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2022-2023第一学期寒假作业--生物(初稿)

发布时间:2023-1-0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高二年级2022-2023第一学期寒假作业--生物(初稿)

目 录第一部分 作业试题选择性必修一寒假作业一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寒假作业二 第 2、3 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7寒假作业三 第 4 章 免疫调节..........................................................................................................13寒假作业四 第 5 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9选择性必修二寒假作业五 第 1 章 种群及其动态.............. [收起]
[展开]
高二年级2022-2023第一学期寒假作业--生物(初稿)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目 录

第一部分 作业试题

选择性必修一

寒假作业一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寒假作业二 第 2、3 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7

寒假作业三 第 4 章 免疫调节..........................................................................................................13

寒假作业四 第 5 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9

选择性必修二

寒假作业五 第 1 章 种群及其动态................................................................................................25

寒假作业六 第 2 章 群落及其演替................................................................................................33

寒假作业七 第 3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8

寒假作业八 第 4 章 人与环境........................................................................................................44

第二部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选择性必修一

寒假作业一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50

寒假作业二 第 2、3 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54

寒假作业三 第 4 章 免疫调节..........................................................................................................58

寒假作业四 第 5 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63

选择性必修二

寒假作业五 第 1 章 种群及其动态................................................................................................67

寒假作业六 第 2 章 群落及其演替................................................................................................71

寒假作业七 第 3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74

寒假作业八 第 4 章 人与环境........................................................................................................79

第3页

寒假作业一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第 1页,共 83页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命制和初审:马伟军 题目测试:高二 2 班 周宇婷 高二 3班 翁韩宇二审:赖仁启 完成时间:4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输尿管内的液体 B.淋巴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2.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可以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氨基酸 ③钙离子 ④血浆蛋白 ⑤尿素 ⑥呼吸酶 ⑦葡萄糖转运载体

A.①③④⑤ B.①④⑤⑦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3.下列关于人体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 CO2可以进入到血浆中

C.血浆中的 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血浆中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 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5.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①和结构②的细胞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

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 C 液增多

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维持血浆 pH 的稳定

D.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在 A 液中进行

6.下列生理过程中,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B.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

C.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7.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C.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第4页

寒假作业一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第 2页,共 83页

8.细胞自噬是通过溶酶体对细胞自身受损的、失去功能的结构等的降解过程,自噬后会产生氨

基酸、代谢废物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参与了细胞自噬的过程

B.细胞自噬是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C.自噬降解后的物质全部进入人体内环境

D.细胞自噬可对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平衡产生影响

9.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

B.若饮食过咸,则乙中渗透压会升高

C.肝脏中丁中的 O2浓度比甲中的高

D.甲、乙、丙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10.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不会影响细胞内液渗透压

B.尿液不属于体液,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存在葡萄糖

C.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

D.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水肿,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1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代谢废物的作用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12.组织液可对细胞产生缓冲和保护作用。下列有关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中的水可以来自血浆、细胞内液、消化道

C.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13.下图是人体肝脏细胞及其所处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过程,a、b 表示物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第5页

寒假作业一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第 3页,共 83页

A.内环境的主要组成在图中未全部显示

B.③④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不同

C.a 可表示由许多 C6H12O6连接的物质

D.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至少需穿过 6 层膜

14.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μm 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

肺部进入血液,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 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2.5 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C.颗粒物中的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 pH 急剧下降

D.部分 PM2.5 可能通过胞吞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

15.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发育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

B.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C.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这主要是靠 Na

+、Cl−来维持的

D.内环境的稳定需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漏选得 1 分,选错的得 0 分。)

16.人体感染某病毒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引发急性肠道传染病。下列说法正确的

A.病毒侵入人体后,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B.严重腹泻后大量饮水就能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C.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细胞代谢速率发生改变

D.若要使人体内环境稳态恢复正常,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参与

17.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B.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等是保持不变的

C.血浆 pH 只受细胞代谢的影响,与外界环境无关

D.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内的血浆 pH 会略有降低

第6页

寒假作业一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第 4页,共 83页

18.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需要细胞外液和甲、乙、丙、丁四大系统的参

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循环系统,①②③中所含物质种类和含量不相同

B.乙是消化系统,①②③的渗透压来源于蛋白质的不到 10%

C.丙是呼吸系统,②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①

D.丁是泌尿系统,①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无影响

19.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

中大部分 Na

+、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

B.汗腺导管重吸收 Na

+需消耗 ATP

C.出汗有利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D.出汗时失钠,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

20.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器官的功能出

现障碍就可能会引起稳态失调。下列对相关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通过节食减肥,有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B.患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脱水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C.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会使其内环境中的 pH 变小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功能衰竭时出现的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12 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

(填标号)

第7页

寒假作业一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第 5页,共 83页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红

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生物膜才能被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

的第________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和③成分上

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

③增多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 B 端与 A 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多的物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6)正常人②内的 pH 通常维持在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物质。

22.(10 分)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将红细胞放入 0.9%的 NaCl 溶液中,细胞形态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当细胞外

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已知 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

的该葡萄糖溶液。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

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 HCO

3 减少,从而对 H+缓冲作用 ,会使胃黏膜组织液

的 pH ,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23.(10 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

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

列问题:

(1)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2)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进入

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3)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___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

24.(10 分)有一类疾病属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呼吸道阻塞、肺膨胀不全或肺炎等导致体内

CO2排出受阻而造成的。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液中 CO2大量积累时,它就与水反应形成碳酸,该物质在血液中积累会使血液 pH 低

于 ,但总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该物质又会很快分解成 。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 pH ,

但乳酸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 ,这样,血液 pH 就会相对稳定。当

病人从水果中摄入的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碳酸反应,生成 ,该物质通过肾

脏排出体外,因此血液 pH 不会升高。

第8页

寒假作业一 人体内环境及稳态 第 6页,共 83页

(3)由上述分析过程看出,血液中的 是一对重要的缓冲物质,对于维持血液 pH

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25.(13 分)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 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

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 25ml 实验材料 →测 pH→滴加 5ml 0.1mol/L 的 HCl、摇匀→测 pH→倒去烧杯中溶液

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 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__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页

寒假作业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第 7页,共 83页

第 2、3 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命制和初审:马伟军 题目测试:高二 2 班 张其远 二审:赖仁启 完成时间:4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都叫反射

B.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C.刺激传出神经导致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D.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

2.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B.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C.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D.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3.如图为两个神经元间的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只能在神经元之间形成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通过离子通道属于协助扩散 D.③的膜电位一定变为外负内正

4.关于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需要通过组织液 B.Na

+内流的过程是顺浓度进行的

C.神经递质不一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定是双向的

5.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B.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③具有语言、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

第10页

寒假作业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第 8页,共 83页

6.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间突触的建立离不开轴突

B.受到刺激后,神经元才产生神经递质

C.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D.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7.将某离体神经放置于适宜溶液,在一端给予适宜刺激后,测量膜电位变化,记录结果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适宜溶液类似于组织液

B.b 点细胞膜内 Na

+的浓度大于细胞膜外

C.培养液中 Na

+浓度会影响曲线中 b 点位置

D.曲线 bc 段,膜电位逐渐恢复为静息电位

8.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A.体液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基础 B.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C.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D.激素调节包含体液调节

9.下图甲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靶细胞不可能是分泌细胞 B.内分泌细胞可能是神经细胞

C.分泌物在靶细胞中起催化作用 D.分泌物组成靶细胞的结构

10.下列有关人体激素和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血糖调节起相反作用

C.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D.人在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将患呆小症

11.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

B.在人体中,只有内分泌器官才能合成激素

C.进入青春期后,机体分泌的性激素增多

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血糖调节

第11页

寒假作业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第 9页,共 83页

12.如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结构 X、Y 分别是垂体和下丘脑

B.人体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①和②的含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D.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影响①和②的含量

13.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起信使作用,不能为生命活动供能

B.每种激素都有它特定的受体,作用具有特异性

C.卵巢通过输卵管将雌激素分泌到血液中

D.激素在血液中浓度较低,但能产生显著影响

14.下面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及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只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有的激素需进入靶细胞内部才能起作用

15.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使人反应灵敏、心率

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中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实例不能反映神经调节影响体液调节

D.该实例可反映体液调节影响神经调节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漏选得 1 分,选错的得 0 分。)

16.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兴奋后,膜内电位由正转负

B.图中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运输消耗的 ATP 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分别电刺激②和④,电流计指针分别偏转 2 次和 1 次

第12页

寒假作业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第 10页,共 83页

17.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兴奋传递过程中,检测到突触

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它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A.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B.与突触后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18.大脑皮层是神经调节的最高级中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B.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的患者能听不懂别人讲话

C.大脑皮层与人的躯体运动、感觉等密切相关

D.大脑皮层产生痛觉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19.下图为一健康人在上午 8 点吃早餐后血糖浓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 点时胰岛 A 细胞分泌活动最旺盛

B.A-C 段组织细胞不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C.B 点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早餐后 2 小时糖尿病人的血糖浓度高于 B 点

20.科研人员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甲、乙 2 组,向甲组腹腔注射适量胰岛

素溶液,乙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甲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

而乙组未出现这些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该实验能探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B.直接给甲组小鼠注射葡萄糖有利于缓解症状

C.给甲组小鼠注射胰高血糖素有利于缓解症状

D.给甲组小鼠口服等量胰岛素实验结果相同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12 分)图一是神经元结构,图二中 G 表示灵敏电流计,a、b 为两个微型电极,阴

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图 2

第13页

寒假作业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第 11页,共 83页

(1)请指出图 1 中序号的名称:① ,⑤ 。神经元与其功能相适应

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1 中刺激③处,在①④处都能测到动作电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电

位产生时,膜外_____离子大量流入膜内导致神经冲动产生。

(3)图 2 中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 侧为___________,B 侧为__________(填“正”或“负”)。

形成这种电位差的原因与___________离子外流有关。

22.(10 分)ACh 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下图甲、乙表示人类大脑皮层中部分神

经元之间的联系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结构叫做突触,图甲②的突触后膜

位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树突、轴突、细胞体)。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____________中的信息分子通过____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

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3)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活动及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尤其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

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____的建立有关。

23.(10 分)下图为小狗的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示意图,图中激素 Y 是一种由 27 个氨基

酸组成的多肽。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可刺激小肠黏膜分泌______,该物质通过______运输作用于胰腺,

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2)胰腺细胞膜上应含有物质 X、激素 Y 的________,当 X、Y 发挥作用后即被__________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胰腺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也可分泌胰液。当胰腺导管堵塞时,会导致上述

__________无法排出,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4)用药物麻痹小肠黏膜的神经末梢,再向小肠注入盐酸,胰液分泌量下降。这是因为药

物影响了反射弧中______的功能。

24.(10 分)某科学小组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 A、B 两组,研究甲状腺的功

能,其中 A 组切除甲状腺,定期测定每只大鼠的耗氧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4页

寒假作业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第 12页,共 83页

(1)A 组为实验组,则 B 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

标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大鼠的耗氧量至第 5 天才出现差异,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切除甲状腺引起耗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甲状腺激素不足,可利用_____组

大鼠继续进行实验,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3 分)甲亢、糖尿病都是人体内激素调节出现异常引起的疾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常常会出现体温偏高、容易饥饿等症状,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往往___________(偏高/偏低)。

(2)糖尿病是一种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常见的有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

而人体内对降低血糖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降低。临床医学研究表明,I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

导致的。但是 II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则出现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间歇性热量限制”(只限制热量一段时间,然后恢复正常饮食)能通过降低空腹

血糖和增加胰岛 B 细胞数量来有效干预糖尿病。为了验证该干预机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

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小组应以____________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后,甲组小鼠进

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乙组小鼠进行正常饮食处理,其他培养条件适宜且相同。

②若要对持续出现糖尿病的个体进行治疗,能否直接口服胰岛素?__________。请说明理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页

寒假作业三 免疫调节 第 13页,共 83页

第 4 章 免疫调节

命制和初审:马伟军 题目测试:高二 2 班 吴泓宇 二审:赖仁启 完成时间:4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C.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在第一道防线及第二道防线都可能出现

D.免疫细胞都是在免疫器官中生成、成熟的

2.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以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流感抗体能防御同型流感病毒

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因子通过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4.如图是某患者体内病菌侵入后发生的免疫调节过程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 I、Ⅱ等都是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

B.细胞④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病原体

C.细胞③分化的条件是相应抗原的刺激和细胞②的协助

D.细胞①能特异性识别病菌并利用溶酶体处理病菌

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肿瘤患者移植健康人的 T 淋巴细胞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B.病原体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暴露抗原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T 淋巴细胞经艾滋病毒刺激后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与该病毒进行结合

D.抗体用同位素标记后注入体内可以检测体内组织器官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

6.在一定条件下,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异常抗体攻击自身物质而引发某种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

A.该疾病存在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但没有传染性

第16页

寒假作业三 免疫调节 第 14页,共 83页

B.引发该病的异常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

C.该病与过敏性鼻炎的致病机理以及病征相同

D.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缓解该病症状

7.某人因烧伤,引起身体局部感染,经注射青霉素治疗,恢复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抑制细菌生长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

B.该过程中没有产生抗体,引起身体局部感染

C.吞噬细胞参与吞噬、处理病原体的过程

D.溶菌酶与溶酶体酶发挥作用的场所相同

8.抗体是一种由效应 B 细胞分泌,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浆等体液中,以及某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具

有防御作用的物质。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有的可成为膜蛋白

B.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未必来自病原体

C.有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不一定都利于稳态的维持

D.人体内不同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不同是因为浆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

9.研究发现某种糖尿病的病因是效应 T 细胞特异性攻击胰岛 B 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值

B.这种糖尿病与过敏反应的发病机理相同

C.补充促进 T 淋巴细胞分化的药物可以缓解病情

D.患者可以通过定期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

10.有人吃了某种海鲜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过敏反应的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过敏反应消退较快,有明显遗传倾向

B.该患者第一次吃这种海鲜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C.过敏反应的发病原理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同

D.给该患者的建议是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11.常见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的病重程度与体内乙

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题干描述的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

B.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

C.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

D.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降低乙酰胆碱浓度

12.前段时间,我国多个省市出现非洲猪瘟疫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

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只感染猪不感染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猪瘟病毒侵染进入猪体内后,可在内环境中增殖

B.一旦发病死亡率达 100%,说明猪体内无免疫反应

第17页

寒假作业三 免疫调节 第 15页,共 83页

C.巨噬细胞特异性摄取和处理猪瘟病毒,暴露抗原

D.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型多样,不利于进行疫苗免疫

13.人体处于病原体的包围之中,对付病原体需要依靠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可识别病原体,但不能识别人体自身癌细胞

B.免疫系统“排除异己”的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会导致其敌我不分

D.皮肤中的油脂腺参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14.某些疫苗注射后,人体内不能产生相应抗体或产生抗体数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疫苗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参与免疫系统组成

B.疫苗与病原体结合后,直接导致病原体裂解死亡

C.人体的第二、三道免疫防线中有相同的免疫细胞参与

D.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15.艾滋病(AIDS)是由 HIV 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截至 2019 年 10 月底,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

95.8 万,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患者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说明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较低

B.HIV 只能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所以患者体内无 HIV 抗体

C.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D.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给后代,但不属于一种遗传病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漏选得 1 分,选错的得 0 分。)

16.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a、b、c、d、f

C.抗原刺激后,细胞 b 和细胞 c 的细胞周期变短

D.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结合抗原

1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第18页

寒假作业三 免疫调节 第 16页,共 83页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 T 淋巴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

18.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错误的是

A.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

B.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

C.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

D.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 T 淋巴细胞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9.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

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 bc 段的斜率小于 de 段的斜率

D.图乙中 m>n 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 B 淋巴细胞

20.中国学者研究发现雾重中含多种病菌,部分会引起过敏和呼吸系统疾病。雾霾也是肿瘤的重要

成因之一,特别是肺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呼吸道黏膜产生黏液溶解微尘和杀灭部分病菌的过程属体液免疫

B.肺部癌变的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减少使得细胞容易扩散并无限增殖

C.雾霾中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微粒再次接触机体时才会产生免疫应答

D.病毒侵入肺细胞后,免疫系统通过效应 T 细胞可导致靶细胞凋亡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10 分)今年的流感病毒是甲型 H3N2,属于常见季节性流感。人类感染的流感病毒根据其核

蛋白的抗原性可分为甲(A)、乙(B)、丙(C)三类。在流感流行季,主要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

病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患者相对来说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原因是 。

(2)出生不久的婴儿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作为 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

记忆细胞,当婴儿再次被同一种流感病毒感染时记忆细胞能够 ,预防流感的发生。

(3)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除发生上述反应外,吞噬细胞也能摄取、_______________流感病毒使其

暴露出病毒抗原决定簇,在此过程中吞噬细胞有无特异性识别能力 。

第19页

寒假作业三 免疫调节 第 17页,共 83页

22.(12 分)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方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图中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_______,在非特异

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

(2)A、B 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B 的本质是_______。

(3)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将

结核杆菌释放到体液中,通过与__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而被灭活,最后由_____________清除。

(4)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与过程⑦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 分)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的外毒素会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鼠疫杆菌侵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非特

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鼠疫杆菌外毒素在免疫学中属于___________。一方面,B 淋巴细胞受到外毒素剌激后,在 T

淋巴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可合成并分泌

抗体;另一方面,T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

靶细胞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靶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

(3)患过鼠疫的人群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很少再次感染鼠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4.(13 分)人乳头瘤病毒(HPV)为 DNA 病毒,已知的亚型有 100 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

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下图是 HPV 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

的免疫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

(1)HPV 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___。图中甲是_____________细胞,其功能是___________

第20页

寒假作业三 免疫调节 第 18页,共 83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过程称为___________免疫,不能清除 HPV 病毒。

(3)若要完全清除 HPV 病毒,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过程如下图。

即:大多数抗原经过[A]_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

递给[B]______细胞,再呈递给[C]___________细胞。[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_________细胞和[E]________细胞,前者能产生物质[F]__________,物质[F]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

(4)目前,针对 HPV 已经研制出预防效果较好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HPV 疫苗价数越多,可以

预防的 HPV 类型越多。我国普遍使用四价疫苗,为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半年内三次注射疫

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 分)如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 细胞在上述免疫过程的作用是_______,d 细胞可由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

(2)若用大剂量的 X 射线杀死全部 c 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

(3)为验证 c 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小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相关实验,

请为其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并得出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组:切除小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

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对实验组小鼠再输入 c 细胞,结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第21页

寒假作业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19页,共 83页

第 5 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命制和初审:马伟军 题目测试:高二 3 班 黄可欣 二审:赖仁启 完成时间:4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

2.由植物向光弯曲实验发现的吲哚乙酸的基本特征是

A.体内含量丰富 B.促进细胞伸长

C.对各器官敏感程度相似 D.由分泌激素的腺体产生

3.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发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证实禾本科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B.鲍森•詹森证实禾本科幼苗弯曲部位在尖端下面

C.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促进幼苗生长的化学物质 IAA

D.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4.下列有关生长素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从根尖向上运输不属于极性运输

B.顶端优势是由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造成的

C.缺乏氧气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可能从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

5.下图是对向日葵向阳性产生原因的一种猜想。该猜想建立的基础是生长素

A.能提供能量 B.对茎生长有抑制作用

C.在茎中分布不均匀 D.在光照条件下才能产生

6.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合成部位通常在生长旺盛区域

B.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C.生长素在植物任何部位的运输方式都是极性运输

D.生长素在极性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 ATP

7.研究表明,外源多胺能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重力等无关

B.生长素主要在顶芽合成,在侧芽处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多胺能促进侧芽发育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会影响植物生长素的合成

第22页

寒假作业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20页,共 83页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如图所示,P 点表示对植物生

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该图可表示

A.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水平放置后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水平放置后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9.在未传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该实例说明此

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是

A.能抑制种子形成 B.能促进种子形成

C.能抑制果实发育 D.能促进果实发育

10.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细胞的纵向伸长生长

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11.研究人员将某植物幼苗切段经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分组,在黑暗条件下分别置于低浓度 IAA、

高浓度 IAA、物质 E、低浓度 IAA+物质 E 溶液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幼苗切段伸长率如图

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 IAA 对幼苗切段生长的影响

B.促进幼苗生长的 IAA 最适浓度在低浓度 IAA 和高浓度 IAA 之间

C.低浓度 IAA 和物质 E 对幼苗切段生长的调控具有拮抗作用

D.若另设清水组,其曲线应在高浓度 IAA 和物质 E 组之间

12.将一长势良好的植物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根和茎的生长方向不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根和茎仍水平生长,但生长方向不同

B.根和茎的生长方向不同,但都能体现生长素的抑制生长作用

C.根向地生长,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于远地侧

D.茎背地生长,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于远地侧

13.生长素及其类似物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在生产实践中多有应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喷施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选择性去除杂草

B.棉花栽培过程中去除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棉花产量

C.用适宜浓度的 IAA 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

D.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容易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生 IAA

第23页

寒假作业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21页,共 83页

14.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长作用

大于吲哚乙酸(IAA)。为了验证 NAA 和 IAA 的这种差异,用胚芽鞘进行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

误的是

A.本实验可分成三组,两个实验组,一个空白对照组

B.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胚芽鞘的弯曲程度或生长长度来记录实验结果

C.胚芽鞘尖端首先要切除,以排除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的有机物

15.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被称为第六大类植物激素。研究人员利用相应

浓度的 BL 和 IAA 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单独用 IAA 处理时,IAA 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B.随着 IAA 浓度增加,BL 先抑制主根伸长,后促进主根伸长

C.高浓度 IAA 抑制主根生长可能与其促进乙烯的产生有关

D.该实验能说明 BL 对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抑制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漏选得 1 分,选错的得 0 分。)

16.植物生长过程中既受环境影响,还受多种激素调节,各激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下列有

关植物的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因子只能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B.贮藏新鲜果蔬时通入大量乙烯,有利于新鲜果蔬的长期贮藏

C.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D.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成熟等方面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

17.钻天杨(杨树的一种)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

成大量侧枝,影响其成“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B.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

C.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比值增大

D.正常生长的钻天杨侧芽生长受抑制与生长素含量过高有关

18.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 GA1 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

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 GA 含量影响图。

第24页

寒假作业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22页,共 83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 GA1含量上升

B.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

C.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 GA8的含量较低

D.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 IAA,能促进 GA20至 GA29的合成

19.研究发现,植物生长与脱落酸有密切关系:在病虫害等逆境条件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植物

生长减慢,以抵抗逆境;当逆境消除时,植物又通过调节抑制脱落酸的作用,生长加快。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A.脱落酸在根冠及萎蔫的叶片中合成,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脱落酸能调节植物生长快慢,但脱落酸不能促进植物生长

C.脱落酸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来使植物生长变慢

D.脱落酸调节植物生长快慢时与基因表达没有关系

20.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

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 溶

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可推测 ABA 组叶绿体中[H]合成速率大于 CTK 组

C.可推测施用 ABA 能减缓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D.本实验中 CTK 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 ABA 削弱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12 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影

响的__________有机物。吲哚乙酸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植物激素。

(2)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 。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

布在 的部位。

(3)取优质高产燕麦幼苗若干,在胚芽鞘顶端以下插入云母片,如图所示。

在图中幼苗的左侧给予光照,结果幼苗 。解释幼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2.(11 分)莴苣和烟草的种子,在萌发时必须要有光信息,这些种子被称为“需光种子”。研究人

员进行了探究不同光照对莴苣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并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关的生理变化。请回答下

列问题:

(1)植物的生长发育并不完全由植物激素控制,还受__________因素的调节,这些因素主要有

(至少写出 2 个)。

第25页

寒假作业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23页,共 83页

(2)莴苣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种子内激素的种类和含量发生了变化,进而通过对___________进行

调节,使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也发生改变。

(3)26℃下,将莴苣种子交替在红光(R:1min)和远红光(FR:4min)下连续曝光处理后,种

子萌发率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光处理 R R-FR R-FR-R R-FR-R-FR

萌发率 70% 6% 74% 6%

①实验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红光对种子的萌发起促进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实验中光处理情况可判断:种子萌发率的高低是由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3.(10 分)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

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

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

(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

原因是________。

24.(12 分)种子休眠能够防止种子在不适宜的季节萌发,有利于物种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存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皮障碍是某些种子不能发芽的重要原因,若去除种皮障碍,在合适的条件下,种子就能够

吸收______________,获得发芽能力。

(2)激素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赤霉素能够诱导合成___________,从而能够

___________休眠,脱落酸能够___________休眠,在种子即将成熟时___________(填“赤霉素”或“脱落

酸”)含量相对较多。

(3)从根本上讲,植物激素对种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对植物___________的表达进行的调

节。

25.(10 分)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都能促进植物茎的生长,为探究赤霉素与生长素的

协同作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 GA3 溶液和 IAA 溶液处理 3.0cm 长的豌豆茎段,

观察其对豌豆茎段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6页

寒假作业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24页,共 83页

(1)一定浓度的 GA3 和 IAA 都是通过促进细胞___________(填“分裂”、“分化”或“伸长”),从

而促进植物茎的生长。

(2)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都称作“激素”,两者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在实验中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应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无关变量有

(至少答出两个)。某同学从图中得出“赤霉素与生长素并不具有协同作用”的结论,其判

断的依据是 。

第27页

寒假作业五 种群及其动态 第 25页,共 83页

第 1 章 种群及其动态

命制和初审:马伟军 题目测试:高二 5 班 苏文悦 二审:赖仁启 完成时间:4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一个地域的环境容纳量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长时期的稳定平衡密度

B.在该地域中,每部分的环境容纳量都是一样的

C.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的增长速率最大,会呈现周期波动

D.种间关系不会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2.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可能导致种群中个体数量发生改变,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原因的分析,错

误的是

A.图 1 曲线用于指导防治害虫,在 A 点开始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B.若图 2 表示某湖泊的草鱼数量,则 B 点后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草鱼繁殖能力太强

C.图 3 中 C 点后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D.若图 4 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的数量,则 D 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过度放牧所致

3.一种群居的狐猴,只有少数个体可以繁殖,不能繁殖的个体当年可以帮助照顾新生的幼仔,将

不能繁殖的个体分成幼年、少年、青年和成年 4 个年龄组,记录它们在种群内帮助照顾幼崽的

时间比例。据图分析,对帮助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雄性比雌性花费更多的时间

B.整体趋势上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花费更多的时间

C.成年组提供照顾的时长显著高于青年组

D.4 个年龄组中幼年组提供更多帮助

4.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黄鼬是其天敌。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

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田鼠的种群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制约逐渐减弱

C.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 0 时,黄鼬种群增长速率可能小于 0

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在 K/2 时增长最快

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在生存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第28页

寒假作业五 种群及其动态 第 26页,共 83页

6.图 1、图 2 为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食物充足,则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为图 1 中的曲线Ⅰ

B.若图 1 中的曲线Ⅱ变为曲线Ⅲ,说明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

C.图 2 中 A、B、C、D 四点的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只有 A、B 点

D.图 2 中 D 点后,种群数量不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7.如图表示同一群落中的甲乙两个种群的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不考虑迁入

迁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的种群密度在 t4时刻比 t3时刻小 B.t2 到 t3时间段甲的种群密度先升后降

C.乙的种群密度在 t1时刻比 t4时刻小 D.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同

8.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

D.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

9.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假

设种群的 K 值为 200,N 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N (K-N)/K 曲线上的点 N (K-N)/K

S1 20 0.90 S4 150 0.25

S2 50 0.75 S5 180 0.10

S3 100 0.5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 S4 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 S3 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3 点

D.(K-N)/K 值为 0.9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第29页

寒假作业五 种群及其动态 第 27页,共 83页

10.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立方米自来水中有 20 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加

C.种群的“J”形增长既无环境阻力也无 K 值

D.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结果偏低

11.如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准确计算出该种鼠的种群密度

B.该种鼠在第 9 年达到此环境的环境容纳量

C.调查期内该种鼠在新环境中呈“S”形增长

D.第 5 年后该种鼠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呈负增长

12.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λ=

Nt+1

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结果如图所示(图中 Nt 表示第 t 年的种群数量,Nt+1 表示第 t+1 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A.甲种群在 t1~t2段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B.乙种群在 t1~t2段的种群数量一直减少

C.乙种群在 t3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D.甲种群在 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13.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 100 个鼠笼,捕获了

68 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地点放置了 100 个鼠笼,捕获 54 只鼠,其中带有

标记的鼠有 12 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此种鼠的种群数量约为 306 只

B.该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应在样方内计数

C.草原上鼠与牛、羊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时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过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14.科研人员对某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A.社鼠种群在冬季时,因为天冷,繁殖能力减弱,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社鼠种群在夏季时,因为气候适宜,繁殖能力增强,种群数量增加

C.社鼠种群数量增加过程中,种群的雌雄性别比例下降

D.性别比例维持较高水平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

第30页

寒假作业五 种群及其动态 第 28页,共 83页

15.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 a 点和 b 点,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等

B.O~d 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零

C.a~b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b~c 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漏选得 1 分,选错的得 0 分。)

16.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研究人员通过等

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记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被标记的个体放回后,易被天敌捕食,则测得数据比理论值大

B.标记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

C.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鼠具有领域

D.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随机分布

17.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图中的数据判断,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种群变化有规则性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18.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乙变为曲线丙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B.曲线乙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草履虫种群数量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

C.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形增长

D.ab 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 K 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第31页

寒假作业五 种群及其动态 第 29页,共 83页

19.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按照“S”形曲线模型增长,下列关于“S”形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刚迁入时会有一个缓慢增长期

B.种群数量为

K

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

D.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过程中,在达到 K 值之前就是“J”形增长

20.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葫芦藓的影响,从某化工厂到居民区每隔 80 米距离依次设置 4 个监测点,

另在空气清洁的采集地设置了第 5 号监测点。实验共统计五次,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该实验结果通过标记重捕法获得

B.除 5 号外,其他各监测点的葫芦藓均呈“J”形增长

C.该实验设置的自变量是污染物作用的时间和污染物浓度

D.该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死亡数量的增加,各监测点的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

三、非选择题(55 分)

21.(11 分)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

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符合马缨丹初期疯狂蔓延趋

势。

(2)按照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

量(K 值)为 110 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3)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后

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毒饵诱杀的办法,则老鼠的数量

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下图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 30 年中

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 20~30 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填“<”“=”或“>”)死亡率。

第 15 年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___型。

第32页

寒假作业五 种群及其动态 第 30页,共 83页

22.(10 分)“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

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特征。

(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请据表回答问题。

初始种群规模/只 种群在 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

10 0.412

20 0.132

25 0.076

28 0.065

30 0.041

40 0.010

50 0.002

70 0

若以“种群在 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 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

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是________只。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

压”,如图曲线表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 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

的关系。请据图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_______,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规模会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 5%,则当限制压为 0.02 时,“最小存

活种群”的规模为________只。

(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两个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 分)如图 1 是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 为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下列相关问题:

第33页

寒假作业五 种群及其动态 第 31页,共 83页

(1)图 1 中的

K

2

对应图 2 中的________点,若草原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中,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

年的λ倍,则λ为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的定值。

(2)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最初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呈现类似“J”

形曲线的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应选择图 2 中________点进行捕捞。

(3)将一定量的酵母菌接种在 10 mL 培养液中,培养较长时间,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调查酵母菌

的数量。在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前要将试管________________。培养足够长的时间后酵母菌会呈现图 2 中

的________(填字母)点所示的增长速率。

24.(12 分)如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定范围内,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25 只,在 t2时进行第二

次捕捉,共捕获未标记的 30 只,标记的 10 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

A.大于 100 只 B.等于 100 只 C.小于 75 只 D.约为 75 只

(3)该鼠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最可能为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 分)酵母菌是一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单细胞真菌,可用于酿造业。请回答下列利用酵母菌

开展实验的相关问题。

(1)某同学在果酒制作过程中检测发酵液是否含有酒精,取样后滴加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并振荡,

若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发酵液中含有酒精。酵母菌将葡萄糖分

解为酒精的酶位于________(填细胞结构)。

(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中,需要定期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 1 mm×1 mm

×0.1 mm)对其进行计数分析。上图甲是某次样液稀释 100 倍后观察到的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

则发酵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密度是________个/mL。若实验者未对取样顺序做好标记,可依据测定发酵液

中________来确定取样的先后顺序。

第34页

寒假作业五 种群及其动态 第 32页,共 83页

(3)随着发酵的进行,高浓度酒精会抑制酵母菌活性,因而要筛选酒精耐受力高的酵母菌菌种。某

小组将三种酵母菌分别接种在相同浓度的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每隔一段时间,轻

轻摇晃瓶子并________,然后称重发酵瓶。用测定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据图分析________菌种酒精

耐受力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5页

寒假作业六 群落及其演替 第 33页,共 83页

第 2 章 群落及其演替

命制和初审:马伟军 题目测试:高二 5 班 徐楚怡 二审:赖仁启 完成时间:4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不同群落丰富度有差别,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最

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下图为热带雨林和常绿

阔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上可以看出,群落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

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

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

D.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

2.下表的群落中,数字 1~5 代表物种,表中的数值表示种群密度,其中丰富度最大的群落是

群落种群密度物种 A B C D

物种 1 30 40 0 0

物种 2 20 0 0 2

物种 3 0 20 35 8

物种 4 3 0 21 20

物种 5 0 0 5 12

3.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

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

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中的动物只有后者具有分层现象

B.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C.区分群落的类型首先要了解和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阶段

5.以下关于群落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B.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D.草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第36页

寒假作业六 群落及其演替 第 34页,共 83页

6.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能有效减小种间竞争

B.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D.导致群落中不同种群垂直分布差异的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盐碱度和光照强度等

7.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 1.3 1.35 1.1 0.95 0.65 0.33 0

A.甲乙两种群均为 S 形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

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

8.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三种小鱼,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在四个条件相同的人

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甲、乙、丙三种小鱼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

三种小鱼的存活率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影响三种小鱼的竞争结果

B.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D.无捕食者时三种小鱼之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9.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缓解了种间竞争

C.其特性主要由水分决定 D.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10.下列哪种群落中生活的动物往往有冬眠或夏眠的生活习性

A.荒漠 B.森林 C.草原 D.苔原

1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越大的种群其个体数量越多,种内斗争也越激烈

B.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可涉及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等方面

C.草原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D.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引起物种组成的变化,进而引起演替

1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海洋中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13.在沙漠地区,动植物稀少;在热带雨林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说明

A.阳光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B.阳光能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C.水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D.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

第37页

寒假作业六 群落及其演替 第 35页,共 83页

14.弃耕农田发生了一系列的演替,形成森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演替过程中不断进化形成新物种,并取代原有的物种

B.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

C.群落演替使生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D.与草本植物阶段相比,木本植物阶段的演替比较缓慢

1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环境恶劣,动植物稀少,生活在该环境内的生物不存在群落结构

B.若两个群落的物种数量相同、物种种类相同,它们一定是同一种群落

C.若森林生物群落中乔木全部被砍伐,则草本植物生长得不一定会更好

D.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所以退耕后的农田会形成森林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漏选得 1 分,选错的得 0 分。)

1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形

B.任何生态群落进行次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C.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围湖造田可改变群落的结构但不会使群落发生演替

17.八十年代北方某草原的部分地区被开垦为玉米农田,种了几年后玉米产量低而弃耕。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草原开垦为玉米农田不属于群落演替

B.玉米农田中,由于人的管理,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

C.弃耕后该地区仍可能恢复为草原

D.草原生长的植物绝大部分是禾本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

1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为“S”形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1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B.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C.农田生物群落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要高于森林生物群落

D.某种鱼成年个体分布在水体的底层,幼年个体分布在水体上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分

布特征

20.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体群落中只存在垂直结构,但没有水平结构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C.生物课外小组学习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择某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D.“S”形曲线代表的种群数量在到达 K/2 后仍继续增大

第38页

寒假作业六 群落及其演替 第 36页,共 83页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5 分)

21.(13 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 2017 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

“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

入北京。自 1962 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

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林场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

直分层现象。

(2)研究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________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3)在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其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 分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

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

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1)大豆田土壤中生物种类众多,大豆与其根部根瘤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研究大豆田土壤中小

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该生物群落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据图可知,b 点以后田鼠

种群密度大幅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填“大”或“小”)。

23.(10 分 )英国的一项能源研究报告指出,风电场对当地生物群落的影响,会对食物链产生级联

效应,风电场就像新的“顶级捕食者”,会给营养级较低的种群带来间接影响,对鸟类的影响会更大,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研究表明,风电场对鸟类的飞行和栖息都有较大影响,据此推测,

很有可能会导致种群的________下降,最终使该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________下降,也会使该地区鸟

类的 K 值,又叫________下降。

(2)据研究,风电机会影响鸟类的飞行高度和栖息高度,出现了新的分层现象,分层现象的意义是

第39页

寒假作业六 群落及其演替 第 37页,共 83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风电场周围的蜥蜴、爬行类昆虫会逐渐增多,科学家们试着从鸟类身上寻找有关原因,

你认为最可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 分 )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撂荒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研究人员以 A 地弃耕玉米田为对象

进行研究发现,撂荒 2 年后 A 地形成以沙芦草等低矮喜阳耐旱植物为优势种的草本群落。4 年后,一些

适合生长在中生、湿生环境,体型较大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灌木逐渐成为优势种而喜阳小型草本不再

是优势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 A 地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一般采用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

(2)此种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与撂荒初期相比,4 年后 A 地土壤含水量________;喜阳小型草本

不再是优势种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在与体型较大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竞争________时处于劣势。

(3)要研究 A 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变化情况,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统计土壤

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一般用________法进行统计。

(4)同为黄土高原撂荒的 B 地,近 30 年来优势种始终是一些喜阳的草本植物,A、B 两地群落变化

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地________(填“光照”“水分”或“温度”)条件不同,B 地群落中________(填“存

在”或“不存在”)垂直结构。

25.(10 分)遭到砍伐后的森林具有恢复力稳定性。科研人员对某森林的恢复群落和原始林(未受干扰)

群落中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

(1)调查时需要在两个群落中做到________取样,选取部分植物,按照植物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

表格中代表恢复群落的是________(填“A”或“B”)。

(2)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_______%,这是由于过度砍伐使森林生态系统的

________大幅度降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3)恢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

分层现象。

第40页

寒假作业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 38页,共 83页

第 3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命制和初审:马伟军 题目测试:高二 2 班 吴泓宇 二审:赖仁启 完成时间:4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

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

学防御”。下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苔草属于生产者,其种群增长受其自身密度制约

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2.某淡水生态系统中,某种鱼的成年个体生活在水体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

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底层的成年鱼全部个体构成一个种群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D.该成年鱼及其幼体水中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3.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时,种群数量将保持恒定不变

B.群落是指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C.“S”形增长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都不同

D.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4.图中 a、b、c 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 a、b、c、d、e 分别表示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传入神

经、传出神经

B.若该图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 a 为突触前膜,b 为突触间隙,c 为突触后膜

C.若该图表示捕食食物链,则 a 为生产者,b 为消费者,c 为分解者

D.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 a 表示下丘脑,d、b、e、c 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

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

第41页

寒假作业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 39页,共 83页

5.科研人员发现物种甲和物种乙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其中物种甲和物种乙是捕食关

系且物种甲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物种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甲的存在和进化会影响物种乙的生存和进化

B.物种甲和物种乙的进化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没有关联

C.若物种乙是植物,则物种甲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

D.即使物种甲因某种外因灭绝,物种乙也不会快速灭绝

6.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通体绿色的海蛤蝓,这种奇怪的生物竟然一半是动物,一半是植物,这也是

已知唯一能够产生植物叶绿素的动物。科学家认为,这种神秘的海洋动物可能是通过进食藻类

“窃取”到这一能力的。由于具有动植物双重基因,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海蛤蝓属于生产者 B.构成海蛤蝓的细胞为真核细胞

C.这种海蛤蝓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 D.海蛤蝓的细胞与绿藻的细胞结构不同

7.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结构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

8.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

A.食物链、食物网 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9.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以多种植物为食。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

的影响。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禁止放牧后,一定时期内某植物的种群数量呈 S 形增长

B.适度放牧会使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保持相对稳定

C.食草动物将食物中的能量全部转化为自身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D.分解者减少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0.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种群②个体的体积大

C.种群①的营养级比种群②的营养级高 D.种群①的数量减少导致种群②的数量随之减少

第42页

寒假作业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 40页,共 83页

11.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可产生名为夹竹苷的剧毒物质,孕妇及幼儿接触会使人昏睡、智力低下,

但其花、叶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

A.夹竹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

B.借助夹竹苷可引诱雌性夹竹桃天蛾前来并杀死,属于生物防治

C.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

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

12.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只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因而其是自养生物

C.秸秆中的化学能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不会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其不属于生产者

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体富营养化时出现“水华”现象,说明物质循环的平衡被破坏

B.流经所有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都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的 10%~20%会被下一营养级捕食

D.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14.某同学画出 3 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3 幅图中生产者都是 A

B.图 1 中 C 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 2 中 A、B、D、E 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 1、图 2、图 3 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 CO2

15.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都不同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漏选得 1 分,选错的得 0 分。)

16.某生态系统中物种 a 和物种 b 是捕食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可在两者之间相互传递 B.进化过程中两物种互为选择因素

C.能量可在两者之间双向流动 D.物质可在两者之间循环流动

17.桉树作为外来引种的速生树种可用于造纸、炼油、制药、食品生产等方面,但大面积种植也会

导致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也有研究表明速生桉树林与天然林相比,无

脊椎动物(如小蚓类、螨类等)多样性降低。针对上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林地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密度

B.林地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形成一个群落

C.桉树种植改变了原有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同天然林相比,速生桉树林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第43页

寒假作业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 41页,共 83页

18.生态学家林德曼在研究赛达伯格湖时发现,某种鱼因年龄不同而食性不同:幼年鱼主要以浮游

生物为食,成年鱼主要以小鱼(包括其幼年鱼)、小虾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鱼群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呈“S”形增长

B.该鱼和小虾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

C.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因食物来源不同而分布在不同水层,属于垂直结构

D.若大量增加湖中养殖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可大大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9.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 4 个营养级

C.蜘蛛和蟾蜍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植食性昆虫,鸭粪用作肥

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植食性昆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植食性昆虫和杂草等所有生物组成了一个群落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5 分。

21.(11 分)如图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图中未显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成分。狼与北极狐

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2)与热带雨林相比较,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物较多,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极狐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变成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只能得到上一营养级能量的 10%~2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 分)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农作物、杂草、蛙、田鼠、昆虫、蛇等生物。如图表示该生态

系统中能量流经田鼠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B 中能量的去向除了被分解者利用、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外,还有一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

第44页

寒假作业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 42页,共 83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__(填“K”或“K/2”)值,

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田中除杂草、去虫害、灭田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农作物→田鼠→蛇这条食物链中,从农作物到田鼠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 10%~20%这一范围内,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 分)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发现,群落交错区的物种数目及某些物种的种群密度有增大的趋势,其原因是群落交错区

的________比较复杂,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生长,从而为多种动物提供________。

(2)群落交错区的植被变化,可作为气候变化的预警,比如在森林草原交错区,当草原植被越来越

占优势时,说明气候越趋于________(填“干旱”或“湿润”)。群落交错区的这种变化过程叫做群落的

________。

(3)森林草原交错区相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其原因是群落交错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发现群落交错区某种树木受卷叶蛾幼虫的危害症状很轻。为研究该植物抵抗卷叶蛾幼虫虫

害的机制,研究人员用异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该植物的挥发物质 A 和易被卷叶蛾幼虫危害的树木的挥

发物质 B,随机选取 300 只赤眼蜂(赤眼蜂是卷叶蛾幼虫的天敌)平均分组,进行相关实验,观察赤眼蜂

对实验中物质的选择情况,结果如表。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含挥发物质

A 的提取液

对照

物质

含挥发物质

B 的提取液

对照物质

含挥发物质 A

的提取液

含挥发物质 B

的提取液

结果(只) 87 13 70 30 71 29

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中的对照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 分)稻田、池塘、湖泊和河流等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

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荆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湖泊水利综合治理,着力做好退

垸还湖、退田还湖、退渔还湖工作”的总体部署,正在进行大面积退垸还湖。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某

高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某湖泊养鱼的大量围网、拦网和网箱被撤除的前、后,对生态系统进行

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单位:年均 mg(干重)/L)

时期 撤除前 撤除后

浮游藻类数量 3.93 1.0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撤除前相比,撤除后浮游藻类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水质变清了、湖面变美了。这是因为从源

头控制了________等元素对水体的污染。

(2)湖泊生态系统中,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产者主要是哪一类植物?________。

(3)碳元素沿着________在生物群落内进行传递。

(4)发生在“退垸还湖”区域的群落演替是________。

(5)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渔网的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________。

25.(10 分)回答下列与森林生态系统有关的问题:

(1)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

第45页

寒假作业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 43页,共 83页

受到抑制。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热带植物大多只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 24 ℃至 28 ℃的具有高热量的地方,而走进热带雨林内部

却感到凉爽和湿润。这说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哪几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热带雨林中有一浅水泉,泉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数量极少,只能找到吃植物残屑的动

物,找不到吃活体动植物的动物。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这一生态系统的特殊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第46页

寒假作业八 人与环境 第 44页,共 83页

第 4 章 人与环境

命制和初审:马伟军 题目测试:高二 3 班 黄子默 二审:赖仁启 完成时间:4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 B.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

C.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D.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数量最高的是欧洲

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展越慢越好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复合菌剂中的农药降解菌对农药的分解有助于生态保护

4.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危害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B.减少氟氯烃的使用

C.限制一氧化氮的排放 D.使用脱硫煤

5.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A.SO2的排放 B.氟氯烃的泄露

C.PM2.5 的含量升高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6.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B.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减小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7.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

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8.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B.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第47页

寒假作业八 人与环境 第 45页,共 83页

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水”可以美化环境,同时也可消除温室效应

B.封山育林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森林在生物圈中的间接价值大于森林的直接价值

10.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属于化学防治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11.某农业示范基地,“海水蔬菜”长势良好。这是一些从国外引进的蔬菜品种,种植时以高盐分

的海水进行浇灌,其所需无机盐由海水提供,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大面积推广“海水蔬

菜”种植的目的不包括

A.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

D.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12.第 4 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 1 864 只,圈养 375 只,栖息地 258~349 万公

顷,栖息地保护区 67 个,大熊猫在国内得到很好的保护。若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至栖息地保护

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归圈养的大熊猫会使栖息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B.栖息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会因大熊猫的放归而受到影响

C.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是通过增加迁入率来提高其种群密度的

D.将圈养的大熊猫放归栖息地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可能会增大

13.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B.雄鸟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有利于繁殖,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C.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森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4.大熊猫被誉为我国的“国宝”,其种群数量变化备受关注。下列关于大熊猫种群的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A.大熊猫的种群密度是其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大熊猫种群的增长速率会随种群数量增加而降低

C.环境对大熊猫的选择会导致其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合理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第48页

寒假作业八 人与环境 第 46页,共 83页

15.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反复利用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利用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原理

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能正常运转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漏选得 1 分,选错的得 0 分。)

16.位于南美洲西海岸 900 公里处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群岛上生活着 14 种“达尔文地雀”,其种间

杂交一般是不育的。对加拉帕戈斯群岛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群岛的生物多样性仅与生物种类的多少有关

B.对该群岛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主要采取就地保护的方式

C.对岛上的动物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应采用样方法来进行

D.对该群岛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应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

17.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

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有氧

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B.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

D.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协调和循环等原理

18.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C.曝气可增强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19.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

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和协调等原理

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

C.B 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竞争关系

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

第49页

寒假作业八 人与环境 第 47页,共 83页

20.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的内涵。下列措施中不

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

B.以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沼气,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能量多级利用

C.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物质和能量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D.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能够减少甚至不使用化学农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11 分)湿地生态系统俗称“地球之肾”。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等基本生态效益,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沿海滩涂是生物资源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样具有________________三大基本功能;在该生态系统中,鱼类在觅食过程中的游动引来了鸟类,鸟类捕食行为逼迫鱼类躲

避捕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某观赏鱼塘排放的污水造成了环境污染,环保部门在鱼塘旁构建人工湿地来净化污水。

①流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工湿地的设计要注意采取措施增加水体的氧含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工湿地只能净化一定量的污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 分)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七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

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生态条件。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近年来湿地及湿地周边的植被破坏较严重,

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湿地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________。

(2)对于河流、湖泊等湿地保护,可在这些湿地周边开展植树造林,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某人工鱼塘中几种生物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a、b、c、d 为相关鱼的同化能量。

①由图可知,鱼种甲与鱼种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保护鱼塘生态系统,可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调查发现,环境条件不利时,该鱼塘中黑斑蛙的雌/雄比值会下降,使黑斑蛙的________下降,

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 分)黄河某河段因沿线城市扩建等因素而严重污染,近几年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该河

段生态环境逐渐恢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群落的________是区别不同河流群落的重要特征,河流群落中的生物和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河流生态系统。

(2)由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过多,河水中 N、P 含量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大量

繁殖,引起水体溶氧量迅速下降,进一步造成鱼类等生物死亡,这一过程中存在________反馈调节;该

河流在受到污染后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0页

寒假作业八 人与环境 第 48页,共 83页

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专家建议,在水体发绿的初期,适量投放喜欢滤食藻类的鲢鱼

来控制藻类数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河流中以藻类和浮游植物为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 分)2019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活动在中国杭州举办,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主旨是倡导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共同的家园。某城市在郊区建设了湿地公园,几年后该地植物种类和数

量均增加,并且能够很好地处理城市污水,改善了当地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湿地中垂柳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调查发现,单一垂柳树林比多树种混合

林的受虫害程度要________(填“轻”或“重”),湿地垂柳树上两种植食性毛毛虫的关系为________。

(2)湿地公园建成后明显改善了当地的气候,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几年后该地植物的

种类和数量均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研究发现,香蒲等挺水植物能够分泌一些挥发

类物质,吸引昆虫,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3)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

的太阳能。对湿地中的有害昆虫进行防治时,应将有害昆虫种群数量控制在 K/2 以下,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 分)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2019 年 6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

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

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

响降至到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实行垃圾分类是建设“无废城市”的前提和基础。

“无废城市”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

包括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丢弃的家庭生活垃圾(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干电池、荧光灯管等危险品)与厨余

垃圾、环卫部门道路清扫物及部分建筑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综合利用模式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

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堆肥处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通过

生物转化,将城市垃圾中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组分转化为腐殖质肥料、沼气或其他转化产品(如饲料蛋白、

乙醇或糖类),从而达到城市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一种处理方法。根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

气需求的不同,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手机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