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
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红棉花照英雄城: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 中共广州市委党
史研究室编. —广州:广州出版社,2018.4
ISBN 978-7-5462-2758-0
I. ① 红⋯ II. ① 中⋯ III. ① 诗词—作品集—中国—
当代 IV. ① I22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8)第076991号
书 名 红棉花照英雄城──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出版发行 广州出版社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润路87号9楼、10楼 邮政编码:510635
网址:www.gzcbs.com.cn)
责任编辑 蚁燕娟
责任校对 李少芳
装帧设计 紫上视觉 刁俊锋+黄隽琳
印 刷 广州市快美印务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广从五路410号 邮政编码:510545)
规 格 787 毫米×1092毫米 1/16
字 数 230千
印 张 17.25
版 次 2018年4月第1版
印 次 2018年4月第1次
书 号 ISBN 978-7-5462-2758-0
定 价 60.00 元(简装)
Hongmian Hua Zhao Yingxiong Cheng Yangcheng Hongse Shici Xuandu
编委会
主 任
欧阳卫民
副主任
李汉强 陈穗雄 廖惠霞
编 委
欧阳卫民 李汉强 陈穗雄 廖惠霞
王 刚 周 颖 耿淑艳
编 辑
王 刚 周 颖 耿淑艳
图片统筹
陈健明
羊城广州,云山叠翠,珠水流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
远流长。浩瀚的南海,孕育了广州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的海洋文明。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也是近代革命的
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近现代以来,广州得风气之先,也开风
气之先,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中,勇立时代潮头,写下了辉煌
的篇章。
从近代以来的百年抗争到现在的百年复兴,广州浓缩了一部中国
的近现代史,而源自广州的先进思想、文化、变革和革命,也辐射全
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1841年三元里抗英,
广州人民率先吹响了大规模抵抗外来侵略的号角;1911年黄花岗起义,
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孙中山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愈挫愈
勇,开创共和;共产党人发动工农运动,建立统一战线,推进东征北
伐,举行广州起义,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新中国成立,人民
当家作主,意气风发,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
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大地,广州
人民又一次先行一步,在旧体制中“杀出一条血路”,在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中写下了一曲自强不息、振兴发展的壮丽诗篇。百余载艰
苦奋斗,百余载荣耀辉煌。广州人民以自己的血肉和精神,筑就了通
向美好生活的路途。
山河破碎、血雨腥风孕育了诗,炮声隆隆、金戈铁马催生了诗,
百舸争流、凯歌行进丰满了诗,一日千里、沧海桑田成就了诗。在向
着理想彼岸前进的路上,广州地区的革命先辈、建设先驱、改革先
贤们留下了众多诗词,比如廖仲恺的《如此江山》,杨匏安的《示狱
友》,叶剑英的《羊城怀旧》,朱光的《广州好》……为了弘扬他们
前 言
~ 1 ~
的崇高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我们撷取其中一部分结集出版,取
名为《红棉花照英雄城──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红棉花,又称英雄花,广州的市花。红棉树高大挺拔,钢枝铁
木,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像英雄们顶天立地的躯干。红棉花花苞饱
满,花朵硕大,迎风怒放,色红似火,“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
的火炬”。红棉花象征着英雄的广州人民,有信仰,敢担当,胸怀开
阔,磊落光明,敢于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牺牲。红棉花开遍了广州的
土地,先辈的精神光芒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
本书以“红棉”为主题,分为“风雨红棉斗志昂”“新生红棉别
样芳”“春风红棉耀岭南”三个部分,收集整理了广州地区近现代以
来百首红色诗词。这些诗词,有怒发冲冠的杀敌心,忧国忧民的家国
梦,慷慨高歌的报国志,感怀相思的故乡情。它们或书写历史,记录
人生,或鞭挞黑暗,歌颂光明。读着这些诗词,我们仿佛进入了那一
个年代、那一段岁月,体会到先辈的那一种情怀、那一个理想。仔细
品味这些诗词,虽时光流逝,一张张鲜活的脸,一幕幕难忘的事,却
依然分外清晰,分外生动,近现代以来广州革命、建设、改革的激昂
风云此起彼伏,扑面而来。
大江东去,没有淹没文化的珍珠;岁月推移,没有侵蚀诗人的风
骨。这本体现了广州红色文化之魂的诗集,因浸润了烈士的鲜血,注
定了生命常青;因凝聚了先行者的胆识,必然是风骚独领。当前,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州正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
上水平,我们要从红色诗词中汲取正能量,沿着前辈的足迹,不忘初
心,牢记使命,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让烈火
丹心、昂扬向上的红色花朵更加多姿绚烂。
~ 2 ~
目 录
一 风雨红棉斗志昂
三元里 ◎ 张维屏 4
蝶恋花·辛亥秋哭黄花岗烈士 ◎ 黄 兴 8
六年归广州寓居海幢寺岁除日作 ◎ 朱执信 10
钓 ◎ 杨匏安 14
羊石杂咏十绝(其一) ◎ 叶剑英 16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其一) ◎ 廖仲恺 18
如此江山·题白云远眺图 ◎ 廖仲恺 20
赠陈树人 ◎ 孙中山 22
赠李侠公 ◎ 周逸群 24
悼仲恺 ◎ 何香凝 26
与陈铁军晤谈有感 ◎ 谭天度 28
将去广州有作 ◎ 柳亚子 32
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 谢觉哉 36
北伐誓师六十周年感赋 ◎ 杨应彬 38
黄埔杂诗 ◎ 熊 雄 40
和冯白桦《重至五羊城》原韵 ◎ 郁达夫 42
就义诗 ◎ 王炳坤 44
《野草》题辞 ◎ 鲁 迅 46
题安徽广暴烈士张子珍墓碑 ◎ 叶剑英 50
绝笔诗 ◎ 周文雍 52
示狱友 ◎ 杨匏安 54
奋起救国 ◎ 陈黄光 56
哭子复(节选) ◎ 陈树人 60
悼念温盛刚同志 ◎ 秦元邦 64
狱中诗 ◎ 杜襟南 66
~ 1 ~
寄 内 ◎ 李少石 68
祝贺广州儿童剧团成立50周年 ◎ 杨应彬 70
广州郊外 ◎ 郭沫若 72
怀念杜国庠同志 ◎ 刘田夫 76
记花县(其一) ◎ 卢克文 78
无 题 ◎ 宋 刚 80
春日忆广州绝句 ◎ 陈独秀 82
囹 歌(节选) ◎ 何小静 84
拜别慈母 ◎ 廖承志 88
诀普椿 ◎ 廖承志 90
羊城怀旧 ◎ 叶剑英 92
挽冼星海 ◎ 冼玉清 94
归 家 ◎ 陈残云 98
“爱协”成立暨“五卅一”50 周年纪念(二首) ◎ 温而新 102
送“撤退”同志赴游击区 ◎ 胡泽群 106
二 新生红棉别样芳
往广州途中 ◎ 朱 光 110
在广州丘老家宴 ◎ 叶剑英 112
国庆有感 ◎ 谭天度 114
禺北土改工作队老队员聚会 ◎ 张汉青 116
迎宾馆 ◎ 郭沫若 120
登广州镇海楼 ◎ 陈 毅 122
过九峰 ◎ 陶 铸 124
纪念向秀丽同志 ◎ 董必武 126
六榕寺 ◎ 郭沫若 128
记流溪河水电站 ◎ 朱 德 130
从化温泉 ◎ 朱 德 134
春节看花市 ◎ 林伯渠 136
慰抗洪战士归来 ◎ 陶 铸 140
~ 2 ~
广州好(节选) ◎ 朱 光 142
双桥烟雨 ◎ 吴有恒 148
游越秀公园 ◎ 朱 德 150
送朱光市长 ◎ 王 匡 152
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会在广州召开 ◎ 田 汉 154
纪念“七一” ◎ 王均予 156
中秋应省政协邀夜游珠江志庆(四首) ◎ 王均予 158
红陵旭日赞 ◎ 欧阳山 162
白云松涛(二首) ◎ 古大存 164
龙舟竞渡 ◎ 吴有恒 168
从化道上 ◎ 方 方 170
广州英雄城市 ◎ 郑星燕 172
三 春风红棉耀岭南
绝 句 ◎ 叶剑英 176
白鹅潭 ◎ 吴有恒 178
故乡行(六首) ◎ 吴介民 180
忆江南·羊城好(四首) ◎ 杨应彬 184
长征复长征 ◎ 聂荣臻 188
访番禺万顷沙(二首) ◎ 许士杰 190
虞美人·题李筱孙《鸡菊迎春图》 ◎ 刘斯奋 194
广州市府大楼 ◎ 罗培元 196
红棉颂(节选) ◎ 欧 初 198
参观白天鹅宾馆即兴 ◎ 秦 牧 200
楼上曲·江南大道赞 ◎ 罗培元 202
满江红·考察东德意大利高速公路 ◎ 欧 初 204
菩萨蛮·赞清平街市场 ◎ 许士杰 206
自题《红梅图》 ◎ 关山月 208
水调歌头·祝美化广州博览会开幕 ◎ 欧 初 210
陈李济制药厂建厂三百八十五周年 ◎ 许士杰 212
~ 3 ~
赞南华西街并蒂两文明 ◎ 郑星燕 214
端正党风颂 ◎ 谭天度 216
七十书怀 ◎ 罗范群 218
题“友爱在车厢” ◎ 张汉青 220
新羊城八景颂 ◎ 欧 初 222
广州电视台开台试播 ◎ 张汉青 226
芳村归来 ◎ 徐 亮 228
海珠广场 ◎ 杨资元 230
忆江南(四首) ◎ 杨资元 232
羊城之歌 ◎ 邬梦兆 236
赞广州立交桥 ◎ 张汉青 240
六赞红山好 ◎ 邬梦兆 242
广州经济开发区 ◎ 许士杰 244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志庆 ◎ 罗范群 246
祝《邓小平在广东》画册发行 ◎ 杨应彬 248
赞小蛮腰 ◎ 黄华华 250
赞亚运会开幕式 ◎ 黄华华 252
广州好感想颂 ◎ 黎子流 254
冬 至 ◎ 欧阳卫民 258
后 记 262
~ 4 ~
广州,一座具有光荣革命 着慷慨激昂的热血壮歌。 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吟唱 棉斗志昂』记录了广州儿女惊 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风雨红 挠,英勇奋斗,在中国革命史 前赴后继,舍生取义,百折不 命先烈、仁人志士、英雄儿女 从南粤大地席卷全国,无数革 暗夜空,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 南英雄城昂扬的号角划破了黑 月,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岭 和策源地。近代风雨飘摇的岁 主革命的『母亲城』、『摇篮』 传统的英雄城市,中国近代民
一风雨红棉斗志昂
4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三元里 ①1
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②2
。
夷兵所恃惟枪炮,人心合处天心到。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① 三元里:村名,位于今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是1841年广州人民抗英斗争所在地。
② 黑旗死仗难生还:《番禺县志》卷五十三载作者自注,“夷打死仗则用黑旗,适有执神庙七
星旗者,夷惊曰:‘打死仗者至矣!’”
三元里
张维屏
张维屏(1780—1859),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清朝道光年间进士,历任
黄梅、广济知县,曾代理江西南康知府,以风雅整饬吏治,政绩比较显著。擅长诗
书,精通医学,与谭敬昭、黄培芳并称“粤东三子”。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他和
林则徐、魏源等人来往密切,力主禁烟,抵抗英国侵略者,与他们一起倡建“宣南
诗社”。鸦片战争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时常赋诗歌颂抗敌守土的将士,抨击投
降卖国的清朝统治者。晚年归乡隐居,闭户著书。著有《松心草堂集》等。
★作者简介
★
5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三元里抗英斗争(油画)
6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
下者田塍 ①1
苦踯躅 ②2
,高者冈阜愁颠挤。
中有夷酋貌尤丑,象皮作甲裹身厚。
一戈已 长狄喉 ③
,
3
十日犹悬郅支首 ④
。
4
纷然欲遁无双翅,歼厥渠魁 ⑤5
真易事。
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悠然逝。
魏绛和戎 ⑥6
且解忧,风人慷慨赋同仇。
如何全盛金瓯 ⑦7
日,却类金缯 ⑧8
岁币谋。
选自张正吾、陈铭主编《近代诗文鉴赏词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① 田塍(ch ng):田埂。
② 踯躅(zh zh ):徘徊不前。
③ 一戈已 (ch ng)长狄喉:《左传·文公十一年》载,古代北方长狄部落的首领侨如被鲁
国将领以戈 喉而死。 :撞击。
④ 十日犹悬郅(zh)支首:《汉书·陈汤传》载,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汉将陈
汤攻破康居后,割下受伤而死的匈奴首领郅支单于的头,将其悬挂十日,然后埋之。
⑤ 歼厥渠魁:《尚书·胤征》载,“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此处指歼灭英国侵略者的首领。
⑥ 魏绛和戎:《左传·襄公四年》载,春秋晋悼公时,山戎无终子通过魏绛向晋求和。魏绛力
主和戎,晋悼公采纳其主张,并命他与诸戎订盟。此处喻指奕山向英军妥协求和。
⑦ 金瓯( u):盛酒器,比喻疆土完固。
⑧ 金缯(z ng):黄金和丝织品,泛指金银财物。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
公园(位于广州市白云区
三元里大道35号)
7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于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炮轰广州城。清
朝靖逆将军奕山向英军乞和,签订屈辱的《广州和约》,激起人民的义愤。5
月29日,英军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群众愤起抗击。次日,斗争进入
高潮,三元里附近103乡群众进攻英军阵地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激战一
天,重创英军。后由奕山派广州知府余保纯解围,英军才得以脱围。三元里抗
英斗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大规模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序幕。此役后不久,作
者写下了这首激昂悲壮的英雄赞歌。
★ 诗词赏析 ★
晚年的诗人归隐家乡番禺,筑听松庐,以诗画自娱。鸦片战争的炮声和广
州人民的灾难惊散了诗人田园生活的雅兴,他拿起诗笔,写下了这首反帝爱国
主义诗篇。诗的开头以雷霆万钧之势写出了三元里义军保卫家室田庐的急切
心情和同仇敌忾的斗争精神,奠定了全诗慷慨悲壮的基调。接下来,采用对
比的手法对义军和英军的战前状态进行描写:义军以犁锄做兵器,扯起斑斓的
旌旗,擂动战鼓,英勇无畏,斗志昂扬;英军装备精良,却瑟瑟发抖,惊慌失
措,与死战到底的义军形成鲜明对比。再接下来,诗人用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
了激战的场面:黑云压阵,暴雨如注,鼓声和雷电相和鸣;英军的枪炮失效,
只能在泥泞的山间和田野踯躅爬行,抱头鼠窜;三元里的勇士手执戈矛,刺穿
了英军的喉咙,砍下了英军的头颅。诗在此处达到了高潮。此后诗人笔锋一
转,激愤沉郁之情喷涌而来:就在即将全歼英军的时刻,义军被清朝统治者驱
散,使得已经成为枯鱼的英军得以逃出重围;一句“不解何由巨网开”蕴含着
诗人的悲愤之情;末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讽刺了晚清统治者卑躬屈膝的可耻行
径。全诗语言质朴晓畅,叙事一气呵成,情感丰沛,诗风慷慨悲壮。
8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蝶恋花·辛亥 ①1
秋
哭黄花岗烈士
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
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
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
败垂成原鼠子 ②2
,英雄地下长无语。
选自石叟、刘慧勇选编《中华民国诗千首》,海南出版社2013年版
① 辛亥:指1911年。
② 鼠子:指微不足道的人,此处指告密者。
黄 兴
黄兴(1874—1916),湖南善化(今属长沙市)人。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家,辛亥革命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并称 “孙黄”。1903年在日本参与组
织拒俄义勇队,反对沙俄侵占中国东北。1904年与宋教仁等组织华兴会。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被推选为执行部庶务。1911年4月,与赵声领导广州起
义,率领敢死队进攻两广总督署,奋勇杀敌。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被推为
革命军总司令,与清军作战。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1913年后,
积极从事讨伐袁世凯的斗争。
★作者简介
★
9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 写作背景 ★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林觉民
等敢死队百余人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起义失败后,同盟
会会员潘达微寻得牺牲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东北郊的黄花岗,世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也被称为“黄花岗起义”。作为起义总指挥
的作者痛不欲生,于同年秋在香港养伤期间写下这首词悼念牺牲的烈士。
★ 诗词赏析 ★
羊城三月,草长莺飞,革命党人奏响了驱除鞑虏的起义号角。然而革命失
败,英雄碧血纷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入秋,词人哭悼黄花岗烈
士,作词一阕,以祭奠英灵,激励来者。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怀念和
对他们高洁品行的赞颂。英雄已长眠地下,唯有菊花与西风。词人嘱托西风,
莫把菊花摧残,待到菊花盛放、艳露满枝时,请西风把菊花的精魂送到英雄的
墓前,唯有菊花高洁的精魂才能告慰逝去的英灵。词的下阕追忆羊城三月的起
义,赞美了英雄们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诅咒了革命队伍中告密的鼠子。末
句庄严肃穆,沉郁悲愤,英雄化入泥土,词人无语凝噎,唯有黄菊在西风中惆
怅。全词语言清丽,情感浓烈,意境隽永。
10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六年 ①1
归广州寓居海幢寺 ②2
岁除日作
暂得还乡仍作客 ③3
,
猪肝 ④4
一累愧前贤。
僧容桑下过三宿 ⑤5
,
身在兵中近十年 ⑥6
。
① 六年:民国六年,即1917年。
② 海幢寺:寺名。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同福路。羊城名寺之一。
③ 仍作客: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而军事大权却掌握在
桂系军阀陆荣廷手中,故诗人有“作客”之叹。
④ 猪肝:《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载,“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客居安邑。老
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安邑令闻,敕吏常给焉。仲叔怪而问之,
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后常以“买猪肝”喻指生活贫困。
⑤ 僧容桑下过三宿:诗人寓居僧寺很久了。《后汉书·襄楷传》曰:“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
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⑥ 身在兵中近十年:诗人自1906年从日本回国参加革命,至今已经十年。
朱执信
朱执信(1885—1920),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家、思想家。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广东发动民军起义,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1913年参加反对
袁世凯的斗争。1917年,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任军事联络及掌管机要文书的职务,
从事驱逐桂系军阀的斗争。1920年9月,在虎门被桂系军阀杀害。1921年,为纪
念他对民主革命的贡献,孙中山以其名字在广州建立执信学校(今执信中学)。
★作者简介
★
11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海幢寺
12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抱蜀 ①1
不知千载远,
放怀翻畏五浆先 ②2
。
何时得税王尼驾 ③ ?3
对此横流一怅然。
选自陈永正选注《岭南历代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① 抱蜀:抱持祭器,引申为坚持真理。《管子·形势》云:“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意为持
着祭器,不说什么话,朝廷也会修明政治。
② 五浆先:《庄子·列御寇》载,“列子之齐,……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意为列子到
齐国,十家卖浆的店中,有五家争相款待他。后用以喻指争相设宴款待。
③ 何时得税(tu )王尼驾: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漂泊,有个安身之所呢?《晋书·王尼传》载:
“尼早丧妇,止有一子。无居宅,惟畜露车,有牛一头,每行,辄使子御之,暮则共宿车上。常叹
曰:‘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税驾:解下驾车的马,有停止漂泊之意。税:通“脱”。
13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17年7月,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拒绝恢复中华民国国会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声讨北洋军阀,成立中
华民国军政府。10月,护法战争爆发。当时朱执信担任大元帅府军事联络及掌
管机要文书的职务,借住在海幢寺。面对动荡的时局,他感到前途茫茫,非常
苦闷。除夕之夜,写下这首诗。
★ 诗词赏析 ★
诗人早年参加革命,戎马十年,进入中年却苦闷彷徨。于除夕之夜,万家
团聚之时,作此诗以言志咏怀。诗的首联和颔联有沉郁之气:诗人贫苦困顿,
寄身僧寺,飘零无依,回首过去十年的革命生涯,却发现为之奋斗的理想并未
实现,甚感愧对前贤。但诗人并未颓废,颈联高亢慷慨:仍然坚持真理,心怀
为国为民的理想,谨身立行,不畏前途艰难,道路修远。尾联则抒发忧国忧民
的情感:诗人以王尼自比,慨叹自己不知何时能有安身之所,慨叹国家不知何
时能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惆怅之情难以纾解。全诗用典贴切,情感深沉跌
宕,有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14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钓
收拾诗篇理钓竿,潺 ① 秋水辨微寒。
居夷 ② 有此宁为陋,合辙 ③ 于今倍觉难。
霜叶争霞明水际,风帆向晚走云端。
单襦皂帽 ④ 萧条甚,老却天涯管幼安 ⑤
。
选自《杨匏安文集》编辑组编《杨匏安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① 潺 (ch n yu n):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② 居夷:居住在九夷之地。此处指居住在偏僻地区。
③ 合辙:后车与前车的车辙重叠。比喻相互吻合。
④ 单襦皂帽:单件短衣和黑色帽子。《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载:“宁常著皂帽、布襦 、
布裙,随时单复。”
⑤ 管幼安(158—241):即管宁。三国时期著名隐士。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临朐)人,字幼
安。东汉末年避居辽东,他常给人“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魏文帝征他为太中大
夫,明帝又征他为光禄勋,皆固辞不就。
杨匏安
杨匏安(1896 —1931),广东香山(今属珠海市)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
命家、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文
章,介绍新文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任社会主
义青年团广东区委代理书记。1923年,参加中共三大筹备工作,此后参与推动国
共合作和大革命运动。1925年,参与发动省港大罢工。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被
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八七会议,后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
工作。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主要作品编成《杨匏安文集》。
★作者简介
★
15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18年初,作者举家迁到广州,寄居在杨家祠(今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广
东省民政厅内)。初来广州,他在位于荔枝湾附近的时敏中学任教务长,由于
学校经费不足,拖欠薪俸,致使他生活困顿,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不得不靠
典当过日。这时,广州警察局的一名同乡请他去当秘书,但这种“肥缺”被他
一口回绝。作者宁可清贫度日,不愿同流合污。后作此诗发表在《广东中华新
报》上。
★ 诗词赏析 ★
于浑浊之世,履洁清之节;于贫穷之时,守高尚之志;不戚戚于贫贱,不
汲汲于富贵——这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塑造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风骨”。在
此诗中,诗人借垂钓以写灵魂,以抒风骨。诗人收拾起吟咏的诗书,暂离繁冗
的事务,来到河边垂钓。秋水微寒,田野苍凉而枯寂,诗人的内心遂起孤寂之
情——居于偏地陋巷,不逢迎世事,不委曲求全,有谁能理解自己呢?蓦然抬
头,水边一丛如绮霞般明艳的霜叶正傲然独立,一只扬帆的小船正静静地驶向
向晚的云端,这时,有一个人迎着萧条的秋风走来,单衣黑帽,瘦弱支离,却
风骨凛然,原来是穿越时间长河而来的三国隐士管幼安。“来、来,让我们一
同垂钓,一同度过秋天和冬天。岂能因贫穷而哀伤,岂能因富贵而改节?”诗
人和管幼安相视大笑,一曲风骨之歌久久地回荡于天地之间。
16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羊石 ①1
杂咏十绝(其一)
竟装奇骨 ② 落鸿荒,
不向情场向战场。
别有愁心易抽乙 ③
,
晚风残角咽斜阳。
选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叶剑英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① 羊石:指羊城。相传五羊化为石,故“羊城”亦称“羊石”。
② 奇骨:非凡的形体相貌。
③ 抽乙(y ):植物发芽,弯曲而出。
叶剑英
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
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7年7月秘
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了广州起义。1949年10月,与陈
赓等指挥广东战役,14日解放广州。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
广州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中南局代理第一书记、中央人民
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第五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著有《叶剑英诗词选集》等。
★作者简介
★
17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羊石杂咏十绝(其一)》写于1921年。作者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回到
广东投身民主革命,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在羊城紧张的军旅生活之余,秉笔挥
毫,用“杂咏”抒发革命豪情和远大志向。
★ 诗词赏析 ★
作此诗时,诗人年仅24岁,正青春盛年。诗人身材魁梧,风度翩翩,爱着一
位美丽婉约的女子。为实现报国为民的人生理想,诗人毅然抛却儿女之情,投身
到艰苦卓绝的革命军旅中。诗人不是无情之人。每当夕阳日暮,归鸦返巢,幽咽悲
凉、如泣如诉的号角声就会勾起诗人对爱人的思念。思念之情无法抑制,就如
春天小草的幼芽,破土而出,迎风生长。全诗既有豪情万丈的男儿之志,又有细
腻婉约的儿女之情,情感真实生动,意境阔大苍凉,音韵和谐悠长。青年时的叶剑英
18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壬戌 ①1
六月禁锢中闻变 ②
有感(其一)
珠江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回?
徵羽不调 ③ 弦亦怨,死生能一我何哀!
鼠肝虫臂 ④ 唯天命,马勃牛溲 ⑤ 称异才。
物论未应衡大小,栋梁终为蠹蟓 ⑥6
摧。
选自朱德兹、谢锦 主编《中华近现代英烈诗词评析》,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① 壬戌:指1922年。
② 闻变:听说发生了事变。此处指陈炯明部叛变。
③ 徵(zh )羽不调:指孙中山、陈炯明两人因政见不同而决裂。徵羽:宫、商、角、徵、羽
五音中的两音。
④ 鼠肝虫臂:《庄子·大宗师》载,“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谓人体虽大,最终也
不免化为细小的鼠肝虫臂。喻指生命的无常和不可掌握。
⑤ 马勃牛溲(s u):微贱之物。马勃:马勃菌。牛溲:车前草。
⑥ 蠹蟓(d xi ng):喻指祸国害民的坏人。
廖仲恺
廖仲恺(1877—1925),广东归善(今属惠州市)人。国民党左派领袖,杰
出的中国民主革命家。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
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及护法斗争。1921年,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1922年开
始,协助孙中山推进“三大政策”,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参与创建黄
埔军校,并任军校党代表;参与策划镇压广州商团叛乱。1925年,任广州国民政
府财政部部长,参与促进东征和平定滇桂军阀叛乱。同年8月,被国民党右派暗
杀。著有《双清词草》等。
★作者简介
★
19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22年6月,正值孙中山部署北伐时,陈炯明等勾结直系军阀,阴谋叛
乱,将任财政部次长的作者秘密囚禁于广州西郊石井兵工厂,妄图迫使其放弃
支持北伐。之后,陈炯明部炮击广州观音山(今越秀山)总统府,公开背叛孙
中山。面对威胁,作者毫不畏惧,在狱中写了四首诗痛斥陈炯明的叛逆罪行,
此处选其中一首诗。
★ 诗词赏析 ★
盛夏的羊城阴云密布,风雷突起;珠江波涛汹涌,掀起狂澜;国家飘摇动荡,
形势危急。惊闻陈炯明部叛变,孙中山逃亡,被囚禁的诗人内心极为激愤和焦虑,
希望有栋梁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遂向苍天发出“孰挽回”的悲怆呼
唤。苍天不应,诗人振臂呐喊,“我愿以血荐轩辕!” 诗人并非空有一腔热血,激
愤过后,开始冷静思考革命失利的原因。诗人的思绪回到了久远的过去,与圣哲先
贤对话,求索万物的规律。诗人痛彻心扉地领悟到:国家的栋梁被那些蠹蟓一样祸
国殃民的小人摧折,最终化为像鼠之肝、虫之臂一样的微末;而像马勃菌、车前草
一样微贱之人却成为国家的栋梁,国家怎能不倾覆呢?全诗既有激昂浓烈的情感,
亦有深邃的思考,情感与理智交相辉映。
20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如此江山 ①1
·题白云远眺图
尺方矾纸丹青染,居然岭东 ② 形势。万壑龙
绵,千寻链锁,谁遣江山如此!茫茫眼底,有多少
荣枯,沧桑人事。野绿畦黄,依稀犹是太平世。
滔滔浊流注海,浪花淘不尽,今古王气。日暝
云寒,风翻叶乱,那更萧萧秋意。孙郎去矣 ③ 。只
目断鱼珠,几重烟水。天堑长存,恨阴霾未霁。
选自朱庸斋选、陈永正注《岭南历代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① 如此江山:词牌《齐天乐》的别名。也可看成是题目的一部分,抒发作者对风雨飘摇的江山
的忧虑。
② 岭东:五岭以南的东部地域,包括广东省潮汕地区和兴梅地区。此处代指广州。
③ 孙郎去矣:指孙中山乘永丰舰脱险。孙郎:原指三国时期的孙权,此处代指孙中山。
廖仲恺
21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这是一首题画词,作于1922年6月陈炯明部叛乱时,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
忧虑,抒发了作者的胸襟抱负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 诗词赏析 ★
这首题画词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画中之江山与现实之江山进行对比,抒发
了词人对动荡江山的忧虑和壮志未酬的落寞。上阕描绘画中之江山:在丹青妙
手之下,在尺幅矾纸之间,青翠的山峦连绵不尽,似龙蛇盘旋翻转;碧绿的珠
江蜿蜒曲折,似千寻锁链锁住大地;明媚的田野色彩斑斓,绿色的田畦里长着
柔嫩的蔬菜,黄色的田畦里是沉甸甸的庄稼;悠久的历史在这里走过,留下了
岁月盛衰的痕迹,抹上了岁月苍凉厚重的色彩。江山如此美丽富饶,这应该就
是太平盛世应有的景象。下阕则描绘现实之江山:浑浊的珠江波浪滔滔,奔腾
流向大海;虽未到秋天,却已风翻叶乱;虽未到日暮,却已天昏地暗。哪里有
太平盛世呢?有的只是贫寒与萧瑟!但浊流淘不尽英雄,南国江山仍有帝王
气。惜壮志难酬,秋风又送孙郎去,望尽天涯路,却目断鱼珠,南国的几重烟
水消失在阴霾中。全词格调先轻快,后沉郁,意象生动,意境鲜明如画。
22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赠陈树人 ①1
史臣重朱家 ②
,
君乃隐于酒。
时事尚纵横,
雄心宁复有?
选自石叟、刘慧勇选编《中华民国诗千首》,海南出版社2013年版
① 陈树人(1869—1930):本名陈荆,又名树云,字士衔,湖南湘乡人。因排行第九,亦称
“其九”。早年从孙中山奔走革命。辛亥革命后,不愿为官,返乡隐居。后又参加二次革命、湖
南独立、东征北伐等,尽忠革命。
② 朱家:汉初鲁人。以任侠闻名,大量藏匿豪士,在关东地区势力很大。高祖即位,追捕原项
羽部将季布,他曾用计为季布解脱。
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属中山市)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
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1894年组织成立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
团体兴中会,1905年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曾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后在苏联和中国共
产党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同时创办黄
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人才。代表作品有《孙中山全集》。
★作者简介
★
23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1924年,是孙中山晚年所作。1924年3月,孙中山任命陈树人
为广东政务厅厅长,写此诗相赠。诗成后,嘱胡汉民以“曹全碑”字体书写。
★ 诗词赏析 ★
陈树人早年就学于梁启超,倾向保皇变法。闻孙中山倡导革命,遂慨然
而从,南北奔驰,鼓呼革命。有任侠之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做
官,四不贪财,唯好饮酒,不事修饰,故有“癫子”的绰号。曾化名“四把
子”潜往益阳妓馆当琴师,谭延 为其作联云:“一身糟蹋多虱子,四把荒唐
作伟人。”孙中山与陈树人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互相推重。诗人将陈树人
比作汉初侠士朱家,身临险境而不顾,多次为同志解脱厄难。赞美陈树人有
魏晋名士之风,不愿留名青史,不愿为官,甘于淡泊,唯好饮酒而已。惜国
家尚未太平,时局仍然动荡,诗人希望陈树人能够再振雄心,将纵横之世变
为清明太平之世。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用典平实恰切,语言质朴自然,有
汉魏风骨的嗣响。
24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赠李侠公 ①1
废书学剑走羊城,
只为黎元苦匪兵。
斩伐相争廿四史,
岂无白刃可亡秦 ② ?!
选自中共铜仁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周逸群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
① 李侠公(1899—1994):贵州贵阳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919年以官费生选送日本留学,
与同在东京留学的周逸群结为挚友。1924年,在上海与周逸群等创办《贵州青年》,传播进步思
想。同年,出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后参加东征、北伐。抗战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反蒋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贵州
省政法委员会主任、省民政厅厅长,民革贵州省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② 亡秦:楚国灭亡后,民间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语。此处指推翻反动统治。
周逸群
周逸群(1896—1931),贵州铜仁人。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
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期间,参与组织成立革命团体火
星社,当选为国民党特别党部第二届执行委员,参与建立中国青年军人联
合会。后任国民革命军军委会政治训练部宣传科科长,协助周恩来工作。
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和贺龙领导湘鄂边起义
后,历任红六军政委、红二军团政委、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1931年
在湖南岳阳牺牲。
★作者简介
★
25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24年秋,作者怀着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进行武装斗争的信念,从上
海来到广州,准备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写下了这首投笔从戎的豪迈诗。在黄
埔军校,作者见到了贵州同乡、挚友李侠公,他不胜欣慰,感慨万千,遂以
此诗相赠。
★ 诗词赏析 ★
诗人与李侠公相约投笔从戎,先后赴黄埔军校,并作此诗与李侠公共勉。
诗的前两句抒发诗人投笔从戎的革命气概和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的革命抱负。
后两句回顾历史,总结历史规律:在征伐不断的历史长河中,暴虐的统治是不
会长久的,终会有手持白刃的英雄将其推翻。全诗既有革命的激情,又有理智
的思考,诗风劲健。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
26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悼仲恺
辗转兰床独抱衾,
起来重读柏舟吟 ①
。
月明霜冷人何处,
影薄灯残夜自深。
入梦相逢知不易,
返魂无术恨难禁。
哀思唯奋酬君愿,
报国何时尽此心。
选自雍桂良主编《中华爱国诗词大典》,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① 柏舟吟:《诗经· 风·柏舟》云,“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d n)彼两髦,实维我
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有说法认为卫世子共伯早亡(一说被杀),其妻共
姜不嫁自誓,遂作此诗。后人称丧夫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为“柏舟之节”。
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廖仲恺夫人。国民党左派,杰出的女
革命家。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参与改组国民党,主张国共合作,任国
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妇女部部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坚持与国
民党右派作斗争。抗日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在广
州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
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
★作者简介
★
27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党部(今广州市越秀区越秀
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内)门前被国民党右派指使的暴徒暗杀,作为革
命伴侣的何香凝写下这首悼亡诗以志哀,表达对廖仲恺的思念之情和自己不忘
报国之志的高尚情怀。
★ 诗词赏析 ★
先秦时期,卫国的女子哀悼英年早逝的丈夫,悲痛
万分,遂作柏舟之歌:“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彼两
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卫国女子的悲痛穿越历史的隧道,感染了同样因丧夫而
悲痛的诗人。月明霜寒,影薄灯残,兰床寂寥,衾冷
衣单,诗人辗转难眠,唯有吟咏《柏舟》,以抒
哀痛。但诗人并未沉沦在无尽的哀痛中,卫国女
子“之死矢靡它”的坚贞精神在黑夜里透出一丝
光亮,使诗人感受到了温暖,获得了力量。诗
人遂生出新的希望,立誓继承亡夫的遗志,不
惧生死,以身报国。全诗情感深沉细腻,以兰
床、明月、冷霜、薄影、残灯等孤单凄凉的
意象抒发诗人的哀痛之情;以柏舟意象抒发
诗人坚贞不渝的情怀。
廖仲恺雕像(位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内)
28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与陈铁军 ①1
晤谈有感
黄昏雨过,
晚来微晴。
举头四望,
犹黑云幂幂,
疏疏缀着几点明星。
远处黯淡灯光,
筛出历乱树影。
① 陈铁军(1904—1928):原名陈燮军,广东佛山人。1924年考入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前
身)文学院预科。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宣传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受党的委派,假扮周文雍的妻子,并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1月被叛徒出卖,与周文雍同时被
捕。因为共同的革命信仰,周文雍和陈铁军产生了爱情,在红花岗刑场上举行了婚礼。
谭天度
谭天度(1893—1999),广东高明人。1920年参加革命,广州共产党早期组
织成员之一。大革命时期,曾经同周恩来、陈延年、彭湃、邓中夏、苏兆征等并
肩战斗,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引导一大批优秀青年走向革命道路,其
中就有著名的革命烈士—陈铁军。参加过南昌起义,后在香港、上海、惠阳等
地坚持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在广东长期从事民族事务和统战工作,历任
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著有《谭天
度诗文集》。
★作者简介
★
29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微风袅清,
花气阵阵馨。
小亭里,
更阑夜静。
相吊形影,
顾盼娉婷。
漫谈今古事,
畅叙别离情。
30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暗伤心,
会少离多,
转瞬又成孤零。
唯有她,
天真烂漫,
雍容娴雅,
似不解情。
笑盈盈,
信步归房,
取出扇儿递来:
“请为我早写,
莫待秋至”,
临去犹絮絮叮咛。
选自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中共高明县委党史办公室编《谭天度诗文集》,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编辑出版处1988年版
31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陈铁军是谭天度在坤维中学教书时的学生。后来谭天度介绍她与邓颖超、
蔡畅等相识,彼此联系,共同为革命事业而奔走。此诗大约写于1926年春,当
时谭天度在石井兵工厂工作,陈铁军在广东大学读书。
★ 诗词赏析 ★
年轻的陈燮军为了表明对党的忠心,将燮军改为铁军,去掉了原名和蔼可
亲的女性之气,代之以英武豪迈的男儿之气。但即便忠贞不渝的战士亦有小女
子的天真烂漫。诗的开头是自然环境描写:雨后的黄昏黑云重重,灯光暗淡,
树影零乱。接下来叙写相聚与离别: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相聚在校园的小亭
上,漫谈古今,互诉衷肠,顿觉清风习习,花香阵阵;相聚的欢愉是短暂的,
长久的离别是不可避免的,友人们陷入深深的忧伤惆怅之中。接下来诗人笔锋
一转,以轻快明丽之笔拈出一个小女子—天真烂漫,笑语盈盈,不解离别之
苦,反取了一把小扇,要诗人题字,更作儿童语絮絮叮咛:“请为我早写,莫
待秋至。”小女子的天真烂漫犹如温暖的光冲淡了离别的忧伤,甚至冲破了重
重的黑暗。全诗由压抑转为忧伤再转为明丽,诗意变化有致,层次井然。
32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将去 ①1
广州有作
几年梦想粤王台 ②
,
游屐匆匆亦自猜。
温峤 ③ 过江犹有母,
士衡 ④ 入洛愧非才。
① 去:离开。
② 粤王台:即越王台。此处代指广州。
③ 温峤(288—329):两晋时期太原祁县人。初在并州时为刘琨谋士,抗击刘聪、石勒。太兴
元年(318)晋元帝司马睿加封其为散骑常侍,以母丧为由拒绝,并要求北归。在朝士劝告下,
接受任命。
④ 士衡(261—303):即陆机。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父陆
逊,父亲陆抗,皆三国吴名将。少时任吴国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云同至洛
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国民党左派、爱国民主人士,诗人。
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
馆馆长。1926年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与毛泽东在粤海品茶。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后进行反蒋活动。抗
日战争时期,积极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主要作品编为《柳亚子诗词选》。
★作者简介
★
33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冯少协“百年广州”系列油画
34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立谈岂合倾豪俊,
抉目 ① 犹堪证去来。
潭水伊人渺何处?
苍茫万感不禁哀。
选自徐文烈笺、刘斯翰注《柳亚子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① 抉目:即“悬门抉目”。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
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前曰:“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后以
“悬门抉目”喻烈士殉国。柳亚子
︽将去广州有作
︾墨迹
35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大革命时期,广州一度是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1926年4
月,作者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身份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
会。会上,国民党右派提出旨在破坏国共合作的“整理党务案”,作者与国民
党中央妇女部部长何香凝等当场抗议,这一鲜明立场,给毛泽东等留下深刻印
象。作者对会议感到失望,于是中途以母亲生病督促其回家为由离开了广州。
离别之时,他怀着愤怒、失落的心情,写下此诗。
★ 诗词赏析 ★
诗人是一位如屈原般的爱国主义诗人,早在17岁时就愿将鲜血和生命献
给民族和国家,遂有“悲歌慷慨千秋血”“头颅如许负英雄”的爱国之歌。
将届不惑之年,诗人热血仍在,但多灾多难的革命历程却为诗人添了些许悲
愤和沧桑。1926年诗人与国民党右派决裂,愤然离开广州,并作此诗。诗的
首联写诗人到处奔波,步履匆匆,飘忽不定,但仍然保持着革命的梦想和激
情。颔联和颈联写诗人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革命圣地—广州,参加国民党
二届二中全会,然而诗人却无法像陆机一样说服国民党右派,只能学温峤以
母病为由离开广州。诗人无比悲愤,愿以身殉国,悬门抉目,以警醒国民党右
派。尾联写诗人和广州话别,潭水依旧,却无送行之人;家国仍在,却不知路
在何方。诗人顿生苍茫之感、哀痛之情。全诗诗风悲愤沉郁,抉目典故悲壮惨
烈,极具冲击力。
36红棉花照英雄城
—羊城红色诗词选读
参观农民运动讲习所 ①1
旧址
宏开讲舍古无伦,
崛起农民第一功。
合抱英雄树双峙,
年年花发照天红。
选自广东人民出版社文史编辑室编《南巡诗草》,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① 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而创办的革命学校。以国民党的
名义开办,由共产党主持,对推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起到积极作用。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
月,在广州举办了六届,毛泽东为第六届所长。所址共有3处,此诗的所址为番禺学宫,位于广
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
谢觉哉
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著名法学家和教育家、人民司法制度
的奠基者。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湘鄂西省委政
治部秘书长、中央苏区内务部部长,主持起草了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最早的《劳动
法》《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西北局副书记、陕
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新中国成立
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主要诗作编为《谢老诗选》。
★作者简介
★
37
◆ 风雨红棉斗志昂 ◆
★ 写作背景 ★
1959年底到1960年初,作者来到广州,其间参观了位于中山四路的广州农
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后,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 诗词赏析 ★
此诗先写农民运动讲习所悠久的历史:位于中山四路的农民运动讲习所
原为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培养儒生和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接着颂扬农民
运动讲习所的意义:民主革命时期,从这里走出的学员将革命的火种播撒
到全国各地,开启了农民运动的壮丽诗篇。最后描写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壮美
秀丽:飞檐斗拱,红墙黄瓦,木雕石刻,屋宇宏敞阔大;古树挺拔,木棉参
天,红花怒放。全诗意象雄劲,风格遒劲有力。
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