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2024届毕业生推介手册

发布时间:2023-10-1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辽宁师范大学2024届毕业生推介手册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目 录 contents辽宁师范大学简介 1一、毕业生总体情况 4二、专业分布 4本科生4硕士研究生6博士研究生 10三、生源地分布 11本科生 11研究生 13四、招聘服务 15五、就业工作联系人及电话 21就业职能部门联系方式 21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 21六、各培养单位简介 23地理科学学院 23法学院 24管理学院... [收起]
[展开]
辽宁师范大学2024届毕业生推介手册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目 录 contents

辽宁师范大学简介 1

一、毕业生总体情况 4

二、专业分布 4

本科生4

硕士研究生6

博士研究生 10

三、生源地分布 11

本科生 11

研究生 13

四、招聘服务 15

五、就业工作联系人及电话 21

就业职能部门联系方式 21

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 21

六、各培养单位简介 23

地理科学学院 23

法学院 24

管理学院 25

国际教育学院 26

国际商学院 27

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27

化学化工学院 29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30

教育学部 33

历史文化学院 34

马克思主义学院 35

美术学院 37

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37

生命科学学院 39

数学学院 41

体育学院 43

外国语学院 44

文学院 45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46

心理学院 48

音乐学院 49

影视艺术学院 51

第3页

- 1 -

辽宁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坐

落在中国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 —— 大连,是

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重

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

划”实施学校、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

划参与高校、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联盟理事

长单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

教育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

资培训基地、适应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需要的科研基地,现已成为辽宁省最大的、

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教育中心。

作为新中国诞生后首批建立的高等师范

院校之一,学校始建于 1951 年 9 月,初建时

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1953 年 4 月,更名为

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8 年 7 月,大连师范

专科学校和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大连师范学院。1960 年 7 月,更名为辽宁师

范学院。1983 年 12 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

72 年来,学校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

发展,砥砺耕耘,自强不息,先后为国家和社

会培养了 25 万余名合格人才。学校始终坚

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

育方针,秉承“厚德博学、为人师表”校训,秉

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办学理念,在培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实践能力强的

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积极致力于现代教师

教育,着眼于学校的综合性、国际化的长远

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不断

凝聚发展力量,增强发展动力,积累了丰富

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

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

调发展,正向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

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迈进。

学 校 现 有 教 职 工 1844 人,专 任 教 师

1229 人。普通本科在校生 13000 余人,硕士、

博士在校生 6300 余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获得者 6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双聘”院士 1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2 个,

国家级教学名师 3 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教育部基础

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 人,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

导委员会委员 1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辽

宁省优秀专家 5 人,辽宁特聘教授 14 人次,

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70 人次,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

辽宁师范大学简介

第4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2 -

人才 5 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

2 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四个一批领军

人才 1 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四个一批

青年英才 2 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

拔尖人才 18 人,辽宁省“四个一批”人才 5

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23 人,

辽宁省优秀教师 12 人,辽宁省教书育人模

范 2 人,辽宁省教育世家 1 人,辽宁省教育

系统先进工作者 2 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

划”教学名师 4 人;省级教学团队 8 个,省级

教学名师 27 人,省级专业带头人 5 人,辽宁

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专家 27 人,

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

员 12 人次,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 2

个,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4 人;大连市突

出贡献专家 1 人,大连市优秀专家 17 人次,

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7 人,大连市领

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 6 人,大连市领军后备

人才 5 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2 人,

大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1 人,大连市青年

科技之星项目支持计划 41 人。

学校校园现有两个校区(包括黄河路校

区、西山湖校区),设有 21 个学院,设有研究

生院和创新创业学院。有 6 个博士后科研

流动站,9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6 个二级学

科博士点,1 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 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114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16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 个辽宁省高等学校

一流特色学科(一级学科),其中有 3 个一级

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8 个辽宁

省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 60 个在招本科专业,有国家

级特色专业 6 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8 个,省示范性专业 9 个,省一流本科教育

示范专业 26 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6

个,省优势特色专业 4 个;国家级各类精品

课程 3 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6 门,省级

各类精品课程 34 门,“学习强国”辽宁平台

上线课程 7 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15 门,

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 4 门;国家级专业学位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4 个,辽宁省专业

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17 个;省级

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3 个;国家级规

划教材 11 部,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

3 部;省级精品教材 7 部、教材建设奖 11 部;

省级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2 部;辽

宁省首批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

育教材建设团队 1 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区 1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5 个;

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7 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

与改革实践项目 1 项,省级新工科、新文科

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3 项;辽宁省普通本科

高等学校校际合作项目(研究生联合培养)

第5页

- 3 -

14 项;获评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

单位;省级第二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国家

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1 项;

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16 项;

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 1 个;

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 2 个;国家级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6 项,基础教育教学成

果奖 2 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139 项,

基础教育成果奖 7 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成果奖 2 项,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

果奖 5 项。

学校现有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

心(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

洋生物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发改委批准共建)、海洋基因工程药物

与天然活性产物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

重大科技平台);现有 1 个全国科普教育基

地;9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 个省高校重点实

验室;1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省级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3 个省级协

同创新中心,6 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

基地,9 个省级智库,19 个其他类型研究基

地;11 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 个兴辽英才高

水平创新团队;另参与筹建 4 个省级协同创

新中心;有 10 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 个市级

工程研究中心、1 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 个

市级智库,8 个大连市新型智库联盟成员基

地,1 个市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基地;培

育建设 3 个省级科普基地、4 个市级科普基

地、8 个校级新型智库;设有高校社科联、科

协;创建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和宗教问

题研究院。“十三五”以来,学校教师主持完

成及在研科研项目 2304 项;出版专著 490 部;

发表论文 10551 篇,其中被 SCI 收录 1476 篇,

SSCI 收录 178 篇;获授权专利 459 项;获得

鲁迅文学奖 1 项,获韬奋出版奖 1 项,获得省

部级以上奖励 80 项;1 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

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签订“四技”合同 243 项;

咨政建议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 47 项。

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大平台,已与 24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5 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

了交流合作关系。是“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

示范基地和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

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与美国密苏

里州立大学合作建设国际商学院;经教育部

批准,与美国华盛本大学合作举办英语专业

本科教育合作项目。国际教育学院是我校专

门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和华侨学生的二级学

院,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指

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院校

之一,每年接收来自 5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外

国留学生 1000 余人次,并设有汉语水平考试

(HSK) 考点。学校与意大利米兰大学共建的

孔子学院多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

号、与美国圣泽维尔高中共建了孔子课堂。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

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青少年教育工作先

进单位、优秀易班共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先

进单位、高校物业管理先进单位、高校后勤信

息与宣传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系统质量管理

QC 成果先进单位,教育部青少年犯罪研究

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

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普通话水

平测试先进测试站、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

地。先后获评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

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辽宁省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籍管理工作、学位

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青团工作、依法治校工

作、来华留学工作先进单位、体育美育浸润行

动计划试点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

省、市先进党委、文明单位。

第6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4 -

一、毕业生总体情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共计 5750 人,其中本科毕业生 3512 人,硕士毕业生 2084

人,博士毕业生 154 人。

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合计

3512 人 2084 人 154 人 5750 人

二、专业分布

本科生

Undergraduate student

全体 / 共 63 个专业 /3512 人

师范类本科生 /22 个专业 /1728 人 / 占比 49.2%

学院 专业 人数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师范) 125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师范) 107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81

教育学部

教育技术学(师范) 26

教育学(师范) 33

学前教育(师范) 29

特殊教育(师范) 25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师范) 101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104

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 41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师范) 101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162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 116

外国语学院

日语(师范) 23

英语(师范) 131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师范) 41

汉语言文学(师范) 192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物理学(师范) 114

心理学院

心理学(师范) 49

应用心理学(师范) 45

第7页

- 5 -

学院 专业 人数

音乐学院

舞蹈学(师范) 20

音乐学(师范) 62

总计 1728

非师范本科生 /41 个专业 /1784 人 / 占比 50.8%

学院 专业 人数

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24

劳动与社会保障 1

会计学 38

旅游管理 138

图书馆学 2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1

行政管理 33

影视艺术学院

表演 28

播音与主持艺术 45

动画 125

广播电视编导 59

数字媒体艺术 19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27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28

电子信息工程 27

文学院

广告学 27

新闻学 33

外国语学院

俄语 30

法语 21

翻译 31

国际商务 27

日语 25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0

运动训练 63

数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30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28

环境科学 21

美术学院

公共艺术 17

环境设计 16

绘画 17

第8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6 -

学院 专业 人数

美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30

历史文化学院 文物与博物馆学 17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1

数字媒体技术 29

化学化工学院

药物化学 20

应用化学 25

国际商学院 国际商务 302

法学院

法学 89

政治学与行政学 35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 25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24

总计 1784

硕士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全体 / 共 119 个专业 /2084 人

培养单位名称 专业 人数

地理科学学院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25

课程与教学论 2

人文地理学 35

生态学 3

学科教学 ( 地理 ) 28

自然地理学 45

法学院

法律 ( 法学 ) 10

法律 ( 非法学 ) 14

法学理论 7

国际政治 4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3

民商法学 9

诉讼法学 5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2

政治学理论 15

中共党史 9

中外政治制度 10

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 48

会计学 9

第9页

- 7 -

培养单位名称 专业 人数

管理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 15

旅游管理 7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25

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38

课程与教学论 6

国际商学院 英语笔译 5

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产业经济学 2

区域经济学 4

人文地理学 40

化学化工学院

分析化学 14

课程与教学论 3

无机化学 36

物理化学 26

学科教学 ( 化学 ) 18

有机化学 21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8

教育学部

比较教育学 9

高等教育学 8

教育技术学 14

教育史 2

教育学原理 22

课程与教学论 15

特殊教育 31

特殊教育学 4

现代教育技术 7

小学教育 38

学前教育 34

学前教育学 5

历史文化学院

考古学 7

世界史 4

文物与博物馆 7

学科教学 ( 历史 ) 16

中国史 20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5

思想政治教育 23

第10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8 -

培养单位名称 专业 人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教学 ( 思政 ) 19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3

美术学院

美术 22

美术学 24

设计学 17

学科教学 ( 美术 ) 2

艺术设计 23

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基础心理学 39

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 1

生态学 7

生物学 55

学科教学 ( 生物 ) 28

数学学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8

基础数学 20

计算数学 15

课程与教学论 2

学科教学 ( 数学 ) 37

应用数学 15

运筹学与控制论 8

体育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学 2

社会体育指导 1

体育教学 23

体育教育训练学 38

体育人文社会学 12

运动人体科学 5

运动训练 8

外国语学院

俄语笔译 3

俄语口译 1

俄语语言文学 6

课程与教学论 10

日语笔译 6

日语口译 7

日语语言文学 7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8

学科教学 ( 英语 ) 98

英语笔译 25

第11页

- 9 -

培养单位名称 专业 人数

外国语学院

英语口译 22

英语语言文学 39

文学院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0

汉语言文字学 24

课程与教学论 10

文艺学 9

新闻与传播 16

学科教学 ( 语文 ) 98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2

中国古代文学 29

中国古典文献学 5

中国现当代文学 25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光学 12

理论物理 20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16

凝聚态物理 13

学科教学 ( 物理 ) 23

原子与分子物理 4

心理学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27

基础心理学 22

心理健康教育 42

应用心理 31

应用心理学 14

音乐学院

学科教学 ( 音乐 ) 2

音乐 6

音乐与舞蹈学 29

影视艺术学院

广播电视 25

戏剧与影视学 26

总计 2084

第12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10 -

全日制教育硕士 /15 专业 /109 人

培养单位名称 专业 人数

地理科学学院 学科教学 ( 地理 ) 22

化学化工学院 学科教学 ( 化学 ) 18

教育学部

特殊教育 16

现代教育技术 7

教育学部 学前教育 16

历史文化学院 学科教学 ( 历史 ) 16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教学 ( 思政 ) 19

美术学院 学科教学 ( 美术 ) 2

生命科学学院 学科教学 ( 生物 ) 22

数学学院 学科教学 ( 数学 ) 37

外国语学院 学科教学 ( 英语 ) 43

文学院 学科教学 ( 语文 ) 46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学科教学 ( 物理 ) 23

心理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 20

音乐学院 学科教学 ( 音乐 ) 2

博士研究生

Phd candiate

36 个专业 /154 人

培养单位名称 专业 人数

地理科学学院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5

人文地理学 7

自然地理学 10

法学院 中共党史 8

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2

化学化工学院

无机化学 1

物理化学 8

有机化学 2

教育学部

比较教育学 4

高等教育学 2

教育技术学 1

教育领导与管理 8

教育学原理 6

课程与教学论 6

职业技术教育学 1

第13页

- 11 -

培养单位名称 专业 人数

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史 5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

思想政治教育 3

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基础心理学 10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学 10

细胞生物学 3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1

体育人文社会学 3

体育学 7

运动人体科学 1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 1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中国古代文学 3

中国现当代文学 3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理论物理 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1

凝聚态物理 1

心理学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9

基础心理学 8

应用心理学 4

总计 154

三、生源地分布

本科生

Undergraduate student

省内生源 2269/ 占比 64.6%

省外生源 1243 人 / 占比 35.4%

本科师范生省内生源分布情况 /1237 人

城市 人数 城市 人数

沈阳 251 盘锦 71

大连 232 葫芦岛 66

营口 89 铁岭 56

第14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12 -

城市 人数 城市 人数

朝阳 86 本溪 47

丹东 77 锦州 45

辽阳 77 阜新 33

鞍山 75 抚顺 32

本科非师范生省内生源分布情况 /1032 人

城市 人数 城市 人数

大连 226 营口 51

沈阳 184 辽阳 43

鞍山 92 葫芦岛 42

盘锦 69 铁岭 41

锦州 66 阜新 40

丹东 61 本溪 35

朝阳 54 抚顺 28

本科师范生省外生源分布情况 /491 人

省份 人数 省份 人数

广西 57 山东 11

新疆 51 西藏 10

贵州 50 江西 8

河北 47 福建 6

四川 46 吉林 6

河南 45 青海 6

湖北 31 吉林 6

山西 28 北京 5

甘肃 22 天津 4

云南 19 内蒙古 3

安徽 16 江苏 3

黑龙江 14 陕西 3

本科非师范生省外生源分布情况 /752 人

省份 人数 省份 人数

山西 122 湖北 13

河南 91 上海 11

新疆 70 广东 8

黑龙江 67 云南 7

第15页

- 13 -

省份 人数 省份 人数

四川 50 浙江 7

安徽 49 江西 7

河北 47 青海 5

河北 47 重庆 5

内蒙古 39 北京 4

广西 39 甘肃 3

贵州 34 江苏 3

山东 26 宁夏 2

湖南 22 海南 2

西藏 18 吉林 1

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省内生源 968 人 / 占比 43.25%

省外生源 1270 人 / 占比 56.75%

研究生省内生源分布

序号 城市名称 博士 硕士 总计

1 大连市 31 285 316

2 沈阳市 15 108 123

3 朝阳市 2 72 74

4 鞍山市 1 62 63

5 营口市 6 52 58

6 丹东市 3 54 57

7 锦州市 2 51 53

8 葫芦岛市 3 42 45

9 铁岭市 4 41 45

10 盘锦市 5 31 36

11 辽阳市 2 27 29

12 抚顺市 3 23 26

13 阜新市 2 24 26

14 本溪市 1 16 17

总计 80 888 968

第16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14 -

研究生省外生源分布

序号 省份 博士 硕士 总计

1 山东省 18 274 292

2 河南省 8 124 132

3 山西省 4 121 125

4 河北省 10 113 123

5 黑龙江省 9 93 102

6 内蒙古自治区 7 88 95

7 吉林省 7 75 82

8 安徽省 2 44 46

9 四川省 2 36 38

10 江苏省 2 28 30

11 广东省 1 22 23

12 湖南省 21 21

13 重庆市 19 19

14 湖北省 2 16 18

15 江西省 17 17

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7 17

17 甘肃省 1 14 15

18 浙江省 14 14

19 陕西省 1 12 13

20 贵州省 12 12

21 福建省 8 8

22 云南省 8 8

23 广西壮族自治区 5 5

24 天津市 4 4

25 北京市 3 3

26 海南省 3 3

27 宁夏回族自治区 2 2

28 上海市 2 2

29 青海省 1 1

总计 74 1196 1270

第17页

- 15 -

四、招聘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 2024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搭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供需平台,辽宁师

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招聘工作将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我们为用人单位组织大型、中型及

行业专场招聘会,并提供网络招聘平台。欢迎广大用人单位到我校洽谈教育合作,举办各类

招聘活动,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开展供需对接,共促校企互惠共赢、协同发展 !

大型招聘会

第18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16 -

专场招聘会

第19页

- 17 -

招聘时间安排

2023 年 10 月中下旬——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

生秋季大型双选会

2023 年 11 月——大连市教育系统校园公开招聘会

2023 年 11 月—12 月——辽宁师范大学秋季师范类

精品招聘月

2024 年 3 月—5 月——教育行业系列招聘会

2024 年 4 月中旬——辽宁省师范类招聘会暨辽宁

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春季就业洽谈会

2024 年 5 月底——民办教育专场招聘会

注 : 招聘会具体安排以网站实际通知为准

第20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18 -

招聘流程

1. 网上注册

【注册】登录辽宁师范大学就业信息网

(https://lsdjyw.lnnu.edu.cn/),点击【单位登录】进行注册。

【审核】我处将在 1-2 个工作日内对用人单位营业执照等资质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将以

邮件方式反馈至注册邮箱。

2. 招聘信息发布

【申请】点击【在线招聘发布】,准确填写职位基本信息,经我处审核通过后,招聘信息即

在就业网首页【在线招聘】栏目中可见。

第21页

- 19 -

3. 申请宣讲会

【申请】点击【宣讲会申请】

可选择【空中宣讲会】或【线下宣讲会】

准确填写宣讲会信息,经我处审核通过后,按照《关于用人单位入校参加校园招聘活动

的说明》相关要求进校招聘。

第22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20 -

4. 预约大型招聘会

【申请】点击【招聘会预订】,进入双选会邀请函,于右上角【企业预定展位】准确填写展

位申请报名表,经我处审核通过后,按照相关要求进校招聘。

第23页

- 21 -

五、联系方式

就业职能部门联系方式

本科生就业

职务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本科招生与就业处处长 苏老师 0411-82159899

本科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 万老师 0411-82153300

本科就业办公室主任 葛老师 0411-82159911

科员 刘老师 0411-85827755

研究生就业

职务 联系人 联系方式

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关老师 0411-82153456

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 杨老师 0411-82154769

研究生管理与就业办公室主任 张老师 0411-82153322

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

本科生就业

学院 本科生辅导员 联系方式

教育学部 贾老师 0411-82159228

历史文化学院 赵老师 0411-85827123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张老师 0411-82158604

美术学院 王老师 0411-82156623

体育学院 王老师 0411-82158770

生命科学学院 路老师 0411-85827076

地理科学学院 王老师 0411-82153335

化学化工学院 李老师 0411-82158687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杨老师 0411-85992860

外国语学院 秦老师 0411-82158516

音乐学院 徐老师 0411-82159883

文学院 辛老师 0411-85992987

数学学院 李老师 0411-82158717

管理学院 韩老师 0411-82158094

第24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22 -

学院 本科生辅导员 联系方式

心理学院 田老师 0411-82156927

法学院 李老师 0411-85827005

国际商学院 张老师 0411-82158008

马克思主义学院 傅老师 0411-82159777

影视艺术学院 戴老师 0411-85992958

研究生就业

培养单位 研究生辅导员 联系电话

地理科学学院

曾老师 82158523

于老师 82158523

法学院 李老师 85827006

国际教育学院 董老师 82158562

国际商学院 王老师 13478459830

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李老师 82159282

化学化工学院

朱老师 13664288675

于老师 82158688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宋老师 85822860

教育学部 鲍老师 82158351

历史文化学院

崔老师 85827036

梁老师 85827036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田老师 82159775

美术学院 王老师 82158079

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邢老师 82159796

生命科学学院 赵老师 85827081

数学学院 郭老师 82159743

体育学院

赵老师 82159375

马老师 82158773

外国语学院 周老师 82159073

文学院

宋老师 82158527

王老师 85992305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孙老师 82158640

白老师 82158668

心理学院 李老师 82156471

音乐学院 徐老师 82159884

影视艺术学院 刘老师 82152970

管理学院 李老师 82159505

第25页

- 23 -

六、各培养单位简介

各培养单位按拼音字母排序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始建于 1951 年的地理科,是辽宁省地理学会的创始与挂靠单位。2000

年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院,2019 年更名为地理科学学院。学院立足辽宁、服务全国,致力于

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高级专门人才。现有

在校硕士生 300 余人、博士生 30 余人、本科生 600 余人。几代地理人砥砺耕耘,自强不息,

已建成为辽宁省内唯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完整教育体系的地理学高级人才培养

中心与科研基地。

学院历史积淀深厚,学科专业层次高。地理学是我校最早创办的 4 个专业之一,也是辽

宁省最早建立的地理学科。现有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3 个本

科专业。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是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辽宁省本科课程体

系国际化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

程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工科专业。现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授权

点(含 3 个二级学科点: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课程与教

学论(地理)、教育硕士(地理)与生态学硕士授权点。地理学是辽宁省“双一流”建设的一流

学科与辽宁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科排名位列 B-,上海

软科 2019 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地理学”排名第 21 位。

学院师资力量强大,教风学风淳厚。现有教职员工 80 人,其中专业教师 66 人。专业教

师中,教授 22 人、副教授 23 人,92% 拥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 17 人,硕士生导师 42 人。

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 人、辽宁特聘教授 3 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

层次 5 人、辽宁省创新团队 2 个。辽宁省优秀教师 1 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3 人、大连

市优秀教师 1 人。拥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地理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 人,辽宁省

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 人、委员 3 人。

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一流,教学学术成果丰富。拥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人

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大连市第四纪地质与工

程地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 GIS 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 5 个高层次科研平台;拥有辽宁省

地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地理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与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

教学基地 3 个高层次实践教学平台;现有 6 门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拥有光释光仪、激光

第26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24 -

粒度仪、X 射线荧光光谱仪、色 - 质谱联用仪、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虚拟现实 GIS、无人机

航测系统等高端科研设备。2000 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1 项、国家 973、

863 项目子课题 4 项、国家自然 /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0 余项、教育部基金项目及其他科研项

目近 300 项,科研经费达 6000 余万元。形成了海洋经济地理、城市地表过程与人居环境、水

资源评价与模拟、环境演变与灾害地貌、地理信息系统建模与集成等 5 个特色研究方向及科

研团队,海洋经济地理与城市人居环境 2 个特色方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许多科研成果得

到应用转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

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地质勘察院、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等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

关系,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

70 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 1 万余名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及博士后,广泛

就业于中学、大学、科研单位、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IT 公司等。毕业生广受赞誉,就业前

景良好。

法学院

法学院成立于 2003 年 10 月。其前身为 1987 年设置的政治系法学专业,是教育部首批

在全国师范院校中设立的法学专业。该专业自 1988 年起在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专业中招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向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 35 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经

验。

法学院现有中共党史党建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同时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

等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招收政治学理论、中外

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政治等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还拥有法

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法学与非法学两大类招生。

法学院拥有一支专业、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

师 42 人,其中教授 8 人,副教授 16 人,硕士生导师 29 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占教师

总数的 86%。教师队伍中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 人;辽宁省优秀专家 2 人、辽宁省首届

资深法学专家 1 人、辽宁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2 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 2

人、辽宁省教学名师 1 人、辽宁省优秀教师 2 人、大连市优秀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 3 人;有 3

人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和中国法学会优秀成果评委。

法学院积极推进学科基地、科研平台和新型智库建设,现有两个国家级专业实践基地、

三个省级专业实践基地和 50 余个实践教学基地;成立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法学教育研

第27页

- 25 -

究所、青少年法学研究所、池田大作和平文化研究所、台湾研究所、城市管理与发展研究中

心、辽宁(大连)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大连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法治政府研究中心、

地方政府治理智库等机构,为学生创造调研、实践、见习、就业机会。法学院注重加强与同行

间的学术交流合作,为公检法、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领导干部、

公务员、企业员工培训等形成品牌效应,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法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办学,先后与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

亚和欧洲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或建立了学术联系,国内与国际学术交流频

繁。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坐落于美丽的西山湖校区。管理学院成立于 2003 年 10 月,由原信息系和原

政法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合并而成。2018 年 11 月,管理学院和政治与行政学院合并,成

立政府管理学院;2023 年 7 月,以政府管理学院为主体,调入会计学专业与旅游管理专业,

调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院更名,恢复使用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多年来,学院秉承“厚德博学 为人师表”校训精神,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学质量

为核心,以社会化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宗旨,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完善教学体系,为社

会输出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院也成长为学科涵盖面宽、特色鲜明、

优势突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设有六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图

书馆学和旅游管理。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三个一级学科硕士

授权点,一个课程与教学论(旅游教育)二级专业方向,以及公共管理硕士(MPA)、图情硕

士(MLIS)和旅游管理硕士(MTA)三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图书馆学和旅游管理六个教研室,并拥有公共管理硕士

(MPA)、管理实验与创新实践两个教学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 69 人,专任教师 59 人。其中,教授 13 人,副教授 29 人,中青年教师大

都具有博士学位。此外还聘请了部分学术造诣深厚并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学者、专家、

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

在教学科研上,管理学院拥有雄厚的基础和实力。学院拥有 2 个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

1 个辽宁省产学研联盟,获批 1 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9 门辽宁省一流课程。近年来,主持

或参加国家项目 15 项,省部级项目 10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30 余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

刊发表论文 300 余篇。

第28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26 -

学院教学设施完善齐备,技术先进,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出综合素质

优秀的大学生。学院现有本科生在校生近 1000 人,硕士研究生近 300 人。学生在历届全国

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

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

专业竞赛中屡获佳绩。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开拓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近年来,学院多次向国外

学术机构和高校派出访问学者,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座。同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项目

合作。

二十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各层次人才七千多人。毕业生分布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

业单位、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许多人已成为单位或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为促

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是我校专门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和华侨学生的二级学院,是教育部批准

的接受外国留学生定点单位之一、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学校之一,是国务

院侨办首批确定的全国 22 个华文教育基地之一、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也是

国家汉办新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为美国迈阿密大学、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 2 所孔子

学院的中方合作单位。

国际教育学院始创于 1985 年,时称留学部;1994 年更名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06 年

更名为对外汉语学院,2007 年更名为国际教育学院。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国际教育学院已

从原来单一的汉语言培训发展到现在拥有汉语言本科专业(分汉语言文化和商贸汉语 2 个

方向),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与教学论(汉语国际教育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 个硕士点,

同时还招收国际商务、教育、心理、中文、计算机、法律、体育、历史、旅游、艺术等 75 个专业的

本科生、99 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3 个专业的博士生,已构架起了一个集学历教育、长短期

进修的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及出国留学预科教育体系,在辽宁省高

校中继续保持相对领先地位,在省内同类院校中起到示范作用。

国际教育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 88 余人,其中教授 11 人、副教授 42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

师资比例为 60.23%。在选派优秀教师到全国其他重点院校进修、深造和开展科研合作的同

时,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外高校任教,目前已有 85% 的专职教师具有国外从事过汉语

国际教育的教学或管理经历。学院科研氛围浓厚,教师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科

研项目 7 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60 余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撰写专著、

第29页

- 27 -

译著、教材 35 部,出版学科相关教材 21 部。

国际教育学院在办学中坚持让汉语走向世界、用汉语架起友谊桥梁的理念,自 1985 年

以来,先后接收和培养了来自 50 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00 余名来华留学生和华侨学生,很

多学生学成之后已在世界各国的外交、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商学院

国际商学院是辽宁师范大学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2000 年 7 月,由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2004 年 5 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学位

办【2004】17 号文件)成立国际商学院,实施四年制本科教育。学生在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

合格后,可获得辽宁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及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同时能获得可以在中国

教育部认证的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颁发的商科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国际商学院坐落于辽宁师范大学黄河路校区北院,学院共有多媒体教室 24 间,多功能

会议室 2 间,微机室 3 间,学术研讨室 1 间,学生自习室 7 间,图书室 1 间,体育健身活动室

2 间,另设专门的学业辅导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图书室、师生休息室等。目前有全日制本科

生 1100 余人,中外籍教师 40 余人。

国际商学院开设国际商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20205H)。学院引进先进与科学的教

学理念,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国际环境及美式教育,建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

辽宁师范大学办学模式的国际化和多样化。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思想独

立、人格健全、能力全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国际化管理人才,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为使命,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强化队

伍建设,并为中美两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在更深更广层面上的交流与

合作搭建平台。

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Institute of Mari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海洋经济研究的实体性科研机构。研究院

发端于 1989 年成立的辽宁师范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2001 年改名为“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

展研究中心”,2002 年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0 年牵头多家单位获

批辽宁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与地理科学学院共

第30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28 -

建辽宁省一流学科地理学,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海洋经济

地理”团队连续多次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

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研究院先后经历了海岸带资源调查、海洋资源评价、海域功能区划、

海域有偿使用等不同阶段大量实证课题研究积累,不断总结提升形成了系统的人海关系地域

系统理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区域海洋经济与人文地理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科研人员利用

濒海区位优势和扎实的海洋经济地域系统基础理论,围绕海洋经济与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

依托海洋遥感与空间计量分析,重点开展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区域海洋经济与产业布局、港

口航运与交通经济、海洋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沿海城乡融合与海岛振兴、海洋科技创新与技

术经济六大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奠定了在国内外突出的学术地位。

研究院办公区位于辽宁师范大学(主校区)南院数理化教学楼 B 区,现任院长为孙才志

教授,有专职科研人员 20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6 人,讲师 5 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

中博士后 3 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1 人,辽宁省特聘教授 2 人,辽宁省教育厅

“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3 人,“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 2 人,千人层次 3 人,入选辽宁

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支持 2 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 5 人,另有兼职研究员和特聘

研究员 18 人,是一支朝气蓬勃、团结进取的研究团队。

历经几代人的砥砺耕耘与术业专攻,研究院己形成了由张耀光、韩增林、孙才志等教授

为领军专家,狄乾斌、郭建科、王泽宇、盖美、孙康、李博、刘天宝、彭飞、赵良仕、闫晓露等为科

研骨干,李鹏、钟敬秋、黄栋、白雪等青年博士共同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研究

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中科院资深院士吴传钧先生曾给予了很高的学术评价,赞誉海洋

中心是一支强有力的“陆军海战队”。

研究院充分发挥区域海洋经济与人文地理的特色与优势,积极联合其他单位和组织开

展合作与协作,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发表代表性学术成果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不少成果

得到应用转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十三五”时期,研究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

项目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3 项,其他省部级基金

项目与横向项目 50 余项,累计科研经费 1500 余万。在《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Ocean and Coast Management》《Cities》《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资源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

等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400 余篇,其中 SSCI/SCI 论文 40 余篇,CSSCI 检索 100 余

篇。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海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

译著近 20 部,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成果奖励 20 余项。同时,近年被国家省市政府部

门采纳、省级领导批示的咨政建议 10 余份。

研究院非常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

研合作,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科院地

理所、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等建立了

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国际上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相关教育科研机构广泛

第31页

- 29 -

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学科交叉与学术融合。近年来,研究院成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2 次,

国内学术会议 15 余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5 人次,国内学术会议 100 余人次,在会上做学

术报告超过百人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到研究院交流讲学 20 余人次,科研人员赴国外高访 7

人次。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与高校保持着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区域海洋

经济、海洋经济地理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学术交融,极大地提高了学术影响力和学科声誉。

研究院秉承科学办学、精英培养的现代教育理念,以科研任务带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培

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专业素养及实际问题的应对与解决能力,通过学术研究与项目交流为学

生发展搭建更高的学术平台,创造更适合的发展空间。目前拥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

人文地理学(海洋经济地理方向)3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与地理科学学院共同拥有人文地理

学博士点(海洋经济方向)和博士后流动站。研究生招生规模年均 40 余人;现有在读博士

研究生 15 人,在站合作博士后 5 人,在校硕士研究生超过 100 人;已毕业博士研究生 35 人、

硕士研究生 600 余人。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发

展转型的重要内容。未来,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将在教育部及学校正确领导下,以教育部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国家级新型智库建设为目标,以海洋强国、“一带

一路”等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一批高质量、标志性研究成果。不断加强经济学、地理学、管

理学等学科交叉,大量引进经济学、统计学、遥感与 GIS 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在不断巩固

传统优势研究领域的同时,与时俱进,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发展新的学术研究增长点,优化科

研团队结构。研究院热诚地欢迎国内外各届有识之士和优秀学子加入,成为一名新世纪的

“海洋人”,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化学化工学院

1956 年:成立大连师范专科学校生化科; 1958 年:更名为大连师范学院化学系; 1960

年:更名为辽宁师范学院化学系; 1983 年: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 1985 年:获批有

机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5 年:获批物理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

年:获批物理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1 年:获批无机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

权点; 2002 年:物理化学学科获批辽宁省重点学科; 2004 年: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

工学院; 2005 年:成立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聘请李灿院士任所长; 2006 年:获批分析化

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 年:迁入新建成的数理化大楼; 分子与功能材料实验室获

批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8 年:新型材料制备与应用实验室获批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第32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30 -

2009 年:化学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物理化学学科获批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

杨忠志教授入选中科院化学部院士候选人 23 人名单; 2013 年:应用化学专业获批辽宁省

普通高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 2014 年:仿生功能分子材料设计与组装实验室获批大连市重

点实验室; 化学专业在辽宁省本科专业评估中排名第一; 2015 年:化学专业获批辽宁省优

势特色专业; 虚拟仿真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学

科进入 ESI 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 1%; 2016 年:大型仪器管理平台 ( 网上预约系统、门禁系统 )

建成并投入使用; 实验中心并入化学化工学院; 2017 年:承办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量

子化学会议;承办第十四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及研究生论坛; 2018 年:获批

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第四轮学科评估成绩 C+; 化学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

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2019 年:承办第六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

请赛暨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 化学专业 2016 级本科生李静怡

同学获得“第十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 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一等奖;2020 年:化

学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基

础有机化学实验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现有教职工 98 人,其中教授 21 人、副教授 17 人、具有博士学位 69 人。学院每年

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各 120 余人、博士研究生 5 人。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倡德才兼备,不仅树立勤奋

好学、严谨创新的优良学风以激励学生奋进,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

情操。学院每年都有 50% 以上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大学的研究生, 进一步学习

和深造 ; 多人次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学院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国际前沿

课题的研究,使其在科学作风、学术思想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学院毕

业生以其基础牢、素质高而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同。

学院现已经成为辽宁省培养中等教育化学师资的基地和摇篮。自 1977 年恢复高考以

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学士 4000 余人、硕士 1000 余人、博士 30 余人。

据汤森路透 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数据显示,自 2015 年 3 月起至今,学院化

学学科进入并保持 ESI 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 1%,是我校唯一进入该排名的学科。进入 ESI

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 1%,标志着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已经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Schoolof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LNNU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 2023 年,前身为 2000 年成立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溯源于 1987 年的计算机科学系,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第33页

- 31 -

学院位于辽宁师范大学西山湖校区,设有人工智能系、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数

字媒体技术系以及信息技术基础教研部和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学院本科教育设有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四个专业,均属工学学科门类。

学院研究生教育设有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拥有“辽宁省教育大数据与智能计算重点实

验室”、“大连市智能教育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大连市数据科学与媒体工程实验室”和

“大连市智能媒体计算重点实验室”,并下设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

学院拥有雄厚的教师队伍,共有教工 58 人,其中专任教师 37 人,教授 9 人,副教授 15 人,

助理副教授 2 人。其中,辽宁省特聘教授 2 人,辽宁省教学名师 1 人,博士生导师 2 人,硕士

生导师 22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20 人。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取得显

著成果,其中 1 人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1 人入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1 人

入选“全球顶尖前 10 万名科学家”;1 人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 人入选辽宁

省“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1 人入选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

(第二层次),1 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 人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

划”青年拔尖人才,7 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三层次,1 人入选大连市首

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6 人入选大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计划;1 人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

技工作者,1 人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1 人被评为大连市优秀突出贡献专家,2 人被评为大

连市第四、五批优秀专家。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一个完善、两个推进、三个重视”的科

研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2008 年,计算

机应用技术学科获批成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16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教

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C+”档次,位列 238 所高

校的前 40-50%、全国师范院校前六名、辽宁省所有高校前五名;2022 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

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评估成绩在辽宁省

所有高校名列前茅。2021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2021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前 30%,位列全国师范院校前七名、辽宁省所有高校前四名。学院主要学术研究方向有多媒

体计算、网络及媒体信息安全、大数据技术与数据挖掘、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遥感信息

处理与应用、教育大数据技术等。截止目前,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1 项,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 1 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1 项,省部级科技基金课题、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市级科技基金课题、横向课题 15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400

余篇,270 余篇被 SCI、EI 检索;超幅宽喷墨印刷机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部分产品进入国际

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本着“严谨、务实、协同、创新”的工作原则,秉承“突出工科学科特点、彰显教师教

育特色”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理论 — 实践 — 竞赛 — 创新 — 国际化”联动的“五维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导方向、以实践创新训练为核心地位、以校企联

第34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32 -

合训练为特色抓手”的“三个三维度”创新创业实践体系。2012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在辽宁省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取得了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2007 年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师范)专业获批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成为辽

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5 年软件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成为辽

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6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成为应用转

型建设专业;2019 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 年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 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入选辽宁省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 年获批辽宁省专业学位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1 个、辽宁省新工科

研究与实践项目 1 项。近年来,陆续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8 项、辽宁省一流

本科课程 16 门。

走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你会深切的感受到这里浓郁的育人氛围。先进的设施、整

洁的实验室为学生的实践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学院拥有全校规模最大的实验设施,

包括:计算机公共课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微机实验室、网络实验室,

以及数字媒体大数据处理、数字媒体大数据内容安全、信息挖掘与智能计算、交互式图形图

像处理与三维数字化印刷等多个专业研究室。在保证学院各专业教学、科研的基础上,同时

承担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工作。

学院坚持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学以致用拓展渠道。面向大连,与大连华信计

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软件外包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于 2012 年获批成为辽宁省大学生

实践教育基地,与东软集团大连公司共建了“软件工程教育云创新中心”;辐射全国,与日

电电子(中国)公司共建“NEC- 辽宁师范大学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与美国媒体设备商

AVID 公司共建了“AVID 培训中心”,与香港科讯交流有限公司共建了“科讯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共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于 2021 年获批成为辽宁省级

现代产业学院;与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中交信息工程(大连)有限公司、中软国

际有限公司、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曙光数智化产业学院”于 2023 年获批成为

辽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连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菁英时代(大连)教

育科技有限公司、济南沃盾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共建的“华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于 2023 年获

批成为辽宁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学校与企业搭建的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为学生就业提供了绿

色通道。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在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的带领下, 烙印“教育的使命”,寻觅新生

的力量。严谨务实、协同创新。努力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

养质量。定会谱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第35页

- 33 -

教育学部 教育学部

教育学部肇始于 1951 年的旅大师范专科学校教育教研室,历经辽宁师范学院教育

系,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田家炳教育书院 ) 等发展阶段。

2022 年 12 月,为主动对接新时代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学校党委研究

决定组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教育学部下设教育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4 个学院,

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辽宁师范大学中心、教育改革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东北亚教

育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与教育教学行为研究中心、学校德育研究中心、辽宁省特殊教育资

源中心、《教育科学》编辑部 7 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现有教职员工 74 人,专任教师 61 人,

其中教授 16 人,副教授 19 人,博士生导师 9 人,硕士生导师 51 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

学名师 3 人,全国模范教师 1 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2 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突出贡献奖 1 人;省教书育人模范 1 人;省优秀教师 1 人;省优秀专家 1 人;省“兴辽英

才计划”教学名师 1 人;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1 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

层次人选 1 人,千人层次人选 2 人;省级教学名师 3 人。

学部自 1982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1985 年获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授予

权,2003 年获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 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获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 年获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目前设有教育学、小

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教育技术五个本科专业;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史 8 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硕

士研究生;在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3 个专业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教育学原

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5 个方向招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

在教育领导与管理、学校课程与教学 2 个方向招收教育博士研究生。

近年来,学部继承优秀的办学传统,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学部团队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国家优

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 项;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5 项;辽宁省政府哲学社

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15 项、三等奖 22 项;辽宁省出版政府奖 1 项。资政建议获

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批示 17 项;学部教师先后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50 余项,在《教

育 研 究》《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学部主办的《教育科学》杂志

第36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34 -

始终以“繁荣教育理论研究,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为办刊宗旨,入选 CSSCI 来源期刊、全国中

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AMI 综合评价核心期刊等,是教育学领域的高水平学

术刊物。

学部积极探索通过大数据技术、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学人才培

养过程中的定制化应用,探究信息技术驱动下教育形态的重塑过程,推动教育组织模式、教

学服务模式、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深度变革,助推教育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发展。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国家首批新文科建设项目。2019 年和

2020 年分别获批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示范专业建设点,2023 年《比较

教育学》获批国家一流课程。

教育学部师生将秉承“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育人使命,践履“明德尚教,融合创新”的

教育理念,以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于科技、人才兴国战略,为建设教育强国不懈努力!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坐落在大连市美丽的西山湖畔。其前身为 1974 年建立的政史系,1979

年开始招收历史专业本科生,1980 年正式独立建系,2003 年 10 月更名为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2023 年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

学院目前下设历史系和考古文博系,开设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

业。历史系拥有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辽

宁省唯一),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

学位授权点;考古文博系拥有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文物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考古学团队为辽宁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团

队;历史学(师范)专业为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

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为教育部“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辽宁

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现拥有国家 “十一五” 规划教材 1

部,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1 门,省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 1 门,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省级一流本科课

程 8 门,1 部本科教材获评首届辽宁省教材建设奖。

学院拥有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 (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 )、辽海历史文化与旅游

研究中心 ( 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辽金史研究中心(正处级)、辽宁省文化遗产数

字化保护实验室、辽宁省教育厅校地校企宗教问题研究院、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智库。辽海历史研究团队是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第37页

- 35 -

学院现有教职工 49 人,教授 10 人、副教授 10 人、讲师 20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硕士导

师 30 人。其中,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 3 人,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 2 人,省级人才称号

获得者 7 人。

近年来,学院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 29 项,其中重大项目

1 项,冷门绝学团队项目 1 项,重点项目 2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19 项,省级项目 60 余项;

学院教师共发表各级各类论文 1000 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红旗文摘》等全文刊登

和转载;出版著作及教材近百部;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2 项、三等奖 13 项。

学院先后与日本山口大学、富山国际大学和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并先后

邀请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学者和国内学者 50 余人来院讲学,同时,学院教师有 30 余人次

赴国外讲学和参加学术研讨会。

建院以来,历史文化学院桃李生辉、硕果飘香,共向社会输送了 8000 余名毕业生,受到

社会各界的好评。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 1951 年学校创建时成立的政治教研组,1952 年开始招收专科

生,1958 年招收本科生,1960 年设立政教系,1974 年以后稳定连续招生,并先后更名为政史

系、政治系、政法系、经济法政学院、2001 年与马列德育部(马列教研部,1995 年与思想政治

教研室合并后改称)合并后改为政法学院,2003 年学院整合后更名为政治与行政学院,2011

年 3 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 年 7 月独立建制。

学院现有教职工 63 人,其中专任教师 54 人,行政、教辅人员 9 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18

人(含助理教授 3 人),副高级职称 22 人(含助理副教授 2 人),讲师 14 人,另有从基础教育

聘请的“双师型”兼职教师 13 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 41 人。有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

委员会委员 1 人,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 人,辽宁省本科教学

名师 2 人,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9 人,辽宁省马克思主义理论

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 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师团队获评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

教师团队。

截止 2023 年 9 月,学院有在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427 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03 人。

学院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

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3 个二级学科博

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

第38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36 -

学位授权点。

学院秉持辽宁师范大学“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想

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重点,以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为支撑,致力于培

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实践能力强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党

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历经院系变迁,凝聚几代专家学者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院在党建工作、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合作与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马克

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获批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团

队为辽宁省创新团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获批辽宁省重点学科。马克思

主义理论为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学院获评辽宁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此外,学院还有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研究学术活动基地、辽宁省高校新型智库、大连市思政教育研究基

地、大连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基地、俄罗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近五年来,学院教

师累计获批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00 余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200 余篇,

出版学术专著 10 余部,完成各级各类专题学术报告、理论宣讲 200 多场,参与党政干部培训

1000 多人次,主办、承办学术会议、学术讲座 30 余场,其中全国性学术研讨会 5 场,产出了

一大批兼具较高学术水平与良好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经 70 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合格人才。按照辽

宁师范大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贯彻学科建设、学术研

究和教育教学三位一体原则,发挥师范院校的内在优势,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

按照“精细、精品、精英”的工作理念,使本科教学工作形成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教师教育

与专业教育“两个融合互动”的鲜亮特色。先后获批辽宁省示范性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辽

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于 2022 年通过了教育部师

范专业认证评估(中学二级),40% 左右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就业势头较好,

取得了较好的办学声誉。

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持续推进、守正创

新,通过采用话语主题式教学、专题模块式教学、问题链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及开辟思想

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近

年来,获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 13 门,辽宁省高校示范观摩思政课 3 门;辽宁省大学生校外

实践教育基地 1 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 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研究专项 1 项,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项目 2 项;辽宁省普通

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 人;

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 2 个,辽宁省高校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 1 个;教育

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 2 人,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6 人,辽

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2 人,多名教师获得教学大赛奖励和荣誉。

第39页

- 37 -

美术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基地、教育

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适应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基地,辽

宁省最大的、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教育中心。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和设计学两个本科一

级学科。美术学(师范)专业在教育理论和教法课的基础上分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雕

塑五个专业方向;设计学方面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公共艺术三个本科专

业。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拥有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设计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

位授权点。同时,学院还拥有教育硕士授权点和美术(专业学位型硕士 MFA,油画方向)艺

术硕士学位授权点。

美术学院围绕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坚

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强调质量意识,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美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现有教职工 56 名,其中教授 7 名、助理教授 2 名、副教授

16 名、讲师 18 名。学院有多位教师毕业于国内知名艺术院校,也拥有留学经历的归国人员,

教师队伍建设考虑专业与年龄结构的合理性。经过多年的努力耕耘,美术学院教师在专业

研究与艺术创作方面成绩卓然。美术学院经过 30 年的砥砺奋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千

余名本科和研究生,是东北地区培养美术、艺术设计师资和专业创作人才的摇篮。

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4 年 4 月,以“探索人脑奥秘,揭示心理规律”为

宗旨,立足脑科学学术前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人类大脑功能的研究。尤

其注重对于大脑的心理功能的揭示,探索各种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机制。以脑信息加工为研

究主线,主要包括情绪与成瘾、注意与工作记忆、语言认知加工等研究方向。

一、师资力量

中心现有教职员工 19 人,其中专任教师 14 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7 人,讲师

3 人,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13 人。专任教师包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务院政府

第40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38 -

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辽宁省“兴辽

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以及大连市科技之星等国家省市级人才。

先后获批科技重大项目 1 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 24 项,其中 1 项是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项目 6 项,各类项目经费总额达 3 千余

万元。

发表 SCI/SSCI 期刊论文百余篇,包括 Science Advances, Molecular Psychiat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NeuroImage, Cerebral Cortex, Human Brain Mapping,

Cognition, Psychophysiology,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Psychiatry Research, Scientific

Data,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Cortex, Journal of Vision, Neuroscience Letters,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等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专业杂志。多位教师担任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及国内外学术刊物审稿专家。中心教师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奖(政府

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政府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

大连市优秀科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二、人才培养

中心拥有基础心理学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博士和硕士招生权。从 2016 年起,中心

培养方案侧重基础科学研究,集中招收基础心理学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制分别为四

年制和三年制。自中心成立以来,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招收 50 人左右,生源质量优秀,例如

2018 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31 名,其中 985、211 学生就有 18 人,优质生源比例达到 58%。中

心基础课程围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设置,以科研技能为培养主要目标,突出科研实践,强

化研究生的自主科研能力。创新研究生课程评价体制,对于硕士新生,以综述写作和口头报

告为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制定明确的奖学金评价标准,量化发表论文的

科研得分标准,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

中心作为脑科学研究的新兴力量,近年来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喜人成绩。研究生国家

奖学金获奖比例连续多年位居全校前列。考博率也是连续多年位居全校第一,每年都有同

学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到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如芬兰韦斯屈莱大学、荷兰阿姆斯特

丹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德国洪堡大学等等。

也有很多同学到国内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比如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

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等。截止到 2023 年,中

心共培养硕士毕业生 231 人,其中 79 人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13 人到国外高校

攻读博士学位。共有 23 篇学位论文获得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其中仅 2023 年就有 10 篇入选,

居全校首位。共计 9 篇学位论文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中心先后培养博士毕业生 17 人,

分布在全国各大高校就职,包括广西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大连工业大学、闽南师

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辽宁医学院、潍坊医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绍兴文

理学院、辽宁警察学院等等。

为更全面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中心不定期举办系列讲座和专题论坛,邀请

第41页

- 39 -

国内领域专家报告最为前沿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此外,为提升中心教育国际化水平,实

现师生的国际交流,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和专业学术水平,中心积极保持同国外合作研究,

不定期邀请外国学者进行授课交流,其中包括加拿大麦克马斯特,英国班戈大学,芬兰于韦

斯屈莱大学和美国东北大学;鼓励教师参加国际性会议,并与海外学者展开合作研究,中心

老师和国外同行长期开展合作。

三、社会服务

中心发挥学科优势,定期主办或承办专业会议和培训,全面深入探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的前沿问题,发掘未来研究的方向。同时推动最新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ERP、

fMRI、TMS、MEG 等)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深入揭示人类大脑的功能与机制。为国内认

知神经科学研究者创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增加跨学校或跨学科的合作机会。

2015 年 8 月举办“认知神经科学暑期学校 — 脑电技术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6 年 7 月承办“第三届脑成像与脑电研究与应用研讨会”。2016 年 10 月举办“功能磁共

振技术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生研修班。2016 年 10 月举办“核磁共振数据分

析”研究生培训班。2017 年 3 月举办“E-prime 心理实验编程”研究生培训班。2017 年 6 月

举办“EEG 数据处理技术”研究生培训班。2018 年 4 月承办“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

验心理专业委员会 2018 年学术大会”。2018 年 7 月举办“心理语言学暑期培训班”。2019

年 9 月举办“EEG/ERPs 与 TMS 高级学术研讨会”。2023 年 7 月先后举办“时间与决策的脑

机制研讨会”和“2023 东北地区心理学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

四、科研条件

中心现拥有教学及科研房间使用面积 1500 余平方米,专业科研实验室 4 个,固定资产

设备 130 余台(件),总价值近 2000 万,其中 30 万元以上科研设备 6 套,包括 GE Discovery

MR750 3.0T 磁共振成像扫描仪、SA-9900 脑功能视觉刺激及数据分析系统、ANT 64 导交

互式脑电记录仪、EEG/ERP 脑电分析系统(BIOSEMI)、BP 双人互动脑电系统、PowerMAG

经颅磁刺激仪和 Polaris Vicra 神经导航系统。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西山湖校区,其前身是 1952 年成立的旅大师范专科学

校生物班。1956 年学校成立生化科,1957 年生物专业从生化科独立出来成立生物科,1960

年生物科更名为生物系,1997 年生物系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在 60 多年的历史变迁中,生

命科学学院在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已经成为辽宁省培养中、高等教育生物学师资的基地和培养生物技术、环境科学专门

第42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40 -

人才的摇篮。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72 人,其中专任教师 52 人,实验技术人员 10 人,行政人员 10 人。

专任教师中教授 19 人,副教授 1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2 人。学院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

程入选者 1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 人,辽宁省优秀

专家 1 人,辽宁省特聘教授 3 人,辽宁省教学名师 2 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 人,大连市优秀专家 4 人,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 2 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1

人。

学院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环境科学 3 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是教育部特

色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是省级示范专业,环境科学专业是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示范专业。在 2015 年辽宁省专业评估中,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名列全省同类

专业之首。

学院目前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生物

学和生态学 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海洋生物学、环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生物)3

个国家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拥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和海洋生物学 4 个省级

重点学科,其中细胞生物学学科为辽宁省特色优势学科。

目前生命科学学院承担 140 余门本科课程,同时还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等各层次的授

课任务。学院始终积极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的比例,实

施开放实验室和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通过特色专业建设、示范专业建设、精品课

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提高本科生创新实践能

力,推进了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转变。近年来,本科生共发表第一作

者学术论文 300 余篇,申请专利 20 项。在“处长杯”、“挑战杯”、“华文杯”等全国师范生教

学技能竞赛和辽宁省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屡获殊荣。

学院建筑面积 12000 平方米,拥有 15 个课程教学实验室,22 个研究实验室,1 个省级

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 个辽宁省和大连市科普基地

生物标本馆。除此之外,学院还拥有资料室、计算机室以及实验准备室等。学院资产总值

6000 余万元,拥有包括超高分辨成像显微系统、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仪、串联质谱引导纯化

系统和基质辅助激光解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等在内的先进的大型科研仪器,不但能够满足学

院科研和研究生培养需要,还能为兄弟院校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已建成 1 个国家地方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生物制药中心)、1 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海洋基因工程

药物与天然活性产物工程研究中心)、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与分子药物研发重点

实验室、植物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 3 个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海洋生物功能基因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及其应用研究团队、海洋生物功能分子研究及创新药物的设计研究团队、天然活性分子筛选

及多肽药物研发研究团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平台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普教育基地拥有 1 个生物标本馆,同时依托海洋生物制

第43页

- 41 -

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 8 个国家、省级科研平台,展示面积 7500 余平方米。基地

拥有种类齐全的动植物标本 24000 余种,展板 20 余副,仪器设备 1000 余件。基地收藏动物

标本 1000 余份,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种类齐全的脊椎及无脊椎动物标

本,其中藏有金雕、绿孔雀、鸨、斑海豹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 50 余种,此外还

保存了一些罕见的畸形个体和胚胎标本;收藏植物标本 23000 余份,其中蕨类植物 37 科,

裸子植物 6 科,被子植物 227 科,共 3000 余种,收藏了采自我国四大海域海藻类标本 2 万余

号。海藻标本是基地最为突出的特色,并拥有一批模式标本。基地始终秉持“传播生命科学

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热爱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生态文明”的服务宗旨,面向

社会各界,特别是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通过多种科普

渠道普及生命科学知识,建立了科学普及、服务社会的实践平台。先后被评为大连市、辽宁

省、国家级科普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 100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400 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

项目 150 余项,其中 “973”和“863”项目子课题、科技部重大专项分课题以及国家科技支撑

项目共 8 项;承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

余项;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3 项;承担省部级和大连市科研项目 200 余项。

研究成果获得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项,科技进步奖 1 项,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

技术发明三等奖 1 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 20 余项;出版各类著作 20 余部;授权发

明专利 10 项。

学院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注重提升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先后与美国、日本、

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英国、法国、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院校和科研机

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派出十几名教师到上述国家和地区学习和合作研究,极大地提升了

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前身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数理科,始建于 1951 年,1958 年更名为大连师范学

院数学系,2003 年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学院现有 2 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原数学教育专业)是建校初期首批成立的专业之一,该专业于 2009

年获批辽宁省示范建设专业,2010 年获批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在 2014 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

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估中排名第二,2019 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

示范专业,并通过辽宁省师范专业评估,2020 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中学

第44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42 -

教育二级)认证。学院在培本科生 1000 余人。

学院现有 2 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 1 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硕士学位

授权点包括数学一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数学),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学科教学(数学)。

数学一级学科涵盖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5 个二

级学科方向,该学科在 2017 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 C+ 等级,进入全国前 50% 行列,

其中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入全国前 40% 行列。学院在培研究生 300 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 58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19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40 人、博士研究

生导师 2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43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 人,辽宁省“教学名师” 2 人,辽宁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 2 人,“千人层次”入选 1 人,“万人层次”入选 3 人,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 2 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 人,

大连市优秀专家 1 人。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 余项,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获批总经费近 600 万元,发表 SCI 检索论文 80 余篇。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 门,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15 门,省级精品课程 4 门,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多

名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讲课比赛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

学院现有实验室 4 个,总面积 460 多平方米,共有微机 300 余台,图书资料室 1 个,藏书

万余册。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通过一流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与网

络课程建设,有力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转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

类学科专业竞赛,在 2023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获得 1 个一等奖,3 个二等奖的好

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每年有多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一

流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近年来,数学与应用数学

(师范)专业在辽宁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显著提高,2023 年录取分数线最低分为 600 分。学

院就业质量高,每年就业季各地教育局、省内外知名中学竞相到学院选人用人,学院各专业

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我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初次就业率均在 90% 以上,学院多次获评

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先后被评为大连市“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大连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四年

被评为校先进集体;学院党委连续四年被评为校先进党组织;学院的“张贞慧”党支部先后

获评大连市先进党支部、大连市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市高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

点、辽宁省高校红旗党支部、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巾帼文明岗”、辽宁省

2021 年度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首届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第45页

- 43 -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创建于 1976 年,1980 年经辽宁省高教局批准建立体育系,1996 年建立体育学

院。学院设有体育教育(师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三个本科专业;建有体育人

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田径、体操与民族传统体育、大球、小球、大学体育教研部等教研

室;拥有体育实验教学中心、国民体质测试中心等机构。

体育学院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同

等学力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科教育硕士专

业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辽宁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体育人文社会学省级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 801 名,本、专函授生 120 余名,硕士研究生 210 名,博士研究

生 16 人。拥有一支治学严谨、作风优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其中教

授 20 人(博士生导师 6 人),副教授 41 人;具有博士学位 15 人,硕士学位 28 人。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相融

合的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体育人才为中心,坚持为基础教育及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深

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2014 两年参加辽宁省高等学

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获甲组团体总分一等奖,同时获专业技术类、专业技能类、

专业知识类、应用技能类等单项类一等奖。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出版专著、教材 70 余部,在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800 多篇。先后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 项,获批国家社

科基金 1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国际合作项目 2 项,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9 项,

省级精品课 2 门。

学院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

生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始终在 97% 以上,多次获省、市表彰。运动竞赛成绩硕果累累,多次

代表学校参加国内各种体育赛事,在运动成绩以及赛风赛纪方面取得优异成绩,2010 年参

加辽宁省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体育院系组冠军,2014 年在辽宁省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体育院

系组团体总分第三名。2014 年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获丙组女子团体第三名、双

打冠军,丙组男子单打亚军;2015 年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获丙组女子双打亚军;

2016 年第二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获丙组女子双打亚军、团体第五名;第二十二、

二十三届全国大网赛丁组女子双打第五名;2017 年获中国大学生校园路跑接力赛东北赛区

冠军,全国第六名;第十七届、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阳光组女子 800 米、1500 米冠

军,甲 B 组女子 400 米栏第三名、甲 B 组男子十项全能第五名;20 年 10 月女子足球队获全

第46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44 -

国第二届女子沙滩足球锦标赛冠军;21 年 5 月,我校男子足球队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

赛大学高水平乙组第七名,晋级全国该级别甲级联赛,目前是辽宁省唯一;21 年 7 月中华人

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我校田径队员梁琪代表辽宁省获大学乙组男子 3000 米障碍

冠军,男子 200 米李沧浩、女子 400 米栏王红艳、女子铅球何兵分别获铜牌;8 月我校学生白

丽代表中国参加东京第 32 夏季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比赛,实现了我校奥运赛场学生参赛

零的突破。9 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我校梁琪代表辽宁省获男子 1500 米冠军,王红艳获

女子 400 栏铜牌;22 年 11 月我校女子足球队获全国第三届女子沙滩足球锦标赛冠军,实现

了三连冠;23 年 8 月我校王红艳同学代表国家参加了中国成都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

动会田径项目比赛,女了 400 米栏晋级半决赛,女子 4x400 米获世界第五名。她是我校学生

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一人。

体育学院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理念、得力的教学措施、丰硕的教学成果,积

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改革道路,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始建于建国初期,经过 70 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辽宁师范大学最大的二级

学院之一,目前学院设有英、日、俄、法四个系和一个大学外语教研部。学院现有教职工 132

人,其中教授 13 人,副教授 46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6 人。

学院现有英语(师范)、英语(中外合作办学)、翻译、国际商务、日语(师范)、日语、俄语、

法语 8 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师范)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俄语专业为

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院现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可以招

收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课程与教

学论(英语)等多个学术型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学院同时还招收翻译硕士(英语、日语、

俄语)、学科教学(英语)(全日制、非全日制)等专业型硕士。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和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在校本科生达 1360 余人,全日制研究

生达 410 余人,非全日制研究生 180 余人。

近 5 年来,全院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 95 部,译著 162 部,教材 72 部。在国家核心期刊

发表科研与教研论文 188 篇,在省级期刊发表科研与教研论文 1491 篇。同期获批国家人文

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4 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1 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 项。其它省、部

级科研和教研立项 130 余项。学院获评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 2 项、研究生教学成果奖 1 项,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8 门。

学院现有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莎士比亚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英语教学研究所、美

第47页

- 45 -

国研究所、日本大森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与教学研究机构,为学术交流提供平台。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国际化,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

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着长期的合作与交流,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

学习深造。学院十分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多次在“外研社杯”英语

系列比赛、全国高校俄语大赛、“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和设计大赛等重要学科竞赛中

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学院开展一系列具有外语特色的学生活动,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第二

课堂,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学院还建立了 30 余家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基地,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具有专业特色和社会意义的实践活动,如社区

支教、外来务工子女支教、乡村教育状况调查等,同时,学院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为夏季达沃斯论坛、大连软交会、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国际徒步大会长期输送志愿者,增强

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学院多次获评校教学先进单位、科研先进单位、考研先进单位、

考博先进单位和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 70 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学院培养了 2 万多名优秀的专业人才,他们当中涌现出一大

批学者、教育骨干、商业英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社会经济繁荣、学术科研创新做出了突出

贡献,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

文学院

文学院前身是 1951 年建立的中外文系,1959 年建立中文系,2003 年成立文学院。1951

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58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 年开始招

收博士研究生。

文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和汉语国际教育系,包括 4 个中心、11

个教研室。辽宁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辽宁省鲁迅研究会、辽宁省写作学会、大

连市明清小说研究中心,辽宁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心、东北地域文化与文学艺术研

究中心、东北亚语言资源研究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青少年媒

介素养教育中心等均挂靠在文学院。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新闻学、广告学四个专业。其中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辽宁省本科示范专业、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 年汉

语国际教育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2006 年,

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语

文)八个硕士学位点和学科教学(语文)、传播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

第48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46 -

科为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辽宁省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特色学科。2018 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一级学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

文学院现有教师 82 人,其中教授 16 人,副教授 35 人,博士生导师 11 人、硕士生导师

56 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4 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1 人,辽宁省教学

名师 5 人。教师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四届“韬奋出版奖”,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

文化名家工程、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3 人、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 4

人、辽宁特聘教授 1 人、辽宁省杰出中青年学者 1 人。文学院获评辽宁省三全育人先进集体、

辽宁省党建标杆院系、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师范大学科研先进集体、辽宁师范大

学就业先进集体、辽宁师范大学特殊贡献奖等称号。被评为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

先进集体、语言学团队获批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现当代文学团队被评为辽宁省首届优秀研

究生导师团队。

凭借数十载厚重的积淀,文学院的教学建设与学术研究并驾齐驱,相得益彰,在省内乃

至全国都显示出了较强的优势与实力。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1 门

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7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9 门课程被评为省一流课

程,多位教师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师教学大赛奖、全国性大赛指导奖,多位教师应邀赴海内外

高校讲学,做客央视百家讲坛、辽宁省辽海讲坛等。近十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 40 余项,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冷门绝学项目,承担省部级项目 20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60 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语文》等发表高层次论文 500 余

篇,成果多次获辽宁省政府奖、大连市政府奖等。

多年来,文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常抓不懈,构建专业突出的课程结构,扎实专

业基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以把握行业前沿为主导,以实践教学和素质训练为两

元,通过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兼容并包、严谨朴实、自强

不息的精神风貌。文学院培育学生逾万人,其中很多学子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教育家、文学

评论家、语言学家以及传播学领域的新锐,为基础教育和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

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目前拥有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本

科招生专业。学院始建于 1951 年,至今已有 72 年的办学历程,历史积淀深厚。学院全面贯

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校训及“格物、明理、创新、笃行”的院

训,遵循“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学院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

第49页

- 47 -

平。新时期,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提升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

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作为国家及东

北地区高层次物理及电子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已为国家培养了 7600 多名本科毕业生,

1400 多名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毕业生中先后涌现出大批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教学、科

研及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办学成果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东北地区省属师范大学中

首个获批物理学一级博士点的单位。学院已建成完整的本科 - 硕士 - 博士人才培养体系,

现有在校本科生 704 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283 人。

学院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社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不断强化学风建设及

学生能力培养。近 6 年,学院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均超过 50%,半数以上考生被中国科学院大

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

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 95% 以上,多人被国内多所重点中学及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

司、思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东软集团等知名企业聘用。

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物理学专

业为国家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

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院是 Belle II 和 BESIII 国际实验平台参与单位,学院获批国

家自然基金委理论物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项目,学院有辽宁省重点学科(理论物理),辽宁

省高校创新团队(粒子物理与高能实验分析团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实

验室),辽宁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科普教育基地及大连市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大

连市新材料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师范大学高能物理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心等重要教

学科研平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拥有专任教师 58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49 人,教授 12

人,副教授 2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7 人,硕士生导师 46 人。国家二级教授 2 人,享受国务院

政府津贴 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辽宁省特聘教授 1 人,2 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

人才工程计划百人层次,4 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学院教师在国内外的教

学、学术影响不断增强,已经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教学及科研房间使用面积 5600 余平方米,有专业教学及科研实验室共 52 个,

实验室涵盖了基础物理、近代物理、教育技术、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原理、传感器、

PLC 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嵌入式技术、半导体器件、材料分析、真空技术、薄膜物理、核物

理、网络技术、EDA、数字电视、数字与模拟单路、DSP 技术、小型机器人、教育技术、录播教

室、数值计算、计算机房及创新实践等科研教学专业实验室,为教学、科研及创新实践活动提

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来,学院获批科研、教学项目 60 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21 项,省部级项目 28 项,发

表学术论文 500 余篇,其中 SCI 检索论文 200 余篇。学院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

第50页

辽宁师范大学 2024 届毕业生生源信息介绍

- 48 -

学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中都

取得了优异成绩。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第二批新时代党建工作

标杆院系”、“大连市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市“三育人”先进集体”、“大连市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等殊荣。

心理学院

心理学院历史发展积淀深厚,1982 年成立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并获国务院批准招收

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86 年获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 年招收心理学本科专

业;1998 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辽宁师范大学乃至东北三省历史

上心理学博士点“零”的突破;2001 年建立心理学系;2002 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批辽宁省

重点学科; 2010 年获批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优质特色“提升计划”学科;2011 年

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正式成立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3 年获

批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2014 年心理学科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

科;2015 年获批辽宁省儿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2016 年发展心理学

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 年心理学科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评为 B,并获

批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建设学科;2018 年心理学(师范)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2022 年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获批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设有 1 个心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 个研究中心(辽宁省儿

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评定与培养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和辽

宁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5 个研究基地(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教育

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心理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

大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 2 个研究所(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学习心理研

究所)。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心理学 ( 师范 ) 和应用心理学 ( 师范)两个本科专业;心

理学 ( 师范 ) 和应用心理学(师范)专业在辽宁省均列入一批本科 B 段录取。心理学 ( 师

范 ) 专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和辽宁省示范性本科教育专业,其教师团体被评为国家

级教学团队(2010),发展心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6)。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 3 个二级学科博士

授权点;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3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线上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