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名画会说话》美术校本课程

发布时间:2023-11-22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如果名画会说话》美术校本课程

前言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社会丰富的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绘画时尚,全面构建学生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世界,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工作。内蒙古大学附属小学美术组结合人美版美术教材和《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并借助多种美术形式编撰了这套美术教材,作为学校美术教材的扩展与延伸。艺术是多元的,美术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本教材以不同的绘画语言为载体,展现给儿童多种美术表现形式,如:油画、国画、剪纸、扎染、综合材料等,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造型基础和操作能力,把这些美术知识和实用技能合理地安排在每一学期的课堂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维能力落到实处,结合各年龄段儿童的智能和思维发展,教材加大了操作引导元素与知识含量,保证孩子每一学期学会一种美术表现方法,并要求能熟练掌握。此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教材逐步增加美术的认知量,提高美术表现难度,增强对美术文化的理解,进而产生对文化的感悟... [收起]
[展开]
《如果名画会说话》美术校本课程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如内蒙

果古大学

名附属小学

画木铎匠会心社团说课程手话册

第2页

前言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社会丰富的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绘画时尚,全面构建学生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世界,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工作。

内蒙古大学附属小学美术组结合人美版美术教材和《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并借助多种美术形式编撰了这套美术教材,作为学校美术教材的扩展与延伸。艺术是多元的,美术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本教材以不同的绘画语言为载体,展现给儿童多种美术表现形式,如:油画、国画、剪纸、扎染、综合材料等,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造型基础和操作能力,把这些美术知识和实用技能合理地安排在每一学期的课堂实践中。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维能力落到实处,结合各年龄段儿童的智能和思维发展,教材加大了操作引导元素与知识含量,保证孩子每一学期学会一种美术表现方法,并要求能熟练掌握。此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教材逐步增加美术的认知量,提高美术表现难度,增强对美术文化的理解,进而产生对文化的感悟以及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学习是一种迷人的体验过程。

第3页

目录第一单元 民俗画·《清明上河图》·油画第 一 阶 段 寻 《 清 明 上河图》之源·看往昔第 二 阶 段 赏 《 清 明 上河图》之美·开眼界第 三 阶 段 品 《 清 明 上河图》之味·赏其趣第 四 阶 段 悟 《 清 明 上河图》之意·编草稿第 五 阶 段 悟 《 呼 市 上河图》之意·定其形第 六 阶 段 悟 《 呼 市 上河图》之意·上其色第 七 阶 段 守 《 呼 市 上河图》之心·策展评第二单元 人物画·《泼墨仙人图》·手工第 一 阶 段 识 《 泼 墨 仙人图》之源·知背景第 二 阶 段 析 《 泼 墨 仙人图》之美·寻特色第 三 阶 段 悟 《 泼 墨 仙人图》之意·塑其形第 四 阶 段 悟 《 泼 墨 仙人图》之意·修细节第 五 阶 段 赏 《 击 鼓 说唱俑》之美·开眼界第 六 阶 段 悟 《 击 鼓 说唱俑》之意·塑其形第 七 阶 段 “ 中 国绘画人物”作品展评

第4页

目录第三单元 山水画·《富春山居图》·剪纸第 一 阶 段 识 《 富 春 山居图》之源·知由来第 二 阶 段 赏 《 富 春 山居图》之美·编草稿第 三 阶 段 刻 《 富 春 山居图》之趣·剪其形第 四 阶 段 揭 《 富 春 山居图》之意·揭成型第 五 阶 段 悟 《 八 骏图》之意·编草稿第 六 阶 段 悟 《 八 骏图》之意·刻成型第 七 阶 段 悟 《 八 骏图》之心·品评展第四单元 花鸟画·《山海经》·国画第 一 阶 段 识 《 山 海经》之源·知由来第 二 阶 段 赏 《 山 海经》之意·编草稿第 三 阶 段 画 《 山 海经》之趣·绘其形第 四 阶 段 点 《 山 海经》之色·染国风第 五 阶 段 悟 《 山 海经》之心·浴火生

第5页

目录第五单元 山水画·《千里江山图》·扎染第 一 阶 段 寻 《 千 里江山图》之源·看往昔第 二 阶 段 赏 《 千 里江山图》之美·开眼界第 三 阶 段 品 《 千 里江山图》之韵·学扎染第 四 阶 段 悟 《 千 里江山图》之趣·构思形第 五 阶 段 染 《 千 里江山图》之意·上其色

第6页

第一单元民俗画·《清明上河图》

第7页

1 名作赏析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宽 24.8 厘米、长528.7 厘米,绢本设色。以长卷和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寻

·看

2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翰林书画院画史时所作。作品完成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酷爱书画、擅长丹青的宋徽宗阅图后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他用瘦金体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公元 1126 年汴京陷落以后,宋室皇宫内的金银珠宝、名贵文物被金兵席卷一空,《清明上河图》也沦落到金兵手中,但并没有引起上层统治者的注意,只被以普通字画的身份在民间辗转变卖。

元朝建立以后,《清明上河图》被重新收入了皇宫。在以后的 200 多年中,此图多次易主。直到清代被收入皇宫,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1932 年,这幅名画又被溥仪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1946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解放军干部张克威,通过当地干部收集到伪满皇宫流散出去的珍贵字画10余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将它收入东北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存。

前世今生

第8页

二 3

·赏

·开

细节探究郊外(汴京郊外春光)

《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画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

汴河(繁忙的汴河码头)

4 技法探索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从内容看,此画属于风俗画,也具有风俗画的特点。

第9页

5 三

·描

·绘

火眼金睛《清明上河图》不是为了画道路河流交通图(那就没意思了),而是为了画街市、河市(虹桥附近、汴河两岸热闹的市集)的种种情况。换句话说,它画的其实是汴京市井众生相。这就有意思了,是吧?《清明上河图》全卷画了八百多人,都画了什么人呢?从人物角色来说,画的有官吏,有仆役,有商贩、轿夫、搬运工、说书的、算命的、行脚僧、理发匠、医生、乞丐……妇女、儿童虽然出现得不多,但是个个画得有意思。比如左侧小图中的那个小孩,他张开双臂求关注,可是那两个大人只顾着说话。

第10页

四 6

·悟

·编

稿

·悟

·编

稿

青城记忆寻找呼市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及当地市民生活场景,试着画一画。仿照《清明上河图》绘制《呼市上河图》草稿,主题画面构图及建筑物人物的大小、遮挡关系等。

第11页

7五·悟《呼市上河图》之意·定其形按图索骥根据上节课收集到的呼市地标性建筑和场景,进行名画再创作。

第12页

8 六·悟《呼市上河图》之意·上其色三矾九染

第13页

9 七

·守

·策

通过走进了清明上河图里,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地标性建筑物的实地考察,结合自己的生活场景创作。

1.练一练:用手中的笔尝试画一画,试一试像画家一样画人物,体验“格物致知”美学、哲学理念。(循环播放高清动图,让学生“走入”有白天、黑夜变化的汴京,融入画面。)

2.名画再创作:用互动课堂客户端上传学生作品,能够更清晰让学生看到画面,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自己创作精微画面背后“格物致知”的美学、哲学理念。

3.能够运用《清明上河图》欣赏方法,尝试对画作的构成进行讨论、解读,找到同类名作的欣赏策略,从而提升审美情趣。

你学会了吗?

第14页

第一阶段

第二单元人物画·《泼墨仙人图》

第15页

1 一

·识

·知

名作赏析《泼墨仙人图》是南宋画家梁楷创作的纸本水墨人物画作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泼墨仙人图》画面上的形象是一位袒胸露怀的“仙人”,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像是行走在云雾之中,其脸部的眉、眼、鼻、嘴拥成一团,下巴胡子邋遢,似乎形象很猥琐,但却是尽脱俗相,透出傲骨的仙气。《泼墨仙人图》该画作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是对传统线型经典语言的背离,是墨象语言真正独立的标志。2 前世今生南宋的佛寺、道观寺庙是画家们才艺的展示空间,而且推动着画家们,在境界上追求一种全新的为宗教服务的理念,梁楷的简体风格大概也被其“心悟”了。梁楷曾担任南宋画院待诏四年,其使命便是创作宫廷绘画,宫廷绘画是“主旋律”,需要按部就班,严承皇家风范。此时绘画循规蹈矩,而画家是渴望创新和突破的。所以《泼墨仙人图》等没骨水墨人物等减笔画,便应运而生。

梁楷的画作,重视水墨自身的表情和趣味,作者以削弱线条的作用,来抗拒双勾填彩的工细技法。梁楷曾作过画院待招,他的画作,由线的思维向墨的思维的转变,带有绘画革命性质的转变。《泼墨仙人图》的产生,与南宋佛教禅宗思想的盛行分不开。从其大头鼓腹的形象来看,有点像当时民间信奉的布袋和尚;其精神体态的描写又有点像与梁楷同时的济颠和尚。

第16页

·析

·寻

3 作品构思梁楷所作的《泼墨仙人图》,描绘了一位坦胸露乳的仙人,不过寥寥几笔,就把仙人看破世俗,恬然自得的样子表现的惟妙惟肖。身体的轮廓用大笔造就,沾满墨汁的肩部非常浓厚,笔法直截了当,衣服的褶皱则用淡墨皴擦。五官用线条勾勒的非常集中,与下方的“啤酒肚”形成鲜明对比,五官之上高高隆起的额头让人联想到寿星。再往下看,踉跄的脚步无疑为画面增加了一点戏剧性的冲突,有种摒弃世俗礼法的感觉。这样的形象也是梁楷自身的缩影,不拘法度,放浪形骸,画中的仙人正是映照了梁楷本人的性格。

第17页

三·悟《泼墨仙人图》之意·塑其形 4 泥塑制作步骤1、 选 择 合 适 的 泥 土 。泥 土 需 精 心 准 备 ,一 般 选 用 带 些 粘 性 又 细 腻的土,加入适当的水,经 过 捶 打 、 摔 、 揉 , 有 时 还 要 在 泥 土 里 加 些 棉 絮等。2、 捏 制 胚 胎 。根 据 模 型 或 自 己 的 创 作 构 思 , 捏 制 胚 胎 。 在捏制的过程中运用捏、塑 、 雕 等 手 法 , 并 用 手 掌 逐 步 将 球 体 变 成 圆 盘 状。然后用手指将其拉成人 像 的 基 本 形 状 , 并 逐 步 调 整 其 外 形 轮 廓 。

第18页

·悟

·修

5 细节刻画5、修细节。

使用刀具或其他工具,细致地雕刻人像的面部特征、肢体轮廓、衣物纹理等细节。并且使用刷子、湿海绵等工具进行修整和润饰,调整整体形状并润饰表面。例如,抹平表面的凹凸处,使其更加光滑。

6、阴干。

大型制作好后,将陶土人像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干燥,以消除水分,以硬化和稳定人像。

7、施彩绘。

最后,可以使用丙烯颜料给人像上色和装饰细节。

第19页

·赏

·开

1 名作赏析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 56 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以写实的手法刻画出了一位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艺人形象,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的发现证明早在东汉时期,说唱艺术已经日臻成熟并广泛流传于民间,因此它也是中国曲艺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 2 前世今生击 鼓 说 唱 俑 又 被 称 为 俳 ( p á i) 优 , 他 们 侍 奉君主,以 逗 笑 的 方 式 为 君 主 排 遣 无 聊 。 俳 优 在 春 秋 战 国时期就已 经 出 现 , 在 宫 廷 宴 会 上 , 往 往 是 灵 魂 人 物 , 以幽默的话 语 、 滑 稽 的 表 演 博 得 宾 客 的 欢 笑 , 助 兴 起 哄 是他们的拿 手 好 戏 。 当 然 , 有 些 俳 优 也 利 用 他 们 的 特 殊 身份,依靠 口 舌 之 利 ,正 话 反 说 、反 话 正 说 ,在 取 悦 君 主 的同时,也 对 君 主 一 些 错 误 的 想 法 进 行 讽 谏 。

第20页

料做底座,不需要太平整的圆底座。将做好的陶俑安放六

·悟

·学

3 陶俑技法准备好陶泥或粘土,捏陶俑的身体部位,有一个大肚子,所以下半部位稍大。取小块泥条用手粘在身体处,做陶俑的胸部,拿手或者工具抹平。

搓一个泥条做手、脚,上粗下窄,长度可以环抱住鼓。有一些接口处不好看,可以搓一些小泥条去填补修整。再取一块泥料做底座,不需要太平整的圆底座。将做好的陶俑安放在上面。

第21页

·悟

4 你学会了吗?通过赏析中国名画以及中国极具代表性的陶俑,发现了中国绘画人物具有造型别致,形象特点明确,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

1.赏析评述:能够运用美术语言,尝试对相关名画进行讨论、解读,提升审美情趣,增加对中国绘画艺术的了解。

2.动手实践:运用超轻粘土或者陶泥,尝试对绘画名作进行立体创作,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体验动手乐趣,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老艺术的魅力。

第22页

第三单元风景画·《富春山居图》

第23页

一·识《富春山居图》之源·知由来1 名作赏析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 1350 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属国宝级文物。 2 前世今生元代将天下民众分为四类,依次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黄公望沦为\"四等公民\"。经历国破家亡,南宋遗民在鄙视和屈辱中以求生存,如南宋遗民龚开在《瘦马图》卷中表现了亡国后的失落感,与他有同感的元初文人们纷纷跟进解读,在图后书写跋文,江南文人们的这种心境一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特别是浙派画家传统的影响深远。浙江画家在执守浙派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艺术观、审美观和人生观,在吸收《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绘画艺术营养之中创新传统,发展传统,画出浙派笔墨的时代新貌。他们把《富春山居图》等中国画特有的笔墨与宣纸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笔墨之于中国画,等于灵魂之于躯体。黄宾虹、陆俨少等浙派大师骨子里仍然是《富春山居图》山水画的一种变体。\"瑰丽中有了刚健、大虚中有了大实的艺术布局,其本身就在浙派山水的本义之中。

第24页

二·赏《富春山居图》之美·编草稿3 名作构思构思确定后,起稿布局,可借助软件进行大体布局。 4 名作布局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画出黑白效果。修改部分可用白粉。对初学者来说,稿子越细,刻起来越省事。

第25页

·刻

·剪

5 剪纸技法使用专业刻刀,须将画面和纸用订书机订好,将四角固定在蜡盘上,为了保证形象的准确,风景先刻细部或紧要处,再由中心慢慢向四周刻,刀的顺序如同写字一样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

尽量避免重复用刀,不要的部位必须刻断,不能用手来撕,否则,剪纸会带毛边而影响美观。

第26页

四·揭《富春山居图》之意·揭成型5 作品展示剪刻完毕后需要把剪纸一张张揭开,电光纸、绒面纸,因纸面光滑,比较容易揭开,单宣纸和粉连纸,因纸质轻薄,又经闷潮和上色,容易互相粘连,较难揭开,所以在揭离之前,必须先将刻好的纸板轻轻揉动,使纸张互相脱离,然后先将第一张纸角轻轻揭起,一边揭一边用嘴吹,帮助揭开。

在剪刻时有时会走刀剪坏,特别是刻纸。如果属大面积刻坏,就不易修好,如小面积刻坏,可把局部刻去,补上一块重新刻。修改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后再下刀。

第27页

五·悟《八骏图》之意·编草稿1 作品展示《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有关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完同要论科给始并到度、渠黄、逾轮、盗骊、山子(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到柳宗元时代,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忽然写作了不少有关《八骏图》的诗文。著名的就有白居易《新乐府》中的《八骏殖二盾剧空培图》、元稹的五言古诗《八骏图》、李观的《周穆王八骏图序》等等。这一文学现象可能与唐德宗的望云骓马有关。元兴元年三月,因李怀光叛乱,唐德宗临幸梁州,七月反京。 2 定草图先对动物的局部进行分割绘

制剪纸草稿,之后找到合适的草

稿,然后固定进行剪刻,最后对

已经剪刻好的剪纸进行细节的修

改。

第28页

六·悟《八骏图》之意·刻成型剪纸需要耐心和悟性,要多观察慢慢揣摩,还要经常动手这样才能找到感觉,裁剪时该镂清如歼空的要镂空。线条不能剪断了。

剪纸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剪纸在处理图形时,既要抓住物体的主要特性,又要让线条连接自然。这样就需要大胆舍去一些次要部分,让主体更加明显。3 步骤讲解

第29页

六·悟4 作品展示《⼋骏图》所描绘的⼋匹骏马,各有各的特⾊,各有各的姿态,不乏是⼀件艺术珍品,作者⽤笔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不影响墨⾊的韵味,第四单元花鸟画·《山海经》

第30页

一·识《山海经》之源·知由来1 名作赏析《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奇特的古代著作,被誉为中国奇幻、魔幻文学的开山鼻祖。全书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话、生物、水利、矿产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记录了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2 前世今生《山海经》是一本怪书。说它怪,是因为它包含大量的神怪异物,这些怪物,据说还有预兆吉凶的超自然功能。这些非现实的内容出现在《山海经》“自然地理志和人文地理志”这部分中,所以显得怪诞,古人并不重视它。明代以前,只有东晋的郭璞认真研究并做了注解,但是仍然留下许多“不详何物”的字句等待后人破解。郭璞在注解《山海经》的时候,为它配了整套的插图,还写了 303 篇《图赞》进行解说。此后,梁武帝时期张僧繇画《山海经图》十卷。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记载中,说《山海经图》在唐代就已失传。北宋舒雅根据皇家图书馆保存的张僧繇之图(已破损)重画《山海经图》十卷。然而,这些古老的《山海经图》都亡佚了。

第31页

二·赏《山海经》之意·编草稿3 定草图人类很难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所以即使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如果仔细考据,我们也会发现那其实是大自然中种种元素的拼接和重组。对华夏先民来说,从来就不缺乏恢弘浪漫的想象。《山海经》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据。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讲解,介绍异兽的名字、特点及生活环境,学生选择一种感兴趣的异兽,进行编绘草图以及创作背景。

第32页

三·画《山海经》之趣·绘其形4 绘画步骤根据山海经图册编好异兽草稿后,开始用铅笔在素描纸上绘画完整的外形,为勾稿做基础,就要求外形要清晰明了,归纳线条,因为创作材料为国画工笔,所以对线条要求较高,学生要尽可能的整理线条,一根线条可以描绘的尽量不使用第二根,在这样绘画的过程中也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勾线绘型起完型后,沓上宣纸,先用铅笔开始进行勾线,要注意粗细的变化,以及线条的停顿,线条要流畅,注意不要用铅笔将宣纸划破,沓好铅笔稿后,调好墨水比列,注意避免出现上色既跑墨的现象,要用毛笔勾线精准的复勾,勾好要等候墨汁晾干,不可用手直接触摸,避免弄脏纸张,影响后期染色。 5

第33页

四·点《山海经》之色·染国风6 皴擦点染国画染色较为重要,染色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整体。上色时,我们将运用国画颜料,首先运用底色平涂,底色要根据大色进行调配,颜料要少量,水分可以多加一点,即使是使用平涂,也要少量多次。第二步,待第一遍平涂后晾干再进行分染,因为纸面原有色彩还没有干透时,纸张比较褶皱,颜色不易染均匀,第三步便是调整局部颜色,做出渐变色及色彩变化的区域,要运用毛笔的特性,反复运笔。

7 细节刻画涂完大色后,等画面干透,开始进行局部调整,刻画细节,比如毛发,可以运用较干的毛笔,沾上毛发的颜色,进行细节刻画。调整色彩,如有发生颜色较重或者颜色不够的地方,可以运用水进行颜色清洗,将颜色洗淡,如颜色较浅,可以在调配颜色将色彩加重,最后点高光,丰富画面层次。

第34页

五·悟《山海经》之心·浴火生8 仿旧处理国画染色较为重要,染色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整体。上色时,我们将运用国画颜料,完成作品后通过使用火进行烧边处理,形成做旧,体现山海经的源远流长,存世至今。

第35页

第五单元山水画·《千里江山图》

第36页

一·寻《千里江山图》之源·看往昔1 名作赏析《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全卷 1191.5 厘米,长度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1957 年藏于故宫博物院。画卷主要由七组群山构成,群山之间或择水而连,或长桥以牵,浑然天成。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表示,主景构图主要取自庐山和鄱阳湖。2 前世今生王希孟,北宋(1096—1119)时人,工山水,作品罕见;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就早逝。

第37页

3 细节探究二·赏《千里江山图》之美·开眼界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第38页

三·品《千里江山图》之韵·学扎染4 认识扎染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将织物进行捆扎后进行染色,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触容易着色。另外,由于在染色过程中被捆扎的植物受到轻重。胸颈不同的压力,被色浆浸渗的程度不同,因此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的艺术效果。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花和底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个部分。他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组合形式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夹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得越紧越牢,防染效果越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植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纹样。

第39页

一、扎染的前处理

1、退浆:目的是除支浆料,可用碱液、氧化剂或淀粉酶等药剂加水沸煮布料退浆。用量:药剂为布重的 3%,水为布重的 30 倍左右。

2、精炼:目的是除去纤维上的天然杂质及残留浆料,又用烧碱加水沸煮。用量:烧碱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 30 倍左右。

3、漂白:用于除去色素及残留杂质,常用次氯酸钠或氧化氢加水沸煮。用量:漂白剂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 30 倍左右,另外,丝绸的前处理是用皂液加碳酸钠加水精炼。4、熨平待用:用熨斗将漂洗过的布熨平以备描绘图案及捆扎用。5 扎染基本技法(一)二、扎结的技法

1、捆扎法: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绵连或麻绳捆扎。

2、折叠扎法:是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法,对折叠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对称的单独图案纹样;一正一反多次折叠后可制成两方连续图案纹样。

3、平针缝绞法:平针缝绞法可形成现状纹样,可组成条纹,可制作花型、叶形。用打针穿线,延设计好的图案在织物上均匀缝平后拉紧。这是一种方便自由的方法,可以充分表现设计者的创作意图。三·品《千里江山图》之韵·学扎染

第40页

6 扎染基本技法(二)4、卷针缝绞法:利用针与布的卷缝可得到斜线的点状纹样。

5、打结扎法:打结扎法是将织物作对角、折叠、不同方式折曲后自身打结抽紧,产生阻断染液渗入的作用。打结的方式有:四角打结、斜打结、任意部位打结等。6、夹扎法:利用圆形、三角形、六角型等形状的木板、竹片、竹棍将折叠后的织物夹住,然后用绳捆紧形成防染,夹板之间的织物产生硬直的“冰纹”效果,与叠方式相比,黑白效果更分明,且有丰富的色晕。

7、折线夹扎法:用屏风折折叠织物,用条状木板夹斜夹捆扎木板两头,可做成连续图案。8、包豆子花:将扎染面料中包入豆子、硬币或小石子之类不会被染也不会被破坏的小物体,再如同自由塔形一样把其扎紧。

三·品《千里江山图》之韵·学扎染

第41页

四·悟《千里江山图》之趣·构思形6 名画再创造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深受人们追捧“刷屏”;只此青绿绝了,也让网友们文化膨胀了!我们充分相信民族文化要与时俱进才能经久不衰,“创新”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一种岁月,一种大气,也是代表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面,只有用现代化的形式萃取传统文化,激活文化生长的活力。几千年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一份古老的青绿颜色是我们为人类文化的功献;让我们一起传承,我们一起体验手工植物染出青绿色吧!

第42页

五·染《千里江山图》之意·上其色7 染千里江山

第43页

总 策 划:王 瑶

主 编:赵唯希

责任编辑:张文杰

张 英

王 晔

张昊钰

陈圆圆

张 鑫

版面设计:张文杰

责任校对:张 英

王 晔

张昊钰

陈圆圆

张 鑫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书刊杂志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