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清华大学艺术学理论考博经验
一、招生信息
美术学院
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导师 考核内容 备注
艺术学理论 艺术学理论
研究
陈岸瑛
陈彦姝
李静杰
邱才桢
张敢
章锐
邹文
刘平
1、材料初审
2、笔试(专业论文、
英语)
3、面试
考生须上美术学院官
网查询导师研究课题
等详细招生信息。
美术学院不招收非脱
产考生。
招生方式:申请考核制
学习方式:全日制
研究课题:
申请经验
(1)申请材料: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有些内部信息官方一般
不会公布,比如材料审核标准,复试面试评分标准,论文要求,教育背景等。博
士备考中,申请资料准备(学术简历+研究计划)很重要,一般而言研究计划的
分量最重,占到 30-40%,如何写好研究计划非常关键,而选题是写好研究计划
的前提。
(2)院校选择:选择 3-5 个不同档次的学校比较合适,育明会根据考生情况和
内部信息给学生推荐最适合的院校。
(3)联系导师:大部分导师每年只有 1 个招生名额,所以提前和导师取得联系
很关键。附上学术简历和研究计划导师回复的几率比较大。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
已经预定好了人选,联系导师比较晚的需要排队等,再等 1 年、2 年甚至 3 年。
有志读博的一定要早做规划。
(4)备考重点:专业课笔试以及面试主要考察 3 部分:一是前沿理论;二是时
政热点;三是研究方法。博资考试更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论视野、运用理论分析热
点的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和潜力等,要学会博士备考的方法,不能单纯的只看教材、
看导师论文,还需要通过论文阅读和政策解读,了解学科的热点并学会解读。
(5)论文发表:不管是考试制还是申请考核制,论文都是硬实力。所以有读博
意向的硕士期间一定要不遗余力发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有报考领域的核心期刊
论文通过初审的几率较高,没有的话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据统计部分 985 名校上
岸的考生也没有核心,只有个别的学生有发表,没有的同学备考关键是写好研究
计划。
(6)备考时间:提前一到两年准备,这个时间可以写出一篇优秀论文,能够发
表最好,再联系导师“套瓷”。
二、参考书目
1、《艺术概论》,陈岸瑛,高等教育出版社
2、《艺术美学》,陈岸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中外美术简史》,张敢,中国青年出版社
4、《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著,岛子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三、考博真题
论以造化为师。
四、备考内容
1、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2、复试内容:
(1)笔试:专业论文考试(3 小时)、外语(2 小时)。外语不计入总分。
(2)面试:每位考生约 30 分钟。面试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
均分。
3、成绩计算
总成绩=专业论文 60%+面试 40%
五、考博复习
一对一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申请环节:
1. 申请环节——基本情况介绍&专业方向&导师选择疑问沟通;
2. 申请环节——博士申请资料整理&撰写&完善;
· 本科&研究生学习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梳理&可能的问题;
· 博士研究计划撰写包含内容&具体规范&注意事项;
· 博士研究计划示例讲解;
第二部分 笔试环节:
1. 笔试考核环节——专业笔试——专业基础;
核心学习内容:
(1) 理论基础学习;
(2) 导师组主要研究方向核心知识点汇总;
2. 笔试考核环节——专业笔试——学术前沿、热点分析;
第三部分 面试环节:
1. 面试考核环节——专业问题问答;
· 高频专业问题汇总&解答;
2. 面试考核环节——专业英语问答;
· 高频英文问题汇总&解答;
3. 面试考核环节——其他问题(个人介绍/研究方向/兴趣、未来职业选择等);
· 高频专业问题汇总&解答。
辅助资料
【1】考试信息更新、考试趋势分析
【2】赠送讲义、笔记、真题、导师期刊文章及论文集等资料
综合阅读(部分)
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1、政策问题的性质
涉及问题的相依性、动态性、时空性及受影响之标的人口的特性(包括标的人口行为的
分殊性、标的人口的数目多寡、标的人口行为需要调适的程度)
2、政策执行的资源
影响政策执行的资源因素主要包括:
1)人员,即具有相应的管理技巧与行政技巧及专业知识政策执行人员
2)信息,包括政策的内容与相关知识
3)设备,即经费、设备、物资等
4)权威
3、政策沟通
造成执行命令传达错误或沟通不良的原因有两个:
1)执行命令欠缺清晰性
2)执行命令欠缺一致性
4、政策执行人员的意向
一般来说,执行人员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越高,执行时的意愿及配合就越好
5、政府组织结构
政府组织结构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标准作业程序
(2)行政权责分散化
6、政策标的团体的顺服程度
要使政策有效执行,就需要标的人口顺服政策,采取合作态度,加以配合。影响政策标
的团体对政策顺服程度的因素有:
(1)标的人口的组织状况
(2)标的人口所受的领导情况
(3)先前所接受的政策宣传或引导的情况
7、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1)执行机关可利用的经济资源能否支持政策的顺利执行
(2)政策执行会如何影响社会、经济与政治情况以及影响至何种程度
(3)社会舆论对政策执行支持的情况如何
(4)精英分子对政策执行所持的态度如何
(5)意见领袖、利益团体、标的人口对政策执行所持的态度为何
第五节 公共政策评估
一、政策评估的意义、特质与功能
政策评估的内涵
⑴评估的对象为足以影响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与计划
⑵评估的方法为多元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⑶政策评估者包括官方的与非官方的评估者
⑷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政策产出和政策结果,其中尤以政策结果为重要
政策评估的四个基本特质(Dunn,1994)
⑴以价值为焦点(Value Focus)
即政策评估必须质疑政策目标的妥当性与适当性,也必须说明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的贡
献
⑵价值与事实的互赖性(Value-fact Interdependence)
即政策评估对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判断,必须以事实资料为基础,进行政策评估活动,无
法回避事实与价值的互动性
⑶目前与过去取向(Present and Past Orientation)
政策评估活动不仅要分析公共政策的当前发展状况,探究政策发展的方向是否按照政策
目标进行;同时,也需要搜集公共政策的过去发展经验,以掌握过去发展的路线是否按照所
预期的方向进行
⑷价值的双重性(Value Duality)
政策评估虽以完成内在价值为主,但有时外在价值也是评估项目之一
政策评估的作用:
⑴继续或停止政策的实施
⑵改善政策的实施与程序
⑶增删特殊的政策执行策略与技术
⑷作为他处推动类似政策的参考
⑸作为分配各竞争政策资源的根据
⑹作为接受或拒绝某一政策所涉及途径或理论的基础
政策评估的基本功能:
⑴向政府及社会提供政策绩效的资讯
⑵重新检视政策目标及政策方案,以谋求政策改进之道
⑶作为形成政策问题或政策建议的基础
二、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
效能(effectiveness)
指某项政策达成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
效率(efficiency)
指政策产出与所使用成本间的关系,通常以每单位成本所产生的价值最大化或每单位产
品所需成本的最小化为评估基础。效率可分为技术性效率和经济性效率两大类
充分(adequacy)
指政策目标达成后,消除问题的程度
公正(equity)
指政策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正分配的程度
回应性(responsiveness)
指政策执行结果满足标的团体的需求、偏好或价值的程度
适当性(appropriateness)
指政策目标的价值如何、对社会是否合适以及这些目标所根据的假设的妥当性如何
适当性标准应先于其他标准
三、政策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
政策方案调整(adjustment)
政策方案持续(continuation)
政策方案终止(termination)
政策方案重组(restructuring)
第六章 公共组织管理
组织作为人类活动协调、合作的形式,有助于于克服人类个体和智能的限制,达成群体
的共同目标。组织化的社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最大特征和未来社会运作的主要形态。从广
义上说公共组织指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狭义公共组织是以行使公共权力,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它以公共利益为取向,受法律限制
和公共监督,权威分割,并具有独占性和强制性。现代国家都是科层制组织,这种传统的科
层制组织面临许多危机,如权力集中、专业化分工的扭曲、低效能、遏止组织学习及与民主
价值相冲突等。弹性化组织设计在于克服传统科层组织的弊端。典型的弹性化组织包括委员
会制、自我包含的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跨越功能的团体及网络组织等。在变革时代,组
织的学习能力十分重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已成为时代的选择。学习型组织最大的特征在于其
开放性、分权、信息分享、对创新的重视等。
第一节 公共组织的特性
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在科层组织和管理方法的采用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二者在
本质是存在着不同。通过与私人组织的对比,公共组织的特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在于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
和支持。相比之下,工商组织的目的与动机,则在于追求“个人利益”,其一切活动与决策
以产品价格为决定因素,以赚钱为目的。
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
公共组织的活动:预算的编制、人员的晋升、资源的使用等,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行
动,这与私营组织有所不同,私营组织虽然也要依法行事,但法律的角色是边缘性的,只要
是法律未明文禁止的皆可行动。
再者,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的法律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而私营组织所制定的规则,
人员的服从是自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