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
清·紫砂荸荠
钤印:隺邨
尺寸:W:11cm H:11.5cm
Qing Dynasty·ZISHA WATER CHESTNUT
RMB: 无底价
说明:此荸荠摆件采用紫泥制作,设计匠心独运,摹写自然,犹见不凡功力。摆件造型上在忠实荸荠原形的基础上,根据砂
泥的特性,用明显的颗粒感来呈现荸荠的蒂,而用光滑圆润的泥性呈现出扁圆的荸荠,视觉上繁简相宜,线条自然,动静统一,
小巧精致,值得把玩。
器身底部钤印”隺邨“椭圆形印款。明末清初紫砂艺术由大而粗犷向小而精致发展。陈鸣远在继承了明代制壶古拙、凝重、质
朴的基础上,更将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加以艺术化的提炼。除茗壶外,其所制清供雅玩、瓜果小品如菱角、扁豆、花生、
玉蜀黍、慈姑、栗子、藕片、荸荠、核桃、白果等,皆构思脱俗,善翻新样,把果蔬的自然生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令人拍案叫绝。
【出版著录】
《宜兴紫砂珍赏》P071,三联书店(⾹港)有限公司,1992 出版
1802
清早期·菊瓣贴花印盒
尺寸: L:7.6cm H:14cm
Early Qing Dynasty·SEAL-BOX WITH CHRYSANTHEMUM PETALOID APPLIQUE DECORATION
RMB: 无底价
说明:在中国古代的文房之中,印盒是其中必备之器,形制与材质更是于方寸之间变化万千。此件印盒采用紫泥制作,器身呈扁圆形,口
沿起唇线,筋囊纹饰,中开窗起圈线作铜钱纹,菊花纹,盒盖与盒身子母口套合,内部处理干净利落。整器制作精良,筋囊线利落清晰,
是文房器物中的精品佳作。同类形制的器物,在故宫博物馆中亦有所见。
1803
清早期·王公其·松杯
钤印:王、公其
尺寸: L:10cm H:3.5cm
Early Qing Dynasty·Wang Gongqi·ZISHA CUP WITH PINE TREE DESIGN
RMB: 60,000-80,000
说明:此杯以紫泥为胎,器作敞口状,杯身作虬松抱干式,内壁光素,外壁则以竹刀刻出松皮状,处理手法极为写意。
而松杯的把则精工细作,捏塑出一段松干,状若浅蛟,松枝如鬼爪,栩栩如生。整体观之,两者搭配的尤为精妙,呈现
出极佳的视觉美感。杯身一侧侧钤印“王”“公其”连珠印。松呈祥瑞,以松杯落几案,给人以轻灵苍古之感,手持茗杯,
饮之延年,不胜美哉。
王公其 为乾隆时期紫砂名家,擅于制作仿生花器。
1804
清中期·杨凤年·虬松壁瓶一件
钤印:杨氏
尺寸:L:10cm H:3.5cm
Mid Qing Dynasty·Yang Fengnian·ZISHA WALL VASE WITH PINE TREE DESIGN
RMB: 无底价
说明:壁瓶,以挂于壁面而名,又称“轿瓶”、挂瓶。器型为常见花瓶尊等竖部的一半,靠壁一面平坦有孔,以利于悬挂于墙壁上。此壁瓶
以紫砂为胎,一侧平整,一侧仿松桩形,呈立姿。其松干随形,平口深腹,体表精仿树皮之态,苍老质朴,浑若再生。一侧一小松枝探出,
枝头松针细密,另有松花欲坠,颇具野趣。随形出廓内凹底,平底一角抑压“杨氏”篆书圆形小印。底下承三小足,亦可平置。
杨氏 杨凤年,清嘉庆、道光间宜兴制壶高手。字玉禽,世称“杨氏”,为杨彭年之妹,荆溪人,生卒不详。所制茗壶构思巧妙,浮雕精致,
技艺卓越,可与其兄彭年媲美,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紫砂女艺人。擅长花货类造型,尤擅竹段和梅段。
1805
清末·王东石·金文赏瓶
钤印:底款:东石
篆刻:瓶身刻:“吴季子之子逞之永用剑”
周吴季子 子逞剑铭山农摹于寿石山房
尺寸:L:5.5cm H:29cm
Late Qing Dynasty·Wang Dongshi·APPRECIATION
VASE DECORATING WITH LIQUID GOLD
RMB: 160,000-200,000
说明:此赏瓶为典型的玉成窑胎质,胎质细腻,形制俊俏,曲线
优美,制作精致,颇有文人意趣。瓶身刻有“吴季子之子逞之永用剑”,
左侧刻署“周吴季子子逞剑铭 山农摹于瘦石山房”。瓶底钤印“东
石“二字印款。
瓶身的铭文出自《金石索》,其记载了吴季子子逞所用之佩剑,
此件现藏于陕西三原县博物馆,剑头尖端断残,残长 29.3 厘米,
宽为 3.8 厘米,厚为 0.8 厘米,刃部横断面为菱形,柄端为圆形,
剑面中部有铭文刻于中线两侧,铭文为“吴季子之子逞之永用俞”
十字。
王东石 别号苦窳生,制壶深得古法,刻工精细,曾为清代晚期
书画家胡公寿制壶,并与何心舟、梅调鼎等到浙江宁波建玉成窑,
烧造紫砂壶。 《阳羡砂壶图考》:东石。同、光间人。造壶得古
法,刻工精细。尝为胡公寿制壶。
山农 陈山农,字小雅,宁波慈城洪塘人,金石篆刻名家,晚年
参与玉成窑制作,为玉成窑主刻人员之一,常与何心舟、王东石
等合作制壶。
1806
清中期·蓝釉开光堆泥鼻烟壶、蓝釉开光彩釉鼻烟壶
尺寸:H:6.5cm L:4.8cm*2
Mid Qing Dynasty·BLUE-GLAZED SNUFF BOTTLES WITH RESERVED DESIGN
RMB: 60,000-80,000
说明:鼻烟壶是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产物,16 世纪后传入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制作材料主要以金属、玉及骨角材料为主,随着鼻烟壶被
更多的人接受,其制作材料又得到了丰富,出现了以紫砂制作而成的鼻烟壶。
这两件鼻烟壶造型一致,束颈溜肩,弧壁圈足,腹身开光,器型规整,制作工艺一丝不苟。
一件开光内以黑泥绘装饰,一面绘山水楼台,另一面绘兰石图,笔简意足,顿觉远离都市尘嚣之感。另一件则以釉彩装饰,一面绘梅花图,
另一面则绘鸳鸯戏水图,颇有宫廷华丽之风。
1807
清早期·海棠型天蓝釉小盘一对
尺寸:L:14m H:2.5cm*2
Early Qing Dynasty·A PAIR OF SKY-BLUE
GLAZED DISH IN BEGONIA SHAPE
RMB: 45,000-50,000
说明:天蓝釉是明早期仿宋汝窑釉色而创烧的高温釉,清康熙时
恢复烧制,技术已臻成熟,至雍正朝釉色更趋匀净隽雅,成为名
贵的单色釉品种。目前所见技术较为成熟的天蓝釉器物出现于清
代康熙时期,烧造时间主要集中于康雍乾三朝,其后渐趋断绝,
且其数量极少,相比其他颜色釉可称凤毛麟角。
此对盘呈海棠形,器形秀美,胎薄质坚,外施匀净温润的天蓝釉,
釉色静谧,宛若秋日晴空。虽不着纹饰,然秀美的器形与高雅的
釉色相称,极具高贵典雅的气息。
1808
清·天青釉莲瓣碗
尺寸:L:22.5cm H:12cm
容量:380cc
Qing Dynasty·BLUISH WHITE GLAZED BOWL IN LOTUS PETAL SHAPE
RMB: 60,000-80,000
说明:此天青釉莲瓣碗为难得一见的佳器,敞口,斜弧壁,深腹,下承圈足。外壁雕琢三层莲瓣纹,
碗心则刻划莲子纹,器形端庄秀雅。通体施天青釉,釉面温润如玉,透明晶亮,如天青之色落入窑火
之中,又如湖蓝之色染与碗内,碗底圈足有一圈胎体裸露在外,可观其紫砂胎质尤为细腻,均匀纯净。
碗身外壁线条柔和流畅,整器构思巧妙,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尤其是该器釉色天蓝融青,莹润内敛,
呈现出潺潺溪水般的韵动感和美玉般的温润感。
1809
清早期·朱泥菊瓣壶
尺寸:W:16cm H:11.5cm
Early Qing Dynasty·ZHU CLAY TEAPOT WITH CHRYSANTHEMUM PETAL DESIGN
RMB: 50,000-60,000
说明:菱花壶,最早由明四家之一的董翰所创制,其造型源于古代菱花形制的铜镜。之后历代大家更是把这一元素,演绎出诸多变化。
此菱花壶制作精巧,阴、阳线条由盖中心向外延伸辐射,筋纹规整严密,连贯而通畅,明确而清晰。壶钮与盖、身、圈足相应成一朵朵盛开的菱花,
形象典雅出尘。整体造型优美,曲线流动,形美而意更无穷。
【参考】
《荆溪朱泥》P33,唐人工艺出版社,2010.10.10
1810
清中期·时大彬·汲直壶
篆刻:底部篆刻:时大彬制
容量:550cc
Mid Qing Dynasty·Shi Dabin Mark ·ZISHA JIZHI TEAPOT
RMB: 80,000-100,000
说明:紫泥材质,铺桂花砂,壶身呈直筒型,较高,收肩,压盖,桥型壶钮,直流式壶嘴,圆耳型壶把,暗足,壶底刻有四字楷书“时⼤彬制”
款。壶身浑朴古拙,气韵深沉,浑厚而大气。铺砂装饰妙手天成,如点点繁星,若隐若现。苏州市博物馆藏有类似时大彬铺砂汲直壶一持。
【参考】
《200 年新加坡陈之初香雪庄旧藏拍卖》
《初梨藏砂》P2,1994 年 5 月
1811
清末·曼生壶拓片两件一组(吴待秋旧藏)
Late Qing Dynasty·A SET OF TWO RUBBINGS OF MANSHENG TEAPOT
RMB: 无底价
说明:拓⽚内容:
蟹眼乌和以解铎清。曼⽣铭
合之则全,偕壶之以延年。曼⽣铭
⾦爵觚棱丽⽇⽉,相与江湖⼼魏关
此是南⼭居,将来造井栏。流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侑功德,应⽆朽坏年。同
霑胜福者,造于弥勒前。⼤匠储卿,郭通
维唐元和六季岁次⾟卯五⽉甲午朔⼗五⽇戊申沙⻔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井栏并⽯盆
永充供养 以偈赞⽈
1812
清末·曼生壶拓片两件一组(吴待秋旧藏)
Late Qing Dynasty·A SET OF TWO RUBBINGS OF MANSHENG TEAPOT
RMB: 无底价
说明:拓⽚内容:
蟹眼乌和以解铎清。曼⽣铭
煮⽩⽯,泛绿云,⼀瓢细酌邀桐君。⽼曼铭频迦书
天茶星,守东井,占之吉,浔茗饮,丙⼦之夏,曼⽣书铭
汲清湘燃焚⽵,纱帽笼头⾃不俗。曼⽣铭⼦冶书
1813
清末·陈鸣远、曼生壶拓片两件一组(吴待秋旧藏)
Late Qing Dynasty·A SET OF TWO RUBBINGS OF MANSHENG TEAPOT
RMB: 无底价
说明:拓⽚内容(折横看不清):
且饮且读不过满腹。为禹固道兄,远
合之则全,偕壶之以延年。曼⽣铭
汲清湘燃焚⽵,纱帽笼头⾃不俗。曼⽣铭⼦冶书
1814
民国·同昌黄记
数量:1 片 325g
工序:生茶
The Republic of China·TEA CAKE
RMB: 230,000-250,000
说明:同昌圆茶庄始创于同治七年即 1869 年。由于该茶庄几度易主,故茶品内飞标识多多。原同昌号圆茶已
不复得,所存者皆为 30 年代之后的标明“主人黄文兴”或“同昌黄记主人”之茶品。凡署“主人黄文兴谨白”者均
系 30 年代至 40 年代中前期茶品,而署“同昌黄记主人谨白”者都是 1949 年左右的茶品,前者主人黄文兴,
后者主人黄锦堂。在黄锦堂时代,同昌茶庄改名“同昌黄记”。同昌圆茶分三种,即同昌圆茶、同昌黄记红圆茶
和同昌黄记蓝圆茶。同昌圆茶的内飞为白底蓝色图字 ( 后亦有白底红色图字者 ),隶属于“黄文兴时代”; 同昌黄
记红圆茶和同昌黄记蓝圆茶,内飞分别为红色和蓝色字图,隶属于“黄锦堂时代”。
1815
1979 年·79 年 7581 文革砖
数量:9 块
工序:熟茶
1979·7581 TEA CAKE
RMB: 120,000-140,000
说明:七十年代景谷砖是普洱熟砖类中特别的产品。它是唯一有资料明由景谷茶
厂出品的熟砖,也是于七十年代景谷茶厂最后一批产品此七十年代景谷砖,保存
完好,经过近五十年的陈化,茶韵变化无穷口感层次分明,加上身份确定性高、
特色明显,深受收藏界喜爱。
1817
2008 年·08 年特级荒野牡丹
数量:1 桶
工序:白茶
The Year of 2008·SELECTED WILD PEONY
TEA CAKE
RMB: 无底价
说明:此款白茶,因其茶树生存于野外而非茶园之中,受人为干
预小,故而定义为荒野牡丹。因白茶的制作工艺简单,故最能表
现茶叶本身的质量,因此,此茶在无人工施肥和化学除草的情况
下,其口感滋味更为纯粹健康。开汤品饮此茶,果香、花香浓郁,
虽经十年陈期但仍略有青味,当是自然的味道。
1816
不知名号级茶
数量:3 片
工序:生茶
UNNAMEABLE GRADE PU’ER TEA CAKE
RMB: 260,000-300,000
1818
1996 年·96 年紫大益青饼
数量:2 片
工序:生茶
The Year of 1996·PURPLE DAYI TEA CAKE
RMB: 90,000-100,000
说明:紫大益,又称玫瑰大益,是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业
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第一款饼茶,编号 103,因其中「南」字
印刷体断开,也称「断南紫大益」。叶底壮实,转化匀齐,香
气清正,带蜜而微涩,茶质厚重,茶韵浓郁而悠长,滋味酽烈,
回甘生津,十分耐泡。这款茶因其口感和历史意义,深受市场
青睐。 市场上的 96 紫大益青饼中只有少部份是干仓,使其价
格更见高昂。此两饼茶难得的干仓,带有沁人心脾的兰花香,
可惜为非原包,若是喜爱此品种的爱茶之人,可作为自饮或待
客的佳品。
1819
1992 年·92 年下关商检沱
数量:15 粒
工序:生茶
The Year of 1992·XIAGUAN TUO TEA
RMB: 33,000-40,000
说明:90年代的下关沱茶,在出口时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检验,
并贴上一枚红色商检标签。这一时期的商检标识,一改 80 年
代的黑色底版,采用白底红色调,CIB 商检标识呈红色,鲜艳
醒目,代表下关出口严检的质量勋章。包装纸为油光格纹黄纸,
沱茶紧结油亮,入口柔中带甜,沉稳内霸,经典下关韵味。
1820
清乾隆·徐汝成贴花盘
钤印:底款:徐汝成制
尺寸:L:10.8cm H:5.8cm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DISH WITH MOLDED FLORAL DECORATION AND XURUCHENG
MARK
RMB: 35,000-50,000
说明:紫泥调砂,胎体沉稳厚实,敞口外撇,浅弧壁,内壁光整,下起圈足,器身四面贴饰夔龙纹,形神兼备,精细巧妙!底钤阳文篆印“徐
汝成制”。
徐汝成 活动于乾隆年间,为当时的紫砂名匠。
1821
清道光·宜兴窑仿宋钧水洗
钤印:底款:乐陶陶室
尺寸:L:17.6cm H:6.5cm
Daogua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Letaotao Shi·YIXING WARE JUN-TYPE WASHER
RMB: 160,000-200,000
说明:此水洗器形小巧,口外放,平沿,鼓腹,腹部环饰一圈鼓丁纹,底部三足再饰以如意云纹,外施均釉,釉面色泽深沉。宜均釉紫砂
器是宜兴紫砂器中的一朵奇葩,始创于明万历中期,由阳羡欧子明所创,时称欧窑。其形式大多仿钧窑,故称“宜均”。清代雍正、乾隆两
朝,其发展尤为兴盛,其釉面有仿哥窑纹片者,有仿官窑纹片者,主要是仿钧釉。色彩甚多,以灰蓝釉最为珍贵,另外有天青,天蓝,月
白,翠绿,乌黑等诸色。宜均釉从明末开始进献于宫廷,乾隆后较少,至清末民初又开始仿制。宜均胎骨为紫砂,因存在时间短,制作昂
贵,故留世甚少,较珍贵。
此器底部钤有“乐陶陶室”印款,为清道光瞿子冶的闲章。传世有瞿子冶的石瓢壶亦为此印款。
瞿子冶 (1780-1849年)名应绍,初号月壶,后改瞿甫,字子冶,又号老冶、陛春,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上海人。善鉴别金石文字、收藏古器物,
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鉴古,善兰竹,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最善画竹。“子冶石瓢”是他的代表作,为曼生之后文人壶代表。
【参考】
《宜兴紫砂珍赏》P121,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2 出版
1822
清康乾·六方葵式小花盆
尺寸:L:9cm H:6.5cm
Kangxi Period of Qing Dynasty·HEXAGONAL MALLOW-SHAPED FLOWERPOT
RMB: 30,000-50,000
说明:此花盆造型别致,制作精巧,造型与凤卷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盆体形制为六瓣葵花形,侈口出沿,器身、圈足皆随形而生,婉转
而不失刚健。盆体筋纹线随风而动,飘逸洒脱,极具动感。深腹三足外撇,又增添几许稳重之感。整器动静相宜,形制虽小,确极具诗句
美感。
1823
清早期·明欧窑葵式香盒
尺寸:L:6cm H:4cm
Early Qing Dynasty·MING DYNASTY OU WARE MALLOW-SHAPED BOX
RMB: 160,000-200,000
说明:印泥盒作为古代文房中必不可缺之物,其形制大小、所用材质也各不一,雕琢精妙,可用可赏。前人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之说。
此件紫砂印泥盒,选用紫泥为胎,器身造型取凤卷葵花之形状,通体施加天蓝釉,为妙之处在于各个面都均匀饰之,发色鲜艳,自然岁月
痕迹,纵观此器似如风中律动的葵花,线条回旋舒展,工艺精湛,属同类器物中精品。此等同类器物少之又少,唯有所见也亦是大英博物
馆中的一件珍贵藏品。两件器物不论是器形、大小、装饰成型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览传承】
好善簃旧藏
1824
清早期·宜均釉梅花口碗碟一组
尺寸:L:14m H:5.8cm
L:14m H:2.5cm
Early Qing Dynasty·A SET OF YIXING WARE ROBIN'S EGG GLAZED BOWL AND DISH
RMB: 160,000-200,000
说明:清朱琰《陶说》谓“明时江南常州府宜兴县,有欧子明者所造瓷器曰欧窑”。其釉面光亮,釉层较厚,不透明,开细纹片,造型多样,
主要为文房用品及陈设品。宜钧釉紫砂器注重釉色与造型美,尤其是器物的釉色瑰丽而驰名于世。
梅花碗和海棠碗在清代尤为流行,此碗呈梅花式样,紫砂胎,敞口造型,呈五瓣梅花形,线条张力十足,器身内外通体施宜均,釉色深浅
不一,或有天青、或有湖蓝,釉面致密细腻,色泽恬静。
【展览传承】
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旧藏
1825
清早期·宜均釉葵口碗碟一组
尺寸:L:10.8cm H:5.8cm
L:14m H:2.5cm
Early Qing Dynasty·A SET OF YIXING WARE ROBIN'S EGG GLAZED BOWL AND DISH
RMB: 130,000-200,000
说明:宜均的发色极为丰富,仿烧的天蓝釉亦是独树一帜。天蓝釉是一种高温色釉,由“天青”演变而来,在清康熙时烧制
工艺日趋成熟。釉色浅而发蓝,似天蓝色,故名。此品胎体敦实,呈六瓣葵口形,垂腹,线条挺括利索,张弛有度。器身
内外通体施天蓝釉,釉面致密细腻,釉色恬静温润。
【展览传承】
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旧藏
1826
清末·宜钧贯耳瓶
钤印:底款:葛明祥制
尺寸:H:30cm L:12.6cm
Late Qing Dynasty·ROBIN'S EGG
GLAZED VASE WITH TUBULAR EARS
RMB: 15,000-18,000
说明:此瓶瓶体呈海棠形,口微敛,自口沿呈四瓣
海棠造型,颈、肩、腹自上至下连成一体,鼓腹圈
足,颈两侧附双耳,俗称贯耳。通体均釉,釉面温
润、肥厚,釉面变化丰富,色泽亦是有酱色、天青、
湖蓝等夹杂其中,极富凝重古朴之感。瓶底钤印“葛
明祥制”四字方印。整器器形规整,釉色多变中又不
失典雅华贵之气。
1827
清康熙·万字回纹梨式壶
尺寸:W:13.5cm L:9cm
容量:300cc
Kangxi Period of Qing Dynasty·PEACH-SHAPED TEAPOT WITH MOULDED SPIRAL PATTERN
RMB: 250,000-300,000
说明:此壶呈梨形,朱泥胎质,色泽嫣红。壶体圆润饱满,通体以回纹装饰,印文规整清晰,排布紧密整器。塔型的钮上一万字纹装饰,“卍
卐”相对。整器做工严谨,装饰巧妙,为同类中的精品佳作。
“卍卐”本是中华文化智慧符号之一。出自《易经》,卐与卍互用。武则天定其音为“万”,通泰,寓意富足,吉祥与厚德。在佛教文化中,
它代表“吉祥海云相”,即海天之间的吉祥象征。
【出版著录】
《文荟菁英》P166,唐人工艺出版社,2012.3.1
1828
清康熙·印花椭圆提梁
尺寸:W:12cm H:12cm
容量:200cc
Kangxi Period of Qing Dynasty·OVAL OVERHEAD HANDLE TEAPOT WITH MOLDED FLORAL
DECORATION
RMB: 150,000-200,000
说明:此提梁壶造型秀巧可爱,胎质细腻,壶体呈椭圆形,制作难度较大。通体印花为饰,蕉叶纹、回纹、垂鳞纹相互搭配,印纹清晰,
排布整齐。盖沿、壶颈等细节处修饰考究。盖面以回纹和镂空为饰,整体器形端正,纹饰精美,尽显工艺高妙。
明末清初时人吴梅鼎所撰《阳羡茗壶赋》有“瓶织回纹之锦”之说,回纹与垂鳞纹皆源于青铜器纹饰,体现一时风尚。
【参考】
《宜陶之旅》P103,李佑任陶艺公司,1995 出版
1829
清嘉庆·菊轩和兴制君德壶
钤印:把下:菊轩 盖沿:和兴制
篆刻:雍正丁未仲冬 惠、孟臣
尺寸:W:9cm H:4.8cm
容量:80cc
Jiaqi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Hexin Zhi·JUNDE TEAPOT MADE BY JUNDE HEXIN
RMB: 50,000-60,000
说明:此器造工、刻款俱精。尤其底款笔致刀工,刀法凌厉,字迹板正,似出于一系。此梨以朱泥为胎,犹若赭黄粗
梨,甜美润腴。敦腹,三弯流,圈把外圆内平,扁珠钮,全器比例协调,浑然大气。壶盖盖沿镶有一圈金边,壶底内圈,
并镌刻“雍正丁未仲冬 惠 孟臣”,把下印文“菊轩”。
潘虔荣 字菊轩。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宜兴制陶人,名在《宜兴县志》长寿耄耋之列,所制茗壶砂细工精,当地紫砂老
辈颇为推重,高熙的《茗壶说赠邵大亨君》一文中,亦首提此名。文中有句去:近得菊轩掇,并苍老可玩。
1830
清中期·紫砂胎胭脂红捧盒
尺寸:L:17.5cm H:14.2cm
Mid Qing Dynasty·ROUGE-RED GLAZED ROUND BOX WITH ZISHA BODY
RMB: 无底价
说明:捧盒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器物,主要用来盛放糖果之物。此捧盒采用紫砂胎制作,饱盖圆盒,子母口相合,器内及底施松石绿釉,匀
正娇嫩;器外施胭脂红釉,釉色深浅有度,上盖胭脂红釉上塑一枝红豆,枝叶青绿,红豆绯红,极具喜庆之意。
1831
1960s·60 年代大黄印
数量:3 片
工序:热蒸发酵
1960s·DAHUANGYIN TEA BRICK
RMB: 130,000-150,000
说明:一组三片的黄字黄印均附内票,仓储极干,汤色金黄,十分难得。黄印圆茶是
由猛海茶厂以易武正山为料所生产,被称之为「现代拼配茶菁的普洱茶品始祖」。经
过四十多年陈化,茶饼毫头已转化为金黄色,回甘良好,冲泡后茶气强烈,令人心动。
1832
1980s·80 年代苹果绿八八青
数量:3 片
工序:生茶
1980s·APPLE GREEN 88 TEA BRICK
RMB: 110,000-120,000
说明:八八青饼是对勐海茶厂在 1989 年至 1991 年生产的一批 7542 青饼的称谓。它以肥壮茶
青为里,幼嫩芽叶洒面,茶饼乌黑油亮,汤色浓稠透亮,香气纯正持久,茶气十足,经久耐泡,
饮后体感明显,多年来一直是收藏家追捧的茶品。目前市面上的八八青已经越来越少,价格也
水涨船高,比起全品,此件八八青普洱散块是一个高性价比选择。
1833
1970s·70 年代大蓝印青饼
数量:2 片
工序:生茶
1970s·BLUE MARK TEA BRICK
RMB: 110,000-120,000
说明:“大蓝印”因饼身比一般七子饼寛厚而得名,使用的茶叶
较粗大,拨开饼身甚至可以在叶底中找到完整的大叶,这在其
他的七子饼中难得一见。大蓝印采用热蒸发酵技术,没有熟茶
特有的渥堆味,可分为白棉纸和黄棉纸两种,白棉纸大蓝印相
对发酵程度较深。此茶木香、枣香明显,带樟香,甘甜而饱满
厚实。
1834
1980s·80 年代 7582 大叶青饼(过
雲雨)
数量:1 桶
工序:生茶
1980s·7582 LARGE LEAF TEA BRICK
RMB: 600,000-800,000
说明:7582 是 80 年代七子饼中,颇具代表性的茶品之一,
取料野生乔木大叶种,以肥壮茶菁为里,幼嫩芽叶撒面,研配
得当,面茶色泽乌润显芽毫,心茶肥壮。该茶品香气纯正持久,
口感樟香转梅香,水甜韵老,滋味浓厚回甘好,汤色红亮,叶
底匀齐,成为继 7542 后,勐海茶厂另一款极受欢迎的传统青
饼,一经上市就深受港台茶商和茶客的喜爱。此组 7582 大叶
青饼,干仓保存,品相优异,饼身也较大较厚,茶质上佳,历
经三十余年岁月锤炼,已臻佳境,韵味醇厚变化丰富,是宜饮
宜藏的上品佳茗。
1835
1980s·80 年代 8653 青饼
数量:4 片
工序:生茶
1980s·8653 TEA BRICK
RMB: 48,000-50,000
说明:此八十年代下关茶厂 8653 中茶青饼,饼身较昆铁为小,
面里茶菁差异明显,以临沧南部五级茶菁作传统拼配。陈放至
今,茶韵中苦涩已退,干仓茶带花蜜香茶香、汤色暗栗,叶底
转红,回甘生津,陈香略带樟香,汤感柔和细腻,茶质较厚重,
叶底转化匀齐,已到品饮最佳时期。
1836
1980s·80 年代厚纸 8582 青饼
数量:4 片
工序:生茶
1980s·8582 PU’ER TEA BRICK
RMB: 440,000-460,000
说明:8582 是 80 年代七子饼中,最具代表性的茶品之一。
茶饼以白棉纸作包装,一组七片,采用五至八级粗壮茶青拼配
紧压,当中三、四级为面,五至八级为里茶,尤以七、八级为
主,茶质出色。这筒茶饼形圆厚端正,撒面条索肥壮,松紧适
中,茶气十足。尤其成筒保存,品相完好,十分难得,自然仓
储的口感已具有很好的适口度,是喜欢 8582 的茶友不可错过
的经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