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班级
日期
BEIJING
BEIJING
吕梁市第四中学初一年级北京综合实践研学活动
BEIJING
梦想起航 奋斗新程
姓名
班级
日期
BEIJING
BEIJING
吕梁市第四中学初一年级北京综合实践研学活动
BEIJING
梦想起航 奋斗新程
寄 语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你来到北京!
无论是书本中的北京,还是影视作品中的北京,都不如脚下的北京来
得真实、有趣 ; 不管是亲朋访问过的北京,还是自己游历过的北京,都
不及研学旅程中的北京这样丰富、美好!
北京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
建筑;另一方面,北京与时俱进、领先发展,也是拥有现代文明的国际
化大都市。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
心,更是全世界首座“双奥之城”,在这样的首都北京,你们将开启一段
充满机会与挑战的研学之旅 ; 在这样的旅程里,你们将更加深切地认识
和体验传统又现代的北京!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们曾在充实的学堂里“读万卷书”,
与古今圣贤、文明成果对话 ;如今走向祖国的首都“行万里路”,同山河
风物、现代文明交流……这是开阔眼界,增广见识的魅力行动,也是开启
智慧、陶冶性情的重要方式,更是知行合一、不负青春的美好经历。
在这样的行程中,同学们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实践体验相链接,可以
将不同的认知探索与丰富的社会风土相对照,可以将成长创想与职业规划
相联系……
总之,我们希望北京的研学能为你打开学习的一扇窗,开启成长的一
扇门,探访青春的一段路!
我们特别制作这本手册,希望研学旅行开始前你能认真阅读,它会
带领你更好地了解北京,帮助你完成研学任务与研究性课题,成为你探索
北京之旅中的一位好帮手!
01
02
CONTENTS目录
003//活动背景
005//日程安排
004//行前知识储备
009//初始北京
003//背景介绍
003/活动目标
003//活动特色
099//课题立项申请书
009//北京历史
010//北京民俗文化
011//北京文化风俗
013//北京民间传统工艺
014//北京美食文化
015//北京科技发展
016//中轴线文化
018//研学任务
第一天
055/天安门广场
058//居庸关长城
065//航空博物馆
069//研学任务
第五天
030//故宫博物院
034//电影博物馆
041//研学任务
第三天
075//国家植物园
083//京东方
085//研学任务
第六天
022//清华附中大兴学校
023//学科知识专题讲座
第二天
085//奥林匹克公园
095//研学任务
第七天
045//清华大学
047//圆明园遗址公园
051//研学任务
第四天
03 活动背景
背景介绍
2016 年 12 月,教育部等 11 部委颁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
求学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旨在推进研学这一 校外教育创新形式的落实,以达
到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目标。2017 年 9 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指导纲要》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种主要活动方式之一的“考
察探究”中。在此背景下,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将研学旅
行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
不同的生活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故宫博物院、圆明园遗址公园等研学地点,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
学习文物及建筑背后的政治与历史。
2. 学生需结合研学活动课程手册中提供的研学必读内容,带着问题去实地探索,
完成研学任务。
3. 通过长城文化、中轴线文化、三山五园文化小讲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共同
探索文化带相关知识。
4. 小组根据课前预习及实地探索,共同完成研究性课题的探究。
情感目标
1. 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真切感受历史痕迹,激发学生
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协作精神,奋发图强。
2. 走出传统课堂,亲近大自然,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激发学
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旅行中探索,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3. 通过专家讲座与名校参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未来规划,激发学生
学习动力与目标感,增强学习信心与自信心。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提升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进入社会独
立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引导学生独立研读、思考,培养和提高运用科学的思维与方法来看待问题,增
强动手能力。
3. 通过社会参与,使学生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活动特色
☆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个人学习与集体 / 小组探究相结合
☆学习参观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建立研究性课题,鼓励深入探究
04
行前知识储备
推荐书籍
《记忆与印象》
《图说“西山永定河”文脉三山五园》
《京华烟云》
《故宫六百年》
推荐纪录片
《故宫100》 《北京中轴线》
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
郑州学校 TSING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ZHENGZHOU
TS NI G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ZHENGZHOU
05 日程安排
时间 研学地点 课程安排 涉及学科
全天
上午
下午
抵达北京
1、乘坐高铁赴北京
2、办理入住
3、初识北京
开班级会,划分小组
开营仪式
学科知识专题讲座
生涯
语文/数学/英语
活动小总结
晚上 基 地
晚上 基 地
清华附中
大兴学校
第一天第二天
晚上
语文/历史/政治
科学/历史/技术
活动小总结
探秘故宫博物馆
基 地
上午 故宫博物院
下午
语文/历史/政治
历史/地理/语文
历史/地理/语文
基 地 活动小总结
天安门广场
居庸关长城
航空博物馆 探索博物馆
登居庸关长城
观天安门广场升国旗
上午
下午
晚上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走进清华附中课堂、感受北京课堂
语文/地理/历史
圆明园 探索圆明园遗址公园 历史/语文
晚上 基 地 活动小总结
上午
下午
清华大学 走进清华大学
电影博物馆 走进电影世界
郑州学校 TSING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ZHENGZHOU
TS NI G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ZHENGZHOU
06
日程安排
时间 研学地点 课程安排 涉及学科
晚上
物理/科学
学习成果分享暨汇报演出总结
走进国家植物园 寻访红楼印记
基 地
上午 国家植物园
下午 第六天
京东方 感受如何用创新和坚持点亮世界 科学/历史/技术
上午
下午 北京丰台站 挥手告别 第七天
历史/政治 奥林匹克公园 参观鸟巢、水立方、奥运博物馆 物理/化学
郑州学校 TSING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ZHENGZHOU
TS NI G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ZHENGZHOU
07 今日感悟 天 气
心 情
郑州学校 TSING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ZHENGZHOU
TS NI GUA UNIVERSITY HIGH SCHOOL-ZHENGZHOU
06
DAY1 初识北京
奋斗新程
梦想启程
09 初识北京
研学必读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都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
源地之一,北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秀美。这里有丰富的历史、
文化和科技资源,同时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北京历史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古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 夏商周时期:据考古发现,早在 3000 多年前,北京就已经有人类居住了。
到了商周时期,北京的地位逐渐崛起,出现了几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政治
中心。
2.元代:1215年,蒙古人征服了金朝,成立了元朝。在元代,将北京建为都城,
并在 1272 年开始修建大都城墙,前身为今天的北京城。
10
北京民俗文化
3. 明代:1368 年,明太祖朱元璋夺取了大都,改名为北京,开始对北京进
行重修和扩建。明代的北京建筑大量采用了木质结构,并创造了大量的明清
式建筑,大大影响了中国的建筑风格。
4. 清代:1644 年,清军入关,将北京作为其都城。清代年间,北京的建筑、
园林和文化达到了巅峰,诸如颐和园、圆明园等都是著名的文化古迹。
5. 近代: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北京成为外国列强争夺的目标。1912
年至 1949 年间,民国时期,北京先为民国首都,1928 年 6 月以后,设北
平特别市,直隶南京“国民政府”。
6. 现代: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北京重新命名为首都,并开始
对其进行重点建设和改造。现代北京的城市建设、现代化生活和文化艺术
等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峰,成为中国文化和科技创新中心。
1. 北京胡同
胡同是北京城内的老城区和城市形态的重要特征,绝不仅仅是城市
的脉络,交通的衢道,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
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含着浓郁的
文化气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人们各种社会生活的印
记,在胡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老北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气息。北京的大小
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 7000 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
11 北京文化风俗
2.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筑中的
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
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
院,这就是合院。院落宽绰疏朗,
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
廊连接,起居十分方便,在院中赏
心悦目,十分适合活动。
1. 京剧
京 剧 有“国 剧”之 称,曾 称“平 剧”,
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包 括 京 剧、越 剧、黄 梅 戏、评 剧、豫 剧),
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
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
化的重要媒介。在 2010 年 11 月 16 日,京
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 北京砖雕传承
砖雕以老北京胡同四合院建筑最为典型,大多作为京城官吏、富豪宅
院的厅堂、大门、照壁、祠堂、戏台、山墙和园林等建筑的装饰,雕刻精巧,
富贵华丽。北京砖雕一直由张氏家族进行传承,历经六代而传承至今,始
终保留着纯手工制作的技艺特征。2009 年,北京砖雕入选第三批北京市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2. 相声
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主要
采用口头方式表演,主要道具有折扇、手绢、醒木。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
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
艺表演艺术形式。
3. 评书
北京评书是一种以普通话为基础的传统说唱艺术。相传是明末清初江
南说书艺人柳敬亭(1587~ 1668)来北京时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清代
北京鼓曲艺人王鸿兴去江南献艺时,拜柳敬亭为师,回京后改说评书,并
于雍正十三年(1735 年)在掌仪司立案授徒,流传到现在。
4. 皮影
早期的北京皮影分东西两派,现仅存的西派皮影起始形成于明正德年
间。北京皮影形成时期长,表现手法独特,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皮影的艺
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表演、声腔、造型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北京皮影戏由
于长期在京城以唱堂会为主,所以她的表演更突出细腻和夸张。
5. 叫卖
老北京叫卖是旧时京城从商活动的人们,在胡同、街巷等为推销商品
和提供有偿服务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
6. 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曲艺剧种之一,已经列入北京市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琴书源于河北廊坊及北京郊区的五音大鼓,
又名单琴大鼓、扬琴大鼓。以三弦、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唱腔借鉴京
韵大鼓说唱转圜自然的风格技巧,旋律简洁,创造了多板式的不同节奏的
唱法,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艺术特点。
13 如面塑、北京雕刻、老北京插花、木版年画、窗花等手工艺制品,都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
1. 面塑
面塑俗称为面人、江米人。历史上民间有逢年过节用面粉捏“月糕”“面
鱼”等习俗,由此产生面塑艺术。北京面塑艺术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传承
发展,吸收其他艺术之精华,广采众长并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
特色的面塑艺术派别。“面人郎”是其中的一个流派。
2. 插花
不同于西方插花艺术,老北京传统插花在对事物的临摹和表达上更加
追求整体感,在风格上更偏向于整体画面表达得和谐,在此基础上孕育出
来的插花作品将每一个局部都完美地融入于整体之中。
3. 民间玩具
拨浪鼓: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时
期就已问世,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鬃人:胶泥、秫秸、棉花、彩衣、猪
鬃制作而成。鬃人身高约 9 厘米,都以皮影戏和京剧中的人物为角色,塑
造出不同的形象。
4. 民间绝活
剪纸、绢人、彩蛋、泥塑、风筝等众多老北京传统民间绝活,这些
绝活和传统工艺品,是北京人的骄傲,也是最鲜明的中国符号,让人们看
到了原汁原味的北京。
北京民间传统工艺
14
5. 毛猴
毛猴的四肢是用蝉蜕的四肢做成的,身体是另一味中药——辛夷,也
就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花骨朵,表面一层密密的灰褐色绒毛,是保护
花过冬的外衣,冬去春来,绒毛逐渐退去,花骨朵慢慢长成朵朵美丽的玉
兰花。这带绒毛的毛骨朵,和毛猴的身躯极为相似,真是妙用。
北京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我国北方重镇,先后有辽、金、元、明、
清五朝建都于此,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中心,汉、满、蒙、回
等各族人民大量在此定居。世界和全国各地文化在此融会交流,在饮食文
化方面,形成了荟萃百家、兼收并蓄、格调高雅、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北
京菜”。
“北京菜”主要包括清真菜、宫廷菜和谭家菜。
1. 清真菜在北京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以牛羊为主要原料。可烹制
出百余种菜肴,是北京菜的重要代表。
2. 宫廷菜在京菜中地位显著,它选料珍贵,调味细腻,菜名曲雅,
富于诗情画意。
毛猴作为一件民间工艺品出现在北京,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那
时,北京有一位人称“猴汪”的汪姓艺人,专门制作毛猴,用毛猴来模拟
人们的劳动和生活。
北京美食文化
15 1. 高等院校资源
北京拥有中国最好的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
这些高校集中了国内外顶尖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为北京及全国的科技发
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北京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食
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在当时是宫廷名菜。用料为优质肉食鸭,果木炭火烤制,
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外脆里嫩。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
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
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
3. 谭家菜是官府菜中的代表,讲究原汁原味,咸甜适中,不惜用料,
火候足到。
北京科技发展
16
2. 研究机构
北京拥有众多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和科学研究院所,如中国科学院、中
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这些研究机构致力于各种科学领域的
研究,在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科技园区
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被誉为中国的硅谷,这里汇聚了大量的高新技
术企业和创新型公司,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成为中国乃至
全球领先的玩家。此外,朝阳科技园区、海淀科技园区、亦庄科技园区等
也是北京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人才
北京拥有众多的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汇聚在这里,相互交
流、合作并推动了科技创新。政府也在积极促进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为
科技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汇聚了丰富的科技资源,为中国科技
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量。
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
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 7.8 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
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
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
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
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
到底的规模”。
北京中轴线南起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
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
越过万岁山万春亭,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这条中轴线连着
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
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
北京比较明确的中轴线起于金代,一条御道贯穿外城的丰宜门、皇城
的宣阳门和宫城的应天门,但御道上并无著名的建筑。元代,中轴线正式
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越过太液池(今
北海及中南海)东岸的宫城中央,直抵外城正中丽正门。到了明代,统治
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 150 米,最终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格局,目的是
为了突出皇宫,不与西苑太液池连在一起,避开琼华岛和西海子众多的楼
台亭阁,中间有相应的空间,更使宫殿显得凝重富丽,唯此独尊。
中轴线文化
17 因此,北京中轴线其实并不完全在城市中心线上,如正阳门与崇文门之间
的距离就比与宣武门之间的距离近 200 多米。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为连
接城市中心和亚运村,在二环路钟鼓楼桥引出鼓楼外大街,向北至三环后
改名为北辰路,这条路成为北京中轴线的延伸,西边建造中华民族园,东
边则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再次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
东边建造国家体育场(鸟巢),西边则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再向北,
穿过奥林匹克公园,到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该公园中间的仰山、奥海均
在中轴线上。
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
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所以命名为中国,
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城市总体布
局就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
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
祖右社”“前朝后市”,北京因此在城市布
局上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
中轴线上的这些建筑既是古都北京
的象征,又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在世界文
明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18
研学任务
1. 京剧,曾称为 ,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
国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 ),发
源于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所表现的是真动人、真抒情、
真响声、真意境、真色彩。
2. 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以 、 、
、 为形式,突出其特点。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
地: 、 和 。相 声 表 演 的 主 要 道 具
有 、 、 。
3. 北京评书是一种以 为基础的传统 艺术。
4. 现在的宫廷菜多是 宫廷中传出来的菜肴。你
知道的宫廷菜有: 。北京风味小吃也很有特色,
如 。
5. 初识北京,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请展开聊聊。
19 今日感悟 天 气
心 情
20
今日感悟 天 气
心 情
01 DAY2
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学科知识专题讲座
立鸿鹄志
筑梦启航
22
研学地介绍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隶属于清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附中、北京市
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长期以来清华附中始终坚持以培养领袖人才为学校使命,坚持 \" 以育
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 \" 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传统,以 \" 自强不息、厚德
载物 \" 为校训,以“行胜于言”为校风,创新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个性和
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注重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能力和
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全面育人成效显著。
清华附中大兴学校隶属于北京市大兴区教委,是一所由清华大学附属
中学统一管理的十二年制公办学校。学校建于 2019 年 9 月,占地 102 亩,
分为南北两个校区。校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新中心地带天宫院地区,紧邻
北京地铁四号线,交通便利。
清华附中大兴学校秉承清华附中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大兴区基础教
育,积极构建清兴生态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具有中国根基、国际视野、天
下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领袖人才。学校开办两年来,在大兴区各
级领导和清华附中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育人成效显著,在大兴区教委开展
的学生诗词大赛、合唱、舞蹈、戏剧等艺术比赛、学生运动会、学生科技
竞赛等各项活动中均名列前茅,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业成绩都快速进步,
赢得了学生、家长及大兴区老百姓的高度评价。
清华附中大兴学校简介
23 今日感悟 天 气
心 情
感悟清华精神
24
今日感悟 天 气
心 情
学法小课堂 科目:
25 今日感悟 天 气
心 情
学法小课堂 科目:
26
今日感悟 天 气
心 情
学法小课堂 科目:
27 今日感悟 天 气
心 情
学法小课堂 科目:
28
今日感悟 天 气
心 情
学法小课堂 科目:
01 DAY3
故宫博物院—电影博物馆
穿越中轴线
探秘博物馆
30
研学地介绍
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
紫禁城。故宫严格按照《周礼· 考工记》中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建
筑利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并在功能上符合封建
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故宫是世界
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
体现。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元 1406 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1925 年始称故宫。
故宫占地面积约 7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宫
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在故宫建筑中,屋顶形式丰富多彩,不同形
式的屋顶就有 10 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
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
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
琉璃壁上。
明清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进行
了发展和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其室内外建
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
制作、多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在这座皇家宫殿建筑中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31 探寻故宫里的小怪兽
铜狮
太和门前的铜狮是故宫中最 大、
最精致的一对,其制于乾隆年间。铜狮
高 2.36 米 , 前后长 2.4 米,宽 0.7 米,
须弥座高 2.04 米,总高 4.4 米,相当于
两个姚明的身高。此图为雌狮,左前爪下
托着一只仰卧的幼狮,幼狮口含母狮爪尖,
寓意子嗣昌盛。据说这对狮子的发髻总共
有 45 个,隐喻九五至尊。这对狮子口张、
目瞪、耳竖,极其威严,是皇权至高无
上的象征,负责镇守皇宫的安危和辟邪祛
恶。
麒麟
麒麟是百兽之长,集狮头、鹿角、
虎眼、麋身、龙鳞、牛尾于一体。麒麟
也按公母分,雄性称麒,雌性称麟。据说,
麒麟可以活两千年,虽有角,但不伤生灵,
因此被赋予了太平、长寿之意。还有麒麟
送子的传说。慈宁宫通常作为太后的住处,
象征着皇室的绵延子嗣,祝福其福寿安
康。
仙鹤
古人们对于鹤有一种特殊的崇拜,
仙鹤代表一种“成仙”的愿望,在很多
道教和佛教典籍或传说中,成仙的人一
般都是驾着一只鹤飞上天,驾鹤西去。
太和殿前,皇帝们安一座仙鹤,寓意就
是希望自己可以得道成仙,能永世统治
帝国。
32
赑屃
赑屃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之九
子之六子,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祥兽。赑屃
又名霸下、鳌、龟趺(fū)、填下、龙龟等。
外形类似龟,擅长驮运重物,多被用来
驮运碑底。赑屃除了作为实用工具用于做
碑座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它象
征着“长寿吉祥”的含义,并带有地位
级别、图腾崇拜和巫术崇拜等方面的内
涵。
脊兽
脊兽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上的兽件。它们按照类别分
为跑兽、垂兽、“仙人”和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
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
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汉族古建筑上的跑兽数量最多,分布
在房屋两端的分散戗脊上,由下至上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
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它们表达了古代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借助它们祛除灾害。脊兽除了寄托人们
的美好愿望外,还有实际功能。这些古代宫殿都是木质结构,
为了让檐角承受更大重力,使用瓦钉加以固定,脊兽则是为了掩
盖瓦钉而设计的。它具有防雨水渗漏、遮掩不雅兼防锈蚀的作用。
33 探寻故宫里的日晷
“日晷”是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计时仪器,又称太阳钟。在中国,这
种计时仪器的使用历史悠久。《周礼·考工记》记载,早在周朝就已经有了“置
挚眡景”,即利用日影来测定时间。《后汉书 · 律历志上》中有“记称大桡
作甲子,隶首作数,二者既立,以比日表,以管万事”的记载。
《文选·左思〈魏都赋〉》中也有“揆日晷,考星耀”的描述。这些文
献表明,日晷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广泛使用。
日晷是利用地球自转并绕太阳公转的原理制成的。它由根铁制指针构
成,安装在晷盘中心,指针的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在晷盘上,
以指针与盘的交点为中心,均匀地分出二十四条时刻线(线的间隔为 15 度),
晷盘相当于赤道面,二十四条时刻线相当于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晷盘上下两
面都刻有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
每个字分为八刻,前四刻为初,后四刻为正,每刻相当于 15 分钟。利用太
阳光的照射,针影落在字上,就可以知道时间。例如,太阳正午时,指针
的投影正落在午初和午正分界的刻度上,即是中午 12 点钟。晷盘上的指针
投影,上面的由早到晚是向左转,下面的则向右转。每年春分后即春夏两
季看晷盘上面字,秋分后即秋冬季看晷盘下面字。
太和殿前露台左侧设有一座“日晷”,放置在 2.70 米高的汉白玉石座上。
石制指时盘直径为 725 毫米,盘厚 85 毫米,铁晷针最大直径 6 毫米,插
在盘的中心,两面各长 342 毫米,针两端呈锐形。晷盘与底座面成 50 度
的交角(即北京纬度 40 度的余角)。日晷底座下有四根方形石柱,柱礎做
成托泥圭角,南北各有汉白玉石阶,以便登上观察日晷的影子。
34
中国电影博物馆是世界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也是纪念中国
电影诞生 100 周年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自 2007 年 2 月 10 日正式对公
众开放。2020 年,中国电影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设有 21 个展厅和对外公共活动及展示区域,展览展示总面积约为 13000
平方米。一层为《光影抒华章奋斗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
年大型主题展览,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电影的光辉历程和走
进新时代的辉煌成就。二层至四层为《百年历程世纪辉煌》展览,展示了
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展出了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电影的发展和广大电
影工作者的重要艺术成就,揭示了电影制作的奥秘。馆内还设有 6 个影厅,
其中包括一个巨幕厅,可同时容纳 1000 多人观影。
中国电影博物馆由美国 RTKL公司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
在主体建筑的前方,巨大的银幕与广场上断续的斜墙,构成了形如“场记板”
的平面组合;建筑采用黑色作为基础色,并使用镂空图案的金属板作为外
层装饰,为这座光影的艺术殿堂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夜景灯光的映衬下,
更加别具一格,充满魅力。
中国电影博物馆
35 馆内藏品
二十世纪 30 年代末
质地:木、金属
数量:5 件
内容:写字台、书柜、卡片柜、笔筒、铜
盒
郑正秋是公认的中国电影的先驱者之一,
他的创作活动集中于中国电影的创作初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这些书房用具
是当年郑正秋从事电影创作时使用的,具
有唯一性。此展品在中国电影博物馆 2
厅展览。
年代:1959
类别:设计图
质地:纸实际
数量:1 件
影片《林则徐》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设计图作者韩尚义在当时电影美术
设计领域具有较高的威望。此设计图为
原件,且设计图内场景被影片所采用。具
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此展品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 12 厅展览。
3.韩尚义设计的影片《林则徐》
设计图
年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质地:金属
数量:1 件
该机年代久远,具有无声片时期的时代
特征。是电影早期发展的见证,具有一
定的历史价值,在中国国内是罕见品。
此展品在中国电影博物馆 2 厅展览。
2.德国产35毫米手摇无声电影
放映机
1.郑正秋的书房年代:
36
展藏故事——边城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有这么一条“路”,它坚韧不拔、向上奋进,它记
录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它象征着中国电影人砥砺前行的坚实步伐。这
些从中国电影博物馆 8000 多部馆藏剧本中挑选出的代表作,筑就起中国走
向电影强国之路。
电影《边城》的完成台本原件也位列其中。这部由凌子风于 1984 年
执导的影片,为中国电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成为了凌子风电影
力求改变的突破口。
《边城》问世前,凌子风的作品大多是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影
片风格较为粗犷、浑厚。《边城》问世后,凌子风的电影风格变得多元丰富。
纵观他的电影创作,可以说有两个高潮时期,一个是在 1949 年新中国成
立后至 1966 年期间的“十七年”,一个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十七年”
的作品呈现了他革命战争生活的体验,“新时期”打开了他温柔多情的一面。
《边城》作为“新时期”的产物,它自然流露了凌子风天真、浪漫,热爱美、
追求美、表现美的特征。
37 小说《边城》是一部地域色彩很浓的作品,自然风光、白塔、吊脚
楼夹峙的河街外有朴素的市井民情和当地普通人的古道热肠。凌子风没有
湘西的生活体验,但学美术出身的他,对湘西那种到处都是挂满露珠的绿,
和一年到头总是飘着薄雾、有如国画一般的美,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感
悟能力。沈从文在写小说《边城》时,已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常常念及
家乡种种情形,那种古朴民风的情感抒发和非常独特的理想主义正好是
凌子风苦苦寻觅的。内容确定好了,接下来进入到了《边城》的创作阶段。
这时,改编剧本的问题来了。
凌子风找了熟悉南方生活的年轻作家姚云为其编剧,姚云后又找了
李隽培合作。凌子风安排他们去湘西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并与他们交
流想法。前后忙了大半年,写了四稿以上,多次经过沈从文亲笔修改,
最后沈从文都通过了,凌子风却依然不满意。认为“离原著远了, 缺乏原
著的韵味”之后凌子风亲自带领摄影、美术、副导演等主创人员进行多次
讨论,用了 19 天时间,依据原小说直接写出分镜头剧本。最终影片的呈
现就是根据沈从文小说的原版本而设计出来进行拍摄的。为什么凌子风在
改编影片《边城》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著”呢 ?
这得益于原小说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中
篇小说,它包含了影片所需要的全部人物、人物关系、完整的故事、情节
结构。在原小说中所有人物都早已出现并各有自己的行为轨迹。它有一个
完整的故事,每个人物的所思所想、行为动向都写得非常形象生动。凌子
风从中看到改编电影所需要的全部视听因素,所以不需要过多补充和大量
删减。正因为小说《边城》的种种长处,凌子风才敢于直接依据原小说写
分镜头剧本。
沈从文 (1902 年 -1988 年)
38
有评论说 :“沈从文是一个感觉型艺术家,”他根据直觉的美感,不
用坚定的理论辅佐而创造出篇篇摇荡性情、艺术魅力久远的作品。凌子风
何尝不是如此,有人称凌子风为“感性气质”的艺术家,他不爱逻辑,不
爱理论。他搞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跟着感觉走”,凭感觉判断。也许
在凌子风那儿,创作的规律和法则已经融化成了艺术感。所以,都凭借感
性直觉去搞创作,让凌子风与沈从文有了紧密的联系。在沈从文的笔下,
大多以女性为主角,男性为陪衬,女性大都是独立的、主动的、像一块磁铁,
而男人则被吸引到她们的身边,随她们喜则喜,忧则忧。在凌子风的电影
作品中也完全如此。
沈从文注重诗意、韵味,在小说《边城》中,描绘了一幅湘西民俗风情画。
凌子风精准把握了小说《边城》中的那股乡土气息和深沉的情感,用大量
的固定机位摄影和长镜头来凸显文字中的诗情画意。影片出来后,许多人
都说凌子风的《边城》哪里是在拍电影,简直就是借用湘西大自然这块画布,
让光线和色彩当笔,在胶片上吟诗作画 ! 凌子风对沈从文的追随,像是一
种跨越时空的召唤,虽然小说与电影相隔几十年,但呈现出来的意境是完
全吻合的。
电影《边城》中的翠翠 电影《边城》海报
凌子风导演在电影《边城》的改编中准确把握了作品的深刻内涵,这
使得影片有一种深邃的品格与魅力,是一部抒情化的诗意作品。正因为其
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忠于原著的精准呈现让该片荣获了 1985 年第 5 届中国
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以及第 9 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
39
40
41 研学任务
1. 从1421 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到 1911 年 “推翻清政府,
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结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故宫一直是
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后经历了 位皇帝。
2.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 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
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
3. 故宫所设日晷象征皇帝一统授时之意,分设在午门、太和殿、乾清宫、
坤 定 宫、养 心 殿、等 处,日 晷 均 为 式 日 晷,是
代和 代所设。
4. 你在故宫里发现了多少种小怪兽呢?请写出他们的寓意。
5. 经过实地探索,请谈谈古代的紫禁城是如何防火、防雨、抗震的。
故宫博物院
42
1.和你的同学合作完成一部 1 分钟左右的微电影,感受电影的拍摄过程。
请分别承担剧本、表演、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技术,完成此项学习任务。
2.提交 3-5 张在参观过程中拍摄的照片,选择观看一部电影,感受中国
电影艺术的成就,完成 200 字左右的观看感受。
中国电影博物馆
43 今日感悟 天 气
心 情
44
DAY4
清华大学—圆明园遗址公园
逐梦启航
时空溯“园”
清华大学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其前身的清华学堂
始建于 1911 年。建校以来,清华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走在社会进步
前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
创新的学风,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
色和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对学校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水木清华滋润了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了 30 余万名优秀人才,涌
现出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
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正在筹建中的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综合类收藏型科学
博物馆。它将以科技文物和高科技互动展品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再现人类
科技史上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再现清华理工科在中国近现代科技
史上的辉煌成就,成为促进科学传播、激励科技创新的清华新景观。
清华大学简介
研学地介绍
科技博物馆
45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将设主
展厅、清华厅和特展厅等三大展厅。
主展厅展示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
历程,清华厅展示清华理工学科的
发展历史,特展厅将与国内外同行
开展合作、主题布展。
永久馆址位于校园东部艺术博
物馆与美术学院大楼之间空地,计
划展厅面积约 6000 平米。在永久
场馆建成之前,科学博物馆在清华
大学蒙民伟人文楼 B2 层设置临时
展厅。
清华大学校史馆于百年校庆之际建成,2011 年 4 月 22 日落成开馆。
馆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无线电系1967 届校友吴邦国题写。
校史馆总建筑面积 5000 平方米,一二层展区面积 3000 平方米,分
为门厅、序厅、主展区、人物展区、创新展区等。
主展区为清华大学校史基本展陈,以时间为轴线、以重点事件为亮点,
通过图文、实物、视频、场景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清华大学 110 年发
展历程,传承清华精神风骨。
人物展区包括一层的学术名家长廊,展出清华校友中的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著名学者;一层的清华英烈,以雕塑
墙和多媒体资料的形式,介绍了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献身的清华
英烈;二层的各领域杰出校友,集中反映了水木清华、人才辈出的育人成就。
创新展区精选部分科研成果,展现了清华大学创新科技和学术发展的
最新成果和未来的展望。
清华大学校史馆
46
47 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 28 号,
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
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
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开始兴建。清雍正二年(1724 年),
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
观,增添了建筑组群。1860 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
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清光绪二十六
年(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建国后,
中国政府对圆明园开始了保护整修工作。
圆明园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其主要建筑
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
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建筑平面布局共有 38 种。圆明园的园
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部分建筑包含大量宗教元素。设、装饰的制作、多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在这座皇家宫殿建筑中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
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圆明园遗址公园
48
圆明园古迹海晏堂,建于 1759 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 一词取意“河
清海晏,国泰民安”。《文苑英华》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
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原意指
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
吉祥涵义。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观赏实用性建筑“海晏堂”之名也出于此。
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
兽首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他以兽头人身的十二生肖代表一天
的二十四小时,每座铜像轮流喷水,蔚为奇观。1860 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自此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鸦片战
争后百余年间,因战争、抢掠、盗凿等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多达百万件。在
国外所有知名博物馆中,中国藏品共计有 160 余万件,包括其他民间收藏的
中国文物在内,流散在海外的所有中国文物总数在 1700 万件以上,这个数
字超过中国本土博物馆与民间的收藏量。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
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
贡》“九州”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
相借成景。
圆明园的十二兽首
圆明园的建筑特点
49 圆明园有个较为显著特点,即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
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六次南巡江浙,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
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
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
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
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
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
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
又有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建筑平面布局共有 38 种之多,除常见的矩形、
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平面形式,
如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
扇面形,乃至套环、方胜等,可谓丰富无比。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
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 16 万平方米。
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 1 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
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
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
创造出许多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
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
书卷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