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2023-2024 海淀九上期中)★★★☆
26.已知二次函数 y=
1
2
x
2+bx+1.
(1)若 b=-1,求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及最小值;
(2)若对于任意的 0≤x≤2,都有 y≥-1,求 b 的取值范围.
1 / 3
(2023-2024 海淀九上期中)★★★☆
26.已知二次函数 y=
1
2
x
2+bx+1.
(1)若 b=-1,求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及最小值;
(2)若对于任意的 0≤x≤2,都有 y≥-1,求 b 的取值范围.
2 / 3
吴老师图解
(1)x=1,
1
2
.
思路&图解
1)由题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1
2
x
2-x+1,
2)易求得对称轴为 x=-
2
b
a
=-
1
1
2
2
−
=1,
3)将 x=1 代入解析式得 y=
1
2
×1-1+1=
1
2
,即函数的最小值为
1
2
.
∴综上所述:对称轴为 x=1,最小值为
1
2
.
(2)b≥-2.
思路一:顶点轨迹
分析
【1】“定调”
抛物线开口向上,大小固定!无需对开口方向进行分类讨论!
【2】“五大步”
对称轴 x=-b
顶点(有轨迹) (-b,-
1
2
b
2+1)→y=-
1
2
x
2+1
y
轴交点以及对称点 (0,1),(-2b,1)
x
轴交点 ——
“支撑点” (0,1)
【3】综合分析
如图,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在轨迹 y=-
1
2
x
2+1(一个新抛物线)上运动,且开口向上
大小固定,过定点(0,1),故只需保证原二次函数图像在 0≤x≤2 之间的部分,一直在直
线 y=-1 的上方即可(备注:可以在 y=-1 上)!
x
y
×
y = 1
O
3 / 3
思路&图解
如图,
1)易求得抛物线的顶点为(-b,-
1
2
b
2+1),故顶点在 y=-
1
2
x
2+1 上,
2)点 M(2,1)恰好在 y=-
1
2
x
2+1 上(提示:任意 0≤x≤2,都有 y≥-1),
3)由题知抛物线的顶点应在点 M 上或点 M 的左侧,即-b≤2,
∴b≥-2.
备注:要是顶点的轨迹不过点(2,-1)呢?本题还是比较特殊的!
思路二:区间最值
思路&图解
1)由题知,当 0≤x≤2 时,ymin≥-1,
2)如图,
①若 2≤-b(b≤-2),则当 x=2 时,ymin=2b+3,
由题知 2b+3≥-1,解得 b≥-2,
∴b=-2,
②若-b≤0(b≥0),则当 x=0 时,ymin=1,显然,1>-1,
∴b≥0 恒成立,
③若 0<-b<2(-2<b<0),则当 x=-b 时,ymin=-
1
2
b
2+1,
令-
1
2
b
2+1≥-1,解得-2≤b≤2,
∴-2<b<0.
∴综上所述:b≥-2.
x
y
y = 1
O M
x= b
0
2
x= b
0
2
x= b
0
2
1 / 4
(2023-2024 海淀九上期中)★★★
27.如图,在△ABC 中,AC=BC,∠ACB=90°,点 D 在 AB 上(BD<AD),过点 D 作 D
E⊥BC 于点 E,连接 AE,将线段 EA 绕点 E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 EF,连接 DF.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求证:FD=AB;
(3)DF 交 BC 于点 G,用等式表示线段 CE 和 FG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备用图
E
A
B C
D
E
A
B C
D
2 / 4
吴老师图解
(1)如图.
补全图形
(2)
思路&图解
如图,易证△BEA≌△DEF(SAS,提示:手拉手模型),故 FD=AB.
(3)FG= 2
CE.
分析
如左图,补全图形!显然,有 FG= 2
CE,那就想办法构造等腰直喽(或 45°)~
如右图,利用(2)的手拉手全等,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 FD⊥AB,从而得出∠EDG=∠
EGD=∠CGF=45°...
F
E
A
B C
D
F
E
A
B C
D
G
F
E
A
B C
D
45°
G
F
E
A
B C
D
3 / 4
思路&图解
法 1:手拉手(提示:△DEG 和△AEF 是等腰直)
如图,作 DH⊥AC,
1)矩形 DECH,等腰 Rt△AHD,
2)由(2)知∠1=∠2,
3)△DEA≌△GEF(ASA)
∴FG=AD= 2
CE.
法 2:转化构造等腰直
如图,取 CE=CH,
1)△ECH 是等腰直,
2)EH∥AB,
3)∠1=∠2=∠3(提示:90°-∠AEC),
4)由(2)知∠6=∠5=∠4,
5)△EFG≌△AEH(ASA),
∴FG=EH= 2
CE.
法 3:三垂直(需要提前证【分析】中的 45°)
如图,作 FH⊥BC,交延长线于点 H,
1)由【分析】知∠1=45°,
2)△ACE≌△EHF(三垂直模型),
∴FG= 2
FH= 2
CE.
H
G
F
E
A
B C
D
1
2
H
G
F
E
A
B C
D
6
5
4
3
2
1
H
G
F
E
A
B C
D
1
45°
H
G
F
E
A
C
B
D
H
G
F
E
A
C
B
D
4 / 4
思路&图解
法 4:转化构造等腰直(需要提前证【分析】中的 45°)
如图,作 DH⊥AC,
1)矩形 DECH,等腰 Rt△AHD,
2)由【分析】知∠1=∠2=45°=∠B,即 DG=DB,
3)由(2)知 AB=FD,则 AD=FG(提示:等量减等量),
∴FG=AD= 2
CE.
备注:此法与【法 1】其实是一样的,就看同学们在考场上的第一反应是啥——是延续
手拉手的结论?还是上来就奔着结论去构造全等三角形?
H
G
F
E
A
B C
D
2
1
H
G
F
E
A
B C
D
1 / 3
(2023-2024 海淀九上期中——转称点)★★★☆
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M 不与原点重合.对于点 P 给出如下定义:点 P
关于点 M 的对称点为 P',点 P'关于直线 OM 的对称点为 Q,称点 Q 是点 P 关于点 M 的“转称
点”.
(1)如图,已知点 M(t,0),P(t+1,1),点 Q 是点 P 关于点 M 的“转称点”.
①当 t=2 时,在图中画出点 Q 的位置,并直接写出点 Q 的坐标;
②PQ 的长度是否与 t 有关?若无关,求 PQ 的长;若有关,说明理由;
(2)已知点 A(3,4),△ABC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点 A,B,C 按逆时针方向排
列),点 N 是点 B 关于点 C 的“转称点”,在△ABC 绕点 A 旋转的过程中,当 BN 最
大时,直接写出此时 OB 的长.
备用图
x
y
P
O M x
y
O
2 / 3
吴老师图解
(1)①(1,1).
思路&图解
如图,Q(1,1).
(1)②无关,PQ=2.
思路&图解
如图,P(t+1,1),
1)P'(t-1,-1),
2)Q(t-1,1),
∴PQ=xP-xQ=t+1-(t-1)=2,是
个定值,与 t 的取值无关.
(2)
22
±1.
规律总结
如图,先随意画一个△ABC,根据定义作出点 N,发现:
1)△BB'N 是个斜边长为 4 的直角三角形(提示:中位线得平行),
2)点 N 与点 B'重合时,BN 取到最大值(提示:斜大于直),
3)点 N 和点 B'重合,只能重合于对称轴 OC 上,
4)点 B'在 OC 上,意味着 O,B,C 三点共线(提示:点 B'和点 B 关于点 C 对称),
综上,△ABC 在旋转的过程中,只要能保证 O,B,C 三点共线,就能使 BN 取到最大
值,而这样的位置应该有 2 个——①点 B 在 OC 上,②点 C 在 OB 上,
最后,同学们动动小手,画个尽量标准的图就可以去计算求值啦~
x
y
Q
P'
P
O M
x
y
Q
P'
P
O M
x
y
N
B'
C
A
O
B
x
y
D
N
B'
C
A
O
B
3 / 3
思路&图解
临界状态 1:
如图,点 B 在 OC 上,作 AH⊥BC,
1)在 Rt△ABH 中,BH=1,AH= 3 ,
2)在 Rt△AOH 中,AO=5,勾股定理得 OH= 22 ,
∴OB= 22 -1.
临界状态 2:
如图,点 C 在 OB 上,同理得 OB= 22
+1.
∴综上所述:OB= 22
±1.
x
y
5
3
30°
1
H
C
A
O
B
x
y
1
3
5
1
H
C
A
O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