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油集团物业餐饮板块
中油阳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23年2⽉9⽇
总第6期〔2023〕第2期
内部参阅
*图⽚源于⽹络,禁⽌商业⽤途 06
中国华油集团物业餐饮板块
中油阳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2023年2⽉9⽇
总第6期〔2023〕第2期
内部参阅
*图⽚源于⽹络,禁⽌商业⽤途 06
目 录
【专题】
中国社科院报告:外卖提升餐饮总订单,
需加快推动数字化赋能餐饮业 ............................... P1
餐饮业探路技术创新:线上线下融合
打造“双主场”模型 ............................................. P5
线上线下合力提升餐饮业潜力 ................................ P11
北京品牌餐饮十年:加速线上布局,
擎起数字化大旗 ................................................. P13
【协会】
推动物业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学习贯彻全国住房
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 P20
【国资】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召开
——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勇挑大梁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 P22
【行业】
科技可能是物业破局的唯一路径
——绿城科技集团董事长吴志华谈物业数字化转型 ..................... P28
老旧小区有了“智慧范儿” .................................... P33
坚持科技引领和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
与美好生活落到实处
——中海物业董事局主席张贵清谈物企高质量发展 ..................... P39
数字化转型推动老字号焕新升级 ............................. P42
【资讯】
《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物业企业提出要求 .................. P46
民政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城乡社区做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有关
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 P46
2022 年餐饮收入下降 6.3%,线上销售逆势增长 .................... P47
北京市将逐步建立生活垃圾收费管理模式 ............................ P47
上海:春节期间线上线下消费总额达 521 亿元 ..................... P47
抖音生活服务 2023 年目标为 1500 亿 内部预计可完成 .......... P48
北京允许外摆并制定商圈外摆规则 ...................................... P48
霍尼韦尔发布“2023 年四大建筑物技术趋势” ................... P49
纽约气候法上路 预计创造 200 亿美元的城市改造市场 ........ P50
1
中国社科院报告:
外卖提升餐饮总订单,
需加快推动数字化赋能餐饮业 新浪财经
“新十条”政策发布以来,餐饮业复苏步伐持续加快,多地
外卖订单率先迎来增长。随着疫情好转,更多市民出门消费,堂
食也将进一步增长。如何把握消费复苏,加快抢回疫情影响的餐
饮收入,获得新增长?近期有研究表明,数字化发展将为餐饮实
体商户带来新机遇。疫情期间,外卖服务为暂停堂食的餐厅提供
收入,堂食恢复后,基于数字技术的外卖服务,将持续为餐厅提
升销售额,反哺堂食,成为餐饮业获取增量的新主场。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专家刘奕等人在题为
《外卖服务开通对餐饮企业销售的影响研究》的论文中表示,外
卖开通对于餐厅的总销售额和外卖销售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对堂食销售额也有些微的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卖对餐
厅总销售额的提升效果仍较为明显;外卖开通对于餐厅的总订单
量、外卖订单量和堂食订单量均存在显著的提升作用。
外卖降低成本提升单量
外卖平台降低了餐厅服务的交付成本,扩展了消费者餐饮消
费的能力。外卖服务的开通对餐厅销售而言,是扩张效应还是挤
出效应?
2
2020 年 12 月,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北京烹饪协会和某生活服
务业头部平台联合开展北京市餐饮商户数字化升级专项行动,集
中开展数字化培训,引导餐饮商户进行数字化升级。刘奕选取了
北京市所有使用某头部平台收银系统的餐饮商户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期为 2021 年的第 1 周至第 52 周,在这段时间里,许多餐厅
因为政策的推动而开通了外卖业务。
根据刘奕的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网络到家服务,外卖开通从
销售额和订单量来看,并未对线下的堂食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反,外卖服务为餐厅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营渠道,通过扩展消费
者餐饮消费的能力、降低餐厅递送服务的成本,可以起到有利于
餐厅的整体运营、做大餐饮业蛋糕的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专家们得到如下政策启示:一是加快推动数
字化赋能餐饮服务,培育多元化服务新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服务
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技术在生活服务业各领域的应用,推动餐
饮业的提质升级。鼓励智慧餐厅、云厨房等“生活服务 + 互联
网”新模式发展。依托平台企业的消费大数据分析,在餐饮等生
活服务领域推出特色榜单和消费指引;鼓励生活服务平台整合资
源,通过错时、错峰、预约等方式提供服务。
二是加强餐饮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应出台支持智能配送
发展的政策、标准和法规,重点支持智能取餐柜、智能快递柜等
智能服务终端布局,加快无人车、服务机器人示范,打通餐饮业
数字化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支持外卖平台、数字化服务企业
3
通过更新设备、提供外卖线上运营服务、开展培训等方式提高中
小餐饮商户的数字化水平。
三是提升餐饮企业数字化运营能力。引导餐饮企业重视线上
声誉管理,推动企业适应趋向于个性化客户体验以增强客户关系
的趋势,优化产品内容、努力获得产品评论,增进品牌的线上声
誉和客户忠诚度。鼓励平台从交易、推广、店铺信息展示、经营
评分等方面,帮助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提升线上运营能力,推动
数字化现代运营服务商的发展。
通过“双主场”获得新增量
当前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人们的餐饮消
费需求与优质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餐饮行业通过数字化的改
造,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
数字经济大潮下,餐饮业正在拥抱新的数字化经营主场,打
造新的增长曲线。从堂食到外卖,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赋能餐饮行
业,数字化已成为餐饮业发展的大趋势。
一方面,餐饮商家在现有堂食经营结构上,借助外卖平台以
“双主场”经营获得了外卖市场增量;另一方面,外卖平台依托
全国化的网络和强大的即时履约能力,拥有将服务与文化转变为
无接触式的能力,将餐饮服务半径从餐厅扩展到消费者家里或办
公室,帮助餐饮商家为消费者提供更快的服务。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
长 30.1%,增速比上年提高 27.9 个百分点。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数
4
据: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比重约为 21.4%,同比提高
4.5 个百分点。
国外情况也是类似。前述论文对国外外卖市场的研究进行了
梳理:疫情使得外卖客户的总支出增加了 1 倍以上,外卖市场的
增长同消费者形成的持久性消费习惯相关。根据德勤基于
Uber-Eats 平台的调查,加入平台后,餐厅整体销售额增长的比
例在伦敦为 69%,在巴黎为 74%,在华沙为 67%,在马德里为 59%,
配送销售额占据了现有业务增量的很大一部分。
面对不确定因素,中国各大餐饮企业正千方百计通过外卖、
外带、调整产品结构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自救,相关政策也在支
持餐饮业复苏。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吴颖表示,相信在多方协力
下,行业必将稳步回暖,在为餐饮人注入发展信心的基础上,实
现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5
餐饮业探路技术创新:线上线下
融合 打造“双主场”模型 经济日报
民以食为天。去年餐饮业虽再次遭受疫情冲击,但随着疫情
防控形势变化,各地餐饮市场的烟火气加速回归。北京、上海、
武汉等多地餐饮销售火爆,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专家表示,随着一系列帮扶餐饮业恢复发展政策逐步落地,
以及餐饮业积极求新求变,拓宽销售路径,开辟增长空间,餐饮
业有望迎来进一步回暖。
收入呈阶梯式增长
“(2022 年)中秋小长假那几天忙到连后勤、行政的同事
都来前厅帮忙收台、打水、打包外卖。”北京同和居饭店餐饮部
副经理郭素红告诉记者,平时午餐到 13 点半左右就打烊了,小
长假每天都得忙到 15 点多,行政总厨在闭餐之后都去帮着洗碗
了。据介绍,中秋当日,同和居月坛店单日销量突破了 20 万元,
几乎达到平常周末的 2 倍。
北京华天饮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 年
中秋期间,华天集团直属餐饮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 27.28%,其中
同和居增长超过 36%,马凯餐厅鼓楼店更是实现了 51.5%的高额
增长,惠丰酒家、华天二友居、华天延吉餐厅、庆丰包子铺等多
个品牌都实现了增长。
6
受疫情影响,2022 年餐饮行业再次遭遇打击——多地暂停
堂食,甚至出现外卖停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各地餐饮业
加快复苏,餐饮单位也积极拓展客户群体,居民消费需求得到有
效释放,彰显了强劲的恢复速度、广阔的发展潜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餐饮业收入从 2012 年的 2.4 万亿元
增长到 2021 年的 4.7 万亿元,增长近 1 倍。其中,除 2020 年受
疫情影响发展迟滞外,每年均呈现阶梯式增长。2021 年,全国
餐饮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0.6%,且从 2015 年开始(除
2020 年),每年全国餐饮业收入增幅均大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幅。不难看出,餐饮业持续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带动消费提
升的重要驱动作用。
中小规模连锁品牌增长迅速。《2022 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
报告》显示,从 2021 年不同规模区间的品牌门店数同比涨幅情
况来看,门店数涨幅最大的是规模在 3 家至 10 家店的连锁品牌,
同比增长了 23%。餐饮品类也不断细化,在 2019 年至 2021 年连
锁餐饮门店数的分布占比中,小吃快餐的门店数量在过去 3 年高
居榜首,占比近 50%。而特色菜、烧烤、地方菜是 2021 年增长
比例最高的 3 个品类,连锁门店数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 33.2%、
27.6%和 22.1%。
餐饮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也保持了净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
2021 年我国有 334 万家餐饮相关新设立企业,同比增长 34.68%,
7
高于 2019 年的数量,97%的新设企业注册资本在 500 万元以下。
可以说,餐饮行业对创业者持续存在吸引力,行业竞争依然激烈。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在疫情影响下,顾客消费习惯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对此,
餐饮企业的销售模式也纷纷由以堂食为主转向线上线下多渠道
融合。
“原来我们认为线上是堂食的辅助,但现在看来两者都很重
要,拥抱线上成了一道‘必答题’。”全聚德总经理周延龙分析说,
“线上和线下的消费场景和客户群体不同,需求也不一样,我们
发现新一代消费者喜欢通过手机找店,购买套餐后再到店消费,
于是我们根据各区域数据情况实时更新线上套餐。针对北京不同
地区消费特点上线新品,比如在主打异地游客场景的全聚德前门
店上线 8 人、10 人等多人家庭套餐,而年轻消费者居多的环球
城市大道店则上线寰球喜卷单人餐。”
外卖平台的作用不可忽视。2022 年,北京餐饮市场外卖订
单迅速攀升,部分主要做堂食的中小餐饮商户也逐步开展线上销
售。比如花小小新疆炒米粉,新品推出后,先上线外卖渠道,如
果市场反响好,再开始打造兼具堂食的“双主场”模型。
“在经历了疫情影响之后,餐饮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外卖和
堂食同等重要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美团高级副总裁兼到家事
业群总裁王莆中认为,虽然疫情给餐饮行业线下扩张按下了“暂
停键”,但同时也为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的餐饮企业按下了“加
8
速键”。在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餐饮业已进入堂食外
卖并重的“双主场”时代,对餐饮商户而言,未来想要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思维模式、经营模式与组织能力需有所创
新,堂食和外卖占比合理将会带来整体效益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 年至 2021 年,餐饮收入年均增
长 7.7%。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等因素带动
下,近年来外卖餐饮服务快速增长,2019 年至 2021 年限额以上
单位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营业额年均增速超过 15%,其中
2021 年比上年增长超过 30%,增速明显快于餐饮业整体水平。这
表明,越来越多餐饮商户开拓线上外卖渠道获取增长空间。
从行业发展特征来看,餐饮行业进入了以新产品服务和新技
术为突破口的新运营模式时代。同时,餐饮商户的经营时空范围
也得到了扩展,有效调解了堂食高峰与低谷期间接待能力和就餐
人群的矛盾,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烹饪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伴随着互联网科技快速发
展,直播、短视频等新模式也快速重塑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
成为餐饮企业引流的一个重要渠道。餐饮属于高频快速消费品,
餐饮企业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对消费者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协同发力助企纾困
在餐饮业新形态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以来,餐饮业作为接触性、聚集性行业持续遇
冷。尽管 2021 年国内餐饮业市场规模已总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9
但由于 2022 年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多地暂停堂食,餐饮业仍
待进一步回暖。
餐饮业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关系着经济发展。今年以来,
为帮助行业走出困境,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相关纾困政策,助
力餐饮业恢复发展。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1 个部门联合
印发《关于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
知》,明确要求从加快出台相关补贴措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
多个方面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
同时,各地也因地制宜为餐饮业量身定制推出相关支持、帮
扶措施。比如,北京、广东、安徽等地通过发放消费券、数字人
民币红包等举措,加速释放消费潜力,为餐饮业注入发展新活力。
面对疫情的冲击,餐饮企业也在积极寻找转机,通过“以节
造市”等创新促销方式寻求突破,努力做好市场保供,探索技术
创新,并快速适应到店堂食和外送外卖动态共生发展的趋势。同
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入局预制菜赛道,在打通线下、线上渠
道的趋势下,拓展新零售。
与餐饮市场稳步向前相对应的是,通过 10 多年的治理,我
国食品安全状况稳步向好,并通过建章立制、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轨道。2021 年全国食品安
全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 97.3%,比 2012 年提高 1.9 个百分点。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烹饪协会
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链条较长且复杂是餐饮服务行业的重要特
10
点,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需要政府、行业协
会和企业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共同发展,形成共建
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社会治理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
品安全和质量提升的需求。对餐饮企业来说,则应认真履行食品
安全主体责任,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1
线上线下合力提升餐饮业潜力 经济日报
日前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
明确提出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当前,不少餐饮企业主动
求新求变,努力拓宽销售路径。一些商户开始关注餐饮线上化和
数字化转型,积极尝试与线上平台合作。餐饮业线上线下业务正
形成有机互动,协同发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从线上来看,餐饮外送外卖业务的增长并非是对堂食业务的
挤出与替代,而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消费场景。传统中小餐饮门店
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500米左右,而线上外卖的平均配送距离为 987
米,扩大了近一倍。统计表明,每增加一人/顿的外卖消费,至少
八成是源自“家庭做饭”“方便食品”等非社会化餐饮活动的
转化。而且,外卖开通对堂食销售额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外卖
的发展也推动了线上线下融合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如自营外
卖、网订店取、外带、预制菜等都成为了餐饮企业的新发展方向。
不难发现,餐饮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特点鲜明。餐饮业各
环节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一致。从整体而言,线上点单(外卖为
主)、推广、店铺装修等侧重于渠道数字化的易上手、低成本型
产品应用率更高,而偏向于生产过程和后台运营的流程、决策数
字化产品使用率较低。这是由于通过线上化手段与前端消费者广
泛链接,能让餐饮商户更直观、更显著地观察到数字化的效果。
在线点单、线上营销等渠道数字化的效果能得到即时体现,即使
12
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也提供了改进的方向。这说明餐饮业数字
化转型还有较大的空间。同时,更多平台加入到餐饮业数字化转
型中,短视频平台等也开始涉足餐饮外卖。很多餐饮企业还利用
各种网订店取、外带、预制菜等业务,向社区化、零售化转型,
方便外带的手拿食、拥有更长保质期的预包装产品等成为一些餐
饮企业提高营业收入的重要手段。
进一步发挥线上线下合力,提升餐饮业发展潜力,须政府、
平台、餐饮企业多方共同努力,让烟火气越来越旺。
应在标准制订、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应用示范等方面出台
相应政策。以标准制订为例,通过餐饮业在信息展示、交易方式、
服务评价等方面形成标准,有利于降低行业在信息搜寻、售前匹
配、评级评价、履约配送、售后服务等过程中的摩擦与失真,有
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在人才培养方面,要
通过线上学习、课程培训等方式,提升从业者数字化基本认知与
技能水平;鼓励校企合作,解决餐饮行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不
一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还要推动平台企业开发或者汇聚一批真正适应餐饮行业需
求的数字化工具。要帮助中小商户明确自我定位及发展方向,采
购或应用适用于自身发展阶段的数字化转型工具,避免企业盲目
跟风。基于中小微餐饮企业的特点,开发价格较低、上手快、见
效明显的数字化工具。鼓励餐饮企业提高数字化意识,积极拥抱
数字化转型。从渠道数字化入手,选择合适的线上经营工具和路
径,使线上线下互促发展。
13
北京品牌餐饮十年:
加速线上布局,擎起数字化大旗 中国新闻网
品牌云集、包罗万象、兼容并蓄……如果问起在“国际消费
中心城市”北京的餐饮消费体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评价。提
及扎根北京本地的知名餐饮品牌,胡大、北京华天、眉州东坡等
均在其中。
多年以来,不变的是这些商家对于美食品质的坚持,变的则
是从初次触网,到精细化经营,再到开拓创新属于自己的数字化
升级之路。这些变化,也让市民们享受到更多便利,足不出门就
能够品尝“记忆中的美食”、“口口相传的好味道”。北京品牌
餐饮深化模式革新,擎起数字化大旗的故事,不仅是北京餐饮商
家求变突破的缩影,更是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初次触网:餐饮不仅一门堂食生意
外面是古色古香的京城风韵,里面是火红的烟火气。门口是
热闹的排队场面,屋内则是亲朋好友的聚会盛地。对于座落于北
京地标性美食大街簋街上的胡大饭馆来说,这样的热闹场景已持
续了二十余年。
胡大饭馆的餐饮创业之路从一间 64 平米、仅七张桌子的小
店开始。十年前,胡大饭馆在这条街上开起了第二家、第三家分
店,并逐渐成为人们“夜宵首选”。十年后,胡大在簋街有了五
14
家分店,并开设了两家外卖档口。据胡大饭馆运营负责人张胜滔
介绍,“我们是全国首家‘南虾北运’的餐馆,有消费者坐一两
个小时的车来尝鲜‘麻小儿’。分店的面积都在 1000 平方米以
上,旅游旺季的时候每桌翻台率能达到 7 轮/天。”
在拥有了成熟的堂食经营模式后,2020 年初,胡大看到了
餐饮不仅是一门堂食生意,经营思路必须做出重大改变,加速品
牌数字化进程。“我们内部召开了沟通会,觉得需要在做好防疫
安全的前提下火速上线外卖,一来是可以弥补房租、人力等刚性
成本,二来是可以通过数字化经营扩大门店的服务范围,让胡大
小龙虾的香味通过外卖扩散到全北京城。”
图:胡大饭馆外卖菜品,摄影:陈锋
和胡大相比,北京华天旗下的 455 年“中华老字号”柳泉居
接触线上经营的时间则要更早。2016 年,因周边地铁修建而阔别
15
十余年的柳泉居重新开业。开业之初,有颤颤巍巍的老人拄着拐
杖、拖家带口,排着队来到柳泉居,就为了尝一口老字号家常菜,
寻找熟悉的味道。老字号归来,不光要找回昔日的老朋友,还要
吸引更多年轻的新朋友。“观察到线上消费是一个大的趋势,2018
年我们就上线了外卖服务。”柳泉居饭庄经理孙中善说。
胡大和柳泉居,不约而同地选择切换外卖发展赛道,除了应对
环境变化,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新消费场景的机遇。不过,和所
有的转型一样,“深度触网”,再到突破创新,并非一蹴而就。
“二次创业”:昔日簋街王者做好数字化精细运营
拥有在簋街叱咤风云的资本,初次“触网”创业的胡大饭馆,
一开始仅仅将外卖视作特殊时期的过渡之举——菜单“原样不动
搬到网上”,只等着订单上门。
“照搬堂食的菜品,不仅给厨房带来很大的生产压力,也不
符合线上用户的消费习惯,部分菜品销量不如预期。最让我们心
里没底的是,在门店,我们有服务员、剥虾师等提供全方面的服
务,也能收到及时的反馈建议。但隔着手机屏幕,顾客都是看不
见摸不着的,怎么去服务好他们,真是摸着石头过河,无异于二
次创业。”
在美团外卖业务经理的建议下,胡大饭馆研发并推出了更适
合做外卖的菜品和套餐,“小龙虾可以按只卖,符合线上尝鲜心
态;推出适合小份套餐,匹配上班族的需求;更新了 10 余次外
卖包装盒的设计,让保温效果达到最好。”胡大饭馆张胜滔介绍。
16
最近,针对方兴未艾的“露营热”,胡大还推出“露营外卖套
餐”,更远地走出了簋街。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胡大饭馆成功的“线上改造”,引来了
周边商家的跟随。“我们很关注胡大饭馆的动态,研究他们怎么
做线上装修、活动策划等,毕竟胡大是簋街的一面旗帜。”簋街
商圈的“那记猪手”喻老板介绍到。
老字号柳泉居在过去的 400 多年里,经历过无数位挑剔的食
客,也一次次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但这一次,他们的创业却是
从来都没有尝试过的领域,也接受着全新的挑战。
柳泉居的产品、口味无疑都是老一辈的心头好,但对于每天
接受着网络世界信息的 Z 世代来说,知名度可能还不如一家新开
的网红餐厅。如何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让年轻人按下“点单”
键,是老字号新的必修课。针对线上消费群体,柳泉居做了一系
列经营改造:打造线上拳头产品,小小的原味豆沙包月销高达过
千,还成功带动了其他餐品的销售;摸准年轻人的尝鲜心态,根
据季节、节日等变化调整上新外卖菜品;重新装修线上店铺,将
线下老字号的视觉元素搬到了线上,让年轻人即便是打开 App
也能感受到老字号独特的文化气息。
模式创新:餐饮老兵领跑餐饮双主场
来自中国烹饪协会最新数据,目前超 7 成餐业上线外卖。通
过数字化转型,中国餐饮企业成功开启外卖、堂食双主场新时代。
精细化经营能够帮助商家提升销量,但在双主场的发展趋势中,
17
根据品牌自身优势和特点,做出模式创新以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更为关键。近年来,以品牌餐饮为代表的北京商家,纷纷开始用
实际行动探索外卖和堂食同等重要的发展战略。
2020 年,北京“川菜老字号”眉州东坡遇到疫情冲击,损
失惨重。眉州东坡创始人王刚,给出的答案是\"不管多难,都绝
不等死。\"随着餐饮行业进入了堂食、外卖双主场常态化的新阶
段,2022 年以来,眉州东坡在行业内率先实行了双店长制度,
由多名专职外卖店长负责门店的线上化运营管理。在眉州东坡,
外卖店长从食材挑选到新菜品设计,再到如何提升出餐效率、提
升菜品在运输过程还原度,以及用户调研等,都需要全面参与,
要做的事与承担的运营责任,不比堂食店长少。
图:美团外卖骑手从眉州东坡门店取餐,摄影:陈锋
18
眉州东坡(恋日店)的外卖店长李晓斌介绍,“我们需要掌
握电脑操作、数据分析、活动策划等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具有线
上经营思维。当然,外卖店长也不是孤军作战,我们有一个包括
接单员、打包员、客服等在内的完整外卖运营团队。美团外卖上
有很多免费的外卖运营课程,公司也会组织我们学习。”
改变还在延续。2022 年,胡大也进行了创立以来的重大调
整——“走出”簋街,开设外卖档口。今年 6 月,胡大饭馆在双
井开设了第一家外卖档口,不设堂食,只提供外卖服务。10 月,
胡大第二家外卖档口在五道口开业。在该模式下,菜品由总店统
一配送,档口负责标准化工序的加热、分装,经营效率得以进一
步提升。
十年间,搭上数字化快车的北京餐饮商家,都感受到了数字
化带来的重大机遇。胡大饭馆部分门店的外卖规模反超堂食;柳
泉居线上渠道销售额占门店总销售额的 30%以上;眉州东坡通过
“双店长”等创新尝试,为其线上增长积累了强劲的助推力。订
单量增长的背后,是餐饮商家线上思维创新、主动拥抱数字化,
持续升级改造传统的经营方式,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高质量发展。
回望北京餐饮十年,不变的是餐饮企业对极致口味和服务品
质的追求,变的是经营思维和适应新多消费场景的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为了推动本市餐饮数字化转型升级,北京市商务部门出
台或推动多项助力餐饮业数字化的行动举措,如相继推动餐饮业
数字化升级 1.0 行动、餐饮业数字化升级 2.0 行动,并通过线上
19
消费券拉动服务消费、全方位保障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
上,不少北京品牌餐饮商家纷纷抓住机遇,在致力经营好线下堂
食“总店”的同时,还通过模式创新做好线上“分店”,成为餐
饮数字化“优等生”。根据《2021 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
显示,超过 68%的头部餐饮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
要性,餐饮企业顺应时代发展,主动转型升级,是北京餐饮十年
求新求变、积极触网、模式创新的具体体现,也为中国餐饮行业
的发展带来了源源动力。
20
推动物业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学习贯彻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2023 年新春伊始,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
开。会后,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召开扩大会议,
专题学习传达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大家一致认
为,倪虹部长的讲话为今年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并做出了具体部
署。特别是,倪虹部长在讲话中指出“要大力提高住房品质,为
人民群众建设好房子,大力提升物业服务,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
便、更舒心”,这是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充分肯定和信任,大家深
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
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扎实落实好
倪虹部长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协会年度工作计划,着力从以下
方面,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一是大力推进党建进社区工作,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直
接联系群众的优势,主动配合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加强城市社区
党建工作,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
斗堡垒。
21
二是更好地为群众做好增值服务,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大力提
升物业服务质量,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探索“物业服务+
生活服务”模式,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三是加大稳岗促就业的力度,探索物业服务新的增长点,满
足群众新需求的同时,吸纳更多就业,发挥好物业管理行业在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既要做好垃圾分类的践行者,也要做
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者,聚焦“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推动习惯养成”三个关键,为垃圾分类工作在“十四五”时期取
得新进展新成效做出贡献。
五是加强物业服务企业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的作用发挥,
积极推动公共充电桩、老年助餐点、智能快递柜等便民设施建设,
积极配合老楼加装电梯、养老驿站建设、燃气管道老化更新等重
要工作,同时要把已经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管理好,维护好。
六是筑牢安全底线、有效防范风险、消除安全隐患。引导物
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社区联防联控,开展住宅外墙安全监测,改
善小区二次供水设施,保证居民用水安全,筹备应对暴雨、暴雪、
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用行动为业主的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
彻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倪虹部长的工作要
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扎实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切实增强群
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2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召开
——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勇挑大梁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国资委新闻中心
1 月 5 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传达学习党中央、国
务院关于国资国企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 2022 年国资央企工作,
研究部署 2023 年工作任务。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出席会议并
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
重要论述,围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对国资央企的全
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加大科技创新
力度,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防范化解重
大风险,着力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
有企业,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
用和战略支撑作用,积极促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推动
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
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
23
会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22
年国资央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
企业生产经营,统筹发展和安全,并行推进提质增效和专项治理,
迎难而上实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推动改革发展和党
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绩。中央企业在稳定经济社会大
局中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8.3%,利润总额 2.55 万亿元、增长 5.5%,净利
润 1.9 万亿元、增长 5%;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圆满收官,实
现“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加快落实,企
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引领成效显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进一步彰
显了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国资央企政治引领、思想凝聚、组
织动员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会议指出,2022 年国资央企的工作成效,是过去 5 年和新
时代 10 年国资央企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充分表明,
做好国资央企工作,必须确保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明的
方向,牢记“国之大者”,将国资央企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大
局中来谋划推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深化改革、
24
强化管理。为加快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国资委进一步优化
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为“一利五率”。会议明确,2023 年中
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
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 GDP 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
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 4 个指标进
一步提升。要强化目标管理、量化任务分解、实化工作措施,充
分发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统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
增长。
会议强调,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
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国资央企要全面学习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心中有数保持
战略清醒,以心中有底坚定战略自信,以心中有责强化战略主动,
扎实做好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更加突出高
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提振发展信心,
扩大有效投资,加强市场研判,努力扩收增利,强化精益管理,
提升质量效益。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围绕产品卓越、品
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要求,对标提升、分类施策、重在
行动创一流。乘势而上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
着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更好发挥中央企业核
心功能。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
25
企业,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以
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目标深化开放协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保障
更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着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眼加快
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
整,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加
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积极开拓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壮大战略
性新兴产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发挥领头羊作用。更好统
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增
强风险处置精准性、有效性,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坚决
服务“国之大者”,更好促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增强重
要能源资源支撑托底能力,充分发挥基础保障和带动作用,助力
促进双循环。进一步增强国资监管效能,大力增强国资监管协同
效应,提升服务央企改革发展效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整体效率,
推动国资监管体系与企业公司治理更好衔接,推动中央企业经济
增长强劲向上,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
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
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持续深
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国企党建会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
加强党对国资央企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
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
个维护”,全面、系统、整体地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
26
到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宣传引导、文明文化,汇集起团结奋进
的强大力量。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提升基层党建规范
化、精细化、体系化水平。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
纠“四风”,紧盯问题抓整改,标本兼治抓反腐,坚决打赢反腐
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着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强化鲜
明的用人导向,加强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
精神,让企业领导人员敢为、企业敢干、员工敢首创蔚然成风。
会议要求,要认真落实防疫转段工作要求,做好企业防控工
作,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保供。扎实做好能
源电力保供,确保迎峰度冬期间电力和天然气供应,保障人民群
众温暖安全过冬。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整治,坚决
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关心职工群众生活,做好春节期间
送温暖工作,把民生实事办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27
会上,航天科工、中国船舶、中国航发、国家电投、国家能
源集团、中国一汽、鞍钢、中铝集团、华润集团、中交集团、保
利集团、中国国新等 12 家中央企业作书面交流。
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国资委党委成员,在全国人大、政协
等任职的老领导,部分在京中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
机关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在国资委主会场,各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成
员、外部董事在各企业分会场参加会议。国资委副秘书长,驻委
纪检监察组,各厅局、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8
科技可能是物业破局的唯一路径
——绿城科技集团董事长吴志华谈物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网财经
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普及,中国物业企
业的数字化转型逐步走向深水区。从“可选项”到“必答题”,
从单一产品和技术创新,到全产业链和全场景生态的覆盖,数字
化正在重塑物业企业经营与增长逻辑,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一个在物业行业摸爬滚打 20 年,且自 2012 年起就负责
绿城服务科技板块的“老兵”,绿城科技集团董事长吴志华在接
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多次感叹“物业服务数字化的不易”。
吴志华认为,物业行业面临规模不经济效应、人口红利消逝
的双重挑战,“科技是企业当下乃至未来实现破局的关键,甚至
可以说是唯一途径”。其指出,要充分建立以算法支撑的高品质
服务体系和以客户画像支撑的差异化产品体系,从而突破发展瓶
颈,支撑企业稳健、快速发展。
吴志华强调,以数字化改造物业行业已成为共识,不过行业
尚未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这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和发展机遇。
29
物企数字化转型的两条路径
随着物业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集中度的提升,物业
企业迫切需要通过管理要效益,数字化成为各大企业“不约而同”
的选择。
对于物业企业的数字化路径,吴志华在 10 年的实践经验中
总结出了两条:一是以业数融合为基础,构建以算法为支撑的服
务体系;二是以客户画像为基础,构建有差异化的产品体系,破
局效率瓶颈。
在一部分人的认知里,“数字化”是一个时髦的概念,什么
东西一旦跟“数字化”挂钩,瞬间变得高大上起来,走在了趋势
和风口前沿。吴志华在与中国网财经记者交流中,也谈到了这种
“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的行为。他认为,企业要坚守数字化的
初心,数字化应该以员工和业主为中心,为员工提供更简单的工
作方式,为客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体验,“员工和业主不愿意使
用的数字化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数字化”。
还有部分人认为,“数字化”就是硬件的堆砌,越高大上越
好,设备越多越贵越好。对此,吴志华指出,“业数融合”才是
“数字化”的王道,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研发、拆解,根据业务
场景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而不仅仅是文件的修订。
吴志华提到:“没有完美的系统,只有进化的系统,仗要一
场一场打,饭要一口一口吃。企业不能寄希望于马上拥有一个完
善的数字化系统,而应该从公司实际出发,从最容易实现价值的
30
领域着手。系统开发应由业务部门驱动,业务提出需求——需求
沉淀产品——产品支撑运营——运营提升业务,以此构成系统化
的 PDCA 良性循环,才能让数据在业务中流动,在流动中进化,
最终实现数字生活新服务下生产要素的重新组织。”
科技转型的核心价值是通过产品服务人
2022 年 12 月初,绿城服务、长城物业、万物云和中海物业
在深圳签署了《住宅物业服务倡议书》。倡议书提到,曾几何时,
物业行业畅谈科技与增值服务,而少谈物业管理本质。行业从业
者需正本清源,明确行业的产业定位、市场主体与责任等根本问
题,让公众了解物业管理服务的价值与意义。
实际上,在很多物业企业眼中,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有
助于提升服务运营质效,降低运营成本,深化服务质量,以及减
轻拓展压力。吴志华也认为,“科技赋能”与“提升服务”并不
矛盾,科技正是对回归物业本质的新基础设施构建。
吴志华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物业公司的科技转型,从表
面上看是关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和管理、服务的提升,然而,去洞
悉其底层逻辑,永远离不开一个核心要素,那就是人。在物业企
业科技转型的过程中,每一次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其核心价值应
当是通过产品服务人,而服务的本质是用户是否通过产品带来的
服务得到了满足。”
“企业应当尊重用户、理解用户并成就用户,进而实现企业
自身价值的沉淀和提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吴志华说。
31
在此次采访中,吴志华还援引了绿城服务集团创始人宋卫平
的一句话,即“物业服务向生活服务转型升级,将数字化融入服
务场景,持续迭代完善产品,要懂服务、也会经营、更善管理,
数字化科技赋能是强大工具支撑”。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绿城
服务连续 13 年荣获物业服务百强满意度领先企业第一名。
行业尚未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以数字化改造行业已成为共识,但行业尚未完成从量变到
质变的突破”。在谈到整个物业行业的数字化时,吴志华这样说。
不过,他认为,这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在采访的过程,吴志华介绍了绿城服务的数字化进程。2022
年上半年,绿城服务整合 4 家科技公司,形成绿城科技集团,进
行独立市场化运作,吴志华则是集团的“掌舵人”。在此之前,
吴志华的“角色”是绿城服务集团的行政总裁。
据了解,绿城科技集团一方面对内支撑整个集团生活服务体
系的落地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依托“平台
+管家”的核心能力,对外输出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助力物业服
务、生活服务和城市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此前,在 2021 年业绩发布会上,绿城服务的管理层明确了
2025 年做到 500 亿营收的目标,其中科技服务占到 5%,为 25 亿。
据吴志华透露,2022 年,绿城科技的市场化营收已经突破 5 亿元。
吴志华个人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什么,是否说明绿城服务对科
技的重视更上一层楼?绿城服务是否在对标万物云?科技集团
32
25 亿元的营收目标是否有压力?对于上述几个问题,吴志华均
没有正面回答。他仅表示,绿城服务的数字化战略,是绿城建设
幸福生活服务商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要长期为之努力的战略方
向。此外,自 2012 年至今,绿城科技在服务科技化领域累积研
发投入已超 10 亿元。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企业需要在
规模、品质、效率、科技、服务、生态等每个领域都拼尽全力”。
在谈到当下的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时,吴志华这样评价道。
吴志华也做了进一步解释,物业企业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行业内
外部的竞争对手,而是传统物业管理的规模不经济效应以及人口
红利消逝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两个瓶颈,将决定公司能做得多大、
走到多远。
对于下一阶段的整体发展趋势,吴志华认为,未来行业或将
形成以科技和数字化为核心的竞争态势,企业若能率先突破当下
的瓶颈,充分进行数字化转型,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就能
在日益激烈和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抢占先机,立稳脚跟。这既
是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逆流而上的勇者
定将不负时代。
33
老旧小区有了“智慧范儿”
中国建设新闻网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牵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
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各地积极借助新技术、新手
段,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助力老旧
小区改造,实现“面子”“里子”一起改,让老旧小区有了“智
慧范儿”,达到治理安全、管理现代、服务多元的目标。
智慧停车平台提供优质体验
【旧貌】由于建设时规划不合理,部分老旧小区没有地下停
车位且地上停车位的数量有限。同时,车辆乱停乱放、占用公共
空间以及堵塞消防通道等现象的存在,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影响
居民的居住体验。
【新颜】“立体停车库里有保安 24 小时值班,我们不仅有
了停车位,还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停车体验。”在湖北省荆州市沙
市区胜利街道石闸门社区老八栋片区内,居民贺女士只用 10 秒
钟就把汽车停进了立体停车库。这一便捷的智能化体验让她直呼
“高大上”。
石闸门社区老八栋片区是一片大型老旧散居楼,毗邻医院、
学校、菜场、商超,人口密度较大,尤其在下班高峰期,“抢车
位”现象每天都会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石闸门社区在老旧小
区改造中融入“智慧”元素,建成智慧立体停车库,建设用地总
34
面积约为 5000 平方米,将停车位扩充到 283 个,极大地节省了
土地资源。停车时通过升降平台与横移平台上下错位完成汽车交
换,车辆存取完全智能化,车主只需在操作台前点击“存车”或
“取车”按钮即可完成,简单又方便。
同样,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将建设智慧
停车管理平台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泰山区
松园小区探索“智慧停车”新思路,通过拓宽道路、拆违拆临、
合理规划闲置空地等方式,释放公共空间用于拓展停车位,并安
装传感器、监控探头、智能道闸等硬件设备,搭建起智慧停车管
理平台,实现车辆自动识别、车位数字化显示、停车计时计费等
功能,通过技术赋能对小区停车位进行规范管理。
同时,根据改造后增加的停车位数量,推广“共享车位”理
念。松园小区位于万达商业圈旁,前来购物的市民往往也面临停
车难题,小区新增的停车位在满足居民停车需求之外仍有富余,
因此松园小区通过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将小区内多余的停车位向
社会开放,半小时内停车免费,超过半小时按停车时间收费,收
取的费用主要用于小区设施维护、人员工资、系统维护等。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明南社区则于去年提出改造提升老旧
小区外围退红空间(市政人行道边线至小区围墙或建筑立面之间
的区域)的规划,旨在提升老旧小区环境面貌、保障周边居民出
行畅通以及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35
“小区退红空间因权责不明、管理缺失,普遍存在无人维护、
设施破损等问题。此外,沿街店铺门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无序
停放也影响居民出行和市容市貌。”明南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最
终,明南社区决定在徐戎路、通途路沿街区域采取智能化地锁模
式来管理停车位。
改造后,徐戎路沿街店铺退红空间内的每个停车位都配备一
个智能化地锁,车主扫描地锁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解锁停
车,也可在小程序上提前查看目的地的停车位情况并预约停车。
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化地锁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社区沿街店铺
紧凑、停车位紧张的问题。”
智慧安防系统构筑安全屏障
【旧貌】老旧小区建成时间久远,有的门禁系统形同虚设,
有的监控缺位、盲区多、死角多,不同程度地存在技防设施相对
薄弱的问题,而且小区内住户较多、人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
【新颜】黑龙江省大庆市有这样一些小区:人过留像、车过
留牌、物过留影,出入小区的人、车、物尽收眼底。不仅如此,
有人高空抛物,很快就能被识别出来;有人翻越小区围栏,警报
马上就会响起……大庆市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智慧安防小区建
设有机融合。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安防小区具有风险排查更快、管控
效果更好、服务质量更高等优点。它通过拓展人脸识别、指纹识
36
别、二维码开门等多种开门方式,帮助居民轻松完成身份核实,
实现了“合法的顺畅通行、非法的有效阻止”。
同时,小区居民可以在手机上选择故障报修、费用缴纳、房
屋租赁、快递寄存等功能,足不出户享受优质高效的生活服务。
针对小区内的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物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活动
轨迹及时获悉其出行异常情况,对于提升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生
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针对高空抛物等管理难题,凭借小区内部立体多元的
视频监控网络进行可视化回溯、高精度定位、针对性追责。结合
智能物联网应用系统,小区内一旦出现楼栋失火、燃气泄漏等情
况,平台将以手机信息推送的形式,直接向居民发布预警,最大
限度地保障他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在山东省青岛市,分布着不少没有围墙、没有物业服务企业
的老旧小区。在改造过程中,如何用科学技术来提升小区安全管
理水平,是青岛市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青岛市徐州路的一处老旧小区内安装了多个高空抛物监控,
守护居民的“头顶安全”。“这些监控可以对整栋楼进行全方位、
全天候监控,实时记录高空抛物行为,为相关部门查找高空抛物
者提供证据。”该小区的工作人员说,新加装的监控探头还对准
了消防车通道,如果有车辆在消防通道停放超过了规定时间,监
控探头便会自动抓拍并通过扩音器示警,要求司机尽快驶离。
37
“我们会对每一个老旧小区的智慧化安防建设进行严谨科
学的规划设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结合老旧小区的地理环境
等实际情况,青岛市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将多个相邻小区纳入
一体化设计,综合布建视频监控等设备,加强小区数字监管;针
对感知前端建设中面临的“建设验收靠脚步”“监管维护难度大”
“智能化、综合布建手段不足”等难题,青岛市研发智慧监管平
台,对感知前端运行状态进行监管,保障智慧安防建设发展。目
前,青岛市老旧小区智慧化安防建设规范体系已经逐步形成。
智慧物业服务优化治理效能
【旧貌】老旧小区存在物业服务企业缺失、生活基础设施老
化等管理“通病”,改造后如不加强后续管理,部分小区又会变
回改造前的样子,因此亟须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后续物业管理长效
机制。
【新颜】为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后长效化管理,江苏省南京市
提出“数智+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利用智慧化模式实现老旧小
区改造后物业管理可持续、全覆盖,不断优化治理效能。
南京市根据鼓楼区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开发智慧物业管理
服务平台及手机端服务,打造集物业管理、房屋维修、租赁交易、
在线缴费、投诉建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小区居
民可通过 APP 或小程序,查看通知告示、在线缴费、投诉建议、
沟通交流、手机开门、访客通行等功能,享受更便捷、更周到的
物业服务。“平时早出晚归,家里东西坏了都要拖到周末才有时
38
间处理,还要到处找维修师傅,特别麻烦,现在直接在 APP 或小
程序下单,别提有多方便了,后面还打电话给我回访,真的很贴
心。”居民王先生感叹道。
已建成 30 余年的老旧小区——西马新村所在的唐家墩街
道,是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首批纳入“物业城市”试点并探索
99 个老旧小区“片区联管”长效治理的街道,西马新村则是首
个专业物业服务企业入驻的试点小区,打造了“街区+社区”全
域“智治”的新样板,为老旧小区智慧化长效管理走出一条新路
子。“我们参与了老旧小区从改造到物业服务企业入驻的全过
程,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不断提升。”相关负责人说。
汉阳区的老旧小区改造也在着力推进智慧化建设。倒口西村
二院小区进行红色物业智慧管理平台试点建设,通过平台可接入
视频系统、门禁系统、车辆道闸系统等数据信息,完成线下业务
向线上业务的转化,为物业服务、社区服务提供精细化运营及流
程服务,构建了立体化、可视化的社区综合治理体系。
“智慧化建设正在融入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相关负责
人表示,武汉市将持续推动智慧化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最
终实现居民幸福、小区智能、治理高效的美好愿景。
39
坚持科技引领和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
与美好生活落到实处
——中海物业董事局主席张贵清谈物企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地产
2023 年 1 月 28 日正月初七,广东省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
会。中国海外集团董事、中海物业董事局主席张贵清作为物业行
业唯一受邀代表,在会上以《共建美好生活最大公约数》为题代
表行业作主题发言。
张贵清在发言中表示,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担
负着很多试点任务,一路走来所取得的成就被全世界所认同。就
物业管理行业而言,广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敢为天下
先”的精神,在行业里取得了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成立物业管
理公司,第一个成立业主委员会,第一个成立物业管理协会,第
一个出台物业管理专项法规……现今,全国十强物业企业,广东
占了 8 席,百强物企广东占比近半。截至 2021 年末,广东共有
约一万家物业企业,139 万从业人员,主营收入 1536 亿元,占
广东 GDP 的 1.23%,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全国领先。同
时,物业企业敢于担当,在抗疫和扶贫上积极作为,多次被社会
各界和主流媒体点赞,充分发挥基础社会单元的作用,成为基层
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
40
张贵清进一步表示,中海物业是中国建筑集团的物业旗舰,
是最早在香港上市的央企物业公司,目前中海物业业务遍布全国
150 多座城市,服务 1600 多个项目,在管服务面积超 3 亿平方米,
员工总数接近六万人。30 余年扎根于广东、奋斗于广东的历程
告诉我们,正是各级政府在方向的引导上、政策的支持上、日常
的帮助上,中海物业才有机会不断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持续打造
中国物业行业“第一管家”口碑形象。
张贵清同时表示,中海物业将始终坚持稳就业、惠民生,扎
根大湾区、布局海内外;坚持科技引领和支撑,创立智慧物业平
台,巩固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一是坚守基础服务主航道,以产品升级推进服务升级。固化
105 个基础服务管理标准,实现公共管理、公众服务、增值服务
的管理闭环;开发“海潮云”智慧物业六大产品群,促进基础服
务从标准化全面迈向数字化;落地 5G 智慧社区试点,实现安防
全智能升级。产品的升级迭代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以菜单形
式进行差异化的服务定制。
二是坚持科技引领创新,以跨界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搭建
科创平台,已开展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 20 余项,培养 8 名省
部级领军人才,沉淀知识产权 200 余项;与华为携手,构建多业
态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星启物联网中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应
用于北京冬奥会场馆、广州金融城站交通枢纽等智慧空间。
41
三是坚持挖掘城市服务,以多元服务推进基层治理。坚持服
务民生,深入城市更新、环保建设等公共服务项目,匹配多元需
求;坚持服务公建,做好各级政府、市政配套、企事业单位的服
务升级,提升幸福感;坚持融入基层,打造人民法院、街道办、
派出所、城管、律所、物企、志愿者“七位一体”的社区管理,
保障社区稳定。最终构建政府的基层治理、业主的权益管理、企
业的商业行为,三力合一的利益共同体,以可持续的市场化机制,
推进城市公共服务社会化。
展望未来,张贵清表示,中海物业将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
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好各级
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推动物业行业在社区治理和联系服务群众
上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续
写新篇章、贡献新力量。
42
数字化转型推动老字号焕新升级
中国商报网
临近春节,各地消费需求日益旺盛,饱含着浓浓“烟火气”
和“过年味”的老字号广受青睐,成为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近
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
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
知),围绕加强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促进老字号历史文化
资源利用以及激发品牌消费潜力三个方面,提出系列政策举措和
具体任务,明确相关工作要求,着力提升老字号与非物质文化遗
产、文物等历史文化资源联动、融合、发展水平,积极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激发老字号新活力
一条条老字号品牌街、一家家琳琅满目的老字号商铺、一个
个独具匠心的老字号商品……浓缩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博大精
深的文化和生机勃勃的商业气息。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既承载着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也饱含着人们对于“烟火气”的记忆,具有广泛
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经济文化价值。特别是随着国潮消费持续升
温,老字号备受消费者欢迎。据统计,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
老字号线上消费同比增长 30%。
43
专家表示,为了进一步深入挖掘老字号历史文化价值,打造
更多富有文化内涵、富含时尚元素的老字号产品,以满足消费者
的品质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商务部等三部门此次联合印发通知,
联动促进老字号品牌消费的方式非常好。尤其是老字号跟非物质
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等结合起来的联动机制具有影响力和
爆发力,将会极大增强文旅、服务等行业的消费活力,带动其消
费潜能的释放和增长。
业内人士也认为,老字号与消费者的成长经历或与过往生活
相关联,见证和参与了城市的发展变迁,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记忆,
很容易引发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日益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符号
象征。例如,全聚德等老字号已成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以其独特的经济与文化魅力享誉全球,成为当地十分重要的文化
旅游资源。
数字化转型遇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老字号在生存发展方面还存在一
些问题,尤其是当前老字号的数字化转型仍面临不少挑战。
据商务部发布的《老字号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报告》显示,
老字号企业的“老”“旧”“弱”等问题对其数字化转型发展造
成一定程度的阻碍,面临着品牌意识欠缺存在侵权风险、创新乏
力制约企业长远发展、人才断档传承技艺难以为继等制约因素。
因此,推动老字号数字化转型,既需要老字号自身增强守正创新
的强劲动力,也需要以消费为轴心,推动其焕新升级。
44
专家表示,推动老字号数字化转型,应紧跟时代发展节奏。
老字号所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经营理念,具有不可估量
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要增强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管
理意识、品牌意识、风控意识,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拓展品牌的
现代表现力和吸引力。
为此,通知提出,积极推动老字号依托历史底蕴和文化精髓
开发创意产品、营造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者体验,进一步顺应国
潮消费趋势,释放品牌消费潜力,丰富品牌消费供给。
推动老字号数字化转型还应优化发展环境。2022 年,商务
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围绕加
大保护力度、健全传承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发展动能四
方面提出支持举措。在此基础上,应着力提升老字号与历史文
化资源联动、融合、发展水平;引导老字号在景区开设旗舰店、
专卖店;鼓励老字号与文化馆、博物馆联动,打造特色新业态
和消费新场景等。
专家表示,推动老字号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老字号积极拥
抱数字化,还需要政策的保护和支持、制度的完善和规范、环境
的优化和赋能。只有多方合力,才能加速老字号焕新升级,做优
做精做强,让老字号更有生机与活力。
多地谋划创新发展
事实上,尽管老字号品牌以其独具魅力深受消费者青睐,但
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老字号品牌也面临消费瓶颈,一些
45
曾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正在逐渐衰落,究其原因,大多是由历史和
体制性因素所致。其中主要体现在品牌老化和品牌资产透支两个
方面,一些老字号固守原有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和对品牌价值
合理地利用与维护,在经营中透支品牌资产,甚至损坏品牌声誉。
眼下,如何挖掘老字号的历史文化渊源,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促进消费潜能释放是关键。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实
施意见》,对此工作进行部署。根据该意见,力争到“十四五”
末,全省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全省老字号
企业整体营收规模超过 400 亿元,认定中华老字号品牌超过 50
个、河南老字号品牌超过 320 个,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动能强劲、彰显河南特色的老字号骨干企业。
近日,河北省商务厅等七部门制定了《关于促进河北省老字
号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五个方面推出 21 条举措,促进老
字号创新发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商务部将继续推动老字号顺
应国潮消费趋势,研发新产品新服务,打造消费新场景,让消费
者在购买、品味老字号的过程中,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感
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6
资 讯
行业快讯
《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物业企业提出要求
近日,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16 个部门和单位
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要求,
物业管理单位应告知装修人和装修人委托的装饰装修企业相关
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并做好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应加强
社区居民委员会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建设,发挥社区居民委员
会在指导物业服务人做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对
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扰民行为,物业服务
人应及时劝阻、调解,劝阻、调解无效的,可以向负有监督管理
职责的部门或者政府指定部门报告或者投诉。
民政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城乡社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
染“乙类乙管”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1 月 6 日,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
控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城乡社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
管”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组织村(居)
民委员会、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筹村(居)民代表、村
(居)民小组组长、楼门栋长、物业服务企业和志愿者等,采用
“敲门行动”、发放“健康爱心包”等居民群众乐意接受的方
47
式,加强联系并动态掌握辖区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
康状况,及时完善重症高风险人员信息台账。
2022 年餐饮收入下降 6.3%,线上销售逆势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 年餐饮收入 43941 亿元,
比上年下降 6.3%;限额以上餐饮收入 10650 亿元,同比下降 5.9%。
202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9733 亿元,比上年下降
0.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393961 亿元,下降 0.4%。
2022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1378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119642 亿元,增长 6.2%,占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7.2%;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
穿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 16.1%、3.5%、5.7%。
北京市将逐步建立生活垃圾收费管理模式
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环境卫
生事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建设“标
杆城市”,打造超大城市垃圾分类治理典范。按照“多排放多付
费、少排放少付费”原则,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计量计价、差
别化收费的管理模式。落实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制度,深化
非居民其他垃圾计量收费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机制激励约束作
用,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上海:春节期间线上线下消费总额达 521 亿元
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节日期间(2023
年 1 月 20 日至 26 日)7 天,上海全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 323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