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经济参考》2022.04

发布时间:2022-4-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石油经济参考》2022.04

01 PAGE 导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支撑引领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紧密围绕国家能源发展重大需求和能源技术革命重大趋势,规划了未来五年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蓝图,实现了与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及“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是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实现能源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必须加大石油投资是全球三次石油危机给我们的启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价格暴涨,成为第三次石油危机以来从未发生过的重大能源事件。此次能源大事件带给能源业的一大启示是,石油天然气与煤炭这些化石能源依然是压舱石,在实施新能源战略的同时,必须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的投资,这是未来几十年都不能动摇的核心。“有感领导”引领企业发展“有感领导”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创。所谓“有感领导”,是指有安全感召力的领导,即要求各级领导通过员工可以“看到、听到、体验到”的方式展现自己对安全的承诺。“有感领导”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是领导力的具体体现,更是引领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不应仅仅局限在企业的安全工作当中,还应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全球油... [收起]
[展开]
《石油经济参考》2022.04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3页

01 PAGE 导读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支撑引领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紧密围绕国家能源发展

重大需求和能源技术革命重大趋势,规划了

未来五年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蓝图,实现了

与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及“十四五”现代能

源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是推动

能源技术革命、实现能源领域高水平科技自

立自强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

必须加大石油投资

是全球三次石油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

能源价格暴涨,成为第三次石油危机以来从

未发生过的重大能源事件。此次能源大事件

带给能源业的一大启示是,石油天然气与煤

炭这些化石能源依然是压舱石,在实施新能

源战略的同时,必须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的投

资,这是未来几十年都不能动摇的核心。

“有感领导”引领企业发展

“有感领导”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创。所

谓“有感领导”,是指有安全感召力的领

导,即要求各级领导通过员工可以“看到、

听到、体验到”的方式展现自己对安全的承

诺。“有感领导”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

是领导力的具体体现,更是引领企业发展的

软实力,不应仅仅局限在企业的安全工作当

中,还应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全球油气行业发展主基调:

恢复与转型

近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

术研究院发布《202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

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

发展的主基调是恢复与转型,2022年这一主

基调仍将延续。但是大国博弈愈演愈烈和重大

地缘政治冲突影响持续发酵,国际环境更加错

综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陡升成为年

度重要特点,恢复与转型中的风险问题将成为

全行业需防范的重要内容。

第4页

PAGE 02

目 录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必须加大石油投资

是全球三次石油危机

给我们的启示

P10

本刊特稿

04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支撑引领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关注

10 必须加大石油投资

是全球三次石油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16 各大油企基层减负出实招见实效

思想库

“有感领导”引领企业发展

高端访谈

24 现代能源体系的时代内涵解读

29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努力增储上产

探索实践

32 胜利油田难动用石油储量地质工程一体化探索

40 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与应用现状

P21

第5页

03 PAGE

CONTENTS

封二 中国石化2021年经营业绩发布

封三 中国石化2021年生产经营数据

编委会主任:王振华

副主任:臧国富

编委会成员:

卫永刚 陈晓军 王俊杰 郑德鹏

唐志冬 辛 洁 赵 琦 夏周君

本刊策划:王振华 臧国富

本刊主持:臧国富

本刊执行:唐志冬 赵 琦

本刊校对:夏周君

联系电话

(0546)8718577

E-mail

xiazhoujun.slyt@sinopec.com

主 页

http://www.slof.com/sites/jjkfyjy

主办单位

胜利油田经济开发研究院

地 址

山东东营西四路如意街4号

印刷日期

2022年4月22日

设计单位

胜利报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观察借鉴

46 基于油公司体制的采油厂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

55 冀东油田扭亏脱困的实践与启示

管理新语

如何向管理要效益?

64 企业流程管理关键问题的分析与改进

政策信息

  解读统一能源大市场

 

智库声音

72 布鲁金斯学会:为什么我们无法放弃化石燃料?

全球油气行业

发展主基调:恢复与转型

数字石油

88 数据治理:从一把手工程到数据文化

新能源 新技术 新经济

93 氨能:2022年的能源新风口?

P60

P82

69

第6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04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支撑引领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能源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

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是引领发

展的第一动力。加快能源领域科

技创新,推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

强,更好地支撑引领能源行业

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能源

安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

国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是我

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

史交汇期,也是推进能源转型、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期。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

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站

在新的历史方位,紧密围绕国家

能源发展重大需求和能源技术

革命重大趋势,规划了未来五

年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蓝图,

实现了与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及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

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是推动能

源技术革命、实现能源领域高水

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行动指南和纲

领性文件。

《规划》系统总结分析了我

国能源科技发展成就和世界能源

科技创新形势。当今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科技

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经济结

构产生深刻影响。《规划》深入

分析了世界各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态势以及全球能源技术创新四个

新动向新趋势,从五个方面系统

总结了我国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取

得的重要成就,进一步坚定了能

源企业把握大势、直面问题、迎

难而上,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

沿,切实肩负起推动新时代能源

科技创新、引领能源革命、建设

世界科技强国的信心和决心。

《规划》科学谋划了我国能

源科技发展的目标及定位。围绕

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

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补强短

板、支撑发展,锻造长板、引领

充分认识《规划》的科学

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文 戴厚良

第7页

本刊特稿

05 PAGE

2022.04

技术创新为主线,以集中攻关一

批、示范试验一批、应用推广一

批“三个一批”为路径,围绕先

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

安全高效核能、绿色高效化石能

源开发利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

等方面确定了集中攻关、示范试

验和应用推广任务,并制定了技

术路线图,部署了示范工程,为

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划定了重点、

明确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必将

有力指导和推动能源行业加快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步

伐。

《规划》明确提出了保障我

国能源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以

推动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为主线,

未来,依托工程、注重实效,协

同创新、形成合力”等四大原

则,明确了引领以新能源为主体

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撑在确

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

电、推动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

开发利用、促进能源产业数字化

智能化升级、健全能源科技创新

体系等六大目标,将能源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基点牢固建立在科技

进步和创新驱动上。

《规划》精准部署了我国能

源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聚焦保

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和引

领能源革命等重大需求,以完善

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为重点,以

“短板”技术攻关和“前瞻性”

第8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06

技竞争制高点,真正成为技术创

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

成果转化的主体。特别是国有重

要能源骨干企业,要勇挑重担、

敢打头阵,勇当各自领域原创技

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

长”,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型

企业,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

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化工技术是能源科技创

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能

源转型和新能源创新发展的关键

领域。石油化工行业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

全、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及

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

义。在石油化工科技方面,《规

划》围绕油气安全保障供应和其

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重点部

署了特种专用橡胶、高端润滑油

脂、分子炼油与分子转化平台技

术等一系列炼化技术,以及生物

质能转化与利用技术,需要能源

企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企业全力推

动落实,尽快取得突破,更好发

挥科技创新在石油化工行业高质

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以完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和创新

平台体系为基础,以统筹部署集

中攻关、示范试验和应用推广技

术为带动,以自主创新和开放合

作为依托,提出了创新机制、平

台建设、成果应用、创新主体、

标准管理、资金支持、国际合

作、人才培养等八个方面的一揽

子政策举措,为我国“十四五”

能源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构筑了坚

实保障。

一是突出能源安全在能源转

型中的首要地位不动摇。能源安

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

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

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

久安至关重要。在“碳达峰、碳

中和”目标下,全球能源加快转

型,尽管我国能源自给率在80%以

上,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相对

较低,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

较高,新能源发展不稳定不确定

性依然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全面

落实《规划》部署,加快推进能

源技术革命,努力实现关键核心

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

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

中,以科技创新推动多种能源稳

定供应、协同发展,确保产业链

供应链安全,加快构建形成清洁

低碳、安全高效、多元互补的现

代能源供给体系,不断提高能源

自主供给能力。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在能源发

展中的核心地位不动摇。科技创

新是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第

一动力,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将科

技创新视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

突破口。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相

比,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依然

不强,成为制约能源产业高质量

发展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全面

落实好《规划》部署,坚持事业

发展科技先行,着力攻克关键核

心技术,全力以赴突破“短板”

技术装备,加快形成“长板”技

术新优势,快速推进前瞻性、颠

覆性技术发展,进一步健全科技

创新体系,不断开创能源领域科

技自立自强新局面,以科技创新

支撑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体

系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企业是

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

主力军。落实好《规划》的目标

部署和重点任务,需要能源企业

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

使命担当,坚持“四个面向”,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靠创

新链提升价值链,按照“快速突

破”和“久久为功”两个层面,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抢占科

准确把握《规划》落实中

的核心要求

认真落实《规划》部署,

全力推进石油化工科技高

水平自立自强

第9页

本刊特稿

07 PAGE

2022.04

力,在当前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

快速发展、轮胎低滚阻、轻量

化、高承载需求不断提升的形势

下,长链支化稀土顺丁橡胶成套

技术开发尤为重要。这些特种橡

胶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既

可为产业增效转型赋能,又可为

制造强国夯实根基。

高端润滑油脂技术迫切需要

集中攻关。随着我国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风电、

海洋工程、机器人、核岛及特种

船舶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配套

用高端润滑油脂需求快速增长,

且新兴产业发展对润滑油脂的性

能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

硅烃等材料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性

能,适合于卫星、飞船、空间站

等空间装备用,需持续攻关和升

级,为空间装备等高端装备长期

平稳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围绕国

家航空航天、高铁、船舶等产业

发展,《规划》重点布局了多元

醇酯、烷基萘、硅烃、低聚抗氧

剂等高端润滑材料构效关系和高

选择性合成技术研究,开展研制

硅烃基空间润滑油、高性能航空

涡轮发动机润滑油、超温宽通用

航空润滑油脂等高尖端润滑油脂

产品研究,推动高端润滑油脂、

多元醇酯、长链烷基萘等基础油

工业化步伐,为其工业级批量化

试生产建立条件。

高性能合成树脂关键技术亟

需突破。长碳链α-烯烃在润滑

油、聚烯烃、油田化学、精细化

工等领域不可或缺,其关键技术

攻关对于我国航天尖端工业以及

高档洗涤剂醇行业发展具有重要

支撑作用。我国聚烯烃弹性体消

费量占全球总量的25%左右,且

市场需求仍在不断扩大;超洁净

化聚烯烃材料是国家医药、食品

等重点行业发展的关键材料之

一;环烯烃共聚物作为一种具有

高透明性、低电介常数、优良耐

热耐化学性、熔体流动性及尺寸

稳定性的高端工程塑料,特别适

合显示器、镜头等光学器件及医

疗器具领域应用。这些高性能产

品生产技术的自立自强,将有效

助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

发展。

(二)加快突破生物炼制关

键核心技术。生物质能是目前广

泛应用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化

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中具有显著的

减排效应,是典型的“负碳”原

料,加大生物质能利用已成为各

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

措之一。理论上90%的传统石油

化工产品都可以通过生物化工过

程获得。在生物质能的各种利用

形式中,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天

然气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生物

液体燃料性能指标与石油非常

(一)加快突破石化下游高

端产品关键核心技术。当前,我

国石化工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

段,但仍然存在炼油产能过剩、

大宗石化产品占比较大、高端

和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低、碳减

排难度大等问题。迫切需要立足

石化产业链现有的基础和优势,

找准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堵点、断

点,坚定不移地稳链、补链、强

链,加快突破特种专用橡胶、高

端润滑油脂、高性能合成树脂等

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打造石油化

工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

代产业链“链长”,为建设制造

强国、能源强国筑就坚实保障。

特种专用橡胶技术亟待提高

自主可控水平。氢化丁腈作为耐

油性、耐高低温、耐化学品性能

优异的特种橡胶,主要用于汽车

行业(包括汽车同步带、密封件

和汽车空调),同时也是航空航

天、高铁航运、深海潜航、深层

钻井采油等关键领域的重要材料

之一。梯度阻尼橡胶(包括阻尼

丁腈橡胶、阻尼丁基橡胶)具有

优异的降噪性能,可有效降低机

械零件啮合过程中表面碰撞产生

的振动和噪声,已成为各国研究

的热点。长链支化稀土顺丁橡胶

是制备高性能轮胎的关键材料,

用于轮胎胎侧和胎面,可有效提

高轮胎承载强度、减小轮胎阻

第10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08

接近,具有单位体积热值高、发

动机适应性强以及与现有炼厂装

置匹配性较好等优势,在交通运

输电气化进程中依然拥有长距离

航空运输、重卡运输、船运等重

型交通领域的优势。生物天然气

净化提纯后可直接供应,其厌氧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渣沼液还可

生产有机肥,具有“农业-能源环保-农业”循环可再生的发展

潜力。在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居

高不下的形势下,以生物液体燃

料和生物天然气为代表的生物质

能可作为石油、天然气的重要补

充,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

积极作用。

“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

地”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利用的

重要原则。当前,以纤维素为代

表的非粮原料利用存在技术瓶

颈,成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受限

的重要因素。由于纤维素结构十

分稳定(分子链间存在大量的氢

键),溶解相当困难,作为生产

燃料乙醇或生物航煤的原料,纤

维素预处理成为生产环节中的难

点。废弃油脂作为生物柴油、航

空生物燃料的原料,生产时也存

在预处理难度大、工艺对多种原

料的适应性不强、转化效率不高

等问题。因此,落实好《规划》

部署,集中攻关生物炼制关键核

心技术,形成生物质高效合成/转

化生产液体燃料/低碳能源产品的

技术体系,加快多种原料高效转

为燃料乙醇技术、废弃油脂选择

性制备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

生物天然气全产业链技术的研发

示范,对于推动生物质能规模高

效发展、更好发挥对国家能源安

全的支撑保障作用意义重大。

(三)加快突破碳捕集及利

用技术。 碳捕集、利用及封存

(CCUS)是石化工业实现“碳

中和”目标的兜底技术,是全球

公认的最具商业化应用潜力的碳

减排技术之一。《规划》对CCUS

技术作出统筹部署,从全产业链

角度系统梳理了制约CCUS技术

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我国石化

工业直接碳排放量约为10亿吨二

氧化碳当量,占全国总温室气体

排放8%左右,排放强度较大、

部分排放浓度较高,是减排的重

点。其中,石化工业气化炉、裂

解炉等关键设备对温度要求高,

电能替代传统高碳燃料在基础设

备配套、技术经济性方面还存在

一系列难题,较长时期内需要辅

以CCUS技术实现快速碳减排;工

业过程中产生的2亿吨难减排二氧

化碳也需要通过CCUS等负碳技术

实现中和。当前,制约CCUS技术

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其

核心是低成本高效关键核心技术

与设备的突破,同时要加强百万

吨级CCUS全流程示范项目建设,

为商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和工程支

撑。

CCUS技术拓宽了石化行业二

氧化碳循环利用渠道。以二氧化

碳为原料实现甲醇及其有机化学

品、高分子聚合物等生产,不仅

能够实现二氧化碳少排放甚至不

排放目的,结合CCS还可以实现负

排放。目前,二氧化碳作为化学

品原料加以利用已初具规模,其

关键是开发高效低成本催化剂。

比如,二氧化碳与氨反应生成尿

素已是一项成熟技术,二氧化碳

与氢气结合可制造合成燃料、合

成气和甲醇;国内外已有成熟的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试验装

置,随着绿氢价格下降以及碳市

场加持,二氧化碳制甲醇可实现

规模发展;采用干重整技术将甲

烷与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也

是实现高效化学转化的重要路径

之一。

CCUS技术在石油石化领域

应用前景广阔。我国已建成且正

在运行的CCUS项目21个,二氧

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CCSEOR)是目前较为成熟且具有经

济性的应用技术,我国已开展的

此类项目平均可提高10%-20%的

采收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埋碳效果比较显著,实现

了增产和减碳双赢目标。依托国

第11页

本刊特稿

09 PAGE

2022.04

的新商业模式、新生产方式和新

产业生态,为推进数字化转型智

能化发展、建设能源与化工创新

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的出台,吹响了实

现能源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的号角。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牢记能源企业肩负的重大责任和

使命,勇于担当、尽锐出战,结

合实际全力做好《规划》部署落

实,抢抓科技发展先机,勇攀能

源科技高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

创新型企业,为推动能源科技自

立自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

设世界科技强国和能源强国作出

新贡献。□

(摘自《中国电力报》)

能力。在分子水平认识石油、使

用石油,实现对石油烃类分子的

定向转化,可从本质上实现原油

高效转化生产化学品。但目前对

分子炼油的机理还不够明晰,在

分子表征、先进分离、模拟放

大、分子重构和智能控制方面还

存在技术瓶颈。突破这些关键技

术对于构建新型的石油分子转化

平台,实现传统炼厂多产化工原

料或多产航煤、兼顾化工原料具

有重大意义。当今世界正进入数

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数字化

智能化技术将实现科研、设计、

生产、经营与决策的一体化、智

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搭建起炼化

企业资源全流程价值链优化平台

以及基于泛在感知、生产操作监

控、运营决策与执行的智能运营

平台,开展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

的智能炼厂工业应用示范,培育

形成基于用户、数据、创新驱动

家在油气行业设立的多项攻关研

究和示范项目,石油石化行业在

发展CCUS技术方面已形成了系列

优势,需要进一步统筹做好“捕

碳、用碳、埋碳”三篇文章,尽

快突破第二代二氧化碳捕集技

术,积极发展二氧化碳化工利用

技术,加快推动二氧化碳埋藏及

封存工程,努力构建我国二氧化

碳工业体系,创造新的产业经济

增长点,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实现。

(四)加快突破传统炼厂转

型升级及智能化应用技术。进入

新发展阶段,传统炼厂必将随着

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

态的出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规划》部署了分子炼油与分子

转化平台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技

术,推动传统炼厂的根本性变

革。分子炼油与分子转化平台技

术将增强传统炼厂产品结构调变

结 语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能

源企业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勇于担当、尽锐出战,

结合实际全力做好《规划》部署落实,抢抓科技发展先

机,勇攀能源科技高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企

业,为推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

设世界科技强国和能源强国作出新贡献。

第12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10

必须 加大石油投资

是全球三次石油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俄乌冲突已近两月,石油天然气

为主的能源价格暴涨,成为第三次

石油危机以来从未发生过的重大能

源事件,令全球苦不堪言。与此同时,

新能源也搭车上路,借机发财。

此次能源危情发轫于席卷全球

的疫情爆发。由于全球经济停摆,

经济衰退下的能源业本来以为能源

会大量过剩,美国 WTI 原油在疫情

爆发当年 4 月甚至出现了负油价。

谁也没想到,时隔一年多后,全球

就深陷能源危情中。又过了一年,

疫情刚有减弱苗头,俄罗斯对乌克

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让已经高涨的能源危情开始向

能源危机靠近。

如果我们把视野回溯到上世纪 70-90 年代爆

发过的三次石油危机,就会发现每次危机都是起源

于战争,根源在于能源资源的垄断。

历数三次石油危机 皆因战争

迄今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 1973

年、1979 年和 1990 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 年 10 月 -1974 年

3 月。此次石油危机的起源来自第四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将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并占领大片

阿拉伯国家土地,埃及与叙利亚为收复六年前被以

第13页

与其他 OPEC 成员国逐一达成共识,美元成为了

OPEC 国家出口石油的唯一计价结算货币,“石

油 - 美元体系”形成。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8 年 10 月 -1981 年

3 月。1978 年,美国背后操纵的第九大经济体伊

朗的信徒们推翻巴列维王朝,导致伊朗停止输出石

油 60 天,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 500 万桶,约

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1/10,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

张,引发全球性的抢购原油,促使原油价格飙升。

紧接着,两伊战争爆发,中东两大重要产油国停产,

每日 560 万桶的缺口,促成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9 年开始,油价从每桶 13 美元猛增至 1980

年底的 41 美元。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 70 年代末

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 年 8 月 -1991 年 3

月。1990 年 8 月 2 日,萨达姆出动 10 万大军入

侵石油储量占全球 10% 的科威特。入侵 8 小时后,

仅 1 万多平方公里,300 多万人口的中东小国全

面沦陷。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借此对伊拉克进行全面

的军事打击。伊拉克撤军时点燃炸毁了科威特大量

的油井、输油管道、炼油厂,先后有 734 口油井

被点燃,800 多万吨原油白白燃烧,包括中国石

油专家参与的灭火行动,耗费 400 亿美金,历时

9 个月方扑灭。因为沿海的输油管道被破坏,还导

致 500 万吨原油流入波斯湾,造成严重的海洋污

染问题。

由于战争,国际原油供应再次出现大幅下跌,

造成第三次石油危机。三个月时间内,国际油价便

从每桶 14 美元上涨到了 42 美元,全球 GDP 增

长率在 1991 年跌破 2%。

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发

动了这场战争。

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以

色列,遭遇了阿拉伯世界的石油报复。

总部设在科威特城的 OAPEC(阿拉

伯国家石油输出组织,由阿尔及利亚、

利比亚、巴林、埃及、伊拉克、科威特、

卡塔尔、沙特、叙利亚、突尼斯、阿

联酋 11 个成员国组成)决定针对西

方国家采取石油禁运措施。国际市场

原油价格上涨了 4 倍,从禁运前的 3

美元 / 桶一路上涨至禁运后的 12 美

元 / 桶。

石油提价和禁运立竿见影,让西

方国家经济出现混乱,触发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

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

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美国工业

生产下降了 14%,日本工业生产下

降了 20% 以上,工业化国家经济均

遭到不同打击。“石油武器”一词,

即由此诞生。

自此,西方世界开始高度重视对

石油的控制,美国开始从石油角度大

规模介入世界油库中东事务,推进紧

急石油计划,谋求对中东石油来源的

控制权。美元与石油挂钩由此而生,

美国和沙特达成共识,为沙特提供军

事保护,沙特统一将美元作为石油出

口的唯一计价结算货币。随后,美国

重点关注

11 PAGE

2022.04

第14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12

纵观三次全球石油危机,具有三

个特点,一是全部发生在中东;二是

全是由地缘政治导致的战争引发供给

端产量大幅下滑引起,通过主动或被

动减少原油出口供给的方式,令全球

石油价格飙升,削弱全球经济;三是

全部与美国有关,通过三次全球石油

危机,美国不仅实现了美元石油梦,

并全面控制了中东,巩固了其超级大

国地位。

与前三次石油危机不同的是,此

次以战争开始,以石油天然气与新能

源价格大幅波动为表征的能源危情,堪称全球首次

综合性能源大事件。同时,也是战后首次由欧洲战

争引发的,影响全球经济的大事件。至于此次能源

危情是否发酵到能源危机地步,目前尚不能定论。

截至目前,仅欧洲最大国家乌克兰此次损失就达

5000 多亿美元。

前三次石油危机发生时,中国经济处于起步期,

汽车时代尚未到来,石油能够自给,并没有受到大

的影响。直到三次石油危机后的 1994 年,经济开

始腾飞的我国才进口 1200 万吨的石油。第三次石

油危机 30 年后,我国由于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经济增长率连续 30 多年维持在 10% 左右,能源

第15页

需求水涨船高。今日,我国 70% 以

上原油依赖进口,每年进口石油天

然气就花费 1.2 万亿元。环球同此

冷热下,国际能源市场一有风吹草

动,就会殃及池鱼。

当下,由于全球能源危情,油

价飙升至 140 美元,接近 2008 年

7 月 11 日原油最高点 147.25 美元

的历史最高价格。国内 95 号汽油史

无前例地飙涨到 9 字头,加一箱油

需要五六百元,让 2000 年前后花

百十元就能加满汽油的第一代私家

车司机感慨万分,唏嘘不止。

擘画未来

重塑化石能源投资信心才是根本

距离第三次石油危机已经 30 多年,人们早已

忘记,但它还是突然而至,以综合能源危情之名,

并且随着新的国际格局不可预测的巨变,大概率会

迭次卷土重来。

纵观三次石油危机的出现,引发了世界能源市

场长远的结构性变化,迫使能源主要进口国积极

寻找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同时也改变了昔日

石油垄断格局,让非 OPEC 国家加强了对石油天

然气的投入,让 OPEC 份额从 80% 逐步降低到

40% 左右。但是,由于新能源概念的出现,各国

在能源接替只是一张大饼的时候就开始逐步远离石

油天然气,所以在战争爆发时,无比被动。

尽管此次能源危情引发的高油价持续时间不

长,与前三次石油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相

当减弱,但社会对不可预测的未来产生的极大恐慌

已经成为现实。

为应对此次能源危情,IEA(国际能源署)依

然萧规曹随,同意释放 1.2 亿桶石油储备,全球

第一油气生产大国美国拿出一半。加上美国此前宣

布释放的 1.8 亿桶,全球释放石油总量将达到 2.4

亿桶。萧规曹随的传统政策虽然刹住了原油下跌的

态势,但 WIT 与布伦特原油价格依旧维持在 100

美元 / 桶的高位,根本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俄乌冲突目前没有实质性解决的突破,未来难测,

能源危情依然具有发酵空间。

对此,《石油风云》作者,全球著名能源学家

Daniel Yergin 日前还是将此次能源大事件定位在

“全球能源危机”层面。他说,“我认为这可能比

重点关注

13 PAGE

2022.04

第16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14

上世纪 70 年代更糟。目前的能源危

机涉及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而且在

危机中,决定事件最终走向的又恰好

是地球上两个核武器大国。”

历史带给人们启示,带给人们反

思,从而避免再次步入同一条河流。

此次能源大事件后,业内专家学

者开始反思:石油天然气与煤炭这些

化石能源依然是压舱石,在实施新能

源战略同时,必须加大对石油天然气

的投资,这是未来几十年都不能动摇

的核心。

这是此次能源大事件带给能源业

的一大启示,也许能改变未来能源

格局,促使不同维度的能源创新性

组合。

此次能源大事件虽发轫于战争,

但其背后水深似海,核心问题是石油

巨头们对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

源的投资信心下降,以及热火朝天的

新能源战略尚难以替代与支撑当下全

球能源的缘故。石油巨头们忽视现实,

热衷于碳中和理念,又缺乏强力支撑,

科学行动顺序颠倒。

这是一个新旧能源尚未和谐共存

的时代,化石能源目前在全球能源消

费结构中依然占据八成以上,新能源

不足两成。况且新能源不可能全面替

代化石能源,新旧能源的愿景是和谐

共处,错位配合,多元互补,实现不

同纬度竞争。

尽管化石能源是压舱石,但 2020 年,世界石

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支出还是下降了 27%,是 35

年来降幅第二大的年份。业内人士认为,石油勘探

业只有将钻探预算提高一半,每年至少达到 5000

亿美元以上,才能防止未来几年出现严重的供应短

缺,在新的能源危机到来时,能够抵冲。

关于新能源战略与现实,大数据提供了支撑。

化石能源投资价值永存,投入不足才是能源危机根

源,不同维度能源创新性组合在即,需要理性思维,

重估化石能源投资信心,重塑石油未来,才能共渡

难关。

化石能源与新能源青黄不接,将是能源界今后

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很多业内专家呼吁:要想扭

转此次全球大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和价格暴涨,重塑

能源企业的投资信心是关键。前几次石油危机发轫

于战争,而此次能源危情则是因为政策原因造成。

近年全球对化石能源的投入逐年减少的趋势应该

得以阻止,化石能源短缺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对油气和煤炭的投资不能减少,而是要继续加强

投资。

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例,有一个经典案例。

1971 年壳牌就成立了类似元宇宙的“风险控制与

应对预案”性质的情景规划小组,对未来能源危机

情景进行预测,想象西方世界如果失去对能源控制

的结果与应对。在这种前瞻的科学思维下,壳牌在

全球进行多元化油气资源投资。第一次石油危机发

生时,壳牌石油由于有前瞻性的全球石油区块投

资作为压舱石,成为当时唯一能抵抗危机的石油巨

头,并从“石油七姐妹”中的相对弱势公司一跃成

第17页

为全球第二大石油巨头。

对此,著名石油战略专家陈卫东

认为,这次能源危机告诉我们,要解

决能源短缺问题,必须按照经济规律

办事,要让能源回归商品属性。

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同样认为,

美国的限制性能源政策和供应链短缺

才是导致石油天然气价格高涨的真正

因素。美国更有效的许可将鼓励更多

的投资并促进国内供应。通过新的投

资来提高产量。这种投资可能需要两

年时间才能带来足够的新供应,从而

使价格大幅下降。

俄乌冲突同时还给我们另一个启

示:2030 年全球石油需求达峰只是

一个大饼,当下能源版图面临调整。

当下能源危情与前三次石油危机

性质与影响不同,昔日是战争威胁导

致供应中断,现在则更多地表现为对

化石能源的投入减少而带来的长期化

市场担忧,以及投机因素。全球能源

版图调整势在必行。

国际能源人士认为,当下,全球

能源最大的担忧还是供应不足,投资

不足将是中长期的主要问题。2021

年全球化石能源上游投资降至 3500

亿美元,为 15 年来最低,虽然目前

油价高企,未来投资也不会大幅增加。

石油巨头一方面要面对分红压力,尽

量保持现金流;另一方面则是兑现净

零排放目标的承诺,缺乏追加投资的动力。此外,

飓风艾达摧毁了美国大约 3000 万桶的产量,而页

岩油生产商在多年来拼命扩大钻探、追逐产量增长

后,现在也没有投资新钻井的意愿。毕竟,世界能

源大局已经出现改变,绿色能源才代表着未来。

此外,占全球石油产量 70% 以上的 OPEC

不愿意放弃他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中东人更愿意生

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性躺平”状

态,用他们的方式牢牢控制着全球石油天然气的命

脉。加大投入,提高产量,对中东石油大亨而言,

是与虎谋皮。

与此同时,整个欧洲的石油供应商俄罗斯被制

裁后的态度,也将影响未来石油版图。欧盟 1/3 的

原油进口来自俄罗斯,俄罗斯同时控制着欧洲油气

管道,欧盟 1/4 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的管道输

送,欧盟目前很难找到替代渠道。

令人欣慰的是,OPEC 最新报告主张,在未

来 25 年内应进行大量投资以满足需求,需要 11.8

万亿美元参与石油相关的长期投资。

对国内而言,具有未来能源安全新思维,才能

在未来能源危机时占据主动性。中国石油董事长、

党组书记戴厚良院士日前一语中的:石油天然气是

能源,新能源也是能源,要全力以赴增加“能源总

当量”、保障能源资源供应。

“能源总当量”概念,也许是国内新旧能源结

构调整,共生和谐,为未来新能源实现本质意义替

代之前,最现实的能源版图了。

重塑石油未来版图,在逐步加大新能源与化石

能源结构互补同时,更宜从根本上实施未来能源战

略叠加赋能,我们且待。□

重点关注

15 PAGE

2022.04

第18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16

各大油企基层减负出实招见实效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事业的

根基在基层,基层各项工作不仅关乎群

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企业高质量发

展基础的巩固。当前,改革发展稳定

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

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

验,越是担子重如山,越要爱护“挑

担人”。各石油企业着眼为基层干部消

“痛点”、扫障碍、添动力,以推行信

息化办公、设定每周“无会日”“四不

两直”等生动实践,真切回应基层干部

的心声和期盼,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关

爱的温暖。不少干部表示,“跑会”变

少了,表格“精简”了,考核“合并”

了,工作群“瘦身”了,自己干劲更足

了,更有奔头了。

江苏油田—

数据多跑路 基层大减负

开发岗位通手机APP,获取信息告别“四处

要”。以往,江苏油田员工要想掌握油区道路走向、

岗位安全风险、现场工作流程、单位部门联系方式、

班站物料状况等信息,必须返回办公地点才能查询各

类信息和数据,或打电话四处询问,影响工作效率。

为此,信息中心开发了岗位通手机APP,对钻井试油

动态、新井重点井动态、招投标动态等各类信息和重

要数据进行大汇总,真正做到了“一机在手,什么信

息都能有”,彻底打破机关与基层之间、业务板块之

间的信息壁垒,有效帮助各层级各岗位人员快速获取

信息,高效完成岗位工作。

信息化手段减轻基层员工资料报表工作量。改变

文 经济开发研究院

第19页

一直以来按报表已有格式填写的方式,

将报表拆分成一个个数据项,分析哪些

是自动化采集产生的,哪些是其他系统

已有的,哪些是当班人员要手工抄填

的,对这些数据项进行格式定义,形成

独立的数据项库,将要当班人员抄填的

数据项汇集在一起,由人工填写,其余

数据根据来源做好导入规则由相关系统

自动导入,完成了所有数据项的收集。

系统中再建立报表生成机制,通过报表

名称、所需数据项的组合、配置,即可

生成所需报表。无论报表如何增加,报

表所需数据项如何调整,系统均可以自

由配置完成,且所有数据项进系统后可

以共享给其他系统使用,做到一次录

入,无限次使用。

让信息多跑路,提高数据利用率。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经过十多年的建设、

发展和使用,已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源,

但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原因,员工使用

数据还不很方便,数据平台中的数据利

用率也不高,数据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

很好的挖掘。为此,江苏油田搭建应用

商城平台,建立了从单井信息,到采、

注、输、研等各类应用功能,促进了油

田数据资产的保值增值。借鉴总部“数

据+平台+应用”的信息化应用建设模

式,探索“平台+产品+用户”的应用

生态建设。基于油田数据资源中心的数

据,搭建信息化应用商城,每个员工、

每个团队、每个单位在商城中均可以开

发自己的应用系统,并可以作为产品或

服务提供给油田其他用户使用,这为

油田信息化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

式。

大庆油田—

变管理为服务 变负担为财富

减文缩会,让基层腾出精力专注生产。坚持“能

少则少、能并则并、能短则短”原则,紧紧围绕基层

单位的“累点”,严控文件材料,严格会议管理。党

委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按照“数量精减、内容精

简”要求,严把行文入口关,无实质内容的一律不

发,能合并下发的不逐一下发,能用其他方式解决的

不发公文或白皮通知。勘探事业部着力压减会议,将

勘探例会由每周一次改为两周一次、将月度专业工程

质量验收改为季度多口井集中验收、将井位部署层层

审查改为井位部署审查委员会评审,年度分别减少26

次、32次和20次。

精“检”放权,让基层自主作为增强活力。坚持

“能合并的检查合并、该放权的放权”原则,规范监

督检查,优化职能流程,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开发事

业部规范清理生产系统资料,将采油队(站)录入数

据从159种减少到59种、从993项减少到496项,分

别减少62.9%、50%,基层单位报表量减少25%、

填报工作量减少16%。党委组织部将工资总额(劳

务费)使用情况、工资政策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合并

为薪酬发放合规管理监督检查,组织专人进行集中检

查,并取消社会保险申报、缴费管理的审批环节,变

过程审批为服务监督,提升办事效率。

靠前服务,让基层减少困扰轻装前进。坚持“不

走形式、不添麻烦”,深入一线摸实情,走进群众听

真话,把麻烦揽上来,把方便送下去,帮助基层单位

解决实际困难。企管法规部对一举扭亏的装备制造集

团进行了深度调研,剖析连年亏损的主客观因素,总

重点关注

17 PAGE

2022.04

第20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18

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口,其中有11口井提前5-10天

完井;油田投产新井112口,平均单井产能由3.2吨提

高到3.7吨。

盘活人力资源,创效机制“健体”。针对企业

“油少人多”的现实困境,中原油田将富余人力资源

组成三支专业化队伍,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不断加

大新市场开发力度。经过市场历练后,外闯创效的优

势不断增强,业绩创历史新高。据统计,油田外部市

场用工7430人,实现外部创收11.07亿元,同比增长

10.7%。

塔里木油田—

基层减负 数据说话

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会风是作风的直接反映,

结扭亏为盈的主要做法,提出扭亏先

要扭思想、增动能先要增动力、拓市

场先要拓能力、促创效先要促创新、

强发展先要强动力,对公司处僵治困

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中原油田—

减负瘦身健体 破解发展困局

刀刃向内,组织机构“瘦身”。

机关部门由24个压减至22个;直属单

位机关设置更加规范,普光分公司机

关压减3个,东濮老区采油厂压减管理

室62个,精减人员241人,组织机构

和人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坚持“集

中使用、统一调配、专业化管理、市

场化运营”,推进采油气工程服务中

心作业、特车区域一体化管理,管理

人员占比由17.4%下降至7.8%,精减

的管理人员组建成7支作业小队,月度

多交井40余口,年创收增加5000余万

元。

一体化运行,油田产能“减

负”。树立低成本勘探开发战略思

维,与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抱团取

暖”降本增效,将提速生产与节支降

耗并重,向“一体化运行”要红利。

勘探开发过程中,油田在确定井位部

署后,第一时间把井位信息共享给工

程公司,双方分区块、分井型制定提

速提效技术模板,推进中原区域勘探

开发整体降本。截至2021年底,东濮

老区完井126口,储气库完井18口,

第21页

针对基层干部反映会议多的问题,塔里

木油田下发会议制度,明确各类会议参

会范围、召开频次,严控会议时间、严

格计划管理、提倡视频会议。正确处理

会议精神传达和基层减负的关系,参会

范围的拟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工作

实际出发,提倡开短会。内部视频会议

严禁无关人员参会,坚决杜绝不相关人

员陪同参会的情况。据统计,2021年

油田公司召开会议数量和人员规模比

2020年下降20%和50%。

优化考核,基层减负。为了让基层

单位轻装上阵抓生产、抓管理、抓安

全,在督查检查和考核方面,塔里木油

田修订发布党的建设考核办法、党支部

考核评价办法、钻试修现场隐患排查清单,优化考核

指标,统一标准频次,加强考核评价工作统筹协同。

以党建考核为例,通过座谈访谈、民主测评、数字化

管理等方式,不以开会发文、领导批示、记录留痕、

信息宣传数量等评判工作好坏,把党建工作成效集中

体现到生产经营业绩上。目前的党建工作责任一体化

清单将198项考核指标减少至99项。依托党建信息化

线上考核平台,2021年党建考核评价要点比2020年

减少了50%。

精准发力,强化管理。紧盯基层反映强烈的

“累”点、“痛”点,优化减少考核项目和考核频

次,由突出“以量定考”转变为突出“以质定考”,

有效解决考核负担重的问题。泽普油气开发部减少会

议时长和参会人员、减少临时性紧急性工作、减少干

部员工加班、优化政治理论学习“三减一优化”,将

各类会议参加人员减少30%以上,生产例会控制在一

个半小时以内,让干部员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生产经

营工作。

华北油田—

“三个坚持”打好基层减负组合拳

坚持基层至上,打出政策拳,解决“顶负”问

题。全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大力弘扬“三个面

向、五到现场”等优良作风,把问题揽在上面,把方

便之法送下去,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储

气库管理处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开展形式多样点单式

培训,共将160多课时送至基层一线,受到基层员工

一致好评。

坚持自我革命,打稳靶向拳,解决“添负”问

题。以模范机关创建为契机,向“机关病”“官僚

病”开刀,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拿出有

效管用的“良方”“妙方”,靶向治疗、精准出招,

重点关注

19 PAGE

2022.04

第22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20

使基层释放出更多干事创业的热情活

力。采油一厂从精文减会、流程优化

入手,整合压减制度规定9个,清理一

线工作表单149个,让基层干部员工

腾出手来抓管理,沉下心来搞生产。

坚持刀刃向内,打好基础拳,解

决“自负”问题。以推进基层党建

“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

融合为抓手,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健全完善激励机

制,全力营造真落实、强执行、重实

效的氛围。采油三厂聚焦基层地质工

作的痛点、难点,推进自动化进程,

提速软件升级,应用创新技术,取消

纸质日报表,整合地质信息系统,引

进推广使用快速化验分析仪、含水

仪,为基层地质工作“减负松绑”。

长庆油田—

大刀阔斧优化考核方式

为基层减负下真功、用实劲。落

实基层提出的“党建考核应区别单位

规模大小及工作性质、考核相关内容

应合并压减、考核方式应力戒形式主

义教条主义及考核结果实施差异化评

价”等意见,优化“党建工作责任制

考核评价体系”,从考核指标、考核

内容、考核频次、分类评价等方面,

均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在油田层

面,取消了党建工作月度、季度考核

和半年考核,变原来的一年12次考核

为现在的一年一次。考核内容上也进

行了精简,考核指标上比原来减少了100个。

变考核为帮促,变月度为半年。在对基层单位的

考核中,将党建、综合治理、信访维稳、三基工作等

原来分成五路,每个单位每一路最少都需要花费一整

天的时间考核“合五为一”,让基层拍手称快。拥

有7个基层党支部,146名党员的采油十厂乔河作业

区,不但将原来一月一次的考核变为半年一次,而且

变原来的纯检查考核,为现在的帮促提高及解决实际

问题,既促进了基层工作,又减轻了基层负担。

减轻基层负担,鲜明树立起激励广大干部担当

作为的实干导向。基层干部长期奋战在增储上产主

战场、安全维稳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迫切需

要排除干扰、解除掣肘、放开手脚,从“无谓的事

务”中解脱出来,把节约下来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放

到干事创业上来。各石油企业坚持为实干者撑腰,

为干事者鼓劲,重拳整治文山会海、督查考核过多

过频、过度留痕等突出问题,有效遏制“一票否

决”“责任状”满天飞,让基层干部能够沉下心来

促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让办实事、求实效、重

实绩在企业上下蔚然成风。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持续为

基层减负,还要敢于直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场“持

久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持之以恒抓

好作风建设。企业要注重标本兼治,聚焦基层反映强

烈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探索“基层吹哨、部门报

到”“多让数据跑腿”等各类改革创新办法,不断改

进考核方式方法,注重结果导向,努力破解干部绩效

观错位、条块权责不对等、基层管理体系不完善等深

层次障碍,防止“一人干活、九人督查”“材料绩

效”“数字绩效”等问题,切实做到不作无补之功,

不为无益之事,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以 经

得起实践和市场检验的实绩赢得基层的支持和

点赞。□

第23页

视,才会形成全员参与安全的共同行为。“有感领

导”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国内企业认可,在中国石油各

业务板块的安全管理中得到推广应用,并见到了实实

在在的效果。笔者认为,“有感领导”不应仅仅局限

在企业的安全工作当中,还应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

面面,因为管理者的亲力亲为以及示范带头作用更是

一种领导方法、领导艺术,是领导力的具体体现,更

是引领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践行“有感领导”

关键在于表率示范

践行“有感领导”的核心在于“感”字。“感”

是第一知觉,领导者要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举止能

让员工有感觉、有感知、有感悟。领导者只有在各项

管理工作中身体力行,让“感”字体现出巨大的影响

力,成为一种精神理念并引领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才

能最终形成合力,实现企业发展的更大突破。同时,

践行“有感领导”也是深入基层践行调查研究、解决

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种深入基层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等

制造黑火药起家的杜邦公司,在

早期的发展中,生产事故频发,造成

了多起血的教训,致使杜邦意识到只

有把员工的安全放在首位,企业的发

展才会有根本保障。他于是把自己的

家搬到了离生产车间不远的山坡上。

杜邦要求公司每一项新流程的启用都

要由主管负责人亲自尝试,无风险后

方可投入运行,这种将自身安全与员

工生命安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管理理

念,使得员工感受到了杜邦对企业安

全的重视。这种管理理念逐渐积累,

形成了现在“有感领导”的安全理

念。

石油行业同样具有高危险、高技

术密集的特点,“有感领导”的理念

只有通过领导者在安全现场、安全生

产中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用自己的

言行示范让员工感知企业对安全的重

“有感领导”引领企业发展

文 周立宏

思想库

21 PAGE

2022.04

第24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22

同于一般意义的调研检查,它的关键

在于领导者的亲力亲为作用、表率示

范效果,进而汇聚人心,激发团队精

神,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团队中的领导要敢于身体力行地

去谋事、做事、成事。领导者的每一

个行为、举止都会成为一面镜子、

一个标准、一个榜样、一道无声的命

令,吸引群众并凝聚起群众的力量。

值得反思的是,在近几年发生的矿难

事故中,伤亡的大都是普通矿工,鲜

有煤矿领导者。如果稍加留意各个矿

难的影像图片资料,我们不难看到矿

区内甚至是采矿口处都有醒目的安全

标识和标语。然而,矿难悲剧却屡次

发生,无法阻止。究其原因,并非缺

乏各种安全警示教育,而是缺乏领导

者在践行理念中的以身作则和亲力亲

为。如果各煤矿领导者能够把珍惜员

工生命放在首位,自己率先垂范,经

常性地深入采矿点查看安全、了解险

情,将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各项危险作

业的发生,从而减少人员的伤亡悲

剧。

践行“有感领导”

应坚持以人为本

践行“有感领导”本身就是一种

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它要求领导者

站在最高点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对人的根本尊重。因为企业的发展血

脉在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也在人

民。杜邦之所以把家建在危险的车间山坡上,就是想

让员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他对员工生命价值的尊重,

从而共同支撑起企业的发展。我们的领导者也同样需

要这种领导艺术和方法,要将自身的行为举止率先体

现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坚持在困难险阻面前带头,

坚持在创新突破前带头,坚持在清风亮节前带头,推

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如今,员工的思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活跃,他

们时刻都在关注着领导者,其思想行动也跟随着领导

者。但反观部分领导者,他们在管理过程中乐于发号

施令,乐于空讲口号,对工作毫无作为,只谈要求不

谈方法,甚至动辄大发雷霆,致使管理效果欠佳,常

常引来矛盾或冲突,失去了群众的支持。这样的管理

方法不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

践行“有感领导”

应把握五个“要点”

“有感领导”作为一种有效的工作开展途径,需

要领导者发挥自己的影响力,通过亲身示范来带动员

工并使之有所感悟,进而参与到企业最基层的实践工

作中,快速地完成任务。但是,领导者的精力和能力

又是有限的,尤其是业务纷繁复杂的企业,领导者不

可能事无巨细,凡事亲力亲为。如何践行“有感领

导”,让领导者发挥出对企业、对员工的责任意识﹑

关怀意识,从而推动企业各个方面的发展,笔者建

议,要把握好五个要点:

一要关注重点。我们的企业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

工作角色,每名员工都在各自的舞台上努力地工作

着。企业的领导者要清楚当前企业工作的重点是什

么、难点是什么,关注重点、把握难点,对于关键

问题、急难险重问题,要果断决策,要在宏观上把握

方向并给予推动及帮助,发挥出“有感领导”的影

第25页

响力。二要把握时机。这个时机指的

是领导者要用正确的思路紧紧抓住工

作的关键。一棵树找不出两片完全相

同的树叶,同样地,不同时期、不同

阶段,企业发展的工作重点也不可能

完全相同。有战略思想的领导者必须

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关键岗位、

关键环节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唯

有如此,“有感领导”的效果和作用

才会明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要掌握方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

领导者强大的凝聚力,因为企业不仅

要直面外部激烈的竞争,还要应对内

部管理的压力。亲力亲为的领导方式

具有两面性,当其作为调查研究、率

先垂范、统揽全局的工作方式时,就

是积极的领导作风;当其转为不分主

次、包打天下、惟我独尊的工作方式

时,就是有害的领导作风。做实“有

感领导”要求领导者掌握好方式方

法,管好用好身边的资源,坚持以人

为本。尤其是面对来自基层的困难与

问题时,领导者要针对不同环境、不

同问题、不同困难,找准症结,拿出

对策,既要发挥出领导者解决问题的

主观能动性,还要以员工的利益为重

点,留给员工更多空间,发挥他们的

自主能动性。如果领导者到处指手划

脚,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四要关注

效果。领导者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时,要关注事情的结果与反馈,为

后续问题的解决积极做好铺垫并积累

经验。五要总结提升。企业的发展方式某种程度上

会不断地变化和提升,领导者只有对工作问题及方

式方法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看到自己工作的

盲区,才能更好地优化工作,最终提高“有感领导”

的效果。

企业领导者的精神理念不应该仅仅作为一般的管

理补充和润滑剂,管理者要多方位地思考,不断提高

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中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的能力,积

极寻找如何带领企业提高竞争实力的“良策”。同时

我们也意识到,企业发展仅靠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雄厚的技术实力这些硬件是不够的,更需要让渗透在

企业各个环节中的“有感领导”的精神理念来带动、

引领并服务于各项工作,汇聚最大优势,把握发展机

遇,真正把企业做实做强,最终引领企业实现和谐发

展、科学发展。□

(摘自《中国石油企业》)

思想库

23 PAGE

2022.04

第26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24

现代能源体系的时代内涵解读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

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我

国全面落实“双碳”目标要求,稳

步推进“十四五”规划,能源革命

战略实施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出台

的,具有重要时代意义。《规划》

关于能源表述及目标涵盖范围广,

涉及化石与非化石能源所有领域,

是能源发展规划的“集大成者”;

《规划》关于现代能源建设发展路

径针对性强,精准到位,与目标形

成有效衔接。《规划》的出台对于

我国新形势下的能源转型及发展具

有重要指导意义。

《规划》关于现代能源

体系的内涵及界定

《规划》未就现代能源体系给

出具体定义,但从《规划》中有关

“我国步入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新阶

段”“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

展目标”的系列表述中可以把握其

基本脉络。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新阶段分别

从能源安全保障进入关键攻坚期、

能源低碳转型进入重要窗口期、现

代能源产业进入创新升级期、能源

普遍服务进入巩固提升期四个方面

予以解释和说明。《规划》编制指

导思想及基本原则重点强调了“保

障安全,绿色低碳”“创新驱动,

智能高效”“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民生优先,共享发展”四个

方面。

通过对比可以看得出来,《规

划》关于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阶段的

划分以及《规划》编制基本原则的

出发点是完全一致的,其中的关键

词就是安全、低碳、创新和服务,

涉及到目标、过程和服务对象。这

里的目标主要指国家能源安全和事

关民生的能源需求;过程主要强调

了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这是实现一

切目标的前提条件;低碳体现了与

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与国际接轨,

与双碳目标接轨;服务主要指满足

能源民生需求。按照这一思路定

义,现代能源体系就是指能够通过

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能源安全稳

定、绿色低碳供应,能够在有效保

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惠及民生的

能源体系。

《规划》中的主要目标

指标及建设路径

从内容构成看,《规划》总共

分为九章。其中第一章涉及发展形

势与环境,第九章主要内容针对规

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除第一、九章

之外,第二至第八章内容为《规

划》的主体内容,涉及到现代能源

体系建设目标和实施路径,具体

可以简称“1+6”,即一套目标体

系,六类实施路径。

现代能源体系的发展目标

《规划》给出了“十四五”时

期发展目标

关于能源保障目标,着重强调

文 罗佐县

第27页

高端访谈

25 PAGE

2022.04

了提升自主供应能力。提出到2025

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

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

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

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

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

能力进一步增强。与“十三五”末

的2020年相比,能源年综合生产能

力增加5.2亿吨标煤,年均复合增

长2.4%,与十三五时期基本保持

相同增速,其中原油、天然气国内

产量和发电装机容量是增长重点。

从能源体系科学运行角度看,仅仅

强调提升供应能力是不够的,应该

在节能与提升能效方面同时有所

作为。《规划》提出“十四五”

时期单位 GDP 能耗五年累计下降

13.5%。

关于能源低碳转型,着重强调

了通过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降低碳

排放。《规划》 提出“十四五”

时期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

累计要下降18%,具体的实现路径

依然是能源转型,重点是促进非化

石能源发展。化石能源清洁化利

用也可降低碳排放,但考虑到CCS/

CCUS技术及项目推广目前仅处于

示范阶段,在“十四五”时期对减

排的贡献可能相对有限,所以重点

还是集中在非化石能源发展方面。

我国提出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面临煤炭依然是主体能源约束,

发展非化石能源是必须硬闯的一

道关。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

源中占比是15.9%,到2025年达到

20%,到2030年达到25%,2030年

较2020年有近十个百分点的增长硬

约束,因此“十四五”时期不能放

松。

关于创新发展,主要强调了新

技术的应用与研发。《规划》提出

新能源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新型电

力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安全

高效储能、氢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

提高,减污降碳技术加快推广应

用。能源产业数字化初具成效,智

慧能源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十四五”期间能源研发经费投入

年均增加7%以上,新增关键技术

突破领域达到50个左右。

由于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目标的

重点集中在非化石能源方面,因此

能源技术创新发展首先强调了新能

源技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与

之相关的储能及氢能技术研发,其

次强调针对化石能源的减污降碳技

术研发及应用,再次是支撑能源产

业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及智慧能源

系统建设技术。总体看,未来关于

技术研发的重点和方向。现代能源

规划发展重点保持了高度一致性。

关于服务民生,着重强调了人

民生产生活用能便利度和保障能力

提升。强调电、气、冷、热等多样

化清洁能源可获得率显著提升,人

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1000千瓦时左

右,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

大。城乡供能基础设施均衡发展,

乡村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城乡供电质量差距明显缩小。《规

划》基于人民生产和生活用能便利

度和保障程度提升,重点强调了天

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供

能基础设施、城乡供电质量差距缩

窄几个关键问题。

《规划》对中长期发展目标予

以展望

《规划》提出到2035年,能源

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

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这一时期国家

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

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

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

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

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

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

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这里突出了几个关键节点,一

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25%

的目标在2030年得以实现,之后进

一步大幅提升;二是新型电力系统

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达峰后排

放量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与碳

排放总量在2030年的时间节点形成

“一升一降”呼应关系,非化石能

源占比提升对减排做出巨大贡献。

《规划》从六个方面

涉及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路

目标明确之后,《规划》继续

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路径做出安排,

体现出发展逻辑的一致性。路径具

体包含增强能源产业链安全稳定、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区域产业

布局、加强科技现代化、提升能源

第28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26

产业治理效能、增强国际合作方

面。路径是基于目标明确的具体方

案,这一部分内容更加具体和有针

对性。

增强能源供应链稳定性和安

全性的描述主要按照“战略安

全”“运行安全”“应急安全”脉

络展开

战略安全主要指国内油气安全

保障,重点是国内供应能力提升,

具体实施路径是加大国内油气勘探

开发力度,常非并举、海陆并重,

做好老油气田稳产及提高采收率等

工作,力争到2022年回升到2亿吨

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天然气产量

快速增长,力争2025年达到2300亿

立方米以上。运行安全主要强调发

挥煤炭的托底保障作用、发挥煤电

支撑调节作用以及重视天然气储备

调节能力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应急安全管控主要强调技术层

面的运行安全,主要聚焦重点地区

电力安全保障、能源网络安全管理

以及风险隐患治理。将安全管理分

为战略安全、运行安全以及应急安

全三类,实现了安全管理全覆盖,

系列重点工程使得安全管理进一步

落地。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主要聚

焦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新型电力

系统、减少能源产业碳足迹以及节

能减碳

《规划》提出到2025年,常规

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核

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左

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强调推动电

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

方向演进,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

行模式,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能

力。

提出全面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

改造,优先提升30万千瓦级煤电机

组深度调峰能力,推进企业燃煤自

备电厂参与系统调峰,将煤电定义

为调峰电源。提出因地制宜建设天

然气调峰电站和发展储热型太阳能

热发电,推动气电、太阳能热发电

与风电、光伏发电融合发展、联合

运行。

总体体现出依托火电与新能源

电力协同的发展思路,未来的新能

源电力系统是基于火电、核电、水

电与可再生能源电力协同运行的系

统。减少能源产业碳足迹主要强调

了能源生产、储运环节的提效减

碳以及与生态治理的协同。

能源发展布局从能源、区域

以及乡村三个维度展开

能源维度的布局主要强调生

产和输送的布局问题,在充分发

挥能源富集区战略支撑功能基础

上,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就近

消费,做好油气和电力跨省跨区

输送通道建设。区域维度的布局

主要强调了在立足区域资源禀

赋,按区域能源发展实际基础

上,基于因地制宜原则提升东

部、中西部能源清洁发展水平。

《规划》针对清洁能源的发

展不仅仅针对可再生能源,对于

油气、煤炭的清洁化利用也做出

了系统要求。乡村能源变革被单

独列出,足见对这一问题的重

视。其中边远地区能源基础设施

建设与农村清洁能源保障是重

点,提出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

区、边远地区探索建设高可靠性

可再生能源微电网;在气源有保

障、经济可承受的情况下,有序

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积极

稳妥推进散煤治理,加强煤炭清

第29页

高端访谈

27 PAGE

2022.04

洁化利用。农村地区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不高,对于碳排

放控制以及冬季清洁供暖等形成重大制约。

关于科技现代化、科技发展规划,按照既有创新优势

发挥、前沿攻关以及示范工程思路部署安排

关于既有创新优势的发挥,《规划》首先提出巩固非

化石能源领域技术装备优势,持续推进风电、太阳能发

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其

次提出提升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实施陆上油气勘探

开发和炼化技术攻关。

《规划》在科技创新方面首先提及非化石能源相关的

技术研发,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将储能及氢能等新兴领域

列为前沿攻关对象,其中储能方面突出标准和支撑安全和

经济性的技术攻关方向,氢能方面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

氢和氢能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力争氢能全

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储能和氢能是新型电力系统建

设的重要内容,《规划》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此外关于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推进能

源产业基础设施数字化、能源智慧平台建设。针对上述研

发领域的成果转化和应用,《规划》提出建设一批科技示

范项目的思路和具体安排。

治理效能提升以市场机制建设为重点,旨在通过市场

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能源体系运行效率以加快现代

能源体系建设步伐

治理效能提升核心是推动市场化建设,依托高标准能

源市场运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现代化水平。《规

划》提出深化电力、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能源领

域“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现代能源市

场建设,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促

进节能减排降碳。

关于能源主体,《规划》强调能源领域主体多元化,

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能源领

域;优化能源产业组织结构,建设具有创造创新活力的能源

企业;依托市场机制优化支持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关于现代化市场建设,《规划》重

点强调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依靠科学

的价格机制合理引导资源流动,构建开

放透明的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关于能

源治理制度建设,强调依法推进能源治

理,强调政策协同保障和市场监管。

关于推进国际合作,强调通过参与

全球能源变革和能源治理实现开放条件

下的能源安全

《规划》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

为引领,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坚持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合作,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能源开放合作,实现开放条件

下的能源安全。这里能源安全的核心依

然是油气。

《规划》提出“巩固、增强”,

巩固拓展海外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持续

巩固推动与重点油气资源国的合作,以

油气领域务实合作促进与资源国共同发

展。增强进口多元化和安全保障能力,

巩固和拓展与油气等能源资源出口大国

互利共赢合作。增强油气国际贸易运营

能力,加强跨国油气通道运营与设施联

通,确保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与平稳运

行。与相关国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维

护能源市场安全。

能源安全

是现代能源体系的“基石”

端好能源饭碗,保障能源安全始终

是我国能源体系建设的重点与核心目

标。《规划》高度重视国内能源特别是

国内油气的生产与供应能力提升,制定

了油稳气增的目标;同时提出借助“一

第30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28

系,减碳降碳的过程要一直持续下去。

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有着平等的发展

机会

非化石能源要大发展,但并没有因此剥夺化石能

源的发展机会。《规划》提出通过市场化机制建设有

效配置资源,支持非化石能源发展,同时鼓励化石能

源清洁化开发利用,并没有厚此薄彼。目前政策对非

化石能源支持力度较大,但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商业模

式成熟,若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互有优劣,但各自发

展的机会是均等的。

未来不同能源行之间肯定会存在竞争,只要能在

竞争中胜出,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非化石能源都是应

该受到肯定的。联想到双碳目标刚出台之际,国内一

些地区去碳政策执行力度较大,不同程度出现“运动

式减碳”,造成之后能源供应紧张。《规划》对现代

能源体系中的各个成员均给予发展机会和空间。

能源保障供应与节能提效现代能源体系

的基本抓手

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重头戏是供给侧改革,能源

发展布局从区域、能源两个维度的安排都是围绕经济

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需求变化展开;科技创新也是围

绕能源产业如何提质增效;治理能效的提升目的在于

通过高效的价格导向、科学的监管合理引导资源流

向,促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布局形成。

《规划》同时提及提高能效以及降低单位GDP能

耗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关要求和举措,与产业变革形成

“一增一减”“供需双向发力”的呼应机制。如果只

重视上规模而不控制能效势必造成资源浪费,有失均

衡。但比较而言,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现代能源体系

的任务更重,其中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任务迫切。□

(摘自《能源》)

带一路”倡议实施,加强与油气资源

国的合作,在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实现

我国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这一思

路过去在实践,当前还在实践,今后

会一直持续下去。

《规划》还提出加强与石油消

费国的交流,此举对于消费国“抱

团取暖”应对油价波动也是必不可

少的。除油气之外,《规划》强调

了大力发展新能源,强调了煤炭清

洁化利用,保障能源安全的思路和

选择更加多元。

减碳降碳是现代能源体系建

设的长期基本遵循

《规划》出台时间节点是在我国

“双碳”目标提出之后,考虑到能源

结构转型对减碳降碳有决定性影响,

因此《规划》将确保能源安全前提下

的能源转型视为重要目标任务。

其中发展非化石能源是通过结构

变化实现减碳。相比于化石能源清洁

利用,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途径减碳

效果及力度应该最大最明显。但是考

虑到能源结构转型总体渐进性以及稳

定性刚性约束特征,化石能源的清洁

化利用也被《规划》高度关注。

《规划》提及要大力提升煤炭及

油气等化石能源生产开发利用的低碳

化水平,重视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大

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的协

同发展力度,旨在通过化石能源的稳

定性支撑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舞台的拓

展,能源转型以及现代化能源体系建

设的基本遵循是减碳降碳。《规划》

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

第31页

高端访谈

29 PAGE

2022.04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努力增储上产

2022 年 3 月 22 日, 国 家

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认真学习

规划的内容,我们认为,保障我国

能源安全的核心,就是保证石油天

然气的稳定供应,当前国际环境的

复杂多变,更提醒我们应加大国内

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在努力

确保实现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要多

生产油气,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我

国油气行业积极的贡献。

规划的三大亮点

有别于传统的行业五年规划,

认真研读规划的内容,很高兴看到

本次规划有很多亮点,其中仅名称就令人耳目一新。

从油气行业来看,规划至少有以下三大亮点:

一是将油气行业放在保障能源安全最重要的地

位。规划基本原则的第一条是“保障安全,绿色低

碳”,要求“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规划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发展

目标的第一条,是“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其

中明确的四个量化指标中,石油和天然气就各占了

一条。

二是对油气行业安全保障工作的要求非常细化。

在“能源安全保障重点工程”专栏中,规划将重点篇

幅放在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上,具体细化到开展工作的

各个盆地,以及油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多种

能源资源。

三是高度重视激发能源市场的主体活力,明确提

出了油气增储上产中的市场化举措,提出加快油田服

务市场建设等等。

文 王能全

油气稳定供应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要高度重视技

术和创新,特别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油气行业要努力

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第32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30

规划提出的原油天然气

产量两个量化指标背后

的考量

规划明确的保障安全四个量

化目标中,石油和天然气各占了

一条,我们认为,这凸显了石油

天然气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中的

重要性。

从本质上来看,由于对国际

市场的高度依赖,我们认为,我

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就是保

障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安全。根

据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等部门

的数据,2021 年我国加工原油

70355 万吨,进口原油 51298

万吨,不考虑库存的变化,进口

原油占比为 72.91%;天然气表

观消费量为 3726 亿立方米,进

口量为 1675 亿立方米,进口天

然气占比为 44.95%。因此,无

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我国都高

度依赖国际市场。

能源安全,是学术研究和媒

体热衷的话题,和平时期社会大

众 的 关 切 不 大, 体 会 也 不 深,

但目前仍在持续恶化的乌克兰危

机,非常直观地说明了能源安全

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看到,

这一场危机导致了石油、天然气

和煤炭等价格大幅度波动,三大

能源产品的价格均创下了历史新

高,能源危机正在全球范围蔓延

并恶化,世界上很多国家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全球经济复

苏受到冲击,能源安全的诸多经济危害正在持续显现;更

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高度依赖某些国家的进口能源,

带来了危机中部分国家的对外政策处于两难的境地,能源

安全掣肘了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决策。

从保障能源安全的角度,尽可能多地增加国内的油气

等能源产量,减缓并最终减轻对进口油气等能源资源的依

赖,基本上是世界所有能源进口国保障能源安全最主要的

政策措施。因此,规划提出了到 2025 年我国油气产量的

具体量化目标,我们认为最主要的考量,就是来源于规划

的第一条目标,即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规划提出的 2025 年油气产量目标

是可以实现的

截至目前,2015 年我国的原油产量最高,为 21455.6 万吨,

此后一直低于这个水平,2021年为19888.1万吨。从统计数据看,

2019 年我国的原油产量为 19101.4 万吨,2020 年为 19476.9

万吨。这样,从 2019 年以来,我国原油分别增产了 375.5 万吨

和 411.2 万吨,两年平均为 393.35 万吨。因此,如按这两年的

平均增产水平看,2025 年回升到 2 亿吨原油的目标,应该没有

太大的问题,且有很大的可能,2025 年我国的原油产量将超过

2015 年,创下新的历史纪录。

从我国天然气行业看,近年来的表现要好于石油行业,一直

处于产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之中。2015 年,我国的天然气产量仅

为 1341.6 亿立方米,2021 年跨过了 2000 亿立方米的大关,增

长至 2075.8 亿立方米。2019 年,我国的天然气产量为 1761.7

亿立方米,2020 年为 1925 亿立方米,分别增产 163.3 亿立方

米和 150.8 亿立方米,两年平均为 157.05 亿立方米。因此,

从天然气行业近几年的表现看,2025 年我国天然气的产量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不存在什么问题,有可能会超过 2500 亿立方米

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的油气产量稳定增长中,非常规油气发挥了重

第33页

高端访谈

31 PAGE

2022.04

要的作用。2019 年,非常规油气已

占我国油气总产量的23%;2020年,

我国非常规油气总产量已达 7000 万

吨油当量,其中非常规油起到石油

产量稳定“砝码”的作用,非常规

气是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力”。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

可采资源量均位于世界前列。行业

公认的是,不论是“十四五”还是

未来更长的时间,非常规油气资源

的开发,都将成为我国油气行业增

储上产的重点工作,预计 2030 年我

国原油产量的 20% 和天然气产量的

50%,都将依靠非常规油气资源的

开发来实现。

重视技术和创新并发挥

市场的作用保证实现规

划目标

前 面 谈 到, 我 们 认 为 实 现

2025 年规划提出的油气产量目标,

不存在多大的问题,结论仅仅是从

这几年统计数字的简单推算得出

的,事实上,油气行业是技术密集

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在需要巨大

的资金投入的同时,更需要大量行

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支持,要实现

增储上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不是简单地从统计数字就能推导出

结果,而是要复杂的和体系性的体

制机制保障。在这方面,我们认为

以下两点是重中之重:

要实现 2025 年和未来我国油气产量的目标,首先要高度

重视技术和创新的作用。2015 年之后,我国原油产量之所以

下降,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大庆、胜利等主力油田都进

入了晚期,产量自然下降,稳产需要应用二次、三次采收等

大量的技术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前面谈到的,当前和

未来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实现 2025 年我国油气规划目标中将发

挥重要的作用,其中技术创新就是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根本之

所在。因此,我们非常赞同规划在不同的部分提出,要实施

陆上常规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技术攻关,要开展深层页岩气、

页岩油、海洋深水油气、煤层气勘探开发及示范应用。这些

领域,都是当前和未来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工作,要有

细化的工作措施具体加以落实。

其次,要高度重视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增储上

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资源储量来说,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油气

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对比其他国家,无论从总体上还

是海上资源等诸多方面,我国的油气勘探都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已经探明的部分油气资源

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规划提出,要激发能源市场主体活

力,要推进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市场化,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

让制度和更加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加快油田服务市场建设。

我们认为,这些都是针对性非常强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

国部分石油企业内部的市场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我

们希望,国家未来应该出台更加细化的政策措施,使得规划

提出的这些目标能够真正得以落实,并产生预期的和积极的

效果。

仍在持续的乌克兰危机,让世人见识了国际形势的复杂

多变,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我国

油气行业发挥更大的和更主动的积极性,承担起行业应负的

责任!□ (摘自《中国电力报》)

第34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胜利油田难动用

石油储量地质工程一体化探索

难动用石油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

经济条件下,已探明但因储层条件差而

难以投入开发或不具工业开采价值的

石油储量。业内一般将五年以上未动用

石油储量统称为难动用石油储量。胜利

油田经过 60 年发展,累计剩余未动用

石油储量已达 6.6 亿吨,难动用储量

规模近 6 亿吨,占比 90% 以上,主要

为低渗透油藏和稠油。低渗透油层主要

为缓坡滩坝砂、陡坡砂砾岩、深水浊积

扇,目的层埋深大、资源丰度低、压力

系统复杂;稠油主要为深层敏感性稠油

和浅层超稠油。有效开发难动用石油储

量,面临油水系统复杂、工艺配套难、

产能低等诸多挑战。

高效盘活难动用石油储量已成为

提升石油产量的重大命题。2017 年 3 月,中国石化

提出将难动用石油储量“管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希望从胜利油田努力趟出突破口。2017 年 8 年,中

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

成立难动用石油储量合作开发项目管理部(以下简称

“项目部”),综合管理难动用石油储量合作开发工作。

为形成应对挑战的认识和思路,工程公司首先赴长庆、

中原、江汉、大庆等油田调研,积极借鉴近年来深层

致密气、海相页岩气等复杂油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实

践经验,特别是“苏里格气田合作开发管理模式”,

找到合作发展难动用石油储量的新思路。项目部结合

胜利油田难动用石油储量特征,运用创新性思维和革

命性措施,宏观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低品位中

找“甜点”,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坚持效益为先,

做大产能,规模动用,难动用石油储量开发取得明显

成效。

文 万绪新 谢广龙 丁余刚

PAGE 32

第35页

机制创新奠定合作基础

难动用石油储量合作开发是全新事物,实现规模效益

动用需转变观念和创新机制。

(1)创新合作机制。采用区块建产总包模式,按照

50 美元 / 桶平衡油价倒算投资,超产部分分成奖励,打破

以往油田分公司风险独担、效益独享开发模式,有效引导

工程公司从多干工作量、多挣工程款向做大产能、分效益

油转变(图 1)。

(2)创新内部分配机制。项目部代表工程公司与分公

司签订总承包合同,并与施工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将服务

收入与工程质量、区块产量及项目贡献挂钩,测算总额和

奖励金额,激发工程公司内生动力,保障项目宏观统筹和

整体优化。

(3)创新市场开放机制。①采取市场化运作,发挥项

目部内部分包议价灵活机动优势,加大自主采购力度,降

低工程材料费用。②引入外部市场机

制 : 列举分类科研项目,面向社会科研

机构、高等院校公开招标,能者委任;

开放钻头、螺杆、提速工具等市场平

台,广纳社会高新科技产品同台竞技,

刺激技术、产品更新换代。

(4)创新管理模式。①创新攻关

团队建设,坚持内引外联,整合人才资

源,用好“三大团队”。发挥工程公

司全产业链设计与施工优势,统筹做

好开发方案优化与技术集成;发挥油

田分公司数据资料优势,力争资料共

享,协同研究;发挥国内外科研院所

理论研究优势﹐借鉴先进理念,突破

认知瓶颈。②创新运行模式,生产运

行模式由“串联”变为“并联”,方

案编制完成后,施行可行性研究上报、

图 1 胜利油田难动用石油储量合作开发分成机制

探索实践

33 PAGE

2022.04

第36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单井设计、安环评、协调工农关系、

启动合同流程“五同时”,运行时

效从至少半年缩短至 3~4 个月(图

2)。③开放管理平台。油田分公

司主动开放平台,一是合作开发单

井设计,由甲方审批变为乙方自行

设计、审批,上报油气开发管理中

心备案;二是开放生产数据源头,

基本实现信息共享、按期标定、分

成结算。

低品位中找“甜点”

储量品位低是难动用石油储

量开发项目面临的最大困难。工

程公司在难动用石油储量合作开

发中大胆逆向思维,抓主要矛盾,

从区块试油试采特征入手,分析

区块产量控制因素,工程上并行

开展钻井、完井工程、储层改造

研究,明确工艺技术进步蕴含的

增产空间,以此为基础,优选地

质、工程甜点,明确部署方向,

设计合理的井型、井网、井距,

最终评价经济效益,满足经济效

益要求则立即动用,反之则转入

攻关研究。同一面元多维度逆向

思维的研究方法,切中难动用石

油储量开发面临问题的要害,一

针见血,事半功倍(图 3),以

图 2 胜利油田难动用石油储量合作开发运行模式

图 3 胜利油田难动用石油储量逆向思维导图

PAGE 34

第37页

下举例阐述。

东营北带砂砾岩体难动用石油储量区,埋藏深、物性

差、非均质性强、工程造价高,产能突破是动用关键。永

936 块前期 4 口试采井平均单井累计产油仅超 400 吨(图

4a)。项目部承包以来,研究方式从“大水漫灌”改为“精

准注射”,对准砂砾岩期次难划分、有利储层难预测等问

题,一是基于层序地层学原理深入研究砂砾岩地震反射特

征,划分与对比多井间期次,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实现区

域统层﹔二是深入剖析构造演化对古地貌的控制作用,明

确每期砂砾岩扇体沉积中心迁移规律,找准扇中甜点纵向

叠置分布形态,应用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刻画有利亚相储层

边界。通过研究,明确了永 936 块存在两个厚度中心,

部署新井 8 口,实钻证实低品位“甜点”优选可有效减少

甚至消除低效井,建成产能 1.49 万吨(图 4b)。

渤南洼陷义 184 块难动用石油储量区,沉积规律不

清、油水关系复杂、整体产能低,高油价下也未能动用(图

5a)。工程公司主导后,从1口高产井周围总有几口低产井、

无效井的特征入手,反观部署思路和工程工艺,突破思维

定势,重新研究认识油藏。利用构造演化

分析、古地貌恢复、沉积相研究确定储层

有利展布方向,运用地震波阻抗反演、能

量半时地震属性预测、基于蚁群遗传算法

的生物启发裂缝计算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

(图 5b),进一步描述储层及裂缝发育情

况,明确了“裂缝控制初产、厚度决定累产”

富集高产规律,进而部署新井 27 口,建产

能 8.2 万吨,唤醒了超 3000 万吨的沉寂

储量。

坨庄油田坨 764 一坨 765 块难动用石

油储量区(图 6a),滑塌浊积砂体油层埋

深大、厚度薄、开发风险大。工程公司承

包后,系统分析钻探失利原因,创新提出

“沿沟滑塌、遇坎卸载”砂体沉积模式(图

6b) ,即滑塌砂体沿着胜北断层二台阶向

下滑塌,重力流“块体”遇到陡坎无法继

续“爬坡”,进而就地“卸载”的储层预

图 4 胜利油田水 936 块砂砾岩难动用石油储量区开发甜点图

探索实践

35 PAGE

2022.04

第38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测新思路,部署开发井成功钻遇了厚油层。

地质工程一体化提速增效

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实现效益开发低品位储量

的必经之路。难动用石油储量开发需落实设计源头、技术

优化、增产方案三个一体化,油藏地质研究及设计贯穿井

位部署、钻井完井及投产整个流程,并根据工程、工艺反

馈动态迭代优化。项目部深入研究盐 222 区块提出:纵

向“三层楼”式砂砾岩体,每期扇中有利部位呈“楼梯式”

错落叠置;钻井轨迹以适当角度负位移进入正位移穿出,

纵向上可钻遇更多有利储层,而且不影响后期压裂改造;

井轨迹优化配合使用高效 PDC 钻头和螺杆,应用“学习

型曲线”经过几轮次持续改进,平均

钻井周期由前期五段制井身 147 天降

至 24 天,成为样板工程(图 7)。

渤南洼陷义 184 块难动用石油储

量区,已钻井平均周期 78 天,卡钻、

漏失、划眼等复杂情况频发,钻井时效

不足 30%。项目部承包后研究提出 :

已钻井技术套管下深 2600~2700 米,

未能有效封隔复杂压力系统,实际采

用小尺寸技术套管下深到 3400 米,可

根本解决工程复杂问题(图 8)。钻井

过程中根据压力预测模型,改变异常高

压地层“见涌就压、见漏就堵”的传统

做法,钻井液密度始终维持在涌漏平衡

点,优先保护油层。完井环节克服高气

图 5 胜利油田义 184 块难动用石油储量区综合地质研究流程图

PAGE 36

第39页

油比油藏固井质量普遍不合格的顽疾,研究使

用“胶乳防窜水泥浆体系”,固井质量优良率

达 100%,突破了高气油比油藏固井技术瓶颈。

经过攻关,义 184 块工程质量全优,钻井周期

最快达到 27 天,钻井技术在渤南义 34 块全面

推行,并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如义 34 -斜 223

井井深为 3550 米,二开钻井周期仅为 7.5 天。

胜利西部探区新疆永进油田难动用石油储

量区,(图 9a)油层平均埋深 5800 米,卡

钻、断钻具等工程复杂情况频发,平均钻井周

期 373 天。项目部从构造、地层入手,深入剖

析区域构造演化对空间应力场的控制作用,提

出永 3 井区位于逆冲走滑“帚状”发散带构造

应力早已释放的新认识,推翻了以往“构造应

力集中导致井壁失稳”的观点,以及上部地层

钻井液密度不能低于 1.70 克 / 立方厘米,清

水河组、西山窑组钻井液密度不能低于 1. 90

克 / 立方厘米的传统认识。新钻井永 3 -平 1 井,

二开创新使用高价盐钻井液体系,很好地解决

了西部油区中新生界黏土矿物过度吸水膨胀垮

塌和浅层砂砾岩层段虚厚滤饼卡钻两大工程难

题,而且可清洁井眼、降低摩阻,机械钻速提

高三倍以上,二开钻至井深 4862 米完井,仅

用 34 天,实际钻井液密度仅为 1.35 克 / 立方

厘米。三开针对清水河组、西山窑组紫红色泥

岩硬度大、塑性强、易垮塌的特点,应用抑制

性强、流变性好、润滑性好、性能稳定的合成

基钻井液体系配合使用 DBS、NEW 一 drill 等

高效破岩钻头及工具,日进尺由以往 8~9 米提

高至 60~70 米,实际使用钻井液密度仅为 1.78

克 / 立方厘米。该井完钻井深为 6616 米,水平

段长 800 余米,周期为 128 天(图 9b),破

除了以往“直井一年,水平井两年”的钻井“魔

图 6 胜利油田坨 764- 坨 765 块难动用

石油储量区沙四段古地貌恢复

图 7 胜利油田盐 222 块难动用石油储量区地质

工程一体化优化持续提速效果图

探索实践

37 PAGE

2022.04

第40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咒”,彰显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在难动用石

油储量效益开发中的核心作用。

精细储层改造,做大产能

经过两年多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充

分认识到做大产能是合作双方的共赢基础,

单纯一味降本没有出路。永 936 块难动用

石油储量区新井投产前,深入分析实钻油

层和岩石力学特征,优选“甜点”,摒弃

以往笼统大规模压裂做法,国内首次创新

使用直井 DSS 压裂工艺,采用“抑近扩远”

体积压裂方式,优选低成本清洁压裂液﹐

层间缝内暂堵转向技术,改造段数由过去

2~3 段增加至 6~7 段,加砂规模由 100

立方米左右扩大到 280 立方米以上,大大

提高了改造规模和精度(图 10)。投产后

单井日产油 10 吨以上,半年来产量无

递减,测算实施油价由 78 美元 / 桶降至

48 美元 / 桶,解决了砂砾岩储层递减快、

累计产量低难题。

义 184 块难动用石油储量区,前期两

口开发井基于岩石力学参数、储层物性、

天然裂缝发育程度等钻井、测井、录井综

合资料分析,采用直井泵送桥塞分段压

裂,逐层逐段优化施工参数,取得了良好

改造效果,初期单井平均产量近 50 吨,

已自喷累计生产原油 3.6 万吨,效益分成

5000 余万元。新方案部署投产 27 口井,

采用高黏乳液压裂液和清水可溶桥塞,最

图 8 胜利油田义 184 块难动用石油储量区

压力系统研究指导井身结构设计图

图 9 胜利西部探区永进油田难动用石油储量区钻井提速效果图

PAGE 38

第41页

大程度降低储层伤害,提高投产作业时效

﹔同时配套高敏感示踪剂和微地震监测,

指导后续井压裂选层和参数优化。目前已

投产 27 口,压裂段数和砂量分别是原方

案的 2.2 倍和 3.8 倍,投入超出方案设计

近亿元,真正实现精细密切割,平均单井

日产油 21 吨,是方案设计产能 2 倍以上,

测算实施基准平衡油价 46.9 美元 / 桶,效

益分成十分可观。

胜利油田难动用石油储量合作开发,

创新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一体化”合作

建产模式。油藏评价方面,低品位中找“甜

点”,消灭空井、减少低效井,有效化解

地质风险;工程技术方面,集成应用成熟

技术,杜绝工程事故,减少工程复杂,实

现最大程度提速提效;储层改造方面,积

极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理念,集中投资更

大规模、更高精度的储层改造﹐做大产能,

降低成本,变“难动”为可动。未来难动

用石油储量商业开发,将逐渐成为中国成

熟探区稳产增产的最重要阵地。胜利油田

难动用石油储量合作开发,在一体化人才

团队建设、研究思路创新、技术集成应用

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全国乃至世界

高勘探程度老油区可持续发展开拓了新方

向。□

结语

(摘自《中国石油勘探》) 图 10 胜利油田永 936- 斜 1 井“甜点”与滑套位置匹配图

探索实践

39 PAGE

2022.04

第42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与应用现状

我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相当丰富,

但复杂多变的地面和储层条件给中国

的油气勘探带来更多挑战。与美国页

岩相比,我国页岩气开发面临地面多

山地、地下埋藏深度大、非均质性强、

技术要求高、开发成本高等诸多挑战。

近些年,专家学者们借鉴北美页岩气革

命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思路方

法,来解决非常规油气藏高效益开发的

关键技术难题,地质工程一体化作业模

式应运而出。2011 年,Cipolla 等针

对非常规储层开发的挑战首次提出“从

地震至模拟”一体化工作流程,无缝整

合了从地震数据解释至产能模拟的全

过程研究方法。2012—2016 年,在对 Marcellus、

EagleFord 等页岩开发时,广泛应用地质工程一体化

方法开展方案设计、参数优化等工作。国内吴奇等系

统地提出了针对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

开发的理念及技术路线,在黄金坝 YS108 区块率先

应用“品质三角形”。胡文瑞对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概

念内涵、实现条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西南油

气田、浙江油气田针对页岩气,塔里木油气田、新疆

油气田、长庆油田针对致密油气,大港油田针对稠油

油藏,吉林油田针对低渗透油藏广泛开展地质工程一

体化应用实践,取得初步成效。另外,BHGE、斯伦

贝谢、哈里伯顿等公司都积极与油田合作,提供地质

工程一体化服务及软件平台,为非常规储层开发提供

技术保障。实践中逐步摸索出独具特点的地质工程一

文 赵福豪 黄维安 等

PAGE 40

第43页

体化技术。比如,将测井识别评价

技术、“甜点”区域预测及评价、

储层预测技术、基于地质目标跟踪

的轨迹调整技术等关键技术有机地

融合,形成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

导向钻井技术;借鉴北美井工厂模

式,结合国内海相页岩特点,逐步

形成山地工厂化的钻井压裂施工模

式。但随着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应用

与发展,出现了一些“异化”现

象。为此笔者通过梳理地质工程一

体化的发展历程,对其实现思路进

行了总结,剖析了国内外典型应用

实例,最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

了建议。

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

现状

地质工程一体化是指以提高勘

探开发效益为中心,以地质 - 储

层综合研究为基础,通过优化钻完

井设计、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全方位

进行项目管理和组织施工,最大限

度提高单井产量、降低成本,从而

实现勘探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地质

工程一体化在各油田的应用模式不

尽相同,但在架构上都是组建一体

化管理的团队,利用一体化研究平

台进行一体化方案设计,形成地质

工程一体化的开发方式。

地质工程一体化组织机构

地质工程一体化团队及管理

地质工程一体化不再是狭义的地质学科与工程施工,而是涉及

地球物理、测井、录井、地质、油藏、钻完井、压裂、压后评估等

多学科综合研究工作及施工过程中一系列工程技术应用优化,要求

不同学科的人员能够高效地开展合作。首先应成立项目部,制定出

图 1 长宁页岩气示范区组织管理机构示意图

图 2 塔里木油田油气工程研究院地质工程一体化团队

探索实践

41 PAGE

2022.04

第44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一体化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图 1);

通过整合专业技术力量组建地质工程一体化团队(图 2),统一管

理、统一决策;实现项目从启动到实施再到评价的全流程精细管理。

刘合等认为北美页岩气革命带来管理水平的进步值得借鉴和思考,

页岩气一体化开发工程管理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油气公司应抓住

机遇积极优化工程管理模式,如建立“日费式”的管理模式、甲乙

方协同一致的管理机制等。

地质工程一体化平台

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多学科、复

杂性等特征对技术团队内的数据整

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

应用一个一体化的软件工具(平

台),团队可以使用依托于该平台

的各种软件,实现多学科协同研究

和协同工作。目前较成熟的软件平

台 有 BHGE 公 司 的 JewelSuite

(图 3)、斯伦贝谢的 Petrel、哈

里伯顿的 Landmark,此外还有

能新科的 GEPM 地质工程一体化

服务、奥伯特的 PEOffice 油气生

产一体化分析软件等。

BHGE 公 司 将 地 质 建 模

(JOA)、地质力学建模(GMI)

及压裂软件(Meyer)三大软件整

合成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平台,实

现了从地质、油藏研究到钻井、压

裂、建模分析等一体化分析研究,

得到的地质力学、地质建模等结果

用于钻井、压裂方案的优化中,通

过现场应用,继续完善地质模型,

从而提高对储层的认识。

地质工程一体化实施过程

地质工程一体化设计

转变过去的方案设计模式,建

立协同运行的新模式(图 4)。通

过对地下条件、地面条件等综合因

素分析,进行结合地震、岩心、测

图 3 JewelSuite 地质工程一体化模拟分析系统

图 4 方案设计模式转变

PAGE 42

第45页

井的综合地质评价,确定“甜点区”。

进行井位部署和水平井轨迹设计,建立

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针对不同的钻完

井工况,优选压裂施工参数,优化压裂

方案。进行压后评估,不断更新三维地

质模型,形成动态闭环。

地质工程一体化施工

在北美,为保证非常规资源开发的

利润,通常采用“井工厂”或“产业化”

的开发方式。Rexilius 在文章中介绍

了二叠盆地 Wolfcamp 地层非常规油

气井井工厂开发模式的具体应用,通过

对 Rex 油田两个采用不同开发方式的

井区进行对比,表明该模式能有效增加

开发效益。吴奇等针对南方海相页岩气

的特点提出的“品质三角形”(储层品

质、钻井品质和完井品质)概念,将页

岩气开发地质工程一体化工厂化实施

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打导眼井、

水平评价井,进行品质评价并更新形成

品质模型,结合实践经验形成并优化后

续井开发方案;第二步,根据形成的开

发方案,进行其他井的工厂化作业,并

对开发井进行压后评估,借助不断更新

的三维地质模型优化方案和指导施工。

国内外地质工程一体化

应用现状

地质工程一体化概念提出已近十

年,国外的加拿大 Montney、美国

Eagle Ford 和二叠盆地 Wlofcamp、墨西哥油田、

滨里海盆地 Zanazour 等区块,国内的长宁、威

远、昭通、库车地区、三塘湖等区块,都成功开展

实践,产油(气)量﹑钻遇率都有数倍的提升,施

工周期也大大缩减。如 Zanazour 第一口一体化

试验井 H8 获初期日产油 113 吨,450 天累计产

油 2.1 万吨,平均日产油 46.7 吨;库车地区通过

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克拉苏构造整体钻井提速明

显,单井增产达 3~5 倍。

墨西哥非常规油藏开发案例

墨西哥的页岩气资源在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中

国、美国和阿根廷。此外,已经具备商业化开发这些

资源的条件,促使墨西哥石油公司对页岩气进行勘

探开发。墨西哥石油公司(PEMEX)勘探的油田位

于墨西哥东北部,首要目标地层是上白垩统 Eagle 

Ford 地层,其次是侏罗纪的 Pimienta 地层。其勘探

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要利用从几口探井收集的信

息,评价储量可动用性,并为这些油田的未来开发奠

定基础。此外由于干旱原因需要考虑供水等问题。为

此,建立了一个包含多学科的团队实施地质工程一体

化的工作流程以应对这些挑战,应用该工作流程的 4

口井表现出良好的潜力。

一体化工作流程,主要有钻井阶段和完井阶段两

大部分。钻井阶段使用岩石物理静态模型来识别潜力

层段,地质力学模型(MEM)可用于预测最佳钻井

方位角、着陆点和降低钻井风险,实时地质导向用于

实现目标窗口内钻进。在完井阶段,以油藏为中心的

完井和储层改造软件整合岩石物理和地质力学数据,

用于优化完井和增产设计。实施该工作流程分为以下

四步:钻前模拟,地质导向和实时监测,完井设计、

水力压裂建模与实施,油井性能评估。

探索实践

43 PAGE

2022.04

第46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通过多学科整合来正确设计和优化非常规储层页

岩井是可行的,所采用的工作流程改进了非常规页岩

井的设计、评估和优化。通过实施,对该地区 Eagle

Ford 和 Pimienta 两个地层的储层性质有了更清晰

的认识,同时发现常规裂缝模型在描述水力裂缝时存

在局限性,应使用各向异性地质力学模型来正确估计

非常规页岩井中的最小水平应力分布。

长宁 - 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开发案例

长宁区块形成了一套针对南方海相页岩气的提产

增效开发模式,率先进行全页岩气田的数值模拟研究。

经探索实践逐步形成六大勘探开发主体技术,为地质

工程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现阶段,该气田

平均每口井日产气量 24.61 万立方米,与评价期相

比提高了 127%。在施工效果方面,钻遇率提高 1.8

倍,套管形变率下降 68%,水平段延长 53%,钻井

周期缩短 53.3%,开发井各生产指标都超过了设计

指标。

威远区块地表多山地丘陵,储层埋深大、非均质

性强,存在较大的储层改造难度,采用“一体化、工

厂化、效益化”的理念进行开发,施工速度、工程质

量均得到很大提升。其中,威 202 井区经 3 轮开发,

甜点钻遇率由 20% 增加到 80%,产量由 11.25 万

立方米 / 天提高到 25.95 万立方米 / 天,实现 3500

米以浅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

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方向

目前行业内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开展和推进存在着

“异化”现象,如 : 一体化项目“大而全”导致虎头

蛇尾、“会议室”一体化现象等,为此,分析认为我

国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急需开展以下

方向攻关。

(1)形成统一的地质工程一体化

思想。总结成功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区

块的经验,建立尝试和推进一体化的信

心和激情,牢固树立“地质工程一体化

是实现复杂油气藏效益勘探开发的必由

之路”的思想认识。

(2)建立健全地质工程一体化运

行机制。改革组织机构,整合勘探、

钻井、完井、测井、录井、采油等各

专业、各部门人员,形成一体化团队,

加强一体化管理,利用一体化平台开

展一体化设计,进行一体化施工。塔

里木油田形成了“LTTDW”的地质工

程一体化运行模式,新疆油田总结出

“五个一体化”,昭通页岩气示范区

提出 IPDP 模式。

(3)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考核。

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单井效益为目标,

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及可量化的考核制

度,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增强

团队的凝聚力,真正发挥“1+1>2”

的叠加效应,为地质工程一体化实施做

好保障。

(4)加快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

开发技术突破。由于中美页岩地质特征

的差异性,北美页岩气革命很多开发技

术并不完全适用国内,但随着页岩气勘

探开发的深入开展,科研和施工人员针

对中国页岩特点进行了先进的、创新性

PAGE 44

第47页

的尝试,总结形成一些具有实用性和适

用性的特色技术。李东杰等总结了页岩

气钻井技术的进展,建议我国应抓紧完

成页岩钻井核心技术及先进工具的国产

化。雷群等阐述了储层改造技术进展,

对中国储层改造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涪陵页岩气田采用了适合山地特点的

“井工厂”布局及作业模式,长宁页岩

气示范区逐渐形成了六大勘探开发主体

技术。

(5)加强地质力学在地质工程一

体化中的应用。对储层地质力学规律的

准确把握,是保障施工效率和开发效益

的重要因素。国外 Suarez 等较早在盆

地级别开展从地球物理到地质力学一体

化三维建模工作。多尺度(单井、平台、

全气田)的地质力学模型与开发、钻井、

完井、生产四大工程系统充分结合,广

泛应用于优化井区和井位部署、调整井

眼轨迹、井壁稳定性分析、压裂优化设

计及压裂实时监测、压后评估等工作。

今后应加强对地质力学、压裂动态、油

藏动态的井间相互作用研究及其与压裂

和生产的三者耦合研究。

(6)培养地质工程一体化复合型

人才。要加快对地质工程一体化复合型

人才的培养,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

才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适应性,

是未来社会最受欢迎的人才类型之一。

2009 年,樊太亮等就对目前石油工程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进行了系

统性分析,提出了石油工程专业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

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2016 年,新疆油田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建

设油气资源与工程联合研究院及重点实验室,致力于

将该平台打造成一个培养地质工程一体化复合人才的

摇篮。

总结与建议

(1)地质工程一体化作业模式的概念提出及发

展始于 2011 年,是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来实现勘探开

发效益最大化,已成为难动用、非常规油气商业(高

效)开发的最优模式。

(2)实现地质工程一体化要依托于一体化的组

织机构(团队、管理、平台),在单井、平台、区块

多尺度、分层次、动态化地进行一体化综合研究,通

过技术手段获得储层参数,把握“甜点”分布,构建

三维地质模型及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并根据现场数据

实时更新,为地质工程一体化提供技术基础和保障。

(3)国内外的油田区块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程

一体化勘探开发应用,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在实践

中也存在一些如会议室“一体化”、项目“大而全”、

“学科执念”的“异化”现象。

(4)我国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急需攻关方

向 : ①形成统一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思想,②建立健全

地质工程一体化运行机制,③强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考

核,④加快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技术突破,⑤

加强地质力学在地质工程一体化中的应用,⑥培养地

质工程一体化复合型人才。□

(摘自《石油钻采工艺》)

探索实践

45 PAGE

2022.04

第48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46

基于油公司体制的

采油厂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

油公司体制下创新采油厂成本

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油公司管理体制即:以整体优化为原则,以油

藏经营为主体,围绕勘探开发核心业务流程,实行

市场化运作、合同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依

托的企业经营方式。油公司体制对采油厂成本管理

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采油厂创新成本管理模式提

供了条件。在油公司体制下,采油厂成本管理应当

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

(1)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突出成本效益

理念。油公司体制以油藏经营为主体,而油藏经营

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和生产成本

的同时,优化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提高采油速度

和采收率,从油藏开发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这就

要求,采油厂成本管理要突出成本效益理念,用最

优成本实现经济产量,科学统筹产量、成本、效益

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最佳成本方式生产运行,实

现生产型向经营型的转变。

文 孙延斌

近年来,我国各油气田开采

企业相继进行了全面预算管理、

精细化管理、单井管理等成本管

理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但是受国际油价跌宕

起伏、油田开采难度加大、社会

环境成本增加、物价上涨等客观

因素的影响,采油厂成本管理和

降本增效的压力仍然很大。在油

公司体制下,综合运用战略成本

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标准成本

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看板管理

等多种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构

建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对采油

厂成本进行科学分析、预算、核

算、控制,可以实现采油厂成本

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高效性,显

著提高了采油厂竞争力和抵御

风险的能力。

第49页

观察借鉴

47 PAGE

2022.04

(2)以战略成本管理为导向,突

出成本领先优势。油公司体制强调市

场化运作,而成本领先战略是油气开

采企业竞争优势之所在。所以,采油

厂要突出成本管理的战略地位,运用

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工具和方法,

实现采油厂成本优势。

(3)综合集成各种成本管理模

式,突出成本最佳运作。油公司管理

体制为采油厂科学、规范、有效的成

本管理提供了流程、制度基础,其核

心业务突出、组织结构扁平化、依靠

市场手段优化配置资源的优势,为采

油厂综合应用各类成本管理理念、工

具和方法,实施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

准备了条件。

油公司体制下采油厂

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的内

涵与特点

采油厂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的内涵

油公司体制下采油厂集成化成本

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以油公司管理体

制为基础,以采油厂成本领先战略为

导向,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现成

本最佳运营为目标,有效集成战略成

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

理、标准成本管理、看板管理等成本

管理理念、工具与方法,实现它们之

间的相互融合与优势互补,从业务流

程、运行机制、组织架构、管理体系

等方面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图1),实现成本管理的标

准化、精细化、可视化。

采油厂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的特点

油公司体制下采油厂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是对各种

成本管理模式的高效融合,具有它们的综合优势。

(1)将成本管理置于战略管理的高度,追求成本

效益,强调生产经营流程的全面改善,通过价值链分

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有助于企业从全局、系统的视

角寻找降低成本的机会、控制成本驱动因素和制定成本

战略发展目标。

(2)以企业全面预算为出发点进行目标成本的分

解、分析、考核、评价,使成本管理事前规划有目标,

过程控制有依据,成本分析有标准,也有利于增强员工

图 1 油公司管理体制下采油厂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

第50页

石油经济参考

PETROLEUM ECONOMIC REVIEW

PAGE 48

的成本意识,便于落实分项成本的责

任人和考核责任人的工作绩效。

(3)以作业为基础进行标准成

本管理,把作业及其成本动因结合起

来,大大提高了产品成本测算的精确

性,也使产品成本分配有了技术依

据,更容易追溯成本发生的根源。

(4)采用目视看板管理方式,

便于信息的顺畅传递,有助于实现成

本管理各环节的“标准化、可视化、

精细化”,有利于在生产流程中建

立协作性团队,提高生产设备利用效

率。

油公司体制下采油

厂集成化成本管理模式

的主要做法

辨识增值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由一个个既

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增值作业点构

成,但在作业链中,并不是所有的作

业都能创造有效的价值。通过价值链

分析,优化作业链,尽可能消除不增

加价值的作业,改进成本与价值不适

配的作业,提高可增加价值作业的运

作效率,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消耗。采

油厂的生产流程包括勘探、钻井、采

油、集输等基本活动,在横向上涉及

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材料

管理等支撑活动,如图2所示。

通过研究分析,找出采油厂内部

价值链各环节中制约企业价值增值、成本与价值不

匹配的节点,并提出增值措施;

(1)基本活动

①勘探开发一体化:针对勘探开发对象为

“浅、薄层超稠油或特超稠油油藏”和“深层、低

孔、低渗稀油油藏”的特点,采取勘探开发一体化

模式,变勘探、开发前后接力为互相渗透,互相交

融,实现了勘探开发部署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科

研一体化﹑增储上产一体化,加快了油田勘探开发

进程,缩短了勘探到开发之间的建设周期,缩短了

资源向储量转化、储量向产量转化的时间,节省了

勘探开发及油田建设资金,实现了采油厂整体效益

最大化。

②作业:开展“精细作业管理”,实施作业工

艺技术一体化,降低作业费用。一是以单井管理为

核心,配套完善作业工艺技术,强化措施增油效果

分析,控制油井维护作业,压减低效、无效作业和

多轮次作业,控制作业工作量,减少作业劳务。二

是细化各项作业主材预算与管理,逐步形成管杆分

年限管理,科学配置作业材料投入;开展作业材料

图 2 采油厂价值链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