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四川

发布时间:2024-10-1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健康四川

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四川再出发卷/首/语 JUANSHOUYU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解决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到2035年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表明我们党对健康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要推动建立完善健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规体系,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大力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推动防治关口前移,让公众掌握更多健康技能,努力控制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收起]
[展开]
健康四川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书作品赏析画

2024年第

3季度总第79

第2页

JIA

N

KANG SI CHU

A

N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 总第79期

2024年

第3季度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四川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号 川KX01-181

2024年第3季度总第79期| 重 点 关 注 |

践行“两大国家战略”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落实“健康第一”理念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

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四川十五年医改成效显著

第3页

现场交流活动

大美

“大美医者·医路先锋团队”获奖者及颁奖嘉宾。

现场访谈环节。 现场访谈环节。 现场表演环节。

副省长杨兴平出席活动并致辞

“大美医者·最美健康服务团队”获奖者及颁奖嘉宾。

第4页

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四川再出发

卷/首/语 JUANSHOUYU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的决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解决群众

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

问题,为到2035年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满足人民群众对

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

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表明我们党对健康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

度。

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要推动建立完善健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规体

系,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健康乡村建

设,大力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

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推动防治关口前移,让公众掌握更多健康技能,努力控

制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的任务,这是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

要措施。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目标,下一步将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四个延伸”:大病不

出省,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向省域内人口较多城市延伸;一般病在

市县解决,进一步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延伸;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进一步推动

上级医疗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遇到的转诊、检查检验等问题,进一步推

动一定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相互延伸。

新的起点,新的部署,新的出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

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提出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必须深刻领悟党

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会精神落到实

处、见到成效。全会明确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为我们深化卫生健康改革

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明确了目标。学习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

省卫生健康系统首要的政治任务。

本期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重点关注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

发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康四川建设赋能。J

第5页

2024年第3季度 总第79期

JIANKANG SICHUAN

主管/主办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徐 斌

副 主 任:李 冰

编 委:田兴军 李利华 张 峰 赵汝鹏

唐雪峰 杨 庆 徐保华 贾建勋

林志敏 马 俊 谭红斌 赵永红

康 鉴 张 健 张晓胜 曹 华

邓 萱 李永春 方晓明 杨 莉

张翻蓉 黎 旭 罗开平 罗 洪

赖 磊 曾 伟 何 鸿 刘 成

祁凌云 廖志华 李 阳 王 双

朱钦翥 赵 亮 胡 平 熊新文

目录

CONTENTS 2024年第3季度 总第79期

卷首语

01 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四川再出发

深化医改·四川行动

17 谋深谋实 四川深化医疗改革重点举措

18 四川十五年医改成效显著

19 门诊患者满意度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五

20 绵阳市“三快、四优、五好”全流程优化就医服务

21 眉山市18家公立医院设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

22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入院准备中心让患者就医少跑路

23 巴中市中心医院职工车辆“靠边” 为患者留车位

本期关注

28 成都市深入推进学校健康促进专项行动

29 “13451”健康促进模式 打造健康示范学校

30 构建“双融合 双促进”的新型育人模式

32 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

“百万群众体育引领员工程”成为四川全民健身事业的亮丽名片

34 《关于促进体卫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卫健要闻

11 王晓晖在甘孜州调研时强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在推进民族地区

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

12 施小琳调研卫生健康工作并主持召开会议强调

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

13 杨兴平率四川代表团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访问

14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15 第五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现场交流活动举行

16 川渝卫生健康文化建设交流会在广安召开

高层声音

04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05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

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08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扎实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

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健康“大家”谈

24 落实“健康第一”理念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6 践行“两大国家战略” 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第6页

特别策划

36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 扎实推进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

37 意念控制外骨骼 截瘫患者走起来

39 四川本土创新药企加速崛起

41 步履不停 只为患者“发声”

43 破译“遗传密码” 他们在路上

45 聚力核医学 50年正青春

47 为健康事业贡献“数智”力量

49 以“数”为媒,乘“云”而上

50 他们说

主 编 :徐保华

执 行 主 编 :杨 莉 谭红斌 王 双

何 鸿 曹 华 衡明俊

副 主 编:许跃忠

责 任 编 辑 :赵玮琳 罗 莉 李心睿 刘潇依

校 对 :钟南胤

美 编 :黄 希

党风廉政

51 省卫生健康委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

53 省卫生健康委专题研讨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54 省卫生健康委举办“形势知识道德法纪”大讲堂

55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赴凉山

开展红色教育及义诊活动

共画“同心圆” 南充扎实推动卫生健康统战工作

讲述·他们的故事

70 韩琦:她将自己交给了血防工作

72 杨洋:28年村医路 以平凡成就不凡

健康文苑

75 中江挂面 传承千年 减盐更健康

76 医患同心,共祛病魔

政策解读

56 保证公益性方向不动摇 四川出台措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58 《四川省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文件解读

59 一文读懂《四川省精神卫生条例》

借鉴交流

60 医警联动 成都打掉两个“电子黄牛”团伙

62 四川省多措并举推进出生缺陷救助项目

63 四川省骨科医院开办首届全国退役运动员转型运动防护师培训班

64 慢病患者的“医”与“防” 绵阳有这些创新和妙招

66 攀枝花市积极推进残疾人就医便利服务

67 雅安市首批育儿补贴发放到位

68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全面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69 自贡市贡井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前沿观察

73 科技赋能 数字化运动康复助力居民健康管理

电 话:028—86134522

邮 编:610041

地 址:成都市青羊区上汪家拐街39号

编 辑 出 版:《健康四川》编辑部

投 稿 平 台:https://jinshuju.net/f/fODRGX

主 送 单 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疾控局;省委办公厅、省政府

办公厅;健康四川行动相关省直部

门;各市州卫生健康委、中医药

局、疾控局;相关医疗卫生单位

印 刷 日 期 : 2024年9月

准 印 证 号 : 川KX01-181

印 刷 : 四川省东和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注意事项:

如发现本内部资料印刷或装订质量

上有问题,请直接与印刷厂联系。

版权声明:

本内部资料所有图片和文字,除本刊网络合

作媒体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和使用。本刊所

支付的稿酬包含电子版信息网络传播的使用费。

本刊部分文图作者未能及时联系上,请作者见刊

后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我们将寄付样刊及稿酬。

本刊未标注出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则删。

第7页

04 高层声音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新华社北京 7 月 31 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中央和国

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

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学习好

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中央和国

家机关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

里”,要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上当好排头兵。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和加

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

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

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走在前、作示范。要深

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

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总结运用好贯彻落实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

议精神的实践经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带

头做到“两个维护”,带头深化理论武装,带头

夯实基层基础,带头正风肃纪反腐,全面提高机

关党建质量,走好第一方阵,当好“三个表

率”,建设模范机关。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要更

好履职尽责,守正创新、狠抓落实,在以高质量

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会精神、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31日在

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和国家机关

工委书记蔡奇出席会议,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并

讲话。

蔡奇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要提高政治站

位,一体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三中全会

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

■习近平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上当好排头兵

■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建设模范机关

■蔡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第8页

健康四川 05

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

把握三中全会《决定》的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

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践行使命

任务,把牢政治方向,强化主体责任,狠抓改革

落实,坚持科学方法,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

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贯彻落实好三中全会精神。

蔡奇充分肯定近年来各部门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的做法和成效,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

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忠诚、提高政治能

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走好践行

“两个维护”第一方阵。要紧扣职责定位,深化

理论武装,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

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加强年轻干部教育引

领;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与提质量、强功能并

举,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正风肃纪反腐,健全防

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建立经常性和

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严格落实机关党

建责任,进一步强化制度硬约束,以深化党的建

设制度改革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

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对外联络部、

全国总工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务院

办公厅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姜信治出席会议。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党组 (党委) 书

记,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党委书记、常务

副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负责同志等参加会

议。(来源:新华社)J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

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如何在改革中体现“实施健康

优先发展战略”?怎样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新华社记者采访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

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

目标,就是要解决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卫生健康事业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

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

第9页

生健康服务,为到2035年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

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满足人民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

健康中国的目标,我们要逐一对照全会部署,扎

实推进卫生健康领域改革任务。

一是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建立完善健

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规体系。

二是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

局,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支持县域卫生服

务“优服务、升能力、促管理”。

三是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大力推

进投入政策、编制政策、价格政策、薪酬分配政

策等方面改革,加强行业综合监管。

四是持续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总结用好新冠

疫情防控经验和做法,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做

好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准备。

五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

发展机制,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丰

富中医药救治手段。

六是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推出一

批生育支持政策,多渠道扩充普惠育幼服务供

给,提高妇幼和老年健康服务水平,积极构建生

育友好型社会。

七是加强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促进医工

结合,以国产药物、疫苗、设备、耗材为创新导

向,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更多工具和手段。

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问:“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相关改革有

哪些重点部署?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多次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位置”,全会 《决定》 进一步提出“实施健康优

先发展战略”,表明我们党对健康问题的认识达

到了新的高度,健康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

重要性更加突出。

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要推动建立完善健康

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规体系,

促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各地各部门把保障

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探索以

立法推动建立健康影响评价制度。

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

持续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大力促进社会共治、医

防协同、医防融合,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心脑血

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

大疾病,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加强早期筛查、早

诊早治,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健康宣教,让更

多的健康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公众掌握

更多健康技能,努力控制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和危

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问:群众期盼更加便利、更加优质的医疗卫

生服务,下一阶段有什么改革举措满足人民群众

的美好愿望?

答: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分级

诊疗体系的任务,这是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

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福建调研时要

求“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

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就是分级诊疗体

系的具体衡量指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

个目标,下一步将以基层为重点推进“四个延

伸”,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

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围绕“大病不出省”,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

06 高层声音

第10页

J

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向省域内人口较多城

市延伸——

目前我们已经在全国建设13个类别的国家医

学中心,在29个省份开展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

心建设项目,1400余项诊疗技术在受援省份得到

应用。下一步要重点推动已经设立的医学中心、

医疗中心落实功能定位,进一步发挥好区域范围

的辐射带动作用,新建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要向省会城市以下人口较多城市倾斜。

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进一步推动城

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延伸——

目前,我国92%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

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启动

了相关工作,全面推进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

核心一条就是建立稳定的人员下沉服务长效机

制,三级医院派出专家给予县级医院医疗、药

学、护理、管理等常年驻守指导。

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进一步推动

上级医疗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

关键举措是全面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实现一定区域内相关医疗机构间医疗服务和管

理的上下协同联动、一体化运作,每个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都要有上级医院医师派驻,固定服

务周期。今年已经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推开

了相关工作,我们要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到 2025 年底,力争覆盖 90%以上的县市,到

2027 年底基本实现县市全覆盖。目前基层有

495 万名卫生健康从业人员,其中有 110 万名乡

村医生,发挥了“健康守门人”的重要作用,

在中央编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部、国家医保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在推动

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村卫生室

纳入医保定点、为中西部地区定向免费培养医

科类大学生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防病治

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围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遇到的转诊、检查

检验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一定区域内医疗卫生服

务相互延伸——

通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立转诊中心

等方式,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进一步增

强群众获得感。

通过上述“四个延伸”,相信人民群众看病

就医获得感将得到明显提升。

公立医院改革以公益性为导向

问:全会《决定》提出“深化以公益性为导

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如何推进这项改革?

答: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

其服务和绩效表现直接关系大多数群众的看病就

医感受。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健全维护公

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

机制,这其中,公益性是导向,调动积极性、保

障可持续是基础。需要各级政府落实财政补助政

策,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让更多医疗卫生工

作者更加有保障。健全目标统一、政策衔接、信

息联通、监管联动等医疗、医保、医药协同机

制,建立健全体现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

制,定期评估、动态调整。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

度改革,优化薪酬结构,提高医务人员固定收入

占比,推动医疗机构不同科室、不同岗位薪酬更

加合理,同步优化绩效工资结构,加大固定收入

所占比重。

同时,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加强与商业健康

保险的衔接,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持续加强医

药卫生领域廉政建设,创新行业监管手段,尤其是加

强穿透式监管和智能监管,持续整治腐败问题和群众

身边不正之风。(来源:新华社)

健康四川 07

第11页

7 月 19 日,省委常委会召开 (扩大) 会议,

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我

省贯彻落实意见。省委书记王晓晖主持会议并讲

话。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

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讨论

稿)》 作的说明,在全会第二次全

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了全会审议通过的

《决定》和全会《公报》。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

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

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重点

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

题,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的总体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习近平总书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扎实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

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欧阳杰 摄)

08 高层声音

第12页

记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回顾党

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的主要工作,系统总结党

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是一个实事求

是、统揽全局、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决定》 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擘画进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宏伟蓝图,着力抓住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提

出一系列事关长远、事关根本、事关全局的战略

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

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我

们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必将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会议指出,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

神,我们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党

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加深刻领悟“两

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做到“两个维

护”,切实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

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决心;要准确把握进一

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考量,自觉把思想和行动

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各项改革始终

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重大原则,运用科学方法

坚定推进改革,用完善的制度有效应对风险挑

战,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要准确把握进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把准主攻方向和着力重

点,坚定贯穿到四川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重要

要求,结合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认真

谋划四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以钉钉子精

神抓好改革落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

章注入强劲动力。

会议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

重大政治任务。四川是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要在这一轮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各级党组

织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确保党中

央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级党

委 (党组) 要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召开理论学习

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深入研讨,原原本本研读习近

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 《决定》、全会 《公

报》,领会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要广泛开

展宣传宣讲,组建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学

校、城乡基层等开展宣讲,统筹各类新闻媒体加

强宣传报道,营造形成浓厚社会氛围。要抓好党

员干部教育培训,把全会精神作为理论学习和教

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引导广

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切实做到入脑入

心、学以致用。

会议指出,要精心谋划和推动我省进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很重要的就是

要结合实际谋划好四川改革的着力重点和主攻方

向,推动各项改革部署落地见效。要深入学习把

握《决定》各项改革部署,紧扣省情特征、着眼

新的实践,着力抓住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和现代

化建设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列出若干

重点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认真谋划一

批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四川实际的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举措,更好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

力和制度保障。学习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好

三个方面:一是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落

实中央部署要求,紧扣省委发展战略实施,重点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构

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区

域协调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等方面研究

思考、谋划改革举措,切实发挥好牵引带动作

用。二是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谋划其他领域改革,重点在发展和践行全过

程人民民主、繁荣发展巴蜀文化、增进

健康四川 09

第13页

J

民生福祉、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更好统筹

发展和安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等方面研究

思考、谋划改革举措,努力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

合、协同高效。三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以人民

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

题,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

什么、推进什么,特别要围绕群众关注的就业、

增收、入学、就医、住房、托幼养老等急难愁盼

问题来研究谋划,让改革举措更有针对性和实效

性。

会议指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同做好

当前工作结合起来,持续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

升向好态势,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狠抓项

目投资和消费促进,扎实抓好全省重点项目和省

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落实扩大民间投资支持政

策,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深化“川行天

下”国际市场拓展活动和扩大进口专项行动,深

入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顺应

群众多元化需求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新模式。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

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抓好制造业“智改数

转”,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

大、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

系,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新的增量。要扎实推

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川渝合作重点

任务、重大项目和成渝双核联动重点事项落地见

效,不断提升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能

级,发展壮大省域经济副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

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底部支撑。要毫不放松

抓好粮食生产,落实好各项稳产增产措施,确保

全年粮食丰产丰收。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

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

性风险底线,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会议指出,在突出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其

他方面工作也不能放松。要切实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动真碰硬抓好考核评估发现

问题整改,举一反三做好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

确保回归国家考核评估“第一方阵”。要全力打

好污染防治攻坚“翻身仗”,全力减少重污染天

数,继续保持水环境质量全部达标,持续开展土

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治。要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

作,扎实办好系列重大活动,持续推进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促

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强化“一老一幼”服务,

继续办好民生实事,认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

题。要善始善终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持续深化整

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切实巩固拓展学习教育

成效。

会议强调,当前已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

关键期,近段时间我省还将遭遇一轮强降雨过

程,同时部分区域还有阶段性中等强度气象干旱

发生,防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任务较重,抗旱任务也不容忽视。全省上下要层

层压紧压实责任,按照既定部署扎实抓好防汛抗

旱减灾工作,坚决防止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安全

生产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特别是7月17日自贡

市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要认真做好自贡“7·17”重大火灾事故的调查

处置,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全力救治伤员,扎实做

好遇难者身份核实、涉事家属心理疏导和慰问帮

扶等各项善后处置工作。同时深刻汲取教训,举

一反三扎实做好面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严格落

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聚焦矿山、危化品、交通运

输、建筑施工、消防、燃气、工贸等重点行业领

域,聚焦大型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在建工地

营地、医院学校、养老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紧

盯超能力超强度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等突出问

题,深入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坚决

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全力维护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来源:川观新闻)

10 高层声音

第14页

J

王晓晖在甘孜州调研时强调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富裕,

在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

9月3日至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

任王晓晖前往甘孜州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民族团

结和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推

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更大进展。

调研中,王晓晖认真听取甘孜州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汇报,要求州县各级持续用力抓好三中全会精

神的学习贯彻,科学谋划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

改革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确保

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康巴大地落地见效。王晓晖

指出,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四川的现

代化,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必

须把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来抓。

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比较优

势,聚焦发展、稳定、生态、民生等大事,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坚定不

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确保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掉

队、赶上来。

石渠县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抓好生态环境

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责任重大。在海拔4200

米的色须镇红旗村生态管护站,王晓晖听取了该

县推进长江、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地保护和草原湿

地生态系统修复情况汇报,实地察看草原湿地生

态修复情况,对当地治理天然草原沙化和高寒湿

地退化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包括石渠

县在内的整个川西北地区,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但

也十分脆弱,必须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

当,保护好片区生态环境,坚决筑牢长江黄河上

游生态屏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决定》 对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要结

合实际抓好落实,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生态环

境治理难题,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

护和修复,更好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民生始终为大。包虫

病防治是涉藏地区面临的一道特殊难题,王晓晖

来到石渠县德荣玛乡龙仁村,走进村卫生室查阅

包虫病防治台账,了解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强调

要持续巩固综合防治成果,系统普及传染病防治

知识,全力守护好人民生命健康。在德格县南派

藏医药馆,王晓晖听取藏药制剂等药品研发及功

效介绍,并与藏医专家交流,仔细询问涉藏地区

群众看病就医情况,要求有关方面持续推进藏医

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

设,为农牧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保障。王

晓晖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现代化建

设的重大任务,要加强民族地区普惠性、基础

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不断提升教育、医疗

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切实解决群众

急难愁盼问题。在龙仁村,王晓晖看望慰问了省

内外帮扶石渠县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向大家

克服高寒缺氧作出的辛勤奉献表示慰问和感谢,

希望他们在保重身体的同时,继续发挥自身所

长,为促进当地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更多力

量。(来源:川观新闻)

卫健要闻 11

第15页

J

施小琳调研卫生健康工作并主持召开会议强调

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

□李淼

8月1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专题调

研卫生健康工作,看望慰问一线医务工作者,主

持召开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

略、健康中国战略、人口发展战略为引领,扎实

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以改

革为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

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

施小琳前往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北路社区卫生

服务站,了解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医防融合等工作开展情况,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调研高原病医学学科建设和医疗救治等情况,向

医务工作者致以中国医师节的节日问候和敬意。

随后,施小琳在省卫生健康委主持召开视频

会议,研究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和发展工作。听取

了专家意见和部门、市 (州) 工作发言后,施小

琳强调,要以国家医学“高峰”、西部医学“高

原”、全域医学“高地”建设为牵引,加快构建

优质均衡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发挥高水平医院的

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医联体和医共体建

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

局,推进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攻坚、基层卫生服

务能力达标、县域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补短和关键

设备升级;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升智慧医

疗服务水平,提高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资源配置

能力。

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以人民健康为中

心、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

立医院运行机制。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

建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

能力。要坚持同向发力、惠民利民,加强系统集

成、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促进医

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要充分发挥传

统中医药大省优势,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积极拓展中医药治未病、养生保健、食药同源和

农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空间。要以医药科技创新

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推

动科卫协同、医教协同、医工融合,“建圈强

链”集群化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要积极应对人口

老龄化和少子化,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

系,做好“一老一小”服务工作。要加强安全防

范、行风治理和队伍建设,抓好医药生产、医疗

服务、群众用药等领域安全管理,纠治不正之

风,树立行业新风,建设廉洁、干净、专业的高

素质卫生健康队伍。(来源:川观新闻)

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调

研高原病医学学科建设和医疗救治等情况。(田为 摄)

12 卫健要闻

第16页

杨兴平率四川代表团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访问

J

当地时间8月25日至27日,应圣多美和普林

西比 (以下简称“圣普”) 卫生和妇女权益部部

长安吉拉·达·科斯塔邀请,副省长杨兴平率四

川代表团在圣普访问,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

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推动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

制建设,促进四川援外医疗高质量发展,推动四

川与圣普卫生交流不断走深走实。

在圣普期间,杨兴平分别会见圣普卫生和妇

女权益部代理部长容凯拉、中国驻圣普大使馆临

时代办胡滨、圣普国家中心医院院长曼丁加,为

中方援建的圣普首个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揭牌,

慰问援圣普第18批中国医疗队,出席中非对口医

院合作机制圣普项目阶段工作总结会。

杨兴平在会见容凯拉时说,四川人民对圣普

怀有特殊感情,四川累计向圣普派出医疗队12批

次,132人次,诊治当地患者近5万人次,开展了

多样化的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医学科研项目。

医疗队系紧了两国民心相通的纽带,体现了中国

与非洲肝胆相照的深情厚谊。四川愿意与卫生和

妇女权益部携手共进,与圣普人民分享卫生健康

发展经验和成果,推动“输血式”援助向“造血

式”援助转变,帮助更多民众享受健康医疗服务。

27日上午,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圣普项目阶

段工作总结会在圣普国家中心医院举行,圣普卫生

和妇女权益部代理部长容凯拉、中国驻圣普大使馆

临时代办胡滨出席会议。杨兴平在致辞中说,非洲

与中国虽然地理位置相距遥远,却是好朋友、真朋

友。四川将充分发挥西部大省的医疗资源优势,以

更坚定的步伐探索治病救人与健康促进相结合,医

疗服务与技术帮扶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

来”相结合的援外医疗道路,为增进圣普人民健康

福祉作出更大贡献,为中非友谊写下新的注脚。会

上,杨兴平与容凯拉共同签署药械捐赠证书。会

后,杨兴平与容凯拉、胡滨、曼丁加共同为中方援

建的圣普首个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揭牌。

在慰问援外医疗队时,杨兴平首先代表省政府

对援圣普医疗队的队员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他们

胸怀大爱、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致以敬意。他

说,援外医疗队是四川在圣普的名片,代表了四川

奋斗不息、开放包容的整体风貌。四川始终以高度

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援

外医疗工作的决策部署,希望援外医疗队始终心怀

“国之大者”,增强大局意识和风险意识,以“功成

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做

好援外医疗工作,助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来

源: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国际合作处)

慰问第18批援圣普中国医疗队。(健康四川官微供图)

健康四川 13

第17页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

J

9月24日,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召开会议,传

达学习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

意见。委党组书记、主任徐斌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

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省情,就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进行专

题研究部署。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

《决定》 对标中央所期、立足发展所需、回应群

众所盼,就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

计、系统谋划、全面部署,是指导我省新征程上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会议强调

学习好贯彻好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的重要政

治任务。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要深刻领会把握全会

重大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

署上来,把全会精神转化为高度的政治共识和务

实的具体行动。

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要抓好宣传宣讲,以

干部读书班、党组织学习班、中心组学习会、支

部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引导广

大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二是要抓好重点任务落实。要争取更多国家医

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四川,持续优化“两

院、两网、一工程”健康四川“数智大脑”功能;

出台分级诊疗管理办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考核

办法,持续做好公立医院国考、省考;研究推动实

施“健康管家”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新模式,全面推

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

系,推进药品耗材等集中采购扩面,积极培育六大

产业;统筹做好“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建

设实施相关工作;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

设;深化人事编制、薪酬制度改革;抓实相关民生

工作;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省级中医医院疑

难危重症救治能力;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

监测预警、检验检测等能力。

三是要对标对表全面完成工作任务。要结合

全会精神,进一步梳理目标任务,特别是深化医

疗卫生体制改革、“两个紧密”“两重两新”、乡

村振兴战略等重点改革任务,出台具体措施,细

化工作台账,及时跟进,定期通报工作推进情

况。

会议还传达学习了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24年全体会议精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建设专题会议精神,结合卫生健康工作实际部署

相关工作。(来源:健康四川官微)

会议现场。(吴婕 摄)

14 卫健要闻

第18页

J

第五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

现场交流活动举行

□冯若冰 白华宇

8月18日,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由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

室、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健康四

川——大美医者”现场交流活动在成都举行,旨在

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

疆”的卫生健康崇高精神,展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

良好的职业形象。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延政出席

活动,副省长杨兴平出席活动并致辞。省卫生健康

委党组书记、主任徐斌参加活动。

本次“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评议活动历

时四个月,经过推荐申报、初评审核、综合评

审、公示等程序,评议出35个个人及团队,包括

“大美医者·大医精诚”10人、“大美医者·护理

天使”4人、“大美医者·基层卫士”3人、“大美

医者·公卫先锋”3人、“大美医者·最美健康服

务团队”10 个、“大美医者·医路先锋团队”5

个。今年首次开启的“最美健康服务团队”推荐

评议,更加注重医疗团队和集体的推荐力度,候

选对象需具备较好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

力,还创新增设5个“医路先锋团队”,一并纳入

典型宣传和案例公示。现场,为获奖人员及团队

颁发了荣誉证书,并设置了嘉宾访谈和现场演讲

环节。

该评议活动自 2016 年至今已举办五届。近

年来,四川省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医疗服务

能力稳步提升,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由 2008 年的

73.9岁提高到现在的78.2岁,孕产妇死亡率、婴

儿死亡率分别连续 7 年、16 年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

提升。(来源:《大众健康报》)

活动现场。(吴婕 摄)

健康四川 15

第19页

川渝卫生健康文化建设交流会在广安召开

J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

届三中全会精神,共创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厚

植川渝卫生健康文化基因,增进两地群众健康福

祉,9月19日,2024年川渝卫生健康文化交流会

在广安召开。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

任、机关党委书记张峰,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二级

巡视员夏雄伟,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飞虎出

席会议并致辞。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学

佳主持会议。

张峰强调,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希望川渝卫生

健康宣传文化战线,紧紧围绕助力川渝卫生健康一

体化建设,联合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双圈战略宣

传,从更高站位深化文化交流;联合打造一批具有

川渝特色、体现巴蜀人文的卫生健康文化品牌,让

健康文化深入人心;联合开展一系列卫生健康文化

交流活动,让健康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川渝群众;联

合深化跨区域健康传播,讲好川渝合作故事,凝聚

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建设的共识与力量。

夏雄伟表示,讲好川渝卫生健康故事、传播

川渝卫生健康声音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人

民至上的理念,坚持“以文立心”“以文化人”

“以文惠民”“以文塑形”,深入推进卫生健康文

化机制创新,积极发展健康文化事业、增强卫生

健康文化交流,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文化,展现川渝卫生

健康良好形象。

王飞虎表示,近年来,广安坚定实施同城融

圈首位战略,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

展。下一步,将认真落实《2024年推动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十项行动》

要求,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核心关键,

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级和医疗卫生服务水

平,积极构建区域卫生健康协同治理体系,努力

让双城经济圈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会议特邀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涂建军

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高质量一体化

发展》主题讲座。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负责人,21个市

(州) 卫生健康委分管领导及宣传科 (处) 长,

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相关处

(室) 负责人,国家委在川医疗卫生机构、委

(局) 直属单位分管领导,以及广安市直各医疗

卫生单位和县 (市、区) 卫生健康系统代表,重

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医疗卫生机构

代表参加会议。

会前,参会人员前往广安市邓小平故居调研

考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当晚还现场观摩了 《健康大讲堂》 第三讲

“川渝合力促发展 健康助力现代化”节目录制。

20 日,川渝两地卫生健康系统还抽调 16 名

专家在广安武胜县联合开展“万名医护走基层”

暨川渝卫生健康系统党外知识分子创新实践活

动。(来源:健康四川官微)

参会人员正在广安市邓小平故居调研考察。(吴婕 摄)

16 卫健要闻

第20页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解决群众预防保健和看病就医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去年 5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

国启动为期三年的“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四川随即落地落实相

关工作。

四川是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也是西部最大的医疗资源、服务供给省份。15

年来,四川深化医疗改革进展、成效如何?群众获得了哪些实实在在的福利?

编 前 语

谋深谋实 四川深化医疗改革重点举措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治理格局。将健康融入

所有政策,建立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财政投入机

制,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

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统重塑疾病

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集群发展医

药健康产业,聚焦发展卫生健康行业新质生产力,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药领域建设全国知名、特

色突出的健康产业集聚区和医疗服务消费中心。

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继续依托四川大学

华西医院等高水平医院积极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和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医学高

峰。继续布局建设省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市级医

院专病中心建设,强化县医院龙头作用,减少群

众跨区域就医。全面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

设,重点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

医共体建设,为群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

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强化乡

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继续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

中心,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

能力,强化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完善以

县带乡、以乡带村帮扶机制。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内涵

建设放在首位,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内控管理、

全成本核算等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公立医

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持

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改革,动态调

整薪酬水平,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

政策,推动公立医院班子成员和科室主任目标年

薪制。大力推进国家、省级、市 (县) 级临床重

点专科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医疗技术、医疗

质量、临床研究等方面全球领先的优势学科。健

全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加快建设胸痛、

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和儿童、创伤等

重大急性病救治中心。建设健康四川“数智大

脑”,促进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

深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完善省、市、

县三级卫生健康行业党委运行机制,全面加强公立

医院、社会办医和卫生健康行业党的领导。更加注

重发挥医保在“三医”协同中的杠杆作用,按照

“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推进药品耗

材集中带量采购扩围提质,落实集中带量采购药品

耗材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调整优化医疗服务价

深化医改·四川行动 17

第21页

J

J

格结构,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建

设“三医”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完善医疗服务行

为、医疗费用、医院运营、药品耗材采购使用、医

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行政处罚等信息共享机

制,实现对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行为、医疗费用、医

保基金使用全流程全方位监管。

加速推进重点领域试点示范项目。实施健康

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推动建设一批健康生活

普及、健康服务优化、健康保障完善、健康环境

优美、健康产业发达,人民群众有强烈幸福感、

获得感和安全感的“示范县、示范市”,一地一

策、以点促面,引导各地奋力谱写健康四川建设

新篇章。(来源: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与

政策研究处)

四川十五年医改成效显著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四川

省深化医改新闻发布会,系统介绍了我省深化医

改的具体成效、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的相关情况。

成本更低、选择更多、降价不降质

群众享受实实在在医改福利

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少亮点。比如在深

化医保改革方面,我省持续巩固基本医保制度、

优化医保便民服务,不断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幸

福感。全省参保人数达8132.8万,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

在药品质量保障方面,不断强化监管,确保

集采中选药品“降价不降质”。

在药品研发方面,我省临床急需新药以及针

对儿童和老年群体的药品研发项目申报数量增长

明显,年均有100余个品规药品获批上市,其中

有 4 个 1 类创新药已获批上市。同时,我省加快

了对原研药替代的步伐,争取让群众用药选择更

多、用药成本更低。截至2024年5月,我省共有

784个品规的药品通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华西”医疗资源直接下沉社区

说到均衡,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四川在建立

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始

终坚持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

生次中心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体系。

简单说,就是要建强县级“龙头”,做活乡

级“枢纽”,筑牢村级“网底”。

其中明确,要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推进紧

密型县域医共体编制、岗位、人员、经费、管

理、财务、药物、信息“八统一”管理,到2025

年,我省20万常住人口以上的县有一所综合医院

达到二级甲等标准、50万人口以上的县有一所综

合医院达到三级标准;依托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

院,高标准打造一批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

和技术水平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推动村卫生

室减量提质,加快村医“大换血”进程,引导65

岁以上村医有序退出,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计

划,拿出近 1000 个编制用于大学生村医专项计

划。

从全省来看,我省聚焦“重均衡、促发

展”,目前已规划布局3个省医学中心和50个省

区域医疗中心,建成30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并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后期运行管理。成都、自

贡、攀枝花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国家试点正在深

化…… (来源:四川发布)

18 深化医改·四川行动

第22页

四川推进“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

门诊患者满意度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五

□冯若冰 白华宇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 《改善就医感

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坚

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梳理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

难点,通过优化流程、拓展内涵、创新模式等举

措,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持续提升

患者满意度。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

“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优化

“诊前、诊中、诊后”服务流程,“确保 2024 年

底,80%的二级公立医院和 100%的三级公立医

院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二级及以上公立医

院建立‘一站式’入出院服务中心比例达到

85%。”

坚持强化服务理念,持续保持高满意度

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四川各地各级医疗机构

提升患者诊前体验,不断创新理念,着力做到

“服务向前”。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与

个人诊疗活动相关的院内定位与导航服务,成为

提升患者诊前体验的重要一环。

“提升患者门诊体验”则是四川“改善就医

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重点任务之一。

各地医院优化门诊就医流程,在提升门诊体验上

发力,更多医疗机构建立“一站式门诊服务中

心”模式,让患者省时又方便。

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一次挂号管三天”,全

面推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分时段预约诊疗等服

务,推广诊间、跨科等多种预约模式,运用人工

智能等手段提升预约诊疗精准度,大力推行检查

检验结果互认,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

次就诊一次付费”“信用就医”等,聚焦患者看

病就医关键环节,不断拓展服务内涵。

近年来,四川医疗机构门诊患者满意度、职

工满意度在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排名前

列。其中2022年员工满意度位居全国第二、门诊

患者满意度位居全国第五。2023年医疗机构住院

患者满意度位居全国第十,较2022年上升6位,

门诊患者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五。

坚持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就医等待时间

完善预约诊疗制度,推广多种预约模式,目

前门诊患者预约诊疗率达 68.75%,较 2023 年提

升3.31个百分点。

促进预约服务下沉,三级公立医院门诊号源

下放比例达 15.03%,较 2023 年提升 5.5 个百分

点。

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从时间和空

间维度提升预约诊疗精准度,全省80.07%的二级

和99.32%的三级公立医院已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

服务。

推行“预就诊”和“预住院”服务,降低往

返医院频率,54.90%的医院已开展“预就诊”服

务,门诊患者预约后到院平均时间缩短至 19.62

分钟,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缩短至 52.96

小时,较2023年分别缩短2.14分钟和1.25小时。

坚持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探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支持绵阳

健康四川 19

第23页

J

市依托“政府+医疗机构+银行”三方联动,实施

首个区域性“信用就医”项目试点,目前已覆盖

绵阳市26家市、县级医院,累计使用4万余人次。

积极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全省21

个市(州)全部完成试点,63.64%的二级及以上

公立医院已开展该服务,惠及患者近 429 万人

次,节约医疗费用约0.35亿元。

大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将互认单位扩

面至74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互认项目

扩增至 161 项 (临床检验 80 项、医学影像 81

项),实现省内互认、地区互认、川渝互认“三并

轨”,互认项目、互认范围、互认标准“三统一”。

坚持拓展服务内涵,提升医疗服务质效

鼓励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推

进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分娩镇痛等服务,日间

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达 18.34%,较 2023 年增加

1.73个百分点。

推动公立医院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已

建成入出院“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医院占比达

71.99%,较2023年增加23.53个百分点。

推动患者出院当日结算,加强出院后随

访,目前出院患者当日结算率 80.28%,出院随

访率 89.91%,较 2023 年分别增加 1.47 和 5.85

个百分点。

持续推动改善护理服务,积极落实责任制整体

护理,鼓励建设人文护理示范病房,全省99.11%

和88.13%的医院病区已分别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

和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较2023年分别增加1.30

和4.65个百分点。(来源:《大众健康报》)

典型案例

绵阳市

“三快、四优、五好”全流程优化就医服务

□冯若冰

在医疗卫生领域,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

烦”的难题一直存在。 今年以来,绵阳市卫生

健康委积极行动,创新开展“三快、四优、五

好” 全流程优化患者就医服务体验行动,从多

个方面着手改善就医环境,为患者带来全新的就

医体验。

“三快、四优、五好”行动涵盖了就诊快、

检查快、入院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优、“信

用就医”优、“一次挂号管三天”优、“智慧服

务”优以及门急诊设置好、咨询服务好、预就诊

服务好、诊疗服务好、随访服务好等内容。

为推动这一行动,绵阳先后印发《绵阳市卫

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全流程优化就医服务的通知》

和《绵阳市“三快、四优、五好”全流程优化患

图/摄图网

20 深化医改·四川行动

第24页

J

眉山市

18家公立医院设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

□冯若冰

眉山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聚焦提

升医院服务侧效率,从“小切口”做实举措,不断

提升就医体验。从今年5月起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

院分步实施“患者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让

患者和家属“少奔波”“少跑路”。目前,辖区内18

家公立医院已建设“患者综合服务中心”。

“一站式”方便群众

眉山市卫生健康委印发 《眉山市“患者综

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试行)》,针对

二、三级医院分类制定规范和标准。“患者综合

服务中心”整合门诊部、医保科、病案科、财

务科等多部门对外服务事项,提供医事服务、

咨询、投诉受理、就医引导、特殊人群帮扶和

医保业务等 11 大类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

集中受办。

“五统一”规范服务

“患者综合服务中心”统一规范设置在医院

门诊大厅的醒目位置,统一命名为“患者综合服

务中心”,工作人员统一着蓝色工作服,胸牌统

一为“患者综合服务中心+姓名”,统一通过易拉

宝、展板等对外展示服务内容。方便患者第一时

间了解、找到和获得服务,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两加强”质效提升

医院加强信息化保障和内部职能职责调整,

赋予“患者综合服务中心”调用相关科室资源的

权限,为相关事项办理提供支撑保障。市门诊质

控中心加强各医院“患者综合服务中心”的指导

和质控,强化督导和质量保障。(来源:《大众健

康报》)

J

健康四川 21

者就医服务体验行动方案》,以优化门诊流程为

切入点,全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自行动开展以

来,绵阳卫生健康系统聚焦提升门诊体验,多措

并举,使门诊就医等待时间大幅缩短,门诊患者

满意度较上年度显著增加。

在预约诊疗方面,绵阳市不断完善预约诊疗

制度,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为了提高

预约精准度,线上智能分诊被积极推行,使患者

能够按照疾病精准预约,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

利用。为了引导患者按时就诊,线上预约平台在

预约挂号前、后及就诊前等关键时间点,点对点

推送候诊信息。

在诊前流程方面,院内导航服务为患者提供

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分楼层、按区域的精准导

航,帮助患者及时、精确到达就诊位置。签到管

理也得到加强,二维码、自助机、导诊台等多种

签到方式并存,签到、叫号、候诊规则进一步优

化,患者就医更加有序。截至今年 5 月,全市

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

15.7分钟。

在门诊资源扩充方面,鼓励医疗机构开设周

末、节假日门诊,缓解了患者周末和节假日看病

难的问题。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增设专病门诊,

推行 MDT 门诊。同时,鼓励三级医疗机构开设

麻醉、疼痛、药学、健康管理、肥胖等门诊。

(来源:《大众健康报》)

第25页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入院准备中心让患者就医少跑路

□白华宇

不清楚流程、辗转好几个科室做检查、床位难

排……每当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往往需要提前操心

不少事情。对医院而言,如何提高病人住院前的各

项准备工作,亦与住院床位的高效合理使用和病人

的康复效率有着直接关系。为了打通这一系列操作

链条,实现住院病人“一站式”院前检查,成都市

第五人民医院创新性筹办了一个规模化、体系化的

入院准备中心,通过流程再造、信息支撑和整合型

服务模式,实现了门诊与住院的无缝衔接,极大提

升了患者的就医便利性和满意度。

入院实现“一站式”

9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

院的门诊大厅,一进门就看到了“入院准备中

心”的标识标牌,患者在专门的窗口咨询和办理

住院治疗各项业务,住院前的多项检查也可以在

专门的区域“一站式”完成。患者胡翠 (化名)

对记者说,自己因支气管炎发作需住院治疗,从

诊室走出来后,她径直来到入院准备中心办好了

各项检查的申请,立即移步到不远的准备中心专

门的化验窗口接受了血常规检查。“以前办住

院,各种检查都要到对应的科室去,前脚查完

血,后脚就要到放射科做 CT;现在有了准备中

心,检查在统一的地方一次性搞定,非常方

便。”胡翠告诉记者。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李华斌介

绍,2022年,在各临床科室的支持下,该院成立

了入院准备中心,将一部分检查项目统归到一个

区域,把院前检查申请和确认流程整合进一个模

块,专门为患者提供院前和术前检查及咨询服

务:“这个中心成立的目标就是确保患者在入院

前能够充分了解入院流程、注意事项和预期的检

查检验安排。”

记者发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入院准备中

心有6名工作人员专职在岗,接受入院和术前患

者的咨询。患者在确认院前检查后,会收到一个

文件袋,内含一张确认单,详细介绍了患者的医

保报销须知、需准备的证件和检查前注意要点

等。办理入院的患者只需在入院准备中心预交检

查费用和审核检查报告,即可到住院部相关科室

办理入院,实现了入院“最多只跑一次”。

清晰的“标准化医嘱”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查效率,成都市第

五人民医院入院准备中心还推出“标准化医

嘱”,根据患者各类疾病整合不同的检验检查

项目,快速出具检查清单。

“比如胆囊炎,我们通过和对应科室沟通,

整合这一病种需要检查的项目并收录起来,形成

一个标准化医嘱,对应的病人来开检查单子,工

作人员只需要调出胆囊炎的标准化医嘱出具给病

人就可以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一个个项目来考

虑。”李华斌介绍,目前该院标准化医嘱已覆盖

500 余个病种,建立了 382 个标准化医嘱包和

108个专科基础医嘱包,还可根据患者个体表现

差异动态调整,进一步缩短了办理入院的时间。

重塑全套住院流程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入院准备

中心构建了双闭环管理体系,不仅通过入院准备

22 深化医改·四川行动

第26页

J

巴中市中心医院

职工车辆“靠边”为患者留车位

□白华宇

在医院内外,一些患者担忧的不仅是病情,

还有驾车前来看病时可能遇到的“停车难”问

题。近期,巴中市中心医院南池院区通过优化停

车位分配和使用机制,有效缓解了这一难题,赢

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巴中市中心医院安排

职工车辆停放在院外租赁的商业停车场, 将院内

免费车位全部留给急需就医的患者,让院内的停

车位主要向患者服务。

据了解,此便民新措施实施以来,得到了全院

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许多家住医院周边的

职工主动选择步行或骑行上班,用实际行动支持医

院决定,进一步减轻了高峰时段的停车压力。医院

安保部门也积极配合协助,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

提供问路指引、协助老幼、停车引导及车辆安全巡

视等全方位服务,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更多

的温暖与便捷。医护人员通过调整出行习惯,让患

者看到了医生在另一个层面为他们的付出。

巴中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该院

将继续深化“患位”思考,探索更多便民利民的新

举措,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

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来源:《大众健康报》)

中心这个纽带,实现门诊与病区之间的无缝衔

接,还将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检查预

约等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多系统互联互

通闭环管理,实现了数据共享和流程互通。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在优化入院准备中心的

过程中积极引入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了“软硬兼

施”的全面提升。基于一站式入院服务场景,医

院开发了门诊医生端、准备中心端、检验检查

端、医保报销端、入院办理端、住院医生端、住

院护士端等六大模块软件,实现了线上线下业务

的分离和信息集成。“入院准备中心的建立和实

施,不仅让床位统筹配置与资源优化显著提高了

床位使用率,缩短了患者入院前的等候时间,还

重塑了医院住院流程,提升了服务效率,降低了

平均住院日,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李华斌

介绍说。

据统计,去年一年,该院入院准备中心接收

患者超 15000 名,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还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患者在入院前能够充

分了解入院流程和注意事项,减少了跑腿次数和

等候时间。(来源:《大众健康报》)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入院准备中心窗口。(白华宇 摄)

J

健康四川 23

第27页

落实“健康第一”理念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余孝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和重视学生身心健

康,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他在

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开齐开足体育课,

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

全人格、锤炼意志。四川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重要论

述,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学校健康促进行动,

持续强化医教协同和医校联动,奋力营造健康育

人环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健康是个大概念,全

民健康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始终要求从学校层面关

注学生健康成长,开足开齐上好 《体育与健康》

《生命生态安全》课程,将健康教育贯穿学校教学

管理全过程,融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渗透学生生

活实践诸环节,立足学校主阵地有计划、有目的、

系统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我们始终

倡导家校共育,指导教师充分做好家校沟通,家校

携手落实“五项管理”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每一个孩

子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拥有阳光的心态、

强健的体魄。我们始终聚焦学生健康,围绕疾病预

防、近视防控、食品安全、急救教育、禁毒防艾等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重点领域,针对不同学龄段学

生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深化

“互联网+健康教育”,拓展健康教育渠道,创新健

康教育形式,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康素养和

健康水平,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促进青少年

健康的良好环境。

遵循身心健康成长规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

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生身心健康是基础。近年

来,我们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

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牵引,着力构建政府主

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面向人人的学校体育

工作新机制,要求学校每年应举办 1 至 2 次学生

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

乐部;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

间体育活动,将体育锻炼作为课后延时服务的重

要内容。探索推行体育家庭作业制度,按照国家

规定保障中小学生每日体育活动时间。教育厅牵

头打造四川省“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品

牌活动,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

覆盖面最广、水平最高、号召力最强的学校体育

赛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学生体质健康优良

率从2018年的32.3%提高到2023年的47.6%,提

升15.3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从2018

年的 53.5%下降到 2023 年的 47.4%,下降 6.1 个

百分点。我们欣喜地看到,校园里的“小胖墩”

“小眼镜”在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走

出教室、走向操场、强身健体。

做好协同育心联动文章。心理健康是健康的

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

期”,出现成长困惑和烦恼是不可避免的,要想

24 健康“大家”谈

活动启动会现场。(任宪平 蒋京洲 摄)

第28页

让学生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必须从多维

度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今年2月,教育厅

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检察院、省社科院等18部门

联合印发《四川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

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从“加强心理健康教

育”“建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加强心理健康预

警防控”“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处置”“提升协同育

人成效”五个方面,细化提出17条具体要求,在

强化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构建心理健康

“全教师”培训体系、明确家校边界意识、强化

源头治理与家庭干预、心理问题学生有效转介和

安全复学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部署。今年 5

月,四川省教育厅组织开展“说句‘心理’话”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育,邀请行业代表人

物、心理学专家、一线教师校长作为主讲嘉宾,

带领孩子们走进总书记来川视察过的永丰村、三

苏祠、翠云廊、三星堆等地,深入剖析“坚韧”

“乐观”“活力”等积极心理品质内涵意义。截至

目前,节目全网累计传播量超 2.5 亿人次,直播

观看量超 200 万人次,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 1

亿人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13家全国

和省内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学生身心健康事关国民健康素养提升长远目

标,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事关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我们将深入贯彻落

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站在

红色江山后继有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

度,持续做好我省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工作,

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作者系中共四川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眼健康宣讲团入校宣讲。(成都市卫生健康委供图)

J

健康四川 25

颁奖仪式现场。(施莹 摄)

第29页

践行“两大国家战略”

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罗冬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

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2018年

以来,四川体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全民

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坚持办人民满意

的体育,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全民健身与

全民健康不断深度融合发展。

锚定“3个提升”,夯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体系

把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作为近年来一项

重要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构建更

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体系,切实解决群众

“健身难”问题。

(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迅速提升。逐年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各地加快体育公园、全民

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建设,充分利用

“金边银角”因地制宜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

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截至2023

年底,全省累计建成体育场地30.59万个(全国排

名第3位),总面积2.11亿平方米 (全国排名第6

位),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2.53 平方米。近 5 年

来,全省体育场地数量新增11.46万个,人均体育

场地面积增加1.37平方米、累计增幅达119%。

(二)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持续提升。广

泛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活动,突出省、市

(州)、县 (市、区)、乡镇 (街道)、村 (社区)

5级联动,坚持“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办赛理

念,创新培育了“三大球”城市联赛、绿道健身

运动会、川籍农民工运动会等四川特色系列赛事

活动品牌。2019年以来,全省年均开展县级以上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7000余场次,吸引超4000万

人次参与,拉动综合消费10亿元以上,赛事带动

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成效显著。

(三)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质效提升。积极

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补助全省251个公共

体育场馆、45个体育公园面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

开放,年均服务群众超4000万人次,开放场馆总

数居全国第1位。坚持立足公益、服务公众原则,

省体育局会同教育厅、财政厅、公安厅、省卫生

健康委联合印发实施意见,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体

育场馆和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缓解群众日益

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的

矛盾,促进学校体育、全民健身协调融合发展。

深化“3个创新”,夯实全民健身支持保障

体系

坚持以创新思维服务保障全民健身事业高质

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幸福

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26 健康“大家”谈

第30页

(一) 创新志愿服务品牌。针对基层体育行

政部门力量弱、指导服务群众科学健身有限等问

题,在全国首创推出“百万群众体育引领员工

程”,招募培训群众体育引领员 (体育志愿者),

带动群众开展科学健身,掌握正确运动技能,探

索出一条“政府搭台、科技赋能、群众引领、志

愿服务”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四川路径。自

2021年底启动以来,全省已招募培训群众体育引

领员70余万名,累计参与全民健身服务超300万

人次,成为我省全民健身事业的亮丽名片。

(二)创新协会改革发展。研究制定《关于进

一步加强体育协会改革的实施办法 (试行)》等

系列政策,创新提出“倡导双轨制、支持单轨制

和扶持无轨制”工作思路,完成44个省级体育协

会“五分离、五规范”脱钩改革。按照“脱钩不

脱监管”原则,委派局系统47名党员干部担任省

级体育行业协会监事,履行监督指导和服务联系

职责。成立四川省体育行业党委和社会组织联合

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行业健康发

展,推动省级体育社会组织实现党的建设全覆盖。

(三) 创新赛事安全监管。持续健全体育赛

事活动安全监管体系,创新实施赛前“4 方案 1

评估1机制”,即:赛事活动组织工作方案、安全

防控工作方案、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方案、应急处

置工作预案,赛事活动风险评估和“熔断”机

制。严格落实赛前组织一次赛事安全工作会、参

赛队伍报到后组织一次组委会会议、成立一个现

场安全指挥小组“3个1”要求,严格执行比赛期

间医疗救护人员到位、安保人员到位、消防人员

到位、现场安全负责人到位“4个到位”,确保参

赛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聚焦“3个重点”,夯实运动处方试点推广

体系

推广运动促进健康理念,开展运动处方试

点,更好发挥提升大众科学健身水平、有效防治

慢性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1个试点网络。建立省级部门工作协

调机制,统筹运动处方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试点实

施、人才培养、应用开发、宣传引领、业务监管、

绩效评价等工作。遴选 5 个省级、8 个市 (县)

级、9个社区级试点单位,在医疗机构和非医疗机

构以项目内容和服务人群进行分级分类试点。拟设

立专项资金纳入试点单位的医保结算系统代为结

算,作为试点人群执行运动处方的报销费用。

(二)培养1支专业队伍。建立我省体医融合

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开发具有四川特色的体

医融合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加快培养运动处

方人才队伍。培养运动处方专业技术人才,以试

点单位医生为主要培训对象,举办体医融合特别

是运动处方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培养同时具备医

学知识和运动健身知识,能够开具运动处方的复

合型人才 200 人以上,推动建立集“体、医、

教、科”为一体的运动处方专家库。

(三)制定1套指南标准。加强与中国体育科学

学会等机构的专业技术合作,研发高血压、糖尿

病、肥胖脂代谢、冠心病Ⅲ期、慢阻肺、肌少症、

癌症、骨质疏松、脊柱侧弯、阿尔兹海默病等10大

病种《中国慢性病运动处方系列指南》,以此为基础

丰富省级运动处方库,起草发布《中国慢性病运动

处方标准》团体标准,作为下一步医疗单位申请将

运动处方相关诊疗项目列入医疗收费目录的依据。

(作者系四川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J

“走遍四川”乡村健步走活动现场。(四川省体育局供图)

健康四川 27

第31页

J

成都市深入推进学校健康促进专项行动

建立健康副校长工作机制。2019 年,成都

市教育局联合市卫健委,按照“以人为本、健康

第一”的理念,秉持“公民办学校一视同仁、一

体推进”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 (幼儿

园) 健康副校长选聘工作,建立健全健康副校长

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学校卫生管理体系。

推进学生营养健康改善计划。持续实施新津、

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大邑、金堂、蒲江、

东部新区、简阳10个区(市)县的农村义务教育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过完善管理体制、落实营养

膳食补助资金、规范食材采购、制定营养食谱等方

式,切实提高学生餐食营养水平。同时,依托全民

营养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三减三健”

等主题宣传活动开展营养健康知识宣传。

夯实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开齐开足上好体育

课,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与

健康课。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

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在校

“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帮助青少年掌握运动技

能。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稳定在97%以

上、优良率突破50%,呈逐年上升趋势。

全面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持续开展健

康育人、近视普查、中医药干预等行动,做好近

视防控知识普及、视觉健康档案建档、中医适宜

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等工作。2023年11月,

承办“首届长江经济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现场推进会”,长江经济带11省(市)深入交流近

视防控典型经验,搭建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友

好交流和互生共进平台,成都市作现场交流发

言,3所市级儿童青少年试点学校(幼儿园)接受

了参会代表团的参观考察,受到了高度评价。

认真开展课堂防艾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

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确保艾滋病专题

教育总课时初中不少于 6 课时,高中不少于 4 课

时,市属高校入学时开展至少1次包括艾滋病防

治知识在内的性健康教育课程,实现在校学生防

艾知识宣传覆盖率达 100%,初中及以上在校学

生知晓率达 95%以上。将学校防艾工作与德育、

卫生防病、校园安全、禁毒等工作相结合,在道

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生命生态与安全等学科

中融入防艾知识,广泛开展学科教学渗透防艾禁

毒教育实践研究,统筹开展防艾禁毒教育。

积极做好学校控烟工作。认真落实《成都市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建

立控烟管理长效机制。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规范张

贴禁烟标识,对以往不规范的禁烟标识逐步更

换,确保在《条例》实施一年以内达到禁烟标识

正确张贴率100%,同时继续坚持校园内落实控烟

工作“两有三无”要求 (有禁烟标识、有人管

理,场所无人吸烟、无烟具、无烟蒂)。将校园控

烟与卫生防病、安全防范等督查工作相结合,将

校园控烟工作纳入学校常规检查考核工作,建立

督查制度,确保教育系统控烟工作长期行之有效

地开展落实。(来源:成都市卫生健康委)

近年来,为全面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文化,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水平,四川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民健康促进工作。本期重点关注学校

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全民健身专项行动,将好的经验做法转为长效机

制,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希望随着这些政策的深入落实,四川的健康促进工作能够取得更加

显著的成绩。

开篇语

28 本期关注

第32页

“13451”健康促进模式 打造健康示范学校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作为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

会直属唯一高职院校,发挥卫生健康学校优势,

全面落实国家“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将促进学

生健康作为办学基本任务,将健康纳入学校发展

总体规划,高度重视健康促进行动,践行健康第

一的教育理念。

学院以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四川生

命健康科普基地和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为依

托,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为目标,以增强学校健康促进能力为切入点,

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突破口,构建了

“13451”健康促进模式 (1个理念,3级管理,4

种制度,5个场所,1个目标),在卫生健康治理

体系、师资团队建设、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社会

健康服务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

学院始终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

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将健康素养融入德智体

美劳各方面,将健康促进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管

理服务全过程,将健康教育渗入学生学习实践生

活等环节。全面构建了“三全育人”格局,为学

生健康成长营造了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五育协

调的育人环境,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和综合素质。

学校成立健康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构建院领

导—中层干部—专业教师三级管理体系,加强体

育教师、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培

训,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健康教师队

伍。

制定健康素养评价制度,制定实施了3年学

生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和健康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将健康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卫生学

校特色和优势,制定学生健康素养动态监测评价

机制、健康教育推进机制、线上线下健康教育并

举新机制、健康监测预警机制。每年对学生日常

健康素养进行测评,召开学生健康素养促进会,

编制发布学生健康促进年度报告,对制约学生健

康的影响因素和重点问题进行研判,为每位学生

制定健康电子档案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

近年来,学院固定资产总值大幅增长,大运会

场馆改造、医养专业人才培养中心项目、标准运动

场、校园健身房等教学设施和体育运动设施共计约

4.10亿元。投入实训设备、学生生活服务设施、信

息化建设约8359.60万元,智慧校园建设日趋完

善,体育锻炼场地场所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且质量

好。进一步优化学校医务室、心理咨询室、体育与

健康教研室、健康教育体验室和健康教育名师工作

室建设,校园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健全课堂教学—健康主题教育—日常教育相

融合的健康教育新方式;形成健康教育课程—课

程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新格局;建设了校本健康教

育精品课、示范课和共享课;开展“互联网+健

康教育”“线上+线下”健康教育并举的教学新方

法;上好体育和健康课,建立了五育并举的教育

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了健康

育人效果。(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学生们正在上急救科普课。(单位供图)

J

健康四川 29

第33页

构建“双融合 双促进”的新型育人模式

□刘天宇 邬建卫

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特色与亮点在于其

更积极主动地发掘传统中医药资源,体医视角、

方法互渗,体教协同、手段互补,培养兼重体育

学科与中医药学科知识与能力的高质量人才,进

而服务于中医人才培养,形成“以文化人、以体

育人”融合的全链条闭环体系。本文所探讨的中

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以“双融合”(“体医

融合”“体教融合”) 为指导思想,以“双促

进”(“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健康服务能力的促

进”“学生中医专业知识与良好医德医风的促

进”) 为提升目标,致力于探索一套以中医传统

运动为特色,结构完整、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

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

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特点

课程体系以中医传统运动为主。中医传统运

动兼具“体”和“医”双重属性,是中医院校公

共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中医传统运动历

史悠久、内容富集、认知度高,项目简单易学、

安全性好、功效显著,又不受年龄、性别、气

候、场地等限制,可最大限度普及各类人群。然

而中医传统运动在民间却呈现出鱼龙混杂、良莠

不齐的乱象。发展乱象与现实需求并存的背景

下,由中医院校推动建设具有中医传统运动特色

的体育课程,既体现出对传统运动文化内涵的充

分挖掘,亦体现出体育促进健康的中医药理念,

既可有效遏制民间乱象,又可助推中医传统运动

的规范化发展。

课程内容与中医药知识紧密相连。中医院校

公共体育课程中的武术套路、太极拳、健身功法

等项目与中医经典理论以及疾病防治实践密切相

关。在理论方面,其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

腑经络学说等一致;在应用方面,其与中医的治

未病、阴阳平衡、身心调节等相结合。因此,中

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也是中医理论在活动的躯体

上的呈现。其次,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过

程中还充分考量了社会需求和经典传承,深挖中

医传统运动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中与中医药紧密

相连的部分,让公共体育课程内容成为中医药专

业知识学习的延伸。这是与其他院校公共体育课

程最大的不同,也是体育课程与中医药专业知识

紧密相连的具体体现。

培养目标对学生运动健康服务能力有更高要

求。中医传统运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与中医

药同根同源,互补互鉴,其健身理论和养生方法

在文、史、哲和医学古籍中多有记载。医学与体

育兼具疾病防治双重功能已有共识。中医院校公

共体育课程作为传统体育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主阵

地,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全民健身”“健康中

国”等大背景下,具有较好的运动健康服务能力

理应成为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体育

应当作为医学生健康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

因此,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为医学专业学生运

动健康服务能力提升提供知识与技能支撑,对学

生运动健康服务能力有更高要求。

锻炼过程开辟了学生医德医风培养的新渠

道。将诸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身体动作的形式

展现,这是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一大特色和优

势。中医传统运动涵盖了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习

练者可以通过身体动作来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更加直观地感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此

外,中医传统运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性,认

可度高、共识性强,一招一式亦体现出深刻的育

人思想,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的德行、品

行、心性、言行。因此,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

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教育改变人、塑造人、

30 本期关注

第34页

J

教化人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开辟

了新的渠道。

“双融合 双促进”教学目标的建构

首要目标:提高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青少

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育

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

质也成为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在

中医院校中,医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着特殊的

意义。该群体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不仅

为健康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基础,而且

还实际探索了一条运动促进健康的特色路径,为

将来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如前所述,中医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有别于

其他普通高校,这种以中医传统运动为主课程体

系与中医药一脉相承,如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含有

大量的运动提升身体素质、防治疾病的理念与实

践。因此,中医传统运动或将是提升学生身体素

质的中医特色。

重要目标:提升学生的运动健康服务能力。

针对中医院校学生特点,体育课程也应适当向提

升学生运动健康服务能力倾斜。在健康服务能力

提升方面,健康问题并没有因为医学水平的提高

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因此运动促进健康逐渐

被全球所追捧。目前国内的体育指导人员是以运

动技术传授为主要目的,缺乏必要的专业医学健

康知识,而医疗专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体育专业知

识,无法对患者如何运动进行科学指导。因此,

积极提升医学生的运动健康服务能力将是中医院

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着力点,更为将来医学生

成为医生后运动健康服务的供给起到了播种机的

作用。但是,目前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多以体

育教育为主,缺乏运动健康服务的知识和内容。

基于此,中医院校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需融入

常见疾病的运动预防、干预和康复技术,将体育

锻炼与健康服务深度结合。

深层目标:辅助学生中医专业知识的学习。中

医博大精深,诸多专业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难免会有晦涩难懂、不直观的问题存在。但

是中医传统运动与中医药同根同源,诸多中医药专

业知识均能以身体动作的形式予以呈现,如:太极

拳练习过程中所要求的天人合一与中医治病理念一

致;太极拳站桩练习中所要求的精神内守、排除杂

念等与中医施治过程中的“治神”有异曲同工之

妙;中医传统运动中独特的呼吸方法能让习练者间

接体验到“气”的存在等。这就为抽象难懂的中医

专业知识通过身体动作进行直观学习提供了可能,

这不仅能让人更加直观地感悟到中医药精髓,更有

利于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对于促进中医药

专业知识的掌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全程目标:促进医德医风水平提高。中医传统

运动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政元素。如所涵

盖的正义、公平、尊严、忠诚、节操、信义等优秀

的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共识性,

认可度高、标识性强,这些均是其与医德医风教育

的天然结合点。医德医风教学不应是教师自拉自

唱、自说自话,而应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双边对

话”,你来我往、思想碰撞,“言之凿凿、心有戚

戚”。因此,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将诸多中国

优秀传统思政元素以“身体动作”的形式展现,学

生可在这些实践中更直观、深刻地感悟体育精神,

进而与医德医风相联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

己的德行、品行、心性、言行,真正成长为能够担

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医生。

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是中医药高等教育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宏富的健康促进、疾

病防治、医德医风等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然

当前其教学中传统运动形存神去的体操化以及现

代运动项目盲目引进等问题突出。结合教学一线

调研访谈,本文提出以“双融合”(“体医融

合”“体教融合”) 为指导思想,“双促进”

(“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健康服务能力的促进”

“学生中医专业知识与良好医德医风的促进”)

为发展目标的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设想,

以期为中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借

鉴。(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健康四川 31

第35页

为全面推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助推健康四

川建设,加快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

服务体系。四川省体育局针对基层体育行政部门

服务一线全民健身工作力量弱、全民健身公共服

务体系“最后一米”存在空白等问题,在全国首

创推出“百万群众体育引领员工程”。

自2021年底正式启动以来,已经招募培训群

众体育引领员70余万名,累计参与全民健身服务

超300万人次,被群众亲切称为全民健身服务的

“小黄人”。对于带动服务群众开展健身运动,提

升科学健身意识,掌握正确健身技能,探索出一

条“政府搭台、科技赋能、群众引领、志愿服

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四川路径具有重要

意义。

准确定义群众体育引领员身份。群众体育引

领员作为群众身边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者、指导

者和推广者,主要负责宣传党和国家体育方面的

法律法规以及全民健身政策等,经常性引领带动

指导身边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锻炼活动,积极推广

科学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各级各类体育赛

事活动提供服务。

明确群众体育引领员工程目标。群众体育引

领员工程先后被纳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

要》《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计划》

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

完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将达 38.5%,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9名,群众体育引

领员队伍达到 100 万人。《纲要》 中明确将百万

群众体育引领员列为“健康四川建设”重点工

程。

明确群众体育引领员运行机制。通过部门协

同、五级联动、全民参与,构建了纵向到底、横

向到边的群众体育骨干组织体系,更好地带动群

众经常性参加锻炼,引领全民健身蓬勃开展。

明确群众体育引领员品牌标识。注重引领

员品牌标识打造,设计品牌亮眼 LOGO,定制

专属志愿服务服装,在工作全过程突出群众体

育引领员的视觉识别,从服饰、礼仪、场景等

方面,全面展示“小黄人”独有形象,提升群

众对品牌的认知度,增强引领员的身份认同感

和工作凝聚力。

明确群众体育引领员工作平台。用科技为群

众体育发展赋能,开发引领员志愿服务聚合平台

“引体向上”APP及微信小程序,功能简单便捷、

内容专业丰富,免费使用,能够满足群众各种场

景下的网络运动健身需求。截至目前,平台累计

完成注册培训120万人次,最高日页面访问量峰

值超122万,参加云健身活动超1000万人次。

明确群众体育引领员作用发挥。服务带动赛

事活动方面,通过服务跑团,带动辐射3万多各

行各业人群加入引领员队伍并积极参与科学健

身。引领员积极走进校园,带领成都工业学院

1600余名师生集体跳广场舞成为网络热点。创立

自贡市56所围棋文化特色 (示范) 学校,带动5

万人参与棋类活动。积极进行运动推广,柔力球

教练深入四川各地指导柔力球运动推广,累计辅

导培训超18万人次。组织“云”赛事活动,总参

32 本期关注

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

“百万群众体育引领员工程”

成为四川全民健身事业的亮丽名片

第36页

与人次超 300 万,3 万余人在“云”赛事引导

下,养成经常性体育锻炼习惯。在第十四届省运

会上,1959名“小海棠”志愿者加入群众体育引

领员队伍,成为省运会一道亮丽风景。

■启示借鉴

以“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为目标,联动发

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百万群众体育引领

员工程”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和全民健身实

施计划高位推动,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多方发

力、联动发力,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宣传动员体育

爱好者成为群众体育引领员,确保起步即冲刺。

以“科技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为手段,赋能

提速。通过科技助力,搭建起引领员智慧平台,设

置体育引领志愿服务认证、品牌赛事活动推广等

“体育+”共创共享共聚平台化便捷功能,为引领

员、群众提供健身指导、证书获取等多元化服务,

推动 “百万群众体育引领员工程”高效运行。

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理念,服务

引领。充分发挥引领员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身

份优势,让他们“下沉”活跃于群众体育赛事赛

场、健身公园、村社健身点、居民小区等,全面

发挥自身技能特长,创新服务模式,将其体育专

业知识,应用于指导群众科学运动健身,组织带

动更多群众从体育运动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来源:四川省体育局)

在遂宁市大英县开展的健步走活动。(遂宁市卫生健康委供图)

J

“小黄人”志愿者们正在为参赛人员

提供服务。(四川省体育局供图)

身着制服的群众体育引领员(体育

志愿者)。(四川省体育局供图)

健康四川 33

第37页

《关于促进体卫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相关链接

由省体育局牵头,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省中医药管理局和省疾病预防控制局于2024年5

月21日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体卫融合发展的指

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 的通知 (川

体群〔2024〕38号),《指导意见》是我省深入实

施健康中国行动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

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指

导运动促进健康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现就

《指导意见》相关内容进行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

要》把“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教融合、体

卫融合、体旅融合”作为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2021年8月,国务院印

发《全民健身计划 (2021—2025年)》,提出探

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

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2022年3月中共中央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

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深化体卫

融合,制定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建立体

卫融合重点实验室,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

以体育运动康复为特色的专科能力建设,推动国

民体质监测站点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推广常见

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倡导“运动是良

医”理念。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体

育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中央文

件指示精神,省体育局积极组织开展省内外调

研,召集相关领域专家研讨,充分借鉴兄弟省市

经验,与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疾控局

共同起草制定《关于促进体卫融合发展的指导意

见》,着力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发展目标

分级分类推进体卫融合发展,推动体卫融合

服务机构向基层覆盖延伸,运动医学特色门诊在

医疗机构逐步设立,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

方法得到较好推广,体卫融合工作进入全国前

列,实现运动康复处方化、运动处方功能化、运

动健康主动化。

到 2025 年,全省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

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 42.2%,

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

比例达到 92.6%,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 29%,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3岁。

到 2030 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体系基本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

到45%,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

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5%。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

篮球爱好者在遂宁市九莲洲生态湿地公园

参加三对三篮球比赛。(吴奉家 摄)

34 本期关注

第38页

J

34%,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三、主要任务

树牢主动健康理念。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大

众树立“未病先防”“运动促进健康”“运动是良

医”等主动健康理念。

建立体卫融合服务网络。完善全民健身公共

服务体系,增加为民服务内容,提升健康管理功

能,开设运动医学与健身指导特色门诊,促进社

区健身与健康融合服务。

加强体卫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运动促进

健康人才和团队建设,开展体卫融合交叉培训,

支持体卫融合科研创新与发展。

开展重点人群体质健康促进行动。广泛开展

丰富多样的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提高各类健身

设施适龄化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老年人群

的体育锻炼、赛事活动、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和

健康管理,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做好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传承。

构建体卫融合公共服务智慧平台。推动全民

健身智慧化发展,创造智慧化运动健身环境,开

发体卫融合智慧服务平台,推广“运动处方管

家”等体卫融合应用工具,探索建立运动处方

库,为大众提供科学、专业、精准、适宜、适

时、适度的个性化“运动处方”“运动建议书”。

发展体卫融合服务产业。发展疾病预防、健

康体检、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运动康复等服

务业态,培育体卫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加强“体

育+中医药”“体育+康复疗养”产业等方面的合

作力度,形成有特色的体卫融合产业拳头产品。

推进竞技体育与医疗保障一体化建设。建设

高水平的优秀运动队医疗保障人才队伍,促进权

威机构、医院、高校在运动训练、科研医务、人

才培养、体能训练、伤病预防、损伤治疗、运动

康复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来源:四川省体育

局)

绿茵场上的快乐。(吴奉家 摄)

“多康杯”2023年U系列田径联赛四川赛区。(成都市卫生健康委供图)

健康四川 35

第39页

J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

扎实推进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

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

务,要求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

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

高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

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快

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

出深刻阐述和重要部署。3月5日,习近

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

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

质生产力。”

四川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四川发

展实践,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

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四川出台措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

技厅等 15 个部门联合印发 《加快培育新

质生产力全面激发卫生健康发展新动能的

若干措施》,明确全面激发全省卫生健康

发展新动能,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

量发展。

四川卫健领域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四川省多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

机构会同医保、人社等相关部门,以“线

上云”推动线下就医便利。

在成都市的 52 家医疗机构,患者可

以通过就医场景“一卡通”顺畅挂号缴

费,多卡多码、互不通用的跨院就诊困扰

逐渐成为过去式。目前,四川大学华西第

二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

民医院、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

上线“无卡无码”便民就医服务。

在绵阳市的多家医疗机构中,分时段

预约挂号、智能导诊等线上惠民服务早已

不再新鲜,这套智慧诊疗服务体系已覆盖

该市所有二级公立医院。

在巴中市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分级

建立慢病管理中心、慢病管理站和慢病之

家,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让慢病患者和

家属能随时查看患者的健康数据。

在内江隆昌市石燕桥镇中心卫生院接

入人工智能技术下的诊疗和体检数据分析

系统,患者的当日门诊数据、检验检查数

据和体检数据在系统中自动汇总,自动生

成异常情况与建议,并自动按人群分层分

类管理。

目前,四川已建成省互联网总医院,

各市(州)互联网医院也在紧锣密鼓建设

中。未来,随着各市(州)和县级互联网

分院的建设完善,还将持续促进四川省互

联网医疗服务扩面、提质、增量。

36 特别策划

第40页

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

智能康复技术转化成果喜人

据了解,电子科技大学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康复机器人为主攻方向,

致力于智能康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经过多年的

努力,该团队在智能康复机器人产品研发及应用

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外骨骼机器人”只在科

幻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出现过,穿戴上以后能大幅

激发运动能力,实现飞檐走壁般的速度和耐力。

“虽然还达不到科幻电影里的效果,但对于帮助病

人恢复生活和运动能力来说,目前我们的研究成

果完全可以做到。”团队负责人程洪教授介绍。

该团队研发的智能康复机器人系列产品包括

下肢康复机器人、上肢康复机器人、软体康复

手、儿童康复外骨骼等,均配备有脑机接口,支

持脑控操作,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精准的康

复服务。

近两年,国内外的“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受

到公众关注,但电子科技大学早在 2017 年就承

担了科技部相关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运用在

了截瘫助行外骨骼机器人之中。2018年,截瘫助

行外骨骼机器人获得了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

理局) 认证,成为国内首批获得该类产品认证的

机器人,填补了行业空白。此外,儿童康复外骨

骼机器人也获得了相应的医疗器械认证。

记者了解到,该团队在智能康复机器人领域

共取得发明专利150余项,其中30项已实现技术

转化。程洪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

发计划项目“截瘫助行外骨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及示范应用”,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在康复机器

人方向的首个重点研发项目,充分体现了电子科

技大学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

立足四川惠及全国

助上万名截瘫患者重新站立

为了将智能康复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

践,电子科技大学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

程研究中心依托下属的产业化公司——布法罗机

器人有限公司,积极推广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该

公司以“立足四川,辐射全国,建立标杆,示范

应用”为主要推广模式,在全国10 余省、20 余

市、20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示范应用,取得了显

著的社会效益。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电子科技大

学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牵

头创立了“一带一路”智能康复产业联盟,该联

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系列人机智能技术

意念控制外骨骼 截瘫患者走起来

□白华宇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和医疗健康的联系越来越紧密,“AI技术”“脑机接口”

“外骨骼机器人”也逐渐成为热词。在四川,电子科技大学近年来努力研究这一系列

“黑科技”,并且取得了数个突破。

通过研究打造医学人工智能创新体系,电子科技大学已经研发出了适用于康复

病人的人机智能技术,并且已经开始投入应用,造福患者。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代

表前沿的技术呢?近日,记者走进电子科技大学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

究中心,窥见未来医学的一角……

健康四川 37

第41页

盟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知名医疗机构,

旨在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智能康复技术的

创新与发展。目前,联盟已建立5家智能康复医

院,并在10余家医院试点,已累计帮助上万名截

瘫患者重新站立行走。

在医学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过程中,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备受关注。电子科技大

学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度

重视这一问题,建立了加密服务器用于数据储

存,并在数据预处理时严格进行敏感信息滤除,

确保患者信息安全。此外,该中心还建立了完善

的伦理审查机制,确保研究过程符合伦理规范和

法律法规要求。

重大机遇已经到来

智能康复“完全体”就在眼前

展望未来,程洪表示,电子科技大学人机智

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将继续致力于

智能康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工作。他们计划进一

步加强与国内外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

流,推动智能康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还

将关注患者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产品设计

和功能设置,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康复

服务。

虽然已经取得了多项突破,但程洪说,这一

套人机智能技术的“完全体”还不止于此。“新

质生产力的提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

未来,这个技术体系还将融入康复AI大模型、智

能老年康养护理机器人等核心技术,形成脑控康

复机器人、AI康复辅助决策系统、智能康养护理

机器人等系列康复机器人产品,服务于神经损伤

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群体及老年群体。在中长

期规划中,我们还计划快速开展技术转化和应用

落地工作,并在国家或四川省的政策支持下开展

推广和示范工作,为我国智能康复领域的创新发

展形成人工智能引导的新质生产力。”程洪介

绍,今年,该团队将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四川相

关职能单位推动智能康复的技术培训工作,为后

续智能康复领域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来源:

《大众健康报》)J

受试者体验智能康复器械。(黄瑞 摄)

38 特别策划

第42页

中国首款双抗ADC成功“出海”

四川本土创新药企加速崛起

□冯若冰

研发一款新药需要多久?在新药研发领域有一个“双十定律”,一个新药的“诞

生”需要长达十年、多达十亿美元的时间和金钱投入。

“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药首次被提及,这给创新

药行业发展带来信心。

从“新药”到“创新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正加快形成“新质

生产力”。其中,就有来自四川本土的创新药企——百利天恒。

首款国产双抗ADC

成功“出海”

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专利的药物,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

义,能够降低对外国新药的依赖。

近年来,我国创新药数量大幅度增加。在管

线研发端,新靶点、新技术不断涌现,新药研发

进程屡屡突破,国内创新药的研发实力增强,新

药出海数量也水涨船高,ADC (抗体偶联药物)

就是其中之一。

ADC有肿瘤“魔法子弹”之称,其原理是将

类似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药物 (治疗肿瘤常见

的一类药物) 与单克隆抗体连接在一起,实现对

肿瘤组织的靶向杀伤功能。最新一代的 ADC 药

物,甚至不用进入肿瘤内部,就能杀死目标及其

附近的肿瘤细胞。

回顾 2023 年全年,全球 ADC 药物市场热火

朝天,重磅交易频发。在这场席卷全球的ADC热

潮中,中国企业势头尤其强劲,其中就有来自四

川本土的创新药企——百利天恒。

2023年12月11日,一个超80亿美元的订单

吸引了全球目光,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 与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巨头百时美施贵宝

(BMS) 就 BL- B01D1 (EGFR × HER3 双 抗

ADC) 项目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这是中国

第一款成功“出海”的双抗ADC。

今年 3 月,百利天恒收到了 BMS 就 BLB01D1开发与商业化许可协议支付的8亿美元首

付款。根据协议约定,这次合作潜在总交易金额

最高可达84亿美元(约600亿元人民币),创下中

美之间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交易金额的历史纪录。

根据协议,双方将合作推动BL-B01D1在美

国的开发和商业化。SystImmune 将通过其关联

公司独家负责BL-B01D1在中国大陆的开发、商

业化以及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并负责生产部分供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使用的药品。BMS则独家负责

BL-B01D1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商业化。该合作协

议已于2024年2月8日正式生效。

百利天恒研发的BL-B01D1正是一款全球双

抗 ADC 领域的领先药物。BL-B01D1 单药在多

个上皮肿瘤适应证中均表现出强烈的疗效信号,

特别是在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鼻咽癌、

食管鳞癌、乳腺癌后线患者中,已表现出潜在的

健康四川 39

第43页

突破性疗效。

勇闯海外市场

“重金”投入研发

实际上,百利天恒并不是一家年轻公司,其

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96年,百利天恒的前身百利

药业在温江成立,公司以化学仿制药和中成药起

家,逐渐进化为具备独立研发能力的创新型药企。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早在2011年,百

利天恒便着手布局创新转型,并前瞻性地避开了

在当时竞争较为激烈的单克隆抗体领域,以未被

满足的临床需求为指引,选择难度更大、壁垒更

高的双特异性抗体、四特异性抗体、ADC药物等

新型源头创新的生物药领域为自身发展方向和研

发重点,进行科技探索和技术积累。

出海是创新药企业开拓业务新增长点的重要

途径,但打通创新药出海这条路,百利天恒并不

容易。

2014年,百利天恒在美国西雅图成立子公司

SystImmune,是其布局全球化的开端。百利天恒

双抗药物、多抗药物及双抗ADC药物等创新药的

临床前研发工作,由中美两地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

员配合完成。其中美国子公司SystImmune主要负

责新型抗体药物研发的早期发现等上游环节,中国

的研发团队主要负责ADC药物中化学分子部分的

研发和合成、抗体药物的生产工艺开发、放大、结

构确证和质量分析、药理毒理等研究。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百利天

恒分别投入2.79亿元、3.75亿元、3.33亿元用于

研发,占营收比例分别为 34.97%、53.32%、

107%。

为患者提供

更多“中国方案”

如今,百利天恒在成都医学城建设的第三期

抗体产业化生产线拥有 13000L 细胞培养能力,

是国内最大的一次性抗体生产工厂之一。此次与

BMS 授权合作的 BL-B01D1,就是由这个 ADC

车间生产,药物样品被冷链物流运送到20公里外

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百利天恒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合作的首

付款将用于公司目前在研管线在全球多区域、多中

心的临床研究。同时,在现有在研管线的基础上,

探索新的适应证、新的联合用药方式以及不断丰富

新的在研管线,持续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磅产

品,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与积累,如今,百利天

恒已构建4个具有全球权益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的创新生物药核心技术平台,分别为多特异性抗

体新型分子结构平台、全链条一体化多特异性抗

体药物研发核心技术平台、全链条一体化ADC药

物研发核心技术平台、柔性 GMP 标准多特异性

抗体及ADC药物生产技术平台。

依托前述核心技术平台,根据百利天恒最新

披露的2023年年报,截至今年4月27日,百利天

恒已拥有28个创新生物药重点在研管线,14个在

临床研究阶段,其中5个为全球独家。百利天恒双

抗和 ADC 产品 (BL- B01D1、SI- B001、BLM07D1) 共计已启动了 8 个三期注册临床试验,

同时,子公司SystImmune已获得FDA批准在美

国开展BL-B01D1、SI-B001、BL-M07D1三个

创新药的临床试验。(来源:《大众健康报》)

药物生产车间。(受访单位供图)

J

40 特别策划

第44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飞喉移植MDT团队

步履不停 只为患者“发声”

□冯若冰

2023年4月29日,转变开始发生,一台能为无喉患者带去更多生存机会的开

创性手术——喉移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历时9个小时,亚洲首例、全球第四

例喉移植手术成功完成。

2023年6月5日,亚洲首例喉移植手术取得成功;2023年7月9日,世界首例下咽

癌患者多器官簇联合移植手术成功完成;2023年11月9日,世界首例伴有银屑病的

晚期喉癌患者多器官簇联合移植手术成功完成;今年5月,再次成功完成1例喉癌患

者多器官簇联合移植手术。

坚持:18年只为一个梦想

无喉患者在失去正常喉部结构、气管通气及

发声功能的同时,其嗅觉、味觉功能也会受到一

定程度的损害,气管支气管感染的风险随之增

加,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吞咽及与人沟通

的能力。

早在1998年,全球第一例喉移植手术便在美

国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完成,耗时

18个小时。但此后多年,世界上能够成功进行喉

移植手术的人寥寥无几。

“喉移植手术是每一位头颈外科医生的梦

想,它的地位如同珠穆朗玛峰一样。”陈飞觉

得,既然国外可以做,就以他们为参照,一步

一步地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攻克。“开始没

想过会成功,大家也都认为我们不会成功。当

时就觉得即使失败,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掌握一

些显微外科技术、神经和血管的修复重建技术

等头颈部修复里的尖端技术,也是有很大的科

研价值的。”

为了开展全喉移植手术,陈飞及其团队从

2006年就开始基础研究,为实验动物先做自体喉

移植,又尝试异体喉移植。“这18年确实比较辛

苦,加上科研经费支持非常少,全靠情感和梦想

支撑。”陈飞表示,常规院内手术也加速了技术

经验的积累,“我们重点开展了头颈部重建修复

手术,每年自己主刀上百台游离皮瓣手术,还有

喉返神经损伤的修复。”

参与此次手术的多学科团队也并非临时搭

建。“我们从 2018 年起就组建了临床手术团队,

启动了筹备组对技术细节进行定期的探讨和演

练,随时准备迎接第一例患者。”陈飞说。

突破:完成首例喉移植手术

2023年6月5日,华西医院召开亚洲首例喉

移植新闻发布会,经过一场罕见和艰难的手术

后,65 岁的喉癌复发患者周先生获得了新的喉

咙、新的声音和新的生命。

在此之前,全球公开报道仅有美国和波兰成

功进行过 3 例全喉移植术。最关键的是只有个

案,没有任何治疗指南、共识可供参考,从取下

捐献者供体的那一刻起,没有“教科书”的指

引,每一步都需要依靠专家团队数年来积累的临

床经验。

健康四川 41

第45页

J

“供体非常稀缺,牵扯到多根血管和神经,

术前无法充分检查明确。喉还在呼吸、排痰的过

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个‘污染’的器官,受体

和供体的细菌谱差异可能导致感染。”陈飞说,

还有供体喉的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重建,器官冷

缺血时限下的快速显微外科重建等,每一步操作

都是在“针尖上跳舞”。

此次手术全程联合了华西医院最顶尖的多学

科团队,参与专家超过 40 人,术后管理涉及 16

个科室 59 名医护人员,共计 26 次多学科会诊,

最终实现了从0 到1临床“禁区”的突破,华西

医院陈飞喉移植MDT团队也在同月正式成立。

陈飞告诉记者,此前他们曾有4位类似患者

愿意接受喉移植,但最终都在术前临时决定放

弃。“手术成功的那一刻,我们觉得坚持做了17

年的事终于有了一个结果,并且团队有了一个崭

新的开端,不是一直在做无用功了。”他说。

来不及庆祝,团队就开始迎接术后管理等一

系列挑战。“喉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是一个长

期且复杂的过程,自病人决定接受喉移植手术开

始,护理团队即启动护理流程。”华西医院陈飞

喉移植MDT团队成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

长余蓉说道。据了解,余蓉早在 2006 年就加入

喉移植团队。“护理过程虽然艰辛,但看到病人

恢复良好也非常开心,有一种职业自豪感,真的

是累并快乐着。”

传承:让更多医生掌握技术

如今,华西医院陈飞喉移植MDT团队成为全

球首个连续成功开展四例喉移植手术的医疗团队。

“通过四例手术的成功探索,我们已经形成

了华西经验、华西模式,队伍也从原来小的外科

团队壮大到如今 8 个板块都已成立 MDT 团队。”

陈飞说道。

亚洲首例喉移植手术成功后,作为头颈外科

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团队带头人,陈飞受到业内人

士和外界的持续关注。“人生是有限的,工作的时

间也是有限的,我们只是想充分利用工作时间,

为大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案例,让医师‘后浪’

们在我们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及更快地

成长。”他说,未来还会不断在喉移植领域进一步

攻坚克难,一步步梳理、总结经验,希望能慢慢

形成专家共识、指南等,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人才培养也是团队长远发展的重点之一,坚持

人才梯队建设才能推动团队持续高质量发展。越来

越多人的加入,不断刷新的“世界首例”,如今,华

西医院陈飞喉移植MDT团队中不乏青年人才,陈飞

告诉记者,团队在不停地培养年轻人,希望经过一

代代华西人的传承,为医疗团队持续高质量发展提

供坚实的后备人才支撑。(来源:《大众健康报》)陈飞喉移植MDT团队

。(医院供图

42 特别策划

第46页

四川省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中心研究团队

破译“遗传密码”他们在路上

□白华宇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中心研究团队,是由中国科学院

院士杨正林带领38位科研精英组成的团队,在医学遗传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研究团队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23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团队共获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立项52项。发明专利授权36项。先后鉴定23个新的疾病基因,并进行了深

入的功能和致病机制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年轻人贡献亮眼

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中心研究团队的发

展历程可追溯至1995年,当时省人民医院创建了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杨正林院士作为四川省引进

的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从零开始建立了分子遗

传研究中心。2007年,该中心被批准为四川省重

点实验室,并于 2010 年成为四川省青年科技创

新团队。2016年,入选科技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

团队。2019年,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创新单

元。2020 年,成立医学遗传研究中心,并在

2021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人类的很多疾病,特别是罕见病的发生和

遗传有着密切关系,现在的临床医生如果不懂遗

传的话,临床实践中很难诊断与治疗疑难病罕见

病。”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中心主任杨季云

介绍道,将医学遗传学理念加入疑难病罕见病诊

疗,才能做到对这些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按照杨季云的比喻,他们更像是栖身幕后的

“侦探”,专注于微观世界,长期潜心研究,致力

于发现和鉴定人类重大疾病的遗传学基础和致病

机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新型的临床诊断和治

疗方案。

记者了解到,研究团队中人才济济,杨正林

院士作为团队带头人,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

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

奖等。核心成员傅启华教授长期致力于儿童遗传

性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发表了50余篇SCI论文。

杨季云作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建立了遗传

病临床诊治和遗传咨询平台,并参与编写了多项

临床实践指南。朱献军教授作为“天府青城计

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发表了70篇SCI 论文。

“不过,我们更欣慰于团队的年轻人,他们中年

龄最小的还不到30岁,还有10位是获得过全省

杰出青年基金的人才。”杨季云感叹说,年轻人

在团队中的贡献超乎了不少专家的想象,正因为

大家的群策群力,才能推动遗传性疾病基因研究

的发展。

不断取得突破

那么,这样“专业范”的研究团队又是如何

造福患者的呢?杨季云介绍说,团队建立了染色

健康四川 43

第47页

J

体病与单基因遗传病诊断服务体系,开展了优生

优育、孕期用药、遗传咨询与产前咨询等系统化

和规范化医学遗传学诊治服务。此外,团队还在

无创产前检测领域取得了突破,为产前诊断和临

床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2019年,一名来自江苏省的女患者到四川省

人民医院求诊,患者有生育需求,但存在严重视

力障碍,想知道自己的疾病会不会遗传给后代。

医学遗传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患者有

导致视力障碍的基因变异,后代存在很高的严重

视力障碍风险。为了帮病人圆梦,通过产前基因

诊断帮助患者生下了健康孩子。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长期困扰着

不少有家族史的母亲和新生儿,杨正林和朱献军

指导团队,通过不断钻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成功鉴定到了7个新的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

膜病变致病基因,并提出了新的致病机制。通过

产前基因诊断成功降低了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

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新致病机制的阐明也为将来

基因治疗或干细胞治疗奠定了基础,未来通过进

一步的研究实践,或能为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

网膜病变患者带来更大希望。

经过多年努力,研究团队在省内首次应用无

创产前诊断技术确诊胎儿结节性硬化症,推出了

老年黄斑变性基因检测试剂盒,为人群健康和降

低出生缺陷作出了积极贡献。

挑战更多“不可能”

虽然在遗传病研究的多个领域取得了一些成

就,也让越来越多的病人因遗传疾病“密码”被

破译而受惠,但杨季云说,研究团队的未来还有

许多挑战,包括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要经历一个

思维和研究方向的“过渡期”。“特别是杨正林院

士一直在学科前沿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变

化,预判形势,全过程引领科研团队进行研究方

向调整,力争取得重大突破。我们要攻克更多的

遗传学难题,就必须继续努力和进化下去。”

杨季云说,研究团队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世界

一流的遗传学研究中心,要把更多“不可能”变

为“可能”。“比如,现在的一些罕见遗传病,因

为发病率极低,医生临床经验缺乏,就更需要遗

传学研究来辅助诊断,这样才不会出现更多的

‘爱莫能助’。”

2023 年,四川省人民医院成立了罕见病中

心,如今,省人民医院遗传中心研究团队在医学

遗传中心、罕见病医学中心、基因测序中心三个

二级学科平台上,与院内外临床学科合作,推广

高新技术和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力争解决更多

罕见病诊疗难题,让更多人受益。“总之,未来

的路很长,但我们坚信,团队会将更多不可能变

为可能,让更多疾病在科学面前消失。”杨季云

告诉记者。(来源:《大众健康报》)

医学遗传中心研究团队

。(医院供图

44 特别策划

第48页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团队

聚力核医学 50年正青春

□蒲晓莉

核医学是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比起现在的

飞速发展,学科起步之初可谓异常艰辛。西南医科大学核医学团队在核医学领域深

耕细作,很快使科室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

今年7月公布的2023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榜单显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

医学科跃居全国第八位。截至目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治疗全国各地的

神经肿瘤、癌症、骨转移患者1000多人,让患者不用再求医无门或者跑到国外就诊。

提到核医学这门学科,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然而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

学科已经50岁了。在这半个世纪里,团队成员们以“核”为剑,不畏艰难,一往无前,

用智慧和勇气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冷门”学科的蜕变

1974年,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

学附属医院前身) 新建同位素室,标志着核医学

科起步。然而,这个新兴的医学高端领域,因长

期“门前冷落车马稀”,导致科室经营惨淡,很

多医生选择另谋高就,科室面临着人才匮乏和设

备奇缺的双重窘境。

1985年,科室正式更名为核医学科,购进了

第一台国产伽玛相机,开展相应的检查,标志着

医院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核医学科。

1992年,如今的科室带头人陈跃跨进“核专

科”大门,他暗暗立志“不怕冷落,一定要在核

医学科有所作为!”1999年陈跃硕士毕业,挑起

科室主任的重担。

“要做就做到最好!”一个新战场开启,陈跃

挽起衣袖,一边申请购置仪器,一边引进人才,

带领团队外出交流取经,他的每一个举动医院领

导都“大开绿灯”。2003年,核医学科搬入医技

大楼,在云南、贵州、四川地区率先开展正电子

显像。2006年,陈跃的研究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有了资金支持,科室的核医学创新研究

也开展起来。2010 年,科室的第一台 PET/CT

安装并投入使用,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核医

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我们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不到35岁,需要

不断地学习、提高。”陈跃作为团队“主心骨”,

努力在科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自身进步和

能力提高方面,调动大家积极性。目前,西南医

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已成为核医学与分子影

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现有团队成员127人,其

中博士12人,硕士19人,在读博士14人,西南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成了全国核医学研究生导师

数、在读研究生人数最多的医院。

解决核药“卡脖子”问题

团队聚焦国内外核素诊疗一体化领域的难点

热点问题,着力解决核医学领域国际前沿理论与

健康四川 45

第49页

实践问题,科研水平达到先进水平。据全球核医

学权威数据 (Healsan Consulting LLC) 显示,

2021年陈跃位列全球核医学最活跃学者第二位,

2022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中国医院核医学

科论文发表数量排名中位列榜首。

这些看似只是文字、数据的论文,真正体现

在患者身上时,却是实实在在的除病良药。核医

学科团队致力于解决进口核药“卡脖子”问题,

自主研发的放射性新药——针对骨转移的创新药

物,不仅打破了进口的桎梏,还为患者带来实实

在在的福祉。

陈跃介绍,该团队开展了177Lu-TBM治疗

骨转移瘤,225Ac和177Lu治疗前列腺癌、神经

内分泌瘤等核素治疗项目,大大提高了四川省在

分子影像新技术临床转化方面的创新能力与地

位。“这使得核医学科团队一鸣惊人,让许多远

在外地的患者也闻讯到泸州就诊,还吸引了全国

各地医学界人士到酒城学习交流。”陈跃说。

今年52岁的罗女士,患有肝神经内分泌瘤后

便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与病魔斗争长达两年

后,效果却微乎其微,癌细胞还发生多处骨转

移,后背脊椎疼痛日渐加重。在她几近绝望时,

了解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的核素

177Lu-PRRT疗法。于是,今年4月她从河南来

到四川泸州。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定了治

疗方案,经过为期3天的第一轮治疗后,复查各

项指标逐渐好转。

现在,罗女士已开始第二轮治疗,她表示,

“有信心通过核素177Lu-PRRT的精准治疗战胜

病魔,恢复正常的生活。”

核医学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陈跃表示,今后

将带领团队继续加大科技创新,使更多放射性核

素治疗新药物、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让更多患者

得到救治,全面破解进口核药“卡脖子”问题,

同时积极建设肿瘤核医学中心,丰富核医疗应用

场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核医疗服务需求,

打造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核医疗康养目的地。

(来源:《大众健康报》)J

核医学团队。(医院供图)

46 特别策划

第50页

达州市数字健康技术及管理研究小组

为健康事业贡献“数智”力量

□王丹

2019年1月成立的达州市数字健康技术及管理研究小组,由一群热爱创新、追

求卓越的中青年专业人士组成,是一支具有医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多学科背

景的数字健康创新专才青年队伍。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医疗健康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达州

市数字健康技术及管理研究小组,作为这一变革的先锋力量,始终坚守科研初心,不

断探索创新,致力于将数字信息化前沿科技与医疗健康深度交叉、融合,为达州人民

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数智”力量。

把数字健康技术带起来

提到达州市数字健康技术及管理研究小组,

就不得不说起一个人——唐彦。他与医疗行业的

深入接触是从达州市的居民健康卡和全民健康信

息平台开始,彼时作为该项目的技术审查员,唐

彦为研究小组提供了许多专业指导。

2019年,在唐彦的帮助下,研究小组完成了

第一个研究成果——实体居民健康卡和全民健康

信息平台。

2020年,唐彦正式加入了达州市数字健康技

术及管理研究小组,成为学术技术带头人。正是

唐彦的丰富经验和前沿思维,带领达州市在数字

健康技术领域驶入了快车道。

同年6月,“达州全面启用电子健康卡刷码就

医,挂号、就诊、缴费等一卡搞定”的消息刷屏

了各大新闻头条和网站,达州成为全省唯一落地

市级居民电子健康卡平台并开展运营的城市。电

子健康卡也很快在全市各大医疗机构进行了全覆

盖。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这支团队成功推出了

一系列创新且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众多研究成

果中,唐彦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联合120技术骨干

在城市大脑上设计了医疗健康板块,其中嵌入的

120智慧急救服务平台和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

(MPDS),打破了急救瓶颈,解决了找不到患者

具体位置的问题。现在,只要120指挥中心接到

电话,便能通过通信信号精准定位患者位置,还

能通过患者的语音信息,分析患者情况,及时给

出急救建议,在120救护车到来之前,为医护人

员和患者抢出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前沿科技填补国内空白

万丈高楼平地起,随着一年年的积累,团队

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

2023 年形成了一套完善的“111362”数字健康

技术服务体系架构。

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国医疗信息化技术展

览会”开幕式上,达州市卫生健康委与达州市卫

生计生信息中心联合申报的创新技术成果《达州

市域卫生健康数字服务体系创新集成建设》,从

全国257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度医

健康四川 47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刊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