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提高“文气”

发布时间:2022-2-1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高考作文如何提高“文气”

高考作文如何提高“文气”“文以气为主。”古人对“文气”众说纷纭,各持一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大都认为“文气”是一种精神,是作文的基础,要为文,必先养“文气”。我们中学生“作文文气”的内涵:中学生“作文文气”,是由中学生的道德修养、理想情操、学识情感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写作精神,它是中学生作文的基础和根本。那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作文文气呢?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文气是作文的重要根基,写作就像建房子,养气是开辟地基。地基打好了,很宽厚,很牢固,房子才可建得高大雄伟。所以,中学生培养文气,是一种打地基的功夫,是一种火山爆发前的积累。气养足了,到一定时候,一经激发,便会喷 涌而出,挥洒成文。当然,作家为创作而养气与中学生为作文而养气是有区别的。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养文气是为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扬善惩恶,陶冶人们的性情,使人性更加美好高尚。因此,作家养气的标准很高,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无论是道德修养、理想情操,还是学识情感,作家追求的标准比中学生要高得多。中学生培养文气,一方面是借此提高作文水平,把文章写得思想健康,条理清楚。文从字顺,以适应高... [收起]
[展开]
高考作文如何提高“文气”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高考作文如何提高“文气”

“文以气为主。”古人对“文气”众说纷纭,各持一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他们大都认为“文气”是一种精神,是作文的基础,要为文,必先养“文气”。我们中

学生“作文文气”的内涵:中学生“作文文气”,是由中学生的道德修养、理想情操、

学识情感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写作精神,它是中学生作文的基础和根

本。

那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作文文气呢?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文气是作文的重要根基,写作就像建房子,养气是开辟地基。地基打好了,很宽

厚,很牢固,房子才可建得高大雄伟。所以,中学生培养文气,是一种打地基的功夫,

是一种火山爆发前的积累。气养足了,到一定时候,一经激发,便会喷 涌而出,挥洒

成文。当然,作家为创作而养气与中学生为作文而养气是有区别的。作家是人类灵魂的

工程师,他们养文气是为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扬善惩恶,陶冶人们的性情,使人

性更加美好高尚。因此,作家养气的标准很高,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的不

懈追求。无论是道德修养、理想情操,还是学识情感,作家追求的标准比中学生要高得

多。中学生培养文气,一方面是借此提高作文水平,把文章写得思想健康,条理清楚。

文从字顺,以适应高考考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养气的过程本身就是修养才识、涵养性

情的过程。通过培养作文文气,既可加强道德修养,又可增加知识水平,还可培养美好

而热烈的情感,这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那么,培养中学生“文气”的基本内容及途径又是什么呢?

第2页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写作者更要有一点精神。文气并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东西,

它虽然是一种精神,但精神是可以培养的。只要遵循一定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文气

完全可以养成。苏辙说:“文者,气之所行。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②

苏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读“百氏之书”,“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

华之高,北顾黄河之流……仰观天子宫阙之壮……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

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③他读书、览胜、交游,终于养成了浩荡的

文气,十九岁便写出了著名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并与其父兄三人一同跻身唐宋八大

家之列,成为一代散文名家。苏辙及其他文人的提倡和实践充分说明了中学生完全可能

养成文气。

另一方面,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比较强,特别是

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可塑性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加强道德

修养,增强文化素质,培养审美情操,逐步养成文气是大有希望的。

那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 作文文气”呢?我认为,应该从德、志、学、识、情

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主要途径有两条:内养和外历。

(一)内养。这是孟子、韩愈等人提倡的养气方法,它重在内心修养,通过内心

的自我完善以蓄气。

养德。“为文必须先学做人。”王国维说:“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

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④这就是说,为文者必须做高尚的人。只有高尚的人才能写

出高尚的文。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修养对写作有重要作用,它决定着作品的思想意义,

制约着作品的价值。因此,我们培养中学生的作文文气,首先必须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

那么,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养德”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

功夫:1、读高尚之书。所谓“高尚之书”,是指那些能提高人的思想认识,陶冶人的

美好 性情之类的书。这除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名著外,还应包括我国古代的儒家

经典(当然要批判继承),以及提高青年自我修养的书。2、行高尚之事。有了高尚的

品德,还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朋友有难,应该伸手相助;路见

不平,应该见义勇为;待人处事,应该讲究道德,不要做不合情理、有负良心的事。否

第3页

则,文气便会“馁也”。

养志。“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高尔基说过:“我常

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提高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

相信这也是一个真理。”有远大的志向,写文章便会立意高远,视野开阔,便会见常人

之不见,发现“至美可观之物”,并以高屋建瓴之势,一气呵成,从而使文章字里行间

灌注一种雄壮流畅的文气。韩愈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

浮。气之与言就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⑧当今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

缺乏生气,文理不顺,与文中的“文气”不足有关。在这方面,我们看看古往今来一些

文学家青年时的作品便会发现志向之于文章的重要。

李白年轻时写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

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夫犹能畏后生,丈夫未

可轻年少。”这首诗气势雄伟,壮怀激烈,它的成功与李白傲视常人的志向,气贯长虹

的文气是分不开的。另外,像骆宾王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这些千古流传的名句骨子里都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胸襟,洋溢着青年

特有的自信、乐观的进取精神。如今的许多中学生作文就缺少这种青春的朝气,更多的

是一些风花雪月,微不足道的烦恼忧愁之类,甚至格调低下,为文造情而无病呻吟,这

样的小家气怎能写好文章呢?因此,中学生培养文气必须养志,要树立高远的志向,把

自己的前途与中华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起来,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胸襟,自强不息,这样,培养文气才会更主动更自觉。文气也因有如此深厚的土壤才

会勃然生发。

养学。“学”主要指人的知识水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无货,要写好

作文是不可能的。“气”与“学”密切相关。“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足了,“气”

自然会产生。“文气”也是如此,它的产生必须建立在广博深厚的知识土壤上:要养气,

必须大量读书,古今中外、文史理化等等,都应该有所涉及。书读得多了,广撷古今文

化之“灵气”,潜移默化,胸中自然会产生浩然之气。

另一方面,“养学”还应该包括写作技能的培养。如观察力、选取和加工素材的

能力的培养。这是写作的重要条件,文气的培养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通过多写来培养。

第4页

只有多练多写,文气才会融汇贯通,蕴积娴熟。目前,中学生观察心粗气浮,无意注意

占上风,有意注意还未养成,对外界事物如见不见,如闻不闻。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引

导应多加注意。

养识。眼下,许多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言之无物,或步人后尘,人云亦云,一个

根本原因是缺乏认识能力。清人魏禧说:“为文之首,欲卓然自立于天下,在于积累练

识。”⑨叶燮也认为:“大约才、识、胆、力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

者之坛。四者无缓急,而要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⑩怎样提高学生

的认识能力呢?前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不一致,但大都认为“识”由“学”来。“诗

须识高,而非读书则识不高。”(11)“识长于学,学博则识高。”(12)“学识”一词,

说明“识”是建立在深厚的学养之上的。对当代中学生来说,我认为,除了大量读书,

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认识能力,尤其是思维自制力的培养。人有惰性,人的思维

也有惰性,许多中学生殆于思考,缺乏思维自制力,碰到“伤脑筋”的问题便知难而退,

不去做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这种不良状况亟需引起广大中学语文

教师的注意。

另一方面,提高认识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认识能力是人们通过思维反映

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智能,认识来自实践,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所以中

学生应该走出“象牙塔”,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实践才能有效地提高认识能力。

认识能力与文气有什么关系呢?俗话说:“理直才能气壮。”人对某种事物或道

理认识越深刻,表达出来就越清楚,行诸文字自然会文理通顺,气势流畅。因此,只有

下苦功提高认识能力,写文章才会言之有物,分析问题才能有理有据,文气斐然。这就

是我之所以提倡文气要练识的原因。

养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说明了情感与作文的密切关系。文章以本质

上来说作者主观情志的表现,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没有感情就没有文章。而许多中学生

的作文之所以读之索然无味,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真情实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

态度和体验,情感与文学创作历来关系密切。古罗马诗人尤维利斯说过:“愤怒出诗人”,

这句名言鲜明地指出了情感与作文的关系。其实,不仅愤怒会使人成为诗人,其它情感

的激发也可出诗人。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对此有深刻的论述。优秀的作文只能在真

第5页

情实感的推动下写出来。这已成了共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刘勰也主

张“为文造情”。怎样“为文造情”呢?当然不是造假情,或假造情,而是要造真情,

要有意识地积累真情实感。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加强自身修养,要富有爱心,

培养高尚的情感。2、观文时要“披文入情”,仔细体验文中所抒之情,并思考这种情

感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涨则意溢于海”,要有博爱精神,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自己富有受惊,感情丰富,还要为学生创

设一定的情感氛围。像近年来流行的情境作文便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让我们看看青年教育家魏书生是怎样做的吧。他的经验很普通,集中到一点,就

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教育自己。他所教的班级,学生生

活极为丰富多彩。他每天带领学生坚持十里长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国

际形势,学习绘画、唱歌、做游戏,办班级日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野游,开荒种地。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作文的题材,更重要的是陶

冶了学生的性情,无形中蕴育了文气,作文水平的提高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四、教师文气的自我培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要教学生培养文气,教师必须具有文气。如果不足,

一定要花大力气自我培养,培养的内容和基本方法前文已讲得很清楚,毋庸赘言。值得

一提的是,文气的培养是一辈子的事,作为长期担任育人工作的语文教师,这一点更有

重要意义。“气”是一种流动的物质。如果不细心守护,便会逐渐丧失。“江郎才尽”

的悲剧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从某种意义上讲,江淹的“才尽”,是因为他得志后,便

胸无大志,不请注意个人修养,不深入生活积累才情而使“文气”丧失的缘故。针对这

种情况,古人还谈到了“守气”与“卫气”。刘勰在《养气》篇中说:“率志委和,则

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神疲气衰”是写不好文章的。

总之,“文以气为主”,文气是写作的必要条件,是基础;人欲为文,必先养气。

“气全则精神全,其为文则刚而敏,治事则果而断,所谓先立其大者也。”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络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