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筑》2022年第08期

发布时间:2022-9-0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福建建筑》2022年第08期

员怨愿猿 年 员圆 月创刊本期 圆园22 年 8 月 1 日出版穴月刊雪编委主任院 张建勋副 主 任院 高起荣 蔡雪峰 侯伟生王宗成 林卫东 夏 坚祁 皑 谢益人编委委员院 渊以姓氏笔划为序冤王 耀 卢伟煌 宁茂权苏友佺 李 川 肖 伟张天宇 张 蔚 陈仲光陈 群 林功丁 林洪钟林锡安 周庆峰 郑锦民赵士怀 柳德宝 高学珑黄汉民 黄尚敏 黄春风黄清和 黄 琰 黄冀卓梁章旋 程宏伟 谢勇成蔡永太 潘庆建 戴益华主管单位院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院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主 编院 张建勋副主编院 蔡雪峰 侯伟生出版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本期执行编辑院 朱晓慧 杨素平 黄新新本期学术编辑院 庄金平发行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地 址院 福州市鼓楼区通湖路 39 号湖景花园 B 座 903电 话院 园缘怨员原愿苑愿源愿源猿猿 愿苑愿缘缘猿缘愿 15392051506邮 编院 猿缘园园园员学会网址院 澡贼贼责押 辕 辕 www.fjtmjzxh.com投稿网址院 www.fjjz.cbpt.cnki.net耘原皂葬蚤造院 枣躁躁扎缘员愿岳员远猿援糟燥皂印 刷院 福州华厦彩印有限公司国内统... [收起]
[展开]
《福建建筑》2022年第08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8页

员怨愿猿 年 员圆 月创刊

本期 圆园22 年 8 月 1 日出版

穴月刊雪

编委主任院 张建勋

副 主 任院 高起荣 蔡雪峰 侯伟生

王宗成 林卫东 夏 坚

祁 皑 谢益人

编委委员院 渊以姓氏笔划为序冤

王 耀 卢伟煌 宁茂权

苏友佺 李 川 肖 伟

张天宇 张 蔚 陈仲光

陈 群 林功丁 林洪钟

林锡安 周庆峰 郑锦民

赵士怀 柳德宝 高学珑

黄汉民 黄尚敏 黄春风

黄清和 黄 琰 黄冀卓

梁章旋 程宏伟 谢勇成

蔡永太 潘庆建 戴益华

主管单位院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院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

主 编院 张建勋

副主编院 蔡雪峰 侯伟生

出版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

本期执行编辑院 朱晓慧 杨素平 黄新新

本期学术编辑院 庄金平

发行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

地 址院 福州市鼓楼区通湖路 39 号湖景花园 B 座 903

电 话院 园缘怨员原愿苑愿源愿源猿猿 愿苑愿缘缘猿缘愿 15392051506

邮 编院 猿缘园园园员

学会网址院 澡贼贼责押 辕 辕 www.fjtmjzxh.com

投稿网址院 www.fjjz.cbpt.cnki.net

耘原皂葬蚤造院 枣躁躁扎缘员愿岳员远猿援糟燥皂

印 刷院 福州华厦彩印有限公司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院 悦晕猿缘要员员圆园 辕 栽哉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院 陨杂杂晕员园园源要远员猿缘

国外总发行院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渊北京 苑愿圆 信箱冤

广告经营许可证院

猿缘园园园园源园园源猿园

本期定价院 10援园园 元

基于空间句法的广西扬美古镇街巷空间探析 张何明(1)

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要要以厦门市为例 何昀舟 王歆程 刘未宁(6)

厦门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改造与更新研究 刘 妍 陈佳挺(11)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营造与对策研究

要要以福州闽安村为例 王 觅(16)

厦门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研究 谢鹏贵 缪沁园(21)

乡村振兴实践中三产融合项目的规划设计分析

要要以永泰嵩口果酒小镇为例 刘铠维(26)

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结构屋盖检测鉴定探析 李俊锋(33)

既有建筑的利旧改造结构设计探析

要要以厦门影视拍摄基地2号摄影棚改造设计为例 许力弘(38)

半敞开的非全埋地下室结构设计探析 潘种鹏(44)

钢框架结构在角柱失效后的抗连续倒塌机制探究 林 恩(48)

圆园22窑08

总第 290 期

中 国 期 刊 网 窑 中 国 学 术 期 刊 光 盘 版

中 国 叶 中 文 科 技 期 刊 数 据 库 曳 入 编 刊 物

福 建 省 第 一尧 二 届 优 秀 科 技 期 刊

首 届 全 国 建 设 行 业 优 秀 期 刊 一 等 奖

福建省科协连续七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

一尧城市规划

二尧建筑结构

第9页

不同跨度下平面桁架和立体桁架的受力性能及选型研究

张培植(52)

基于混凝土受压损伤信息的RC柱地震损伤量化研究

梁 贵 刘旭宏(56)

某办公楼复杂钢结构设计探析 汤德英(61)

基于ABAQUS的嵌岩桩数值模拟研究 韩振华(69)

碎块状强风化片岩边坡降雨渗流稳定性研究 丁兴华(72)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不利结构面边坡支护中的应用研究

苏文生(78)

某高边坡滑塌原因分析与治理工程探析 周 凯 龚文耀(83)

盖挖逆作法在某地铁基坑中实践与探索 董崇林(88)

铁路隧道爆破振动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饶 宇 耿 丽(93)

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承载能力研究 赵崇光(96)

斜塔斜拉人行景观天桥设计探究 丘 能 蓝文亮(102)

CFRP体外预应力桥梁的有限元分析与模型研究 周 磊(107)

深水无覆盖层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 秦泽豹(112)

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运营阶段效益研究 李璟艺(116)

基于BIM的EPC项目成本管控研究 白 娟 闫 鹏(121)

基于市场化工程造价形成机制的消耗量定额应用研究

康 章(125)

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联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要要以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田 洁(129)

建筑学设计类课程的思政改革研究

申红田 马归民 李 敏(132)

地域性导向下建筑设计课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唐洪流 吴晓龙(137)

电子表格在等温降法管网水力计算教学中应用研究

祁 烨 韦 良(142)

云怎躁蚤葬灶 粤则糟澡蚤贼藻糟贼怎则藻 驭 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目 次 圆园22 年 8 月 1 日 圆园22窑08

五尧建筑经济与工程造价

六尧教与学

四尧公路桥隧

三尧岩土与基础工程

第10页

圆园22郾08

云怎躁蚤葬灶 粤则糟澡蚤贼藻糟贼怎则藻 驭 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Spatial Analysis of Streets and Alleys in Yangmei Ancient Town,Guangxi Based on Space Syntax ZHANG Heming(1)

Research on public space design strategy of smart city

要要Taking Xiamen as an example HE Yunzhou WANG Xincheng LIU Weining(6)

Study onReconstru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Shapowei Old City Historical Area in Xiamen LIU Yan CHEN Jiating(1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Strategy of Village Public Spa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要要Taking Min蒺an village in Fuzhou as an example WANG Mi(16)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in Xiamen XIE Penggui MIAO Qinyuan(21)

Planning and Design Analysis of Three Industries Integration Projec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Practice

要要Yongtai Songkou Wine Town Case Study LIU Kaiwei(26)

Analysis on 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yperbolic Shell Structure Roof LI Junfeng(33)

Analysis on design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蒺s reconstruction structure

要要Take Xiamen film and Television Shooting base no郾2 studio renovation design as a example XU Lihong(38)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al designs of semi-open and non-whole-buried basement structure PAN Zhongpeng(44)

Analysis on Mechanism of Anti Progressive Collapse of Steel Frame Structure after Corner Column Failure LIN En(48)

Study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type selection of plane truss and stereo truss under different spans ZHANG Peizhi(52)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damage for RC column based on concrete compression damage information

LIANG Gui LIU Xuhong(56)

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Complex Steel Structure of an Office Building TANG Deying(61)

第11页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ck-socketed piles based on ABAQUS HAN Zhenhua(69)

Study on Rainfall Seepage Stability of Fragmentary Strongly Weathered Schist Slope DING Xinghua(72)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slide pile with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in treatment of geotechnical slopes with unfavorable rock discontinuity

SU Wensheng(78)

Analysis on causes analysis and treatment project of a high slope collapse ZHOU Kai GONG Wenyao(83)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ap Excavation In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in a Subway Foundation Pit DONG Chonglin(88)

Applicated research of railway tunnel blasting vibration monitoring system RAO Yu GENG Li(93)

Research on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ox Girder Bridge ZHAO Chongguang(96)

Study on the Design of the Inclined Pylon Cable-stayed Landscape Pedestrian Bridge QIU Neng LAN Wenliang(102)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CFRP externally prestressed bridge ZHOU Lei(107)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ridge main pier in deep water without covering layer QIN Zebao(112)

Research on the Benefit of Green Building Operation Stage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LI Jingyi(116)

Research on Cost Control of EPC Project Based on BIM BAI Juan YAN Peng(121)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Quantity of Consumption Norm and Standard based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arket-oriented project cost

KANG Zhang(12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linkage teaching model for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要要Taking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of Straits College of Min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IAN Jie(129)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s SHEN Hongtian MA Guimin LI Min(132)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under regional orientation TANG Hongliu WU Xiaolong(137)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form in hydraulic calculation teaching of pipe network with isothermal drop method

QI Ye WEI Liang(142)

第12页

2022 年第 08 期

总第 290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2

Vol·290

基于空间句法的广西扬美古镇街巷空间探析

张何明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 要:以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扬美古镇为研究对象,使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法对古镇的街巷空间进行分

析。 主要通过四个变量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平均深度、可理解度来解析其特征,为未来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

论支撑。

关键词: 空间句法;扬美古镇;街巷形态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2)08 - 0001 - 05

Spatial Analysis of Streets and Alleys in Yangmei Ancient Town,Guangxi Based on Space Syntax

ZHANG Hem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0)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Yangmei Ancient Town,Jiangxi Town,Jiangnan District,Nanning City,Guang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uses

the axis analysis method in space syntax to analyze the street space of the ancient town,mainly through four variables:global integration,local integration,average The depth and intelligibility are analyzed to analyz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town in the future.

Keywords:Space syntax; Yangmei ancient town; Street shape

作者简介:张何明(1992. 10 - ),男。

E-mail:784907841@ qq. com

收稿日期:2022 - 01 - 27

0 引言

古镇是指拥有较长历史,规模较大的聚集集中

点,同时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是不可再生资源[1]

扬美古镇在宋代建村,距今已经有 1000 多年历史。

现古镇共有 34 个姓氏 5300 多人,其人口规模比普通

的古镇大得多。 目前古镇保存了大量完整的明清古

建筑空间肌理。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古镇被盲目开

发,基于此展开对其整体的街巷结构进行量化解析,

挖掘古镇发展的内在规律,旨在为古镇的保护规划提

供新的理论指导。

1 空间句法理论

空间句法是由比尔·希列尔提出一种理论和研

究方法。 该理论的切入点是“回归到空间本身”,将

空间作为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从空间关系中准确抽

象出空间结构,然后分析空间的组织与人类活动之间

的关系[2]

。 国内基于空间句法的村落街巷空间的研

究成果较多,研究方法以轴线法为主,研究内容主要

涉及空间形态认知、空间结构分析等方面[3]

街巷是整个村落空间的骨架和支撑,不仅承载着

村民的公共生活,更是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 对其结

构特征的研究,本文将采用国内运用较多的轴线法。

由于街巷的空间特征主要表现在整体空间结构、空间

布局等方面,因此,本文将选用空间句法中全局整合

度、局部整合度、平均深度、可理解度这些变量(表 1)

进行量化分析。

表 1 选取研究参数表[4]

参数名称 特征 建筑学的释义

全局整合度

(Global Integration)

联系程度(特征点与整

个系统内所有节点间)

局部整合度

(Local Integration)

联系程度(某节点与附

近几个拓扑单位内节点)

各个节点空间联

系的紧密程度

平均深度

(Mean Depth)

可达性

某节点空间到达

系统内其它节点

空间的难易程度

可理解度

(Intelligibility)

可读性

从局部空间认知

整体空间的难易

程度

第13页

· 2 ·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本文首先利用谷歌地球和 CAD 软件处理得到扬

美古镇总平面图,按照轴线分析法的相关要求即用

“最少且最长” 的原则,绘制出街巷轴线地图;其次,

通过实地调研,排除了古镇近几年由于发展旅游而新

修建的环村路(青山岭部分)及通往南宁的乡道这些

对古镇自发形成的街巷格局影响较大的部分,同时为

了排除空间句法模型存在的边界不准确性,特别绘制

了古镇以外 300 m 的轴线,得到了更加符合古镇实际

情况的街巷轴线图;然后通过 CAD 软件,将街巷轴线

图导出为 DXF 格式文件,再将 DXF 文件导入空间句

法软件 Depthmap 进行运算,得到了用冷暖不同的颜

色来表示每条轴线句法变量值的高低的分析图(图

1)

[5]

;最后将得到的变量分析图与实际调研结果进行对

比分析,归纳总结出街巷的空间形态的特征与规律。

图 1 扬美古镇街巷空间研究技术路线

2 扬美古镇概况与街巷形态

2. 1 扬美古镇概况

扬美古镇位于广西南宁市郊区、左江东岸,距离

南宁市中心约 36 km(图 2)。 唐宋时期,扬美古镇曾

是中原王朝的军事据点[6]

;明清时期,扬美村逐渐成

墟,直至民国初年,商业达到鼎盛。 20 世纪 20 年代以

后,由于遭受邻村洗劫以及水运交通的衰退,扬美村

发展停滞,完全转变为传统农耕型村落;新中国成立

后,旅游业兴起,扬美古镇的发展再此迎来了新的机

遇。 2010 年,扬美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 2 扬美古镇街巷形态

扬美古镇主要包含八条主要街道(表 2),兴建于

清代,分别为振兴街、临江街、解放街(金马街)、永安

街、和平街、新民街、中山街、共和街,它们既特指某条

街,也代表一定区域街巷的范围。 由于古镇的功能经

历了军事据点、墟镇、普通村落的演变,即形成了北面

的圆形的团状和沿江带状的特殊形态。 同时也因此

产生了在中山街区以水塘为中心的放射型,和以共和

街和永安街为纵轴(南北方向)、以金马街和新民街

为横轴(东西方向) 的十字型复合的基本骨架形态,

如图 3 所示。

图 2 扬美古镇区位图

图 3 扬美古镇现状示意图

第14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张何明·基于空间句法的广西扬美古镇街巷空间探析 · 3 ·

表 2 扬美古镇主要街道概况

街道 等级 区位 功能 宽度(m) 交通组织

共和街 主街 穿越古镇中部区 交通型 4 车行、步行合一

金马街 主街 古镇中部偏西 交通型、商贸型 4 可通车、步行为主

新民街 主街 古镇中部偏东 交通型 5 车行、步行合一

永安街 主街 古镇中部偏北 交通型 3. 5 车行、步行合一

临江街 副街 古镇西面边缘区 生活型 3. 5 步行为主

振兴街 副街 古镇南面边缘区 生活型 3 步行为主

和平街 副街 古镇北面 生活型 3 步行为主

中山街 副街 古镇北面 生活型 3 步行为主

3 空间句法分析

3. 1 全局整合度分析

在全局整合度轴线中,颜色越暖,整合度越高,可

达性就越高;反之,可达性就越低。 据图 4 总平图与

全局整合度对比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特征:

图 4 扬美古镇总平面图与全局整合度

(1)从空间形态上看,古镇全局整合度核心区呈

现“十” 字形态,以共和街和永安街为纵轴(南北方

向),以金马街和新民街为横轴(东西方向) 向周边

延伸。

(2)从道路交通组织上看,全局整合度与人流和车

流的关联性较强。 从图 4 可知,全局整合度最高的地

方是南北向(沿左江方向)的共和街和东西向(垂直于

左江方向)的金马街、新民街,其次是永安街,与共和街

相连。 这四条街主要是商贸和交通合一的街道(表

2)。 共和街、永安街是联系古镇的南北方向的交通要

道,同时该路线也是本地居民出入古镇首选的路径,是

全镇对外联系最强的街道。 金马街与新民街是联系古

镇东西方向主要街道,是当地人娱乐、休闲、社交的场

所,也是外地游客游览的路线之一。

(3)从功能布局上看,全局整合度与扬美古镇的公

共空间与公共建筑的分布关联性强。 金马街两侧分布

有银行、大量商铺、文化广场和五叠堂等重要景点,街

尾分别与连接古镇唯一的墟市三角市和金马埠码头,

三角市是当地居民早上买菜的聚集地,是与村民生活

密切联系的场所。 五叠堂和金马埠码头是古镇的标志

性景点,也是游客必须观览的景点之一,具有很强的公

共性。 共和街两侧分布有少量商铺、村卫生室和村委

会办公地等公共服务型建筑。 新民街的东面与重点建

筑魁星楼和扬美小学相邻,同时街道中部有大面积水

塘、滨水平台等交流空间和状元桥景观节点空间,是当

地居民自发进行社交的活动场所,如图 3 所示。

(4)古镇北面区域的边缘和内部的整合度偏低,

古镇北面区域的共和街与和平街整合度偏低。 共和

街区的公共建筑孔庙、观音堂位于左江边岸,中山街

区的传统民居慕义门处于街区内部(图 3),它们都是

古镇重点的景点建筑,但所在区域距离核心区域较

远,可达性不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因此下降。

3. 2 局部整合度

局部整合度 R = 3 表示某节点与附近 3 个拓扑单

位内节点的联系程度,局部整合度高的节点代表着局

部区域的中心,也常是车流人流集中的区域[7]

。 据图 5

总平图与局部整合度对比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特征:

图 5 扬美古镇总平面图与局部整合度

第15页

· 4 ·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1)左江沿的临江街局部整合度的值最高,说明

其人流量大,为古镇的局部中心。 临江街紧邻新街

埠、大湾埠、细湾埠、大埠(金马埠) 等旧时的商业码

头,运入古镇的商品都要首先经过临江街,再发往它

处。 临江街北面与古镇核心区金马街相连,同时保留

大量清代民居、三界庙、码头等景点(图 3),不仅作为

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聚集地也作为外来游客的观赏

路线,人流量极大。

(2)金马街与共和街为古镇局部整合度的次

核心。 句法理论认为,对某个空间( 轴线) 而言,如

果它在局部整合度和全局整合度都很高,均显示

为橙红色,那么意味着该处空间是城市的中心[8]

对比古镇 的 主 要 街 道 全 局 整 合 度 与 局 部 整 合 度

(表 3) ,金马街与共和街的全局整合度与局部整合

度都相对较高,即这两条街道所在的空间为古镇

的中心。

表 3 扬美古镇主要街道全局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对照表

共和街 金马街 新民街 永安街 临江街 振兴街 和平街 中山街

全局整合度 Integration [HH]Rn 0. 7746 0. 7329 0. 7324 0. 7050 0. 6051 0. 5242 0. 5044 0. 4710

局部整合度 Integration [HH]R3 1. 8334 1. 7822 1. 5227 1. 3089 2. 3020 1. 5406 1. 2552 1. 7495

3. 3 平均深度

平均深度颜色越冷的区域,平均均深度越小,则

该空间在拓扑意义上的可达性越高;在空间系统中的

便捷度也越强,颜色越暖的区域,平均均深度越高,可

达性越差。 据图 6 总平图与平均深度图对比来看,可

以得出以下特征:

图 6 扬美古镇总平面图与平均深度

(1)图中呈现深蓝色的轴线,是深度值较浅的区

域。 从图 6 可知,共和街与金马街平均深度最小,即

为古镇中可达性最高的区域,这与前文的全局整合度

核心轴线重合。 共和街是古镇联系南北的交通主街,

穿越核心区,车流和人流量极大,金马街虽然车流量

极少,但处于古镇中心区,步行人流极大。 以上分析

共和街与金马街上的功能分布可知,这两条街道都分

布有服务公共的建筑,特别是金马街两侧,分布有大

量的商铺、景点与集市,说明公共建筑与公共空间一

般占据在整合度高、深度低的街道,利用区位优势吸

引人流。

(2)中山街区的平均深度值最高,该区域为古镇

最原始的居住区(原为军事据点区域),街区蜿蜒曲

折,封闭性强,地处古镇边缘地带,且距离镇中心区较

远,故可达性低。

3. 4 可理解度分析

可理解度是反应整体与局部变量的相关性大小

的变量值。 图中的直线 y = ax + b 模拟散点图走势,

即线性回归方程,为拟合度,数值越高,表示从局部空

间认知整体空间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9]

。 通常认为

R

2

> 0. 5 时,空间可理解度较好[10]

,据图 7 可理解图

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特征:

图 7 可理解度

第16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张何明·基于空间句法的广西扬美古镇街巷空间探析 · 5 ·

图 8 金马街、新民街、共和街可理解度

(1)古镇全局整合度与局部整合度的相关值 R

2

为 0. 36,说明局部空间认知整体空间较难,当外人进

入古镇时,无法通过局部空间推断出整体空间结构。

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我国传统村落一般为“自下而

上”的生长模式,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一定的自然保

护性;②扬美古镇起源于军事据点,旧时地处水上交

通的要塞,早期是以防御性为主的村落;③扬美古镇

宋代建村,据今有 1000 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村

民的随意新建房屋对古镇的街巷结构有一定的破坏;

④扬美古镇内部分布有大量的水塘,对街巷有一定的

阻隔作用。

(2)图 8 中灰色点代表各条街巷轴线,红点代表

金马街、新民街、共和街的轴线。 观察红点基本成线

性分布,与整体回归线(黑线) 相交,且斜率更大,说

明这几条街的理解度较高,外人能够通过局部空间推

断出整体空间结构,也说明可达性高的区域可理解度

也相对较高。

4 结语

通过对古镇街巷空间的量化分析,得出的主要结

论如下:

(1)全局整合度核心与古镇的几何中心重合,共

和街与金马街为古镇的中心,临江街为古镇次中心;

(2)全局整合度与功能布局和道路交通组织呈

现出强的相关性;

(3)起源于军事据点的扬美古镇整体的理解度

较低,但中心区域的共和街与金马街理解度相对较

高,说明古镇街巷结构层次脉络清晰。

扬美古镇目前正处于发展规划阶段,结合实地调

研现状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1)目前金马街与临江街的保护较好,但对于可

达性较低的中山街区没有重视,中山街区是古时的军

事区,在尽可能少破坏古镇街巷格局的情况下,多建

立中山街与新民街、永安街之间的联系提升可达性,

使游客能便捷达到,感受古镇的军事文化。

(2)古镇的庙宇以及古码头等景点大多分布于

左江边岸,处于古镇的边缘,可达性较低,应该在金马

街、共和街等可达性高的区域设置景区指示牌,正确

引导外地游客快速达到目的地,提升景观节点空间的

活力。

图表来源:

表 1:根据相关文献自绘;

图 1 ~ 图 3 及表 2:笔者自绘;

图 4 ~ 图 8:Depthmap 软件。

参 考 文 献

[1] 陈雨薇,孙俊桥.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村镇街巷形

态的量化分析研究———以重庆铜梁安居古镇为例[ 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34(02):106 - 112.

[2] 陈哲,程世丹.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句法研究———以

江西金溪县竹桥村为例[ J] . 华中建筑,2020,38(08) :

62 - 65.

[3] 杨汝婷,温小军,徐护萍,等. 杨梅村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

形与句法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19,37(12):98 - 103.

[4] 陈雨薇.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村镇街巷形态量化分

析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19.

[5] 高伟. 邵武和平古镇空间形态研究[D]. 泉州:华侨大

学,2012.

[6] 吕俊彪. 在村与镇之间:广西南宁市江西镇扬美村社会

发展调查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7] 陈雨薇.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村镇街巷形态量化分

析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19.

[8] 于露. 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商业中心变迁研究———以

重庆市沙坪坝中心区为例[ J] . 重 庆 建 筑,2016,15

(07) :5 - 9.

[9] 陈雨薇.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村镇街巷形态量化分

析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19.

[10] 陈丹丹. 基于空间句法的古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祁

门县渚口村为例[ J]. 城市发展研究,2017,24 ( 08 ):

29 - 34.

第17页

2022 年第 08 期

总第 290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2

Vol·290

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

何昀舟 王歆程 刘未宁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建筑学院 福建漳州 363123)

摘 要:通过分析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以厦门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包括分时智慧装置及分时智慧家具在内

的分时智能调节系统;能满足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系统运营数字化、智能驿站、智能零售,以及数字广播系统紧急求助联

动需求的智慧管理系统;以及光感节能系统和雨水收集管理系统。 对厦门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智慧化改造设计,为城市

居民提供高效便利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 智慧化;城市公共空间;空间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2)08 - 0006 - 05

Research on public space design strategy of smart city

———Taking Xiamen as an example

HE Yunzhou WANG Xincheng LIU Weining

(Xiamen University Tan Tah Kee College,Zhangzhou 363123)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mart city development,this paper takes Xiamen?s urban public spa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dopts a time - sharing intelligent adjustment system including time - sharing smart devices and time - sharing smart furniture;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emergency help linkage needs of retail and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s; as well as the light - sensing energy - saving system and rainwater coll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intelligently transform and design Xiamen?s urban public spaces,providing urban residents with an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liv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ing the happiness of urban residents feel.

Keywords:Intelligence; Urban public space; Space design strategy

基金项目: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18)。

作者简介:何昀舟(2001. 7 - ),女。

通讯作者:李建晶,讲师。

E-mail:1505462447@ qq. com

收稿日期:2022 - 01 - 30

0 引言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城镇居住人口

为 9. 02 亿人,占居住总人口的 63. 89% 。 与 2010 年

相比,2021 年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 14. 21 个百分点,

标志着我国进入新城市时代。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居民对日常生活

的需求逐步提高。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2020 / 2021》

中以“全面小康,应对疫情,城市更新” 为主题,强调

日前需要通过新理念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建设宜居、

绿色、智慧、韧性的人文城市,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

质量生活的空间[1]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新一代城市发展模

式,使未来城市朝着更高品质方向发展。 智慧城市在发

展过程中,运用了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空间

地理信息技术等新时代科学技术,可以对城市现有问题

进行智慧化分析和设计,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活品质。

目前,国内的许多城市迫切需要智慧化城市的建

设,特别是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引入智慧化

技术。

1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1. 1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全新城市形态,是全

面网络化、高度智能化、应用普及化和产业高端化的城

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

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

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

从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实现城市的智慧管理及服务。

智慧城市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高效率

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剖析,将互联网、物联

网等信息技术系统融入城市建设中,加速实现城市管

理智慧化、高效率。 在智慧化管理系统中,采用管理

分时段、分人群的方法,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增强城市

综合竞争力。

(2)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针对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城市现有问题,智慧

化城市公共空间建设通过创新生态科技方式,大力发

展绿色、低碳产业,实现环境及资源的可持续化,促进

双碳政策的落实。

第18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何昀舟,王歆程,刘未宁·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 7 ·

(3)提高城市居民舒适度,提升居民幸福感

未来城市的发展前景是智慧化与体验化。 智慧

城市的核心是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运用不同于传统

技术的科技手段服务城市居民。 通过城市公共空间

智慧化设计,分时段、分空间为居民提高舒适的环境,

从技术上体现以人文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提高城市居

民的幸福感。

1. 2 国外发展现状

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案例出现在美国。

2009 年 9 月,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 IBM

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由高科技

充分武装的 6 万人社区。 到目前为止,迪比克市通过

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数字化并将其连

接起来,进而通过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智能化

地响应市民的需求,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

目前,新加坡已经建立起一个市民、企业、政府合

作的电子政府体系,新加坡政府近 98% 的公共服务

均通过在线方式提供,使民众享受一站式服务。

同时,日本计划于 2030 年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安

装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以实现高效能、省能源的低碳

城市目标。

由此可见,建立智慧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国外智慧

城市建设中必要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管理可更好地实

现智慧城市管理高效化。

1. 3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生态为核心,坚持以

人为本的发展目标进行构建。 2018 年,我国全部副

省级以上城市、76% 以上地级市和超过 32% 的县级

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截至目

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达到 500 个,位居全世

界首位。 根据德勤统计数据,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

近几年均保持 30% 以上增长,2019 年市场规模达

10. 5 万亿元。 同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

2022 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 25 万亿元[3]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有 3 点突出表现:①智

慧城市建设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等相对较

为发达的城市;②从同一个城市来看,政府对新旧城

区的基础建设内容,采用因地制宜原则,城区之间建

设方式与建设实施存在差异;③从各地智慧城市发展

愿景分析,政府对城市智慧化的建设侧重于智慧交

通、智慧城管、智慧政务等方面,同时大多侧重信息化

网络等技术方面的发展[4]

1. 4 目前国内智慧城市面临的问题

根据我国城市建设现状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发展

存在几项突出问题:①老城区智慧化发展程度较低,

且投入力度较小;②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同时,大

量个人信息被盗取利用,无法保障市民们的信息安

全;③智慧城市建设只注重技术提升,缺乏对城市人

文个性的塑造;④各地在智慧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

了城市的历史积淀及对地区特色的建设,盲目追求现

有范例,导致千城一面的现象出现[5]

2 厦门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分析

2. 1 研究对象空间现状

本次研究的城市公共空间,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湖

里区南部,位于吕岭路与云顶中路交叉口西南角,西

临惠和石文化园,北临吕岭路,东临云顶中路蔡塘地

铁站 2 号出入口。 研究用地周边以绿地、居住、商业

及教育配套用地为主,同时高架 BRT 及空中自行车

道从用地东侧经过[6]

选择该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有:①空间位于

人流密集处,交通便捷,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典型

性,需要智慧化管理设施提升空间品质;②空间现已

建成以绿化为主的街头公园,临吕岭路一侧现为施工

围挡,界面较为封闭,公园内部以绿化景观为主,可进

入的空间较小,缺乏休憩和活动的场所,需进行智慧

化交互设计,加强居民与空间的联系,如图 1 所示。

图 1 研究对象现状

2. 2 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

该空间主要存在问题为:①人流密集但自然景观

较差,无法保证来往人流的景观性要求;②空间形成临

街消极封闭的界面,开放性不足;③未能满足周边居民

休憩、活动等功能性使用需求,且活力性较差。

2. 3 研究对象相关数据分析

基于对该空间人群类型进行调研分析,最终确定

该空间主要存在一般居民、老年人、小孩儿和上班族

四种不同的人群,四种人群在空间内不同时段从事不

同活动,如图 2 ~ 图 3 所示。

以老人为例,该空间老年人群体人数相对较少,

活动时间聚集在 7∶ 00 ~ 10∶ 00 及 16∶ 00 ~ 21∶ 00 两个

时间段,以打牌、散步、贩卖为主要活动;小孩儿活动

时间主要聚集在 9∶ 00 ~ 13∶ 00 及 15∶ 00 ~ 18∶ 00 两个

时间段,主要进行交谈、运动及学习等活动;上班族活

动时间主要聚集在 7 ∶ 00 ~ 9 ∶ 00、11 ∶ 00 ~ 14 ∶ 00 及

16∶ 00 ~ 19∶ 00 三个时间段,该人群活动内容较为复

第19页

· 8 ·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图 2 场地人群分析

图 3 场地人群时间流动分析图

杂多样。 在空间内停留的上班族以交流为主要活动,

而大部分上班族则是将该空间作为通勤地点短暂停

留。 除以上三类居民人群外,一般居民常在上午及下

午两个时段内进行赏花、就餐等休憩活动。 针对以上

数据研究分析,形成初步的智慧化设计改造方案。

3 厦门城市公共空间智慧化改造分析

3. 1 改造整体分析

为满足人群活动需求,城市公共空间改造需从舒

适度、便携度、丰富度三个角度出发,针对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设计,构建满足人群需要的智慧化公共空间体

系,如图 4 ~ 图 5 所示。

(1)智慧化

为打造全新城市形态,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化环

境,智慧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光

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将城市中分

散的信息化系统整合起来,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

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对公众服务和社会管理

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2)开放性

结合场地内的人行道空间,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

整体化设计,打破现状城市公共空间临街消极封闭的

界面,打造开放、共享的城市临街界面。

图 4 城市公共空间智慧化设计效果图

图 5 智慧城市功能关系图

(3)景观性

重点考虑场地与城市重要交通干道交叉口、地铁

出入口、BRT 站,及高架自行车道等用地周边主要公

共场所视点的景观效果。 同时对云顶中路及吕岭路

人行道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整体化设计,打造积

极的城市景观界面。

(4)活力性

创造出满足周边居民休憩、活动等功能性使用需

求的活动场所,打造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激活片

区活力,加强人与环境的交互性。

3. 2 分时智能调节系统

3. 2. 1 分时智慧调节系统概述

分时智慧调节系统包括分时智慧装置系统和分

时智慧家具系统两部分。 为满足不同时段主导人群

及活动,选取全天五个时段对空间进行观察、录像分

析,归纳空间内部人流量及各类人群占比,同时观察

各类人群活动的主要类型,为空间功能分配使用提供

依据。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对空间内部的智能化系统

进行设置,通过分时段装置对系统进行控制。

第20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何昀舟,王歆程,刘未宁·智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 9 ·

3. 2. 2 分时智慧调节系统运用

(1)分时智慧装置

针对厦门气候,智能化系统将定时开展可变遮阳

棚,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遮暑避阳;针对不同时段主

要人群类型,为人群提供智能借书、智能办公等专属

环境,提高空间活动丰富度,如图 6 所示。

图 6 智慧广场分时管理系统

以厦门夏季时间为例,城市公共空间内部的智能

化系统采用分时段装置对系统进行控制(对于春秋冬

等其他季节,时间段会有所调整):

7∶ 00 设备恢复供电,服务空间开始正常营业,顶

部太阳能板开始储能;

10∶ 00 智慧化系统操控开展遮阳棚,提供避暑

空间;

17∶ 00 智慧化系统操控收回遮阳棚,打开空间

顶面;

18∶ 00 ~ 19∶ 00 当太阳能板停止储能时,智慧化

系统自动开启空间内灯光;

23∶ 00 服务空间暂停营业,设备断电,仅保留周

围照明用电;

次日 5∶ 00 照明设备断电。

(2)分时智慧家具

智慧广场内部的智慧化家具,在不同时段呈现不

同的形态。 针对居民需要,家具可以进行形态变化,

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供居民进行不同类型的娱乐活

动。 同时,针对不同时段人流量变化,进行家具形态

变化,可增加家具使用人数,减少家具对交通的阻挡

影响,如图 7 所示。

在工作日时间,基于上下班及上下学高峰期,城

市公共空间内部的智能家具分时段对系统进行控制

(周末节假日等其他时间,时间段会有所调整):

7∶ 00 ~ 9∶ 00 上班及上学人群增多,但大多只经

过广场,并未停留,家具保持收起状态。

9∶ 00 ~ 11∶ 00 以老人为主的居民开始增多,对空

间内的家具使用频率增高,此时分时智慧系统监测人

流情况对智慧家具进行调节,满足居民使用需求。

图 7 智慧分时家具系统

11∶ 00 ~ 15∶ 00 空间内居民逐渐减少,智能家具

自动收回。

15∶ 00 ~ 17∶ 00 以老人为主的居民开始增多,对

空间内的家具使用频率增高,此时分时智慧系统

监测人流情况对智慧家具进行调节,满足居民使

用需求。

17∶ 00 ~ 21∶ 00 人流量逐渐增大,分时智慧系统

监测人流情况对智慧家具进行调节,满足居民使用

需求。

21∶ 00 ~ 次日 7∶ 00 空间内人数减少,智能家具收

起,并保持断电节电状态。

3. 3 智慧管理系统

3. 3. 1 智慧管理系统概述

智慧空间,是指在空间视觉上,以体验和互动为

基础,将道具、陈列设计进行幼态设计,达到标志性识

别及人与空间的多维度交流的空间。

智慧管理系统覆盖各行各业,智慧化正为未来的

发展趋势。 通过数字化赋能,辅助政府高效率、专业化

管理。 同时为居民提供多样性、个性化、覆盖城市公共

空间的便民服务,从而达到互动互感的户外新体验。

3. 3. 2 智慧管理系统运用

针对居民需要,智慧公共空间通过物联网、互联

网等技术,为居民提供所需服务。 居民可以通过智能

书吧等功能性设施,在环境中设计、阅读,提高生活水

平,增强人与环境的交流互动。

(1)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系统运营数字化

依托数字化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

术,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实时掌握每日情况。 如

空间客流量监测、数据基础分析等,提升城市公共空

间智能化管理效能并配合分时系统。

(2)智能驿站(服务空间)

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在线化的

城市终端体验。 使居民在空间内从事娱乐、运动、休

憩、交流等,还可以充分了解附近范围“吃住游娱购”

等信息。

第21页

·10·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3)智慧零售

居民通过线下扫码,即可一键查看智能驿站(服务

空间)内的商品信息、优惠信息、了解相关产品推荐,选

择人脸识别或者微信扫码支付,完成自助结账,节省顾

客结账时间,提高效率,让零售管理更加简单、智能、高

效。 同时,考虑到城市公共空间内主要的服务对象为老

年人,因此,也会设置人工服务区域满足居民需求[7]

(4)数字广播系统紧急求助联动

在城市公共空间遇到困难时,可通过紧急求助终

端快速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达到求助目的。 按下按

键即可联动指挥大厅、现场画面及声音及时传送,值

班人员可直接对现场喊话,直接提供帮助。

当现场发现火灾时,通过烟感/ 温感自动感应到

火灾情况,并且触发联动广播系统,自动播放疏散语

音、警告语音。

3. 4 光感节能系统

3. 4. 1 光感节能系统概述

光感节能系统以光感传感器的运用为核心,结合

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趋势提出,将光感传感器与智

能光伏能板进行结合,使城市公共空间主要用电均由

太阳能发电直接产出。 该系统可有效减少公共基础

设施建设开支,并根据天气状况自动调节光伏能板数

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同时,该系统可减少对

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

3. 4. 2 光感节能系统运用

(1)安装可变遮阳棚

在城市公共空间加装可变遮阳棚,可变遮阳棚由

智能数据接收处理器、光感传感器、太阳能板构成,根

据天气云数据及光感传感器感应自动伸缩,使空间生

活更加舒适。 当遮阳棚伸出时,遮阳棚顶端的太阳能

板将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既能保证能源的产

出,又减少屋顶所受热量,降低建筑温度。

(2)智能光伏能供电系统

通过对空间周边环境进行统计调查,空间连通地

铁站或周围电动车停放点。 通过设立电动车充电桩,

为电动车提供固定的充电点,减少传统电能的使用。

3. 5 雨水收集管理系统

3. 5. 1 雨水收集管理系统概述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存在“以快排为主” 的传统

排水方式,使 70% 以上的雨水不能被加以利用,城市

缺水问题也难以得到解决。 因此,场地内部设置雨水

收集管理系统,将雨水进行二次收集再利用,有助于

该片区的综合生态发展。

3. 5. 2 雨水收集管理系统组成

雨水根据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屋面径流、地表径流

和地下径流。 根据径流类型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回

收利用系统进行回收。 现有雨水收集系统将从分类

收集、分类管理以及分类使用三部分,结合场地进行

雨水智慧化收集管理。

(1)分类收集

场地内部道路可采用智慧化设计,利用适当比例的

透水铺装,将雨水进行粗处理后收集。 通过智慧化系统,

改变绿地设计从而延长径流时间,有助于雨水下渗。

(2)分类管理雨水

通过初步收集后,雨水将进行不同程度的过滤。

智慧化系统将根据雨水类型的不同,采用相适应的过

滤工艺、沉淀工艺以及消毒工艺等,去除径流中的悬

浮颗粒、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进行

雨水的再利用[8]

(3)分类使用

根据不同径流的水质情况不同,智慧化系统将对

场地内的雨水进行分类后,投入不同的设施进行使

用。 如屋面雨水,其水质较好,回收利用后可用于景

观用水、绿地灌溉等,对地表径流回收的雨水,则经过

多种手段的特殊处理后,用于公厕用水、清理道路用

水等。 地下径流所回收的部分雨水,经过滤后,可用

于灌溉植物景观用水等。

4 结语

本文针对传统模式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问题

进行智慧化设计分析,尝试将分时智能调节系统、智

慧管理系统、光感节能系统和雨水收集管理系统融入

现有城市公共空间,对现有空间进行智慧化改造设

计,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将多种信息技术及先进系统引入到智慧城

市设计中,弥补传统城市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有效

地避免了传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所产生的问题,提高

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作为设计者,应当全面看待城市公共空间设

计,将前瞻性的技术加入其中,做好新技术的应用工

作,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家彬. 基于“智慧城市” 的城市竞争力研究[D]. 杭

州:浙江工商大学,2018.

[2] 石书羽. 智慧建筑理念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分析[ J]. 智能

城市,2021,7(1):33 - 34.

[3] 王婷. 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金融模式创新探析

[J]. 未来与发展,2021,45(11):18 - 22.

[4] 张陶钧. 智慧城市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研

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5] 易敏仪,谈礼熠,余韦东,等. “互联网 + ”背景下的传统

村落空间更新模式研究———以南宁市乐洲村为例[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9):119 - 120.

[6] 张倩倩,黄丽. 老旧小区开放性空间分析及设计策略研

究[J]. 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6):27 - 28.

[7] 李志强. 嵌入式智能家居环境与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

与实现[D]. 西安:长安大学,2017.

[8] 刘梦妍. 城市雨水花园设计研究[D]. 天津:天津科技大

学,2017.

第22页

2022 年第 08 期

总第 290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2

Vol·290

厦门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改造与更新研究

刘 妍 陈佳挺

(厦门工学院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1)

摘 要:旧城历史片区改造更新,是国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城市价值的有效方式。 以沙坡尾为例,在调研的

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指出该旧城历史片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体建筑老化失修,改造更新缺乏科学指导,社区环境有

待提高,空间规划布局欠缺等;同时提出改造更新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厦门今后的旧城改造更新提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 沙坡尾;历史;改造;更新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2)08 - 0011 - 05

Study onReconstru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Shapowei Old City Historical Area in Xiamen

LIU Yan CHEN Jiat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Civil Engineering,Xiam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men 361021)

Abstract: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old city historical are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urban value. This paper takes the tail of shapowei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it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points out the

present problems of the old city historical district, main body construction aged disrepair, update the lack of scientific guidance, community

environment, lack of space layout, etc. ,and put forward th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 onreconstructionn andregener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newal of xiamen?s old city in the future.

Keywords:Shapowei;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Regeneration

基金项目:2020 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资助(JAT200832)

作者简介:刘妍(1985 - ),女,讲师。

E-mail:164197619@ qq. com

收稿日期:2022 - 01 - 31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城

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在产业重心转移和城市空间结

构调整的背景下,旧城改造更新,成为了许多城市建

设和发展的突破口。 其开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

的,尤其是旧城历史片区的改造更新,已从增量建设

转变为对现有存量建筑进行高质量改造更新,并成为

城市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旧城历史片区由于在城市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成

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魅力、吸

引力和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仅是物质空间,也是精神

的寄托和历史的记忆,是一座城市的“无价之宝”,对

其进行改造更新,能够提升空间价值、社会价值和文

化价值,对创造环境优美的城市生活、延续城市特色

风貌、唤醒城市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厦门市

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为例,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和传

统内涵,分析现状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思考和建议,

探索一种适合旧城历史片区改造更新的理念和模式,

也为周边未进行改造更新的历史遗存和区域提供

借鉴。

1 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概况

1. 1 区位概况

沙坡尾位于厦门岛西南角厦港片区内,与世界文

化遗产鼓浪屿隔海相望,背山面海,近蜂巢山一侧,位

于大学路一带,地理位置优越。 其周边分布有厦门大

学、曾厝垵、轮渡、中山路步行街等,文化娱乐氛围浓

厚,与厦门老城厦港片区的城市肌理形成强烈的对比

(图 1),具有典型的渔港社区聚落特色,反映了沙坡

尾独特的海洋文化特色风貌,见证了厦门的历史和文

化的发展,是非常宝贵的工业遗产和城市记忆,同时

也是厦门重要的旧城历史片区之一。

第23页

·12·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图 1 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肌理图

1. 2 发展历程

沙坡尾被誉为厦门港的源起之地,是厦门最早的

避风坞。 早在 3000 多年前,沙坡尾就开始有了渔猎

生活,明清时期,随着近海渔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并发

展成为集生活、商业、军事多种功能复合的渔港。

近代时期,在热心爱国华侨推动下,进行了旧城

改造,修建了包括大学路的一批城市路网和骑楼商业

历史街区,打通了与老城区的商贸联系。 商业街市如

南打棕街、南打棕街、鱼行口街等,车水马龙,与当地

渔民相关的配套产业也日渐成熟。

1938 年日军占领厦门,沙坡尾损失惨重,生产、

商业基本停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内经济建设重

心的回归,沙坡尾商业街区如井喷式发展,发达时期

人口近两万,渔船近四千条,奠定了厦门港的传统历

史风貌[1]

。 1984 年渔捞公社撤销,当地传统渔业开

始转型,沙坡尾开始走下坡。

2000 年以后,随着厦门产业重点发展的转移以

及休渔禁渔政策,沙坡尾历史街区功能由生产性转变

为生活性。 2003 年,演武大桥的建设,阻挡了船只的

进出海口,避风坞只能停泊小型渔船,与之相关的渔

业加工和生产工厂加速没落。 2008 年,成功大道修

建,沙坡尾被划为两片,自此步入现代化城市建设,在

本世纪经历多次规划和修建,渐成现在的规模[2]

,主

要由艺术西区、避风坞、大学路两侧风情街区、沙坡尾

人文社区四部分组成,如图 2 所示。

2015 年,随着厦门市政府城市改造更新项目的

开展,厦门市政府对沙坡尾避风坞一带提出了总体保

护思路和规划细则,把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划入历史

图 2 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规划分区

文化街区范围,旨在保护和展现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

的历史价值,并逐步实现有机更新,开始了它的复兴

探索之路。

2 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价值

2. 1 文化价值

沙坡尾的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是当地社会、历

史、生活的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3]

。 街区存有

大量闽南独有的骑楼建筑,其风格属于中西合璧的南

洋建筑特点,采用闽南特色红砖贴面,分布在大学路

两侧风情街区(图 3)。 其大部分采用“下商上宅”的

建筑模式,建筑多为三、四层(图 4),店铺前用柱廊与

第24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刘 妍,陈佳挺·厦门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改造与更新研究 ·13·

主街道隔开并形成骑楼灰空间,利用骑楼下的灰空间

进行通行、遮风避雨等活动,是老厦门人每日喝茶聊

天和剥鱼贩鱼的场所。 街区内现存有 30 多座宫庙,

是当地居民重要的民俗活动场所,如传统节日“送船

王”,就是沙坡尾老居民多元的宗教文化信仰的体现。

再如老城人文社区宅长宅基地的城市肌理,沿避风坞

横向张开,仿佛翘首以盼船只的归来,是“渔人码头”

文化的记忆和乡愁。

图 5 沙坡尾艺术西区现状

图 3 沙坡尾骑楼分布图

2. 2 艺术价值

艺术西区的前身是渔业产业加工厂,由于种种原

因,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是宝贵的工业遗产,是沙

坡尾海洋工业文化的见证。 目前经过更新改造,原本

的旧工业厂房已被打造成集文创休闲、文化旅游、特

图 4 沙坡尾建筑高度分布图

色商业等功能混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区(图 5),吸引着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如青年旅客、文艺工作者、大学生

以及当地居民的小孩等到此聚集,让原本衰败的厂区

重新焕发活力,变成了时尚的、年轻人喜欢的公共活

动场所。

2. 3 社会价值

沙坡尾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城市核心位置,交

通便利,临近就业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有大量租房

需求。 目前商业活动主要有两类,一类以西点咖啡、

美食糕点、文创工艺品以及新型餐饮为主,以特色咖

啡店人流量最多,漫步其中,随处可以感受浓郁的咖

啡文化;另一类为经营百货和当地特色美食的老店,

多未装修,保持着最“原真”的味道,是历史街区宝贵

第25页

·14·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的遗产。 沿街建筑后面的居民住宅依山而建,密度极

高,街巷间隙狭小,却充满生活气息,为城市低收入群

体提供了居住空间。 多元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在

此交织共生[4]

,形成了很好的社区生态链,体现了它

的社会价值。

3 现存问题

3. 1 主体建筑老化失修

作为厦门的历史街区,在物质环境方面,呈现出

明显的老化现象,导致街区场所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如大学路两侧骑楼建筑,墙面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湖

侵、霉变、外表皮破损等情况。 立面门窗和建筑构件

年代久远,出现腐朽破坏的现象,甚至存有几处危房。

街区内部分重点风貌保护建筑长年失修,未被充分珍

视和有效利用。

3. 2 改造更新缺乏科学的指导

由于缺乏科学指导,部分建筑立面不加考证直接

粉刷,破坏了砖石建筑表面留存的历史肌理。 历史建

筑外表焕然一新,而历史原真性丧失殆尽。 个别建筑

加建或者翻修的旧元素,要么过于粗糙要么过于跳

跃,与原建筑风格存在冲突,影响了视觉的连续性。

又如骑楼下的灰空间缺少管理,居民杂物任意堆放,

导致骑楼特色空间的延续性被打断。

3. 3 社区环境有待提高

沙坡尾文化社区作为一个老旧社区,存在着卫生

条件较差、采光通风不足、公共空间和物管缺失、街巷

拥挤狭小、路网通达性较差、线缆杂乱无序、撕拉乱接

现象严重(图 6)、消防设施标准低、配套设施陈旧、绿

地空间缺乏等问题,影响了社区的宜居性和安全性,

需要通过改造更新,补齐短板。

图 6 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社区现状

3. 4 空间规划布局欠缺

艺术西区位于港湾外侧,而规划上没有补足短

板,园区孤立存在,与整个城市空间的融入度不够。

再如入口与外部街道的接口在可达性和引导性上不

明显,难以吸引人流,导致商业效益差,片区活力不

足。 现存的大量工业遗存厂房,缺乏统一的功能划

分,同质化现象严重,业态布局凌乱,整体性较弱。 港

湾临水部分道路狭窄,没有规划亲水空间,海洋景观

资源利用效率低。 另外,园区内现存的大量开阔但功

能空白的广场,没有与周边空间资源形成互补。 这些

都需要在后期做进一步的空间运营规划,以展现该片

区的价值。

4 更新思考与建议

4. 1 历史风貌传承与更新

历史街区风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地区

宝贵的财富。 单纯保护不利于本地居民环境的改善

需求,一味更新,则可能使百年历史沉淀消失殆尽[5]

传承与更新在博弈中发展延续,它就像是城市新陈代

谢的一个过程,随着历史片区的发展持续下去,可以

说它是一项永远没有“完成态”的工作。 目前较适宜

的做法,是将存量提质与增量优化结合起来。 如在改

造更新过程中,将历史街区建筑进行分类,针对性地

采用真实性修复、保护性改造、功能性扩展和延续性

第26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刘 妍,陈佳挺·厦门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改造与更新研究 ·15·

设计等方法进行综合整治,守护历史建筑的“ 原真

性”,在传承中再现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在更新中让

衰败的历史街区重获新生。

4. 2 城市肌理尊重与延续

城市不光是物质空间,也是精神的寄托、历史的

记忆。一个城市的肌理沉淀了老城的空间格局、人文

环境和生活习惯,凝聚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城市记忆

和烟火气。 沙坡尾原有肌理形成的街道空间,是居民

早已习惯的日常空间,时常有居民会搬着凳子饮茶聊

天、晾衣洗菜,拉近了邻里关系和社区归属感,成为具

有传统特色的空间场所。 肌理沉淀了人的情感和老

城故事,在改造更新过程中用予以尊重和延续,不应

随意破坏,而应采用“微创手术”和织补的方式,让它

有机更新,最大程度保留旧城历史片区的特色历史格

局和街巷肌理。

4. 3 空间重塑与激活

旧城改造更新既要做好历史风貌空间方面的保

护,也要融入城区总体发展规划,细分空间功能,打通

路径,协调发展,延续原有的历史文脉和生态环境。

结合保护需要实施建筑改造、修缮和利用,同时融入

创新理念,实现“旧瓶换新酒”。 如工业遗存与社区

空间的可以在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建立公共空间共

享,形成互补。 厂区存量建筑不断注入新元素,如文

创休闲、个性化工坊、科技研发等,实现传统与创新的

结合,发挥历史建筑的价值。 社区空间进行小规模改

造,修缮老墙,清理路面;整合社区小广场、街头绿地、

路边等消极空间,设立邻里交往空间;引进“文旅”,

规划社区游览路线,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片区的生态

发展。

4. 4 社区共治与共建

旧城历史片区的社区改造更新由于其特殊性,产

权主体较复杂、利益多元化、资金压力较大,单靠政府

或者第三方很难推动[6]

。 应当发挥集体智慧,尊重社

区意愿,鼓励各方主体参与。 如政府可以设计好方向

和清晰的架构,让社会力量和社区居民发挥作用,保

证改造更新的顺利进行。 再如社区目前租住多为年

轻人群体,旧城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功能和安全性

等的改造更新过程中,可以结合文化延续以及新时代

年轻人的需求定位,从而激发社区活力,实现社区共

治共享。

5 结语

沙坡尾旧城历史片区在厦门有着深厚的底蕴和

特殊的地位,承载着厦门的城市记忆和烟火气,因此,

大刀阔斧走房地产开发的模式是不可取的。 应尊重

原有的城市肌理和人的情感,在存量改造更新的背景

下,坚持集思广益、多元主体参与,以更大的耐心去做

更细致的工作,以更加严谨理性的态度去处理改造更

新的问题。 在改善物质空间、完善城市功能,逐步实

现绅士化的改造更新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特色风貌的

延续,也要挖掘其在新时代的价值,注入新功能和活

力,参与到现代城市生活中来,在延续中创新,在创新

中实现活化,使其得到良性发展,再现沙坡尾物质空

间和历史文化的复兴,成为集历史感、时尚感、归属感

于一体的城市区域。

参 考 文 献

[1] 凯瑟琳·斯莱塞. 地域风格建筑[M]. 彭信苍,译.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 高媛. 非正式更新模式下的旧城区更新研究———以厦门

沙坡尾规划为例[J]. 城市,2013(09):53 - 55.

[3] 阳建强,吴明伟. 现代城市更新[M]. 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1999.

[4] 张杰. 从悖论走向创新———产权制度视野下的旧城更新

研究[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叶东疆. 旧城改造中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 J]. 城乡建

设,2003(04):65 - 66.

[6] 方可. 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第27页

2022 年第 08 期

总第 290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2

Vol·290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营造与对策研究

———以福州闽安村为例

王 觅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摘 要:当前,文旅融合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传统村落也面临着风貌特色消

失、传统文化流失、发展无序等问题。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为切入点,以“福州闽安古镇保护

与振兴”项目(一期)的实践经验为例,通过分析村落特色与问题,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对传统村落的公共

空间营造进行路径研究;并围绕整体营造与节点串联、建筑特色强化与细节把控、绿色生态理念、多方参与四个维度,

提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以期营造、激活传统村落活力的特色公共空间。

关键词: 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闽安村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2)08 - 0016 - 0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Strategy of Village Public Spa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Taking Min?an village in Fuzhou as an example

WANG Mi

( Fuji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uzhou 350001)

Abstract:At present,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also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disappearance of features,los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disordered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this paper takes the public spac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tak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 Fuzhou Min?an Ancient Town Protection and Revitalization" project

(Phase I) as an example.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from the macro level,meso level and micro level,the path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village public space is

proposed based on four dimensions: overall construction and node connection,architectural feature enhancement and detail control,green

ecological concept,and multi - party participation,in order to create a characteristic public space that activates the vitalit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Keywords: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Public space; Min?an village

作者简介:王觅(1987 - ),女,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E-mail:312221735@ qq. com

收稿日期:2022 - 02 - 05

0 引言

2018 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 年)》

中提到,对于特色保护类村庄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

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

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

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 尊重原住居民生活

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

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

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

制。

[1]

”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通过串联乡村

文化旅游资源,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成为

了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文

旅融合实践中也出现了如盲目融合、同质化等问题;

学者们对于传统村落空间的研究多集中于影响要素

分析、空间保护,而对村落空间营造的研究则较为

欠缺[2]

第28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王 觅·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营造与对策研究 ·17·

公共空间具有强烈的展示、融合性特色,是村落

熟人社会的载体[3]

,承载了物质与精神文化两方面的

属性。 本文以“福州闽安古镇保护与振兴” 项目为

例,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空间营造为切入点,探

索乡村振兴的动力需求;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

提相出相应的路径,为传统乡村保护与振兴提供思路

与经验。

1 闽安村认知及存在的问题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的闽安村,自

2007 年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以来,先

后编制了《闽安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管理办法》 《闽

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并于 2010 年被评为第五

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 1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辞典》中载:“闽安”,取

“安镇闽疆”之意,古名“迥港”,为宋朝福建四大古镇

之一。 地处闽江下游江防要隘的闽安村(古闽安镇所

在地),是历史上沿江进出省城福州东大门的唯一通

道,为福建省的第一门户。

闽安曾作为历史上军事与海上贸易重地。 自唐

代始,设立烽火营寨与税课司衙门;明代设福建省盐

馆卡和闽安镇税课司;至清代,闽安建协台衙门与闽

安水师左右营, 管理及戍守福建沿海、 台湾、 澎湖

等地。

直到清末民国时期,闽安的军事与商贸属性日益

衰落,大量原住民远赴海外谋生。

1. 2 特色分析与价值评估

1. 2. 1 古村整体格局

闽安村选址地处闽江下游、控扼江海咽喉之处,

由此形成了自然秀丽的山环水绕环境格局(图 1)。

其中西、南、北三面环山,东临闽江,邢港河自闽江分

流蜿蜒流淌入村。

闽安村历史上的军事与商贸属性,造就了古村独

特的聚落布局。 邢港古河道、古渡、迥龙桥等所形成

的海丝水运线路体系;依山就势的城垣、协台衙门、南

般炮台等所形成的军事防御体系(图 2)。 此外,还有

适应商贸与军事需求的街巷格局。

1. 2. 2 街巷与建筑

在闽安村核心保护区范围内,有三条尺度与风貌

保存相对较好的传统商业街巷———桥头街、三叉街、

城里街、土地堂。 街巷两侧主要分布着 2 ~ 3 层的小

尺度木构或砖构建筑,形成了传统街巷的空间肌理。

此外,村落中的其他街巷,如三角井、河仔边、依山而

图 1 闽安村的山水格局

图 2 闽安石头城示意图

上的西山铺等传统街巷其尺度与走向尚存,但传统风

貌破坏较为严重。

闽安村中的传统风貌建筑主要为沿街沿江布置,

以桥头街与三叉街两侧最为集中。 其中包括文保单

位 8 处,分别为协台衙门、陈明良殉难处、迥龙桥、圣

王庙、林述庆墓、林述庆故居、郑岐峰家族墓、龙门摩

崖石刻。

第29页

·18·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同时,闽安村内的建筑类型多样,除了传统民居

外;还有以闽安协台衙门为代表的府衙类建筑;以赵

氏宗祠、林氏宗祠为代表的宗祠类建筑;以圣王庙、五

福殿为代表的宗教类建筑;以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为代

表的古墓葬;以闽安炮台、水师左右营、水师造船厂为

代表的遗迹遗址;以迥龙桥、古驿道为代表的交通建

筑等,如图 3 所示。

图 3 闽安村的保护要素

1. 2. 3 历史人文环境

闽安村的人文气息浓厚、历史人文要素多样。 包

含有“闽安八大景”,各类文化古迹、海防遗迹遗址、

传统商贸遗迹、戍台历史、宗教文化、古树古井、以及

迎神、庙会、当地传统产业等,如图 3 所示。

其中,海防要塞与商贸古村是闽安村最大的文化

资源,构成要素丰富。

1. 3 问题分析

闽安村整体的山水空间格局仍保留较好,但村落

中的公共空间场所则存在较多问题,亟待梳理与保护。

例如由于现代建设,古村东侧沿闽江界面的自然

岸线及历史上军事、水运设施破坏较为严重,仅存部

分遗址;在村落中,大量与传统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

在高度与立面风貌上失控,对闽安古村的传统格局、

肌理与历史人文环境造成了破坏,如图 4 所示;沿刑

港河两岸历史上的商业服务设施与商业氛围也早已

消失殆尽。

图 4 闽安村的局部公共空间(2015 年)

此外,虽然闽安村拥有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但

散乱不成体系,且挖掘深度不足,导致村民与游客的

文化认同感较弱。

2 闽安村公共空间营造的路径研究

村落公共空间的营造与发展是将无形的文化要

素通过整体、节点、单体等维度,融入到有形的物质载

体中,与空间主体的自组织相结合,塑造出空间的文

化属性与文化的空间结构[4]

闽安村公共空间的营造与发展,主要以海防要塞

与商贸古村文化为依托,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

次展开。

2. 1 宏观层面:整体定位与设计

在 2014 年编制的《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中,提出的规划目标为:“闽台文化交融、传统军事与

地域商贸文化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生活及旅游服务

设施完备、以遗产保护为核心、兼顾旅游发展的闽江

下游历史文化特色村落。”

[5]

于是,结合规划目标,在本次的“福州闽安古镇保

护与振兴”中提出了项目的总体设计思路:依托闽安

整体的历史与环境格局,保护与发掘传统资源,修复

与强化海防要塞与商贸古村特色,形成具有深厚历史

民俗文化底蕴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村落。

由于村落保护与振兴项目条件复杂,涉及面广,

故基于总体设计,将项目分为若干区块分期实施。 包

含已竣工的一期工程———沿闽江、国道及刑港河南岸

界面修复,以及暂未实施的“草尾街、桥头街、城里街

空间整治” “刑港河东岸界面修复与漕运水系恢复”

“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等,如图 5 所示。

2. 2 中观层面:线型空间与节点空间的打造

历史文化名村,依托于古村落特有的历史人文环

第30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王 觅·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营造与对策研究 ·19·

图 5 闽安村规划总平

境而存在。 因此,闽安村受破坏或消失的历史人文环

境的修复,尤为重要。

在项目中,沿闽江界面以修复自然岸线与重塑历

史上军事海防形象为主———形成海防要塞文化的线

型空间;沿国道及刑港河南岸界面则营造商业氛围,

同时通过梳理水系,串联古村老街,以恢复商贸古村

历史人文环境为主———形成商贸古村文化的线型空

间(图 5)。 以下分别选取这两个线型空间的重要节

点空间进行分析说明。

闽安楼节点(图 6):沿闽江界面(与邢港河交接

处)新建具有地标性的建筑———闽安楼,作为闽安古

镇历史文化的展示馆。 同时,闽安楼一层为花岗石基

座,刻“安镇闽疆” 四字,上三层为木构殿阁,整体形

象庄严肃穆,以契合闽安村的海防要塞文化;闽安楼

周围的广场空间则作为旅游大巴停靠区与室外展

示区。

三宝池节点(图 6):在梳理村落水系过程中,恢

复历史上的三宝池,形成商贸古村文化线型空间上一

处开放节点,同时构建多功能的复合空间。一方面为

游客展示闽安古镇商贸水运文化,及围绕节点提供商

业服务与休憩空间;另一方面为当地村民提供户外活

动交流的场所,提升人居环境。

图 6 闽安楼节点与三宝池节点

2. 3 微观层面:建筑单体的传统营造

闽安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海防商贸属

性,塑造了古村建筑的特色,即“石墙多样的砌筑方式

及石构与木构、砖构的有机结合”

[9]

在项目的新建与改造建筑中,传统的建筑特色得

到强化与再演绎,形成了丰富的立面组合;同时,以当

地特色建筑的测绘成果为基础,注重各建筑构件比例

尺度的细节把控,如图 7 所示。

图 7 新建建筑

3 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发展

策略

3. 1 公共空间的整体营造与节点串联

公共空间是整个村落的基底环境所在,而传统村

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需全面的整合收录现有的或曾

经存在过的公共空间资源,多维度挖掘空间文化要

素,营造具有村落社区服务功能与文化输出功能的复

合型公共空间。 “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

第31页

·20·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是道 路, 应 该 容 易 认 明, 进 而 组 成 一 个 完 整 的 形

态”

[6]

。 传统村落也亦然。

以闽安村项目为例,最终形成或强化了闽安村

“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 此五要素,并通过

历史线或空间线上的串联,使各要素融于古村整体

中,如图 8 所示。

图 8 闽安村前后图底关系对比与五要素分析

在文旅融合背景的驱动下,通过传统村落的公共

空间整体营造与节点串联,实现了文化资源在物质环

境中的落地与衔接,加强了文化空间的文化输出,以

引发村民的文化认同,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 2 建筑特色强化与细节把控

古村中的传统建筑不仅是地方特色风貌的展现,

也承载着村民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寄托。

在古村中,文保单位、历史建筑、风貌建筑经过保

护与修缮,延续其原有功能或置入新功能,使其满足

现代需求。 此外,古村中传统建筑的空间组合、立面

造型、材料选用、节点构造等,也成为新建建筑的设计

基础。 通过归纳总结,传统的设计元素被运用在了新

建中,使新建建筑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3. 3 绿色生态理念的实施

“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 乡村振兴,生态

宜居是关键。”

[1]在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营造中,生态

振兴的理念也应始终贯穿[7]

以闽安村项目为例,除了保护村落原有山水格局

外,新的建设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的石材于建筑、景观中;

梳理水系,挖三宝池、贡船浦,改善内涝问题;在铺地、驳

岸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等,以提升村落人居环境。

3. 4 鼓励多方参与,提升村民文化认同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营造围绕

多方利益主体展开,鼓励多方参与有利于村落文化资

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增强当地村民的文化认同与自

豪感,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8]

作为主体的村民是村落历史文化的输出者;设计

师、旅游开发者、乡贤等是文化产业的拓展者与串联

者;政府则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引导与保障;在多方

参与中,共同营造与提升古村的公共空间,促使游客

主动成为文化的传播者,扩大传统村落的文化影

响力。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传统村

落的保护与振兴,也发展出了多元的维度,其中文旅

融合成为了文化振兴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村落的公共

空间则成为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 本文在文旅融合

的背景下,结合闽安村的传统风貌格局与历史文化,

将闽安村的公共空间营造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层

面的整体定位与设计、中观层面的线型空间与节点空

间,打造、微观层面的建筑单体传统营造进行路径研

究。 同时,通过公共空间的整体营造与节点串联、建

筑特色强化与细节把控、绿色生态理念、多方参与四

个层面,提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以期营

造出激活传统村落活力的特色公共空间。

图 片 来 源

图 1 ~ 图 3: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图 4、图 6 ~ 图 8:作者自摄;

图 5:基于《福州闽安古镇保护与振兴建筑设计方案》 资料改

绘)。

参 考 文 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 2022 年)

[R]. 2018.

[2]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与发展策

略———以安顺市鲍屯村为例[ J]. 小城镇建设,2021,39

(7):32 - 39.

[3] 费 孝 通. 乡 土 中 国 [ M]. 上 海: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2017.

[4] 孟莹,张冠增. 乡村空间营造的逻辑———基于文化与社

会空间理论视角的分析 [J]. 城市规划,2018,42(6):23

- 29.

[5]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闽安历史文化

名村保护规划[R]. 2013.

[6] [ 美] 凯 文 · 林 奇. 城 市 意 象 [ M]. 北 京: 华 夏 出 版

社,200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Z]. 2021.

[8] 关于福建省传统村落类型保护与发展的思考———福建

省住建厅王胜熙专访[ J]. 小城镇建设,2020 ( 1 ):63

- 65.

[9]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州闽安古镇保护与振兴建筑

设计方案[R]. 2016.

第32页

2022 年第 08 期

总第 290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2

Vol·290

厦门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研究

谢鹏贵1 缪沁园2

(1.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12; 2. 厦门市政空间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12)

摘 要: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 如何实现从“试点海绵”到“全域海绵”的转变,是海绵城市推进过

程中面临的一项重点难点问题。 结合厦门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

工作建议,以期为类似城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海绵城市;全域推进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2)08 - 0021 - 05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in Xiamen

XIE Penggui

1 MIAO Qinyuan

2

(1. Xiame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 Ltd. ,Xiamen 361012;

2. Xiamen Municipal Space Resources Investment Co. , Ltd. ,Xiamen 361012)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is a long - term and systematic work. How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 pilot sponge" to "

global sponge" is a key and difficult problem currently facing.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romoting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Xiamen,the main problems currently faced are analyzed,and relevant work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similar cities to promot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Keywords:Sponge city; Global advancement

作者简介:谢鹏贵(1988. 3 -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649048249@ qq. com

收稿日期:2022 - 02 - 21

0 引言

海绵城市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

设中的具体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0 三五年远景目标》 《财

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

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

通知》等文件表明,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

“十四五”乃至今后长时期城市建设领域的一项重点

工作。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海绵试点城市,厦门市借助

“多规合一”改革成果与经验,秉持“保护优先、生态

为本和低影响开发”的初心,通过统筹规划、精准管控

和共同缔造,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建设管理中

进行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 以试点建设经验为基

础,厦门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全市域内因地制

宜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部署,力求科学、持续、有

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本文梳理、总结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分析

了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下阶段

需改进的方向,以期为其他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

作提供借鉴。

1 总体工作情况

1. 1 试点建设成效

(1)探索形成新老城区海绵建设模式

根据海绵城市新老城区的不同建设要求,厦门市

分别选取海沧马銮湾片区、翔安南部新城片区开展试

点建设,总面积为 35. 4 km

2

海沧马銮湾试点区面积 20 km

2

(图 1),片区开发

强度较大,涉水问题复杂,海绵城市建设以问题为导

向,以提升城市已建区域水环境、水安全保障能力为

核心任务。 试点区内深入开展源头减排、过程转输、

系统治理等 127 个项目,顺利消除了新阳主排洪渠黑

臭及 7 处历史涝点,形成了从全流域、全系统的角度

解决传统城市水体黑臭和内涝问题的经验,为建城区

解决黑臭、内涝问题及海绵化改造提供了优质样板。

翔安南部新城试点区面积 15. 4 km

2

(图 2),坚持

目标导向原则,重点探索新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

第33页

·22·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图 1 厦门市马銮湾试点区范围

图 2 厦门市翔安新城试点区范围

的经验,避免出现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所面临的涉水

问题。 从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城开发模式

出发,先“梳山理水”,再“造地营城”,尊重原始地形

地貌打造良好的大海绵,因地制宜地遍布小海绵设

施,共建设海绵项目 69 项,既提供了人类所需的优质

生态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类活动对大自然水循

环系统的干扰。

(2)制定完善的海绵城市顶层制度

2015 年,厦门市颁布《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

理办法》 ,明确海绵城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立

项、规划管理、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建设管理以及运

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成为全市海

绵城市建设的制度基础。 为进一步强化海绵城市建

设管控,2018 年,由建设局、规划委等六部门联合发

布《关于加强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全过程管控的通

知》 ,明确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

审查、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提出在规划许可发放、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发放和

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中,嵌入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

求的实施细则,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奠定了制度

基础[1]

(3)构建覆盖市域的规划编制体系

围绕雨水径流管控,依托现有国土空间规划体

系,按照“理念指标化、指标空间化、空间系统化、系统

性实施”的思路,构建“市级、区级及重点片区” 海绵

城市规划体系(图 3)。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编制

《厦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分区层面海绵城市专

项规划,协调市级、区级涉水规划,优化海绵城市生态

格局,明确海绵管控分区与管控要求。 国土空间详细

规划层面,编制重点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规划,落

实专项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刚性管控要求,以问题

和目标为导向,明确具体开发用地海绵指标,并做好

竖向、用地布局等内容的协调衔接。 海绵城市建设实

施层面,编制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优化并落实片

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明确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和

投资。 依托三级规划编制体系,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

“定点、定位、定桩”,形成了事权对应、面向协同实施

管理的全域海绵城市“一张蓝图”

[2]

图 3 厦门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第34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谢鹏贵,缪沁园·厦门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研究 ·23·

(4)健全地方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

厦门市因地制宜,从降雨频率图集编制,暴雨强

度公式修订,下垫面、雨水径流污染研究,在模型参数

属地化研究及本地植物适宜性研究方面,都开展了大

量的工作。 在此基础上,先后发布《厦门市海绵城市

建设技术规范》《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建筑材料技术

标准》《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 《厦门市

海绵城市建设绿地设计导则》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

方案设计导则》《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

计导则及审查要点》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与质

量验收标准》 《厦门市海绵城市设施维护及运行标

准》《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 九项本地

技术文件(图 4),为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海绵建设管

控提供了技术支撑[1]

图 4 厦门市海绵城市标准规范体系

1. 2 试点后工作思路

为实现从“试点海绵”到“全域海绵” 的转变,厦

门市政府发布《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厦

门市海绵城市“十四五” 规划》,提出以流域为单元、

因地制宜开展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推

进低影响开发建设、排水防涝系统建设、城市污水收

集处理系统建设、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四项工作;同

时明确,2025 年 50% 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

城市建设要求,2030 年 80% 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

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3]

1. 3 试点后工作进展

(1)科学实施全域海绵城市建设

已建城区借鉴海沧马銮湾试点建设模式,坚持黑

涝并治、系统施策原则,持续提升水环境、保障水安

全、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充

分运用新阳主排洪渠治理理念,消除湖明路 18 号排

洪沟、日东公园水体、芸溪溪边、埭头溪、浯溪等黑臭

水体。 二是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按“控源截污、内

源治理,生态清淤、活水循环,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

科学思路,多措并举系统推进五缘湾、筼筜湖及岛外

九大溪流综合整治,实现地表水体环境质量稳步提

升。 三是补齐城市排水防涝短板,开展湖里、同安、翔

安等辖区易涝隐患点现状评估与治理方案编制,科学

评估现状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和历史易涝点整治实施

效果,并逐个进行整改。 四是合理实施源头低影响开

发建设,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综合改

善管道混接、内涝积水、污水外溢等民生问题,科学植

入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理念,逐步提升环境品

质,消解旧账。

新建城区借鉴翔安新城试点建设模式,注重系统

性和自然性结合,遵循“先梳山理水,再造地营城”的

新城治理理念,将海绵理念和规范要求有机融入岛外

新城开发建设,实现城市水生态的自我平衡和水系统

的良性循环。 以翔安区宋洋片区建设为例,借鉴鼓锣

流域海绵城市国家典型案例的建设经验,对片区水生

态、水环境进行综合提升,治理模式获得省住建厅领

导、专家的高度肯定,并被列为 2021 年度福建省城乡

品质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样板工程典范。

(2)优化全过程管控机制

继续实施并优化“事前强管控,事中抓监督,事后

重评价”的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模式,为全市持

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全面保障。一是发布海绵

城市管控指标豁免清单。 为避免海绵城市建设指标

管控“一刀切”,同时基于改善营商环境的考虑,对人

行天桥工程、加装电梯工程、海底护岸工程等 19 类不

具备海绵城市建设条件的项目,以及绿地率较低的工

业、商业、物流等项目进行指标豁免,鼓励项目因地制

宜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二是开展事中事后抽查核查,

在不新增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的情况下,委托市海绵

中心对施工图审查、建设施工、竣工验收等薄弱环节

进行抽查核查,出具整改意见和要求,保证海绵城市

建设要求及技术指标真正落地。 2020 年 ~ 2021 年已

开展建设项目施工图抽查 50 项,竣工验收抽查 109

项,运营维护抽查 13 项。

(3)提升本地化技术水平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专业种类繁多,是一项既高

度理念化又极为精细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本地基

第35页

·24·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础数据和应用反馈作为技术支撑。 试点后,厦门市坚

持把提升本地化技术水平作为推动全市海绵城市建

设的“驱动力”。一是完善本地化技术标准,编制《厦

门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导则》与《厦门市既有厂

区及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导则》,指导道路、既

有厂区及老旧小区等典型项目的海绵城市设计规范

化,减少量化要求,科学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编制《厦

门市市政道路面源污染研究》与《厦门市海绵城市建

设地质影响及适宜性研究》,指导道路径流控制设计

与计算精细化,划定海绵城市非适宜建设区,避免项

目在设计、建设阶段反复,为厦门市道路海绵建设提

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是开展海绵城市专业技

术培训,分年度组织开展海绵城市专业技术培训,邀

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海绵城市建设领域技术专家,

对全市代建、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以及市直各相关

部门、各区相关部门、片区指挥部等 94 家单位进行专

业培训,宣贯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提高设计、施工

及运维等参建单位整体技术水平,服务海绵城市建设

长远发展。

2 面临的问题

总体来看,厦门市基于城市特点、发展条件、平台

基础以及试点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绵城市

建设模式。 然而在当前全市域推进过程中,仍然暴露

出部分痛点、难点问题,制约着海绵城市的健康持续

推进。 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2. 1 设计不够精细

由于缺乏国家收费标准,厦门市海绵城市设计项

目大多参照传统工程的计费方式取费,新增大量专业

化、精细化、系统性的设计内容,但并没有增加设计费

用。 因此,部分设计单位进行海绵项目设计时缺乏积

极性,要么只是在满足控制指标的前提下机械堆砌海

绵设施,要么委托部分小型设计机构乃至“枪手” 进

行设计,设计成果缺乏建筑、景观、给排水等专业的合

理衔接,忽略径流污染控制、场地竖向及排水组织方

面的综合考虑,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2. 2 施工不够精致

海绵城市建设对竖向的精细化控制要求较高。

目前已建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过程比较粗放,普

遍存在海绵设施调蓄深度不足、径流组织不合理、屋

面雨水立管未断接、溢流口缺失,或竖向不合理、工程

材料质量低劣等问题,无法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

要求。 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施工单位对施工图吃不

透、消不化,在不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原理与内涵的

情况下随意施工,导致海绵设施建设走样;二是部分

监理单位责任不到位,未能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纠正施

工单位的随意施工,严重影响了建设质量。

2. 3 运营维护缺失

海绵城市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随着大量

海绵城市项目落地建成,海绵设施的运营维护管理已

成为亟需重视的问题。 厦门市已制定海绵城市建设

养护标准,但缺少海绵城市设施运营维护定额,对于

居民小区来说,现有低廉物业费很难承受新增海绵设

施的运维成本。 部分已建成的海绵设施存在“无人

管、不会管”等问题,海绵效果无法长期保持。

2. 4 管控不够顺畅

厦门市将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随建设项目选

址意见书和规划设计条件下达,并对现阶段海绵建设

方案进行评估指导,有效保障了指标的落实途径,以

及海绵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实施性。 但是,

建设环节的海绵城市管控却仍然十分薄弱,尤其在施

工图审查、施工组织、竣工验收等环节,由于执行力度

不足、技术力量有限、缺乏配套奖惩机制、约束性不强

等原因,仍存在“走过场、做虚功” 等现象,未能完全

发挥监管效果。一是施工图审查标准不一,部分图审

单位在开展海绵项目施工图审查时,未详细核对海绵

城市方案设计文件以及本地技术标准规范,审查工作

仍停留在形式上,还没有做到真正的质量把关。 二是

施工过程缺少监管机制,尚未把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

入施工日常监督范畴。 三是竣工验收缺少约束机制,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在建设项目联合验收环节中,跟随

绿化指标,开展海绵设施的预验收检查,提出整改意

见和建议,但不具备约束力。

2. 5 考核效力不足

厦门市虽已将海绵城市年度考核结果与市直各

部门、各区政府及各有关单位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责任考核体系关联,然而在各区、各部门文明建设和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指标分值设定中,海绵

城市建设分值仅占 0. 5 ~ 1 分,海绵城市建设压力动

力不足。

3 全域推进的工作建议

在当前各地市争创海绵城市建设典范的趋势背

景下,厦门市应进一步深化推广试点建设模式,及时

第36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谢鹏贵,缪沁园·厦门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研究 ·25·

补足短板,全力跟进“十四五”以及 2030 年海绵城市

建设要求,推动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实现质与量的同步

飞跃。 下一阶段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3. 1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立法

海绵城市是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落脚于城市建

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要求发

改、财政、资源规划、建设、交通、市政园林、水利、区政

府、指挥部、项目业主等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

司其职。 推动《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 立

法,把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工作机制、运行机制,

通过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规范建设行为,保障建设

质量,促进海绵城市建设长效运行。

3. 2 提高精细化设计水平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质

量的高低。一是要做好源头方案阶段的把控,加强对

设计单位的培训指导,培育一批优秀的方案设计单

位。 对屡次指导后,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设计单位,纳

入信用清单管理;二是要完善设计取费标准,制定厦

门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计价依据文件,规范海绵城市

建设市场体系,充分保障海绵城市设计市场公平有序

的竞争环境,为海绵城市设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

供坚实的保障。

3. 3 加强全过程管控制度建设

为完善项目全过程管控流程,实现海绵城市建设

项目全流程闭合管理,一是要加强施工图审查与施工

过程监管。 行业主管部门应督促施工图审查单位,严

格按照《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要点》

开展海绵城市施工图审查,督促质安站将海绵城市建

设施工过程纳入日常监管;二是完善竣工验收制度。

资源规划部门在联合验收环节,对所下达的海绵城市

设计规划条件进行核实,未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

项目,不予通过验收;三是加强海绵城市事中事后管

控。 研究制定海绵城市事中事后监管奖惩机制,将事

中事后抽查结果纳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信用评价

体系,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序推进。

3. 4 加强海绵设施的运维管理

海绵设施的运维管理,是海绵城市建设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 建设、市政园林、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应

分别完善海绵设施运行维护相关技术标准,明确海绵

城市设施运行维护要点、方法、周期的具体要求,指导

不同业主单位,定期规范对海绵城市设施进行维护。

海绵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制定海绵设施运维管理定

额标准,充分调动运维管理单位的工作积极性,确保

海绵设施能够发挥实效。

3. 5 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奖补机制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系统

性、综合性、创新性强。 为实现 2030 年城市建成区

80% 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的目标,需进一步研究

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奖励机制,提高各区政府、社会业

主、技术机构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可采

用以奖代补形式,按年度实际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

给予各区资金奖励,鼓励各区加快建设进度;二是设

立海绵城市建设专项奖励资金,对优质海绵城市设

计、建设、运维项目给予适当奖励,全力打造海绵城市

精品典范项目,提高建设质量。

3. 6 优化海绵城市建设考核机制

为保障考核结果的权威性,应进一步提高生态文

明建设评价考核体系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分值占比,

以评促建,提高各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

4 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既是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又是城市平稳安全运行和品质提升的重要保障,是

一项需要长效推进的系统工作。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

设已具备良好的先天环境、高效的组织模式、健全的

推进机制、丰富的试点经验。 然而,全域推进的过

程,依旧任重而道远,尤其是老城区海绵改造、海绵

设施精细化实施等方面,依然是亟需突破的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经验总结,把握问题导向的核

心内涵,突破规划建设制度瓶颈,将海绵理念与城市

建设发展理念深度融合,为市民带来真正可感可触

的“海绵红利” 。

参 考 文 献

[1] 关天胜.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机制探讨[ J].

给水排水,2019,45(12):43 - 46.

[2] 王宁,曾娟. 空间治理背景下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和实施

研究[J]. 城市规划, 2020, 44(11):30 - 37.

[3]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Z]. 2015.

第37页

·26·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乡村振兴实践中三产融合项目的规划设计分析

———以永泰嵩口果酒小镇为例

刘铠维

(西交利物浦大学 江苏苏州 215000)

摘 要: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梳理总结,建构一个关于三产融合的系统、多维的认识论和方法

论体系,剖析研究对象的成功或失败的深层因素,从中探索乡村振兴及三产融合项目规划有效性设计方法,为其他产

业融合项目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业融合;乡村振兴;产业链;乡村旅游;有效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2)08 - 0026 - 07

Planning and Design Analysis of Three Industries Integration Project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Practice

———Yongtai Songkou Wine Town Case Study

LIU Kaiwei

(Xi?an Jiaotong - Liverpool University,Suzhou 215000)

Abstract:This paper composes a systematic and multi - dimensional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ystem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analyzes the deep - seated factors of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explores the design metho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plan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industrial integration project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work.

Keywords:Industrial integr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ial chain; Rural tourism; Effective design

作者简介:刘铠维(1999. 12 - ),男。

E-mail:1164907614@ qq. com

收稿日期:2022 - 01 - 13

0 引言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 “乡村振

兴战略" 的口号,其核心是” 事业兴旺、生态宜居、社

会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015 年中央一号文

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

干意见》,首次提出 “农村三产融合”的概念。 同年发

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

见》,确定了中国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问题和发展参

数。 随后,政府在 2017 年和 2018 年文件中,再次强

调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性。 近年来,三产融合的理念

逐渐深入人心,在乡村振兴活动中被广泛实践。

本文尽可能广泛地梳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融

合和乡村振兴的已有研究,尝试建构一个较为系统的和

多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剖析研究对象的成功及失

败的深层因素,从而找出乡村振兴及三产融合项目的规

划有效性设计方法,以降低项目规划的战略风险。

福建省永泰县及嵩口镇因其特有的自然资源及

人文禀赋,旅游产业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 笔者以此

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访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

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并在嵩口果酒小镇项

目中,具体实践了产业融合规划有效性设计的理念。

1 三产融合释义

1. 1 产业融合理论

学术界对产业融合概念的最早研究,始于 1963

年 Rosenberg 提到的不同产业间的技术整合:当类似

的机械工具在不同的产业或行业中被广泛使用时,就

会出现一个新的独立的行业[1]

。 以此延伸,人们开始

探索不同产业间的融合。一种观点认为,产业融合是

不同产业交叉渗透,最终产生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的

过程,这些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呈现出新的产业属

性,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产业融合[2]

第38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刘铠维·乡村振兴实践中三产融合项目的规划设计分析 ·27·

有学者将农业产业融合的类型分为 4 种:农业内

部融合型(农业内部子产业的融合)、农业产业链延

伸型(农业与其他产业形成产业链)、农业与其他产

业交叉型(农业与其他产业相互促进形成新产业)和

先进要素渗透型(城市先进技术与农业结合)

[3]

。 笔

者认为,这种分类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规划工具。

农村产业融合的本质,是通过整合农村地区现有的各

种资源要素,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产业升级、结

构调整和产业渗透[4]

,这也是产业融合有效性评价的

3 个重要指标。

1. 2 农业产业链理论

农业产业链的定义,是 20 世纪 50 年代由美国学

者正式提出。 主要表示,与农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集群所形成的体系框架[5]

,也即通过一、二、三产业的

互动,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获得农产品全链条的系统

效益[6]

。 由农产品从种植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等

一系列增值环节构成的链条,是在农业产业政策和生

态环境变量作用下的商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价

值流和供给流的高度凝结体,是由农产品按照一定的

逻辑和时空关系联系起来的具有增值功能的综合链

条和网络组织。

农业产业链是在劳动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

产业链理论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个四维概念[7]

由农业价值链、农业信息链、农业物流链和农业组织

链组成的网络链结构,由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相

关生产环节中具有不同功能的企业或产业组成。 有

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农业产业链理论对产业融

合的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8]

许多学者的综合观点表明,农业产业链不同于城

市中的传统产业链。 它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以第

一产业资源(一般是农产品) 为基础,再通过第二产

业和第三产业延伸。

1. 3 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理论与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密切相关,

为产业集聚现象提供了理论工具,为区域产业竞争力

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为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政

策提供了新的方法[9]

。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核心问

题是产业集群的构成和演化,进而将产业集群理论应

用于研究乡村旅游小镇的建设,促进落后发展地区的

转型和发展[10]

在一、二、三产业的聚集和融合过程中,一方面形

成具有实质性经济收益的产业链,另一方面,让某些

产业在特定的地理空间上聚集,形成产业集群,进而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规模的扩大和融合进度的加快[2]

比如淘宝村是农村电商集聚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产

业集群现象,可以吸引相关产业进入,促进产业链分

工,推动产业融合的进程[11]

农村产业集群实现规模化经营,可以使农村产业

内部的产品成本价格不断降低,统一管理和经营的成

本不断降低,资金可以统筹使用,对接市场统一经营,

降低农业产、供、销的风险。

1. 4 农村产业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和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农村经济增

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也有重要意义。 有学者以德国

的循环农业融合模式和美国的精准农业融合模式

为例,证明了产业融合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方面

的有效性[4]

许多乡村通过地域特色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在

“一、三产融合发展 ”的模式下,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

的发展。 如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

务,注重资源的整合[12]

。 但在融合资源相近似的情

况下,在同一地区采用单一的融合工具,会造成旅游

产品的同质化。

农业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其村庄的资源禀赋,然

后从小农经营的模式转向发展现代农业,同时推动生

产与市场接轨,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基

础,最后与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结合,延伸产业链,形

成品牌优势,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或者通过电子商务

等平台进行销售,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和三产融合[13]

如今,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当前三

产融合发展缺乏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导致部分地区

产业规划碎片化,难以真正实现三产融合[14]

。 此外,

一些地区的相关政策还未完善,给项目的有效推进带

来了挑战。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可以整合农业资源和现代生

产,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15]

。 乡村旅游

产业链可以现场销售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形成产

销一体的旅游产业链。 但如农产品本身没有独特性,

难以吸引众多游客购买。 对特产的加工,可以使农产

品具有独特的地方内涵,从而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乡

村旅游促进了特色产品的销售,而这些产品的独特性

又能吸引人们前来参观[16]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伸农村产

第39页

·28·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实现乡

村振兴的有效途径[2]

。 我国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主

要途径,是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村产业融合,可以实现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进一

步实现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17]

可以看出,很多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农村产业融合

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总结了农村产业融合的特点,探

讨了这些融合方式的优缺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 永泰县及嵩口镇的三产融合分析

2. 1 永泰县的三产融合

2. 1. 1 永泰的李梅种植业及干果蜜饯加工业

福建省永泰县面积约 2229. 86 km

2

,全域丘陵密

布,山区面积高达 1813. 3 km

2

,林地面积 1613 km

2

,是

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 因其地理特征,无法实现大

面积种植和高度机械化,多以小农耕作和山林种植为

主,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永泰县盛产李子和青梅,被

誉为“梅李之乡”,据 2019 年经济统计数据,全县各类

水果种植面积 166. 6 km

2

,年产量达 80 000 t 以上。

其中李子种植面积 86. 6 km

2

,年产量 35 000 t,青梅种

植面积 40 km

2

,年产量 16 000 t。 永泰县常住人口 28

万多人,李梅种植户达 3 万多户,涉及人口 10 万多

人,李子种植业是这部分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山上种植李子树,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大面积除

草和施肥,劳动强度极大;而分散的种植布局和山地

地形,使李果的采摘和运输非常困难。 种植户经常需

要以高价雇佣青壮年来帮助采摘和运输,生产成本很

高。 经走访大量的个体种植户得知,其收获的李果大

部分通过自己沿街叫卖销售给游客,也有极少部分自

行加工成干果售卖。 但游客对购买李果及其他农产

品不感兴趣,而当地蜜饯加工厂集中收购的数量不稳

定,且收购价压得很低。 由此导致一个较为普遍的现

象,那就是永泰半数以上的李果产量没有被市场消

化,很多种植户选择让果实直接烂在树上和地里,甚

至越来越多的果树被放弃打理,果园荒废。 青梅种植

的情况基本类似。

食品加工业是永泰县的传统工业项目,主要产品

是用李子青梅制成的干果蜜饯。 但通过走访调查福

州、永泰的李梅干果蜜饯市场,发现该类产品的市场

销量在逐年萎缩,销售网点柜台逐年减少,目前主要

存在于一些旅游景点,作为旅游地特色招揽顾客。 究

其原因,是永泰县传统的天然发酵蜜饯生产工艺相对

落后,难以满足人们对食品健康越来越高的要求。 蜜

饯售价低廉,销路不畅,又进一步压抑了加工厂的产

能,无法消化永泰县李梅种植业的巨大产量。

由于山地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和农产品严重滞销

的现状,在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的大背景

下,永泰县的李梅种植和李梅果加工传统特色产业受

到极大打击,愈显没落。 从图 1 可见,永泰县的农业

产值在总产值中占比最小,年增长率微乎其微。 因

此,永泰县要促进经济发展,发力点在二三产业的增

长,以二三产的增量反哺一产,力求保住永泰的李梅

种植加工传统特色产业,进而保住 10 万多种植户人

口的基本生计。

2. 1. 2 永泰的工业及人口现状

除了食品加工业,永泰还存在大量的粗放型工

业。 工业的引进直接影响到 GDP 的增长,所以政府

往往选择大量引进投资,用工业项目来发展农村。 从

图 1 可以看出,永泰县第二产业占比一直最高,上升

迅速,2018 ~ 2019 年更是得到巨大飞跃。 这是由于

土地政策优惠、环境监管放松等原因,一些受环保政

策限制的、低附加值的工业由城市被挤到农村落户。

虽然这些产业给农村地区带来了较大的发展,但由此

带来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 笔者调查发现,至少有以

下几点问题,其一,这些项目的引进,给农村良好的生

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永泰的绿水青山自然禀

赋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其二,这些引进项目往往技

术落后、生产规模小、瞄准过渡性市场,项目生存周期

短,导致县域内留下大量废弃工业遗存;其三,项目相

关性差,不能打造地区产业链,工业生产总体价值低;

其四,这种粗放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不能实现对本

地区产业工人的培养集聚和现代工商社会结构体系

的建构,使第二产业成为无根之木。

人兴则乡村兴。 由于当地的落后经济,大量农民

选择外出经商或打工,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严

重。 落后的产业发展理念,加上农村经济、文化教育

基础薄弱,使得乡村社会愈显凋敝,优秀人才不愿意

回乡发展,落户农村的企业难以获得人才,缺乏竞

争力。

2. 1. 3 永泰的旅游服务业

第三产业一直被看作是中国许多乡村振兴的出

路。 永泰县全域森林、峡谷、河流、瀑布星罗棋布,喀

斯特地貌所呈现的自然奇观随处可见。 加上温泉源

脉密布,庄寨文化遗迹众多,近几年来已逐渐发展为

第40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刘铠维·乡村振兴实践中三产融合项目的规划设计分析 ·29·

周边城市居民的旅游热门选择之一,被称为福州的

“后花园”。 其中,嵩口镇更是拥有福建省全域生态

旅游镇和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的称号,被誉为

“千年古镇”,在古渡口之畔,在河卵石铺就的古街两

侧,餐饮酒吧、仿古酒肆、民宿客栈的文旅创意项目已

成规模,旅游产业发达。

图 1 永泰各产业国民生产总值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第三产业占比第二,

约占 1 / 3,但近三年来的增速明显放缓。 究其原因,

永泰县的旅游客源主要来自周边城市,辐射范围较

小,即使近年来加入了高铁旅游增长因素,其客源分

布特征依然没有改变。 受到客源人口基数规模的限

制,永泰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挖掘空间不大。 因此,如

何有效地将一、二产业向旅游服务业融合,促进旅游

产品迭代升级,至关重要。

2. 2 嵩口镇的三产融合案例分析

2. 2. 1 某家庭农场项目

该生态农场以种植李子和橙子为主,采取体验式

采摘销售模式。 园区内建设了一些简单的建筑,提供

住宿和餐饮服务,农场投入了很多费用,提高李果品

质,以吸引游客,同时采用轮流错峰种植的方式,以保

证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有李果供游客采摘。 从表 1 可

以看出,愿意再次体验项目的游客只有 1 / 4 左右,全

年入园游客数量并不乐观。 而李果销售的真实情况

是,除极少量的游客有现场消费外,农场的大部分销

售来自当地李果加工企业的收购,仍有近 1 / 3 的果实

收成滞销。

案例分析:其一,项目的本质是利用当地特色农

业开发旅游产品,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旅游

产品是随处可见的农家乐和采摘乐园,同质化严重,

难以吸引游客。 由此造成新增的三产收益不抵新增

投资财务及运营成本,进而恶化项目的总体财务状

况,拖累了项目的整体运作。 其二,为发展旅游产业,

项目采用了轮流错峰种植模式,影响了李子产量,也

增加了种植成本,直接损害生产效益。 其三,该项目

通过旅游促进农产品销售的愿望落空,没有摆脱李果

滞销的窘境。 从表 1 可以看出,只有不到一半的游客

现场购买了李果。

该产业融合规划的着手点,是对互补资源的整

合。 但由于新业务的商业设计失败,旧业务的核心问

题没有解决,使这一行动最终没有产生相互促进的效

果,反而产生更大的财务包袱。 此外,从表 2 可以看

出,李果直接销售的价值极低,而且李果的储存和保

鲜困难,所以李果滞销是所有李子种植户无法回避的

困境。 只有解决了李果滞销的问题,永泰的乡村振兴

之路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表 1 不同项目游客购买和参观意愿

项目名称

购买李果

的人数

购买李果

制品的人数

愿意再次体验

该项目的人数

某农场 22 \\ 13

某大观园 15 24 20

果酒特色小镇 \\ 47 37

在每个项目区域内都采访了 50 名访问者

表 2 各产品售价对比 元/ kg

销售品名 终端售价/ 消耗李果重量

李果(批发/ 收购) 约 2

李果(市场零售) 约 21

蜜饯(市场零售) 约 80

李果酒(农民自产) 约 120

高端果酒(一公斤李果约产 770ml) 约 350

2. 2. 2 某大观园项目

该项目依托古镇打造特色农业,园区建设赏花

区、李梅园区、风车大道和系列乡村民宿,游客可以在

园中体验传统农事,购买自己采摘的李果。 项目从台

湾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以改善李果品质,增加了工

业生产环节,以传统手工方式生产蜜饯、李干等精制

产品,加工厂生产全过程开放供游客参观。 加工好的

李梅果制品由企业销售部门组织销往市场,也在景点

内销售。

项目分析:其一,项目因游乐内容多于周边竞品,

吸引了更多游客。 但基于永泰见顶的游客客源基数,

入园人数远低于预期目标。 根据表 1,只有不到一半

的游客愿意再次体验该项目。 由于旅游设施的建设

投入大量资金,导致旅游部门的投资产出效益相对更

低,项目的总体财务状况更为严峻。

第41页

·30·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其二,项目引进李梅果精加工产业,实现农业产

业链的延伸,是为了较好地解决自产李梅果去化的瓶

颈问题。 但从表 1 可以看出,该项目中游客购买李梅

果制品的不多。 实际上,市场销售部门正面临销售不

畅的问题,且售价走低,造成项目工业部门效益低下,

直接挤压了产业链的价值空间。 为避免库存积压,加

工厂开工不足,反过来又造成园区自产李梅果积压。

这说明,该项目的农业产业链整合,并没有扭转

永泰李梅种植业果实滞销的困境。 从一、二产融合的

途径,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能否找到以李果为

原料的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工业产品。

3 嵩口果酒小镇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嵩口果酒小镇项目引入了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新

型第二产业:果酒生产,并与永泰李梅种植业与永泰

旅游业深度融合,成为一、二、三产业多层次有效融合

的成功案例。

3. 1 项目概述

永泰农民有家酿红曲米酒和以李梅入酒的传统。

在李梅果和加工制品市场萎缩且销售收益低的情况

下,一些农民建起了李子酒酿造作坊,比李果和蜜饯

制品收益高出很多。 据统计,嵩口镇大概有不到 20

户人家这么做,葛岭、城峰和樟城的酿酒人家则更多

一些。 不过,这些农民家庭作坊一户一年产量也仅有

3000 斤左右,产量低,分散经营,产品名声不显,且品

质难以保证。 这种的酿酒规模,对永泰李果的消耗量

极其有限。

某高科技企业从中看到了商机,依仗自身的高

科技研发优势和市场营销能力,提出了一个采用当

地优质李梅及地瓜玉米酿造轻果酒的工业方案。 其

瞄准当下年轻消费群体喜好的轻果酒市场,调制风

味独特的轻果酒特色品牌,推向市场,而足够大的市

场容量可以保证项目工业部门的经济产能,随着销

路的打开,产能逐步扩大,实现规模经济,最终实现

消化永泰李梅果总年产量二分之一以上的目标,彻

底解决多年来困扰永泰县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种植

户李梅果滞销问题。

3. 2 项目规划

3. 2. 1 乡村振兴主体目标:振兴永泰传统特色李梅

种植业

这是一个乡村振兴项目,其战略目标在于解决永

泰 3 万多种植户李梅果滞销的老大难问题。 为此,酿

酒厂的设计产能必须达到消耗李果 15000 t 和梅果

8000 t 的目标,并通过与种植户签订定产定购合同和

提供贷款的方式,保障生产,保障种植户生计。

3. 2. 2 项目经营目标:打造高价值的产业链

乡村振兴项目不仅要实现其政治目标和公益目

的,作为商业项目,保证其经济性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按目前市场上高端果酒的定价平均值做终端售价,以

本项目酿造工艺测算,消耗一公斤优质李果的产业链

价值可达 350 元,如表 2 所示。 所以,这条农业产业

链具有高附加值,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果酒的产品

设计及营销策略。 要保证产品适销对路、市场前景

广阔。

3. 2. 3 项目可持续发展目标:量力而行,稳扎稳打,

分期投入

项目设置试水期,限定风险投资额,先建设酿酒

实验室和小型生产线,研发产品,试水市场,同时先建

项目可成为体验式旅游内容。 稳扎稳打,生产线按分

期设计,视市场响应和销量逐步扩大产能,确保财务

政策稳健,打造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标杆项目。

3. 3 项目设计

项目的产业融合规划设计导图如图 2 所示,利用

产业融合工具箱,挖掘产业融合的一切可能性,催生

产业链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融合应确保有效

性,项目规划应进行有效性和风险性预判,做有效性

设计。

图 2 果酒小镇运营规划图

3. 3. 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

该项目通过建设特色酒庄和酿酒实验室,开发

以永泰李子、青梅、地瓜为原料的新型果酒饮料,深

第42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刘铠维·乡村振兴实践中三产融合项目的规划设计分析 ·31·

受年轻人喜爱。 项目建成了一套现代化的生产线,

可以消化大量的李子等农产品,直接将永泰县的农

业产业链延伸,形成了种植、采摘、仓储、工业精加

工、贸易、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创造了产业链价值,很

大程度上解决了该县李梅种植业中农作物储运和销

售的瓶颈问题。

3. 3. 2 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交叉型融合

依托永泰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项目打造“农业

旅游(农家乐、采摘体验、农耕体验、山地旅游)—工

业旅游(改造废弃烧砖厂工业遗存、酿酒生产线、酒庄

DIY 体验、工厂民宿)—科普旅游(酿酒实验室、果酒

博物馆)—餐饮娱乐(时尚果酒餐吧、特色酒庄)” 的

旅游产业链。 部分酒厂对游客开放,让游客近距离接

触和体验果酒的研发和生产过程。 游客可以参与到

酿酒过程中,并登记购买自酿果酒,或存放于酒庄或

由物流配送,打造强烈的游客体验感和顾客黏着度,

并结合项目自媒体和 APP 做口碑营销。 在这个项目

中,果酒博物馆是一个既有现代气息又具农村历史特

色的旅游景点,向游客展示当地传统酿酒文化与城市

科技相结合的新业态,展示时尚果酒文化产品,已成

为嵩口老街上的网红打卡点。 酿酒实验室调制出适

销对路的新型果酒,让顾客在果酒博物馆和餐吧品

尝,形成生产部门与旅游部门的深度融合。 这一系列

的旅游产品,形成了具有强烈的体验、时尚、休闲、亲

子属性的新型旅游业态,为当地注入了更多先进的旅

游产品内容,产生了积极的品牌效应。

3. 3. 3 先进要素渗透型融合

如果说项目的成功,是建立在创造了一个高附加

值且富有生命力的农业产业链上;那么,龙头企业通过

注入创新机制、先进人才、风险投资、网络技术等先进

要素对项目各方面的赋能,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首

先,该项目在战略层面上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投

资、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质量管理体系,对财务、风

控、市场和产品进行综合管理,保证了项目的经济性和

可持续性。 其次,该项目通过对签约农户的一系列培

训,提高他们的现代农艺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

再次,通过带补贴和扶助的定购和服务协议,提高了农

民的抗风险能力和产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提升了永

泰县的第一产业。 最后,该项目组织签约农户利用现

有资源,开展民宿餐饮、采摘体验等服务,旅游发展部

门负责对农民进行相关培训,整合和推送旅游资源,并

对所有旅游项目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维护。 该项目

通过建设酒厂实验室,引进酿酒专业人才和营销人才,

调制新的适销对路的果酒,及时将酒厂投入运营,并由

龙头企业以现代营销手段实现高效销售,打造高价值

的产业链,是整个项目整合成功的关键。

3. 3. 4 人才集聚

当下的农村,不仅有经济枯竭的问题,也有人口

空心化和老龄化的问题。 由于缺乏劳动力和高素质

人才,现有一、二、三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管理升级难以

实施。 实现乡村振兴包括人口结构、社会治理和生态

文明的全面升级,该项目向社会呈现出鲜明的现代

性、时尚性、丰富性和科学性企业风貌,吸引了大量的

年轻人、技术人员和企业家参与其中,通过对合作农

户、项目员工、村治干部的一系列培训,客观上促进了

全村人员素质的发展。

3. 3. 5 产业集群

项目从永泰区域发展出发,通过多种产业融合方

式,实现了跨一、二、三产业的物流、劳动力流、商流、

资金流、技术流、价值流的高度融合。 该项目形成了

产业集群,从而降低了集群内各环节的成本,提高了

集群内脆弱环节的抗风险能力,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

和外部经济效应,更带来了一组丰富多彩且具相关性

的旅游产品,有望塑造自主 IP,形成强势的品牌效应,

为乡村振兴贡献可行的解决方案。

3. 4 项目评价

3. 4. 1 产业融合规划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

三产融合项目横跨一、二、三产业,项目的不同

部门将面对完全不同的政策、市场、技术、金融和劳

动力环境;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管理比单一业态项目

复杂得多。 所以,这种跨行业项目的规划设计越是

影响因素多,越不能拍脑袋做决定,必须进行融合有

效性设计。

三产融合项目业务组合复杂,业务间相关性越

强,融合越深,则相互干扰性越大,项目风控规划得

好,则产业链延伸及产业集群发挥效益,系统抗风险

能力加强,项目风控规划不好,则系统风险体现短板

效应,所以务必进行多轮次的干扰性测算,谨慎决策。

三产融合的目的,是通过产业链延伸,获得更高

的产业链总体价值,来抵御原来单一环节或单一产品

的低价值或亏损风险;要通过跨行业跨业态的资源交

叉利用来提高资源利用率;或通过融合产生新的产

品、新的业态、新的市场,提高竞争力。 所以,项目规

划必须做融合度和创新性评价。

第43页

·32·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从前述两个失败案例可看出,项目决策者只做不

同业态的堆叠,弱项未得到补强或更新,新增项目自

身还有问题,无论从商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价值

流和供给流上,都没有得到整合。 决策和管理者还是

原来的农民,学识、眼界、格局不变,其融合未能触及

资源整合、结构整合、组织整合和制度整合。

有效的融合,必须实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产

业渗透,使项目具有生命力和创造性,为社会带来新

的商业模式、新的就业岗位和健康的企业。

3. 4. 2 项目的产业融合有效性评价

(1)相关性

李梅种植———李梅果酒加工———果酒文化系列

餐饮旅游,产业融合要素高度相关,并形成产业集群,

3 个产业之间互为增益。

(2)融合度

项目促成了李梅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和食品加工

业的产业升级,并对旅游业产生全方位产业渗透,形

成了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科普旅游———餐饮

服务产业集群。

(3)价值链

轻型果酒铸就产业链的高附加值、规模市场和可

持续性,农业产业链进一步交叉融合形成旅游产业集

群,产生集群效应,塑造轻型果酒 IP 无形资产。

(4)创新性

通过技术创新和现代管理等先进因素的赋能,促

进了产业升级,形成了工业、旅游新业态,在乡村树立

新的企业文化形象,集聚人才。

(5)安全性

乡村振兴项目通常具有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的

特点。 项目理事会建立了资金、市场、质量等方面的

战略管理制度,实行试水期、量力而行、分期发展的策

略,以保证项目的整体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结语

永泰县及嵩口镇各种产业融合的探索,正如火如

荼。 乡村振兴的产业融合,在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

级,需要支柱产业来支撑,永泰县的一、二产基础非常薄

弱,亟需通过先进的产业融合模式为其注入活力。

嵩口果酒小镇项目以轻型果酒产销一体化作为

充满韧劲的“扁担”,两头挑起永泰的传统特色种植

业和兴旺的旅游业,实现了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

创造了新的业态,形成了产业集群。 项目启动扶助、

协作、培训、担保等现代管理手段,将资金、技术、品

管、市场、创新等先进要素对当地产业、人员、市场进

行全方位渗透,建设企业新型文化,吸引人才,同时带

动了永泰县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的振兴。

这一切,都得益于项目规划之初即引进了三产融

合的有效性规划设计。

参 考 文 献

[1] Anders Van Sandt and Craig Wesley Carpenter. So Close,

Yet So Far:The Benefits and Limits of Rural - Urban Industry Linkages[J]. Sustainability,2022,14:2875.

[2] 刘佳明. 农村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机制与途径研究

[D]. 舟山:浙江海洋大学,2019.

[3] 吕莎莎.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产业融合问题研究

[D]. 烟台:烟台大学,2019.

[4] 张骞,李瑾,康晓洁.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

示[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230 - 234.

[5] 汪琴. 武汉都市农业布局调研报告———基于农业产业链

理论的分析[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 王雅. 产业链视角下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研究[D].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7] 翟慧卿,吕萍. 农业产业链理论研究综述[J]. 甘肃农业,

2010(11):22 - 25.

[8] 余文权,孙威江,吴国章,等. 农业产业链理论与实践研

究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1,07(4):277 - 283.

[9] 卫玲. 现代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进展及其述评[J]. 兰州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122 - 127.

[10] 郝魏飞.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三江程阳八寨旅游特色小

镇建设路径研究[D]. 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8.

[11] 池仁勇,乐乐.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淘宝村微生态系统

研究[ 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

(4)l383 - 389.

[12] 赵爱华. 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

[J]. 辽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23(3):39 - 45.

[13] 宋雨. 浅析乡村“产业振兴” 的发展路径[ J]. 农家参

谋,2019(23):28 - 41.

[14] 张斌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

究———以安徽农村为例[ J]. 宿州学院学报,2020,35

(9):20 - 24.

[15] 陈真. 乡村绿色发展理念视角下的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优

化驱动力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20.

[16] 陈祥升,向云. 农产品滞销、政府干预与农业供给侧改

革[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3):

76 - 80.

[17] 张琳. 农村产业融合驱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平原

县为例[D]. 济南:山东大学,2020.

第44页

2022 年第 08 期

总第 290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2

Vol·290

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结构屋盖检测鉴定探析

李俊锋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某学校礼堂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屋盖。 为了解其安全状况,对其进行现状结构检测及抗震构造鉴定,并

采用通用的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对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屋盖进行数值模拟,主要分析薄壳在地震作用不同荷

载工况下的内力结果,最终得出薄壳结构的受力性能,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结构检测;数值模拟;地震作用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2)08 - 0033 - 05

Analysis on 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yperbolic Shell Structure Roof

LI Junfeng

(Fujian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o. , Ltd. ,Fuzhou 350108)

Abstract:In order to grasp the safety condition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thin shell structure roof used in a school auditorium,the present

structure detection and seismic structure appraisal are firstly carried out,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yperbolic thin

shell roof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ANSYS. The results of internal force of thin shell under different

earthquake loads are analyzed,finally,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in shell structure is obtained,an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Reinforced concrete thin shell structure; Structural dete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Earthquake effect

作者简介:李俊锋(1989 - ),男,工程师。

E-mail:763858926@ qq. com

收稿日期:2022 - 01 - 10

0 引言

20 世纪 60 年代左右,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属于

新结构型式,具有大跨度空间的舒适性、耐久性、美观

性及经济性等特点,在北京火车站等十大建筑中已大

量使用。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主要采用现浇的方式,

模板耗损量大,薄壳结构施工完成后又需要拆除,有

时混凝土浇筑时还需要设置临时支撑,施工过程需要

大量的劳力成本。 随着网架、网壳、弦支弯顶和索弯

顶等一系列空间结构技术的成熟,混凝土薄壳结构工

程大幅减少[1 - 2]

目前,现存的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已经临近或超

过设计使用年限,薄壳结构的安全成为房屋使用者的

担忧。 如何解决薄壳结构的安全隐患,成为亟待解决

的新课题。 由于拆除重建或保留重新改造升级都面

临诸多难题,如拆除重建能否得到当地政策法规上的

支持,拆除后是否还可以旧址重建,拆除重建的方案

和代价是否合理;又如对其进行检测鉴定加固,如何

确定后续使用年限,并保障加固后的安全状况等。

由于某学校礼堂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屋盖外观

质量较好,经校方多次可行性方案论证,确定保留具

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所以,应对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

屋盖进行结构检测及分析,为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本

文首先分析某学校礼堂既有的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双

曲薄壳屋盖的结构检测成果及抗震构造措施鉴定;其

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对薄壳结构的承载能

力、变形及位移进行计算分析,最后综合分析以上检

测鉴定分析结果,研究并深化其加固设计方案。

1 工程概况

某学校礼堂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结构,

约建成于 1961 年,其长跨为 26. 0 m,短跨为 20. 0 m,

壳板设计厚度自壳体中间 60 mm 向四周逐渐增厚至

130 mm,如图 1 ~ 图 2 所示。 壳板板面,板底采用方

格双层双向 A6@ 200,四角沿 45°方向自内向中心依

次布置有 ϕ12@ 100(双层),ϕ10@ 100(双层),ϕ10@

150(双层),ϕ8@ 150(双层)及 ϕ8@ 200(单层)。

26m 长跨方向横隔与其下部砖柱由缝分开,20 m

短跨方向横隔与其下部混凝土圆柱由缝分开。 横隔

分为上横隔和下横隔,26 m 长跨方向及 20 m 短跨方

向上横隔截面尺寸均为 250 mm × 1120 mm,下横隔截

面尺寸均为 250 mm × 500 mm。

第45页

·34·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26 m 长跨方向:上横隔梁面端部配筋为 4ϕ24 +

4ϕ22,跨中配筋为 2ϕ24,梁底端部配筋为 4ϕ24,跨中

配筋为 4ϕ24 + 4ϕ22,箍筋为 ϕ8 @ 100 / 200,腰筋为

2ϕ12;下横隔配筋:梁面配筋为 4ϕ24,梁底配筋为

4ϕ24,腰筋为 4ϕ24。

20 m 短跨方向:上横隔梁面端部配筋为 4ϕ20 +

4ϕ18,跨中配筋为 2ϕ20,梁底端部配筋为 4ϕ20,跨中

配筋为 4ϕ20 + 4ϕ18,箍筋为 ϕ8 @ 100 / 200,腰筋为

2ϕ12;下横隔梁面配筋为 4ϕ20,梁底配筋为 4ϕ20,腰

筋为 4ϕ20。 混凝土设计保护层厚度为 15 mm,设计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200#。 图 1 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屋盖

图 2 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屋盖平面示意图

2 现场检测

2. 1 结构构件外观质量及工作状态检查

现场剔除部分混凝土构件局部区域粉刷层,对已

剔除装修粉刷的混凝土构件进行外观质量及工作状

态检查。 检查表明,所检横隔、板构件外观基本完好,

未见明显孔洞、露筋等外观质量缺陷,未见明显开裂

或变形,所检混凝土构件工作状态正常。

2. 2 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检测

现场采用回弹法,抽取部分混凝土横隔构件,进行

抗压强度检测。 所检构件混凝土龄期约为 20 000 d,根

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附录表 K. 0. 3,对回弹

检测结果进行龄期修正。

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横隔单构件经龄期修正后,

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介于 22. 0 MPa ~ 22. 4 MPa。

2. 3 壳板板底钢筋分布检测

根据现场实际检测条件,抽取双曲薄壳结构,扫

描 3 处壳板板底钢筋间距。

检测结果表明:所检双曲薄壳结构的壳板板底钢

筋间距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第46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李俊锋·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结构屋盖检测鉴定探析 ·35·

2. 4 壳板板底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检测

根据现场实际检测条件,抽取双曲薄壳结构,扫

描 4 处壳板板底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检测结果表明:所检双曲薄壳结构壳板板底钢筋

混凝土保护层,超过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3 抗震构造鉴定

(1)所检横隔单构件经龄期修正后,混凝土抗压

强度推定值介于 22. 0 MPa ~ 22. 4 MPa,不满足《钢筋

混凝土薄壳设计规程》3. 3. 1 条壳体混凝土强度不应

低于 C25 的要求。

(2)壳板的厚度自壳体中间 60 mm 向四周增厚

至 130 mm,满足《钢筋混凝土薄壳设计规程》 3. 3. 2

条的要求。

(3)壳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偏厚。

(4)壳体边拱与支承柱端部通过预埋钢板连接,满

足《钢筋混凝土薄壳设计规程》6. 7. 1 条第1 款的规定。

(5)壳体两边拱的相交节点设计配置 4 根直径为

20 mm 的附加钢筋,满足《钢筋混凝土薄壳设计规程》

6. 7. 1 条第 3 款的规定。

(6)壳板的配筋,满足《钢筋混凝土薄壳设计规

程》3. 3. 2 条及 6. 7. 2 条的规定。

综合以上分析,薄壳结构 20 m 短跨横隔及 26 m

长跨横隔部分构造措施,不满足《钢筋混凝土薄壳设

计规程》的要求。

4 承载力分析

4. 1 计算参数

参照《 钢 筋 混 凝 土 薄 壳 设 计 规 程》 ( JGJ22 -

2012)3. 2. 8 条规定,采用 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

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结构屋盖及周边横隔进行整体

抗震计算分析。

在计算分析中,基本风压值按 50 年一遇,取值为

0. 80 kN/ m

2

,地面粗糙度按设计取为 B 类;横隔、板构

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按实测值 C20 取用,钢筋强度按原

设计 170 N/ mm

2

(A < 10) 及 240 N/ mm

2

(E≥10) 取

用;壳体截面尺寸及横隔截面尺寸按设计取用;楼屋

面恒荷载根据板厚和拟装修面层取值(装修荷载取

1. 2 kN/ m

2

),不上人屋面活荷载取为 0. 5 kN/ m

2

;在

地震作用下,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为 0. 15 g,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其余计算参

数均按相关规范及结构设计说明进行取值[3 - 9]

4. 2 计算结果

结构模型简图如图 3 及图 4 所示。

图 3 结构模型简图一

图 4 结构模型简图二

(1)竖向荷载工况(封闭式建筑,屋面风荷载为

吸力,小于自重,为有利荷载不计):

如图 5 所示,该双曲薄壳最大变形位置位于边缘

构件,其中 26 m 跨横隔计算最大挠度约为 0. 0063 m

(即 l / 4127),满足《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

(JGJ22 - 2012) 3. 2. 11 条边缘构件在跨度大于 7m

时,不宜大于跨度的 l / 400 的变形要求。

图 5 竖向荷载标准值下结构变形图(单位:m)

第47页

·36· 福 建 建 筑 2022 年

如图 6 ~ 图 8 所示,壳板最大主拉应力出现在板边

缘,最大主拉应力计算值约为 3. 08 MPa,小于 3 倍 C20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满足《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

计规程》(JGJ 22 -2012)3. 2. 10 条裂缝的控制要求。

图 6 竖向荷载下板顶主拉应力标准值(单位:Pa)

图 7 竖向荷载下横隔弯矩计算值(单位:N·m)

图 8 竖向荷载下横隔扭矩计算值(单位:N·m)

根据 ANSYS 计算结果,横隔竖向荷载下内力计

算结果,如表 1 所示(最不利位置为靠近支座处)。

表 1 竖向荷载下横隔内力计算表

构件名称 V(剪力) M(弯矩) T(扭矩) N(轴力)

20 m 短跨横隔 111. 2 149. 0 7. 76 - 669. 6

26 m 长跨横隔 200. 2 155. 1 7. 80 - 496. 8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 2010)

(2015 年版)规定,对横隔截面进行承载力复核验算,

结果表明:20 m 短跨横隔及 26 m 长跨横隔承载能力

基本满足要求。

(2)X 向地震荷载工况

如图 9 所示,该双曲薄壳最大变形位置位于边缘

构件,其中 26 m 跨横隔计算最大挠度约为 0. 0135 m

(即 l / 1925)。

图 9 X 向地震作用侧向位移图(单位:m)

如图 10 所示,壳板最大主拉应力出现在板底边

缘,最大主拉应力值为 4. 04 MPa。

图 10 X 向地震作用下板底主拉应力值(单位:Pa)

第48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李俊锋·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结构屋盖检测鉴定探析 ·37·

根据 ANSYS 计算结果,横隔 X 向地震作用下,内力

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垂直于 X 向的横隔受力不利)。

表 2 X 向地震作用下横隔内力计算表

构件

名称

V

(剪力)

M(平面

外弯矩)

T

(扭矩)

N

(轴力)

M(平面

内弯矩)

26 m 长

跨横隔

159. 3 kN 13. 4 kN·m 21. 3 kN·m - 742. 7 kN 116. 8 kN·m

经验算,26 m 短跨横隔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3)Y 向地震荷载工况

如图 11 所示,该双曲薄壳最大变形位置位于边缘

构件,其中 20 m 跨横隔计算最大挠度约为0. 0061 m

(即 l / 3279)。

图 11 Y 向地震作用侧向位移图(单位:m)

如图 12 所示,壳板最大主拉应力出现在板底边

缘,最大主拉应力值为 4. 16 MPa。

图 12 Y 向地震作用下板底主拉应力值(单位:Pa)

根据 ANSYS 计算结果,横隔 Y 向地震作用下内力

计算结果,如表3 所示(垂直于 Y 向的横隔受力不利)。

表 3 Y 向地震作用下横隔内力计算表

构件

名称

V

(剪力)

M(平面

外弯矩)

T

(扭矩)

N

(轴力)

M(平面

内弯矩)

20 m 长

跨横隔

87. 4 kN 10. 75 kN·m 19. 5 kN·m -455. 5 kN 80. 6 kN·m

经验算,20m 短跨横隔抗弯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5 结论

(1)建议对双曲薄壳结构的横隔与壳板采取适

当加强措施以提高其整体性,对不满足规程要求的构

造措施进行加固。

(2)钢筋混凝土双曲薄壳结构屋盖及周边横隔

的承载能力和变形,基本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对双曲薄壳结构壳板板底采用高延性混凝

土抹面,且混凝拱屋面四个角落周边从平屋面顶标高

开始,在外侧加大截面提高整体性。

(4)鉴于其建设年代久远,已超出设计使用年

限,后续应加强监测,并每间隔 10 年应进行检测

鉴定。

参 考 文 献

[1] 邱黎. 广东星海音乐厅大型双曲抛物面钢筋混凝土薄壳

屋盖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J] . 广州建筑,2000 (4):9

- 11.

[2] 黄雪岭,叶来福. 星海音乐厅钢筋混凝土双曲抛物面壳

体施工[J] . 施工技术,1996(12):34 - 37.

[3] 郝维平. 钢筋混凝土双曲抛物面薄壳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D] . 杭州:浙江大学,2012.

[4] 熊志伟,迟春. 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空间曲面板壳结构分

析及设计[J] . 四川建筑,2015(4).

[5] GB50292 - 2015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6] JGJ22 - 2012 钢筋混凝土薄壳设计规程[ S].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7] GB 50204 - 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8] GB 50010 - 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 年版) [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9] GB 50010 - 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 年版)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第49页

2022 年第 08 期

总第 290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08·2022

Vol·290

既有建筑的利旧改造结构设计探析

———以厦门影视拍摄基地 2 号摄影棚改造设计为例

许力弘

(中元(厦门)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4)

摘 要:厦门影视拍摄基地 2 号摄影棚改造工程,为在旧厂房内部新建高于旧屋面的新建筑。 通过新柱网与旧柱网错

开,将新旧建筑的结构体系及支撑体系脱开,使新建筑的荷载不传到旧建筑上,减少了旧建筑的加固工程量。 通过对

门式刚架受力分析,得到现行门式刚架规范与旧规范的对比结果。 为此,提出加大截面加固法,要注意验算新旧截面

的连接焊缝,并为避免焊接应力引起变形及切割损伤板件,提出相应连接节点的加固设计方案。

关键词: 加固设计;门式刚架;不同规范结果比较;焊缝计算;节点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2)08 - 0038 - 06

Analysis on design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reconstruction structure

———Take Xiamen film and Television Shooting base no. 2 studio renovation design as a example

XU Lihong

(IPPR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Company(Xiamen)Ltd,Xiamen 361004)

Abstract:In Xiamen film and television shooting base no. 2 studio re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new building are built inside the old workshop which are higher than the old ro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support system of the old and new buildings are separated by staggered

new column network and old column network, so that the load of the new building is not transferred to the old building, reducing the amount of reinforcement of the old building. Through force analysis of gabled steel frame,we obtained the result o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code. To do this,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einforcement method of enlarging sec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hecking the joint

weld of the old and new sections,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and cutting damage caused by welding stress,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plan

of corresponding joints is put forward.

Keywords:Reinforcement design; Comparison of codes results; Gabled steel frame; Weld calculation; Joint design

作者简介:许力弘(1966. 4 -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181440160@ qq. com

收稿日期:2022 - 01 - 19

0 引言

在对旧钢结构建筑的加固改造时,会遇到将旧建

筑与新增建筑合并,改扩建成一个完整功能的建筑物

的改造项目。 此类改造的关键,在于新增建筑与旧建

筑在结构上,是连接还是脱开。 原则上,两者脱开对

结构有利,但因建筑功能要求两者平面上相互重叠,

相互脱开并不容易。 相互连接的类似实例有万馨

等[1]

,通过新增柱和原有屋架承受车间改扩建部分的

荷载。 经过验算,原屋架大部分杆件不满足要求,改

造加固的工程量比较大。 因此,此类扩建项目的改造

方案若能使新旧建筑结构相互脱开,并保证结构的安

全性,能发挥较大的经济性优势。 以下结合 2 号摄影

棚加固改造项目进行探讨。

1 工程概况

随着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厦门,厦门市委市

政府于 2018 年批准规划在原包印集团旧厂区内建设

集影视前期拍摄、配套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影视拍摄基

地;同时明确要求,基地建设要坚持实用为主,投资最

少,工期最短,外立面最简洁的原则,不宜进行大拆大

建;影视基地的改造以上述原则进行设计。

厦门影视拍摄基地处于集美区杏林西路,位于杏

林电厂与明达玻璃之间的原包印集团旧厂区内;建设

用地面积 55 313 m

2

,总建筑面积 44 591 m

2

。 基地内

的 2 号组合摄影棚由原包装厂车间改造而成,建筑面

积 21 268 m

2

,建筑主要功能为拍摄院线电影及大型场

影制作条件的高标准摄影棚。 该建筑由 2 个各2000 m

2

第50页

2022 年 08 期 总第 290 期 许力弘·既有建筑的利旧改造结构设计探析 ·39·

的基础摄影棚和4 个实景棚(2 个1100 m

2

,2 个1400 m

2

)

及附属用房组成。 建筑平面尺寸 181 m × 90 m,平面功

能分区,如图 1 所示。

图 1 平面功能分区图

主要建筑分区如下:基础摄影棚处于主体建筑的

中央,平面尺寸为126 m ×34. 2 m,摄影棚跨度34. 2 m,

为单层建筑,高度18. 3 m;4 个实景棚围绕基础摄影棚,

单个棚平面尺寸为 54. 2 m × 27. 9 m,跨度 27. 9 m,高

度 11. 75 m,为单层建筑;建筑中部留有两个开敞通

道,单个 通 道 平 面 尺 寸 为 27. 0 m × 27. 9 m, 高 度

11. 75 m,通道局部无顶盖,无外墙封闭;辅助用房设

在建筑两侧,通过 2 轴和 19 轴的 2 条变形缝与中部

的影棚分开,平面尺寸各为 9. 2 m × 90 m,35. 4 m ×

90 m,高度 11. 75 m,为两层建筑。 各功能体除基础

摄影棚高度较高外,其余都处于同一屋盖下。

原厂房为轻钢结构厂房,于 2003 年建成,平面轮

廓尺寸与改造的 2 号组合摄影棚一致,其沿长向方向

的组成分为三部分,由建筑平面中部的单层主车间和

两侧的附属用房组成,2 轴和 19 轴有变形缝脱开;改

造前的柱网平面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改造前柱网平面图

单层主车间为三跨门式刚架结构,柱底铰结,且中柱

为柱顶铰接的摇摆柱,计算简图如图 3 所示;两侧的

附属用房为两层钢框架结构,楼面为压型钢板上铺混

凝土组合楼板;这三部分处于同一大屋面下,整个大

屋面檐口高度 11. 75 m。

图 3 改造前门刚计算简图

2 改造方案的选择

改造后,基础摄影棚落在3 轴 ~ 18 轴的门式刚架

的中跨,实景棚落在门式刚架的两侧边跨内。 基础摄

影棚要求马道下净高 12 m,实景棚要求净高 8. 5 m,

故基础摄影棚屋面需高出旧屋面,实景棚的屋面可以

利用旧屋面。 因此,F ~ L 轴的中跨之间需新建加高

的屋盖钢结构,以满足此建筑功能要求。

新建钢结构有 2 种布置方案。 第一种是与旧建

筑的梁柱相连接不脱开,此方案的优点是,不需新增

结构柱,对建筑的空间影响较小;缺点为新增结构的

荷载需通过旧结构传递,对旧结构构件的加固量较

大,且连接节点处理较复杂。 第二种是与旧建筑完全

脱开,优点是新建结构自成体系,对旧建筑的结构影

响较小,加固工程量小;缺点是新旧柱网有冲突,且需

新增基础。 综合考虑以上两种选择的优缺点,加固方

案从经济性及安全性考虑,最后确定新增结构与旧结

构脱开,采用新增钢柱支撑平面钢桁架。

在3 轴 ~ 18 轴中间跨新建结构范围内,旧门式刚

架的中跨钢梁是拆除还是保留,有以下的考虑。 由于

新建结构屋面马道在旧钢梁上方,建设方希望能拆除

旧钢梁,使马道下方空间开敞。 但如果中间跨钢梁拆

除,因两根中柱为摇摆柱,两端的旧结构无法形成稳

定结构体系,需对中柱顶部铰结节点改造为刚接才能

稳定。 同时,旧结构梁柱截面太小,梁、柱、基础均需

要加固补强。 从造价、工期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保留

原结构中间跨结构构件,水平支撑,设置隅撑的檩条,

不影响新建结构马道下的空间使用,达到新旧结构共

存。 实际现场照片如图 4 所示,旧门式刚架的钢梁在

最底部位置。

3 新增柱网的布置及地基加固

为避开旧结构柱梁,新增结构的柱子与旧钢柱错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图文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