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筑》2023年第09期

发布时间:2023-10-2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福建建筑》2023年第09期

员怨愿猿 年 员圆 月创刊本期 圆园23 年 9 月 1 日出版穴月刊雪编委主任院 张建勋副 主 任院 高起荣 蔡雪峰 王宗成林卫东 夏 坚 祁 皑谢益人编委委员院 渊以姓氏笔画为序冤王 耀 宁茂权 苏友佺李 川 肖 伟 张天宇张 蔚 陈仲光 陈 群林功丁 林洪钟 林锡安林能影 周庆峰 郑锦民赵士怀 柳德宝 高学珑黄汉民 黄尚敏 黄春风黄清和 黄 琰 黄冀卓梁章旋 程宏伟 谢勇成曾志攀 蔡永太 潘庆建戴益华主管单位院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院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主 编院 张建勋副主编院 蔡雪峰出版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本期执行编辑院 朱晓慧 杨素平 黄新新本期学术编辑院 庄金平发行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地 址院 福州市鼓楼区通湖路 188 号电 话院 园缘怨员原愿苑愿缘缘猿缘愿 15392051506 18105919152邮 编院 猿缘园园园员学会网址院 澡贼贼责押 辕 辕 www.fjtmjzxh.com投稿网址院 www.fjjz.cbpt.cnki.net耘原皂葬蚤造院 枣躁躁扎缘员愿岳员远猿援糟燥皂印 刷院 福州华厦彩印有限公司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院 悦晕猿缘... [收起]
[展开]
《福建建筑》2023年第09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2页

员怨愿猿 年 员圆 月创刊

本期 圆园23 年 9 月 1 日出版

穴月刊雪

编委主任院 张建勋

副 主 任院 高起荣 蔡雪峰 王宗成

林卫东 夏 坚 祁 皑

谢益人

编委委员院 渊以姓氏笔画为序冤

王 耀 宁茂权 苏友佺

李 川 肖 伟 张天宇

张 蔚 陈仲光 陈 群

林功丁 林洪钟 林锡安

林能影 周庆峰 郑锦民

赵士怀 柳德宝 高学珑

黄汉民 黄尚敏 黄春风

黄清和 黄 琰 黄冀卓

梁章旋 程宏伟 谢勇成

曾志攀 蔡永太 潘庆建

戴益华

主管单位院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院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

主 编院 张建勋

副主编院 蔡雪峰

出版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

本期执行编辑院 朱晓慧 杨素平 黄新新

本期学术编辑院 庄金平

发行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

地 址院 福州市鼓楼区通湖路 188 号

电 话院 园缘怨员原愿苑愿缘缘猿缘愿 15392051506 18105919152

邮 编院 猿缘园园园员

学会网址院 澡贼贼责押 辕 辕 www.fjtmjzxh.com

投稿网址院 www.fjjz.cbpt.cnki.net

耘原皂葬蚤造院 枣躁躁扎缘员愿岳员远猿援糟燥皂

印 刷院 福州华厦彩印有限公司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院 悦晕猿缘要员员圆园 辕 栽哉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院 陨杂杂晕员园园源要远员猿缘

国外总发行院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渊北京 苑愿圆 信箱冤

广告经营许可证院

猿缘园园园园源园园源猿园

本期定价院 10援园园 元

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城郊传统村落村庄规划实践

要要以莆田市涵江区九峰村为例 封征丽 李福金(1)

教育均等化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研究

要要以平和县中心城区为例 赵小越(5)

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亲生物设计策略研究

许琳昕 陈志元(10)

城市滨水节点景观桥设计研究

要要以凤岗桥为例 陈珑云(17)

基于体现地域文化的公共景观小品设计研究

要要以安溪龙湖山公园为例 曾渝辉(23)

嵌入社区的养老院设计探究

要要以成都三圣喜雨养老项目为例 余 然(28)

雷州东林村古民居装饰艺术探析 陈盛文 苏甜甜(32)

配套幼儿园活动场地与建筑形态融合设计研究 刘 昕(39)

智慧物流背景下的公路港建筑规划设计

要要以嘉兴金鹏智慧公路港设计为例 叶 熙(43)

传统建筑中的庭院空间比较

要要以北京四合院与苏州民居为例 黄振炜(47)

圆园23窑09

总第 303 期

中 国 期 刊 网 窑 中 国 学 术 期 刊 光 盘 版

中 国 叶 中 文 科 技 期 刊 数 据 库 曳 入 编 刊 物

福 建 省 第 一尧 二 届 优 秀 科 技 期 刊

首 届 全 国 建 设 行 业 优 秀 期 刊 一 等 奖

福建省科协连续七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

一尧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

二尧建筑设计

第13页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

吴红梅 刘 磊 任桃元 何 君 甘坚宇(52)

受地下隧道施工影响的某既有建筑安全性鉴定分析 张伟翔(56)

钢筋混凝土深梁承载力中外规范计算对比

陈富强 陈思辉 林方毅 江 星(62)

采用钢套筒约束核心区装配式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马永超 颜桂云 肖合顺 林育芳 田生满 何纲平(66)

义乌某工程非饱和土水特征曲线强度公式预测

方轩明 祝美月 何卫坚(71)

不同结构参数TBM盘形滚刀的破岩效率分析 林 宁(76)

土体GHS与HSS模型选择对基坑数值分析结果的影响

张家勇(82)

原位孔内剪切试验在某弃土场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张添锋(89)

多种组合支护结构在某医院复杂基坑项目中的应用

李弥淦(93)

下穿高速段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研究

要要以前洋路下穿高速为例 陈言幸(98)

某过江提水工程160m三角桁式拱管桥设计分析

张婧怡 黄育凡(103)

沥青混合料结构对路用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 成相飞(109)

基于超多小半径平曲线的主干线公路改造设计研究与实践

严鹏翔(114)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BIM技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要要以昆山某中学项目建设为例

王咏琪 谢丹凤 张 鑫 (119)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温度控制研究

要要以厦门白鹭西塔为例

蔡汝幸 刘佳明 洪 诚 张鑫鑫 张克胜 汪钲东(123)

BIM技术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用

要要以福建紫金建设项目为例

戴熙频 庄珠海 宋百树 张 翼(128)

基于BIM的某工程档案可视化管理研究 潘一翔(132)

夏热冬暖地区地铁车站公共区新风系统节能潜力分析

邹 颖(137)

带有钢支撑环的不锈钢内衬屈曲稳定性理论计算

卢纯青(142)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应用分析 江贤来(146)

云怎躁蚤葬灶 粤则糟澡蚤贼藻糟贼怎则藻 驭 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目 次 圆园23 年 9 月 1 日 圆园23窑09

六尧 建筑施工与信息化

三尧 建筑结构

四尧 岩土与基础工程

七尧给排水与暖通空调

五尧公路桥隧

第14页

圆园23郾09

云怎躁蚤葬灶 粤则糟澡蚤贼藻糟贼怎则藻 驭 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Village Planning Practices of Suburban Traditional Village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要要 Take Jiu Feng Village,Hanjiang District,Putian City as an example FENG Zhengli LI Fujin(1)

Research on the planning of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qualization

要要A case study of Pinghe County ZHAO Xiaoyue(5)

Research on the Biophilic Design Strategies for the Urban Public Open Spaces in Singapore XU Linxin CHEN Zhiyuan(10)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Bridges at Urban Waterfront Nodes

要要Taking Fenggang Bridge as an Example CHEN Longyun(17)

Research on Public Landscape Ornament Design Reflecting Regional Culture

要要Taking the Landscape Installations Design of Anxi Longhushan Park as an Example ZENG Yuhui(23)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nursing home embedded in the community

要要A case study of san sheng xi yu elderly care project in chengdu YU Ran(28)

An analysis on the decorative art of ancient residential houses in Donglin Village of Leizhou CHEN Shengwen SU Tiantian(32)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Supporting Kindergarten Outdoor Activity Space with Architect Form LIU Xin(39)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ighway Por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要要A case study of Jiaxing Jinpeng Intelligent Highway Port Design YE Xi(43)

A Comparison of Courtyard Spaces i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要要Taking Beijing Siheyuan and Suzhou Residential Buildings as Examples HUANG Zhenwei(47)

Investigation on progressive collapseperformance of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WU Hongmei LIU Lei REN Taoyuan HE Jun GAN Jianyu(52)

Safety appraisal analysis of an existing building affected by underground tunnel construction ZHANG Weixiang(56)

Comparison of shear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deep beams between different design codes

CHEN Fuqiang CHEN Sihui LIN Fangyi JIANG Xing(62)

第15页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refabricated joints restrained by steel sleeve in core area

MA Yongchao YAN Guiyun XIAO Heshun LIN Yufang TIAN Shengman HE Gangping(66)

Prediction of unsaturated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strength formula for a project in Yiwu

FANG Xuanming ZHU Meiyue HE Weijian(71)

Rock breaking efficiency analysis of TBM disc hob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LIN Ning(76)

Influence of GHS and HSS model selection on numerical analysis resultsof foundation pit ZHANG Jiayong(82)

Application of in-situ borehole shear test in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spoil ground ZHANG Tianfeng(89)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support structures in a complex foundation pit project of a hospital LI Migan(93)

Research on Design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Municipal Roads Underpassing the Expressway

要要Taking Qianyang Road underpassing Expressway as an Example CHEN Yanxing(98)

Design and Analysis of 160m Triangular Truss Arch Pipe Bridge for a River Crossing Water Lifting Project

ZHANG Jingyi HUANG Yufan(103)

Study on influence mechanism of asphalt mixture structure forpavement performance CHENG Xiangfei(109)

Research and Practiceon the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Main Highway Based on Supermany Small radius Horizontal Curves YAN Pengxiang(11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要要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middle school project in Kunshan as an example WANG Yongqi XIE Danfeng ZHANG Xin(119)

Research on temperature control of mass concreteof high-rise building raft foundation

要要Taking Xiamen Bailu West Tower as an example

CAI Ruxing LIU Jiaming HONG Cheng ZHANG Xinxin ZHANG Kesheng WANG Zhengdong(123)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Quality Control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st-in-place Piles

要要Taking Fujian Zijin Construc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DAI Xipin ZHUANG Zhuhai SONG Baishu ZHANG Yi(128)

Study on the Visual Management of an Engineering Archives Based on BIM PAN Yixiang(132)

Analytical Method of Outdoor Air System and its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Metro Station Public Area in Hot Summer and Warm Winter Area

ZOU Ying(137)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buckling stability of stainless steel lining with steel bracing rings LU Chunqing(142)

Application of the Air-source Heat Pump Hot Water System and Analysis on Key Points of its Design JIANG Xianlai(146)

第16页

2023 年第 09 期

总第 303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9·2023

Vol·303

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城郊传统村落村庄规划实践

———以莆田市涵江区九峰村为例

封征丽 李福金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 福建厦门 361000)

摘 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村庄规划,是村庄土地集约管理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实施蓝本。 为了更好地探索村庄发展

的正确路径,九峰村规划坚持以自主造血为理念,通过活化、利用传统村落元素,打造独特的村庄旅游品牌,以乡村旅

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土地指标,真正实现土地管理行动为村庄经济和环境发展服务的目

标,最终实现村庄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品牌营造;文物活化;产业造血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9 - 0001 - 05

Village Planning Practices of Suburban Traditional Village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 Take Jiu Feng Village,Hanjiang District,Putian City as an example

FENG Zhengli LI Fujin

(Xiamen Branch of 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 design,Xiamen 361000)

Abstract:The village planning of the national land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is the bluepri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llage land intensive

manage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etter explore the correct path of village development,Jiu Feng village

planning adheres to the concept of self - hematopoiesis,creates a unique village tourism brand by activating and utilizing traditional village

elements,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with rural tourism industry. On this basis,through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and indicators,the goal of land management actions serving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can be truly realized,and finally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villages can be realized.

Keywords:Brand building; Cultural relics activation; Industrial hematopoiesis

作者简介:李福金(1986. 3 - ),男,规划师。

E-mail:fzhengli@ 163. com

收稿日期:2023 - 03 - 14

0 引言

随着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全面推进,以及乡村振

兴工作的持续开展,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的详细规

划,需进行全域统筹,实现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

点布局、人居环境、历史文化传承等的全要素管控,要

坚持扬长与补短结合、均衡与极化契合、居住与产业

融合[1]

。 在此背景下,2019 年 9 月,福建省自然资源

厅印发《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以下简

称《指南》),要求对原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村

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进行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

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同时,明确福建省村庄分为

五类:集聚提升中心村庄、转型融合城郊村庄、保护开

发特色村庄、搬迁撤并衰退村庄及待定类村庄[2]

2019 年,福建省启动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位

于莆田主城区边缘的九峰村被列为全省第二批村庄

规划试点村。 九峰村位于城市近郊,生态本底良好,

历史遗存丰富,兼具转型融合城郊村庄与保护开发特

色村庄的特征,其规划的编制,对探索建立城郊传统

村落规划编制模式,具有较大的示范意义。

1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传统村落村庄规划存

在的问题

传统村落是人类的精神文明财富,对其保护开

发,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也可以催生出较大的经济

效益[2]

。 因此,要求在村庄规划编制时,充分统筹协

调好村庄各类发展要素。 然而,从目前的编制成果来

看,本轮传统村落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存在以下两

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第一,规划从集约利用土地的角度出发,遵从《指

南》用地指标及耕地保护的要求,一味追求用地平衡,

盲目复耕,对一些传统民居进行拆迁腾挪,导致村庄

第17页

· 2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传统风貌建筑及传统格局遭到破坏。

第二,程序化完成编制要求的内容,对村庄内涵

及历史文化价值挖掘不足,产业规划、空间设计往往

流于表面,“千村一面一产” “村庄城市化” 等现象频

出,忽略了村庄本身的本底资源条件和空间特色。

2 村庄概况

九峰村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其地处莆田主城

边缘,依托荔涵大道直接联系主城区,东连沈海高速,

村庄距离涵江城区仅 5 km,距离莆田中心城区只需

30 min 车程,对外交通条件优越;依托囊山、九莲岩、

慈寿寺等旅游目的地,九峰村每年可吸引十万以上游

客前来探访。 然而由于村庄配套不足,难以满足游客

多元化的需求,目前仅九莲山庄一家综合接待场所,

村庄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九峰村北靠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古囊列献”

的囊山山脉,生态条件优越,历经数百年发展,人文鼎

盛,拥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及历史遗存,是莆田民居建

筑艺术的“当代博物馆”。 但由于村庄规划缺位,长

期疏于保护利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村庄风貌

已出现明显的破坏痕迹,如图 1 所示。

图 1 九峰村民居现状

3 创造性的规划营造思路

针对九峰村生态优越与文化突出的特性,规划不

再局限于根据《指南》 要求,仅仅制定一个便于管理

和实施的村庄规划,而是双管齐下,重点寻找村庄发

展的内生动力,突出村庄特色,采取“主题定制 + 标准

化管理”的规划架构。 规划以村庄经济发展及特色营

造为切入点,精准定位,明确村庄空间结构与功能布

局,谋划村庄空间发展蓝图;同时构建系统支撑,形成

边界管控与实施指引,打造一个产业发达、效能突出、

品牌闻达的城郊传统村落。

3. 1 挖潜历史文化价值,激活文物空间潜力

规划的当务之急,一方面应全面梳理村庄历史文

化资源,形成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定位落图,因类施

策,助力村庄传统村落的申报,如图 2 所示;另一方面

则应从九峰村的现实情况着手,以保护为基础,将文

物、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作为村庄经济提升的重要

路径。

图 2 九峰村传统村落建筑保护点位图

九峰村的林氏宗祠、正本书院、九莲岩建筑群、峰

山小学、庄辉庭宅、方文苞宅、庄喜宅、文咏宅、金堂

宅、甘进清宅等历史建筑,均具有典型的莆仙风格。

充分利用九峰村独特的教书育人的文化底蕴,大力发

展文化型旅游产业。 首先,将所有传统建筑系统化改

造,形成一个整体性的传统民居展示“博览馆”,通过

串点成线,形成九峰村的旅游体验线;其次,将各个建

筑赋予特定的使用功能,在实际的商业化使用过程中

进行维护管理,实现活化保护[3]

,并制定村庄古厝活

化方案(表 1)。 例如,将号称“莆田民间第一大厝”的

方家宅改造为民俗展览馆,兼具传统文化展览与研学

基地的功能;将正本书院开辟成现代私塾、乡村书馆,

展示九峰村耕读传家的文化风范。 再者,将原九峰峰

山小学改为村庄旅游服务中心和村史馆,服务游客,

记录村庄历史文化;通过系统性的活化利用、有序管

理,实现保护与经济双重收益。

第18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封征丽,李福金·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城郊传统村落村庄规划实践 · 3 ·

表 1 九峰村传统村落建筑活化路径表

分区 活化方式 古厝改造对象 建筑功能

浸入式民国风情园

公益改造 WTJF - 02(九峰峰山小学) 村史馆、游客服务或行政办公室

产权人自行改造

WTJF - 03(庄辉庭宅)、WTJF - 05(庄喜宅)、

WTJF - 11 / 16 / 17、WTJF - 21、WTJF - 31 等

古建筑修葺,打造民国大院、清末民居

展览空间

市场化改造

WTJF - 12、 WTJF - 15、 WTJF - 18、 WTJF -

19、WTJF - 20、WTJF - 24、WTJF - 25、WTJF

- 30、WTJF - 37、WTJF - 39 等

打造为具有民国元素的戏院、咖啡厅、

照相馆、书吧、茶社、高级服装定制店

摄影 + 写生体验区

公益改造 WTJF - 28(方家大院) 莆仙民居建筑博物馆

市场化改造 WTJF - 09(正本书院) 古建筑修葺,重新开放正本书院

市场化改造 WTJF - 04(方文苞宅)、WTJF - 26 等 艺术家工作室、摄影工作室

市场化改造

WTJF - 33、 WTJF - 34、 WTJF - WTJF - 35、

WTJF - 36 等

画舍 + 休闲住 所、 摄 影 学 社 + 休 闲

住所

市场化改造 WTJF - 27 休闲咖啡馆、枇杷文化馆

文创工坊体验区

公益改造 WTJF - 40 两岸青年创客工坊

产权人自行改造

WTJF - 06 (文咏宅)、WTJF - 07 ( 金堂宅)、

WTJF - 08(进清宅)等

古建筑修葺,打造民国大院、清末民居

展览空间

产权人自行改造 WTJF - 29、WTJF - 32 等

根雕、油纸灯、麦芽糖、扎纸等类型文

创工坊

古厝民宿体验区 产权人自行改造 WTJF - 10、WTJF - 13、WTJF - 14 等 莆仙主题精品民宿

3. 2 生态与文化并重、培育乡村旅游品牌

九峰村的规划不以土地为首要切入点,而是基于

村庄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城郊村的区位特

点,结合村民诉求以及上位规划要求,加强产业策划,

为村庄的未来发展谋划完整的蓝图。

规划强调品牌思维,即以“袅袅九峰,侨乡故里”

为品牌,明确将村庄定位为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村。 依

托市级绿道,将九峰村作为重要节点,融入到莆田全

域旅游发展中,开展以民国庭院为载体的民俗游、度

假游和文创游。 同时,开展以囊山原生林及“九莲”

名胜为载体的生态游、健身游和宗教山水游,以及以

“九峰义学” 文化为载体的励志游等,使其成为城市

未来城郊乡村旅游及生态度假胜地。

构建“一带一环” 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如

图 3 所示。 “一带”即是以村庄传统莆仙民居为特色,

沿村庄主路打造民国风情街、乡村美食坊、义学书院、

摄影艺廊、古厝民宿等重点项目,形成一条具有本底

特色的文化体验带;“一环” 为结合城市绿道打造生

态旅游环线。 采用“登山道 + 田园小路 + 老街”的特

色路径,串联各类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打造

枇杷采摘基地、渔家乐、有机农庄等休闲农业项目,作

为市民及周边大学城学生周末放松的首选目的地。

以文化体验带上具有两百年历史的安宁宫为例,

作为元宵民俗踩火抬轿的活动场所,围绕安宁宫打造

“九峰古厝闹元宵” 品牌节日活动,充分利用周边生

态、文化资源,同步推出乡村市集、九峰夜市、囊山祈

福等系列活动。

图 3 九峰村产业功能布局图

3. 3 优化用地指标配置,补充完善村庄配套

项目明确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合理配置土地指

标,为土地赋能,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在扎实的调研

与研究下,建立指标退出及平衡机制,通过多方面的

综合统筹,实现各类功能相互协同落位,有效满足村

庄各项配套发展需求。

第19页

· 4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首先,针对产业内容和用地需求,优化土地空间

结构,优先满足旅游配套发展需求,合理腾退部分宅

基地指标,转而分布落位于各个旅游节点空间。 将具

有保护价值的民宅、历史建筑、文物等划为特殊用地,

在不占用村庄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时,实现对历史建筑

的特殊保护。

再者,针对村民建房需求及配套设施供给不足的

情况,通过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外的低效及闲置用

地整理,腾退工业等闲置用地,为村民建房,公共服务

配套及人居环境改善预留指标;同时,通过安排村庄

集中建房用地,如图 4 所示,允许村庄在不影响传统

风貌的前提下建设多层民宅,实现指标的整体平衡。

鼓励土地复合利用,新建九峰村乡村综合体,集合村

委、文化活动、图书馆、特色农产销售等多项各类服务

设施,不但满足各类设施建设的需求,同时也实现了

土地集约减量的诉求。

图 4 九峰村集中居民点规划

3. 4 建立独特乡村建设导则,引导村庄全面提升

为更好地指导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彰显村庄

特色,规划提取九峰村的各类建设要素,针对道路、绿

化、广场、水域、建筑、庭院等各类要素进行细化管控,

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导则。

首先,考虑到九峰村作为生态和文化主导型的村

庄,因此针对旅游主线进行了深度的道路断面研究,

根据不同的道路宽度及条件,提出不同的提升策略。

利用原有道路两侧空间,增设指引牌、文化墙、栏杆座

椅等设施,实现车行、人行、景观设施的有机组合,建

立一条全线风景的景观道路,如图 5 所示;其他村庄

内部通勤道路则根据实际情况,点状管理和建设,最

终形成道路设计导则。 其次,针对绿化及水体空间,

充分考虑生态融合,更多的以植物造景的方式,与囊

山山脉形成良好的呼应关系,将村庄与绿化深度融

合,营造绿林中的村庄形象。 再者,以文化展示的目

标深度引领广场的建设,提取本土文化要素,如传统

的柱式、石臼、石碑、屋顶局部等特色构件,辅以雕塑

化设计,刻录九峰村的历史发展脉络,从中感受当地

的乡土人情以及文化底蕴。 最后,明确九峰村应采用

传统建筑风格或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建筑风格,充分

提取并使用传统民居的特征要素:屋顶采用红瓦坡屋

顶,墙面采用白面抹灰、红砖墙、条石勒脚等,门窗栏

杆则建议采用仿木/ 黑色/ 灰色/ 咖色铝合金 + 玻璃,

避免使用鲜艳的墙面颜色、不锈钢栏杆及护栏等与传

统风貌不协调的建设方式,最终实现整体风貌协调以

及个性化建设的目标。

图 5 村庄道路景观改造实施成果

4 回归产业为先的村庄发展路径,促进村庄

繁荣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不应是城市建设

向村庄索取土地的一次行动,而是在于为村民创造出更

富足、更有活力的生活载体,让村民真正享受城乡发展的

时代红利。 因此,规划应重点关注村民诉求,在村民身上

下苦功夫,重点聚焦村民产业创收,从村庄本底资源着

手,重点发展适合本地乡村农民能力范畴之内的产业,确

保村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技能掌握或者业务熟

悉,更快地进入生产并创造效益;其次,应重点发展体验

性产业,包括蔬菜、水果采摘等活动,将乡村的特色活动

融入其中,确保更好地吸引旅游人口。

(下转第 42 页)

第20页

2023 年第 09 期

总第 303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9·2023

Vol·303

教育均等化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研究

———以平和县中心城区为例

赵小越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漳州 363000)

摘 要:随着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随之加大。 中小学等基础设施建设作

为教育资源的载体,在城市总体布局中,体现公平性对于教育均等化的意义尤为重要[1]

。 在这一背景下,基础教育设

施专项规划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结合《平和县中心城区教育设施(中学、小学、幼儿园)专项布局规划》中平和县中心

城区教育设施规划布局,分析中心城区教育设施的分布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发展优势以及未来的需求,探索

符合中心城区实际的教育设施布局方法和布局策略。

关键词: 基础教育设施;中心城区;专项布局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9 - 0005 - 05

Research on the planning of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qu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Pinghe County

ZHAO Xiaoyue

(Zhangzhou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 LTD,Zhangzhou 363000)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ystem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also grow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uch a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the carrier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ity,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reflect the significance of fairness for the equ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this context, the importance of special planning for 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is even more prominent. According to the

\" Special Layout Plan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 (Middle Schools, Primary Schools, Kindergartens)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of Pinghe County\" , in the planning and layout of educational facilities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Pinghe County, analyze i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al facilities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and combine its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future needs, and

explore the layout methods and layout strategies of educational facilities that are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entral urban area.

Keywords:Basic education facilities; Central urban area; Special layout planning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T200927)。

作者简介:赵小越(1989. 03 - ),女,工程师。

E-mail:137475606@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2 - 07

0 引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

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要统筹配置城镇

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公共资源,促进县城基本公共

服务普惠共享和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推动县城教

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通过平和县中心城区教育

设施规划,探索基础教育设施均等化服务,构筑城乡

一体的发展格局[2]

1 研究背景与对象

1. 1 研究背景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

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五级三类四体

系”的国土空间规总体框架,明确了专项规划的法定

地位。 2020 年,平和县启动编制《平和县国土空间总

体规划 (2020—2035 )》, 为确保各类设施的 “ 落地

权”,同步编制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保证用地,提高规划

的可实施性。

教育设施服务半径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

第21页

· 6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范》对学校覆盖范围的要求:幼儿园服务半径不宜大

于 300 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500 m,中学服务半

径不宜大于 1000 m。

服务半径覆盖率:即各类教育设施服务半径覆盖

范围内的居住用地面积(公顷)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

总面积(公顷)的比例。

教育设施千人指标,是指每千人居民中拥有的学

生数。 千人指标的高低,直接反映地区学生生源总量

的大小,也影响着学校在城市布局中的空间密度。 根

据福建省《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引(修订

版)》要求:幼儿园千人指标 40 座/ 千人,小学千人指

标 84 座/ 千人,初中千人指标 42 座/ 千人,高中千人

指标 20 座/ 千人。

1. 2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平和县中心城区的幼儿

园、小学、初中、高中四类教育设施。

(1)幼儿园:主要招收 3 ~ 5 周岁学龄儿童,不包

括托班。

(2)小学:主要招收 6 ~ 11 周岁学龄人口,包括小

学、小学教学点等学校类型。

(3)中学:包括初中和普通高中,其中初中段主

要招收 12 ~ 14 周岁学龄人口。 普通高中主要招收 15

~ 17 周岁学龄人口,包括初级中学、普通高中、完全

中学、十二年制学校等学校类型。

1. 3 研究范围

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为平和县中心城区,包括老

城区组团、新区组团、山格组团、产业园组团四个组

团,以及县城中心、溪南、高南、西洲、城东、山格东、山

格西、山格产业片区八个居住片区,建设用地面积约

25 km

2

2 平和县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存在主要

问题

2. 1 空间分布不均衡

目前,城乡二元发展差距较大,仍是我国城乡发

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各方面基础设施与公共服

务设施比较健全,会吸纳周边乡镇人口向中心城区聚

集。 而教育设施的分布一般和居民点的分布密切相

关,导致了中心城区高密度的人口与高覆盖的教育设

施,乡镇低密度的人口与稀疏的教育设施覆盖[3]

平和县中心城区大部分小学、幼儿园集中分布在

老城组团、新区组团,山格组团和产业园组团分布数

量较少,且规模偏小。 如宝丰小学、平寨小学、高际小

学,特点表现为“小” “弱” “散”。 中心城区范围内学

校的服务半径,无法完全覆盖现状所有居住用地,教

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利用率不足,无法形成高质

量教育体系,如图 1 ~ 图 2 所示。

图 1 平和县中心城区幼儿园布局现状图

图 2 平和县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现状图

第22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赵小越·教育均等化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研究 · 7 ·

2. 2 配套服务不完善

随着中心城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心城区在短

时间吸纳大量的人口,增加了教育需求。 而城市建成

区的教育资源有限,造成老城区教育资源集中,分布

密集的现象[4]

。 而乡镇随着人口向中心城区转移,很

多偏僻的村庄人口日趋减少,甚至出现空心村的现

象,导致乡镇学校服务半径过大,规模普遍偏小。 部

分村办小学只有 6 个班规模,人数多以 100 ~ 200 人

为主。 如宝丰小学 101 人、高际小学 48 人,学生人数

都严重不足,远达不到国家标准,造成师资的浪费。

2. 3 学校建设不达标

中心城区现状教育设施建设总体达标率低。 现

状 29 所幼儿园中,生均用地面积不达标的学校占比

66. 7% ,生均建筑面积不达标的学校占比 44. 4% ,无

塑胶跑道、日照不达标的学校占比 68% ;现状 15 所小

学中,生均用地面积不足的学校占比 26. 7% ,生均建

筑面积占比不足占比 33. 3% ,无塑胶运动场、教学用

室不足的学校占比 53. 3% 。

3 平和县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主要

措施

在确定平和县基础教育设施布局策略时,结合中

心城区未来人口发展规模、用地规模、上位规划以及

现有的教育设施现状,根据相关的规范,构建适合中

心城区的指标体系,并本着城乡一体化、教育公平性

的原则,确定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的布局。

3. 1 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

在用地规划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国内外案例

借鉴,进行人口推算,确定人口规模;再根据千人指标,

进行学龄人口预测。 之后,根据预测数据,从学校类型

和建设时序的角度,对教育设施体系布局进行规划[5]

3. 1. 1 进行合理人口预测

根据《平和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 - 2030)》 规

划,远期至 2035 年中心城区常驻人口规模指引 25 万

人:根据《平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2020 - 2035 年)》

初步方案,规划远期至 2035 年,中心城区常驻人口规

模指引 20 万人。 规划分别对现状住房容纳人口和新

增住房空间容纳人口,测算远期平和县中心城区住房

可承载的人口。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 795. 80 hm

2

,根据

居住用地人口容量测算,远期中心城区住房空间可容

纳人口约 25 万人。 为应对总规人口引导与人口增长

的时空错配,按照“以空间定房,以房定人,以人定学

位”的原则布局教育设施,平和县中心城区幼儿园、中

小学规划学位供给应满足 20 万人需求,同时按 25 万

人规划预留总学位,预留学位主要分布于“四组团、八

片区”。

3. 1. 2 规划千人指标

2020 年,平和县中心城区常住人口 14. 4 万人。

现状幼儿园学生数 7005 人,千人指标为 48. 6‰:小学

学生数 14 525 人,千人指标为 100. 9% ,扣掉部分私

立中学学位后, 初中学生数 4478 人, 千人指标为

30. 1% ,高中学生数 4797 人,千人指标为 33. 3% 。 由

于平和县距离漳州市中心城区和厦门都较近,受到城

市的虹吸效应影响,导致平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增长

缓慢,人口呈净流出状态。 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学

龄儿童留在县城就读,使得幼儿园、小学的现状千人

指标较大。 平和县城与市区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资源

存在明显落差,而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因此条件好的家庭多选择去市区的立人学校、实验中

学等私立中学,或在市区购买学区房在市区内的公立

学校就读,导致平和县中心城区初中千人指标较低。

由于县城高中承接了部分乡镇生源,因此现状千人指

标相对较大。 远期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正向增

长,县城各级教育设施建设完善后,这些现象都会得

到缓解。 因此,远期各类教育设施规划千人指标,仍

采用相关规范中的数值,如表 1 所示。

表 1 平和县中心城区各类教育设施千人指标对比一览表

幼儿园千人指标(‰) 小学千人指标(‰) 初中千人指标(‰) 高中千人指标(‰)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48. 6 40 100. 9 84 30. 1 42 33. 3 20

3. 1. 3 规划教育设施需求

根据远期规划人口规模及千人指标,至 2035 年,

平和县中心城区幼儿园学位需求量为 10 000 座,约

334 个班;小学学位需求量为 21 000 座,约 467 个班;

初中学位需求量为 10 500 座,约 210 个班,高中学位

需求量为 5000 座,约 100 个班,如表 2 所示。

第23页

· 8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表 2 平和县中心城区各类教育设施远期需求量预测一览表

居住片区名称

居住人口

(万人)

规划千人指标 学位需求(座)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溪南片区 4. 5

高南片区 2. 6

溪州片区 0. 6

城东片区 5. 5

县城中心区 4. 2

山格东片区 4. 5

山格西片区 2. 5

产业片区 0. 6

合计 25

40‰ 84‰ 42‰ 20‰

1800 3780 1890 900

1040 2184 1092 520

240 504 252 120

2200 4620 2310 1100

1680 3528 1764 840

1800 3780 1890 900

1000 2100 1050 500

240 504 252 120

10000 21000 10500 5000

3. 2 选择合适的用地布局

3. 2. 1 确定合适的空间布局方式

通过对现状各个中小学校教育设施现状评估,确

定其新建、改建、扩建和保留的空间布局方式。

(1)新建。 居住区缺少学校或学校较远,造成就学

困难的,应新建学校;新规划居住区按要求配建学校。

(2)改建。 校址位置不合适,影响正常教学;学

校之间距离过近,造成学区混淆;学校规模较小,原址

不具备扩建条件;城市用地性质发生较大调整,学校

服务区范围发生变化等,需要迁址改建。

(3)扩建。 原有学校用地狭小,或规划增加其用

地规模、且其周边有条件扩大用地规模的,为其扩大

用地。

(4)保留。 规划中,对布局相对合理、学校规模

及班级规模均满足要求的学校,或在建成区内已无扩

建余地的学校予以保留。

3. 2. 2 确定合适的空间布局原则

(1)合理布局原则

合理规划配置学校,使之与居住区人口规模相适

应,通过空间布局,满足不同阶段的学龄人口对学校

服务半径的要求, 12 班及 12 班以上的幼儿园容积率

宜取 0. 65,12 班以下的幼儿园容积率宜取 0. 6。 小学

容积率≥0. 7,建筑密度 20 ~ 35% ,每校单个校区办学

规模原则上不超过 2000 人。 初中容积率≥0. 8,建筑

密度 20 ~ 35% ,校均规模应达到 18 班,900 名以上在

校生,每校单个校区办学规模原则上不超过 2000 人;

高中容积率≥0. 8,建筑密度 20 ~ 35% ,每校单个校区

办学规模原则上不超过 3000 人。

(2)适度超前原则

为应对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存在较多的多不

确定性,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在满足不同层次需

求和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的同时, 还要考虑实际

的需求与可能。 在用地和布局规划中适度超前,留有

发展空间,不断完善功能,提升整体服务水平,防止新

的不合理布局出现,造成二次搬迁或扩建。

(3)区别规划原则

根据建成区和待建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规

划措施。 建成区学校相对较多,但分布不均、学校用

地规模偏小,生均用地多为不足,该区域学校采取优

化调整、改扩建等措施,以新建幼儿园、小学结合地块

改造更新配建等方式为主。 待建区学校建设根据区

域需求情况,按各类学校的规划建设标准,合理布置

预留用地,利用不同的规划手段,达到教育资源均衡

的目标。

(4)规模效益原则

规划结合老城的保护和更新,合理扩大学校用地

规模,优化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规模小且用地受到严重限制的学校,予以撤并,优化

整合,扩大重点学校的办学规模。 目前扩容困难的学

校,应对周边用地提出严格控制的要求。

(5)分期实施原则

按照片区开发时序,分近、远期分期实施。 率先

改扩建一批条件较好、质量较高的学校,作为示范学

校。 需要撤并和扩迁建的学校,应先建后撤,避免多

次搬迁。

3. 2. 3 确定规划布局

规划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通过合理布局、规范管

理、标准化设计、挖掘存量用地、不同类型学校功能置

换等方法,解决教育设施布局不均衡、办学主体单一、

校园硬件设施质量较差、建设实施困难等问题。 利用

现状因子和限制因子叠加的方式确定规划布局,在需

求总量的基础上,梳理平和县中心城区现状用地、道路

交通、已批未建用地、山水格局以及现状学校布局等现

状因子,初步筛选出可建设用地。 在此基础上,叠加单

第24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赵小越·教育均等化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设施规划研究 · 9 ·

个学校服务居住用地面积、学校服务半径以及规划居

住用地布局情况等限制因子,以含有请求和设施点的

拓扑模型图为底图,运用 ARCGIS,最大化覆盖范围模

型进行试验,得出效益最大化的布局方案。

(1)幼儿园布局规划。 至 2035 年,平和县中心

城区共规划幼儿园 37 所,中心城区范围内 35 所,其

中 13 所位于老城组团内,14 所位于新区组团内,7 所

位于山格组团内,1 所位于产业组团内,中心城区周

边 2 所,保留现有幼儿园 11 所,撤并 14 所规模小、设

施不足的幼儿园,扩迁建 10 所,新增 16 所,规划总班

级数 369 班,学位数 11 070 座。

(2)小学布局规划。 至 2035 年,规划小学 19 所,

中心城区范围内 16 所(含 1 所私立),中心区周边 3

所。 其中保留 6 所,扩迁建 6 所,新建 7 所,规划班级

数 534 班,学位数 24 030 座。

(3)中学布局规划。 至 2035 年,规划中学 9 所,

其中公立中学 8 所,私立中学 1 所。 本次规划保留现

状中学 2 所,扩迁建 4 所,新建 3 所,规划初中班级数

304 班,学位数 152 00 座;高中班级数 174 班,高中学

位数 8700 座,如图 3 ~ 图 5 所示。

图 3 平和县中心城区幼儿园布局规划图 图 4 平和县中心城区小学布局规划图 图 5 平和县中心城区中学布局规划图

3. 3 符合需要的配套服务

规划后,通过对现状学校改扩建,以及新建学校

对学生的分流纾解等方法,规划学校在用地、建筑、硬

件设施等方面,皆符合相关规范的标准。 另外,利用

缓冲区分析法,对所有类型学校的服务半径覆盖率进

行分析,规划后幼儿园、中小学各自服务半径覆盖规

划居住用地的比例都在 95% 以上。

4 结语

教育设施是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

划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本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在“十四五”发展契机之际,以平和县为代表的

中小县城,要结合城乡教育设施发展现状,找出制约

其发展的根源,因地制宜,针对城乡自身发展的特征,

探索适合自身的布局策略,以达到缩小城乡差距、设

施标准化、空间上布局一体化的目标,使教育资源朝

着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进。

参 考 文 献

[1] 朱庆余,李昂,李晓楠. 快速城市化地区中小学规划模式

探讨———以沈阳市于洪区永安新城中小学规划为例

[C]. 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论文集. 2013.

[2] 张京祥,葛志兵,罗震东,等.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

局均等化研究———以常州市教育设施为例[ J]. 城市规

划,2012,36(02):9 - 15.

[3] 董飞飞. 城乡中小学教育设施布局差异化研究———以淇

县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例[ J]. 智能城市,2018,4(21):

42 - 43.

[4] 谢大捷. 快速城市化下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探讨———以龙

岩市中 心 城 区 为 例 [ J ]. 福 建 建 设 科 技, 2008 ( 5 ):

40 - 41.

[5] 韩高峰,秦杨. 需求与供给分析视角下教育设施布局规

划指标体系构建———以南康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专

项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13,29(12):104 - 109.

第25页

2023 年第 09 期

总第 303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9·2023

Vol·303

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亲生物设计策略研究

许琳昕 陈志元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摘 要:研究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亲生物设计实践案例,分析其高品质健康人居环境的思路与方法。 在宏观、

中观和微观尺度,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基于亲生物设计理论框架,应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新

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中的亲生物设计进行解读。 设计策略总结为“直接利用自然” “技术整合自然” “仿生模拟

自然”“乡土智慧应用”和“社区共创营造”。 新加坡的亲生物设计实践经验,能够为我国华南地区城市生态修复、公共

空间更新和健康景观设计等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亲生物设计;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9 - 0010 - 07

Research on the Biophilic Design Strategies for the Urban Public Open Spaces in Singapore

XU Linxin CHEN Zhiyuan

(Jinshan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

Abstract: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biophilic design practices in Singapore’ s urban public open space system, analyzing th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high - quality healthy liv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biophilic design, the study

interprets the Singapore's representative design practices at macro, meso, and micro scale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case studies and on -

site investigations. The key design strategies are summarized as direct use of nature,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of nature, biomimicry and

imitation of nature, application of the local wisdoms and community - driven co - creation. The study findings about Singapore's experiences

in biophilic design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urban public space renewal and healthy landscape design

in Southern Chinese cities.

Keywords:Singapore; Urban public open spaces; Biophilic design; Design strategies

基金项目:2022 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 (项目

编号 JAT220524);2022 年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

目(项目编号 jx220611);2020 年福建省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项目编号 JX210601)。

作者简介:许琳昕(1994. 5 - ),女,助教。

E-mail:xulinxinxx@ 126. com

收稿日期:2023 - 02 - 22

0 引言

联合国人居署预计,到 2050 年,全球 92 亿人口

中约有 70% 将生活在城市里。 城市建设密度的激

增、使建成空间侵占自然,将造成城市自然资源锐减、

绿色空间破碎和居住环境恶化的现象,由此引发的

“城市病” 问题迫使人们探寻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亲生物设计倡导将自然要素与城市建成环境有机融

合的理念,近年来成为营建高品质人居环境、提升居

民健康和福祉的重要手段[1]

。 新加坡作为亲生物城

市的典范,其设计模式已经被许多亚洲城市效仿。 目

前,国内学术界已有学者对新加坡绿色建筑、公园绿

地和雨 水 景 观 等 方 面 的 设 计 案 例 进 行 分 析 与 总

结[2 - 4]

,但仍缺乏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视角下的相

关研究。 我国华南地区城市气候环境、文化背景与新

加坡相近,可以将新加坡作为城市建设、存量更新和生

态转型的参考范本。 基于此,本研究从大(区域和城市

尺度)、中(社区和街道尺度)以及小(场地和建筑尺

度)三种尺度,选取新加坡具有代表性的亲生物设计典

型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与实地调研法,对

其设计要点和特征进行解读、梳理,旨在总结高密度城

市环境下,营造人与自然互动场所的设计策略。

1 亲生物设计理论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

1. 1 亲生物性与亲生物设计理论

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情感联系被称为亲生物性

(Biophilia),具体表现为人类偏好自然风景或具有仿

生形 式 的 空 间 环 境[5]

。 这 一 概 念 最 初 由 弗 洛 姆

(Erich Fromm) 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随后威尔逊

(Edward O. Wilson) 将其进一步发展为亲生物性假

说。 相关实证研究表明,人与自然的互动能够有效促

进身心健康与福祉[6]

。 凯勒特(Stephen R. Kellert)将

亲生物性假说引入建筑领域,通过将自然要素与生态

过程融入建成环境,解决当代高密度城市中的生态问

题。 其理论框架将亲生物设计分为自然(Naturalistic)

和乡土 (Vernacular) 两个维度,分别强调人在空间中

对自然要素直接或间接的感官交互体验及地方感的营

第26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许琳昕,陈志元·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亲生物设计策略研究 ·11·

造[7]

。 布朗宁(William D. Browning)和瑞恩(Catherine

O. Ryan)进一步将亲生物设计归纳总结为三大类别[8]

:

(1)空间里的自然:在空间中运用真实自然要

素,并产生感官上的直接接触;

(2)自然类似物:运用仿生、模拟自然规律等方

式,对自然进行抽象提炼,间接唤醒人对自然的感知;

(3)自然的空间:模拟原始自然中常见的空间布

局,将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转译。

1.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亲生物设计

比特 利 ( Timothy Beatley ) 和 纽 曼 ( Perter Newman)将亲生物设计理论内涵进一步拓展到城市空间

当中,“人们并非在参观自然,而是要真正生活在自然

当中”,强调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亲生物设计中“亲”

的重要性[9]

。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人们社会交往、

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的重要载体,其设计目标并非是

仅与自然要素物理层面上的共存,更是要提升空间环

境的生态效益与健康效益,同时让城市居民通过感知、

参与和主动学习的过程,重新建立对自然的联系。 因

此,在亲生物理念导向下,城市建成空间的定位由自然

的对立面逐渐转向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

基于自然的设计手段,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2 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亲生物设计典型

案例及设计要点分析

新加坡为地处赤道附近的海岛城市,自然资源匮

乏、土地资源紧缺,与逐年上升的人口和城市建设密

度及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健康人居环境需求之间的矛

盾也愈发尖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最大限度

地再生自然空间,始终是新加坡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

临的关键问题。 基于“亲生物城市” (Biophilic City)

的建设愿景,新加坡政府倡导将绿化、水系、公园系统

和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空间,有机地融入到城市结构中

的设计实践,旨在提供能够亲近自然的、促进健康福

祉的人居环境。

2. 1 大尺度的设计实践———再生自然空间及修复生

态功能

2. 1. 1 双溪布洛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

双溪布洛(Sungei Buloh)红树林湿地位于新加坡

西北部,由于曾在 20 世纪 60 年代被改造成渔场,该

地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直至 20 世纪 80 年代,新加

坡政府逐渐意识到双溪布洛的生态价值,联合相关政

府机构、民间企业和当地社区志愿者团体开展红树林

湿地的修复工程,旨在再生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为市

民、游客提供观光野游的休闲空间[10]

。 具体措施

包括:

(1)恢复潮汐交换

通过拆除堤坝、重塑场地地形的方式恢复双溪布

洛的自然潮汐流,从而改善水质并进一步恢复湿地地

貌(如泥滩、盐沼等),为红树林等湿地植物提供必要

的生长环境。

(2)植被的修复

通过模拟自然条件下的红树林群落,在不同盐度的

区域种植不同种类的红树林,提升湿地整体的生态稳定

性,为本土动植物营造适宜繁衍生息的栖息地,同时也为

迁徙候鸟提供“中转补给站”。

(3)低影响设计

观景台、观鸟亭和栈道等景观设施的设计尽可能

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既能为游客提供休憩、观赏的

功能,又在最大限度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如图 1

所示。

图 1 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第27页

·12·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2. 1. 2 ABC 水项目景观设计

ABC 水项目(Active - Beautiful - Clean Waters Program)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模拟自然水文环境、雨水生

物过程和自然植物群落的城市水景观设计。 ABC 雨水

景观系统由若干种坡度、植物配置及透水材质的仿自然

雨水设施构成,发挥从雨水收集、沉淀、过滤、净化到循

环,利用等各阶段不同的生态功能,设计要点有:

(1)景观地形塑造

通过地 理 信 息 系 统 ( GIS )、 参 数 化 设 计 程 序

Grasshopper 及 Kangaroo 等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自

然地表水文环境与水文过程,生成合理的地形方案,

并配置与地形坡度相匹配的 ABC 雨水设施。

(2)植物群落搭配

根据经济性、耐候性、美观性等标准,选取适宜的

乡土植物,利用植被根系滞留、过滤和净化污染物等

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增强土壤渗透能力,调控雨

水峰值径流,固碳释氧、保育水土。

(3)透水材料应用

场地硬质景观设计中采用植草砖、细碎石和透水

沥青等透水面层及砂石、碎砾石和透水性混凝土垫

层,提升场地整体雨水收集、蓄滞和排放能力,降低地

表径流量,营造“会呼吸” 的景观空间。 ABC 雨水设

施还为市民提供了审美与游憩功能[11]

,将原本不为

大众所知的雨水处理过程,以富有视觉美感的形式展

现在公众面前,提升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的趣味

性、科普性与美学品质,如图 2 所示。

图 2 ABC 水项目雨水设施景观要素

2. 1. 3 公园连道系统慢行网络设计

公园连道系统(PCN)项目,是为了解决早年快速

粗放的城市建设所遗留的自然空间破碎化问题:

(1)将城市基础设施沿线狭窄的线性城市剩余

空间,例如路侧空地、水渠沿岸空地以及桥下空间等,

转换为景观慢行步道,串联起自然保护区、历史遗迹、

公园、社区和公共交通枢纽,有效提升沿线绿色公共

空间的可达性与活力。

(2)在慢行步道网络的空间基础上,将其优化为

绿色生态廊道,即通过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进行合理的

乔木、灌木、地被和攀缘植物的配置设计,并确保 2 m

以上的种植宽度,增加新加坡岛各个自然斑块之间的

连接度与聚合度,为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生境

和迁徙廊道[12]

(3)在各路段场地设计中,完善的导视系统,能

帮助通勤人群明晰自己所处位置以及目的地方位,提

升通行过程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自然主题的小型游

园、街头涂鸦与艺术装置为公园增添了趣味性,消除

混凝土挡土墙等人工构筑物带来的冰冷生硬的视觉

感受。 此外,公园连道系统还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

活化利用。 铁路廊道上的黑漆钢桁架桥等工业遗迹,

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曾经,延续场所记忆,给前来观光

的游人带来地方情感的共鸣,如图 3 所示。

2. 2 中尺度的设计案例———降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生态阻力

2. 2. 1 加冷河碧山—宏茂桥公园生态设计

占地 62 hm

2 的加冷河碧山 - 宏茂桥公园(简称

碧山公园),是新加坡河流生态修复与公共开放空间

活化的优秀设计案例之一。 该项目的设计要点有:

(1)让自然做功

加冷河岸的生态修复借助了土壤生物工程技术,

将原本硬直的混凝土水渠修复为 3. 2 km 长、蜿蜒曲

折的自然河流,并进一步用乡土植被、植物垫层和石

笼网等低成本天然材料,稳固河岸土壤,从而借助场

地生态系统的再生演替过程,完成植物生境营造。 恢

复生态功能后的加冷河,重新具备了自我净化、水土

保育、调蓄雨洪和应对极端天气的弹性景观功能。

第28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许琳昕,陈志元·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亲生物设计策略研究 ·13·

图 3 新加坡公园连道节点空间设计

(2)可持续利用

拆除的混凝土块、碎石、回填土等“建筑垃圾”,被循

环利用于景观地形、步道透水垫层以及装置小品的营造

中;树枝、废弃金属、碎玻璃和净化后的雨水等材料,则被

创新性地用于公共家具、游戏场地和景观装饰的设计中。

(3)场所精神塑造

碧山公园的设计,弱化了“出入口”这一概念,开

放式的公园边界方便周边居民自由进出公园内部,并

沿河道设计亲水广场、戏水乐园和汀步等多种形式的

亲水空间,拉近人与河流的距离[13]

,如图 4 所示。

图 4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可持续生态景观设计

2. 2. 2 滨海湾花园“超级树”景观装置群设计

“超级树”,是基于仿生理念(Biomimicry)、灵感,

来源于新加坡特色乡土树种“雨树”的城市景观设计

作品。 18 棵高 25 m ~ 50 m 巨型混凝土结构的“超级

树”景观装置,主要由混凝土内核、外立面表皮以及观

光步道三大部分组成。 混凝土内核仿生“雨树”的树

干结构和功能,能够收集雨水并循环利用。 外立面表

皮的设计,则运用了参数化设计手法,仿生树枝的形

态与树皮的复杂肌理,并且设有太阳能光伏电池,用

以吸收光能。 “超级树”通过“树枝” “树干”,从外界

汲取物质和能量,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从而维

持整个“树林”系统的运转,无特殊情况,几乎不需要

额外的人工维护。 此外,“超级树” 之间自然曲线形

态的高空观景步道增强了空间流动感,呈现人造自然

与城市环境和谐对话的未来主义景观。 在装饰方面,

包含的 700 多种新加坡乡土热带植物的种植模块,镶

嵌在混凝土核心和外立面表皮上,赋予“超级树” 郁

郁葱葱、生机盎然的视觉效果,如图 5 所示。

第29页

·14·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图 5 滨海湾花园“超级树”及其仿生原型“雨树”

2. 3 小尺度的设计实践———模糊人工与自然的界限

2. 3. 1 海军部村庄养老综合体设计

在建筑整体造型设计上,设计师从新加坡当地传

统民居“甘榜” (Kampung)提炼出底层架空和局部架

空的设计原型,使建筑能够与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和

气候特征相适应。 在空间布局上,则穿插运用架空层

庭院、退台式屋顶花园和自然表皮等设计要素,将自

然光、自然风、水景和植物与建筑有机融合,如图 6 所

示,模糊建筑与自然空间的界限。 通过立体绿化技

术,能够将绿化面积增加为原本场地面积的数十倍,

整座建筑宛若一座城市中的绿色山谷。 在室内空间

设计中,选用木材、石材、亚麻和玻璃等具有天然质感

的生态可持续建筑材料,并通过自然主题的挂画、墙

纸和铺装等,在空间中融入以白、灰、绿色为主的和谐

自然的配色,营造丰富的亲自然感官交互体验。

图 6 新加坡亲生物建筑立体绿化设计

2. 3. 2 公共组屋 HDB 的社区景观设计

为营造更加贴合用户需求的社区景观,新加坡政

府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花园等公共空间景观的

设计过程当中去。 在项目前期,设计团队使用“Pin -

Up”研讨会的形式,推进初步方案的生成,邀请社区

居民在便签贴写下自己的诉求,张贴在对应场地的照

片旁。 通过对便签文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归纳总结,

设计师们能够精准提炼出社区居民对于场地的关键

需求,并及时跟进设计方案的开展。 集思广益的过

程,常迸发出“非专业”的创意火花。 例如通过切割、

折叠、拼贴、彩绘等创作手法,社区居民们将木板、纸

板、塑料瓶和易拉罐等日常生活垃圾重塑为别具一格

的景观小品。 孩子们则肆意挥洒想象力,将自己富有

童趣的涂鸦作品绘制在架空层墙面、铺地以及种植池

外立面上。 而各类植物则是在设计师的指导下,由居

民自行栽植养护。 莳花弄草的过程,不仅能够强身健

体、愉悦身心,同时也有效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

如图 7 所示。

第30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许琳昕,陈志元·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亲生物设计策略研究 ·15·

图 7 社区居民“非专业”视角下的创意作品

3 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亲生物设计

策略

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实践,基于亲生

物设计理论框架,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跨尺度的特

点,从自然和乡土两个维度协同展开,其亲生物设计

策略总结如下。

3. 1 自然维度下的亲生物设计策略

3. 1. 1 直接利用自然

(1)充分发挥城市自然的生态功能

保育森林、湿地和城市荒野等生态系统,为城市

提供维持生物多样性、提升户外热舒适度以及自然美

育等多方面的生态效益,并通过在自然保护地的低敏

感区域,设置各类生态主题的公园,提供亲近自然、体

验自然风貌与生态野趣的场所。

(2)模糊建成环境与自然的界限

运用架起、挑高、挖空、错动等空间设计手法,最

大限度地在建筑中引入自然采光和通风。 通过盆栽、

花艺微景观装置、自然主题的墙纸和铺装,以及天然

的材质、肌理和配色等亲生物设计要素装饰室内空

间,模糊建筑室内外空间的界限,营造良好的环境微

气候与感官体验。

3. 1. 2 技术整合自然

(1)自然恢复与生态工程技术相协同

“自然做功” 结合生态工程技术,以修复因城市

发展而退化的各类生态系统,缝合破碎化的城市自然

斑块,提升自然与公共开放空间的连接度与可达度。

(2)活化畸零地块和剩余空间

通过“城市针灸” 手法活化诸如路侧空地、废弃

水渠等畸零地块,以及架空层、连廊、屋顶和桥下空间

等剩余空间,疏通“瘀滞” 在自然与城市之间的“结

节”,将消极空间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降低城市公共

开放空间的生态阻力,弥补高密度建成环境中自然资

源的匮乏。

(3)结合立体绿化技术“见缝插绿”

将植物绿墙、立体水景等亲生物设计要素与融入

竖向空间,创造出绿意荡漾、生机盎然的室内外环境,

有效增加人们在建筑中接触自然的机会。

(4)以可持续设计手段“化腐朽为神奇”

运用低技术的创作方法,将建筑废料、生活垃圾、

雨水等各类资源永续利用,转化为低碳、环境友好的

创意空间装置、景观小品等。

3. 1. 3 仿生模拟自然

(1)拟仿自然生物形式

运用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和肌理仿生等手法,模

拟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和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等设计

较小尺度的亲生物建筑、公共景观装置及表皮肌理。

(2)拟仿自然生态过程

借助 GIS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参数化设计程序

Grasshopper 及其动力学插件 Kangaroo 等计算机仿真

技术,模拟自然生态过程,生成具有对应生态功能的

城市景观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

(3)拟仿自然生态系统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功能性出发,拟仿自然界

中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与景观时空格局之

间的耦合关系,构建亲生物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

统,使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能够协同自然资源,提供系

统性的生态服务功能。

3. 2 地方维度下的亲生物设计策略

3. 2. 1 乡土智慧应用

该策略注重从地方传统人居环境中汲取灵感,将

本土建筑、聚落环境以及自然地形地貌等形式提炼为

第31页

·16·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设计原型,将其中与地域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智慧

转译到城市公共建筑、景观装置、场地平面及竖向空

间的设计中。 同时,结合使用乡土工艺和乡土材料,

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 这类地方性

设计语言,在应对当地生态、气候和地理环境时,表现

出良好的适应性。 此外,乡土生态智慧的应用还表现

在当地历史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中。 对乡土建筑遗

产的活化利用,不仅能够传承延续乡土文脉,还能够

激发集体记忆,并增强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与地方

依恋。

3. 2. 2 社区共创营造

该策略强调政府各机构统筹规划、专业设计师进

行指导、社区居民协同配合的多方合作设计模式,鼓

励每位居民自发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营造与维护

中,贡献每个人独特的创意和心血,让社区景观空间

富有人情味与包容性,增强居民与当地社区之间的情

感联结。

此外,以上总结的各设计策略并非单独使用,还

可以进行组合,得到更加丰富多样的解决方案,应对

更加多变的设计需求。 总而言之,新加坡城市公共开

放空间的亲生物设计并非片面地追求“绿量”,而是

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视角,结合自然资源、生

态技术与乡土智慧,重构建成环境,成为“人工混合生

态系统”

[14]

,向世界展现新加坡的巧思与魅力。

4 结语

亲生物设计的本质,是在建成环境中重新建立与

自然的联系,提供更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更可持续

的社会交往活动和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公众身心

健康与福祉做出贡献。 新加坡的实践案例表明,亲生

物设计理念,可以有效应用于各个尺度的设计项目,

显示了亲生物设计策略的普适性和灵活性。 本研究

通过分析新加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亲生物设计的典

型案例,总结自然和乡土维度下“直接利用自然” “技

术整合自然”“仿生模拟自然”“乡土智慧应用”和“社

区共创营造”等设计策略,能够为我国福建、广东为代

表的华南地区城市所面临的城市生态系统退化、公共

空间可达性低、绿地空间分布不均、公共景观设施不

足和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

为相应的生态修复和城市更新等实践提供借鉴。

图 片 来 源

图 1:作者自摄;

图 2:根据 https: / / www. pub. gov. sg / abcwaters 图片资料整理

改绘;

图 3:根据 https: / / www. nparks. gov. sg / gardens - parks - and -

nature / park - connector - network 图片资料整理改绘;

图 4:根据 https: / / www. gooood. cn / 2016 - asla - bishan - ang -

mo - kio - park - by - ramboll - studio - dreiseitl. htm 图片

资料整理改绘;

图 5:根据 https: / / homeklondike. site / 2017 / 02 / 28 / biomimicry -

design - lotus - building - super - trees - of - singapore / ,

https: / / parametrichouse. com/ biomimicry - architecture -

3 / 图片资料整理改绘;

图 6:根据 https: / / woha. net / zh / project / kampung - admiralty / 图

片资料整理改绘;

图 7:根据 https: / / lkycic. sutd. edu. sg / blog / towards - participative - governance - singapore / 图片资料整理改绘。

参 考 文 献

[1] Thomson G,Newman P. Green infrastructure and biophilic

urbanism as tools for integrating resource efficient and ecological cities[J]. Urban Planning,2021,6(1):75 - 88.

[2] 席天宇,秦欢,于文洛,等. 基于生物亲和理论的亲生物

建筑设计———以皮克林宾乐雅酒店为例[ J]. 建筑与文

化,2021(02):93 - 94.

[3] 吴漫,陈东田,郭春君,等. 通过水生态修复弹性应对雨

洪的公园设计研究———以新加坡加冷河—碧山宏茂桥

公园为例[J]. 华中建筑,2020,38(07):73 - 76.

[4] 沙永杰,纪雁. 新加坡 ABC 水计划———可持续的城市水

资源管理策略[ J]. 国际城市规划,2021,36 (04):154

- 158.

[5] Richardson M,Butler C W. Nature connectedness and biophilic design[ J]. Building Research & Information,2022,

50(1 - 2):36 - 42.

[6] Ryan C O,Browning W D. Biophilic design[J].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s,2020:43 - 85.

[7] Kellert S R,Heerwagen J,Mador M. Biophilic design:the

theory,science and practice of bringing buildings to life

[M]. John Wiley & Sons,2011.

[8] Browning W D,Ryan C O. Nature inside:a biophilic design

guide[M]. Routledge,2020.

[9] Beatley T. Biophilic cities:integrating nature into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M]. Island Press,2011.

[10] Sungei Buloh Wetland Reserve - Parks & Nature Reserves

- Gardens, Parks & Nature - National Parks Board

(NParks) [ EB/ OL]. [ 2023 - 03 - 28 ]. https: / / www.

nparks. gov. sg / gardens - parks - and - nature / parks - and

- nature - reserves/ sungei - buloh - wetland - reserve.

[11] Neo T H,Xu D,Fowdar H,et al. Evaluation of active,beautiful,clean waters design features in tropical urban cities:A

case study in Singapore[J]. Water,2022,14(3):468.

[12] Sini R. Singapore’s Park System Master Planning:A Nation

Building Tool to Construct Narratives in Post - Colonial

Countries[M]. Springer,2019.

[13] Mahanta N R,Rajput B. Landscape interventions for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in urban wetland parks: a review

[C] / / 2019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SET). IEEE,2019:1 - 6.

[14] 王诗琪,梅洪元. 亲生物设计研究:理论、方法和发展趋

势[J]. 风景园林,2021,28(02):83 - 89.

第32页

2023 年第 09 期

总第 303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9·2023

Vol·303

城市滨水节点景观桥设计研究

———以凤岗桥为例

陈珑云

(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摘 要:凤岗桥位于三明沙县,跨沙溪河,因其所处的区位及周边环境,景观设计是方案的重点考虑因素。 针对凤岗桥

景观设计,结合环境需求与使用需求,采用整体结构赋形和单元结构赋形以及二者融合方式分别探讨。 整体结构赋型

先总后分,优先考虑桥梁整体结构造型,后塑造细部景观效果,设计为双跨连拱桥;单元结构赋型先分后总,选取结构

造型模块单元,通过模块设计组合,再根据造型比例调整桥梁整体景观效果,设计为双层板桁结构桥,上层为行车道

路,下层为慢行交通。 此外,重点考虑经济因素,融合设计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通过综合比较,推荐采用双层

板桁架结构桥型,融入环境又富有地域特色,为后续结构造型设计提供支撑。

关键词: 凤岗桥;景观设计;结构赋形;观景平台;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9 - 0017 - 06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Landscape Bridges at Urban Waterfront Nodes

———Taking Fenggang Bridge as an Example

CHEN Longyun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Xiamen 361000)

Abstract:Fenggang Bridge is located in Sanming Sha County and crosses the Shaxi River. Because of its location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landscape design is the key consideration of the scheme. In view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Fenggang Bridge,combin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needs and use needs,the overall structure shape and the unit structure shape and their integration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shaped first and then divided,giving priority to the overall structure shape of the bridge,and then shaping the detailed landscape effect. It is designed as a double - span multi - arch bridge; The shape of the unit structure is divided first and then summarized. The

structural modeling module unit is selected. Through the module design combination,the overall landscape effect of the bridge i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modeling proportion. The design is a double - deck plate truss structure bridge,with the upper layer for traffic roads and the lower layer for slow traffic. In addition,the economic factors are mainly considered,and the cast - in - place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is design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it is recommended to adopt the double - deck truss structure bridge type,which is integrated into the environment and rich i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subsequent structural design.

Keywords:Fenggang bridge; Aesthetic design; Structural shaping; Viewing platform; Regional feature

作者简介:陈珑云(1990 - ),男,工程师。

E-mail:243516779@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3 - 06

0 引言

21 世纪伊始,桥梁已经被公认为城市更新和重

塑市民自豪感的象征[1]

,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人

们,对桥梁景观有了更高的期待,尤其是位于城市滨

水区的桥梁景观。 城市滨水空间因其开阔视野,让

人可以“全景式” 地观赏、解读城市[2]

,相对于其他

区域有较好的空间、资源优势。 对其合理开发利用,

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高效发展,丰富城市

品质内涵等都有积极的作用[3]

。 凤岗桥的建设,是

重塑沙溪河两岸滨水节点空间特色的重要途径,桥

梁景观是设计的难点之一。 文章从桥梁景观设计构

思与分析,研究桥梁整体造型与单元造型设计方法,

分别设计出不同的的桥梁景观方案,为凤岗桥关键

的结构造型设计提供支撑。

1 工程概况

凤岗桥位于沙县城区,跨沙溪河及两岸李纲路、

G205,向北可连接沙县中心城区,沙县小吃城及长深

高速,向南连接三明生态新城区、三明北站等,如图 1

第33页

·18·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所示。 凤岗桥的建设,不仅增加了生态新城区、沙县

老城区城市空间的连接,缓解交通压力,均衡了过河

通道布局,而且加强了公路与高铁之间的交通转换效

率,构筑起公铁联动系统,更为老城更新,新城发展提

供了有力支撑,提高了城区竞争力,促进了城区经济

的发展。

图 1 项目区位图

凤岗桥选址所在处河道宽约 220 m,两侧河岸绿

化带约 40 m,堤岸植被发育良好。 两岸侧均建有临

河道路,岸线稳固。 桥位处水深条件良好,水面平静,

水流流速较小,有通航要求。 桥梁设双向六车道 + 慢

行道,设计行车速度为 60 km / h,方案桥长 230 m ~

240 m。 桥位距上游向莆铁路桥约 1000 m,距下游沙

县城关西大桥约 615 m;路线与河道基本垂直。 受整

体线位布置影响,考虑尽可能减少拆迁和土方开发。

凤岗桥为跨越沙溪的唯一桥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意义重大,人们期望值高,因此对桥梁景观也有

着更高和更新的要求。

2 桥梁景观设计构思与分析

2. 1 环境需求

2. 1. 1 场地条件

拟建工程沙溪北岸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地面标高

介于 112. 5 m ~125. 95 m 之间,相对最大高差 13. 45 m,

地势相对平坦,起伏不大,沿线主要为商业用地及居

民住宅区。 拟建工程沙溪南岸沿线为丘陵地貌,山坡

坡度一般为 25° ~ 35°,山坡植被以灌木和杉木为主。

根据两岸道路高程(桥梁需上跨)、通航要求、防

洪水位,河道中心桥面高程宜约 123 m,与常水位

(103 m)高差约 20 m。 根据通航要求,桥梁通航孔可

为 1 m × 110 m,或 2 m × 55 m。 参照附近桥梁地勘资

料,桥位地质条件较好。 受上下游闸坝影响,桥位处

水流平缓,水上施工条件较好。

2. 1. 2 空间尺度

拟建桥址处沙溪河道宽约 220 m,两岸滨江带宽

40 m ~50 m。 北岸景观带层次分明,亲水垂钓,闲庭

信步各得其所,深受市民欢迎,人流较大;南岸滨江慢

道连续,现状景观偏野趣,沿线居住密度较低,目前行

人较少。 两岸建筑较矮,以 10 层以下建筑为主,如图

2 所示。 北岸建筑密集,南岸较稀疏,山丘显露,桥梁

建筑体量应与空间尺度相协调。

(a)北岸现状照片 (b)南岸现状照片

图 2 桥址现状照片

2. 1. 3 文化风貌

沙县群山环绕、微丘起伏;沙溪十里平流、风景秀

美;城区建筑以近、现代建筑为主。 相传,沙县城区河

段古时有条镇溪之“虬龙” 出现,故沙溪城区段又称

虬江;桥梁地处凤岗,龙、凤是可提取的文化元素。 桥

梁风格、形态宜与区域风貌特征相协调、与文化相呼

应。 同时,凤岗桥为连接沙县老城、生态新城,以及高

速、高铁等对外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 桥梁造型应与

其重要性相匹配,具有标志性。

桥址处上、下游现状桥梁较多,通过调查,现状跨

沙溪河桥梁由于所处环境差异,有上承式拱桥、梁桥、

悬索桥,造型体现了当时建设条件和审美,如图 3 所

示。 为避免桥梁景观重复,从而达到彰显该项目地标

性[4]

,凤岗桥宜体现不同特色,造型宜采用现代、简洁

的风格。

图 3 桥址上、下游现状桥梁

2. 2 使用需求

根据《 生态新城片区发展战略规划及城市设

第34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陈珑云·城市滨水节点景观桥设计研究 ·19·

计》,沙溪南岸欲打造“滨江活力客厅”。 拟建凤岗桥

承担着方便两岸沟通、提升南岸人气的作用,桥梁慢

行系统、夜景等吸引力打造,也是桥梁设计重点。 体

验是人类感知空间,从而建立场所感的有效途径;感

官的体验是人类认知环境空间、建立人与环境关系的

唯一途径[5]

。 因此,桥梁设计应关注桥梁选址环境中

的需求,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体验感。

选址周边场地开阔,人们可以从各个视角观察桥

梁,主视点取决于在该视点的观察者人数和桥梁在其

视野中的停留时间。 由于沙溪滨河景观带是深受居

民欢迎的休闲运动场所,对于本桥,滨河景观带的行

人视角,桥上行人、行车视角, 鸟瞰以及将来通航船

舶视角等,均需关注。 从跨沙溪的桥梁天际线考虑,

凤岗桥宜有一定高度,且不宜过高,如图 4 所示。

图 4 视线分析图

2. 3 桥梁景观构思要点

经过设计需求条件梳理,认为本次桥型景观设计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

(1)区域环境特征:青山绿水为沙县的典型环境

特征,山势微丘起伏、沙溪十里平流。 沙溪又称虬江,

桥梁地处凤岗,龙、凤是可提取的文化元素。

(2)场地空间特点:河道宽 220 m,且需考虑沙溪

河航道要求。 两岸滨水景观带宽 40 m ~ 50 m,两岸

建筑较低矮,桥梁建筑体量应与空间尺度相协调。

(3)标志性特征:凤岗桥为连接沙县老城、生态

新城,以及高速、高铁等对外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桥

梁造型应与其地位相匹配,具有标志性。

(4)功能性特征:南岸规划打造“滨江活力客厅”,凤

岗桥承担着方便两岸沟通、提升南岸人气的作用。 桥梁

慢行系统、夜景等吸引力打造,也是桥梁设计要点。

3 桥梁造型景观设计

3. 1 整体结构赋形方案

3. 1. 1 双跨连拱桥景观设计

拱桥历史悠久,桥梁造型也随设计实践发展日渐

丰富,拱桥由于更容易在空间组合上进行各种创新,

以突破传统桥型而倍受青睐[6]

。 双跨连拱桥运用整

体结构赋形法进行设计,强调桥梁形式的整体性,各

构件的功能性得到一定的弱化,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的

区分[7]

(1)平面布局上,该方案为变形的双跨连拱桥

(2 m × 115 m),桥梁兼顾慢行。 桥梁慢行道与两岸

道路衔接,须克服约 8 m 高差;采用环形坡道结合梯

道的方式衔接,俯视图两侧慢行道与拱肋连为一体,

整体感强,如图 5 所示。

图 5 总平面图

(2)结构选型上,采用双跨连拱结构,中间的桥

墩功能性在视觉上得到一定的弱化,与两边舒展开的

拱肋一气呵成,也似长袖善舞的女子在江中起舞,如

图 6 所示。 拱肋在桥面之上分离成两个梯形截面,增

加拱肋侧向稳定性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别致的视觉感

受。 慢行道与车行道有 1. 5 m 的高差,两者之间设置

了系梁,系梁高出车道路面 1. 2 m,兼防撞护栏功能,

使行人远离车辆,提升安全性。 在桥梁中部,加宽设

置休憩和观景平台。 刚性吊杆增加了拱面的体量感,

使拱不至于显得微不足道而产生装饰性构件的感觉。

图 6 透视效果及拱肋断面图

第35页

·20·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3)立面造型上,充分利用沙溪河水流平缓、倒

影清晰的特点,与新建桥梁共同构成“心心相印” 的

画面,如图 7 所示。 线条柔美、造型有趣,搭配沙溪河

景致,整体画面优雅柔和,与沙县微丘起伏的自然形

态相得益彰,有望成为新的城市地标。 特殊的拱肋线

形、扇状布置的吊杆、变化的拱肋截面,强化桥梁的独

特性和现代感。 不同的视角下,桥梁具有丰富的视觉

体验。 夜景灯光下,“心”形图案将被强化,可营造颇

为浪漫的景观氛围。

图 7 双跨连拱桥鸟瞰图

3. 1. 2 双跨连拱桥细部设计

特殊的拱肋截面开合变化,打破传统拱桥车行视

角千篇一律的感受,拱变截面由闭合渐变至分离最终

又回归至闭合,丰富车行视角桥梁造型,增加记忆点。

慢行方面,考虑桥梁长度较长,行人休憩需要,同时河

面空旷适宜观景,在两拱肋结合受力较好处,设置一

处水滴型放大节点平台,并提供梯级休息座椅,供来

往居民游客观景休憩,如图 8 所示。 由于双拱间存在

水平系梁,可以进一步减少行车干扰,让此处驻停观

景休憩的居民游客,提升慢行体验。

双跨连拱桥特点是整体性能好,受力合理,跨越

能力大;桥梁外形丰富,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桥下视

觉开阔通透,景观效果好。 同时,上部结构施工,需在

河道中架设施工临时支架,施工难度大,造价及后期

维护管养费用高。

(a)车行视角效果 (b)观景平台效果图

图 8 双跨连拱桥效果图

3. 2 单元结构赋形方案

单元结构赋形选取造型单元符合结构的要求,并

尽量与桥梁基本构件相统一。 先确定几类基本的造

型单元,桥梁根据需要,按具体结构要求进行尺度、比

例的变化组合,并最终构成桥梁结构整体。 在强调各

主要功能单元的同时,更好地把握全桥的统一与协

调,同时也减少造型中的盲目性,并简化造型设计[7]

3. 2. 1 双层钢桁架桥景观设计

双层钢桁架桥在江面上提供了一个宽敞且风雨

无阻的公共空间,将两岸滨水空间连接在一起,成为

富有吸引力的“活力客厅”。 本方案通过主桁架梁,

观景平台以及墩柱等造型单元组合设计,实现桥梁整

体的景观造型。

(1)桁架梁造型由 4 根基本桁架杆件组成呈倒四

棱锥状,桁架横向布置成 3 组倒四棱锥桁架,使其自

身横向稳定性得到保证,不再设置横向的交叉杆件,

从而获得较为整洁的空间。 单一结构倒四棱锥桁架

构件的阵列组合重构,形成新的桥梁结构体系,从而

实现结构形态和功能的创新,并通过外包装饰,打造

出现代、简洁、有趣的魅力空间。 中间设 4 m 宽的透

空,以保证下层慢行空间采光通风,提升舒适性。 车

行与慢行空间分离,减少行车干扰,慢行与车行共享

沙溪一河两岸美景。 外包装饰遮盖过多的杆件,使空

间更加简洁、现代,同时设置服务设施,让人们在此停

留、交谈,如图 9 所示。

(a)桁架外包方案 A 内景 (b)桁架外包方案 B 内景

图 9 桁架外包内景效果图

外包装饰丰富桥梁的立面效果,加强了整体秩序

感,如图 10 所示。 方案 A 采用冲孔钢板外包,将桁架

杆件规整为一个个锥形体;冲孔钢板可以有图案的设

计,杆件也可以采用其它色彩,需要平衡内部效果和

外景效果。 桁架杆件外包成锥形体后,显现出有别于

普通桁架桥的特色。 桥梁白天外形略显单调,可采用

耐候钢板,或玻璃等材质,加以提升。 夜间通过灯光

打亮三角块,强化材质区分营造出趣味十足的夜景

效果。

外包方案 B 通过曲线外包消解折线尖角,从而获

得横向整体较为柔和有序的立面效果,整体观感如同

第36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陈珑云·城市滨水节点景观桥设计研究 ·21·

当地传统元宵节目板凳龙。 曲线条外包穿孔钢板点

缀金色条边,夜间可通过不同颜色的动态灯光,营造

流动空间感受。

(a)桁架外包方案 A 外景 (b)桁架外包方案 B 外景

图 10 桁架外包外景效果图

(2)观景平台设置在墩柱支点处,在“活力客厅”

的基础上,3 个平台如同“客厅”的阳台,使空间体验

感更加有趣。 观景平台是立面上重要的景观要素,因

此设计不同的造型方案比选,如图 11 所示。 梯形平

台方案支撑观景平台的立杆取自船的桅杆,丰富了桥

梁的外观;远景中有如船只浮于江面,使沙溪河景色

更加丰富。 张拉膜意象源于“帆”,夜晚灯光打亮,提

升桥梁的可识别性。 同时,平台地面局部设置格栅或

玻璃,增加桥梁的趣味性。

水滴形平台方案的立杆顶部设置圆环,悬浮于空

中,增加桥梁远景的可识别性。 《 诗经·大雅》 云: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寓意

招贤引才、时势兴盛。 桥梁位于“凤岗”,本方案的平

台上铺装凤纹图案,增强“凤岗桥” 在地元素。 三个

平台上的圆环高低不一,富有层次,结合夜景工程,有

望将桥梁打造成为沙县新晋网红节点。

圆形观景平台方案设计为塔型,夜景考虑突出塔

上圆环,如同金顶佛光,与远处山顶舍利塔形成呼应

对话。 平台融入凤纹意象,局部设置玻璃,增加趣

味性。

(a)梯形平台 (b)水滴形平台 (c)圆形平台

图 11 观景平台设计

(3)桥墩造型考虑到双层桁架桥主桥 4 跨,有 3

组桥墩立于水中。 墩柱在视点场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也对墩柱造型进行设计比

选。 方案从墩柱组合的景观适应性出发,并根据不同

的平台样式结构受力需要,分别采用双“V”型墩与双

“Y”型板墩对比设计,如图 12 所示。 ①梯形平台方

案采用的是双“V” 型墩与平台立杆加吊索结合的方

案,凸显桅杆风帆意象。 ②水滴型平台采用的是斜撑

与双“V”型墩结合,通过多支斜撑化整为零,有利于

水滴形平台水平延展的受力需要。 ③圆形平台考虑

其塔型均衡的视觉感受,采用双“Y”墩结合立杆吊索

结构,共同呈现塔型均衡效果。

(a)双“V”型墩 (b)双“V”型墩 (c)双“Y”型墩

图 12 桥墩设计

3. 2. 2 双层桁架桥单元融合设计

该方案上部结构采用双层钢桁架连续梁,双层桥

上层作为行车道,下层作为人行及非机动车道,跨径

布置为 52. 5 m + 67. 5 m + 67. 5 m + 52. 5 m,主桁架桁

高 7 m,标准节间水平长 7. 5 m。 主桁架由上弦杆、下

弦杆、斜腹杆组成,杆件采用焊接箱形断面。 钢桁架

横梁,纵梁均采用焊接工字形断面。 钢桁架上下平联

均采用工字形断面。 上层行车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板

整体钢桥面结构,由桥面板,U 形加劲肋,板肋和倒 T

形横梁组成;下层非机动车及人行道桥面板采用压型

钢板混凝土组合桥面板[8]

。 钢桁架结构特点是工厂

化预制,安装较为简便,适应跨度范围较大,采用机械

化施工,施工速度快,造价及后期维护管养费用较高。

图 13 双层桁架桥鸟瞰图

经过多轮优化对比,确定倒四棱锥桁架采用曲线

外包立面,结合圆形平台,叠加风帆造型意向的融合

方案,同时增加桥上绿化,如图 13 所示。 该融合双层

桥方案较好地实现了景观与功能的统一,具有文化地

域特色,也尊重场所精神。 下层布置人行道、非机动

车道,不仅可以利用桁架结构杆件自然围合的内部空

间,创造一个宽敞且全天候的慢行空间,促进人们聚

第37页

·22·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集交流,同时与两岸道路高差较小,高差约 6. 6 m ~

6. 8 m,有利于桥上慢行与岸边的衔接,减少河岸占

地。 分别设置梯道和坡道,兼顾行人、自行车、残疾

人、婴儿车等需求,充分体现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

理念。

3. 3 整体与单元融合设计方案

从经济性角度出发,在汲取整体与单元结构赋形

设计方案部分优点的基础上,融合设计造价相对较低

的比选方案: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跨

径布置为 40 m + 80 m + 80 m + 40 m,如图 14 所示。

该方案慢行与岸衔接方式与双跨连拱桥采用类似的

方式,同时结合双层钢桁架桥 3 个圆形观景平台,一

方面使慢行空间体验更友好,另一方面,塔型观景平

台也丰富了行车视角,打破了一般变截面连续梁桥外

观的单调性。 梁高变化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与远处

高铁大桥遥相呼应。 夜间,采用金黄暖色灯光打亮桥

身,融入虬江夜景体系。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特点,是整体

性能好,结构刚度大,受力合理;桥梁线条流畅,景观

效果较好,造价较低。 上部结构施工可采用悬臂浇筑

法,无需在河道中架设施工临时支架,但施工程序复

杂,施工工期长。

图 14 变截面连续梁桥鸟瞰图

3. 4 方案比选

桥梁景观设计,是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条件下

对桥梁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其本质是物质文明的高

度发展所引发的精神追求[9]

。 综合比选后,双层板桁

架桥为推荐方案,如表 1 所示。 该桥在功能上,充分

利用钢桁架围合空间将车行与人行空间分离,形成新

的公共活动空间;造型上简洁,动感柔美,标志性突

出,并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10]

,在各主要视点均具有

良好的景观效果。

表 1 上部结构方案比选表

序号 比较项目

双跨钢索

连拱桥

双层钢

桁架桥

现浇预应力

混凝土变截

面连续梁桥

1 建筑高度 高 较高 较高

2 景观效果 好 好 较好

3 施工速度 较快 快 慢

4 安全便捷性 较好 好 较好

5 施工难易度 难 较难 较难

6 造价 高 较高 低

7 养护成本 高 较高 低

8 综合比选 比选 推荐 比选

4 结论

凤岗桥选址桥位唯一,桥梁在场地环境中建筑体

量较大,使得桥本身便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同时

也是中心城区与生态新城的联系纽带,承载着地域文

化特质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 在保证桥梁功能性

的前提下,通过环境需求、使用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

究,总结桥梁设计要点,采用整体与单元结构赋形以

及二者融合等不同的切入点,对桥梁的造型景观提出

不同的方案比选,确保全桥景观与功能统一,以使该

桥建成后成为当地又一标志性建筑,为后续滨水节点

景观桥设计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英]马修·韦尔斯. 世界著名桥梁设计[M]. 张慧,黎

楠,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赵烨,王建国. 滨水区城市景观的评价与控制———以杭

州西湖东岸城市景观规划为例[ J]. 上海:城市规划学

刊,2014(4):80 - 87.

[3] 静莹. 城市滨水节点空间设计研究———以聊城市中心城

区为例[D]. 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2.

[4] 余璐. 常泰长江大桥景观设计[ J]. 武汉:桥梁建设,

2020,50(5):96 - 100.

[5] 任丽莎. 艺术视野中的人行桥[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出版,2015.

[6] 陈宝春,刘君平. 世界拱桥建设与技术发展综述[ J]. 交

通运输工程学报,2020,20(1):27 - 40.

[7] 陈艾荣,盛勇,钱锋. 桥梁造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5.

[8] 江苏省科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沙县凤岗大桥及接线工

程工程可行性研究[R]. 无锡,2022.

[9] 孟凡超,刘明虎,张革军,等. 港珠澳大桥景观设计[ J].

武汉:世界桥梁,2022,50(6):14 - 20.

[10] 潘放. 黄茅海大桥景观设计[ J]. 武汉:世界桥梁,2022,

50(6):14 - 19.

第38页

2023 年第 09 期

总第 303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9·2023

Vol·303

基于体现地域文化的公共景观小品设计研究

———以安溪龙湖山公园为例

曾渝辉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摘 要:公共景观小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传承。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功能性、审美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小品,提升公共空间品质。 为

此,以安溪藤铁文化为切入点,以安溪龙湖山公园景观小品设计为例,通过对建筑类小品、城市家具类小品、道路设施

类小品设计思路的分析,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小品设计中。

关键词: 地域文化;公共景观小品;龙湖山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9 - 0023 - 05

Research on Public Landscape Ornament Design Reflecting Regional Culture

———Taking the Landscape Installations Design of Anxi Longhushan Park as an Example

ZENG Yuhui

(Fujia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Fuzhou 350001)

Abstract:Public landscape installations not only have practical and decorative functions, but also serve as important carriers of urban culture, reflecting the cultural spirit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of local people. In the design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consider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functionality, aesthetics, and sustainability, in order to create landscape installation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space. This article takes Anxi Longhu Mountain Park landscape installations design as an example, stcoting from

Anxi rattan iron culture, introducing design ideas of architectural installations, urban furniture installations, and road facilities installations, exploring how to integrate regional culture intolandscape installations design.

Keywords:Regional culture; Public landscape installations; Longhushan park

作者简介:曾渝辉(1991 - ),男,工程师。

E-mail:316036441@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5 - 10

0 引言

地域文化代表着每座城市独有的文化符号特质,

是在城市自身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别于其

他城市的独特文化。 公共景观小品是城市景观风貌

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件,虽然体量不大,但因其独有

的艺术性及功能性,从而成为城市展示独有地域文化

的重要载体。 当前,许多城市中公共景观小品多以成

品采购为主,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性。

设计具有当地特色标志性文化的公共景观小品,

不仅能增强当地居民的归属感,更能提升年轻人对家

乡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集体凝聚力。 对于外地游

客而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景观小品,是向他

们传播当地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能够改善旅游体

验,增强外地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的热情,提升对当地

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本文以安溪藤铁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将安溪特色

文化元素融入景观小品之中,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的公

共景观小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沾粘性传承优秀文化

的传统。

1 相关概念

地域文化,指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自

然条件、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每座城市在历史的

长河中所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与风俗[1]

。 地

域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和

非物质文化(制度、习俗、语言等)。

公共景观小品一般体量较小、色彩单纯,对空间

起点缀作用,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功能[2]

公共景观小品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建筑类小

品———雕塑、壁画、亭台、楼阁、牌坊等;城市家具类小

品———座椅、邮箱、垃圾桶等;道路设施小品———车站

牌、街灯、护栏、道路标志等;植物类小品则多以绿雕

的形式表现[3]

当设计公共景观小品时,应该考虑以下原则:

融入地域文化:应该深入了解所在城市的历史、

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从中获取灵感,确保公共

景观小品与当地文化相融合。

第39页

·24·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协调周边环境:公共景观小品设计应该与周边环

境相协调,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城市风貌,使公共

景观小品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并且具有良好的可读

性和辨识度。

实用与美观并重:公共景观小品的设计应既能够

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又能够提升城市景观的美观性。

2 安溪龙湖山公园景观小品设计实践

2. 1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安溪县城,与主城区一水之

隔,西南方有高速公路出口,是未来安溪对外展示形

象的重要节点。 同时,绿地系统规划中,也提出通过

建设龙湖山公园、大坑溪公园,形成“一山一水” 两大

城区生态绿核。 由此可见,龙湖山公园是安溪一大重

要的城市绿地空间节点。 因此,当地政府希望在公园

设计中融入当地藤铁文化元素,以彰显安溪工艺产业

特色。 将藤铁工艺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能提升环

境品质和民众认同感,同时也将为城市特色产业打造

交流和互动学习的绿色平台,进而推动产业发展,提

升安溪的魅力。

2. 2 藤铁文化介绍

安溪县文化底蕴深厚,安溪的“三铁”文化:安溪

铁观音、藤铁工艺、青阳冶铁,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

要物品,更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 其中,藤铁工艺

历经“竹编 - 竹藤编 - 藤铁工艺 - 家居工艺”等多个

阶段,不仅融合了新技术、新材料,还巧妙地运用了复

杂的手工技法,制作出既承载历史文化又符合现代审

美的,美妙绝伦的巧工美器。

安溪竹藤编,包括制编、修补、挑、压、弹、插、绕、

穿、贴等一系列复杂技法,以及花样繁多的经纬编织,

是一项纯手工编织技艺。 2014 年,安溪竹藤编被列

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6 年,安

溪被评为“中国藤铁工艺之都”,2019 年被评为“世界

藤铁工艺之都”。

藤铁工艺是安溪在全国首创的工艺新艺种,更是

安溪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 其以铁、板金等金属材

料为构架,以竹藤编技艺为核心,以工艺文化创意为

灵魂[4]

;其作品造型新颖,工艺精湛。 藤铁工艺从实

用的生活化走上审美的艺术化,实现了实用性价值、

装饰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多方面融合,产业规模居

全国同行业之首,产品出口世界各地,成为“海丝文

化”的安溪印记。

2. 3 藤铁文化在项目中运用

在设计前期,通过多方走访和大量的资料采集,

了解了藤铁工艺的特点与工序流程,并将藤铁工艺的

物质形态与工艺技法,加以提炼,提取出“编织” “锈

色”“藤铁”“曲折” “本木” “线性”等特征关键词(图

1),在此基础上,总结设计元素母型。 材料上以金属

为主,模拟竹编纹饰,色彩定位上确定主色调为棕咖、

灰白色,辅色调使用木金色(图 2)。 这些材料与藤铁

工艺品所用材料质感相呼应,能够更直观更长久地在

景观小品中表达藤铁工艺特有的编织感[5]

。 同时为

公园设计专属 logo,融入“龙湖山” “城市高楼” “藤

铁”“茶”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形成特有标识,贯

穿公园场地建设以及文化建设,强化场地印象,如图

3 所示。

图 1 藤铁工艺元素提炼

图 2 材料与色彩选择

图 3 龙湖山公园形象 Logo 示意图

2. 3. 1 建筑类小品

建筑类小品是公园展示地域文化内涵、公园特色

的重要途径,以整体美观性为主,适当考虑融合使用

功能,形成多功能复合型景观雕塑。

(1)雕塑设计

本项目大型雕塑,主要为主入口雕塑廊架及风鸣

廊雕塑廊架,围绕藤铁工艺中“线性”特质进行设计。

主入口雕塑廊架选择以线性灰白色钢管为设计

基本元素,进行倾斜、弯曲,组合形成上舒下收的伞

形。 在游客仰视上方舒展部分时,利用前后交错的视

第40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曾渝辉·基于体现地域文化的公共景观小品设计研究 ·25·

线错觉,呈现藤铁工艺中“编织” 特质。 雕塑面层使

用金属网覆盖,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增加雕塑层次

感(图 4 ~ 图 5)。 雕塑整体高度约7 m,最大跨度约

30 m。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提升雕塑整体稳定性,增

加支撑部件,同时结合藤铁文化元素对支撑杆进行装

饰(图 6),形成座椅休憩空间,满足游客需求。

图 4 入口雕塑效果图

图 5 入口雕塑建成照片

图 6 支撑杆装饰概念图

风鸣廊雕塑廊架同样采用藤铁文化的“线性”特

质作为设计基础,以藤铁工艺品中常见的花篮为灵

感,采用渐变、缩放等设计手法进行整体造型(图 7),

内挂以风铃为主的藤铁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可以随

时更替,成为当地藤铁工艺企业作品展示的平台。 同

时,周围搭配开花乔木,打造疏密有致的景观空间,让

游客能够在廊下聆听风声、欣赏美景、品味文化。 材

料及色彩上,选择使用木金色及灰白色方钢进行搭配

组合,另用灰白色钢管贯穿其间,展现藤铁工艺穿、插

等技法。 风鸣廊的设计,不仅将藤铁文化巧妙地融入

景观设计中,而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优美宜人的休闲

场所,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图 7 风鸣廊设计概念图

公园内除大型雕塑外,还有多个小型藤铁雕塑

品,如主次入口的入口标识(图 8)、玲笼园中鸟笼形

休息亭等。 这些小型雕塑品均以“线性”特质为设计

灵感。 此外,公园中还将布置精美的藤铁花篮、花架、

壁饰等成品藤铁工艺品,不仅美观实用,还展示了藤

铁工艺的魅力。

图 8 入口标识效果图

(2)建筑外立面设计

建筑外立面设计方面,停车场入口、修竹园和公

厕等场所均使用金属装饰,以呼应藤铁文化的主题。

修竹园和公厕的立面设计利用金属钢板的柔韧特性

进行扭转,模拟传统竹藤编工艺材料的柔韧性。 同

时,利用扭转后形成的交错效果,营造出一种特殊的

视觉观感和纹理感,以表现藤铁工艺品成品中普遍存

在的编织交错的纹饰质感,如图 9 ~ 图 10 所示。

图 9 建筑立面设计概念图

第41页

·26·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图 10 建筑立面设计建成照片

2. 3. 2 城市家具类小品

城市家具类小品是游客在游赏公园时使用率较

高的一类小品设施,因此,公园中城市家具类景观小

品的设计上,应优先满足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游

客的使用感受为先,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其艺术性。

现以公园中部分城市家具类小品的设计为例,介绍本

项目设计此类小品的设计思考。

(1)户外桌椅

户外桌椅等家具类小品设计时,首先要满足使用

者的体验感受,所涉及的尺寸如座椅坐面宽度、高度,

桌子使用面宽、高度等,均需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本组桌椅设计尺寸制定上,座椅坐面采用 450 mm

×450 mm 的方形设计,高度定为 430 mm,桌面采用

直径 1200 mm 的圆形设计,高度定为 800 mm,一组小

品中,桌椅间距在保证满足游客坐感舒适度的普适性

尺度基础上,对部分桌椅之间距离进行适当增减,以

满足不同体型人群的使用需求。

外形设计则以传统竹藤工艺品编织的基本单元“藤

条”“竹条”为设计元素,纹饰采用藤铁工艺中最基础的

十字编,对传统竹藤编及现代藤铁工艺的编织技法及纹

饰进行诠释和展现(图11 ~图12),使游客能够在公园中

的每个细节处体验和感受到藤铁文化的巧妙之处。

图 11 户外桌椅设计概念图

图 12 户外桌椅设计建成照片

(2)垃圾桶

公园内垃圾桶以服务半径 30 m 为原则进行布

置,垃圾桶是保证公园环境整洁的重要设施。 因此,

垃圾桶在公园中是数量较多且游客使用频率较高的

一类小品设施,也是体现公园文化内涵的载体。 目

前,垃圾桶样式的选择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多为成品

采购及设计定制。 成品采购整体建设周期短,成本

低,但可供选择样式有限,挑选符合公园文化的样式

较为困难。 设计定制虽然实施周期较长且成本相对

于成品采购有所增加,但能够较好地契合公园内涵,

更好地展示公园文化。 本项目采用设计定制的方式。

垃圾桶设计首先应满足垃圾分类的要求,外形设

计延续使用家具设施类小品中较多使用的“编织”的

设计理念,在“十字编”的基础上,采用斜线编织的图

样设计,区别于其他小品的纹样款式(图 13),希望能

更多地展示藤铁文化编织样式的多样性。

图 13 垃圾桶设计概念图

2. 3. 3 道路设施类小品

游客在公园中,约有一半时间在行走中度过。 因

此,道路设施类小品,是各类公共景观小品中最容易

被忽视的小品设施,却又潜移默化地向游客传达公园

的文化内涵。

(1)护栏

护栏的设计应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必须满足

《公园设计规范》,护栏设施应高于 105 cm,且采用不

易攀登的构造。

本项目中,该组护栏以垂直倒 U 形钢管平行阵

列为主体,通过扶手进行串连,并设计钢管穿插其

间,生动地向游客展示藤铁工艺中插、绕、穿、贴等技

法。 色彩选择上,以白色为主,与公园其他景观小品

协调统一,更与周围环境中的植物、水体形成丰富的

色彩层次 。

(2)景观灯具

公园中的景观灯具,不仅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

性,更因其在公园中多以阵列的形式布置,能够在无

形中向游客传达和强调公园景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是表达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景观灯具的分

类较多,公园设计中常用的包含有路灯、高杆灯、庭院

灯、草坪灯、壁灯、埋地灯、射灯、水下灯等。

第42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曾渝辉·基于体现地域文化的公共景观小品设计研究 ·27·

景观灯具在日间与夜间,具有两种不同的景观效

果。 在景观灯具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日间的造型的艺

术性,更应当思考夜间照明所产生的光影效果。

本项目灯具依旧延续“编织” 的设计理念,区别

于其他小品采用笔直线条的设计,灯具统一采用带有

弧度的线条延申、相互交织,增强公园内的灯具的系

列感,强调藤铁文化中所蕴含的几何美学(图 14)。

当夜间灯光开启后,交错的线条在灯光照耀下所产生

的光影效果,同样在向游客传达着藤铁文化的魅力。

图 14 景观灯具设计概念图

(3)标识标牌

标识系统作为一种通过视觉向游客传达信息的

载体,需要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必要的信息,以满足游

客的需求,激发游客进行游览和欣赏的欲望,加深游

客对公园的认知和理解[6]

。 本项目标识标牌设计时,

不仅以藤铁文化为主题,更是融入了代表安溪另一地

域文化 “茶”文化的元素,及能够代表公园定位的“生

态”主题元素。 在色彩上,选择代表生态的绿色来搭

配代表藤铁工艺的深咖色,如图 15 所示。

图 15 标识牌设计概念图

2. 4 材料与工艺选择

景观小品的材料选择,应充分考虑所处区位气候

特点、摆放位置的特性等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

果,减少后期维护维修成本。

本项目中,景观小品多以金属材料为主,利用金

属材料可塑性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展示藤铁文化中

扭转、穿插等特性,根据造型需求选用圆钢管、方钢

管、扁钢等类型。 在材料使用上,应结合实际使用需

求进行选择,如城市家具类小品中,座椅的座面材料

应选用坐感舒适的材料,如防腐木、石材等。

为保证景观小品可持续性,选用耐腐蚀性强的

304 不锈钢,折弯焊接成型,连接处需满焊加固,焊接

处打磨光滑,整体需要精致打磨,抛光处理。 所有金

属构件均需做防锈处理,防锈漆打底。 根据景观效果

需求,对外露金属构件喷涂彩色氟碳漆,埋地处需加

强防锈处理。 钢构件在人可接触区域均做弧形倒角

处理,避免在接触过程中出现擦伤。

并且,在项目实际建设实施过程中,针对遇到的

问题,对材料、工艺、构造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保

证安全性为前提,突出景观小品的艺术性及其所要表

达的文化内涵。

3 结语

在城市景观中,公共景观小品是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也是展现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的关键要素。 为

了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小品,设计时必须充分挖

掘当地文化内涵,并融入设计。 本文详细探讨了如何

将安溪藤铁文化融入到景观小品的设计中,这些小品

不仅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

体,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传承。

因此,公共景观小品的设计不仅仅是局限于美观

性,更应充分考虑其功能性、艺术性和可持续性等方

面,设计出真正融入地域文化的小品,提升公共空间

的品质,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希望通

过本文对案例的探讨,能够为公共景观小品的设计提

供借鉴和思考,改善城市公共景观小品同质化、雷同

化的情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

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李凯. 地域历史文化影响下的景观雕塑设计研究[ J]. 工

程建设与设计,2021(23):131 - 133.

[2] 张伟. 园林设计中的情感因素的研究[D]. 西安: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2015.

[3] 周鸽. 探究人与自然互动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J]. 美与

时代(城市版),2016(12):51 - 52.

[4] 刘爱民. 藤铁家居工艺品设计研究[ J]. 东方收藏,2022,

158(11):113 - 115.

[5] 江纳颖. 浅谈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以

安溪县龙湖山公园设计为例[J]. 福建建材,2022(2):32

- 35.

[6] 张健健. 文化导向下的公园景观小品与导向标识设计

[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7(3):74 - 76.

第43页

2023 年第 09 期

总第 303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9·2023

Vol·303

嵌入社区的养老院设计探究

———以成都三圣喜雨养老项目为例

余 然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目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养老建筑设计因此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针对现状,主要探

讨一种与社区养老融合发展的养老院类型。 同时,结合成都三圣喜雨养老项目设计实践,从设计理念、功能布局、空间

营造三方面探讨嵌入社区的养老院设计模式,以期为养老产业的多元化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养老院;社区;融合;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9 - 0028 - 04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nursing home embedded in the community

———A case study of san sheng xi yu elderly care project in chengdu

YU Ran

(Sichuan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 Ltd,Chengdu 610000)

Abstract:Currently, China is facing a sever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which present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sign of elderly care facilities. 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a type of nursing home that integrates with

community - based elderly care. Additionally,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practice of Chengdu Sansheng Xiyu Elderly Care Projec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design mode of embedding nursing homes into commun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design concept, functional layout, and

space creation,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iversified exploration of the elderly care industry.

Keywords:Elderly care project; Community; Fuse; Architectural design

作者简介:余然(1988. 9 - ),男,工程师。

E-mail:627054017@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4 - 06

0 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人民对养老设施

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养老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扩张发展,并逐渐从标准化走向多元化。 为此,养

老项目的建筑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行

业规范《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 ( JGJ 450 -

2018)中,老年人照料设施分为全日照料设施和日间

照料设施两大类别[1]

。 养老院在该规范的定义中,是

一种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其主要功能是为老年人提

供住宿、生活照料服务及其他服务项目。 本文将要探

讨的“嵌入社区的养老院”,是在该定义上基础上,把

养老院和社区养老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的项目。

1 养老院与社区养老的关系

1. 1 养老院与社区养老的区别

传统的养老院和社区养老都是关注老年人生活

的领域,但二者在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形式等方

面有所差别。

传统养老院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全

天候的日常照顾、生活护理、医疗康复等方面的专业

服务,其服务重点在于提供老年人生活的基本保障和

专业护理。 而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更加综合,除了提

供老年人基本的生活保障外,还包括文化娱乐、社交

活动、健身锻炼等方面的服务,强调老年人全面的生

活服务和社交关怀。

传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特别是行

动不便或需要专业照顾的老年人,服务覆盖面较窄;

而社区养老的服务对象则更加广泛,包括社区内所有

老年人乃至其家庭成员。

传统养老院的服务形式,主要是提供住宿式的服

务。 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院,才能享受专业的养老服

务;而社区养老的服务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社区医

疗、社区居家养老,社区文化娱乐、社区志愿服务等多

种形式。 老年人可以在社区内,就近获得各种生活服

务和关怀。

1. 2 养老院与社区养老的联系

在笔者看来,养老院和社区养老都在为老年提供

养老服务,二者并不对立。 首先,养老院是社区养老

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养老的目的,是为社区老年居

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和便利条件。 老年人作为一

第44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余 然·嵌入社区的养老院设计探究 ·29·

个重要群体,其生活服务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 养老

院作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的机构,也是社区为老年人

提供全面照顾和关爱的重要保障。

其次,社区养老对养老院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

进作用。 随着社区养老的不断推进,老年人的生活服

务和照顾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给养老院的发展带来了

新的机遇和挑战。 养老院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养老的

资源和支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养老服

务,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 3 养老院与社区养老的融合发展

当养老院项目的选址就处于社区之中时,二者融

合发展就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 首先,养老院和社区

养老的融合发展,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

养老强调建设老年人友好的环境和设施,而养老院则

提供了专业的护理和服务。 通过养老院和社区养老的

融合发展,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全面、更高质量的生活服

务和照顾。 其次,养老院和社区养老的融合发展,可以

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 养老院的专业服务可以辐射到

周边社区,提高社区的医疗、护理等服务水平;同时,养

老院也可以通过社区养老,获得更好的物资和人才支

持。 最后,养老院和社区养老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

源共享[2]

。 社区养老可以提供场所、设施、人力等资源

支持养老院的发展,养老院也可以为社区提供专业服

务和知识支持。 因此,养老院和社区养老的融合发展

可以实现老年人、社区和养老院的互利共赢。

这种养老院与社区养老融合发展的类型,即本文

所探讨的“嵌入社区的养老院”。 下文以成都三圣喜

雨养老项目为例,进一步探讨该类型养老院的建筑

设计。

2 三圣喜雨养老项目设计解析

2. 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三圣乡片区,选址位于成

熟社区,项目西南侧为海棠路,东南侧为银杏大道,东北

侧紧邻住宅小区,西北侧临幼儿园。 周边小区常住人口

多,交通十分方便。 用地的区位条件赋予了该项目与社

区养老深度结合的可能性。 项目占地 5744 m

2

,约

0. 573 hm

2

,用地范围为一个大致为 190 m × 30 m 的

矩形,场地狭长,沿海棠路高差变化很大。 设计总建

筑面积约 1. 44 万 m

2

。 养老用房共有床位数 200 个,

其中包含低保养老机构床位 26 个。

2. 2 设计理念

在本项目的用地出让条件中,政府已经在规划层

面考虑了该项目与社区建设的结合,明确要求建设方

应配套建设不小于 800 m

2的社区用房,以及不少于计

容总建筑面积 10% 的公益性养老面积,移交给政府

低保养老相关部门。 这些条件的设定,无形中也促成

了该项目与社区养老的融合发展。 但是,作为设计

方,不得不面临一个挑战:如何在狭小且高差变化极

大的场地条件下,创造出足够面积的养老院用房和社

区用房,以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 经过对设计条件的

反复分析,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综合

平衡投资方和社区利益诉求,提出了“顺应地形布局、

营造品质空间、社区有机融合”的设计理念。

2. 3 场地设计

三圣喜雨养老项目的用地,根据土方平衡和容积

率最大化的原则,分为 3 个台地。 台地处理不仅消解

了场地高差,还创造出多个接地的首层,增加了可用

的建筑空间。 每个台地均有与城市道路高度相连接

的出入口,利用场地的高差错落,设计将建筑与场地

融为一体,为接地层社区配套用房和公共活动用房的

布置提供了便利。 建筑室内外高差通过缓坡连接,强

调室外地面与接地层室内空间自然过渡。 结合地形

高差,在狭小场地中营造出丰富的建筑灰空间,化劣

势为优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活动场地的不足,为建

筑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利用 3 个台地的不同高差,顺势将建筑分成 3 个

建筑单元(图 1),每个单元的建筑均不超过 24 m 高,

满足了规划条件中关于建筑限高的要求。 养老院的

3 个建筑单元之间用平台相连接,形成每层互联互通

的建筑整体。 从沿街视角看去,建筑体量随地形缓缓

升起,充分表达了对原有场地的尊重。

图 1 台地及体量处理

2. 4 功能布局与交通流线

社区与养老院的融合,首先体现在两者功能布局

的交互以及交通流线的设计处理上。 如何处理两者

关系,是设计师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2. 4. 1 功能布局预留社区接口

本项目的建筑功能分区明确,老年人生活单元位

于整个建筑中上部,门厅和公共活动空间、餐厅、社区

相关用房,以及低保公益养老用房门厅位于建筑的接

第45页

·30·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地层(图 2),预留出了养老院的公共服务设施对社区

开放的可能性。 今后运营,可考虑更加多元化的养老

院经营模式。 比如食堂、公共活动空间可对社区老人

开放,社区补贴一定的费用,形成养老资源的共享等。

图 2 功能布区

2. 4. 2 可分可合的交通流线策略

本项目交通流线上,养老院的交通流线自成体

系:主入口门厅位于偏东南侧两个建筑单元之间的连

接处下方,建筑设有多组竖向交通,主电梯组满足医

用电梯的使用需求,对应的 3 个建筑单元设有 3 部消

防电梯;厨房后勤可通过内部道路联通餐厅,单独设

置食梯、污梯满足洁污分流。 而社区用房和低保养老

用房由于场地的分台处理,其进入流线,均可与养老

院门厅保持相对独立,并且设有专门的的竖向交通系

统独立运营,但又能通过楼层间水平交通进行联系,

与养老院形成可分可合的关系。

2. 5 空间设计

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皆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

点,目的在于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养老环境。 由于

本项目身处成熟社区,用地相对狭小,因此每一处空

间都不能浪费,必须精心设计,才能让各类空间充分

发挥作用,以满足养老院和社区融合共建的需求。

2. 5. 1 结合社区客户需求的居室空间设计

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活动范围会逐渐缩

小,居室往往成为老年人最常使用的空间[3]

。 因此,

居室空间的设计尤为重要。 社区潜在客户对于养老

居住空间的需求,有别于传统养老机构,他们更喜欢

有私密性的居住空间,而非普通养老院的集体居住环

境[4]

,这对嵌入社区的养老院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

在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居室空间的适老化,同时

要充分尊重老年人的环境私密性需求,给老年人带来

心理上的安定感和舒适感。

在本项目中,运营团队通过对养老客户的市场需

求调研,最终确定设计的居住房型中家庭套房、二人

间、四人间的占比为 5% 、84% 、7% ,由占比可见家庭

房和二人间占绝大多数。 这些,奠定了居住空间私密

性的基础。

在居室空间的具体设计中,首先,沿建筑长边西

南向布置居室,使老年人能享受到充足的日照,同时

采用外廊式的布局,为居室的通风提供了良好条件。

与此同时,居室内的尺度均按照无障碍设计要求进行

控制,留有轮椅回转的空间,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使

用。 居室配套的卫生间均按无障碍卫生间进行设计,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应考虑适当

宽松的尺度,以方便老年人和护理人员的使用。 另外

本项目每个居室,均设置有一个小的封闭阳台( 图

3),阳台虽不大,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其独特的意

义。 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限制,可能无法经常到户

外活动。 而居室配套阳台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

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可以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观

察社区街道上的活动、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

维护。

图 3 沿街的景观阳台

第46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余 然·嵌入社区的养老院设计探究 ·31·

2. 5. 2 与社区融合共享的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往往反映出养老院的品质。 对于

常规的运营方而言,往往强调房间数目而忽视公共空

间的营造,实际上以减少公共服务为代价,去增加床

位数,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对于嵌入社区的

养老院,公共空间设计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养老院与

社区融合共享的重要空间载体。

三圣喜雨养老项目在设计中,首先尽可能将大部

分公共空间如集中餐厅、多功能厅、棋牌室、阅读室等

设置在接地层,一方面利用场地地形高差的规划定

性,少占用计容面积,减小床位数和公共服务之间的

面积矛盾。 另一方面,与首层平接开放式的布局,为

方便社区居民参与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其次,在

每一个住宿楼层都配套了小尺度的公共空间,包括医

疗室、多功能厅等,方便腿脚不好的老年人在自己楼

层也能完成康复护理、就餐、社交会客等活动,用点状

的多功能公共空间增强社区氛围感,给老人的生活带

来方便。 最后,每处公共空间的细节设计,都从老年

人的角度出发,不仅充分考虑了空间的可达性,将无

障碍设计贯穿始终,而且在空间色彩上点缀以红、橙、

黄等波长较长的颜色,增强空间的识别度。 温暖的细

节处理,也促成了社区化的生活氛围。

2. 5. 3 社区内局促养老用地的公共空间扩展思路

嵌入社区的养老用地往往相对局促,建筑设计师

常面对养老院公共空间不足的难题。 本项目的设计

实践,提供了两个主要思路,即扩展走廊空间和屋顶

空间。

首先,对于养老建筑来说,走廊空间不仅起着通

行的作用,还有承载老年人散步、交流、休息的功能。

在本项目中,设计首先将每层开敞外廊的宽度进行了

放大,在满足交通需求之外,为承载休憩交流等公共

活动留下了余地(图 4)。 为避免线性走道的单调感,

在外廊上嵌入了两层挑空空间,不仅增加了空间的趣

味性和识别度,也更利于引入外部的日照、通风和景

观。 同时,在每层外廊上都设计了全线满铺的花池,

让老年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绿意。 其次,设计利用了

建筑大部分的屋面,点缀以绿植、步道、户外座椅等景

观,形成了舒适宜人的屋顶花园。 由于场地分台形成

的三段建筑顶部刚好相差一层,走廊到屋顶花园形成

无障碍的通路,老年人经由各自顶层的外廊,即可散

步到达屋顶花园,使得屋面会成为经常被使用的积极

空间,承载休闲、交流、休憩等各类活动,大大弥补了

狭小用地内公共空间的不足。 我们期望花园式的外

廊和屋顶平台设计,给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带来积极的

影响,打破传统养老院封闭而孤立的印象,创造出阳

光有温度的人性化感受,让老年人把这里当成自己

的家。

图 4 开敞式外廊

3 结语

在本文中,主要以三圣喜雨养老项目为例,简要

探讨养老院和社区融合的问题;在养老院和社区之间

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对提升养老院入住幸福感和创建

老年友好型社区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尽管本文更

多地是从养老建筑设计方面进行探讨,但养老院和社

区融合的方式,绝不仅仅限于此硬件层面,社会组织、

志愿者和社区社交活动的参与和推广,也是促进融合

的重要手段。 未来引入新技术,也能及大地促进养老

院和社区的融合,例如大数据、智慧医疗等。 但是,笔

者相信,建筑师在其中因势利导,设计出有利于二者

融合的建筑空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期望公共部门、学

术机构、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能够加强协调与合作,

共同推动养老院和社区融合,帮助老年人获得更多的

支持,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贡献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JGJ450 - 2018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 S].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 韩廷栋,吴茵. 小规模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探究[ J]. 住

区,2018(1):22 - 26.

[3] 余志红. 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 J]. 工业

建筑,2016(8):56 - 60.

[4] 王洪羿,张玲. 基于环境心理需求实证调查下的老年人

个体私密空间营造设计初探———以机构型养老建筑为

例[J]. 华中建筑,2021(1):72 - 75.

第47页

2023 年第 09 期

总第 303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9·2023

Vol·303

雷州东林村古民居装饰艺术探析

陈盛文 苏甜甜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肇庆 526100)

摘 要:雷州东林村古民居作为粤西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目前,有关广东地区的建筑及古民居

的研究,大多数仅限于岭南建筑,忽视了地方村落古民居作为岭南建筑文化一部分的重要性。 因此,对广东省雷州市东林村

古民居空间艺术特征、表现形式及载体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古民居建筑及装饰艺术的发展与保护建议及方法。

关键词: 雷州东林村;装饰艺术;古民居;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09 - 0032 - 07

An analysis on the decorative art of ancient residential houses in Donglin Village of Leizhou

CHEN Shengwen SU Tiantian

(Guangdong Technology College,Zhaoqing 526100)

Abstract:As part of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western Guangdong, the ancient dwellings of Donglin Village in Leizhou have unique research

value and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most of the studies on the architecture and ancient dwellings in Guangdong are limited to Lingnan architecture, neg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ancient dwellings in local villages as part of the Lingn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erefore, the spatial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expressions and carriers of ancient dwellings in Donglin Village, Le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re analysed and

studied in order to explore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dwelling architecture and decorative arts.

Keywords:Donglin village of leizhou; Art deco; Ancient residential houses; Humanistic spirit

基金项目:广东理工学院 2020 年校级科技项目“湛江民居装饰艺术研

究”(2020GKJSK015)。

作者简介:陈盛文(1989. 2 - ),男,讲师。

E-mail:454154834@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4 - 06

0 引言

古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承载着一个区域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与追求。 近

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

使广大农村地区的面貌有所改善,但也要注重区域历

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增加当地居民的获得感和满

意度,留住人们的乡愁。

1 雷州东林村古民居的空间艺术特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背景、

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从古民居的建筑形式及其独特

的建筑装饰艺术中就能反映出来。 雷州文化是岭南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地区延续时间较长的文

明之一。 东林村独特的水域资源、地质地貌、气候特

征等,对该地区古民居建筑的布局朝向、材料种类、细

部处理和造型艺术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 1 独具一格的空间布局

东林村位于广东省雷州市南兴镇东北部,东林村

古民居群的规模,堪称雷州古民居之冠。 现保存比较

完整的古建筑面积达 2 万 m

2

,16 条青石巷纵横交错。

其中最古老的仁里巷,始建于南宋祥兴年间,为林氏

世居。 由于东林村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民

俗资源丰富,古村落保存完好的特点,先后被评为广

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东林村以坐北向

南的整体布局矗立在河滩地之上,其北面地势略高。

村落整体形状为“龙形”,誉称为“潜龙湾”。 村整体

规划依据传统的五行风水格局构建,村东方和西方各

建一 口 池 塘, 皆 为 青 石 板 围 建 而 成, 被 村 民 称 为

“井”。 村落被东西两巷道一分为二形成南北两区,

北区多为合院式的村民住宅区,南区则多为祠堂。 村

落的大门位于东侧,若从村中归来,必经主巷道,方能

进入次巷道,后入其宅[1]

。 内部布局合理有序,棋盘

一样的村落中巷道与各种合院式民宅错落有致,一水

环村而过,茨竹林立于水系两侧,与水塘相连,构成了

天然的防御带。

1. 2 风貌独特的建筑形制

东林村古民居的建筑群规模及建筑形制,在粤西

地区较为罕见。 该村古民居现存有 100 多座,其中有

4 座明代民居,全为砖木结构瓦房,一座正屋 5 个房

间,房间狭窄,屋矮斜长。 清代民居有“司马第” “大

夫第”“伟文”“桂庐” “文庐”等,各具特色,在当时都

是显赫一时的华居豪宅,较为集中地突显了明清时期

粤西古民居装饰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 其中桂庐

建于清朝末期,是西方建筑样式与传统民居的结合,

展现出非同寻常的视觉感受。

第48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陈盛文,苏甜甜·雷州东林村古民居装饰艺术探析 ·33·

1. 2. 1 红砖民居

南方地区的土壤以红土为主,当地居民在建造房

屋时就地取材,因而其墙体材料以红砖为主。 在东林

村,人们的住宅均是砖木合院式结构,合院式建筑即

三面房屋一面墙壁或四面都是房屋围成的院落,院落

的中央则为天井,少数院落的侧院还有护厝的布局形

式。 东林村的民居建筑形式具有空间丰富、布局灵活

多变等特点;这些住宅多数由正房、左右厢房、左右包

簾等组成(图 1)。 在这些古民居中,最为瞩目的是林

嘉材的豪居祖宅“纬文” 居。 此宅位于东林村东部,

始建于明代,坐北向南,面积约 1144 m

2

,房屋 9 栋,为

砖木两庭三进式结构,有正房、厢房、包簾、天井庭、走

廊、福字照壁等。 据传,当年林子梁为装饰伟文第,重

金礼聘四方能工巧匠,历时三年之久,才大功告成。

可见,“纬文”居建造耗时耗力,以及当地人对宅邸建

造的重视程度。

图 1 红砖民居的包簾门口

1. 2. 2 方形碉楼

清末民初的沿海地区,因社会动荡不安而盗匪繁

多。 受我国传统宗族制度背景的影响,普通民众选择

族群而居,建造村落,以防御盗贼,多以碉楼林立来抵

御外部不利因素,保卫家族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千年古村,百年碉楼。 碉楼是东林古民居的一大

特色,位于东林村的之东口的尽端,立于月牙形水塘

之北,与“双桂里”居相连,为正方形,边长 6 m,高约

16 m,墙体全部采用红砖。 碉楼从属于扼守在“双桂

里”入口的宽敏公祠,是目前东林村规模较大的古祠

堂。 其为坐北向南的围合院落,大门开在南侧,正房

三间,东侧还有南北并置的两个侧院,碉楼入口即在

东南院中。 此楼为碉楼三大类中的“更楼”,供守卫及

更夫使用,里面设有射击口、瞭望窗及警报器,外围则

还有一圈“护城河”。 通过碉楼,一旦发现匪贼则可立

即报警,易守难攻。 方形碉楼的外观最为奇特是每个

外立面有 4 个英文字母,每个字母对应一个射击口。

因雷州曾被法国殖民者侵占,这栋碉楼曾有法军驻守,

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别具一格的装饰形式,如图 2 所示。

图 2 东林村的碉楼

1. 3 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不仅有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还蕴含地

域以及民族文化等内容,同时,建筑的特征也能够在

建筑的装饰艺术中全面地展现出来。 在东林村的古

民居建筑装饰中,表现形式有精致的木雕、石雕、灰

塑、绘画等装饰类型;雕刻装饰又分为平面雕、浮雕、

镂空雕和多层次立体形雕等。 装饰题材有戏剧中的

角色和历史故事、动植物、山水等,主要装饰在这些古

民居建筑的屋顶、墀头、门头等,尤其是在灰塑、木雕

中多以稀有动物、漂亮的花草图案作装饰。 屋檐下有

各式各样的木雕,室内有多姿多彩的人物景观壁画,

屋脊上有各种花木、动物的灰塑,屋檐及柱雕的图案,

形象生动,是雷州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 如最具代表

性的“伟文第” 的屋脊有屋檐上的灰雕,屋脊角翘灰

塑龙形卷草如意纹,檐头灰塑山水花鸟,檐际雕刻瑞

兽祥鸟、花果虫鱼,檐内际壁描绘山水、牡丹、荷花、红

梅、芍菊、八宝及雕刻镂空富贵名花纹饰,雄厚大方。

2 雷州东林村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清代《海康县志》 中,记载雷州地区的建筑是

门砌以砖、石砌以粉、素繚以墙垣的记载。 如今,这里

依然留存着灰塑建筑。 东林村的村东、村西各有一口

古井,石狗、石凳、武夫石、石鼓、石雕、碑刻等装饰艺

术载体及表现形式。

2. 1 东林村古民居装饰艺术载体

2. 1. 1 灰塑

雷州地区湿热多雨,因此,当地民居十分注重通

风、隔热和防潮。 雷州灰塑,是雷州半岛及周边地区

一种较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具有抗风雨、耐

第49页

·34·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高温、耐酸碱的优点,可经历风雨上百年而不变,多用

于建筑屋脊、山墙、檐楣、照壁、门头等露天的部位。

灰塑是以白灰或贝灰为原材料做成灰膏,加上色

彩,然后在建筑物上描绘或塑造成型的装饰类别。 包

括画和批两大类。 画即彩描,它是灰塑中的一种平面

表现形式,着重于色彩“描”和“画”;批即灰批,是指

有凹凸立体感的灰塑做法,分圆雕式和浮雕式两

种[2]

。 灰塑的装饰不仅能给外墙增添美观,也能给墙

体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灰塑中的博古、船形屋脊、波浪形山墙造型等工

艺处理精巧、细腻,形象生动,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的

创造力。 如犄角般的突出造型为船型屋脊,最开始产

生的原因,是雷州地区靠近海域,东林村周边多为河

流,当地人崇拜船上的生活方式,随着日新月异的演

变,逐渐演化为兼具装饰与使用两种功能的船型建筑

屋脊与山墙。 同时,中国哲学思想观也潜移默化地应

用于建筑设计上。 古人们考虑到五行相克,波浪形山

墙造型都具有防火作用,由此选用波浪样式的水系五

行山墙抵挡火灾,因外围凸出造型起到阻隔火势之

用。 实地调研发现,该地民居无论是山墙还是船型屋

脊,多只采用黑、红、白三种颜色,这与我们在书籍中

所看到的多数北方明清建筑装饰颜色大相径庭。 其

原因之一,主要为南北方生活方式的不同。 在南方的

船帮颜色多为红黑两色,因此,当地居民采用船帮的

颜色来装饰建筑。 原因之二,是因为所使用的装饰材

料不同。 因当地气候原因,山墙及船型屋脊上的浮雕

类图案多采用“灰塑”进行装饰,所以,才会出现这种

独特的装饰颜色与装饰形式,如图 3 所示。

图 3 东林村金行与火行山墙

东林村建筑的灰塑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它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是符号的活化石。 其在明代多

有运用,普遍流行于清代,俗称“灰批”。 2008 年,灰

塑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 1. 2 木雕

因木材易加工的特点,我国古建筑均以木结构为

主,利用木材进行雕刻装饰,可以丰富建筑形象。 雷

州地区的主要木雕材料多为樟木、椴木或楠木等硬质

木材,木雕是以这些木材为对象进行雕刻,把图案雕

刻出来后,再做水磨、上色、资蜡处理,使其表面隔绝

潮湿水汽,以防止木材腐烂或出现虫害。 当人们穿梭

在东林村闲置的古民居前,透过紧锁的大门门缝,依

然可以看到古屋里面有许多年代较久的木雕窗棂等

装饰品。 如“卐”常用在窗的装饰上,其连续反复、四

端伸出,有事业发达,万事如意,绵长不断的寓意。

“卐”原本不是汉字,而是梵文,被正式用作汉字,是

在唐女皇武则天当政的周长寿二年(公元 693 年)。

唐慧苑《华严音义》记载了此事:“本非汉字,周长寿

二年,权制此文,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由

此,以后的佛经中便将“卐”写作“万”

[3]

。 “卐”虽然

被采用为汉字,但是它在居民装饰中,更多的是作为

吉祥符号使用,人们用它祈盼福寿安康、子孙绵延(图

4)。 仔细品读这些装饰艺术品,特别是其中的文字艺

术品,可以感受到东林村先祖们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尊

重,对田园安居生活的热爱,对传统观念的守候与践

行,对家庭和地方社会深厚的情感。

图 4 东林村“卐”与铜钱图案搭配

2. 1. 3 石雕

石材具有耐潮、耐磨、耐风化,质朴大方的特点,

被粤西地区广泛应用在民居建筑装饰和建筑构件中。

如古民居建筑的大门及门两侧、檐下的斗拱、建筑墙

面、柱基等多处采用石雕,就是守护神石狗、显示门第

的抱鼓石和辟邪物。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

物。 而雷州半岛的居民将石狗作为吉祥物,相传从黄

河中下游南迁而来的民族,较早居住在雷州半岛。 由

于文明程度和生产力的落后,雷州先民们需要依托某

种物种为图腾,寻求庇护。 当时的瑶族信奉狗为始

祖,石狗便成为他们的图腾标志,成为了当地独特的

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东林村古民居建筑中,成为保

存得较好的建筑石构件属柱础。 从装修的角度来讲,

门前立抱鼓石,是为了加固门轴。 对居住者来说,门

前的石鼓显示出了房屋主人的显赫地位,是有功名的

标志。 这些柱础造型各有不同,方形、圆形、六角形、

亚字形等等。 简朴的造型,展现出工匠娴熟的艺术

水平。

2. 2 东林村古民居装饰题材

从传统建筑屋顶的各种脊兽到梁枋、门窗各类构

件的雕刻、绘画等纹饰,都以象征性手法表达消灾祈

福、趋吉避凶,或益寿延年、子孙满堂,或升官发财、荣

华富贵等。 有的是以直观具象来表现的,如龙、凤、麒

第50页

2023 年 09 期 总第 303 期 陈盛文,苏甜甜·雷州东林村古民居装饰艺术探析 ·35·

麟、狮子等瑞兽;有的是以暗喻来表现的,如佛八宝图

案为轮、螺、伞、盖、花、瓶、鱼、长,八仙图案为扇、篮、笛

子、云板、荷花、葫芦、鱼鼓、剑;有的是以绘画、雕刻的

动、植物或花鸟鱼虫表现谐音文字、成语以取吉祥之义

的。 如画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画蝙蝠、梅花鹿、

桃寓意“福、禄、寿”,画书案、花瓶有“平平安安”的含

义,画金鱼在池塘中游的含义为“金玉满堂”等。

2. 2. 1 神话、戏剧题材

戏剧最早起源于神话,戏剧元素无所不在,与人

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寓教于乐的作用;神话是

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

人类早期的艺术创作,展现了上古人民在与自然斗争

中所表现的伟大精神。

东林村古民居有木雕、石雕、陶塑、灰塑、绘画等

装饰。 有丰富多彩的景观壁画,尤其突出的木雕“水

浒 108”好汉群像,生龙活虎,神态各异,威武奕奕,廊

托雕刻金瓶花景,檐桷尾雕刻如意花纹,堪称世间绝

品。 在戏曲故事中,《封神榜》和《三国演义》最为常

见,如有《文王访贤》《三英战吕布》《空城计》等,在廊

下梁枋和格扇门的裙板上,历史人物也比较多见。 人

物雕刻的立体感极强,工艺精湛,一刀成形不回刀,是

古居民建筑装饰中的精品。 道教是我国本土的宗教,

在人们心中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传说故事和道教中

的人物,为古民居装饰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如福

禄寿三星、八仙过海、合和二仙、天神等,在东林村古

民居装饰构件上都能看到(图 5)。 生活场景是一种

常见的装饰图案,多见于封檐板和格扇门的裙板上,

如图 6 所示。

图 5 东林村神话故事木雕

图 6 东林村生活场景木雕

2. 2. 2 植物题材

灰塑中的艺术题材涉及自然、植物、稀有动物等

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是各种图腾崇拜的混合物。 植物

中的瓜,其属于蔓生植物,其特点是结果、结籽多。 因

藤蔓绵长,有瓜瓞绵绵、子孙兴旺的寓意视作吉祥物,

在《诗经》中有“绵绵瓜瓞”的诗句,其中大的称瓜,小

的称瓞,“绵绵”意为不绝,比喻子孙后代像瓜一样代

代相续(图 7)。 木雕中的岭南佳果纹样,如葡萄与石

榴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果粒多,也有多产多子的

寓意,葡萄的颜色为紫色,有“紫气东来” 的寓意(图

8)。 工匠借助艺术的表现手法,对装饰题材进行组合

搭配,生动写实,做工精细,透着一股浓浓的地域特色

与生活气息,是艺术创作与当地居民对生活的美好愿

望的一种完美结合。

图 7 灰塑瓜形射击孔

图 8 东林村生活场景木雕

桃是我国的本土产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

史,它是长寿的象征,人们用它来表达为祝寿的主题。

在粤西古民居装饰中,以桃为题材的图案被使用在墀

头、照壁、封檐板等地方在桃的图案内容中,它会单独

成纹,也会和喜鹊搭配在一起,称为“喜报春来” (图

9)。 另外,桃除了长寿的本意外,桃符也是古代住宅

中常用的辟邪物之一,人们认为桃木可以驱辟百鬼

之害。

石榴又称安石榴。 由汉朝张骞从西域带回来,

[4]

常被用作祝吉之物,有生子、多子的寓意。 多子也就

是多为男子,这样家族人丁兴旺,血脉才能相延。 以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精美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