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西》2023年第21期电子期刊

发布时间:2023-11-0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当代广西》2023年第21期电子期刊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奋力开创广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本刊评论员10 月 26 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为奋力开创广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谋篇布局、凝聚力量。守正、创新,开新局!满怀光荣与梦想,肩负使命和责任,广西将高擎思想旗帜,更加自觉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守正创新中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主题宣传成绩斐然、意识形态阵地更加巩固、文明实践蔚然成风、文艺创作硕果累累,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当前,广西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发展动力不足等内外风险挑战之下,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更要夯实发展的文化根基。新时代新阶段,我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回答,迫切需要... [收起]
[展开]
《当代广西》2023年第21期电子期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奋力开创广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本刊评论员

10 月 26 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南宁召

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为奋力开创广西宣传思想

文化工作新局面谋篇布局、凝聚力量。

守正、创新,开新局!满怀光荣与梦想,肩负使命和

责任,广西将高擎思想旗帜,更加自觉主动担负起新的

文化使命,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

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

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守正

创新中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主题宣传

成绩斐然、意识形态阵地更加巩固、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

有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当前,广西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和发展动力不足等内外风险挑战之下,正处在一个船

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更要夯实发

展的文化根基。新时代新阶段,我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回答,迫切需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

指引,迫切需要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

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强化学习教育。

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学

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习近平总书记对

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

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等结合起来,一体学习、

研究、阐释、宣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自觉贯彻落实

到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党的创

新理论在八桂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要围绕在新的历史起

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

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践行“七个着力”。锚定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难点,以

“七个着力”重要要求为指引,加强党对全区宣传思想文

化工作的领导,积极挖掘并广泛宣传黄文秀、杨宁等道

德典型,大力支持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壮族三月

三·八桂嘉年华”、桂林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不断擦亮“文

学桂军”“漓江画派”“八桂书风”“广西有戏”等文化品牌,

在面向东盟的文化交流互鉴中进一步激活中华文化传

统。要把“七个着力”重要要求转化为工作思路、细化为

具体项目、实化为行动方案,有效解决好实际工作中存

在的“落差”“偏差”“温差”等问题,不断创造新时代广西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辉煌。

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要把做好宣传思想

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决策

部署落地落实。全区各地要强化担当意识,像抓经济一

样抓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

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

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强化创

新思维,勇于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机制、运用新工具,把

广西特质挖掘出来,推动出现更多火爆的“广西科目

三”文化现象,更好激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在活力。

要强化法治保障,以法治护佑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护佑

文物和文化遗产,护佑八桂文化创新创造,推动宣传思想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要强化人才支撑,通过组织培训和

实践锻炼,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

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

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甫一结束,10 月 27 日,

2023 桂林艺术节正式拉开大幕。这一艺术盛宴,正是

广西以实际行动和创新举措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

生动实践,彰显出广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担当。

时间掀开崭新一页。

八桂大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热潮在涌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

能没有思想指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科学指南,推动

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我们就能在激扬文化自信自强中展

现积极昂扬的使命担当,以高质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助

力广西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执笔/张国成)

1

第4页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

当代广西杂志社出版

2023年第21期 总第472期(半月刊)

2023年11月1日出版

社长、总编辑 刘 波

副社长、副总编辑 李庭华 朱金莉

编辑委员会

主 任 刘 波

副主任 李庭华 朱金莉

委 员 阳秀琼 钟 振

高 霞 张国成 陈 菁

美术编辑 卢松见 刘 慧

版面设计 潘爱梅 骆 玲

桂海潮声

1 奋力开创广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本刊评论员

学习头条

4 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

特别报道

7 以艺术之名扛起新的文化使命/李晓敏

8 向新而生的2023桂林艺术节/宾 阳

10 西南剧展筹备之二三事/黄伟林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12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使命要求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

14 发挥地缘优势 推动广西出版“走出去”/梁 志

15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徐家贵

16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洪明星

17“四下基层”让基层活力充分迸发/王西冀

18 去上海,看“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李姣梦 黄 丹

当代论坛

20“四量并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徐 超

10 月 23 日,第一届全国学

生(青年)运动会圣火采集暨火炬

传递启动仪式在北海市合浦县

海丝首港景区举行。象征着光

明、团结和友谊的圣火随着火炬

在八桂大地传递,深入传播学青

会“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的

美好愿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

中华体育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

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

28 学青会,广西何以?/王海波

30 青春赛场,放飞梦想/覃楚欢

32 火炬传递的背后/谢羲薇

34 共赴壮美广西青春之约

让学青会的圣火一直亮下去/李 婷

35“后浪”奔涌凝聚青春新力量/冉乐乐

“体育+”让城市涌动青春活力/杨 鹏

36 学青会精彩瞬间

你好,学青会

关注

封面摄影/谢羲薇

薪火相传

P26

第5页

本社地址

邮 编

网 址

电子信箱

办公室电话

传 真

编辑部电话

记者部电话

征订热线

广告热线

南宁市青秀区朱槿路8号

530029

www.ddgx.cn

ddgx@163.com

0771-2092891

0771-2092870

0771-2092804

0771-5578004

0771-2092834

0771-2092846

本刊法律顾问 广西理问律师事务所 莫 蓉

ISSN 1672-8319

CN 45-1324/D

广告经营许可证 450102165

本社广告总代理 广西和怡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国内发行 本社发行部

国内订阅 本社发行部及各市县委

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

定 价 7.00元

本社收订刊款账户

户名全称 当代广西杂志社

账 号 176112010100496075

开 户 行 南宁市区农村信用联社云景信用社

行 号 402611000028

印 刷 广西民族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刊 号

本刊敬告:1.本刊从来稿或书报刊中选用的作品(含图片),有因作者地址不详未能

及时付酬的,请作者见刊后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即邮送样刊并付稿酬。2.本刊已许可中

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发行、汇编、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所支付稿酬已包含中国

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

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3.望作者投稿时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汇

编权许可使用及报酬特别说明。未附特别说明的,即视为作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

作媒体、机构对作品进行信息网络传播或进行汇编出版,不另付酬。

【特别鸣谢】 (排名不分主次)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

中共钦州市委员会宣传部

中共宁明县委员会宣传部

南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南宁市青秀区农业农村局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环保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当代广西APP 当代广西网微站 当代广西

当代广西杂志 当代广西视频号 当代广西抖音号

CONTENTS

21 着力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邹高文

22 以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黄 钦

23 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鲜明特征/覃 田

理论实践

24 挖掘碳汇农业的绿色发展动能/段昕延

思政课改革创新

25 打造接地气的“桂味”思政课/张泊艺 陈卫东

时政热点

38 世说新语/微观天下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39 一张代开发票,见证一项税务服务难题终结

/庞丽萍 沈 颖 韦小玉

40 治“欠”不忧“薪”,此地开良方/何 珊

41 以“清”促“绿”建设清廉漓江/王 旭 周 菲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2 弹群治“平安键” 奏社区“和谐曲”/邱 烜

43 设施农业“绘”秋色/陆宏夏 邹庆林

44 复垦地上长出“黄金果”/赵福播

45 振兴乡土文化/郭丽平 李朝晖 闫 冰

八桂国防

46 让“爱我国防”的时代强音深入人心/邓千稀 张友豪

当代党建

板凳会

48“百家议事”拓宽乡村善治之路/张志富

“五基三化”提升年

49 机关组团打造党建共同体/郭金兰

经验交流

50 楼宇党建“破圈”赋能高质量发展/黄启发 李龙钦

51 村党组织书记成招商引资“急先锋”/李程颖 黎杏园

52“先锋争星”让农村无职党员“有位有为”/韦龙勇

党建动态

52 富川培育“风雨桥式”农村党员干部等4则/倪福乐等

经济社会

53“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邱 烜 陈 静

54 开放大潮涌八桂/王海波

56 自建房,如何保安居?/黄诗谊

57“法律明白人”为乡村法治护航/牙侯广

58“乡村夜话”话出文明新风/黄 颖 易 萍

专栏专版

59“青苗工程”铺就青年人才成长路/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资讯综合

60 南宁市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11则/何正君等

桂风壮韵

62 《丝路远航》吹响向海图强新号角/张 灿 蓝明嘉

63 在扬弃与激荡之间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安正辉

64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等5则

目录

第6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学习头条 责编/邓千稀

习近平

(2023年5月23日)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改革审计管理体制,

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目的就是加强党中央

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

以来,中央审计委员会全面贯彻党中央决

策部署,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

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强化审计领域重

大工作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

促落实,推动审计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

重构,审计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

性变革。

过去5年,审计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

领导下,主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发展

规律,守正创新、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契

合中国国情的审计新路子,新时代治国理政

在审计领域取得重要制度成果。

一是深入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

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细

化实化制度化。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召

开5次中央审计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审议

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审

计领域重大工作,强化对地方各级党委审

计委员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中央政治局

常委会每年听取审议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

财政支出审计情况报告。中央审计办、中央

2023 年 9 月 20 日至 21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浙江考察。这是 20 日上午,习近平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时,同商户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4

第7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审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地方党委审计

委员会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

要求,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

过程各方面。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

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审计工

作全国一盘棋加快形成。

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

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我们坚持围绕党和

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审计,坚持围绕总体国家

安全观开展审计,坚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开展审计,坚持围绕促进党的

自我革命开展审计,审计方向更加明确。

实践中,积极探索形成以党中央集中统一

领导为政治统领、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

主责主业为看家本领、开展研究型审计为

必由之路、审计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为重

要保障的审计工作格局,思路举措更加有效。

三是审计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主动性

更强、契合性更高,独特监督作用更加彰

显。我们不断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

有效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5 年来共审计

47万多家单位,覆盖了管理使用公共资金、

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

审计工作聚焦党的中心任务,实现量的提

升和质的飞跃,揭示了经济社会运行中的

一些突出问题。通过审计,严肃处置了

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典型问题线索,揭示了

一些影响经济安全的重大风险隐患,铲除

了一些严重阻碍改革发展的“毒瘤”,推动

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解决的“顽瘴”,惩治了

一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蝇贪”。

四是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初步成型,

审计成果运用贯通协同更加顺畅、权威、

高效。我们明确审计整改是有效发挥审计

监督作用的重要一环,建立健全审计查出

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各方面督促推动整改

的力度不断加大,整改责任压得更实,审计

整改“动了真格”。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

巡察、组织人事等监督贯通协同持续深化,

以审计监督为起点、以案件查办为切入点、

以地方主体责任落实为落脚点的贯通协同

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审计查出的问题既交

得出去也处理得下去。

审计工作取得的这些变革和成就,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审计领域

的具体实践,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

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要总

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审计工作的理

论成果和实践成果,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

发展,指导审计工作实现更大作为。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

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

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

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中的独特作用。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是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

和改善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

导。中央审计委员会责任重大,作用重要。

做好新一届中央审计委员会工作,要坚持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全局性、长远

性、战略性问题,加强审计领域战略谋划和

顶层设计,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

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央审计办要继续

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加大工作力度,推动

协同落实,提高监督质效。中央审计委员会

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职,带头支持配合审

计,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增强监督合力。

一、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

发展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

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

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一是

如臂使指。我们强调审计监督要集中统

一,就是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

集中统一领导,审计工作按照党中央的要

求,指哪儿打哪儿,打哪儿成哪儿,就像胳

膊指挥手指那样,得心应手、使用自如。这

就要求,一方面在审计系统内部形成上下

贯通、步调一致的全国一盘棋,统一思想、

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另一方面要增强审计

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提高政治能力,把

党中央意图和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

好,保障党中央令行禁止。二是如影随形。

我们强调审计监督要全面覆盖,就是消除

监督盲区和死角,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

严、严肃问责,让审计对象感到审计像影子

一样时时在身边,时时有“头顶三尺有监

督,不畏人知畏审计”的自觉。这就要求,

在形式上,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

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

5

第8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学习头条

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

动态化震慑;在内容上,兼顾质量和效率,

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人

员的深度监督,形成实际的、实质的震慑。

三是如雷贯耳。我们强调审计监督要权威

高效,就是审计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良好

声誉,各个方面都信任审计、支持审计、配

合审计,让审计监督能够顺畅实施、审计成

果能够高效运用、审计作用能够有效发挥。

这就要求,一方面必须苦练内功,坚持依法

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

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

把问题查准、查深、查透;另一方面做好审

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形成监督

合力,做到整改到位、处理到位、问责到位。

审计的“尚方宝剑”是党中央授予的,

必须对党中央负责,当好党之利器、国之利器。

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落实党中央

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敢审敢严,以

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标尺,以法律法规为准

绳,该出手时就出手,把问题原原本本揭示

出来。要完整、准确、全面向党中央报告审

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敢说敢言,不受任何利

益驱使,不向任何力量屈服,也不去揣摩领

导想法,把问题原原本本报告上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对

审计的理解支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

实到实际行动中。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

戒”,对审计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虚心接

受审计指出的问题,认真采纳审计提出的

建议,要有这个胸怀和雅量,不能遮丑护短

甚至是对抗。党中央是作了表率的。

二、扎实做好今年的审计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

局之年,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各方面推动

发展的热情高涨,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呈现

企稳回升态势。但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不容

乐观,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仍然不少。要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财政、货

币、产业、科技、社会 5大政策,突出纲举目

张的重大问题加大审计力度,促进各地区、

部门和单位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好、落

实好。

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大对

重大项目、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落实落地

情况的监督力度,推动各地方、部门和单位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

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

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

展质量和效益。

要聚焦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继续盯

紧看好宝贵的财政资金,加大对稳经济一

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重点

关注政策间协调配合,着力打通贯彻执行

中的淤点堵点难点,促进政令畅通,确保政

策措施落地见效。

要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金融支

持实体经济、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的审

计力度,推动落实好“两个毫不动摇”,助力

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好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促进稳定预期、提振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和

发展内生动力。

要聚焦推动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审计

力量下沉基层,在就业、优抚、医疗、教育、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等重点民生领域审计中,紧盯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盯民生

资金分配使用的关键环节,强化监督检查,

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维护公平正义,增

进民生福祉。

要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好经济

运行“探头”作用,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债务、

金融、房地产、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增强

前瞻性、提升敏锐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

性风险底线。

要聚焦权力规范运行。充分发挥审计

在反腐治乱方面的重要作用,沿着资金、项

目流向监督公权力运行,看好“钱袋子”、

“账本子”,推动政府过“紧日子”。要以零

容忍的态度,坚持揭露查处重大违纪违法

问题不动摇,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

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

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查处群众身

边的“蝇贪蚁腐”。要紧盯机构改革涉及的

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

改革推进过程中的违规违纪问题,防止国有

资产流失,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

“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

深化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

目的就是要用好审计成果,在审计整改上

打好“组合拳”,加大责任追究和组织处理

力度,该谁整改的就由谁整改,该谁负责的

就由谁负责。要把督促审计整改作为日常

监督的重要抓手,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

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紧盯反复出现、

经常发生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重大问

题要盯住不放、一追到底,适时开展整改回

头看,多杀“回马枪”。对整改不力、敷衍整

改、虚假整改的,要严肃问责,该曝光的要

曝光。对审计发现并移送的问题线索,查

办决不能不了了之,也不能搞“高高举起、

轻轻放下”,这样处理比不处理影响更坏,

反而助长过关思想和“破窗效应”,必须查

个水落石出,做到件件有回音。

三、加强审计自身建设

今 年 是 审 计 机 关 成 立 40 周 年 。 自

1983 年成立以来,审计机关始终围绕党和

国家中心工作,自觉服务大局,在促进党中央

令行禁止、维护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

深化反腐治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十

而不惑”。审计自身建设已经积累了一些

好的经验,审计队伍忠于职守、敢于担当、

铁面无私,用查处重大问题、揭示重大风险

的实际行动,践行绝对忠诚、绝对过硬、绝

对可靠,打造了“国家审计”金字招牌,值得

党和人民信赖。

新时代新征程上,党中央对审计寄予

厚望,审计工作使命光荣,任务更加艰巨。

要传承审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牢记使

命、不负重托,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强化为

国履职、为民尽责情怀,塑造职业精神,提

高专业能力。要全面从严治党治审,认真

按照党中央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审计

队伍教育整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

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推动新时代审计

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审计工作新局

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

新的更大贡献。

各级党委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提高

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力,用好审计委员会和

审计办这个平台,理顺工作机制,坚决防止

以老办法运行新体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

自抓、亲自管,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牵头抓

总、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统的层次和力度,

对工作运转不力、衔接不畅的,要抓紧完善

机制、切实予以加强。

(转载自2023年第21期《求是》)

6

第9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责编/李佳颖 特别报道

以艺术之名扛起新的文化使命

□文/李晓敏

10 月 27 日,2023 桂林艺术节的“开胃

大餐”——舞台剧《骆驼祥子》在桂林大剧

院如约而至,用现代艺术诠释传统经典,用

“桂林经典”讲述“中国故事”“世界故事”,

2023 桂林艺术节令人期待。在为期 10 天

的艺术节期间,百余场演出将在桂林山水

与全球文化艺术的交相辉映中得到精彩呈

现。以艺术之名,2023 桂林艺术节为建设

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增添文化力量、国际

元素;坚持为民初心,桂林艺术节担起新的

文化使命,让广西力量融入中华民族现代

文明的长河。

办好桂林艺术节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城

市的重要内容。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

视察广西,第一站就来到桂林,赋予桂林打

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大使命。

从世界范围来看,纵览法国巴黎、意大

利罗马、埃及开罗、美国纽约、德国柏林以

及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全球知名旅游城市,

虽然景色各不相同,但人文历史却是最独

特的标签。如巴黎除了有埃菲尔铁塔、

卢浮宫等世界级景观外,还有巴黎时装周、

巴黎国际艺术节、巴黎艺术展等全球知名

文化盛宴;罗马除了有古罗马斗兽场、古罗

马广场,还有久负盛名的罗马国际电影节,

等等。可以说,桂林要打造世界级旅游城

市,构建具有自身气质和独特内涵的文化

符号至关重要。

从现实意义来看,桂林是大自然赐予

人类的一块弥足珍贵的宝地,不仅山水景

观秀甲天下,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同样首

屈一指。作为一座建城 2100 多年的古老

城市,亦是全国首批 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

一,桂林拥有千年灵渠、桂海碑林、比故宫

还要早 31 年建成的靖江王府……灿若繁

星的文化资源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

蕴。如何将这些文化瑰宝“黏合”聚力,以

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桂林艺术节

无疑是最好的形式之一。

从表现张力来看,今年的桂林艺术节,

有近80%的演出空间安排在室外或山水之

间,更加凸显了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以山

为景、以水为镜的灵气与秀美;来自 14 个

国家和地区的 33 个剧目、100 余场演出精

彩上演,为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合作互鉴

搭起了畅通“桥梁”,将成为除桂林山水风

光、人文历史以外,最吸引全球游客的艺术

盛宴之一。

要把不断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

品质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作为办好桂林艺术

节的重要标准。今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

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

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强调要充分激

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

础。2023桂林艺术节以“美美与共、和谐共

生”为主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

全球多元文化魅力,凸显了开放包容、共享

共建的文化内核。展望其发展路径,必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人民

需求、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推出

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用文

化的力量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在实际

运作中,桂林艺术节要始终坚持上下兼容、

左右调和,既要聚集名家名团、一流剧作等

顶尖的艺术资源,也要把文化惠民办好办

实,丰富作品内容,拓宽传播渠道,拒绝曲

高和寡、孤芳自赏,如此才有源源不断的

生命力。

以文化人,更能润物无声;以艺通心,

更易沟通世界。10 月 26 日召开的自治区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文化

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

使命,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广

西力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

征程中,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七个着力”

重要要求,把办好办实 2023 桂林艺术节作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

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做好

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任

务的重大举措,突出人民性、国际性、多元

性、创新性和包容性,借助桂林艺术节这个

专业平台,连接起世界各地艺术剧团与桂

林以及国内其他城市交流合作的纽带,把

更多、更优质的世界知名作品带给中外观

众,不断凝聚广西力量、彰显广西精神、弘

扬广西价值、展现广西形象,为奋力建设新

时代壮美广西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编者按:循着历史之光,跨越山河而来,2023 桂林艺术节如期而至。以山水为媒,开启一段

美妙的艺术之旅,这是对 70 多年前西南剧展的深情回望和深切致敬,也是延续精神遗产、打造国际

舞台的崭新起航。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桂林艺术节担起新的文化使命,点燃

凝心聚魂、沟通世界的思想之光,让美美与共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张闪亮名片。

7

第10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特别报道 责编/覃 冰

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以山为景、以水

为镜。10月27日至11月5日,由自治区党委

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桂林市

人民政府和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2023

桂林艺术节如期举行。其间,一个个在山

水间徐徐展开的故事、剧情和场景,精彩无

限,尽展自然和艺术的共生之美。

14个国家和地区、33个剧目、100余场

演出活动……赓续西南剧展荣光的桂林艺

术节,让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处处皆是

大舞台,人人都是剧中人,为桂林打造世界

级旅游城市增添了文化力量、国际元素和

青春活力,书写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

新篇。

山水有魂,桂林有戏。桂林的戏剧运

动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1944 年由田汉、欧阳予倩等发起举办的

西南剧展,3个月内数十家文艺团队近千人

演出 179 场。70 多年之后,这方承载着厚

重历史文化的天地,又迎来了一群群努力

耕耘的人,将戏剧艺术创新性地传承发展。

这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致敬。

桂林艺术节组委会主任、艺委会主席、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把桂林艺术节的举

办视为“历史的选择”。在他看来,桂林不

仅有山水甲天下的优势,也有深厚的人文

底蕴。西南剧展的文脉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这份精神遗产是一个文化活动的灵魂所在。

以世界眼光练就国际范

以“共生”为主题,主办方秉持传递“美

美与共、和谐共生”的精神,积极与国内外

知名艺术节、艺术院校、著名剧院合作、联

动,旨在构建和联结起国内外艺术家对桂林

的新认知和新情感,创造世界以全新视角看

向桂林的重要契机,让桂林艺术节肩负起构

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平台的时代重任。

“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尤其有利

于不同国家的青年戏剧爱好者增进了解、

互相学习。”格鲁吉亚·国立绍塔·鲁斯塔

韦利戏剧电影大学校长乔治·沙鲁塔什维利

高度评价桂林艺术节,认为艺术节搭建起

了不同文化交流合作互鉴的桥梁。

参加本届艺术节的世界顶尖戏剧院校

和校长不少,包括格鲁吉亚的戏剧电影大

学校长、德国的布施表演艺术大学校长、

希腊的雅典音乐戏剧学院校长、俄罗斯的

戏剧艺术学院代表以及奥城大学戏剧学院

院长等。这些院校均为世界戏剧教育联盟

的成员。

世界戏剧教育联盟是由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戏剧教育席位发起成立的戏剧教育项

目,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央戏剧学院,旨在加

强世界范围内戏剧院校之间的学习与交

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保持文化多样

性,推动戏剧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本届艺术节是世界戏剧教育联盟走出

校门的“首秀”,共邀请了《三毛钱歌剧》

《李尔星球》等 8个剧目参演。来自各国的

青年艺术家走出传统的镜框式舞台,走进

桂林的山水与城市,以年轻无畏、勇于探索

的姿态,实践他们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与梦想。

随联盟而来的,除了戏剧演出,还有

国际艺术院校校长高峰论坛、国际戏剧工

作坊、青年戏剧狂欢派对、青年戏剧展演等

一系列活动。

“艺术是无国界的,各类艺术都具有创

造性,每个导演也有自己的艺术性。”法国

阿维尼翁 OFF 戏剧节主席哈罗德·大卫认

为,艺术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能够

让不同的文化进行碰撞,促使戏剧的国际

化。此外,参加艺术节也是宣传展示自己、

推广本民族传统艺术、输出本国文化的一

种方式。

韩国首尔国际舞蹈节创始人兼艺术

2023桂林艺术节全力打造“山、水、洞、草”剧场。图为10月29日晚上,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的学生们在桂林市象山公园表演《樱桃园》。 刘 峥/摄

向新而生的2023桂林艺术节

□文/宾 阳

8

第11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总监李钟浩觉得,加强青年艺术人才之间的

国际交流才能走得更远,就像这次艺术节

中的很多优秀剧目,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跟西方艺术形式进行了融合。大家互通有

无、互鉴学习,这样的艺术创作形式非常有

生命力,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用青春力量续写新华章

本届艺术节开幕仪式上,西南剧展主

要发起人和筹备者的后人被邀请至现场。

欧阳予倩和田汉先生的后人欧阳维,熊佛西

先生的后人熊梦楚,瞿白音先生的后人

瞿向明,石联星女士、凌子风先生的后人

凌飞,与众人一同回顾“桂林戏剧之城”的

荣光,传承戏剧大师的遗志与薪火,让丰厚

的历史在新时代开出年轻的花朵。

自去年 12 月一发布就广受社会各界

关 注 的“ 全 球 华 语 青 年 戏 剧 导 演 英 才

计划”,是桂林艺术节为青年艺术家成长成

才成功搭建的重要平台,为本届艺术节注

入了青春力量。

国 内 中 生 代 导 演 中 的 两 位 杰 出 代

表——黄盈和赵淼,应邀担任“英才计划”

推广人,他们的委约作品代表桂林艺术节

在今年爱丁堡艺术节精彩亮相,广受好评。

在 23部国际剧目的激烈竞争中,黄盈凭新

国剧《西游记》(2023 版)荣获“最佳导演

奖”,赵淼导演的形体戏剧《大胆妈妈和她

的孩子们》荣获“亚洲艺术特别奖”、演员

汪玥荣获“特别表演奖”。这两部作品在本

届艺术节期间迎来国内首演,引领观众见

证原创生命力。

同时,本届艺术节主论坛定位“青年”,

瞄向“卓越与进取”。论坛邀请国内国际

艺术界各大权威人士、中坚力量,各大知名

高校青年代表加入论坛、带来新鲜血液。

论坛旨在为青年艺术人才规划更好的艺术

环境、发展平台,实现艺术火种的代代绵

延、不断守正创新。

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

话剧院制作人李东认为,年轻是桂林艺术

节有别于其他艺术节的最显著的特征。无

论是“英才计划”,还是艺术节开幕式、展演

剧目以及各类论坛讲座,本届艺术节设置

板块的各个环节都指向年轻态。“通过桂林

艺术节这个年轻态、有活力的平台,会有越

来越多的青年戏剧人才找到自己的梦想

舞台和人生方向。”李东说。

“戏剧未来在于青年人才。桂林人杰

地灵,拥有西南剧展的光荣历史,能为青

年戏剧人才的成长成才提供有益的养分。”

著名戏剧导演王晓鹰表示,艺术节上展演

的剧目作品很有年轻人的特点,给他带来

了不少惊喜和启发。

让创新场景无处不在

桂林山水甲天下。本届艺术节全力打

造“山、水、洞、草”剧场,让所有的故事、剧

情、场景在“甲天下”的山水间徐徐展开,为

国内外游客、戏剧爱好者献上一场场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盛宴。

“山水+”,加的不仅是山水的灵气和秀

美,更是天人合一的圆融,返璞归真的洒

脱。在桂林艺术节,80% 的演出空间在室

外,在山水之间。虞山公园的山剧场,演出

极具西方色彩的《人类的悲剧》《李尔星球》;

象鼻山景区的水剧场,上演《哈姆雷特》的

爱恨情仇;七星岩的洞剧场,雄奇的岩石,

瑰丽的彩灯,让《阿伊亚》《很久很久以前》

落入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桂海晴岚国际

度假区大草坪的草剧场,《金龟子带你看

世界》研学营在这里开启一段美丽的戏剧

艺术之旅。

除了戏剧演出,青年戏剧之夜、大师对

谈、高清戏剧影像放映、露营音乐会……都

将化归自然,让参与者亲近大地、亲近山

水,触发全新的哲思。

与此同时,山水集市汇聚“50+”特色商

铺,“10+”特色演出活动,打造以“自由、创造”

为主题的新业态艺术园区。在桂林城的大

街小巷,巡游剧目轮番上阵,市民和游客从

“观剧人”变成“剧中人”,徜徉于故事之中,

品味“戏如人生”。戏剧大巴车则是一座

“流动的舞台”,一路走、一路观、一路演,引

导大众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不一样的城市,

感受这艺术的城市和城市的艺术。

郝戎表示,2023 桂林艺术节更加明确

“为人民所办,为城市所办”的“中国式艺术

节”的宗旨,勇攀文艺创作“高峰”,培养优

秀戏剧艺术人才,助力世界级文化旅游

之都建设。

“桂林是享誉世界的国际旅游名城,也

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动文化和旅

游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之

都,是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内容。”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委书记,

组委会名誉主任周家斌表示,当前,桂林市

正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

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总体思路和加快建

设“一城一都一地一中心”的主要目标,加

快推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

划》落地实施,以“共生”为主题,以“戏剧+”

为鲜明标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对

年轻人有吸引力的艺术节。相信桂林艺术

节必将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又一经典名

片,桂林也必将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

开放之城。

(作者系中国文化报主任记者) 10月27日晚,2023桂林艺术节在广西省立艺术馆开幕。开幕式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获

WTEA·2023国际大学生戏剧展演最佳剧目的《梁祝》片段。 刘 峥/摄

9

第12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特别报道

西南剧展筹备之二三事

□文/黄伟林

2022 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

桂林市人民政府和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举办

了赓续西南剧展光荣传统的首届桂林艺术

节。今年 10 月,第二届桂林艺术节又如约

而至,精彩呈现14个国家和地区的33个剧

目、100余场演出活动。这场国际化的艺术

盛宴,让 79 年前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

再度进入人们视野。

当年,主办与筹办西南剧展的是哪些

单位?为什么选择 1944 年的 2 月 15 日作

为西南剧展的开幕时间?

西南剧展的举办单位是什么单位呢?

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主办与筹办两个层

面回答。

第一个层面容易回答:西南剧展的主

办单位是广西省立艺术馆。当年的文件和

文章明确认定了这一点。

广西省立艺术馆是当时广西省政府创

办的艺术机构,有美术、音乐和戏剧三个

部,馆长为欧阳予倩,创建初衷是提倡艺术

教育。

1984 年,桂林市博物馆曾经举办过一

次纪念西南剧展 40 周年文物史料展览,

编印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文物史料

选辑》一书,收入了《欧阳予倩致戏剧工作者》

的三份公函。这三份公函的签发时间都是

1943年 11月,都明确表示这个戏剧展览会

由广西省立艺术馆主办。其中《公函一》是

这样说的:

桂林的戏剧工作者有鉴于此,拟就

广西省立艺术馆新址落成之机会,于民国

三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戏剧节,在桂林举行

戏剧展览会及戏剧工作者大会,推本馆主办。

第二个层面,西南剧展除了主办单位,

还有筹办单位。新中国剧社的周伟曾回

忆:“欧阳老同意瞿白音在桂林举行西南剧

展的倡议,并提出由新中国剧社和艺术馆

一起负责筹备工作。”表明新中国剧社是

西南剧展的筹办单位。

的确,西南剧展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戏

剧展览会,仅靠广西省立艺术馆负责筹备,

显然力所难及。笔者最近在阅读田汉有关

史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大公报》(桂林

版)1943年11月10日刊登过一则西南剧展

筹备消息。这可能是最早刊登的有关西南

剧展的报纸消息。消息全文如下:

戏剧展览会开始筹备进行

(本市消息)桂林戏剧界拟举办之戏剧

展览会,昨日在广西剧场商讨具体筹备进

行办法,欧阳予倩、田汉、李文钊、熊佛西、

瞿白音及艺术馆、新中国剧社全体人员,当

即决定筹备会即日成立,并草拟工作章则,

由广西艺术馆主办,新中国剧社及文化艺

术界加以协助,邀请参加展览会之区域,除

桂渝两地外,计有黔、滇、湘、粤、闽、赣、鄂

等省。至筹备会经费,将由艺术馆、新中国

剧社先行设法筹措,以后在戏剧演出时所

获收入,抽百分之二十充作大会之开支。

这则消息证实了广西省立艺术馆的主

办身份和新中国剧社的协助身份。据此可

以确认,新中国剧社与广西省立艺术馆共

同筹办了西南剧展。

新中国剧社是桂林人士李文钊于1941

年创办的民间职业剧团。剧团的灵魂人物

是田汉,瞿白音是剧团的理事长。新中国

剧社创办后于 1942年站稳脚跟,1943年到

湖南巡演,回到桂林后,理事长瞿白音即找

欧阳予倩建议举办剧展事宜,得到欧阳予倩

西南剧展结束后秘书处和宣传部留影。 瞿向明供图

10

第13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的赞同。新中国剧社因此成为西南剧展的

协作单位。

田汉的回忆文章说得更加具体,他是

这样说的:

这一空前盛会之实现,是由于新中国

剧社与广西省立艺术馆的高度合作,在筹

备处全权代表“新中国”的是瞿白音君,代

表艺术馆的是田念萱女士。他们两个都是

干才,又都勇于负责。筹备的初步是大量

的文书工作,得请有关的政府首长充任会长

和名誉会长,得请西南八省教育当局指导

支持,更得向广大戏剧界人士和戏剧团体

发出参加展览的号召。还有如何筹募经

费,特约剧场,布置交通及住宿便利等等,

他们都做得很好。所以然者当然也因为他

们后面都有群众基础。“新中国”全体社员

和艺术馆的一样都编入大会作职员,全部

机构和器材也都供大会之用。

西南剧展有一个庞大的组织机构,其

层级可分为会长、名誉会长、指导长、筹备

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秘书处。这个组织机

构中,秘书处是具体做事的机构。其中,

瞿白音是主任秘书,吴剑声、赵善安、田念萱、

姚平是秘书。这些人物中,瞿白音、姚平

是 新中国剧社成员,田念萱是广西省立

艺术馆成员。吴剑声、赵善安尚难确认。

秘书处下辖5个部,分别是总务部、招待部、

宣传部、演出部和资料部。5个部都有主任,

总务部主任赵善安、招待部主任蒋柯夫、

宣传部主任洪遒、演出部主任李文钊、资料部

主任许秉铎。其中,蒋柯夫、洪遒、许秉铎都

是新中国剧社的成员,李文钊则是新中国

剧社的创社社长。可见新中国剧社的成员

在西南剧展的举办中担当了重任。5 个部

又总共设有 21 个组,每组都有若干干事,

总共涉及 100 余人,根据瞿白音和田念萱

的回忆:“这些部和组的工作人员,是由

艺术馆和新中国剧社的同志们担任的。”

西南剧展的开幕时间是 1944 年 2 月

15日,为什么选定这个时间呢?

原来,2 月 15 日是当时国民政府确定

的戏剧节时间。

戏剧节起源于 1937 年。那一年,成立

于武汉的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决定每年

10月10日为中华民国戏剧节。

10月 10日是当时国民政府的国庆节,

所谓“双十节”。一年一度的中华民国戏剧

节从1938年开始,连续举办了4届。

在田汉看来,1941年的戏剧节,桂林戏

剧界并不热闹。当时田汉刚从湖南来到

桂林,他是个喜欢热闹的人,桂林那种沉闷

萧条的空气促使他为新中国剧社写了话剧

《秋声赋》。

新中国剧社成立之初,曾遭遇巨大的

经济困境,几乎解散。幸好田汉的《秋声

赋》为新中国剧社赢得了较好的票房。进

入 1942 年后,桂林的戏剧活动变得较为

繁荣。

1942 年上半年,在田汉看来,“桂林剧

运近来也颇为热闹。新中国剧团演《大雷

雨》,成绩甚佳,接着《秋声赋》《风雨归舟》

《大地回春》次第上演。与这相前后的艺术

馆的《面子问题》《这不过是春天》《天国春

秋》,国艺社的《阿 Q 正传》《原野》,海燕社

的《青春不再》,现在又作次期的准备了,照

样子看可以做到天天有话剧看。再综合各

地情形今年可以说是‘话剧年’,这也是抗

战和新文化之福。”

但是,同年下半年,随着国防艺术社解

散、海燕剧艺社离去,田汉感慨,“今年情形

就愈加寥落起来”。不过,戏剧节即将到来

的时候,抗敌演剧队第四、第五两队联翩而

至,又听到演剧第二队、第七队也有来桂的

消息,田汉心中便燃起了希望,“这样一来,

桂林戏剧节的寂寞又被打破了。”

1943 年,戏剧节停办。国民政府以

戏剧节与双十国庆节同处一天,诸事多有

不便为由,改定每年2月15日为戏剧节。

西南剧展最初倡议于 1943 年 10 月。

当时广西省立艺术馆新馆大厦正在施工

中。这时新的戏剧节时间已经确定。因

此,欧阳予倩、田汉、瞿白音三方商量,决定

将2月15日这个改期后的戏剧节定为西南

剧展的开幕时间。

以 2 月 15 日为西南剧展开幕时间,既

是为了戏剧节这个全国性的戏剧节日,也

与广西省立艺术馆新厦的落成有关。当

时正在施工的艺术馆新厦面临诸多困难,

西南剧展的倡议仿佛一阵东风,有力地助

推了广西省立艺术馆新厦的建设。经过

各方的通力协作,广西省立艺术馆新厦终

于在 1944 年 2 月 15 日正式落成。因此,对

于桂林而言,1944 年的 2 月 15 日可谓三喜

临门:戏剧节、西南剧展以及广西省立艺术馆

新厦落成。而这一年举办的西南剧展,由

桂、粤、湘、赣、滇五省的1000多名戏剧工作

者,展览演出了100多个剧目,观众达10多

万人次,成为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戏剧盛会,为后世所铭记。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欧阳予倩(右一)与瞿白音夫妇。 瞿向明供图 博士生导师)

11

第14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使命要求

□文/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

编者按: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10 月 26 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

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奋力开创新时代我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贯彻落实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首要

的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锚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点难点,

扎扎实实开展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贯彻、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

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六个

方面重要工作。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原创性论断,根

植于时代和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阐明了决定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建设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的文化课题,

为新时代为什么要繁荣发展文化、繁荣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怎样繁荣发展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

循。深入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真正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指南和实践准则,以伟大

思想指引伟大实践,在奋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新征途,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

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我区宣传思想

文化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更好担负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

指引,又提供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彰显了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作为

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习近平

文化思想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

大精神伟力。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

作,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

辩证思维和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

起新的文化使命。

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

的辩证思维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强调做好理论舆论

工作,又部署文化和文明创建工作,体现了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作为一个不断展

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蕴含

着深刻的辩证思维。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习近平

文化思想强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

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

的重要要求,其中,“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

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摆在首位的内容,凸显

了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领导文化建

设的政治原则。同时,要求在文化建设中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研究导向,注重发

挥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

动作用,强调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推进

文化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伟力。

坚持历史传承和时代发展相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不忘本

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

学习中超越。”这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

传承历史、赓续精神血脉的使命担当,也是

紧跟时代、立足当下推进“两个结合”的科

学路径。我们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必须

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不断推进“两个结合”,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

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

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融合。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

海纳百川的民族。”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

容性,这种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世界

格局和开放胸怀的特质。也因此,推进新

时代文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族性与

世界性相融合,既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以彰显民族性,又要加强与世界文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责编/覃雪花

12

第15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明交流互鉴,积极吸纳世界先进文化,把

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推动

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深刻理解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

三大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

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

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

思想。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

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对在

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

命,明确提出了三大要求。

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

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

贡献,是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后加上了“文化自信”,构成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四个自信”。奋进新时代新征程,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用中国道理总结好

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

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

力量。

要秉持开放包容。中华文明自古就以

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今天我们要建设的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具备更加开放的

姿态、更加包容的胸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

宽阔的胸怀。”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

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兼收并蓄的态度

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

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中华文明

在同 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

的生命力。

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

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

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

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

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

进、勇于创新。”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

深刻把握守正创新的辩证法,既要坚持弘

扬正气,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

领 导,坚守马克思主义文化阵地,坚持

“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立足自身历史和

现实推进文化建设,又要激扬创新的锐气,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陈出新,实现传统

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不断为丰富和发展人

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新活力。

深刻认识新时代三大新的文化

使命任务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习近平

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

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确

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提

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

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三大使命任务的

提出,展现出指引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强大

伟力。

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党的十八大以

来,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

史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

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深刻阐明

了中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明确了要

在传承和发展中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要

求坚持发展地、全面地、系统地、普遍联系

地看待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不断增进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

自信,为持续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提

供理论支撑;理论创新、文化发展要及时科

学解答时代新课题,繁荣中华文化要同当

下实践要求和重大现实问题相结合;新的

文化使命内含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

任务,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

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新的文化使

命内含以文化繁荣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的任务,要求我们坚持“两个结合”,大力发

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保文化建设始终

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积极建设文化强国。文化是强国建

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

报告把建成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

力作为到 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十五字”

目标任务,强调“围绕举旗帜、聚民心、

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举旗帜,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在

新征程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精神旗

帜;聚民心,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

时代文化建设;育新人,就是要培养堪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造就大批德

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根本目标;兴文化,

就是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

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

力;展形象,就是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形象,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要

实现“十五字”目标任务,还必须在新时代

的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着力把握好三

个方面的工作,即增强公共文化建设能力,

增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提高全社会

文明程度。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明

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

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中

“根基”和“命脉”价值,也是新时代新的文

化使命的重要内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

还明确提出了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三点

要求,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

持守正创新。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这

一重要要求,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

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互

鉴,又要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打开、打

通、打造世界各国文化交融新局面。具体

而言,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

的独立自主;秉持开放包容,在吸收借鉴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中建设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绘就中华文明兼容并蓄、

交流互鉴的美好图景,为繁荣世界文明提

供中国方案,为开创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交

融新局面开辟新视域;坚持守正创新,更

加充分地激发亿万人民的文化创新创造

活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执笔人:何成学)

13

第16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发挥地缘优势 推动广西出版“走出去”

□文/梁 志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

要挨骂。今年 10 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宣

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

“七个着力”,其中一个就是要“着力加强国

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

出版“走出去”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

式。广西毗邻东盟国家,是中国文化向

东盟国家传播的重要窗口。广西出版界要

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

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广西与东盟地缘

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独特优势,加

快出版“走出去”步伐,构建以东盟国家为

主要范围的强大的国际出版传播体系。

洞察国际市场,围绕需求热点做优原创

出版。国际出版市场需求是出版“走出去”

的最大推动力,优质的原创内容是出版机

构打造国际出版影响力的重要支撑。由于

文化差异、语言不通、贸易壁垒等因素影

响,导致世界各国出版市场之间供需信息

流通不畅,这也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最

大障碍。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相通,地理

气候接近,文化科技经贸交流频繁。东盟

国家在农业科技、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文

化教育等方面对中国图书版权有着巨大的

需求。加快推进广西出版“走出去”,关键

是要形成让广西出版人能“走出去”的机

制。可以通过设立驻外出版机构、派遣驻

外专职人员、制定“走出去”工作目标和绩

效考核制度等,推动相关人员走出国门深

入调研国外出版市场需求,研究国外出版

产业发展趋势。同时,要加强构建出版社

国内团队与国外团队协作机制,国内团队

围绕国外市场热点开发阅读产品,或者在

策划国内出版项目时兼顾国外增量市场,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构建多元合作模式,借力拓宽“走出去”

渠道。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不同,政治制

度不同,对文化出版产业的管理方式也就

各不相同。东盟国家的出版管理制度差异

较大,有的国家设立出版机构必须严格审

批,有的只需要登记注册;出版机构属性有

以国有为主的,也有以民营为主的。“明者

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增强国际传播

能力,广西出版机构要提升主动性,深入研

究各国政策,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因

地制宜构建多元合作模式,推动“走出去”

策略落地落实。要加强和国际版权代理机

构合作,通过他们的推介实现原创图书版

权输出;加强与国外图书馆、国外图书发行

商的紧密合作,推动图书实物出口;通过收

购国外出版企业或者以合作的方式成立驻

外出版机构,掌握在国外出版发行的主导

权;积极和国外文化企业合作成立版权服

务机构,为区内出版社乃至国内出版社做

好国际版权贸易服务。

实行精准营销,强化对关键群体的

宣传推介。2021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首

次提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升

出版物的国际传播效能,需要发挥内容优

势,改进表达方式,影响关键群体。由于国

外读者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国外出版机

构对中国出版物的内容和市场前景认识不

足,导致中国优秀原创图书只是在国内有

较大的影响力,在国外却鲜为人知。酒香

也怕巷子深。在媒体资源有限、资金投入

不多的情况下,广西出版要更好地“走出

去”,必须在国外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营销

工作,要聚焦关键群体,集中发力、精准营

销,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

音愈来愈洪亮。要调整表达和传播的方

式,采用国外读者更容易接受的话语体系

和传播形式,宣传推介国内的优秀图书和

作者;积极实施精准营销策略,聚焦东盟国

家出版机构的版权选品人、图书产品经理

开展宣传推介,通过影响他们来实现优秀

图书版权的输出。

重视交流互鉴,“走出去”和“引进来”

同步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

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需

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更好地了

解世界。东盟国家与中国文化相通,其历

史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有值得我们学习

借鉴的地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

在不断加强,东盟已连续多年保持中国第

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大批中国经贸人员

希望深入了解东盟国家及其文化,以便更

好地开展经贸合作。因此,介绍东盟国家

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题材的

图书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文化交流贵

在互相尊重、融合互鉴。我们不仅要积极

“走出去”,也要注重“引进来”。一味强调

“走出去”,不了解、不尊重、不认同对方的

优秀文化,就很难取得合作互信。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

主、兼收并蓄。广西出版越来越重视“引

进来”,但多以欧美国家为主,在新形势下

应该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到东盟国家。要加

强对东盟国家出版市场的研究,精心筛选、

严格把关,主动将东盟国家的优秀文化产

品“引进来”,积极向东 盟国家开放国内

出版市场,以实现互惠共赢。

(作者系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

责编/范立强

14

第17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文/徐家贵

学习研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征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二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

之本》一文中指出:“要顺应时代要求,创造

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

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这为促进各民族广

泛交往交流交融指明了路径,为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遵循。推动建立相

互交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有助于促

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

团结统一,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

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居共学是

一种状态,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广西生活

着壮、汉、瑶、苗等 12 个世居民族和其他

44 个民族,各民族长期共居共融,越来越

多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冲破了

历史上以民族身份划界的居住格局。一个

家庭、村庄、社区情融多民族的现象比比皆

是,多民族的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已是

常态,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等地方特色

饮食深受全区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喜爱。各

民族同居一处,不仅在空间上相近,在生产

生活、工作学习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

且在日常交往联系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

离,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在各民族人

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不断增强的形势下,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程度越来越深,构

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

件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要从安居定居、

就业入学等方面入手,加强政策引导,完善

工作机制,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

服务资源配置,加大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

务建设,健全落实流动人员流出地流入地

两头对接等工作机制,促进各族人民全面

深入地交往、畅通无阻地交流、自然而然

地交融。与此同时,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

进步创建,大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

及水平,更好地促进各族群众和谐共处、互

学互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推动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我国是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

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

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

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数千年来,各民族共

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

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

育了伟大的精神。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

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

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

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特别是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团结带

领各族人民不断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

的一切障碍,不断解决好各族群众的就业、

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居住、养老、治安等

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让各族群众赢

得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实惠、获得了丰沛充

盈的精神生活。实践证明,共建共享是增

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有效方式,是推动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强国建

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党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的基本目标就是在共建共享

中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当前,广西在总

体上仍是欠发达省区,面临着做大总量、做

优质量的双重艰巨任务,只有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持续推动

全区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形成人

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

局面,才能充分发挥好广西突出的区位优

势、利用好独特的资源禀赋、激发出巨大的

发展潜力,更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

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在推动边疆民族地

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让中国式

现代化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

群众。

推动各族群众共事共乐。共事共乐既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又是各民

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历史上,生活在

广西的各民族自古就有“同顶一片天,同耕

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

传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各族群众团结

共事、密切配合,特别是在长期的反抗封建

压迫、抗击外来入侵、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中,相互支援、并肩战斗,形成了相互依存、

同舟共济的密切关系;在开发和建设广西

的过程中,相互支持、大力配合,形成了共

生共荣、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各民族创

造和传承了铜鼓、壮锦、风雨桥、干栏建筑、

兴安灵渠、花山岩画等民族文化瑰宝,共享

唱山歌、抛绣球、竹竿舞等民俗项目,共度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尤其是

“壮族三月三”成为全区5700多万人民共同

的盛会,各族人民身着民族盛装共唱山歌、

共庆节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族坚持

和发扬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奋力促进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推动广西实现从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到“全国民族

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跨越,并迈向创建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新征程,

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发生翻

天覆地巨变。当前,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示范区是全区上下共同的事,是

每个民族的事,是每个人的事,要紧紧围绕

民族团结和民生改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

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化解影响民族团结进

步的矛盾隐患,营造全域共事、全民共乐的

社会氛围,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

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补齐经济

社会发展短板,推动各民族稳步迈向现代

化,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作者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15

第18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文/洪明星

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坚持和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文中,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扩

大对外开放,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

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

和增强了社会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也

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的理论基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

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

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

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其根本原因

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

远瞩、统揽全局,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规律,不断优化政府与市场的

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性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

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内涵

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性作用,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是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的历史经验总结。资源配置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计划机制,一种是市场机制。改革

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主要通过国家计划进行资源配

置。实践证明,计划配置资源难以满足复

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容易造成供给与需求

的脱节,生产资源得不到有效调配,生产力

发展受到很大束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

逐步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

作用逐步得到承认。1992 年,邓小平同志

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

经济手段”,“姓资姓社”思想迷雾被破除。

其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

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起来。从党的十五大

到党的十八大,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

用被充分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

大创造激发出强大的经济活力,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背景

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构建更高水平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将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

性作用”,强调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

形式,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地位这才确立起来。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是构建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必然要求。资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

物质基础,资源配置是否合理高效,决定着

经济体制的效率与活力。市场是最有效的

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以价格规律、供求规律

和自由竞争调节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使各

种资源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实现流通和转

换,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在决策机制上,资

金、劳动力和其他各种资源的分配不是通

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而是由无数分散的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微观经济主体共同实现

的,他们依据市场发出的信号作出合乎理

性的经济决策,将资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

地方去。在信息机制上,各种价格信息和

供求信息通过市场机制在各种决策者之间

进行横向传递,每个微观经济主体都可以

通过市场的交易行为或其他市场活动获

取,以作为进行下一步市场活动的重要依

据。在动力机制上,各种微观经济主体对

自身利益的关切与追求,是市场机制高效

运行的前提,也是经济主体作出理性决策

的必要条件。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和动力

机制共同支撑和决定着市场经济体制,任

何一方的缺位或不健全都将严重影响资源

分配的有效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决策机制、信

息机制和动力机制,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

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

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

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最大程度实现以最小

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

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

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

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

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

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

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因

此,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坚持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一方面

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建立负面清单、负

面标准,不包办、不越位、不缺位,管住政府

不该管的手,坚持市场能办的事由市场去

办;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

用,着力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对于市场机制

难以解决的外部性、市场垄断、公共产品供

给不足、宏观经济失衡等问题,政府要积极

干预。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提升政

府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高效

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

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

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推动

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繁荣发展。

(作者系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副教授)

16

第19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四下基层”让基层活力充分迸发

□文/王西冀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大兴调查研究 责编/覃雪花

基层是治国理政的基石,是党员、干部

干事创业的舞台,基层工作关乎人民群众

安居乐业。在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

际,一个传承发展了35年的工作制度“四下

基层”被不断学习推广、深化运用——宣传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

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

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

和工作制度,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

一种实践的制度创新;是密切联系群众、走

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重要法宝,也是深化

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的有力抓手。

这次主题教育要求把“四下基层”作为

重要抓手,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第二批主题教育“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要

求结合起来,就是倡导形成思想上尊重基

层、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基层、发

展上为了群众的优良作风,广大党员、干部

要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略、思想方

法和工作方法,并且在实践中笃行坚持。

践行“四下基层”,倡导眼睛向下、

脚步向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动员会上强

调:“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

干部俯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

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

把脉问诊、解剖麻雀。”基层状态决定着党

和国家方针政策落实的实际情况,决定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现程度。基层

情况千变万化,新问题层出不穷,新机遇转

瞬即逝,给基层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这就

要求党员、干部经常带着感情、带着责任、

带着任务、带着问题走出院子、迈出步子、

放下架子,到城镇街头、农家地头,和群众

见上面、说上话、交上心,到一线讲政策、

听诉求、聊发展,寻找基层工作的“源头活水”,

吸纳人民群众的真知灼见,形成推进发展

的良策动力。

在推进第一批主题教育中,广西集中

力量开展“为民解忧办实事”工作,确定800

多项民生项目,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

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努力提高人民

群众生活“质感”,取得明显成效。主题教

育的开展是一个以学习增强党性、以实践

提升能力、以建功促进发展,进而让人民群

众满意的过程。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单位要

加强联动衔接,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深入

一线察实情、解难题、惠民生、促发展,持续

做好“上下篇”文章,传准“接力棒”,形成

“加速度”,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

育带来的新变化、新实惠、新发展。

践行“四下基层”,重在直面问题、

解决问题

基层是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只

有真正沉下基层、了解基层、把握基层,才

能 把 工 作 最 有 效 地 落 实 。 调 查 研 究 是

“四下基层”的重要内容、重要路径,也是我们

党的传家宝,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

利走向胜利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这次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

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就是要求党

员、干部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着眼基层的

“疑难杂症”,咬住发展的“堵点淤块”,勇于

触碰“水中暗石”,敢于接棒“烫手山芋”,直

面群众“刚需诉求”,化解历史“存量问题”,

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

不放手,真正把为民造福落到实处。

第二批主题教育涉及市、县、乡、村四个

层级,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

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只

有带着问题沉下去“调”,直面矛盾静下来

“研”,才能找到良策,走出困境,破冰前行。

广西要求加强“四下基层”同主题教育重点

措施衔接联动,结合基层党建“五基三化”

系列行动,大力开展“高质量发展四大行

动”,就是针对当前广西发展的现状,有的

放矢补短板、锻长板,抓转型、促发展,更好

地把人民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团结凝聚起

来,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凝心聚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

变为美好现实。

践行“四下基层”,力戒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看主题

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

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

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四下基层”是党密

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创造,瞄准的是基层,体

现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在第二批

主题教育中,将“四下基层”贯通落实到理

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和

建章立制等各项措施,进一步以“深实细准

效”大兴调查研究,就是要促进党员、干部

实实在在面对改革发展存在的难点问题,

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

好惠民利民实事。个别党员、干部在做调

查研究时,只走“指定路线”,只看“示范场

景”,只听“经验汇报”,只找“成功人士”,乐

于“被安排”,喜欢“预制菜”,不深入、不聚

焦、不研究、不转化,这种作风是必须坚决

反对和克服的。

“四不两直”是克服和防止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的良方,党员、干部务须积极践

行。只有和群众坐一条凳子、泡一壶茶喝、

吃一锅土菜,才能打开话匣子,听到真心

话,聊出好主意,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对

策在一线形成、难事在一线办结,切实把调

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促进发

展、改善民生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成效,转

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

“四下基层”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

是我们党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方式,

也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看家本领,必须

掌握好、践行好、弘扬好,在全社会营造起

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浓厚氛

围,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

干在一起,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

在建功新时代中留下奋斗的足迹。

(作者系自治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

主任委员)

17

第20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去上海,看“人民城市”的幸福样本

□本刊记者/李姣梦 黄 丹

责编/杜 宁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上海

10月 28日,当代广西杂志社记者跟随“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高质量发展看上海

全国党刊主题调研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上海,先后深入奉贤、松江、杨浦等区调研

采访,观摩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

时间倒流至 1921 年,彼时山河破碎,

上海石库门里,星火初燃。

100多年后,浦江奔涌潮天阔。今日之

上海,耀眼的东方明珠、改革开放的前沿阵

地、“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世界观察中

国的重要窗口……傲人的名片接踵而至,

风起东方日日新。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

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

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5 次到上海考察,为上海发展把脉定向,并

提出殷切希望。

牢记总书记嘱托,上海弘扬伟大建党

精神,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朝着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

大都市的目标,破浪前行。

以“美”作答“奉贤”之问

从上海主城区向南行进 40 多公里,采

访团来到了上海的南郊——奉贤。

虽然地处郊区,但奉贤区位独特,如果

把它放在“长三角1.5小时城市半径圈”中,

那奉贤正处于圆心的位置。

“奉贤”之名源远流长。相传,春秋时

期,孔子高徒言偃曾到此地讲学,乡民敬圣

人先贤,故取“奉先贤”之意为名。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

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专门问起上海

市奉贤区名字的含义。“敬奉贤人,见贤思

齐”成了奉贤广为人知的特色名片。

厚植“贤美文化”,立足“新片区西部门

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的

定位,奉贤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

第一追求,奋力走好“奉贤美、奉贤强”的高

质量发展新征程,以实干实绩答好总书记

之问——

“东方美谷”“未来空间”等产业势头正

劲,市民休闲胜地“上海之鱼”城市客厅跃

于金海湖之上,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

心、奉贤区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地标拔地而

起……一座建筑可阅读、城市有温度、人民

有情怀的贤美之城浮现眼前。

作为“南上海”文化新地标,九棵树

(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如同一颗萌芽的种

子,生长在奉贤区金海湖畔的绿林之中。

采访团走进艺术中心的大剧场前厅,一架

古朴的钢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是肖邦曾演奏过的钢琴,跨越了

180年的时空,由奉贤本土企业家陈光明先

生捐赠。把它摆放在这里的目的,就是让

市民可以近距离欣赏钢琴艺术之美。”讲解

员介绍,“艺术中心全天开放,免费参观。”

建成 4 年来,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

中心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

不仅在有重大演出时人声鼎沸,平日里也

是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朗朗秋风中,艺术中心的“形象代表”

九棵银杏树生机勃勃,家住附近的市民方

女士带着 1岁大的孩子在树下漫步。“这里

有儿童集市、亲子舞台剧,活动丰富,场地

也很大,是遛娃的好去处。旁边的‘上海之

鱼’还有很多泡泡公园,我们也经常带孩子

过去玩。”方女士说。

一条“走廊”澎湃长三角

采访活动的第二站,记者来到了被誉

为“浦江之首”“上海之根”的松江。

大巴行至 G60 沪昆高速公路起点处,

G60科创云廊犹如云中巨舰,呈现在大家面前。

无法想象,在 7 年前,这里还是阡陌纵

横,而今,这里已崛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七大先进制造业产

业集群,汇聚了豪威半导体、移远通信、

科大智能、复宏汉霖、海尔智谷、恒驰汽车、

清华启迪等诸多先进制造业企业。

“松江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

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与长三角周边城市

的分工合作,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水平。”

2007 年 8 月 23 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

习近平到松江考察时指出。

是殷殷嘱托,更是指路明灯。

2016 年,1.0 版“G60 上海松江科创走

廊”正式起锚;2017 年,2.0 版“沪嘉杭 G60

18

第21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科创走廊”长风破浪;2018 年,松江、嘉兴、

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城

携手,3.0 版“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应运而

生。从“浦江之首”到“太湖之滨”,从钱塘

江岸到巢湖之畔,一廊串九城,一体共发展。

松江是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策源地,

G60科创云廊里的规划展示馆便坐落于此。

会自己蘸墨水,还能一笔一画写字……

在展示馆内,一款由芜湖·埃夫特公司研制

的毛笔字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见其

用普通人的速度写下“勇当科技和产业创

新开路先锋”,采访团成员不禁感叹:“科技

无所不能!”

展示馆内,一项项“硬核”成果闪耀在

大家面前——“松江”号、“G60”号卫星成功

发射、上海超硅自主研发的 450 毫米大硅

片打破国外制造技术垄断、适用多种样本

分析的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小型原位采样

质谱仪问世、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

胞克隆猴诞生。

这些年来,在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牵

引下,松江实现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2.4%,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绝 对 值 年 均 增 长

10.5%;2023 年,规上工业企业数跃至上海

各区第一。九城对全国的贡献度加速提

升,地区生产总值从 1/16上升到 1/15,市场

主体从 1/18 上升到 1/15,高新技术企业从

1/12上升到 1/8,进出口额占全国的1/8。

“松江是一片充满创新和活力的沃土,

它不仅着力突破‘卡脖子’瓶颈,也培育了

很多上市企业,未来可期。”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办公室主任白杨健

参观规划展示馆后感受颇深。

“人民城市”创造美好生活

“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中国

近代工业文明长廊”……杨浦滨江,充满着

工业的“锈色印记”。

如今,杨浦滨江早已“褪去锈色”,变身

“可游可赏可感知”的“生活秀带”。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区

滨江公共空间考察,在这里提出了“人民

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

念。“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

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总书记切切叮嘱。

“人民城市”,由此成了杨浦的高频词。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采访团走进了杨

树浦水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实地感受“人

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秉承与践行。

在杨树浦水厂外的防撞桩上,架设有

一条535米长的栈道,既贯通了滨江公共空

间,也为游客提供了休闲空间。

走过栈道,沿着滨江岸线漫步,所见皆

是风景。世界技能博物馆、码头篮球场、党

群服务站等公共空间在这里汇聚,群众还

可以在驿站里享受到直饮水、休息、阅读、育

婴等温馨服务。路面上,步行道、跑步道、

骑行道“三道”贯通,工业遗存博览带、原生

景观体验带、三道交织活力带“三带”融

合,构成了一幅幸福的“人民城市”画卷。

杨浦滨江岸线上,坐落着一栋别致的

钢木结构建筑,它的前身是百年厂房祥泰

木行,自 2022 年改造成人民城市建设规划

展示馆以来,参观人次即将突破60万。

“馆内设有‘人民·秀带’直播间、书香

空间、咖啡吧等功能空间,是一处人人享有

的公共开放空间。群众对杨浦滨江建设有

意见建议,也可以扫馆内二维码填写。”

讲解员告诉记者。

近年来,杨浦始终牢记嘱托,坚持把最

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

民,努力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

民的美好杨浦。黄浦江 45公里滨江岸线、

苏州河 42公里公共岸线相继贯通,沿岸市

民经历了从“沿江不见江”到“近水更亲水”

的巨大变化。同时,大力实施“美丽家园”

建设,2022 年全面完成二级以下旧里房屋

改造,3 年来共为 2.9 万户居民改善了居住

条件,老百姓有了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把习近平总书记

的重要指示转化为生动实践,杨浦将创造

更加美好的未来。

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的音乐厅设计感十足。 李姣梦/摄

19

第22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四量并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文/徐 超

当代论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责编/范立强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着眼全面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要战略

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 2035 年基

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

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

业化。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新型

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

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

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

务”。党中央对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等

最新定位,进一步凸显了新型工业化的特

殊地位。就广西而言,工业一直是经济发

展的突出短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是

广西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直面的现实难题,

也是我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翻过的一座“高

山”。我们要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

重大意义和战略定位,准确把握我区推进

新型工业化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所面临

的环境条件变化,积极走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的工业发展之路。

坚持存量转型,以创新驱动增动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把加快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作为重点任务,把科技创新驱

动作为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区在这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从产业结

构来看,工业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仍然较

大,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我们要在现有传

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下更大功夫,让科技创

新成为引领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源,坚

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桂行动,打好重要

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布局建设

一批产业发展创新综合体、新型研发机构,

争创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夯实产

业创新公共平台,推动糖、铝、机械、钢铁、

冶金等广西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在加快推进

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不可替代

性。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

力,以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

让更多有竞争力的传统工业企业成功转

型、发展更好。

坚持增量优化,以园区开发强支撑。

全国新型工业化大会提出,要以主体功能

区战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这对发挥工业

园区、高新区、开发区等各类园区作用提出

了更高要求,也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工

业经济的关键所在。对于广西来说,我们

要以深入实施园区建设“115”工程为重要

抓手,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

的建设理念和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园区承

载力和吸引力,推动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把园区打造成为重大产业集聚发展的平

台。特别是要以扩大开放拓展工业发展空

间,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建设中国—东盟产

业合作区的重大机遇,着力构建“4+N”跨区

域跨境产业链,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

市场经营便利地。今年下半年,广西党政

代表团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省

份考察学习、对接工作,其中承接东部地区

产业转移是重点。全区各地要进一步加大

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对接先进生产力,通

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加快培育工业经济

发展的新模式新动能,不断做大经济增量。

坚持容量限定,以绿色集约保生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

特征,这就要求新型工业化必须遵循“绿色

化”的发展理念和“生态化”的发展原则。

我区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加快低碳绿色转型尤为紧迫。我们要牢记

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

切嘱托,积极落实国家低碳绿色发展要求,

坚持生态优先、集约发展,强化刚性约束、

容量限定,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新型工业化

全过程,加快实施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改行

动,以降低能耗为主攻方向,对落后的产

能、高耗能的产业、效益不好的项目,该淘

汰的坚决淘汰,该转型的加快转型,该调减

的一律调减,加快形成低能耗、低排放、高

附加值的产业结构。同时,注重从源头上

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低

碳绿色产业,突出抓好清洁生产,推广清洁

能源和绿色技术,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产业

链,加快发展生态工业,最大限度保护生态

环境,努力走出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

设相得益彰的广西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质量为根,以数字赋能提质效。

2021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

调,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

和产业数字化。对于广西来说,要想加快

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必须

为产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我们要依托

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中国—东盟信

息港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支持企业建设一批智能工

厂、数字化车间,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

智”,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加快推进工业

互联网创新发展,全面完善网络、平台、安

全体系,着力在汽车、机械、金属新材料等

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

一批示范应用场景,让制造业搭上工业互

联网发展的快车。深入实施质量强桂和品

牌强桂战略,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以深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

济融合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

合,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

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广西工业

发展质量和效能,持续加快新型工业化

进程。

(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秘书三处

副处长)

20

第23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着力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文/邹高文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党的二十大

报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

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习近平

总书记今年在广东省和黑龙江省考察时就

树立大食物观作出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

和拓展了大食物观的内涵,为在更高层次

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新时代国民营养健

康提供了根本遵循。广西作为全国重要粮

食产区和产销基本平衡区,以及全国“果盘

子”“糖罐子”“菜篮子”“肉案子”,在保障粮

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上,既有独

特的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势,也有

耕地资源紧缺的现实困境。要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

论述,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

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合广西资源优势和现实困境,全力打造

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坚决守住底线,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

体系。粮食是社稷之本。树立和践行大食

物观,要求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

理政的头等大事,从政策落实、有效供给和

科技赋能等方面着手,进一步筑牢粮食安

全的“压舱石”。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

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基本农田“非粮化”,深入推进“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在保障广西口粮绝对安全基础

上,加快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高值

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区域布局、种植结

构、品种结构优化,全面增强广西农业生

产、储备、流通能力,形成同广西人民乃至

全国人民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

相匹配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打造

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全方位夯实粮食

安全根基。要结合广西气候特点、土地资

源、耕地制度和水利工程等情况,秉承宜粮

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

则林的理念,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在保障广西

粮食尤其是口粮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加快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注重现代农

业科技和农业设施的研发与运用,加强科

技创新,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

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升级,充分

释放农业生产的活力,深入挖掘食物产业

链潜力,为广西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奠定坚

实基础。

坚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

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

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

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

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

样也不行。”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必须全

力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

粮食供给结构持续优化。要在品种培优、

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上下功

夫,提高食物产量、提升食物质量、丰富食

物种类,既保数量,又保种类、质量,从“吃

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方

向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丰富饮食需

求。要促进各种食物资源协同开发,丰富

食物来源,除了保障“主粮”的供给,更要确

保鱼肉蛋奶、水果蔬菜等“副食”的有效供

给,将农林山河湖草视为大自然生态共同

体,在不破坏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全方位开

发并获取粮食资源,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

供给体系,回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食物消

费需求。要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

协同发力,畅通区内外流通渠道,做好“米

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等培育

与提升工程,构建安全稳定的食物供应链,

强化食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坚决守住管

好“八桂粮仓”。

坚持系统观念,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广西

大食物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

报告中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新征

程上,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更好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切实保障

人民群众食物安全,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提供有力物资保障。要坚持和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

全战略,强化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

任制考核,压紧压实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

安全的政治责任,增强各级党委和政府重

农抓粮的思想行动自觉,强化大食物的“产

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注重解决好法律体

系、政策导向、储备实力、调控能力等关键

方面问题,着力提高粮食安全治理能力现

代化水平。要围绕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

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优质粮食工程

升级版,抓好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

协同”,推进大食物的优产、优购、优储、优

加、优销“五优联动”,构建从产区到销区、

从田间到餐桌的“大产业”“大流通”格局,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大食物全链

条管控,大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引导食物

适度加工,注重副产品综合利用,鼓励发展

食物循环经济,把粮食安全教育纳入国民

教育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

方式,促进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营造爱粮

节粮、健康消费的新风尚。

[作者系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办公室(法规体改处)副主任(副处长)]

21

第24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当代论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文/黄 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

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高度谋划发展。”这为广西加强生态文明建

设、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

循。桂林市资源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忠诚践行“两山”理论,依托

丰富的山水人文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

态自然条件,积极推动全县绿色发展驶入

快车道。

保持政治定力“活”山水,守住

“绿水青山”纯净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

不换”“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

任”。资源县地处越城岭山脉腹地,境内拥

有广西八角寨国家森林公园、广西资源国家

地质公园等5处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达

83.01%。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资源县要践

行好“两山”理论,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政治自觉。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

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1+N”生

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体系,形成强大的政

治优势。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生态环境依

法监督、民主监督职能,审议通过《关于加

强生态环境保护长期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

展的决定》,牢牢守住“金不换”的生态优

势。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积极融入桂林

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大局,强力推进三大

振兴与“一核三轴”城乡发展体系建设,建

设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实现生态环境保

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强化法治保障。践行“两山”理论、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健全常态化巡查监管机制,巩固打击非法

采矿采砂专项行动成果,始终保持打击生

态环境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强化生态环境

保护监管执法,全面推进“两个保护”专项

监督,坚决扛起保护资江、保护资源山水的

政治责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

强资江和浔江流域水安全规划和生态修

复,巩固边坡整治生态修复现场实验成果,

力 争 空 气 质 量 优 良 天 数 比 率 达 99.5%。

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入河排污口查、测、

溯、治,力争城镇污水处理率98%,国控断面

水质继续稳定保持Ⅱ类标准。

站好群众立场“用”山水,提升

“金山银山”普惠度

资源县是欠发达革命老区县、自治区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目前全县共有 19 个

乡村振兴重点村,底子薄、山多地少、基础

设施较差等都成为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的

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

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

祉”,资源县要想彻底打破“守着绿水青山

却过着苦日子”的困局,就必须打通绿水青

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用好生态“含绿量”。资源县是国家级

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国家有机产品

认证示范县,沉睡的山水资源具有强村富

民的价值。要大力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将

中峰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

园。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

力发展有机富硒农业,培育壮大特色水果、

高山茶叶、优质禽畜等产业集群,实现农业

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要培育壮大混合制农

业投资公司,做优做强特色生态农业文章。

学深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上梁屯、车田湾村

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以农村绿助力“碳

达峰”“碳中和”。

提升发展“含金量”。资源县冶炼企业

的年度总产值一度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

的33%,传统产业已不符合新时代产业发展

方向。要按照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要

求,大力发展农林产品精深加工、风光电绿

色能源、绿色家居、中草药健康等绿色产

业。要充分利用“天然药库”(境内药用植

物达1800余种)的优势,优化林下经济产业

布局,大力推广大叶百合、黄精、厚朴、钩藤

等中药材种植,打造华南中草药健康产业

发展基地。以强力推进医药生命健康产业

为核心,有序推动修正医药大健康产业园、

粤桂协作冷链仓储物流产业园、粤桂协作

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三大园区投产运营,

助推县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谱写融合文章“秀”山水,提升

“山清水秀”知名度

资源县集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地貌于一

体,全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

游景区 2 个,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资源

县要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为本、

红绿结合、文旅相融、康养一体,努力打造

全国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县。

写好“生态文化”文章。资源县文化资

源丰富,境内晓锦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已

有6000多年;红军长征三过资源,留下了油

榨坪公堂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址;境内居

住有苗、瑶等 24 个少数民族,七月半民族

传统河灯歌节是全国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题

活动之一。要着力将晓锦稻作文化、老山

界红色文化、丹霞地貌文化、河灯祈福文化

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入生态保护、经济发展

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

要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大力发展

“体育+”旅游产业,举办好国际漂流赛事,

形成“世界最美漂流基地”五排河、“华南第

一漂”五十里山水画廊的资江、乡村田园逸

境中峰漂流、梦幻资江夜游四大漂流品牌,

唱响“桂林山水美、资源丹霞红”旅游品牌。

写好“生态康养”文章。资源县地处万

山之中,县域内 95%是高山区,平均海拔

800 米,堪称华南地区的“青藏高原”“香格

里拉”,空气中负氧离子数瞬间值高达

38200个,是最佳避暑胜地之一。要以全域

推进休闲旅居康养度假建设为重点,打造

一批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要做

好“生态+”“文旅+”文章,推动八角寨、古

木冲、宝鼎瀑布、资江—天门山、石山底龙

洞峡等建设成高品质旅游景区,有序推进

丹霞温泉酒店、温泉水街综合改造提升,打

造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粤港澳大

湾区休闲度假康养重要目的地。

(作者系资源县委书记,二级巡视员)

22

第25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鲜明特征

□文/覃 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经过不懈努

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

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

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有效办法,是中国

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密码,为新时代深

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根本

遵循。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鲜明特

征,有利于从思想上、理论上和实践上深入

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何要自我革命、为何能

自我革命、如何进行自我革命等,从而增强

我们党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

动自觉,坚持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理 论 上 坚 持 继 承 性 与 创 新 性

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源自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与共产主义关系

的思考和认识。马克思认为,革命有政治

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区分,政治革命是社会

革命的前提。社会革命不仅要破除旧的政

治上层建筑,更要进行新的社会建设运动,

蕴含社会形态更替的深刻意义。由此可

见,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与共产主义关系

的思考显然已经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自

我革命的思想,且目标导向很明确,是为胜

任重建社会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为胜任重

建社会的工作而不断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

陈旧的肮脏东西,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

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毛泽东同志领导全

党开展整风运动到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

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再到新时代以制定和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深入推进全

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治国理政

的实践中勇于修正错误,坚持真理。同时

在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自我革命”这一概

念,且先后把“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

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自我革命

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提出来,这表明我们党自我革命的理论在

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革命论

述中所蕴含的自我革命思想的同时,又基

于中国具体实际深化了对自我革命的认

识,将自我革命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党的

自我革命理论彰显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实 践 上 坚 持 全 面 性 与 彻 底 性

相统一

实践表明,一个政党越是长期执政,面

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就越多越大。一个党要

长期执政就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

断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那样才能永葆先

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始终站在引领时代的

最前列。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

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仍将长期存在,

党随时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

伟大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

作用,党的各方面建设相互作用、紧密关

联,共同构成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进全

面从严治党,就要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

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这样的斗

争不是一事一域的一般斗争,而是涵盖各

个领域各个方面最坚决的斗争。这些斗争

既涉及制度、组织、执行等方面的“硬约束”

问题,更涉及政治、思想、作风等方面的“软

约束”问题。从江西瑞金响起惩治腐败的

“第一枪”,到严肃查办周永康、薄熙来、郭

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重大案件,

我们党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刀刃向内、

刮骨疗毒,猛药祛疴、重典治乱,清除一切

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在革命性

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这无疑是最彻

底的自我革命。这种彻底性既体现为惩治

范围的无禁区、惩治决心的零容忍,更体现

为惩治力度的纵深推进、标本兼治。

目 标 上 坚 持 政 治 性 与 人 民 性

相统一

政党天然具有强大的政治性,这就决

定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也必然具有

鲜明的政治性。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就是

为了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

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止祸起萧墙,这

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

根本意义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和纯洁性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东欧

剧变、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悲剧昭示我

们,打铁还需自身硬。越是长期执政,越不

能丧失自我革命的精神。我们党以自我

革命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彰显了强烈的

政治性。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经

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

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这个初心使

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勇毅前行的根本

动力,是推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力量

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

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

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

特殊利益。”这表明,我们党的自我革命本

意虽是防止祸起萧墙,实现长期执政,但从

根本上是为引领社会革命,更好造福人民。

因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价值旨归,是我们党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

多次强调,我们要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

痛恨什么,我们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树

立“靶向治疗”思维,把准问题的关节点、要

害处,从现实问题寻找破解难题的办法,把

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

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在初心使命指引下,

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以“民之所望”为“政

之所向”,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洞察社

会痛点之所在,将“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

贯穿于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着力汇聚起

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以更好完成时

代所赋予的使命任务。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23

第26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当代论坛 理论实践

挖掘碳汇农业的绿色发展动能

□文/段昕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

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

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

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生态文明建

设中,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

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方能持续推进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区),广西拥有独特

的碳汇农业资源,应当持续深化碳汇农业

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挖掘并利用碳汇交易

市场,努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广西碳汇农业的生态潜能

碳汇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管理策

略,旨在通过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土

壤管理和其他农业实践,提升农田生态系

统的碳储存能力,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浓度。它涉及作物种植、畜牧业、林业等

多个农业领域,在确保农业生产效率和可

持续性的基础上,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促

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广西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

育了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区域内众多湿

地、沼泽及水体成为天然理想的碳储存库。

2022 年,广西在生态质量与生物多样性丰

富度上分别位列全国第二和第三,进一步

夯实了其在国内外低碳农业发展中的基

础,未来这片沃土仍有很大的生态潜能可

以挖掘。一是朝着碳汇潜能的“绿色金库”

转化。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碳

汇及碳源成为全球研究的焦点。碳源被视

为温室效应的主要驱动因子,而碳汇则宛

如自然界的“治愈师”,在抵御全球变暖过

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西丰富的物种不

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独特生态资源转型

为绿色经济的关键资产。通过深入挖掘和

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广西有潜力推进和深

化“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弃物再

利用”的绿色经济循环体系,将碳汇潜能转

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广西碳汇产

业新增长的“绿色金库”。二是发挥土壤碳

储存“自然滤网”的作用。广西耕地类型多

样,其中红壤和黄壤经试验证明具有显著

的碳储存能力。依托现代技术,广西的耕

地土壤被评估出大约有3.66亿吨的碳储存

量,同时还拥有约 8350 多万吨的碳汇潜

力。通过采取精细化的农业管理和土地利

用策略,广西的土壤不仅有潜力转化为长

期稳定的碳储存库,还将在维护生态平衡

和进行碳循环调节方面发挥“滤网”的调控

作用。

广西碳汇农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追求更高的碳生产效率和更完善生

态系统的道路上,广西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和问题。在技术方面,广西的碳汇评估还

不够准确。广西在开展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研究时,虽然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以及林草资源清查等多重数据采

集途径,但现存技术在复杂生态系统的碳

汇功能评估上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认知

方面,碳汇潜力仍需挖掘。广西的甘蔗、木

薯等农作物均具备出色的碳汇潜力。然

而,受制于传统的种植模式和肥料使用习

惯,大部分农民对碳汇农业知之甚少,导致

其碳汇效益尚未充分发挥,进而影响整体

碳汇效果。在政策方面,支持碳汇农业发

展的相关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广西的碳汇

农业发展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关于农业

碳汇的补贴制度、技术推广策略及农民教

育培训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空白”,制约着

广西碳汇竞争力的提升。

广西碳汇农业的发展策略

应对广西碳汇农业发展面临的复杂挑

战,制定精准有效的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广西需要集中力量强化监测技术的精确

度,深入挖掘农业碳汇潜在能力,并不断创

新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出一个稳健的支撑

框架,推动广西碳汇农业朝着绿色、高效、

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是强化监测技术,精准评估碳汇。

为准确评估广西的碳汇能力,迫切需要提

升现有技术与方法。应主动对标国际先进

经验,引进高精度的遥感与监测技术,同时

依托本地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力量,成立专

业团队,研发适应复杂生态环境的碳汇评

估工具。强化人才培训,确保操作人员能

够熟练掌握新技术,并在实际工作中准确

应用。此外,提倡建立开放的数据共享平

台,汇聚各方面资源,增强数据采集与分析

的综合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碳汇评估

的准确性,也为公众监督、政府决策提供平

台与有力支撑。

二是鼓励农民参与,释放碳汇优势。

为挖掘农业碳汇潜力,政府应制定长远策

略,鼓励农民栽种碳汇效益高的作物,并提

供必要的财政和技术支持,为初次尝试低

碳农业的农户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或风险

保障,降低其成本压力。同时加强对农民

的培训教育,邀请专家实地教学,定期举办

碳汇农业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农民掌握

节水农业、肥料使用优化和可再生能源应

用等低碳农业的关键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提升农民参与低碳农业的信心和主动性。

三是健全支持碳汇农业发展的政策体

系。面对广西碳汇农业发展中政策支持不

足的问题,关键在于创新政策手段,构建一

个综合且有效的支持体系。政府可引入碳

汇绩效补贴制度,根据农户和企业在碳汇

方面的实际绩效发放补贴,激发其参与碳

汇农业的积极性。建议设立农业碳汇银

行,为农户提供将碳汇成果转化为经济收

益的平台,并引导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信贷,

支持低碳农业。借鉴国际经验,推广支付

生态服务模式,为农户在生态保护和低碳

实践中的贡献提供直接经济激励。为确保

政策有效实施,建立高效的跨部门协作机

制十分关键,同时应对违规行为施以严厉

惩罚,维护政策执行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推动广西碳汇农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桂林学院)

责编/李佳颖

24

第27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责编/覃 妮 思政课改革创新 当代论坛

打造接地气的“桂味”思政课

□文/张泊艺 陈卫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

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

需求和期待,并提出“办好思政课就是思维

要新,创新课堂教学;情怀要深,培养一批

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思政课教师要加

强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学方式的持续

创新,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调研了

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运用鲜活的历

史故事和生动的改革发展实践阐释相关的

思想理论,在增强情感认同的基础上逐步

深化思想、理论和政治认同,夯实“四个自

信”的根基。广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

源和鲜明的发展特色,要持续挖掘利用八

桂红色文化资源,反映八桂经济社会发展

成就,彰显八桂人文情怀和民族特色,把思

政课讲深、讲实、讲活,打造接地气的“桂

味”思政课。

结合八桂古今,增强思政课的历史

认同 。 要立足百年党史和中国共产党领

导广西革命和改革发展的恢宏历史篇章,

讲述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演进和人民选择

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必然性,鲜

活再现中国共产党在艰苦革命探索中,学

习并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领导中国人民走

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同

时,要用真心、真情、真功,结合湘江战役、

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红色文化资源和

广西近年来改革发展成就,以丰富的载体

和鲜活的形式吸引学生进入思想文化场

域,教育引导学生以全面、客观、联系、发展

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八桂大地的变化、

中国面貌的变迁和世界局势的演变,以清

晰的理论逻辑框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力,推动理论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

在感悟思想伟力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

法、增智慧。

讲好八桂“方言”,增强思政课的话语

认同。当前,话语体系不匹配是思政课上

学生不愿意听、听不进去的主要症结之一。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思政课教师要善

于用与学生亲近的年龄、地域、学科等的

“方言”,讲述与学生亲近的人物、事件等,

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讲好广西学生

爱听的思政课,就要适应青年学生的地域

特征和学科专业特点,不断推动思政课教

学资源丰富提质、教学话语接地气、教学方

式方法更具吸引力,既讲好“普通话”,又善

讲“方言”。民族地区方言的魅力和功能无

可替代,一句“呗侬”“阿哥”“老表”“友仔”

“靓仔”等在很多时候能自然地拉近彼此的

距离。在教学中要适时融入学生熟悉的

“方言”,用以解读抽象的概念,让原本晦涩

的理论在娓娓道来的朴实话语中入脑入

心,让思政课更加接地气、有味道。

彰显八桂情怀,增强思政课的情感

认同 。 爱国主义是印刻在中华儿女心中、

延续几千年的民族情感,也是增强民族凝

聚力的根和魂,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为国

家强盛和民族振兴不懈奋斗。思政课教师

要聚焦打造有情怀的思政课,讲好八桂儿

女爱党、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的故事,以

增强思政课的情感认同。从广西农村建党

第一人林培斌到堪称“一生忠贞、矢志不

渝、英勇善战、我军楷模”的李天佑,从“不

求做官,只为人民打工”的李明瑞到甘愿为

人民利益牺牲一切的韦拔群,从胸怀振兴

中华之志的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到

这一生只为一颗跳动的“中国芯”的“中国

芯片之母”黄令仪,从“不获全胜、决不收

兵”的黄文秀到“青春之花”绽放战“疫”一

线的梁小霞……思政课教师要善用这些八

桂优秀儿女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厚植爱

党、爱国、爱民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和自豪感,自觉将个人理想和奋斗融入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

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

征程中。

融入八桂人文,增强思政课的文化

认同。文以载道、以文育德是思政教育的

重要手段和路径。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认真

挖掘和弘扬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

广西优秀文化元素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

以涵养身心、凝心铸魂,培养创造性运用优

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时代新人。要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必须

准确领悟文化的内涵。思政课教师要把握

和运用好八桂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

不断提升思政课堂的文化生命力,使思政

课堂体现鲜明的中国风格和醇厚的八桂味

道。例如,在建筑专业学生的思政课中融

入八桂特有的建筑文化,干栏式建筑、鼓楼

和风雨桥、吊脚楼等特色建筑体现了广西

各民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可

以让学生在感受优秀文化魅力的基础上找

到专业学习的共情点,达到以文化人的效

果。同时,要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的研究,善于用

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的基

因,推动八桂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更新和

现代转型,使思政课堂成为八桂文化传承

的重要平台。

(作者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 2021 年

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研究课题“正确党史观视域下讲好红色

故事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25

第28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总 策 划 刘 波 李庭华 朱金莉

□策划统筹 阳秀琼 钟 振 张国成

□策划执行 谢羲薇 王海波 覃楚欢

张友豪 刘 峥

关注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开幕,已进

入最后倒计时。

首届学青会由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合并而

成,是广西承办的第一个竞技类全国综合性运动会。

自筹办以来,围绕“逐梦新时代 青春更精彩”的主题,秉承

“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广西以赛为媒、以会为介、以友谊

为注脚,努力将首届学青会办成一场青春的盛会、团结的盛会、友

谊的盛会,借大赛向全国呈现一个全面立体、生动鲜活的青春广西,

让广西的传统之美、竞技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得以充分展现。

青年人的盛会,竞赛从来就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彼此交

流、加深了解、提升技艺、收获友谊。赛场之上,运动员们努力拼

搏,在竞技中结下深厚友谊;赛场之外,来自全区32所高校的1.65万

名志愿者,纷纷化身“小青芒”,以热情洋溢的笑容,为首届学青会

提供志愿服务。用拼搏去实现梦想,用微笑去面对世界,这本就

是青春该有的模样。

青春可以点燃激情,拼搏能够成就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

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从成都大运会到杭州亚运会,在充满着

青春活力的运动赛场上,“00后”扛起大梁,青年运动员们一次次崭

露头角,以青春之名,彰显出栋梁之材的实力、潜力。这一次学青会,

“青春风暴”还将继续掀动,青春之歌必将再次唱响。

11月5日,首届学青会开幕式将如期举行。在此后的10天赛

程里,体育健儿们将在广西承办的35个大项、45个分项、768个小项

中奋力拼搏,充分展现当代学生和青年的健康活力,努力向全国人民

呈现一届充分展现中国形象、新时代青年形象和壮美广西形象的

体育盛会。

让我们相聚壮美广西,共赴青春之约,逐梦青春舞台!

(文/谢羲薇)

你好,学青会

26

第29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27

第30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关注 责编/覃 冰 李佳颖

学青会,广西何以?

□本刊记者/王海波

“给青春发一份请柬,邀约在美丽山水

间。给时代交出一份答卷,写下豪迈壮美

诗篇……”

金秋时节,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

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会歌《青春遇见》,

在八桂大地激情回荡,为谱写壮美广西的

新时代之歌增添了更激昂的音符。

这是进入后疫情时代以来,广西举办

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项目最全、人数最

多的体育盛会。

近年来,健康中国是一个发展热词,越

来越多的省区市瞄准了体育城市这个新的

发展赛道。在以赛谋城的竞逐中,此届学

青会将不仅是全国学生(青年)运动员的竞

技舞台,是广西体育文化交流的平台,还是

展示广西形象的窗口,更是谋求产业融合

的契机。

首届学青会缘何落户广西?

时间可追溯至 2019 年 7 月。彼时,广

西决定申办于 2023 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

青年运动会。2019 年 8 月,国务院批准同

意我区承办 2023 年第三届全国青年运动

会。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闭幕式上,

广西接过会旗,标志着全国青年运动会正

式进入“广西时间”。

2020 年 4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

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

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合并

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改称

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次年,教育部和

国家体育总局向自治区政府复函,经国务院

批准,由广西承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

运动会,强调要努力举办一届“简约、安全、

精彩”的运动会。

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

们对健康体魄、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

健康广西、体育强区建设被提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广西相继出台了《广西体育强区

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建设全国新时代体育

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等

政策文件,明确了建设体育强区的目标任

务,其中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拓展对外交流

是一项重点内容。

自治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深

化体育体制改革、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到

体育产业、重大赛事发展和举办,广西取得

了重大进步和突破,体育综合实力和影响

力有了较大提升。

这里有举办大型赛事的“软硬”支撑。

目前 14 个设区市均建有体育中心和标准

化的各类体育场馆,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随着世界体操锦标赛、苏迪曼杯世界羽毛

球锦标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环广西

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国际性赛事相继

广西体育中心完善的基础设施为首届学青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硬件支撑。 张友豪/摄

28

第31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落户,广西在申办大型和重大的体育活动

或比赛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届学青会女子跳水一米板冠军、

西安队队员龙艺萍感慨,自己在国内参加

了诸多比赛,这次不论是青运村还是赛事

场馆,设备和服务都是一流的,这对运动员

的比赛发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里积淀着刻苦训练、奋勇拼搏的体

育基因。历史上广西体育健儿为国家摘金

夺银,屡创佳绩,涌现出李宁、莫慧兰、李婷

等世界冠军。这几年随着广西竞技体育不

断提升,韦筱圆、蒋惠花、杨洁霞等大批年

轻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国家体育总局对

广西体育的巨大变化和广西运动员的优异

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表示将加大与

广西共建备战奥运、亚运国家梯队集训队的

力度。

曾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何振梁说

过:“要让全世界都了解一座城,体育是个

好媒介。”

举办盛大的体育赛事,早已超出了体

育运动本身,它将是展示城市形象、宣传当

地人文特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

从青运会会徽、吉祥物的设计,到场馆

条件、赛事服务、后勤保障,再到领略广西

的独特美景、人文风貌,参赛的全国各地代

表团不仅感受到了广西人的热情友好,也

看到了八桂发展的活力。

来自南京队的沙滩排球运动员严旭对

青运会的吉祥物甚是喜爱,了解到此次沙

滩排球赛的举办地钦州正是吉祥物——中华

白海豚的故乡,她直言:“这一对海豚太萌

了,不仅体现了广西活泼友善的形象,也恰

恰说明广西的生态环境很好。”

一年多以前,在南宁市三塘镇那况路与

北仑路交界处,仍是随处可见的荒地。如

今一座座体育场馆拔地而起,新建场馆的

外立面穿上“新衣”,由白色铝单板和深蓝

色玻璃幕墙组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彰

显美观大气。

人们印象中的这个“荒凉郊区”,乘着

学青会的东风,揽下了投资近 24亿元的体

育训练比赛基地,它将为打造和谐生态宜

居、时尚旅游休闲的新三塘增添新动力。

“近 300 亩规模的体育公园,人们可以

到这里看比赛;平时,老年人在绿地散步、

打太极,跑道、球场都向公众开放,年轻人

跑步,孩子们在球场上欢乐追逐……这样

一个有活力的地方,就是幸福感和获得感

的体现,人气怎会不旺!”自治区体育局重

大赛事项目协调推进办公室主任陆学杰这

样描绘三塘基地建成后带来的社会效益。

目前,涉及学青会比赛项目的 14 个设

区市的 48 个比赛场馆(新建 14 个、改扩建

34 个)面貌一新,除了举办一些赛事,平时

也会对公众开放,持续发挥作用和效益。

以体育之名,让城市更美好。共青团

广西区委办公室四级调研员黄铁生认为,

办赛营城将积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宝

贵经验,为广西的经济、文化、精神风貌等

各方面带来精彩嬗变。

近年来,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

赛的举办逐渐成为广西体育的IP,中国·柳

州国际水上狂欢节暨水上休闲运动会展示

了工业以外的山水柳州,哈嘹足球点燃了

中甲赛场上最火热的球市……这些探索和

创新为广西开辟“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提

供了有益的借鉴。

如今,学青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激发体

育产业融合的引擎,推动体育与文旅、科

技、教育等领域同频共振,让城市发展产生

“1+1>2”的效应。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青会的举办所培

养的人才,以及他们所积攒的智慧、创意和

能量,并不会随着学青会的闭幕而消散,而

是会继续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焕发新的

光彩,成为建设壮美广西的坚实支撑。

南宁市民族广场的电子屏幕上,首届学青会主题宣传十分醒目。 张友豪/摄

(扫码观看视频)

29

第32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关注 责编/覃 冰 范立强

青春赛场,放飞梦想

□本刊见习记者/覃楚欢

3 个月前,17 岁的邓雪莹凭借 10.66 分

的优异成绩,在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

(以下简称学青会)首个开赛项目冲浪比赛

中成功夺得女子短板冲浪冠军,为东道主

广西拿下学青会首枚金牌。

广西冲浪队主教练梁春对她的表现印

象深刻:“邓雪莹在赛场上保持了冷静,即

使在浪况较差的情况下,她也能把握住好

浪,完成了一系列精彩的动作,获得了高

分。”年轻的邓雪莹只给自己的表现打了 8

分,表示在以后的比赛中要更加努力,取得

更好成绩。

与浪为伴,训练五载,为梦想勇闯赛

场,初出茅庐却光芒四射,这是邓雪莹的经

历,更是第一届学青会上众多运动员的写照。

2020 年,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

运动会合并为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

2023 年首届学青会开赛,将竞赛分组设置

为校园组(大学、中学)以及公开组,共设39

个大项、51个分项、805个小项,吸引更多学

生(青年)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学青会既

是精彩的体育盛会,也是绽放青春活力的

盛会。

学青会校园组覆盖全国各地的学校,

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传统项目,也

包括健美操(啦啦操)、武术、毽球等新兴项

目。而公开组则参照 2024 年巴黎奥运会、

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设置射击、射箭、自

行车、击剑、现代五项、铁人三项、马术等项

目。广大学生和青少年能够在学青会上尽

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艺。

在南宁市体育运动学校(五合校区)综

合球类馆内举行的学青会技巧项目决赛

中,南宁市队的罗珊珊、钟欣悦同样表现突

出。今年 16 岁的罗珊珊和 11 岁的钟欣悦

的二人组合,以轻快的舞蹈动作压轴出场,

姿态优雅又不失力量,随着乐曲在场上用

肢体展示优美的双人动作。

“两人做搭档练了将近一年,成套动作

已经非常熟练,配合默契。”南宁市队教练

员梁林虎介绍,罗珊珊和钟欣悦从 2022 年

11 月就开始为学青会备战,两人搭档后不

断磨合,乐观的性格和对彼此的信任让这

个组合发挥越来越稳定,最终以25.85分拿

下女子双人全能乙组决赛冠军。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备战,精神状态很

好。比赛时,我们的表现力和专项都发挥

得很不错。很高兴能为南宁队拿到技巧项

目的首枚金牌。”罗珊珊表示,队友的相互

扶持和教练的帮助,让她们离梦想又进一步。

坚定的步伐踏出必胜的信心。像邓雪

莹、罗珊珊、钟欣悦这样的学生(青年)运动

员从全国各地而来,正跃跃欲试,期待在这

场青春盛会上创造佳绩。

10月,为期半个月的杭州第 19届亚运

会圆满闭幕,23 岁的广西百色籍运动员刘

德助成为赛场上最耀眼的选手之一。作为

中国唯一一名参加亚运会男子中长跑项目

的运动员,刘德助4天内连续参加了4场比

赛,最终取得 1500米决赛第六名、800米决

赛第五名的成绩。如今,他来到学青会,向

着更高目标奔跑。

“比赛结果都是平时训练积累的体现,

当积累到一定实力之后很难再往下掉,即

便连续作战我也能把每一场都发挥好。”面

对在多个赛事中连续作战难题,2023 年新

晋“世界蛙王”覃海洋如此作答。

24岁的覃海洋刚在 7月举行的福冈游

泳世锦赛中包揽男子 50 米、100 米、200 米

蛙泳金牌,接着又在成都大运会上摘下 5

枚金牌。没有停歇,他在10月的杭州亚运会

获得5金1银、获评“最有价值运动员”称号

后,转身便在世界泳联游泳世界杯比赛中

以 3 站包揽 9 枚金牌的佳绩成为世界杯

年度总冠军。覃海洋带着荣耀持续征战,

10月8日,在学青会田径项目测试赛男子大学组100米预赛中,运动员加速向终点冲刺。 石 钖/摄

30

第33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在这一赛季中不断创造辉煌。在学青会的赛场上,他将继续一展身手。

游泳世界杯落幕后,张雨霏在社交媒体上抒发感想:“在 3 个月的

时间里,我完成了 59枪的比赛,简直是不可思议,这也是我收获最多的

一个赛季,带着王冠走向下一站。”

张雨霏有“泳坛蝶后”之称,从福冈世锦赛到成都大运会,她在15天

内拿下总计 11枚金牌。在杭州亚运会,她更是收割 6枚金牌,当选本届

亚运会“最有价值运动员”。在游泳世界杯中,她依然稳定发挥,取得

100米蝶泳三连冠、200米蝶泳三连冠、50米蝶泳三连亚的成绩。学青会

期间,她将继续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摘取更多荣誉。

学青会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青春之约,吸引着大批体育明星

前来竞技。亚运会女子 100米跨栏冠军林雨薇,大运会女子 100米跨栏

亚军吴艳妮,中国国家队队员陈芋汐、李冰洁等体育明星也纷纷前来参

赛。星光璀璨、高手云集,在体育技能、精神比拼中,他们将充分点燃运

动激情,释放青春活力。

明星选手的到来,在提升首届学青会的关注度、影响力的同时,也带

动了体育运动理念的传播。在多个重大赛事上取得最高荣誉后,很多青

年体育名将依然积极参赛,用行动践行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不断展现

当代中国青年的青春活力与风采。

学青会赛场接连铺开,不管是已在体育领域有一定建树和一定知名

度的世界冠军,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运动员,他们将各显身手、大展

神通,在青春的赛场上勇敢比拼、追求卓越、持续突破。拼搏是青春的美

好所在,也是学青会的独特魅力所在。在学青会的青春赛场上,青年学

生运动员将以梦想为音符,演奏出动人心魄的拼搏之歌。

首届学青会由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

会合并而成。举办本届学青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

二十大精神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

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的意见》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新时代推动学校体育改

革、增强青少年和学生体质、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

养的重要措施。首届学青会由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

中央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将于 2023

年 11 月 5 日至 11 月 15 日在广西举行。本届学青会

比赛共设 39 个大项、51 个分项、805 个小项(校园组

370 个、公开组 435个),其中广西承办 35个大项、45个

分项、770个小项(校园组 370个、公开组 400个),其余

4 个大项、6 个分项、35 个小项在其他省份举办。学青

会比赛安排在 59 个场馆,其中广西 48 个,分布在全区

14个市、8个县、8所高校,其他省份场馆11个。

链接一 〉〉

10月6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正式向社会

公众发布学青会主题曲MV《青春遇见》。首届学青会会

歌《青春遇见》由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广西

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东西

作词,全国著名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舒楠作曲。动

人的旋律融入了当下流行的说唱元素,表达了“青春有

了努力和奋斗,才变得更加精彩,更富有活力”的信念。

为加大对首届学青会的宣传,展现学生及青年的

勇敢、坚强、活力,10 月下旬起首届学青会主题系列微

电影《小桂花》《潜龙腾渊》《飞扬》在各大平台接连上

映,围绕“小人物改变大世界”概念,通过讲述普通人的

故事,展现平凡人身上的勇气、坚持和温暖。《小桂花》

以广西籍女子体操运动员韦筱圆为原型,讲述了热爱

体操的主人公小桂花面对着学业和家庭的压力,在坚

持梦想与放弃之间徘徊的故事。《潜龙腾渊》以北海合

浦自由搏击冠军张沛勉为原型,讲述崇尚江湖侠义精

神的广西青年张小龙,机缘巧合下得到机会接受正规

的拳击训练,对梦想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飞扬》则是

一部霹雳舞题材微电影,主人公黄伟明是霹雳舞界的

“常胜将军”,但一次比赛的失误使他陷入了自我怀疑,

最后在舞团伙伴的帮助下,他重新振作、重回舞台。

链接二 〉〉

10月24日,南宁市代表队的门泓秀、吴凡贝在女子双人十米跳台比赛中获得

冠军。 学青会组委会供图

(扫码观看视频)

《青春遇见》 《潜龙腾渊》

31

第34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火炬传递的背后

□本刊记者/谢羲薇

10月 23日清晨,晴空碧海映衬下的北

海市合浦县海丝首港,身着一袭白色连衣

裙的圣火采集人,高擎着采火棒从海丝古

船拾级而下,在 14名圣火少女的簇拥中登

上主席台。当她将采火棒倾入圣火盆的那

一刻,圣火盆顿时燃起熊熊烈焰。

随后,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

火炬传递活动,以海丝首港为起点,开始在

全区范围传递。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主任,学青会组委会主任刘宁接过火种护

卫递来的火炬,点燃后交至第 1棒火炬手、

北海市委书记蔡锦军手中;蔡锦军起跑,穿

过舞台,与第 2棒火炬手、实现中国男子百

米亚运金牌零突破的“亚洲飞人”劳义完成

传递;劳义庄严举起火炬登船,把象征着丝

路精神的火焰从合浦始发港码头,经由海

上传递至汐海阁码头。

海天相接,白帆远影,圣火与古港跨越

时空交汇,连接起历史与现实。

纵观历史上举办过的大型体育赛事,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火炬传递都是大幕开启

前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仪式,被赋予非凡

的意义。而圣火采集地,就是这一切的起点。

首届学青会圣火采集,缘何选址海丝

首港?火炬传递首站,又为何青睐北海?

我们可以从启动仪式开始前上演的历

史舞剧《碧海丝路》片段中探知一二。这部

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为背景的舞剧,

在深情讲述主人公大浦和阿斑爱情故事的

同时,展示了古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艰

辛与勇气,也生动再现了中国与东南亚各

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情景。

在 2000 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

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

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

的丝绸之路。随着造船、航海技术逐渐成

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和繁荣。《汉书·

地理志》记载了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由

徐闻(今广东徐闻境)、合浦(今广西合浦东

北)出发,乘船约 5 个月到达都元国(今马

来半岛西南沿岸),又行船约 4个月到达邑

卢没国(今缅甸南海岸),再行船 20多天到

达谌离国(今缅甸西南沿海岸),登陆后步

行 10 多天到达夫甘都卢国(今缅甸浦甘

城附近),从夫甘都卢国行船 2个多月到达

黄支国(今印度东南部海岸),自黄支国行

船约8个月到达皮宗(今马来半岛东南),再行

船约 2 个月到达日南(今越南中部)、象林

交界,黄支国南面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合浦为合浦郡治所,是当时北部湾沿

海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徐闻港闭塞以

后,合浦顺理成章成为海外交通贸易的海

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北海由此打破了地域

限制,走出北部湾,走出南海,迈向印度洋、

太平洋,开始了长久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可以说,北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开放

史。从 2000 多年前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

早的始发港之一,到 1876 年被开辟为通商

口岸,再到 1984 年成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

城市之一,北海的血脉里一直流淌着开放

的基因。

圣火采集人手持采火棒登上海丝古船采集圣火。 周 军/摄

关注 责编/覃 冰 邓千稀

32

第35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迈入新时代的北海,在融入“一带一路”、

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和广西北部湾

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中具有重要

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北海已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同时

拥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深水海港、全天

候机场及管道运输“五位一体”交通网络的

城市,成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17 年 5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

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

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

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

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在讲述古丝绸之

路历史时提到,“宁波、泉州、广州、北海、科

伦坡、吉达、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就是记

载这段历史的‘活化石’”。

由此可见,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新篇章,借鉴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寓

意,把“传承基因、点亮梦想、运动健康、奋

斗幸福”的理念传承下去,正是首届学青会

圣火采集选址北海的深层用意。

一个值得品味的细节,作为首届学青

会火炬传递的首站,北海的火炬传递路线

创新设置了圣火海上传递过程。近 600 米

的海上路线,古港、沙滩、红树林、海上栈

道,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斑斓画卷跟随护送

圣火的船只行迹徐徐铺展开,这份中国人

特有的浪漫在火炬传递的路上展现得淋漓

尽致。

圣火经汐海阁码头上岸后送至北部湾

广场,再途经长青路、北京路、站北路,到达

终点北海市第九中学。北海市第九中学是

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走出了残奥会游

泳冠军李俊升、亚运会跆拳道冠军骆宗诗

等优秀体育人才,作为北海站传递的收火

点,精准体现和诠释了首届学青会逐梦青

春的主旨。

以青春之名逐梦,以青春之名担当,仿

佛一股强大的信念,注入每一位火炬手

心中。

第 30 棒火炬手、北海市实验学校初二

学生邹柏贤年仅 13 岁,是火炬传递北海站

年龄最小的火炬手。

“接过火炬就像接过未来。”邹柏贤这

样形容自己人生首次传递火炬之旅。话语

中,洋溢着新时代青少年一代敢梦敢想、勇

闯勇拼的自信与骄傲。他曾数十次获得国

家级、自治区级奖项,是第十五届“宋庆龄”

奖学金获得者。

北海站的火炬手名单里,既有体育

世界冠军、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

秀共青团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也有抗疫先

锋、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五四奖章获

得者。他们当中,有退役军人、警察、消防

员、教师、医护人员、学生、第一书记、乡村

振兴工作队员、社区工作者……来自社会

各界、各行各业。向五四奖章获得者、优秀

体育教练员、优秀体育运动员、优秀教师、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等倾斜,

也是首届学青会火炬手的选拔标准,以青

少年先进典型、时代新人代表为榜样,激励

更多青年学子见贤思齐、赶超跨越。

火炬传递,传递着团结和友谊,传递着

奥林匹克精神,这场全民参与的盛会,亦是

一次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机。

10月 23日起,首届学青会火炬传递轮

流在广西 14个设区市进行,每个城市传递

一天,于11月5日开幕式当天传到南宁。

14 天的传递,火炬手们或沿江、沿海、

沿边而跑,或经过国门边关、革命老区、红

色景点、历史街区、现代新城,他们将城市

魅力与体育活力相融合,让城市的脉搏在

火炬传递中有力激荡。

首届学青会的手持火炬造型从数

字“1”中演化而来。数字“1”既代表首

届学青会的独有属性,同时寓意青年

人勇争第一的信心和决心。火炬出火

口设计源自铜鼓图纹,寓意铜鼓催征

放飞青春梦想。火炬总长度约 0.68

米,外壳采用轻质合金材质,适合手

持。炬身图案以学青会会徽青春飞扬

形象为核心设计理念,通过会徽多彩

的颜色结合散射状线条造型,体现出

活力飞扬、青春绽放的寓意。火炬造

型不仅优雅美观,而且科技含量足,具

备在极端天气环境下运行的能力,经

过测试不惧 8级大风和 150毫米降雨。

火炬内部燃烧器采用多段燃烧方式,

火焰根部位于出火口内部,使炬焰在

极端天气下可稳定燃烧,并将火焰高

度保持在250毫米至300毫米。

链接 〉〉

圣火从合浦始发港码头出发,经由海上传递至汐海阁码头。 周 军/摄 10月31日,火炬传递桂林站两名火炬手准备交接。 刘 峥/摄

33

第36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共赴壮美广西青春之约

壮美广西发出青春之约,期待一场青春与体育的激情碰撞——2023年11月5日,第一届

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将在广西南宁开幕。这是广西承办的第一个竞技类全国综合性运动

会,也是广西目前承办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比赛项目最全、参会人数最多的综合性体育盛

会。场上,突破极限;场下,创造无限。拼搏是最动人的语言,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春身姿奔

赴赛场,在汗水挥洒中追寻他们的青春梦想,让我们看到了“后浪”奔涌的青春力量。与体育

激情碰撞,一系列以迎学青会为主题的全民健身赛事在广西各地陆续开展,一系列迎学青会

的文体旅商促消费活动陆续推出,未开幕已热烈。以竞技体育激发群众体育活力,借体育

赛事展现城市魅力,我们不仅期待相逢时的惊喜,更期待告别后的“引力”,将体育运动的

“一时热”变成“一直热”,让盛会所见壮美广西成为全国各地赛手和观众的心中所向。本期

“圆桌会”围绕共赴一个什么样的壮美广西青春之约进行探讨。

让学青会的圣火一直亮下去

□自治区体育局竞体处副处长 李 婷

10月 23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

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圣火采集和火炬传

递活动在北海启动。在广西 14 个设区市

站站相传之后,学青会的圣火将如何从

“一时亮”到“一直亮”?从 2008 年的北京

奥运会到 2023 年的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

会,最具参考价值的经验是——让赛事场

馆再利用,让体育运动再扩展。

场馆是办赛的基石。为备战学青会,

广西仅用2年多时间就改造建成了48个比

赛场馆。这些场馆的建设、改造,既能满足

比赛要求,又能兼顾体育事业发展。比赛

结束后,应尽可能将大赛中的场馆“还馆于

民”,有效解决“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更好

地服务全民健身,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

的活力。学青会攒下的深厚“家底”,也有

望成为推动广西体育事业发展、营造人民

健康幸福生活的新载体,为广西建设体育

强区厚植根基。

体育强国、体育强区的基础在于群众

体育,既需要竞技体育的优异成绩,也需要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近年来,成都大运会、

杭州亚运会等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蓬勃

发展。广西紧紧抓住各种办赛机遇,发挥

竞技体育带动作用,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

健身圈”。同时,因地制宜丰富体育健身设

施建设,比如南宁对邕江两岸近150公里进

行改造,把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体育设施

同江河生态融为一体,让大自然成为老百

姓的健身房。如今,广西群众体育蓬勃发

展 ,经 常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的 人 数 比 例 为

40.18%,国民体质合格率达 93.5%,两个指

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

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

体魄。体育的重要价值,是让大家都能有强

健的体魄、健康的生活。自 2009 年确立全

民健身日以来,“运动是良医”深入人心。我

曾经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到美国明尼苏达大

学访学一年,通过交流学习深刻认识到体育

绝不单纯是为了赢得奖牌和荣誉,而是为了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今年以来,一系列以迎

学青会为主题的全民健身赛事在广西各地

陆续开展,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借助学青会,

广西打开了体育事业发展新格局,奏响体育

强区和健康广西的协奏曲,让人民美好生活

的含金量更足。

体育强则国强,青年强则国强。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

展”是重要内容。从成都大运会到杭州亚

运会,再到在广西举办的学青会,“00后”等

新生代青少年扛起了大梁。体育运动可以

让青少年养成强健的体魄,锻炼坚强的意

志,培养健全的人格,陶冶积极的性情,要

给青少年多搭建运动的平台、多创造运动

的机会。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广西全力

以赴,推动形成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

家“五位一体”的培养支撑体系,在建成青

少年体育强区上奋力奔跑。

关注 责编/覃 冰雪花

34

第37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后浪”奔涌凝聚青春新力量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 冉乐乐

“体育+”让城市涌动青春活力

□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杨 鹏

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的精彩瞬间

还历历在目,八桂大地又将迎来一场青春

洋 溢 的 体 育 盛 会 —— 第 一 届 全 国 学 生

(青年)运动会,11 月 5 日将在广西南宁正

式开幕。在这些体育盛会中,很多“00 后”

甚至是“10 后”出征赛场,他们以出色的表

现和热血的拼搏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新生

代的力量和潜力。“英雄出少年”,这些层出

不穷的新生力量,展现了中国当代青年的

青春力量,让人们更加相信,青年人的字典

里没有“不可能”。新时代新征程,各行各

业的“后浪”青年更当志存高远,坚定理想

信念,勇于开拓进取,练就过硬本领,以青

春之我,逐梦华夏之阳。

青年需有“志”,心怀“直上青天揽日

月,欲倾东海洗乾坤”的凌云志气,坚定理

想信念,做敢于筑梦的“摘星人”。志之所

向,无坚不摧。一场场大赛上,“后浪”奔

涌,运动健儿们怀揣凌云志,坚定信念笃志

前行,在坚持不懈地训练中突破自我,用拼

搏进取诠释无悔青春。时代的华章在接续

奋斗中演进,新时代的青年应心怀“欲上青

天揽明月”之志,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

大业,永远拼搏在一线、冲刺在一线、奋斗

在一线,朝着心中的“星辰大海”扬帆起航。

青年需有“勇”,心存“乘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毅勇气,勇于开

拓进取,做勇于追梦的“奋斗者”。前路满

是荆棘,更当勇毅前行。在 8 月举行的手

球女子组比赛中,南宁队与北京朝阳队进

行 PK,一度反超比分,无奈由于经验不足,

最终还是惜败对手。比赛本就有输赢,但

只要保持不到最后一刻不放弃的体育精

神,虽败犹荣。新时代的青年要学习运动

健儿们始终不气馁、不放弃的坚毅勇气,逢

山开路、遇水搭桥,保持一往无前的拼搏奋

进姿态,续写新征程的奋斗华章。

青年需有“底”,心持“千淘万漉虽辛

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从容底气,练就过

硬本领,做勤于圆梦的“实干家”。自信彰

显底气,底气源于实力。在 7 月的学青会

冲浪比赛女子短板角逐中,南宁队队员

邓雪莹以10.66分的成绩夺得金牌,这是广西

参赛队伍在本届赛事的首块金牌。夺冠那

一刻,是青春最美的瞬间,而为了这一瞬

间,17 岁的邓雪莹已备赛整整半年。青年

一代要扛起大梁,就必须要有“本领恐慌”

的危机感,主动下沉到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摸

爬滚打,在艰苦地区、吃劲岗位、复杂矛盾

的“冬训夏练”中磨砺意志、锤炼作风、增长

才干,练就堪当时代重任的过硬本领,以重

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推动事业发展,书写

砥砺前行的报国华章。

运动改变生活,赛事塑造城市。体育

赛事作为“世界语言”,是提升城市形象的

重要途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

(以下简称学青会)作为重大体育赛事,将

给广西相关城市尤其是首府南宁的发展带

来重大契机,更好地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起到“引流量、赋能量”的积极作用。

大运会让人们记住了成都的“休闲慢

活”,亚运会让世界触摸到了杭州的“诗画

活力”,学青会以南宁为主举办地,调动

广西各中心城市资源共同承办,将给人们

带来什么样的记忆?

以学青会为契机,广西落实“绿色、共

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突出活力性、时

代性、成长性,各相关城市以赛事为支点,

充分展现和有力改善城市形象。比如,南宁

从体育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生态环境

等多方面完成自我升级,展现出朝气蓬勃

的“绿城”魅力;北海依托得天独厚的滨海

资源,承办冲浪、帆船、沙滩足球等赛事,赛

场镜头穿插,绵延的海岸线、柔软的沙滩、

翻涌的浪头,让观众心驰神往;贺州承办足

球比赛,以姑婆山足球场作为比赛场地,

由废弃矿库综合治理改造而成,有效改善了

城市区域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气质”。

“因体育赛事奔赴一座城”,这是“体

育+”的魅力所在,也是文体旅融合发展的

一大亮点。为持续释放大赛效应,充分激

发游客“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热情,广西以

学青会为契机,围绕拓展乡村、城市、数字、

夜晚、国际五大消费空间,发布了系列文体

旅商促消费活动,重点推出马山县乔老河

乡村旅游体育休闲精品线路、上林县世界

长寿乡体育养生旅游精品线路、阳朔遇龙

河旅游度假区户外体验线路等 10 条体育

旅游精品线路,以及 10 项促消费政策,丰

富了“赛事+旅游”业态。通过打造新场景,

拓展文体旅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空间,充分

释放文体旅产业融合新动能。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有力推动

城市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体

育产业规模从 2012 年的 9526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约 31175 亿元,到 2030 年或将达

到 10 万亿级规模,体育产业已衍生形成多

个新赛道新领域,成为各地壮大发展实力、

提升地区影响、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

择。从成都大运会到杭州亚运会,都在做

出同样的尝试——在扩大城市国际影响

力、提级城市基础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

关联产业。近年来,广西各地尤其是南宁

先后承办多项大型赛事,场馆场地不断完

善,经由一系列体育赛事聚拢人气、促进消

费,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借助举

办学青会契机,广西可以围绕民族文化、旅游

目的地和体育场馆等消费空间,进一步激发

消费潜力,带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35

第38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关注 责编/覃 冰 邓千稀

学青会精彩瞬间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自 7 月 9 日在广西开启第一个比赛项目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

选手齐聚广西,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创造奇迹,一场青春与体育的激情碰撞在八桂大地精彩上演。

10月26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公开组)蹦床项目男子团体资格赛在南宁市举行,广西南宁队的廖鸿滔在比赛中。 李致维/摄

10 月 21 日,在南宁市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公开组)

跳水比赛男子团体3米板比赛中,广西南宁队的王立润和梁先柏表现出色。

李致维/摄

8月 21日,在南宁市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手球女子组季军

争夺中,广西南宁队队员获得快攻机会。 刘 峥/摄

36

第39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10月 28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自行车(山地)比赛在河池市南丹县

举行,参赛队员在比赛中。 张友豪/摄

7 月 12 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冲浪比赛在北海落下帷幕。17 岁

的广西南宁队运动员邓雪莹夺得女子短板冲浪冠军,这是东道主广西在学青会

上的首枚金牌。 张友豪/摄

10月19日,在南宁市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

羽毛球项目大学男子团体一阶段第一轮比赛中,广西队邓志翔对阵

福建队孔令丹。 张友豪/摄

37

第40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世说新语

微观天下

从“天边”到“身边”,北斗“赢麻了”!

10 月 26 日开幕的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释放消

息,2022 年我国北斗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1400 亿元,“北斗+”和

“+北斗”广泛应用于交通、通信、农业、气象、电力等领域。未

来,我国将拓展北斗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领

域应用,聚焦智能手机、穿戴设备、车载终端、共享两轮车等典

型产品,助力各行业数智化发展和消费升级。

(据《经济参考报》)

【评论】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中国北斗已成为世界一流的

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短报文等特色服务能力得到充分验证,

具备全球服务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院士:北斗规模化

应用进入新阶段后,更需要强化法治保障。中国的北斗、世界

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必然是法治的北斗。

老年助餐重在一直“香”下去

近期,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11 部门联合印

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年底

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服务

网络形成一定规模,为老年助餐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据《南方日报》)

【评论】

《广州日报》:老年助餐服务是一篇大文章,写实不易,写好

更难,从政府到企业,唯有按图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方案执行不

变形、不走样。

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热一点、软一点、酥一点、淡一

点,老年人的幸福“食”光,要我们一点一点守护。

多在实效上用功,少在形式上费劲

最近,媒体在基层采访中,有群众说起一条曾经修了 8 年都没

能修通的路的故事。有关部门经常四处悬挂标语要“办好民生实

事”,结果“标语都已经褪色了实事还不见动静”。立项时热热闹

闹、推动时冷冷清清,这样的反差背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

重要原因之一。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开展,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倡导严实作风,

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多在实效上用功,少在形式上费劲。

(据新华网)

【评论】

《人民日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阻隔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联系,如果任其滋生蔓延、积少成多,党就会失去根基、血脉和力量。

新华社:干部干部,就要干字当头、干在实处,让人民群众真切

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

黄远回/画

时政热点 责编/杜 宁

世界唯一确定的事情在于改变会发生。

——科幻作家海漄最近凭《时空画师》获2023雨果奖“最佳短

中篇小说”,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作品奖的

中国科幻作家。谈及中国科幻产业时,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联合

主席本·亚洛表示,科幻作品是不断变化的中国的绝佳匹配

既是迟到的承认,也是一种表彰。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布将向林徽因颁发迟到的

建筑学学士学位。谈起追授林徽因学位的决定,宾大韦茨曼设计

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说:我们在纠正历史上的错误,林徽因面

对阻碍所展现出的勇气、创造力和决心,值得我们赞颂

只要路对不怕路远。

——最近,新任中国足协主席宋凯承诺“中国足协以后不再

出台‘奇葩政策’”引发网络热议。新华社评论:最对的路也许是

最难的路,最远的路抑或是最近的路,只要校准方向,终将迎来

曙光

每一条江河,都是献给祖国的哈达。

——平均海拔 4200 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是长江、黄

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守护江河是玉树人珍爱家园的天然情怀。提

起全民守护江源的行动,玉树州州长索南丹增如是说

38

第41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发展

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来宾市税务部门以党建为引领,以深入开

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清廉机关建设为契机,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基层

蹲点调研,不断加大创新改革力度,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一张代开发票,见证一项税务服务难题终结

□文/庞丽萍 沈 颖 韦小玉

“统一代开发票服务真是太让人省心

了,我就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10月 9日,

在来宾市税务局服务满意度电话回访中,

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蔗管员、壮族群众

曾德岸给出高度评价,因为他心中有一笔

明明白白的办税“成本账”。

“以前一到榨季,税务大厅就挤满前来

开票的人。我从村里赶过来路上要花一两

个小时,排队又耽误不少时间,还得赶着拿

票交给制糖公司,没个大半天根本办不

完。”在曾德岸看来,税务部门提供的“授权

统一代开发票”服务真正实现了蔗管员办

税“零次跑”,发票由制糖公司统一代开,不

用来回奔波,作为纳税人,体验感比以前强

多了。

小事连民心,做好便民利企改革要从

细节着眼、细处创新。今年年初,来宾市税

务部门强化为民务实清廉作风,聚焦纳税

人缴费人最关心,基层最突出的问题,把全

市支柱产业之一的制糖业作为切入点,开

展“蹲点抓基层”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很快

发现问题——蔗农和制糖企业交易时,发

票代开成本普遍偏高。

发现问题,就要大胆改革!来宾市税

务局积极向自治区税务局汇报并请求支持

指导。很快,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专项

工作组组建成立。工作组通过两个多月集

中攻坚,依托广西电子税务局,创新推出

“授权统一代开发票”服务,来宾市开出了

全区首张涉农受托集成代开发票。

一张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见证了一

项税务服务难题的终结。如今,来宾蔗农

足不出户,仅需手机扫码填写个人相关身

份信息进行实名授权操作,符合条件的涉

农企业即可根据蔗农授权委托,通过一表

填报、一键提交、一秒审核、一键缴纳、一批

打印的“五个一”方式,便捷办理代开增值

税普通发票事项。

“早期我们是由蔗农自己去代开发票,

逐个收齐后再开展支付审批和结账工作,

前后账期拉得太长,财务处理较麻烦。”

广西来宾东糖迁江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樊女士

长期负责为兴宾区迁江镇蔗农代开发票。

她说:“税务部门推出‘授权统一代开发票’

服务后,既减轻了蔗农的负担,又减少了企

业的涉税风险,我们实体经济企业对营商

环境和发展前景都更有信心了。”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来宾市

推行的全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性地解

决了制糖业涉农发票代开不够便捷的痛

点、难点、堵点,有效实现涉农受托集成代

开发票业务的流程全程提速、标准全面明

确、风险全链防控,推动了“农、企、税”三方

共赢。

据统计,“授权统一代开发票”服务目

前已惠及来宾市近 3 万户农户及制糖企

业,单个农户代开平均经济成本从 50 元降

至0元,时间成本从5小时降至0小时。

民生分量千钧重。纵观本次“微改

革”,来宾市税务局的关键一招在于始终聚

焦征纳双方高度关注的办税痛点、难点、堵

点问题,在减负、提质、增效方面查找差距,

推进清廉务实、高效便捷服务,让民族地区

企业、群众感受到实惠,进而实现改革目

标。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主题教育第九巡

回指导组到来宾调研,对此项工作予以高

度肯定,建议加快推广,为全国解决同类

问题提供“来宾方案”。

广西来宾东糖迁江有限公司办税员通过“授权统一代开发票”服务成功打印代开发票。 欧广安/摄

责编/杜 宁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时政热点

39

第42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治“欠”不忧“薪”,此地开良方

□文/何 珊

“感谢劳动监察员和法官,为了帮我们

追踪工资,他们付出了太多心血,如今大家

能讨回自己的辛苦钱,全靠他们没有放

弃!”最近,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八步区人民法院共同接待了来自湖南

的农民工代表。他们送来两面锦旗,一面

写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执法公正心系百

姓”,赠给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另一面写着“依法为民作主,执行为民解

忧”,赠给八步区人民法院。

原来,几年前,贺州市人社局接手了一

个复杂案件:邓某某等 20 多名农民工所在

贺州某公司因债务纠纷宣告破产,无力发

放农民工工资。追讨无果后,农民工向贺

州市人社局反映问题,人社局联合八步区

人民法院摸排公司财产信息,厘清复杂债

权债务关系,紧跟案件,最终在今年 3 月,

为农民工追回工资近40万元。

邓某某等人的成功维权,得益于近年

来贺州市聚焦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

资问题开出的一剂剂良方。

为全面加强根治欠薪工作,维护劳动

者合法权益,2019年 8月,贺州市在全区率

先揭牌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驻贺州市劳动

保障监察支队工作站,由市法律援助中心

指派业务精英到站工作,为劳动者提供及

时准确的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案

件的申请等服务,让法律援助工作真正做到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普通劳动者也

从此享受到了更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几年间,贺州市

欠薪治理成效初现。截至目前,共办理请

求支付工资法律援助 1184 件,将工资纠纷

成功化解在基层。

“我们在邻县做工钱没拿到,本以为要

反复跑回去维权,没想到市人社局说在他

们这里提交材料就可以了,真是太方便了!”

家住贺州市城区的李姓工友刚刚办妥欠薪

维权手续,对人社部门的服务十分满意。

今年,贺州市创新实行劳动保障监察

举报投诉受理“全域通 就近办”服务制度,

在全市形成欠薪维权受理区域无限制、“一

次投诉,全域通办”、“最多跑一次”工作模

式,群众只需在常住市、县(区)提交投诉材

料,窗口将按照“先受理、后分办”原则,最

大限度节省人力,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这一创新做法,既节约了劳动者的办

事成本,也安抚了他们维权的焦虑情绪。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窗口人员展现出的贴

心与周到,获得了广大办事群众的认可。”

贺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更好地服务劳动者,进一步畅通维

权渠道,今年8月起,贺州市把每月25日设

立为根治欠薪集中接访日,让欠薪接访工

作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并严格落实首问负

责制和多部门联动处理机制,通过集中接

访、集中化解,全力为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

者服务解忧。

不久前,平桂区人民检察院收到维权

农民工张某等人的支持起诉申请,立即启

动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联合平桂区人

社、住建部门组织农民工代表、用工企业代

表召开协调会,最终促成双方当场达成和

解,用工企业当天支付了被拖欠的 5 名农

民工工资2.51万元。

多元化解纷纾困、多链条职能延伸、多

渠道协作联络,在受理标注“涉农民工案

件”时,贺州市开通立、审、执高效衔接的

“绿色通道”“绿色服务窗口”,联动人社、法

院和公安等部门,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

先送达、优先执行。此外,多部门联合制定

出台《关于加强贺州市保障农民工工资

支付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并通过召开

“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金牌劳动

人事争议调解员”通报表扬会和发布劳动权

益保障10大典型案例,精准聚焦平台搭建、

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解决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保护,多点发力解决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

目前,全市辖区内设立有劳动人事争议多

元调处中心 6个、调解工作室26个,形成了

“一中心、多工作室、多站点”的劳动争议多

元调解格局。同时,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

酬、拒不执行判决等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行

为的惩处力度。近年来,全市共受理涉拖欠

农民工、职工工资等相关劳动权益执行案件

1753件,执行到位金额达2388.72万元。

联动维权、联合办案、联手管控,通过

不断完善根治欠薪工作机制,贺州市守护

劳动者的治“欠”之网越织越密,为劳动者

撑起了“保护伞”。

贺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劳动保障监察员到在建工程项目工地,了解农民工工资

发放情况。 何 珊/摄

时政热点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40

第43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全面深化清廉广西建设

以“清”促“绿”建设清廉漓江

□文/王 旭 周 菲

今年 3 月,桂林市召开“创建模范机

关、建设清廉机关”现场推进会,漓江风景

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被评为创建模范机

关、建设清廉机关先进单位,并在会上进行

经验交流发言。

近年来,漓江党工委管委会以推进清

廉机关与清廉景区融合共建为抓手,把清

廉建设融入漓江科学保护全过程,实现以

“清”促“绿”、以“绿”促“清”,政治生态和自

然生态双提升。

坚持强化政治引领,漓江党工委管委

会把建设清廉漓江纳入年度党的建设和党

风廉政建设总体部署,做好政治体检、警示

教育、打造阵地、选树典型、规范制度等工

作,把清廉机关、清廉景区建设成效转化为

科学保护漓江的强大动力,系统实施治乱、

治水、治景“三治”工程。

“不法分子可以把我推下河,但绝不能把

我拉下水。”获评“广西勤廉先进个人”的漓

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二大队教导员

王志铖,带领执法队员严厉打击破坏生态

环境和旅游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一些不

法分子企图收买他,都遭到他的严词拒绝。

在王志铖的示范引领下,“漓江卫士”

们秉承清廉作风,用心用情守护着政治生

态和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漓江综合执

法支队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和“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等称号。这是

漓江党工委管委会通过选树先进典型,以

清廉机关建设推动讲政治、守纪律、负责

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创建的重要成果。

忠诚、干净、担当成为每一位“漓江卫

士”的精神追求,这得益于漓江风景名胜区

浓厚的清廉文化氛围。漓江党工委管委会

精心打造清廉漓江学习阵地,建造“漓水清

风”党建船,使其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弘扬清廉文化和展示清廉漓江

建设成效的水上移动战斗堡垒。党建船接

入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获评

“远程助力·生态漓江”新型学用示范基地。

漓江党工委管委会还精心打造廉政文

化长廊,开展清廉漓江家风建设“五个一”

系列活动。干部职工和家属代表共同回顾

漓江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畅谈廉洁齐家

的经验,聆听一堂廉政党课,还一起到漓江

边开展为漓江“洗脸”志愿活动,持续营造

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良好氛围,有效

发挥家庭监督作用,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只有广泛传播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

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才能引导大家积极

参与清廉漓江建设和漓江生态保护,构建

全社会共同治理大格局。

今年 5 月,有群众反映漓江精华段“黄

布倒影”景点附近的跨江电缆问题。桂林

市纪委监委驻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纪检

监察组立即联合市、县两级漓江管理机构和

属地政府成立督查组,实地了解具体情况,

紧急叫停这项建设活动,督促有关部门立

即整改。6月,3条跨江电缆线路和铁塔全

部拆除,恢复了漓江的自然景观,还景于民。

针对漓江保护跨层级管辖、跨行业监

管、跨地区交叉等特点,漓江党工委管委会

创建漓江联动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室组

地”联合监督,融合市、县、乡三级网格监督

力量,联合漓江管理、海事、农业农村、公安

等部门,形成强大监督合力,实现对漓江风

景名胜区的监督全覆盖。

同时,漓江党工委管委会积极创建漓

江百里党建联盟,充分发挥“漓江卫士”系

列党建品牌的引领示范作用,与 80 余个基

层党组织成立党建联盟,建立清廉建设联

促、政治理论联学、区域发展联谋、生态环

境联护、实践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的

“六联”工作机制,不断扩大清廉建设“同心

圆”,凝心聚力守护好漓江山水。

漓江保护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和中央改革办宣传推广,漓江入选全国首

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全国法治政府建设

示范项目、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

护和修复项目……以“清”促“绿”的效能正

漓江风景名胜区执法人员拆除沿江违章搭建。 漓江党工委管委会供图 不断在漓江流域显现。

责编/覃 妮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时政热点

41

第44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弹群治“平安键” 奏社区“和谐曲”

□本刊记者/邱 烜

桂西北的秋风吹面不寒。10 月 19 日

上午,河池市凤山县巴烈移民新城安置区

思源街道思恩社区居委会门前的广场上,

草青树绿,晨晖温暖。居民们有的在晨练,

有的在打牌,有的则围坐在一起悠闲地拉

家常,一幅岁月静好的温馨图景。

穿过广场,记者走进思源社区农贸市

场,晨起买菜的居民熙熙攘攘但秩序井然。

摊主周阿姨从老家金牙瑶族乡搬迁出来

后,在市场以卖菜为生。“现在不仅住上了

好房,经济收入也增加了,生活非常方便,

治安也好,这日子是越来越舒心了。”周阿姨

一脸笑意。

温暖的人间烟火气在凤山县这个唯一

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升腾,离不开社区

构建的平安“防火墙”。

当初,全县 9 个乡镇的 1.2 万名脱贫人

口全部汇聚于此,大多属于老弱病残,管理

难度可想而知。凤山县将搬迁点划分为思

源、思恩和盈通 3个社区,并整合原来的社

区(村),在2021年12月挂牌成立了凤山县

思源街道办事处,这是全区率先挂牌成立

的专门服务易地搬迁群众的街道。

“搬迁户是住有所居了,但居有所安才

是我们追求的更高境界,因为居安了才能乐

业,才能发展。”凤山县委副书记黎举孟说。

安置区首先建起“思源街道党工委—

社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

四级党群服务网格,在此基础上实施楼长

制,每栋楼都配备一名楼长,对社区进行24

小时网格化管理。

住在思源社区 55 栋的罗桂花,是从中

亭乡六马村林更屯搬迁出来的,因为夫妻

离婚在居住上产生了烦恼。网格员韦仕强

入户了解情况后,及时向社区领导汇报,很

快就帮她处理好了因夫妻感情矛盾而产生

的家庭问题。“社区还给我提供了公益性岗

位,现在我住也安心,生活也舒心,感觉到

新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从思源社区到思恩社区要穿过一条公

路。一辆警务巡逻车经过时,思源社区党

支部书记彭高焜向记者介绍,社区有公安

警务室入驻,配备了 8名警备安保人员,建

立与公安局联网的监控系统,并安装“一键

式”报警系统。“整个社区以及周边都安装

了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日常还有巡逻,从

几个维度加强安全保障,就像一张严密的

‘平安天网’。”

建设平安社区,群众参与是关键。思源

街道经常利用节假日开展平安主题宣传,将

平安建设的内容融入山歌、小品、快板、歌舞

等民族文化活动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

意识,同时还从社区“两委”、人民调解员、

网格员和退休教师中遴选“法律明白人”。

“‘法律明白人’经常深入社区排查平

安隐患,给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比如遇到

工伤、欠薪等情况如何维权,如何防止遭遇

电信诈骗或因转卖银行卡导致犯罪等。”凤

山县司法局思源司法所所长周业芳介绍。

目前3个社区总共有65名“法律明白人”。

对于社区治理,思源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兴飞深有体会。他说,只有精准聚焦群

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解决由此导

致的社会矛盾,才能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在思恩社区居委会,记者看到一摞

2023年度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台账。翻

开其中的群众来信来访登记表,表里除了

记录来访人的基本信息,还写明了群众诸

如感情纠纷、家庭暴力、老人赡养等诉求,

以及处理的办法和结果。

“在工作中我们因户制宜、因人制宜,

分析矛盾,精准切入,及时防范化解各类风

险,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几年来,都没

发生过治安刑事案件。”思源街道政法委

员韩智伟说。

平安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

础,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群众的安

全感直接来源于社区治安。广西在人口规

模 800 人以上安置区独立设置综治中心

145 个,强化“实体、实战、实效”规范化建

设。科学划分网格 714 个,配备专职网格

员1502人,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形成共建

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同时,加强矛

盾治理平台建设,精准排查、精细化解各类

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先后调处化解因安置

面积和楼层不满纠纷、搬迁补偿纠纷等815

件,安置社区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思源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兴飞(右二)与社区工作人员深入搬迁户家中,了解

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邱 烜/摄

时政热点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责编/李佳颖

平安建设

42

第45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设施农业“绘”秋色

□文/陆宏夏 邹庆林

在楼房里养猪、大棚里种蔬菜、厂房里生

产食用菌……金秋时节,贵港市港北区用现

代设施奏响迈步农业现代化的“奋进曲”。

走进品品鲜贵港工厂的生产食用菌车

间,金针菇栽培瓶在 8 层的床架上整齐排

列,棚内利用数字化技术控制温、光、水、

气,智能模拟自然条件,为食用菌创造全年

适宜的生长环境。金针菇达到采收标准

后,自动化流水线会将它们送至包装车间,

进行分拣、包装等处理。

“我们全年不间断地生产食用菌,年产

量大概 5.5万吨,年销售收入 6亿元。”品品

鲜贵港工厂总经理叶滔介绍,品品鲜贵港

工厂是广西首家大规模食用菌种植企业,

工厂一期于 2023 年 6 月 18 日正式投产,8

月 8 日采收第一批食用菌,平均日产新鲜

食用菌 50 吨。产品主要销往华南、西南以

及东南亚市场,通过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以

及先进的种植技术,确保消费者能够吃到

更新鲜美味的食用菌。

港北区地处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

浔郁平原上,具有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

优越条件,素有“广西粮仓”的美誉。近年

来,港北区有效整合先进的种植技术、机械

设备等资源,不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坚持

用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绿色化、智能化

的理念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产业发展招商先行。“港北区立足优势

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提前谋

划,并把招商引资工作列入绩效考评体系,

各级党政主官垂范开展招商工作,直接参

与项目研商、谈判。”港北区委书记黄英梅

介绍,港北区组建现代农业及农产品深加

工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聚焦粮食、畜禽、

水产、蔬菜、水果等产业及智慧农业、数字

农业、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支撑

产业,通过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

等方式,推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

化方向发展。

同时,港北区强化设施农用地保障,筛

选出适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的地块2万余亩,

初步形成“地等项目”的良好局面,并聘请

第三方对生猪、食用菌、蛋鸡、牛蛙等 4 大

行业进行分析调研,为精准招商打好基础。

在大圩镇大仁村的一亩田辣椒基地建

设现场,工人们正忙着搭建辣椒棚,为辣椒

育苗工作做准备。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 5000 万元,占地

1300亩,今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11月底可

分批种植辣椒,带动 150 名当地群众就业。

项目负责人魏强说,项目建设进度快,多亏

了政府帮忙协调土地、人工、用水、用电等

问题,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项目落地,关键在人,重点在做。港北

区建立项目库库长制,落实重大项目行政

经理人制度,强化审批及用工、土地、水电

等要素落实,最大限度减环节、优流程、压

时限,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港北

区现代设施农业的规模和产能不断扩大,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6.32亿元,增

长5.63%。

8栋现代全密闭大跨度猪舍、多级生物

安全保障体系、有机肥发酵棚及有机肥生

产线……位于武乐镇的贵牧生猪养殖示范

区,处处都充满着有别于传统养猪业的现

代感与科技感。

示范区负责人周艺介绍,在物联网、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工业化养

猪减少了大量的人力投入,创造了可观的

经济效益。与传统养殖相比,人均饲养量

从 过 去 400~500 头 生 猪 提 高 到 现 在 的

4000~5000 头,管理时间缩短了 70% 以上,

生产成本降低了20%以上,生物安全生产管

理漏洞行为降低了80%以上。目前,示范区

生猪存栏1.2万头,年出栏生猪2.4万头。

从传统栏舍养殖向多层楼房、多层笼

舍等自动化、智能化设施养殖发展,设施畜

牧业实现了“腾笼换鸟”式的迭代;由小拱

棚、简易棚逐步向钢架大棚、连栋钢架大棚

发展,设施种植业得到了量质提升。

目前,港北区有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

65 家、禽类养殖场 15 家,建成陆基圆桶养

殖池40多个,打造稻虾综合种养基地1.7万

亩,培育各级示范区161个。

品品鲜贵港工厂里的食用菌分拣流水线。 邹庆林/摄

43

第46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复垦地上长出“黄金果”

□文/赵福播

金秋时节,走进百色靖西市龙临镇念

浩村百香果基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

百香果藤蔓爬满了支架,一个个拳头大小、

黄绿相接的黄金百香果紧挨着悬在藤蔓

下、藏在叶子间。微风吹来,尽是成熟百

香果的芳香。

谁料想,如今这120亩的水果之地曾是

废弃矿区。靖西市属于桂西资源富集区,

境内多山亦多矿,全市铝土矿储量达 4.06

亿吨,远景储量超 6 亿吨,位居全区前列。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靖西市多个矿

区停业,然而废旧矿区犹如牛皮癣一般,既

降低了城市、乡村的颜值,也造成了土地资

源的浪费。该如何变废为宝?

整治废弃矿区的行动由此打响。“2022

年年初,市政府出台了铝土矿采矿临时用

地土地补偿、耕地生物复垦和地力恢复、林

地植被恢复工作管理等规定,推动铝土矿

开采与生态修复的一体化、同步化。”靖西市

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赵克忠介绍,新办法明

确了铝土矿采矿用地使用年限及补偿年

限、标准,所有地类的采矿期使用年限为

4 年,其中采矿期为 3 年,耕地工程复垦期

1年。

以新办法为依托,靖西市全面落实矿

产资源支持政策、保障绿色矿山建设用地、

建立绿色金融支持等方面政策,支持矿山

企业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上开展研

究,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资源综

合利用率。

近年来靖西市共有 2 万亩的露天铝土

矿山得以修复,但要提高土壤的使用效率,

必须对土质进行改造。

“2021 年,我们镇以念浩村为试点,使

用中药肥、有机肥对复垦地进行提质改

造。”龙临镇党委书记黄智刚介绍,改良后

的土壤逐步恢复肥力和生物生产能力,产

业发展的春天来了。

然而矿区复垦地农业基础薄弱、缺乏

经营主体,该如何着手?

“我们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带头人,引导公司、合作社、村集体选择有

发展前景的农业项目开展生产经营,从基

础设施、农业补贴等方面进行扶持,让农民

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

实现增收。”靖西市委副书记黄兰爱介绍,

靖西市选择优质生态且符合市场需求的

百香果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投资建设

百香果示范基地,铺设水、电、路、支架等基

础设施,并与龙头企业合作,派专业农技人

员蹲点,全程指导种植,进一步盘活矿山复

垦土地,推动百香果产业蒸蒸日上。

在新甲乡龙臻村,连片的百香果不仅

美了乡村,也富了农民。全村以“公司+基

地+村集体”的方式,利用闲置的复垦地种

植百香果130多亩。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14万元,65户脱贫户实现了务工增收。

“在这里做工一天能挣 100 元左右,一

个月也有 2500 到 3000 元的收入,离家又

近,能照顾家庭,感觉很舒心。”龙臻村村民

刘知光乐呵呵地说。

新甲乡有近8000亩矿山复垦地属于地

力恢复期。近年来,利用矿山复垦的有利

时机,新甲乡投资 450 多万元,发展百香果

种植产业 600多亩,年产值超 1000万元,增

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80 万元,带动周边群众

实现劳务收入 100 多万元,受益群众达

2670 户 9800 多人。“组织有作为、复绿有成

效、企业得发展、群众得优惠、集体增收入”

的互利共赢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2023 年,靖西市在矿区复垦地种植

百 香果 1220 亩,预计产量 2500 吨,产值

2000 万元。使用中药肥、有机肥改良土壤

后,矿区复垦地上种出的百香果个大香甜、

销路不愁,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果”。

金秋时节,靖西市龙临镇念浩村复垦地百香果种植基地的黄金百香果进入丰收期。 赵福播/摄

时政热点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4

第47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振兴乡土文化

□文/郭丽平 李朝晖 闫 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

荣为条件。”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乡村振

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提振乡村精气神、促进产业发展、

提供环境保障的深层次的社会精神力量,

必须发挥好这个“软实力”的“硬核”作用。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广西各民族在长期

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文化,保

护好、传承好广西乡土文化,是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

现实需要。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广西乡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农耕农

业文化”“手工手艺文化”“节日节庆文化”

“孝亲敬老文化”“饮食服饰文化”“建筑装

饰文化”等六大类。近年来,广西十分重视

乡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乡土文化不再局

限于束之高阁的藏品、展品,而拓展到可触

可感、可深度体验的文化互动。但是也应

看到,由于乡土文化在壮乡人民的生活中

处处展露,许多人并没有传承、保护的意

识,这些宝贵资源需进一步挖掘。一是加

强搜集和整理,建设乡土文化档案。广西

乡土文化资源十分丰厚,需要分门别类地

进行归纳,通过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方

式建立数据库,形成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

档案。二是加强对乡土文化的调查研究。

深入探寻乡土文化的价值是促进其传承、

保护的重要前提。目前广西一些乡土文化

的研究仍比较少,它们所蕴藏的价值有待

进一步挖掘。以石刻文化为例,通过走访

发现,在广西一些乡村的房前屋后或田间

地头都散落着石刻,它们往往被随意丢弃,

得不到妥善的保护。加强对这些石刻的研

究,可深入释放石刻文化的魅力,让人们感

知它的文化价值。又如油茶是瑶族、侗族

习以为常的饮食,但是这样一种非物质文

化遗产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关注它的制作

技艺,只有系统掌握其中的精髓,才能让其

持续地大放光芒。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乡土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需

要专业人才进行系统保护。目前,广西的

乡土文化人才培养存在着培养机制不健

全、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要完善培养体

系,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化的乡土文

化人才队伍。一是建立广西乡土文化培训

学院,主要开设保护乡土文化的研修培训、

乡土文化建设实践等课程内容。二是推动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围绕乡土文化建设,

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多

方合作,在优势互补中培养具备实践经验

和创新能力的文化人才。三是加大激励力

度。设立专门资金,为在乡土文化传承与

保护领域表现突出的人才队伍提供奖励和

支持。以三年为周期,通过个人申报、组织

专家遴选,评选先进个人或集体。通过示

范引领,鼓励更多有志于从事乡土文化研

究、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人才加入这一领域。

突出文化特色与品牌

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其中

“特”就是要突出地域特色,开发独具竞争

优势的品牌产品。近年来,广西乡土文化

品牌不断涌现,如恭城油茶、壮族嘹歌等,

但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品却不

多。要做好“特”的文章,一方面要注重打

造兼具民族性与实用性的特色产品。富有

民族特色的产品在广西并不少见,然而其

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艺术性上,与当今时代

的审美理念有一定距离,在实用性上也略

显不足。以壮锦为例,它是全国四大名锦

之一,其花纹图案千姿百态,工艺技术十分

精湛,但是由于在设计与包装上创新力不

足,导致其文化效益、经济效益转化有限,

影响力与美誉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

面,要打造地域文旅品牌。以地域文化为

核心元素,以旅游为驱动力,深度推进文

旅融合。以“壮族三月三”“侗族花山节”

“苗族龙船节”等特色文化活动为载体,发

展乡村旅游,催生一系列传统手工艺品,建

设富有魅力的“诗和远方”,让乡土文化大

放异彩。

推进村史馆建设

目前,广西已经有部分城镇和乡村建

设了村史馆,用于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然

而仍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一些乡村由

于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投入足够资金和人

力建设村史馆;有些场馆规模较小,展示内

容较为单一,难以引发共鸣;还有一些场馆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志愿者,无法保证

每天正常开放。因此,推进村史馆建设需

要从资源、资金、管理等维度持续发力。一

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村史馆建设的政

策和财政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二是完善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规章制

度,建立健全人员配备和培训机制,提高场

馆的运营水平和管理效能。三是丰富展陈

内容和形式。加大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搜

集,为场馆建设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创

设载体,让文物“活”起来,增强游客的体验

感。例如多展示一些老物件以及不同年代

的生活场景,增强年长游客的代入感和年

轻游客的新鲜感;开设打糍粑、编竹筐等传

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提高乡土文化的魅力,

激励更多年轻力量参与到乡土文化的保护

与传承中来。

[第一、第三作者单位:广西幼儿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作者

单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广西

社科界智库重点课题“师范院校依托村史馆

构建乡村人才振兴支持平台的实践与研究”

(编号skzkzx202212)的研究成果之一]

45

第48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请关注

当代广西网同步专题

八桂国防 责编/覃雪花

让“爱我国防”的时代强音深入人心

——2023年广西“爱我国防”演讲大赛系列活动掀起全民国防教育热潮

□本刊记者/邓千稀 张友豪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在我家,这份光荣

乘以4。”10月23日,在崇左市举办的2023

年广西“爱我国防”演讲大赛决赛现场,来自

政协宁明县委员会办公室的吴冬妮,讲述

了自家三兄妹深受爷爷影响,矢志报国从

军、积极投身国防事业的故事,深深感染

了现场观众。

本次演讲大赛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自治区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广西军区政治

工作局主办。大赛自今年 7 月启动以来,

经过广泛宣传动员和层层选拔,共有20支

参赛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这些参赛队员

来自全区各行各业,既有机关干部,也有现

役、退役军人和企业员工,还有学校教师及

青少年学生等。

“守护边关的每个人,都是一面旗,永

远不会倒下!”“一声‘到’,一生到!若有

战,召必回!”比赛现场,句句铿锵催奋进,

声声有力撼人心。各参赛队围绕“踔厉奋

发强国防 勇毅前行向复兴”的主题,以饱

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激情

澎湃地抒发了对爱国强军的理解感悟和责

任担当,深深打动了评委、现场以及网上的

观众,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

“她们在基层能够心系国防,为国防

事业作贡献,我要学习她们这种精神。”现

场观众赖俊锦在认真聆听了南疆国门第

一路女子民兵连守护国门的故事后深有

感触。

决赛结束后,主办方组织全体参赛队员

进军营、走边关,开展了国防教育体验活动。

“先进的武器装备让我觉得非常震撼,

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我们国家国防力量的

强大。”在军营参观了直升机、迫击炮、霰弹

枪等武器装备后,来自柳州市文华中学的

学生、参赛队员王铭泽表示,一定要好好学

习,长大后参军报国。

在军营,参赛队员们了解了李向群连的

光荣历史。在1998年抗洪抢险中,李向群

舍生忘死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

年仅 20 岁的宝贵生命,被授予“新时期

英 雄战士”荣誉称号。他的精神激励着

全连官兵,也感染着每一位参赛队员。

镇守边关的炮台、中越边境 0 公里处

的界碑、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在凭祥市

参赛队员讲述自家三兄妹深受爷爷影响, 参赛队员们发出让国泰民安在中华大地永存的深情呼唤。 张友豪/摄

矢志报国从军、积极投身国防事业的故事,

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 张友豪/摄

46

第49页

2023年第21期 当代广西

参赛队与领导、评委合影。 张友豪/摄

参赛队员在凭祥市委、市政府进行巡讲。

张友豪/摄

金鸡山、友谊关和平岗岭地下长城,参赛队

员们聆听了在战争年代血与火洗礼下坚守

南疆国门的英雄故事,感受了边防战士的

艰辛与不易,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强全民国

防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强国兴军的

信心和决心。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要时刻居安思

危。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为国防贡献

自己的力量。”广西来宾现代农业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下属农交公司的参赛队员覃禹珅

坚定地说。

来自钦州市人和小学的教师、参赛队

员马心怡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教师,

我要将这几天看到的、感受到的带到课

堂上,推广全民国防教育,筑牢孩子们的

强国梦。”

主办方还组织参赛队员们分别到凭祥

市委、市政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武警崇

左支队开展了专场巡讲。参赛队员们的深

情讲述、激情流露,感染了更多观众,进一

步提升了演讲大赛的影响力,在全社会

营造出了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

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

“此次国防教育体验和巡讲活动,进一

步激发了边境地区广大边民的爱国情怀。

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把

国防教育工作做实做细,为祖国南疆的安

定繁荣贡献力量。”凭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梁海彬说。

在凭祥市友谊关关楼,参赛队员们聆听讲解员解说友谊关的历史。 张友豪/摄

47

第50页

当代广西 2023年第21期

当代党建 责编/覃 妮

“百家议事”拓宽乡村善治之路

●张志富 钦州市浦北县官垌镇文峰片区党建和廉洁工作站站长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

工作,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党建+自治”机制,鼓励和引导村民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自治

有机融合。本期“板凳会”邀请钦州市浦北县官垌镇文峰片区党建和廉洁工作站站长张志富,介绍官垌镇

党建引领打造“百家议事”乡村自治新模式的做法成效。

官垌镇地处六万大山腹地,村庄分散、

人多地少,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如何因地

制宜建立民主、高效的基层治理机制,确保

村里纠纷有人调解、问题有人解决?

我们的答案是坚持党建引领,践行新

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百家议事”协商机

制。“百家议事”通过党支部引领、理事会治

村、党员议事、人大代表助力的方式,解决群

众急难愁盼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

态,有效推动乡村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以前,说要讨论村里的事情,大家都嫌

麻烦,几乎没人愿意参与。如何组织好议

事人员,激发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经过讨

论,我们决定将垌口村作为乡村治理试点

单位,以自然村党支部为引领成立理事会,

并从“两代表一委员”、片区村干部、村民小

组长、经济能人等人员中选出议事员。理事

会专门解决村里的大小事,引导村民自主

协商、自行评判、投票表决,直到问题解决。

人员有了,事情怎么议?我们打破传

统的固定地点和时间限制,灵活建立便民

的“小圆桌”议事协商平台,一张圆桌加几

张板凳就能让村民随时随地议事协商。

今年3月,文峰村两个村民因村民小组

集体田问题产生矛盾,双方情绪激动,有发

生肢体冲突的可能。村党支部书记李开梅

了解情况后,立即通过党支部牵头召集党

员和议事员到现场稳定双方情绪。经过现

场协商调解,双方矛盾最终化解。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垌口村党

总支书记庞聪和议事员在入户走访时,了

解到下街村两户村民因林地权属纠纷发生

矛盾,于是通过“百家议事”机制召开户主

代表会议,并组织当事双方到现场重新协

商确认,最终成功调解这起纠纷。

除了组织在家村民进行线下调解,垌

口村还在每个村民小组建立网格微信群,

将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群众纳入网上“百

家议事”平台,让他们也能参与本村事务管

理。这个做法已在全镇推广。

说起网上“百家议事”的作用,常年在

广东务工的垌口村村民庞钦深有体会。前

不久,村里就安装路灯的事情在网格微信

群里征求意见,他第一时间投了赞成票。

安装路灯需要占用一个村民的少量土地,

这个村民一直不同意,庞钦便主动去劝说,

最终说服他同意安装路灯。路灯装起来,

村民晚上出行更方便了。

召开村民小组议事会,是“百家议事”

的重要形式。我们探索建立“三议三公开

一报告”制度,围绕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纠

纷调解等,由村民自行建立“收集民意”

“议题形成”和“协商问题”三张议事清单,

按照自然村党支部提议、村民小组理事会

商议、户主会决议,重大事项及时向村“两

委”报告的程序进行协商办理,做到决议公

开、实施方案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把部分

村级事务的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交给

“百家议事”。

镇人大代表黄钦萍在村民小组议事会

上提议,修建官垌社区二级路至财政所桥

头产业道路,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于是,官

垌社区积极申请项目并获批,成功修建了

这条产业道路,给村民出行和产业发展带

来了便利。

通过基层党组织牵头、党员协调、“百

家议事”落实,村里的很多问题逐渐得到解

决,人居环境、社会治安等发生明显转变,

“有事情商量着办”成为村民们的共识和习

惯。我们依托“百家议事”机制,推动群众

诉求有人员响应、有机制解决、有交办落

实,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乡村善治

官垌镇群生村通过“百家议事”调解八角林地界线纠纷。 张志富/摄 之路越走越宽广。

4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精美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