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工专业服务 关爱“一老一小”】
◎ 开展“一老一小”服务的通用过程
◎ 五社联动 倾情守护“一老一小”
◎ “1+1+N”探索一个镇的困境儿童立体救助系统
◎ 郫都区 社工室高效运营模式探索
◎ 新津区 校社联动,助力社区发展
2023年11月-12月
第 6 期
总第54期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简报
【 社工专业服务 关爱“一老一小”】
◎ 开展“一老一小”服务的通用过程
◎ 五社联动 倾情守护“一老一小”
◎ “1+1+N”探索一个镇的困境儿童立体救助系统
◎ 郫都区 社工室高效运营模式探索
◎ 新津区 校社联动,助力社区发展
2023年11月-12月
第 6 期
总第54期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简报
社工掠影
为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东
部新区武庙镇社工站开展儿童小剧场、
服务展板宣传活动,帮助孩子挖掘自身
潜能,培养儿童积极参与、善于思考、
团队合作的能力,为辖区儿童提供展示
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近日,成华区白莲池街道社工 站积极发挥五社联动的作用,成功
链接到社区、社会资源、社会组织
及居民为辖区内的老人提供便民零
距离服务。
为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需求
和困难,邛崃市临邛街道社工站开
展了“关爱探访,暖冬行动”服务,
社工联合志愿者入户探访高龄独居
老人。
崇州市观胜镇社工站开展了消
防知识宣传活动,为多名老人和村
民讲解了消防知识技能、灭火器的
使用方法、火灾自救方法。
成都高新区爱有戏社会工作服
务中心联动村(社区)、社工、社
会组织、社会慈善等各方面力量,
整合资源帮助未成年人及困境儿童
实现微心愿。
大邑县安仁镇社工站从“陪伴
和关爱”、“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网络安全的重视”、“良好的沟
通和信任机制”四个方面入手给家
长宣传倡导未成年人保护。
2 / 3
2023.11-2023.12
目录
02 社工掠影
06 理论前沿
06 王思斌:全面理解专业社会工作
08 政策支持
08 儿童社工等要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关爱服务! 五部门印发重要指导意见
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两处提及社工
16 民政部发布行业标准《养老机构康复服务规范》,包含社工服务
17 专题策划
17 【社工专业服务 关爱“一老一小”】
17 开展“一老一小”服务的通用过程
20 “1+1+N”探索一个镇的困境儿童立体救助系统
22 五社联动 倾情守护“一老一小”
25 体系建设
25 郫都区 社工室高效运营模式探索
28 新津区 校社联动,助力社区发展
30 社工站(室)信息动态
2023.11-2023.12
目录
32 行业信息
32 社区社会工作
32 以邻为伴 社区退休居民支持服务
32 “双工”联动
32 “社工 + 志愿者”联动服务暖人心
33 残疾人社会工作
33 志愿服务 关爱特殊人群
33 司法社会工作
33 普法宣传 关爱未成年人保护
34 社工交流
34 新津区 社工服务,为老年人筑建邻里支持系统
4 / 5
理论前沿
王思斌:全面理解专业社会工作
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在党和政府一系列积极政策的引领下,经过社会工作界的共同
努力,我国的专业社会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以后,“大社会工作”
呼之欲出,也出现对“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解和用法问题。于是,需要对之做进一步阐明,
以利于社会工作事业的整体发展。
关于社会工作的类型,笔者在《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一文中,曾做过二元划分,
即“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后来,为了向国际上介绍中国的社
会工作,又做过三元划分,即“专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和志愿性的社会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专业”的含义被突出,即我们要建设专业化
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什么是专业人才?大致有两类:一种是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的高
校毕业生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另一种是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者
职业资格证书的实务工作者。这些人被称为“社会工作人才”,而其他人则不是。当然,
有些人虽然没有自称(或被称为)“社会工作者”,并不代表他们没做社会工作,所以
笔者又撰文讨论过“本土社会工作实践”。有的地方党政部门实行地方政策,招聘大专
以上学历者经过自己的考试,派往社区工作,也称为社会工作者。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社
会工作者”所指比较多样化。但是,从中央人才队伍建设的角度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指的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
人员。在这里,虽然“人才”与“者”的含义不同,但是强调“专业性”是它们的共同点。
再进一步,实践中又出现了“专业社会工作者”与“非专业社会工作者”(或行政
社会工作者)之分。在某些具体场合,一些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会说“我们是专业
的”。对此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同“非专业的”做比较,“专业的”被认为受过专业
教育和专门训练,有专业价值和专业技能,似乎比“非专业的”高一些(实际上其中也
包含着专业责任);二是认为二者的差异就是“专业”与“行政性”,二者的背景不同,
解决的问题有差异,没有高低之分。
那么,怎样认识“大社会工作”下的“专业社会工作”与不那么专业的社会工作的
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有利于社会工作事业发展、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
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厘清“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者)”
与非专业社会工作人员(者)的关系,实际上这里是职业上的分别。那些在社会服务机
构主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是专业社会工作者,而在社区及其他
服务机构偶尔使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未必是专业社会工作者(有明确社会工作岗
位者除外)。专业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专业方法,着重解决一些专业性问题;非专业社
会工作者运用多种方法(主要是行政工作方法,也包括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解决的常
常是综合性的一般性(有时是尖锐的、复杂的)问题。所以,二者可以有工作重点和方
法上的差别,但没有高低之分。这样看,“专业社会工作”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专业方
法,对于职业社会工作者来说,是其基本的工作方法。我国有比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文
化,社会问题也有现代转型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社会问题比较复杂,就需要多方面、
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以达到期望效果。
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专业化和本土化的结合是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这
里不只是指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人员,也包括不那么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
在国际上已经是成熟的专业,有不少可借鉴的经验。我国的国情再复杂、再特殊,社会
工作也是要做人的工作,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增强正能量。在这方面,有些外部经验
是可以而且是应该加以借鉴的。另外,非专业的社会工作也要自我发展,实际上也可以“做
出专业来”。这里需要总结工作经验,将之知识化、条理化、逻辑化、学理化,以供有
专业背景的年轻社会工作者学习、参考,这就是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如果做上述理解,“大
社会工作”格局下“专业社会工作”的位置问题似乎就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公众号
6 / 7
政策支持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
近日,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
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明确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及早开展有效关爱、畅通转介
诊疗通道、强化跟进服务帮扶、健全心理健康服务阵地等六项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要求,综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监测、及早有效关爱、
畅通转介诊疗、强化跟进服务等多方面举措,协调组织教师、儿童主任、心理
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和儿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面力量,
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关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通过引入专业社会力量等多种途
径,针对机构内儿童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儿童主任、儿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作用,为有
需求的儿童分类制订心理关爱方案,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导、心理慰藉等帮
扶服务。
对患有精神障碍且经过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困境儿童,出院回归社区、学校
后,各地民政、教育等部门要动员学校教师、儿童主任、儿童社会工作者、志
愿者等,与困境儿童建立结对关爱服务关系,开展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在家
庭探访、咨询服务、爱心帮扶等方面,给予精准关爱服务,努力为困境儿童创
造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教育机构、城乡儿童之
家、少年宫、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民政服务站(社工站)、家长学校、家庭
教育指导服务站等机构或场所,协同搭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平台,提供有效的
心理健康关爱指导和咨询服务。
《指导意见》还提出,各地要加强对学校、少年宫、儿童福利机构、未成
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机构或场所工作人员,以及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心理健康业务培训,提升其对儿童心理问题识别、引导
和关爱服务能力。
五部门印发重要指导意见 儿童社工等要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关爱服务!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困境儿童保障
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关爱服务措施,提升关爱服务水平,更好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困境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需求,在做好困境儿童
基本生活保障、家庭监护、教育医疗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促进其身心健
康成长。
坚持系统治理。立足现阶段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实际,将解决困境儿童现实困难与促进困境儿
童全面发展相结合,将满足困境儿童身心健康迫切需求与长远制度建设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新时代
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
坚持统筹施策。综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监测、及早有效关爱、畅通转介诊疗、强化跟
进服务等多方面举措,协调组织教师、儿童主任、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和儿童社会
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面力量,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关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坚持精准关爱。研究困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点聚焦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中的困
境儿童,及时发现掌握心理健康状况和实际需求,分人分类制定方案,提供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个
性化的关爱服务。
(三)总体目标。
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服务主体多元、服务方式多样、
转介衔接顺畅的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
质,帮助困境儿童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性格品质和不屈不挠的心理意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教育厅(教委)、卫生健康委、团委、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
团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健康委、团委、妇联: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困境儿童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一些困境儿童由于受成长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一些留
守儿童、流动儿童,由于缺乏陪伴或难以适应流入地生活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加
强关心关爱。为进一步做好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8 / 9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各地教育、民政等部门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重点研
究困境儿童面临的特殊困难和心理问题,重点关注困境儿童心理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鼓励学校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选配有爱心有经验的心理教师或思政课教师作为成长导师,安排
品学兼优的学生结为互助伙伴。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通过引入专业社会力
量等多种途径,针对机构内儿童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地民政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组
织要利用入户走访、主题活动、家庭教育指导、关爱帮扶等时机,加强对困境儿童及其父母或
其他监护人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并主动与困境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交流儿童身心发展情况,
引导他们密切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更好履行家庭监护职责和子女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责任,助
力儿童塑造健康心理,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学校要引导有需要的困境儿童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测评,掌握心
理健康测评情况,加强关心关爱。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定期对机构内儿童
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加强对测评结果的分析,相关测评情况应当及时纳入儿童个人档案。托
育机构、社区教育机构、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等机构或场所工作人员要及时关注儿童心理健
康状况。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结合日常工作,可以通过定期家访、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
重点关注儿童面临学业压力、经济困难、家庭变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情况,发现困境儿童
心理异常的,及时与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沟通。
(三)及早开展有效关爱。各地民政、教育等部门要引导困境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掌握
一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加强亲情陪伴、情感关怀,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儿童,疏
导化解儿童的负面情绪。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儿童主任、儿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作用,
为有需求的儿童分类制定心理关爱方案,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导、心理慰藉等帮扶服务。各
地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密切家校合作,关注儿童在校表现,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等
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增强同伴支持,融洽师生关系,更好融入校园和社会。
各地民政部门要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
辅导人员,为机构内儿童提供关爱帮扶。
(四)畅通转介诊疗通道。困境儿童可能存在心理异常的,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和学校
可以引导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社会心理服务机构或者医疗卫生机构寻求专业帮助。民政、教
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和共青团、妇联要按照工作职责,加强协同配合,畅通家庭、学校、社区、
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对于民政部门监护的困境儿
童,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要与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畅通
困境儿童心理咨询、就诊通道,确保有需求的困境儿童能够得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医疗卫
生机构的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等对于就诊的困境儿童,应当提供规范诊疗服务。
(五)强化跟进服务帮扶。对患有精神障碍且经过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困境儿童,出院回归
社区、学校后,各地民政、教育等部门要动员学校教师、儿童主任、儿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
与困境儿童建立结对关爱服务关系,开展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在家庭探访、咨询服务、爱心
帮扶等方面,给予精准关爱服务,努力为困境儿童创造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六)健全心理健康服务阵地。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教育机构、
城乡儿童之家、少年宫、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民政服务站(社工站)、家长学校、家庭教育
指导服务站等机构或场所,协同搭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平台,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关爱指导和
咨询服务。要发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
助保护机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专业优势,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民政部门要发挥好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等民政服务机构作用,加强儿童精神专科和心理咨询门诊
建设,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设置心理咨询室,拓展服务内容,增强服务
能力,为有需求的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关爱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民政部门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推动将困境儿童心理健
康关爱服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相关工作。相关部门
要密切沟通配合,推动关爱服务对象范围向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拓展。要加强信息共
享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措施,
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强化能力建设。各地要加强对学校、少年宫、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
构等机构或场所工作人员,以及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心理健康
业务培训,提升其对儿童心理问题识别、引导和关爱服务能力。各地民政部门要鼓励有条件的
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及其他有需要的社会儿童提供心
理健康服务。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地要加强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宣传,采取多种形式,营造
全社会关心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挖掘正面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工作中涌现的好经验、
好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水平。
10 / 11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
服务指南,两处提及社工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研究制定了《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
行)》,并对外公布。
指南对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总则、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流程与要求等 4 方面作出
了明确规范。其中明确,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有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和
社区养老的老年人,重点是失能(含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疾病康复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
服务的老年人。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服务、医疗巡诊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居家医疗服务、
中医药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转诊服务等。
指南明确,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环境适应、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危机干预、
情志调节等心理精神支持服务。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与老年人沟通并告知第
三方,必要时请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协助处理或转至专业医疗机构。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
可定期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促进老年人与外界社会接触交往。
指南要求,根据服务需要聘请的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人员应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等证
明材料。
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为进一步规范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经调查研究,参考相关部门标准规范,
遵循全面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所称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是指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居家养老和社区
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到老年人家中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机构,为有需求的
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医疗服务等医疗卫生服务。
本指南适用于提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卫生机构在居家和
社区环境下所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作出了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根据机构类型、执
业范围、服务能力和老年人需求确定服务内容。相关机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应适用现行医疗卫生服
务的规范、标准和管理规定。
二、基本要求
(一)机构资质、设施设备
1. 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医疗卫生机构应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在卫生健康行政部
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备案。开展居家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还应具有与所开展居家医疗服务
相应的诊疗科目并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重点是二级及以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
2. 提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其科室设置、设施设备配备应符合医疗卫生机
构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二)服务人员资质
1. 医务人员应当具有相关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或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
医务人员应符合《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
2. 医疗护理员应当经相关培训合格后上岗,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
3. 根据服务需要聘请的营养指导员、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社会工作者等人员
应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三、服务内容与要求
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有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
人,重点是失能(含失智,下同)、慢性病、高龄、残疾、疾病康复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服务
的老年人。服务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服务、医疗巡诊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居家医疗服务、
中医药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转诊服务等。
(一)健康教育
医疗卫生机构应利用多种方式和媒体媒介,面向老年人及其照护者广泛传播运动健身、心理健康、
伤害预防、合理用药、生命教育等健康科普知识。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针对老年人举办健康知识
讲座,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敬老月、重阳节等活动,制作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引导老年人形成
健康生活方式,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
(二)健康管理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老年人健
康状况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保健咨询、营养改善指导等服务。
(三)医疗巡诊服务
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资源配置情况,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服务,包括居家上
门巡诊和社区巡诊,主要为老年患者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应急救护等基
本医疗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与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为入住老年人
提供远程会诊等服务。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利用便携医疗设备,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
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开展社区巡诊服务。
12 / 13
(四)家庭病床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资源配置情况,为符合条件的居家老年人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入住老年人提
供家庭病床服务。服务对象应是行动不便、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庭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
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老年患者。服务项目应为在家庭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条件下医疗安全能得到保障、
治疗效果较为确切、消毒隔离能达到要求、医疗器械便于携带、非创伤性、不容易失血和不容易引起
严重过敏的项目。
(五)居家医疗服务
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为有需
求的老年人提供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上门服务。原则上,以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适宜居
家操作实施的服务项目为宜。医务人员在提供相应服务过程中应遵循《老年护理实践指南(试行)》《安
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等,规范服务行为。
(六)中医药服务
医疗卫生机构可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服务,
中医药康复服务及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推广使用针刺、推拿、刮痧、
拔罐、艾灸、熏洗等中医适宜技术。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护理、
膳食营养指导等服务,对老年人个性化起居养生、膳食调养、情志调养、传统体育运动等进行健康指导。
(七)心理精神支持服务
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环境适应、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危机干预、情
志调节等心理精神支持服务。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与老年人沟通并告知
第三方,必要时请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协助处理或转至专业医疗机构。有条件的医疗卫
生机构可定期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促进老年人与外界社会接触交往。
(八)转诊服务
对于居家或社区养老的有需求并符合转诊条件的疑难病、危急重症老年患者,巡诊的医疗卫生机
构应积极响应及时将其转诊至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对于经治疗出院在居家或社区养老的仍需要慢性
病治疗、康复、护理的老年患者,负责辖区巡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病情和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
具处方,并提供必要的家庭病床、随访、病例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
四、服务流程与要求
(一)服务流程
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到老年人家中、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机构提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具体流程主要包括服务对象提出申请、医务人员开展评估、签署知情同意书、提供服务、做好记录、
总结提升等。本服务流程为推荐性流程,具体可根据服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1. 提出申请。确有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可通过现场、电话、网络等途径向相关
医疗卫生机构提出服务申请,医疗卫生机构应向老年人简要介绍服务的相关内容,并登记留存老年人
健康状况、需求及个人信息。
2. 开展评估。工作人员可通过面对面、电话、视频、询问或实地考察等方式详细了解老年人的疾
病情况、健康需求、服务环境、执业风险等情况,结合医疗卫生机构自身服务能力,综合判断能否为
该老年人提供服务,以及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经评估为可以提供服务的,则派出具备相应资质和技
术能力的医护人员提供相关服务。
3. 知情同意。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在为居家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前,应先与老年人或其家
属沟通,提前告知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与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提供服务。工作人员到达服务场所后,根据相关要求开展服务,及时向老年人及其家属解释所
做的必要操作,服务过程中要保证服务质量。
5. 做好记录。服务完毕后及时、准确填写服务记录,保证服务提供相关信息的可追溯性与可追踪性,
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档案等内容及时汇总、分类和归档,跟进老年人对服务的评价情况并记录入档。
6. 总结提升。对开展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情况进行总结,结合老年人对服务的评价情况及
时改进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二)有关要求
1. 应尊重老年人的权利,维护老年人的尊严,保护老年人的隐私,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以维持并更
好地发挥其现有能力。
2. 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落实各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确保医疗卫生安全。
3. 医疗卫生机构应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制定传染病应
急预案,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院内感染。发现有关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要求及时报告并采取
相关必要措施。
4. 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相关人员,如医护人员、医疗护理员等要加强信息沟通交流。有
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应当建立社区工作者与上述服务人员的联动工作机制,共
同为老年人做好服务保障。居家、社区老年医疗护理员提供的服务可参照《居家、社区老年医疗护理
员服务标准》(WS/T 803-2022)。
5.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对完成居家医疗、医养结合签约等服务较好的医务人员
给予适当倾斜。
6. 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对提供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安全风险应对机制,如对服务对象身
份信息、病历资料、家庭签约协议、健康档案等资料进行核验;提供居家服务时,要求应有具备完全
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家属或看护人员在场;为服务人员提供手机 APP 定位追踪系统,配置工作记录仪
等装置,购买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切实保障双方安全。
7. 医疗卫生机构如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方式与内容参照《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
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
8. 医疗卫生机构在机构内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和要求参照《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
9. 生活照料、家庭养老床位等居家和社区相关养老服务适用养老服务有关标准规范。
14 / 15
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
近日,民政部批准并发布 4 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其中,《养老机构康复服
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了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
流程、服务内容与要求、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规范》首先明确了养老机构康复服务人员主要包括康复医师、老年人能
力评估人员、康复治疗师(士)、康复护师(士)、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人
员和社会工作者,并要求社会工作者宜具有相关资格证书,具有为老年人服务
的工作经验,负责老年人健康宣教、开展团体康复活动和提供心理支持。
在具体服务内容与要求方面,《规范》在康复训练、心理疏导部分多次提
及社会工作者。
在认知功能训练方面,康复医师可根据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际情况,
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由康复治疗师(士)、养老护理员或社会工作者协助老年
人开展认知障碍康复训练。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应与老年人交谈对话或借
助图片,通过游戏或利用生活场景,训练老年人的分析、判断、推理、计算、
语言等能力,调动老年人大脑残存功能,协助老年人开展知觉、记忆、注意力、
思维和想象等认知功能的训练。
在言语功能训练方面,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老年人,养老护理员、社会工
作者应设定更接近于实际生活的模拟环境,鼓励老年人自发交流。通过对话、
跟读等各种方式,促进老年人言语功能的维持。
在社会交往功能训练方面,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应通过参加外出参观
等各种活动,维持服务对象的社会交往功能。
在心理疏导服务方面,心理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应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困
扰的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内容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孤独
情绪和睡眠障碍的调整,心理创伤的处理,健康心态的培养,人际沟通和社会
适应性的辅导等。
包含社工服务 民政部发布行业标准《养老机构康复服务规范》,
专题策划
“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的关注焦点,也是民生福祉的关键所在。为了持续优化对这一群体的关
爱服务,成都社工站(室)、社工机构以关爱“一老一小”为核心,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从小处
着手,积极构建全新的关爱模式。
开展“一老一小”服务的通用过程
近年来,在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工作
计划和重点项目中,对“一老一小”给予高度关
注——完善儿童福利及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推进儿
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由
此可见“一老一小”服务的重要性,结合郫都区社
工站(室)三级体系建设运营情况,郫都区社工总
站不断进行服务经验总结,针对辖区社工站(室)
服务“一老一小”的服务流程及经验进行了梳理,
主要服务流程大致从以下几个步骤展开。
熟悉掌握 与“一老一小”群体紧密相关的法规
与政策
(一)熟悉掌握与“一老一小”群体紧密相关
的法规内容。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总则
中规定: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
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
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
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开展养
老服务及老年人权益保障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老
年人防范金融风险教育培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位保护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
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社工通过熟悉掌握与“一老一小”群体紧密相
关的政策,才能明确“一老一小”群体享有的权利
和义务,进而给予服务以指导。
(二)是准确掌握民政领域内的相关救助政策。
为更好的做好“一老一小”困难群体救助服务
工作,社工需准确掌握民政领域内的相关救助政策,
例如低保救助、临时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
医疗救助和二次医疗救助等救助政策。
在服务中,遇到有需求申请救助的“一老一小”
困难对象,我们能精准的对应相关救助政策的申请
条件,协助其申请到应有的救助帮扶。
【社工专业服务 关爱“一老一小”】
成都市郫都区社工总站
16 / 17
建立“一老一小”服务档案
社工站(室)社工协助镇(街道)民政部门建
立完善辖区内特殊群体儿童 ( 孤儿、事实无人抚养
儿童、困境儿童等 ) 基础信息台账;
建立并完善特困、低保及低保边缘、独居、失
独家庭人员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档案库,结合常态化
巡访服务的开展,持续进行信息台账和档案库的动
态更新管理。
分析“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形成需求清单
社工站(室)社工在服务开展前需要运用专业
的社会工作评估方法,要做好“一老一小”服务对
象需求分析,注意“一老一小”服务对象的精准调
研与分类,了解不同类型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和问
题,常态化收集并做好服务效果评估。
(一)以社区儿童保护服务需求评估为例。
需求评估的相关流程包括:
(1)明确评估的目的:了解社区儿童保护服
务的需求;
(2)确定评估的对象:社区内全体儿童;
(3)搜集评估信息:儿童成长状况和家庭基
本信息;
(4)整理和分析评估信息:聚焦家庭监护状
况及能力;
(5)撰写评估报告 / 填写评估记录表。
儿童社会工作中需求评估信息的搜集,其中需
收集的信息内容包括:儿童的信息,家长的信息、
家庭(一起生活的其他人)信息、家庭环境信息、
邻里评价信息等等。
儿童需求搜集信息的方法:
(1)家庭走访。社会工作者可以进入到儿童
的家庭环境中,与儿童及其家长面对面地了解儿童
发展状况和家长监护状况。
在这期间,社工可以用实地观察和面谈的方法,
实地观察可以了解儿童家庭居住的房屋情况,儿童
在家庭中的学习空间情况和学习用品、课外书籍、
参考资料等,面谈则是以了解儿童服务需求为目的,
与儿童及其家人、邻里、同伴进行面对面谈话。
(2)查阅文档。儿童服务需求评估过程中,
常见的查阅内容包括儿童的健康记录文档、在校成
绩记录文档、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档案等。
儿童需求评估信息的分析:对搜集的儿童及其
家庭客观事实信息进行分析,包括对信息的分类、
排序和主题聚焦。
形成信息分析结论:社工对照儿童发展的理论
知识,对儿童发展状况是否正常以及偏差或者出现
偏差的原因是什么进行判断和说明。
儿童需求分析结论的形成记录:可以有儿童基
本信息记录表、儿童服务需求评估表、社区儿童基
本信息分类及服务需求记录表(用于记录社区范围
儿童群体概况,包括以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
就学等不通知指标作为参考进行分类统计,以及社
区全体儿童的服务需求情况)等。
(二)以社区老年服务群体需求评估为例。
需求评估的相关流程包括:
老年服务群体的需求评估:社工站(室)可以
从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心理和情绪、社会功能、
日常活动能力、经济状况和环境安全五个方面的状
况进行评估。
(1)身体健康方面:评估工具一般包括疾病
诊断、治疗和用药情况的筛查表。老年常见病、慢
性病是关注的重点。
(2)心理和情绪方面:评估的重点是认知功
能和情绪状况。
(3)社会功能方面:评估目的一是要确定老
人参与了哪些社会活动或者想参与哪些类型的社会
活动。二是确定老人是否有自认为能都调动的社会
支持资源。评估的重点是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
(4)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评估的重点是老人
独立生活的能力,包括自我照顾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5)经济状况方面:重点评估老人是否存在
经济方面的困难,影响老人的基本生活和健康
维护。
了解老人的经济状况,有助于识别老人是否有
资格享受社会救助或者其他来源的经济或者物资方
面的援助。
(6)居家安全方面:重点评估老年人群体的
家居环境安全性。
包括观察房屋总体的修缮情况、家居有无安全
隐患和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老人居住的环境
对人身安全有保障。
“发掘与盘点一老一小”服务资源,形成资源
清单
充分发掘、盘点资源,包括政策资源、公益慈
善资源等,要能够有效对接、发动和转化服务资源。
形成“资源清单”,并对“资源清单”进行动态更
新管理,不断对“资源清单”进行分类细化,且展
现其资源使用的痕迹记录。
同时在与资源合作方的关系维护方面,要定期
或不定期的进行资源方的走访和回访,收集资源方
的合作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而不断调整合作方式,
形成更加舒适的服务合作共赢关系。
制定并开展可行性专业服务,形成服务清单
最后根据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制订有效可执行
的服务计划,只有立足于需求,服务才真正做到点
上(这个过程中机构或者项目组层面要做好对社工
的督导支持,以专业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工作)。
针对“一老一小”的评估需求和问题,有针对
性的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形成社工站(室)
“服务清单”。
“一小”:保护未成年人,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
例如针对儿童服务群体的服务可以有:
培育孵化本土儿童类社会组织,组建“未成年
人保护志愿服务队”“防儿童走失商家联盟”, 常
态化开展涉及未成年人的服务。
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关爱等专业服
务。为辖区内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危机干预、监
护评估、心理疏导、安全自护、个案处置、社会融
入等服务。
“一老”:多样服务满足老人需求。
例如针对老年群体可开展的服务有:
评估特殊困难老年人需求,制定工作方案,为
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小组、个案、个案管理、社区
工作等服务,对遭遇意外危险事件的老年人进行危
机介入。
协助村 ( 社区 ) 链接社会资源,组建为老志愿
服务队伍,开展健康咨询、义诊、 公益健康讲座、
慈善义演、捐赠等志愿活动 。组建老年互助队伍,
鼓励以低龄帮扶高龄的形式,实现老年群体互帮互
助。
协助开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相关服务。开
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培养老
年人兴趣团体。
针对老年人应对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不适应
问题,组织开展培训服务,教授老年人使用智能设
备。帮助辖区内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申请高龄津贴。
统筹当地老协、志愿者、社工机构、养老机构
资源,协助村 ( 社区 ) 为散居特困、空巢、独居等
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巡访关爱服务等等。
18 / 19
“1+1+N”探索一个镇的困境儿童立体救助系统
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是距离温江城区最远的乡
镇,困境儿童数量多,散居村落分布广,如何有效
帮扶、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是考验乡镇的一道难
题。
为回应困境儿童在课业辅导、学习生活环境改
善、心理情绪辅导等方面的需求,寿安镇依托社工
站,探索建立起“1+1+N”立体救助模式,即以 1
个智慧民政平台为基础,建立 1 个困境儿童系统性
帮扶支持体系,通过 N 种服务介入,全面改善困
境儿童自身、家庭和社会环境。
一个智慧民政系统,形成预防性发现机制
寿安镇依托“一门受理”智慧民政数据平台,
联动各科室及社工站、社区社工室力量,落实困境
儿童从发现、需求诊断、制订计划、介入服务、资
源整合到结案评估及持续追踪的全过程记录与信息
共享,实现困境儿童服务动态管理。
▲社工站开展活动,图为困境儿童正在和社工温馨互动
具体流程为,村(社区)社工室在常态巡访中
收集发现(困境儿童)、寿安镇社工站进行评估转
介、儿童社工专业跟进、“五社联动”进行资源整
合,将困境和困境边缘儿童群体及时纳入预防监测、
评估跟进范围,并提供专业化服务。
一个帮扶支持体系,系统性配给资源
专业评估前置,分类分级管理。寿安镇利用智
慧民政系统平台中的数据,建立分类分级问题需求
清单(一级: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需要紧急
介入的儿童;二级: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儿童、常
态服务跟进儿童;三级:部分精神残疾儿童),评
估困境儿童学习生活、监护情况及心理情绪需求,
有针对性地加以帮扶。
联合各方力量,统一资源调配。寿安镇联合镇
社工站、各村(社区)社工室、企业单位、社会组
织及高校机构建立起困境儿童系统帮扶支持体系,
在温江区慈善会支持下成立“寿安镇困境儿童救助
帮扶基金”,整合资源建立寿安镇儿童救助帮扶慈
善资源库,结对帮扶,实现困境儿童服务的供需统
筹和资源调配。
▲社工引导亲子家庭制作挂件,在手工制作中增进亲子关系
专题沟通协调,个案研讨介入。常态化推进镇
街民情联席会,定期开展困境儿童专题沟通会,针
对各个社区困境儿童存在的共性问题,综合分析家
庭状况、学校情况及政策支持等,制订普遍性的应
对方案。对于较为复杂的个案,联动多方责任主体
召开困境儿童个案研讨会,以个案管理方法回应困
境儿童在心理、学业、家庭关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
的困境。
温江区寿安镇社工站
N种服务介入,立体化助力健康成长
开展去差异化交流小组强化同辈支持。针对部
分困境儿童存在的内向、敏感、沟通交际能力弱等
问题,社工站招募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的儿童,
无差别对待困境儿童和其他社区儿童,为他们量身
定制个性化主题小组活动,通过在活动中认识自我、
互相沟通、设立目标与解决问题、总结回顾等,加
强儿童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交
流沟通能力。
搭建“微光之家”线上线下助学平台。针对部
分困境儿童学习资源匮乏、家里无人辅导功课这一
情况,社工站链接 51 名高校志愿者组建了“微光
之家”志愿者团队,同时建立困境儿童线上辅导和
线下周末课堂,为困境儿童提供学业支持。
▲孩子们在社工开设的“微光之家”周末课堂认真学习
多元整合推动居家学习环境改造。寿安镇社工
站面向社会爱心企业及家庭进行特殊儿童学习资源
募集,为 23 名困境儿童在其家庭原有住房基础上
进行居家学习环境改造,添置必要的学习设备和生
活物资,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建立困境儿童可持续救助基地。依托寿安镇社
工站现有公共空间,建立微光可持续助学基地,开
设周末兴趣课堂、寿爸安妈工坊,整合资源为辖区
困境儿童免费提供、为一般家庭儿童青少年有偿、
低偿提供社区教育服务;与本地农场合作建立南北
童乐亲子农耕教育基地,招募亲子家庭参加“公益
慈善日”活动,通过对亲子家庭低偿收费,持续募
集资金扩充困境儿童救助基金池。
▲“寿爸安妈”志愿者为孩子们上趣味英语课
课外服务拓展困境儿童视野。针对绝大部分困
境儿童的普遍性、发展性需求,开展建立支持系统、
参与社会实践等社区活动,加强困境儿童与外界的
联系与互动,促进困境儿童更好地进行社会化。如
在寒暑假招募困境儿童和一般社区儿童开展城市游
历、兴趣爱好培养、安全生活课堂、趣味手工及抗
逆力提升主题活动;带领农村儿童探索城市生活,
提升儿童对自身处境的认识和促进其意识改变。
20 / 21
五社联动 倾情守护“一老一小”
邛崃市南宝山镇社工站
邛崃市南宝山镇社会工作服务站以社工站为平
台、专业性社工为引领、专业服务为抓手,打造“一
老一小”社工服务品牌,让养老服务和儿童关爱得
到延伸。
随着乡村振兴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农村紧跟城
市步伐,农村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得到可靠保障,
但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却让该类未成年人
找到了“新玩具”。未成年人“居家”时间越来越
多,社会参与越来越少,亲情交流越来越少,对未
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形成阻碍。
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龄老人多、贫困
老人是南宝山镇的普通现状,大多数当地老人乡愁
情结较重不愿离开生养他们的故土,对于这些老年
人来说,不仅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存在着行动不便,
在情感方面,他们也更需要社会的照顾与关爱,同
时在自我保护方面,这类特殊老年人群体也普遍缺
乏相应的意识,需要为其建设更加专业有效的应急
措施。
“与爱童行·用爱陪伴”儿童关爱
社工站以“护蕾—聚蕾—为蕾”三项措施,搭
建儿童成长支持平台,建设农村儿童保护体系,有
效补充了乡村教育力量较弱的不足之处。发动“五
社联动”机制,联动社工、社区、社区志愿者、社
区居民和社会资源,开展亲职、安全、法制、兴趣
等活动,以“学校 + 社区”不同层面,再深入、
再覆盖,让目标群体从“自己—他人—社会”融入
与关爱得到有效改善。
“爱南有方·银龄关爱”老人关爱
探索“1+9+18”工作机制,在 1 个社工站的
带领下,组织 9 个社工室,号召 18 支志愿者队伍,
入村落到田坎,为高龄困难老年人采用“普遍探访
+ 定制服务”工作模式,为其提供生活照料、精神
生活、政策帮扶,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民政基层力量
薄弱这一难题。
发挥“五社联动”作用,创新“社工+志愿”联
动模式
南宝山镇社工站充分发挥“五社联动”的资源
整合和专业介入的作用,创新推广“社工 + 志愿”
联动模式,以志愿服务“心贴心”、社工对接“一
对一”、社区回应“点对点”三级响应模式,培育
志愿服务团队。
“社工 + 志愿者立足服务聚焦需求”,通过
社工走访、入户访谈、调查问卷等社会工作方式,
对困难群体多维度分析服务需求,形成帮扶清单,
开展亲情陪伴、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
各类关爱服务。“社工 + 志愿者赋能机制”,通
过专业社工带动志愿者能力提升、项目运作等,推
动志愿服务组织“外出参访”“站点交流”“督导
培育”等培育发展,促进社区服务精准多元。利用
资源建立了、“社工站志愿服务队”“爱南有方志
愿者”联系群,激发居民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工作。
探索“4个1”工作体系
社工站坚持“4 个 1”工作体系,以优管、优培、
优服为抓手,进一步探索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
的“社工站建设”模式,不断提升群众幸福“增量”。
(一)坚持“一个”专业社工牵引体系
坚持专业社工驻入站点,充分激发本地现有社
工、培育本土社会组织带头作用,以南宝山镇社工
站的发展方向和定位,组织社工、志愿者、居民代
表,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以社工服务方向,上下联
动,共调商讨,统一认识、明确发展方向。
(二)健全“一套”社工站工作机制
社工站建设以强基础、提质量为工作重点,以
促进工作平稳推进,建立“每月一报送、每季一督
导、半年一总结”的工作推进机制,“每月”社工
站收集村(社区)社工室管理、服务等开展情况,
综合整理,梳理汇报材料,报送政府民生办;“每季”
开展“内部 + 外部督导”,有针对性提出督导支持,
以督促学、以督促建;“半年”开展一次总结会,
以“自评 + 互评”的形式,汇报“1 站 9 室”的建
设情况,有利于民政部门全面掌握及有效指导社工
室建设及专业服务开展。
(三)发展“一批”优质品牌服务
专业为本,多元服务与爱“童”行。社工站依
托未保站、9 个儿童之家平台,形成“两站”加“九
儿”的“2+9”工阵地模式,弥合了政府和家庭之
间“政策缝隙”、学校和家庭之前“时空缝隙”、
儿童和家庭之间的“情感缝隙”,丰富儿童福利政
策、开辟了儿童活动空间、强化了同辈互动,促进
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以实施“静待花开”“与
爱童行”关爱项目,探索“社工站 + 村(社区)+
社工室”三合一联动模式,培育了儿童志愿服务队,
开展了“儿童小义诊”,维护儿童身心健康;“交
通安全知识宣讲”“消防安全知识宣讲”特殊群体
儿童安全成长;“非遗文化传承—植物拓染”“花
开新时代 巧手展风采”插花文化活动等精准、个性、
多元服务,协助儿童全面发展。
(四)打造“一个”为民综合服务平台
通过加强“社工站 + 社工室 + 志愿者”服务
体系,拓展一个居民群众服务空间,把群众的力量
聚合起来,把社会的爱融入进来,共建温暖有爱的
“社工家”。
22 / 23
社工服务展成效
(一)“社工 + 志愿者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通过五社联动牵引,专业社工引导志愿者开展
服务,开展了“一键呼叫在您身边”“缕缕清香汇
关家”“月儿圆圆话中秋”“520 孝亲相聚”等志
愿服务活动,提高了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
数。志愿者有奉献热情,社工有专业方式,两结优
势互补,不断提高了专业服务水平。
(二)培育多元主体
社工站联动静室村社工室成功孵化本土社会组
织,加强南宝山镇本土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扩
大群众针对自身服务需求的自主选择性和寻求社会
服务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
设,协助南宝山镇人民政府鼓励报考社会工作等级
考试。
(三)资源整合
社工站在开展服务过程中,社工根据本地实际
情况,整理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现有的、可利
用的阵地、物质、人力、组织等,通过收集、协调、
合作等方式,与社区居民共同合作,调动居民的主
动性和参与性。
社工站汇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资源力量,做到多
方联动助力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贴近群众和专业性优势,在夯实基层民
政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守“三心—虚心、
同心、信心”,做到“三实—踏实、务实、诚实”,拼搏“三事—想事、干事、成事”。
体系建设
郫都区吉祥寺社区社工室
郫都区吉祥寺社区位于郫都区安德街道东北
部,唐太路贯穿全境、紧邻新团路,安德街道吉祥
寺社区社工室聚焦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
残障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发展治理等社会服
务;统筹区域资源,调配服务力量、配置服务资源,
分析群众诉求等。
社工室社工在服务过程中通过服务过程观察
法,对高龄、空巢、残疾等老人进行观察,社会工
作者发现:一是服务对象受“身心社”多方面影响,
老人年龄逐渐增加,社会支持、社会交往减少,老
人易陷入焦虑、认为自己无用的情绪中,进而再次
影响身体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前期无社会组织入驻,为服务对象提供服
务较为单一,大多为兜底服务,无法满足服务对象
多元需求。
三是社区志愿者资源较为丰富,安德街道建设
“三长一者”品牌及社区落实微网实格政策,同时
吉祥寺社区靠近四川铁道职业学院,社区志愿者资
源丰富,能够充分发挥社工引导作用,开展多元服
务。
服务理论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指导,从身、心、社三个
层面,满足社区老人对生存健康的需求、互动情感
交流的需求、以及余热发挥,回馈社区的需求,在
整合区域资源,充实社区养老服务活动的同时;以
叙事疗法为指导,依托社区社工室这一活动空间,
围绕老年人的身心社发展,以引导老年人以积极正
向的老龄生活为目标;从过去、现在、未来,引导
老年人共同回顾有深度的人生旅程,感悟有温度的
身边故事,从而倡导有态度的老年生活。
服务内容
(一)常态走访建清单,推进社工室服务清单
化管理
1. 梳理社区老人服务“三张清单”
根据服务过程中,建立高龄、空巢、残疾老人
的需求清单,并以需求为导向,整合辖区资源,建
立为高龄、空巢、残疾老人服务的服务清单与资源
清单,奠定资源精细投放的基础。
2. 建立特殊老人“跟进台账”
根据每月巡访与情况,针对老人的基本生活情
况、社会交往情况、身体健康情况等补贴维度,老
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
社工入户走访
郫都区 社工室高效运营模式探索
24 / 25
(二)专业督导作用发挥,推进社工室服务专
业化发展
1. 以督促建,深化社工室管理规范性
围绕吉祥寺社工室各项制度规范,在督导的指
导下,邀请社区民生工作人员,共商共议吉祥寺社
区社工室各项管理制度。
包括社工室管理机制、社工室工作人员日常行
为规范、社工室服务项目财务制度、督导制度、个
案、小组、社区等服务流程、服务对象保密机制、
社工室应急管理机制等;
规范吉祥寺社区社工室项目的实施,明确在项
目实施过程中的责任和权利,提高项目运作的效率
和个项目间的协作,降低管理成本和风险。
2. 以督促优,强化社工室服务专业性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设置 1 名专业督导,通过
每月一督导进行专业服务总结、下月计划,明晰服
务进度,及时跟进服务过程中的困难缓解,尤其是
个案、小组等方面的专业性呈现;
以实践指导提升社工室项目成员专业能力,以
督导回应推进服务对象问题解决,以服务参与强化
服务专业性体现,通过督导的专业作用发挥,实现
项目中个案工作的顺利结案;
在督导的指导下,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理论、优
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成功开展老年“生
命教育”、“正向生活”“健康生活”、“互助支
持”等专业小组,在提升社工实务能力,专业服务
介入到老人生活中,帮助老人安享晚年。
(三)培育老人服务队伍,推进社工室服务持
续化跟进
1. 夕阳相伴,实现参与多元性,共建服务队伍
在推进社工室服务项目过程中,围绕服务对象
的常态跟进,以及居民的有效参与,一方面积极整
合社区周边高校资源,以高校大学生为参与主体,
组建守护夕阳志愿服务队伍,共创多类型的老年人
服务活动,充实社工室日常服务活动;
另一方面,撬动社区低龄老年志愿服务资源,
组建乐享人生志愿服务队伍,围绕高龄老人、特殊
老人等日常关怀慰问,鼓励低龄老人发挥余热,进
行服务记录及观察,当特殊老人群体需要帮助时,
能够给予社工室成员及时反馈。
两支队伍相结合,从日常服务与特殊人群关怀
出发,推进社工室服务持续开展。
2. 激励同行,发挥参与能动性,共创服务机制
一方面开展志愿者培训及服务管理,以开放空
间技术为指导,组织志愿者队伍成员共创志愿者参
与长效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参与机制、服务机制
等。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定期组织开展队内的志愿
者培训和团队建设,建立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形
成队伍凝聚力,构架队伍组织架构,提升其志愿服
务能力;并根据志愿者专业所长和热情所及,组织
特殊困难群体志愿者活动,通过服务表彰,给予志
愿者责任感与成就感。
(四)四类服务相结合,推进社工室服务特色
化呈现
1. 普适性服务助力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
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合计开展常
态化老年人康乐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兴趣生活类服
务活动、健康养生类服务活动、政策宣传类服务活
动、安全知识学习类服务活动等,满足辖区老人普
适性的娱乐需求。
2. 专业性服务助力老年人生活困境缓解
一是以专业小组为介入,开展老人服务小组服
务。
具体包括:以生命历程回顾为核心以追童年故
事、忆青年梦想、聊中年感慨、思现在境遇、畅未
来生活等层面为主题,引导老年人共同回顾人生历
程,找到生命中的闪光履历与故事,激发积极的心
态;
以老年人互助支持网络建设为核心,以共述现
在生活、共寻解决办法、共践改变行动、共制未来
计划等层面为主题,引导老年人坦然面对现阶段所
面临的问题及困境,找到小组支持同伴,共同自主
适应或解决困境;
以老年人正向生活形象树立为核心,以绿色饮
食、绿色出游、形体塑造、形象展示等层面为主题,
在增加老年人互动的同时,引导老年人以正向、积
极的心态面对老年生活,展示积极向上的老人形象;
围绕老年人生理健康,以按摩推拿、身体护理、
慢性病疗养、常见病预防位主要内容,开展健康管
理小组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护理服务的同时,引
导辖区老人拥有迎接老年身体困境的方向感。
开展正向生活小组
二是开展特殊老人个案服务,满足特殊老人个
性化需求。
在专业小组过程中,挖掘需关注的老人个案,
与其共同制定个案目标,切实帮助其解决问题,改
善现阶段生活。
包括以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为指导,帮助老人树
立正向生活观念;以理性行为理论为指导,帮助老
人控制血糖,实现白内障手术的完成;以叙述疗法
为指导,引导老人以积极正向的心态应对老龄生活;
以优势视角理论为指导,帮助老人从悲伤的情
绪中走出来,成为志愿者,树立自信,发挥余热。
3. 常态性服务助力老年人身体生活情况监测
组织志愿者,开展常态化服务跟进慰问,通过
线上访谈 + 线下邀请参与服务的形式每月进行定
期走访;
针对老人的基本生活情况、社会交往情况、身
体健康情况建立“人群台账”,并实现服务对接,
让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特殊老人生活情
况,实现社区对特殊老年人身体生活状态的及时了
解及有效跟进。
4. 倡导性服务助力社区老年关爱氛围形成
结合节日庆典活动,以老年人服务关怀为主题,
开展大型社区服务活动,宣传倡导爱老敬老的传统
孝道文化,营造爱老敬老的社区服务氛围。
服务成效
(一)创机制,实现社工室管理更规范
在社工室建设过程中,关注社工室的管理机制
建设,明晰包括社区,社工机构、社区志愿者队伍
的相关权力及职责,明确以社区为监督方,社工机
构为实施方、社区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相关要求,
让社工室管理更加规范。
(二)优服务,实现社工室服务更多元
资源联动,四类服务相结合,社会工作者为老
人提供专业个案与小组;社区自组织及高校志愿者
针对老人兴趣爱好、政策等开展常态化普适性服
务。
(三)育队伍,实现社工室运营更长效
在社区培育两支老年人服务志愿者队伍,创建
志愿者队伍参与激励机制、服务机制等,构建志愿
者队伍组织架构,围绕老人服务开展,提升志愿者
服务能力。
26 / 27
新津区花源街道社工站为促进社区发展,以校社联动的服务思路,鼓励和支持高校学生自组织建
设,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参与社区。打造校社联动堡垒,依托社工站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和项目支
持基地。带动大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服务,激发社区新活力。支持学校社团组织开展微创投项目,体系
化、规范化、恒常性提供儿童、家庭服务助力社区发展。
花源街道社工站通过需求调研了解到花源街道当前开展的公共文体服务还未满足辖区内儿童及家
长群体日益增长的文体生活需求,儿童及家长希望能在社区层面提供文娱活动、儿童成长课堂、亲子
教育服务等公益活动,用以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发展社区精神文明。
在新津区内横向对比,花源街道较于其他乡镇(街道)具备丰富的在地高校资源。辖区内有成都
艺术职业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2 所高校,高校学生有 1.8 万人,占辖区总人口比例约 34%。高校
学生具有受教育程度高、知识能力素养强的显著优势,是社区发展“人才宝库”。
由此,2023 年以来,花源街道社工站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依托社工站这一载体和阵地,充分
整合在地高校资源,推动高校资源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服务目的
推动校社联动,将高校资源引入社区,使用高
校、青年学生、学生社团组织资源为辖区居民提供
文体活动,丰富儿童及家长群体精神文化生活,从
而达到助力社区精神文明发展的目的。
服务目标
1. 打造校社联动堡垒,依托花源街道社工站建
立大学生社区服务基地,加强高校与社工站、社区
联系,促进高校资源引入社区。
2. 发挥大学生才智优势,提高其服务社区意识
及服务能力,带动大学生个体服务社区。
3. 培育大学生社团组织,体系化、规范化、恒
常性为居民提供儿童、家庭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
化服务需求,助力社区精神文明发展。
实施过程
(一)走访动员,启发学校关注社区
花源街道社工站在摸查社区资源期间多次走访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动员学校
参与到社区公共服务及社区发展建设中。
(二)先试先行,建立校社联动堡垒
花源街道、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艺术职业
大学、花源街道社工站联合参加“聚焦五社联动
深化高校合作”花源社工站联席会。会议中,各方
一致同意依托社工站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和项
目支持基地。以基地为堡垒带动大学生群体参与社
区发展,打通街道与高校合作的桥梁。
新津区 校社联动,助力社区发展 新津区花源街道社工站
(三)带动参与,激发社区新活力
花源街道社工站联合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成都
职业技术学院在花源街道开展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
动,带动大学生群体参与单次的社区服务,即充分
发动大学生服务社区居民,又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
实践机会,促进其成长。
(四)培能自助,提高组织服务本领
为打破高校大学生个体零散服务、服务体系化
不足的困境,社会工作者着手开展培育、发展大学
生社团组织。
花源街道社工站邀请社会工作实务专家老师为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成都艺术职业大学青年
志愿者协会提供包括《社区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区
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微创投项目策划》、《社
区社会组织微创投项目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微
创投项目路演》主题培训服务,提升两支大学生社
会组织开展公益项目的服务本领,为团队后期提供
社区服务打牢基础。
(五)项目带动,强化校社联动体系
依据居民需求、高校特色和组织能力,社会工
作者支持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成都艺术职业
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分别打造花源校区趣味星期六
的儿童服务项目和家庭服务项目。项目化运作使高
校资源参与社区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有效推进花
源街道校社联动服务品牌打造。联合高校社团组织
服务社区,筑牢儿童多元成长支持网及家庭教育支
持网,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校社联动服务搭建了政府、高校、社区、社会
的多方互动桥梁。在街道、社区层面,为基层治理
注入“青春的力量”,引入了两所高校、大学生、
学生社团组织三类高质量社区资源,共同参与社区
发展,助力民生服务,打造了具有社区归属感的幸
福生活家园。在高校层面,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
台,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好地
促进人才共育。在学生层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以
致用的实践平台,让青年有为,引导青年学生走进
基层、服务基层,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28 / 29
重点人群
为了更好的关爱社区内的高龄独居、空巢、残
障、重病等困难老年人,关注其生活状况,收集其
需求状况,近日,武侯区玉林街道跳伞塔社区社工
室在社区各院落里开展了入户关爱探访服务。入户
前社工开展了志愿服务动员会,针对本次探访服务
需求收集、入户技巧介绍等进行培训。入户过程中,
社工和志愿者们积极关心服务对象的身体与生活,
送上必备的物资以及社工室的服务卡与社区便民热
线卡。链接到中医馆医师团队的支持,为服务对象
提供常规的身体检查,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了社区邻
里的关爱。
近日,成华区双桥子街道社工站在万晟社区党
群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兴趣爱好培训活动。
社工站链接社区资源,为特殊群体提供了多元化的
兴趣爱好培训。
社工链接到专业老师对每个活动进行了详细讲
解和示范,并联同志愿者在一旁进行协助,鼓励参
与者积极融入到各项环节中。此次培训活动不仅让
特殊群体初步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
能,让他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增强了他们的自
信心,同时促进了特殊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
强了他们的社会融入感。
日前,都江堰市奎光塔街道社工站在“乐享奎
光·关爱耆童”示范项目的支持下,通过多种渠道
收集辖区老年服务对象数据信息,再经走访、入户
调查、复核更新等,掌握辖区困境老人情况,重构
老年服务需求数据。同时积极回应其中部分困境老
年群体实际需求,开展精细化服务。
社工站统筹专业社工及志愿者资源,走进老人
家中,和老人拉家常、聊生活,进行心理疏导,为
老人们送去应急医疗包等生活物资,叮嘱他们天气
变化及时添衣保暖、注意用电用气安全。接下来,
社工站将继续发挥专业引导作用,融合更多社会力
量,进一步提升关爱老年群体服务质效。
社工站(室)信息动态
为切实做好西岭镇农村地区(留守)困境儿童
的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的保障工作,近日,
大邑县西岭镇社工站通过入户摸排,重点核查留守
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儿童情况,入户探
访(留守)困境儿童,并送去生活用品物资,向困
境儿童及其家庭传递温暖关怀。通过本次入户探访
活动,深入了解关注西岭镇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情况、
学习状况、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也促进了社
会福利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营造了文明和谐有爱
的社会氛围。
宣传倡导
近日,成都东部新区丹景街道社工站在“丹青
画卷·益护计划”示范项目的支持下,在丹景街道
新场村开展“和谐相处 安全防护”儿童安全教育
活动,社工以知识宣传 + 情景模拟的方式,帮助
儿童学习防咬伤及处理的方法,加强儿童与动物正
确相处的知识教育,引导儿童友善行为,提高儿童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近日,在大邑县民政局的指导下,大邑县䢺江
镇社工站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讲座》活动,
营造了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社工链接到律师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联系实
际生活,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社会保护”“家庭保
护”“司法保护”“学校保护”的相关内容,引导
同学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为
未成年人的安全成长撑起了“保护伞”。
30 / 31
社区社会工作
以邻为伴 社区退休居民支持服务
成都市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
为了促进退休老人适应由“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近日,
成都市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在锦江区
东怡社区开展了社区退休居民支持小组活动,共
招募了组员 17 名,组建了退休老年人支持小组,
助力辖区退休老年人过渡“新身份”。
小组活动完成了组员间的相互介绍,制定了
组员契约,打破了组员间的陌生感,为组员们搭
建了交友平台,同时将活动开在居民家门口,得
到了居民的纷纷认可与支持,拉近了居民与社区
之间的关系,建立与邻为善的和谐氛围。
“双工”联动
“社工 + 志愿者”联动服务暖人心
崇州市社会工作协会
为扩大崇州社工的社会影响力,社工协会充分整合社会力量,积极链接资源并发掘培育各类志愿服务
组织,以支持崇州社工机构、社工站、基层社区和社工室为抓手,充实社工行业力量,助力崇州市社会工
作行业发展。
崇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以“社工 + 志愿者”的方式在崇州市广
泛开展老人服务、儿童服务、社区治理等各类专题活动。社工协
会链接高校志愿者服务队支持街道社工站和崇庆街道金鸡、同心
和彭庙社区及社工室,为社区老年人健康带去关怀,普及老年人
常见病的预防知识,营造良好的爱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截止目前,社工协会整合了约 10 支高校志愿者服务队近百
余人参与公益服务,后续将持续在志愿服务方面发挥枢纽功能,
积极培育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助力社工开展专业服务,不断扩大
社工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行业信息
残疾人社会工作
志愿服务 关爱特殊人群
成都市成华区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为充分引导社区居民关注残疾人,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近日,成都市成华区和悦社会工
作服务中心在红牌楼街道竹园社区开展特殊人群关爱服务活动,对竹园社区重度、困难残疾人进行入户慰
问探访。
入户探访过程中,助残志愿者与残疾人悉心交谈,
认真了解残疾人家庭的生活、工作等情况,询问近期是
否遇到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以便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
帮助。社区志愿者帮忙高龄残疾老人检查燃气安全、进
行隐患排查,指导老人正确使用电气,提高老人的安全
居家意识。
通过组织志愿者开展入户走访,更好的了解辖区残
疾人近期的情况和需求,增进志愿者和残疾人之间的情
感交流,营造竹园社区关心残疾人的良好社区氛围。
司法社会工作
普法宣传 关爱未成年人保护
都江堰市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近日,在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幸福街道及联盟社区的大力支持下,都江堰市心连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携
手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法院、幸福街道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化宣传活动。这也是中心承办的
聚焦未成年人司法服务支持类项目系列活动之一。
活动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宣传,将未成
年人保护法宣传与幼儿手鼓舞、朗诵、小合唱、情景剧等融
合在一起,提高公众的未成年保护责任意识、家庭教育意识
以及培养监护人法律意识。
接下来,中心将继续围绕都江堰市宪法宣传力,以未成
年人司法服务支持为宗旨,聚焦都江堰未成年群体保护的问
题和需求,提供法治宣传、社会调查、帮教和困境慰问等系
列服务,促进都江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开展。(杨秀丽)
32 / 33
社工交流
新津区
社工服务,为老年人筑建邻里支持系统
投稿单位:成都市奕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满足老年人
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出台了一系列的养老相关的意见,为社工开展面向
老年人的小组活动提供了支持。
今年以来,成都市奕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通
过对黄桷树社区棉花沱小区的居民进行入户走访,
了解到小区的老年人较多,大多数老人原来都是散
居农户,但是因为集中安置等原因,现在统一居住
在棉花沱小区。由于角色的转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
变,这些老年朋友还处于迷茫状态中。所以,成都
市奕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黄桷树社区桷兰书屋开
展老年支持小组,在丰富老年朋友的文娱生活的同
时,为老年人筑建邻里支持系统。
※ 理论依据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生理需求和
安全需求基本满足以后,社交需求就成为人们的强
烈动机。社交需求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求,涉及到
与他人建立关系和互动。社区老人需要感受到被接
纳、被关注、被爱,以及归属感的满足。希望和人
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渴望有所归属,
成为群体的一员,这就是人的归属感。
2. 社会兴趣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认为,同龄群体只
有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兴趣,才能在同伴中、群体
中影响个体,促进个体间的合作,适应各种各样的
环境,这也是支持小组成功的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
素之一。通过运用社会兴趣理论,吸引服务对象走
出家门,参与团体性合作项目,让他们体验付出、
协作与互助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与训练任务,有利
于激发老年朋友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继而丰富老年
朋友的文娱生活。
3. 群体动力理论
实验社会心理学先驱卢因曾指出,群体动力理
论所定义的群体是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他们相
互作用、心理上相互依赖,共同为某个特定目标而
努力。针对老年朋友文娱生活不丰富、精神寄托欠
缺、闲暇时间较多的情况,以开展活动,学习技能
为手段,丰富老年朋友的闲暇时光,从而让他们觉
得生活过得充实又被人需要。
※ 服务目标
通过活动丰富老年朋友的文娱生活,扩大老年
朋友的人际交往圈子;学习技能让老年朋友感受到
被需要,并赋能老年朋友,带领他们做一些有意义
的事。
1. 使组员了解小组的性质,使产生信赖感和安
全感。
2. 通过活动开展,每名组员学习到新的技能,
在愉悦身心,装饰家居的同时,和陌生人建立朋友
关系,扩大交际圈,丰富闲暇生活。
3. 带领老年朋友利用闲暇时光,劝诫、阻止小
区不文明现象,成为小区志愿者。
※ 实施过程
本小组历经了准备期、形成初期、形成期、成
熟期、分离期五个阶段。
1. 通过观察,发现组员之间的交流程度逐渐提
高,从刚开始部分组员的拘谨、不愿说话、不会交
流,到后来的密切合作、畅所欲言,每个人都发生
了看得见的变化。
2. 通过课前告知上课内容的方式,让组员们提
前有所准备,也征求组员意见,安排组员们认为易
于体验的课程,激发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3. 通过访谈,发现部分组员不仅自己过来参加
小组活动,还把身边的朋友带来一起参加。
目标达成情况
在社工和志愿者的协作下,小组活动中的动手
环节,全部组员都能自己或在组员帮助下完成,并
带回家装饰家居,愉悦身心。社工通过观察组员在
每节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认为 100% 的组员的交际
圈都有扩大,且朋辈群体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
朋辈群体支持网络有效建立。组员们普遍建立
联系,成为好伙伴、好朋友,并准备组队继续练习
歌唱,成为花桥街道黄桷树社区的专属歌唱队的同
时也将继续当好志愿者,丰富闲暇生活。
小组成员在第一节活动时的羞涩、互不认识到
后面小组成熟期,组员的表现越来越活跃,大家互
帮互助、开玩笑、话家常,以及部分组员已经在活
动后约着外出。小组成员学习到技能,并有部分组
员因为自己觉得活动很好,拉上身边朋友一起参加,
学习技能,丰富闲暇时光。
小组活动总结
创新式小组,打破传统老年支持小组的模式。
此次花桥街道黄桷树社区老年支持小组,将黄桷树
社区闲暇时间较多、认为文娱生活不丰富的部分老
年朋友们聚集起来,共同学习新的技能,丰富文娱
生活,扩大交际圈。
积极利用社区老年资源,将有闲暇时间的老年
朋友们组织起来。社工在老年朋友进行志愿服务时,
对他们进行鼓励,带领他们换位思考也带领他们及
时改正社区不文明现象。此次小组活动的组员们均
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要,充实空闲时间,丰富文娱
生活,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快乐。
34 / 35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成都社工”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成都三社中心”公众号
成都市社会组织和社工网:www.cdnpo.com
邮 箱:cdswswyx@163.com
联系电话:028-87030211
地 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百花西路5号
成都市社会组织社区和社工人才服务中心
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 编印
简报
由成都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