中心,为园区职工提供健康咨询、中医诊治和理疗、健康讲座等服务。服务点引进智能检测仪器,可随时随地检测血压、血氧等指标。通过
32
与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园区职工当场医保结算,药品配送进园区,“足不出园”即可看病拿药。
浦东新区望江驿 11 号站“驿动”健康服务点(升级服务点)地处上海世博工业园区内,是第一批上海市园区(楼宇)健康服务点,站点委托公利医院承办,“上海工匠杨铁毅创新工作室”为周边运动人群、企业职工提供以“主动健康,科学运动”等主题健康服务。今年,站点根据“世博板块”职工特点,提供服务菜单,让职工进行“点菜”。同时提供“体验式”服务,安排“一起做运动”“一起做拉伸”,进行“健康-运动”巡访、问答、体验等一站式的“体验”式服务形式进楼宇。
杨浦区平凉路街道渔人码头党群服务站职工健康服务点(升级服务点)提供健康咨询和针灸、火罐等理疗服务、药品配送、中药代煎服务等,以中医诊疗为特色的服务深受职工欢迎。今年来,站点丰富服务职工内容,通过讲座、视频、书籍等途径,传授各种健康知识,借助活动契机为白领们把脉问诊、答疑解惑,给出针对性的调理方案建议,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对职工进行身体健康管理,开展急救培训等。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石二分之一”新空间党群服务站健康服务点(升级服务点)自 2021 年 5 月建成,成为全市首批投入运作的服务点之一,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定期为职工提供医疗咨询和访视沙龙活动。今年,站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推动全面升级,升级配药服务、中医问诊、心理咨询、瑜伽班、搏击操等服务。依托
33
互联网医院探索实现健康服务点配药取药服务,增设健康服务点职工专场,社区卫生中心中医门诊为职工线下诊疗开方后,可选择邮寄到家。
宝山区淞南镇上海移动互联网创新园健康服务点(升级服务点)为园区 180 余家入驻企业、3000 名职工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以“健康服务点”为阵地,持续传播健康生活理念。今年来,园区工会不断丰富服务,升级代配药、中医和健康项目评估等服务,同时优化流程,上线“hz 健康白领”公众号,对有健康访视、健康讲座等需求的企业,只需拇指点点,“一键”预约即可。新增餐饮食品“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店项目为更好落实餐饮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诚信守法经营,规范公开加工过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提升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推动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增建设1000 家餐饮食品“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店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餐饮企业将食品加工场所视频监控接入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在网络餐饮在订餐平台公开食品加工过程,实现食品加工透明化和可视化。项目于9 月底提前完成全年计划。
松江区探索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与“食安码”、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对接的“三合一”模式,实现“码”上“亮灶”。通过“三进”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及推广印制“食安码”食安封签的使用,消费者只要随手扫一扫外卖食安封签或店堂内的“食安码”,就可以随时动态查看后厨加工操作实时画面。
34
浦东新区发挥“监管员”和“指导员”作用,引导餐饮经营者做好“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视频数据同步区市场监管局大数据中心,依托“餐饮行业智慧化应用场景”,综合运用视频智能发现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利用“四个监管”(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分级监管、动态监管)数字模型,打造网络餐饮个性化监管新模式。
静安区积极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其入网餐饮企业覆盖面广,既有知名企业,也有连锁餐饮;既涵盖沿街小吃、也囊括网红饭店。入网餐饮企业既看到了“互联网+明厨亮灶”起到的实际引流效果,又意识到“互联网+明厨亮灶”更是一种品牌宣传有效手段。静安区监管人员通过视频巡查方式对餐饮企业食品经营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实时管理,减少对餐饮企业经营活动的干扰,使餐饮经营者在“无感”的情况下接受监管,提高管理效能。奉贤区探索实施属地集中管理模式,将“互联网+明厨亮灶”创建单位,作为“一网统管”建设的试点单位,远程视频在接入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的同时,同步接入城市运行中心“一网统管”平台,实现 24 小时全天候远程集中监管,实时掌握网络餐饮加工场所和食品加工过程人员操作等情况,并运用人脸识别、AI 智能分析、物联智能感知等智慧化管理技术,实现智能分析视频画面,自动抓拍未戴口罩、未规范着装、抽烟、垃圾桶未盖、活鼠等行为,督促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
金山区结合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聚焦阳光高校,全面升级餐饮
35
档口为“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重点区域,通过第三方外卖平台“实时直播”餐饮操作过程,接受在校师生监督,让食品买得安心、吃着放心。同时,金山区聚焦民生重点,引导辖区养老院、医院完成明厨亮灶迭代,通过“天翼云端”向特定人群公开后厨,为集中用餐单位食堂“明厨亮灶”升级积累经验。
普陀区跨前服务,简化流程,对“互联网+明厨亮灶”按下快进键,帮助企业优化布局,少走弯路,安排专人对接群,取得许可证后又第一时间给企业开展规范化培训并同步上线外卖平台的“透明厨房”。街镇围绕“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街镇”建设工作,结合食品经营单位管理提升、包保干部业务水平提升、“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社区居民知识素养提升和食安环境宣传氛围提升,实现食品安全示范街整体创建。
36
本市出台进一步促进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建设高质量托育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市政府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自 2023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其中,《指导意见》制定的背景是什么?本市开展托育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本市开展托育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本市托育服务发展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本市幼儿家庭可获得哪些类型的托育服务?本市如何加强幼儿园托班建设?本市如何着力深化社区托育服务?本市如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本市如何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本市如何更好地保障托育服务的质量?本市采取哪些措施守牢托育服务安全底线?本市对托育服务有哪些政策支持?《指导意见》制定的背景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重视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托育服务工作,连续两轮纳入“学龄前儿童善育”民心工程予以落实。2018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 3 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效地推动了本市托育服务事业健康发展,资源供给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目前,本市已有各类托育服务机构近1500 个,提供 6.6 万个托额,约 60%的幼儿园开设托班,近70%的托
37
育服务资源是普惠性服务,基本形成了幼儿园托班为主体、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体系。2023 年 1 月1 日,《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正式实施,托育服务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相关政策也需进一步完善。为此,各相关部门组织研究制定《指导意见》,明确了上海托育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即托育服务资源的四种主要形态、促进托育服务的八大政策举措,不断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本市开展托育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上海开展托育服务工作坚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以家庭照护为基础,以幼儿园开设托班、各类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社区托育“宝宝屋”、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为载体,建立健全托育服务工作体制机制,促进托育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呵护婴幼儿健康成长。
本市开展托育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一是政府主导
各级政府应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强托育服务整体规划,完善保障机制,将托育服务纳入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健全部门协同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合理配置托育服务资源。
二是社会参与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
38
织、企业、事业单位等主体参与,增扩托育服务资源,提供托育服务相关产品,建设完善托育服务管理平台和应用场景,营造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托育服务氛围。
三是普惠多元
坚持普惠服务为主导,持续增加托育服务供给,推动服务类型多元化和服务形式多样化。幼儿园托班、托育机构、社区托育“宝宝屋”、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综合运用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育儿指导、亲子活动等方式,满足幼儿家庭多种需要。四是安全优质
加强托育机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幼儿在托期间保育养育各项规范,严格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管理,守牢幼儿健康安全底线,不断提高托育服务质量。
五是方便可及
按照常住人口需求配置托育服务设施,将社区托育服务和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纳入“15 分钟社区生活圈”、乡村社区生活圈和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内容,提高各类托育服务的知晓度、可及度。本市托育服务发展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基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事业发展的愿景,《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本市托育服务发展的目标,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 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低于 4.5 个,托幼一体幼儿园占比达到 85%,社区托育“宝宝屋”街镇覆盖率达到85%(其中中心城区达到100%),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实现社区全覆盖。同时,不断推进托育服
39
务资源增量提质和布局结构持续优化,更好回应居民托育服务需求,提供公益便捷的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助力家庭科学养育,建成高质量的托育公共服务体系。
本市幼儿家庭可获得哪些类型的托育服务?本市为幼儿家庭提供的托育服务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幼儿园开设的托班,主要招收 2 岁以上幼儿,提供全日制托育服务。
二是街镇举办的社区托育“宝宝屋”,主要为1-3 岁幼儿提供临时托、计时托等托育服务,每年为有需求的幼儿家庭提供不少于12次免费照护服务。
三是各类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举办的托育机构,可根据幼儿家庭的实际需求以及场地、供餐等条件,提供全日制、半日制或计时制等托育服务。
四是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各区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站社区全覆盖,每年为有需求的幼儿家庭提供不少于 12 次免费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本市如何加强幼儿园托班建设?要进一步落实区政府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幼儿园及其托班与新建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全面落实配套幼儿园托班建设,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及其托班应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建幼儿园均应开设托班;已建成幼儿园应根据所在区域适龄幼儿需求,通过改扩建、迁址、置换等方式
40
增设托班。公办幼儿园托班要“能开尽开、应开尽开”,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
本市如何着力深化社区托育服务?要进一步落实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主体责任,加快建设标准化、嵌入式的社区托育“宝宝屋”。社区托育“宝宝屋”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有条件的老年服务设施等进行综合建设,消防、卫生、安全等设施需符合相关要求。社区托育“宝宝屋”每年为有需求的幼儿家庭提供不少于12 次免费照护服务,超过次数的部分应坚持公益属性,按照非营利原则,统筹考虑 政府投入、运营成本、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收费标准,通过服务协议予以明确,并按照规定向社会公示。本市如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本市以多种方式支持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有资质的个人提供托育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利用自有场地或与其他单位合作等方式,开展托育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挖掘现有资源或建设相应规模的托育机构,解决本单位职工子女托育需求。鼓励同一园区内、同一商务楼宇内的单位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提供托育服务,满足园区内、商务楼宇内职工适龄子女的托育需求。本市如何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健全由教育、卫生健康、妇联、工会等多部门合作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管理网络,完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工作机制,保障科学育儿指导站社区全覆盖,每年为有需求的幼儿家庭提供不少于12 次免费科
41
学育儿指导服务。将科学育儿指导纳入出生“一件事”,同时为有需求的新生儿家庭提供伴随式科学育儿公益服务,保障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人群全覆盖。提供宣讲、咨询、亲子活动等多种服务,提高家庭科学养育能力。加强对科学育儿工作的评估与监测,保障服务质量。本市如何更好地保障托育服务的质量?首先,要加强托育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建立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准入标准,制定实施托育服务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规划。拓宽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入职前培养途径,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岗前培训,定期开展入职后培训,注重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托育服务水平。同时,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定期发布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工资收入行业指导价,引导合理确立相关从业人员薪酬水平,确保托育机构从业人员依法纳入社保体系。其次,要制定实施幼儿在托期间生活和游戏规范。规范托育机构设施设备、玩教具、儿童图画书等配置管理,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保育活动。指导支持各区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提升区域托育服务质量。加强对托育机构的服务质量监测评价。依托教育学院、开放大学、妇幼保健和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部门组织开展回应性照料、教养医结合、营养膳食、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联合教研和专项培训,提升托育机构养育保育专业水平。第三,要持续加强托育机构科学配置和规范管理。修订《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保障幼儿园及其托班用地和房屋建设达标。已建成居住区的幼儿园及其托班未达到规划要求或者建设标准的,所在地区
42
政府应通过新建、扩建、改建以及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予以补充和完善,相关用地面积要求确有困难的,应保证幼儿园及其托班设施的建筑面积符合设置标准。修订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制定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管理办法,严守准入底线和安全底线,科学合理设定选址、功能等要求。
第四,第四,要充分利用数字赋能托育服务。完善托育服务数据中心,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托育服务数据归集、日常监管、质量监控等,及时掌握托育服务资源配置和需求动态,为公众提供托育服务信息便捷查询服务,为制定实施各类规划提供决策参考。定期发布托育服务相关信息,引导社会各界关 注托育服务行业。完善托育服务管理平台,对托育机构的设立、登记、备案、综合监管、信息公开、诚信记录、人员信息和业务数据等实施信息化管理。完善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线上平台,发布服务和活动信息,汇集专业资源,为幼儿家庭提供线上咨询、育儿知识学习等服务。本市采取哪些措施守牢托育服务安全底线?在体制机制上,要进一步健全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的综合管理机制,区政府负责制定区域托育服务工作规划,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和用地保障,指导街镇做好社区托育服务,引导托育机构合理布局和规范发展。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托育服务综合监管。市、区两级托育服务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托育机构备案、事中事后监管、从业人员培训、评估检查等工作,组织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工作,形成分工牵头负责、共同履职的管理格局。
43
在制度建设上,要进一步完善各类托育机构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和评价监测办法,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幼儿健康管理,建立对托育机构的日常巡查和过程监管制度。在日常管理上,托育机构应将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食品药品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完善物防、技防设施设备,加强安保力量配置,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在人员管理上,托育机构聘用从业人员前应进行背景调查和健康检查,不得聘用有犯罪记录和不良行为,以及患有不适合从业的疾病的人员,对有侵害幼儿行为的从业人员依法依规进行惩处。本市对托育服务有哪些政策支持?本市将托育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区级政府保障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的经费,乡镇政府(街道)保障辖区内的社区托育“宝宝屋”资金。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支持,对新开办的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开办费补贴,通过综合奖补的方式给予日常运行经费支持。
除此之外,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一是可享受城市更新政策及增值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相关税费优惠。二是使用水、电、燃气、有线电视,按照居民生活类标准执行或享受相关费用优惠。三是用人单位内设的员工子女托育点产生的费用,可按照税法规定,作为职工福利费支出在税前扣除。四是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参加保育师、育婴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按规定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
44
级证书的,可申请职业技能提升补贴。五是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主体按优惠价格向普惠性托育机构出租经营性用房和自有房屋。
45
浦东新区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发展2023 年是上海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五周年,浦东新区推出“浦东事、浦通办”——“一网通办”五周年系列报道。五年来,浦东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始终坚持“用户视角”,以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研判改革效果和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泛在可及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深化一系列业务流程革命性创新,探索政务服务数据赋能和智能应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慧化水平,打造智能精准、公平可及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一网通办”改革向纵深发展,为企业、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创新入住养老院“一件事”2023 年,浦东新区汇聚全区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再造入住养老院流程,将入住养老院申请、长护险评估申请、养老机构照护服务分级评估申请、入住养老院健康体检四个事项整合为入住养老院“一件事”,积极回应群众办事需求,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集成服务。创新举措:建立浦东养老院资源库,申请过程中,可根据价格、性质、居住地址、机构等级、空余床位等条件筛选养老院,部分养老院还具有 VR 看房功能,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了解养老院环境,提升入住预期。
办理方式: 方式一:进入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特色专栏;进入“各区一件事”,勾选“浦东新区”;点击“入住养老院一件事”立即办理。方式二:进入“浦老惠”公众号或小程序,点击“入
46
住养老院”立即办理。
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浦东新区探索完善超大城市智慧养老新模式,推出“浦老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老人线上注册“浦老惠”会员或办理惠老卡后,不仅能享受线上多样化服务,还可以一码享智慧生活,体验线下三大服务场景——慈善超市、助餐服务、惠老小屋,后续将逐步拓展更多服务场景。
慈善超市:实现“一码畅享”,在陆家嘴、潍坊、洋泾等10个慈善超市亮码享受 9 折优惠和积分兑换。为老助餐:实现“一码惠享”,在社区助餐点刷卡支付享受定向补助,目前已逐步向三林、周家渡、陆家嘴等6 个街镇、23 个点位拓展,试点后将向全区推广。
惠老小屋:“浦老惠”逐步增加线下服务的社区入口“惠老小屋”,致力于打造一站式、智慧型、数字化的社区健康管理养老服务中心。共建智慧养老生态圈近期,以“民生数字化转型智慧养老”为主题的“浦老惠——智慧养老”合作签约仪式在川沙养护院举行。签约仪式上,“浦老惠”平台进一步打造服务生态体系,同上海浦发养老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浦惠养老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信浦东分公司、上海新金桥养老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治安支队等11家单位代表围绕智慧敬老院、中医健康、老年人防诈骗、智能助老机器人、社区助餐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签约。
47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继续共建智慧养老生态圈,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通过数据驱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领域的方式,对传统养老服务进行赋能。助推为老服务的发展,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时代,让老年人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48
保租房要让青年人住得起,还要住得惯“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概念,在 2020 年的“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出现。2021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正式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明确其旨在解决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上海自 2022 年开始加快发展本市保障性公共租赁住房。当下,保租房大多由国企开发和运营,也有纳入保租房体系的市场化房源。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上海共累计建设筹措各类保障性租赁住房45.3 万套(间)、供应 26.7 万套(间)。根据规划,“十四五”期末,上海要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达 60 万套(间)、形成供应40万套(间)左右。
在随申办上,即可找到保租房申请入口,相应房源离地铁站较近,大多不超过 1 公里。这些保租房受欢迎吗?青年就业群体能否方便地享受到这一保障?2023 年 6 月-10 月,上海大调研·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与意向租房者,考察了杨浦、闵行、黄浦、浦东等地的几处保租房项目。
公共空间需承担更多功能研究员发现,这些保租房普遍打造了特色公共空间。政策规定,保租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 70 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这意味着,接待亲友、邻里活动乃至一些生活事务,很多时候要在公共空间完成。在浦东的城方世博滨江社区,研究员看到,楼道尽头设置了较大的公共会客厅,未来可能需要持续运营。而在杨浦的城投宽庭光华社
49
区,一居室户型的厨房只能做简餐,房内还设有烟雾报警器,租户如有需求,可使用社区设置的共享厨房。该社区的其他公共设施,还包括洗衣房、健身房等。但与一个社区几百户的体量相比,这些承担生活功能的公共空间面积较小,日后随着住户搬入,不知是否还会扩充。要更懂青年人,满足个性化需求抱有服务产业园区、有利于管理等目的,诸多保租房项目的户型,顺应了公司集体租赁宿舍的需求。比如,多居室的户型普遍设置了独立卫浴,这有利于工友同住保持隐私,却不太适合一家人生活。上海大调研·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几次探访,都曾遇到对这类房型不满意的青年伴侣。他们之所以来看房,是因为各自上班较远,希望在地铁站附近租一套保租房,但发现房型都不太适合小家庭。相关专业人士指出,上海推行保障性租赁住房,较多站在用人单位和企业集中申请的角度考虑。而当下很多青年从事自由职业。后续政策有必要对此完善,更多考虑居民个体户、自雇者的需求,推出相应的房型和产品。
保租房相对较少因应居民个体和家庭的需求,还表现在房屋往往家具、电器等配置齐全,却缺乏储物空间。衣物鞋帽存放多有不便。更重要的是,房屋内采用一体化家具与配置,虽可拎包入住,但无法满足不同人的使用需求。租房者难以自行调整家具和电器,对空间使用形成障碍。
比如,喜欢玩游戏的男生,想把自己的电竞椅拿来,换掉屋内的木椅子。但也许缺乏仓库和管理成本,物业管理方没有相应存放服务,
50
只能白白占掉屋内空间。而现有的家具配置,也表现为对青年人普遍的生活状态缺乏理解。比如,在床和电视之间安置小圆桌。但这样坐在床上看电视,更像是当代青年父辈的生活方式。各处保租房内,这类冗余的家具和设施还有不少。不仅限制了租户的生活场景,客观上也增加了运营成本。这体现出当下相关企业的运营经验不足。实际上,针对个性化需求,可设置一些空房间,供租户选择。这也是同去看房的青年人的普遍想法。需有效服务价格敏感青年群体上海申请保租房的门槛非常低:只需在本市合法就业,且在本市一定区域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 15 平方米即可。依照相关规定,保租房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租赁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享受民用水电价格。
不过,保租房的价格和青年人的支付意愿之间,还存在一定落差。比如,刚毕业的青年人偏好合租。而在保租房项目中,即便三人一起住三居室,也只能提取一份公积金。而在市场上租房,三人可各自提取公积金,保租房也显得不划算。
另外,保租房的租金理论上低于市场价,但价格评估有效期为一年,在一些区域,其租金相比周边已降价的房子没有太大优势。对此,房产评估师指出,由于经济下行、保租房供给量较多等因素,对局部租房市场存在剧烈影响;管理层也在考量保租房供给量对市场均衡的作用。保租房与市场融合,会是个缓慢平衡的过程,还需要一些消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