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

发布时间:2023-6-0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课时作业

{{`发布时间:2023-6-09`}} | 云展网画册制作 公司宣传册 其他 课时作业
书课时作业跟踪训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跟踪训练\"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跟踪训练%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跟踪训练'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跟踪训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跟踪训练(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跟踪训练$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跟踪训练)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跟踪训练&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跟踪训练!* 辽夏金元的统治!!!!!!! \"$%跟踪训练!!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跟踪训练!\"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收起]
[展开]
课时作业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2页

第3页

课时作业

跟踪训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跟踪训练\"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跟踪训练%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

跟踪训练'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巩固!!!!!!!!!!! \"(!

跟踪训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

融!!!!!!!!!!!!! \"(%

跟踪训练(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跟踪训练$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跟踪训练)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跟踪训练&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跟踪训练!* 辽夏金元的统治!!!!!!! \"$%

跟踪训练!!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

跟踪训练!\"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

跟踪训练!%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

跟踪训练!'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跟踪训练!#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跟踪训练!( 两次鸦片战争!!!!!!!! \")#

跟踪训练!$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

跟踪训练!)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跟踪训练!& 辛亥革命!!!!!!!!!! \"&!

跟踪训练\"*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

化!!!!!!!!!!!!! \"&%

第4页

跟踪训练\"!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

跟踪训练\"\"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

辟革命新道路!!!!!!!! \"&$

跟踪训练\"%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

跟踪训练\"'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跟踪训练\"# 人民解放战争!!!!!!!! %*%

跟踪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

过渡!!!!!!!!!!!! %*#

跟踪训练\"$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

跟踪训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 %*&

跟踪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

跟踪训练%* 综合训练$一%!!!!!!!! %!%

跟踪训练%! 综合训练$二%!!!!!!!! %!#

参考答案!!!!!!!!!!!!!!!! %!$

课时作业参考答案!!!!!!!!!!!! %%#

赠卷详解答案!!!!!!!!!!!!!! %#'

第5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55

跟踪训练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选择题

1.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农业遗址,时间较

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少

其它类型的建筑遗址,但是时间越晚的遗

址,除了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

周分散若干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

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对此

变化,解释最为适当的是 ( )

A.族长权威的萎缩

B.族长权威的扩张

C.财产公有制强化

D.私有财产制萌芽

2.如图所示的猪纹陶钵出土于河姆渡遗址,

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形象介于野猪

和家猪之间。该文物的出土有力地佐证

了河姆渡地区 ( )

A.在世界上最早饲养了猪

B.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C.开始出现农业定居生活

D.家畜饲养得到一定发展

3.根据西安半坡遗址和河南安阳殷墟中发

掘的竹鼠、獐和水牛等热带和亚热带动物

化石,以 及 甲 骨 文 记 载 的 播 种 时 节 等 证

据,研究者进行了大胆推测。下列最合理

的推测是当时 ( )

A.气候温暖湿润 B.物产丰富

C.开始饲养家畜 D.农业发达

4.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新

石器时代文化。据考古发现,黄河中游的

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

与仰韶文化有一定的源流关系;长江流域

的大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仰韶文化

的影响。这说明 ( )

A.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B.新石器时代各地文化平衡发展

C.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发展

D.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各具特色

5.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学者用“重瓣花

朵”加以形容,他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

以中原 为 核 心 的,其 外 围 分 布 着 众 多 文

明。这一说法 ( )

A.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象解读

B.旨在强调中原文明的优越性

C.开拓了早期国家政治形态研究的视野

D.主要基于原始部落分布格局

6.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

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

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

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锲

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

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

( )

A.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甲骨文是中国早期较为成熟的文字

C.商朝最早奠定国家的基本形态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7.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56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

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这是因为殷墟出土了具有文明标志

性作用的 ( )

A.甲骨文、青铜器 B.甲骨文、瓷器

C.青铜器、丝绸 D.甲骨文、丝绸

9.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 )

身份 使用乐器 乐舞的规模

天子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人

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人

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 32人

士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人

A.贵族生活腐化 B.血缘色彩浓厚

C.音乐发展迅速 D.社会等级森严

10.《周礼·地官·质人》记载:质人负责市

场里货物、奴婢、牛马、兵器、奇珍异宝的

买卖,成交后开发票(质剂),作为凭证。

西周智鼎铭文也记载道:“我既卖(黩)女

(汝)五夫,效父用匹马、束丝”(五名奴隶

的价格值一匹马加一束丝)。这可以用

来说明当时 ( )

A.商品经济较发达

B.市场秩序井然有序

C.奴隶制国家出现

D.奴隶地位十分低下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 列 有 关 “中 国”与 “中 国 人 民”的

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

年青铜器“何尊”。何尊有铭文 122 字,

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

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

中国,自兹乂民”句,意思是“以此地(洛

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

在《梓材》篇中也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

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文中有“皇天既

付中国 民 越 厥 疆 土 于 先 王”句,意 思 是

“上天既已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给

先王”。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文

献中。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教学资料辑刊》

材料二 就我所知,“中国人民”这一名

称的提出,首先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

·货殖列传》。《史记》成书于公 元 前 1

世纪,就是说“中国人民”这一概念从提

出到现在 已 有 2000 多 年 了。《货 殖 列

传》所说的中国人民,实际上包含汉朝所

设郡县内的各个民族。

———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指出材料一所引两则史料的类型,并

分析其价值。

(2)阅 读 材 料 一、材 料 二,分 别 指 出 “中

国”与“中国人民”的含义。由此,你对中

华民族的发展有何认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7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57

跟踪训练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选择题

1.甲骨卜辞记载,商发动的所有战争活动,

最多投入兵力不过13000人。周武王伐

纣时,数百个诸侯国军队组成的联军也不

过5万人;而到战国,一个较大诸侯国有

几十万军队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一变

化突出说明 ( )

A.时局变化影响着战争规模

B.经济发展提升了国家实力

C.人口剧增保障了军队扩充

D.当权者意愿左右军队建设

2.春 秋 战 国 时 期,孔 子 评 价 音 乐 的 标 准 是

“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

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

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这些

关于音乐的不同主张反映了 ( )

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

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再现

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3.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以会盟形式确立盟主,

通过会盟明确有关各方权利义务,建立各

国的利益交换和平衡机制。齐桓公以尊

王为号召,以尊礼守信为核心,建立以霸

主为核心的列国政治体系。这一现象显

示出春秋时期 ( )

A.新生力量日趋多元化

B.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C.天子权力的逐步集中

D.国家政治秩序的重建

4.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

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诸国变法 D.政权分立

5.战国时期的官僚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

成:一是军功之士,二是文士,三是宗室贵

族。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之士所占

比重较大,而在关东六国,则是文士和宗

室贵族所占比重较大。这三类人在各国

官僚队伍中所占比重的差异缘于 ( )

A.变法运动在列国风靡

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士人阶层的强势崛起

D.世族世官制度的消亡

6.《史记·苏秦列传》记载:“临淄甚富而实,

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

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连衽 成 帷,举 袂 成 幕,挥 汗 成 雨,家 殷 人

足,志高气扬”。这反映了 ( )

A.春秋战国时期的贫富悬殊

B.齐国都城的经济繁荣景象

C.战国进入到战乱动荡时期

D.商鞅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

7.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春秋战国之际,先进生产力的标志

是 ( )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农业和工商业繁荣

C.中心城市人口众多

D.货币流通十分广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8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58

8.历史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包含丰富

的历史信息。下图为清朝人所绘《孟子圣

迹图》,表现的是孟子向梁惠王谈论君主

应该有一颗仁义之心的情景,题为《扩充

仁心》,据此可推知的历史信息是 ( )

A.战国时期的儒家与道家之争

B.孟子主张人性恶需施仁政

C.孟子的治国思想是以德治国

D.“仁者无敌”征服了梁惠王

9.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作的相关记

述。这反映出 ( )

主张 出处

“若困民之 主,匮 神 乏祀,百姓 绝 望,

社稷无主,将安用之”

《左传》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倾向

B.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C.民主思想得到传承与发展

D.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

10.历史上,秦人用数百年的时间逐步融入

并认同华夏民族。楚人经历与秦人基本

相同的心理历程,在战国晚期由“蛮夷”

进入华夏。吴人、越人也有与此类似的

情形,时间上比秦人、楚人略晚。这说明

( )

A.春秋时秦人已融入华夏民族

B.战国时夷夏观念逐渐消失

C.华夏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D.吴越文明落后于秦楚文明

二、非选择题

11.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史放到全球视野下考

察,对中国古代史进行如下的阶段划分。

中华文明的

奠基期

第一

阶段

邦国并

立时期

文明曙

光初现

第二

阶段

夏商

西周

文明中心产

生和发展

第三

阶段

春秋

战国

文明

突破

———摘编自周国林《全球视野下中华

文明演进的阶段划分与道路选择》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阶段,并结合所学先

秦史知识进行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9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59

跟踪训练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选择题

1.《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

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

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

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

《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

下英才。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

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这说明 ( )

A.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

B.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

C.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

D.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了统一

2.秦统一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历

代王朝基本沿袭这种将全国划分为若干

不同层级行政区划进行治理的方式。我

国较早形成了以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

为主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秦朝的这

一做法 ( )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扩大了秦朝统治疆域

C.使我国古代政治文明领先世界

D.根源于历史文化传统

3.春 秋 时 期,孔 子 周 游 列 国 时 不 用 带 “翻

译”;秦始皇“书同文”能够顺利推行。对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用如图所示信息进

行解释,正确的是 ( )

A.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

B.个人的威望与号召

C.“学在民间”的出现

D.文化的交融与认同

4.如表摘录了一些春秋到西汉初期,关东六

国人民对秦的言论,可见关东六国人民对

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

主要原因是 ( )

时间 言论内容

春秋

时期

“河山以 东 强国 六 …… 秦 僻在 雍 州。”

“秦与戎、翟同俗”

战国后期 “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无礼义之心”

西汉

初期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既元元

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

A.心理隔阂的消弭

B.文化共同体的构建

C.各族同源的认同

D.“大一统”政体确立

5.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

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

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

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C.颁布细密严苛的法律

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6.据下表所列评论,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

柳宗元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张居正

“三 代 至 秦,混 沌 之 再 辟 者 也,其 创 制 立

法,至今守之以为利”

梁启超

“其(秦始皇)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

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A.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B.时代变迁决定评价差异

C.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无法定论

D.立场不同导致褒贬不一

7.中国古代文官章服采用飞鸟图形,不仅象

征其文 采,且 寓 示 文 官 集 团 实 为 天 子 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0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60

翼;武官章服图形使用走兽,不仅象征其

猛鸷,且寓示他们实为天子爪牙。中国古

代章服的设计意在 ( )

A.深化君臣一体的政治意识

B.强调等级鲜明的身份制度

C.规范文武官员着装行为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

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

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

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

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

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

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

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

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9.有 人 曾 形 容 秦 朝 是 “赭 衣 塞 路,囹 圄 成

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

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

象说明秦朝时期 ( )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人民摇手触禁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低下

10.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之争中刘邦取

胜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

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D.推动社会转型

二、非选择题

1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重要的时

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出现了二

十多个 《秦 律》的 律 名,如 《田 律》《厩 苑

律》《仓律》等。…… 秦代规定市场设置

有序化,形 成 了 固 定 的 商 品 交 易 市 场。

《秦律十八种》之《司空律》《金布律》中均

出现过“市”“市肆”“南街”等名词。《金

布律》有如下规定:钱十一当一布,其出

入钱以当金、布,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

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有买(卖)及买

也,各婴其贾(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

勿婴。在财政会计方面,确立财政收支

的 凭 证 制 度 和 审 核 制 度———“上 计 制

度”。如《田律》规定:“乘马服牛廪,过二

月弗廪、弗致者,皆止,勿廪致。”

———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等资料整理

(注: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云梦秦简,是

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

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专家考证这些

竹简写于战国晚期至秦朝初期)

材料 二 (秦 朝)对 外 把 力 所 能 及 的 地

方,都收入中国版图之内,其未能的,则

确立起一条防线来。……则北至阴山以

南,南自五岭以南至海,秦始皇都认为应

当收入版图。秦始皇的政治实在是抱有

一种伟大的理想的。但政治是不能专凭

理想,而要顾及实际的情形的,秦始皇的

政策虽好,行之却似过于急进。况且不

必论理,六国夷灭,总有一班失其地位的

人,心上是不服的,满怀着报仇的愤恨和

复仇的希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下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

朝加强经济控制,维持经济秩序的措施。

用一句话概括睡虎地秦墓竹简对研究秦

朝经济历史的价值。

(2)材 料 二 中 “一 条 防 线”指 的 是 什 么?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

朝灭亡的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1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61

跟踪训练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02年,在皇帝控制的中央14个

行政单位的东面和北面的大片土地上总

共建立了10国。”材料所示历史现象与下

列历史事项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

A.实施层层分封,加强了地方统治

B.实行郡国并行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实施重农抑商,打击了工商业者

D.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势力

2.《史 记》载:窦 太 后 曰:“皇 后 兄 王 信 可 侯

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

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

王,非 有 功 不 得 侯。 不 如 约,天 下 共 击

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这从根本上说明汉初

( )

A.出现外戚干政

B.王国势力膨胀

C.君主专制加强

D.丞相位尊权重

3.下面是西汉部分酷吏的官职升迁表。

酷吏名 升迁事由 官职

宁成

长安 左 右 宗 室 多 暴 犯

法,宁治之

武帝即位,

迁为内史

尹齐

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

戚,上以为能

迁为关内都

尉、中尉

义纵

以案 捕 太 后 外 孙 修 成

君,上以为能

迁长陵及长安令

从上表可知,汉代酷吏的设置 ( )

A.延续了秦朝暴政

B.打击了宗室贵族

C.削弱了诸侯势力

D.完善了监察制度

4.王莽在京城为学者盖了一万间房子,成立

了不少研究所。凡是对古典文献有所专

长的,都被召到京师做研究,前后来了千

把人,每天讨论儒家学问。王莽此举

( )

A.消除了社会矛盾

B.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

C.强化了主流思想

D.促进了社会风气好转

5.《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

“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

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

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

现象反映了 ( )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东汉豪强势力发展迅速

C.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6.2014年,得益于前人“凿空”,中国倡导的

“一带一路”总规划开始实施,促进了国际

合作。开启“凿空”之旅的是 ( )

A.周穆王 B.张骞

C.王昭君 D.班超

7.下表是三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根据

内容可知 ( )

司马迁

疲耗中土,事彼边兵。目不暇给,人无聊

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班固

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兴太学,修

郊祀,改正朔……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

改文、景之检恭以济斯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2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62

司马光

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

之道,知所统守 …… 此其所以有亡秦之

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A.三位史学家的评价可以相互印证

B.对汉武帝的评价都有悖历史事实

C.史家视角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D.汉武帝的统治政策饱受后人批评

8.下表为汉武帝铸币制度调整。这一制度

调整 ( )

年份 币重量 相关规制

公元前118年

(武帝元狩5年)

废三 铢 钱,铸

五铢钱

钱文首 创“五 铢”,

令郡国铸造

公元前115年

(武帝元鼎2年)

铸赤 仄 钱,一

个 当 5 个 普

通五铢钱

令京师造,国 家 赋

税 收 入 均 使 用

此钱

公元前113年

(武帝元鼎4年)

铸造 五 铢 钱。

标 准 重 量

3.26克,实 测

3.10克

钱文“五 铢”,重 如

其 文。 将 郡 国 铸

币权收归 中 央,专

令上林三 官 铸 造,

五铢钱制度建立

A.平抑了汉初飞涨的物价

B.强化了对统一大市场的管理

C.成为统一货币的开端

D.加剧了地区间经济的不平衡

9.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部字典,其中的相关材料已经涉及

外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传染科、

皮肤科等。据此可以推知 ( )

A.中医在世界医学领域地位重要

B.《说文解字》对中药学贡献大

C.中国古代中医学体系建立完善

D.汉代医学已得到了一定发展

10.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美

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

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

的本质内容是 ( )

A.经济的凋敝

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C.国力的强盛

D.宏阔广大的人文精神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

化,其中许多杰出人物的昂扬进取、不屈

不挠的斗志,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

财富。

两汉名人与宝贵精神财富

人物 宝贵精神财富

司马迁

“究天 人 之 际,通 古 今 之 变,成 一 家 之

言”的志向

霍去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

张骞 “凿空”的勇气

苏武 绝不“屈节辱命”的坚守

马援 “马革裹尸”的情怀

班超 “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追求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位汉

代历史人物(不限以上提及人物),说明

两汉历史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挥的作

用。(要求:写明人物,标题明确,史论结

合,书写工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3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63

跟踪训练5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国家由分裂走

向统一的时期,在这个一体化进程中,少

数民族用武力带来新鲜的血液,而汉族以

其传统文化及政治制度和农业文明发挥

了重要的国家整合功能。这主要说明

( )

A.隋唐盛世局面与民族交融紧密相关

B.民族交融是国家重归统一重要原因

C.尚武精神自此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

D.少数民族文化推动中原文化的创新

2.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政 府 设 有 “谱 局”“谱

库”,由专门的谱官掌握各类家谱、族谱的

编制情况,规定民间编纂的家谱必须到政

府备案,与 政 府 谱 局 存 档 簿 状 对 照 无 误

后,才能得到认可。这一做法 ( )

A.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B.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C.保证血缘正统传承

D.有利于维护统治阶层的特权

3.东 晋 南 朝 时 期,北 方 面 食 在 南 方 非 常 流

行,甚至为朝廷规定的祭品。出现这种现

象的重要原因是 ( )

A.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交融的影响

D.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4.如图为鲜卑旧墟石室嘎

仙洞壁上北魏皇帝祭祖

时镌刻的祝文,文字内

容与《魏书》相关记载一

致,证明嘎仙洞就是鲜

卑拓跋部“石室”祖庙。

这说明 ( )

A.史书文字记载不具备史料价值

B.只有第一手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C.祝文和《魏书》都是二手史料

D.文物资料可以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

5.一 份 统 计 资 料 显 示,两 晋 南 北 朝 由 吏 部

“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

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

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

掾属入 仕 的 占 1.2%。另 一 份 资 料 也 表

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

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 ( )

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

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

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

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

6.观察下表内容,由此可知魏晋时期 ( )

地区

时期

全国所

辖郡数

秦岭淮水

以北郡数

秦岭淮水

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B.政治中心实现南移

C.疆域版图已经超过西汉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7.黄仁宇在谈到北魏政权时说:“这一新兴

王朝,…… 扭 转 后 汉 以 来 地 方 割 据 的 趋

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

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北魏政权提供

的“再统一的契机”主要是指 ( )

A.结束了分裂状态

B.通过改革促进民族大交融

C.改变了国贫现象

D.加速了国家制度的封建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4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64

8.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称“六朝”的六个政

权定都于地图中的( )处附近 ( )

A.E B.G

C.K D.P

9.《孝文帝出行图》(如下图)取自河南洛阳龙

门石窟宾阳洞帝王礼佛浮雕的《北魏帝王

出御图》,图中一队朝佛者,以孝文帝为中

心,前拥后簇,神情泰然。画面中所有人都

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这幅图 ( )

A.历史久远难以考辨

B.艺术加工不可采信

C.全面展现社会风貌

D.反映北魏改革趋势

10.《北史·李大师传》载:“大师少有著述之

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

分隔,南 书 谓 北 为 索 虏,北 书 指 南 为 岛

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

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

春秋》,编 年 以 备 南 北。”由 此 可 知,《北

史》编撰者意在突出 ( )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区域发展 D.政权更迭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 下面是(部分)历史学家对北魏孝

文帝改革的评价。

人物 评价

(清)赵翼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

武事已渐弛也”,认为孝文帝一味学

习汉族制度礼仪,以文治国,丢弃了

鲜卑族 的 长 处———勇 武 质 朴,削 弱

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国势由盛而衰

吕思勉

鲜卑 无 法 永 远 凭 借 武 力 和 汉 族 相

持,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

结果 和 汉 族 同 化 而 融 合 是 不 可 避

免的

钱穆

凡历史上有一 番 改进,往 往有 一 度

反动,不能因 反 动而 归 咎 改进 之 本

身;然亦须在 改 进中 能 善 处反 动 方

妙。魏孝 文卒 后,鲜 卑 并 不 能 继 续

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

动,追难孝文

白寿彝

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

通过汲取汉族 的 先进 文 化,学 习 封

建的统治思想 及 理论,北 魏建 立 了

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

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5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65

跟踪训练6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选择题

1.隋朝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存储粮

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

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

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

今未尽。”这说明隋朝 ( )

A.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

B.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

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

D.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2.“太宗初践阼,即于正殿之左置弘文馆,精

选天下文儒,令以本官兼署学士,给以五

品珍膳,更日宿直,以听朝之隙引入内殿,

讨论坟典,商略政事,或至夜分乃罢。又

诏助贤三品以上子孙为弘文学生”《贞观

政要》中的这段材料主要表明,唐太宗

( )

A.虚心纳谏 B.重视文化

C.破格用人 D.勤于政事

3.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

内容判断与他整理的笔记直接相关的历

史人物是 ( )

选贤任能,改革兵制

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

在边境重地增设军镇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4.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

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

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

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

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5.吐鲁番行车伤人案卷残件载,唐宝应元年

(762年),行客靳嗔奴的雇工处密部落百

姓康世芬赶车行驶中,碾伤坐于张游鹤店

门前 的 男 孩 金 儿、女 孩 想 子。肇 事 者 表

示:“今情愿保辜,将医药看待。”县司据唐

律《斗讼·保辜》条例判处康世芬“放出,

勒保辜”。这表明 ( )

A.当地原有风俗习惯已经消失

B.唐律适用于都护府管辖的百姓

C.县司与肇事者勾结贪赃枉法

D.唐朝实行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

6.唐朝时期,分布于各地的“行”是手工业、

商业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如表是有关

唐朝时期“行”的部分史料。据此可知当

时 ( )

史料 来源

长安“(东 市)内 货 财二 百 二 十

行,四面 立 邸,四 方 珍 奇,皆 所

积集”

《长安 志 · 卷

八 · 次 南 东

市》

洛阳“唐 之 南 市,隋 曰 丰 都 市,

东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内一

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

百余店,货贿山积”

《唐 两 京 城 坊

考》

唐玄宗 时 期,北 京 房 山 云 居 寺

石经题记中有大量的以经营商

品为名 的 行 会,如 绢 行、布 行、

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

行、靴行等

《房 山 石 经 题

记汇编》

西州(今吐鲁番东南)的市场物

价表中,有六个专营行名,即果

子行、米面行、菜子行、帛练行、

彩帛行、铛釜行

大 谷 吐 鲁 番

文书资料

A.商品经济获得发展

B.民族交融盛况空前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国内市场繁荣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6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66

7.唐代卢纶在《塞下曲》中描写到:“野幕敞

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

山川。”诗作反映出 ( )

A.对外交往密切 B.市镇经济繁荣

C.社会风气开放 D.民族关系融洽

8.如图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兽首玛瑙

杯。其上口近似圆形,兽首上有两只弯曲

的羚羊角,兽首的面部却像牛,兽首的口

鼻部装有笼头状的金帽盖,能够卸下,造

型和使用方法上与罗马时期青铜雕像中

的来通杯一脉相承。该兽首玛瑙杯

( )

A.反映出唐代玉器制作技术领先于世界

B.印证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表明当时社会习俗影响了手工业发展

D.体现出官营手工业技术已经享誉世界

9.杜甫有诗云:“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

故驿(驿站)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

兴欲东游。”据此可知,当时 ( )

A.沿海地区内外商贸活跃

B.处于盛世升平时代

C.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D.丝绸之路重海轻陆

10.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墓志中,开元以后

的当地墓志开始改变高昌地区传统的书

写方式,转而与中原趋同,出现了“大唐

启运,泽 被 西 州”等 措 辞。据 《旧 唐 书》

载,安禄 山 起 兵 范 阳 时,于 阗 王 尉 迟 胜

“自率兵五千赴难(帮助官兵)”。上述现

象表明 ( )

A.唐朝政府对外政策的开放和包容

B.西域地区对唐朝的政治认同加强

C.中央政府开始对西域实施政治管理

D.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融合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政要》是唐朝史学家吴兢编

著的一部政论性专史,作者吴兢(670~

749年),生 活 在 高 宗、武 后、玄 宗 年 代。

《贞观政要》共有十卷,分为四十篇,书中

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

玄龄等四十几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

问题的 讨 论 和 回 答,内 容 涉 及 政 治、经

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民族关

系等多个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

一幅贞观年间政治上的《清明上河图》。

以下是《贞观政要》目录摘编:

第一篇 君道 第三篇 任贤 第四篇 求谏

第五篇 纳谏 第七篇 择官 第十八篇 俭约

第二十五篇 奢纵 第三十篇 务农

第三十一篇 刑法 第三十二篇 赦令

(1)判断《贞观政要》对研究唐代贞观年

间历史的史料价值。

(2)如果你是生活在贞观年间的唐朝大

臣,请向唐太宗就“为君之道”提出至少

四条合理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7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67

跟踪训练7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选择题

1.某学者指出:三省六部制度,并不首创于

唐太宗时期,然而,唐太宗最大限度地贯

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

执行机 构 之 间 互 为 弥 补、互 为 制 约 的 功

能。这正是“贞观”各项政策能够得以全

面推广和普遍落实的重要保证。据此可

知,该学者认为唐太宗 ( )

A.充分认识前代制度的弊端

B.以制度创新推进治国安邦

C.具有推进民主政治的倾向

D.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

2.下图反映了从汉朝至唐朝行政机构的演

变情况。这种演变反映出 ( )

A.沿袭变革是其变迁的主线

B.强化中央集权是主要动力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中央的行政效率不断提升

3.唐代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多时至十几人,

最少则只有两人,即中书令和门下侍中。

开会时 有 一 主 席 称 为 执 笔,由 他 综 合 记

录,讨论结果。有时一人轮十天,也有时

一人轮一天。执笔大臣综合记录大家的

意见,也有最后的文字决定权。政事堂会

议这种议事制度 (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B.防止了丞相擅权加强皇权

C.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正确性

D.有利于决策人员的稳定性

4.有 的 学 者 认 为,官 僚 体 制 可 分 成 两 个 问

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

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

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

取的重要举措是 ( )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设置节度使

D.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

5.下图所示反映出魏晋时期 ( )

A.地方士族势力逐渐膨胀

B.贵族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C.选官制度亟需进行改革

D.寒门无法进入统治阶层

6.下表为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官员选拔与管

理的规定。它反映了这三个时期 ( )

时期 概况

西周

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

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

吏的标准

秦朝

秦律中规定了考课原则———“五 善”,“一

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

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唐朝

唐玄宗时制定的监察法规———《六察法》,

六察中的第一察便是“察官人善恶”

A.细化考察标准,凸显以德为先

B.选拔官员唯德取人,任人唯贤

C.儒家伦理观始终居于支配地位

D.重视官员道德品行,知刑懂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8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68

7.“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

吹金榜 落 凡 世,三 十 三 人 名 字 香。”一 首

《及第谣》抒发了读书人金榜题名时春风

得意的情怀。与此相关的是 (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一文中写道:“(隋

唐以后)中国人笃信教育,不论是高官还

是平民,是富人还是穷人……因为受教育

是通向由政府给予荣誉与金钱的正统之

路,而且它也是使得驰骋于青年人头脑中

的狂热野心得以最后实现的一种方式。”

这一现象 ( )

A.便于政府加强地方管理

B.利于士族门阀掌握政权

C.增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D.简化了官员选拔的程序

9.两 税 法 规 定 “凡 百 役 之 费,一 钱 之 敛

……”,下表记述了该法实行后出现的状

况。这表明两税法的实行 ( )

内容 出处

少壮彼何人,种花荒苑外。不知力

田苦,却笑耕耘辈

《卖花者》

…… 南 人 弃 农 业,求 之 多 苦 辛。

……稻田亦懒耘。相携作游手,皆

道求金银

《赠友首》

年年 逐 利 西 复 东,姓 名 不 在 县 籍

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

卖翁

《相和歌辞·

贾客乐》

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导致了农业经济的衰退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解除了农民的封建赋役

10.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

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

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

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该

评论 ( )

A.指责租庸调制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肯定了租庸调制推行的积极作用

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

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门下:第十二女幼挺幽闲,地惟懿戚……可封临川

郡公主,食邑三千户。主者施行。

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九日敕

中书令臣××宣 中书侍郎臣××奉 中书舍人

臣××行

侍中(缺) 黄 门 侍 郎 臣 × × 给 事 中 臣 × ×

等言:

诏书如右,请奉诏付外施行。谨言。

贞观十五年正月二十日

制可(盖门下省印+皇帝印玺)

正月二十日申后都事××受 左司郎中××付主

爵(交付尚书省吏部负责封爵事务官员)

尚书令(缺)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尚书右仆射×

×在京

(吏部)尚书××在京

吏部侍郎××在京 尚书左丞××

告临川郡公主:奉被诏书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 主爵郎中阎立本 令史×× 书令史

(缺)

贞观十五年正月二十日下

———以上整理自《临川公主诏书刻石》

(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

(1)根据此诏书并结合所学,请详细描述

当时中央机构三省六部的工作流程。

(2)此诏书由草拟到颁发只用了两天,结

合 所 学,谈 谈 你 对 唐 代 三 省 六 部 制 的

看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9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69

跟踪训练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选择题

1.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阴

森凄厉、鲜血淋淋、悲惨痛苦的景象。而

唐朝的佛教艺术作品,大多呈现出庄严肃

穆、温柔妩媚、雄健威武的生活气息。出

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三教合一的文化政策

B.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

C.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化

D.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动

2.图1是汉代画像石中的“羽人”形象,蕴含

着羽化 升 天 的 意 思;图 2 是 唐 代 莫 高 窟

“散花飞天”形象。隋唐时披着佛教飞天

的大巾、穿上长裙的无羽而飞的“飞天”普

遍存在。这说明 ( )

A.多种文化交流融合推动艺术创新

B.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

C.浪漫主义风格在艺术领域的体现

D.宗教与宫廷画结合催生特色文化

3.魏晋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极度重视个体的精神自由,鄙视礼教和君

臣关系。阮籍母亲亡故时,别看他照样下

围棋、喝酒吃肉,似乎不拘孝子之礼,但酒

肉之后长号吐血并以孝子闻名;嵇康临终

写《家诫》教育子孙奉行儒家伦理。据此

可知,当时 ( )

A.追求精神自由却徒有虚名

B.阮籍和嵇康等人言不由衷

C.传统文化趋向多维度融合

D.儒学危机引发了思想混乱

4.在唐乾陵御道两旁耸立着两座高大华表,

柱身刻有象征吉祥的海石榴纹,柱座和柱

顶分别有佛教圣物覆盆莲、仰盆莲。这反

映了唐朝 ( )

A.佛教已占据独尊地位

B.统治者严控外来宗教传播

C.文化具有开放性特质

D.民族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5.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

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

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

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

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 )

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士人借助古文运动复兴儒学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6.认 知 和 探 究 历 史 地 图,从 中 提 取 有 效 信

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

反映的史实是 (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张骞出使西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0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70

7.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其中

饮食烹饪有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

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齑、做鱼、做脯

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列举的食品、

菜点品种约达三百种。据材料可知《齐民

要术》 ( )

A.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与贮藏等方法

B.汇集了当时最高超的烹饪技术

C.是北方民族交融在文化上的反映

D.是实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

8.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

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

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

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

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

书体是 ( )

A.小篆 B.楷体

C.行书 D.草书

9.“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

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代张籍

的这首《凉州词》可供研究唐代的 ( )

A.社会习俗 B.丝绸之路

C.边疆治理 D.财政收入

10.下图为唐朝长沙窑出产的瓷器,它是一

件西亚椰枣纹装饰风格的青釉褐斑模印

贴花壶,椰枣纹图案中心标着一个“张”

字,表明是张氏家族作坊的产品。该文

物可以用于研究唐朝 ( )

A.书法绘画与雕版印刷

B.坊市制度与城市发展

C.官营手工业制瓷工艺

D.对外交通路线与对外贸易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杜甫《春望》

(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诗分别与唐朝的

什么历史事件相关?

(2)杜甫的诗对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有什

么价值?

(3)若要对这些历史事件做进一步的研

究,还可以寻找哪些途径或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1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71

跟踪训练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选择题

1.宋代既“收其精兵”“制其 钱 谷”“稍 夺 其

权”,又 以 转 运 使、提 刑、提 举 常 平、安 抚

使、通判等,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

吏。这说明宋代 (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2.宋初,统治者确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掌文

武大政的二府体制。后来,宋太宗将这一

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

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的财、政、军三

权分立制。这一改变 ( )

A.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

B.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C.适应了皇权加强的需要

D.不利于君主权力的集中

3.宋代的路分设漕、宪、仓、帅四司,其职责

涉及民、财、刑、军及监察等各方面,可以

说宋代所创的路级体制是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地方行政制度。这是因为 ( )

A.监察机构逐渐固定为行政机构

B.官僚选拔和考核较前代更成熟

C.地方分权制衡加强了中央集权

D.监察台谏合一强化了君主专制

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契丹固守盟好,互

市不绝”。北宋每年要给辽“绢二十万匹,

银十万两”,但通过榷场贸易,北宋每年从

辽获取大约有150万贯的专卖税,得益甚

大。从中可以看出 ( )

A.北宋的边防力量得到加强

B.宋辽双方的贸易活跃

C.经济发展促进政治的统一

D.榷场受官府严格控制

5.宋仁宗宝元(1038—1040)年间,西夏向北

宋边境发起进攻。北宋朝野本打算“重拳

出击”,一举摧毁西夏政权。然而,辽朝却

趁机向北宋“索取关南十县之地”,不仅讹

了北宋“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更断

送了其攻略西夏的最后希望。这反映出

( )

A.北宋的民族政策过于软弱

B.辽夏联合威胁北宋的边境

C.北宋的外部环境较为险恶

D.宋代奉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6.北宋范仲淹主政杭州期间,“二浙阻饥,谷

价方涌(跳跃),斗钱百二十,公(范仲淹)

遂增至斗百八十,众不知所为,公仍命多

出榜沿江,具述杭饥及米价所增之数,于

是商贾闻之,晨夜争进,唯恐后,且虞后者

继来。米既辐辏,遂减价,还至百二十”。

范仲淹的这一做法 ( )

A.利用了商贾唯利是图的本性

B.解决了当地的粮食短缺问题

C.加剧了当地社会发展的无序化

D.表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7.北宋大臣刘挚在《忠肃集》中对王安石变

法作出如下评价:“二三年间,开阖动摇,

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

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

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导致了北宋的迅速灭亡

C.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D.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2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72

8.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

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

恩的上表及其他一些诗文中,用语暗藏讽

刺朝政、针砭新法内容。此案中,苏轼险

丧命牢狱,最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这就

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材料体现了

( )

A.“乌台诗案”开“文字狱”先河

B.北宋王安石提倡的变法斗争激烈

C.宋代“重文轻武”治国方略调整

D.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9.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

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的时候,宰相才

会兼任 枢 密 院 长 官,兼 具 文 武 大 权 于 一

身。进入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

密院长官的现象。这说明南宋 ( )

A.积贫积弱现象露出端倪

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C.中枢权力运行发生异化

D.边防军事压力更加严峻

10.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

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

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

立 了 岳 庙。 世 人 将 此 举 称 为 “平 反 昭

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

此相关的是 (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中枢机构的分立,主

要是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

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与

唐代的分权角度有所不同。在有关事任

的管辖权限之内,决策、执行一体化,同

时台谏系统对于执行过程实施管理与监

督。这种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

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几方面

核心内容,职责与事权明确集中,官员的

专业化程度较强。

———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宋朝沿袭唐制,将全国划分为

若干个路级监察区……路级不设统一的

领导机构,不专任单一的长官。路级机

构主要有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

司与提举常平司,亦即“帅、漕、宪、仓”四

监司。安抚使司首长由本路内重要州府

的长官担任,过问一路之军政;转运使司

经度财赋,刺举官吏;提刑司掌刑狱,兼

管保甲、军器、河渠等诸多事务,提举常

平官员负责常平仓、农田水利、差役及茶

盐等事……宋朝地方机构的变革,极大

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政治制度史资料汇编》

(1)根 据 材 料 一 并 结 合 所 学,指 出 宋 朝

“依事系任”原则在中枢机构设置上的具

体表现,试从分权角度分析唐宋中枢机

构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路

级机构的主要特点,归纳其性质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3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73

跟踪训练10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选择题

1.10世纪初,契丹族可汗耶律阿保机开发炭

山盐池,垄断了契丹各部族食盐供应,并

利用诸部大人会于炭山盐池发动政变,成

功统一了契丹各部。这说明 ( )

A.辽朝境域拥有丰富的食盐资源

B.辽朝统一主要借助于食盐资源

C.契丹族重视发展长途盐业贸易

D.盐业促进了契丹各部族的联系

2.《辽史·百官志》有关于枢密院的记载:汉

人枢密院,本兵部之职,在周为大司马,汉

为太尉。唐季宦官用事,内置枢密院,后

改用士人。太宗入汴,因置枢密院,掌汉

人兵马之政。由此可知辽朝 ( )

A.史家熟知汉人官制沿革

B.打击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

C.积极推进同汉族的交流

D.汲取北宋经验建立枢密院

3.历史上有胡人无百年国运的说法,乍看以

为只要是胡人建立的国家,国祚只能存在

不到一百年。但辽的国运达120年,只换

了9个 皇 帝,每 个 皇 帝 在 位 的 时 间 都 很

长,这是因为实行治理的办法是 ( )

A.郡国并行制 B.蕃汉分治制度

C.猛安谋克制度 D.行省制度

4.“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

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

与曲则唐也”。这个史料可以证明,西夏

王朝重视 ( )

A.学习汉族官制文化

B.对外扩张开拓疆土

C.保留少数民族制度

D.民族平等政策治国

5.中国古代中原王朝是立足于东亚的农业

大国,汉唐农业帝国的立国态势是“头枕

三河、面向西北(草原)”。但是到了宋代、

特别是南宋,其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

东南,面向海洋”。宋代的这一变化是基

于 ( )

A.中央集权的削弱 B.小农经济的式微

C.海外贸易的兴起 D.民族政权的对峙

6.据《金史》记载,1153年,金朝的统治中心

南移到了中都燕京(今北京),迁都之后的

二十多年间,女真族逐渐改变旧俗,在日

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金朝改

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 ( )

A.适应迁都后国家管理的需要

B.旧俗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

C.完全接受汉族文化的价值观

D.金统治者深感旧俗的弊端

7.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

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

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

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

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

建山地。统治者这一划分方式的主要意

图是 ( )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8.忽必烈统治时,虽然政权设置大体完备和

仪文礼制初步告成,但大量阻碍社会进步

的蒙古旧制仍得以保留,并且统治集团内

大多数人始终对汉族地区的典章制度、思

想文化有比较深的隔膜。这一现象反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4页

RJ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74

出忽必烈统治时期 ( )

A.贵族集团的包容性强

B.蒙古部落文明具有优势

C.政权封建化进程艰难

D.政治体制体现二元色彩

9.《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

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三十迈耳,

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

此类驿站,亦必设立。”明代在全国均建有

驿站,每隔十里置铺,铺有铺长;六十里设

驿,驿有驿丞。沿线每60~80 里设一个

驿站。这主要表明,元明两朝 ( )

A.注重地方治理 B.邮政行业发达

C.军队调动频繁 D.贩运贸易发达

10.(2022·江苏宿迁高一期末)“培植葡萄、

酿葡萄酒本来是畏兀儿等西北各族的长

技……但由于(元朝)察合台系宗王兼有

西北和太原两处分地,他们从西北往山

西移植葡萄,传播酿酒技术……使太原、

平阳成为葡萄干、葡萄酒和烧酒的著名

产地……畏兀儿人以瓶取水,提水量有

限。汉人传授中原汲器,提水灌溉方便

得多。”这反映了 ( )

A.黄河流域产业结构的改变

B.各族杂居消解民族矛盾

C.中原灌溉工具在西北普及

D.民族交融促进社会进步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一词出现后,仅在古代

中国就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

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

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中国”成为具

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中华

民国”,“中国”是它的简称;现在也是“中

华人民 共 和 国”的 简 称。其 中,最 接 近

“中国”一词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

京畿地区”,那里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

之所在,已形成具有向心力和辐射性的

强势文化“磁场”。其地理位置居中,有

地利之便,因此又称为“国中”“土中”或

“中原”。

———许宏《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

材料 二 元 人 “中 国 观”的 要 点 是:“中

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宋统治

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人和少数民

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

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

使者,可以是汉人政权,也可以是“行中

国之道”的少数民族政权

———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根 据 材 料 一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从 地

域、民族、政治三个角度理解“中国”一词

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

料二的观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5页

第26页

中外历史纲要 上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册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