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翫】中国古代陶瓷-明清官窑瓷器专场

发布时间:2022-12-1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珍翫】中国古代陶瓷-明清官窑瓷器专场

张静江(1877—1950),名人杰、增澄,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其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在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张静江为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在孙中山逝世后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推举张静江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1950 年 9 月 3 日病逝于纽约。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名卧禅。早年张静江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任一等参赞,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赴欧途中,结识孙中山,提供白银 3 万两为反清革命活动经费。同年,张静江以驻法使馆商务参赞的身份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使法国,此次法国之行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张静江在巴黎独资经商,开办通运公司,专营古玩瓷器,兼营丝茶绸缎。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8 月,张静江与孙中山在赴法... [收起]
[展开]
【珍翫】中国古代陶瓷-明清官窑瓷器专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综合性拍卖公司,成立于1995年,具备国家一类文物拍卖资质。中贸圣佳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5号北京汽车大厦17层,并在上海、广州、香港、台湾、日本及北美多地区设有办事处。
文本内容
第11页

第12页

张静江(1877—1950),名人杰、增澄,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

南丝商巨贾之家。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他的

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

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

民政府,其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

在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张静江为主席团成员,并当选

中央执行委员。在孙中山逝世后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推举张静江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主席。1950 年 9 月 3 日病逝于纽约。与蔡元培、吴稚晖、

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

名卧禅。

早年张静江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任一等参赞,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

赴欧途中,结识孙中山,提供白银 3 万两为反清革命活动经费。同年,

张静江以驻法使馆商务参赞的身份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使法国,此次

法国之行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张静江在巴黎独资经商,开办通

运公司,专营古玩瓷器,兼营丝茶绸缎。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8 月,

张静江与孙中山在赴法的轮船上相遇,之后便成为终身挚友,一直为

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资助款。当孙中山在东京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之

时,发行《民报》作为其机关刊物,在东京留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

宣传作用。与此同时,为与东京的《民报》遥相呼应,在欧洲宣传中

国革命的思想,使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了解革命,赞助革命,张静江

联合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汪精卫、褚民谊等人在巴黎发起成立

“世界社”,同时创刊发行《新世纪》周刊,紧密配合国内外的诸多

革命报刊,大力宣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主张,让世界从舆

论上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使南京临时政府举步维

艰,难以维持,此时张静江等人带头以商人名义捐赠巨款,使孙中山

领导的临时政府财政紧张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此举令孙中山

大为感动。孙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曾经将浙江南浔镇宣布为“南

浔市”,可见南浔对孙中山的影响之大。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民国三年(1914 年)7 月 8 日,孙中山在日本筹建中华革命党,并任

命张静江为财政部长,为此孙中山曾言:“张原属富豪出身,党内财

务,唯张所为”,可见张静江在孙中山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当时

因张在巴黎筹款,无法执行公务,由财政部副部长廖仲恺代行其职,

但他却始终将为革命筹款作为最紧要之事,如在 1915 年 1 月 26 日致

杨寿彭的信中说:“因军事紧急,不可有一日之差,如各处有款源汇

济,则急转输策应,无涩滞之患,一切进行当能如意也”,足见张静

江为革命筹款的急切心情。袁世凯死后,回国开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

所,与蒋介石交往密切,曾是蒋介石加入中华革命党的监誓人。

1920 年 2 月 4 日,张静江又遵照孙中山之命到上海创办证券交易所,

继续为革命筹措经费,这样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一步步地渡过难关。

由于张静江对革命的巨大贡献,1924 年 1 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当

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之后在大革命时期,张静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非

常活跃,成为显赫一时的国民党著名人物。

自 1925 年 2 月 2 日起,张静江一直守护在孙中山身边,每日详细地

记录病情的变化情况,天天企盼出现奇迹。3 月 11 日,孙中山预感

到自己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便在事先准备好的两份遗嘱上签字。按照

孙中山的意愿,张静江首先签字,依次是吴稚晖、汪精卫、宋子文、

孔祥熙、何香凝等 12 人签名作证。1925 年 3 月 12 日 9 时 30 分,孙

中山与世长辞。张静江悲恸欲裂。1925 年 4 月 2 日,孙中山灵柩由

中央公园移至西山碧云寺安放。石龛内悬挂着至今鲜为人知的由张静

江书写的长联:“功高华盛顿,德盖中华间,行易知难,并有名言传

海内;骨痊紫金山,灵栖碧云寺,地维天柱,永留浩气在人间。”1925

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

中央执行委员。在孙中山逝世后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抗战岁月

抗战爆发后,由于国民政府管理经济事务的机构繁多,如直属于行政

院办公厅的全国经济委员会、直属于国民政府的全国建设委员会、直

属于军事委员会的资源委员会,除去张静江(信丰中学林锐翻拍)

这三个主要的负责全国经济建设事务的经济机构之外,还有以下几个

机构:隶属于行政院的铁道部、交通部、实业部等,这些部门建制重

叠,互不相属,彼此分权,职责不明,根本无法适应战争的需要。因

此 1937 年 12 月 31 日,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上,国民政府决定将

实业部、全国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第三部和第四部、

资源委员会等机构进行合并,成立经济部。随着资源委员会、建设委

员会等主持国家经济建设的机构并入经济部,张静江便由港赴欧,最

终赴美。但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关注中国抗日战争的进展情况。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避居汉口,后经香港赴瑞士、美国,寓居纽约。

张静江的后半生,一直在吃斋念佛中打发时日,于 1950 年 9 月 3 日

病逝于纽约。台湾方面闻讯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台北特设灵堂公祭,

蒋介石于灵堂之上亲书“痛失导师”的挽词,并臂佩黑纱亲自主祭。

与蒋介石

孙中山在广州任大元帅,张静江为使蒋介石将来有所发展,便向孙中

山推荐蒋介石担任上校作战科主任;1922 年夏天,当陈炯明炮轰总

统府、孙中山处于危难之中时,张静江让蒋介石到广州中山舰上侍奉

孙中山 40 余日,从而取得孙中山的信任。之后蒋介石撰写《孙大总

统广州蒙难记》一书,该书由孙中山题名、张静江作序并资助出版,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声望,非常有助于蒋介石

政治上的崛起。张静江扶持蒋介石步步紧随孙中山,为以后蒋介石担

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提供了可能。1924 年 5 月国民党黄埔军校成立,

张静江再次向孙中山力荐蒋介石。随着蒋介石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

蒋介石开始在国民党内发展自己的力量,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蒋介石对于孙中山与张静江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曾在致戴季陶的信

中将戴季陶与上述两人做过比较:“吾谓孙先生待友,其善处在简直

痛快,使人畏威感德;静江待友,其善处在不出微言,使闻者自愧。

吾之待兄固亦奉为畏友良师,然而敬惮之心,终不能如对孙先生与静

江者。”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在蒋介石的心目中张静江的地位之高。

因为就蒋介石所言,能够与“国父”相提并论者,唯有张静江一人。

张静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Zhang Jingjiang

左右图为张静江像及雕塑

第13页

1001

清宣统  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款识:“大清宣统年製”楷书款

拍品缠枝莲纹饰布局疏密有致,活泼婉转,毫无拘泥拖沓之感,虽此

类品种官窑器有一定存世量,然宣统在位时间极短,仅三年,故相较

光绪等朝,宣统官窑器存世较少。

来源:

    张静江旧藏,由张静江家族后人直接提供上拍

备注:

    附张静江家族后人 70 年代所贴号签

D:15cm

RMB: 无底价

1002

清同治  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款识:“大清同治年製”楷书款

整器形制细巧,端正秀美;胎质精细,釉质莹润;青花鲜翠。缠枝莲

纹饰布局疏密有致,活泼婉转,毫无拘泥拖沓之感,虽此类品种官窑

器有一定存世量,然同治在位时间较短,仅十三年,故相较光绪等朝,

同治官窑器存世较少。

来源:

    张静江旧藏,由张静江家族后人直接提供上拍

备注:

    附张静江家族后人 70 年代所贴号签

D:15.5cm

RMB: 无底价

1001 拍品正反面图

1002 拍品正反面图

第14页

1003

清光绪  青花云龙纹盘

款识:“大清光绪年製”楷书款

青花云龙纹盘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自康熙朝开始烧造,一直延续至

清末。拍品内外均以青花为饰,外壁绘双龙赶珠纹,二龙穿行于祥云

之间,前后相随。盘心双圈内绘立龙腾空跃起戏珠,身姿矫健,龙颜

威猛,为光绪官窑之佳作。

来源:

    张静江旧藏,由张静江家族后人直接提供上拍

备注:

    附张静江家族后人 70 年代所贴号签

D:15.2cm

RMB: 无底价

1004

清光绪  青花云龙纹盘

款识:“大清光绪年製”楷书款

拍品为清代御窑经典品类,形制规整。盘心绘云龙戏珠纹,龙身矫健,

腾跃而起,外壁绘双龙赶珠纹,二龙双目怒视,追逐火珠,神态威严,

四周云焰缭绕,气势汹汹,整器画工精湛,线条流畅,青花发色清丽

纯正。

来源:

    张静江旧藏,由张静江家族后人直接提供上拍

D:16.5cm

RMB: 无底价

1003 拍品正反面图

1004 拍品正反面图

第15页

1005

清光绪  黄地绿彩云龙纹盖碗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製”楷书款

拍品敞口微撇,深弧腹,圈足。器腹先刻以云龙纹、卷草纹及如意云头纹,再通体施黄

釉为地,碗内壁通体施黄釉,碗心绿彩圈纹内楷书寿字。外壁以绿彩绘纹。足内施白釉,

器外口沿刻饰一周卷草纹,近足处饰如意云头纹,主体通景装饰两条游龙于云火之间追

逐火珠,二龙气势威武,线条流畅,刻花纤细精美。此碗带有原盖,并绘画双龙在盖,

成对保存,实属不易。据《国朝宫史》记载,清代宫廷用瓷中,黄地绿龙瓷器属贵妃及

妃使用,可见此器于宫廷用瓷中之尊贵地位。

来源:

    张静江旧藏,由张静江家族后人直接提供上拍

备注:

    附张静江家族后人 70 年代所贴号签

H:7.5cm D:10cm

RMB: 无底价

1005 款图

第16页

1006

清光绪  黄釉刻云龙纹小碗一对

款识:“大清光绪年製”楷书款

黄釉为低温釉料,有浓淡之分。于明代初期景德镇官窑创烧,因“黄”

与“皇”同音,所以成为皇家至尊之代表颜色,令黄釉瓷器于明清两

代隻为宫廷内使用。此对碗器型规整,精巧别致,胎质洁白细滑,胎

体轻薄,形制线条流畅。碗内外满施黄釉,碗心双圈内暗刻“寿”字,

外壁暗刻双龙赶珠纹,画面排布充实,刻划清晰流畅,与本场拍品清

光绪黄地绿彩云龙纹盖碗一对为同时期同类题材作品烧制,颜色不同

级别不同,且亦为成对保存,殊为难得,值得收藏。

来源:

    张静江旧藏,由张静江家族后人直接提供上拍

备注:

    附张静江家族后人 70 年代所贴号签

D:10.2cm H1:5.8cm H2:5.9cm

RMB: 无底价

1007

清宣统  黄釉宫碗

款识:“大清宣统年製”楷书款

拍品侈口,弧腹下敛,下承圈足,碗内外壁均施黄釉。釉面光洁莹润,

胎质坚致厚重,色泽纯正鲜妍,透亮绚丽。碗底施白釉,底心书“大

清宣统年製”六字三行青花款。

晚清时期的黄釉瓷器在大运瓷器中统称为「娇黄器,根据档案记载,

晚清时期大运瓷中的黄釉碗代表器型有以下几种 : 娇深黄暗龙汤碗、

娇黄暗龙墩式中碗、娇黄暗龙撇口汤碗、绿花桃黄瓷碗、四号黄瓷碗、

万花献瑞黄地珐琅瓷碗和三阳开泰黄地珐琅瓷碗等。此碗通体黄釉无

暗刻纹饰,应符合文献中四号黄瓷碗之例。

来源:

    张静江旧藏,由张静江家族后人直接提供上拍

备注:

    附张静江家族后人 70 年代所贴号签

D:14.6cm

RMB: 无底价

1006 款图

1007 款图

第17页

1008

清嘉庆  青花线描灵仙祝寿盘

款识:“大清嘉庆年製”篆书款

中国自古认为灵芝具有长生不老之功效,视

为仙草,为长寿之代表。拍品为嘉庆精品,

画工精致脱俗。此盘盘心以釉下青花绘洞石

灵仙祝寿图,青花淡雅明亮、不同色阶表现

层次感,盘外壁以灵芝纹分隔,满绘寿桃与

变形寿字纹。青花淡描画法,布局繁而不乱。

来源:

    张静江旧藏,由张静江家族后人直接提

供上拍

备注:

    附张静江家族后人 70 年代所贴号签

D:14.6cm

RMB: 无底价

1008 拍品正反面图

第18页

1009

清乾隆  黄地素三彩云龙纹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素三彩龙纹盘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纹饰承

袭自明代万曆时期。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盘心纹饰需在素胎之上锥刻而成,再填彩烧

造。拍品品种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同,参见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

三彩》,页 168,图 133,内外壁以黄彩为地,

盘心饰紫、绿彩双龙戏珠纹,外壁对称饰四

组葡萄纹,分别以绿彩绘叶,紫彩绘果。绘

画细腻,填彩精准,发色鲜艳明亮,为所见

此一品种之至佳者。

D:13cm

RMB: 无底价

1010

清道光  暗刻海水绿龙纹盘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篆书款

据耿宝昌所著《明清瓷器鉴定》中言,白釉绿彩器创烧于宣德朝,弘

治、正德较为成熟,而白地暗刻绿彩云龙纹则为成化时期始烧,其后

延续烧造至清末,造型多为盘、碗。拍品外壁釉下刻划海水纹,釉上

以绿彩描绘双龙赶珠纹,盘心光素无纹,所绘五爪行龙工致精细,龙

纹复施绿彩,纹饰流畅,工艺繁复,为道光时期官窑之佳作。

D:18cm

RMB: 无底价

1009 款图

1010 拍品底部图

第19页

1011

清光绪  储秀宫製青花西番莲纹大盘

款识:“储秀宫製”篆书款

此种大盘形制最早出现于康熙官窑,是康熙时期官窑的代表作。此大盘敞口微撇,弧壁,

双圈足。内外均以青花绘缠枝莲纹,每朵莲花皆都带有莲蓬。此盘为典型的清代宫廷用瓷,

造型端庄规整,体量硕大,青花发色鲜艳明亮,色泽层次丰富,花朵用墨明显淡于枝叶,

从而凸显出花瓣的体积感,画技、构思极佳。花叶繁而不乱,描画娴熟,极富装饰效果。

根据《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卷六记载,此种纹样盘碗或为宫廷礼器,亦可见其在宫廷

器具内地位之高。

底部青花书“储秀宫製”四字篆书款。储秀宫是咸丰、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寝宫,“储秀宫製”

款瓷器系慈禧太后御用瓷器。咸丰年间,慈禧尚为“兰贵人”时居储秀宫后殿,并于此生

子同治帝载淳,在光绪十年(1885)她五十大寿时,又重新搬回储秀宫居住,因此储秀宫

乃慈禧二度居住过的寝宫,足可见“储秀宫”与慈禧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晚清时期,

慈禧主政,在一段时期内同光中兴,其地位尊崇至极。故此御窑厂瓷器之烧造,亦以慈禧

御用瓷器为最精,远超当时其他落有年款的官窑瓷器。此盘较之其他慈禧御瓷的柔美,造

型硕大,饱满,更见帝王气象,甚是难得。

观此御窑大盘,可旁窥慈禧当时“圣母皇太后”身份尊贵之一斑。整盘观之周正大气,尽

现皇家气象,雍容万千。而作为历史之见证,更有不凡意义。与之相似纹饰者可见南京博

物院藏清康熙青花莲纹盘(《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编著,页 49),纹饰,制

式均与本品相似,可资参考。

D:71cm

RMB: 200,000-300,000

1011 款图

1011 拍品底部图

参阅图:清康熙 青花莲纹盘 南京博物院藏

第20页

第21页

1012

清光绪  大雅斋製松石绿地墨彩花鸟纹卷缸

款识 :“大雅斋”、“永庆长春”楷书款

本品据大雅斋瓷器第 4 号画样“画葵花鱼缸样”,烧造于光绪二年,

清宫档案名称为:“翡翠地水墨葵花九寸鱼缸”或“翡翠地水墨葵花

九寸见圆鱼缸”,共烧成并解京上色 4 件,令有次色 7 件。为发令到

景德镇烧造之名,在宫内也为卷缸等陈设之用。

拍品缸内及足底施白釉,口沿描金涂红边,下绘回纹饰带;腹身外壁

绘松石绿地墨彩花卉图景,秋菊与秋葵错落其列,傲然挺立,玄色喜

鹊则展翅空中,一派生机富贵;其色地淡雅,花卉用笔细致,菊瓣团

簇饱满,叶片之墨彩浓淡,阴阳相向,颇为写实。外壁上口沿以矾红

留白绘写“天地一家春”龙纹章款及横书“大雅斋”楷书款。其底

款书“永庆长春”或为长春官陈设而定制品,今故宫博物院藏《翡翠

地水墨葵花鱼缸图样》可与此品画样对应。据清宫档案《同治十三年

传九江活计底单》记:“四号画葵花鱼缸一件(照此样)烧造翡翠地

水墨葵花鱼缸,二尺六寸见圆二对、一尺二寸见圆四对、九寸见圆二

对。”检《九江关造具光绪二年分黄单瓷器清册》记“翡翠地水墨葵

花鱼缸”尺寸,此对缸可对应为“一尺二寸见圆”“九寸见圆”两品。

又据故宫博物院藏一例大雅斋松石绿地墨花卉缸,与本缸画样相同,

其高 45 厘米、口径 42 厘米、最大腹径 70 厘米,尺寸硕巨,可对应

为清官档案中的“二尺六寸见圆”品。由此,“大雅斋”之“翡翠地

水墨葵花”鱼缸大、中、小三号尺寸实物与文献明确对应,殊为难得。

出版:

    《御堂佳器:晚清宫廷帝后用瓷》,紫禁城出版社,2022 年,

页 130-131,图 33

D:26.3cm H:28.4cm

RMB: 250,000-350,000

1012 款图

1012 拍品另面图

附图:拍品出版物《御堂佳器:晚清宫廷帝后用瓷》,

紫禁城出版社,封面及拍品出版内页

储秀宫北房西次间内景 1012 拍品老底座图

第22页

大雅斋瓷器第 4 号画样“画葵花鱼缸样”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23页

1013

清雍正  青花通景山水图兽耳折沿大缸

拍品为圆形,折沿,鼓腹,内通体施以白釉,口部绘有开光四季花卉

纹,外侧带有两隻瑞兽耳加以装饰,口沿下侧绘竹纹呼应,加一周如

意纹装饰,并且绘画一周回形纹相衬托。腹部所绘坡岸交错,老树遒

劲,构图疏朗,远近各景,笔触运用自然灵活,意境悠远,宛如一幅

幅感染力极强的中国水墨画,格调清新,别具艺术魅力。青花纹饰的

色调浓艳,光泽油润,这类作品多属上等之作。此大缸造型独特,再

加其构图巧妙,疏秀高旷,赏心悦目,尤为珍贵。

D:61.4cm H:42.7cm

RMB: 100,000-150,000

第24页

1014

清嘉庆  黄地粉彩福禄万寿纹碗

款识:“大清嘉庆年製”篆书款

拍品为嘉庆时期官窑所制的粉彩福寿如意纹碗,纹

饰描绘细致,寓意极佳,是嘉庆官窑佳器,碗造型

周正,收口弧腹,圈足。外壁绘黄底粉彩寿字如意

纹饰,嘉庆时期瓷器承袭乾隆的艺术风格,纹饰也

多采用传统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

意,有不少延续乾隆风格技术的经典之作。拍品其

造型式样、图案等,均因袭前朝旧制,为经典官窑

品种中的佳品。

D:12.2cm H:5cm

RMB: 无底价

1015

清道光  嶰竹主人造粉彩福寿纹盖碗

款识:“嶰竹主人造”篆书款

拍品形制规整,工艺复杂,品种十分少见。先在素胎暗刻祥云纹,其上施彩绘画。盖碗折腰,盖钮口沿

施金彩,内施松石绿釉并矾红书“嶰竹主人”篆书款,盖钮下侧一周绘有四对寿桃及寿字纹为装饰,盖

子画有四色五隻凤凰纹为衬托,顾盼生姿,云纹刻画有力,观之十分精致。碗壁外侧画风与盖钮一致,

交相呼应,相得益彰。拍品胎釉坚实洁白,粉彩敷绘雅致。其画风生动写实,一幅春意盎然之景象,象

征富贵祥和。或言道光皇帝即位后,于圆明园内修建了一处江南园林风格的书斋。四周翠竹环抱,取名

为“嶰竹居”,为其读书、休憩和批阅奏折的地方,所以道光皇帝也自号“嶰竹主人”。当时景德镇官

窑烧造了许多款识为“嶰竹主人造”的精美御用瓷器,供道光皇帝在竹居内使用。

备注:

    上海文物图书管理小组退还

D:11.3cm H:6.7cm

RMB: 无底价

1014 款图

1015 款图

1015 拍品包装盒图

1015 拍品老退还编号

第25页

1016

清同治  王炳荣雕黄釉柳荫双骏图铺首小尊

款识:“王炳荣作”篆书款

王炳荣,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景德镇瓷雕名家。王炳荣《景德镇陶瓷

史稿》同治、光绪间人,工于雕瓷。《饮流斋说瓷》载:雕瓷之巧者,

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象牙之制,

尤极神似。至于仿漆之器,精雕花纹,所涂之釉,又极为似漆,或谓

竟髹以漆者。又云:笔筒雕瓷者辄喜仿象牙竹木之釉,所雕花以竹林

七贤、东坡赤壁垂杨条马之类为多,良工陈国治、王炳荣颇善斯制。

拍品器身通体施黄釉。双肩雕饰有两隻瑞兽,器身雕饰柳荫双骏图,

两隻马低头食草,顾首相盼,惟妙惟肖。杨柳挺拔,柳枝自然弯曲,

花卉山石相呼应,表现春意盎然之景色。王炳荣传世品以文房用具为

多。拍品器形较为特殊,是研究王炳荣制瓷工艺脉络中重要的作品。

来源:

    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备注:

    附原配老木座

H:14.5cm

RMB: 20,000-50,000

1017 博物馆馆藏编号

1017 拍品出版物及内页

1017

明  米黄釉弥勒像

本品为弥勒造像,弥勒佛倚布袋伏膝踞坐,笑容盈面,慈眉善

目,双耳垂肩,身披袈裟,袒露胸腹,姿态怡然自得。此类布

袋弥勒造型于明末清初时颇为盛行,拍品雕塑工艺精湛,面目

神态栩栩如生,衣褶转折等处理极为自然,釉水滋润莹亮。明

清之际,弥勒佛在中原流传甚广,为慈悲福分之象征,这件弥

勒造像所散发出之雅逸超群的气质,我们可领会到古代工匠制

瓷时的心力所在,因此此件造像堪称同类作品中精妙之作。

出版:

    《中国福建古代艺术展 》,日本,页 16,图 08

备注:

    附博物馆馆藏编号

H:11.8cm

RMB: 无底价

1016 标签图 1016 款图

第26页

1018

清康熙  五彩花卉开光仕女狩猎

图盖罐

本件拍品为盖罐,通体以五彩绘制开光仕女狩猎

图,罐体通体皆有纹饰,以花卉锦地纹划分两开

光,开光内各绘制一仕女,仕女盘卷发髻,束发

戴头巾,为典型的西洋装束,少见之处在于皆手

执猎枪,这在同类狩猎题材的作品之中是极为罕

见的,康熙时期,由于这一时期较为开放,重视

同西方国家的各层面交流,上层以及贵族显贵偶

可见使用猎枪狩猎的行为,如《清实录》中既有

康熙帝用“鸟枪”于木兰围场狩猎的记载。本品

人物绘制顶天立地,占幅极大,两仕女虽题材相

近,然动态不同,一仕女手执猎物,满载而归,

另一仕女携带猎犬,跃跃欲试,绘制生动,构图

饱满,此罐题材、画工皆不同于同类作品,为西

洋题材与中国制瓷技艺碰撞之产物,颇为难得。

H:30.3cm

RMB: 无底价

1019

清雍正  青花云鹤纹小杯

款识:“大清雍正年製”楷书款

仙鹤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被称为羽族之长,

相传道家创始人张道陵骑鹤往来,学道之地即为鹤鸣山,

以千年化作苍,又千年变为黑,称为玄鹤。清代雍正皇

帝笃信道教,使得作为道教文化象征的仙鹤纹饰,在同

时期的瓷器、漆器、绣品等宫廷工艺品上皆而有之。

此杯子胎体轻薄,玲珑精致。外壁以青花绘云纹,仙鹤,

仙鹤嘴衔瑞果,寓意吉祥,福瑞安康。其青花发色、画

片风格皆有仿前朝之遗韵,不失为雍正官窑品茗之佳器。

D:6.8cm H:3.9cm

RMB: 无底价

1019 款图

第27页

1020

清乾隆  米黄地墨彩山水纹小碗十隻

款识:“乾隆年製”篆书款

乾隆时期,在唐英的引领下,创烧了很多新的瓷器品种,其中

既有米黄釉褐彩,其艺术效果为模仿高古绢帛书画,此种工艺

新颖而独具巧思。此组盏可谓极为少见而难得的一组器物,盏

皆以米黄色釉为地,以褐彩描绘山水纹,山峦起伏,草木葱茏,

江水漫漫,山径陡折,近处有一亭台,画面中展现出一派闲适

意趣,山水所绘之笔法依稀可见康熙“披麻皴”之遗风,可见

匠人功力深厚,展现出一幅意境悠远的怡情小景,加之米黄地

之古朴雅致格调,仿佛一幅宋画山水小品徐徐展开于眼前,更

为难得之处在于十隻一组保留,殊为难得。

D:9.7cm H:5cm

RMB: 无底价

1020 款图(其中三隻)

1020 拍品其中一隻

第28页

1021

清嘉庆  粉彩竹菊图碗

款识:“大清嘉庆年製”篆书款

拍品圆腹,口沿外撇,碗形周正,所施白釉细腻温润,外壁

绘画菊花,竹叶相得益彰。菊花红黄白色调搭配协调,象征

清雅之境,竹子叶片错落有形,坚韧挺拔,象征着刚正不阿。

此碗画工典雅,色彩艳丽,所绘画的菊花,竹子枝叶繁茂,

花卉艳丽婀娜,多姿夺目,雅致宜人。绘画精细自然,写实

流畅,颇具风骨,充分体现了皇家用瓷的富贵华丽。

D:17.5cm H:7.8cm

RMB: 45,000-65,000

1021 拍品底部图

第29页

1022

清道光  青花胭脂红八仙图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

製”篆书款

八仙祝寿图大碗为清代官窑经典制器,见有青花

釉里红和青花釉上胭脂红两个品种,拍品属于后

者。拍品与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参见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册,页

114、115),外壁以胭脂红绘波涛激涌,青花画八

仙各持宝物渡海,神态自若,碗心双圈内绘寿星图。

青花发色纯正,胭脂红料色泽鲜艳,对比强烈。

D:22.1cm H:7.9cm

RMB: 150,000-200,000

1022 拍品底部图

第30页

1023

清乾隆  珊瑚红地留白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

製”篆书款

以缠枝花卉纹为主题纹饰之珊瑚红地留白小碗始见于乾隆一

朝,嘉庆、道光继之,之后不再烧造,品类较为珍贵,殊堪宝赏。

拍品形制端秀规整,胎质坚缜,釉面润泽。碗内匀施白釉,

外壁敷珊蝴红釉为地,其上以留白技法分两层装饰缠枝花卉

纹,莲荷、牡丹、宝相花等花朵繁丽,姿态俯仰向背,枝叶铺展,

线条流畅。布局繁而不乱,绘工精湛细腻,红彩色泽明快,

红白对比鲜明,为乾隆御窑彩瓷精品。

备注:

    天民楼藏

D:12.7 H:6.5cm

RMB: 180,000-250,000

1023 拍品底部图

1023 拍品标签

第31页

第32页

1024

清雍正  粉彩瑞鹤献寿图六方花口碗一对

雍正皇帝信奉道教,并为之痴迷,求仙访道、寻求长生之术,

许多文献及绘画都有记载,参见附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

《胤稹道装双圆一气图像》,此时象征长寿与修仙的寿桃、仙

鹤等题材非常流行,在很多瓷器、绘画和雕塑的创作中均有体现,

如故宫博物院藏原清宫旧藏清雍正黄地绿彩江崖海水祥云八鹤

纹碗,同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胤稹行乐图》以及沈阳故

宫馆藏郎世宁《松鹤图》等,都印证了雍正对道教和仙鹤的崇尚。

故宫太和殿、乾清宫前均设有铜塑仙鹤摆件(见附图),亦显

示出清宫对仙鹤题材的钟爱。

拍品题材为雍正时期较为流行的瑞鹤献寿图,题材虽常见,形

制六方花口十分特殊少见,外璧六面分饰仙鹤衔寿桃,仙鹤姿

态各异,两两相对,优美潇洒,寓意吉祥长寿。下绘江崖海水纹,

因海水寓意“寿海”,云鹤寓意“长寿”,此对碗应为雍正皇

帝祝寿所制。碗内壁粉彩饰折枝花卉,有菊花、玉兰花,栀子花、

牡丹等,设色清新淡雅,纹饰布局疏朗,所绘图案笔法细腻,

生动传神。且成对保存,传世少见,殊为难得可贵。

备注:

    北京户出

D1:15.1cm H1:6.7cm

D2:15.6cm H2:6.9cm

RMB: 60,000-100,000

左上:《胤稹道装双圆一气图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下:清雍正黄地绿彩江崖海水祥云八鹤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原清宫旧藏

左下:《胤稹行乐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故宫太和殿铜塑仙鹤摆件

中上:清郎世宁 唐岱合绘《松鹤图》轴绢本设色 沈阳故宫藏

第33页

1025

清同治  青花海水八卦纹茶圆一对

款识:“同治年製”楷书款

拍品为清代御窑传统品类,同治年款者殊为少见。外壁通以青花绘饰,

近足处绘海水波涛纹,上托八卦纹。整器构图疏朗,纹饰描绘细腻,

青花呈色明快,成对传世,为晚清官窑青花器之佳作。北京故宫博物

院收藏有烧造此种作品之纸质画样,可资参阅《官样御瓷-故宫博物

院藏清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紫禁城出版社,2007 年,页 70-

71,图 9;此类海水八卦纹画样最初创于康熙时期,拍品一类已刘源

设计供御窑烧制之青花海水釉里红八卦纹柳叶瓶和雍正时期海水釉里

红柳叶尊为母本,将图案移植至晚清常见的杯子之上,可见同治摹古

慕古之用意。

备注:

    北京拍卖会,2013 年 5 月 13 日,编号 930

D1:9.3cm H1:5.9cm

D2:9.1cm H2:5.7cm

RMB: 150,000-200,000

1025 款图

1025 参阅图:清雍正 釉里红

海水八卦纹柳叶尊 玫茵堂藏

1025 参阅图:《官样御瓷-故宫博物院藏清

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紫禁城出版社,

2007 年,页 70-71,图 9

第34页

第35页

1026

清康熙  蓝地黄彩云龙赶珠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蓝地青花黄彩始烧于明宣德御窑,《南窑笔记》称之为“青花填黄地

者”,为明清两代尊贵之品类,先以钴料平涂瓷坯并留白出纹饰后,

施釉高温烧成,再于留白之处填施黄彩低温焙烧而成。此对碗造型为

清代康熙时期典型式样,撇口,深弧腹,腹下渐收,底承圈足。外壁

主题纹饰为两条赶珠龙,碗心为弓字型云龙纹,为康熙官窑龙纹独特

的造型。其轻盈精致,胎釉俱佳,青花艳丽明快,龙纹描绘生动,威

仪难掩。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款字笔道有力,

为康熙官窑标准款式。

备注:

    上海文物图书管理小组退还

D:13.2cm H:6.4cm

RMB: 300,000-500,000

1026 款图

1026 拍品退还标签图

第36页

第37页

1027

清早期  宜钧釉葵口式小杯连托一对成套

“宜钧”之中上品称之为“欧窑”,为明代宜兴制壶名家欧子明所制,

形制、釉色皆仿宋钧,故也被称为“宜钧”。制品虽出自宜兴,然与

阳羡名陶一系微有差别,与清代紫砂挂釉各器亦有不同。在历史的长

河中,“欧窑”的制作巅峰隻存在于 16 世纪至 18 世纪,却在这短短

时间内备受帝王以及显贵雅士追慕,倍加珍稀。据文献记载,16 世

纪以来“欧窑”即陆续进贡于宫廷,大多为文房小件及仿古观赏器,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清宫活计档》;《同治元年陈设档》、

《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哥瓷雅集》等著作中均有提到。由于烧造

时间不长,所以现存于两岸故官和世界各大博物馆的欧窑作品并不多,

由此更显弥足珍贵。

据民国许之衡所着《饮流齐说瓷》记载:“至清代唐瑛亦曾于景德镇

仿制欧窑,但明欧窑多数橘皮釉,而唐无之,其釉又于乾隆时器无异。”

欧窑从创烧起直至清代都极令宫廷重视,然因烧造难度较大,乾隆曾

下令督陶官唐瑛仿制也未果。虽然清代中期至晚清在宜兴当地都有紫

砂胎仿钧窑之作品,但其质量及韵味却同明末清初之产品不可同日而

语。宜窑逸色,沁人心扉,正如《陶雅》中形容:“灰中有蓝量,艷

若蝴蝶花”,“欧窑研且姱,绚丽同晨葩。”

本拍品即为明末清初质量极高的一组欧窑摹古钧窑之作,盏托及盏皆

葵口,六出筋,北宋钧窑中可见类似造型器物。本件气韵、美学丝毫

不亚赵宋。且为清初“欧窑”之极品,加之成对传世,极为珍罕。

杯直径:6cm 高:3.9cm 盘径:10.8cm

RMB: 300,000-400,000

第38页

1028

清康熙  郎窑霁红釉盘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楷书款

霁红釉于明代永宣时期创烧成功,为中国陶瓷史上的名品,然烧造难度较大,明中期以

后少见,清代至康熙朝方恢复生产。康熙晚期朗庭极督烧单色釉盘碗供宫廷使用,如北

京首都博物馆藏康熙郎窑款御赐纯一堂蓝釉碗,为标准朗庭极督烧时期的精品,可与拍

品比较发现款式十分相近,由此可以推测拍品一类霁红釉盘同样为郎窑烧造,此类盘特

点为烧造盘内外满施高温霁红釉,釉色变化较大,口沿一线白色灯草口,对比鲜明。

备注:

    国营文物商店旧藏

D1:15.9cm D2:16.2cm

RMB: 220,000-250,000

1028 款图

清康熙 “御赐纯一堂”款 郎窑霁蓝釉碗

首都博物馆藏

第39页

第40页

“1831 年在慎德堂建成之际,道光皇帝创作了《慎德堂记》,

收录在道光《御制文余集》( 附图 4),在文中,他反复强调

了修建慎德堂的目的 :“崇俭去奢,慎脩思永,孰不知所当

然哉 ?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在士大夫犹患其位,不期骄而

骄,禄不期侈而侈,膺天命绍大统者,可不兢兢焉,惴惴焉 ?”

此文还将节俭、修身、图治联系起来,阐述了节俭、修身、

图治的关系,表达了他的治政方针。“懔夫皇天无亲,惟德

是辅,念夫祖功宗德,创垂不易,后世子孙坐享承平之福,

从不尚奢华,无所加增,自问己,觉不安矣。若败度败礼,

视富贵为己所膺有,是直不可与言者也。又奚能常保厥位耶 ?

况我大清,龙兴东土,首重朴实,列圣丕承。凡心法,治法,

无非以勤俭训后,诚以世变、风移、敝化,放心有不期然而

然之势,苟非操之固,审之精,朴素自甘,慎终如始,难与

言俭也。”“所谓无为而治,俾天下阴受其福,而民不知者

是也。然行俭,责在一人。不以天下自奉,非概从悭恪也若

救饥拯溺,去暴安良,国用之常经,民生之休戚,正措施之

不遑。又何可稍存吝惜于其于其间也 ? 是以脩身务存俭约之

心,以期永久图治之道,可不加慎而切记之乎。”这其中也

包含了其对子女的教育,他告诫皇子皇孙祖宗不易,要做到

“饮食勿尚珍异。冠裳勿求华美。耳目为物欲所诱。居处勿

为淫巧所惑。此犹俭德之小者,不作无益害有易,不贵异物

贱用物,一丝一粟皆出于民脂民膏,思及此,又岂容逞欲妄

为哉 ?”

以“慎德堂”作为其表达执政方针文章的题目,足以说明道

光皇帝对慎德堂的重视程度。其匾额“慎德堂”三字也为道

光皇帝亲笔书写,为粉油板蓝字匾,底做金花冰梅地,高二

尺四寸,宽七尺二寸。慎德堂自建成之后,就成为道光皇帝

在圆明园内的主要居住场所,这从内务府活计档中也可看出。

道光十五年后,每年都要对慎德堂内的书屋、寝宫的装饰进

行修改,对庭院进行修缮。由于道光皇帝长期居住于此。实

际上就等于把办公地点搬到了慎德堂,其作用相当于紫禁城

大内的养心殿,一些政令也出于此,就连立奕论为皇太子这

样的大事也是在慎德堂进行的。

表现道光皇帝在圆明园中生活的书画作品大量存世,如故宫

博物院所藏《道光行乐图》( 附图 ),就是以圆明园为背景,

描绘道光皇帝与其子女在园中行乐的情景。画面中道光帝端

坐于一亭中,寿安固伦、寿恩固伦两位公主立于亭下,此亭

匾额处悬“澄心正性”四字。“澄心正性”额扁曾悬于承德

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东间,为乾隆御题。“澄心”指人思想

纯洁清净,不浮躁,“澄心正性”意为澄清思想,理顺情志,

表明思想纯正与情志端正同样重要,隻有加强品德修养,追

求思想的静净,才能通达治国方略。“澄心正性”这四个字

正符合道光皇帝的思想。道光二十七年七月,传旨将“澄心

正性”做成一块玉璧挂在慎德堂中。清宫档案对慎德堂瓷器

的款识,有如下记载 : 道光十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主事那萨

阿首领武进忠来说,太监沈魁传旨,十四年年贡起,九江呈

进瓷器款,慎德堂制要红字。钦此。一档房行文

由以上档案记载可以得知,慎德堂瓷器的款识,之所以都是

红彩楷书,是由于道光皇帝的御旨所致。由于道光皇帝对于

慎德堂的偏爱,在慎德堂使用的许多日常用品上。均会镌刻

由道光皇帝亲笔御书的“慎德堂制”“慎德堂御用”等款识,

如道光十一年 (1831 年 ) 档案记载 :

七月十九日员外郎贻兴太监赵全来说,太监沈魁交御笔文本

二件,一件道光辛卯,一件慎德堂制。铜镀金钟盘一件,传

旨照文本在钟盘上镌刻,得时填蓝。钦此。一金玉作呈稿

十一月十五日将钟盘镌刻妥,协交进,随将钟盘交出。传旨 :

道光皇帝与慎德堂

Daoguang

于十九日安设在养心殿黑藤桌上。钦此。

档案还记载,在慎德堂使用的毛笔、表匣、紫檀木茶盘、甲

盒盖、白玉花囊、鹏鹏木盘线灯及道光皇帝晚年喜欢把玩的

葫芦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上,都镌刻带有“慎德堂制”或“慎

德堂御用”的款识,且绝大部分为道光皇帝御书。

对于瓷器上的“慎德堂”及“慎德堂制”款识,是否也是由

道光皇帝亲自书写,档案上虽无明确记载,但通过道光皇帝

以上的行为习惯来推断,此款理应是由他亲自书写,再由景

德镇的工匠进行描摹。笔者曾力图通过档案上有记载的文物

款识,来比对瓷器上的款识,隻可惜在清宫旧藏品中没有找

《嘉庆帝御制毓庆宫记》文中曾出现“慎”、“德”“堂”“制”

等书体风格与“慎德堂”款识非常相似。

道光帝《翠盖长青》中“德”字与拍品款识“德”字对比

第41页

1029 拍品底部图

到一件带有“慎德堂”款识的其他质地文物,因此隻能在道

光皇帝留下的法书中,寻找与其相近的字体来进行比对。在

道光皇帝当年为皇子时,曾为其父嘉庆帝书写《嘉庆帝御制

毓庆宫记》一文,文中曾出现“慎”、“德”“堂”“制”

等,书体风格与“慎德堂”款非常相似。( 附图 )

通过以上比对,笔者认为可以确认瓷器上“慎德堂制”款的

风格、结构,均与道光皇帝御笔相同,慎德堂瓷器款识是道

光皇帝亲笔御书。这一点能够得到确定。”

—节选改编自《故宫博物院藏慎德堂款瓷器》赵聪月编著 《道光行乐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42页

1029

清道光  慎德堂製青花矾红云龙纹印盒

款识 :“慎德堂製”楷书款

此印泥盒为道光“慎德堂”书屋中必不可少的文房用具,瓷质印泥盒

尤为文人称道。盒分盖、身两部分,盖微隆起,子母扣扣合规整。盖

面矾红彩饰一五爪威龙,怒目圆睁,炯炯有神,龙鳞坚实细密,龙爪

犀利,青花朵云环绕,交叠悬停,气韵生动,对比鲜明 ; 外壁两隻行龙,

一威猛向前,一回首翘望,佐以云纹 ; 底部落款“慎德堂制”。整器

造型典雅规整,胎体洁白细腻,釉面光亮,肥厚温润,红彩明艳俏丽,

青花幽蓝,案头小器犹有大貌。

D:8cm H:4.5cm

RMB: 280,000-300,000 1029 侧视图

第43页

1030

清乾隆  青花矾红九龙闹海纹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

製”篆书款

本品盘心青花绘海水纹,矾红彩绘一立龙,张牙舞爪,腾波

鼓浪,外壁九条红龙呈俯仰之势,游走于矾红惊涛骇浪中,

鬓须拂动,气势凛然。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

製”六

字三行篆书款。《易经》载“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为数之大者,五则位居正中,故历代多以其象征帝王。本

品外壁九龙环绕,盘心一龙居中,体现了“九五之尊”这一

专属的皇家的威仪。九龙闹海图乃明代御窑最为流行的瓷器

装饰题材之一,此式青花釉里红九龙闹海图盘创烧于明宣德

御窑,一经诞生,便成为经典,备受明清两代后世帝王所追

慕,清代康熙朝持续烧造至晚清,为清代宫廷经典制式。

D:17.3cm

RMB: 100,000-150,000

1030 拍品底部图

第44页

1031

清康熙  暗刻海水绿彩龙纹盘

款识:“大清康熙年

製”楷书款

拍品的纹饰和装饰技法,与故宫博物院藏康熙

款绿彩云龙暗海水纹青边盘几乎相同,图可参

看《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上册,

紫 禁 城 出 版 社,2005 年, 页 256、257, 图

87,拍品全器以暗刻和釉上彩装饰,为乾隆或

之后该品种之鼻祖,品种少见且等级颇高。盘

心内绘立龙戏珠图,盘外壁釉下暗刻海水江牙

纹,釉上凶猛的绿龙相互追逐,隙地衬以祥云,

绿彩颜色鲜艳亮丽,墨彩勾边并描绘龙鳞,线

条流畅,为康熙御窑仿前朝之隽品。

D:22.5cm

RMB: 120,000-200,000

1031 拍品底部图

第45页

1032

清康熙  青花五彩龙凤穿花纹盘

款识:“大清康熙年

製”楷书款

龙凤纹是明、清瓷器常用的装饰题材之一。龙为百兽之长,

凤为百鸟之王,属于神兽瑞鸟。由龙凤组成的画面,称为

“龙凤呈祥”,属于内府专用经典的吉祥纹饰。常见御瓷

之中多装饰一对或二对龙凤纹,但本品则品格非凡,一器

之上装饰六对龙凤纹,有清一代唯见康熙一朝出现,后世

清宫御瓷再没见同类烧造。其盘底双圈书“大清康熙年

六字两行楷书款,其运笔遒劲,秀润而不失锋芒。此器造

型端庄周正,胎骨精细,釉面细腻润滑,釉汁莹白似玉,

整体纹饰精美,描绘精细,花团锦簇,绚烂夺目;设色丰富,

诸彩明快妍丽,与釉下青花相映成趣;加之所绘龙凤寓意

吉祥,构图疏密得当,系康熙五彩官窑典型器,海内外重

要公私收藏机构均有典藏,是清康熙朝宫廷用瓷中的佳作。

D:25cm

RMB: 320,000-450,000

1032 拍品底部图

第46页

1033

清康熙  粉青釉十棱洗

款识:“大清康熙年

製”楷书款

清代前期的单色釉瓷器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

此拍品为康熙朝单色釉文房器中重要品种,身作十棱

蔗段状,通体施粉青釉,平底呈玉璧形。釉色淡雅莹润,

起棱处釉层较薄,色较浅。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同时期

相同造型的天蓝釉花口洗,可作参照。该笔洗造型借

鉴宋元以来竹盆洗 ( 曾被称作蔗段洗 ) 的艺术构思,设

计成竹盆的形象,且有虚心劲节,节节高升的寓意。

D:13.9cm

RMB: 90,000-150,000

1033 款图

第47页

1035

清雍正  斗彩鸡缸杯

“子母鸡”图样早在宋朝之时已经兴起,台北故宫就藏有一轴宋人所

绘的《子母鸡图》。然而把“公鸡偕母鸡,率幼雏园中觅食”这个画

面作为瓷器纹饰,则是始于明代成化一朝。成化帝把斗彩与子母鸡图

结合,成就绝世鸡缸杯。

明万曆年间《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

值钱十万”,由于鸡缸杯的名贵,引来后世仿制不息。清帝品味儒雅,

笃学好古,在艺术上大力追效前朝的艺术余晖。自清朝初期开始,就

大量仿烧斗彩鸡缸杯,以康熙、雍正二朝出品最为高妙,拍品仿成化

鸡缸杯从此应运而生。拍品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

釉入窑经 1300 度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

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外壁以牡丹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

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隻小鸡玩逐。

画面形象生动,生趣盎然。

D:8.1cm H:3.7cm

RMB: 280,000-450,000

参阅图:宋 《子母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48页

第49页

1037

明崇祯  青花仿“李公麟笔意”罗汉渡海图大笔筒

本件拍品为笔筒,直壁深腹,口径宽广,口沿以及近底处暗刻一周云头纹,为典型崇祯时期风格,近底处

削胎一周,平砂底。胎体坚实,釉色莹润,釉面略泛青,底部无釉处可见白皙瓷胎,细腻柔滑宛若婴儿肌肤。

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发色淡雅清新,画面以线描海水纹为背景,主题绘罗汉渡海图,主体绘有罗汉三人,

分别为降龙、伏虎,另有一位罗汉下踏一神龟,三人动态各异,绘制极为生动,图中降龙罗汉下苍龙腾云驾

雾双目怒视,气势凌人,罗汉一手托一钵盂,回首与伏虎罗汉遥遥相望,伏虎罗汉则瘦骨嶙峋,肩挑一担经书,

慈眉善目,微笑相视,其坐下猛虎昂首仰视,凶猛之态跃然眼前,两雄际会,可谓叱咤风云,四周绘以山

石草木,构图疏朗,考究,其中伏虎罗汉以及猛虎画法颇有宋画家李公麟笔意。李公麟(1049 ~ 1106),

字伯时,号龙眠居士、龙眠山人,北宋著名画家。本品青花发色艳丽,墨分五色,层次感极佳,在同类崇

祯青花中亦属精品,整体观之清新雅致,隽永而耐人寻味。

明末清初之际,战乱频发,人口大量减少,景德镇御窑厂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崇祯青花处

于从万曆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转折点,众画家去景德镇谋生,以泥刀代笔,出现了许多惊世之作,明清笔

筒为中国古典文房艺术品中极为重要的门类,而明清笔筒的大宗产品当推瓷器,崇祯时期的笔筒,体量似

本品般饱满硕大,青花发色艳丽,绘制精良者,尤为稀少。

D:18.8cm H:20.8cm

RMB: 450,000-500,000

北宋 李公麟《十二罗汉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第50页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书效果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