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风149 定稿

发布时间:2023-1-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虹桥风149 定稿

图片新闻 HongQiao Impression2022 年 11 月 28 日,作为区文旅局与市文联共同推进的“长宁文化人才培育计划”合作项目之一——2022年长宁区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培训班正式举行。此次培训班由区文旅局与上海市文联下属市文艺培训指导中心联合主办,旨在不断提高长宁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和业务素养。学员们表示作为基层文化干部,将怀揣更强烈的使命感,更坚定地站稳人民立场,在未来工作中全方位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水平和效能,用心、用情使群众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建设成果,不断助力长宁“四力四城”建设。2022 年 12 月 9 日,2022 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沪语大赛颁奖展演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赛由长宁区和浦东新区共同主办,设浦西和浦东两大赛区。自 2022 年 7 月 8 日启动线上报名以来,共征集到 1328 个参赛视频。从最早老年、成人、少儿三个组别,发展到 2022年老年、2022 年 10 月 29 日,由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长宁区虹桥、中山公园地区功能拓展办公室,长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收起]
[展开]
虹桥风149 定稿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主管: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第149期

2022

10-12

全国文化馆优秀期刊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非遗”之窗: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始末

《共·声》荣获首届长三角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大赛“大奖”

打破美术馆“围墙” 把艺术送到身边

记历史底蕴 看蓬勃今朝

“时光漫步”2022第二届新钢笔画暨武夷路城市更新作品展

耕读传家 水墨新境

2022第四届长三角当代水墨作品展

第2页

图片新闻 HongQiao Impression

2022 年 11 月 28 日,作为区文旅局与市文联共同推

进的“长宁文化人才培育计划”合作项目之一——2022

年长宁区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

发展培训班正式举行。此次培训班由区文旅局与上海市

文联下属市文艺培训指导中心联合主办,旨在不断提高

长宁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和业务素养。学员们

表示作为基层文化干部,将怀揣更强烈的使命感,更坚

定地站稳人民立场,在未来工作中全方位提升基层公共

文化服务工作水平和效能,用心、用情使群众能够享受

到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建设成果,不断助力长宁“四力

四城”建设。

2022 年 12 月 9 日,2022 年

上海市民文化节沪语大赛颁奖展

演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

次大赛由长宁区和浦东新区共同

主办,设浦西和浦东两大赛区。

自 2022 年 7 月 8 日启动线上报

名以来,共征集到 1328 个参赛

视频。从最早老年、成人、少儿

三个组别,发展到 2022年老年、

2022 年 10 月 29 日,由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长宁

区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长宁区虹桥、中山公园

地区功能拓展办公室,长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

办的“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时光漫步”2022

第二届新钢笔画暨武夷路城市更新作品展在武夷路 305

号城市会客厅开展,通过钢笔画的艺术语言让人们深入

了解并铭记武夷路的历史底蕴,感受武夷路的蓬勃今朝,

展望武夷路的灿烂明天。同时,贯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

主理念、属于居民自己的美育新空间——社区美术馆“华

漾美术馆”也在开幕当天揭牌开馆。

成人、少年、幼儿、集体五个组别,参赛者既有牙牙学语的 3岁幼儿,又有古稀之年的老年朋友。其中青少年占比最大,

近 40%;幼儿、成人、老年人各占 20%。在入围的百强作品中,有生动有趣的动画片沪语配音,有紧跟时代的原创沪语

诵读,有改编的沪语流行歌曲、上海话对口相声,更有经典的沪剧片段及上海说唱等曲艺节目,让人们感受到了沪语文

化多样化的魅力。

第3页

10-12/2022

总第 149 期

跨年之夜,久久难以入眠,因为过去的 2022 年对所有人而言

实在是太过艰难,太过难忘。每一个文旅人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同

样的心声,希望 2023 年,疫情能够快快过去,我们的工作生活能

回归期许的美好。

文化和旅游,很多人形容为:诗和远方。这是多么美好的两

个词语,是人们理想的生活缩影。看演出、听音乐、观画展、围

着火炉聊创作、背着行囊看天下……说起来都会觉得热血沸腾。

疫情发生的三年,尽管有那么多曾经的美好暂停了,但存在于我

们心中对“诗和远方”的追求是没有停歇。疫情让我们更懂得了

它们存在于生活的美好和珍贵,也更珍惜志同道合者的相聚时光。

曾经拥有过它们的我们,终于在 2023 年等到了评弹书场的丝弦声

再起,看到听众们沉醉其中的身影;艺术空间里的人头攒动以及

畅谈自己艺术见解时围绕空间上方那嗡嗡的回声;电影院中终于

可以比肩而靠的情侣身影之间再没有一个座位的隔空;城市的绿

地、景点、商圈、街区里逐渐多起来的打卡人、闲坐人……春江

水暖鸭先知,城市的复苏,生活的回暖,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

人必会率先感知。也许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冬天尚未远去,

我们还有很多需要面对的艰难,还有很多需要去战斗的“战役”,

“赶考”的路还很长,新征程上还需要更多凝心聚力的力量。但是,

有理想便充满希望,有希望就能创造更多的美好。

2023,这何尝不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虹桥风

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主管

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主办

(内部刊物 仅供交流)

Consultant

Chief Editor

Chief Subeditor

Editor Committee Member

Editor In Chief

Deputy editor in Chief

Main Editor

Subeditor

Editor

Designer

Publisher

Address

Post Code

Telephone

|顾 问|陈 颖

|编委主任|朱剑伟

|副 主 任|王友生 杨怡宁 周芳睿

黄 骅

|编 委|叶笑樱 顾 海 郭敏芬

林 绮 张 激 陈甦萍

杨 芳 陈礼祥 黄之琳

|总 编|郭敏芬

|副 总 编|林 绮

|主 编|黄剑铮

|副 主 编|张晓燕

|编 辑|魏 娜 徐毅成 相天琦

王妮妮

|美 编|姜 琼 周杰亮

|发 行|周 颖

|地 址|上海市仙霞路650号

|邮 编|200336

|电 话|021-62617554

这何尝不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卷首语

文 / 叶笑樱

2022 年,长宁文旅担纲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继续带领

市民领略长宁的美好。我们在“长桌派”里“转角遇见美”、

在“苏河源”传递“上海情”;我们和广播电台一起打造“倾

听长宁”、在音乐会客厅和社区美术馆感受长宁“四季都有

好风景,转角遇见小惊喜”;我们乘坐“何以爱长宁”双层

巴士穿行在特色街区,用艺术点亮生活,共同在欣喜与期待

中迎接新一年……

第4页

工作研究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 年工作总结

公共文化

“虹桥之秋”完美落幕 文旅生活精彩继续

传扬上海话 传递上海情

2022 年“苏河源·上海情”上海市民文化节沪语大赛颁奖展演顺利举行

打破美术馆“围墙” 把艺术送到身边

《美好时光长桌派》走进华漾美术馆

传统文化玩转城市新风尚

——记“非长”新体验“我是戏迷”长宁品剧节新春系列活动

创作在长宁

长宁原创作品《共·声》荣获首届长三角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大赛“大奖”

长宁原创小品《新年快乐》荣获第十六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

2022 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长宁区喜获佳绩

第九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书法与摄影专题展)长宁获得佳绩

“阅读与创作——红色故事主题创作展”开展

艺术视窗

记历史底蕴 看蓬勃今朝

“时光漫步”2022 第二届新钢笔画暨武夷路城市更新作品展

用热爱构筑长三角中青年版画发展脉络

第三届长三角中青年版画家邀请展

耕读传家 水墨新境

2022 第四届长三角当代水墨作品展

何以爱长宁

漫步城市的每一秒都是故事

《倾听长宁》声音纪录片第一季启动

“非遗”之窗: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始末

图片新闻

《时间的形态 No.2》水印木刻

01

04

07

10

14

16

17

20

21

22

23

24

26

28

封二

封底

录CONTENT

第5页

2022 虹桥风 | 1

HongQiao Impression 工作研究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坚持“动态清零”方针,从严从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 年工作总结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深化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及市、区决策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

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上海市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的目标,结合贯彻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弘扬城市精神品格,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提升具有世界

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文化软实力,为奋力建设“四力四城”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2022 年 3 月以来,上海面临着空前严峻复杂的新一波疫情,区文旅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

示精神,按照市、区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为市、区打赢大

上海保卫战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摸清底数,积极做好宾馆房源筹措

一是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区文旅局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局班子成员与系统单位主要负责同志

全体参与一线工作,配备 60 人次的备勤力量。二是 3 月初,联合疾控部门再次深入排摸走访区内 100 间

客房以上酒店 85 家,作为区防控办征用酒店数据基础。三是充分挖掘区内各类资源,3 月 -4 月期间,连

续筹措 13 家隔离酒店,13 家援沪医疗队酒店,筹措客房数约 8000 间,清退腾挪散客 400 余人。指导有

关酒店配合地区组、接待专班等相关部门为相关人员做好服务。

(二)压实“四方”责任,全力保障文旅行业安全有序

一是第一时间关闭区内文化场所,完成“场所码”注册。3 月初,要求区内公共文化场馆、文化娱乐

场所、剧本杀(密室逃脱)、景区等场所全部暂停营业。指导区内 500 余处文化旅游场所“场所码”完

成注册或张贴工作。二是不断加强对住宿行业检查频次。封控期间,由系统处级领导带队分 6 组,完成

区内宾旅馆疫情防控 12 轮全覆盖检查,检查正常经营宾旅馆近 1700 家次,出动人员约 250 人次。6 月 1

日以来,区文旅局积极落实服务行业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举措,特别是 7 月初普陀区相关场所疫情爆发

以来,结合文旅行业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要求,持续加大住宿行业、文旅行业等全覆盖检查力度。截至

12 月,对全区近 500 家文旅场所已开展 51 轮全覆盖、地毯式、白加黑的大排查,联合公安、市场、卫健、

街镇等部门共出动 20000 余人次,累计检查文旅场所 22000 余家次,查处违规擅自经营场所 40 余家次,

对其中情节较严重的 5 家单位依法立案查处,发现疫情防控措施落实问题 200 余个,全部立行立改。三

是联合相关部门和属地街镇共同制发《长宁区文旅行业疫情防控责任书》等各类有关封控人员闭环管理、

“场所码”“数字哨兵”使用、消杀工作、安全生产等工作提示近 30 次,进一步压实主体、属地、行业、

个人“四方”责任。

第6页

2| 虹桥风 |2022

工作研究 HongQiao Impression

(一)及早谋划,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

2021 年 8 月长宁区正式获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2 年是示范区复核之年。虽然

目前正式复核通知还未下达,但区文旅局已着手启动相关复核工作,调整长宁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长宁区文旅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迎

检工作领导小组的实施方案》,形成自上而下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示范区复核各项目标任务。

(二)文化惠民,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活动供给

一是春节期间以“如虎添艺·艺起庆福年”为主题,组织策划虎年少儿生肖画展、京昆戏曲体验营、

戏曲名家品剧讲坛、新春年画展、送欢乐艺术团、公益电影放映等十余项惠民文化活动,并在苏州河华政段、

虹桥商圈、临空园区等公共空间、商圈、楼宇举办“非遗新体验”民俗文化活动 30 余场。二是举办纪念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顾月珍先生诞辰 100 周年活动,在央视频、国家文化云、哔哩哔哩等线上平台播放

收看人次达 65 万。据统计,春节期间全区各公共文化场馆、社会主体等文化机构共在新春期间共推出形

式丰富的线上线下文化活动 238 场次,吸引 100 余万人次参与。三是区文旅局指导组织各级公共文化场

馆积极整合优质文化资源,推出云观展、云课堂、云赏戏、云讲坛等丰富的线上“万千百”文化惠民活动,

点击率超 30 万人次。四是完成智慧图书馆建设试点。承接上海市智慧图书馆先行馆建设试点工作,以无

接触阅读体验为特色,于 10 月正式投入运行。五是打磨选送器乐重奏《爱上这座城》、器乐重奏《共·声》、

情景表演唱《照片里的你》、双人舞《龙华!爱永垂》等 4 个舞蹈、音乐作品参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第十九届群星奖上海地区选拔赛,最终由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创作的器乐作品《爱上这座城》获得第十九

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这也是长宁区连续第二次获得群星奖的荣誉。推荐以中共中央

局机关旧址为原型的原创广播局《前夜》参加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上海地区选拔。

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

(三)主动担当作为,全力保障酒店运营

封控期间,无论是市民、酒店经营方还是滞留在宾旅馆内的旅客投诉激增,区文旅局主动跨前积极

做好协调解释工作,积极做好维稳工作。一是及时回应旅客诉求。此轮疫情以来,区文旅局通过实地检

查,了解旅客需求,现场进行协调处置,同时加强与属地街镇对接,处置 12345 热线工单 2300 余件,工

单量量位居全区部门第二。二是搭建酒店物资供应平台。封控期间宾旅馆物资发生短缺。区文旅局通过

加强与市、区大企业、大集团对接,与上海锦江集团、上海电影集团、首旅集团、光明集团、农工商集团、

华住集团、美团、拼多多等企业建立联系,为供需双方搭建多个酒店物资供应平台,供需双方交易近 100

万元,运送物资约 60 余次。

(四)创新文旅服务,保障市民文化需求

一是封控期间,长宁区图书馆、长宁民俗文化中心、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分别设立 3 处“小哥驿站”,

服务帮助保供人员 300 余人次。二是创新在线文旅服务,推出 40 余场在线服务项目和产品,让“宅家”

的市民不出家门仍能体验精神文化大餐。三是区文旅局系统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先后有 100 余位党

员和群众参与了机场、社区等疫情防控支援工作,彰显了长宁文旅人的担当。

第7页

2022 虹桥风 | 3

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加强文旅资源整合

区文旅局高度重视文旅行业恢复和重振,结合企业诉求,进一步深化文旅资源融合发展。持续开展

荷花奖舞剧评奖、“虹桥之秋”文化旅游购物节、咖啡文化节、虹桥国际草地音乐节、红蔓朗读会等品

牌文化活动,持续打响舞蹈、音乐、演艺、阅读四大文化品牌。一是联合春秋旅行社,以“何以爱长宁”

为主题,以愚园路 - 武夷路、番禺路 - 新华路、延安西路 - 虹桥路等为重点海派艺术旅游生活圈,打造

6 条音乐、艺术、非遗巴士微旅行线路。二是助力文旅企业纾困,完成 2021 年长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

持项目兑付近 1000 万。完成 2022 年长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和评审。三是根据《关于促进上海

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实施细则,梳理企业的诉求,积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四是以“品位长宁·最虹桥”为主题,推介长宁区域内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场所,提升长宁文

旅影响力,让市民体验长宁社区、街区、城区魅力。五是做好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新增落地企业

20 家,重点项目 6 个,贡献税收 400 万元,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一)压实意识形态工作,维护文旅市场安全稳定

一是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制定《文旅系统 2022 年意识形态考

核责任制方案》,加强对于文旅系统行业重要节点、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导向引领与内容把关,牢牢

守住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底线。二是完善《文旅应急预案》,召开区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落实

相关责任,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任务。三是组织召开区“扫黄打非”工作会议,开展专题业务培训,

部署推进“正道”、“新风”两大集中行动及五个专项行动。加强对辖区内重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督导,

指导帮助平台企业清理封建迷信和淫秽色情等非法出版物商品 267 件,前置拦截欲上架商品信息 342 条,

对 15 家店铺采取了 2 级限制处罚,对 2 家店铺实施关店处置。

(二)加强文旅市场监管,深化新业态调研引导

近年来,文旅市场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目前有 13 类行业是文旅局作为主管部门,包括密室剧本杀、

剧场脱口秀等。区文旅局进一步加强对于各类业态特别是新兴业态调研,强化监管,不断提升现代化治

理水平。根据《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探索对长宁区内“剧本杀”行业规范管理,引

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强对区域内“剧本杀”场所的日常巡查监管和内容备案,下架问题剧本 15 套,加强

对场所负责人进行法规宣传教育。

完善监管机制,着力提升文旅市场现代化治理水平

一是持续推动长宁海派城市考古,开发完成区内部分保护建筑视频、明信片、邮票、宣传册“四个一”

制作。探索“建筑可阅读”“+ 旅游”“+ 文化”,扩大微旅行线路吸引力和覆盖面,展现城区文旅形象。

二是夯实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启动长宁非遗书房和长宁沪剧展示馆建设。完成面瘫外治疗法、虞山吴派

古琴艺术、百衲布艺等三项区级非遗项目及四位非遗传承人评审。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传统民俗

活动,与云南等帮扶地区开展线上非遗交流展示。

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HongQiao Impression 工作研究

第8页

4| 虹桥风 |2022

2022“虹桥之秋”文化旅游购物节在音乐声中迎来

闭幕,但精彩的文旅活动还将不断延续。闭幕式上,音

乐成了爱乐者的盛会。海派手风琴、经典双钢琴、长宁

群星奖音乐双奖之作、名家小提琴、国潮新民乐、音乐

剧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在剧场、商圈、微旅行的巴士

上交汇共鸣,吸引了线上线下 60多万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虹桥之秋”完美落幕

文旅生活精彩继续

公共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第9页

2022 虹桥风 | 5

伴随着 2022“虹桥之秋”文化旅游购物节的

闭幕,以“倾听长宁·活力共声”为主题的虹桥

国际音乐节专场演出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520 剧

场举行。在这场音乐会上,“活力最虹桥”特色

凸显,可以说是一场重量级的音乐盛宴。长宁文

旅与位于长宁虹桥地区的上海广播电台共同邀请

了“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小提琴家”之一黄蒙拉、

家喻户晓的主持人燕子姐姐来到长宁,在演出中

彰显了近几年长宁文旅原创音乐上的实力,首次

将长宁文旅连续两届获国家级群星奖的音乐作品

《和·鸣》、《爱上这座城》展示给观众朋友。

由上海市手风琴专业委员会带来的 “秋日风

琴海派手风琴专场音乐会”、“大师与中国经典

双钢琴专场演出”,也是高雅艺术的典范,让喜

爱手风琴和钢琴艺术的专业观众们直呼过瘾,让

耳朵和心灵邂逅了一场妙趣横生的音乐之旅。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文化

第10页

6| 虹桥风 |2022

由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与上师大音乐学院签

订的“文教结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的首场

演出——“献礼二十大 乐赞新征程”,让观众们

看到了艺术高校师生的精彩表演。

除了在专业剧场里的音乐会,还有两场别开

生面的音乐会可以说是独具长宁文旅特色。一场

是在位于长宁临空经济园区的 Art Park 大融城

里,属于“Z 世代”的古典与民乐电声在商圈舞

台上火热碰撞,中外音乐剧耳熟能详的桥段以及

令人脑洞大开的“n+1”种跨界,带来全新的艺术

商圈体验。商圈负责人也表示这是文商旅的完美

融合,既为商圈带来了人气,又让优质的音乐资

源在更开放的平台上得以分享。

身披银杏树叶金黄色外衣的“何以爱长宁”

双层巴士穿行在长宁和上海的特色街区,报名参

加微旅行体验的游客们带着美好的心情,一路在

手风琴的琴声伴随下,用更沉浸的方式看上海、

看长宁。这也是长宁文旅在音乐演艺品牌上打造

的特色项目,让游客们真正地感受到“建筑是凝

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深意。

虽然这一年的“虹桥之秋”文化旅游购物节

已经画上了完美句号,但是一系列演出和微旅行

在继续进行。长宁文旅把音乐和演艺特色融入长

宁的特色地标建筑、网红街区、活力商圈、国际

社区等,让更多人感受在长宁“四季都有好风景,

转角遇见小惊喜”的幸福感,不断提升长宁国际

精品城区的辐射与影响力。

公共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第11页

2022 虹桥风 | 7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文化

2022 年 12 月 9 日,2022 年

上海市民文化节沪语大赛颁奖展

演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

次大赛由长宁区和浦东新区共同

主办,设浦西和浦东两大赛区。

自 2022 年 7 月 8 日启动线上报

名以来,共征集到 1328 个参赛

视频,线上累计投票 4484038 票,

参赛页面访问量超 20 万。沪语

大赛从最早老年、成人、少儿三

个组别,发展到今年老年、成人、

少年、幼儿、集体五个组别,参

赛者既有牙牙学语的 3 岁幼儿,

又有古稀之年的老年朋友。老年

组发音最标准,成人组和少年组

形式最为多样和活泼,大赛最终

评选出了百名“沪语之星”。

传扬上海话 传递上海情

2022 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沪语大赛

颁奖展演顺利举行

第12页

8| 虹桥风 |2022

据承办单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郭

敏芬介绍,大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

互动形式,“我们精心策划、开发了集报名、上

传作品、学习培训为一体的赛事小程序。配合整

体赛事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线上互

动体验营,邀请众多上海话推广名家,从有趣的

沪语小知识到漫步上海民俗老街,从解读赛事特

点到支招作品表演,为上海话推广与传承增加普

及性与趣味性。”

“很高兴看到沪语大赛中在传统表达方式之

外,还有这么多与时代同步的表达方式。”沪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委陈甦

萍注意到,因为是线上比赛,不少网友还将沪语

的表演与视频剪辑完美融合在一起,更能吸引年

轻人走进沪语的世界。

此次入围的百强作品中,有生动有趣的动画

片沪语配音,有紧跟时代的原创沪语诵读,有改

编的沪语流行歌曲和上海话对口相声,更有经典

的沪剧片段及上海说唱等曲艺节目等,让人们感

受到了沪语文化多样化表达的魅力。嘉定区的高

瑜玮用沪语生动讲述了“交关宁塞认得”的魔都

“潮警”黄俊的故事;闵行区李锡珍的《七宝的

美丽传说》录制了七宝的特色景观,带着大家“逛”

当地美景,讲述流传千年的传说,并邀请人们实

地打卡旅游;长宁区杨渤文演绎的央视公益广告

《国庆一样的爱》,用温软的沪语将影像中的温

馨和爱传递给观众。

宝山“泾彩艺术团”用上海方言演唱的民歌

风创作歌曲《社员挑河泥》带来浓厚的乡土生活

气息;静安区陈陈沪语朗读的《繁花》节选,“迭

半分钟”是浓浓的“上海咪道”;沪港澳艺术团

的阿姨们身着旗袍和现代时装,在“老克勒”的

萨克斯、电子琴伴奏下,唱起沪语歌曲《上海谣》。

“这是我们心里的歌,我们把它带到全国各地。”

领队马朝方说,之所以精心策划服饰和背景,是

因为上海话和它的环境息息相关,旗袍和时尚最

配上海话。市民姜为民的经典宋词《鹊桥仙》配

上影视经典画面,吴侬软语道不尽“佳期如梦”。

90 后杨渤文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的沪语

公益短片获得评委青睐,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

有很多身份:珠宝鉴定师、自媒体人、“妖则鸣”

乐队主唱、B 站网红 up 主。在参加本次沪语大赛

之前,他已经在 B 站发布自己的沪语配音动漫长

达六年。谈及为什么会用沪语去给动漫配音,他

回忆自己没有多想过,只是喜欢动漫,想把它们

介绍给其他网友,于是找了人气比较高的《甲铁

城的卡巴内瑞》来配音,因为他觉得日漫里的所

有发音沪语都有相对应的发音,用沪语翻译来配

音最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没想到点击率颇高,

这给了他鼓励。他和他的乐队演出有时候在上海

他们就用上海话唱,“这会让观众感到亲切”,

他凭借热爱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沪音动漫 +ACG

音乐的自媒体“道路”。

“沪语里本来就有很多语言是外语中直译过

来的。”杨渤文说,上海话里蕴含着上海文化的

精髓,充满了包容性。“懂上海话的人看了这些

动漫会觉得很好玩,里面有很多上海话特定的词,

其它语言无法模仿。”用生动的方言传递快乐,

这就是杨渤文的目标,无形中给 90 后、00 后的

上海青年以及新上海人一个不枯燥的语言学习环

境。今年他又做了一个《间谍过家家》的系列,

当阿尼亚小朋友给邻居介绍自己的“临时爸爸”

用了“爷老头儿”时,网友们都不约而同投出哈

哈大笑的弹幕。“这说明我的沪语配音情感到达

公共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第13页

2022 虹桥风 | 9

了那个点,大家都 get 到了。”

除此之外,金爷爷(金福才)七十多岁带着

两个小外孙参赛,马悦航和他妈妈是每年活动的

常驻“明星”,从作品视频的内容、剪辑到录制,

无不反映出家长对发扬沪语文化的热情及用心。

陈甦萍介绍,沪语有“文读”和“白读”,“白

读”相当于口语,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文读”

相当于书面语,特别典雅,用于朗读诗词很合适。

在主办方的倡导下,沪语唐诗朗诵成为幼儿组和

少年组的必选项,大家从孩子们口中感受到沪语

和唐诗的“天仙配”。

上海中心城区居民表示听不懂崇明话,那么

崇明话算上海话吗?——算!评委们给出这样的

答案。60 岁的袁祖铭在参加沪语大赛之前特地给

主办方打电话,得到确认之后,他用崇明方言配

了一段《大话西游》,得到评委认可,入选百名

沪语之星。他还记得 2014 年参加市民文化节首届

沪语大赛时,初赛表演了一个崇明话作品,结果

被中途叫停,后来评委们商量了半天才决定接纳

这个节目。而这一次他觉得意外的顺利:“沪语

大赛的包容度越来越大”。“之所以选择《大话

西游》经典片段,是单位里的小年青出的主意。”

在把普通话翻译成崇明话的时候,单位里的小年

青们还积极给他出谋划策,翻译到“等我失去的

时候,我才后悔不及”,“后悔不及”找了好几

个词都觉得不搭,后来和小年青们一起头脑风暴,

才找到最适合的一句“懊恼来不及”。袁祖铭是

第一次配音,他深深感到“语气、口型、节奏都

要跟着走,好难。但能够藉由这部经典电影的崇

明话配音让大家了解崇明话,对崇明话产生兴趣,

就值了”。

崇明方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每一句崇明方言的背后都凝聚着崇明先祖的人生

智慧和人生阅历,透视着一地人民的思维方式和

精神特质。随着崇明越来越多年轻人去市区定居,

崇明话的传承也面临危机,崇明山歌声名远扬,

如果有一天崇明话没有人会说了,崇明山歌也终

有一天会杳无踪影。袁祖铭是上海市故事家协会

副会长,市级非遗项目“杨瑟严的故事”传承人,

他一直以传承崇明话为己任,坚持用崇明话讲故

事,去市区讲故事、参加新人新作比赛也都用崇

明话。评委们表示,海纳百川的上海应该能包容

上海不同地域的方言,这也是保护上海文化的丰

富性和多元性。

大赛主办方长宁区和浦东新区一直致力于沪

语文化的传承工作,依托丰富的海派文化资源,

以推动本土方言普及与发展为核心,各自相继开

展了十余年的沪语推广活动。长宁区自 2011 年以

来,每年坚持举办“上海话·上海情”沪语大赛

及沪语传承推广系列活动,致力于通过丰富多彩

的沪语比赛、展演、讲座等,传承推广本土文化,

搭建上海人、新上海人、学生、白领、社区居民

之间的交流平台。浦东新区多年耕耘青少年沪语

传承,从讲童谣到讲故事,从传统节目到原创节目,

通过“小手牵大手”联动效应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

使沪语海派文化慢慢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文化

第14页

10| 虹桥风 |2022

打破美术馆“围墙” 把艺术送到身边

《美好时光长桌派》走进华漾美术馆

2022 年 10 月刚刚入选《家门口的好服务——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 100+》的长桌

派系列直播节目于 2022 年 11 月 19 日在“文化云”平台播出了最新一期《美好时光长桌派·转角

遇到美——华漾美术馆》,线上浏览量 10.75 万。作为长宁区首家社区美术馆,华漾美术馆的“诞

生”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这期长桌派直播邀请了虹桥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华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社区美术馆策

展人、参展作者代表、市民艺术夜校长宁分校负责人等嘉宾来到位于武夷路的华漾美术馆以及城市

会客厅,在“时光漫步”2022 第二届新钢笔画暨武夷路城市更新作品展现场,以嘉宾导览与座谈

相结合的形式,与观众分享社区美术馆从创办到策展的主旨和历程等,带大家全方位了解长宁的第

一家社区美术馆。

公共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第15页

2022 虹桥风 | 11

居民全程参与打造全新美育空间

2022年 10月 28日,秉承着“建设属于社区居民自己的美术馆”的建馆理念,

长宁区文旅局,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长宁区文联,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潘东居民区,虹桥当代艺术馆和社区居民多方联动,合力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社

区美术馆——“华漾美术馆”,一个贯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以居民为

主人翁的社区文化及美育新空间诞生了。

直播一开场,长宁区华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茅青带大家走进一条“彩

虹”弄堂——武夷路 311 弄。在这里,“华漾美术馆”携“时光漫步”钢笔画

展崭新亮相。

茅青首先为观众开启一段社区美术馆导览,简短介绍了美术馆的现场和

展出作品。镜头中,一幅幅钢笔画把静雅武夷的美展示出来。现场更是巧遇一

位来看展的社区居民,阿姨表示在这里住了 20 多年,没看见过这里有展出过

以前(武夷路)的风景,武夷路变化很大,现在非常美丽。阿姨自己平时也喜

欢画画,期待以后能在社区美术馆看到她的作品。

导览之后,随着镜头步入城市会客厅,长宁

文化艺术中心美术干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展

览策划、本期主持人徐洁进行简短的开场白和嘉

宾介绍,并请华漾美术馆社区策展人欢腾和长宁

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执行

馆长熊友飞分别从大众和专业的角度阐释美术馆

的概念、社区美术馆和美术馆的区别。熊友飞透

露,全国包括上海有很多学者、艺术家、评论家

都在进行社区美术馆项目探索,“华漾美术馆”

开启了长宁区第一个社区美术馆的探索和实践。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文化

第16页

12| 虹桥风 |2022

华漾美术馆有内涵、有意义

“华漾美术馆”这个名字是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书法艺术干部、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张仕

提出的,原来他除了书法策展,平时还是艺术馆里的取名“担当”,“华漾”二字里的“华”取

自华阳社区,而“漾”字则是取了“阳”的谐音,微波粼粼的艺术氛围感瞬间拉满!

张仕还现场展示讲解了华漾美术馆的 Logo:两个小人手拉手,被简洁的线条分割成“华漾”

的首字母 H 和 Y,代表着社区美术馆由居民和专业人员合作组建。熊友飞补充道:“这也代表了居

民的两种身份,一是社区居民,二是社区艺术家。居民将成为华漾的馆长、策展人,从他们自身

的审美需求出发,进行策展。”原来一个小小的 Logo 也藏着“人民民主”理念!

作为华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华漾美术馆筹建的参与者,茅青直言看到美丽

的华漾社区美术馆成立时内心非常激动,她认为社区里人人都能成为华漾美术馆的主角,当他们

在这里看到自己的作品内心一定非常温暖,这也将大大增加大家对社区的归属感。

华漾美术馆的社区策展人欢腾则认为社区美术馆能提升居民的“五感”:参与感——社区居

民真正参与;融合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多维融合;荣誉感——展示居民自我审美;体验

感——丰富多样艺术形式带来美妙体验;幸福感——艺术近在身边触手可及。

公共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第17页

2022 虹桥风 | 13

创作、策展、公教培训无缝衔接

作为本次“时光漫步”钢笔画展的参展艺术家同时也是策展人之一的戴国平,在节目中分

享了他的创作灵感来源和心得。他讲到武夷路微更新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留下来的

老建筑与现代城市面貌产生强烈对比,营造出独特美感。艺术家应该深入社区,创作出一系列

接地气、有烟火气的作品,从而更好地反映居民生活、城市的文化和微更新,展现静雅武夷的

特色。

在虹桥当代艺术馆及华漾美术馆的策展人张仕看来,社区美术馆不仅要办美术展览,更要

跟社区居民的生活联系起来。硬件方面,艺术馆专业策展团队对武夷路 311 弄原有的生态进行

了改造和更新,增加了持续到晚上十点的照明,方便群众观展的同时也照亮了居民晚上回家的路。

软件方面,艺术馆配合展览为居民提供了艺术上的指导和培养,这次钢笔画展的作者有不少就

是长宁市民夜校的钢笔画学员。

市民艺术夜校是一个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总校、各区文化馆作为分校的整体项目,以“美

学”为特色的长宁分校 2022 年和虹桥当代艺术馆合作开设了钢笔画课程,为华漾美术馆输送了

创作力量。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培训部主任、长宁夜校负责人刘嘉认为,公益艺术培训工作从全

民艺术普及开始,帮助市民的艺术水准逐渐向专业方向提升,而社区美术馆为市民提供了极好

的展示平台,从而使培训、创作、展览形成闭环。

未来社区美术馆的种种可能

节目尾声,熊友飞展望了社区美术馆未来的更多可

能。华漾美术馆的首次展览从展示武夷路弄堂文化和城

市更新开始,后续也可根据社区特色开展更多主题,用

专业策展理念和美术展呈方式指导居民实现社区美术馆

的内容和内涵。

熊友飞认为,华漾美术馆打开了美术馆“围墙”,

人们上班路上几分钟看完一场美术展览,无形中接受美

的熏陶。长宁每个社区都有不同气质,居民也有各自不

同的文化追求和审美要求,熊友飞表示团队未来还将去

各社区考察,相信在街道的支持下会打造更多特色鲜明

的社区美术馆。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文化

第18页

14| 虹桥风 |2022

——记“非长”新体验“我是戏迷”长宁品剧节新春系列活动

传统文化玩转城市新风尚

蓝调忆江南

深度混合音乐会进校园

评弹是一门古老的“说唱”艺术,有 400 年历史,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曲艺类中列在首位,若是将中国民族音乐、西方

现代音乐以及中国传统曲艺“评弹”跨界融合会是何种效

果?一场评弹民乐深度混合的音乐会给上海虹桥国际外

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师生带去了“非长”新体验,以爵士乐

为基础,把传统评弹书目改编为爵士评弹,爵士的自由慵

懒撞上评弹的清丽曼妙,别有风情。这种创新融合是中国

传统艺术在当下的鲜活,如此“洋气”的中国传统艺术勾

起了学校师生们对于苏州评弹的兴趣,校长也上场拿起吉

他与乐手们配合即兴弹奏。将评弹艺术送入校园,希望更

多年轻人加入评弹的学习,壮大评弹传承人队伍,使老一

辈匠心创造的经典剧目得以流传与发扬,通过传统文化的

传播,提高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文化自信,使弦

琶琮铮、轻清柔缓的评弹再展风采。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城市文明新

风尚,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在新年来临之际推出“非长”新体验——“我是戏迷”长宁品剧节

系列活动,以长宁区公共文化服务为基础,把戏曲、曲艺推广与百姓品剧相结合,继续用好、

传承好丰富优质的文化资源。

文 / 惠 烨

公共文化 HongQiao Impression

第19页

2022 虹桥风 | 15

艺术融入生活

戏梦鎏金转角遇惊喜

落叶时节,秋阳洒下,满目斑斓透亮,当文

化体验和绝美景致相互融合,戏梦鎏金国潮实景

秀以黄金城道的自然空间为舞台,再现古时勾栏

听曲的诗意场景,打破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隔离

墙,为观众打造了一个街头巷尾的文艺大舞台,

观众可以沉浸式邂逅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杜丽

娘“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感叹、贵妃醉酒“海岛

冰轮处转腾”的哀怨……融入黄金城道的银杏景

观之中如梦如画,无论是生活在长宁的居民还是

来自各地的游人,都体验了一把“戏中人,人中

景”的独特感受。当然将艺术融入生活,不是单

纯地将演出换个场地,关键点在于创新体验,在

于受众的不确定性,更在于街区烟火气中去实现

艺术的亲密接触,让这种不期而遇有了沁人心脾、

凝神聚气的力量,每一场的“非长”体验既是为

了将艺术融入人民美好生活,也为了让生活成为

艺术,滋养人民的精神生活。

传承与创新

“国艺开讲”品艺术千秋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携手上海戏曲广播,汇聚

各戏曲、曲艺门类大师,线上线下同步开启为观

众带来“国艺开讲”这一艺术大餐。目前两场“国

艺开讲”——《“头号玩家”吴新伯带你一路攻

关 5G》、《吴韵一哥高博文请你听“3D 评弹”》

在文化云观众点击率 12.3 万人次,与观众分享了

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生存发展的艺术理念,评弹、

评话也在创新求变,用当代人的观点和交流方式

去讲传统故事,讲演以多媒体呈现加互动参与的

形式,期间更有不少现场观众的参与,亲身尝试

一把口技、手面等等的表演方式,越来越多的年

轻观众走近传统,融入国艺。“国艺开讲”在普

及传统文化之时,也诠释了当代审美和巧思。

HongQiao Impression 公共文化

“非长”新体验长宁品剧节新春系列活动将

继续温暖陪伴,之后还有“光前裕后”苏州市评

弹团青年演员专场、上海评弹团《绿叶扶红花》、

长宁沪剧团《临湖明月》、越剧《沉香扇》和《孔

雀东南飞》等等精彩演出等着观众的到来,使更

多人能看见艺术、体验艺术,享受艺术带来的幸

福和美好。

第20页

16| 虹桥风 |2022

创作在长宁 HongQiao Impression

长宁原创作品《共·声》

荣获首届长三角民族器乐创作大赛“大奖”

长宁原创小品《新年快乐》

荣获第十六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金奖

2022 年 11 月 21 日, 首 届 长

三角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大赛决赛在

无锡大剧院正式拉开帷幕,来自苏

沪浙皖三省一市的 29 支参赛队伍

汇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民乐盛典。

长宁区原创器乐重奏作品《共·声》

也参与了此次大赛决赛,并荣获大

赛最高奖——大奖。

由华东六省一市文化和旅

游厅(局)共同主办、华东六

省一市文化馆(群艺馆)共同

承办的第十六届“华东六省一

市”戏剧小品大赛于 2022 年

11 月 7 日至 11 月 12 日在浙江

省义乌市举办。作为华东地区

乃至全国受群众关注度较高的

特色品牌活动,大赛在促进华

东六省一市文化的合作与发展、

丰富区域内群众生活、挖掘和

培育优秀专业创作人才、提升

区域内戏剧小品创作生产水平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大赛共有 32 件作品

参赛,经专家评审,共评出大

奖 3 个、金奖 8 个、银奖 21 个、

优秀组织奖 8 个,其中长宁原

创小品《新年快乐》荣获金奖。

第21页

2022 虹桥风 | 17

HongQiao Impression 创作在长宁

2022 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

长宁区喜获佳绩

群舞《古井趣事》

编 导:王靓彧、朱凯旋

作 曲:兰晓飞

辅 导:高峰

演出单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宁区新泾镇社

区文化事务中心

报送单位: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作品介绍:

男女声二重唱《一杯咖啡》

作 词:甘世佳

作 曲:陈效

辅 导:林绮、戴菲菲、杨苑

演出单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徐汇区文化馆

报送单位: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徐汇区文化和

旅游局

作品介绍:

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西郊农民画”《古井旧事》为创作蓝本,以农民画独具特色的

画风为切入点,展现出长宁区新泾镇的民间艺术独特之美。围绕村中古井展开,曲线丰满

的女人们聚在井边洗衣,她们时而嬉笑、时而娇嗔,就是这样一群淳朴而娇憨的女人们为

古朴的江南水乡生活增添了色彩与趣味,为观众展开了饱含生活气息的西郊农民画画卷。

以咖啡为介质,“咖啡香”代表城市

的繁荣、平和与温暖,“咖啡苦”象

征城市生活中历经酸甜苦辣后的回

甘。人们在喝一杯咖啡的短暂时光中

休憩片刻,重新整理心情继续出发,

与新生活一期一会。

优秀群文新作

群文新作

第22页

18| 虹桥风 |2022

女声小组唱《年轻的荣光》

作 词:魏菡

作 曲:丁縯

辅 导:陈效、李志敏、丁縯、王靓彧

演出单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报送单位: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作品介绍:

器乐重奏《烈火》

作 曲:周姗璐、汪海蓓

辅 导:黄剑铮、周雷

演出单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市消防救援

总队“火焰蓝”文艺宣传队、长宁区消

防救援支队

报送单位: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作品介绍:

阿卡贝拉《奔跑不息》

作 词:陆文菡

作 曲:董文昊

辅 导:何珣薰

演出单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星辰人声乐团

报送单位: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作品介绍:

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等一系列重大赛

事的举办,让中国“体育强国”的形

象在国际上深入人心,谷爱凌、孙颖

莎等奥运健儿不畏艰难、勇创佳绩的

体育精神给无数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年轻的荣光》希望通过昂扬的歌唱及欢畅的舞姿,用音乐的力量为新时代年轻人带去蓬勃朝气。

《奔跑不息》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励

志作品,采用阿卡贝拉无伴奏演唱形

式,于 2022 年收录在由上海音乐出版

社联合上海音乐家协会、在中国音像

与数字协会指导下,策划出版的《放

歌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优秀歌曲

100 首》作品集中。

安静平和的夜空,被突如其来的一片

火光染红。这是哪里的火焰,要吞噬

无辜的生命?消防指战员迅速行动,

60 秒是他们出警的速度。面对熊熊烈

火,他们有如神兵天降,没有踌躇。保卫城市安宁和人民生命财产,他们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

创作在长宁 HongQiao Impression

第23页

2022 虹桥风 | 19

女声独唱《柑橘花》

作 词:康茜

作 曲:徐毅成

辅 导:林绮

演出单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报送单位: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作品介绍:

混声合唱《八女投江》

作 词:杨启舫

作 曲:管更新

辅 导:何剑平

钢琴编配:方勇

演出单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宁区新华社区

文化活动中心、新华街道社区(老年)学校

报送单位: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小品《爱的抉择》

编 剧:惠烨

导 演:金光利

辅 导:黄剑铮、高峰

音效设计:伊斯卡尔·艾塞提

演出单位: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宁区新泾镇社区文化事务中心

报送单位: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表 演 者:赛开源、司雯、邱海萍、鲁文涛、相天琦

作品介绍:

黄文秀(1989 ~ 2019)北师大硕士毕

业,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

家乡革命老区百色,为群众脱贫攻坚

殚精竭虑。她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年轻

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黄文秀教百坭村村民种植柑橘,她最终化作柑橘花永远依托于

大山。这首歌曲献给黄文秀,纪念她短暂而灿烂的一生,并希望通过她的故事给后人带来力

量和感动。

作品介绍:作品歌颂了抗战时期“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1938 年 10 月,在黑龙江省乌斯浑河,东北抗

日联军 8 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的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毁掉枪支

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社工孙春平自愿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与一名血液病患

者配对成功,而他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时间正巧是妻

子的预产期。一边是“呱呱坠地”的新生,另一边是期

盼已久的重生,当下的他们将如何作出自己爱的抉择?

HongQiao Impression 创作在长宁

第24页

20| 虹桥风 |2022

第九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书法与摄影专题展)

长宁获得佳绩

“启航新征程”第九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美术、书法、摄影)

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杨浦区人民政府

共同主办。作为上海群文静态类级别最高的双年展赛事活动,最终遴

选出 660 件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本次长宁区投稿的书法作品

中有 7 幅入选,其中二等奖 1 幅,优秀奖 1 幅;摄影作品入选 2 幅。

二等奖 ■ 李晓荣《庾肩吾团扇铭》

■ 徐樑《建党 101 周年纪念日》

■ 赵雅晨《警察节》

■ 季翀《豫园杂咏诗九首》优秀奖■ 施斌《施斌篆刻》

■ 曹欣彤《伟大建党精神与上海》■ 於水根毛泽东《水调歌头》

■ 徐袁平《康有为论书》■ 张仕《中国上海赋》

创作在长宁 HongQiao Impression

第25页

2022 虹桥风 | 21

阅读与创作

红色故事主题创作展开展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73 华诞、喜迎党的二十大,由长宁区图书馆

主办、上海青年写实绘画沙龙协办的“阅读与创作——红色故事主题创作展”

线上展于 2022 年 10 月 1 日正式上线。

展览围绕油画作品《黎明即起》及数字动态作品的创作全貌,深挖“博

文女校中毛泽东与董必武的谈话场景”背后的红色往事,讲述红色故事主

题创作幕后的故事,表达青年艺术家对革命先辈奋斗历程的致敬。

HongQiao Impression 创作在长宁

第26页

22| 虹桥风 |2022

艺术视窗 HongQiao Impression

2022 年是新钢笔画系列展的第二届,自“坚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暨“百年愚园路”长三角新钢笔画作品展获得良好而热烈的社会反响后,我们

将目光聚焦于上海长宁——武夷路。这条近百年的马路,是上海永不拓宽的 64 条马

路之一。东起延安西路,西至中山西路,充满了浓浓的历史底蕴。

时至今日,伴随着上海城市发展目标的不断变化,武夷路也随着城市更新的脚

步焕发新的活力。如何通过文化为武夷路城市更新赋能?如何将武夷路的历史文化、

传统文化、生活文化等统合打造成街区更新的亮点?“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时光漫步”2022 第二届新钢笔画暨武夷路城市更新作品展正是从此关注点出

发,通过钢笔画艺术语言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并铭记武夷路的历史底蕴,感受武

夷路的蓬勃今朝,并以此展开联想与希冀,展望武夷路的灿烂明天。

“时光漫步”2022 第二届新钢笔画暨武夷路城市更新作品展

记历史底蕴 看蓬勃今朝

■ 赵裕庆《桔色魔力》

■ 吴峰《武夷路城市更新 320#、335#》

■ 刘开海《未来武夷系列 3》

■ 蔡敏《凝视》 ■ 戴国平《武夷之春》

■ 武夷路印象小长卷

■ 陈菲菲《武夷 |MIX320》

第27页

2022 虹桥风 | 23

HongQiao Impression 艺术视窗

在上一届长三角中青年版画家邀请展上,我们邀请了上海

的青年评论家加入,对版画的观念创新、技法变革和形式探索

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和青年评论家、青年版画家同台,我们对

江南地区版画的传统审美向现代审美的转变趋势达成共识。

在 2022 年第三届长三角中青年版画家邀请展中,由虹桥

当代艺术馆发起,联合了三省一市的青年策展人组成了团队。

这个团队中有美术馆的从业人员、青年画家,也有身兼策展人

的创作者。策展人团队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程参与作品甄

选、项目实施的具体策划,我们旨在通过长三角青年策展人之

间的交流,共同培育这个品牌。

展出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出现,他们对

版画的探索不仅是形式层面,更多是对版画本体语言进行分解

和重组,不断拓展版画的边界定义;他们不局限于版画的固有

样式,而是关注版画在当代语境中的界限和审美问题,用开放

性的姿态、严谨的实验态度实践当代青年艺术家的追求,引领

当代审美下的价值取向和艺术精神。

从这三届展览来看,我们的初衷:一是搭建一个展示交流

的平台;二是长期关注他们的成长;三是梳理构筑长三角中青

年版画的发展脉络,为长三角当代版画创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经

验总结,现在看已经初具成效。感谢各地主管部门的指导,感

谢各地提名专家的支持,感谢各位青年版画家的积极创作和参

与。

未来可期。

熊友飞

2022 年 11 月

第三届长三角中青年版画家邀请展

用热爱构筑长三角中青年版画发展脉络

■ 王一枝《窗外》之三

■ 孙荣生《时空飞过》之一

■ 金云《一亩方塘》 ■ 金尘《灵》

第28页

24| 虹桥风 |2022

耕读传家 水墨新境

2022 第四届长三角当代水墨作品展

艺术视窗 HongQiao Impression

由长宁区图书馆作为发起方,联合长三角地区的多家美术馆、

书画院,携手打造的长三角当代水墨作品展是极具江南特色的艺

术名片,如今已经步入第四个年头。2022 年的展览以“耕读传家

水墨新境”为主题,与长三角地区的部分图书馆与美术馆展开联

合巡展和学术研讨活动。

与往年面向专业画家和美术院校骨干教师进行作品征集不同,

2022 年的征稿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革新,展览面向长三角地区,

吸引了青年艺术从业者、爱好者的广泛参与。经过专家评审,从

众多投稿作品中遴选了 50 多幅反映时代变革的水墨画作。这些

作品有数字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传统水墨的新奇幻境,映射出

长三角当代水墨异彩纷呈的多元形态,绘就了长三角一体化的美

好图景。

■ 闫国庆《巾帼如花 寰宇绽放》

■ 罗钰炎《Mountain of Silence》

■ 李忻悦《新生》

■ 朱梅《谷语》

第29页

2022 虹桥风 | 25

HongQiao Impression 艺术视窗

■ 郝钟雲《云涌陆家嘴》 ■ 黄洁薇《党的诞生地——一大会址》

■ 周昌一《假日》 ■ 周耀港《派送中》 ■ 周韦《家山新貌》

■ 冯秋浩《却话巴山夜雨时》 ■ 沈佩祥《水仙》 ■ 计语帆《无声飞行》

第30页

26| 虹桥风 |2022

继 2021 年由长宁区文旅局打造的红色原创广

播剧《前夜》收获了百万收听量后,2022 年,长

宁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再度与东方广播中

心联合,推出《倾听长宁:海派考古》声音纪录

片第一季,2022 年 10 月 12 日正式上线第一期。

以城市建筑里发生的重要事件或人物传奇为依托,

依靠丰富立体的声音元素,融历史文献、戏剧场

景再现、专家点评于一体,多维度呈现建筑的内

涵和灵魂,打造精彩有趣的城市人文故事。这也

是长宁文旅“海派城市考古”沉浸式体验的一次

新探索。这一季特意挑选了 5 栋位于长宁区的特

色建筑:圣玛利亚女中旧址、路易·艾黎故居、

市三女中、锦江都城酒店(原达华宾馆)和岐山村,

邀请了专业的配音演员和嘉宾,共同讲述这里的

过去和现在。

漫步城市的每一秒都是故事

《倾听长宁》声音纪录片第一季启动

圣玛利亚女中旧址

长宁路 1187 号,圣玛利亚女中旧址现位于中山公园商

圈的长宁来福士广场,市级优秀历史建筑。

创立于 19 世纪的圣玛利亚女中是一所美国教会学校,

1923 年迁入白利南路新校舍,也就是今天的长宁路。校区建

筑以西班牙风格为主,包括教学楼、理科楼、体育馆、音乐

楼、学生宿舍、中外籍教师宿舍、医院、膳堂等 11 处建筑,

钟楼和礼拜堂至今留存。经过精心的修葺和加固,钟楼古朴、

优雅的面貌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以另一种姿态见证这座城

市新时代的摩登生活。

何以爱长宁 HongQiao Impression

第31页

2022 虹桥风 | 27

路易·艾黎故居

愚园路 1315 弄 4 号是新西兰社会活动家、著

名作家路易·艾黎的故居,这幢英国式双开间三

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建于 1912 年,1932 年至 1938

年期间,这里是路易·艾黎在上海的寓所,也是

当时中共地下党员的见面地点和避难所,成为愚

园路上不可或缺的红色地标。

市三女中

市三女中是中西女中和圣玛利亚女中合并而

成的,校园里最受人关注的是优秀历史建筑五四

楼。五四楼原名景莲堂,建于 1935 年,匈牙利籍

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属于哥特式美国学院风格。

荏苒时光在朗朗书声中穿行而过,留下一串串在

政治、文学、艺术、科技领域响当当的名字:科

学技术部前部长朱丽兰,中国科学院院士黄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亚珠、闻玉梅,文学家张爱玲,

艺术家顾圣婴、黄蜀芹,还有中国现代史上富有

传奇色彩的宋氏三姐妹。

锦江都城酒店 (原达华宾馆)

达华宾馆 1935 年开工,1937 年竣工,是邬

达克为上海设计的第四幢大楼宾馆。达华宾馆当

年有“小国际饭店”之称,并非因为风格和体量,

而是有传言称邬达克利用了国际饭店多余的建筑

材料建成了达华宾馆。在宾馆的设计上,邬达克

彻底丢弃了惯用的繁琐装饰,不见他向来喜爱的

古典主义或装饰派细节,处处洋溢着流畅和灵动,

简洁和干练。

岐山村

岐山村是 1925 年 -1931 年年间由美商中国

营业公司、中央信托局等房地产商联合建造的 70

幢中西式三层楼房,加上建于 1924 年的四层花园

洋房东苑别业 5 幢,共计 75 幢。当时业主借周武

王发祥于岐山,冠名“岐山村”。岐山村是愚园

路上颇著名的新式里弄之一,这里环境幽静,新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爱国人士杜重远、中国现

代派文学开山大师施蛰存、电影演员祝希娟等名

人都曾是这里的住客。

HongQiao Impression 何以爱长宁

第32页

28| 虹桥风 |2022

“非遗”之窗: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始末

壹 民俗中心前身是文化馆

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以下简称“民俗中心”)

的前身是新泾文化馆,始建于 1991 年,是当时上

海县文化局下属单位。1992 年 7 月,随着新泾乡

整建制划归长宁区,新泾文化馆转归为长宁区的

一个区级文化馆。北新泾地区本土文化资源丰厚,

建馆后,文化馆致力于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传

承。

2004 年 8 月,长宁区组织文化访问团赴俄罗

斯、波兰等国考察。随团成员中就有新泾文化馆

时任馆长徐剑清。他临出访前,捎上了馆里自制

的工艺品皮影道具、中国结和香囊。万没想到的是,

看似平常的礼品,深受所到国家同行们的喜爱。

轨交 2 号线北新泾站 3 号出口设在北渔路上。

出得站口,隔路相望,一座硕大的牌坊式门楼很显眼。

门楼横梁上“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八个大字熠熠生辉。

2 号线开通后,这座牌楼成了地标,许多来北新泾聚

会的爷叔阿姨们会把碰头地点选在这座牌楼底下,

电话里反复交代:“记牢嗷,民俗文化中心呃大门

口碰头!” 有了微信后,还会拍一张门楼景观照发

给对方。笔者今天就和网友们聊一聊这个“中心”

的来龙去脉—— 长宁民俗文化中心

印证了一句艺术哲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带队的区领导在访问途中就建议将新泾文化馆改

为“长宁民俗文化中心”。

之后新泾文化馆即向主管部门申请成立“长

宁民俗文化中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走完所

有申报审批程序。于同年 10 月 18 日,长宁区政

何以爱长宁 HongQiao Impression

文 / 姚志康

撕纸非遗传承人华兴富向爱好者传授技艺

长宁本土非遗保护项目西郊农民画

民俗中心自制的皮影戏道具

第33页

2022 虹桥风 | 29

府下发成立“长宁民俗文化中心” 的批复。由此,

形成长宁群众文化工作“两中心”格局,即长宁

文化艺术中心和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业务开展各

有侧重。

贰 非遗保护从抢救皮影起

早在 2003 年,还是新泾文化馆时期,时任

馆长徐剑清和同仁们瞄准了上海地区已中断 40 年

的皮影戏,作为民俗文化抢救传承的首要项目。

上海皮影戏来自浙江德清,传入上海也有 300 多

年历史。遍访上海郊区,只剩第五代传人还健在,

当年已是八旬高龄。老人儿子因父亲“文革”中

为传播皮影戏而受冲击的缘故,一度阻止父亲传

授。徐剑清同志带领职工数次登门,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感动了老人及家属。新泾文化馆派出

多名人员作为学艺徒弟,其中两人正式地举行了

磕头拜师的传统仪式。传统上海皮影戏用的是道

教音乐,唱腔是靠口传心授教习,没有完整的曲谱,

学艺徒弟采用了录音记谱的办法。老人年事已高,

只能坐着讲授皮影表演手法,并赠送了一个浩劫

中幸存的皮影人物道具,以示嫡传。

HongQiao Impression 何以爱长宁

传统皮影道具是用羊皮或牛皮制作,工艺复

杂且不说,表现效果也不佳。随着民俗中心的成

立,2008 年成立了由中心职工组建的青梦圆皮影

戏表演团队,队员们对皮影道具作了大胆改革,

用 PVC 塑料片做道具材料,再用丙烯颜料为人物

着色,色彩效果远比黑褐色羊皮皮影道具丰富。

传统皮影演出用的是煤油汽灯作投影用光,现在

采用了碘钨灯,彩色的 PVC 皮影人物在强光投影

下,栩栩如生。

解决了表演道具,还得有表演内容。根据录

音仅整理出师傅的两个传统节目,要推广普及是

远远不够的。受学校课本剧启发,民俗中心创作

了《守株待兔》《狐假虎威》《孔门弟子》等皮

影音乐剧,让青梦圆皮影团队很快渗透到周边学

校和幼儿园。北新泾第二小学还因为开设“皮影

班”,被区教育局命名为“民俗文化特色学校”。

民俗中心的“皮影戏”也因此获准为上海文化发

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新泾文化馆原馆长徐剑清带领职工拜访皮影戏传人

民俗中心职工制作皮影道具

民俗中心的皮影队在 2004 年至 2009 年期间,

演遍上海各所外国学校,外国学校每年的“中国年”

活动,中心的皮影戏是保留节目。上海美国学校,

还安排了“皮影课”,让演员开设皮影道具制作、

表演技法的课程,洋娃娃们每上“皮影课”都兴

奋不已。2010 上海世博会期间,还创作了《海宝

闹龙宫》,将吉祥物海宝融入神话故事,中外小

朋友看得津津有味。

民俗中心党支部原书记周笑梅(右一)

带领外国学生体验皮影戏

民俗中心群文干部给幼儿园娃娃们讲解皮影故事

第34页

30| 虹桥风 |2022

叁 行街表演集民俗之大成

江南一带节庆年俗文化活动中表现最为出彩

的是“行街”。“行街”即各类着戏装的民俗民

间艺术队伍组成方阵,边行进边表演。长宁民俗

文化中心从 2002 年建立第一支群众表演团队莲湘

队至今,已发展成表演类踩高跷、龙狮舞、抬花

轿、送嫁妆、荡湖船、蚌壳舞、大头娃娃、红绸舞、

江南丝竹等,静态类展示有剪纸、撕纸、面塑、叶雕、

蛋雕、绣球等,总计 23 支 700 余人的民俗文化表

演展示队伍。这些队伍的建立与周边的新泾镇和

北新泾街道的群文工作有机结合,民俗中心有意

识地将各个项目设置在周边的居民区文化室,并

派出干部辅导,使队伍建制固定化。一有重大活动,

拉出来就能演。

让民俗中心“扎台型”的是,他们参加了本

市诸多重大节庆文化活动。仅举一例,2004 年上

海首届民族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的开幕活动由长

宁民俗文化中心包揽,他们在开幕式现场上海展

览中心南广场,集聚了行街表演和各类民间工艺

展示的 1500 人庞大队伍,让来自海内外的同行和

市民群众大饱了一次“民俗”眼福。

肆 节庆节气彰显民俗文化

长宁民俗文化中心成立以来,把节庆、节气

的活动作为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每年的元

宵、端午、中秋、腊八是又一重头戏。2009 年笔

者采访时任民俗中心党支部书记周笑梅时,她播

放了“腊八”和“元宵”活动的视频让笔者感受。

“腊八”——镜头里出现民俗中心大门外墙

“腊八”的知识展板,一面祭祀腊八的幡旗猎猎

飘动;旗杆下一群身着彩服的鼓乐手敲击扁鼓;

镜头移向院内北楼大门口,一对身着汉服的男女,

拱手作揖迎接前来品尝腊八粥的市民群众;镜头

转向腊八粥烧制比赛的现场,天南地北 12 种腊八

粥摆放在大厅四周,每种腊八粥标明地域、配料、

口味特点、烧制单位;12 种腊八粥由 12 个居民区

代表队烧制,免费品尝;品尝后的居民来到投票

箱前填写选票;镜头里大家扶老携幼,吃着品着,

品着笑着。

“元宵”——暮色中,门楼内竖起一座四层

楼高的塔灯;一对身着汉服的演员站在塔灯下,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声中朗诵着升灯的祈祷诵辞;

随着一声长长的“升灯喽!”,塔灯自上而下依

次放明,紧接着门楼悬灯、门厅廊灯、沿街挂灯,

一片红光……镜头画面打出 2009.2.9 正月十五;

暮色中,门楼内行街队伍整装待发;“行街”队

伍依次上街,边走边舞;马路两侧站满了观赏市民;

镜头转向室内,南楼大厅里人们在灯谜条幅下驻

足猜测;大厅四周民间艺人摆开了各式工艺摊位,

现场观众动手过瘾;北楼剧场内丝弦悠扬,戏曲

票友登台献艺;场内场外人潮涌动。

2008 年春节民俗中心

在中山公园举行民俗行街表演

民俗中心团队穿上汉服

给小朋友普及腊八节俗知识

听完腊八故事,孩子们再来个味蕾体验

何以爱长宁 HongQiao Impression

第35页

2022 虹桥风 | 31

时任民俗中心党支部书记周笑梅告诉笔者,这些

年他们的传统节日活动也吸引了许多国际友人的参与

和体验,还有活动被邀请到绿谷别墅、仁恒河滨花园

等涉外小区的会所,让老外们体验了中华民族传统节

庆的文化内涵。

民俗中心元宵活动盛况

外国儿童参与民俗中心春节活动

老街内景

伍 留根塑魂建起微缩“老街”

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地处北新泾,北新泾曾是上世

纪 70 年代上海县境内的五大重镇之一,五大重镇分

别为龙华、七宝、莘庄、漕河泾和北新泾。北新泾建

镇于南宋末年,至今 700 多年历史。历史上北新泾的

繁华得益于吴淞江及支流新泾港穿镇而过,南北土产、

稻米蔬果在这里交易集散。老街繁华余脉延续至上世

纪 80 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北新泾老街已荡

然无存。朱家角、七宝因为有成片的老宅保存,可以

延续老街的文脉。北新泾,除了地名,还能保留什么?

据民俗中心原主任顾富国介绍:“建一条仿真的

微缩老街景观,得到了时任区文化局局长胡以申等领

导的大力支持” 。从 2007 年初,形成动议,到 2009

年元旦建成开放,历时两年。其间,访老居民,收集

历史照片,踏勘老街遗址,请专业人员设计,数易其

稿。定下方案后,又是一连串的活计,寻觅老建筑材

料,聘请专业施工队伍等等。

描述一下眼前的“老街”。从民俗中心北楼天山

西路临街的边门进入,长达 30 米,面积 300 平方米

的微缩景观布置在大楼底层,按 1:3 左右的比例,

建造了旧时酒肆、糟坊、茶馆、书场、药房、布店、

肉庄、裁缝铺、老虎灶等 20 余种业态和民居。由于

比例缩小,即便收集到真实器具,也放不进景观内,

长宁沪剧团舞美道具师杨尧钦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

用,按原件样本缩小比例,制作成足以乱真的各类器

皿,摆放的天衣无缝。更叫绝的是,民居客堂间里穿

马褂长衫和大襟旗装的老夫妇,洞房内一对礼帽插花、

凤冠霞帔的新婚夫妻,竟然是用硅胶材料制成,足以

和蜡像人物媲美。

走到仿古“戏院”,戏台上民间艺人正在表演上

海本土“小热昏”说唱,台下串板台、长板凳上围坐

着喝茶听书的观众,笔者瞬间感觉时空穿越。

民俗中心南楼两个层面的展厅,引来各路书画、

收藏爱好者办展。火花、砚台、瓷器、历代香炉、字画、

工艺编织等收藏展品相当一部分出自私人收藏,民俗

中心提供展呈空间和展览服务,想来办展的藏家们络

绎不绝。如今博乐展堂也是“上海海派书画艺术馆”

所在,定期举办全国名家书画作品展。周边市民享受

着家门口接受文化熏陶的便利。

陆 “合二为一”展示非遗文化

光阴荏苒,随着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为统筹优

化区域内文化旅游资源,根据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长

委编委【2021】72 号文件)要求,原长宁民俗文化中

心的非遗保护业务划归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原本业务

各有侧重的“两中心”合二为一,归并为统筹优化后

的“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据分管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原

副主任黄之琳介绍,原民俗文化中心的展览陈列设施

和内容都将延续,并加强本土非遗文化项目的挖掘、

培育、传承、保护、宣传、展示,使之成为魔都上海

传播长宁本土非遗文化的一扇“文旅窗口”。

HongQiao Impression 何以爱长宁

第36页

虹桥风 2022 年 10-12 月刊

扫描二维码

观赏本期电子版

主管: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编辑:《虹桥风》编辑部 (62617554)

地址: 上海市仙霞路 650 号 邮编: 200336

作者:符幸寒

《时间的形态 No.2》

2020 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在读

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水印木刻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