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0
|
杂志分类:其他
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1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分布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1.(1)东亚 南亚 北美 (2)南极2.中低 寒冷 干热 湿热 稠密 200城镇♦ 问题探究1.C 解析:结合图例可知,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衡,表现在西部高于东部,沿江高于沿海,南部高于北部。2.D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有利于人口的集聚。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1.温暖 降水 平原 高山 生活水源水运 点 线 片 自然肥力 开发利用 聚集 2.多 稠密 分散 人口分布 悠久 交通和通信条件♦ 问题探究1.(1)人口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河西走廊平原区人口集中;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人口稀少;南部祁连山区人口较少。(2)南部祁连山区海拔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不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劣,人口环境容量小;中部河西走廊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相对肥沃,人口集中。(3)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理由: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位于石羊河下游,水源主要来自上游地区;随着上游人口和生产活动增加,用水量增多,下游无水可用。知识点三♦ 自主学习1.瑷珲 腾冲 2.东南 西北♦ 问题探究1.(1)特点:人...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1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
知识点一
♦ 自主学习
1.(1)东亚 南亚 北美 (2)南极
2.中低 寒冷 干热 湿热 稠密 200
城镇
♦ 问题探究
1.C 解析:结合图例可知,江苏省人口分
布不均衡,表现在西部高于东部,沿江高于沿海,
南部高于北部。
2.D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
水平高,有利于人口的集聚。
知识点二
♦ 自主学习
1.温暖 降水 平原 高山 生活水源
水运 点 线 片 自然肥力 开发利用 聚
集 2.多 稠密 分散 人口分布 悠久 交
通和通信条件
♦ 问题探究
1.(1)人口空间分布极不平衡;河西走廊平
原区人口集中;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人口稀
少;南部祁连山区人口较少。(2)南部祁连山区
海拔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不利于人类生产和
生活;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植被稀疏,生态
环境恶劣,人口环境容量小;中部河西走廊平原
区地形平坦,土壤相对肥沃,人口集中。(3)北
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理由:北部低山丘陵区
及荒漠区位于石羊河下游,水源主要来自上游地
区;随着上游人口和生产活动增加,用水量增多,
下游无水可用。
知识点三
♦ 自主学习
1.瑷珲 腾冲 2.东南 西北
♦ 问题探究
1.(1)特点:人口聚集区空间分布极不均
匀;呈斑块状或带状分布于新疆绿洲地区、宁夏
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河谷地区。
原因:虚线西北侧局部地区水源较充足,地形平
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
冷,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热量较为充足,适合农
业发展。(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密度突
变线以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境人口容
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加;跨流域调水工程能够解
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缓解当地水资
源紧缺的情况,使得生活和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
行,人口密度增加。
【课堂达标】
1.C 解析: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
宜人类居住;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人类居住
的较少;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水源充足,交
通便利,适宜人类居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
低,且昼夜温差大,人类居住条件差。
2.D 解析:读图可知甲处地处亚欧大陆中
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只能在高山冰
川融水提供水源的地方才能发展绿洲农业,使资
源环境承载力提高,形成了人口稠密的孤岛。
3.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距河流越近,
人口密度越大,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4.D 解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势相对平
坦,河谷两侧地势起伏大,不方便取用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第2页
2
5.D 解析:据左图可知,澳大利亚的人口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部,西部、北部、尤其
是中部人口稀少,故D正确,A、B、C错误。
6.D 解析:据左图可知,澳大利亚的西部、
北部多矿产资源,但是人口稀少,故矿产分布对
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影响最小。
7.B 解析:据图可知,我国人口北部少,南
部多、东部多,西部少、东北少,西南多、西北少,
东南多。
8.A 解析: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人
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沿海平原地区,故影
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9.(1)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距
海较近地带、海拔较低地带;主要趋向于城镇地
区。(2)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间谷
地。原因是地势较低的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
气候,气候湿热,疟疾肆虐;而海拔2000米以上
的高原和山间谷地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
畅,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疾等疾病
袭扰。(3)有些区域实际人口数量较多,但因经
济发展水平低,而导致灯光暗淡。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知识点一
♦ 自主学习
1.常住地 国际 2.跨洲跨洋 城镇 发
达 多元化
♦ 问题探究
1.C 解析:由图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2.D 解析: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
迁出数量最大的地区是亚洲。
知识点二
♦ 自主学习
1.推力 拉力 2.收入 生态环境
♦ 问题探究
1.A 解析:由材料可知,促使此次人口迁
移的直接原因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特别
行动,乌克兰人逃离乌克兰而成为国际难民,显
然是军事战争原因。
2.C 解析:乌克兰曾被誉为“欧洲粮食”战
争逃离的人口众多,错过粮食种植时间,并且战
争破坏了耕地,会导致乌克兰粮食减产,国际粮
食价格会上涨。
知识点三
♦ 自主学习
1.长 大 复杂多样 2.城市 3.经济
发展 社会治安
♦ 问题探究
1.A 解析:据图分析,第二阶段为改革开
放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为
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2.C 解析:从农村迁往城市,有利于农村
人口增加经济收入,对振兴乡村有利。
【课堂达标】
1.C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人口主要由边
缘地区向核心区迁移。
2.B 解析: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知,图中
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由非
洲迁往欧洲。
3.C 解析:读图可知,6月14日北京市人
口流动主要去往距离较近的天津、河北等地,有
少部分到达较远的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
上海,向北京市外流动比重大。
4.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是端午
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受传统文化的
影响较大;人们出行的目的主要是休闲娱乐。
5.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经济发
展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多,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所以北京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最大,D正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二册 SDJY
第3页
3
6.B 解析:由材料可知,随着党的十九大
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
“城归”返乡创业,给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
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
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B正确。
7.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城归”人员
的资金、“专长”出现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
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乡村人口红利
升级,A正确。
8.C 解析: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
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占比上升,“城
归”可以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9.A 解析: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0万以上
的城市集中在“京津冀和山东半岛”“粤港澳和海
西”两个地区,都属于东部沿海地区。
10.C 解析: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的基础
设施不断完善,促进了产业的转入,使之成为新
的人口增长高地。
11.(1)春节前:城市→农村;影响因素:社
会因素。春节后:农村→城市;影响因素:经济因
素。(2)人口流动的特点:人口流动的数量增
大。有利影响: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
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带动了
人口流入地区的消费需求,活跃了市场,促进经
济增长;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
经济社会交流。(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
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
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
知识点一
♦ 自主学习
1.经济技术水平 自然资源 人口规模
2.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系统
♦ 问题探究
1.(1)1200米以下:海拔较低,获得热量较
多,夏季较炎热;2300米以上;海拔较高,获得热
量较少,冬季较冷;含氧量较少,会造成人体不
适。 (2)耕地少且破碎,可耕种土地资源(粮
食)不足;地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弱;距我国
经济发达地区较远,经济欠发达;地形崎岖,交
通、通信不便。
知识点二
♦ 自主学习
1.生活方式 生活质量 适度 2.自然条
件 自然资源 高 降低 提高 降低
♦ 问题探究
1.C 解析:8亿~9亿是依小康消费水平
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即我国的人口合理容
量,C正确。
2.D 解析: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
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是影响资源环
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
开放程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人口的生
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
知识点三
♦ 自主学习
1.(1)山地 平原 (2)亚热带季风性
雨热同期 (3)千湖之省 2.水资源 土地资
源 3.临界超载
♦ 问题探究
1.D 解析:通过读取图上四县的人口超载
类型,结合题干文字情境,汶川、茂县、北川属于
第Ⅰ类县,受灾重且环境承载力差,地震灾后,其
环境人口容量将进一步下降。
2.C 解析:对北川县来说,地震灾后加强
与外界的联系,利于该地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第4页
4
【课堂达标】
1.B 解析:木桶容量在木板高度一定的前
提下是一定的,容量由最短的木板决定。同样,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
相对确定性。
2.C 解析: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互补
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产
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日
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大量利用
了其他国家的资源,所以具有较高的人口容量。
3.B 解析:人类可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
口数量不能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否则会导
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4.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数量在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内,且保持稳定,人与环
境关系越理想,Ⅰ阶段最好;Ⅱ阶段,人口数量有
一段时间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但后来一直
稳定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内;Ⅲ阶段,随着
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超过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
力,导致生态失调、环境恶化,降低了资源环境承
载力,人与环境关系最差;Ⅱ模式居中,所以人与
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Ⅰ、
Ⅱ、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B 解析:该表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
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说明这种测算主
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
6.D 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水热资源极
为丰富,从表中信息可知,该气候区的合理人口
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都最大,而目前该气候区却
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之一,故D正确。
7.B 解析:读图可知,西藏地区资源环境
承载力最小的是土地资源。
8.A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土地资源
是衡量西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指标,据图
可知,如果保持现有的发展模式,西藏地区的人
口合理容量应该小于0.04亿人,故选 A。
9.C 解析:据表可知,自然资源环境承载
力:苏北最大;经济环境承载力:苏南最大;社会
生活环境承载力:苏南>苏中>苏北;环境承载
力:三地不相等,苏南最大。
10.C 解析:加强区域协作,提高对外开放
程度,可以提高苏北经济环境承载力。
11.(1)人口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沿高山
山麓冲积扇分布;沿河分布;沿交通干线分布;沙
漠地区人口稀少。(2)A地有河流流经,水资源
充足;位于山麓地带,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土
地生产力较高;靠近城市,经济基础较好;铁路交
通便利,对外开发程度较高。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知识点一
♦ 自主学习
1.较小 较大 2.统一规划
♦ 问题探究
1.A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公共空间位
于村庄的中心,目的是方便村民进行活动。根据
图可知,住宅沿县级公路分布较少,主要沿河流
分布。农用地主要沿河流分布,便于灌溉。该村
庄住宅东岸多,西岸少,并不对称。
2.D 解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出发点,因
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发展葡萄庭院旅
游产业,以葡萄装点庭院、美化村庄、美化环境、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以葡萄庭院旅游产业,带动
葡萄观赏、葡萄采摘、葡萄销售等环节发展,增加
农民收入。
3.B 解析:从两幅图的对比中可以看出,
2017年该村的桃林面积明显减少。
4.C 解析:田园综合体的形成是当地产业
融合发展的表现,是乡村振兴的呈现。从价值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二册 SDJY
第5页
5
的角度看,乡村发展应该是对生态环境、经济、基
础设施等方面的改善和发展,因此,环境宜居宜
业是乡村发展的主要方向。
知识点二
♦ 自主学习
1.街道 中心商务区 交通线 生态环境
2.界线 混杂布局 3.资源环境承载力
♦ 问题探究
1.A 解析:读图得到虚线圈内金融和交通
设施分布密度大,判断最可能为商业和住宅区。
2.B 解析:中心城区大致呈条带状,此类
空间形态受地形影响大。
3.B 解析:据图可知,修建地铁之前,乙地
与长沙市中心有河流阻隔,所以乙地受长沙市中
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小,在甲乙丙丁四个地区
中,经济最为落后。随着地铁的修建,乙地到达
市中心的交通便利了,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经济
文化的交流与联系,所以地铁的修建对乙地的促
进作用最显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图示中长
沙市的地铁线和城市副中心及用地控制边界,可
以看出长沙市有多个核心,因此长沙市的城市内
部空间结构是多核心模式。
知识点三
♦ 自主学习
扩大 团块状 外地
♦ 问题探究
1.C 解析:由图中比例尺可知,图示土地
利用类型在城市外围,且逐渐向外移动,趋向于
交通便利的地方,应为工业用地,C正确。
2.B 解析:由图可知,工业用地逐渐向外
移动,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说明内部空
间结构不断重组,分化更明显。
【课堂达标】
1.D 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幅图
分别表示住宅、水井、商店和农田,住宅属于居住
区,水井属于生活设施,商店属于公共设施,而农
田主要属于生产区。
2.C 解析: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人口
增多,日常必需品需求量增加,为了方便村民,会
出现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如图中
的商店。
3.C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图中聚落数量
明显减少,且趋向于向某几个聚落集中,乡村聚
落的空间结构由分散向集中变化的趋势明显,故
C项正确。
4.A 解析:乡村聚落的重组本身,并未体
现出城乡的一体化,且乡村聚落重组有利于集中
建设和利用基础设施,客观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
异,故④错误。
5.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区位于城
郊,沿公路、铁路分布,是工业区:乙区占地面积
最广,是住宅区;丙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
高,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占地面积小,是商业
区。商业区商业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变化
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分区垂直分异显著。
6.A 解析:图中①地位于城市外缘,靠近
文教区,绿地多,附近有河流,环境优美;位于城
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空气质量好;附近有
公路经过,交通便利,应为高级住宅区。
7.B 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西北部有果
园,果树一般布局在地势较高的山地、丘陵地区,
可判断该城市西北区地势较高,B正确。
8.D 解析:西市又靠近西侧城门,有大量
来自西域和其他地域的客商,能就近接受来自丝
绸之路的商货,成为国际化的商贸市场,所以西
市比东市繁荣。
9.C 解析:由材料中朱熹对“里坊”制度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第6页
6
评价“坊中甚安”可知,“坊”有利于当时的社会治
安管理及居民人身财产安全。
10.A 解析:“临街设铺”会导致集中于
“市”的商业活动趋于分散,有利于繁荣商品交
易,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
11.(1)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
心附近,为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分布
在商业区外围,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
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
工业区。(2)合理。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
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污染空气基本不
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下游水运便利,且有充
足的水源。(3)③地。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
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地应建绿化带,①地有
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
的地方是③地。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知识点一
♦ 自主学习
1.生产生活 2.自然环境 有形 时代
稳定
♦ 问题探究
1.(1)高纬 地域性 (2)游牧 不断发
展、变化的 (3)景观 格局 (4)历史 皇权
至上
知识点二
♦ 自主学习
1.农耕文化 2.(1)山水风光城市 (2)
石材 3.湿热多雨
♦ 问题探究
1.D 解析: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哈尼梯田
景观图”说明图中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
是梯田。
2.D
3.B 解析: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
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
裁的村落水系,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
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
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
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4.D 解析:从图文信息中可以得出,宏村
主要是农耕文明,而村中的承志堂等祠堂,以及
南湖书院等,主要体现了耕读文化,D选项正确。
知识点三
♦ 自主学习
2.圆形 3.防震 通风 4.迁徙
♦ 问题探究
1.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亚热带
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少雨,便于施工,正当农闲,
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参与工程建设。
2.B 解析:土楼的地基采用了大型的鹅卵
石,利于防涝去湿,与温度关系不大,③错误;故
选B。
【课堂达标】
1.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左图是
重庆的过江索道,右图是江南水乡,主要的交通
工具是船,因此两幅图体现的地域文化景观是过
江索道和船,③④正确。
2.B 解析:周庄临水而建,河流穿城而过,
沿河流呈条带状分布。
3.A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城市每户人家
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
由此可见,瓦尔帕莱索城镇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
化主要表现在城镇色调,A正确。
4.B 解析:瓦尔帕莱索为海港城市,海风
腐蚀性强,而油漆能防海风的侵蚀,B正确。
5.A 解析:威尼斯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城
市,运河纵横交叉,建筑物受流水的影响较大,所
以建筑材料以耐水石材为主,A正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二册 SDJY
第7页
7
6.A 解析:疫情期间,游客数量少,对水面
扰动小,所以水面平静安全,①正确;人类活动减
少,对河水破坏减弱,排放污染物减少,河水清澈
度提高,②正确。
7.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建筑物
的屋顶形态是房脊较高,具有较大角度的房檐,
说明当地降水较多,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8.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建筑被
描述为“穿西装,戴斗笠”,说明该地的地域文化
特点受传统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具
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9.B 解析:由材料“青木川镇发轫于明中
叶”可知,明朝为农业社会,选址主要考虑地形,
该地形平坦便于农耕。
10.D 解析:回龙场老街商业繁荣,经济发
达,临河而建,便于开展水道贸易,D正确。
11.(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量稀
少。屋脊呈单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
使降水得到较充分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
的中间向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4)没有围
墙。 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第三节 城镇化
知识点一
♦ 自主学习
1.农村地区 2.城镇化率 3.缓慢发展
低 慢 加速发展 成熟 停滞 4.(1)产业
结构 缩小 (2)大气污染 就业困难
♦ 问题探究
1.(1)C (2)社会因素 (3)房价较低;
与北京距离较近;除房地产外,其他产业较落后,
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交通便捷;工资水平较北京
低。 (4)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
移,非农业人口增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
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区域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
上升,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
越发完善;区域对外联系和开放程度不断增强。
知识点二
♦ 自主学习
早 低 成熟 大城市带 加速发展 创
新 政治
♦ 问题探究
1.B 解析:城镇化进程应与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相适应,巴西的城镇化率提高了一倍,但是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增加了2/3,城镇化水平超
过经济发展水平,为虚假城镇化现象。
2.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巴西城镇
化水平远远超过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增长过
快,会出现就业困难、贫富差距大和环境污染严
重等城市问题。
3.D 解析:解决巴西城市问题最有效的措
施是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
岗位,使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进程相协调。
知识点三
♦ 自主学习
1.晚 快 大 2.资源节约 3.(1)劳动
生产率 (2)基础设施 (3)缩小 环境
♦ 问题探究
1.B 解析: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
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水平是促进
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
各省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的数量差异较大。
2.D 解析:据图分析,广东、福建、浙江、北
京、天津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D正确。
3.A 解析: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利于缩小城
乡之间经济差距,有助于缓解人口半城镇化问
题,A正确。
【课堂达标】
1.C 解析:从图中可直观看出城镇的用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第8页
8
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看不出城镇人口和产业的变
化。故选C。
2.A 解析:由图可知,该城镇用地规模不
断扩大,使城郊地区稻田面积缩小,而市场需求
大的花卉、蔬菜生产规模扩大,故城郊农业生产
结构发生变化。
3.A 解析: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
化水平高,故甲表示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发展
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发展快,故丙表示发展中
国家城镇化进程;乙表示世界城镇化进程;我国
城镇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快,故丁表示我
国城镇化进程。
4.D 解析: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
速,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郊区不断变为城市,但
还没有出现逆城镇化和再城镇化现象。
5.B 解析:读图并结合题干可知,图中过
度城镇化最显著的国家是菲律宾,人口城镇化水
平60%,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为30%,B正确。
6.C 解析:菲律宾当前城镇人口过多集中
于城市,农业资源潜力不能得到有效充分利用。
7.A 解析:读材料,城市通风廊道建设目
的是为了增强城市的通风能力,城市通风能力越
强,越有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扩散和城市内部热量
的扩散,有利于缓解雾霾天气和城市热岛效应。
8.B 解析:城市风道设计应考虑盛行风
向,通风廊道与盛行风向一致有利于风的运动和
提高通风能力,但①风道的东南方向不宜建化工
厂,北京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容易将化工厂
的污染吹向市区,加剧城市大气污染,A错;建筑
物对风有阻挡作用,建筑物高度会影响风速,风
道设计应考虑这一因素,②风道经过了植物园、
昆明湖、昆玉河等,B对;热力环流产生的空气环
流对风向、风速有影响,风道设计应考虑热力环
流因素,③风道经过的是西五环绿化带,经过地
区以绿化植被为主,不需要大量拆迁高大建筑
物,C错;④风道有利于吹散沿途污染物,保护故
宫、天坛等文物古迹,但人口密度的大小与风向、
风速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风道设计不需要考虑这
一因素,D错。
9.C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广州每年新
增户籍人口较多,从平均数据来看每年增长率在
3%左右,远大于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所以户籍
人口增长以人口迁入为主。
10.D 解析:户籍人口增加以迁入人口为
主,迁入人口中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大量人口
迁入会减轻老龄化程度,D正确。
11.(1)③ (2)早 高 慢 (3)大力发
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大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力度;
合理规划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疏导部分产业、
人口;加强对机动车使用的管理,提高市区道路
利用率和车辆通行效率。 (4)轨道交通促进
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疏散,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
通压力;有利于城市居民住房建设向郊区发展,
改善市区的住房紧张状况;有利于改变城市土地
利用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改善城市
环境。
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知识点一
♦ 自主学习
1.动植物生长 2.地域性
♦ 问题探究
1.C 解析:文字信息显示“图示四个地区
主要农作物不同”,图示信息显示了不同地区农
业的分布,故图文信息反映农业生产具有地域
性,不同的地理位置,农作物的种类不同,反映农
业生产的地域性,C正确。
2.A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①地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二册 SDJY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翻页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翻页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