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考博经验
一、招生信息
五道口金融学院
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导师 考核内容
应用经济学 金融学 廖理
1、材料初审
2、笔试:《高等数学》和
《经济金融学》
3、面试
招生方式:申请考核制
学习方式:全日制
导师研究领域:金融科技、消费金融、公司金融
申请经验
(1)申请材料: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有些内部信息官方一般
不会公布,比如材料审核标准,复试面试评分标准,论文要求,教育背景等。博
士备考中,申请资料准备(学术简历+研究计划)很重要,一般而言研究计划的
分量最重,占到 30-40%,如何写好研究计划非常关键,而选题是写好研究计划
的前提。
(2)院校选择:选择 3-5 个不同档次的学校比较合适,育明会根据考生情况和
内部信息给学生推荐最适合的院校。
(3)联系导师:大部分导师每年只有 1 个招生名额,所以提前和导师取得联系
很关键。附上学术简历和研究计划导师回复的几率比较大。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
已经预定好了人选,联系导师比较晚的需要排队等,再等 1 年、2 年甚至 3 年。
有志读博的一定要早做规划。
(4)备考重点:专业课笔试以及面试主要考察 3 部分:一是前沿理论;二是时
政热点;三是研究方法。博资考试更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论视野、运用理论分析热
点的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和潜力等,要学会博士备考的方法,不能单纯的只看教材、
看导师论文,还需要通过论文阅读和政策解读,了解学科的热点并学会解读。
(5)论文发表:不管是考试制还是申请考核制,论文都是硬实力。所以有读博
意向的硕士期间一定要不遗余力发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有报考领域的核心期刊
论文通过初审的几率较高,没有的话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据统计部分 985 名校上
岸的考生也没有核心,只有个别的学生有发表,没有的同学备考关键是写好研究
计划。
(6)备考时间:提前一到两年准备,这个时间可以写出一篇优秀论文,能够发
表最好,再联系导师“套瓷”。
二、参考书目
1、经济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金融学:
胡庆康.现在货币银行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张亦春,郑振龙.金融市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陈雨露.公司理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国金融联考命题研究中心.金融学基础辅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经济热点:
国研网: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hannel.Web/Finance/index.aspx
三、考博真题
经济金融考试为五道简答题(5*20 分=100 分):
1、简述经济学关于垄断与竞争的理论,并解释“赢家通吃”、“竞争中性”这两个
概念。
2、简述人口老龄化对于宏观经济及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3、西方发达国家央行目前纷纷采用负利率政策来刺激经济,请谈谈您的看法。
4、简述“现代货币理论”(MMT)的主要观点(并评价?)。并结合谈谈财政政
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调发挥作用。
5、在一个开放经济体中,是否应该存在货币的“锚”,如果应该存在,用什么比
较好,并解释原因。
专业英语主要是对英文材料进行简要总结,并加以评论(2*25 分=50 分)。
1、材料一是 Abhijit Banerjee 和 Esther Duflo 2020 年刚发表的《How Poverty Ends:
The Many Paths to Progress-And Why They Might Not Continue》,让简要总结(500
字以内),并谈谈自己对减贫的理解。
2、材料二是 Ben Bernanke 2017 年关于货币政策框架的《Comments and
Discussion》,同样要求简要总结(500 字以内)并加以评论。
四、备考内容
1、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2、复试内容:
(1)笔试:《高等数学》和《经济金融学》。
(2)面试:满分 100 分。面试时,至少 5 位专家独立给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
分后取平均分。面试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素养、学术能
力、学术志趣等。
3、成绩计算
总成绩=《经济金融学》+面试成绩(《高等数学》成绩设及格线,不计入总分)
五、考博复习
一对一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申请环节:
1. 申请环节——基本情况介绍&专业方向&导师选择疑问沟通;
2. 申请环节——博士申请资料整理&撰写&完善;
· 本科&研究生学习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梳理&可能的问题;
· 博士研究计划撰写包含内容&具体规范&注意事项;
· 博士研究计划示例讲解;
第二部分 笔试环节:
1. 笔试考核环节——专业笔试——专业基础;
核心学习内容:
(1) 理论基础学习;
(2) 导师组主要研究方向核心知识点汇总;
2. 笔试考核环节——专业笔试——学术前沿、热点分析;
第三部分 面试环节:
1. 面试考核环节——专业问题问答;
· 高频专业问题汇总&解答;
2. 面试考核环节——专业英语问答;
· 高频英文问题汇总&解答;
3. 面试考核环节——其他问题(个人介绍/研究方向/兴趣、未来职业选择等);
· 高频专业问题汇总&解答。
辅助资料
【1】考试信息更新、考试趋势分析
【2】赠送讲义、笔记、真题、导师期刊文章及论文集等资料
综合阅读(部分)
公共部门战略规划中的 SWOT 分析
1、SWOT 分析的基本含义和目标
SWOT 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 S 是指优势
(strength)、W 是指弱势(weakness)、O 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T 是指威胁
(threat)。SWOT 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
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
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
2、SWOT 分析法的使用
在进行战略管理与规划中,通常可以通过编制 SWOT 矩阵图来进行 SWOT 分析。具体来说,
SWOT 矩阵由九个格子组成,构建 SWOT 矩阵进行 SWOT 分析的过程一般有如下 8 个步骤:
(1)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机会;
(2)列出组织的关键外部威胁;
(3)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优势;
(4)列出组织的关键内部弱点;
(5)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 SO 战略;
(6)将内部弱点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形成 WO 战略;
(7)将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 ST 战略;
(8)将内部弱点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形成 WT 战略。
在 SWOT 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什么是关键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因为所谓
内部优势和弱点、外部机会和威胁,是由关键问题构成的或由以关键问题为形式表现的。对
关键问题的确定,要求战略规划制定者要有良好的判断力。良好的判断不仅来自知识、经验,
也要靠理性思维能力和非理性的直觉能力。因此,这也是整个 SWOT 分析中最为困难的部分。
经过 SWOT 分析,一个公共管理部门可以有如下不同的战略匹配和选择:
第一种是优势—机会(SO)战略。SO 战略是一种将组织内部的优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
相匹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面利用外部机会以达到组织目标的战略。从制定战略来说,这是
任何组织追求的目标,从进行战略管理的过程看,任何一个组织及管理者都希望充分利用自
己的优势并避免自己的弱点,抓住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遇以求得发展。但是,要充分发挥自
己的优势实际上与其他因素的控制和转化有关,因而这一战略的采用往往需要以其他战略如
WO、ST 或 WT 战略来奠定基础。
第二种是弱点—机会(WO)战略。WO 战略的含义,是指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的弱
点。通常,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使用这一战略,即组织存在着外部的机会,但内部却存在着
弱点,妨碍着外部机会的实现。实际上,这是当外部环境中具有的组织发展的机会时,以利
用这一机会达到发展为目标指向和契机,来进行组织内部的更新。
第三种是优势—威胁(ST)战略。ST 战略是利用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影响的战略。
第四种是弱点—威胁(WT)战略。WT 战略是在减少内部弱点的同时规避外部环境威胁
的战略。与上述三种战略比较,这是一种防御性战略。如果一个处于内部有许多弱点而外部
又面临大量威胁境地的组织,往往对外界机会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
上述对 SWOT 的分析,主要是从一种一般性的技术的角度展开的,即是从包括公共组织
和非私营组织在内的所有组织的角度的战略管理一般性的角度进行的。对于这一管理工具在
公共管理部门中的应用,目前人们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当公共部门评价外界环
境或者认为有必要进行 SWOT 分析时,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对 SWOT 的运用没有区别。另一种
观点则认为,“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内容的重要性因部门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
异。首先,企业具有严格的市场,政治联系淡化。与此相反的是公共部门和第三部门的组织,
它们关于市场的定义松驰,并通过权威系统放以强制……。其次,企业寻求机遇,而公共组
织和第三部门的组织却在遭遇威胁的情况下才有所作为”。这就是说,私营部门在运用 SWOT
时,由于市场的明确化和较少受到政治的直接影响,因而更能单纯和直接地从利润出发,主
动地寻找外部机会,而公共组织由于不存在与私营部门一样的市场或其市场的特殊化,更由
于受到政治的直接影响和制约,且较之私营部门少有生存压力,因此,更可能是被动的而非
主动的,更常见的是很容易对威胁有所反应。这种由于整个 SWOT 分析运用时的倾向不同,
进而导致战略规划基本态势不同,决定了战略管理过程在公共部门的运用所产生的结果与私
营部门的不同。
4.4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改进
战略管理在公共部门的正面效果:1、提供战略性发展方向 2、指导资源配置的优先顺
序 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 5、提供了控制和评估的基础
限制有:1、政府任期的短期性和行动取向 2、公共管理战略的许多方面都是立法者所
确立的 3、公共规则大部分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的,而选民、媒体要求参与,参与过程虽可以
改进普遍接受的程度,但冲淡了战略的焦点议题 4、可靠性分析通常是费力又费钱的 5、公
共机构对问题解决的非正式群体过程不太熟悉,政府机构习惯于层级的、下达文件报告的过
程 6、由于预算约束和短期观念,公共战略规划者的工作通常很难证明是合理的 7、与私部
门相比,公共战略通常是通过组织设计、预算和财务控制、人事制度和政策来实现的。
罗伯特认为:1、政府管理者在他们进行决策时,必须与其他重要的行动者分享全 2、
政府组织的功能是政治性的,无法就适当绩效方案取得一致意见 3、缺乏完全的自主性与控
制力,使得政府执行和我协调任何行动规划时均显得困难重重 4、政府的战略决策环境由于
上述因素,远比私部门更为困难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