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01
2021年12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在Diabetes Care网站发布了《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22
版)》,即2022 ADA指南。ADA指南是糖尿病领域最著名、最客观、最前沿的指南之一,每年都会依据
糖尿病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治疗理念进行更新。2022 ADA指南依然延续了以往的特点,共分为一下17
个章节*。
指南对每个章节都依据最新的临床证据做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推荐,并按照如下证据等级系统进行分级:
*2021版为16个章节,新版指南将2021版的第11章“微血管并发症”拆分为“慢性肾病及其风险管理”和“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两章。
01 改善医疗管理,
促进人群健康
02 糖尿病的分类和
诊断
03 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及相关并
发症
04 综合医学评估与合并症评估
05 促进行为改变和
改善健康福祉
06 血糖控制目标
07 糖尿病技术
08 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而进行的
肥胖和体重管理
09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0 心血管疾病及其
风险管理
11 慢性肾病及其风
险管理
12 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糖
尿病足
13 老年糖尿病管理
14 儿童和青少年糖
尿病管理
15 妊娠期的糖尿病
管理
16 院内糖尿病诊治
17 糖尿病的倡导
指南与共识
2022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解读
02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针对每个章节的具体更新,可关注公众号回复“2022ADA”获取相关幻灯,限于篇幅本文不一一赘述。
本文主要围绕以下7个章节介绍2022 ADA指南的治疗理念和方向。
证据等级 描述
A
● 来自实施良好、代表性广泛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明确证据,包括
(1) 实施良好的多中心试验证据;
(2) 分析时纳入质量评分的荟萃分析证据。
● 令人信服的非实验来源的证据,即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证据等级中的“全或无”证据;
● 来自实施良好的随机对照实验的具有足够效力的支持性证据,包括
(1) 一个或多个研究机构实施良好的证据;
(2) 分析时纳入质量评分的荟萃分析证据
● 来自实施良好的队列研究的支持性证据,包括
(1) 来自实施良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注册研究的证据;
(2) 来自实施良好的队列研究荟萃分析的证据。
● 来自一项实施良好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支持性证据。
B
● 来自对照不严谨或无对照研究的支持性证据,包括
(1) 来自随机临床试验的证据,但该试验存在至少1个主要方法学缺陷或至少3个次要方法
学缺陷以致其结果可能不可信;
(2) 来自可能具有较大偏倚的观察性研究(如采用历史对照的病例系列)的证据;
(3) 来自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的证据。
● 证据之间有冲突,但大体上支持推荐。
C
E ● 专家共识或临床经验。
02
糖尿病的
分类和诊断
08
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而进行的肥胖和体重
管理
03
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
病及相关并发症 09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04
综合医学评估
与合并症评估
06
血糖控制目标
10
心血管疾病及其风险管理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03
指南更新概览
2022 ADA指南相较2021版,更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更加突出以患者为中心、多因素共同管理的原则
2009年ADA/ACCF/AHA针对ACCORD、ADVANCE和VADT试验发布联合声明,提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控制目标应该个体化,自此,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开始逐步影响糖尿病治疗路径的变革。2019年
ADA指南也新增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决策链”(图1),建议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血糖和共病管理的决策。
2022 ADA指南进一步在多个章节深化“以患者为中心”这一理念,并且在《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及相关并
发症》这一章节中新增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目标“这一小节,基于DPP、DPPOS和大庆研究等糖尿病预
防的相关研究证据推荐(图2),在2型糖尿病高风险的超重/肥胖成人中,管理目标应包括:
● 减轻体重或预防体重增加
● 尽量减少高血糖的进展
● 关注心血管风险和相关合并症
图1:以患者为中心的决策链
治疗目标
预防并发症
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的回顾与达成
● 回顾治疗方案
● 医患双方就方案改变达成一致
● 确保方案调整及时、有效,避免临床惰性
● 定期更新决策环
持续监测与支持
● 心理健康状况
● 药物的耐受性
● 血糖监测情况
● 反馈指标包括:BGM、 体重、步数、
HbA1c、血压、血脂
治疗方案实施
● 若治疗启动后未达标,建议至少每3个月复
诊1次
● 初期更频繁地随访有利于DSMES
评估患者关键特征
● 目前的生活方式
● 合并症,如:ASCVD, CKD, HF
● 临床特征,如:年龄,HbA1c,体重
● 自我驱动力、抑郁
● 文化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
影响治疗选择的其他因素
● 个体化的HbA1c目标
● 对体重和低血糖的影响
● 药物不良反应
● 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如:给药频次、方式
● 选择合适的方案提高依从性和持续性
● 药物可及性、价格
医患共同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 确保患者(及其家人/照护者)受到充
分教育并知情
● 了解患者偏好
● 有效的咨询沟通,包括:激励性对话、
设定目标、共同决定
● 鼓励患者
● 确保患者能获得DSMES
治疗方案达成一致
-SMART目标:
● Specific 目标具体
● Measurable 可量化
● Achievable 可实现
● Realistic 实事求是
● Time limited 时效性
04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2. 积极引用最新指南/专家共识
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理念的不断深化,不同学会联合发布共识已成常态。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欧洲糖
尿病学会(EASD)、美国心脏学会(AHA)等同学科/跨学科学会都曾联合发布过共识或立场声明。2022
ADA指南更是对多部跨学科指南共识进行了直接引用。例如《综合医学评估与合并症评估》章节直接引用了
由美国胃肠病学会(AGA)牵头,联合了8个不同专业学会共同发布的《应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大流行:行动号召》(图3),介绍了NASH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管理和前沿进展。
图2: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目标
3.9 B 在2型糖尿病高风险的超重/肥胖成人中,管理目标应包括减轻体重或预防体重增加、尽量减少高血糖的
进展以及关注心血管风险和相关合并症。
推荐
NEW
讨论
新增“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目标”小节:
在筛查、干预和监测中应考虑个体化的风险/获益,以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及相关共病。
DPPOS强调了几个关键原则,可以指导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目标: 减少高血糖进展
减少高血糖进展
关注心血管风险
和相关合并症
以患者
为中心
NEW
图3:2022ADA指南对《行动号召》的引用
糖尿病合并症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讨论
NEW 表4.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管理
分期 生活方式干预a 针对肝脏
的治疗
糖尿病治疗(在合并
糖尿病的患者中)
NAFL 是
NASH合并2-3级
纤维化(F2-F3)
吡格列酮 是 是 GLP-1RAb
NASH肝硬化(F4) 个体化c
常规治疗
是 是
减低心血管
风险
否 常规治疗 是
否
是
是
是
NASH合并0-1级
纤维化(F0-F1)
a. 所有患者需要规律体力活动和健康饮食,避免过量酒精摄入;推荐进行减重
b. GLP-1RA类药物中,司美格鲁肽用于NASH及纤维化患者的治疗获益证据最为充分
c. 在NASH合并肝硬化患者中,药物治疗效果的数据十分有限,需个体化考虑,并谨慎用药
p<0.0001
p=0.0138
p=0.0023
100
患者比例(%) 80
60
40
20
0
17.2
58.9
35.6 40.4 43.8 38.5
56.1
20.0
司美格鲁肽
0.1 mg
司美格鲁肽
0.2 mg
司美格鲁肽
0.4 mg
安慰剂
基线纤维化2-3级的病人
所有随机病人
是
基于《应对NASH大流行:行动号召》进行更新
《心血管疾病及其风险管理》章节也直接引用了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布的《2020关于降低2型糖尿病
患者心血管风险新疗法的专家共识》,探讨了新型降糖药SGLT-2i和GLP-1RA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图4),
并推荐: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
可以考虑与经证实具有心血管获益的SGLT-2i和经证实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 RA联合治疗,以进一步降低
心血管和肾脏不良事件的风险。
3. 更及时地纳入最新临床证据
与时俱进是ADA指南的最大特点之一。面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的肆虐,疫苗接种一度成为大
家关注的焦点。2022 ADA指南也第一时间添加了相关疫苗接种的信息:
药物治疗方面,指南也加入了2021年新获批的药物信息,如FDA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的司美格鲁肽2.4mg: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图4:2022ADA指南对ACC专家共识的引用
合并心血管风险T2DM患者治疗的总体决策路径
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2020关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新疗法的专家共识》更新
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以下疾病≥1:
ASCVD*, HF, DKD†, ASCVD高风险‡§
优化指南指导下的预防性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压、
血脂、血糖,抗血小板)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合并症,
推荐已被证实有心血管获益的
SGLT-2i或GLP-1RA类药物治疗
讨论医患的偏好与关注点
不做进一步处理 SGLT-2i 治疗 GLP-1 RA 治疗
再次评估,如果获益大于风险,考虑加用另一种药物
同时
讨论
NEW 在“免疫接种”小节中,基于不断出现新的证据,添加了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信息:
● 目前经FDA完全批准的疫苗包括Pfizer-BioNTech的mRNA疫苗(12岁以上人群),Moderna的mRNA疫苗(18岁以上人
群),和Janssen的腺病毒疫苗(18岁以上人群),其适用人群包含糖尿病患者
● 美国疾控中心近期建议对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进行Pfizer-BioNTech疫苗的加强免疫
● COVID-19疫苗将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年度预防计划的常规组成部分
05
可长期使用(>12 周) 1年 (52或56周平均体重相较基线减轻 (%)
药品名 常规成人患者
维持剂量 治疗分组 体重相较基线
减轻(%) 常见副作用 潜在安全性问题
GLP-1受体激动剂
司美格鲁肽 2.4mg
一周一次
胃肠道副作用
(恶心、呕吐、腹泻、食管反流)、
注射部位反应、心率加快,低血糖
● 临床试验中报道了胰腺炎,但因
果关系尚未确定。如果怀疑有胰
腺炎,停止使用。
黑框警告:
● 啮齿动物甲状腺C细胞肿瘤的风
险;在人类中的相关性尚不明确
● 司美格鲁肽2.4mg
一周一次
● 安慰剂
9.6
3.4
注:司美格鲁肽2.4mg尚未在中国获批用于减重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2型糖尿病的治疗
作为历年ADA指南最受关注的内容,今年指南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路径“也做了大幅度更新:
新版治疗路径依然保留了二甲双胍一线用药的地位,但是与以往不同,二甲双胍已经不是唯一的一线用药,
2022 ADA指南推荐:GLP-1RA、SGLT-2i可用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起始治疗(适用于2型糖尿病伴有动
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或慢性肾病,或伴此类疾病高风险的个体),并且可根据降糖需要
选择是否联用二甲双胍:
图5:2022版2型糖尿病的治疗路径
一线疗法取决于合并症、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因素(包括成本、可及性)和管理需求,通常包括二甲双胍和综合生活方式的改变a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或高危因素,心力衰竭(HF),慢性肾脏病(CKD) b
推荐独立于基线HbA1c、个体化HbA1c目标或二甲双胍的使用c
联合使用疗效足以实现和维持血糖目标的药物
更强疗效的治疗方案包括:GLP-1RA, 胰岛素,联合治疗
• 根据合并症、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因素和管理需求联合应用其他药物 +ASCVD或高危因素d
GLP-1 RA
(被证实有
CVD获益的)1
SGLT2i
(被证实有CVD
获益的)
1
任选
其一
若HbA1c不达标
• 接受GLP-1RA治疗的患者,可
考虑具备CVD获益证据的
SGLT-2i;反之亦然1
• 噻唑烷二酮(TZD)2
+HFd +CKDe
SGLT2i
(在该人群被证实有获益的)1
CKD伴蛋白尿
例如:尿白蛋白肌酐
比≥200mg/g
首选
SGLT2i
(具有延缓CKD进展
原始证据的)
SGLT2i
(在CVOTs中有延缓
CKD进展证据的)
GLP-1RA
(若SGLT-2i不耐受
或禁忌,选用证实
有CVD获益的GLP1RA)
低血糖风险最小化 增重风险最小化 考虑费用和可及性5
若HbA1c不达标
CKD不伴蛋白尿
例如:
eGFR<60ml/min/1.73m2
GLP-1 RA
(被证实有
CVD获益的)1
SGLT2i
(被证实有
CVD获益的)
1
任选
其一
若HbA1c不达标,考虑二者联用
合并CKD而不伴蛋白尿的患者,
推荐以下方案降低心血管风险
若HbA1c仍不达标,考虑强化治疗
(根据合并症、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因素和管理需求)
无/低低血糖风险:DPP-4i,
GLP-1RA,SGLT-2i。TZD
对于SU或基础胰岛素,考虑低
血糖风险更低的品类3,4
根据合并症、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
因素和管理需求联合应用其他药物
若HbA1c不达标
首选
GLP-1RA
(有良好减重效果的)
SGLT-2i
根据合并症、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
因素和管理需求联合应用其他药物
或
或
或
若HbA1c不达标
较低价格的仿制药:
特定的胰岛素
SU
TZD
根据合并症、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
因素和管理需求联合应用其他药物
避免治疗惰性,
每3-6月评估及
改善治疗方案
接受GLP-1RA治疗的患者,可考虑
联合SGLT-2i,反之亦然
若GLP-1RA不耐受或不适用,可考
虑使用DPP-4i(体重影响中性)
简化治疗路径 简化治疗路径
否
1. 被证实有获益指:具备相应适应症
2. 低剂量可能耐受性更好,但对心血管疾病影
响的研究较少
3. 选择较新一代的SU以降低低血糖风险
4. 低血糖风险:德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U300<
甘精胰岛素U100/地特胰岛素<NPH胰岛素
5. 考虑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定的药物成本
a. 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改变生活方式以实现并保持>5%的体重减轻,建
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体力活动(见第五章:促进行为改
变和改善健康福祉)
b. 无论背景降糖药如何,只要新出现这些临床情况,应按此路径进行。
c. 参与相关试验的大多数患者在基线时降糖方案中包含二甲双胍。
d. 参考第十章:心血管疾病及其风险管理。
e. 参考第十一章:慢性肾脏疾病及其风险管理,以及各产品说明书中的eGFR要求
06
推荐
9.4 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初始首选
药物。 A 9.4a
一线治疗取决于合并症、以患者为中心的
治疗因素和管理需求,通常包括二甲双胍
和综合生活方式改善。
A
9.4b
其他药物(GLP-1RA、SGLT-2i)适用于2型
糖尿病伴有ASCVD、HF和/或CKD,或伴此
类疾病高风险的个体的起始治疗(详见“2
型糖尿病的治疗路径”),可根据降糖需要
选择联合或不联合二甲双胍。
A
2021 ADA 2022 ADA
9.5
二甲双胍一旦起始应用,只要耐受且
无禁忌,应持续使用;其他药物,包
括胰岛素,应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
A 9.5
为了持续的血糖和代谢获益,在开始胰岛
素治疗后应继续使用二甲双胍(除非禁忌或
不耐受)。
A
NEW
指南推荐,在此类人群中应用“有心血管疾病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即应选用说明书中有相应适
应症的产品,在中国,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是“唯二”获批心血管适应症的GLP-1RA(截至2022年1月)。
而对于无前述疾病/高危因素,或需进一步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指南推荐,在确保降糖疗效的基础
上,根据合并症、以患者为中心的质料因素和管理需求,联合应用其他药物。例如,若“低血糖风险最小化
“为首要考量因素,则应选用无/低低血糖风险的药物如DPP-4i、GLP-1RA、SGLT-2i、TZD以及胰岛素或
磺脲类中低血糖风险较低的品类。指南指出,胰岛素的低血糖风险:
德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U300<甘精胰岛素U100/地特胰岛素<NPH胰岛素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包含德谷胰岛素在内的多个品类(如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的
低血糖风险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药1-3:
DEVOTE研究
德谷胰岛素
较甘精胰岛素U100 低血糖风险更低1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较门冬胰岛素 30低血糖风险更低2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
较基础餐时方案低血糖风险更低3
BOOST CHINA研究 DUAL VII研究
0
4
8
12
16
2.5
2.0
1.5
1.0
0.5
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0
1
2
3
4
5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随机化后时间(月)
随机化后时间(月)
数
次
作
发
均
平患者
数
次
作
发
均
平患者
40%
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40%
夜间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53%
53%
甘精胰岛素U100
德谷胰岛素
RR: 0.60
95% CI[0.48; 0.76] p<0.001
RR: 0.47
95% CI[0.31; 0.73] p<0.001
每人发生次数
治疗时间(周)
43%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BID
门冬胰岛素 30 BID
ETD: 0.57
95%CI[0.42; 0.77] P =0.0001
每人发生次数
治疗时间(周)
47%
ETD: 0.53
95%CI[0.33; 0.87] P =0.0056
确证性低血糖显著降低43%
夜间确证性低血糖显著降低47%
每例患者累积事件数
89%
RR: 0.11
95% CI[0.08; 0.17] p<0.0001
每例患者累积事件
数
92%
RR: 0.08
95% CI[0.04; 0.17] p<0.0001
严重或血糖确诊的症状性低
血糖显著降低89%
夜间严重或血糖确诊的症状性低
血糖显著降低92%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1.0
0.8
0.6
0.4
0.2
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IDegLira
甘精胰岛素 U100+门冬胰岛素
时间(周)
时间(周)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07
若体重问题为首要考量因素,指南推荐有限选用有良好减重效果的GLP-1RA,荟萃分析显示,司美格鲁肽减
重疗效优于度拉糖肽、艾塞那肽周制剂等活性对照药物,与对照药物平均差异为3.78kg4
;另一项研究发现,与
安慰剂对比,利拉鲁肽减重效果最明显5:
GLP-1RA和胰岛素除了共同的作用部位肌肉和肝脏1以外,GLP-1RA还可独立于胰岛素作用于大脑、胰腺和
胃肠道等器官,从而两者实现机制互补,联用可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图6)。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联合注射治疗路径“,2022 ADA指南未作更新,但是新增了一条推荐,指出:已使
用胰岛素的患者,联合治疗时推荐与GLP-1RA联用,以获得更优的疗效和持久的治疗效果。
研究或亚组 均值 总数 均值 总数 权重 平均差异
总计
异质性检验
总体效应检验 司美格鲁肽更优 活性对照药物更优
司美格鲁肽 活性对照药
荟萃分析显示,司美格鲁肽减重疗效优于度拉糖肽、艾塞那肽周制剂等活性
对照药物,与对照药物平均差异为
药物 差异 ( )
阿必鲁肽
度拉糖肽
艾塞那肽
艾塞那肽周制剂
利拉鲁肽
利司那肽
司美格鲁肽
与安慰剂相比,利拉鲁肽减重最多
司美格鲁肽 活性对照药的体重变化 安慰剂的体重变化
推荐
9.6 一些患者在起始降糖治疗时即需要考虑早期联合治疗,以延缓治疗失败发生的时间。 A
9.8 E
9.9 A
9.11 如果已使用胰岛素,推荐联合GLP-1RA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持久的治疗效果。 A
9.12 对于未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不应延迟强化治疗。 A NEW
Update
Update 应以患者为中心来进行药物的选择,考虑药物对心血管和肾脏合并症的影响、疗效、低血糖风险、对体重的影响、成本和
可及性、副作用风险和患者偏好(表9.2和图9.1)。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ASCVD或心血管高危因素,或合并肾脏疾病或心力衰竭时,推荐使用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SGLT2抑
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表9.1、表10.3B、表10.3C)作为降糖治疗及综合降低心血管风险方案的一部分,无论HbA1c
水平如何,但需考虑患者个人因素(图9.3、章节10)。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08
利拉鲁肽德谷胰岛素注射液(IdegLira)作为首个上市的胰岛素和GLP-1RA的联合制剂,其疗效已获得指
南认可。2022 ADA指南也介绍了IdegLira用于口服药控制不佳患者的DUAL VIII研究,研究显示:与甘精
胰岛素U100相比,IDegLira治疗患者需要强化治疗的时间显著延长;IDegLira治疗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降低
56%(图7)。
综上,随着临床证据的涌现,疾病的诊疗每年都在发生改变。糖尿病作为一种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及
时根据最新证据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获益尤为重要。2022 ADA指南也在不断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
理念,倡导多种因素共同管理,从而减轻糖尿病并发症,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HbA1c FPG PPG
体重 低血糖 恶心
基础胰岛素单药治疗
GLP-1RA单药治疗
基础胰岛素和GLP-1RA联合治疗
仅用于说明目的,不是按比例绘制
降糖疗效 不良反应
03
05
06
02
01 基础胰岛素和GLP1RA联合治疗
GLP-1RA
胰岛素
GLP-1RA
GLP-1RA
胰岛素
GLP-1RA
GLP-1RA
胰岛素
04
图6:胰岛素与GLP-1联用的机制互补示意图
图7:2022 ADA指南新增IDegLira相关研究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DUAL VIII 研究
• 入组标准:2型糖尿病,年龄 ≥18 岁,未使用胰岛素,OAD(s)治疗,
HbA1c 7.0-11.0%,BMI ≥ 20 kg/m2
• 干预措施:IDegLira OD + OAD(s) vs.甘精胰岛素U100 OD + OAD(s)
• 治疗周期:104周,开放标签,治疗达标研究
• 主要研究终点:从随机化到血糖控制不佳的时间和需要强化治疗的时间,
即从第 26 周起连续 2 次 HbA1c≥7.0%(包括第 26 周,如第 12 周时
HbA1c ≥7 %)*
“联合注射疗法”小节新增DUAL VIII研究描述:
DUAL VIII随机对照试验表明,与单独加用基础胰岛素相比,
加用GLP-1 RA与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具有更强的血糖治疗效
果和持久性。在某些T2D患者中,GLP-1 RA-胰岛素联合治
疗可以简化复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更新
NEW
与甘精胰岛素U100相比,
IDegLira治疗患者需进一步强化时间推迟了一倍
与甘精胰岛素U100相比,
IDegLira治疗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降低56%
随机化后的时间(周)
甘精胰岛素 U100需要强化治疗的
中位时间约为1年
IDegLira需要强化治疗的 中位时间超过2年
需要强化治疗的概率(%)
66.2% 使用
甘精胰岛素 U100的患者
37.4% 使用
IDegLira的患者
达到强化治疗标准
(% 患者):
IDegLira
甘精胰岛素 U100
随机化后的时间(周)
严重或血糖确证的症状性低血糖
事件数/患者
IDegLira
甘精胰岛素 U100
56%
ERR : 0.44
95% CI[0.33; 0.60] p<0.0001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2 26 38 52 64 78 90 104
10
0
0
2
1.5
1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88 96 104
0.5
0
0 8 16
09
*个体化地选择具备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地药物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参考文献
1. Marso SP, et al. N Engl J Med. 2017;377(8):723-732. 2. Yang W, et al.
2. Diabetes Obes Metab. 2019;21(7):1652-1660.
3. Billings, et al. Diabetes Care. 2018;41(5):1009-1016.
4. Htike ZZ,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7, 19:524–536.
5. Andreadis P,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8, 20:2255–2263.
6.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7(8):596-605.
7.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22 Jan; 45 (Supplement 1): S1-S255.
10
2022年9月19日-23日,第58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此次会议公
布了2022版《ADA/EASD: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共识》1。
新版共识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理念作出了全面更新,要点如下:
更新要点一:全新“药物推荐路径图”
新版共识中“2型糖尿病管理药物推荐路径图”有了明显变化,建议基于患者个体特征和合并症个性化制
定治疗策略,将治疗目标群体分为两类: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高风险、以“降低心肾不良事件风险”为目
标的人群和以“降低/维持血糖和体重”为目标的2型糖尿病人群。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高风险、以“降低心肾不良事件风险”为目标的人群,共识进行了以下推荐。
1.CVD或其高风险患者:
在已确诊ASCVD人群中,应使用被证实有获益的GLP-1RA来减少MACE,或使用被证实有获益的SGLT2i来
减少MACE、心衰风险并改善肾脏结局。
指南与共识
2022版ADA/EASD
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更新要点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11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在未确诊ASCVD但有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包括年龄≥55岁、肥胖、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白蛋白尿)
的人群中,有获益证据的GLP-1RA可用于减少MACE,或有获益证据的SGLT2i可用于减少MACE、心衰和改
善肾脏结局。
在患有HF、CKD、已确诊CVD或伴有CVD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推荐使用有获益证据的GLP-1RA或
SGLT2i,决定是否使用GLP-1RA或SGLT2i应独立于二甲双胍的使用。
SGLT2i和GLP-1RA减少MACE可能独立于基线HbA1c。对于HF、CKD、已确诊CVD或伴有CVD多种危险因
素的患者,决定是否使用GLP-1RA或SGLT2i应独立于基线HbA1c。
2.合并心衰的患者:对于有心衰的患者,推荐使用SGLT2i,因为它们可以改善心衰和肾脏结局。
12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3.合并CKD的患者:SGLT2i和GLP-1RA可减少CKD患者的MACE风险,而与eGFR无关。SGLT2i还可降低
CKD患者的心衰和肾脏结局(包括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在患有CKD和eGFR≥20 ml/min/1.73m2
的人群中,
应使用有获益证据的SGLT2i以减少MACE、心衰和肾脏结局的风险。如果此类治疗不耐受或存在禁忌,则可
考虑使用有心血管结局获益证据的GLP-1RA。
对“降低/维持血糖和体重”为目标的2型糖尿病人群,共识进行了以下推荐。
2型糖尿病与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预计2030年全球将有10亿人患有肥胖。新版共识提高了减重在2型糖尿
病管理中的地位,与降糖、心肾保护(相关用药)、心血管风险因素管理共同组成了2型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策略。在体重管理方面,可采取诸如DiRECT研究中的强化结构化体重管理策略。此外,目前也有降糖药物
(如司美格鲁肽、Tirzepatide)显示出良好减重效果,代谢手术也展现出优势。为了达到和维持减重目标,
需设置个体化的体重管理目标,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减重应被视为改善血糖控制和降低体重相关并发症风
险的治疗策略。最近有证据提出,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应将减重5%-15%作为治疗的首要管理
目标。更大幅度的体重减轻带来更多的获益。体重减轻5%-10%可改善代谢状况,体重减轻10%-15%或以
上可缓解病程进展 ,甚至达到糖尿病缓解。减重可能会带来超出血糖控制的益处,从而改善心脏代谢疾病的
风险因素和生活质量。
更新要点二:增加新的药物:口服GLP-1RA及更高剂量的GLP-1RA、“GLP-1RA+胰岛素”的
组合制剂及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
13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1.GLP-1RA
首个研发上市的口服GLP-1RA类药物口服司美格鲁肽(国内尚未上市),其PIONEER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其
良好的降糖及减重疗效及安全性 。
高剂量 的GLP-1RA(3.0mg及4.5mg度拉糖肽、2.0mg司美格鲁肽 ,中国尚未获批)与1.5mg度拉糖肽、
1.0mg司美格鲁肽相比具有更好 降糖及减重疗效,如下图:
2.GLP-1/胰岛素联合治疗:有两种固定比例的GLP-1RA与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德谷胰岛素+
利拉鲁肽(IDegLira)和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iGlarLixi)(iGlarLixi中国尚未获批)。基础胰岛素与
GLP-1RA联合用药比单组分用药具有更好的降糖疗效,与强化胰岛素方案相比,体重增加更少,低血糖发生
率更低,且与单独使用GLP-1RA相比,胃肠道耐受性更好。在对基础胰岛素或GLP-1RA控制不充分的2型糖
尿病患者的研究中,改用基础胰岛素+GLP-1RA的固定比例组合比单独使用基础胰岛素更能显著改善血糖水
平和实现血糖目标,且低血糖事件更少。
3.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涉及的具体药物为Tirzepatide(中国尚未获批), 降糖作用机制为同时激动
GlP受体和GLP-1受体,3期系列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降糖减重效果,心肾结局研究仍在进行中。
14
更新要点三: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
2型糖尿病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生活质量并避免并发症。管理策略必须是兼顾整体和多因素的,并考虑到2
型糖尿病的终身特质。2型糖尿病患者应处于诊疗中心,其诊疗组成包括:降糖、心肾保护(相关用药)、
减重及心血管风险因素管理。诊疗原则包括:并发症监测和筛查、健康行为矫正、降低低血糖风险、有效实
践及组织诊疗、考虑潜在的生理作用、避免治疗惰性、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心理因素、糖尿病结构化教育
与支持、语言内容,分享决定,考虑当地医疗保健设置及资源。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15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更新要点四:强调“一天24小时”的行为管理
共识指出,一天中保持24小时健康行为 习惯能够对心脏代谢带来健康影响。T2DM患者进行24小时的身体
行为管理很重要,并对久坐、出汗、步行、力量训练、睡眠等进行了相应的推荐。
16
1.减少久坐时间,建议每30分钟活动一次,进行有规律的慢走/简单抗阻运动,可以改善血糖代谢。
2.让身体出汗(中度至重度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应有规律地锻炼大型肌群,或每
周进行至少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每周至少3天,不运动时间连续不超过2天;建议辅以抗阻、柔韧性和/或
平衡训练,每周两到三次。每周只需3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即可改善代谢情况。
2型糖尿病具有独特的衰弱表型,通常为肥胖和更早出现的身体衰弱,同样是中年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的简
单功能性运动的能力接近于年龄大10岁人的群体。
3.步行/快走。每天增加500步与心血管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降低2%-9%相关。每天快走5-6分钟相当于延长
预期寿命4年。
4.适度增加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如抗阻运动(包括利用自身体重)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水平;太极
和瑜伽等运动还可以训练身体灵活性和平衡性。
5.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睡眠。即使在周末,也要保持持续、不被打断的睡眠:睡眠过长过短都不好:睡眠时
间长(>8h)和短(<6h)对HbA1c均有负面影响。保证睡眠质量很重要:2型糖尿病患者不规律睡眠导
致较差的血糖水平,可能受到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不宁腿综合征患病率增加的影响。强调“早睡
早起”:相比“早睡早起”,“晚睡晚起”可能会导致更差的血糖控制以及运动缺乏。
参考文献
1. Davies MJ, Aroda VR, Collins BS, et al. Management of hyperglycaemia in type 2 diabetes, 2022. A consensus repor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 Diabetologia. 2022 .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17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1型糖尿病(T1DM)是由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的内分泌
代谢性疾病。虽然我国T1DM发病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及发病率逐年增加,加之其临床结局不良及疾
病负担严重,中国T1DM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十年来,国内外T1DM 的照护研究与实践取得了重要进展,其诊治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问世,临床管理
新证据持续积累。因此,迫切需要基于新进展、新认识对中国T1DM规范化诊治与管理的指南予以修订更
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中华医学
会儿科学分会,共同组织专家对2012版《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修订更新,形成了《中国1型糖尿病诊
治指南(2021版)》,并于2022年11月发布于《中华糖尿病杂志》。
新版指南共20章,内容涵盖中国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诊断与分型、血糖监测、教育与管理、胰岛素治疗、
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胰腺与胰岛移植、低血糖防治、急慢性并发症、特殊时期临床管理、社会心理问
题及对策、预测与预防等。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行业水平提高和进步,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结局。
在内容上,新版指南主要在七大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包括:流行病学数据,分期与分型,管理路径,胰岛
素及其他治疗手段,血糖监测的首选策略,营养与运动干预方案,预测和预防。
1. 纳入中国的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基于多项重要的全国流调研究,首次清晰描绘了我国1型糖尿病的流
行特点:我国是全球T1DM发病率较低的国家,但发病增长速度快,低于15岁人群T1DM发病率在过去20年
间增加了近4倍;患病人群以成人居多,年龄≥20岁者占新发T1DM人群的65.3%;各民族的T1DM发病率存
在较大差异;LADA是我国成人T1DM的主要亚型,我国LADA的患病人数是经典T1DM的2倍。
指南与共识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版)》
解读
型糖尿病 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 年全球 患病人数达 万,占全球糖尿病总数的
至 年,我国全年龄组人群 发病率为 万人年,发病率高峰为 ~ 岁,但存在发病低年龄化的倾向
就绝对患病人数而言,我国成年 患者的占比更大,年龄≥ 岁者占新发 人群的
随着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推广,部分既往临床诊断为“ 型糖尿病 ”的患者被重新诊断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在中国 ~ 岁新发初
诊T2DM”患者中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比例为 , 岁以上为
要点提示
Update
NEW
NEW
Update
蓝色字体为新增或更新内容
流行病学
18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流行病学
自然病程与分期
2. 细化1型糖尿病的分期、分型,有利于筛查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早期预测,并且大幅度更新了分型诊
断流程,以提高临床实操性:T1DM可分为三期。1期是免疫紊乱期,出现2个或以上胰岛自身抗体,但血糖
正常;2期是血糖异常期,存在胰岛自身免疫,处于糖尿病前期,尚无临床症状;3期是糖尿病期,血糖达到
糖尿病诊断标准,出现临床症状。在显性糖尿病之前开展胰岛自身抗体筛查和遗传风险评分,可早期发现
T1DM高危个体与亚临床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以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发生,并降低酮症酸中毒发生率等。为推
动T1DM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新版指南首次提出“亚临床T1DM”这一概念,包含上述的1期和2期,此阶段
个体发展为症状性T1DM的终身风险接近100%。
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与临床分期示意图
胰岛β细胞数量
病程
自然病
程
临床分期
亚临床期 无症状期 临床期 症状期
期 多个胰岛自身抗
体阳性,免疫紊乱期
期 血糖异常,
糖尿病前期
期 临床症状,
糖尿病期
遗传易感 环境
触发 免疫应答 胰岛损伤 糖代谢异常 胰岛功能衰竭
蜜月期
• 蜜月期:部分经典T1DM患者在发病早期,接受胰岛素治疗后可出现胰岛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即使很小
剂量的胰岛素治疗甚至完全停用胰岛素,尚能维持正常糖代谢,这一特殊时期称为“蜜月期”或临床缓
解期
• 中国T1DM患者的“蜜月期”特殊特征:C肽变化呈三阶段模式,表现出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
型糖尿病 的自然病程分为遗传易感、环境触发、免疫应答、胰岛损伤、糖代谢异常、胰岛功能衰竭 个阶段
临床上 可分为 期: 期胰岛自身免疫紊乱期、 期血糖异常期、 期临床症状期,部分患者存在临床缓解期 “蜜月期”
要点提示
NEW
NEW
蓝色字体为新增或更新内容
首次提出“亚临床1型糖尿病”概念
一级亲属
血糖检测
正常 糖代谢异常 达到糖尿病
诊断标准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
亚临床
阳性
亚临床T1DM的诊断流程图
19
参考文献 地区范围 调查时间 年 年龄 岁 发病率 万人年
等 全国 至
等 北京 至
等 上海 至
等 浙江 至
等 全国 至 全年龄组 全年龄组
≥
等 北京 至 全年龄组 年 , 年
1.01
1.93
1.28
0.69
0
0.5
1
1.5
2
全年龄组 0-14岁 15-29岁 ≥30岁
发病率万人年
全国调查研究
我国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数据 全球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死亡率数据
在全球糖
尿病中的占比
死亡患者在全
球糖尿病死亡患者中的占比 • 增长速度快
• 患病人群以成人居
多
• 存在民族差异
• 成人T1DM的主要
亚型为成人隐匿性
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
首次清晰描绘了我国
型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1.7
5.9
0
5
10
15
15-29岁 30岁以上
我国新发初诊“T2DM”患者中
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比例百分比(%)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自然病程与分期:基于临床分期的T1DM高危人群筛查
临床管理流程与治疗路径:首诊管理
3. 规范1型糖尿病管理路径,首次明确推荐本土1型糖尿病综合管理团队的构成与职责,以及1型糖尿病管理
路径。理想的T1DM管理团队包括“五师”:糖尿病专科医师、教育师、营养师、运动康复师和心理咨询
师。T1DM的临床管理应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团队成员对确诊或疑诊的T1DM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分
型诊断、胰岛功能、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合并症与并发症、营养状态、运动和心理状态
等)和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用药方案、血糖监测、营养支持、自我管理教育、运动处方和心理支持等)。
基于 临床分期的高危人群筛查流程图
一级亲属 携带 易感基因的普通人群
联合监测 和非 位点进行遗传风险评分 胰岛自身抗体筛查
高评分、抗体阴性 高评分、 个抗体 高评分、 种及以上抗体
每隔 年复查抗体 期前
每隔 年复查抗体
每隔 个月复查抗体 血糖正常 血糖异常
期 期
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评估胰岛功能
低评分、抗体阴性
注: 为 型糖尿病; 为人类白细胞抗原,是T1DM 最重要的遗传易感基因; 为遗传风险评分, 为酮症酸中毒
筛查对象建议转诊到专业糖尿病临床研究机构进行风险评估; 抗体筛查包括胰岛素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锌转运体 抗体
1期前:监测T1DM 的遗传易
感性和遗传风险
1期:筛查遗传易感个体进
展为胰岛自身免疫期的情况
IAA、GADA、IA⁃2A与ZnT8A
是目前T1DM有效的预测、
筛查、诊断指标
2期:筛查胰岛自身免疫期
进展为血糖异常期的情况
HbA1c<6.5% 但持续升高,可
作为T1DM 进展的指标
对遗传易感个体进行胰岛自身抗体的定期检测,能够在自身免疫启动之初发现疾病高危者;对存在胰岛自身免疫的个体进行血糖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血
糖异常
要点提示
NEW
细化 型糖尿病的分期、分型,有利于筛查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早期预测,
早期干预以阻止或延缓糖尿病发生,减少急性并发症(如 )发生率等
蓝色字体为新增或更新内容
1型糖尿病管理的推荐首诊流程图
确诊/疑似1型糖尿病
综合评估
制定管理方案
用药方案
• 选用合适的胰岛素
制剂;
• 采用胰岛素强化或
非强化治疗方案;
• 根据需求提供胰岛
素泵相关讯息;
• 必要时结合口服药
物
血糖监测
• 根据患者家庭实际
情况,考虑能否使
用动态血糖监测;
• 提供恰当的血糖管
理目标及频率
营养支持
• 提供健康、个体化
饮食调整方案;
• 进行饮食教育,主
要包括食物对血糖
的影响和碳水计数
运动及心理
• 进行运动教育,主
要包括运动对血糖
的影响;
• 对于有特殊情况或
有自主需求的患者,
转诊至相应专科
自我管理教育
• 提供教育资源,给
予小组或个体化教
育与支持;
• 提供基本的高、低
血糖识别与处理方
法
分型 胰岛功能 血糖、
代谢控制 糖尿病自我
管理水平
合并症、
并发症 营养状态 运动、心理
应建立多学科团队对 型糖尿病 患者进行综合管理 A
参与 管理的医护人员应接受关于 教育的培训 C
NEW
NEW
要点提示
团队构成 工作职责
糖尿病专科医师
(儿科医师)
询问病史
开具检查医嘱
书写病历
评估生长发育情况
评估并发症和合并症情况
分析血糖记录、检查结果
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协助书写病历
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教育师
协助书写病例
评估患者的 自我管理能力
评估胰岛素注射部位
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教育处方、提供个体
化健康教育
档案管理
营养(医)师
膳食调查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提供个体化饮食营养建议
运动康复师
了解患者的并发症和合并症情况
评估患者的运动情况 、心 肺功能、 骨
关节状况
根据患者的评估情况给患者提供 个体
化运动建议
心理咨询(医)
师
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
对未成年患者的照顾人 监护人进行情
绪评估及必要的疏导
规范 型糖尿病管理路径,首次明确推荐本土 型糖尿病综合管理团队的构成与职责,以及 型糖尿病管理路径 蓝色字体为新增或更新内容
20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4. 更新胰岛素及其他治疗手段,覆盖国内外全品类的胰岛素制剂、新型胰岛素泵、辅助用药推荐,以及胰腺
(岛)移植等临床实际问题:指南介绍了常用于T1DM患者的不同胰岛素种类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且不局
限于国内已上市产品,也涵盖了新型胰岛素,如超速效胰岛素Fiasp、URLi及胰岛素周制剂Icodec等产品;
传感器增强型胰岛素泵通过整合回顾性CGM系统可更好地控制血糖,闭环胰岛素泵系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能基于实时CGM数据自动计算并调整胰岛素输注剂量,无导管胰岛素泵又称敷贴式胰岛素泵,使患者佩戴更
加方便,且设备体积更小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胰岛素之外,指南中还介绍了6类非胰岛素类药物(二
甲双胍,普兰林肽,胰高糖素样肽 1 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钠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抑制剂,阿
卡波糖)可辅助降低血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拮抗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加剧等并可能具有心血管和肾脏
获益。
(Fiasp、URLi及胰岛素周制剂Icodec尚未在中国上市;6类非胰岛素类药物均未在中国获批单独用于治疗
T1DM(二甲双胍可用于T1DM的辅助治疗),临床使用请参考药品说明书。)
胰岛素
类型
作用
特点 通用名 起效
时间(h)
峰值
时间(h)
持续
时间(h)
适用年龄
国内 国外
餐时
胰岛素
速效 赖脯胰岛素 ≥ ≥
速效 门冬胰岛素 ≥ ≥
速效 谷赖胰岛素 ≥ ≥
短效 常规胰岛素 人
动物 无限制 无限制
基础
胰岛素
中效 中性鱼精蛋白
锌胰岛素 无限制 无限制
长效 甘精胰岛素 无峰 ≥ ≥ 、
≥
长效 地特胰岛素 ≥ ≥ 、
≥
长效 德谷胰岛素 无峰 暂无 适
应症 ≥
长效 甘精胰岛素 无峰 暂无 适
应症 ≥
常用于 患者的不同胰岛素种类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超速效胰岛素类似
物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周制剂
产品 超速效门冬胰岛素
Fiasp Icodec
适应症
• EMA已批准超速
效门冬胰岛素用
于≥1 岁的T1DM
患者
• FDA 已批准用于
≥2 岁的T1DM患者
——
特点
• 起效更快
• 作用时间更短
• 更好地控制餐后
血糖峰值
• 减少餐后低血糖
发生风险
实现1周1次注射给
药的治疗方式
在实现有效安全降
糖同时,大大减少
了注射次数,可提
升糖尿病患者的依
从性
其他产
品
• 超速效赖脯胰岛
素URLi
• 可结晶片段融合
胰岛素
• 聚乙二醇聚合物
连接胰岛素
超速效胰岛素及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以上胰岛素种类未在中国上市
更新胰岛素治疗,覆盖国内外全品类胰岛素制剂。新型胰岛素制剂层出不穷。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种类和特点
21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注射装置
辅助治疗
• 胰岛素笔针头细小,可减轻患者痛感,
较传统注射器剂量更精确,携带使用方
便
• 具有记忆功能及半度型的胰岛素注射笔,
尤其可以满足儿童T1DM患者对胰岛
素精确注射的需求,显著提高了胰岛素
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已在 获批具有超长记忆功能的胰岛
素笔,可通过智能手机的特定软件上传
注射数据 胰岛素注射时间与剂量 ,联合
可以协助医师更精确管理 患
者血糖水平,提升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
时间
胰岛素注射装置 国内 国外
注射器
胰岛素专用注射器 有 有
无针注射器 有 有
注射笔
胰岛素注射笔 有 有
具有记忆功能的胰岛素注射
笔 有 有
半度型胰岛素注射笔 有 有
胰岛素泵
经典胰岛素泵 有 有
传感器增强型胰岛素泵 有 有
闭环胰岛素泵
商业化产品 无 有
开源“自己动手做”闭环
胰岛素泵 有 有
无导管胰岛素泵 有 有
具有低血糖暂停功能和预测
低血糖暂停功能的胰岛素泵 无 有
国内外的胰岛素注射装置
二甲双胍 普兰林肽 ⁃ 阿卡波糖
疗效
• 轻度降低
,轻度减轻体重
• 减少胰岛素用量,避
免胰岛素治疗所引起
的体重增加
• 可能改善心血管自主
神经功能,缺乏心血
管终点事件评估证据
• 降低 值
,轻度
减轻体重
• 降低 ,
显著减轻体重 ,
减少胰岛素剂量
• 期临床研究显示,利
拉鲁肽与 拮抗剂
联合应用可延缓新诊
断 患者β细胞功
能下降
• 在 中联合使用
可降低血糖,但对β
细胞五明显保护作用
• 降低 ,改善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减轻体重 ,
改善血压控制
• 改善 肾脏高灌注和减
少蛋白尿,但缺乏 证实
肾脏获益
• 研究对降低
及江
苏每日胰岛
素剂量无一
致结论
• 部分研究显
示可减少血
糖波动
安全性 —— 肠道不良反应 低血糖及酮症发生率增
加 ——增加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
的风险 ——
指南建议
应用人群
• 知情同意并且体重指
数(BMI)≥25 kg/m
岁以上 中酌
情使用
• 对 患者,可在
无双胍类用药禁忌证
情况下,采用二甲双
胍联合其他适宜药物
批准用于
辅助治疗
• 知情同意且肥胖的
中酌情考虑加
用 ⁃
• 对 患者,建议可
在尚有一定胰岛功能
的患者中应用
• 在血糖控制不佳的
并在知情同意
的前提下酌情考虑联
合使用
• 对 患者,建议
可在无禁忌证情况下
选择使用
• 在知情同意并且BMI≥25
且胰岛素控制不佳的
患者中酌情使用达格
列净和索格列净,且不推荐
用于儿童
• 对 患者,建议可在
肽水平较高且合并心肾并发
症或超重的患者中考虑使用
——
型糖尿病 辅助治疗药物有效性的证据仍十分有限,且在儿童及青少年 患者存在药物使用的年龄限制 B
非胰岛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并不作为普遍推荐,应在胰岛素优化治疗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适应证及禁忌证并知情同意情况下,
酌情个体化应用 B
NEW
NEW
要点提示
蓝色字体为新增或更新内容
以上药物均未在中国获批单独用于治疗
22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5. 调整血糖监测的首选策略和控制目标,明确优先推荐1型糖尿病人群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将基
于CGM的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作为血糖控制目标,并强调了CGM的使用及评价规范。
系
统分类 特点
回顾性
• 佩戴结束后才能获得监测结果
• 能更客观地发现患者血糖波动的规律,得到干预治疗方
案真正
的实际效果
实时
CGM
• 提供即时血糖信息
• 提供高/低血糖报警
• 显示葡萄糖变化趋势(用箭头表示)
扫描式 • 兼具回顾性及实时CGM系统的核心功能,只需扫描就可
以获知即时葡萄糖值并可提供14 d的完整葡萄糖数据
• 最长可佩戴14 d
建议有条件的 患者持续进行 监测,特别是存在
以下情况的 患者推荐采用 监测:
注意:由于组织间液与全血中葡萄糖存在生理滞后,通常为5~10 min,所有类型
CGM检测结果均较静脉血糖值滞后。此外,CGM易受到血糖水平和血糖变化速度
的影响,当出现血糖过低或变化速度过快的情况时,需要用SMBG校准
患者胰岛功能差,血糖波动大,更可能从 中获益,推荐首选其进行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应纳入血糖控制目标,同时关注低血糖时间和血糖波动
要点提示
NEW
NEW
• 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妊娠期
血糖波动较大时
• 有严重并发症或正在接受可能导致血糖
波动的治疗者
• 现阶段有无感知的低血糖、夜间低血糖、较高频率
的低血糖事件 每周 次以上 ,严重影响生活者
• 无法解释的高血糖患者
• 老年 患者
调整血糖监测的首选策略,明确优先推荐 型糖尿病人群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 ),并强调了 的使用及评价规范
蓝色字体为新增或更新内容
CGM系统优势:可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信息,发现传统监
测不易观察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显著降低HbA1c,减少低
血糖的发生及血糖波动,而且较自我血糖监测更具成本效益。
血糖监测: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
血糖监测:CGM核心指标及图谱
核心指标
佩戴时间:建议佩戴14 d
CGM有效记录的时间百分比:建议14d采集的
数据中70%为有效数据
平均葡萄糖
葡萄糖管理指标(GMI)
血糖变异系数(CV):目标值为≤36%
TAR:葡萄糖>13.9 mmol/L(2 级高血糖)的读数百
分比和时间
TAR:葡萄糖在10.1~13.9
mmol/L(1级高血糖)的读数百分比和时间
TIR:葡萄糖在3.9~10.0 mmol/L 的读数百分比和
时间
TBR:葡萄糖在3.0~3.8 mmol/L
(1 级低血糖)的读数百分比和时间
TBR:葡萄糖在<3.0 mmol/L(2 级低血糖)的读
数百分比和时间
利用10-14dCGM衍生的平均血糖值
通过公式计算的预估HbA1c值。
GMI可反应更真实的血糖水平:
• 治疗期间突然改变药物方案等
需要更短时间判断疗效时
• 存在贫血等干扰HbA1c评估的因
素时
23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6. 完善营养与运动干预方案,详细说明利于临床操作的营养诊疗流程、运动处方的制定,强调了饮食及运动
的个体化选择:首先采用营养筛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如存在营养风险则由营养师或经培训的医
师对患者进行营养评定,制定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包括个体化食谱及膳食改善计划、肠内及肠外营养治疗
方案及随访计划。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4个部分,不同人群依据个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医学营养治疗:营养诊疗流程
营养评定
有风险
对 患者
进行营养
风险筛查 无风险
住院患者一周后
重复筛查
门诊患者定期随访
成人营养评估 采用主观整体评估等量表等
儿童体格生长评价
中国 岁儿童
生长参照标准及生
长曲线
生长水平 建议进一步
排除矮小相关疾病
建议进一步排除性
早熟、
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等疾病
制定个体化 否
营养方案
是
糖尿病饮食教育
个体化饮食方案
是否有肠内或
肠外营养指征
是
否
制定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方案,
进行营养监测,及时调整方案
进行营养教育,
无需营养干预
是否营养不良
生长迟缓或
低体重
制定随访计划
患者的营养诊疗流程图
•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
采集近期饮食和体重变化情况,采用信效度良好的
营养筛查量表筛查患者的营养风险
• 营养风险的存在提示需要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 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膳食及活动水平调查、自我管
理行为、人体学测量等进行多维度分析
• 采用营养评估量表(成人)、中国 随儿童生长参
考标准及生长曲线(儿童青少年)
• 制定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包括糖尿病饮食基本原则、
个体化食谱及膳食改善计划、肠内及肠外营养治疗方案
以及随访计划
营养筛查
营养评定
营养干预及处方内容
详细说明利于临床操作的营养诊疗流程
营养处方的内容及制定流程
运动治疗:运动处方及注意事项
运动形式及常见方式 适合人群 运动频率 运动时间 运动时长
有氧运动
低强度a 体力较差者 ≥5次/周,每2次间隔<48
h 建议餐后1 h开始
建议每次20~45 min,总计中等强度
运动≥150 min/周,或高强度运动≥75
min/周。青少年建议≥60min/d
中等强度b 有一定运动基础或中青年 — — —
高强度c 体力较好或有较好运动基础
者 — — —
抗阻运动d 青少年、肌少症者 2~3次/周 同有氧运动 每次5个以上肌群动作,每个肌群动作
10~15次,重复1~3组
HIITe 有一定运动基础者 ≥3次/周 同有氧运动 15~20 min/次
柔韧性及平衡性运动f 所有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 2~3次/周 其他运动后进行 10~20 min/次
各项运动的常见形式及适应人群
胰岛素剂量调整
预防低血糖
避免运动损伤
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 个部分。选择何种形式的运动,取决于血糖水平及运动目的 B
推荐中等或以上强度水平的有氧运动至少达 周 A
运动中需注意预防低血糖、酮症、运动损伤等不良事件 B
Update
Update
NEW
要点提示
详细说明利于临床操作的运动处方的制定 蓝色字体为新增或更新内容
注:HIIT为高强度间歇运动。a
低强度有氧运动常见方式包括购物、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b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常见方式包括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梯、健身操等; c
高强度有氧运动常见方式包括快跑、跳绳、爬山、游泳、球类、街舞等; d 抗阻运动常见方式包括举重、器械训练、阻力带运动、自重训
练等; e
HIIT常见方式包括有氧间歇训练、短跑间歇训练、恒负荷低容量的高强度间歇训练等; f
柔韧性及平衡性运动常见方式包括拉伸练习、瑜伽、普拉提、核心训练、平衡垫训练等。低强度有氧运动的强度选择
:一般人群建议在中等强度以上,体力较差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可从中低强度开始;柔韧性及平衡性运动对于强度无特殊要求。—为未描述
24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7. 基于1型糖尿病防治新证据,从三级预防的角度,对众多临床应用研究热点进行总结阐述:一级预防针对
一般人群和T1DM高危亲属,指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防止自身免疫紊乱的发生。目前主要集中在饮食、感
染、肠道菌群方面。二级预防针对已有免疫学指标异常但尚未发病的人群,主要目的是预防临床显性糖尿病
发生,抗CD3单抗干预有积极影响。三级预防针对临床期T1DM患者,尤其是新发患者,尽量保护残存胰岛
β细胞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胰岛素强化治疗显示出了良好的结果,免疫治疗、
干细胞治疗等试验也在进行中。
预测和预防
胰岛自身抗体、易感基因以及代谢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1 型糖尿病(T1DM)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 A
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目标是防止或延缓高危人群发生糖尿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手段,抗CD3 单抗在二级预防中可能有积极的影响 B
三级预防的目标是保护残存的β细胞,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强化降糖可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B
多项针对新发患者的免疫学治疗研究表明了免疫干预治疗的应用前景 B
要点提示
Update
Update
Update
蓝色字体为新增或更新内容
预测
预防
• 胰岛自身抗体:目前最有效、应用最广的预测指标
• 、 在多数 高危人群中最早出现
• 早期出现阳性抗体数越多,个体快速进展为临床糖尿病
的危险性越高
• 遗传易感性: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可以解释
约 的 遗传风险。
• 整合多个风险基因位点所构建的遗传风险评分( )
为 预测较为良好的方法
• 代谢指标:早期发现胰岛功能受损可预测 发病
• 评估胰岛功能,可通过葡萄糖耐量 胰岛素 肽释放试验、
高糖钳夹术等评估。
• 血糖筛查,建议携带高危基因及多抗体阳性者每年进行
次随机静脉血糖或 检测和 次 检查。
• 一级预防:针对一般人群、 的一级亲属
• 饮食:建议母乳喂养
• 感染:一系列病毒于诱发 相关。接受相关疫苗
• 肠道菌群:在 发病中可能具有致病作用
• 二级预防:已有免疫学指标异常单尚未发病的人群
• 胰岛素:说法不一
• 抗 单抗(泰普利单抗):有研究显示可延缓高危人
群向临床 的进展
• 三级预防: 患者,尤其时新发病的患者
• 、 研究:强化降糖可以延缓微血管并发症和大
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干预免疫介导的β细胞损害
• 持续葡萄糖监测、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
基于 型糖尿病防治新证据,从三级预防的角
度,对众多临床应用研究热点进行总结阐述
参考文献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1):1143-1250.
25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糖尿病作为整体并非单一病因的疾病,是一组由遗传、环境、行为等多因素复杂作用所致,包含多种病因和
病理的、高度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群体。随着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糖尿病的部分
病因已经比较明确。但由于缺乏规范的临床路径和筛选策略,即使在有效的检测条件下,这些病因明确糖尿
病的误诊率仍然较高,导致患者难以或延迟获得正确的治疗。为了探索及规范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早期识
别病因明确的糖尿病个体,推进实现精准治疗,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
医学研究中心(长沙)牵头撰写了《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通讯作者为周智广教授,由《中华糖
尿病杂志》和《中国医师杂志》于2022年2月同步发表。
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本文将为您解读其中的主要内容。
糖尿病的分型建议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病因分型,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
(T1DM)、2型糖尿病(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GDM)4种类型,这是目前临床上
应用最广泛、大体上最被公认的病因分型方法。2019 年WHO更新了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建议,旨在方便临床
初诊与处理,在上述4种类型的基础上,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和酮症倾向T2DM归类为“
混合型糖尿病”,且添加了“未分类糖尿病(unclassified diabetes)”,从而将糖尿病分为6种类型。然
而,在糖尿病的病因分型临床实践中,因缺乏可操作性的规范化诊断路径,临床医师基于上述指南分型时仍
常遇困惑。
指南与共识
《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1 糖尿病的分型建议
2 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依据及要点
3 不同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4 糖尿病的分型诊断流程
5 未来与展望
26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本共识以病因和精准治疗的角度出发,对糖尿病分型提出了建议:1)本共识建议取消特殊类型糖尿病这一
名称,将影响胰岛发育或胰岛素合成、分泌及作用的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糖尿病独立列为“单基因糖尿病”,
以指导实施针对性治疗;将其他继发于明确基础疾病的糖尿病归类为“继发性糖尿病”,以强调原发病因治
疗的重要性。2)就病因而言,GDM的发生主要与妊娠生理状态相关,应保留GDM的独立分型。3)2019
年WHO的“未分类糖尿病”是对初诊糖尿病无法归入其他类别时而暂时采用的名称。本共识建议采用“未
定型糖尿病(classifying diabetes)”这一名称,对具有疑似单基因糖尿病或T1DM等临床特征,但胰岛抗
体和基因筛查无阳性发现者进行诊断,以突显其仍需随访及今后病因确诊的必要性。
鉴于此,本共识建议根据病因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单基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未
定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共6种类型。
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依据及要点
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依据包括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共识将辅助检查分为4类,进行了逐一地细致
讨论,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自身抗体,基因检测和其他指标。
T1DM、T2DM、
特殊类型糖尿病、GDM
T1DM、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
GDM、混合型糖尿病、未分类糖尿病
T1DM、妊娠高血糖、
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
T1DM、T2DM、妊娠期糖尿病a、
单基因糖尿病b、继发性糖尿病b、
未定型糖尿病c
1999年
(ADA 1997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T1DM、T2DM、
妊娠期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
ADA和WHO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WHO ADA
a. 妊娠期糖尿病:WHO(2019 年)与 ADA(2021年)指南均采用妊娠高血糖(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显性糖尿病或孕前糖尿病);中华医学
会糖尿病学分会2020年版指南及本共识采用妊娠期糖尿病,不包含妊娠显性糖尿病与孕前糖尿病
b. 单基因糖尿病与继发性糖尿病:WHO(2019年)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20 年版指南 、ADA(2021年)指南均采用“特殊类型糖
尿病”,本共识取消,将其分为单基因糖尿病与继发性糖尿病
c. 未定型糖尿病:WHO(2019年)指南采用“未分类糖尿病”,指根据临床特征难以分型的糖尿病,需要通过检查确定分型;本共识采用未定
型糖尿病,指根据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检验仍不能分型者,强调将进行随访明确病因,这两者的定义不同
27
以下信息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价值(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并综合分析):
• 病史:起病年龄、起病特点、特殊用药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合并其他器官系统的症状与体征等
• 体征:患者面容、体型、皮肤表现、脂肪分布、性腺发育及视力、听力等
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内容及提示作用
起病阶段 • 出生6个月内起病,诊断新生儿糖尿病
• 起病年龄<20岁,提示1型糖尿病或单基因糖尿病可能
• 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糖代谢异常,提示妊娠期糖尿病可能
起病特点
• 儿童、青少年发病,“三多一少”症状典型,起病时体重正常或消瘦,起病急,有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倾向,
依赖胰岛素治疗,提示1型糖尿病可能
• 年轻起病且胰岛自身抗体阴性的非肥胖患者,注意排查单基因糖尿病
• 年轻起病伴严重黑棘皮、多毛或皮下脂肪萎缩,提示严重胰岛素抵抗的单基因糖尿病可能
• 中年以上发病,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起病缓慢、无明显症状、无需胰岛素治疗,或有胰岛素抵抗相关表现,如黑
棘皮、肥胖或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提示2型糖尿病可能
• 发病前有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感染病史,提示感染相关糖尿病可能
用药史 • 糖皮质激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使用或疫苗接种,提示药物所致的继发性糖尿病可能
家族史 • 两代以上青少年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提示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可能
• 母系遗传糖尿病伴神经性耳聋,提示线粒体糖尿病可能
既往史及与其他系统相
关症状体征
• 库欣综合征或肢端肥大症等病史及典型表现,提示内分泌疾病所致继发性糖尿病可能
• 反复腹痛、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或有相关病史者,提示胰腺疾病所致继发性糖尿病可能
• 有性腺发育异常,智力、视力或听力障碍及神经系统改变者,应考虑Klinefelt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Kallmann
综合征或Prader-Willi综合征等所致的继发性糖尿病可能
• 僵人综合征或合并结缔组织病等病史及典型表现,注意排查罕见免疫介导的糖尿病
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血清C肽是临床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主要指标
采用C肽评估胰岛功能需注意:
• 血糖水平对C肽有较大影响,一般应将血糖控制在5~10 mmol/L进行C肽检测;过低或过高血糖均会抑制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导致C肽测值偏低而低估患者胰岛功能[4]
• C肽≥600 pmol/L或<80 pmol/L时结果重复性较好,作为分型诊断的可靠性较高[1]
• C肽水平可随病程进展变化,应注意随访,勿按单次C肽结果对胰岛功能下定论,必要时可重复检测[5]
较差
刺激后C肽<200pmol/L
尚可(诊断T2DM可能性大1-3 )
刺激后C肽≥ 600pmol/L
血清C肽是临床评价
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主要指标
受损(应警惕T1DM或影响胰岛发育及分泌的单基因糖尿病可能)
刺激后C肽<600pmol/L
28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 意义:胰岛自身抗体是反映胰岛β细胞遭受自身免疫攻击的关键指标
• 常见的胰岛自身抗体包括 、 、 、 ,多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
检测方法 优点 缺点 适用抗体检测
RLA(又称RBA)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稳定性好,是抗
体检测的金标准方法 技术平台要求高,操作繁琐,不易推广 GADA、IA-2A、ZnT8A
微量平板放射结合法 易于自动化,适合大样本检测 仪器设备昂贵,操作较繁琐 GADA、IA-2A、ZnT8A、IAA,该法能提
高IAA检测敏感性
RIA 有试剂盒,操作简便,易于开展 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于 RLA(RBA)法 GADA、IA-2A、IAA较ELISA法敏感性高
ELISA 有试剂盒,操作简便,易于开展 敏感性和特异性受试剂盒反应模式影响;推荐采用桥联ELISA GADA、IA-2A、ZnT8A
免疫印迹法 特异性高 操作繁琐,难以适应大样本检测 GADA、IA-2A、IAA研究
CLA 无放射性,易于自动化 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于 RLA(RBA)法 GADA、IA-2A
LIPS 无放射性 变异系数较大 GADA、IA-2A、ZnT8A、TSPAN7A
ECL 无放射性,适应大样本检测 需要获得抗原纯蛋白,仪器昂贵 IAA、GADA、IA-2A、ZnT8A
常见的胰岛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建议GADA作为糖尿病免疫分型诊断的首选指标
T1DM检出率
0 100%
GADA 70%
80-85% GADA+ IA-2A +
ZnT8A
LADA检出率
0 10%
GADA
GADA+ IA-2A +
ZnT8A
6.4%
8.6%
• 我国新诊断经典 人群 阳性率约为 ,
联合检测 和 可 提 高
• 在检测 基础上,再联合 和 检测
可将 阳性率由 提 升 至
• 胰岛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 检出率
• LADA 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与 T2DM 类似,易致误
诊、漏诊
• 本共识推荐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对所有糖尿病患
者筛查GADA
• 对于条件有限者,至少应在疑诊 T1DM 患者中筛
查抗体,若 GADA 阴性, 应加测 IA⁃2A 和
ZnT8A
• 如 3 个常见胰岛自身抗体均阴性,而临床表型仍
疑似 T1DM,有条件者可行胰岛抗原特异性 T 细
胞检测及HLA易感基因检测辅助分型
• 常见的胰岛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原 2 抗体(IA⁃2A)和锌转运
体 8 抗体(ZnT8A),多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 T1DM
• 在已知胰岛自身抗体中,GADA敏感性最高,建议将其作为糖尿病免疫分型诊断的首选指标
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A,胰岛素自身抗体;IA-2A,胰岛细胞抗原2 抗体;ZnT8A,锌转运体8 抗体;RLA,放射配体检测法;RBA,放射结合检测法;RIA,放射免疫分析法;CLA,化学发光法;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ECL,电化学发光法;LIPS,荧光素酶免疫沉淀法;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T1DM,1型糖尿病;HLA,人类白细胞抗原
29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 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T1DM 和 T2DM 均为多基因遗传糖尿病
• 研究发现,T1DM的遗传度(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为 74%,而 T2DM 则为 44%
T1DM
60余个基因易感位点
主效基因:HLA-Ⅱ类基因
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和
人类白细胞抗原-DQ(HLA-DQ)基因
贡献T1DM遗传易感性的40%~50%
存在种族差异
高加索人群T1DM 患者易感基因型为
DR3/DR4、DR3/DR3、DR4/DR4
中国T1DM患者常见易感基因型为
DR3/DR3、DR3/DR9、DR9/DR9
HLA易感基因型可以反映患者自身免疫发病风险,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T2DM
200余个基因易感位点
无主效基因
尚待明确基因检测对T2DM辅助诊断的作用
不同糖尿病类型的遗传因素特点
常用基因检测技术的不同特点
特征
一代测序技术(Sanger测序) 二代测序技术(NGS)b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 靶向基因测序 全外显子测序 全基因组测序
可检测范围 约1 000 bp DNA片段 多个候选基因 基因组外显子区域 整个基因组(含线粒体基因组)
测序原理 PCR 延伸过程中随机掺
双脱氧核苷酸终止DNA合成
针对目标基因组区域使用靶向芯片,
杂交捕获或多重 PCR 建库,
后采用NGS测序
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因组外显子
区域DNA捕捉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
基因组 DNA 机械片段化并扩增
建库,后采用 NGS技术对全基因
组(含非编码区)高通量测序
优点 准确性高,读长较长
(700~1 000 bp/反应),速度快
成本低,测序深度高,具有针对性,
数据量相对较小,便于分析
对编码区域进行基本覆盖是一种经
济的全基因组测序替代方法
覆盖量高,对发现如插入/缺失、
异位等结构变异更敏感和准确
缺点 通量低,
获得大量序列成本高
可能漏掉目标区域外的致病基因或突
变,数据难以重分析
会遗漏约10%外显子区域以及大部分
位于内含子区等非编码区的致病基
因突变;会遗漏大片断插入/缺失突
变
价格昂贵,数据庞大,分析复杂
应用场景
变异位点在家系中的校验;临床表型指
向特定基因或位点,
如线粒m.3243A>Ga
临床疑诊为有遗传异质性的疾病,如
单基因糖尿病和线粒体糖尿病
具有广泛鉴别诊断的疑遗传病,如
单基因糖尿病
临床怀疑线粒体病时可行线粒
体全基因组测序;低深度测
序可用于检测拷贝数变异
常用基因检测技术的比较
• 单基因糖尿病是由单一基因突变所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
• 基因检测是确诊单基因糖尿病的金标准。本共识建议对疑诊单基因糖尿病者进行基因检测
a,Sanger测序检测线粒体3243异质性的敏感性较低,可作为初筛方法;当高度疑似线粒体糖尿病但Sanger测序未发现m.3243A>G突变时,建议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线粒体基因组;b,目前NGS已广泛应用于
各种遗传病检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NGS,二代测序技术;
30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 血、尿淀粉酶有助于胰源性糖尿病
的鉴别
• 低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注意
HNF1A-MODY(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
糖尿病)
• 乳酸检测有助于线粒体糖尿病的鉴
别
• 抗核抗体等其他自身抗体检测有助
于B型胰岛素抵抗的鉴别
• 眼底检查、电测听、声阻抗、肌电
图检测,对Wolfram综合征、线粒体
糖尿病、神经系统遗传病等继发性
糖尿病有重要提示作用
• 需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相应的
检测
• 是评估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 发病时HbA1c<8.7%是暴发性
T1DM的必备诊断条件之一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需在采用标
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质量控
制的医疗机构进行
• 血清胰岛素的空腹水平升高可
以反映胰岛素抵抗
•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血糖水
平有助于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判
定
血清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白 其他相关指标
其他指标
糖尿病的常见分型
不同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T1DM
单基因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
GDM
未定型糖尿病
T2DM
31
亚型
特点
起病时间 人群 诊断标准
暴发性T1DM 起病急骤 多见于亚洲,
尤其以中、日、韩常见
• 高血糖症状出现1周内发展为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 首诊血糖水平≥16 mmol/L,且 HbA1c <8.7%
• 空腹血 C 肽水平<100 pmol/L和(或)负荷后血C肽水平<170pmol/L
可急性起病,
亦可缓慢发病
≥18岁,LADA
• 糖尿病起病年龄≥18岁
• 胰岛自身抗体或胰岛自身免疫T细胞阳性
• 诊断糖尿病后不依赖胰岛素治疗至少半年
<18岁,LADY
• 糖尿病起病年龄<18岁
• 胰岛自身抗体或胰岛自身免疫T细胞阳性
• 诊断糖尿病后不依赖胰岛素治疗至少半年
特发性T1DM#
• 一类病因未明的 T1DM 亚型。具有T1DM的典型临床特征但胰岛自身抗体阴性
• 胰岛 β 细胞破坏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 约30% 携带HLA-DQ 易感基因型
• 部分存在谷氨酸脱羧酶(GAD)65反应性T细胞
• 约20%年轻起病患者基因检测被诊断为单基因糖尿病
• 可认为是暂时性诊断,进行C肽动态观察、基因及胰岛免疫检测,将有助于明确其病因
自身免疫性T1DM
T1DM,1型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MODY,HNF1A-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LADY,青少年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2A,胰岛细胞抗原2 抗体
;*,在中国成年人中缓发性T1DM(即LADA)患者约占所有T1DM的2/3;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病因及亚型
• 病因: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胰
岛素分泌缺乏所致,特征是胰岛
功能差,终身需要依赖胰岛素治
疗
• 分型:
• 病因分型:
自身免疫性 T1DM(居多)
特发性T1DM
• 起病缓急分型:
暴发性T1DM
经典性T1DM
缓发性T1DM(LADA)*
• 全年龄段发病率:1.01/10万人年
• 发病年龄:高峰在10-14岁,新发病
患者中约60%小于30岁
• 诊断:
• 发病年龄通常<20岁
• “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 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
• 体型非肥胖
• 血清C肽水平明显降低
• 依赖胰岛素治疗,且大多数有胰岛
特异性自身抗(如GADA、IA-2A等)
• MODY:起病年轻,体型消瘦,
但胰岛功能与T1DM相比较好,
基因检测可发现突变位点
• 罕见免疫介导糖尿病:胰岛自身
抗体阳性,部分表现为高胰岛素
血症或自发性低血糖,可伴其他
自身免疫病及黑棘皮等特征表现,
结合相应的抗体检测可将其鉴别
T1DM,1型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MODY,HNF1A-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LADY,青少年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2A,胰岛细胞抗原2 抗体;
*,在中国成年人中缓发性T1DM(即LADA)患者约占所有T1DM的2/3;
T1DM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T1DM
流行病学及诊断 鉴别诊断
T1DM亚型的特点和诊断标准 T1DM
32
分类 致病基因 致病基因伴随临床表现
NDMa
TNDM
致病基因超过20种
染色体6q24上的父源印记基因过表达(60%~70%)
PNDM
编码胰岛β细胞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KCNJ11(38%~60%)和
ABCC8基因(20%~30%)
DEND 综 合 征(发 育 迟 缓 、癫 痫 和NDM)、发育性共济障碍或注意力缺陷等
INS基因突变 异常蛋白细胞内堆积和成熟胰岛素合成减少
MODYb
致病基因有 14种,约占临床诊断的60%~70%
HNF1A-MODY 未发展成糖尿病之前即可尿糖阳性,微血管病变较多
HNF4A-MODY 新生儿期可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和巨大儿
GCK-MODY 无症状的轻度空腹高血糖
CEL-MODY 儿童期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
ABCC8-MODY 和 KCNJ11-MODY 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线粒体糖尿病c MTTL1基因3243A>G突变
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
MELAS综合征,表现为破损性红肌纤维病变性骨骼肌病、脑病、乳酸性酸中毒和卒
中样发作。少数患者可伴有神经、眼、心肌及骨骼肌等综合征表现。确诊后应尽早
胰岛素治疗;为减少乳酸堆积,应避免服用双胍类药物或剧烈运动
遗传综合征单基因糖尿病d WFS1基因突变 伴视神经萎缩、中枢性尿崩症和神经性耳聋
自身免疫单基因糖尿病e 已知有9个致病基因,包括AIRE、CTLA4、FOXP3、IL2RA、ITCH、
LRBA、SIRT1、STAT1、STAT3[76-81]
在新生儿期即表现为糖尿病、蛋白丢失性肠病和严重湿疹。还可累及甲状腺、血液
系统等。除对症治疗外,患者需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 单基因糖尿病由影响胰岛β细胞发育、功能或胰岛素作用的单个基因突变所致,约占所有糖尿病的 1%~5%
• 迄今已发现70余个单基因糖尿病的致病基因,大多数通过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而致血糖异常
• 同一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引起的糖尿病,临床表型可能为差异较大的多种类型
NDM,新生儿糖尿病;;MODY,HNF1A-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T1DM,1型糖尿病;MODY,HNF1A-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NDM,新生儿糖尿病;PNDM,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TNDM,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
单基因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性
单基因糖尿病
胰岛素作用缺陷性
单基因糖尿病
NDM
MODY
线粒体糖尿病
严重胰岛素抵抗
单基因糖尿病
脂肪萎缩
单基因糖尿病
自身免疫单基因糖尿病
遗传综合征单基因糖尿病
单基因糖尿病介绍及分类 单基因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性单基因糖尿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单基因糖尿病
HNF1B-MODY 肾囊肿和生殖道畸形
33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胰岛素作用缺陷性单基因糖尿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单基因糖尿病
严重胰岛素抵抗单基因糖尿病
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所致糖尿病 胰岛素受体下游信号转导基因突变所致糖尿病
A型胰岛素
抵抗综合征
Donohue
综 合 征
Rabson-Mendenhall
综合征
SHORT
综合征
脂肪萎缩单基因糖尿病
AGPAT2 和BSCL2基因突变所致 AGPAT2 和BSCL2基因突变所致
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 家族性部分性脂肪代谢障碍
身材矮小、头周径小
虹膜和角膜发育缺陷、
眼眶内陷
出牙延迟
感觉性听力障碍
关节过伸
腹股沟疝
出生早期即出现异常,全身脂
肪组织几乎缺如
婴儿期即有血脂代谢异常和明
显高胰岛素血症
容易夭折
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糖尿病
蛋白尿多见
• 其表现为明显高胰岛素血症,伴黑棘皮、多囊卵巢及卵巢性高雄激素血症,可有不同程度糖耐量异常,当胰岛β细胞无
法代偿胰岛素抵抗时出现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的分类和临床特征 继发性糖尿病
分类 原发病/原因 临床特征
胰源性糖尿病 纤维钙化性胰腺病、胰腺炎(含IgG4相关性疾病)、胰腺切除、胰
腺肿瘤、囊性纤维化、血色病等
血糖升高,其他如纤维钙化性胰腺病可伴腹痛向背部放射,X线检查见胰腺
钙化,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特征性胰腺纤维化和导管内结石
内分泌疾病性糖尿病 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胰高糖素瘤、甲状腺
功能亢进症等 大多数继发于内分泌疾病的糖尿病可随着原发疾病的治疗而缓解
药物或化学品相关性
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链脲菌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α-干扰素 -
感染相关性糖尿病 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新型冠状
病毒等
通常发生于具有特殊遗传易感背景的个体(如先天性风疹) ,其致病证据多基
于动物模型和体外机制研究,尚缺乏两者因果关系的直接证据
罕见免疫介导性
糖尿病
僵人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 中轴肌肉僵硬伴疼痛性痉挛。患者常伴血清GADA
阳性,约1/3可出现糖尿病
胰岛素自身抗体介导 高血糖,少数因胰岛素自身抗体发挥胰岛素受体激动剂作用出现低血糖
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介导(B型胰岛素抵抗):系统性红斑狼疮 导致极度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常有黑棘皮、多毛、高雄激素血症、高
甘油三酯血症、消瘦等
遗传综合征相关糖尿病 Down综合征、Hun�ngton 舞 蹈 病 、Friedreich共济失调 、
Klinefelter 综合征等 -
• 继发性糖尿病是一类由特定疾病或药物等相关因素引起血糖升高的糖尿病类型
• 血糖升高可作为原发疾病的特殊表现或重要组分
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表型较轻
青春期/成
年后确诊
多见于女
性
表现为不
伴肥胖的
严重胰岛
素抵抗综
合征
表型最严
重
出生即有
特殊面容
明显宫内
发育迟缓
及异常
多在早年
夭折
多毛、黑棘皮、特殊面
容
皮下脂肪减少、牙齿发
育异常
松果体增生、指甲肥厚
生殖器肥大、腹部膨隆
多在儿童期确诊及20岁
前死亡
出生时体脂正常,至青春
期四肢皮下脂肪逐渐消失
肌肉假性肥大
呈库欣面容伴代谢异常
部分患者有严重的胰岛素
抵抗
特征性生化改变:血脂异
常升高和脂联素明显降低
34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GDM及妊娠期显性糖尿病的诊断 GDM
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一条标准即可诊断):
• 在孕期任何时间行OGTT:
5.1 mmol/L≤ 空 腹 血 糖 <7.0 mmol/L
1 h 血 糖 ≥10.0 mmol/L
8.5 mmol/L≤2 h 血糖<11.1 mmol/L
注意事项:
• 孕早期空腹血糖随孕周会逐渐下降,此时单纯空腹血糖
>5.1 mmol/L者暂不诊断为GDM,需追踪随访
定义:
• 孕期发现的,已达到非孕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
• 糖代谢紊乱多发生在孕前,但未被发现,致使其
糖尿病诊断时间在妊娠期
• 糖代谢紊乱大多不会在妊娠结束后恢复正常
定义:
• 与妊娠状态相关的糖代谢异常,但未达到非孕人群
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妊娠中后期的生理性胰岛素抵
抗相关 ,约占妊娠期高血糖的75%~90%
GDM 妊娠期显性糖尿病
未定型糖尿病的特点 未定型糖尿病
定义 特点及处置 注意
• 建议应将“未分类糖尿病”患者转
诊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分型检
查
• 2019年WHO糖尿病分型建议提出的
“未分类糖尿病”,描述的是未完
成糖尿病分型所需基本检测而暂时
未分型者
• 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不典型
• 完成胰岛功能、胰岛自身抗体
及基因检测等结果仍不能分型
者
• 具有疑似单基因糖尿病的特征,
但基因检测发现意义未明变异,
暂时无法确定病因
• 需要追踪随访基因数据库的更
新情况,进行家系调查及基因
功能研究,以确定基因变异的
意义
35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诊断及病因 临床表型 分型现状
T2DM的诊断及临床特征 T2DM
• T2DM为排除性诊断,患者在
被排除T1DM、单基因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GDM与未定型
糖尿病后,可诊断为T2DM
• 主要发病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及
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 发病年龄较大、体型偏胖及代谢紊
乱
• 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无需依赖
胰岛素治疗
• 可有明确的T2DM家族史
• 常有胰岛素抵抗相关表现,如黑棘
皮、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
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 部分T2DM患者具有酮症倾向,需
要对其胰岛功能、胰岛自身抗体及
基因筛查及随访而明确诊断
• 6项临床指标和聚类分析的糖尿病
分类法*
• 以 β 细胞为中心的糖尿病分类法#
• 这些分型诊断的探索尚未公认,
仍需深入研究
不同类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本共识推荐采用以下规范的诊断流程对糖尿病分型。
流程 方法与建议
● 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基本检验等,可明确糖尿病的分型 一、明确是否为NDM、GDM、暴
发性T1DM 和继发性糖尿病
● 根据 GADA检测结果判断分型:GADA阳性,则诊断明确;GADA阴性,加
测IA-2A和ZnT8A以提高诊断率;若IA-2A和(或)ZnT8A阳性,则诊断明确 二、明确是否为自身免疫性T1DM
● 对于3个胰岛自身抗体均阴性、临床上仍高度疑诊T1DM患者,可考虑特发
性 T1DM 的诊断
● 本共识建议:对于起病<20 岁+胰岛自身抗体阴性者,或起病在20~30岁+胰
岛自身抗体阴性+起病时非肥胖者,应开展基因检测以排查单基因糖尿病。
如基因检测阴性,且随访中C肽处于较低水平或C肽快速下降,则考虑诊断
为特发性T1DM
三、明确是否为特发性
T1DM
● 应结合各个单基因糖尿病的临床征象和发病机制,针对性开展相关基因检
测,以排查单基因糖尿病
四、明确是否为单基因
糖尿病
36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糖尿病分型诊断流程图
存在以下任一条特征者即应进行基因筛查
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各个单基因糖尿病的临床征象和发病机制,针对性开展相关基因检测,以排查单基因
糖尿病。
● 6月龄前发病
● 起病<20岁+胰岛自身抗体阴性
● 起病在20~30岁+胰岛自身抗体阴性+非肥胖
● 持续轻度升高的空腹血糖和HbA1c
● 新生儿期有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
● 母系遗传,伴听力受损、视神经萎缩或骨骼表现等
● 与肥胖程度不符合的显著黑棘皮表现,有严重胰岛素抵抗
● 可疑与基因突变相关者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基本检测(血糖+HbA1c+C肽)
具有NDM,GDM,暴发性T1DM或继发性糖尿病的特征a
检测GADA
加测IA-2A、ZnT8A和IAA c
随访C肽变化e
分型确定 自身免疫性T1DM 特发性T1DM T2DM 未定型糖尿病 单基因糖尿病
是
否
阳性
阳性
是
阴
性
阴性 意义未明 阳性
阴性
是 否
均否
否
是 具有疑似T1DM的特征b
基因检测
具有疑似单基因糖尿病的特征d
具有疑似T1DM的特征b
37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单基因糖尿病筛查流程图
无特殊
临床
表现
新生儿
高胰岛素
血症史
无症状的
轻度空腹
高血糖
疑似HNF4A
基因突变
疑似GCK
基因突变
疑似HNF1B
基因突变
疑似INSR
基因突变
疑似WFS1
基因突变
疑似线粒体
3243A>G突变
ACMG/AMP指南 单基因糖尿病 线粒体基因测序
Sanger测序# Sanger测序#
单基因糖尿病 特发型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未定型糖尿病 单基因糖尿病
阳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意义未明 阴性或意义未明 阳性
阴性或意义未明 阴性
阴性
尿崩症
母系遗传和
肌肉改变
具有疑似单基因糖尿病的特征
肾囊肿 严重黑棘皮、多毛 听力受损 伴有其他器官
严重高胰岛素血症 视神经受损 系统受累
HbA 1c ,糖化血红蛋白;NDM,新生儿糖尿病;GDM,妊娠期糖尿病;T1DM,1型糖尿病;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2A,胰岛细胞抗原2抗体;ZnT8A,锌转运体8抗体;IAA,胰岛素自身抗体;
T2DM,2型糖尿病;ACMG/AMP,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分子病理学协会。
ACMG/AMP指南
全外显子或单基
因糖尿病相关基
因靶向测序
起病<20岁;或起病在
20~30岁且起病前非肥胖
伴器官系统受累
ACMG/AMP指南
全外显子或单基因糖尿病相关基因靶向测序
胰岛自身抗体均为阴性
不伴器官系统受累 起病年龄<6月
新生儿糖尿病
38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未来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临床医学水平持续提高,从病因认识角度前瞻,糖尿病的分型可预期将超越现有的分型模式,提供给临床医师
更精细的分型策略、更便捷的分型诊断工具
糖尿病的精准病因分型诊断是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糖尿病患病率日趋增高,患者人数巨大,但目前可被明确病因分型的仅占少
数
面向未来,通过研究创新与普及提高,促进技术条件和服务能力日益完备,坚信将一定能开创糖尿病精准诊治的新格局,造福广大
患者与社会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等.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 14(2):120-139.
39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快速增长以及生育政策调整后高龄产妇的增加,妊娠期高血糖已经成为妊娠期最
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糖包括妊娠期不同类型的糖代谢异常,与巨大胎儿、剖宫产术分娩、早产、
子痫前期等不良妊娠结局明确相关,且远期母儿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增高。
我国于2007年发布了第一版《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于2014年修改发布了
第二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
分会及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妊娠合并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在原有两版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发表的国内外相关
文献、指南及专家共识,对2014版指南进行更新,撰写了《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全文已分为第
一、第二部分,于《中华妇产科杂志》发表。
指南与共识
《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解读
1964 1999 2011
2015 2013
O'Sullivan和Mahan建议对
高危孕妇进行筛查并首次
提出GDM的诊断标
2015年10月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发表了关于GDM的实
用指南
2013年8月WHO制订出新
的GDM诊断标准
推荐FPG≥7.0mmol/L或2h血糖≥11.1mmol/L
可诊断为GDM。NDGG、ADA及WHO标准
均被沿用多年
ADA建议采用IADPSG“一步法”标
准为GDM的新诊断标准
全球
中国 2007 2011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与中华医学
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制定了
《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
(草案)》
2011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及2014年中华医
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
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修订的《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
(2014)》均采纳了IADPSG标准
2022
妊娠期高血糖诊治
指南(2022)
FPG,空腹血糖;GDM,妊娠期糖尿病;WHO,世界卫生组织
40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 学术前沿 / 2022年度荟萃
指南内容包括:
分类及诊断标准 孕前保健 营养管理 运动管理 药物治疗
孕妇糖脂代谢等指
标的监测 母儿并发症 围产期处理 产后管理与随访 GDM的预防
GDM,妊娠期糖尿病
指南中核心概念发生变化
核心概念的变化
2022版指南将2014版指南中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概念更新为妊娠期高血糖,包括孕前糖尿病合并妊娠(
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PGDM)、糖尿病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
妊娠合并糖尿病
版指南
妊娠期高血糖
版指南
孕前糖尿病 合 并 妊 娠
(PGDM):根据其糖尿病
类型分别诊断为T1DM合并
妊娠或T2DM 合并妊娠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
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
(IGT)
T1DM,1型糖尿病;T2DM,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包括A1型和A2型
• A1型GDM:经过营养管理和运动指导可将血
糖控制理想者
• A2型GDM:需要加用降糖药物才能将血糖控
制理想者定义为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