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 芯片 为什么 不被卡脖子

发布时间:2023-9-2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国台湾 芯片 为什么 不被卡脖子

GDP 当中,有将近 20%都是来自于半导体产业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自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芯片产业亦遭受波及;而线上经济的繁荣与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提速,又让芯片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由此引发了愈演愈烈的全球“缺芯潮”,如此反倒进一步提升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地位。为了避免再因物流困境或跨国出货禁令导致芯片获得受阻,各个国家都竞相邀请台湾半导体公司前来设厂。说起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全球都不得不服。拿全球芯片代工来说,前 10 大代工企业中,台湾有 4 家,分别是台积电、台联电、力积电、世界先进,合计拿下全球 66%的份额。而说起 IC 设计方面,全球前 10 大 IC 设计企业中,台湾也有三家,分别是联发科、瑞昱、联咏这三大厂商,分别排名第 4、7、8 名。再看看芯片封测领域,全球前 10 大厂商中,台湾占了 5家,分别排名第 1、4、5、9、10 名,合计份额高达 43%左右。在芯片制造技术上,台积电是当前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按照美国机构的数据,目前全球 92%的 10nm 以下的芯片,由台积电制造。台积电是唯二能制造 5nm 芯片厂商,另一... [收起]
[展开]
中国台湾 芯片  为什么  不被卡脖子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第二十八章

中国台湾地区芯片为何称雄---“元创之源”探密

2022 年中国大陆为芯片支付的进口额为 4156 亿美元,

相当于 2022 年进口原油和铁矿石的总和;而中国台湾省的

2022 年芯片出口额 1841 亿美元,却称雄全球!大陆“贫

油”“贫铁”又“贫芯”,台湾却成了“全球的芯油田”,原

因何在?我很着迷!

中国台湾省人口 2300 万,大陆人口 14 亿;当下大陆

“芯”慌“怒”放,“台芯”却称雄全球!论智慧,同宗同

源;论传统,同文同祖;论历史,风雨兼程;论财力,各个时

期,与台湾比,大陆都“不差钱”!而这棵“芯”却同宗异

梦呢?“台芯”的“元创之源”在何方呢?让我们一起穿

越时空隧道,用“原创板块论”去探密吧!

地 质 板 块 论“贫油”

“四光”理勇“王进喜”

原 创 板 块 探“芯矿”

“卡住脖子”敢创奇!

第3页

放眼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我国台湾省占据的分量

绝对是举足轻重,有人甚至用“沙特阿拉伯之于欧佩克”来

形容台湾之于世界半导体产业链。

我们先看以下数据:

根据集邦科技(TrendForce)发布的研究报告,2021 年

中国台湾半导体产值市占率高达 26%,排名全球第二;IC 设

计及封测产业分别占全球的 27%和 20%,分别位列全球第二

和第一,而晶圆代工更是以高达 64%的市占率稳居全球龙头

地位。其中,以台积电、日月光、联发科为代表的半导体公

司,放眼全球都是名列前茅,很多方面与英特尔、三星、高

通等国际知名巨头相比,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台湾的

第4页

GDP 当中,有将近 20%都是来自于半导体产业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自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产业

链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芯片产业亦遭受波及;而线上经济

的繁荣与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提速,又让芯片需求出现爆

发式增长,由此引发了愈演愈烈的全球“缺芯潮”,如此反

倒进一步提升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地位。为了避免再因物流

困境或跨国出货禁令导致芯片获得受阻,各个国家都竞相邀

请台湾半导体公司前来设厂。

说起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全球都不得不服。拿全球芯片

代工来说,前 10 大代工企业中,台湾有 4 家,分别是台积

电、台联电、力积电、世界先进,合计拿下全球 66%的份额。

而说起 IC 设计方面,全球前 10 大 IC 设计企业中,台

湾也有三家,分别是联发科、瑞昱、联咏这三大厂商,分别

排名第 4、7、8 名。

再看看芯片封测领域,全球前 10 大厂商中,台湾占了 5

家,分别排名第 1、4、5、9、10 名,合计份额高达 43%左右。

在芯片制造技术上,台积电是当前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

造企业,按照美国机构的数据,目前全球 92%的 10nm 以下的

芯片,由台积电制造。台积电是唯二能制造 5nm 芯片厂商,

另一家是三星。

台湾省的总人口才 2300 多万,且资源匮乏,特别是能源

类的,全部要进口,为什么半导体能够称霸世界呢?

第5页

台湾省芯片业这么领先,却在此领域,没有获得一个“诺

贝尔奖”!上一章中,我们把“诺贝尔奖”称为“原创之花”,

更注重理论的重大创新。我们把“台芯”技术之创新----技

术元创,称为“元创之花”----第一创新!我们探密其“台

芯”的“元创之源”!

原创是系统能量的最大化!天一合一,大道同源!我们

就用雪天、雪山、雪道、雪花、雪球,来进行形象的分析。

巴菲特用“滚雪球”来描述投资的理念,我们用“雪山雪球

模式”来描述系统原创的机制。

“雪球”相当于元创之成果,如何越滚越大呢?“雪花”

比喻为人才,“雪天”“雪山”“雪道”比喻为社会系统公转的

“政策”和“转道”。

“核心能”----“雪天”

“公转能”----“雪山”“雪道”

“自转能”----“雪花”(“内雪花”“外雪花”)

“原创”----“雪球”

第6页

“核心能”----“雪天”

“台芯”产业从七十年末开始起步,到八十年代加速发

展,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就,与这三个“核心”人物分不开,

蒋经国、孙运璇、张忠谋; 这三位“核心”人物,为台芯撑

起了一片天,喜观今朝“雪花”舞,更须感恩“雪天”公!

先看“台芯”之父---蒋经国!

从台湾省领导人的任职时间来看,这一段时间,正是蒋

经国先生任职且振兴台湾经济的关键时期。这是“台芯”的

黄金起步时期。

蒋介石 1950 年 3 月 1 日---1975 年 4 月 5 日

严家淦 1975 年 4 月 6 日---1978 年 5 月 20 日

蒋经国 1978 年 5 月 21 日---1988 年 1 月 13 日

李登辉 1988 年 1 月 14 日---2000 年 5 月 20 日

第7页

陈水扁 2000 年 5 月 21 日---2008 年 5 月 20 日

马英九 2008 年 5 月 21 日---2016 年 5 月 20 日

蔡英文 2016 年 5 月 21 日---2024 年 改选

再看“台芯”之母---孙运璇!

时任台湾地区“经济部长”的孙运璇,1973 年决定成立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台芯产业之母!

再看“台芯”之长子---张忠谋!

张忠谋!1985 年,他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前往中国台

湾,受台湾方面邀请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为台湾

半导体业的崛起和产业升级贡献卓著。

1987 年,张忠谋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创建了全球第一家

专业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并迅速

发展为台湾半导体业的领头羊,今天“台积电“已经成为芯片

代工产业的一代霸主!

张忠谋,1931 年 7 月 10 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台湾积体

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创始人,被誉为“芯片大

王”、台湾“半导体教父”。麻省理工学院董事会成员和台

湾机械科学院院士,并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斯坦福大学顾

问。

1931 年,生于浙江宁波,其父曾任宁波市鄞县财政局长,

其母是宁波清代著名藏书家徐时栋的后人。[6]

1931 年-1940 年,一家人为避战乱辗转迁徙于南京、广

第8页

州、重庆、上海、香港,童年时光大部分都在香港度过。

1941 年,香港、九龙遭日本占领,其父张蔚观携妻带子

前往重庆,张忠谋进入重庆南开中学就读。

1949 年,18 岁的张忠谋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全校 1000

多位新生,他是唯一的中国人。

1950 年,张忠谋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专攻机械工程。

1954 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

1955 年,24 岁的张忠谋就职于波士顿附近的一家电器

公司 Sylva-nia 半导体部门工程师,踏入半导体业,与集成

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1958 年,27 岁的张忠谋来到德州,进入德州仪器,为德

州仪器第一个中国员工。当时德州仪器年营业额不到 1 亿美

元。

1964 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并重回德

州仪器。

1965 年,升任集成电路部门总经理。

1972 年,先后就任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

是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此时德州

仪器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在全球有 6 万员工,其中一半归张

忠谋管。是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

1970 年代末,英特尔在内存市场所向无敌,当时的总裁

夏柏重视消费性电子产品,不愿加大投资半导体,而张忠谋

第9页

性格过于刚烈,不愿予人妥协,在公司内外不同场合都大声

疾呼加大投资半导体。

“公转能”----“雪山”“雪道”

古人讲“靠天吃饭”!“雪天”关键是营造出适合“雪花”

生长的“天气”!要将“雪天”落实成“雪山”“雪道”,吸引

“雪花”,最终产生越滚越大的“雪球”,还是要看“公转能”!

原创板块论认为“原创”象一棵小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呢?

这需要“系统能量”,系统公转存在“六力”:

安全力----安全网(围栏)

经济力----肥料 基本养分

宽容力----农药 (保护失败)

第10页

圈层力----雨露 气候 风调雨顺(氛围)

自主力----阳光 能量

价值力----土壤 什么土壤 生长 什么心理能

原创是这些“原创板块六力”共同作用的成果!下面我

们从这六个力进行探讨。

安全力

---从“不安全感”起步,到给“人才安全感”而称雄

“不安全感”一直是台湾的忧虑,反过来,也造就了台

湾的奋力拼搏,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三大不安全感”----资源、国防、经济

1、“自然资源不安全”

台湾省面积狭小,陆地面积只有 3.6 万平方公里,比

海南省大一点,高山和丘陵占三分之二,台风地震多发地,

自然资源贫乏,许多资源依赖进口;穷则思变!就像日本及犹

太人一样,自然资源不够,就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农业条

件不好,就大力发展工业!

2、“国防军事不安全”

为了军事上的“安全”,一直实行“亲美”“靠美”的政

策!

3、“经济衰退不安全”

台湾省从 1949 年开始,艰辛恢复生产,努力发展经济,

第11页

到七十年代初,以出口为支柱,但是 1973 年的石油危机,使

台湾出口遭到沉重打击,经济陷入严重困境,产生严重的“经

济不安全感”!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安全感”是一个神奇的心理学现

象!犹太民族、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要不

断地寻求安全感,不断地创新!台湾省碰上这三大“不安全”,

只能千方百计寻找新出路、“新安全”!

原创源于心灵的自主!自主又源于自由,自由又源于“安

全感”!所以营造国家、企业、家庭的“安全感”十分重要!

它是原创之基石!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大胆自

由思考,放飞探索的双翅,在“创新”的天空翱翔!给人才

---“雪花”充分的“安全感”,才能吸引人才!

于是乎,台湾省创造了“二大安全感”!

4、“美国芯片技术转移的安全感”

八十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迅猛发展,直逼近美国,

美国产生了“不安全感”,于是决定打压日本, 韩国和台湾是

美国的盟友!支持韩国和台湾发展半导体,于是乎台湾省核

心层勇敢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当时,半导体产业正在起

步,但风险巨大,可能白白投入,粿粒无收的!真有点“胀

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感觉,这就是“核心能”的眼光

和魄力!

5、“美国芯片人才转移台湾的安全感”

第12页

当时台湾核心层高瞻远瞩,决定大力发展半导体的战略

方向之后,当时的台湾处于“三无”状态----无钱、无人才、

无技术,于是乎从“三无”到“三借”;向美国借钱、借人才、

借技术!于是乎相应的相关政策出台且可落地实操,出台了

大量的人才转移到台湾的相关优惠政策和长期稳定的预期

的“安全政策”!

于是乎“变天”了,适宜“雪花”的“雪天”来到了!

梅花更喜漫天“雪”,不拘一格移“雪花”!美国芯片人才获

得了“安全感”,纷纷转移到台湾!

“雪天”来了,奠定了“雪山”“雪道”的坚实基石,

“雪山”的高度,“雪道”的长度,还要看核心层的战略

理想,具体地落地式各项配套法律和制度!

价值力

“境由心生”!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是自己内心世界

的投射!外因是影响因素,内因才是决定因素,其中价值观

尤为重要!台湾芯片的今天,与价值观直接相关!

1、 从“我的中国心”到“台芯”

“叶落归根”!洋装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海外

学子,漂泊在外,在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更想

追求精神需求,更追求认同感、自主感和荣誉感!更想

回报本民族!当台湾核心层作出发展芯片产业的战略选

第13页

择,留美华人张忠谋们纷纷回来!没有留学美国技术人

才的回流台湾,就不可能有“台芯”的今天!

2、 “市场经济”的价植观认同

当时,美国想打压日本的芯片,培养谁呢?谁听话

呢?谁服管呢?谁有培养的潜力呢?谁的成本更低呢?

一个巴掌拍不响!美国与台湾的内心都有需求,双方都

“动心”了!因为芯片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

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和市场化运营的“双轮驱动”!于是对

上“眼”了,台湾个头虽小,但听话;家底虽穷,但有志

气;技术虽无,但民族聪明;身处乡下,但有五千年的文

化底蕴;社会秩序刚刚稳定,但有市场经济机制和价值

观相近!理想中的“梦中情人”,就找这个“董永”吧!

台湾都有!价值认同,心心相印,美国出人、出技术,

共抗日本!

3、 “东西方价值观”融合较早

三十年代美国开始与“蒋家”就来往密切,蒋介

石和宋美龄都是基督徒,宋美龄又从小在美国留学,双

方价值认同!加上台湾对国学传统十分重视,将中华民

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现代价值观进行融合,吸取

了双方的精华和长项,美台这场“恋爱”从解放前就开

始了,已经长达几十年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价值观的互相认同,加上“中

第14页

国心”的推力,一起共同闯芯片江湖了!

安全力是基石,价值力是重要骨架,这“雪山”“雪

道”就支撑起来了,加上“经济力”公转系统的政策配

套,这个“芯片雪球”就开始滚起来了!并且一发不可

收拾,一不小心,滚成了“全球芯片大佬”!

经济力

2022 年中国为进口芯片支付的费用相当于其 2022 年

进口原油和铁矿石的总和;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据数据显示,

2022 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 5384 亿件,按价值计算,中国集

成电路进口额为 4156 亿美元。

中国大陆不仅“贫油”和“贫铁”,而且“贫芯“!让我们

“贫芯而论”吧。

1、核心层敢于寻找未来的“金矿”

第15页

70 年代初中东战争与世界石油危机的发生,对一个能源

缺乏的台湾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1973 年,台湾批发

物价上涨了 22%,城市消费物价上涨了 8.2%;1974 年又分别

上涨 40.6%与 47.5%,创下 1952 年以来的最高记录。一时岛

内市场混乱,出现抢购风潮,台湾经济出现新的困难。刚刚

实现三年外贸顺差的局面再度出现逆差,经济增长率由 1973

年的 12.8%降到 1974 年的 1.1%,创下 50 年代以来的最低增

长率。 经过这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与洗礼,台湾开始调整经济

政策。

面对台湾当时的“三个不安全”,经济严重衰退!当时台

湾的核心层,放眼未来,从长计议,用“三个敢”来解决“三

个不安全”----“敢于设想,敢于担当,敢冒风险”!真是视

野开阔、眼光长远、魄力巨大!看到了全世界未来产业发展

的格局,看到了全世界未来产业竞争的格局,看到了全世界

未来产业资源的格局;高科技是未来,芯片是资源!为台湾寻

找到了“金矿”----“芯片产业”!

2、制定特殊政策,吸引海外人才一起开采“金矿”

除了年薪、住房、奖金等之外,大胆地给予充分的信任、

充分的授权、充分的舞台,大胆地给股权和期权,“股权和期

权”在七八十年代,大陆还不知道是何物吧!是“禁区”!

3、芯片“产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代工原创”

台湾采用了一套遵循自身比较优势的半导体产业发展

第16页

战略。

就半导体制造的产业链来说,从上游到下游大体可以分

为三种工业类型:一是与 IC 制造有直接关系的工业,如晶圆

制造、IC 制造、IC 封装等;二是辅助 IC 制造的各种工业,

如 IC 设计、光罩制造、IC 测试、化学、导线架制造等;三

是提供 IC 制造支持的相关产业,包括设备、仪器、计算机辅

助设计等。越往上游,技术难度越大。

对于在半导体产业具备先发优势的美国、德国、日本等

国家,其龙头公司多采用的是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

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的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垂直整合制造)经营模式,又叫全产

业链模式。通俗点说,就是既要做芯片设计,也要制造芯片,

大包大揽什么都干,这一模式对于前期资金投入的要求是非

常高的。

不过,台湾在发展半导体产业初期,并没有照搬发达国

家的 IDM 经营模式,而是将资本和技术程度相对更低的 IC 封

装等环节作为切入点。究其原因,上世纪 80 年代的台湾省并

不具备先进的技术,而且半导体产业又是与生俱来带有高投

入高风险属性,倘若以 IDM 模式来发展半导体产业,那么势

必要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这与当时台湾所处的

发展阶段并不相匹配,也不容易让台湾半导体公司与发达国

家的巨头相竞争。与其如此,倒不如集中有限的资源,将其

第17页

投入到单一的产业领域来进行突破,如此有助于台湾在特定

的垂直细分领域闯出一片天地,而这一思路也符合当时台湾

的比较优势。

在此基础上,台湾在发展半导体制造业的过程中,另辟

蹊径地选择了晶圆代工制造领域,专注于此不断深耕,而并

没有去介入研发和自有品牌的建立,这一策略同样符合台湾

当时资源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一方面,晶圆代工制造所需

要的资本投入相对较低,并不会超过台湾自身的承载能力,

应对起来更加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将台湾省大量

相对廉价的熟练工人动员起来,并且有利于避开现有行业竞

争格局。

如此一来,台湾的晶圆代工制造业越做越大,现已成为

台湾半导体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当中的佼佼者莫过

于台积电,数据显示,台积电在晶圆代工领域的市场份额高

达 53.6%,遥遥领先于三星(16.3%)、联华电子(6.9%)、格

芯(5.9%)等一众国际知名公司,其中 28nm 芯片的晶圆代工

更是拿下了全球 75%的营收份额,令人惊叹

4、 “芯片产业政策”的全方位创新

除了在产业层面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之外,政府部门在制

度方面的创新,同样是推动台湾省半导体产业发展壮大的重

要保障。

任何产业的发展过程都无法做到一帆风顺,更何况是像

第18页

芯片半导体这样的高科技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属性让

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中小企业无力从事,大企业又不愿冒险。

此时,政府部门主导的制度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就台湾而言,由当局建立的如下制度安排,对于推动半

导体产业的发展壮大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一,成立“工研院”,助力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台湾半导体产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台积电等

巨头的披荆斩棘外,长期居于幕后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

同样功不可没。工研院成立于 1973 年,作为一家半官方的研

究机构,其成立的核心目标就是“以进步的工业技术推动台

湾工业的发展,引领经济起飞”。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性科研

机构,工研院更多是将应用技术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同时还

承担了科技企业孵化、投资以及技术提供等重大责任。

自工研院成立开始,就一直致力于研究半导体技术,考

虑到台湾早期并没有半导体产业基础,工研院就从美国引进

技术,并组织研发人员赴美交流学习,而这批人也成为了台

湾半导体的先驱和奠基者。在 1977 年,工研院建立台湾首座

4 吋晶圆的集成电路示范工厂;1983 年,工研院开发出与 IBM

兼容的个人电脑,并将技术移转给企业,带动其他周边相关

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个人电脑产业的基础。

与此同时,工研院还为台湾开创许多前瞻性、关键性的

技术,每年技术转让项目高达 650 多项,同时提供知识产权

第19页

的专业服务,成为台湾半导体乃至所有科技型公司的专利后

盾。可以说,工研院引领了台湾省的科技创新,在“产学研”

体系中极好地发挥出了“研”的作用,堪称典范级别的案例。

其二,衍生企业,推动半导体产业化发展。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并不能直接推动社会进步,

任何形式的新兴技术最终都需要同产业结合,以产品的形式

落地,并在产业业化的应用中不断更新和迭代,如此才能切

实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先进技术为经济发展

服务,否则再多的技术专利也只能算作是“纸上谈兵”。试想,

如果没有走产业化道路,那么蒸汽机便永远无法成为载人载

物的货车与轮船。

依托官方研究机构的技术和人才建立起众多衍生公司,

继而获得半导体新技术的收益,这同样是台湾半导体产业迅

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台湾半导体产业链中重要技术区段的先导

公司,大都也出自于工研院。

例如,1980 年成立并最先从事 IC 制造的联华电子,1987

年成立第一个专营晶圆代工的台积电,1989 年建立并最先进

行光罩制造的台湾光罩公司,1994 年成立并专门从事内存制

造的世界先进等,都与工研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公

司的成立,不仅可以通过产业化商业化运作来获取技术创新

的收益,同时还可以将半导体技术不断扩散至经济社会的各

第20页

个角落,并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其三,建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

保驾护航。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诞生于台湾经济向高科技转型

的特殊时期,由政府部门主导。作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

载体,台湾省当局要求,“园区本身要具有研究实验性”,“园

区内工业可与其他研究发展机构共同合作,以吸收新的技术,

促进台湾工业升级”。而在具体运营中,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对

于投资办厂开出了非常优惠的条件,涉及到土地、税收、资

金、产权、人力资本、技术入股、厂房租赁等多个核心问题,

优惠力度极大。

例如,在土地取得方面,科学园区内的高科技厂商能够

以更合理的成本与条件获得;在行政手续方面,厂商在科学

园区内投资设厂所需的一切行政手续均可一次获得解决,亦

即“单一窗口(One-step Operation)”的一元化服务管理

模式,包括土地及厂房出租、五年免税、股东抵减、进口机

器设备免税、保税区机制、研发奖励等。值得一提的是,在

早期台湾省还没有创投公司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新创企业最

困扰的资金问题,科学园区协调了“行政院开发基金”、

“国科会科学基金”、交通银行等单位参与先期投资,时任

领导还找到交通银行董事长共同推动成立了 8 亿台币的“投

资创投基金”,帮助了联电、华邦、旺宏、茂矽等一大批公

第21页

司。

5、 “芯片产业政策”的长期持续创新

“芯片产业”是典型的“三高”产业----高投入、高风

险、高周期!为了保证人才、资金心理预期的稳定化和长期

化,台湾一直尊重事实,与时俱进,调整经济政策,刚刚开始

时,将原制订的第六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重新改为“六年

经济建设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改善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强化农村

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善交通设施,建立现代化的运输

系统;开发能源与海洋资源;拓展对外贸易。台湾经济发展

也进入所谓的“第二次进口替代”与“出口扩张时期”。 1973

年,台湾当局提出“十大建设计划”,分别是中山高速公路

(也称南北高速公路),西部纵贯铁路电气化,北回铁路,台

中港第一期工程,苏澳港第一期工程,桃园国际机场,高雄

炼钢厂,高雄造船厂,石油化学工业,核能发电厂,总投资

达 2580 亿元新台币(约 60 亿美元)。到 70 年代末,十大建

设工程大部分完工,建立了发达的交通与港口运输系统以及

现代化的钢铁与石油化学工业,奠定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

基础,形成了重工业与轻工业配套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台湾经济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到 1978 年,重工业产值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达 58%,彩色

电视机产量超过 200 万台;1979 年,工业产品出口比例突破

第22页

90%,与 30 年前刚好相反;对外贸易突破 300 亿美元,跃居

世界第 21 位,初步确立了台湾经济的实力与地位。

1979 年,第二次世界能源危机爆发,再次对台湾经济产

生冲击,特别是石化工业受影响更大。台湾当局不得不再次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发展所谓的“策略性工业”,即发展

技术程度高、附加价值高、能源密集度低、污染程度低、产

业关联效果大、市场潜力大的所谓“两高、两低、两大”产

业,并选择 100 多项优先发展的产品项目,对原重化工业发

展项目进行了调整,而且修改“奖励投资条例”,对策略性

工业发展提供优惠,尤其对技术密集工业投资给予 10%至 15%

的投资抵减优惠待遇。

为了发展高科技工业,台湾于 1980 年正式设立新竹科

学园区,提供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可连续五年免征营利事业

所得税,免征进口自用的机器设备、原料与半成品等进口关

税及货物税,免征外销产品货物税、营业税及厂房建筑税等;

对海外留学人员投资提供创业低利贷款与研究经费补助等。

经过二十的发展,新竹科学园区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是世界

上最成功的硅谷之一。

到 2000 年 6 月底,园区厂商达 291 家,员工达 9 万多

人,资本额达 6551 亿元新台币,全年营业额达 9293 亿元新

台币。如果说,加工出口区是以轻纺电子工业为主,是台湾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标志与厨窗;那么新竹科学园区就是以信

第23页

息半导体产业为主,是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摇篮。到 2001

年,台湾电子信息产业有 14 项产品如监视器、主板机、鼠标

等市场占有率高居世界第一,也都是由这里的企业创造的。

台湾是世界第四大集成电路生产地区;芯片产值占了全球的

70%,资讯产业产值一度世界排名第四位(曾一度居第三位)。

经济自由化 80 年代中期,在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下,

台湾新台币开始被迫大幅升值,接着工资迅速上涨,土地价

格飙升,台湾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要变化。在这种背景下,

台湾又开始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道路。

1986 年 3 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自由

化、国际化与制度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开放市场,

减少干预,实现经济自由化,于是台湾开始走向了更加开放

的自由经济体系。随后,台湾当局又进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

主要包括解除外汇管制,逐渐实行利率自由化,在美国压力

下逐步开放内部市场,大幅降低进口关税与减少非关税壁垒,

推动公营企业民营化,开放民营银行的设立,等等。这些改

革措施旨在鼓励自由竞争、健全市场调节机制,减少不必要

的行政干预,以达到充分发挥市场机能、资源合理配置、提

高经济竞争力与效率之目的。 然而,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变化,

为台湾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夕阳产业或传统产业在新

台币大幅升值、工资与土地等生产成本迅速上升下,生存困

难,被迫外移。

第24页

于是 80 年代后期起,台湾传统产业迅速向大陆、东南亚

转移。从此时起,对外投资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与

特征。 经济的自由化与国际化,传统产业的外移,则为岛内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产业升级速度加快,第三产

业发展迅速,台湾经济也得以迅速转型。2000 年后,第三产

业产值已占了 GDP 的 65%以上,成为台湾经济的主体。在制

造业内部,以信息半导体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则成为台湾

支柱性产业,技术密集性产品也成为新的出口主力。

不断更新的重大经济计划 90 年代以后,台湾当局在经

济发展上先后提出许多重大发展计划,主要包括了“六年建

设计划”、“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全球运筹中心计划”

与“六年重点发展计划”等。

为了适应岛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大力发展台湾经济,

1991 年 6 月,台湾当局制订了一个庞大“六年建设计划”

(1991-1996),其目标是“提高‘国民’所得,厚植产业潜

力,均衡区域建设,提高生活品质”,该计划投资规模达约

3000 亿美元,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 7%,人均 GDP 从 1990 年

的约 8000 美元增加到 1996 年的 14000 亿美元,商品与劳务

出口从 1400 亿美元增至 2400 亿美元,六年间实现农业零增

长,工业增长 6.9%,服务业增长 7.8%。 然而,这一计划提

出后,就引起很大争议,不少学者对如此庞大的投资计划持

怀疑态度。同时由于岛内政治斗争激烈,随着主导推动这一

第25页

计划的负责人退出权力核心,使得这一计划的推动受到很大

影响,后来大幅压缩与调整。

在这一计划尚未完成之时,台湾当局又提出“亚太营运

中心计划”。1995 年 1 月,台湾“行政院”正式通过建设

“亚太营运中心计划”(1995-2005),分为三个阶段执行。

短期目前是在两年内完成相关法规的修改,修改的主要方向

是大幅放宽资金、人员、货物与资讯的自由流通。

中程目标是到 2000 年,完成硬件建设。该计划长期目标

是将台湾建成制造中心、海运中心、空运中心、金融中心、

电信中心与媒体中心等六大中心。其中制造中心是核心,金

融中心是血液,电信中心是神经,航运中心是手脚,媒体中

心是耳目。即要通过自由化、国际化、效率化创造一个良好

的环境,最终把台湾建设成“科技岛”,预计到 2005 年,制

造业产值达到 3000 亿美元,建设成 20 多个智慧工业园区。

当时,台湾当局提出这一计划的一个重要考虑是以大陆为腹

地建立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

然而,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李登辉却对此提出质疑,

于 1996 年 8 月对以大陆为腹地发展“亚太营运中心”大加

批判,进而提出以“根留台湾,加强建设”,“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的政策口号,这是台湾当局大陆经贸政策与总体

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建设受

到影响。随后,台湾当局对“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进行了修

第26页

正与调整,重点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科技岛”建设。民

进党执政后,继承了李登辉反对以大陆为腹地建立“亚太营

运中心”及建立“科技岛”的思想,很快放弃“亚太营运中

心计划”,提出“全球运筹发展计划”,希望将台湾建成“全

球运筹中心”。

民进党执政后不久,当局高层就表示,新世纪是知识经

济的世纪,(竞争优势)不在传统劳动力,而在智慧、知识技

术,“亚太营运中心”格局太小,因此提出“营造台湾成为

全世界高科技制造服务中心”的经济发展构想。同时认为,

“亚太营运中心”以大陆为腹地有很多盲点,限制影响台湾

成为“亚太营运中心”的优势,因此主张应修正为把台湾建

成为“绿色硅岛”与全球高科技制造及服务中心即所谓的“全

球运筹中心”,这样可以避免台湾经济的“大陆化”,从而增

强与欧美高科技国家的经济联系。

2000年10月起,台湾正式推动“全球运筹发展计划”。

该计划旨在协助企业发展全球运筹管理,使台湾成为国际产

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运用台湾制造业优势,推动全球布局,

全力提升台湾的物流、资讯流、金流效率,协助企业整合跨

区域资源,发展高附加价值转运服务。同时,规划建立示范

性全球运筹资讯共同交换平台,即建立一个岛内系统商、零

组件厂商、银行、物流及国际采购商接轨的共同网路平台。

2001 年 2 月 15 日,台湾“经建会”举行针对“亚太营运中

第27页

心计划”的最后一次检讨会议。主管官员认为,该计划自

1995 年推动以来,已带动 1 万多亿元新台币的投资,未来将

不再专门列管,尚未完成事项纳入“全球运筹发展计划”与

“知识经济方案”。“全球运筹发展计划”共有 45 项具体

计划,到 2001 年底共完成包括电子商务、物流与基础设施及

法律修订等 32 项具体措施的执行,其中包括了通过优惠税

收鼓励设立营运总部与研发中心等。 “全球运筹发展计划”

推动以来,已发挥吸引岛内外企业在台设立物流中心或运筹

中心的功效。

2001 年以来,世联仓储运输、新系统物流与昭安物流公

司获准在台设立物流中心;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桃园建立首

座北美以外半导体设备物流中心,以作为亚太地区半导体设

备及零组件配送运筹中心;美国 AIRIS 公司计划与台糖公司

合资兴建经营航空货物集散站与物流中心,英特尔公司在台

设立该公司在亚太地区第一个仓储中心及在台北设立品质

支援中心;DHL 国际快递公司宣布“深耕台湾投资计划”,

与长荣合资成立快递货物转运处理专区;UPS 快递公司将台

湾定位为“泛太平洋区转运中心”;日本邮船与高雄港合资

以高雄港作为东亚地区主要转运港口。

2002 年 5 月,台湾当局提出并通过“挑战 2008—六年

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再次强调加速发展台湾成为

“绿色矽岛”建设远景。即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

第28页

要以“以人为本,永续发展”为核心价值,以“全球接轨,

在地行动”为发展策略,以“改革积弊,投资未来”来“除

弊兴利”,在 6 年内投入 2.65 万亿元新台币,发展 10 项重

点计划(E 世代人才培育计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国

际创新研发基地计划、产业高值化计划、观光培增计划、数

位台湾计划、营运总部计划、全岛运输骨干整建计划、水与

绿建设计划、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将台湾建成“绿色矽

岛”。

主要目标是,到 2007 年时,经济增长率超过 5%,研发

经费占 GDP 的 3%,世界第一的产品或技术至少达 15 项;创

造 70 万个就业机会,失业率降至 4%以下;宽频普及率超过

600 万户,来台旅客增加 2 倍。 然而,由于台湾政坛的政治

斗争激烈,主持经济建设的官员变换频繁,许多重大计划未

能真正推动或执行,甚至放弃,影响了台湾经济的平稳发展。

2001 年,台湾经济甚至出现 50 年代以来的负增长,随后进

入 3%的低增长期。 尽管如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经

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到 1992 年,台湾“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2000 亿美元,跃居世界第 20 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

过 1 万美元,居世界第 25 位,外贸总额达到 1500 亿美元,

高居世界第 14 位,外汇储备 900 多亿美元,居世界第 3 位。

到 2000 年,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突破 3000 亿美元,“人

均国民生产总值”近 14000 美元,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双双突

第29页

破 1400 亿美元,总额达 2800 亿美元,外汇储备达 1067 亿

美元

上述举措,有力地降低了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成本,并且吸引了大批企业和人

才的入驻,形成了颇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而助力台湾高

科技产业的崛起和长期稳定的发展。

宽容力

芯片行业具有高风险、高竞争、高迭代的“三高”特征!

失败的概率很高,如何保护创新与失败呢?----宽容力!宽

容失败、宽容奇想、宽容个性、宽容“异己”----“四宽”!

让我们一起欣赏当年台湾“芯片双雄”传奇----台积电

的张忠谋与联发科的曹兴城的前尘往事!

2020 年 12 月 16 日,台湾省举行盛大仪式,庆祝素有

“台湾硅谷”之称的新竹科学工业园成立 40 周年,并嘉奖

有功人员。虽然都在新竹,但却将近 20 年没有说过一句话的

张忠谋和曹兴诚,双双获颁“40 年杰出成就贡献奖”。

考虑到两人的特殊地位与关系,组委会特意将他们安排

在了主席台的两边。但出人意料的是,73 岁的曹兴诚一上台

就主动走向 89 岁的张忠谋,跟他握手、寒暄,而行动不太方

便的张忠谋也立马站起,微笑着拍了拍曹兴诚的肩。

两人仿若挚友久别重逢的照片,迅即成为台湾科技和财经界

第30页

热闻。

曹兴诚在工研院时期,正值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序章,脑

子特好使的他全程参与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76 年,台湾从美国转移获得了一批芯片制造技术,以工

研院电子所为核心的一批人被安排负责其本土化发展,几年

之后,他们又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一家集成电路公司:台联电。

半导体是个瓷器活,一出手就是世界性的竞争,台联电实

力薄弱,而台湾当时又毫无产业土壤,所以不仅干得非常辛

苦,还看不到什么希望。

曹兴诚上任沒多久,破天荒想出了半导体代工的方案。

按照其说法,1984 年他便托人带了一份要做芯片代工的企划

书给张忠谋。

当时张忠谋在美国任通用器材公司的总裁。曹兴诚在企

划书中详细阐述了半导体代工的好处,并提出和张忠谋合作

发展芯片代工的设想。

据曹兴诚介绍,张忠谋未给他任何回应。

一年后,张忠谋受邀回台,担任台湾工业研究院院长,

在当局支持下创立了台积电,明确发布了芯片代工模式。

张忠谋同时还兼任着台联电的董事长。

1988 年,台积电拿下英特尔的大额订单,代工之路走上

正轨,而台联电则依旧挣扎于 IC 设计与制造的陪跑之中。

1991 年,已是台联电总经理的曹兴诚,不愿继续“陪太子读

第31页

书”。

他以张忠谋没有给台联电与台积电同等的待遇为由,联

合其他董事共同罢免了张忠谋台联电董事长的职位,而且获

得成功。

曹兴诚顺理成章接棒成为董事长,台联电由此进入新的

发展阶段。

曹兴诚在管理上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妙笔。首创分红配

股制度,提出让每个员工都是老板,这一策略引得台湾科技

企业纷纷跟进,由此吸引了一大批海外优秀人才。

曹兴诚坚信一家公司超过 80%的成绩由 20%的人创造,

他特别重视这些人,将公司利润的 80%分配给表现前 20%的

人。

他一直在台联电内部宣传:“出去开疆辟土,是我们最高

的荣誉。”他鼓励各部门负责人自己建立新公司,担任总经理,

与台联电互成犄角。

这一模式令台联电各部门有了极强的独立性,也为台联

电彻底转型代工设立了先决条件。

联发科、联咏、联阳、智原科技等一批声名卓著的企业,

均由台联电的部门转变而来,这些部门的负责人转身成了企

业的老板,组成了蔚然壮大的“联家帮”。

宣告转型大计后,短短 4 个月内,曹兴诚就联合 12 家

美国 IC 设计公司,集结 400 亿新台币,一口气创立了联诚、

第32页

联嘉、联瑞三家半导体代工厂,并在随后一年内,将合资代

工厂的规模扩增至 4 家。

他还带领台联电大举走出台湾省,前往日本并购、在新

加坡设厂,不仅笼络了一批海外客户,产能上也迅速与台积

电并驾齐驱。

台联电接连不断的大手笔,不但快速发展壮大了自己,

也令台积电颇为紧张,并推动张忠谋更顽强的战斗。没多久,

台积电也跟进“走出去”战略,前往美国设厂。两家公司你

争我赶,最终成就了台湾半导体的整体成长。

1997 年 6 月,台积电宣布赴越南投资 4000 亿新台币,

台联电随即做出了加码投资 5000 亿新台币的决策。

这段时期,正是台积电和台联电角逐“代工王”的核心

时间点,但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雄心勃勃的曹兴诚却一头

撞上了“人祸”。

1997 年 8 月,台联电旗下的联瑞开始试产,第二个月产能

便冲到了 3 万片。10 月时,台联电管理层公开表示:两年内

一定能干掉台积电。

但说完这话刚两天,一场火灾直接烧掉了联瑞的厂房,不

仅百亿新台币投资化为乌有,已经收到的 20 亿订单泡汤,还

导致客户的大量流失。

这场大火,被普遍认为是台湾企业界火灾受损最严重的

一次,台联电为此付出了超过 100 亿新台币的直接赔偿,其

第33页

他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曹兴诚第一次体会到了深深的无力感。在外界认为台联

电即将因此一蹶不振时,曹兴诚却展现了他的不折不挠。

1999 年,他突然宣布合并旗下 4 家半导体代工厂,与台

联电“五合一”整体经营。

合并后的台联电,产值仅次于英特尔和台积电,成为世界

第三大半导体公司,市值则居全球产业第四。而台积电这边

也毫不示弱,“强行”并购了世大积体电路公司,以应对台联

电的来势汹汹。

火灾之难逐渐趋于平静,两家企业继续在规模和产能上你

追我赶,技术也突飞猛进。台联电展现出了非常强的研发实

力,比如他们是第一家导入铜制程产出晶圆、生产 12 英寸晶

圆、产出业界第一个 65 纳米制程芯片的公司。

彻底转型、浴火重生后的强势表现,令曹兴诚名利双收。

2001 年,他被评选为未来最有可能引领台湾科技的三人之一,

台联电则被认为是最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

2000 年后,台积电不仅稳固了优势,还将差距越拉越大,

其核心,便在于是年的 0.13 微米制程技术。

0.18 微米制程时代,台联电曾领先台积电,到了 0.13 微

米时期,为了稳固优势,台联电选择与 IBM、英飞凌共同开

发。但合作的过程相当不顺利,三方各有算盘,很难团结到

一起,项目最终宣告失败。

第34页

在台联电被困 0.13 微米制程之时,台积电已彻底在此

领先,并甩开身位,台联电从此再没能扳回一城。

2000 年,因世大被收购,其创始人张汝京来到大陆,创

办中芯国际,复制了台湾芯片代工模式,大陆地区由此诞生

了第一家专业的半导体代工企业。

海峡产业格局的突变,台湾当局对于晶圆厂严防死打,

严令禁止台资投资大陆。

曹兴诚看好与大陆合作,面对中芯国际,他抢先以“援

助”的方式投身到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之中,并创立了苏州

和舰科技。

张忠谋没有轻举妄动,等到台湾当局“法令”允许,才

赴上海松江投资设厂。

曹兴诚强行违规“登陆”,2005 年大年初七,陈水扁当

局疯狂出击,搜捕台联电未经允许 “非法投资”和舰芯片

的证据,并直接抓捕了回台湾过春节的苏州和舰芯片董事长

徐建华。

各种诉讼也被检调机关持续发起,不胜其烦,不愿拖更

多人下水的曹兴诚最终决定所有问题都一人扛。2006 月,他

毅然辞去了台联电董事长。

2020 年,张忠谋旗下的台积电实现营收约 3120 亿人民

币,利润 1190 亿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 6000 亿美元,持续

稳坐世界第一大芯片公司之位。

第35页

曹兴诚旗下,经他推动和孵化的联电系,却在代工之外,

筑起台湾半导体的最强生态和技术壁垒。

不少台湾企业界人士,都把曹兴诚对联电系的孵化视为

培养后人和推动产业的典范,张忠谋是伟大的企业家,而曹

兴诚是培养企业家的企业家。

2020 年,最新的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厂商排行中,曹兴诚

带出的联电系已占据了两个席位:排名第四的联发科,排名

第八的联咏科技。

联发科已超越高通,成为全球市场占比最大的智能手机

芯片企业。其董事长蔡明介,如今去哪儿都是风云人物,唯

独见到曹兴诚时,依旧会毕恭毕敬,弯腰叫一声:老板!

曹兴诚:1947 年 2 月 24 日生于台湾台中清水。

从台大电机系毕业后,他进入台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

究所继续深造。1978 年,曹兴诚作为先遣研发部队成员之一,

与工研院电子所一批人一起在美商 RCA 处掌握了七微米的制

造技术,为台湾的积体电路工业谱出序曲,跨进了硅时代。

2011 年 1 月,曹兴诚因和舰案诉讼以及新加坡政府的大

力邀请,正式申请入籍新加坡。

圈层力

芯片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制造、封测等,

第36页

形成产业集群,然后围绕着这些企业,形成了一条龙式的供

应链,从而整个半导体产业全面发展起来了!

例如联华电子只代工,而将原有的 IC 设计部分拆分出

来,让大家都独立去发展成公司,于是联发科、联咏、欣兴、

智原、原相、联阳、盛群、硅统一个一个的成立了。这些企

业撑起了台湾 IC 设计的半边天,外界也称之为“联家军”。

而制造、设计的发展,又带动了封测的发展,于是日月

光、矽品、力成、京元电、欣邦这些台湾本土的封测企业也

发展起来了。

为了有效降低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在发展过

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成本,并且吸引了大批企业和人才的入驻,

形成颇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助力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崛起,

必须形成“芯片圈层”!必须吸引海外人才和本地人才,持续

不断进入,充实新鲜血液,让“外来的增量雪花”与“本土

的存量雪花”,“双花共舞”,才能更喜漫天雪花舞,雪球越滚

越大嗨!

让我们一起回顾台湾芯片“雪球”开始源发地----那个

神奇的“豆浆店”故事!

其实是祖籍大陆的精英们,在一家小小的豆浆店里开始

“台芯”的征程!

第37页

1974 年,7 个六十多岁的老领导,聚集在台北市南阳街

的小欣欣豆浆店开会。他们有的说着一口纯正的山东话,有

的口音里带着吴侬软语,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额头的白

发丝毫不影响他们讨论的热情嘴里时不时蹦出来“半导

体”、“芯片”这样的词。如果有人在这时候路过,一定会

觉得这是帮怪人。

但是,伴随着袅袅升腾的豆浆雾气,整个台湾的经济命

脉,乃至全世界科技领域的格局,都在悄然改变着。

当时牵头会议的,是当时的经济部部长孙运璇。他们争

论不休的,正是台湾经济的未来。

这一年的宝岛非常不太平,经济增速创了 50 年来的最

低。原因很简单,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导致生产成本一路飙

第38页

涨,当时台湾省的经济主要靠进口原料代工,挣得都是辛苦

钱。孤岛抱不住大哥,只能在海上漂泊,哪里扛得住宏观经

济的大风大浪!

突围,是 70 年代台湾省经济的主题,为此开始大搞建

设,修桥修路造工厂,人称“十大建设”,但这远远不够,

还得要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而豆浆店的这次会晤,就是为了

寻找这个更有技术含量的答案。

这样的难题,敢来破局的自然也都是高手。

这 7 个人里有 6 个的背景都很相似,老家在大陆,从上

海交大、哈工大这样的名校毕业,前往斯坦福、剑桥等英美

名校留学深造,然后在西方顶级的科技公司、实验室实践。

后来回到了台湾省。

比如经济部长孙运璿(璇),老家山东人,毕业于哈工大

的前身,当年从大陆被派到台湾搞电力。1973 年他推动成立

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而这个工研院,就是未来台湾半导

体产业的摇篮。

早餐会里另一个关键人物叫潘文渊,老家江苏,从上海

交大毕业后,公派到斯坦福留学,后来又到美国 RCA 公司研

究无线电波去了。台湾半导体最早的技术,就是潘老靠自己

的人脉,请教 RCA 得来的,所以潘老也被称为“台湾半导体

之父”。

这群大陆精英寻思来寻思去,把台湾省的未来定在了半

第39页

导体。饮水不忘掘井人,现在台湾省把半导体作为镇岛之宝,

也别忘记,40 年前,是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大陆人,在其

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当然,半导体是工业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不是你想摘就

能摘,怎么实现,也是个大问题。

最要紧的就是人才。早期的路线我们前面说过,潘文渊

靠刷脸,让美国 RCA 给工研院的人才培训,然后输送到产业

界去。但光靠这还远远不够。

他们还成立了一个电子技术顾问委员会,简称 TAC,吸

引散落在硅谷的华人科技人才。当年时局动荡,他们远赴美

国,许多硅谷名企的骨干都是华人。现在听闻为家乡立业的

号角,都纷纷加入了 TAC。他们有在高科技企业工作的、有

在高校搞研究的,TAC 每周在美国纽约开会,定期回中国台

湾,不仅指导技术路线,还带回半导体最前沿的动态。

张忠谋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回到了台湾,他的归来,改

变了台湾省半导体的格局,把这个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张忠谋早年和台湾省也是没有什么关联,他是浙江宁波人,

后来赴美留学和工作三十多年,一直干到了半导体巨头德州

仪器的三把手。但人并不满足于此,三把手怎么够,要当就

当一把手。1985 年,在孙运璇的召唤下他到了台湾省,创办

了台积电。

张忠谋为台积电选择的路线是代工。

第40页

代工听起来似乎没啥技术含量。很多人觉得要搞就搞研

发设计是吧?但芯片行业哪是普通行业,制造芯片的难度非

同小可。张忠谋凭着在行业多年的手感,认定芯片制造的难

度会越来越大,代工有前途,可以搞、能大搞。后来,台积

电就靠代工,卡住了全世界芯片制造的脖子。

现在的台积电有多牛?全世界只有三星和台积电有能

力做出高端芯片。而台积电更是以接近 60%的市场份额,牢

牢占据着第一的位置。

跟着张忠谋一起创业守业的,也是一批留美归来的华人。

有曾经任职 AMD、德州仪器、惠普的技术人才和高管,还有

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康奈尔大学、美国乔治亚工学院博士

等等。

当年战火纷飞,许多中国人被迫远走他乡,一腔爱国热

血无处安放,而此刻,跨越几代人的乡愁有了落脚的枝桠

,他们宛如大雁南归,振翅飞回台湾省,星星之火汇聚成烈

焰,点燃了宝岛上半导体的璀璨光芒。

三十年后,同样的故事,再一次发生在上海张江。

2001 年,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挽着 90 多岁老母

亲的手,看着上海的芯片制造厂拔地而起,内心久久不能平

复。祖籍河北的他,随着身为国军上校长官的父亲漂到台湾

省,一家人的乡愁从未被海峡隔断。当张汝京就职过美国半

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加入过诺奖获得者的团队,在美国、日

第41页

本、新加坡建成多个大型芯片厂之后,张父仍然念念不忘地

问儿子:“你什么时候去大陆建厂?”终于,在新世纪到来

之时,他从台湾省出发北上,圆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乡愁。

这一回,和张汝京一起圆梦中国半导体蓝图的,同样有

东飞归来的游子,还有新生代的清北博士海归,许多台湾省

的半导体人才也纷纷北上大陆开荒,他们的薪资甚至不到韩

国给的十分之一。他们并不是为钱而来,而是想实现心中装

着的中国半导体宏伟梦想。

自主力

“台芯”的创立和发展,美国给了巨大的帮助,但这还是

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走“芯片”这条路,是台湾自

主的选择!并且一直保持台湾自己的相对自主权,否则不可

能大胆创新,独创“代工模式”

;当时在美国都担心和质疑这

个模式是否有前途;之后的一系列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技

术创新等,台湾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主动权!在“自主”与“借

力”的关系处理上,台湾把握得很艺术到位,这可能也是中

华民族五千年的“中庸”智慧之道!

环顾世界,“独立自主”与“合力一统”的关系处理,都

是十分难以把握的难题!对于科学技术领域,让企业、院校

机构、科研人才,具有“自主力”,十分重要!没有自主,不

可能创新!原创源于心灵的自主!

第42页

从宝岛到大陆,曾经荒芜的中国半导体,一点点走过坎

坷。虽然半导体产业发源于美国,中国大陆只是一个后进生,

但是两岸一家亲,整个中国是一个整体,一定会做大做强!

放眼当下,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芯片半导体在

国际竞争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为了确保芯片供应链安全、提

升本国高端制造业竞争力,同时强化我们国家在国际竞争中

的地位,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之路,

实现芯片半导体的国产化,如此才能彻底摆脱“卡脖子”的

境地,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条道路虽然艰苦,但应该相信的是,对于一个在一穷

二白的年代里都能搞出原子弹氢弹的民族而言,一切都只是

时间问题。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过了这个村还有这个店”!大

陆错过了七八十年代芯片起步的风口,但是四十年后的今天

大陆,综合实力更强,“核心能”更大,“公转能”更高,一

定会吸引更多更高端的“外来雪花”,培养更新的“本土雪花”,

第43页

我们一定会“双花齐飞舞,雪球更宏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芯”原创板块六力的发展史,

一定会启迪我们,总结过去,优化现在,放眼未来!

世界“芯矿”我们必将迎头赶上!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