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C O N T E N T S
目录
前言
02 一、智慧城市支持智能驾驶研究背景
(一)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需要 / 03
(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 / 04
(三)政策支持已由示范测试向开放道路示范运营发展 / 06
(四)双智协同发展是构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有效基石 / 08
10 二、行业发展现状
(一)典型双智城市的发展现状 / 11
(二)典型应用场景落地进展 / 35
58 三、武汉经开区双智建设现状分析
(一)区域道路特点及规划 / 59
(二)区域“双智”产业生态重点企业梳理 / 61
(三)经开区区域优势和挑战分析 / 96
99 四、对经开区双智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以应用视角拟定一个可落地性的实施目标 / 100
(二)以政府视角寻找一个可操作性的发展模式 / 104
(三)以集群视角谋划一个多维度的战略框架 / 108
(四)以法治视角构建一个可持续性的制度保障 / 111
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
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
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
中国。这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指明了方向。
智慧城市支持智能驾驶协同发展是以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
现不同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示范应用为目标,坚持需求引
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循序建设、车城协同的原则,同时服务于智能网联
汽车和智慧城市发展需求,规划建设城市智能基础设施,搭建汇聚动静态
数据的车城网平台,开展面向汽车、交通和城市的示范应用,推动相关领域
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打造集技术、产业、数据、应用、标准等为一体的融
合发展体系。作为首个系统性开展“双智”协同发展的国家,国内多个城市
正在加速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双智协同发展路径,力求打造出双智协同发
展的“中国样板”。
在此背景下,武汉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主动承担“双
智”建设的新使命,深入开展智慧城市支持智能驾驶发展研究,形成本
课题研究报告,探索武汉经开区加快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
城市基础设施相关产业发展逻辑和技术标准体系,旨在
指导武汉经开区奋力谱写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车谷
新篇章。
F O R E W O R D
前 言
01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智慧城市支持智能驾驶
研究背景
CHAPTER 1
02
(一)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需要
双智协同发展是推进智慧发展的重要举措。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
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上
升为国家战略,指出要提升智慧发展水平,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交
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还要加快既有设施智能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
市协同发展,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
平台、集城市动态静态数据于一体的智慧出行平台。双智协同发展可作为智慧化的
公共服务和智慧城市治理新理念的切入口,为新型基础设施、卫星导航、物联网、智
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发展提供契机,研发一批城市大脑、“最多跑一次”、城市运
行管理中心、数据资产登记、互联网医院等特色亮点和创新应用,通过打造“聪明的
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用智慧、高效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提升人们的福祉。
双智协同发展是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
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双智强调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
联汽车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双智协同发展的持续推进,将助力经济
社会发展全面向绿色转型、数字转型,支撑实现“双碳”目标。双智协同发展可推动
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促使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
峰,降低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
发展。同时,智慧城市将带动“城市大脑”的发展,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地服
务于政府部门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动态优化城市能耗。
双智协同发展是推动数据发挥要素作用的重要场景。2022年12月19日,中共
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要求加
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
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双
智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
统、跨部门、跨业务的系统管理和服务。其中,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是关
键,大数据将驱动双智协同发展的变革。反过来,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
城市各类数据集中融合汇聚和综合智能分析,建立健全数据辅助决策的机制,推动
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政府决策新方式;同时,
这些应用场景都是先行探索数据发挥要素作用的重要载体和场景,推动数字经济的
蓬勃发展。
03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
未来智慧城市离不开智能网联汽车。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纽
带和动脉,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饱含活
力、持续发展的根基是人口,而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
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前期缺乏科学规划、没有考虑路网辐射衔接作用的道路遭
受沉重的负荷负载,随之衍生出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停车难、乱停车现象严重,人
行道被占用,造成步行者成为了弱势群体。另外,交通状况变得复杂也导致交通事
故不断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道路安全状况报告》显示,道路
交通死亡人数继续上升,每年造成135万人死亡,这意味着全球平均每24秒就有一
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
城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巨系统,其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运营秩
序,高效率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人们选择在城市居住、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城
市属性促使未来城市趋向越来越智能的方向发展。构建城市各重要功能组成朝着
“信息化”发展的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纵观整个城市发
展史与科技变革历程,城市交通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是对城市空间变
迁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变革。
在未来的智慧城市中,智能网联汽车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物联网”和
智能网联汽车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卫星定位系统能够精确到厘米级别,无
人驾驶又能摒除人为驾驶的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从理论上讲,汽车前后左右安全距
离将大大减少,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在未来“共享交通”理念下“,无人驾驶共享交通
系统”将从运载能力和私人汽车保有量上极大地缩减城市车行道的需求。未来城市
私人汽车出行将受到严格限制,从根源上缓解了城市交通空间压力。
双智建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赛道。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
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新功能培育壮大的重要方向。各国纷纷加快战略部署,通过
发布顶层政策规划、修订相关法规、鼓励技术研发、支持道路测试示范及运营项目等
方式,推动产业落地发展。
比如,美国连续多年发布“智能交通系统战略”,持续推进多模式车联网综合一
体化发展、载运工具的高级自动化、自动驾驶与交通系统可靠高效集成,改善创新环
境,并持续投入支持资金,引导和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欧盟通过系统战略规
划、技术路线图、支持创新研究项目等方式促进欧盟层面共识达成与跨行业协同,不
04
断加强对物理/数字基础设施的研究,加速网联式自动驾驶发展;还率先探索创新保
险和伦理制度,英国《自动与电动汽车法案》率先明确保险和责任分担,德国《道路交
通法》《自动化和互联化驾驶道德准则》分别是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立法、允许道路测
试和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系统设计伦理要求;日本注重搭建以法规、标准为引领的智
能网联汽车综合政策体系,持续推进《道路交通法》《道路运输车辆法》《自动驾驶汽
车安全技术指南》等法规标准的修订,增加自动运行装置管理等新的安全标准,将自
动驾驶模式下的交通事故纳入传统汽车强制保险适用范围;创新机制方面,制定国
家级创新项目《SIP(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自动驾驶系统研究开发计划》,并据此成
立自动驾驶推进委员会,形成产学官一体的自动驾驶研发机制。中国制定《车联网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鼓励企业突破关键技术,修订并发布《道路交
通法(修订建议稿)》,首次在法律中对智能网联汽车提出规范建议,规定经测试合格
的,符合条件的智能网联汽车允许生产、销售、使用。作为世界各国争相竞争的高
地,中国应当围绕战略规划、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创新研发等方面制定长久的产业
发展体系,力争在新一轮的汽车产业变革中处于领先地位。
05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三)政策支持已由示范测试向开放道路示范运营发展
相比于传统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新兴技术,存在诸多不成熟的地方。从
提出概念,设计研发,到真正落地、开放的市场化运营,智能网联汽车需要经过严谨、
科学的论证和试验,经过实验室阶段、封闭道路测试、有条件的开放道路测试到开放
道路上面向公众的试运营、市场化运营,一步步走向成熟。与之相匹配的,政府的支
持政策也在循序渐进中演化。
地方积极推动载人载物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于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7年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
期发展规划》明确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国家制造强国领
导小组下,专门成立了20个部门组成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先
后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发布国家智能网联汽
车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成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开展封闭、半封闭区域
测试验证等,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满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2018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
安部、交通运输部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为我国智能网联
汽车道路测试提供政策支撑。道路测试作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不
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自该规定发布实施以来,到2021年7月,全国27个省(市)出台
管理细则,建设16家测试示范区,开放3500多公里测试道路,发放700余张测试牌
照,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700万公里,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取得了阶段性进
展,也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条件日趋成熟。同时,道路测试工
作开展过程中,诸多问题开始显露,比如各地测试方案不统一、测试结果不互认,车
路协同不到位等,行业企业也要求进一步开放高速公路、无安全员测试等需求。
开始进入商业试应用阶段。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在《智能网联
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标
志着智能网联汽车不再只停留在路测阶段,开始进入应用阶段。上述“管理规范”将
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明确区分:对相关关系做了规定,即进行道路测试是开展示范
应用的前提,同时对于示范应用主体范围的界定相比道路测试主体更加宽松,有利
于初创企业的技术验证和产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范围增加了专用作业车,以满
足无人清扫车、物流小车等发展需求,这与当时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吻合,同时增加
06
了载人载物的商用化模式探索。还完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通用检测项目,
推动实现测试项目和标准规范的统一,明确在一个地方通过检测后进行异地测试时
对于通用项目不需重复检测,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其实在新规发布之前,已有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尝试开展商业运营服务,
随着新规的发布,更多的地方和示范区发布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商业运营服务。
为自动驾驶准入、销售及合法上路铺设道路。2022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自
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前提下,鼓
励在封闭式快速公交系统等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经
营活动,在交通状况简单、条件相对可控的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出租汽车客
运经营活动,在点对点干线公路运输、具有相对封闭道路等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
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经营活动。审慎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
活动。禁止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公开征求对《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
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本次试点通知的发布意
味着我国自动驾驶汽车准入、销售以及合法上路的法规路径即将铺设。
具体来看,本次试点是针对L3和L4级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与上路而发布的指
导性文件。提出的试点内容为,在全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工作基础
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遴选符合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具备量产条
件的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对通过准入试点的智
能网联汽车产品,在试点城市的限定公共道路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试点的目
标则是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引导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和车辆使用主体加强能力建
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
代优化。基于试点实证积累管理经验,支撑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修订,推进健
全完善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体系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07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四)双智协同发展是构建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有效基石
智能网联汽车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数字化移动终端。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
云计算、5G、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泛在的互
联、智能交叉的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是运用定位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
构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系统,并借助信息技术展开对各类信息数据的整合,
以促进其在智能系统之中的应用,为车载智能化发展提供高效信息数据的一种形
式;综合利用各种数据信息,可以实现对交通危险的有效预警,以保障交通安全。智
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为切入点和驱动力,通过合理规划和
优化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出行服务,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智能网联汽车不再是
简单的交通工具,是互联网、物联网的节点,大数据的源泉、宽带移动的智能终端,成
为人与路、人与城市、路与城市之间数据链接的纽带和终端。
智慧城市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随着汽车加速朝着智能
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对于城市建筑、道路、设施等数字化、
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的支
撑和保障。比如市政感知基础设施涵盖城镇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基础设施升级
改造和智能化管理,包括智慧灯杆、智慧井盖、智慧道钉、地下管网和地下管廊等,交
通感知基础设施根据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需要,在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及道路两
侧加装雷达、摄像头等道路感知设备,对车道线、交通标识(包含警告标志、禁令标
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辅助标志、旅游区标志等)、护栏等进行
数字化改造,支撑车路协同发展。
双智协同发展提供了一条未来城市建设路径。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城市是人
类进步的重要产物,人类在城市中追求并享受更便捷、健康、多元、安全的生活。自
第一批城市形成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便与城市协同进化。而随着人口数量
剧增、“超级城市”的出现,前期城市布局不科学、环境衰退、资源不足等问题逐渐凸
显出来。尤其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如今更是面临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街道
空间被小汽车占用,行人、自行车道、绿化带等空间被严重压缩。对马路进行简单的
“拆缝修补”,受到资源、空间、环境、设施等许多限制,也难以根治问题。
伴随信息技术的出现,将道路、空间、城市联网化、智能化,为解决问题带来新的
机遇。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
划(2021—2035年)的通知》明确指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城市道路基础
08
设施智能化建设改造相关标准制定和管理平台建设,推动智慧城市与智能汽车协同
发展。
双智协同发展可以推进城、车、网相互独立的传统产业体系(即城建产业、汽车
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之间形成新的关联,升级为现代产业体系(即新型基础设施、新
能源汽车、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体系(即智能化市政基础设
施、智能网联汽车、城市信息模型),形成一条可行的车城网协同的未来城市建设路
径。
09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行业发展现状
CHAPTER 2
10
上海市 (一)典型双智城市的发展现状
在开放道路测试方面,在第二届进博会“智能交通上海论
坛”上,上海市交通委对外公开,截至2022年11月,上海共开放926
条道路,合计1800.03km,覆盖嘉定、浦东新区(金桥、临港)、奉贤等区
域,为28家企业,510辆汽车提供了15000个可测场景。其中嘉定区已开放
636条1117km道路,包括2021年已开放616.4km和2022年11月新开放的首批自
动驾驶高速公路测试区域500.6km(含嘉定区域内G1503绕城高速21.5km、G2京
沪高速19.5km和嘉定区内303条、459.6km地面道路),实现了嘉定自动驾驶测试
道路全域开放;奉贤区:已开放24条道路,共计97.37km;浦东新区世博区域:已开放10条道路,共计7.36km;浦东新区金桥:已开放12条道路,共计29.3km,有57个
信控路口,是目前上海风险等级(总体被评为3级,最高4级)最高的开放测试道路;
临港新片区:已开放244条道路,共计549公里(含2021年开通的首条快速路两港大道28.4km和东海大桥34km)。
在测试场景方面,2021年11月,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
示范应用场景拓展工作实施方案》,以示范应用驱动技术创新、以试点先行推动政策
突破、以实际需求带动规模效应,重点考虑在智能出租Robotaxi、智能公交Robobus、智能物流、智能零售、智能配送、观光接驳、智能清扫及智能重卡等8个应用场景
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商业路径。目前在Robotaxi方面,百度Apollo、滴滴、小
马智行、AutoX、赛可出行(享道Robotaxi)等企业已在嘉定区进行载人出行服务,在
Robobus方面,云骥智行在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已获得RoboTaxi和
RoboBus两种车型的道路测试牌照;在智能重卡方面,友道智途开发的港区内智能
转运车辆(AIV)完成洋山一期至洋山四期港区之间和洋山四期港区内的货物转运,
同时上汽红岩与友道智途携手打造的“5G+L4”智能重卡在东海大桥自动驾驶测试
项目已实现5车编组,中间3车真无人的技术测试落地;另外智能零售及末端配送在
特定区域不断深耕,智能清扫车在高架封闭养护时段、封闭园区内开展道路清扫测试。截至2022年11月,累计完成智慧出行服务超40万人次,港口智能重卡转运超
15万TEU集装箱,智能配送服务超10万单。各地车城网平台上线试运行,初步形
成服务能力。
在车联网建设方面,上海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数据中心,打通车路网云数据
11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链,实时采集全市28家企业,510辆测试车,以及开放道路上红绿灯和摄像头的监控
数据,保障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安全。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打通智能网联汽车、
智慧出行应用和智慧城市之间的数据链路,构建综合云控平台,确保“车—路—网—
云—图”多维数据互通共享,实现地上地下信息全贯通。探索自动作业车辆、自动驾
驶车辆、用户手机导航终端与封闭园区智慧底座的融合,实现出行、诱导、泊车、作业
一站式服务。支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一体化多级云控平台建设,推动公
共资源数据开放和区域平台的数据对接,开发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动态信息服务、
道路交通综合管控、智能基础设施运管等智慧交通应用。
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管理方面,上海市陆续出台了《上海市智能网
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2021 年 10 月)、《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
管理办法》(2021 年 12 月)和《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实施细则》(2022 年
11月)三份管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以及载人载物运营和无
人测试和示范的申请条件。如在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申请方面,明确单个申请主
体首次申请的车辆数不超过50辆,同时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申请必须按照测试评
价规程进行不少于30次的有效试验测试,测试通过率分别为不低于90%和须达到
100%,若想增加测试和示范车辆数量,需满足在依法依规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和示
范满 6 个月,并且单车平均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累计不低于 1000km 和 5000km,方
可申请增加测试和示范车辆数量。在载人载物示范运营方面,优先支持有驾驶人
的智能出租、智能公交和智能重卡的示范运营,但需在满足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
基础上,分别达成相应目标才能进行示范运营,且示范运营主体首次示范运营的车
辆数量不超过5辆,后续每次新增示范运营车辆数量不超过30辆。如智能出租示
范运营,需在开放道路测试阶段自动驾驶累计里程不少于20万km,且单车自动驾
驶里程不少于5000km,完全覆盖所声明行驶区域道路,同时在拟示范运营区域内
依法依规完成由第三方机构随机指定和监督的20次以上载人示范应用;智能公交
示范运营,需在开放道路测试阶段自动驾驶累计里程不少于 1.5 万 km,且单车自
动驾驶里程不少于3000km,完全覆盖所声明行驶区域道路,同时在拟示范运营区
域内依法依规完成由第三方机构随机指定和监督的10次以上载人示范应用;智能
重卡示范运营,需在开放道路测试阶段自动驾驶累计里程不少于 2 万 km,且单车
自动驾驶里程不少于2000km,完全覆盖所声明行驶区域道路,同时在拟示范运营
区域内依法依规完成由第三方机构随机指定和监督的 10 次以上载人示范应用。
目前,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获颁示范运营
通知书,以及首批智能网联载货示范运营证件。在无人测试和示范申请方面,上海
12
市正加速由特定场景向开放道路拓展。如2021年印发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
试与示范实施办法》中明确:应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通过相关测试后,按照“主驾
驶有人、仅介入急停”“车内有人、仅介入急停”“车内无人”的步骤分步实施且无人
测试和示范申请区域不得超出有安全员测试和示范申请获得的区域范围进行无人
化申请,但优先支持在机场、港口和产业园区等特定交通场景开展无人接驳、无人
配送、无人环卫、自主泊车等示范应用。而在 2022 年 11 月 23 日上海市人大通过
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中明确支持在浦东
新区行政区域内划定的路段、区域开展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
用、示范运营、商业化运营等创新应用活动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并将于2023年
2月1日起施行。
面向2025年,上海市在2022年下半年陆续印发了《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
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 年 8 月)和《上海市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2023—2025年)》(2022年11月)多项政策文件,明确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
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
(L3级)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过70%,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L4级及以上)汽车
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同时要加强四个一批(含一批交通基础设
施场景,一批规模化示范应用,一批交通管理新范式和一批标准规范)和18个各具
特色的创新应用项目(含智慧高速、城市道路、智慧出租、智慧公交、智慧重卡、智慧
停车场、封闭园区、综合CBD城市应用体和管理范式等)的落地,实现智慧道路基础
设施和重点区域覆盖,基本建成系统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管理体系。具体的量化目
标包括:
打造10款以上爆款智能网联汽车、10个以上商用智能网联汽车标杆应用场
景;
在浦东等重点区域培育3个以上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落地示范区域;
建成智慧高速公路和智慧城市道路(含快速路)超过800公里,智慧路口超过
500个;针对大型(备案泊位数300个以上)和特大型(备案泊位数1000个以上)公共
停车场(库),建成示范性智慧公共停车场(库)超过100个,包括国内第一个G3级智
慧停车场库、国内第一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集卡营运的全息道路;
支持和加速嘉定和临港新区全域开放;奉贤区依托超大规模地下车库、智慧
公交接驳等场景,打造“智慧全出行链”示范区域;浦东新区在车规级芯片、人工智能
算法、智能计算平台、线控执行系统等领域加快布局。
13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图1 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总体情况
北京市 在开放道路测试方面,截至2022年12月,北京共开放323
条道路,合计 1143.78km,包含 82 条 423.26km 无人化测试道路和
57条243.74km夜间测试道路,覆盖亦庄经济开发区、大兴区、顺义区、海
淀区、房山区和通州区6大行政区域,同时测试场景覆盖京津冀地区85%以
上城市场景、90%高速及乡村场景。其中,经开区累计开放 111 条道路,合计
322.46km;大兴区累计开放1条道路,合计10.5km;顺义区累计开放77条道路,合
计 408.78km;海淀区累计开放 97 条道路,合计 331.2km;房山区累计开放 11 条道
路,合计18.0km;通州区累计开放26条道路,合计52.84km。
在测试车辆方面,目前北京市已为17家企业,379辆汽车发放自动驾驶道路测
试用临时号牌,包含Robotaxi、Robobus、干线物流、无人零售车、无人配送车、无人
巡逻车、无人环卫等七大类场景智能网联汽车。如在Robotaxi方面,主要有百度、小
马智行等企业,在Robobus方面,轻舟智航、商汤科技、百度等企业将按照道路空载
测试、模拟载人测试、内部体验测试和示范应用四个阶段推进智能网联客运巴士场
景应用;在干线物流方面,主线科技、小马智卡在京台高速双向10公里高速道路进
行自动驾驶物流配送示范验证;在无人小车方面,仙途智驾正开展日间及夜间自动
驾驶环卫场景常态化测试;新石器慧通在公开道路进行警务巡逻服务和在经开区的
开放道路和封闭场景开展无人零售;京东物流、新石器慧通在经开区主流商圈、社
14
区、产业园区等实现区域性快递和生鲜无人化配送等。截至2022年12月,累计部
署智能网联汽车近470辆,累计自动驾驶里程已超过1137.16万km,其中商业化自
动驾驶里程超500万km,无人化里程超100万km。Robotaxi站点超过1000个,累
计服务人次超93万,无人配送订单超25万,无人零售车站点超过200个,订单总量
超240万人次。首钢冬奥示范区占地8.63平方公里,已实现无人接驳、编队行驶、分
时租赁、无人快递、无人配送机器人、无人售卖商用车、无人清扫机器人、无人巡检机
器人共8个自动驾驶示范场景。
2021年4月,依托北京示范区,设立了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简称
政策先行区),并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政策先行区
实施范围包括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和配
套服务楼、停车楼总建筑规模约140万平方米),以及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全长约
26.6km)、京津高速北京段(全长约34km)、大兴机场高速公路(全长约27km)、南五
环路连接段(新机场高速口至京津高速口段,全长约19km)、南六环路连接段(新机
场高速口至京津高速口段,全长约 23.8km)及大兴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全长约
14.7km)等6条总长约143km的高速、城市快速路段。形成涵盖城市路、高速路、快
速路等多场景物理范围,后续根据应用场景需求并经市政府同意可扩展至全市其他
区域及路段。
政策先行区是以管理政策创新为目标的先行区,通过搭建“2+5+N”政策体系来
解决当前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政策管理问题。其中,“2”是指
以《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和《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
行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办法》为顶层设计,指导先行区建设。“5”是针对在示范区快
速落地的乘用车、客运车、货运车、特种作业车、多功能无人车等应用场景,形成相应
的政策管理体系。“N”是驾驶人管理、事故处理、商业保障、数据安全、测试互认便利
化等方面研究制定多项共性基础支撑管理政策,保障多功能场景测试示范高质量发
展。
北京示范区率先发布全国引领性政策,包括在全国率先开放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商业化、允许无人配送车、无人接驳车上路运营、开放自动驾驶汽车高速公路测试、
开放无人化道路测试、示范运营与商业化试点等多项特色政策。其中在无人化方
面,基于北京市2021年10月发布的《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无人化道路
测试管理实施细则》,根据驾驶人所处位置变化,将无人化推进分为“副驾有人”“后
排有人”“车外远程”三个测试阶段。同时,按照技术能力验证、服务能力验证、商业
化模式探索思路,又依次对应“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化试点”三级开放路径。
15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2022年11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许可相关企业开展“后排有
人”道路测试,2022年12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颁发先行区
无人化车外远程道路测试通知书。截至目前,示范区累计部署无人化乘用车70台,
主要为百度Apollo和小马智行两家企业。在道路测试阶段,当“副驾有人”阶段的测
试里程累计满1万公里时,申请主体可为单车里程满1000公里的测试车辆申请“后
排有人”阶段的测试;当“后排有人”阶段的测试里程累计满5万公里时,申请主体可
为单车里程满5000公里的测试车辆申请“车外远程”阶段的测试。同时“车外远程”
这一阶段也能分成两个小阶段,起初,每1辆测试车都需配备1名远程安全员。待技
术成熟稳定后,1名远程安全员可负责多辆测试车。“后排有人”阶段无示范应用及商
业化试点阶段。
在示范区车联网建设方面,示范区总体上包含1.0阶段(试验环境搭建)、2.0阶
段(小规模部署)、3.0阶段(规模部署和场景拓展)和4.0阶段(推广和场景优化)四个
建设阶段。目前,北京示范区完成了1.0试验环境搭建和2.0小规模部署各项任务,
并全面启动3.0阶段任务建设(已写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前两阶段,北京示
范区完成329个智能网联标准路口建设,实现双向750公里城市道路和10公里高速
公路车路云一体化功能覆盖。同时北京已建成网联云控系统,完成9大功能平台模
块设计,可检测包括逆行、车辆故障、异常停车等在内的17类交通事件,逐步实现从
基础数据推送、道路事件检测播报到协同感知安全提醒的服务能力。在3.0阶段,将
在北京经开区 60 平方公里基础上,推进周边 100 平方公里建设,逐步扩展至全市
500平方公里。
16
目前,北京整个示范区以经开区全域为核心,计划到2022年完成“智慧的路、聪
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打通网联云控式自动驾驶
的技术和管理关键环节,形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目前,在“车—路—云—网—
图”具体进展如下:
在车端,示范区已有百度、小马、北汽、滴滴、文远知行、Auto-X、新石器、京东、
美团、小马智卡、擎天智卡、主线科技、轻舟智航、商汤绝影、阿波罗智联、福田等近20
家自动驾驶及量产车企,同时示范区联合新石器新岸线、国汽智联、百度等企业自主
开发车载三模OBU已支持400多台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功能测试。北京示范区数据
显示,路侧盲区障碍物信息参与车辆关键决策率达到37%,车路协同使车辆每万公
里碰撞风险降低23%;
在路端,拥有百度、千方科技、万集科技、觉非科技等领军企业。示范区产业
聚集效应逐步显现,示范区以北京市首个标准《多功能综合杆及配套设施管理办法》
来指导智能网联路口建设,实践“多杆合一、多感合一”理念,覆盖60平方公里,329
个智能网联路口,实现自动驾驶、交通、交管、城市管理的设备设施深度复用,综合建
17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在开放道路测试方面,截至 2022 年底,广州市累计开放测
试道路433条,单向里程833.98km,双向里程1667.96km。开放测
试路段涉及白云区、花都区、番禺区、黄埔区、南沙区、海珠区等行政区。
其中,白云区累计开放4条道路,单向里程7.8km;花都区累计开放110条道
路,单向里程244.58km;番禺区累计开放67条道路,单向里程108.9km;黄埔区累
计开放 126 条道路,单向里程 187.34km;南沙区累计开放 106 条道路,单向里程
261.2km;海珠区累计开放20条道路,单向里程24.16km。
在测试车辆方面,广州已汇聚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头部企业、传
统主机厂、造车新势力、出行平台等多样化的参与企业主体,测试主体数达到13家,
共有308辆测试车辆获取道路测试许可,包括219辆乘用车、1辆重型半挂卡车、20
辆洗扫车、58辆微循环巴士和10辆中巴,有效测试总时长超过51万小时、有效测试
总里程达976.1万km。
在测试场景方面,2021年7月14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广州市智
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示范应用场景目录》,提出广州将围绕出行优化、示范运营、公
共服务等方向,加快推动网联自动驾驶网约车、BRT公交车路协同优化、高速路口车
联网快速通行、V2X协同驾驶交通优化、干线物流智能驾驶重卡、自动驾驶接驳车、
广州市
设成本降低近40%;
在云端,示范区已完成边缘云和中心云分布式基础架构建设,拥有大唐电信、
新岸线、云控智行等创新企业。其中,中心云:汇聚路侧、车端、信控及第三方平台数
据等,对外提供22项车路云一体化及智慧交通服务;边缘云:通过路侧OS定义边缘
云基础软件架构,向上支持国产化车路协同算法及应用开发,向下兼容、适配国内主
流芯片及设备,初步形成了对国产化产业生态的支撑作用;
在网端,示范区打造的自动驾驶和智慧城市专用网络,支持成立京智网,已实
现远程驾驶、监控数据回传、智能网联公交等需求;
在图端,依托自然资源部批复的国内首个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应用试点,建成
高精度动态基础地图平台,实现高精地图快速更新及动态信息发布。已聚拢四维图
新、高德地图等优质企业,支持成立国汽智图,支撑图端建设。
面向2023年,北京市将继续践行“车路云网图”一体化技术路线建设、拓展高速
货运运营场景和Robotaxi无人化等工作推进,同时正在开展L3试点的研究,拟基于
此前在L4自动驾驶监管层面形成的基础,针对L3车辆和系统做适应性调整。
18
网联自主泊车、自动驾驶专用车、自动驾驶小型服务车辆等9项应用场景建设。目
前,已落地的场景包括Robotaxi、Robobus、智能重卡、无人环卫、港口等。如公交集
团在广州市黄埔区国际生物岛开行1条自动驾驶公交(Robobus)应用示范线,并有
5台自动驾驶出租(Robotaxi)应用示范车辆在岛内运营。广州南沙港四期已有70
台无人驾驶小车完成测试。另外,花都区2021年出台了《花都区建设末端物流自动
驾驶无人配送示范区实施方案》,探索在花都区部分校园、园区、景区、社区、商业区
等场景开展快递、商超生鲜、餐饮零售等试点业务的无人配送示范应用,同时受疫情
影响,京东物流、行深智能等末端配送已投入运营。在泊车方面,广州已建成停车场
行业管理系统建设应用,依托“广州泊车”小程序正式对外提供智慧停车信息综合服
务,实现停车行业管理、停车信息查询和诱导等多位一体的停车信息综合服务功
能。同时,广州将逐步允许在开放的高快速路开展测试,允许开展远程载客、远程载
货测试,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自动驾驶平均脱离间隔里程”[即无需驾驶员(安
全员)干预的自动驾驶平均行驶里程]这项衡量企业技术发展水平的指标纳入分类、
分级测试条件,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迭代更新的步伐。
同时,2021年7月,广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的工作理
念,发布《关于逐步分区域先行先试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
示范运营政策的意见》《在不同混行环境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
运营的工作方案》两个基础文件,提出建立“1+1+N”的混行政策体系,在有条件开展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的区域,设立混行试点区。两个“1”即上述的指导意见及工
作方案,“N”即若干个配套文件,包含运营管理、测试优化、监督执法、数据和网络安
全、财政支持等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应文件。基于以上政策体系的完善与落实,混行
试点工作于2022年6月取得阶段性成功,南沙区成为广州首个混行试点区,广州小
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3款示范运营车型通过认定,目前已投放15辆自动驾驶出租车
开展示范运营;2022年12月,花都区获批广州市第二个混行试点区,广州小马慧行
科技有限公司及广州沃芽科技有限公司2款示范运营车型通过认定。同时,广州市
明确提出将分五个阶段完成不同混行比例、车路协同不同参与度以及多种新型出行
服务的多维度、综合性、大规模城市交通试验,预计到2025年第五阶段,在混行试点
区域,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导入率大于40%且不大于50%,或者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投放量大于5000台且不超过1万台,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无主动安
全事故达180天。
19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在车联网建设方面,广州已从方案设计阶段转至建设阶段,总体来看,目前已完
成黄埔、花都、番禺、南沙等示范区内约532公里高精地图数据采集与制作;路侧设
备已完成部分安装调试工作,高精度地图平台与车联网统一数据平台正在开展上线
前的测试工作,同步开展各区域间协议对接调试工作。广州市已初步形成车联网先
导应用环境。具体来看:
黄埔示范区:以规模化验证为建设方向,按照“车城网应用体系+一套支撑体系+
一套保障体系+一个车城共用数字底座”的建设架构,打造“智慧+”车城网平台,实现协
同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的创新型应用。目前一期已建成102个车联网路口,同时正在
开展黄埔示范区二期建设,将新增437公里高精地图覆盖道路,包含230个路口的智慧
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知识城、科学城、鱼珠西区等区域,策划建成集海量车、路、
云、图、城的基础设施数据,打造智车精管、智城联动、智行便民三大类应用。
海珠示范区:建设方向是与智慧城市CIM系统结合,完善智慧城市与智慧交
通的关联。规划在琶洲岛区域,建设里程31公里。已完成约3.5公里示范道路,11
个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5根新建多功能杆和6根利用旧路灯杆改造。
花都示范区:以智慧城市、智慧物流为建设方向,范围覆盖花都区人民政府、
花都广场、融创文旅城等地标,同时兼具了办公、生活、旅游等多种属性,利于开拓及
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应用需求。目前一期规划示范道路约18公里,涉及24个红绿
灯路口。截至2022年11月15日,已基本完成施工。
番禺示范区:以智慧城市模型及正向研发为主要建设方向,力求推进智能网
联汽车、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示范应用,构建覆盖从仿真测试、道路
测试、特定应用场景示范到城市级综合应用的多层次立体示范体系。番禺示范区规
划在番禺汽车城区域,建设里程34公里(道路17公里)。截至2022年12月15日,
已完成管道开挖修复、灯杆基础开挖及浇筑、电缆及光缆敷设、智慧杆立杆安装、电
20
在开放道路测试方面,2022年8月23日,深圳市第三批开
放道路公布,累计开放测试道路187条,里程201.37km公里。开放
测试路段涉及福田、南山、盐田、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大鹏9个
行政区域。其中,福田区累计开放道路里程17.28km;南山区累计开放道路
里程 95.23km;盐田区累计开放道路里程 8.07km;宝安区累计开放道路里程
10.17km;光明区累计开放道路里程8.03km;龙华区累计开放道路里程11.58km;龙
岗区累计开放道路里程11.56km;坪山区累计开放道路里程12.29km;大鹏区累计
开放道路里程27.15km。在测试车辆方面,据公开媒体报道,截至2021年3月,深圳
市共发放14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临时牌照。
在测试场景方面,深圳市重点打造了港口无人驾驶和城市场景自动驾驶示范应
用,城市目前主要是Robotaxi、Robobus和无人小车的运营,在Robotaxi方面,主要
有百度Apollo、小马智行、AutoX、元戎启行、腾讯等企业:在Robobus方面,主要有
文远知行、深兰科技、轻舟智驾等企业;在无人小车方面,主要有美团、新石器、白犀
牛、毫末智行等末端无人配送和元戎启行的自动驾驶轻卡、一清创新的无人物流车,
以及云洁科技、女娲机器人等无人环卫企业。在港口无人驾驶方面,盐田国际集装
箱码头早在2018年就测试应用了西井科技无人集卡量产车Well-Truck,推进港口
行业智慧化发展。妈湾港进行自动化集装箱港区的升级改造,于2021年6月正式投
入运营,现有38台5G无人集卡进行实船操作。
面向未来测试场景,在2022年11月,依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印发《深圳市智能网
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可知:深圳自动驾驶测试道路
扩展到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公路、城市道路和区域,鼓励开展开放场景内自动驾驶出
深圳市
箱接入市电、光纤熔纤通网等实施工作。
面向2024年,2022年7月,《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发布,明确到2024年,智能网联汽车3级(含)以下级
别自动驾驶汽车新车装配率超过50%,4级自动驾驶汽车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基
本建成全国领先的5G车联网标准体系和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国家级基于宽
带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初具规模。在黄埔、花都、番禺、
南沙等区建成典型的车联网先导应用环境,在一定规模城市范围内或高速公路上形
成5G、车联网网络和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全覆盖,部署车联网路侧设备(RSU)不少
于400套,改造红绿灯等道路交通设施不少于100个,部署车联网路侧感知设备、计
算单元不少于50套,前装或后装支持直连通信接口(PC5)通信和北斗高精度定位
车载终端车辆不少于10000辆。
21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租车、公交、短途接驳、城市环卫、载货运输以及无人车配送等多模式创新应用测试示
范,并允许有条件的区域进行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测试与示范活动以及在深圳开展
驾驶人不在车辆驾驶位上的无人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活动。如针对申请无人道路测
试、无人示范应用的车辆,分别设置累计3万公里、1万公里的里程门槛,并限定了首次
申请车辆数(不超过5辆)、安全员配置要求(至少配备1名无人测试与示范安全员)等
条件,以确保申请车辆具备充足的安全条件。目前元戎启行、百度Apollo等自动驾驶
车企相继在深圳福田、南山特定区域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道路测试。
在车联网建设方面,深圳将结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
点、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管理平台试点工作,以深圳(坪山)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
平台为基础,基于全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和车联网管理平台,进一步打通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建设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政府监管平台,实现人、车、路、环境
等数据统一接入、统一管理,支撑对智能网联汽车实时动态监管及车路协同信息服
务。面向2025年,基于《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
年)》可知,深圳将支持各区制定道路设施数字化改造方案,推动C-V2X网络实现全市
市政道路重点区域基本覆盖,建设5.9GHz频段C-V2X路侧单元(RSU)1500个。
另外,基于2022年11月14日的发布《深圳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实
施方案》,深圳市将加快坪山区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及国家级“双智”先行示范
区的发展,明确推动坪山区全域开放和探索开展商业化试点工作。深圳市坪山区陆
续推出了《深圳市坪山区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管理办法》《深
圳市坪山区关于智能网联汽车全域开放商业化试点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深圳
市坪山区关于无人小车全域开放管理的若干规定》系列政策。基于这些政策,进一
步明确了深圳市坪山区商业化试点及无人化测试与示范的相关申请条件,同时百度
智能驾驶、鹏程电动集团和AutoX成为商业化率先试点的企业。
深圳市坪山区商业化试点及无人化测试与示范的申请条件
22
在政策法规方面,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
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2年8月1日正式施行,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
驶的定义、市场准入规则、路权、权责认定等多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如在技术等级认
证方面,将L3、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分别定义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
自动驾驶三个技术等级,对不同等级的车辆都做了明确要求;在权责认定方面,规定有
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发生交通违法或者有责任的事故,由驾驶人承担违法和赔偿责
任;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违法或者有责任的事故,
原则上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违法和赔偿责任,但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不适用驾驶
人记分的有关规定。在市场准入方面,《条例》规定,智能网联汽车列入国家汽车产品目
录或者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并取得相关准入后,可以销售;经公安机关交通
管理部门登记,可以上道路行驶;经交通运输部门许可,可以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面向2025年,在2022年6月印发的《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行
动计划(2022-2025年)》文件中明确: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
2000亿元,形成10家以上营收超百亿企业和2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的战略梯
队,形成特色集聚、区域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基于此,深圳市于2022年11月拟定
了《深圳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1
套创新的管理制度+1项高质量发展的服务能力+N项规模化的特色场景应用+1个
可持续的资金保障体系”的工作路径,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商业应用。《实施方
案》明确到 2022 年底,实现开放道路里程 300km、示范应用规模 300 辆以上;到
2023年底,实现全市城市道路开放,并力争实现“双百示范”工程,即100辆以上自动
驾驶出租车和100辆智能网联公交车,到2025年,率先实现“一城千辆”,并形成一
流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服务能力。此次《实施方案》还鼓励各区政府结合辖区基础
优势及发展需求,建设差异化特色示范区。例如,支持福田区开展城市中心区智能
网联公交、出租车等新型出行服务试点;支持南山区开展高效、便捷、全天候24小时
按需响应的智能网联公交及无人物流示范,重点打造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创新工场;
支持罗湖区打造研发设计+生态集聚区,探索5G商用、无人驾驶、多元信息采集、智
慧交通等人工智能应用,建设智能终端产业创新应用先导区;支持宝安区依托机场、
港口、物流园区等,率先探索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无人船、无人
机)协同联动的创新应用场景;支持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打造“科技+时尚”智能网联
汽车特色示范,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融合发展,打造空天联动无人巡检系统,
构建聚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C-V2X通讯等产业集聚区;支持大鹏坝光面向通勤、
旅游、商务等出行方式创新应用场景,率先打造集景区自动驾驶公交、无人观光车、
无人售卖车等为一体的全球领先智能网联汽车滨海旅游应用示范区。
23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在开放道路测试方面,自2022年10月20日,重庆市永川区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联席工作小组发布《关于指定永川区自动
驾驶开放测试道路的通告》,指定永川区118条道路共计581.42公里道
路作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以来,重庆市累计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达到
652.62km,除永川区外,还包含两江新区的6.2km礼嘉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项目和重
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一期的4.4km和二期的55.5km(其中鱼复新城
长约36.7km,两江协同创新区长约18.8km),以及九龙坡区5.5km重庆车检院自动
驾驶测试应用示范基地。在测试车辆方面,截至2022年8月,重庆市已向百度、长
安、一汽、吉利、广汽、东风、福田汽车、庆铃集团等企业发放车辆测试牌照55张。
在测试场景方面,相比全国其他地方,重庆显得更为特殊,重庆除了高速环路、
长隧道、坡道、弯道、桥梁、林荫道等,还有“雨雾特殊天气”“3D城市”“5D立交”这样
的独特资源,堪称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全能型考场”,这给重庆打造特色应用场景
创造条件。目前,重庆已拥有Robotaxi、Robobus、无人清扫车、无人巡逻车等应用
场景。其中在Robotaxi方面,已率先发布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并向百
度发放全国首批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允许车内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社会道
路上开展商业化服务,目前永川已开通15台自动驾驶网约车面向公众示范运营;在
Robobus方面,百度自动驾驶巴士“Robobus”于2021年11月28日在重庆永川区开
启商业化运营;重庆公交集团与百度技术(Apollo)合作,在广阳岛、东站以及高新区
积极推广车路协同(L4)发展。另外,在无人小车方面,智行者室内清扫机器人和蜗
小白园区清扫机器人以及游侠(xPatrol)无人巡逻车均已落地。同时,重庆市(两江
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还将着力在直管区域打造三大类应用场景:一是依托龙
盛片区汽车产业优势,将鱼复、龙兴、水土三大新城打造成为车路协同测试场景,为
长安、赛力斯等区内整车厂提供智能网联应用测试;二是将礼嘉片区打造成为集智
慧交通、智慧城市、生活休闲于一体的车路协同示范体验场景;三是与特殊封闭区域
的智能网联化相结合,将港口、码头打造成为智慧物流车路协同应用场景。
在车联网建设方面,支持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建成可扩展的车路云一体化云
控基础平台,满足规模化、商业化的汽车决策控制、实时运行监管、交通数据分析等
应用需求。同时,整合公安交管、城市管理、智慧公交、充换电网络等现有数据平台
资源,加快建设交通数据基础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设施、交通事件信
息、充换电站/桩、停车资源等基础数据共享。统一C-V2X应用标准和安全认证标
准,实现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永川区等示范区域基础数据互联互通。
进一步为道路安全、智慧便民服务以及智能城市建设落地提供数据支撑。目前,两
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将完成400个以上车路协同路口升级,1万台车载OBU
重庆市
24
安装。重庆永川区城区60个重点路口实行全域红绿灯自适应控制,17条主干道路
动态绿波控制,平均车速提升11%,平峰时段停车次数平均减少59.5%,高峰时段拥
堵里程下降36%。车路协同智慧高速G5021石渝高速涪陵至丰都段,已安装了300
余台RSU(路侧单元)、400余套路侧感知、计算、显示设备,实现了汇入主路及匝道
150米范围、高速汇出前后300米、隧道出入口、隧道内全路段等区域的异常交通事
件融合感知及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
面向未来,重庆市先后印发了《打造全国一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
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1年6月)、《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
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2022年8月)和《重庆市自动驾驶和车
联网创新应用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2年9月)等多份政策文件,规划到
2023年:全市新建车路协同道路长度超过1000公里、改造路口数量超过1200个,车
联网应用覆盖两江新区全域;同时加快推进智慧高速建设,实现累计建设里程超过
500公里;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智能网联
关键技术领域本地支撑能力≥80%;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
10%以上,产量突破100万辆;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300万辆。为实现上述产业目标,重庆市从车联
网应用、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和智慧高速公路示范应用方面提出了具体行动方案:
车联网应用:建设车路协同道路319公里,部署路侧设备470套,完善车联网
应用环境;推动车联网在智慧公交、自动驾驶出租、无人配送物流、无人驾驶特种作业、智慧停车等多场景规模化应用,在重点区域实现闯红灯预警、盲区预警、行人穿
行预警、特种车辆优先等精细化交通监测与管控功能;持续探索车联网商业化运营
新模式,不断提升车联网终端用户渗透率。
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加快建设仙桃数据谷无人驾驶体验公园项目,在园区内
实现自动驾驶末端配送、环卫作业、出行服务等应用;支持保税港区自动驾驶物流车
示范项目进一步扩大规模,力争在保税港区内70%的智能终端企业实现推广应用;
探索在矿山、景区、港口、机场等特定区域、特定场景率先实现自动驾驶规模化运营;
推动永川区百度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基地加快建设,重点开展末端配送示范运营,持
续扩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规模;加快实施重庆高新区自动驾驶示范服务项目,新增
建设智慧路口、智慧站台、全息感知路段和智慧停车诱导服务系统,重点实现自动驾
驶通勤接驳和环卫作业场景;支持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永川区等智能
网联政策先行区建设,加快选择一批自动驾驶开放测试示范道路,率先开展高速公
路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等工作。
智慧高速公路示范应用:推进成渝高速公路扩能、遂渝高速公路扩能等智慧
25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率先启动成渝高速公路扩能重庆段建设;实施石渝智慧高速公
路能力提升项目,实现车载终端规模化批量装车,不断提升云控平台数据采集、建模
和分析能力,面向不同层次用户提供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服务;深度挖掘隧道避险、
隧道无线定位、急坡弯道路侧感知预警、大雾盲区及事件预警等高速公路车路协同
应用场景,推动“两客一危”
、干线物流车、公务用车等车辆更多加载车载终端,提升
高速公路通行安全及运行效率。
在开放道路测试方面,武汉市公布第五批智能网联汽车开
放测试道路,新增经开区313条道路总长343.9km开放测试道路,使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超过750km,覆盖武汉530平方公里区
域和150万人口,进入国内前列。其中,江汉片区开放测试道路5.5km,汉阳
片区开放测试道路63.3km,光谷花山片区开放测试道路13.4km,经开片区开放测
试道路669.2km,覆盖武汉经开区全域49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4个、中部首个全
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区域。目前,根据《武汉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总则)》,在武汉经开区全域开放的道路内,万家湖二路、新民南路等29条道路为限时
开放,开放时间为每日7时至19时,其余路段均为全天24小时开放,为全市智能网
联道路的风险评估和开放测试提供了指导依据。另外,在高速开放道路建设方面,
武汉经开区将实施武监高速等100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拓展丰富智能网联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测试应用场景。
在测试和示范场景方面,武汉市以经开区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
范区为契机,实现了智慧公交、出租、智慧交通、景区观光、末端物流、智慧停车共6大
类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涵盖共享出行、公交接驳、清洁环卫等15个具体应用场景,共
有来自东风、百度、小米等 18 家自动驾驶企业的百辆自动驾驶汽车参与测试、运营。包含:
东风自动驾驶“领航”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目前在武汉经开区22个主
要停靠点及开放测试路段试运行,运营车辆近百台,累计运营里程超过 200 万公里。未来,还将逐步投放不少于200辆自动驾驶汽车,以武汉经开区为核心向武汉
主城区域扩展;
百度“萝卜快跑”全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目前,已有52台“萝卜快跑”全
无人自动驾驶汽车(第五代Apollo)驶上武汉经开区的街头,为居民提供全无人商业
化运营服务,自2022年12月26日起,车内无人的自动驾驶车辆将正式在社会道路
上开展夜间商业化服务,将运营时间延长至夜间11时,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全
无人自动驾驶运营时段进一步拓展至7点—23点,2022年萝卜快跑的总订单数量
武汉市
26
约5万单,全无人化总订单约8000单;
东风悦享“春笋号”无人驾驶小巴,从2021年12月至今,东风悦享已在“中国
车谷”开通10条自动驾驶商业运营路线,投放运营车辆40多台,累计运营里程33.6
万公里,“春笋号”安全接送乘客5.5万人次,其首批24小时服务的车路协同无人驾
驶接驳巴士“春笋号”也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服务乘客近3万人次。随着武汉经开
区成为全域道路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区域,从2023年二季度起,东风悦享预计
还将陆续拓展超20条路线,累计投放车辆300台左右;
围绕末端无人配送,目前已有12台无人驾驶物流车、轻型货柜车在江汉大学
等高校开展商业化物流配送运营业务,累计有效运营120余天,每台车平均每天运
营时长8.5小时,快递总配送订单量24000多件,平均每天配送快递200余件;
围绕公交出行和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场景,对 236 辆公交车进行了智能化改
造,实现了公交场景的应用;
针对室外无人清扫,12辆具备清扫、洒水和消毒功能的无人清扫车在南太子
湖创新谷智慧创新街区投入使用,其清扫宽度 1.2 米,最大清扫速度为 5000 米/小
时,每小时可清扫6000平方米,是人工保洁效率的10倍;
改造建设智慧停车场,实现自主代客泊车(AVP)场景应用,如武汉经开区人
工智能科技园智慧立体停车库,可实现全自动停车。车主只需通过手机软件预约、
扫码,即可完成相关操作,从录入车主和车辆信息,车库门自动关闭,进入车库的车
辆就会乘升降机上升到固定停放位置,花费时间不到60秒。目前该车库共13层,
36个出入口,拥有18套独立智能垂直升降系统,每套服务66个车位,可容纳1186
辆车的停放,但受车位大小及升降系统的承重限制,车库暂不能停放大型SUV、7座
商务车、宝马7系、货车,和长、宽、高超过5300mm、1950mm、2050mm以及重量超
过2350公斤的车辆;
另外,针对商业化试点、远程驾驶测试和示范应用,《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
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也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申请流程及管理要
求。如规定初次申请商业化试点的主体,应在全国范围内累计获得20张以上的道
路测试牌照,累计完成20万km道路测试和10万km示范应用,申请载人商业化试
点的主体应累计开展载人示范应用1万人次以上。在申请远程驾驶测试和示范应用
方面,需在远程监控平台和通讯系统以及风险应对完善的情况下,要求:申请车辆在
开放测试路段或区域以自动驾驶模式累计测试里程不少于30000km且无发生责任
交通事故及失控状况,或指定封闭场地以远程驾驶模式(车内驾驶位无人)单车测试
里程不少于1000km且无失控状况可申请开展远程驾驶测试,且首次申请车辆最多
不超过5辆;同时远程驾驶测试车辆在开放测试路段或区域以远程驾驶模式(车内驾
27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驶位无安全员)累计测试里程不少于10000km,在测试期间无失控状况、无交通违法
行为且未发生道路测试车辆方主责的交通事故,并由工作小组确认后,可申请开展
远程驾驶示范应用。
同时,为进一步丰富自动驾驶封闭场地的测试场景,目前由中建二局“投资、建
造、运营”的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项目完成全面竣工。该封闭测试场地占地面
积1312亩,囊括高速环线、城市干道、乡镇道路、村道、城市立交、泊车等几乎所有
的道路场景,拥有四大实验室群、信号屏蔽仓、“风、雨、雷、电”等极端天气环境仓
和全长约4.3千米的F2级别国际赛车道(中部首条,设有17个弯道,可进行极限工
况测试、性能测试、急转弯盲区测试和5G远程驾驶测试),可组合形成130余种测
试场景,可为全国的汽车厂商、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软硬件企业提供测试、验证等
服务。
在车联网建设方面,武汉市经开区加大城市数字新基建的投入,截至目前,该
区累计建设1230个5G基站,基本实现居民区、自动驾驶测试区、学校及重点工业
园区等重点区域5G信号高质量覆盖,形成规模领先、质量一流、示范性强的5G基
础网络,其中位于军山新城的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基于5G的车路协
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已达 106 公里,部署 1800 多个路侧智能传感设
备,全面覆盖5G通信网、高精度地图、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等相关智能基础设施,具
备L4级以上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运行条件,成为全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
示范区。
面向未来,武汉市于2022年7月印发了《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针对武汉市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工作,提出从建设智慧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车城网平
台和探索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新模式三个方面出发,实现:1—2年,完成不少于100公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
28
里开放测试道路智能化改造,智慧公交、自动驾驶出租车、末端无人配送等示范应用
场景逐步落地,城市云平台、城市基础服务平台等基本建成;3—5年,形成累计500
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测试道路,形成一批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标准规范,
应用场景基本落地,建成车城网平台、开放道路测试综合管理系统、运营调度系统
等,交通数据共享、数据治理、交通仿真等功能实现应用;在智能交通建设、智能网联
汽车商业化应用、区域路网协同管理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
成果。
具体到经开区来看,武汉经开区于2021年11月印发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汉南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十四五”规划》,该文件规划到2025年,武汉经开区形
成满足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完整技术体系,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全面应用,并在技术
创新、基础建设、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如技术创新方面,掌握车
路协同决策与控制、高度自动驾驶系统集成和开发能力;参与不少于10个国家、国
际相关标准与法规的研究和制订。基础建设方面,建成开源开放的车城网平台及先
进感知基础设施与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示范方面,开展自动驾驶网约车、公交
及接驳、停车等出行服务应用,干线物流、末端配送、封闭园区物流等物流服务应用,
环卫、消杀和巡检、农业等应用;创新道路测试和运营管理体系,实现智能网联汽车
商业化推广,建成全域自动驾驶综合示范区。产业发展方面,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
业集群,培育不少于2家综合性领军企业、5家细分赛道领军企业,全区智能网联汽
车及关联产业规模达到3300亿元。同时该文件聚焦智能网联汽车重点环节和关键
领域,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和开发目标,如
在强健产业链方面,提出力争到2023年,L1、L2、L3级别自动驾驶新车装配
率达到50%,网联式辅助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达到10%。到2025年,L1、L2、L3级
别自动驾驶新车装配率达到80%;
在加强支撑链方面,力争到2023年,建成支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
化道路累计超过200km、实现重点区域和道路实现C-V2X网络全覆盖以及武汉经
开区到其他行政区等跨区道路协同开放;到2025年,完成武汉经开区内500km道路
的智能化改造与建设、实现武汉经开区全域部署C-V2X网络以及武汉市到其他城市
等跨城市道路协同开放;
在完善应用链方面,经开区围绕载人、载物以及其他专用车等应用场景,提出
了2023年、2025年阶段目标:
29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载人
载物
其他
具体场景
自动驾驶网约车应用
自动驾驶公交
与智慧公交
园区自动驾驶接驳
自主代客泊车
与智慧停车
干线物流
末端配送
封闭园区物流
无人环卫
消杀、巡检
农业
2023年目标
投放自动驾驶网约车不少于500台
全域实现智慧公交应用与运营,开放
不少于10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
实现不少于8条园区自动驾驶接驳线
路常态化运行
注册停车场实现“互联网+智慧停车”
功能全覆盖
自主代客泊车停车场数量占比20%
实现不少于5条自动驾驶物流线路示
范应用
实现不少于 500 台无人配送车辆部
署并常态化运营
实现不少于8条封闭园区无人物流线
路
自动驾驶环卫车辆投放量达到50台
自动驾驶消杀车辆投放量达到30台
智能巡检车初步试点应用
自动驾驶农机投放量达到20台
2025年目标
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车队
向武汉市推广智慧公交应用,自动
驾驶公交线路覆盖率30%以上
实现不少于 20 条园区自动驾驶接
驳线路常态化运行
自主代客泊车停车场数量占比超过
50%
实现不少于 10 条自动驾驶物流线
路示范应用
实现不少于 2000 台无人配送车辆
部署并常态化运营
实现不少于 20 条封闭园区无人物
流线路
武汉经开区40%以上环卫作业实现
智能化
自动驾驶消杀车辆投放量达到100台
智能巡检车开始大规模推广
自动驾驶农机投放量达到50台
在开放道路测试方面,截至2022年12月,长沙市开放道路
测试里程达到317km,覆盖湘江新区772平方公里,重点包含双百工
程+3条高速公路。其中,双百工程包含100平方公里城市开放道路和
100km智慧高速,100平方公里城市开放道路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选取人
工智能科技城、梅溪湖、洋湖、大王山、高新区约135km道路(道路类型包括快速路、
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同时包含7.8km智慧公交示范线)进行智能化改造;二期将
在长沙市范围(含河西、河东)进行约22km道路改造。100km智慧高速项目选取长
长沙市
30
益复线长沙段、绕城高速西南段、绕城高速西北段,全程约93km。3条高速为2022
年12月湖南省发布的《关于指定部分高速公路路段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
示范应用道路的通告》文件中指定的G0401长沙绕城高速西北、东北段(起点为观音
岩枢纽,终点为长龙互通,长度38.4km)、G5517长益北线高速(起点为观音岩枢纽,
终点为黄金园互通,长度4.4km)和G5513长张高速(起点为长沙西互通,终点为金
州互通,长度13.3km),此次开放的3条高速公路路段,均已完成智能化改造,支持车
路协同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总开放里程达56.1km,是目前全国最长的高
速开放道路,能够满足物流重卡智能驾驶道路测试及货物运输示范应用需求,目前
已正式启动高速测试相关申请。
在测试场景方面,长沙市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开展了丰富的示范应用。一是开
展智慧公交规模化应用,自2020年4月长沙智慧公交315线面向长沙市民开放运
营以来,已完成 73 条公交线路、2072 台公交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升级,在主动安
全、准点率、驾驶员监管、交通信号优先等方面示范应用,行程时间平均缩短了约
13.3%,高峰准点优化率达80%,智慧公交调度平台帮助湖南巴士提高运营管理效
率25%—30%,使定制公交通行时间节省35%以上,累计载客20万余人次。二是
开展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示范运营,已投放30台自动驾驶出租车,免费载人测试
里程超过 70 万公里,网上订单累计服务 2 万人次。三是开展智慧泊车示范应用,
2021 年 9 月,长沙湘江新区联合华为发布了协作式智慧泊车解决方案,此方案由
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情况
31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华为提供AVP云服务、边缘服务器+RSU及路侧感知摄像头,由流马锐驰提供车端
支持,已在桃花岭景区停车场落地。四是正式开启高速公路的道路测试申请。申
请高速公路开放道路测试的,应符合:取得有效的开放道路自动驾驶测试临时号
牌;应在已获得本市测试许可的开放测试道路上完成单车平均自动驾驶里程不低
于1000公里,且同型号车辆累计测试里程超过5000公里;完成里程累积且未发生
责任交通事故及失控状况,道路测试主体向第三方管理机构递交符合高速测试要
求的证明材料。同时首次申请的车辆数量不能超过 5 辆,当测试累计里程 5 万公
里后且无发生责任交通事故及失控状况的,可申请增加新测试车辆。同时,长沙正
在打造国内唯一同时具备雨、雾、光、尘等测试场景(即将完成),可满足激光雷达
等传感器大批量可复现的真实环境测试需求,以及构建与多场景深度融合的预期
功能安全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导航定位及毫米波雷达实验室、整车道路实验
室、智能驾驶实验室等。
在车联网建设方面,长沙将建设智能网联云控管理平台,汇聚智能网联汽
车、道路基础设施、交通运行、交通信控、通讯网络、基础地图等数据,将智能网联
云控平台打造为车联网运营服务平台,支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及智慧交通的监
管和运营。截至 2022 年 11 月,长沙已完成长沙主城区 200 平方公里范围内 239
个交叉口的城市道路和三环线、长益复线 100 公里高速公路实现智能化改造,安
装部署 419 套 LTE-V2X 路侧单元,促使智慧的“路”有感知、能思考、会说话。同
时,长沙 5G 基站建设持续加力,基本实现长沙核心城区和重点区域、典型场景
5G 网络连续覆盖。
面向2025 年,湖南先后出台了《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2022年3月)和《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区行动
方案(2022—2025)》(2022年8月)两份文件,基于文件规划,湖南湘江新区将允许
高速测试,功能型无人车规模化示范应用及运营,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商业化运营和
自动驾驶出租车进行全无人应用示范、全天候商业运营;同时鼓励企业在校区、园
区、景区等封闭、半封闭区域开展无人小巴接驳。规划到2025年,全省汽车年产量
力争突破150万辆,其中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超过70%;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联(5G-V2X)在部分城市道路、高速
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实现 1200 平方公里、
1712公里道路里程开放;实现环卫、物流、接驳、配送四类场景千辆级规模化应用,
打造10个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车联网商用场景,初步建成“特色鲜明、政策开放、创
新包容、国内领先”的创新应用示范区。
32
在开放道路测试方面,截至2022年9月,无锡市开放道路测
试里程达到177km,覆盖锡山、滨湖、经开、新吴及惠山区等。在测
试车辆方面,据公开信息报道,无锡市于2018年9月为上汽集团和奥迪
中国的两款自动驾驶汽车颁发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此后,在2021年9月无
锡颁布《无锡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后,无锡于
2021年10月向奥迪、佳利达物流(上汽)、轻舟智航、航天大为(商汤)、中海庭、京东等6家单位颁发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及测试通知书。
在测试场景方面,无锡采用区域性试点示范推广战略,锡山区重点建设城市综
合应用示范区,积极联动智慧城市应用,开展自动接驳、商圈诱导、道路延伸感知、开
放道路测试、全息路段等应用场景建设。惠山区重点推进智慧物流与车联网融合应用。滨湖区重点强化旅游景区立体交通应用和封闭—开放道路测试。新吴区重点
推进智慧园区、智慧停车、高精度地图等车联网应用。经开区重点落地无人末端物流、无人清扫等创新应用。江阴市、宜兴市重点推进码头、港口大宗散装货物运输、
集装箱运输等自动物流应用,以及园区、景区相关自动接驳应用落地。目前轻舟智
航在经开区常态化运营3条微循环公交线路,覆盖地铁站、市民中心、雪浪小镇周边 4平方公里区域,线路总里程15公里,为市民日常通勤提供接驳服务。奥迪在无锡
落地公开道路融合V2X信号的L4自动驾驶,成功测试了6.5公里自动驾驶路线上的
13 个应用场景。同时基于 2022 年 8 月发布的《无锡市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草案)》,无锡后续将鼓励和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于摆渡接驳、物流运输、末端配送、
智能泊车等领域,创新智慧城市服务应用场景。
另外,基于《无锡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无锡市
明确了配备驾驶人和不配备驾驶人进行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的申请条件。如配备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可在无锡市全域申请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
示范运营活动,对不配备驾驶人的智能网联汽车可在指定范围内申请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活动。在配备驾驶人的模式下,以自动驾驶模式进行过合
计不少于5000公里的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或示范运营。自动驾驶模式测试、示范期
间无交通违法行为且未发生道路测试车辆方承担责任的交通事故,其中,指定区域
包含滨湖区—经开区—新吴区(约96平方公里,东至运河西路、机场高架,南至新华路、具区路,西至山水西路,北至金石路,东至运河西路、机场高架,南至新华路、具区路,西至山水西路,北至金石路);锡山区(约35平方公里,东至联福路,南至锡沪路、
锡山大道,西至新锡路,北至锡虞路);惠山区(约8.5平方公里,东至惠山大道,南至
中惠大道,西至锡澄路,北至堰裕路);新吴区综合保税区(约7.6平方公里,东至312
国道,南至新洲路,西至机场路,北至海力士意法路)。
无锡市
33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在车联网建设方面,无锡(锡山)车联网运营管理中心正式上线运营,以车联网
大数据为支撑,全面建设智慧交通体系,实现路口全息感知。截至2022年11月,无
锡已完成450平方公里、856个点段智能化改造,部署智能路网设施达1200余套;智
能网联道路超过1000公里,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无锡市车联网全域覆盖,并在重
点路口、路段区域实现高级别基础设施部署,加强交通与其他领域智慧城市基础设
施的联动与互通。
面向2025年,2021年10月,《无锡市“十四五”车联网产业规划》(以下简称“规
划”)发布,规划指出:到2022年末:实现车联网基础能力全域覆盖,重点道路开展车联网水平提升
工程。实现车联网应用场景100个,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50%。完成车联网公共
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服务不少于50家企业用户。推进车联网特色园区、载体建设,
集聚车联网企业200家。孵化形成不少于5种示范应用商业化运营,构建5种以上
的车联网后服务市场新模式。到2025年末:车联网核心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实现无锡市1200平方公里,2000个路口全覆盖为目标,推动车联网规模化部署,实现车联网区域5G+北斗
的覆盖,桥梁、隧道等关键节点部署NB-IoT等网络,重点路段建设NR-V2X示范应
用网络,满足自动驾驶业务需求;实现车联网应用场景200个,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80%。完成车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服务不少于100家企业用户;推进车
联网特色园区、载体建设,集聚车联网企业350家;孵化形成不少于10种示范应用商
业化运营,构建10种以上的车联网后服务市场新模式。
配备驾驶人和不配驾驶人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申请条件对比
34
(二)典型应用场景落地进展
特定场景中低速的无人驾驶
无人配送、无人环卫、机场运输、智慧公交、干线物流、港口货运等特定场景的自
动驾驶产业需求更大,实现落地运营更容易,因此最近几年我们看到许多自动驾驶
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从特定范围、特定领域、特定路线的自动驾驶需求入手,在特定
场景领域的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应用落地推进较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驱动:
特定场景自动驾驶面对的环境相对封闭或者半封闭,对于传感器精度要求和
高精地图性能要求相对较低;
特定场景自动驾驶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与面向消费
者的乘用车诉求不同,对系统可靠性、传感器性能和成本的要求不同;
特定场景自动驾驶对法律的要求低,部分产品如无人配送不涉及公共道路交
通法规,产品车规级要求相对简单一些。
无人配送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
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降低物流成本与新基建相结合,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
制网、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园区等融合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运用5G、物
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支持自动驾驶、自动装卸堆存、无人配送应用基
础设施的发展。
在快速增长的电商物流需求下,无人配送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问题
的前端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据统计,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千亿件,达到
1083亿件,日均快件处理量近3亿件,最高日处理量达6.96亿件,即时配送服务行
业订单规模为279亿单。同时,配送业务变得日益复杂,一方面消费者对配送时效
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配送环境不同,如室内室外等带来的规定及限制也不
同,且配送过于分散导致路线需通过人工制定,从而完成投递。
目前无人配送按应用场景可分为室内配送和室外配送。室内配送主要包括酒
店、商场、餐厅、机场等场所在100m内相对封闭的场所,目前主要以配送机器人产品
为主流。室内无人配送与人是零距离接触的,需要保证较高安全性,与此同时还要
保证机器人能够开展高效的服务工作。目前室内无人技术主要通过感知、计算、执
行三大模块来实现稳定可靠的定位和导航,以及安全和高效的工作。室外配送解决
35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方案由无人配送车、车辆运营监控平台、配送订单平台化服务、车辆量产质检工具等
产品组成,以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力为核心基础,包含自动驾驶算法及在线架构、自动
驾驶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仿真云平台、自动驾驶传感器套件及车辆、自动驾驶主动
安全算法和硬件等。通过模块化组合形成城市、园区、楼宇无人配送解决方案,并服
务于末端快递配送、商超社区服务、校园配送、园区配送、外卖、买菜、闪购等场景。
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众多企业纷纷入局无人配送领域,京东、美团和新石器获
取了北京无人配送上路资质。截至目前室外无人配送车累计运营规模超过 2000
台,已在某些领域及场景实现了小批量的落地。
室
内
配
送
机
器
人
室
外
无
人
配
送
车
36
具体来看,无人配送车在社区、商超、CBD写字楼的日常出镜率也在不断提高,主要
得益于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载物的接受度高,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观、消费观与智能、智
慧联系更加紧密,加上国家及地方政府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无人配送车进入发展快车
道。例如,2021年10月京东发布第五代智能快递车,并在双11期间全国25个城市投用
近400辆智能快递车,在北京、天津、苏州、常熟、芜湖常态化运营,覆盖城市社区、商业园
区、办公楼宇、公寓住宅、酒店、校园、商超、门店等场景,相比同期送达单量超200%。
而在2022年疫情期间,新石器无人零售车商业运营进入上海浦东张江、康桥、徐
汇华泾等地的6个封闭小区,为封控在小区里面的居民提供无人售菜服务。2021年5
月25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发布了全国首个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并
为首批三家企业无人配送车颁发车辆编码,首次给予无人配送车相应路权,实现了国
内自动驾驶领域新产品管理政策的又一次创新突破,将推动无人配送车技术创新从场
景应用加快走向商业化,为其他地方政府提供了具有指向性和区域性的管理方案。
室
外
无
人
配
送
车
续上表
37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无人环卫
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标准化、机械化、精细化和智慧化服务提升成为国家
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2019年,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
合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
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将助推智慧
环卫产业升级和推进环卫自动驾驶商业化快速落地。
目前,传统环卫服务行业突出的痛点主要体现为面临老龄化严重,65%环卫工
人在 50 岁以上;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意外事故频发;招聘难,人力出现短缺
等。环卫市场采用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可以节省超过60%以上人力、缩减成本接近
40%、提升人员管理和降低环卫工人安全风险。从无人环卫发展来看,目前主要集
中在园区、公园、学校和机场及商场等应用、普通道路&街道应用、高速高架&桥梁&
隧道应用三大应用场景,我们认为室内封闭场景和普通街道场景有望率先落地。据
估算,2020年全国清扫运营及垃圾清运市场规模在2200亿左右,预计2025年全国
道路清扫运营及垃圾清运服务规模将超过3300亿元。
由于环卫服务行业特殊性,以及当前无人驾驶环卫产品尚处于早期摸索尝试阶
段,我们认为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实力、项目落地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是
无人环卫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行业玩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重点将L4级
主要场景
园区、公园、学校
和机场及商场等
普通道路、街道
高速高架、桥梁、
隧道
车辆类型
小型环卫车
中型环卫车
大型环卫车
场景特点
完全封闭,可实
现完全无人驾驶
完全开放,环境
复杂,需配备至
少1名监管员
半封闭道路
运 行 车 辆 车 速
高,危险系数高
商业化落地难易程度&当前进展
人工为主,向机械化过渡,清洁
标准要求较低,最易实现
机械化为主,人工为辅,清洁标
准要求较高,实现难度一般
完全机械化,清洁标准要求高,
实现难度高
出于安全考虑,自动驾驶环卫
车只在示范区试运营,暂未实
现上路
无人环卫应用场景分析
38
企业
于万
智驾
仙途
智能
高仙
机器人
酷哇
机器人
智行者
深兰
科技
创始人
萧伊婷
连续成功
创业者
黄超
前滴滴自
动驾驶首
席工程师
程昊天
剑桥大学
硕士
何弢
东京工业
大学博士
张德兆
清华大学
汽车系博士
陈海波
成立时间
2020年
2017年
2013年
2015年
2015年
2014年
合作车企
龙马
环卫
瑞士
企业
波雄、
宇通
重工
徐工
环境
中联
环境
奇瑞
新能源
烟台
海德
烟台
海德
无人环卫重点企业运营情况
产品路线
无 人 驾 驶 扫 路
机、中型无人驾
驶清扫车、大型
无人驾驶清扫车
无 人 驾 驶 扫 路
机、中型无人驾
驶清扫车、大型
无人驾驶清扫车
清洁机器人、清洗
机器人、室内无人
驾驶扫地机、无人
驾驶扫路机
智 能 载 物 机 器
人、无人驾驶扫
路机
无人驾驶扫路机、
无人配送车、Robotaxi解决方案等
无人驾驶扫路机、
无人驾驶大巴
示范应用
厦门集美大学
上海嘉定区、上海创新
港、上海国际旅游度
假区、广州黄埔区、北
京海淀环保科技园、苏
州高铁新城、瑞士贝耶
那、美国凤凰城、德国
威廉港
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
广州国际生物岛、上海
浦东世纪广场、鹤壁市
5G产业园
长沙、成都、芜湖、湖
州、珠海、亳州、天津
等地
北京、天津、上海、成都
等地
上海、天津、深圳、成都、
武汉等
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在环卫场景的公司,以于万智驾、仙途智能为代表;第二类是服务
机器人背景公司,以高仙机器人和酷哇机器人为代表,这类公司早前定位于室内机
器人技术和产品,近年来也逐步开始转向室外环卫场景;第三类是人工智能科技公
司,环卫行业是其探索AI应用的一个场景和方向,如深兰科技、希迪智驾等企业。
39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2020年9月,于万智驾和龙马环卫在厦门集美大学召开无人驾驶园区运营项目
发布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开发的无人驾驶扫路机,具备厘米级精确定
位、路沿石边缘检测并贴边清扫、遇障碍物停车或绕行、遥控作业、智能语音交互等
功能,可根据实际需求提供智能辅助驾驶模式、智能跟随模式、无人驾驶模式、远程
接管控制模式。2018年8月,仙途智能在浦东新区街头展示了一支自动驾驶清洁车
队,对张江地区的科苑路进行了联合清扫,是国内首次在城市道路上自动驾驶清洁
车队作业。该车队由三辆自动驾驶扫路车组成,两辆为小型车,一辆为中型车,完成
自动苏醒、按照既定路线进行垃圾清扫、障碍物绕行、垃圾倾倒和自动泊车入位全流
程。2021年4月,挚途科技与苏州市相城绿联环卫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环卫智能清
扫服务二标段》的无人自动驾驶清扫服务落地实施,主要针对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
城周边道路,总长度约为12.7km,总面积46.7万平方米进行运营,共投入6辆类型
L4级环卫车进行工作(包括中型自动驾驶清扫车2辆、自动驾驶扫路机2辆、重型自
动驾驶洒水车 1 辆、中型洗扫一体车 1 辆)。截至 2022 年 3 月,实际运营里程
80000KM、出勤率100%、事故率为0。
智慧公交
2022年3月31日,北京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政策先行区智能网联客运巴士道
路测试、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要求无人公交在车内管理方面,每车
应配备一名安全员+一名车内管理员;在车辆运行方面,应按照规定的线路、站点、运
行间隔、首末班次时间和车辆数等开展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活动;在测试阶段方面,
通过空载测试、模拟载荷测试方可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在示范应用阶段,应通过招
募测试志愿者的方式,开展载人测试活动;在保险保障方面,每车不低于500万元人
民币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赔偿保函、购买每座位不低于50万元的乘客座位责任
险;在产品技术参数方面,对智能网联客运巴士的车长、载客人数、行驶速度、纯电动
续驶里程等技术参数进行了标准规范要求。
中国已有苏州、重庆、深圳、郑州、广州、海口、天津7座城市部署有在公开道路运
营的无人公交路线,预计到2022年底全国将有60条路线,总里程超过300km,其中
领先的城市来看,苏州15.3km、重庆10km、广州8.5km。自动驾驶公交车适用于园
区内固定线路的出行,具有出行载客量大、空间大、中低速、线路固定、商业模式灵活
等特点。目前,无人巴士入局企业主要有自动驾驶公司、客车厂商两大阵容。如百
度阿波龙、轻舟智航、文远知行、蘑菇车联以及商汤科技等自动驾驶公司,宇通、中国
中车、东风以及苏州金龙等客车厂商都推出了无人公交产品,并且在国内多个城市
开展运营。
40
自
动
驾
驶
公
司
客
车
厂
商
企业
名称
百度
Apollo
轻舟
智航
文远
知行
领骏
科技
驭势
科技
蘑菇
车联
商汤
科技
中国
中车
宇通
苏州
金龙
东风
悦享
智慧公交重点玩家一览
运营情况
已安全运营城市 22+,总公里数 12 万公
里,累计乘客12万人次
已在美国硅谷、中国北京、深圳、苏州、无
锡、武汉、重庆等10座城市开展测试及运
营,部署的自动驾驶车队规模超100台
已于广州、北京、深圳、南京、无锡、博鳌、
利雅得等海内外城市落地自动驾驶小巴
已在江西赣州经济开发区的新能源汽车
科技城内开启常态落地运营
驭势科技 5G 无人驾驶小巴已在中国电
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园区
运营
已在衡阳、苏州高铁新城等地进行运营,
同时与大理、无锡、鹤壁、鄂州、北京顺
义、通州等地区签约相关服务
相继落地上海、无锡、成都、福州、广州、
青岛、苏州和西安等城市
2022年8月发布亮相
已在广州、长沙、海南博鳌、郑州(智慧岛、
金融岛、天健湖、宇通工业园等)运营,其
中,郑东新区已投入100台无人小巴
已在高铁苏州北站附近的高级别智慧道
路上开始试运营
已在武汉经开区开通10条自动驾驶商业
运营路线,投放运营车辆40多台,累计运
营里程33.6万公里,接送乘客5.5万人次
代表产品
阿波龙
二代
龙舟ONE(有9个乘
客位和1个驾驶位)
自动驾驶小巴
(Mini Robobus)
无人小巴、智能网联
公交车
无人中巴和小巴、
无人公交B13
MOGO BUS M1
(自动驾驶小巴)
MOGO BUS M2
(自动驾驶巴士)
SenseAuto
Robobus
无人驾驶微循环
巴士小V
小宇2.0
协同1号
Sharing-VAN“春笋
号”(9座)
运营场景
园区、景区、机场、主题
公园、学校和开放道路
园区、开放道路
开放道路
园区、开放道路
机场、园区、厂区、
景区、开放道路
商务接待、园区接驳、
景区巡游、开放道路等
景区、园区和开放道路
工业园、公园景区、
学校、机场等
社区、景区、机场、
城市中心区等
社区、商业区、学校、
开放道路
景区、开放道路等
41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干线物流
2021年中国公路货运量达到391.4亿吨,占国内货运总量的75%,公路货运目
前是中国最主要的货物运输形式。干线物流是公路货物运输网络中起骨干作用的
线路运输,以高速公路为主,日均行驶里程在200km以上的省际与跨省运输,其运输
车型以栏板车、高栏车、厢式货车为主的物流用途重卡。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方政府
陆续出台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政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明确提出,到
2025年智能网联货运车辆在限定场景实现高速公路有条件自动驾驶与队列行驶,
同时在2021年2月颁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到,到2035年我们要
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
综合立体交通网。
传统物流行业呈门槛低、集中度低、运力分散的市场格局,72%的承运人为只有
一辆卡车的个体司机,同时整个行业面临司机招工难、留人难、工龄大、人工成本高
和安全事故突出等一系列问题,而采用自动驾驶技术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节省人
力成本,也可以通过算法和车辆控制,让车辆行驶成熟度趋近老司机水平,实现降低
油耗。以目前搭载L3级别的干线物流重卡来看,通过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
配置,能够带来20%左右的燃油费下降、5%道路优化费用节省、70%的人力成本节
约、10%—20%左右在维修、保险、折旧领域的降本。同时,通过搭载ADAS系统,可
有效预测识别危险与紧急情况,降低事故发生率和监控驾驶员开车行为。
目前,干线物流入局者玩家较多,自2016年开始,嬴彻科技、挚途科技、智加科
技、宏景智驾、希迪智驾等头部自动驾驶企业联合主机厂共同打造L3级自动驾驶量
产车型并公开展示,部分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小规模量产落地。
42
续上表
目前,在干线物流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的方案中,存在“商用车主机厂自研+外
购”、“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商用车主机厂”及“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物流平台”三种方
式去构建干线物流产业链生态联盟。在主机厂与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合作方面,如
2021年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采用瀛彻科技L3轩辕驾驶系统的前装量产智能重卡
开始投入使用;而中国重汽与主线科技联合开发的智能卡车在北京和山东等地进行
43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高速公路道路测试。在主机厂与物流平台合作方面,2021年9月智加科技与荣庆物
流启动联合运营,开通中国首条量产智能重卡运营专线,2021年12月,智加科技联
合华润万家和国内科技物流公司车夫网完成国内首次零售商超仓到仓自动驾驶联
合运营。截至目前,公司已经联合荣庆、申通、德坤等物流合作伙伴开启前装量产智
能重卡联合运营路线,东至上海、北至盘锦、南至深圳、西至武汉,覆盖快递快运零担
整车不同物流业务类型,实现运营0事故。
港口货运
自1960年以来,我国港口自动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当前港口垂直运输通过自
动化轨道吊已实现较高水平自动化作业,但水平运输自动化仍是港口自动化升级的
核心痛点。现有解决方案中自动导引运输车(AGV)目前是大型新建港口水平运输
的主要工具,但是需要针对港口基础设施场地改造(如道路预埋磁钉,前期投入大),
且AGV单车采购和维修价格高昂。而采用自动驾驶集卡,不仅对场地改造要求低,
而且单车成本较低,使用灵活便利,是新旧港口水平运输自动化改造的最优解决方
案。目前,自动驾驶集卡在港口运输通过车队管理系统融入港口TOS系统,可以与
港口对接,实现后台统一调度、规划路线,车辆远程监控、智能化管理等功能,能够有
效提高运输效率。
自2018年起,国内自动驾驶港口应用加速,主线科技、西井科技、智加科技等国
内多家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陆续进行自动驾驶集卡落地应用并逐步实现
商业化试运营。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3个港口落地应用无人集卡,包括上海洋山港、
宁波舟山港、天津港、妈湾港、珠海港、唐山港等沿海重要港口,累计落地无人集卡数
量超过300台。
2018年1月,西井科技发布基于柴油改造的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并投
入广东珠海港作业;2021年12月,上汽红岩联合友道智途累计投入14辆“5G+L4”
车型,实现5车编组运行,集装箱业务转运达到4万标准箱。“5G+L4”智能重卡融合
AI技术、5G技术、V2X车联通信等先进技术,打通智能汽车、车队管理、物流调度、港
口作业之间的全业务链流程,实现了在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厘米级定
位、精确停车(±3cm),以及与自动化港机设备的交互以及东海大桥队列行驶。按规
划,双方2023年将投入超30辆智能重卡,实现年度10万标箱准商业化运营目标。
除西井科技、上汽洪岩与友道智途之外,我们看到诸多主机厂和自动驾驶港口应用
场景初创公司也在加大联合研发合作力度,逐步在国内其他港口场景规模化推广示
范自动驾驶集卡技术。
44
主要港口
广东
珠海港
深圳
盐田码头
上海
洋山港
天津港
宁波
舟山港
河北
唐山港
布局港口的企业
西井科技
西井科技
友道智途
图森未来
主线科技
西井科技
主线科技
飞步科技
斯年智驾
友道智途
斯年智驾
中国重点港口自动驾驶集卡运营情况
无人驾驶卡车投入情况
2018年1月,西井科技发布基于柴油改造的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
并投入作业
2018年9月,西井科技新一代新能源港口无人集卡进驻
2019年11月,我国首个无人驾驶智能重卡集装箱转运业务启动示范运营
2021年12月,累计投入14辆“5G+L4”车型,实现5车编组运行,集装箱业
务转运达到4万标准箱
2022年底,友道智途智能重卡在东海大桥完成全国首例社会道路“减员
化”运营测试,实现5车编队、中间3辆“真无人”,提升至少40%的通行效
率,节省至少80%的人力成本
2018年4月,主线科技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投入试运营
2020年1月,主线科技完成25台无人集卡的商业交付与编队作业
2021年,主线科技再交付6台无人集卡;西井科技提供FMS车队管理系统
及IGV车型平台的自驾系统
2022年1月,天津港自动驾驶示范区(二期)落地,主线科技技术支持的8
辆无人驾驶电动集卡与30辆人工驾驶电动集卡组成混合编队开启作业
2020年10月,主线科技一次性交付13台无人集卡;飞步科技13台集卡实
现编组规模化作业
2021年5月,飞步科技在梅山港区正式组建全球最大规模自动驾驶集卡作
业车队(超40台)
2022年1月,飞步科技撤下安全员,成功完成40次装/卸箱水平运输循环作
业,无人场景下感知召回率达到100%
2022年10月,飞步科技L4级无人集卡车队由超40台扩大至超60台
2021年1月,斯年智驾投放6台无人集卡,同年8月,斯年智驾再增加投放6
台无人集卡
2022年2月,友道智途自主研发的全新无人纯电智能转运车(AIV)进入大
榭国际招商码头展开测试联调
2019年11月,5台一汽解放无人重卡投入运营
2021年6月,斯年智驾一次性交付10台无人集卡;同年12月,再投入15辆
无人驾驶集卡,且都拿掉了车辆安全员,并开启常态化无人运营
45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驾驶报告 |
无人驾驶卡车投入情况
2021年7月,挚途科技交付5台无人驾驶卡车
2022 年 3 月,国内首台散货 IGV(智能导引车)在唐山港京唐港区测试成
功,使散货运输“智能漏斗+散货IGV+智能堆高机”前场无人化作业场景成
为可能
2020年8月,主线科技联合中国重汽共同打造的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承接
了妈湾智慧港建设交工任务
2021年2月,三一海洋重工在妈湾港交付了18台无人驾驶卡车
截至2022年底,已投入使用38台无人驾驶集卡
2021年6月,东风柳汽无人驾驶卡车在北海港区投入运营
2022年9月,振华重工为北部湾钦州港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制造的
首批6台智能导引运输车(IGV)陆续从南汇基地发运。二期项目码头配套
7台自动化双小车岸桥、26台ARMG、42辆IGV等设备
图森未来投入5台无人集卡
2022年1月,厦门港海润码头全智能化改造试投产仪式举行,西井参建提
供无人驾驶产品
2022年6月,由东风悦享与东风商用车协同开发、东风悦享提供技术服务
的“无限星”第三代港口集卡在厦门远海码头投入实船使用,目前已投入20
辆东风无人集卡
2022 年 8 月,徐工港机与斯年智驾联合开发全新智能移动运输平板车
IMV,将有38台交付至厦门港海润码头,覆盖全码头、8个岸桥进行作业
2022年7月,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行,共引进70台全
球首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
2022 年 9 月,在苏州港太仓四期码头,徐工港机与斯年智驾联合开发的
IMV落地
2022年,大连港分批引进了19辆无驾驶舱智慧重卡
2022年7月,随着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岸线获批,飞步科技为南通港
打造的车路云一体化智慧港口应用方案,也通过验收并正式交付客户。
该方案完整包含车端无人驾驶、路端智能感知与云端调度管理等产品服
务,意味着基于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应用的吕四起步港区已具备开展高效、
稳定常态化运营的能力。自动驾驶集卡+IGV等多车型组成的自动化运载
队列,也已投入水平运输编组作业中。
布局港口的企业
挚途科技
三一海洋重工
主线科技
东风柳汽
&中国移动
图森未来
西井科技
东风
斯年智驾
一清创新
斯年智驾
威 驰 腾 ( 福 建)
汽车和福建中
科云杉
飞步科技
主要港口
山东
日照港
妈湾港
北部湾港
河北
曹妃甸港
厦门港
广州港
苏州港
大连港
南通港
续上表
46
机场运输
总体而言,无人驾驶设备目前在机场领域拥有极高的应用热情,在提升运行效
率、安全水平和解决人力问题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价值,对民用机场未来发展有
着重要意义。为坚持贯彻民航智慧发展为主线,推进安全高效、绿色环保、智慧便
捷、和谐美好的四型机场建设,全力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安全、健康、有序进入民用机
场领域,民航局于 2021 年底发布了《机场无人驾驶设备应用路线图(2021—2025
年)》,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客运的重要基
础设施,由于其占地面积大,人、货、场之间的物资转运与交流的运营工况较为复杂,
机场发展面临少人、无人作业和机场作业模式单一等诸多痛点。同时,机场作业量
大,特别是物流转运等工作对于效率要求极高,采用机场无人驾驶车辆能够把人从
繁重岗位中解放出来,同时降低用人成本和改善机坪人员作业环境,而无人驾驶设
备所具有的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判断、协同控制等功能,是实现机场自动化和智能化
转型的典型应用,也是减少地面保障资源,优化资源消耗的有力实践。
从国内部分机场无人驾驶应用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机场无人驾驶特种车辆都
是测试应用,还没有真正进入常态化运营。测试应用最多的无人驾驶车辆和设备主
要为无人清扫车、迎宾机器人、消杀机器人、无人牵引车、无人巡逻车、无人接驳车。
如长沙黄花、福州长乐、深圳宝安、北京大兴、宁波栎社、呼市白塔、合肥新桥等国内
多家机场均加大了无人清扫车、消杀机器人以及迎宾机器人的引入。而针对机场场
景内有望最先实现规模落地的货运物流无人驾驶,也在国内多数机场得到了测试应
用。如厦门机场、香港国际机场等客运机场,用于转运行李的无人牵引车也是最早
投入测试应用,且拥有大批量市场需求,据悉,目前香港国际机场有400余辆无人驾
驶牵引车潜在需求;广州白云机场先后引进了驭势科技5台无人驾驶牵引车并启动
飞行区无人驾驶货物行李牵引车应用项目;专业货运枢纽机场的鄂州花湖机场已经
测试了无人清扫车、无人小巴、无人驾驶飞机引导车、无人驾驶驱鸟车和无人牵引车
等多种无人驾驶车辆。
47