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通系列
2024 考点通?高考语文
参 考 答 案
主 编 钱国利
长 江 出 版 社
考点通系列
2024 考点通?高考语文
参 考 答 案
主 编 钱国利
长 江 出 版 社
第 1 页(新高考)
第一章 现代文阅读Ⅰ
真题感知
1.【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ꎮ“比西
方文论更有生命力”说法错误ꎬ材料二最后一段只是说“西方文论强
调逻辑剖析??”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ꎬ并未将中国
古典诗论和西方文论的生命力进行比较ꎮ A 项ꎬ由材料第一段文字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可知ꎬ本项正确ꎮ B 项ꎬ由材料一第二段文字可知ꎬ本项
正确ꎮ C 项ꎬ由材料二第二段文字可知ꎬ本项正确ꎮ 【参考答案】
D
2.【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中信息推理判断的能力ꎮ 根据
材料二第二段中的“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ꎬ
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可知ꎬ“单靠??是不行的” 说的是除了
“移植西方”ꎬ还需要其他的ꎬ但选项中说的是“并不能??”ꎬ曲解文
意ꎮ A 项ꎬ材料一论述的重心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ꎬ并为解决
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案ꎬ材料二论述的重心在中国新诗要在传统
中汲取营养ꎬ本项正确ꎮ C 项ꎬ与材料二第三段文字表述一致ꎬ正确ꎮ
D 项ꎬ与材料二第四段文字表述一致ꎬ正确ꎮ 【参考答案】 B
3.【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ꎮ 阅读材料一可
知其观点是:中华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ꎬ也需要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ꎮ A 项突出“师古圣贤人”ꎬ强调了薪火相传ꎬ但没有突出中
华文明与时俱进、推陈出新ꎮ B 项强调传统伦常名教的根本地位ꎬ与材
料一的观点关系不大ꎮ C 项“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体现了要与时
俱进ꎬ“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体现了要薪火相传ꎮ D 项强调东西方
文化的地位转变ꎬ与材料一内容无关ꎮ 因此 C 项最全面、合适ꎮ
【参考答案】 C
4.【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观点ꎬ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ꎮ
根据题干可知ꎬ应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现象所显现出的材料一中的观
点ꎮ“己所不欲ꎬ勿施于人”这一黄金准则出自«论语»ꎬ体现了儒家思
想的“恕道”ꎬ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ꎬ是“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
慧和中国价值的理念”ꎻ它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黄金准则ꎬ则说
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把中国实践总结好??为解决世界性
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ꎮ 【参考答案】 ①“己所不欲ꎬ勿施于人”
彰显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恕道”ꎬ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
价值的理念ꎮ ②它超越国界ꎬ具有当代价值ꎬ为谋求中国与世界共同
发展进步提供了思路和方法ꎬ体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ꎮ
5.【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内容要点ꎬ结合材料谈看法的能
力ꎮ 由材料二第三段中的“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挖掘出它
久被尘封的泉眼”ꎬ可得出答案第①点ꎬ由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单靠移
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和第四段中的“西方文论强调??失去生命变
幻色彩的毛病”ꎬ可得出答案第②点ꎬ由材料二第三段中的“读古典文
史哲及诗词、诗论??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ꎬ可得出答案第③
点ꎬ由材料二第四段对中国古典诗论的优点的阐述可得出答案第④
点ꎮ 【参考答案】 ①加强对中国古典文诗论的挖掘与阐发ꎮ ②
批判性吸收和借鉴西方文论ꎮ ③寻求古典诗论与当下审美需求的契
合ꎬ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ꎮ ④发挥古典诗论在诗歌阐释上的长
处ꎬ向世界传播中国古典诗论的审美意义和当代价值ꎮ
考点例析
考点 1?典型题例?例 1
1.【题例透视】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ꎮ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ꎬ找准有效答题区间ꎬ然后认真对比阅读ꎬ寻
找细微的差别ꎮ B 项错误ꎬ从第四段“据史诗ꎬ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
叫ꎬ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ꎬ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
的恬静与肃穆ꎮ”“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ꎬ而在造型艺术中却
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中可见ꎬ雕塑«拉奥孔»
没有呈现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ꎬ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ꎮ 【参考
答案】 B
2.【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能
力ꎮ 做此类题时ꎬ第一步ꎬ把握题干信息要点ꎻ第二步ꎬ逐个选项到点ꎬ
概括分析ꎬ判断正误ꎮ A 项ꎬ“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ꎬ在描述一件事
情时ꎬ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ꎬ说法太绝对ꎬ
原文无依据ꎮ B 项ꎬ“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
过程的”说法太绝对ꎮ D 项ꎬ“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ꎬ画中有诗’的
说法其实没有道理”说法错误ꎮ 【参考答案】 C
考点 1?典型题例?例 2
1.【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梳理材料内容的能力ꎮ B.“迎合读者”
错ꎬ材料二是说“霍克思在其译本中大胆地省却了这段文字的翻译
??最有可能的原因ꎬ是霍克思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ꎮ C.“杨宪
益译本”“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等特点”错误ꎬ材料一“中
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
灵性这三大特点”是说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特点ꎬ不是杨宪益译
本的特点ꎮ 选项张冠李戴ꎮ D.“增强译作的思想深度”错误ꎬ由材料
二“是霍克思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ꎮ 为了实现译本与原著在艺术
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说最大程度的接近”和材料三“旨在探求汉英双语
背后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相互理解与解释的适应性”可知ꎬ霍克思
译本追求艺术性和探求两种异质文化观念ꎬ没有谈及思想深度ꎮ A
项ꎬ材料三“杨宪益译本的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更注重推动英语贴着
汉语文化观念的地面行走”ꎬ材料二“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
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ꎬ可知本项正确ꎮ 【参
考答案】 A
2.【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ꎮ B.“中国
翻译界应该增加典籍翻译的数量ꎬ改变我国典籍主要由国外学者翻译
的局面”于文无据ꎮ 材料一是说“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
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ꎬ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
的智慧ꎬ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
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ꎬ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
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ꎮ C.“学界对杨译本和霍译
本的比较并不在翻译的技术性层面”错ꎬ材料三“我所感兴趣的不是
翻译的技术性问题ꎬ而是这两位译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
份、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等问题”是说“我”感兴趣的ꎬ而是
“学界”ꎮ D.“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遇到的障碍ꎬ让本土的翻译
经验与西方翻译理论孰优孰劣成为一个学者们竞相讨论的问题”强加
因果ꎮ 材料一是说“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ꎬ也同时掀起了翻译
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ꎮ A 项ꎬ材料一“中国学
者进入典籍领域时间相对较晚??帮助下完成的”ꎬ可知本项正确ꎮ
【参考答案】 A
5.【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筛选与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ꎮ 由材料
一“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ꎬ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ꎬ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ꎬ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可概括为:译本
能否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ꎬ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
展ꎮ 由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ꎬ只
有通过其翻译思想ꎬ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ꎬ
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可概括为:译本
的翻译思想ꎮ 由材料三“然而我所感兴趣的不是翻译的技术性问题ꎬ
而是这两位译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译
策略的差异性等问题”可概括为:语言修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
译策略ꎮ 【参考答案】 ①译本能否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新高考)
传统文化ꎬ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ꎮ ②译本的翻译思想ꎮ ③语言修
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ꎮ
考点 1?典型题例?例 3
1.【题例透视】 本题重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ꎮ (B
项中ꎬ“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错误ꎬ原文说的是“早已成为专门学问ꎬ
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ꎮ C 项ꎬ“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于文无据ꎬ原文只是说“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
论ꎬ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ꎮ D 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
境构成”在文中找不到判断依据ꎬ材料二只是在提到“地理环境”时列
举了长江三峡等地貌的形成演变和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ꎬ但并不能说
地理环境就是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ꎮ) 【参考答案】 A
2.【题例透视】 本题重点考查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ꎮ
C 项ꎬ“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扩大”错误ꎮ 材料一
最后一段中提到的我国历史地理学取得成就的原因不止学科分支开
拓和研究领域扩大ꎬ也看不出二者是“主要得益于”的依据ꎮ 【参
考答案】 C
4.【题例透视】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重要概念含义并筛选相关信
息加以整合的能力ꎮ 做题时首先要明确ꎬ应以“历史地理学”为关键
词在原文中筛选信息ꎬ因为是下定义ꎬ所以筛选的应是能体现其本质
的内容ꎮ 材料一中有“沿革地理学” 与“历史地理学” 相互比较的内
容ꎬ这其中包含关键信息“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后者则不
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ꎬ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ꎬ探
索背后的规律”“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ꎬ是现
代地理学的一部分”等ꎻ材料二中有对历史地理学独特的解说ꎬ“即空
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
律”ꎮ 由此可以得出答案ꎮ 【参考答案】 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
地理学的分支学科ꎬ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ꎬ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
象的产生ꎬ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ꎬ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
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ꎮ
考点 1?同步训练
1.A (“一些新创作品却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说法过于绝对ꎬ
原文“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可知ꎮ)
2.D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 的条件关系不成
立ꎬ“加强国际合作”只是一种可能的“出路”ꎮ)
3.C (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用科技手段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
门”ꎬA、B、D 三项均于此不合ꎮ)
4.文章开篇提出“经典作品长演不衰ꎬ圈粉几代人ꎬ奥妙何在”的
问题ꎻ(2 分)接着从艺术的高度、作品的厚度、生活的温度三个角度回
答了此问题ꎮ (2 分)
5.守护与传承精湛的技艺ꎬ根据时代善变善新以提升艺术的高
度ꎻ扎根文化沃土以提升作品的厚度ꎻ贴近百姓口味以提升生活的温
度ꎻ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ꎬ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ꎬ加强与世界戏
剧的交流ꎮ (答出一点给 2 分ꎬ答出三点即可)
6.C (A 项ꎬ曲解文意ꎬ“全新的视角”分析概括不当ꎬ从全文看
纪录片对杜甫的介绍评价ꎬ与我们传统的认识并无差异ꎬ材料一第四
自然段也有“BBC 完全没有猎奇或者点到即止的轻巧ꎬ他们用另一种
通俗易懂ꎬ抵达了共通的核心精神理解”的论述ꎮ B 项ꎬ以偏概全ꎬ纪
录片的价值应包含很多ꎬ如开篇提及的再次引发“杜甫热”等ꎮ D 项ꎬ
成为“词曲之祖”的是杜甫“纤秾绮丽”的风格ꎬ而不是杜甫本人ꎮ)
7.B (推理有误ꎬ以偏概全ꎮ)
8.A (文章采用的不是总分的论证形式ꎬ首段与后文并无总分
关系ꎬ不是“先提出问题ꎬ进而分析论证”ꎬ而是从纪录片再次引发杜
甫“红”写起ꎬ引出下文对纪录片有关内容的评价分析ꎬ最后对其文化
价值作肯定ꎮ)
9.①文章先指出人们对此类诗的关注不够ꎬ从而引出对这类诗作
的讨论ꎻ②再论述杜甫能创作此类诗的原因ꎻ③然后分析杜甫此类诗
的特点ꎻ④最后分析杜甫此类诗对后世的影响ꎮ (每点 1 分ꎬ意思对即
可)
10.诗人在不同际遇中写下的诗ꎬ成为对自己最好的注脚ꎮ ①杜
甫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特定时间里ꎬ他自己以及周边人的苦难凄惶ꎬ
在他的诗中化作痛苦的记录、悲愤的慨叹ꎮ ②杜甫的仕途并不通畅ꎬ
他的生活沉重ꎬ但同时他痛苦沉郁的灵魂中ꎬ触摸着心怀天下的悲悯ꎮ
③即使是相对宽裕的生活ꎬ杜甫依然会感受到痛苦ꎬ因为这成为了他
的一种文化的哀伤ꎮ (每点 2 分ꎬ意思对即可ꎮ 如有其他答案ꎬ也可酌
情给分)
考点 2?典型题例?例 1
4.【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
力ꎮ 从文本内容看ꎬ文章开头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
要性ꎬ“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ꎬ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ꎮ
不仅如此ꎬ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
重”ꎻ接着从青年人的角度提出论点ꎬ“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ꎬ其网
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ꎬ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
网络行为观ꎬ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ꎬ有
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ꎻ然后从“不能做什么”的底线意识角度阐
述“五不”的具体内容ꎻ接着从“能做什么”的基准意识角度阐述“等效
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的具体内容ꎮ 可见文本
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ꎬ层次清晰ꎬ逻辑严密ꎮ 【参考答案】 ①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ꎬ先提出网络行为尤其是青年的网络行
为需要规范这一论点ꎬ然后从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和“基准意识”
两个角度展开论证ꎻ②“底线要求”和“基准意识”又构成逻辑上的递
进关系ꎮ
考点 2?典型题例?例 2
4.【题例透视】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文本的文体
基本特征的能力ꎮ 要选择好“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
一项”ꎬ首先要看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是什么ꎬ第四段的“没有一个
物种独自生存着ꎬ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ꎬ持久地往
来、互动”ꎬ是通过三四段介绍得出的结论ꎬ也是中心论点ꎮ A 项表述
的是动物和细菌的关系ꎬC 项表述的是没有微生物的结果ꎬD 项表述
的是人们对一些常见微生物作用的忽视ꎮ 【参考答案】 B
5.【题例透视】 本题重点考查对文本基本观点、文本特征的理解
赏析能力ꎮ 【参考答案】 ①作者借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表达
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ꎻ②作者引
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并非想证明奥逊?威尔斯的观点是错误的ꎬ
而是想轻松幽默、兼具文采地总结全文ꎮ
考点 2?同步训练
1.A (B 项ꎬ表述不全面ꎬ原文是“而以赋能为中心ꎬ通过运用综
合机制ꎬ动员各方力量ꎬ提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参与发展的机会和能
力”ꎻC 项ꎬ“产业扶贫” 与“教育扶贫” 的功能不同ꎻD 项ꎬ“只要??
就”的表述过于绝对ꎮ)
2.D (信息整合错误ꎬ从材料二最后一段看ꎬ“农民的知情权参
与权与受益权”与“优化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这一措施有
关ꎮ)
3.B (B 项所讲述的ꎬ符合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中“要提高贫困地
区、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能力ꎬ即内生能力ꎬ从而实现可持续脱贫、
内生脱贫”的观点ꎬ其他几项都是来自外在的帮助ꎮ)
4.开篇概述中国减贫成就ꎬ引出观点ꎻ然后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分
析“公本位”思想的根基作用ꎻ接着追述新中国的减贫历史ꎬ引出以赋
能为中心的中国减贫模式ꎬ并阐释这一模式的形式和实质ꎻ最后总结
中国的减贫成就对于本国和世界的意义ꎮ
5.传承本国传统文化ꎬ为减贫筑牢思想根基ꎻ以政府为主导ꎬ构建
一个广泛可及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ꎻ运用综合机
制ꎬ动员各方力量ꎬ为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发展“赋能”ꎻ坚持农民的
主体地位ꎬ激发农民内在活力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ꎮ
6.D (D 项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新高考)
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ꎬ同时ꎬ因其对 200 余位艺术家画作的
全面学习ꎬ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 可知正
确ꎮ A 项中“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表述不当ꎬ根据材料一第二
段可知ꎬ艺术家的“看”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ꎬ而人工智能的“看”却
与艺术家的“看”有着本质的不同ꎮ B 项“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
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表述不当ꎬ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影响
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可
知ꎬ影响因素还有“学习能力的强弱”ꎮ C 项“通过艺术对象化的结
果”表述不当ꎬ根据材料一第四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ꎬ
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这显然与人类
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可知ꎬ人工智能不能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
过艺术对象化出来ꎮ)
7.C (根据材料一第五段可知 C 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ꎬ不能
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ꎬ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ꎬ人工
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ꎮ A 项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
知正确ꎻB 项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正确ꎻD 项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可
知正确ꎮ)
8.D (D 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对人脑的模仿ꎬ但不同于
人类身体的感知ꎬ能够支撑“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
作的区别是什么呢? 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ꎮ 也就是说ꎬ人工
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ꎬ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的
观点ꎮ A 项表述的是人们对人工智能艺术应当持有的态度ꎮ B 项表
述的是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之后ꎬ对人类文明和艺术的冲击与
颠覆ꎮ C 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对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的完成和对艺术
创造里面劳动成分的代替ꎬ与“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
的论点相反ꎮ)
9.①材料一先使用设问开篇ꎬ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
艺术创作的区别引发关注ꎬ并引出“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
联系”这一观点ꎮ ②然后从身体的角度出发ꎬ论证了艺术创作的动
力、过程以及对包括身体在内的整个艺术家个人的反作用ꎬ并分别对
艺术家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区别进行了比较ꎮ ③最后ꎬ得
出了“人类的艺术创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完全取代” 的结
论ꎬ并概括了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ꎮ (答出一点 1 分ꎬ两点 3
分ꎬ三点 4 分ꎮ 意思对即可ꎮ)
10.①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可使得艺术创作变得智能化、模型化与
便捷化ꎻ可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ꎮ ②人工智能可融入
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ꎬ体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ꎻ可使艺术品种类更
加多样化ꎬ让人们的艺术欣赏具有更多选择性ꎮ ③人工智能技术的不
断发展ꎬ会给视觉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ꎻ可为艺术创造提供更多
可能性ꎮ (每点 2 分ꎮ 意思对即可ꎮ)
考点 3?典型题例?例 1
3.【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分析评价材料内容的能力ꎮ A.“分析了
杨译本的长处和不足”错误ꎮ 原文是“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
译事实ꎬ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ꎮ C.“只有完成两种异质
文化观念转换生成的翻译者ꎬ才有可能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
构«石头记»”前后顺序有误ꎮ 原文是说“他使用西方本土读者谙熟且
可以接受的地道的英语及其文化、风俗等观念ꎬ以此来创造性、补充性
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ꎬ从而完成了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
换生成”ꎮ D.三则材料相对独立ꎬ无总分关系ꎮ B 项ꎬ“杨宪益的翻译
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
术的全部追求”ꎬ可知本项正确ꎮ 【参考答案】 B
4.【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材料观点的能力ꎮ 由“霍克
思的译本中可见ꎬ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
‘意’的态度”“为了实现译本与原著在艺术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说最大
程度的接近ꎬ霍克思将‘忠实’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可知ꎬ霍克思
主张大多时候忠于原著ꎬ但出于译本艺术性考量ꎬ可以进行文字的删
减ꎮ 由“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ꎮ‘临摹’是初学书
画之法ꎬ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ꎬ最终达到与原
作的惟妙惟肖ꎮ 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
求”可知ꎬ杨宪益主张“临摹”式翻译ꎬ将忠实原作作为其全部艺术追
求ꎮ 【参考答案】 ①杨宪益主张“临摹”式翻译ꎬ将忠实原作作
为其全部艺术追求ꎮ ②霍克思主张大多时候忠于原著ꎬ但出于译本艺
术性考量ꎬ可以进行文字的删减ꎮ
考点 3?典型题例?例 2
3.【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ꎮ 本文的论点可以从文章第二段“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ꎬ其网络
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ꎬ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
络行为观ꎬ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ꎬ有助
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得出ꎮ A 项ꎬ是从立法和惩治的角度谈网络
文明规范ꎬ不是本文内容ꎻB 项ꎬ讲的是网络基准意识中的两点ꎬ不全
面ꎻC 项ꎬ从底线意识讲如何规范网民的文明观念ꎬ只是文章的一部分
内容ꎬ不全面ꎮ 【参考答案】 D
考点 3?同步训练
1.B (B 项ꎬ“由于资本因素”错误ꎮ 由原文“推荐算法也可能放
大或掩盖某些审美趣味、情感倾向、艺术类型或主题内容等ꎬ甚至掺杂
了资本等因素ꎬ这样的推荐就不一定是用户所需要的了ꎬ而可能是算
法控制者所需要的”可知ꎬ选项曲解文意ꎮ)
2.D (D 项ꎬ“就可以避免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走向歧途”错误ꎮ
由原文“这就要求网络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具备完整的美学素养
和审美品鉴能力ꎬ避免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走向歧途”可知ꎬ青少年
群体具备完整的美学素养和审美品鉴能力ꎬ是避免在消费主义的喧嚣
中走向歧途的必要条件ꎬ并不是充分条件ꎮ 选项武断绝对ꎮ)
3.C (A 项ꎬ例举的是粗鄙化的网络文艺作品ꎬ不能作为论据ꎮ B
项ꎬ例举的是套路化的网络文艺作品ꎬ不能作为论据ꎮ C 项ꎬ例举的是
关注现实ꎬ紧贴时代ꎬ延续千年文脉ꎬ发扬和继承千百年来的中国文艺
道统的优秀网络文艺作品ꎬ可以作为论据ꎮ D 项ꎬ“未进行史学考证与
文化审视就已经转化为网络影像作品”不利于实现网络文艺的健康、
高品质发展ꎬ不能作为论据ꎮ)
4.①比喻论证ꎬ将网络文艺比喻成“水”“木”ꎮ ②举例论证ꎬ列举
片面追求粉丝经济的消费主义导向产生的负面影响ꎮ (4 分ꎬ每点 2
分ꎬ意思对即可)
5.同意ꎮ 首先ꎬ推荐算法能放大或掩盖某些审美趣味、情感倾向、
艺术类型或主题内容等ꎬ甚至掺杂了资本等因素ꎬ这样的推荐可能是
算法控制者所需要的ꎬ算法能在更深层面隐秘地进行价值建构ꎮ 其
次ꎬ算法改变了网络文艺作品的接受模式ꎬ也在影响网络文艺作品的
接受者ꎮ 再次ꎬ用户享受平台个性化、高效便捷的推荐ꎬ是以放弃和出
让对文艺作品的选择权为前提的ꎬ并导致用户在被动的处境中ꎬ衍生
媒介使用风险ꎮ 这些ꎬ都会使用户的主体价值在数据系统中迷失ꎮ ∥
不同意ꎮ 首先ꎬ算法技术是为人所用的ꎬ是人们的工具ꎬ我们提高自己
的技术水平ꎬ就不仅不会迷失自己ꎬ反而会借助强大的智能手段提升
自己ꎮ 其次ꎬ我们致力于网络文艺的健康、高品质发展ꎬ就能在根本上
杜绝用户主体价值的迷失ꎮ
6.D (“不仅仅是??而且是”ꎬ对原文句意的理解错误ꎬ原文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ꎬ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 的统
一”ꎮ)
7.B (A 项ꎬ“由于??所以”的因果关系不成立ꎬ“接受者对文
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ꎬ只是一种现象ꎬ一个结果ꎬ不是原因ꎮ C 项ꎬ
“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ꎬ就越具有创造性”ꎬ是对“理解” 和
“创造性”的错误理解ꎬ原文并没有论证二者的正比例关系ꎮ D 项ꎬ
“都指明了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理解有误ꎬ原文
“它所指明的正是文学作品构成审美价值的固有方式和特征”中的这个
“它”指的是前文的“再创造特征”ꎮ)
8.C (此项中的写景、叙事都是写实性的描写叙述ꎬ有“真趣”而
不是“理趣”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新高考)
9.第二文本:通过不同的读者与文本的“对话”ꎬ得到文本的再解
读意义ꎮ 填空:读者在其可能范围内发挥再创造的才能ꎬ对文本的最
终完成ꎮ 对话:文本吁请、呼唤ꎬ读者积极应答ꎬ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ꎮ
兴味: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体味ꎬ在有限的诗文中得到无限丰富的
意蕴和旨趣ꎮ (每个 2 分)
10.①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需要读者的呼应和配合ꎬ以便完成
它的第二次创作ꎮ ②文学作品的价值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ꎬ才变为现
实的存在ꎮ ③读者的“前理解”(心理文化结构)决定了他们对文学作
品的理解是文本与“前理解” 的统一ꎬ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是成功的ꎮ
④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ꎬ需要读者按照当下的心理文化结构
去理解ꎬ使文学作品走向现实ꎬ在生活中发挥作用ꎮ (一点 2 分ꎬ答出
三点即可)
考点 4?典型题例?例 1
5.【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并能够运用它解
决相关问题的能力ꎮ 这是一种全新的命题角度ꎬ相关能力要求来自于
以下两段话ꎮ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
境ꎬ考查学生从多角度作答ꎬ使‘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的
收益大大降低ꎬ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
向‘做人做事’转变ꎮ”«课标» (2017):“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
点设计考题ꎬ避免死记硬背ꎮ 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ꎬ可围绕情境选
择相关材料ꎬ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ꎮ”
答题时ꎬ考生要在充分理解文本观点的前提下ꎬ结合题干中“手挥五
弦”“目送归鸿”的特点进行答题ꎮ 答题时既要明确概括、引用材料中
关于诗画异质的观点ꎬ也要结合顾恺之言论中两种画面的特质进行分
析说明ꎮ 【参考答案】 ①材料中阐述了“诗画异质”的观点:绘
画只宜于描写静物ꎬ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ꎬ不可能超
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ꎻ而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ꎬ是一条绵延
的直线ꎬ因此动作不宜于画ꎮ ②“手挥五弦易ꎬ目送归鸿难”是因为对
于画家来说ꎬ运笔作画ꎬ表现“手挥五弦”一瞬间的物态和景象并不
难ꎬ而“目送归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ꎬ涉及人物和飞鸿不同时间的连
续动作以及内心活动ꎬ要画出来就远非易事了ꎮ
考点 4?典型题例?例 2
5.【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并能够运用它解
决相关问题的能力ꎮ 谈对某种现象的看法ꎬ首先要明确这种现象的性
质ꎬ亮明自己的观点ꎬ然后再结合原文来谈ꎮ 【参考答案】 ①这
种行为只讲技术不计后果ꎬ体现了“价值意识”“反身意识”等的缺失ꎬ
违反了“五不”底线要求ꎬ且有可能触犯法律ꎻ②青年人应引以为戒ꎬ
坚持“五不”ꎬ以基准意识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ꎬ传播健康的信息ꎮ
考点 4?同步训练
1.B (A 项ꎬ“如果是模糊问题可以用经典思维去处理”说法错
误ꎬ原文说“如果对这些模糊概念仍采用传统的方法ꎬ即所谓经典思
维的方法去处理和研究ꎬ将会得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结论”ꎬ可见
模糊问题用经典思维去处理是不合理不科学的ꎬ因此选项错误ꎮ C
项ꎬ“也将渗透进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说法错误ꎬ原文说的是“模糊
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ꎬ并取得了具体的研究成
果”“在工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政策评价等各个方面ꎬ无
不渗透着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ꎬ可见模糊思维方法已经渗透进工农
业等领域ꎬ选项将已然说成了未然ꎮ D 项ꎬ“由于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
判断时采取了多值逻辑思维ꎬ所以可以推断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的
特点”因果倒置ꎬ原文说的是“由于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ꎬ这就要求
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多值逻辑思维”ꎮ)
2.B (B 项ꎬ“所以处理模糊问题时ꎬ尽量避免精确定量的干扰”
曲解文意ꎬ原文说“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密切ꎮ 在研究事物的
模糊性时ꎬ切不可忽视事物的精确性”ꎬ由此可见ꎬ处理模糊问题时要
重视事物的精确性ꎬ不能忽视精确性ꎬ所以选项表述错误ꎮ)
3.A (A 项ꎬ“城市发展中经济指标 GDP 统计分析”不属于模糊
思维方法运用范畴ꎬ因为 GDP 是精确定量ꎮ B 项ꎬ“«国务院关于节约
粮食的通知»精准及时” 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ꎬ因为“精准及
时”一词具有模糊性ꎮ C 项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时强调天人合一的
整体思想”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ꎬ因为“天人合一”这个概念具
有模糊性ꎮ D 项ꎬ“少年不识愁滋味ꎬ爱上层楼”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
用范畴ꎬ因为“少年”的年龄具有模糊性ꎮ)
4.模糊思维方法是一种以模糊概念为研究对象ꎬ以隶属程度为基
本思想ꎬ主观性和客观性兼有的思想方法ꎮ
5.首先论述模糊思维方法产生的原因ꎻ进而论述模糊思维方法的
内涵(或者特点)以及和经典思维的差异ꎻ最后谈模糊思维方法的应
用情况ꎮ
6.C (A 项因果倒置ꎬ原文是说“为了延续类型阅读快感ꎬ读者可
能长久沉浸于固定类型ꎬ网络写手也会依据类型数据库和定的叙事模
式进行规范写作??因此可能导致读者文学审美和知识趣味的单一
化”ꎮ B 项扩大范围ꎬ原文说“近年来ꎬ网络文艺的现实题材也逐渐增
多”ꎬ而非“绝大多数”ꎮ D 项表述颠倒ꎬ原文说“网络文学提升艺术水
准ꎬ应该首先向传统‘取经’ꎬ之后才谈得上融合媒介特性”ꎮ)
7.B (B 项“至关重要”性质判断出错ꎮ 根据文意ꎬ网络文艺深耕
时代沃土ꎬ回答时代课题ꎬ与时代价值观共鸣共振ꎬ才能推动社会主义
文艺繁荣发展ꎮ)
8.B (B 项论证的是网络文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ꎬ引领时代文化
风向ꎮ A 项主要论证网络文艺对传统时代文艺的继承与发展ꎮ C 项
主要论证网络文艺的特点ꎮ D 项主要论证网络文艺生产过程中用户
的参与问题ꎮ)
9.①釆用总分结构ꎮ 先总述当前网络文艺的紧迫使命ꎬ再选取三
个并列式分论点ꎬ分别从关注现实题材、绘写时代精神图谱、引时代文
化风向三个角度具体论证网络文艺如何与时代同步伐ꎬ完成使命ꎮ ②
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ꎮ 如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在每个分论
点的论证中ꎬ都先指出网络文艺取得的成就ꎬ再指出不足ꎬ客观全面地
分析了当前我国网络文艺的现状又运用了举例论证等ꎬ论据充足ꎬ论
证全面ꎮ (每点 2 分)
10.需要ꎮ 原因:①突破“圈层化”才能更好地丰富网络文艺自身
的价值与审美ꎬ避免读者文学审美和知识趣味的单一ꎬ避免写手的自
我复制和习惯性写作ꎮ ②突破“圈层化”才能避免圈子内部受众与外
部世界的分裂隔绝ꎬ降低青年个体疏离现实与群体的风险ꎮ ③突破
“圈层化”才能使网络文艺更好地与时代接轨ꎬ与主流价值观共鸣ꎬ推
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ꎮ ④突破“圈层化”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ꎬ增强对外传播影响力ꎮ ∥不需要ꎮ 原因:①“圈层化”是网络文艺
发展的本质属性ꎬ多种类型的网络文艺的发展都以互联网用户“圈
层”特征分析为基础ꎮ ②“圈层化” 网络文艺也是市场发展的需要ꎮ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ꎬ从特定“圈层”用户需求出发ꎬ可以有效降低商
业风险ꎮ ③网络文艺的“圈层化”有利于深挖垂直题材ꎬ以网络文学
为例ꎬ更易深挖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精神ꎬ以及传统小说写作的方
法ꎮ (每点 2 分ꎬ答三点得满分ꎬ意思相近即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新高考)
第二章 现代文阅读Ⅱ
第一节 小说阅读
真题感知
6.【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能力ꎮ“只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错误ꎬ联系上下文可知ꎬ
伍子胥上了渔夫的船后“望着江水发呆”ꎬ仇恨的种子在萌芽ꎬ可他看
到渔夫“心境是多么平坦”ꎬ又看到“渔夫摇橹的姿态”后ꎬ“他享受到
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ꎬ这说明伍子胥已经被渔夫感染、打动ꎬ
“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 表现了他希望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
刻ꎮ A 项ꎬ由文中第一、二段文字可知ꎬ本项正确ꎮ C 项ꎬ伍子胥说“你
渡我过了江ꎬ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ꎬ但却没有具体和渔夫说明是
什么仇恨ꎬ而且渔夫“听了这句话ꎬ一点也不懂”ꎬ可见伍子胥是渴望
同渔夫交流ꎬ但又碍于隐情无法同渔夫敞开心扉ꎮ D 项ꎬ伍子胥在渡
江之时因领会到渔夫的“疏散清淡”世界ꎬ进而纾解仇恨ꎬ对自己的使
命有了更深的理解ꎮ 【参考答案】 B
7.【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ꎮ“共同表
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分析错误ꎬ从原文中的“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
??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ꎬ是多么苦恼! 他于是立下志
愿ꎬ只要一有闲暇ꎬ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可以看出ꎬ渔夫泛舟江
上只是想帮人渡河ꎬ不能表达出隐逸的主题ꎬ且本文主题并不是隐逸ꎮ
A、B、C 三项对应内容在文中第三、四、五段文字中ꎮ 【参考答案】
D
8.【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的能力ꎮ
“舟行江上”限定解题范围ꎬ答题时需先从第十到第十二段中找到不
同阶段的所见所感ꎬ从而分析伍子胥思绪的变化ꎮ 刚上船时ꎬ清新的
空气、和谐的橹声使他内心平静而和谐ꎻ接着ꎬ船行到江中央ꎬ他看到
滔滔不断的流水ꎬ心情有起伏ꎬ仇恨的情绪不断高涨ꎻ最后ꎬ船缓缓行
进时ꎬ他的目光落在渔夫身上ꎬ渔夫的平静与柔情让他心生感激ꎬ放下
尘世的纷扰享受不曾体验过的柔情ꎮ 【参考答案】 ①子胥登上
渔船ꎬ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橹声等都使他感到安宁ꎮ ②船到江中央ꎬ月
涌江流ꎬ子胥的思绪随江水奔涌ꎬ复仇的情绪渐趋激昂ꎮ ③渔船缓缓
前行ꎬ子胥观察摇橹渔夫ꎬ体会渔夫的世界ꎬ感念渔夫的恩惠ꎬ享受到
不曾体验过的柔情ꎮ
9.【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故事情节和表达效果的能
力ꎮ 解答此题ꎬ需对比渔夫拒剑与本文的不同之处ꎮ 渔夫拒剑的历史
故事中ꎬ渔夫是一位义士ꎬ他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ꎬ这个故事
充分表现了渔夫的气节ꎬ而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ꎬ他的生
活平淡宁静ꎬ对于帮助伍子胥渡江这件事ꎬ他没有想那么多ꎬ也不理解
伍子胥所说的“渡过了我的仇恨”ꎬ二人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ꎬ也凸显
了平凡人的帮助的博大ꎮ 且原来的历史故事注重表现外部的人物冲
突ꎬ渔夫自尽的结局也使其富有传奇色彩ꎬ而本文则更注重表现伍子
胥的内心世界ꎬ渔夫划船远去的结局使故事的传奇色彩有所减弱ꎬ而
现实寓意则有所增强ꎮ 【参考答案】 ①把渔夫改为无意施恩的
普通人ꎬ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ꎮ ②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
世的境界ꎬ与伍子胥的世界构成对比ꎮ ③放弃描述惊险的外部冲突ꎬ
转向探究人物的内心冲突ꎮ ④使故事的传奇色彩有所减弱ꎬ而现实寓
意则有所增强ꎮ
考点例析
考点 1?典型题例?例 1
7.【题例透视】 本题重点考查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ꎮ 本
题在选项中涉及小说讲故事的开头方式、人物描写方法、场景描写手
法、故事结构等方面的内容ꎬ答题时要结合文本理解辨析ꎮ C 项ꎬ驴叫
声并非与故事毫不相干ꎬ“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ꎬ驴叫表现了百姓
对鬼子抢掠的憎恶ꎬ也渲染了故事的紧张气氛ꎮ 【参考答案】 C
8.【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对小说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ꎮ 回
答此题ꎬ首先要在文中画出使用反复手法的语句ꎬ结合上下文ꎬ分别体
会其作用ꎮ 因为反复手法是在王木匠讲故事过程中出现ꎬ分析效果时
可从王木匠讲和听众听的角度ꎬ以及对表现人物的角度进行分析ꎮ
【参考答案】 ①具有渲染效果ꎬ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ꎻ②具有延宕
效果ꎬ迟迟不讲下文ꎬ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ꎮ
考点 1?典型题例?例 2
7.【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能力ꎮ 四个选项涉及的内容较多ꎬ有关于场景的ꎬ有关于细节的ꎬ有关
于人物的ꎬ有关于主旨的ꎮ D 项ꎬ对小说的创作意图分析错误ꎮ 从文
本内容来看ꎬ小说所表现的是年轻人对运动的热爱ꎬ对生活的激情ꎮ
【参考答案】 D
9.【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情节安排及其作用的能力ꎮ
解答此题ꎬ首先要对题目中提到的“冰山”理论有大概了解ꎮ“冰山”
理论主要是说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ꎬ而更大一部分却
隐藏在深处ꎬ不为人所见ꎮ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由尼克和乔治在
越野滑雪过程中的行为和对话、客栈休息时的对话构成ꎬ这只是小说
“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ꎻ这篇小说没有提供任何故事背景ꎬ通过小说
这些已有的情节安排ꎬ读者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
容ꎬ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ꎬ比如乔治的上学情况ꎬ为什么再也
没有滑雪机会等ꎻ这样的情节安排使小说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
空间ꎮ 【参考答案】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
栈的逗留ꎬ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ꎻ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
节安排ꎬ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ꎬ尤其是两人在滑
雪之外的生活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ꎬ引人遐思ꎮ
考点 1?同步训练
1.C (C 项说“懒惰是导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ꎬ于文无
据ꎮ)
2.C (C 项说“构成这篇小说的暗线”分析不当ꎬ兀鹰只是起映
衬作用的一种意象ꎮ)
3.①他不愿意接受“我”的怜悯与同情ꎻ②他傲慢自负性格一直没
有改变ꎮ (一点 2 分)
4.第一问:①叙述视角独特ꎬ借助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的所见
所闻来讲述ꎬ给读者以真实感ꎻ②叙述顺序巧妙ꎬ文中插叙了红发乞丐
二十年前的故事ꎬ丰富了人物形象ꎬ使小说情节紧凑ꎻ③结尾别具匠
心ꎬ以“我再也没有见到他”收束全篇ꎬ留下空白ꎬ含蓄蕴藉又耐人寻
味ꎮ (4 分)第二问:这样写可以使叙述节奏张弛有度ꎬ叙述时在局部
空间和时间上放慢或加快ꎬ传递出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态度ꎬ以及隐
藏其中的哲思ꎮ (2 分)
5.D (D 项ꎬ“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分析错误ꎮ
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ꎬ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ꎬ因此“对人生无
常的哀痛”语意过重ꎬ且于文无据ꎮ)
6.A (A 项ꎬ“‘我’隐身其后ꎬ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ꎮ 从文章
来看ꎬ“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ꎻ而在叙述时ꎬ
“我”同时也参与其中ꎬ和其他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ꎬ因此ꎬ
并没有隐身其后ꎬ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ꎮ)
7.①渲染寒冷环境气氛ꎬ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ꎮ 除夕夜ꎬ下雪不
止ꎬ天气寒冷ꎬ而老伴重病ꎬ“我”心情沉重ꎬ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
物的内心哀伤ꎮ 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
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ꎬ凸显伟大的人性光辉ꎮ (一点 2 分)
8.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ꎬ为了安慰老伴ꎬ寻找老伴喜欢吃的
菜ꎬ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等ꎬ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
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ꎮ 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ꎬ洋溢
着幸福的笑容ꎻ与“我”陌不相识ꎬ叫“我”一起过年ꎬ告诉我小饭馆的
位置ꎬ还祝“我” 老伴早日康复ꎮ 体现了以苦为乐、富有同情心的精
神ꎮ 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ꎬ对待“我”很热情ꎮ 体现
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为他人着想的品质ꎮ 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ꎬ
还不收其车费ꎬ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ꎬ体现了为人热心ꎬ救助危难的
道德品质ꎮ (一点 2 分ꎬ答出三点即可)
考点 2?典型题例?例 1
6.【题例透视】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及文体的基本
特征的能力ꎮ A 项考查对文本内容、文体特征的理解ꎬ“为后文故事情
节发展埋下伏笔”分析错误ꎬ在后文未见有相关联的照应内容ꎮ C 项
考查对文本(小说这一文体) 内容的理解ꎬ麻子ꎬ小耳朵并非确有其
人ꎬ是王木匠根据现场听众的样子杜撰的ꎬ前文描写听众时就有“带
胡子的有ꎬ麻的有ꎬ长雀斑的有??”ꎬ可见这是作者的一种描写人物
的手法ꎮ D 项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ꎬ王木匠“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
橱”ꎬ不是“因追求手艺完美”ꎬ而是因为战乱才不能做ꎬ这从结尾段的
第一句中可以看出ꎮ 【参考答案】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新高考)
考点 2?典型题例?例 2
8.【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情感的能力ꎮ 这段场景描写
表达了老董的多种心情ꎮ 老董对自己刚到南京时的老师傅们来到此
处以及和我的爷爷一起来到此处的回忆ꎬ表达了老董对自己职业起点
的感慨之情ꎻ“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ꎬ他“喃喃说ꎬ老馆长ꎬ我带
您的后人来了”ꎬ表达了老董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ꎻ“这么多年了ꎬ这
是寿数长的树啊”“他说这个话ꎬ已经是三十年前了”ꎬ体现了老董对
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ꎮ 【参考答案】 ①多年后ꎬ面对
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ꎻ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ꎬ对老前辈
的深切怀念ꎻ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ꎮ
考点 2?同步训练
1.B (“必然会有不可调和矛盾”ꎬ于文无据ꎮ)
2.C (“寓含作者对虚幻爱情的批判”错ꎬ作者表达的是对纯真
爱情的赞美和美好爱情逝去的惋惜ꎮ)
3.①温柔和善ꎮ 前夫卧病ꎬ她悉心照料ꎻ每当怀念与前夫的爱情
时ꎬ感到对不起新任丈夫ꎬ时时提醒自己要好好对待新丈夫ꎮ ②纯真
脱俗ꎮ 对患病的前夫付出真爱ꎬ并非常享受与之相处的时光ꎮ ③珍视
爱情ꎮ 时常沉湎于与前夫共同生活的美好回忆中ꎮ (每点 2 分ꎬ答出
两点即可ꎮ)
4.①与文中“丈夫用镜子照过那映在庭院积水里的月亮”密切关
联ꎬ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ꎮ ②用水中月烘托镜中情ꎬ为京子和前夫纯
真的爱情增添了超现实的唯美色彩ꎮ ③借水中月的美好和易逝ꎬ表达
作者对纯真爱情的赞美和美好爱情逝去的惋惜ꎬ暗示了小说主题ꎮ
(每点 2 分)
5.B (上等兵给驴起名“黑家伙”ꎬ并非认为它不是战士ꎮ 恰恰
相反ꎬ上等兵认为“虽然驴不是兵ꎬ但也是连队的一员ꎬ是他的战友”ꎮ
“黑家伙”一名体现了上等兵对驴的喜爱ꎮ)
6.D (“没有运用任何表达技巧”错ꎬ对比、比拟就是表达技巧ꎮ)
7.明确了小说的主要内容ꎮ 围绕“驮水”ꎬ小说生动地讲述了一个
关于上等兵与驴之间的故事ꎬ上等兵的积极向上和人性之美得以完美
地体现ꎮ 小说标题意味深长ꎬ“驮水的日子”既是上等兵与驴相处的
美好时光ꎬ也是与战友戍边的岁月ꎬ寄寓了他对这一段军旅生活的深
深眷恋ꎮ (一点 2 分)
8.①上等兵刚接替驮水工作时ꎬ驴极不情愿ꎬ除了摔挑子ꎬ就是故
意磨蹭ꎬ和上等兵较劲ꎮ ②慢慢地ꎬ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
教中ꎬ驴没了那份暴烈ꎬ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ꎬ真心实意地接纳
了他ꎮ ③上等兵考取了军校ꎬ离开军营时ꎬ驴以它平时不曾见过的速
度飞奔而来ꎬ对主人难舍难分ꎮ (每点 2 分ꎮ 每点只概括情感而没有
结合材料分析ꎬ如答相忌、相容、相依等ꎬ只得 1 分ꎮ 意思对即可)
考点 3?典型题例?例 1
13.【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涵ꎬ也是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分析能力ꎮ“钢琴修复”这一细节内蕴丰富ꎬ具有象征意味ꎮ 女主人
公请人修复钢琴ꎬ其实是在修复男主人公因战争而受到创伤的心灵ꎮ
女主人公是离婚后来到小城的ꎬ她因为一系列的“修复”行为ꎬ尤其是
对钢琴的修复ꎬ又重新找回了爱情ꎬ因此钢琴的修复也象征着爱情的
修复ꎮ 联系文章主旨和战争的背景ꎬ可知钢琴的修复从更宏大的角度
看ꎬ还象征着战后家园和美好生活的重建ꎮ 【参考答案】 ①心
理创伤的修复ꎮ 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那架走了调的钢琴ꎬ钢琴修复
寓有人们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并重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ꎮ ②
爱情的修复ꎮ 战争背景下被冲淡的爱情乐章重新奏响ꎮ ③战后家园
与生活的重建ꎮ 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ꎮ
考点 3?典型题例?例 2
1.【题例透视】 本题重点考查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对人
物形象的鉴赏、对作品艺术特色的赏析等方面的能力ꎮ A 项是对小说
主题的分析与概括正确ꎮ B 项ꎬ“这让我暗自吃惊ꎬ因为我担心他谋财
害命”分析不当ꎬ更多的是“我”为渡夫说出那样的话而震惊ꎮ C 项ꎬ
“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是因为渡夫认为岸上不安全ꎬ而不是“想
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ꎮ D 项分析正确ꎮ E
项ꎬ“目不转睛地瞧着他ꎬ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ꎬ想知道
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分析错误ꎮ一是渡夫不可能忘
记昨夜的事情ꎬ那是他一辈子的伤痛ꎻ二是作者“目不转睛地瞧着
他”ꎬ主要是被他洒脱淡定的表情而打动ꎬ也是对渡夫深入了解后的
深深同情ꎮ 【参考答案】 A、Dꎮ 答 A 给 3 分ꎬ答 D 给 2 分ꎬ答 B
给 1 分ꎻ答 C、E 不给分ꎮ
4.【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的能力ꎮ 小说以渡夫任情高歌做结尾ꎬ主要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
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ꎮ 以歌声作结ꎬ一扫前文的悲苦ꎬ展示
了渡夫坚强和洒脱的性格特点ꎮ 当然ꎬ这歌声看似洒脱ꎬ却是渡夫无
可奈何之时的洒脱ꎬ歌声更表现了渡夫的痛苦之深ꎮ 因此ꎬ此处的歌
声不是欢乐之歌ꎬ而是一种反衬ꎮ 同时这种结构上的突转ꎬ表面上是
由哀苦转为高歌ꎬ其实更表现了苦难的力度ꎬ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ꎻ
使得小说人物———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ꎮ 从小说主题表达上来看ꎬ不
仅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实的黑暗ꎬ但更重要的是表达了渡夫对自由美
好生活的向往ꎮ 这样的结尾ꎬ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和升华ꎮ
【参考答案】 ①艺术结构上ꎬ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ꎬ最后以歌声
结尾ꎬ余韵悠长ꎬ耐人寻味ꎻ②情感表现上ꎬ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ꎬ
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ꎬ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ꎻ③人物形象上ꎬ既表现
了渡夫的洒脱豪放ꎬ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ꎬ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
满ꎻ④思想内容上ꎬ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
的信念ꎬ深化了作品的主题ꎮ (每点 2 分)
考点 3?同步训练
1.C (“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ꎬ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ꎬ还
是暖和的ꎮ 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ꎮ 我一直在寻找旅店ꎬ没想
到旅店你竟在这里ꎮ”由此可以看出ꎬ这次的经历ꎬ“我”是有认识和收
获的ꎬ是对“你已经十八了ꎬ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的呼
应ꎮ 这并不是一次失去所有的失败的旅程ꎮ 最后对家的回忆是在思
考父亲让他出门的目的ꎮ)
2.B (小说的线索是寻找旅店ꎮ 小说也并非倒叙ꎬ结尾部分理解
为补叙更合理ꎮ 倒叙ꎬ是根据表达的需要ꎬ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
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ꎬ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
发展顺序进行叙述ꎮ 补叙ꎬ也叫追叙ꎬ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
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与交代ꎮ)
3.找到了ꎮ“我一直在找寻旅店ꎬ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ꎮ”①象
征漂泊的灵魂的栖息地ꎬ是一种暂时或长久的寄托地ꎮ ②象征了
“我”心中的希望和力量ꎬ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路途中必需的动力ꎮ (能
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作答ꎬ即答出“身体和精神的栖息地”即可给
全分)
4.不合情理的事:①司机对我乘车态度的转变ꎻ②司机在汽车抛
锚后的举动ꎻ③在一个找不到来路和去路的地方ꎬ抢劫者们的到来ꎻ④
司机对抢劫者的无动于衷ꎻ⑤司机也加入了抢劫者的队伍ꎮ (答出任
意三点给 3 分)作用: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ꎮ 司机对我乘车态度的转
变ꎬ预示着后面将有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ꎻ汽车的抛锚ꎬ也为下文的突
变作了一定的铺垫ꎮ ②塑造了以司机、抢劫者为代表的成人世界ꎮ 他
们唯利是图ꎬ冷漠无情ꎬ象征着恶俗的世态ꎮ ③揭示主题ꎮ 在荒诞性
的描写中ꎬ呈现出强烈的冲突ꎬ“我”在与成人世界、外部世界的冲突
中ꎬ遭遇到挫折与打击ꎬ从而获得成长ꎮ (可从情节、人物、主题上分
析ꎬ角度清晰ꎬ言之有理即可ꎮ)
5.C (“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错ꎬ根据原文“不跟别人硬
拼价格”ꎬ说明价格适当ꎮ)
6.D (无心理描写ꎮ)
7.①乐观开朗ꎮ 总是笑吟吟的ꎬ嗓音甜ꎬ说话柔ꎬ笑容感染了身边
的人ꎮ ②勤劳能干ꎬ做事利索ꎮ 善抓商机ꎬ做加工好的净菜ꎻ娇小的身
躯与大号摩托形成对比ꎮ 这些细节表现了旺旺妈肯吃苦ꎬ勤劳能干ꎮ
③热心助人ꎮ 亲力亲为ꎬ为顾客精心挑选商品ꎻ免费帮邻居保管快递
物件ꎬ交接仔细ꎮ ④关爱家人ꎮ 丈夫干不了重活ꎬ毫无怨言ꎬ悉心照顾
家人ꎮ (每点 1 分)
8.①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ꎮ 在营业时间ꎬ旺旺超市的灯每天
亮到很晚ꎮ 后经过旺旺妈的擦拭ꎬ灯光更加明亮ꎮ ②旺旺妈内心的希
望ꎮ 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ꎬ不放弃希望ꎬ乐观面对ꎮ ③揭示小说
的主题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ꎬ旺旺一家通过劳动创造了幸福光明的
生活ꎮ (每点 2 分)
考点 4?典型题例?例
14.【题例透视】 本题重点考查探究作品主题及作者情感态度的
能力ꎮ 要探究画线句作者的情感态度ꎬ就要对画线句的具体词句进行
分析ꎮ“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ꎬ结合小说内容特别是对河生心理的
描写可以看出ꎬ这里透露出作者对他的同情ꎻ“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
庄严的念头”ꎬ“庄严”表明河生决定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ꎬ这透露
出作者对他的赞许ꎻ“我要好好读书”ꎬ是河生的希望ꎬ也是作者对自
己塑造的人物的期许ꎬ透露出作者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
价值观的认同ꎮ 【参考答案】 对河生遭受挫折又无能为力的同
情ꎻ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ꎻ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这一价值观的认同ꎮ
考点 4?同步训练
1.B (A 项ꎬ“想要当面表达对莫雨举报行为的赞赏与崇敬”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新高考)
解错误ꎬ从文本中看难以当面表达ꎻC 项ꎬ“猜测出达师傅就是莫雨”
理解错误ꎬ不太愿意去传达室主要是避免日后惹麻烦ꎻD 项ꎬ“这体现
了他工于心计、擅用权术的形象”不符合文意ꎬ从小说后两段看ꎬ史当
副局长时ꎬ有勇气揭露局里的不正之风ꎬ而当了局长ꎬ他又不想挑明此
事ꎬ体现了随着地位的变化而心理也发生了改变ꎮ)
2.B (“表现了史正斌的怯懦”分析不恰当ꎬ史揭发时是勇敢的ꎬ
后来地位变了ꎬ态度也变了ꎮ)
3.从拿到汇款单时的偷偷藏匿ꎬ体现出达师傅对莫雨的理解和关
切ꎻ从把汇款单晒出 59 天ꎬ体现出达师傅对莫雨的疏远、畏惧和冷落ꎻ
从冒充莫雨的大义凛然ꎬ体现出达师傅对莫雨认同与钦佩ꎮ
4.(示例一):是圆形人物ꎬ他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ꎮ
感到意外:达师傅没有把汇款单放在窗台ꎬ却锁紧了抽屉ꎻ达师傅担心
自己的饭碗ꎬ却又承认自己是“莫雨”ꎮ 令人信服:达师傅曾是地下党
的交通员ꎬ有着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品质ꎻ达师傅一开始就对“莫雨”
有好感ꎬ两个月来的冷落让他懊悔ꎬ也让他增添了力量ꎮ (示例二):
不是圆形人物ꎬ他让我们感到意外却不令人信服ꎮ 感到意外:达师傅
没有把汇款单放在窗台ꎬ却锁紧了抽屉ꎻ达师傅担心自己的饭碗ꎬ却又
承认自己是“莫雨”ꎮ 不令人信服:地下党交通员的身份不够真实ꎬ和
达师傅传达室收发员的身份反差太大ꎻ达师傅害怕惹麻烦ꎬ又感受到
众人对汇款单避之不及ꎬ却大胆认下“莫雨”ꎬ没有征兆ꎮ
5.A (“表现了老爷子??迷信”错ꎮ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
智慧ꎮ)
6.D (“对人物的刻画长于简笔勾勒”错ꎬ有很多是工笔细描ꎮ)
7.房东老爷子是一个淳朴粗犷(赤诚、朴实、朴素、率真、善良、豪
气、勇猛)的边地老人形象ꎬ(1 分ꎬ关键词为粗犷、豪气、勇猛)他敬畏
自然(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相处有原则)ꎬ(1
分ꎬ关键词为“自然”ꎬ只要答出敬畏自然的意思即可得分)自信而有
智慧(聪明、机智、机警、机敏皆可)ꎬ(1 分ꎬ关键词“有智慧”及其近义
词即可)思想深邃ꎮ (有思想、有哲理、懂世事皆可)(1 分ꎬ关键词“有
思想”及其近义词即可)
8.①环境人物方面:“边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在辽西
边陲ꎬ“老人”点明人物的年龄特征ꎻ奠定了一种沧桑厚重的情感基
调ꎮ ②情节方面:作为文章的线索ꎬ“边地老人”贯穿全文ꎬ从边地现
实生活到久远历史的回顾ꎮ ③主旨方面:凸显对辽西老人生存状态的
关切、敬畏ꎬ引起读者思考ꎮ (一点 2 分)
第二节 散文阅读
真题感知
6.【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的能力ꎮ A.根据
文中第三段文字“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错ꎬ依据“今天ꎬ小岫
忽然向我这样说ꎬ我稍稍迟疑了一会ꎬ还不等回她ꎬ她就又抢着说了”
“去吗ꎬ那当然是要去ꎬ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ꎬ却是为了这一股子
好兴致”ꎬ原文说的是“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ꎬ但没有说“与她提
醒‘我’履行承诺无关”ꎮ B.“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
错ꎬ依据文中第八段文字“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ꎬ我知道橘子林已
经在望了ꎬ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ꎬ不是我要停下来ꎬ而是她要停下
来ꎬ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ꎬ是被别的事情吸引了ꎮ D.“父女
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错ꎬ依据文中倒
数第六段文字“‘回家ꎮ’小岫很坚决地说ꎬ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回
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ꎬ马不哭ꎬ马乖ꎮ’她拉着我向回路走”“‘我的手
指甲也长了ꎬ回家叫妈妈剪指甲ꎬ我不哭ꎬ我也乖ꎮ’她这么说着ꎬ又自
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ꎬ表明小女孩的心思都在剪指甲上了ꎮ C 项ꎬ文
中第十段文字“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他们给抗战
尽了不少的力量”ꎬ可知本项正确ꎮ 【参考答案】 C
7.【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文本的艺术特色
的能力ꎮ B.“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错ꎬ“我”的语气由肯
定变为猜测ꎬ意味着去橘子林途中所看到的车夫修马蹄的场景触动了
小岫ꎬ“我”对小岫是否会再去橘子林不再确定ꎮ C.“实际上全程‘我’
都是由她拉着走的”错ꎬ依据文中第七段文字“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ꎬ
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ꎬ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ꎮ 而
她呢ꎬ她也并不扰乱我”ꎬ第十段文字“猛一惊醒ꎬ才知道小岫的手掌
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可知ꎮ 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错ꎬ依
据文中第六、七段文字“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
景象”“我想ꎬ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ꎬ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
子林去”可知ꎮ A 项ꎬ解读正确ꎮ 【参考答案】 A
8.【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标题的作用的能力ꎮ ①
设置悬念ꎬ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ꎮ 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ꎬ文中也
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ꎮ ②结构上ꎬ使故事有波折ꎬ增添
故事的趣味性ꎮ“我”和小岫最终选择放弃ꎬ结果出人意料ꎮ ③“到橘
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ꎬ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
所见所感ꎮ ④突出人物形象ꎬ贴切地描写了小孩子的心性ꎮ 突出小岫
的随性ꎬ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ꎬ放弃也是她的决定ꎮ 【参
考答案】 ①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ꎬ文中也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
子林充满期待ꎮ ②而“我”和小岫最终选择放弃ꎬ结果出人意料ꎮ ③
“到橘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ꎬ本文主要记述的是去橘子林途中
的所见所闻ꎮ ④突出小岫的随性ꎬ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ꎬ放弃
也是她的决定ꎮ
9.【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的能力ꎮ ①依据“今天ꎬ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ꎬ我稍稍迟疑了一会ꎬ还
不等回她ꎬ她就又抢着说了”ꎬ小岫“还不等回她ꎬ她就又抢着说了”ꎬ
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ꎮ ②依据“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
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ꎮ 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ꎬ她的
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ꎬ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ꎬ小岫沿
途不关心眼前景物ꎬ“一直拉着我向前走”ꎬ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ꎮ
③依据“我低头一看ꎬ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
一下ꎮ 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ꎮ 而且我也看见ꎬ她的小指甲是相当
长的ꎬ也颇污秽了ꎬ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ꎬ小岫看
到修马蹄后ꎬ偷偷看自己的指甲ꎬ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ꎮ ④依据“‘回
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ꎬ马不哭ꎬ马乖ꎮ’她拉着我向回路走”ꎬ“回家告
诉妈妈:马剪指甲ꎬ马不哭ꎬ马乖ꎮ”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ꎬ体现
孩童的天真ꎮ 【参考答案】 ①小岫“还不等回她ꎬ她就又抢着说
了”ꎬ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ꎮ ②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
物ꎬ“一直拉着我向前走”ꎬ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ꎮ ③小岫看到修马
蹄后ꎬ偷偷看自己的指甲ꎬ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ꎮ ④“回家告诉妈妈:
马剪指甲ꎬ马不哭ꎬ马乖ꎮ”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ꎬ体现孩童的
天真ꎮ
考点例析
考点 1?典型题例?例
7.【题例透视】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文体的基本特征
的能力ꎮ 题干“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ꎬ很明确指示出考
查的方向ꎮ A 项的侧重点在对“是因为他希望学生作文时能写到生活
实际”的判定ꎬ这就要理解“若李笠翁??包东西”这个句子ꎻ与 B 项
对应的原文是“作这两个题目的学生很多ꎬ但都不能写得清楚明白ꎬ
令异乡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一目了然”ꎬ比较好理解ꎻ与 C 项对应的原
文是“可见文字非易事ꎬ单是知道写什么也还是不行的ꎮ 小孩子都喜
欢‘放猖’ꎬ喜欢‘送油’ꎬ然而他们写不出ꎬ他们的文字等于做手势而
已”ꎬ理解了其中的“单是知道写什么也还是不行的”ꎬ就可以做出判
断ꎮ D 项“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 错ꎬ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
猖”以记民俗ꎬ但因“少暇”未写成ꎬ是一种遗憾ꎬ不是过失ꎬ后来写了
一篇«放猖»ꎬ就算弥补了这一遗憾ꎮ“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ꎬ“所
以”强加因果ꎬ原文“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说的是“好像”ꎮ
【参考答案】 D
8.【题例透视】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品
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ꎮ 要赏析“跑”字运用的好处ꎬ首先要
结合语境看谁“跑”ꎬ文中是扮演“猖”的人在“跑”ꎬ结合前文“‘猖’的
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ꎬ可见“放猖”就是“跑”ꎻ再从“一个凡人拿了
一面大锣敲着”“被爆竹欢迎着ꎬ跑进去ꎬ又跑出来”ꎬ可见这“跑”是非
常热闹的ꎻ从前后文看ꎬ这“跑”又是非常吸引小孩子的ꎮ 【参考
答案】 ①形象地解说了“放猖”的内涵ꎬ就是各处乱跑一阵ꎻ②连用
“跑”字渲染了“放猖”民俗热闹的气氛ꎬ表现孩子对自由自在奔跑的
羡慕之情ꎮ
考点 1?同步训练
1.C (文章写这位老人的目的是表现范家门的人们生活幸福、健
康长寿ꎮ“重点写”不妥ꎬ“讲二郎担山传说”属张冠李戴ꎮ)
2.B (“以小见大”理解有误ꎬ并且原文“个别胆大的人走上去ꎬ
到半途却吓得趴在上面爬行”ꎬ表现的是走“300 米长玻璃桥”的惊险ꎬ
不是山峰的险峻ꎮ)
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ꎬ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油菜黄花开得繁
盛ꎬ杏花、桃花、槐花次第开放的场景ꎮ (2 分)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ꎬ形象地表现老屋饱经风霜而又内涵丰富ꎬ而斜燕与老屋浑然一体
的景象ꎮ (2 分)
4.①“打造了现代”是指范家门改掉了乱采滥伐的旧习ꎬ保山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1页(新高考)
考点 3?典型题例?例 4
【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ꎮ B.“璧还”ꎬ敬辞ꎬ
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ꎮ A.“失陪”ꎬ客套话ꎬ表示不能继续陪伴对
方ꎬ这里用错了对象ꎮ C.“寒舍”ꎬ谦辞ꎬ对人称自己的家ꎮ 句中用于
称别人家ꎬ不得体ꎮ D.“千金”ꎬ敬辞ꎬ称别人的女儿ꎮ 此处用于说自
己的女儿ꎬ不得体ꎮ 【参考答案】 B
考点 3?典型题例?例 5
【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ꎮ C.不吝赐教:请
人多加指教的客套话ꎮ 使用正确ꎮ A.承蒙:敬辞ꎬ尊称从别人处得到
(关照等)ꎮ 用于己方不得体ꎮ B.高足:敬辞ꎬ尊称对方的学生ꎮ 用于
己方不得体ꎮ D.恭候:敬辞ꎬ指自己恭敬地等候(别人)ꎮ 用于对方等
自己ꎬ不得体ꎮ 【参考答案】 C
考点 3?同步训练
1.(戏剧社)看我非我ꎬ我看我ꎬ我也非我ꎻ装谁像谁ꎬ谁装谁ꎬ谁就
像谁ꎮ (文学社)常向秋山寻妙句ꎬ又驱春色入毫端ꎮ (摄影小组)现
出庐山真面目ꎻ留住秋水旧丰神ꎮ
2.“垂念”改“思念”ꎬ“管见”改“见解”ꎬ“家兄”改“尊兄”ꎬ“拨冗”
改“登门”ꎬ“墨宝”改“拙作”ꎮ
3.①“寄奉”改为“惠赐”ꎻ②“过目”改为“拜读”ꎻ③“些许”改为
“莫大”(或“极大”)ꎻ④“惠存”改为“珍存”ꎻ⑤“光临”改为“前往”
4.C (A 项“务必”一词不合礼节ꎮ B 项ꎬ“令弟”是尊称对方的
弟弟ꎮ D 项ꎬ“雅正”是送别人书画时请求指正的一种谦虚说法ꎬ用在
接受别人字画时不妥ꎮ)
5.C (A.“笑纳”是请别人收下自己送的礼物ꎮ B.“敝帚自珍”是
说对自己的物品倍加珍惜ꎮ D.“墨宝”用来恭称别人的书画作品ꎮ)
6.既要作者加标点ꎬ可见标点还是必要的ꎬ那就得把标点也算在
字数内ꎮ
考点 4?典型题例?例 1
【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ꎮ 阅读语段ꎬ可知
文段的中心是“偏见对思想而言具有存在的价值”ꎬA.关联语段内容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ꎮ B.关联语段中将偏见比作“有思
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ꎬ将怀挟偏见比作造屋时既有“客厅”又有“卧
室”ꎬ比作在浴室的镜子前随意放松的姿态ꎮ C.关联语段中说的不能
怀挟偏见就“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ꎬ就像“造屋只有
客厅??的姿态”ꎮ 这三个选项都有一定的道理ꎬ但是都不能全面地
概括文段的主旨ꎮ 只有 D 项完整地提炼了文段的主要意思ꎮ
【参考答案】 D
考点 4?典型题例?例 2
【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ꎮ ①处“不是只有
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是对“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
心”的否定ꎬ由此分析ꎬ给出的语段中的“有了浓厚的兴趣ꎬ必将取得
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两处犯了说法过
于绝对的错误ꎮ 【参考答案】 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
绩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考点 4?典型题例?例 3
【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ꎮ 题干要求指出文
段推断存在的问题ꎮ 在分析时要从逻辑关系的角度切入ꎬ要特别注意
一些条件或结论过于绝对、武断的推断ꎬ如“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ꎬ这
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中的“严重”ꎬ用词不当ꎻ“如果更名ꎬ就
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错ꎬ经济腾飞需要很多条件ꎬ不是简单
改名就能实现的ꎬ原文推理的条件不充足ꎮ 【参考答案】 ②城
市名字不够响亮ꎬ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③更名不一定会带
来经济的腾飞
考点 4?同步训练
1.②没有县改市ꎬ并不意味着就阻碍招商引资ꎬ制约发展ꎮ ③实
现县改市ꎬ不一定能带动经济迈上新台阶ꎮ
2.②学会了网上购物ꎬ不一定能安全消费ꎮ ③成功的网购ꎬ不一
定能提升我们的消费层次和幸福指数ꎮ
3.(1)将“告罄”改为“售完”ꎮ (2)将“察看”改为“查看”或“留
意”ꎮ (3)将“封锁”改为“封闭”ꎮ (4) 将“遵照” 改为“服从” 或“按
照”ꎮ
考点 5?典型题例?例 1
【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ꎬ尤其是表达鲜明的能力ꎮ
该消息有两段文字ꎮ 第一段第一句交代要说明的对象ꎬ接下去先分后
总ꎬ一一说明调查的结果ꎬ最后一句是对全段内容的总结ꎬ也就是第一
段的中心句ꎮ 第二段的结构是先总后分ꎬ第一句是文段中心句ꎮ 对消
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述ꎬ需有自己的观点ꎬ且需阐述理由ꎮ 阅
读率的提升和阅读方式的多样化ꎬ都是值得肯定的ꎬ“有声阅读(听
书)”和“数字化阅读”相对于传统阅读ꎬ可以说是浅层次的阅读ꎮ
【参考答案】 (1)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ꎬ有声阅读成为
新的增长点ꎮ (2)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ꎮ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ꎬ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ꎬ为
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ꎬ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ꎮ
考点 5?典型题例?例 2
【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ꎬ尤其是表达鲜明的能力ꎮ
写评论ꎬ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ꎬ即对很多家长在微信或 QQ 等媒
体上建立班级“家长群”这种做法的态度ꎬ或肯定其积极作用ꎬ或否定
其消极作用ꎻ其次要针对自己的态度给出切实的理由ꎬ进行合理论证ꎻ
最后注意论述的说服力以及字数的限制ꎮ 【参考答案】 “家长
群”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ꎬ有利于家长了
解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ꎬ也有利于家长之间信息的互通有无ꎬ
分享各自的教育经验等ꎮ 但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ꎬ因为大家的信息是
共享的ꎬ家长之间容易因为孩子成绩的高低产生攀比之心ꎬ从而产生
矛盾ꎮ 因此ꎬ作为家长要客观看待“家长群”中的信息ꎮ
考点 5?典型题例?例 3
【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和正确运用常见的
修辞手法的能力ꎮ 可以采用对偶句将所有关键的要素都概括在其中ꎬ
也可以直接用一句话将主题表达出来ꎮ 【参考答案】 郊游放飞
青春梦ꎬ合作凝聚团队魂/ / 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青春的梦想
考点 5?同步训练
1.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应该两条腿走路ꎬ让体育回归教育ꎬ才能
使所有人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 ∥体育应该回归教育ꎬ攀上竞技体育
塔尖的只是少数人ꎬ培养体育锻炼习惯ꎬ才是体育的根本!
2.质疑者:①影响一些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ꎬ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ꎻ②取消后ꎬ高校选拔人才
的标准过于单一ꎬ不够科学全面ꎮ 赞成者:①特长生加分政策造成钱
权交易及弄虚作假等现象ꎬ败坏了教育风气和社会风气ꎻ②取消加分
有利于维护高招的公平和公正ꎮ
3.我认为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不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水平检
测ꎮ 首先ꎬ语文能力内涵丰富ꎬ写作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ꎬ只靠一
篇作文不能全面检测语文水平的高低ꎮ 其次ꎬ一个现象存在时间的长
短不能成为其正确合理的理由ꎮ 最后ꎬ作文评价的主观因素也使以作
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在可信度上存在一定问题ꎮ ∥我认为以作文为
中心的语文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水平检测ꎮ 首先ꎬ学生的语文综合
能力能在作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ꎬ因此通过作文的考查能较全面地检
测学生的语文水平ꎮ 其次ꎬ语文考试以作文为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ꎬ
写作可体现应试者的语文素养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ꎮ 最后ꎬ脱离讲
话和作文的语文知识考查意义有限ꎮ
考点 6?典型题例?例 1
【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ꎮ 本题要求
考生为“天鹅戏水图”写诗或配文ꎮ 学生可以从背诵过的诗词中选取
例子仿写ꎬ也可以联系自己眼中的早春之景来配文ꎮ 无论写诗或配
文ꎬ都要做到写图片之景ꎬ即写天鹅戏水ꎬ柳条万枝ꎮ 【参考答
案】 一池水融融ꎬ几丝柳依依ꎮ 天鹅知春暖ꎬ悠游自在啼ꎮ ∥东风
轻拂ꎬ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ꎬ丝丝柔条ꎬ袅袅依依ꎮ 几只黑天鹅伸着
长长的脖子ꎬ如公主般雍容优雅ꎬ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ꎬ悠然地游
弋ꎻ绿水微漾ꎬ泛起圈圈涟漪ꎮ
考点 6?典型题例?例 2
【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ꎬ准确、鲜明、
生动的能力ꎮ 解答此题ꎬ一定要体现出宣传语的特点ꎬ用语要简洁、生
动形象ꎬ力求达到教育宣传的效果ꎮ 【参考答案】 绿灯可以再
等ꎬ生命不可重获∥心头常亮红绿灯ꎬ行走安全伴人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2页(新高考)
考点 6?同步训练
1.搜寻旧照片ꎬ拂开历史的浮尘ꎬ领略当年的风采ꎻ讲述老故事ꎬ
打开历史的话匣ꎬ寻找城市的记忆ꎮ 让你我共同分享老照片ꎬ寻找曾
经的记忆ꎮ (比喻)∥一张照片ꎬ一段故事ꎻ一组照片ꎬ一段历史ꎮ一
张张泛黄的照片见证了城市某些重要但已被遗忘了的记忆ꎬ您愿意和
我们共同分享回味吗? (对偶、设问)
2.一条小溪哗哗啦啦地流着ꎬ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ꎬ像鸡蛋
似的ꎬ看得可清楚了ꎮ 溪边坐着一位老爷爷ꎬ脸瘦瘦的ꎬ胡子长长的ꎬ
那双眼睛可有神啦ꎮ
3.B 两句话都是威胁的语言(指持刀行凶)ꎬ但 B 版本的颠倒更
能显示喝酒人的醉态ꎮ
第七节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真题感知
一、
17.【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ꎮ 第①空ꎬ语境
是说博物馆今昔变化巨大ꎬ故可填“翻天覆地”之类的成语ꎮ 第②空ꎬ
语境是说往日有些事情因时空限制不可能做到或实现ꎬ故可填“遥不
可及”之类的成语ꎮ 第③空ꎬ根据上文“沉浸其中”ꎬ可填“身临其境”
之类的成语ꎮ 第④空ꎬ语境是说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将妇好墓葬
完整呈现出来ꎬ而观众利用虚拟技术可以看到整个妇好墓葬ꎬ故可填
“一览无余”之类的成语ꎮ 【参考答案】 ①翻天覆地(天翻地覆)
②遥不可及 ③身临其境 ④一览无余(每空 1 分)
18.【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ꎮ 画线句共存
在两处语病:一是“那场”和“展演艺术”搭配不当ꎬ可将“展演艺术”改
为“艺术展演”ꎻ二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
术”不合逻辑ꎬ可改为“将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完美
融合”ꎮ 【参考答案】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
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ꎬ将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
完美融合ꎮ (4 分)
19.【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ꎮ A 项ꎬ
“活”指灵活地展现ꎮ B 项ꎬ“去不了”指到达不了ꎮ C 项ꎬ“回到”指通
过现代化的设备临场观看ꎮ D 项ꎬ“托在手上”指在电子屏幕上操作
观看文物ꎮ A、C、D 三项ꎬ均表示特殊含义ꎮ B 项ꎬ表示突出强调ꎮ
【参考答案】 B
二、
17.【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ꎮ 别具匠心:指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ꎬ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ꎮ 十分独特:
强调的是独有的ꎬ特别的ꎮ 第一处修饰的是“门类”ꎬ且后面重点讲述
篆刻的发展ꎬ强调的应是其独特性ꎬ应用“十分独特”ꎮ 才思敏捷:进
行文艺创作时构思和完成都非常快ꎮ 才华横溢:才华充分显露出来ꎬ
多指文艺方面ꎮ 语境中并未提及艺术家思维的敏捷ꎬ只是说艺术性ꎬ
第二处应用“才华横溢”ꎮ 异彩纷呈: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ꎬ也形容新
奇的事物纷纷涌现ꎮ 奇光异彩:奇妙的不同一般的光芒和色彩ꎮ 本句
强调的是流派风格的丰富多彩ꎬ第三处应用“异彩纷呈”ꎮ 弥足珍贵:
更加值得珍爱、重视ꎮ 不可或缺:指不能有一点点缺失ꎮ 第四处语境
强调的是篆刻艺术对于中国画和书法作品而言是不能缺失的组成部
分ꎬ应用“不可或缺”ꎮ 【参考答案】 C
18.【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ꎮ 画线句子有
两处语病:成分残缺ꎬ滥用介词“由于”导致主语残缺ꎬA 项未改正这
一错误ꎬ可排除ꎻ“承揽的技艺”动宾搭配不当ꎬ可改为“传承的技艺”ꎬ
由此可排除 B、C 两项ꎮ 【参考答案】 D
19.【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ꎮ 文段中的
破折号的作用是对破折号前的“升华”进行具体解释ꎮ A 项ꎬ破折号
的作用是解释原因ꎮ B 项ꎬ破折号的作用是对“回报”进行具体解释ꎮ
C 项ꎬ破折号表示语意的转折ꎮ D 项ꎬ破折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ꎮ
【参考答案】 B
考点例析
考点 3?典型题例?例 1
18.【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ꎮ A 项ꎬ破
折号标示注释内容ꎮ B 项ꎬ破折号标示语意转折ꎬ与文中破折号用法
相同ꎮ C 项ꎬ破折号标示补充说明ꎮ D 项ꎬ破折号标示补充说明ꎮ
【参考答案】 B
19.【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ꎮ 根
据“比喻具有相似性”来分析画线句子所用的比喻ꎬ要先找出比喻的
本体和喻体ꎬ然后分析二者的相似性ꎮ 画线句子中ꎬ本体是“这条环
路塞车时的车流”ꎬ喻体是“一条黏稠的河”ꎬ相似点是路与河的形状ꎬ
车流与水流都是连续不断的ꎮ 塞车时的车流与黏稠的河水流动都是
缓慢的ꎮ 【参考答案】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ꎬ体现
了比喻的相似性ꎮ 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ꎬ车流和水流相似ꎮ ③塞车时
汽车行驶缓慢ꎬ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ꎮ
20.【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ꎮ 从句式
角度看ꎬ画波浪线的句子将感受后置ꎬ并且将“心满意足”分开来说ꎬ
起到了强调吃饼感受的作用ꎬ强调了一种满足感ꎮ 而改写句侧重在
“一扫而光”上ꎬ根据前文的“食欲大振”来看ꎬ画波浪线的句子更符合
原文的逻辑ꎮ 从语体风格上看ꎬ画波浪线的句子活泼俏皮ꎬ更口语化ꎬ
与所给文段的文风更和谐ꎬ而改写句则比较普通ꎮ 此外ꎬ以改写句结
尾ꎬ似乎话未说完ꎬ而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文
段结尾ꎬ语气舒缓ꎬ更适合做段落结尾ꎮ 【参考答案】 ①强调的
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ꎬ强调全部吃光ꎻ原句的重
点落在“心满意足”上ꎬ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ꎬ更符合原文的逻
辑ꎮ 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ꎬ似乎话还没说完ꎻ原句把
“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ꎬ语气舒缓ꎬ适合做段落结尾ꎮ ③语体
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ꎻ原句更口语化ꎬ活泼俏皮ꎬ和整个文段的文
风更和谐ꎮ
考点 3?典型题例?例 2
17.【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ꎮ 首先通
读语段ꎬ了解句意ꎬ然后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ꎮ 语境中ꎬ上文“画
家们既要??又要??”ꎬ这就需要画家对中国文化把握好尺度ꎮ 这
尺度如何把握ꎬ则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ꎮ 据此分析ꎬC、
D 两项因果倒置ꎬ由此可排除ꎮ A 项与下文“也造就了??”语意不连
贯ꎬ由此可排除ꎮ B 项“体现了??”与下文“也造就了??”语句衔
接最恰当ꎮ 【参考答案】 B
18.【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ꎮ 文中“长
跪不起”并非实指ꎬ而是虚指ꎬ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ꎬ这
里的引号ꎬ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ꎮ A 项ꎬ“之”的引号ꎬ有
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ꎮ B 项ꎬ“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ꎬ
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ꎮ 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ꎮ
C 项ꎬ“形神兼备ꎬ充满生机”ꎬ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ꎮ D 项“文明”ꎬ
引号是表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ꎮ 分析可知ꎬB 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
求ꎮ 【参考答案】 B
19.【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ꎮ 首先ꎬ找到
病句的病因ꎻ然后“对症下药”ꎬ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ꎮ 画线句子
存在两处语病ꎬ“能否”在句子里表达两面意思ꎬ而后文句子“让传统
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只表达了一面意
思ꎬ两面对一面ꎬ不合逻辑ꎬ由此排除未改此错的 B、D 两项ꎮ“并行不
悖的艺术法则”搭配不当ꎬ由此排除未改此错的 C 项ꎮ 【参考答
案】 A
考点 3?典型题例?例 3
2.【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ꎮ A.风生水起:风
从水面吹过ꎬ水面掀起波澜ꎻ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ꎬ蓬勃兴旺ꎮ 不能用
来形容“剧情”ꎮ B.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ꎬ或者形容
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ꎮ 该语境中选择后一个义项ꎮ C.然而:用
在后半句话的开头ꎬ表示转折ꎮ 使用正确ꎮ D.激荡:因受冲击而动荡ꎬ
或者冲击使动荡ꎮ 该语境中用的是前一个义项ꎮ 【参考答案】
A
3.【题例透视】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ꎮ“等”表达
的就是省略的意思ꎬ省略号不能和它连用ꎬ否则表意重复ꎮ 【参
考答案】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3页(新高考)
第五章 写 作
真题感知
1.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ꎮ 所给材料以棋术喻人生ꎮ 材料可分为
三层ꎮ 第一层引入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并对其内涵
进行阐释ꎮ 第二层旗帜鲜明地提出初学者要先下好本手ꎬ打好基础ꎬ
才能提高棋力ꎬ不能好高骛远ꎮ 第三层揭示了“本手” “妙手” “俗手”
三者之间的关系ꎬ这启示我们:只有下好本手才能邂逅妙手ꎬ只有打好
基础才可能有所创造、创新ꎻ如果不重视基础ꎬ将导致创造、创新失败ꎬ
从而出现“俗手”的败笔ꎮ 立意行文时ꎬ要由“本手” “妙手” “俗手”这
些围棋术语切入ꎬ由下棋的智慧延伸到人生的道理ꎬ对基础与创造的
关系进行辩证思考ꎬ既可以立足“本手”与“妙手”的关系肯定固本的
重要性ꎬ又可以从反面论证不培本以致沦妙为俗ꎮ 另外ꎬ要注意逻辑
合理ꎬ例证贴切ꎻ要体现思辨性ꎬ思考全面ꎬ论述深入ꎻ还要联系当下实
际ꎬ指出当代青年应打好人生的根基ꎬ厚积薄发ꎬ成就非凡的人生ꎮ 立
意指导:①先固本ꎬ后逐妙ꎬ方能有所创造ꎻ②守正创新ꎬ方能成就非凡
人生ꎻ③循序渐进ꎬ本立方可妙生ꎻ等等ꎮ 偏题分析:①由“ 本” 到
“妙”ꎬ是下好围棋的必然途径(只是一味地谈如何下好围棋ꎬ而没有
阐述由此获得的人生启示)ꎻ②“俗手”不可取(紧扣“俗手”谈其带来
的危害ꎬ偏离“本手与妙手”“基础与创造”的写作中心)ꎮ
2.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ꎮ 材料分为两段ꎮ 第一段中ꎬ“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交代了大的时代背景ꎬ“在不同行业奋发
有为”则突出了写作的大主题ꎬ强调“奋发有为”这一写作方向ꎮ“选
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ꎬ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ꎬ展示出开启未
来的力量”具体指出了奋发有为的表现ꎬ揭示出三个关键点:选择方
向创新发展、开启未来ꎮ 第二段则列举了“有位科学家” “有位摄影
家”“有位建筑家”的认识和做法ꎬ对第一段内容进行了具体解读ꎮ 这
三个人的共同点是:立足现实ꎬ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ꎬ在行业中进
行创新创造ꎮ 导语部分确立了“选择?创造?未来”的写作主题ꎬ引
导考生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为青年奠定了未来的方向ꎬ创造是
青年实现美好未来的途径和方法)ꎮ 具体写作时ꎬ一方面ꎬ要将个人
和时代紧密联系ꎬ抓住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的时代契
机ꎬ牢记使命担当ꎬ为祖国的未来积蓄力量ꎻ另一方面ꎬ不要使三个关
键词分裂开来ꎬ各自独立ꎬ而要建立起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青年应响
应时代召唤ꎬ确定职业选择ꎬ更要将个人融入时代发展中ꎬ矢志创新ꎬ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ꎮ 立意指导:选择人生方向ꎬ
矢志创造ꎬ助力国家未来发展ꎻ择心之所向ꎬ创未来新机ꎻ等等ꎮ 偏题
分析:将“选择”“创造”“未来”三者割裂开来ꎬ只扣住其中一个方面或
两个方面进行写作ꎮ
3.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ꎮ 试题以«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中众人给匾额题名这一情节为材料ꎬ叙述了众人依次为园中桥上亭子
命名为“翼然”“泻玉”与“沁芳”的过程ꎮ 材料最后一句对“沁芳”这
一命名得到赞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ꎬ指出其既“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
境”ꎬ又“契合元妃省亲之事”ꎬ即充分考虑到了具体的情境ꎮ 导语部
分先对材料进行概括ꎬ指出“直接移用”“借鉴化用” “根据情境独创”
这三种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ꎬ然后引导将此现象引申到
更广泛的领域进行思考ꎮ 这三种方法其实对应的是“照搬”“模仿”和
“创新”ꎬ其中的“创新”是根据情境进行的创新ꎬ即从实际出发进行创
新ꎮ 因此立意时要重视“根据情境独创”ꎬ明确“直接移用” “借鉴化
用”的取舍ꎬ展现出贴近生活的深入思考和独特发现ꎮ 立意指导:“复
制粘贴”不可取ꎬ跟风模仿没新意ꎻ结合实际创新ꎬ推动社会进步ꎻ在
传统文化沃土上ꎬ结出创新之果ꎻ等等ꎮ 偏题分析:传承国学ꎬ坚持文
化自信(未能紧扣关键词“直接移用”“借鉴化用” “根据情境独创”)ꎻ
坚守自我ꎬ拒绝盲从(未能整体把握材料ꎬ偏离题旨)ꎮ
4.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ꎮ 材料以“北京:双奥之城”这一社会热点
切入ꎬ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了北京两次奥运会的情况和影
响ꎮ 这些数据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交通、国家经济等角度证
实了材料所提及的中国体育和综合国力方面的跨越式发展ꎬ引导考生
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ꎬ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
度优势ꎬ激发考生的爱国热情ꎬ体现了个人、社会、国家协同发展及创
新发展的理念ꎮ 材料的最后提到ꎬ“未来前行ꎬ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
澎湃春潮”ꎬ既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ꎬ坚信中国的跨越式发展
不会停止ꎬ同时又对身为青年的考生提出了期许:当下的跨越ꎬ我虽力
有不逮ꎬ只是见证者ꎬ而未来的再跨越ꎬ我们必然要成为参与者、创造
者乃至引领者ꎮ 考生可以针对当下中国的跨越式发展ꎬ分析其原因ꎬ
再阐明心志ꎬ讨论如何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国家未来的跨越式发展之
中ꎬ争做有为青年ꎮ 立意指导:携双奥荣光ꎬ再创未来辉煌ꎻ跨越永不
止步ꎻ赳赳青年ꎬ与国同行ꎻ以有为青年身ꎬ续民族复兴梦ꎻ等等ꎮ 偏题
分析:体育兴ꎬ则国兴(将写作重点放在论述体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上ꎬ忽略了个人与国家不断跨越的核心)ꎮ
5.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ꎮ 第一段关键词为“创新” “人才”ꎬ突出
浙江省“创新”出台了诸多人才政策ꎬ促进“发展水平持续提升”ꎻ第二
段的核心句为“新时代浙江青年ꎬ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ꎬ
并且举三个实例说明各行各业的青年各有创新和发展ꎻ第三段关键词
为“注意结合自身”“未来发展”ꎬ阐述了明确的写作指令ꎮ 第一段阐
述整个时代环境的背景ꎬ第二段列举了一系列普通人成功的例子ꎬ第
三段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展望未来ꎮ 写作重点在于青年如何把握时代
机遇ꎬ顺应时代需求ꎬ进而走向成功ꎮ 命题指向属于“新时代青年如
何发展自己”范畴ꎬ具体指向是青年要在各行各业中勇担大任ꎬ力做
“创新型人才”ꎬ题目主题明确ꎬ不易偏题ꎬ但容易导致千篇一律的问
题ꎬ因此如何在限定主题范围内举出更为契合的事例、进行一定的思
想升华是尤为重要的ꎮ 想要写出精彩的文章ꎬ可从人生观、世界观、择
业观和当下时代背景等进行多维多元思考ꎬ注意结合自身经历和体
验ꎬ“我手写我思”ꎬ不能脱离个人本身而只谈时代ꎬ也不能脱离时代ꎬ
要有“小”与“大”互相照应ꎬ“小我”与“家国”的关联ꎮ 此外ꎬ题干中
举出的事例可以提供借鉴和参考ꎬ更容易寻找贴近此方面的事例ꎮ
6.本题所给材料共有五句话ꎮ 第一、二句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百
年奋斗历程中所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
“我们”的血脉和灵魂ꎬ对“我们” 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ꎮ
第三句话紧承上文ꎬ写出能凸显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节
日、歌曲、文学作品以及革命先烈、时代楷模等对“我们”精神的滋养
和鼓励ꎬ彰显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我们”即
当代青年的深刻影响ꎬ引导考生体会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密
不可分ꎮ 最后两句话将视线转向未来ꎬ把当代青年的成长与未来融汇
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ꎬ并指出当代青年正处于一个“大有
可为”的时代ꎮ
7.材料共三句话ꎬ要求立足材料谈启示ꎮ 第一句说的是古人常以
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ꎬ并指出“对理想的追求”涉及的内容ꎻ第二句
用扬雄“弓矢的”的比喻来具体说明ꎻ第三句是对扬雄的话的解释ꎬ指
出“实现理想”的方法或途径ꎬ强调“不断加强修养ꎬ端正思想ꎬ并将
‘义’作为确定的目标”ꎮ 整个材料谈的是理想的实现与修养、思想、
目标等的关系ꎮ“修养”“思想”“目标”等属于比较大的概念ꎬ立意时
可以将其具体化ꎬ化大为小ꎮ 写作时可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修养? 如自强不息、乐观进取、与时俱进、格
物致知、心怀感恩、崇德向善、知行合一等ꎮ (2)哪些是端正的思想?
如通过坚定的信息、过硬的本领、实干的精神、艰苦的奋斗和创新求变
等ꎬ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ꎬ而不是空想等待ꎬ投机取巧ꎬ甚至坑蒙拐骗ꎬ
不择手段ꎮ (3)什么样的目标才能称为“义”(包括正义、道义、国家大
义等)? 如把个人使命和发展与国家大义结合起来ꎬ为天地之心ꎬ为
生民立命ꎻ如“我为人人ꎬ人人为我”ꎮ (4)实现理想与修养、思想、目
标有什么关系? 如修养是基础ꎬ要稳ꎬ如弓ꎻ目标是方向ꎬ要正ꎬ如靶
子ꎮ
8.材料介绍了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有
关“体育之效”的相关论述ꎬ先强调人的身体会变化ꎬ如视力和听力都
可以通过锻炼加强ꎻ再分析强弱的转化ꎬ强者滥用其强可能会转弱ꎬ弱
者勤加锻炼则能变强ꎬ指出后天的变化ꎻ最后得出结论ꎬ强者不能骄
傲ꎬ弱者也不用悲伤ꎬ弱者大可以通过锻炼变得强大ꎮ 材料论述的是
“体育之效”ꎬ考生首先需要明确其具体效果:“勤自锻炼”可以让先天
的弱者变得强大ꎬ这便是“锻炼”的效果ꎮ 但如果将主题理解为体育
锻炼可以强健体魄ꎬ未免太过肤浅ꎮ 可以将强者、弱者的内涵从身体
的强弱上升到整体的强弱ꎬ“锻炼”就可以理解成个体的勤奋、努力、
奋发图强ꎮ 材料是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强”“弱”ꎬ先天身体有强弱ꎬ
但通过后天的努力ꎬ我们大可以由弱变强ꎬ而肆意挥霍天赋ꎬ当然也可
能由强转弱ꎮ 理解了这种“强弱之变”ꎬ可以进一步明确做法:不管当
下我们是强还是弱ꎬ奋斗勤勉都是必不可少的ꎬ如此才可以让弱者变
强ꎬ强者恒强ꎮ
9.本题是漫画材料作文ꎮ 由材料、提示、要求三部分组成ꎮ 材料
由四副漫画组成ꎬ又分两层ꎮ 第一层是前三幅漫画ꎮ 讲的是每一笔画
的运笔技巧ꎬ其中每幅漫画中的文字是关键:“逆锋起笔ꎬ藏而不漏”ꎬ
“逆”和“藏”是关键ꎻ“中锋用笔ꎬ不偏不倚”ꎬ“中”和“不偏不倚”是关
键ꎻ“停滞迂回ꎬ缓缓出头”ꎬ“迂”和“缓”是关键ꎮ 第二层是最后一幅
漫画ꎬ它对前面的总结和提示ꎬ告诉读者描红的这个字是“人”ꎮ 从
“人”字回头看ꎬ前面三幅漫画就有了“成人”的深刻寓意:人生之始不
能随波逐流ꎬ要有“逆行”的精神ꎬ但这种逆不能锋芒过盛ꎬ而要低调
内敛ꎻ人生之中要“守正”ꎬ不能动邪念ꎬ有歪心思ꎻ人生到了收尾的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4页(新高考)
段ꎬ要迂回ꎬ即顺利时不能昏了头脑ꎬ忘了思考ꎬ困难时要有成功的信
心ꎬ才能缓缓出头ꎮ 提示共三句话ꎬ包含三点提示:一是“整体把握漫
画的内容和寓意”ꎬ提示考生不能仅就其中的一幅漫画展开论述ꎻ“反
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ꎬ提示考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ꎬ
同时“鉴别与取舍”提醒考生可以赞成漫画的观点ꎬ也可以有不同意
见ꎻ“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ꎬ提示考生不仅要有“自我意识”ꎬ而且
能和时代同频共振ꎬ把个人成长和时代发展结合起来ꎮ 考生只有注意
到这三点提示ꎬ在作文中才能切合题意ꎬ写出优秀的作文ꎮ
10.材料列举了三种对立的观点ꎬ并以重复和矛盾的形式突出了
几个关键词:“得”“失”“终 点”“起点”“过程”ꎮ 其中“得” “失”是核
心ꎬ而“终点”“起点”“过程”是二级关键词ꎮ 所以ꎬ审题立意时ꎬ既要
关注“得”“失”ꎬ也要顾及“终点” “起点” “过程”ꎮ 如果只谈“得”与
“失”的关系ꎬ如“有舍有得”“祸福相依” “坦然面对得失” “成功是失
败之母”等ꎬ而不涉及另外三个关键词ꎬ就没有扣紧题意ꎻ如果抛开
“得与失”ꎬ而另起炉灶大谈“人生不在于结果ꎬ而在于过程” “青春励
志”“不得意忘形ꎬ不灰心丧气”等ꎬ同样偏离题意ꎻ不对“得失”作概念
诠释而直接或完全把“得失”偷换成“成败”ꎬ则是离题ꎮ 就本题而言ꎬ
既要分析“得”与“失”的辩证关系ꎬ又要着重讨论ꎬ为什么是或不是
“终点”“起点”过程”ꎬ进而应当持怎样的态度ꎮ 而后两者才是写作的
主体或重心ꎬ也是审题立意的关键ꎮ 可以顺着文题材料的方向立意ꎬ
如把得失看成终点ꎬ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做事只看结果ꎬ它是功利价
值观的具体体现ꎬ因此ꎬ从“终点”角度ꎬ可分析“功利主义” “成功学”
(以成败论英雄)、“世俗性” (物质性)等社会观念的根源ꎻ也可分析
“目标”的作用ꎬ进而导出“人生的意义或价值ꎬ就在于有所作为” 或
“成功需要努力奋斗”的观点ꎮ 同样ꎬ把得失看成是起点ꎬ就要从得和
失中获得经验、教训或动力等ꎬ以走好下一段路程ꎮ 因此ꎬ从“起点”
的角度ꎬ可分析“反思” “自省” “总结经验ꎬ汲取教训” “转换新思路”
的意义“成败归零ꎬ再启程ꎬ再奋斗” “成功不是短跑ꎬ而是长跑ꎬ一直
向前ꎬ功在不舍”的心态等ꎮ 至于把得失看成过程ꎬ就是提醒我们在
人生过程中不重结果重过程ꎬ摒弃功利主义ꎬ注重生命过程的体验ꎮ
因此ꎬ从“过程”角度ꎬ可分析“得之淡然ꎬ失之坦然ꎬ并非不在乎” “胜
不骄ꎬ败不馁”“要乐观ꎬ不悲观”“阳光总在风雨后ꎬ请相信有彩虹ꎬ风
风雨雨都接受”“奋斗始终是人生的主旋律”等看法ꎮ 当然ꎬ这个题目
暗含着要对这三种态度的关联进行分析ꎬ最终要落实在“得失取舍”
上来ꎮ 因为无论是“终点”ꎬ还是“起点”ꎬ抑或是“过程”ꎬ最终都要论
及正确的得失观ꎮ
11.本题从历史故事中取材ꎬ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历史材料的感
触进行写作ꎮ 材料讲述了考生熟悉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历史人
物之间的故事ꎬ并引用了孔子和司马迁等对其的评价ꎮ 齐桓公听取鲍
叔的建议ꎬ重用曾与他为敌的管仲ꎬ这表明他知人善任、善于纳谏ꎬ且
宽容大度ꎬ因此成“春秋五霸” 之首ꎻ管仲原是齐桓公敌对一方的辅
臣ꎬ因才能出众被举荐ꎬ在成为齐桓公的辅臣后以高超的政治才能助
其成就一代霸业ꎬ因此孔子评价齐桓公成就大业乃“管仲之力”ꎻ鲍叔
辅佐齐桓公即位ꎬ却举荐管仲ꎬ认为成就霸业“非管仲不可”ꎬ并甘居
其下ꎬ他慧眼识才ꎬ不计较个人得失ꎬ为国举贤ꎬ在成全别人的同时ꎬ也
让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ꎬ因此司马迁评价他说“天下不多
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ꎮ
12.所给材料共三段ꎮ 第一段引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和英国
诗人约翰?多恩的话ꎬ可以视其为整个材料的统领ꎬ这两句话的核心
意旨是人与人、国与国、人与世界紧密相连ꎮ 材料第二、三段阐述了
2020 年国际社会在抗疫中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的具体事例ꎬ可以看
作对第一段的诠释ꎮ 这些实实在在的事例以及事例所反映的真诚朴
素的情感ꎬ正是人类在面对共同的灾难时同理共情、相互支持、携手并
进的真实体现ꎬ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个抽象概念的生动展示ꎮ
而今ꎬ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ꎬ国际形势风云变幻ꎬ再加上疫情来
袭ꎬ全球抗击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ꎬ该作文题正是对“人类命运共同
体”这一理念的有 力呼应ꎬ引导青年对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全球共同的
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思考ꎮ
13.本材料需要考生关注两个关键词语ꎮ一是“眼睛”ꎮ“眼睛”
除了作为视觉器官去观察社会、人生外ꎬ还可以延伸到对自己的观照、
对自己的审视、对自己的反思ꎬ审视、反思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人生道
路、人生追求、对自己的管理等ꎮ 二是“镜子”ꎮ“镜子”除了作为观人
像、照人貌的实体外ꎬ还可以被理解为标杆、榜样ꎬ我们可以从榜样身
上学习到一些东西ꎬ并审视自己ꎮ
14.本作文题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ꎬ仔细分析ꎬ这是一
道关系型话题作文ꎮ 材料分三段:第一段讲面对突发疫情ꎬ全民紧急
行动ꎻ第二段讲抗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ꎻ第三段讲抗疫密切了人们的
联系ꎮ 写好这道题目ꎬ首先要搞清楚“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的
关系ꎮ 这里的“距离”ꎬ是指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ꎮ 这里的“联系”ꎬ则
指人们思想上的联系、心理上的联系、生活上的联系等ꎮ“距离”是表
象ꎬ“联系”才是核心和本质ꎮ 明白了这些ꎬ再来谈“疫情中的距离与
联系”ꎬ就能够谈透彻ꎮ 需要注意的是ꎬ题目要求谈“疫情中”的“距离
与联系”ꎮ 这就告诉我们ꎬ写作文时要立足于疫情这个背景ꎬ要举抗
疫中的例子ꎻ引用的名言语录ꎬ要尽量是抗疫中模范人物的言论ꎮ 具
体举哪些方面的例子ꎬ材料第二段、第三段给了很好的提示ꎬ可以据此
选材ꎮ 在写作时ꎬ首先点出新冠肺炎疫情及防控隔离的种种现象ꎬ布
设文章的大背景ꎬ并重点展现“疫情中的距离”ꎮ 接着ꎬ充分表现距离
中的种种联系ꎬ深入探析为什么要拉开距离ꎬ以及为什么能如此迅速、
成功地拉开距离ꎬ还要探究“联系”的价值和意义ꎮ 在分析中ꎬ还可以
适当做一些国内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情况的对比分析ꎬ让文章更有深
度ꎮ 疫情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ꎬ但疫情也让人与人的心贴得更
近ꎮ 写作这个主题ꎬ就是要让考生认识疫情中的人情ꎬ感受困境中的
同心互助ꎬ感受中国力量ꎬ从而传递中国声音ꎮ
15.本题出题方式非常新颖ꎬ首先ꎬ它是一道半命题作文ꎮ 请以
“带你走近 ” 为题写一篇作文ꎬ这样的命题方式在中招考试
中比较常见ꎬ但在近年的高考中是比较少见的ꎮ 其次ꎬ它的情境非常
新ꎮ 它要求学生以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的身份深入请境ꎬ以“带你
走近 ”为题ꎬ写一篇主持词ꎮ 这种身份和情境对于考生来说
既熟悉又陌生ꎬ虽然在媒体上经常会见到主持人的主持情境、听到他
们的主持词ꎬ但深入这种情境ꎬ以这样的身份来写主持词ꎬ对于大多考
生来说应该都是一种新的尝试ꎮ 第三ꎬ它的文体非常新ꎮ 无论是全国
卷的发言稿还是新高考卷的主持词ꎬ考查的都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
语言表达能力ꎬ人际沟通能力等ꎮ 但是全国卷的发言稿对于学生来说
比较熟悉ꎬ主持词对于考生来说则比较陌生ꎮ 审题时要注意前面的提
示语“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
物”ꎬ这都是我们在写作时可以联想扩展的部分ꎮ 主持词是主持人在
节目中的串联词ꎮ一般由开场白、中间部分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ꎮ 开
场白应点明收听或观看的对象ꎬ要注意能创设情境ꎬ吸引观众(听
众)ꎬ主体部分层次清晰ꎬ紧扣节目主题ꎮ 对于«中华地名»的主持词
而言ꎬ应突出所写城市的自然及人文特点ꎮ 比如美丽自然风光、风土
人情ꎬ也可联想相关历史掌故、提到跟这座城市有关的著名人物等ꎮ
结尾部分要有力地收束全文ꎬ总结城市的特点ꎬ并给人一种回味无穷
的感觉ꎮ 总体来说ꎬ主持词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ꎬ有与观众(听众)交
流互动的感觉ꎮ 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有镜头感ꎬ再加上空间轴和时间
轴ꎬ有时间与空间推移的纵深之感ꎬ效果会更佳ꎮ
16.第一句“同声相应ꎬ同气相求”出自«周易?乾»ꎬ意思是同样
的声音能产生共鸣ꎬ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ꎬ即同类的事物会相互感
应ꎬ也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ꎬ自然地结合在一起ꎮ 此句可视
为材料引子ꎮ 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ꎬ久而久之ꎬ
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ꎬ这里的“总是”凸显所述行为具有
普遍性ꎬ强调话题有探讨的价值ꎻ“久而久之”指出行为延续所产生的
后果ꎮ“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中的“环绕” “塑造”值得揣摩ꎬ
“环绕” 是指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信息接受中心形成“包围”的状态ꎬ暗
示信息接收者应具有一定的判断和取舍能力ꎻ“塑造”意味着信息接
收者的改变ꎮ 这是同类信息作用于人的无意识过程和必然性结果ꎬ不
能不引起重视ꎮ 第三句“智能互联网时代ꎬ这种环绕更加紧密ꎬ这种
塑造更加可感”ꎬ以两个“更加”突出同类信息的包围和对人的改变是
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点ꎮ 实际上这里暗含着一个 “信息茧房”概
念———“信息茧房”是指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
何领域的巨量知识ꎬ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
导ꎬ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ꎮ 第四
句以四个后置状语进行举例ꎬ“浏览”“点赞”“分享” “感动”等表述紧
贴学生生活ꎻ“你未来的样子ꎬ也许就开始于”置于句首ꎬ起到警醒作
用ꎮ 四句话由传统文化说起ꎬ逐步将考生引进“信息”情境ꎬ直指考生
未来塑造与“和谐发展”ꎬ能有效考查其核心素养ꎮ 根据以上解读ꎬ题
目立意基本落实在“同”和“塑造”两个关键词上ꎬ即“人的趋同性使人
容易被同类信息所塑造(同化、改变)”ꎮ 这种塑造(同化、改变)可以
直接指向“互联网时代”这个情境ꎬ但考题并没有限定考生只能立足
这个情境构思作文ꎮ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ꎬ材料的“形”(内容)是“所
关注信息对未来的你的影响”ꎬ其“神”(含意)则在于“今天你所有细小
的关注点乃至行为习惯ꎬ都将决定未来的你是怎样的”ꎮ
17.这是一则典型的材料作文题ꎮ 材料分为三句话ꎬ第一句是引
子ꎬ启发考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什么ꎬ触发
考生对人生的思考ꎻ第二句承上启下ꎬ家庭的不同预期和社会赋予的
别样角色ꎬ暗含了“落差或错位”的隐性语意ꎻ第三句则切入写作的核
心论题及情境“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ꎬ界定了考生写
作的内容ꎮ 三句话紧密钩连ꎬ层层推进ꎬ写作指向明确ꎮ 尤其需要指
出的是ꎬ文题强调的是“落差或错位”ꎬ而非“矛盾”ꎬ考生须精准把握
“落差或错位”的内涵ꎬ明确个人坐标与家庭、社会期许之间并非矛盾
对立的ꎬ更多的可能是暂时不能达到目标或与目标不一致ꎬ但无根本
性的矛盾对立ꎮ 可供参考的立意:调整人生坐标ꎬ努力与家庭、社会期
许合拍ꎻ理性面对“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ꎻ找准时代
定位ꎬ谱写人生华章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5页(新高考)
第一节 基础等级写作技能突破
一 审题
模拟演练
1.本题材料由一句诗和两段叙述材料组成ꎬ所引诗句的关键词在
于“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ꎬ它改变了我的一生”ꎬ这句话是材料的
思想核心ꎬ选择决定了人生道路ꎬ而选择大多数人没有选的路ꎬ必定要
承受不一样的考验、经历不一样的过程ꎬ而这种选择的意义在哪里?
下面的具体事例给出了答案ꎮ 材料陈述了澎湃和彭士禄父子二人在
不同的时代都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路ꎬ父亲澎湃舍弃富家少
爷的优渥生活投身革命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ꎻ儿子彭士禄为了响应
国家需要ꎬ由学习机械出身改行去研究核动力潜艇ꎬ被誉为“中国核
潜艇之父”ꎮ 父子二人都在自己的时代选择了一条大多数人没有选
择的充满困难和挑战的道路ꎬ并且都做出了巨大贡献ꎬ因此ꎬ选择什么
往往决定了人一生的轨迹ꎬ而选择一条行人稀少但意义重大的路则是
大勇气、大气概ꎬ我们的民族需要这样的人ꎬ这样的人越多ꎬ我们的民
族才越兴旺、国家越强盛ꎮ 当前青年在做人生选择的时候ꎬ应该思考
这个问题ꎬ这是本题的重要写作角度ꎮ
2.这是一道将重大的历史题材有机融入考生生活的作文试题ꎬ文
题选取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特定的视角和
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提出写作任务ꎮ 材料
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点明时代背景———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
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ꎻ第二句话由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引
出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卫国家、保卫和平的英勇无畏的献身精
神ꎻ第三句话引用电视剧的片尾主题曲ꎬ意在表明文题的中心———生
在和平时代的一代人如何为了国家、为了和平肩负使命ꎬ贡献自己的
青春ꎮ 本文题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ꎬ引导学
生关注时事ꎬ深入思考在国家遭遇危难的时刻ꎬ新一代青年如何继承
老一辈光荣传统ꎬ为了祖国ꎬ为了和平ꎬ勇于献出自己的青春ꎬ甚至生
命ꎬ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
择ꎬ充分体现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ꎮ
二 立意
模拟演练
1.这段材料围绕节俭的主题设置了三个观点ꎬ要求任选一个观点
进行批驳ꎮ 第一个观点是认为国家富裕之后ꎬ节俭也就不需要了ꎻ第
二个观点认为自己的钱怎么花是自己的事ꎬ别人管不着ꎻ第三个观点
认为消费促进经济发展ꎬ节俭会打击经济发展ꎮ 就前两个观点来看ꎬ
反驳起来难度不大ꎬ材料本身就提供了很多论据ꎬ第三个观点有一定
的辩证价值ꎬ因为从简单的逻辑来看ꎬ似乎节俭确实会打击消费经济ꎬ
这里面就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ꎬ证明消费和节俭不矛盾的立意更有
深度ꎬ所以ꎬ我们选择批驳第三个观点便在立意上占优ꎮ
2.材料由三部分构成ꎬ第一部分强调文艺及文艺工作者的意义ꎬ
并举“德艺双馨”前辈艺术家的例子加以阐述ꎮ 第二部分指出当前娱
乐圈的种种乱象ꎬ并揭示其危害ꎮ 第三部分联系学生实际ꎬ指出我们
应如何对待这种现象ꎮ 三部分环环相扣ꎬ层层推进ꎮ 本作文题时代感
鲜明ꎬ具有现实的针对性ꎬ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ꎬ了解时事ꎬ注重自
我反省ꎬ净化自身灵魂ꎬ“立德树人”ꎮ 驱动情境ꎬ娱乐文化ꎻ驱动对
象ꎬ“我”“我们”ꎻ驱动主题ꎬ修身守正ꎬ立心铸魂ꎮ 本次作文题在体裁
上没有过多限制ꎬ给与考生充分写作空间ꎻ在要求上ꎬ要特别注意“选
准角度”ꎬ考生不必面面俱到ꎬ选取一个角度谋篇布局ꎬ重点用力为
佳ꎮ
三 标题
模拟演练
1.材料中的素材呈现多元化ꎬ既有补写对象的提示ꎬ又有写作角
度的引导ꎮ 材料的多元化ꎬ便于学生拓宽思路ꎬ发散思维ꎮ 对于半命
题作文ꎬ首先要选择恰当的写作对象ꎬ补全空白处ꎮ“从未变过”的范
围很广ꎬ写作对象可以是“信仰”“感情”“责任” “坚守”??注意要体
现出“从未变过”的延续性和恒久性ꎻ写作主体可以是个人成长之路
上的小事ꎬ也可以是一个群体所呈现出的某种品质ꎬ要体现出“从未
变过”的积极意义ꎻ写作切口宜小ꎬ围绕“一种”展开ꎬ不必追求面面俱
到ꎬ要体现出“从未变过”的凝聚性ꎬ同时要扣住“青春”“不负时代ꎬ不
负韶华”这样的关键词句ꎬ写作时要由表及里ꎬ从具体事件、具体人物
延伸至某种高尚品质、美好情感、良好风气等ꎬ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
的视角去思考生活ꎬ写出深度和高度ꎮ
2.材料所描述的核心在于看待人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
执着于聪慧明达、世事洞明ꎬ而大文豪苏轼却觉得自己被聪明耽误ꎬ希
望自己的孩子愚钝一点ꎬ但可以平平安安过完一生ꎮ 这道题的立意开
放性非常大ꎬ因为追求聪明明达、世事洞明ꎬ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说这一
定不对ꎬ而苏轼历经世事之后觉得聪明并不是好事ꎬ我们也完全能够
理解ꎮ 这是对人生的不同理解ꎬ那么立意方向我们最好也不要立刻站
队表态ꎬ还是要思辨ꎬ聪慧明达是一种人生追求ꎬ但是聪慧明达就一定
会像苏轼那样遭遇不幸吗? 不一定ꎮ 愚钝一生就一定会无灾无难到
公卿吗? 也不一定ꎮ 反过来ꎬ我们总是追求聪慧明达、世事洞明就一
定有价值吗? 假如我们注定愚钝一生就一定过得不好吗? 因此ꎬ漫漫
人生路ꎬ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ꎬ并不以我们聪明或者愚钝来决定ꎬ
只有心怀进取之心ꎬ宽怀之心ꎬ活出自我ꎬ活出态度ꎬ才能豁达自如ꎬ不
为世俗所累ꎬ聪明也好ꎬ愚钝也罢ꎮ 苏轼不正是如此吗? 参考拟题:
«要做“聪明”人»«难得糊涂»
3.我们要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ꎬ才能为拟题提供准确支撑ꎮ 首
先分析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强调的是ꎬ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
密相连ꎮ 第二则材料强调的是个人和家庭紧密相连ꎮ 整合起来的立
意核心就是人的本质是群体动物ꎬ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
和家庭亲人的扶持ꎬ再拓展开来ꎬ可以上升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生存智
慧即崇尚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之思ꎮ 拟题参考:«不能忘却的
家国之思»ꎮ
四 选材
模拟演练
1.作文材料由一段逸事和一则对“茶”的评说议论组成ꎮ 逸事说
的是蔡元培慧眼识才并大胆起用胡适ꎬ对他关爱有加ꎬ不意竟引起众
人嫉妒ꎬ于是便有了蔡元培送茶要众人“解毒”去“妒火”的趣事ꎮ 议
论的一段ꎬ说的是茶本清明之物ꎬ可入之雅堂ꎬ亦可容于陋室ꎮ 饮茶能
否得其真ꎬ其实全看人的品性ꎮ 由此可知ꎬ本题的话由是茶事ꎬ但议论
的核心则在人的品行的自我修养ꎮ 领导者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本没有
错ꎬ而“众人”因功利心太重ꎬ嫉贤妒能则实属不该ꎮ 正确的心态ꎬ应
是反躬自省ꎬ见贤思齐ꎬ方能去毒驱邪ꎬ养成如茶一般“清” “雅” “简”
“真”的品性ꎮ
如果写议论文ꎬ必然谈及人的处世心态ꎬ可以结合社会具体现象
站在反思的高度组织一些新鲜而深刻的例证ꎬ起码从正反两个方面说
明“反躬自省ꎬ见贤思齐”的重要性ꎬ也可以古今对照进行论证ꎬ比如
学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一个经典事例ꎬ但经典事例要想出新
意必须要挖掘和拓展ꎬ不能仅局限于事例本身ꎬ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
生活找到结合点ꎮ
如果写记叙文ꎬ为保证立意集中ꎬ故事情节尽量简明清晰ꎬ人物设
计形成强烈反差ꎬ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可以激烈碰撞ꎬ在有限的篇幅
内给读者制造比较强烈的印象ꎮ
2.试题材料选取了三个典型的节点ꎬ过去ꎬ现在ꎬ将来ꎮ
过去ꎬ强调那届奥运会对中国来说的“特别”ꎬ一是“首次”ꎬ一是
“一个人的奥运”ꎮ 告诉我们国运与奥运的关系ꎬ另外也寄希望于后
人ꎮ
现在ꎬ介绍本次东京奥运会我国取得的成绩ꎬ而这一成绩是在因
疫情延期的情况下取得的ꎬ这就让我们想到我们的抗疫成就与奥运成
绩的关系ꎮ
将来ꎬ是对未来的展望ꎮ 将来奥运成绩的取得也必然与国运相
关ꎮ 这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强盛才会有奥运的成绩ꎬ引导学生思考ꎬ未
来如何勇担中华民族复兴梦的重任ꎬ将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ꎬ让国家
更加强大ꎬ在未来的奥运会上夺取更多的金牌ꎬ为国家助力ꎮ 奥运会
不光是全世界的运动健儿的一次交流比赛ꎬ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
现ꎬ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做后盾ꎬ奥运健儿们才能挥洒自如ꎬ在每一个
比赛中自信的发挥ꎮ 今天我们在各个高端制造ꎬ文化领域ꎬ政治军事
都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ꎬ正如这奥运精神一般ꎬ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
自信ꎬ中国人的坚韧ꎬ中国人的努力ꎮ
任务要求注意两点ꎬ一是围绕“中国与奥运”这一主题ꎬ其实就是
中国的国运与奥运成绩的关系ꎮ 再就是注意写信的对象的不同ꎮ 告
慰先人ꎬ盛赞今人ꎬ激励后人ꎬ兼而有之ꎬ但有所侧重ꎮ
3.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弥子瑕受宠时触犯了卫国的法律ꎬ卫君对他
百般呵护ꎬ爱屋及乌ꎮ 弥子瑕失宠后ꎬ得罪了卫君ꎬ卫君想到他以前种
种的失礼行为ꎬ认为弥子瑕有罪ꎮ (1)从弥子瑕的角度入手:为人须
谨言慎行ꎬ切莫恃宠放肆ꎬ骄纵无度ꎻ为人须居安思危ꎬ有敬畏之心ꎬ不
可得意忘形ꎻ尊卑有序ꎬ长幼有节ꎬ须遵规守矩ꎻ为臣须正道直行ꎬ务本
求实ꎬ不可阿从逢迎ꎻ等等ꎮ (2) 从卫君的角度入手:赏罚须公正严
明ꎬ不徇情枉法、曲意偏私ꎻ为君者须善于识才ꎬ唯德唯能是举ꎬ须亲贤
远佞ꎻ孝道值得尊敬ꎬ逾越礼法当惩戒ꎬ逢迎讨好更应警惕ꎻ等等ꎮ
五 布局———议论类
模拟演练
1.不同人的不同看法ꎬ为写作提供了不同的角度ꎬ当然ꎬ也可以综
合各种看法ꎬ提出如何合理处理ꎻ而材料中“还有人认为??”ꎬ则又
为写作的立意创新提供了可能ꎮ 因此ꎬ要求写作议论文的难度不大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6页(新高考)
相对而言ꎬ综合各种看法或者提出新立意更能够脱颖而出ꎮ 而通过本
章的学习ꎬ可以有意识地使用合理的议论文布局ꎮ
2.所给材料围绕食品浪费的问题给出了几种观点ꎮ 题目要求体
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ꎬ并提出建议ꎬ因为材料已经给出三种观点ꎬ我们
只赞同其中任何一种观点ꎬ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ꎮ 因此ꎬ在布局的时
候我们可以先肯定这三个观点的可取之处ꎬ在分别指出他们在认识上
的局限ꎬ最后ꎬ从总体上针对企业食品浪费的问题ꎬ给出自己的看法和
建议ꎬ这样就全面而又有条理ꎮ
3.博览群书可以拓展人的视野ꎬ增加知识面ꎻ读书贵专可发展人
的思维ꎬ形成自己的思考ꎬ进而转化为成果ꎮ 在阐述博览群书的作用
时ꎬ不能否定读书精专的作用ꎻ在阐述读书精专的作用时ꎬ也不能否定
博览群书的作用ꎮ 在写作中ꎬ关键要突出一个“更”字ꎬ在论辩时既要
观点明确ꎬ又要客观准确ꎮ“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ꎬ要求在写作中
应适当结合自己阅读某本书、某篇作品的实际感受来写ꎬ以此支撑自
己的观点ꎮ“结合材料”ꎬ要求在写作时联系到袁枚«随园诗话»、郑板
桥«板桥家书»的内容ꎬ适当引述材料强化自己的观点ꎮ一辩承担为
本队开篇立论的职责ꎮ 应该通过平实、生动、富有层次的语言ꎬ确立本
方辩题的概念内涵、内在联系、基本形态和逻辑框架ꎬ并辅之实例加以
论证ꎮ 要在评委和观众面前强化本方立场的优势ꎬ避免概念模糊或错
误、条理不清、语言干瘪ꎮ 当然ꎬ作为先锋ꎬ气势和自信是必不可少的ꎮ
一辩陈词的基本格式(1)向对手和到场嘉宾致敬ꎮ (2)引入主题:主
要是分析辩题ꎬ把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ꎻ摆出我方的主要观点
以及分论点ꎮ (3)进入主题:表明总观点ꎬ然后陈述自己设定的分论
点ꎮ (4)结束:重申观点ꎬ再次致意ꎮ
六 布局———文学类
模拟演练
1.文题的关键在于三个词:“挑战自我”“改变自己”“拯救厌倦的
心灵”ꎬ题旨很显然就是要写直击自己灵魂的事ꎬ写自己在人生道路
上的挣扎和探索ꎮ 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ꎬ找到自己最有感触的一
件事ꎬ或者围绕着一个主题的几件事ꎮ 学业上的挑战、青春的迷惘、与
父母的纠葛、友情的跌宕、对身边事的感悟??都可以构建故事ꎮ 从
布局上来说ꎬ不管怎样布局ꎬ情节、人物、感情、细节是不可或缺的基本
元素ꎮ 以凤头豹尾式来说ꎬ文章开头一定要简洁、点题ꎬ文句优美ꎬ中
间部分里ꎬ场面描写(人物冲突)、环境描写、感悟、行动等可以逐次安
排ꎬ文章结尾须点题明意ꎮ 以线索串珠式来说ꎬ文章可以安排九到十
段ꎬ开篇点题ꎬ突出“我”字ꎬ接下来一到两段介绍故事背景和起因ꎬ然
后分成两条线索描述事件ꎬ一个部分尽量用描写去拓展ꎬ一个部分用
插叙或者倒叙去完整故事ꎬ同时安排照应前文的语句ꎬ最后采用议论
的表达方式引出道理、抒发情感、深化主题ꎮ
2.题干信息为三个名人的各一句言论ꎮ“无为而无不为”出自老
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ꎬ说的是人要遵循自然
之理ꎬ顺应自然的运行ꎬ不做不必做的事ꎬ但是也要做一点遵循自然逻
辑该做的事ꎮ“蓦然回首ꎬ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
案?元夕»ꎬ其被引用的范围相当广泛ꎬ被引用频率相当高ꎬ总的来说
是表达一种孤独冷清的感受ꎮ“什么时候放下ꎬ什么时候就没有烦
恼”是台湾高僧星云大师语ꎬ意思很明了ꎬ是佛家劝诫世人不要浮躁
自扰的话ꎮ 在立意考虑上ꎬ三句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ꎬ即现时的
烦恼源自自己的执着和迷惑ꎬ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境界上最高ꎮ
文体要求是记叙文ꎬ写作难度比较大ꎬ故事构思要体现一个自我觉悟
的过程ꎬ同时材料组织要注意逻辑性ꎬ核心矛盾要突出ꎮ 简单拼接自
己生活中的原始事例勾连主旨可能很难彰显深刻立意ꎬ可以对材料进
行深度加工和想象ꎮ
3.话题材料表现了人对其他生命应有的尊重ꎬ赞美了一种博大的
爱心ꎬ歌颂了瞬间显现的人性的善与美ꎮ 但话题却并没有局限于此ꎬ
而是扩而大之ꎬ只要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ꎬ能够使人难以忘怀的ꎬ
都可以写ꎮ 既可以歌颂瞬间显现的真善美ꎬ也可以揭露瞬间散发出的
假恶丑ꎬ还可以二者兼具ꎬ给了写作者以巨大的写作空间ꎮ
从话题的特点及命题意图来看ꎬ只要能围绕“瞬间事” 来构思ꎮ
可先确定主旨(或讴歌真善美ꎬ或贬抑假恶丑??)以回顾自己经历
的难以忘怀的事情ꎬ也可采用追叙结构在他人身上发生的令人难以忘
怀的事情ꎬ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风貌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等描写ꎬ尤其应写好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细节ꎮ 描写应注意选用“唯
一”的动词、形容词ꎬ适当运用些修辞手法ꎬ进行“形象再现”ꎬ以揭示
其蕴涵的意义ꎬ以彰显真善美ꎻ或揭露其丑恶ꎬ以鞭挞假恶丑ꎮ 如此叙
写ꎬ比较容易出彩ꎮ
七 方法———议论类
模拟演练
1.没有鱼鳔是鲨鱼作为鱼类的缺陷ꎬ可是鲨鱼勇敢面对缺陷ꎬ且
不停游动ꎬ去克服自己的缺陷ꎬ结果练就了自己的强壮体格ꎬ让它在四
亿年的生存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ꎮ 这里ꎬ缺陷和成功形成强烈的对
比ꎬ这是材料的关键ꎬ也是作为立意的依据ꎮ 根据以上分析ꎬ具体作文
时ꎬ可以参考以下立意:①虽然(即使)有缺陷ꎬ但是只要正视它ꎬ同样
能取得成功ꎻ②现实生活和学习中ꎬ人人都有缺陷和不足ꎬ关键是要正
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ꎻ③论述成功与缺陷的关系ꎻ④感悟生命ꎬ结合个
人成长经历ꎬ阐释自己对自身缺陷和生活的态度ꎻ等等ꎮ
2.“有人说??”的三种说法可概括为:①本能需求无可非议ꎻ②
抛弃是非ꎬ没有智商ꎻ③充实自信ꎬ何惧存在? 这三种说法引导中心论
点的三个方向ꎮ 材料虽列举了三种代表性的看法ꎬ但文题“你有什么
思考”暗示考生不必拘泥于上述三种观点ꎬ要展示思维的深度ꎬ表达
自己的认识ꎮ 通过本章的学习ꎬ要有意识合理地使用议论的方法ꎮ
3.整则材料可以划分为两部分ꎬ第一部分简述了«钱氏家训»的基
本情况ꎬ第二部分列举了钱氏家族的杰出人才ꎮ 因为有了“家训”的
教育和引导ꎬ钱氏家族才会人才辈出ꎮ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在«钱
氏家训»中ꎬ有一条最为世人称道———“利在一身勿谋也ꎬ利在天下者
谋之ꎮ”这句话倡导了一种“心怀天下、立身为民”的价值观ꎬ它是本题
的“题眼”所在ꎮ 正是受这一价值观的指引ꎬ钱氏一门才能人才辈出ꎮ
他们要么“埋首深研中国传统文化”ꎬ要么“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呕心沥
血”ꎬ不管从文还是从理ꎬ都是在报效国家ꎬ同时实现了自身价值ꎮ 由
此可知ꎬ这道作文题的核心话题还是“家国情怀”ꎮ 作文的核心立意
也就水到渠成:当代青年要心怀天下、立身为民ꎬ在报效国家的同时实
现自我ꎮ“家风”也是材料所暗含的一个关键词ꎬ钱氏一门人才济济ꎬ
正是其“家风”使然ꎮ 但我们不能把立意停留在“家风”上面ꎬ不能就
“家风”写“家风”ꎮ 材料特别强调了“利在一身勿谋也ꎬ利在天下者谋
之”这句话ꎬ后面列举的六个人物ꎬ也都是在国家层面做出贡献的人ꎬ
因此ꎬ“国家与个人”才是作文立意的正确着眼点ꎮ
八 方法———文学类
模拟演练
1.材料以欧阳修的一段有关“用人”的言论为中心ꎬ重点论述了如
何使用不同的人才ꎬ以此引发考生对我们国家实现伟大复兴“中国
梦”征程中使用人才问题的思考ꎮ 从材料中可知ꎬ欧阳修阐述的用人
之道ꎬ不以个人喜好为衡量标准ꎬ坚持才能为上ꎬ充分发挥人才的特
点ꎬ不拘一格ꎬ唯才是举ꎬ真正做到人尽其才ꎮ 较有深度的立意参考:
用人之道在于用其长处ꎻ②因才而用ꎬ要不拘一格ꎻ③给人才提供最适
合的发展平台ꎻ④实现“中国梦”ꎬ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
2.考生既可以肯定“佛系”的生活态度ꎬ也可以肯定“匠系”的生
活态度ꎬ还可以综合二者ꎮ 如肯定“佛系”ꎬ则“佛系”的内涵实质可以
界定为“不争名利的淡然ꎬ不惧风雨的达观ꎬ不屑琐事的包容ꎬ是一种
生活的智慧”ꎻ它是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本能ꎬ让自己慢下来ꎬ
去体会内心真实的需求ꎬ寻求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ꎬ放弃争名逐利ꎬ回
归生命本源ꎬ顺其自然地生活ꎻ体现的是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ꎮ
由此可以围绕“不争输赢ꎬ平淡随顺过生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
的纷扰ꎬ调适心灵”“淡泊不争亦是时代良方”进行立意ꎮ 如肯定“匠
系”ꎬ则应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ꎬ即“精益求精ꎬ注重细节ꎬ追
求完美和极致ꎬ不惜花费时间精力ꎬ孜孜不倦ꎬ反复改进产品”ꎻ即“严
谨ꎬ一丝不苟ꎬ不投机取巧ꎬ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ꎬ对产品采取严
格的检测标准ꎬ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ꎻ即“耐心ꎬ专注ꎬ坚持ꎮ 不断
提升产品和服务ꎬ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
步ꎬ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ꎬ都在不断完善”ꎻ即“专业ꎬ敬业ꎮ
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ꎬ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
越产品”ꎮ 由此可以围绕“优秀的民族不能缺少工匠精神”“追求产品
极致是企业、民族乃至国家的立足之本” “深植根基ꎬ方有工匠精神”
等方面进行立意ꎮ 考生也可以综合二者进行立意ꎬ如对于生活ꎬ无欲
无求可以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纷扰ꎬ调适心灵ꎬ保持心理健
康ꎻ对于工作、理想等要努力奋斗ꎬ实现人生价值ꎬ为社会做出贡献ꎮ
通过本章的学习ꎬ无论是记叙文ꎬ还是抒情散文ꎬ都要有意识地采用合
适的表现手法ꎮ
3.山水自然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ꎬ自古以来ꎬ很多文人墨客都
喜欢描绘山水ꎬ崇尚自然ꎬ社会在发展ꎬ过去的山水自然之景多有消
失ꎬ所以才有了爷爷的慨叹ꎬ但从男孩的角度看ꎬ现代化的景观又何尝
不是一种山水呢? 在古今对比中ꎬ我们有了思辨ꎬ爷爷说的没错ꎬ男孩
讲的也对ꎮ 这样的题目ꎬ我们完全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性散文ꎬ在已经
学过的古文中寻找丰富的历史资料ꎬ在古今对照中推进辩证思维ꎬ这
比单纯的空乏议论或者描写现实要深刻ꎮ
第二节 发展等级写作能力提升
一 深刻
模拟演练
1.两种教育观并不存在非黑即白的关系ꎬ两者也不存在对错优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7页(新高考)
的区别ꎮ 它们一是“精英阶层”为消除内卷化而做出的多维度实现个
体价值而不是仅仅聚焦于考名牌大学的努力ꎬ一是“底层”为提升成
功几率、实现自我价值而进行的奋斗ꎮ 从这个角度上讲ꎬ考生需要去
分析两种教育观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对象以及各自存
在的不足ꎬ而不能进行孰优孰劣的定论ꎮ 考生应在此基础上关注、思
考这个问题ꎮ 考生只要围绕这两种教育观ꎬ从任何一个角度入手分析
都可建构文章ꎮ 比如ꎬ考生可以分析两种教育观提出的背景、适用的
对象、存在的隐患ꎬ等等ꎻ也可以综合论述ꎻ还可以高屋建瓴ꎬ站在教育
大局观的角度看待问题ꎬ分析两种教育观的共同指向ꎬ即两种教育观
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ꎬ只不过途径、方法不同ꎬ而方法不存在好
坏ꎬ只有合适与否的差别ꎮ
2.这则材料作文的核心是疫情期间的“云”生活ꎬ写作的导向是对
“云”生活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评价ꎬ材料第二段提供了诸多可以思考
的方向ꎬ而要想使文章深刻ꎬ定然不能随便选取材料提供的一个观点
顺水推舟的写下去ꎬ而是综合正反两种类型的看法进行辩证思考ꎬ结
合疫情期间这样一种特殊情况ꎬ“云”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ꎬ在
便利的同时是不是也带来了一些隐忧ꎬ面对未来ꎬ我们应该有哪些思
考? 这些问题可以不断地把问题引入深刻ꎮ
3.作文材料是一个适合展开辩论的话题ꎬ人生到底是可以规划
的ꎬ还是不设限的ꎬ正反双方都有道理可讲ꎬ我们选择其中一个角度
时ꎬ有必要同时考虑可能出现的对立观点ꎬ在行文过程中注意适当弥
补自己观点的漏洞ꎮ 注意ꎬ不要激烈地反对对立观点ꎬ因其本身具有
合理性ꎬ你一旦全力去否定它ꎬ你的观点就容易偏激ꎬ适当对其让步ꎬ
再强调自己观点更为合理ꎬ就会显示出态度的严谨ꎬ你的议论反而更
加有说服力ꎮ
4.德才兼备ꎬ是我们关于人才标准问题的常规答案ꎮ 文题从司马
光那里将德才的辩证关系详细的呈现了出来ꎬ“才者ꎬ德之资也ꎻ德
者ꎬ才之帅也ꎮ” 资ꎬ是辅助的意思ꎻ帅ꎬ是统领的意思ꎮ 才是德的辅
助ꎬ德是才的统帅ꎮ 司马光在后面还有详细的分析ꎬ认为德才兼备称
之为圣人ꎻ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ꎻ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ꎻ才胜过德称之
为小人ꎮ
在这种辩证关系中ꎬ更加注重德行ꎬ用人的逻辑一般是德才兼备
为先ꎬ有德无才为次ꎬ有才无德为劣ꎬ找到德才兼备的圣人做事是最好
的ꎬ如果找不到圣人ꎬ情愿找愚人ꎬ因为愚人即便无才无德也不会像小
人那样一定干坏事ꎮ 我们当代的用人思路也大抵如此ꎮ
按照这样的思路ꎬ我们秉承文题中的观点ꎬ以德才并举、以德为先
作为核心立意ꎬ组织理论和事例材料即可成文ꎬ再深入点挖掘:一个人
的才能和品德如果能相得益彰ꎬ那是最好的ꎬ但现实当中这样完美的
人是不多的ꎮ一个人本来才能有限ꎬ但在美好的品德的驱使下ꎬ是有
可能经过不懈努力成就一番不平凡的功业的ꎮ 但这种转化需要环境
和时运ꎬ光靠自己的努力可能不够ꎮ一个人的才德有可能在实践中良
性转化ꎬ但也可能恶性转化ꎬ这也和环境时运有关系ꎬ如果自己的意志
力不够坚定ꎬ原来的德行可能会被摧毁ꎬ原来的才能可能变得庸俗不
堪ꎮ
故此ꎬ怎样用人ꎬ大体的经验策略是没有大问题的ꎬ历代王朝基本
上开始都很清明ꎬ而末世都很混乱ꎬ深厚的中国历史已经让我们积累
了太多的经验ꎬ但在实践上ꎬ历史总是不断重演ꎮ 从立意深刻的角度
来看ꎬ探讨怎样的环境才能让更多的人德才兼备ꎬ让德行良好的人更
有才智ꎬ让才智出众的人更有德行ꎬ恐怕是更有意义的事情ꎮ
5.这道作文题ꎬ内容灵活、思维开放、强调思辨性ꎮ 既充分考查学
生古文阅读理解能力ꎬ思辩性很强ꎬ又考查学生对人生的认识与感悟ꎬ
以及思维品质及生活沉淀ꎬ入内与出外充满了对立统一ꎮ 没有设置文
体和立意圈子ꎬ只要求学生根据一段摘录的文字来写作ꎬ选材范围广ꎮ
题目中的文字材料ꎬ学生有一定文化积淀才能读懂ꎬ联系到学过的知
识和生活实际才不难入笔ꎬ试题提供的材料涉及入内与出外ꎮ 入内与
出外充满了对立统一ꎬ是倒因果关系:先入才会生气勃勃ꎬ出外才会高
远雅致ꎬ认识自然要有内外ꎬ既要入内了解本质、掌握规律ꎬ从而生气
勃勃ꎬ也要出外ꎬ要跳出局外ꎬ站得高、望得远ꎬ把握发展趋势ꎮ 它说明
一个人要有成熟的事业ꎬ对内对外都要有把握ꎬ要将两者结合ꎮ 第一
步ꎬ将内、外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起来ꎬ如个人和集体、
现实和理想、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等ꎬ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其具象ꎮ 如果
抛开内外单独地谈ꎬ只写“出”或者“入”的一面ꎬ则显得片面ꎮ 反之ꎬ
若只写“入”而舍“出”ꎬ文章将大打折扣ꎮ 第二步则要将具体事物进
行再抽象ꎬ在抽象的过程中ꎬ学生要对事物进行认知和评价ꎬ将全文的
主旨进行升华ꎬ无论学生写的是哪种文体ꎬ都要挖掘到一定的深度ꎬ才
能得到满意的分数ꎮ 题目出得大气ꎬ所以学生要开放思维ꎬ挖掘到一
定的深度ꎬ文章才大气ꎮ
二 丰富
模拟演练
1.多角度立意参考:
国之强ꎬ民之安ꎬ祖国是坚强的后盾ꎮ
千日犹未晚ꎬ轻舟归家园ꎮ 这是一起由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
助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ꎬ对孟晚舟所谓“欺诈”的指
控纯属捏造ꎬ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ꎬ其所作
所为是典型的任意拘押ꎮ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ꎬ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
和坚决斗争ꎬ美国司法部日前与孟晚舟签署延缓起诉协议ꎬ美方向加
拿大撤回引渡申请ꎮ 孟晚舟在不认罪、不支付罚金的情况下离开加拿
大ꎬ返回祖国ꎮ 对于孟晚舟来说ꎬ回家的路是时间最暖的归途ꎬ中国红
照亮人生的至暗时刻ꎬ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ꎮ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不可逆转ꎮ 于中国而言ꎬ这是一
场值得向国民理直气壮宣布的胜利ꎻ从政府的角度出发ꎬ这是一场在
党的坚强领导下ꎬ集外交战线、司法战线、经贸战线、科技战线等“国
家队”合力夺取的直接胜利ꎻ从企业的层面上看ꎬ华为调动国内外资
源ꎬ用“商业逻辑”捍卫商业利益ꎬ用外国律师为中国当事人周旋ꎮ 在
斗争中谋发展ꎬ积极调整产业布局ꎬ华为这架曾经“千疮百孔的伊尔-
2 战机”如今飞出了生命力顽强的新曲线ꎮ 总书记说:“当前ꎬ世界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ꎬ我们面
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ꎬ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ꎮ
胜负的重要性在于ꎬ它是提振国民士气的高能强心针ꎬ是凝聚国民共
识的最佳粘合剂ꎮ 无论美国还能变换出几副面孔ꎬ中国走自己道路的
信念已经越发坚定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已经不可逆转ꎮ
世界要公道ꎬ不要霸道ꎮ 中美博弈ꎬ不在于一时一地的得失ꎮ 中
国已经越来越看清美国的路数ꎬ认清了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本质ꎮ 孟
晚舟的释放与中国外交风格的转变不无关系ꎮ 而这种变化背后ꎬ是东
风与西风的逆转ꎬ是时与势的变化ꎮ 中国的外交理念已经显现出超越
时代的生命力ꎬ既能展现中方自身的文化和利益诉求ꎬ也契合世界各
国紧密融合发展的需要ꎮ 美国掀起的水花没有搅动中国经济的大海ꎬ
世纪疫情ꎬ再次凸显了中国巨轮的行稳致远ꎮ
在惊涛骇浪面前敢于斗争ꎬ善于斗争ꎮ 动用国内法以长臂管辖的
方式无理扣押外国企业高管ꎬ背后的政治逻辑是美国惯用的“无中生
有”抓牌手法ꎮ 中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ꎬ以“决绝坚毅”之姿加码
对峙ꎬ让美国这张“零成本”的牌在局势的流变中代价与日俱增ꎮ 这
意味着“长臂管辖”这张牌打在大国面前不再是“零成本” 的白讨便
宜ꎬ中国向世界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本ꎮ
一时强弱在于力ꎬ千秋胜负在于理ꎮ 1028 天ꎬ直到最后一刻ꎬ美
国仍然想给孟晚舟扣上一顶“有罪”的帽子ꎬ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话ꎬ点出了背后的玄机:如果有利于国家安全利益或能推动中美达成
贸易协议ꎬ他愿意干预司法部针对孟晚舟的案件ꎮ 相比于前任政府动
辄退群、频频发动制裁的行径ꎬ合作ꎬ成为美国现任政府的“口头禅”ꎮ
但“合作”的底色ꎬ仍是对抗ꎮ 归根到底ꎬ靠所谓“实力”打压制裁的路
数在今天的中国行不通ꎬ美国只能回到讲理的轨道上ꎮ
中国人像英雄一样坚守ꎬ像英雄一样奋斗ꎮ“正是那一抹绚丽的
中国红ꎬ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这是孟晚舟发自肺腑的表达ꎬ
也是 14 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ꎮ 当国际社会感叹中国政府何以连续
多年在国际机构民调中的民意支持率居全球之首ꎬ孟晚舟事件的解决
提供了一个最新佐证ꎮ 通过孟晚舟事件ꎬ人们进一步看清:在当今时
代肆意推行霸权主义不得人心ꎬ终将失败ꎻ助纣为虐必将伤及自身ꎬ吞
下苦果ꎮ 中国人民历来不畏强权、崇尚正义ꎬ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
治胁迫ꎬ绝不允许任何一位同胞沦为他国政治迫害的牺牲品ꎮ 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ꎬ一个强大的中国始终是中国人民抗击风雨的最强有力
保障ꎮ
2.本题为现实型新材料作文ꎮ 材料贴近现实生活ꎬ是学生身边发
生的事ꎮ 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ꎬ教育与交通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
热点问题ꎬ也是学生关心或经常讨论的问题ꎮ 材料涉及的内容丰富ꎬ
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ꎬ因此ꎬ立意
的角度也很丰富ꎮ 从学校教育角度:教育要紧密联系实际ꎬ联系生活ꎬ
不能成为空中楼阁ꎮ 从命题者的角度:事物是普遍联系的ꎬ考虑问题
要全面周到ꎮ 从阿仔角度:敢于突破常规ꎬ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ꎮ 从
阿仔妈妈角度:教育孩子讲究方法ꎬ不独断ꎬ不急躁ꎬ不粗暴ꎬ不挫伤孩
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ꎮ 整体立意角度:多角度看问题ꎮ 可能出现的立
意偏差之处:脱离材料ꎬ泛泛地批评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ꎻ谈应试教
育的危害ꎻ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ꎻ微博(网络)在当今生活中的巨大作
用ꎻ热心关注社会问题ꎬ不要冷漠对待别人的求助ꎮ
3.本则材料的核心事件是一个已经获得业内认可的乐队参加了
综艺节目ꎬ由此引发了互联网上人们对于这个乐队音乐品味的高低的
争论ꎮ 第一段材料的关键点是:乐队已经获得业内的高度认可ꎬ说明
他们的音乐才华毋庸置疑ꎬ而参加综艺节目之后ꎬ热度更高ꎬ而这种更
高的关注度却和音乐本身以及音乐背后的人文关怀关系不大ꎮ 第二
段材料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舆论观点:一是认为乐队参加综艺就降低了
自身的艺术品位ꎬ另外一种是认为坚持“高山流水ꎬ非知音不能听”的
态度是一种自我封闭ꎬ乐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ꎮ 显然ꎬ材料有明显的
辩证思维导向ꎬ对于乐队参加综艺节目的不同看法ꎬ显然他们都具有
各自的合理性ꎬ我们选择任何一个观点进行批评或者为其证明ꎬ都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8页(新高考)
有失偏颇的ꎮ 而这个问题的本源在于ꎬ综艺节目专业艺术创作之间ꎬ
存在着巨大的矛盾ꎬ也就是说ꎬ我们首先要解决第一段材料提出的问
题ꎬ然后才可以讨论第二段材料提出的问题ꎮ 我们在构思立意的时
候ꎬ要想做到丰富而又有深度ꎬ就不能轻易的否定或者肯定矛盾中的
任何一方面ꎮ 乐队水平如何ꎬ自有业内人士的专业评价ꎬ综艺节目的
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ꎬ只不过大众通过综艺节目如何去看乐队ꎬ
这是无法预料的ꎮ 反对乐队参加娱乐节目的人过分批判了综艺节目
的娱乐性ꎬ支持乐队顺应时代潮流的人忽略了音乐艺术应该坚守的专
业性ꎬ总的来说ꎬ提升大众艺术鉴赏和大众娱乐并不矛盾ꎬ这应该是我
们综合全部材料得出的比较妥当的结论ꎮ
4.材料摆出了两种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生ꎮ 第一种有 95%的人在
“重复”ꎬ无疑暗示了这种人生的平淡ꎻ接着“但”字一转ꎬ提示了一种
只有 5%的人过的另一种人生———挑战命运ꎬ创造生活ꎬ改变自己的
未来ꎮ 这些人进入另外一个气场ꎬ衡量他们的是非标准也不大一样
??字里行间ꎬ洋溢着肯定的色彩ꎬ似乎向人们昭示着一种导向ꎬ一种
激励ꎬ而令人向往ꎮ 材料还对第二种人生也做了较多的诠释ꎬ揭示了
这种人生的意义ꎬ其偏重性不言而喻ꎮ 就这种人生立意、论证ꎬ应该着
重阐明这样的道理:人类社会并非一成不变ꎬ只有敢于挑战生活、敢于
打破常规的人才能不断进步ꎮ 缺少了打破常规的精神ꎬ也就失去了进
步的基础ꎮ“顺从”材料的较为粗重的那一种指向ꎬ即赞同第二种人
生ꎬ可立意:勇于挑战打破常规ꎻ我的人生我做主ꎻ日子要闯不要过ꎻ挑
战ꎬ让生命开一次花ꎮ 也可以综合两种人生来立意: 5% + 95% =
100%ꎻ人生ꎬ可以多样化ꎻ是太阳还是星星ꎮ
5.精准和模糊ꎬ可以是两种文化ꎬ两种思维ꎬ两种生活方式ꎬ两种
人生境界??以厨房的差别为原点ꎬ可以发散到各个层面的比较ꎮ 德
国人的精准ꎬ体现的是严谨务实的态度ꎬ值得其他民族学习ꎬ中国人的
“模糊”是生活经验的总结ꎬ它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交际ꎮ
精准有精准的好处ꎬ它逻辑严密ꎬ做事干脆果断ꎬ但也许缺乏了生活的
情趣ꎬ而模糊有模糊的好处ꎬ它化实为虚ꎬ充满意趣ꎬ为生活增添色彩ꎮ
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ꎬ可以起到互补互通的作用ꎮ 中国菜
就是中国的名片ꎬ德式精准就是德国的名片ꎬ在交流中ꎬ模糊可以学得
精准一点ꎬ精准可以适当模糊一点ꎬ这对各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都是
有好处的ꎬ对促进世界文化融合是有益的ꎮ 我们每一个民族都不可妄
自尊大ꎬ自以为是ꎮ
而反过来说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ꎬ民族底色是不能改变的ꎬ我们不
可在文化的互通中完全丧失了自我ꎬ要善于维护优点改正缺点ꎬ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是走向未来的基础ꎬ这一点中外一样ꎮ 唯有此ꎬ才是一
个丰富多彩又你来我往的精彩世界ꎮ
三 有文采
模拟演练
1.材料陈列了孔子自述心志、称赞颜回的两句话和宋代周敦颐要
求二程好好参悟“孔颜之乐”ꎮ 核心为“孔颜之乐”ꎬ孔子的两句话是
对“孔颜之乐”的具体描述ꎮ
对“孔颜之乐”怎样理解ꎬ决定了我们如何写作ꎮ“孔颜之乐”总
体来说就是安贫乐道、注重精神生活ꎬ摒弃物质俗欲ꎮ 从孔子的两句
话中ꎬ循着孔子说话的逻辑ꎬ我们还可以细分:安贫乐道———坚守本
心———看淡富贵———修身立德———三省吾身———矢志不渝ꎮ 品“孔
颜之乐”ꎬ我们就要体会这些精神ꎮ
2.“‘他们’是在‘红星’照耀下成长的 1936 年的中国少年ꎮ 红星
照耀ꎬ初心不改ꎬ接棒前行”ꎬ此为写作导引ꎮ 而“1936 年”也暗示考生
要把对“他们”的理解与分析置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下ꎮ 这
两点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应有所体现ꎮ 两代人ꎬ同样是“红星照耀”ꎬ而
我们这一代少年的“初心”还在否? 在“建设新世界”这一征程中ꎬ我
们又应从“他们”身上吸取哪些前行的力量? 这些都需要考生在写作
中有所回应ꎮ
此处创设了一个具体的写作情境ꎮ“你”与“他们”有特定的关联
点———红星照耀ꎬ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中国少年ꎬ追求进步ꎬ与时代同
频ꎬ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奋斗ꎬ这应该是两代中国少年同样的初心与
使命ꎮ 文体为书信ꎬ“他们”为 1936 年的中国少年ꎬ虽都是少年ꎬ但以
现在的视角来看ꎬ“他们”无疑是革命的先行者ꎬ是当下年轻人的前辈
与楷模ꎬ措辞表达应得体ꎮ“触动与思考”ꎬ应结合材料进行具体的阐
述分析ꎬ较为理想的状态是在对材料充分阐释分析的基础上又能把相
关思考引向现实与生活ꎬ体现时代感ꎮ
3.根据材料ꎬ可以提炼①我欣赏领先者ꎬ不断创新进取ꎬ朝气勃
发ꎮ ②我欣赏追随者ꎬ勤勉学习ꎬ不断成长ꎮ ③我欣赏先做追随者ꎬ再
做领先者的人ꎮ 模仿不是宗旨ꎬ超越才是目的ꎮ ④我欣赏既是追随者
又是领先者的人ꎮ 懂得取长补短ꎬ不忘坚持自我ꎮ 通过本章的学习ꎬ
在写作中要有意识地体现文采特色ꎮ
4.本则材料的核心是“时代与职业规划”ꎬ提供的材料中两个高端
人才放弃高薪职位选择华为的案例ꎬ两个案例的共同特点都是主人公
放弃了更高的薪金待遇来到华为ꎬ而他们的理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ꎬ
就是在金钱之外还想有一些精神和学术的追求ꎬ这正是我们在“文
采”上需要着力的地方ꎬ即选择一个职业不能完全看金钱待遇ꎬ同样
要考虑自己作为年轻人的责任感和创新力或者说可持续发展ꎬ围绕这
一点ꎬ结合自身实际ꎬ注意发言稿可以具有一定的煽动性ꎬ这样在文采
上应该可以有所作为ꎮ
5.此作文材料是一个对比性的材料ꎬ今人的“三躁”与古代的静
柔、隐忍、三思对比ꎬ有明显的褒古贬今倾向ꎬ写作重点在于对今人
“三躁”的否定ꎮ 材料中涉及了“躁”的神态、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ꎬ在
写作的时候可重点剖析原因ꎬ同时更应深入剖析这样做的危害ꎮ
四 有创意
模拟演练
1.现实类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来自社会生活ꎬ往往选取的是社会
热点问题ꎮ 本道作文题选用的材料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莫言获奖激起
的反响ꎬ这些反响大部分是负面的ꎻ二是莫言所表现出的冷静和理智ꎻ
三是列举与此现象类似的社会生活现象ꎮ 准确把握这些材料ꎬ我们可
以有以下选择:若有感于“莫言热”ꎬ可以针对这些现象写以批判为主
的社会生活评论ꎻ若有感于莫言的“心无旁骛”“心若不动ꎬ风又奈何”
的冷静和理性ꎬ可以写一篇阐述式的议论文ꎻ也可针对与莫言热相类
似的社会问题进行引申ꎬ写社会生活评论ꎮ 但不管如何选择ꎬ都需紧
扣材料选择阐述或评论角度ꎮ
2.材料首先明确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ꎬ已经彰显了国人的
智慧ꎮ 其次古人护书的故事就是因为书中的思想和智慧让人充满力
量ꎬ古人的认识尚且明确ꎬ今人是不是更应该传承并发扬? 再次ꎬ典籍
是优秀的典籍ꎬ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髓ꎬ其中蕴含的力量和智慧是古
人智慧的结晶ꎮ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我们都应该以此为榜样ꎮ 材料
重在考查考生走近典籍的阅读量和阅读后深刻的感受ꎬ能够感知典籍
的精华对国家发展的影响ꎮ 即理论怎么联系实际ꎬ典籍里的思想如何
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联系到一起ꎬ这是当代青年应该对国家的发展思考
的问题ꎬ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对国家的认同感ꎮ 但如果只谈传承
传统不涉及彰显中国力量、只谈读书的重要不谈中国智慧和力量等是
偏离主题设计的ꎮ
3.上述材料的审题立意可以从多角度考虑ꎮ 立意角度主要定位
为:人活着要有追求ꎬ有使命感ꎻ对事业生命要有严肃的态度ꎻ快乐生
活ꎬ享受人生ꎻ要有超然的生活态度ꎬ随性生活ꎻ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
等ꎮ 此外ꎬ根据何永康教授所说的“来自材料ꎬ自圆其说” 的审题宗
旨ꎬ因为材料具有多义性ꎬ所以还可以衍生很多话题ꎬ不要轻易判考生
跑题ꎮ 只能说不全面或者只抓一点不及其余ꎮ 例如ꎬ从材料第一节还
可以得出“慢ꎬ一种人生的态度”ꎬ“慢ꎬ是一种积淀”ꎬ“减速”等话题ꎻ
从材料第二节则可得出ꎬ“以人为本”“尊重”“艺术的真谛”等话题ꎻ从
材料第三节则可以得出ꎬ随心所欲、逍遥游、灵感等话题ꎮ 综合起来考
虑ꎬ还可得到如下立意:实践出真知、快与慢、人生的态度、追根溯源、
人生与艺术、人生的图画、我在乎的是画出了什么、人生的责任等ꎮ
4.本则材料作文与类似的写讲稿作文相比有所创新ꎬ它抛出了一
个议题后指定你站在肯定的一方去写一篇说服反对一方的辩论稿ꎬ相
当于写一篇辩论赛中正方的一辩开场发言稿ꎬ这比写一篇单纯表达自
己看法的演讲稿难度要大ꎬ本来ꎬ我们只需要对这句标语辩证分析ꎬ提
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完篇ꎬ但是作为辩论稿ꎬ需要针对性特别强ꎬ既要
站在本方立场考虑ꎬ又要站在对方立场考虑自己可能有的漏洞ꎮ 从有
创意的角度考虑ꎬ传统的写法肯定不能满足要求ꎬ我们要充分考虑辩
论的对抗性和逻辑性ꎮ 任何事物都具有矛盾性或者说两面性ꎬ“不说
闲话ꎬ不干闲事ꎬ不做闲人”作为一个激励的标语ꎬ有没有很好的激励
作用? 有没有存在的问题? 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ꎬ“闲话不说ꎬ闲
事不干ꎬ闲人不做”有哪些激励意义? 不说闲话就不会惹来不必要的
麻烦ꎬ不做闲事则可以把精力放在更多更重要的事情上ꎬ不做闲人就
可以让自己保持充实丰富的生活ꎬ整个人的状态就是积极向上的ꎮ 而
从反方角度看ꎬ关键在于“闲”字如何理解ꎬ正方理解的“闲”一定是不
务正业或者游手好闲ꎬ而“闲”字可以有另外的解读ꎬ比如闲适、悠闲、
闲散之心等等ꎬ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一点闲的功夫都没有ꎬ这也是不
可能的ꎬ也是很无趣的ꎮ 而作为正方ꎬ要想让人信服这条标语ꎬ要么回
避反方的这种角度ꎬ要么以退为进ꎬ承认人生之中“闲”的合理性ꎬ化
解这种可能被反驳的漏洞ꎬ然后在两厢比较当中ꎬ在结合中学生学习
生活的现实当中ꎬ强调这则标语的积极意义ꎮ 显然ꎬ后一种谋划更能
写出精彩的文章ꎮ
5.这是一幅具有讽刺意味的漫画ꎮ 画面中ꎬ一个人状的枝丫ꎬ以
一种骄傲、惊喜的神态ꎬ发出“我发现这棵树长在我身上”的惊叹ꎮ 虽
然漫画画的是一棵树ꎬ但显然要将其作两部分来理解ꎬ一是整体的大
树ꎬ一是这个人状的枝条ꎮ 分析时ꎬ可以从大树的角度理解ꎬ树上的任
何枝叶都应该是树上的一部分ꎬ整体是由个体构成的ꎮ 也可以从人状
枝条理解ꎬ弄不清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就容易狂妄自大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4 第 1 页(新高考)
第一章 现代文阅读Ⅰ
1.A (“它是仅与年轻人相关的消费品”分析不当ꎬ根据材料中
“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ꎬ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和“它不同于一般
的潮流ꎬ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等
可知ꎮ)
2.C (“导致中国正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分析不当ꎬ根
据材料二原文中“中国‘国潮’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
性转变”的信息可知ꎬ中国“国潮”是“中国制造”历史性的突破的结
果ꎬ而不是原因ꎬ这里因果倒置ꎬ曲解文意ꎮ)
3.C (材料二的观点:“国潮”彰显了文化自信ꎮ A 项ꎬ表达的是
中国本土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力ꎮ B 项ꎬ表达的是未来品牌的变化趋
势以及商家采取的措施ꎮ C 项ꎬ表达的是中国本土品牌将中国传统文
化元素融于创新品牌之中ꎬ体现了文化自信ꎮ D 项ꎬ表达的是“国潮”
销售平台抢占消费市场ꎮ 因此ꎬC 项是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二
观点的)
4.①对比论证ꎮ 将“国潮”和一般的潮流对比ꎬ指出前者具有独特
文化元素ꎬ内涵丰富ꎻ而后者仅仅是那些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
品或流行文化艺术ꎬ内涵较窄ꎮ ②举例论证ꎮ 列举大红大紫的故宫文
创 IP、国际时装秀上的李宁、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等例子
证明“国潮”站位高ꎬ舞台广ꎬ给人们带来惊喜ꎮ (每点 2 分)
5.①中国综合国力得到巨大提高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ꎬ产业结构
得到优化ꎬ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ꎬ中国制造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ꎮ
②国人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ꎬ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
用效果的消费转向了注重品质消费ꎮ ③中国“国潮”产品和新时代年
轻人的内在需求相切合ꎬ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心理
状态ꎬ对民族文化有了高度认同ꎬ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得到了充分提
升ꎮ (每点 2 分)
6.D (A 项ꎬ定位不完全相同ꎻB 项ꎬ“人口增长”不是天灾人祸ꎻ
C 项ꎬ中国只是在生物育种方面落后ꎻ原文未提“杂交育种” 方面落
后ꎮ)
7.C (“末日种子库”并不能使已经灭绝的物种起死回生ꎮ)
8.D (从材料看ꎬ交通便利并不是必备条件ꎮ)
9.保护、增加耕地ꎬ维护生态环境ꎬ确保粮食安全ꎻ加强生物技术
攻关ꎬ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ꎮ (每点 2 分ꎬ意思对即可)
10.首先介绍多样性种子库建立的目的ꎻ接着分析了种子多样性
保护面临的问题ꎻ最后阐述了保护种子多样性、建立“末日种子库”的
意义ꎮ (每点 2 分ꎬ意思对即可)
11.C (“«周易»中的‘易’ꎬ就是‘简易’”错ꎬ原文材料一第三段
“«周易»‘易’的含义ꎬ一说为‘简易’”强调的是“一说”ꎬ选项说法过
于绝对ꎮ)
12.D (A 项ꎬ“由于??”因果倒置ꎬ原文材料一第五段“晚明人
尤推崇«周易»‘简易’之旨”是结论ꎬ不是原因ꎮ B 项ꎬ“到了清代”错ꎬ
原文材料一最后一段“小品特别是清言小品则把文章的‘小’ ‘简’特
色发挥到极致ꎬ成为文学中的独特景观”中的“清言小品”是一种文学
体裁ꎬ不是指“清代”ꎮ C 项ꎬ“由此则可以推想其作品质量其实并不
高”于文无据ꎬ材料一最后一段“笔记小品多记琐屑之事、琐碎之言ꎬ
也是‘小’”强调其符合晚明小品文的特点ꎬ是对这类作品创作风格的
肯定ꎮ)
13.C (A 项ꎬ«淮南子?诠言训» “大乐必易ꎬ大礼必简”说的是
«周易»的特点ꎬ不是晚明小品文“简易”特质ꎮ B 项ꎬ吴从先之语论证
的是晚明小品家以小少简约推崇古代诗句ꎬ不是晚明小品文“简易”
特质ꎮ C 项ꎬ归有光«寒花葬志»的写作符合小品文短小精悍ꎬ言约旨
远ꎬ小中见大ꎬ微中见著的特点ꎮ D 项ꎬ袁宏道“公安派” “独抒性灵”
的文学主张突出抒张个性、追求自由ꎬ不能突出晚明小品文“简易”特
质ꎮ)
14.先总说ꎬ亮明观点:晚明小品短、小、简、易的特质正源自«周
易»ꎮ 然后分说ꎬ从文学评论、«周易» 的“易” 的含义、欧阳修对“易
简”说的推崇及对后世的影响、晚明人对«周易»的推崇、晚明小品作
家对古代诗句的推崇以及创作实践等角度分别论证ꎮ
15.全文只一百五十九字ꎬ堪称字字珠玑ꎮ 此文篇幅虽小ꎬ意境却
阔大ꎬ表达的情绪也异常幽远ꎬ从此也可以见出小品文“简易”的审美
意趣ꎮ
16.A (A 项ꎬ“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ꎬ不应该受到法律
惩戒”无中生有ꎬ原文材料一说“‘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 是否应该
受到法律惩戒? 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
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ꎬ并没有说“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ꎬ不应
该受到法律惩戒”ꎮ)
17.C (A 项ꎬ材料一说“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在
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ꎬ‘套路’和‘梗’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ꎬ但
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抄袭”无法容忍ꎬ需要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ꎬ并没
有指出是“套路”和“梗”“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ꎬ网络文学创作活
力逐渐丧失”ꎬ选项无中生有ꎮ B 项ꎬ材料二说“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
情感体验ꎬ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或‘类型电
影’ꎬ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验”ꎬ如果“不缺少”ꎬ也
可能会因为“向往” 而阅读类型化网络小说ꎬ获得情感体验ꎮ D 项ꎬ
“但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独创性作品的产生”无中生有ꎮ)
18.B (材料二的观点是“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发生发展的根
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以及“网络小说的创造
性”“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ꎻB 项是阅读者之所以会沉浸进虚拟故事
中获取情感经验的原因ꎬ符合材料二的论述ꎻA 项是网络小说吸引读
者的方式ꎬ与材料二的观点无关ꎻC 项是读者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关注
重点在“完成既有类型的接续和延展”ꎬ不符合材料二中读者“缺少或
向往某种情感体验ꎬ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
的特点ꎻD 项是保护网络文学的方式ꎬ与材料二的“肯定”网络文学的
价值不一致ꎮ)
19.采用总分结构ꎬ(1 分)开篇提出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
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受到漠视ꎬ(1 分)接着阐述了网络小说
类型化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ꎬ(1 分)最后
阐述应充分肯定网络小说的独创性ꎮ (1 分)
20.①重视读者的反馈ꎬ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ꎻ②在情感体验
的情景、方法上求创新ꎻ③创造性地运用中西方小说元素ꎻ④打通小说
的类型界线ꎬ开辟小说类型的新局面ꎮ (每点 2 分ꎬ答出三点即可)
21.C (A 项ꎬ“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 错
误ꎬ发展模式应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ꎮ B 项ꎬ“工
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错误ꎬ原文内容
为“资本运行起来ꎬ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ꎬ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
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
等”ꎮ D 项ꎬ“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错误ꎬ原文为
“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ꎮ)
22.C (C 项ꎬ“对各种文明的回归”无中生有ꎬ原文为“它的建设
需要的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ꎬ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
明中汲取滋养”ꎮ)
23.B (A 项ꎬ“城市??之道”不是论点ꎬ而是引起论点的话题ꎮ
C 项ꎬ概括不全面ꎬ缺少了“生态理念”这一重要“道理论证”因素ꎮ D
项ꎬ“然后证明垃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错误ꎬ原文写的是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ꎮ)
24.①首段ꎬ先提出垃圾问题根源在于工业文明ꎻ然后从“质” 和
“量”两个方面展开议论ꎮ 最后提出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以“生态文
明”代替“工业文明”ꎮ ②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
法ꎮ 例如ꎬ用传统垃圾与现代垃圾的形成与消解不同作对比ꎬ批判学
者论断的荒谬ꎻ末段列举洛杉矶克莱蒙的生态屋和波士顿展出的洛克
菲勒?艾比马桶的例子ꎬ说明“零废弃”理念与创新ꎮ (一点 2 分)
25.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ꎬ焚烧发电ꎬ变废为宝ꎻ②建立生态文
明ꎬ倡导“零废弃”理念ꎬ减少垃圾产生ꎻ③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
问题ꎬ使垃圾资源化ꎮ (一点 2 分)
26.D (A 项ꎬ根据原文说的“在这个意义上ꎬ他们真正为新诗的
音乐性ꎬ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ꎬ可知“使之超越了古
典诗歌”理解错误ꎬ他们只是“在这个意义上”ꎬ“为新诗的音乐性ꎬ甚
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ꎮ B 项ꎬ“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
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 理解错误ꎬ原文说“西川提出ꎬ格律是个假命
题ꎮ 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ꎬ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ꎬ他称这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4 第 2 页(新高考)
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ꎬ不是格
律使人失去创造力ꎬ而是表明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
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ꎮ C 项ꎬ“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ꎬ处
境开始变好”理解错误ꎬ原文“中国 20 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ꎬ小说、
散文、戏剧等等ꎬ成就最高的是新诗ꎬ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ꎬ被忽略最
多的也是新诗ꎬ这正是伟大的迹象”的意思是新诗的价值不可低估ꎮ)
27.D (A 项ꎬ“借助大量的数量词表现音韵美ꎬ显示了深厚的语
言功力的”分析过窄ꎬ原文说“数量词的运用ꎬ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
功力ꎬ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ꎬ可见数量词的运用只是增强音韵
美的一种手段ꎮ B 项ꎬ“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错ꎬ根据
原文“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ꎬ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
之间的联系ꎬ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
路”可知ꎬ“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是为了说明余光
中等人对中国新诗的贡献ꎮ C 项ꎬ“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ꎬ要
使新诗具有音乐性ꎬ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错ꎬ谢冕的观点是所有
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ꎬ王久辛的观点是音乐性的强弱与诗人修辞能
力有关ꎮ)
28.B (B 项ꎬ“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ꎬ使得现代新
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错ꎬ根据“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ꎬ使得
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ꎬ依然用发展了几千
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 “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
比ꎮ 可比在于ꎬ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ꎻ不
可比在于ꎬ新诗经过挣脱ꎬ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ꎬ现代新诗与
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可知ꎬ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
果关系ꎮ)
29.①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参照ꎮ ②以西方现代诗歌为参照ꎮ ③以
自身“小传统”为参照ꎮ (答出一点给 1 分ꎬ答出两点给 2 分ꎬ答出三
点给 4 分ꎮ)
30.①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ꎻ②形成了自己的“制式”ꎬ
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ꎻ③发展时间短ꎬ尚不成熟ꎮ (每点 2
分ꎬ这里只是观点ꎬ答题时还要结合材料分析ꎮ)
31.D (A 项“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俗文学一致
的”错误ꎬ原文是“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
的”“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
新内容”ꎻB 项“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域”错误ꎬ原文
是“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ꎻC
项“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错误ꎬ原文是“普通文学青年的写
作零准入”“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ꎮ)
32.D (原文“成为??必然诉求”的是“创作与阅读的主客体关
系”ꎬ“基于现实”“热血幻想”于文无据ꎮ)
33.C (从材料三的第三段可知ꎬ“重建现实主义传统”着重于强
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ꎬ传递正能量ꎬ而 C 项仅指出“现
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ꎬ没有说明该剧传递正能量的作用ꎮ)
34.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ꎬ能引发关注ꎮ (1 分)②主体部分采用
并列式结构ꎬ从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方面论证ꎬ层次清晰ꎬ逻辑严密ꎮ
(2 分)③运用了举例论证等方法ꎬ论证时密切联系现实ꎬ现实针对性
强ꎮ (1 分)
35.①利用网络文学打造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ꎻ②密切关
注广大青年的情感与梦想的诉求ꎬ凸现主体特征ꎻ③促进现实主义传
统的回归与重建ꎮ (主管部门要求网络文学传递正能量)(一点 2 分)
36.B (“努力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
的影响ꎬ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等属于抓好眼前工作任
务ꎬ并非“长远工作任务”ꎮ)
37.C (这是“为受伤耕地祛病”ꎬ不是“为了给土地补充营养”ꎮ)
38.B (A.扩大了范围ꎬ原文为“已成为黑龙江省内许多地区的
主打品种”ꎮ C.“推广后ꎬ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小麦单产” 与材料不
符ꎬ原文为“该品种为我国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ꎬ已完成关键环节科研攻关” “完成了第二代‘F 型小麦雄性不
育系’的创制工作”ꎮ D.原文为“汤金鹤家采用新作业方式生产ꎬ高产
增收在望”ꎮ 崔金虎是选用国内优质品种在 90 亩农田里开展试验ꎬ不
是采用“同样品种”ꎮ)
39.①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抓实眼前ꎻ②必须谋划长远ꎻ③促绿色
显“特色”ꎬ让绿色生“金色”ꎻ④充分发挥科技力量ꎬ推进农村科技创
新ꎮ (每点 1 分)
40.①改良土壤ꎬ祛除土地“病灶”ꎬ压减地下水超采ꎬ减少农药包
装废弃物等对耕地的污染ꎻ②通过种植绿肥作物ꎬ让土壤更健康ꎬ有效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ꎻ③藏粮于技ꎬ努力突破创新我国粮食作物育种
技术ꎬ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ꎻ④教农民种好粮ꎬ教会农民科学的密
植播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ꎮ (答出其中
三点即可ꎬ每点 2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章 现代文阅读Ⅱ
第一节 小说阅读
1.B (综合两则材料可知ꎬ葛覃不是隐士ꎬ而是战士ꎮ 去深处取
水是因为深处水更干净ꎬ体现了葛覃清高纯洁的文人性格ꎮ)
2.C (A 项“葛覃也表现出浓厚的浪漫气质”错ꎬ葛覃青年时期
爱写诗ꎬ有浪漫气质ꎬ后期当小学老师ꎬ不再写诗ꎬ转而关注现实人生ꎮ
另“小说风格也与«诗经»的风格一脉相承”也不准确ꎮ B 项“«葛覃»
充分体现了该流派的典型特色”错ꎬ«葛覃»与孙犁早期的风格不同ꎬ
是孙犁晚年深沉隽永风格的代表ꎮ D 项“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肯定
态度”错ꎬ“太史公曰”“异史氏曰”这种论赞体发表的议论不都是肯定
的ꎮ)
3.①葛覃以家国、民族命运为自己的终极追求ꎮ 抗日战争期间ꎬ
不惧艰难ꎬ积极投身到激烈残酷的革命斗争中ꎮ ②抗战结束后ꎬ在平
凡的教育一线ꎬ三十年如一日ꎬ克尽职责ꎬ坚守自己的革命初衷ꎮ (共
4 分ꎬ每点 2 分ꎬ应从“抗日战争期间” 和“抗战结束后” 两个角度作
答ꎮ)
4.①从小说角度看ꎬ葛覃这一人物个性鲜明ꎬ故事情节完整ꎬ社
会、自然环境描写真实自然ꎬ主题思想深刻ꎮ ②从历史角度看ꎬ这篇小
说也是纪事ꎬ写的是真人真事ꎬ都准确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与时代特色ꎮ
(共 6 分ꎬ每点 3 分ꎬ小说角度答出人物、情节两个点即可得 3 分ꎬ历史
角度中ꎬ真人真事和历史背景真实两点答出一点即可得 3 分ꎮ)
5.D (本文的看客只是为了解闷而已ꎬ与鲁迅小说里的不同ꎬ无
讽刺与批判之说ꎮ)
6.B (没有理解叫棚车的原因ꎮ 结尾姐姐说是坐棚车ꎬ表达她对
旅途的不满ꎮ 坐棚车一说ꎬ暗含“破”车之意ꎮ)
7.①推动情节发展ꎬ引出下文姐姐和祖母关于小鸡的问答ꎬ以及
祖母开始和姐姐生气的情节ꎻ②表现姐姐作为女孩子ꎬ内心对可爱、纯
真、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追求ꎻ③进一步突出姐姐与祖母在生活和情感
上的隔膜ꎮ (一点 2 分ꎬ答出两点即可)
8.①截取祖母乘坐火车的生活片段ꎬ巧妙勾连起祖母的人生经
历ꎬ使作品有了历史纵深感ꎻ②通过对有限的琐碎事件和日常生活细
节的描写ꎬ表现出祖母的性格和精神世界ꎻ③有限时空中祖母与姐姐、
老妇人、乘客等人物的互动ꎬ折射出祖母的生存境遇ꎬ丰富了作品的意
蕴ꎮ (每点 2 分)
9.B (“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错ꎬ原文只说“老黄也
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ꎬ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ꎬ他走”ꎬ并没有交代
老黄真的走了ꎮ)
10.C (“善于运用优美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 “简洁明快的
语言风格”等赏析与文本不符ꎮ)
11.技术精湛ꎬ认真敬业ꎻ热爱生活ꎬ讲求条理ꎻ执拗狭隘ꎬ狡黠尖
刻ꎮ (答出一点给 1 分ꎬ答出两点给 2 分ꎬ答出三点给 4 分ꎮ)
12.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ꎬ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ꎮ ②在叙事中
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ꎬ有利于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表达“我”的看法ꎮ
③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他给“我”的“尖刻”的感觉ꎬ使人物隐伏
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ꎮ (答出一点给 2 分)
13.D (“这一原因只有‘爷爷’知道”于文无据ꎮ)
14.C (“小说结尾揭开神秘人的面纱ꎬ出人意料ꎬ是典型的‘欧
?利式结尾’”理解错误ꎬ文章结尾“水到渠成”揭示神秘人的身份ꎬ没
有出人意料ꎬ也不是欧?亨利式结尾ꎮ)
15.①因为五叔根据这个人“脚有点跛ꎬ走路不稳”的特点断定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