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小时候看病
莲韵
时光上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回想起
小时候看病的那些事,一幕一幕令人难忘。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去村南的小河
里捉鱼。平时河水不太深,天旱的时候水
就更少了,那些小鱼小虾们在浅水滩上拥
挤跳跃。挽起裤腿,跳进去捉,东一脚西一
脚,不亦乐乎。突然,我一脚踩下去,哎哟
一声,一阵钻心地疼。只见右脚后跟鲜血
淋漓,而且还带出一个玻璃瓶底。锋利如
尖刀的玻璃扎得我疼痛难忍,同伴搀着
我,鲜血滴滴答答地单腿蹦回家。
母亲给我清洗干净后说:“不行,伤口
太深了,不知道有没有扎进玻璃,还是去
医院看看吧。”
那个时候,自行车几乎没有,于是,父
亲推来平时干农活儿用的那个手推车。两
边各放一个偏筐,让我坐在一侧的筐里,
父亲又搬来一块盖房用的大土坯,放在另
一侧的筐里。这样走起来就不偏沉了。
从我家到公社卫生院大约有十多公
里的路程,父亲一步一个脚印在那条坑坑
洼洼的土路上前行。我一路望着蓝蓝的
天,朵朵白云带路,听着鸟鸣蝉声,那一路
来回就像一次美丽的旅行,好开心啊!早
就忘却了脚伤之痛。回头看时,汗水顺着
父亲的脸颊流下来,他擦一把脸冲我笑
笑,湿透的衣襟紧贴在身上。
还有一次,刚满周岁的弟弟屁股上生
了个大脓包,不能放下,一放下就哇哇大
哭,害得母亲整日整夜地抱在怀里。母亲
突然想起来了,对我说:“对了,叫你堂叔
带我去卫生院,他家新买了一辆大飞轮。”
母亲抱着弟弟坐在堂叔的自行车后
座上。堂叔两脚用力蹬着那辆大飞轮,高
凹不平的羊肠小路异常颠簸,骑起来很吃
力。刚刚走到半路上,一不留神儿,车子一
歪,母亲跌落下来,弟弟也被摔在地上,哇
哇大哭。
母亲检查了一下却笑了,拍拍身上的
土,说:“不用去医院了,他腚上的那个包
破啦!”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弟弟深夜发
烧。那时候父亲在供销社上班,家里只有
我们母子几人。母亲看着高烧不退的弟弟
焦急万分。吩咐我说:“好孩子,你快去喊
你堂叔来吧,咱得马上去医院。”
我穿好衣服,望着幽深的夜色,心里
默念“不怕不怕”。忐忑不安地走出家门,
大街上空无一人。堂叔家要拐过那个湾,
湾边上有一排粗大的柳树,水里有青蛙的
叫声。我唱着歌给自己壮胆,一溜小跑来
到堂叔家。听见狗叫声,堂叔披衣开门。
一会儿工夫,堂叔套着一辆牛车来了
——这黑灯瞎火的,大飞轮是不能骑了。
我也跟着上去,母子三人盖着被子坐在牛
车上。
“嘚!驾!喔!”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只看见堂叔头上蒙着的那条羊肚子毛巾,
在暗夜里白晃晃地泛着亮光。
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我迷迷糊糊睡
着了,醒来时已日出东方,一抹朝霞映照
在医院的大门口上。
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童年时
光,无论是快乐的抑或是忧伤的,多年后
回想起来都是甜蜜无比的。光阴似箭,一
晃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年,那些事,那些儿
时看病的温暖画面,一直在时光深处闪闪
发光。
挨揍
韩淑霞
和朋友们说起小时候挨揍的事
儿,“一石激起千层浪”,立马热闹起
来。“七岁八岁讨人嫌”,谁还没有挨过
两巴掌呢?呵呵。
一个朋友说:“俺爸妈年轻时火气
大,性子急,爱吵架。两口子一交战,孩
子成了出气筒,我常因为这事挨打。”
另一个朋友说:“俺小时候皮,惹了事
人家大人找来,父母就打——真打!被
打急了,我就出去再打别人。”呵呵,这
“转移疼痛”的战术有趣!我忍不住笑
出了眼泪。
小时候我比较乖,但也挨过揍,这
多半和家规有关。记得比较清晰的有
两次。
第一次是在六七岁的时候。那时,
厕所在室外。我和三姐共同承担了一
项任务:晚上把便盆从厕所拿到屋里
来,一人一天,轮流值日。那是一个寒
冷的冬夜,该三姐值日啦,但是她发烧
了,不愿动。娘说:“小霞去拿吧!”北风
呼呼地刮着,当时没有通电,外面又黑
又冷。我总以为三姐是想偷懒,不太理
解发烧有多痛苦,便大声嚷着:“今天
不该我!”说啥也不去。
结果不消说,自然吃了巴掌,最后
抹着泪完成了任务。哎,归根结底,得
到的教训是:要听妈妈的话;规矩是死
的,人是活的,姐妹之间要友爱。看看,
这顿打挨得多么值。
第二次挨打记得更清楚。我和三
姐牵着老山羊回家,那头羊非常老实,
随意抓胡子,摸耳朵,它都不会生气,
最多只是“咩咩”叫两声。马上进门了。
突然,只见一个女孩低着头,沿着墙根
儿,匆匆忙忙走得很快。噢,是梅!她和
我同岁,也在这个胡同里住。三姐眼珠
一转,悄悄地说:“走,唬她一下!”我们
赶着羊冲过去,恶作剧地拦住了去路,
她急忙躲闪。其实那只羊也被吓坏了,
左奔右突,最后她惊呼着逃跑了。我们
以胜利者的姿态哈哈一笑,回家了。
一转眼,我就把这事儿丢到了脑
后。不承想第二天,女孩的父亲找上门
来,说孩子回到家吓着了,脸色发白,
一头汗,做梦都说胡话。唉,闯祸了!父
亲二话不说,更加有力地挥起了大巴
掌……末了的教训是不能欺软怕硬,
尤其是不能欺负老实人。只是我后来
一直纳闷:那么老实的山羊,怎么把她
吓成那样?令人费解。
由于这两次挨揍的教训,我们的
家风里加上两条:一是友爱,二是善
良。唉,多么痛的领悟啊!
总之,没有白走的弯路,也没有白
挨的巴掌。挨揍,是成长的代价!就这
样,我们慢慢长大了。
兵妈妈的一封信
张鑫我儿:
近期可好?转眼你在部队里7年多了,明年就可以转为中
级军士了。前几天家里下了一场大雪,不知道你那边怎么样?
天冷了,记得添衣,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要照顾好自己,代爸
爸妈妈向各位领导问好!
看到你的照片,穿着崭新笔挺的军装,看到骄阳烈日下昂
首挺胸的你,看到寒风萧瑟中依然挺拔的你,眉眼之间透露
着军人的风姿,真是精神抖擞。爸爸妈妈知道,部队正在改变
着你。家里一切安好,不用挂念。你要在部队严守纪律、勤学
苦练。
回想以往,我们家是越穷越摊事。你爷爷患有肺气肿常年
卧病在床,奶奶因患白内障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视力模糊,
你爸爸20年前突发脑血栓留下严重后遗症,妈妈忙里忙外积
劳成疾,右腿患股骨头坏死,不过还能勉强行走。
常言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我最绝
望的那一刻,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带来了一片光明,我们家
被评为省级贫困户。如今,你爸爸住院不用发愁,住院费不用
自行垫付,更没有欠债,实现了“吃穿两不愁医疗有保障”,苦
日子熬出头了。
为了让你安心服役、保家卫国,这几年,我和你爸爸接二
连三住院都没告诉你。
妈妈永远记得 2016 年 9 月的一天,在接到贫困户应征
子女实行优先报名、优先体检、优先审批等优先政策通知
后,妈妈激动万分,你爸爸更是连连点头,你自己也坚持参
军报效祖国,于集乡共有3名来自贫困家庭的青年入伍,你是
其中之一。
鑫儿,你入伍以来,没有辜负家乡父老乡亲的期望,取得
了骄人成绩。记得你前年回来探亲时,正赶上乡武装部征兵
任务下达,你自愿加入了征兵宣传队伍。听说你曾经的小伙
伴也相继入伍了,附近学校还邀请你去上国防教育课,爸爸
妈妈为你骄傲。
鑫儿,那天作家协会的老师采访时问我:“面对家庭的困
难,你委屈过吗?你痛苦过吗?”我微笑着回答,当年我孩子的
爸爸特别帅气阳光,有情有义,他得病了,我不能撒手不管。
当时,你爸爸听到我在夸他,竟然不好意思起来,然后指着一
个地方,哇啦哇啦说着什么,妈妈向采访的老师“翻译”说:
“我懂他的语言,这是让我打苍蝇呢。”我打完苍蝇,你爸爸又
打着手势看向门口的窗帘,妈妈说:“这是让把窗帘拉上,怕
晃着你们的眼。”看到我和你爸爸如此默契恩爱,作协的老师
羡慕不已。
鑫儿,妈妈欣慰的一件事,就是你爸爸虽然瘫痪20年了,
却从没有长过褥疮,也没有臭烘烘的味道。我日夜围着你爸
爸转,每天休息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五个小时。20年了,我没好
好地走过一次娘家。看到别人新颖的打扮,我也动心过,听到
广场里的音乐,我也想去跳一段,听到外边人们在拉家常,我
也想出去说几句,可是,看到你爸爸可怜巴巴的眼神,我止住
了脚步。
鑫儿,兔年大年初五,你爸爸又犯了一次大病,陷入昏
迷,打了120,急忙中我什么也没带,就上车赶往陵城区医院,
医生把你爸爸收入急症监控室,八天的时间里,白天我坐在
椅子上干着急,夜晚躺在医院走廊的座椅上,翻来覆去睡不
着。等到第九天,医生通知我,你爸爸可以住到普通病房了,
我平生第一次掉下了眼泪,见到你爸爸,我兴奋地敲打着他
的后背,你爸爸拉着我的手傻笑着。
我和你爸爸的这一份夫妻情谊,不仅让同病房人颇为赞
赏,就连你爸爸的主治大夫杨医生也说:“我从医 20 多年来,
没有见过王秀莉这样坚强的女人。一个人守着重病瘫痪的丈
夫,不离不弃,这种人间真情大爱太少了。”
慈母千滴血,生我卫国躯,儿有强军志,万里戍边防。
鑫儿,部队的津贴不要往家寄了,能省就省点,自己留着
吧。有事尽管打电话回来。好了,不啰嗦了,信就写到这吧。
顺祝儿子:军旅生活愉快、天天进步、表现突出、身体强
健!
母亲:王秀莉
14 副刊 讲述 扫码看新闻
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
责编/王晓松 美编/主晓雪 文检/阎润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