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1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2
湖南省水利厅·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联合出品
出品人
总策划
编委会主任
编委会副主任
执行策划
总编辑
编委
视觉设计
罗毅君 贺弘联
黎军锋 方 华
彭鹏飞 刘 纯
王 睿 王寿阳 冯 钧 陆小红
徐翠兰
刘 娜
左双苗 鲍 文 陈国玉 郭俊军 胡学翔
程 利 龚庆龙 肖 凡 刘可雨
赵子兰
编委会
1
卷首语OPENING REMARKS
水土保持绘就美丽湖南新画卷
欲见山河千里秀,先保大地一寸土。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水土保持是江河
治理的重要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生
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方能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方能使三湘四水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水和土永葆生机活力。
2017 年 1 月,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 -
2030 年)》,这标注着美丽湖南新高度: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
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按照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总体要求,以合
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区域综合
防治和监督管理,加强预防保护,注重发挥大自然的生态修复作用,
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改善,为经济社会和
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支持。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
五年 , 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进入新发展阶段 ,
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任务。“十四五”湖南水
土保持工作怎么做?
《湖南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目标任务:
到 2025 年 , 湖南基本实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由减量降级向减量降级
与提质增效并重转变,人为水土流失监管由重点监管向全面管控转变,
水土保持监测由水土流失面积强度监测向注重管理需求的全面精准监
测转变 , 水土保持发展活力全面提升 , 水土保持功能进一步增强 , 全
省水土保持率达到 86.72% 以上。到 2035 年 , 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
88.28% 以上。
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水土保持观念,
全面推进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
献,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新篇章。
范典型
SHI FAN DIAN XING 示
2
2
CONTENT目录
中央精神 P04
图说“十四五”
简析丨《湖南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
P10
示范典型
水土保持护生态 慈利县蹚出绿色发展之路
水土保持示范引领 隆回县撑起“国字号”招牌
建一个项目 插一面红旗 树一个标杆 三一重能“三个一”打造国家级生态风场
P18
法制纵横
组图海报丨纪念《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 11 周年
解读丨《湖南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
P14
有关水土保持,中央、水利部作出这些重要指示(摘录)
重要论述 P06
关于推动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3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3
它山之石
“红土地”上的“绿色奇迹”: 治理的是水土,改善的是民生
学史力行 结对共建 共促湖南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P46
文艺风采
只此青绿
P48
工作纪实 P26
P44
水润土固支撑高质量发展——长沙市水土保持工作纪实
山明水秀地 宁静平安乡——记水土保持的“宁乡样本”
铺展绿水净土新画卷——临澧县水土保持工作纪实
“小流域”发挥大效益——嘉禾县广发项目区大成河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工作纪实
“三个结合部”的战斗堡垒——邵阳市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推广站党支部先进事迹纪实
党建活动
4
央精神
ZHONG YANG JING SHEN 中
有关水土保持,中央、水利部作出这些重要指示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
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
环境的事业。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重要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反映
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水土保持是一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保持
水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本刊特将相关重要论述进行摘录,以供大家学习。
摘录
4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
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
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
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
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2016 年 3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士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
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
——2010 年 12 月 25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水土保持法》
5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5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
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993 年 1 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推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举措。要认真总结先期试点
经验,有序扩大实施范围。要强化全过程全链条管理,严格申报公示、合同签订、建设验收、资金兑付等
程序,确保达到预期效果。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多点发力、以点带面,推动
全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1 年 11 月 30 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召开部务会议上的讲话
各地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
为目标,着力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要按照“需求牵引、应 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结合
水土保持业务需 求,加快推进智慧水土保持建设。
——2022 年 6 月 24 日,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在水土保持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各流域管理机构依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年)》和流域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
立足流域整体,科学编制或修订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明确流域水土保持目标、治理布局和重点任务。省级
水土保持中长期规划及专项规划审批前应征求相关流域管理机构意见,审批后送相关流域管理机构备案。
——2022 年 3 月 31 日,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流域管理机构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通知》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920 平方公里。依法严格监管人为水土流失,持续推进
遥感监管和信用监管,实现常态化全覆盖监管。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安全监管和风险管控,淤地坝全年安全
运行无事故。推动数字水保建设,完成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
——2022 年 1 月 28 日,水利部办公厅印发《2022 年水土保持工作要点》
6
要论述
ZHONG YAO LUN SHU 重
关于推动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蒲朝勇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
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主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推动高质量发展纳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和水利部党组要求,
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推动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内涵要求和目
标任务,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贯穿到水土保持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建设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构建完备的水土保持预防保护体系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自然
恢复为主,加大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力度,从过度干预、
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守住自然生态安
全边界,增强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
一是全面加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以水土保持重
点预防区及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区、水源涵养区、
水蚀风蚀交错区等区域为重点,全面实施水土保持预
防保护,充分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
治速度。综合考虑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把预
防保护置于优先地位,从政策与管理着眼,加大工作
力度,推动水土保持状况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是突出抓好水土流失源头防控。按照国土空间规
划和用途管控要求,结合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及生态
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
空间格局,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分类分区
明确不同管控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
三是着力提升林草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根据
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按照李国英部长关于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
发展六条实施路径的要求,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谋划,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力争尽快推动实现“六个转变”。一是推动水土保持从
相对独立向系统融合发展转变,更加注重发挥水利部门
作为主管部门的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二是推动水
土保持监督管理向有实有效有能转变,更加注重空间管
控和风险防控;三是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向提质增效
转变,更加注重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四
是推动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向精准全面转变,更加注重提
升成果分析评价和预报预警;五是推动水土保持管理机
制向协同高效转变,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协同发力;六
是推动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向智慧现代转变,更加注重数字
赋能、创新驱动。围绕实现这“六个转变”,在现有工作
基础上,要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深化拓展和突破。
7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坚定不移实施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水土资源、防治
水土流失,落实监管责任,健全监管规则,创新监管
方式,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水土
保持监管体系,以高水平高效能的监管促进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
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管制度并强化执行。落实
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水土保持法要求,
建立覆盖所有人为水土流失行为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
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建立完善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过程监
管体系,健全农林开发等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
管理规则。结合各地实际,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
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二是创新与完善有效监管手段。建立健全以卫星
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
+ 风险”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及时发现、精
准判别、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常态化开
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对人为水土流失情况实施有效
监控。全面推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探
索建立行业信用监管标准化工作规范,健全守信激励
和失信惩戒制度。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手段,加强对人为水土流失风险的跟踪预警,提高监
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实现“无风险不打扰、
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
三是加快构建协同监管格局。推动开展水土保持法
和省级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条例)人大执法检查。强
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完善监管信息共享、违法线索互联、
案件通报移送等制度。落实生产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
职责,推动实现“管行业、管建设、管生产必须管水保”。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审批便利化、监管
规范化,寓监管于服务,不断提升审批和监管效能。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遵循生态系统
内在规律和机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和经济社
会发展,因地制宜、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
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一是整体性推进系统治理。在坚持以小流域为单
位,工程、植物、耕作等各种措施相结合,开展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在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整
沟、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推进,实现多目标协同
的水土流失系统治理。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
系统,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将小流域治理纳入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积极打造“小流域 +”
模式,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与提高
农业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等有机结合,促进农业
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聚焦生态保护和
高质量发展要求,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统筹考虑经济
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2020 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全国一半以上的
水土流失面积位于林草地,且侵蚀强度为轻度的面积
占比为 81%。要把林草地作为水土流失“减”的重点,
着力加大林草地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修复,不断巩固
提升林草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充分发挥林草固土
保水作用和水土保持功能。
8
要论述
ZHONG YAO LUN SHU 重
社会发展要求、群众需求和水土流失状况,尊重规律、
因地制宜,在重点区域大力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
理工程。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
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实施黄土高
原旱作梯田和固沟保塬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
展,加快推进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积极推进南方丘陵山地带崩岗治理。围绕保障粮食安
全,加大东北黑土区耕地侵蚀沟和 6°以上坡耕地治
理力度。
三是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立完善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结合城市
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以水系、村庄和城镇
周边为重点,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统
筹配置沟道治理、生物过滤带、水源涵养、封育保护、
生态修复等措施,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打造绿
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提供更多更优的水土保持生
态产品。
聚焦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
网布局,加快构建完善监测体系,不断提升监测评价
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对管理的支撑作
用。
一是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加快推进实施国家
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工程。围绕不同区域水土
流失特点及坡面、沟道土壤侵蚀规律机理,结合“双碳”
目标等,加快建设涵盖水力、风力、重力、冻融侵蚀
等监测指标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水土保持综
合监测站网。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健全水土保
持监测站点及良性运行机制。
二是构建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立健全以监
测站点监测为基础,常态化动态监测为主,淤地坝、
坡耕地、侵蚀沟、崩岗等专项调查为补充的水土保持
监测体系。强化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和地面观测有
机融合,构建点面结合、天空地一体化的水土保持感
知网,及时精准掌握全国各级行政区及重点关注区域
水土流失状况及变化情况。推进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计
量制度实施,不断提升监测数据及成果质量。
三是深化拓展监测评价。在常态化开展水土流失
状况监测评价的基础上,聚焦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和
生态系统质量评价等需求,深化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敏感区、重点流域水土保持状况成效监测评价及
不同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监测评估,为生态系统质
量和稳定性、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等提供有力
支撑。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
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
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结合水土保
持业务需求,以算据、算法、算力建设为支撑,加快
推进智慧水土保持建设,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
现代化水平。
一是加快构建水土保持数字化场景。建立健全智
慧水土保持数据管理规则,统一规范数据标准,及时
做好数据采集、更新,建立系统内外、行业上下常态
化共享机制。在水土保持“一个库”“一张图”的基
着力强化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支撑
大力推进智慧水土保持建设
9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深入推进水土保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
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善用体制机制法治,不断提
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是强化政策顶层设计。加快推动形成党委领导、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体系,
更好地发挥水利部门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牵头作用,
落实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及社会各方面责任。
把水土保持放在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通过
政策制度创新和供给,压实各方面责任,调动社会力
量和群众积极性,推动形成有利于水土保持高质量发
展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投入机制。切实履行好水
土保持部门的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职责,强化与相关
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协同,
加强制度、规划、政策的衔接。强化流域治理管理,
完善流域和区域水土保持协作机制。综合运用土地、
规划、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建立水土保持市场
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
代补,鼓励地方利用耕地占补平衡、生态产品经营开
发等产权激励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符合条件的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
水土流失治理。建立健全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相适应的水土保持评价指标和核算
体系。
三是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法治思想,切实增强法治自觉,树牢法治观念,强
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履行好制定实施发
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及监督、服务等各项政府
职责。聚焦法治实施这个重点,全面抓好水土保持法、
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贯彻落实,以法律的武器防
治水土流失,用法治的力量保护水土资源。结合新阶
段新要求,做好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
章的制修订,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建
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管与执法、执法与司法衔接和公益
诉讼等有利于法律实施的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
法,加大对水土保持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
水土保持普法宣传,强化以案释法、以案示警,畅通
公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升全社
会水土保持法治意识,加快推动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
社会氛围。
(来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文章有删减)
突出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
础上,形成全国统一、及时更新的水土保持数据底板,
构建满足不同管理目标需求的水土保持数字化场景,
为推进智慧水土保持建设提供可靠的算据支撑。
二是建立完善水土保持模型。锚定智慧化模拟的
目标,在现有算法模型基础上深化攻关、知识驱动、
集成应用,建立完善水土保持模型。深入研究不同流
域区域自然规律和水土流失机理、趋势,研发不同区
域不同类型土壤侵蚀模型,以及水土流失状况预报预
警模型、人为水土流失智能识别及风险预警模型、水
土流失综合治理智能管理模型。加快建立黄土高原淤
地坝安全度汛“四预”模型,着力提升淤地坝安全度
汛管理水平。
三是升级改造水土保持信息管理平台。基于智慧
水利“2+N”体系,根据水土保持数据处理、模型计
算等需要,升级改造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平台,实
现水土流失状况预报预警、人为水土流失预警、水土
流失治理智能管理等业务功能,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加快推进淤地坝安全度汛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淤地坝
数据库,实现淤地坝快速查询、实时分析和重要淤地
坝“四预”功能。
10
说“十四五”
TU SHUO SHI SI WU 图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
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期间,湖南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
下降”,全省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
任务。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任务举措是什么?一起
来看看吧!
简析丨《湖南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一带一部”
战略定位和“三高四新”战略目标,遵循“十六字”治水思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施山水林
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提供更多高质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产品,实现
生态良好、百姓受益 , 保障水安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基本原则
到 2025 年,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 86.72% 以上
到 2035 年,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 88.28% 以上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精准施策,科学治理。
坚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
坚持夯实基础,强化支撑。
坚持创新引领,注重效益。
规划及远景目标
11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
修订《湖南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设计施工、监测监理、
验收备案、监督检查、问题认定与责任追究等要求,优化审批和备案流程,提升制度权威性和约束力。
落实水土流失治理目标任务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和修复、矿山生
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多部门协同发力。“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8986 平方公里。
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以大中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按区位特点和优势统筹布局治理措施,持续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
点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2000 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 100 条。
推进 3 个一批“小流域 +”重点工程建设
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项目为基础,力争打造 20 个特色产业型、20 个生态宜居型、10 个水
源涵养型“小流域 +”重点工程。
全面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
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创新水土保持监管手段和方式
加大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力度,持续开展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依托“互联网 + 监管”
系统,加强监管信息共享互通,依法依规进行查处,限期整改到位。
推进水土保持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深化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落实“重
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制度,推动联合惩戒。
依法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监管制度落实,对监督检查及遥感监管发现的违法违规行动,要建立台账,严格依法查处,对于存
在的水土保持问题限期整改,实行对账销号,闭环管理。
12
说“十四五”
TU SHUO SHI SI WU 图
加快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
建设
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按年度开展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组织开展水土流失消长分析评价,准确及时掌握全省水土流失状况及动
态变化。完善土壤侵蚀不同区域影响因子及参数,开展水土流失图斑落地,研究探索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估。
推进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四化”建设
监测手段智能化。全面升级改造现有 17 个监测站点。
监测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监测站点建管机制,修改完善监测站点管理办法,优化运行管理。
监测合作多元化。探索推广“监测站点 + 科研机构”“监测站点 + 高校”等多元化运行新模式。
站点建设标准化。规范新建、改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建设标准,优化监测站网布局,打造水土保持示范监测站点。
推进水土保持监管重点监测
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监督性监测和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成效监测,为水土保持“三同时”制
度落实和重点工程效益评估提供执法及决策依据。
建立水土保持智能感知体系
根据湖南水土保持相关业务需求,利用新型监测设备和高新科技手段打造监测感知网,高效获取水土保持
多源数据,为水土保持业务管理提供支撑。
稳步提升水土保持监测现代化水平
开展全省水土保持普查
开展土壤侵蚀野外单元调查,获取典型区域实地第一手资料;完成全省小流域划分,摸清小流域基本情况;
构建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
13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夯实水土保持发展基础
健全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
制定《湖南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开展水土保持示范创建
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5 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示范工程 8 个。
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针对水土流失规律和机理、水土保持生态价值、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治理特点,开展基础研究、应用
技术研究等。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资金保障 注重人才培养 加强宣传引导
建立湖南省水土保持数据库
根据湖南水土保持业务对数据资源的需求 , 重点针对监督管理、监测评价、综合治理等业务 , 提出水土
保持数据资源目录建设、整合入库、数据存储和管理以及共享交换等技术方案 , 促进水土保持业务的精细化 ,
提高水土保持综合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构建水土保持数字化场景
结合水土保持智慧化管理需求,构建基础数字化、监测评价数字化、监督管理数字化、综合治理数字化
等水土保持数字化场景,为水土保持智能模拟与精准决策提供直观展现服务。
开发水土保持业务应用功能模块
开发水土流失监测评价、人为水土流失监督管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业务应用功能模块。
14
水土保持,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江河治
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
基本国策。2022 年是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实施 11 周年,一组海报
予以宣传纪念。进入新发展阶段,湖南水土保持工作仍需继续奋进,保
护水土资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组图海报丨
纪念《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 11 周年
制纵横
FA ZHI ZONG HENG 法
15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16
一是贯彻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利部关于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
的意见》《水利部关于印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规章对治理水
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高位规划,对水
土保持任务、措施和组织管理等作了顶层设计。《办
法》的出台,是对上述法规文件的积极响应,明确
了湖南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路径举措,
是治理湖南水土流失的具体工作措施,也是湖南生
态文明建设的必要选项。
二是水利部门的职责所在
依据我国关于水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
署,水土保持工作是水利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
水利部门需要针对负责地区的水土情况,拟订水
土保持规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水土流失的综
合防治、监测预报并定期公告。水利部门还负责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指导重点水土
保持建设项目的实施。因此,《办法》的出台是
湖南省水利部门履行自身职能的具体表现,也是
增强其水土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
三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湖南省多分布山地丘陵,且属于季风气候,
降水大且集中,多暴雨。在这样的地质地貌条件
和气候条件下,湖南易于发生水土流失。再加上
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仍十分
突出,水土的大量流失使得湖南生态安全、饮水
安全、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制约了经
济社会发展,影响了湖南省现代化建设进程。
并且,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及系列政策的
发布,湖南省水利厅先前制定的《湖南省生产建设
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湘水发〔2018〕16号)
已难以适用于当前环境。为与上位文件新精神、新
要求和省水利厅党组新部署保持一致,《湖南省生
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必须
提上日程。
解读丨
《湖南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工作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也是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靠山。为进
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2022 年 4 月 29 日,湖
南省水利厅印发《湖南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办法》(湘水办〔2022〕14 号)(以
下简称“《办法》”),推深做实湖南省各项水土保持工作,推动新阶段湖南水利高质量发展,
从而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
制纵横
FA ZHI ZONG HENG 法
《办法》出台的必要性
17
主要内容
改革创新与重点
《办法》分为八章,共 71 条,包含总则、水
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持设计与施工、水土保持
监测监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备、水土保持监督
检查、水土保持问题认定与责任追究、附则等八个
方面的内容,明确了文件适用范围、责任主体,以
及水土保持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和措施。
一、第一章总则。明确了《办法》制定依据、
适用范围、分级监管权限,以及水土保持“三同时”
要求。
二、 第二章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明确了水土保
持方案分报告书和报告表编制标准、技术审查、申
请、审批等具体要求;明确了开发区水土保持水土
流失防治责任主体、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以及开
发区内的生产建设项目编制、技术审查、申请、审
批等具体要求;明确了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标准、编
制、技术审查、申请、审批等具体要求。
三、第三章水土保持设计与施工。明确了生产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水土保持
设计要求,明确了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要求,明确
了建设管理工作中水土保持要求。
四、第四章水土保持监测监理。明确了生产建
设项目施工全过程各阶段扰动土地情况、水土流失
状况、防治成效及水土流失危害等主要水土保持监
测内容及要求,明确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
资质、工程质量评定、重点监理内容,明确了开发
区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作要求。
五、第五章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备。明确了生
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编制、竣工验收
组织、验收资料公开、验收报备等要求,明确了水
土保持设施验收为不合格的十三种情形。
六、第六章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明确了生产建
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计划、方式、内容、程序等,
明确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备核查项
目、内容、结论。
七、第七章水土保持问题认定与责任追究。明
确了对监督检查和验收核查发现的问题认定与责任
追究方式,明确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惩戒
实行“重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两单”制度,
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的情形,以及“两
单”认定、报送、公开、应用等原则。
八、第八章附则。明确了第三方机构定义,《办
法》的施行时间。
一、创新许可制度。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
持方案报告书推行生产建设单位自选承诺制或者
审批制。
二、深化审批改革。一是开发区实行水土保
持区域评估制度。二是实行承诺制。三是简化审
批环节。
三、优化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
四、加强水土保持设计与施工管理。
五、规范水土保持监测监理。
六、推行信用监管。根据水利部生产建设项
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两单制度,结合湖南省实际,
细化了有关内容。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范典型
SHI FAN DIAN XING 示
18
水土保持护生态 慈利县蹚出绿色发展之路
“治一方水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
水土保持工作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也是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靠山。
近年来,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慈利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
绕国家、省、市水土保持工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
造工作亮点。在不断推动水土保持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道路上,让水保监管模式接上“慈利地
气”,交出了一份属于慈利的特色答卷。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慈利县江垭镇官桥村,荒坡披上绿装展新颜。
全江玲
19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推进综合治理,促进生态建设
站在村头,望着不远处山坡上
一片片长势喜人的油茶树,慈利县
江垭镇四坡村党支部书记庹先勇笑
在嘴上、乐在心里。
“这块地还真是个‘宝地’,
种上油茶以后能为村里增收不少
呢!”
其实,庹先勇口中的这块“宝
地”,数年前还是一块荒草丛生的
坡地。“以前这山上,土里尽是石头,
找不出几块像样的地。”庹先勇说,
过去这一带坡地面积大、小地块多,
水土流失严重,地根本没法种。
荒地变宝地,得益于当地持之
以恒治理水土流失。
近年来,慈利县始终坚持把水
土保持作为全县农村工作的重中之
重,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分类指导、连片开发”的总体要求
和“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水土
保持工作。
——聚焦治理保护任务。通过
实施黄泥桥、剪刀寺等小流域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龙王岗生态清洁小
流域治理、三官寺土家族乡坡耕地
治理等国家重点水保工程,结合石
漠化治理等综合项目,中度以下宜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基本治理完成并
得到有效保护,流失斑块生态现状
有效改善。
——聚焦防治体系。根据水土
保持规划,科学进行防治分区,确
定了水土流失“三区”,发布了政
府通告等相关文件,有针对性地进
行保护和防治,形成了有效的防治
体系。
——聚焦坡耕地整治。2018-
2020 年,连续三年实施坡耕地项
目滚动开发,投入建设资金 5029
万元,项目区 60% 以上的坡耕地
得到治理。禁垦坡度以上陡坡耕地
有效采取了水保林、封禁补植等措
施,达到了“山顶戴帽、山腰系带、
山底穿靴”的效果。
——聚焦生产建设项目监管。
定期组织开展水土保持“一法一办
法”贯彻实施情况大检查,不断加
大行政执法力度,始终把水土保持
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确
保“三同时”制度得到实现。近三
年来,全县清理核查建设项目和疑
似图斑 220 余处,全年水土保持规
费征缴突破 500 万元。
……
一项项措施铿锵有力,一个个
成果同样喜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慈利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
由 146.5 平方公里缩减到 80.7 平
方公里。全县水土保持率年均增幅
为 0.5%,近 3 年中度以上水土流
失面积由 696.3 平方公里减少到
679.57 平方公里。
荒坡披上绿装,美丽乡村迎客来
近两年,慈利县坡耕地水土流
失综合治理三官寺、皮家垭 2 个项
目区 14 个村,在水土保持综合治
理中总投资 2529 万元,按照以发
展种植产业为重点,设计建设以甜
脆李、晚熟桃为主的鲜果采摘经济
林千余亩,并配以沉沙池 74 口,
蓄水池 36 口,山塘 16 座等小型蓄
水保水工程 180 处。
“今年 6 月份,甜脆李第一次
挂果就迎来丰收,丰产了一万多斤。”
说起水保综合治理的好处,三官寺
土家族乡张家溶村相关负责人深有
感触,“荒山变良地,组建专业合
作社,采取‘合作社 + 农户’模式
种植甜脆李和晚熟桃,流转费、股金、
务工费、果子销售……几项收入加
起来,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
昔日荆棘山变成李子园,不惹
眼的山岗成为增收的桃花园,这只
是慈利县开展水保综合治理的一个
缩影。
慈利县水资源和水土保持事务
中心主任王勇介绍说,这些年慈利
县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促进环境
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根据
流域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水平和
发展规划,以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
理论作指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
对坡改梯、水保林、经济林等措施
设计进行了优化,因地制宜进行了
范典型
SHI FAN DIAN XING 示
20
科学、规范、合理的初步设计,为
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工程
设计根据当地地形、土质特点,以
群众易接收、效益快的坡改梯、水
保林等民生水利水保工程为主。
王勇告诉记者,通过对坡耕地
进行水平梯田的治理,布置相应的
小型配套工程如蓄水池、排水沟、
截水沟、整修山塘、沉沙池、生产
道路等措施,并结合乡村发展进行
经果林栽植,彻底改变了地形陡、
地块窄、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有
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态和农民生
活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昔
日的荒山薄岗地正逐步变为农民的
“绿色银行”和“生态绿肺”。
连片开发的坡耕地项目区,
阳春四月万物复苏季节,经果林绵
延连片,翠绿叠嶂,蔚为壮观;生
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区与黑臭水体整
治、农村创卫、厕所革命等项目有
序衔接,实现了环境整洁、乡风文
明、公序井然、流域清洁……一幅
和谐美丽的绿色生态画卷正在溇澧
大地徐徐展开。
改善生态环境,助农致富增收
1 月 9 日,杉木桥镇枫树塝水
土保持示范园老板李仁贵坐在自家
沙发上,悠闲地算着今年的收入。
“这地已经荒了好多年,如今通过
水土保持项目的整理,200 多亩
地都种上了果树,经济效益逐渐凸
显。” 李仁贵笑着说。
近年来,慈利县委、县政府以产
业化经营理念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从
扶持各村发展林果业为抓手,通过水
利配套、护地堤、坡改梯等手段,辅
以水保林、封禁、沟道治理等治理措
施,既让群众得到实惠,又提高了群
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慈利县先后在
项目区投放柑橘苗 280 万株,建成
25 个柑橘基地,年产鲜果过万吨。
在高峰乡、杨柳铺乡项目区,重点
发展中溪滕梨和高山反季节蔬菜,
亩均产值达 3000 元以上。
“水保治理项目不仅改善了群
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让群众获得
了土地流转租金、长期务工报酬等,
部分项目区群众人均年纯收入普增
1000 元以上。”王勇告诉记者,
这些年项目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陆
续得以配套完善,地力有效提高,
形成了“公司 + 村 + 农户”“专业
合作社 + 农户”“大户承包”的产
业运作模式, 实现“一村一品”,
示范带动效应明显。其中,2018-
2020 年水保项目实施就连带辐射
和助力项目区域周边 30 余个贫困
村 10000 余名群众实现脱贫。
实施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群
众、建成一种产业、美化一片生态、
发展一地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一
批批水保项目实施,已然成为乡村
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为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
千秋。2005 年,慈利县水土保持
局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
集体;2009 年,慈利县被确定为
第一批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
建设试点县;2021 年,慈利县荣
获全国第一批“国家级水土保持示
范县”称号。
荣誉,见证慈利水土流失治理
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荣誉,还
将鼓励慈利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黄花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改善了当地农村生产、生态和农民生活条件。
21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水土保持示范引领 隆回县撑起“国字号”招牌
贾星 王宝林 肖爱梅
“自从搞了这个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后,不仅防止了水土流失,还种上了油茶和
药材,我们在这里打工,一年还有一万元左右的收益呢。”1 月 10 日,家住邵阳市隆回县北
山镇大塘村八组的陈强说起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后家门口的变化,激动又开心。
2017 年,隆回县对位于北山镇的这片 5000 多亩的荒地进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利
用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共 1000 多万元,先后进行了机耕路、人行道、排水沟、
蓄水池、沉砂池等建设。2018 年 8 月份,该工程整体完工。为了让这块地在保水保土的同时,
发挥出经济效益,北山镇引进了油茶和药材玉竹的种植。通过大户承包、本村劳动力打工的模式,
给周边的老百姓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这是隆回县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隆回县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力促隆回“生态水保、
经济水保、民生水保”协调推进,一幅“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大美画卷正在隆回大地徐徐展开。
国家水利部正式发文公布,隆回县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县”。这块“国字号”
招牌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艰辛付出与努力?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隆回县因地制宜发展金银花种植和旅游等产业。
范典型
SHI FAN DIAN XING 示
22
综合治理显成效
生态之基筑牢
隆回县始终坚持“预防为主、
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
注重效益”的水保方针和以小流域
为单元,山、水、林、田、湖综合
规划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护
性耕地措施相结合,探索了一整套
丘陵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
该县根据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
规律,以最佳组合、最优设计方案,
运用工程、生物、农业措施,针对
不同流域、不同的地理条件,采取
不同的治理模式。依据不同地貌的
立地条件,合理布设各种水保措施,
形成了山顶、山腰、山脚、河沟四
道综合防护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治
理效果。截至目前,全县已治理 68
条小流域,流域面积 687.6 平方公
里,综合治理面积 582.28 平方公
里,占治理小流域面积的 84.7%,
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
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有效控
制了水土流失。
“北山镇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
治理工程的实施,不仅为我们当地
160 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带动
了 65 人 脱 贫。 就 2021 年, 这 片
土地种植的油茶和药材就产生经济
效益 120 余万元,预计丰产期的经
济效益可达 250 万元。”隆回县北
山镇党委书记王熙华介绍。据了解,
隆回县域内全面禁止 25°以上陡坡
开荒种地,坡耕地治理度达 65%。
目前已完成北山项目区、九溪江项
目区建设,其中“全国坡耕地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修建水平
梯田 5471.4 亩,整修梯田 2311.6
亩,修建机耕道 24.87 千米,截排
水沟 21.19 千米,蓄水池 53 个,
沉砂池 93 个,整修山塘 14 口,项
目区人均新增耕地 0.08 亩。
生态修复显成果
建设秀美隆回
近年来,隆回县牢固树立人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人
与自然的关系,以植树造林、封山
育林、退耕还林为重点,着力提高
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灾害以及人
为对山林植被的破坏带来的水土流
失。为鼓励和促进“全民参加水土
保持”格局的形成,先后制定了一
系列水土保持奖惩措施。到 2020
年底,完成退耕还林 40.75 万亩,
其中退耕地造林 17.05 万亩、荒山
造林 23.7 万亩,完成长江中下游
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封山育林 72 万
亩,完成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
设工程任务 3.58 万亩,完成“三边”
造林绿化任务 2.3 万亩。
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建设,
实施以电代燃工程,推广省柴灶、
沼气池、太阳能等,建成中小型水
电 站 113 座, 风 力 发 电 场 5 处,
沼气池 3 万口,各类太阳能设施
8500 台(套),省柴灶 8.7 万个。
新能源建设既减少了森林砍伐,又
促进了生态建设和修复。
在隆回县小沙江镇,因为对山
体的过度开采和石材加工,导致当
地生态被破坏和污染、水土流失严
重。2019 年 6 月,针对这些问题,
隆回县实施小沙江石材行业环境污
染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对项目区
内 6 家石材加工企业进行关停,
针对每家加工企业制定了具体的生
态修复实施方案,并因地制宜发展
了金银花种植和旅游等产业。截至
2020 年 12 月,基本实现了治理的
目标。
严格执法显担当
确保健康发展
隆回县坚持“预防为主、保护
优先、注重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
狠抓水保监督、林政管理和环境保
护等工作。专门成立了履行水土保
持工作机构——水资源水保股和水
利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了水政执法
大队。近年来,全县共查处水土保
持违法案件 120 起,处理相关责任
人 46 名。
该县还相继出台了《隆回县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办法》《隆
回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
批及设施验收办法》等一系列地
方规范性文件,工程“七制”管理
23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严格实施,生产建设项目全程监
督,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应用率
100%,其中国家重点监测站点——
老山冲小流域综合观测站运转良好。
实实在在大数据
幸福指数升级
通过做好巩固与创新、治理
与开发、水保文化与乡村振兴并重
的生态水保,县内陡坡开荒得到
全面禁止,坡耕地治理度 60% 以
上,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
积 80% 以上,大量“灌溉死角”
抗旱问题得以解决,治理区人均保
水保肥保土农田约 1 亩、人均产粮
增幅 22.2%、农民人均收入增加
200 元。
全县形成了“金银花、优质稻、
生猪、烤烟”四大主导产业和“油茶、
百合、辣椒、果蔬茶药糖”四大特
色产业,国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15 个、绿色食品 5 个。2020 年全
县农业生产总值、县内生产总值、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92.77
亿 元、233 亿 元、12589 元, 分
别 比 2017 年 增 长 43%、36%、
37%,全县 62% 的农户住上了小
康房,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通过水土保持综合系统建设,
隆回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
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质达标率
100%,92.8 万农村人口喝上了“放
心水”,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覆盖率
达 100%,隆回人民的生活幸福指
数正节节攀高。
对于下一步工作的打算,隆回
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道:“为巩固
治理成果,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创建
森林城市工作,推进土地整治工程
建设,抓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
快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中
小河流治理、石漠化治理、国土整
治、封山育林等项目建设进度,建
设一批水土保持示范工程;进一步
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建设,
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相关法律
法规宣传力度,严格水土保持‘三
同时’制度落实;建立全国高标准
自动化水土流失动态综合观测站,
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工程提供科
学依据。”
“溪行欲尽竹不已,苍雪纷纷
化流水。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
见白云起。”在先贤魏源的诗中,
隆回是如此美丽。如今,魏源故乡
人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全力践行新
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努力建设
“山青、水秀、人富”“宜居、宜业、
宜游”新隆回。
隆回县水
利局利用无人
机技术执法。
范典型
SHI FAN DIAN XING 示
24
2021 年 11 月, 水 利 部 正 式
公布“2021 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
范名单”,由三一重能开发运营的
宁乡东湖塘风电项目作为湖南省唯
一一个水土保持示范工程项目上
榜名单。这也是该项目继被评为
“2020 年度绿色生态风电场”后,
再次获得国家级荣誉。
众所周知,风电是清洁无公害
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推进能源转型,
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研究突破的
一大课题。但在风电项目建设时,
特别是转子叶片、发电机等大件运
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地表植被
等生态环境要素造成破坏。如何在
给生态造成最小负担的前提下,最
大程度发挥风电的生态效益?在
三一重能率先提出的“生态风场”
发展模式中可以找到答案。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确保项目生态安全
项目建设,规划先行。湖南属
于典型的低风速山地丘陵风电场,
要想最大程度捕获风能,提升风电
效益,优化项目选址和风机布局至
关重要。三一集团总裁助理、三一
智慧新能源设计有限公司院长贺广
零介绍,风电项目立项之初,设计
团队就采用实地勘查的方式,到各
个项目预选址现场进行前期规划设
计勘查,综合当地植被、运输道路
路径,以及风力资源等实际情况,
最终根据最优规划选项,将项目选
址定在宁乡东湖塘镇。
同时,考虑到项目建设过程中,
风力发电机组建设以及大件运输都
会对植被造成一定破坏,从生态环
境保护角度考虑,最少的发电机组
数量,就意味着对生态环境最轻的
影响。贺广零说,按照 50 兆瓦的
总装机容量规划,东湖塘风电项目
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 22 台当时国
内功率最大的自研 2.5 兆瓦风电机
组和 2.2 兆瓦风电机组。2020 年,
东湖塘风电场总发电量达到 1.34
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 3.6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8.61 万吨。
“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建一个项
目,就插一面红旗,树立起一个标杆。
项目建设时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项目完工后我们同样要让风
电场的生态环境与过去等同,甚至更
好,让每一个风电场都成为生态风场、
行业标杆。”贺广零表示,项目规
划之初,就已明确生态修复和水土
保持等各项后续工作,包括道路硬
化、树木花草种植及边坡裸露土地
挂网喷浆等,力图把风电项目对当
地原生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让风
电场源源不断生产清洁能源的同时,
通过进一步美化周边环境,打造风
景靓丽的“打卡地”,将风电项目
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成为真正造
福群众的优质民生项目。
致力水土保持建设
规范落实防护措施
“最短的施工时间,就意味着
对环境最小的破坏。”2018 年 9 月
8 日,东湖塘风电场正式开工建设,
到 2019 年 4 月 30 日电场实现全容
量并网发电,这个项目从开工建设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建一个项目 插一面红旗 树一个标杆
三一重能“三个一”打造国家级生态风场
杨朝文
25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到投产仅用时 234 天,创造了业内
南方山地风场建设的最快记录。
三一智慧新能源工程建设部部
监何小峰介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越来越重视,
为打造高标准水土保持项目,早在
2016 年,项目规划与施工团队就与
省水利厅积极沟通对接,邀请水利
专家对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指导,
确保项目达到高标准、高质量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聘请的
都是有着多年风电项目施工经验和
熟悉水土保持工作的施工队伍,开
挖过程中收集好表土,施工一段恢
复一段、绿化一段,大件运输完成后,
绿化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同步完工。”
何小峰介绍,项目施工完毕后,还
专门留下一支后续维护队伍,按照
水土保持方案并结合项目所在地的
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继续开展项目
现场的复绿和环境维护工作,最大
程度减轻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用
2 到 5 年时间,直到项目周边环境
与原始地貌环境相当,经过相关部
门验收合格后方才撤离。
据统计,通过开展系列水土保
持和科学施工手段,东湖塘风电场项
目共整治水土流失面积 22.99hm2
,
扰动土地治理率超 98%;减少了
水土流失量 5378 吨,治理后本项
目区的土壤流失量远低于容许的
500t/km3 流失量,减沙减蚀率达到
90% 以上。同时,后续维护队伍植
下的树木和依照不同季节洒下的花
籽,也在当地形成项目场内道路两
侧绿树成荫,沿途花香草海的靓丽
生态景观,进一步实现了风电场景
施工过程严格落实水土保持相关规定, 东湖塘风电场绿色植被依旧如故。
观与周边自然生态和谐相融。
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东湖塘风场建设完工后,带动
周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为当地乡
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的背后,除了持
续种植花草树木,美化风场周边环
境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也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一智慧新能源生产运维部副
部监戚中浩透露,这个“秘密武器”
就是能感知、会思考、自控制、自
诊断的智慧风机,运维工作人员远
程登陆“三一重能风场智能集控平
台”,就能实现风机的在线监测和
故障预判、远程诊断,最终打造少
人值守或无人值守的智慧风电场,
让风场景观真正与周边环境融为一
体,提升周边景观可观性。
生态风场,赋能未来。三一重
能相关负责人表示,风能这一绿色
能源,虽然在开发过程中无法避免
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但实现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生
态风场”模式必定是未来风电行业
的必然选择与标杆,三一重能也将
继续通过强化技术研发、智能制造、
智能运维等措施,打造一个又一个
标杆风场,为实现“碳达峰”“碳
中和”目标和清洁能源转型贡献行
业力量。
26
作纪实
GONG ZUO JI SHI 工
水润土固支撑高质量发展
——长沙市水土保持工作纪实
刘艳飞 刘铁伟
实施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和清洁型小流域治理 30 多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11.05
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1/20,自然状态下水土流失面积稳步减少,2020 年水土保
持率达到 91.88%,在湖南省处于领先位置,在全国也属前列……这是湖南省长沙市近几年
水土保持工作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水土流失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反映,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根
源。水土保持工作是治水工作的根本,是生态的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长沙市水利
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彪说,“长沙水土保持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
方针,狠抓水土流失防治和流域综合治理,让水润土固,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有力地支撑了
长沙高质量发展。”
作纪实
GONG ZUO JI SHI 工
27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保一江碧水
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
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
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的主要思路。
作为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中
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沙,
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其
辖域内“一江六河”( 湘江、浏阳河、
捞刀河、沩水河、靳江河、龙王港、
沙河 ) 生态环境的优劣以及水土情
况的好坏,关系一江碧水,更直接
关系长江生态环境。
“一定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将长沙的
生态发展实际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紧密结合。”长沙市委副书记、
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郑建新的一席话,道出了长沙水
土保持工作对长沙以及长江经济
带建设的重要性。
然而,高速发展的长沙,产业
振兴和城市扩容不同程度地给水土
保持工作带来了挑战。
对此,长沙市水利局行政审批
和政务服务处(水土保持处)处长
廖森胜心里门儿清。
“长沙平均每年在建的生产
建 设 项 目 约 2500 处, 扰 动 面 积
约 150 平方公里。特别是,园区开
发强度大,权力下放后因园区专业
工作人员少,监管水平弱,生产建
设项目引发水土流失的情况时有发
生。”廖森胜说,“不能忽视的还
有广大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了解甚
少、认识不足,认为水土保持工作
就是简单的栽栽树、种种草,给水
土保持工作开展带来了诸多影响。”
那么,长沙水土保持工作如何
能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增加“长沙
力量”呢?
松雅湖湿地水土保持工程。
28
作纪实
GONG ZUO JI SHI 工
“早预防,强整治,密监管,
善用心,多动身”……长沙的水土
保持工作“念”着“三字经”。
2021 年年初,长沙市水利局
召开第一次局务会议,以“为长江
经济带发展贡献‘长沙力量’”为
主题,专题研究了长沙的水土保持
工作及相关项目的落实情况。
“局党组非常重视水土保持问
题,除专题研究,更是专门到水利
部水土保持司进行汇报。”廖森胜
感慨,“水利部、湖南省以及长沙
市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为我
们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建议、增强了信心。”
长沙水土保持这样念好“三字
经”。
以“ 强 整 治” 为 例, 长 沙 从
加强水土治理入手,一方面,以合
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促进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传统水土保
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一方面,
以示范带动整体发展,构建了以生
态措施为主导的“源头综合防控体
系”。同时,突出特色亮点,做到
因地制宜、重点投入,分区、分类
合理地配置治理措施,达到治理一
片、形成一景的目的。
长沙水土保持工作利用“天地
一体化”的“密监管”,优化审批
办理,扩大“放管服”范围,杜绝“只
审不管”和只在办公室办批文不到
项目现场抓落实……长沙水土保持
工作在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
的同时,也贡献了属于水土保持的
“长沙经验”。
优营商环境
服务长沙高质量发展
2021 年 1 月 6 日,长沙市市
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了《长沙市水土
保持规划(2021—2030 年)》。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长沙市
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
据。”分管水土保持工作的长沙市
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力新
介绍,“《规划》提出了两个阶段
目标:到 2025 年,长沙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 257.79 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 30% 以
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
比例下降到 6.0% 以下;到 2030
年,长沙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
积 595.74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
合治理率达到 70% 以上,水土流
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下降到
5.0% 以下。”
作为湖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
区重点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和长江中
游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沙,因为
每年众多的在建生产建设项目,人
为扰动影响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
的 1/600,区域水土流失防治任务
非常艰巨。
长沙水土环境好坏对长沙高质
量发展具有基础的决定性作用。
为此,长沙水土保持工作要
为长沙优化营商环境作贡献:一方
面,要水润土固创造好的生态环境
条件;另一方面,要在项目建设过
程中继续加大“放管服”力度,为
城市建设提供高质量服务。
2019 年,水利部发布了关于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
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要求全面
履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法定职责,
着力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和服务
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020 年 7 月 7 日,马栏山视
频文创产业园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
估报告经专家审查后获得通过。
这是长沙开展区域评估工作以
来通过的首个涉水区域评估报告,
也是湖南首例通过评审的水土保持
方案区域评估报告。
王力新表示:“开展区域评估,
推行承诺制审批,是将建设项目评
估评审由单体把关向整体把关、由
申请后评审向申请前服务的重大转
变,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全面优化
营商环境、减少事前审批时间、保
证项目尽快落地的重要举措。”
长沙水土保持审批工作推行区
域评估和承诺制审批“减时”,在
湖南省率先推行水保方案承诺制审
批,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
平均审批时间由原来的 35 天缩减
到 5 天以内,大幅减时。
据统计,年度承诺件办理率达
到了 47.6%,远远地高于同行 5%
29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的平均值。
“我们在处理‘意见’时突出
了‘善用心,多动身,密监管’的‘三
字经’。”廖森胜说,“真正从建
设方去考虑,我们多行动,让建设
方少跑腿,做好项目从立项到完结
的监管和专业咨询服务工作,为建
设方做实事,不找事,全面优化营
商环境,让建设方体会到‘幸福长
沙’的温暖,体会到我们水利人的
真情和专业素养。”
在此过程中,长沙将水土保持
项目审批件办理材料由 7 件降到 3
件,备案件由 3 件降为 1 件,印章
数量由 7 个减少为 1 个,让申请人
少跑路、少耗时。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还试行以
视频方式召开水保技术审查会议,
方便业主、设计、施工等单位工作;
全面落实专家咨询费由财政支付,
减少了企业开支,施惠群众 , 融洽
政企关系。
用心换满意,行动见成效。
前来长沙市水利局行政审批和
政务服务处(水土保持处)办事的
很多业主单位赞许:“我们感觉在
水保方案审批、水土保持监测等方
面的工作思路更清晰了,工作步骤
更简化了,工作成本更降低了,整
个过程给我们的温馨也更多了。”
这只是水土保持“长沙经验”
的一个体现,也是长沙市水利局“我
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实例。
长沙市水利局将党史学习教育
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
密结合,开展“知水情、知工情、
知民情”系列活动,了解群众“急
难愁盼”问题,倾听群众意见和呼
声,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助农民增收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一般而言,水土流失越严重的
地区,经济发展越落后;水土保持
工作做得越出色的地区,其经济发
展也会迅速赶上,百姓的生活环境
和收入也会随之提高。
地处湘中地区东北部的长沙市
宁乡市是重点水土流失区,从之前
的泥石流易发、河道淤塞,到如今
的“山明水秀地,宁静平安乡”的
转变,就是最好的例证。
“今年正在实施国家水土保
持工程宁乡市李家湾水生态治理工
程,区域内 4.13 万人居住环境问
题将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通过生
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实施,以
及‘经果林’等建设,农民收入也
会大幅增加。”项目负责人周湘赣
赞许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土保持事
业的兴衰,关系着国计民生。”
长沙水土保持工作服务乡村振
兴战略,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集中连片、建管并重的思路,以小
流域为单元,整合各方资源,实施
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圭塘河景观带二期生态整治项目水土保持工程。
30
作纪实
GONG ZUO JI SHI 工
“力求项目上规模、上档次、
上水平。”廖森胜认为,“水土保
持工作要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人民幸福做更多的贡献。”
通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等
措施,长沙积极探索水土保持与乡
村振兴战略的有机整合,系统总结
了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源头综合防
控体系试验成果并加以推广应用,
初步形成了水土流失防控与流域环
境污染源头治理有机结合的工作思
路,即在地表水土流失防控和河道
整治等工程措施的基础上,构建以
生态措施为主导的“流域农业面源
污染源头综合防控体系”。
“我们先后实施了以开慧河、
渭川河、大溪河、黄金河、八曲河等
为代表的 30 余条重点清洁型小流域
治理,完成专项投资 1.18 亿元,治
理水土流失面积511.05平方公里。”
廖森胜说,开慧河治理经验在全国进
行了推广。沩水上游小流域被水利部、
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
境建设示范小流域”,宁乡被水利部、
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
设示范县”……
据统计,截止到 2019 年年底,
长沙实施各类综合治理项目 15 个,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14.5 平方公里,
治理崩岗 45 座,种植经果林 2150
公顷,昔日的“黄土山”如今变成
绿色飘香的“花果山”。
让长沙水保人自豪的是,实施
这些项目不仅保住了水土,增加了
收入,更改善了农村环境,呈现出
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长沙美丽乡
村的新画卷。
促文明提升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
核心内容,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
基本国策。”郑建新对水土保持工
作的认识,让长沙水土保持工作有
了更多的内涵,“除做好水土保持
规定范围内的工作,我们要更好地
将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
让更多的人了解水土保持工作,支
持水土保持工作。”王力新认为,“只
有全社会形成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正
确认识,才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长沙市水利局形成统一认
识——水土保持工作不是专项行
动、不是阶段性工作,而是一项常
态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抓好
做实,尤其要强化宣传引导作用,
赢得更大范围的群众支持。
2021 年,长沙市水利局将《长
沙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的立法工
作纳入了局重点工作,成立以局长
曹彪为组长、各班子成员共同参与
的立法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门人
员成立起草小组,制定立法工作方
案,严格按照方案铺排立法工作。
“开展立法是做好水土保持工
作最好的助推器。”廖森胜认为,“坚
持完善法制使各个市场主体权益受
到最平等保护,亦可规范行政部门
和服务对象、市场的边界,强化企
业合法合规意识,保障行政部门服
务水平;立法更能赢得更广泛群众
的支持与参与,让水土保持意识和
习惯融入大众日常,营造良好的水
土保持工作氛围。”
除立法外,针对长沙水土保
持工作如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等课
题,长沙市水利局开展了专项调研,
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借助学校教
育普及水土保持常识,组织社会参
与水土保持活动,通过政府监管对
建设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
等举措,让水土保持这个看似专业
的领域更通俗化、社会化和大众化。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
法》施行十周年为契机,长沙市水
利局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土
保持政策法规、技术知识宣传,仅
到项目建设现场发放工作单就有 3
万余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时代越是发展,水土资源越是
重要,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越应常抓
不懈。
针对长沙水土保持工作目前存
在的水土流失防治压力大、人为扰动
监管任务重、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问
题,曹彪表示:“未来,必须建立完
善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工作机制、完
善的信息化举措,让更多的公众参与
水土保持,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提供
水润土固的良好生态环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 年 7 月)
31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山明水秀地 宁静平安乡
——记水土保持的“宁乡样本”
谢卓芳 宋林峰
初冬的楚沩大地,草木葳蕤,山明水秀。打开宁乡市民的朋友圈,晒碧水青山的随处可见。
“沩江的水质越来越好了,河里钓的鱼味道也更鲜了。”“四溪一渠的环境越来越好,散步再
也没有臭味了。”这是全市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
宁乡地处湘中地区东北部,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沟壑纵横。曾经,这里十山九秃,
河道淤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根据 1981 年宁乡县农业区划调查报告统计,当年水土流失面
积达 1211 平方公里,占境内国土面积的 41.6%。
今与昔的反差,是宁乡久久为功、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的生动体现,也是近年来该市积
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活注脚。欲见山河千里秀,先保大地一寸土。自上世纪 50 年代
以来,宁乡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宁乡经验”,有效遏制了水土
流失恶化的趋势,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湖南省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治理样本。
1982 年,宁乡被列入湖南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2000 年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
2002 年,宁乡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2014 年,宁乡水务局被评为“全国
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秀美的沩山云海。杨铁军 摄
32
作纪实
GONG ZUO JI SHI 工
开启水土保持试验工作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
之本。近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多、
人类活动轨迹增大,对水土生态环
境造成了严重威胁。据《宁乡县志》
记载:20 世纪以来,宁乡干旱、
洪涝灾害频率逐步增加,重现期达
到 2 年一遇;水土流失严重的沙田、
龙田、流沙河、老粮仓、青山桥、
枫木桥等乡镇,由于森林植被遭到
破坏,农业小区气候发生改变,连
年发生水旱灾害。
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党和政
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已有了
深刻的认识,提出了“水土保持是
治理江河的根本”“水土保持是发
展山区生产的生命线”等重要论断,
全国各地掀起了水土保持的热潮,
宁乡便是先锋队之一。1955 年,
宁乡在灰汤设立水土保持试点站,
对乌江上游进行零星、分散的水土
保持试验工作,这也是全国首批成
立的水土保持试点站之一。
水土保持工作遇到的第一个难
题,就是贫困。一般而言,水土流
失越严重的地区,经济发展越落后。
当时的宁乡是一个纯农业县,群众
缺粮少柴,被“逼上粮山”,毁林
铲坡、垦荒种粮,山地开垦面积一
度达到 18 万余亩。为了解决燃料
问题,当地群众由砍树、砍柴到挖
篼铲草根,造成越砍越光、越垦越
穷的恶性循环。
“那个时候,山不像山,水不
像水,满目苍凉。”今年已经 83
岁的汤石山回忆道。汤石山长期在
草冲花果山、青山桥等地从事水土
流失治理工作,据他介绍,当时进
出草冲河只有一条路,只要下雨,
雨水便冲垮道路,造成交通闭塞,
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
为解决烧柴与护林的矛盾,
宁乡县政府动员当地群众改烧柴为
烧煤,逐家发放煤炭。规划退耕还
林,按照一定标准给当地群众发放
补贴。坚决摒弃过去靠天吃饭的农
业发展思路,以保土为主,积极培
育用材林、经济林,提高林业经济
效益。
到 1958 年,宁乡控制水土流
失面积 178 平方公里,河床平均
下降 0.5 米,治理效果初步显现。
大屯营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后,一派江南水乡风光。黄智斌 摄
33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摸索小流域治理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乡
水土保持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上世纪 80 年代初,宁乡在全
省率先成立水土保持指挥部,建立
水土保持机构和工作网点,充实各
个机构的技术力量,有领导地、全
面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制定治理思路,明确治理目标。
提出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
况改造坡耕地,对水土流失较严重
的区域,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坚持
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相
结合;根据各个小流域的特点,作
出全面、切实可行的防治规划。
这些举措不仅有效遏制了宁乡
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提高了经济
收益,也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
展小流域经济开辟了道路。
张勉勤今年 80 岁,曾是宁乡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的工程技术
员,先后从事过崩山管控、崩岗治
理、小流域治理、造林育苗等工作。
“那个时候钱少,但是精神头足。”
说起宁乡水利人的风貌,张勉勤很
有话说。
“土壤贫瘠松散,种植庄稼也
是三年两不收,有时候下暴雨,土
就被冲走了。”张勉勤介绍说。那时,
张勉勤带了两个班,扎根在流沙河,
一治就是 5 年。5 年来,张勉勤带
领工作小组,吃住在工程指挥部,
每天工作至少 10 个小时,风里来
雨里去,一天走十几公里,跑三四
个村。赶不上饭点是常有的事,工
作组就自己掏点钱在当地的老百姓
家里搭餐。
这边要治水土流失,那边抓经
济也松懈不得,宁乡县政府以小流
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契机,分区
域治理荒山荒坡,将 25 度以上的
坡耕地退耕还林,25 度以下的缓
坡地改造成梯平地,在固土保水的
同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
目标。通过大面积种植梨树、橘子
树、猕猴桃,当地村民年收入由几
百元增加到两千元。
“老百姓富裕了,我们心里高
兴。”张勉勤说。
经过 20 多年重点治理,宁乡
共完成荒山造林、残林补植 87 万
亩,退耕还林 6.5 万亩,封山育林
162 万亩,森林积蓄量达到 100 万
立方米以上。在治理中兴建各类水
土保持工程 2500 余处,坡改梯土
1.24 万亩,改良低产田 8 万余亩,
推行保土耕作 5 万亩,初步治理严
重水土流失面积 300 多平方公里。
走向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
“变化在悄然中发生。村民们
从最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到自发
在通往采矿点的路上设置起路障和
警示标牌,一旦发现有破坏环境的
行为,就会打电话向我们反映。”
已经退休的原宁乡水土保持站站长
尹邦记回忆起宁乡水土流失治理的
法治化进程,很是感慨。
1991 年 6 月 29 日,第七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第 20 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2 年,宁乡成立县水土保持工
作委员会,具体指导水土保持综合
治理和监督执法工作。从此,宁乡
的水土保持工作走上法治化、规范
化、科学化的轨道。
宁乡有沩水、乌江、楚江、靳
江河四大河流,长 5 公里以上的支
流达 190 多条,水系发达、砂石资
源丰富,采挖、经营砂石曾是宁乡
的一大产业。
上世纪 80 年代,娄底货车司
机运煤到长沙,总不忘顺便带一车
砂石回去。产业自发形成后,随着
河砂采挖成本升高,“靠山吃山”
的村民将目光投向了附近的一座座
青山——挖山洗砂。
砂石场夜以继日开采,山体裸
露滑坡,遍体鳞伤;大型载重汽车
穿梭不息,道路坑洼不平,灰尘弥
漫,农田减产,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宁乡县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
况,制定出台《宁乡县水土保持工
作办法》,特别对水土资源、矿产
资源、植物资源等,分别制定保护、
开发、利用的文件,把自然资源的
开发与水土保持紧密结合,坚决杜
绝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的行为。
成立执法大队,开展环境“五
大整治”:整治非煤矿山违法开采、
规模养殖污染、河道非法采砂、投
肥养殖、挖山取土洗砂。加强执法
体系建设,县一级设立水土保持预
34
作纪实
GONG ZUO JI SHI 工
防监督站,乡镇一级建立水利水保
站,村一级由水保专员定期向乡镇
水保站汇报情况,初步形成了县、
乡、村三级监督网络体系。
强化水土法制宣传。县水土保
持预防监督局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
彩、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在每年
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利用报纸、
电视、网络等媒体,设立固定宣传
牌、书写墙体宣传标语,大力进行
水土保持宣传;与教育部门配合,
每年开展一次针对中小学生的水土
保持法律法规科普教育活动。
截至 2009 年,宁乡生态环境
有了明显好转,流域内林草覆盖率普
遍提高了 4% 以上,各治理措施充
分发挥了蓄水保土作用,减少土壤侵
蚀量 42.14 万吨,减蚀率达到 80%
以上,有效控制了水库、山塘、河流
淤塞,增强了抗御地质山洪灾害能力。
此外,流域内农业生产和农业
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农民走上
了脱贫致富的发展道路,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
战略高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越来越多人深刻认识到,“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宁乡深入贯彻
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保持
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为核心,全面开
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13 年冬季,宁乡在全域范
围内掀起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的高潮。在老人们的记忆中,这可
是数十年未见的大动作——山塘蓄
水量多了,周边农田可旱涝无忧。
宁乡县政府想了个巧办法——
“以奖代补”,即县里不下达建设
任务,不明确建设资金,由各乡镇
根据群众申报情况,自主确定建设
目标,先建后补。
村民小组各自都开了会,本着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
确定筹资标准。几个月下来,仅许
家 坝 村 就 清 理 了 55 口 山 塘、3.5
公里河坝、15 公里支渠,清淤总量
25 万多立方米。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激发群
众的积极性。经过几十年的摸索,
宁乡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治理经
验。在原宁乡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
局治理科科长林友泉看来,宁乡水
保人的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无私
奉献,不求回报,治理出来的效益
都是老百姓的。”
近年来,宁乡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进程加快。“十三五”期间,宁
乡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
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投入 129.88 亿元,完成沩水治理、
防洪防控、水资源利用及城乡水源
工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
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环境建设,
农村水电水利管理与改革等八大任
务,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部
署,宁乡目前已初步建成水土保持
业务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生产建
设项目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对各
类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和实施效益开展跟踪核实,确保监
管到位不缺位,有效提升了水土保
持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近年来,宁乡逐步取缔沩乌楚
靳四江河道采砂,小型水库、湖泊
及骨干山塘退出投肥养殖。2015
年,中型水库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其他水库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有效
遏制了重点地区河段和重点湖泊水
体质量恶化的趋势,确保城镇饮用
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国家Ⅱ级标
准,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治理成果经得起看,生态效益
经得起算。截至 2017 年,宁乡农
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完成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 82.59 平方公里,新
建改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260 多处,
减少水土流失量 23.57 万吨,解决
了5000多亩农田的水源灌溉问题,
粮食年增产 50 余万公斤,社会效益
突出,也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时代越发
展,水土资源越重要,水土流失防
治工作越应常抓不懈。宁乡数十年
驰而不息抓水土保持,一幅蓝天白
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
画卷正在楚沩大地铺陈开来。
(来源:华声在线 2020年 11月)
35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铺展绿水净土新画卷
——临澧县水土保持工作纪实
何青 卞源
临澧县大溪
河生态清洁小流
域项目修梅镇赵
家巷村生态湿地
建设工程。
盛夏时节,蓝天白云下的湖南临澧,山脉绿意葱茏,河流碧波荡漾,沟渠密布田间,处
处生机盎然……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位于湘西北的临澧,地处武陵山余脉与洞庭湖盆地过渡地带,因濒临澧水而得名。自古
享有“洞庭鱼米之乡”“非金属矿之都”的美誉,是被赞为“楚文化重要传承地”的文化圣地。
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临澧县始终秉持“守一方水土、美一方家园”的初心,以预防和治
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为重点,多点发力,多措
并举,全力做好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融相促、共生共长。
36
作纪实
GONG ZUO JI SHI 工
城市建设念紧“水保经”
97 岁的黎一明,作为土生土
长的临澧县人,对县城每一处的变
化,都了然于心。
“什么是翻天覆地?道水河沿
岸的变化就是翻天覆地!”提及道
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黎一明的自豪
之情溢于言表。
道水河,是三湘四水之一澧水
的一级支流,全长 102 公里,其中在
临澧境内流程 44.26 公里,流域面积
736.09 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国土面
积的 61%,是临澧人民的“母亲河”。
千百年来,道水河滋养了无数
儿女,也孕育了厚重的文化积淀。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保护和治理,
使得道水河防洪能力薄弱、水污染
日趋严峻,加强水土保持、改善道
水河环境成为了 37 万多临澧人民
的共同愿望。
2018 年,顺应群众期盼,临
澧县以创建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
抓手,创新投融资机制,启动了总
投资 17.8 亿元的城乡安全饮水工程
PPP 项目建设。项目通过实施“城
乡安全供水、防洪治涝、城乡污水
处理、生态功能修复、滨河景观改
造、智慧管理”六项重点工程,着
力构建“水资源配置、水安全保障、
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景观
提升、水管理创新”六大体系,全
力实现道水河“水清、水净、水流、
水安、岸绿、宜居”目标。4 年之后,
道水河治理成效凸显,催生出县城
河湖连通、水绿相融、人水相亲的
生态美景,道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成
为了临澧县城的 “天然绿肺”“绿
色会客厅”。 这只是临澧念好“水
保经”,推进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纳浮山之灵气,润道水之膏泽。
临澧山灵水秀,文化厚重,民风淳
朴,“安福之地”的赞誉不仅令每
一个临澧人自豪,也让越来越多的
外地人心生向往。
围绕“产业强、城市美、生态
好、文化兴、百姓富”,努力建成“富
饶、美丽、绿色、活力、幸福”新
临澧目标定位,临澧县坚持把城市
水保工作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制定了《临澧县水土
保持规划》,坚持把《水土保持法》
纳入县政府常务会议学习内容,并
以县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的形式要求
全县抓好宣传教育、严格监督管理、
各部门坚持协同推进。建立了水保
方案前置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
保持监督检查、水土保持设施验收
监督管理等系列制度,严格把好项
目建设“水保关”。采取遥感监测
+ 日常巡查全覆盖监督检查方式,
严厉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问题。
对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行为
进行认真排查和登记,确认责任主
体,根据“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限期整改,销号管理。
强化监管的同时,临澧县水利
局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水土保持
补偿费征缴工作,坚持做到应收尽
收,按时足额。2021 年征缴入库
水土保持补偿费 946 万元,同比增
收 514 万元。
现代矿区劲吹“绿色风”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坐
落于新安镇胡家湾矿区的南方新材
厂区内,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却不
见尘土飞扬。矿山岩壁上种满了灌
木林,处处鸟语花香。置身矿区,
绝对想不到这里曾经“千疮百孔”,
水土流失严重。
新安镇位于澧水中下游,临澧
县境西北部,因“新近安抚边蛮之
意”而得名,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代初期就屯兵设市,明清为澧水
流域重镇。境内盛产石灰石,是湖
南省最大的石灰石产区。但长期的
生产活动对矿山以及周边生态环境
造成严重影响。2018 年,临澧县
关闭整合 100 多家小碎石厂、土围
子,并引进央企,成立了临澧南方
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走上了高质
量发展之路。
“公司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
问题是要破解生态修复的大难题,
也就是要在陡坡岩石上栽花种草。”
临澧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
人潘爱华说。
为加快矿区生态恢复,公司特
意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
研究所、安徽理工大学等进行科技
攻关。2019 年,根据水土保持方
案确定的防治水土流失措施,公司
遵循“边坡稳定,立体植被搭配,
37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四季常青,景观优美”的原则,在
陡坡岩石上,开展了土壤基质重构、
植被恢复、配套工程“三步曲”生
态恢复。
在“石头窝窝”里植绿护绿,
绝非易事,技术人员逼出了不少
“发明创造”。“陡坡坡度不能超
过 65 度,不然不适合植物生长。
要用 80 厘米长的钢钉,将装有营
养土的生态袋镶嵌在石壁上,才能
栽种植物。”南方新材生态修复技
术员李志远说,考虑到四季常青,
他们对灌木进行了搭配。科研人员
从数十种植物甄选试验,最后选出
海桐、金边黄杨、红叶石楠、卫矛、
蔷薇、紫薇等 10 多种适合当地陡
坡岩石种植的植物。与此同时,对
矿区进行了公园式改造,修建瞭望
亭、复古城墙、景观步道,打造了
“矿业史”“中国梦”等文化景观,
红军抗日时曾作为据点的山洞被保
留修葺成观景平台。
“ 现 在, 走 进 矿 山, 随 处 可
见绿色植被,听得见鸟鸣,闻得
到花香,还可看到松鼠在灌木林
里觅食。”新安镇水利站长谢平
元自豪地表示。目前,矿山共种
植各类灌木 53273 株,散播花草
种子 2663.64 公斤,垂直复绿区
域 16898.41 平方米,平台复绿区
域 9737.97 平方米。共整治水土
流失面积 23.66 公顷,治理率达到
99.3%。生态修复,改善了工程区
地表径流状况, 减少了洪水流量
等 ;改善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增
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
同时增加了区域的植被绿化覆盖
率,有利于改善贴地小气候和区域
内生态环境,重塑了绿水青山,也
让该矿区成为绿色工业旅游景点。
专家评价称,建成后的草地和花卉
园,一层层阶梯性的设计具有可观
赏性,可以有效减少当地水土流失,
有效缓解矿山开采对当地水土的损
毁,工程所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达
到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被临澧县
水利局推荐申报为国家水土保持示
范工程。2019 年,临澧南方新材
料科技有限公司被湖湘砂石产业高
质量发展峰会评为“2019 年度最
美矿山”。2021 年,临澧南方新
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被中国建筑材料
企业管理协会评为 “2021 中国和
谐建材企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如今的临澧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
司已成为矿山生态修复的绿色风景
线。“过去开车都得快点走,生怕
落一身白灰。现在大伙儿散步、赏
花都爱来这里。”家住南方新材
湖南临澧南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矿山开采后岩壁上采用先进的水土保持措施种植绿植,以修复地貌植被。
38
作纪实
GONG ZUO JI SHI 工
料科技有限公司附近的居民刘爱莲
说,如今环境变好了,生活在附近
的居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小流域治理托起“产业梦”
走进临澧县刻木山乡岩龙村,
满山满坡的脐橙树映入眼帘,阵阵
橙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昔日荒
山荒坡的荒芜景象,如今正被山头
的郁郁葱葱所代替。
“今与昔的反差,是临澧生态
文明建设的鲜活注脚,也是水土流
失治理的生动体现。”指着连片的
脐橙树,临澧县水利局副局长于坤
清感慨地表示。
岩龙村位于临澧最北端,是
全县最偏远的山村,全村 648 户
2700 人, 总 面 积 16.06 平 方 公
里,其中耕地面积 1893 亩,山林
18100 亩,全村一半土地处于山坡
上。由于山地坡度较大,存不住水,
农作物种植效益低下,对下游官亭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也造成直接影
响,当地群众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愿
望十分迫切。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2020 年,临澧县以治理水土
流失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任
务,开工实施澹水河生态清洁小流
域工程。治理中,在遵循自然、保
护生态的原则下,他们整地改土,
栽植树木、涵养水源、拦蓄水土,
拒绝农药化肥,保护生物多样性,
重建生态平衡,共建造水土保持林
684.10 公顷、经果林 91.87 公顷;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包括山塘整修 8
座、新修截(排)水沟 570 米,新
建沉砂池 15 处,新修生产道路 3118
米,建设生态沟 4.6 千米,新建生
态湿地 1300 平方米,村庄绿化美化
2000 平方米。现在的澹水河小流域,
远处山体植被葱绿,水土涵养良好。
“想不到以前什么都种不出来的山坡
地,如今也能给我们带来收益。”谈
及治理后的转变,村民交口称赞。
整治河道、修建灌溉设施、美
化村庄环境……随着生态清洁小流
域治理项目的深入,岩龙村的变化
越来越大。现如今,勤劳、智慧的
岩龙村村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
在山坡地里规模种植脐橙。每亩上
万元的收益,不仅让村里的 600 多
户村民过上了甜蜜好日子,更为乡
村振兴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高效主
导产业。
同样受益于水土保持的还有修
梅镇赵家巷村。赵家巷村地处大溪
河流域。大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项
目实施过程中,该县在布设水土保
持措施、改造蓄排水工程、治理村
庄生活污染、农田面源污染的基础
上,适当侧重自然景观。项目完工
后,不仅美化了环境,还生出了财
富。依托大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项
目,赵家巷村种植大户文良新牵头
成立了临澧县良欣种植农民专业合
作社,流转土地 1200 多亩,规模
种植红心蜜柚。“蜜柚明年将全面
受益,预计每亩可实现收入 6 万多
元 。”文良新笑着说,发展蜜柚产
业不仅“串”起村民的甜蜜生活,
还让蜜柚带“活”了乡村经济,也
带动了乡村振兴。
澹水河小流域、大溪河小流域
的变化得益于临澧县水土保持工作
的扎实推进。为确保小流域治理成
效,县水利局把水土保持与改善民
生相结合、与发展绿色产业相结合,
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通过造林种草、整修山塘,修建水
池、排水沟、沉砂池等小型蓄、排
水工程,路面硬化等项目建设,实
现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加强农
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壤涵养水
分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
流域内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项目完成后,县水利局将项目管护
权移交给乡镇政府,县水利局与乡
镇政府签订管护协议,乡镇政府与
村委会或种植大户签订管护协议,
将项目管护权下移。
“小流域治理既为水源保护建
立起生态绿色屏障,又为广大群众
带来好‘钱景’。”细数小流域治
理带来的种种好处,刻木山乡岩龙
村党总支书记印剑乐开了颜。
守一方水土,美一方家园。从
城市建设到矿区修复,再到小流域
治理,临澧县精准施策,走出了符
合当地实际又富有临澧特色的水土
保持之路。(来源:红网 2022 年 7 月)
39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小流域”发挥大效益
——嘉禾县广发项目区大成河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工作纪实
雷建军 钟晖明
嘉禾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南部,南岭北麓,湘江流域上游,辖区土地总面积 699.33
平方公里,总人口 43.6 万人,是湖南省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份之一。境内地
形似枫叶,土地类型繁多。党的十八大以来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
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嘉禾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抓手,逐步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以治山与治
水相结合,沟道与坡面防护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水土保持率从 2018 年的
79.74% 上升到 2020 年的 86.45%,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依托当地水土条件,项目区筹建了富硒脐橙产业园。
40
作纪实
GONG ZUO JI SHI 工
超前谋划
“小流域”构建大格局
2016 年,嘉禾县委、县政府
提出了“以点串线、以线带面、
以面扩域,以生态清洁小流域治
理助推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
编 制 了《 嘉 禾 县 2016-2030 年
水土保持规划》。2020 年,嘉禾
县水利部门在全县各水保点进行
大排查大调研,最终将“石漠化”
严重的广发大成河流域作为该县
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试点,
打造流域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广发大成河生态清洁小流域
治理项目区位于嘉禾县西北部,
成土母岩为石灰岩和砂质页岩,
土壤以沙壤为主,石漠化严重;
涉及嘉禾县广发镇西溪村、忠良
村 等, 坦 坪 镇 大 塘 村、 石 富 冲
村、托山村等,珠泉镇大田岭、
富硒村等共 25 个行政村,大成
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土地
总面积 87.68 km2
,水土流失面
积 14.80 km2
、计划水土流失综
合治理 13.4 km2
(含水土流失治
理面积 8.54 km2
,封禁修复 4.86
km2
),生态自然修复区拟治理
面 积 4.86 km2
,设置封禁治理
485.91 hm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栽植经果林 63.84 hm2
,补植经
果林 790.25 hm2
,新建等高植物
篱 25.417 公里,新建进水池 1 座、
提水泵站 1 座、上水管道 680 米,
新建截水沟 6 条、排水沟 5 条、
沉沙池 19 座等,新建生态沟 7 处
350 米, 宣 传 栏 75 块, 标 志 牌
19 块,新建氧化塘 2 座 1800 平米。
典型带动
“小流域”推动大产业
多年来,嘉禾县委、县政府不
断总结经验教训 , 就如何推进水土
保持生态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
调查与研究 , 创新工作举措,通过
政策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和民间
投资参与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
流域治理,鼓励支持民营企业、
能人履行社会责任,形成全社会
多元化投入格局。此举获得了较
大的轰动效应 , 许多民营企业、能
人纷纷投资承包山地,治理水土
流失。
产业园年产量脐橙
3000 吨,荒山不仅披
上了绿装,还成为了老
百姓的致富山、幸福山。
41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在众多能人中,最为典型的是
“全国劳动模范”——李天仁。
李天仁是嘉禾县广发镇大塘村农
民。2005 年,他看到广发大成河
流域一带的荒山一直闲置无人问
津,便打算把它承包过来种果树。
听说他要承包荒山,家人纷纷反
对,因为山上都是风化石,连棵
树都长不大,更别谈种果树了。
李天仁排除各种阻力,毅然与村
里签下 15 年的承包合同,承包了
其中 86.7 公顷山地,全部栽种了
脆蜜桃。3 年后,脆蜜桃挂果了!
但是,由于脆蜜桃要到 8 月中旬
才成熟,那正是一年中天气最热
的时候,且种植的土地是石头山,
土层薄,保养水分的功能差,再
加上桃树需要的水分多,很多桃
子因为缺水而掉落,到最后能采
收的还不到一半,投入 200 多万
元几乎打了水漂。
后来,李天仁不顾家人反对,
再投入几百万元,改种柚子、柑
橘等水果。他发现当地的山是风
化石,一层土,一层石头,用钻
机打洞栽果树最合适。把风化石
打烂翻到表面,既松土不板结,
树根又能深深扎到土壤里,比一
般的红土还耐旱。经过十多年的
苦苦探索,李天仁积累了一套在
废秃山上种植经果木的经验,果
木种植规模越做越大。
初尝甜头的里李天仁不再满足
“小打小闹”,他在大成河项目
区组建了大塘富硒水果合作社。
在他的带动下,2018 年以来大成
河项目区内相继成立了其他 8 家
合作社。2019 年,他以大塘富硒
水果合作社为基础,联合周边的
8 家合作社,成立了嘉禾县硒旺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资筹建嘉
禾县富硒脐橙产业园。产业园总
用地面积 57000 亩,规划 15000
亩种植脐橙,其地域横跨广发、
珠泉、坦坪 3 个镇 11 个行政村。
目前,产业园年产量脐橙 3000
多吨,年产值 1838.5 万元,所打
造的“盘多”富硒脐橙品牌在湖南、
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得
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原本无人
问津,让当地政府倍感头疼的荒
山不仅披上了绿装,还成为了老
百姓的致富山、幸福山!
齐抓共管
“小流域”结出大硕果
嘉禾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
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近年来,
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
就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召开现
场办公会 , 召集县水利、农业、自
然资源、交通、规划等部门一把手,
协调解决诸如水保设施、苗圃、
打井、修路、土地流转等有关问
题 , 并明确指出扶持民间水土保持
大户,就是扶持生态治理,助推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能更好的回馈当地群众;要求各
有关部门强化服务意识,在政策、
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和支持,为
水保大户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
的环境。2010 年,嘉禾县在大成
河流域投入 250 余万元,实施了
2010 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11
年以来相继投入小农水、面上资
金 1200 余万元;2021 年广发大
成河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
获中央财政投资 500 万元。
在项目实施前,嘉禾县就与嘉
禾县硒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
了《项目管护移交意向协议书》。
同时,因大成河流域项目区“石
漠化”现象严重,县水利局邀请
“全国劳动模范”李天仁提前介
入,对种植、培肥等问题进行技
术指导,齐抓共管,保障林木成
活率。随着广发大成河生生态清
洁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完工,项目
区预计每年将新增直接经济效益
1436.67 万元,经济净现值达到
2800 万元以上,项目区人均收入
增加 200 元以上。通过综合治理,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可得到全面控
制,每年可保土 4.14 万吨,保水
97.41 万立方米,小流域的水土
流失可得到全面控制,面源污染
大幅度降低,达到形成大成河小
流域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目标。
42
作纪实
GONG ZUO JI SHI 工
大力推广苗圃种植
把片区变“绿”
近年来,在国家“退耕还林”
利好政策和邵阳市委、市政府“三
区三边三年”(后延续至“四边五
年”)绿化行动下,水保站党支部
依靠技术优势和原有的苗圃储备大
力发展苗圃产业,苗木销售越来越
好,周边的群众眼热了,前来咨询
的人不断增多。这是很好的“商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
园”。 该支部决定带领周边村民共
同致富,让大家都来种植苗圃,只
有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
市场效应和产业效应。
水保站党支部采取三项措施实
现毫无保留、不取分文的传帮带。
一是举办培训班,大批量地培养技
术骨干。二是现场跟班,手把手单
个地教、练。三是党员和技术骨干
联点对户,上门指导。短期之内,
这里的苗圃种植由点连面,由面连
片,有燎原之势,迅猛发展。如今,
这里已有苗圃种植面积达 3000 余
亩,苗木总储量上 1000 万株,有
樟树、杜英、桂花、湿地松、杉木、
柏树、广玉兰、罗汉松、光叶白兰、
红桎木、杜鹃、小叶女贞等 100 多
个品种等。在苗木的基础上,一些
种植大户还发展了花卉基地、果木
基地、盆景基地、造型基地等,实
现多种经营。这里家家有苗圃,个
个懂技术,现有 20 亩以上的种植
户 12 户,100 亩以上的种植大户 4
户。昔日的荒山、荒地、荒田都披
上了绿装,成了花海。
大力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
科技示范园 把片区变“富”
片区变绿了,但景点、亮点还
是不多。“打铁还需自身硬”“有
景 点, 就 有 经 济 增 长 点!” 水 保
站党支部如此谋划着。水保站占
地 67.5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80%
以上,境内树木品种繁多,常年林
荫青郁,是天然氧吧。国家越来越
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邵阳市
委、市政府在这里大手笔规划,着
手打造城区南北“两肺工程”( 北
肺: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与莲荷
森林公园,南肺:市林业科技示范
园与宝庆森林公园)。该站正占着
天时地利,应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倾力打造“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
园”,在万绿丛中呈现一点红。该
支部谋定而后动,在人员、技术、
资金欠缺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
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步一个台
阶攀登,于 2014 年顺利创建省级
示范园,接着一鼓作气,于 2017
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园。创建经
验在全省推广,并加快建设全省水
利风景区。为做大做强,该支部还
与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
“三个结合部”的战斗堡垒
——邵阳市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推广站党支部先进事迹纪实
王曙光
邵阳市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水保站”)是一个只有 23 人、6 名党员的
科级单位,夹 2 县 5 村之间,即双清区火车站乡的莲荷村、朱家村、高家村和新邵县雀塘镇的
棉花村、清水村,今年并村后为 2 个村(莲荷村、棉花村),是全市少有的城乡、工农、县际
三个结合部,是纠纷、案件、舆情的易发多发区。多年来,水保站党支部一直战斗在这块特殊
地带,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土”办法,不懈地践行一个基层党组织的责任与担当,发挥着
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将这里建成绿色、富裕、和谐的乐土,谱写出了激越的变迁“三部曲”。
43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开展科研合作。“南方红壤矿区植
被恢复技术”难题的攻克正是这一
成功典范。支部成员团结一心,率
先垂范,党员不怕苦,不怕累,工
作在第一线,经常是“白”加“黑”,
“5”+“2”,充分发挥了先锋模
范作用。有国家级园区的品牌,有
千亩绿洲花海,有日臻完善配套的
基础设施,这个片区魅力四射,光
彩夺目,生机无限。
“风景这边独好!”示范园成
了市民节假日休闲观光的首选地、
全市科普宣传中心地、中小学生校
外活动集聚地。这里的“农家乐”
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片区内现
有上档次上规模的 “农家乐” 13 家,
带动了下游产业如服务、禽畜养殖、
疏菜种植、水产、果园、超市、运
输业的发展,加上苗圃种植带来的
信息流、技术流、物流和劳务流叠
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业链。
据统计,2016 年莲荷村人均年收入
16876 元,较 5 年前翻了近两翻,
高出全市农村人均年收入近一倍。
大力实施共商共建共管机制
把片区变“和”
党支部自身不仅要建成坚强的
战斗堡垒,还要在 2 个村之间建立
互信,起引领示范作用,3 个支部
要有一根主“轴”连着,树立一面
旗帜,每个党员要做先锋模范。为
此,水保站党支部大力实施了共商、
共建、共管的党建工作机制,具体
就是“三三制”。
一是各支部间大小事共同商
议。试行“三商议”:边界问题解
决共商,村民纠纷处理共商,站内
发展与各村发展共商。有了这一共
商机制,站内土地与老百姓的土地
界限清晰,“公”与“私”互不侵犯。
村支两委在处理本村村民之间或跨
村之间的矛盾与纠纷时都邀请水保
站支部参加,水保站支部始终能站
在中立方,在处理纠纷时比较公正,
不偏袒任何一方,群众信得过。 站
内建设、村级公路建设、“一事一
议”工程等都统一规划实施,实现
了优势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谁也离不开谁。也正因为有了这一
“共商机制”才避免了许多边际矛
盾和村民纠纷发生,也正因为有了
这一“共商机制”,创“国家水土
保持科技示范园”才得以早日实现。
二是党建档案共建。在水保站
支部档案中,有其他两个支部的党
员、种植大户、贫困户、“农家乐”
的花名册,学习笔记、党员活动情
况记录等,各村党支部档案中同样
有水保站支部的详细资料,实现“集
团式党建档案”。这样做可以摸准
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统一实
施片区内党员的“三结对”:每名
党员分别结对一户种植大户,一户
贫困户,一户“农家乐”。对种植
大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防止盲
目生产。对贫困户采取用工优先,
教会一门技能的方法早日脱贫。对
每个“农家乐”设立了党员监督岗,
张贴照片、公布姓名、联系电话和
监督内容,将诚信经营、食品安全、
环境卫生进行全方位监督,此举深
得村民和游客的好评。
三是对党员活动实行共管。在
邵阳市水利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
每年由水保站党支部牵头,召集片
区内党员开展“三集中”:集中上
一堂党课,集中过一次主题党日,
集中搞一天党员公益活动。将“两
学一做”教育与片区发展相结合,
共同制定“两学一做”方案,举办
“两学一做”知识竞赛,自觉践行
“四讲四有”标准。在上党课中邀
请双方主管部门的领导讲党课,邵
阳市水利局党委书记伍先明多次到
这里上党课,各自代表上台谈体会,
从不同的工作层面来讲述、探讨和
分享。在过主题党日中,各支部对
共同关心或关注的事情进行事先商
议,要解决一个或两个实际问题。
在党员公益活动中,规定每个党员
轮流值一天勤,执勤当天党员配党
徽,戴袖章,或疏导交通,或劝导
游客文明游园,或森林防火巡查等。
片区的党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特别是党员的挂牌亮相,是景区一
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让游客有
了依靠感、信任感和安全感,树立
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特殊结合部,变迁三部曲,洼
地变高地,铁臂扛担当。“过得硬,
信得过,立得稳”——这就是一个
水利基层党支部交出的答卷。
44
建活动
DANG JIAN HUO DONG 党
6 月 17 日,湖南省水利厅水土
保持处党支部、省高速集团总部第
五党支部、宁韶公司党支部赴宁乡
何叔衡、谢觉哉故里共同开展“学
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
日活动。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
长范金星,省高速集团党委委员、
副总经理罗卫华分别带队并以普通
党员身份参加活动并讲授党课。
在参观完益娄高速沿线水土保
持实施情况后,三个支部的党员
到何叔衡纪念广场,向纪念碑敬
献了花篮,面向党旗庄严宣誓,
重温入党誓,参观了何叔衡、谢
觉哉同志故居和生平业绩陈列馆,
并在宁乡红色文化干部教育培训
基地专题学习研讨。会上,大家
纷纷表示通过学习参观,缅怀革
命先烈,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
级革命家谢觉哉、何叔衡的对党
永不退色的赤诚和为人民不惜牺
牲一切的革命情怀。
专题党课上,大家就如何积极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
做好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工作,打造
“绿色高速”进行交流发言。
学史力行 结对共建
共促湖南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王睿
一行人参观完益娄高速沿线水土保持实施情况。
45
罗卫华指出:高速集团和省水利厅开展党建活动,加
强了业务上的沟通交流,是学史力行的表现,要学习何叔
衡、谢觉哉两位革命前辈身上“孺子牛”“焦官”精神,
心系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疾苦,为人民群众排忧
解难。同时还要在理念、工艺、技术、资金上做
好水土保持和环保工作,确保湖南高速公路建设
事业始终保持处于全国前列。
范金星作总结发言,他说此次活动办得非常
好,既深入了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的现场,又在两
位中共创始人元老故里瞻仰学习,意义重大。省
水利厅将与高速集团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沟通
交流,相互理解,指导服务,共同促进,贯彻落
实落实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
展理念,落实水保工程各项措施,实现高速公路
建设经济效益与水保效益相统一。
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党支部、省高速集团总
部第五党支部、宁韶公司党支部共计 32 名党员
参加了此次活动。
支部党员参观何叔衡、谢觉哉同志故居和生平业绩陈列馆。
专题党课学习。
46
“红土地”上的“绿色奇迹”:
治理的是水土,改善的是民生
兰思仁 岳辉
山之石
TA SHAN ZHI SHI 它
福建省长汀县曾经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彼时山河创伤、草木难存。
正如 20 世纪 40 年代福建省土壤保肥实验区工作人员调研长汀后所写:“在那儿,不闻虫声,
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怆的静寂,永伴着被毁灭了的山灵。”
据 1985 年遥感普查,长汀水土流失面积达 146.2 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31.5%。严
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头顶大日头,满山癞痢头,脚踩砂孤头,三餐番薯
头……”这些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民谣,正是当时长汀满目疮痍凋敝形象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深入长汀调研指导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进
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殷切嘱托。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支持和倡导推动下,长汀人民锲而不舍、
战天斗地,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用生态接力书写了我国水土保持史上的辉煌篇章。
2017 年,长汀入选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并连续多年入选福建“十佳十强县市”。
长汀走出了一条山绿与民富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总结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
的成功经验,许多做法已经逐步在甘肃、宁夏等地区推广应用。
生态优先治水土
让荒山“绿起来”
要致富,先治荒。人民是推动
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只有紧紧依
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才能从根
本上解决生态和贫困相互交织的世
界性难题。为此,长汀县提出了“守
土有责,寸土必争”的目标,坚持
把群众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体和
力量源泉,打响了一场大规模治山
治水奔富裕的人民战争。
——根在机制创新。坚持良好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围
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
谁共享”等根本性问题,建立健全
水土流失治理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充分调动群众和社会参与治理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创新治理资金补助
模式,以奖代补,即大干大补、少
干少补、不干不补。建立群众燃料
补助制度,对封禁区群众给予燃煤
价差补贴、沼气池建设补助。
——重在广泛参与。引导、吸
纳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种
植大户等投入到水土流失区的治理
和开发领域,允许治理开发成果继
承、转让,让参与治理的开发者放
心大胆地投入资金。动员机关干部
带头参与治理,组织农民群众积极
47
承包治理,引入企业和个人租赁治
理,走出了一条水土流失治理的群
众路线。
——贵在锲而不舍。长汀人民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
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滴
水穿石、人一我十”精神,以咬定
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几十年如一日,
锲而不舍、持续推进、常抓不懈,
形成“水土不治、山河不绿绝不罢
休”的强大社会氛围。
截至 2020 年年底,长汀水土
流失面积从 1985 年的 146.2 万亩
下降到 31.5 万亩,水土流失率从
31.5%降至 6.78%,低于福建省平
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森林
覆盖率由 58.4%提高到 80.3%,
入列全省“最绿”县。如今,“山光、
水浊、田瘦、人穷”的光景一去不
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生态美”“百
姓富”。
富民为本兴产业
让群众“富起来”
产业兴才能经济强、百姓富。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成功的一个重
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水土治理与
治穷相结合、与发展绿色产业结合,
过去的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大片
大片的“秃头山”“火焰山”变成
郁郁葱葱的“绿满山”“花果山”。
——从特色林果发端。南方水
土流失治理多采取生物措施,因此
首先必须解决“种什么”的问题。
长汀县把目光瞄准了杨梅、油茶等
适应性较强的特色林果,专门出台
了《关于水土流失开发性治理的若
干政策规定》。该规定明确:山林
经营权确定后 30 年不变,严格控
制每亩租赁金;实行资金扶持政策,
在项目区种果的每亩给予种苗、肥
料补助,路、网由政府统一组织施
工。由此极大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
林果业的积极性,培育形成了三洲
杨梅、河田枇杷等特色林果产业。
——开三产融合新局。农村
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
发展刚需。长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乡村旅游、崩岗经济(将崩岗削坡
形成台地,种上经济作物以增加群
众经济收入。)等产业,把生态优
势转化为发展后劲。截至 2020 年
年底,长汀崩岗经济、林下经济经
营面积达 182 万亩,年产值 28.65
亿元,2.15 万户农户的钱袋子鼓
了起来;年接待游客 100 万人次,
产值 11.66 亿元,实现“水土流失
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三洲镇
三洲村山上是万亩高产杨梅基地,
山下是游人如织的汀江国家湿地公
园;河田镇芦竹村建起高优果蔬种
植的扶贫车间,户均年增收 1.2 万
元以上。
——朝生态经济升级。按照“生
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近
年来,长汀采取减免税收、厂房贴
租、成本供地等一系列措施,让利
吸引企业到长汀投资办厂,组织过
剩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减轻
水土流失区农业人口对生态的承载
压力。目前已构筑“332”产业新
格局,确立了稀土、纺织服装、文
化旅游三个主导产业,现代特色农
业、医疗器械、电子商务三个重点
产业,以及新能源、健康养老两个
新兴产业。“十三五”期间,长汀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7.2%,
2020 年 达 到 309.77 亿 元。 走 进
今天的长汀,空气清新、天空湛蓝、
绿意满眼、河流清澈,无不体现着
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青山、果园、
良田、江水,无不诉说着一个个动
人的故事。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想的生动实践,是世界水土流失治
理的中国智慧,更是中国百年水土
保持史的一个缩影。我们有理由相
信,只要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长汀县生态优先、富民为本、
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一定会越走越
宽广,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贡
献长汀经验和长汀方案。
(来源:光明日报 文章有删减)
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
48
每每行走在张家界的山山水水
之间,总有作为一个张家界人的自
豪。张家界,地处神秘北纬 29 度,
境内多石英砂岩峰林峡谷等喀斯特
地貌,拥有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和
世界地质遗产公园,因“三千翠微峰,
八百琉璃水”闻名遐迩,是大自然
浓缩的盆景,是祖国锦绣江山靓丽
的名片。诚然,今天张家界的青山
滴翠,绿水泛星,始终伴随着张家
界水土保持的一份汗水与荣光。
上世纪 70 年代末,国画大师
吴冠中一篇散文《养在深闺人未
识》,成为张家界旅游面向世界的
窗口,大师笔下一幅幅以张家界为
主题的写实画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奇
异幽深的世界。多年以前,人们习
惯以“奇山异水”来形容张家界。
那时候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捷,
张家界核心景区还是国有林场,群
众杂居于各个大小山头,以捡拾砍
伐杂木枯树维持生计,虽然山峰多
突兀,溪水很清冽,仍是“风光在
险峰”“好酒藏深巷”。景区外乱
砍乱伐更是常见,能源匮乏,甚至
学校、机关单位都是烧柴烧煤,学
生放学放假还要捡柴火交到学校,
以致山上都是光秃秃的。后来通过
采取封山育林、飞机播种、植树造
林等多种途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
恢复,张家界渐渐有了“三千奇峰,
八百秀水”的模样。
时过境迁,现在的张家界每天
每月每季都是好时节。严冬初春,
寒意料峭,我们可以去天门山、天
子山看雪,看漫山银装素裹,峰林
无边;仲春孟夏,万物生发,阳光
底下张家界的山绿得出油,水发出
光来,一座座山像盆景、像元宝,
间歇的一片一片红的、白的樱花,
像仙女往远处去的脚印;季夏深秋,
天高气爽,悬浮山、御笔峰 ...... 纷
纷露出真容,争奇斗妍,有时候
云遮雾绕,又恰似天上人间。人不
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张家界市
以森林覆盖均率 71%、核心景区
85%、水土保持均率 82%、核心
景区 88%、负氧离子全国排名第
二等“绿色”成绩单,无愧于“三千
翠微峰,八百琉璃水”的“国际张”
世界青绿名片。
张家界的“只此青绿”“人间
仙境”始终是与水土保持工作紧密
相连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学史力行阶段,
单位组织一次“听老人言,见青年行”
的主题活动。一位年近 80 的老者,
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水保工作成长的
历史。从一人一站到站场一体,从
水保站周边植树,到全省最早一批
建立小流域泥沙观测场,从沟道监
测到坡面监测,从秤称泥沙观测试
验到自动化、信息化监测,娓娓道来,
饱含深情与自豪。特别是当她讲到
冰天雪地也要到沉沙池、观测井挑
泥沙做实验时,总觉得老者身上散
发出一种耀眼的光芒。她对后来落
下老寒腿的毛病丝毫没有抱怨,而
是脸上洋溢着笑容。这种对水土保
持工作的情怀和担当深深感染了在
座的每一位年轻人。也许正是这种
精神和力量,激励和鞭策着张家界
艺风采
WEN YI FENG CAI 文
只此青绿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